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1 16:57:0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商业模式的常见类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 物联网 商业模式 运营主体
1 引言
物联网是通过智能感知识别、通信网络以及智能运算平台的相关技术设备,将区域内的所有物体连入到统一的全球网络当中,使其可以进行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和价值流的传递,共享相关数据存储,进而对网络中的每一个节点进行识别、定位、监测、管理和操控的网络系统。它可以被用于数据采集、移动定位、自动化控制和日常服务。
商业模式一般是指企业或者行业主体在市场中完整的产品、服务和信息体系,有盈利模式、价值理论、系统理论、整合理论等类型。其运行主体和要素主要有运营商、传感设备生产商、系统集成商、软硬件制造商、内容服务提供商、被联物体和用户等。本文探讨的商业模式是指在一定的外部政策、技术、市场需求环境下,于不同发展阶段所体现出的一种系统体系,体系中的主要内容包括各个主体在系统当中的定位,主体自身的价值活动(产品、服务、渠道策略、商业活动等),各个主体之间的关系以及其中价值流、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的作用情况。
作为新兴产业的物联网,需加快其技术研发和产品设计步伐,更需加快其产业社会化进程,以尽快在市场上形成规模化的商业应用。因此,应根据物联网自身的商业特点,按照不同行业的市场需求和个体关系特点,设计对应的商业模式。
2 物联网商业模式设计
(1)系统集成商核心型
这类商业模式的主要特点是:由系统集成商租用电信运营商网络,通过整体方案连带通道一起向用户提供业务。这是目前使用较多的商业模式。因为物联网应用均是特殊行业中的个体内部实现,且企业专业化特征较为明显,需要由行业内专业的系统集成商提供服务,特别是行业壁垒高、对应用要求复杂的行业更需要系统集成商的存在。此类系统集成商一般是第三方企业,拥有较强的软硬件开发和集成能力,同时在行业当中拥有较高的地位。在此类商业模式中,系统集成商是主要是收益获得者和收入分配者。技术水平是此类商业模式的核心,主要适用的用户是企业客户,实际的应用类型以采集类为主,而由于运营商非主体性和网络短程性的特点,其应用范围应该是固定区域空间内的数据实时采集和检测,具体可应用于环保监控、自动水电表抄送、智能停车场、电梯监控、自动售货机等。
(2)运营商运营型
这类商业模式主要是由电信运营商向使用物联网业务的企业客户直接提供通道服务,客户除了提供资源之外,剩下的网络租用和运营都由运营商来完成。这主要是由于运营商的专营网络可以为企业提供,而企业本身又没有相应的开发能力。目前比较典型的应用体现在电力、交通等行业,运营商为企业提供数据通道,根据需求集成软硬件终端,按包月或流量计费。
该类模式比较适用于自身实力不够强或不注重自主研发的行业企业,以运营商代包的方式来实现物联网业务。主要适用的用户范围是企业客户,以采集类和定位类应用为主,应用范围为多样化的区域覆盖,具体可应用于环保监控、自动水电表抄送、智能停车场、电梯监控、物流监控、智能交通等。
(3)运营商合作推广型
这类商业模式体现为双主体,即运营商与系统集成商或相关的服务提供商合作。系统集成商开发业务,电信运营商负责业务平台建设、网络运行、业务推广及收费。电信运营商一般占主导地位,同时也是其进入物联网市场的主流模式。
在此类商业模式中,运营商是核心、是技术进步的主要接收和应用者;同时其也集成软硬件,并针对市场提供服务。在实际运营中,个体间的合作竞争现象比较普遍,系统的效率可以达到最大值,其他个体对于运营商业务的所谓竞争和替代也是一种提升服务能力,通过价值交换提高附加值的手段。从此类商业模式的应用类型和范围上看,可以覆盖所有的业务和行业模式,其区分的关键在于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程度以及市场对于其接受情况。
(4)移动金融型
该类模式的行业专属性较强,主要由开通移动金融服务的客户进行相关平台的建设,并自行搭建相关设备,租赁通信运营商的网络,通过现金形式的佣金进行相关费用贴补。目前,此类商业模式主要集中体现为银行的移动POS应用,最典型的应用是各大运营商和银行合作开展的移动支付业务以及大城市常见的公交一卡通应用。该模式是与传统的市场交易行为连接最为紧密的模式之一,其盈利性相对较差,主要着重于对用户习惯和粘性的培养。
(5)用户自建体系型
在这类模式下,原来作为系统主要资源之一的用户,即所谓的客户,承担了物联网平台的全部费用和整个服务体系的搭建。这类模式下的物联网应用一般有私密性要求,对于信息的感知和传递有较高的安全性要求,跨行业拓展难。典型应用有电力行业的电力监控、水利行业的水文监控、气象学的物候监控、环保行业的污染源监控、化工的产品监控、交通的路况监控等。在该类商业模式中,用户是唯一的核心,其他系统个体起辅助作用,一般说来,此类行业当中用户相对强势。
(6)公共事业应用型
此类商业模式一般由政府等公共事业部门搭建公共平台,客户租用或者购买平台以及相关的软硬件产品,并支付相关通信费用。在这类模式下,GPS车辆定位、视频监控是使用得最多的应用,其中也可能由通信运营商搭建相关公共平台。该类商业模式是物联网民生化应用的最直接体现,可以贯穿于物联网发展的各个阶段,政府在其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其对于技术、市场的把握非常重要;同时在发展初期,必要的资金投入也是不可缺少的。在物联网发展初期,此类商业模式可以作为面向市场的主要政策推广模式,主要的公共事业平台以此类模式搭建,可让用户在政府承担成本的情况下免费体验物联网的应用,从而有利于培养用户的相关使用习惯,为物联网行业其他类型的业务推广打下基础。
(7)广告平台型
物联网的网络广告模式是传统媒体广播模式的延伸,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一般是由运营商、互联网企业搭建公共平台,集成物联网感知和传递的软硬件设备,然后租给广告商进行运营,而广告商通过广告收入来支付物联网平台运营费用。
由于物联网行业覆盖广泛,潜在客户源多,因此物联网网络越来越被广告商视为广告渠道之一。像出租车、公交车、地铁的移动电视,楼宇电视、营业厅的移动广告屏幕,既是物联网网络的覆盖点,也可以在用户群覆盖不断扩大的基础上衍生为综合类信息平台。该类商业模式,是物联网市场推广中间接获利的主要形式,对于用户群体的认知覆盖是保证该商业模式成功的 最主要条件;而广告外界资金的引入是除了政府投入之外,整个系统进化的最直接动力。
(8)软硬件集成商主导型
该模式主要来源于苹果的“iPhone”商业模式,即苹果公司通过与运营商合作。在分得运营商相关收入30%以上的同时,还通过智能终端系统iOS、应用程序商店APP STORE,成功促使广大的应用开发者为系统开发各种类型、各种价位的应用。这样,在销售硬件的同时,还开拓了应用下载这一新的盈利点,从而在移动互联网市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在物联网领域,也可能催生新的“苹果”,在硬件制造或者软件开发等领域具有优势的厂商如能将优势整合,形成一个综合个体主导生态系统的话,就可以发掘甚至创造出新的盈利点。此类商业模式适用于与个人用户市场相关的便利类和控制类领域,通过在已有智能手机终端系统或者未来可能出现的专有物联网终端上开发相关行业应用下载,让用户自行选择和使用符合自身需求的物联网软件平台和应用,同时创立一个新的物联网系统生态环境。
(9)软件内容集成商主导型
该类商业模式主要指google的“Android”商业模式,与“iPhone模式”类似的是,该类商业模式需要集成商和运营商合作开发相应的软件和应用平台,同时还需要大量的应用开发者以及广告商的参与。与“iPhone模式”相比,其系统的核心是软件内容集成商,硬件制造商是主要的合作类型,同时集成商在内容上拥有更多的资源与更大的主导权,广告效应更为集中。
该类商业模式是google在移动互联网的成功案例,与苹果模式的区别在于,其成功有赖于google这类企业强大的软件开发能力以及内容的产生、整合和搜索能力。而在物联网的应用中,随着技术发展在各个阶段当中的成果体现以及内容重要性的提升,此类商业模式的应用范畴进一步扩展,其应用的核心在于软件与内容相结合并推向市场。从应用类型上看,各类应用均可涉及,而其成功与否的主要决定因素是发展周期,代表性的应用为位置服务、智能物流、智能家居、数字城市和智能校园等,特别是在以内容主导型的细节行业应用方面表现犹为突出。
(10)“云聚合”模式
在物联网商业模式的发展过程中,结合云计算的思路提出云聚合的概念。云聚合是一种建立在云计算基础上,以用户服务为中心,根据已有的运营平台和业务能力,针对目标市场整合内外部资源,形成用户、商家、其他市场参与者共同创造价值的网络商业模式。其主要特点是,在一定的安全机制下,形成信息的全面自由流通,通过大量快速的信息传送来实现价值的高速增值。各个主体通过不断的投入产出活动吸引用户资源和创造价值。
在物联网未来的应用当中,各类个体之间的界限可能趋于模糊,一些强势的个体可能会承担系统当中的多个角色而成为所谓的生态主导者;一些小企业仍可利用大企业所留下的空隙生长空间,发掘潜在的市场单一需求点,在某个专营的领域内做强。这样,就形成了一种类似于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互利共生的机制,系统在不断的更新和个体更替当中保持较强的活力,类似于系统科学中耗散结构的状态。该类商业模式是未来物联网发展的理想模式之一,也是其真正形成一个融合型网络,覆盖生活每个角落的前提和基础。
3 物联网商业模式特征比较
以上十种商业模式的特点和适用行业类型如表1所示。
4 结语
在当前物联网发展被一致看好的情况下,其市场推广却并未像人们预期那样一帆风顺,主要原因是各行为主体对于物联网商业模式内涵以及市场适用性的挖掘不够,运营主题不明确,缺乏有效的盈利方式。因此,借鉴本文介绍的物联网当前以及未来可能存在的十类商业模式,应从以下几方面推进商业模式的建设与完善,以最终实现模式设想与市场需求的融合,促使物联网行业发展尽快走入成熟期。
(1)加强网络基础环境建设。物联网的网络主要由短途的传感网和长途的通信网组成,物联网的应用需要在两类网络当中形成规模化应用,’同时逐渐实现融合。因此,在提升网络质量的同时,需要促进两网的快速融合,通过降低网络资费的方式,促使更多的物联网应用关系产生,根据物联网业务数据的周期疏密性、群组终端和高安全要求等对网络进行优化。同时还应进一步扩大3G网络的覆盖广度,以满通、物流、家居、环保等特定行业对高带宽的需求。
(2)促进合作和共赢。物联网业务的产业链条长,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特征明显,需要服务商具备丰富的相关行业经验。各商业模式中的运营主体应充分利用产业链各方的力量,尽量提升商业模式系统的集成度和动态平衡,降低各类主体参与活动的门槛;另一方面在商业模式上要更加开放,创新盈利和收入分配模式,以实现共赢。
(3)推进示范产业的应用。应选择在具有重大经济社会效益和示范效应、产业化进程快、附加值高、环保的重点领域开展物联网先导应用示范,通过重点行业的成功范例来提升社会认知度。这些行业应用包括智能电网、数字城市、智能物流、环境检测、公共信息平台、数字医疗、智能家居等。
(4)促进终端融合。物联网终端是产业技术和市场需求融合的集中体现。相关制造商和运营商应该促进终端功能的集成化、智能化、小型化、低功耗化和规模化;同时推动终端与传感器的融合,实现终端与物联网网络的有机同步和结合,从信息获取逐渐过渡为信息操控。
(5)建立各类运营支撑平台。很多物联网商业模式的应用都需要一个运营平台作为核心,这一平台可以由运营商建立,也可以由系统集成商、服务提供商、客户、政府来建立。其主要作用包括接入、信息采集、传输转发、通信关联、开放接口、维护、安全、计费、管理等。平台建设者应具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及系统集成和维护能力。
作 者:[美] 史蒂夫·布兰克等
出 版 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定 价:89.00元
【 智囊推荐 】
所有创业者都坚信自己的道路与众不同,他们在踏上创业之路时从不设计路线图,认为其他模式或模板并不适合自己。初创企业实现成功之路肯定是“熙熙攘攘”和容易理解的。本书为读者绘制的就是这条成功之路,这是一本指导你逐步实现初创企业运营的全面、详细的手册。它能帮助企业创始人熟悉客户开发流程,让他们走出办公室接触真实的客户,最终开发出客户乐于购买的产品。
作为一名商海新丁,从来没有一本书如同手中持握的厚本一般“蛊惑”人心:创业专家史蒂夫·布兰克和鲍勃·多夫联袂出品新著《创业者手册——教你如何构建伟大的企业》。
铁血丹心为创业
“如果你爱他,送他去创业,这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他,送他去创业,这里是地狱。”
细想碎碎念,总结一句话:创业不易。但奈何致力创业人士依旧不改初衷,不畏艰辛,前仆后继,趋之若鹜。也许,创业不啻于此类成年人的一剂“”。
但从另外角度讲,创业也绝不是成功学的“鸡血思维”:我思故我在,我想我能成。拉卡拉创始人孙陶然老师的大作《创业三十六条军规》,荣膺“智囊读书汇”2012年度十大好书之列,就是最好的例证:满纸创业言,俱是辛酸泪。说的正经些,创业是件很艰辛的事,创业的道路任重而道远,没有坚持,难以铸就伟大的公司。
入行只是创业者,翻身已成创业家,一字之差,却是见山见水的实践所得,绝对心声。实际上,这一步跨出去好难。幸好史蒂夫·布兰克和鲍勃·多夫在《创业者手册》一书中给出了让我们困惑已久的答案。两位作者都有丰富创业经验,他们所创立的公司成功过,也失败过,因此对于创业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相当熟悉,鉴于此,通读此书,确实能够加速前行,让人在创业道路上少走弯路。
西学东渐拨乱返正
《创业者手册》,顾名思义,它是一本指导你逐步实现初创企业运营的全面、详细的手册。它能帮助企业创始人熟悉客户开发流程,让他们走出办公室接触真实的客户,最终开发出客户乐于购买的产品。
务实的讲,这本书是典型的西方老外思维,从理念到工具,从逻辑到流程,从战略构想到清单落地,全套下来,清清白白理顺厘清。从中国人的思维角度,笔者不敢百分百认同,需要读者进行选择性借鉴,但其中的大多观点还是颇有价值的,创业实践中屡屡显现。
