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智慧教育在线课堂

智慧教育在线课堂

时间:2023-09-03 14:58:4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智慧教育在线课堂,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智慧教育在线课堂

第1篇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一个人的周围实际上就构成了他成长的一种环境,构成了他的教育环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氛围,这一点非常重要。我想,解决职校生的德育难题,必须在校园文化的影响下,形成一股坚强的教育合力。

1 墙壁文化:不容忽视的成长空间

漫步于我们的校园之中,沿教学楼和公寓楼的台阶拾级而上,随处可见先哲的至理名言。“学会生活,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是公寓楼里男子汉们的宣言。 “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这是校园宣传栏里奖学金和助学金获得者的心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是餐厅的师傅对离家在外孩子们的细细叮咛。 “此时无声胜有声”,墙壁文化以另一种方式浸染着学生的心灵。“进了校门,先学做人,”我相信,有了正确精神引领的学生,人生会更自信、更坚强。

2 课外阅读:行之有效的自我教育

现在的信息社会,媒体十分发达,电视、网络的力量已经强大到令人无法抗拒的地步,如果不好好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就很容易沉迷于电视或网络之中。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他办好帕夫雷什中学,是从抓学生的阅读开始的。因为他发现,教育的全部问题可以归结为阅读问题。所谓差生,就是精神世界不充实,意义世界不丰富,且又不爱阅读的人。要解决差生的问题,需要的不是补课,而是补充阅读,再差的学生也需要精神的家园,也需要精神的归宿。

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做热爱阅读的先行者,让学生“也傍桑阴学种瓜”。陶行知先生曾说:做先生的应该一面教一面学,并不是购买些知识来,就可以终身卖不尽。因此教师的精神引领格外重要。“一日不读书,则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当学生把黄庭坚的读书名言相互抄阅,会心一笑时,我相信,学生已经学会了无痕的自我教育。

3 课堂教学:丰富的德育教育资源

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学生知识来源之一,因此教育者要利用好这一丰富的德育教育资源。通过教育智慧启示学生悟性,抓住自我教育的良好契机。在课堂中介绍李苦禅先生时,我详细讲解了一个细节:李英杰进京求学期间,饥饱无定,常效仿宋范仲淹的办法,每天熬上半锅杂面粥,凉了用筷子划成三块,每餐一份。每逢饥肠辘辘之时,就盼着上炭画课。因为炭画画坏了不是用橡皮擦,而是用馒头粘,凡上炭画课的学生照例都会领到一个热馒头。李英杰作画时总是慎而又慎,生怕画坏一笔,为的是省下馒头当顿饭。就这样他的线条有万无一失的稳准性,成为全班的佼佼者。课后,班里的路伟同学深有感触地说:这些日子以来,一直为素描的停滞不前而困惑,李苦禅先生的故事让他有所领悟。一、如果用正确的眼光看待苦,会成就一番事业,今天的孩子缺乏这种苦;二、严谨的治学态度是必不可缺的条件。在课堂教学这一块沃土上,让德育教育的种子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4 网络教育:重视并正视,让其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平台

曾经,最反感的就是网络。目睹太多的青少年因为沉湎于网络而走了下坡路,耳闻太多网瘾孩子的家长痛心疾首的呐喊,因此一度曾到了痛恨网络的地步。我喜欢读书,感谢《教师博览》,领我认识了“教育在线”、“白鹿洞论坛”,朱永新、李镇西……一个个教育名家走进了我的教育世界。是啊,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现在,我把这些教育网站也推荐给了学生,让他们学会自我教育。

感谢“教育在线”,在我为教育难题迷茫的时候,在我的心情处于低谷的时候,就象春天的一缕阳光,将我心底的郁闷一扫而光;

感谢“教育在线”,如师长般鼓励我,终于鼓足勇气,拾起手中的笔 ,尝试写教学手记,记录和学生在一起的快乐和不快;

第2篇

一、运用信息技术有助于改变教师的学习方式

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在于教师个体的成长。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在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从网络中可以摄取教育理念,使教师自我更新成为现实。教师自己写博客的过程也会表达自己的教育理念,发表自己的任何设想,不会有任何顾忌。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可以找到学习的主动权,让主体意识得到觉醒,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譬如我最初走进“教育在线’网页,结识了许多教育专家和教育能手,了解到了全国各地的课堂改革和教育信息,学习到许多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尤其是朱永新,李镇西,魏书生等教育路上的著名导师,见解新颖,理论独到,率先垂范,给了我们很多教育经验和启迪。另有迎春花开、一片闲云、新老人、清澈小舟等一大批教育能手常常发表个人教学与管理的见解,构筑理想课堂,交流教育心得,相约在心灵港湾,信息技术成为教育者有力的帮手。

二、运用信息技术有助于教师形成良好的反思习惯和反思方式

教师职业是一个需要更多反思的职业,教育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是教师主体意识觉醒的出发点。善于反思应成为优秀教师的基本素养之一。教师本人对教学实践及其成败得失进行反思,及时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可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提高专业能力与水平。运用信息技术,为教师的反思性学习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有力的技术支持。我在博客中开设了网上情缘、引经据典、课堂心得、生活品味等栏目,记载了自己日常教学的心得体会、教案设计、生活随感等,还利用信息技术下载一些课堂实录、教育信息、名师博文等,形成了属于个人的教育成长资源积淀,对自己大脑中那些漂浮不定、甚至有点凌乱的思想进行梳理,找出错误的认识或不妥当的观点,从而达到了自我反思及提高的目的。

三、运用信息技术为教师获得专业化引领搭建了平台和通道

教师要走出思想上的认识误区,提升理念,拓展视野,在不断地智慧交流中获得专业的发展,必须有专家的引领,运用信息技术为教师获得专业化引领搭建了平台和通道。然而,普通教师很难有机会与教育专家、优秀教师进行面对面的接触与交流,想观摩他们的课、聆听他们的讲座,要走很远的路,来去匆匆,花费很大,就是这样的学习机会也只有个别骨干教师才能得到。2009年12月,我参加了在甘肃酒泉中学举办的北师大版语文教材培训,亲自聆听了中学语文教材主编孙绍振学者的诠释与评析,明白了对教材使用的原则与方法,以及对教师教研与教学的要求。同时,让我更加密切的与教材主编和全省的教育同仁们有了切磋的机会。

当然,运用信息技术,教师可以足不出户地走进教育专家、优秀教师的讲座和课堂。运用信息技术,普通教师可以全方位解读名师,体悟名师教学中的精彩,从而获得真正意义上的专业引领,使教师在专业成长过程中的脚步变得踏实而有力。2011年与2012年,我有幸在网络上参加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培训,实现了与教育专家、学者和名师零距离的对话,通过浏览和阅读这些专家、学者的网络日志,并以留言、回复、评论等方式形成互动交流。的确,在博客这一平台上,教师不再是闭门造车,而能更多地得到各方面专家学者的帮助和引领。这种交流、碰撞与反思,不断的推动着教师自身的进步,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运用信息技术有助于教师进行知识的积累,形成个性化的知识体系。面对浩瀚的网络资源,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搜索和阅读,对自身工作学习有益的信息资源,通过链接收藏,进行知识的积累,逐步形成个性化的知识体系,使之汇集成为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加油站。

四、运用信息技术有助于教师进行异步交流,共享集体智慧与资源

网络的理念核心是分享。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可以突破空间、时间的界限,实现与本校、外校、本地、外地教育同事的交流与合作。通过信息技术,达到一种区域的共享互补的功效,实现异步、同步相结合的以人为本的教研。促进普通教师与优秀教师的广泛交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师师互动”。在顺畅而广泛的交流、分享与合作中,真正实现教师的群体专业发展。

总之,运用信息技术是教育改革及教育信息化对教师提出的迫切要求,我坚信,信息技术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必定有更广阔的前景。

第3篇

自2010年9月我以副校长身份调入所在学校以来,便开始带领全校师生践行新教育丰富多彩的课程。

我们从整合教育资源入手,把教师从耗时低效的备课和应对检查而做的冗长繁杂的书写负担中解放出来,引入新教育有效教学框架,并结合同年级同行班多的特点聚焦集体备课,发挥智慧共享的优势。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共用一本,轮流撰写教学反思、叙事,搭建“你写我读,我写你评”的交流互动平台,使同行班相邻班级的教师从不相干的陌生人、竞争者,逐渐演变成相互信赖、彼此扶持、关系密切的合作伙伴,形成专业发展共同体。

在理想课堂推进的过程中,我们以缓慢的速度,鼓励教师从“尝试围绕三类目标设计预习作业”“课首三分钟口头练说”以及“课堂核心目标达成所采取的策略”“预设与生成”“分层练习题的设计”等微观细节的研究开始,引领教研组先动起来。新教育提倡“小行政、大课堂”,我们深知课堂这个师生共同生活的栖居地,当真正关起门来老师以国王身份出现的时候,作为管理者的我们纵使有天大的能耐也无法每时每刻对老师跟踪。所以教研组的教研活动,如果不是特别邀请,即便是教导主任也不能随意参与,更不能轻易发表意见。可是作为教学管理者又不能就此放任他们自流。于是 “相约星期二――走进理想课堂”常态教研活动就这样应运而生了,每周二上午的第一节课、下午的第一节课是学校雷打不动的公开课,最初各教研组推荐的都是他们自己认为最好的课,那一时段,我们称之为“榜样带动课”。后来就成了人人都得上的课,我们称之为“周四公开课”。行动要有收获,坚持才有奇迹。几年来,正是引领教研组的微观研究、在学校层面搭建综合展示平台,才让老师们一点一点地成长、成熟起来。他们由最初公开课上的紧张到逐渐的舒展,由开始处理问题的拘谨到逐渐的灵活自如。

新教育儿童阶梯阅读课程晨诵课的最先尝试,只在两个班级推进,我从公开课有潜力的老师里选中,一个月后,推出了由全校语文老师和两个班学生父母代表参加的“晨诵展示课”活动。在五年级朱老师的晨诵课上,当老师把《我是一只小蝴蝶》作为生日赠诗,送给过生日的小萌同学时,老师把她的爸爸邀请到台前,师生满含深情的吟诵,让这位纯朴的父亲潸然泪下,自己孩子正经历的美好彻底感动了在场的老师、父母们。课间,有老师悄悄地把自己班级的孩子带到会议室里和上课班的孩子一起感受。晨诵课特有的魅力就这样感动了老师,感动了父母。老师们开始在课下和作课老师有了更多的交流,并开始给我递条子,说这么好的课应该在全校推开,就两个班独享可不行。老师们参与课程的热情就这样被点燃了。于是应大家的需求,我们以同样的办法分别在后面的两个学期里,以榜样引领的方式推开了以中高年级整本书共读和低年级绘本故事课为主的午读课,开发了整本书共读的“导读推介课”“主题探讨课”“成果展示课”几种课型,把师生带进童书的世界。并且以暮省日记为载体,鼓励师生之间、亲子之间用语言相互激励,相互编织有意义的生活。

以中国传统节日和农历24节气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是我校中高年级的一门特色课程。我们以新教育榜样教师常丽华研发的此门课程为平台,不断地添加新的元素,在每个农历节日、节气到来之际,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根据自己确立的主题搜集了大量的资料进行阅读,再根据节日特点、习俗等设计农历游的方案,和父母们一起走进生活。父母们不仅是孩子们农历游的参与者,更是孩子的引导者、“资助”者,他们以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陪伴着孩子走进年货市场、走进田间地头,走进亲朋好友家中,和孩子共同感受浓浓的年味,共同观察一草一木的变化,共同交流美好情感。

