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城镇排水管理办法

城镇排水管理办法

时间:2023-09-03 14:58:2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城镇排水管理办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城镇排水管理办法

第1篇

新法规处罚力度翻了50倍

据了解,由国务院制定的《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从2014年1月1日起施行。 《条例》规定,从事工业、建筑、餐饮、医疗等活动的企业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以下称排水户)向城镇排水设施排放污水的,应当向城镇排水主管部门申请领取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证。

对此,北京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解读道,该条例明确了排水户的概念,同时,还将之前的排水许可证更名为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证。

而最大的影响就是该条例的罚则,将使北京的罚款额度高出50倍。按照《条例》规定,排水户未取得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证向城镇排水设施排放污水的,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限期采取治理措施,补办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证,可以处50万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于办理了许可证,但未按照要求排放污水的,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可以处5万元以下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吊销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证,并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可向社会予以通报;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而依据2010年开始实施的《北京市排水和再生水管理办法》,对不办理排水许可证,擅自接入公共排水和再生水管网的,仅面临3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按照国务院的条例,北京市的罚则将同步上调。”北京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意味着,罚款的高限从1万元提高至50万元。

持证排水户“有点少见”

据了解,目前北京市办理了排水许可证的排水户约为五六千家,而按照2013年8月官方给出的全市8万余排水户的总量,持证率相对较低,不足10%。以知名的餐饮一条街――簋街来讲,2013年8月的检查中,大大小小200家商户,符合规定、取得合法排污手续的只有3家,其他的大小餐馆全都违规排放。

“之所以持证率不高,有很多属于历史遗留问题。”该负责人指出,2010年北京市才开始正式要求排水户办理排水许可,对于排水新户好办,但对于老排水户来讲,就很难一一要求其前来办证。“2013年全年我们办了2000份许可证,从近两年的办证数来看,较前几年已经有了大幅提高。”同时,该负责人也预测,随着新条例的实施、罚则的加强,北京市很有可能迎来一个办证的高峰。

明年办证条件将按排水户性质进行分类

据北京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的实施,住建部还将对许可证的办理办法进行相应的修订,包括办理条件、办理范围、办理对象、许可证的有效期等都将进一步细化,“会针对排水户不同的行业,分类制定办证条件”。

而对于北京市来讲,对《北京市排水和再生水管理办法》的修订也将在今年进行前期调研,明年完成修订。“比如针对餐饮企业,是否将目前这种先运营再办证改为先办证再运营,修订稿中都将有答案。”该负责人说。

>>>>>>>>>>> 探访

簋街商户:检测五次交了1300元才办下证

在簋街这条长达700米的食街上有着大大小小商户200余家,按照2013年夏季排水集团的统计,这条街上符合排水再生水管理规定、取得合法排污手续的只有3家,其他的大小餐馆全都违规排放,一些餐馆老板甚至还不知道排放污水要经过主管部门许可。今年1月1日,记者再次来到簋街调查排水许可证的办理情况,不少商户都表示,已经接到了相关部门要求办理许可证的通知,对于违规排放污水要重罚的情况也已经知晓。

簋街清洁情况有所改观

在簋街的路边,雨箅子周围有数条常年被油污侵袭而留下的痕迹,呈现出与地面颜色对比强烈的黑色,并在阳光照射下反射出油光,但走近之后并没有强烈刺鼻的味道,也没有污水溢出。相较于以前夏季簋街下水道堵塞严重、污水遍地的情况,目前的簋街已经有所改观,多数雨箅子和井盖附近都没有垃圾堆积。“最近查得这么严,谁敢啊!”一位商户这样说。

办理排水许可证需要数月时间

“兰溪小馆”是位于簋街西口的一家连锁饭店,大堂经理方女士展示了他们一个月前刚刚办下来的排水许可证。方经理说,2013年9月份左右他们接到了要办排水许可证的通知,同一时间,簋街多数商户也都接到了通知。随后方经理到水务受理大厅提出申请,并把饭店处理过的污水水样送到指定的检测机构检验。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还会不定期地来检查他们的污水处理情况,每次都会采集水样进行检验。“前后大概有五次左右,一共要交1300多元。”方经理说办证申请的那段时间,污水的检验就像消防检查一样都是突击进行的,“就餐高峰期就会有人过来检查”。在多次污水水样检验都合格后,排水许可证才能发放给商户。“兰溪小馆”从申请办证到领证前后大概经过了两三个月的时间。

办证的关键在于排放的污水是否合格

第2篇

关键词:城镇供排水改革污水处理 发展战略方向

中图分类号:U66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市化进程日趋完善,广大民众对各项基础设施的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分析城市基础建设之一的城镇供排水改革状况和了解发展战略显得尤为重要。

一、我国城镇供水发展状况

回顾历史我国城镇供水历史悠久。1879年第一座供水设施建成到1949年,我国仅有六十个供水设施,单日供水186万立方米。到78年四百六十七座城市建立了供水设施,供水能力达6382万立方米/日。改革开放20年这一数字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全国668座城市建有供水设施,日供水20992万立方米。此后三年,供水能力更是突飞猛进,供水生产能力已经达到了2.29亿立方米/日,城市年供水总量高达466.1亿立方米。当今,全国使用自来水的城市居民有3.23亿人,另外两亿多的农民也受益。供水的普及率达到了百分之四十三。城镇污水处理方面的发展也是十分迅速的,截止2001年末,我国建成污水处理厂452个,城镇污水排放量为329亿吨/年,污水处理能力达到3106.3万吨/日。有效的改善了城镇居民的生活健康水平。

物质生活的不断提升,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生存环境健康环保的重要,而作为主要生存能源的水资源污染问题备受关注起来。城镇供水水质情况,供水量的强弱都成为老百姓争相议论的话题,他们对水处理技术、工艺的要求越来越高,可是供排水行业对于水处理方面不尽到位,二者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二、主要存在的问题

1、供水自由的短缺和水污染情况严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经济的发达给生态环境造成了相当大的损害。尤为突出的是水污染问题,水质的恶化,水资源的短缺等情况十分严重,该问题成为了全国城镇亟待解决的问题。

2、城镇供排水发展极不平衡,保障程度也相差较大。相关资料表明我国城镇供水情况整体能力位于前列,供需比为1.35,而供水的普及情况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各区发展仍旧不均衡。一些县镇的供水设施仍旧落后,急需完善。

3、市场经济的推进使得供水行业的管理及运行机制都显得落后。

4、对于供排水系统的改革不够标新立异,整体改革方向缺乏整体指导,一些创新方案不切合实际,一些方案实施起来较为复杂,运作不科学,重复性的实施和改造型的运作浪费了我国大量资金和物力,造成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5、对于城镇供排水的法制管理不健全。很多工作没有法律依据,损坏设施、刻意拖欠水费等现象不能及时遏制,给城镇供排水和处理污水管理方面的工作带来了困难。欠缺一个全面客观的可执行性法规和管理办法。

6、我国对于供水系统的建设投资太多,而整体水费价格过低,治污能力不强,成本高于收益,且无其他资金来源,供排水企业压力过大,负债情况严重,致使重大项目建成了却没有资金运作,成为摆设。

7、城镇水价急需改革。低水价造成水资源的大量浪费,带来了水处理厂的艰难运行,这一日益凸显的矛盾都促使城镇水价改革方案的出台。

8、近年污水的处理费征收标准低,征收难度大,不够维持污水处理厂的运作成本,致使处理厂名存实亡,大量污水简单处理排放或者不经过处理就直接排放都给城镇环境带来的重污染。

三、日后供排水和污水处理发展的战略前景

以保障城市供水需求为立足点,加强水资源整体规划、管理和协调,改变单一供水的状况,加强城镇水源地建设和管理,下力气杜绝水污染。让发展经济和城镇环境保护双手都要硬。这几年来国家对供排水和污水处理方面加大了力度,采用国家财政手段合理调配全国水资源,做到优化配置,统一调度。

目前我国正在加强供排水事业的立法法制建设,制定相关法规和管理办法来推进行业改革和市场监督,让供水管理更加规范,更有章有法可循。通过融资、股份制等方式促进供水企业改革,引进竞争机制调动供水员工积极性,订出社会资本与国外资本准入条件和实施程序,依法确定特许经营管理制度,出台相关法规和标准,不断强化市场监督力。通过不断修订现有的法规,来加快城镇排水立法步伐成为现今城市供水发展的主要方向。

政府监督管理仍需要加强,国家投资供水建设是必由之路。因为供排水行业运行机制的薄弱,政府予以一定的投资和政策鼓励能够起到积极地作用,可以促使供水企业运行能力和管理水平大幅提升。国家以及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应针对我国城市供排水现状制定出合理地、具体的政策,并落实到每一步,推进供排水行业向前发展。供排水系统的改革,必须扩大开放和对外交流协作,才能有所突破有新的收获。资金来源不单单来自国家财政,也可来自国外的投资和国内企业之间的协调资金,这一渠道可以多元化。

明确目标,制定好详细规划,推进改革进程,有利于供排水企业长远发展。我们要在管理体制改革和企业经营机制转换上下苦功,来全面提高企业水平,促进全行业科学、统一的发展。推进城市供水价格全面改革,实施听证会制度,制定合理收费价格和制度,促进污水处理的企业化和产业化进程。吸收社会资金和国外投资,投入到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中,加快运营机制管理。合理确定水资源费和城镇供水价格以及污水处理费用和再生水价格比关系,利用价格杠杆推动水资源的保护和节水工作。

结合城镇整体规划制定供排水发展规划,研究制定城市谁行业中长期发展战略和规划。根据地区建设管理方向制定适合的处理设施,来促进城镇化发展和规模效益的发挥。全国要加强统筹整合,整体一盘局,统一协调共发展,积极推进污水的资源化,重点加强排水管网规划配套建设,以保证市民用水安全。

四、结语

供排水事业是我国城镇建设国民经济基础之一,抓好这一事业合理调配现有水资源,加强水源地管理,抓好供排水设施建设工作,加快供排水法制化进程,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供优质服务,促使供排水企业良性运作,才能保持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第3篇

加大执法力度,强化生态环境监管,严格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抓紧解决严重威胁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的环境污染问题。

推进市政公用事业的市场化进程。——摘自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持续发展,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之一。和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水的问题日渐突出,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作为改善环境和节水、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更成为今年各地“两会”关注的话题。在全国“两会”召开之际,记者来到建设部的相关部门,了解到了我国城市排水与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的现状。通过采访,记者了解到,在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进程加快的环境里,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还需要政府的大力推动和培育。