最“亮点”是全书的立意,这关乎创业者的认知以及心智模式:“初创企业并非大型企业的微缩版,它是一个寻找可升级、可重复和可盈利商业模式的临时组织。”也就是说,成立伊始,初创企业的商业模式只是一块描绘着创意和猜想的画布,既没有客户细分,也没有任何客户信息。
这一条无疑是对传统新产品导入模式的颠覆。书中以美国著名网上杂货零售商Webvan爆红一时,转瞬即衰的案例对应了这一点。书中说到,“对于初创企业,有9项假设是最为致命的”,这就是“新产品导入的9大错误”。
最重要的一点认知纠偏:“混淆传统职务和初创企业的任务目标”。大多数初创企业的管理者职务都是从成熟企业照搬过来的,但往往未意识到后者是执行已知商业模式的组织,相去甚远。
所以,客户探索需要要求初创企业管理者具备以下特征:他们应当是一群高度适应适应变化和混乱局面,善于从失败中学习经验,易于在充满风险、缺乏路线图的不稳定环境中开展工作的人。也就是说,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少数派,勇于学习,充满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力。
很认同书中提到的“客户开发宣言”的14条原则,字字珠玑,令人自省。
本书的一条重要观点是“市场类型决定一切”。并非所有企业都一样,市场类型影响着企业行为的各个方面。客观的讲,“初创企业的衡量指标不同于成熟企业”,“基于事实快速决策、循环时间、速度以及节奏”都关乎成败。从这个意义上,初创企业充满着不确定,传统固有思维肯定行不通。
所以,对于创业者来讲,思维认知的突破是第一位的,如同爱因斯坦所说,“所谓疯狂,是指一次次做相同的事却期望得到不同的结果。”通往成功或是灾难,是非成败一念间。
总结下,成功的创业者善于抛弃大公司应用的传统产品管理和开发流程,善于结合敏捷工程和客户开发,以不断迭代的方式建立、测试和寻找商业模式,从而实现从“未知”到“已知”、从“不确定”到“确定”的转变。
逻辑论见流程为王
除了思维的纠偏,全书最为亮眼的是逻辑之后的客户开发模型以及流程复制。
实际上,《创业者手册》一书最具价值的部分就在于这“顿悟的四个步骤”。
第一个步骤:客户探索。客户探索主要分为四个阶段,即描述企业商业模式假设、走出办公室检验问题、走出办公室检验产品解决方案、验证商业模式,调整或继续。本书中所涉及到的商业模式假设是亚历山大·奥斯特瓦德和伊夫·皮尼厄合著《商业模式新生代》中的观点,该书以画布的形式生动活泼地分析了商业模式的9个模块。下一步你需要走出办公室,了解是否满足客户的需求,该产品是否能够引起客户的关注,接下来需要考虑的是,测试解决方案,不断地根据测试结果更新商业模式团队,最后确定团队成员,验证产品市场组合。
值得一提的是,在“客户开发宣言”中也重点强调了对商业模式画布的运用,特别是初创企业,摒弃商业计划,选择更为灵活的商业模式。商业模式画布以“连环画”的图形化形式体现了企业的九大组成要素:价值主张、客户细分、渠道通路、客户关系、收入来源、核心资源、关键业务、重要伙伴、成本结构等。这样的形式有助于因创业者未响应客户反馈需要而进行的迭代以及调整。
第二步骤是客户验证,同样也分为四个步骤,即做好销售准备、走出办公室、开发定位和核实。初创企业,在创业前几个月不要急于招聘销售人员,这无法给你带来成效,反而会带来成本压力,当你的企业已经初步形成雏形,正式上路时,你需要做好销售的准备。常见的销售准备主要有产品定位、准备试销产品和相关销售材料、聘请销售内行等等活动。接下来你也要走出办公室,没有客户主动上门找你,除非你足够优秀。同时,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实体渠道和网络渠道的相关迭代速度差异很大,因此销售流程差别也很大。
笔者认为,客户关系假设是本书最具有实践性的管理工具。客户关系的定义是如何把客户吸引到销售渠道中,如何维护客户以及如何从他们身上增加销售收入的,客户关系的关键词是获取、维护和增加。本书在第一阶段客户探索和第二阶段客户验证都分别分析了客户关系的战略方针和相应战术手段。这也应了德鲁克的说法:企业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创造客户。
客户验证的最后两个阶段是开发定位和调整或继续。开发定位是根据不同的市场类型选择与之相匹配的企业定位,你也可以寻求行业分析机构和影响者的帮助。最后一个阶段的成败取决于是否存在可升级和可盈利的商业模式,这也是创业的核心所在,你可以通过大量的数据整合验证你的商业模式,同时初创企业的财务目标也很重要,良好的财务成果可以保持你的企业能够正常运营,然后再次验证商业模式,确定是否调整或者继续。
实际上,客户开发模型的前两个步骤,即客户探索和客户验证,起到的是提炼、巩固和测试初创企业商业模式的作用。只有在具备足够规模的客户群体,以及可重复式销售流程且能够形成可盈利商业模式时,客户验证的“逃逸速度”才会出现,这时企业也就进入了第三个步骤:客户生成(扩张)阶段。这一步骤紧随客户验证过程,建立在企业首次成功销售的基础上,更多体现在企业加速发展、花费重金扩张业务,创造终端用户需求和推动销售渠道的阶段。同时,客户生成的过程视初创企业类型而有所不同。
当企业找到可升级和可重复的商业模式时,也便进入了第四个阶段:企业建设。在这个阶段,它已经不再是以调查探索为目标的临时性组织,而是变成真正意义上的成熟企业。在这“苦乐参半”的转变过程中,企业建设过程应当首要关注的是把团队精力从“调查”模块转移到“执行”模块,通过组建正式结构化部门,来实现公司业务规模的发展。
关于第四阶段,作者特别提出,要避免创业者莎士比亚的悲剧时刻。原因无他,创业者激情与程式化流程工作的冲突。最著名的案例就是曾经的苹果公司乔布斯与约翰·斯卡利之争。“野心勃勃”的CEO赶走了充满激情的创始人,最终企业精神火花逐渐熄灭,结果不言自喻。
前瞻奥特莱斯的商业发展之路,可以预见,在发展趋势上将呈现一下几点变化。
一、专业卖场购物中心化
由于大卖场商业环境的日益成熟,加上部分老旧商业体的不断淘汰,奥特莱斯专业卖场也在进行不断地调整优化。当所有的奥特莱斯品牌足以支撑整个大卖场经营的时候,迫使商场经营策略调整,即缩小奥特莱斯业态的规模、增加区域性强势品牌正价店、快时尚品牌连锁店、各种餐饮店等。调整后的“奥特莱斯”商场,更接近于综合的购物中心,奥特莱斯中心的第一元素就被弱化。奥特莱斯品牌被合并到一个奥特莱斯专业店里面,成为购物中心的一个主力店。
二、购物小镇旅游休闲化
购物小镇类型的奥特莱斯商业为了可以吸引更多的客流来此休闲旅游购物,增加在此地逗留时间,使游客在此购物消费,便采取不同措施。比较常见的做法是将商业建筑完善维护成为美轮美奂、原汁原昧的传统文化地方特色小镇,其中不仅是零售,还有各种美食、餐饮、酒吧、咖啡吧、艺术品展示、演艺等,成为一个休闲旅游目的地。
正是因为“购物+休闲+旅游”使得奥特莱斯购物公园成为了周末游的理想选择。精心的设计规划,心醉的环境布置,又将整个商贸城,打造成了一个大型的主题购物公园。同时,奥特莱斯购物公园还可以依托很多中国优秀的旅游城市,体现本土风情,设置人文和绿色相结合的购物旅游风景区,让前来的人们在领略山水风情的同时,缓解都市中的疲劳与压力。
三、购物小镇娱乐化
奥特莱斯通常建设在较边远的地块,占地面积较大。未来,可将奥特莱斯规划为集购物、餐饮、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胜地,其间除商业综合体外,可加设各种大型游乐设施、游艺项目,例如大型过山车类、3D数字魔幻娱乐、3D影院、溜冰、大型室内戏水乐园等。这些游乐项目可主动选址,成为休闲娱乐业态的主力店;也可凭借奥特莱斯的影响力,在其周边建设综合游乐项目或成为其关联项目。例如,天津小站的天山米立方水世界、成都环球世纪中心等。
作者系本刊记者
传统OUTLETS吸引顾客的三样法宝:
驰名世界的品牌
――荟萃世界著名或知名品牌,品牌纯正,质量上乘;
难以想象的低价
――一般以低至1-6折的价格销售,物美价廉,消费者趋之若鹜;
方便舒适的氛围
――远离市区,交通方便,货场简洁、舒适。
未来OUTLETS吸引顾客的三样法宝:
轻松舒适的购物环境
――远离喧嚣,亲近自然,逛一逛也是享受;
触手可及的时尚大牌
――平民价格,贵族享受,奢侈品的平民路线;
今年早些时候《纽约时报》刊文称“大数据时代已来临”文章中说,大数据是一个带有文化基因和营销理念的词汇,但同时也反映了科技领域中正在发展中的趋势,这种趋势为理解这个世界和作出决策的新方法开启了一扇大门。根据科技研究公司IDC作出的估测,数据一直都在以每年50%的速度增长,换而言之,也就是每两年就增长一倍。这不是简单的数据增多的问题,而是全新的问题。
随着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人类的线下行为逐渐迁移线上。过去人的沟通、社交、办公以及日常生活场景等其他物理行为在日益发展的强大技术背景下都将被全部数字化,现实场景数字化到线上,对个人意味着足不出户就能得到个性化、智慧化的服务,对企业意味着不在费尽周折了解一个客户过去交易记录,只需查看此客户过去的一些交易行为数据,立刻判断该客户值不值得合作。
这些个人日常行为以及企业交易行为通过日积月累而产生的大量数据,无论从容量、种类还是速度与过去已不可同日而语,甲骨文大中华区技术总经理喻思成表示:大数据时代的数据源不仅有传统的结构化数据,还有非结构化数据。大数据处理方式的要求也完全不一样了。我们并不是要完全颠覆数据管理和处理体系,而是要在原有基础上增加新的处理方式,形成更完善更完整的体系
大量数据产生的背后彰显出的是一个新产业变革的前夜,通过对大量数据的挖掘、整理、分析、利用并实现数据价值,是目前业界较关注的话题。
在记者采访多名企业CIO后,大多数企业CIO认为,国内能利用大数据背后产业价值的行业主要集中在金融、电信、能源、证券、物流行业,其他行业谈大数据价值为时尚早。虽然有反对的声音,但不得不承认在技术快速变革当今浪潮下,大量数据的产生已成必然趋势。
在科学和体育、广告和公共卫生等其他许多领域中,也有着类似的情况——就是朝着数据驱动型的发现和决策的方向发生转变。哈佛大学量化社会科学学院(Institute for Quantitative Social Science)院长加里-金称:“这是一种革命,我们确实正在进行这场革命,庞大的新数据来源所带来的量化转变将在学术界、企业界和政界中迅速蔓延开来。没有哪个领域不会受到影响。”
市场分析公司Ventana Research的研究表明,最常见的企业大数据类型是客户数据和交易数据。被最常分析的非机构化数据源主要是应用系统日志和事件数据,比如RFID标签信息、网络流量和监控数据。但增长最快的非结构化数据还是各类社交媒体上的文本信息。
但如何利用这些数据背后所承载的价值是目前业界思考的热切话题以及接下来需要面对的大数据挑战。
首先大数据的出现催生出产业人才缺口瓶颈,在大数据项目的实施方面,被调查公司普遍缺乏相关的技术能力。75%以上的公司表示在人员和培训方面存在障碍,会开源大数据技术Hadoop的人才很热门,但是比较难找而且昂贵。其它技术方面的挑战还包括实时数据的处理、大数据与传统的BI和数据仓库工具的整合、数据的安全性等。
SAS软件总经理刘政认为:大数据严重人才短缺,欧美公司也在中国寻找人才,但他们不知道中国本身大数据人才更匮乏。将来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分析人员,要通过数据分析结果做决策。所以分析人员的水平对于国家和企业的竞争力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其次是商业模式问题,一个产业获得良性发展,需要好的商业模式加以驱动才能持续发展,有业内专家表示不同行业数据需用不同的商业模式加以驱动,落地之前还需要细化与深化,特别是具体的行业应用,也有人认为,想清楚商业模式,价值才有根基,有了商业模式,大数据模型、算法也有了方向,发现这个规律,数据价值方向也就彰显端倪。
相信许多读者都熟知台湾商界前辈王永庆先生少年时期卖米的小故事,年仅16岁的他,使用“行商”的营销手段,颠覆了当时以“坐商”为行业主流的、被动的商业模式,利用人户观察,记录顾客家里的米缸大小与日常用量,推测顾客米粮用尽的日期,然后抢在顾客出门购米之前,发动“先制攻击”(Pre-emptive attack),直接将大米配送到顾客家中,从而阻绝了竞争对手与客户接触的机会,让实体市场(门店)就此消失,转为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的、以信息优势为基础的虚拟市场(住宅配送)。他的成功主要在于精明睿智、勇于创新。
在那个时代里,仅仅只是贩卖方式的变革,就足以成就一代巨富。但是当时间进入2012年,我们见证了成千上万前仆后继的现代王永庆,借助IT技术,佐以无比的想象力,正在轻敲顾客心里的门窗,试图去接近、拥抱顾客,甚至想把顾客藏匿起来,让竞争对手再也找不回他们曾经拥有过的商机。
当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在全世界范围内迅猛普及以来,电商早已抛弃了陈旧的Web1.0内容平台概念,开始抛弃Web2.0的大众门户与用户推荐概念,而逐渐进化到Web3.0的个性化门户、020(线上线下互通)、SoLoMo(社交、在地、移动)等概念,这些概念,配合新工具与新技术盼陕速发展,为新型商业模式带来无穷的创意来源与商业机会。这其中最重要的发展之一,就是结合了移动互联网的手机应用。构造手机应用其实已经是非常容易的事了,不论是安卓还是iOS,都已经存在许多非常容易上手的开发平台。所以对品牌商而言,究竟应该外包还是自制,取决于自己的能力。
企业把营销战线拉到了顾客的手机上
善于利用移动互联网的品牌厂商,通过手机应用,把营销战场直接拉到了顾客的手机上,就好像王永庆站在顾客的家门口,拦截顾客的消费动机一样。许多手机应用其实是免费下载的,但是其中暗藏商业模式,根本目的是:赚取应用程序内部消费的收入;提供与品牌相关的产品、服务、门店位置与活动的信息;构造品牌社群,提供品牌粉丝互动空间,巩固顾客的品牌忠诚度;传递品牌知识,扩大品牌的知名度,进而导流线上浏览到线下消费;提升顾客对营销活动的参与度,直接创造线上或线下的业绩;通过游戏应用来刺激消费欲望;搜集并挖掘顾客的行为信息。
例如零售品牌京东商城的手机应用就是标准的“内部消费驱动型”应用程序,主要目的是鼓励顾客直接利用手机进行消费。京东的手机应用除了常见的商品目录、商品搜寻、团购倒数秒等等配合购物车的传统消费功能外,还有“条码购”、“拍照购”这种可以当场比价、直接下单、送货到家的设计,所以竞争对手的实体店事实上成了京东的陈列门店,让消费者在现场亲自检验产品后,通过手机应用向京东下单,这是真正的杀手应用(killerApplication)。据说国内某巨型家电连锁体系的某门店,曾经为了京东这个手机应用,下令撕掉所有产品的条形码。与此类似的手机应用还有淘宝、掌上一号店等等。这类型应用确实可能颠覆我们今日所熟悉的零售世界。最近全球最大的消费电子连锁百思买的CEO宣布辞职,并公布了大规模的裁员计划,显然这是某些世界级电商(例如Apple、Netflix、Amazon)通过移动互联网所创造的杰作。对此,国美、苏宁如果感觉芒刺在背亦不足为怪。实体商品品牌商同样乐此不疲
