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智慧教育与教育智慧

智慧教育与教育智慧

时间:2023-09-04 16:54:2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智慧教育与教育智慧,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智慧教育与教育智慧

第1篇

“老师,我背书给您听。”已经下早自习了,我正准备走出教室,曾循同学追上来,急切地说。

“明天吧,我下面还有课呢。”我随口说。

“老师,我重感冒,明天也许来不了,我今天背给您听。”他坚持说,嗓子确实沙哑,还用纸揩了一下鼻涕,一脸诚恳,看着我。

“好吧。”我没来得及多想,赶紧点头。

就在讲台边,我站着,他也站着。《兰亭集序》那样的文章,对刚升入高一的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难的,可他居然一口气背完了。

我微笑着看着他,说:“行,我让语文科代表给你记过程性评价分数。”

“谢谢老师!”他一脸灿烂地走了。

这件事的发生,确实出乎我的意料。

我原来上有两个A层次的班级,由于有老师请假,我途中增加了高一(6)班的课。从成绩来说,高一(6)班在年级属于B层次班级,共有66名同学,到目前我对多数同学还不熟悉,而曾循是比较熟悉的同学之一。熟悉的原因很简单,他坐在教室最后的角落里,上课心不在焉,经常做小动作(可能是在桌箱里玩手机),有时还和同学说废话,故意打岔,出洋相。也正因为这个原因,在前一天下课时,我特意告诉他,我要亲自检查他背书,原本只是想作为对他课堂上的不良表现的一种“警示”,并没有寄希望他真能背给我听。但是,真的没想到,这孩子第二天就会有如此好的表现。

后来从班主任徐老师处了解到,这同学开学以来还曾有过喝酒后来上夜自习这种劣迹。

再后来,从他的作文里,我还了解到他以四百八十多分的成绩考进我校,虽不是很优秀,但他对自己还是很满意的。而按学校规定,四百八十多分是进不了B层次班级的。看来他是属于有“特殊关系”的学生,而现实中,成绩不很优秀的学生,越是有关系的,常常是越令人头疼的。

但是,自从积极主动背书这件事之后,曾循同学像变了个人似的,无论课内还是课外,直到高一结束文理分班,表现都是令人满意的。

这件事,于曾循同学可能有这样几层意义:一是对老师“重视”与“赏识”自己的一个回应;二是向老师证明自己的学习能力;三是给老师一个自己也是优秀学生的明证;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他今后得用言行不断强化他这次留给老师的良好印象。

这件事,使我再一次强化了一些认识。首先,作为教师,必须从灵魂深处确立这样的理念:成长中的每一个学生都是有潜能的可造之材,每一个学生内心深处都有着向善向上的基因。其次,作为教师,必须时刻警醒自己:每一个学生尤其是所谓“差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重视与赏识,老师不仅要关注与赏识每一个学生,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老师对他的重视与赏识。也许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动作,就可激活学生向善向上的基因,也许会因此而成就他的一生;反之,亦可毁掉他的一生。作为教师真的应该常想陶行知先生的谆谆告诫:“你的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是泥土,把他烧成砖瓦;是铁矿,让他百炼成钢;是金子,使他绽放光彩。

教书育人,重在育人,难在育人,需要智慧,更需真情。

二、着意育苗花盛开

下面是郭梦莹同学一次作文的内容(略有删节):

“这一次我们班的最高分是郭梦莹同学,只可惜电脑上少打十分。”赵老师的这句话犹如炸弹似的在我耳边炸响,当我站起来领卷子时看见赵老师的笑脸,似乎给予了我很大的肯定。

捧着考试卷,伴随着掌声回到了位置上,周围的同学纷纷向我借卷子,不停地赞叹我的成绩。而我的心底却轻轻地披上了一层羞愧。

赵老师的笑容让我觉得无地自容,要知道,上一个学期的语文课我一直在给自己理由,一个可以让自己在课上干与课堂无关的事的理由。书上虽页页有笔墨的印迹,可心里反复问自己,你真的把赵老师所传授的知识铭记在脑海里了吗?

我无奈地摇了摇头,要回同学们手中的卷子,看着卷面上那零零碎碎的答案,我不禁觉得自己对不起这样一个高分,更对不起赵老师的肯定的笑容。

抬起头望着赵老师手中不停分发的卷子,我想赵老师心里一定有猜疑。一个平时连上课都不认真听讲的同学怎么可能考出全班第一的成绩呢。

在这次小考中,我又一次获得了与同学们相比而言较高的分数。当这一次赵老师对我微笑时,我觉得没有了猜疑,只有肯定。

望向讲台,看着正在分发卷子的赵老师,我绽放了笑容。

我想这一次,赵老师肯定了我。

我的一个平常的笑容让郭梦莹同学觉得自己得到了老师很大的肯定,从而在她的心中掀起了一个小小的波澜,使她面对高分不是欣喜若狂,更不是狂妄自大,而是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学习状态(当然,教师也因此反思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剖析自己的不足,继而改进了自己的学习态度,并因此而有了许多收获,取得了不小的进步。

其实,郭梦莹同学的改变不仅体现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上,据老师和同学说,她已经是本班上课状态最好,课下最爱问老师问题的学生了。

硬要说我的一个笑容改变了一个学生,确实是贪天之功,但要说我的这个微笑对她的转变与进步起到了“一小点”催化作用,应该不算过分。我们有许多处于“临界点”的学生,如果都遇到这样“一小点”对他“有用”的催化剂,也许他们会以一种崭新的姿态站在我们的面前。

学生是各不相同的,“有用”的催化剂也应该是各不相同的,但是,只要我们拥有对学生、对教育的一片真情,认真去开掘课程教育资源,“方法总比问题多”就不是一句空话,教师的每一根头发都可以成为教育资源,实践中,很多“方法”也并不是刻意的追求,只不过是真情的一种自然流露。

教书育人是一门崇高而精致的艺术,讲究大智若愚,大巧若拙。春风化雨,大道自然,无痕乃是教育的一种至高境界,是值得我们用一生的努力去追求的目标。

第2篇

关键词:教育智慧;研究现状;研究取向

由于教育活动的复杂性、不确定性,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往往要面对难以预期或把握的教育情境,需要具备一定的教育智慧。高度重视和深刻认识教育智慧的意义与价值,切实提高教师的教育智慧水平,让教师的教育实践和教育生活充满教育智慧,是教育教学实践的需要,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

第一次提出教育智慧并加以研究的是加拿大现象学教育学家马克斯?范梅南,他在1984年发表的《一种独特理论:教育机智的智慧性习得》和1986发表的《教学风格》两篇文章中,最先使用了“教育的智慧性”这一概念。从上个世纪9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国内一些敏感的教育理论工作者意识到教育智慧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专业生活及其教育实践的重要影响,教育智慧的研究才逐渐成为教育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范畴。特别是我国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至今,教育研究者对教育智慧的研究明显增多。教育智慧研究呈现出“百家争鸣”的状态。

一、教育智慧研究的现状

(一)教育智慧的界定

关于教育智慧的界定,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教育境界说”、“教育能力说”、“教师素养说”、“教育机智说”四种。

在国内教育理论界提出较早又影响较大的一个观点,是田慧生提出的教育智慧“境界说”。“从大的方面讲,教育智慧是良好教育的一种内在品质,表现为教育的一种自由、和谐、开放和创造的状态,表现为真正意义上尊重生命、关注个性、崇尚智慧、追求人生幸福的教育境界。”[1]这也是我国教育理论界探讨教育智慧的最先尝试。

“教育能力说”把教育智慧视为教师所具有的能力。既可以是教育问题的解决能力、临场应变能力、行动创造能力等;也可以是教师个人的特殊能力、魅力、魄力;以及由这些各种能力所形成的“合力”。如熊川武认为,教育智慧是“合理认识与解决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的才智。”[2]

“教师素养说”强调教育智慧是教师所具备的专业素养。叶澜认为:“教师的教育智慧集中表现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他具有敏锐感受、准确判断生成和变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形势和新问题的能力,具有把握教育时机,转化教育矛盾和冲突的教育机智,具有根据对象实际和面临的情境及时做出决策和选择、调节教育行为的魄力,具有使学生积极投入学校生活,热爱学习和创造,愿意与他人进行心灵对话的魅力。教师的教育智慧使他的工作进入科学和艺术结合的境界,充分展现个性的独特风格,教育对于他而言,不仅是一种工作,也是一种享受。”[3]这样一来,教育智慧就是教师以全部的身心投入教育实践所能体现出来的全部优良的教育品质的总和。朱小蔓也认为:“教育智慧是优秀教师内在的秉性、学识、情感、精神等个人独具的性格化的东西在特定的情景下向外的喷涌和投射。”[4]

“教育机智说”把教育智慧和教育机智同一化,把教育智慧归结为一种应对教育情境中突发事件的能力,把教师在其教育实践中所表现出的教育机智视为其教育智慧。很多研究者也把范梅南的“智慧教育学”视为“教育机智说”的典范。范梅南的理论出发点是把教学机智理解为教育智慧的外在体现,揭示教育学是充满着智慧的一门学科。在某种意义上讲,范梅南的学说引发了我国教育理论界对于教学机智、教育智慧探索的热潮。

当然,这四种界定的区分并不具有绝对的分野,其实很多研究者基本上把教育智慧既视为教师的专业素养、专业能力,也认为是教师应达到的专业境界。如果我们认识全面一点,田慧生的教育智慧观就不仅仅是一种“境界说”,实际上也是一种“能力说”。也有明确从多层面揭示教育智慧的含义的,如王枬指出“教育智慧”具有双重含义:在过程的维度上,它表现为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具有解决教育问题、处理偶发事故、创造生命价值的卓越能力,它是出乎意料的、动态生成的,是一种教育机智;在结果的维度上,它表现为教师对美好生活及存在意义这一“畅神境界”的执着追求,它是矢志不渝、坚定不移的,是永无比境的终极鹄的。[5]