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的现状喜中有忧

近年来,我国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截止到2002年底,全国已有城市污水处理厂537座,处理能力为3578.5万吨/日,其中有二、三级污水处理厂399座,城市排水管道17.3万公里,污水处理率为40%,污水再生利用21亿立方米。从2003年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以来,新增排水管网4.7万公里,污水处理率增加了10个百分点。预计2003年的统计出来,城市污水处理量可以达到139亿立方米,城市污水处理率约为42%。

国家和政府相关部门对水污染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在重点流域,根据国务院对“三河”、“三湖”三峡库区及其上游地区等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和南水北调工程规划的批复要求,建设部加强了对城市污水处理在建项目的检查和指导,实施对口支援,督促已建成设施及早发挥效益。

国家“十五”计划时间过半,建设部组织重庆、湖北、四川、云南、贵州等五省市建设部门,对计划或规划中列入的城镇污水和垃圾处理项目进行核查,要求各地要对近期建设规模科学论证,高度重视污水管网的配套建设,并要求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统筹规划,做好项目的论证和工程实施的组织协调工作,对10个重点流域研究建立网上定期上报制度和相关项目的监管措施。

同时,建设部等部门颁发的《关于推进城市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进程的意见》等相关政策的出台以及对相关产业发展的研究也极大地推动了污水处理产业化进程。经过战胜“非典”过程中的不断总结,《全国医院污水处理规划》、《医院污水处理技术指南》、《医院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办法》相继出台,排水行业的应急体系也开始建立起来。

但从总量上看,我国的污水处理率还不高,还有一些很具体的问题存在。

污水处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目前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部分污水处理项目工程进度与《规划》要求仍有差距,地方政府在实施计划时对部分项目进行了调整;二是污水处理厂的配套管网建设相对滞后,污水收集率低,部分已建成的设施运行效率不高;三是由于历史欠账太多,使得城市污水处理率仍然偏低,排水管网建设和更新改造工作滞后,造成部分城市排水管网陈旧、规格偏小、带病运行;四是污水处理产业化与市场化经验不足,运作过程有待规范,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于污水、垃圾处理市场秩序的监督和管理有待加强;五是污水处理收费机制不健全、标准低、征缴率低,设施运行经费保证率低。

加强引导统筹规划协调实施

针对污水处理的现状,相关部门已经制定了对策。

建设部将成立重点流域城市水污染治理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加强对城市污水、垃圾处理项目的检查、督促和指导工作的组织领导。研究建立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督察体系、质量保障体系和指导体系,研究建立城市污水、垃圾处理工程建设、运行管理的技术决策支持体系和管理规范。建立城市污水、垃圾处理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信息系统,进一步加强对项目的前期指导工作,合理确定规模,确保管网配套。进一步加强对配套管网建设的检查和督促,以及对工程建设质量的监督。

第4篇

关键词:排水管道 施工 安全管理

排水管道工程作为市政工程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保证城市地面水及时排除、防治城市水污染等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与居民生活和城市发展息息相关。在建设事业飞速发展的今天,建设工程安全事故仍时有发生的现状令人担忧,项目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越来越凸显其重要性。排水管道工程因大多项目是在市区施工,环境复杂,导致施工难度增加,因此对其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排水管道工程安全管理的特点

1.1施工环境的复杂性

排水管道工程多为露天作业,因此受周围环境的干扰大,同时对天气情况要求较高。对于城市中心等人口密集地区,因为不能对施工现场进行完全封锁,因此要求施工机械严控作业范围,立有明显的警示牌和围护措施,避免与来往车辆发生碰撞或碰伤行人。对于较为空旷的施工场地,一方面其场地平整难度增大,另一方面,机械和人员的调度与管理难度加大。

1.2流动性和密集性

在较为复杂的施工环境下,排水管道工程的流动性主要表现为同一工地不同施工段之间,以及同一施工段不同工序之间施工人员、建筑材料、施工设备等的调度与管理。此外,同一个施工队伍,同一组施工机械,还要不断实现从一个已完成工程到另外一个新工程中的流动。

对于任何一项建设工程而言,人是施工的主体,也是是安全管理的关键。当前,建筑行业劳动力密集度普遍较大,施工人员多为没有受过专业培训的农民工,这样的缺乏专业培训的劳动密集式的施工方式加大了安全管理的难度。

1.3安全管理与工程成本和进度的冲突性

市政工程较一般工程而言,往往对施工质量和进度要求更高。为了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同时控制成本,有些企业和单位可能会通过降低安全管理资金、减少安全保护工具和防护措施的方法以求达到更高的经济效益。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会为了追赶工期而要求施工人员延长每天的工作时间。施工人员在迫切希望早日完成任务的同时,还要在光照不足的环境中作业,这样就大大增加了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

2.安全事故类型及分析

2.1 土体坍塌

土体坍塌是管道施工过程中比较典型的事故类型。工程中排水管道基坑开挖深度依据土质和设计要求有所不同,一般为2.8m~7.3m。施工过程中应针对不同土质和开挖深度,确定是否采取基坑防护措施,以及采用何种防护措施,防止在施工过程中土体坍塌,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例如某市政工程,雨水主管道埋设深度3.80m~6.97m,由于雨水排水管道埋设较深,为了减少挖方量和尽量保持原地基的土力学性质,施工现场采用打钢板桩的技术措施进行围护。

2.2 机械伤害

机械设备的广泛应用,一方面很大的加快了施工的进程,另一方面也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由于施工现场人流量较大,机械数量较多,机械伤害是排水管道施工过程中较常发生的安全事故类型。

例如,由于施工现场经常是边开挖边防护,边回填边夯实,故在挖掘机施工的过程中,其附近一般都会有其他分部工程的人员同时施工。如果施工现场混乱,或者操作人员疏忽,就很容易出现挖掘机撞伤人员等事故。

2.3 坠落物砸伤

市政排水工程用的管道,通常为钢筋混凝土管。由于通常所用的排雨管直径不小于1000mm,故钢筋混凝土管的质量和体积较大,其运送和安装需要使用起重机来实现。一旦在吊装过程中起重机吊钩滑落或钢筋断裂砸到在场施工人员,其后果不堪设想。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一方面要及时检查和修理机械,保证其正常工作,另外一方面要严格要求在起重机作业面下不要有人员走动或滞留。

2.4 毒气中毒

2002年7月1日,在新疆阿克苏市某排水管道工程施工中,因管道内涌出大量硫化氢气体,导致作业人员中毒事故,造成3人死亡,3人受伤。该事故发生的原因由于未作调查、未作准备,拆除原有管道堵口后漏出大量毒害气体使作业人员晕倒,地面人员既不懂救援知识也无救援器材盲目下井救人,导致事故扩大。

毒气中毒事故在管道施工过程中较为少见,但是其影响却非常严重,一旦发生,将对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产生极大的威胁,导致施工单位无法挽回的损失。由此可见,施工之前对于施工现场进行详细勘察与分析,组织人员素质与技巧的培训,既能保证施工过程的正常有序地进行,同时也是减少安全隐患的必要条件。

3.强化安全管理的措施

3.1 建立健全安全组织机构和安全规章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的责任制度和群防群治制度。建筑施工单位应当依据国家法律规定,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应当根据工程的特点制定健全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明确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和技术规范,保证工程的安全性能。同时,强化责任追究,建立起层层负责的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

3.2 强化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

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劳动安全生产教育制度,对施工人员进行必要的技术培训。一方面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使其具备基本的自我保护技能,另一方面明确其安全生产责任,能够正确且熟练地操作施工机械,避免人为疏忽导致的安全事故。企业的安全教育培训应该具有计划性、长期性和系统性,没有进行过安全教育和培训的人员不得进行施工和操作。

3.3 做好环境勘查和图纸审批工作

在进行图纸设计之前,业主和设计单位都应做好对施工现场的勘查工作,向有关部门申请取得相关工程的设计交底。设计单位在进行设计时,应对与已有管线和光缆交叉的地方做好明确标示,对任何一个影响到施工的因素都要进行记录。为减少图纸的差错,将图纸中的质量和安全隐患杜绝在施工前,设计监理工程师应在收到正式施工图纸后,对施工图纸进行详细阅审,并提出书面意见。施工单位在收到施工图纸后,应组织相关专业人员阅审图纸,提出问题清单,并及时进行解决,直至设计交底与图纸会审的程序结束。

3.4 加强对施工单位安全资质条件检查

施工单位是否具备安全生产的资质,对能否实现安全管理具有直接影响。主管部门要加强施工单位安全资质条件的检查工作,审查其是否具备相应的安全技术的设备和手段,同时要确保施工企业队伍中有从事安全管理工作的专业人员。其次,要加强对施工机械和材料的检查,确保其各项安全手段检验合格,只有定期检查和维护保养的机械和材料才能进入施工现场。

3.5 做好施工过程中安全工作的检查

重视施工中的安全检查与整改安全检查是消除安全隐患、预防事故、改善劳动条件的作用手段,是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要认真贯彻《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定期检查安全生产投入是否有效实施,安全设施、安全技术装备是否能正常发挥作用等。如果检查中发现了安全问题和安全隐患应及时处理,不能立即处理的要及时报告有关负责人,且将检查和处理情况作记录,作为数据存档备案。

4.结语

安全施工是建筑工程的灵魂和生命,对于任何一个项目其安全管理工作必须从施工管理全局出发,作为市政工程重要部分的排水管道工程也不例外。项目施工安全管理必须强调领导重视,全员参与,过程控制,将安全管理的每一步工作认真落实。在进行排水管道工程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不断总结适合企业和具体工程的安全管理办法,提升项目施工安全管理水平和技能,才能满足不断提高的施工管理需要。

参考文献:

[1] 钱玉荣.项目施工安全管理实践[J].价值工程,2011(3):94.

[2] 缪正祥.安全管理的条件控制模式—以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为例[J].建筑经济,2011(s1):19-21.

[3] 郭振强.浅谈市政道路排水管道施工技术[J].科技传播,2011(2):130-131

[4] 蔡卫东.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在中原地区的应用[J].市政技术,2012(1):21-24.