其实不只零售品牌喜欢“内部消费驱动型”的手机应用,实体商品的品牌商也乐此不疲,毕竟这是最直接的手机应用获利模式,Zara就是著名的例子。这些品牌商由于自己拥有大量线下门店,所以存在很高的动机将线上流量引导到线下门店里来。例如H&M,除了提供商品目录展示外,还通过基于地点的服务(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提供门店地图,方便顾客抵达线下门店的位置。同时这些实体商品品牌商也比零售品牌商有着更高的意愿来构造他们自己的品牌社群(brand community),所以多半同时提供与Facebook和Twitter的信息对接。当然,Facebook与Twitter目前都仍与中国无缘,为了达到类似目的,星巴克中国干脆在自己的手机应用里为顾客构造自己的社交网络。
有些品牌商可能觉得如前面这样直接在手机里开门店有失品牌尊严,所以采取了比较委婉曲折的手段,试图达到隐含的营销目的。例如耐克与阿迪达斯,两者都是体育用品的品牌,他们更倾向于通过体育类的应用,指导消费者健身锻炼,一方面强化自己品牌的专业形象、争取顾客对品牌的好感,并实际提高产品的使用率,另一方面,这些应用都同时包含了社交网络的功能(例如链接Facebook),可以更有效地构筑品牌社群,扩大品牌传播效应,团结品牌社群里的消费者。同时他们也很擅长利用运动类的游戏应用,让消费者将他们的品牌产品与相关的运动或是运动领域里的天王巨星联结起来,藉以强化顾客的品牌意识,提高品牌忠诚。例如耐克的AJ2012游戏以及与乔丹合作的Jordan Post-Up游戏等。可口可乐的LiveCycle游戏、大众汽车的蓝色驱动(一款赛车游戏),也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此外,还有些品牌商提供的手机应用,纯粹是为了诱发冲动型的消费欲望。例如Coke Drink游戏,让消费者在炎热的夏季里,望着手机里浮满冰块的冰凉可乐动态影像,恨不得马上拿起手机一股脑倒进嘴里,立即消灭那大火焚身的暑气。
实际效果怎样
关键词:模块化企业 价值网络 商业模式创新
引言
当今企业已经进入“模块化时代”(Baldwin & Clark,1997,2000;青木昌彦,2003),产业发展的融合化和集群化逐渐改变了传统的组织形式,模块化、虚拟化、网络化的组织形式逐渐展现出其竞争优势。企业价值链的解构、价值模块的整合和重组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不断加速,使得企业将商业模式纳入到价值网络中进行构建,组成由企业、合作伙伴、顾客、竞争者和互补者等组成的价值网络,这类基于企业模块化的跨组织虚拟合作和协同增值动态网络则称为模块化企业价值网络。商业模式的逻辑是创造顾客价值和获取企业价值(Amit & Zott,2011),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个体企业之间的竞争演化成网络组织之间的竞争,同时价值创造活动也逐步从个体企业的单个行为演变成整个网络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Holm et al.,1999;Kothandaraman & Wilson,2001;Moore,2006),商业模式创新方式也由商业模式构成要素创新、价值链创新向价值网络视角转变,重构价值网络逐步成为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方式之一。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从价值网络视角研究商业模式创新问题,但是鲜有学者研究模块化企业价值网络下的商业模式创新问题,因此本文试图探讨以下问题:在网络经济时代,模块化企业处于怎样的价值网络之中?在该价值网络中,企业的商业模式逻辑是怎样的?如何基于模块化企业价值网络重构实现商业模式创新?
模块化企业价值网络
(一)模块化企业价值网络的形成过程与解构模型
为了适应网络化的发展趋势和优化资源配置,企业通过价值链的分解、整合和重构三个阶段形成模块化价值网络。具体而言,企业通过价值链分解将一体化价值链分解为与界面联系规则相符、有一定价值的和兼容性特点的价值模块(价值链分解化),其本质是将构成价值链中的各个能力要素模块化;然后将这些价值模块在新的界面上依照新的界面标准进行整合,从而形成新的模块化价值链(价值链整合);随着企业之间的交易成本逐渐减少,拥有不同价值模块或价值链的企业之间采用合作的战略,连接各自的价值模块和价值链,从而形成企业间的价值星系,最后转化为含有供应商、服务提供商、渠道伙伴等的企业价值网络(价值链重构)(余东华等,2007)。
从价值网络的构成要素来看,价值网络是由企业内部、合作伙伴、竞争者、互补者和顾客构成的复杂网络体系,其中企业内部构造、合作伙伴和顾客是核心要素(翁君奕,2004),为了简化,本文只研究这三大核心要素。如图1所示,模块化企业价值网络是以模块化为基础,以核心企业(系统设计师和模块集成商两类)内部价值网络为中心,以联系规则为纽带连接合作伙伴和顾客价值网络,基于网络、数据、软件等条件支持,通过松散耦合的方式连接各参与主体,进而将不同企业内部的各种能力要素、知识捆绑在一起,整合在一个虚拟的网络平台上,从而构造出创造和获取企业价值的一个可实现的结构体系和制度安排的集合。从组合要素来看,它包括核心企业、合作伙伴和顾客三大价值网络、与外部网络联系的接口和三大网络之间的联系规则;从组成形态来看,可以划分为企业内部和外部价值网络两个层次,核心企业内部价值网络是以某一或某些核心能力要素为中心,由企业内部不同价值模块组合而成的网络系统,外部价值网络即合作伙伴和顾客价值网络。具体而言:
第一,顾客价值模块从企业角度来解释即企业将为谁创造何种价值的一种价值表达,顾客本身可以细分为多种客户群,不同的客户群拥有不同的价值诉求和诉求方式,因此顾客价值网络的内涵主要由顾客定位和价值定位以及与合作伙伴企业、核心企业的“接口”组成。第二,核心企业价值网络是由企业内部能够带来某些特定产出的一组核心能力要素的集合以及企业与合作伙伴、顾客价值网络相连接的“接口”构成。第三,对于核心企业而言,合作伙伴价值网络除了包括为其提供通用和专用模块的所有模块供应商以及一些营销商、渠道商等配套企业构成的网络系统之外,还包括该网络与外界联系的“接口”。第四,从价值创造角度来看,联系规则分为价值流、收益流和信息流。如戴尔就是利用构建价值网络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典型案例,戴尔作为价值网络的核心企业,其供货方式和市场开拓等核心能力要素构成企业内部价值网络,通过电子商务平台整合顾客诉求形成订单(电子商务平台是戴尔与顾客之间信息流、价值流和收益流的传导媒介),从外部挑选合适的计算机通用和专用设备的模块供应商并与其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合作关系契约明确了模块企业与戴尔的收益流和价值流的分流关系,即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关系),通过组合产品模块从而满足顾客多样化的需求。
(二)模块化价值网络下的企业商业模式逻辑
商业模式是实现顾客价值和企业价值的逻辑,模块化企业构建价值网络的终极目标是为了盈利,在构建价值网络时需要衡量两个问题:第一是如何创造和传递顾客价值,即如何和其他网络成员共同协作实现顾客价值;第二是如何实现企业价值,提高收入来源和降低成本是企业价值实现的两大要素。从图1可见,核心企业的商业模式逻辑为:产品或服务通过价值流从模块企业和其他配套企业流到核心企业后价值增值,最后到顾客手中,这是顾客价值实现的过程,也是企业价值创造的过程;与此同时,产品或服务费顺着收入流的流向从顾客手中流至核心企业,再由核心企业将一部分收入分配给合作伙伴,这是企业价值实现的过程;而通过信息流在模块供应商、核心企业、顾客等之间的流动提高了企业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的效率。
基于模块化价值网络重构的企业商业模式创新
网络成员共同协作进行价值创造和分配的过程是一个趋于均衡、打破均衡、价值网络解构和重构、再次趋于均衡的反复循环和变动的过程,模块化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就是一个对现有的价值网络不断解构和重构以实现利益相关者均衡和共赢的过程。从价值网络角度来看,对于企业内部价值网络而言,企业可以清晰地识别出企业自身的核心价值,然后直接对整个企业内部价值网络重新进行系统设计和价值模块的划分,确定新的联系规则,从而形成新的企业内部价值网络;对于企业外部价值网络,企业尽管不能对其合作伙伴和顾客的内部价值网络进行改变,但是可以依据对外部资源的需要和对企业自身的定位选择合适的模块供应商和顾客群;同时可以调整企业内部与外部价值网络的联系规则,使其符合协作网络的需求。综上所述,模块化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方式主要分为三大类:企业内部价值网络改变、外部价值网络改变和界面联系规则改变推动企业商业模式创新。
(一)企业内部价值网络改变推动商业模式创新
这种模式创新的方式主要包括五种:一是对企业内部核心能力要素进行拆分后重新进行系统设计,从而将价值模块进行解构和重组,形成全新的内部价值网络。如海尔将原来分属于每个事业部的财务、采购、销售业务完全剥离出来,整合成独立经营的商流、物流和资金流推进本部,实行全集团内统一营销、采购和结算;二是拆离企业内部价值模块,即企业将内部的价值模块进行拆分、剥离后留下一些核心价值模块,其余外包给模块供应商或其他相关配套企业;三是增加企业内部价值模块,通过延长企业两端的价值模块,将原本属于模块化供应商和配套企业等的价值模块囊括到企业内部价值网络中(战略中的纵向一体化),或通过某些价值模块延展同类价值模块(战略中的横向一体化);四是价值模块创新,即对企业内部的价值模块进行创新,从而塑造出企业新的核心模块或强化原有的价值模块,这种方式包含对技术、企业文化等的创新,这种创新往往难以模仿;五是以上四种方式的混合创新方式,这种方式更加常见,既包括对价值模块的创新,又包括对某些价值模块的拆离和增加,同时还存在价值模块的解构和重组。
(二)外部价值网络改变推动企业商业模式创新
外部价值网络包括合作伙伴和顾客价值网络两类,对合作伙伴价值网络而言,其创新的方式即通过组合价值让渡推动商业模式创新,通过结盟和合作等方式连接更多更合适的模块供应商提供更多的产品组合,通过调整模块供应商的选择和替换,更新模块的种类和产品系列,给顾客提供多样性的产品组合,从而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和价值感知度;对顾客价值网络而言,创新的方式即对顾客群体和价值提供进行重新定位,调整企业的服务目标以及为其提供的价值。
(三)界面联系规则改变推动企业商业模式创新
这种创新方式包括基于信息流、价值流和收入流的创新三种类型,基于信息流联系规则的创新方式表现为企业与合作伙伴或顾客间的信息传递方式的改变,如海尔的CRM(客户关系管理)和BBP(电子商务采购)平台建立了与用户、供应商信息沟通的桥梁,这就属于信息传递方式的创新;基于价值流的创新即改变或调整企业与合作伙伴、顾客的价值创造或传递方式,比如建立一个面向服务提供商或互补者的价值交付平台;基于收入流的模式创新即调整和顾客、合作伙伴之间的收益分配关系,从而获得颠覆性盈利模式的商业模式创新。腾讯QQ就是典型案例,它以免费即时通讯(产品A)吸引顾客A群体成为它的忠实用户,以此来扩大用户基数,同时开发增值服务,如游戏、QQ秀等(产品B)从已有的基础用户中分离出顾客B实现创收和盈利。
结论
在网络经济时代,模块化企业价值网络正取代价值链模式成为一种全新的企业价值创造和实现的模式,随着企业价值创造活动逐渐网络化,企业越来越倾向于构建网络来实现发展和提高企业竞争力,通过对模块化企业价值网络的重构来实现企业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和变革。本文在分析模块化企业价值网络形成过程的基础上,构建出模块化价值网络的解构模型;进而分析和揭示企业在模块化价值网络中的商业模式逻辑;最后阐述了基于模块化价值网络重构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的三大途径,即基于企业内部价值网络改变、外部价值网络改变和界面联系规则改变推动企业商业模式创新。
参考文献:
1.Baldwin C Y, Clark K B. Design rules: The power of modularity[M].The MIT Press, 2000
2.青木昌彦,安藤晴彦.模块时代:新产业结构的本质[M].上海远东出版社,2003
3.Baldwin C Y, Clark K B. Managing in an Age of Modularity[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7, 75(5)
4.Schilling M A, Steensma H K. The Use of Modular Organizational Forms:An Industry-Level Analysis[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001, 44(6)
5.Zott C, Amit R, Massa L. The business model: recent developments and future research[J]. Journal of Management,2011, 37(4)
关键词:面料开发;创新;设计
中图分类号:T105.1 文献标志码:A
Systematic Design & Combination Innovation
