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数字化加工方案

数字化加工方案

时间:2023-09-04 16:54:5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数字化加工方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数字化加工方案

第1篇

【关键词】EDM数字化制造;SQL server数据库;条形码; UG/OPEN二次开发;三坐标自动检测

【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research on precision mold electrode digital manufacturing system, the integrated use of UG secondary development, SQL Server database development, PC - Dmis secondary development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such as the Delphi software development. The purpose is to make the mold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process more standardization, standardization, so as to improve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ensure the quality of the mould production, reduce the production cost and improve enterprise comprehensive strength further. This article research results for mold enterprise digital level of ascension and competitiveness has good economic value and soci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EDM digital manufacturing; SQL server database; Bar code; UG/OPEN secondary development; Three coordinates automatic detection

1 研究背景

电火花加工技术是现代模具制造技术的一种实用的特种加工技术,在模具制造中显示出了相当大的发展潜力。但在电极管理上目前国内还主要靠手写标签来管理电极,这样效率低,易出错,给企业造成大的损失。本文采用的模具电极的数字化制造技术解决这一技术难题。电极在数控加工完成之后都需要进行三坐标精密检测,如何将偏心量补偿到放电过程正是提高模具精度的关键所在。本文采用的模具电极的数字化制造技术及检测技术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并进一步提升模具企业的数字化设计制造水平,对提升企业的经济价值有重要的意义。

2 论文研究主要内容

1)数据快速共享的研究;2)电极的数字化管理的研究;3)工艺流程改进研究。

3 研究方案的设计

3.1 本方案的EDM数字化制造系统方案设计思路

3.1.1 方案设计理论依据

现在绝大部分现有模具企业的EDM技术路线及加工工艺是如下的流程:

对工件轮廓进行预加工 电极的设计与制造工件、电极的装夹与校正加工的定位电参数的配置加工过程的监控。

以上在电极的加工、制造、装夹、校正、定位、电参数配置及加工中的监控都是在人工的干预下进行的,靠人工来完成就存在人为的失误。而本研究中的方案完全排除人工干扰的优势:那就是实现电加工的数字化制造和信息化管理。采用的CAD/CAE/CAM一体化技术,C3P、C4P、KBE技术,模具柔性制造(FMS)和自动化加工技术完全依赖于数字化。

3.1.2 本研究采用条形码进行电极管理的具体方法如下:用CAM编程完成后将信息写入SQL Server数据库中,并将条形码打印到程序单上。在NC加工部门通过扫描条码调用加工程序,加工部门加工完成后根据程序单条码生成电极条码并用条码打印机打印标签粘贴到电极上。在QC部门增加条码扫描枪以快速调用测量点信息,并对PC-DMIS软件进行二次开发,实现测量过程的自动化。在EDM部门增加条码扫描枪,用于快速读取电极的偏心量和放电间隙,并自动完成电极程序的编制。

3.2 本方案实施的具体方法

在产品数字化管理中,常用技术是条形码和芯片,结合国内大多数模具企业的现状,本研究计划采用条形码对模具电极进行管理。具体方法如下:在CAM编程完成后在UG软件内对电极模型文件进行条码分配,并将相应信息写入SQL Server数据库中,并将条形码打印到程序单上;在NC加工部门增加条码扫描枪和条码打印机,通过扫描条码调用加工程序,加工部门采用3R快速定位座装夹电极,加工完成后根据程序单条码生成电极条码并用条码打印机打印标签粘贴到电极上;在QC部门增加3R快速定位座以快速定位,增加条码扫描枪以快速调用测量点信息,测量完成后增加数据处理功能;在 EDM部门增加条码扫描枪,用于快速读取电极的偏心量和放电间隙,操作人员只需指定电极顺序号即可完成电极程序的编制。

3.3 方案EDM数字化制造系统关键技术实现

运用UG开发工具和软件工程方法,该系统不需要用户掌握UG软件的专业知识,只要有适合产品系列化设计,就能大大提高了模具的设计效率,这就为为基于UG的产品CAD/CAE/CAM系统开发和模具的自动化设计和制造打下良好的基础。

3.4 电极自动测量系统开发

本文设计并实现了基于VC十十的电极测量系统。设计过程中考虑了功能的全面、实用性和快捷性。应用Web Service技术跨平台对数据之间进行交互, 使模具客户应用Internet这样一个多元化的环境不同技术、平台和操作系统成为现实。

4 已经取得的成果和创新

一是,建立模具电极的条形码数字化识别系统;二是,在SQL Server数据库平台上建立了CAD、CAM、NC、QC、EDM等部门的产品数据管理系统;三是,实现了电极一键式三坐标自动化检测;四是,建立起模具数字化设计制造的标准化工艺流程。

5 总结

本论文中通过对传统EDM加工与本课题研究的EDM数字化制造系统的比较,在电极产品数字化制造和管理中,采用条形码进行电极的管理系统、运用UG开发工具和软件、基于VC十十的电极测量系统,为预期的关键技术的实现打下了基础。研究成果在天津瑞福模具有限公司实践取得显著效果和经济效益。

第2篇

关键词:无图制造 钣金零部件 数字化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2)08-0195-01

随着数字化无图制造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制造系统已经演变成钣金零部件加工和制造的关键性工具,钣金数字化制造的信息载体已经完全由“模拟量”转换成“数字量”。众所周知,“数字量”信息其做大的优势就是安全、精确、并行分布式处理、传递易行、容量大。钣金数字化制造系统的信息所表达出来的“数字化”,往往会引发信息处理上的一些变化,譬如:其所引发的技术革新和操作手段都有了巨大的变化和更新,因此,我们必须要在数字空间的实际运行模式中不断的完善和探索。

1、钣金数字化制造现状分析

激光切割制造技术的出现,完全替代了“剪切-冲”的工艺流程,它的特点就是灵活且具有较大的柔性,其缺点就是运作成本比较高。这种制造技术最常见于一些形状不规则的产品或器件上,随着小批量零部件的大量生产,激光切割制造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为激光切割具有高柔性和高精度以及三维设计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成熟,使用者可以完全从新设计和流程中取得收益,这样就可以大大降低生产成本,而且还能够有效地缩短工期。所以新的钣金工艺其实就是从设计开始的,及设计+激光切割+折弯+焊接/铆焊。多重折弯工艺在国内的箱体制造业已经比较普及。好处是省掉了传统的加强筋。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我们发现激光具有切缝细,精度高的优秀特点。通常情况下,都是一次性进行切割,然后配合4次的折弯,从而实现4个工件。这种制造方式,完全超越了传统工艺的设计思路,所以为缩短工期奠定了基础。激光切割的不断普及,市场要求提高速切割,只有这样才能降低待机的时间,向厚板,高反射材料进行扩展,降低电耗成本等。例如雅马哈2010年所推出的by speed机型,其切割的速度可高达40m/min,加速度为3g,它能够切割20毫米厚的不锈钢,12毫米厚的铝合金,6毫米厚的紫铜等,而所耗电只有60kW左右。机器的有效利用率能够达到95%以上。

2、钣金数字化制造系统模式

2.1 数据源的整合与集成

钣金零部件的数字化制造数据大都是采用集中的管理与存储,这样就可以形成一个惟一的数据源。每一个系统都是经过产品的具体数据管理系统进行访问制造相应的模型、工装和工艺信息,从而改变了模拟量的传递模式,满足了所有信息在不同的用户之间与不同的应用系统之间的集成和共享。钣金零部件制造数字化数据库所有的知识组元可以随时更新而且还能够多次使用,钣金数据库知识系统的完善和建立,极大程度地满足了所有信息的数字自动化表述,同时,在每一个数字化的设计当中都可以重新使用所有者的制造技术,这就完全颠覆了传统意义上,单凭经验和多次的试验设计模式。集成系统协同设计就是把数据库、知识重用工具以及应用系统整合到一个相同的平台,该平台为工程设计的统一介质,使得整个数字化流程固定化,对所有数字化制造流程进行统一的控制和管理,从而进一步集成了各大子系统制造工艺,完成了其要素的设计。

2.2 数字量控制与传递

在传统钣金制造模式中模拟量主要是依靠传递实现的,所有零部件的生产流程中所有的环节都缺少一个整体的数字化定义,其所生产的成品难以确保精度和准度。数字化制造则是通过前提准备,将每一个使命的设计要素准确地进行了数字化的表述,凭借数字化的信息驱动生产材料加工的所有过程。通过对零部件模型的设计,就能得到所需产品的具体尺寸和形状,不过由于在零部件生产过程中出现很多的中间不确定状态,所以很难对设计信息向制造延伸。设计和制造模型属于相同对象的不同组成部分,其分别用于两个不同的生产阶段。确定了内容与工序之后,制造模型主要是结合工艺生产过程中的具体因素,对产品做出的一个详细描述,把以往制造模式中通过模拟量表达零件尺寸与形状的所有信息进行了数字化的定义,是工艺过程设计和工艺资源设计的依据。

