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1 16:57:0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智慧教育的方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什么是智慧与智慧教育
智慧,按中文解释是“能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事物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人类先天遗传与后天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而后者对智慧的作用更为巨大。因此,需要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社会环境,不断促进学习者的智慧发展。信息时代,随着现有“数字土著”(指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及其以后的年轻一代人)成长以及新生“数字土著”的诞生,他们的学习风格、认知方式、行为模式、情感模式与传统教育存在根本区别,客观上要求新型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方式,以契合“数字土著”独特的学习方式、体验方式以及价值取向。因此,信息时代、知识时代的智慧教育与农业时代、工业时代的智慧教育在基本内涵、方法手段、支持环境上存在显著差异。本文所指的智慧教育专指信息技术支持下,为发展学生智慧能力的教育。
2.智慧学习环境的基本模型
我们认为,信息时代智慧教育的基本内涵是通过构建智慧学习环境、运用智慧教学法,来促进学习者进行智慧学习从而提升成才期望,即培养具有高智能和创造力的人。
因此,发展学习者的智慧是智慧环境、智慧教学和智慧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智慧学习环境构建的基本模型如图1所示,①智慧学习环境主要由学习资源、智能工具、学习共同体、教学共同体、智慧学习方法和智慧教学方法等要素构成。②学生和教师通过智慧学习方法和智慧教学方法与其他四个要素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共同促进学习者有效学习的发生。离开了智慧学习方法和智慧教学方法,智慧学习环境就不是学习环境了。③有效学习的发生是个体建构和群体建构共同作用的结果。学习共同体强调学习者的互动、协作、交流;教学共同体是教师共同学习、协同工作、寻求持续专业发展的统一体。④学习资源和智能工具同时为学习共同体和教学共同体提供支持。学习共同体和教学共同体的发展离不开资源和工具的共同作用,各类智能工具为学习环境的“智慧”提供了全面支持。同时,学习共同体和教学共同体为资源和工具的进化起到了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智慧教育要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需要以智慧学习环境为技术支撑、以智慧教学法为催化促导、以智慧学习为根本基石。
智慧课堂的构建及其应用分析
泛在网络以及移动通信技术和设备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使利用随身携带的智能终端进行无时无刻、无处不在的学习成为可能,这也为智慧教育环境的建设奠定了基础。智慧教育环境有很多种,包括智慧教室、智慧校园、智慧图书馆等正式的教育环境,以及智慧家庭、智慧社区、智慧探究基地等非正式的教育环境。这里对智慧教室的组成做了简单分析。
如图2所示,智慧教室包括社会化云平台、网络、电子白板、电子书包、交互电视、教师、学生。其中社会化云平台包括云资源(各种多媒体素材、微课素材等)、云教学、云学习、云管理。教师可以在云资源中下载并选取合理有效的教学材料,然后在云教学中进行备课、指派与批改作业、生成班级诊断报告。学生则可以在云平台中记电子笔记、回顾学习历程、接收诊断报告、进行补救学习。同时在云平台中,教师也可以与学校管理单位、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在智慧课堂中,教师通过电子白板进行知识呈现,学习小组与学生个体可以通过交互电视与电子书包进行协作学习以及与教师的互动。其中学生的课堂任务以及作业可以通过网络上传到云平台,教师登录到云平台中进行批改诊断,再通过网络发给学生。
这样的智慧课堂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减轻学习者认知负载,使其可以用较多精力在较大的知识粒度上理解事物之间的内在关系,将知识学习上升为本体建构。②拓展学习者的体验深度和广度,从而有助于提升学习者的知、情、行聚合水平和综合能力发展。③增强学习者的学习自由度与协作学习水平,从而有助于促进学习者的个性发展和集体智慧发展。④给学习者提供最合适的学习扶助,从而有助于提升学习者的成功期望。
智慧教育有效提升数学学习
数学学科是小学最基础的学科,它具有内容抽象、逻辑严密、应用广泛等特点,在智慧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可以通过智慧教育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思考、主动探究。
首先,以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入手,提出实际生活问题,激发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兴趣,主动去探究体验。其次,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更加生动的智慧情境,提供有效的智能探究工具和丰富的学习资源,让学生产生好奇,主动探究其中缘由。在智慧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而不是指导学生,要让学生学会自己思考,完成意义建构,扩充自己的思维图式。再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及思维方式进行反思总结,并对学生的自主探究过程进行评价反馈。这样学生就会在智慧环境中透过现象看到问题的本质,这样的反思式思考会强化训练思维,才会真正做到教师智慧地教、学生智慧地学。
案例设计
《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北师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组合图形的面积。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研究求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培养学生能够结合实际情境来解决具体问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教学对象分析
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直观操作,对组合图形的认识不会很难,因为在第二单元学生已系统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尤其是渗透了转化思想,这些都为本节内容奠定了基础。在此基础上学习组合图形面积,一方面可以巩固已学的基本图形,另一方面能将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完成显示生活中与图形面积相关的具体任务,发现、探索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多种方法,感受转化思想。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地选择计算方法并进行正确的计算。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组合图形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方向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认真学习的态度。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把组合图形转化为已经学过的基本图形。
5.教学过程
①情境引入。教师在师生互动教学平台上,通过创设动画情境,给学生安排打扫公共区的任务。
设计意图:创设动画情境,可以帮助教师解决问题。
②独立探究,合作学习。如图3所示,课件中呈现三个组合图形,给出必要的数据。教师让学生自己选择图形进行分析探究,可通过任意辅助线分或补,小组讨论分析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适时引导,并推送每个图形不同的解决方案。学生分析图形的特点及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教学平台中的工具软件,让学生分析探究每个图形不同的解决方案,从而激发参与热情,引发深度思考,体验成功的喜悦。
③自选图形,巩固练习。课件出示随机抽取动画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抽到第几组,学生就进入第几组的题库。学生完成后,还可以根据自己完成练习的情况,再进入挑战组进行练习。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选题库,既达到练习、巩固的目的,又满足了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需求。
④学以致用。数学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教师通过课件出示情境,让学生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难题,达到教学的目的。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001年,由加拿大学者马克思•范梅南所著的《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一书在我国正式出版。该书是当代西方现象学教育学的经典之作,1991年在加拿大和美国同时出版之后随即被译成了西班牙、挪威、朝鲜等不同语言译本,在教育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这部书中,范梅南从现象学教育学角度出发,以教师、父母和学生的生活经历为原材料,提出了一种新型教育学――迈向智慧的教育学。
从此,作为对生活实践进行反思的教育学,“教育智慧”一词逐渐被广泛地运用至教育研究中。随着人们对教育研究重心的下移,教育智慧开始进入教师教育研究视野。做一个教育智慧的拥有者,成了人们对理想教师形象的共同追求。然而,教育智慧是什么?如何养成教师的教育智慧?在一种精细化的考量中,教育科学出版社近年出版的“教育智慧与智慧型教师研究丛书”给了我们丰富而多元的答案。
教育智慧是什么?在该丛书的总序中,主编田慧生开宗明义地指出:“教育智慧是良好教育的一种内在品质,表现为自由、和谐、开放、创造的状态以及尊重生命、关注个性、崇尚智慧、追求人生幸福的教育境界。”作为教育的一种内在品质,教育智慧是渗透、内化于教育活动的一切方面的。为此,他进一步指出,“这种教育智慧代表了教师整个身心的存在”,“智慧就是教师工作的意义和形态”。这是对教育本质的全新理解。在当前功利至上的改革背景下,对“研究型教师”的鼓吹已成泛滥之势,大量伪研究、假研究现象层出不穷。对此,田慧生呼吁:“研究不是目的,而是教师智慧生成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对智慧型教师的追求,恰恰是教师专业发展内涵的新型认识和追求。”
从这种理解出发,该套丛书把“教育智慧”和“智慧型教师”置于当前教育转型的大背景下,从哲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多角度广泛审视,为读者呈上了九部角度不一、学理深刻的专著。它们分别是:《智慧型教师素质探新》、《智慧型教师的诞生》、《儿童文化与儿童教育》、《教学智慧的生成与表达――说课原理与方法》、《教师实践智慧及其养成》、《教师研究的意蕴》、《重建课堂文化》、《课堂教学叙事研究:理论与实践》、《回归智慧,回归生活――教师教育哲学研究》等。
教育智慧究竟应该如何养成?这是该套丛书着力回答的问题。对此,该丛书摒弃了泛泛而谈,而是进行多侧面、多角度立体开掘,每一种努力都试图涉及教育智慧与智慧型教师的核心内涵、表现特征与实践操作样态,以期给教育实践带来真正的启示。在《教师实践智慧及其养成》一书中,作者邓友超富有创见地指出:“教师实践是一种反思性实践。我们对教师专业成长的期望,是教师对教育教学认识的提高与深化,是教师对教育情境的机智与洞察,是教师对教师专业生活的责任感和幸福感。而这些东西恰恰是实践智慧的要义所在。”从“智慧”到“教育智慧”再到“教师实践智慧”,在这里,教师专业成长的内涵被赋予了另一种性质的限定,关于教育工作的规律性把握、教育情境的创造性驾驭、教育伦理品性的彰显成了其意义体系中的核心内容。
虽然“教育智慧”与“智慧型教师”是本套丛书的基本视点,但值得指出的是,该丛书的眼界却相当广阔,绝不囿于探讨教育智慧本身。如该丛书的另一部专著《儿童文化与儿童教育》,核心命题直指儿童文化哲学,面对如此遥远的概念“区隔”,丛书主编田慧生却慧眼独具地收入其中,并指出,“该书涉及教育智慧的核心内容,对儿童真实状态进行了深层把握和分析”。作者把关于幼儿教育的智慧之问置于儿童教育近现代观念的立场和认识之上,其思想之深,路径之新,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对教育智慧的立体挖掘自然也带来了研究方法的创新。作为教育现象学的教育智慧,范梅南所指涉的教育机智是教育智慧的外在体现。然而,教育机智的现象学考察是可能的,但智慧的现象学考察却是艰巨的。该套丛书试图将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结合起来的努力,恰好实现了这种“现象学之外”的反思与建构。它打破了传统的、单向度的研究范式,通过动态的、探索性的研究,在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间搭起了相互融通的话语系统。如《教学智慧的生成与表达――说课原理与方法》一书,本身就是一种来自实践的生动创造,因为“它凝聚了教师教育智慧的结晶,蕴含了教师大胆、自信和有价值的猜想,并在实践的不断证明、反驳中渐趋完善,展现了教师教育水平和境界不断攀升的过程”。
“教育智慧已经不再是对教育、对教师的一种可能的技术性拯救,而是根本地关涉我们究竟应如何理解教育、如何理解教师的本体论问题。对教育智慧此一课题的触碰本身具有某种象征性意义,它在某一侧面表明了教育试图回到原点的愿望。”在《回归智慧,回归生活――教师教育哲学研究》一书中,作者高伟如此坦陈对教育智慧的理解。作为一种价值追求,对教育智慧的阐释无论在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都表现出丰富和多元的表征,而这一切,都预示着教育智慧的研究热潮正悄然来临。
智慧教育
“智慧教育”是近几年来教育界热议的一个话题,2012年祝智庭等在《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一文中指出:“信息时代智慧教育的基本内涵是通过构建智慧学习环境(Smart Learning Environments),运用智慧教学法(Smart Pedagogy),促进学习者进行智慧学习(Smart Learning),从而提升成才期望,即培养具有高智能(High-Intelligence)和创造力(Productivity)的人,利用适当的技术智慧地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并不断地创造制品和价值,实现对学习环境、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灵巧机敏的适应、塑造和选择。”由此,联系实际应用,笔者对智慧教育总结如下,是引领教育发展方向的一种教育理念,其本质目的在于培养学习者的创新能力、批判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高阶思维能力,即让学习者会思考,有智慧。
那么如何培养有智慧的人?这就要求在整个智慧教育的过程中,所有参与的主体都是智慧的,教师要拥有智慧教育理念,从学生角度出发,作为引导者、帮助者促进学生智慧发展,来为学生构建智慧的学习环境,创建智慧的学习资源。学生在智慧的教师指导下、智慧学习环境的帮助下,勇于探索、大胆创新,极大地促进个人智慧发展。智慧教育是关注学生个性、能力、知识、品德等全面发展的教育,它是有生命的教育、真正关怀人的发展的教育。智慧教育不再是枯燥乏味的传授,而是让整个教育有了生机,有了活力。学生在智慧教育中是轻松愉快的,他们可以彰显个性、可以协作探究、可以发明创造,智慧教育并没有忽略知识教学,而是将知识转化、升华,将其转化为能力进而升华为智慧。
初中数学智慧教育
数学学科是初中教育中主要的基础学科之一,初中数学具有内容抽象、应用广泛、推理严谨和结论明确等特点。在智慧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希望通过初中数学学科的学习来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具体来说是希望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探究推理能力及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等高阶思维与学习能力。而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下,教师只注重“教”,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灌输知识,学生被动学习,无意中将教学目标转换成考试取得好成绩。在这种理念下,很难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与学习能力,也很难让学生有智慧,会思考。而学习源于思考,没有思考就不会有疑问,更不会进一步去学习!