Abstract: Product and service are essential to fabric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To realiz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enterprises need to think about their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nditions, set the direction of product development by better interpreting the national preferential policies, coping with the upgrading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tandards, integrating resources of the entire industry chain, and to develop products by interdisciplinary innovation, independent innovation, service innovation and model innovation. Key words: fabric development; innovation; design
生存与发展成为面料生产企业的两大问题,生存问题属于战术问题,而发展问题属于战略问题。企业需先求生存,才能再求发展。就像马云老师说的,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但是后天很美好,可惜很多人死在了明天晚上。所以企业要先求生存后求发展,无论理念和趋势如何,对于客户来讲,必须提供实实在在的产品和服务,才有生存和发展的资本。如今,纺织市场整体疲软,经了解,很多企业以及开发人员对开发方向比较模糊,因为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所以没有开发动力。其它企业的成功无法复制,其它行业的模式无法克隆,企业需要结合自身的现状和所处的环境而改变,寻找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因为对于任何一个行业,标杆企业毕竟是少数的,而且做到标杆企业是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需要一代甚至是几代从业人员的付出。
1 产品开发的方向问题
1.1 把握好国家优惠方针政策
近些年中央以及地方都出台了不少对纺织企业的优惠政策,企业应主动与经济局、科技局、发改委联系,关注这些与政府补贴相关的网站,了解相关政策,譬如申请技术改造扶持资金,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补助,“十二五”重大攻坚项目,市级、省级、国家级实验室,产学研合作补贴,驰名商标补助,名牌产品补助等。这些相关项目的申请可以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的软实力,可以更加有效的促进产品的推广。
1.2 环境保护升级的应对措施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民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明显增强,最终产品对环保要求越来越严格,节能减排以及环保材料的使用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譬如退浆机及定型机余热回收,能够改善车间工作环境,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冷冻水的循环使用,亦可节能减排。针对PFOS、PFOA限制,C6、无氟防水剂使用等,国际及国内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明细逐步增多。节能减排及环境友好型材料的使用已成为所有制造行业的发展趋势。
1.3 上游供应链资源信息整合
面料生产企业处于整个产业链的中间,应该起到一个桥梁作用,上游供应商每年都进行自己的开发,原材料部分像异形截面纤维、功能性纤维、并网纤维、弹力纤维、品牌纤维等,染整类功能性助剂、改进型产品、环保型产品等,新型节能设备的更新。面料生产企业只要利用设备,将新型原材料加以应用,确保产品正常量产,就是很好的开发方向。
1.4 下游客户群信息资源的整合
客户群体有自己的开发,很多品牌或企业都有时尚买手部门,客户来样开发占比高、见效快,对所有客户来样准确分析,分类型、分客户归档,从来样即可辨别客户产品类型、开发方向,进行品牌服装市场调研等,进而了解相关市场的整体开发方向。现在面料企业缺少的不是信息,而是在信息轰炸的时代,如何从中筛选适合自己的信息来作为开发方向,因为市场流行的并非就一定是企业所需要的,或者说是能够做到的。
2 产品开发的创新之道
2.1 跨界型产品创新
所谓跨界,就是企业不要被现有设备、现有资源、现有思维模式约束,需考虑现有产业链以外的资源。譬如做化纤机织的可以借助针织的思路,针织产品有手感方面的优势,有弹性方面的优势,机织也可以通过双面组织的设计,通过弹力纤维的使用,完全可以做到仿针织的效果。做面料可以借助成衣的思路,比如早期的水洗是做成衣水洗的工艺,目前面料也可以先做水洗,再做其他后处理,也可以在出货给服装厂前进行水洗,改善面料的手感和缩率问题。以下列举 3 个跨界开发思维的例子。
2.1.1 大提花面料的设计
借助大提花家纺设备设计成衣面料。现有的喷水多臂织机一般只能做小提花,但用家纺大提花的设备来设计大花型做成衣面料,操作上可行,风格上独特,简便易行。例如用大提花设备织出的N/T迷彩花型(图 1),不同部位的组织风格不一样,在同一个布面局部出现平纹、缎纹、斜纹组织,只用酸性染料染尼龙纱材,整个布面就呈现出四五种颜色,增加了立体感,由于只用了酸性染料,不存在相互污染的问题,对色牢度也是一个提升。
也可以通过小多臂机经纬组织循环设计生产大提花,此类产品的设计需要多年的织造经验和织物组织风格设计经验。譬如去年本公司获得设计大赛铜奖的“波光粼粼”(图 2),就是一款小多臂机做的大提花面料,利用一个不规则的复合变化斜纹无限地延伸,前后无缝衔接,会呈现出类似水波纹大提花的效果。
2.1.2 仿毛产品的设计(图 3)
基础组织设计以斜纹组织为主,包括复合斜纹、人字斜纹、山形斜纹等,使组织经纬纱交织部分减少,增加蓬松度,借助短纤拉毛设备(原本化纤产品一般以磨毛为主,而磨毛由早期的砂纸磨毛发展到后期的碳素磨毛,毛较短,没有绒感,无法在外观上与含毛类产品媲美)抓剪毛处理,达到很好的仿毛效果;但需要注意起毛起球的管控,抓毛类产品起毛起球以及湿摩擦牢度会较差,与毛感的强弱关系大,作业此产品前需与客户做好沟通。先拉毛后做印花处理,再做后加工,从表面看此仿毛产品非常逼真,价格上也很有优势。
2.1.3 仿麻产品的设计(图 4)
仿麻产品的设计需从原材料、纱线结构、织物组织、织物密度等进行配合。其中原材料需通过混纺、交织、并网等工艺使风格呈现新颖效果。其次经纬纱可采用粗细不同的纱线间隔排列,使织物表面形成纵向或横向的凸条,呈现出仿麻的织物风格,也可以借助花式纱线或色纱等达到仿麻的外观,包括近几年开发出的乐丽丝、一染双色纱均可达到仿麻的风格。在织物组织的设计上可以设计成透孔组织、绉组织、纱罗组织等,密度上不宜过于紧密。最后在颜色的选择上尽可能选择明度低、纯度低的中浅色系,以达到仿麻的效果。
2.2 自主改进型产品创新
按照客户来样设计风格,并改进厚度、手感,对面料企业来说是相当常见,这是被动型的改进创新。可以根据纱材、组织、规格、后处理加工的分析,逐步实现,由于不同工厂在原材料、助剂使用上的差异,做到一模一样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如何主动改进产品,让客户忠情于自己的产品,同时也让别人难以复制,以下列举了 3 个改进型创新的例子。
(1)根据上一年度为某品牌开发的整组的塔丝隆作吸湿快干处理的面料,本季延用上季的颜色,在原有基础上再做隐形印花处理,既节约了开发成本,同时也适应了此客户原来的色系。尼龙塔丝隆作业吸湿快干处理,根据酸性印花的原理,在酸性印花设备上进行局部印花浆泼水,有花型的部分不吸水,所以遇水后就出现了花型,即隐形印花(图 5)。
(2)根据上一季度为某品牌开发的一组涤纶产品,这一季把原来的颜色做转移印花处理,转移印花是个比较成熟的工艺,在花型的选择上要符合客户的口味,同时染底色再印花,印花颜色效果更好(图 6),同时可以避免服装厂车缝时针孔处产生露白现象,降低使用风险。
(3)将库存部分加工较简单的春夏产品或者是多余的半成品变废为宝。尼龙类产品由于防水后无法进行酸性印花,所以尽量不考虑印花后处理;但可以通过压花、表面处理或者是作业深加工,包括透湿透汽涂层、贴膜等进行改进创新(图 7)。如果是涤纶半成品,改进型创新空间会稍大些,除了同尼龙产品一样的改进创新外,转移印花是一个灵活性很大的工艺,可依据不同的客户进行定位,选择合适的花型,也可以与多种后处理工艺复合创新,比如印花后再贴膜,印花后表面处理等。改进型创新是在原有产品基础上进行改变,投入成本小,见效快,更受原有客户的青睐。
2.3 服务型产品创新
很多时候客户下单看中的不是产品,而是服务,服务型产品已成为产品的重要部分,它包括产品标识和包装、物流速度、产品说明、产品培训等。服务的最高境界是“让客户感动”,主动下单。以下分享两个服务型产品创新的实例。
例如,一个品牌鞋企拓展到服装行业,初期对面料品质、技术要求不甚了解,便向面料企业提出了这方面的需求。供应商可以根据此品牌的市场定位和产品定位,有针对性的将现有同类型客户的技术要求进行汇总,为其量身定制一套技术要求供此品牌参考。同时针对此品牌在面料方面的知识需求,进行从原材料的基础知识到颜色的产生与应用、下单的注意事项等课件的准备。另外在其买手部门从意大利、韩国购回样衣后,开发部门与其对接分析,根据其产品的市场定价,开发并提供类似的产品。由于双方沟通良好,配合默契,相互都很忠诚。进一步将产品的价格构成完整的体现给客户,如纱材的旦尼数、F数、光泽度、纱材的价位、织物的耗纱量、坯布的成本、染整的损耗与成本、利润率等。客户也能理解供应商也需要有一定的利润空间来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发展,会根据其市场定价,反推出面料价位的需求,在选中外观风格的同时,面料企业通过改变后处理工艺等降低成本,达到客户的需求。并不是所有客户都要做到这样高的透明度,必须根据业务量与回款的良性与否进行区别对待。
2012年开发的涤纶底布作业烫金处理产品,在作里布用途推广时,由于对方质检部门依60 ℃对涤纶类产品进行水洗牢度测试时发现此产品在经过60 ℃水洗后烫银效果变淡,而在内部推广时有宣传水洗温度尽量控制在30 ℃,最高不超过40 ℃,而且价格上亦有差异,但双方沟通中出现遗漏和偏差,反映出在产品推广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汲取教训,后针对此产品单独制作宣传单,将此产品的特点、使用说明情况,特别是牵涉到服装水洗标志的水洗方法、水洗温度、干燥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并且后续的特殊新品都采用制作单独的宣传单模式,由开发与业务人员共同拜访客户,由开发人员与服装品牌的设计人员沟通对接,满足服装设计人员提出的需求,得到客户高层的好评。
2.4 商业模式创新
相对于产品的创新,商业模式的创新所带来的改变会更大。从服装的实体店到线上销售,从网络销售到手机微信销售,这种商业模式的改变可以说是颠覆性的。但面料毕竟只是一个半成品,没有直接的面对消费大众,客户群体有一定的特殊性,可以通过网络等做一些宣传性的工作,要达到成品的网络销售效果暂时还是不可能的。面料的销售与推广需结合自身的特性进行商业模式的创新。
在面料商业模式的创新上,主要应以尽可能的服务下游客户为理念。本文简单介绍两种面料商业模式的创新。第一种是将面料设计成样衣,将样衣与样布一起针对客户进行推广。或者是从欧美或日韩购回样衣后,根据样衣的面料和手感,开发类似的面料,将面料和样衣一起推荐给客户。面料开发可以将自已开发的灵感和思路以更直观的方式展现给客户的服装设计师,让服装设计师明白面料设计人员设计此款面料的初衷。服装设计师可以通过样衣的款式和样布的结合,从中提取精华元素,再结合自身的经验和思维,对服装进行二次设计。这样可以更大的开发面料的价值和用途,达到供需双方共赢。
第二种是不同的面料供应商形成战略联盟。从服装流行趋势可知,不同材质,不同颜色的拼接已越来越多,如从化纤的机织到针织,从棉纺到毛料,以及仿皮类产品等的拼接应用。服装设计师可能只考虑到服装外观的时尚性,并不会顾及生产的可行性,这与供应商的立场是一个矛盾。从专业的角度出发,生产型企业立足的根本是越做越专业,由于不同产品在原材料和设备方面的差异,没有任何一家生产型企业可以做全方位的产品开发,为了更好的控制产品品质,产品的涉及范围会相对较小。而服装企业、品牌企业对整件衣服原材料的需求多样化会造成一些沟通上的困难,这就促进了一种新的商业模式的形成。通过服装企业与品牌企业提供的平台,所有不同原材料的供应商,甚至包括辅料供应商共聚一起,对拼接服装设计的风险进行共同评估和改进,避免服装上市后由于品质问题对品牌造成的负面影响。供应商可以中发现商机,根据市场需求与定位,与门当户对的供应商一起组成面料供应商联盟,抱团开发产品,共同参加产品推广,改善由于产品本身带来的季节局限性,屏蔽风险,提升效益,达到多方更赢。
[关键词]专业市场;变革;电子商务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8022
专业市场作为一种在特定类型商品交易中节省市场交易费用的交易组织,其运行的核心要素包括市场主体、交易方式和交易流程。[1]在过去的几十年发展过程中,专业市场因其分工有效性、交易制度创新性,立足农村工业化,又发展了农村工业化,在区域产业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而随着网络经济的迅猛发展,传统专业市场的三大核心要素面临深度变革,专业市场又一次走到了发展的“十字路口”。
1网络经济背景下传统专业市场变革动因
11外生性变革动因:网络经济推进市场三大要素变革
(1)网络经济推进市场主体变异。市场主体主要是指专业市场交易买卖双方。卖方,即市场经营户。在传统专业市场运行模式中,他们基于市场集聚优势、规模经济及范围经济效应,主要采用“坐商”模式进行以批发为主的商品交易。然而,随着网络经济的全面渗透,一部分具有前瞻性或创新性的市场经营户,将尝试选择通过网络销售等非坐商式交易渠道开展商品交易。由于网络经济属于上升期,所以这些市场经营户获取了更多的创业租金。这种更高的利润诱导着他们开始变异:从传统“三现”交易主体变异为思想上接受、行为上采纳网络商业模式的“另类主体”。而在个体群的互动过程中,这种变异现象会逐渐扩大,进而以“悄无声息”但却释放“物换星移”巨大力量的方式实现了卖方主体变革。如出一辙,市场交易买方主体在饱受巨大的时空迁移成本过程中,因为一次偶然或有意识地采用网络经济商业模式(如电子商务)而“初尝甜头”,进而一发不可收,开始变异。这种变异也会在买方群体中蔓延,最终推进了买方主体的裂变。
