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数字化管理理念

数字化管理理念

时间:2023-09-01 16:58:0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数字化管理理念,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数字化管理理念

第1篇

关键词:数字时代 图书馆管理人员 素质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也有了质的飞跃,已经不仅仅停留在纸质图书的借阅、还书、归档等工作环节上了,还包括数字图书的下载借阅、搜索引擎的快捷方法等。可以说,数字出版传媒的发展,对21世纪的图书馆管理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图书馆管理人员不仅是图书馆信息的管理者、组织者、传播者,还应该是能力培养和技能教育者。具体而言,数字出版时代大学图书管理人员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素质。

一、坚持以人为本,更新管理理念

数字出版传媒的发展改变了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格局,但是很多人的思想并没有随之更新,还是认为图书管理员的工作是非常简单的,不就是借书还书、上架归档吗?根本就不需要太多的专业知识,差不多谁都能干。这样的思想明显已经落伍了,跟不上时代的脚步。因此,我们必须要对此种思想进行纠正,更新管理理念,全心全意地以师生为本。主要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坚持“以人为本”,提倡敬业精神。图书馆管理是一项服务工作,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我们要把教师和学生的需求作为自己工作的中心,根据师生的需求不断地完善自己的工作,爱岗敬业,坚定不移地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认真负责、热情洋溢地为师生提供一流的服务。二是以高品质的服务质量支持管理理念的更新。大学图书馆的工作就是为师生提供服务,图书馆管理理念的更新就是体现在高品质的服务质量上。图书馆管理人员既是管理的参与者,又是服务的实施者,更是管理理念更新的忠实执行者,是图书馆管理的重要一环,只有图书馆管理人员在以人为本的指导下提供高品质的服务,为读者提供人性化、个性化的服务,才能使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真正得以贯彻。

二、适应现代数字出版时代的专业素质

随着数字出版传媒的发展,高科技和网络技术在图书馆业得到了广泛应用,图书馆管理人员必须要有适应现代信息发展的专业素质,具备多元化知识结构层次,才能满足时展的客观要求。在数字图书馆网络化环境下从事图书情报资料工作,必须具备以下三方面专业能力:

(一)熟悉数字图书馆全文检索的查询

图书馆管理人员不仅要掌握传统的检索工作,而且要熟悉数字图书馆全文检索的查询,利用网络、联机等方式为读者提供满意的服务。这就要求图书馆管理人员既要掌握图书馆分类检索相关的知识和技巧,又要掌握互联网、局域网、专有网资源的检索,利用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选择更有效的检索方式,更好地承担起数字图书馆的检索咨询工作,以期掌握更丰富、更及时的图书资源,能够更好地为师生服务。

(二)具有纸质图书数字化的能力

为了拥有更丰富的图书资源,为了更方便师生的查询和阅读,将纸质图书进行数字化转化就成为了必然。随着数字出版技术的不断发展,纸质出版物数字化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了,这方面的软件也很多,如汉王OCR文字识别软件,可以很容易进行扫描、识别、转化,进而完成纸质图书的数字化过程。图书馆管理人员只要掌握了这些软件使用技术,就可以很方便地进行纸质图书数字化工作,进而能够很好地满足师生的数字阅读需求。

(三)具有收集、整理、处理、采购数字出版物的能力

如今,数字化出版物已经蓬勃发展,呈现越来越多的状态,如中国知网的电子期刊等,为了增加大学图书馆的藏书量。图书馆管理人员必须要具备收集、整理、处理、采购数字出版物的能力,将大量的电子出版物转化为馆藏资源,以便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更好地为师生服务。

三、具备综合素质和能力,成为复合型人才

数字化的发展对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不仅要政治思想素质过硬,而且要具备专业的基础知识、文化知识、较高的外语水平、较强的计算机知识,综合素质和能力都比较高。

(一)思想素质

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是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必备素质,也是重要基础。这其中包括理论等政治理论、政治敏感性和责任感、执著的敬业精神、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甘为人梯的崇高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规范等等。只有具备这样的政治思想素质,才能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和高尚情操,才能更好地发挥专业才能,也才能更好地完成图书管理工作,为读者服务。

(二)知识素质

一是图书馆专业的基础知识。图书馆管理人员不仅要具备丰富的图书情报专业知识,掌握基本的业务技术,而且要有综合归纳能力,以便适应图书馆这项知识性、技术性、创造性、学术性很强的工作,成为全方位的“复合型人才”。二是外语知识。大学师生在进行科学研究时,需要掌握外国最新的科研成果,以便更好地进行实验研究,这时就需要通过引擎搜索最新的外文原版资料。如果图书馆管理人员掌握外语知识,就可以很方便地搜寻最新的国外先进的情报信息,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好的服务。

(三)文化素质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图书馆学逐渐和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结合在一起,形成综合性学科,这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也就是掌握文化基础知识的程度,要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长期的知识积累,遇事果断、锐意进取,能够更好地进行服务工作,也能取得高效的工作效率。

总之,图书馆管理人员只有不断地更新管理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开展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争取做一名全方位、复合型的图书信息管理通才,才能适应数字出版时代的需求,才能更好地做好读者服务工作。

参考文献:

[1]代晓彦.浅谈数字出版时代大学图书管理人员的素质.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11).

第2篇

【关键词】大学学报;出版转型;管理

所谓出版转型,指现代出版业要实现出版理念、体制、管理方法、经营模式、考核体系的全面变革与创新,是一个功能、体系、结构全面重组的过程。大学学报是期刊出版中的一个重要分支,行业的整体转型也必然会对它的出版管理产生深刻影响。大学学报必须积极调整出版管理理念,适应出版转型,才能持续、稳定地发展下去。

一、大学学报数字出版转型的优势与困难

《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地指出,大力发展以数字化内容、数字化生产和网络化传播为主要特征的新兴文化产业是当前时期文化发展的重要任务。出版行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文化创意的传播者,还是各类信息资源交流、整合的集散地。数字出版转型是社会信息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出版整体转型的关键性内容。大学学报是知识创新的重要载体,承担发现、筛选和学术研究成果的重要任务,是社会信息化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数字出版转型也是必然趋势。

1.大学学报数字出版转型的优势

大学学报是用于展示高校科研与教学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出版物,由各大高校编辑出版。高校作为知识创新、人才密集、信息集中的场所,有丰富的出版资源和高水平的作者群体。大学学报编辑也具有较高知识素养,其对新知识、新事物的理解、吸收能力较强,同时又富有创新意识。这些都是大学学报数字出版转型的有利信息资源与人力资源保障。大学学报的受众面相对较小,发行量也比一般的出版物小。这些客观条件的限制,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更适宜以数字化的形式出版。

2.大学学报数字出版转型的困难

虽然大学学报进行数字出版转型具有一定优势,但其在转型过程中也面临诸多问题,包括资金问题、专业人才问题和版权问题。大学学报的数字化出版要引入新的出版技术,需要有充足的资金支持,但目前绝大多数学报都没有成熟、畅通的资金供应渠道,这极大地制约了大学学报的数字化出版转型。学报的编辑出版人员虽然都是来自各自专业领域的优秀人才,但数字化出版对网络和计算机应用的技能要求较高,而目前大部分编辑出版人员在这些方面还都达不到要求,这也是大学学报数字化出版转型面临的一大困难。版权问题也是大学学报数字出版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大学学报在数字出版过程中必须保护学术论文作者的著作权。然而,从目前大学学报的数字出版管理情况来看,对版权保护的重视程度还明显不足,版权保护技术落后,版权保护措施也还有很多疏漏。

二、出版转型期大学学报出版管理的创新途径

出版转型不论发展到什么阶段,内容生产力与内容品牌力始终都是衡量其行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但要实现行业竞争力的整体提升,还必须对出版的管理理念、管理方式加以创新。对于大学学报而言,要在出版转型期积极创新管理理念,打造自己独特的学术文化和理论研究品位,做有深刻文化内涵与高效研究能力的期刊。只有不断提升学报的内容生产力与品牌竞争力才能保证学报实现可持续发展。

