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会计行业的发展

会计行业的发展

时间:2023-09-01 16:57:0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会计行业的发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会计行业的发展

第1篇

会计工作是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如今,会计作为一种商业语言,在经贸交往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经济安全。可见,经济越发展,会计的地位越重要。

每个企业都需要会计人员来保证日常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营,他们是企业的核心。然而,目前我国会计人员却呈现出一种趋势,一方面是普通的财务会计人才饱和,另一方面是高级管理会计人才缺乏,有时甚至需要从其他国家引进。

为什么会导致这种局面呢?

可想根源是会计这个职业本身的特殊性。任何一个现代企业都需要会计人员,会计岗位因此变得很热门,由此造成会计的需求量大,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很多。而会计对于大部分的人来说,只是重视它的核算职能,而忽视它的管理职能。那么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趋势---会计行业中普通的记账人员泛滥,而具有管理才能的财务人才紧缺。

另外,国内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本身公司的财务监督和控制体系就相对简陋,对会计岗位的认知仅仅停留在记账核算的层面,而不是找具有财务管理和分析能力的专业人才。

再者,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得到空前发展,对外贸易的方式更加灵活多样。入世后,涉外企业数量大幅增加,这些企业需要的是既懂对外贸易知识,又能进行涉外会计实务的高素质专业化的会计人才。从会计发展来看,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会计核算工作也开始国际化。由于外贸会计具有更强的专业性,国内的财务会计人员如果未经专业培训考试,很难胜任外贸会计工作。于是外贸业务人才也出现了紧缺现象。

因此,我们必须意识到,企业财务人员必须从传统意义上的“记账先生”过渡到能够进行国际经济业务核算的人员,然后再培养出能参与企业战略决策的高级管理人才。在不久的将来,专业复合型人才将会成为我国会计的重点培养对象。

二、我国会计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制定与国际会计准则相协调的中国会计准则

我国加入WTO后,经济全面对外开放,为了我国经济快速稳定的增长,吸引更多的外商投资,加快我国参与国际经济发展的步伐,要求会计这一国际商业语言应进一步提高它的可比性和可理解性。因为,外商成为了中国企业的投资者后,作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他们要利用会计信息来进行经营、筹资、投资决策,这就要求我国会计人员做出的会计资料能被外商理解和运用,避免他们决策失误。所以,各国会计在处理每一种会计业务时,应该按照通行的做法来处理。会计国际化,要求各国有一套与国际会计准则协调的高质量的会计准则。我国在强调中国特色的基础上,应陆续出台相应的会计准则,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会计法律、法规、准则、制度。

(二)会计发展需要人才多元化发展

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现代信息科学的兴起,电子技术的广泛运用、新兴产业不断涌出,资本市场的日益发达及世界经济一体化。在当前这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为适应不断变化的政治经济环境,计算机的应用日益广泛,信息处理要求不断提高。将计算机应用于会计数据处理、财务管理以及会计预测和决策,实现信息资源的传递和共享,形成一个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我国必将致力于高素质会计人才。这些人应该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掌握现代会计理论与实务,熟悉计算机操作技能,具备会计工作的领导能力。一名优秀的财会人员应该向着本专业复合型人才的方向去努力。在掌握会计核算知识的同时,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能够为企业提供有建设性、可操作性信息和建议;针对目前资本全球化,企业生产经营的不确定性,能够及时地为风险识别和控制提供相关信息。

三、现代会计应具备的素质和技能

(一)会计职业道德要求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财务活动中的各种经济利益关系日趋复杂,各经济主体的利益与国家利益、社会公众利益时常发生冲突。目前,我国会计造假和会计舞弊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这会导致会计诚信危机,导致会计公信力下降。所以未来会计行业的发展必将更加严格的规范会计职业道德,对会计职业者的素质要求会越来越高。会计人员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相关的、可靠的会计信息,取决于会计职业者严格履行职业行为准则。

(二)培养会计复合型人才

现今是知识经济时代,会计理论和实务在不断创新,会计职能也发生了变化,会计工作的重点由传统的核算和监督两大职能,发展成以预测、决策分析为主。

现代企业最需要的是精通业务、熟悉国际惯例、善于管理、有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的高素质复合型领军会计人员。培养和造就更多的复合型会计人才将是未来高校会计教育努力的方向,也是我国会计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未来,会计人员必须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基础,及时更新知识,高度重视对知识的再获取能力、创新能力、职业判断能力及风险意识的培养。

第2篇

关键词:服务外包,企业管理,技术,成本

引言:外包的兴起:是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从美国开始,逐渐蔓延到日本、欧洲,成为全球企业界的一股潮流。现在的企业为了适应市场的发展都开始从服务外包发展,本文针对市场的动向,首先介绍外包的一些相关知识,再而论文外包的重要性,分析外包在市场上的前景,最后作了个简单的总结。

目前我国已处于高度发展的市场经济时代,但开展财务外包业务的企业在数量上还很少,且多数是外资机构的代表处或合资企业。虽然与国外欣欣向荣的财务外包事业相比,我国的外包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但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外包已成为市场上的主流,外包的目的:通过与企业发展中的各个环节活动的协调,实现最佳业务绩效,从而增强整个公司业务的表现。在金融危机对市场影响下,很多企业更是向着外包的方向发展,国内行业的整合和财务专业化市场经济的发展,财务外包成为了我国企业未来发展趋势。首先让我们了解下外包的一些相关知识,简单的说:外包即是授权一家合作伙伴管理自己的部分业务或服务。具体的说:外包是指企业在充分发展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整合、利用外部最优秀的专业化资源,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增加资金运用效率和增强企业对环境的迅速应变能力的一种经营管理模式。服务外包:依据服务协议,将某项服务的持续管理或开发责任授权给第三者执行。服务外包就是指企业为了将有限资源专注于其核心竞争力,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利用外部专业服务商的知识劳动力,来完成原来由企业内部完成的工作,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升企业对市场环境迅速应变能力并优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种服务模式。服务外包包括IT外包(ITO)和业务流程外包(BPO)。

服务外包的特点和重要性研究

随着经济的突飞猛进,企业家为了提高自己企业的营业额,从不同方面出发,有的注重在成本上的支出,有的注重销售的数量,有的则是看重公司的产品是否适合市场的需要,质量是否过关,还有的就是看重企业服务在市场上的影响……因此,新一轮的方案从外国引进了国内,那就是服务外包。外包的目的:通过与企业发展中的各个环节活动的协调,实现最佳业务绩效,从而增强整个公司业务的表现。企业基于自己的现状,大部分都开始了服务外包的发展,那首先了解下服务外包的特点:

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复杂化和所处市场环境的日益多变,对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财务管理所涵盖的范畴也日趋复杂。现代企业财务管理职能可以分为两个层次:较低层次的非核心财务管理职能和较高层次的核心财务管理职能。较低层次的非核心财务管理职能,主要包括财务管理的程序性职能或可以分离的单个操作性财务事项,如核算和记账、报表、税务等;较高层次的核心财务管理职能是通过分析财务信息为战略决策提供支持服务,同时对企业经营管理提供监测信息。核心财务管理职能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财务管理两个层次的职能定位可以看出,非核心财务管理职能由于比较程序化、相对独立,从而使实施外包成为可能。并且将这一部分外包给专业机构,这样做既规范了公司财务管理,又规避了很多风险,使双方优势互补、打造双赢蓝图。

1、基于企业战略发展的选择:企业选择外包服务更多的是出于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考虑。由于市场的变化和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为了能在市场上占一席位,不得不从自己核心的竞争力考虑服务外包的发展,特别的一些企业就是从高质量的技术出发,把一些相关的技术交给第三者去完成,融合他们的力量,减少自己的经费输出同时也提高产品的质量。

2、属于市场交易行为,双方关系由合同确定;市场上很多东西都需要有一份保障,而企业间的保障就是合同,合同是法律的依据,因为在市场上很多事情都是变得很混乱,特别的近年来,由于市场的告诉发展,信用慢慢的变得越来越谈,当然有的是因为特殊原因,有的是因为自己的利益问题,不管是出自于哪方面的原因,都证明了市场上的信用慢慢的下降,所以在这里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合同来维系企业间的合作关系,通过签订合同,起码可以让两家公司有一份保障,那样可以安心工作,不会又怕,A公司拿了B公司的产品逃了,或者因为什么原因延迟工作。签了合同不但可以加快效率有可以再一定的程度上给予了企业的保证。使市场更稳的发展。

3、履行服务的时间一般比较长;服务外包就是把企业的一些部件交给第二企业完成,服务外包在一定时间内是很难转型的,就是说,如果企业之间通过合同签订了关系,一般都是比较长,因为那样可以给予第二企业了解本部件的组成结构,第一公司再看看怎样才能合并各个企业完成的部件,达到更好的效果,在规划的过程中可能需要大量的时间。特别的服务业的基层是从各个方面的发展。企业业务服务流程的重构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并且获得效益也要很长的时间

4、以IT系统或系统之上的业务流程为外包对象;面对现在网络技术的发展,IT发展超快,IT领域常见的外包大体有系统运营、网络设计/开发和管理、应用系统设计/开发和维护、数据中心托管、安全服务、IT培训、系统集成、信息技术顾问、业务过程管理、用户支持、系统支持/恢复服务及其他(行政管理、人事管理、耗材管理等)。离岸的外包也是服务的一种,现在IT的发展迅速,企业要从新的技术出发,结合实际,从根本上提高服务外包的作用,再而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利益。另外IT技术的发展和网络化时代的临近,是CEO和CFO可能选择财务外包的最重要推动力。企业进行财务外包,可以借助网络平台进行财务信息的传递。比如企业将外包的记账、报销、对账等繁杂的财务数据通过广域网传输给服务商,服务商进行大量的数据处理后再传回总账系统。如果没有网络技术,这些传递只能由人工进行,在路途遥远、信息传递量大而频繁的情况下,人工传递就显得效率低下,成本较高。而且,通过网络这一技术平台,消除了财务外包在地域上的分离,能够有效保证企业决策的及时性。所以,财务外包是网络技术发展之后的必然趋势。

基于服务外包的种种特点,我们先谈谈它的重要性;

第一,集优型,公司要运作不但要靠自己的优势还要集他人的优势,外包业务的迅猛发展,反映出企业提升了经营成本管理的理念,“划分核心业务和非核心业务只是第一个层次;关键在于公司如何进行专业化的发展。”笔者打了个比方,就像十项关键性的技术,一家优秀的企业可能在关键技术上实力较强的只有几项或更少,而剩下相关业务并非关键的技术可能不是很好,但是,当你想生产出号的产品时,可以把非关键剩下的一些交给另外的企业完成,那样合起来的产品才算是一流的产品。

第二,资金型,在目前的商业环境下,每一项业务都要求巨额的投资,这时就面临取舍——要把主要投资对准那关键的几项,视其为安身立命之本,而另外非关键的交给精于这些领域的合作伙伴去做。“这样一来,竞争对手之间就形成了产业链的对决。”那样减少了企业对某一技术上的支出,又可以使合作伙伴达到双赢。

第三,分散型,现在是全球化时代,由于交通的方便,一些企业采取服务外包可以采集到各国的技术,比如说,美国的福特汽车,就是采用了分散型,他们采用的就是集各国的资源,自己搞核心部分,把一些非关键的部件交给别的国家完成,节省了人力物力,又节约了资金,提高了技术含量。

