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1 16:57:0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智慧课堂精准教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当“智慧”和“云”成为时展的重要标签,智慧教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然而,很多“新一代”技g装备却渐渐偏离了课堂教学的本质,一些看似“高大上、功能全”的产品,却因配置繁琐、故障频繁、管理困难、脱离教育主体的功能设计,实际却并不好用。
针对以上问题,锐捷网络带着十余年来对教育的深刻理解和对用户诉求的精准挖掘,推出智慧云课堂,重新打造以学生为中心的数字化学习环境。锐捷智慧云课堂方案包括由智慧学习终端RG-SmartRain100、智慧手写组件RG-RainPen、智慧一体化桌椅RG-RainDesk组成的硬件环境,以及教学互动软件RG-ClassManager Air(覆盖教室教师端、学生端和办公室Web端)组成。
一体化智能架构
让课桌与终端合二为一
在硬件架构上,智慧学习终端RG-SmartRain100、智慧手写组件RG-RainPen完全嵌入一体化桌椅中,实现了硬件的完美融合。整套设备采用了一键升降设计,教师可以统一控制,5 秒即可开启教学环境。与此同时,学生不仅可以通过智慧终端观看教师展示,还可通过智慧手写组件在普通纸张上实现真实书写,并在0.2毫秒内传输到智慧学习终端中,真正做到不改变学生书写习惯。值得一提的是,锐捷智慧云课堂方案采用PoE供电,低于人体安全电压,利用桌腿底部过线,彻底解决终端网络连接不稳和反复充电的问题,实现极简管理。此外,锐捷智慧云课堂采用了全球领先的“净蓝”护眼专利技术,有效过滤蓝光,保护学生视力。
创新教学体验
教学互动软件一看就会用
为了实现“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的智慧教育建设目标,除了高科技的硬件产品,锐捷智慧云课堂还配备了“一看就会用”的教学互动软件RG-ClassManager Air,集备课、分组教学、随堂测试、翻转课堂、学情分析、学生激励于一体,实现“教”与“学”的双重革命。
我始终认为有效的数学课最起码的应是教给学生学得数学知识,并应用这些知识进行数学思考或解决问题,促使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让课堂凸显实效”应该是改变教改窘状的现实命题,它要求课堂教学要遵循人的成长规律、着眼于人的终身发展,又要求课堂教学要注重教学成绩的显著提高,尽量减少教改的风险。
一、情趣盎然的情境是提高教学实效的“敲门砖”
数学教学是一个平等沟通、真诚互动的过程。只有在师生双方相互尊重、人格平等、心灵交汇的时候,平等对话的数学教学才能生成。从某种意义上说,数学教学艺术就是走进心灵、平等对话的艺术。作为平等对话中的“首席”―― 教师,在建构教学情境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应该是举足轻重的。因为上课伊始,不少学生的精力并没有集中起来,有的甚至还沉浸在课间十分钟里。教师就应该善于抓住孩子们的特点,巧妙地创设情趣盎然的教学情境,把课的第一锤重重地敲在学生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这样就可以在短时间内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到位”,从而提升课堂效率。
例如,执教《认识长方体》时,一位教师通过创设“鼓掌”的情境,把“相对”、这个难懂的概念在情趣盎然的互动情趣中得以建构。课始,教师只用一只手在胸前煽来煽去,学生窃笑。接着教师用两只手前后交错地在胸前煽来煽去,课堂上一片欢笑……在阵阵笑语声中,学生思想的小溪在流淌,思维的火花在跳跃。许多同学也情不自禁地做出鼓掌动作,教师适时抓住机会提问“鼓掌时两只手到底该怎么样呢?”让学生体会到鼓掌时两只掌心要相对。随后教师通过手势演示,引导学生说上下、前后、左右相对的位置关系。这样创设的情境就迎合了小学生活泼好动、形象思维的特点,把学生带进了美丽的知识殿堂,使学生在笑声里领悟掌声中所蕴含的数学知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精准恰当的点拨是提高教学实效的“魔法石”
教师精准恰当的点拨表现在以教师的教学智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智慧地教、智慧地学,教师把学生教得更智慧,应该是教育的本质属性之一。它需要教师有对教学理论的深刻感悟,对教学现象的深刻洞察,对教学联系的独到敏感,对教学生成的灵活应对。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用特有的教学机智去捕捉课堂中的每一个细节,从“小事”入手,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创造出完美的课堂。可以说抓住一个细节,就能生成一个精彩的环节;忽视一个细节,就可能毁掉精彩的课堂。
例如一位教师执教《数的组成》时,课堂上,教师做到“收”“放”自如,“放手”而不“撒手”,精准恰当的点拨艺术,耐人寻味。
师:现在拿出我们的小棒,用小棒表示出45来。
(生操作,多数学生只有20根小棒,师观察学生的操作,期待着能有一些同学合作完成这项操作任务,终于有三个学生这样做了,并且汇报了自己的摆法。)
师:在遇到困难时,懂得寻找合作伙伴,共同解决困难。我为你们的做法感到高兴。生活中许多事情光靠自己的力量无法解决时,应该想到可爱的同学和朋友。下面大家再摆出67.
(此时,同学们纷纷寻找合作伙伴)
师:互相看一看摆得正确吗?
生3:他摆得不正确,他只摆了13根小棒。
师:×××同学,你能把自己的想法给大家讲讲吗?
生4:我用彩笔表示10,用小棒表示1,6根彩笔、7根小棒加起来就是67.
师:你们听明白他的意思了吗?你们觉得他的方法怎么样?
(生均表示赞同)
师:你真了不起,通过假设的方法,使一根彩笔表示10。这种方法太妙了!下面大家再来表示98这个数。
生5:我有两种颜色的小棒,用1根白色的小棒表示10,用1根粉色的小棒表示1,9根白色的和8根粉色的小棒合起来就表示98了。
生6:(把4根小棒折断)我用9根长的小棒表示90,8根短的小棒表示8,这样就不用准备那么多小棒了。
师:你们想得都很好!今天你们给了老师不少惊喜。我为有你们这样的学生而感到骄傲。
上述教学片断中,这位老师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没有以一个“裁判”的身份出现,自始至终扮演着参与者、引导者的角色,把每一次反馈评价的权利都交给了学生,如“互相看一看摆得正确吗?”、“你们听明白他的意思了吗?”、“你们觉得他的方法怎么样?”等,看似简单的几句话,却给学生指明了学习的方向,教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矫正了学生学习习惯,促使学生产生了顿悟、开发了学生学习潜能,极大地提高了课堂实效。
三、真诚热情的鼓励是提高教学实效的“点金术”
德国教育家第多斯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和唤醒”。但在一些“作秀课”上,执教教师也会使尽浑身解数“启发”、“表扬”,课堂上也会出现“”。可整个课堂只是少数学生的舞台,其余学生则“噤若寒蝉”,“万马齐暗”,这种“弃多数于不顾”的做法,不是真正的激励和唤醒,至少是残缺的、肤浅的。在数学教学的课堂上,激励和唤醒的应该是全体学生,那些在某些教师眼里唯恐避之不及的学困生更应该受到特别的关照。这样,在尊重学困生人格的同时,也让学困生享受到了学习的成功和快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只要我们教师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结果、情感、态度等方面都采用激励性评价,学生零星的思维火花就能在“捕捉、放大、欣赏、,碰撞、创造”中生成熊熊燃烧的智慧火海,使师生共同经历激情与智慧的生命历程。
关键词: 智慧课堂;大数据分析;结构性变革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5)13/14-0112-04
从基于物联网技术构建的智慧教室,到利用电子书包开展智慧学习,以及基于云计算和网络技术搭建的智慧课堂,信息技术增强了课堂互动交流,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大数据时代,开展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动态学习评价,建立基于学习数据分析的智慧课堂,为现代学校智慧课堂的构建与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智慧课堂的定义
目前对智慧课堂的定义总体上有两类:一类是从“智慧”的语义学上定义,与“智慧课堂”对立的是“知识课堂”;另一类是从信息化视角定义的。本文的定义是基于后者。从信息化的视角来看,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及其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信息技术从早期的辅助手段向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发展,传统课堂向信息化、智能化课堂发展,对智慧课堂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
