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3 14:58:4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投资管理制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第一条为促进创业投资企业发展,规范其投资运作,鼓励其投资中小企业特别是中小高新技术企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创业投资企业,系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设立的主要从事创业投资的企业组织。
前款所称创业投资,系指向创业企业进行股权投资,以期所投资创业企业发育成熟或相对成熟后主要通过股权转让获得资本增值收益的投资方式。
前款所称创业企业,系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设立的处于创建或重建过程中的成长性企业,但不含已经在公开市场上市的企业。
第三条国家对创业投资企业实行备案管理。凡遵照本办法规定完成备案程序的创业投资企业,应当接受创业投资企业管理部门的监管,投资运作符合有关规定的可享受政策扶持。未遵照本办法规定完成备案程序的创业投资企业,不受创业投资企业管理部门的监管,不享受政策扶持。
第四条创业投资企业的备案管理部门分国务院管理部门和省级(含副省级城市)管理部门两级。国务院管理部门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级(含副省级城市)管理部门由同级人民政府确定,报国务院管理部门备案后履行相应的备案管理职责,并在创业投资企业备案管理业务上接受国务院管理部门的指导。
第五条外商投资创业投资企业适用《外商投资创业投资企业管理规定》。依法设立的外商投资创业投资企业,投资运作符合相关条件,可以享受本办法给予创业投资企业的相关政策扶持。
第二章创业投资企业的设立与备案
第六条创业投资企业可以以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或法律规定的其他企业组织形式设立。
以公司形式设立的创业投资企业,可以委托其他创业投资企业、创业投资管理顾问企业作为管理顾问机构,负责其投资管理业务。委托人和人的法律关系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有关法律法规。
第七条申请设立创业投资企业和创业投资管理顾问企业,依法直接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登记。
第八条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登记的创业投资企业,向国务院管理部门申请备案。
在省级及省级以下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登记的创业投资企业,向所在地省级(含副省级城市)管理部门申请备案。
第九条创业投资企业向管理部门备案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已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注册登记。
(二)经营范围符合本办法第十二条规定。
(三)实收资本不低于3000万元人民币,或者首期实收资本不低于1000万元人民币且全体投资者承诺在注册后的5年内补足不低于3000万元人民币实收资本。
(四)投资者不得超过200人。其中,以有限责任公司形式设立创业投资企业的,投资者人数不得超过50人。单个投资者对创业投资企业的投资不得低于100万元人民币。所有投资者应当以货币形式出资。
(五)有至少3名具备2年以上创业投资或相关业务经验的高级管理人员承担投资管理责任。委托其他创业投资企业、创业投资管理顾问企业作为管理顾问机构负责其投资管理业务的,管理顾问机构必须有至少3名具备2年以上创业投资或相关业务经验的高级管理人员对其承担投资管理责任。
前款所称“高级管理人员”,系指担任副经理及以上职务或相当职务的管理人员。
第十条创业投资企业向管理部门备案时,应当提交下列文件:
(一)公司章程等规范创业投资企业组织程序和行为的法律文件。
(二)工商登记文件与营业执照的复印件。
(三)投资者名单、承诺出资额和已缴出资额的证明。
(四)高级管理人员名单、简历。
由管理顾问机构受托其投资管理业务的,还应提交下列文件:
(一)管理顾问机构的公司章程等规范其组织程序和行为的法律文件。
(二)管理顾问机构的工商登记文件与营业执照的复印件。
(三)管理顾问机构的高级管理人员名单、简历。
(四)委托管理协议。
第十一条管理部门在收到创业投资企业的备案申请后,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审查备案申请文件是否齐全,并决定是否受理其备案申请。在受理创业投资企业的备案申请后,应当在20个工作日内,审查申请人是否符合备案条件,并向其发出“已予备案”或“不予备案”的书面通知。对“不予备案”的,应当在书面通知中说明理由。
第三章创业投资企业的投资运作
第十二条创业投资企业的经营范围限于:
(一)创业投资业务。
(二)其他创业投资企业等机构或个人的创业投资业务。
(三)创业投资咨询业务。
(四)为创业企业提供创业管理服务业务。
(五)参与设立创业投资企业与创业投资管理顾问机构。
第十三条创业投资企业不得从事担保业务和房地产业务,但是购买自用房地产除外。
第十四条创业投资企业可以以全额资产对外投资。其中,对企业的投资,仅限于未上市企业。但是所投资的未上市企业上市后,创业投资企业所持股份的未转让部分及其配售部分不在此限。其他资金只能存放银行、购买国债或其他固定收益类的证券。
第十五条经与被投资企业签订投资协议,创业投资企业可以以股权和优先股、可转换优先股等准股权方式对未上市企业进行投资。
第十六条创业投资企业对单个企业的投资不得超过创业投资企业总资产的20%。
第十七条创业投资企业应当在章程、委托管理协议等法律文件中,明确管理运营费用或管理顾问机构的管理顾问费用的计提方式,建立管理成本约束机制。
第十八条创业投资企业可以从已实现投资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作为对管理人员或管理顾问机构的业绩报酬,建立业绩激励机制。
第十九条创业投资企业可以事先确定有限的存续期限,但是最短不得短于7年。
第二十条创业投资企业可以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通过债权融资方式增强投资能力。
第二十一条创业投资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核算办法。
第四章对创业投资企业的政策扶持
第二十二条国家与地方政府可以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通过参股和提供融资担保等方式扶持创业投资企业的设立与发展。具体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第二十三条国家运用税收优惠政策扶持创业投资企业发展并引导其增加对中小企业特别是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投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财税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另行制定。
第二十四条创业投资企业可以通过股权上市转让、股权协议转让、被投资企业回购等途径,实现投资退出。国家有关部门应当积极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完善创业投资企业的投资退出机制。
第五章对创业投资企业的监管
第二十五条管理部门已予备案的创业投资企业及其管理顾问机构,应当遵循本办法第二、第三章各条款的规定进行投资运作,并接受管理部门的监管。
第二十六条管理部门已予备案的创业投资企业及其管理顾问机构,应当在每个会计年度结束后的4个月内向管理部门提交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年度财务报告与业务报告,并及时报告投资运作过程中的重大事件。
前款所称重大事件,系指:
(一)修改公司章程等重要法律文件。
(二)增减资本。
(三)分立与合并。
(四)高级管理人员或管理顾问机构变更。
(五)清算与结业。
第二十七条管理部门应当在每个会计年度结束后的5个月内,对创业投资企业及其管理顾问机构是否遵守第二、第三章各条款规定,进行年度检查。在必要时,可在第二、第三章相关条款规定的范围内,对其投资运作进行不定期检查。
对未遵守第二、三章各条款规定进行投资运作的,管理部门应当责令其在30个工作日内改正;未改正的,应当取消备案,并在自取消备案之日起的3年内不予受理其重新备案申请。
第二十八条省级(含副省级城市)管理部门应当及时向国务院管理部门报告所辖地区创业投资企业的备案情况,并于每个会计年度结束后的6个月内报告已纳入备案管理范围的创业投资企业的投资运作情况。
第一条为了加强水利基建前期工作投资计划管理,保证工作质量,提高投资效率,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央水利基建投资安排的各类水利基建前期工作项目。
第二章项目立项
第三条水利基建前期工作项目立项实行《水利前期工作勘测设计(规划)项目任务书》(以下简称《项目任务书》审批制度。项目立项参照《水利前期工作项目计划管理办法》(水规计[1994]544号)执行,凡未经批准《项目任务书》的前期工作项目,一律不列入水利基建前期工作年度投资计划。
第四条《项目任务书》由项目主管单位依据水利建设发展规划和任务要求负责组织编制,并按基本建设程序报部。项目主管单位是指前期工作项目申报立项单位。《项目任务书》编制的具体要求参照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关于编制水利前期工作勘测设计任务书有关问题的通知》(水规计字[1998]10号)的规定执行。水利基建前期工作项目概算应严格按照国家和水利部颁发的收费标准和定额审报。
第五条按照基本建设项目分类及分级负责的原则,凡中央安排投资的水利基建项目,《项目任务书》由部委托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组织审查,部负责审核批复。对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负责编制的《项目任务书》,由部组织审批,重大项目的《项目任务书》上报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批复。
