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文化馆论文

文化馆论文

时间:2022-12-22 03:49:0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文化馆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文化馆论文

第1篇

 

 毋庸置疑,在文化馆审美教育中,对于人们的审美个性的培养可以说是至关重要,它能够很好地告诉大家什么是美,该如何去感悟美,怎么样去传播美。

 

在文化馆审美教育教学中培养审美个性是社会赋予的要求,它具有极其重要的社会意义,可以说对我们的身心各方面发展都有百般益处。

 

一、在文化馆审美教育中培养审美个性的意义

 

美是一种感悟,美是一种享受,美是一种珍惜,美是一种传播,无论是主观上,还是客观上,我们都喜欢美好的事物,这会说明我们愿意审美,心底深处是喜爱美的。人为万物灵长,对这个世界拥有太多、太复杂的感情,对生活中的一些美好,必然会有属于自己的感受。

 

文化馆审美教育,是顺应社会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教育教学方式,它不同于学校的语数英课堂,重点不是传授知识,不是要教给我们一些用于工作的技术,而是从心出发,告诉世人关于美的内容,让我们懂得审美,学会感悟这个世界。每个人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哪怕是针对同一个问题,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相信看法都会各异。

 

对于审美个性,也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不能同概而论,更不可墨守成规,这是社会要求,也是从心而动。在文化馆审美教育中培养审美个性,就能够起到这样的作用,产生深远影响,发挥它无与伦比的社会意义[1]。

 

二、在文化馆审美教育中审美个性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审美个性常常被忽略

 

我国传统教育推崇中庸之治,包括在现代校园教育中,老师家长们更为关注的乃是孩子的听话与否,他们都喜欢听话乖巧的学生,而不太赞成个性发展。

 

孩子们一些有个性的行为,在很多大人看来,就是离经叛道、不务正业,这是中国教育的失败之处,也因此扼杀了太多的个性发展,不利于学生的进步。

 

这种思想与认知同样也体现在文化馆审美教育中,虽然是说要培养审美个性,但是却受中国传统教育的荼毒,采用集体授课,这种大锅煮的方式,根本不应该在这样的教育中出现。

 

要知道,所谓个性,就是与他人不同,审美个性乃是个人的独特思想,是对于美的独有感悟,集体教育中,很难培养出这种个性。正是因为如此,培养审美个性常常被忽略,起不到预期的效果,这是在文化馆审美教育中审美个性培养存在的一个很大问题。

 

(二)培养审美个性目标不够清晰

 

无论是做什么事,我们首先都要有目标,有方向,然后朝着这个目标前进,那样才知道自己脚下的路该怎么走,才不会迷失方向。这一道理大家都懂,可是实际上做到的人却寥寥无几。同理,在教育中亦是如此。不管是在什么样的教育中,我们都要树立目标,知道自己接受教育是为了什么,不能稀里糊涂地人云亦云,那样很难发挥教育的最大有效性。纵观当前文化馆审美教育中审美个性的培养,我们很容易就发现培养审美个性目标不够清晰,不知道究竟是为了什么而培养。

 

在很多人看来,培养审美个性就是指多看美好的事物,要学会自己感悟,可是再深一层地询问,人们就会断片,不知道该怎么表达,这就是源于大家的目标不清晰。

 

文化馆审美教育,对于有些人而言,就是跟随大潮,别人这么做了,大家都说好,那我也跟他们一起,至于自己是为什么而学,自己的审美个性目标是什么,从来就没有认真思考过。培养审美个性目标不够清晰,这是在文化馆审美教育中审美个性培养存在的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三、在文化馆审美教育中培养审美个性的策略

 

(一)尊重审美个性差异,创造个性发展的环境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同样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每一个人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无论是从历史角度而言,还是从社会形态方面来说,我们个体都有一份独特的价值。

 

在文化馆审美教育中,必须要充分认识到这点,因为是要培养审美个性,那么必然是将人的个性摆在首位。

 

也许对于同一件事物,关注角度不同,思维方式有差异,可能得出的感受也不一样。审美教育的重点是对美的感知,而美从来就没有固定的定义,因心而动,随情而易,这是属于美的特色,也是对它难以很好审视的地方。所以在实际教育中,只有尊重审美个性差异,创造个性发展的环境,以人为主体,才能真正在文化馆审美教育中培养审美个性。

 

(二)创新审美教学方法,促进审美个性的培养

 

创新是时展之魂,没有改革创新就没有进步,现代社会,我们越来越明白这一道理。所以,各行各业都注重创新,力求在原有基础上加以突破。

 

在教育领域,创新同样受到了重视,为广大师生热爱。那么,就文化馆审美教育中培养审美个性而言,也要如此,是社会进步潮流中的大势所趋。

 

只有对审美教学方法进行了创新,一改传统教育中不适宜的地方,尽量做到尽善尽美,才是王道。因为这种创新就是一种新的发展,不再囿于固定模式,可以促进审美个性的培养,帮助世人更好地理解美,懂得珍惜美。这样一来,培养审美个性就不再是那么困难,反之它会有更多益处。所以,创新审美教学方法,促进审美个性的培养,与时俱进,才能真正在文化馆审美教育中培养审美个性[2]。

 

四、结语

 

正是因为这种教育,美的定义被扩充开来,如春风,如花香,吹到社会的各个角落,沁人心脾,让世人学会了付出,学会了珍惜,我们一抬头,看到的是更灿烂的阳光。

 

但是,分析可得,在当前文化馆审美教育中培养审美个性,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培养审美个性常常被忽略,培养目标不够清晰,这些问题亟需解决。于是,只有做到尊重审美个性差异,创造个性发展的环境,创新审美教学方法,促进审美个性的培养,才能真的在文化馆审美教育中培养审美个性,为社会增添光彩。

第2篇

一、文化馆工作人员工作安排对于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影响

作为基层的文化单位,文化馆的人员数量是有一定限制的,而基层文化馆的日常工作又比较繁忙,一般情况下文化馆的工作人员在平时都有具体的工作内容,通常是在文化活动开展时才会被抽调到活动工作中来。这样的工作安排往往使得工作人员因为个人精力和工作准备不足,难以专心的参与到文化活动中来。文化活动组织工作者的工作态度和状态往往会影响到整个活动的成败。所以这种因为工作人员安排的失误,对于文化活动的开展是有很大影响的。

二、针对文化馆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应采取的应对策略

(一)加快基层文化馆专业化建设的速度。为了更好的促进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上级主管部门应加大对文化馆的资金投入。同时文化馆应和社区、辖区单位等企业、组织做好联合群众文化共建工作,吸取更多的资金和资源投入到群众文化活动中来。更多的资金投入可以使文化馆聘请更多的专业人员加入到群众文化活动中来,也可以购买或租赁更加专业的设施使用到文化活动中,增加群众文化文化活动的专业性和艺术性。同时文化活动共建的资源(如捐献的文化设施、建筑材料等物资)可以投入到文化馆的基础建设和文化建设中来。如建筑材料可以为文化馆建设更专业的表演舞台,捐赠提供的电脑多媒体器材可以扩展文化活动的形式等。这样就可以更好的加快文化馆的专业化建设进程,使之可以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优秀的群众文化活动。

(二)做好基层群众文化需求的调查工作,建立多样化的文化活动框架。作为专业的群众文化组织,文化馆在日常工作中应加强在群众中做好文化需求的调查工作。调查的形式不仅包括在居民内走访了解居民的需求,还主要包括在社区内开展联谊活动、在辖区内的学校、企业中开展文化共建活动,在网络上进行居民文化需求调查等工作,这些工作也可以很好地了解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背景的群众在文化需求上的不同。这样就可以有针对性的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使很大一部分的群众可以参与到文化馆组织的文化活动中来。同时还可以利在调查工作中广集民意,采集到好的群众文化活动的创意和想法,用来建立多样化的群众文化活动框架,开展新颖多样的群众活动。

