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建筑智能化规范标准

建筑智能化规范标准

时间:2023-09-03 14:58:3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建筑智能化规范标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建筑智能化规范标准

第1篇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规范建设;完善体制

中图分类号: TP2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我国建筑的智能化发展在最近几年非常迅速,产生出巨大的市场价值和潜力,社会、经济效益显著。建筑智能化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信息化感受。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对其功能要求的变化,它也在不断更新、补充内容。在笔者看来,建筑智能化应能提供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激发高效的个人创造力,高度支持办公事务、商务的需要与文化交流,保证安全的生活空间,具有适应建筑功能变化的灵活性。

二、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含义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实际上就是指利用现代化数字系统、网络技术等来实现建筑楼宇的智能控制。具体而言就是以建筑为平台,利用建筑设备、通信网络系统来实现系统、管理、结构和服务之间的优化组合.并通过建筑、暖通、结构、变配电、照明、空调、电梯、给排水、电视监控、综合布线、楼宇自控等多个系统来形成整体上的有机整体。从而为人们提供一个安全、舒适、便利、高效的建筑环境。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在我国最早出现在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其后的发展十分迅速。由于建筑智能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所涉及到的管理部门和学科众多。因此在建筑智能化系统以外,还需要许多相关的管理和设计给予一定的支撑。我国在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发展上。虽然智能化发展较快,但是在相关的管理和设计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制约了我国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发展。

三、建筑智能化系统现状及问题

建筑智能化是一项系统工程,而且技术更新周期愈来愈快,并且涉及多个学

科和多个管理部门,相对于智能技术的发展相应的设计与管理等方面已远远落

后。由于国家管理标准的相对滞后,全国各地方建设部门对智能建筑的标准也千

差万别,因此大多数地区对其发展还是处于随意发展的状态。根据笔者多年来专

职从事这个行业的实践和体会,认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设计问题

智能建筑是多学科和高新技术的高度集成。由于涉及到系统多,工程专业技

术复杂,综合性强,所以至今尚未形成对建筑智能化系统技术和设计全面把握和

控制的方法和程序,使得现阶段的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存在着“设计不讲科

学”的现象。主要表现在方案设计可实现性与合理性较差、系统或设备选型有缺

陷、施工图纸设计深度不够,可用性差等。

2、施工问题

建筑智能化系统的施工单位是系统集成商,系统集成商在智能化系统工程质

量方面具有重大责任。系统集成商承担深化设计、设备材料采购、安装调试试运

行,并要负责质保期内维护、业主管理人员培训等,其在工程中的作用十分重要。

影响施工质量的原因也很多。主要表现在招标过程的对商务部分和技术部分比重

失衡.在施工过程中对"人、机、物、法、环"的管理和控制不严格。

四、建筑智能化的对策研究

1、提高建筑智能化的设计水平

建筑智能化设计定位不明确,建筑智能化设计市场混乱,设计阶段对投资控制缺乏有效控制,设计阶段缺乏有效的项目管理等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建筑智能化的推广和普及,国家行业管理机构首先必须明确建筑智能化的设计规范,促进智能设计水平的提高;其次,应把智能设计纳入有形建筑市场统一管理,使得智能设计信息公开化、透明化,改变其混乱的市场竞争格局;再次,广大开发商应提高自身对智能设计的理解深度,建立起企业对智能设计的管理体系、管理方法,特别是在项目的设计阶段要予以重点控制。

2、加强建筑智能化建设阶段的管理

建筑智能化的建设阶段,由于建筑智能化在我国正处于初始发展阶段,缺乏国家统一的标准和规范:而且系统集成商自身的素质也不高;建筑智能化施工处于一种“上无政策、下无能力”的混乱状态。国家必须尽快完善智能设计在施工管理规程和监理办法,并加强对施工企业智能设计施工能力的培训,保证智能设计能在建造过程中得以良好的设计实现。

3、全面提高对建筑智能化在运营期的管理

智能设计这种全新的设计理念引入到房产产品中以后,其在使用阶段的有效管理是建筑智能化的功能得以实现的有效保障.我国目前能全面负责建筑智能化的设计、施工以及物业管理的综合性企业还很少,严重制约了建筑智能化的发展,这也是我国建筑智能化市场亟待提高的一个核心问题。但是,这也是我国物业管理企业在业务能力拓展方面的一个重要方向。

通过以上3个方面的改进和提高,建筑智能化在设计阶段有设计规范、建造过程有施工规程、运营阶段有技术保障,这对于建筑智能化这个高科技融入的新型建筑产品的长远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五、建筑智能化建设未来发展的展望

建筑智能化建设在长期的发展中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比如,传统的电议系统应用具有严重的局限性,现在相关技术人员已经加强了各子系统之间的关联性并促使其朝着更加开放的方向发展,这也是未来建筑智能化发展的必然趋

势 。在新世纪的智能建筑领域,信息网络技术、家庭智能化技术等的发展和应用将会更加的广泛和深入,人们对新材料和新技术的探索和创新将会使智能化各子系统更加的统一和开放,而对这一趋势造成阻碍的技术、人为因素等问题也将会不攻自破,我们可以乐观地预见,未来建筑智能化建设将会朝着更加人性化和更高程度的集成化的方向快速健康发展。

在新的信息技术将会迅猛发展,作为信息技术产物的建筑智能化系统也会

发生深刻变化。未来的建筑智能化系统发展将体现如下显著特征:

1、多学科、多技术相互渗透。如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生物电子工程、仿生学、生态学等新技术,使智能建筑有新的功能。

2、多个系统的相互交叉融合。建筑智能化系统的三个子系统楼宇自动化系统、通信自动化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不久就可以结合一个系统。

3、建筑智能化系统群体化;未来将发展智能化建筑群。进一步实现智能化城市和国家。

4、建筑智能化系统使建筑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建筑、其内涵:高功能建筑、绿色建筑、健康建筑、生态建筑。这都将进一步促进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变革和发展。

六、结语

多年来,建筑智能化建设由于种种原因施工质量偏低,在日常工作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在建筑智能化建设方面,行业主管部门、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建设单位等都有责任。当前人们关注的焦点越来越集中到建筑智能化建设方面,与此同时,建筑工作者的共同责任也是将我国的建筑智能化的健康发展不断地推进。因此,建筑行业内的专业人士的共同任务应该是对行业的技术状况和发展给予高度关注并进行深入思考,同时积极主动地为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

贡献。

建筑智能化开发和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需要政府及相关部门

付出极大努力的过程。政府及各相关相关部门要有紧迫感,更要通力合作,尽快培育和完善建筑智能化开发和管理市场,不但使企业受益,而且使社会和国家受益。相信,随着法律环境的改善、建设体制的改善及市场运行机制的完善,我国建筑智能化开发和管理最终走向进步和成熟。

参考文献:

[1]卢庆新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的现状与对策.智能建筑电气技术 2004(1)

[2]王彤方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施工的现状与问题科技风2010年4月

[3]铁锐 浅谈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科学之友 2010 年03月(09)

第2篇

【关键词】智能化工程;施工质量;问题分析

1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舒适、便捷、环保的居住条件受到广泛欢迎,因此,智能化技术在建筑行业的应用成为了人关注的焦点。但是,智能化建筑涉及的范围较广,且需要综合多种技术配合使用,这也导致智能化技术在建筑领域应用时产生许多问题。面对这种情况,建筑企业应该加强对工程管理工作和施工质量工作的控制,通过分析施工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探索出有效地解决办法,进而确保智能化工程建筑的质量,减少建筑质量带给人们生命财产的威胁,进而促进建筑智能化工程顺利施工。

2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质量问题

2.1建筑材料使用不规范

建筑材料是工程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水平。因此,要想使工程建筑的质量得到保障,施工单位和承建方对于原材料的质量要有严格要求,在进行原材料采购时要进行严格把控。但是目前市场上存在很多商家将劣质建筑材料与优质建筑材料混合销售的现象,导致施工单位购买的建筑材料的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另外,有些施工单位在购买建筑材料时,只考虑建筑材料的价格,忽略建筑材料的质量,将大量廉价的建筑材料应用到施工过程中,直接降低了整个工程的质量水平,并且严重威胁居民的生命安全。有些施工单位为了个人利益,在实际施工时偷工减料,严重降低了工程建筑的质量水平。

2.2设备接线不规范,标识不统一

在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时,接线的规范标准不明确,也没有统一的标识,因此经常引发一些状况。中心机房和弱电井道机柜里的线缆的接线方式不符合标准,也没有对其接头进行安全处理,例如没有进行绝缘处理或锡焊处理,这些杂乱无章的操作使其危险系数大幅度增加。另外,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线缆漏焊或者虚焊等问题,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的施工技术比较落后,几乎无法使屏蔽线的屏蔽层按照标准接地,这是影响系统信号传输质量的重要因素。对于后期对电缆的维修工作而言,如果没有明确的标识,那么将会极大地增加后期维修的难度。

2.3弱电井道设备箱布局不合理、定制箱体及杆件质量存在缺陷

建筑智能化工程的实际施工过程比较复杂,安防设备箱、DDC控制箱分支分配器、门禁控制箱等都在其控制范围内。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要明确把握设备箱的尺寸大小,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系统布置。但是,很多施工单位的井道布局并不合理,他们忽略了布局的整体效果,导致箱体的尺寸不符合安装标准。目前,大多数电子设备必须借助定制的支架和箱体才能安装,这就要求在进行安装工作时必须要结合项目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安装标准,例如对材料的质量要求和尺寸要求。除此之外,为了减少事故的发生,在施工时,务必要对箱体外壳或者支架等做好接地处理工作。

2.4缺乏高水平的专业技术

虽然我国将智能化技术应用到了工程建筑领域,但是并没有全面掌握智能化技术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在核心技术方面,还是要依靠国外的技术力量。另外,我国建筑智能化施工水平较低,这主要是因为缺乏成熟的施工计划方案,没有制定完善的施工管理机制,无法充分利用建筑智能化节省人力、物力的优势。对于我国施工管理人员而言,他们仅仅掌握自己的专业知识,考虑不到建筑智能化工程在实施过程中问题的多面性。而建筑智能化工程涉及的技术层面较为广泛,建筑施工人员的知识水平达不到建筑智能化工程的要求,这严重影响建筑智能化工程的顺利开展。

3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质量问题应对措施

3.1严格进行建筑材料的质量把控

对于建筑材料的采购流程以及采购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必须要对整个采购流程制定严格的管理体系,同时,在采购人员的选择上也要慎重考虑,不得选用低素质的人员,并且定期对采购人员进行培训和考察,选择综合素质达标的人员继续从事采购工作。建筑材料的采购过程离不开监督机构的实时监督,监督机构需要定期抽查建筑材料的质量,以求最大限度地排除建筑材料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尽可能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建筑材料质量不合格引发的事故。另外,仅仅保障建筑材料的质量是不够的,还要对材料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严禁出现偷工减料的现象。

3.2规范化建筑智能化施工管理

将智能化技术应用到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时,其有较为严格的专业技术要求,同时还要保证工程建筑的质量和施工进度,这大大增加了建筑智能化施工管理工作的难度。因此,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必须要严格遵守管理与技术的标准要求,采用协调、控制、管理、监理的综合管理方式,在保证建筑工程质量与进度的前提下,使建筑智能化工程的施工过程更加科学规范。其中,做好协调工作,要求施工过程必须符合工程施工标准;控制主要针对三部分,分别是施工质量控制、施工进度控制以及施工成本的控制;做好工程合同等相关信息的管理工作;监理过程主要包括三个时间段,分别是施工前、施工中以及施工后。将这几项工作协调好之后,更有助于促进建筑智能化施工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3.3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施工队伍的综合素质是影响建筑智能化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所以,施工队伍的综合素质越高,工程的质量才能得到有效保障。管理人员的选用也非常重要,没有通过专业考核的人员不得参与工程建筑的施工过程。另外,每个环节的管理人员都要对自己的负责对象有充分的了解,明确自己的职责范围;对建筑项目工程起协调作用的主要是项目经理,项目经理掌握着项目建设的质量与进度;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在进行工程验收工作时,一定要严格按照项目验收标准对施工项目进行全方位检测。另外,项目管理人员要对施工过程进行全方位的指导,以确保智能化工程建筑的质量符合要求。