(2)网络经济推进市场交易方式变革。从张仁寿在1990年提出“温州模式”开始,专业市场现象受到关注。纵观专业市场发展,其萌芽、发展、变革的核心在于基于分工基础上的交易成本变化。在传统商业模式下,r村工业空间分散,产业组织化程度低,而专业市场则以空间集聚、商品集聚、信息集聚、物流集聚等优势,减少交易双方的交易成本。[2]所以,尽管大多数专业市场是以现金、现场、现货的“三现”交易方式为主,但相较于其他模式,这一模式依然具有比较优势。然而,网络经济以其“轻”“便”“全”“快”等优势缩短了全产业链,大大减少交易成本。
(3)网络经济推进市场交易流程再造。在初级集市贸易基础上脱胎而来的专业市场,在长期发展中为广大中小、微型企业构筑了一个共享式的销售渠道。[3]其交易基本流程为产品生产、门店展销、现场谈判、签订合同、安排物流、支付余款、交易完成,呈现的是线性流程。而在网络经济背景下,商业模式呈现的是多线性、跨时空、直接交互性等特点,市场交易流程面临再造:产品生产与销售可以不存在时间有序性关系;线下门店展销不再是必备环节;市场交易主体间谈判可以跨时空;物流仓储也不一定是在购销合同生效后才开始运行;支付方式可以通过支付宝等多个线上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
12内生性变革动因:专业市场演化动力
专业市场作为一种区域流通组织形式,在根本上具有自组织特性,其内在自组织力量主导着其自身的演化。[4]
(1)资产专用性的效应递减,降低了专业市场势能。本质上,专业市场是通过外部化过程实现市场对企业功能的“倒替代”。所以在专业市场繁荣的区域,往往呈现的是“大市场、小企业”格局。其替代功能的根本在于企业外部存在的、能降低交易成本的资产专用性。这种资产专用性的所有权属于区域主体(如政府)共同所有,而并非企业所有,但却能让企业对其产生很强的黏性(“锁定效应”)。然而,随着专业市场发展,这种资产专用性会呈现“倒U型”递减,专业市场势能会降低,所产生的锁定效应也会下降。在这个过程中,专业市场面临着企业的“背离”,专业市场变革成为了化解“危机”的重要方式。
(2)竞合机制的持续作用,助推专业市场变革。竞争与合作是生态系统最为常见和基础性的协同演化机制。这种竞争与合作包括专业市场内部各主体的竞合,也包括专业市场与产业群、市场群的竞合。在现今的网络经济时代,这种竞合协同演化机制面临巨大的环境变革,其受到了环境要素的“瓦解”。而要想再次实现其与环境间的协同演化,专业市场变革成为破解“难题”的关键。
(3)三元“趋同”的制度约束,推进专业市场变革。组织制度理论学者认为,外部环境中的法律、规则、信念等制度会约束组织的结构与行为。Dimaggio和Powell[5]提出了三种制度约束的“趋同”机制:一是强迫性趋同,即组织所处的外部制度环境运用强制力方法,迫使组织内部变革;二是模仿性趋同,即组织主动、积极地解读并努力模仿外部制度行为所实现的趋同;三是规范性压力驱动,即组织在与制度环境的漫长互动中,逐渐接受了外部社会规范,是一种弱模仿性的趋同机制。在专业市场变革实践中,往往是这三种趋同机制的交互作用来共同推进市场组织变革:区域政府或相应经济组织会以政策、资源等方式驱动专业市场嵌入网络经济模式,实现强迫性趋同;专业市场内个体群会在相互模仿中实现趋同;专业市场组织及个体群会在全覆盖的网络经济中实现与外部环境的协同。
2网络经济背景下传统专业市场变革路径
21跨市场集群模式
专业市场的产生得益于市场内个体群、组织的集群效应,如规模经济、范围经济。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专业市场的组织边界日益模糊。在这样的新商业环境背景下,专业市场可以通过跨市场集群模式实现线上线下、跨区域的市场集群,从而进一步扩大规模及范围效应,实现专业市场变革。以义乌国际小商品城为例,其跨市场集群模式见图1。图1表明义乌国际小商品城与生产资料市场、各种专业街、各种专业市场、夜市等其他实体市场形成集群,并与跨境电商市场、电商服务市场、淘宝天猫电商市场、“义乌购”线上市场形成集群。除此之外,整个市场集群又与起支撑作用的产业集群、物流中心、金融市场、产权交易市场等形成多结点互动的集群效应。
网络经济背景下义乌国际小商品城的跨市场集群模型
22淘宝村众创模式
在网络经济驱动专业市场的变革过程中,一个可行且具有创新性的发展方向为淘宝村众创模式。义乌的淘宝村众创模式经历了“夫妻店”商贸模式、周边服务集成模式、众创集聚的创新模式三阶段。该模式的核心是基于淘宝等电商创业产业链而聚集的商业经济区块。这种商业经济区块往往兼具生活功能,体现社区或村镇的文化元素。该模式内在运行机制为专业市场直接为淘宝村提品、信息等资源,而淘宝村的众创模式又为专业市场的内涵型拓展及外延型扩展提供了平台,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23B2R新商业模式
B2R(Business to Retailer),即厂商对终端零售商,它“脱胎”于B2B模式。B2R新商业模式作为专业市场演变新路径,得益于其价值再造:一是B2R模式更改了传统的厂商、多级批发商、终端零售商、消费者的多层级线性模式,直接针对终端零售商开展商业行为,实现了客户细分;二是基于新的客户细分,将业务流程简化为“下单”“送货”两个环节,实现了新的价值主张;三是重构了商业渠道,囊括了商超的终端销售市场、采购企业、网商平台等;四是构建了厂商与终端消费的捷径,实现“最后一公里”的延伸,重塑了客户关系;五是其运营核心为“互联网+仓储”,实现了关键业务革新。
3网络经济背景下传统专业市场变革的对策
31转变经营户理念,减少变革阻碍
专业市场演变的核心环节是专业市场经营户的理念变革。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有效推进其理念革新。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市场环境,推进个体群变异。个体群变异需经历少部分个体的率先变异、引领示范效应、个体群博弈演化、个体群共同演化四个阶段。其中,少部分个体的率先变异是整个个体群演化,乃至整个专业市场变革的起点。因此,市场管理方可以通过引进已变异的个体,或者通过政策刺激推进场内个体变异的方法启动变异进程。其次,要为个体群共同演化提供政策、资源保障。最后,预防个体群同演化的“逆流”。在个体群变异、共同演化中,会出现反变异、同演化的观念,为此需要防微杜渐,积极引А
32嵌入电子商务模式,再造市场运营流程
网络经济背景下的一个典型商业模式就是电子商务。电子商务本质上是商品流通渠道变革所引致的新商业模式。作为拥有商品流通渠道功能的专业市场,要积极主动地嵌入电子商务模式,实现运营流程再造。首先,重构专业市场功能。原有的专业市场功能在于产品展示及“三现”交易,在网络经济背景下应当将其功能延伸至全产业链的展示与交易。其次,再造多线性运营流程。传统专业市场运营流程呈现的是线性特征,而在网络经济背景下,其运营流程无法进行简要的线性概括,而是呈现多线、多结点、多路径的运营模式。最后,构建线上拉动线下、线下支撑线上的互融发展格局。例如,义乌建立了实体市场线上版的“义乌购”,实现了线上、线下融合,推进市场运营流程再造。
33注重产品创新研发,延伸市场产业链
无论是PC时代电子商务,还是移动时代电子商务,其实质还是渠道变革。而渠道无论怎么变革,依然只是一种交易手段。在信息不对称时代已经终结的背景下,在交易环节不断被缩减的时代,在中间商利润不断被压缩的商业环境下,产品竞争力就是企业竞争力,就是市场竞争力。为此,市场经营户需注重产品创新研发。一方面,作为市场管理方或区域政府要以专业市场为核心构建上下游产品研发中心,为专业市场产品创新研发提供平台。另一方面,交易型企业要逐渐推进前后向一体化,加大对产品研发投入,延伸市场产业链。
34聚焦产业集群,提高产业支撑力度
专业市场是产品交易市场的具化,其重要的支撑体系是产业集群。为此,区域政府或行业组织要做好产业集群的纵向深化以及横向延伸。纵向深化是指紧扣市场核心产业的核心环节进行产业链上的精耕细作。例如,义乌专业市场中的优势产业之一是针织内衣,义乌政府及企业就非常注重针织内衣的技术升级,拥有很多项发明专利。横向延伸是指要建立起以专业市场为核心的服务型产业链,如网商服务商、物流仓储服务商、生产资料基地等服务型产业链等,从而为专业市场变革提供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陆立军,刘猛电子商务诱致下专业市场交易制度的变迁:理论与模型[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3(5):22-29
[2]郑勇军,袁亚春解读“市场大省” ――浙江专业市场现象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
[3]LU L J,WANG Z QChinas Specialized Markets[M].Florence:Cengage Learning,2009:45-78
[4]张友丰电子商务诱致新型专业市场生发机制与路径――基于演化博弈视角[J].商业研究,2015(10):9-16
[5]Dimaggio P,Powell WThe Iron Cage Revisited:Institutional Isomorphism and Collective Rationality in Organizational Fields[J].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1983,48(2):147-160
正是基于互联网与金融融合发展的潜在可能性,可以预见,未来互联网金融将继续进行行业细分和模式创新,O2O金融服务、产融结合等领域的蓝海价值将会显现。互联网金融产业整体规模将持续走高,并不断涌现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推动互联网金融走向应用和服务深化的发展新阶段。
想要在这片充满无限可能的领域取得成功,无论是互联网新贵,还是传统金融机构,都需要具备互联网思维,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商业模式,合理组织金融服务的价值链。金融产品和服务从开始设计到最后到达客户,需要经历基础设施、平台、渠道、介质及场景等诸多环节,而金融市场竞争的关键则在于有效把控价值链上的核心环节,充分利用自身所拥有的资源和能力,在互联网金融动态、多维的生态系统中选择合理的交易主体,设计合理的交易客体和标的,并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合理定价,进而设计出便捷、合理、风险可控的交易结构,从而在互联网金融的竞争中占得先机。
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商业变革
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技术革命与金融创新共舞下的深刻商业变革。互联网技术指的是新支付技术、云计算、社交网络、大数据、移动技术、搜索引擎等,传统金融业务则包括资金融通、信息中介、资产证券化等。在互联网技术下,这些金融业务会出现新的形态和创新的商业模式,比如P2P、第三方理财、移动支付等,涌现出一系列的金融创新。对金融体系而言,互联网金融是新经济下的新金融,对传统金融的改造和革新更多来自于业务创新、模式创新、价值创新。
日常消费场景的改变,智能手机和4G网络的普及逐步实现人类线上线下O2O生活的融合;信息数据24小时获取,连通人们以前下线后无法跟踪的行为断层;多样化的线上、线下行为使数据能更好地描绘出不同主体的真实肖像。而这些改变都在倒逼着整个金融体系的革命,因为金融就是与各行各业不同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紧密相连的,当金融行业的参与者、参与内容、参与方式都发生改变时,金融必然要发生改变。
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金融产业将发生哪些突破?如果从商业模式的分析视角来看,金融行业的价值空间、交易成本、驱动力、结构形态等都有可能产生突变。
第一,价值空间空前提升。价值空间提升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在用户规模和交易数量上,由于长尾市场的消费金融、大众理财、小微贷款的需求被激发,创造出许多以往没有的、小额、巨量的金融交易。比如,余额宝的出现让普罗大众唤醒理财意识,只需将支付宝上的资金余额购买货币基金,即可享受到最高7%的理财收益,而不必准备5万元以上的存款到银行柜台签署多份理财协议,如此小的金额还可以随时调用,理财、消费两不误。还有,P2P和众筹的发展,使长尾市场便捷、小额地出借高息资金对自己的资产进行差异化配置成为可能。随着长尾市场金融品种的增多,各种为普通大众服务的第三方理财APP也相应推出市场,比如随手记、银率网、中民保险网都在长尾市场帮助客户进行产品筛选和资产配置。其次,在效率上,移动互联时代下现实与虚拟世界的真正融合创造出更高频次的交易,提升了交易效率。以往的线下网点受到银联POS机的数量约束;用户拥有多张银行卡,容易忘记密码,或者卡内余额不够,导致很多交易无法完成;同时POS刷卡手续费让许多商家仍愿意接受现金,接受现金便会产生验钞、清点、找零钱的时间损耗,造成许多交易频次被削减。而在移动互联时代,商家或者个人一个APP,一个第三方支付账号只需二维扫码一个步骤即可完成支付全过程,免去所有手续费、装机费、设备维护成本,减少了现金或者银行卡交易的多种时间浪费,降低了长作业流程的人工干预风险,提升了交易效率。
第二,交易成本下降。交易成本下降除了得益于技术的进步带来的支付方式便捷化,节约了各种交易过程的显性成本,同时还得益于多网融合加速,违约逃逸成本增加,降低了违约失信所带来的隐性成本,而这种成本正是约束着中国金融无法高效运作的深层次原因。违约成本的增加主要是由于政府、商界、民间都意识到只有将信息孤岛链接起来才能对那些交易不诚信的主体进行惩罚,也只有当不诚信之举有了便捷、低成本的跟踪技术渠道,才能回到金融的信用本质,实现整体交易成本的下降。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不仅让交易过程和交易体验在人性化方面得到大大的提升,同时还因在交易过程中记录下了人们线上线下交易行为的数据,使得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不再泾渭分明,每个人都更真实地被数据监测跟踪还原了其最真实的整体肖像。