目前基于信息化视角对智慧课堂概念的定义有三种。一是基于物联网技术应用的。这一定义强调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感知特点。二是基于电子书包应用的。这一定义强调基于电子书包的“移动化”智能终端特点。三是基于云计算和网络技术应用的。这一定义强调课堂中的“个性化”学习应用特点。
这里我们结合实际开发应用,提出基于动态学习数据分析的智慧课堂概念。即智慧课堂是指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的智能、高效的课堂,是基于动态学习数据分析和“云+端”的运用,实现评价反馈即时化、交流互动立体化、资源推送智能化,全面变革课堂教学的形式和内容,构建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化课堂教学模式。
智慧课堂的主要特点
基于动态学习数据分析和“云+端”运用的智慧课堂,与传统课堂相比,在技术和教学应用上具有重要的特色和创新价值。主要特点有:
①基于数据的课堂:一切靠数据说话,依据学生学习行为大数据挖掘分析与决策,用直观的数据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水平,精准地掌握来自学生的第一手学情资料。
②高效互动的课堂:利用智能化的移动学习工具和应用支撑平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更加立体化,能无障碍地进行即时交流和互动。
③动态开放的课堂:借助于新兴信息技术及各种智能终端,课堂系统超越了时空限制,实现更为开放的教室、更为开放的课堂活动,让课前、课中、课后融为一体。
④合作探究的课堂:采取小组协商讨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协作群组服务能够帮助有相同学习需求和兴趣的学习者自动形成学习共同体,教师可以通过平台对小组合作进行实时的数字化评价和及时的反馈。
⑤个性化学习的课堂:通过课前预习测评分析和课中随堂测验即时分析,实现对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能力的评估,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方案和辅导策略,真正实现“一对一”的个性化教学。
⑥教学机智的课堂:教师基于动态学习数据分析和即时反馈,采取机智性行动,及时调整课前的教学设计,优化和改进课堂教学进程,充分体现教师的教学智慧和教学艺术。
智慧课堂的信息化环境
智慧课堂常态化应用的前提是具有先进、方便、实用的工具手段,为此,需要构建基于学习动态数据分析和“云+端”应用的智慧课堂信息化环境。智慧课堂信息化环境的基本架构如图1所示。
智慧课堂信息化环境的总体架构包括三大部分,其主要功能是:
①微云服务器:提供本地网络、存储和计算服务,可以方便、直接地将即时录制的当堂课程进行本地化存储;构建无线局域网,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多种移动设备,在无需互联网的状态下,实现任意点对点的通讯与交互,节省大量互联网资源的占用;当连接互联网时,可以实现教室的跨越空间的直播。
②端应用工具:包括教师端和学生端。教师端实现微课制作、授课、交流和评价工具,导入PPT并实现动画及视频的插入,电子白板式任意书写,实现任务、批改作业、解答问答等。学生端可以接收并管理任务(作业),直接完成作业,进行师生交互、生生交互。
③云平台:提供云基础设施、支撑平台、资源服务、教学服务等,如构建完整的教学资源管理平台,可以进行结构化与非结构数据的各种教育教学资源管理,支持各种教育教学资源的二次开发与利用,实现多种教育教学资源综合应用。
智慧课堂的教学流程
在教学实践运用中,智慧课堂的教学流程为“3+10”模式,即由3个阶段和10个环节组成。这些阶段和环节包括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共同活动以及它们的互动关系。智慧课堂的教学流程如下页图2所示。
1.课前环节
学情分析:教师通过智慧课堂信息化平台提供的学生作业成绩分析,精确地掌握来自学生的第一手学情资料,预设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并向学生推送微课或富媒体预习及检测的内容。
预习测评:学生预习教师推送的富媒体内容,完成和提交预习题目,并可在论坛或平台上进行相关讨论,提出疑问或见解,记录在预习过程中的问题。
教学设计:教师根据学情分析结果和学生预习检测统计反馈的情况,以学定教,确定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等,优化教学方案设计。
2.课中环节
课题导入:教师采取多种方法导入新课内容,主要通过预习反馈、测评练习和创设情境等方式导入新课程,学生展现课前自学成果,围绕新课导入进行演讲展示、分享观点。
探究学习:教师下达新的学习探究任务和成果要求,学生开展协作探究学习,主要包括小组合作探究、游戏教学等方式。教师设计活动,为学生分组,进行互动讨论,学生开展小组协作后提交成果并展示。
实时测评:学生完成学习探究任务后,教师将随堂测验题目推送到每个学生终端上。学生完成随堂测验练习并及时提交,教师进行实时诊断和反馈。
总结提升:教师根据实时测评反馈结果对知识点、难点进行总结和点评,对薄弱环节补充讲解,重点进行问题辨析。学生针对教师布置的弹性分层作业和任务,对所学习的新内容进行运用巩固、拓展提升。
3.课后环节
课后作业:教师利用平台个性化的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并及时提交,得到客观题即时反馈。
微课辅导:教师依据学生课堂的学习情况,结合批改作业,录制、讲解微课并有针对性地推送给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
反思评价:学生在线观看教师所录解题微课,总结所学内容,在平台或论坛上感想与疑问,与教师、同学在线讨论交流,进行反思评价。
智慧课堂教学应用实例
我们研究与开发的“基于动态学习数据分析的智慧课堂”,已经在全国各地许多学校进行实际应用并取得良好成效。2015年1月10日,由蚌埠市教育局主办的“蚌埠首届智慧课堂观摩研讨会”在蚌埠二中举行,来自安徽、上海、江苏、深圳、武汉等省市的1000多名中小学教师前来观摩6节课,《中国教育报》专题报道了这次观摩活动。在观摩会上,蚌埠第二实验学校基于“智慧课堂信息化平台”开展了一堂教学实践课“认识三角形”。该堂课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使学生课前学习微课;课堂上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创设“金字塔闯关”的游戏情境,并进行实时测评和资源推送,结合任务驱动教学法展开深入的探究活动。
1.观摩课名称
认识三角形。
2.课程描述
“认识三角形”是苏教版《数学》第八册的教学内容。
3.教学目标
①利用生活经验,通过观察、操作等学习活动,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②在认识三角形的活动中,体会认识多边形特征的基本方法,培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
③体验并掌握自主学习的形式和方法,培养学习兴趣,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和创新精神。
4.教学模式
(1)课前环节
发放资源:在微课平台发放学习资源,学生在家自主学习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并完成教师在作业平台发放的作业包。
微课学习内容:①三角形的基本特征;②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2)课中环节
集体分享:利用平台观看学生作业平台中的“生活中的三角形”。
游戏教学:利用三角形的相关知识,与同学合作探究,巩固深化学习内容。
①自主创造。学生可以自己独立创造一个三角形,或与同学合作,创造一个三角形拍照并上传。教师展示学生作品并点评。
②分组探究。小组合作,从4根小棒中任意选3根,围成一个三角形,写出所有选法。教师巡视指导并展示学生上传的数据记录,进行分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三角形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条边”。
③自主学习。学生完成作业平台中的测评练习。教师借助数据分析平台提供实时反馈图,针对问题展开讨论。
④巩固练习。依据所学内容,教师提出问题(把20厘米长的吸管截成3段,每段长是整厘米数,围成一个三角形,思考:最长的一条边最多是多少厘米?)和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动手操作。
(3)课后环节
总结讨论,教师提出课后任务:通过今天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感受?
5.效果评价
这是一节充分展示“智慧课堂”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课。教师在没有“刻意”应用“技术”的痕迹下,以极其自然的方式,通过大数据分析、小组协作以及“云+端”设备的应用,实现了“探究学习、主动学习、游戏化学习”等一系列传统课堂难以实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这是一节形式与内容均发生了深刻变化的高效课堂,充分展现了教师基于动态信息反馈的教学机智。
参考文献:
[1]王盛之,毛沛勇.基于数字化教学案的智慧课堂互动教学系统实践研究[J].教学月刊(教学管理)中学版,2014(4).
[2]林利尧.中小学智慧课堂建设与应用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3(10).