3、钣金制造要素设计

3.1 知识建模

知识建模其实就是根据钣金零部件生产过程中所出现的知识,通过钣金零部件将其串联起来,把钣金制造和加工过程中所有知识作为一个整体系统,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进行归纳建模。纵向方面主要是从宏观到微观组元进行构建知识系统,同时依据不同知识组元易难程度进行分层建模,通常都是将该系统划分为型、域、属、族四个不同的层次。知识分类的最基本的单元就是型,它是根据知识具体求解对象的疑难程度进行分类,主要包含实例、基型和典型知识。横向方面,通过进一步地分析所有组元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建立一个如同记忆网一样的模型,把钣金相关知识转化为由制造要素所组成的网络,建立一个完整、科学、便于管理的钣金知识库。

3.2 知识使用

基本类型的知识对形成问题解方案的作用方式分为表型和典型两种。知识可直接形成问题的解方案,基型知识则部分形成问题的解方案。钣金制造指令设计、成形模具设计等问题求解,根据知识的层次模型使用对应的属及基类知识,开发不同的推理方法,如:基于表型知识的推理、基于典型知识的推理、基于基型知识的推理等。以工艺流程设计为例,对于典型钣金零件,通过归纳总结典型方案,根据各种条件检索得到合理的工艺流程;对于非典型零件可以依次采用基于实例的设计或创成式方式来完成;知识检索采用基于编码的精确匹配方法。

4、结语

无图制造技术的发展,为钣金零部件的生产和加工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发展空间,其主要就是因为无图制造技术不但涵盖了最新信息和最前端技术,而且更重要的是它促进了生产技术的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本文通过对钣金零件数字化制造系统模式的研讨和分析,提出了钣金数字化制造模式和解决思路,其中制造模型是面向制造过程对钣金零件信息的组织,采用集成管理的方法形成了钣金数字化制造的数据源。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逆向工程 模具数字技术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416(2010)05-0000-00

目前,模具的设计与制造与逆向工程技术结合的非常紧密,这正是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的发展方向。

1逆向工程技术

逆向工程技术是近几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也称反求工程。它包括形状反求、工艺反求和材料反求。但目前逆向工程技术研究较多的是基于零件实物样件的几何模型的反求,即从已有的物理模型或实物零件产生相应的CAD模型,进而对其进行改进设计和制造。在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产品技术含量不断提高、制造周期不断缩短的今天,逆向工程技术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2逆向工程及其实现过程

逆向工程常用于仿制过程。即必须对实物进行三维数字化处理,数字化手段包括传统测绘和各种先进的测量方法,将获得的三维离散数据作为初始素材,借助专用的曲面处理软件和CAD/ CAM系统构造实物的CAD模型,输出NC加工指令或用STL文件驱动快速成型机制造出产品或原型。

3三维数据的采集

在逆向工程中,准确、快速、全面地获取实物的三维几何数据,即对物体的三维几何形面进行三维离散数字化处理,是实现逆向工程的基础。数据的采集是指采用某种测量方法和设备测出实物各表面的若干组点的几何坐标,可以有多种方式进行数据采集。在表面数字化技术中,根据测量方式的不同可以将数据采集方法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大类。传统方法就是以三坐标测量机(CMM)为代表的接触式,也是实际工程中常用的方式,精度相对精确,但易于损伤测头和划伤被测零件的表面。

4逆向工程技术的应用

不同类型的数字化点,不管是人工测出的低密度数字化点,还是自动测出的数以百万计的数字化点,一旦这些数字化点在屏幕上显示出,设计人员可直观地交互建立起模型的特征线,这些特征线由设计人员选取一定顺滑精度的数字化点生成。由这些网络曲线作为曲面片的边界,软件自动生成与数字化点非常接近的顺滑曲面。最后,由专门的检测功能模块把所生成的曲面与所采集的数字化点进行比较。曲面自动重建的操作步骤:

(1)数字化点显示。多角度显示模型能使设计人员及时发现测量工作的精确程度。以数字化点为基础直接生成的模型能显示遗漏区域,以及不准确的数字化点,以便确定是否要重新测量数字化点。

(2)数字化点编辑。所有数字化点须经筛选或自由顺滑处理,以去除杂散点。从而提高数字化点精度。也可手工操作去除或加入数字化点。

(3)建立线框模型。以交互方式定义模型的特征线,使设计人员直接由设计的一组数字化点来完成,而没有必要一点一点地选取。

(4)曲面的生成。由线框模型生成一组曲面,面与面之间过渡约束(如曲线的相切、连续性等)由设计人员定义。这些曲面片被自动覆盖互数字化型面上,以尽可能与测出的数字化点相吻合。

(5)校核。CAD模型建好后,必须与实物模型进行比较,校核时自动件计算数字化点与生成曲面间的距离,结果以颜色级度偏差的形式显示,颜色的变化以距离的大小而变化。

(6)集成一体化。曲面自动重建模块可与曲面造型功能模块结合起来,随时为设计人员提供模型的设计、修改和曲面重建的强大设计功能。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大多数的工业产品需要使用模具,模具工业已经成为工业发展的基础。根据国际生产技术协会的预测,21世纪机械制造工业零件粗加工的75%,精加工的50%都需要通过模具来完成。 模具作为一种高附加值的技术密集产品,它的技术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的重要评价指标。

5模具CAD/CAM系统专用化程度不断提高

随着模具工业的飞速发展以及CAD/CAM技术的重要性被模具界的广泛认可,近年来CAD/CAM开发商投入了很大的人力和物力,将通用CAD/CAM系统改造为模具行业专用的CAD/CAM系统,针对各类模具的特点,推出了宜人化、集成化和智能化的专用系统,受到了广大模具工作者的好评。

可在统一的系列环境下,使用统一的数据库,完成产品设计,生成三维实体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自动分类,生成凸、凹模并完成模具的完整结构设计,能方便地对凸、凹模进行自动NC加工。

面向模具制造的模具总装设计专家系统,可自动为复杂注塑模、吹塑模创建模具结构及抽芯机构、自动产生分模面,加工信息被自动封装,并可直接输出到PowerMILL模块,自动产生加工程序。

6面向模具企业的CAD/CAE/CAM技术的系统集成方案

随着模具工业的科技进步和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模具业对CAD/CAM系统的要求也从单纯的建模工具变为要求支持从设计、分析、管理和加工全过程的产品信息管理集成化系统。近几年来,有不少研究单位和公司都开发了面向模具企业的CAD/CAE/CAM系统集成方案,表现出较高的实用水平。

如上海交通大学国家模具工程中心在数字化制造、系统集成、反向工程、快速原型/模具以及计算机辅助应用技术等方面已形成了全方位解决方案的能力,能够提供模具开发与工程服务的业务,全面地提高模具企业的水平和产品质量。又如浙江大学旭日科技开发公司,能为企业提品设计、三维造型与NC编程、逆向工程、三坐标测量、模具设计与分析、技术培训以及模具CAD/CAE/CAM技术开发的全方位技术支持。北航海尔软件有限公司推出的CAXA品牌系列CAD/CAE/CAM软件也能够为用户提供有关模具工程的全方位解决方案。值得注意的是,国际著名的CAD/CAM技术集团正在努力把数字化分析产品集成到CAD/CAM平台中。由于数字化分析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电子、医疗设备和重型机械等领域。

制造商要求通过减少物理样机,提高产品质量来降低成本并加速产品上市,这种需求在模具制造业中尤为突出。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加强前期的分析仿真,将有助于缩减对物理样机的需求量,并提高数字化设计的灵活性。有助于用户不断开发新产品,同时降低成本,缩短将产品推向市场的时间。因此,在模具CAD/CAM技术中集成数字化分析技术,获得完善的CAD/CAE/CAM解决方案,是目前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数字化产品开发应用技术它已经能覆盖从概念设计、详细设计、工程分析、数控加工、虚拟制造模拟到产品维护等各个产品开发和生产的流程。数字化产品开发应用技术的核心为三维计算机软件辅助设计。再配合产品数据管理系统 ( PDM ) ,制造业开始实施基于数字化技术的,完全优化的产品开发和制造流程。

近十年来,数字化技术在机械工程领域的应用技术不断推陈出新,新的技术的应用,推动企业以更快的速度推出更创新的产品,同行的回应又兴起新一轮的市场竞争。数字化和网 络技术正把这种循环的速度加快到人们想象不到的节奏。从使用图板到计算机二维绘图,从三维设计到电子样机,由数字化工艺流程设计到数字化制造,整个数字化产品开发技术逐步发展而成为数字化企业的核心。

参考文献:

[1]刘伟军.逆向工程―原理方法及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10月.