(三)调整文化馆工作安排,设立专人管理工作。在文化馆的人事管理中应为群众文化活动增设专业的管理人员。专业的管理人员负责主要负责文化活动的策划、组织和协调工作。如社区调研工作、聘请专业人员、协调舞台设备、演员组织等各类活动。专业人员的设立不仅可以使文化馆的群众文化活动工作更加专业化,还可以减轻文化馆内部抽调人员的压力。但是文化馆设立的专业人员是有一定标准的。这些标准包括需要有一定专业的艺术修养、组织和协调能力、活动组织能力等。专业管理人员的设立可以更好在群众文化活动开展中做好协调组织的工作,同时还可以在活动起到带头作用。

三、结束语

基层文化馆作为最基层的群众文化组织机构,在开展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工作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我们应该集思广益,加大力量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将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好,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

作者:吴秀平 单位:大埔县文化馆

第3篇

关键词:文化馆;群文辅导工作;重要意义;策略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精神文明的发展。文化馆主要是广大业余爱好书法、音乐、美术等的家,文化馆的成立,推动了我国文化事业的全面繁荣。在文化馆开展群文辅导工作,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也是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因此,文化馆应该不断加强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并不断加强和完善文化辅导人才队伍的建设,从而为群众工作之余提供良好的文化娱乐,最终促进群众之间的交流和团结。

一、文化馆群文辅导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文化馆群众辅导工作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

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群众文化建设起步晚,知识结构也相对来说比较落后。同时,在文化馆中,开展群众辅导的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知识,综合素质也偏低,从而严重影响了群众文化辅导工作的进度。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往传统的群众文化辅导已经跟不上时展的需求,由此可见,文化馆群众辅导工作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

(二)文化馆群众辅导工作是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文化活动形式也变得多种多样,文化馆群众辅导工作便成为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在文化馆中开展群众文化辅导工作,不仅能够消除赌博等不良社会风气,而且又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抑制封建迷信思想的发展。与此同时,文化馆还要从人民群众的意愿出发,从而调动群众参与业余文化活动的兴趣,最终提高人民群众的团结和交流。

(三)文化馆群众辅导工作是平等享受权利的需求

在2011年,我国颁布了《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由此可见,文化馆开展群众文化辅导工作的重要性。文化馆开展群众文化辅导工作,不仅能够为社会构建一股和谐的社会文化风气,而且又能体现群众的平等享受权利。近年来,我国文化馆都采用免费开放的政策,从而体现了群文辅导工作的开放性和普及性,给人民群众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丰富人民群众的业务文化生活,为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文化馆群众文化辅导工作的有效策略

(一)不断加强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政府加大了对文化事业的投资力度,全国各地都在建立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从而推动了群众文化生活的发展。因此,文化馆应该不断的探索人民群众的文化活动规律,继承以往传统的优良文化,定期举办民间组织培训工作,充分发挥群众在节假日的活跃力度,大力发展通俗易懂的文化,让所有的群众都接受这些良好文化,从而增加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亲切感。众所周知,人民群众都比较喜欢潮流的文化艺术作品,但是,目前通俗文化受到了高雅文化的制约,群众很难分清“俗”和“雅”的概念,因此,在具体的群文辅导工作中,文化馆应该多开展一些老少皆宜的文化活动,有计划地办好辅导传授工作,让群众从心里体会到文化本身没有“俗”和“雅”的区分,从而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除此之外,文化馆还要定期开展民间工艺制作培训、书法艺术培训等活动,向人民群众推荐一批文化名人,然后人民群众为这些名人为榜样,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从而提高人民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

(二)不断加强和完善文化辅导人才队伍的建设

要想保证文化馆群众文化辅导工作的顺利进行,文化馆就必须不断加强和完善文化辅导人才队伍的建设,培养一批勇于创新、具有极强的奉献精神的人才文化骨干队伍。文化馆是戏曲爱好者、文学爱好者等精神文化的活动乐园,因此,文化馆必须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来加大对人才队伍建设的力度。首先,文化馆应该定期举办文化培训工作,坚持能者上、庸者退原则,同时,还要为优秀的文化人才创造更好的优质文化工作环境,并结合文化工作人员的实际情况,适当的调整期工资待遇,从而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其次,文化馆还应联合图书馆、美术馆,把当地的文化骨干都聚集在一起,通过举办一系列文艺表演、摄影大赛、绘画表演等活动,不断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同时,通过这些比赛还能够让群众也参与到文化活动中来,从而不断提高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最终推动群众文化的发展。

(三)不断创新群众文化辅导的特色

我们都知道,不同地区都有各自的文化领域,因此,文化馆在进行群众文化辅导工作时,一定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文化情况,体现出文化的鲜明地域性,从而推动文化的发展。首先,文化馆要不断的创新群众文化辅导工作内容,改变以往的单一文化活动模式,不断发掘当地特色,争取做到因地制宜,从而提高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兴趣;其次,文化馆还要不断的创新服务形式,不断发扬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不能一味的照搬照抄电视中的歌曲舞蹈等形式,要把节目形式不断进行创新,让人民群众能够体会到文化氛围的新鲜感;最后,文化馆还要努力打造当地文化品牌,文化品牌是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完美结合,因此,文化品牌会随着政治、经济的不断变化而改变,文化馆要根据当地的实际发展情况,创造自己的文化品牌,比如,打造当地饮食文化品牌、打造区域旅游文化品牌等。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文化馆开展群文辅导工作不仅是平等享受权利的需求,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因此,文化馆要充分认识到开展群众文化辅导工作的重要性,不断创新群众文化辅导的特色,不断加强和完善文化辅导人才队伍的建设,从而为我国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付林.文化馆群众文化辅导工作的深入实践策略[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24:181-182.

第4篇

县文化馆是由政府设立的、为我县文化建设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文化事业机构。在岫岩新一轮大发展中,我县十分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和群众文化建设,把文化作为全县发展的“软实力”来对待,要求全县树立起“抓文化就是抓经济”、“抓文化就是抓发展”观念。我们文化馆对此更是责无旁贷。我们要振奋精神,积极发挥自己的作用,为我县新一轮大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一、角色定位认清职责

去年国家出台的《文化馆管理办法》中规定:

文化馆主要职能是:

(一)举办各类展览、讲座、培训等,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开展社会教育,提高群众文化素质,促进当地精神文明建设。

(二)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开展流动文化服务;指导群众业余文艺团队建设,辅导和培训群众文艺骨干。

(三)组织并指导群众文艺创作,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理论研究。

(四)收集、整理、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展示、宣传活动,指导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

(五)建成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开展数字文化信息服务。

(六)指导下一级文化馆(文化站、社区文化中心)工作,为下一级文化馆(文化站、社区文化中心)培训人员,并向下一级文化馆(文化站、社区文化中心)配送文化资源和文化服务。

(七)指导本地区老年文化、老年教育、少儿文化工作;

(八)开展对外民间文化交流。

由此看来,我们在我县文化建设中担负着很繁重的组织、指导、辅导和服务工作,还有一些专业的具体事务。

二、加强文化馆建设当好文化工作的先锋

(一)、加强文化馆基本功能空间建设

文化馆基本功能空间包括:多功能厅、展览厅、宣传廊、培训教室、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室、舞蹈(综合)排练厅、资料室、老年人活动室、文艺创作室等,以及管理用房、辅助用房。有条件的应建有小型剧场和室外活动场所。我县目前文化馆这些设施基本具备,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些基础设施,使之为我县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强化人才机制。坚持以人为本,通过人的建设,不断提高文化馆的凝聚力、战斗力和社会感召力。要改革文化馆内部机构设置,优化资源配置特别是公共文化资源的配置,使内部结构从不合理趋向合理,并突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主体地位。要积极推行以岗位管理和聘用制为核心的人事制度改革,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流动机制。文化馆目前专业人员还很缺乏,特别是高级创作人才、导演策划人才尤为缺乏,已经影响到文化馆作用的发挥。我们要引入激励机制、利益机制,改革分配制度,对优秀的特殊人才经考核后可以破格录用,对公共文化服务成绩突出的人员给予奖励。通过改革逐步建立起既符合建设和谐社会需要、又符合文化自身规律、既有竞争又有约束的文化馆运行新机制,使文化馆成为结构合理、运营高效、服务优质的真正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