关键词:精彩课堂;基本内涵;实施策略;化学
实施新课程以来,精彩课堂的提法频频出现,在“中国知网”搜索到的文章就有千篇之多,但大多只是“冠名”而已,对于精彩课堂的内涵、研究价值、实施策略以及评价体系等问题,几乎没有涉及。这一方面说明精彩课堂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站在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阐释,而要对其进行全面界定是比较困难的。另一方面也说明精彩课堂是一种目标指向,是课堂教学所追寻的一种高境界状态。
一、精彩课堂的基本内涵
《现代汉语词典》对“精彩”二字的解释为优美、出色、绝妙,常用来指表演、言论、文章等有独到之处、不同凡响。相应地,精彩课堂指的是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师生感受到教学的精致美妙、富足幸福,是弘扬教学特色、关注师生生命成长的课堂,是超越一般、充满智慧、令人叫好甚至禁不住拍案叫绝的课堂。显然,追求精彩就是追求教学的高品位,追求真善美的和谐统一。其基本内涵可以从科学、艺术、人文和技术四个维度加以阐释。
(一)科学组织
精彩课堂要求在遵循教学活动客观规律的前提下,依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围绕课堂教学目标的落实,科学合理地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体现学科知识的科学性和教学组织的科学性,体现以学为主、以学定教的新课程理念,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精彩课堂的创意在教师,成就在学生。它不求形式上的花哨和表面的热闹,而是追求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动探究,也就是将精彩的落点定在学生的学,积极主动地学、生动活泼地学、富有成效地学。课堂上每一个问题、每一个环节、每一项活动都凝聚着教师的智慧,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出色表现和收获,成就了课堂教学的精彩。
(二)艺术呈现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从某种程度上说,教学的真谛就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精彩课堂讲究知识的呈现方式,艺术地展现化学学科知识的独特魅力,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求欲望,让有趣和有价值的学习活动充盈于课堂的时间和空间之内。可以说,艺术性是精彩课堂的重要元素,缺乏艺术性就缺乏精彩感,精彩课堂就无从谈起。
(三)技术支撑
现代教育技术进入课堂,大大丰富了课堂教学资源,使课堂教学的手段和方法更加灵活多样,为精彩课堂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电子白板、PPT、教学视频、WiFi、Pad和电子书包的使用,从某种程度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虽然它们代替不了传统的化学实验,但作为一种教学辅助,却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加直观、信息传输更加便捷、学习效率更加提高。尽管传统课堂也有精彩呈现,但毕竟缺乏现代气息,数字化教学是时代的要求,是精彩课堂建设的技术支撑。
(四)人文实施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学生的发展水平是教学的出发点,教学必须符合受教学生的发展水平。”学生的认知起点和认知能力是有差异的,为此,精彩课堂的目标设定具有层次感和阶梯性,每节课的学习过程既有“规定动作”,也有“自选动作”,“规定动作”强调“实”,是学习的基本要求,是学习内容的底线,也是发展的最低目标;“自选动作”突出“活”,强调个性自由,注重自我发展。实活并济,演绎精彩。这其实也是中国古代“和而不同”“因材施教”思想在精彩课堂中的体现。同时,精彩课堂又强调预设与生成的协调。因为无论教师预设得多么充分,也难以预料课堂教学中的“节外生枝”,变动不居的课堂充满了不确定性,教师只有慧眼识珠,敏锐捕捉不期而至的生成点,应学生而动,应情境而变,才能让“优秀者更优秀,平常者不平常”,才能演绎出不曾预约的别样精彩。
二、精彩课堂的实施策略
精彩课堂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的教学功底和教学风格,体现出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智慧。虽然“课堂精彩”不等于“精彩课堂”,但是没有课堂的精彩也就难以演绎出精彩的课堂,它们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精彩课堂正是由无数个课堂的精彩片段组成,它们正如夜晚的天空,群星璀璨,使夜空无比美好。
(一)整体优化策略
整体优化既是精彩课堂的实施策略,也是精彩课堂建设的基本要求。必须凸显三个关键词:精准、灵动、优质。
所谓精准,是指课程标准把得准――认真解读课程标准相关的教学要求,并以此为依据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选得准――精心处理教材、精心设计问题、精心编制例题和习题。生情学情摸得准――根据学生的认知,面向大多数学生,合理确定教学的起点。教学目标定得准――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制定出具体、适切的学生课堂发展目标。教学方法用得准――注重教的方式与学的方式相匹配,站在学习者角度设计学生的课堂活动,讲练结合,收放有度。学生力所能及的,教师避之;学生力所难及的,教师助之;学生力所不及的,教师为之。教学评价抓得准――依据教学目标进行课堂教学评价,体现教、学、评的一致性,防止教的不考,考的没教,使教学与评价相脱离,评价落空。精准体现在教学环节上就是要目标精细、导入精妙、展开精当、训练精致、点拨精巧、小结精要等。当然,还要求教师的语言精练、板书精美等等。
灵动是指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敢于借鉴和创新,以开放的心态设计出灵活、动态、板块式的弹性“学”案,而不是周密细致、一成不变的线性“教”案。对于问题的解决多设计几种可能,加强教师的启发引导,关注课堂的动态生成。既心中有“案”又不拘泥于“案”,在围绕教学目标精心预设的基础上,依循学生的认知曲线、思维张弛以及情感波澜,以灵动的教育机智和开放的教学生态,随时调整教学进程和教学方法,让课堂教学充盈人文韵味。
优质是指教学目标达成度高,即课堂教学质量高,教学效益好。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课堂学习之后,其学习效果和行为表现能够达到预设的三维目标要求,每一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充分激发,并尽可能多地获得全面、自由与可持续的发展,能够满足家长的愿望和社会的需求。
(二)创设亮点策略
亮点就是精彩点,是教学的特色与魅力所在,反映了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教学智慧。亮点之处就是最引人深思或最吸引学生的目光之处,学生聚精会神,全身心沉浸在学习之中。这样的课堂是学生主体参与的课堂,是师生生命成长的课堂,也是引人入胜成就精彩的课堂。
例如,教学“氮的氧化物”一节内容时,可以利用网络和实验来创设3个亮点。
亮点1:网络学习闪电概述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或学生用Pad)以“闪电”为关键词进行百度搜索,就会出现大量的闪电概述、产生原因、发生频率以及伴随的化学反应等内容,精美的闪电图片让雷雨交加的情景再现在学生脑海里,学生在阅读相关文字时,还惊奇地发现“雷雨发庄稼”。从而,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这样创设问题情景,方便快捷,现场感强,体现了“从生活走进化学”的新课程理念。
亮点2:“模拟空气中的闪电”视频
闪电稍纵即逝,伴随的化学反应更是难以观察。为了增强N2与O2在放电条件下反应的直观性,我们尝试演示实验,但耗时太长,而改用播放“模拟空气中的闪电”实验视频,这样反而更便捷、直观和高效,也体现了教学资源的丰富性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亮点3:氮氧化物的转化系列实验
用圆底烧瓶和塑料瓶组装成类似喷泉实验的装置,只需将其中的滴管改为配有乳胶管的短导管即可。将一束铜丝置于圆底烧瓶内,塑料瓶(配单孔塞和长导管)内装满水,夹住乳胶管。
①制取NO2 用针筒从短导管内注入一定量的浓硝酸,即可观察到铜与浓硝酸剧烈反应,生成红棕色的NO2气体。
②NO2转化为NO 用针筒从短导管内吸出烧瓶中的溶液,夹住乳胶管。打开长导管的止水夹,轻轻挤压塑料瓶,待水进入圆底烧瓶后立即松开,形成美丽的喷泉。
③NO氧化为NO2 将瓶内溶液放出,将长导管的乳胶管夹住,从短导管内注入一定量的O2,瓶内气体立即变为红棕色。
三个实验用同一套装置进行,实验的连续性强,密封性好,现象明显,而且还可以进一步拓展,进行氮氧化物与碱反应的演示实验。实验设计巧妙,其中还可穿插少量的学生分组实验,教学效果显著,令人难忘。
(三)关注细节策略
细节即细小的环节和情节,教学细节是构成教学行为的最小单位,是教学行为的具体分解。“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细节虽小,却能透射出教育的大理念、大智慧。细节显示差异,细节彰显品味,细节决定成败。关注细节,才能提升教学的智慧;关注细节,才能预约与演绎课堂中的那份精彩。
例如,教学“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时,问一问“为什么说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分子中的氢原子还能减少吗?”“甲烷为什么是正四面体结构而不是平面正方形结构?”又如,学习铁与氯气反应的性质时,让学生比一比“铁与盐酸反应生成什么物质?”再比如,书写乙酸的结构简式时,让学生辨一辨“乙酸的结构简式可以写成CH3-CO-OH吗?”还有,在分析了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图后,让学生想一想“需要加热的反应都是吸热反应吗?”等等,这些问题虽小,却很容易滑过,在教学中只需教师适时提醒或强调一下,就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避免了学习中的“夹生饭”现象或错误的发生。
也许,细节无需做大,但细节必须做细做实。一滴水可以映出太阳的光辉,欣赏细节,雕琢细节,就能使课堂魅力无穷。
(四)举一反三策略
学离不开考试,考试是目前无法替代的一种重要的学习评价方式。精彩课堂不是花架子,没有必要也无法回避考试问题,但可以通过精准、灵动和优质的教学,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达到教得愉快、学得扎实、考得满意的目的。举一反三是精彩课堂的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
举一反三,是儒家的教学思想之一,是指从一事类推而知其他事,由某事物而推知同类的其他事物。举一反三,在心理学上称为迁移,指遇到问题时善于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解决,去探求未知的领域,以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首先,举一反三中的“一”与“三”必须存在必然的内在联系,“一”应该是“三”的典型,“三”必须是“一”的泛化,因而“一”的典型性和“三”的全息性必须存在着天然的适应性。否则,举“一”不可能反“三”。其次,“举”的方法和过程必须是科学的。我们不但要研究“举”所反映的“一”是否符合其内部特点,还要研究向学生“举一”时是否切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能力;同样“反”的过程和方法也应该注意这两方面的问题,与“举”相对应。“举”的本质是科学地解读“一”,“反”的本质是灵活地悟到“一”并联系到“三”。精彩课堂要求的“精准”,某种程度上就是关注“举”的典型性、适切性,“灵动”就是关注“反”的发散性和迁移性。化学教学中,举一反三的例子可以有很多,这里不再举例。
精彩是相对的,也是无限追求的。没有穿越时间和空间的永恒的精彩,精彩课堂建设永远在路上,离我们很近,又离我们很远。只有把精彩装在心中,在课堂教学中坚持让精彩继续,精彩课堂就会渐行渐近。正如泰戈尔诗云:不是锤子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使得鹅卵石日臻完美。
[参 考 文 献]
[1]朱水萍.“举一反三”教学要义的当代意蕴[J].教育探索,2012(1).