第三,行业商业模式驱动力改变。过去由于技术成本限制,导致长尾(帕累托分布)市场服务受到限制,长尾群体的长期金融需求被压抑,互联网金融的介入使长尾市场得到解放并发展迅猛,金融服务由20%高净值的高端市场走向普惠金融。而由于高额的交易成本,国内金融市场难以顾及小额“长尾”投融资方。据统计,对于多数商业银行,当单笔贷款小于一定额度和期限时,银行信贷审查成本是要高于贷款收益的。由于居高不下的人力和渠道成本约束,银行所覆盖的客户群体较小,无法满足广大的中低端客户需求。传统金融机构的网点都是围绕优质客户群体展开,市中心布局私人银行服务网点,中央居住区布局贵宾客户和理财客户服务网点,但这些金融服务很难真正惠及到普通大众家庭,刚入职的白领、学生以及三四线城市中低收入居民和广大农村居民很难享受到金融服务。低廉的移动技术交易成本,日益改进的用户交易体验,足够大的长尾空白市场,形成一股新的驱动力改变着整个传统金融的商业模式。在新的互联网金融模式里面,金融体系的盈利不再单一依靠融资利息收入,与此同时,金融机构还会付给资金投资者更高、更有吸引力的利息成本。因此,其盈利驱动力不再来自息差,而是来自其他附加价值的盈利。而对不同附加价值驱动力的设计,就构成了不同的新商业物种。
第四,商业模式管道形态改变。价值空间提升、交易成本下降、商业模式驱动力改变的综合结果,就是出现了独立于传统金融机构的、纯中介的、不承担风险的去中心化金融撮合平台,如P2P、众筹等。简单来讲,金融业态可以分为投资端、融资端以及中间各个金融主体提供的金融产品三大版块。融资端是拉动整个金融行业创新的动力。随着时代的发展,融资端衍生出新的需求,为满足客户需求,金融行业必须进行创新,从而拉动投资端。如果把所有的金融产品比喻成连通投融资端的管道,那么金融机构则是管道铺设者,投资资金相当于管道里的水,由于投资者不同的风险偏好以及不同的风险承受能力,在进入市场时就带上了不同的标签,相当于液态分层,这就决定了投资者的资金会进入不同的管道,而管道的另一端接通的是融资端,融资端不同的融资需求决定了资金的收益和风险。可以将融资端比喻成一片“农田”,不同层次的资金灌溉不一样的农作物,而农作物的类型自然就决定该笔资金可以获得的收益以及需要承担的风险。这种“资金池模式”所带来的固有问题就是金融机构成为中心节点,大部分风险需要自己来调查、审核、承担,尤其在金融市场仍处于初级阶段的中国,“刚性兑付”、“政府兜底”是许多大众投资者根深蒂固的风险理念,这也是许多高风险高收益的金融理财产品无法拆开为小份在大众层销售的原因。
平安银行橙e平台探索“互联网+产业+金融”融合发展新路
互联网金融商业变革时代下,平安银行确定了“做互联网时代的新金融”的战略,并将“互联网金融”作为潜心打造的四大业务特色之一。为此,平安银行专门设立了网络金融事业部,作为全行创新商业模式、优化服务手段、提升客户体验、推动银行业务全面互联网化“新常态”的装备事业部。同时,在互联网门户建设方面,分别打造了面向公司、零售、同业、投行等客户群体的“橙e网”、“橙子银行”、“行e通”和“金橙俱乐部”。本文以橙e平台为例,介绍平安银行积极顺应互联网金融商业变革的举措。
2014年7月9日,平安银行“橙e网”上线运营,一个集网站、移动APP等各项服务于一身的大型平台正式面市,意在帮助中小企业建立更加完善的电子商务+综合金融的生意管理系统和营商生态。橙e平台是平安银行支持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升级推出的“供应链金融+互联网金融”整合服务平台。
我国经济正进入以互联互通、转型升级为主旋律的发展新阶段,金融应与时俱进,支持企业通过供应链协同、互联网化、商业模式转型,实现转换增长方式和升级发展。同时,近年来互联网企业纷纷介入金融,平安银行的策略是基于既有供应链金融的优势和平安集团综合金融的领先优势,做好实体经济互联网化的金融服务,为银行公司业务互联网转型破题。
平安银行“橙e网”协同核心企业、物流服务提供商、第三方信息平台等战略合作伙伴,让中小企业免费使用云电商系统,以实现其供应链上下游商务交易的电子化协同。在橙e网构造的电商网络生态体系,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用户,都可以进行在线商务(客户可以利用橙e生意管家在线下单、发货、结算和对账,即上下游协同管理在线进销存)、在线支付(因生意而付款)、在线融资(因生意而融资)、在线理财投资(客户可以在商城选取自己满意的理财产品)。橙e网同时还嵌入了交叉销售的功能,把平安集团的保险产品等内嵌到平台中,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综合金融服务。
橙e平台中的橙e财富、橙e融资以及第三方信息平台有着特殊的意义。橙e财富将融资扩展到资产管理领域,既可以探索进行一些类资产证券化的服务以应对界外机构竞争,同时也为平台上众多B端用户(企业)的具体经办人C提供了一站式理财增值服务。
而橙e融资则可以服务于供应链的全链条企业,不仅仅是上游企业。在国外,供应链金融更为常见的模式是借助核心企业为其上游企业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而对于橙e融资,它把融资服务拓展到了整个产业链,包含了上中下游的所有企业。
橙e融资将第三方信息平台作为批量获取供应链金融客户的战略合作伙伴。供应链金融3.0时代是平台与平台之间的竞争,而第三方信息平台,特别是细分行业的深度垂直产业互联网平台,是橙e融资直接介入合作的对象。例如,橙e网与海尔B2B电商官网建立了系统级对接合作,只要是海尔经销商,且合作年限一年以上,就可以申请橙e平台的生意管家、融资等一系列服务。
同时,橙e网与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等广结联盟,广泛汇聚企业的价值信息数据并探索基于大数据挖掘创新网络融资服务。橙e网秉承供应链金融领先优势,通过形成“订单、运单、收单”闭环数据,集成“价值信息+供应链信用”,新近推出了一系列网络融资产品,如与大型超市服务平台――合力中税合作推出“商超供应贷”;与海尔电器日日顺平台推出“采购自由贷”;与上海电子口岸的东方支付平台推出“货代运费贷”;与行业垂直类电商惠海国际推出“赊销池融资”;与跨境供应链服务平台一达通推出“在线贷贷平安”,与各地政府、产业园区合作基于纳税人在税务机关的纳税记录推出“橙e税金贷”等,帮助中小企业借助商业信用、交易信息和日常经营管理信息,有效降低信贷门槛和借贷成本。
橙e平台与阿里金融在商业逻辑上有较多相似之处。陌生人的生意圈是阿里巴巴,而熟人的生意圈则是“橙e网”的战略定位。阿里小贷依托阿里巴巴平台的大数据,建立自己的风控体系,通过小贷业务变现数据积累。平安“橙e网”则以免费的生意管家“在线进销存”云服务吸引大量的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形成所谓的熟人生意圈后,用户的交易数据将构成数据库的内容。此外,橙e网还与第三方信息平台合作,与这些平台交换订单、运单、发票等有效信息,基于大数据分析为客户提供互联网金融服务。
与此?同时,橙e平台还将微信订阅号、微信服务号、橙e网建成“O2O营销”、“O2O服务”、“O2O金融电商”的协同互动架构,形成微信订阅号营销导入流量、橙e网电商经营流量、微信服务号以服务转化流量的良性循环。平安银行公司微信服务号积极探索网络虚拟平台与银行线下网点的互动创新,率先推出微信开户、票据贴现预审预约等O2O服务,迄今已有近3万企业享有该项特色服务,持续向橙e网转化流量客户。
结语
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为人们带来了无穷无尽的便利,如今人们在遇上问题的时候总是先想到上网百度或谷歌一下,这一点在日常级别的健康医疗知识层面尤为突出,毕竟中国人口多资源紧张的实际情况注定上医院看医生是一件耗时耗力的事情,对于普罗大众来说,实在浮生难偷半日闲。因此,互联网上各色健康门户网站便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基本可以分成这三种类型:
一是信息共享类。其中提供养生知识应该是目前最常见也是最受欢迎的一中,随着文化水平的提高,许多人开始关注生活的质量,因此对养生和预防疾病尤为看中,经常会搜索一些比如如何健康作息、营养膳食、运动以及中医滋补药方等信息。还有比较常见的是搜索其他人关于治病过程的帖子以作参考,包括对某医院或某医生的评价、治疗方案的比较等。知名网站有:三九健康网、中国健康服务网、百度知道等。
二是社交网络类。这种网站的客户群主要是一些慢性疾病患者,比如糖尿病、慢性病毒性肝炎还有肿瘤。其主要的意义在于为这些苦难的患者提供平台互相结识,并从集体中得到正能量。知名网站有:糖尿病论坛、肝宝宝、肿瘤病友网等。
三是健康监控类。自从手机进化成掌上电脑之后,这类网站纷纷开发手机应用软件方便广大消费者使用。比较常见的是每天记录体重、女性测体温监测生理期和空腹血糖指标等。数据输入累积到一定程度后就可以自动生成各种曲线图进行分析。知名网站有:大姨妈、走起等。
四是点评类。这类主要是网友就医后针对某家医院或医生的评论,有一些知名网站如三九健康网和好大夫在线专门集合了国内各科医生的专业信息,供网友参考选择。
健康服务网站属于一种平台经济,通过物联网技术来实现。所谓平台经济是指一种虚拟或真实的交易场所,平台本身不生产产品,但可以促成双方或多方供求之间的交易,收取恰当的费用或赚取差价而获得收益。(徐晋,2011)最著名的例子就是乔布斯的苹果公司创办的在线应用软件商店。平台企业是最有活力的创新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企业的典型形态;平台模式有利于大范围的企业持续创新的产业创新;平台的效应已经成为新经济增长最强有力的引擎;平台经济尤其是社交网络已成为人际交往、生活模式和社交结构变革的重要推动力。(费方域,2011)而物联网则为消费者个体及其所处环境的特征信息感知提供了技术手段。健康服务网站正是基于大数据,其数据采集和分布地图有个人在医院的体检信息、个人在医院的诊疗信息、环境保护部门的空气和水质量信息、食品监督部门的食品质量信息和气象部门的气候变化信息等。消费者平时主要通过电脑、电视、手机、期刊和报纸基础健康服务,并且大部分人惯于接受免费的信息和知识。因此健康服务网站应当采用低成本、绿色环保、合作化的物联网大数据采集服务商业模式。关于合作化,目前国内健康服务的相关组织有健康服务平台企业、健康服务数据采集企业、移动健康服务提供商、医疗机构(公立医院和私立医院)、医药生产厂商、医药批发经销商和零售商、医疗器械生产厂商和经销商、公共医疗服务机构(医保中心,社区医疗服务机构,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公益养老机构(敬老院)、社会养老服务提供商、社区居民及养老服务机构(街道办、居委会、村委会等)、环境、药品和食品监管机构、各级政府对健康服务体制和支持政策、健康服务人才培养机构和健康服务知识研究机构等。
以美国市场为例,目前总共有大约2.6亿的慢性病患者,主要是罹患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和恶性肿瘤,而且这个人群每年以新增一千万的速度在递增。因此针对这种市场需求,美国的医疗服务市场上流行一种医药福利管理(PBM)模式,即协助制定药品福利计划、处理药品赔付申请、审查处方药以发现并防止药物的相互干扰作用、制定鼓励使用低成本的通用名药和品牌要的计划、开展药品邮购服务。通常健康服务网站作为解决方案提供商,对患者进行招募、干预、管理、评估,提供健康管理服务,比如:病人数据管理、日常关爱管理、电话监控管理、短信健康管理及药品投递管理;同时,为药商、医疗机构、保险公司及相关企业提品宣传、媒介公关、学术合作、系统关键开发等服务。
中国市场健康服务网站的商业模式与美国大同小异,只是目前发展还在初级阶段,因此商业模式尚未发展成熟。由于健康行业关乎民生大计,所以必须有政府这个重要伙伴,有了政府的认可和支持,才有可能进入这个市场并获取合法资源。核心资源有医患数据库、呼叫中心、数据结算平台,这些信息涉及隐私,需要投入一定人力物力确保不外泄。关键业务有疾病管理、药品福利管理和医保直接赔付。目前极少有健康一户网站能做好这三项业务,做到的只是提供一个搜索平台让用户自己查找相关信息,然后自行判断这些信息是否可以用,每个网友的描述和理解能力各不相同,不通过系统客观地诊断数据是很难搞清楚实际病况的。药品福利管理在美国实施得比较好,但是在中国还没有大规模开始运用,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化,此类业务一定会得到推广,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降低药品价格、实现个性化医疗。健康服务网站的价值是改善人们的健康状况、提高工作效率,让人们生活过得更健康、更安心。其商业渠道可以是呼叫中心、B2C商城和患者社区。客户细分群体有消费者(通过健康服务网站平台查找医疗、医药、保健等讯息,选择后进行消费)、保险公司(可以利用这个平台优化赔付流程)、零售药店(开展电子商务业务,让老百姓足不出户就能买到需要的药品,而且电子商务可以更有效地规范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市场)和医疗机构(可以在网络平台上采集数据进行分析并且有效地规划市场营销策略吸引目标客户群)。健康服务网站的成本主要由营销成本(市场研究、广告宣传、客户拜访等)、平台运营成本(网络平台的开发、维护等)和人工费用(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等员工的工资)组成。其主要收入来源有保险公司的返利、相关药品或服务的销售佣金、广告收入等。
健康医护网站应当做到智能化、社会化和网络化。所谓智能化指的是提供医患资料数据产品和提供健康咨询服务;所谓社会化指的是建立医患网上社区和B2C商城;所谓网络化指的是建立基于医保基金的产品网络体系和支付平台和医药公司直销物流配送服务。
关键业务的发展可以有这几个方面:为患者提供药物直销、B2C商城、患者社区、“好大夫”导医、健康咨询热线,然后患者通过在线注册的方式把数据输入到数据库可以用于其他业务,比如药品生产企业可以利用这些信息开展疾病管理服务包和患者数据管理库PMS,配上呼叫中心和营销咨询服务推出移动应用、以患者俱乐部为核心的B2C商城、体检中心平台、药物直销和配送以及一些数据产品;健康保险公司也可以利用健康服务网站平台的客户数据设立疾病管理服务包,配上呼叫中心,开展直接赔付结算平台、大病险的药品管理、医保补充商业险的药品管理及相关数据产品;药店可以利用B2C商城实现药物直销和以及直接赔付结算平台;可以为政府医保基金提供疾病管理和药品管理外包;对医院则可以提供疾病管理外包的服务。
