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3 14:58:2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健康扶贫的意义,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继“贵医云”之后,贵州智慧医疗领域再出新力作――“遵医云”。
“遵医云”由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与贵州信邦富顿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设,于2016年12月1日上。
病人线上咨询、预诊、凭手机看病,医生用随身携带的患者管理工具――“遵医云”手机APP进行听诊、院外随访、跟踪回访,并可根据患者的健康档案、咨询记录,精准医疗,确保医疗质量和就医效率……“遵医云医院”不仅为广大用户提供了更便捷的获取优质医疗服务的渠道,还建立了广泛的医患沟通模式,改善了医患关系。
“线上咨询、预诊,一方面可以服务一部分不需要马上到医院就诊的病人,增加线上门诊量;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线上的咨询和预诊发现一些潜在的疑难杂症病人,引导他们到医院进行就诊。通过这样的服务,把病人做了区分,普通的病人在线上服务解决问题,疑难杂症的病人到线下门诊进行更专业的服务。”负责该平台技术运营的贵州信邦富顿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洪庆刚告诉记者,这种模式与国家分级诊疗的政策导向相符合,不仅可以提高医院到院患者的质量,还能帮助患者及时发现病情,得到更专业的服务。
铜仁市石阡县一名出生20多天的婴儿方中平(化名),吃东西不排便,家属很着急,但不知道怎么办。
后来,病人家属通过“遵医云”咨询了遵医附院小儿普胸泌外科医生刘远梅主任。
在刘医生的指导下,病人家属在线上和医生预约好时间,带方中平到遵医附院进行了及时的腹部彩超常规检查、胃肠道彩超常规检查、直肠钢管测压检查和手术。最后,方中平得以康复。
“目前在‘遵医云’上服务的医生已达110人,全部是主任医生和副主任医生级别,涵盖18个科室。”洪庆刚告诉记者,从一个月的实际服务情况看,很多患者可以通过“遵医云”平台及时打消疑虑,并快速获得治疗方案。
“遵医云”是以三甲大型医院为依托建立的互联网医院,围绕大数据、大扶贫两大战略行动,围绕贵州全民大健康战略,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在提高基层群众的健康服务水平以及精准扶贫等方面具有很好的社会意义。
“‘遵医云’的上线,能够让遵医附院的服务拓展至社区、药店,乃至偏远乡镇和广大农村,让老百姓真真切切地享受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带来的实惠和便捷。”洪庆刚说。
为弘扬社会正气,倡导时代新风,充分发挥道德模范在脱贫攻坚中的榜样示范作用,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推进镇风乡风文明建设,今天我们在此召开辛店镇2018年“六个十”系列创评活动表彰大会,表彰先进,动员和激励全镇广大干部群众奋发有为,扎实工作,进一步推动全镇脱贫攻坚工作上台阶、上水平。在此,我代表镇党委、政府,向受到表彰的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祝贺!
在全县打赢打好脱贫攻坚决胜战的关键时节,我们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与精准扶贫工作有机结合,举办精神文明建设助推脱贫攻坚表彰大会,这次表彰评选的都是最基层的群众、最普通的人民,他们人虽普通,但都有一颗金子般的心,做出了平凡而伟大的事。这样的会我们要开,不仅要开,而且要以最高规格的形式召开,力求以这样一种形式,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传播正能量。这次表彰不仅是拓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方式方法,教育群众坚守正道、孝老爱亲、勤俭持家、崇德向善,弘扬向上向善正能量,凝聚团结奋进精气神的重要举措,更是抓住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和思想意识特点,教育和引导贫困群众牢固树立自强自立、不甘贫困、勤劳致富的思想意识,进一步激发广大贫困群众攻坚克难、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实现扶贫又扶志,培育新民风,树立新形象,激发新活力,为实现全镇脱贫摘帽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在此我向大家提三点要求:
一、通过文明表彰、激发内生动力
打赢脱贫攻坚战,物质层面的难题不难攻克。但是,光有好的帮扶措施,若无贫困户的主动配合和作为,就会像重拳打在棉花上,难以奏效。近年来,我镇全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大量优惠政策、帮扶措施不断落地,贫困人口大幅减少,不少村实现整体脱贫摘帽目标。但是,也有一些村暴露出“精神扶贫”缺失的问题:部分群众脱贫主动性不足,对政策依赖性太强,“等靠要”思想严重;一些群众脱贫之后,物质上富裕了,精神文化生活匮乏,致使不少地方攀比、浪费以及封建迷信之风盛行。
面对这些新情况,在注重资金和物质帮扶的同时,抓好“精神扶贫”,就等于牵住了脱贫攻坚的“牛鼻子”,抓到了关键和要害。要彻底摆脱贫困,首要的就是精神脱贫,让贫困群众从思想上、精神上增强战胜贫困的勇气和内生动力,不断激发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共建美好家园的愿望。人人都有致富的想法,但想法不代表行动。如果没有致富精神,必然怕苦怕难、安于现状,不可能将想法付诸行动。所以,只有想方设法帮助贫困群众树立致富精神和依靠自身努力脱贫的思想,精准扶贫工作才能事半功倍,取得更好的成效。因此,在扶贫工作中,不仅要关心困难群众的生活,也要了解其思想,既要重视物质帮扶,更要重视思想帮扶。要下一番“绣花”功夫,把精准扶贫的政策精神贯彻到位,通过政策引导和致富典型引路,让群众树立信心、找对路子、增强致富本领,变“等靠要”为“闯改创”,依靠自身努力斩断穷根。普及科学知识,让群众相信科学、远离迷信,立足勤劳、诚信和科技致富。
二、培育文明新风、巩固脱贫成效
除了告别贫穷落后的生存状态,也要告别陈旧愚昧的生活方式。有的群众富裕之后,在消费上变得盲目、攀比、奢侈;有的低俗文化堂而皇之地走进了屋场院落。对此,我们要多在文化生态上下功夫,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着力建好用好农家书屋和文化活动场所,大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和健康文艺活动,倡导和树立文明的民俗乡风,引导群众以饱满、健康的精神状态奔向小康。
“一枚鸡蛋,从外面打开是食物,从里面打开则是生命。”生命成长如果不冲破包裹自己的蛋壳,很难有所造诣。扶贫事业同样如此。当前,精准扶贫工作已处在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关键时期,惟敢闯敢拼者胜。我们要用扶智扶志的“药方”斩断穷根,以新思维、新观念、新风尚引导贫困人口重建内心世界,让他们从精神上先富起来,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帮助群众摆脱贫困,精准扶贫工作才会取得最后胜利。
三、发挥模范引领作用,助推移风易俗
针对我县扶贫工作实际,我局立足部门职能,突出重点、精心谋划,现将下一步工作安排汇报如下:
(一)抢抓有利时机,加大扶贫项目建设力度
围绕国家制定的一系列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措施,抢抓机遇,积极争跑一批投资多、规模大、带动作用强的项目。一是抓好京津风沙源工程、退耕还林成果巩固项目。结合京津风沙源、退耕还林成果巩固项目及其他涉农项目,加大农田水利建设力度,改造中低产田,抓好土地综合治理,建设稳产、高产田;推广以膜下滴灌、管灌为主要内容的节水灌溉新技术;加快中小型灌区、水源工程建设。二是抓好易地扶贫移民搬迁工作。积极向上争取专项资金,对两面井乡韩毡房村等生存环境恶劣的自然村实施移民搬迁工程,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三是抓好以工代赈工作。重点解决县乡道路、人畜饮水工程、基本农田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中低产田改造等,解决制约当地发展的生产生活瓶颈。四是抓好其他上级扶贫项目资金争取。下大力争取奶牛、生猪规模养殖等上级扶贫项目资金。
(二)抓好农业产业化龙头项目。立足我县资源优势,抓特色、创品牌,继续推进“基地”建设(甜菜、蔬菜、马铃薯、燕麦、亚麻、食用菌、奶业、肉食品),进一步培强牛奶、燕麦、甜菜、亚麻、马铃薯等农业龙头产业,辐射吸附周边旗县资源,推动优势农产品开发向有机、绿色、健康等多样化、特色化、集群化转变。重点推进伊利液态奶、博天糖业搬迁等重点农业产业化项目,打造一批名牌有机农产品。
(三)提高农民文化素质。针对贫困村农民文化素质低,缺乏致富本领等问题,进一步加大科技扶贫力度,重点抓好科技培训和农业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扶持培植一批群众能够看得见、摸得着、学得来的示范村和示范户,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以点带面,全面推广,不断增强群众科技脱贫致富的能力。
(四)重点发展扶贫典型示范工程
处理好“点”与“面”的关系,充分发挥重点扶贫项目的示范作用,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和项目,选择具有普遍代表意义的区域集中投入,带动当地及周边农民共同脱贫致富。
