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4 16:54:4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健康教育规章制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 高校 院系 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11.081
Thinking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econdary Mental Health Guidance
Station in Department and Institute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JIANG Wei[1], LIU Shanshan[2]
([1]The School of Finance of Jiangxi Normal Universisy, Nanchang, Jiangxi 330022;
[2]Jiang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Nanchang, Jiangxi 330098)
Abstract At present, most of th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been preliminarily established three levels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network, which is composed of schools, departments and institutes, classes.School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stitutions can play its basic role, has overall responsibility for the school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activities, and render a certain guidance to these activities. However,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econdary mental health guidance station in department and institute is lagging behind, and far did not play its proper rol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econdary mental health guidance station in the department and institute directly affect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department and institute; the secondary mental health guidance station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心理危机事件越发增多,针对这一情况,教育部于2011年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教思政厅〔2011〕1号),基于这一文件精神,各高校已逐步建立了由校、院(系)、班级组成的三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立和完善对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成效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1 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建设的意义
建立和完善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能够增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力量,减轻高校校级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的重任,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心理辅导需要;能够使各院系结合本院系的实际以及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从而充分发挥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的主体作用;能够及时发现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迅速开展辅导工作,从而可以将一些问题尽早解决,避免事态严重化;能够更好向学生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
2 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建设的现状
目前,虽然一些高校已经建立了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但是心理健康辅导站的建设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硬件设施和软件条件不够到位,高校对心理健康辅导站的重视程度还不够。
2.1 硬件设施不足,经费投入太少
目前很多高校的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仍然没有独立的办公场所,致使心理辅导工作不能得以很好的开展。部分高校的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虽然有独立的办公场所,但是这些场所大部分非常简陋,布置不规范,没有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建设,缺乏基本的专业设备,如沙盘、宣泄器材、放松仪器等,并且这些场所常常缺乏保密性和隐秘性,很难给予前来咨询的学生以温馨感和安全感,难以实现心理健康辅导站的功能。除了场地不足之外,经费投入也太少。大部分高校倾向于重点建设校级心理健康辅导站,对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的经费投入却非常少,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的建设一般都没有独立的经费支持,即使有专项经费,也远远低于相关标准,从而制约了它的建设和发展。
2.2 组织结构不健全,人员素质有待提升
虽然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应该由院系分管学生工作的院领导、心理辅导员、辅导员、班主任和班级心理委员组成,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常常只有心理辅导员和班级心理委员在积极参与心理健康辅导站的建设,其他人员参与建设的热情不高,分管学生工作的院领导对心理健康辅导站的重视程度也不够。
心理辅导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故需要对提供心理辅导的人员进行严格的专业训练,使他们具有一定的心理学知识,懂得一些心理辅导的理论和方法。而在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中,主要是由辅导员、班主任、班级心理委员等工作人员提供心理辅导和服务,他们大部分没有心理学的学科背景,且基本上都不是专职从事心理辅导工作的,缺乏专业知识、心理辅导的实践和心理辅导的技巧,大多只是经过短期培训就开展心理辅导工作。
2.3 各项规章制度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
虽然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的基本规章制度已建立,但是这些规章制度大多流于形式,没有结合院系的现状和学生特点来制定,从而导致心理健康辅导站规章制度的实施效果大打折扣,从而影响了心理健康辅导站的建设和发展。心理辅导作为一门专业性和私密性很强的工作,需要更多的规章制度去进行规范。
3 加强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建设的建议
3.1 明确工作内容
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作为高校三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的中间环节,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要明确工作内容:要结合本院系的实际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制定适合本院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和活动,大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提升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要负责本院系学生的日常咨询工作,并对其的心理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情绪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并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进行干预,或及时向其辅导员和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反映;要有计划地对心理健康辅导站的工作人员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要协助学校心理教育机构,做好问题学生的危机干预工作,预防和减少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
3.2 加大硬件设施和经费的投入
为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设置专用的场所用于心理健康辅导站工作的开展,并按照心理咨询室的相关标准和要求建设心理健康辅导站,配备相应的硬件设施,满足个人谈话和咨询的需要。在院系学生工作经费中,设立心理健康辅导站专项建设经费,专门用于辅导站的建设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学校和学院要逐步加大对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建设的资金投入,大力推进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的全面发展。
3.3 创新工作方法,完善规章制度
当前,大部分高校的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主要由心理辅导员负责具体事务,班级心理委员作为成员维持心理健康辅导站的日常运行,其他成员(分管学生工作的院领导、辅导员、班主任)参与心理健康辅导站建设的热情不高。分管学生工作的院领导作为站长,要认识到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对于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性,要提高对心理健康辅导站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积极参与心理健康辅导站的建设,并鼓励其他辅导员和班主任参与它的建设。心理辅导员要积极和其他辅导员和班主任沟通,争取得到他们的大力支持,并及时把学生的相关心理情况向他们进行反馈,与他们一起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心理健康辅导站可以通过对班级心理委员、寝室长等人员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然后以他们为主体去尝试开展朋辈心理辅导工作。一些高校在院系设立了心理拓展协会,可以将其纳入到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中,充实心理健康辅导站的力量。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要创新工作方法,将一切可以利用资源全部纳入到心理健康辅导站中,建立“多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格局。
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要结合院系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特点,制定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并在心理健康辅导站开展工作的实践中,不断进行修订完善,以规范心理健康辅导站工作的开展,促进心理健康辅导站的建设。
3.4 加大培训和宣传的力度,推进心理辅导员的专业化
要对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成员进行分类分层培训,对心理辅导员进行心理学、教育学、医学等综合专业知识系统培训,对辅导员和班主任进行心理学专业知识培训,对班级心理委员和寝室长进行朋辈心理辅导知识培训。通过这些培训,提高心理健康辅导站成员的专业知识储备和实践技能,从而提升心理健康辅导站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和质量。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要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师生了解心理健康辅导站,了解心理健康知识,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从而愿意一起来参与心理健康辅导站的建设。
心理辅导员是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具体事务的负责人,是心理健康辅导站建设的主要推动者,是院系学生工作中专门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兼职心理工作者,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力量。推进心理辅导员的专业化,提升心理辅导员的专业水平,是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和干预,有利于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的建设。要明确心理辅导员的职责和定位,要建立完善心理辅导员的专业培训和进修制度,要为心理辅导员搭建交流和实践的平台,要建立考核和激励机制,要推进心理辅导员的自我成长。在条件成熟的时候,要建立心理辅导员的专业资格准入机制,如要从事心理辅导员工作必须具有心理学学科背景,或者必须取得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书,等等。
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是健全和完善高校三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的必然趋势。当前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还处于初步建设阶段,在建设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和困难,如场所不足、设备缺乏、专业师资力量不够,等等。但是,随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入,这些问题和困难都会逐步解决。各高校的院系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要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提炼特色,打造适合本高校本院系的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
参考文献
[1] 张曼.院系二级心理辅导站工作模式初探[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31(1):145-146.