第三章投资计划管理
第六条水利基建前期工作必须由项目主管单位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单位、科研院所及大专院校(统称项目责任单位)承担。在《项目任务书》基础上,项目主管单位应与项目责任单位签订合同,实行前期工作项目合同管理。项目主管单位要建立项目档案,加强项目管理。
第七条水利基建前期工作实行项目责任人负责制。项目主管单位和项目责任单位均应明确项目责任人,对项目的资金使用和质量负总责。项目执行中要严格设计和校审签字制度,保证前期工作每一个环节责任到人。
第八条项目主管单位应逐步实行水利基建前期工作项目招投标制,通过竞争机制增加前期工作科技含量,提高工作水平,降低工作成本。中标的项目责任单位签订合同后,要严格履行合同,严禁转包。
第九条对重大水利基建前期工作项目,项目主管单位要实行专家咨询制度,并就项目执行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征求专家意见,提高前期工作科技含量。
第十条项目主管单位和项目责任单位要加强水利基建前期工作投资计划管理,实行投资专款专用,不得滞留、挪用,不得随意调整。对需调整投资计划的项目,应由项目主管单位报部审批。
第十一条部有关单位和各流域机构要切实加强对水利基建前期工作项目投资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监督,并承担监督责任。项目主管单位对前期工作资金使用、工作进度以及工作质量等情况要定期报部,年终应提出前期工作项目年度报告报部。
第四章成果审查审批
第十二条项目责任单位要按照《项目任务书》、合同和各类设计规程规范的规定,向项目主管单位提交完整的前期工作成果,包括项目的设计文件或研究报告及各类详细附件等资料。
第十三条项目主管单位要按照《项目任务书》及合同的要求,对项目成果组织各方专家进行评审和验收,并按基本建设程序有关规定报部。各流域机构主持完成的水利基建前期工作项目,其成果由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组织审查,各司局及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主持完成的项目,其成果由部组织审查。
第十四条项目审查单位要对水利基建前期工作项目成果进行严格审查,提出审查意见,并对其审查成果负责,经审查后的前期工作成果按基本建设程序有关规定报批。对于不符合质量要求的设计文件,要提出修改意见,由项目主管单位负责组织修改完善。
第五章附则
关键词:煤炭;基建投资;管理体制
作者简介:冯战选(1972―),男,焦作煤业(集团)白云煤业有限公司新河矿井项目指挥部经济师,研究方向:工商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2.02.09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2-19-02
煤炭企业基建工作对其发展水平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需要建立完善的投资管理体制,从而能够保证投资各项机制能够科学合理的运行,调动各级经营管理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对煤炭基建投资单位更好的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奠定重要的基础。当前煤炭企业基建投资管理需要进一步完善企业管理机制、财务制度、科技创新水平、投资风险控制机制,提升煤炭企业基建投资的整体效益。
一、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组织架构
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形成完整的组织体系,对整个基建投资管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能够完善各种体制,推动煤炭基建投资管理水平步入一个新的阶段。煤炭行业发展过程中有其自身的特点,一方面,需要发挥资源的供给作用;另一方面,自身需要不断实现效益,才能实现自身发展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在一起,从而推动煤炭行业的发展[1]。煤炭基建工作对煤炭行业发展会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基建投资管理体制对整个煤炭行业发展不容忽视,需要不断优化体制策略,实现体制创新,推动煤炭基建投资管理各项工作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煤炭基建投资管理部门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组织架构,通过完善组织架构,达到优化投资资源的整体目标。
(一)需要逐步完善投资核算制度
煤炭企业投资核算部门工作对组织投资项目顺利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工作人员需要煤炭基建管理部门进行直接委派,对部门的各项任务进行综合分析,发挥核算职能部门的整体作用。煤炭基建投资核算部门需要按照相关事务的处理办法,参与受委单位的产权变动和投资活动。对资产处置的整体状况进行决策管理工作,同时能够对投资进行经济性论证,为煤炭基建投资管理部门科学投资奠定重要的基础[2]。煤炭基建投资管理体制完善过程中需要对组织结构进行优化,保证投资的资产管理更具合理性、科学性。对投资核算、财务支出、资产使用和财产保管等各个环节进行组织结构建设,完善计量、检验、收发、财经纪律等方面的工作,保证煤炭基建投资管理体制更加完善,各项政策的执行力更加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
(二)需要逐步完善财务管理体制和人员委派制度
煤炭基建投资管理体制完善过程中需要涉及财务往来,因此财务管理制度对企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关系到投资管理的成败。煤炭基建投资管理体制完善过程中需要对会计核算机制进行优化,通过建立完善的监督和指导制度,可以保证财务管理具体工作和企业投资管理的控制、规划、预测和评价模式结合在一起,为制定科学合理的投资经营办法奠定重要的基础。煤炭基建投资管理体制内容建设过程中需要编制符合本行业发展要求的经营预算,同时能够向相关的管理科室下达经营管理整体目标,保证基建投资的各项考核目标能够兑现。煤炭基建投资管理体制完善过程中需要定期向相关领导做工作汇报,对企业会计核算情况和投资管理活动进行指标考核,提高投资的整体效益,为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重要的基础。煤炭基建投资管理部门需要建立完善的人员委派制度,保证投资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实用性。为了提高煤炭企业整体投资信息质量,增强投资人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需要从相关职能部门的投资试点开始,同时逐步推行人员委派管理制度,从而能够形成完善的管理网络,对人力资源调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环境
管理环境对煤炭基建投资管理各项任务顺利完成产生重要的影响,当前需要对加强或者消弱特定政策和程序需要进行规定,加强管理主体职能建设,同时需要依据煤炭企业的实际状况,建立完善的董事会和股东大会制度,充分发挥董事会的潜能和作用,从根本上提高煤炭基建投资管理者的能力和素质。煤炭基建投资管理环境建设的质量,对企业的整体战略目标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煤炭基建投资管理内部环境建设需要从几个方面加强工作。
(一)需要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煤炭基建投资管理体制完善过程中需要加强煤炭企业的管理建设,不断强化相关管理主体职能,依据煤炭企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从实际情况出发逐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提升基建投资的整体效益。煤炭基建投资管理过程中需要对股东或者相关利益集团进行全面的保护,避免主体管理职能逐步弱化的局面,提升基建投资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为煤炭企业全面协调发展提供重要的投资策略支持。基建投资管理过程中需要把管理职能逐步向下延生,对投资经营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博弈规则,把管理控制的整体模式进行优化设计,建立良性循环的投资经营管理策略,同时需要对相关投资部门建立完善的准入和推出机制,提升企业管理的水平和质量。
(二)需要建立完善的责任和信用机制
信用对当前商业社会的影响非常之大,同时也是煤炭基建投资管理工作能够顺利开展的基石,煤炭基建投资管理体制建设过程中需要完善信用机制,提高信用管理的水平和质量,为企业的全面发展奠定重要的信用基础。责任是信用的基础,煤炭基建投资管理部门需要树立责任意识,不论是从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看,还是从岗位与岗位的关系看,其二者之间都是一种责任关系,煤炭基建投资管理体制建设过程中需要把责任意识融入到体制模式中,充分发挥责任、信用作用,提升投资管理水平,为企业获取更多的效益奠定重要的基础。煤炭基建投资管理体制完善过程中需要建立责任可传递性的思想,保证投资管理部门的每一个人都要对内部控制负有相关责任,同时体制建设过程中需要根据工作性质、职责大小、标准要求逐步传递,从而能够形成完善的责任流程和责任体系,对煤炭基建投资管理部门的发展会产生积极的影响。煤炭基建投资管理体制完善过程中需要树立责任可量化的思想,煤炭投资管理责任的实质是保证投资战略目标能够顺利实现,经营管理目标实现煤炭投资管理部门才能获取更多的效益。煤炭基建投资管理部门需要对目标进行逐级量化,保证责任的可传递性得到量化,为投资管理更好的实现责任目标奠定重要的基础。责任的可追溯性对煤炭基建投资管理体制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煤炭企业发展过程中任何的过失行为都是由此产生的,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责任主体和责任人的追究制度,同时还需要包括过失行为和过失责任制度建设。