(五)强化项目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在扶贫资金管理上,一是严格执行上级下达的项目资金使用计划,绝不允许任何单位和个人改变资金投向和资金用途。二是对扶贫资金和项目实行全过程监管,切实做到专户存储、专帐管理、专款专用、封闭运行,并将项目、资金的安排使用情况进行公示,让群众充分了解,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三是加强工程建设质量管理,提高产出和发展效益。积极整合资金,集中力量,努力克服以扶贫项目“小、散、多”的问题,突出建设重点,充分发挥扶贫金的使用效益。
扶贫帮困是一项重要的社会责任。近年来,江苏省赣榆县妇联把扶助弱势群体作为一项责任和义务,尽心尽力抓实抓好,特别是在帮扶贫困妇女创业致富活动中,组织开展了“心系贫困妇女,携手创业致富”、“1+1阳光共建”等一系列扶贫帮困活动,要求县、镇、村每一名妇女干部与一个贫困妇女家庭结成帮扶对子,为她们提供信息、技术、资金、岗位等方面的帮扶,做到不脱贫、不脱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如何才能更好开展好扶贫帮困活动,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有以下几点体会和思考。
一、树立贫困妇女信心,助其点燃生活希望
俗话说:“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对它哭,它就对你哭;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所以,帮助贫困妇女树立信心,培养积极的心态,是扶贫帮困的首要任务。因此,在“三八”、中秋、春节等节日期间,我们组织开展为贫困妇女家庭送上慰问品,对她们进行亲切的关心和慰问,让她们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拉近了妇联组织和贫困妇女之间的距离,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感情,坚定了贫困妇女生活的信心,让她们从心理上走出贫困的困扰和阴影,积极寻求自力更生的道路,这是扶贫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活动。
二、倾听贫困妇女心声,尽力为其排忧解难
贫困妇女家庭一般是因病致贫、因残致贫、因灾致贫或者是单亲家庭等,生活中存在着许多困扰和不便,因此扶贫帮困要从生活细节上关心,倾听她们反映的困难,及时为她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这是扶贫帮困的重要方式。首先,要定期入户,上门服务,帮助贫困妇女解决家庭实际困难;其次,要定人谈心,沟通交流,帮助贫困妇女解开思想疙瘩;第三,要定时了解,摸清实情,关心贫困妇女的生活近况,遇到实际困难的,要帮助她们度过难关。扶贫工作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上,而是要真正解决贫困妇女家庭户的燃眉之急,将工作落到实处,做到深处。
三、引导贫困妇女自立,培养她们创业能力
扶贫帮困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根本的目的,目的是要使贫困妇女能够自力更生,创业致富,摆脱困境,这是扶贫帮困的根本途径。单纯的物质扶助是无法根本解决她们的问题,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不仅要从物质上提供帮助,同时也要培养她们自强自立的能力,这就需要各级妇联组织通力协作,要为她们提供必要的致富信息,进行必要的技能培训,关注她们创业就业,引导她们发展投资小、见效快的项目,使贫困妇女的致富能力不断得到提升,逐渐摆脱贫困,做到帮扶一户,脱贫一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妇女家庭脱贫致富的问题。
四、呼吁企业积极参与,营造共同关注氛围
扶贫帮困是社会的重要责任,也是发挥妇联组织作用的体现,只有将扶贫工作形成制度化,建立长效机制,才能使扶贫帮困活动不断的延续下去。妇联组织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呼吁全社会来关注、关心贫困妇女家庭,着力帮助她们解决实际困难,要呼吁企业为贫困妇女提供就业岗位,让她们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进而营造一个团结、互助、友爱的人文环境,让贫困妇女真正感受到和谐社会的温暖和阳光。
扶贫帮困活动意义重大,是文明社会的重要体现,也是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妇联组织应当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传承爱心,共建共享,为营造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今年“连心”及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
1、加强“连心”及精准扶贫工作宣传、
开年来,全村干村及驻村工作组及时进驻村、组,开展“连心”及精准扶贫工作宣传,重点抓了如下几项宣传工作,一是开好三个会议;既由3月4日至6日组织召开了村干部、党员、村民小组长及村民代表动员大会,组长胡水林局长亲自在村“连心”动员会上作动员报告、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宣传XX市委、市政府;XX市委、市政府“连心”和精准扶贫工作精神,二是,各工作队员、村干部结合联系户走访,向各位村民送年画、送宣传单,认真走访群众,解释“连心”及精准扶贫工作的有关情况,使“连心”及精准扶贫工作的目的、意义、内容和要求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工作组紧紧围绕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注重做好宣传、解释工作。三是在进村公路及村部人口密植地段利用宣传横幅、在村部常年建立宣传专栏、墙板报进行广泛宣传,
2、开展深入调查、与村民共商振兴发展
工作组一驻村,立即同村干部组织全村党员、村民代表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累计收集了党的建设、经济发展、民生问题、基础设施建设和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等方面的具体问题,找出了制约和影响该村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提出了十项惠民措施,和扶贫计划,这十项惠民措施和扶贫计划是:1、完善排脑山圹附属工程;2、完成上段水渠1200三面不见土水泥浇铸工程;3、兴修水泥厂至白马区路面硬化1公里路程;4、发展大棚西瓜1000亩;5、组织村民免费健康检查;6、组织电影下乡放影;7、组织参加烟叶及果业、养殖业技术培训;8、组织协调有线网络进村入户;9、在居民集中地新建垃圾池3个,10、争取协调上级资金解决XX小学教学条件。通过全体村民积极配合,全体干部一年努力工作,上述十项承诺已完成9项任务,仅有水泥厂至白马区路面硬化1公里路程由于技术等种种原因还在实施,争取年前完成扫尾工作。
在精准扶贫工作方面,驻村工作组与村干部一起按照各自联系户,“一对一”帮助专业户、五保户、贫困户指导农业生产和农作物栽培技术,在种植大棚西瓜、种植脐橙、种植油茶、以及农业养殖业方面进行了系统培训,指导,全体村民普遍掌握了1—2门致富技术,为贫困群众早日脱贫打下了坚实基础。
3、真情为群众服务、切实为民排忧解难
驻村工作组每个工作队员认真按照“连心”及精准扶贫工作要求,对每户包扶对象都一一走访到位,特别加强了对五保户、低保户、孤寡老人、困难党员家庭成员患病等生活困难、弱势群体人员的走访力度,向他们了解实际困难,尽所能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开展“连心”活动以来,对群众来电、来信或当面反映的问题,每个工作队员都能高度重视,对群众合理要求,我们都能及时协调解决。在今年4至6月,特别是对5.19特大暴雨我市连降大到暴雨洪水猛长,发生重大洪涝灾害,驻村工作组按照市防汛工作要求,深入驻村农户逐一排查防洪隐患,对受损农户立即组织群众开展生产自救,对地质灾害重灾户在加强安全防范知识宣传的同时,对危旧土坯房住户群众劝导到亲朋好友家居住,较好地避免了因房屋倒塌造成的人员伤亡事故的发生。
4、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工作,树立XX新形象
在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工作中,由于涉及面广、任务重压力大,全体干部发扬艰苦奋斗的工作精神,不分白天、昼夜、不分睛天、雨天;不分农紧、农闲,能充分利用一切休息时间、不厌其烦地对全村442进行走访,向农户宣传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工作的重大意义,取得了全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存在问题:一是除常驻队员外,全覆盖队员中有时工作队员原工作与“连心”及精准扶贫工作之间的矛盾处理得不够好,驻村时间达不到要求。二是部分工作队员对农村工作经验不足,工作开展起来比较困难,三是个别队员对连心工作和精准扶贫业务不孰,下到农户后对群众的宣传不专业不到位。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继续在市委、市政府和乡党委的具体领导下,在制定下一步“连心”活动工作方案的基础上,按照常态化、全覆盖要求,进一步抓好“连心”活动各项工作的落实。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连心”及精准扶贫精神,认真落实“连心”及精准扶贫工作承诺,确保各项工作在下一步的“连心”及精准扶贫工作中得到践行。