第四,风险型,一些企业如果服务外包一定情况下,可以分散风险,如果什么技术都是自己来搞,一旦出现什么波动可能影响的就是公司全部,但是,如果想、实行了服务外包,一旦出现危机,一方面,可以有一定的资金缓解,另一方面,可能影响的只是一部分。向今天的金融危机,市场变化不断,如果不是一些大的公司很难经营下去,特别的一些公司如果是全包型,可能带来的影响很大,往往是一倒下就翻不起来。

总之,服务外包在一定情况下,对公司的作用是很大的,笔者归纳为以下几点:

1.提高服务质量,提高竞争力;

2.获取先进技术;

3.减低成本;

4.分散风险;

所谓什么都有两面性,现在服务外包的不足:

1.安全性,由于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许多企业认为财务是企业的重要部门,是企业的机密。如果外包出去,很可能会使财务信息泄露出去,从而对企业造成严重影响。因此,中国企业对财务外包有一种排斥心理,有些企业虽有心尝试,但出于种种考虑,迟迟未付诸于行动。另外也有些人员思想道德修养匮乏,不能为企业很好的保守秘密,为了个人利益,损害企业利益。这是很多企业不愿将财务外包的原因。

2.技术性与配合性,我国财务外包市场起步较晚,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在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财务外包市场专业服务机构不健全,有些机构人员专业知识不过硬,缺乏工作经验;另一方面,目前许多企业的外包实践很可能只获得了短期的竞争优势,而丧失了掌握专业技能和积极开展创新以构建未来核心能力的机会。有的企业由于起点低、实力弱,在财务管理理念和手段上还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这制约了其发展。如果将部分财务管理活动外包给外部服务商,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获得专业化、低成本等竞争优势,但同时丧失了提高企业自身财务管理能力的机会。核心管理能力的缺乏必然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3.信任度;就是企业间的信任度不够,虽然签订了合同,但是有的方面的主动性不过,另一方面就是企业间的配合程度不够,一些企业将财务部分外包出去,但当专业机构来了解企业情况时,企业却因重重顾虑将重要信息隐瞒,导致专业机构不能很好地发挥自己的职能,提供高质量的服务,甚至使两者之间的合作难以继续。如果企业因为自身或对方的原因而更换服务机构,导致服务中断,不但不能获得高质量的服务,降低成本,反而会因服务机构的重新选择而使业务处理滞后,增加成本。

目前我国的服务外包还是存在很多问题,在市场上,企业实施财务外包还有许多的不足之处。因此需要我们加强对服务外包进行系统的分析和做出相应的措施。笔者做出了如下分析:

第一,加大法律管理;法律加强了,市场的一些运作就能适时的完成,由于中国的传统影响,很多企业都是采取了保密,这样加大了企业间的配合难度,因为第二企业不清楚你的需求和技术含量。如果极大了法律管理,一些企业就可以放心的把一些技术转告给第二企业,那样企业间的配合程度就可以加大,另外,规范了市场,一些企业的机密又可以防止转告给其他企业。

第二,更新观念,由于市场的变动,如果一些企业还是那样的保守,可能会对另外的企业带来一些错的影响,比如,A企业需要##含量的技术,可是自己给B企业的资料不多,B企业因为得到的资料不多可能会产生一些误解,生产出来的可能是**技术的产品,特别的如果是大规模的产品,可能对两家企业带来不必要的影响,这样不但没有缩短时间和减少资金相反的带来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第三,用战略性的目光;必须从战略的角度看待财务外包,将企业资源集中在效率高、效益好、柔性强、有发展前途的财务业务中;最大限度的利用外包商在专业技能上的长处。同时还要注意自身财务人员的培养。企业将简单的财务业务外包出去,目的就是将自己有限的财务人员用于财务分析及战略的制定上来,所以财务外包之后,对财务人员的培养仍然必不可少。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本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更好地为企业决策服务。

总结:财务外包实际上是社会财务职能分工信息化、专业化、社会化的体现,代表了企业战略管理模式发展的必然趋势。虽然中国市场还是不够成熟,对服务外包的发展还是不完善,但是经济的需求,服务外包已是企业走进市场的趋向。目前国内市场已为财务外包提供了必要的发展条件,而且随着市场环境和管理者素质的提高,中国企业将会越来越认识到财务外包给经营管理带来的利益,财务外包必将在国内迎来发展的春天。

文献:

[1]陈菲.服务外包动因机制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美国服务外包的验证[J]中国工业经济,2005,(06).

[2]刘继承.企业信息系统与服务外包风险管理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5,(02).

[3]吴怀娟.国际服务外包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

第3篇

    一、新业务需求市场分析

    (一)企业需求分析

    1.国际化需求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企业集团跨国经营、资本跨境流动趋势将更加明显。实施“国际化”战略的企业,迫切需要注册会计师行业为其提供海外市场分析、并购重组及海外投融资方案设计、国际化营销及管理战略等高附加值服务。

    2.信息需求

    信息具有价值和成本两个特征。生产、营销、财务曾经是企业生存发展的三大支柱,然而在现代信息社会,信息也逐渐成为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甚至成为最重要的因素。信息是有价值的,企业界已达成共识。经济环境变化迅速,信息也是瞬息万变。能否跟上信息变化的步伐,对于决策者做出正确的决策非常关键。决策者信息的获取是存在信息成本的,而注册会计师利用自身专业优势获取相关信息相对容易。因此,企业对注册会计师信息需求业务大幅增加。

    3.融资服务需求

    融资难是我国经济当前的一个热点话题,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更加突出,并引起了一定社会问题,如2011年温州“民间借贷风波”的出现。中小企业融资难的解决,一方面需要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另一方面中小企业需要依靠自身努力打通融资渠道,如构建诚信机制、融资方案设计等。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可以借助会计师事务所搭起信用体系桥梁,打好融资基石。企业也可以借助注册会计师的专业优势为其合理设计融资方案,实现融资综合成本最小化。

    4.税务服务需求

    税收也是影响企业投资、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我国经济转型时期,我国税收政策也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如我国于2012年在部分地区交通运输业、部分现代服务业等生产业推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我国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配套实施诸多的税收优惠政策,尤其是特殊区域,诸如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云南“桥头堡”建设等税收优惠区域。有志于投资特殊区域的投资者对税务咨询、纳税筹划、税务外包等业务需求极大。

    5.会计与财务外包需求

    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中的一个主流观点,也被大多数企业采纳。许多企业选择了自己擅长的产品业务,而将会计、财务等业务进行外包,进而实现共赢。中注协为支持该业务发展,专门成立了苏州工业园区会计服务外包示范基地,探索在新形势下,企业与会计师事务所如何加强合作,从而实现共赢。我国高新产业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等不断扩容、升级,会计、财务外包需求将进一步增强。

    6.内部审计外部化需求

    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立是为了更好地监督企业管理、财务等制度的执行,提高企业经营效率、效果及财务信息质量。而现实存在的情况是:企业内部审计或多或少会受到内部干扰,影响其独立性,甚至出现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与财务部门合作舞弊,共同应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情况。内部审计质量的下降,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健康发展。因此,将企业内部审计外包,也是企业自身为保证其持续健康发展做出的明智选择。

    (二)政府需求分析

    1.政府审计外部化

    当前,政府职能正在由“管理”向“服务”创新转变。这要求注册会计师行业拓展服务领域,向社会事务管理不断延伸。《关于加快发展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若干意见的通知》、《关于加强和完善基金会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的通知》等的,要求医疗机构、高校、基金会委托注册会计师审计其财务报表,完善相关报表审计制度,这些都是政府审计外部化的探索。随着探索效果的凸显,政府审计外部化的范围将进一步拓展和延伸。

    2.产权改革

    国有企业产权改革是我国经济的一大主题。2012年4月博鳌亚洲论坛上,国资委提出国有企业改革方向是公众化、市场化,即通过资本市场上市。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增强国有企业竞争力是国有产权改革事业成功的关键。中注协于2011年4月与云南省注协、云南省国资委共同成立了云南省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会计服务示范基地,探索注册会计师为国有企业提供内控体系建设和执行效果评价、企业社会责任评价、境外投资管理、会计政策和财务制度执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等方面业务。国有企业进一步深化改革发展,将对注册会计师相关服务产生极大需求。

    3.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与服务

    我国区域经济规划可谓遍地开花,目前是深圳等经济特区、上海浦东等新区、云南桥头堡等沿边开放区、福建海峡西岸经济区等并存,各地方还有自己规划的经济区。经济区域划定之后,如何规划,如何组织,如何建设,建设过程的配套服务如何开展等都是各大经济区面临的挑战。区域经济的发展、经济区的建设将为注册会计师行业提供更加宽广的业务拓展空间。

    4.监管机制的完善

    监管制度是市场正常运行的保障机制,但是并非监管制度越多,市场运行得就越好,监管制度应兼顾效率。我国存在多头监管制度,不同监管机构的具体要求也不同,如对国有商业银行的监管就存在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对其运行监管,国资委对其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监管,国税局与地税局对其税收分头监管等。而事实上这些监管之间存在许多共通之处,比如都需要依据对其财务报表进行审计。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独立性特征与其专业性强的优势可以接受不同监管部门的共同委托,兼顾各自需求开展业务,实现其各自目标,从而实现监管制度的联动效应。

    二、新业务供给市场分析

    (一)供给动因分析

    1.获取竞争优势

    截至2011年12月31日,我国共有8026家会计师事务所(含分所)。审计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审计边际贡献不断降低,尤其是随着21世纪审计诉讼的不断出现以及市场需求的变化,注册会计师行业以审计收入为主要来源的局面难以维持。因此注册会计师行业有必要借鉴国际事务所的经验,积极拓展新业务,获取新的竞争优势。

    2.风险管理

    注册会计师行业存在诸多风险,能否开发出新客户存在风险,客户自身风险也会加大注册会计师的风险,执业过程中存在风险,执业后还面临诉讼风险等。因此风险管理是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永恒主题。投资学理论告诉我们:不要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注册会计师行业开展的不同业务对其自身而言也是一种投资,也可以采用业务多元化进行风险组合来降低其风险。尤其是当前审计业务边际利润降低的情况下,如何拓展新业务是注册会计师行业风险管理的关键。

    3.优化人才结构

    在现代经济背景下,传统的审计业务对注册会计师能力的要求也早已超出的财务、会计、审计等知识领域,已经涉足到计算机、工程等相关专业知识。因此,注册会计师拓展工程审计、税务咨询、管理咨询、网域鉴证等业务一方面是会计师事务所增收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注册会计师自身适应当前业务的需要,更是注册会计师行业优化人才结构的需要。

    4.做强做大注册会计师行业

    目前,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正在大力实施做强做大战略、国际准则趋同、人才培养、信息化建设、新业务拓展等五大战略。这五者的关系可以概括为:做强做大是核心,准则趋同是前提,人才培养是基础,信息化建设是配套,新业务拓展是具体实现方式。而新业务拓展又严重依赖于整个行业的做强做大,依赖于人才、信息化、准则趋同等,五者关联度十分高。

    (二)供给能力分析——基于SWOT分析

    市场对注册会计师行业新业务存在大量需求,注册会计师行业对拓展新业务又有强大的内在动力。注册会计师行业能否适应市场需求提供相关服务,其自身能力是关键。

    1.优势(Strengths)