(三)需要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实务和政策
煤炭基建投资管理需要建立以人为本、知人责任的理念,按照人力资源管理实务进行制度建设,提高人力资源的管理水平,对提升投资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管理者的素质在煤炭企业基建投资管理中发挥关键性作用,因此管理者的素质直接影响到企业战略目标实现,对煤炭基建投资的效果和效率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基建投资工作人员能够胜任投资管理工作,对企业全面协调发展会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基建投资管理制度建设过程中需要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建立完善的福利、培训、雇佣、薪酬、业绩考核、晋升政策,对企业实现投资效益会产生有利的影响。针对当前煤炭基建投资人才缺乏的局面,需要建立完善的人才引进机制,保证各个投资管理岗位能够拥有合适的人才。
三、需要建立有效的控制制度
煤炭基建投资管理过程中需要完善管理环境,同时相关管理部门需要严格执行各种控制活动,从而能够保证控制活动能够与管理层业绩紧密结合在一起,保证各种政策和活动能够得到有效的执行。煤炭基建投资管理过程中需要风险进行有效性控制,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采取必要的行动,煤炭基建投资管理活动需要和实际战略紧密结合在一起。
(一)建立独立内部审计制度
煤炭基建投资管理过程中需要对审计工作进行全面研究,对有价证券、货币资金、账簿记录、凭证、物资采购、定额消耗标准、工资管理、付款流程、赊销流程、客户信用等级进行综合分析,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保证投资的科学性、合理性、有效性。投资账务管理过程中需要坚持准确性、真实性的基本原则。
(二)完善内部检测制度
煤炭基建投资管理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在此过程中需要纳入管理的大量制度和相关实践活动。因此需要通过内部控制制度把各种投资活动监测好,可以更好的提升投资的针对性。煤炭基建投资的内控活动需要能够不断适应新情况和新环境的基本要求。投资内部控制必须能够得到有效的监测,同时保证内部检测核心管理目标能够顺利实施,通过对日常工作进行逐步完善,可以保证内部监测制度能够更加科学、合理。煤炭基建投资检测活动需要和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形成促进机制,通过完善的评估制度,可以对煤炭基建投资管理活动进行综合评价,保证降低投资风险,实现更多的投资效益。煤炭基建投资管理过程中需要从自身实际出发,同时需要考虑投资的成本和效益管理,建立完善的投资管理制度,提升投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关键词:C集团;企业发展;战略
中图分类号:F25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2-00-01
一、C集团投资管理体系介绍
C集团的投资管理体系是伴随着公司发展的历史逐步形成的,是C集团应对内外部环境变化和挑战,结合自身管理经验,不断学习借鉴,逐步建立的具有公司特色的“投资管理体系”。
(一)投资管理基本思路
第一,C集团投资管理坚持“突出发展重点”的原则,以做大做强六大业务板块为核心,以优化产业链条、转型升级为重点,不断推动C集团核心竞争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第二,C集团的投资,坚持合理控制投资规模、正确把握投资方向的原则,投资放在主业或与主业高度相关的上下游产业方向上,同时按照适度相关的原则,投资多元化产业。
第三,C集团的投资管理,坚持不断提高、持续改进的原则,以加强现行投资管理制度为基础,通过多种途径不断提高投资决策、管理、运营和评价的科学性,不断提升投资项目管理队伍水平,完善投资管理体系。
(二)投资管理体系概述
1.投资管理模式
C集团的投资管理实行全过程“闭环式”管理方式,从提出投资项目到项目正常运营的全周期的每个环节都进行监督管理,主要包括三个管理阶段:投资审批管理、投资实施管理和项目运营管理。
2.投资管理制度
C集团按照投资管理的原则,依照上级单位投资管理的相关规定,首先在《公司章程》中明确了集团各级权力机构对投资管理的基本职责;其次,研究制定了《C集团投资管理办法》、《C集团投资监督管理实施意见》、《C集团投资后评价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投资管理制度文件,保证公司的投资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在下属单位层面,明确要求各所属单位在严格执行C集团投资管理规定的同时,应按照本单位发展实际和投资要求制定相应的投资管理制度。此外,C集团还采取定期对投资管理工作人员进行培训、经验交流等方式,实现规章制度的宣贯和管理经验的推广。
3.投资决策审批程序
C集团是2011年实现成功改制的国有企业,正在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集团公司董事会、监事会、经营管理层的新治理架构下,C集团的投资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包括集团总部的投资和所属子公司的投资,根据投资项目分为股权投资类和资本性支出类,再按照投资金额设定不同的审批权限。
投资管理的组织架构分为三级:一是C集团上级单位;二是C集团总部;三是C集团所属子公司。每级机构都设有董事会、总经理办公会、投资管理委员会等投资管理决策机构。通过三级决策审批程序实现投资项目从前期论证到投资批复的管理,确保投资项目可行,风险可控。C集团规划与资本运营部是投资管理的职能部门,负责投资管理的日常工作。
4.投资管理流程
C集团建立了一套较完善的投资管理流程,主要包括项目立项、投资审批、运营监管、项目后评价等。具体流程(举例)如下:
项目立项流程:
与其他投资管理流程相比较,C集团的投资管理流程更注重严谨与高效的结合,力求避免各环节拖沓给投资带来的时间损失和机会损失,同时关注投资风险的控制,由各级审批机构全方位把控投资风险。
二、C集团投资管理体系存在的不足
C集团通过对投资管理工作的分析和总结,认为公司的投资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以下薄弱环节:
第一,C集团对投资项目决策的前期论证尚不规范、不科学。C集团在近几年的快速发展中,运用合作、参股、重组等多种方式完成了多个投资项目,从投资的效果来看,大多数投资项目都实现了预期的投资目标,但也有部分项目投资效果不理想。回顾投资项目的论证和决策过程,认识到,由于缺乏投资管理工作的经验,对前期可行性论证工作不够重视,使得少数项目在决策前期,论证不够规范、科学,甚至夸大了投资收益和回报。特别是当企业面对短期机会、快速决策的投资业务时,前期论证的不充分、不规范、不科学,对投资决策的形成产生了不良影响。
第二,C集团投资尚不能很好的满足公司主业发展的战略要求。C集团公司近年来实施的多个投资项目虽然基本达到了预期投资目标,但也有少数子公司片面追求短期经济效益,缺乏明确的投资规划,投资没有计划性和系统性,使投资的作用大打折扣,或者有的子公司对自身定位不清晰,没有专注主业的发展。因而目前C集团公司的投资还相对分散,不能达到高度集中,不能突出满足重点主业方向的发展要求。
三、C集团投资管理改进策略
(一)坚持投资活动与发展战略相契合
C集团公司应通过打造从战略出发、全过程管理的闭环投资管理体系。C集团投资活动要根据公司战略规划的总体要求,围绕加快构建核心业务板块、完善产业链条而展开。C集团应不断增强企业投资活动与集团发展战略的契合度,建立“规划、计划、项目”间有机衔接的理论架构和方法体系,保证公司的投资能够满足战略发展要求,使投资工作有效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关键词:对外投资管理 提高投资收益 方式分析
对外投资是当前企业发展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企业要想保证竞争力,必须提高自身发展能力。企业的成功不仅要完善管理体系,改善管理模式,还要加强企业间的交流合作。适当的进行对外投资不仅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本身收益,同时还可带动相关经济的发展,促进经济有条不紊的持续增长。
一、企业投资存在的问题
企业对外投资是保证企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企业除了搞好自身经营外,通过对外投资直接控制其他企业,实现本企业经营和获取利益的目。但是企业在对外投资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投资的质量和效果,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
(一)调查研究不充分
为了保证投资过程中的顺利进行,在投资体系实行之前必须对投资对象进行细致的分析和研究,包括政策完整性、投资效果、利益收入等,对此类环节要进行细致的调查,保证投资的正确性。但是在实际调查过程中,有的企业为了节省时间,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对此环节忽略不计,一味的追求经济效益,目光短浅。很多企业在调查中草草了事,对关键环节没有引起重视,根据简单的调查报告编制可行性研究体系,研究体系与实际情况却相差甚远,产生了很多的潜在危险。尤其在矿业开发合作中表现的较为突出,往往投资者对勘查区内的地质情况及工作程度不进行深入的调查,即开展风险勘查合作,盲目的投资行为给企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二)管理措施不到位