总之,健康服务网站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因为它能够帮助政府解决许多目前医疗体系存在的问题,对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提高人口素质、提高消费者身心健康及生命存在的时间、减少家庭和社会的负担、降低社会犯罪率等有很好的效果。虽然目前国内行业的领军企业商业模式还不够完善,但是随着政府的医改政策支持以及进一步的探索,必定能发展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商业模式。
一、高度联通社会与资源广泛重组
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速度极快,经济社会各个层面高度连通,交易成本和资源配置成本降低。这些基本面上的重要变化,必将引起广泛的资源重组与聚合。
(一)争夺关注力:聚合需求资源
有了互联网,每个人都陷入巨量信息之中,争夺关注力成为竞争焦点。为了迅速聚集大批用户,出现了许多新的商业模式。
1.免费使用。
互联网服务形态易于模仿,创新的商业模式需要迅速广泛地应用,等待用户慢慢积累会失去先机。因此,互联网上一种新服务出现后,通常其基本功能可以免费使用,以期在短时期内聚集起巨量用户,产生正反馈:用户量越大,就会有越多人关注,就会带来免费服务之外的巨大商机。微信是一个经典案例:开始以社交工具形态出现,供人们免费使用,迅速聚集到海量的用户后,商业功能就开发出来,涉足移动支付、理财、游戏、地图、电商以及生活服务等众多领域,构建了新的服务提供系统。到2015年末,微信活跃用户已达到5.6亿,用户覆盖200多个国家;超过20种语言,微信支付用户则达到了4亿左右。
2.粉丝、网红与主播。
争夺注意力并将之相对固化,需要培育忠诚消费者群体即粉丝群体。粉丝是娱乐、体育、时尚等行业中最优质、最重要的目标消费者,而其他消费者只是普通用户。例如,粉丝多少决定着一档电视节目的收视率,而收视率又决定其赞助广告的多少从而决定着赢利能力。姚明加入NBA,吸引了大量的中国粉丝关注火箭队和NBA,只要姚明出赛,中国电视台都会直播,平面与网络媒体是热门话题;NBA通过商业赞助、电视转播、产品授权销售等,在中国市场的收入高达12亿美元。有了大数据,粉丝还具有了巨大的衍生商业价值,大数据抓取粉丝的信息,通过挖掘分析,为这些潜在消费者推送应有尽有的全方位消费信息,从而演变出无尽可能的新业务体系和商业模式。
争夺注意力催生了网络红人即网红的产生。这些网络红人以自己的爱好、品味、时尚等标签,向粉丝们展示和营销商品,或者直接将社交流量出售给广告商来变现。长久以来,品牌主要指企业和商品,而网红的出现,标志着个人也开始成为品牌并迅速占领市场,这种品牌鲜活有趣,时时与粉丝们交流,分享生活方式,情感、时尚、情怀及梦想等等,与精神与心理需求的特点高度契合。争夺注意力还促成了所谓主播产业的发展。网络主播是一个新生职业,形态多样,包括新闻、体育等专业主播,也包括各类娱乐网站的个性主播。
3.搜索。
搜索网站帮助人们在茫茫网海中搜寻到所需要的信息。搜索几乎无所不能,商品和服务信息应有尽有而且免费,是关注度最高、应用最广的互联网功能。搜索网站的吸引力来自于多样、全面、快速这几个关键因素,因而在竞争中能生存下来的都是知名度很高的大企业,如谷歌、百度等。搜索网站能够引领搜索者的关注方向,例如被搜索到的企业、商品、服务和其他内容,就能受到消费者的更多关注,在搜索结果中排名愈靠前,关注度就愈高。因此,争取被搜索网站在结果中靠前显示,就成为众多商家吸引关注的关键,并由此产生许多新的商业模式,例如搜索网站按企业付费多少在结果中排名,付费高者优先即竞价排名。竞价排名被认为在一般产业可以接受,类似电视台黄金段、报纸黄金版面的广告拍卖。但在有些行业却带来问题,例如医药行业关乎健康和生命,消费者又缺乏辨别能力,国内外多次出现消费者被误导的案例。搜索还能够解决更为复杂的问题,机器翻译技术是一个典型。过去半个多世纪,机器翻译的基本逻辑是模仿人的思考方式来构筑翻译程序,在无数艰辛努力后,极其复杂的程序也达不到最基本的翻译质量。前几年,谷歌公司提出一种全新的解决思路,依赖海量译本数据库,通过匹配法来翻译。这种逻辑不管语法和规则,将原文与互联网上的翻译数据对比,找到最相近、引用最频繁的翻译结果。实践表明,这种思路虽然有时不够精确,但足够达到相互理解的程度。此后许多网络服务商都基于这个思路开发实时翻译系统,充分利用网络强大的记忆能力、搜寻能力和计算能力。
4.信息推送。
在信息过载的环境中,每一个消费者都面临信息过滤和信息选择的困境,个性化信息获得成为普遍需求。哪家媒体能够更精确地实现内容传输与受众注意力的匹配,就更可能赢得市场和创造价值。推送就是针对个性化需求的一种商业模式创新,智能互联网能够记录用户在互联网上的行为特点,企业据此主动向消费者推送个性化的服务。例如,2014年6月开始,“今日头条”占据了手机资讯的重要市场份额,其业务特色和商业模式受到高度关注,其核心竞争力是使用大数据挖掘技术,通过抓取用户阅读行为的数据,然后根据一定算法,分析出用户的阅读兴趣,实现智能个性化推荐。
(二)平台企业:聚合市场资源
互联网时代,一批以经营平台为特征的巨型企业迅速发展。平台将相互依赖的不同群体集合在一起,形成低成本高效率的点对点联结。美国的亚马逊、ebay和中国的淘宝、京东都是典型。平台企业并不是新生事物,在互联网大行其道之前,就有多种形式的平台企业,例如,大型超市、大型商业MALL都是平台,买卖双方集中在这个平台上点对点交易。但是,实体平台的规模有限,而依托互联网的平台规模极大,连通成本很低,有以去中心化为原则的自动匹配算法作为技术支撑,有着强大的竞争力。从学术角度看,互联网平台有以下特点。
第一,平台改变了单个企业产生规模经济的条件。依托网络,生产者与消费者直接交易,消除了传统商业模式从生产到消费中间存在的多层营销体系,显著降低了交易费用。特别是小微企业,可以摆脱规模小的不利影响,依托市场范围极为广泛的平台,不受地域限制,向全世界消费者提供服务。
第二,平台具有非对称成本分摊机制。平台向消费者和供给商的收费通常是不对称的,多数平台由供给方负担全部平台成本,而消费者免费使用,甚至可以因使用平台而拿到补贴,购物网站大都如此。但也有相反的例子,对消费者收费却对供应者免费,典型者如提供论文检索和下载服务的中国知网,其论文的收录是免费的,但对使用者收费。不过,在资本市场运作模式下,投资者对大型平台企业是否盈利有时并不敏感,可以极具“耐心”地等待,因而对企业来说,达到收益/成本平衡点的约束较弱,可以长期在亏本的情况下运转并继续扩展规模。例如京东运营十多年来并未盈利,却能依靠从资本市场上筹措的巨量资金维持运转。
第三,平台多为三方经营模式。实体经济是供求双方关系为主的两方经营模式,虽然也有供应链和市场营销,但仅被视为企业经营全过程中的一部分。相比较,互联网企业尤其是搜索引擎网站主要提供免费搜索服务,供求双方并不具有典型的买卖关系。企业的收入主要靠广告,因此广告投放者成为企业运转的基础性条件,被认为是平台的第三方。大型搜索企业都已经实现了有效的三方商业模式:企业自身运营、巨量免费用户和大量广告投放商。
(三)反馈机制和大数据:聚合质量信号
对长期重复交易的商品来说,价格是基础性的质量信号。此外还有许多质量信号,如保修、退换货、质量检验等。然而,许多服务是一对一的,一次性的,过程性的,又含有大量的专业信息,对服务质量的判断一直是难题。互联网提供了大量新的质量信号,或者说可以将分散和个性化的信号聚合起来,例如许多网站都建立了用户评论、信誉评价、信用查询及问责制度等,以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帮助客户和消费者做出选择,为那些表现良好的企业赢得更多机会。大数据能提供更多的质量信号。著名的二手车市场和劳动力市场都是典型案例。在二手车市场上,同样款型、同样使用年限和行驶公里的车,车况可以相差很多。类似的情况还有劳动力市场,雇主只能获得求职者的教育状况、体检结果、此前经历等大类信息,依据这些有限信息无法评估每个求职者的真实水平。有了大数据,个性化信息能够大量获得,例如每一辆二手车在出售前,会产生大量的行程、路线、加油、维修、交通违规、保险费用、理赔状况等信息,买家可以花很少的费用通过专业公司获得这些信息,相对客观准确地评估每辆车的车况并给出相应价格。
(四)全纳产业链:聚合生产资源
近些年来,互联网产业链不断扩张,不仅将商品、服务提供与消费者联结起来,还将这种连结延伸到制造过程、服务过程和信息反馈的全过程中。典型情景是:消费者用手机下单,网络就会自动将订单和个性化要求发送给智能工厂,由其采购原料、设计并生产,消费者在每个阶段都能知晓情况并参与意见,产品生产出来后通过网络配送交付给消费者,消费者的意见再通过网络反馈到产业链各个环节。此时互联网编织起一个将需求信息、原料采购、智能制造、物流网配送、消费体验全部容纳进来的网络化生产组织,笔者称之为全纳产业链。此时生产由大规模标准化向分散化个性化转变,产品由同质向异质转变,生产小批量,多品种,甚至单品单件,精准按订单生产,用户全程参与其中。同样,服务提供也出现过程全纳的趋势,例如医疗服务,保健服务商提供可穿戴式健康监测设备,相关数据由数据库自动分析,发现问题向消费者提示,消费者可以远程诊治,也可以预约就诊,医生的药方自动上传,由医药企业配送到家。如果病情复杂,治疗时间较长,可以购买远程监测服务,将治疗情况上传并及时得到治疗指导。可以看出,全纳产业链重塑了商品和服务的全过程,极大提高了资源配置的效率。
(五)共享经济:聚合碎片资源
有一种特殊类型的平台,个人和企业消费者在平台上出售富余时间和服务能力以及小额闲置资金等,这就是共享经济。互联网可以用近乎零成本聚合这些碎片资源创造价值,使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举在线房屋租赁网站Airbnb的例子,其业务是整合闲置房屋,出去度假等短期离开住所的人可以将其房屋通过网站短租给需要的人。这个公司已经在全球3.4万个城市拥有超过100万个房源。
二、理论挑战及其创新发展
(一)传统服务经济理论面临的挑战
1.服务业生产率低的判断已难以成立。
精神与心理需求是人类与生俱来的需求,为什么在当代才孕育出了规模巨大的文化娱乐产业?一个根本原因是网络提供了丰富多样又极低成本的多种娱乐方式,供给创新促进子需求进发。传统经济学将文化消费较快增长视为中高收入者有了闲钱后的行为,如经常性地听音乐会、看电影或戏剧演出,订购较多图书杂志等。有了互联网,中低收入消费者也可以用极低成本获得大量的娱乐消费,提供方也形成了以点击率为基础的商业模式,为服务供给提供了充足的激励。长久以来,传统服务业是一个劳动生产率较低的部门,这源于传统服务的本质特征。许多服务过程要求生产和消费面对面、同时同地,并因之具有了不可储存、不可远距离贸易这类衍生特点。例如教育、医疗服务、艺术表演、保安服务等,都要面对面和同时同地。由于不能使用提高效率的机器设备和缺乏规模经济,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长期保持在一个不变水平。互联网改变了服务提供方式,服务的性质也随之改变。以乐消费为例,这种改变已经广泛覆盖,相当部分的传统服务业有了新的商业模式,能够采用最先进的技术手段,大规模提供服务,生产率普遍提高。例如远程教育、慕课、远程医疗、视频会议、电子安保系统等,都使得以往必须现场提供的服务变为可以跨时、远距离甚至跨国提供。总体来看,服务业全行业生产率显著提高,有些甚至超出了现代制造业的水平,例如网络上的视频节目和文字信息可以极低成本地复制无数次,规模经济极为显著,效益递增几乎没有边界,任何制造业产品都无法与之相比。
2.价格形成机制发生变化。
按照新古典价格理论,效用、平均成本、边际成本、供求关系等因素决定了产品价格。价格会根据供求关系在一定范围内波动,逐渐达到均衡价格,即供给与需求相等时的价格。互联网经济中,传统价格理论所依据的条件发生变化,例如在传统的商业活动中,产品和服务的平均成本可以通过总投入和总产量进行计算,而这对于信息服务却很困难。信息服务往往有较高的固定成本,边际成本又非常低甚至近乎为零,平均成本、边际成本难以测算,总需求难以把握,市场更新速度又很快,价格剧烈波动是常态,向均衡点趋近的过程难以观测到,因而传统价格理论已经难以解释信息服务业的现实。资本市场上互联网企业的定价也与传统企业不同,融资成本与可预见时间内的回报预期并不紧密。很多互联网公司融资后并不急于呈现优良业绩,甚至继续长期亏损。根据2015年《财富》杂志公布的数据,京东年亏损接近50亿元人民币,然而这并不影响资本市场对该公司的投入,显然这不符合传统的资本定价理论。以往信息产品在市场上比例不高,没有对整个市场造成明显影响,但当下的情形已很不相同。信息产品如何定价?这是信息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点问题。
3.高度互联社会中人们理性的变化。
传统经济理论有一些重要的前提,其中之一就是人们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并能够判断出利益所在从而做出理性选择。例如,虽然每个人获得的信息有限,但价格信号是市场状况的集成信息,生产者、消费者都能据此做出理性选择。然而在互联网时代,市场高度互联互通,信息极为丰富,人们对市场信号的收集和据此做出的行为选择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例如,当能够广泛得知他人的行为时,随大流就有可能成为主流选择,因为人们相信这些行为是经过他人智慧筛选过的集成信息,市场信号意义很强。这就是互联网中的聚合行为,即当一个人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做某件事情时,他很可能也会去做,此时市场具有了自我放大的机制,即所谓的流行性越来越控制着人们的选择行为,此时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机理已经发生了变化。
互联网上通常见到的现象是:一种新的商业模式短时期内就能聚合起巨量用户,引发巨大的市场效应。近几年,微信开发的红包功能极为成功,毕竟没有人愿意处在一个亲朋好友们都处于其中、通过相互发红包联络和娱乐的圈子之外。不过,与流行开始后正反馈效应的确定性相比,如何能够启动流行还不够明确,研究者们提到的相关因素有复杂程度、可预测性、可试用性以及与现有体系的兼容性等等,但其解释力和预测力都远远不够。研究互联网时代人们的行为方式,在经济学的理论分析之外,还需要心理学、社会学等许多学科的共同努力和交叉融合。
(二)与互联网络相关的经济学问题
1.互联网经济学。