[2] 马B.高校院系心理辅导站工作体系初探[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2014.35(3):192-193.
[3] 张益荣.高校应建立和完善学院二级心理健康辅导站[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5(1):70-71.
[4] 李荣荣,赵越.独立学院二级心理辅导站的实践现状研究[J].学园,2014(16):32-33.
1、建立安全工作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将安全工作列入各处室的目标考核中,制订考核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对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及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2、签订责任书,加强安全责任意识
学校与各级部、班主任、任课教师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各自的职责,将安全教育工作作为对教职员工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制度,切实增强了安全责任意识;与学生家长签订了安全责任书,明确了家长应做的工作和应负的责任。
3、不断完善学校安全工作规章制度
不断完善充实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建立定期检查和日常防范相结合的安全管理制度。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明确值班职责;制订学校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建立了事故及时报告制度、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安全预警机制;对涉及学校安全的各项工作,都做到了有章可循。
4、建立全方位安全工作教育网络
我校把定期召开家长会作为一个长效机制,建立了“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同时,定期与镇司法所、派出所、工商所联合对学校周边地区的治安环境进行综合治理,彻底清除社会不安全因素对学生的影响,为师提供了健康的学习环境。
二、建立安全工作管理体系
成立了由校长负总责,主管副校长具体抓,各部门、各年级分工负责的安全管理体系,做到了分工明确,责任明晰。重视安全宣传工作,利用例会、寒暑假学习会对全体教师集中进行安全政策、法规的宣传和典型安全案例的分析,引导教师熟悉安全法规,重视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三、加强教育,努力增强安全意识
1、认真组织安全教育周活动
学校安全教育周以校园安全为主题,组织师生学习安全教育工作文件;对校内易发事故类型、重点部位保护、工作薄弱环节、各类人员安全意识等方面展开深入全面的大检查,消除隐患;以版面宣传、知识讲座、黑板报、手抄报等形式广泛开展安全专题教育活动。
2、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活动
利用班会、团队活动、活动课、学科渗透等途径,采取板报宣传、张贴标语、举行主题班会、讲座、安全征文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活动,使学生接受比较系统的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触电、防食物中毒、防火、防盗、防震、防骗、防煤气中毒等安全知识和技能教育,做到了防患于未然;还通过《致家长的一封信》增强家长的安全教育意识。近年来学校无一例不安全事件发生。
3、努力抓好学生的安全管理
坚持执行学生考勤制度,要求教师每节课对学生进行严格考勤,并及时通报考勤结果,有效杜绝了无故缺课现象的发生。
4、全面落实健康教育及卫生安全制度
严格保证健康教育课时,有教师、有计划、有教案、有考核、有成绩;传染病防治实施方案、宣传资料健全;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由心理咨询室负责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
四、切实保障设学校基础施的安全
【关键词】 骨科住院患者;安全问题;防范措施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坏,障碍,缺陷或死亡[1]。由于骨科患者病程长,肢体活动不便,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褥疮等安全问题的机率较高。我们组织全科护士进行安全问题分析,找出影响骨科患者安全的不利因素,采取人文关怀及护理安全管理对策,取的满意效果。
1 骨科主要安全问题
1.1 跌倒 骨科患者特别是下肢骨折患者,往往需要借助拐杖来行动,地面光滑潮湿,患者较多,病房内设施多,卧床时间长等均可使患者站立不稳而跌倒。
1.2 压疮 压疮又称压力性溃疡,压疮的发病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而且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特大压疮常经久不愈,出现严重感染,导致全身衰竭甚至危及患者生命[2]。骨科患者因疾病原因要求特殊卧位和绝对卧床患者易发生压疮。
1.3 告知行为不规范
告知行为反映了护士职业情感以及对患者的尊重。告知过程中不恰当,会给患者带来心理负担,甚至导致治疗失败,同时会给医院带来不好的影响。如股骨头骨折患者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后,要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如不准确的告知患者,有可能会使假肢脱出。如术后患者进行患肢功能锻炼,要有限度,否则会使骨折移位,使治疗失败。
2 安全管理措施
2.1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是护理安全的保证。我科组织全体护士学习《骨科诊疗手册》《护士管理条例》、《医疗事故管理办法》,学习知识,提高安全意识,确保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到位,使护士认识到遵守规章制度是对自己的一种保护,提高自觉性。加强骨科知识的业务学习,定期召开会议,听取意见和建议,修改相应护理规范。
2.2 建立不良事件风险评估及应急预案制度 对住院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对存在的潜在问题及安全隐患进行针对性的护理防范措施。
2.3 防止压疮
患者入院时进行皮肤评估和压疮评估,对于长时间卧床患者或易发生压疮患者建立皮肤护理记录单,定时进行翻身,拍背,保持床铺及衣物清洁平整,大小便失禁者经常保持皮肤清洁干爽。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和足够热量饮食,保证机体需要。
2.4 加强健康教育 为了保证健康教育到位,我们请专业医生讲解疾病特点和注意事项;要求责任护士在患者入院后,讲解疾病知识,护士长对健康教育知晓率进行调查,并将检查列入考核,与护士的奖金和年终评比挂钩。护士长定期召开护患座谈会,听取患者意见,及时改进,防患于未然。
2.5 建立防护措施 病区地面重新装修时选用平坦防滑的地板,工人拖地板时要拧干,保持地面干燥,此时尽量要求患者特别是扶拐患者外出。病房和走道内简化设施。对于术后和卧床时间长的患者提醒他们动作要慢,做到3个1 min,醒后1 min再起床,起床后1 min再站立,站后1 min再行走,防跌倒。
总之,由于我们加大了护理安全管理力度,为患者营造了一个更安全,更能体现人文关怀的住院环境和氛围,取的较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 考 文 献