一、高效课堂教学的特点
“高效课堂教学”是指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追求一种在有限时间内获取得到最佳教学效果的课堂教学,实现教学双边活动效益的最大化。它的特点是优质、轻负、简约、实效。
1.优质――高效课堂教学的“灵魂”
初中语文教材选编的文章,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韵,是每一个中国人文化修养的底气。《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提出,语文教学要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教师应该把语文教学作为学生掌握好语言技能的平台,更要把语文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学习、热爱中华民族文化的过程。教师应有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意识,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打造学生强大的精神脊梁,增强其民族的认同感。
2.轻负――高效课堂教学的生命
语文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出发,讲学生之所缺,练学生之所需。在课堂教学准备阶段,教师要分析和研究学生的学习情况,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分析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设计有效的教学程序,促使每位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教师通过有效引导,使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收到最大的效益。
3.简约――高效课堂教学的基础
高效的语文课堂应该是简约而实在的,应着力于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和熏陶,着力于学生语文学习思维与习惯的引导和养成,着力于学生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语文能力的训练与提高。在课堂中我们要为学生腾出更多学习的空间和时间,多引导鼓励学生进行朗读、品味、体验、领悟、思考、探讨,以此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4.实效――高效课堂教学的核心
没有实效的课堂,就没有生命的活力。实效是语文课堂“高效教学”的核心。语文课堂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学习与体验为出发点和归宿点,致力于培养和提高W生的语文素养,才能真正具有实效性。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指引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体验,使学生在课堂上学有所得。
二、高效课堂教学的具体做法
1.解放学生,发挥其能
语文课堂上,教师应给学生更多自己感悟的时间,给学生更多自己思考的时间。教师要解放学生的脑,不让他们的思维因为我们琐碎的分析而禁锢;解放学生的嘴,别让他们的话语因为我们过多的讲解而艰涩;解放学生的手,别让他们的创造因为我们愚蠢的包办而停滞。
2.师生互动,平等对话
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平等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只有平等的对话,才能实现智慧的撞击、经验的共享。教师要放弃自己在课堂上的“话语霸权”地位,以学生学习的伙伴、促进者的姿态出现在课堂上,扮演平等中的角色,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全面发展。
3.简约教学,回归生态
多媒体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但不是唯一的手段,传统原生态的教学手段也能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善于为学生创设思维的情境,搭建静思的平台。教师要还课堂以宁静,留给学生充分阅读文本、感悟文本的时间。让教学回归本真简约的学习原生态,以获得高效的成果。
4.周密策划,课堂高效
(1)课前精心准备。
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一定要有充分的准备。因此备课是高效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备课环节工作精细且具有针对性,才能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当然我这里所说的备课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教案学案与学生的学情,只有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备课,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
(2)课中紧扣目标,精准导学。
在我看来,语文的智慧,一在于语文的学科价值,二在于儿童教育的情感。《揠苗助长》这堂课中,施萍一老师正是深入到语文学科的本质,去挖掘文本语言以及思想的核心价值;正是深入到儿童语文学习的现场,去帮助、扶持、吸引他们走向生命的远方。
一、智慧首先在于发现
《揠苗助长》是一则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如果说一则故事是“树木”,教师就要善于找到这棵“树”所属的那片“林”。施老师正是帮助学生向林子深处寻找,找到那片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的林子。
用一片“树林”的底气,去读一棵“树”,于是,她带领学生将“一则故事”读了个透。用“关键词”串联法,读懂寓言故事简短的结构;用“讲故事”的方法,读懂鲜明的形象,感受夸张与想象的艺术手法;用拓展阅读的方式,读懂寓言将深刻的道理寄寓在简短的故事中那独有的特点。课堂没有离开字词,没有脱离语言,没有阻隔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有的是语文智慧的发现,豁然开朗的欣喜。譬如,教学第一段时,很多老师会抓住文中的“焦急”展开,而施老师则从“巴望”入手,我以为这一“发现”是极其精准的。“焦急”是农夫客观的心理,从“焦急”出发的农夫的所作所为都是合乎常理的,只有从“巴望”处点化才能深刻揭示农夫“揠苗助长”的主观动机,既符合寓言的夸张写法,又契合寓言的内在隐喻。
二、智慧是一种挑战
本堂课,施老师将“讲故事”作为语文能力训练的核心要素,怎样将这种能力训练在每个儿童的学习中达成?一堂课结束,目标是否达成,这是课堂评价的最重要的准绳。
课中,施老师致力于将“空间”“内因”“外力”进行改造,融合进教学活动中。目标设置多个坡度(开放的空间),比如每一部分练讲故事,可以“把故事讲出来”,也可以更进一步(有讲的味道),还可以再更进一步(讲出心理活动,讲出表情和动作);儿童可以朝向自己希望的方向(内在动力),到达他自己认为可以到达的坡度;但教师还要适时、适度、适切地给他一股助推的力(外在助力),有时手段简单得就是一个促使学生动态生成的评价,比如“有点小遗憾,要是能把农夫焦急时会怎么想也讲出来,我们就更爱听了”,这时候,评价就是一股正面积极暗示的力量,推着儿童往前走。
这样的语文教学是一种智慧挑战,引导着儿童从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出发,登上“不同的高度”,更帮助与支持儿童登上“他的高峰”,以获得有紧张感、生成感的语文学习的高峰体验。
三、智慧没有技巧,只有情感
著名演员陈冲在获得奥斯卡奖时发表感言:“我没有任何技巧,只有情感。”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在语文教学中,智慧也没有任何技巧可言,只有情感,所不同的,这是儿童教育的情感。
儿童教育的所有情感,一个“顺”字为紧要。“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唐代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课中,施老师以学校的课题思想“顺其天性”“扬其个性”“启其智性”为核心教学理念,顺从着、顺应着儿童,倾听着、点化着儿童:
片段一:谁来讲讲故事经过的第二部分?
(指名一学生讲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师:你觉得她讲得怎么样?
生:讲得还可以,就是声音太轻了。
师:为什么要大声讲呢?
生:因为农夫是“兴致勃勃”地说的,他很高兴。
师:总而言之,你认为要讲出“兴致勃勃”的味道,怎样能讲得更好呢?
生:要讲得很响亮,很有力。
师:咦,刚才农夫明明已经累得一点力气都没有了,现在怎么又有劲了?
生:他刚才是没有力气了,可是他想到禾苗都长高了,心里就有说不出的开心,力气就回来了。
师:(文字演示)看,“勃”右边就是个“力”,就像你说的,“兴致勃勃”就要讲得响亮,有力量。
生:脸上的表情要非常高兴,满脸笑容,因为禾苗不是长了一点点,是长了一大截呢!
师:哪个小农夫,再来兴致勃勃地讲一讲?
(指名一学生讲)
师:为你点赞,你的一个动作为你的讲加了分!
片段二:你想对农夫说什么?
生:他太急了,禾苗其实是在长的,只不过长得比较慢而已。
师:送他一个词。
生:急于求成。
师:能送他一句俗语吗?