[2]张荣清.模具设计与制造.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

第4篇

[关键词] 一体两翼;高职教育;数字出版;创业人才;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2)04?0017?03

数字出版领域“一体两翼”创业型人才是基于出版行业的使命和历史特殊性,以及高职人才培养规格而提出的,即以学生社会责任感为主体培养学生创业素质,以数字化制作传播技术为一翼注重学生数字化出版技术操作能力的培养,以数字化经营管理为另一翼注重学生数字化经营管理能力的培养。高职数字出版创业人才培养是当前数字时展和数字出版业态发展对创业人才的客观需要,但其人才培养过程正面临着困惑:一是传统出版正面临转型,数字技术手段更新迅速,数字出版领域创业盈利模式不明朗;二是各职业院校均不同程度存在年长教师数字技术转型慢而青年教师实践生产经验缺乏的困境;三是高端性、体验性的高质量教学资源和模拟化创业生产的教学设备十分缺乏,四是校外顶岗实训条件难于满足集中性、综合性、多样性的创业要求。针对上述问题,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出版发行专业在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运行“单项+综合能力”进阶式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平台+模块”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创建“项目+校园数字出版网”实践教学条件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企盼能较好地解决这些矛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数字出版创业人才培养探索路径。

一、以“工学结合”为理念创新“一体两翼”人才培养模式

数字出版领域需要具备社会责任感和创业素质为主体,以数字化制作技术和数字化经营管理技能为两翼协同发展的“一体两翼”创业人才。高职院校是数字出版产业集群发展需要创业人才支撑体系中重要的培养主体,传媒类高职院校出版发行专业培养目标能掌握传媒类专业知识、技能,熟悉多媒体、网络技术和相关的应用软件,具有开拓创新能力和新闻出版素养。

1. 利用“专业工作室”培养学生出版职业素养

专业工作室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种形式,是教学、社会服务与实践的场所[1]。专业工作室不仅体现专业服务社会和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同时,可以充分对接行业,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新闻出版素养。我们专业成立的“支点文化工作室”就是以专业为单位,由本专业教师及出版社同行组建的。学生业余学习根据自己兴趣和特长,进入专业工作室工作,感受在企业上班的工作制度、企业管理氛围。学生在工作室的工作任务主要是完成出版社和期刊社的书稿编辑加工、网站维护与内容编辑、出版物数字化营销。工作室完全参照数字出版企业对员工的考核方案进行考核,学生完成的工作任务必须达到出版要求,利用“专业工作室”培养学生的出版职业素养。

2. 推行“工学结合”培养学生数字化出版技术操作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

2006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提出要“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我们通过充分调研数字出版企业和传统出版企业的数字岗位,将企业的岗位设置与校内培养模式有机融合,将企业工作任务转变为专业学习任务,大力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结合企业数字出版项目,围绕培养学生的数字化出版技术操作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让学生顺利实现从学员到职员的转变,具备终生可持续的职业发展能力。具体体现在:(1)在专业标准层面制定高职数字出版的应用性、复合型、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2)在课程设置层面强化学生数字出版技术操作和经营管理课程学习内容;(3)在实践教学层面创新实训项目+岗位实训+自主创业的专业实践模式。

3. 开创“创业竞赛”提升学生创业素质

在学生培养的全过程中,借助校企合作和工作室为学生进行创业实践,有针对性地开展创业竞赛项目,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实践能力,并为学生全面提供创业心理辅导。如开展“公司+创业+项目”的实践教学法,模拟“投资”注册公司,各公司根据自身资源与环境机会,选择有一定商业价值的创业项目,通过项目竞赛,来提升学生创业素质[2]。

二、以“单项+综合能力”为主线运行“一体两翼”创业人才培养方案

围绕数字出版岗位工作职责,选取数字出版流程中技术含量高、操作难度大的工作任务,如以数字化出版技术操作和数字化经营管理作为典型工作任务设计学习内容。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以工作过程为主线,将“一体两翼”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分为三个阶段采用分段、分层次、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职业基本素养、创业单项能力、创业综合能力、专长、顶岗能力的培养,使得出版发行专业培养目标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得以循序渐进的螺旋式提升。

1. 以单项能力为宽基础

第1-3学期,培养学生的基本职业素养和创业单项能力。在这一阶段,主要培养学生人文素质、出版职业道德、出版责任意识和创业单项能力,如信息采集、文本、文稿编校加工、出版软件运用、版面设计等,使学生初步具备数字出版人才必要的导向把关意识、人文素质、写作能力、编辑加工能力、数字化传播能力和市场理念等数字出版岗位所需的基本能力,为在数字出版领域创业打下宽基础。

第5篇

关键词:数字化;制造技术;汽车;质量管理

1数字化制造技术的内容

通常情况下,认为数字化制造技术的技术基础是计算机的虚拟制造,利用虚拟的功能,在没有制作样品的情况下,对产品的设计、制造、安装、质量检测等阶段进行模拟,降低产品从设计到制造之间的不确定性[1]。在计算机的模拟技术中,生产制造的过程在数字空间压缩和提前,并得到检验,能够提前发现在实际的生产制造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并及时改善,使实际的生产过程和生产系统得到优化,在节约研发费用和研发时间的基础上提高设计的成功率。

2数字化制造技术的具体工作流程

数字化工厂系统是数字化制造技术在工艺领域的综合运用,也为汽车的供应商和制造商提供一个共享工艺信息的开放平台,企业在这个平台上能够实现制造各个流程的模拟,并且共享制造的信息,顺利制造产品。数字化制造技术的具体流程包括:①从设计部门获取产品(汽车)的数据;②从工装工具和汽车生产部门获得资源数据;③对制造工艺进行规划;④对制造工艺进行验证和仿真;⑤客户化输出。

3数字化制造技术在汽车制造中的实践

数字化制造技术从汽车的开发到质量检测都能够模拟,能够大幅度提高汽车的开发质量,因而得到在汽车制造中得到应用普及。数字化制造技术在汽车制造流程中的应用包括了质量管理、冲压、白车身、涂装、总装、动力总成。1)在冲压中的应用。仿真冲压生产线能够分析动态力、材料流,检查模具干涉,从而对汽车的设计加以验证。其主要优点是:利用3D在设计阶段就能够更好地沟通,检查早期设计错误、优化运动学、工艺设计同步进行、降低工作时间。2)在白车身中的应用。汽车制造中白车身的制造主要是焊装,通过自动分配焊点、自动选择焊枪、可达性分析、离线编程等工具的使用,优化管理白车身的工艺流程(设计、仿真、优化、方案验证),并将白车身制造过程中的信息及时更新、共享,加强生产线供应商和主机厂的交流合作。3)在涂装中的应用。仿真涂装生产线,利用可达性分析、离线编程、标准工序等工具动态分析涂装流程,并对多种概率分布,比如正态、经验分布做统计分析,输出相关的统计分析图,利用这些分析图优化设计方案。4)在总装中的应用。数字制造技术在总装生产线上主要是对生产工艺进行规划,包括定义装配操作和装配次序,分配需要装配的零部件。在总装中可以利用的技术有三维仿真分析、静动态干涉分析、装配间隙分析、支持生产装配分析、工具可达性分析、装配可视性分析等等,利用仿真人工装配操作优化操作的场地和装配循环的时间,并且制定方案设计和排产计划[2]。5)质量管理。利用数字制造技术对汽车制造的质量进行管理,在设计上优化公差和装配方案,并以定义的质量特征为依据;在离线的状态下生产测量程序,供数控机床或者是坐标测量机使用。对比CAD模型的尺寸信息,分析和优化汽车的质量控制。

4数字化制造技术在汽车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车身的质量是汽车质量控制的重点内容,其中包括了钣金连接强度、内外观性能、装配难易性等,而这些又都和制造的精度有着密切关系[3]。控制汽车制造精度技术控制汽车各种尺寸,因此需要控制和管理尺寸偏差。汽车的机构比较复杂,一般只看车身装配就包括了四百个左右薄板冲压零件、一百个左右装配站、两百个左右夹具和四五千个焊点,还包括内外饰件,过多的零件会积累尺寸偏差,必须在汽车质量控制的全过程对尺寸偏差实施管控。1)设计阶段。在数字化制造技术中有一种叫做产品保质设计的设计方法,利用仿真分析工具模拟原型,并将后续的制造问题也考虑在设计当中,优化设计方案和设计工艺。在设计中利用的仿真分析工具是3D尺寸链和仿真产品,在其制造和装配的过程中对产品的尺寸偏差进行预测,并分析导致偏差的原因,判断设计的尺寸能不能够达到要求,如果不能达到要求,就会给出整改方案。2)制造阶段。在加工制造汽车的过程中,对质量进行控制的是CMM和CNC,CMM是指数字化的设置、仿真与模拟三坐标测量仪,而CNC是指数控加工设备,利用这两个设备做到制造阶段的离线编程和在线监测。3)汽车生产阶段。跟踪、分析和从工厂各类测量设备中获取的生产质量信息,利用对数据的深度关联分析找出能够解决问题的方案,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汽车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5结束语

在汽车质量管理中,数字化制造技术是未来汽车行业会普遍应用的技术,也是汽车行业在市场竞争和科技发展下的必然选择。只有融合了高科技技术的汽车制造,才能够满足人们对汽车质量的要求,保持汽车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川.全面质量管理方法在汽车制造业的运用——以江铃汽车全面质量管理运用为例[J].南方农机,2014(6):9-11.