为了引领学校教师和全国新教育实验学校相互学习,在教育在线论坛网站,我以“蒲公英的种子”命名,建起了学校的实验主题帖,“静听花开的声音”教师叙事专题帖,并指导同伴以“相约星期二、走进自助互助、快乐课堂”“相约星期四,走进晨诵、午读”“走进农历的天空”等命名,建起数十个记录学校成长的专题帖。指导40个班级分别以各具特色的名字建起班级主题成长帖,跟踪记录孩子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老师、父母、孩子以在线交流的方式搭建起互动平台,初步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网上数码社区,并逐渐成为引领师生、父母成长的精神家园。

课程的引领和带动,使师生得到前所未有的成长;书籍的滋养,使师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从内而外的蜕变。学校开始焕发从未有过的生机和活力。2013年9月,在合并了临近一所不足百人学校后正式搬迁新校址,划归县直管理,而这时的学生数已增至2900余人,与几年前相比已经翻了一番。学校正以矫健的英姿走在蓬勃发展的道路上。

(作者单位: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天义第三实验小学)

第4篇

关键词:情商 通识教育 情商培养路径 政行校地 家校共建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a)-0138-02

1 情商的内涵

情商简称EQ,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它又称为情绪智力、情绪智慧或“情绪智商”。它由两位美国心理学家约翰・梅耶和彼得・萨洛维于1990年首先提出,目前已经引起各方广泛重视。主要包含了解自我、自我管理、自我激励、识别他人的情绪、处理人际关系五个主要方面。

2 情商方面存在问题及产生原因

中国特殊的文化历史背景及教育发展历程,形成一种有别于其它国家的教育体制和教育文化。近年来虽然推广素质教育和通识教育,但由于各种原因,情商教育的地位及作用远远没有得到体现。中小学学生中习惯差、学习独立性差、厌学、生活自理能力弱、任性自私的占比较高,“中学后”的学生,还会存在着职业规划及就业后职业发展能力弱,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弱等问题。对于高职学生来说,高职前的学生生涯本就不成功,进入高职以后个人理想缺乏奋斗目标,易悲观失望;不能及时适应新环境,易茫然孤独;成绩不好,易自卑厌学;处理不好人际关系,易恐惧。[1]

导致高职学生情商方面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如下。

(1)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2]。

应试教育压力下,家长总是不惜花费大量时间、精力、金钱对孩子进行教育投资,但看重的是成绩。就是进行特长的培养,也着重于考级考证,往往只会规定动作,不会自选动作,灵活运用、举一反三基本无望,实质上还是应试教育的变相表现。

(2)情商培养工作机制的不完善。

目前,高职学校在情商教育的组织保障、物质保障、机制保障等方面还不健全。在人才培养方面过于分工明确,专任教师认为情商教育是学生工作者的事,学生工作者往往认为开开班会课,“老三篇”就哆了。大家没有把第二课堂的作用发挥好;工作过程中忽视高职学生在学习、生活、实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情感指导,更没有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学做思创能力。

(3)“中学后”阶段忽视“家校共建,齐抓共管”。

①家长方面的缺失。中小学阶段,家长在小孩教育方面与学校老师沟通较多,平时观察及分析较多。但进入高职院校后,关注度及关注点存在着偏差,总认为小孩已经是大学生,懂事了,只要在物质方面给予支持就够了,在心理及职业规划方面指导太少,问得最多的就是“钱够不够?”,说得最多的是“要好好学习”。殊不知,如果小孩能全方面发展,他的选择余地会这么窄吗?

②学校方面的缺失。对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者而言,能坚持多种形式(上门、电话、微信、QQ等)进行家访的人员占比太低,频率太低,甚至在整个培养阶段才开1次家长会。

3 情商培养的必要性

2013年5月,在天津人力资源发展促进中心和天津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视察时,谈到了情商培养的重要性。他说:“做实际工作情商很重要,更多需要的是做群众工作和解决问题能力,也就是适应社会能力。老话说,万贯家财不如薄技在身,情商当然要与专业知识和技能结合。”

美国哈佛大学的教授丹尼尔・古尔曼在《情感智商》一书中提出:“情商是个体最重要的生存能力“,并提出IQ至多能解释成功因素的20%,其余80%则归于其他因素”,“真正决定一个人能否成功的关键是EQ能力,而不是IQ能力”[3]。因此,高职学校加强学生的情商培养非常重要。

3.1 情商培养的质量对学生能否主动学习、合作学习、踊跃展示起着主要作用

情商培养能够让学生认识自我,识别他人,调控情绪,友善沟通,自我激励,自我认可。多种智能设备的普及,无时不刻影响学生的行为。当前高职学校学生上课的“抬头率”低,很多学生沉浸在网络世界中,课堂质量得不到保证。此外,学生不能够主动学习,能通过1:4的时间付出来消化所学知识的学生更少,这与学生缺乏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主学习等能力分不开。加强情商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四自能力”,能促使学生去主动学习。

3.2 学生能否主动学习对毕业生的质量起着关键作用

只要学生能够主动学习,再晚也不晚。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了高职学校培养的学生,不仅要具备职业素质、职业技能,同时还应具备能使自身能力充分发挥,以求得职业发展的情商因素。中国校友会网大学研究团队专家、云南师范大学冯用军副教授指出,毕业生质量是指学生毕业后用人单位和社会对其工作能力和职业表现的外部评价,是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与办学水平的长效检验,是评价一所高校毕业生质量高低的最准确、最合理、最公正和最客观的指标。学生的主动学习,是确保毕业生质量的关键因素。只有学生的主动学习,才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3.3 毕业生的质量对高职校的生存起着决定作用

高职学校办学水平的高低,要参照人才贡献率这个指标。人才贡献率的大小主要是看校友事业成就和社会贡献的大小,这往往要通过其毕业生在社会各个领域内所取得事业成就及对社会的回馈度来衡量。

应用迈克尔・波特提出的波特五力模型理论,高职教育行业也存在着决定竞争规模和程序的五种力量(行业内竞争者的竞争能力、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购买者的议价能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能力)。如果毕业生的质量得不到保证,高职院校的生存就会亮“黄灯”,甚至“红灯”。《2013年中国教育在线高招调查报告》[4]指出:随着高考报名人数的连续减少,高校生源危机持续发酵。部分高校因生源锐减面临严峻的生存挑战。很多地区都无法完成招生计划,而最突出的就是高职高专院校现阶段,高校将会变相“倒闭”。

4 情商培养的路径

4.1 健全情商培养工作机制[5]

(1)组织保障方面。成立校级大学生情商培养机构(与学校心理咨询室合署办公),由学生工作处统一管理。负责全校情商培养的组织、管理、协调、指导工作。成立系部级组织机构,由专人负责,主要由系部学生工作者组成。在日常工作中通过辅导员、班主任、学生信息员掌握学生的情商情况,掌握情商理论及情商培养方法,增加工作的实用性、针对性、时效性。学生成立情商培养协会。

(2)经费保障方面。学校、用人单位、校友共同投入。学校加大基础投入,通过提高社会对学校的“满意度、认可率”,让企事业单位提供平台,甚至资金;进一步引导学生毕业后,作为校友来对学校及社会回报,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4.2 人才培养全过程注重体现情商教育

学校在制定、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可将情商教育课程纳入“通识教育”体系,全程开设相关课程。教务处主导、学工处及系部配,进行方案建设,动态调整情商教育课程。将相关课程如《心理健康教育》《礼仪文化》《职业规划》《就业、创业教育》《音乐欣赏》《人际沟通》《知识产权》等作为学校的通识课面向全校进行选修。教材建议采用规划教材与校本教材相结合的方式。

4.3 将情商教育融入“政行校企”或“政行校地”合作过程

除了课堂教育、学生的校内实践外,校外实习实践也是一条主要路径。在“政行校企”合作或“政行校地”合作中,三方起着不同的作用。政府职能部门发挥着主导作用;高职院校发挥着主体作用,它是从地方经济发展的全局出发,找准定位,结合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主动“出击”,在校企深度融合中锻炼师资、培养学生、服务社会(服务地方是文科类专业贡献的体现)、贴近市场、创造效益。行业(企业)发挥着参与作用,加强人才储备,促进产学研结合,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科技支撑。

在合作过程中,联系各方的是学生,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技能、职业发展能力将在实习实践过程中得到展示和检验。解决好学生在此过程中暴露的问题,有利于缩短学生在就业后的适应时间,从而从尽快地让学生从“准职工”向“职工”转变。

4.4 “全员参与、家校共建”,推进情商教育

学生情商培养过程中,涉及教师、家长、学生、实习(就业)单位。家长作为学生的抚养者,是第一任老师[6],是小孩的最亲密的“伙伴”,是孩子模仿和学习的对象。因此,家长的还智商和情商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了解孩子的个性,在孩子成长的全过程进行全方位的培训、指导、关爱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教育工作者也、实习单位也应树立起培养情商的意识和责任。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态度不仅对学生的学习和能力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对学生一生的个性发展都有着长远的、潜在的、深刻的、广泛的、定向的作用,他们本身的情商决定着学生的情商。大家可通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利用案例中的人物进行人际关系分析;积极引导学生直面社会热点问题;将情商与专业知识与技能相结合[7],在实际工作中体验处理问题的办法, 从而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学、做、思、创”能力。

5 结语

学生是所有培养者的培养质量的体现,是最终受益者,他在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前提下,如能以积极、乐观的心态主动学习、快乐生活、创新工作,能够承受措折,就能享受成功的喜悦,就能体现自我价值,就能作为情商培养甚至是人才培养的成功案例,从而为高职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增加正能量。

参考文献

[1] 刘海涛.高校勤工俭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索[J].中国-东盟博览,2012(11).

[2] 童伟中.浅论情商培养与大学生素质教育[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6,18(3).

[3] Goleman,Daniel.EmotionalIntelligenee[M].BantamBooks:NewYork,1995.

[4] 2013年中国教育在线高招调查报告.[EB/OL].http:///html/g/report/2013/index.shtml.

[5] 刘光艳.大学生情商培养对策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09.

第5篇

关键词:开放教育;资源设计;学习活动设计;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4-145-04

一、开放教育在线学习活动的相关研究

在线学习活动领域的研究取向主要有两个:一是基于技术视角的在线学习活动平台的研究,即为在线学习活动设计提供相应著作工具和运行环境。其中较为著名的是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Macquarie University)研发的支持学习活动编列的播放器和运行环境的LLMS系统、欧盟研发的全球第一个实施IMS-LD标准的软件Coppercore,以及英国联合信息系统委员会(JISC)赞助的研究项目Reload,目的是提供软件工具,以使LMS-LD标准能够更好地支持更大范围内的教学和复杂的学习环境。二是基于教育学视角的探讨学习活动的本质和规律。比较著名的是JISC资助开发的IADiE(Learning Activities Design in Education)学习活动参考模型的项目,以及美国国家科学基金(NSF)和英国联合信息系统委员会(JISC)共同资助开发的用于学习活动设计的工具包——Dialog Plus Toolkit(DPT)等。在此基础上,国内的相关研究侧重于在线学习活动设计的研究。何伏刚、陈丽采用行动研究法探讨网络课程中学习活动的设计方法和策略;徐宁等人分析了学习活动设计的现状,从学习活动与资源整合应用的角度探讨了学习活动设计的基本模型。关于学习活动设计的实践现状主要是通过协作型、探究型、情境型、小组形式、讨论式等类型针对某一具体学习活动类型进行设计的研究。王菊在远程小组合作学习概念的基础上设计了现代远程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框架。但是,对于开放教育教学设计的在线学习活动研究,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方面成果都较少。本文试图在此研究基础之上,在开放教育领域尝试采用在线学习活动引领的教学设计。