3.4健全质量保证体系

为了确保智能化工程建筑的质量,解决智能化建筑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建筑企业应当制订严谨的质量保证体系,对于材料进厂、施工技术交底、严格监督材料进厂、施工技术交底以及施工技术的规范中的每一个环节。在将建筑材料投入使用之前,应当将设计方案与施工规范要求紧密结合,做好材料进厂与材料领用工作,并且严格按照流程和规定做好材料的手续交接工作。此外,施工人员应当积极参与系统的调试工作,这样做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问题。在进行调试工作时,要注意遵循设备调试运行的时间标准,记录下调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且进行严谨的分析,探索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在竣工验收过程中,要合理分配参与竣工验收工作的人员,要求其中既要有企业领导,也要有专业的技术人员,这样做更有利于保障智能化建筑的质量。

3.5注重施工的协调管理

装饰装修、结构、建筑电气以及排水等都属于建筑智能化工程的工作内容,其中包括工程施工和工程验收的管理工作。因此,在建筑智能化施工过程中,需要各个部门协调合作,及时做好交流和反馈工作,确保每一个环节所出现的问题都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进而提高工程效率,促进智能化建筑工程顺利进行。

3.6优化整体施工流程

为了有效解决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不规范问题,应当将整体施工流程进行优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制定严谨的管理体系,通过考核的形式筛选施工人员,确保施工人员拥有过硬的技术支撑。②在工程施工前,要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工程施工计划,以确保建筑智能化工程协调有序地进行。③在建筑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前要进行抽查,只允许质量标准达到要求的材料参与施工过程,这样做可以有效确保建筑材料的质量。④为了防止施工机械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故障,要对施工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维修工作,便于智能化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

第3篇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

一、智能建筑与建筑智能化系统

智能建筑是以建筑为平台,兼备通讯、办公、建筑设备自动化,集系统结构、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的最优化组合,向人们提供一个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建筑智能化系统就是在建筑(包括环境)平台上,利用系统集成技术实现的通讯自动化系统(CAS)、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BAS)、办公自动化系统(OAS),它们与建筑环境一起构成了整个智能建筑。

建筑智能化技术是现代建筑技术与通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逐渐发展和充实,它的技术基础是现代建筑技术(Architecture)、现代控制技术(Control)、计算机技术(Computer)、通讯技术(Communication)、图像显示技术(CRT),即所谓的“A+4C”技术。“A+4C”的发展,推动着智能建筑不断集成化发展的进程,并在一些现代建筑中形成一种崭新形式的建筑弱电系统(建筑智能化系统),从而实现信息资源和任务的共享与综合管理,充分体现智能建筑投资合理、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灵活的目标,这也是人们追求建筑智能化的目的。

二、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实施特点

建筑智能化系统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A+4C”以及管理科学、施工管理技术等学科知识的全面支持。同时,建筑智能化系统建设首先是一项建设工程,必须科学地进行投资、效益、工期规划,并按建设总目标实施全过程的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但是,作为一项新生的、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在系统规划设计、施工、验收和行业监管方式都与传统的建筑机电系统有所不同,相应的标准和规范还不完善。建筑智能化系统各子系统间、建筑智能化系统与其它机电系统、建筑智能化系统与土建和装饰都有一系列相关的配合与协调。因此,在系统实施过程中,将对系统规划设计、工程施工与管理的人员在工程技术、管理经验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表1(例图)略是建筑智能化系统各子系统与相关工程的配合配套情况。

建筑智能化系统系统相关工程配合表系统名称相关技术、知识配合工程配套与监管楼宇自控自控、建筑设备安装、强电、空调、给排水、电梯、装饰安保电子、电视、安防知识安装、装饰、消防报警、门禁公安技防办消防报警与广播电子、控制、消防知识安装、强电、空调、给排水、装饰消防局综合布线通信、计算机安装、装饰卫星电视接收与CATV电视土建、安装、装饰音像管理处门禁电子、自控、安防知识安装、安保、装饰背景音响音响、广播安装、装饰程控交换机通信综合布线、装饰电信电话通信综合布线电信无线直放站通信安装无线电管委会停车控制自控安装LED大屏电子、计算机安装、装饰、综合布线BMS计算机BA、消防报警、安保、综合布线等办公自动化网络计算机、管理综合布线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跨越诸多专业技术领域,在工程实施中又有许多相关工程的配合协调要求,且在系统设计、设备选型、工程公司选择、施工安装、工程验收等环节上,现行的标准和规范还不太完善,缺乏有效的质量监督和保证体制。现在大多数系统集成公司从属于IT行业,而设备安装公司又属于建设行业,因己方利益的驱使和行业的局限性,设计院或系统承包商在规划、设计、施工过程中难免犯重技术、轻效益或重设计、轻实施的毛病。造成一方面系统功能盲目升级,增加业主投资,另一方面因缺乏有效的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往往是一流规划与投资、二流施工管理、最终落成三流的系统。施工、调试期间,因设计、施工、集成、设备供应等界面划分不清,造成设计、安装、集成、设备供应各方相互扯皮,业主忙于调解,不堪重负。类似情况严重损害了用户利益,也影响了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健康发展和功效体现。因此,利用社会力量对建筑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规划设计、队伍选择、施工管理、调试验收等全过程实施技术咨询与监理是确保工期、质量、减少投资的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这在一些重大建设项目的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成功实施中已经被证明了。以下是笔者对在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中如何实施工程监理的一些认识和体会。

三、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的性质和特点

在建筑智能化系统建设过程中,涉及众多单位和机构,它们有业主(或建设单位)、设备生产制造单位(设备供应商)、管线与设备安装单位(安装公司)、系统承包商(工程公司或系统集成公司)、建设或设备监理机构,要完成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监理工作,首先必须明确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的职责范围,同时处理好与其它单位和机构的关系。

1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与业主间关系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机构是受业主委托承接监理任务的。经业主授权,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可代表业主对系统的规划设计、工程承包商的选择、设备选型等提供咨询服务,对系统的安装质量、系统性能、建设工期、投资进行监理。所以,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与业主间关系是一种被委托与委托关系,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活动是一种特殊的咨询和监理服务,该服务贯穿系统的整个建设过程,服务内容在委托合同中体现。

2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与设备供应商、安装公司、系统承包商间关系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机构之所以能够担任工程监理职责是经业主授权,业主应向规划设计部门、设备供应商、安装公司、系统承包商及时通报委托与授权事项,明确那些机构和人员可以代表业主行使工程监理的职责,而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机构与这些单位间不签任何合同,监理活动是以业主与这些单位签订的合同为依据,按有关标准和规范执行。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机构与这些单位间关系是监理与被监理关系。

3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与建设监理间关系

在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建设中,既有项目建设监理及其分支机构,又有建筑智能化专业监理机构。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的监理的根本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以投资、质量、进度为控制目标。从监理的业务看,建设监理机构通常是对一项基本建设工程进行全过程监理,包括土建和机电设备部分的监理。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则仅对其中的建筑弱电系统(智能化系统)进行监理,两种监理的内容有所覆盖,却各有侧重。因建筑智能化技术发展迅速,且愈来愈专业化,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进入施工现场,可以弥补建设监理机构、人员在专业技术、监理方式和管理经验上的不足。从实施监理时间跨度来看,建设监理通常是土建施工开始,项目整体验收结束(包括土建和主要机电设备验收)。而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的业务可从系统规划设计、设备安装施工、调试运行和系统验收,通常要延伸到建筑整体竣工以后一段时期。在全过程的监理中,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服务形式,有不同的专业技术人员介入,体现出专业化监理机构特有的优势,这是一般建设监理公司所不及的。总之,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是一种专业化的、全过程的工程监理,是在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建设中对建设监理从专业技术和监理制度上的补充和完善。

四、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主要任务

建筑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工作可以分成以下阶段和任务。

1规划设计阶段

(1)帮助业主明确和提出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建设总目标

(2)对系统的实现目标、投资规模、可行性作出综合评估分析

(3)按业主要求制订系统规划书或对设计院的系统规划书作出评估分析

(4)对系统设计过程实施监理与提供技术咨询

2系统承包商选择与设备选型阶段

(1)按业主要求,制订或审核项目招标书

(2)协助业主组织实施招投标工作,提供技术咨询

(3)审核系统承包商资质、资历、工程业绩

(4)作出系统方案、设备性能价格比分析

(5)为业主商务谈判提供技术咨询

(6)审核设备供应和工程承包合同条款

3施工准备阶段

(1)审核承包商施工计划、设备供应计划

(2)审核承包商项目实施组织设计

(3)组织召开设计、安装、工程承包商、设备供应商协调会,做好技术交底

(4)科学划分设计、安装、设备供应、调试工程界面

(5)审核设计院、承包商的系统深化设计图

(6)监督完成相关系统(如消防、安保、电话等)施工报批手续

(7)审核系统调试、验收方案和相应计划

(8)审核人员培训计划

4安装施工阶段

(1)定期组织召开工程例会,协调各方关系和进度

(2)审核批复施工联系单、技术核定单

(3)组织系统设备到货开箱、验收、移交

(4)按施工计划实施进度控制和工作量认可

(5)协助建设监理实施设备、管线安装质量监理和隐蔽工程验收

(6)参与土建总包组织的工程例会,协调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与其它工程(如机电、安装、装饰)间进度与关系。

5系统调试阶段

(1)线缆测试、单体设备性能测试监理,签署认可测试报告

(2)单项系统调试监理,签署认可调试报告

(3)系统联动调试监理,签署认可调试报告

(4)调试计划进度控制

(5)组织实施系统阶段验收

6系统试运行阶段

(1)组织实施系统试运行

(2)协调业主、物业、系统承包商间关系,明确职责界面

(3)审核系统技术培训资料和人员培训监理

(4)审核系统操作规程、设备管理制度

(5)审核与确认试运行记录

7系统验收阶段

(1)审核系统竣工资料准确性、一致性、完整性

(2)按设计要求、合同条款对系统性能、试运行情况进行审核

(3)分阶段、分步骤协助业主组织系统验收

(4)协助业主组织第三方测试与行业主管部门验收

(5)督促落实系统保修责任制度

(6)按工程合同、设备供应合同、变更记录审核系统造价决算。

新的世纪已经到来,随着城市信息化发展进程,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有了蓬勃发展的机遇,如何在一些投资大、技术新的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中实现投资、质量、进度的有效控制,对包括业主、承包商之内的各方人员都提出了极高的专业技术和工程管理知识的要求,而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概念和模式的引入,无疑是提供了一种较好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uilding technology and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discusses the nature of the definition and the main task in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lligent systems engineering building, the introduced the necessity of professional engineering supervision, provide the supervision of the intelligent building systems engineering.Key words: building intelligent systems; project supervision

中图分类号:U415.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5-0020-02

一、 智能建筑与建筑智能化系统

智能建筑是以建筑为平台,兼备通讯、办公、建筑设备自动化,集系统结构、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的最优化组合,向人们提供一个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建筑智能化系统就是在建筑(包括环境)平台上,利用系统集成技术实现的通讯自动化系统(CAS)、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BAS)、办公自动化系统(OAS),它们与建筑环境一起构成了整个智能建筑。