要想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让学生有智慧,就要改变这种传统的教育理念,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提倡个性化学习,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积极探索,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学生通过探究实践去感受知识,掌握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具体来说,初中数学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首先要找到切入点,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更直观生动的情境,提出问题或布置任务等来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对内容产生好奇,主动去探究;其次是要引导学生的探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去思考而不是指导学生,要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形成自己的思维;再次是,教师要要求学生对过程进行反思总结,并对学生的探究过程做一点评。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透过现象看到问题的本质,这样思考的过程会强化训练思维,让学生变得有智慧,真正做到智慧教育。
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智慧学习环境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迅速发展,初中数学教学也焕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初中数学智慧教育离不开智慧的学习环境,而智慧的学习环境的构建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可以便捷直观地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数学学科资源,最大限度地利用现代化的信息处理技术复原数学的原貌,有利于学生去模仿,去探究,养成个性化的数学学科思维。
在智慧学习环境下构建智慧课堂,学生主动说、主动学、主动探,教师只是组织者和指导者,智慧课堂是工具、资源丰富有力的课堂,学生可以用有针对性的工具和资源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智慧课堂是充满批判争论的课堂,批判能力是智慧人才应具备的重要能力,每一次思维的交流、碰撞,每一次的质疑批判都是新观点、新理念、新知识产生的契机,完全的“拿来主义”是在扼杀发明创造;智慧课堂是凸显个性的课堂,学生有时间、有场所展示个人风采,每位学生都有擅长的领域,每位学生的学习机会都是平等的;智慧课堂是可打破时空限制的,学生可将正式学习、非正式学习有机融合,随时随地想学就学,随时随地都能构建一个课堂,这样学生的学习是无缝的、持续的。学生在这样有生命的课堂中,个人智慧才会得到充分发展。因此,以pad为支撑的电子书包环境特别适合初中数学的智慧教育。
案例设计
本案例为吉林省长春市第103中学赵菁老师在智慧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设计完成的,并已经应用于实际教学中。课程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应用电子书包和电子白板的教室环境中,依托可支持微视频观看和讨论问题的学习网站展开教学。
《平行线的专题学习》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分析
“平行线”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知识,学习它会为后面的学习三角形、四边形等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学习这部分内容旨在加深学生对“角与平行线”的认识,建立空间观念,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在活动的过程中交流分享自己的成果,体验成功的乐趣,提高运用数学的能力。
2.设计内容概述
基于智慧教育理念,为了支持学生个性化学习,针对本节教学内容录制两种不同形式的微课,用于学生课前观看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选择复习平行线定义、判定方法、性质及它们对应的几何语言以及判定和性质的综合运用。为了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展示,在本课中设计了同修任务和实践任务,通过检测任务的完成情况来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在同修任务中规范学生几何语言的书写,并且采用多种方法解题,采取互批的形式实现辅导个性化;实践任务即一个生活问题的解决,回顾了课前复习的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让学生在同一问题情境中采取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两个任务的内容设置均体现了方法和结果的开放性。根据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在同修任务中设置一道可以添加多种辅助线的问题,让每位学生都可以有不同的方法或观点的体现,充分尊重每位学生学习方式的不同。在课前每一小组都有任务分工单,让学生自行填写,让学生学习的过程成为他们展示自己个性的过程。最后如果学生可以顺利达成以上任务,备用挑战任务又可考查不同层次学生的掌握情况。
3.学习对象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平行线的有关知识,应该掌握平行线的定义、判定方法和性质及它们对应的几何语言,并能够综合运用上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对于几何证明的有关知识有了一定的基础。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信息技术操作水平,思维敏捷,勇于探索并解决问题。
4.教学目标制定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平行线的相关内容和规范的几何书写;能熟练灵活地综合运用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同修任务(证明)、实践任务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培养学生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5.教学重难点
重点:综合运用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及演绎推理过程的表达与书写。
难点:在复杂图形中抽象出三线八角的数量关系,根据图形特点合理添加辅助线的能力。
6.学习环境
电子书包和电子白板的教室环境,可供微视频观看和讨论问题的学习网站。
7.教学活动
课前:学生利用微课进行自主学习,微课主要是提供对所学知识进行讲解的微视频,时长为5~8分钟。
课上:
①检测任务。教师提问学生通过观看微视频再次回顾了平行线的哪些主要内容?学生在自己的电子书包环境里进行检测任务,核对答案,针对出错问题先独立改正,有困难的题目组内解决(讲解员负责讲解)。
设计意图:明确课堂内容学习的形式和要求,初步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选择教学环节和授课内容的难易程度。设置不同层次的试题,引导学生去思考,让学生进行独立改正,组内解答,从被动转向主动,使每一名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
②同修任务:要求每位学生在任务单上自行完成,填好小组序号和姓名,组内核对后选一名同学的答案在教师发起收集图片功能后由操作员上传。由1、2、3小组互评,4、5小组互评。每位学生进行批阅指定小组答案,互评结束每组的汇报员汇报各自小组批阅的情况。教师对汇报进行总结,发表教师观点,对知识点做升华。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学习,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形成团队协作的精神,让不同的意见能够顺利地表达出来。
③实践任务:学生运用电子书包环境中所提供的工具进行独立操作,用所学知识解决任务单中的生活实践问题,探究结束后,组内交流各自的观点汇总到记录员,由汇报员进行小组汇报。
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兴奋点各不相同的学生都平等、愉悦地参与到实践中,发挥各自的思维,将课上课下以活动的形式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直观操作的、现实的、有趣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脑、眼、手互动的同时个性思维随之发展。
④评价任务:要求学生根据前面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投票。
设计意图:在及时评价后设置统一评价,让学生自己设定标准,有利于突出学习过程的个性化,解决策略的多样化。
关键词: 智慧 课堂 精神 策略 评价
在西方教育史上,有许多教育家、哲学家都将发展学生的智慧作为教育的目的。英国哲学家、教育理论家A・N・怀特海就提出过非常著名的论断――教育“全部的目的就是使人具有活跃的智慧”。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加拿大阿尔伯特大学教育学教授马克斯・范梅南的著作《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在中国内地的热销,教育智慧、智慧教育、智慧课堂、智慧型教师成为我国教育理论界的热门话语,亦有许多专家学者和学校就此作出了非常积极的实践探索。但总体看来,专家学者们所论述的多侧重于理论层面,“智慧教育”“智慧课堂”多以一种新的教育思想、理论和理念被提出,尚未形成业内普遍接受的理论体系,在具体实践层面涉及更少。一些学校尽管作出了一些探索,由于课堂教学改革面临前所未有的艰巨性、复杂性,以及教学活动本身的特异性、多变性,对教师洞悉复杂局面、应对复杂挑战的智慧品质和智慧水平提出的要求非常高,因此很多研究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操作性较强的实践指导策略。
笔者所在学校是一所地区名校,自创办以来,教育教学质量一直处于地区领先地位,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尽管如此,仍有部分教师奉行“知识课堂”的一套,扼杀了学生智慧潜能的发展。为此,学校自2011年起连续开展省级教科研规划课题“智慧课堂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探究智慧培养理论,构建智慧课堂,打造智慧学校,作了一些有意义的实践探索。在此分享,以冀能为同仁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借鉴。
一、“智慧课堂”的基本精神
1.关于“智慧”。
理论界尚未有统一的定义,我们认为,加德纳教授对“智慧”作出的最新的狭义解释,揭示了其真正内涵――“智慧是人的一种处理信息的生理心理潜能,这种潜能在某种文化环境之下,会被引发去解决问题或是创作该文化所重视的作品”。
2.关于“课堂”。
课堂就是主体间往,是师生主体间通过交往和对话实现的意义共享。平等的师生关系和开放的思维是构建主体间性课堂文化的基础和前提,学习合作共同体是主体间性课堂的核心,智慧生成是主体间性课堂追求的目标。
3.智慧课堂的内涵。
智慧课堂,源于智慧教育。智慧教育主要包括两层含义:首先,从教育目标来看,是把发展学生智慧作为培养目标的教育。也就是说,教书育人,不只是培育学生成为一个有知识和修养的人,还应该努力培养学生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其次,从教育教学的过程与方法来讲,智慧教育是指有智慧的教育,有思想、有文化、有灵性的,充满思维活力的教育,就是要以智慧的教育促进学生智慧的发展。这既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措施,又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学生思维水平的重要途径。智慧的核心是智力,而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所以,发展智慧的核心是培养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发展学生智慧,可以通过开设智慧课程、思维课程等进行指导和训练,但关键还是要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在具体的思维活动中逐步得以实现。
智慧课堂,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包括课前预习、课后作业等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确立为思维而教的理念,通过智慧地设计、引导、对话,激发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学生思维活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潜能的充满灵气、灵性的双向教学活动。它是智慧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体现智慧教育的基本精神和目标追求:一是要在课堂教学、课外作业练习等各项教学活动中有目标有计划地着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发展智慧;二是要着眼学生全面发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创新教学方式,优化教学过程,为学生的思维活力、创造性学习提供有意义的情境和时间空间,充分发挥教学过程本身的育人功能。
4.智慧课堂具有“怡情”“适切”“灵动”“创新”等基本特征。
怡情,就是师生关系和谐,课堂氛围轻松活泼、自由民主。在智慧课堂里,教师有激情地教,学生在“有意思(有趣、有体验、有启发)”的课堂生活中思维活跃,互动积极,主动探究、感悟,获得情感的愉悦滋养和知识能力的拓展,情智相生,怡然自得。
适切,就是课堂整合有方,适合教师的个性,适合学生的学情。在智慧课堂里,教师心里始终装着学生,不搞生搬硬套,不搞“一刀切”,选择适合学生的学习内容,制定适合学生的学习目标,采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流程、教学节奏,真正尊重学生的差异,寻找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关注学生的兴趣生长点,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拥有一个展现潜能施展特长的空间或平台。
灵动,就是课堂挥洒开放,开合自如。在智慧课堂里,教师及时得到反馈信息,灵活调控课堂的内容、节奏、放收,开合自如;学生有可能在一定范围内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学习伙伴,拥有更开放、更自由的空间,可以自由表达,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可以从不同角度、方向、方面观察和思考问题,灵活应用多种方法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创新,就是课堂灵光闪现,不断创新创生。在智慧课堂里,教师不仅在课型选择、内容处理、组织形式、教学手段、语言风格等各方面别出心裁,而且善于根据学情变化,及时调整教学目标、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因势利导,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甚至相反的方向对传统观点进行大胆怀疑,推陈出新,从而推动更高水平的互动,使课堂迸发意外的精彩,充满生命的活力。
二、智慧课堂的创建策略
建设智慧课堂,不能单纯局限于研究和改进课堂教学,应使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各项活动(如课前预习、课后作业练习等)都贯彻智慧教育的基本精神,都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发展学生能力与智慧。
1.课前准备