关于教育智慧的界定,不同的研究视角会有不同的观点和认识,这是非常正常的。

(二)教育智慧的特征

在研究教育智慧的文献里,基本上都阐述了教育智慧的特征,概括起来,主要表现为:一是知识性。教育智慧发生的前提是要观念性的掌握教育理论所提供的“是什么”和“怎么样”的知识,教育知识是教育智慧的基础,教育智慧是教育知识的提升。二是独特性。不同的教师由于其年龄、成长经历、生活背景等的差异,对教育的感悟也会有种种不同,再与个人的思维方式、行为特征相结合,往往会形成极具个性化特点的教育智慧。三是缄默性。教育智慧是不能通过语言进行逻辑说明的,也很可能不在教师清晰的意识范围之内,无法清楚的表达或理性的加以反思,不能以规则的形式加以传递,是只能意会的一种体验。四是艺术性。教育是一种科学、更是一种艺术。教育的复杂性使得教师的教育智慧既是艺术化的科学力量,又是科学化的艺术力量。五是实践性。智慧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够成为真实的、有效果的、有意义的智慧。教育智慧直接指向教育实践活动,在教师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矛盾、关系之中展现和生成。

(三)教育智慧的分类与构成

第3篇

一、教育是爱的世界

张校长说教师应该帮助孩子树立自尊心、自信心、要赏识赞美孩子。其实这些说白了,都应该叫吧?因为有爱,所以小心地呵护孩子,不让他们受到任何伤害。但很多时候,我们不是不爱孩子,而是太爱孩子,往往因为爱孩子,而使出了使孩子变笨的高招,诸如:“过分苛责、处处干涉、追求完美、看重高分、事事代劳、限制游戏、鼓励听话、拔苗助长”。用我们的思维去要求孩子,最终因为爱而伤害孩子。这是,我们又会堂而皇之地告诉孩子,我们这样做只不过是“恨铁不成钢”罢了。这时,我又不由得想起了那个故事:一个小女孩,因为忍受不了妈妈对她的种种要求,离家出走了,她在给母亲的信中写到:“妈妈,我离开了,按照您的心愿去把铁炼成钢……”于是乎,伴随着我们的爱,一个个 差生诞生了,一个个爱因斯坦、爱迪生消失了;一出出悲剧上演了,一颗颗诺贝尔之星陨落了……痛定思痛,我觉得我们不是缺乏爱,而是不会爱孩子。王金战教授说:“优秀是夸出来的,要戴着放大镜去寻找孩子的优点。”张校长说“搞好关系很简单,就是真心实意地赞美对方的优点,要发现孩子的美好,要会欣赏、唤醒孩子,为孩子的心灵加油,让孩子在你的手上得到发展。”那就让我们放下“恨铁不成钢”的情感,用欣赏的摄像机去拍摄学生的言行,这样就可以随时随地发现孩子身上迸发出来的可爱的火花,教育就是我们手中的小扇子,用它煽旺孩子心中的上进心,这或许才是真爱吧!

培根说:“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那么就让我们做个欣赏者吧,只要有条件,沙子也是会发光的。我相信,只要用心雕琢、打磨,褪尽污泥的沙子,也会是一粒金沙,也会迸发出耀眼的光华。

二、教育是智慧的世界

有人说:“真正的教育世界里,教师付出的全是智慧,只有智慧的教育才配得上塑造人的灵魂的事业。”每次观摩名师们的课堂,惊叹他们睿智的教学风采;举重若轻的挥洒自如;收合有度的侃侃而谈,收获一次次智慧的洗礼。但我知道,这种智慧不是天生的,而需要培养、需要修炼。张校长是富有智慧的,他能洞察孩子的心灵世界,用智慧的方式扬起孩子自信的风帆。不妨做个窝囊的父母,体现着教育的智慧;勤于课前,懒于课上,思于课后,洋溢着智慧的光芒;神奇的魔卡上镶嵌着智慧的钻石;饿死的梭鱼,诠释着智慧的内涵。这一切让我明白,教育的智慧需要我们以心灵进入心灵,以心灵赢得心灵。当我们的教育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的时候,便会发现很多困扰我们的教育问题一下子迎刃而解了。还记得邓虹老师给学生的作文写了这样的批语:“我触动了怎样的一座活火山,让他炽热的才情如滚烫的熔岩中天而喷发。”试想,谁看了这样的评语能不怦然心动?又有谁能不从心底油然而生一股擎天撼地的力量。又如:“我心爱的徒儿,你的光芒晃得我睁不开眼睛,孩子看了这样的评语会欢呼雀跃,接踵而来的是篇篇佳作从学生的手里飞出。这或许就叫做:“教育的智慧”吧!教育是一门科学需要用科学的方法来对待。很多时候,认真做事只是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而用心做事则往往体现着你的智慧。

张校长的讲座让我的思想得到升华,灵魂得到净化,经后的日子,我会用爱与智慧经营我的课堂,教育我的学生。相信,有名师的引领,我的人生会焕发出耀眼的光芒,就让我赋词一首为自己壮行吧!

名师几时有?且看张景浩

良言散尽愁雾,云开见青天

只恨相见太晚,无缘听君圣言,虚度又十年

教书本有趣,何惧前路险?

多赏识、会尊重、敢创新

不再有恨,名师引路天地宽

第4篇

数学教育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一种特有的社会现象,具有鲜明的教育价值,具体表现为实践价值、美德价值、认识价值、德育价值。其中,实践价值是指数学学科对人们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具有教育作用和意义,主要表现为数学是科学的语言、计算的工具以及科学抽象的工具,不仅能够高度准确地概述数学的特性并形成科学的体系,还能够锻炼人们的计算能力、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美德价值是指数学在发展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能力方面具有教育价值和意义,主要表现为规律归纳总结有序简洁、理论精简有趣;认识价值是指数学对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具有重要教育作用,这是因为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启迪智慧的钥匙,数学对提高人才素质有着重大的教育价值和意义;德育价值是指数学在形成和发展科学世界观、道德素养和个性品质中具有教育作用与意义,如学习和钻研前后连贯、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时,数学教育可使学习者明白脚踏实地、坚韧勇敢、顽强攀登等品质的重要作用。这些价值不仅突出了数学教育的重要性,也突出了数学教育的智慧与境界。农业数学教育作为数学教育的一部分,自然也具备相同的教育价值,能够带领农业专业相关人才认识与领悟数学教育的智慧与境界。由董朝乐、刘俊英等编著,刘俊英、张保霞、杨海波主编的《农业数学基础》(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18年8月版),在结合职业院校农业类学生的实际情况、农业类各个专业需求,以及充分吸收国内外相关优秀教材精华的基础上,系统地讲述了函数、极限与连续、导数与微分、不定积分与定积分、数理统计等知识,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与实际应用价值,可带领农业专业相关人才认识与领略农业数学教育的智慧与境界。

一、内容囊括农业数学教学重点,指向性明确

《农业数学基础》一书作为新世纪高等学校规划教材数学系列,内容主旨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即以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端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故该书不仅注重实际应用、夯实基础知识,其内容还尽可能囊括农业数学基础的教学重点,以便更好地服务专业教学和培养专业人才的创新能力。具体而言,该书不仅介绍了一元函数微分学、一元函数积分学,还介绍了概率论基础知识、数理统计知识。其中,该书在介绍一元函数微分学时系统讲解了函数的和、差、积、商的求导法则,反函数与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高阶函数、隐函数及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的导数,微分中值定理等内容;在介绍一元函数积分学时阐释了换元积分法、部积分法、积分基本定理、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和分部积分法;在介绍概率论基础知识、数理统计知识时讲解了事件与概率,随机变量,数学期望,样本与统计,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以及正交试验设计等知识。总体来讲,这种涵盖农业数学基础教学重点的编写方式,在保持数学自身系统性与严密性的同时,还能保持农业专业与数学专业课程的联系与衔接,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题量充足、题型丰富,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数学学习不仅是一个积累原理、定义、法则等理论知识的过程,还是一个积累做题经验的过程,而《农业数学基础》也贯彻了这一理念。该书在阐述农业数学相关原理、定义、法则的同时,更加注重例题的讲解与习题练习,如在第一章“函数、极限、连续”第五节“极限的运算法则”中,作者在列出函数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和复合函数的极限法则之后,引用了11个案例对其进行了分析讲解,将其具体运用方法表示出来。当然,该书不仅题量充足,题型也相当丰富,既有计算题、解答题,还有应用题,如在第二章“导数与微分”第三节“反函数与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中,利用大量解答题和应用题,解析了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和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与求导法则,不仅可以帮助学习者理解基本原理、运算法则,还可以帮助学习者掌握与巩固原有知识。此外,该书的实用性还体现在每章都有精心设计的习题和参考答案,且习题并不是单一的题型,而是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应用题、计算题等,作者力图从多个角度引导学习者进行思考,锻炼学习者的思考能力与数学计算能力。总而言之,该书内容丰富,题量充足、题型丰富,系统介绍了农业数学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与可操作性。

第5篇

关键词:智慧教育;区域教育云平台;生态系统;运行模式

中图分类号:G52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03-0059-05

从信息生态观来看,区域智慧教育体系由信息人(教师、学生、管理者、服务人员)、教育信息、信息环境等部分组成,在智慧教育实践活动中进行信息的传递和交换,形成一个互相联系、互相依赖的统一整体,即区域智慧教育生态系统。构建区域智慧教育生态系统,全面推进智慧教育教学改革,是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新的热点问题,也是大数据时代智能信息技术在区域教育领域广泛应用的必然要求。智慧教育生态的构建,涉及区域内各类学校、教育机构、教育行政部门、教育信息化企业等主体,涉及教学、科研、管理、保障等的改革,涉及各类人员、技术、物资、经费的投入产出,涉及信息资源、环境的建设与优化等方面。因此,搞好区域智慧教育生态建设,必须遵循教育信息生态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学生、教师的共同发展以及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根本目的,与区域智慧教育教学改革紧密结合,进行系统性、整体化的规划设计,努力打造区域智慧教育良性生态圈。

一、区域智慧教育生态建设的客观依据

1.教育信息化、现代化加快发展的必然趋势

智慧教育是信息时代我国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和重要趋势,是破解教育发展难题的创新举措。当前,我国教育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各种智能信息技术逐步成熟和广泛应用,教育信息化投入持续增大,加速教育信息化、现代化进程成为广泛共识,这些为我国发展智慧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从一个国家或地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现状与需求来看,智慧教育的核心目的就是要提升现有信息化教育系统的智慧化水平,实现教育环境的智慧化、教育资源的智慧化、教育管理的智慧化和教育服务的智慧化,最终形成一个信息化、智能化的现代教育生态系统。