建筑智能化技术是现代建筑技术与通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逐渐发展和充实,它的技术基础是现代建筑技术(Architecture)、现代控制技术(Control)、计算机技术(Computer)、通讯技术(Communication)、图像显示技术(CRT),即所谓的“A+4C”技术。“A+4C”的发展,推动着智能建筑不断集成化发展的进程,并在一些现代建筑中形成一种崭新形式的建筑弱电系统(建筑智能化系统),从而实现信息资源和任务的共享与综合管理,充分体现智能建筑投资合理、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灵活的目标,这也是人们追求建筑智能化的目的。

二、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实施特点

建筑智能化系统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A+4C”以及管理科学、施工管理技术等学科知识的全面支持。同时,建筑智能化系统建设首先是一项建设工程,必须科学地进行投资、效益、工期规划,并按建设总目标实施全过程的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但是,作为一项新生的、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在系统规划设计、施工、验收和行业监管方式都与传统的建筑机电系统有所不同,相应的标准和规范还不完善。建筑智能化系统各子系统间、建筑智能化系统与其它机电系统、建筑智能化系统与土建和装饰都有一系列相关的配合与协调。因此,在系统实施过程中,将对系统规划设计、工程施工与管理的人员在工程技术、管理经验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表1(例图)略是建筑智能化系统各子系统与相关工程的配合配套情况。

建筑智能化系统系统相关工程配合表 系统名称 相关技术、知识 配合工程 配套与监管 楼宇自控 自控、建筑设备 安装、强电、空调、给排水、电梯、装饰安保 电子、电视、 安防知识 安装、装饰、消防报警、门禁 公安技防办 消防报警与广播 电子、控制、 消防知识 安装、强电、空调、 给排水、装饰 消防局 综合布线通信、计算机 安装、装饰 卫星电视接收与CATV 电视 土建、安装、装饰 音像管理处 门禁 电子、自控、 安防知识安装、安保、装饰 背景音响 音响、广播 安装、装饰 程控交换机 通信 综合布线、装饰 电信 电话 通信 综合布线 电信 无线直放站 通信 安装 无线电管委会 停车控制自控 安装 LED大屏 电子、计算机 安装、装饰、综合布线 BMS 计算机 BA、消防报警、安保、 综合布线等 办公自动化网络 计算机、管理 综合布线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跨越诸多专业技术领域,在工程实施中又有许多相关工程的配合协调要求,且在系统设计、设备选型、工程公司选择、施工安装、工程验收等环节上,现行的标准和规范还不太完善,缺乏有效的质量监督和保证体制。现在大多数系统集成公司从属于IT行业,而设备安装公司又属于建设行业,因己方利益的驱使和行业的局限性,设计院或系统承包商在规划、设计、施工过程中难免犯重技术、轻效益或重设计、轻实施的毛病。造成一方面系统功能盲目升级,增加业主投资,另一方面因缺乏有效的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往往是一流规划与投资、二流施工管理、最终落成三流的系统。施工、调试期间,因设计、施工、集成、设备供应等界面划分不清,造成设计、安装、集成、设备供应各方相互扯皮,业主忙于调解,不堪重负。类似情况严重损害了用户利益,也影响了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健康发展和功效体现。因此,利用社会力量对建筑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规划设计、队伍选择、施工管理、调试验收等全过程实施技术咨询与监理是确保工期、质量、减少投资的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这在一些重大建设项目的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成功实施中已经被证明了。以下是笔者对在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中如何实施工程监理的一些认识和体会。

三、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的性质和特点

在建筑智能化系统建设过程中,涉及众多单位和机构,它们有业主(或建设单位)、设备生产制造单位(设备供应商)、管线与设备安装单位(安装公司)、系统承包商(工程公司或系统集成公司)、建设或设备监理机构,要完成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监理工作,首先必须明确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的职责范围,同时处理好与其它单位和机构的关系。

1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与业主间关系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机构是受业主委托承接监理任务的。经业主授权,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可代表业主对系统的规划设计、工程承包商的选择、设备选型等提供咨询服务,对系统的安装质量、系统性能、建设工期、投资进行监理。所以,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与业主间关系是一种被委托与委托关系,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活动是一种特殊的咨询和监理服务,该服务贯穿系统的整个建设过程,服务内容在委托合同中体现。

2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与设备供应商、安装公司、系统承包商间关系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机构之所以能够担任工程监理职责是经业主授权,业主应向规划设计部门、设备供应商、安装公司、系统承包商及时通报委托与授权事项,明确那些机构和人员可以代表业主行使工程监理的职责,而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机构与这些单位间不签任何合同,监理活动是以业主与这些单位签订的合同为依据,按有关标准和规范执行。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机构与这些单位间关系是监理与被监理关系。

第5篇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综合服务环境;趋势;主流

1 引言

建筑智能化是一个发展中的概念,它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对其功能要求的变化而不断更新、补充内容。建筑智能化系统,利用现代通信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监控技术等,通过对建筑和建筑设备的自动检测与优化控制、信息资源的优化管理,实现对建筑物的智能控制与管理,以满足用户对建筑物的监控、管理和信息共享的需求,从而使智能建筑具有安全、舒适、高效和环保的特点,达到投资合理、适应信息社会需要的目标。建筑智能化涉及广泛,涵盖电气、安装、装修、弱电、计算机、软件等诸多学科,又属于建筑行业的一个边缘分支,在很多时候不受各大设计院青睐,多数设计院都把建筑智能化划在了电气专业,而一级建造师又把建筑智能化划在了机电工程专业,而有些业主更是把建筑智能化划在了IT或信息化专业,对建筑智能化的定义可谓是五花八门。我国建筑业普遍认同的定义为:智能建筑以建筑为平台,兼备通信、办公设备自动化,集系统、结构、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的最优化组合,提供一个高效、舒适、安全、便利的建筑环境。

2 世界各国对建筑智能化内涵的定义

美国智能化建筑研究所通过对建筑的四个基本要素,即结构,系统,服务,管理以及她们之间内在的关联的最优化考虑,来提供一个投资合理的但又拥有高效率的舒适、温馨、便利的环境,并帮助建筑物业主、物业管理人员和租用人实现在费用、舒适、便利和安全等方面的目标,当然还要考虑长远的系统灵活性及市场能力。欧洲智能化建筑集团:使其用户发挥最高效率,同时又以低廉的保养,最有效的管理本身资源的建筑。能为建筑提供反映快,效率高和有力支持的环境,使用户达到其业务目标。

在日本智能化建筑就是高功能大厦,其功能是:1、方便有效的利用信息和通讯设备:2、采用楼宇自动控制技术,使其具有高度的综合管理能力。新加坡:智能化建筑必须具备三个条件,1:安全、舒适的环境,即具有消防功能,温度和湿度控制功能以及灯光及其它楼宇设备的控制功能,2、良好的通讯网络设施,使数据信息能够在大厦内传输。3、足够的对外通信设施与通信能力。

我国建筑业普遍认同的定义:智能建筑以建筑为平台,兼备通信、办公设备自动化,集系统、结构、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的最优化组合,提供一个高效、舒适、安全、便利的建筑环境。智能建筑是一个发展中的概念,它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对其功能要求的变化而不断更新、补充内容。我国智能建筑专家、清华大学张瑞武教授在1997年6月厦门市建委主办的“首届智能建筑研讨会”上,提出了以下比较完整的定义:智能建筑是指利用系统集成方法,将智能型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现代建筑艺术有机结合,通过对设备的自动监控,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对使用者的信息服务及其建筑环境的优化组合,所获得的投资合理,适合信息技术需要并且具有安全、高效、舒适、便利和灵活特点的现代化建筑物。这是目前我国智能化研究的理论界所公认的最权威的定义。

3 建筑智能化发展历程

1、智能建筑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美国,智能建筑是建筑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1984年1月美国康涅狄格州的哈特福特市(Hartford)建立世界第一幢智能大厦之后,大厦配有语言通信、文字处理、电子邮件、市场行情信息、科学计算和情报资料检索等服务,实现自动化综合管理,大楼内的空调、电梯、供水、防盗、防火及供配电系统等都通过计算机系统进行有效的控制。

2、美国诞生智能建筑之后,日本派出专家到美国详尽考察,并且制定了智能设备、智能家庭到智能建筑、智能城市的发展计划,成立了“建设省国家智能建筑专家委员会”和“日本智能建筑研究会”。1985年8月在东京青山建成了日本第一座智能大厦“本田青山大厦”。

3、西欧发展智能建筑基本与日本同步。1986~1989年间,伦敦的中心商务区进行了二战之后最大规模的改造。英国是大西洋两岸的交汇点,因此大批金融企业特别是保险业纷纷在伦敦设立机构,带动了智能化办公楼的需求。

4、法、德等国相继在20世纪80年代末和20世纪90年代初建成各有特色的智能建筑。

5、智能化办公楼工作效率的提高,使当时处于经济衰退中的西欧的失业状况更加严重,进而导致对智能楼宇需求的下降。到1992年,伦敦就有110万平方米的办公楼空置。

6、20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亚太地区经济的活跃,使新加坡、中国台北、中国香港、汉城、雅加达、吉隆坡和曼谷等大城市里,陆续建起一批高标准的智能化大楼。

7、泰国的智能化大楼普及率领先世界,20世纪80年代泰国新建的大楼60%为智能化大楼。

4 建筑智能化系统分类

在通常的设计当中,建筑智能化分为三个大系统:安全防范系统、通信及控制系统、多媒体系统,每个大系统内又包含了诸多的子系统。实现建筑智能化的目的:是为用户创造一个安全、便捷、舒适、高效、合理的投资和低能耗的生活或工作环境,在建筑物内设置的任何设施与系统都要服从于这个目标,否则建筑智能化就失去意义了。

常见系统

(1)消防报警系统、计算机网络、宽带接入及增值服务

(2)闭路监控系统,无线转发系统及无线对讲系统

(3)停车场管理系统,音视频系统

(4)楼宇自控系统,水电气三表抄送系统

(5)背景音乐及紧急广播系统,物业管理系统

(6)综合布线系统,大屏幕显示系统

(7)有线电视及卫星接收系统,机房装修工程

5 建筑智能化的设计规范

设计规范在设计中起到法律的作用,国家制定的设计规范实际上就是建设单位与设计单位必须遵守的法规。安全性在智能化建筑中的位置是非常重要的,没有安全性,舒适性和使用性都无法保证。安全性包括人身安全与设备安全。智能化建筑人员集中,设备昂贵,安全性就尤为重要,所以智能化建筑必须严格遵守设计规范。

6 结束语

智能建筑的发展正向着高效节能、生态环保、健康、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方向发展,越来越好的为人们提供更加便利、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紧紧围绕“绿色、人文、科技”的主旋律,秉承“低碳、节能、环保”的理念。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智能建筑;工程监理;建筑智能化系统

中图分类号:G2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23-1021-03

On the Intelligent Building Technology Supervision

LIU Jian,MA Yue-qiu

(JinhuaCollegeof Profession & Technology,Jinhua 321017,China)

Abstract: Nowadays supervisor of project construction with intelligent building system is more specialized and for concept job,it's perfection while to supervisor of project construction.The article to analyzed installation feature of project construction with intelligent building system,put forward ways and matters need attention of Supervisor of project construction with intelligent building system.