    (1)良好信誉和质量保证。注册会计师享有独立、客观、公正和良好执业行为等社会声誉。注册会计师取得执业资格具有严格的条件,尤其是2009年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改革后,实行专业阶段和综合阶段相结合的方式促进了注册会计师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由于我国会计审计准则国际趋同战略的实施,我国新审计准则的出台,我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已经形成了以职业道德守则为核心,以业务准则和质量控制准则为主体,以后续教育为补充的完整体系,从而保证了服务的高质量。

    (2)相对稳定的市场。由于客户转换会计师事务所的成本约束和中注协将年报审计更换会计师事务所作为其重点监管对象两方面原因,会计师事务所客源市场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相对稳定。市场的稳定性又加深了注册会计师对审计客户的经营方式、业务流程、发展战略等的了解,由此带来的知识溢出效应也使得其拓展新业务成本大大降低,效率得以提高。非审计服务的提供有利于注册会计师更加深入了解企业的风险领域,更好地实施风险导向审计,提高审计效率;同时可以增加注册会计师的声誉资本投资,进一步开拓新业务市场。

    (3)注册会计师行业整体实力增强。前百强事务所业务收入的连续增长,且高端收入事务所比重呈上升趋势。2009年比2008年增长了9.39亿元,增幅为4.8%;2010年在此基础上增长了24.93亿元,增幅为12.1%。其中2010年业务收入超过1亿元的事务所数量为38家,比2009年增加了4家;业务收入超过5千万元的事务数量也在2009年的基础上增加了10家,达到67家。特别地,中国本土会计师事务所业务收入首次突破10亿元,即中瑞岳华会计师事务所达到10.4亿元。

    与此同时注册会计师人数增多,人均业务收入也持续增加。2010年前百家事务所注册会计师总人数在2009年23124人的基础上增加了1844人,发展为24968人,增幅为8%;而人均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1.53%。注册会计师行业整体实力增强,为新业务拓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劣势(Weaknesses)

    (1)缺乏新业务准则、指南。注册会计师审计能够受到社会的认可,与我国权威的审计准则是分不开的。新审计准则不仅对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行为进行了规范,而且使得实务工作更具有操作性。如针对现在企业扩张的现实背景,专门制定了企业集团审计准则用以指导对控制关系比较复杂的母子公司、总分公司的业务审计,从而保证了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质量。而目前新业务方面的准则却很少,使得注册会计师拓展新业务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没有规范的新业务工作底稿、业务操作指南、报告标准,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注册会计师开展新业务。

    (2)内部治理存在缺陷。特殊普通合伙制组织形式是其他几种组织形式的综合创新,在强调注册会计师无限责任的同时,又主张区分注册会计师本身是否存在过错、过失的责任,区别对待有过错与无过错注册会计师应承担的责任,充分体现了“人合、事合”的统一。然而,我国事务所采用此种组织形式的比重较小,大多选择有限责任制,弱化了注册会计师的个人责任,降低了风险责任对执业行为的高度制约。

    3.机会(Opportunities)

    (1)政策支持力度大。我国自注册会计师行业做大做强战略实施以来,作为配套措施的新业务拓展战略也得到了相应的政策支持,如医疗机构、高等学校、基金会报表须经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的推行。尤其是2010年中注协将新业务拓展战略上升为行业战略之后,出台了许多与之配套的政策,如新业务拓展网站建设、会计服务基地建设、新业务指导目录等。

    (2)强大的智力支撑。我国从1991年开始为选拔优秀人才而实行全国注册会计师统一考试制度,至2011年我国已经成功举办了20次注册会计师考试,并且报考人数与合格人数均呈现逐年递增趋势。为配合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中注协早在2005年就启动了人才培养战略。目前正以《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人才发展规划(2011-2015年)》为指导,以国家会计学院为依托,培养会计、审计领军人才;通过中外合作项目联合培养国际化会计审计人才;通过高校会计学CPA专业方向项目培养CPA行业后备人才。这一系列措施的有效实施,为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拓展新业务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撑。

    (3)社会宣传力度大。中注协为更好地推动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新业务拓展战略实施,加大了宣传和经验交流力度。中注协以“新业务拓展网页”和“会计服务示范基地网上服务平台”为主阵地,加大对新业务拓展战略实施工作成果宣传推介力度;以举行新业务拓展论坛为平台,加强交流。如中注协2011年组织完成新业务拓展有奖征文评选和刊发工作,编辑出版《新业务拓展战略:政策、理论与实践》特刊,成功举办2012年首届“京交会”会计服务系列活动展,加大注册会计师行业新业务拓展推介力度。

    (4)行业信息化战略启动。2010年中注协将注册会计师行业信息化战略上升为行业战略。2011年2月,行业信息化战略正式启动。2011年12月,中注协出台了《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信息化战略的启动和实施为注册会计师行业拓展新业务提供了技术支撑。

    4.威胁(Threats)

    (1)独立性威胁。我国于2010年7月开始实施新修订的《中国注册会计师 职业道德守则》对注册会计师独立性做了相关规定,其中《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第1号——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第三章规定:“第十条,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和审阅业务以及其他鉴证业务时,应当从实质上和形式上保持独立性,不得因任何利害关系影响其客观性。第十一条,会计师事务所在承办审计和审阅业务以及其他鉴证业务时,应当从整体层面和具体业务层面采取措施,以保持会计师事务所和项目组的独立性。”这些规定对保持注册会计师独立性具有积极作用。但是新形势下,非审计业务类型多,具体业务对独立性造成的影响也不同,因此过于粗糙的独立性规定在新业务拓展过程中运用有一定的难度。

    (2)行业竞争激烈。由于我国加入WTO与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的持续趋同两方面原因,越来越多国际会计公司看好中国市场。国际会计公司在资金实力、高端人才、执业能力、公关能力、品牌效应等多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国内会计师事务所无法与四大匹敌,临着巨大冲击和竞争压力。

    通过对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SWOT分析(见表3)发现,目前注册会计师行业有着自身优势和良好机会。在政府与行业协会支持下,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拓展新业务战略的实施将会有实质性的突破。

    

    三、会计师事务所新业务拓展方向建议

    (一)深化、延伸传统鉴证业务

    鉴证业务是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法定业务,目前注册会计师行业鉴证业务的关键是如何拓展、深化该项业务。我国审计体系由国家审计、内部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三个有机部分构成。随着我国政府管理服务职能的转变,政府审计业务倾向委托社会中介机构来执行。目前已在医疗、教育事业单位试点,将注册会计师审计执业领域延伸到行政事业单位。注册会计师行业应主动接受政府有关部门的委托,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如财政资金使用情况绩效评价、企业破产及重组过程中的评估、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战略咨询等。同时,为提高企业的管理,内部审计外包业务也成为大型企业的选择。注册会计师行业可以借此机遇,大力拓展原属于政府审计、内部审计的业务范围。

    (二)创新税务服务

    在维护国家利益和保护委托人合法权益的前提下,大力拓展涉税服务。通过成功的涉税服务,反过来可以促进审计等业务的拓展。随着我国企业跨境投资的推进,我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不能回避的一个问题就是熟悉投资国的法律、政策,而这些都具有动态特征。能否跟上法律、政策的变化,尤其是投融资、税收等方面政策的变化,对于企业海外投资的成败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事务所提供国际投资、税收咨询、筹划等服务成为服务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有效途径。

    (三)充实管理咨询服务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发展,企业面对国内外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其高层次的管理咨询需求日益增多。注册会计师可以持续跟进企业,针对企业不同生命周期提供不同的服务。在企业开业阶段,注册会计师可以为企业承办开业事宜,如工商、税务登记、涉及企业内部控制等;在企业日常经营活动阶段,注册会计师可以为企业承办提供综合秘书服务、内部控制评价、投融资方案设计、会计财务外包服务、业绩评价等管理咨询业务;在企业重组改制阶段,注册会计师可以帮助企业选择并购对象,设计并购重组方案等管理咨询业务;在企业破产、清算和结业阶段,注册会计师可以为企业提供破产管理人业务。

    (四)参与区域经济规划服务

    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在第十八章提出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注册会计师行业可以紧密结合国家对区域结构调整方向重点,拓展战略咨询、产业规划、专业鉴证支持服务,为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布局、区域协调发展及其重点产业布局,提供专业服务支持。

    (五)完善其他专业服务

    随着我国“十二五”规划对城镇化建设的总体部署不断推进,城中村改造以及开发区征地拆迁等的开展,使注册会计师拓展城市、开发区拆迁补助审计,维护城中村村民、开发区农民的合法权益成为可能。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建设,以及国家对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的政策不断完善,居民投资规模将会增大,借此注册会计师行业可以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拓展个人理财规划业务。

    四、完善新业务拓展的政策建议

    (一)构建新业务需求与供给桥梁

    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其行业协会优势,充分搜集并及时向会计师事务所提供国家产业政策、区域发展战略、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以及社会需求等方面信息;另一方面,要提供各种政策支持会计师事务所增强拓展新业务的供给能力,如通过组织相关培训,包括业务技能、信息化手段、国际经验等,以提高注册会计师执业水平,保证新业务质量。

    (二)完善新业务执业标准

    会计师事务所开展新业务,大多数属于探索阶段,缺乏相应的标准指导,因此中注协应当组织新业务拓展方面的课题研究并及时总结探索阶段会计师事务所开展的新业务遇到的问题,特别是会计服务基地建设中的实践经验,以便尽快出台相关业务的业务约定书、业务执行规范、业务工作底稿、报告等标准以更好地指导新业务拓展战略实施。

    (三)完善监管制度

第4篇

关键词: 会计诚信;财务管理;健康发展

Abstract: Accounting personnel must possess a good work ethic. But good accounting ethics lead the accounting ethics raise to a new level, in addition to scientific standards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to guide and regulate, to improve the accounting work of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is also very important. Comprehensively strengthen and improve the level of state-owned forest farm accounting oversight accounting oversight play better, and a greater role in promoting state-owned forest economy continued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Key words: accounting integrity; financial management;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E232.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国有林场会计管理工作中诚信的表现及其重要性。

1.1会计诚信的内涵。

(1)从哲学范畴来看,会计诚信本质是内在要求会计客观的、真实的来反映经济活动,对外提供真实的高质量的会计产品,取信于会计产品的使用者。

(2)从道德范畴上讲,由于会计是由具有主观意识的人来操作的,自然,会计由于人的缺陷和不足而使其存在不同程度的假相。因此会计诚信就是要求会计及相关人员尊重会计、忠诚于会计,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操守,并具有精湛的会计技术、技能,进而能提供一流的会计服务。

1.2会计诚信制度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会计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凡是有经济活动的地方,就有会计工作,就有会计人员,就有会计职业,就有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因此,会计职业道德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随着社会的发展,会计不只是单纯的计数、记账。会计人员不仅要为政府机关、管理机构、金融机构等提供符合质量要求的会计信息,而且要为投资者、债权人及社会公众服务,这是现代会计活动赋予会计人员的更高使命,实现这些目标的关键是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正如原总理所要求的:“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这就是对我们会计人员最基本的要求――诚信。

2.会计国有林场财务管理中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 。

2.1社会大环境某种程度的诚信缺失。

人类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结成了社会,为了特殊利益和信仰建立了国家,形成了不同于私人领域的社会政治关系。一个国家的维系和发展,主要靠两种手段,一个是道德手段,一个是法律手段。 当前会计诚信缺失不是一个偶然现象,而且也不是单独出现的,它和社会大环境失信行为有关,并受其直接影响。规范化的市场竞争秩序要求每个市场主体公平地参与竞争,而这种市场竞争秩序需要政府来