1.创新大学学报的管理理念

在出版转型期,大学学报要建立现代化的管理制度,要面向市场,以科学、系统化的管理为手段,通过提升学报文化内涵来增强学报的核心竞争力。创新学报出版管理理念要求创新学报定位,开展研究型出版,以全面提升大学学报的市场竞争力、社会适应性为出发点,以促进学报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根据学报的出版特征、现状和未来的发展前景,总结实践经验,形成一系列符合新时期学报出版实际的理论。科学的实践、正确的理论指导、可持续发展的经营模式是研究型出版的典型特征,坚持走研究型出版道路,是大学学报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道路。出版转型期的大学学报应当坚持理论创新,体现出尊重科学、坚持原则、不随波逐流、关注现实的理论品位。大学学报能够为学术文化发展提供最为广泛和直接的平台。在出版转型期,学报的文化内涵也应当有所创新。学术文化内涵的创新不仅是新知识的创造过程,更应当是不同学术文化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展示过程。大学学报的编辑也应当积极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开展学术创新,紧跟科学知识发展的步伐,了解最新学术动态,为学术文化成果创造良好的展示平台,避免错失任何有价值的知识。

2.创新大学学报的管理机制

大学学报必须建立与出版转型、教育改革相适应的管理机制,创新财务、出版、编辑工作的管理制度。对于大学学报出版管理者的工作评估,要重点考核学报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资产效益最大化和资产保值增值等方面。综合运用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等手段,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不断增添学报发展的动力。大学学报的出版管理,应当通过内容多样、具有选择性的个性化售后服务来吸引更多的读者,为读者和学报的沟通交流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以扩大大学学报的影响力,增加学报的销售量。在创新出版营销模式方面,应当深入了解学报的市场需求,读者的阅读需求,积极发掘出版资源,满足不同读者的多样化需求。大学学报的出版管理还必须加强版权制度建设,完善版权合同相关细则,以期更好地保障学报与作者的合法权益。此外,各高校还应大力支持学报的数字化出版转型,积极拓展融资渠道,为学报社的出版转型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3.以高校优势为依托,提升学报编辑的整体素质

大学学报出版具有明显的人才优势,这也是其能够快速适应出版转型的有利因素。大学学报应当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为提升学报编辑的能力与素质提供良好的平台。积极更新管理方式,提高编辑队伍的知识层次、政治素质及业务能力,强化编辑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其职业道德水平,培养良好的服务意识与精品意识。定期组织编辑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以提高编辑人员的基础业务能力和语言文字编辑能力。应对出版转型,还要对编辑人员加强数字技术应用的相关培训,以提高编辑队伍利用网络技术的调研能力、自学能力、沟通能力、信息搜集与利用能力,从而为学报内容把好质量关。

4.在技术上实现智能管理与动态管理的有机结合

出版转型期数字技术的发展让期刊编辑工作各环节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大学学学报的出版管理工作中,有必要采取数字化流程对学报的资金管理、运作方式、营销策略、编辑加工等管理工作进行创新,将智能管理与动态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以提高学报出版的管理效益,这也是实现数字化出版的基础。数字技术与出版环节的深度融合,将大大提升编辑效率,方便读者、作者与学报的信息交流,在控制财务风险、严格资金运转流程、版权保护等方面也能发挥积极作用。数字技术可以提升管理系统的智能识别功能,例如对于财务管理,可以设定风险提示信息,避免不规范的财务流程。对于编辑内容的智能识别,杜绝作者的学术不端行为,也将大量减少编辑的工作量。同时,大学学报也要充分利用好自身优势,充分发挥其学术资源优势,打造学报独有的内容源,整理形成常态内容,同时积极开发数字资产管理系统,探索数字出版经营模式。出版行业的整体转型本身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网络与数字出版的转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也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大学学报在出版转型期应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技术上实现智能与动态管理,以提高管理效率,同时以院校优势为依托,切实提高学报社编辑出版的能力,积极创新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以更好地适应出版转型,促进大学学报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军纪,张岩波,李思进等.多媒介融合出版条件下的《山西医科大学学报》编辑出版思路[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4(2):157-158.

[2]马殷华,黄勇.信息网络环境下学报编辑出版学研究[J].编辑之友,2012(11):73-75.

[3]张晋海.试论学报编辑出版科学性的加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6):142-144.

[4]纪秀明,张春斌.论儒家伦理对当代编辑出版管理的启示[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125-128.

[5]喻菁,廖荣涛.学术期刊编辑出版工作项目管理概念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8):148-150.

第3篇

在广州参加了由中山大学为期十天的档案信息化管理专题讲座。随后,到广州、深圳、海口、某省等地,就当地企业的数字化资料管理,进行了参观和考察,收获很大,下面就这次短期学习培训浅谈几点认识。

一、要树立先进的数字化管理理念

信息化管理,在我国起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经过九十年代方兴未艾的发展,尤其进入新世纪后,随着科学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在东部的经济发达地区,数字化文档资料管理已日渐成熟,并在社会和生活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数字档案是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普遍应用基础上,利用数字化手段,以综合档案信息资源为处理核心,对数字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收集、管理,通过高速宽带信息网络设施相连接和提供利用,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超大规模、分布式数字信息系统。它是以有序的信息空间和开放的信息环境为特征,包含在办公自动化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和管理系统、公共信息数据管理系统等更为广阔的大系统之中,由分布式档案信息资源构成的具有强大服务功能的跨机构、跨地域的信息系统。

二、数字档案与传统档案的关系

数字档案的建成,并不意味着传统档案的消亡。由于各自的主要功能不同,加之各自具备适应某种社会需求的特殊优势,决定了数字档案和传统档案将,它们之间是一种互为补充、互相依存的关系。在档案信息的加工上,传统档案信息经过数字化加工、整序,成为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的核心组成部分,并生成各种类型的信息目录和结构较为单纯的档案参考资料。

三、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全体员工的数字化技术应用水平,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工作效率。

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是档案工作者素质的全面提高。数字化已经越来越多的应用在日常生活和工作当中。这就要求我们档案人员要提高自身素质,加强业务学习。尤其这几年档案信息化已经越来越多的运用在经济生活和工作领域当中,加之各级领导对档案工作的重视,这就更进一步促使我们档案人员对档案业务的培训和专业知识的加强,掌握和提高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能力和水平,成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行家能手,实现工作效率化。

四、数字化管理对本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目的就是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应用信息技术提高档案利用服务水平。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手段和技术方法,使档案部门可以用更快捷、更生动、更形象的方式为各级部门提供优质服务。作为我们石西油田这个比较新的油田,档案完全数字化、网络化还没有完全实施,这个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档案工作的方方面面,要完全利用数字化管理,为我们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和价值。

这次数字化档案培训,我感受到自己还需要学习很多的东西,也感受到了我们这里与南方先进的管理理念存在一定的差距。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不仅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对档案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是我此次南方之行感受较为深刻的一点,因此通过这次的学习,让我感受到作为一名档案工作者的神圣和她职业为社会带来的经济效益的伟大。

第4篇

一、影响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1.标准多样化制约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现有的企业档案管理标准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由于各企业执行的标准不统一,既有执行国家标准、又有执行行业标准,还有执行企业标准,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档案管理标准化是档案信息资源集成和共享的前提条件,档案信息化建设需要统一规范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

2.信息多元化影响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传统的企业档案主要是以纸质档案为载体模式,随着计算机的飞速发展和普及,企业档案管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主要表现:一是档案的载体形式呈现多样性,一般分为纸质、磁盘(带)、光盘、胶片;二是档案格式多样性,从一维空间发展到三维空间,从文字、图像到声音、三维模型;三是企业档案的内涵不断丰富,不再是单纯的科技、会计、文书等传统的种类;四是软硬件不断地升级换代,成为影响档案信息化的一个主要因素。

二、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

1.档案管理理念的改变。企业档案管理理念将由“前端管理、全程控制、协同运营和电子文档”取代“末端收集、分段管理、独立展开和纸介文档”管理理念。

2.档案业务流程的再造。企业档案管理将对档案资源进行整合和深度挖掘,通过统一的管理平台,及时有效地提供档案信息为企业服务,实现企业档案的收集整理、科学保管、开发利用、信息服务全过程的网络化管理。