第5篇

关键词:排水工程;安全管理;事故;措施

中图分类号:S2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市政排水工程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基于排水工程建设多集中在市区内的原因,其施工会对周围环境及居民的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会发生安全事故。因此,加强对排水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市政工程管理部门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

1.排水工程施工的特点

1.1施工环境的复杂性

排水管道工程多为露天作业,因此受周围环境的干扰大,同时对天气情况要求较高。对于城市中心等人口密集地区,因为不能对施工现场进行完全封锁,因此要求施工机械严控作业范围,立有明显的警示牌和围护措施,避免与来往车辆发生碰撞或碰伤行人。对于较为空旷的施工场地,一方面其场地平整难度增大,另一方面,机械和人员的调度与管理难度加大。

1.2流动性和密集性

在较为复杂的施工环境下,排水管道工程的流动性主要表现为同一工地不同施工段之间,以及同一施工段不同工序之间施工人员、建筑材料、施工设备等的调度与管理。此外,同一个施工队伍,同一组施工机械,还要不断实现从一个已完成工程到另外一个新工程中的流动。

对于任何一项建设工程而言,人是施工的主体,也是是安全管理的关键。当前,建筑行业劳动力密集度普遍较大,施工人员多为没有受过专业培训的农民工,这样的缺乏专业培训的劳动密集式的施工方式加大了安全管理的难度。

1.3安全管理与工程成本和进度的冲突性

市政工程较一般工程而言,往往对施工质量和进度要求更高。为了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同时控制成本,有些企业和单位可能会通过降低安全管理资金、减少安全保护工具和防护措施的方法以求达到更高的经济效益。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会为了追赶工期而要求施工人员延长每天的工作时间。施工人员在迫切希望早日完成任务的同时,还要在光照不足的环境中作业,这样就大大增加了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

2.安全事故类型及原因分析

2.1 土体坍塌

土体坍塌是管道施工过程中比较典型的事故类型。工程中排水管道基坑开挖深度依据土质和设计要求有所不同,一般为2.8m~7.3m。施工过程中应针对不同土质和开挖深度,确定是否采取基坑防护措施,以及采用何种防护措施,防止在施工过程中土体坍塌,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例如某市政工程,雨水主管道埋设深度3.80m~6.97m,由于雨水排水管道埋设较深,为了减少挖方量和尽量保持原地基的土力学性质,施工现场采用打钢板桩的技术措施进行围护。

2.2 机械伤害

机械设备的广泛应用,一方面很大的加快了施工的进程,另一方面也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由于施工现场人流量较大,机械数量较多,机械伤害是排水管道施工过程中较常发生的安全事故类型。

例如,由于施工现场经常是边开挖边防护,边回填边夯实,故在挖掘机施工的过程中,其附近一般都会有其他分部工程的人员同时施工。如果施工现场混乱,或者操作人员疏忽,就很容易出现挖掘机撞伤人员等事故。

2.3 坠落物砸伤

市政排水工程用的管道,通常为钢筋混凝土管。钢筋混凝土管的质量较大,其运送和安装需要使用起重机来实现。一旦在吊装过程中起重机吊钩滑落或钢筋断裂砸到在场施工人员,其后果不堪设想。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一方面要及时检查和修理机械,保证其正常工作,另外一方面要严格要求在起重机作业面下不要有人员走动或滞留。

2.4 毒气中毒

毒气中毒事故在管道施工过程中较为少见,但是其影响却非常严重,一旦发生,将对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产生极大的威胁,导致施工单位无法挽回的损失。由此可见,施工之前对于施工现场进行详细勘察与分析,组织人员素质与技巧的培训,既能保证施工过程的正常有序地进行,同时也是减少安全隐患的必要条件。

2002年7月1日,在新疆阿克苏市某排水管道工程施工中,因管道内涌出大量硫化氢气体,导致作业人员中毒事故,造成3人死亡,3人受伤。该事故发生的原因由于未作调查、未作准备,拆除原有管道堵口后漏出大量毒害气体使作业人员晕倒,地面人员既不懂救援知识也无救援器材盲目下井救人,导致事故扩大。

3.强化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

3.1 建立健全安全组织机构和安全规章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的责任制度和群防群治制度。建筑施工单位应当依据国家法律规定,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应当根据工程的特点制定健全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明确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和技术规范,保证工程的安全性能。同时,强化责任追究,建立起层层负责的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

3.2 强化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

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劳动安全生产教育制度,对施工人员进行必要的技术培训。一方面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使其具备基本的自我保护技能,另一方面明确其安全生产责任,能够正确且熟练地操作施工机械,避免人为疏忽导致的安全事故。企业的安全教育培训应该具有计划性、长期性和系统性,没有进行过安全教育和培训的人员不得进行施工和操作。

3.3 做好环境勘查和图纸审批工作

在进行图纸设计之前,业主和设计单位都应做好对施工现场的勘查工作,向有关部门申请取得相关工程的设计交底。设计单位在进行设计时,应对与已有管线和光缆交叉的地方做好明确标示,对任何一个影响到施工的因素都要进行记录。为减少图纸的差错,将图纸中的质量和安全隐患杜绝在施工前,设计监理工程师应在收到正式施工图纸后,对施工图纸进行详细阅审,并提出书面意见。施工单位在收到施工图纸后,应组织相关专业人员阅审图纸,提出问题清单,并及时进行解决,直至设计交底与图纸会审的程序结束。

3.4 加强对施工单位安全资质条件检查

施工单位是否具备安全生产的资质,对能否实现安全管理具有直接影响。主管部门要加强施工单位安全资质条件的检查工作,审查其是否具备相应的安全技术的设备和手段,同时要确保施工企业队伍中有从事安全管理工作的专业人员。其次,要加强对施工机械和材料的检查,确保其各项安全手段检验合格,只有定期检查和维护保养的机械和材料才能进入施工现场。

3.5 做好施工过程中安全工作的检查

重视施工中的安全检查与整改安全检查是消除安全隐患、预防事故、改善劳动条件的作用手段,是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要认真贯彻《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定期检查安全生产投入是否有效实施,安全设施、安全技术装备是否能正常发挥作用等。如果检查中发现了安全问题和安全隐患应及时处理,不能立即处理的要及时报告有关负责人,且将检查和处理情况作记录,作为数据存档备案。

4.结语

安全施工是建筑工程的灵魂和生命,对于任何一个项目其安全管理工作必须从施工管理全局出发,作为市政工程重要部分的排水管道工程也不例外。项目施工安全管理必须强调领导重视,全员参与,过程控制,将安全管理的每一步工作认真落实。在进行排水管道工程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不断总结适合企业和具体工程的安全管理办法,提升项目施工安全管理水平和技能,才能满足不断提高的施工管理需要。

参考文献:

[1] 钱玉荣.项目施工安全管理实践[J].价值工程,2011(3):94.

[2] 缪正祥.安全管理的条件控制模式―以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为例[J].建筑经济,2011(s1):19-21.

第6篇

昆明市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办法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改善城市水环境,增强城市防涝能力,利用雨水资源,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新型城镇化建设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昆明市城乡规划条例》《昆明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条例》《昆明市城市排水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20xx〕75号)、《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云政办发〔20xx〕6号),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昆明市行政区域内海绵城市建设的规划、项目立项、土地利用、项目建设、竣工验收、移交、运营维护管理等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海绵城市建设应当遵循科学规划、生态优先、因地制宜、统筹建设的原则,注重规划建设的整体性和系统性,通过综合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推进新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

城市新建区、成片开发区、各类园区应全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相关要求;城市建成区应强化区域整体治理,并结合旧城改造、城中村改造、老旧小区的有机更新,最大限度地控制城市雨水径流和面源污染,治理和保护城市水环境,综合利用雨水资源,缓解城市内涝。

第四条 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统筹协调组织、指导、监督全市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

市发展改革、财政、规划、住房城乡建设、园林绿化、滇池管理、水务、节约用水、防汛抗旱、环境保护、国土资源、气象、水文水资源、城管综合执法、交通运输等部门应按照各自职责,负责海绵城市建设和管理的相关工作。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国家级、省级开发(度假)园区管委会应按照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和年度建设计划,负责本区域内海绵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

第五条 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积极推广运用政府购买服务、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特许经营等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多渠道、多形式参与海绵城市投资、建设和运营维护管理。

第六条 各级政府鼓励和支持海绵城市建设的科学研究和先进适用技术、设备及材料的推广应用;积极开展海绵城市建设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对海绵城市建设的意识。

第二章 规划、立项与土地利用管理

第七条 市规划局应当会同有关部门负责组织编制昆明中心城区和晋宁区(东城和南城)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其他县(市)区政府,国家及省级开发园区管委会应结合实际,组织编制本区域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按规划报批程序批准后公布实施,同时报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第八条 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或修编时,应将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年径流污染削减率等控制指标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将海绵城市专项规划中提出的自然生态空间格局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空间开发管制要素;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或修编时,应将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等指标落实到基本地块;城市水系、排水防涝、水污染防治、绿地、道路交通等相关专项规划,应与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充分衔接,落实海绵城市建设内容和有关控制指标。

第九条 政府投资项目在项目建议书中应当对海绵城市建设设施适宜性进行阐述明确;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应提出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及措施,对技术和经济可行性进行全面分析,并提出投资估算。

社会资本投资项目在项目申请报告中应当提出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措施、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以及各项社会效益满足情况。

第十条 海绵城市建设改造项目的建设单位应当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前根据汇水分区,按照海绵城市建设的整体性和系统性、绩效考核的科学性、项目实施的可操作性原则,组织编制分区的海绵城市建设总体方案,落实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的相关指标要求,并报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或项目所属辖区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管理部门会同有关主管部门和专家进行技术审查。

第十一条 新建项目土地出让时,市规划局和县(市)区规划管理部门应按照法定控规确定的海绵城市管控要求核定建设项目规划条件。市规划局和市国土资源局应当监督土地使用权人在开发和利用土地的过程中落实相应指标要求。

第十二条 城市道路与广场、公园与绿地、水系等基础设施用地选址时,应当兼顾其他用地、综合协调设施布局,优先考虑利用或保留原有绿地、河湖水系、自然坑塘、闲置土地等用地,项目选址应当符合土地利用规划。

海绵型城市道路与广场、公园与绿地等基础设施用地,未经批准,不得改变用途。

第三章 建设管理

第十三条 市规划局和县(市)区规划管理部门应将海绵城市建设指标和要求落实到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管控内容,纳入昆明市城乡规划管理相关技术规定中,并依据法定控规的相应要求核定建设项目规划条件,审批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

第十四条 建设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或建设项目规划方案审查时,市规划局和县(市)区规划管理部门应要求设计单位依据建设项目条件提出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的措施说明,并予以审查。

第十五条 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应当按照下列要求同期配套建设海绵设施:

(一)建筑与小区工程项目应当按照节水三同时、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和建设技术要求,同期配套建设海绵设施。

(二)城市道路与广场市政工程项目应按照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和建设技术要求,因地制宜配套建设海绵设施。

(三)城市公园与绿地市政工程项目应结合周边水系、道路、市政设施等,按照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和建设技术要求,配套建设海绵设施,增强公园绿地系统的城市海绵体功能,为滞蓄和净化周边区域雨水提供空间。

第十六条 既有建筑与小区、城市道路与广场、公园与绿地等项目,具备条件的,应当纳入海绵城市建设等相关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并按照昆明市海绵城市建设相关技术要求统筹有序进行提升改造。