2.2会计监管体系不完善、不完备。

会计法规中虽然体现了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的内容,也同时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但现实中却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执行性不强,对于违法行为往往避重就轻,相互隐瞒包庇,或以罚代法,并不真正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以致会计信息失真恶性循环。再加上监督制度的混乱,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税务监督等监督标准各不统一,各行其是,不能有效地形成合力,不能从整体上发挥监督作用,使得违反会计法规的成本低,一定程度助长了作假的气焰。

2.3屈从领导的压力,职业道德被迫失范。

在目前的经济社会中,会计人员与单位负责人在地位上属从属关系,也就是说单位负责人对他们的工作完全拥有领导权和管理权。有了这种天然的从属关系,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在单位会计工作中能否发挥作用和发挥作用的大小,关键在于单位负责人的影响。而这种从属性又与所在单位的文化层次,及其单位负责人的道德水准密切相关。

2.4会计法制观念淡薄,监督制约机制乏力。

不少会计人员缺乏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总认为自己平时工作忙,事情多,不关注、不学习会计法规,更谈不上遵纪守法、依法办事了。有的会计人员思想上竟然没有会计职业道德的概念,对职业道德规范和政策法规似懂非懂、十分模糊,这是现实中会计职业道德思想基础的严重缺失。另外,在实际工作中折射出会计监督机制相当不完备。

3.适应国有林场经济发展,加强会计队伍建设,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诚信度。

3.1提高会计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思想道德品质。会计职业的特性就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具备很高的道德素质。

3.2在建立一套系统的职业道德规范的同时,特别要加大对违反职业道德规范的处理力度,以此来约束和管制会计人员的职业行为。

3.3完善会计人员从业资格制度,严格确定具备哪些条件才有资格从事财会工作,具备哪些条件才能担任总会计师。

3.4加强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制度,提倡会计人员终身教育的观念,切实帮助他们提高素质,积累经验,更新知识,严格履行法定责任,忠于职守,坚持原则,坚决不做假账。

4.应当前国有林场改革的发展,构建良好的会计诚信机制应采取的措施和策略。

4.1加强对会计人员诚信教育,提高会计队伍整体素质 。

会计诚信教育应把重点放在职业道德、会计理论、政策法规等内容的学习上,熟悉掌握会计法律和财会知识,能够主观上自觉地遵法守法。只有加强对会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才能使会计人员从内心上树立高于原则底线的务实求真的精神。各单位主要领导也应参加会计诚信教育,将会计诚信机制建设的范围不仅仅局限于会计人员,让更多的人接受并理解会计诚信制度。

4.2建立健全的会计法制 。

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加大执法力度是增强会计诚信的必要手段,重点在立法技术上,会计道德与会计法律互为补充,相互依赖。一般而言,会计法制越健全,人们不讲诚信的成本就将越大,人们必然就越讲诚信,注重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的同时,更应强化对会计信息披露的民事责任的落实,真正追究责任到人,使造假者感到犯罪成本高,以至于不敢轻易越过雷池。当今的法律制度执行和司法实践仍然不断受到人情关系、权力的干扰,因此会计法制建设还有赖于社会文化环境和法律制度的完善。当然还要加强对市场监管,完善我国相关法律。

4.3加强会计工作中的审计监督与独立审计准则建设。

在会计规范性制度处于较低的水平时,加强对惩罚性监管体系与相关制度建设是提高会计诚信水平的有效途径。提高对独立审计的监管效率一直是世界各国管理机构共同追求的目标。在建立健全单位内部监督制度的基础上,规定外部监督层次,将专业监督与群众监督结合起来,保持外部监督与内部监督配套协调一致,才能为会计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为确保会计监督的有效性奠定科学的基础。加强独立审计监管机制建设,加强中介机构的监督作用,贯彻实施独立审计准则,切实提高审计质量,加强审计执业队伍建设,强化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观念。

4.4加强会计队伍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培养、评价、选拔会计人才的竞争机制来调动国有林场会计工作者的积极性。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开展会计专业在职教育活动;支持各基层单位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参与会计的在职教育,帮助会计从业人员树立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和开展会计诚信建设;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和职业法规教育,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5.小结。

国有林场财务工作中会计诚信,是整个林场经济发展信用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进程,诚信这一永恒的话题开始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越来越受重视。这就要求国有林场会计从业人员不断提高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准,建立完善的会计职业道德评价体系,对于会计从业人员的诚信度进行具体细致的量化,从而有助于建立完备的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内部评价机制和外部监督机制。构建国有林场财务工作中会计职业道德评价体系,是林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有利于提高林业发展中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公允性,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会计信息造假,促进国有林场财务管理健康发展,同时带动林业生产稳步有序的进行。

参考文献:

[1]岳上植。会计诚信评价体系构建的思考[J].会计研究,2005(4).

[2]续淑敏。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探讨[J].农业经济,2005(2).

[3]李心和。会计制度的信誉基础,会计研究,2002(4)

[4]杨雄胜。会计诚信问题的理性思考,会计研究,2002(3)

[5]舒惠好。王宏.会计信用体系建设的有益尝试[J].会计研究,2004(2).

[6]张维迎。法律制度的信誉基础 [J]. 经济研究, 2002 , (l):3 一 13

第5篇

关键词:公允价值;会计稳定性;平衡发展

截至目前为止,在会计行业领域范围之内,无论在国内的会计行业还是在国外的会计行业,都会充分的应用会计行业的公允价值进行对会计事务的计量分析以及报告总结。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对会计的公允价值的有效的评估分析已经逐步的发展成为了会计行业领域以及和会计行业领域相关的许多的学科交叉领域的重要的学术表现特征之一。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国采用了相应的新会计准则,在这准则之中,充分的应用了会计行业范围之内的公允价值计量的模型公式,并在模型公式的基础之上,以会计行业通常认为的公允价值计量的计算方法对于会计信息产生的影响为蓝本,对会计行业之中的会计信息的稳健性的因素进行了有效的分析,并对公允价值与会计稳定性的平衡发展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工作。

一、会计公允价值以及会计稳健性的基本概念和关键特点

1.会计公允价值的基本概念和关键特点

截至目前为止,对于会计行业的公允价值的具体定义,世界上有着很多的不同准则,也下了很多的不同的关于会计公允价值的具体定义(具体的来说,包括有会计公允价值的国际会计准则、会计公允价值的英国会计准则、会计公允价值的美国会计准则、会计公允价值的中国会计准则)在这些关于会计的公允价值的定义之中,有着如下文字的相似描述,即“在公平的市场环境下的交易过程之中,在市场交易行为之中有着熟悉情况的进行交易的双方的当事人,都自愿的进行相应的符合市场交易的资产交换亦或者是在市场范围之内的债务清偿的金额的具体数值。”在进行对会计的公允价值定义的分析过程之中,我们可以非常清晰的看出会计行业领域范围内的公允价值的关键性特征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进行市场范围内的交易过程之中,进行交易的双方在市场交易的地位是处于平等的地位之上的;其次,在进行市场范围内的交易过程之中,进行交易的双方有着共同的、自愿的交易目的;最后,在进行市场范围内的交易的过程之中,双方所进行的交易的环境是处于严格的、公正的市场交易背景之下的。与此同时,交易双方所进行的交易价格是符合市场的统一的具体规定的,在这个过程之中,不掺杂有任何主观的、可能存在的功利因素的。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会计行业领域范围内部的公允价值是具有科学性的。

在上文之中具体介绍的会计行业领域之中的公允价值的概念之中,对于进行交易的市场对象来说,其要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首先,进行市场交易的企业处于持续经营的市场经济环境条件之下;其次,要求市场交易的企业处于不需要清算的市场经济环境之下,与此同时,在该企业进行经营的过程之中,也不打算削减该企业的经营规模,保证整个市场经济活动范围之内都处于严格的公平的交易氛围之下。

2.会计稳健性的基本概念和关键特点

截至目前为止,作为会计行业领域所重视的另一项的基本概念,会计行业领域的稳健性原则也有着很多年的具体研究。具体的来说,很多的西方发达国家对于会计行业的会计稳健性有着较深的研究(具体的来说,美国以及英国都相继提出了对于会计行业稳健性概念的追求,而加拿大以及澳大利亚等国家则是在该国家的经济准则之中提到了对于会计稳健性的概念的具体追求。与此同时,随着国际范围内的经济的发展,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也充分的意识到了进行会计稳健性研究的重要意义,也相继颁布了关于会计稳健性的相关概念和说明,至于我国则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了关于会计行业领域的稳健性的研究工作)。

具体的来说,进行会计行业领域的稳健性的研究又可以说成是进行会计行业的谨慎性的研究工作。在进行会计行业领域的稳健性的研究过程之中,要求进行审计的部门秉承着谨慎处理的原则,对于从事的经济行为保持有足够的警惕性。具体的来说,就是在企业从事市场范围内部的经济活动的过程之中,对于市场范围内部的资产要充分的进行有保留的、谨慎的价值评估。与此同时,在进行经济物品的价值评估的过程之中,还要充分的意识到所从事的经济活动有可能会带来的经济风险的情况,以便于企业能够及时有效的通过对会计行业领域的稳健性的制取,避免对于市场经济行为之中的不稳定因素的风险和损失。

在进行对会计行业的稳健性的追求的过程之中,要求能够在追求相应的会计的相关的法律文件的基础之上,尽可能的采用相应的比较精确的计算方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评估,并对市场经济环境之下的具体的事物的价值给出及时有效的评价,以便与可以在有效的程序的指引之下,对相应的会计信息进行有效处理。在进行会计的稳健性运用的过程中,主要的关键特点就是对于风险的规避。

3.会计公允价值以及会计稳健性的关系

根据上文之中关于会计领域的公允价值的基本概念以及会计领域之中的会计稳健性的概念的介绍,可以清楚的看出。会计公允价值的主要追求是进行对于相应的资产的具体的价值给出一个评估。而会计的稳健性则是要对可能出现的经济风险进行及时有效的规避。在这样的背景下,在会计的公允价值追求对于未知的事物的价值评估的过程之中,会计的稳健性就会对该事物可能的风险进行有效的评估。这两种方式的评估方法的出发点是截然不同的,这就很有可能会导致两种的评估方法产生矛盾,影响到会计信息的作用的发挥。

二、公允价值与会计稳定性的平衡发展的具体措施

在上文中,已经明确的指出,公允价值与会计稳定性的不平衡发展的主要因素就在于在发展的过程之中,公允价值和会计的稳定性的研究出发点是截然不同的。针对这样的情况,就需要在进行对公允价值与会计稳定性的平衡发展的具体措施的研究过程之中,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和改进,最终有效的促进公允价值与会计稳定性的平衡发展。

1.在会计行业的发展过程中,会计行业的公允价值和会计行业的稳健性发展往往存在着市场经济运行背景环境不够稳定的情况,进而导致会计行业的公允价值发展和稳定性发展陷入不平衡发展的局面,影响到会计行业的健康发展。为了保证公允价值与会计稳定性的平衡发展,要做到不断的改善我国的市场经济环境,并在改善我国的市场经济环境的过程之中,不断的完善建立起来一个和谐自由、开放包容的经济社会,并在市场经济的范围之内,尽可能的保证企业在于市场经济范围之内的主体作用。与此同时,还要在应用会计领域的公允价值的概念的过程之中,充分的处理好会计的公允价值以及会计的稳定性之间的关系,确保市场经济环境的稳定运行。并针对实际的情况,进行对于会计的公允价值或者是会计的稳健性的优先选择。

2.在会计行业发展的过程之中,由于会计行业之中的公允价值与具体的市场的经济发展的环境的优劣与否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这就导致一旦市场上发生了一些波动,就很有可能会涉及到会计行业范围内部的诸多的会计行业发展的不明确的阻碍因素。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会计行业的平衡性发展以及会计行业的协调型发展就会存在着很难的发展前景。为了保证公允价值与会计稳定性的平衡发展,要做到敢于将会计的公允价值和会计的稳健性之间的矛盾挑明出来的,并有针对性的对这些矛盾进行解决。具体的来说,就是要根据不同的情况下所出现的矛盾的具体体现,进行对于企业的经营成果的模拟和选择。并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充分的保证会计信息的有效披露可以有针对性的提高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效果,从而从根本上保证与企业有利害关系者可以及时准确有效的地把握企业的具体的财务状况,做出符合当前经济形式的判断。

三、结论

综上所述,为了有效的保证公允价值与会计稳定性的平衡发展,就需要从会计领域的公允价值以及会计领域的稳定性的基本概念开始研究,找寻出可以促进会计公允价值和稳健性协调发展的切入点,并不断的将存在的问题暴露出来,以便于可以更加直接的找寻到解决问题的突破点,促进公允价值与会计稳定性的平衡发展,进而保证我国的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宏伟.会计信息稳健性不足的原因及对策[J].决策探索,2013(1).

