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智能住宅发展趋势

智能住宅发展趋势

时间:2023-09-04 16:54:4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智能住宅发展趋势,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智能住宅发展趋势

第1篇

关键词:智能住宅;技术;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 A

一、对智能住宅的定义

智能住宅从根本上来说是智能建筑的其中的一种,它将建筑、设备、实际运行以及管理等因素进行综合管理,将其多功能、高效益和高舒适性尽可能的发挥其最大优点以此来形成最佳住宅建筑及运营模式。它与智能的写字楼、商务中心有所不同,它是将高科技成果及先进的设备、理念、运行模式及住宅建筑(区)集中进行设计,以此呈现给用户一种舒适、简洁、友好的居住模式。人们对智能化住宅的需求以及智能化建筑技术的组成、转变和发展经历了多个过程,大致分为电器化、自动化、智能化,这些过程在一定时间内是同时存在、相互交替发展的。

二、智能化住宅特色技术

(一) 设备自动化系统与通信自动化

智能住宅的智能化是从小区设备自动化开始的,住宅设备自动化是以计算机控制、管理为核心,对空调、水、电、煤气、火、天然气、电梯等设备检测,以节约能源、减少经济上的开支、和增加便捷度为目标,来进行一体化的检测和调控。卫星和网络电视是与外界沟通的关键,是取得消息的关键途径,是增加信息流通的重要手段。该系统如电话、传真、可视电话、计算机等,可实现高速信息传输和信息交换及电子邮件,确保住宅内数字、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和电视信息的高速流通,与住宅小区、市内、国内和国外等有关部门实现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

(二)住宅布线系统

这个系统的本质就是将各方面的系统(计算机系统、电话系统、自动调控系统、检测调控系统、报警系统、电力系统)进行整合调配最终变成一个新的体系,并具有构造准确完善、设备接口安全符合规定、布线施工统一、易管理等特点。

(三)紧急情况求助系统

紧急情况控制系统是指在出入口时进行适当的管理控制。对住宅管理极为重要的内容大致是确保住宅、住户的安全。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出现某些意想不到的求助情况,在室内应当安装红外报警探测器、烟感探测器、可燃气体泄露报警探测器以及紧急按钮装置等。当住户家中无人时,能够将家庭内的防盗报警系统统一设置为防止状态,而窃贼闯入时,报警系统能够自动发出相应的警报并向小区安防中心报警。而当室内的煤气、烟雾超过正常指标时,可燃气体泄露报警探测器、烟感探测器就会及时发出信号,告知管理中心,并能够及时采取措施。因此,当家中有老人或孩子生病或者其它紧急情况发生时,就可以通过紧急按钮向管理中心求助。

(四)停车场远距离感应系统

本系统运用于管理停车场的进出车辆,这一项目采用目前国际先进的远距离感应式ID卡技术和电脑技术,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远距离读取卡片信息,在以往的过程中,用户进出小区需要开窗伸手接受卡片,极为不方便,这项技术运用到小区中后,在车辆驶近道闸时,附着在汽车前方的配套设施就会做出反映并读取卡片用户的信息,栏杆可自动升降。电脑也能准确记录相关车辆的出入停车场时间,第二是结合电脑进行管理。每个用户车辆的相关资料储存在电脑中,不管是车牌号码、车体形状、车神颜色、车辆正面清晰照片、车主电话、姓名、单位以及住址等都能准确记录在案。在车辆进出小区时,所有的备案信息都会出现在电脑上,为小区物业的监管工作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同时还能有效的防盗。

三、住宅智能化发展趋势

(一)Internet网络的家庭化

其网络化趋势逐渐被事例进行验证:2001年被曾被发展商、ISP们炒得沸沸扬扬的小区宽带网建设,其实质上就是将以前的办公局域网、校园网技术逐渐引入到小区内,从而引入家庭住户中。同时大多数的网商逐步开始着重于早先的客户人群,并为这一群客户制定具有高度的针对性专门的网页、网站。例如为家庭主妇提供的生活信息,家政信息,为老年人提供的卫生健康信息服务,为学生提供的教育培训信息等等。

(二)高科技家电普遍化

在科学技术的导向下,家用电器的新产品必然会具有信息集成化这一特点。家用电器厂商们通过将功能不断强大的微电脑芯片植入产品来提高家用电器的自动化水平,完善功能。而且随着嵌入式操作系统的技术发展和应用平台标准化,信息家电的产品种类会越来越多,功能会越来越强大,集成度会越来越高。将来的家用电脑将不在是一个简单的信息处理和存储设备,它可能会集数字电视、音响、可视电话等功能于一身,成为名副其实的家庭信息终端设备,互动电视、VOD点播、上网冲浪等都将成为基本功能。目前很多公司已经把信息家电列为下一步的重点发展计划,比如微软(Microsoft)的“.net”计划,联想(Legend)的“.home”计划,目的就是要将传统的信息技术产业向信息家电行业转变,因为这里蕴藏着无限的商机和广阔的市场。

(三)家庭INTERNET和住宅智能化控制系统的技术应用

家庭综合网络的出现是住宅智能和信息产品不断完善和投入实际应用的必然结果。因为所有智能产品功能的实现都有赖于信息的传递,传输介质必不可少,而目前国内的发展还非常的不完善,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行业规范,各种技术和协议互不兼容,致使住宅内的布线网络纷繁杂乱,不仅增加了投资,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管理和维修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难度。统一协议、统一介质的家庭综合网络会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是可以预见的发展趋势。统一的网络必然要求统一的自动化控制系统,以实现功能完善、可操作性好、利用价值高的住宅智能化控制,相信随着信息家电的普及和家庭网络的进一步完善,住宅自动化控制系统将越来越成熟。

(四)物业管理愈加智能化

想要物业公司和开发商以及业主的拥有利益双赢,就需要把物业管理系统与多样化的智能化系统相结合起来。使住户得到最大程度上的便利和满意,其住户不管在任何位置,都能够对住宅进行综合性的远程管理,但对于物业公司而言,大大降低了工作管理的成本。

结束语:

现如今信息技术发展迅猛,体现在各方各面,并提高了社会的进程。“多功能”“智能”“高科技”这些词汇距离人们也不再遥远,而是切实的融合在生活当中。智能住宅是各个学科融合的产物,艺术设计、环境科学等其他庞杂的实际理论运用其中。而且智能住宅也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我们应该相信智能住宅会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

参考文献:

[1]伊立忠.简析全国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示范工程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试行稿)[J]. 林区教学,2007,(Z1).

[2]刘丽敏.浅谈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设计[J]. 科技资讯, 2008,(08)

[3]许琳.浅谈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的设计[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7,(15).

第2篇

【关键词】生态节能;节能建筑;能源

【中图分类号】TU258【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674-3954(2011)03-0002-01

据统计,全球已探明的石油、煤炭等一次性能源储量仅供人类使用3O年,而中国石油数量仅供开采十余年。2004年全国范围的“电荒”、“煤荒”集中爆发,半年之内27个省国家电网拉闸限电8O多万次,建筑能耗已占全国总能耗的3O%左右。纵观国际建筑潮流,目前生态节能建筑发展有两大发展趋势:一是调动一切技术构造手段达到低能耗,减少污染,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目标;二是在深入研究室内环境和人体工程学的基础上,研究人体对环境生理、心理的反映,创造健康舒适而高效的室内环境。

一、中国生态住宅节能建筑在国际上的水平

我国目前正处建设高峰期,年新建房屋近2O亿平,超过所有发达国家建设量的总合。现有建筑约430亿平,其中95%以上的建筑是高耗能的建筑,节能技术相对落后,建筑能耗大体上是发达国家的三倍,许多欧洲国家住宅的实际年采暖能耗已普遍达到每平米6升油,大约相当于每乎米8.57公斤标准煤,而在中国,达到节能50%的建筑,它的采暖耗能每平米也要达到12.5公斤,约为欧洲国家的1.5倍。

另外,我国室内舒适度较差,而要达到发达国家的舒适度水平,能耗可能要增加几倍。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对舒适度的追求是必然趋势,既有建筑能耗水平还将大幅升高,这为建筑行业节能工作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同时中国农村地区的建筑能源使用已悄然从生物质燃料(木柴等)转向矿物质燃料(煤炭)为主的形式,原始低效的燃烧方式,带来更多的污染排放。由此可见,生态节能住宅建设在中国已然成为当务之急。

二、国际生态住宅建筑发展

国际最新建筑节能技术规范的核心思想是:从控制单项建筑维护结构的最低保温隔热指标,转化为对建筑物真正的能量消耗量的控制,达到严格有效的能耗控制。然而,如何通过有限的资金来提高住宅舒适度,并且降低建筑能耗及运营费用。从热功环境、空气质量、声环境、光环境这四个方面考虑,在利用生态节能技术上,国际建筑界主要采取以下9个方法:

• 智能遮阳技术;

• 高效保温外墙体系;

• 避免冷桥结露的构造技术;

• 高效屋面技术与构造设计-金属屋面技术;

• 高效门窗系统的选用与构造技术;

•能量活性建筑基础;

• 混凝土楼板辐射制冷/采暖系统;

• PCM物态相位变化蓄热材料技术;

• 从建筑物能耗各个环节上严格控制、有效节能。

三、中国推行生态住宅建筑方面的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国在开发生态建筑的过程中,会因开发商、建筑设计、民众意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而影响到建筑节能的推进,究其原因,主要存在如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1)缺乏有效的政策激励制度;(2)能源价格目前偏低,节能对消费者缺少足够吸引力;(3)在施工监管和验收方面缺乏有力的惩罚机制;(4)公众节能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生态节能住宅在中国发展的现状

1、公众对生态节能住宅的认可与接受

国际国内能源紧张,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迫使中国住宅产业必须走减低能耗、减少污染的道路。另外,随着中国住宅产业发展迅速,市场与消费者日益成熟,面对二次、三次置业客户,以及更加理性化的高端客户群体,消费者更加注重住宅产品本身的质量。这一点集中体现在对生态绿色人性化的住区环境和舒适节能高品质住宅产品的强烈需求。其次,生态住宅自身的价值获得人们的青睐。冬暖夏凉、环保健康是生态节能住宅给住房者带来的最大价值。随着生活水平提高,现代人身心的健康,并不仅仅表现为减少病痛,节约医疗费用等,而是整个生活质量的提高。这些所带来的无形价值与增加的一点投入完全不是在一个数量级别上的。

2、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

使用新技术、新材料是肯定会增加一些建筑成本的,但一个项目的总成本,是宏观的参照整个项目回报,比如增加的这些成本是否适应市场需求,是否能提高项目品质,增加项目市场竞争力,扩大开发商品牌效应等方面。在此从技术层面谈成本问题,可以分为住宅建筑和公共建设两个大的方面来讨论。