第十七条 城市排水防涝设施的建设,应当重点加强城区易涝点整治和雨水管渠、泵站、雨水调蓄等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改造;实施城市雨污分流管网建设改造,排入自然水体的雨水须经过净化,控制初期雨水污染。加强城市防洪排涝体系与海绵城市建设各项措施的衔接,增强雨洪径流调控能力。

第十八条 城市河道水系整治应注重保护和恢复河湖水系的自然连通,实施河道生态修复,重塑健康自然的弯曲河岸线,保护现有湿地,构建良性水循环系统,改善水环境质量,提高城市河道水系输排水能力。

第十九条 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配套建设的海绵设施建设资金,应当纳入项目主体工程总投资,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规划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既有建筑与小区、城市道路与广场、公园与绿地纳入海绵型改造的项目,以及城市排水管网建设、防洪排涝、河道水系整治等项目的投资应由相应的实施主体列入海绵城市建设或水污染防治等投融资计划。

第二十条 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当指导、督促涉及海绵城市建设的各相关职能部门在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时全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住房城乡建设、园林绿化、滇池管理、节约用水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能加强对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海绵设施同期配套建设的监督管理。

第二十一条 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应当按照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规划条件及相关技术标准,编制海绵设施建设专项设计方案或者在项目初步设计文件中编制海绵设施设计专篇,并在项目初步设计阶段报相应的主管部门审查或备案。住房城乡建设、园林绿化、节约用水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向同级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审查或备案情况。

城市道路与广场工程项目在项目初步设计文件中应当编制海绵设施设计专篇;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在项目初步设计审批时应当对海绵设施设计方案进行专项审查,初步设计审批意见应当有海绵设施设计专项审查的内容。

城市公园与绿地工程项目在项目初步设计文件中应当编制海绵设施设计专篇,或者编制海绵设施建设专项设计方案;园林绿化主管部门应当对设计专篇或方案进行审查,并出具审查意见。

建筑与小区工程项目应当编制海绵设施建设专项设计方案,通过专家评审后,报节约用水管理部门进行备案。

第二十二条 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组织海绵城市建设相关部门和专家,对既有项目海绵设施提升改造初步设计方案进行审查,并出具审查意见。既有项目海绵设施提升改造初步设计方案应满足汇水分区海绵城市建设总体方案的相关要求。

第二十三条 各相关主管部门按职能职责指导、督促列入海绵城市建设年度计划的城市排水设施、防洪排涝、河道水系整治等项目建设,全面掌握项目建设进度情况,并定期向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项目建设进度。

第二十四条 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在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施工图审查阶段,将海绵设施专项设计纳入审查范围,与主体工程同步审查。对不符合海绵城市建设要求的,施工图审查不予通过,不予核发施工图审查合格书。

第二十五条 市滇池管理局和县(市)区排水管理部门在进行排水技术审查时,应当审查项目是否符合海绵城市建设及区域雨水排放管理要求。

第二十六条 建设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海绵设施的设计、监理或施工。

第二十七条 建立海绵城市动态监测考核及一体化管控平台,对入滇河道断面、地下水和区域管网排放口的水量、水质以及降水等进行监测,为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与考核提供技术支撑。

第四章 竣工验收和移交

第二十八条 新建城市道路与广场、公园与绿地等市政工程项目配套建设的海绵设施竣工后应当纳入主体工程项目统一验收;新建建筑与小区工程项目配套建设的海绵设施竣工后应当纳入新建项目节水设施竣工验收。

住房城乡建设、园林绿化、节约用水等主管部门在验收过程中,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对项目是否按照审查通过的设计方案、海绵城市相关技术规范、标准,对配套建成的海绵设施进行验收,验收不合格的,应当要求建设单位限期整改。

住房城乡建设、园林绿化、节约用水主管部门应当健全完善统计台账,并定期向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新建海绵设施信息。

第二十九条 既有项目海绵设施提升改造完成后,建设单位应当组织设计、施工、监理及与海绵设施提升改造项目相关的主管部门参加验收。未按审查通过的设计方案、海绵城市相关技术规范、标准提升改造的,不予通过验收,并限期整改。

第三十条 在申报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规划核实时,建设单位应当将住房城乡建设、园林绿化、滇池管理、节约用水主管部门出具的海绵设施建设相关验收材料作为必要的申请材料,市规划局和县(市)区规划管理部门对不符合海绵城市建设规划条件和要求的,不予出具建设工程规划核实意见。

第三十一条 海绵设施竣工验收合格后随主体工程同步移交相关单位。

城市道路与广场市政工程项目的海绵设施应当移交城市道路主管部门、广场管理部门等相关部门。

城市公园与绿地市政工程项目的海绵设施应当移交园林绿化主管部门或公园绿地的实际权属部门。

建筑与小区工程项目的海绵设施应当移交产权单位或物业服务企业。

以上项目中采取PPP模式建设的海绵设施竣工验收合格后按照PPP合同约定进行移交管理。

第五章 运行维护管理

第三十二条 城市道路与广场项目的海绵设施由负责城市道路与广场管养的管理部门进行日常维护管理。

公园与绿地项目的海绵设施由园林绿化主管部门或公园绿地的实际权属部门负责日常维护管理。

建筑与小区项目的海绵设施由产权单位或物业服务企业负责日常维护管理。

以上项目中采取PPP模式建设的海绵设施,在合同约定的运营期内由海绵城市PPP项目公司负责设施运营和维护。运营期期满后,海绵设施移交相关管理单位负责维护管理。

第三十三条 负责海绵设施维护管理的单位应当做好设施的维护和管理,确保海绵设施正常运行:

(一)建立健全设施的维护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配备专人管理,并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

(二)对设施进行定期巡查、维护和维修,避免擅自占用、堵塞、拆改、废除海绵设施和向海绵设施倾倒垃圾等废弃物;

(三)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和各项安全操作规程;

(四)建立健全设施运行管理台帐,并做好记录和统计。

第三十四条 在海绵设施上或者周边进行施工作业可能损坏设施或者影响设施正常运行的,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当制订保护方案,并在建设前通知设施运行管理单位;施工作业损坏设施的应当按照设施原有功能及时修复。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所称的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

第7篇

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

为全面推进生态省建设,促进节能减排工作和水污染防治事业的发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水价改革促进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通知》(〔〕36号)和《*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水价改革促进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实施意见》(琼府〔〕61号)精神,现就我省征收城镇污水处理费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合理制定城镇污水处理费标准

按照“谁污染、谁付费,谁投资、谁受益,谁经营、谁负责”的原则加快建立、完善我省城镇污水处理收费体制,逐步提高污水处理收费标准,三年内将污水处理收费标准调整到补偿排水管网和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成本并合理盈利的水平。

自*年10月1日起,全省的市、县政府所在城镇和经济开发区都要开征污水处理费,并逐步向乡镇延伸。到2011年12月底前,全省各市、县各类污水处理费调整到平均不低于0.80元/立方米;为了满足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营的需要,总体上应接近于全国平均水平。自*年10月1日起,海口市、三亚市和洋浦经济开发区,居民污水处理费不低于0.80元/立方米,其他用户污水处理费不低于1.10元/立方米;文昌、琼海、儋州、万宁、东方、澄迈、昌江等市、县居民污水处理费不低于0.60元/立方米,其他用户污水处理费不低于0.90元/立方米;其他市、县居民污水处理费不低于0.40元/立方米,其他用户污水处理费不低于0.70元/立方米。各市、县政府和洋浦经济开发区管理局要根据上述要求结合当地的实际制定具体标准,按照法定程序召开听证会后报省价格主管部门核准,并认真抓落实。

二、加大城镇污水处理费的征收管理力度

城镇污水处理费的征收管理按《*省城镇污水处理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省政府令第214号)执行,水务主管部门要认真履行征收职责,实行污水处理费征管责任制,督促污水处理费代征单位按规定标准足额征收污水处理费。代征单位体制不顺、职责不清的,各市、县政府要抓紧协调解决,确保污水处理费征收工作顺利进行。

任何部门和单位都不得减免污水处理费。对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可由市、县政府结合实际实行适当补贴,但最高补贴标准不得超过0.20元/立方米。三、切实加强对城镇污水处理费收支的监管

各地收取的城镇污水处理费必须专项用于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运营支出。市、县政府要把污水处理运营和污水处理费征收工作,列入年度的考核目标。财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污水处理费收支的监管,保证污水处理费专款专用,严禁截留、挤占、挪用,并做到及时足额入库,按时足额拨付。审计部门要加强审计监督,每年要对污水处理费收支情况进行审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价格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污水处理运营、维护的成本监审,加强对污水处理收费行为的监督检查,依法查处违法案件。

四、切实加强对城镇污水处理费征收工作的领导

污水处理费征收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时间紧迫,各市、县政府要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发改、价格、财政、水务、环保等部门要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负责,密切配合,抓好落实。要采取措施,妥善解决城市低收入群体收费负担问题。要加强宣传、积极引导,取得广大群众对征收污水处理费措施的理解和支持,确保污水处理费的顺利开征,促进我省污水处理事业的健康发展。

第8篇

规划,缜密的构思

延寿县建设局共有17个企事业单位,现有职工232人,下设11个党支部,156名党员。该局主要承担城乡规划、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建筑市场和市容、市貌管理等工作。不言而喻,这个局的工作是群众关注的热点和社会矛盾的焦点,政府工作的难点。2006年县委、县政府确定把延寿县建成生态文化旅游县目标后,城建工作任重道远。为此,组织上选派任宝福同志挑起建设局党委书记局长的大梁。他在城建工作中,重点突出规划的关键作用。

规划是城市建设的龙头,建设局领导班子在抓好全面工作的同时,更加注重城市绿化、硬化、亮化、净化和美化工程。在整体建设中规划是头等大事,他们严格遵循“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条龙”原则,在原有规划的基础上,实现各项规划的配套使用,确保整体规划和详控规划的贯彻实施。在城镇建设规划变更审批中,意见不统一时,以任宝福为首的局领导班子坚决执行《延寿县城镇规划管理办法》和《延寿县城镇总体规划》,实行领导小组会议研究审批办法,成片开发项目上报县政府审批制度。每项工程开工时,局长带领规划人员亲临施工现场监督,一丝不苟地执行放线、验线制度,防止人为改变规划设计而开工建设。

正因为规划的缜密科学,才指导城乡建设顺利发展。先后有文化广场综合楼、第一中学综合楼、大众广场、南卫东路拓宽改造山河公园、公安街标准化等工程,全部工程竣工后,没有出现任何差错,而且均是优质工程。他们向全县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建设,大气的笔墨