企业的高效运转,除了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更重要的是管理者正确的管理模式。企业对外投资具有一定的风险性,要求企业管理者加强管理举措,建立风险预防保证体系,建立专业的管理指导队伍,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企业出于自身考虑,采用以偏概全的管理模式,导致管理体系漏洞百出,损害投资者的经济效益。
(三)投资收益不理想
企业的一切改革措施都是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但是在投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投资效果不理想,导致企业“赔了夫人又折兵”,究其原因是主要是企业对市场经济的变动把握不准,相关管理措施不到位,措施不得当。
二、如何提高企业投资利益
针对当前企业对外投资存在的种种问题,国家相关管理部门和企业本身必须及时采取措施,认真反思和探索,找到关键所在,尽量提高企业的利益收入。
(一)选择适合的投资对象
在对外投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选择有潜力的合作伙伴。企业在对外投资之前要进行细致的调查研究,选择多个企业对象,对每个企业的内部发展体系,管理体系,管理模式,进行综合调查,选择有发展能力、有潜力的企业进行投资,在今后发展进程中有助于企业综合能力的提高,带动企业经济增长。
(二)制订合理的对外投资政策
企业的成功除了内部管理模式的完整,同时取决于决策的正确性。企业在对外投资进程中必须采取正确的投资政策,正确的决策是保证投资体系政策运转的关键所在。投资政策的制定要结合本企业的当前发展水平,对企业内外部进行系统的调查,从企业自身出发,建立合理的发展战略。建立专业的评估团队,充分把握投资项目的收益和风险,为了保证决策的合理性,在评估基础上,必须积极组织专家团队广泛听取专家的意见,一切按照企业的内部管理流程进行,加强审核,慎重决策,要保证是大多数人的共同意见,同时公司管理人员要有良好的组织能力,保证企业内部人员的沟通交流,避免企业负责人的单方面决策。
(三)实行专业化投资管理制度
实行专业化投资管理制度是保证对外投资顺利进行的关键所在。企业要加强内部管理,规范管理制度,建立责任考核制度和相关监督体系,在投资管理过程中,实行适当的奖惩制度,加强企业员工的监督能力,力求保证工作人员各司其职,掌握每个工作程序,争取做到最低的成本投入,获得最大的经济收益。
(四)加强对外投资的财务管理
企业资金的政策运转是保证企业正常运行的关键所在。企业之所以实行对外投资管理,就是要不断扩大其经营规模,提高企业内部生产率,提升生产水平。企业要有针对性的加强财务管理,保证资金的正常流转,提高审批制度,建立内部资金管理控制体系,坚决抵制各种不良消费,对管理人员加强监督,保证资金管理的透明性,提高资产利用率,保证资金的正常运转,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三、结束语
企业实行对外投资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针对企业投资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企业领导必须对此引起重视,从企业的实际发展水平出发,建立完善的风险预测体系,保证投资进程的顺利进行。同时在投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对投资对象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制订切实可行的投资方案、建立完善的投资风险评估体系及收益评价体系,保证投资决策的正确性。对投资项目管理时,要加强投资项目的动态跟踪,严格控制资金的流动性,确保项目的实施进程与资金投入相匹配。加强企业对外投资管理是企业提高经济收益的重要方式,是企业提升综合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企业的发展需要高度重视对外投资管理的重要性,要制订科学的投资管理制度,对资源、市场、人力等外部环境充分的调查研究,确保企业投资收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董爱国.加强对外投资管理,提高企业投资收益[J].苏盐科技.2012(12).78-80、190-192
[2]张宇琪.上市公司对外投资内部控制的信息披露及评价研究[M].太原理工大学,2013(12).90-92
关键词:医疗;专用设备;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事业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也在市场经济中不断完善,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范围在不断扩大,按现行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医院固定资产分五大类,房屋及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图书、其他固定资产。作为医院固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设备的比例数量也在日益加重,以我们医院为例,目前在册固定资产已经达到了近10个亿,整个集团的资产更是达到了20多亿。专用设备约占医院固定资产的54.93%。医院是广大人民群众健康、生命的保障,而医疗设备是医院医疗实践、科学研究、医学教育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医疗设备的数量和质量是直接衡量医院技术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这样庞大的医院资产需要科学管理,合理投资。作为行政后勤管理部门如何加强医疗设备管理,合理完善医疗设备投资,提高医疗设备利润率,对提高整个医院管理水平、保障国有资产安全和推进社会和谐都有着重要意义。
1医疗专用设备存在的现状
目前医疗专用设备管理较以前,有一个很大的改观,专用设备信息化管理受到医院领导和各科室职工的支持和重视。但年度资产清查结果显示,专用设备管理存在的缺失也显而易见。个别大型设备闲置、利用率低下,资产账实不符。
1.1设备闲置、利用率低下
目前各家医院还存在医疗大型设备盲目、重复投资现象。医疗大型设备盲目、重复投资必然引起设备闲置、利用率低下。造成盲目、重复投资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
(1)国家设备投资管理办法缺失。投资规划正处于新老交替时期,容易引起个别大型设备存在重复投资现象。目前国家卫生部大型医用设备管理办法是在1995年颁布,当时对各家医院在医疗设备配置和管理取得一些进展,建立了基本设备管理框架,投资管理和技术管理有了规范,建立了医疗设备投资管理制度,其投资标准对各地医疗行业的设备配置起到指导作用,盲目投资设备的现象有所缓解,设备分布得到改善[1]。但是随着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先进的医疗设备对提高疾病诊断率、治愈率及增强综合竞争力越来越发挥重要的作用。为顺应发展等需要,各家医院每年都投入大量资金购置设备,特别是大型医疗专业设备不断引入。但是大型医疗专业设备投资高,回收时间跨度长,不合理投资引起利用率低下,另一方面引起诱导消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院效益和健康发展。
(2)投资医疗设备可行性调查论证不全面,效益评估相脱节,使医疗设备盲目或重复配置。对设备投资的审批有时把关不严,可行性论证核实也形同虚设,往往有走过场现象,申报审批过于简单,致使盲目、重复投资的情况发生。专业设备利用率较低。跟风购入的一些专业设备不符合当地生活水平,医疗水平,技术水平,导致设备闲置或使用率低下无法开展正常工作,投入了大量资金引进的设备,却产生不了预期的效益;长期闲置或使用率低下,等资产年限到了只能报废,致使大量国有资产流失。有的由于对设备投资可行性分析不大重视,造成设备购置可行性分析不全面;有的由于个人利益驱动,常常在没有经过科学可行性论证,效益评估情况下便盲目引入,造成重复投资;有些对飞速发展科学前景合理估计不到位,虽然调查分析还较详细,但受地区局限性客观因素影响,使设备投资不久后,就落后或者被其他先进设备取代,尤其是电子设备,更新换代比较快。
1.2资产账实不符
医疗专用设备管理是一项不容易做好的复杂琐碎工作,从每年的资产清查看,易产生资产账实不符的有以下几种情况。(1)设备所在科室变动导致账实不符。因设备调拨制度不够完善,手续较烦琐,加之设备科室变化,如科室合并或拆分,有些科室工作较忙,对医疗设备调拨移交手续不大了解和重视,有了问题科室之间互相推诿,引起资产账实不符。(2)设备借用手续管理松散引起账实不符。随着医疗集团发展,由于医疗上的需要,院区之间设备借用增加,设备借用手续不落实,借用手续执行随意,往往使一些小型、方便移动的设备很难管理。(3)设备维修登记被忽视,引起账实不符。设备维修登记管理比较轻视,科室设备管理员或经手人变动,设备维修登记没有跟进容易引起账实不符。(4)设备报废不实引起账实不符。有些专业设备报废过于随意,个别资产保管员思想上不够重视,觉得我们又没拿回家就没事,有些仪器设备稍有毛病还没达到报废标准动不动就报废或利用率不高放着碍事,达到一定年限后说报就报废了,甚至有的设备报废没有走正规程序,缺乏约束机制,引起医疗设备报废不实,国有资产流失,引起资产账实不符。
2医疗设备管理缺陷对策探讨
(1)尽快出台符合医学科学技术发展的国家设备投资管理办法,对医疗行业的设备配置起到指引作用,控制盲目、重复投资。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委员审批应当严格把关,如对投资设备申报内容过于简单,没有对设备作购入前的可行性分析,没有充分了解患者的需求、接受程度及自身条件包括资金、技术、人员等情况做全面的了解,缺乏充分的市场调查的情况、论证不到位的投资应当核实了解,减少盲目或重复投资造成的设备使用效率低下,设备闲置,资源浪费等情况。
(2)严格执行医疗专用设备管理制度,管理部门联合科室健全完善医疗专用设备调拨管理制度、借用管理制度、维修登记管理制度、报废管理制度,管理制度要规范各个细节,对任何一个漏洞都不放过,还要做到明确、方便执行。如成立一个固定资产管理责任组,成员包括分管责任院长、财务科长、仓库保管员、物资会计及各科室的兼职资产保管员组成,先由责任组管理者制定各种管理制度及制度的落实和检查监督,明确责任,制度到人,再由仓库保管员和会计主导进行至少每年一次的实物盘点,不定期对专业设备进行抽查,科室兼职保管员负责5万以上大中型仪器设备的领用、使用记录、维修记录、转移报损等保管登记备查登记簿,详细记录固定资产从领用、维修、报废的生命周期,即保管了资产也对资产的使用效益进行了跟踪。各科室要及时对转移、借调、维修、报废办理移交手续以便做到账实相符,账账相符。