2.国家教育信息化方针政策的宏观要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及各省市的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纷纷肯定了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的革命性影响,将教育信息化作为优先发展领域。《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进一步明确了未来十年我国教育信息化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工作方针、发展任务、行动计划和保障措施。此外,国内一些大中城市已经制定了智慧城市发展规划与行动计划,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这些纲要与规划的制定为我国发展区域智慧教育生态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3.落实我国智慧教育发展战略的迫切需要

依据《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和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我国正在有序推进数字教育向智慧教育的跃迁升级和创新发展。通过创新应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通信、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在教育服务领域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充分整合教育系统内外现有资源,打造涵盖各级各类教育机构、融合贯通不同教育阶段、支持各类教育教学业务开展的智慧教育系统,为教师、学生、管理者、家长和社会公众等各类用户提供最需要、最适合、最准确、最便捷的教育教学服务,推进智慧教育生态的有序发展。

4.重构教育信息生态环境的必然x择

长期以来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一直成效不大,信息化的“冲击波”尚未引起教育教学系统的结构性变革,教育的核心业务依旧采用传统模式运作,在新兴智能信息技术的催促下,技术变革教育的时代已经真正来临。智慧教育的发展不是对原有教育系统的“小修小补”,而是要进行颠覆性的创新改革,通过创新应用新兴智能信息技术重构教育生态系统。依据国家信息化及教育改革总体战略,智慧教育要突破现有教育系统的“条条框框”,改变传统教育教学结构,再造教育教学业务流程,以“大变革”的气魄和思维重构整个教育生态系统。

二、区域智慧教育生态发展的目标定位

1.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遵循区域教育信息生态发展规律,围绕解决资源稀缺、重复建设、数据异常、数据与平台标准不一等问题,提高教育信息资源利用效率,实现数字化教育资源效能管理,促进优质资源共享和教育均衡发展。改变独立购置和建设的旧观念,扩展资源建设渠道,由区域内教育管理部门主导,教育软件开发商、学校和相关社会机构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建设满足教学需要的信息化教育资源。

2.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

以区域为整体推进信息化教育教学应用实践,强化信息技术在各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层次整合,对课程内容、方法和手段进行全面改革。开发网络环境下的校本课程,推进新课程改革,组织开展适当超前的科研、教研和创新试验研究,全面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3.区域网络教研与教师互助发展

开发和利用网上教育资源,建立开放、动态、交互的网络教研支持系统,构建区域性网络研修和学习共同体,使教师能够及时快捷地获得同伴、教研员以及教学专家的帮助,实现资源的交流与共享,形成教师专业成长、同伴互助、区域合作的信息生态环境,提升教研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有力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4.区域性智慧教学创新探索

研究开发智慧教室、在线课程、研究性学习支持平台,利用电子书包、移动智能终端、可穿戴设备等新型技术工具,创建理想的课堂学习环境,发挥在促进认知、情境化、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等方面的优势,开展区域性智慧课堂教学改革,探索新型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规律和特点,构建系列化的智慧教学应用模式与方法,通过智慧的教与学,促进全体学生实现符合个性化需求的智慧发展。

5.区域教育管理决策优化

基于区域教育网络环境,构建区域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系统收集、处理和传递教育管理信息,为区域内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提供教育管理信息服务。利用大数据分析和统计决策手段,提供具有针对性的、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决策咨询与解决方案,实现基于数据的管理和决策,提升教育管理智能化水平。

6.区域智慧教育可持续发展

充分发挥区域教育行政部门和信息技术教师的力量,建立由各级教育局牵头、各校信息技术教师组成的教育技术服务小组。与教育信息化企业携手合作,探索第三方承包服务的模式,形成多方投入、保障发展的机制。探讨区域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估的模式与方法,促进区域智慧教育的建设与应用。

三、区域智慧教育云平台的总体框架

区域智慧教育云平台,简称区域教育云平台,是新一代信息技术背景下区域教育信息化的基础环境,是实施区域智慧教育、推进智慧教学改革的基本条件。由于区域教育部门主要负责对所属学校的管理与服务,同时兼顾对上提供数据,以及组织协调区域教育资源整合与共享的任务,因此,区域教育云平台具有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是“国家教育云”的重要节点。区域教育云服务实质上是一种新的教育信息化服务模式和管理方法,通过云计算技术,把海量的、分布式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和各类学校教育应用管理起来,组成一个集资源池、教育应用为一体的统一服务。

区域教育云平台是基于云计算技术构建的一个分布式体系架构,由基础设施层、基础服务层、应用服务层、终端层、用户层等组成。该架构通过将云服务与现有的基础架构平台相整合,能够实现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的统一管理、统一分配、统一部署、统一监控和统一备份,实现了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软件即服务(SaaS)的云服务理念。区域教育云平台的体系框架如图1所示。

图1中区域教育云平台由五个部分组成,其主要内涵如下:

1.基础设施层

通过使用虚拟化技术,采用云计算体系,对IT基础设施资源进行整合和应用交付。主要包括网络资源、计算资源、存储资源、数据资源及配套的安全设施等软硬件基础资源,组成基础设施资源池,可根据应用的变化进行动态资源调配,实现灵活的动态扩充或消减,并以租用的形式向用户提供服务。

2.基础服务层

提供基础服务平台,包括统一认证与权限管理、统一计费与结算、数据交换与共享、智能推送、数据分析等基础服务。基础服务层采取可扩展架构,各类教育机构可以在这个基础架构上建设新的应用,或者扩展已有的应用。

3.应用服务层

提供高度灵活的、可靠的业务支持服务,为各类教育机构和用户提供强大的软件应用服务。云平台的SaaS层通过构建新型的云算应用程序,提供丰富的教育教学应用,包括“学习云”、“教学云”、“管理云”、“资源云”等,实现了软件即服务的教育应用。

(1)学习云:“学习云”服务能够实现互联网环境下几万、几十万人同时在线学习,并在“云”中互动,提供交互式的智慧学习环境,包括在线学习、教学评价和学生班级空间等。

(2)教学云:“教学云”服务为教师提供教学、远程辅导、教研平台和家校联系平台,实现虚拟化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并可通过智能移动终端设备与实体课堂、课后辅导对接。

(3)管理云:“管理云”服务提供学校教学教务管理、人事管理、后勤管理、办公以及教育部门对区域内学校教育信息的汇聚管理平台,实现区域教育教学管理综合化、一体化服务平台。

(4)资源云:“资源云”服务支持教育信息资源的建设、上传、应用和再生,提供海量教育资源的分布存储、动态管理和共享服务等功能,实现区域内信息化教育资源的集聚、交流和共享。

4.终端层

终端层是云平台为用户直接提供服务的前端设备,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终端设备呈现更加多样化的特征。除了传统的台式PC、数字电视外,像笔记本、IPAD、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为移动学习和办公提供了更加方便灵活的终端设备。

5.用户层

即区域云平台及智慧校园的各类用户,既包括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等机构用户,也包括教师、学生、家长及各类管理者个体用户。各类用户可以通过不同的终端设备访问区域云平台及其应用资源,获得多样化、个性化的工作和学习服务。

四、区域智慧教育生态的运行体系

区域智慧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与运行,在总体思路上是以互联网平台思维等先进理念为指导,按照互联网化的产品开发与服务模式,聚集有关政府、学校、云服务商、资源提供商、第三方认证机构等区域内外力量,打造一流的智慧教育云服务平台,建立区域智慧教育生态运行机制,形成区域智慧教育良性生态服务体系。

区域智慧教育生态系统的运行体系整体结构如图2所示:

从上述整体结构来看,区域智慧教育生态系统运行体系的核心要素及其内涵如下:

(1)区域智慧教育生态系统运行体系的核心是“政府、运营商和学校”三方主体,同时由各类专业机构、出版社等教育资源提供商、第三方认证与审核机构等相关力量参加,形成多主体共同参与的平台运营服务体系。

(2)区域教育行政部门是区域智慧教育生态系统的需求规划者、应用监管者,主要负责制定区域智慧教育云平台及智慧校园建设的需求规划设计,投入相关建设资金,认证智慧教育云服务运营商和资源提供商相关资质,监督平台的整体运行,对所属区域学校的应用进行数据汇集、分析和监控。

(3)平台运营商负责区域智慧教育生态系统的总体规划设计,提供基础云平台和开发各类应用软件,并负责智慧教育云平台的整体运营,建立付费机制,提供免费、收费等服务运营模式。

(4)学校是区域智慧教育生态圈的核心主体,区域智慧教育平台建立与存在的核心价值,在于众多学校主体的参与和为学校师生提供的学习与教学服务。学校及教师、学生、家长、管理者等提出应用服务的需求,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服务,并在适当的范围内付费。区域智慧教育生态正是通过连接学校、区域和用户等“多边”群体,着眼于求异,拥有不同类型、具有个性的客户,如教育部门及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班主任、学校管理者等,保持个性化、异质性的服务需求。

(5)区域智慧教育生态系统提供的服务种类多样,其主要是通过提供两种服务实现运营:在线资源学习服务和平台租赁服务,并采用B2B、B2C等不同的商业模式把服务推送给用户。

五、区域智慧教育生态系统服务模式

1.B2B服务模式

区域智慧教育生态系统运行的B2B模式是面向机构用户的一种服务模式。区域教育云平台服务的对象包含机构用户和个体用户两大类,机构用户包括区域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以及非学历教育机构等用户。为这类机构用户提供的服务方式即B2B模式。

机构用户对智慧教育云平台的需求,主要包括平台租赁、资源存储与传输、机构认证、课程认证、学分认证、机构内部培训以及增值服务等内容。区域教育云平台以服务为中心,采用SaaS模式,为区域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提供平台应用服务,协助这些机构建设和管理教育信息资源,部署网络学习平台、教学平台与管理办公平台。

(1)平台租赁:学校根据自己的需要,租用区域教育云平台整体或部分资源,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智慧校园或教育教学平台,基于云服务开展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创建自己的品牌。

(2)资源存储与传输:利用区域教育云平台的存储体系,将校本教学资源存储和管理在智慧教育云中,并通过多种传输通道,将教育教学资源传送到学习者的计算机、手机、IPad等各类能够进行通信和应用的工具上。