延寿县有史以来,以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思想保守、经济落后而远近闻名,由于城市基本建设资金不足,城乡建设与周边县份差距较大。改革开放之后,加快了城乡建设步伐,延寿县城乡面貌一年比一年好。特别是以任宝福为首的建设局领导班子,按照县委“大手笔规划、大资金投入、大力度拆迁、大规模建设”的城镇建设总体方针,开拓进取,使城镇面貌日新月异!为了大规模的建设,延寿县建设局领导“一班人”有多少个不眠之夜,有多少个难忘的黎明,谁也记不清 。当人们沉浸在节日气氛中,可谁能想到局长任宝福深入到工地第一线,夏天每天4点半到现场指挥,晚上9点多钟才回家休息,他没有节假日,没有星期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对于城建工作,特别是其中的环卫工作,由于投入不足,职工工资低下,建设项目多,工作繁重,责任较大,很多人的工作积极性不好调动。在这种情况下,建设局副局长李丹同志主动要求分管城建工作。他以忘我的工作践行着自己的理想与誓言,无论是严冬还是酷暑,无论是黎明还是夜晚,人们总能看到他战斗在第一线的身影。

4年来,县城累计硬化主次干道100余条,建成白色路面47万平方米,城镇主要道路硬化率100%,硬化道路全部实现亮化。累计建设绿地6万平方米,栽种各类行道树21 700棵,城区绿化覆盖率达35%。建成给水管网60公里,日产水量达1万吨,充分保证了城镇居民的需求,同时铺设排水管网40公里,临街住户污水入网率达100%。城内共建有公园广场6处,总面积达到154万平方米,全面实施了城镇楼房开发建设,总面积达92万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达到30平方米等等。

管理,协调的乐章

管理是城市发展永恒的主题。对此,延寿县建设局一手抓建设,一手抓管理。他们完善执法责任制,制定管理目标责任状,把管理责任细化分解,协调落实到人,效果很好。

从2007年开始,延寿县城镇全面推行了门前四包责任制。临街单位、店铺居民包冰雪、包卫生、包树木、包市容,从而把繁重的城市管理任务分解到千家万户,真正做到了“人民城市人民管”。他们通过实地调查,提出了垃圾三定管理办法,即定时摆放,规定早6点前,晚9点后摆放自家垃圾;定具摆放,住户按规定地点摆放,商铺摆放在自家门前,饭店摆放在室内,机关单位摆放在院内,统一由清运车运走;定量摆放,居民用袋装,商铺用纸箱装,饭店用桶装,单位用箱装,通过这项改革,有效地解决了垃圾乱倾乱倒问题。

在植树护绿工作中,每一片绿化树都安排专人管护,每一棵植树都安排专人浇水,工资与成活率挂钩。 在市容市貌管理上,他们提出了凡是建设局的干部职工在街上见到垃圾、纸片,不捡者就不是合格的工作人员的要求,党员干部要率先垂范。

第9篇

双丰镇地处铁力市西部,距铁力市区二十五公里。镇域北靠呼兰河,南与伊春双丰林业局接壤,西与庆安县隔安帮河相望,东邻铁力市王扬乡。镇域总面积为691.60平方公里,中心镇地域面积3.5平方公里。南部属低丘陵地形,北部地处平原地带。绥佳铁路、国道222公路从境内穿过,交通十分便利。双丰镇辖区22个行政村,55个自然屯,三个社区,总人口61,820人(其中:城镇人口34,713人,农业人口27,107人)。20__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实现4,324元,农村人均收入实现3,596.40元。

几年来,双丰镇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确立生态优先、环保先行的发展理念,以建设生态型文明小康示范镇为目标,对双丰镇进行了全面改造,使得小城镇建设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一、抓规划编制,小城镇建设有章可循

20__年,双丰镇被国务院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确定为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后,为了使小城镇建设有章可循,经报请铁力市人民政府批准,于20__年聘请黑龙江省寒地设计院为双丰镇编制了《双丰镇小城镇总体规划》,并与当年经过省建设厅专家论证通过。《双丰镇小城镇总体规划》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有五章,第二部分有九章。

20__年,铁力市委提出了“生态经济发展战略”,双丰镇将小城镇建设目标确定为建设生态型文明小康示范镇。为了使《双丰镇小城镇总体规划》更具有可操作性,先后编制了《双丰镇生态经济发展规划》和《双丰镇生态农业发展规划》、《双丰镇生态畜牧业发展规划》、《双丰镇生态工业发展规划》、《双丰镇生态示范镇建设规划》、《双丰镇生态文明村建设规划》、《双丰镇生态旅游业发展规划》、《双丰镇小城镇环保规划》等七个子规划。这些子规划的制定,有利地保证了《双丰镇小城镇总体规划》的实施。使得城镇建房由过去的无序建设向有序方向发展,有效地杜绝了私建、乱建现象的发生,城镇建设更加趋于合理,小城镇总体面貌发生了根本改善。

《双丰镇小城镇总体规划》的编制为双丰镇小城镇建设提供了依据和目标,在最近两年的实施过程中,有效地规范了镇容镇貌,小城镇面貌涣然一新。

二、抓招商引资,全面提高城镇人民居住水平

双丰镇1996年被列为全国500家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和黑龙江省14家综合改革试点镇,1998年被列为全国生态环境及基础设施建设试点镇,铁力市政府以建设“经济特区”的模式出台了优惠政策,双丰镇自身又出台了促进房地产开发和工业小区建设的优惠政策,从此双丰镇小城镇建设发展步入了快车道。

按照铁力市委提出的“对上争取搞建设、招商引资谋发展”的工作要求,双丰镇把对上争取优惠政策作为小城镇建设的动力,把招商引资作为小城镇建设发展的主要手段。通过对上争取优惠政策,有效地保证了招商引资工作的顺利开展;而通过招商引资,切实提高了广大城镇居民的居住水平。20__年1—9月份,招商引资项目7户、企业转制出售1户,招商引资额3,505万元,实际到位资金3,125万元。

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加快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在招商引资工作的拉动下,双丰镇建设二个工业园区、做大做强三项加工业整体工业布局已经形成。二个工业园区:一个是与双丰局联合壮大家俱工业园区,另一个是继续引导木材工业小区由粗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型的木材精深加工园区。做大三项加工业:一是指以木材工业小区为龙头的木材精深加工业,二是指以九河泉米业为龙头的大米加工业,三是指以益盛肉制品公司为龙头的畜禽产品加工业。木材工业加工小区,呈现了从来没有过的活力,加工业户达到了236户,进材量和木材加工量在20__年都创下了历史新高。进材量达到40万立方米,木材加工量达到35万立方米。20__年1—9月份,双丰木材加工业总产值达到41,000万元。

双丰镇整体工业布局的形成,不但解决了双丰林业局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而且拉动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进程,加快了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使得小城镇人口不断壮大,据20__年人口抽样调查统计,双丰镇城镇人口已发展到34713人,占双丰镇总人口的56以上。仅双丰木材工业加工小区就转移 了3,000多名农村富余劳动力。

镇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经济发展环境和投资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开发业同样也呈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态势。自九六年至今,用于楼房建设资金投入累计达到11,714万元,建成居民住宅楼和综合性商品楼38幢,建筑面积152,523.1平方米。在资金投入中,对上争取资金600万元,招商引资9,414万元,自投资金1,700万元,招商引资占总投资的83.4。1996年前,双丰镇住房总面积为62.5万平方米,人均占有住房面积约18平方米;而现在,双丰镇住房总面积为777,523.1平方米,人均占有住房面积约22.4平方米。双丰镇中心镇总户数为9,645户,居住在楼房的居民3,048户,占总户数的31.6。

在所建成的48幢楼房中,建筑公司在施工前,主要聘请哈尔滨设计院、伊春市设计室、铁力市设计室等设计单位进行图纸设计。在设计过程中本着因地制宜、美观实用的原则进行设计,所有楼房建筑(除正在施工的3幢外)均已验收合格,并投入使用。

三、抓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

双丰镇把改善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小城镇建设的切入点,全面实施了城镇基础设施改造工程。几年来,双丰镇共投入资金12,828万元,对城镇基础设施进行了改造,使得居民行走的路面整洁了,排水通畅了,饮水质量改善了,信息渠道灵活了,业余文化生活改善了,城镇人民的生活质量提高了。

一是全面整修城乡公路。投资1,046万元,修建高等级路面22.7公里,通乡路、通村路和村内路全部实现了砂石化,全伊春市第一条通村黑色路面在双河村建成通车。

二是完善居民给水网络。投资240万元改建了双丰供水管网和供水设备,增加水处理设备2套;废除原有水塔式高差供水,改为地下净水池压力泵供水;将原有的支状主供水管线改造成网状供水,有效地保证了双丰镇内企事业单位和居民的正常供水。从而,双丰镇的自来水普及率达到了99.7。

三是全面改造城镇排水设施。投资640万元,改、扩建地下排水5,200多延长米,新铺设地下排水管线2,560延长米,形成的地下排水管网遍布双丰镇的3个社区的主要干道,城镇居民使用地下排水的普及率达到了70以上。

四是提升居民供气能力。投资130万元,对石油液化气站进行了扩建改造,提升了供气能力,城镇居民使用液化气的住户占总住户的89,农村有75的住户使用了石油液化气和沼气。

五是构建城镇夜色景观。投资63万元,在双丰中心镇的主干道架设路灯42盏,每隔40米在路两侧各设一盏路灯,由城管部门负责维修,完好率达到100,给城乡居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六是提高居民收视效果。投资46万元,对城镇有线电视线路进行了改造,城镇居民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98。农村使用全向微波或多向微波收看有线电视节目,农村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91。目前,农村有线电视光缆改造工程正在施工,已有10个村18个自然屯收看到了光缆传输信号。

七是加快信息工程建设。双丰林业局电话所改制后,由网通公司投资48万元,对原双丰林业局电话所所管辖的电话线路进行了改造,对电话号码进行了升级。目前,双丰镇城镇居民程控电话入户率达到90以上,农村居民程控电话入户率达到76左右。

八是加强市场建设与管理。为了促进城镇市场的繁荣,双丰镇投资万元兴建了双丰商城;在友谊路设立了农贸早市,不但方便了城乡居民,而且规范了市场秩序。

四、抓绿化、美化、香化,提高城乡居民的文明程度

在铁力市委“三年文明村会战”和“生态经济发展战略”的号召下,双丰镇党委把生态文明村镇建设纳入了重要的工作日程,先后编制了《双丰镇生态文明示范镇建设规划》和《双丰镇生态文明村建设规划》。并以此为准绳,加大投资力度,开展了绿化、美化、香化、亮化建设。镇党委和镇政府在文明村镇建设中,采取了一般干部包村屯、社区和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包片的办法,实行了责任制分工,对指标进行量化,力求做到层层有责任、人人有指标,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全镇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村屯的广大干部、职工和群众纷纷投入到生态文明村镇建设之中,城镇面貌涣然一新,改变了过去脏、乱、差的局面,城乡居民的文明意识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