[2]周会霞,孙会玲.汽车质量管理中数字化制造技术的实践[J].科研,2016(8):82.

第6篇

关键词:医疗档案;数字化;基本原则

通过深入分析医疗档案数字化现状和总结医疗档案数字化管理的经验,确定医疗档案数字化应坚持的实践原则,为保障医疗档案数字化最终“产品”的质量、效能,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医疗档案数字化主要利用数据库技术、数据压缩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以数字编码的方式揭示档案所蕴含的丰富信息资源,使之能够通过光磁介质进行保管保存与提供利用,进而拓展医疗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时空领域,实现医疗档案资源的深度开发与广泛利用,为实现网络环境下的医疗档案资源共享奠定基础。因而,在分析现状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确定医疗档案数字化应坚持的实践原则,对于保障医疗档案数字化最终“产品”的质量、效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坚持安全保障原则

在医疗档案数字化建设中,保障信息安全已成为关系到医疗档案数字化建设成败优劣的生命线。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全面的视野规划考虑医疗档案安全保障建设问题,按照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总体部署和要求,依据医疗档案安全的标准保障、技术保障和人才保障等基本要素,组织制定切实可行的医疗档案数字化建设目标和方案。

在医疗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具体过程中,坚持安全保障原则,要突出重视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电子文件载体安全;另一方面是数字化文件信息安全。维护载体安全要依靠电子文档保护等技术,以确保存储系统的可靠性、载体的完好性和兼容性,确保运行安全。经过医疗档案数字化过程后形成的具体“产品”即医疗档案“数字图形版”,应当符合档案载体原貌存储性的要求,能够体现档案外在的原始面貌。维护数字化文件信息安全要依靠信息安全技术,确保数字化医疗档案的内容与档案原件相吻合,确保医疗档案内容不泄密、不被篡改、不丢失。

二、坚持规范统一的原则

医疗档案化建设的焦点与核心问题集中表现在实现医疗档案系统标准化问题上。规范统一的数据库形式是医疗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基本要求[1]。为了保证相关数据的准确性与检索目录的专指性,还必须对档案原件进行技术鉴别、统一著录标引,完善档案分类体系,确立具体的分类原则。要按照国家制定的医疗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统一标准,在科学实施标准化、规范化运作的基础上,实现科学的合理分工与合作,从而建立起完善的信息资源共享体系,促进医疗档案数字化建设进程得到健康、稳定、持续的发展。

在医疗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具体过程中,坚持规范统一原则,要突出重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医疗档案业务技术标准,二是医疗档案信息网络标准,三是医疗档案信息管理软件标准[2]。首先,医疗档案业务性标准是对电子文件、档案业务处理的规范,它包括与档案信息化建设相关的术语标准、资源的标识、描述数字档案文件格式、元数据格式、对象数据格式等标准。其次,医疗档案信息网络建设可以有三种类型,这就是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医疗档案部门网络体系结构的标准化是保证档案信息快速传输和使用的关键,要保证规范数据来源、编码方法和数据交换格式。第三,医疗档案信息管理软件标准主要体现在应用软件的通用性和统一性两个方面。从集约化和规范效应以及档案信息共享的要求出发,医疗档案信息管理软件最终还是要求逐步趋于规范、通用和统一。

三、坚持真实完整原则

在医疗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具体过程中,如果不能保证医疗档案信息资源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那么,医疗档案数字化形成的“产品”即使丰富多彩也没有用,医疗档案数字化建设工作就等于失败了,失去了真正的意义[3]。医疗档案数字化形成的“产品”应当具有数字档案的“信息应用性”特征,使其能够具有超文本浏览阅读、全文检索以及对科学研究的综合支持功能。因此,坚持真实完整原则是医疗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坚持真实完整原则,要突出重视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建立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根据电子文件的特点和管理要求,对电子文件从产生到永久保存或销毁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全程管理[4]。二是对电子文件的管理实行前端控制。文件生命周期理论认为:文件的形成是前端,处理、鉴定、整理、编目等具体管理活动是中端,永久保存或销毁是末端。三是确保电子文件的凭证作用。四是多种载体保存多套保存。应同时保存文件的电子版本、纸质版本或缩微品。永久保存的电子文件应当一式三套:一套封存保管;一套供查阅使用;一套异地保存。五是动态保管。在电子文件信息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要经常进行传输、复制、迁移、载体转换。

四、坚持实用高效原则

当前各医疗机构已经着手开展了医疗档案数字化建设工作,但是,建设工作的实际情况并不理想。主要是医疗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时间相对较短、业务基础薄弱、资金投入较大、人力条件有限,而医疗档案数量巨大、工作任务急、标准高。因此,面对医疗档案的数字化工作面广量大,耗时耗财的问题,必须十分讲究数字化工作的质量和效益。必须要坚持实用高效的原则,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有选择有计划科学地组织医疗档案数字化建设活动。

坚持实用高效原则,要突出重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选择最优的医疗档案数字化建设方案。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各类医疗档案室的馆藏基础与物质条件进行综合考虑而制定医疗档案数字化建设方案。二是选拔配备专业人才。医疗档案人才的培养、选拔和使用是我国医疗档案业迎接数字化挑战的关键。在数字时代,需要那些既对传统档案管理流程熟悉又能进行数字技术操作的复合型人才。三是完善制度加强管理。严格按照医疗档案数字化建设方案的要求,明确分工责任,分清轻重缓急,认真组织落实。

五、坚持互联互通原则

坚持互联互通原则主要是基于医疗档案数字化成果必须适应网络传输利用的目的而提出的。从当前掌握的情况看,已建档案网站中无链接的比例已经达到30%,这实质上就是一种“档案信息孤岛”现象。严重制约了数据库系统的流通与交互功能。医疗档案出现“档案信息孤岛”现象,就不能有效支持医院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工作的开展,也不能为医疗保险部门、司法机构、工伤保险提供良好的档案信息平台。因此,要坚持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原则,克服技术因素及非技术因素的障碍,消除“医疗档案信息孤岛”等现象。

坚持互联互通原则,要突出重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实施消除利用障碍的整理加工。在侧重追求信息内容保真而非外在形式保真的前提下,对经过数字化过程的医疗档案实施消除利用障碍的整理加工,所有医疗档案必须按照规定的技术要求、文本格式和工作标准进行数字化,并尽可能采取通用标准。二是完成医疗档案数字化“产品”与现代网络技术的对接。在医疗档案数字化建设的观念、标准化体系的建立、数据库技术与智能化支持工具系统的开发研制等诸多环节,充分考虑到医疗档案数字化“产品”与现代网络技术对接的需要。三是建立利用医疗档案资源的协作机制。按“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建共享、共同发展”的思路,打破部门、单位限制,加强行业间、地区间的共建共享,形成数字化建设的整体优势,形成结构合理、使用便捷的医疗档案信息资源体系。

参考文献:

[1]刘亚静.网络信息化背景下医疗档案信息共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河北医学,2014(5):878-880.

[2]马素萍.影响档案开放的因素分析[J].档案学通讯,2003(2):20-24.