二是多收集群众反映的意见、建议,加大解决实际问题的力度。特别是群众和村委无法解决的问题,工作组要加强收集整理上报,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建议,让更多的群众享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温暖,得到更多的实惠。
2015年7月18日,“2015天狮集团中国区爱心纪念盛典”在天狮国际健康产业园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中国扶贫基金会会长段应碧,天狮集团董事长、天狮美景国际爱心基金会会长李金元,天狮集团总裁、天狮美景国际爱心基金会副会长白萍出席,与4000余名天狮爱心伙伴一起参加了本次纪念活动。
每年一度,天狮都会举办“爱心日”活动,此次爱心纪念盛典,回顾了天狮爱心历程,对先进爱心人物进行了表彰,同时,天狮通过活动,意在弘扬天狮爱心文化,传递天狮正能量。
公益行动先锋
在此次大会上,天狮集团董事长李金元、天狮集团总裁白萍代表天狮公司与天狮美景国际爱心基金会再次向中国扶贫基金会捐赠400万元款物,用于“大手牵小手助明计划”和“母婴平安120”行动项目的长期构建和深入开展。鉴于天狮集团长期以来对中国扶贫基金会爱心事业的鼎力支持,中国扶贫基金会会长段应碧对天狮的爱心行动予以了高度的肯定和评价。随后,段应碧代表中国扶贫基金会向白萍颁发捐赠物资证明,同时向李金元颁发“2015年度中国扶贫基金会公益行动先锋”荣誉,以示褒奖和感谢。
段应碧介绍道:“天狮集团和中国扶贫基金会在公益路上已经携手13载,先后在救灾、‘母婴平安120’行动项目以及‘天狮大手牵小手助明计划’方面累计投入款物价值2200万元,惠及人数超过14万。未来希望天狮人继续秉承‘感受爱、创造爱、传播爱’的慈善理念,动员和影响更多的爱心企业和人士积极参与到助明计划中来,为更多需要帮助的人送去关爱。”
本次活动中,受益于“天狮大手牵小手助明计划”重见光明的小鑫鸿也来到了现场,分享他与天狮的爱心故事,讲述他受助恢复光明的经历,向天狮集团和中国扶贫基金会表达了感谢,送上他亲手制作的小礼物,并承诺长大后将努力回馈社会以报答天狮集团和中国扶贫基金会的帮助。
早在2011年,小鑫鸿的父母发现他眼睛有问题,由于缺乏医疗保健意识,小鑫鸿的眼疾就此耽搁,视力也不断下降。直到天狮“大手牵小手助明计划”在河北省围场县启动后,他才得以查出了病因。在了解到小鑫鸿一家仅靠一亩地生活的现状,“天狮大手牵小手助明计划”给予了4000元的补贴,为小鑫鸿提供了手术治疗,小鑫鸿重见光明,为一个家庭送去了希望。
据了解,天狮联合中国扶贫基金会发起的“大手牵小手助明计划”,是一项集设备援助、专业培训、病童筛查、眼疾救助、护眼宣传为一体的公益项目,于2011年5月启动。项目已在河北围场、湖南桃源、四川雅安、辽宁朝阳等地设立了7个县级康复治疗中心,148个乡级筛查中心,预计受益人数超过10万人次。
为了扩大项目影响力和覆盖范围,天狮还捐赠设立“大手牵小手”专项基金,在原有以县级为单位开展助明计划的基础上,开放基金面向更多项目地区,用公开申请的模式接受眼疾儿童的申请,帮助更多贫困地区眼疾儿童早发现早治疗。天狮还将投资为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提供爱眼护眼知识宣传教育及类似“黑暗体验”的倡导活动,对于我国贫困地区县乡基层眼保健工作意义深远。
感受爱、创造爱、传播爱
本次大会上,为表彰那些在过去各类公益活动中表现特别突出的市场精英,天狮特评选出“天狮感动人物”、“天狮五好家庭”、“爱心典范奖”、“爱心典范团队奖”,获奖者代表了千千万万个践行“天狮之爱”的天狮人,通过表彰,天狮更希望能够感受爱、创造爱、传播爱。
过去的一年,天狮美景爱心志愿者团队奔赴海南台风灾区文昌罗豆农场,将急需的粮食、食用油以及饮用水等救灾物资分发给当地的400户受灾民众,解决灾区实际生活困难;面对云南鲁甸地震灾情,天狮集团及天狮美景国际爱心基金会通过中国扶贫基金会捐赠100万元爱心物资,与灾区人民心手相连;“母婴平安120行动项目”走进重庆黔江,天狮集团捐赠价值100万元的健康产品,用爱呵护贫困儿童的健康;基金会还与天狮集团党委紧密合作,与广大天狮志愿者一起开展了爱心献血、看望孤老、关爱孤儿、清洁环境等一系列爱心公益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与支持;同时,在格鲁吉亚、泰国、哈萨克斯坦、马来西亚、秘鲁、南非、日本,都留下了天狮人的爱心足迹。
据介绍,过去一年里,天狮美景国际爱心基金会在全球共捐赠爱心款物超过679.52万元,其中中国地区捐赠超过529.83万,海外捐赠超过24.11万美元(折合约人民币149.69万元)。
“从最初的一点策划,到成熟的体系化项目,从企业的爱心捐助,到面向社会成立公募的专项基金,我们不断完善我们的公益模式,不断提升公益项目的执行效果,不断实现持续的超越,真正践行‘来源于社会,回馈于社会’的铮铮誓言!”天狮集团董事长李金元说道。
最后,在精彩的表演中,2015天狮集团中国区爱心纪念盛典圆满落下帷幕。自2006年始,天狮连续十届举办爱心慈善纪念盛典大会及形式多样的爱心志愿者公益活动,天狮身体力行地为社会的和谐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20年来,天狮全球累积捐赠爱心款物超过15亿元人民币。未来,天狮将持续推进体系化、长效化的公益项目,为传播爱心文化,促进社会和谐,传递爱的正能量而不懈努力。
共存、共好、共赢
在大会上,李金元还表示,天狮集团进入第二十个年头,在“健康人类、服务社会”的梦想下,天狮顺应全球大健康产业发展趋势,积极适应国际消费升级新变化,在实现产业升级和事业腾飞的同时,更注重践行爱心文化与社会责任。天狮人将继续坚持“大健康产业发展战略”,坚持履行企业社会公民责任,实现人与社会、自然“共存、共好、共赢”。
二十年创业,天狮风雨兼程,大会上,李金元动情地说道:“天狮发展到今天,一路走来,碰到很多的困难。天狮全球化的发展,比唐僧西天取经还要难得多。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我们遇到的困难是它的十倍还要多。”
“虽然艰难险阻,但是天狮这一路都有惊无险,因为我们有爱心,我们懂得感恩。所以,今天我看到在领奖台上的幸福家庭和五好家庭,一个个家庭无私付出,爱心总会有回报。”李金元说道,“天狮开始了第三次创业,去年我们全球天狮人汇聚俄罗斯,召开了19周年庆典大会,为天狮第三次创业腾飞做铺垫。今年我们继续超越梦想,在法国尼斯创造了奇迹,超越了奇迹,媒体报道席卷全球,树立了中国人的形象,树立了中华民族的形象,更树立了天狮的形象,对天狮的第三次创业来讲意义非凡。”
今年7月底,天狮的直销电子商务上线试运营。天狮此前推出的云微店、云微商、一元夺宝运行了不到三个月,现在已超过14万家加盟店。“我们未来发展以此为基础,以网中带店、店中带网的太阳线形式在各地展开。天狮开通了全球海淘,以我们的产品去置换每个国家的货币,再用国际货币置换每个国家的当地土特优质产品,然后共同汇集到电子商务平台,这也叫做‘海淘’产品,我们要实现全球化的‘海淘’产品。同时,运用全球化、多货币的电子商务钱包,利用这个工具与电子商务平台做到互联互通,环环相扣,置换层层收入加厚。另外,天狮泰济生大健康业务模块,计划2015年8月份也要上线,实现全国加盟连锁。健康是无国界的,健康是社会的最大的生产力,真正做到为社会、人类的健康做出应有的贡献。”李金元介绍到。
一、孟加拉国小额信贷的经验
孟加拉国是世界上最贫穷且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之一,面积14.75万平方公里,人口达1.3亿,85%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农业为农民提供的就业时间在一年中只有160天,全国一半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超过半数的人是文盲。多年来,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每年给孟加拉国的各种低息贷款和捐赠达20亿美元,但这些项目成功率极低。
1976年8月,孟加拉国吉大港大学经济学教授尤里斯(Yuns)用自己的财产做担保,说服当地一家农业银行按照市场利率给穷人提供一笔贷款,效果很好。在成功经验的鼓舞下,孟加拉国中央银行和政府有关机构于1983年出资成立了“乡村银行”(Grameen Bank)。目前该乡村银行已发展成总资产在10亿美元以上的全国性大银行。乡村银行的还款率平均高达95%~100%。孟加拉国乡村银行模式已被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所模仿。
孟加拉国的扶贫小额信贷对世界小额信贷产业的发展有着特殊的贡献,在全世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它是最早开展小额信贷扶贫活动的国家之一,迄今为止,也是举世公认的规模最大、运作最成功的国家。孟加拉国政府对小额信贷的发展在态度和政策上是宽容的、支持的,小额信贷覆盖的贫困人口比例在世界上是最高的。小额信贷已被孟加拉国视为缓贫扶贫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尤里斯及孟加拉国乡村银行荣获了2006年的诺贝尔和平奖。
孟加拉国乡村银行(GB)模式的基本特征主要有:一是GB有层级组织结构。借款小组和乡村中心是GB运行的基础。村中每5人自愿组成一个借款小组,每6个小组组成一个乡村中心。GB总行下,各地设分行。一个分行下有10~15个支行。每个支行管理120~150个乡村中心,支行在财务上自负盈亏。二是GB以妇女为主要对象,实行小组贷款制度,小组成员之间具有连带担保责任。贷款期限为1年,分期等额还款,对借款上限进行控制。三是GB通过中心会议保持业务过程的透明度。乡村中心定期召开会议,进行集中放款和还贷,集体进行培训,便于成员之间互相监督,并营造团队精神。