(三)、强化社会公益功能,加大无偿服务力度。文化馆在我县文化建设中,需要进一步强化自己的服务功能。强化自己的服务功能,实际上就是强化社会公益公能,就是文化馆如何面向社会搞好服务。我们要把文化馆的服务工作纳入正常轨道,其中之一就是要加大无偿服务力度,包括服务的面和服务的量,从服务内容到服务形式和服务手段都要兼顾。一要出新。要更新观念,敢于突破旧的思维模式,要适应现代人文化生活的需求,充分发挥文化馆各类辅导人员齐全的优势,善于挖掘人才资源的潜力,进一步充实无偿服务的力量。二是要提高服务质量。我县新一轮大发展,使文化馆工作呈现前所未有的新局面,广场文化、社区文化、农村文化、文化特色村建设的开展,给文化馆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良机。群众有各种文化生活的需求,或传统的、或现代的、或艺术的、或娱乐的,文化馆要及时掌握群众的文化生活信息,从中列入自己的服务计划,将无偿服务工作作为文化馆业务工作的主体之一。提高服务质量,文化馆要做到主动出击,上门服务,及时反馈信息。无论办班辅导、活动策划、还是展示演出,送戏(节目)下乡,都力求精益求精,真正体现文化馆的整体实力、良好素质和服务水准,进一步提高和扩大文化馆在社会的地位和影响。(四)、搞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我县满族文化遗产是我县发展文化旅游的宝贵资源。目前我县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岫岩玉雕工艺、东北大鼓、皮影戏、满族剪纸、满族刺绣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岫岩单鼓、满族民间歌曲等7项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满族婚俗、农民画、民间鼓乐等13项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今后的日常保护和挖掘工作量还很大,我们要按计划把这性工作扎扎实实开展下去使具有岫岩特色、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要得到及时抢救和有效保护,而且要传承发展下去。

第5篇

【关键词】 群众文化;公益;惠民工程

一、文化馆的职能与职责

文化馆作为公益性文化阵地、群众文化活动的场所,其主要职能有:丰富和活跃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普及科学文化艺术知识;指导社会文化活动的普及与提高;开展社会宣传与教育。目前,乌鲁木齐市文化馆的主要职责是:承办政府主办的各类社会文化活动,运用各种艺术手段,组织群众寓教于乐,开展各类社会文化艺术活动,包括正常性的阵地活动,乡镇、社区、村落、机关单位、企(事)业、学校、广场等文化活动;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为群众提供各种健康、有益的文化服务;辅导、培训群文系统的在职干部、文艺骨干和社会团队,为国家和社会培育人才;加强对乡镇、社区、企(事)业、机关、学校、文化站(室)、俱乐部的文化工作指导和文化活动辅导;组织、辅导和研究群众文艺创作,开展群文理论研究,开展群众性文艺创作活动;搜集、整理、研究、开发民族民间优秀文化,挖掘、保护和继承民间文化遗产;开展对外社会文化交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等等。

由此可见,市级文化馆的工作内容丰富,功能全面。但为满足全市各族群众的文化需求,仅凭市级文化馆发挥作用是远远不足的,需要建立市―区(县)―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公共文化网络。

二、乌鲁木齐市文化馆(站)现状

根据前期的调研发现,目前,乌鲁木齐市(简称乌市)基层公共文化馆(站)发展不平衡,作用发挥也冷热不均。

1、部分领导干部对文化,尤其是基层群众文化认识较片面,认为基层文化建设就是简单地开展一些活动,甚至还有些人认为开展文化活动是费钱耗时之事,可有可无。

2、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薄弱,部分区县存在区(县)级文化馆有馆无舍、乡镇文化站选址不科学、社区文化室被挪作他用或无社区文化室等现象。

3、基层文化专(兼)干流动性大,市文化馆每年都辅导和培训基层文化专兼干,但效果不明显,很多专兼干在培训之后,因各种原因无法从事群众文化工作,造成培训资源的浪费。同时,大部分文化专兼干身兼数职,无法潜心思考和实践本地区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

4、基层文化活动缺乏资金,一是设施设备配套资金少,部分基层文化站(室)文化设施设备、演员服装陈旧;二是活动经费少,部分社区广场展演没有经费,演员排练、服装租赁、路费全部自筹;三是创作资金全无。目前,由于缺少创作资金,群众文化活动形式单一,很多活动仅限于唱歌、跳舞、敲锣打鼓。

5、基层文化活动缺乏考核,目前,尚未将基层文化活动、基层文化设施设备发挥作用等内容列入考核,无法引起各级领导重视。

三、对发挥文化馆(站)作用的思考

根据乌市文化馆(站)现状,作为市级文化馆,将发挥龙头引领作用,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树立全市群众文化一盘棋思想

将七区一县的群众文化工作纳入市文化馆的工作中,形成上报制度,即七区一县将全年的工作和阶段性的工作上报市文化馆,以便于市文化馆了解掌握全市的群众文化的动态,制定合理的工作计划,合理的调配资源,更好地指导工作。将全市有条件的文化馆(站、室)纳入全市群众文化网络系统,实现文化信息共享、文化资源流动提高文化服务水平。

2、挖掘新的文化增长点、新亮点

在全市开展有影响力、持续性的品牌活动。如:每年一届的中老年艺术节、少儿才艺大赛、残疾人才艺大赛、农民调演或汇演。

3、抓好文化创作工作

一是设立创作奖,开展全市的文艺创作征集,对优秀的文艺作品给予奖励。二是调动全市创作人员的积极性,成立创作队伍。三是创建优秀文化作品库,大型文化活动优先选用,并将作品用于基层文化馆(站、室)展演活动,形成资源共享。四是调动各文化馆(站、室)创作积极性,优秀的文化创作作品定期在市文化馆内部刊物发表。

4、加强对文化专(兼)干的辅导和考核

一是注重实际,根据乌市冬季户外活动少的特点,每年11月至次年的4月举办文化专(兼)干辅导。同时,将辅导和岗位练兵结合起来,分层次培训,并邀请专家进行针对性辅导。二是注重实效,每年定期从工作量、组织活动能力、业务水平、参与活动积极性等方面进行考核。

5、加强与新闻媒体、各族群众的沟通,加大宣传力度

通过媒体向广大群众预告全市大型活动(包括各区县的大型群众文化活动),方便群众观看。同时,通过各种渠道,加大自身工作的宣传力度,让政府和市民了解基层群众文化工作。

6、关注弱势群体,提高群众文化均等化水平

重点增加对未成年人、残疾人、老年人、农民工等特殊人群的服务。采取选派专业老师定期上门辅导,政府购买演出等形式,推动优秀资源向特殊群体倾斜。

7、公益性文化惠及百姓,还需各方面的支持

一是需要推动制度建设,探索完善群众文化绩效评价和监督机制,制定政府、文化行政部门、公共文化机构文化工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以群众为主体的评价和监督机制。二是需要加大投入和保障,将群众文化服务、活动纳入公共财政保障,建立完善的资金保障机制。三是需要完善队伍建设,探索能够发现人才、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体制机制,完善基层文化机构编制,落实学习培训方面的政策措施。四是扩大参与,推动形成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局面。各级政府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鼓励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方式投入群众文化建设,发展文化志愿者队伍,鼓励专业文化工作者和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形成专兼结合的基层文化工作队伍。

【参考文献】

[1] 李锦昆,杨立新.群众文化活动的时代价值及其管理创新.湖北社会科学,2005.09.

[2] 葛晓红.浅谈群众文化,华章,2011.

[3] 陈洪.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及其现状分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8.14.

第6篇

Abstract: In order to build a comprehensive well-off society and realize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we must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and booming of socialist culture and start a new upsurge of socialist culture construction to enhance the national cultural soft power and let culture play a good role in leading fashion, educating people, serving the society and promoting development.