二、开放教育在线学习活动设计要素

学习活动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要素构成的。设计学习活动首先应明白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杨开城认为,学习活动的主要要素包括学习目标、学习任务、操作步骤、交互形式、成果形式、角色和职责规划监管规则、评价规则等。学习目标决定学习任务,学习任务制约其他各个要素。开放教育虽然采用在线教学形式,但是其学习活动的设计要素与传统形式的教学设计中学习活动设计要素既有共性,亦有其自身的特色。结合开放教育特点,在线学习活动设计要素可进一步细化为在线活动主体、在线活动目标、在线活动任务、在线活动组织形式、在线活动实施流程以及修改完善等。

开放教育在线学习活动以活动主体(即学习者)为基础,结合学习内容制定活动目标,然后将具体的活动目标分解为具体可操作的活动任务;根据活动任务的特点,选择活动形式(自主学习或协作学习)。以上均属于在线学习活动的前期准备阶段。前期准备阶段思考成熟后便进入在线学习活动实施阶段,在线学习活动实施设计又进一步细化为活动环境、活动规则、活动流程和活动评价等四个步骤。在此过程中有不断修正完善的环节,体现了一般教学设计的思想。在线活动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如下。

(一)强调活动主体的特征

开放教育学习者是行为活动的主体。在线学习活动的设计必须以学习者为基础,了解有关行为活动主体的特征,如学习基础、学习风格、学习动机、学习能力以及工学矛盾等因素。活动主体的特征是后续流程的基础。

(二)明确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的作用是明确学习者参与学习的方向,衡量其学习的水平及标准。简而言之,活动目标是关于学习者在线学习活动完成之后能够做什么(或做得更好)的具体阐述。活动目标的制定应尽量避免使用诸如“知道、理解、掌握、认识到重要性”等抽象术语,建议使用“陈述、描述、举出实例、区分、表现出、展示出”等具体术语。活动目标一般直接继承于单元学习目标,无须再进一步细化。

(三)设计活动任务

活动任务与活动目标构成直接的因果关系。“学习任务是达到学习目标的手段”,“是将目标细化或具体化为一个有机关联的项目”。依据学习目标将学习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具体的活动任务,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转化过程。它需要教学设计者运用全部的生活经验与智慧。

活动任务通常表现为一系列有待解决的问题(或待完成的项目)。问题意味着一种认知冲突或价值冲突。有效的问题可以成为吸引学习者积极参与学习的动力源。由此可见,以在线学习活动为中心的教学具有问题驱动的本质,而要彰显这种本质就要想办法设计出有效的问题。具体的活动任务设计需兼顾学习者的基础及学科内容,循序渐进。“高质量的活动任务不但要将新知识和技能与学习者原有的知识技能联系起来,而且要在新的知识技能与学习者生活经验、实践领域以及学习者的兴趣点之间建立联系,以此促进学习者高级思维能力的训练”。

(四)选择活动组织形式

开放教育的在线学习活动的组织形式主要有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至于采取哪种在线学习活动形式,首先,取决于学习任务的要求。如果需要学习者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应尽量采用自主学习的形式;如果需要分组讨论或者分工协作,则可以选择协作学习的形式。其次,还要充分考虑学习者的特征因素。对于学习动机较强或者学习氛围活跃的学习群体,协作学习可以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反之,只会使小组活动流于形式。教学平台的功能对协作学习的策略也有重要影响。普通论坛功能可以支持一般性的讨论,但对于辩论、协同写作、角色扮演这样的合作策略,则需要开发专用的功能。

目前,比较适合协作学习的教学平台是基于Moodlc的WiKi讨论区。协作学习的每一个学习过程痕迹都会有所记载,包括修改过程和最终成果。这对于比较注重过程学习的开放教育形式是比较有利的。但是,现在开放教育对于该平台尚处在开发阶段。目前,正在使用的电大在线平台只在课程讨论区组织协作学习,每个学习小组组长以新帖的形式呈现小组讨论的问题(项目),组员以跟帖的形式参与讨论,最终小组长总结小组活动成果。该平台对于协作学习的不足之处是,无法完全跟踪小组讨论的过程,更多的是呈现组员的学习成果,对于问题碰撞的火花和痕迹无法记录。

(五)设计活动实施流程

确定了活动的组织形式后,接下来就可以针对不同的活动类型进行详细设计。具体分为活动环境、活动规则、活动流程和活动评价等四个层面。活动环境包括活动平台的选择、学习资源内容及形式的选择等。开放教育目前使用的教学平台是电大在线,应充分利用电大在线现有的栏目设置。学习资源和形式的选择主要依据学科的特点以及学习者学习特征;活动规则主要涉及教师规则和学习者规则,具体来说就是,规定在在线学习活动中教师的职责义务,以及学习者参与在线学习活动应该遵守的活动职责和权力,完成任务的期限及奖惩措施;活动流程必须根据学习目标以及学习内容,设计具体可操作的活动序列,活动内容一般以问题或项目呈现,活动成果的呈现形式,活动时间的安排,在线学习活动的监管措施。活动评价是对参与在线学习活动的学习者活动过程和结果的考量,一般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主要侧重于活动过程,包括参与的积极程度、在线学习活动的时间等;终结性评价主要是对活动成果的评价,包括测试题的成绩、活动成果质量的高低的评价。

(六)修改完善

修改完善是对在线学习活动设计过程中的不足之处进行修正的环节。这一环节贯穿活动设计的始终,实现了发现不足就能够及时改正的目的,保证了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开放教育在线学习活动实施流程设计

(一)在线导入

在线导人属于在线学习活动的热身环节。导人设计得合理有趣,有利于消除学习者参与活动过程的畏难心理,以及师生时空分离的孤独感,有利于吸引学习者积极参与。导入环节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学习者的自我介绍。在学习者自我介绍前,教师首先自我介绍。介绍的内容尽量不要板着面孔,要有亲和力,对于学习者的自我介绍教师应及时发出欢迎、鼓励的反馈。彼此熟悉之后,引导学习者了解课程介绍。课程介绍内容一般放在电大在线的“课程介绍”栏目,不是将课程介绍内容放在栏目下,任由学习者自主浏览,而是有针对性地引导学习者浏览。课程介绍中必须包含本课程的学习方式、在线学习活动的要求和奖惩措施,以及学习资源建设情况,让学习者对本课程的概况有个初步印象。

在线导人环节也有任务分配。学习者了解本课程的概况、学习方式以及资源建设情况后,结合自身的条件,构想自己本课程的学习计划。学习计划可以发至教师邮箱,但最好是在课程论坛提交,便于师生共享成果。

(二)分解在线学习内容

根据课程单元或章节甚至是学习模块的要求,将在线学习内容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任务的形式可以是一个个问题,也可以是一个个项目甚至是一个个操作。在线学习活动任务的设计以单元学习内容为依据,但必须兼顾学习者的基础。任务必须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教师要适时补充学习者恰需的学习资源。所谓恰需的学习资源,是指提供的资源是为了完成任务所必需的,学习资源是学习者的学习能力所能够驾驭的,不宜太多,也不宜太少,学习资源的形式可以多样化,既可以是文本资料,也可以是视频、音频资源。所提供的资源只是为了辅助学习者完成目前的任务。

(三)展示在线学习活动成果

在线学习活动成果一般分为形成性成果和终结性成果。在线学习活动成果的呈现形式,既可以是参与活动的过程,也可以是最终的成品,或者是两者的结合。对于开放性的学习任务,更多的是以学习报告或者是小组讨论结果的形式呈现,最好是在课程论坛以附件的形式提交,便于学习者分享其成果。而对于封闭式的学习成果,比如在线测试,只能在在线测试平台呈现,但是教师可以将优秀学习者的成绩在论坛公布,表扬先进,激励后进。

(四)评价在线学习活动

评价在线学习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判断学习者是否完成了学习任务,是否达到了学习目标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评价在线学习活动具有激励与约束的双重作用。对于学习动机较强的学习者,评价是激励性的,有助于强化学习者的成功体验和自信心;而对于学习动机较弱的学习者,评价则具有约束的功能,“强迫”学习者参与学习过程,达到最基本的学习要求。为了充分发挥学习评价的作用,在线评价应当客观、公正,同时,在线学习活动的评价成绩在课程成绩中应占有合理的比重,以使在线学习活动评价与其他学习评价(如终结性考试)有机结合,产生相辅相成的效果。无论是活动参与的过程,还是活动成果的展示,教师必须及时予以反馈。

(五)择机介入监管

开放教育更多采用的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倡导的是“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学习模式。没有“教师主导”,学习者很可能会迷失方向。但是,教师又不像传统课堂那样时时出现在学生的身边。教师主导在线学习活动贯穿于整个在线学习活动的全过程,主导的时机和方式是学习者恰巧需要的时候,这也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开放教育“学与教”的模式所决定的。教师监管的内容包括在线学习活动的引导、在线学习活动过程的监督、疑难问题的解答、在线学习活动的评价等。

四、开放教育“大学英语”在线学习活动实施案例

“大学英语”(针对不同的专业设置,教育部的网考课程“大学英语”分为A、B、C三级,本文专指“大学英语”B级)是教育部针对网络院校的非英语专业本科学习者设立的统考课程,由于开放教育学习者英语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学习者学习积极性不高,面授辅导课到课率低,有的开放教育办学单位甚至取消了“大学英语”的面授辅导,因此在线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以在线学习活动为引领的在线教学设计不失为一种新的尝试。

(一)设计活动目标

本课程是教育部的统考课程,属于应试教育。学习者的英语基础比较薄弱,更多的是希望在线学习内容能更接近网考试题。教育部对“大学英语”网考下发了教学大纲,但教学大纲过于笼统。根据在线学习活动目标的设计方法,对教学大纲规定的考试模块予以分解,分解为更具有可操作性的在线学习活动目标。

1 交际用语。根据大纲的要求,考生应掌握日常生活常见情景中的基本交际用语。活动的目标:一是区分不同的交际用语类型;二是按类别搜集交际用语并熟记。

2 阅读理解。根据大纲的要求,考生应能读懂与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相关的不同类型的文字材料,阅读速度为每分钟50个单词。考生应能理解主旨要义,理解文中具体信息,根据上下文推测生词词义,进行有关的判断、推理和引申,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或态度。活动的目标是:区分不同阅读理解题型;链接对应题型的阅读方法和解题方法;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和解题方法完成模拟题上的18篇文章的试题。

3 词汇与结构。根据大纲的要求,考生应认知3000个单词,并熟悉掌握其中的1800个单词及其基本的搭配;考生应掌握基本的英语语法知识,并能在语言活动中较正确地加以运用。活动的目标是:背诵指定的词汇表;区分不同考题的出题技巧;归纳语法规则;运用语法规则练习巩固。

4 完型填空。大纲尚未对此做出明确说明和要求。但根据该题型的试题及解题技巧,设计活动目标为区分单词类别,根据此类特性组成句子。

5 英译汉。大纲要求,考生将难度适中的英文句子翻译成中文。考生应能对英语原文有准确的理解;做到译文通顺、达意。活动的目标是:厘清英译汉技巧分类;按照翻译技巧将模拟题的翻译试题分类;运用技巧翻译专项练习。

6 写作。大纲要求,考生应能写出长度不少于80词的常见应用文及一般的叙述文、说明文或议论文。考生应能较正确地用语法、词汇、拼写、标点进行表达;基本做到内容切题,结构严谨,条理清楚。根据不同的写作目的进行有针对性的写作。活动目标是:区分英文作文的分类;将模拟题的作文范文分类;运用写作技巧设计制定作文框架;将作文框架补充完整。

(二)设计在线学习活动流程

“大学英语”课程在线学习活动遵循开放教育在线学习活动设计流程,课程介绍放在电大“课程说明”专栏,同时增加了学习指导内容。教师介绍放在“教师介绍”专栏,学习者的自我介绍在“课程论坛”呈现。活动内容的设计,依据活动目标,结合《大学英语》辅导教材的9套模拟试题内容,兼顾学习者的学习特点,整合了相关题型的解题技巧和专项练习等学习资源,形式分为文本资源和视频资源,学习资源分阶段、分批次分别上传在“课程辅导”专栏,同时在课程讨论区有活动任务的提醒,以精华帖的形式置顶。活动形式根据活动内容的要求,分属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成果呈现形式主要是学习计划、学习报告、小组讨论报告和专项在线测试题。除了专项测试题,所有成果都通过课程论坛以附件的形式上传。