(3)课程与学分认证:区域教育云平台提供对学校的课程体系和学生学分进行认证,确认学校的课程体系,包括课程目录、课程单元、课程模块和学习计划等,并以课程为单位进行学分认证,对学习者所学课程是否获得学分进行认定。

(4)机构内部培训:平台提供学校或教育部门内部培训所需要的教育资源传输,提供培训活动的记录、管理和评价等内部学习支持服务。

(5)增值服务等内容:利用平台提供的网络授课、教学辅导等教育培训服务,通过试题、课件、教学资料下载等教学资源的传播,按照不同的方式提供有偿服务、有偿送达学习资料,实现增值服铡

2.B2C模式

区域智慧教育生态系统运行的B2C模式是面向个体用户的一种服务模式。区域教育云平台服务的个体用户包括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学校管理者,区域教育部门、区县教育部门的人员,以及区域内有学习需求的非学历教育机构的人员、居民等用户。

个体用户对区域教育云平台的需求与机构用户的需求不同,主要包括资源检索、资源下载、资源定制和推送、教学教研、网络学习、学习测评、教育教学管理等内容。区域教育云平台以服务为中心,采用SaaS模式,为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学校管理者,区域各级教育部门的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1)资源检索:云平台提供快速、便捷的资源检索功能,检索的资源涉及从中小学到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个层次,学校的各个专业,区域共享资源和校本教学资源,资源具备多种媒体表现形式。

(2)资源下载:用户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利用区域教育云平台的下载工具,对有关教育教学资源下载使用。

(3)资源定制与推送:用户对需要的资源进行定制,云平台将教育教学资源主动推送到学习者的计算机、手机、电视、电话、传真、邮件以及其他能够进行通信的工具上。

(4)教学教研:教师用户利用区域教育云平台开展课程教学,进行备课和教学研究,与学生、家长进行教学互动交流。

(5)网络学习与学习测评:学生用户利用区域教育云平台开展课程学习,完成作业练习,进行学习测评和考试等。

(6)教育教学管理:学校管理者利用区域教育云平台实现对学校教学、人事、后勤等进行综合管理,与教师、学生、家长等进行互动交流。

参考文献:

[1]何锡涛,沈坚,吴伟,柳展,陆俊杰.智慧教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3-15.

[2]吴玮.区域教育信息化推进的顶层设计[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5(6).

[3]李宏伟,袁新瑞,宁玉文.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共享平台设计――以陕西省为例[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15).

[4]杨现民.区域智慧教育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及关键问题探讨[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5(1).

第6篇

自2009年至今,黄新古的素质教育改革取得显著的成效。他也因此获得诸多荣誉:南海区优秀校长、南海区名校长、南海区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佛山市先进教育工作者、广东省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等。今年9月,他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

走进学生心里的“新古哥”

当记者一行人走进南海实验中学的展览室时,只见室内的学生作品如书法、绘画、山水盆景、物理模型、机器人设计等琳琅满目,令人应接不暇。在或飘逸,或古朴的书画作品中间,一副“另类”的漫画吸引了记者的目光。漫画中的人物夸张的五官和笑容不掩其爽朗睿智的个性,一望便知是南海实验中学的校长黄新古。一看落款,如此幽默诙谐、惟妙惟肖的作品竟是出自一位初一学生之手。南海实验中学卓有成效的个性化办学,由此可见一斑。

如今,已是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的黄新古仍没有忘记这位初一学生为他画的漫画。他对记者说,他打算等展览结束之后,请这位学生把漫画作品送给他。在他看来,这是他真正走进学生内心世界的见证。

由于黄新古与学校师生打交道之时素来秉持真诚平等的原则,从不摆领导架子,学生们一有机会,都乐于与他交流,甚至开一些小玩笑。学生小谭说:“说起黄校长,我印象最深的除了他宽厚和蔼的笑容,就是他和我们打篮球时百投百中的三分球!”在课余活动中,学生们喜欢和黄新古一起下棋、打篮球,而且毫无局促不安之感。有的学生玩到“忘乎所以”时,甚至称黄新古为“新古哥”。黄新古乐得藉此与学生平等交流,便采取了听其自然的态度。此后,“新古哥”的称呼不胫而走。如今,要理解南海实验中学的校园文化,“新古哥”肯定是关键词之一。

不过,“新古哥”的称呼之所以深入人心,不仅因为黄新古把真诚平等的原则落实到学校管理工作中,更重要的是,这一称呼传达出学校师生对黄新古由衷的敬佩与信赖。细数黄新古接任南海实验中学校长迄今递交的成绩单,自然不难理解他何以能如此深得南实师生的爱戴。

迄今,南海实验中学的中考成绩已蝉联南海区中考12连冠。以2014年中考为例,南海区前20名南海实验中学独占10人,前50名独占21人,南海区前600名独占169人,92人上广东实验中学分数线,473人上石门中学、佛山一中分数线,上线率达49%。

从这些数据来看,南海实验中学历年中考可谓成绩卓著。可是,当记者对此表示惊叹之时,黄新古却平静地说:“如今我们很少提中考成绩,因为这么多年来,学校每年都有一半左右的学生成绩过了广东实验中学、佛山一中、南海区石门中学等重点中学的分数线。现在,我们的办学更强调的,是学生个性充分而协调的发展,并成功打造了我们的品牌――‘六个一’工程。”

黄新古所说的“六个一”工程,具体是指在校学生人人都有一颗仁孝之心,人人都会一门乐器,人人能写一手好字好文章,人人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人人都有一项健体专长,人人都参与一项科学探究活动。“六个一”工程旨在打破应试教育的瓶颈,为每个学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平台。

自2009年实施以来,“六个一”工程成效显著,有力推动了南实学子的个性化发展。学生不仅中考成绩一如既往优秀,还兼擅音乐、书法等多项特长。在国际国内大赛的领奖台中,也时常可以看到南实学子的身影。五年以来,南实学子光是获得世界级、国家级一等奖的奖项就有近300人次,如2012年VEX世界机器人锦标赛联赛总决赛一等奖、2014VEX机器人欧洲锦标赛一等奖、2013年全国“新世纪”杯作文竞赛一等奖、2013年全国“希望杯”数学竞赛一等奖、2013年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竞赛一等奖等。其他国家级、省级奖项更是不计其数。

不过,在黄新古看来,“六个一”工程最大的成绩是促进了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最难得的是,你在南实学生的脸上,看到的不是疲倦、麻木、苍白的神情,而是活力、灵气和发自内心的笑容。”黄新古如是说。

开辟素质教育改革的蹊径

在应试教育大行其道的今天,黄新古是如何另辟素质教育改革的蹊径的?这要从2009年的暑假说起。当时黄新古刚接手南海实验中学,时任南海区教育局常务副局长的吴赐成随即找到他,希望他以南海实验中学为平台,大胆探索一条素质教育改革的路径,既造福一区的学子,也为我国的教育提供可资借鉴的模式。吴赐成明确提出:“我希望在南实校园里,既要听到读书声,还要听到歌声、笑声、欢呼声;既要听到中文,也要听到英文。”

吴赐成的这一要求与黄新古的筹划不谋而合。二十年来,黄新古在基础教育领域辛勤耕耘,对于中国教育的积弊,其实已经洞若观火。他与记者分享自己的思考:“我们的基础教育最大的问题,在于考分和升学率长期以来成为许多学校的主要追求,由此导致了教育的模式化和学生培养的标准化、单一化。学生丰富而多样的个性和心灵的健康成长却被忽视了。”在他看来,应试教育的结果必然是分数取代成长,雷同取代个性,孩子们的灵气和创造力被窒息、扼杀。他早已在探寻一条合理、可行的素质教育改革道路,以促进学生个性充分而协调的发展。如今,得到区教育局领导的大力支持,黄新古终于可以放开手脚,把自己的一揽子计划付诸实践。

经过深思熟虑之后,黄新古决定把“减负”作为改革的突破口。为了在中考再创辉煌,南实师生都面临着重重压力。平时自不待言,到了周末,学生依然淹没在写不完的作业之中,各种补习班更是接连不断。虽然中考成绩遥遥领先其他学校,可很多人脸色苍白、形容瘦削,失去了入校之初的生气和活力。对此,黄新古既痛心,又深感内疚。在新学期开学时,他提出在初一初二年级实施“周末零作业”的举措:学生在周末只需每天坚持练字15分钟,此外再无任何书面作业。黄新古的考虑是:“只有把周末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由轻松的氛围中充分休息,并按照兴趣发展自己的特长,才有可能打破应试教育对学生的桎梏。”

不出黄新古所料,“周末零作业”的规定刚一宣布,就引来家长的阵阵质疑声。家长们普遍担心,孩子周末不做作业,很快会被其他学校的学生超过。学校部分老师也是忧心忡忡。在他们看来,周末不写作业、不补习,光靠课堂上的时间,教学任务很难完成,学生也很难消化并牢固掌握所学知识,若长期如此,学校的中考成绩很可能出现下滑。

家长和老师担忧的问题,黄新古当然明白,但对于素质教育改革,他早已成竹在胸:改革之后,南海实验中学的中考成绩不仅不会下降,反而会再上一个台阶。黄新古的自信,源自他对南实教师和学生的充分信任。在他看来,好成绩未必都要靠补课或“题海战术”,学校老师在研究教学和考试上经验非常丰富,只要通过适度加压,鼓励他们改革教学,打造高效课堂,完全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的学习能力,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在黄新古的大力推动下,“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南海实验中学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高效课堂引发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深刻变革。教师课前的精心准备、课堂上的精妙讲解充分调动起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创新的教育方法为学生营造了自主学习的广阔空间,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的日常学习收到了事半功倍之效。

提起高效课堂和学习方法,黄新古不无自豪地说:“在佛山一中、石门中学这些重点高中,全校名列前50名、前100名、前200名的学生,至少有一半来自南海实验中学。因为我们教给学生的是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探究精神,一旦学生掌握并习惯了这种学习方法,不管他们到了哪个学校,在哪一个学习阶段,都能够保持高效的学习效率。这对他们而言,是受益终身的。”