第7篇

一、档案数字化包括对所存档案通过人工录入或制成电子计算机文件,也可将档案归入电子计算机制成图形文本,最后刻录在光盘上,建成数据库。档案管理的数字化,将为自动化检索,为开发利用、为实现档案资源共享提供优质、高效、快捷的服务。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档案数字化需求越来越多,专业化水平也越来越凸显。利用档案管理系统对档案进行数字化管理,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提高档案利用水平的有效途径。在数字化实践过程中,档案数字化并非十全十美,有些工作做得不尽如人意,常出现扫描质量差、加工流程不合理、功能不全面、系统流程复杂、后期维护难以为继等问题,影响了档案管理质量的长期性,这些都是档案数字化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做好档案数字化实施前期的调研分析。调研本单位档案和档案工作现状,是档案数字化工作开展的前提和基础。首先,调查本单位现存档案的年代、数量、档案类型、载体形态、管理现状、库房管理情况,用以确定档案数字化项目所需资金,以及在档案数字化加工中需要进行的各项工作,如是否需要重新整理、排列立卷、装盒等。其次,调查本单位档案工作情况,如档案信息化状况,档案归档、借阅及销毁流程、文件的运转流程、秘密文件的管理、公文的信息化运转情况以及这些档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等,这些情况将直接决定档案数字化工作的任务和需要达到的目标。通过两方面的分析,针对现实管理情况,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确定需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如,是否需要开发档案管理系统、是否需要信息部门的支持等,从而确定需要什么样物质、资金支持等。档案数字化是一个系统工程,目前,由于档案数字化缺少统一指导,缺少各种标准,制约了档案数字化的有序进行,《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颁布实施后,这个规范有效地指导了纸质档案数字化工作中的技术实践,对我们开展档案数字化提供参考的准绳。有些地方根据实际需要,已经制订了或正在制订各自的制度,如某省出台的《浙江省省直单位纸质档案数字化实施细则》及《浙江省档案馆纸质档案数字化成果接收暂行办法》。北京市2011年4月1日起实施《档案数字化规范》,正式成为地方标准。通过熟悉、领会这些标准,将规范并促进地方档案数字化工作,对推进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保证档案实体和信息安全具有指导意义。同时,还要对当前的档案数字化先进技术有所了解。通过走访档案数字化工作优秀单位,我们既能吸取他们的成功经验,也能弥补他们的不足之处。通过了解他们档案数字化的业务流程、档案系统的功能和档案数字化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熟悉档案数字化最前沿的技术,了解目前档案数字化的最新进展情况,总结档案系统功能的优缺点,为更好地做好档案数字化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档案信息化建设符合社会需求与活动规律。社会信息化导致档案数量剧增,档案载体呈现多样性,档案内容分散交叉,档案部门必须改变传统管理方法,一方面由于社会信息量的激增和新型载体的应用,不宜用传统的方法来管理档案;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对档案信息的需求不断增加,传统的档案管理方法已经不能完全满足这种需要。国家行业电子政务和电子业务的普遍应用,大大拓宽了档案信息的服务空间,对档案资源服务的内容和方式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促使档案工作跳出传统的狭窄思维,适应社会发展,改变管理理念,创新服务方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数字化、网络化的信息服务平台,有效积累和储备国家信息资源,真实保存社会记忆,实现更大范围和更多种类的档案信息资源互补与共享,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二、制定实际可行的档案电子化前期实施方案是开展档案数字化工作的重要环节,该项工作直接影响到档案数字化工作的效果。档案管理人员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进行强化:一是与软件服务商共同研究编制需求方案。通过分析调研报告、工作内容,安排好时间、人员,双方共同进行需求调研、需求分析、需求规划,分析并落实具体内容、方式、方案等等,作为档案管理部门,一方面要核查在技术层面的先进性,这个可以和本单位的信息部门协同完成。另一方面,是对档案系统功能、流程及外包的各个微观目标等的沟通和确定。总之,业务需求,既要符合实际,又要具有前瞻性和全面性。在功能方面,既要考虑功能满足自身的要求,又要突出重点,把握关键。在档案管理系统的功能上要注意如文档一体化管理、归档流程、借阅利用流程、长期保管、安全性能、标准规范等方面内容,在微观目标上,对数据加工流程各环节、著录格式要求、检索方式、文件保存格式、查询统计等等都需要做详细的规定。同时,应该征求各方意见,特别是信息部门和重要业务部门的反馈意见,以加强档案管理的适应性。加强档案数字化的质量,不仅需要对技术把关,还需要进行制度和管理上的约束,提高档案管理数字化的工作质量。档案管理的数字化涉及到人员、安全、财物等方方面面的工作,在进行档案数字化时,档案部门根据单位情况制定相应的制度,有一套规范的操作程序。第一,档案部门应要制定出外包工作需要遵循的规范、标准,如根据《关于移交进馆档案质量检查办法》《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等标准和相关地方标准,制定档案数据采集标准、著录细则、加工流程等,以便外包单位有章可循。档案部门人员要积极参与数字化现场的工作,以便发现问题后及时处理问题,提供各个环节工作质量和效率。建立第三方审核和三方沟通机制。第三方审核,类似工程项目中的监理方。这个第三方,往往是具备有档案数字化业务指导能力的团体或个人,一般是档案行政业务人员或档案学、信息管理方面的专业人员。第三方可以采取临时抽查和不定期检查的方式进行审核,对项目进行评估、召开会议、短期培训,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要求和解决办法,要求外包商进行改正。档案部门和外包商,在遇到疑难问题时,也可以由第三方来统筹考虑,统一解决。对档案的出入库、档案交接、外包的人员出入、作息时间、工作注意事项,进行规定,建立档案出入库表单、工作量表单等,创造良好有序的工作环境。

三、档案数字化工作业务的流程。档案数字化加工的程序繁多,流程大致可分为:提卷、登记、检查档案、拆卷、组卷、编页码、拟标题、核标题、整理、扫描、图像处理、数据挂接、扫描数据质检、修改、二次质检、著录标引、打印目录、装订(装盒)、还档、登记、归档、备份、抽检等。由于各个单位的档案情况不一致,各个环节可能是一起进行,也可能是分开进行,依据实际情况确定。但业务流程必须能把握环节之间的有效衔接,确保各环节设计缜密,保证错误最小化。项目实施中,针对每个流程的各个环节,形成数据表格,形成文本,以便查证。如提卷,需要有提卷单;拟标题,需要按规范拟定,条目清晰,形成表单;整理装订要按照国家规定;扫描图片要小心翼翼、操作规范等。

结语:档案数字化扫描工作和档案管理系统的验收,并不标志这这项工作彻底完成。在档案数字化工作的实践中,仍然有许多工作需要不断完善和改进,特别是档案管理系统,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试运行,才能发现问题,进而完善系统的各项功能。

第8篇

关键词:军工企业;数字化;制造系统;方案;MBD

中图分类号:TJ08;TP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02-0039-02

1 军工企业制造系统信息化应用的现状

本文从工艺技术、生产管理和生产车间三个层面对军工企业制造系统的信息化应用现状进行简要的分析。

1.1 工艺技术及制造业务

在军工产品的加工制造,特别是工艺技术对三维设计模型的承接方面,目前还是一个瓶颈,设计与工艺之间还存在数据断层;当前绝大部分企业生产制造均是根据二维设计图纸,利用CAPP、PDM等工具进行二维工艺设计,根据现场加工需要临时建立模型进行加工仿真、装配仿真,产品设计信息多次转换、传递缓慢,导致生产准备时间长,且无法实现从设计到工艺、从工艺到制造的快速推进。

1.2 生产管理业务

军工企业现有生产管理业务主要涉及生产计划管理、现场管理、物资管理、质量管理等系统,部分优秀企业已基本建立了精益生产协同管理体系,打通了从生产计划到现场执行、质量检验、产品交付这一主价值链,但是该系统在生产策划、运营管控、生产准备、生产成本和生产现场管理方面存在不足,并且系统侧重于部门职能的实现,流程化管控较弱。

1.3 生产车间

经过近几年的信息化建设,各军工企业生产车间的信息化应用水平普遍有了较大提升,各类计算机和数控设备终端全部实现联网工作,MES系统的应用使计划下达、任务跟踪、工时统计等生产管理业务实现了信息化,DNC/CAM/CAE系统的应用使数控机床的部分功能实现了数字化,但生产车间目前的应用水平和数字化分厂的标准还相距甚远。

2 军工企业数字化制造系统构想

2.1 总体目标

通过构建数字化制造系统,将我国军工企业武器装备的研制水平提升至我国制造业先进行列,同时大幅缩短产品的研制周期,降低研制成本。

2.2 框架组成

本文在综合考虑武器装备的研制特点、军工企业的信息化应用现状、数字化制造发展趋势等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军工企业的数字化制造系统,主要包括数字化工艺设计平台、精益生产协同管理平台和数字化制造单元三大部分,框架的组成示意图如图1所示。

3 军工企业数字化制造系统的推进方案

3.1 实现数字化条件下的产品制造

主要实现六大功能,分别是:

①设计制造的紧密高效协同。

②数字化可制造性审查。

③基于全三维数字量传递。

④零件精确加工的数字化应用。

⑤装配过程仿真。

⑥在线检测技术的应用。

主要从建立基于MBD的数字化制造模式、完善PDM系统在武器装备制造过程的应用和实现装配过程数字化仿真三个层面进行推进。

3.1.1 建立基于MBD的数字化制造模式

武器装备的研制过程主要经历产品设计、工艺设计、工装设计、产品制造和检验检测等五个环节。新一代武器装备设计部分已采用了MBD(Model Based Definition,基于模型的定义)技术,为满足新一代武器装备及未来军工产品的工艺承接和快速交付,以及对产品可靠性、安全性、可测试性、可维护性等使用要求,有必要建立基于MBD模型的数字化制造流程。

3.1.2 完善PDM系统在武器装备制造过程的应用

近年来,依托新一代武器装备的研制,PDM系统在军工企业开始逐步进行应用,但我们的应用规模、应用水平等与欧美先进企业仍存在较大的差距,不能有效支持新一代武器装备的研制生产。面对我国未来武器装备研制对数字化技术的要求,借鉴PDM技术在国内外武器装备产业成功应用经验和军工企业制造系统的特点,完善军工企业基于PDM的武器装备制造系统平台,重点实现产品工艺数字化设计方面的应用。