小额信贷的迅速发展反映了对过去金融扶贫方式存在问题的反思。以往,贫困人口被视为不具信用,同时考虑到较高的操作成本及贷款风险,商业银行一般不愿意对低收入阶层提供贷款服务。为弥补这种对贫困人口金融服务的空缺,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及国际发展机构协助建立了专门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并通过其发放大量低息的农业、扶贫贷款。由于指导思想、政策和项目执行机构存在问题,加上对吸收存款没有予以应有的重视,这类金融机构的扶贫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小额信贷的产生改变了原来由政府发给贫困户补贴信贷的模式,引入市场机制,由金融机构按市场运作。和传统的政府贴息贷款项目相比,小额信贷已显示出巨大的优势:第一,高还款率,成功小额信贷项目的平均还款率在90%以上;第二,高入户率,小额贷款能保证100%的贷款最终达到农户手中;第三,贷款对象是弱势群体,是对现有金融服务体系的补充和完善;第四,市场化运作;第五,重视针对贫困妇女的服务。
二、中国小额信贷的发展思考
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为了帮助中国政府解决扶贫贴息贷款到户率低和还款率低的问题,一些国际机构和国内非政府组织开始探索引入小额信贷,以使贫困农户更容易获得金融服务。随后,越来越多的国际多边和双边援助机构对小额信贷产生兴趣并投入可观的资金开展试点项目。政府扶贫部门也逐渐认识到小额信贷在扶贫中的有效作用,把部分扶贫资金以小额信贷的方式投放给贫困农户。目前,我国从事小额信贷主要有以下机构:国际发展机构和非政府组织资助的小额信贷项目、政府主导的小额信贷扶贫项目(一般由农行、扶贫办及扶贫社操作)和农村信用社的小额信贷业务。非政府组织、政府主导的小额信贷扶贫项目均是单一项目型模式,资金主要依靠外部供给,不具备持续性。小额信贷从业人员多为兼职,小额信贷经营没有组织机构的保证。在管理机制上无法创新,只是在形式上照搬了国际上的做法。
随着小额信贷在中国多年试验,客观上提出了中国如何建立可持续性的小额信贷的体系问题。农村信用社在经历了垒大户的挫折以后,重新进行了市场定位,把小额信贷作为业务发展的重点,但信用社的小额信贷仍有许多地方需借鉴国际最佳实践。2005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决定在陕西、四川、贵州、山西四省率先进行农村小额信贷试点。中央银行在对其进行扶持的同时,也在加快法规的制定,这意味着我国小额信贷将迎来崭新的发展时期。
政府主导的小额信贷扶贫项目和农村信用社的小额信贷业务都是补贴型的小额信贷,与国际小额信贷的方向是背道而驰的。如果金融机构不是自发开展小额信贷,也就无法创新。此外,农村信用社从事小额信贷已开始对一些操作相对规范的国外非政府组织的小额信贷构成竞争压力。由于农村信用社可得到中央银行的贴息支农再贷款,成本较低,贷款利率也远低于国外非政府组织资助的小额信贷,在一些地区出现了农户借农村信用社的小额信贷还国外非政府组织资助小额信贷等现象。
当前,农村资金大量外流和农村金融市场的垄断格局是农村金融中的两个突出问题。在农村发展不吸收存款的小额信用贷款,不但有助于创造一个有效竞争的农村金融市场,同时还有利于缓解农村资金外流,解决农民和微型企业贷款难的问题。试点小额信贷组织是整体农村金融改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对推动其他农村金融改革起促进作用,尤其有利于促进完善信用社的治理结构。
作为正规金融机构有益、必要的补充,小额信贷机构在中国农村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在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背景下,为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各级政府监管部门应该密切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努力改善农村地区金融生态环境,为小额信贷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一)给予民间小额信贷机构更多的政策空间
需要改变对小额信贷定性和定位的认识,明确小额信贷的金融属性和功能,从金融深化和金融市场发展的角度,重新审视和考虑小额信贷发展的意义。建议给予小额信贷机构更多的政策空间。第一,使小额信贷机构合法化。纯粹的公益性小额信贷机构允许在民政部门注册;商业性的小额信贷机构允许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第二,人民银行确定利率上限,在此基础上对商业性小额信贷机构给予更大幅度的定价权。第三,适当放宽小额信贷机构的融资渠道,在坚持本地“只存不贷”的原则下,采用多种方式鼓励小额信贷健康发展。第四,在税收方面给予优惠,通过税收减免或税收返还等政策,保证小额信贷机构可持续发展。第五,小额信贷是专业性很强的一项金融工作,应该大力加强对小额信贷机构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知识培训,提高这些人员的综合素质。
(二)加大监管力度,防止金融风险
在对小额信贷机构进行鼓励、支持的同时,也要对其加强监管,防止金融风险。第一,严格控制小额信贷机构资金规模和经营区域,禁止该类机构跨区域放贷。根据山西省临县三家基金会的经验,小额信贷机构一般以村作为服务区域为宜,如果各村相对集中,至多将经营范围扩大到县。第二,把小额信贷机构的金融服务性质和扶贫性质结合起来,控制利率水平,防止变相高利贷行为。第三,圈定受益目标人群,重点针对贫困农户提供贷款,保持可持续发展。第四,对小额信贷机构的付息基金要重点监管,防止变相高息揽储。第五,加强对从业人员的监管。督促小额信贷机构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通过制度和道德约束,降低操作人员的违约风险和操作风险。
(三)积极试点稳步推进,保持可持续发展
我村紧紧围绕上级脱贫攻坚精神,精心组织,认真贯彻落实扶贫开发政策,积极组织实施扶贫项目,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抓总带面,加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步伐,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总结如下:
基本情况
我村属非贫困村,全村9个村民组,512户1589人,建档立卡户37人80人。2017年已脱贫7户14人。未脱贫13户26人,为确保我村2017年度拟定脱贫户顺利实现脱贫,村两委把这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当成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完成。一是加大宣传扶贫工作的重要性和重要意义,把扶贫工作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和“三严三实”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把扶贫工作打造成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纽带桥梁;二是成立以村党支部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村主职干部高度重视,率先垂范,亲力亲为,并配备一名专职扶贫专干,为完成扶贫工作提供了人力保障;三是设立扶贫工作室,购置扶贫工作档案柜及档案盒,建立建档户档案,做到一户一档,台账清楚,查阅方便。
全村总面积近7668.15亩,耕地面积占315亩,山场占4078.1亩,主产杉树、松树、枫树、果木林等,深林覆盖率达80%。2016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8500元主要来源于农业种植、畜牧养殖和劳务输出。水稻、甘蔗、大棚蔬菜。我村新农村建设各项事业都在不断发展,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村委大力支持农村发展种植养殖,并对初具规模的种养大户提供技术支持和政策帮扶,尤其是木耳、蜜蜂、珍珠以及生猪养殖专业户,在村委的鼓励和支持下扩大生产规模,积极带动本村村民发展生产,并在上半年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结合大户能手的发展,村委通过“双培双带”,努力拓宽本村经济发展走向。目前全村共有落户企业十余家,小型加工厂十余家。
贫困户致贫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1、 家里有重症病人或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常年看病就医花费高。
2、 因残,家中有常年残疾人员,无经济收入
3、 年老体弱,缺劳动力
精准识别、夯实精准帮扶基础
按照工作队的分组分工情况,深入农户家中进行了全面调查走访,严格工作要求,对农牧户进行了详细的信息登记。对每个家庭的家庭成员相关信息、务工情况、健康状况、家庭拥有耕地林地面积、家庭全年收入状况、养殖数量、个人居住房屋情况及交通工具等。相关信息进行了全面采集,真正的做到了“一户不落、一人不漏”。
1、产业扶贫资金、项目落实情况
为积极推进脱贫攻坚工程,我村大力提倡贫困户自主发展产业,并竭力为其申报到户项目。2017年,我村共为9户贫困户申报了到户项目,项目资金累计达到1.4万元。有效地缓解了贫困户的生活所需。
2、扶贫小额信贷落实情况
除了帮助申报产业到户项目,我村还积极争取小额信贷,截至目前,共为本村 5 户申请到小额贷款,贷款金额共计 25 万元。其中户贷企用 5 户,每户年均分红1500 元,三年合同,为他们实现了增收效益。
3、危房改造情况
按照“两不愁,三保障”的脱贫目标,我村努力排查危房户 0 户,共改造验收 0 户,打卡发放补助资金共 0万元。落实改造政策,住房有保障。
4、教育扶贫政策情况
义务教育阶段3人,普通高中职4人,大中专以上职业教育1人。每生每年均可享受教育政策,学业有保障。