3.档案人员素质的提升。企业档案管理需要具有档案学、管理学和数据库管理的综合型人才,高素质、专业化的档案管理人员队伍,能够在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起到决定性作用。4.档案管理模式的转变。企业档案管理实现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向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电子办公模式转变以及档案管理人员从保管服务型向提供利用型转变。

三、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1.长远规划法。企业档案工作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密切相关,如何确保企业档案系统、完整、准确和安全,更好地为企业生产经营、技术开发和科学研究服务,是开展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因此,我们从档案工作实际出发,制订企业档案工作长远发展规划,并列入企业信息化发展规划,按照档案信息化长远发展规化,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实施。

2.定性分析法。根据企业档案信息化发展规划,我们坚持以企业生产经营为中心,通过对各类档案分析对比,找出企业中利用率最高、利用最广泛,利用需要最迫切的档案类型,本着急用先上的原则,率先实施档案数字化建设,为全面推进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3.实践验证法。一是实现档案多全宗管理,除对母公司各类档案实现全面管理外,实现对子公司和异地档案的管理;二是实现档案效率的提升,档案人员可直接利用相关数据进行档案编目,节省了档案整理时间,提高了档案利用效率;三是实现档案资源的优化,节省档案存储空间,有利于档案的异地备份;四是实现网络化的借阅审批,最大化地为档案使用者提供最优质、最方便的服务;五是实现档案远程查询利用,各个部门根据相应的权限,可在任何地方进行档案的查借阅。

4.循序推进法。为了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我们公司按照循序推进的原则,分阶段实施档案信息化建设。2011年,建立档案信息化管理平台,设立公司档案网站,填补公司档案信息化建设空白;2012年,开展产品底图数字化,提升产品底图利用效率,实现档案资源由保管服务型向主动提供利用型号转变;2013年,开展数字化档案馆基础数据一期建设,引进数字档案馆模型理念,提出238档案数字化工作法;2014年,实施数字化图书馆建设,提高科技图书期刊利用效率,实现为公司生产经营和技术研发提供方便、快捷和优质的服务;2015年,档案信息化管理平台优化与完善,适应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

四、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取得的初步成效

第5篇

汽车行业管理软件创新产品奖

用友eWorkshop是新一代数字化经销商专家助理系统,支撑经销商业务运作流程,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为经销商提供专家助理,快速提升主动服务能力,帮助服务顾问迅速成为服务专家。

用友汽车研发的数字化精益车间管理系统——eWorkshop是专为汽车行业4S店量身定做的一套高科技应用软件,该软件可以协助汽车销售企业快速、高效地实现信息化、数字化的全面建设。它所承载的是先进的销售、服务管理理念,由优化的业务流程所贯穿,由具备高度扩展能力的软硬件及系统架构所支撑,是真正符合中国市场需要的信息化、数字化管理体系。

eWorkshop是新一代数字化经销商专家助理系统,支撑经销商业务运作流程,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为经销商提供专家助理,快速提升主动服务能力,帮助服务顾问迅速成为服务专家。

eWorkshop为业务服务的同时,可以为主机厂商带来以下价值:帮助主机厂商巩固DMS的先进性,保持对竞争品牌的领先优势;保持主机厂商售后服务品质,增强品牌美誉度,扩大企业影响力;实现主机厂商售后维修业务IT系统全覆盖,建立售后维修业务数据科学收集、汇总平台。

eWorkshop为经销商带来以下价值:通过可视化、移动化管理,帮助经销商实现售后服务精益化;为经销商增加数据智能分析能力,使管理层科学决策;实现维修过程透明化,增加与客户的业务接触点;增加信息沟通渠道,通过提升效率提升客户满意度、忠诚度,增加服务利润。

此外,eWorkshop还可以使车主享受到更快捷、便利的服务,提升车主尊荣体验。

作为高科技软件产品,eWorkshop采用了大量新技术。在技术创新方面,该系统具备如下特点:使用和集成RFID、视频图像识别、短信、视频监控、LED等技术;基于J2EE三层技术架构;产品功能涵盖整个售后服务流程;产品业务匹配能力高于经销商要求,具备引导客户的作用。

eWorkshop具有以下特点:利用看板原理,可视化管理售后维修业务;利用专有高科技设备进行数据采集和信息传递;利用Web、移动设备增加客户与业务接触点。eWorkshop的产品理念是:消除浪费,增加信息沟通渠道,通过提升效率来达到对车间的优势管理;标准化维修业务;

第6篇

关键词:传统档案馆;数字档案馆;比较

中图分类号:G27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5-0162-02

传统档案馆的工作重点是接收、保管档案,以档案文献服务为主,以本馆所保存的档案为基础,向利用者提供各种档案文献服务。传统档案馆在对档案接收、整理、鉴定、保管、提供利用这一系列工作中已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制度和流程。数字档案馆采用了新的技术来完成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与提供利用等工作任务。因此,数字档案馆的工作有着全新的内容,这些内容值得我们去研究。

一、传统档案馆与数字档案馆的管理模式存在差异

传统档案馆是我们党和国家永久保存档案的基地,是科学研究和各方面利用档案史料的中心。传统档案馆是以实体的建筑物形式存在的,因其管理对象为记录在纸张等载体上的以文字符号、图表、图像等形式存在的档案信息,这种档案信息的存在方式也被称为“实体”,所以,传统档案馆的档案管理模式是将馆藏档案以全宗或案卷为保管单位,围绕着收集、整理、保管、鉴定、编研和提供利用等业务开展工作,体现集中统一的管理原则和思想。具体地说,传统档案馆的管理模式是遵循集中统一的管理原则,围绕档案业务工作的各个环节展开的档案管理模式。

数字档案馆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档案馆。它是采用现代高新技术所支持的数字档案信息系统,代表的是一种信息环境和基础设施的构建,是超大规模的、没有时空限制的知识信息中心。数字档案馆的管理模式是一个开放式的硬件和软件的集成平台,通过对技术和产品的集成,把当前大量各种档案载体数字化。也就是说,“数字档案馆”是一个电子信息的仓储,能够存储大量的、各种形式的信息,用户可以通过网络方便的访问它,以获取这些信息,并且其信息存储和用户访问不受地域限制。所以,数字档案馆的档案管理模式与传统档案馆的档案管理模式是不同的。数字档案馆的管理模式是在集中统一管理原则指导下,对档案信息集中统一管理及开发利用,对电子文件本身则采取了分散管理的办法,只对档案信息进行“虚拟接收”实行集中统一的管理。

数字档案馆采取了新的信息技术来完成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与提供利用等工作任务。尽管传统档案馆和数字档案馆之间存在着很多区别,但数字档案馆必经是由传统档案馆发展而来的。传统档案馆是数字档案馆的基础、数字档案馆是传统档案馆的扩展、数字档案馆是现代化的新型档案馆。