正确把握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深入研究课程标准、现行教材、考试说明和学生实际,正确设定教学目标(学习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正确把握教学重点,使每堂课、每次作业练习都做到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内容实在、重点突出。
对教学过程进行整体思考、系统设计。围绕预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对课前学习(预习)、课堂教学、课后作业练习三个环节的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设计,使之形成一个相互衔接、循序渐进、逐步提升的教学过程。
选择有意义的教学材料。必须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现实生活,广泛收集、合理取舍教学材料,注意其典型性、思想性和现实性,既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学习方法,又充分发挥材料本身的教育意义和文化价值。
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课前学习活动、课堂探究活动、课后作业练习等,要统一设计,合理安排。特别是要指向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精心创设课堂问题情境,立意要准,材料要新,设问要巧,能够很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和思维活力,引领学生开展有意义的问题探究活动。课堂问题情境要少而精,给学生以充分的思考、发言、交流、总结的时间和空间。
2.课堂教学
坚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着眼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倡导少教多学、先学后教、学教互动的主体探究型教学模式,课堂上以自主学习为主体,以问题探究为载体展开教学活动,指导学生在问题探究、实践体验、合作交流的活动过程中领悟知识,习得方法,提高能力,发展智慧。
给学生学习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坚持少讲多学、少问多思,课堂上提出问题、呈现问题情境后,必须给学生以一定时间围绕问题看书、思考、议论、发言交流,进而引领学生归纳知识,提炼方法;课堂上留有一定的时间,指导学生围绕学习重点开展听、说、读、写、做等活动,每堂课都要让学生认真、规范地做1-2道主观性题目,以训练分析问题、表达问题的严密性和规范性。
指导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及表达问题的方法和技能。结合问题探究或重点习题,指导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思维方法和逻辑程序,培养学生深思熟虑的学习品质。指导学生善于从个别到一般、具体到抽象,从一个个具体问题的分析中归纳出本质和规律性的东西,指导学生本学科的思想方法,以及归纳、综合、联想、想象等基本思维方法,引领学生善于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多角度、多层面思考问题。特别是教师在分析例题、评价练习时,不能就事论事,必须指导学生悟出一些道理和方法,并通过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材多用等形式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迁移发散。
激励学生敢想敢说,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思考问题中归纳出知识,或应用知识分析问题固然重要,但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引发出新的问题更有意义。必须改变只是教师问、学生答,只重视“学答”、不注意“学问”的局面,把激励学生质疑提问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认真落实。要给学生以质疑提问的时间和契机,可以让学生举手提问和发表不同意见,也可以让学生以递交小纸条的形式向老师提问。要逐步使敢于发表意见、善于质疑提问成为学生的一种学习习惯。
引领学生及时总结反思。及时总结反思,是提高教学效率和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措施,也是发展学生智慧的一个重要策略。无论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练习评析课,都必须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对学习活动进行总结反思,梳理所学知识,回顾探究的问题,以及时巩固消化有意义的知识和方法,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营造严格而活泼的课堂氛围。教学活动中必须善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始终保持一种积极投入的精神状态。教师必须营造民主、开放、和谐的学习氛围,给学生说话的权利,耐心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激励学生勇于提出尖锐问题,发表不同见解;给学生自己选择学习方式的权利,允许他们自主选择独立思考、同桌议论,或者小组讨论等参与方式(当然,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应该严格要求)。
3.作业练习
精心设计和布置。课后作业练习要少而精,使学生有时间认真完成,有兴趣深入思考。必须加强作业练习的针对性、系统性,紧扣教学目标,并与课前预习、课堂练习相衔接相协调;增强作业练习的探究性、实践性,把巩固训练与生活观察、问题探究、实践操作结合起来;增强作业练习的层次性、选择性,设计一些供学生自主选择的选择性作业,适切不同学业水平学生的需求。
改进批改与评价方式。教师对作业练习要研究性地批改,要善于发现学生练习中的积极因素,深入研究学生出现差错的原因。不仅批阅练习的对与错,而且要积极关注学生作业练习的态度和规范。通过作批注、写评语、划提示符号等,给予中肯的评价,提出明确的要求,予以具体的指导。
指导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进行总结反思。引领学生一周或一个阶段内对自己的作业练习进行总结反思,分析评价,总结收获和进步,发现问题和不足,自觉寻求改进的对策和方法。
使作业练习成为学生与老师对话交流、向老师质疑提问的平台。可以激励和指导学生在作业练习上总结得失,简要书写学习感受;可以提出疑问,向老师请教;可以对老师的课堂教学和布置的作业提出意见建议等。同时,教师可以在作业练习上三言两语,直截了当,对学生的学习作点评、提建议,为学生释疑解惑等。
三、智慧课堂的教学评价
有效的教学评价,是优化教学要素,保证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组织、教学方法等合理性、有效性的重要手段。通过改进对教师的观察要点与教学评价,能有效引领教师为智慧而教;研究改进学生的学习评价,特别注重把学生的问题意识、思维积极性、思维水平、思维方式作为观察、评价的内容,是促进学生智慧生长的必由之路。
1.创新智慧课堂教学过程观察评价方法。
着重从十个维度观察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
(1)教学目标明确,思路清晰,重点突出。
(2)组织开展2―3个观察、阅读、操作、思考相结合的问题探究活动。
(3)给学生以看书、讨论、交流、展示的时间。
(4)结合知识分析和问题探究,指导思想方法和思维方法。
(5)开展一定的变式训练或拓展性智力训练活动。
(6)激励学生质疑提问,发表不同见解。给学生提问的时间。
(7)及时捕捉生成并利用生成的资源。
(8)重视课堂管理,优化学生学习行为。
(9)指导学生及时总结与反思。
(10)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采用个性化评价标准来评价学生。
2.创新智慧课堂学习教学过程观察评价方法。
着重从三个维度观察评价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
学习情感:对学习是否有兴趣,能否积极主动;能否认真完成各项学习任务;能否积极参与交流发言等。
学习方式:能否善于把听、看、想、说、做结合起来;能否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能否善于与同学交流合作;能否及时总结反思,及时发现问题和调整学习方法等。
学习水平:思想方法是否正确,思维是否清晰、敏捷;课堂上问题分析与表达的水平怎样等。
3.开展激发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慧的检测评价活动。
结合本学科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一些生动灵活的测试题、探究题,开展一些智力竞赛、即兴辩论等活动,既检测评价学生的思维水平,又引领学生开动脑筋,好思善思。
4.优化学习成效的检测评价。
智慧的学习检测评价,在内容上要注意基础性学习与拓展性学习相结合,侧重依据学习目标的基础性学习目标达成性检测,适当增加旨在培养思维能力的拓展性检测;在方法上可采用课堂即时检测、阶段限时检测等形式灵活进行,既不增加学生的负担和压力,又能及时了解学习情况,诊断教学问题。
建设智慧课堂,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它还包括智慧教师的培养研究、学生学习方式的改进研究等多项课题。只要理念正确,信念坚定,勇于革新,不懈实践,那么,培养智慧型人才就不再是困扰我们的难题。
参考文献:
[1][英]怀特海,著.徐汝舟,译.教育的目的.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
[2][加]马克思・范梅南,著.李树英,译.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美]霍华德・加德纳,著.李心萤,译.再建多元智慧.远流出版事业股份公司,2000.
理解班主任实践智慧的实际内涵,首先需要理解实践智慧的概念。“实践智慧”这一概念是由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来的。它的主要内容是指一个人在确定与达成目标的实践过程中,在长期积累的丰富实践经验基础上,根据一定的伦理价值,对正义的、善的、适宜的人与事做出合理判断与抉择的艺术;是一种应对事物、事件、过程、任务的能力,一种洞察、感悟、审视事物及其发展过程的能力,一种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国教育哲学学者金生鈜就实践智慧的思想提出:“实践智慧是一种实践知识的形式,也是一种实践推理的形式。它既不能看成是任何普遍的技术规则或方法,也不能看成是把预先给定的普适知识原理应用于特殊目的的过程。”而作为一名班主任,其实践智慧就在于能否敏锐地捕捉并准确地判断教育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把握最佳教育时机,用合理有效的方式开展教育。因此,在实践智慧的视野下,班主任实践智慧的内涵应表述为:班主任对于教育教学工作的规律性把握、创造性驾驭和深刻洞悉、敏锐反应以及灵活机智应对的综合能力。作为教育实践者的班主任,应采取一种实验的方式,通过实践性学习和反思,运用策略性思维,踏上通往实践智慧之路。
二 班主任实践智慧的特性
1.实践性
一般情况下,实践工作者身处实践系统之中,拥有丰富的“实践感”。学生工作就是一种实践工作,无疑班主任也就是一个拥有“实践感”的实践工作者。它的实践智慧是在班级管理过程、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在理性、情感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发生的。因此,“教师对教育教学情境敏锐的观察与判断,对问题分析的清晰与透彻,对学生状态和心态的准确把握,对突发事件的恰当处理等教育智慧均来自于实践”。班主任只有在实践工作过程中习得、体验、反思和分析,才能逐渐形成和积累实践智慧,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2.动态性
学生管理工作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个学生都是千差万别的,因而促使班主任也成为特殊形式的艺术家,也必须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宜,创造出适宜的教育方法,这就是实践智慧的动态性。正是由于这些动态的生成性,不断地激励着班主任创造性地开展教育实践,要求班主任在具体班级管理的各种情境中随机而动,使得班主任的实践智慧无固定形态,永远处于发展、生成的过程中。也正是这种创造性的劳动,使其形成了自成一体、独具一格的教育风格,从而推动着班主任的实践智慧在实践中的生成与发展。
3.缄默性
实践智慧是班主任长期实际工作以来自我领悟、自我反思而将所得的隐性知识转化成的一种高级思维形式,其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常常是班主任面对教育情境时的直觉反应,具有缄默性。实践智慧“展现出某种实践中来、实践中去的知识,而大部分这样的实践知识是无须言传的默契知识,依赖的是行动中即兴习得的技巧,而不是在研究生院里学来的法则”。因此,实践智慧是内生的,是一种对教育整体形式的直觉认识,是与瞬间的具体教育情境联系在一起的,存在于班主任的认知的内在结构之中,而非外露的。而且往往以隐蔽的形式在班主任的教育实践中发挥作用。
4.独特性
班主任的实践智慧具有鲜明的独特性,是唯一的。由于不同的班主任其本身的个体成长、教育背景、生活经历等各方面不同,往往会形成具有独特性的实践智慧。正如法国社会学大师布迪厄所说:“它确保既往经验的有效存在。这些既往经验以感知、思维和行为图式的形式储存于每个人身上,与各种形式规则和明确的规范相比,能更加可靠地保证实践活动的一致和它们历时不变的特性。”因此,实践智慧是班主任在实践工作中突发的各种灵感,是自我创造性思维个性的表现,是班主任本身对班级管理实践的感悟。为此,每一位班主任的实践智慧是唯一的,独特的。
三 班主任实践智慧的工作策略
1.学习交流策略
学习交流策略是班主任工作实践智慧生成的基本途径。强调的是班主任与之间、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班主任与家长之间教育教学情境之间的互动,特别注重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观察、讨论、比较、评价、实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具体教育教学实践情境,提高面对具体教育教学问题的决策能力和机智,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智慧。如班主任通过阅读书报、观看录像、听专题报告、师带徒等学习方式,以参观、座谈、网上论坛等交流方式,与同伴、学生、家长等共同交流学习。
2.实践反思策略
实践反思策略是班主任工作实践智慧发展的主要方法。即班主任结合自身、学生、班集体、班级管理实际,灵活模仿、运用他人的成功案例,对照反思自身的实践得失,提出修正方案,再次实施并总结反思,循环往复不断提升实践效果和自身实践智慧。由于反思的是自己的实践行为,因此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实践行为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方向,又可以丰富班主任的实践感,实现其教育实践行为从自发性向自觉性的转变,促进实践智慧的生成、发展和表达,提高班主任实践智慧的实践行为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3.课题研究策略
【关键词】高中英语 智慧教学 应用策略
高中英语智慧教学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方式。它能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动机,让学生更主动的融入课堂英语学习环境,在开发学生记忆力、分析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多元化的智慧学习劝告,全面推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深化改革。
一、高中英语智慧教学的内涵和本质特征
1.高中英Z智慧教学的基本内涵。智慧教学的本质在于营造优质的教学环境,调动学生的情感、知识、心理等内外条件有效获取知识。首先,高中英语智慧教学主要运用现代教学技术为学生构建智能化的英语语言学习环境,要求老师根据学生的能力和特点使用灵活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更主动的掌握课堂英语教学内容,形成较好的英语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其次,智慧教学在实现高中英语教学目标的同时,还要提高学生对英语学科的理性认识,帮助学生提高自主英语学习能力,并且形成学生自学英语知识的英语元认知。第三,高中英语智慧课堂是全面整合教学资源的课堂,实现了教学效率的最大化目标,对现有高中英语教学资源进行了最大的整合。