为了更好的开展工作,响应国家号召,我扎根村里,在工作中向农户宣讲国家扶贫帮扶政策,对农户遇到的产业发展、子女就学、看病就医等方面问题进行认真解析,认真倾听百姓心声,排解他们的焦躁、烦闷心理,鼓励他们奋发图强,积极筹措想办法帮他们解决困境难题。樟树村贫困人口中有很大一部分家庭是因病导致的贫困,为了更好的做好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人员的工作,详细了解医疗扶贫相关政。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2017年开展扶贫攻坚工作以来,在上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村两委的共同努力下,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配合下,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上级要求和群众期盼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一是对帮扶工作重视不够,认识不到位,积极性、主动性不强,工作推进节奏慢,措施落实不够到位,成效不十分明显。二是跟踪服务不够到位,缺乏长效性、连贯性、持续性。三是统筹协调不够紧密,缺乏整体推进工作的强大合力。今后,我们将狠抓扶贫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创新工作方法,理顺各方面关系,有力推进扶贫工作提档升级。
1、整合各方面资源,切实增强工作合力。
倡导可持续发展,提升人类福祉。这与180多个国家共同签署的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2015年让全球贫困人口减少一半,彻底消灭极度贫困现象”所倡导的理念完全一致。提升人类福祉首先面临的就是解决贫困问题。国际社会提倡在提高经济发展速度的同时,也要注重保护生态环境以促进可持续发展。
下面,让我们来分享五位知名科学家对发展与保护,以及在进行生态保护的同时如何帮助或解决一些困难人群的生存问题的看法――编者按
科学家为什么应关注扶贫
雷舍尔(大自然保护协会):这是个核心问题。有人认为“应当让扶贫专家去解决贫困问题。”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我们不能把需要保护的森林和当地居民分割开来。陆地生物多样性的摇篮恰恰是全球最贫困的地区,在巴西、刚果、印度尼西亚和中国等国家都有这样的情况。亚马逊地区的自然保护工作已经有50年的历史。但在印尼,刚果、东南亚和南非的部分地区,20年前只有少数从事自然保护的科学家。
目前,世界上的许多地区已经意识到了解决贫困问题的重要性。我们有必要向人们证明对森林的保护确实能为人们造福。如果我们一味要求本身已经处在贫困状态的人们为保护工作继续做出牺牲,那便违背了我们的原则。这不是方向调整而是方向跳跃。稍微有点远见的人都不难想到,我们的保护工作是可以顺带起到扶贫作用的。我们许多项目都是以“赋予社会参与管理自然资源的权利”的简单理论来帮助贫困人口的。
卡瑞瓦(大自然保护协会):想绕开贫困区域去做重要的、生态保护价值最高的保护项目是不可能的。我想表达的是,贫困人们的需求可能会对当地保护项目的实施带来困扰。TNc不会对项目地周边的贫困问题视而不见。要知道,人到危急的时候会不顾一切风险来获取资源以养活家人。我相信在有些地区提倡自然保护是可以直接让贫困人口受益的,比如在一些地方,人们的生活来源依靠当地水产、灌木植物,肉类或木材资源,以致这些地方贫困人口的生存都仰仗这些自然资源。在这些地方,将自然资源更好地管理起来,使资源变得可持续利用,对当地人来说十分有意义,而且和我们的环境保护工作目标一致。
雷德福德(国际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假设你在相当辽阔的地区工作,那地方总人口不多,但大多都很穷,即那里贫困率很高。在我做保护工作的地方有许多穷人。从道义上来说,环境保护工作者有责任考虑贫困问题,并应该在一切可能的情况下去减少贫困。话虽如此,我们和我们的支持者最根本的任务还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所以致力减少贫困只能以提供更好的生态服务功能为行动前提。已经有一些生物多样性保护资金被用于扶贫。有些环保组织还调整了定位,应对这种说法。TNC虽然也是受此影响的一个,但他们从未为此改变定位。要知道环保组织的使命并不是“努力生存下去”或“追随资金走向”,否则环保组织就和商业公司没有区别了。
迪克森(国际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是,当前搞经济开发的人大多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并不是很感兴趣,也没有将生物多样性保护视为减少贫困的一种方法。问题还在于,很多自然保护专家也经常将事情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总之,各个国家有不同的保护目标,森林、湿地、草原、河流、湖泊等,居住在当地的居民会有各种不一样的诉求和生活情况,需要区别对待,制定适合的规划和行动方案。我做自然保护的同时与靠获取自然资源生存的贫困人们打交道的实例太多了。你得告诉他们最终会从保护项目中获得哪些收益,那么项目的进展就会顺利很多。不过不是所有的项目都会那么美好。环保组织的主要任务不能脱离保护工作这一核心,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我们对环境保护工作可能会影响到的贫困人口是负有责任的。环保组织必须要做的是确保自己的工作不会让已经处于贫困状态的人们生活更加糟糕,并在可能的情况下改善他们的生活。
卡卡巴泽(拉丁美洲未来基金会):我有不同的看法和表达方式。首先我认为将“减少贫困”作为从事自然保护项目的口号是不恰当的。我们工作的目的不仅是为了保护森林,保护野生动物和植物的栖息地以及物种。这些保护对象的重要性源于它们的存在对社会和人类的服务价值。因此我们就需要格外关注自然资源使用的正确性和对人们生活质量的影响。环境保护组织应对生态系统的健康负责,并在致力于关注环境保护的同时解决贫困问题。2002年在约翰内斯堡举办的“地球峰会2002”,是全球发展策略的转折点。当时各国政府都带着谈论贫困问题的工作日程来到约翰内斯堡。这种以环境为主题的全球峰会每10年才举行一次。会议内容主要是回顾各国10年前制定并接受的工作目标进展状况,制定下一个10年的工作目标。在约翰内斯堡,各国政府似乎都没兴趣去回顾10年前的承诺是否兑现。他们说:“忘掉10年前的事吧,那都过时了。我们真正要关注的是减少贫困”。
生态保护学家推崇的方法应该是能够满足当地人需求的同时,不破坏环境。这样做的核心思路是让人们采取其他方法取代砍伐树木。我们面临的问题是,至今还未能从经济角度找到足够的替代方法。在不少地方,生态旅游带来的收入目前还无法和砍树相比。
保护与发展的平衡
迪克森:保护与发展不平衡的情况确实曾经发生过。很早以前,当世界发展方向不是扶贫而是经济发展的时候,就有环境保护学家关注怎样做才能促进经济发展的问题。但我相信,他们这么做的出发点并不是为了拉到资金。
卡卡巴泽:能拉到资金绝对是环保组织要考虑的一个要素。通过把环保工作贴上扶贫标签来获取扶贫资金确实是个相当大的诱惑。但我认为环保组织都知道,真正的挑战是解决贫困问题的根源。就减少贫困来说,贫困可以是任何方面。但是,环境保护工作需要考虑导致贫困的根本原因,也就是生态健康与社会健康的直接关系。
雷舍尔:这确实与我们的工作不可分割,而不是单纯向政府索要资金这么简单。人们都会想去按捐赠人喜欢的模式制定游戏规则,因为他们知道捐赠人有钱。不过我们的事情比这个要深层得多。对于靠公众捐赠为公众做环境保护的人来说,从道义角度都有义务不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糟,并让人们受益于环保工作的成果。在大多数国家定义贫困都不难。他们都有自己的贫困线标准。
雷德福德:如果我们真的打算把自己的车挂在扶贫这匹马上,那我们就要做好和这匹马一起跌落悬崖的准备。
卡瑞瓦:我们环境保护工作者必须去关注贫困问题。因为我们不可能告诉保护地周边的人们“呃,我们要在这里建国家公园了,顺便说一下,为此你将挨饿”。贫困问题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如果环保人士不去关注贫困问题,只会让自己处在不仁不义的位置上,使全世界所有大额捐赠对自己避而远之,更会失去最优秀的人才。
直面贫困,环保才有出路
迪克森:我完全同意。尽管自然保护项目结果是
好或坏的评定很难,但我们不会干脆撒手不管或选择打包回家,而是选择不断尝试。尽管我们不是纯粹的扶贫人士,但我们应该直面贫困问题,并在有限的条件下勇于承担责任,尽到自己的努力。如果期望环保组织能在扶贫领域做出惊人贡献,实在太夸张了。从传统的保护生物学角度来说,我不认为环境保护工作能帮大量人口脱贫。既然我们做不到就不要去承诺。
卡瑞瓦:如果世界银行愿意深入贫困人群做一次调研,他们关注的肯定是贫困人口的数量。TNC的做法是,直接去问问与我们合作、并参与环保项目的贫困人口:你们现在的生活境况如何?TNC不是专门的扶贫机构,但从我们的工作成果上看,20%-30%的工作是收到了这方面效果的。环境保护组织从事的事业就是环保。我们不可能去加尔各答人口最多最密最穷的大街上去搞扶贫。我们的目标是拯救生物多样性,保护完整的生态系统和自然之美,但我们做环保的同时不可能无视当地居民的诉求。我们绝对不去制造贫困,并且在可能的情况下让人们的生活更好。我们建立保护区的时候,不仅去收集保护区内野生动物的信息,更会去关注收集项目对保护区和周围居民生活状况带来的影响。两件事都要做,而且都要做好,这样才会使我们的项目更加成功。
雷舍尔:确实,你只需去问问当地人,自然保护项目是否改善了他们的生活。我们要关心的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当地人是否从保护项目中获益。事情并不复杂。科学家卡在这个问题上,是因为项目的结果还没有明确体现出来,不是所有项目模式都是可复制的。当人们仍处在挨饿状态的时候,他不可能说出“最近生活改善了”这样的话。环境保护是发展的必经之路,如果项目既能保护环境又能为人们造福,何乐而不为?全球人口和世界贸易不断增长,如果只做传统的环境保护,而忽略人类发展的脚步,那就天理不容了。因为我们的未来是建立在两者并存的基础之上的。
雷德福德:这不单单是生活有无改善的问题,而是是否有人勇于承担责任,做出努力的问题。我们不是为了让所有人的生活都一样富有,我们只是要让他们摆脱贫困状态。真正的问题是改善了多少?