(1)住宅建筑

建筑节能是以一定室内舒适标准为前提的,在中国建造不同程度的生态节能住宅成本也有所区别。根据国际实际操作经验将生态节能建筑成本划分为低、中、高三种梯度模式。

(2)公共建筑成本

因为公共建筑与其它建筑的节能体系完全不同,并且公共建筑能耗远大于普通住宅,因此公共建筑的节能研究尤为重要。不同公建间能耗极大,同一时代的公建能耗差别也很大。住宅产品生态节能方面的发展的与时俱进,住宅产品生态节能建筑创造健康舒适而高效的居住环境,它的发展是符合现代人对生存环境和生活品质的追求的。

五、生态节能住宅的发展趋势

建筑为人类提供满足一定舒适度要求的使用空间,需要消耗一定能源。一栋建筑要达到不同舒适度的标准等级就要消耗不同数量的能源。当大家都在抱怨城市环境的恶化,空气污染的严重,气候异常所不断引发生态危机的时候,却忽略了人类自身的工业发展及城市建设的高能耗排放,正是导致这些危机的根源。大自然已经在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报复人类。因而中国必须走生态节能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建筑领域首先要控制国家总体建设规模总量,特别应控制各级政府超标性建设豪华办公楼,同时要防止地方政府以节能改造为名义,将政府办公楼改造成豪华高耗能建筑。对于大量性建筑应该是在考虑地区文化传统生活习惯的基础上,发扬勤俭节约的美德,采用被动式节能手段和成熟适用技术组合,降低建筑能耗水平,达到适当的舒适水平。

德国实际工程数据显示,对位于莱比锡一栋10300平方米的住宅建筑进行节能改造,改造后整栋大楼年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和粉尘污染的排放高达310吨。即每户100平的公寓年即可减少3吨有害气体排放。如果北京这样的大城市不采取有效节能措施,年新建建筑面积几千万平,年增排上百万吨有害气体。

保护我们的生存生活环境,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而选择生态节能住宅,就是为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做出了扎扎实实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卢求,中国生态节能建筑发展现状[J] ,中国住宅设施,2008年O3期

第3篇

[关键词] 智能化; 住宅; 物业管理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21. 040

[中图分类号] F29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21- 0071- 02

近年来,随着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居住条件要求的提高,高效、多功能、人性化的智能化住宅小区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现实生活中,已成为未来房地产住宅市场发展的大趋势。住宅小区的智能化需要通过相应的物业管理来实现。只有通过智能化小区的管理,才能真正实现物业管理的价值,提升小区物业管理的形象,才能为小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进而居民才能感受到小区的智能化,也才能感受生活的便利、安全、舒适与丰富多彩。本文在分析智能化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的特征基础上,探讨我国智能化住宅小区物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1 智能化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的特征

与普通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相比,智能型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具有明显不同的特点。

1.1 物业智能化程度高

与传统住宅小区在其建筑、设备设施等硬件方面缺乏智能性相比,现代智能化住宅小区给物业智能化的管理创造了条件,不无论在计算机的使用上,还是在管理的智能化上,都比普通住宅小区范围要宽、程度要高得多。特别是智能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系统,告别了人工收费,手工记账等传统方式,可以安全、快捷地保存数据信息,工作效率更高。

1.2 物业管理效率更高、内容更多

智能化住宅小区内建有内部局域网络,并实现与外部互联网的连接,实现对本小区的日常管理和控制,并实现与其他各个小区之间的信息交流与互换,有助于学习先进的管理方式,完善小区管理环境,增加物业管理企业自身竞争力并为小区内的业主提供更好的服务。通过智能化的物业管理,缴费管理、停车管理及一些专项与特约综合经营的服务都将更为高效、便捷,能有效提升对业主的物业服务水平,更大程度地提升业主对小区的满意度和归属感。

1.3 对管理人员素质要求更高

物业管理智能化包括物业管理企业的办公自动化和业务管理自动化。因此,智能化住宅小区物业管理人员不但要了解自己的服务内容,也必须在技能结构方面熟悉和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网络知识,熟练运用计算机对小区内部所有突发性和日常性情况进行相应的应急处理和各种日常操作,包括文档处理和网络操作等。

2 智能化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多数智能化住宅小区普遍存在着“重建设、轻管理”的倾向,造成小区交付后,智能化系统无法正常使用,某些功能闲置。另外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经验,小区交付使用后,在系统的使用和维护上也存在问题。调查显示,不少已建成的“智能化”住宅有70%以上运行不正常,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在物业管理中所发挥的作用仅占20%。以智能化门禁系统和停车管理系统为例,业主对室内安防智能化门禁系统及智能化停车管理系统的投诉率居高不下。

2.1 管理理念认识误区

早期智能化住宅小区的物业管理都是照搬智能大厦的管理模式,过于强调电视监控、电子巡更、车辆出入楼宇对讲等园区智能管理。住宅小区的物业智能化最应该体现在生活的智能上,而非硬件设施。特别是管理层对质量管理投入意愿较为薄弱,质量管理经费投入不足,只重硬件投入,轻视软件建设,没有考虑到智能化设施在现实生活中的实用性和后期管理。

2.2 大量设备的日常维护耗费过高

目前中国的建筑能耗约为欧洲的3倍,建筑能耗占全部能耗的30%~40%,并且所带来的污染也很大。智能建筑的设施管理日趋高性能化、自动化、信息化及城市化联网管理,在其寿命周期中运行与管理的费用约占寿命周期成本总费用的85%。在硬件设施管理方面,也存在多表远程计量存在差异,系统配置与控制室建设不合理问题。

2.3 人员优化问题

高水平的物业管理,不仅要靠法规、资金、设备、服务手段等,更要靠掌握现代化物业管理知识的人。智能小区拥有大量的电子设备、高新技术设备,但是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质量意识欠缺,拿物业管理费低当挡箭牌,不愿多渠道寻求服务质量的提升,普遍存在服务行为被动、服务质量不高的现象。

2.4 隐私安全问题

由于智能住宅小区实行网络化管理,已从传统意义上的信息孤岛进化为公共运营网络中的一部分,从而与外界的联系更为紧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出现了大量的电脑黑客,物业公司必须防止电脑黑客侵入小区的管理系统盗取业主的隐私。国家和地方政府虽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但仍有盲点和空白,亟待完善。

3 提升智能化住宅物业管理水平的对策

住宅小区的智能化建设是大势所趋,而物业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智能住宅的智能化效果。所以提高智能住宅的物业管理水平非常重要。

3.1 强化行业理念的推广

消除对物业管理智能化的认识误区,使整个行业和每个从业人员都有一个全面、成熟、理性的认识。通过理论总结和对偏差的纠正,最终形成较完善的理论体系。物业企业可以通过送知识进高校、与本行业专家研讨等形式来宣传物业智能化理念,还可以通过完善公司的财务管理以及内部治理结构,提升物业企业的管理水平。

3.2 加强专业化人才建设和内部管理

目前,我国具备智能化住宅管理相关专业学科知识的物业管理人才缺乏,因而,必须培养一支智能人才队伍。一方面要在高等院校建立或开设培养智能物业管理专业人才的专业,并按不同人才层次进行有重点的培养来提高实际应用能力和操作水平;另一方面通过实施“继续教育”,加强员工内部业务培训。同时,还要加强内部管理能力。重视员工素质、凝聚力、个人及团队合作的效率及成果,人均投入产出指标、单位面积投入产出指标、客户满意提升指标。通过激发员工热情,提升能力,创造超一流服务。跨行业学习优秀企业、组织的管理经验,加以整合利用。

3.3 实施智能住宅的全程管理

物业管理虽然是智能住宅开发经营的最后环节,但要做到最优化的物业管理,不能等到智能化系统开始运行时才去介入、到经营管理时才去注意质量。因此,智能化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应在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指导下进行全程管理。

(1) 规划设计阶段的物业管理。目前,许多住宅小区在规划设计时对物业管理工作缺乏统筹考虑,基本的公共服务设施不到位,导致物业管理工作难以开展,业主不满意。有的智能化小区,规划时智能系统并不配套或者由于其他原因造成系统不能发挥正常工作。因此,物业公司参与规划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在参与的过程中应全面细致地提出保障后期物业管理得以顺利实施的各种要求,以及管理实践中发现的规划设计环节可能存在的问题或缺陷,并以咨询报告的形式提交给开发商,要求规划设计单位加以注意。

(2) 项目施工阶段的物业管理。近年来工程建设中施工企业偷工减料导致工程质量差而发生重大工程事故的状况屡屡出现。物业管理公司介入项目施工阶段的管理对提高工程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做好管理工作的基础,即从后期管理角度出发把好前期质量关,掌握物业的全部情况,确保物业的优良品质。

(3) 项目竣工验收阶段的物业管理。物业公司在参与验收过程中,必须发挥应有的作用,“走马观花”将会给日后的管理工作带来困难,也将影响业主的利益。验收时,在大的方面,要注意智能化管理系统是否正常运行,给排水系统是否畅通,供电供气系统是否正常,屋面墙面是否渗漏等;细微之处如所用材料的性能、电路接地是否安全合理,预留孔道是否齐全等也要关注。目的是及早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为日后的管理工作打好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1] 杜成仁. 智能家居的发展趋势[J]. 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11(7).

[2]王媛. 兰州百合园小区物业管理问题研究[D]. 兰州:兰州大学,2010.

[3]张莹. 浅析智能化小区建设[J]. 科技信息,2010(17).

第4篇

【关键词】智能住宅,安防报警,系统设计

中图分类号: TM925.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智能化住宅是人们理想的目标,也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本文设计的安防报警系统可以由用户自行组装配置不同的传感器,如煤气传感器、烟雾传感器和人体红外传感器等,具有运行可靠,符合用户个性需求等优点。

二.智能化防盗防火报警系统的必要性

1.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新观念和新技术不断更新.这些将对智能化住宅的发展有了更高和更新的要求.也要求在智能住宅的建设中要不断地增加标和功能。

2.特别是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安防系统的相对滞后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伴随着我国各个行业的智能住宅化。这种矛盾越来越突出。因此,强调把防盗防火自动报警系统纳入到建筑智能化住宅系统中、提高住宅自动化水平,迎合当前通过住宅自控技术实现更多、更高要求的需要。是符合世界发展潮流的.也是当前发展的紧迫问题。

3.本研究的防盗防火自动监控报警系统应用了现代化的控制部件与设备,查询了人们无法实时检查的环境.将住宅建筑物中的重要场景传输到一个或多个监控系统并显示。

三、智能住宅安防报警系统的设计

1.系统硬件设计

系统硬件框图如图1所示,它主要由9大部分组成:1)传感器接口;2)键盘显示器接口;3)中央微控制器89C51;4)看门狗;5)拨号音、忙音和回铃音检测电路;6)双音多频信号MT8880收发器;7)模拟摘挂机电路;8)声光报警电路;9)电话线接口电路.