2.高中英语智慧教学的主要特征。高中英语智慧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基本教学原则,是以学生为主体和以教师为主导教学原则的艺术再现,建立了面向现代化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新理念。首先,智慧教学强化了服务职能,围绕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为学生构建了网络化、数字化和个性化的英语学习环境,学生可以获取丰富的学习和练习资源。其次,真正以学生为中心建立起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从学生需求的角度选择教学内容,从学生特征选用教学方法,成为高中英语课堂的出发点。第三,实现教师的智慧与学生智慧的统一,找到了两者智慧的最佳契合点,教师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课堂教学活动,丰富、生动、有趣成为智慧教学的代名词。
二、高中英语课堂智慧教学要素分析
1.智慧化的教学环境。现代信息技术使实施高中英语智慧教学成为可能,信息技术提供了学生在课堂上感知英语知识,进行听说读写练习,纠正学生英语能力的基本环境。首先,学生可以在智慧课堂环境通过有效的信息技术手段和多媒体平台获得广阔的学习空间,拥有进行视听练习的必要设备,可以随时在互联网获取得需要的学习素材。其次,智慧化的环境可以帮助教师深入分析学生的情况,可以为不同的学生提供适合的学习资源,有助于教师使用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能够创建出更丰富生动的英语教学情境,可以通过人机互动、师生互动,学生互动提升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第三,智慧教学环境还可以记录学生的课堂学习表现,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效果进行测评,并且可以把各种信息交换到课堂上,实现课上课下的无缝衔接,教师可以对接学生的自学情况开展翻转课堂教育。
2.智慧化的教学方法。智慧化的教学方法可以驱动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内在动力,可以开展差异化的教学,更可以实现实践与理论融为一体的教学,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并且可以生成学生的学习智慧。首先,可以运用任务驱动法,根据学生的英语短板,为学生开展专项的练习,在课堂上解决学生不会学和学不好的问题。
3.智慧化的评价活动。智慧化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促进学生对英语学习有更科学的认识,激发出学生的英语学习潜力,通过课堂教学活动的指导,组织学生开展好课下的自学活动。首先,智慧化的教学评价方法以促进学生对自己学习形成反思为前提,教师要引起学生对自己学习方法和效率的注意。其次,可以运用智慧化教学环境中的数据分析,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各种有效的分析,让学生认知到自我学习存在的问题和缺点,并且帮助学生找出改进的方法。第三,持续的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运用评价性的话语不断激发学生改进和提高英语学习效率的意愿。
三、高中英语课堂智慧教学基本策略
1.注重创设智慧化的教学情境。智慧化的教学情境不仅吸引进生的学习兴趣,还要引发学生对英语问题的深入思考,使学生达到最佳的英语学状态,帮助学生在英语学习情境中学会交际、学会合作探究等内容。联系教材进行教学情境的设置,实现教材与生活情境的合理对接。
2.使用丰富教学手段启发智慧。为了达到启发学生智慧的目的,还应当注意使用丰富的英语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积极的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生动性与主动性。首先,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运用广告语,日常生活对话,游戏等形式来吸引学生注意,为学生创设有思考性的英语问题,调动学生的思维。其次,为学生创设大量的互动环节,引导学生围绕书本中的阅读故事,组织开展情境剧表演等活动,不断加强学生的学习印象。第三,还可以运用配乐朗诵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帮助学生对英语知识形成深刻的记忆,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
结论:本文简要论述了高中英语智慧教学的基本概念和内涵,对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做策略做简要的分析。为了促进学生更智慧的学习英语知识,还应当转变教学观念,真正从学生需要出发,有效统筹教学资源,为学生的英语学习做好充分准备,全面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韩立福.教师教学行为深度转型[J].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2012.
关键词: “智慧型”数学教学风格 激趣 睿智 创新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推进的今天,“有效教学”、“高效教学”等新的教学理念不断被广大教师所接受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切实践行,取得了很好的育人效果,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特别是在学生中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和支持,这种各方认可的良好局面为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改革奠定了广泛的基础;同时这也说明任何教育教学改革必须以人为本,有利于师生的共同发展进步,尊重客观规律,讲科学、重方法;既有利于学生当前的学习,更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使我们的学生和广大教育工作者形成一种共同价值观的追求,目光不再那么短浅,而在于立足现在,开创未来。
新课程改革实践也使我深刻认识到教育是一门科学,是一门艺术,教育需要大智慧;因此我们广大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能故步自封,务必解放思想,勤于钻研,勇于实践,充分发掘自身潜能,大胆探索育人规律,在学习中总结,在实践中感悟,努力探索出一种有自身特色的“智慧型”数学教学风格。
一、兴趣是“学习之母”,“激趣”是建立高效快乐课堂的前提,让自己和学生同时享受快乐是智慧型教师的一大特色。
数学给学生留下的印象往往是枯燥乏味的,谁解决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问题,谁就取得了教学一半的成功。近三十年的一线教学经历使我深刻认识到成功的数学教学务必首先解决学生学习的兴趣问题,而“智慧型”教师充满智慧的表现首先就在于善于成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既是教师的教育能力,又是教师的教育智慧。
1.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良好教师形象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保障。
教师要“激趣”,首先学生要对你感兴趣,因此教师要学会“务虚”,要学会以德服人,平等待生,要善于充分挖掘数学教学中的育人因素,增强教书育人的本领;与学生要进行良好沟通,真正走进学生心灵,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课堂上与学生良好沟通能极大地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幽默风趣是教师的无价之宝,是教师教育智慧的集中体现。
在我校“教师教学特色”打造活动中,语文老师在我任教的班级进行了一次“学生心目中的老师”征集活动,从学生对我在这方面的评价中可以看出幽默是一种智慧,更是取得良好效果的法宝。
“原先一直以为数学课是很难让人感到有趣的,可是他让我们每节课都欢快而有情趣,让同学们乐此不疲,流连忘返,他给人一种真实的感觉,富有感染力,拥有无穷教学魅力。”
“周老师特幽默,他讲课时除了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以外,还有生动形象的表情和动作,让人沉浸在他幽默风趣的讲课之中;他重科学、讲方法,在培养学生悟性中促进心智飞跃,我们常能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将原本枯燥乏味的知识,在共同学习中神奇般地不断获得悟化掌握。”
“周老师的语言表达很多时候很诙谐,妙趣横生,很能激发我们对学习的热情,上周老师的课总是让人有一种‘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波澜壮阔’的感觉,严肃而又不乏幽默,让人敬畏有加。”
“他讲课时特别富有激情,其幽默诙谐的风格总是让我们在快乐中度过每一节课,他用独特的方式创设的探究活动,不仅让数学课远离了枯燥,而且让我们轻松学习,留下深刻印象。”
“周老师很有教学风采,教学不局限于书本,旁征博引,多方启迪,善于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想法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将一系列看似复杂的数学问题,顷刻间让人茅塞顿开。”
由此可见,教师必须勤练内功,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思想的光芒、方法的光辉去普照学生心田,使他们茁壮成长,才能使学生真正从心里喜欢你、敬佩你,一切教学活动才能收到实效,这就是教师的教育智慧。
二、数学教学必须科学化,时代呼唤“睿智”型教师。
当前仍有相当一些数学教师“穿新鞋走老路”,没有充分认识到教师的职责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数学教学的根本出路在于培植学生的学习能力,焕发学生的聪明才智去开创属于他们的新天地。这类老师“春蚕到死丝方尽,累倒讲台才心甘”,教出的学生既存在学习新知识的“先天不足”,又潜伏着知识建构中缺乏“知识创新”的“后天发育不良”,“题海战术”更让学生“雪上加霜”,至于应用性能力更显“囊中羞涩”;这是师生的悲哀,是教师缺乏教育智慧的典型表现。
“睿智”是智慧型教师的基本特征,表现为教师的一切工作要尊重科学,回归数学的本位,实现数学教学与学生学习的科学化,让数学学是充满用科学的方法去探索研究,把数学真正当成“育智培能”的手段,让学生在学习中探索与反思,深刻洞察并敏锐机智、高效便捷地应对各种数学问题,进而善于揭示数学规律与方法,在不断感悟中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教师要发扬对自己和对学生双重负责的精神,用“智慧的教育”去培养“智慧型学生”,去开创学生未来的新天地。
1.切实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主动有效地驾驭教材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生应该做“知识的主人”,而不要做“知识的奴隶”,其重要途径就是加强自学能力培养,提高悟化能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是素质教育的重点,也是难点。
只有让学生学会“走路”的老师才是明智的老师,但教会学生“走路”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正因如此,有的教师要么中途放弃,要么“拔苗助长”而功败垂成。只有持之以恒,才能让学生“终成正果”。学生的预习到位,课堂上才能够“主”动,预习是有效教学的关键,小疑小进,大疑大进,不疑不进,只有提高自学能力,学生才能加快成长的步伐,真正获得学习的“生存权和发展权”。
2.数学课堂应成为学生“思维的殿堂”,更应成为学生“思维训练的天堂”。
没有学生的积极思考,再高明的老师也培养不出好学生。因此教师的课堂教学智慧体现在真正点燃、开启学生心中的智慧火焰,而不是自己的“精彩表演”。这就要求教师要机智地诱导学生围绕知识积极探索与思考,重视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堂交流。通过这样的交流、探讨与主动分享,才能够形成一个持续多元的,更加健全、更有意义的学生基本活动经验和实践智慧。切实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落实以问题贯穿、学法培养为教学设计宗旨的基本理念,巧妙有效地帮助学生对重点、难点进行深入理解,自然流畅地启发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去探究书本背后隐藏的更有价值的知识,生动愉悦地诱导学生步入人生智慧的魅力境界。
3.数学教师要有良好的驾驭“语言”的能力,机智巧妙的点拨往往能进学生对数学问题深入理解。
在应用题教学中为了区别小学分步列式与初中方程的不同,我分别用“顺藤摸瓜”和“瓮中捉鳖”来比较区别。面对应用题信息量大且数据杂乱,我就引导学生要善于给“应用题梳辫子”来形象比喻;几何相似形传递比例往往步入“山穷水复疑无路”之绝境时,用一句“等线段,换比例,柳暗花明新天地”就能引导学生“起死回生”;为了阐明几何定理和应用定理的策略技巧的重要性,我引用了的话:“政策(几何定理)和策略(思维方法)是党(几何)的生命。”为了使学生明白知识与使用知识的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我用“知识是壳,方法是魂”、“知识如水,方法如渠,只有知识与方法有效结合才能水到渠成”;为了说明学习的根本在于内化领悟、揭示本质,让学生脱离“题海”上岸,我激发学生在学习中追求“古有万夫不当之勇,今有万题难阻之智”,“得道(方法)多助,失道寡助”;为了使学生明白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思维方法的人才能真正拥有自信,我引用了温总理的话:“有粮(法)在手,心中不慌。”这样更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智慧,养成用哲学的思想、站在方法论的高度去审视数学问题,就会有“站在高山(方法)之巅,一览众山(题)小”的豪气。
三、“创新”是数学的灵魂,教师的智慧体现在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创新”、“方法创新”,培养具有“高屋建瓴”般意识的智慧型学生。
学习的本质在于反思中创造,要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习惯,在新知的学习中、数学问题的探究中、方法的反思感悟中突出创新,这是实现培养“未来型”人才的核心。
现实中一些教师在学生学习了有关知识后,布置的唯一任务就是让学生如“盲人摸象”般地做题,这是缺乏教育智慧的典型表现。
智慧型教师应该对本学科有“高屋建瓴”般的见识,能综观全局,引导学生进行整体性“知识构建”和“方法构建”,在构建中创新,实现数学学习的真正价值。例如学生在学习几何时总是感到“千变万化如迷宫,形如劣马难驾驭”,其实几何知识总是由已知信息、结论信息,以及联系两者之图形信息组成的,如果我们在学习中总是从小处着手、大处着眼,建立已知条件、基本图形应用规律,以及结论分析体系,当学生接收到某“已知、图形、结论”等“几何特征”信息时,头脑中就会快速反馈并提取相关有效信息指引学生思维,就能从根本上解决几何思维难的问题。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知识再认识、再创造,把知识整合的过程、概念之间的关系和发展的网络清晰地呈现出来,促进“头脑风暴”和“知识发现”,使他们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引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组装”知识,将有用的知识以最合理、最简捷的方式有创造性地进行组合,重建认知结构,从而获得新的感悟,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智慧中构建数学的“核心知识”和“核心方法”,形成“知识树”、“方法树”,使思维源头总是流淌“鲜活的智慧”。只有这样,充满智慧的教学才能让学生适应时代的发展,让他们能够随着时代不断地进步,永远都走在时代的前列,不会被时代所淘汰。
参考文献:
[1]张奠中主编.数学教育前沿研究.