(3)加强重点培训,全院普及,落实固定资产的管理责任。对医院固定资产实现全生命周期核算和管理,需得到医院全体员工的支持,开展多形式的培训,全员重视提高员工保护国家财产意识。界定与落实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的责任意识,起到相互监督,层层控制的作用[2]。综上所述,医疗专用设备在医院发展医疗事业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医疗专业设备管理,提高资产利用率是保证医院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是社会民众健康的基础保障,也是目前卫生经济体制改革的基础。搞好医疗专用设备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实现资源优化配置,降低设备运行成本,提高设备运行效益,是每个医院面临的头等大事,建立良好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提高医院的竞争力,促进医院健康发展[3],还要靠大家不断探索和努力。
作者:傅海蓉 郑静 单位:浙江省台州医院
参考文献:
[1]梁擎宇,仇玉兰.大型医疗设备管理现状分析[J].山西医学杂志,2014(2):341-342.
关键词:固定资产;企业发展;投资管理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企业现代化程度及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即为固定资产,在企业的运行和发展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获得生存必须保证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的价值。对固定资产投资进行科学管理能使固定资产的完整性和安全性获得保障并使其效能获得充分发挥。
1、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
1.1领导重视程度不够
在企业的现实经营中,营业收入、利润总额、投资回报等常被列入企业年度考核的指标,而对于固定资产,企业领导只关心是否还存在、是否还具有使用价值,只要能安全运营,满足生产需求即可,往往忽视了对固定资产投资内在价值的管理,对其投入与产出缺乏科学的衡量标准,更缺少对固定资产保值增值的深层次探讨。
1.2短期行为,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
一般来说,对于集团公司整体而言,通常按照相应的监督管理权限,侧重考核绩效成绩,往往不会干涉子公司和分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但是在资产处置方面,集团公司总部依然具备管理权。这样一来,由于下属公司没有充分了解到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在日常的经营管理中,为了能按时完成任务,实现公司效益的最大化,往往会在较短的时间之内,最大限度的发挥固定资产的功能,甚至还会出现运转超负荷的现象,并且在完成生产任务之后,也不重视固定资产的维修和保养,在一定程度上埋下了安全隐患,有可能给公司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1.3帐外资产的形成
一般来说,对于集团公司而言,在固定资产的管理方面,往往是依据同一原则统领全局、按照同一标准统筹平衡,相对忽略投资需求的差别化,这样一来,就会限制子公司和分公司的资产购置,由于一些设备与子公司和分公司管理者的生活、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子公司和分公司的经营者在利益的驱使下,为了满足自身需求,在实际的工作中,就会采用不符合管理规定的方式,购置一些与企业生产无关的资产,比如空调、摄影器材、投影仪等办公用品。一方面让总部无法察觉,另一方面又实现了自身利益。正是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往往会导致企业集团高额帐外资产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财务管理的正常有序进行。
1.4缺乏科学的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结构
大多数中小型企业都没有制定有关固定资产投资的管理制度,投资管理有的企业即使有相关的制度,也没有得到有效执行。投资管理另外中小企业由于人手少,投资管理一般都不配备专门的固定资产投资管理机构和专职资产管理员,也不定期进行财产清查,这样就不能及时的清除掉那些损坏、丢失以及转移的固定资产。
2、加强企业资固定产投资管理的具体对策
2.1加强资产规章制度建立工作
企业资产规章制度对资产管理各方面都是有所规定的,包括对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对外投资等不同种类资产的规章,还包括资产购置、验收、日常管理、服务维护等不同环节的管理规定,同时还有对资产管理岗位职责的规定。资产规章制度还应该是动态的能根据资产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适时的进行更新。只有完备的资产管理制度,才能有效的规范资产管理工作,资产管理才能做到有章可循。
2.2转变企业财务管理中各种观念认识
新时期下,投资企业的资产由传统的物资资本积累向知识资本积累转变,这样的财务环境要求我国投资企业建立新的财务管理观念,使得投资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不能够真确认识投资企业的财务管理重要性。因此,投资企业应该重视对知识资本的利用,使得投资企业能够持续发展,从而提高投资企业的市场价值。投资企业要想提高财务的管理水平,首先应该转变企业财务管理中各种观念认识,并以知识资本保值增值为前提,从而制定有形资本与知识资本组合的财务管理策略。
2.3构建健全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制度、机构,确保固定资产投资的合理、科学
受到资金与企业规模的制约,企业在固定资产投资管理以及决策等方面都处于弱势阶段。所以,一定要重视对固定资产投资的管理,构建健全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制度、机构,包括工程的项目规划、概预算控制部门、内部投资主管部门,构建管理办公室等等,同时还要明确相关岗位职责以及形成的权限,完善监督机制。加强项目决策的控制,确保决策的合理性、客观性、科学性,杜绝无效的投资。
2.4定期盘点,引入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
企业应将固定资产的管理作为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并要求相关人员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至少每年盘点一次,有条件的企业尽量要求相关人员每月盘点一次固定资产,以确保固定资产的实际数量和增减情况与账面记录相符,若盘点中账实一致,则将无差异的数据信息作为固定资产后期对账的期初数据,若盘点中出现账实不符的情况,必须及时查找原因,以确定是否有固定资产未入账或是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过程出现问题,一旦查出问题所在,必须快速给出应对方案,制定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相应的改进措施,以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与此同时,由于部分企业固定资产种类繁多、规模较大,可以引入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以取代手工记账,通过条形码技术等信息技术全程监控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及报废等整个过程,用信息化的手段来提高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水平。
2.5以系统思想指导固定资产投资管理队伍建设
加强参与固定资产投资相关人员的教育、培训,增强系统意识和全局意识,提升管理能力。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参与者是其责任体系和组织机构系统的基本组成元素,参与者的素质直接影响到项目实施优劣,甚至成败。参与者可分为一般参与者和专职参与者。对于一般参与者,需进行国家、行业有关固定资产投资的法律法规的普及,进行行业规划、投资政策的宣贯和解析,以及进行单位相关制度和作业文件的讲解和培训;对于专职参与者,除上述内容外,应鼓励其进行所从事专业或相关专业的自学和深造,鼓励其参与从事业务的相关资格认证(如项目管理工程师、注册造价师和招标师等)。
结束语
固定资产的投资是企业所有资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生产活动能否顺利进行,如果企业拥有较高的固定资产投资管理水平,不但会大大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而且还会极大的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相反的,如果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存在许多问题,不但会对企业的固定资产造成损失和浪费,同时还会降低企业的生产能力,进而给企业带来损失。因此解决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管理效能,对企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陈琅.投资管理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投资管理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10:78-79.