二、传统档案馆与数字档案馆管理流程存在差异

传统管理流程的差异表现在:第一,传统档案馆与数字档案馆的档案信息来源及进馆方式不同。传统档案馆的档案信息来源主要是依靠人们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各种纸质文件材料,包括电子文件的纸质打印件,具体的进馆方式是采用传统的档案接收和移交办法。而数字档案馆的档案信息来源主要是根据用户的需要,对相关的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动态搜寻和组织”,包括对数字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大面积的跨空间的、跨行业的搜寻和组织。数字档案馆的档案进馆方式,目前有集中式与分散式两种。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依托,数字档案档案馆可以采取分散保管、集中控制的文献组织方法,不再把档案实体收集进馆。第二,传统档案馆与数字档案馆的档案载体形式不同,传统档案馆的档案载体主要是纸张。几千年来,纸张一直是信息保存与传递的主要载体与媒介。而与之对应的数字档案馆档案载体形式则多种多样。数字档案馆的数字化信息主要存储在光盘、硬盘和软盘上。但新型载体存储起来的信息,往往是不能直接阅读的,必须借助于机器和设备,并且极易受到外力的干扰和破坏等等。第三,传统档案馆与数字档案馆的档案馆运行状态和功能不同,传统档案馆的运行状态可以简单概括为是对纸质文件材料进行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及开发利用的工作,传统的档案馆则只能提供馆藏实体档案来提供人们利用。而数字档案馆运行的实质与人们所熟悉的传统档案馆不同,它是根据用户的需求,构建一个虚拟的档案信息环境,这种以用户为中心而构建的虚拟的档案信息馆藏,可以打破传统档案馆的物理界限,是档案馆可以成为在网络上能够灵活方便地搜寻、选择和联结档案信息资源的动态信息系统。第四,传统档案馆与数字档案馆的服务方式不同。传统档案馆的服务方式基本上是以本地服务为主,服务工作的开展以档案馆为中心,服务地点局限于档案馆内,利用者必须到档案馆去,而档案馆的开放时间也是极为有限的。在其开放时间之外,无论你如何急需,一般来说都无法获得任何服务。数字档案馆以信息服务方式为主,以用户为中心。档案馆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将本馆的以及网络中的数据库有关的信息直接传送到用户家中或办公室里。只要通过网络上的个人电脑,就可以成为数字档案馆的服务对象,且能够查找该档案馆的馆藏及利用情况等所需要的信息。第五,传统档案馆与数字档案馆的档案整理形式不同。传统档案馆的整理工作,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的整理手段而进行的,一般是将收集来的档案,科学地组织起来,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大体上可分为实体控制和智能控制两个大部分。数字档案馆的库藏档案主要是以数字化的形式出现的,它符合电子文件的形成规律,使档案的管理过程简单化,大大降低了档案馆的负担。采用分散保管、集中控制的收集方法,使档案实体分散于各个立档单位之间。因此,其信息存放的物理位置实际上就体现了档案的全宗关系,已经清楚地说明了档案的相关背景信息。此外,传统档案馆与数字档案馆的档案检索工作不同。传统档案馆的档案检索工作,主要是利用一些比较简单的、手工的检索工具而进行的。相对于传统档案馆而言,数字档案馆可以实现档案的全文智能化检索方式。传统档案馆的保护只要档案文件保存在耐久性的载体上,就达到了保护档案的目的。与之相对应的,数字档案馆的保护工作包括两方面的任务,一是要确保电子文件的长期存取,也就是要注意软硬件环境的维护;二是保护电子文件数据的安全,防止电子文件的损毁、删除、修改等。

三、传统档案馆与数字档案馆管理环境方面存在差异

传统档案馆与数字档案馆管理环境方面存在差异:首先,表现在对技术的要求不同。由于传统档案馆所保存的档案主要是纸质档案和非常少量的缩微胶片、磁性载体等档案,所以对传统档案馆的技术要求一般比较低,多以手工管理为主,主要利用一些简单的档案目录、卡片等手工检索工具进行辅助管理,即可帮助用户查找所需的资料内容,进而对技术的依赖性和要求较低。而数字档案馆的档案主要是以磁介质、光介质等为主要载体的档案,在工作条件上完全依赖于现代通信网络基础进行管理与工作,依靠高新技术的支持,实现的是馆藏数字化、传递网络化、存储海量化、服务自动化、信息共享化的工作模式。很显然,数字档案馆的新型的档案载体形式虽然在技术和利用效率上优于传统档案馆,但是对技术的严重依赖性和对技术的高要求也是没办法改变的。其次,对工作人员素质的要求不同,传统档案馆对档案人员的素质要求是由传统档案馆工作的内容及工作重点所决定的。传统的档案工作人员在很大程度上给人一种“仓库保管员”的印象。传统档案馆对档案人员素质的要求是以掌握档案学基础理论和档案工作技能为主的。数字档案馆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区别于传统的“仓库保管员”,是以一种崭新的面孔出现的信息管理员,专门负责信息的转换、数据的分析、未来的预测等工作。数字档案馆的出现引起员工整体角色的转变,对档案工作人员的素质、知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档案工作者要调整心理状态,更新观念,以适应新的信息环境;学习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并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数字档案馆所需要的是复合型、一专多能的人才。

四、传统档案馆与数字档案馆管理理念方面存在差异

传统档案馆的管理观念,是一个由封闭、半封闭向半开放、开放逐渐转变的过程。在传统档案馆的条件下,档案信息与纸质载体有着互为存亡的关系,一损俱损,档案馆的管理观念仍以“保管”为主,服务范围相对狭窄,服务对象也比较单一,档案的利用群体十分局限。传统档案馆的管理理念实际上就是要突出“以档案馆为中心”,偏重档案征集与保管工作,用户直接到档案馆查找所需档案材料即可,不用考虑其他因素。

在互联网时代,数字档案馆采取的是互相联结,资源共享的本性,由于数字档案馆是本着公开、共享、开放的管理理念,进而对传统的观念构成了强烈的冲击。电子时代下的档案,开放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数字档案馆更是提倡一种“信息超市”的管理理念,把用户至上的服务理念作为档案工作的重点,希望的是把档案馆建设成为一个能够提供大量的基础数据的信息化、科技化档案馆。因而,数字档案馆强调的是“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开发高质、规范的档案资源,为用户提供便捷的网络查询服务。

通过传统档案馆与数字档案馆的比较,传统档案馆在档案资源收藏与提供利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是数字档案馆的档案信息来源;而数字档案馆也为传统档案馆提供了进一步的发展机遇。由于二者各自存在着优点和缺点,就决定了数字档案馆与传统档案馆必须相互依存,才能促进我国档案馆事业的和谐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东斌.论数字档案馆与传统档案馆[J].档案管理,2003,(3):10-12.

第7篇

关键词: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计算机互联网

摘要:文章从分析当前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不足入手,探讨优化图书馆人力资源科学开发和数字化管理的对策。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7)04-0118-02

1当前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不足分析1.1缺乏“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在传统的图书馆管理理念中,虽然也重视关于“人”的招聘和培养,但是没有形成系统、科学的“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传统的图书馆人力管理以业务技术、单位任务或现阶段发展目标为考虑对象,没有形成人事管理上的一整套管理思路,其中包括对人员的引进、培训、上岗、创新和发展的具体管理方案。人力资源作为一种资源,它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只有对现有的图书馆人力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建立良好的图书馆人才管理体系、形成一个行之有效的梯队结构才能将人力资源转变为人力资本。但是当前的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更侧重的是铁饭碗式的编制管理,忽视投入产出的效率管理,导致人力资本管理的缺失。在图书馆组织结构管理层面,馆员的规模反映了人力资源“量的规定性”,而从图书馆人才管理体系看,则更多地反映了组织中各个体人力资源具有“质的实践性”。因此,首先,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不能把具有丰富图书馆馆藏整理能力、知识和经验的人才作为简单的体力劳动力配置,而应该作为脑力劳动资本进行职务配置;其次,要构建完善的人力资本奖励机制,编制整套执行力高的人才晋升和薪酬奖励机制,革新人才考核方案和评价制度,以最有吸引力的奖励机制招揽人才、培人才、留下人才。

1.2信息时代的数字化管理冲突

信息化管理,简而言之就是利用现代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使用计算机及网络系统对企业的各项信息进行集成、汇总、运算和分析,从而满足现代企业管理的需求。信息化图书馆是在传统图书馆的基础上,加入计算机网络技术改变和发展起来的。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是以不同楼层的馆藏人员提供的,这样的人事服务形式会受到时空的局限,只能“蜷缩”在一定的地区和限定在一定的时间段内为读者服务;信息化下的图书馆的服务是开放的,其人事的管理主要在于数字化集成图书分类汇总系统的管理。传统的图书馆员的工作内容主要在于采购图书、编制书目及分类排放,担当的是社会传播者的角色;信息化下的馆员的工作任务在于收集客户端图书管理信息、进行读者的咨询服务、网络导航服务以及信息分享服务,担当的是信息“引航者”的角色。

2运用人力资本思想施行图书馆人力资源的价值意义与古典管理理论相比,现代管理理论更进一步体现出人本主义倾向。人际关系学说认为,分工越细,工人就越需要激励和协调,为消除授权过多或过少而对人的积极性的伤害,组织结构的设计须有利于沟通和减小冲突,并着眼于优化组织中等级和职能过程的人际关系。图书馆作为知识、信息、文化和科学的汇总机构,在管理过程中突出和践行人力资本管理模式,是信息化环境下推行人力资源革新的重要举措,也是未来图书馆科学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3以人力资本思想统筹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