环境保护组织整体动向正在由自然保护转向扶贫,这是个危险的趋势。在过去的60年中,数以千万亿美元砸在了扶贫上,但这并没能解决迄今为止贫困仍在增加的问题。试想,如果我们将有限的环保资金全砸进扶贫大业。很可能是泥牛入海。我们应该恪守本分,确保用于自然保护的资金不再流失。
卡卡巴泽:如果我们只是减少贫困人数,而不去直面造成贫困的根源,那一切努力和换一套衣服没什么差别。我们确信自然是人类生存之根本。因此我们的目标十分明确:一定要确保不同生态系统的存续。
站在保护与发展的十字路口
卡卡巴泽:在自然保护工作是否应该为人类经济发展让路,和人类的经济发展是否应该为自然保护让路这个十字路口上,我们应该采取辩证的态度去对待。首先,在一些保护区设立之前,人就已经居住在那里了,他们是保护区的一部分,更是保持这些地区健康、完整的重要角色。
一、背景与意义
地处腹地,所辖七县区均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现有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山系中的等五大山脉,这类区域地域偏僻,气候高寒,耕地狭小,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加上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生态保护政策的实施,传统的“靠山吃山”的生存状态已被改变,农民缺乏稳定增收来源,收入依靠外出务工,亟需开辟新的增收途径。一方面,受自然、历史、地理、经济、社会等诸多因素影响,地处深山区的贫困区域虽延缓了发展进程,却保护了生态资源,留下了青山绿水,孕育出了发展生态旅游的独特优势;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们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公共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人本理念逐步形成和深化,城镇居民追求自然、追求绿色、追求健康、追求原生态成为一种趋势,发展生态旅游为贫困区域农民增加收入带来了新机遇。更为重要的是,各级党委、政府审时度势,科学决策,将发展旅游产业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加以推动,为实施旅游扶贫行动创造了条件。
一是《大》热播产生的生态旅游效应,为旅游扶贫行动创造了外部环境。电视纪录片《大》在央视的连续播出,向世人全方位介绍了大的人文、山水、环境、气候、历史、文化、社会、生活,讲述了大对、对中华文明乃至对人类的贡献,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和绿色的新形象,引起了世人对这座影响中国的伟大山脉的神奇和向往,掀起了全国生态游的好奇和热潮。
二是“山水”的生态旅游定位,为旅游扶贫行动指明了前进方向。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决定》,制定了《大旅游发展规划》,作出了围绕“山水”的生态旅游定位,着力打造具有国家中央公园品牌形象的千里山水度假旅游胜地,实施以旅游业突破发展为先导,全力推进陕南突破发展的战略部署,这为旅游扶贫行动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三是“生态立市”战略的实施,为旅游扶贫行动奠定了思想基础。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立足于保护和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坚持把生态旅游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产业来抓,加快精品景区建设,开辟旅游线路,完善旅游服务设施,精心打造了四大国家森林公园以及漂流、等一批知名旅游产品,走出了以生态旅游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特色之路。随着以“最美是”为主题的首届中国生态旅游节在我市的成功举办,全市上下已形成了做强生态旅游产业、推动率先突破发展的思想共识。
二、思路与原则
实施旅游扶贫行动,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提升扶贫开发工作水平、加快贫困区域脱贫致富步伐,以“旅游”为抓手,探索一种旅游扶贫的新模式,以“生态”为抓手,探索一条产业扶贫的新途径,以“生态旅游”为平台,探索一条以扶贫开发促进生态旅游开发、以生态旅游开发带动贫困区域发展的新路子。
实施旅游扶贫行动,要遵循以下原则:
明确实施对象。围绕全市及县区生态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按照新的扶贫标准,将适宜发展生态旅游的贫困村和贫困户,从事旅游产业且具备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的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和个体工商户确定为旅游扶贫行动的实施对象,使贫困区域、贫困人口真正在旅游扶贫行动中得实惠。
科学设定内容。坚持因村制宜、因户施策,着眼于发挥贫困区域的生态环境优势,找准旅游产业开发与扶贫开发的结合点,科学确定建设内容,合理设置实施项目,实现“旅游”与“扶贫”的相互支撑、相互促进。
突出增收重点。坚持在旅游与扶贫的联动开发上做文章,着力打造一批村容整洁、绿色生态、乡风文明的生态文明村庄,新建完善一批风格各异、设施完备、服务到位的移民安置点,大力培养一批特色明显、产业明晰、初具规模的生态旅游产业专业户,使贫困村和贫困人口借助生态旅游尽快脱贫致富。
强化项目整合。适应“大扶贫”工作格局,树立“跳出扶贫抓扶贫”的理念,加大扶贫项目内部捆绑和涉农项目外部整合力度,优先将整村推进、移民扶贫、信贷扶贫、互助资金扶贫、“雨露计划”培训、实用技术培训等扶贫项目向主要旅游景区集中摆放,尽可能将涉农项目向景区及周边辐射区域统筹安排,做到科学布局,内外结合,重点突破,优势互补,合力推进。
三、目标与任务
实施旅游扶贫行动的目标是:从到年,在全市建设10个旅游扶贫移民小区,打造100个生态型村庄,发展农家乐经营1000户,扶持旅游产品开发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个体工商户400户,建成10个旅游扶贫综合示范区,使10000户贫困农户依托生态旅游实现脱贫致富。
(一)移民小区与农家乐集群建设。围绕旅游景区建设,着力将扶贫移民与旅游移民有机结合起来,优先将景区扶贫移民列入“百村贫困人口搬迁工程”年度计划和旅游景区开发规划。移民小区建设要立足于发展农家乐集群,坚持融入景区、服务旅游、体现特色、注重发展的原则,依托景区自然、人文环境,科学规划选址,合理设计户型,完善配套设施,增强服务功能,建成融民风民俗、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特色移民小区,吸引游客吃在农家、住在农家、玩在农家,使农家乐经营服务成为移民小区的特色主导产业和稳定增收来源,确保贫困农户搬得出、稳得住、富得快。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已建景区移民小区的完善和提高,一手抓具备扶贫移民安置条件的景区移民小区的规划和实施。重点要完善提高商南金丝峡景区庙台子村,溶洞景区村、村,县镇村等4个移民小区的旅游服务功能。新建区镇村;县城村,巡检镇路街村,镇新华村、村,沟村、村;县月日村;县镇村;县乡村;镇镇村,镇村,乡村;县镇村等14个旅游扶贫移民小区。
(二)整村推进与生态文明村庄打造。围绕建设“生态式家园,田园式村庄”,着力将整村推进与生态文明村庄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按照“政府统筹,项目捆绑,流域治理,板块开发,整村推进”的思路,在全市旅游景点及其沿线周边已建和在建的扶贫开发重点村,全面实施以“五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发展“一村一品”为重点的产业基地建设,以科技培训为重点的脱贫能力建设,以“四改一推”(改房、改厨、改厕、改圈、推广沼气)为重点的农村清洁工程建设,以改善教育、医疗卫生条件为重点的社会事业建设,以提高村级班子执政能力为重点的基层组织建设等六大建设,加快推进旅游景区及高速路沿线的整村推进、连片开发,逐步将贫困村打造成“村容整洁,环境优美,民居美化,生活文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乡村生态旅游村庄,为加快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全市建成10个集中连片、成效明显、具有典型带动作用的旅游扶贫综合示范区,重点在牧护关--市区景区--丹凤龙驹寨国家水利风景区--商南金丝峡国家森林公园--商南城周景区--白浪三省石观光区的绿色文化旅游长廊沿线;终南山公路隧道--柞水牛背梁森林公园--石瓮溶洞及附属东西甘沟景区--凤凰古镇--镇安木王国家森林公园--山阳月亮洞、天竺山自然保护区—漫川古镇及金钱河、乾佑河、旬河梯级水电站开发的山镇柞原生态休闲度假旅游环线;抚龙湖--玉虚洞--香山溶洞--老君山--佛山景区沿线;包茂高速柞水营盘至镇安青铜段;沪陕高速牧护关至商南富水段;银武高速麻池河至漫川关段选择确定100个贫困村实施生态文明村庄建设,其中镇安县25个村,县、县各17个村,区16个村,县、县、县各15个村。
(三)资金信贷与旅游产品开发。围绕开发特色旅游产品、提升旅游扶贫效益,着力将扶贫资金投入与开发特色旅游产品有机结合起来,按照“两轮驱动”的思路,加大扶贫信贷投入,为开发和经营地方土特产品、民俗文化产品、民间工艺品、景区特色纪念品等生态旅游产品的企业和个人提供资金支持,延长生态旅游产业链条,促使旅游产品成规模、创品牌;加快组建景区互助资金协会,大力扶持一批从事旅游产品开发的专业村、专业户,提高贫困人口自我积累、互助互济和持续发展的能力。重点围绕特色农副产品的生产、收购、包装、加工,扶持10家以“公司+基地+农户”为经营模式的龙头企业,培育40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350户个体工商户。
(四)雨露计划与从业人员培训。围绕建设集中连片、布局合理、富有特色的农家乐集群,着力将“雨露计划”培训与农家乐经营户培训有机结合起来,转变培训理念,创新培训方式,在景区大力开展文明礼仪、农家烹饪、经营管理、民俗文化、农业观光等方面技能培训,扶持和引导贫困农户发展农家旅馆、农家餐馆、农家观光园、农家采摘园、农家鱼塘、农家作坊、农家茶馆、农家药膳等生态旅游配套服务项目,进一步丰富生态旅游的内涵和形式,促使农家乐有特色、上档次,实现贫困劳动力就地就业、就近创业。要以旅游景区内的旅游扶贫移民小区、生态文明村庄为重点,以吃、住、行、游、购、娱为内容,集中培训农家乐经营管理人员2000人,扶持发展年纯收入在5万元以上的农家乐经营户1000户,使景区贫困户实现由贫穷迈向富裕的跨越式发展。