[2]李蕾蕾.企业会计公允价值评估不准的原因及治理对策[J].现代企业教育,2013(3).

[3]阎雪梅.加强会计信息稳健性的控制及防范[J].公用事业财会,2013(3).

[4]柴伟.浅议企业会计公允价值的控制与防范[J].公用事业财会,2013(3).

[5]孙丽娟.会计信息稳健性不足的原因及对策[J].工业审计与会计,2013(4).

第6篇

在“互联网 +”概念的推动下,产业信息化发展迅速。在产业结构加快转型的阶段,国家也已经把行业的互联发展作为重要的驱动力。通过互联金融、互联工业的纽带,促进效率提高、技术创新和改革,逐步加快产业国际化进程。“互联网 +”促进社会化分工,强势构建新型现代会计服务业体系,并推进会计服务水平的提升。面临当前形势,传统的会计行业在商业模式、交易方式和管理活动等方面将面临全新的挑战。会计服务业体系变得日益丰富,在为传统的企业所有者和利益相关者提供相关财务信息的同时,更多地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全面及时的决策信息。但同时,会计行业也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网络会计弥补了传统会计核算的不足,改变了财务信息的获取模式和渠道。因此,通过网络技术的应用,如何高效快速地实现职能转变、转型发展和内容扩充,成为会计从业人员迫切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文献综述

随着互联网对会计行业冲击的不断加大,国内学者针对会计行业的发展前景展开思考,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陈祥民(2015)认为,互联网时代下会计行业的发展模式应该是“互联网+会计”,而不应该是“会计+互联网”。在互联网+时代,传统会计行业不应该固步自封,需要明晰自己面临的挑战并积极适应时代特征,从而完成行业内资源的整合优化[1]。秦荣生(2015)深度剖析“互联网+”时代会计行业的发展,提出 “互联网+”推进会计服务水平升级、促使会计服务效率提高、促进会计服务平台建设、改善会计服务资源配置,从而实现会计服务流程一体化、会计服务企业布优化局、会计教育新形式等发展趋势[2]。胡显莉(2016)在“互联网+”环境下,会计行业的服务内容、工作方式和工作流程等都将迎来巨大改变,适应会计行业的变革的政府的监管是影响会计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确保“互联网+”环境下会计信息质量的关键。在原有监管体系的基础上,政府应转变监管观念,加大对会计信息的网络安全、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的关注力度[3]。崔扬,李海成,王墨(2016)认为由计算机的使用将会计人员从复杂繁琐的手工操作中得以解放,从而将更多地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数据的处理、分析、预测和评估,以及风险控制等方面。随着“互联网+”时代对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的要求的不断增加,只会记账算账的传统会计人员难以适应时展。因此,企业会计人员必须学习互联网知识的,较好地利用互联网平台和运用信息技术[4]。卢悦(2016)简述“互联网+”对会计领域发展的影响,分析在会计领域遇到问题,最后根据这些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和政

策建议[5]。

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互联网对会计行业的影响,找出传统会计行业的诸多不足之处,并针对会计发展的未来趋势进行研究。

二、“互联网+”对会计行业的影响

“互联网+”为会计行业发展提质增效。由于网上财管中心平台的建立和财务软件的创新设计,企业资金流向可以公开、透明、直观地反映企业经营状况。企业的管理者通过远程的控制,实现子公司和部门资金来源和流向的统一管理,实现会计核算动态化、财务管理在线化。互联网的环境下,将分布在不同地区的部门相互联系,加工和处理财务数据来满足管理者需求。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张,跨国和跨地区经营广泛存在,互联网和财务平台所发挥的作用将越来越大。网络会计技术,使得企业管理逐渐从制度控制模式?D变为程序控制模式。这样一来,企业处理会计信息能力进一步增强,呈现的报表透明度会随之增强。企业借助网络可以直接获取大量数据和信息资源,优化财务运转的程序,加快财务运转的速度,从而能够提供更加可靠的财务报表以供相关人员进行决策。

“互联网+”为会计人员转型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互联网 + ”和大数据不断发展,会计资格从业人员将面临转型危机。更加系统化、专业化的管理越来越广泛,传统的会计管理已经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会计人员的日常工作内容不再是繁杂的数据收集,而是信息化的数据加工。在过去,由于会计人员素养的有限,企业统计分析数据工具的落后,使得企业财务分析总是根据内部的历史数据,难以避免数据过时化、不完整性的问题。但是,在互联网出现并快速发展后,会计人员可以多层次加工信息,操作流程简捷化、透明化,财务核算规范化、有序化,财务监督科学化、准确化。在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背景下,会计人员要发挥管理者的作用,建立会计数据数据库进行行业交流,及时反馈有用信息,从而满易和决策的需求。此外,从经济效益、时间成本的角度考虑,“互联网+”改变了会计报告的传输模式,财务信息的传导畅通无阻使得成本大大地节约。

三、会计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未来,会计行业的风险会越来越低。财会行业相对特殊,公司不可能经常更换财会人员,因此财会人员的流动性相对较小,从事这个职业的风险也较低。随着会计行业发展趋于成熟,各类相关的行业法律法规也较健全,财会将成为今后国家重点推动的行业。此外,会计行业的人才需求会越来越大。由于我国缺乏优秀的财务管理人员,不能满足国家经济发展与企业发展的需求,因此整个行业需要大量新鲜血液来补充。然而,“互联网+”的发展很好地配合了会计行业的发展。

在“互联网+”的不断深入,会计行业的未来发展也会走向信息化、全球化、快捷化、高效化的趋势。会计信息共享度会不断提高,信息传递更加及时,信息内容更加充分,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提高。在此基础上,企业内在动力增加,管理者会在迅速的信息反馈机制下及时改进和完善,从而使得企业的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财务管理变得更加便捷,信息资源利用更加充分。企业上下层级之间的联系会更加直接,子公司的财务信息更加充分透明地被总公司掌握,各种时空因素造成的损失将很好的弥补。企业进行会计决策会更加科学合理,财务信息的搜集更加动态化、实时化。企业互联网时代的主要生存形式将会是电商,因此结算支付方式就会电子化。电子化支付方式的优势就是,不仅可以节约时间成本,而且可以很好的保证资金交易的安全性。此外,企业可以实现公布式处理任务。在计算机系统进行大型会计业务处理时,可以将业务分布于网络内不同的计算机系统处理,当所有的处理结束后进行汇总,这样就提高了系统的整体性。针对会计行业的人才培养方面,“互联网 +”会促进会计教学新形态。“互联网 +”时代,会计教学的内容丰富多样,可以根据每个岗位的工作具体划分。“互联网 +”会计教学主要应用于对在职人员的一对一的业务教学,还有对想掌握专门技能的非在职人员的教学。而且,会计服务职业一直颇受创业者追捧,具备丰富的创业领域和大量的创业机会。由于政府和企业对“互联网 +”的会计人才的需求扩大,使得“互联网 +”会计线上线下教学的繁荣发展。

四、总结和建议

(一)总结

本文基于“互联网+”角度,针对会计行业的未来发展前景,展开一定的趋势分析。虽然会计行业未来会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发展得越来越好,但同时也会面临一系列的问题。网络化给财务管理和会计审核提高了效率,节约了成本,但是管理者在运用网络技术的同时也要做好防范措施。网络毕竟是一个开放的世界,各种不确定性都会威胁着行业的发展。而且,相关的法律法规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完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想要依赖网络发展会计行业,离不开政府的帮助。政府部门针对“互联网+会计”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管制,就能很好地促进行业发展。总之,对于未来会计行业的发展,我们应该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充分肯定互联网的推波助澜作用,否定传统会计行业的不足,吸取教训并学习先进的方法,保证会计行业稳健持续的发展。

(二)建议

第7篇

【关键词】投资担保会计行业 发展前景 现状分析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当前社会,我国的投资担保会计行业迅速发展,资本实力在不断的增强,由于一些担保会计行业并没有完善的建设体系或者是自身并不具备专业规范的运作管理体制,在投资担保会计行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和担忧。以下就是对我国投资担保会计行业发展前景以及现状的简要的分析。

一、我国投资担保会计行业目前的发展现状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推动下,各种投资担保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这些投资担保公司的迅速发展推动了我们社会效益的激增,以及推动了社会信用机制的健全并且实现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投资担保会计行业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但是,新事物的诞生必然也伴随着社会弊端的出现,在投资担保会计行业在萌芽并且快速成长的过程中也要面对重重的阻碍和困难。目前大多数的投资担保行业都存在着建设体系不完善、不具备一定的专业规范运作管理体制、有关于投资担保会计行业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一些企业的诚信度缺失等这些问题,甚至导致某些投资担保会计行业公司濒临破产。所有的这些问题引起了金融界的广泛关注,所以笔者对于我国目前的投资担保企业的发展前景进行了简要的讨论和思考。

二、目前投资担保会计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完善的建设体系

目前一些投资担保会计行业的从业机构的建设体系并不完善,很多的机构的担保实力不足,很多有关机构的担保资金都不足,这在该机构建立之初都没有得到很大的重视,其建设体系存在很大的问题,另外行业的各个机构分工都不完善,这样使担保资金出现问题的时候得不到有效的解决。除此之外,目前我国的投资担保会计行业需要面对的问题就是各地的财政一次性输入的资金很少,对于一些中小型机构的入股资金也是很有限的,一些社会上的闲散资金量也不大。这样就导致了投资担保行业在建设体系中会存在的不完善问题。另外,一些机构也存在了治理机构不合理的问题,其一是一些担保会计机构缺乏应有的独立性。在政府出资建立的中小型企业融资担保会计机构组织大多数都依附于某一层政府机构或者类似的机构,其内部运作程序复杂繁多,不能够与企业的性质很好的匹配。其二是担保会计机构在进行决策、执行以及监督的业务时三者不能够达到制衡的状态,很多根本就没有设立法律事务部门以及风险监测部门,对担保风险缺乏实现预警措施,很多机构也缺乏对资料信息的收集和整理的机构或者部门。