3.1.3 实现装配过程数字化仿真

在装配车间引入三维数字化仿真技术,它是在软件虚拟装配环境中,调入产品三维数模、资源三维数模和设计的装配工艺过程,通过软件模拟完成零件、组件、成品等数模上架、定位、装夹、装配(连接)、下架等工序的虚拟操作,实现产品装配过程和拆卸过程的三维动态仿真,验证工艺设计的准确度,以发现装配过程工艺设计中的错误;仿真是一个反复迭代的过程,不断地调整工艺设计,不断地仿真,直到得到最优的方案。

3.2 建立面向供应链的精益生产协同管理平台

基于用户订单管理,融入精益生产的管理思想和理念,对“用户订单―生产计划―物资采购―制造执行―质量检验―产品交付―销售回款”等生产核心价值链全过程进行有效管理,建立面向供应链的精益生产协同管理平台。协同管理平台主要涵盖了生产计划、生产准备、生产管控、成本管理和质量管理五个系统。

3.2.1 生产计划管理系统

建立基于信息化的生产计划管理系统:面向生产的计划业务过程,采用PDCA循环的方法搭建基于信息化的生产计划管控结构,通过制定生产计划、执行生产计划、检查计划执行和问题处理四个过程实现对生产整个计划的管理和控制。从而一方面实现军工企业生产计划管理的统一和闭环,另一方面形成科学的计划节拍,实现准时化生产。

3.2.2 生产准备管理系统

主要包括物资供应管理和工装管理两大业务。通过ERP系统的进一步完善,实现采购计划编制、供应商选择及评价、采购管理、合同签订、评审及执行等物资业务全过程的信息化,消除信息流和物流之间的障碍,从而提高整个物资供应过程的效率,使物资供应环节更好地服务于生产。通过实施全面的工装管理,使工装申请、设计、更改、投产、状态监控、报废等业务的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建立军工企业统一的工装信息库,基于三维模型实现产品设计、工装设计以及工艺设计的并行进行,同时将三维工装模型及其几何、加工能力等参数信息关联到数控编程过程中。

3.2.3 生产运营管控中心

借鉴平衡计分卡思想,覆盖“计划、工艺、制造、质量、财务”等各主要生产,以面向流程和问题管控为主动力,利用系统集成、数据可视化等信息化技术,建立由计划部门主导、多部门参与的生产运营管控中心,实时监控生产主价值链流程的运行状况,推进企业制造能力建设,促进生产流程的优化,从而达到提升企业“价值目标与客户评价”的目的。

3.2.4 基于信息化的成本管理系统

利用ERP等软件工具建立成本管理系统,实现对产品标准成本的管理和实际成本的自动归集,进行成本统计及分析,比较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揭示成本差异,建立成本预算、核算及过程控制的关联。生产成本管理子系统与全面预算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系统集成,实现动力燃料、固定资产折旧和人工费用等信息的传递,同时实现对产成品或零组件实际成本的自动计算。

3.2.5 质量数据管理系统

建立面向产品追溯性的质量数据管理系统,进一步完善包括现场质量检验、不合格品流程审理、计量器具检定、理化试验委托、外场排故、质量体系审核、质量成本汇总和质量信息上报等功能模块,实现对型号产品质量数据进行统一管理,从而使生产质量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程序化,提高其处理工作的速度和准确性,也便于动态查询,提高决策水平。

3.3 建设数字化车间

3.3.1 建立基于信息化的车间计划管理模式

①建立装配需求拉动生产的计划管理模式。改变当前计划管理模式,建立总装配套需求拉动车间生产组织的计划管理模式。车间合格零件直接入库总装库房,可使总装厂对配套零件库存及在制品情况准确掌握;总装厂直接下发配套计划,可使车间将有限的生产资源高效的利用。

②建立基于系统排产的作业计划管理模式。利用ERP、APS等软件实现系统的自动排产,将配套订单计划分解成工序级作业计划,并通过生产准备服务体系的建立及各项制度的支撑,保证每道工序按节点完成,继而保证每个订单按节点完成,最终保证整个零件配套计划及总装生产计划按时完成。

3.3.2 建立基于信息化的车间生产准备管理模式

①工艺技术准备。在PDM中实现电子签署,即省去了各物理区域的来回奔走,提高了效率,又保证了工艺文件的可靠性;将协作工艺编制和工艺文件审核、审签并行进行,优化了签署流程;与其他管理系统互联,实现工艺文件的无纸化管理。

②生产物资的信息化管理。通过对刀量具、原材料、辅料等生产物资建立信息台帐,进行数字化管理,对已有的物资能实现快速查找、数据共享,对未到位物资进行自动识别和预警,缩短生产物资准备时间。

③实现随行文件电子化。通过实施产品随行文件电子化管理,借助对外购/外协检验及生产现场检验的信息化管理,对产品生产全过程的质量信息进行有效采集和记录,保证从物资器材到组件产品的质量信息清晰、明确。当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时,可通过电子化随行文件快速实现对产品的配套件、加工制造过程、加工人员等信息进行筛查。

3.3.3 完善车间数据收集、传输系统

完善DNC网络技术,实现NC程序的有效管理与传送,同时实现机床状态在线监控,保证车间管理层对底层设备状态的有效掌握。建立生产现场数据等信息反馈终端及展示看板,实现生产现场显性化管理,使生产管理、工程技术、生产保障、物资供应等部门以生产现场为中心,对生产活动做出快速响应,使问题产生即暴露、暴露即解决。

第9篇

 

根据《宁波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关于组织开展2021年度宁波市智能制造优秀系统解决方案(第一批)申报工作的通知》(甬经信产数〔2021〕73号)等文件要求,经企业申报、各地推荐、专家评审和综合评定,现将2021年度宁波市智能制造优秀系统解决方案(第一批)拟认定名单予以公示。

一、公示时间:2021年7月9日-7月15日。

二、公示期间,如对公示内容有异议,可通过来电、来信、来访进行反映。

三、联系人:陈文林;联系电话:89292008(传真);地址:宁波市鄞州区宁穿路2001号。

 

附件:2021年度宁波市智能制造优秀系统解决方案(第一

批)拟认定名单

 

宁波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2021年7月9日       

 

 

 

 

附件

2021年度宁波市智能制造优秀系统解决方案(第一批)拟认定名单

序号

单位名称

解决方案名称

重点应用

行业/领域

属地

1

浙江蓝卓工业互联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supOS工业操作系统的

石化行业智能制造解决方案

石化

海曙区

2

宁波智能制造技术

研究院有限公司

智云端-数据采集与生产

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

海曙区

3

浙江华工赛百数据

系统有限公司

面向汽车零部件行业的智能

制造整体解决方案

汽车零部件

江北区

4

宁波捷创技术股份

有限公司

三化融合整体解决方案

磁性材料

江北区

5

浙江第元信息技术

有限公司

第元基于5G+工业互联网的

设计制造一体化平台解决方案

电子信息

镇海区

6

宁波创元信息科技

有限公司

基于Neural-MOS的模具行业

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

模具

北仑区

7

宁波腾智信息技术

有限公司

紧固件行业智慧工厂

解决方案

紧固件

北仑区

8

浙江文谷科技

有限公司

文谷汽车行业数字化工厂

解决方案

汽车零部件

鄞州区

9

舒普智能技术股份

有限公司

服装服饰车间集成解决方案

服装服饰

鄞州区

10

宁波伟立机器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数字化车间集成-机床及

机器人解决方案

模具

余姚市

11

宁波舜宇智能科技

有限公司

智能数字工厂整体解决方案

电子信息

余姚市

12

宁波慈星股份

有限公司

慈星针织品智能柔性定制

系统解决方案

服装服饰

慈溪市

13

宁波智讯联科科技

有限公司

汽车零部件行业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系统解决方案

汽车零部件

宁波国家高新区

14

宁波沙塔信息技术

有限公司

面向机加工行业的工业互联网

平台解决方案

机械加工

宁波国家高新区

15

宁波易拓智能科技

有限公司

离散型注塑行业智能工厂系统解决方案

文体

宁波国家高新区

16

宁波极望信息科技

有限公司

面向离散制造业的极望Y9-MES整体解决方案

压铸

第10篇

我们知道,传统的印刷技术已经非常成熟,数字印刷技术也有挑战传统印刷技术之势。而在印后技术方面,虽然有了很大提升,但由于一直以来不太受重视,无论是传统印后设备还是数字印后设备,都远远落后于前端印刷设备。随着国内印后市场的人力资源紧缺、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多品种小批量订单比例增加,印后已经成为很多印刷企业的短板,提升印后效率成为很多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未来无论是传统印刷还是数字印刷,关注印后,以点带面,实现印后的“数字化”,通过印后实现价值提升,或许是目前印刷企业面对未来挑战的有利布局。