Key words: intelligent building; supervisor of project construction; intelligent-building system

1 概述

智能建筑是信息时代的必然产物,是高科技与现代建筑的巧妙结合。世界上第一幢智能建筑于1984年在美国建成,随后在欧、美、日及世界各地蓬勃发展,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引入智能建筑,随即就获得了迅猛的发展。 据统计,近期在中国兴建的大型建筑将占全球一半,而现代大型建筑的主流是智能化大厦,因此智能化大厦的弱电系统研究及实施,成为自动化控制领域里的一个重要分支,将现代大厦建设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智能大厦,并保有今后进一步扩展性,是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的一项重要课题。

建筑智能化系统是现代建筑技术与通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融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现代控制技术、图形显示技术及通讯技术于一体,成为智能建筑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随着现代通讯、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建筑智能化系统正从设施集成发展到系统集成,使资源更充分地使用,功能更齐全,管理更集中高效,从而实现信息资源和任务的共享与综合管理,充分体现智能建筑投资合理、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灵活的目标,这也是人们追求建筑智能化的目的。

2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实施特点

建筑智能化系统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A+4C”以及管理科学、施工管理技术等学科知识的全面支持。同时,建筑智能化系统建设首先是一项建设工程,必须科学地进行投资、效益、工期规划,并按建设总目标实施全过程的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但是,作为一项新生的、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在系统规划设计、施工、验收和行业监管方式都与传统的建筑机电系统有所不同,相应的标准和规范还不完善。建筑智能化系统各子系统间、建筑智能化系统与其它机电系统、建筑智能化系统与土建和装饰都有一系列相关的配合与协调。因此,在系统实施过程中,将对系统规划设计、工程施工与管理的人员在工程技术、管理经验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建筑智能化系统系统相关工程跨越诸多专业技术领域,在工程实施中又有许多相关工程的配合协调要求,且在系统设计、设备选型、工程公司选择、施工安装、工程验收等环节上,现行的标准和规范还不太完善,缺乏有效的质量监督和保证体制。现在大多数系统集成公司从属于IT行业,而设备安装公司又属于建设行业,因己方利益的驱使和行业的局限性,设计院或系统承包商在规划、设计、施工过程中难免犯重技术、轻效益或重设计、轻实施的毛病。造成一方面系统功能盲目升级,增加业主投资,另一方面因缺乏有效的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往往是一流规划与投资、二流施工管理、最终落成三流的系统。施工、调试期间,因设计、施工、集成、设备供应等界面划分不清,造成设计、安装、集成、设备供应各方相互扯皮,业主忙于调解,不堪重负。类似情况严重损害了用户利益,也影响了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健康发展和功效体现。因此,利用社会力量对建筑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规划设计、队伍选择、施工管理、调试验收等全过程实施技术咨询与监理是确保工期、质量、减少投资的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这在一些重大建设项目的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成功实施中已经被证明了。以下是本人在对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中如何实施工程监理的一些认识和体会。

3 智能建筑工程监理与业主及其它承包商的关系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涉及众多单位和机构,有业主(或建设单位)、设备生产制造单位(设备供应商)、管线与设备安装单位(安装公司)、系统承包商(工程公司或系统集成公司)、建设或设备监理机构。要完成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监理工作,首先必须明确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的职责范围,同时处理好与其它单位和机构的关系。各方关系图如图1所示。

3.1 智能建筑工程监理与业主间关系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机构是受业主委托承接监理任务的。经业主授权,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可代表业主对系统的规划设计、工程承包商的选择、设备选型等提供咨询服务,对系统的安装质量、技术性能、建设工期、投资进行监理。所以,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与业主间的关系是一种被委托与委托的关系。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活动是一种特殊咨询和监理服务,贯穿于系统的整个建设过程中,服务内容在委托合同中体现。

3.2 智能建筑工程监理与设备供应商、安装公司、系统承包商间的关系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机构之所以能够担任工程监理职责,是因为得到了业主的授权。业主应向规划设计部门、设备供应商、安装公司、系统承包商及时通报委托与授权事项,明确哪些机构和人员可以代表业主行使工程监理的职责。而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机构与这些单位不签任何合同,监理活动是以业主与这些单位签订的合同为依据,按有关标准和规范执行。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机构与这些单位间的关系是监理与被监理的关系。

3.3 智能建筑工程监理与建设监理间的关系

在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建设中,既有项目建设监理及其分支机构,又有建筑智能化专业监理机构。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监理的根本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以投资、质量、进度为控制目标。从监理的业务看,建设监理机构通常是对一项基本建设工程进行全过程监理,包括土建和机电设备的监理。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则仅对其中的建筑弱电系统(智能化系统)规划、设计、调试及弱电管道、线槽预留预埋施工过程进行监理,两种监理的内容有所覆盖,却各有侧重。因建筑智能化技术发展迅速,且愈来愈专业化,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进入施工现场,可以弥补建设监理机构和人员在专业技术、监理方式和管理经验上的不足。从实施监理时间跨度来看,建设监理通常是从土建施工开始,到项目整体验收结束(包括土建和主要机电设备验收)。而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的业务可从系统规划设计、设备安装施工、调试运行和系统验收,一直延伸到建筑整体竣工以后一段时期。在全过程的监理中,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服务形式,有不同的专业技术人员介入,体现出专业化监理机构特有的优势,这是一般建设监理机构所不及的。

总之,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是一种专业化的、全过程的工程监理,是在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建设中对建设监理从专业技术和监理制度上的补充和完善。

4 智能建筑工程的监理主要任务

4.1 规划设计技术咨询

帮助业主明确和提出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建设总目标;对系统的实现目标、投资规模、可行性作出综合评估分析;按业主要求制订系统规划书或对设计院的系统规划书作出评估分析;对系统设计过程实施监理与提供技术咨询。

4.2 协助业主做好招标投标工作

招标文件是投标人编制投标文件的依据,评标定标的依据,招标文件内容要力求完整、详尽,用词准确严谨,对于建筑智能化系统应重点从技术方案上提出要求。主要包括:总体要求;设计标准和规范;系统包括的内容和功能;主要设备、元件及其技术要求;设备清单;安装调试与验收。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招标、评标选择一个合格的、最适合本工程的承包商,使业主得到技术先进、质量可靠、交货准时、价格合理的产品。同时,招投标阶段除了对(设计)方案进行比选外,应该对入围方案做系统模拟测试。我们在黄委会的一个会商室网络系统建设中就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当时没有对入围方案做系统模拟测试,中标的设计方案做得很好,但实施起来,发现视频监控系统和在线检测系统都不成熟,以至于需要重新设计方案。

4.3 系统承包商选择与设备选型阶段

按业主要求,制订或审核项目招标书;协助业主组织实施招投标工作,提供技术咨询;审核系统承包商资质、资历、工程业绩;作出系统方案、设备性能价格比分析;为业主商务谈判提供技术咨询;审核设备供应和工程承包合同条款。

4.4 设计交底与图纸会审

一个智能建筑工程可能包括很多子系统,即设备自控系统、安保系统、消防报警系统、综合布线系统等等,即有很多套系统设计图纸,而集成商只有一家,有的甚至在设计子系统的时候集成商还没有选定。监理工程师要做的工作不但要仔细审查该工程本身的系统流程,现场监测点、监控点、配线规格和布线要求等,还应注意核对智能建筑系统从其它专业引出的信息点、变送器和传感器等是否在其它图纸上均一应俱备,正确无误。另外,智能建功立业筑所需预留洞、预埋件和线槽、桥架的定位与设置和结构专业的协调也不可忽视,并考虑在以后的系统集成上留有一定的余地。

4.5 管线预埋

智能建筑工程的预埋与电气工程相比有以下几个不同:1)图纸多。每套图纸单个独立系统的理解上并没有太大的困难,但预埋在楼层里合在一起时不认真检查就分辨不出各自所属的系统。也难以找出不符合图纸的地方。2)走放射线多。智能建筑为减少相互之间干扰,走放射线多,各系统之间以及与电气之间交叉敷设普遍。使管子相互叠上后接近板厚而使混凝土失去保护层,有的甚至超过楼板使混凝土无法浇注。因此,很多情况下,监理工程师要及时对现场的走管路线进行调整。3)管径大。电气的配线以直径的大小来体现,一般在楼层水平配线时根数变化不太大;而智能建筑的配线多以线的数量来体现(除视频馈线外)。故越接近布线的始端,线的数量越多,导致配管直径大,根数越多,结果造成这一块混凝土呈现空洞。因此,由于上述三个不同,智能建筑工程的管线隐蔽预埋使监理工程师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4.6 线缆施工

智能建筑系统的线缆要求较高,品种也较多。仅仅少数通信线缆如RVV或RVVP等可按规范现场抽测浸水绝缘电阻大于20欧兆为验收合格外,其它智能建筑工程线缆在现场进行技术测试还有难度,目前正在按新规范实施。因此,监理工程师验证产品的合格证和说明书并使之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就显得更为重要。另外,监理工程师应检查楼层水平布线的长度,按规范要求不能超长,否则,信号就会不稳定,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要求改换光纤或者用中继器进行再次连接。

4.7 前端模块安装

在智能建筑工程中,接插件及前端设备采用模块化结构,系统根据区域信息点的类型和数量设置模块的类型和数量。常用的模块有:数据(计算机)网络模块、语音网络模块、保安信息采集模块,设备监控数字输入/输出模块,模拟输入/输出模块等。模块的类型和数量在系统图上有的说明,在施工图上也有详细的标注。监理工程师要核对信息网络、保安监控、水暖、空调、电气等其它图纸上的元件,以便使设备上的信号能正确地反馈到控制中心,控制中心的指令能再送回到控制点,通过执行机构的调节使系统保持在最佳状态。

4.8 末端系统集成

从系统集成的考虑出发,智能建筑工程各系统之间,各子系统与智能设备的界面划分,要有切实可行的接口界面。如高、低配电设备接口界面;空调设备接口界面;自备发电机和锅炉接口界面;冷水机组接口界面;消防报警系统接口界面;电梯监控接口界面以及OAS肉络协议界面等。接口界面的划分是设计的工作,但由于系统集成商只有一个,而智能建筑工程可能有好几个承包商各自负责的系统。对此,监理工程师对于他们之间的管理协调和督促完成各自分内的任务而避免遗漏大量的工作。除了必须掌握智能化工程专业技术外,熟悉国家现行有关智能建筑的设计、技术和质量验收外,熟悉国家现行有关智能建筑的设计、技术和质量验收规范是非常必要的。

4.9 进度控制

由于智能化建筑项目的业主大都是政府部门,因此在对待是按照上级领导指示办事,还是严格执行合同问题上,业主往往忽视合同规定,而执行领导的意见。这就给进度控制带来了很大困难,甚至会导致工期拖期严重,威胁到项目能否继续做下去。

面对工程进度目标处于失控的边缘,监理工程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首先,应该肯定建设单位有权根据各种因素(包括领导指示),调整项目内容,提出新的目标;其次,讲究工作方法,说服建设方尽量避免提出较大的合同变更要求;第三,根据项目变化,拿出措施,尽快补充、完善相应的变更手续,以维护合同的严肃性;第四,做好承包商的工作,避免索赔事件的发生。

5 智能建筑工程竣工验收

竣工验收除了按照《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2003中的“3.5分部(子分部)工程竣工验收”要求外,还有如下几个注意事项:

消防验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建筑工程消防监督审核管理规定》(公安部第30号令)、《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公安部第61号令)的要求进行消防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安全防范工程验收按照《城市居民住宅安全防范设施建设管理规定》(建设部、公安部第49号令)和《金融机构营业场所和金库安全防范设施建设许可实施办法》(公安部第86号令)执行;

卫星电视按照《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施管理规定》(国务院第129号令)申请验收;

验收规范中没有涵盖的技术参数,可以采用厂家提供的参数。

此外,由于智能化建筑工程涉及到电力、消防、安全、通信等多个方面,所以前端设备的安装、软件安装调试及监控网络运行等一系列工作不可能在同一时间内完成,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放弃整体验收的方式,采取分阶段验收,待试运行期结束以后,由建设单位组织正式验收。

6 结束语

新的世纪已经到来,随着城市信息化发展进程,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有了蓬勃发展的机遇,但智能建筑工程起步较晚,相关的监管配套机制不够完善,如何在一些投资大、技术新的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中实现投资、质量、进度的有效控制,对包括业主、承包商之内的各方人员都提出了极高的专业技术和工程管理知识的要求,而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概念和模式的引入,无疑是提供了一种较好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 杨光臣.建筑电气与智能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监理[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2] 张友生.信息系统监理师辅导教程(上下册)[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第7篇