一是加大环境建设投入力度。投资158.6万元,实现道路绿化15.3万延长米,建设环城及其他各种绿地28公顷,占镇内建设用地的8。对镇内的一街一路进行了绿化,植树2370株,其中垂榆670株、银中杨240株、柳树710株、灌木花苗750簇。美化、香化延长米,栽植各种花苗39,400棵。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充分利用空地、院落等进行美化、香化、亮化,每个单位都建有绿地,城镇绿化、美化工作成为双丰镇的全民参与的一项重要工作。

二是为居民创造业余活动场所。投资89万元,对双丰富民广场进行了改建和扩建,对站前广场进行了扩建。建成后的两个广场集休闲、娱乐、体育锻炼为一体,成为社区秧歌队每晚活动场所和居民晨练的人员集中场所,极大地丰富了城镇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三是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双丰镇在城镇路面全面升级,环境设施日渐完善的前提下,增加环卫工人56人,使得城镇垃圾做到了日产日清。并投资5万元建垃圾场一处,对垃圾进行定期焚烧,防止造成垃圾污染。

四是严格控制企业污染物排放。对新办企业实行环保准入制,不符和环保要求的企业坚决不批准在双丰办厂。对现有的企业加强环保检查力度,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企业,予以停产整顿,直到符合环保要求为止。通过几年的整治,目前镇域内所有企业排放物均达到了环保要求。

五是健全公厕管理机制。由于双丰镇城镇居民中,双丰林业局职工和家属占绝大多数,因此所居住的公房较多,且每户都没有自家的厕所。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双丰镇在每个居住小区均设有公厕,共有公厕37座。并且设有专人负责卫生管理,这样既方便了群众,同时又规范了城镇卫生秩序。

六是严格规范个体工商户牌匾悬挂秩序。双丰镇在每年都协调双丰林业局的有关部门,对沿街商业服务网点的牌匾进行不定期的检查清理,对不符合城镇管理规定的坚决予以取缔。特别是对 移动式牌匾和有碍美观的各种宣传牌更是严管严查,有效保持了街容街貌的整洁靓丽。

五、抓城镇管理,小城镇建设健康发展

为了更有效地实施总体规划,双丰镇成立了小城镇建设领导小组,指定一名副镇长专门负责此项工作,双丰镇各村屯、社区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同时制定了《双丰镇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

第10篇

关键词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安装;施工;

中图分类号: TU821.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城市供水管网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被称为城市的“生命线”,其正常运行和有效工作已成为城市保持生命活力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从企业经营角度来看,加强供水管网漏损控制是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降低供水成本、增加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从宏观政策要求来看,搞好漏损控制是确保城市供水安全的一个主题,同时也是实现水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必要途径。

一、供水管网的漏失的几种情况

供水系统物理漏失指的是通过系统输配水管网及城市蓄水设备渗漏,漏失及溢流到外界的部分水量.它增加了不必要的供水设施建设,加大了运行操作成本,物理漏失更是对水资源的一种巨大浪费。漏失可以按照是否通过被发现或主动检漏措施探测到,可以进一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背景渗漏、暗漏、明漏。

二、供水管网漏损的原因

对大连市自来水集团供水管道的测漏的统计数据看具有以下的规律。漏损同管道材质有密切的关系,漏失率从大到小依次为钢管一铸铁管一予应力混凝土管一球墨铸铁管-塑料管;闸门、水表等管网附件漏损很少;承插式铸铁管接口及青铅等钢性接口漏损较多;所以大连市自来水集团所采用的主要管材为球墨铸铁管及塑料管。其中造成供水管网漏损的原因有很多。不考虑城市消防等公益性用水未计量水量、水表计量误差、抄收管理的制度缺陷及用户人为干扰因素的影响,管网漏损主要是由以下几个方面造成的:

2.1管材质量存在缺陷

近年来,新型供水管道材料层出不穷,并陆续得到了应用,但限于城市供水的特殊性,供水管网的更新改造只能分期分批推进,不可能一步到位,其中老旧管材仍占相当大的比例。此前应用较多的有水泥管、铸铁管和镀锌管,这几种管材自身都存在一定的性能缺陷,即使未超过其使用寿命,安装使用不当同样会带来跑、冒、滴、漏等诸多问题。

2.1.1水泥管:多用于管径DN800以上的管线,其自重较大,接头一般采用橡胶圈柔性接口。存在的隐患主要是如果基础处理失当,会因地面的不均匀沉降造成管道下沉、移位而漏水,甚至因钢筋抗拉强度降低而造成管身环向裂缝导致爆管;另外橡胶圈易老化变形,水压过高时也易冲出。

2.1.2铸铁管:管径通常在DN100-600之间,有两种连接方式,即橡胶圈柔性接口、石棉水泥或膨胀水泥刚性接口,后者实际应用较多,在使用一定年限后接口易受气候、地形变化而发生变形或破损。同时铸铁管特别是灰口铸铁管本身含磷、硫成份,有热脆性,受拉应力影响,一旦外力作用不均匀,就可能导致环向、纵向断裂,造成漏水。

2.1.3镀锌管:一般应用于DN50以下的小口径管道,采用套丝连接,现在已禁止用作供水用途。其镀层在运输装卸过程中易损伤,如防腐处理不到位,使用中极易氧化、锈蚀;另外接口套丝时镀层受损,很容易日久锈空,特别是冷镀管,锈蚀程度更为严重,易引发接口管箍断裂及管壁锈蚀剥落造成漏水。

2.2施工安装质量不高

供水管网是地下隐蔽设施,主要管线深埋于地下,如果施工安装时没有严格按照设计及施工规范标准操作,即使出现了质量问题,短期内也不易暴露。安装时比较常见的问题有三类:

①不重视施工前的管材质检。

②一些管线施工选址失当。

③施工规范标准执行不到位。

2.3规划设计不够完善

随着城市用水量的快速增长和城市面积的逐步扩大,相应地提高了对城市供水的要求,同时也暴露出我们在管线规划设计方面存在的一些普遍问题:

①对城市发展的速度预测不够,加上受资金等客观因素的制约,管网的规划设计缺少前瞻性。如很多原来形成的配水管线,设计配置口径时只考虑了当时的用水规模,现在普遍偏小,如增大供水压力,管道内的流速过高,易产生水锤现象,对管道造成破坏。

②在管线设计时通常只考虑在地形峰点设置排气阀,有的甚至没有设置排气阀,这样就会造成通水不畅或诱发爆管。

③对管线受环境温度影响而产生的伸缩变量认识不够,特别是金属管材。

三、供水管网漏损防控的几点建议

3.1 漏损预防性措施 第一,埋设管道的强度要求较高,但受经济费用的影响,同时,不同的管材也有不同的适用条件和环境,因此选择管材要对各方面因素综合考虑。第二,供水部门应加强管道施工的管理力度,保证管道的良好运行。第三,做好管道防腐技术的提高工作。管道敷设前,要根据运行环境和土质情况做出慎重的选择,确定合适的防腐方法和技术。第四,关于管道阀门的选择。阀门的使用寿命和质量决定着管网的正常运行。及时的关闭相关的阀门,使损坏管道与其它管网迅速隔离,止住跑水,确保其他部分管网正常运行,减少经济损失。而现在市场上的阀门种类和生产厂家繁多,其质量也参差不齐,在安装前一定要做好考察,选择优质的阀门。

3.2 漏损管理性措施 首先,建立健全管道基础资料,加快供水管网信息系统的完善,为实现管网的科学化管理打好基础。然后,加强对管道的巡查和检漏力度,完善维修信息的调度系统,和定位系统,提高维修及时率,其次,提高维修一次的质量合格率,避免原窝二次上水。加强对管道附属设施的维护,减少闸井表井的跑,冒滴漏,提高闸井的完好率。加强管道监管。管道运行中,要防止外部工程对管道的损坏,监控管道运行情况,及时掌握运行信息。同时加大供水稽查和执法力度,提高工作水压的合理性和管网调度的科学化,实现安全供水,减少水锤等现象的发生。最后是及时对管道进行更新,制定管道更新计划安排。并加强漏水管理信息系统,阀门管理及爆管事故关阀方案智能处理系统等先进和科学的管理办法。

3.3 漏损控制性措施 管网泄漏与服务压力有直接关系,泄漏水量随服务压力增大而增大,如果能将过剩服务压力减少到满足用户压力需求的程度,即可降低管网漏水量,可以采用降低泵的扬程、用减压阀均衡压力或安装泄压池和使用遥控阀控制流量,实现压力均衡等方法。从管理方法的发展的趋势上,分区管理是管网管理发展的趋势,通过分区一方面可以使管网布局优化,使管网运行科学合理,并指导管网规划,确定科学的管网改造方案和建设方案。

3.4 产销差率的分析和控制的办法 产销差率是供水部门广泛应用的用以评价供水企业效益重要指标。目前,供水企业的产销差率普遍偏高。简单的讲,产销差水控制工程包括以下三部分内容:水漏失控制;用户管理及水表管理;供水系统日常维护及管理。

结束语

为了减少城市供水管网的漏损,大连市近几年对城市配水管网(60年代管网)进行管网改造。在管网改造中对管道安装过程中实施全过程控制,严格执行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参考文献

[1] 谭伦高, 陈兆基.城市供水管网漏水原因及防治[J].中国建设信息, 2009,(24).