在印后领域,“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早已不是新鲜的词汇,伴随着印刷的数字化和数字化印刷,未来印后也会朝着传统印后的数字化和数字化印后两个方向发展。

传统印后的数字化

传统印后的数字化是指在目前印后设备的基础上,自动化程度更高,速度更快,效率更高,竞争力更强。

1.自动化

设备自动化的提升,可以降低设备的准备时间,缩短印刷品作业周期;还可以有效减少劳动力,降低劳动力成本,同时也解决了由于操作人员素质的差异而带来的生产、最终印品质量等问题。另外,高自动化的设备,降低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劳动的舒适性得到了有效提升。

2.高速化

未来印刷企业的集约化程度会越来越高,会形成超大型的印刷企业。在大批量印件的处理上还是依赖设备的速度,速度决定效率,效率决定生存。

传统印后数字化的方向——速度更快、自动化更高、竞争力更强

1.Cambridge(剑桥)-12000超高速胶装联动线

Cambridge(剑桥)-12000是精密达面向未来印刷行业发展开发的一款生产速度高达12000本/时的超高速胶装联动线,是目前国内胶装联动线设备中生产速度和自动化程度最高的一套设备,填补了国内胶装联动线速度超过10000本/时的技术空白,可完全替代国外同类产品,而价格远远低于国外同类产品,是一款物美价廉的高速胶装联动线。在目前投入生产的使用过程中,客户评价极高,可完全替代进口胶装联动线,极大提升了生产效率,降低了设备成本。

2.Challenger(挑战者)-6000e全自动胶装联动线

Challenger(挑战者)-6000e是精密达最新开发的一款中速、全伺服系统胶装联动线,可实现全自动调整,操作简单、节省人工,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既可适应批量化生产,又能适应柔性化生产需求。

3.Rose(玫瑰) -12000骑马订联动线

Rose(玫瑰)-12000是精密达最新开发的一款高速骑马订联动线,具有更换开本所需时间短、生产效率和装订精度高、开本尺寸大等优点,最高速度达到12000本/时,为国产最高档的骑马订联动线之一。

1.数字化

数字化印后将和印前、印刷真正融合在一起,通过数据传输,实现从接单、印前、印刷、印后加工到产品发送等一系列加工工序的全自动执行和无缝对接,各种不同设备根据产品实现自动、完美的匹配。就目前市场来看,印前和印刷的数字化已经达到了可操作的水平,而印后设备由于工序繁多,设备的数字化程度也参差不齐。未来一段时间,这将是众多印后设备供应商努力研发的方向。

2.智能化

智能化设备将满足不同使用者的个性化、多元化需求,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傻瓜机”,只需轻轻一点就可实现所有操作。

未来印后将向着传统印后的数字化和数字化印后的方向发展。作为印刷企业,该如何选择适合的印后设备呢?印刷企业应该着眼于现在和未来的需求点,在投资印后设备时结合未来行业发展和自身未来5~10年的发展需求。但是国外设备的价格都比较昂贵,若购买国外的设备,无疑要承担很大的成本压力,并且绝大多数书刊印刷厂都承受不起;若不更新原本落伍的设备,又无法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需要,失去竞争力,逐渐处于劣势。中国印刷企业要走出这种两难的困境,还要依靠国内的印后机械制造企业,研发出速度更快、自动化程度更高、竞争力更强的设备,从而打破印后自动化、智能化在我国发展的瓶颈。而国内著名印后装订设备制造商精密达就是典型的代表。

精密达通过对发达国家印刷行业进行广泛地市场调研和分析,结合国内印刷行业发展实际,未来的印后设备不仅要满足大批量生产满货期的要求,而且还要能够满足小批量、多品种的个性化印刷需求,逐步形成针对传统印刷市场和数字印刷市场的印后装订一站式解决方案,并且在2012的北京国际印刷信息交流大会上进行了。

数字化印后将全面起航

第11篇

随着工业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在制造业的蓬勃发展与广泛应用,各国纷纷推出了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制造业发展计划,如德国“工业4.0”战略、美国“再工业化”战略与“中国制造2025”等。尽管各个国家在制定相应战略政策时,由于各自工业基础和发展环境的不同,其战略侧重点有所区别,但在建立一个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智能制造生产模式,支持面向物联网服务的虚拟数字和物理世界的无缝衔接,从而实现分布异构环境下企业制造资源与应用服务高度协同和交互上殊途同归。

西门子作为一家致力于服务全球工业发展的德国大型跨国公司,在“工业4.0”发展^程中始终处于领先地位,继在德国建成安贝格数字化工厂后,在中国的数字化工厂也落户成都。

3月2日,以“成就创新,引领卓越 (Realizing innovation)”为主题的2017 Siemens PLM Software(西门子旗下机构)大中华区用户大会在武汉举行,会议吸引了近4000名嘉宾到场,场面火爆。这也说明,在面临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中国企业智造转型升级的需求也非常迫切。

数字化工厂打通贯穿全价值链的数字神经系统

究竟数字化的工厂是什么样子?在成都的数字化工厂,工人工作都是很悠闲的,主要由生产设备和电脑自主处理,从产品设计开始,所有设计数据、生产数据,以及生产线上的各种数据等都可以被用来作为产品质量控制的依据,并且所有产品的形状、材料、颜色等都可以按照消费者的需求实现定制化生产,形成个性化的订单。自建厂以来,将近2万名业内人员来参观访问过。会上,成都数字化工厂的技术人员通过演示生产一台咖啡机,形象地展示了数字化工厂的工作流程。

比如,设计一台咖啡机,以往需要数张图纸,如果在一处进行改动将牵一发而动全身。但现在,软件可以模拟整个产品的研发环节,从设计、组装到测试,在一台电脑上就能完成。通过西门子Siemens PLM Software的“数字化双胞胎”(Digital Twin)模型程序,客户能够身临其境地体验“产品数字化双胞胎”、“设备数字化双胞胎”和“生产工艺流程数字化双胞胎”。它们可以模拟真实环境的压力、温度等各种参数,可以让设计立即投入生产。之后,西门子研发平台会和生产系统对话,把数据分享给各个环节,并且生产线还可以根据市场需求自主、智能地生产多种高质量的产品。

推进“数字化双胞胎”模式

数字化双胞胎(Digital Twin)模型是西门子工业软件技术团队基于模型的数字化企业理念打造的,目的是实现制造业行业内设计制造方式的创新、加工制造效率和产品质量的提升。制造企业能够整合生产中的制造流程,实现从基础材料、产品设计、工艺规划、生产计划、制造执行到使用维护的全过程数字化。

“西门子希望在产品生命周期的每一个环节打造数字化生产线,以此支持‘数字化双胞胎’战略,为产品整个生命周期提供不间断的服务。‘数字化双胞胎’模式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适应信息化的变革,缩短产品上市时间,提高销售业绩,帮助企业尝试新的商业模式。”Siemens PLM Software全球高级副总裁兼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梁乃明表示。

据梁乃明介绍,西门子是一家有能力提供包含智能制造关键技术的一体化解决方案的公司,从MDA机械设计自动化、EDA电子设计自动化到PL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ALM应用生命周期管理、ESE嵌入式系统工程,从工厂/工艺仿真、自动化执行到工业大数据和物联网,西门子具备交付全线智能制造关键技术的能力。在工业软件应用领域,数字化制造会彻底改变设计、测试、仿真、规划、实施等整个生产环节,而且不仅是生产,从前端到后端的所有环节都将通过数字化串联在一起。

聚焦软件化,助力数字化转型

“2016年,Siemens PLM Software在全球取得了约33亿欧元的收入,数字服务的营收达到10亿欧元。在亚洲,无论是‘中国制造2025’、‘澳洲及东南亚智能城市’、‘日本创新25举措’、‘印度制造’、‘韩国制造创新3.0’,背后都有Siemens PLM Software的支持。”Siemens PLM Software高级副总裁兼亚太区董事总经理皮特・凯瑞尔(Pete Carrier)表示。

数字化正在改变世间万物。全球销售、营销和服务交付执行副总裁罗伯特・琼斯(Robert Jones)在会上指出,小变化只有付诸实施才会带来大变革。自2000年以来,世界500强中超过一半的企业消失了,原因就是没能适应数字化的变革浪潮。从电气化、自动化到数字化,西门子实践并引领了这一进程。如今,西门子正将其在自动化领域的领导地位和软件优势结合起来,助力中国制造转型升级、更新换代。

目前,Siemens PLM Software已经拥有“数字化企业”转型全面的技术方案。这些解决方案通过机器学习、增材制造、机器人制造等改变产品的生产过程;通过云技术、知识自动化、大数据分析来加速产品的演进。在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西门子从“构思、实现、利用”等方面,全方位帮助企业缩短创新周期,推动企业持续的业务变革。