高效课堂的打造,使减负增效真正落到了实处,确保了“周末零作业”的顺利实施。围绕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心灵的健康和谐成长,黄新古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按照黄新古的要求,学校在开齐所有必修课程后,每周增设一节书法课、阅读课、文明礼仪课和三节的器乐课,加上针织、篆刻、航模、机器人设计等课程,总共超过了20门的选修课,真正兼顾到学生丰富而多样的个性。为了推动“六个一”工程的进展,黄新古还提出,每年举办仁孝节、读书节、器乐节、科技节、英语节、体艺节等六大节日,以学校文化建设的方式,使“张扬个性、全面发展”的理念深深地烙刻在学生的脑海中,渗透至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雄厚的师资力量、丰富的课程设置和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为学生的快乐成长和个性发展提供了极为优渥的环境。

国际化办学是黄新古素质教育改革的另一重要举措。黄新古深知,21世纪是全球化的时代,对于每一个孩子而言,是否具有国际视野对于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在黄新古力倡下,南海实验中学和南海国际教育中心强强联手创办国际课程实验班。国际课程实验班率先引入剑桥国际初中课程,不仅深化了学校的国际化办学,也为南实学子的个性化成长和国际视野的拓展提供了更多高层次平台。国际班的学生视野开阔,多才多艺,赢得了家长和社会的广泛认可。

一切都在黄新古的预料之中。这几年中考,南海实验中学都不负众望,始终占据南海区第一名的位置。原来质疑和担忧的声音早已荡然无存,代之而来的是激动和赞誉。然而,真正令家长们激动不已的并不是中考成绩,而是孩子们在“减负”之后的快乐成长,是他们的多才多艺,更是他们对父母的一片仁孝之心。面对记者的采访,家长们纷纷表达了他们的感激之情:“我深深地感到黄校长是一位时刻关心孩子成长的好校长,是一位能够激发孩子的自信心、感恩之心的好校长”,“魅力四射的学校生活成为学生成长的‘炼场’,我为我的孩子感到幸运”。

中国传统教育智慧的创造性转化

黄新古采取的这一系列举措,看似颇为前卫,其背后的办学思想其实与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若以一言蔽之,即立足于现代价值理念对中国传统教育智慧的创造性转化。

在黄新古看来,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而实现这一终极目的的具体途径,则需要依靠对教育规律的认识和掌握。这其中黄新古受益最多的,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霍华德・加纳德的“多元智能理论”。加纳德认为,每个人身上至少存在语言、数理逻辑、空间、身体运动、音乐、人际关系、自我认识等七项智能,所有的人身上都体现多种智力的组合。无疑,“多元智能理论”为黄新古的“六个一”工程提供了理论支撑。

不过,在黄新古的办学思想中,最核心的因素是儒家教育智慧的传承与转化。在他看来,个性化办学的最终目的不是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而是学生心灵健康和谐的成长。在这方面,儒家教育思想有“多元智能理论”等现代教育理论难以企及的地方,即更加关注人的整体性,更注重人的心灵的和谐。黄新古非常喜欢《论语》中的一句名言,即“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对于这句名言,黄新古有独到的体会。他对记者说:“孔子这句名言对我的办学有很大启发。孔子的意思是说,诗是感性的,礼是理性的,而乐则是感性和理性的融合,是诗和礼的升华。这句名言实际上是儒家教育思想关于一个人成长、发展过程的规律。”

儒家美育思想提倡,以诗歌感发人的意志,以礼实现人的自立,最终在音乐的教育熏陶下,实现心灵的健康和谐与社会的敦风化俗。对此,黄新古不仅有深入领会,而且将其应用到具体的办学中。在“六个一”工程中,全员音乐教育和书画艺术教育,正是源自儒家美育思想的启发。以黄新古最为看重的全员音乐教育为例,他要求每个学生都修完器乐教育课程,并熟练掌握一门乐器的演奏。在他看来,沉浸于音乐的美妙世界,学生的情感可得到宣泄、净化、升华,心灵可以在“悦志悦神”的体验中臻于和谐,并产生一种生命力量的正面昂奋,从而积极地融入生活,自觉善待他人。

黄新古还认为,借助音乐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作用,“可以促使学生达到外在的遵守仪礼和内心道德自觉的统一,不仅有助于学生健康和谐地成长,而且可以在整个社会范围内起到移风易俗之效”。这也是他对孔子另一句名言“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的理解和实践。

不难看出,黄新古的办学思想既有与时俱进,敢于创新的意识,又有对儒家教育智慧的自觉传承和转化。这种创新与传承相结合的意识,也是黄新古办学成功的关键所在。

一百多年前,面对中国教育在积贫积弱的局面下出现的种种弊病,南海先贤康有为忧虑重重,不能自已。在其早期诗作《再题》中,康有为表达了对中国教育问题的忧思,其结尾有这么一句:“西江后英起,道术犹有系。”显然,作为近代儒学主要代表人物,康有为期待,饮珠江水长大的后世英才,在睁开眼看世界时,能够继承儒家文化传统的精华,为我国的人才培养和思想文化复兴做出贡献。

第7篇

关键词:教育管理信息化;智慧管理

一、我国教育管理信息化现状

我国的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已开展多年,已取得很大的进步与发展,但在进步的同时也要看到不足。目前我国的教育管理信息化仍存在以下不足。

1.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不完善

在进行教育管理的过程中,教育管理信息化的标准化、规范化直接影响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效率与实施效果。当前,我国教育管理缺乏统一、完善的信息化标准,各个地区乃至各个教育管理部门的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不一,因而造成教育管理信息化发展程度参差不齐,导致教育管理工作存在诸多问题: 一方面,标准不完善造成教育管理的办公效率低下;另一方面,标准不完善也造成大量人力、物力与财力的浪费。在教育管理信息化进程中,经常出现在同一所高校下属的不同院系拥有不同的教育管理信息化系统的问题,这些信息数据统计口径不一致、格式不统一、内容不规范,给院系之间信息的流通分享造成障碍,也给校级管理人员统计数据带来极大困难,结果就是造成教育管理工作效率低下,管理工作效果不好,且大量人力、物力与财力资源被浪费。

2.教育管理信息化程度较低

随着电子计算机与互联网的普及,目前我国各大高校的教育管理已实现电子化管理,凭借现有的信息化技术,教育管理工作本可以非常“人性化”“智能化”,然而一些高校更加注重管理过程的电子化,尚未形成“人性化”“智能化”等高端教育管理信息化的意识,仍处于“人管”“电控”阶段,以“数据”为中心开展工作,而非以“人”为中心,人性化、智能化管理的程度较低,甚至有些高校还未引入智能化管理技术。相关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偏重教育数据的统筹管理,进行简单的数据统计,如数据输入、数据输出、数据汇总等工作,这些数据的录入、导出、更新等海量的机械化工作使教育管理人员应接不暇。

3.教育管理数据管理不精细

目前许多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仍处于简单的数据采集、数据统计阶段,但数据的录入、导出、更新等工作的完成并不意味着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实现。对于教育管理信息化而言,教育数据只是基础,只是信息化的第一步,信息化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数据来实现高效率、高质量的教育管理工作。然而目前许多高校的数据库建设仍在初期建设时期,也未对已收集的数据背后隐含的宝贵信息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分析,做一项教育管理决策,需要高校各个院系的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提供有效而关键的数据,仅依靠浅层次的数据管理而非精细化的数据管理,难以反映教育管理工作中所有的问题,致使教育管理决策根基不牢,因而无法支撑科学合理的教育决策。

二、智慧管理的内涵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化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办公等,在人民生活、环境保护、城市服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智能化也逐渐渗透到教育管理领域,智慧管理成为未来教育管理的重要发展方向。

1.深层次挖掘数据,支撑科学教育管理决策

智慧管理是通过引入大数据和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将其运用到实际的教育管理工作中,在收集教育管理数据的基础上,整合各方的数据资源,凭借数据信息处理分析工具,对这些数据进行多轮统计分析,深度挖掘这些海量数据背后隐含的关联与规律,并总结这些规律,在教育管理工作实践中检验这些规律、运用这些规律,为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加科学、有力的支撑,有效避免过去基于浅层次数据总结而发生的经验主义错误,从而全面提高教育管理工作的科学性。虽然我国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一定问题,但在各级教育管理部门与各个高校的努力工作与前期探索下,教育管理已收集了海量的原始数据,为智慧管理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

2.自动化教育管理,为教育管理工作提质、提效

由于我国学生数量多、教育管理工作复杂,在传统的教育管理工作中,需要大量依赖“人工”完成海量并且繁杂的数据输入、输出、汇总、分析等工作,这种机械化的工作使得教育管理人员工作量巨大,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且工作效率低下。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为教育管理工作的提质、提效带来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传统的教育管理也在逐渐向智慧管理迈进,从过去以“人工”为主的数据管理统筹操作,逐渐转移到以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化技术为主的自动化教育管理操作。自动化教育管理的普及意味着,一方面,在今后的教育管理工作中,凭借研发人员开发的智能化教育管理系统,许多从前依赖“人工”的工作将被极大简化,教育管理人员从机械重复的数据处理工作中解放出来,从而拥有更多时间与精力去优化教育管理工作,给教育管理人员的工作带来极大便利,且信息系统自动化处理还能避免人为因素带来的数据错误,十分有效地提高了教育管理工作质量与效率;另一方面,运用智能化信息管理系统自动处理教育管理过程中的海量数据,而不需要教育管理人员花费大量的时间,极大地降低了成本,节约了人力、物力与财力资源。

3.全方位监测管控,教育管理工作不留空白

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有效的监督,才能及时发现教育管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问题,不断优化提升教育管理工作。在智能化时代,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全球定位系统,能实现各部门互联、各校互联以及各地互联,建立科学规范的教育管理检测系统,对教育工作进行实时全方位监测,以及时发现教育管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以纠正,避免造成更大的教育危机,保障教育教学的规范、有效运行。

三、智慧管理的实施建议

1.加强教育管理信息的标准化与规范化

教育管理信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是实现来自多方的跨部门、跨地区教育管理信息数据整合的基础。各级教育部门以及各个学校的教育管理信息只有口径一致、格式相同,才能保证信息汇总与整合的科学性与准确性。但是,由于目前国内尚未明文出台关于教育管理信息的标准,且各级教育部门与各个高校采用的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来自不同制造厂商,造成教育管理信息标准不一致、格式不统一,以致无法有效整合这些宝贵信息,难以进行数据集中分析与管理控制。因此,智慧管理应该加强教育管理信息的标准化与规范化,明文规定使用统一的或者可以相互兼容的信息管理系统软件,使用统一的统计口径,采用统一的格式,使教育管理信息能够实现最大程度的整合汇聚,为进一步的深度数据分析提供便利。