第11篇

1.水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有力推进,水生态安全网络建设初步形成为全面贯彻落实江苏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程的总体部署,切实增强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努力建设“天蓝、地绿、水净、气清”的美丽港城,近年,连云港市结合饮用水水源保护,通过河流(湖库)、滨岸带生态修复,湿地保护、修复和建设,排污口整治等综合措施,积极构建包括清水廊道、尾水通道的水生态安全网络。围绕市区饮用水安全,完成了蔷薇河下游段清淤和生态修复工程,并积极推进蔷薇河“河长制”配套基础工程。实施了东海县尾水通道工程改造、赣榆区“鱼养水”生物措施、小塔山水源地涵养、灌云县叮当河综合整治工程等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程,以及排淡河、东盐河、玉带河、龙尾河等城市内河综合整治和河滨带绿化工程。

2.水管理基础工作扎实,现代水管理体系基本形成连云港市先后印发和出台了《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通知》《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考核办法》《连云港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关于印发蔷薇河“河长制”实施方案的通知》等,全面开展了节水型社会建设;建立了水资源有偿使用、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取水许可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用水计量和统计等5项制度,为水利依法行政提供了政策支撑和法制保障;建立了江苏省水环境监测中心连云港分中心等,提升了水质和入河排污口监测能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在逐步深入,各区县“三条红线”业已确定。加强了节水监督、取水许可审批、水资源论证、地下水管理、水功能区监督管理等工作力度。这些制度、措施的贯彻实施,对有效控制用水总量、提高用水效率、防治水污染、保护水生态等起到了重要作用。

3.水文化历史底蕴深厚,水文化体系初步构建近年,连云港市充分发挥依托自然资源的优势,做足山水文章,融入文化元素,体现地方文化特色,努力构建主题突出、内容丰富、贴近生活、富有感染力的水文化体系。将“人水和谐”理念融入河道综合治理、湿地公园建设、水利风景区建设等水利工程建设中,构成了连云港市水文化的主体,并已成为宣传水文化、弘扬水生态文明的重要平台、窗口和阵地。通过“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和“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及水法和水土保持法的大力宣传,丰富了广大市民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知识,提高了对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进一步提高了人们热爱自然、保护水生态环境的自觉性。

二、水生态文明面临的形势及存在的问题

1.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达标压力大,水安全保障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连云港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达标建设压力很大,水源地普遍水质不达标,无在线监测系统;应急备用水源地建设滞后,仅市区和东海县有应急水源地,没有达到省委省政府对城区饮用水提出的“双源双线”要求。在区域供水方面,连云港市各县区域供水覆盖率很低,且水源单一、供水管网安全可靠性差,亟待加强水厂及供水管网规划建设,提高区域供水覆盖率。在城市防洪方面,连云港市防洪(潮)除涝能力总体偏低,市区城市防洪与100年一遇防洪标准要求仍有较大差距;市区老城区排涝能力仍不足,连云新城和徐圩新区等除涝配套工程建设相对滞后,达不到20年一遇排涝标准;赣榆城区和灌南、灌云两县县城依托流域治理,防洪除涝标准总体偏低。在生态供水保证方面,目前连云港市尚未开展河湖健康评估工作,建议尽快开展此项工作,以摸清河湖的健康状况,并采取措施维持其健康,发挥其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2.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节水减排任务艰巨受区位因素制约,连云港市长期承接上游省市的客水污染,同时,本地工业高速发展和城镇化水平持续快速提高,而污水处理厂和配套管网建设却相对滞后,污水处理厂处理负荷率、处理标准不高;部分老城区排水管网未能达到雨污分流,部分工业、生活污水直接进入临近河道;一些河段底泥淤积严重,产生内源污染。另外,随着农村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生活、工业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日趋严重,饮用水水源保护、污水处理和垃圾收运、处理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上述诸多问题致使饮用水水源和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较低,短期内实现持续改善的压力较大。

3.水生态系统有所退化,结构与功能的整体恢复任重道远连云港市突出问题之一是河湖水质较差,加之河网区水体功能混杂,河流上水闸众多,河流流动性受到影响,水体自净能力下降,导致水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退化、饮用水不安全等问题凸显。连云港市地处下游河网区,其河流水质极易受上游以及连通河流相互影响,而连云港市饮用水水源多以河流为主,其清水廊道与部分河流连通,一旦发生污染事件,将直接导致饮用水水源水质恶化,水质安全得不到保障。另外,由于土地开发、工程建设,过分压缩河湖水系空间,使河道岸边陡峭,河滩消失,大量湿地改变用途;传统的以工程为美的观念支配河道治理,用硬质材料替代河道浅滩和深潭,使部分河流失去水生生物生存环境;沿海滩涂不合理开发,使河口潮间带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4.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现代水管理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东海县、灌云县用水总量控制实现度仅为0.60和0.30,而市区、赣榆区、东海县、灌云县、灌南县用水效率控制实现度均低于1.00。因此,必须建立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用水总量控制和用水效率控制管理;增强水资源监管能力,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健全水资源管理体制,加强水资源城乡一体管理;建立水资源补偿机制;建立以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为核心的现代水管理体系。

5.水文化体系需要完善,水生态文明意识需要提升连云港市水文化遗存面临城市迅速发展的威胁,需要得到有效保护。连云港市水文化体系建设仍然处于初创阶段,需要完善和提升。在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管理中要融入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要素,提高水利工程的文化品位。

三、建设水生态文明城市的对策措施

1.以城乡供水和防洪除涝为主体的水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巩固流域防洪工程,全面完成海堤达标建设,加强区域治理、城市防洪除涝建设,完善流域、区域、城市相协调的防洪除涝工程体系,着力加强蔷薇河、古泊善后河、龙王河等区域骨干河道、其他重要河道和中小河流治理,加强洼地圩区治理,整治入海河道,完成病险水库和大中型泵闸加固改造,加快城市防洪排涝工程建设,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

2.以饮用水安全为核心的健康水生态体系建设为提高连云港市饮用水安全,以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为核心,以河道生态治理与修复为重点,建设有地方特色的健康水生态体系。通过入河排污口整治、截污导流、河道疏浚等手段减少污染负荷;通过河滨带修复、提高河湖流通性、湿地净化功能等措施,提高水体净化能力,构筑河流生态屏障;以湿地公园建设为主体,通过湿地保护与恢复措施,充分发挥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景观娱乐、水环境调节等功能。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河道生态治理、河(湖)滨带植被恢复工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基础设施及能力建设工程等。

3.以清洁减排为目标的水环境保护体系建设①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清洁生产。大力推行企业清洁生产,以此为契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推动绿色经济增长。提高环保准入门槛,提升企业的清洁生产水平,加大涉水重点污染源的监管力度,规范工业企业排污行为。积极鼓励各工业区开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工作,创建生态工业园区。推进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强化对重点企业清洁生产的评估和验收,促进企业减少污水排放。②推广节水技术,减少污水排放量。通过节水型社会建设,全面建立节水型农业、节水型工业和节水型城市。鼓励企业采用先进工艺,降低单位产品的水耗,提高水循环利用效率。建立和完善城市再生水利用系统,减少废污水排放。③推进截污导流工程和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提高截污收集能力。加快推进城市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和配套,加强现有污水排水管网的维修和养护。实施河道整治,清除河流污染底泥,通过生物措施、控源截污等手段,净化河流水质。④加快城乡污水处理厂建设及现有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建设,提高污水处理能力。按照“城乡统筹、就近接管、相邻联建、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合理布局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面提升城乡污水处理率和水平。

4.以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为核心的现代水管理体系建设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用水总量控制管理、用水效率控制管理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控制管理,提升水资源监管能力。严格河库管理,实行河库“蓝线”管理制度,全面实行“河长制”,建立水资源补偿机制,严格取水许可制度、水资源论证制度,强化地下水管理,健全水资源监控体系,完善水法规配套体系建设。

第12篇

一、关注民生,努力提高城市管理质量

城市管理是一项系统的民生工程。上半年,**区城市管理工作突出重点,统筹推进,以新思路、新举措、新设施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确保让广大市民得到持续长久的民生实惠。

(一)扎实推进市政环卫基础设施建设。

2、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大力实施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上半年,完成汽车北站公厕、火车新北站公厕、**公园公厕、永丰桥下、河西村梅堰公厕、孔浦夏家、红梅小区后门公厕等7座公厕的升级改造,其中**公园公厕为“百万元”级的生态公厕。完成东草马路排水管道、孔浦路排水管道改造工程。完成槐树路部分喷泉设施整修工程。谢家垃圾中转站工程已进入招投标前期工作。环卫车队项目完成实体验收、墙体粉刷贴面、污水净化池、围墙和雨污水管道铺设施工、油罐加工制作与铺设安装等工作。配合相关部门做好三江六岸灯光升级工程前期协调工作。完成双东坊小区、槐树小区排水管网改造工程和槐树路空间安全工程立项工作。积极配合市兴光燃气公司完善08年的老小区改造工程,提高居民用户的开户率。

(二)不断提高市容环境整体管理水平。

1、完善市政公用行业日巡查考核机制。一是全面落实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区制度。今年上半年全面推进责任区制度落实,责任书签订,指导各街道签订责任书1000余份,使全区主要道路责任书签订率达到100%,次要道路签订率达到85%以上,达到市年度目标管理考核要求。二是推进保洁路段延伸工作。继续巩固18小时道路保洁成果,加强重点路段保洁力量,确保养护作业水平提高。三是推广“三位一体”保洁方式。继续深入推进以“人扫、机扫、清洗”为一体的创新的三位一体清扫模式通过科学管理,提升辖区各道路的整体面貌。

上半年,新增北外环西段、机场—北外环立交桥、洪塘经济适用房规划一路、洪塘经济适用房规划三路、洪塘中路延伸段二期道路共5条保洁道路,共清扫道路65条计201万平方米,新增保洁面积3.7万平方米。

(三)努力提升绿化增色增香效果树路等路段的沿街花坛及翠柏路、范江岸路行道树树穴、解放桥槐树路匝道绿化进行升级改造,对甬江桥扬善路口闲置地进行复绿种植,使迎检线路面貌焕然一新。四是对公园绿地、城区主干道隔离带及行道树进行缺株补种,共补种行道树90余株、苗木1000余株、麦冬3000余平方米,并做好外滩大桥、城庄路、惊驾路**段等重大项目绿化移植工作。

2、完善绿地养护管理制度,不断提高绿化养护质量。一是加强绿地考核管理。成立绿化考核领导小组,明确各公园绿地绿化专职责任人,采取专项考核、集体考核(明查)和暗查等形式对各养护班组进行考核检查,有针对性地解决养护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通报考核情况并分析原因。二是实施专项考核。开展定期的绿地病虫害考核、大树养护考核、设施完好安全考核,从而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解决各专项养护中存在的问题,努力提高绿地养护水平。上半年,槐树绿地被评为宁波市公园行业文明优质十大服务窗口之一。

3、积极开展群众性绿化活动。一是举办**区绿化成就画报展览、市民绿化知识有奖竟答、绿化知识法规现场咨询等一系列宣传活动;举办绿化养护修剪技术培训交流会,重点讲解绿化养护知识和修剪技术,提高我区绿化养护水平。二是积极开展群众种绿、护绿活动。09年上半年,全区推出8块共计32万平方米认养认管绿地,得到社会各界的踊跃支持;积极开展春节及秋季义务植树活动,共栽植桂花、樱花250余株。三是做好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配合市园林局对我区古树名木进行全面检查,督促各责任单位切实做好古树名木养护工作。