“在中国,近5年来,Siemens PLM Software部门的员工已经超过了1000人。在关键技术、行业应用、引领方向、领先客户、创新生态上让Siemens PLM Software不断取得成功”。梁乃明表示。

在中国,Siemens PLM Software的产品已经应用到航空航天、能源与设备、汽车和交通运输、医疗设备、造船、工业机械和重型设备、电子和半导体、消费品和零售等行业。

向企业直观地展示数字化改变业务的进程,除了成都的数字化工厂,西门子还通过开放创新实验室等方式来展现。梁乃明表示:“西门子已在青岛、武汉、东莞建设西门子创新中心,在北京建立‘工业4.0创新实验室’,接待了近2000人次的来访。

收购不断,联合的力量巨大

近年来,西门子大手笔并购了多家软件企业,如2012年以6.8亿欧元收购比利时软件公司LMS International;2014年年底收购企业级MES软件市场的领导者Camstar;2016年年初收购美国模拟软件提供商CD-adapco;2016年8月收购英国3D打印工业组件开发商Materials Solutions;2016年11月收购美国自动化和工业软件供应商Mentor Graphics,这些产品和技术大多被整合进Siemens PLM Software,以组成更完整的解决方案。Siemens PLM Software通过数字化模拟软件、数据服务、产业分析等打造完整的产品组合,形成了较完整的“数字化企业解决方案”架构的工业软件体系。

Siemens PLM Software的数字化解决方案通过产品设计和生产系统的全数字化建模和仿真,跨越了产品设计与生产的全生命周期价值链,彰显了数字化带来的高生产力与效率。

近来,仿真领域市场发展快速,一些公司现在已经通过仿真技术进行生产创新,不仅节省了成本,而且带来了更好的收益。去年,对CD-adapco的收购金额高达9.7亿美元,显示了Siemens PLM Software对仿真领域市场的信心。

CD-adapco中国区总经理刘俊表示:“CD-adapco的定位是通过仿真来驱动创新,致力于帮助客户在最短的时间里发现更好的设计。”

说到仿真,就涉及到仿真的成熟度。仿真技术涉及很多层次,大多数公司对仿真的利用还处在初级和中级阶段,主要利用仿真做一些验证、排错,以及在产品开发之前预测产品的性能等,从而减少了时间和成本。CD-adapco通过重新定义创新仿真策略,着重在利用仿真进行自动化方面,然后在整个设计领域里帮助客户通过仿真寻求更好的设计。

引导客户往自动化和搜索两个层次演进是CD-adapco的目标。达到这两个层次需要什么条件呢?CD-adapco公司全球销售业务高级副总裁迪迪埃・阿尔布隆(Didier Halbronn)表示:“CD-adapco通过这20多年的努力,发现三个非常关键的因素:第一,要有领先的产品和技术;第二,要有灵活的Licensing模型来支持大规模的计算;第三,要有很好的支持体系。这三点是区别于其他公司的最显著的特点。”

为获取更多的价值,CD-adapco通过建模、测试、评估和探索创建了一个仿真的解决方案,主要通过两款旗舰产品来实现:第一款是STAR-CCM+多物理场平台,第二款产品是HEEDS多物理场设计探索平台。

第12篇

关键词:数字化矿井 探索 实践方案

数字化就是将许多复杂多变的信息转变为可以度量的数字、数据,再以这些数字、数据建立起适当的数字化模型,把它们转变为一系列二进制代码,引入计算机内部,进行统一处理,这就是数字化的基本过程。而数字化矿井以数字信息集成平台为核心,将实时数据流进行集成,同时针对统一信息平台开发各种综合应用,形成集成化、网络化应用。本文旨在论述数字化矿井系统开发的背景、总体规划和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就数字化矿井的实践方案提出建议。

一、数字化矿井系统发展的背景

当今时代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革命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社会的生活方式和实践方式。在信息化时代的大背景下,信息的数字化也越来越受到研究人员的重视和关注。在这个大形势下,矿井开发采用数字化就显得更为紧迫,我国矿井开采明显存在粗放、低效和高风险的情形。在党和国家积极实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降低能源消耗的正确决策下,发展数字化矿井开采模式不仅是响应国家号召,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内在要求,更是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实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到集约型转变的必由之路。

二、数字化矿井发展的总体规划

数字化矿井系统要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自动监测技术对矿井安全、生产、管理和生活服务等相关的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数字化,并用科学规范的管理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集成,以构成统一的数字化信息处理和现场控制平台。其中,要将计算机网络技术推广到井下,在矿井范围内建成一个以工业以太网加现场总线为网络平台的矿井综合自动化系统,形成一个贯穿矿井上下的计算机网络,并以工业以太网加现场总线为纽带。

此外,数字化矿井要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在规划中要注意保护当地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禁止任何危险品或者作业危险器材被带入矿井周边。

三、数字化矿井发展的必要性

1、数字化矿井发展的优势。数字化矿井能够明显发挥出数字信号,这是加工信号,对于有杂波和易产生失真的外部环境、电路条件来看,具有较高的稳定性能;此外数字信号系统的传送也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快速性和高可靠性,便于必要的远距离运输;数字信号还适用于数字特技和图像处理;数字化电路结构较简单,因而电路工作稳定、技术人员能够有效摆脱传统工作环境和条件的束缚,并缩短了节目制作时间。

2、数字化矿井发展的意义。将数字化技术应用到实际的矿井作业中,减少了不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的损耗,数字化的上述优点就可以弥补传统矿井工程的局限性,保证了施工安全,并对现场进行实时有效的监控;采用数字化矿井系统开展井下作业时,不必担心通信的故障问题,也不会有通信中断的隐患,数字信号本身就会为矿井施工人员提供了较顺畅、理想和清晰的通信环境,在工程建设中,即使有一个环节或步骤出现暂时故障,需要其他人员及时予以补救,也不会因过去通信不畅而引起隐患的再度进展,采用数字化技术,直接联系多方人员配合鼎力相助,很快就会把故障排除,确保矿井任务工程的安全运行;数字化矿井技术能指引施工人员科学、正确、规范、合理地完成矿井作业,数字化系统的应用克服了时间、地点和环境的限制,给工程带来了诸多方便;数字化矿井坚持总体规划,分部实施,重点突破,持续改进的原则发展,利用矿井计算机有关的硬件和软件设备等现有资源,结合施工企业通信网、有线电视网发展的需要,覆盖了生产监测监控、自动控制和企业管理于一体的综合自动化信息系统,并将其与实际作业任务相结合,将数字化的优势全部运用在矿井作业上。

四、数字化矿井的实践方案

1、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数字化矿井系统的建设和运行管理工作。要聘请熟练运用计算机编程的技术人员前来调试矿井系统,保证矿井系统安全、平稳、有效地运行。

2、制定综合信息数字化矿井管理办法,矿井监测监控系统安装使用管理规定、综合数字化网络监管异常情况处理程序等方面的规章制度,让整个数字化系统在运行时做到有规可依、违规必究,使数字化系统在矿井工程中的应用逐步走上制度化、法制化和规范化的轨道。

3、系统数字化控制中心必须配备中专以上学历、熟练计算机程序、网络操作、精通煤矿安全管理和事故防范、工作认真、踏实、负责人的管理人员。监测人员既要懂得安全监测仪表的使用,又要懂得矿井通风方面的相关知识,更要学会安装、调试和排除故障。要做好传感器的日常维护、调校等工作。

4、施工人员在应用数字化矿井系统的同时,还需树立主人翁的安全理念。安全与每一位职工休戚相关,施工部门的负责人要定期开设数字化系统培训讲座,重点对新技术的应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举行专门研讨座谈会,并由每位员工提出使用心得,全体分别讨论;搞好安全生产是每一位职工应尽的权利,也是应尽的义务,职工不能单纯仰赖数字化系统的配套使用给矿井作业带来的诸多优势,而要居安思危,树立忧患意识,时刻把正确、有序、安全的操作规程记在心里,用在实际作业中,克服麻痹大意、粗枝大叶、凑合和侥幸等各种不良施工态度和心理。

结语:

数字化系统的探索、发展和实践,给矿井生产带来了不小的收益,解除此前威胁矿井作业安全的各种后顾之忧,使矿井生产不再单纯依赖于传统、陈旧的机器设备操作,而采用前沿技术成果——数字化系统,规避了施工进程中出现的各种风险,确保工程能够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杨维,孙继平,王柏燕-矿井移动通信系统结构及移动台基站研究[J].中国矿业出版社(煤炭开采版).2011年01期.

[2]孙继平,李继生,雷淑英-煤矿井下无线通信传输信号最佳频率选择[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3]孙继平-矿井移动通信需求分析及网络结构的研究[J].煤矿设计.2008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