(1)电话线接口电路设计

该部分电路设计时主要考虑的问题有:要符合现行电话机产品进网的标准[2],以及有线网和报警系统的隔离问题.为此,所设计的电话线接口电路,由过压保护、极性保护电路和变压器组成.如图2所示.过压保护电路:在电话线回路上加入了一个压敏电阻VDR,它的作用是当它的两端电压大于其工作电压时呈现短路状态,从而保护后级电路免受高压危害.当加到它的两端的电压小于其工作电压时,压敏电阻呈现开路状态,对候机电路的工作没有任何影响.在本设计中压敏电阻的工作电压是200V.极性保护电路:由于在电话线上传输的是交流信号,为了使信号的极性固定,在电路中加入了桥式整流器,由二极管D1~D4组成用以进行全波整流.电压变换电路:电话线上传输的信号的电压为48~6OV,而报警终端电路上的电压不超过12V,因此在电路中加入了变压器T1,对电压进行变换并使电话网络和系统隔离.

2)模拟摘挂机电路设计

该部分电路要完成的功能是模拟电话机的摘挂机过程,使报警系统和公用电话网的程控交换机接通或断开.公用电话网的程控交换机对用户状态的识别是由交换机上的用户电路监测用户线上的直流电流或电压来完成的电路由继电器J1和三极管Q01组成,如图2所示.89C51通过端口P0.0控制三极管Q01的导通和截止来控制电路中的电流大小,从而模拟摘挂机动作.当P0.0为高电平时,QOl截止,继电器不动作,用户线电流比较小,处于挂机状态;当Po.o为低电平时,QOl导通,继电器动作,处于闭合状态,此时用户线电流变大约为30mA,程控交换机检测到此变化,相当于电话机摘机,便可以实现模拟摘机.

(3)MT8880与89C51的接口

MT8880是加拿大MITEL公司生产的完全符合电信标准的DTMF信号收发芯片,而且具有电话信号音检测功能.采用COMS电路,DIP封装,因其功能强、功耗低、工作稳定和可靠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MT8880主要有两种工作模式:在DTMF模式下,MT8880能编码产生DTMF信号和对接收的DTMF信号进行译码,D0一D3端口提供数据;在CP模式下,MT8880可以检测各种信号音(如拨号音、忙音和回铃音等).MT8880的工作模式由控制口线通过对内部寄存器设置来完成.MT8880与89C51直接相连,如图3所示,其中微控制器89C51采用6MHz时钟,以中断方式接收数据.MT8880的数据线D0~D3和89C51的P1口低4位相连,IRQ/CP管脚连接到89C51的INT1与T1管脚,89C51的RD和WR管脚经与非后连接到MT8880的RD端口.89C51的P1.4~P1.6分别连接到MT8880的RSO,CS,R/W 端口,实现信号选择与设定内部寄存器,并控制电路的工作状态或模式。

MT8880内部共有5个不同作用的寄存器:发送数据寄存器(TDR)、接收数据寄存器(RDR)、状态寄存器(SR)、控制寄存器A(CRA)和B(CRB),分别根据RSO,R/一W,CP,命令将数据线D0~D3内容写入TDR或CRA,CRB,以控制DTMF信号的发送和选择MT8880工作模式,或者将接收DTMF信号译码数据从RDR读到数据线. MT8880内部寄存器功能的选择见表1.

2.系统软件设计

系统软件编制用汇编语言采用了模块化的方法,主要包括主程序的设计、报警中断服务程序的设计、键盘显示器程序的设计和看门狗处理程序.设计的难点是信号音的检测程序和拨号报警程序.

(1)检测信号音程序

在系统模拟摘机之后需要检测电话线上的拨号音或忙音,挂机之前需要检测有无回铃音.国家标准GB3380—82规定:拨号音、忙音、回铃音的音源频率均为(450±25)Hz的正弦波.拨号音为连续信号音;忙音为0.35s通0.35S断;回铃音为1s通4s断 .由此可见各种信号音只是占空比不同且在时间上有明显的差别.根据这一特点,所以检测信号音时,设置MT8880为CP模式,IRQ/CP引脚输出对应各种信号音的方波信号,对其计数5s,则拨号音的计数下限为(450—25)×5—2 125,上限为(450+25)×5—2 375.同理,忙音的计数范围为1 041~1 212,回铃音的计数范围为425~475,无信号音的计数为0.L6]考虑到实际中的计数误差,设定计数值大于1 792为拨号音,在1 024~1 791之间为忙音,在256~1 023之间为回铃音,小于256为无信号音,由此单片机识别出电话线的状态,以进行不同的处理。

(2)拨号报警程序设计

拨号报警程序是安防系统的核心,通过中断服务程来实现。其基本流程是:模拟摘机,调用信号音判断程序,拨号与挂机.当出现警情信号时,89C51发生中断,延时lOs,如果为住宅主人人为造成的,则可在这段时间内使系统复位;否则系统摘机;检测信号音,如为忙音则挂机,延时4s重新摘机,重复此过程直到检测到拨号音为止;拨110,119或用户自己设置的固定电话号码、手机号码;延时lOs检测回铃音L7],如无回铃音重复拨次号码3次,每次之间延时lOs,仍无回铃音,拨下一个号码,直到所有预设号码拨完为止.

四、结束语

智能建筑是现代建筑的一种发展趋势,对整个居民的生活和工作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其安防和报警问题依然是一个难题,因此,加强对其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周晓伟 余红英 智能住宅安防报警系统设计 机械管理开发-2010年5期

第5篇

【关键词】智能建筑;高效舒适;楼宇自控;发展趋势

引言

自从1984年美国建成世界上第一座智能建筑,这一名词就立刻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同。目前,由于建筑智能化的概念越来越宽广,各个国家对其内涵的描述也各有侧重,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进行浅析。

1 智能建筑的定义

智能建筑是智能化了的建筑,就是具有了智能性质或状态的建筑。

智能建筑的概念,在20世纪末诞生于美国。第一幢智能大厦于1984年在美国哈特•福德(Hart Ford)市建成,随后,在欧、美、日及世界各地蓬勃发展;我国于90年代才起步,但迅猛发展势头令世人瞩目。

智能建筑系指利用系统集成方法,将智能型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信息技术与建筑技术有机结合,通过对设备的自动监控、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对使用者的信息服务及其与建筑的优化组合,所获得的投资合理,适合信息社会需要并且具有安全、高效、舒适、便利和灵活特点的建筑物。智能建筑是社会信息化与经济国际化的必然产物;是多学科、高新技术的巧妙集成;也是综合经济实力的象征。大量高新技术竞相在此应用,多功能可视电话、多媒体技术、电子邮件、卫星通讯、计算机国际通讯网络、智能保安与环境控制已不陌生;未来的信息高速公路,能量无管线传输等最尖端的高科技也会在这片沃土上扎根成长。因此,为保持定义的严谨,不宜对设备与技术限制得太具体。

2 智能建筑的特点

像电子计算机技术得以高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一样,智能建筑不是少数人的杜撰,而是适应发展经济和改善生活条件的必然产物。进入信息时代以后,人们的脑力劳动急剧增加,相当多的人长期生活、学习与工作均在大厦中,办公室变成第二个“家”,因而,对办公环境与物质文明的追求达到了空前的程度。除要求舒适宜人的生活环境外,更要求具备现代化的办公与通讯环境,真正做到足不出户,可知国内外政治、经济、科技与文化领域的最新信息;手不提笔,便可利用上述情报,完成科研、设计,甚至重大的国际商贸交易。概括讲,智能建筑的优点如下:

2.1 创造了安全、健康、舒适宜人和能提高工作效率的办公环境。现在,不少大厦的中央空调系统不符合卫生要求,往往成为传播疾病的媒介。而智能建筑首先确保安全和健康,其防火与保安系统均已智能化;其空调系统能监测出空气中的有害污染物含量,并能自动消毒,使之成为“安全健康大厦”。智能大厦对温度、湿度、照度均加以自动调节,甚至控制色彩、背景声音与味道,使人们像在家里一样心情舒畅,从而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2.2 节能。在满足使用者对环境要求的前提下,智能大厦应通过其“智慧”,尽可能利用自然光和大气冷或热量来调节环境,以最大限度减少能量消耗。按事先在日历上确定的程度,区分“工作”与“非工作”时间,对室内环境实施不同标准的自动控制,下班后自动降低室内照度与温湿度控制标准,已成为智能大厦的基本功能。利用最新技术,最大限度地节省能源是智能建筑的主要特点之一,其经济性也是该类建筑得以迅速推广的重要原因。

2.3 能满足多种用户对不同环境功能的要求。智能建筑要求其建筑结构设计必须具有智能功能,除支持3A(或5A)功能的实现外,必须是开放式、大跨度框架结构,允许用户迅速而方便地改变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或重新规划建筑平面。室内办公所必需的通讯与电力供应也具有极大的灵活性,通过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在室内分布着多种标准化的弱电与强电插座,只要改变跳接线,就可快速改变插座功能,如变程控电话为计算机通讯接口等。综上所述,智能建筑的灵活性与机动性极强,一天之内,使你的办公环境面目一新已不足为奇。

2.4 现代化的通讯手段与办公条件。在智能建筑中,用户通过国际直拨电话、可视电话、电子邮件、声音邮件、电视会议、信息检索与统计分析等多种手段,可及时获得全球性金融商业情报、科技情报及各种数据库系统中的最新信息;通过国际计算机通讯网络,可以随时与世界各地的企业或机构进行商贸等各种业务工作。空前的高速度,大大有利于决策与竞争,这就是现代化公司或机构竞相租用或购买智能大厦的原因。

3 智能建筑的适用范围

在国外,智能建筑已获得巨大发展,开始人们只认识到大型公共建筑智能化的必要性,故出现智能型写字楼、办公楼与综合楼等,并广泛用于商业、工业、交通、科研、政府办公与医院等场合。今日,智能建筑以其强劲的生命力与突出的经济效率,迅速向纵横发展。在发达国家,愈来愈多的单身贵族与职业妇女置身竞争而无暇处理家务,为适应这种社会发展的需要,智能住宅应运而生。其主要特点是:

通过自动防火、门禁与防盗系统保证安全性;通过中央监控系统保证家庭环境的健康与舒适;通过24小时电子信箱、国际直拨电话与计算机通讯网络系统,提供了与国内、外及时快速通信的手段,使通讯、咨询与社会服务实现智能化;应用多媒体等高技术,提供了学习、娱乐与工作良好的环境,并实现了自动管理家务。家务劳动完全自动化,自动烹调、水电煤气自动节能运行与自动计费,商品咨询与购物不出门。学习靠电脑,医护也靠电脑,自我检测健康状况的同时,与外部医疗机构联网进行诊断与预防。在智能住宅中,可以人工模拟空气流动、日照、风雨声与鸟鸣,使人置身于大自然中。

4 我国智能建筑的发展趋势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规律的需求以及城乡居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紧迫地要求智能建筑和智能化小区的规划、建设、投资、管理具有较高的水平,因此无论是设计单位、产品供应商还是建筑开发商都应以系统工程的科学管理方法面对日益发展的智能建筑市场。随着智能建筑范围的扩大与数量的增加,必然导致城市建设规划的变革,智能街区、智能城市在不远的未来必将提上日程。