关键词: 文化馆;社区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

Key words: culture centre;community culture construction;socialist culture

中图分类号:G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9-0319-02

0 引言

社区文化是群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从单纯的兴趣爱好,发展到多元化的需求。文化馆作为政府公益性群众文化机构,必须担负起引领和指导社区群众文化建设与发展的主导作用,推动社区群众文化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 文化馆在社区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社区文化既是城市文化的发展基础,又是代表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社区文化建设是推进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的具体实践,是党和人民保持血肉联系的重要纽带,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文化传播的基本载体和基本阵地。社区文化建设对人民的安居乐业有着十分巨大的影响,社区需要文化,它不但能够提高社区居民的素质,增强社区的感召力、吸引力和凝聚力,而且社区文化还能以多种形式直接物化到社区经济、社区服务中去。社区就是一个大家庭,搞好社区文化建设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利益,关系到千家万户安居乐业。社区文化是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最直接的反映,是用先进文化占领人们的思想阵地,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最便捷的途径。社区文化是群众文化,没有群众的参与社区文化工作是搞不好的。因此,要广泛发动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社区文化建设。不少城市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晚会活动以及节庆活动等之所以长久不衰,是与群众的广泛参与分不开的。只有充分调动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性,才能涌现好的艺术形式和艺术作品,社区文化活动才能越办越有生机和活力。社区文化建设要用先进思想教育人,用社区的好人好事倡导良好风尚形成。只有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广大群众在参与社区文化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增强群众思想道德修养的有效性,提高全民素质,搞好社区精神文明。文化馆作为一个指导社区文化建设、普及文艺教育、改善社区文化生活、提高居民文化素质的群众文化活动基地,在发展社区文化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2 目前社区文化的状况

随着公共文化资源向社区农村的倾斜,目前的社区农村文化建设状况有很大的改观。各街道、乡镇有文化站,各社区(村)有文化室、图书室、体育器材、活动室、文化广场等,每年上级单位还配备相应的乐器、戏剧舞蹈服装、锣鼓等,相当的丰富。但是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社区文化建设还存在着几个方面的问题。①认识不到位。不少领导缺乏对社区文化建设的整体意识和战略发展眼光,而注重经济工作,文化工作占次要的。认为文化建设就是休闲、健身、娱乐,居民有个去处就可以了。把社区文化建设看作是点缀而已。没有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去认识社区文化建设,因此社区文化的建设也就处于很有限的水平状态。②制度的不健全。社区文化活动经费不足和人员编制都是临时性的,有的甚至是40、50人员代替文化专干的工作。没有专业技能,最多是组织大家一起扭扭秧歌,活动单一乏味,不能起到一个专职的文化专干的作用。③专业人员少。社区的文化专干基本都不是专业学校毕业的,而且社区的居委会工作繁杂,文化专干还在兼职科技、卫生、教育等多种工作集一身,有的甚至很少开展文化活动,现有的文化设施形同摆设。④群众参与的少。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今天,生活节奏的加快,参加社区活动的基本都是老年人,在职的青年居民忙于工作没有时间参与活动,很多的特别是以女性居多,活动的内容都是以打打麻将为活动的项目。⑤活动的内容单一。活动的内容不丰富,没有吸引力,居民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活动经费的不足,限制了文化活动的开展,不能满足文化活动的需求。

3 文化馆专业辅导员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3.1 下派专业人员。笔者所在文化馆的专业人员基本都是从专业学校毕业的。有美术、摄影、声乐、器乐、舞蹈、曲艺等专业,有的专业人员虽不是专业学校毕业的,但是经过了好多年的实践,也在本专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些专业的人员,下派到社区,以社区为服务中心向周围辐射,定期举办各种专业的培训,为不同文化需求的社会群体提供基本文化服务。不断促进基层群众文化学习、文化娱乐、文化信息交流等活动的蓬勃开展,真正实现群众文化娱乐活动“有听、有看、有写、有画、有学、有歌、有舞、有演、有说”,使活动丰富多彩,从而使社区文化建设真正成为社区居民向往与喜爱的场所,真正发挥专业文化辅导人员的作用。

3.2 满足社区居民文化需求。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社区是由许许多多的家庭组成的大家庭,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文化的需求也更加的渴望,也呈现出多元化的需求。社区文化联系着千家万户,下派的文化专业人员要根据社区的特点,开展社区群众文化活动,组织有专长的居民成立舞蹈队、秧歌队、乐队、美术、书法、声乐等,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吸引更多的居民来参与社区举办的文化活动。

3.3 发挥专业文化辅导人员的专长。面临社区文化蓬勃发展的新形势,下派的文化专业人员应在准确定位的基础上发挥自身优势。如我馆的舞蹈专业人员,组织早上和晚上广场上跳舞的人员,使用流行和受大家欢迎的舞曲,编排了一些简单的舞蹈,受到大家的热烈欢迎。通过举办多种群众文化活动充分调动社区居民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让社区居民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相互交流,为构建和谐社区、繁荣社区文化发挥余热。

3.4 培养后备力量。在社区文化辅导的过程中,能发现有一定特长并且文艺基础比较优秀的人才和队伍,这就需要我们专业的辅导员,多加关注和指导,使这些优秀的人才和队伍能快速提高,以点带面引领更多的居民共同发展繁荣社区的文化建设。

4 文化馆专业辅导员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优势

4.1 辅导培训优势。文化馆是群众文化工作的龙头,在群众文化中具有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且各门类艺术人才较全。文化馆专业人员可以发挥自身的业务优势,提供专业化的辅导与培训。社区居民中有很多业余文化爱好者,他们在声乐、书画、器乐、舞蹈等文化艺术方面都有专业的基础,也是社区文化活动的中坚力量。如何发挥这批骨干的带头作用?文化馆就应该对他们进行一定形式的辅导和培训,一方面提高其艺术素质,另一方面使他们更加自觉地为社区文化作贡献。使文化馆的业务人员与社区文化骨干保持经常性的联系,而且,也能让他们更好地熟悉体验生活,同时为吸取民间艺术营养提供一条畅通的渠道,两者相得益彰通过培训辅导,可以增强社区文化自身的“造血功能”,变“送文化”为“种文化”,从而使每个社区都有固定的文艺骨干队伍。

4.2 组织引领优势。文化馆不仅拥有各类专业文艺骨干、文艺团队,还拥有一批专家、学者等社会力量和信息,在开展社区群众文化中文化馆不仅能发挥自身优势,而且可以努力挖掘、整合社会文化资源,为发展社区文化提供更多的文化建设信息,同时文化馆能够为社区文化发展提供宽广的演出平台,如广场文化的演出,为社区居民的演出,通过演出来锻炼社区文艺队伍,正确引领社区文体团队开展弘扬主旋律、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使社区居民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社区文化建设在健康有序的状态下运行和发展。

4.3 组织活动优势。文化馆开展工作要以社区民间社团为基础,通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可以增强社区居民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文化馆不仅要辅导各社区开展经常性的小型分散的文化活动,让社区群众从被动欣赏转变为自觉参与,文化馆还要策划大型的节庆晚会,结合本地主题活动、品牌活动等重大活动,引领、带动社区的优秀文艺团队参与其中,积极组织参与本市、本省及全国的文艺比赛,来增加社区居民文艺展示机会,形成“以点带面、点面互动”的生动局面。近年来,笔者所在的文化馆在承办本区“社区文化艺术节”、本市“老年人健身大会”、“广场舞比赛”等社区文艺展演等活动中,就是多次从社区中选拔优秀社团(队)节目参赛,取得了不菲的成绩。此外,通过坚持不懈开展“送戏进社区”、“书画进社区”、“三下乡”、“送戏进校园”、“送戏进军营”等活动,都为建设和谐社区繁荣社区文化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5 文化馆在发展社区群众文化中应注意的问题