网络经济学(economicsofnetworks)一词的出现早于我们今天所讲的网络经济或互联网经济,当时主要指对电信、电力、交通、广播电视等行业的经济学研究,因为这些行业共同具有网络式的产业特征。其中最核心的内容源于传统产业组织理论:分析网络产业中的厂商结构、厂商行为、产业绩效以及相应的政府规制问题。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当这些基础设施类产业具有自然垄断的特征时,其他依存于这些基础设施提供增值服务的企业以什么条件和价格进入网络,也称为接入策略。
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互联网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互联网经济学(interneteconomics)很快就成为独立的新学科。研究的内容除了接入定价、建设和盈利模式、竞争行为、政府规制等问题之外,还有不同类型网络的竞争、博弈、合作等问题。这些都是网络经济时代对产业组织问题的思考和研究。例如,企业之间的竞争在网络效应下会出现什么结果?有学者就认为,虽然互联网是开放性的,与电信铁路等封闭性的网络不同,但由于规模效应极为显著,竞争的结果仍然倾向于一种产品主宰市场。即使不同企业各自使用的新技术功能相近,一旦有企业争取到稍多一点的用户,就可能开始正反馈过程,最后主宰市场,如微软的个人电脑系统。这种正反馈导致网络时代市场垄断力量更为强大,而且大者愈大、强者愈强、富者愈富。由于先进入者占领市场带来的锁定市场的能力,存在相对劣质产品主导市场的可能性。这些都是网络时代的产业组织问题的特殊性。
2.平台经济学。
最近几年,依托互联网的新商业模式发展很快,相应引出了若干新的研究需求,平台经济学是其中一个热点,研究的重点有平台的网络效应、非对称成本、垄断、竞争、创新、外部性和管制等问题。以平台的网络效应为例,所谓网络效应是指某种产品或者服务的价值会随着使用它的用户的增加而增加,并且具有正反馈的机制,例如社交网站,聚集的人愈多,愿意进入的人就更多,人多意味着广告价值大。显然,平台企业网络效应显著,由此可以导出的结论是必然产生巨型平台。用传统经济理论的观点看,这类企业必然形成市场垄断地位,现实中也存在这种现象。不过,平台之间的竞争有其特点,即消费者在多个平台同时消费,这是信息类产品消费的特点。买了一个品牌轿车的消费者通常不会同时再购买其他品牌的轿车,但搜索信息的消费者很可能同时光顾多个搜索引擎。因此,那些依据实物经济构建的反垄断原则在平台市场中不一定总是适用(Wong-Ervin,2016)。
3.信息产品的定价。
传统的价格理论以成本为基础,以趋向均衡为常态。Shy(2001)明确提出,由于网络信息产品具有边际成本低至可以忽略不计的特性,所以网络信息产品以成本为基础的定价失去了意义,实行差别定价或以低价出售产品可以获得更高利润。再往后,人们开始细化研究不同类型网络产品的定价策略。概括这个领域的研究,有几个较有共识的关注点。第一,任何产品的价格都受到价值、成本、市场供求等因素的影响,网络信息产品也不例外,因此与其它产品的定价有相同影响因素。第二,网络信息产品价格的影响因素具有特殊性,包括产品生命周期、消费者偏好、销售方式、长尾结构、衍生产业链、精神与心理评价的差异性等等。第三,具有不同特点的信息产品,定价策略并不相同,虽然可以提出若干定价规则,但每个产品如何定价是不确定的,与企业对市场的理解、风险承受能力、长期发展战略、市场占有策略等因素相关。上述研究的内容很丰富也很复杂,许多是特例特议,还没有形成如同价格理论那样简洁、普适的分析模型。
4.用传统理论解释互联网问题。
一些研究者继续致力于将互联网时代的新现象纳入现有经济学分析框架之中,研究如何设计出更有效率的市场机制,优化互联网环境下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在各类传统经济理论中,博弈论可能最适宜于用来分析网络中的经济问题。博弈论研究这样一种情形,即人们的决策不仅取决于他们自身的选择,也取决于与他们互动的其他人所做出的选择。最经典和广为人知的就是囚徒的困境,相似问题还有许多,如两种相似产品的定价问题、拍卖会上的投标竞价问题等等。凡是每个决策者的选择结果依赖于其他人的决策时,就适宜用博弈论进行分析。在高度互联互通、广泛相互影响的网络社会中,博弈论可以为大量问题提供理论分析框架和决策思路。
(三)新的问题与理论创新
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经济生活、社会秩序和人们生活面临许多新困惑和新问题。有些问题可以直接判断和取舍,但更多问题需要理论层面的分析、权衡和选择,理论研究和创新要求迫切。
1.隐私保护与数据利用之间的权衡。
对互联网上的个人信息应该严格保护,不经允许不得使用,这也是监管机构的努力方向。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盟已经多次通过或修改了有关网络数据保护的法令,2012年提出数据所有者的个人数据删除权(也被称为“数据被遗忘权)。这个条款赋予数据所有者掌控他们在线信息的权力,当他们不希望自己的个人数据在网络上存在时,相关企业或组织必须立即无条件删除其所有的个人数据。然而,被遗忘的权力提出伊始就引起轩然大波,法学界、互联网企业、有关专家和社会各相关方面激烈争论,谷歌、脸谱等一些国际互联网巨头和一些专家学者认为,大数据的价值相当一部分来自于数据共享,抓取数据和汇总巨量数据中的信息是大数据的本质,不允许数据收集,大数据无从谈起。例如药品制造商需要了解服药者的查询和购买信息以把握疗效,卫生部门需要通过了解民众网上查询行为知道某种传染病症状的流行程度等等,这些都是当事人并不知情的数据抓取行为。2008年,谷歌在政府和流行病学家之前两个星期预测到了流感疫情的出现。其做法是在人们进行网络搜索时,利用人们在网上对他们健康问题寻求帮助的行为来预测流感,例如通过追踪像咳嗽、发烧和疼痛这样的词汇,就能够准确地判断流感在哪里扩散。2008年11月,谷歌正式推出一个名为谷歌流感趋势项目,与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通常需要花费数星期整理并流感疫情报告不同,谷歌的流感趋势报告每日更新,可以为流感的爆发提供一个早期预警系统。但是,这类网络信息的收集引发对于隐私问题的担忧,人们担心自己在网络上的行为被网络公司所察觉并留存底案,尽管谷歌声明其流感趋势是从几亿个搜索结果中聚合而来,不包含任何能够确定用户身份的信息,但并未打消公众的担心。还有人质疑谷歌流感趋势实际上是向医药市场表明,谷歌有能力通过其搜索结果提供复杂而精确的分析,从而帮助医药厂商更为精准的广告。
总之,是强调数据保护从而保护隐私,还是强调数据利用以发展大数据产业,这是一个两难选择。在这种争论之中,2015年12月15日,欧盟执委会通过了《一般数据保护条例》,以欧盟法规的形式确定了对个人数据的保护原则和监管方式,其中包括数据所有者(用户)的个人数据删除权。这反映了现阶段社会公众和监管机构在数据隐私和数据利用之间的权衡。
2.乐消费的经济社会价值冲突问题。
互联网时代,乐消费即满足精神和心理需求的消费已经成为重要的服务产业。但是,有关这类消费一直有争议。首先,为乐而付出是否值得?质疑者认为商品的实用价值是实惠,而追求奢侈品中的精神和心理享受则是虚荣,不利于形成节俭的生活方式。其次,有些精神和心理需求是否合理,是否应该去满足?例如,当职业教育毕业后更易就业且收入水平较高时,许多家长和学生为了图名却仍然选择那些学习时间更长又难以就业的普通高校,被批评为盲目的。但是,能够上大学是许多家长与孩子的精神和心理需求,是智力、志向、素养等诸多非收入品质的标志,其中之乐不能以可见收入来衡量。笔者的观点是:如果认为商品与服务在经济发展中同等重要,就要承认物质消费与精神、心理消费两种行为同样重要,汽车、电器提高了人类物质生活质量,网络游戏增加了许多人的精神愉悦感,教育水平高提供了心理满足感。总之,服务业要发展,乐这个精神和心理需求就要成为重要消费目的。只要消费者从中获得了满意、愉悦、快乐的感受并愿意为此付费,精神和心理消费就创造了价值。
商业改造的分类
1商业街。这类改造主要是通过保留原有旧工业建筑以及街景,形成具有历史时代特性的商业街。商业街的改造模式注重历史原貌的还原,商业多以中高端餐饮、娱乐以及特色专卖店为主。
2购物中心。以购物中心为改造目的的旧工业建筑多位于城市较繁华地段,交通便利,而且有着比较大的体量,能够包容各式各样的商业业态。
3复合型商业。复合型商业主要是指改造后的工业厂房功能多样化、复合化,不只包括商业方向的改造,而且包含博物馆、城市公共空间、loft办公等方向的改造,以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合呈现,形成复合的建筑空间。这种类型的商业改造对建筑的结构要求较小,功能的组成上也比较灵活,改造后的适应性很强,因而成为目前国内最常见的改造形式。
影响商业改造的因素
旧工业建筑改造中商业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如项目本身的背景和规模、项目的周边环境、项目在城市的地理位置、项目的规划及定位、后期管理等都对旧工业建筑的商业改造结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背景和规模。根据建筑的历史背景不同,商业的组织形式也有着很大的不同。对于历史悠久或建筑风格独特的旧工业建筑,适合改造成与旅游相结合的商业,上海1933老厂坊就属于这种改造形式(图1);而对于一般性的旧工业建筑,这些建筑有着一定的历史内涵,这类的厂房可以进行适当的保留而形成艺术区或者产业园,商业以附属型商业的形态存在;另外还有些改革开放后的厂房,这类建筑的价值不高,改造的尺度可以比较大,可以做商业卖场等。同样,旧工业建筑的规模对商业的形成也有很大的影响。不同的商业组织对商业的规模有着不同的要求,因而,较小规模的旧工业建筑商业改造项目中,商业多组织成商业街或者复合型商业的模式,只有当规模达到足够大,才考虑商业中心的商业模式。
2周边环境。改造项目的周边环境直接影响改造型商业的形成,不同的周边环境意味着不同的人群结构、交通状况,针对这些社会因素,会制定相应的商业策略和商业目标,其商业的构成、商业的定位、和商业的比重也会有着很大的差异性。如上海创意.幸福湾中的商业受周边商圈的影响,普通的商业模式已经达到饱和,但另一方面区域内商业餐饮存在一定的空白,因而以此为突破口,整个项目定位为"餐饮为主、娱乐为辅的商业策略,这样,通过商业的互补性避开了和周边商业的竞争,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图2)。
3地理位置。旧工业建筑在城市中的地理位置对旧工业建筑改造中的商业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其地理位置分为两种,一种是位于市区中心地带,周边经济比较发达,消费水准比较高,商业的形成较快,容易营造出比较成熟的商业氛围。另一种是位于城市的次中心区,周边的城市居民密度较低,经济水平不高,周边的商业还处于发展阶段,未形成规模。如上海半岛1919,商业只占整体很好的一部分,虽然招商已经有两三年的时间,但商业发展依旧很缓慢,这与所处的城市地理位置有很大的关联(图3)。
4整体的定位。在改造之前设计方会综合各方面的因素或基于政府统一规划的前提,明确项目的实施方向,对整个项目有个基本的定位。整体的定位和规划对改造型商业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商业的类型、组织形式、规模大小也直接受到项目定位的影响。不同的定位其中的商业会有着很大的差别。如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图4)和上海复地四季广场(图5),两者分别定位为文化产业基地和商业综合体,两者的商业组织完全不同,前者商业少,规模小,项目主要功能为艺术展示,商业辅助存在,而后者商业多,规模较大,项目以商业为主。
商业改造的空间布局
商业空间对商业位置的选择有着很高的要求,需要便捷地可达性和良好的视野,能够让顾客方便、快捷的进入。由于旧工业建筑改造呈多元化形态,改造后的建筑功能往往不只是商业,还包括办公、博物馆,甚至公寓等,因而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确定商业的空间分布。在实际的改造活动中,商业的空间布局有几种情况。
1“点”式布局。“点”式布局是指在以旧工业建筑群为改造目标的案例中,由于项目的定位为办公、艺术中心、城市游览空间等时,商业不作为项目的主体来进行设计,只是对建筑群中的一栋或者几栋建筑甚至是某栋建筑的一个小的部分来进行商业改造,以满足基地整体的需求。这类商业布局比较零散,但一般占据项目的交通便捷处或者是人流密集处,如上海八号桥案例中,商业位于基地的临街面和入口处(图6)。
2“线”式布局。“线”式布局多出现在以商业街为商业组织形式的改造项目中,商业沿着人流较多的市政道路布置,呈“线”型分布。这种布局可以形成较清晰的商业动向,也有着较好的商业氛围。如上海沃弗1864中商业以线性布置,沿街展开(图7)。
3“面”式布局。“面”式布局分为两种,一种是大型的独栋多层工业厂房,当商业与其它功能复合时,建筑的地面首层或下部几层改造成商业,而建筑上部多用作其他功能,这种布局使得建筑的功能分区比较明确,但这也使得交通的组织更加复杂化;另外一种则是改造对象为大型的工业区时,商业成片区分布,与其它的功能区分开来,如前身为金陵机械制造局的南京的1865园区,总占地21万m2,建筑面积10万m2,划分为科技创意研发区、山顶花园酒店商务区、科技创意博览区、工艺美术创作区和时尚商业休闲区五个功能区(图8)。
4“立体”式布局。在以综合性商业为改造目标的多层旧工业建筑改造案例中,商业作为唯一功能占据建筑的所有楼层。如由南京丝织厂和南京微分电机厂改造而来的南京恒鑫大厦,综合性餐饮商业分布在整个建筑内(图9)。
商业改造的建议
1人性化。人性化的设计就是指以人为本,注重人在空间中的感觉。之所以强调人性化的设计,是因为原有的工业建筑是以生产为主要目的,无论是从空间的尺度上还是从各项配套设施上都不是为人服务的,忽略了人在其中的感觉。而现代商业建筑服务的对象是人,更加强调人在商业建筑中的感觉,因而需要根据商业空间的功能与需求进行适度的改造。此外,还需要考虑无障碍设计。
2个性化。为了吸引消费者,营造独特的商业环境,现代商业需要有个性。不同的商业由于不同的商品和服务内容,对空间环境也有着不同的追求。因而,在进行内部空间改造时,应该根据各自的品牌文化特点,赋予空间以个性魅力。
3历史人文性。注重历史文化的延续。现代商业强调空间的内涵性、人文特色性。而旧的工业建筑作为城市发展的名片,是城市的无形资产,是城市的人文精神所在和魅力源泉,所以在保护工业文化的前提下来进行商业改造,对营造商业空间是非常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