关键词: 楼宇智能化 建筑智能化系统 发展趋势

楼宇智能化,是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方发达国家,楼宇智能化早已兴起,但在我国,楼宇智能化还是近年才出现的新鲜事物。我们根据形势的发展需要,及时组织科研力量,根据目前的实际国情,研究楼宇智能化这一新课题,并承担了多项大型建筑的智能化系统的设计和实施任务,深受用户好评。

1984年美国联合科技的UTBS公司在康涅狄格(Connecticut Stste)州哈伏特(Hartford)市将一座金融大厦进行改造并取名City Place(都市大厦),主要是增添了计算机设备、数据通信线路、程控交换机等,使住户可以得到通信、文字处理、电子函件、情报资料检索、行情查询等服务。同时,对大楼的所有空调、给排水、供配电设备、防火、保安设备由计算机进行控制,实现综合自动化、信息化,使大楼的用户获得了经济舒适、高效安全的环境,使大厦功能发生了质的飞跃,从而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座智能化楼宇。自此以后,世界上楼宇智能化建设走上了高速发展轨道。

在新的世纪,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作为信息技术产物的建筑智能化系统也会发生深刻变化。中国加入WTO后,管理制度与国际接轨,对建筑智能化系统的管理方式也必然相应进行调整。这些都将进一步促进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发展。本文分析了智能楼宇的发展趋势。

1.信息技术的进步将会改变建筑智能化系统的体系结构

建筑智能化系统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建筑中各种智能化系统无非是各种服务信息采集、传输和处理的工具。当今建筑智能化系统的技术基础――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和通信技术都在迅速发展中,其中通信技术的发展更为明显,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以及作为信息载体的智能卡技术已深入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各个方面,建筑智能化也应该顺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这些技术来解决智能建筑中的问题,把这些技术作为智能建筑的技术基础。

目前完全可以利用这些技术构筑一个统一的信息平台,并以此为建筑和建筑中的人们提供过去需要多个系统提供的服务;并且这个信息平台及其相应的服务可以从一栋建筑扩展到整个社区乃至整个城市。按此技术路线,建筑智能化系统将成为这个社会化信息平台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建筑智能化系统所提供的各种服务也将成为这个信息平台的一种服务功能。因此随着技术的进步,过去那种根据不同服务功能构成各种不同系统的体系结构将会发生根本改变,这不仅可以充分发挥系统的功能,而且可以避免重复投资,提高经济效益。

2.管理制度的变革将会消除建筑智能化系统发展的障碍

在过去制约建筑智能化系统成为统一系统的重要原因是原有管理制度的不适应,建筑智能化工程涉及到公安、消防、电信、广电和建设等多个行政主管部门,过去那种层层审批、多头管理的模式严重制约智能建筑的发展。随着中国加入WTO,这一障碍逐步得到消除。根据“职权一致”和“权责一致”的原则,国务院要求一件事只能由一个部门负责管理,如:产品质量管理按照《产品质量法》和国家质监总局5号令规定,由国家质监总局管理;工程设计和施工安装资质管理按照《建筑法》和《建筑法实施细则》的规定,由建设部负责;而与建筑智能化系统相关的业务,如通信、消防、安防等,则分别由信息产业部、公安部消防局、公安部技防办等管理。同时管理的手段将从控制市场准入、行政审批转为制定技术标准、规范市场公正竞争。

这种管理方式的变革有利于把建筑智能化系统作为统一的系统来实施,更为重要的是这将促进建筑智能化系统各项业务的发展,如公安部在放弃对安防产品质量监督和工程管理的同时,将大力发展安防报警服务业。可以预见消防服务业、物业管理服务业、电信及其增值服务业等都也将得到长足发展,这也必将促进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发展。

3.对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功能、作用和服务模式需要重新认识和调整

第8篇

【关键词】智能土木建筑;技术的应用;解决对策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建筑行业异军突起。在飞速发展的土木建筑行业中,土木建筑的智能化逐渐成为了建筑行业发展的新趋势。土木建筑的智能化技术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逐渐成熟,在近几年的土木建筑施工过程中,智能化技术也得到了充分的应用。智能化的土木建筑工程不仅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方便,改善了居住的环境,极大提高了居住的舒适性。并且,土木建筑的智能化使建筑物更加安全。土木建筑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不仅使原有的建筑安全性得到优化,同时也增加了新的安全智能措施,极大的提高了居住的安全性。另外,随着建筑行业智能化技术的逐步应用,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加快,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极大的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缩小了城市与农村居住环境的差别。智能化的土木建筑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然而,现阶段我国土木建筑智能化技术还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所以加快我国土木建筑智能化的进程势在必行。

一、当前我国土木建筑智能技术应用的状况

一方面,随着国际范围内土木建筑智能化技术的提高,我国的土木建筑智能化技术也在快速发展。目前,国内相当多的办公大楼和居民小区等民用建筑应用了土木建筑智能化的技术,极大的提高了居住水平。另外,我国的土木建筑智能化初具规模。随着我国信息化进程的加快,目前已形成了智能化的土木建筑体系。这一体系的初步形成,为我国以后的土木建筑行业发展奠定了智能化技术方面的基础。

另一方面,我国土木建筑的智能化技术还存在很大的局限性。第一,虽然我国的土木建筑智能化技术初具规模,但在核心技术的掌握上依然缺乏完整性和主动性。智能化技术水平不高,技术更新换代速度慢,智能化技术软件的开发严重落后等问题依然存在,严重影响了我国建筑行业智能化的发展。第二,由于国际市场的技术垄断,我国迟迟不能在建筑智能化技术上取得突破。核心技术存在严重的依赖性,这也是我国的建筑行业始终不能在智能化方面取得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二、现阶段我国土木建筑的智能化技术依然存在较多的问题

第一,我国现阶段土木建筑行业的智能化技术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众所周知,土木建筑的智能化技术不是单一学科的技术,它涵盖了计算机网络、对外通讯、智能控制等方面的技术。通过对多项技术的综合应用,使土木建筑智能化技术得到提高。然而我国土木建筑智能化技术并没有将相关方面的技术进行有效的整合,各部门之间缺乏严重的配合,这严重影响了我国建筑智能化的进程,阻碍了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

第二,国家对于建筑智能化技术的提升不够重视。目前我国土木建筑智能化行业十分混乱,各建筑企业智能化水平差距很大,然而我国并没有制定相关的行业规范改善这一现象。这对我国的土木建筑的智能化发展极为不利,也阻碍了我国土木建筑智能化水平的提高。

第三,我国的土木建筑智能化技术水平有待提高。长期以来,我国的建筑企业一直没能掌握土木建筑智能化的核心技术,在一些智能化技术方面存在严重的空白,一味的依靠外国企业谋求发展。因此,加快土木建筑智能化的水平,当前的智能化技术很难达到,这也是目前我国土木建筑智能化方面的问题。

三、提高我国土木建筑智能化技术的措施

第一,提高对我国土木建筑智能化技术的重视程度。一方面,国家应该制度相应的鼓励政策,促进当前我国土木建筑智能化技术的提高。通过对智能化技术研发部门相应的财政支持,提高相关技术部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实现土木建筑智能化技术的提高。另一方面,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使我国土木建筑智能化体系更加完善。只有完整的行业体系,加上各部门工作人员的积极探索,才能有效地提高我国土木建筑行业智能化水平。

第二,建筑智能化技术的发展要符合我国的国情。随着当前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土木建筑行业发展迅速,这就要求我们的土木建筑智能化技术要具有实用性和高效性。因此,我们要充分总结当前土木行业的发展状况,寻找我国土木建筑行业的发展特点,找到实践中建筑智能化的缺点,然后针对出现的问题,寻找智能化解决的方案,而不能盲目的追求国外土木建筑智能化的发展,误导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只有探索出适合我国建筑行业智能化发展的道路,才能使土木建筑智能化技术更好的推动我国的建筑行业的发展。

第三,加快我国建筑智能化相关软件的开发。土木建筑智能化软件的应用,极大的促进了建筑行业的发展。就我国目前的建筑行业来说,自主研发的土木建筑智能化软件少之又少,绝大多数建筑智能化软件来自于其他国家,这就极大的阻碍了我国建筑行业智能化的发展速度。因此,我国应该重视建筑智能化软件的开发工作,开发出具有技术含量的建筑智能化软件,早日摆脱外国企业对中国建筑智能化软件方面的束缚。

第四,注重土木建筑智能化技术在保护环境方面的作用。我国现在十分重视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问题,因此,在土木建筑智能化技术的提高过程中,一定要做好对环境的保护工作。首先,要做好节约资源方面的工作,我国的不可循环资源濒临枯竭,所以要通过建筑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减少我国资源的使用数量。其次,我们要通过提高建筑物智能化技术,减少建筑物的污染问题。只有这样,我国的建筑智能化技术才能长期为我国的建筑行业做出贡献。

结语

从上述文章可以看出,土木建筑未来将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然而就现阶段我国的土木建筑智能化技术来说,很难满足我国土木建筑的发展需求。所以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我们要加强土木建筑智能化技术的提高,通过建筑智能化体系的完善、加快建筑行业智能化软件的开发、找到适合我国国情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等措施,提高我国建筑智能化技术的水平。只有这样,我国的土木建筑智能化技术才能有所进步,进而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韩树杰,颜承涛. 智能土木建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 交通标准化,2009,14:79-81.

[2]丁毅. 建筑智能土木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 无线互联科技,2013,02:183.

[3]肖同顺. 试论我国智能化建筑技术的发展对策[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04:81-82.

[4]马亚峰. 智能化系统在现代建筑工程的作用[J]. 科技致富向导,2014,21:181+259.

第9篇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建筑越来越趋向于建筑智能化,但是在实现建筑智能化的同时,又不可避免的碰到弱电系统工程。因此,弱电工程作为现代建筑实现智能化运行和应用的标志,其施工过程中的施工管理技术就显得格外重要。

二、智能化建筑弱电工程实施

在智能化建筑工程实施中,为了对工程环节进行正确评估和控制,在总体系统设计以及功能需求分析中,必须根据项目功能定位以及工程设计标准,以实际需求为出发点,让总体设计不断反映工程特色和建设亮点。其次,弱电承包单位作为整个建筑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必须根据工程弱电特点以及国内建筑弱电工程分析成果,根据主承包商、业主部门对各个子系统的协调、工程控制与管理控制的具体要求,选择恰当的机构作为工程承包商。从建筑弱电工程建设意义来看,集成商是工程管理、技术水平、组织能力的有效结合。

另外,弱电工程管理与维护系统作为建筑工程业绩以及投资回报的的重要支撑,工程运行开通是整项工程建设的标志,智能化建筑弱电工程业绩、投资回报则是整项工程建设的主要目标。为了保障弱电工程实施效益,必须在工程评估、验收后,保持对项目管理、系统维护重视力度。

三、智能化建筑工程施工验收以及质量控制

1、智能化建筑工程施工验收

在智能化建筑弱电工程中,由于各种因素影响,地方标准已经出台,但是缺乏科学合理的国家标准。在智能化建筑接地系统和电气敷设中,必须根据支架安装、电线、线槽、电缆、电线、光纤等电源敷设设备安装以及验收标准、接地系统施工工艺进行;尤其是在分管敷设、电缆分槽控制、电源线信号安装中,除特殊要求外,接地系统都可以同用一个接地体,屏蔽电缆必须有一点屏蔽层接地,但是强电干线和弱电干线必须分开。