虽然近年来,我国的智能建筑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同发达国家相比,无论从设计理念还是实施管理都不够完善、成熟,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设计意图跟不上用户的需求,建设投资思路保守,工程建设水平不高,工程质量不能令人满意。如某些开发商只将智能建筑做为卖点炒作,片面的考虑成本降低而不去深刻地剖析用户的实际需求,跟不上科技进步的步伐,甚至因投资资金、系统整合等原因无法竣工,导致工程延期、投资浪费;有的智能建筑虽然已投入使用,但智能化的功能名存实亡,不能正常工作。以上种种原因造成相当大的一部分智能化系统不能实现预期的目标,导致大量人力、物力的浪费。

因此,与普通建筑相比,智能建筑对设计、施工和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智能建筑的出现促使大量的电信信息、自动化、工业控制等产业迅速介入,但只是掌握了新产品和新技术不等于能做好智能建筑工程。智能建筑包涵着深刻的技术内涵和管理内涵,既有系统各自的技术要求和应用特点,又有各系统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外部连接;各系统既有先进性和适用性,又有各自的特殊性和协调性。只有遵循工程规律、遵守工程规范、符合设计要求、严格工程验收、保证工程质量,才能做出好的工程。

另外,目前我国颁布的《建筑节能智能化技术导则》、《居住小区智能化系统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等标准及规范,仅对智能建筑、智能化小区的设计与施工起到指导和导向作用。但在建筑智能化系统研制方面,我国还缺少相关的技术标淮与规范,导致国内的建筑智能系统大都采用国外进口的产品。因此,应制定并颁布适合我国同情的建筑智能化标准,以指导我国建筑智能化技术的正确发展。

总之,智能建筑有着广阔的发展前途和深远的发展潜力,它不仅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意想不到的便利之处,更顺应了科技进步、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只有将设计、施工、验收、管理等各环节有机地紧密结合起来,使建筑物具有智能的“大脑”将是一个不朽的建筑主题。

参考文献:

[1]孙涛,姜虹. 关于智能建筑及其高速计算机网络FDDI的简要介绍[J]. 林区教学,2001(04)

[2]沈时迪. 国际上生态智能建筑发展趋势[J]. 住宅产业,2009(07)

[3]李旭. 智能建筑浅谈[J]. 中国科技信息,2005(07)

[4]黄久松. 中国智能建筑行业发展思考[J]. 智能建筑,2006(04)

第6篇

【关键词】建筑节能;回顾和展望;关键技术;趋势;现状

前言:

在国内外许多建筑行业都在向节能化和轻量化消耗方向发展。所有的国家都在尽可能的发展本国的建筑节能关键技术,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上的节约本国的资源,让建筑行业更加完善同时创造最大的利益和价值。

一.建筑节能关键技术在国外的发展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1.房间空调器

日本一直是世界上空调制造行业的翘楚,可以说,大部分的市场都被日本所占有,同时日本的电子制造技术一直维持在世界的前列,其空调的制造水平也较高。其空调制造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优势,第一便是空调的高效节能优势。日本的空调相比较其他国家的空调来讲更加小型化,同时空调的能耗较低,没有过多的早已你,不易损坏,很少出现损耗,同时空调的制冷以及制暖效果都十分良好,让室内环境相对变得十分舒适,同时日本的空调已经不再是单一的温度控制,而是更具室内特性进行自主的综合控制,十分先进和人性化、多功能化。

相对于日本的高技术空调,美国的中央空调普及率十分高,最主要的原因便是美国的经济水平较为发达,因此其居民的生活水平以及经济收入都较高,这边导致了电子产品尤其是空调这类必备的电子产品在美国的家庭中十分普及,同时,美国的居民往往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十分高,这种情况也间接的促进了美国小型中央空调的使用和普及。另外,相比较其他国家的建筑,美国的建筑大多是宽敞高达的别墅型住宅,空间面积巨大,因此美国对于空调的使用质量以及舒适性要求也十分高,风管式系统空调是美国居民的首选,十分普及。

2.绿色建筑

所谓绿色建筑,是最近几年逐渐流行的词语,指的是一种可以为居民提供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的建筑空间,同时,最大限度的让能源的使用效率达到最高,保证建筑物不会影响周围的环境,另外最大程度上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作为一个世界性的课题,绿色建筑的理论已经较为完备,以欧盟国家为例,许多国家对于绿色建筑技术十分关注,欧盟国家曾通过对于多种能源进行测试,进行绿色建筑技术的检验,如使用太阳能技术、地热能技术以及水能资源的利用技术等,进行实践和应用,最终取得了十分巨大的成就。

3.热电冷联供技术

随着世界热电联产的飞速发展,热电冷联供技术逐渐被人们所关注,以美国为例,其热电联产装机的容量也在不断提升,到目前为止工增加容量45GW。同时在日本的能源供应市场中,热电联产系统提供的能源仅次于燃气以及电力等能源的供给量,并且十分普及。在欧洲的一些国家,丹麦、荷兰以及芬兰几个国家热电联产发电量已经达到了国内能源发电量的三分之一,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直接减少了两亿吨,极大的保护了周围的环境。

4.智能建筑控制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建筑的建造技术已经成为了世界建筑行业的主流形式,让智能建筑的建造技术也在不断的提高着,智能建筑具有多元化以及舒适化的优势,是当前社会中的一种理想住宅。所谓智能建筑值得是通过使用智能的管理以及控制方法对于与住宅进行智能管理,同时连接居室内部的多种安全措施以及信息设备、家用电器等控制系统的线路连接起来,最终达到构成完整的家庭智能系统的目的,同时将控制系统与网络连接起来,串联起整个小区的物业管理系统,让智能住宅控制系统更加完善。

智能住宅最早由斯坦福提出设计概念,并在一九形成了粗略的空调移机电力供应控制的智能体系,住宅智能控制系统在美国发展较快,主要由于美国的住宅相对独立,智能系统建立技术比较简单,研究理论相对成熟,更加独立和人性化。

二.我国未来建筑节能关键技术展望

1.将建筑节能作为发展的重点关注方面

单单的限制技术的发展不能队友建筑的能耗进行有效的减少,相反还会起到反效果,想要发展建筑节能技术,需要扶正观念,树立真确的节能理念,从节约开始,节约能源的同时将每一份能源以及资源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让建筑物的能耗降低,让建筑物可以通过使用最少的能源来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这样才能保证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同时满足现代人时刻增加的生活需求。同时只有从两个方面共同对于建筑节能工作进行展开才能对于建筑的节能情况进行有效的推动,这两个方面主要包括降低房间符合以及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房价见的符合指的是降低房间的冷热负荷,需要设计人员使用最新的节能材料来降低房间的符合,例如降低灯光、电气设备等的放热产生的能源损耗问题。提高建筑耗能系统的效率主要指的是冷热源以及输配系统和末端设备的效率进行提高,需要提高这部分的能源利用率,减少资源的浪费。

另外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建筑节能改造工程还需要进行改建和加强,由于改造的成本过高,我国在当前的建筑改造过程中进展不大,在最近几年需要对于两千年之后建造的新型楼层的建筑节能改造进行有效的考虑,同时开发新技术,推广和普及建筑节能关键技术,增加施工人才。而对于建筑本身来说,作为民用建筑需要设计人员对于建筑本身的材料和资源进行节能设计,对于自身的方案进行优化,这个样才能做到发展建筑设备新技术以及节能减排可持续兼顾发展,同时作为商业建筑以及公共建筑应该优先考虑空调等必备的设备的节能优化控制技术,例如对于商业建筑的空调采暖技术进行有效的改造,减少其能耗,让其功率最大的同时节约资源,保证能源的使用效率,这样才能推动节能改造技术的进步。另外在进行建筑节能技术的研究的同时,需要加强建筑节能技术的应用,经常进行时间安装,同时政府应该加大支持力度,从多方面考虑节能技术的发展,对于建筑节能机制以及节能标准进行强化和贯彻落实,同时设立供热供冷计量的收费制度,依靠法律法规对于节能技术的发展进行推动,另外建立奖惩机制,对于节能的建筑设计进行高额的奖励,提高建筑节能改造和建设的速度。

三.结束语:

和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建筑节能关键技术还并不完善,存在许多的不足和问题,需要建筑设计人员以及研究人员对于我国建筑的当前情况进行研究和调查,最终研究出符合我国当前建筑情况的最科学、合理以及完善的建筑节能关键技术,不断的推动节能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康艳兵;李亚平;;我国建筑节能的障碍及对策研究[J];暖通空调;2006年08期

第7篇

关键词:智能建筑;建筑设计;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Abstract: intelligent building refers to the computer and network as the cor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and penetration, contemporary high-tech and ancient building techniques, it perfectly embodies the architecture and the combin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now it has become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the economic strength of concrete characterization, and be the face of leading industry in the 21 st century, to the world of architecture of the mainstream of the building especially large.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meaning of the intelligent building,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ntelligent building construction in several aspects of the design of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intelligent building design.

Key words: intelligent building; Architecture design; Development trend

智能建筑是指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向建筑行业的应用与渗透,是当代高科技与古老的建筑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完美地体现了建筑艺术与信息技术的结合,现已成为评价综合经济国力的具体表征之一,并将以龙头产业的面貌进入21世纪,成为当今世界各类建筑特别是大型建筑的主流。

一、智能建筑的含义

智能建筑按美国智能建筑学会的定义,它是一种将结构、系统、服务、运营相互联系、全面综合,并达到最佳组合,以获得高效率、高功能与高舒适性的建筑。一般来讲,智能建筑应具备五个自动化,即所谓的5A。5A 包括楼宇自动化系统BA,办公自动化系统OA,信息自动化系统CA,消防自动化系统FA 和保安自动化系统SA 这五部分。具体来讲,楼宇自动化系统BA 主要包括空调系统、给排水系统、配电系统、电梯及照明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OA 主要包括计算机办公系统、数据库共享系统、用户信息处理系统。信息自动化系统CA 包括传输语音的电话网系统、传输图像的有线电视系统,传输数据的Internet系统。消防自动化系统FA包括人工报警器、智能探测器、灭火喷淋系统、紧急广播及照明系统。保安自动化系统SA 包括巡更系统、防盗系统、紧急求助系统和闭路电视监视系统。如果一个建筑仅仅具备这5A,它们在建筑中是单独使用的,这个建筑还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建筑,只有在综合布线的基础上用计算机对这几个部分进行综合集成,统一管理,让各个部分之间创造出高效、舒适的生活工作环境时,才能说该建筑具有智能化。

二、智能建筑中的建筑设计

1、层高设计

智能建筑的层高,始终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笔者以为还是应该从层高设计的基本原理来分析。层高若过高,则会在经济上造成很大的浪费,因此在设计时我们都在满足使用功能前提下尽量降低层高,这里所说的使用功能也包括对人们心理上的影响。在我国,满足这样使用功能的室内净高不应小于2.6m,智能建筑也应满足这个室内净高。但是智能建筑布置的管线多了很多,除一般建筑都有的空间风管、自动喷洒消防管、强弱电电缆、消防联动管线、共用电视天线、保安监控线外,还增加了大量综合布线系统的桥架和数据线,这些设备也要占用一定的空间,所以智能建筑的层高也应当比一般建筑要高些。我认为智能建筑每层高在3.6m 到4m 比较合适,如果达到这个高度,就可保证智能建筑大部分室内净高不小于2.7m,走道部分的净高不小于2.4m。智能建筑层高设计是跨专业的,它体现出建筑师的综合协调作用:要和材料专业人员研究是否能采用新材料新技术以减小梁的高度;和结构专业人员探讨是否可以采用无梁体系;与给排水、空调、强弱电专业人员讨论各种管线的合理走向和高度,进行多方面的协商,最终才能找出最佳层高方案。