自从健康促进学校工作开展以来,在市卫生局、教育局的正确指导下,我校进一步确立了“健康第一”的办学思想,紧紧围绕“健康促进学校”的创建标准,扎实有效地开展创建工作,更新观念,统一认识,知难而上,认真贯彻《临夏市创建健康促进学校工作实施方案》和《健康促进学校评价参考标准》的总体思路和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突破口,以各项规章制度为保障,以加强检查评比为动力,勇于开拓,务实进取。现将学校的创建工作汇报如下:
一、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树立“健康第一”的办学理念,以培养健康人才作为学校的第一追求目标。
创建“健康促进学校”,提高师生的健康水平必须首先从提高思想认识做起。学校领导班子的各项决策都在“健康第一”的理念下进行,从运动面积的确定、活动场所的设置、健身运动器材的配备、营养餐室的管理、饮水卫生到学生在校时间、作息时间的规定、课程的设置、活动课程的比例、安排、健康知识技能的培训、心理咨询和心理教育等,做到以师生的健康为本,把培养健康人才作为学校的第一追求目标,让校园充满着浓厚的健康文化氛围,“健康第一”的理念扎根心中。
二、制定健康促进学校建设规划,推动《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贯彻实施。
1.为了加强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创建工作顺利、有序、全面地推进,学校成立了“健康促进学校工作领导小组”和“健康促进学校工作实施小组”。制订健康促进学校建设规划,研究具体措施、明确人员职责、健全规章制度、检查实施情况等工作。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做到健康促进工作处处有人管,事事有人做,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
2.在学校近期、中期和远期发展规划和学校年度工作计划、学期工作计划中对“健康教育”都有明确的表述或具体的工作安排,学校以创建和谐校园和健康校园等作为校园建设及学校其他工作的目标指向。
3.充分利用例会、班会和业务学习的时间,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健康促进学校评价参考标准》、《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文件,力求全体师生对“健康促进学校”创建工作耳熟能详;制定并完善了《预防接种证查验制度》、《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学生因病缺课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加大检查制度落实的力度,将检查结果纳入教师工作考核、以及“优秀少先队员”、优秀班干部的评比之中。
三、提高思想认识,承担对学生健康的责任。每一位教职员工无论从事管理工作、教学工作还是服务工作,都能在各自的工作领域内,因地制宜地参与创建工作。
1.开设健康教育课程。按每双周1课时的标准,将健康教育排入课表。
2.开设健康知识讲座和健康教育专题活动。
3.加强学科教学中渗透健康教育的内容。教导处规定每一位任课教师不管担任哪一门学科的教学,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培养上必须有健康教育的内容,并且在教案上有所体现,特别是科学学科的教案。
四.细化学校物质管理,全面优化校园。
学校现有的设备条件,给师生创设了一个优美、整洁、高雅的物质环境,教室、图书室、办公室、营养餐室、校门、操场等布局合理、赏心悦目;学校局域网的建设为学校的管理和教学创设了良好的信息化环境。
1.力争硬件设施达标。教室人均面积、采光照明、厕所蹲位、卫生安全等符合《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有关要求。
2.重视发挥学生在校园保洁中的主体作用。调动班干部的积极性,少先大队部组织了环境卫生、安全监督员,自觉担负起检查卫生、检查纪律、维护校内安全的责任,进一步动员全校学生不乱丢果皮、纸屑,人人做好个人卫生,人人参与清洁卫生。
五、建立良好的学校人际关系
1.坚决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等现象。学校坚决把有偿家教、体罚和变相体罚作为一项教师职业“高压线”;对家长及学生反映的教师违规违纪现象,一经查实,严肃处理。
2.对学习困难的学生采取了分层作业,做好培优补差。开展“对口帮教”、“感受关怀、学会感恩”等活动。
六、为学生提供基本的卫生服务,改善学生的健康状况,解决学生中的主要健康问题。
1.落实学生体检和教师体检制度。定期为教师和学生进行体检,全体师生的常规体检一年一次,健全了师生健康档案。
2.重视学生常见病的防治。在常见病多发季节,学校及时通过班级微信群向学生及家长介绍一些常见病的预防方法。我校成立预防传染病领导小组,认真做好公共场所卫生、消毒预防工作,利用宣传栏、板报、广播等对师生进行预防常识的宣传,提高师生预防意识。
3.切实搞好心理健康教育。加大心理健康课教师的培训和提高,学校开设了心理咨询室,建立了学生心理档案。
七、促进学生和教师健康相关知识,提高学生个人保健技能。
1.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宣传栏、手抄报、黑板报等,宣传创建“健康促进学校”的意义。
2.开设专题讲座。外聘健康专家定期为学生开设健康技能专题讲座,现场演示正确的刷牙方法,正确的用眼卫生和急救方法等。
3.加强体育锻炼。学校重视学生每天的体育锻炼时间,按常规上好每两周一节健康教育课,坚持每班每周上三节体育课,在当天没有体育课的班级要有课外活动课,坚持学生在校每天做一次眼保健操和广播操。
4.规范师生各种安全行为。组织全校师生接受安全、法制、消防等教育,播放“传染病”的宣传碟片等。
八、学校与所在社区建立持久的健康互动关系
学校注重多渠道、多形式地加强与社区、家庭的健康信息交流与沟通,形成共建、共管、共育的社会大环境。
1.学校与社区。学校积极争取公安、城管、社区等单位的支持,积极维护学校周围环境不受污染。学校还不定期的安排学生到社区去参加劳动和卫生教育,受到家长的认可。
Abstract: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rehabilitation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orthopedic, shorten the hospital vocation,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care.Methodes:select the appropriate health education content, effective form of health education.
关键词: 骨科老年患者;健康教育
Key words: patients with orthopedic;education for health
中图分类号:R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1-0321-02
0 引言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整体护理工作不断深入,健康教育已纳入护理质量评估和考评,成为检验整体护理效果、评价整体护理工作的重要指标。而患者大多通过是医生的讲解从而获得相关疾病知识。开展健康教育固然是由医护人员共同完成,但是护士又是患者教育的主力军[1]。而老年患者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如何做好骨科老年患者的健康教育,采用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内容与形式已成为护理领域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通过对骨科2009-2010年住院的老年患者针对其需求采取不同形式进行健康教育,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骨科老年患者的特点