一、初识企业金融投资管理
企业金融投资管理指的是投资公司科学确定自身资产投资方向、选择合理投资方式、开展适时投资、制订投资管理程序的过程,以此得到一定的经济收益。在实际操作中发现,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可以利用购买债权或股票的方式开展投资,但不论企业选择哪种投资策略均需提前开展市场调查,掌握当前各种不同投资方式的盈利情况,结合企业实际生产情况与自身特点,选择合理的投资方式。企业拥有合理的投资管理方式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经济收益,推动企业的健康运行,因此企业金融投资管理在企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提高企业金融投资管理水平的策略
提高企业金融投资管理水平可以推动企业的稳定运行,笔者认为提高企业的金融投资管理水平可以着重做好下面这些工作,有利于实现金融投资管理的妥善开展。
(一)高度重视金融投资中的风险
企业金融投资管理主要涉及下面这些环节:制订投资政策、开展投资收益研究、建立投资组合、完善投资组合、开展投资评估。而制订投资政策是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其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只有结合当前市场运行情况制订合理的投资决策,才能保证后续工作的稳定开展,为企业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投资决策的制订面临着诸多问题,一旦投资决策出现失误则会导致投资失败。因此在制订投资政策时,不但要深入研究当前国家经济政策,而且还需掌握当前市场经济运行状况,准确评估当前投资风险,建立完善的投资管理制度。笔者在调查中发现,企业在投资管理过程中,必须要提前意识到投资中存在的风险,及时制订风险管理制度,才能在遭遇各种风险时,及时采取针对性应对措施,减少经济损失。
(二)引进高素质管理人才,提高投资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
当前,人才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具有核心性作用,哪一个企业拥有了高素质人才,则意味着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因此企业必须要将人才开发放在第一位,在开展投资过程中,不但需要一定数量的投资资金,而且要求投资人才进行全面研究。人才是每一个行业得以健康发展的前提,在企业稳定运行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得到高素质投资管理人才,企业不但要利用招聘的做法鼓励高校毕业生加入,而且也要针对现有企业投资人才开展培训,如为了得到高素质人才可以利用提高薪资待遇的做法,才能帮助企业投资拥有明确的投资方向,使企业投资获得更高的收益。
(三)企业要高度重视预算编制工作
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必须要高度重视预算工作的开展。企业要将预算编制工作置于各项工作之首,而企业开展合理的预算可以为金融投资进一步夯实根基:第一,企业预算工作人员要提前开展市场调查,才能保证企业预算具有更强的实用性与针对性;第二,企业预算一旦确定则不能随意更改,在遇到特殊情况必须修改时一定要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才能保证预算工作在资产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推动金融投资的稳定运行;第三,一旦发现下属部门在预算中出现弄虚作假现象必须要严厉惩处。预算编制要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进行,不得受人为感情因素的影响;第四,预算项目要清晰明确,不但可以依据预算准确考核不同部门的工作绩效,而且能够保证下属部门工作的顺利开展,有效制约下属部门的行为,使企业资产发挥更高的作用。提高企业预算编制管理水平可以解决金融投资管理的后顾之忧,保证企业投资管理工作的顺利推进。
关键词:中职学校 财务管理 探讨
在实践过程中中职学校财务管理面临一些问题,比如财务管理制度建设不足、投资效率低、财务控制力度不够等问题。因此,中职学校的财务管理存在着若干问题。随着中职学校竞争的加剧,学生对中职学校科技创新能力要求较高。解决中职学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升中职学校财务管理能力,对于中职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素质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财务管理概述
财务管理指的是学校进行资金管理、结算,开展相关财务活动的一系列工作总和。从根本上讲,学校财务管理的终极目标就是让学校资金利用最大化,成本最低化。学校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校的整个管理水平和运作过程。具体而言中职学校财务管理可包括投资管理、融资管理、资金分配、营运等多个方面。所谓投资管理是指学校将闲置的资金投入到有可能盈利的业务中去,其目标是为了风险最低化,收益最大化。所谓学校的融资管理是学校为生产经营活动而筹集资金的活动和行为,可分为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
二、中职学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中职学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力度明显不足、投资效率低、随意性大,财务控制不严格等方面。
(一)中职学校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力度明显不足
制度建设力度不足是中职学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一大问题。一者,很多中职学校并未建立或完善一整套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因此并没有一整套严格的标准来规范,所以这些学校的财务管理往往处于混乱状态。二者,即使有的学校建立了完备的规章制度,但由于监督机制并没有建立起来,所以这些制度也往往流于形式,对于财务管理的约束力度不够,对于财经纪律的执行力度也差强人意。所以,中职学校财务管理制度的建设不足,往往造成了中职学校财务管理上的混乱。
(二)投资效率低、随意性大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很多中职学校基于提高自身竞争水平的考虑,着手多种经营,一些投资项目也因此得以上马。然而由于中职学校财务管理水平不高,优秀管理人才欠缺,现代化的财务管理技术没能应用,投资论证也不够,很多学校的投资效率十分低下。更有甚者,不少学校花费巨资投资生产,最终落了个竹篮打水一场空,濒临破产的危险。部分中职学校不能着眼于长远,只是片面追求短期利益,越是这样,面临的风险就越大,由于筹资融资较难,资金难以满足投资所需。为弥补缺陷,学校力求尽快收回投资,恰恰又造成了投资的盲目性,这就陷入了一个怪圈。
(三)财务控制力度不够
财务控制力度不严是中职学校财务管理中面临的一大问题。目前由于财务会计制度的运作不规范,导致一些中职学校的财务控制力度不够。除此之外,很多中职学校的负责人众多权力一身,导致其在经营决策和财务决策方面随意性较大,拍脑袋决策者比比皆是。这就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的财务控制力度。
三、中职学校财务管理的相关对策
做好中职学校的财务管理要从不断完善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提高投资效率以及加强财务控制力度等方面做起。
(一)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是解决中职学校财务管理问题的第一大步骤。如前所述,制度建设力度不足是中职学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一大问题。所以,一定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财务管理制度。首先,对于那些财务管理制度没有健全的学校,一定要建立健全。其次,对那些已经建立起来的规章制度,一定要确保中职学校的所有人员严格执行。再次,要杜绝财务决策的随意性,确保所有决策都按照规章制度办事。
(二)不断提高投资效率
不断提高投资效率是解决中职学校财务管理问题的第二大步骤。如前所述,由于中职学校财务管理水平不高,优秀管理人才欠缺,现代化的财务管理技术没能应用,投资论证也不够,很多学校的投资效率十分低下。所以不断提高中职学校的投资效率至关重要。下一步,一定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是要完善学校 投资的决策程序,防止拍脑袋决策。二是要加大对中职学校投资的前期论证。三是要做好中职学校投资的事后追责。
(三)加强中职学校财务控制力度
加强中职学校财务控制力度是解决中职学校财务管理问题的第三大步骤。中职学校必须严格根据财务管理的内在规律办事,大力加强财务管理组织机构和工作体系的建立,分工协作,各司其责,加大对中职学校的财务控制力度,唯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加强中职学校财务控制力度。
综上,学校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校的整个管理水平和运作过程。中职学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力度明显不足、投资效率低、随意性大,财务控制不严格等方面。做好中职学校的财务管理要从不断完善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提高投资效率以及加强财务控制力度等方面做起。我们相信,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做好学校财务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张俊芳.浅谈我国中职学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基本对策[J].现代商业,2008.29(2):221-222
[2]王晓艳.浅析我国中职学校财务管理的缺陷及解决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8.5(11):321-322
一、房地产企业资金管理的重要性