在智能化BAS监控系统中,主要规定了网关、主机、DDC、通讯设备、控制屏等系统设备和压力、温度、流量、湿度、传感器、现场设备、水流开关等系统输入设备,以及风门、阀门、执行机构、执行器等输出设备的施工规范、安装方式以及验收标准等。同时它还确定了该系统中新风机、DDC、送排风、冷热设备、末端设备、单体设备、照明设备、变配电等单体调试程序、测试方法以及要求等,通过BAS系统具体要求,对其进行验收调试。

在安全防范系统中,通过掌握防盗、报警、监控、出入口、巡更管理、访客、车库、通信、报警系统组成,规范各种监视器、解码器、摄像机、探测器、读卡机、机架、感应线圈、控制台施工规范、安装标准以及验收成果等,同时对各个子系统、调试、验收的顺序、基本规范进行确定。

在智能化通讯自动化中,通过规定该系统验收、安装调试流程,对系统安装、设备调试、测试初验、交验、移交、割接、测试验收进行规定,其他系统根据验收成果,进行第二部分测试以及最终验收。在这过程中,初验和系统测试包括线路光缆、传输设备、交换机、远程模块、接入网系统、节点机、数据网、电视系统、直流电源以及结构化测试和项目初验标准。智能化办公系统根据办公模型,从而规定了相关网络测试要求。

2、智能化建筑弱电质量控制

弱电工程作为全方位的管理进程,在设计阶段,必须根据子系统、技术、功能以及功能选型中,满足业主方、合同以及建筑工程功能要求;通过仔细分析工程界面要求,保障各个子系统、专业之间的技术交流满足信号匹配、功能要求以及设备配置;通过检查受控对象管线设计,让信号接口始终满足功能设计;通过对设计图纸,进行整体、全面的审核,从根本上保障监控点、清单与施工图之间的一致性。

在施工工程控制中,为了保障工程实施效益,必须根据施工工艺以及验收标准,对工程进行分阶段验收控制;根据施工图样对框图体系,进行切实有效的管理控制。在做好线槽、电管、隐蔽工程、电缆敷设验收以及施工记录中,根据施工要求,保障工程设备安装质量检查表格;根据产品技术以及设计要求,在单体设备测试的过程中,做好记录调试。在系统调试中,主要包括各种文档的检查,在仔细分析规范、设计、合同要求的同时,保障组织实施以及大纲调试工作。

四、建筑智能化弱电施工管理要点

建筑智能化弱电施工管理需要相关工作要点的有效支持,这主要包括模块线路连接、管线预埋的隐蔽性、防雷击技术的有效应用、建筑材料的质量控制等环节。以下从几个方面出发,对建筑智能化弱电施工管理要点进行了分析。

1、模块线路连接

模块线路连接是建筑智能化弱电施工管理的重要环节。通常来说模块化结构是智能建筑工程中较为常用的方式。在建筑智能化弱电施工管理中较为常用的模块主要包括高保安输入模块(LSSI)、数字输入模块(DI)、数字输出模块(D0)、模拟输入模块(AI)、模拟输出模块(A0)等。

因此工作人员在建筑智能化弱电施工管理过程中对不同的模块以及模块功能和模块线路连接有着清晰的认识并促使不同模块的信息能够有效地反馈到控制中心,从而使控制中心的执行机构与调节系统能够保持较好的工作状态。

2、管线预埋的隐蔽性

管线预埋的隐蔽性是提升建筑智能化弱电施工管理的重要因素。众所周知智能建筑工程弱电施工过程中其管线的预埋相比传统电气工程存在着较大的不同,例如智能建筑工程弱电施工过程中图纸较多并且每套图纸在单个独立系统的理解上并没有太大的困难但如果结合在一起时如果工作人员不认真检查就分辨不出各自所属的系统。除此之外,工作人员在提升管线预埋的隐蔽性时应当注重对施工现场的管线埋设路线进行合理的调整与修正,从而有效防止混凝土空洞现象的出现。

3、防雷击技术的有效应用

防雷击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提升建筑智能化弱电施工管理的安全性有着不言而喻的影响。通常来说会对建筑智能化弱电施工管理造成较大影响的雷电形式主要包括直击雷、感应雷、电磁波入侵等。在防雷击技术的有效应用中工作人员应当注重对价格昂贵的电子器件或微电脑设备进行有效防护,这些设备由于价值高并且容易受到雷电影响因此是防雷工作的重要对象。除此之外,在防雷击技术的有效应用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注重从全方位的角度出发开展防雷工作,例如在这一过程汇总工作人员应当注重泄流、拦截工作的有效进行同时应当注重均衡电位、屏蔽隔离、过电压过电流保护等活动的有效开展,从而更好地达到雷电综合防御的效果与目的并将传统的单一雷电防护转变为综合性系统防护,最终更好地提升建筑智能化弱电施工管理的安全性。

4、建筑材料的质量控制

建筑材料的质量控制是建筑智能化弱电施工管理的重中之重。通常来说智能建筑施工中需要用到的设备与材料的质量对于工程质量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众所周知材料是工程施工的基础与前提,因此工作人员在建筑材料的质量控制中应当注重对建筑材料的质量进行有效把关,这主要体现在工作人员应当注重及时掌握材料信息并且优选供货厂家同时合理组织材料供应从而更好

第10篇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系统项目;施工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 O213 文献标识码: A

1、建筑智能化系统内容概述

建筑智能化系统通常是指以建筑为基础的,又具备了一系列诸如自动通信系统、建筑功能自动化、办公自动化等功能,从而形成了一个完善的智能化的建筑环境。因此建筑智能化系统可看作是电子信息、通讯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图像显示技术等先进科技在建筑环境中的应用,现代化科技的进步推动了智能建筑不断集成化发展的进程,它们在建筑中实现了信息资源和任务的综合管理,其目的在于使建筑变得更加舒适、便利和安全。常见的建筑智能化系统包括通信网络系统、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火灾报警、消防联动系统和建筑设备自动监控系统等。

2、建筑智能化系统中所存在的问题

2.1、对智能化认识不够

智能化建筑在建筑行业的广泛引入可为建筑商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但由于其引入时间过短,人们对智能建筑项目管理方面的认识仍存在着诸多不足,甚至出现错误的认识,由此导致了智能化技术相关人员的严重缺乏以及智能化系统中项目管理的不够完善。

2.2、技术人员的能力缺乏

就智能化建筑的项目管理来说,目前,我国现在在智能建筑中所使用的智能化设备主要由国外引进的,而国内相关的专业性教学和专业型人才非常少,外加智能建筑人才必须具备熟识建筑、智能化和技术机等多方面的能力。因此,就目前我国智能化建筑行业而言,技术人员处于严重缺乏的阶段。

2.3、信息量匮乏

市场发展不完善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身边充斥着各种信息,而且这些信息中还存在着大量的垃圾信息,而也正因为信息量的巨大,如何进行信息的筛选则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因为信息是人们进行选择的重要基础,错误的信息往往会造成错误的选择,这一观点在智能化项目管理工作中的作用表现得尤为突出,而同样也是因为信息的匮乏,导致了我国智能化建筑市场的发展的不够完善。

2.4、设备技术选取的不恰当

智能化施工的专业与技术要求非常的严格,同时技术要求也非常得高,而技术的不够完善,常会导致在图纸设计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错与偏差,就目前而言,我国的智能化建筑行业在技术上仍存在着不足,设备的选取也不尽完善。

3、建筑智能化系统项目施工质量控制

3.1、施工前的质量控制

1)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在建筑工程中,物资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对质量保证体系进行健全,做好物资质量管理,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要结合工程的实际需求,对物资材料进行确定,选择信誉良好的供应商,确保其具备足够的能力,为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提供设备的全部型号规格和数量,保证工程中使用的设备材料的一致性。其次,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和标准,做好物资的检验工作,通过抽样检验和试验等方式,确保物资的质量和性能。然后,在对材料进行验收后,要及时填写《综合验收单》,明确合同单号、材料单号、数量、外观等,并由验收人员签字确认。

2)做好人员管理方式。管理人员对于智能化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可以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重视细节管理,对决策方式进行改善,逐步提升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同时,要加强对于施工人员的培训,提升其对于专业技能的熟练程度,严格执行操控标准,提高操作效率,从而保证整个工程项目实施中的技术水准,减少误操作和违规操作的发生。

3)建立组织保证制度。

A、强化目标管理,针对工程项目的整体目标,进行逐层分解,层层落实,按照工程以及分部分项工程,落实到具体的负责人,明确其各自的责任和义务,制定合理有效的措施,通过细致的操作,确保工程施工质量目标的实现。

B、对施工流程进行优化管理,做好每一道工序的施工技术交底工作,加强对于员工的技术培训。同时,要对物资材料的质量进行严格控制,杜绝不合格产品流入施工现场;要做好施工器械的保养和维护工作,确保其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要采用质量预控法,将事后检查转变为事前控制,达到预控为主的质量管理目标。

3.2、施工中质量控制

1)做好基础施工。基础施工是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质量的根基,是系统质量构成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础施工涉及面比较广,包括管线预埋、防雷接地施工、分配箱接线盒预埋、预留空洞、专业交叉配合施工、隐蔽工程等。

在与建筑装饰装修专业配合交叉施工过程中,主要对预留孔洞、插座和分配箱位置等进行协调施工。按照设计图纸对照建筑装饰进行检验,对标高、粉刷层厚度进行复核。对预留的埋线盒不能与墙面显得凹凸不平。对墙面的粉刷、边角处的浇筑密实等处收口要平整光滑。

2)做好设备安装。建筑智能化设备安装环节作为建筑智能化系统施工中关键一环,在施工过程中不允许有过多不规范,不符合设计要求的问题出现,设备安装属于精细工作,技术人员要对设备性能、安装要求、安装注意事项等问题了如指掌。安装前的设备场内运输、现场搬运环节注意不能够随意丢。建筑智能化系统设备都属于精密设备,在搬运过程中应轻拿轻放,避免剧烈震动,防止内部部件脱落,螺丝松动等造成的设备不正常工作。存储仓库温湿度适应,适当控制粉尘量,必要时采取覆盖措施。等到设备安装完成后要注意成品保护,尤其是室外设备安装没有完成的情况下,要采取防雨、防风措施,防止意外发生。

3)做好调试与试运行。当建筑智能化系统安装完毕后,必须对整个系统进行调试和试运行工作,以确保其使用的安全性、稳定性。这个过程主要分三个步骤进行,系统调试、试运行和准备竣工验收。在系统调试过程中全局考虑,对出现的系统问题采取有效的解决办法。系统调试人员对系统的掌握要全面,技术水平高,智能化系统是一个系统的集成,不能只掌握其中的一两个系统,只有在全面掌握的情况下才能更好的做系统调试工作。试运行方面,不能为了尽早交工,虚填试运行时间,一味缩短系统试运行周期,系统没有达到规范要求的试运行时间,有些系统问题就无法表现出来。

4)确保施工安全。安全管理是项目管理的重中之重,在确保项目人身安全、设备安全的前提下才能为建设项目增值。同时安全是保证项目施工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智能化工程项目施工不同于建筑工程施工,其安全隐患点不同,在施工中要特别针对建筑智能化施工的特点和具体情况制定一系列的安全施工规范,采取安全防护措施。项目无论大小,至少要配备应持证上岗的安全员,对施工中的安全隐患进行巡查。同时,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培训制度,进班组前、在施工过程中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安全教育后还应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作业。

3.3、验收阶段质量控制

竣工验收是工程质量管理的最后关卡,对于建筑智能化系统的竣工验收环节,建设单位应着重做好工程资料准确性、完整性的审核,并根据系统设计要求和招标合同条款对建筑智能化工程的运行情况进行检验。另外,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应积极组织第三方测试机构一同做好验收工作,确保系统工程的稳定运行。

总之,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化建筑也在迅速的发展,因此做好质量控制是确保工程整体质量的关键途径,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参考文献

[1]胡建省.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控制系统探讨[J].江西建材,2014,05:110-111.