2、综合布线系统

综合布线系统是智能建筑的神经系统,起着联系各种终端和数据传输的任务。在设计中如何安排好这些盘根错节的线路,使之经济高效,是每一个设计人员都应该好好研究的问题。首先是线路如何走的问题,线路的走向分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垂直方向的走线通常都布置在每层的设备小间中,但智能建筑的设备小间由于要布置综合布线跳线架和相关网络设备,面积应比以往的竖小间面积大些,而且在设计时还应在每个层面上留一定的剩余空间,以备未来之需。综合这些因素,每层设备小间面积在8m 2左右为宜。设备小间的线缆都是由主机房引出的,作为智能建筑神经中枢的主机房,除了布置程控交换设备外,还要布置主配线架、光纤配线架等设备。 因此该空间的面积应比普通建筑中的电话机房大些,笔者认为主机房面积100m2-120m2为宜。对于网络的拓扑结构,建议采用星型连接,这种结构使得网络的扩展以及节点的移动都非常容易。同时可采用HVB 智能诊断技术,这种技术的特点是当某个节点出现问题时,能自动显示有故障的节点并切断它与网络的联系。就可以避免系统由于一个节点出问题或由于检修而终止运行,整个网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就得到了提高。

3、热舒适系统设计

一般来说,智能办公建筑比传统的办公建筑耗能大,这是因为前者较后者增加了大量的电子设备,如计算机、传真机、电视及其他办公自动化设备。这些设备不仅耗费电能,而且增加了空调制冷设备的负荷。因此,在设计和技术上必须考虑节能问题。通过暖通空调设备与自动控制系统及建筑基本构架的有机结合,可以有效地降低智能建筑的能耗。

(1)建筑节能控制与热工贮备

除了个体化的环境控制系统外,在大型现代建筑物中通常还设有集中的能源和建筑管理系统。整栋建筑的保安、防火、照明、空调系统以及垂直交通等都由一个&’( 系统加以监控,针对能源消耗情况及时作出反应,如及时关掉不必要的照明、送风,改变恒温控制器的设置点等。为了充分利用能源,减少能耗,很多建筑还安装了热工贮备设施。由于荷载原因,这类设施通常布置在地下室,但现在已经有将其设置在屋顶的设备层中的作法,这可以对制冷剂的自然循环加以利用。热工贮备箱的灵活连接还可以抵消或减小地震时建筑物的摆幅,作为抗震系统中的平衡重量。

(2)非中心化环境控制系统

环境控制的非中心化是指将设备单元化整为零,分散布置在室内各处。万一出现故障,设备的非正常运转只能影响到局部区域,更换设备的范围和费用也小得多。通过分散布置设备,水平布线的距离大大缩短,同时也节约了净空尺寸。不难看到,这种系统具有更大的灵活性。控制区域进一步个体化,使每个使用者可以自主调节气温、照度和风量,而不必担心影响到其他人的热工与照明。

(3)人工照明系统

照明系统控制的硬件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可调节荧光灯亮度的电子镇流器正逐渐取代了过去的磁镇流器,而遥控开关也将取代手动开关。大办公空间的每个区域都在天棚上装有接收器,可以通过遥控器来控制照明系统。照明系统的智能控制设备还包括人体红外线传感器以及有开关灯功能的同步门锁(如飞机上洗手间的门锁)等。很多办公楼的人工照明都采用荧光灯,将其布置成1.5m见方的网格,以这一网格为基础,建筑的送风口、回风口、自动喷淋、烟感等都组合在其中。随着由电子控制的照明系统的应用,天棚上还常常要安装照明系统的控制接收器。办公建筑一般采用统一的照明控制系统,但现在,人们正逐渐开始采用非中心化的照明系统以满足节能和舒适性的要求。

4、自然采光设计

在传统办公室中,自然光只能照射到办公室内很有限的区域。即使在这样一个区域,光线也可能因为不加控制而过强。随着对自然光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出现了一系列新型的自然光控制设备,如光线控制器、自动遮阳设备、各种新型玻璃等。此外,还可以通过各种建筑要素和设备,如中庭、院落、遮阳百页和光导纤维等有效地将自然光引入建筑内部。例如在松下公司总部办公大楼的设计中,整个建筑体量分为两部分,围绕一个大的中庭布置。大部分办公室安装了室内自动遮阳百页,既可以上下收放,又可以转动角度,通过室外传感器或室内遥控器进行控制。在建筑的总体布局设计上也应考虑到地方气候,在窗户位置的确定、窗户的朝向等方面要考虑室外温度与太阳辐射等。

三、我国智能建筑设计发展趋势

1、向区域性发展。智能建筑将向区域管理系统和城市系统发展。智能型建筑不再孤立地规划、营建,逐步走向集中成群规划、建设它们将成为新的现代化城市建设中的核心区 ,最终导致智能城市的出现。

2、向专业型发展。在不远的将来将会出现智能学校、智能医院、智能图书馆、智能工厂、智能银行、智能住宅等新型的智能建筑。特别是智能住宅的发展有可能成为今后智能建筑发展的一大主流。

3、向综合性发展。建筑将集多种功能于一身,形成综合性大楼,这一趋势主要表现在商业建筑和办公建筑中。在智能办公楼中安排多种辅空间,例如:购物 、餐饮、健身、娱乐美容、医疗、托幼、住宿等。

参考文献:

[1] 黄身煌. 浅谈我国智能化建筑技术现状与对策[J]. 科技风, 2009,(06)

[2] 郑俐. 浅谈某文化中心大楼智能化建筑系统项目管理[J]. 四川建筑, 2011,(03)

[3] 王静, 周英俊. 国际商务中心的智能化实现探讨[J]. 中华民居, 2011,(06)

第8篇

关键词:子母居;小户型;住宅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12-0156-0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居民对住房的需求不断提高,且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住房需求。新建住宅在满足目前不同需要的同时,还要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居住要求和生活方式。在此条件下,适应性住宅的发展成为必然。

1 “子母居”的打造

现在的中国,特别是在城市地区,几世同堂的居住模式越来越少,家庭呈现小型化趋势。但伴随老龄社会的到来,养老问题日趋突出,在现阶段,家庭养老仍是绝大多数中国老人的选择的养老模式,这就要求设计师充分考虑设计“子母居”。

可以在小区里专门规划设计专供老人居住的楼栋,根据老人的生活习惯和需求做好设施设备的配置,同时开展专项的生活服务。也可在同一楼栋里设置子母居,采用水平分户或垂直分户模式,真正做到一墙之隔比邻而居。这样父母子女之间即相互独立又能互相照顾。

2 小户型住宅设计的优化

如今的小户型是在节能的基础上,充分满足不同居住者的多种实际使用需求,并尽可能确保住宅的宜居性,在“节地”与“舒适”度之间寻找平衡点。

①空间的高效性。住宅的使用系数要高,在相同的使用面积的基础上可利用性的提高,实现套内使用面积的高效利用,尽量减少或避免室内公摊面积,即过道、走廊等交通空间的产生。

②空间功能的复合性。在有限的空间面积里尽可能丰富功能。如起居室不仅具有起居功能,还必须有会客,活动、学习的功能;在空间设计时灵活设计隔断,尽量少用固定隔墙,以使空间开敞,减少因为面积小而带来的封闭和压抑的感觉;要考虑足够的学习空间,可单独设计,也可和起居室或卧室结合设计;设计足够的储藏空间,给杂物一个藏身之处。

③室内环境的舒适性。要求有良好的采光、通风、日照,不能因为一味最求小面积而牺牲舒适性。客厅可设置落地窗、凸窗,以扩大视野;卧室开窗不要朝向高层住宅的凹口。

④公共配套设施要齐全。超市、快餐店、洗衣房、茶室、健身房、商务中心、图书馆等的配置能极大地方便住户。

⑤创造室外使用空间,拓展住宅面积。在不多占用、消耗资源的情况下,挖掘现有条件,尽量创造开发新的可利用空间,拓展住宅的实际有效使用面积,为居住者提供最大化的居住空间。

3 追求高舒适低能耗

我国是一个人均资源非常贫乏的国家,目前我国建筑的能耗约占总能耗的28%,而新建住宅只有大约15%达到了节能标准,因此未来的住宅设计将充分依靠科技手段,以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

通过设计,引进自然通风概念,在夏季取代或减少空调的作用。如采用明厅、明卧、明厨、明卫的设计,可减少照明用电。

推进新材料、新能源的利用。加强保温材料、绿色材料的应用;减少能量的损耗及对自然资源的破坏;利用太阳能并实现光电转化,使太阳能系统和房屋面构造结合为一体,既实用、美观,又可最大限度地利用能源;在小区中实施中水系统,充分利用中水进行园区灌溉、冲洗卫生洁具等,收集和利用雨水改善气象环境等。

有效利用资源,提倡重复使用,回收利用,珍惜不可再生物质,着重开发各种替代产品。如实施垃圾分类,对分类后垃圾按照有机、无机、有害、无害物质分门别类回收,以达到最小排出量和最大化利用。

要想更好地实现建筑技术和建筑创作的结合,开发商在做项目规划方案的时候,不但要请建筑师、规划师,还需要请专业的技术顾问,从整个建筑系统优化、节能、环保、节水、环境评估等方面来配合建筑师一起工作。

4 建设科技智能化社区

智能建筑是以建筑为平台兼备建筑设备、办公自动化及通信网络系统,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的最优化组合,向人们提供一个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

我们推广应用的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等不断配套完善。包括住宅的厨卫设备系统、门窗系统、空调系统、电器系统、通讯系统等,已在积极采用先进的技术及产品,淘汰落后的技术和产品,使居民的生活更加方便、舒适、安全。比如我们推广房屋呼吸系统,不仅可以解决南方地区室内的潮湿、闷热、不通气等问题,还可解决室内空气污染、有病毒的问题。

小区设置小区安全防范子系统包含周界防越报警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保安巡逻管理系统、智能家居系统。通过周界防越报警系统和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的联动,将大部分不安定因素排除在住宅小区之外。单元梯口和小区出入口则通过对讲和门禁系统来提高整个住宅区的安防效果,以保证住宅区的安全性;住宅内部配置家居报警系统,保障住户内部的安全性;另外,在住宅小区内设置电子巡更系统,通过技防和人防的结合,进一步提高社区的安全防范水平。

消防报警系统配置在住宅和地下汽车库里,以便及时发现火灾警情,发出报警,同时联动相关消防系统工作,从而保障居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信息管理子系统包括紧急广播与公共背景音乐系统、耗能表远程抄收系统、电子显示屏系统、停车管理系统、公共设备监控系统。多个系统的实施应用,满足了小区物业管理现代化的需求,真正体现了科技造就便利的理念。