智慧教育
在汉语中,智慧即“能够迅速、正确、灵活地理解事物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智慧不同于一般的智力和智能,而是一种高阶思维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人们对智慧教育的认识也是一个逐步递进的过程,信息技术与智慧教育对人们教育思想影响较大。其中唐烨伟博士通过实践研究,按照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程度将智慧课堂和教学划分为四个层次:①平移型应用。将书本中的知识平移到媒体环境中,此种应用将媒体当作一种教学工具,先进于原始的教鞭、黑板,促进教育发展,但不能使教育产生革命性变化。②按照整合点针对型应用。相比第一层次该应用能够根据需要有选择地应用,节省时间,提升效果,但教学模式、教学思路等仍沿用传统方式,不能使教育发生革命性变化。③学习方式方法变革型应用。在理想条件下设计一节课的教学过程,突破媒体技术、教育思想等的束缚,理想设计,尽量满足,这为教学、学习带来很多变化,是目前教育已经达到的层次。④智慧型应用。在该层次中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并构想该用什么样的知识去解决问题,技术变成学生构想和验证的工具,对教学产生巨大影响,也是目前教育致力于达到的层次。
由传统教育到智慧教育的演变,需教师、学生及技术经过一系列的发展进步,如技术经过智能技术的发展,在学习需求、教学需求等情况下由教师的教学工具变成教师的得力助手和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工具(如图1)。
1.教师功能变化
传统教学系统中,教师作为课堂的绝对领导者,学生学习目标、掌握知识层次及过程、学习活动以及学习评价等均由其设计、制定并组织实施。随着信息技术的引入,教师的教育思想也随之发生变化,教师搜集资料方式开始多样化,教学相比以前也更加灵活多样,但总免不了“课堂主宰者”这一角色的担当。而智慧课堂中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由传统的“教”转变为现代意义的“引”,由此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的自我价值感得到有效提升。
2.技术角色转变
随着多媒体、网络等技术逐渐渗透到教学系统中,技术由单纯地由教师使用转变为学生和教师都使用的角色。技术自运用到教学中以来,一直是教师教学资源搜集的工具,学生在学习中尤其是课堂上使用甚少,而在智慧教育中,提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能力提升,技术在这个过程中作为学习的有力工具。
3.学生角色转变
在智慧教育中,学生从传统的知识接受加工机器,转变为主动学习构建的智慧者。学生的创造、创新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各方面通过智慧教育学习过程均得到有益锻炼和提升,是教学发生革命性变化的关键。
首先,智慧课堂能够促进师生交互,优化师生关系,学生和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由一般的单向传递(教师传递给学生)转变为双向传递(师生交互),师生更多地通过互动进行有效学习,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实现个性化学习;其次,智慧教育中媒体角色的变化还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通过媒体这一工具更好地吸收、运用知识,发展自己的智慧,从而更好地激发下一轮学习的动力。
智慧教育有效提升语文学习
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孕育出智慧教育这一高阶教育形态,相比当前教育形式更多具备公平性、创新性、开放性和学习个性化等多个理想化教育的核心特征,更加适合语文学科的学习。
智慧课堂的开展,能有效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使其在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时间等方面均实现个性化。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式学习,创新性得到有效提升,知识由原来的“给”转变为现在的“探”,由单一转变为多维,如对一个成语的学习,原来要求是记住、理解并知道成语来源,这些信息均由教师或课本给予,而在智慧课堂中则要学生自己寻找,并且学生还要寻找不同情境去运用知识,这样探究出来的知识比给予的知识更易于掌握,更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形成。
信息技术在智慧教育中的应用分析
随着先进技术如网络学习空间、云平台、大数据等的快速发展,智慧教育逐渐引起人们的研究兴趣,基于信息技术环境支撑下智慧课堂的构建也因此出现了新的契机。笔者就智慧课堂中用到的信息技术做了分类总结,并将教师和学生对其运用进行了简单分类(如图2)。
信息技术在智慧课堂中的运用,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其中硬环境是指能够触摸到的实物,如基本的桌椅、座位等一般教室中具有的,在图中没有特别提及,只提出智慧课堂中的电子白板和平板电脑,其中电子白板方便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讲解,相比PPT更易操作演示;平板电脑则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共同使用的,方便师生之间资源的推送、管理和服务,是智慧课堂中主要的教学和学习工具。学生由传统的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极大地增加了其对知识的构建能力和创新能力,对课堂内外的学习产生有益影响;微课、网络和平台等软环境是教师和学生进行交互的有效工具,如教学平台、管理平台、评价平台、服务平台、云平台等有效满足了学生和教师的需要。
案例设计
《倡议书专题学习――做鸟类的朋友》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分析
倡议书是由某一组织或社团拟定,就某事向社会提出建议或提议社会成员共同去做某事,以期完成某种任务或展开某项活动的书面文章。它作为日常应用写作中的一种常用文体,遵循一般书信的格式,但又有自己的特点,在现实社会中有着较广泛的使用。一般包括向谁倡议、倡议什么、谁倡议的以及日期,倡议书的规范格式由标题、称呼、正文、结尾和落款五部分组成。通过专题活动学习明确倡议书的格式组成、适用对象、使用范围和作用,体验语文学习对日常生活的帮助,同时通过不同小组在课堂展示学习成果,能使学生扩大知识视野,锻炼语言表达能力,扩展合作学习能力,有效提升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质量。
2.教学对象分析
基于之前对语文的学习基础,学生已熟练掌握记叙文的写作技巧,但对倡议书这一应用文还停留在知道、了解这一层面上,需要对这一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学习。学生已适应小组学习法,并能在小组学习过程中有效沟通交流,组内基本能够合理分工,互相补充,合作探究学习可以较好地展开。对于资料的搜集,学生已掌握方法,并适应智慧课堂这一新型教学环境,对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方式比较感兴趣。
3.教学目标制定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倡议书的写作方法及要求;明确鸟类在文学、艺术、科学、生态环境等方面对人的影响;培养独立查寻资料和协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总结归纳,提高表达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激发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倡议书的写作规范和写作内容。
难点:激发学生爱鸟、护鸟的意识,人与动物之间充满爱和信赖的理想境界。
5.教学过程
课前:教师提供范围,学生通过电子书包、网络查找有关鸟的资料;温习微课《倡议书的写法》。
课上:
①情境导入(展示鸟的系列图片)。鸟以艳丽的羽毛、轻盈的身姿、美妙的飞翔点缀着大自然的美景,又以捕捉害虫、保护庄稼成为人类的朋友。在爱鸟周来临之际,今天我们开展的主题是“做鸟类的朋友”综合实践活动。
②出示活动任务,明确活动目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将课前查找到的资料再次分类归纳(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的任务,考察组织、分工、协调能力)。
③小组汇报展示。教师提示在每个组展示讲解的同时,其余三组要仔细听并且做记录。一个组讲解完毕后,会向其余三组各提一个问题。每个组回答正确与否,决定该组是否得分以及最终的自我检测评价等级。
结合活动目标设置组别,教师可将学生分成文学组、艺术组、生态环境组和生活科技组。
④设置问题。学生通过小组汇报学习,完成教师推送的题目,对自己的学习做一简单测评,明确学习成果和不足。
课后:各组进行自我检测评价,以帮助活动主体了解目标在活动过程中有多大程度的实现。教师提供《倡议书的写法》微视频,让学生拟写保护鸟类倡议书,学习倡议书的写法。教师适时总结倡议书的写法并点拨、拓展:鸟类在文学、艺术、生态环境、生活科技等方面对人类的影响。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动物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伙伴、朋友,我们要像保护鸟类一样保护它们。
智慧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侧重在实践活动中体现语文性的特点,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全面的语文素养。它以语言文字为媒介,以对语言文字的思考为诱因,以学生广泛涉猎自己所喜爱的学科为手段,把不同学科的相关知识聚焦在语言文字这个核心上,加以融会贯通,进而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更概括、更高级的知识信息,达到优化知识结构、提升思维品质的目的。其主要特点是活动、综合、语文三者缺一不可,信息技术作为工具贯通三者,智慧学习环境的使用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电子白板的推送服务方便师生、生生之间的资源交互,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素养,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完成对知识内容的学习,有效提升学习能力、沟通能力。
关键词:智能时代;传媒专业;智慧教育;生态系统构建
智能时代正在构筑一个崭新的数字化立体化环境,重塑和勾勒传媒行业的未来生态图景,作为实践性较强的传媒教育急需重新审视专业定位及行业人才需求,为专业变革注入新的活力和能量。智慧教育是智能时代背景下催生和倡导的新型教学形态,其教学理念的前沿性、教学工具的智能化、教学场景的交互式正在引发新一轮教育改革浪潮。传媒专业建设需与时俱进,与当下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行业实践的进步相适应和匹配,运用智慧教育在多个层面和维度打破传媒专业发展桎梏并助力传媒专业学科再造、教学创新、师资专业和人才优化。
一、智慧教育的产生与运用
“智慧教育”的概念起源于2008年,其核心旨要是借助信息化技术让万事万物实现感知化、互联化和智能化。近年来,国家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推动智能技术运用于教育实践,支持以智能技术为基础,依托各类信息化设备及平台,积极开展智慧教育创新研究和示范,推动智能技术支持下教育模式变革和生态重构。[1]进入2020年,5G技术开始全面运用,其迅捷的速度、强大的容量、极致的体验为智能化运用提供技术支撑和运作基础,智能时代赋能智慧教育已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智慧教育本质是一种智能化知识传播模式,以智能技术的融合为优势,以教师智慧实践为支撑,以学生智慧发展为旨归,主要解决教学设备落后、师资力量匮乏、教学资源不均等问题,其目的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促进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进程。目前智慧教育的应用有以下几个维度:一是智慧教育工具的应用。先进的教学工具是提高智能教育效率的有效手段;二是智慧教育环境的建设。实现智慧教育过程的交互与渗透;三是智慧教育资源的开发。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实现课程资源的均衡分配;四是智慧教育策略的实施。包括宏观的教育制度策略和微观的教学环节策略两个方面。