第11篇

【关健词】建筑智能化;工程质量管理;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随着科技及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智能系统在建筑中被广泛应用。其质量水平直接关系到人们的日常生活。虽然近年来智能化行业的行为有所规范,质量有所提高, 但是在本人多年的质量监管工作中, 发现仍存在诸多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 严重影响智能建筑的质量, 使得工程总体建设水平不高, 工程质量不能令人满意, 智能系统的开通率、无故障运行率、节能增效的情况与预期的要求有较大差距。这不仅不能带给用户现代科技的生活便利, 还给用户造成投资建设的巨大浪费, 损坏行业的声誉, 从而制约和阻碍智能建筑的健康发展。

1 存在的问题

1.1 对智能化系统的认识不深, 重视程度不够

在许多人看来, 智能建筑还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 对其实质性的内容、作用并不十分清楚, 认为可有可无。另外, 少数工程管理人员质量意识淡薄, 认为建筑智能化系统一般不会造成群死群伤, 不会出什么大的问题, 故对其施工质量不予重视, 认为好点差点无关紧要, 可以大着胆子在验收记录中签字, 质量控制也就形同虚设。存在着重视结构安全、轻视使用功能实现的现象。

1.2 智能专业技术人才缺乏严重

目前建设单位智能专业人员缺乏, 在项目立项报批时, 建设目的仍不明确, 提不出具体的功能需求及标准, 定位不清, 对功能的合理配置等方面缺乏规划设想。设计、图审机构缺乏建筑与智能化设计的复合型人才, 部分图纸质量低劣, 设计不到位, 设计深度不够, 图审走过场, 设计图纸无法指导施工。施工单位缺乏建筑与智能化施工的复合型人才, 尤其是总承包单位, 绝大部分工程没有配备智能专业技术管理人员。

目前监理工程师执业资格中分建筑专业和安装专业, 智能监理工作基本由安装专业监理工程师承担, 安装专业监理工程师队伍中大多为给排水、暖通专业或强电专业, 智能弱电专业人员可谓凤毛麟角。由于建筑智能化技术发展迅速, 且愈来愈专业化, 现有的专业配置已无法满足工程的实际需要。因此,培养一支技术过硬、责任心强的智能专业监理队伍迫在眉睫。政府监管力量严重不足。由于未配备这一专业的监管人员, 对建设、施工、监理、检测机构有失监管, 尤其对检测机构, 几乎处于空白。

1.3 功能需求不明确, 立项审批把关不严

除消防报警系统以外, 其他智能化系统未能与建筑、结构、水、电、暖通同步设计;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未经规划、建设等部门的评审; 施工图未经图审机构审查。图纸滞后现象普遍存在, 有的工程主体结构已验收合格, 智能化设计尚未完成,或者边设计边施工,更严重的是无图施工。 严重违反基本建设程序, 施工依据的合法性得不到保证, 更谈不上施工质量的控制。

由于智能化施工图的严重滞后, 涉及监测与控制节能的相关要求也就不能及时明确, 使得节能设计专篇中这部分内容缺失, 直接影响节能工程的实施与验收。

1.4 市场秩序较为混乱, 行为不够规范

目前建筑市场上仍有少数无资质的企业扰乱市场秩序, 造成恶性竞争, 既影响正规企业获得合理利润, 又直接影响行业的良性发展和技术进步。不进行招投标的情况较为突出, 如电话、电视系统, 具有一定的垄断性, 存在不经过招投标承揽业务的现象。

智能建筑工程即使进行了招标, 由于系统繁多,专业分包单位多, 肢解发包现象时有发生, 有的一个系统主干部分由一家单位施工, 分支及末端由另一家单位施工, 其中的衔接配合脱节, 缺乏系统的完整性, 并给协调、管理增加了难度。市场的无序竞争, 行为的不规范, 造成的最终结果是智能建筑工程的质量低劣, 某些功能无法实现,智能建筑不“智能”, 成为一个昂贵的摆设。

1.5 总承包、监理对施工质量把关不严

由于目前智能建筑分包工程大多数未纳入总承包管理, 加上总包单位无智能方面的管理力量, 不愿介入管理, 对智能建筑分包工程的质量几乎不闻不问, 各专业工种之间缺乏协调、配合和统一部署, 各自为政, 甚至相互阻碍、推诿扯皮;由于无智能专业监理, 智能工程的质量监管几乎处于真空状态, 完全靠专业分包单位的自律, 从监管制度上即存在严重漏洞, 其质量难以得到保证。本人在历次优质工程的检查中发现, 有的工程土建、水、电、暖通都精心施工, 但由于智能化工程未实施统一管理, 观感质量明显差, 存在桥架、管路安装不平直、无支架、不接地,线缆敷设混乱, 接线不规范等严重缺陷, 甚至某些功能无法正常运行。直接影响整体工程的质量, 影响企业的信誉。

1.6 规范滞后不完善, 可操作性较差, 验收流于形式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等一系列规范、标准相继出台, 对规范行业行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规范、标准的更新速度与技术发展速度未能保持一致,标准滞后的现象时有发生。由于《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某些条款可操作性较差, 使得规范的贯彻落实程度大打折扣, 第三方检测大多数工程未能执行。又由于智能建筑的设备较精密昂贵, 一般在土建、水、电、暖各专业基本完成后才安装, 调试工作相对滞后, 加上较长时间的试运行, 才进行系统检测。这势必延长建设周期, 而建设单位往往急于投入使用, 将智能建筑部分子系统甩项, 致使部分工程智能系统未完工、未调试检测即举行了单位工程竣工验收。另外, 验收组成员中往往缺乏智能专业人才, 无法发现、提出问题。电视、电话、网络等系统涉及不同的运营商, 他们相对独立, 各自为政, 其设计、施工、验收基本游离于整个工程管理体系之外。

1.7 维护管理跟不上, 影响智能化系统正常运行

据统计, 在已建成的智能建筑中, 建筑智能化系统没有发挥正常作用的约有三分之一,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系统交付使用后, 维护管理跟不上。在一些智能建筑工程中, 智能化系统竣工投入正常运行后移交物业公司, 由于物业公司技术力量薄弱, 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加上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复杂与高新, 系统运行维护困难, 有故障不会排除, 不懂得调整优化运行模式以实现节能等控制功能。还有个别项目干脆将智能化自动控制改为手动控制,使智能化系统发挥不了作用, 造成资源极大浪费。上述问题的存在, 导致了建筑智能化产品、技术飞速发展, 工程管理却跟不上的尴尬局面。因此, 解决管理层面上的问题已迫在眉睫。

2 解决对策

2.1 提高认识, 加强行业引导和监管

智能建筑的定义为: 以建筑物为平台, 兼备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等, 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其优化组合为一体, 向人们提供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建筑环境[1] 。通俗地讲, 就是通过IT技术和智能材料的应用, 设法让建筑物具备一定的“智商”, 能像人一样“感知”建筑物内外环境的变化并采取相应的“行动”[2] 。

随着信息技术迅猛发展, 智能建设规模、投资在不断增长, 比重增加, 一些具有高水准的智能建筑如奥运场馆、世博工程不断涌现, 展现给人们不仅仅是视觉的冲击, 更是现代化的生活体验。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促使人们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质,对建筑物的安全性、舒适性、便利性、信息交互性、节能减排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1996年发展至今, 建筑智能化已融入我们的生活, 与我们息息相关。人们的认知程度也在不断提高, 以前看似高端的需求将变为常态需求, 智能化技术将逐渐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事物, 人们会像对普通的水、电安装工程一样来审视智能建筑工程的质量, 若仍停留在目前的水平, 则相关的质量投诉会不断增加。行业各部门应充分认识到这一发展变化, 未雨绸缪, 重视智能建筑工程质量的提高。

建筑节能作为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正逐步得到贯彻落实。要使建筑设备节能运行, 除选用节能高效的设备外, 还需通过对建筑设备的调节控制, 使其达到最佳运行状态来实现, 并通过对其用能情况的精确记录、分析, 制定科学的能效管理策略。上述这些, 需要运用BA 和系统集成技术, 而BA 与系统集成属智能建筑的两个子分部, 故建筑智能化技术是建筑节能必不可少的重要支撑技术, 建筑智能化的正常运行是实现建筑节能的重要技术保障。因此需要各级建设主管部门的领导予以关注, 以战略的高度来重新认识建筑智能化系统所起的作用, 让建设、设计、总包、监理都来重视这块工作, 重视智能建筑工程的质量, 使其真正运行起来, 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在促进智能建筑工程质量的提高, 引领行业规范、健康发展上有所作为。加大宣传培训力度, 让业主、设计、施工、监理了解熟悉建筑智能化产品的种类、功能、作用及安装调试技术, 普及智能的相关知识, 提高人们的认知程度。

2.2 注重人才的培养与引进

智能建筑是高科技的产物, 智能建筑学科是多学科的交叉和融汇, 有几十个子系统, 涉及计算机、电子、通信、自动控制、建筑设备及建筑结构等多门学科, 科技含量高, 必须要由专业人才来实施才能确保其质量。目前部分高校已开设建筑智能化相关专业并培养了部分毕业生, 加上社会上各种各样的智能建筑技术培训班, 人才缺乏的情况将逐步得到改善。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物业等各有关单位应建立人才引进机制, 根据需要设立相应的岗位, 提高相应的薪资待遇, 吸引高素质人才到这一行业中来。目前已设立机电工程专业建造师执业资格制度, 但专业划分还应细化; 另外应设立智能专业监理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 让具备智能建筑专业监理工程师执业资格的人员来从事智能监理工作。或让目前安装专业监理工程师接受系统的建筑智能化理论和工程管理的培训, 考核合格, 方可承担智能化工程的监理工作。若这一设想能得以实施, 将在很大程度上扭转目前智能工程管理不到位的局面。

2.3 严格执行报批制度, 强化图审报批程序

由于智能建筑是多学科的交叉和融汇, 各专业、各系统之间相互关联, 需要统筹兼顾, 协调配合。因此, 建筑设计必须与智能化设计总体规划协调同步。各职能部门应加强对报批建设项目的把关, 在建设项目立项申报时, 建设单位应在立项报告中明确拟建项目智能化系统工程的内容, 立项报告获批准后,方可委托设计; 在方案设计、初步设计的评审中, 应将建筑智能化的内容纳入评审范围, 不应忽视;施工图设计文件应经施工图审查机构的审查, 合格后方可实施。力求智能化系统与建筑、结构、水、电、暖同步设计, 同步审批。使智能化设计质量通过制度、程序上得到控制。若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出现重大设计变更, 则应由原设计单位重新出图并由建设单位重新报审, 同意后方可实施。

2.4 规范市场行为

主管部门应加强监管, 凡属《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规定需招标的项目, 均应采取公开招标或邀请招标方式进行招投标, 在引进竞争机制, 打破垄断方面做一些工作, 努力营造一个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设计、施工的发包必须考虑系统的完整性, 不得肢解发包, 对违规行为应严肃处理。只有先规范市场行为, 质量行为才能得到有效规范。建设、监理应加强对设计、施工单位资质的审查。

2.5 加强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建设单位应加强协调, 明确总分包关系。智能等专业分包工程应纳入总包管理, 签署总分包管理协议, 明确各自的职责、权利和义务。总包单位应对整个单位工程质量负责, 分包单位对分包合同范围内的工程质量负责, 总包对分包应实施有效的管理。总包、分包单位应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 配备强有力的项目管理班子, 配备具有智能专业建造师上岗资格的项目管理人员, 并到岗履行检查、验收等职责。监理应加强对智能工程质量的监管, 督促施工单位质量保证体系的正常运作, 监督检查验收程序的落实, 即分包自查、总包核查、监理验收, 合格并在相关验收记录中签字盖章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实现层层把关。