生:欲速则不达。
师:再送一句。
生: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师:说得好!我们选一个词记在课题的旁边。
生:我觉得这个农夫应该去读读《种植手册》,这样他就会懂得禾苗是怎么长的了。
师:哈,有道理,有了知识就不会违背规律去做事了。
生:他太傻了……
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学生在故事情境中,深入到“兴致勃勃”这一词语的感性世界,将“动作”“表情”这些原本听起来抽象的概念化作了具体的体验与经历;学生在师生自由的互动对话中,深入理解了寓言故事的寓意,呈现出活性的思维和表达状态。
一堂语文阅读课的导入环节精彩与否,决定着整堂课的质量。教师如果能在上课之初通过巧妙的导入设计,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创造生动鲜活的教学情境,就会为上好阅读课奠定坚实的基础。精彩高效的导入设计应该遵循以下原则:第一,精准地把握教学目标,不偏离文本,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第二,准确地判断和关注学情,引领学生学习;第三,智慧地研究儿童,懂得用儿童喜欢的方式导入课堂,激发儿童的兴趣和情感。
一、结合课文,借助问题导入
没有问题,就难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所以,要结合课文内容,在导入中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于课堂开始就激发学生探索和求知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动脑的习惯,为一堂课创造探索的气氛。例如,三年级上册第五课《灰雀》,课文的主人公是列宁和小男孩,但是却以灰雀为题。什么是灰雀?它是俄罗斯常见的一种小鸟,跟麻雀相似,但比麻雀的颜色好看,很漂亮,叫声清脆,受到人们的喜爱。那么,这只平凡的北方小鸟和伟大的革命家以及一个普通的小男孩之间怎么会产生关系呢?于是可以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灰雀和列宁之间发生了什么事?灰雀和小男孩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列宁和小男孩又是如何因为灰雀发生了联系?这样几个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引发了学生的疑问,并根据这几个问题产生了逻辑关系,有机地串联起了整篇课文。慢慢地,学生从关爱动物的列宁最后走向关爱儿童的列宁。课堂适当地有一点点挑战性,一点点矛盾冲突,会很好地打开学生的思维,学生对教师提的问题感到有兴趣,渴望知道答案,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以儿童的方式,用故事导入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再多的教学技巧和智慧,都要建立在懂儿童的基础之上。研究儿童后会得到这样一个学情:讲故事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能够轻松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课文的学习,从而启发学生的思考。三年级上册《矛和盾的集合》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我们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想得不一样,做得不一样,结果往往就不一样。说到矛和盾的集合,可以给学生讲“自相矛盾”的故事,大家都觉得这卖矛的人很可笑,却没有人想到可以把矛和盾统一到一起。在古人眼里,矛和盾是一对敌人,死对头。但是,在一个欧洲人眼里,他把这两个敌人、两个死对头变成了朋友,并结合在一起发明了坦克。死对头是如何变成好朋友的?借助这个成语故事,给学生设下悬念,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让学生更好地去理解矛和盾是如何变化的,如何在变化中相互结合。
三、师生互动,做游戏导入
游戏是启发想象力,培养创造力的有效方式。创设游戏情境导入课堂,贵在师生互动,有效地引导孩子参与其中,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能够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课文《秋天的雨》内容丰富多彩,抓住了秋天的特点,写秋天的颜色,秋天的味道。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导入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可以这样设计:让一个孩子站上讲台,给他蒙上眼睛,拿一个苹果让孩子闻,然后问他:“你想到了哪个季节?”“想知道自己猜测的结果吗?”然后再让他睁开眼睛看,问他:“看到了什么颜色?”“是的,这个苹果就是在秋天成熟起来的,秋天带给我们丰富的色彩和好闻的味道。这个美丽的秋天又是谁带给我们的呢?请大家一起来读读《秋天的雨》。”通过这个有趣的游戏,孩子们会觉得学习语文有意思,探索课文的意愿更强烈。
四、联系旧知,创设生活情境导入
人们往往因为无知而产生恐惧。低年级的孩子,因为生活经历简单,经验不够丰富,一看到新的知识容易产生畏难情绪,不能够做到充分想象和主动理解。所以,要创设合适的生活情境导入课文,借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产生类似的情感,相似的生活环境和经历能消除对未知状况的畏难情绪,引起孩子的共鸣,使他们带着一种放松和快乐的心情去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北京的春节》这一课中,春节是个大题目,学生猛地一看,脑袋里像放烟花一样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念头和想法,但是做不到有逻辑、有条例地叙述和认知。这时,可以先请学生讲述自己过春节的经历,联系感性的经验,引起他们的共鸣,并展开联想。然后请学生到课文中去看看老北京的孩子是怎样过春节的,和自己在什么地方相同,什么地方不同。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让孩子们在相同的时空、不同的地域里产生了共鸣,不仅使孩子了解自己,更产生了去认知他人的兴趣。
关键词:问题教学;开启;引导;拓展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188-02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引导孩子多提问题,有效教学、效益课堂是数学教学的永恒追求。在这种追求中,我们已经意识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都离不开“问题”这个“抓手”。在实施课程改革的今天,绝不是摒弃一切的“问”,而是对“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过程中,我们始终努力寻求着一种平衡,那就是教师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以问启知”,让学生因“知”而“好”学,进而达到理想的学习状态。
俗话说:“问能解惑,问能知新。”没有提问,就没有回答,一个好的提问远比一个好的回答有价值!正所谓有效的问题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能让学生沉浸在思考的涟漪之中;相反,无效的问题犹如“雾里看花”,会使学生云里雾里,根本摸不着头脑。因此,追求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双结合,值得每位教师认真研究和探讨。那么,如何使我们的“问题教学”有质量呢?笔者对此提出了“引问、追问、新问”的课堂教学“三问”策略。
一、合理引问,开启心扉
合理的引问是为了启发学生动脑,现代的教育不是“奉送”知识,而是让学生去“索取”知识。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要使学生达到“疑难能自决,是非能自辨,斗争能自奋,高精能自探”的境界。教师的责任就是将教材中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揭示出来,开启学生的心扉,使他们独立思维,深入学习,以尝试成功的喜悦。
如有位老师在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四上)时,先利用两张表格整理出所提供的信息,解决了小华和小军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提出列表整理有何好处,学生说到列表整理可以使原来的信息更加清晰,一目了然,便于问题很好地解决,但都没有谈到可以把两张表格合并成一张表格。就在这时,教师及时介入,巧妙引导:“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两张表格有一个相同的信息,需要画两张表格吗?”经这一问,学生茅塞顿开,纷纷举手发言:“这两张表格可以合并成一张表格,这一张表格还可以用更简洁的方式呈现。”
教师的及时介入、精妙提问,引发了学生对探究思路的灵活调整和更深层次的思考,学生很快发现了列表整理的方法,教师这一问恰是问在关键处。当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状态时,教师能敏于捕捉、准于把握、巧于引发,有效地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受到了从“有疑”到“无疑”的思维牵引,进而培养了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科学合理的引问不仅是促进学生思考的催化剂,更是创生智慧课堂、实现有效教学的基础。
二、精准追问,启迪智慧
“追问”,简言之“追根究底地问”。它是在学生基本回答了教师提出的问题后,教师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深入,有针对性地进行“二度提问”。通过“追问”,再次激活学生思维,促进他们深入探究。教师精准、有效的追问可以使课堂锦上添花,化平淡为神奇,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如,有位教师在教学《认识分数》(三上)时,先让学生用纸折一折并涂色表示“几分之一”,接着提出了一个学生易懂的问题:“你把这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涂色部分是它的几分之一?”让学生尝到解决问题的乐趣。然后逐步加大难度,收集了几位同学用不同形状(圆形、长方形、正方形)的纸涂色表示的四分之一,随即提出了一个颇有挑战性的问题:“这些图形的形状不同,涂色部分也不同,但为什么都能用四分之一来表示呢?”引发学生对分数的意义的深度思考:因为它们都平均分成了4份,涂色部分都是1份,所以都表示它的四分之一。教师的追问并没有就此嘎然而止,继续问道:“不同的图形能表示出相同的分数,那相同的图形能表示出不同的分数吗?”问题刚一抛出,学生便不由分说地在小组内开始了搜集、比较、探索……教师富有挑战性的追问一下子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同学们好似登山一样,过了一个高峰,又有另一个高峰在自己的面前,他们的兴趣越来越浓,课堂气氛也就越来越活泼,整堂课弥漫着探索的气息。
由此可见,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中,教师要能够智慧地调控课堂,学会追问、学会甄别,发现、保护与促进学生课堂上的智慧闪现与生成。
三、延展新问,拓展思维
有效的新问能引人入胜,调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引发认知冲突;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做到环环相扣;能发人深思,引人遐想,做到课虽尽而意无穷,给学生留下难忘的回忆,激起对下一次教学的强烈渴望。如有位教师在教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一课,临近下课时,老师对学生说:“在一作案现场发现了罪犯的脚印,测量得出脚印长24.5厘米。”边说边画了一个大脚印。学生瞪大了好奇的眼睛。随后,老师又说:“一般,人的身高与脚印长的比是7∶1,你能根据这个比写出比例式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图上添加比例式——“7∶1=身高?:24.5厘米”,说:“根据这个比例式怎样推算罪犯的身高呢?”教师稍作停顿,学生眉头紧锁。教师接着说:“这是我们下节课要研究的内容。下课以后,如果同学们有兴趣,不妨量一量你们的身高和脚印长,算一算,看看能不能与7∶1组成比例?”(下课铃声响)学生兴趣盎然,纷纷跃跃欲试。
关键词: 新课程 教材教法 精准课堂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行,高中的政治课在教材内容、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上都有了很大的改变。许多教师感觉到原有的教学方式、原有的与学生相处的方式在现阶段已经行不通了。新课改让教师不得不思考如何采取更新的方法来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知识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政治课堂上出现了更多的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中常常会有一些诸如新闻视频、小品之类的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在课后不少政治教师会有意识地主动接近学生、了解学生、拉近和学生的距离。这些充分显示了政治教师为政治课的良性发展作了更充分更努力的准备。
余文森教授在《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论与实践》一文中这样写道:“一位科学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科学的秘密就在于把复杂的东西演变成为若干简单的东西去做。这实在是一种智慧、一种艺术、一种能耐、一种功夫、一种水平、一种境界……它绝不是把教学简单化了,而是艺术化了,精良化了,高效化了……”
精良、精准是指非常准确、精确,有一定的时间上的感念、位置上的准确。宋・洪迈《容斋四笔・用奈花事》:“其对偶精确如此。”明・谢榛《四溟诗话》卷二:“文中有诗,则语句精确;诗中有文,则词调流畅。”打造精准的政治课堂更要求教师定位准确、语言精确、条理精晰、教学效果显著。那么,怎么用好教材教法,使政治课堂更精准呢?