1.1 相同性特点
1.1.1 由于生理条件的变化,感知觉出现明显退化。使老年患者反应迟钝、视力和听力下降、记忆力减退、性格改变、爱唠叨、任性、冈执性格呆板等,听觉、理解力下降和判断力明障碍。
1.1.2 合并基础病。多数骨科老年患者住院,不仅仅是骨折或其他骨科疾病,同时并发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常见老年基础病。
1.1.3 对护士的信任度降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护只能做打针、发药的简单工作,只重视医师的话,对护士进的健康教育内容持怀疑态度,不认真接受。
1.1.4 缺乏心理准备,由于老年骨折病人发病突然,加之疼痛较剧,大多会出现恐惧、紧张、忧虑的心理反应。
1.2 骨科疾病特殊性 骨科老年患者大多数是突发意外受伤,极少数是因骨科其他疾病住院。患者卧床时间较长,通常在20天以上,基本是生活不能自理,靠他人协助完成,易发生并发症。
2 骨科老年患者的需求
胡青[2]在调查研究中发现,有95.77%以上的老年住院患者需要全面了解疾病的有关知识以及病情发展康复的过程。有89.74%的老年患者需要知道医院及病区环境、规章制度,分管医师和责任护士的姓名。96.15%的老年患者需要了解出院后的相关注意事项及照顾方法。根据马斯洛人类基本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是最基本。由于年龄的原因,对老年老年患者的健康教育需应包括:饮食指导、用药指导、生活方式指导、家庭护理技术操作、心理指导、安全行为指导等[3]。
3 开展健康教育的形式与方法
3.1 语言指导 语言指导具有直接性、简捷性的特点。大多数老人认为生病住院给子女及家庭带来负担,突出表现为无价值和孤独心理[4]。在护理工作中护士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指导,从患者进入病房时起,护士应积极主动与患者沟通,热情地接待患者及家属,做好自我介绍,并向患者介绍病房环境、各项规章制度、经管的医生护士等。对老年患者要尊重,使用尊称,语言交流要简单、明了、切题、表达清楚使患者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尊重与关心,消除其陌生感和孤独感,产生和增加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在宣教过程中尽可能使用患者熟悉的常用语,避免医学术语。当不得不使用医学术语时,应用简单的日常用语给患者解释这些术语的意思。并通过与患者交流的过程,细心观察、掌握不同患者的心理需要。
3.2 家属、陪护的教育 患者住院不仅仅是患者本人与医护人员存在联系,还有患者的亲人,因此护士对老年患者健康教育的认识不应当仅仅局限于患者的范畴,应向患者家属及陪护扩展。“家属系统理论”认为,当患者的健康状况发生变化时,家庭成员也必定出现相应的变化[5]。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应用于陪护管理中使之对规章制度能较好遵守,对健康教育内容掌握程度普遍得到提高,病房陪护人员管理收到较好的效果。家属作为患者最主要的看护者和社会支持来源,在患者发病期间,他们也承受着压力和打击并因此而焦虑,缓释这种焦虑的有效方式之一就是让他们和患者一起了解与疾病有关的知识和技能,鼓励他们有效地参与到患者的治疗与康复过程中,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6]。
3.3 把握时机进行教育 由于老年人接受能力和适应能力较差,患病及生活环境改变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心理状态不稳定,影响教育效果。因此对骨科老年患者人宣教,首先要引起共鸣。当老人愿意与医护人员交流,倾诉时,我们要耐心倾听,了解老人的心理动态、所需、所求。当产生共鸣时,我们的宣教内容才会让患者容易接受,使患者达到遵医行为的效果。
3.4 换位思考 护士要体谅患者的感受,站在患者的角度去感受老人们的想法、要求,从而对宣教内容进行有序安排进行。如:普通患者住院时最关心的是床位位置、病房环境设施等,而突发意外伤害的患者最迫切想知道的是自己的病情是否有危险,这些内容应及时介绍,至于规章制度等内容的介绍可在患者相对稳定以后再进行,在24h内完成即可。如果入院时就给患者讲太多的医院规则和制度、疾病知识,患者难以接受,更顾不上记住并照着去做,易产生逆反心理。要选择时机地宣传,要把健康宣教贯穿于患者整个住院过程。临床工作中,我们只在入院当天为患者进行简单的病区环境介绍,认真调查评估患者,包括一般资料,情绪、吸烟、饮洒、饮食状况、体重、运动情况等项目;入院后2-3天进行饮食指导,之后选择患者精神状态较好的时候逐步进行用药指导、骨折的简单知识讲解,根据治疗方案,循序渐进的进行功能锻炼指导;对于出院指导,在出院前1~2d内完成。不能等到办理出院手续时才匆忙地向患者进行宣教,老年患者不容易记住,达不到预期效果。
3.5 书面教育与操作演示 根据老年患者的心理、文化层次、生活背景等不同的特点,将宣教内容及功能锻炼方法绘制成简单的图谱,采用简单易懂的语句口述,对肢体活动的方法采用操作演示后让患者复述,操作示范等,反复多次进行宣教,让患者熟记、掌握并养成遵医行为。由于骨科患者多是卧床,护士充分利用在与患者的每次接触时间,如进行治疗或技术操作时,采用一对一的进行宣教方法,患者更乐于接受,强化记忆。
3.6 开展护患沟通座谈会 护患沟通、患者与患者间的沟通,也不失是种有效的宣教方法。每月一次针对一个病房、一种疾病开展护患沟通座谈会。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患者,可以是治愈的,也可以足基本治愈的。向其他患者介自己坚持治疗,配合身心护理、战胜疾病的康复过程。以激发其他患者配合治疗护理的积极性.达到早日康复的日的。
3.7 出院联系卡的发放 根据专科特点,制作患者出院联系卡,在患者出院后能随时与医生联系,及时复诊。我科在2011年通过联系卡的方式,患者与医护的主动联系取得很好的效果。
3.8 电话回访式宣教 老年患者的家庭护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健康教育的需求不因为出院而终止。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电话咨询不失为一种方便、快捷的健康教育方式。患者出院后定期电话回访,既能了解患者在家庭护理中存在的健康问题,及时予以解答,又有助于巩固健康教育效果,同时也加强医患间的联系。
4 体会
健康教育能使骨科老年患者了解疾病的诊断、治疗、康复的基本知识,积极配合治疗与康复,消除或减轻患者的负面心理效应,进而达到减少并发症,防止因护理不当引起的后遗症,促进骨折早日痊愈。做好骨科老年患者的健康教育,护士要了解老年常见病的基本知识,熟悉骨科专科知识,以及对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等相关知识的学习。针对骨科每位不同患者的情况,选择适当的健康教育内容、有效的健康教育方式,目标明确,多次强化,言简意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生动形象,亲历亲为,让老年人健康长寿,安享晚年。
参考文献:
[1]黄津芳,刘玉莹.护理健康教育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157.
[2]胡青.老年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及护理满意度分析.护理实践与研究20010年第7卷第13期(上半月版).
[3]温江丽,田小京.老年患者健康教育对策研究进展[J].现代护理杂志,2008,14(3):313-315.
[4]李心天主编.医学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268.4.6.1.