(二)不具备一定的专业规范运作管理体制

一些投资担保公司的自身运作管理体系很多也是不规范的,由于其行业管理、行业准入以及财务制度等等这些内部重要结构均处于比较混乱的状态,所以使得一些担保公司在缺乏制约的情况下,就容易忽略自身的规范管理和运作。有些机构存在很多不完善的贷前调查、担保审批、资产管理、风险控制、债务追偿制度,很容易造成了员工在进行业务处理是随意性很强,同时,领导在进行审批的时候的主观性很大,这样就很容易埋下安全隐患。

(三)没有有效的资本补偿以及风险防范机制

投资担保会计行业作为银行防范经营风险的一大保障,其经济来运存在着高风险低效益的特点,本来自身就缺乏有效并且可靠地资本补偿以及风险防范的机制,但是大多数的银行却又让担保会计公司承担大部分的企业贷款风险,另外又缺乏担保会计机构,一些中小型的担保会计行业的大战基金还不健全,就会导致一些投资担保会计公司倒闭。

三、投资担保会计行业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具体解决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行业内部组织建设体系

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完善行业内部的组织建设体系,第一步要完善的就是资金体系,一个投资担保会计行业的机构首先要具备的是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在引进资金的同时,也要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这样投资担保会计公司才能够有足够的投资风险担保能力,才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去。另外需要面临的问题就是投资担保会计公司和政府的关系问题,这是投资担保会计机构得意发展的关键。为解决这个问题投资担保会计公司应该坚持选优扶持的政策,防止政府的行政干预,至于在具体的运作模式上,应当始终坚持商业化机制运作的模式来发展。

(二)引进并且培养高素质的担保从业人员和管理人员

投资担保会计行业要想取得长远的发展,必须要对业务人员进行技能的提升以及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业内人员的业务熟练程度,才能够在繁复的业务中应变自如,才能够使在进行业务操作的时候避免错误的发生,这个是投资担保会计行业机构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三)对行业内部的风险管理体制进行完善

要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要对行业内部的风险管理体制进行完善。首先要完善内控机制和业务制衡机制。其要通过集体智慧和廉洁的制度来建立制衡机制,方法就是设置三个业务部门,一是设立担保业务部门作为开拓部门,二是风险管理部门作为业务的合规审查和合同文本审核的部门,其三是综合管理部为章证管理和重要档案管理的部门。这三个部门之间要有明确的职责与任务分工,实现部门之间的相互制衡。其次是要建立科学的担保风险评价体系,其可参考银行的客户评价体系,这样可以减少人为的误差,同时可以结合业务开拓的需求惊醒建立,建立的同事要体现出该机构的经营特色,以此来对申保客户进行风险评估来作为评价的依据。

投资担保会计行业的发展给我国的金融界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因为其是社会发展的新事物,在迅速发展的同事也必然面临着重重的困难和阻遏,笔者认为应该从上述的三个方面来对我国的投资担保会计行业的风险管理机制和建设体系进行完善,这样才能够为其进行发展和企业壮大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第8篇

摘要: 世界上许多国家均对保险业实行特殊的会计规则,主要是因为保险业的经营属性决定其会计原则必须区别于其他行业。发展完善保险业会计规则,必须首先分析影响会计规则的各个保险属性。本文力求从理论层面分析决定保险业适用特殊会计规则的重要属性,进一步充实我国保险会计规则发展的基础理论研究,以推动我国保险会计制度的发展。 关键词:保险属性; 保险会计; 保险合同; 公认会计准则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保险业呈健康发展态势。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市场机制作用的日益增强,保险市场主体大量增加,业务规模迅速扩大,保险产品日益完善。保险公司由此面临着如何全面、客观地反映保险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如何为保险公司的投资者、经营者、债权人、投保人以及其他利益相关人进行投资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如何为保险监管部门实施有效监管提供重要信息等会计问题。然而,尽管2007年新执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包含了保险行业特殊会计准则,但是该准则内容过于概括并且缺乏权威的应用指南,我国保险会计规则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势在必行。

一、我国保险会计的发展

我国保险业起步较慢,相关保险行业适用特殊会计规则的研究相对滞后。尽管保险业在中国已经有超过一百年的历史,保险会计理论研究的历史却只有二十余年。主要原因是因为保险业适用特殊会计规则的认知需要以行业的发展为前提,据此才能制定出适合于行业特点并且有利于行业发展的会计规则。

我国的第一个保险行业会计制度是1984年2月份颁布的《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会计制度》。由于这一时期我国的保险公司还处在起步阶段,所以该保险公司特殊会计制度并没有体现出其应有的作用,而更多的是采用“资金占用总额=资金来源总额”这一计划经济会计原则,突出保险公司在财务会计制度上进行统一计划、分户经营、以收抵支、按盈提奖的财务管理制度。上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保险公司开始转型,外资企业开始涉足中国保险业,1993年的《保险企业会计制度》具有转折性意义,奠定了目前保险业会计规则的理论基础和基本框架;紧接着我国于1999年1月1日正式实行《保险公司会计制度》和《保险公司财务制度》,并且通过2000年颁布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对会计要素进行重新定义,以此为契机推出了针对保险公司和其他金融企业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保险业实行专门的会计规则,既是保险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保险业的发展。

随着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保险公司开始进行海外融资和开拓海外资本市场,我国保险行业特殊会计规则面临着新的挑战。新会计制度不仅要立足于国内保险业发展的状况,更应该从全球视角出发,对保险业面临的特殊会计问题比如保险合同确认、准备金计提等实行改革,最大程度地实现国际会计趋同。2007年我国开始执行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尽管适用于所有企业,但是具体会计准则第25号《原保险合同》和第26号《再保险合同》充分兼顾了保险行业的特殊性,改变过去以保险公司为规范主体的特点,进一步从保险产品属性的角度规范会计规则,基本上保证了中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前提。

二、保险业适用特殊会计规则的原因分析

保险行业会计规则研究是典型的交叉学科研究领域,它既是会计学的一个分支,又要求把会计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运用于保险公司,核算和监督保险公司的各项经济活动。这就要求这一会计规则必须充分兼顾到保险行业的属性,以保险属性与特点为基础来发展和完善保险会计理论。

保险业适用特殊会计规则的原因有多个方面,从保险行业的特殊性看主要分为三个原因,即保险行业宏观意义、保险产品的无形性和未知性以及保险运营资金链的反向性。首先,保险业顾名思义就是通过转移公众的风险从而自己承担风险并且通过大量风险的集合内部消化和平衡风险。因此它具有很强的社会意义,公司运营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公众的利益和社会的稳定,如果保险公司破产或者倒闭,负面影响将使广大被保险人利益和社会公众利益受到损害,带来社会福利损失和影响社会稳定。普通企业会计制度无法保证保险公司保持应有的偿付能力。

其次,保险产品是一种无形的产品,它以经营特定风险为前提,以集合大量风险单位为条件,以大数法则为数理基础进行保险赔付,风险的无形性决定保险产品的抽象性。由于保险公司在保单的有效期限内无法准确预知事故发生概率和造成损失程度的大小,因此保险产品的经营相对于其他行业而言更具有不确定性。如果保险公司执行普通企业会计制度而没有兼顾行业特点,其会计数据将无法满足基本会计准则的谨慎性原则,也无法为报表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

最后,保险运营资金链有别于传统制造行业。对于传统制造业,资金链表现为先支后收,即成本发生在前,收入发生

第9篇

关键词 注册会计师行业 竞争环境 战略

我国注册会计师制度自2004年以来的近六年里,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规模快速壮大,个人会员从13.3万人增加到17.8万余人,其中执业会员从6.3万人增加到9.5万余人;会计师事务所达到7790家(含分所799家),总体实力不断增强,收入过亿元的事务所由8家增加到34家;50家会计师事务所在香港、新加坡、日本、澳大利亚、美国等地设立了62个分支机构或者联系机构;会计市场总量稳步扩大,行业所服务的企业超过350万家,行业业务总收入从154亿元增加到317亿元。截止到2010年,全国注册会计师已接近15万人,行业从业人员30万人,会计师事务所7790家,行业所服务的企业超过350万家。

尽管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和发展,但在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的今天,无论从职业者的素质还是从职业标准和管制等各个方面都与国外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国际化的舞台给我们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严峻的考验。

一、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竞争环境分析

(一)注册会计师行业内竞争者之间竞争相对激烈

单从国内事务所和国际事务所在我国的年收入来说,2009年度,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业务收入达到317亿元,与2004年度的154亿元相比,翻了一番。6年前仅有8家事务所收入过亿元,到现在有34家事务所收入过亿元。但最新的《2010年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前百家信息》也显示,2009年度国内前百家会计师事务所中,前四名仍为普华永道、德勤华永、毕马威华振和安永华明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相对于四大年度总收入平均超过20亿元的规模,国内事务所收入最高的也不足10亿元,差距仍十分明显。截止2010年,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已达到7790家,一些国内中小型企业成为国内事务所的服务对象,这些客户通常以事务所的规模与品牌来评价审计质量,而国内事务所‘数量多、规模小、实力接近’三大特点决定了客户有充足的选择余地,所以造成事务所过度依赖客户选择,甚至为了争夺客户业务竞相降价的局面,所以国内事务所之间竞争相对激烈。但除了国内事务所之间的竞争,国内事务所与国际大型事务所间的竞争是更加激烈的。

(二) 开放的市场吸引潜在者的进入

在2005年12月31日前,我国会计服务市场已经对周边各国和一些发达国家全部开放。更多的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和执业人员进入到我国市场使得国内的会计师事务所面临更多更强的挑战。而根据对外经贸部提供的13个发达国家和地区会计服务贸易市场进入标准和国民待遇来看,国外事务所进入我国会计服务市场障碍相对较小,比如美国只让有本国执业会计师设立独资或者合伙制的事务所,而我国并不要求只有本国执业的会计师设立;日本禁止国外人员在日本本土开办事务所;新加坡对于外国会计师设立事务所的要求是该外国会计师必须实际居住在当地或者至少有一名事务所合伙人实际居住在当地等等,以上都表明 国外潜在进入者更容易进入我国行业市场。

(三)替代品或替代服务优质化导致客户资源的转移

由于目前国内会计师事务所的主营业务仍然是传统审计业务,所以目前来自替代品或替代服务的威胁不是很大,但是从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发展趋势来看,传统业务所占比重有所下降并呈此趋势发展, 国际上通常注册会计师行业非传统业务占全部业务的比重约为60%,而中国目前整个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收入结构中,传统审计业务收入比例占84%,非审计业务只有16%,与国外同行的优化比例相差悬殊。所以,只有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将业务发展多元化,不断开拓新的业务员同时应将会计师事务所的服务优质化,提高执业质量,出具高质量的审计报告,提高服务效率,同时,会计准则和行业规范与国际接轨,增强国际竞争力,得到国际的认可才不会被同类的替代品或替代服务替代。只有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的同时优化审计服务,做出让人信得过的品牌,才能站稳脚跟,拥有更大的竞争力。

(四)审计结果的认同度致使审计定价权的转移

一个经验丰富的高技能供应方可以讨价还价从而减少企业的利润,对于注册会计师行业来说,注册会计师就是这个行业的“供应方”,他们是事务所提供会计服务的主要投入品,具有高素质高文凭的国际化水平专业人才的讨价还价能力比一般的会计师还要强。而注册会计师除了国内事务所外,拥有更优厚待遇和更优越工作环境和发展机会的国际“四大”事务所更对他们有吸引力,这使得大批优秀的年轻的人才流失,并且注册会计师是无论国内还是国际都不可或缺的人才,所以他们的讨价还价能力非常强。同时,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结果的国际认同度高则获得的利润就相对多一些,相反就相对少一些,所以一个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结果的国际认同度也影响着事务所讨价还价的余地。