1 导入。活动任务:一是阅读本课程的课程说明、学习指导及教师介绍,熟悉本课程的学习资源及学习环境;二是自我介绍。活动形式为自主学习。活动时间为一周。成果呈现的形式是课程论坛发新帖。

2 交际用语。活动任务:一是阅读(观看)交际用语的分类标准及解题技巧的文本资料(视频讲座),活动形式为自主学习;二是按类别分类模拟题交际用语,活动形式为协作学习;三是搜集交际用语并熟记,活动形式为自主学习。活动时间为三周。成果呈现的形式是论坛讨论及在线测试。

3 阅读理解。活动任务:一是阅读(观看)“阅读理解”阅读及解题方法的文本资料(视频讲座),活动形式为自主学习;二是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和解题方法完成模拟题中的18篇文章的试题,活动形式为协作学习。活动时间为三周。成果呈现的形式是论坛讨论及在线测试。

4 词汇与结构。活动任务:一是阅读(观看)词汇与结构解题方法文本资料(视频讲座),活动形式为自主学习;二是按词类、句法归纳语法规则,活动形式为协作学习。活动时间为四周。成果呈现的形式是论坛讨论及在线测试。

5 完型填空。活动任务:一是阅读(观看)完型填空解题方法的文本资料(视频讲座),学习形式为自主学习;二是复习词类的划分及句法作用,学习形式为协作学习。活动时间为二周。成果呈现的形式是论坛讨论及在线测试。

6 英译汉。活动任务:一是阅读(观看)英译汉技巧的文本资料(视频讲座),学习形式为自主学习;二是按照翻译技巧将模拟题的翻译试题分类,学习形式为协作学习。活动时间为二周。成果呈现的形式是论坛讨论及在线测试。

7 写作。活动任务:一是阅读(观看)写作技巧及英文作文分类的文本资料(视频讲座),学习形式为自主学习;二是将模拟题的作文范文分类,学习形式为协作学习;三是运用写作技巧设计制定作文框架,学习形式为自主学习;四是将作文框架补充完整,学习形式为自主学习。活动时间为三周。成果呈现的形式是论坛讨论及在线测试。

(三)评价与反馈

对于课程论坛的学习者发帖,一般应在24小时内及时予以回复。每周选择一天实时在线与学习者互动,实时解决在线学习活动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对在线学习活动参与较为积极的学习者,每周评出希望之星,提出表扬;学习者在线测试的成绩,在提交成绩结束三天内,在论坛公布成绩,同时公布试题正确答案及题解,便于学习者及时核对,查漏补缺。

第6篇

学校现有教学班级68个,学生3800余人,教职工240余人。近十年以来,洪外人紧跟时代步伐,以发展为第一要务,锐意进取,依法治校,全力推进素质教育,着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铸就了辉煌的成就。

学校占地面积65701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8263平方米,绿化面积21900平方米。充满诗情画意的美丽校园和设施一流的现代教育设备为莘莘学子读书成材提供了无比优越的条件。

近几年来,洪泽外国语中学以她辉煌的成绩,赢得了不同寻常的荣誉。多年来,学校中高考质量在教育局综合考评中均名列前茅,大批学生被重点学校录取。培养了2005、2006届淮安市中考状元、多个单科状元。2007年学校高考更是实现了零的突破,在生源质量不如其他学校的基础上,文化本科上线人数和体艺类本科人数的提升率均列全县第一,地理学科高考成绩均分在全县名列第一。

洪泽外国语中学从2006年9月开始实施高中新课程。经过半年多的探索,该校课堂教学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教师与新课程一同成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理念不断更新;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上学期、在市高一实施新课程评估考试中,学生素质无论是总均分位次前移幅度还是高分段人数上升比例均名列洪泽县前列。

一、实施教学改革的策略

1.实现教师角色转变,探求新型师生关系

新课标避开主体与主导的纠纷,把教师定位为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校围绕这个课题多次展开探讨,进一步清楚认识到角色转变成败就是对课改实施的成败。学校提出教师角色转变就是由知识传授者转化为学习的引导者,由居高临下的专制者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即学生参与中的合作者。

2.改进教学方式,创造性使用教材

课改的主渠道是课堂,主要凭借物是教材,抓好这个主战场是课改成败的关键。新课程设置引入多种版本,每种版本都为个性化教学留下很大余地,并且提倡自主开发课堂资源、校本资源,可以说教材不是“圣经”,无非是个范例,只要忠于课改精神,可以大胆地整合教材。我校老师已形成共识:在充分认识和明确教学目的的基础上,教学手段与教学目的和谐一致的原则是创造性使用教材的着眼点和归宿。

3.开展课改教研,推动课改实验工作

学校从前瞻性的角度提出了围绕新课程开展教科研活动的要求,并围绕“转变学生学习方法”确定了《基于智慧生成的课堂有效性学习研究》的课题并着手申报为省十一五教育规划课题,以此来推动我校的课改实验工作。以研促教,最大限度地开发校本资源,有力地推动课改实验工作。

4.探索科学评价体系,激发教师课改热情

评价具有激励导向功能,对课改的评价始终是制约课改步伐的“瓶颈”,新课程呼唤新评价,为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推动课改顺利进行,学校率先对课改实验老师、年段进行评价改革。在探索与研讨中,学校逐渐形成了一套对学生的评价机制。

5.以实验年段为龙头,尝试整体推进课改

学校特别注意到课改的连贯性与整体性,激活全体师生,以旧教法教新教材会把人“教死”,新教法教旧教材则会把人“教活”,为此,学校主要做到两点:(1)课改全体参与,对思想认识、业务学习、教学常规要求、教师角色转换制度、教学目标教学方式转变等要求一视同仁,不分实验年段与非实验年段。(2)及时总结推广实验年段的成功经验,迁移到非实验年段进行尝试,这样一来,对课改的延续性有备无患,掌握主动。

二、实施新课标所取得的成果

1.为教师搭建可持续发展的平台

洪泽外国语中学前校长江雪清认为,今天的教师如果沉浸在原有的知识壁垒中固步自封,就一定体会不到教师成长的快乐。为此,学校不断开展“新课改大家谈”“教育在线”“学校论坛”等多种形式的研讨活动。校长也非常关注论坛,先后写了《点评学校教育论坛》《换个角度看问题》《师德:教师的灵魂》等文章,对老师们敞开心扉,畅谈学校的课改热点、难点和看点,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2.让师生在体验和感悟中成长

课程改革实验关注的焦点在于师生的发展和成长。只有在新课改实验过程中,让教师、学生都得到进步,才是最大的成功。许多老师由原来的困惑到现在的真正投入,许多学生的一些可喜的变化都体现了不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与新课改共同成长。

3.让学生分享教师的快乐

现在,洪外的教师如果在某一方面取得了成绩,会通过适当形式告诉学生,和学生做交流,让学生分享教师的快乐,提高学生对教师的好感,提升教师在学生中的威望;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促进学生的成长,做到师生“比翼双飞”。

第7篇

随着对“毛虫与蝴蝶――新教育儿童阶梯阅读研究”认识的加深,一种迫切加入这些“大毛虫”的想法也日渐加深。那一学期,我任教一年级,我给自己和一(082)班的小毛虫在新教育论坛粉红毛虫板块建立了“我和我的一(082)班小毛虫”专贴,进行了一段丰富多彩的毛虫之旅。在这段边学习边探索的路上,得到了马玲老师等新教育专家的指导和关心,我也慢慢地前进,让自己这条“大毛虫”也丰满起来。

毛虫与蝴蝶项目依据研究,在低年级(1至3年级)倡导读写绘结合,用阅读图画书、讲故事、用图画表达与创造相整合的办法,来让低幼儿童的学习力与创造力得到自由地发挥。一学期来,我深深地体会到,要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要让自己和孩子爱上绘本、爱上阅读。

一、 让孩子爱上绘本

⒈绘本本身的魅力

如今公认绘本是最适合幼儿与低年级孩子阅读的图书,绘本阅读是低年级孩子阅读经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什么是绘本呢?绘本是运用文字和图像一起创造的书,包含丰富精彩的画作和修饰精练的文字。它强调视觉传达的效果,图画版面大而精美,不仅具有辅助文字传达的功能,更能增强主题内容的表现,像绘本《小魔怪要上学》使孩子们懂得了书籍的魅力,《逃家小兔》《猜猜我有多爱你》 《妈妈》让孩子们懂得了亲情的珍贵和无价,孝顺父母是每个孩子的责任和义务,《爱心树》感动着班上的每一个孩子,对美好的友情充满着期待和向往……不计其数的绘本带给孩子一个个鲜活的人生哲理,一次次与绘本的亲密接触都会给孩子们的心里带来一次重重的撞击,自然而然地使孩子们走进了阅读天地,他们对绘本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记得我把《可爱的鼠小弟》系列绘本买回家的时候,我四岁的儿子就喜欢上了它,要我跟他一起看。难得能安静下来的他,看得津津有味。由此可见,绘本本身的魅力是无限的。

⒉选择适合孩子阅读的绘本

毛虫与蝴蝶项目的使命之一:是为每一个儿童寻找到他此时此刻最适宜的童书。在新教育论坛上,新教育专家、先驱者为我们提供了很多适合低中高阶段的学生阅读的书目。干国祥老师指导我们:低年级,倡导读写绘结合。那么,我为一年级的孩子们选择哪些合适的绘本呢?我在书店和网络上阅读推荐的这些绘本,根据一年级从拼音开始学的情况,从中选择了《肚子好饿的毛毛虫》《可爱的鼠小弟》系列、《爱心树》《离开妈妈的考拉》《爷爷一定有办法》等这些绘本进行阅读。下学期,我准备选择《逃家小兔》《小猫玫瑰》《我有友情要出租》《母鸡萝丝去散步》《月亮,生日快乐》《淘气宝宝》系列等这些绘本的阅读。精心选择绘本,推荐给孩子合适的绘本,孩子们爱上了绘本。

二、 让孩子爱上阅读

美轮美奂的绘本,有童心童趣的绘本,让学生忍不住地爱上了它。怎样让孩子们持续保持高涨的热情,对绘本的阅读自始至终痴迷呢?在和孩子们一起阅读过程中,我是这样做的:

⒈增强教师导入的魅力

绘本阅读课中,教师的导入同其他课程的课堂教学一样重要。精彩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绘本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对绘本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能深入绘本的阅读。精彩的导入,不仅让学生的阅读兴趣大大提高,而且为整堂阅读课作好铺垫。“毛虫与蝴蝶”的取名来源于一个绘本故事:《肚子好饿的毛毛虫》。第一次绘本阅读课,我就选择了带孩子们阅读《肚子好饿的毛毛虫》。这个故事很简单,说的是一条毛毛虫从破壳而出到变成美丽蝴蝶的过程,告诉我们一条毛毛虫只有经历无数的尝试,才找到了适合的食物:绿树叶。为了能让学生都喜欢绘本,展示绘本的魅力,我利用电教手段,下载了图片做成PPT课件。但在开学的第一周,教室内网络不通,电脑配置低,不能用U盘,我只能改变导入的方法。我打印了一张又瘦又小的毛毛虫图片,导入时出示了这张图片,明确题目后,利用它来设悬念“又瘦又小的毛毛虫经历了什么?变成了什么呢?”我开始了第一次的绘本阅读课。巧设悬念,使学生产生思想波澜,引诱起学生揭开“谜”底的强烈愿望。这样导入,直入主题,又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增强了学生阅读的欲望。