四、组织与管理
(一)统一思想认识。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旅游扶贫行动的重要意义,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切实将旅游扶贫行动作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不断推动思路创新、模式创新、机制创新,确保工作富有特色、富有朝气、富有新意、富有实效。
(二)科学编制计划。各县区要准确把握新阶段生态旅游开发和扶贫开发工作的方向和重点,认真编制旅游扶贫行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逐级明确工作重点和措施,做到总体思路清晰,目标任务合理,工作措施有力。
(三)加强组织领导。市上成立由市政府主管领导任组长,市扶贫局、旅游局、发改委、财政局、林业局、农业局、水务局、文广局等单位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旅游扶贫行动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与协调指导。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扶贫局,具体承担计划制定、督促检查、考核评比等日常性工作。各县区政府也要成立相应工作机构,确保旅游扶贫行动稳步有序推进。
(四)紧密协调配合。各部门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坚持将旅游扶贫行动作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平台、新抓手、新载体,加强协作,密切配合,全力推进景区及沿线周边的综合整治和生态村庄建设,不断提高旅游扶贫行动整体效果。
农村资金短缺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长期以来一直未能解决的普遍问题,也是推进扶贫开发、促进农村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当前,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一方面缺乏生产发展资金,一方面是社会闲散资金过剩,农村的增值收益剩余基本被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邮政储蓄等金融机构抽走而流向城市。同时,由于现行金融制度、政策和经营管理理念与农村资金需求者的条件不匹配,甚至存在冲突,农村信用社虽然主要面向农村,但其“非农化”、“城市化”特征也日趋明显。资金的大量流失和贷款融资难,使资金成为农村发展最稀缺的资源,农村发展面临着严重的“钱荒”,已成为加快农村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开展村民互助资金试点工作,不仅提高了贫困地区农民增收致富能力,充分体现了国家扶贫资金进村入户政策,也使扶持资金实现了市场化、商业化运作,增强了农民的成本意识、效益意识、风险意识和诚信意识,为缓解“三农”发展融资难提供了新的借鉴。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开展村民互助资金试点工作对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开展村民互助资金试点工作是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战略举措。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规范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以服务农村为主的地区性中小银行”、“鼓励发展适合农村特点和需要的各种微型金融服务”、“规范和引导民间借贷健康发展”等精神,是培育农村金融本土力量的最大政策支撑,为解决农村资金问题指明了方向。今年,中央1号文件和省委5号文件也分别提出,要进一步增强农村金融服务能力,加强监管,加快培育农村资金互助组、资金合作社,大力发展小额信贷,鼓励发展适合农村特点和需要的各种微型金融服务组织,大力推进贫困地区生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在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背景下,要进一步加强扶贫开发工作、实现脱贫致富目标,必须要在解决农村金融问题、满足农民资金需求上有实质性的突破。我们要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有关“三农”问题的决策部署,认真探索、研究、解决农村发展的资金问题,积极开展村民互助资金试点工作,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2、开展村民互助资金试点工作是加快我县脱贫致富、增加贫困农民收入的现实选择。
我县是国家级扶贫工作重点县。近几年来,全县扶贫开发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帮助下,经过全县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也应该看到,我县农村经济发展还比较落后,农民收入水平还比较低,脱贫任务依然很重。去年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2613元,分别比全国、全省和全市平均水平低2148元、1589元、972元。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1500元的贫困人口有103378人,贫困发生率达7.2%左右,高于全国、全省水平,且返贫现象严重。近年来,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农民得到了一些实惠,但是对我县来说,由于基础差、自然灾害频发,部分农民虽然外出打工取得了一些收入,但是近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收入很不稳定,可以说少数人的富裕掩盖了多数人的贫困,扶贫开发仍然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当前农村资金短缺已经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贫困人口的脱贫,要千方百计培育农村金融本土的力量,促进民间金融的发育。村民生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农村金融组织发育的雏形,是从组织农民到农民组织的一次飞跃,它既不违背国家金融政策,又能有效地激活民间资本和农民发展经济的内力,促进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和较强的生命力,要坚定不移地巩固发展壮大。
3、开展村民互助资金试点工作是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促进扶贫资金管理使用的有益探索和创新。
村民互助资金试点是以农民为主体,促进扶贫资金进村入户,实现从“输血”到“造血”重大转变的扶贫方式,深受基层政府和广大农民的拥护和欢迎,对加快扶贫开发步伐、推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一是以财政扶贫资金为杠杆,四两拨千斤,有效整合农村零散资金,把零钱变整钱,把小钱变大钱,把死钱变活钱,充分发挥资金整体效益;二是通过互助合作的形式,灵活便捷地解决了农民发展生产最急需的资金难题。三是农民在合作和参与资金运作过程中,增强了金融意识,熟悉了金融知识,在具体实践中得到了一次良好的启蒙教育;四是由于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改变了一家一户分散生产、各自发展的松散状态,培养了群体意识和集体精神,群体化和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五是资金的互助与合作,使农民有了借钱的冲动,有效激活了农民发展经济的内力;六是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和效率。资金在“整合—借用—回收”的循环过程中,既满足了农村市场主体和农民的资金需求,发展、壮大了农村经济,又不断增加了资金总量,有效保持了资金使用的可持续性。
4、开展村民互助资金试点工作是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一是开发了农民的诚信意识。互助资金通过契约和道德的双重约束,重新搭建起农民讲信誉、讲诚信的平台,使构建和谐社会成为可能。二是强化了农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农民在解决生产资金问题后,享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权利,发展生产、参与市场竞争、参与社会管理、抵御各类风险的信心和能力明显增强,整体素质显著提高,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逐步彰显。三是有利于形成产业集群。有了资金支持,农民仿效心理被充分激活,极易形成“一组一品”、“一村一品”的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格局。我县望疃乔庄的平房漏水维修,江集纪伦寨、孙集刘营的蔬菜种植,张村柳西的养殖等在互助资金的支持下,都形成了具有一定地方特色的主打产业,调整了农村经济结构,增加了农民收入,我们一定要多培育这样的典型。四是推进了民主精神的培育。实行民主管理,建立事务公开、民主议事等制度,重大事项由全体成员讨论决定,农民真正享有广泛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参与社会事务和民主管理的热情空前高涨,培育了农民的民主精神,丰富和发展了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内涵。五是对发展农村高端服务业进行了探索。内需的最大市场在农村,近年来,农村市场虽然开始受到重视,但只是发展了一些低端服务。通过互助合作的方式培育和发展草根金融,可以逐步发育农村资本市场,为农村高端服务业的生成开出新路。