2.正确认识并重视智慧管理

目前,我国各项信息化技术突飞猛进,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信息化技术不断更新,且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在民众生活、环境保护以及各项工作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各行各业纷纷涌入信息化的浪潮中,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引入或开发信息技术,力求提高信息化水平,以快速实现智能化发展。可以预见,智能化是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且会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智能化的大浪潮中,教育管理也应紧跟时代步伐,教育管理人员要不断深化对智慧管理的认识,摆脱传统的教育管理思维的限制,不断提高对智慧管理的重视程度,意识到智慧管理丰富的内涵和对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此外,国内各个高校和各级教育管理部门要积极规划,结合自身实际需求,投入适当的人力、物力与财力到智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当中去,以引进或开发先进的智能技术,为全面实现智慧教育、智慧管理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

3.提高智慧管理系统的整合程度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各级教育部门和各个高校已经积累了海量的教育管理信息数据,为进一步开展智慧管理体系的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各级教育部门和各个高校应充分利用已有的数据资源,并及时对传统的教育管理系统进行改造升级,淘汰落后不适合的系统,升级优化可待提高的系统,引进新的智慧管理系统,确保已有的系统和新建系统的兼容性。各级教育部门和各个高校之间也应该加强信息交流,整合育管理系统,从而有利于建立统一的教育管理体系。

4.确保教育管理信息安全

在信息化时代,各种各样的信息充斥,且这些信息均涉及个人或组织的私密信息,部分掌握信息技术的人趁机窃取私密信息,造成信息泄露,给个人和社会造成极大危害。因而,信息安全问题一直受到极大的关注。在智慧管理中,大部分的信息传输需通过无线通信,且需要经过多个环节,信息安全存在较大隐患。在高校中,老师和学生的信息通常涉及个人详尽的信息,而且还包括专利技术、学术研究等方面的重要机密信息,这些信息都需要完备的信息安全管理措施来保证其机密性与安全性。因而在智慧管理的建设过程中,应该把信息安全摆在相当重要的位置,根据实际情况大力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建设,采取有效措施从源头以及中间各个环节避免造成信息泄露,保障智慧管理建设工作安全开展。

参考文献:

[1]陈礼明.浅析网络平台沟通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3(8).

[2]胡仁东.网络技术对高校教育管理的影响及对策[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1).

[3]江伟硕,郭影强,陈鸥辉,等.信息很热,数据很忙――畅想大数据对教育的影响[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3(5):25-30.

[4]蒋东兴,付小龙,袁 芳.我国教育管理信息化发展状况与对策建议[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7):3-8.

[5]蒋东兴.利用“云”提升教育管理水平[J].中国教育网络,2012(4):18-19.

[6]李 艳.大数据教育应用且行且思[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4(4):30-32.

[7]任友群.教育治理视角下的教育管理信息化顶层设计[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18):21-25.

第8篇

2014年11月18-19日,由北京教育网络和信息中心指导,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首都师范大学远程教育研究所主办的“第一届北京数字校园与智慧教育学术研讨会(BEIC)”圆满举行。会议就数字校园的应用现状和智慧教育的未来发展进行交流,旨在跟踪国内外相关领域最新研究成果,探索数字校园与智慧教育应用创新,优化数字化教学环境建设,为相关教育部门、研究机构和企业提供一个开放协同发展的交流平台。BEIC会议为非盈利会议,将每年进行一届,会议倡导“领导讲话简短,专家报告务实,企业不设展台”的宗旨。本届会议报告人及参会人员来自相关大学、教育部门、研究机构、中小学、企业等。

在主会议报告中,北京师范大学黄荣怀教授从环境、模式、体制三个方面谈了对智慧教育的独到见解;清华大学钟晓流教授从整体上呈现了智慧教育体系架构;友成基金会常青基金苗青主任介绍了将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引进乡村的双师教学研究项目;方海光副教授了由首都师范大学远程教育研究所和数字化学习实验室基于近六年研究成果积累为基础,自主设计和开发的中小学数字校园支持系统E-School,该系统满足多数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需要,将面向中小学提供公益性使用和支持;教育网络和信息中心田鹏副主任基于目前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成果,介绍了北京市数字校园建设实践及下一步推进思路;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主任焦宝聪教授剖析了微课程的现状,并阐述了如何设计微课程与制作中的若干问题。

在数字校园与智慧教育会场中,报告人包括:北京师范大学李玉顺副教授、牛栏山一中何代华主任、明博公司王锦萍、百度公司袁志国、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阮利副教授、天士博公司王川总经理、中国科学院软件所力研究员。在新技术教育应用会场中,报告人包括: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尚俊杰副教授、四中网校王伟平主任、互联网教育学院吕森林老师、英特尔公司刘伟、清华大学杜婧老师、立思辰公司郭丹、中国科学院计算所夏时洪研究员。参会专家和人员进行了多种方式的积极互动,还进行了相关内容的主题讨论和相关主题的培训,就数字校园的应用现状和智慧教育的未来发展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讨论。

参会人员纷纷表示本次会议内容务实,与国内其他相关会议具有完全不同的风格,能够提供一个积极关注研究和技术的氛围,促进多方面进行深度的思考,参加本次会议有很大收获,期待下次会议的举行。

(本刊记者 王晓明)

第9篇

21世纪是一个到处充满激烈竞争的世纪,也将会是一个智者辈出的世纪,更会是一个教育与科学领先蓬勃发展的世纪。一个国家拥有具有自我智慧的人才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将会决定该国在全球中的地位如何。这些具有自我智慧的人才从哪里来呢?要从智慧教育中来,大学在培养教育智慧人才方面,担当着非常重要的历史使命。我们的社会在呼唤智者,急需大量的智慧型、创新型、创造型与和谐型的人才出现。智慧创新、智慧创造与智慧和谐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当代我国社会教育改革、创新和发展的迫切需要。

大学造就智慧型人才,智慧型人才也决定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智慧教育,正是余根据当前中国应试教育、素质教育的发展模式和特点,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因为只有运用自我智慧去指导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才能从根本上去提升我们每个人的心身素质。进行智慧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人类心身素质的全面提升,提高人类生命质量和生活的品位,才能真正获得和平幸福的生活。余多年的研究发现,目前世界上各国传统的教育模式,由于过分单纯的追求书本知识的学习,都在不同程度上忽视了学生们的智慧、创新和创造等潜能的开掘与发展,这严重限制和约束了人类自然和谐的智慧之本性,这已成为全球教育领域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当今,在我国,提倡基于一流大学特色的智慧教育,尤其是探索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智慧型、创新型、创造型与和谐型的大学智慧教育,是新世纪赋予我们全社会和思想家、教育家们的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

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智慧教育,以智慧教育之创新实现创新智慧之教育。余感到,在全社会营造一个和谐的智慧育人环境和氛围,是势在必行的。如果把世界人类教育比作一支交响乐曲,智慧教育就应该是这支交响乐曲的主旋律,只有通过智慧教育为社会培育出更多的智慧型、创新型、创造型与和谐型的乐手,并由他们去参加充满智慧的生命之演奏,才会为我们人类的世界演奏出智慧和谐的、绚丽多彩的人生交响乐曲。

目前,有不少大学生,由于自我智慧的迷失出现了,整体的素质不高;个人的人格不完善;在做人方面还存在很多缺陷等问题。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一切烦恼与痛苦正是来自他们自我智慧的迷失。实践证明,世界上从来就没有救世主,最终一切还是要*自己,*自己的自我智慧。只有教育他们能够运用自我智慧,去对客观世界进行智慧的观察、智慧的发现和智慧的探索,才能去进行智慧的创新、智慧的创造和智慧的发展。

自我智慧在哪里呢?就在我们每个人自己的兜里。智慧教育的核心内容就是:通过各种智慧教育形式和智慧教育手段,引领学生们去发现自我智慧,掌握自我智慧,运用自我智慧。在智慧学习、智慧工作和智慧生活的实践中真正成为智慧之人。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智慧的学习和实践,应该成为每一个现代人终生的必修课。智慧教育启动的将是每个人的整个生命,教育出来的将是活泼泼、有思想和有灵性的人。余坚信,智慧教育定会引起全社会和教育家、学者以及广大的教育工作者的密切关注、学习、研究和探讨,因为我们进行智慧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为社会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智慧型、创新型、创造型与和谐型的人才。我们要教给每一位学生的,是要学会智慧地学习、智慧地发现、智慧地探索,为他们在未来走进社会能更好的生存和发展,能去智慧地创新和智慧地创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智慧创新和智慧创造能力的教育、培养和发展,是当今世界各国教育界共同关注的问题。智慧创新和智慧创造的意识和精神,永远是人类社会生生不息、永远向前发展进步的动力,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智慧教育着眼于智慧创新精神和智慧创造意识的的培养,注重学生人格的和谐发展。实践证明,只有拥有智慧才能发展,只有拥有智慧才能创造,只有拥有智慧才能最终获得和谐美好的人生状态。

大学是提升人类心身素质的地方;是传播科学、传播真理和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各类高素质智慧型人才的地方;也是使人类文化文明的代脉永远继续流传下去的地方。我们的大学教育,不在于她向社会发出了多少文凭,而在于她为社会培养了多少智者和有用的人才,一个群英荟萃、人才辈出的一流学府,对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科学等领域能产生巨大地影响。

一百个理论想法不如一个实践行动。要敢于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去探索自然宇宙规律的一切秘密。愚衷心希望朋友们,能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在世界教育领域中率先尝试和倡导——智慧教育。时代要求我们要敢于做出新的发现、提出新的见解、开拓新的领域、解决新的问题和创造新的事物。我们要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我们定会看到,未来在我们的世界里,天天都是自然智慧创新之时,处处都是自然智慧创新之地,人人都是自然智慧创新之人。