房地产企业是一个对资金高需求的行业,从项目初期的土地取得、产品研发设计、建安装到产品策划销售等一系列制作销售过程都需求大量的资金投入。企业不仅需要投入初始资金,还需要将后续的预售款继续投入到开发中,这与一般的生产型企业是有本质区别的。作为房地产投资人首先需要取得几亿甚至数十亿的资金用于土地款的支付,对于项目开发的资金可以通过金融机构的贷款筹集。根据央行2003年121号的规定,“对于未取得土地所有权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不得取得房地产开发贷款”。因此筹集一笔巨款用于购买土地已成为众多房地产企业的头等大事,目前我国中小房地产企业由于缺乏资金已逐步淘汰或被大型企业兼并。
二、介绍房地产企业的资金管理内容及建立健全资金管理制度的必要性
房地产企业资金管理主要内容包括资金的筹集、资金的安排和使用、资金安全管理及结余资金的再投资管理四部分。
1.资金的筹集。房地产企业的融资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筹集初始投入资本,第二阶段筹集开发建设期的资金,第三阶段筹集完工后的营销管理资金。大型集团化的企业对于首期投入资金多通过集团公司的授信贷款或企业之间的股权合作资本筹集。后续的开发资金主要通过银行的开发贷款、流动性贷款,以及通过证券市场取得的信托、债券或股权资金,还可以向非银行其他金融机构或民间资本。总之筹资对于房地产企业而言是重中之重的大事,不能筹集到资金企业就面临着淘汰或项目停滞,因此筹集资金是房地产企业资金管理工作的头等大事,是资管理工作的关键工作。房地产企业的资金管理制度中应明确规定筹资渠道、资金成本率、资本结构和抵押担保要求,防止违规融资给企业带来风险。
2.资金的安排和使用。房地产企业的资金使用,房地产企业取得了各期的资金需要按规定用途使用,比如第一阶段的资金主要用于支付土地款、税费及各项市政配套费用等;第二阶段资金主要用于建设期的建筑安装费、管网配套、景观园林、公配建设等制造成本的支出;第三阶段资金主要用于营销广告、物业客服及售后维护等到支出。各阶段资金必需严格按用途使用,不得串用否则会给项目开发带来严重后果。开发建设阶段的资金安排和使用是保障房企稳步成长的关键工作,是资金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贯穿整个开发过程。资金管理制度中应包含预算、结算、对外提保、货币资金管理、资金安全等制度,明确工作流程、建立授权审批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只有健全了管理体制才能实现资金的合理使用,实现降低成本的目标。
3.房地产结余利润资金的管理及使用,一般而言当项目全部竣工并销售过70%左右,企业基本上已收回了全部投资款,后续的支出主要为营销和管理费用支出时,企业资金开始有盈余,后续的销售多为利润产生阶段。销售回笼资金用于支付各类税款、管理费用和营销费用后再用于归还在建工程贷款和利息后的余额后为投资回报资金,房地产企业应合理规划利润资金主要用于项目的再投资,方能使企业生生不息、否则一旦利润消蚀殆尽企业也就走向了灭亡。后续资金的管理对房企来说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是资金管理工作的标志性工作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在资金管理体制中应包含建立合理的利润分配制度、再投资决算制度,明确利润的再投资使用管理,提高利润资金的效益防止利润流失。大多数中小房地产由于缺乏利润再投资管理导致资金流失或低效益化,已无力再继续新项目的开发企业只能被市场淘汰,所以再投资管理作为资金管理的重要内容正是能够很好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案,是资金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总之,加强中小型房地产企业的资金管理,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国民经济稳定增长的要求,健全的资金管理制度势必让中小房企稳步发展,对社会安定创建和谐社会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2003年央行121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
[2]王浩明:《集团企业资金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投资;企业;政府;改革q
一、投资管理体制现状
投资管理包括政府对企业投资行为的管理和对政府自身投资行为的管理两个方面。当前,各地政府对企业投资管理是依据《国务院关于深化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进行的。对企业投资项目区别不同情况实行核准制和备案制,政府投资主管部门仅对重大项目和限制类项目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角度进行核准,其他项目无论规模大小,均改为备案制。对外商投资项目和境外投资项目一律实行核准制。现行企业投资管理体制中主要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是审批环节多。一个企业投资项目从申请到竣工验收,审批流程涉及发展改革、城乡规划、国土资源、环境保护、住房城乡建设、水利、消防、卫生、气象、地震、安监等20多个部门多个环节,按法定时间计算,至少需要310个工作日;二是审查内容繁。很多部门在办理各自环节时,除规定材料外还要求企业额外提供其他材料;三是审批自由裁量权较大。一些事项审查标准不太清晰,审查行为主观随意性较大;四是前期工作耗时长。一些审批事项中,自由裁量权较大,难以约束在法定时间内完成,有的审批部门甚至以人手不足为由擅自延长办理时间;五是部分审批事项变相收费。有些中介服务机构是隶属审批部门的企事业单位,搞独家经营、垄断经营;六是重事前审批,轻事中事后监管。
目前,政府对自身投资行为的管理仍沿用传统的审批制。一个政府投资项目需依次审批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核工程概算、预算、结算和竣工财务决算。现行政府投资管理体制中主要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是政府与市场范围边界不清,政府投资“缺位”和“越位”现象时有发生。一方面政府投资不恰当地进入商业地产等一般竞争性领域与民争利,另一方面教育、医疗、住房保障等公共服务和民生领域政府投资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投入不足问题;二是政府投资决策机制不健全。政府投资决策过程缺乏专家咨询和公众参与,公开透明、科学民主程度不高;三是政府投资资金管理部门化、零碎化,政府投资事前没有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对投资规模和结构说不清楚,难以做到“看菜吃饭”,实行总量控制,统筹安排、合理使用各类政府投资资金;四是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不专业,建设实施方式单一,个别项目“三超”现象严重,投资效益低下;五是政府投资责任追究制度缺失,投资失误没有纠偏制度保障;六是政府投资补助管理灵活性不够,投资安排与实际需求脱节,基层政府和项目单位不能根据实际情况变化优化安排、调整使用。
二、深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总体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在新一轮的投资管理体制改革中,建议按照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的要求,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积极转变政府职能,一方面,要系统性、全流程改革企业投资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政府对微观事务的干预,进一步落实企业投资主体地位,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构建市场开放公平、规范有序,企业自主决策、平等竞争,政府服务高效、监管有力的新型企业投资管理体制;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政府投资体制,规范政府投资行为。合理界定政府投资范围;健全政府投资项目决策机制;规范政府投资资金管理;简化和规范政府投资项目审批程序,合理划分审批权限;加强政府投资计划管理;改进建设实施方式,全面推行代建制;建立完善政府投资责任追究制度,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效益,构建决策科学、执行有力、责任清晰、监管到位的新型政府投资管理体制。
三、深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政策建议
(一)针对企业投资管理体制改革的政策建议
1.试点取消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允许个别地区先行先试,为全国做压力测试。对试点区域内企业投资项目进行分类改革,其中不涉及公共资源开发利用的项目一律取消核准,改为备案管理,涉及公共资源开发利用、具备一定投资回收能力的项目改为竞争性配置,从而形成以备案制为主的企业投资管理体制。
2.改革企业投资项目备案制。简化企业投资鼓励类、允许类项目备案手续,推行网上在线备案,所需提供的书面材料全部改为网上报送,逐步实现足不出户办妥备案。备案系统与工商、公安等系统联网确认企业信息的真实性,项目是否予以备案的信息即时发送企业并同时送各有关部门。企业应如实填报备案内容,并对备案信息内容真实性负责。制订出台全国统一的备案政策法规,杜绝变相审批,实行真正意义上的备案制。
3.实行公共资源竞争性配置。创新管理,取消暗箱操作。对涉及公共资源开发利用的经营性项目,将原实行的“先到先得”做法改为政府通过制定规划,确定开发建设总量,做好重大项目布局,明确技术标准、准入条件等,采取公开招标等方式选择投资主体。各类企业公平竞争取得开发经营权,依照约定自主开展投资活动。政府为各种所有制企业创造一视同仁的投资环境,为民间资本进入垄断行业创造条件。
4.强化规划体系的指引作用。强化规划的法律地位,充分发挥规划对资源配置的导向作用,构建科学、合理的规划体系,加强规划编制和实施的管理,增强规划对企业投资行为的指导性和约束性。深入开展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扩大公众参与和民主监督,加强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规划与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规划在产业政策、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衔接,明确建设总量目标、区域布局和开发时序,实现投资建设“一张图”管理,指引企业开展投资活动。