一、精准课堂要甩掉“大而空”,让学生“动起来”。
2015年江苏省的政治高考试卷中最后一题是这样一种类型:现代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请列举两个经济方面的法律法规,并分别简述其在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中的作用。这显示了一种信息:政治教学已不是单纯地让学生读记背了,也不能仅是为了气氛而营造所谓的活跃气氛,而应该让学生真正关心、参与身边的社会生活,了解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培养更好的适应社会的能力。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应用知识的能力需要好的课堂、精准的课堂。
精准课堂并不一定是学术型老师进行灌输性授课。中学生上课的主战场在教室,教师所要传达的许多内容和信息一般都在课堂完成。但是,如果一成不变的只是学习理论,学生就会产生审美疲劳。于是,课堂上就出现了睡觉、做其他作业的现象,学生完全是敷衍了事,学得也很累,在这种情况下是很难有好的教学效果的。所以,教师必须经常转变教学形式,时常给学生一种惊喜,更让学生期待下一个惊喜。时常有惊喜的课堂必定是生动有活力的课堂,只有引导得当,就可以称之为精准的课堂。例如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和可行性,可以适当改变教室的座位,甚至根据教学内容需要可以走出课堂,让学生参与到实践中去,营造一种宽松而有效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觉得课有所值、课有所得。
新教材与老教材的显著区别就是增加了许多“探究活动”(如《经济生活》约110多个,第一个框题就有7个)。如在《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的综合探究“正确对待金钱”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教师只要给出探究活动的目标、建议、路径等,让学生通过自主分组、各种辩论等多种形式进行自主探究,让学生在自主探究活动中学会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分析、判断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再如在《文化生活》综合探究“学习型社会”的教学中,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藏书多的人家中参观、学习、采访,从而引导学生树立爱看书、爱学习、爱研究的观念。这样的课堂必定很受学生的欢迎,是能够让学生真正领悟的课堂。
这里特别要说明的是,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是针对传统课堂一味注重灌输式的教学而讲的,并不是只有用了探究式才体现新课程理念。一般概念等方面的陈述性知识使用传统的方式就可以了,对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为了保证他们实现最低学习学习目标,更有必要用传统讲授法向这些学生传递必需的基础知识。
二、教师要不断“练功”,“炼制”更适合学生的精准课堂。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使我们拥有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但我们应该优选资源,创造资源,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教师只有比学生更深入钻研政治课本,才能真正做到新课标所提倡的“以学生发展为本”、“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①。因此,教师应该变“教”教材为“用”教材。
1.教师要有创新意识,走在高考的前面,关注时事。目前的新课程改革还不能脱离高考,因此,教师不得不按照高考的指挥棒进行教学。敬业的教师会不断分析研究高考卷,从高考卷中揣摩高考的重点,甚至猜题、压题,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然而,高考题目千变万化,不可能猜到所有高考的题目,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不应该被高考牵扯着鼻子走,而应该走在高考的前面。从高考反映的情况来看,政治教学更侧重提高学生的能力和“三观”,更注重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相结合。作为政治学科的教师,我们更应该有创新意识,关注国内外大事,关注社会热点,并把它引入课堂,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能力,以不变应万变。
2.教师应该依靠集体的力量,主动积极参与“组内大备课”,集集体的智慧,分工合作到每一个环节,打造一个精准的政治课堂。例如每逢学校对外公开课或者外出赛课,一般都是学校里同教研组的教师通力合作、集体备课,这样的课通常比较出彩。
3.教师可以自己动手制作教学材料(包括导学案、课件、复习资料、试题等)。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寻找一些适合的背景材料。例如主席的“中国梦”和总理的“城镇化”等,都是学生比较有兴趣的新颖时政材料,既可以丰富课堂内容,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激起学生探索的欲望,培养思辨的能力。
4.教师应该精心设计自己的语言,保证自己所说的话精准、生动、深入浅出。有的教师是个“话唠”,总以为自己说的学生不能记住,经常要重复;有的教师话出口很随意,口头语言较多,很不规范;有的教师语言不带感彩,呆板僵硬,不苟言笑……给学生的感觉就是唠叨、无趣、没有吸引力。教师设计的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应该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包括语言也要生动精确,令人回味无穷。
三、向“快乐”要“效益”,使精准课堂落到实处。
著名教育家斯宾塞认为:“教育应该是快乐的,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人,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也应该是快乐的。”②那么,教师应该怎样使他的教育教学课堂成为学生快乐的园地呢?只有当学生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时,才是自由快乐的。精准课堂并不是很严肃很沉闷的课堂,不是灌输填鸭式课堂。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③
新课改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课堂中必须正确处理好“自己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人们认识事物都有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等的认知规律。因此,教师教学设计中的问题都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认知水平,设置一些值得探究的有效问题,张弛有致,注意节奏,难易适中,注意“愤”启“悱”发,呈现梯度性。这样,既激发了学生求知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又不至于令学生因感到太难而失去求知的欲望。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一样东西得到的越容易,就越不珍惜;而得到的越困难,一旦取得,就越感到珍贵无比,学生接受知识也是如此。正如著名心理学家盖兹说:“没有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成功的努力。”④因此,课堂上,教师提问不能随意性,备课时就要预先做好精心的准备,提出的问题要精准,提出真正有价值的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甚至启发学生寻找问题,并一同钻研,获取答案。例如《经济生活》中学习“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比较枯燥,学生也没有切身体会。此时可以举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事例,如“双十一”引起网上购物狂潮,有很多学生也曾参与其中。此时可以利用马云的成长经历,从他从事的不同职业来分析分别属于什么分配方式。例如可以设问:马云大学毕业后担任英语老师的收入为什么比其他同事多一点?是通过哪种分配方式获得的收入?马云被评为优秀青年教师的1000元奖金怎么分?你有什么好的建议?为什么阿里巴巴盈利后马云的收入比别人高?……这部分内容学生是比较感兴趣的,也比较熟悉。通过讨论学生能比较准确地理解各种分配方式的不同,从而明显地强化了教学效果。
一个高效精准的课堂不仅仅是一节课,还包括“课外课”。老师在一节课后还可以留点悬念,设点问题,或者安排些任务,促使他们课后进一步探索新知,培养他们不断追求真理的优秀品格。这样的课堂才是快乐的,才是高效精准的,才是被学生期待的。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在《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一文中这样写道:“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要改变现有课堂教学中常见的见书不见人、人围着书转的局面,必须研究影响课堂教学师生状态的众多因素、研究课堂教学中师生活动的丰富性、研究如何开发课堂教学的生命潜力。”⑤因此,教师如在思想上真正顾及了学生的兴趣、能力的提高、未来的发展及教师自身的未来发展,将会发现课堂教学如此富有魅力、充满创造性和活力。这样的课堂,学生必将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也才能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动学生、激励学生;只有这样的课堂,才能体现出育人的本质,体现出新课程的理念。
注释:
①苏惠珍.以学生发展为本创造性使用教材[J].课程教育研究所案例研究,2007-10-20.
②赵国忠,主编.优秀教师最重要的标准[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11(第1版).
③赵国忠,主编.优秀教师最重要的标准[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11(第1版).
④高志明.运用新课程理念实现政治课堂的全面和谐[J].思想政治课研究,2005(5).
⑤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J].教育研究,1997(9).
参考文献:
[1]苏惠珍.以学生发展为本创造性使用教材[J].课程教育研究所案例研究,2007-10-20.