【关键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价体系;评价模式;构建
1 当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价体系的研究状况
目前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价体系的系统研究较少,主要有如下几种观点:杨忠建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评估指标体系包括 3 个一级指标:第一是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包括领导组织和物质保障,这是工作的基础;第二是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过程,主要指内容和方法,这是工作的核心;第三是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效果,即实效性,这是工作的关键。每个一级指标下再确定若干个二级指标。”。方双虎和姚本先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评估指标主要包括组织领导工作标准、基本设施工作标准、队伍建设工作标准、课程教学工作标准、心理咨询工作标准、心理测评工作标准、科学研究工作标准、评估督导工作标准等。
总的来说,目前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价体系的研究比较少,不仅缺乏理论基础。同时也没有实证研究,很多研究成果都是在针对作者所处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环境中所存在在问题提出的,不具备普遍性。在实际操作中,评价的出发点应该是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评价,促使其向好的方面发展。而在事实上更多是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个人绩效进行评价,多以工作量以及奖金来衡量。
2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的理论方法
2.1 CIPP评价模式
CIPP评价模式亦称决策导向或改良导向评价模式,CIPP评价模式由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结果评价四个要素构成了。是美国教育评价家斯塔弗尔比姆倡导的课程评价模式。他认为“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评价是一种划定、获取和提供叙述性和判断性信息的过程。”
运用CIPP评价模式来指导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能避免目前研究中基于泰勒的目标达成模式的弊端,能突出评价的发展,整合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提高了人们对评价活动的认可程度。有机结合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根据实际情况对CIPP模式进行改良。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在具体运用中以CIPP评价模式中的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结果评价四个要素为一级指标。根据当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以及目前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价体系的研究成果,遵循评价目标的合理性原则、评价视角的全面性原则、评价效果的客观性原则来制定二级指标。
2.2 第三方评价模式
内部评价方式是目前广泛应用于我国绝大多数学校的评价方式。在一般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上,很多学校通过将学生评教、院系两级督导评价、同行评价、领导听课等形式制度化,从制度上保障教学评价的有序进行。由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性,无法套用一般课程教学质量监控的方法。所以需要引入第三方评价模式,第三方评价模式是指独立于学校及其部门之外的第三方的评价,也称外部评价。第三方评价模式,有专门第三方评价机构来执行。“对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来说第三方评价机构的评价意见既非行政命令,也非学校自我感觉,而是事实求是、客观公正的状态和富有建设性的意义。”
3 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具体评价指标的设想
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具体评价指标的设想的说明:首先以CIPP评价模式的四个要素为基本框架,即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结果评价四个一级指标。其次以第三方评价模式为指导思想,由专门第三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价机构来执行,保障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专业性。最后根据具体指标的权重给予分数,可通过分数来判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情况。具体指标及分数如下:
3.1 背景评价
(1)评价计划的制定:
计划内容具体详实
计划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
(2)组织架构:
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门机构
有分管的校级领导
组织定期的教育技能培训
成立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监督、检查小组
(3)规章制度:
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章制度
学校制定有心理危机干预预案
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量的计算的执行标准
3.2 输入评价
(1)人员编制: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人数与全校学生人数的比例
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有相应的资质
专兼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人数比例
(2)场地设施
有专门的心理辅导活动场所
心理辅导室软硬件设备齐全
(3)经费预算
学校每年对心理健康教育有一定的经费投入
经费使用情况符合预算
3.3 过程评价
(1)心理辅导:
心理辅导室有固定工作时间及专职人员
建立问题学生心理档案并有保密管理措施
定期了解学生心理状况,并进行及时的心理危机干预
(2)心理课程
开设有专门的心理健康课
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
能根据不同年龄的学生开设课程
能普及到全体学生
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
(3)全面渗透
学校在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各学科教学能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课外活动中能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
建立与家庭的联系
3.4 结果评价
(1)学生心理健康
学生有心理健康的知识
学生出现心理问题能及时求助并得以解决
近三年来,学校无学生自杀、暴力事件
(2)教师专业水平成长
全校班主任具有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教师参与新理健康教育的科研工作并取得一定成绩
参考文献:
[1]梁次红.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湖北农学院学报,2003,(6)
[2]梁次红.论论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德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湖北农学院学报,2002,(4)
[3]杨忠健.浅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评价体系.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4(9)