3.1顺应网络信息化时展潮流,转变传统管理理念为现代数字化图书馆管理理念

在可移动网络的时代背景下,几乎大大小小企业中的客户和员工已逐渐开始向创新2.0为前提的“互联网+”时代转变。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图书馆管理者对员工的定位已从传统的经纪人变为了知识人,更多地是要求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充分利用脑力劳动,创造更大的价值,而并非体力劳动。在“互联网+”为背景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原有的工作流程、人际关系、领导者的角色定位和企业的价值观都发生了一定的变革,领导“专治”的管理理念已不适应时代的要求,管理人员的职能从以前的制度约束变为相互理解、适度的引导与局部发展,员工成为帮助图书馆长远发展的“合作者”角色。那么,作为图书馆管理人员,当知识消费者与员工都能够通过移动终端进行交流沟通时,只有改变人力资源管理方式,才能更好地适应当前网络化的环境。互联网环境下最大的特点在于云计算、快传递、高科技和智能开放,人们可以通过计算机终端实现人机交互式交流。图书馆的管理者必须重视网络环境下的制度改革、理念更新和知识储存模式更新,以制定信息化和数字化的新型管理模式,使全体员工能对相应的服务做出预测和科学管理。人才,是企业和社会发展最核心的要素。图书馆的职能是“整合资源,创新价值,创造财富”,唯有人才才能创造管理模式。因此,图书馆管理者应该重视人才,发挥人的软实力。

柳亚楠:网络时代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试探 3.2创新全体馆员激励鼓励机制,激发全员服务及运用、开发和管理信息化系统的自觉性

每个在图书馆工作的员工都是为了生存、为了获得更高的工资,但是编制下的员工管理模式会使其感到无聊乏味,进而降低工作效率,那么图书馆管理者如何制订激励机制,如何用“钱”来激励员工呢?利益驱动就是当前网络形式下创建激励鼓励机制使员工更为努力工作的最佳方式,员工追求工资增长和图书馆追求服务精益并获得社会好评的性质是一样的(见表1)。

3.3以宽容、宽松的理念构建图书馆和谐管理氛围,理顺人际关系,发挥群体优势

环境就是生产力。一个图书馆管理机构如果能创设一个舒心的工作环境,不但可以激发馆员奋发向上的工作热情,而且还可以增强馆员的归属感、责任感,有利于调动全体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有利于管理机构凝心聚力、创新发展。为此,作为图书馆管理者来讲,一定要做好协调工作,切实加强图书馆管理机构内外关系的协调,努力创建和谐、舒心的工作环境,要经常开展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以陶冶馆员的情操,努力创造人人思上、人人思进的工作环境;在做好内部环境建设的同时,还要在对外沟通、协调上狠下工夫,切实加强横向联系,多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搞好图书馆各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使关系更趋和谐,发挥群体优势,共同营造和谐的外部发展环境。

3.4培养一批能适应网络化、数字化、云计算的专业化图书馆管理人才队伍

上海外服市场营销部市场发展副总监王恩君曾言:“伴随着互联技术的持续深入,服务与技术将实现真正的全面融合,为企业创新商业价值。”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应该牵手互联网打造全新未来,首先构建由云服务、“速创”核心系统、全国各地的图书资源委托汇总平台交互共享联合而成的数字服务管理平台;其次,有针对性地培养一批能适应网络化、数字化、云计算的专业化图书馆管理人才队伍。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决策管理中,大数据化已渐渐成为重要的管理工具。基于大数据背后隐藏的有效资源,图书馆管理者在管理上可提供更多的个性化与标准化服务,在人力资源的配置上要能够合理地处理好员工、客户、领导之间的关系,这将为提高图书馆管理效率打下良好的根基。

参考文献:

[1]袁闯,丁秀琴.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培训的新模式:浅谈网络教育在图书馆人力资源培训中的运用[J].科技信息,2006(5X):195.

[2]秦若萍,周萍萍.网络经济时代的公共图书馆人力资源问题及解决办法[J].中国科技信息,2012(7):179.

[3]张瑞莹.互联网时代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3(1):10-11.

[4]郑颖佳,王爱仙,郭琪.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思考[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291-293.

[5]谢辉.试论网络时代图书馆的人力资源改革[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127-128.

[6]郑辉.网络时代高校图书馆组织机构变革和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J].信息窗,2000(4):11-13.

[7]丁玉珍.网络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探析[J].甘肃科技纵横,2004(6):107.

第8篇

 

一、数字化技术在医学档案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数字化档案管理的制度缺失

 

医学档案是伴随着医疗体系的发展而来的,用于记录患者基本信息、治疗过程、治疗结果等信息,既便于患者后期查询又利于医学研究。然而,在传统管理体制以及管理技术的限制下,医学档案管理工作不仅缺乏管理科学的管理制度而且缺乏严谨的管理态度,部分小型医疗结构甚至无专门的档案管理组织,流于形式。管理体制与管理制度的缺乏所导致的影响是深远的,在该管理环境下直接制约了数字化技术在医学档案管理中的运用,信息化建设阻碍重重。同时,部分医院单位信息化建设上停滞不前,现有档案管理设备落后且陈旧,跟不上时代需求而且缺乏现代化设备的必要投入,直接制约了数字化技术在医学档案管理中的运用。

 

(二)医学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意识不足

 

由于传统管理模式以及理念的影响,诸多医学单位管理者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度,进而导致对数字化技术的引进和运用缺乏深入了解,重视度自然偏低,甚至未曾听说过。此现象不均阻碍了数字化技术在医疗体系中的运用而且阻碍了医学改革的发展进程,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医院为了追求利润而弱化了无法获利环节的投入和降低了重视度,医学档案管理工作就位列其中,备受冷遇,由此影响到了现代科技在医学档案管理工作的运用。同时,部分医院或单位因经费的制约而缩减了档案管理工作经费与人员的配备,数字化技术的运用更无从谈及。

 

(三)专业化的医学档案管理者较为缺乏

 

专业数字化医学档案管理人才的缺乏,导致了档案管理部门在开展数字化建设时困难重重,不能及时有效地开展数字化建设的规划以及实施。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便是数字化的医学档案管理平台能够搭建好,但是因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不足,缺乏相应的操作技能不仅降低了工作效率而且可能导致数据出错,影响到整个管理工作的有序进开展。此外,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非专业人员兼职现象,虽然节省了管理成本但却极大的削弱了其工作的积极性,难以确保医学档案管理工作的成效,更不利于数字化技术的运用和推广。

 

二、数字化技术在医学档案应用中的对策

 

(一)将传统档案管理与数字化融为一体

 

数字化技术在医院档案管理中的应用是随着传统档案管理的发展而逐步深化的,传统的医院档案管理系统是数字化技术应用于医院档案管理的基础。数字化的档案管理可以有效提升传统档案管理的效率,节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1 ]。当然,数字化档案管理需建立传统档案管理基础之上的,在运用传统档案管理优秀管理理念与程序的前提下融入数字化技术,逐步实现两者的结合。

 

首先,转变管理理念,深化对数字化技术的认识。尤其在当今医患关系紧张的局势下,做好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为纠纷的处理保留了原始证据。其次,建设数字化档案管理部分或设置专业人员,将档案管理工作的重心由传统档案管理模式逐步向数字化档案管理倾斜,实现有序过渡并最终实现数字化技术在医学档案管理中的全面运用。

 

(二)强化人才培养促进人机结合

 

数字化技术与医学档案管理“联姻”的关键在于人,人才的培养是促进数字化技术在医学档案管理中发挥作用的关键因素,更是推动数字化技术在医学管理改革中的催化剂,为此应着重强化人才的建设。

 

首先,注重综合性人才的培养与建设,医学人才不仅仅要具备专业的医学知识而应兼顾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培养;其次,引进专业化的信息化或计算机技术人才,从事专业化的档案管理工作。改变以往非专业人士管理或兼职的现象,从根本上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性质与效果;其三,对现有档案管理工作进行专业化培训,培训内容应多样化。例如,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信息化技术的基本知识、数字化技术的基本知识与相关软件或设别的操作等,以最大程度上的促进人机结合,提升档案管理工程在科学性与现代化。