关键词:业财融合;智能财务;人才培养
一、智能财务、业财融合趋势下对财会人才的新要求
随着智能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大数据、云核算的覆盖使很多企业实现了财务共享、智能财务,传统的财务处理工作直接交由财务机器人高效处理,业财融合成为大势所趋。以往企业的财务和业务都是相互分开的,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不断深入应用,财务的职能不再是传统的简单记账、报销、成本核算等这些事后核算,在事中甚至事前控制也发挥着财务职能。时代在发展进步,企业要做大做强,传统的专业化分工合作方式已不再适用。企业转型,财务先行。于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推动业财融合。财政部在2016年出台的《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明确要求企业应加强业财融合,更高效发挥管理会计的价值创造职能[1]。业财融合,即业财一体化,财务向业务纵深延伸,深入参与到公司的产供销各业务环节当中,通过利用高科技信息工具和手段,财务业务部门实现相关数据共享,共同做出计划、决策、控制和评价,财务业务深度融合,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可见,业财融合使会计工作职能从传统核算职能向管理职能转变。这无疑要求会计人员突破传统的工作内容和模式,转向管理型会计。相关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会计核算等传统基础岗位的人才需求数量已呈下降趋势,传统手工处理已逐渐被智能化、自动化处理替代。而会计人员要做的是能为企业创造价值,深入到各业务环节当中,在规划决策、控制管理中发挥作用。通过实地走访、问卷、网络收集等方式对广东珠三角地区的服务业、工业、金融业等不同类型的50家中小型企业及财务主管、投融资管理、总账会计、出纳等财务类岗位从业人员进行调研,结果显示,企业对财务经理、财务分析师、投融资管理的需求占比最高(见图1)。图1企业对财务类岗位需求情况这一定程度上说明在业财深度一体化的智能财务时代,用人单位要求会计人才掌握更全面的职业技能,由原来的会计核算技能逐渐向财务管理、税务处理等综合管理技能延伸。财务工作职能面临从传统核算职能向管理职能转变,这显然对会计专业人才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既精财务又懂业务,既精核算又懂管理分析,既要有信息化处理技能更要有管理分析思维。因此,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需要重新评估定位,否则培养出来的学生将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对岗位专业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笔者运用相关资料分析,就2007年和2018年相关企业对会计人才岗位能力要求进行了对比(见表1)。结果显示,2007年主要看重法规知识和传统财务会计核算能力,并且职位越高,要求越高。到2018年,用人单位在看重法规知识和传统财务会计核算能力的基础上还看重财务分析、财务预算与绩效评价、财务战略与资本运营等专业能力,且基本呈现职位越高能力要求越高的趋势。
二、财会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专业课程教学重应试教育轻能力培养、重理论轻实践
从课程结构来看,部分学校财会类专业存在专业课程过于注重应试教育而忽视了学生职业发展能力培养的问题。比如,将初级会计师的考证大纲内容关联到课程体系当中,大部分的专业课都为初级会计师考证服务。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税务会计等,理论课时相对较多,教师讲授也以考证为导向而采取满堂灌的理论讲授为主。而管理会计、企业管理这些管理类的课程在目前的考证中比重不大,课程设置比重较低,有些甚至不开设这些课。此外,课程设置也向会计技能比赛倾斜,教师授课时以竞赛项目为导向而进行有针对性的、临时高压式的赛前演练。当然这样设置思路有一定的好处,毕竟如果通过考证,学生的就业选择将会更有保障。但是,这样以应试教育为导向设置的专业课程,只会让学生局限在考证知识技能点的学习以及在会计操作技能的训练上,对于考证及竞赛知识点以外的专业技能拓展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是不利的,况且,考证未必人人能够通过,竞赛也未必人人能参加,反而只是少数优秀学生的战场。长此以往只会打击其余大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信心。部分学校重理论轻实践,理论课程数量及课量占比都相对较多。理论课以会计核算类的课程为主,授课方式以传统的讲授为主。教学过多地关注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而缺少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锻炼。尤其是在当前基础财务岗位大量缩减和智能财务的新要求下,现有的专业课程体系如果还未进行改革优化,将无法适应新要求,最终将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专业实训重基础核算技能轻信息及管理分析技能
实践课程体系以部分专业课的课程实训及会计基本技能实训、会计手工综合实训、会计信息化等传统的独立实训课为主,未能及时有效结合当前业财融合、云会计、管理会计、财务共享等这些新形势进行实践课更新优化。专业课的课程实训,比如财务会计实训、成本会计实训、税务会计实训等,这些课程实训的授课课时不明确,教师在授课时容易与理论相混淆,甚至都偏向理论讲授为主,而且以实训内容核算为主且不系统,决策分析内容甚少,没有突出相关技能点,实训效果难以保障。而独立开设的实训课程中,强调的是传统的、基础性的会计技能,比如会计书写、点钞、收银、手工账、凭证装订等,电算化处理的内容还停留在将手工账务资料录入财务软件的初级阶段,跟经济业务处理独立分开,主要训练学生对会计账务处理流程的熟悉度,没有系统化、流程化、自动化处理,缺乏对学生智能信息化处理技能、数据分析以及决策评价能力的培养。在业财融合的新形势下,对会计人员专业技能的要求是信息技术能力和全面的财务管理能力,而不再是简单的书写、核算。实践课程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重要课程,如果不及时根据行业需求更新,将难以满足用人单位对会计人才的专业技能需求。
(三)课堂教学模式传统守旧
目前部分学校还存在教学设备相对传统落后的问题,尚未真正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在智慧经济、智慧教育的今天,智慧性尚未充分体现出来。此外,大部分教师教学理念守旧固化,上课只是单纯的“教案+教材+讲义”,授课时按教材目录讲解,知识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低下。
三、智能财务、业财融合背景下财会专业人才培养思路
(一)以综合技能素质为导向设置专业课程
在业财融合新形势下,企业需要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的懂管理分析的会计人才,这样的人才应具备信息化技术及管理、分析决策的综合技能素质。因此,在会计专业课程教学目标上,要对学生计算机操作技能、财务软件的应用以及智能信息化的账务处理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更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在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上,要重点突出培养学生管理分析能力、思维创新能力以及信息化处理技能;简化核算类课程,对课程之间交叉重复的内容要进行整合优化;增加管理分析类的课程,比如管理会计、内部控制、财务分析等;增加信息化课程的课时比重。此外,还要增加会计文化、文案写作、商务沟通等通识教育类课程,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掌握专业实践技能的基础上开拓视野,了解会计发展前沿,增强专业文案写作技能及沟通能力。要注重学生职业发展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培养内外兼修的会计人才。
(二)提高专业实践课程的比重
专业实践课程是训练学生专业实践技能的重要课程。要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就必须改革现有实践课程,提高实践课程数量及课时比重,并且要突出管理分析、信息技术类的实践课程。首先在应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中,课内实训的学时比重至少要达到40%。其次是增加管理类的实践课程,比如综合企业运营、账务处理于一体的财务管理技能实训课程,以小组创设并经营公司,角色扮演资金管理、运营管理、成本管理、财务总监等职位,分工合作完成公司各项业务,真实体验公司运作,全面了解企业业务流程,真正实现业财一体化,锻炼学生团队协作、决策分析、运营管理及数据处理能力。最后是增加实践课程内容,比如在税务实训课程中,增加网络报税模块,让学生进行仿真模拟税务处理;在会计信息化课程中,增加云财务平台的操作实践,使学生掌握财务云平台的应用技巧规则,利用各种财务软件和工具进行财会业务的处理。
(三)创新专业实践课程内容
业财融合要求会计人员具备企业价值创造的能力,因此,要培养学生管理分析、决策控制以及信息化处理的能力。实践课程的设置要紧贴时代对会计专业人才提出的要求,实践内容要充分体现时代性和实用性。像点钞、书写、纯手工账等在实务中已经由机器替代人工被高效化处理,因此这些传统基础性的会计基本技能训练要适当弱化,减少课时量。会计综合模拟实训课程教学内容需要进行优化,改革传统纯手工账务实操,将手工记账与实训平台操作相结合。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内容要从财务链向供应链内容延伸并深化,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全面处理案例企业的采购管理、生产管理和销售管理、全盘账务流程处理以及报表分析,全方位掌握各个环节的勾稽关系。计算机应用课程,除了对Word、Excel、PPT等传统办公软件操作技能的学习之外,还要增加数据信息提取的内容,以提高学生对有效数据的获取能力,适应智能时代对财务人员的信息获取能力的要求。
(四)构建智慧课堂
一是要营造三位一体的智慧教学环境。要培养适应企业所需的人才,学校需要构建能体现职业场景、岗位实践、团队协作等要求,创建集设施配置、资源共享及空间突破三位一体的智慧教学环境。首先是科学配置教学基础设施,包括多媒体设备、网络设施和云服务端口、云教学平台、云实训平台等,具备教学环境互联畅通和智能自动的必备功能,实现智慧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其次是通过云技术、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构建智能信息化平台,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并通过富媒体、开放共享等方式共享推送,满足学习者个性化需求。最后是打破传统空间限制,借助虚拟现实、视频互动等技术形成线上虚拟与线下实体空间的结合互通,打造学习、探究和实践等模块,实现院校师生、生生、人机之间的互动交流,共享协作,为智慧教育提供有力支撑。二是要创新全方位立体化的智慧教学模式。智慧教学是通过互联网、云技术、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推动教学改革,从课前、课中到课后实现全方位立体化的教与学。教师应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课前,教师进行学情分析,通过云教学平台学习任务和微课资源,引导学生自主预习,并收集相关问题完善教学设计,建立翻转课堂,实现以学定教。课上,依托云教学平台授课,采取直播、录播、微课、慕课等有机结合,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并通过主题讨论、抢答、随堂测验、答疑、签到等多种方式开展多元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通过云实训平台,建立虚拟仿真的职场环境,让学生角色扮演进行岗位任务的智能化操作,犹如游戏般的实训既提高学生学习乐趣又能建立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小组协作、任务导向、头脑风暴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激发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专业核心素养。课后,通过平台成绩分析显示,教师可以实时掌握学生学习动态及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针对性地分类设计作业任务,并提供个性化辅导,针对评价反馈中存在的教学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实施精准教学(见图2)。三是要推行个性化的智慧学习模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智慧课堂有利于学生利用云平台打破空间时间限制,随时随地进行碎片化学习,充分激发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课前,学生根据教师的预习任务进行线上自主学习,建立对新知识点的基本认知,拓宽思维广度。课上,学生通过实践体验、自主探究、小组协作及问题导向等方式参与学习,发挥个性特长,加深思维深度。课后,学生通过云平台成绩分析显示,了解自己的学习状态及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进行总结反思。通过教师给予的学习评价、建议及辅导,及时改进,巩固理论知识,提高自身职业技能。四是要建立动态综合的智慧评价模式。相较于传统课堂的教学评价而言,智慧课堂的教学评价体系更趋向于多元化,更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通过实时数据采集、智能评测、学习分析、分类聚类、关联规则挖掘等技术方法,提供教与学的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2],构成动态综合的智慧评价模式。首先,智慧评价贯穿于全学习过程:课前评价学生预习情况,课中评价学生课堂学习及实训操作表现,课后评价学生作业任务完成的质量,利用互联网、信息化的优势进行实时采集、动态反馈。其次,智慧评价具有诊断修正的功能,由于评价具体、实时,教师与学生都可以及时掌握各自教与学的情况,针对反馈的问题及时调整教与学的策略,从而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最后,智慧评价能综合反映学生整个学习阶段的情况,包括学习习惯和态度、课堂表现、作业及练习、考试测评、团队协作、实习实训等,构成全面综合性的评价。
四、结语
面对智能财务、业财融合对财会人才的新要求,必须科学合理设置财会专业课程体系。在教学内容上既要重视专业理论知识,又要重视实训实践;在教学模式上要积极构建智慧课堂,将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等新技术深度融入到教学中去,从而提高财会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生对智能财务、业财融合的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J].中国总会计师,2016(10):15-16.