二、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建议

针对以上对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战略的解读,笔者总结出以下几点建议,以期能够为改善行业存在的问题、帮助行业更加健康有序的发展做出一点贡献。

(一)行业人员的储备、培训应经常化、制度化

首先,事务所应打破传统体制对人才不看个人能力而论资排辈的做法,根据事务所自身的战略所需的人才结构,招聘优秀人才。将优秀的人才留住然后完善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并建立一整套科学合理的薪酬和福利制度制定以及人才培训计划,提高全体人员的积极性。同时,不断提高注册会计师业务能力。加大对注册会计师后续教育培训的力度,加强继续教育制度的建设,全面提升业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执业能力,强化注册会计师持续执业发展。

其次,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境外会计职业组织加强合作,组织优秀会计人才到国外学习先进经验。对于各大高校会计专业教育的传统模式,要不断更新教学结构和内容,与最新的政策同步,并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和个人素质的培养,选送注册会计师专业的学生到境外实习,努力把学生培养成能适应国际会计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国际型会计人才。

(二)强化行业监督管制制度的刚性

虽然行业监管在多方面的努力下已取得很大成效,但在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管制制度还是存在着一些弊端,只有不断深化改革管制制度,不断提高监管效能,才能完善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

首先,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切实做好执业质量检查工作。认真落实五年一个周期的全国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制度,在全面检查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了解执业质量水平较低的群体和风险较大的业务领域,把以上两类作为重点监管对象,增加检查频率,将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结合起来同时加大检查力度。严惩采取回扣、恶性压价等违反职业道德承揽业务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以及串通舞弊、挂名签字等违法违规行为。建立健全惩戒制度,做到惩戒工作的透明化和公平公正化。

其次,结合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和我国新型产业的出现,加大对以进出口为主要营业业务的企业和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企业的执业质量即审计业务的检查力度;加强对频繁转所的注册会计师以及高龄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的检查研究;加强对从事H股、创业板上市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等审计业务的指导和监督。

最后,加强职业诚信建设。建立以“诚信”为核心的道德规范,完善行业诚信监督体系,努力建立事务所信用评级制度。将民事行为人的各项信用记录之间建立联系,对有关信用的关系进行严格监控和管理。同时,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信用体系,我们可以建立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个人信用制度”和“会计师事务所信用制度”,这样就可完善个人及事务所的信用体系,以此来制约注册会计师的失信行为。使我国会计市场信用制度更加完善。宣传和表彰诚信行为,披露和惩戒失信行为,完善行业诚信激励和失信惩处机制,通过树典型、评先进的形式,努力铸造行业诚信形象。

(三)积极参加国际竞争与合作,争取走的更远

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中国经济的国家化程度也在不断加深,这就要求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要想达到做大做强、走的更远的目标就必须与国际接轨,充分利用国际资源,积极参加国际交流合作并且借鉴国际的先进经验,只有这样才能推动行业发展。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应以国际化发展为导向,积极推动会计师事务所“走出去”,让本土事务所更多的参与国际竞争和与国际事务所切磋。当然,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国际化不仅仅指行业人员或者事务所到国外发展或服务,还包括对中国本土市场提供国际化服务。应先抓住本土市场这个优势,在守住本土市场份额的基础上扩大国际市场,这同时也是在为打入国际市场积累经验,是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走向国际舞台的必由之路。

“永不自满,永不止步”是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始终坚持的信念之一,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历经了一些波折,但都通过不断努力战胜过来。迎来“十二五”的第一年,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又面临着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只要不断完善自己,把困难当成动力,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就能实现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新飞跃。

参考文献:

[1] 于海云. 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核心竞争力培育研究[D].苏州大学,2006.3

[2] 施金平. 中国本土会计师事务所发展分析[D]. 厦门大学,2006.9

[3] 李锦文. 发展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几点思考[D].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7.1

第10篇

关键词:财政体系 会计 经济发展 社会经济

会计总是与经济紧密相连的,经济不能离开会计,会计也不能离开经济,经济与会计之间是同步发展的。一方面,经济的发展必将导致会计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会计在同时也对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反作用,它总是依存于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上发展的。这就使得社会经济的变革必将引起会计行业的发展。随着我国加入WTO,国际贸易量增加,贸易间的结算及平衡都设计到会计方面的工作。在日趋激烈的贸易竞争中如何将我国会计的制度规范与国际接轨成为了直接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

一、我国财政体系会计理论现状分析

随着经济环境变化频率的加快以及经济变革程度的不断深入,对会计理论方面的讨论越来越热烈,主要的内容包括通货膨胀以及衍生金融的发展。由于这两个方面的问题将直接影响到经济理论的形成,要想在这两个方面有一点的突破,会计理论在这个方面要有一定创新。例如,关于确认和计量的问题,这主要包括确认和计量原则的松动,单个要素的计量等内容。在通货膨胀方面,在人民币值趋于稳定时,在既定历史成本的计价原则之下,采用会计计算的方式就具有比较高的可靠性。但是,当在物价浮动相对较大时,尤其是出现通货膨胀时,如果继续按照那种既定的历史成本原则来进行会计计算时,那么得到的计量期末资产数据以及由此而得到的若干会计信息就难以反映真实的经济信息,不会被市场及经营环境所接受。另一方面,企业在寻求相应的计量依据,对外报告其资产情况时,应以正确的本期实际净收益作为基本依据。

二、影响我国财政体系会计行业的若干因素分析

影响会计的经济环境较多,主要包括这样几个相关的因素,诸如政治环境因素、法律环境因素、经济环境因素、科技环境因素和管理环境因素等。

1、政治环境因素及其对会计行业的影响

一个国家的政治环境主要包括政治体制、政治路线、政治思想以及政治领导三个方面。政治环境因素对会计的影响在诸多情况时的影响一般不那么直接,尤其是随着我国民主政治进程的加快、群众的监督力度不断加强,人们对会计信息公开程度的需求在不断的上升。从现今社会不断要求政府公开其预算即为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2、法律环境因素及其对会计行业的影响

不同的政治环境造就了不一样的法律模式。从法律体系的构成来看,世界上基本可以分成大陆法系及英美法系两大法律体系。不同的法系反映的是不同一般的法律及社会背景,而社会及发展背景环境对会计领域发展至关重要。随着我国经济立法进程的不断加快,经济法律不断得到健全,对会计信息公开的呼吁也在增加。

3、经济环境因素及其对会计行业的影响

经济环境的变化作为社会经济的最直接的反映,它对会计业的发展变化的影响最为直接。不同的经济环境意味着将形成不同的经济体制、市场监管体制等。尤其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成型和完善,对外贸易型经济的得到不断的发展。我国经济在积极参与到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过程中,我国的会计体系也得到了发展与变革,它由单一到多元然后再形成统一、标准的体系,这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我国会计体系的国际化协调程度。这使得我国会计制度在一方面适应了经济环境变化的需要,在另一方面也更真实的反映出了经济现实情况,有利于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日益发达的证券市场,更加要求会计信息披露充分、及时,而且决定了会计服务对象主要为广大投资者和债权人,而不再是发展初期的主要面向政府及监管机构。

三、财政体系会计行业与我国经济发展的关系

1、会计与经济增值之间的关系

企业经济的增值直接影响到整个国家与社会经济的增长。而企业是为追求利益而存在的。传统的会计主要是针对经济活动的相关历史信息进行记录与登记,这主要是由于传统的产业相对单一而导致的。这时的会计所发挥的主要作用也就是给生产过程的控制与管理提供依据。从根本上来讲,这个程度上的会计信息并没有真正的进入市场。在现代会计行业中,要确保会计能够在经济增值中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首要的一个条件就是要确保会计行业得到社会的认可,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给企业带来增值,进而给整个社会经济的增长带来动力。因此,从这个角度上来讲,人们还应该将会计的基本观念从简单的数字记录变换成对业务及相关的价值增值方式进行分析上来,对两者间信息的传递渠道进行疏通。

2、会计与企业营运之间的关系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我们可以将一个企业当作为一个金融工具,这时企业必须在其资产负债表之上提出金融资产数据分析。尤其是在构成金融资本的基本合同权利失去控制之后,经营企业要采取会计手段对金融资产及金融资产的衍生产品进行终止。尤其是当企业在对已经生效的合同中的权利行驶权力放弃时,则标志着企业已经对这些权利失去了管控的权利。另一个方面,在金融出现负债时,尤其是当负债的一部分被消除之后,企业才能在负债表之上将其取消。从会计行业所提供的相关信息来看,企业管理者及会计从业人员在对会计信息进行统计和核算时,就间接的控制了会计信息的形成,在会计信息为监督契约的履行需要利益的协调时,他们就会对之进行适时的修正。这将直接英气会计信息的失真,这将影响到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能造成会计风险的形成。

3、会计与经济市场化的关系

随着经济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深入,会计行业应该积极稳妥的制定必要的会计制度与准则,同时还应该为会计制度的正确执行创造一定的经济条环境。尤其是在现代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对会计行业已经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入。

四、结语

总之,财政体系会计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在会计行业的相关制度及标准的制度过程中,应该提高会计信息的处理速度、决策水平与能力,对会计与社会经济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促使会计行业给我国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第11篇

当前的社会正以多元化的态势急速前进着,房地产企业在经济的快速发展中也在加大投资力度,以便于取得更好更快的发展。在国民经济中,房地产经济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而实现自我调节,紧随时代步伐,这是房地产企业当前的难题之一。投资高、周期长以及风险大是房地产行业中的会计特征。房地产核算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与矛盾,这进一步制约着房地产行业的利润与经营回报,同时也阻碍着房地产行业的健康与稳步发展。本文就会计业的发展现状,结合房地产会计的相关特点,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解决措施。

关键词:

风险;发展现状;房地产会计

当下,社会发展给我们经济发展带来了无限可能,带动了行业发展。房子是生活中的必备因素,房地产很大程度和人们生活联系在一起,房地产在竞争中不断寻求发展。我国现行的会计准则虽然适合多元化的企业发展,但结构中没有系统完整性,所以并未涵盖房地产行业。本文探讨了房地产行业中会计的某些不足之处,并提出针对性的策略,这对于房地产企业进一步发展而言意义重大。

一、房地产会计中的问题探究

1.信息缺乏真实性。

房地产行业的会计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却非常快,会计信息也缺乏一定的真实性。一些房地产企业为了少交税款,在编制报表时常常弄虚作假,进行错误会计信息的,这干扰了正常的信息交流。某些房地产行业为了躲避国家的税赋,将真实的财务利润隐藏于虚假的报表中。某些房地产行业为了获得银行的贷款,不惜伪造企业财务报表、征信报告、纳税申报表等关键信息去骗取银行贷款,这种不正当的行为严重干扰了市场准则。在房地产行业,会计严重缺乏真实性主要在于行业中会计准则的局限性,会计准则能够为会计计量、确认提供真实的规范程序,而会计学科只能解决当前出现的一小部分的问题,在发展中随之而来的诸多困难并未能一一解决。在经济发展高速运转的当下,会计准则的更新速度更不上经济的发展速度,导致很多会计程序的处理可依据的法律少之又少。会计处理有着极大的随意性,很多会计人员会编制虚构的会计报表,甚至以不真实报表进行报税,导致编制的报表毫无真实性可言。另一方面由于会计的法律法规会定期更新,而很多企业会计并没有第一时间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企业中甚至某些从业人员都没有取得规定的执业证书。房地产行业的会计因其特殊性需要经过定期组织从业人员进行会计知识的培训,只有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才能让原本细致、严谨的会计工作简单化,才能及时处理会计工作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会计行业较为特殊,经常会受到金钱制约,一些会计人员明知法网恢恢,却还是受不了诱惑,违背道德,钻了法律的空子,最后难逃法网。