根据绘本内容的不同,在以后的阅读课中,我或利用图片猜谜导入、或设置悬念导入、或利用多媒体导入、或回忆前个故事导入(适合《可爱的鼠小弟》这种系列绘本)……运用多种导入手段,使学生主动阅读,爱上阅读。

⒉改进绘本阅读课教学方法

绘本阅读课,不同于平时我们上的语文课,一般的过程是导入绘本,观察绘本的封面和扉页,介绍故事题目、作者、翻译者、出版社等;接着学生听故事、拓展延伸故事,为了在绘本阅读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不同感受,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我没有把故事情节一股脑全盘托出,而是在故事的精彩、关键处、转折处,来个“急刹车”,制造悬念,积极鼓励学生边读边猜想后面将要发生的事。例如,《爷爷一定有办法》写的是一个充满智慧、爱孙子的老爷爷,他用巧思把孙子心爱的破毯变成外套、背心、领带、手帕、纽扣。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可以让学生猜测:“爷爷把背心变成了什么?”有的学生猜是手套,有的学生猜是帽子,有的学生猜是袜子,大家纷纷猜测着各种各样的可能,充满了阅读的乐趣。

除了坚持每周一次的绘本阅读课外,我还学习薛瑞萍老师,让学生每天坚持写“每日一句”,让孩子们尽早培养起良好的阅读习惯。每个周末,布置学生完成一幅“绘画日记”。刚开始,能坚持的学生不是很多,慢慢地,上交的作业、绘画多了。看着绘本阅读在孩子身上发生的变化,我由衷地高兴。

⒊提倡亲子共读,师生共读

共读,就是拥有共同的语言与密码。毛虫与蝴蝶项目倡导亲子、班级共读,通过共读一本书,共写心灵真诚的话语,实现师生之间、亲子之间、同学之间乃至老师和家长之间真正的共同生活。师生共读还是能做到的,可亲子共读却很难做到。这首先要征得家长的支持。考虑到我们082班许多孩子的家长都是做生意的,平时都很忙,但我还是在家长会上跟家长谈了,有的家长也表示支持,但真正做起来的没有几个。因此,我在上完绘本课后,都布置学生回家把这些好听的故事讲给家长听。我想,只要我坚持这样做,只要家长看到学生因为阅读而进步,他们就会支持的,会参与到亲子共读中来的。

⒋展示作品,提高学生读写绘积极性

孩子的表现及表达的欲望是非常强烈的。让他们自己上台展示自己的写绘作品,给了他们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展示读写绘作品,我都在课堂上进行,或小组展示,或全班展示,让全体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成果的机会,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在班级内我布置了“小青虫读写绘”版块,将每一次的优秀作品都布置在上面,这大大地提高了学生读写绘的积极性,越来越多的学生能坚持按时完成读写绘作业和绘画日记了。

第8篇

我是从苏北乡野中走出的一个穷孩子。溱湖之东,水网密布的家乡在二十世纪的七八十年代交通很不便利,教育自然也相对闭塞。村小、联办初中给了我最初的滋养,民办教师、代课教师们以并不标准的普通话、并不先进的教育技巧,帮助我逐渐走出了水乡,一路从中师走向高师,从省城走到上海。这当中,自感在中等师范学校的三年进步最大,奠定了我作为教师的基本功,三字一话、一专多能的中师培养模式,至今能在我身上找到痕迹。

中师毕业后,我幸运地得到了保送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的机会,从此偏离了小学教师的职业定向。毕业后回中师母校任教6年,主要任教教育学、心理学,结婚、生子,过起了小县城平静而多少有些倦怠的生活。28岁那年,一次偶然的出差C会,我走到南京师大门口,那百年荫郁的校园风貌再次击中了我;老同学聚首,听他们讲述这些年的变迁,顺口一句“你怎么没有考研”则让我怦然心动,从此走上了追求教育学术的道路。

女性追求学术可能要比男性更为艰辛,尤其是婚后。我的考研在当地多少有出走的意味,因此承受了一些额外的心理压力。2001年夏,我终于在省城找到了接纳我的新位置,一家的团聚冲淡了事业重建阶段的艰苦。我再没时间和精力去体会倦怠,因为每天的工作都是新的,要面对的学业与研究也非常有挑战性。随后在职攻读课程与教学论博士学位,我更是在工作与学业的夹缝中寻找空间。

读硕士起,我就迷恋“田野研究”的方式,将硕士论文的关键部分及博士论文的主体放在走进中小学做现场研究之上。2006年进入华东师大教育学博士后流动站,我延续自己因在职读博而未能展开的那些研究。两年半中,我一边进行纯理论的研究,一边利用网络等渠道享受着与教师同道的交流、切磋,并渐渐形成了自己的个人发展定位:做个体性的教师专业发展服务者,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守望者、解读者、帮助者。2008年7月,正式出站的我,来到了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一个专门服务区域内教师的平台。我发现自己再次来到了教育的芬芳田野,每天和一线的老师打交道,延续田野研究的志趣。

从1992年大学毕业正式成为一名教师,我从教过中等师范、高等师范和教师继续教育等领域,我的学生、学员都是未来的或在职的教师。在各种讲台上,我享受过一些高峰体验,但也一直心存困惑。没有中小学学科背景的我,一度只能以通识培训的角度介入教师教育,这也让我感到深深的惶恐:难道教育学的博士、博士后就只能、只该在教育基本理论中打转,说着一些随时可能时过境迁的时髦话语,喊着各种耳熟能详又难以落实的教育口号?

每当这个时候,我便不由得要质疑自己:作为教师的“教师”,该具备什么样的素养才能胜任?我深知,教育从业人员,尤其是教师教育从业人员需要的不仅是高学历,而且是强大的行动力,深邃的思考力,而这,正是来到教师继续教育领域后自己要面临的最大挑战。

细想,这九年间,我陪伴浦东以及通过网络为全国的老师们大概做了以下几件事。而也正是在不懈的行动研究及开拓中,我找到了解决上述困惑的现实办法。

信念:教学理论的故乡在教师们的日常言说之中

开发各种教师继续教育选修课程(含网络课程),成为合格的教师培训者是我当时的初心。利用过去在教师教育方面的积累,我先后开发了“中小学教学秩序探究”“教师教育写作探究与指导”“中小学班级经营”(网络课)“有尊严的中小学生纪律教育”等课程。其中,“教学秩序”是我博士论文和博士后出站报告的主题词,带着刚出版的专著来到教师们中间,我确实是想将自己研究多年的成果奉献出来,与大家分享。六轮培训下来,虽然得到了学员们很多褒扬,但我深知,这个课程的内容比较偏于理论探究,而非教师们亟需的课堂管理技艺。反过来,每次课上,老师们的发言都给了我很大启发,那些鲜活的、带着各学科教师智慧的个性化课堂管理策略,让我深受教益。每次回听那些发言录音,都加固着我的一个信念:教学理论的故乡在教师们的日常言说之中。

“教育写作”课程也开了五轮,我和我的合作者们花了不少心思在“工作坊”气氛的营造上,后来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学材”,不久的将来会正式出版,还是小有成就感。很多人不喜欢做教师培训,尤其是区级以下的课程研发,因为老师们的学习热情往往不高。我和我的合作者们却不这样想,老师们出于学分的考虑来选课,热情不高可以理解,但作为课程开发者,要让来到现场的老师感到不虚此行,这就要求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做更多的探索。可以说,与学员面对面的那些下午,是我九年中最投入也最有成就感的时光。现在,越来越多的区域选择网络课程等新形式,我们也在不断地适应新挑战。2016年7月起,我以一己之力,发起了一个以QQ语音分享+公微微课传播为主要形式的“大地良师”教师互学项目,不到一年的时间,已经积累了教师系列微课40余节。这些体制外的努力有可能成为体制内教师研修课程的有力补充,更符合自媒体时代碎片化学习的需求。

转变:从以往的纯教育研究者,走向关注公共利益的教育人

我到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后的前五年,主要在培训部工作,承担、开发各种教师培训项目,成为独立的项目设计、实施者。先后参与了双语教师、新农村学校教师、农民工子女校教师等专项培训。尤其是 2010年起接手浦东新区民办农民工子女校教师培训项目,可以说是对我的全面挑战。因为这次我不仅仅是一名主讲教师、区级培训者,而且要负责浦东新区41所农民工子女校1000多名教师培训的课程设置、教学安排,光开班典礼、结业仪式,就让我充分领教了专项培训的难度和辛劳度。

2016年3月,《被遗忘的烛光――“城中村”教师生存实录》一书的正式出版,见证了我的这段岁月,也让我从以往的纯教育研究者,走向了关注公共利益的教育人。尤其是结缘“爱飞翔乡村教师培训”项目的六年来,我见识到了更多公益培训项目的开阔、深邃,感受到了体验式培训的力量。在组织近百名上海随迁子女学校教师参加每年一度的爱飞翔盛宴基础上,我也努力为这些公益项目付出自己的专业智慧,先后组织了三期乡村教师叙事沙龙暨小论坛,两轮“再飞翔”子项目试点,及三次大型的“爱飞翔名师送教”活动。

执着:此生是跟田野式的研究、个体化的教师服务分不开了

以往的学术旅程中,我逐步明晰了自己的个人定位,那就是做一个个体性的教师专业发展服务者。具体地说就是在体制内外,通过网络等方式,为有需求的各个层次教师(主要是成长中的“非著名”教师)提供各种形式的教师专业发展服务。近年来,我逐步确认了“教育写作”与“专业批注”相结合的服务路径,即不断阅读、批注教师的各种教育写作作品,帮助他们形成、改善自己的写作成果,以此来提升他们的专业发展水平。

第9篇

关键词 汉语授课 数学学习 双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09.043

A Case Study of the Influence of Chinese Teaching on

Uygur Students' Mathematics Learning

ZHANG Jing[1], GAO Quanzu[2]

([1]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Changji University, Changji, Xinjiang 831100;

[2] Changji No.1 Middle School, Changji, Xinjiang 831100)

Abstract At present,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bilingual education in Xinjiang, the bilingual education of the "Wei Han"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Combined with the specific case analysis of Chinese teaching effect on Uygur bilingual students' mathematics learning, factors that affect bilingual students' mathematics learning is mainly reflected in: language recognition, comprehension; language transformation and structural disorder disorder;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way of thinking. In view of these influence factor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mathematics teaching of minority students.