 

(三)加强数字化技术所需硬件设施施的投入

 

对于加强医学档案的数字化管理要以完善硬件设施为基础和前提,硬件设施的建设与完善需要具有一定的预见比以及可靠性,在医院发展过程之中要循序渐进地建立网络系统,为逐步发展起来的档案数字化建设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 2 ]。

 

同时,可充分运用数据库技术将现有的数字化数据纸质化信息存入其中,形成完备的信息储存管理,既便于随时查阅与开展研究又可以避免纸质化存储带来的负面问题。此类数据还可以通过医学内部的局域网实现实时查阅与共享,同理还可以与其他单位之间进行信息的共享,为数字化技术的运用提供了基础。

 

(四)整合医学档案数字化的原始资源

 

随着科技的发展,医学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势是运用数字化技术,整合现有资源并强化资源的高效管理,具体而言医学档案的数字化管理要立足两个方面:其一,是对于医院馆藏的数字化的管理;其二,是对于社会化资源的馆藏化的管理。

 

对医学馆藏的数字化管理要注重以下几点内容:

 

首先,要充分结合各个医学馆藏的研究方向与特点,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将现有的信息纳入其中以实现集中化管理[ 3 ];

 

其次,将现有纸质化病例以及诊疗报告,包括影响资料等通过数字化技术处理,存入数据库,便于查询与研究以及与其他馆藏之间进行共享;

 

其三,制定用户管理制度,根据馆藏使用人员的特性设定用户权限,可分为查阅、下载、浏览等不同权限,提升用户管理的科学性进而最大程度上的保障数据的安全性;

 

其四,加强数据库的安全管理,以避免病毒或黑客的入侵而引发难以估量的损失。

第9篇

关键词:新时期;档案;创新;机制

现代化医院管理中,档案的管理工作已被列为重要的管理内容之一,档案的作用已渗透到医院管理的各个环节,为医院的建设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伴随着医院管理水平的提升以及智能化手段的升级,对医院档案管理的要求、信息化技术的运用、以及原始档案管理与先进的数字化技术的融合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因循守旧的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医院档案工作的发展要求,因此,建立一个科学的、高效的、满足和适应当前信息化、数字化技术支持的档案管理模式,才能适应社会和医院的快速发展。笔者就新时期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机制提出以下见解,与同道探讨。

1 档案管理理念与制度的创新

传统的医院档案管理存在"重管轻用"的现象,具有"等、靠、要"的传统管理模式,同时在制度上也不够灵活,这就直接影响了实际工作的创新及工作效果,大大降低了档案管理的实用性和有效性,这就要求医院管理者和档案管理人员在管理理念上要有创新和变革。

1.1医院要根据全新的管理理念建立健全医院档案管理新机制,在原有的体系里要通过网络对各职能科室各项档案进行统一汇总和技术处理,并加强对各科室档案管理工作的制度化建设,加强日常的指导与监管,使职工充分认识档案的重要性,在日常工作中能够认真履行档案的收集与归档工作。

1.2重视档案管理的硬件建设,开设专门的档案信息化工作室,扩建档案资料存储室,在启动信息化档案管理的同时,大量的原始档案及图像、物品都应该由原来的分散管理改为集中管理。便于档案资料保管、查阅和管理。

1.3档案管理人员要转变管理理念,培养创新意识,力争做到档案资料事前介入,在各个涉及到归档资料的部门,事前就由档案管理人员提出信息资料的归档要求,在源头上规范档案的格式与内容,同时参于事务过程中,主动了解涉及档案管理的工作进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如我院在东部院区的基建建设中就做的很好,像工程起步阶段,档案室即介入基建部门,对建设管理和建设工程项目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及声像载体等资料介入管理,要求基建部门按照标准及时收集留存并集中统一由专人保管;在工程建设过程,指导基建部门档案管理人员及工程技术人员分阶段做好基建文件材料的整理归档,尽可能实行全程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事后及时对基建档案进行归档整理,并对所归档的内容进行系统分析和检查,发现有遗漏的资料及时通知基建部门整理归档,确保在收集过程中,不仅收集主要档案,还要收集次要档案,以实现档案的完整性。

在制度创新上,要进一步强化制度建设。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档案工作经常会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因此,在日常工作中,档案部门必须随时关注各方面变化,将新的档案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管理手段融进新的档案工作制度,积极推进制度创新与完善,以适应医院发展的需要,以及档案管理自身发展的需要。①建立档案管理组织领导体系,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检查和考核,不断提高档案管理工作领导水平;②建立档案管理人员责任制,加强对档案材料的控制、积累以及检查考核;③要建立和健全教育管理制度,如登记、统计、考核、评估、奖励制度;④建立教育约束和激励机制,促使档案管理人员产生紧迫感和危机感,主动参加继续教育,更新知识,提高业务能力水平。

2 档案管理服务方式的创新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与时俱进已成为档案工作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改变以往重管理轻服务的管理模式,把工作重点从档案实体管理转移到档案服务管理上来,不断改进服务方式,创新服务功能,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

2.1建立医院档案网页,有利于医院档案普通信息的浏览、专业信息的查阅以及重要的档案信息按照授权通过规范路径的调阅。档案部门的负责人应积极协调信息管理部门,利用单位的网站制作自己的网页,积极发动和组织上网数据和和信息,使档案管理服务系统联上单位内部各部门网址,实现档案信息的网上检索,避免往返档案室查找相关资料的繁锁,为各部门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

2.2实现电子文件的自动上传收集。目前在单机上形成的电子文件的收集工作,已成为档案管理部门不容忽视的问题。在网页上建立电子文件自动上传功能,在第一时间将其收集并在档案室的服务器上归档。

2.3开展在线服务模式。传统的档案利用方式是到档案部门查找利用档案原件进行借阅、影印等方式,在信息化时代里这些必然要发生一些变化。让利用者与档案室利用电子邮件在网上进行快速的信息交流,回答服务对象对档案材料真实性与保存利用价值的咨询,同时提供查询和资信服务。

3 档案管理技术手段的创新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在管理技术上有所创新,实现档案检索的电子化和信息化,以提高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和现代化水平。

3.1建立计算机机网络中心,实现医院网络化管理,能够有效促进医院的发展。医院档案部门要建立健全办公网络体系,为医院建立档案网络管理系统提供平台。在内部办公服务网络和公众服务网络上,开设相应的网络档案馆和档案管理专栏,充分利用档案文件的应用价值。

3.2充分发挥医院网站的作用,根据网站反映的各种信息,制定相应的策略,保障档案资源的可靠性和真实性,保障档案信息的传递和共享,提高网络档案的应用价值。

4 档案管理的安全性技术创新

医院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同时,不可忽视的一点就是档案信息的安全性。根据当前信息化管理的技术要求,对于重要的信息数据要建立严格的管理机制和技术手段,例如要建立内网与外网之间的防火墙隔离,建立小型专用的数据库,建立双倍分获有条件应建立异地备份等措施。对重要档案信息又进行分级分类管理,属于保密级的信息和资料要严格遵守相应的保密纪律和制度。对于信息档案的调阅要严格制定规定和授权,要严格对从事信息化的专业人员和岗位要进行岗位教育和监督。

参考文献:

第10篇

【关键词】 网络 档案管理

进入新世纪以来,微电子技术、通讯技术、数据库及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相互融合,使现代信息技术有了质的变化,人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信息环境――网络环境。网络环境的建立,使得档案管理建设由以前的内部业务管理型向公共管理服务型转变,并从过去的单线自动化需求方向向着以网络化为前提的数字化档案方向发展,档案资料的数字化服务也在一步一步地变为现实。我国的网络化档案管理起步较晚,发展水平也较低,与发达国家先进的现代化档案管理工作的差距很大。档案管理要符合时代要求,走出一条现代化、网络化的道路,一定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1 档案工作人员要实现思想意识的转变

网络环境下的档案管理工作由传统档案管理模式向现代化档案管理模式的转变,是一个逐步延续的过程,档案管理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化、自动化、网络化建设,绝不是简单的上几套设备、配几个软件就能解决的。首先对档案工作者来说,最重要的是实现思想意识和传统观念的转变,将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和服务理念融入到日常的档案管理工作中。