二、服务民情,切实加大重点工作执法力度

(一)加大执法力度,提升长效管理水平。

2、严查渣土违法清运。上半年,积极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工作要求,进一步强化渣土清运执法管理,严厉打击渣土偷倒等违法行为,切实解决渣土清运污染城市环境、危害交通安全、影响城市形象、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一是开辟海洋消纳新途径。经过与相关部门协调联系,至目前我区已设立渣土海上消纳中转场站3座,以企业租赁港区码头,雇船运到海洋部门划定区域倾倒,企业收取服务费,城管部门与属地街道管理规范企业运作基本操作模式,缓解我区渣土消纳难的问题。二是不断完善“管理、执法、养护”三位一体的渣土管理机制,成立渣土管理领导小组,设渣土管理办公室,把渣土管理工作纳入正常化管理渠道,各中队提前介入,通过送法上门、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加强对建设、施工、清运单位的宣传教育和协调沟通,深化服务型执法工作,提高工作效果。三是实现渣土单一执法向综合执法转变。成立了由城管、公安、交警、交通等部门组成的联合执法队伍,每天开展以设卡点伏击和机动巡查相结合的联合执法,严厉打击夜间偷倒渣土等违法行为。上半年,共检查清运车辆2356辆次,共查处违章车辆滴漏洒、乱倒、偷倒及无证运输渣土行为148起。

3、进一步加大“两违”整治力度。一是重点配合甬江街道做好湾头地块区内新发违法建筑整治工作;二是做好对繁景、莱茵堡、国际村等别墅小区内违法建筑的调查取证工作;三是继续做好老小区内的违法建筑执法;四是配合甬江街道,对5家企业的违法建筑案件进行立案查处,并做出了行政处罚决定。

4、探索建立便民疏导点。按照“标本兼治、堵疏相结合、属地管理、公众参与”的原则,开展了便民疏导点选址工作,重点调查了流动摊点的数量、分布、门类、人员身份等情况,并根据我区实际,确定了中心城区严格控制,城乡结合部、背街小巷因地制宜,合理设置的工作指导思想。目前,确定了第一批5个便民疏导点的位置,其中广厦怡庭菜场周边及洪塘文体路南段等地段为原街道已设置的以百货、水果摊点为主的便民疏导点,当地街道已实施规范管理,下步将新设3个疏导点,部位主要分布在城郊结合部及城市拆迁闲置地块等不影响市容交通环境部位。

5、积极推进示范路段创建工程。开展槐树路“城市管理文明示范区”创建工作,力争通过精细管理、文明引导、严格执法,努力做到“街容卫生整洁、市政设施完好、道路绿化美观、各类设置有序、店面经营文明”,切实发挥文明路段的示范引导作用,以点带面,以精品效应推动市容秩序整治工作。

(二)完善执法机制,进一步提升执法效能。

一是调整执法中队管理体制。上半年,对涉农街道、慈城镇、工业区城管执法体制和工作职责进行调整,由当地分管领导兼任副大队长,按照执法主体不变、履行职责不变的原则,进一步明确职责,依法开展城市管理行政处罚工作,切实解决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出现的城管工作难点问题。二是加大考核力度。加强严管路段和中队建设考核工作,严格落实“五定”岗位责任制,深化网格化管理,强化面控、路巡、点管,确保核心区域市容环境整洁有序。同时,努力提升数字城管指挥巡查机制,认真落实数字城管工作运行机制,强化通过数字化城管平台发现问题和处置问题的执行力。三是建立完善城市管理协调运行机制。进一步强化

规划、公安、交警、法院、环保等部门的联系,坚持执法工作例会制度,增强工作合力,齐抓共管,着力破解城市管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形成常态长效执法管理机制。同时,充分发挥城管公安联络室、城管法院联络室职能,为城管执法提供有力的后续保障。

三、体察民意,加快城市管理职能延伸

根据区委、区政府提出的2009年**区城乡一体综合配套改革工作任务分解内容,城市管理部门积极做好城市管理职能延伸工作,不断拓展城市管理服务范围。

(一)加快推进城市管理职能向中心村延伸。一是认真开展调研。3-4月,分别到涉农街道、慈城镇下属中心村调研,听取街道(镇)、中心村干部的意见和建议。二是制订相关管理办法。4月,制订中心村管理办法;5月,征求街道、镇和区直相关部门意见。三是对12个区级典型示范村和开展旧村改造、新村建设的村,就道路、河道、绿化、垃圾、公厕等管理方面作出具体指导。

(二)启动公交始发场站建设,优化公共交通线路。截止4月底,洪塘公交始发站已竣工,即将投入使用;庄桥始发站已完成建设施工招标。并在3-4月期间,与市公交公司衔接,对浦丰、民丰、八字等3个村调整和优化了公交线路。

(三)积极开展城乡排污管网与污水处理设施调研。一是开展全区污水管网调研。2月,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局综合科牵头、局属市政绿化养护中心配合的7人工作小组,明确并落实各部门、每人的工作分工和职责。3月,调研小组先后到市规划局、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市排水公司、市排水处、区规划分局、区建设局以及中马、白沙、文教、孔浦、甬江、庄桥、洪塘街道和慈城镇、工业区管委会调查了解各区块排污管网与设施的基本情况。4月,根据前期调研后掌握的第一手资料,全面分析我区城乡排污管网的现状,问题及下步工作对策。目前已草拟了调研报告。4月底召开专题座谈会,对调研报告(草稿)进行论证修改完善。二是争取5个村纳入排污大管网。根据全区污水管网规划布局和现有主管网建设状况,前段时间,对有条件的5个村进行实地测算。目前,一方面与所属涉农街道对接,另一方面正在拟定补助政策,提交区政府讨论确定。

四、提升形象,不断加强城管队伍建设

(一)抓学习,培养高素质队伍。一是扎实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根据区委的统一部署,局党委以“转型升级推进科学发展,创业创新加快建设新**”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开创和谐城管新局面”为实践载体,认真制定实施方案,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查摆分析问题,召开民主恳谈会、民主生活会、民主讨论会、民主评议会,广泛进行谈心活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组织局机关、下属单位、执法中队的党员干部积极投入各个阶段和环节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通过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城管系统全体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把切实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和让人民群众得实惠放在首要位置,要把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效体现在促进各项具体工作上,在日常工作中要主动做到问需于民、问情于民、问计于民,时刻以“城管为民,情系百姓”的目标衡量工作,注重与人民群众沟通,提供全面周到的服务。二是加强法律法规及业务培训。建立了以中队为基础,以大队为核心的全方位、多形式的培训机制,各中队每月坚持自行组织2次以上法律、法规学习和执法业务交流。上半年,组织开展了《浙江省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条例》培训。

(二)抓宣传,深化公共服务内涵。加强宣传使广大市民了解城市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让市民充分认识到城管工作的重要性。一是继续深化徐辉保洁班。突出“徐式扫地法”主动上门服务、主动沟通,“用脑”钻研、“用心”工作、“用情”服务广大市民的精神。二是成立bo绿服务队。服务队以社区、家庭为主要服务对象,通过花草课堂、花草诊所、花艺沙龙、园艺工坊等活动形式定期向社区居民免费传授家庭绿色植物养护知识、交流插花花艺、诊断花卉病害、提供社区绿化服务等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绿化知识和技术技巧,进一步提高社区居民爱绿、植绿、养绿、护绿意识。

(五)抓监管,努力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上半年,安全生产年创建活动为契机,深化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实施安全生产领域“三项行动”和第八个“安全生产月”活动,开展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宣传和咨询活动,举办安全生产学习研讨班,指导环卫和市政绿化养护中心开展岗位培训和防火演练,下一步我们还将组织安全生产大检查。

(六)抓基础,加大城区防汛防台力度。上半年投入55万元资金新增15台强排泵,并在局数字城管建设中专门设置用于监测江面潮位的数字化监控装置,进一步完善了城区防汛防台技术手段。与城区四个街道和沿江二十九家企事业单位签订了09年城

区防汛防台责任书;修订工作预案,完善组织机构和工作网络,从组织建设、制度建设、队伍建设和设施设备建设等各个方面作了应对超强台风、超位、特大暴雨的充分准备,努力确保城区安全度汛。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解决有关民生诉求方面的问题还有不到位的现象。如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周边环境还不够整洁有序,特别是城乡结合部、城中村周边脏乱差现象仍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服务群众的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在建立长效机制方面还需要下大功夫。如渣土管理、环境综合整治、菜场周边占道经营等等一些瓶颈问题还没有完全破解,使有些工作经常处于被动应付状态。

下半年主要工作打算

一、增强发展意识,切实转变观念

要继续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把区委、区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转化为城市管理的具体行动,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

二、完善基础设施,关注民生问题

一是完成环卫车队项目并投入使用;二是完成谢家垃圾中转站前期工作并开工建设;三是完成双东坊、槐树小区排污管网工程;四是完成槐树路空间安全整治工程;五是完成洋市河、大通河、地洋槽河等内河本年度目标整治任务;六是配合做好“三江六岸”灯光升级改造工作。

三、加强能力建设,提高管理水平

(一)突出品质意识,提升市政设施完好率。坚持“立足大局,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确保社会效益优先”的原则,以“路平、沟通、桥梁完好”为目标,确保市政道路综合完好率稳步提升。

(二)突出责任意识,强化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加强18小时保洁力度,努力提高机扫、人扫、水洗“三位一体”工作效率;强化垃圾粪便的收集清运工作,做到日产日清;进一步完善餐厨垃圾的收集和内河保洁工作。努力做好“三路”创建工作。

(三)突出精品意识,加强园林绿化管理水平。抓好第二轮城区绿地和道路绿化改造提升工程,做好兰江绿地、大闸路、清湖路绿化改造项目;在08年张桂河3000平方水体绿化试点基础上,09年有计划逐步推广;结合内河整治,同步实施河道绿化和水体绿化;重点抓好慈城毛岙村及洪塘邵家渡村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绿化整改提升,以点带面,提高农村整体绿化档次和水平;完成09年度园林式居住区(单位)申报工作。

(四)突出安全意识,抓好各项安全生产工作。一是加强城区防汛防台工作。认真按照工作预案,加强与市、区相关业务部门的联系和沟通,加大台风季节讯息跟踪和潮位监测,充分利用数字城管监控探头,把各项防汛防台措施落到实处。二是全力做好局系统安全生产工作。以“安全生产年”创建为主要载体,结合“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切实加强监管,提高基层管理人员和一线作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预防各类事故,进一步推动局系统安全生产工作稳步发展。

四、规范执法,提升城管执法水平

(一)突出重点难点,大力开展专项整治。继续抓住“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专项执法整治活动。重点抓好违法建筑、渣土联合执法、市容环境秩序、夏季夜间市容环境及人行道专项整治等五项专项整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