我们的大学,一定要给大学生们提供更广阔的智慧创新和智慧创造的舞台,要给大学生们提供更广阔的智慧学习和智慧生活的空间。千万不要因为书本里死知识的学习、落后的教育模式的框框,将宝贵的智慧人才紧紧地束缚和捆绑住,从而使他们迷失了自我智慧。余经常对大学生们说:你们在大中四年的学习过程,应该是发现、掌握和运用自我智慧的过程,也是运用自我智慧去学习、去追求和去实现未来人生理想的过程。要知道没有模式就是最好的模式的道理 。在智慧发现中去智慧创新、在智慧创造中要敢于去想、要敢于去说、要敢于去干。我们实践中的一切成功之基础就是,能够运用自我智慧去发现自然宇宙之规律;掌握自然宇宙之规律;运用自然宇宙之规律。

第10篇

关键词: 教育智慧 缺失 生成途径

一、教育智慧的解读

人的发展与实现,是一个满溢幸福的过程。然而,时代的快节奏,社会的新要求,家长的高期望,学生的难引导,使得部分教师教得心力交瘁,学生学得痛苦不堪,这些都是我们无法回避的事实。罗素认为:“教育的目的不是在制造机械,而是在造成人。”教育是发展人、实现人的事业。这里的“人”,指的是处于教育过程中的教师和学生,教师的发展与实现是学生发展与实现的前提。我认为,教师要鲜活教育思想,创新工作方式,探寻教育真谛,体验教育幸福,离不开教育智慧。

教育智慧,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智慧。在具体的教育情景中,教育智慧于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中得以体现。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田慧生先生指出:“什么是教育智慧?如同智慧之于个体一样,教育智慧之于教育,同样体现为教育的一种品质、状态和境界。从大的方面讲,教育智慧是良好教育的一种内在品质,表现为教育的一种自由、和谐、开放和创造的状态,表现为真正意义上尊重生命、关注个性、崇尚智慧、追求人生幸福的教育境界。”教育智慧作为教育的一种内在品质,主要表现为教师对于教育教学工作的规律性把握、创造性驾驭和深刻洞悉、敏锐反应及灵活机智应对的综合能力。拥有教育智慧的教师往往对教育本义体悟深刻,具有高度的职业感和责任感,对教育事业怀有深情,付出辛劳,勤于实践,善于反思,不断催生教育智慧,提升教育境界,真正体验到教育的巨大幸福。教育智慧应该是教师追寻、体验教育幸福的支点。教育智慧,造就了智慧型教师,支撑着教育幸福。

二、教育智慧的缺失

自教育部颁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后,各级各类教育部门都围绕要求对教师进行了培训,但部分教师的课堂行为没有根本改观,依然如故。对教师来说,他们并不缺少改革的热情,但是他们的实际教学行为与他们表达的教育观念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偏差。教育智慧主要表现为教师对教育规律性的把握,是教师对教学的一种深层的认识。但是,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强调以知识为中心,只注重教学的知识的传承价值,狭隘的教学理论认识束缚了教师的理论视野,影响了教师对于教育意义、价值及教学活动丰富内涵的全面认识与把握。理论上对教学价值的简单化导致了实践操作中的简单化倾向,教学被简化成知识的授受过程,甚至为知识的告诉与被告诉的过程,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化、程序化、规范化和精确化,视教学活动为可精确预设、程序化造作的流程。教师在课堂上讲的每一句话、每一个步骤所用的时间都被精确设计,教学过程的程序化、细节化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创造性空间受到极大限制,导致教育智慧的缺失。

三、时代呼唤教育智慧

1.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教育智慧

教师的专业素养是教师作为一种专门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决定教育教学效果的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或潜在影响的品质。教师的专业素养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基础层次为教师资格取得所要求的素养,表现为具备一定的教育理论,具备一定的专业化素质和教学技能素质;中间层次为熟练地进行教育教学所需要的素养,表现为具有较新的教育理念、广博的专业知识和现代教育理论知识,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现代教育能力;高层次的专业素养则集中表现为由各种教育能力生成的丰富的教育智慧。因此,教师专业素养提高的过程,就是教师教育智慧不断生成、丰富的过程。教育智慧是教师终生追求的一种专业境界,是教师专业发展达到成熟的标志,是教师专业素养的核心。

2.教师的生命质量提升需要教育智慧

传统学校的教师都本着“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的教育理念。充满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变成低层次的简单劳作,传道授业变成了可敬的单向消耗,教师的生存状态、生命质量的提升被忽视。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人的生命是教育的基石,是教育的原点。“没有教师生命质量的提高,就很难有教育质量的突破”。假如把牺牲的行为看成是只对别人有意义而对自己毫无意义的行为,这恰恰意味着自己只不过是一件工具而不是一个显示着人的价值的人。如果一个人自身是无价值的,那么他所作的牺牲也就成为无道德价值的贡献。因此,在关心学生发展的同时,还必须发展教师,师生同益才是教育合理的发展目标。教师要发展,就必须把人的培养看作是教育的终极目标,这会使教师职业极富创造性,教育对象千差万别,教育情景千姿百态,教育内容千变万化。教师必须根据具体的对象、情景、内容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时而异,创造出适宜的教育方法。教育智慧能使教师的职业不是照亮别人、毁灭自己的蜡烛,它会让教师体会到创造性工作所带来的充实和幸福,从而获得人生价值、生命价值的提升。

3.新课程改革需要教师的教育智慧

新课改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由于新课改在价值取向上由知识本位发展为以学生发展为本位,教学过程变成了一个由教师、学生、内容、环境四因素持续交互的动态生成的过程。课程内容由预定性、封闭性向开放性、生成性转型;课程评价由单一性、标准化向多元化、个性化转型,这些要求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研究者,终身学习的践行者。教学改革呈现出的艰巨性、复杂性,以及教学活动自身的特异性、多边性、不确定性都对教师洞悉复杂局面、应对复杂挑战提出了要求,提高教师的教育智慧水平,成为课堂教学焕发生机和活力的契机。

四、教育智慧生成的途径

教育智慧,既是一种教育综合能力,又是一种教育品质、状态和境界。也许我们还不能准确无误地拟定一套催生教育智慧的“操作程序”,但是,教育智慧的生成还是“有迹可求”的。

1.教育智慧的支撑是美德

教育,需要教师有虔诚的教育信仰、有起支撑作用的美德。教师的美德,首要的是热爱,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热爱教育。热爱是教育的动力。教师的美德,还有民主、宽容、明智等。教师的民主与宽容,唤醒的是学生的向学之心和向善之志。明智,可以看作是聪明加上谨慎,聪明是“知”,谨慎是“行”,知与行的结合,才足以显示一个人的明智。教育无小事,明智对教师来说尤其重要。明智的教师更能把握教育时机,捕捉教育细节,达到神奇的教育效果。

2.教育智慧的起点是知识

知识是智慧的基础,教师的知识结构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育智慧。零散的知识不能形成智慧,完备的有结构的知识是教育智慧产生的沃土。智慧产生于知识,特别是产生于教师的个人知识。教师的教育智慧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扎根于生动的教育实践体验,产生于教育实践过程中教师的自我研究与反思,来源于教师的自我发展愿景与努力,萌发于自我教育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提升。教师的教育智慧以专业知识和教育实践知识为前提,只有那些注重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的教师,才有可能体验到教育智慧的魅力。

3.教育智慧的关键是思考

教师要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自己首先要成为一个思考者。思考,是教师更新教育理念、丰富专业知识、寻求最佳策略、锤炼教育艺术的基础。思考,必须成为教师的一种生活习惯。思考,让教师叩问教育本义,明确教育方向,融洽师生关系,优化教育环节,催生教育智慧,实现自身价值。教育离不开思考,因为教育就存在于形成清醒敏锐的、谨慎细致的思维习惯之中。反思是思考的重要形式,教师的教育反思必不可少。反思,是为人类基于探究外部物质世界活动的经验来追寻事物本质和意义的内心活动。反思的过程不仅仅是内省的过程,更是内“醒”的过程。换句话说,反思就是唤醒自我。反思源于心灵的力量,是心灵成长的原动力。

4.教育智慧的永存是细节

教育智慧体现在教育教学具体情境的细节中。教育在生活世界中,就像爱和友谊一样,存在于这种情感的亲身体验中。智慧体现在教育情境的细节里。拥有教育智慧的教师会用心地去看学生,注意一个害羞的表情,注意一种情绪的流露,注意一次期待的渴望,这种“看”不仅仅是用眼睛去看,而是带着责任感、用自己的整个身心去看,这种“看”能让每个学生体会到。在“看”的过程中,教师有了思考,捕捉教育细节,挥洒教育智慧,达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顾明远主编.现代教师读本[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2006.

[3]傅佩荣.生活哲学[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6.

[4]马克斯・范梅南著.李树英译.教育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M].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01.

[5]怀特海著.徐汝舟译.教育的目的[M].北京:三联书店,2002.

[6]田慧生.时代呼唤教育智慧及智慧型教师[J].教育研究,2005,(2).