5.1 牢固树立服务理念。社区居民是社区文化建设的主体,社区文化离开了社区居民的支持和参与,将成为无土之木,无源之水。社区文化活动要满足不同职业层次、不同文化水平、不同兴趣品味居民的精神需求,就需要文化馆的专业辅导人员更新观念,牢固树立服务理念,以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以社区文化建设为目标,时时提醒自己,摆正位置,履行职责,全面推进社区文化建设,提高社区文化活动的品位和活动质量,丰富和满足社区居民的多样化文化需求。

5.2 努力加强自身修养。社区文化工作是公益性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务是文化馆的首要任务。社会在发展,各种文化活动形式纷纷出现,文化馆在社区群众文化建设与发展中如何才能占有一席之地?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专业文化工作者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因此,文化馆必须加强自身特别是队伍建设,必须站在时代的前列来选拔和培养高素质的群众文化工作队伍,增加知名度和凝聚力,这是确保社区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的基本保证。加强自身修养,做道德品行和人格操守的示范者。要引导广大文化工作者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加社会责任感,弘扬科学精神和职业道德。

5.3 不断创新工作机制与方法。社区文化具有平民化的特点,发展社区文化是建设和谐文化的必然要求,它同样要求在工作方式方法、工作机制上不断创新。首先应着眼于社区文化的健康发展,创新活动方式和活动载体,满足广大居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要在坚持正确的宣传舆论导向、弘扬主旋律的前提下,创新工作机制,培育先进的社区文化,不断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区群众文化活动,使社区文化呈现蓬勃的生机与活力,并能促进群众文化工作走向新的繁荣。总之,社区文化作为最基层的文化形式,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文化馆发挥着宣传作用、桥梁作用、传承作用、娱乐作用、引领作用及稳定作用。当然,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发挥文化馆在社区群众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要充分发挥基层群众文化创造的积极性。在此前提下,文化馆应顺应形势的发展,切实担负起职责与使命,创新机制与方法,大力发展社区群众文化,从根本上增强基层群众对党和政府的认同感,在构建和谐社区、稳定社会的实践中发挥应有的功能和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文化馆的正能量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刘新梅.浅论基层文化建设在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和途径[J].中国城市经济,2011(05).

第7篇

本文将对留学生汉语言专业以及我院汉语言专业教学情况进行分析总结,以提出恰当的解决方法和改进措施,从而进一步推动我院汉语言专业的发展。

一、汉语言专业概况

该专业在中国自1994年开始招生,经过不断发展,现在部分高校在该专业下又设有不同方向。如上海交通大学设有中国语言文化、经贸、中国科技文化三个方向;华东师范大学下设商务汉语方向。我院设有汉语言文化和经贸汉语两个方向。该专业主要课程包括汉语读写、汉语口语、汉语听力、汉语写作、汉语报刊等语言技能性的课程以及中国概况、中国文化概论、中国民俗、中国简史等文化知识方面的课程。此外,实践教学环节还包括语言实习、学术论文和毕业论文等。

大部分高校对该专业学生的毕业要求是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汉语水平考试(HSK)八级或以上,通过毕业论文答辩者可以毕业。

二、我院汉语言专业的特殊性

我院汉语言专业依托于上海大学教学管理工作的大系统中,在课程设置、学分要求、教学管理等方面都和学校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很多方面与其他学校存在着很大不同。

首先是学制。上海大学采取10周为一学期的“短学期制”,全年分为秋季、冬季、春季教学学期和夏季实习学期。留学生需要用更快的速度来适应上课、复习、考试各环节的连接,也需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合理安排10周的教学时间,有效地消化吸收上课内容,才能从容应对考试。

其次是学分要求。在我院汉语言专业的教学计划中,留学生除了要得到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选修课和实习学分外,还需要获得20学分的任意选修课学分。其中包括公共基础课和跨学科、专业选修课两部分。这两部分课程都是和中国学生一起听课,统一考试,由开课部门统一管理。留学生在选修这样的课程时,可以有最大的自由选取自己感兴趣的,有基础的,对自己学业、就业有帮助的一些课程,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当然,这些课程对只学了一年或几年汉语的留学生存在着相当大的难度。笔者在下文将讨论此类问题。

第三是教学管理。汉语言专业的教学工作主要由国际交流学院完成,而教学管理主要根据学校相关文件执行。在涉及到留学生教育的特殊性问题上,我院在获得学校教学管理部门的许可下制定相应的管理条例。如考勤制度、试读警告制度、插班生学分认定办法等都参照学校相关文件规定,而适应留学生特殊性的相关规定比如免修政治、体育类课程,及格标准调整为48分(48分的及格标准只适用于学校公共课程和跨学科、专业课程,本专业基础课和选修课的及格标准为60分)等。

第四是班级概念淡化。由于上海大学采用学分制,留学生可以在教学秘书的指导下,根据自己汉语水平自主选择所上课程,他们所在班级处于变动调整的状态,给教学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

第五是导师制。我院已经指派了相关教师充当本科生的指导教师,主要负责该生的学习进程的指导、学术研究能力等。

三、关于我院汉语言专业教学和管理的几点思考

自2003年9月我院开始招生以来,笔者一直担任该专业的教学秘书工作。在此,将根据本人的工作经历和对留学生进行访问调查的结果,分析和总结该专业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如何加强班主任(教学秘书)管理工作?教学秘书、辅导员和导师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协调

教学秘书、辅导员和导师是上海大学为本科生配备的管理和教学方面的指导老师。教学秘书主要负责学生的教学管理,是学院和学校教育部门的联络人,起到的是上传下达的作用;辅导员主要负责学生的思想、生活等方面的动态、困难和问题,为学生的学习生活解决后顾之忧;导师是指导学生学习的领路人。这三者均关系到留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我院现在的教学秘书和辅导员由一名教师担任,因此,如何更好地发挥其在这方面的作用,如何加强管理成了首要的问题。笔者有以下思考:

建立专业学生班级网络平台。学生和教师可以用实名或匿名发表意见和建议,就汉语问题、学习方法、生活困难等方面进行讨论和互助,可以大大加强学生和老师以及学院之间的沟通和联系,有利于更快更好地解决学生的问题和误会。

建立定时家访制度。鉴于留学生上课较分散,个人课余时间不尽相同的情况,辅导员可到留学生宿舍进行家访,这种聊家常的氛围既可以消除学生的紧张甚至抵触情绪,帮助学院了解学生情况,也可以拉近师生的距离,消除不必要的隔阂。

2.实习如何开展

我院汉语言专业分为汉语言文化和经贸汉语两个方向,而我们的培养目标是致力于培养汉语+文化、汉语+经贸具有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那么就需要我们在安排教学计划中的实习环节中进行充分的考虑。

每年的实习即语言实践安排在夏季学期进行,为期5周。这段时间不应只是一份报告或论文就能完成教学目的的。必须要为留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实践环境,让他们真正融入到中国社会中去,从而真正提高留学生主动关心中国社会、主动参与中国社会发展和改革的积极性。

我院曾多次组织该专业留学生进行内容丰富的语言实践活动。2005年6月去青浦文化馆了解田山歌,7月去嘉定文化馆了解草编和竹刻,2006年7月前往七宝古镇进行社会调查。最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体会写出实践报告。在此基础上,学院与上海大学莘远公司、青浦文化馆、嘉定文化馆、上海市闸北区大宁街道等单位筹备建立汉语言专业留学生实习基地。

3.如何建立汉语言本科生的强烈的集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由于汉语言专业班级概念淡化,学生在上课以后就分头赶到别的教室上课,导致有的学生一两个学期过后还不知道同专业同学有哪些。这些情况不利于建立该专业的集体意识。一个专业的集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对每一个学生个体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条件。有了集体意识,才会有学生间的相互交流与帮助,才能形成良性的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才能更好地配合教学秘书和辅导员开展工作。

在培养目标方面,我们也期待并要求该专业的学生能成为其他汉语生的领头羊,在学习、比赛、活动和社会交流各方面展现出他们的风采和优势。然而,现在的情形是大部分是内向的日本学生,而且分散在宝山和延长两个校区,语言水平也不一样,因此在建立集体意识上有一定的难度。