Key words Chinese teaching; mathematics learning; bilingual teaching

0 引言

中国教育在线网显示,我国高考重点院校文科民汉录取线相差109~160分,一般院校文科民汉录取线相差95~140分;重点院校理科民汉录取线相差140~206分,一般院校理科民汉录取线相差120~186分。经过研究调查发现,近几年,新疆高考民考民的少数民族学生高考数学成绩平均约为24分,民考汉的少数民族学生高考数学成绩平均约为48分,汉考汉的少数民族学生高考数学成绩平均约为78分。可见,新疆母语授课的少数民族学生的数学成绩与汉语授课的少数民族学生之间的差距很大。从2016年新疆的高考成绩来看,民语言与汉语言的考生文科一本分数线相差45分,理科相差120分,民考汉与汉语言的文科一本分数线相差69分,理科相差59分,双语班与汉语言文科一本分数线相差82分,理科相差26分。其他各批次均有不同程度的分数差。通过近几年高考录取成绩的比较,少数民族考生与汉族考生的录取分数线在不断缩小。而我国朝鲜族、蒙古族考生与汉族考生的录取分数线基本相同,其他少数民族考生录取线与汉族考生录取分数线的差距比都新疆小得多。可见,新疆中小学少数民族教育水平与其它地区少数民族教育有一定差距。①尽管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高考成绩不理想,但数据显示,汉语授课的民族学生的成绩有很大提高。因此,认真研究汉语教学,弄清汉语教学中影响民族学生学习成绩的因素,对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锻炼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提高少数民族数学教育质量有重要意义。

1 汉语授课对维吾尔族学生数学学习影响的案例分析

1.1 对语言的识别、理解障碍

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同一个音节,声调不同,表达的意思也就不同,而维吾尔语是没有声调的,因此,在用汉语授课时,学生的理解可能会出现这样的错误:把众数与中数、负数和复数、奇数和级数、倒数和导数混淆等。学生虽然学习了汉语,但由于音调的问题造成识别的困难,认为将音调一样的汉字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在写“成正比关系”时,会写成“乘正比关系”,“形状”会写成“形装”。在学习一些含有字母的公式时,对英文字母代替的意思学生难以理解,很容易混淆。

维吾尔文在语序上与汉语存在明显的差异,维吾尔语一般是主+宾+谓结构,主语在前,谓语在后。语序的作用在两种语言中都显得很重要。另外,在动词、量词、介词、副词的使用上有很大的差异,造成汉语的实际教学中,有些少数民族教师用汉语授课时,会因为语序问题出现错误句子, ②如:“三角形是要掌握非常的图形”、“把概念跟我读”、“出去教室”等等。维吾尔语是从右向左写,在上完汉语课后,虽然学生基本能调整语序,从左往右写,但使用作业本时却会从最后一页往前写。语序的问题,迁移到数学上表现为,学生在做四则运算时弄不清楚运算顺序,如,144-960?8,他们会用母语的思维从右边算960-144再除以48,四年级学生在读小数的时候, 受到这种差异的干扰,往往将11.01会读成“一零点一一”。0.32会读成二十三点零。

另外,对于一些数学概念,一些维吾尔族教师会在课堂用维吾尔语解释数学术语,用汉语授课,课堂讲解中学生理解了,但是记忆中是用母语思维记忆的,考试时,卷面又都出现的汉语,学生就不理解了。

1.2 语言的转化和构造障碍

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数学的一般思维过程是:先把所接受的汉语知识信息译成母语,用母语进行思维加工、内化,然后再译成汉语,最后变成数学语言表达出来。由于这三种语言对译的困难,在学习数学时常出现语序混乱、不合逻辑等错误。③

案例1:平方差公式的起始课教学(课堂实录)

T1:请大家做一做(略), 观察下面的答案,我们有什么发现?

(x+y)(x y) = x2 y2,(m+n)(m n) = m2 n2,

(c+d)(c d) = c2 d2

生1:后面的等于前面两个数的平方差。

T1:怎样用语言叙述?

生2:两个数相加乘两个数相减等于一个数的平方减去另一个数的平方。

T1:好,但正确的说法应该是“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

该教师没有指出书上标准的定义和学生叙述的不同之处是什么,为什么学生的叙述不严谨。究其原因,该教师对数学专业术语的内涵和外延理解不深,对数学知识的本质认识不到位。

课后通过与教师访谈,他认为,平方差公式时学生容易掌握和理解的,民族学生的表述与书本的定义虽然存在差异,但基本意思是一样的。只要能叙述出来,就代表他们能够理解。但他没有注意到,学生的表述可能会出现以下问题,首先,不加“这两个数”,学生在将所表达的语言转化为符号时,可能会出现:(a+b)(c+d) = a2 b2的错误。其次,“这”准确表达了a与b出现的次序。虽然平方差公式的概念简单、明了,但由于学生在概念叙述上的不严谨,造成了对具体问题理解的错误,教师没有及时更正,使得课后出现了(x+3)(X 3) = 3 x2等问题,课后与回答该问题的学生进行了简短交流,他也不清楚叙述哪里出现了问题。

1.3 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障碍

对数学知识和新数学观念的理解都是在主体已有文化背景知识的基础上达到的,这就要求在数学教学中创造有一定文化背景的情境。④少数民族与汉族文化间的一些差异会造成少数民族学生在理解某些问题情境时产生困难。

案例1:今有池方一丈,葭生其中央,出水一尺,引葭赴岸,适于岸齐,问水深、葭长各几何?这道 “引葭赴岸”的数学名题出自《九章算术》,可以培养学生对数学史的认识,但解决这个问题将上述文言文先转化成白话文,再将白话文转换为数学语言,这对于汉族学生来说,都存在一定困难。对于汉语程度不太好的维吾尔族学生来说,遇到此题,因为对汉文化背景下的文言文理解困难,无法读懂题目。

案例2:学习“圆”的概念后,维吾尔族学生会想到除了太阳、月亮、球的直观图之外,还会想到“馕”和“达普”。馕是维吾尔族的主要食品,维吾尔族学生非常熟悉,达普是维吾尔族的乐器,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学生经常会接触。而汉族学生学习了“圆”这个概念,可能会联想到“月饼”,因为每逢中秋节时,天上的圆月分外明亮,所以这一天也被视为撮合姻缘的大好日子。月饼象征团圆,是中秋的必备食品,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皆成天下人们的心愿。⑤

2 几点建议

2.1 营造语言环境,对学生的母语思维和母语交流行为进行引导

数学课堂教学中,双语生在合作学习探讨问题中往往用母语交流,当回答问题无法将维语转化为汉语时,会很着急的用维语表述。此时,教师应引导学生用汉语对自己的思考过程做出解释,培养学生用汉语陈述思考数学问题的能力。另外,在学校的课程中,可以对少数民族学生安排一门汉语数学交流课,少数民族学生用汉语在课堂上讨论数学知识,相互交流,解决自己不会、不理解的数学问题,这不仅能锻炼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还可以巩固和加强他们用汉语学习数学的动力。

2.2 加强对双语教师各方面的培训,切实提高他们的汉语授课水平

双语数学教师需要学习的内容至少包括汉语的听说读写、数学专业知识、数学教学知识和数学专业汉语知识等。这四部分知识相辅相成,缺一不可。⑥汉语的听说读写保证了双语教师与学生的基本语言交流,数学专业知识保证了双语数学教师的数学专业功底,在一些欠发达的民族地区,教师学历相对较低,主要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经验进行教学,影响了教师对教材重难点的把握和少数民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数学教学知识保证了双语数学教师能够有效地将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一些双语教师没有接触过新的教育理念,课堂中缺乏对学生主动性的培养,主要靠讲授的教学模式,影响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而数学专业汉语知识保证了教师能够与学生进行有效地数学交流与表达。如果双语教师对数学专业术语、数学词汇等内容的讲解不到位,会造成数学本原的丢失和学生在语言的理解、转化、构造上的困难。

2.3 在少数民族数学教学中渗透少数民族文化

少数民族地区大多数使用的是全国通用数学教材,这些数学教材与民族地区,特别是文化不发达的民族地区的文化背景和教育实际有一定的差距。使用这样的数学教材很难满足各民族地区多种文化教育的需求,也可能使少数民族地区数学教学内容与文化背景脱节,不能很好的使少数民族学生掌握社会所必需的数学知识、技能、态度与传承本民族优秀文化。⑦因此,少数民族地区的教材,应考虑民族文化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影响,如维吾尔族的双语数学教学中涉及数学历史时,可通过介绍维吾尔族的名著《福乐智慧》,渗透维吾尔族优秀的数学文化。

注释

① 周殿生,赵新居.谈高校汉语授课与新疆民族教育质量的提高[J].民族教育研究,2003.14(3):56-58.

② 艾尔肯肉孜.新疆少数民族教师汉语授课及课堂用语存在的问题[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2.26(2):67-71.

③ 孙名符,宋h蔷.民族文化对数学教育的影响及对新课程实施的启示[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10):99-102.

④⑦付茁.对我国少数民族数学教学中渗透本民族优秀文化的思考[J].数学教育学报,2009(5):35-37.

第10篇

关键词:新课程;综合探究课;意义;问题;对策

高中新课程政治必修模块的每个单元之后,编者都精心安排了一项综合探究活动的内容,作为我们开展综合探究课教学的教材。这部分教材的课题选择以学生身边熟悉和感兴趣的问题、案例作为切入点,问题设置层次性、逻辑性强。课程的内容、方式具有较大的开放性、实践性,充分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学科特色。

一、开设高中政治“综合探究课”的意义

综合探究活动课程是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重要资源,能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提供一个拓展、延伸的平台。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在掌握基本原理知识的前提下对一些社会现象、社会问题进行深入调查、思考、合作、探究、总结,有助于促进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强化提升原有知识,扩大视野;有利于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筛选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辨析各种观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善于实践的现代学习观念,逐步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基于综合探究活动课在新课程中的重要地位和意义,无论是从完成本学科教学的角度,还是从学生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设计好、完成好每单元的综合探究活动课都是教学实践中必不可少

的重要环节和任务。

二、推进“综合探究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1.用传统、片面的教学观念来指导综合探究课教学,对综合探究课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

新课程实施以来,由于高考的应试压力仍一直存在,不少政治教师在功利主义教学观念的支配下,曲解了高考的目标要求,认为对照《考试说明》考试范围,单元综合探究中没有多少考点,高考所涉及的内容不多,也很少直接考到。所以一些教师在对待综合探究课的教学安排上,有时仅就课程的结论、观点简单地给学生提一提、议一议,敷衍了事。甚至还有个别教师,根本就没开过综合探究课,仅仅最后在复习时对于其中属于考点的部分内容交代一下。这些都阻碍了新课改精神在实际教学中的实现和发扬,也违背了高

考以能力测试为考核目标的基本要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

思维和实践能力,不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与实践能力。

2.缺乏对综合探究内涵的深入理解,教师的指导功能弱化,综合探究活动过于简单化和形式化

有的政治教师对“综合探究”的内涵缺乏深刻理解,简单地把综合探究课完全等同于讨论课。其实不然,讨论知识只是综合探究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在教学实践中,一部分教师用分组讨论的形式来完全代替学生的合作学习、探究。主要有这几种现象:(1)讨论的内容、问题的涉及范围不确定,观点散乱,看不到生生合作。

(2)讨论活动的过程控制不落实,讨论活动频率太滥,甚至成为纯粹的辩论赛。(3)讨论前的学生准备时间仓促,问题讨论过于肤浅,未能上升到已有的理论高度。当然,这样的课表面看起来似乎很热闹、很民主,其实缺乏了应有的合作与探究,是对综合探究活动的片面认识和表层的理解,这将直接导致综合探究活动功能的异化,不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水平和对现实问题进行探究的基本素养。

3.忽视用过程性评价和多元化评价来衡量学生综合探究活动课的学习效果

学习评价是高中政治综合探究活动课教学的重要一环,但由于综合探究活动课的实施具有很强的开放性,教师如果不重视学生综合探究活动的过程评价,不关心学生如何开展社会调查、查阅资料,不去深入体会学生在查资料、社会调查及相互间的知识观点交流碰撞中所获的知识和能力的提高,仅以探究活动中某个结果论其成绩高低,是十分不妥当的。因为探究过程比探究结果更重要,综合探究活动课的设置、开展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学生参与综合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感知、概括、提炼各种信息的思维过程中,运用知识,发现真理、揭示规律,从而培养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还有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评价方面有时会呈现呆板、僵化,习惯用一种固定不变的评价模式来衡量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能力、合作态度、探究成果,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提升,参与探究的激情难以迸发,积极性的调动难以实现,最终将影响学习效率的提高。

4.家长、社区的配合问题

高中政治的综合探究活动课设置,其主题是与我们日常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学生参与综合探究活动有时需要到社会中去深入地开展问卷调查、资料收集、实地考察等活动,有些家长及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社区等工作人员不理解学生进行综合探究活动的目的,甚至还有的误解,认为学生不好好地在学校安心学习,跑到社会上搞什么调查,会影响学习成绩以及引发不安全因素,有的不予配合,有的应付了事。