智能化小区在我国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呈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并且随着智能化小区产品国产化水平逐步提高,通过市场竞争打破了国外产品垄断国内市场的局面,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智能住宅小区的广阔市场。

5 住宅设备的高配置水平

未来住宅的设计,将重点转向提高住宅的设备配置方面。除了硬件设施的改善,还要全面考虑住宅的光环境、声环境、热环境和空气质量环境的综合条件及其设备的配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①日照及自然光。在住宅中,最大限度地利用并合理利用开发自然光资源有着重要意义。未来住宅设计将充分利用日影分析原理和计算机辅助设备,来改善日照和用地之间的矛盾,有效地发挥土地的综合利用效率。自然采光还涉及窗口布置、窗的构造及所使用的材料等方面,这些也必将引起设计上的创新。

②隔声问题是值得重点注意的问题。轻质材料在未来住宅的广泛使用,又会加重隔声的难度。隔声技术包括空气隔声和固体隔声两部分。住宅内,人们可忍受的噪音约40~45 dB。为达到这一指标,必须增加门窗的密闭性,并改善墙体构造。在未来住宅中,加强对楼板的隔声叠层构造和面层处理,将会更受关注。

③热环境直接影响居住的舒适度。对采暖和空调而言,又涉及节能、造价、维修、管理等诸多方面。日前引起热议的话题就是南方地区是否要供暖。就综合效果而言,相对集中的采暖方式可以提倡,可以组团为单位,也可单栋楼来供应,具体方式可结合当地具体情况来决定。套内集中空调的模式在未来住宅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要解决噪音、空气质量和造价过高的问题。

④加强通风系统设计,要重点解决烟风道技术问题。水平直连排出烟气的做法具有简便、直接、高效的特点,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得到普遍的使用。

第9篇

    论文关键词:智能建筑  系统论信息论 可持续发展 人本论 产业链

    

20世纪60年代中期,世界建筑业启动了新一轮的发展,建筑物单体的高度与体量急骤增加,二、三百米的超高层建筑,单体超过10万平方米的大型建筑已十分普通。建筑物规模的增大与工程建设的技术难度不仅体现在高度与面积上,建筑物的多功能使用(同一幢建筑物内分层区具有办公、酒店、商场、公寓、娱乐等使用功能)。各类使用者对建筑物的服务要求多样化与服务性能日趋提高,越来越重视生活条件与环境的舒适性、与社会和人际沟通的便捷性、生存空间的安全性、设施服务的完善性、管理组织的严密性等。在解决这些复杂难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智能建筑的概念。

1智能建筑的理论体系

    长期以来,对智能建筑是否存在理论与学科特征,一直未能形成比较一致的认识。有些人士认为智能建筑就是把计算机、控制及电子设备运用于建筑物,只是高新技术的综合应用而已,并无理论可言。

然而,笔者认为经过二十年的实践,智能建筑已不如早期那么神秘朦胧,在长期的建设、应用与管理中,已经凸现其深层的特征,有必要对此进行探讨。图1所示为智能建筑理论的结构,下面将分别进行阐述。

    a.应用对象层。智能建筑为人类活动提供信息化、自动化的工作和生活场所,它的应用对象就是建筑物的使用者、管理者与服务提供者。

b.特定功能层。只要是按现代化、信息化运作的机构所在地都有智能建筑的需求,因此智能建筑早已不是办公建筑的专利,公共建筑、住宅建筑、工业建筑、军事建筑都可以按智能建筑建设。近十年来,中国与全球一样建成了大量智能型的办公楼、酒店、体育场馆、会展中心、医院、学校、法院、图书馆、剧院、博物馆、机场、车站、住宅、电子厂、食品厂、化工厂、发电厂、军营、应急指挥中心等建筑物,这些建筑物在世界的经济与社会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这一层面上,智能化系统功能需求与设备配置往往受建筑物个性、建设目标,管理模式和投资力度的影响而有较大的差别。

c.应用技术层面。这是智能建筑的技术基础,由通信网络技术、智能控制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和综合管理技术等组成。在这些技术领域中,最新的技术成果及其形成的装备会以最快的速度应用于建筑业。如在5年前,当软件工程界刚开始讨论中间件技术时,市场上立即推出了采用中间件技术的智能建筑系统集成软件iz bms集成化智能建筑管理系统)。又如当工业以太网技术出现突破,随即出现了基于工业以太网的楼宇自动化系统。

d.基础理论层。虽然从表面上看,智能建筑嵌人了许多令人目眩的五光十色的技术,但实质上智能建筑并不仅是新技术的综合与新装备的组合,而在其深层次中是有基础理论的支撑。

1945年奥地利人贝塔朗菲创建系统论形成了“系统哲学”,这是把世界看作一个巨大组织的机体主义世界观,它包括了系统本体论、系统认识论、系统价值论和系统方法论。系统理论的概念(等级秩序、渐进分化、反馈、开放等)与方法(图论、集论、控制论、对策论、排队论等)是智能建筑总体设计与工作流程规划中的重要工具。

    美国人香农在1948年奠定了信息论的理论基础,使人类传统的科学从以材料与能量为中心的体系,转变为以材料、能量与信息为中心。当建筑物的智能水平日益提高后,人们已不满足仅在通信信道容量、噪声抑制、数据加密上应用信息论,而需要进一步通过统计及随机过程的分析来讨论语义分析、信息的嫡的应用。

“以人为本”在如今似乎已成为一句时尚的语句,但在智能建筑的功能设计与运行管理中,如果缺乏针对使用者与管理者的工作和生活便利考虑,缺乏以人机工效学对人机界面、机器与人的共享空间的设计,缺乏在智能化、数字化环境下对不同职能与层次人的行为处理分析和对策,那么任何再先进的智能化系统也是失败的。

智能建筑不仅仅是当前高新技术的尽情应用,而且必须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建筑物的一切进行考量:设备与材料的环保、系统运行方式的综合能效设计、建筑物节能模式的选择、建筑物管理的组织结构设计,都需要从有利于协调“自然·社会·经济”关系,提高“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水平来考虑。这些工作要有助于建立7项工作:选择资源节约型的经济体系、推进社会公平化的社会体系、重视提高国家综合实力的科技体系、保持自然生产能力的生态体系、促进环境质量提高的环境体系、提高国民整体素质的人口体系和规范合理行为的政策法规体系。“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已深人到整个社会。智能建筑自然也在“可持续发展”政策的覆盖之下。

显然,在智能建筑所有的相关领域,以上的理论都在工作过程中起着宏观导向与微观指导的作用。

2智能建筑理论的特征

    通过上述分析可见,智能建筑不仅存在理论,而且其理论结构相当复杂,还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a.多目标的优化智能建筑不是机械的技术与设备集合,而是一个大系统,需要多视角地考虑技术、管理、经济、人文、环境等因素的大系统运行目标,并且调动各种手段使系统达到最优的综合目标。即系统的优化目标函数为:s=f<技术、效率、价格、智能建筑理论与工程实践—程大章发展、环境、人气等)。

b.多学科的综合这一点是显然的,智能建筑的规划、设计、运行和管理,所涉及的技术,经济、管理以及法律问题,都必须有效地应用各学科的知识成果来解决。

c.多因素的相关性智能建筑与社会信息化、社会经济发展、管理模式、装备技术发展、政府导向等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尽管就表面来看智能建筑仅是一种建设行为与经营管理方法。但是从建筑物的生命周期成本(lcc life cycle cost)(见图2)来看,当某种设备与技术采用后,可改变其生命周期中许多相关的分项状态。

    比如采用完善的ba(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进行照明系统的节能控制(按照度、时间、夜间最低照度、分区等),可以有效降低电耗与照明设备的运行时间,而照明设备因此而延长寿命减少了照明设备的维护更新费用。这可使建筑物生命周期成本中的能耗费与设备更新费用减少。但是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设置完善的ba系统,要增加建设的一次投资.同时,降低能耗的效益并不仅仅体现在lcc的图中,它对于广义的环境保护价值更是巨大的。

3智能建筑工程实践的分析

    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全国各地的智能建筑热潮有涨无退。由于我们已经历了较长期的探索,在工程建筑中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也有不少失败的教训,无论是建设方/业主,工程技术人员,还是物业管理人员,都逐步趋于成熟。因而最近起步建设智能建筑的地区(暂称为后行地区),往往可以比北京、上海、广州等先行开发建设的大城市(暂称为先行地区)有更好的建设效果。我们将之称为后发优势,见图3

   智能化系统工程先行地区由于一开始处于探索前进的过程,不可避免地在早期建设中存在着各种过份的行为(控制论中称之为超调),随后又出现因失误而放弃的行为(称之为振荡过程),最后趋向于合理的装备与功能水平。而后行地区由于可以借鉴先行地区的经验与教训,可以比较合理稳妥地确定自己的智能化系统工程建设目标与行为,虽然起步稍迟,但最终可以与先行地区趋向于同样的建设效果,而他所化的代价则比先行地区要小得多(如早期智能住宅小区建设成本高达230元/mz,而近年来则在60元/mz左右,而且装备的性能与质量更好)。

4智能建筑已经形成产业链

    建筑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与现实清楚地告诉我们,国民经济状态上升建筑业必然兴旺,建筑业发达了,国民经济必然形势大好。中国近年来持续的经济增长其中就有1---2个百分点来自建筑业贡献。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全国的基本建设规模不断增大,北京市2008年的奥运会与上海市2010年的世博会,大大刺激了建筑业发展,智能建筑与智能住宅小区则成为建筑业的精品。在工业建筑物、民用建筑物、军事建筑物与市政建筑物中的电气设备投资已从上世纪80年代总投资的6%一7%,增长到总投资的10%----18%,并且还在不断上升。与此同时,市场中的各类智能建筑电气设备不仅引进了大量国外先进技术与产品,也推出了一定数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据不完全统计,与智能建筑电气设备相关的国内企业约有6---8千家,智能建筑电气设备的民族企业在稳定成长。目前智能建筑行业,已基本形成了一条稳定的产业链,产业链的各方关系可以用图4来描述。

    图中箭头表示各方的相互关系:①提供建筑化系统设备工程与技术服务;②提供智能化系统设备功能信息、设备使用改进意见;③提品与设备技术信息;④提供系统设备需求信息与系统设备功能信息;⑤人才与技术的需求与供应。

图4智能建筑的产业链示意图

图4所示的关系中,工作的基础是国际标准、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注:gb/t50314为《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50339为《智能建筑施工及验收规范》)。