我的建议是,针对学生绝大多数来自亚洲,日本学生所占比例相当大的情况,合理地安排教学工作。根据他们的特点,调动积极性,消除集体惰性。日本学生的共同特点是学习努力但主动性不足,参加比赛等活动的积极性也不高。可以把学生打破国别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推选出一名组长,由组长联络和安排具体活动。另外,定期组织学生举行班级活动也是建立集体意识的有效办法。

4.如何充分利用学校共享校资源

本院师资和外院系师资都属于学校共享的资源大平台。学生在选修公共课和跨专业课时,能接触到各专业、各领域的其他优秀教师,能有更多的机会和他们交流学习。如对中国唐代文化感兴趣的学生可以选听历史系课程,就相关问题请教历史系教授。对中国社区特点进行研究的学生可以请教社会学的老师。而想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留学生能在文学院学到相关理论知识,将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所学理论结合起来,有助于今后的职业发展。

5.如何帮助留学生克服语言障碍,促进学业进步

为了实施素质教育,完善学分制,更好地对学生实施因材施教,上海大学在低年级设置导师岗位。留学生在进入专业学习后,一定会遇到极大的困难,因此,导师制对于汉语言专业的留学生来说相当重要和关键。现在入学的留学生大部分是日本学生,阅读能力较强,具有一定的汉语水平。鉴于其中一部分同学想提前修满学分,提前毕业或者有攻读硕士等深造的要求,为其配备导师有利于学生合理安排学业。导师一般可采取讲座或咨询的方式予以指导。

第8篇

论文关键词:新农村;文化;建设;对策

一、周口市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市场建设基本概况

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农村文化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县文化馆、图书馆、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大院(室)等。近年来,我市经济快速发展,财政实力增强,为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现全市共有10个文化馆、9个图书馆、166个乡级文化站、387个村文化大院,三级文化网络初具规模。部分文化站还添置了文化活动用品及体育健身器材,开办了图书室、电影院、文化茶园、文化娱乐室、乒乓球室等文体活动场所,吸引了大批农民前来学习、娱乐,成为村民文化娱乐中心、思想教育中心和科技知识培训中心。

以上情况显示,我市县、乡、村三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且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客观的讲,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市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与标准要求和实际需求尚有较大差距。但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各级人大组织和人大代表的指导支持下,经过文化部门和广大文化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全市农村文化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有些活动在全省都具有一定的影响。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我市举办各类农民群众参与性文化活动达9000多场次;农村图书借阅年接待读者150万人次;农村自办电影队283个,年放映突破13787场,观众14万人次;农村业余文化团体年演出近万场,观众近200万人次;全市11个专业艺术表演团体送戏下乡近3千场次,受益观众100多万人次。一些乡镇还成立了自己的演出团队,每逢节假日便自发组织到乡村巡回演出。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的丰富了农民的文化生活,得到了农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农民自办文化的迅速发展也是我市农村文化建设的一个突出特点。目前,全市共有农民自办图书室88个,藏书量120多万册;自办文化大院387个,从业人员600多人;自办戏剧、曲艺、杂技、武术等不同民间艺术形式的表演团体680多个,年创收入达4000万元;自办的歌舞厅、电子游戏厅、网吧等777个,从业人员3000多人。农民自办文化不仅弥补了国办文化的不足,更重要的是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一个重要方面。

随着文化带动作用的增强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农民利用本地文化资源,经营文化产业的意识加强。部分乡镇党委、政府以文化站、文化大院(室)为依托,常年开展农业技术培训、科技咨询等活动,不断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我市依托乡、村文化场所举办各类农民培训班达上千场次,使这些文化设施的作用得到综合发挥,增强了文化设施的吸引力。

二、周口市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市场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

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着总量不足、设施陈旧、功能不全、标准较低等问题,还不能适应基层文化工作的发展和农民群众的需求10个县市文化馆有3个县属于D级危房,3个县楼顶漏雨,存在安全隐患,10个县级图书馆,3家是危房,有一个馆仅有40平方米;全市166个乡镇文化站,能正常开展活动的只有40个,其余的或是有站无址,或是“一个人,一间房,一张桌子,一张床”的“四一”文化站,无法发挥作用。全市部分村文化室、文化大院,因设施老化缺乏活动吸引力,已改作计划生育康检室、宣教室,很多农村文化活动阵地和基础设施存在着被挤占、退化、萎缩的问题,已难以发挥文化阵地的作用。

(二)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农村文化事业本来就是以社会效益为目的,体现公益性的,要求各级政府在充分认识的同时保证事业发展的投入,但我们的不少基层干部往往认为文化是软任务,而且没有经济收益,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大部分乡镇文化站的办公经费、业务经费都没有列入财政预算,不少乡镇文化站多年来业务经费都是零开支。

(三)队伍建设缺乏活力

由于乡镇文化干部待遇低和机制问题,很难吸引优秀专业人才。文化站从业人员大多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以前没有从事过文化工作,缺乏文化工作经验,难以完全胜任农村文化工作。有不少乡镇文化站的工作人员,被乡镇党委政府抽调去忙于其它工作,无暇顾及本职业务,使得文化站工作处于瘫痪半瘫痪状态。一部分是新进的人员,有些是通过种种关系安置的,有些是大中专毕业生或复员退伍军人,他们中不少人受环境影响,缺乏创新精神,大多只求就业,不求创业。一部分有成就的书法、图书管理、文艺创作、绘画、文博人员年岁已高,大多已离开工作岗位。

(四)缺乏法规政策保障,管理体制不顺

基础文化建设没有法规保障,上级督促就忙一阵,督促过后就冷场。农民自办文化项目缺乏扶持政策。文化管理部门又对乡镇文化站无人权、财权,致使文化工作棚架。

(五)农村文化活动形式单一,农民自办文化品味有待提高

农民只有农闲时节有一些文化活动,但大多是自发组织,形式比较单调。农民自办文化大多是经营性的,以赢利为目的,主要活跃在农村市场,流动性强。有些演出团体为了赚钱,迎合低俗,品位不高。有的甚至打传播迷信和涉黄的“擦边球”,逃避监管。这些都严重制约着农民自办文化的健康发展。

三、做好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及农村文化市场建设的建议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加大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

各级政府应承担起文化建设的公共责任,要从建设和谐社会、小康社会、中原崛起的高度促进工作的开展,要把群艺馆、文化馆、图书馆、文化站、文化广场作为重点列入建设规划。构建以市、县(市、区)群艺馆、文化馆为龙头,以乡镇文化站为依托,以村文化室基础,以农户为对象的公共文化设施服务网络,改善、提升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条件和服务水平。

(二)加强农村文化市场建设

培育农村文化市场,运用市场准入,价格调节,财税优惠等政策,积极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开发农村图书发行、电影放映、文艺表演、网络服务等文化市场。认真落实扶持农村文化经营单位和个体经营者的经济政策,简化对农村个休工商户和民营文化企业的登记审核程序。支持农民群众自筹资金、自己组织、自负盈亏、自我管理,兴办农民书社、电影放映队等,扶持民间剧团的发展。鼓励开发具有民族传统和地域特色的剪纸、绘画、泥塑、面花、布艺、雕刻、编织等民间工艺项目,支持农村民间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与此同时,要实现农村文化市场安定有序地发展。1、要针对农民法律意识淡薄,农村法制建设薄弱的现状,建立和完善农村普法体系,通过“送法下乡”、“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法制文艺演出、农民夜校、集市咨询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提高广大农民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2、继续推进农村文化市场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深人开展平安创建活动,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进一步完善农村文化市场管理法规和相关法律制度,尽快研究制定专门针对农村文化市场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通过制定和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范农村文化市场行为,依法管理农村文化市场;3、要加大农村文化市场的执法力度,坚持不懈地开展“扫黄”、“打非”活动,坚决打击盗版及其他非法出版活动,清除农村文化市场上的假冒伪劣产品和、迷信出版物,净化农村文化市场环境。

(三)加强农村基层文化队伍建设

第9篇

关键词:便民;创新;共享资源;数字化

随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全面推进,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丰富和提高,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参与到文化生活中来,这给各个公共文化单位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如何更好地做到服务于民这是重中之重。

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推进美术馆、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免费开放,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已经过去了7年,现在的文化机构是否适应了新的形势,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生活,群众文化事业是否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繁荣局面了呢?