【摘要】目的通过对癌症化疗患者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指导临床护士如何进行护理干预,来满足化疗患者的健康需求,以期达到最佳的化疗效果。方法采用问卷形式随机询问外科癌症化疗患者127例,对入院时、化疗期、出院时患者的健康需求以及化疗患者家属的需求,进行等级评定。结果不管是化疗患者在入院时、化疗期,还是出院时,不仅他们对疾病的健康需求很高,而且他们的家属对健康的需求同样很高。结论护士应热情接待患者,调整好化疗患者的心态,与之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在教育过程中突出其多样化、个体化,强调教育的持久性与延续性,重视教育范围的延伸,这样,才能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充分发挥化疗的药理作用,全面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化疗患者;健康需求;护理
近年来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普及,化疗患者的健康宣教在医学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人们重新认识了健康教育在癌症化疗患者的地位。对癌症化疗患者进行适宜的健康宣教,可使患者了解化疗的必要性,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激发患者的主观能动性,积极调整与稳定各自的情绪,提高饮食质量,全面提高生活质量[1],以预防或减少化疗的不良反应,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充分发挥化疗的药理作用。我们从2003年7月~2005年5月对我院外科收治住院的127例癌症化疗患者或家属进行了健康教育需求的随机调查,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本组调查对象127例,男68例,女59例,年龄42~82岁。
1.2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问卷表结合本科临床具体情况自行设计,分特别需要、需要、不需要、无所谓4个等级,做出评定,内容包括:(1)入院时患者的健康需求:需要了解环境、住院规章制度、认识病区医护人员、了解病情、注重接受健康教育的形式(口头、书面、图片等);(2)住院期患者的健康需求(特别是化疗期):需要了解化疗的作用、化疗不良反应、保护血管方法、静脉输液注意事项、营养、休息、心理状况对化疗的影响;(3)出院时患者的健康需求:了解用药指导、下一次化疗的时间、保健指导;(4)化疗患者家属的需求:需要了解化疗患者所需要的健康需求、如何调配饮食、如何帮助患者渡过化疗期等。
2结果
各时期患者及家属的健康需求等级评定,见表1~4。表1入院时患者的健康需求等级评定(略)表2住院期(化疗期)患者健康需求等级评定(略)表3出院患者的健康需求等级评定(略)表4化疗患者家属的需求等级评定(略)
从表1~4可以看出:不管是化疗患者在入院时、化疗期,还是出院时,不仅他们对疾病的健康需求很高,而且他们的家属对健康的需求同样很高(特别需要与需要两者相加绝大部分>90%,只有需要了解住院规章制度的<80%)。
3讨论
3.1热情接待患者,满足健康需求护士应积极热情地接待患者,耐心介绍病区环境,使化疗患者尽快适应病区环境。针对患者入院需求的特点,应适时适度地做好住院规章制度、主管医生和护士等的介绍,如对医院规章制度的介绍,应采取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地介绍;而喋喋不休地介绍,不但效果不佳,而且还可引起患者的反感。只有选择适当的时机或待患者稳定后再做详细介绍,才能得到最佳的效果,从而满足化疗患者的健康需求。
3.2调整好化疗患者的心态心理状态的好坏在治疗过程中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作为护士应充分了解化疗患者的心理、疾病因素,耐心地解释化疗患者提出的各类问题,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多与患者沟通,去了解患者的心理行为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干预,使患者以积极的心理状态迎接化疗。
3.3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治疗效果对首次接受化疗的患者,护士应与之建立指导合作型的护患关系。向患者详细解释化疗或术后化疗的目的与意义,使他们明确化疗是治疗肿瘤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特别应强调化疗必须足量、按期、有规律地进行[2],不能半途而废;应提高患者的自身防护意识,告诉患者应用化疗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作用如恶心、呕吐、胃口不佳等胃肠道反应,告知相关的护理知识,从而减轻对毒副作用的担心和恐惧。对多次接受化疗的患者,在治疗中护患之间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护士应与之建立共同参与型的护患关系。由于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对自身的生理功能、心理状态有一定的认识,可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增强治疗效果。较严重的不良反应如肝肾功能损害等不宜过分强调,以免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应强调饮食、卫生、休息的重要性,部分患者或家属对饮食休息作用等不够重视,应耐心解释它们在化疗中的作用,帮助建立合理的饮食结构,养成良好的卫生和休息习惯,提高免疫力,减少并发症[2]。
3.4突出教育的多样化、个体化根据患者对化疗知识的知晓程度,采取不同的教育手段。采取多样化的教育形式,通过讲座、宣教手册等形式,来改变不良的健康行为,帮助患者建立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方式。强调个体化教育,做到教育内容因人而异,因化疗方案而异。如同一种化疗方案,一方面每个人所表现出来的化疗反应会有所不同,有的剧烈恶心、呕吐;有的反应轻甚至无反应。另一方面每个人所表现出来的应对化疗也会有所不同,有的害怕化疗的不良反应产生心理拒绝,而出现意想不到的严重反应;有的甚至因害怕恶心、呕吐而拒绝进食等。因此,化疗知识的宣教应贯穿于整个化疗过程,依照教育的个体,注重方式,体现个性,加大力度,积极引导,针对性、指导性地解决问题,满足个体的需求,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
3.5强调教育的持久性与延续性,保证化疗的疗效癌症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体现出化疗患者教育的持久性与延续性。不仅在入院与化疗期患者有教育需求,而且在出院期同样有教育需求。出院指导应切实可行,做到详细、具体,做好用药、下一次化疗的时间、保健等指导,让患者在康复期间能充分调整好身心,积极调动内在的积极因素,应对疾病,增加信心,完成整个化疗过程,保证疗效。
3.6重视教育范围的延伸,提供支持化疗患者的康复离不开家庭成员的支持与帮助,他们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都会影响到患者。假如有一个细微的动作,患者与家属、家属与家属的交谈若表现出不耐烦、不关心等,都会影响到患者,使之产生悲观、消极的情绪,随之带来配合不积极,甚至拒绝治疗等后果。因此,家庭成员的教育应列入重点对象,帮助他们提高对疾病及化疗的认识,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使患者与家属的每一位成员都抱有积极的态度配合化疗,共同去应对问题,使之发挥最大的功效。
【参考文献】
1目前,常见的护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
(1)制度不健全。规章制度的不健全,导致有效的护理措施落实不到位,监控力度也不够,在加上有的护理人员缺乏相应的职业道德,往往对骨折病人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预见性而在病发不能有效的采取措施,所以常常出错[1]。
(2)护理人员业务水平不足。护士是整个护理工作的主导者,也是护理水平及护理质量的集中体现者,护理人员在护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现在的护理人员存在着以下这些问题。
①技术不熟练。现在的护理人员大多比较年轻,只具有一般的基础护理能力和技术,缺乏专业的顾客护理技术,再加上临床经验不足、综合判断能力也不高,所以在面对紧急情况时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甚至违反操作规程,最终导致操作失败。
②知识不全面。年轻护士对专业知识了解不全面,平时又不加强学习锻炼,做事盲目,所以不能对病人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也会给病人带来不良后果。
③工作没有足够的责任心。骨科护理大多由护士完成,护理人员的相对不足,使得很多护士长期处于繁忙的工作状态,加上重复夜班的劳累,导致很多护士身心疲惫,情绪波动大,对病人态度不好,责任心也不强,更容易引起差错和护患纠纷。
④法律意识淡薄。长期以来的护理传统中,护士处于医疗服务的主导地位,护士考虑更多的是如何让尽快解决影响患者健康的问题,因而忽略了潜在的法律问题,在护理过程中缺乏证据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注重证据的收集和管理。在出现纠纷时往往拿不出证据。
(3)患者存在心理问题,缺乏护患沟通技巧。骨科患者发病突然,心理反映强烈,加上长期的治疗,对自己身体过于担心,会产生恐惧、焦虑、悲观和痛苦等诸多情绪,这些不良心理也会导致不良的健康行为,从而给护理工作带来更大的困难。而且高龄骨折病人逐渐增多,骨折后行动受到限制,再加上护理并发症的出现,很容易让患者丧失信心,从而拒绝治疗,也将导致不良后果的出现。