管理理念是管理思想、管理宗旨、管理意识等一整套观念性因素的综合,有什么样的管理理念就会采用什么样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从而产生不同的管理结果。传统档案管理观念中,档案管理工作是建立在纸质档案为主的现实实体基础上的,而网络时代的档案管理和服务则是依托于现实实体和虚拟的数字化资源二者的结合。信息网络化背景下,网络技术以其所提供的信息知识和技术手段冲击了传统的档案管理理念,服务理念已渗透到管理的架构、过程、方式等各个方面。服务理念的精髓就是提供更快、更好、更周到的公共服务,档案管理工作应由被动服务转向主动服务,由静态服务转向动态服务,由提供以纸质档案服务为主转向提供档案信息服务为主。借助网络,实现更便捷、更全面地满足人们的需要,能够更迅速直接地传递服务,探索出一条实现更高效、更令人满意服务的途径。

2 注意档案信息的安全保密性

档案资源对于保密性和安全性的要求非常严格,无论是纸质文件还是电子档案,对其的保管工作在安全保密性上都格外重要。实现档案管理自动化、网络化模式后,档案信息主要在计算机与计算机网络之间传递,这既给档案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也向档案信息的安全保密性提出了巨大挑战,档案信息安全保障日趋重要。

传统档案管理模式下,档案部门和档案工作人员可以比较容易的保证档案的安全,而在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管理方式的非直观性、管理技术的复杂性等给档案信息安全带来了新的风险和隐患。一方面,由于为了排除故障、维持网络正常运行等合法的目的,人们可以进入网络内部,观察网络中传递的信息包,但同时也带来了恶意的窥窃和泄密;另一方面,计算机病毒的侵袭和人们有意或无意的修改,都会改变档案信息内容的真实性。档案信息网络安全保障问题已经成为档案部门必须重视和研究解决的主要业务问题,要真正实现档案管理的自动化、网络化,必须要解决档案信息在计算机网络传递中的安全保密性。这就要求档案工作应根据计算机管理系统的特点,并结合国家信息安全政策和法规,从制度建设、人员管理和信息安全技术应用等方面,加强档案计算机信息的安全、保密和管理。

3 档案管理技术、设备的现代化

档案信息资源的自动化、网络化系统的开发,现代的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光盘技术、网络技术等广泛应用到档案工作中,档案的载体形态也从传统的纸质档案扩展到现代的以计算机软盘、磁带、光盘等光学材料为载体的电子文件。时代的发展,社会的需求,科技的进步,正推进我国的档案管理从手工管理向计算机管理转变。档案管理的自动化网络化离不开计算机和软件技术,档案部门的设备、技术必须现代化。这是搞好档案信息服务最强有力的技术保障,也是实现档案部门信息服务网络化的前提。

档案管理自动化网络化除了要有必要的高性能硬件设备如计算机、扫描仪、光盘刻录仪、缩微阅读机等外,还必须基于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大力开发档案管理应用软件。无论是硬件建设还是软件开发,都需要大量的物力和人力投人,而且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个长期的探索的过程。在档案管理的设备与技术的现代化建设中,应重点注意三个问题,一是选择适合的档案自动管理软件,并做好日后升级、维护和不断的完善。二是努力推进文档一体化的进程。档案部门必须把档案管理环节的内容提前介入到文书处理环节,真正做到将处理完毕的文件随时归档管理。三是文书立卷的改革要早日到位。

4 建设高素质的档案管理者队伍

档案管理人员是档案部门的重要资源,要使档案管理工作能够适应网络环境的新要求,就一定要在人才培养上下功夫。进入信息化社会,网络环境给档案工作带来的转变要求档案工作人员要具备更高的业务素质。为适应现代化的档案管理模式和信息社会对档案工作的需求,档案部门应加强培养复合型人才,让人才向新型化方向发展。

与传统的档案工作相比,网络时代的档案工作者要达到复合型高素质的目标,至少应具备以下几点要求:

一是精通档案专业知识,了解国内档案法规和国际档案管理的状况。二是熟悉计算机等相关知识。档案管理自动化和网络化就是采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传统的档案管理业务,它只能通过专业人员操作计算机才能得以实现和发展。三是掌握一门外语。掌握一门或多门外语是网络环境下档案管理工作对档案管理人员一项新的要求。当前因特网上的档案信息很多是英文信息,因此英文能力不高则使用网络也是十分困难的。

总之,网络环境下档案管理工作需要一支具有深厚外语功底、扎实的档案专业知识、熟悉网络档案信息搜索、经验丰富,具有探索和创新精神的档案服务队伍,才能适应现代档案工作的要求,有效的开展档案管理业务工作。

参考文献:

[1] 程慧荣.网络环境对高校图书馆传统模式的挑战与结策.图书馆学研究,2002(2).

第11篇

摘要:随着大数据信息化时代到来,高校图书馆在数据存储、深入地挖掘以及分析处理等方面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文章分析了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数字图书馆的特征,提出了发展独特的信息服务系统、提升图书馆员业务素养、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开展特色服务及转变管理理念的建议。

1.数字图书馆特征

数字图书馆有多种特征,其中主要包括信息资源储存数字化、信息服务网络化。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图书馆典藏不再是单一的纸质图书收藏,而是多种媒介无界限的知识储存;不再只是面向特定用户群,而是面向全球用户群;也不再仅仅是图书的保存者,而是为用户服务的供应者;馆藏资源也不再是图书馆独享,而是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分享。

1.1图书馆资源信息数字化

图书馆资源信息数字化就是通过现代计算机或通信技术,对图书馆传统的纸质典藏资源进行加工处理,以数字信息的形式储存在图书馆服务器系统,使其可以通过网络技术进行检索和传播,方便读者随时查阅。数字图书馆不是现有自动化办公系统和网络的简单结合,也并非典藏目录的网络化,而是网络环境下数字化信息资源的新型服务组织与技术体系的联合体。该联合体由信息存储系统、信息服务系统、信息管理系统组成,各系统依靠网络连接在一起,实行分布式管理,彼此之间实现信息共享,解决了因系统相对独立而产生的“信息孤岛”效应问题。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数字化图书馆信息存储系统不但能够支持文本、声、光、图像、影视等多种信息媒体,而且支持超大规模数据的存储、检索控制和数据分析挖掘,并且能通过多媒体、超文本、超媒体等技术提供智能化的信息检索手段,向读者提供生动形象的信息服务。

1.2图书馆信息服务网络化

数字图书馆作为网络环境下数字化信息资源的新型服务组织,通过网络不仅把自身各系统连接在一起,也把读者连接在一起,将读者服务从面对面的服务模式转化为线上服务。数字图书馆利用现代计算机和通信技术,通过网络为读者提供具有智能高效的信息搜索引擎、支持多种语言文字、用户界面简

2.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的服务与创新

2.1发展独特的信息服务系统

随着计算机技术、存储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的迅猛发展,信息数据正以几何级数的速率迅速增长和积累,基于Web2.0的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社交媒体和自媒体系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这标志着信息数据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但由于大数据具有大容量、高速度、多样性、价值高和复杂性的特点,人们有效获取信息的能力与信息数据量爆炸性增长之问的矛盾、信息量极大丰富与信息展现相对单一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因此,高校图书馆必须紧随时代步伐,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独特的信息服务系统。该信息服务系统应主要由信息资源加工、信息资源存储、信息资源调度、网络运营管理等模块组成,各模块之间各司其职,相对独立又相互联动形成有机统一的整体,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奠定物质基础。

大数据时代,可以被用户利用的数据主要是半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数据,结构化数据所占比例较小,数据表现形式主要是数据库、数据表格、超文本、音频、视频等。大数据的这些特点给信息资源的加工处理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信息资源加工模块除了结合传统的数据分析处理方法,还有综合数学、统计学、计算机人工智能等多学科知识对海量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处理,形成便于存储和网络的格式。海量异构化、多格式的数据虽然为人们获取信息提供了丰富的选择,但也为高校图书馆存贮这些数据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D书馆必须组建性能优越的信息存储模块,该模块应具备安装维护简单、可靠性高、扩展性好、数据传输速率高、跨平台共享性能好等特点,可以同时存储各种格式的数字化信息资源,能够方便数据备份。由于信息服务系统模块之间相对独立,在大数据背景下为了更好地提供信息服务,各模块之间应相互协作,增设信息资源调度模块,以实现数据存储与共享、跨平台检索等调度工作。为了让用户能够在海量的数据中方便快捷地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图书馆可以对用户的信息搜索习惯、信息需求等进行挖掘分析,准确掌握用户信息需求行为,并据此对用户开展有针对陛的推送服务,提高用户获取信息的效率。