二、智慧教育运用于传媒专业的价值与意义
新文科时代,传媒教育应真正践行新闻观中与时俱进的精神,重视科技前沿动态,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智慧教育本质是一种智能化知识传播模式,以智能技术的融合为优势,以教师智慧实践为支撑,以学生智慧发展为旨归,主要解决教学设备落后、师资力量匮乏、教学资源不均等问题,其目的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促进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进程,是实现传媒专业新文科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手段。对于传媒专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具有重大的价值和意义。
(一)服务国家战略和新兴产业
传媒专业智慧教育的实践和改革是落实教育部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集中体现,是对新闻观教育新局面的开创,是对国家传媒教育“顶层设计”的贯彻落实。同时,伴随着传媒行业的裂变和升级,智慧教育的精准教学模式实现与新兴行业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构建传媒专业智能教育范式
智慧教育有助于传媒专业主动适应智能化社会变革,及时融入技术变革的新趋势,更新课程设置、重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实现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和立体化,打造国家级一流课程,形成智能教育新范式。
(三)优化传媒专业师资力量
智慧教育有利于激活教师的流动机制,促进教学主体的多元化。基于传媒专业的交叉融合特性,智慧教育模式下的传媒教师将获得极大丰富,主要有三个来源:第一,吸纳其他学科背景的教师,综合运用线上线下的教学资源;第二,传媒行业一线教师,丰富实践教学;第三,经过培训和调整的传媒专业教师。
(四)培养卓越型创新型传媒人才
智慧教育能够深度实践产学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具有传媒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传媒专业在课堂教学、实践训练和学术研究等环节的改革创新,培养既懂传媒业发展规律又适应新传播环境的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的卓越创新型传媒人才。
三、智能时代背景下传媒专业智慧教育生态系统构建机制
传媒专业与国家政治、经济、技术等因素联系紧密,具有边缘性、交叉性和实践性等特征。智慧教育是实现传媒专业信息化和现代化的重要方向,是传媒专业从传统教学到智慧型教学转型的必然选择,传媒类专业智慧教育系统机制建设主要内容包括专业结构模式、专业资源构成、专业运作效率三个层面。
(一)智慧教育层次机制:革新传媒专业结构模式
智慧教育的层次机制围绕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考察教育结构要素的相互关系和运行模式。教育的宏观层次与社会环境关系密切,是教育体系总体结构的集中体现;教育的中观层次是从学校职能组织入手,制定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教学环节,是对教学过程的强化和管控;教育的微观层次是将宏观的共性要求和中观的个性要求有机融合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活动过程中。传媒专业结构革新以智慧教育的层次机制为准则,从宏观层次、中观层次、微观层次三个维度深入认识和理解传媒专业改革背景,借助智慧教育的优势,注重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思路,挂钩传媒专业行业发展现实,依托智慧设施建设、智能化管理模式及教育系统,囿于外部环境—学校组织—教学主客体之间的多维交互,生成和建立传媒专业智慧管理和多重机制。
(二)智慧教育形式机制:调整传媒专业资源构成
智慧教育的形式机制是从教育形式的角度探索教学活动各要素间的资源构成。首先,是教学环境的资源构成,智慧教育环境主要包括物理环境、在线学习环境两个方面。在“智慧+”背景下,智慧教育能够实现教育环境的智能感知、管理和控制,使教学过程由传统的平面、静态、单一场景转换为立体、生动、多维的交互呈示;[2]其次,是教学方式的资源构成,例如应用较为深广的翻转课堂、慕课、微课等,从本质而言,这类课程是在原有传统课堂面授教学的基础上,利用智能化工具实现教学资源的重组和调整;最后,是师资力量的构成,让行业资深从业者走进校园,加强学术型师资与业界师资相融合,实现师资资源的丰富和多元。图1传媒专业智慧教育形式机制智能时代使传统传媒专业教育工业时代特征、信息孤岛等壁垒日益凸显,专业资源构成混乱与异化。传媒专业建设需从智慧教育的形式机制着手,从教学环境、教学方式、师资力量三个层面进行资源的重新匹配和融合。线下物理教学环境与线上智能化工具的使用实现教学环境的重构;学术型师资和传媒业界师资的融合,实现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多元化呈现。最终,提升传媒教育服务品质,消除信息孤岛和资源堰塞湖,实现传媒教育机制的协同发展。如图1所示。
(三)智慧教育功能机制:提升传媒专业运作效率
传统的教育功能机制包括激励机制、制约机制和保障机制,存在机制效率低下且缺乏适应能力等问题,条分缕析的标准化流程和按部就班的机械化运作远离了智慧教育的场域。智慧教育改变了这种局面,从行政化、程式化走向弹性化、自发化,激发教育活动和热情。激励机制调动教育主客体积极性,是推进教育进程的基本保证;制约机制是教育体系各部门间的分权和制衡,为教育运行提供自由环境;保障机制包括两种形式:一是教育经费、技术设备等物质保障。二是学校观念、政策的支持和推动。传媒专业应发挥智慧教育功能机制的效用,提升传媒专业运作效率。首先,运用形成性评价,形成激励机制。形成性评价是智慧教育的新型教学评价方式,具备连续反馈、及时改进和形成激励的功能,有助于增强教与学的活力和弹性;其次,传媒专业具有高度开放性、实战性等特征,组织机构应遵循传媒专业发展规律,破除束缚其改革发展的机制障碍,激发教学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后,加强传媒专业与业界联系,投入资金支持,加强传媒专业与业界对话和合作,保障智慧教育平台建设、深耕智慧教育文化赋能。如图2所示。
四、智能时代背景传媒专业智慧教育生态系统构建路径
面对智能时代的冲击和挑战,传媒专业智慧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一方面要坚守学科立命之本,遵循专业发展逻辑和旨趣;另一方面需以行业动向为依托,培养适应时代和社会需求的人才为宗旨。其构建路径如下。
(一)运用智慧平台,架构跨界与融合的传媒专业生态体系
智慧平台是集成智慧教学终端和学习工具的综合学习设备,具有支持数据分析的泛在网络连接系统和汇聚多方资源的全面向交互能力。[3]例如:雨课堂、超星学习通、科大讯飞智学网等。智慧平台形式多样,包含在线课程课、拓展资源、教辅材料、测试题库动画教学工具等。智慧平台横向可以打通学科专业各领域资源,建设完整资源库;纵向服务于专业教学的各个成员,将教学过程完美串联。传媒专业需要借助智慧资源平台实现生态体系的重新架构。通过智慧资源平台渗透数学、哲学、经济、人工智能等领域,促进传媒专业与这些学科的交叉与融合,使传媒专业由工业化走入智能化。同时,实现教师对传媒专业优质学科融合教学资源的呈现和分享,优化学习过程完善学生深度学习体系。
(二)建设智慧教室,打造智慧化立体化传媒专业学习空间
智慧教室,是顺应智能时代新时代要求用于开放远程教育领域,利用智能技术、云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等建立的信息化学习空间,包括标准智慧教室、研讨型智慧教室、阶梯智慧教室等形式和跨校区协作智慧教室等形式,每种形式的智慧教室各有优势(如图3)。智慧教室作为学生学习的空间和场域,其设计应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征,体现服务教学的基本思路;其价值需通过对具体学习过程的支持来体现。总而言之,智慧教室应满足教与学的个性化需求,灵活而富有弹性的实施学习活动。[4]图3智慧教室的类型按照智慧学习空间的构成形式,传媒专业学习空间以智慧教室的建设为核心和基础:一是建立传媒教学智慧教室,多屏互动的教学场景实现学生与教师的深度交流,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多感官体验能够提升学习能力和激发学习热情。智慧教室的参与感和实践导向有利于传媒创新创业课程的展开,例如互联网创业、传媒运营创新、媒体策划与创意等课程;二是开展虚拟仿真教学项目,例如浙江传媒学院的多讯道导播虚拟仿真实验,山东大学“基于多角色扮演的新闻交互式演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虚拟仿真项目是传媒专业实验教学内容与技术更新的着力点,对传媒实验教学全媒体化、平台化、信息化有积极意义。
(三)完善智慧教育服务,搭建综合性个性化传媒专业服务体系
智慧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为学习者和教学者提供个性化、智能化的教学服务。智慧教育服务一方面要能通过联接教学社群、知识库和学情分析等方式接受学习者对教学的反馈,促进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演进;另一方面要依托智慧教育云,为学习者提供符合智慧教育特征的个性化教学服务。如图4所示。传统传媒专业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教与学的断层,缺乏一以贯之的专业教学核心匹配序列去引导和促进教与学的投入产出效果。针对此,传媒专业应通过完善智慧教育服务体系,形成教与学的交互模式。第一,智能教育通过大数据、区块链技术实现学情的精准分析,便于学生即时进行学习诊断并调整学习进度和方案;第二,通过教学社群划分课程主线,确定理论课程、实践课程、比赛课程及毕业设计等社群模块,与学习者学习社群对接,以作品或成果为产出标准,与传媒专业课程体系精准匹配;第三,借助智慧服务建立传媒专业知识图谱,通过信息抽取、实体融合、跨媒体计算等技术,构建高质量媒体知识图谱,精准构筑每位学生的学习场景,实现学习的自主性和个性化[5]。
五、结语
智慧教育是智能时代背景下的产物,传媒教育要以智慧教育的运行规律为基准,通过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科学技术,融合多学科、投入新设备建设学习和实践平台。传媒专业的改革创新需要运用智慧教育模式从机制的理论建设和路径的实际运作两个层面进行探索和实践,机制的理论建设是新时代传媒专业教育改革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路径的实际运作是新时代探求传媒专业教育创新的基本方法和有效途径。其最终归旨是打造国家一流传媒专业,培养复合型、全媒型、专家型、技能型传媒人才[6]。
参考文献:
[1]飞鹏,汤京淑.高校智慧教室的建设与评价——以北京语言大学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9(19).
[2]罗生全,王素月.智慧课程:理论内核、本体解读与价值表征[J].电化教育研究,2020(01).
[3]胡钦太,郑凯,胡小勇,林南晖.智慧教育的体系技术解构与融合路径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01).
[4]景玉慧,沈书生.智慧学习空间的教学应用及建议[J].现代教育技术,2017(11).
[5]徐晶晶,田阳,高步云,庄榕霞,杨澜.智慧教室中基于学习体验的学习者满意度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8(09).