笔者有幸在常熟博物馆和常熟美术馆都呆过,以这两个单位为例。

首先,两者皆是为群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文化教育机构,面向大众已经很多年,尤其是常熟博物馆。1997年以来接纳群众数百万,又处于城市繁华地段,于2008年5月1日率先正式对外免费开放,深受百姓喜爱。随后常熟美术馆也在2012年元旦实施免费开放政策。为了确保免费开放后的正常、平稳、有序运行,博物馆和美术馆都实施了一系列措施。

一、优化硬件设施,改善服务条件

为了给展览提供良好的展出环境,博物馆在2008-2011年分别对陶瓷库房和古籍库房以及陶器厅、玉器厅等主展厅进行全面改造和更新。同时增设了馆藏文物精品鉴赏室,以适应免费开放后不同层次观摩人群的需要。美术馆则根据全国重点美术馆评估专家意见,将南二楼4号和5号展厅合并改造,二楼和三楼的6号和7号展厅上下打通,合并成一个大展厅,使变得更加合理、方便。在南楼走廊处增加人货两用电梯,方便观众上楼参观的同事又可以搬运大型展品。扩大了藏品库房并改造了卫生间,解决了由于观众人流量增加后厕所蹲位少的矛盾。

二、增加便民措施,改善公共教育。

博物馆和美术馆根据“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健全,服务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的要求,为了保证展品、设施的安全,维护良好的环境及参观秩序,都增加相关人员若干。在大门、主展厅正面及原售票处增设免费开放显著标识、展馆平面示意图、参观须知和其它宣传用标识。免费发放各类展览配套宣传资料,为适应特殊人群尤其是残疾人参观需求增辟了残疾人通道。同时增设了特殊人员休息室和观众寄存箱等。

三、积极举办活动,走进群众中去

为了适应和满足免费开放后社会的需要,两馆在原有展览数量的基础上,每年多加展览十多个,经常举办活动,比如博物馆有常熟市民间收藏交流会,国际博物馆日市民大型鉴宝活动,美术馆每年举办少儿艺术节等,定期面向广大群众,开展各种讲座,并都组织文化下乡活动,向各村镇,农民子弟学校推广文化。

综上所述,经过近几年的整改和努力,常熟博物馆和常熟美术馆在为群众服务的道路上又走的更远了,表面上参观人数都呈上升趋势,在老百姓心中也占据了一定地位,但是存在的不足依然是很明显的。

1.参观人流量分布不均,讲解不吸引群众

同为免费开放的博物馆,人流量不同也是正常的,但是常熟美术馆与常熟博物馆的人流量差距悬殊很大。常熟博物馆现在一年人流量在20万以上(据统计数2007年87403人,2008年116023人,2009年190957人,2010年约20万人,2011年约21万人),重要节假日人流量达到了近万人次。以十一S金周为例,10月1日博物馆一天接待来客8000人左右,而美术馆却只有200个人,相差了四十多倍,这个数据是相当惊人的。在非重大节日,除去团队参观,博物馆一天人流量大约两三百人,而美术馆可能三十个人都没有,这令人很震惊。一个因素固然是地理位置的关系,两者虽同在繁华的市区,但博物馆是紧邻主交通干道北门大街,与图书馆比邻,且建馆将近20年,早被群众所熟知。但是地理位置不是最主要的因素,如图所示:

以最繁华的方塔街和北门大街的十字路口为起点,半径370米内有5个文化局下属单位,博物馆和美术馆都在其中。其实两者之间距离不过三百多米路,且博物馆与图书馆东侧建筑比邻,美术馆则是在图书馆西侧建筑的马路斜对面,距离都不远,为什么会造成如此大的差距?

笔者曾经做过调查,10个人里面10个知道博物馆,却只有3个人知道美术馆,但是这10个人却都知道虞山大戏院(美术馆与虞山大戏院比邻),说明与地理位置关系还是并不大。如何弥补这点不足呢?

我建议要扩大媒体宣传,通过电视台采访和报纸不定期选登展览访谈,同时加强讲解这一块的职能。大部分群众区分不出博物馆和美术馆到底哪里不同,美术馆也是属于博物馆的一种,既然已经参观过博物馆,那美术馆可以不用去了,反正也是书画,博物馆的书画都是古代与近现代大家之作,美术馆那种新派抽象画看不懂,很多老百姓就是这样想的。如何让美术馆引起他们的兴趣这是值得思考的。哪怕宣传再到位,老百姓不理解,就不会走进去欣赏的。比如在2010年1月28日,常熟美术馆举办过中国美术馆藏路德维希捐赠美术作品展,这是一个大型展览了,常熟电视台也进行了宣传。尤其是当时的2号展览厅,展品相当有分量。包括了巴伯洛・毕加索的代表作《带鸟的步兵》和《花瓶边的男人和女人,半身像》c价值以千万计,加上展厅里其他的名作,无论从艺术角度还是经济角度,都是无与伦比的。但除了开幕式以及头几天组织的领导和学生参观外,其余剩下来的长达两个多月的展期,参观者寥寥无几。很多人甚至已经走进展厅了,但是一看是抽象画,马上转身就走。而后来这个展览巡回至上海展出的时候,新闻里报道,禁戒线拦到2米开外,人群不断挤入,连门都被挤坏了。为什么上海的观众如此热情?我们这是县级城市,观众的思想没有上海那样更为活跃开放和包容,但是根深蒂固的审美观固然难以改变,我们却可以通过讲解的方式去吸引他们,让他们去了解这幅画的时代背景,这个作者当时的情况。再举例,2012年8月18日举办的文化部2012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决澜长歌――庞薰栗艺术回顾展,邀请了很多学生来参观,虽然不是抽象画,但是有很多传统图案展以及海报设计,学生们往往瞟了一眼就走了,我改变了原有的讲解方式,不再着重描述画中画的是什么,怎么去画的,而是着重讲述这幅画背后的故事。简简单单一张庞薰栗在法国留学时的自画像,背后却是求学的他在穷困潦倒之时宁可不受法国贵族的高薪诱惑也要坚持自己创作初衷的爱国情怀,这样结合着当时的背影和人物的自传一起讲解,原本2秒钟的随意一看立刻便变得丰富起来。枯燥的传统图案则将它们的原型结合着中国神话故事来讲述,便变得立体了起来,如此讲解效果出奇的好,学生们格外热情高涨。这样的讲解不会高深晦涩,让观众一听即懂,而且不仅听得懂,还产生观看的热情与兴趣,这才是立足于群众的角度去思考,能够吸引他们,真正的让群众靠近美术馆,让美术馆走进群众中去。我建议美术馆应该多配备讲解员,并且要进行定期培训,只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才能在每一个展览面向大众的时候,做到更好的服务于民。

2.媒体设备陈旧,数字化应用不广泛

打开博物馆和美术馆的网站,都可以发现一个问题,就是更新不够快,比如博物馆,群众论文最新发表的是2015年的3月份的,美术馆培训那一块,育才画室早就搬走了,但是还挂在网站上,这些都容易误导群众,现代人的生活都离不开网络,如果要去一个地方参观游玩,都会上网查看一下,所以及时更新数据是很重要的。