2.6 完善规范和标准体系, 加强监督, 使验收工作落到实处

根据《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01) 》第5.0.4条规定, 智能建筑作为单位工程的一个分部工程, 纳入了工程质量验收体系, 分部工程验收合格是单位工程判定合格的前提条件[3] 。因此, 只有智能建筑工程完成安装、调试试运行和系统检测, 智能建筑和其他各分部工程验收合格, 才能组织单位工程的竣工验收。建设单位应对竣工验收条件是否具备把关, 不具备条件不应申报验收。智能专业设计人员应参加竣工验收的检查, 建设单位还可邀请业内专家作为验收组成员, 以充实检查力量。

检测机构应客观公正, 提高检测能力、检测水平, 树立自己的权威性, 合理收费, 提高服务质量。质量监督机构应加强对智能系统设计、施工单位的资质, 施工图的报批审查情况, 变更认可情况,施工、监理人员的到岗履责情况, 工程实体质量及资料, 竣工验收等内容进行监督;加强对检测机构的行为监督;加大处罚力度, 对违规行为应及时予以制止, 并责令改正。标准、规范应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作出修订和补充, 地方政府也可以在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制订地方标准, 完善规范体系, 提高可操作性。改进评优办法, 建议将智能化系统的运行检测结果作为评优的前置条件之一。加强优质工程评审中智能化内容的检查, 智能化工程未经验收合格不得评优。

2.7 加强物业管理, 提高管理水平

加强物业公司的人才引进, 培养一支熟悉建筑智能化技术的系统运行维护队伍;制定系统操作规程、操作员责任界面、交接班制度等;推行持证上岗制度; 做好系统的故障维修和预防性维护, 使系统设备的运行保持正常水平。

3 结语

总之,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不断深入, 需要在提高认识、人才培养、优化设计、规范市场、加强施工过程控制、提高运行维护水平等方面下功夫, 需要行业内外共同努力, 多管齐下, 促进智能建筑工程质量的提高, 使之在构建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 在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温伯银,赵济安,邵民杰,等. GB/T 50314-2006智能建筑设计标准[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7.

第12篇

关键词:智能化;技术;现状;发展趋势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people's living environment demand safe, efficient, comfortable, arises at the historic moment of the intelligent building technology is now widely used in all kinds of buildings in our country, it is the collection of architectural technology, computer technology,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nd system integration technology for the integration of an emerging but technology development is very rapid.

Keywords: intelligent; Technology; The status quo; Development trend

中图分类号:TU-0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一、我国智能化建筑的发展现状

我国对智能建筑的最大贡献是住宅小区智能化建设。在上世纪末在中国开展的住宅小区建设是中国独有的现象,在住宅小区应用信息技术主要是为住户提供先进的管理手段,安全的居住环境和便捷的通信娱乐工具。这和以公共建筑如酒店、写字楼、医院、体育馆等为主的智能大厦有很大的不同,住宅小区智能化正是信息化社会,人们改变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体现。 推动智能化住宅小区建设的主角是电信运行商,他们试图通过投资建设一个到达各家各户的宽带网络,为生活和工作在这些建筑内的人们提供各种人们需要的智能化信息服务业务,用户通过这个网络接受和传送各种语音、数据和视频信号,满足人们信息交流、安全保障、环境监测和物业管理的需要。以此网络开展各种增值服务如:安防报警、紧急呼救、远程抄表、电子商务、网上娱乐、视频点播、远程教育、远程医疗以及其他各种数据传输和通信业务等,并以这些增值服务来回收投资。目前虽然还有人对这种发展建筑智能化的思路持怀疑态度,但建筑智能化已成为房地产行业最热门的话题。更重要的是他将会改变人们进行建筑智能化建设的技术路线和运作模式,也许这标志着智能化已经突破一般意义上的建筑范畴,而逐渐延伸至整个城市、整个社会中应用。 建设部住宅产业促进中心于1999年底颁布了《全国智能化住宅小区系统示范工程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试行稿),导则计划用5年时间,组织实施全国智能化住宅小区系统示范工程,以此带动和促进我国智能化住宅小区建设,以适应21世纪现代居住生活的需要。信息产业部于2001年出台了《关于开放用户驻地网运营市场试点工作的通知》及《关于开放宽带用户驻地网运营市场的框架意见》。将在13个城市首先开展宽带用户驻地网运营市场开放、管理试点工作。摸索出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技术标准,进而在全国推广,进一步推进中国的宽带建设。

二、建筑智能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企业间的竞争加剧,现场总线技术标准必将趋向统一,楼宇自动化系统中的现场总线通信协议也必然随之趋于统一。BACnet标准在我国将得到广泛应用。同时,以太网络技术由于其协议完全开放、成本低,随着研究工作不断深入,设备的以太网络接口技术的成熟,工业以太网在楼宇自动化领域将得到广泛应用。

目前,楼宇自动化系统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建筑公共资源中,主要包括供配电、照明、空调与冷热源、给排水、电梯自控、安防、消防、综合保安、车库管理、自动抄表等子系统。随着网络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入,安全、舒适、节能、快捷的工作生活环境的内涵不断丰富,楼宇自动化系统的研究将进一步深入,范围也将进一步扩展,将扩展到家庭生活空间。各种以太网络接口的研究将推动家用电器的网络化使得家居自动化有可能成为楼宇自动化系统集成的一个子系统。

随着楼宇智能化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以太网技术在楼宇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传统的“3A”说法将淡化,系统趋于统一,OAS、CAS、BAS界限将更加模糊。系统集成将更加简便,楼宇智能化系统的成本也将进一步下降。

能源危机已经成为当代的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成了当前研究的热点。楼宇智能化系统可对能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达到节能的目的。因此,高效节能也将是楼宇自动化系统发展的重要方向,这其中也包括新能源的利用,如目前的太阳能光伏建筑。如何在智能建筑中利用光伏电能也将是智能楼宇自动化系统研究和发展的一个方向。无线网络可以省去布线,节约资源,在楼宇自控网络系统中也有较大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楼宇自动化系统与网络技术结合紧密,DCS和现场总线在目前楼宇自控系统已经得到应用广泛。工业以太网技术由于其全开放、成本低、带宽高、稳定性和可靠性高、应用广泛、共享资源丰富等优点将成为楼宇自控系统研究应用的热点。家居自动化、家用智能电器的网络化在不久的将来也将进入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研究应用领域。节能研究、新能源开发利用、无线网络等技术在智能楼宇领域的应用也将成为楼宇自动化系统的重要研究方向。

在新世纪智能建筑领域里,信息网络技术、控制网络技术、智能卡技术、可视化技术、流动办公技术、家庭智能化技术、无线局域网技术、数据卫星通信技术、双向电视传输技术等等,都将会有更加深入广泛地具体发展应用。

21世纪是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同时又是生态文明时代。国际先进生产力水平正在运用已掌握的建筑智能化高新技术、探寻人类生存、生产和生活聚居环境空间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技术”才是21世纪智能建筑技术发展的长远大方向。新兴的环保生态学、生物工程学、生物电子学、仿生学、新材料学等等技术发展,正在渗入渗透到建筑智能化多学科多技术领域中,实现人类聚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三、建筑智能化技术发展现存的问题

1.由于智能化建筑不是单一技术、单一设备产品,而是多学科多专业多技术综合运用的整体建筑物业产品。它的技术发展必须要多个行业、多个部门的综合协调同步发展,需要全国统一计划、统一协调、统一对策,而不是各部门、各行业、各环节“各自为战”、“互不协调”、“各自为政”。更不可“分封割据”打乱仗。

2.智能化建筑技术不同于传统技术领域。智能化建筑属新兴的高新技术领域,技术发展还不成熟完善正处在变化极快之中。因此,技术发展政策既需要有远见卓识的前瞻先进性,更需要有深思熟虑的严谨准确性。历史实践已经证明;政府的正确指导行为是技术发展的根本保障,而不准确的指导行为就会导致紊乱、滞后、误解、甚至失误。

3.智能化建筑技术发展要实现产业化而不是仅看作一项应用技术。目前国内智能建筑市场仍由国外技术系统产品设备占主导。要大力扶持鼓励发展国产化的技术产品与系统,技术发展才可能形成国产化产业。当前,不把智能化建筑作为一项产业发展,就要“贻误时机”。

4.技术协调理顺是智能化建筑建设全过程中技术发展质量保证的瓶颈。不仅是智能化各个专业子系统之间的协调,而且更重要的是从工程项目的立项、方案、设计、施工、监理、到验收、物管之间的全程协调。要从体制结构上着手解决事实上存在的“山头”与“门户之见”。当前智能化系统的真正技术监理还是个空白。

5.智能化建筑属交叉学科系统工程,涉及多学科多专业,当前突出存在建筑设计与智能化系统设计严重分离。由于建筑的智能化大大增加了传统工程设计工作的难度及劳动量,而设计费一直未变,不符合按劳付酬原则,直接影响人的极积性与技术发展。

6.目前,我国智能化建筑技术发展政策尚未具体地与单位体制改革相协调、相结合;尚未充分体现出技术政策激励机制。智能化建筑技术发展还未有机地与知识经济时代的技术创新紧密结合;还未深入地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密切联系。关键是,尚未真正意识到智能化建筑产业是21世纪人类社会进步生产力发展的必然需要。

四、建筑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对策

为了确保智能化建筑建设整体工程质量,保障投资效益,减少浪费损失,提高智能化建筑技术发展总体水平,有利于技术创新激励,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方向,提出以下方面建议:

1.统一抓好智能化建筑领域各类资质管理改革,打破地区和部门的市场封锁与分割,推进设计、施工和监理的资质协调管理。更多地运用市场机制和手段,减少政府行政设定企业资质审批作法,逐步同WTO市场接轨,用个人资格替代单位资质。

2.立即着手建立健全建筑物的智能化系统工程实施的技术监理制度,填补空白,以保障智能化工程质量。智能化系统技术监理工程师必须经过培训、考核取得资格证上岗。

3.智能化建筑建设项目立项申报时,项目建设法人(业主)必须在立项报告(方案说明、项目论证、可行性报告等)中,说明拟建项目中的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内容,拟达到的功能要求及标准、投资及措施。

4.建设智能化建筑是一项投资巨额的系统工程。为了减少决策或抉择的失误,必须把技术咨询列入工程必须要有的法定规范程序,贯彻于工程过程始终。

5.建筑的智能化必然要求建筑设计与之相适应。建筑设计必须要与智能化系统总体规划协调同步,建筑环境平台必须能足够支撑建筑的智能化。兴建智能化建筑必须要建筑设计与智能化系统集成,紧密协同、整体规划、细致管理、精心实施。

6.智能化建筑的总体规划必须着重考虑到要适应21世纪信息化社会环境发展的需要。以便全面规划、分期实现,既符合当前实际、又能满足未来发展。

7.系统集成的本质就是最优化综合统筹设计。建筑智能化建设的全过程,不只是从单一的设备供应出发来考虑,而必须以整个建筑物的结构、系统、服务及管理四个方面出发综合(集成)来考虑。

8.传统工程设计单位的专业技术结构构成,已远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的技术创新系统的需要。工程设计单位必须及时调整相应专业结构,更新充实智能化高技术相关专业的技术力量。

9.按照“引进、消化、发展、创新”的方针,要大力加强对开放式互操作性系统技术的研究。特别要对国外先进技术的深入分析了解,要组织力量投入。

结语

在新世纪之初,切实正确地制定“十五”计划编制产业技术发展政策,对于中国智能化建筑技术发展战略全局极其重要。要充分广泛征求听取各方面专家意见,要搞“五湖四海”集思广益。正如建设部俞正声部长近年曾指出的:“建设中的很多失误是不听专家的意见造成的”。

参考文献

1.建筑智能化系统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年11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