提高教师提问的有效性
笔者对教师在课堂的提问情况进行调查,并做统计(见表一),第一次教师提问130个,基本成了“满堂问”。提问杂乱、琐碎、缺乏思维的深度和广度。通过课例研究,教师的提问发生改变。
注意问题设计的角度 新课程理念要求设计问题的角度要有所创新。前几次,教师课堂提出的问题低水平占40%~50%,高质量的问题再逐步增加。由此可见,课例研究让教师提出了高水平认知的问题,尤其是创造性思维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注意了从思维的深度、广度和密度上设计问题,竭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使课堂气氛活跃。
注意课堂提问“精”与“准” 所谓课堂提问的“精”“准”是指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求精确、正确、准确,力求精巧、精致、不随意。几次课例研究下来,教师能对关键性的问题提问,还能找准问题的切入点,问到关键处,问到点子上,问出精彩来。比如,本节课教师精准的语言可圈可点:在课始问“老师给同学带来2、0、6三个数字朋友,你能组成哪些数字”“再借你一个点,又能组成哪些数字”。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课中再问:“老师这有一根绳子长是 0.1 米,谁会在米尺上找一找0.1米在哪里”,随后准问“这里为什么是0.1米呢?”之后追问,“想想看0.1米,小数点左面为什么写0呢”“如果用分数该怎样表示呢”,这些都是直指问题的本质,随后的环节仍然是这几个主要问题贯穿于整节课。问得到位精准,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注意问题的整合 教师要考虑自己提出的问题有无思考价值,教师要学会分析本节课的核心问题,根据核心问题设计自己的提问层次。如果教师的“问”不能引起学生的“思”,不如不问。所以教师学会了整合问题,合理安排。
教师理答的改变
教师理答三次数据对比(见表二)
从三次课例研究对比中,不难发现教师理答水平有了以下改变:
减少了低效的理答方式 “沉默”“重复问题”“重新表述问题”“打断学生回答”“直接给出答案”这几项数据在三次研究中处于下降趋势。这充分说明了教师在课例研究中逐步提高了理答的水平。教师问的有梯度,学生回答的质量就高,无需教师重复表述问题。
鼓励学生提出新问题 在三次观察对比中,教师逐步引导学生提出新问题。学生能够主动对所学知识发问,说明学生处于一种自主探索的状态,而这种状态正是探究式学习的理想状态,也是我们课堂教学所追求的高层目标。
反思水平的提升
课例研究让教师不断反思 有教育专家指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在课例1研究中,教师不仅反思自己的课,更重要的是可以从观察团的成员中获得收益。同时观察团的教师在听同伴课时,也会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课例研究就是在这一轮轮“问题――设计――实践――反思”的循环往复中,不断改变教学行为,使教师的实践智慧得到提升。
课例研究培育合作文化 研究中培养教师合作能力,形成研究共同体。教师在合作中相互学习, 促进发展。研究中,我们始终都是团队作战,打造一个教师,它的身后有一支强大的观察团。教师一方面得到团队中的专业引领,一方面又是进行平等的合作。真正的课例研究的成功与否,不在于“课例”本身的成功,而在于观察团队的合作研究,透过“课例”能够学习到什么。“课例研究”它不局限于一次“研究”,而是通过这种方式将研究教师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课例1研究中,教师反复斟酌每一个观察量表的数据和分析,以便为授课教师提供科学有力的数据分析。让每一位教师积极参与进来,真正投入、融入其中。课例研究已在教师的心中生根发芽,它悄然地改变着每一位教师。
微团队常态课教研活动总结
一周的微团队常态课教研活动结束了,本次常态课教学活动主要为了了解我校教师课堂教学情况,教学目的的达成度,以及教师的教材处理能力和课堂再生资源的运用能力。所有的老师都能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此次活动中,他们凭借丰富的教学经验,充足的教学智慧,在课堂中展现出扎扎实实的稳健风格,他们亲和的教态,与学生的充分互动也彰显出涌动的教学活力,从这些授课教师的身上不难看出,我们学校不同年龄的教师,都能按学校在教学上提出的要求,努力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总结如下:
1、所有教师对《新课程标准》能深入研读,准确把握,对于教材有一个整体、系统的认识,不能仅仅局限于所教的内容,例如:张安老师的这节《与朱元思书》,教授课本知识同时又文言文知识的拓展,郑慧娟和昝会军老师的物理和生物课教授知识点准确,重难点精准突出,切实提高了自己把握教材,分析教材的能力。
2、多媒体教学手段应用恰当自如,课堂展示中PPt、视频影像资料、英语flash动画等形式的运用,充实丰富了我们的课堂,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和以往有了改变,不再是为了用而用,真正让现代教学手段起到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作用,巧妙融于课堂。例如:两节物理课当中的日食与月食的原理演示,生物课中的动物先天性行为的实验操作,历史课中的秦统一六国的历史版图等都让教学的课堂更加充满趣味,形象直观。尤其一些老教师也在积极改变更新观念,焦丽华老师、曹艳玲老师、邱万昌老师自己学做课件并勇于实践。
3、教师教学艺术的体现,能恰当地提出问题并巧妙的引导作答。本次展示课上教师能精心设计更明确,针对性更强的问题串,并能对核心问题及学生不理解的问题进行有效追问,给予充分思考时间,达到有效追问。
4、教师重基础,讲授知识结构循序渐进,尤其四位数学出课教师在教学中的板演训练,能耐心细致地纠正学生解题的不规范,思维过程的不严谨,给学生出错的机会并恰到好处的纠错。预设引起学生善于思考的问题,激活学生思维,唤起其个性经验,激起他们学习数学的欲望;预设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内容,给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让学生扎实地掌握知识。在对学生有了充分的研究以后,巧妙地设计教学环节,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在此次活动中也存在着一些瑕疵,例如:部分教师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上落实不到位、仅停留在表面,以至于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局面。如备课中没有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学活动流于形式,没有实效性等。课堂教学方法多样化,但一定要以教学目标为核心,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在课堂上还应进一步放手,问题不能太多、太碎,平时要注重交给学生学习方法,逐步培养学生自学、质疑、解疑的能力,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其次,教师自身素质有待提高,有些教师语言不够生动,缺乏感染力,教学行为不够规范,随意性强,驾驭课堂的能力还需提高。教学中,一些教学环节设计不够严谨,合理性不够。如部分教师的课没有整体感,没有顺序性,或有头无尾,一节课听下来心里堵得慌。其根本原因就是教师没有在设计教学环节上下功夫。如:这节课重点在哪?应该放在什么时候讲;每个内容时间分配怎么安排;这节课的放在哪部分等。
3、部分教师板书比较随意,不能起到很好的提纲挈领的作用,好的板书应该是本节课重点知识和核心内容的体现,也能展现各知识点联系,它应该充分起到启迪、引领、串讲、激励作用。
根据以上出现的问题,我们各微团队在今后的课堂教学研修中应切实地以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为目标,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课堂上放手,注重交给学生学习方法,逐步培养学生自学、之一、介意的能力,营造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以愉快的心境进行学习、思考,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要重视感情投资。教师对学生的爱不仅可以赢得学生对教师的敬爱,还可以激发学生对教师所教学科的爱,这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另外,我们还需要勤于反思,及时改进,课堂上如及时发现了教学的不妥,就应及时做出处理,调整下面的课堂教学。及时调整教案,可以把课讲扎实,讲实在,让课堂多一些有效成分,少一些华而不实的东西。用教学智慧去捕捉课堂上的一个个亮点,促成一个个精彩的灵动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