2.2提升图书馆员业务素养

图书馆的基本职能是为用户提供文献、信息、知识等,大数据时代由于数据量“爆炸性”剧增,也为数据的挖掘、存储、分析和决策带来巨大的挑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图书馆员必须努力学习计算机与网络工程、数据挖掘与分析、云计算技术等相关知识,为准确处理海量数据,形成有效的经营策略,最后开发出基于用户需求和期望的个性化服务模式。因此,要求全馆上下从领导到馆员都要具备大数据思维,努力提升业务素养,进而形成合力,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不断提高高校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馆员业务素养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逐步提高馆员业务素养:①制定激励政策提高馆员工作积极性。②开展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完善馆员知识结构。③加强馆际交流,开阔馆员视野。④支持馆员进修更高一级学历,提升其专业素养。

2.3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大数据时代的信息表达方式、信息出版渠道多样化为读者获取信息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同时改变读者的阅读习惯,读者可以不用到图书馆借阅纸质文献资料,而是通过计算机、电子阅读器、智能手机等阅读设备进行在线阅读,也可以通过各种搜索引擎方便快捷地找到所需信息。同时,网络社区、博客、微博、微信、QQ等平台也为读者的阅读互动交流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大大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高校图书馆必须抓住机遇,创新阅读服务理念,创造良好的阅读服务环境,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改进:①优化网络阅读环境。从提高网络速度、扩大WiFi覆盖范围、提升移动阅读设备无线接人能力等方面方便用户的在线阅读。②提高馆藏资源的可见性。图书馆可以和搜索引擎、网上书店、网络社区等平台开展合作,把图书馆资源索引嵌入这些平台以方便用户通过网络进行查询。③创新线下阅读环境。图书馆可以通过建立阅读沙龙、阅读咖啡厅、课程教学专业阅读服务等形式提高学生到馆阅读的兴趣。

2.4开展特色服务

大数据时代信息资源剧增,为读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图书馆可以为读者提供针对,利用现代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建立个人图书馆;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如:新书推介会、读报比赛、图书漂流等;另外,还可以通过各种媒介推广阅读活动。面对学校不同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图书馆要实行差异化服务,针对不同的专业学科设立相应的学科馆员,对用户不定期进行新书推介和专题服务,对学生实施阅读计划服务,引导学生合理使用图书馆资源,减少学生阅读的盲目性,使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和假期。此外,图书馆还应该充分发掘自身特有的馆藏信息资源,发展特色信息服务。如:发掘国学、古文献、地方特色文献等信息资源,并加大数字化力度,通过网络平台的推广及专家学者的专题讲座,使其能够在大数据时挥更大的作用。

2.5转变管理理念

随着时代变迁,图书馆的职能由收集保存文献资料转变为为读者提供信息服务,大数据时代的图书馆也必须改变管理理念。因此,现代图书馆提出了“以读者为本”的服务理念,为更好地贯彻“以读者为本”的服务宗旨,图书馆采用知识管理对全盘工作进行管理。知识管理是指应用知识管理理论与方法,统筹安排图书馆信息服务系统各种要素,提升图书馆的各项职能,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实现知识创新、知识扩散和知识增值。

第12篇

关键词:煤炭 企业管理 策略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我国煤炭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传统的煤炭企业管理模式已难以适应日益激烈的竞争和经济高速发展的形式要求,一个开放的、竞争激烈的市场越来越明显地呈现在煤炭企业面前。煤炭企业要想求生存、谋发展;只有借鉴、吸收国内外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从传统的管理理念、体制、方法、机制中取精华、弃糟粕,大力推进管理创新,提高管理水平,实现煤炭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

一、目前我国煤炭企业所面临的问题

1.管理理念较为落后。煤炭企业管理部门一直都存在着因循守旧的保守思想,缺乏现代化管理的理念,不能适应市场变化,很多煤炭企业仅仅把产量作为衡量企业发展的标准。企业中创新意识薄弱,没有学习或创新的动力,当面临煤炭淡季销路走低、价格下降等现实问题时,不能及时给出企业管理可行性方案。面临煤炭市场的激烈竞争无所适从,最终可能会出现被市场淘汰的结局。

2. 管理制度不完善。我国的煤炭企业虽然正在向着健全企业管理体制方面进行努力,也制定了很多管理制度,但是执行力弱,很多部门在工作过程中只是敷衍了事,而管理者又缺乏监督监管,导致随意性强,管理不规范,由此下去,企业很多的问题就会不断地暴露出来。

3. 煤炭企业信息化、数字化不足。煤炭企业领导者特别是决策者信息意识不强,思想观念落后,错误地认为购置计算机、配置了ERP等个别信息系统并连上了互联网就实现了信息化,从而导致企业信息化投入不足;另外信息化、数字化结构配置不合理,忽略了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对数据资源的收集、处理、传输、共享利用等工作做得不够,以致产生了“信息孤岛”,阻碍了煤炭企业的信息化、数字化、智慧化建设的快速发展。

二、加强煤炭企业管理的策略方法

1. 创新企业管理理念。改善煤炭企业管理工作的开展需企业各个层次管理人员的主动参与和大力支持,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作为推动企业管理创新和实现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管理人员的素质直接决定了煤炭企业管理的水平和层次。因此,煤炭企业管理效果的提升的根本在于打造一支高水平的管理人才队伍。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创新发展能力的培育与强化也是当前煤炭企业管理者必须具备的主要能力之一。管理人员要加大思维创新力度,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打破原有体制遗留下的束缚和阻碍,敢于借鉴积极有效的管理经验与优化成果为我所用,增加企业的创造力。管理人员要进一步拓宽自己的眼界,提高思考与决策的前瞻性和科学性,不断提升自我综合素质,做好企业发展与创新的带头人、领路人,提升煤炭企业的管理效果,为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2. 变革企业管理制度,实施精细化战略管理。煤炭企业的生产运作显然有别于其他行业,它是一个繁杂的系统性工程,往往面临着人员队伍整体素质偏低、作业环境复杂、安全难以全面保障的难题。因此,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科学的现代企业管理方法与手段,其基本内涵在于科学准确定位、有效分工、细化责任与量化考核,是当前煤炭企业提升管理理念和管理效率的重要措施。以精细化管理的开展作为有效切入点,实现企业管理的规范化是煤炭企业进一步适应集约化生产方式和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途径,是打造一流煤炭企业与矿井的根本途径。

3. 煤炭企业管理信息化、网络化。新的科技时代下要想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效率,必须加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煤炭企业的信息化、网络化建设就是将煤炭企业各种生产经营过程和管理活动通过网络进行数字化,比如产运销一体化系统、资源管理系统、人员定位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等,然后将这些数据通过安全传输与处理提供给企业高层管理者,使他们能对企业经济状况全过程、动态、及时、全面、高效地进行掌控。此外,煤炭企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不仅能够使企业人力成本和运营成本有所下降,还会提高领导者的决策能力和管理水平,并且能够优化办公流程,使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经营环境持续动荡,技术变革加速,不确定性增加,煤炭企业长寿越来越不容易,因此持续成长成为当代煤炭企业的追求。煤炭企业必须不断创新,不断寻求绩效改善的途径,不断加强企业管理,甚至需要不断地超越自我,才能不断地保持高的绩效,推动我国煤炭企业健康、持续地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林玉利,冯南妮.透视煤炭企业管理创新的几大趋势[J].辽宁经济,2010(11):34-35.

[2]刘人达.浅谈煤炭企业管理体制与经济技术创新[J].山西科技,2011(01):29-30.

[3]徐娟.浅议精细化管理在煤炭企业管理创新中的作用[J].现代商业,2011(05):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