2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2]
(1)完善骨科护理安全管理制度。护理质量是护理安全管理的核心,医院应该制定出完善的规章制度,加强监督管理力度,使护理人员在护理中有章可循,切实按照规章制度办事,才能真正确保护理安全。
(2)提高护理人员工作质量。①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成立护理质量管理组,由专业知识强,技术水平高,临床经验丰富的高级护士为负责人,负责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制定相应的考核制度,以加强护理人员的知识和技能,尽快的提高护士的业务水平[3]。②制定行为规范,加强监督管理。针对责任心不强的问题,加强护士的职业道德教育,落实相应的规章制度,落实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评估,加强对不安全因素和差错事故的管理,定期召开护理安全分析会,使每个护士树立安全意识,把责任落实到人,明确责任[4]。③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按照法律规范护理行为。组织护理人员学习相关法律,邀请执法队及医疗事故处理办公室对护士讲课,增强护士的法律意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使每位护理人员都能用法律法规约束自己、保护自己[5]。
【关键词】健康教育;外科病人;护理
健康教育是现代医学模式转变的必然要求,通过健康教育,可提高病人的依从性及进行心理治疗,达到降低致病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目的。我们要给予术前教育,以减轻病人焦虑,提高手术适应能力;给予术后健康教育以提高病人治疗和护理的配合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身心健康,因而外科病人的健康教育更具有深刻意义。
1 方法
1.1 语言教育 从入院到出院,语言交流贯穿始终。护士利用巡视病房、治疗、护理前后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中,注意语言应通俗易懂、目的明确,注意眼神专注,表情亲切。能正确运用倾听技巧,做到耐心诚恳,避免中断,适时引导,正确运用反馈等技巧,语气适宜,尊重理解、关心同情病人。
1.2 文字图片教育 其内容力求深入浅出,通俗易懂,针对性强,并突出自我护理内容,使患者易于接受和掌握,在病人入院后逐步分阶段发给病区健康教育处方,根据病区附有图片的健康教育本,针对不同病人,结合图片讲解,给予答疑。在病房大厅设有黑板报,每月一期,宣传健康知识,病房走廊以及人群聚集的地方,贴有健康教育标语、设宣传窗等。
1.3 形象化教育 采用实物、模型、图片、示教等方法,如通过为病人演示一些手术的训练方法,针对功能训练的重点进行教育。
1.4 电化教育 利用电视机、影碟机、健康教育光盘、录像、幻灯、投影、计算机多媒体等为病人提供健康教育。病人较易理解接受并学习,促进病人相互学习、讨论相关疾病。
2 内容
2.1 入院教育 入院时要热情接待病人,使其尽快适应医院的环境及病人的角色。介绍病房环境;介绍科主任、护士长、主管医师、责任护士以及同病室的病友等;介绍医院的规章制度以及遵守规章制度的重要性,使其理解配合。对于患癌症的病人要注意保护性医疗制度。及时回答病人提出的问题,并从病人反馈中评估病人的心理问题,给予相应的健康教育。
2.2 术前教育 患者由于疾病带来生理上的改变而产生生理问题和反映在心理上的心理问题和由各种因素导致的社会适应性问题。针对病人的这些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如讲解术前有关检查的目的、注意事项,并发症的预防;鼓励病人树立信心,正确面对手术;给予心理支持,消除不良情绪;介绍同类疾病成功手术患者与之交流沟通等。
2.3 术后教育
2.3.1 不同麻醉、不同手术术后采取不同卧位,鼓励术后多翻身、早活动,防止压疮发生,促进肠蠕动恢复,防止肠粘连、肠胀气。
2.3.2饮食 医院膳食分为流质、半流质、软食、普通饮食,术后饮食营养得当可促进病人创口愈合,提高机体抵抗力。术后要遵医嘱进食。
2.3.3呼吸道指导 手术患者呼吸道容易积聚痰液,如痰液不能及时排出,可引起肺部感染,鼓励病人多翻身,早活动,协助病人取半卧位,协助保护切口,指导病人有效咳嗽,减少病人的疼痛。教会家属正确肺扣打。指导患者适当多饮水,以利痰液稀释咳出,嘱病人不得随意拔出鼻导管。
2.3.4疼痛护理 教会患者及家属正确运用自控镇痛法(PCA)。妥善固定各种引流管,防止扭曲、牵拉。指导病人放松,转移注意力,并给予心理支持。
2.3.5引流管护理 告知病人引流管的意义、用法、拔管时间,指导病人翻身活动时勿折叠扭曲。如有脱出、疼痛等异常情况告知医护人员处理。留置尿管者指导保持会阴清洁;告知定期开放的方法,指导多饮水。
2.3.6骨科病人的护理 对于牵引病人请家属协助给患者做预防压疮护理。保护牵引完好。颈椎牵引病人嘱头部不要前屈、后伸、左右侧屈、旋转,有事用笔写在纸上。喂饭、喂水应从嘴角一侧缓慢喂入,防止呛咳、窒息造成生命危险。定期按摩骨隆突及受压部位,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石膏固定的病人搬运、翻身或改变时防止折断,保持石膏固定位置。按摩受压部位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预防压疮。骨折内固定的病人体能活动、完全负重和承载是造成植入物早期松动、折弯甚至断裂的原因。嘱患者决不能用患肢正常负重或承载。植入物去除后要充分保护患肢,防止再骨折。骨折外固定的病人,外固定针需经过皮肤肌肉组织,对其患者有恐惧感。应向其患者讲解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解除恐惧心理。定期更换敷料。断肢(指)再植的病人一般是在意外中丧失肢(指)体,精神上、肉体上受到伤害还面临残废。因此要在心理、精神上给予患者关心、安慰和照顾。可介绍成功经验,增加患者信心。
3 效果
通过开展健康教育及住院患者出院1周后及时电话回访,使病人从入院到出院不仅身心得到精心治疗、护理,还把握了所患疾病的自我保健知识;其次提高了护士的工作责任感及积极性,激发了护士的工作热情,完善了护士的知识结构,充分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提高了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足度及护士的人际沟通能力。
4 体会
4.1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健康教育,使外科病人对自己的疾病有了充分认识,住院过程中已不再是单纯接受治疗,而是主动地和医护人员合作,学习接受健康知识的过程。由于在医院与患者接触最早、最多的是护士,护士则成了健康教育的先锋,所以护士应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加强健康教育理论的学习,加强自我修养,充分利用护士与患者之间的密切关系,积极进行健康宣教。
4.2 通过健康教育,促进了护患之间的交流沟通,病员满意度提高,手术远期效果好,并发症和医疗费用明显降低,病员康复快。
4.3健康教育应注意的问题。因时而异,做好健康教育,要选择适当的时机,采取适宜的形式进行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因人而异,应根据患者及照顾者的知识水平制定全面可行的健康教育计划,检查反馈,及时纠正。及时听取患者的意见是提高健康教育水平、改善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通过反馈意见,及时调整策略,使外科健康教育日臻完善。
5 总结
健康教育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要求,是现代医学模式转变的必然要求,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人员应更新观念,拓展知识,达到健康手段的具体化、专业化,教育途径多样化、现代化。通过健康教育,为病人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高校特困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1)自卑心理。自卑是一种消极的情绪情感体验,对自己评价过低,往往表现为忧郁寡欢,压抑自怨,不愿交际,封闭自己。
(2)焦虑心理。焦虑是一种焦灼、烦躁、忧虑的情绪,往往表现为做事优柔寡断,顾虑重重。
(3)懈怠心理。懈怠是对自己管理松懈、行为懒散,对他人怠慢不敬,对事情松散怠慢的情绪反应。
(4)虚荣心理。虚荣心是一种扭曲的自尊心,是自尊心的过分表现,是追求虚表的性格缺陷。
2.高校特困生存在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1)家庭因素。家庭环境、父母的教养方式及个人早期经历直接影响孩子认知心理和人格的形成。特困生大多来自农村和边远贫困地区,家境贫寒,经济拮据,父母忙于生计,与孩子沟通较少,致使特困生出现心理问题。
(2)社会因素。社会风气和文化氛围对高校特困生的心理有重要的影响。 “金钱万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冷漠、虚伪。特困生为解决生活问题盲目地从事社会兼职,常遇到被欺诈的问题,心理障碍随之产生。
(3)个人因素。特困生自我评价偏低,不能正确评价和认识自我,不能正确对待当前所面临的困难,不能正视自己所面临的困境和挫折,使特困生的心理问题难以解决。