第11篇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深入应用与推广,各个领域的研究者分别从各个不同领域开始探究智慧教育的内涵。祝智庭教授认为智慧教育的基本内涵:通过构建智慧学习环境(SmartLearningEnvi-ronments),运用智慧教学法(SmartPedagogy),促进学习者进行智慧学习(SmartLearning),从而提升成才期望,即培养具有高智能(HighIntelligence)和创造力(Productivity)的人,利用适当的技术智慧地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并不断地创造制品和价值,实现对学习环境、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灵巧机敏的适应、塑造和选择。相关智慧教育公司以技术视角认为智慧教育是以云概念为基础,以物联网为支撑,网络技术作为基础方向,建立基础教育的智能化校园管理系统,可以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和应用、资源整合,融入到教学、学习、管理等工作领域,实现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目标,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智慧教育是在云计算、物联网、泛在网络、人工智能技术支持下,合理设计并开发智慧学习环境,促进学生智慧学习。笔者认为智慧教育以学生为中心,通过信息技术构建并创新有效的智慧教学环境,实现个性化、智能化和体验化学习环境,形成优质教学内容共享、合理资源推送和自我评估功能,培养并提高学习者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促进学习者知识智慧建构。

二、智慧教育现状

在信息技术的融合下,各个国家已经意识到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同时把智慧教育作为变革国家教育系统的战略选择。目前国内外在智慧教育设计和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对于我国发展智慧教育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重视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软实力的发展

国内外现阶段的智慧教育中,非常重视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如高速宽带接入、云计算存储、移动终端的开发等,这些对促进学生进行随时随地学习提供了条件。IBM根据智慧教育五大变革,提出智慧教育框架:数据收集、存储与分析;个性化学习体验和优化教育管理。在IBM智慧教育核心就是利用信息技术,为学习者创设智慧学习情境。国内华东师大与华为公司合作的华东师大教育云、宁波智慧教育,架设高带宽校园网,创建了高智能实验室和新教学设施。这些基础设计的建设为后期智慧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提供了很好地保障。

(二)实现跨学科、跨部门整合,促进全员参与智慧教育建设

在新加坡智慧教育系统中,通过整合公众学校、私人部门/企业、公共部门政府合作模式,与各地方教育技术研究团体、信息通信研究人员、企业以及知名海外教育技术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学校与教师在电子教材、其他教育资源与教育应用的开发上具有一定的话语权,通过多方合作交流,从而获得有利的实时反馈,实现活跃的思想与合作交流,保证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三)消除信息孤岛,促进各个系统融合共享

韩国智慧教育系统是结构化的插件式智慧教育系统,该系统由智慧内容子系统和家校学习子系统组成,通过学校和家庭联接,形成一个学习空间,促进正式和非正式学习,各个系统功能相互融合,全面实现数据共享和服务,有效提高学习和教学工作的效率。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经历了网络教育、数字教育。在数字教育中,我们基本实现了校园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教学系统、学习系统、管理系统等系统进行了开发,但这些系统是相互孤立的。在智慧教育未来发展过程中,整合各个子系统,实现数据共享和服务是我们智慧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

(四)重视智慧教育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

我国先后颁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等纲领性文件,这些对我国智慧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上支持,同时为智慧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然而智慧教育有条不紊地持续发展还需要国家立法机关建立更完善的法律法规,通过立法为智慧教育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我国智慧教育建设在各个学校侧重点各不相同,有侧重硬件基础设施、侧重网络带宽、数字化教材开发、教学系统软件开发等。如何更有效的发展我国智慧教育,更需要上层理论指导。笔者以学习科学为理论,促进智慧教育合理、个性、针对性建设,让学习者获得更高水平的创造性思维。

三、学习科学内涵

智慧教育建设围绕“以学习者为中心”,设计学习中的硬件、资源、环境和社会因素,根据所收集到的实时或非实时的数据,对设计进行适应性调整。而学习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则可以指导这一设计过程和具体技术的实现。根据学习科学理念,对学习情境中学习者的具体学习行为、感知信息的方式和态度,进行设计。

四、智慧学习环境设计

本文结合学习科学内涵,根据冯锐经验学习环境模型,利用物联网、云计算、互联网和智能技术,全面感知学习情境信息、识别学习者特性,灵活生成最佳适配的学习任务和活动,结合技术支撑下的智慧教学法,构建学生的知识意义,从而使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思维得到大大提高,设计智慧学习环境模型(如图1)。图1智慧学习环境设计模型在本模型中,“以学习者为中心”,把学习活动镶嵌在真实情境中,学习者通过体验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再检索、分析、解决和验证问题,通过广泛参与、自由探索、合作共享,获得知识的意义建构。主要有以下功能:

(一)学习情境自动感知

情境感知主要表征智慧环境对物理环境和学习行为的感知能力。一方面传感器感知环境的物理因素,系统自动调节物理环境,促进学生适应性学习。第二方面传感器获取学习者的位置、姿势、学习终端、操作、学习方式、情感等学习行为方面数据,结合学习行为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适应性支持,促进学习者个性化、自我导向的学习。

(二)学习资源自动推送

在智慧学习平台,结合学习分析呈现学习者特征、学习内容、处理信息的方式等数据,为学习者自动推送相关学习资源,促进学习个性化学习。同时智慧学习平台还根据学习结果数据分析采取干预措施,通过迭代循环过程,更好实现个性化服务,从而达到提高学习和教学成效的目的。

(三)智慧评价

评价促进教学改进。在智慧学习环境中从评价主体的多元性、评价内容的多元性、评价方式的多元性进行综合性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主体有学生、同学、教师和学习共同体。评价内容有学生在线学习时间、发帖数据、参与讨论频率和测验分数等。评价方式有调查、项目设计、考试等。

(四)智慧教学模式

据文献分析,目前国内关于教学模式的研究非常多。然而目前如何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却没有相关原则和技术。在智慧学习环境中,我们充分利用技术的“智慧性”,灵活地选择智慧学习平台社交媒体,利用各种交互方式和媒体工具,设计与自己学科相适合的教学模式。同时还可通过教学助手的设计,如在线求助策略,促进学生进行高效的合作学习。在科学实验课中我们可结合认知科学仿真技术,建立3D情境馆,如博物馆、图书馆和生活馆,实现学习者真实的学习环境沉浸式学习,提高学习者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技巧。

(五)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相结合

在智慧教育系统,我们结合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环境特点,主要是了解和改善家庭、工作场所,课堂等实现虚拟的共同体与现实共同体中的学习环境,针对教学设计的认知、社会和技术方面都给予跨学科的研究,从而达到利用创新的技术来改变学习方式。

五、总结

目前,信息技术与教育在不断地融合,教育信息化持续良好的发展势在必行,十分迫切。现阶段我国关于技术支持深度学习的学习环境设计与开发还处于初级阶段,本文结合学习科学理论,从理论上设计智慧教育学习环境模型,创建具有智慧特性的学习环境,促进智慧教育的研究更好地发展。

作者:张亚珍 单位:九江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任友群,詹艺.国内外学习科学领域建设、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J].中国教育科学,2013,(2).

[2]J.IAndersonCTtransformingeducation:Aregionalguide[M].UNESCOBangkok,2010.

[3]祝智庭,贺斌.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J].电化教育研究,2012,(12).

[4]靖国平.从狭义智慧教育到广义智慧教育[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3).

[5]JaechoonJo,KinamPark,DogilLee&HeuiseokLim.AnInte⁃gratedTeachingandLearningAssistanceSystemMeetingRequirementsforSmartEducation[J].WirelessPersCommun,2014,(4).

[6]柴少明,等.学习科学:从知识获取到知识创新:学习科学专家科斯•索耶博士访谈[J].中国电化教育,2011,(5).

第12篇

关键词:教育智慧 教育机智 教师

一、范梅南教育智慧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教育智慧的含义

范梅南把“事例”作为研究的方法论,他对教育智慧的种种理解都蕴藏在真实丰满的教育故事中和故事中教师富有智慧的行动中。范梅南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教育智慧的含义进行论述的:首先,教育智慧是一种实践智慧;其次,教育智慧是一种特殊的知识;最后,教育智慧是“指向儿童的多层面的关心”。

(二)教育智慧的集中体现:教育机智

1.教育机智的含义

教育智慧和机智是教育学的本质和优秀性,智慧是教育学的内在方面,而机智则是教育学的外在方面。2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活动中,根据学生新的情况,迅速正确地作出判断和采取相应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行动和智慧。

2.教育机智的表现形式

教育机智表现为克制,克制的关键就在于忍耐。家长对待孩子的正确态度就是给孩子成长的空间和时间,需要成人有耐心。

教育机智是对孩子的体验的理解。对孩子保持开放性的理解,这样可以避免用固定的模式或方法去处理孩子的情况。

教育机智体现了尊重孩子的主体性。把孩子看成主体,更加注重学生对课程的主体体验,帮助学生培养对课程的内在兴趣。

3.教育机智的意义

机智保留了孩子的空间。教师或者父母通过机智的干预,给孩子创造了空间,让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

机智保护儿童的脆弱性。儿童的无助和脆弱性,让成人更具富有同情心和责任感。这就要求成人机智的行动,分辨出孩子身上那些积极但起初却是孩子弱点的品质。

机智使良好的品质得到巩固和加强。教育者应该对孩子的潜力和善良充满信任,对孩子的信任会给与孩子力量,使孩子的能力和独立性得到发挥。

二、教师的教育智慧

(一)教师教育智慧的含义

教师的教育机智是智慧行动。教师必须具备智慧的品质,这样教师才能在面对各种不确定的情境的时候采取有效的行动。

教师的教育机智是实行“他者性”的活动。教师要实行“他者性”的实践活动就必须将自我为中心的习惯转为以儿童为中心。

教师的教育机智是教育行动,促进儿童的成长。教师的教育机智采取温和的亲切的方法,使儿童获得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成长。

(二)教师教育智慧的生成策略

教师的教育智慧的生成来于对儿童生活的灵敏度和对儿童内心的聆听。教师需要深入了解每个儿童,聆听他们的心声和他们的生活经历。

对儿童的“教育学”理解是教师的教育智慧生成的关键所在。这就要求教师对儿童提出的问题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地与儿童进行交流,教师以一种开放性的方式聆听孩子的心声。

教师的教育智慧的生成在于形成教师对教育生活的体验。这些体验的核心是儿童,以关心儿童为取向,关注儿童的主体性。

三、范梅南教育智慧思想的意义、局限和启示

(一)范梅南教育智慧思想的意义

教师在丰富专业理论知识基础上还需要具备成熟性的智慧,包括责任感和使命感,尊重儿童的主体性等。

教育机智促使我们重新认识、理解与孩子的关系。需要我们学会聆听和观察儿童的内心世界,对孩子情感的需求和行为的变化保持灵敏性,尊重孩子的主体性。

教育机智促使教育方法从权威向民主的转变。机智不仅规范和引导孩子的行为,同时又规范教师和家长在教育方法上控制和支配的倾向。

(二)范梅南教育智慧思想的局限

作为教育机智的灵魂的教师对学生的单向的、倾心的关爱,可能会导致学生产生依赖心理,可能会导致教师对学生进行操纵。

当教师过于注重个体,当教师过度的注重学生的细节需要时就很有可能忽视学生的一些共性问题,使得一些普遍性问题得不到关注。

(三)范梅南教育智慧思想的启示

教育智慧要以教师对学生的情感为基础。范梅南教授认为教育机智是教师对学生的关心、理解、帮助的价值取向,还有教师的“替代父母”作用。

教育智慧要帮助学生顺利成长,范梅南的教育智慧思想要求教师对弱者给予更多的关怀,重视学生的个体的差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