此外,学生参与意识薄弱、教学时间有限等因素,也直接影响高中政治综合探究活动课的顺利开展。

三、推进高中政治“综合探究课”教学应采取的对策

1.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激发学生参与综合探究活动的积极性

教学观念是教学行为的内在依据。教师掌握新课程教学理念,是高中新课程有效实施的必要前提。综合探究活动课的实践性、开放性、过程性、探索性等特征需要教师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以切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为目标,摒弃功利主义教学思想和唯成绩观。高中生在身心发展状况、知识能力、社会生活经验等方面已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在政治学习过程中具备运用书本理论去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素质。我们教师应当好综合探究活动的引领者、合作者、呐喊者、评议者,应把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时间、空间和方式的选择权还给他们,要积极营造师生民主、平等、和谐的学术研讨与竞争的氛围,让学生敢讲话、敢质疑、敢辩论,促使智慧的火花不断迸发,从而使综合探究活动课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

习、合作探究的舞台,实现在“做中学”。

2.积极探索针对性强、实效性高的综合探究活动课模式,提高教学实效

目前,很多“综合探究活动课”都成了“表演课”。有些教师为了完成早就设置好的探究问题,课前就指定或特别指导几位学生去准备,然后在课堂上让这几位学生展示,课堂往往变成了为探究而探究的表演课。参与综合探究活动的主体就是几位被教师圈定参加“表演”的学生,而大部分综合素质不是很好,又跃跃欲试的学生被忽略了,不能很好地体现“为了每一个学生”的课改教育理念。在此,笔者将自己在综合探究课中采用的“小组合作”的探究方式,做以下简要介绍。

哲学原理告诉我们,当部分以合理、有序的状态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小组合作”的探究方式,坚持以学生合作为基础,以探究为目标,强调发挥学生群体的协作功能和活动过程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与探究问题的体验,获取信息,交流合作,解决问题,从而实现认知水平、综合素质的大幅

提升。

课前,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依照每位学生的认知水

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乃至性别等方面的差异,将班上的学生组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组5~6人),确立只有小组集体成功,小组成员个人目标才能实现的基本要求,即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还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通过相互合作,小组成员共同实现学习的预期目标。

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只有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并通过长短互补、互相启发,发挥个人最大的才智与能力,实现思维的碰撞,才能将个体体验上升为集体智慧,提高各自的学习效率。同时,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影响,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的能力,实现求学与做人的统一。

3.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对综合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起着主导的作用

在高中政治课的综合探究活动中,教师要积极创设自主、合

作、探究学习的环境,面向全体学生,鼓励学生认真参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当好活动开展的引路人、指挥官、协调员。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组织分组除了要依据学生的个性心理、知识能力、男女性别等差异外,还要适当尊重学生参加小组合作的个人意愿,努力使每个小组都成为团结、统一、积极、向上的学习团队。让各小组在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分工协作、友好竞争。引领学生既要认真寻求问题的答案,又要关注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如何清晰地表达自己在探究活动中形成的观点与思路,如何做到论证严密、逻辑严谨。最后,还应发挥好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组织协调能力,做好小组成员观点与论述的综合以及

成果的展示。这些都是提高学生参与综合探究活动水平的重要策略,也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迁移能力的重要方法。

4.重视学习过程评价,完善小组评价,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不断激发学生参与综合探究活动的热情是上好综合探究活动课的有效途径

新课程改革是一次深刻的、全面的、系统的改革,教育评价改革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有效的评价,是激励学生参与合作、探究的推进剂和兴奋剂。综合探究活动课,如果仅仅用分数高低或某个结果来评价是不可取的,这不能完全反映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

精神。因此,作为教师,不要吝啬我们的掌声和赞许声,应及时给予激励性的评价,诱发积极的情感共鸣,当然,对于学生在参与活动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也要给予适当的纠正与指导。

小组评价,不仅可以看出小组及成员的素质、能力、表现,特别是团队合作精神、团队的凝聚力和竞争力,还可以强化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实现学生的个体间竞争转换成以小组为单位的团体间竞争,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每一次综合探究活动之后,我们可以通过小组内成员互评、小组间互评、教师总评等方式对学生综合探究活动整体情况进行多方面的评价,既要认真评价每一位学生、每个小组的收获与进步,又要客观地看待学生在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反思教师自我对综合探究活动课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的得与失,以不断改进教学设计,完善教学策略。

价值取向是多元化的,对综合探究活动的结果也应该作多元化的评价,我们教师要尊重差异,发展个性,鼓励创新。总之,有效进行综合探究活动课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利用好评价这一支点,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主动发展,让学生的素质得到全方位的体现。

5.争取家长、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社区的配合支持是开好综合探究活动课的重要因素

社会是学生的另外一个大课堂,综合探究活动课不是封闭的,学生只有经过自己的亲身实践,才能使学科知识变得鲜活、深刻,使能力得以拓展、延伸。学校和教师应尽量排足课时、创造条件,通过家长会、家长与学校、社区与学校联席会议等,大力宣传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内涵,让家长与社会民众教育观得到逐步转变,为学校开展综合探究活动课创造相对宽松的外部环境。如我校教师在开展政治生活模块《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的综合探究活动课时,安排了一组学生到学校所在地的居委会调查了解社区居民委

员会的工作职能、人员配备、选举程序以及公民如何参与基层民主等问题,得到社区居委会干部和部分家长的大力支持和配合,获得了许多第一手的感性资料,使学生对所开展的综合探究活动充满了信心和激情。

综合探究活动课作为高中新课程中的一个亮点,一个全新的教学形式,虽然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不少问题,诸如存在着一些客观条件、主观因素等方面的制约,但不管怎样,只要我们高中一线政治教师真正树立起“以学生为本”理念,真正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就能使新课程的综合探究活动课得到落实。“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高中政治综合探究活动课教学的不断向前推进,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持之以恒的实践、反思、探索、创新。

参考文献:

[1]张元朝.对开展高中政治研究性学习的思考[M].教育在线,2009(6).

第11篇

教育部部长周济11月20日在201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透露,201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495万,比2019年增加82万。在全社会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仍然突出,为此,会议决定将2019年作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全面服务年。如此严峻的就业压力,大学生创业依然是热点之一。(参考中国教育在线)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创业是不少应届毕业大学生的第一选择。创业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活跃而有效的经济形式,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创业的形势有很明显的好转,不论是私人创办事业涉及的领域还是创业的发展势头,都有着健康发展的趋势。而从西方的发展历程来展望我国未来的发展趋势,学生创业将成为市场洪流中一股新的力量,新的势力。大学生的加入将为创业大军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同时,在校大学生创业也闯入了人们的视眼。

当大学生创业开展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当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选择创业这种新的就业方式的时候,我们发现在大学校园里创业的概念也越来越为广大的同学所了解与接受,创业意识在高校中已不再陌生。

为了全面了解在校大学生和毕业大学生创业前准备的现状, 研究调查各大高校、政府、社会对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与教育的重视和关注程度,我们在1月20日—2月20日,通过问卷形式为主,网上QQ谈话与网上搜寻材料为辅开展调查活动。

从调查问卷中抽出几份题目进行分析,例如第二题,您关注国家出台的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相关政策、法规?调查中,经常关注,很清楚的大学生占10%,偶尔关注,比较清楚的大学生占30%,不太愿意主动去了解,知道一点的大学生占45%,一点也不知道的大学生占15%。从这里体现出现在的大学生对国家政策的了解程度虽然占比较大的比例,但经常关注的大学生只占10%,所占比例较小,说明大学生关注国家政策是有待加强的。

而第三题您是否有创业的打算 ?调查中,考虑过的大学生占97.5%,完全没想过的大学生占2.5,正在进行创业的大学生占0%,已经尝试过创业的大学生占0%。从这里体现了创业的问题对大学生不是什么与他们毫不相干的事情,绝大多数的学生还是思考过创业的问题。而第十题您有参加过创业类培训或讲座? 调查中,有参加过创业类培训或讲座的大学生占47.5% 没有参加过创业类培训或讲座的大学生的占52.5%。其中,有参加过创业类培训或讲座的次数一般在1-2次。从这体现出大学生参加创业类培训或讲座的比例相对较小,大学生对此的关注度还不够,还有待加强改进。

二、结论分析与建议:

《关于大学生创业问题的调查》是我组研究的课题,在课题申请时,我们是作为一个课外业余任务来完成,经过一番网上浏览、网上问卷调查发现这个课题的具有很大的研究性,社会、国家和高校的关注度极大。由于我们小组在资金、人力、物力、时间、个人学历等因素的限制,调查难度远远超过我们申请课题前的想像。对于我们大专生来说,要作到大范围且研究的极大深度同时极具学术性,是不怎么现实的。因此,出于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研究态度,我们组员采取网上问卷调查,网上搜集相关材料等形式,调查自己周边大学生(在校就读大学生),其结论和数据也是具备科学性,确保实践调查成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从而提升作品质量。

从调查问卷和现场人员访谈可以看出,大学生创业需要社会建立有效的导向机制、激励机制和帮扶机制。高校在大学生自我创业中发挥更多的作用和提供多方面的服务,包括创业指导、资金落实、客户联络、社会沟通等,尤其是提供比较规范、适用、系统的创业教育。高校应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业教育一方面是要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和创业观念,另一方面主要是就大学生创业所需要的各种创业技能进行全面培训,并最终使大学生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

对于大学生创业,政府的帮扶作用不可小视。一些地方政府政策的出台,对于大学生创业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政府帮扶的持续性需要关注。此外,大学生创业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特别是政府的帮扶作用,社会应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去逐步锻炼其市场适应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不管国家政策、高校、社会环境如何,我们认为最重要在于大学生自己,因此大学生主体不容忽视。下面给大学生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树立全新的人才观,重视创业素质的自我培养

从前面所讲,我们可以看到,成功的创业者具备一些核心的主要特质和次要特质,要有创业观念、有才、有胆、有识,同时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克服创业过程中的困难,这些高要求决定了当代大学生想走上创业之路,就必须按照创业者素质的培养规律,重视创业素质的自我培养,注重培养自己的能力,锤炼自己的胆子,同时培养自己的创业人格、创业者思维和创业意识与技能,克服中国传统教育模式下培养出“积累型”、“继承型”,掌握的死知识多,运用的知识少,胆子小,生存能力差的人才类型。

实践证明,创业者素质的培养是有规律的,其成长也是有过程的。而从实践中汲取经验和教训之都是创业者成长的捷径,中国有句俗话:“一年学成个庄稼汉,三年学成个生意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二)注意在思想上和精神上锤练自己

要树立自信、自强、自主、自立意识。自信就是对自己充满信心,相信自己有能力,有条件去开创自己未来的事业。自信赋予人主动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进取精神,相信自己能够成为创业的成功者,尤其在遇到失败和挫折时更需要自信。自强就是在自信的基础上,通过企业的实践,不断增长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进一步磨炼自己的意志,建立起自己的形象,敢说敢当,敢作敢为,不贪图眼前的利益,永远进取,使自己成为强者。自主就是具有独立的人格,具有独立性思维能力,不受传统和世俗偏见的束缚,不受舆论和环境的影响,能自己选择自己的道路,善于设计和规划自己的未来,并采取相应的行动。自主还要有远见、有敢为人先的胆略,能把握住自己的航向,自立就是凭自己的头脑和双手,凭借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奋斗,建立起自己生活和事业的基础。

(三)广泛获取创业经验

如今,不少大学都开设了创业指导课,教授创业管理、创业心理等内容,帮助大学生打好创业知识的基础。大学图书馆也提供创业指导方面的书籍,大学生可通过阅读增加对创业市场的认识。