5智能建筑应用的发展趋势

    随着文明的进步,人们对工作与生活的环境要求不断地提高,建筑物的功能与相应的标准也逐步提升.智能建筑作为现代建设技术的核心,面临着新的挑战。

城市的规模越来越大,建筑群的功能特征日趋明显,出现了中央商务区cbd ( center businessdistrict)、休闲商务区rbd ( recreation businessdistrict)、工业园区、行政中心区、经济开发区、住宅小区等特定功能的区域。现代城市管理必须采用信息化手段对这些区域的建筑群与建筑设备进行综合管理,这对智能建筑提出了新课题。在美国“911”事件之后,建筑物的防灾、减灾及反恐等安全问题凸现,建筑物中的消防、安防、防灾及应急供电等已不可缺少,唯有借助智能化的应用系统,才能使之精准、有效、稳定与可靠地工作。

第10篇

(成都体育学院,四川成都610041)

[摘要]通过对国内外植物墙的不同层面进行分析比较,阐明社会环境现状以及城市植物墙的发展,优劣势以及植物墙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 ]植物墙;垂直绿化;环境;发展;绿色

[DOI]10.13939/j.cnki.zgsc.2015.04.142

1植物墙在国外发展状况

早在20世纪60年代,国外很多发达国家就开始相继建造各类规模的屋顶花园、屋顶绿化等垂直绿化工程,如今在美国、英国、德国、日本、中国香港、法国等发达国家的大城市中,城市垂直绿化发展非常成熟,此外,国外也出台了很多相关文件,文件中指出:城市不准建砖墙、水泥墙,必须营造生态墙,不仅如此,还要求沿墙等距离植树,中间种植攀缘爬藤类花草,亦可辅以铁艺网。通过这种省工、省料、又实用的形式,既达到了生态绿化环保效果,也起到了美观创意的功能。

其中以法式植物墙较为突出,法国植物墙又称绿墙,是近几年兴起于法国的一项用于墙面垂直美化的新工艺技术。集无土栽培、微滴灌、自动化操控等优势为一体,自主开宣布岩棉式的植物墙商品,这种植物墙具有质量轻、适用性广、适用于任何墙面,易替换、四季常绿等特色,植物的多样性可以适合不同顾客群的需求,实现独特的“生态修建”。

著名的英国垂直花园就曾在北爱尔兰首府贝尔法斯特引起过巨大的轰动,在这个墙面上覆盖了有6500株植物,它不仅仅是爱尔兰唯一的植物墙,也是迄今为止英国建造的最大的植物墙,现如今这个标志性建筑物已成为整个贝尔法斯的骄傲,而这种垂直生态建筑也已经在欧美大陆流行开来。

在这方面走在世界前列的日本,如今也不断进行着垂直绿化项目的建设。其中东京都市绿化运动由于得到了东京都政府的大力支持,不少屋顶小型花园、空中花园等相继出现,它们在吸引游客的同时,也造福了东京市民。为了使东京成为名副其实的绿色城市,早在1991年,东京都政府就颁发了有关城市绿化的相关法律,1992年又制定了“都市建筑物绿化计划指南”,使城市绿化更为具体。

“花园城市”新加坡,这个美丽的城市充满了葱郁的植被,这种渗透于市民生活空间的“生活型”绿化,已经从园林化的市区延伸到了绿意连绵的居民区,让人们了解到新加坡的绿化早已不是点缀性、暂时性,甚至是表面绿化,而是一种从骨子里积淀了绿色意识的绿化,是真正融入生活的绿化。

如今世界各国大中小城市均十分重视立体绿化,垂直绿化以及空中绿化,这也成为全世界绿色运动的一个重要部分。

2植物墙在国内发展状况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开始也成了我国立体绿化发展的开端,同时也引领着我国绿化方式的发展潮流。上海世博主题馆植物墙单体长180米,高26.3米,总面积达5000平方米,为目前世界最大的生态绿化墙面,具有灵活移动、组合便捷,快速成景等诸多优点。这一自主创新技术推进了上海垂直绿化的蓬勃兴起,它不仅能在林立的高楼墙面上推广,也可运用于农业生产过程中,起到节省土地,增产增收的作用。如今上海的垂直绿化不仅普及率高、涉及面广,还有法可依。《上海市绿化条例》中明确规定:本市鼓励发展垂直绿化、屋顶绿化等多种形式的立体绿化。由此为城市垂直绿化提速发展提供强大的法律支撑。

2011年4月7日,北京市政府召开常务会议,研究2011年推进重点改革任务等事项。会议研究了《北京市推进城市空间立体绿化建设工作意见》。意见提出将在“十二五”时期大幅提升城市空间立体绿化建设发展水平,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分类制定和实施建筑屋顶绿化、垂直绿化强制性、鼓励性政策,完善屋顶绿化规划设计、建设验收相关措施,推进城市空间立体绿化建设全面开展。同时,北京的几十家立体绿化公司还与屋顶绿化协会共同成立了“立体绿化联合体”,共同推动垂直绿化事业的发展。

和发达城市相比,部分地区的立体绿化工作要逊色一些,专业从事立体绿化设计的单位更是寥寥无几,而且也很少有人问津。此外,在发达城市中,政府大多提供了政策和资金支持,而欠发达地区城市目前地面公共绿化还需要政府资金和人力的保障,要求政府加大对立体绿化的资金和人力投入尚有一定难度。

垂直绿化认知意识的传播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但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对生活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相信垂直绿化很快就会被市民认可,而垂直绿化相应的建设工作也会很快开展开来。因此,要加强城市垂直绿化,不仅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更要加强对民众的宣传,使城市绿化的理念深入人心,为城市垂直绿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生存发展环境。

3植物墙的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绿色生态概念不断深入人心,以及植物墙种植技术的不断改进,这种垂直绿化的市场将会不断扩大,由沿海地区向内陆发展,由高端服务区域向居民区域发展,由物理技术向智能技术发展。垂直绿化形式多样,层次丰富,既能弥补平面绿化的不足,也能有效增加建筑物的环境艺术效果,将绿色艺术带进人们的生活。发展垂直绿化更是缓解城市建设用地与绿化用地矛盾的有效方法。在重庆,城市用地十分紧张,据统计,城市建设、道路和绿化用地的比例大约为:各类建筑占地75%左右,交通道路占20%左右,公共绿地仅占2%~5%。因此,绿化覆盖率较小,发展空间广阔,大力建设垂直绿化来拓展城市绿化新空间意义重大,也将会是城市发展建设的重大项目之一。

垂直绿化这个将建筑与园艺结合在一起的艺术品,我们可以预见在不久的未来它会通过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以及自动控制技术对植物墙技术进行改进,使得墙体建筑具有自我调节的功能,让住宅内环境与外环境通过智能化设计集成一体,更加符合人们日益增长的发展需要,也更加科学环保。这种通过智能系统构建起来的“垂直绿化建筑”不仅仅是一种生态住宅,更是一种智能住宅,可以让科技提升建筑价值,让环境改变生活质量,让绿色艺术走进生活,让“绿色文化” 改变生活品质。

参考文献:

[1]许乐.园林植物在城市绿化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3):7166-7167.

[2]王凯.垂直绿化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10,36(5):344-345.

[3]叶秀丽.墙面垂直绿化技术[J].湖南林业,2007(9):32-33.

[4]齐桂良.发展立体绿化,改善城市园林生态效益[J].安徽农学通报,2009,15(20):106.

第11篇

Abstract: The energy-saving effect of residential building is controlled by various factors. How to evaluate the energy-saving effect objectively is an important research issue. Referring to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related standards and evaluating technologies, the index system of the energy-saving effect of residential building was built. On this basis, the mathematics model was built based on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nd fuzzy mathematics. Eventually, the feasibility and practicability of the model is verified by the example.

关键词: 住宅建筑;节能效果;AHP;模糊综合评价

Key words: residential building;energy-saving effect;AHP;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6-0065-02

作者简介:李益群(1966-),男,湖北孝感人,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工程项目管理与工程经济。

0 引言

随着我国城乡建筑业的发展,建筑能耗数量激增。目前,建筑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27.6%,已经成为制约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目前400多亿m2的城乡建筑中,99%为高耗能建筑;新建房屋中的95%是高耗能建筑。因此,必须大力推行住宅建筑的节能建设。节能住宅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等多重理念,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要求,顺应时代潮流。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发达国家相继开发了绿色节能建筑评价体系,从而指导设计,并为决策者和规划者提供依据和参考标准。但是,目前我国有关节能住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建筑节能技术、节能政策方面,强调节能效果及意义,缺乏对节能住宅节能效果准确、全面的技术经济评价方法。因此,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节能住宅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估方法,对其节能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对标准的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可以极大地促进节能住宅理论和技术的进一步发展[1]。本文参照相关住宅建筑节能标准及评价技术,并借鉴国内外建筑节能评价的经验和方法,构建了住宅建筑节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进行综合评价。

1 住宅建筑节能效果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节能住宅是一个系统工程,建立评估指标体系是进行住宅节能效果评价的基础工作,其科学合理性直接影响着评估结果的准确性。住宅建筑节能效果评价受诸多因素影响,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是以尽量少的指标反映最主要的和最全面的信息,同时确保其符合完整性、可解构性、可衡量性、不重复性等原则,以提升效度。

为了全面体现国内外的最新发展趋势,参照美国绿色建筑理事会(USG-BC)的LEED评估体系[2]、英国建筑科学研究院(BRE)的BREEAM评估体系[3]、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4]、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中的有关节能部分的指标[5]以及相关文献[6-7],同时考虑到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的各种差异性等特点,并征询有关专家的意见,即采用专家筛选法对评价指标进行调整,选择内涵丰富又相对直观、易于操作的评价指标,本文最终确定住宅建筑节能效果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2 住宅建筑节能效果综合评价

2.1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模糊综合评价是应用模糊变换原理和模糊向量单值化原则,考虑与评价事物相关的各个因素,对其所作的综合评价。其数学模型可分为一级模型和多级模型。利用模糊数学原理对建筑节能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评价具有很大的优势:在数据处理方面,模糊数学让模糊事物不加截割地进入数学模型,充分利用中介过渡的信息,最后在一个适当的阈值上进行分割;在客观评价方面,可以减少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使建筑节能评定的结果更为客观、可靠。在复杂系统中,考虑的因素较多时常采取二级甚至多级综合评价方法来解决问题[8]。

2.2 住宅建筑节能效果模糊综合评价准备

2.3.2 评价指标的赋权 评价指标采用改进型的层次分析法进行赋权,根据已构建的指标体系设计指标赋权问卷,请专家对同级别指标的相互重要性做两两比较,然后集合专家意见,计算指标权重,作层次单排序和层次总排序,并检验一致性。赋权问卷采用模糊记号填写,事后再由模糊记号换算成标度值,标度值采用10/10-18/2标度。

因此,二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为:

2.3.5 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向量分析 模糊综合评价的结果是被评事物对各等级模糊子集的隶属度,它构成一个模糊向量,而不是一个点值,因而它能提供的信息比其他方法更丰富。本文采用“模糊向量单值化”的方法进一步处理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向量。

如果给各等级赋以分值,然后用B中对应的隶属度将分值加权求平均就可以得到一个点值,以便比较排序。

3 实例应用

本文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基于表1所示住宅建筑节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对某建筑节能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其中:本评价指标体系取评语集V={优秀,良好,中等,较弱,弱},且对其等级依次赋以分值C1=100,C2=80,C3=60,C4=40,C5=20,并取m=2;各指标的权重采用Delphi法得出;指标层模糊关系矩阵由五位专家对评估因素指标体系的评估详细项目进行评估而得。具体计算步骤如下:

3.2 准则层的单级模糊综合评价 以U1(建筑主体节能)为例说明。专家对准则层U1各指标层构造的模糊关系矩阵R1为:

3.3 多级模糊综合评价 集结准则层权重A及隶属关系矩阵R,可得多级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向量B=(0.377,0.346,0.162,0.058,

0.055)。

3.4 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向量分析 本综合评价采用模糊向量单值化的方法进行单值化,由式(5)可得:c=86.8。

显然,100>c>80,所以该住宅建筑节能效果为“优秀”。

4 结论

本文探讨了住宅建筑节能效果评价问题,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4.1 建筑节能效果评价是一个涉及多因素的系统工程,参照国内外最新节能建筑评价指标研究成果,同时考虑到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的各种差异性等特点,并征询有关专家的意见,构建了住宅建筑节能效果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4.2 综合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理论,构建了住宅建筑节能效果评价模型,从定量的角度对建筑节能效果进行了综合评价。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抓住了建筑节能效果评价的模糊特征,吸取多个专家的意见,将定性的判断转化为定量的形式,克服了定性评价的不足。算例分析表明,本文提出的综合评价模型概念清楚,含义明确,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参考文献:

[1]王恩茂,刘永辉,鲍学英,刘永强.基于全寿命周期费用的节能住宅投资决策研究[J].建筑经济,2010(5):32-36.