关键词 幼儿 跆拳道 启蒙 练习方法
“礼仪、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屈”是跆拳道的精神与精髓,坚持“事君以忠、事亲以孝、事友以信、磨炼顽强意志、恪守‘忍’字精神”的宗旨。幼儿练习跆拳道,不仅可以使幼儿在身体素质方面得到发展,而且跆拳道特别强调在练习时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练习跆拳道对幼儿礼仪教育的培养有重要的作用,可以改善师生和亲子关系及幼儿的同伴关系。
跆拳道是一项新兴运动项目,很多幼儿园均开展此项目。不过,多年来都延续着重专业技能练习,轻意志品质培养的活动模式,至今也没出版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跆拳道书籍。作者结合三年来在幼儿中大班开展跆拳道活动的实践经验,对如何更好地开展幼儿跆拳道活动有新的认识。
一、幼儿跆拳道的发展策略
针对幼儿的身体发育情况:适于发展柔韧性、灵敏性、协调性。在跆拳道教学中应注重柔韧、灵敏、协调性这方面的教学。不可过多的进行力量练习,这有损于幼儿的骨骼发育。
跆拳道中,品势有其独有的复杂动作;竞技更有其复杂的组合腿法。因此,为幼儿跆拳道的长远发展考虑,在对幼儿进行教学时,简化动作,多学习基础和基本的动作。对于复杂的技术动作只做讲解和示范,不可过多的进行教学,以免打击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幼儿时期是接受新事物的最佳时间段,而跆拳道的精神就是“以礼始,以礼终”。因此,在这个时候学习跆拳道,我们的侧重点就要放在跆拳道的礼仪和礼节上。从小培养孩子的礼仪、礼节,让他(她)们从小就树立起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建立起正确的跆拳道精神观念。
二、幼儿跆拳道启蒙练习方法
在幼儿体育启蒙教育的教育过程中的方式、方法至关重要,如若采用不当,不但起不到教育的作用,甚至影响幼儿的成长。《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要求:“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体验到幼儿生活的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个人生活卫生习惯和爱护公共卫生的习惯;指导幼儿学习自我服务技能,培养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开展以多种有趣的体育活动,特别是户外的、大自然的活动,培养幼儿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并提高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和活动进行安全、保健等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在走、跑、跳、钻、爬、攀等各种体育活动中,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而幼儿跆拳道启蒙教育符合以上要求,且能促进幼儿多元智能的发展。下面介绍几种教育方法仅供跆拳道教练参考探究:
情境游戏教育法:在教练的引导下、诱导幼儿按照特有的训练课程完成任务、掌握其学习内容,或利用视频、图片等,让孩子认识跆拳道知识的同时在到识字、学语说话的功能,启发幼儿的语言智慧、自然观察智慧、逻辑智慧、人际交往智慧等,如教练有意创设一个体育活动场景,例如老鹰抓小鸡、数字游戏、抓鱼儿、抱球抢摊等,设置好运动内容,讲清楚游戏规则,使幼儿边学习边活动,在幼儿期,游戏是孩子特别喜欢的活动,更何况游戏有娱乐性、趣味性的特点,可激发幼儿参与积极性,使其思维高度集中、记忆力增强,能有效的启发幼儿肢体智慧、视觉空间智慧、人际交往智慧、自我评价智慧等,研究表明:在运动中,人的注意力较集中、记忆力增强、思维活跃,有利于学习。在这样的场景中学习跆拳道基础训练效果显著,有利于幼儿教育。
体育比赛法:在训练当中,让幼儿去实践运用合理的方法完成比赛,或教授其比赛的方法,使其在日常生活中选择练习、比赛,此种方法即可丰富体育知识又可启发幼儿语言智慧、肢体智慧、人际交往智慧、逻辑智慧、自我评价智慧等,对幼儿发展具有不可估计作用。(“足球赛、手球赛”即教练组织简单可行的比赛,讲明规则及判罚,教练指导幼儿比赛配合、跑动,并思考如何取胜,从而促进幼儿综合素质发展。
一分钟课堂调整法:在课堂上,孩子们的注意力是极其有限的,所以,要留出来时间让孩子们说话,比如:现在开始一分钟是说话时间,大家赶快说,说完一分钟马上安静下来。或者一分钟之内采用数数的方法,让孩子们原地立正,看谁站的表现最好!通过这样的训练来调整和训练课堂纪律是很有帮助的。
诱导法:即教练设置问题,循循善诱,启发幼儿思维、想象等,逐步引导回答解决问题,或者是在活动中给出一个简单的动作、等,使其独立思考,想办法完成,启发幼儿自然观察智慧、视觉空间智慧、逻辑思维能力。
表扬法:即是在幼儿完成某个活动或动作时,教练依据表现成绩给以表扬评价,鼓励其继续努力,力争取得更好成绩的教育方法。采用此方法时,要依表扬为主,客观评价,适时适地的鼓励评价,激发幼儿学习、锻炼的兴趣,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三、结语
幼儿跆拳道教学是一项系统的、科学的工作,教师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给予科
学的指导。在幼儿期采用科学的、合理的跆拳道启蒙练习方法,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优良的作风和不屈不挠的意志品质,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健康成长随着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愈来愈高,幼儿体育教育越显得尤为重要,在幼儿期采用科学的、合理的跆拳道教育方式方法,倡导科学的教育思想,对幼儿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 智慧教育模式;民办高校;建筑专业课程;建筑法规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24-0065-03
Preliminary Study on Private Collage’s Architectural Wisdom Education Model//CAO Xiuli
Abstract In this paper, we firstly define the connotation of wisdom education pattern, and then emphasize the significance and necessity to build wisdom education model for private colleges. Lastly, we take Building Codes for example, apply the building contents and practice of the WEM in private college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WEM in Building Codes course has achieved good teaching results, which is the future good foundation for private colleges on forming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on the student’s personality, intelli-gence learning.
Key words wisdom education model; private collage; architectural curriculum; building codes
1 智慧教育模式的内涵
早在2006年,美国布朗大学Warren Simmons教授为解决美国城市教育面临的教育不可持续发展,以及学生知识技能的培养不能迎合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这两个重要挑战,提出智慧教育系统的愿景。Simmons从“智慧”“教育”和“系统”三个方面指出智慧教育应该是灵活、高效、自适应的,应该充分重视教育的服务功能,应该更加强调社区、学校、家长等成员的系统参与性[1]。
祝智庭教授认为:“智慧教育是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其基本内涵是通过构建智慧学习环境,运用智慧教学法,促进学习者进行智慧学习,从而提升成才期望。”[2]
此外,一直处于智慧教育研究前沿的韩国政府则出台“智慧教育推进战略”,明确指出智慧教育是一个智能的、自适应的教学系统,它能够满足21世纪知识社会对教学法、课程、评价、教师等新的要求,学习模式是在良好的信息环境下对社会性学习和适应性学习的整合。
综上,智慧教育旨在通过智能的技术设备和装备高效整合国家、社会和学校的学习资源,强调社会、学校和家长等的积极参与性,借助教师的智慧教学法,从而为每一位学生提供更全面的学习支持服务。因此,本文欲研究的智慧教育模式内涵是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无线宽带网络等智能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社会、学校和家长等相关利益者沉浸式的参与,整合国家、社会和学校的学习资源,借助教师的智慧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习者营造个性化、智能化的学习环境,进而促进学生多重智能发展的教育体系,最终实现为社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的目标。
2 民办高校智慧教育模式构建的意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强调,应该“加快对课程和专业的数字化改造,创新信息化教学与学习方式,提升个性化互动教学水平,创新人才培B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因此,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无线通信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数字教育的高级发展阶段――智慧教育[3]应运而生。
与此同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还强调,“民办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支持民办学校创新体制机制和育人模式,提高质量,办出特色,办好一批高水平民办学校”。专业特色是民办高校办学特色的重要体现,是民办高校吸引生源、形成社会地位的基础,是民办高校塑造学校形象、提高知名度的重要途径,是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是衡量其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类型的重要标志。是否具有特色是决定一个专业教育市场竞争力大小的关键因素[4]。
综上,对民办高校专业课程的智慧教育模式构建进行研究,既是信息化时代对传统教育模式改革的大势所趋,也是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为社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要。
3 智慧教育模式的构建及实践应用
智慧教育模式的构建 本文在对民办高校发展需求和建筑专业课程特点研究的基础上,以智慧学习活动为核心,借助信息化云平台的手段(如微信、学习群、工作群、校园通等),连接学校管理者、学生家长、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协作,通过微课+电子书包+精品课程+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采用在线评价和反馈的机制,构建民办高校建筑专业的智慧教育模式。本文的智慧教育模式主要内容如图1所示。
1)学生的智慧学习。智慧教育模式的核心是学生的自主、智慧学习活动。学生自主借助学校的智慧学习环境、教师的智慧教学和家长的沉浸式参与,通过在线学习、课堂讨论、小组协作和项目实践等活动,逐步成为善于学习、善于协作、善于沟通、善于研判、善于创意、善于解决复杂问题的智慧型人才。
2)教师的智慧教学。在教学中,根据渐进式知识内化的特质,遵循知识内化基本原理,围绕“课前―课中―课后”三个基本环节实施教学活动,通过微课+电子书包+精品课程+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将课前知识的传递、课中知识的应用内化和课后知识的巩固有机结合,创设良好的学生自主学习环境和氛围,深化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3)学校的智慧学习环境。学校为学生、教师和家长提供交流平台及丰富的共享资源,及时收集学生、教师和家长的评价反馈,不断完善其自身的师生信息化、动态化管理水平、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程度及其与社会接轨、合作的实践化水平等。
4)家长的智慧参与。家长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校的管理工作,不仅可以及时了解到学生的学习动态和学校的管理模式,还可以将自身的社会实践知识及时输入学生的学习内容,有助于教师知识层面的扩充和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提高。
智慧教育模式的实践应用 本文以建筑法规课程为例,分别从学生的智慧学习、教师的智慧教学、学校的智慧学习环境和家长的智慧参与阐述智慧教育模式的应用。建筑法规课程智慧教育模式实践应用内容见表1。
1)建筑专业学生的智慧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分组接受学习任务,采取观看视频、角色扮演、实地参观、课上法规案例演习、聆听讲座等形式完成教学任务,并及时将学习成果反给教师和家长。
2)教师的智慧教学。郑州财经学院建筑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在此总体目标指导下,教师结合建筑法规课程特点,进行教学目标分解,在课前、课中和课后等不同时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进而促进学生完成智慧学习。建筑法规课程特点表现为:
①跨学科性、内容多;
②知识本身理论性强,且与工程实践结合紧密;
③课程政策性强、课时有限。
3)学校的智慧学习环境。在课程的整个授课过程中,学校提供无线网络、教学平台和图书馆等资源,以辅助学生和教师更好地完成任务。
4)家长的智慧参与。根据对近5年建筑专业学生的家庭情况统计分析,建筑专业30%左右的学生家长从事建筑相关行业,这为构建智慧教育模式研究提供了较丰富的社会资源。在学生的智慧学习过程中,家长通过在线分享工程经验、在线答疑、课堂讲座等方式参与其中。家长的智慧参与既为学生提供了较好的工程实践经验,也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指引了良好的方向。
同时笔者对学生的考核方式做了改革,即:
学生最终考试成绩=平时成绩50%(出勤率+小组表现+
任务完成情况,小组打分、教师核定)+考试成绩50%
智慧教育模式实践应用结果初步分析 笔者在2013―2015年连续3个学年,对同是工程造价专业的学生分别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和智慧教学模式进行实践,其教学结果分析内容见表2。
由表2统计结果可知,智慧教育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出勤率、学习积极性及动手实践能力,也让学生对自己将来的职业方向和社会责任感有了较清晰的认识。
4 总结
本文对民办高校建筑类专业智慧教育模式的构建开展了理论研究,以建筑法规课程进行了智慧教育模式实践应用,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希冀将其研究成果应用于民办高校的其他专业课程建设中,为智慧课程、智慧校园的建设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参考文献
[1]张立新,朱弘扬.国际智慧教育的进展及其启示[J].教育发展研究,2015(5):54-55.
[2]祝智庭,贺斌.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J].电化教育研究,2012(12):5-13.