5.优化企业投资审批流程。按照“凡是能够通过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达到管理要求的,凡是能够通过事后监督达到管理目的的,凡是能够通过市场机制和行业自律达到管理效果的,一律取消审批”的要求,政府各部门重新梳理现行政策,改革传统审批模式,建立高效便捷的“并联”办理流程;创新管理模式,引入法定机构,把大量繁琐的报建和验收事项逐步标准化、规范化和便捷化。
6.建立“指导、服务、监管”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按照政府依法行政、企业自我约束、社会协同自治的原则,使企业成为投资项目决策的主体,政府成为监管的主体,逐步实现管理主体由以政府为主向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共同管理转变;管理重心由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管理方式由行政审批向标准化、精细化、专业化服务转变。
(二)针对政府投资管理体制改革的政策建议
1.科学界定投资范围。政府投资主要用于关系国家安全和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基建和社会领域,包括加强公益性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欠发达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推进科技进步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凡能够由社会投资建设的项目,尽可能利用社会资金建设。
2.健全投资决策机制。推行政府投资项目咨询评估、公示和听证制度。项目审批决策前要求经过符合资质要求的工程咨询机构的评估论证。对经济、社会和环境有重大影响,涉及重大公共利益的项目,在审批决策前面向社会公示或组织听证,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充分发动专家学者和社会公众参与政府投资重大项目决策,创造条件让群众监督政府,提高政府投资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
3.加强投资计划管理。按照量入为出、统筹平衡、保障重点的原则,编制统一的政府投资计划,合理确定政府投资规模和方向。政府投资计划须报同级人大审查批准。政府投资计划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任何单位和个人缺乏法定理由,未经法定程序,报经法定机构批准不得擅自变更,确保政府投资计划有效执行,实现政府投资有计划、资金有预算、审计有依据。
4.加强项目建设管理。严格执行招标投标、政府采购、工程监理、合同管理、项目法人、资本金等项目建设管理制度。实行项目建设单位主要领导负责制,对项目质量、安全、进度、造价管理等负责。对政府投资新建、改建、扩建的非经营性项目全面推行代建制。严格执行无现场签证管理制度。项目按批准的设计文件建成并符合验收标准的,应及时组织验收并办理固定资产移交手续。实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制度和项目后评价制度。
5.严格投资责任追究。制订出台政府投资项目责任追究管理制度,以项目建设单位为监管追责重点,将政府投资责任落实到项目建设全过程和所有涉及政府部门、中介服务机构及人员,实行项目单位主要领导负责制,由纪检监察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对政府投资项目中出现的违法违纪行为,依据相关规定追究相关单位和个人的责任。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实现政府投资责任清晰、追责有据,建立健全政府投资监管体系。
6.改进补助管理方式。将中央和省级政府各类投资补助资金安排,由现行事前审批项目改为确定投资目标、原则和标准,并纳入同级政府投资计划,由市县政府按照政策导向和资金管理要求分解落实到项目,中央和省级政府有关部门加强事中、事后监督检查,发挥市县政府主观能动性,强化项目单位责任。
参考文献
[1]马秀岩.投资经济学[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2]陈晨.中国投资体制改革中的政府职能定位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3]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投资司.投资体制改革[M].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
针对乡镇企业的特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基础工作主要包括:
(1)原始记录制度。要统一各项原始记录的内容、 格式和填制方法,对原始记录的签发,传递程序,汇集、反馈,均要明确有关人员职责,确保原始记录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靠性,这是做好内控工作的前提。
(2)财产管理制度。所有库存物资、委托加工器材、在途材料、燃料、低值易耗品、外购商品、自制半成品、产成品以及发出商品的管理,都要详细订出规定,要求有章可循,便于操作。
特别是对固定资产的购建、调拨、出售均要建立台帐。还要建立设备维修保养制度;工具低耗品领用保管制度;财产物资盘存制度;帐帐、帐物、帐表核对制度;盘盈、盘亏、报废权限责任制度等。对帐实动态,做到一清二楚。
(3)商品计量和质检验收制度。逐步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制度(T、Q、C),配置计量器具和检测手段,采取分级验量和质检制度,争取上等级并取得国家计量部门的确认。
(4)定额管理制度。核定人员编制,执行国家各类费用定额、 劳动定额、材料消耗定额、材料储备定额以及设备完好与利用定额等。
四、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主要内容
由于乡镇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相对薄弱,应做好以下控制环节:
1.会计人员素质控制制度。会计人员素质控制是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保证企业各级人员具有与他们所负责的工作相适应的素质,从而保证业务活动处理的质量。主要包括各级人员的品德和业务能力委派工作;专业技术业务考核制度;会计人员业绩考评制度;职业道德与技术轮训制度;奖惩制度与职务轮换制度。
2.资金管理制度。要制订资本保值增值办法,资本公积金管理办法,各类负债及其合同管理办法,资金有偿占用及其奖罚办法等。
在资金使用上一定要严加调控,本着“先生产,后消费”,“先重点,后一般”原则掌握控制。在建设非生产性设施时,不得挤占生产资金。资金实行企业内部统一调控,有条件的可设立资金结算中心或厂内银行,统一筹集资金,分配、使用、调度、控制和监督资金活动,把企业的有限资金真正用到刀口上。
3.赊销管理制度。健全有效的赊销管理制度,应当贯彻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原则,使不同的职能部门分别由不同的部门或人员负责。包括赊销权限的授予、信用状况的调查、定期核对工作以及应收帐款的收回工作,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坏帐损失。
4.对外投资管理制度。对外投资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投资项目的决策权限、投资项目的执行、投资项目的监督、投资项目的会计记录、完善的定期盘点核对工作,避免盲目投资、非法投资带来的资金的严重浪费与流失。
5.经济合同管理制度。市场经济是以信用为基础的经济,经济合同是信用的表现形式。经济合同的签订,特别是购销合同的签订应严格执行《合同法》的有关规定,严格监督合同的执行情况,避免非法合同、合同违约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损失。
6.对外担保管理制度。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担保业务越来越多,企业应加强对外担保业务的管理,包括担保财产的所有权,担保财产的使用情况,担保业务的监督执行,担保业务完成情况的检查。
7.内部成本控制制度。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成本开支范围和费用开支标准,正确核算成本费用,严禁少计少摊成本或乱挤乱进成本。
企业的预提费用和预提标准,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报主管部门备案。预提数和实际数额发生差异时,应及时调整提取标准,多提数额应在年终冲减成本,需要保留余额的,应在财务年度报告中予以说明。
凡属一次、分期摊销的待摊费用,应按费用项目的受益期分摊,分期摊销期限不得超过1年。
企业的递延资产,应按国家规定的项目列示,分期处理,并报请主管部门批准,否则不得列入递延资产。
8.内部会计稽核和复核制度。稽核人员要明确分工和职责,进行定额、定时和不定期的会计凭证、帐簿和会计报告的复核,稽核财产进出库手续。特别强调帐证、帐帐、帐表的数字勾稽关系,均要核对无误,万无一失。
9.内部审计制度。企业应根据管理的特点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内部审计本身是内部控制的一项重要方式。内部审计机构应接受企业最高管理层的领导,保持较好的相对独立性。通过内部审计制度,保证企业经营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评价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评价各级管理人员的业绩,挖掘企业发展的潜力。
10.会计档案管理制度。各单位应建立健全会计档案保管制度, 编制会计档案详细清册。按国家统一规定,正确及时编制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及财务情况说明书。还可以根据内部管理制度,编制各类成本表、费用支出明细表,营业外收支明细表;福利费支用明细表;工资分类支出明细表,并作出财务评价。最近全国九届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刑法修正案规定:隐匿或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会计报告,情节严重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金。所以会计档案保管一定要重视,千万不能掉以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