[2]李蕾,付祥钊,刘俊跃.居住建筑节能评价体系的探讨[J].中国住宅设施,2006(7):50-51.

[3]绿色建筑论坛.绿色建筑评估[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4]绿色奥运建筑研究课题组.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129-189.

[5]聂梅生,秦佑国,江亿等.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5-58.

[6]丁力行,李越铭,包劲松.建筑节能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J].建筑,2003(12):19-22.

第12篇

关键词:绿色低碳;住宅类节能建筑;生态环保

Abstract: green low carbon life concept sweeping the globe, but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 people, is also the most concern nowadays people residence kind of skill building is the concept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problem.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residence kind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uilding the dialectical understanding, further exploration of green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ergy conservation construction of the trend of future development.

Keywords: green low carbon; Residence kind energy-saving buildi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正文:

一、中国住宅类节能建筑的发展现状中的消极因素

高能量引起全社会的消费的建设的现状是不足够的重视。虽然发达国家在1995年,强制性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根据这个标准设计,可节能50%的目标。然而,这一标准的实施已经近10年,但根据这个标准,建立一个真正的建设,最乐观的估计,在不到10%的新建筑。建筑节能促进深深扎根在以下四个方面的影响:

1.缺乏有效的政策激励制度

从发达国家的经验,建筑节能需要政府在税收政策和其他支持。长期以来,我国缺乏有效的激励,引导和支持节能和绿色建筑。中国目前的法律法规对能源,土地,水,材料,节省运营成本及没有办法的奖励和处罚强制到将积极参与各方的主要利益;和被授予作为一个部门规章的“能源保护法规”,强度不够。虽然陆续颁布和实施三个气候区的节能50%设计标准,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民间的能效标准,但在建筑节能,综合土地,水,材料和环保标准体系尚未建立。

2.目前能源价格低,对消费者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中国目前的低能源价格,中国的目前的经济条件,楼宇业主,建设能源手术后的成本已对业主的影响不大,和高效节能的替代建设比建设一个一次性资本建设,业主都不愿意投资建设节能建筑的主动性,形成情况变得更糟。

3.施工监理和施工验收方法,缺乏有效的惩罚机制

尽管中国已建立了较为完整的节能设计规范,但施工质量差,工程验收不严格,使一个节能建筑在中国的少数。国家现有的节能建筑代码,而不是在施工和验收阶段严格执行,许多不合标准的建设,可以投入使用,不合格的结构已经出现。一些建筑物能源效率的设计,只有在审批阶段,审批机关处理,为了节省建设成本和完全实施,这种缺乏强有力的监督和处罚机制。

4.缺乏节能意识

中国的公共节能,环保意识落后,制约中国的建筑节能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以促进。住宅消费者,公众的行动,他们自己选择的住房的决定,从而影响发展的影响,什么样的产品开发。公共建筑节能意识的缺乏,节能建筑的需求不强,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导向发展的本质,在开发节能建筑的积极性的操作缺乏。提高公众意识,节约能源的政府,媒体,专业组织和社会力量共同努力。目前,实施国家节能标准的前提下,我们的围护结构传热系数仍比欧洲国家20%至40%。中国的生产材料和装备水平不高,粗放式的生产设备和材料,导致生产成本高,高能耗,高排放,间接能源消耗,增加建设。后面的操作和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建筑物的能源消耗。即使系统是能源效率,如果没有良好的经营和管理的支持,但也达到节能的目的。一个良好的管理系统,可以运行10%至20%的节能。无论是开发者,设计者,建设者,设备制造商,或最终所有者,经营管理者没有普遍建立了绿色能源,节能建筑的主动创造的生态意识。

二、目前适合中国国情的一些住宅类节能建筑设计理念

生态节能建筑设计,从整体环境的规划和设计个别建筑物在两个方面。在整体环境规划,强调的是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解决建设和地形地貌,植被,土壤和水,风,阳光和气候的关系。主要是通过结构的单体建筑设计。技术手段来创造一个舒适的室内环境,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排放。

生态绿化建设的整体环境规划设计特点:

• 前期开发的土地应该是一个综合评价,包括环境,卫生,安全,地质,纪念碑等,避免了水源保护区和土壤,空气,电磁和其他污染的地区。

• 规划和设计,以保护土地和其周围的自然环境,尽可能利用现有的地形地貌,植被,开挖面积和损害降到最低。保护和尊重的人文环境和城市空间的良好机制,规模。

• 请注意,保护和高效利用水资源,包括控制地下水开采,雨水收集,径流和排放管理和控制的刚性透水铺装面积。

• 注意的建设的总体布局,对形成良好的日照,风力和环境的影响,改善住区小气候,减少热岛现象。

• 各种交通便利

• 限制私家车,减少污染,提高行人交通和公共交通网络规划。

三、关于高效节能住宅类建筑设计中高科技的应用――IDP设计模式

目前,大多数传统建筑设计中的设计模式,方案阶段基本上是唯一的建筑师参与,后续设计,专业往往是零散的,只有一些与所提供的信息基本的互动,为生态节能建筑这项艰巨的工程设计,这种设计方法显然是不称职的方案,因为许多技术系统的相应考虑,否则很难在以后的设计中加入,并需要专业的密切协调。

针对这一现状,从国外引进,具有国际经验的“一体化设计”(IDP),这一概念的概念,无论是在方案初始阶段,有一个设计的生态节能的专业人员介入,考虑规划,建筑,结构,能源系统,暖通空调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初步的生态节能方案,并在随后的建筑,景观规划,结构,暖通空调,给排水,电力和建筑控制架构,室内设计和其他各专业的设计集成密切合作,建设自身的特点和区域自然资源和环境的深入分析,根据气候特点和产品的需求,结合高科技和尖端产品,以专业的有机整体,形成一个一套可行的适当的,有机的生态系统内部能量连接。在这个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是建筑设计的整体能量平衡系统,使用先进的计算机软件系统,为未来的室内和室外的热功率环境的建设,能源平衡仿真,为未来的建设,施工,暖通深化专业的设计,以提供准确的依据。

四、全球范围内节能住宅产品的两个生态趋势,

第一,调动一切手段,以实现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一个技术结构;第二,热功率在深入实验室环境(光,声,热,空气等)和人体工程学(人类环境,生理,心理的反映)的基础上,创造健康,舒适,高效的的生活环境。

传统的中央空调系统,集中控制室内温度,湿度,噪声和其他物理指标。为了实现一定程度的室内加热/冷却要求,以空气为介质,以3-4倍的室内空气循环风量,重新加热或冷却,并与新鲜空气混合,然后回到房间。不仅导致能耗的增加,而且容易产生的噪声,风感等不适感觉,但也增加了交叉感染的可能性。

今天,欧洲的新的生态空调系统的室内温控器是用新的空气分离制度,即地板辐射和置换式新风系统。技术研究和应用最初源于一个大型写字楼,因为它有更多的技术要求,以及强大的经济力量,公众建中住宅系统正在使用的成熟技术,需要在一些特殊的问题,以解决住房。

五个深入研究与国际先进技术,根据中国的实际相结合的工程实践中,总结了中国的十八个重大高新技术住宅节能舒适的生态系统的情况:

• 分为8个区域

1,外部结构体系

2,控制和改善对太阳辐射的

3,利用自然通风和照明

4,使用可再生能源

5,高舒适度,低功耗的室内环境控制系统

6,降噪技术和建筑系统

7,水回收系统

8,提供了高科技的舒适性系统和其他

• 十技术系统

1,高保温墙体系统

2,阻断热桥建设技术

3,高保温隔热技术和屋顶的结构设计

4,高效门窗系统和施工技术

5,高性能保温技术和玻璃的使用

6,高性能遮阳系统

7,辐射加热和冷却系统的建设

8,新风系统更换风格

9,主动通风和房屋的“房屋呼吸”技术系统

10,建设的基础和地源热泵系统的能源活动

11,有效利用太阳能发电系统

12,PCM_相变储热材料技术系统中的应用

13,卫生间完整的排水系统

14,噪音,建筑立面和浮动地板技术

15,光环境,以提高住宅的舒适系统

16,屋顶绿化系统

17,水的循环和水循环系统

18,智能楼宇自动化系统

众所周知,舒适的高品质产品在中国的节能住宅发展。而在这一过程中,开发商,设计师和施工单位要付出更艰苦和辛勤工作,并承担一定的风险。但是,从根本上说,使用高科技,节能技术是中国的住房建设的发展方向。提高科技含量,提高住宅的舒适度,降低能耗和保护环境,实施技术和市场的回报完全可行的。随着建筑技术和大规模应用的迅速普及,家居科技产品的成本会逐步降低。采用新技术,不求最新,最昂贵的,侧重于系统的合作与交流。采用新技术,促进产品升级换代,创造产品的差异化,以满足社会不同层次的需求。

参考文献:

[1]《仇保兴在国务院新闻办“节能与绿色建筑”新闻会上强调:发展节能与绿色建筑刻不容缓》,《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2005年3期

[2]《大力发展节能与绿色建筑》,赖明,《建设科技》2005年5期

[3]《生态节能建筑技术整合运用》,刘永,《百年建筑》2005年10期

[4]《建筑生态节能的宏观策略与实施技术体系》,卢求等,《建筑师》2006年3期

[5]《打造真正的绿色节能建筑》,刘力,《房地产导刊》2006年21期

[6]《基于安徽省的公共建筑节能设计策略》, 刘伟,《合肥工业大学》2007 年

[7]《关于建筑节能相关问题的分析》,谢浩,《门窗》2009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