其次,创业是目前媒体报道的热门领域,无论是传统媒体,如报刊、新书、广播电视、还是网络媒体,每天都提供大量的创业知识和信息。一般来说,经济类、人才类媒体是首要选择,比较出名的有《财富人生》、《创业家》、《21世纪经济报道》、《第一财经》,以及“中华创业网”、“中国创业论坛”等专业网站。此外,各地创业中心、大学生科技园、留学生创业园等机构的网站,也蕴藏着丰富的创业知识。通过这种途径获得创业知识,往往针对性较强。

(四)注重自身能力的综合培养

大学生要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创业。创业涉及方方面面,需要与不同的人和事打交道,对人的能力要求很高。从事创业的人既要懂经营,又要善管理,既要能协调处理各方面的关系,又要当机立断,临危不乱,指挥若定,既要能言善辩,又要能谈判公关,既要能开拓创新,又要不怕挫折、困难。因此,创业能力的综合性很强,其中要有管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创造能力、经营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判断能力、公关能力、应变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把握机遇的能力、谈判能力、心理调适能力等。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作为21世纪教育的4个支柱”,并把其作为开启未来人生大门的四把“钥匙”。“学会认知”就是教人掌握认知的方法,学会学习的方法、手段,培养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做事”就是要培养人的创新能力、应变能力和驾驭处理复杂突发事件、危机的能力。“学会共同生活”就是要培养人的团结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培养人的竞争意识和管理能力。“学会生存”就是要不断增强人的自主性、判断力和个人的责任感,培养人的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判断能力等等。因此,大学生要主动树立“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的意识,提高创业能力,从而使自己在创业时“走得出”,“站得住”,“干得好”。

(五)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培养自己的创业能力

实践环节能使大学生在校期间积累创业经验,培养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所以大学生在校期间要积极参与创业实践活动,如大学生创业大赛、创业计划书大赛等。其次,大学生还可通过参与社团组织活动、创业见习、职业见习、兼职打工、求职体验、市场和社会调查等活动来接触社会,了解市场,并磨练自己的心志,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第三,商业活动无处不在,大学生平时可多与有创业经验的亲朋好友交流,甚至还可通过Email和电话拜访自己崇拜的商界人士,或向一些专业机构咨询。这些“过来人”的经验之谈往往比看书本的收获更多。通过这种人际交往途径获得最直接的创业技巧与经验,将使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受益无穷。其四,投身于真正的创业实践。在毕业前后进入创业启动阶段,可以单独或与同学轮流租赁或承包一个小店铺,或加工、修理、或销售、服务等,在真刀真枪的创业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创业能力。这些活动成为大学生步入社会大课堂的第一步,同时大学生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既为他们将来开展创业活动积累了经验,也培养了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管理能力、应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也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热情,为大学生提供应对挫折,面对各种困难的心理准备,促进大学创业成功。

第12篇

xx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

为进一步深入贯彻党的xx大精神,我们就大学生创业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我们希望通过研究报告,能够引起各高校与社会对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与教育的重视和关注,更重要的是希望通过这个研究给创业前的大学生、政府、高校、社会提出建议。

我们小组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网上查阅资料等形式。我们小组也参考了一些其他调查问卷的格式,结合实际编制成《大学生创业问题调查问卷》(见附录二)。问卷编制好后,小组成员通过各自qq向周边大学生(在校就读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为确保调查结果的可信度,我们采取了无记名方式。最终调查问卷共发100份,实际统计80份。调查结果见 附录1

本次调查范围涉及人群大多是来自各大高校的学生,涉及众多专业,范围涵盖广泛,涉及面广。从科学合理的角度讲,我们的整个调查兼具全面性和典型性。

一、 现状分析与调查结果:

教育部部长周济11月20日在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透露,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495万,比XX年增加82万。在全社会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仍然突出,为此,会议决定将XX年作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全面服务年。如此严峻的就业压力,大学生创业依然是热点之一。(参考中国教育在线)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创业是不少应届毕业大学生的第一选择。创业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活跃而有效的经济形式,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创业的形势有很明显的好转,不论是私人创办事业涉及的领域还是创业的发展势头,都有着健康发展的趋势。而从西方的发展历程来展望我国未来的发展趋势,学生创业将成为市场洪流中一股新的力量,新的势力。大学生的加入将为创业大军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同时,在校大学生创业也闯入了人们的视眼。

当大学生创业开展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当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选择创业这种新的就业方式的时候,我们发现在大学校园里创业的概念也越来越为广大的同学所了解与接受,创业意识在高校中已不再陌生。

为了全面了解在校大学生和毕业大学生创业前准备的现状, 研究调查各大高校、政府、社会对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与教育的重视和关注程度,我们在1月20日2月20日,通过问卷形式为主,网上qq谈话与网上搜寻材料为辅开展调查活动。

从调查问卷中抽出几份题目进行分析,例如第二题,您关注国家出台的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相关政策、法规?调查中,经常关注,很清楚的大学生占10%,偶尔关注,比较清楚的大学生占30%,不太愿意主动去了解,知道一点的大学生占45%,一点也不知道的大学生占15%。从这里体现出现在的大学生对国家政策的了解程度虽然占比较大的比例,但经常关注的大学生只占10%,所占比例较小,说明大学生关注国家政策是有待加强的。

而第三题您是否有创业的打算 ?调查中,考虑过的大学生占97.5%,完全没想过的大学生占2.5,正在进行创业的大学生占0%,已经尝试过创业的大学生占0%。从这里体现了创业的问题对大学生不是什么与他们毫不相干的事情,绝大多数的学生还是思考过创业的问题。而第十题您有参加过创业类培训或讲座? 调查中,有参加过创业类培训或讲座的大学生占47.5% 没有参加过创业类培训或讲座的大学生的占52.5%。其中,有参加过创业类培训或讲座的次数一般在1-2次。从这体现出大学生参加创业类培训或讲座的比例相对较小,大学生对此的关注度还不够,还有待加强改进。

二、结论分析与建议:

《关于大学生创业问题的调查》是我组研究的课题,在课题申请时,我们是作为一个课外业余任务来完成,经过一番网上浏览、网上问卷调查发现这个课题的具有很大的研究性,社会、国家和高校的关注度极大。由于我们小组在资金、人力、物力、时间、个人学历等因素的限制,调查难度远远超过我们申请课题前的想像。对于我们大专生来说,要作到大范围且研究的极大深度同时极具学术性,是不怎么现实的。因此,出于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研究态度,我们组员采取网上问卷调查,网上搜集相关材料等形式,调查自己周边大学生(在校就读大学生),其结论和数据也是具备科学性,确保实践调查成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从而提升作品质量。

从调查问卷和现场人员访谈可以看出,大学生创业需要社会建立有效的导向机制、激励机制和帮扶机制。高校在大学生自我创业中发挥更多的作用和提供多方面的服务,包括创业指导、资金落实、客户联络、社会沟通等,尤其是提供比较规范、适用、系统的创业教育。高校应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业教育一方面是要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和创业观念,另一方面主要是就大学生创业所需要的各种创业技能进行全面培训,并最终使大学生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

对于大学生创业,政府的帮扶作用不可小视。一些地方政府政策的出台,对于大学生创业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政府帮扶的持续性需要关注。此外,大学生创业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特别是政府的帮扶作用,社会应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去逐步锻炼其市场适应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不管国家政策、高校、社会环境如何,我们认为最重要在于大学生自己,因此大学生主体不容忽视。下面给大学生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树立全新的人才观,重视创业素质的自我培养

从前面所讲,我们可以看到,成功的创业者具备一些核心的主要特质和次要特质,要有创业观念、有才、有胆、有识,同时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克服创业过程中的困难,这些高要求决定了当代大学生想走上创业之路,就必须按照创业者素质的培养规律,重视创业素质的自我培养,注重培养自己的能力,锤炼自己的胆子,同时培养自己的创业人格、创业者思维和创业意识与技能,克服中国传统教育模式下培养出积累型、继承型,掌握的死知识多,运用的知识少,胆子小,生存能力差的人才类型。

实践证明,创业者素质的培养是有规律的,其成长也是有过程的。而从实践中汲取经验和教训之都是创业者成长的捷径,中国有句俗话:一年学成个庄稼汉,三年学成个生意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二)注意在思想上和精神上锤练自己

要树立自信、自强、自主、自立意识。自信就是对自己充满信心,相信自己有能力,有条件去开创自己未来的事业。自信赋予人主动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进取精神,相信自己能够成为创业的成功者,尤其在遇到失败和挫折时更需要自信。自强就是在自信的基础上,通过企业的实践,不断增长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进一步磨炼自己的意志,建立起自己的形象,敢说敢当,敢作敢为,不贪图眼前的利益,永远进取,使自己成为强者。自主就是具有独立的人格,具有独立性思维能力,不受传统和世俗偏见的束缚,不受舆论和环境的影响,能自己选择自己的道路,善于设计和规划自己的未来,并采取相应的行动。自主还要有远见、有敢为人先的胆略,能把握住自己的航向,自立就是凭自己的头脑和双手,凭借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奋斗,建立起自己生活和事业的基础。

(三)广泛获取创业经验

如今,不少大学都开设了创业指导课,教授创业管理、创业心理等内容,帮助大学生打好创业知识的基础。大学图书馆也提供创业指导方面的书籍,大学生可通过阅读增加对创业市场的认识。

其次,创业是目前媒体报道的热门领域,无论是传统媒体,如报刊、新书、广播电视、还是网络媒体,每天都提供大量的创业知识和信息。一般来说,经济类、人才类媒体是首要选择,比较出名的有《财富人生》、《创业家》、《21世纪经济报道》、《第一财经》,以及中华创业网、中国创业论坛等专业网站。此外,各地创业中心、大学生科技园、留学生创业园等机构的网站,也蕴藏着丰富的创业知识。通过这种途径获得创业知识,往往针对性较强。

(四)注重自身能力的综合培养

大学生要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创业。创业涉及方方面面,需要与不同的人和事打交道,对人的能力要求很高。从事创业的人既要懂经营,又要善管理,既要能协调处理各方面的关系,又要当机立断,临危不乱,指挥若定,既要能言善辩,又要能谈判公关,既要能开拓创新,又要不怕挫折、困难。因此,创业能力的综合性很强,其中要有管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创造能力、经营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判断能力、公关能力、应变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把握机遇的能力、谈判能力、心理调适能力等。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作为21世纪教育的4个支柱,并把其作为开启未来人生大门的四把钥匙。学会认知就是教人掌握认知的方法,学会学习的方法、手段,培养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做事就是要培养人的创新能力、应变能力和驾驭处理复杂突发事件、危机的能力。学会共同生活就是要培养人的团结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培养人的竞争意识和管理能力。学会生存就是要不断增强人的自主性、判断力和个人的责任感,培养人的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判断能力等等。因此,大学生要主动树立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的意识,提高创业能力,从而使自己在创业时走得出,站得住,干得好。

(五)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培养自己的创业能力

实践环节能使大学生在校期间积累创业经验,培养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所以大学生在校期间要积极参与创业实践活动,如大学生创业大赛、创业计划书大赛等。其次,大学生还可通过参与社团组织活动、创业见习、职业见习、兼职打工、求职体验、市场和社会调查等活动来接触社会,了解市场,并磨练自己的心志,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第三,商业活动无处不在,大学生平时可多与有创业经验的亲朋好友交流,甚至还可通过email和电话拜访自己崇拜的商界人士,或向一些专业机构咨询。这些过来人的经验之谈往往比看书本的收获更多。通过这种人际交往途径获得最直接的创业技巧与经验,将使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受益无穷。其四,投身于真正的创业实践。在毕业前后进入创业启动阶段,可以单独或与同学轮流租赁或承包一个小店铺,或加工、修理、或销售、服务等,在真刀真枪的创业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创业能力。这些活动成为大学生步入社会大课堂的第一步,同时大学生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既为他们将来开展创业活动积累了经验,也培养了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管理能力、应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也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热情,为大学生提供应对挫折,面对各种困难的心理准备,促进大学创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