二、加强管理,规范操作,确保村民互助资金试点工作稳步推进
村民互助资金试点是一项新生事物,是扶贫资金管理方式的一次创新。要严格加强管理,规范操作程序,认真落实扶贫资金到村到户政策,保证扶贫资金发挥最大效益,促进试点工作顺利实施,让广大农民特别是贫困群体真正享受到国家扶贫政策。
在操作和管理上,要从“五个严格”入手,促进试点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科学化。一是严格制度管理。要按照省有关管理规定认真执行贫困村村民生产发展互助资金管理办法,明确互助资金管理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以及县扶贫办、财政局、乡镇财政所、试点村、管理小组等部门的工作职责。二是严格对象审查。管理小组对贫困农户的信誉、发展项目的可行性、实施项目的能力等进行严格的论证和审查,提出是否扶持以及扶持数额、扶持期限的意见,特别在投放对象上,管理小组要严格把关,做到“四不贷”,即没有发展能力户不贷、没有可行性项目户不贷、不遵纪守法户不贷、不诚实守信户不贷,确保扶持资金真正用在农村具有发展能力的贫困户上,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互助资金使用效益,降低信贷风险。三是严格投放限额。规定单户投放最高投放限额原则上为5000元,互助资金使用期限一般为3-6个月,特殊情况下不得超过一年。占用费率原则上按略低于人民银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执行。四是严格资金管理。在资金管理上原则上实行“三统一”,即:统一开户。由乡镇财政所为管理小组在当地信用社开设“贫困村村民生产发展互助资金”专户,实行审查、审批与资金管理相分离,确保互助资金封闭运行;统一建帐。明确互助资金核算的原则和方法,各乡镇财政所要根据办法规定,规范互助资金会计核算;统一报表。互助资金借款申请、合同、借据、分户台帐、投放、回收月报表要统一印制,统一规格,管理小组、财政所要及时登记台帐,并按时上报。五是加强群众监督。在试点工作中,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对贫困村具有一定发展能力、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贫困户进行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制定相应扶持规划,实行扶持对象年度轮换制,推进梯级监督,发挥群众相互监督作用,确保上一批次贫困户能及时还款,下一批次贫困户能及时得到扶持。
三、强化领导,落实责任,确保村民互助资金试点工作取得实效
1、建立组织,加强领导。为确保互助资金试点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我县成立了由我任组长,县政办、扶贫办、财政局等单位负责人任副组长,县农委、审计、民政、监察、人行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互助资金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也要相应成立互助资金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组织本乡镇互助资金试点工作,要制定具体的管理办法和实施意见,建立和完善外部监督和制约机制,发挥财政、扶贫部门职能作用和审计、纪检部门的监督作用,确保资金运行安全。今后,我们将逐步把互助资金固点扩面试点工作纳入县目标考核范围,从互助资金制度建设,互助资金管理,互助资金运行程序,运行监管,运行质量与效益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2、明确职责,落实责任。扶贫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村民互助资金试点工作是扶贫开发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村民互助资金试点作为农村金融的一种形式,其规模和试点范围将逐步扩大,各乡镇和县直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明确职责,严格落实责任,加强督促检查,保证互助资金试点工作健康稳定运行。县扶贫办作为县政府负责全县扶贫开发的重要工作部门,要积极主动,组织协调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对试点村民组进行监督检查;县财政局要加强对互助资金的管理及跟踪评估等工作;各乡镇财政所负责为管理小组核算管理资金,提供优质服务,但不参与决策;各行政村干部特别是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原则上一律不参加试点管理小组,只能参加指导小组,对本村内的试点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试点管理小组负责对借款人进行项目考查论证、借款额度的审查审批、回收管理等。试点工作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接受社会监督。
3、严格纪律,落实奖惩。村民互助资金是扶贫资金,是帮助贫困群体发展生产、增加收入的,各行政村及各试点村民组,要严格执行村民互助资金有关管理制度规定,严格操作程序,规范管理办法,确保资金安全,严禁私分、平分、贪污、挪用。县扶贫办、财政局、监察局、审计局等有关部门,要加强对试点工作的监督检查,对违纪违规使用资金的试点村或村民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轻者要及时收回资金,取消试点,重者要依法依纪严处。对试点工作成效显著、操作规范的村民组,要适当给予追加资金奖励。县扶贫办要结合国家扶贫政策,认真研究和探索试点工作中的新机制,不断总结试点工作中的新经验,促进我县村民互助资金试点工作扎实有序推进。
关键词:共享发展:实现途径
共享发展理念的提出既是对当前我国改革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应对,又为中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新的奋斗目标提供了新的发展理念。共享发展,就是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其基本内涵是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也是我党坚持根本宗旨的必然选择。要实现共享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
一、实施脱贫攻坚工程
目前我国还有为数不少的农村贫困人口,实现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落实共享发展理念的重要任务,为此要完善脱贫工作的体制。按照精准到村到户的要求,精准摸底从而科学制定精准扶贫攻坚规划。按照精准帮扶的要求,进一步加大社会扶贫和专项扶贫的力度。还要加大行业扶贫工作力度,如大力实施交通、水利、医疗、教育、文化等各方面的扶贫,全面落实行业扶贫的职责。同时要落实精准扶贫攻坚责任,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贫困地区党委、政府要切实履行好精准扶贫攻坚的主体责任。加大精准扶贫资金投入以及强化精准扶贫队伍建设。加强动态管理,建立年度脱贫攻坚报告和督察机制,努力做到真正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责任到位、工作落实到位。落实全社会共同责任,凝心聚力推进精准扶贫攻坚。
二、提升公共服务的供给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也期待获得更高质量的公共服务。提升公共服务供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第一,明确政府提升公共服务供给的职责,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同时提升公共服务供给应与经济及社会的发展水平相适应,做到既能让全体人民受益于更多更公平的发展成果,又是可持续发展。第二,明确提升公共服务供给的主要内容。在公共教育服务、公共卫生服务、社会保障等方面提出明确的质量要求。第三,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在加大投入的同时改革创新公共资源配置的方式。第四,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改变以政府为主体的单一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引入市场化、社会化机制。同时建立系统规范的公共服务管理及评价体系。第五,提升公共服务的供给,要积极推进法治化。制定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具体规范来约束政府履行职责。依法保障人民群众获得普遍、公平的公共服务的权利,同时确保提供公共服务的公开透明。
三、加快有利于公平正义的具体制度的建构与完善
坚持共享发展,关键是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的获得感。这就需要逐步完善各项社会制度,以确保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公平正义的制度是共享发展坚实的根基。通过完善公平正义的制度体系,公平正义的社会秩序将进一步巩固,从而最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首先要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党的各级领导机构要领导各级政府在制定各级各类规划时,要提出明确反映共享发展理念的指标及政府履行职责的约束性指标。同时各级政府要明确分工和责任,责任到人,确保工作落实到位。其次要完善监督机制。加强督促检查,通过自查、抽查、督查等方式,及时发现制度执行过程中的问题,严格抓好落实。强化党内、民主、法律及舆论监督。加强群众对贯彻落实共享发展理念的舆论监督,推动制度落实。最后还要完善评价机制,形成全方位的评价体系。规范党和政府主导的监测、评价机构建设,调动人民群众积极参与评价共享发展理念。
四、完善基本民生的保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