(4)学校因素。高校针对特困生的教育和管理缺乏系统性和有效性。如确认特困生的办法不完善,奖助勤补免规章制度不够健全,咨询服务机构监控和服务不到位等,使特困生的心理问题不能得到有效缓解。
3.构建高校特困生心理支持体系
(1)提高特困生的自我认知水平和加强正面引导教育。学校组织开展特困生系列励志教育,如“自立自强明星”评选、“立志成才”报告会等,为特困生健康成长搭建平台。教师不能因为经济条件差和学生心理问题严重而放弃对他们的教育引导,而应发现其特长和优势,教育引导其深刻理解“人穷志坚”“从来纨绔少伟男”“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的道德,对自己的处境有一个客观积极的认识,敢于正视、面对和战胜困难,鼓励他们克服不良情绪,正确处理学习、劳动和生活各种关系,唤起和激发他们生活的勇气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2)联动家庭,共同关注特困生。特困生虽然远离父母,但仍然离不开家庭教育,辅导员应通过家访、书信、电话、微信、QQ群等形式与家长联系,家校联合,共同对特困生进行情感帮扶,帮助特困生不自卑自弃,增强承受能力,尽快调整挫折带来的消极情绪,鼓足战胜困难的勇气,重新奋起,努力改变目前的现状,树立正确的“三观”。
(3)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给予特困生政策倾斜。高校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特困生的奖贷勤助补免等相关制度,鼓励他们通过勤奋学习、勤工俭学、无息贷款等方式来解决经济问题,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4)主动引入校外资源助力特困生成长。高校要加大社会资助特困生工作的宣传力度,扩大社??影响,激发每一位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去爱特困生,帮助特困生。学校应充分利用校友会的资源来有效帮助特困生学习、生活和实现良好就业,力求资助活动规范化、制度化,集中管理,统一调配,使众多特困生受益。
此套丛书共六本: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名校展示》(珍藏卷)
以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学校图片展示为主,全彩页印制。
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
各地区关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机构与各项规章制度;关于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有代表性的理论性文章;各地区、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经验总结等。
3.《活动型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集锦》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
4.《渗透型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全员参与选编》
班级工作渗透,团、队工作渗透,学科渗透,环境渗透等。
5.《自助型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心理自助活动精选》
学生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包括校园心理剧,心理社团,心理协会,心理委员工作,心理超市,心理报刊,心理网站等。
6.《咨询型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案例选集》
心理辅导、咨询案例。
此套丛书于2008年初启动,2009年7月之前出版。届时向交纳资料及制作费的学校赠送图书,并颁发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名校证书。
欢迎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面做出成绩的学校积极参与此套丛书的编辑工作。
联系人:吴为 吴文庆 王策
联系电话:010-82563556,13311396959
文图资料请发电子版至:。邮件主题:×××学校丛书资料。
邮局汇款: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19号外研大厦2512室,邮编100089,吴文庆收
(汇款单请注明寄发票地址、邮编、联系人及电话)
银行汇款:户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
开户行:中国建设银行北京分行苏州桥支行
账号:11001079800056009860(汇款后将汇款单传真至010-82562023)
投诉电话:010-82562023
投诉邮箱:
作者:刘波 单位:青岛市市立医院
建立风险管理监控小组从多方位、多途径、多视角出发,建立由护士长、专业护士、办公桌护士、治疗护士、三班护士等各环节高年资护士组成的风险管理小组,学习风险管理相关知识,进行风险教育,明确相关职责与实施方法。护理风险识别①确定年度重点高风险管理项目:每年年初制定科室年度护理工作计划时,由科室组织监控小组人员讨论。根据科室前1年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的多发部位、环节和人员等方面,综合考虑确定本年度高风险管理项目给予重点关注。如2010年度科室高风险管理项目为:安全输血、化疗患者血管、保护局部皮肤组织、跌倒预防、安全用药等。②确定每个月风险管理细则:组织每个月月初召开1次风险事件及质量分析会,分析现在可能存在的一切不良事件。如目前科室重点患者有哪些?分别存在什么问题?输液、化疗、输血等侵入性操作是否增多?护理风险管理对策①制定风险管理制度:在确定科室每年度的高风险管理项目后,针对每一项目制定需遵守的制度和安全管理措施,要求护士人人掌握。护士长及监控小组成员定期对各项制度、检查项目进行评分,奖罚分明,减少护理意外风险事件的发生[4]。②月分析会:每个月分析会主要内容为对上个月护理安全工作进行总结,针对共性与个性问题进行分析,吸取经验教训;确定现存安全隐患,查找原因,讨论解决办法,制定整改措施,细化各项规章制度,严格质量控制,并定期进行评价。③合理排班:科室排班注重新老搭配、弹性排班,若节假日护士长不在时,安排监控小组成员为值班长,行使护士长权利,合理安排科室危重患者抢救及各种突发事件应对等工作,建立健全请示汇报制度,使护士在第一时间得到指示,从而及时恰当处理各种护理问题。④患者及家属安全教育:科室将高风险管理项目内容纳入健康教育,要求护士掌握患者病情,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交流,使其了解病情,如何配合治疗与护理,积极采取预防措施,消除不安全因素,降低风险。科室根据血液科疾病特点编写常见疾病健康教育手册,使护士能够更好地掌握健康教育知识。
每月进行1次公休座谈会,内容包含健康教育讲座、征求患者意见等。⑤提供安全住院环境:针对血液患者特点改进病房环境,病床设有床栏,卫生间及走廊设有扶手;房间保持良好通风,按时消毒,保持空气新鲜;地面保持干燥;设温馨提示卡。评价方法比较风险管理前后护理质量评分、患者满意度、护理缺陷及护理差错发生率。护理部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每月均对科室病房管理、急救药品与器械管理、基础护理、消毒隔离、护理文书、危重患者护理、护理技术操作等方面进行质量检查,每项检查满分100分,均逐条按检查标准扣分,以百分制计算平均分为综合质量得分。护理缺陷是指在护理活动过程中发生技术、服务、管理等方面的不完善和失误。患者满意度由医院监察科每季度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并不定时抽查,进行结果公示。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风险管理前后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比较情况(表略)风险管理前后护理缺陷及差错发生率比较。增强护士风险意识和应对能力通过3年科室高风险管理项目应对措施的实施,护士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及风险防范意识均明显增强,能够真正做到“预防为主”,自觉规范了护理操作及护理行为,责任心、自律性、安全意识增强,护理要求得以落实,在各种突况下能够严格按制度及规范执行,沉着应对,使各种潜在风险得以控制,患者安全得到保障。提高护理质量实施风险管理过程中,科室年度和每月重点安全管理项目明确,质控制度严格,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查找护理隐患,完善各项管理机制及规章制度,从而使护理缺陷和护理差错明显减少,大大改善和提高了科室护理工作质量,在护理部例行的检查及随机质量抽查中得分均较前明显提高。提升患者满意度血液科患者病情重、病程长、治疗效果差、家属经济压力大、情绪易激惹,易引发纠纷。科室在实施风险管理后,护士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及风险教育贯穿于每1例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全过程,患者及家属从中既能掌握相关疾病知识,又改善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护理服务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