关键词:教育智慧教师专业化教学机智
智慧的教育需要教育的智慧。当我们的教育停留在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的时候,教师的知识是最重要的;但当我们的教育已经发展到教师带着学生走向智慧的时候,教师的智慧无疑就和教师的知识同等重要,甚至更加重要了。《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一书中叶澜教授将教育智慧归结为解决教育教学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的能力,转化教育矛盾和冲突的教育机智,及时选择、调节教育行为的魄力,促进学生积极发展和创造的魅力等几个方面。我认为,教育智慧是教师良好的教学行为体现的一种品质,是教师具有的教育理念、教育意识、教学能力、教学艺术等方面的整合统一,是教师专业化的一种新境界。
一、教师教育智慧的表征
(一)独特性
独特个体性是教师智慧的首要表征。教育智慧具有高度的个体性色彩,体现着教师区别于他人的、个体的、个性化的独特教学风格。教育智慧是教师个体在教学过程中逐渐生成的;是某个人不断经过实践经验的积累与重组的结果;是教师基于专业上的需要,通过发现、修正与内化等复杂的过程所建构的。教师不断将既有的知识融入课堂教学中,并经过个人的重新诠释与转换过程,使智慧的生成符合现有的环境需求。所以,教育智慧是个体在日常教学中通过体验、感悟、思考和实践等方式逐步生成的,是受教师个体的思维、个性、知识储备、自我形象、职业动机,以及所处的教育环境等的影响。它蕴涵了教师将一般理论个性化,及与个人情感、知识、观念、价值、应用情况相融合的结果。
(二)情感性
“教育的智慧性是一种以儿童为指向的多方面、复杂的关心品质”。①对教育的责任感与情感是使教育智慧充满真善美的重要条件。教育智慧之所以是教育智慧,一方面说明它的确是智慧,即高尚的才智,另一方面说明它在教育问题的解决中的确能够发挥作用。更深入地思考,教育智慧符合真、善、美的标准。因为它是教育活动规律的创造性运用,它是巧妙的;对学生的爱是创造性运用教育规律的动力;对学生的爱保证了教育思考必然利于学生的发展;教育情感的渗入是教育智慧美的重要特征。教育智慧是使用爱的智慧,教育的使命要求教育者对孩子有责任与关爱,它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基本条件,是教育者在教育上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
(三)科学性
教育智慧能根据不同的教学条件、教学对象和复杂多变的问题,依靠教师直觉、灵感、顿悟和想象力的即兴发挥,在一瞬间把握事物的本质,做出相应的判断和裁决,从而采取不同的适合特定情境的行为方式和方法,以实现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沟通、融合。经过对优秀教师或专家型教师的研究,发现他们对教学情境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与判断力,对问题的分析更为清晰和透彻,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更具有独特性、新颖性和恰当性,即拥有丰富的“教育智慧”。拥有教育智慧的教师,能够在解决问题时从多角度加以整体把握,洞察多种可能性,并迅速做出决策。
(四)缄默性
教育智慧是不能通过语言进行逻辑说明的,不能以规则的形式加以传递,是“潜移默化”“近朱则赤”“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智慧是人们通过身体的感官或知觉而获得的,往往缺乏清晰的条理与明晰的意识,是“非批判的知识”,也很可能不在教师清晰的意识范围之内,也无法清楚的表达或理性的加以反思,但它往往与教师日常的生活与经验仅仅相联,甚至可能是教师自己也说不清从什么地方获得的,是只能意会的一种体验。
(五)艺术性
教育智慧是科学化的艺术力量,又是艺术化的科学力量。教育智慧的力量具体表现为这样几种能力:一是对教育问题的逻辑化理解能力;二是对教育问题的直觉把握能力;三是创造性地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这三种能力在发挥作用的过程中,都能显现出科学的穿透力和艺术的感染力。对教育问题的理解,基本上是一个科学问题。自然,理解教育问题的能力基本上是一种科学能力。但是,教育智者对教育问题的理解,其角度、方式,完全可以上升为艺术。对教育问题的直觉把握几乎就是艺术。但是直觉之所以能够发生,却一定是建立在无数次逻辑把握基础上的。假如教育者没有深厚的教育科学、人文科学的素养,对教育问题的直觉把握即使发生也很难靠得住。创造性地解决教育问题,具有很强的艺术特点。观察教育智者的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就等于是在欣赏教育智者的艺术表演。观察者深知其美,深知其妙,但无法重复,无法获得。
二、教师教育智慧的生成
(一)教师教育智慧生成的内部条件
1.高尚的教育道德是教师教育智慧生成的核心。
(1)爱岗敬业
教育信念,是教师对教育事业、教育理论及基本教育主张、原则的确认和信奉。教育信念的集中表现是教师对教育工作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教师的责任感在于把培养教育好每一个学生作为自己神圣的职责,教师的事业心就是坚信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工作是崇高的事业。
(2)爱学生
师爱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对教育教学效果来说,意义重大。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充满爱意的成长环境,让每一个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教师都要作到“四有”,即:一有对学生爱的情感。二有对学生爱的行为。三有对学生爱的能力。四有对学生爱的艺术。
(3)爱美
只有爱美的教师才能塑造美的心灵,培养好的人才。我认为教师的爱美,主要表现为自爱。自爱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外在的,包括仪态美、语言美、书法美等;二是内在的,包括人格美,情感美等。
(4)爱知识
首先是向自己的教育对象学习。其次要向外行人学习。第三要向书本学习。第四要向社会学习,向大自然学习。
2.科研是教师教育智慧生成的重要途径。
科研兴教、科研兴校,是大幅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成功之路,而且也是一大批优秀教师成长的成功之路。教师科研能力的强化,正是教师创造力的表现,是教师教育智慧的体现。
(1)科研意识的培养
教育科研意识就是对教育活动的有意识的追求和探索,是运用教育科学理论指导教育活动的自觉,是对所从事的教育活动的一种清晰而完整的认识。教育科研意识由三个要素涵盖,即教育的信念与热情,教育的知识与经验,教育的眼光与智慧。
(2)在教学中开展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就是通过实践者在自然情境下对自身的实践进行研究,它以自主、实践、开放、反思为主要特征,以研究与开放式研讨为原则,以实践情境为主要研究场所,研究旨在解决现实问题,并通过实践来检验实践者对现实问题的看法是否正确,解决问题的设想和措施是否有效,实践者反思自己解决问题行为的成败,以达到研究者理性的自觉,进而切实地改变现实。行动研究有三种研究起点:
第一种研究起点是:研究起始于“不明”的情况。也就是指教师常可以因为一些大大小小的“疑惑”而开始进行研究。比如一种有普遍意义的反常倾向、学生中比较固定的落后行为、课堂中的意外、教学的无效等一时无法解释的现象和长期存在的问题,都可以成为一项研究的起点。第二种是以现象的追问为起点。把自己放在里面以对现象的追问为支点提出“问题”,在这个过程中,研究者必须以深度介入的态度把自己放到事件的当中去。这是因为:“自己的问题”自己更为熟悉,因此就最有发言权,最容易把握。而且从感情上来说也更容易接近和投入。第三种是教学即研究。现象是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的,研究理所当然要根植于实践。在解读研究的过程中,要把自己的日常备课、教学过程、教育策略、相关活动的内容,与自己提出的研究问题紧密结合起来。
(3)建立激励机制,创设科研氛围
良好的氛围和高涨的积极性是促进教师科研素质不断提高的重要条件,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必须在这两方面下足功夫。一是氛围的创设,要采取有效的措施,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科研活动,如组织教师外出学习考察或参加各种学术研讨会,请专家来校开设讲座,指导教师开展科研等,通过活动促成良好科研风气的形成。二是建立物质与精神奖励的激励机制,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对教师的教育科研成果给予精神上的表彰与物质上的奖励。同时要把教师的教育科研成果与职务评聘、评优、晋升、获得科研资助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充分调动教师从事科研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反思是激发教师教育智慧的源泉。
教学反思是教师把自己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自己的教学观念和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效果。教师进行教学反思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理论的引领。理性思维就是从日常教学情景中获取价值的第三只眼睛。而这种充满智慧的理性思维的养成,本身就与孜孜不倦的理论学习与勤勉不殆的实践思考密不可分。一线教师最大的问题就是工学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的简单办法就是要养成学习理论的好习惯,同时要学会围绕所思考的教育问题组织资源,开展研究。这样,研究、学习就成为工作的一部分,而教学实践也就成为对教学假设的实证性研究。当工作、学习、研究三位一体时,教师也就实践了“教师成为研究者”的理想。
(2)要具有问题意识。教学反思的功能之一就在于能够唤起教师对教育生活事件中最真实的问题的关注,是教师走向研究者、走向专业化发展的重要一步。问题意识至少包含了这样一些要点:这是个什么问题?这个问题有意义吗?这个问题有根据吗?这个问题有针对性吗?这个问题能解决吗?当我们用这些疑问去思考我们所面对的教育现象时,也许就会从中发现那些真正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从方法上讲,采用文献法是做好这一工作的重要开始。只有通过查阅文献,才能够知道别人在这一点上已经研究到什么程度了,也才知道自己的研究有没有价值。如果我们善于围绕一个明确的主题(问题)开展相关文献的收集、整理工作,就能够由此而上升到研究的层面。
(3)积极对话。对话,是走出个人视界的平台。教师作为个体的精神劳动者,更需要多元的精神碰撞与交流。教学反思,如果总是停留在个体的层面,客观上就会影响到反思的深刻性,影响到反思者个体的成长。与同伴、专家的对话、交流则会丰富反思的内涵,扩张反思的效果,修正反思的偏差,提高反思的品质。
4.偶发事件的恰当处理凝现着教师的教育智慧。
教学机智是教师巧妙应对变化了的课堂场景或灵活机智处理课堂偶发事件的能力。教师的教学机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教师具有敏锐的观察力、灵活的思维力和果断的意志力。二是教师具有对学生深度的了解和诚恳爱护和尊重的态度。三是教师具有长期积累的知识经验以及教育技巧。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凝练教育机智:
(1)抓住不同个体的认识矛盾和思维碰撞,在师生共同的问题探讨中化解矛盾冲突,展示教学机智。(2)正视学生独特的观察视角和思维流向,在学生出其不意的问题发难中稳住课堂阵脚,彰显教学魅力。(3)捕捉学生平凡中的发现,在对事物的比较探究中抓住问题实质,提升教学品位。(4)运用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在一反常态的问题处置中吸引学生视线,凸显教学风采。(5)发掘与课堂关联的教育因素,在猝不及防的教育情境中巧于化害为利,发挥教育智慧。(6)以发现的眼光看待学生,在吸收学生独具慧眼的教学建议中把握认识标高,提高教学境界。(7)关注学生的举手投足,在解读学生的弦外之音中师生感同身受,展现人格魅力。(8)确立正确的教材、教参观,在对教材的质疑批判中注重创造发现,强化教学艺术。
(二)教师教育智慧生成的外部条件
1.建立民主、自由的校园文化。
学校文化对教师的影响是很大的,他一经形成便成为学校成员所共有的和必须遵守的(有主动和被动遵守之分)的学校普遍文化,并对学校成员所共有起着规范和束缚作用。不良的学校文化组织只会妨碍教师教育智慧的生成,使教师不愿创新或不敢创新,教师只有按照教材、教学大纲和各种教学纲要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标准化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
民主、自由的学校组织文化允许教师进行革新、为教师各尽所能提供空间。在民主、自由的学校组织文化中,教师享有学术自由,充分享有教学和管理的权利。学校行政人员过多的咨询、顾问、视察等使得教师的自由权受到了侵犯,以致于教师本人也满足于驯服的执行学校的规程、上级的行政指令,而不把自己看作专业技术工作者。少了行政不必要的监督,教师更能自由表达自己,自觉自愿的进行教学创新,探究使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在自由的教学中,教师关注更多的是学生,而不是教学,只有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的教育智慧才能够得以真正的释放。
2.学校要创设有利于终身学习的校园文化。
对于一所学校来说,首先要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学习的氛围就是一种校园的文化,特定的校园文化形成有一个长期的酝酿过程,需要领导和教师树立一个共同的愿景,每一个人都为之而不断的努力奋斗。作为一校之长和学校的领导集体,都应该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从思想和理念的高度重视自身的学习,并积极与教育教学的实践相结合,创造出新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作为教师自身来说,也要从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认识学习的重要性。教师是一个专业,要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面对日新月异的信息和新知识,都不得不重视学习与吸收,把握新的形势和新的信息,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其次要开辟专门的学习场所和学习时间。学习要开辟专门的学习场所,让教师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在学习场所和学习时间里,让教师们一起分享教学中的喜怒哀乐,一起学习新的理念与内容,一起畅谈体会心得,一次来丰富教师的生活,获得一种教育教学的方法与理念,获得乐观的生活心态和浓浓的人文关怀。在学习的形式上,可以是多种多样、求新求异。看教育理论书籍是一种基本的学习方式,除此之外,可以在听课中学习,研讨交流中学习,思考现象中学习,网上论坛中学习……在各种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过程中调动教师的学习积极性,造就乐于进取的心态和不懈追求的动力。
注释:
①马克斯·范梅南.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李树英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2
参考文献:
[1]刁培萼吴也显.智慧型教师素质探新[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37
[2]叶澜白益民.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63-166
[3]王枬.教育智慧:教师诗意的栖居[J]社会科学家,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