2.内部控制缺陷不断。

当前,房地产行业的会计内控中问题重重,主要为内部的环境不佳、内部的机构不合理、措施不理想等,究其原因主要是房地产行业对于会计的控制不够重视,没有足够的风险把控意识,没有能够有效地发挥控制作用。企业对于经济业务没有合理的控制,这使会计无法及时履行职责,没有风险准备意识,当真正风险来临时还是一片迷茫。而且,房地产企业中的治理结构不明,职责不清,结构方面有很大的改善空间。

3.会计法律过于滞后。

房地产行业的某些会计法内容比较陈旧,无法适应全球化的挑战以及经营机制的要求,修订工作可能有些滞后。一些会计的法律法规在制定中没有充分的调研论证,没有及时考虑实际,导致规定不科学不合理,实施中问题重重。另外,会计法律规定的一些法则过于笼统,而且在不断进步的经济环境下,房地产行业必须要有细化的法律,而不是参照别的行业不独立的法律法规。

4.会计核算较为繁杂。

房地产企业可以将土地和房屋合在一起开发,也可以将土地和房屋分别开发。它既是房地产产品的生产者,又是房地产商品的经营者。房地产企业经营活动的主要业务有:土地的开发与经营、房屋的开发与经营、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设施的开发、代建工程的开发。成本核算主要由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前期工程费、建筑安装工程费、基础设施费、配套设施费、开发间接费、期间费用等部分组成。现行房地产行业开发成本核算,大多按照制造成本法进行核算。先按照开发成本科目简单进行汇总,再按照简单的分配方法进行分摊,再用总可售面积进行分摊,最后得出的单方可售成本。但由于每个开发的项目产品都具有唯一性,而开发项目产品的业态、户型、面积等等却千差万别,即使同一栋楼,同一层也有非标准产品,而按照单方可售成本结转已销售的面积,俨然是不符合逻辑的。再加上房地产开发规模大,周期长,大多按着规划分期开发,会发生不能直接归集产品对象的开发间接费分配问题,利息如何按期开始进行资本化,何时费用化的问题,间接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如何合理分摊至开发产品以便进行含税保本售价的测算等问题。上述问题一直困扰着房地产行业的会计核算人员。

二、如何解决房地产中的会计问题

1.建立完善的规范化的会计体系。

会计政策主要指的是企业进行会计核算所需要的原则与方法。当前的某些企业在会计核算中明显轻制度重科目,这容易让会计在整理收集会计信息时没有可比性,无法形成完备的参考体系,而考核的意义也就不复存在了。于企业而言,会计政策的设定需要包括基本的会计政策与具体的会计政策这两方面的内容。企业会计财务信息并不真实,账目并不明晰。完善的房地产会计体系要解决的是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近年来的改革中,财务会计不断深化自身的理论,进一步探讨了新型的会计分支,比如成本会计、金融会计等。房地产企业在现行的会计准则下不断完善房地产行业的会计准则,这能够阻止企业对利润的操控,保障了会计的真实与准确。完善的房地产会计规则应当包括完善的房地产企业治理结构,会计要素的确定准则,会计信息的披露要求。同时,要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及会计职业道德水平。

2.健全的房地产监督机制。

在房地产企业会计中除了需要建设完备的会计体系,还应当配备专业的监督体制。会计监督的建立能够方便会计工作的开展,对在不同会计岗位的工作人员有法律的约束。房地产企业可以在项目的前期投资时就明确会计监督职责,专人监督会计的工作,保证房地产企业在合法、合规、有效中运营。房地产企业的监督包括如下两方面,一方面是内部治理结构的改善,建立完善的内部核查制度,强化内部控制,有效发挥企业自身的监管权,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有效性。另一方面是完善社会监管,强化外部监督,约束会计人员的执业行为,确保会计信息真实有效。对于有问题的会计人员应严肃处理,提高会计的全面性以及权威性。加强内部监督需要房地产企业中所有财务工作人员工作相互制约与分离,明确职责与权限,针对重大的违纪问题要联合监督部门一同排查,只有联合企业内部、社会、监管部门才能真正落实会计监督,才能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会计行业。

3.规范房地产开发成本的归集与分摊规则。

对于房地产企业的成本核算来讲,成本对象和成本项目的划分和确定是正确核算开发成本的基础。为正确核算开发产品的成本,房地产企业应制定一套完整的成本核算的程序进行成本核算,以“确定成本核算对象、归集开发成本、确定成本分摊方法、在成本核算对象之间分摊成本、计算各成本核算对象的开发总成本、正确划分完工和在建开发产品之问的开发成本、正确划分可售面积、不可售面积(按实测绘报告)、编制成本报表”为主线,在这条主线中,最重要是规范房地产成本费用的归集与分摊,项目开发前期要组织召开企业的各个部门认真讨论,一定要得到企业管理层重视,得到相关业务部门的认可。归集与分摊会计政策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土地征用及拆迁补偿费原则上采用占地面积法进行分配;前期工程费、建筑安装工程费、基础设施费、配套设施费按占地面积法、建筑面积法、直接成本法、预算造价法进行分配或按合同计入。资本化利息按直接成本法或按预算造价法进行分配。对核算基础较好的,开发间接费可采用作业成本法。公司为了测算含税保本成本,也可采用作业成本法将发生在各期的期间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进行分摊。无论怎样,规范房地产开发成本的归集与分摊规则,就是为了真实反映企业的成本费用,为管理层提供有力的财务决策。

4.强化房地产的内部会计控制。

为解决房地产企业中的内部困扰,企业应当做出相应的改进。比如,应该提高企业的内部控制,建立专业的内控制度,企业需提高整体水平,培养高素质的工作人员。会计人员对于经营活动的真实性应当有主动承担与监督的责任。房地产企业应加强会计的职业素养,不断更新观念,控制经营活动。在企业管理制度的建设中,应明确每个会计的责任,规范各岗位的范围和要求。会计工作需要定期与不定期的会计抽查,并做出及时的回馈。要求企业提供良好的控制环境,完善内部治理结构,保证岗位之间的权责明晰。企业还应加强风险控制意识,由于房地产行业属于高危行业,风险意识不足会影响企业未来的发展。企业经营管理中必须要有未雨绸缪的忧患意识,建立风险控制,以规避行业风险,保证内控制度的有效运行。

三、结语

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房地产行业的繁荣与兴起提供了更好的空间,但是在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中仍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科学有效地处理好房地产企业中的矛盾是会计核算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会计核算是房地产企业的关键业务,在房地产行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这需要我们广大同仁一同努力,用好会计核算的规律,实施好会计核算的管理业务,为我国的房地产行业进一步发展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于秀丽.房地产企业避税行为的会计问题分析[J].中国经贸,2014(7).

第12篇

【关键词】汽车行业;战略管理会计;系统

战略管理会计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会计体系,它是在传统管理会计不能提供满足战略决策需要的情况下,为适应战略管理思想的需要而产生的。要求从战略管理的需要出发,同时关注行业外部环境信息的提供和控制。战略管理会计在汽车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对报表数据的系统分析,加强对战略管理目标的建立,从时间,空间,数量上实现行业效益最大化。

一、哈尔滨市汽车行业实施战略管理会计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坚实的战略管理会计系统

在哈尔滨的汽车行业之中尚未有一个完善合理的战略管理会计系统,行业对于战略管理会计的作用模糊,目标不明确,缺乏长远的规划,战略目标变换频繁。同时战略决策的随意性较大,缺乏科学的决策制度。有时虽有战略思考,但没有形成科学有效的战略管理和信息化管理体系,导致行业战略流于形式,无法得到贯彻执行。

(二)汽车行业对战略管理会计的重视不够

尽管现行的会计体系由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部分构成,但哈尔滨的汽车行业对于管理会计的应用不够,在绝大多数会计工作中财务会计仍占有大部分份额,以至于对战略管理会计重视不足。管理会计的信息需要依靠财务会计的数据核算。在会计报告中也过分依赖财务会计的信息而忽略了战略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职能。另外,哈尔滨的汽车行业现在仍然将行业利益看作是经营的数据而不重视内部的管理与控制,投入的资金和研究力度不够,导致战略管理会计在行业中很难发展。

(三)高素质的战略管理会计人才缺乏

战略管理会计需要大量的知识和经验,除了会计工作所备必的会计知识以外,还应用到管理学、统计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及企业管理等等。所以拥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丰富的管理经验是从事战略管理会计工作的必备条件。但就哈尔滨的汽车行业的现状来看,行业经营者的素质虽有所提高,但由于受到的知识和经验不足的限制对于战略管理会计的研究无法顺利进行,从事战略管理会计的人员的积极性不高,战略管理会计人才缺乏。

二、改善哈尔滨汽车行业战略管理会计的建议

(一)完善战略管理会计的系统

依照哈尔滨汽车行业基本情况,应实行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主体,融入现代企业制度的战略管理会计。通过对战略管理会计进行系统的研究,结合哈市汽车行业自身的情况,完善行业的战略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体系。同时对于哈市汽车行业要重视战略管理会计所提供的有效信息,在公司高层管理之中要拥有强大的战略管理和决策的团队,加强汽车行业对于战略管理会计的研究和应用。

(二)加强战略管理观念的培养

战略管理会计作为一种观念,它的主要作用表现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对于汽车行业来说,特别是可以指导管理者的决策,使之拥有着眼于未来的眼光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借助于战略管理观念,要杜绝那些在管理上搞教条主义,在业绩考核上重结果轻过程的非理;要摈弃那种面对利益时为追求短期盈利而忽略或损害长期价值,面对发展时仅以眼前为目标而放弃未来的过时观念。因此,要加强战略管理观念的培育提高对战略管理会计的重视。可以着重培养决策者的以人为本的观念、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以及整体战略观念。加强管理者对于战略管理的理解和应用。

(三)注重战略管理人才的素质

战略管理会计实施的关键在于人才。真正的战略管理会计人员在熟练掌握行业发展的一切手段的基础上,还需熟悉经济领域以及其他相关行业,从整体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和处理问题。他们是行业的核心,通过其战略的思维、大胆的创新、敏锐的洞察力以及准确的决策,才会抓住那些稍纵即逝的宝贵机遇。根据哈尔滨市的基本情况和汽车行业的实际状况,战略管理会计理论知识普及程度明显欠缺。加强决策者和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可以对他们定期进行战略管理和战略管理会计的理论培训,强化他们的战略管理观念。此外,对于在读的高等院校会计专业的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对战略管理会计课程的讲解,使其能熟练把战略管理思想应用于实践工作中。

总的来说,在汽车行业激烈竞争的今天运用战略管理会计的有效信息制定公司的长期战略目标对公司和行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行业的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在行业内部的发展中不断应用更多的战略管理会计信息,而战略管理会计的不断发展与持续的更新,又促进了汽车行业进一步成长,从而逐渐形成一个循环往复又互相制约的良性发展态势。

参考文献

[1]宋琪.战略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商业,20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