现在是信息化时代,随着智能化手机的广大运用,微信,微博等实时交流软件的流行,信息数据的交流不再是网站的专用。很多公共机构都建立了微信、微博平台,在网络中与群众交流,及时汇报最新动态,帮老百姓解决一些困扰。光有微信、微博平台还不足够,这点上我们可以结合西安交通大学的图书馆和上海图书馆的经验,前者是向观众外借IPAD电子书,后者是通过开发了手机客户端来传播文化。我们可以两者结合,安卓和苹果的手机客户端软件,但不局限于查询,可以附最新的展览,不仅仅是简介。原先我们也会在网站上展览简介和几张图片,现在可以将整个展览所有的图片细节都上传到客户端,这样不能前往参观的观众也可以通过手机随时随地观看,既满足了普通观众观赏的欲望,也给真正的艺术爱好者提供了便利,对于他们来说是不会满足于图片的,肯定会亲自前往。

博物馆大部分展厅都运用了多媒体技术,“玉器厅多媒体查播分离系统”、“明清书画厅多媒体展台系统”、“瓷器厅多媒体投影展示系统”以及“瓷器厅裸眼三维影像展台”等,大厅配备了网站触摸屏以及双语音导览机,这些设配都是观众了解常熟博物馆的一个重要窗口。美术馆则在大门口设置了大屏幕播放最新的展览预告和简介,大厅也设置了美术馆网站触摸屏,根据展览的调整,会在展厅布置电视机播放纪录片等多种形式的多媒体宣传,来向群众展示自己。但是这些设备是否得到很好的运用呢?触摸屏的媒体设备大多都已经陈旧老化,不灵敏,对于观众不能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建议更新设备,修复损坏的机器,增添人工语音导游。现代社会的信息发展越来越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是不可阻挡的进化路程,只有将源远流长的艺术文化与之相结合,才能不被群众所遗忘。

以上图为例,以方塔街和北门大街的十字路口为起点的这个圈完全符合国家提出的十分钟文化圈的理念,步行十分钟内都可以到达的地方,除去古琴艺术馆和翁同纪念馆由于是古建筑的原因暂且不能实施免费开放,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都是公益性质免费开放的文化机构,如何能够将部分资源整合起来,相比会给群众带来更大的便利。比如,在博物馆看到一幅陆俨少山水画,相当喜欢,可惜只有一幅画,意犹未尽,观摩得不尽兴。但观众却不知道美术馆的馆藏展览中也有一幅陆俨少的山水画,同时图书馆里又有陆俨少的画册集。如果能够将这三条信息通过数字媒体的方式结合起来,实现馆与馆之间的资源共享,相互挂钩,就可以尽最大程度的帮助让观众获得便利。

第10篇

【关键词】 群众文化 现状 建议

总书记在十报告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并强调三个贴近,即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贴近群众,是文化发展的核心力量和源泉,也指明了群众文化这一文化形态的重要性。以下就河南省林州市群众文化发展状况作出分析。

一、基本情况

林州是红旗渠的故乡,是红旗渠精神的发祥地,改革开放以来,林州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以二十世纪60年代修建红旗渠、80年展建筑业、90年代以来大力发展工商业为标志,谱写了“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创业三部曲,并孕育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成为激励全市上下干事创业的强大精神动力,促进了林州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长足发展。林州已逐步发展成为建筑之乡、旅游胜地和投资创业的热土。以快速发展的经济为强大后盾,百姓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休闲时间增多,群众文化在普及度和参与度上亦明显提升,表现如下。

一是自发性增强,以“片区”形式带动整体。在城区和农村的广场,越来越多的群众舞蹈队,秧歌队和合唱团出现,并定期排练,参与人群从老年中年到青年少年都有涵盖,配以逐步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形成一道亮丽的“广场文化色彩”;此外,群众带头自发创作编排《村长的西装》等文艺节目20余个。政府文化部门也正是看到群众这一高涨的热情和越加广泛的活动范围,给予其大力支持,以2008年为例,由市委宣传部、文化局联合主办的“欢乐中原”广场文化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二是形式多样性增强,体系化逐渐形成。近年,市文化部门加大群众文化发展力度,多次牵头组织戏曲、图书、电影“三下乡”活动,把党的方针政策、党的温暖、党的关怀送到人民群众中去,进一步拉近了党与群众之间的距离,密切了党群关系。市文化部门坚持从娃娃抓起,与教育结合的原则,举办了由文化馆、林州书画协会主办的林州市国家级、省级两级会员书画展和由文化馆组织的“万家福”杯少儿书画赛,充分展示了我市书法艺术水平。此外图书馆新建公路局、气象局、城建局等3个送书网点,新购图书8000册,新发展市直十小和亚林学校2个校园图书室;初步确定了每个乡镇3-4个村的文化大院扶持建设对象;采取免费阅览、图书流动服务、送书上门、开展读者活动等措施,扩大读者队伍。

三是交流与学习增强,面向优秀学先进。在市、区一级有艺术馆、文化宫、青少年宫,县有文化馆,乡有文化站等群众文化机构,正是这样一支有组织有活力的人才队伍,让城区和农村的群众文化搭建起了互相交流和学习的平台。在城区,林州市剧院积极引进演出团体来林演出,2008年上半年各种演出宣传共计200余场次,并组织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观看学习。电影公司也深入到农村、社区、学校、厂矿,放映电影160余场,广场公益性放映30场,既促进交流,也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二、存在问题

近些年,人民群众的大力参与和市政府有关文化部门的大力推动都使得林州市的群众文化发展有了瞩目的成绩,但同时,在发展形式和思路上还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城区和农村尚存在较明显的差距。2002年,林州市下辖17个乡(镇),4个街道办事处,546个行政村、25个居民委员会,97.75万口人。农村区域广大,农业人口众多的状况使得农村地区在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活动形式和范围等方面都受到一定限制。很多下辖村庄的群众,活动场地和设备明显缺乏;此外,图书馆,文化宫等的建设也不到位,一定程度上满足不了文化发展多样性的需求。

二是文化建设队伍人才缺失。推动文化发展的核心源泉是人才,尤其是群众文化,需要有组织地引导才能实现可持续性。但目前遇到以下几点问题:一是群众文化人才结构失调。以年龄因素来说,市区和乡镇很多负责文化建设的部门都是工作长达十年以上的老同志在推动,新生力量严重缺乏,文化的新鲜血液注入不够,工作积极性欠缺。二是群众文化干部流失。目前,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工作人员待遇水平不高,难以用事业留住人才,也难以保证干部在个人素质和文化修养方面能无后顾之忧,做到提升自我。

三是文化自主创造力不足。群众文化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喜闻乐见”和“生活化”的特点,这是必须坚持的原则,但人才的不足和缺乏专业引导,一定程度上导致创造力的缺乏。以上文中提到的广场文化为例,参与人群中老年人居多,绝大多数时候是重复活动为主,而书法,阅读等只是在少部分人中惠及,就长远来看,难免出现单调和失衡的可能。

三、几点建议

群众文化建设是推动整体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升的重要因素,针对上述几个问题,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进一步明确政府职能,加大文化建设支持力度。政府文化部门是群众文化发展最直接最有力的“推手”,尤其在文化设施和环境的改进方面,政府应提高打造软实力的意识,与推动农村城镇化的步子相结合,不断完善农村和偏远山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发展群众文化的宣传工作,为老百姓休闲娱乐提供好硬件。近期,市政府新规划出位于陵阳镇的洹河公园,在布局上,公园北部为市政广场,整体设计庄重大气,景观树阵、标志雕塑等点缀其间,增添几分幽雅,南部规划为休闲公园,依水茶楼、游乐园、休闲长廊等将为居民提供良好休闲娱乐场所。更多这样设施的完成将为群众文化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是进一步抓好文化队伍建设。一方面予以政策倾斜,努力提高文化工作人员的待遇,解除人才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提高队伍素质,要坚持“真材实学带好头”,通过定期培训,到省级优秀文化建设城市学习和引进外部优秀人才等方式,提高现有水平,打造一支高质量,高水准的文化骨干队伍。

三是多样并进,增强文化的创造力与特色。除了广场秧歌,合唱与舞蹈外,太极拳,绘画,摄影都是丰富群众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源于生活,群众文化更是如此。要广泛招贤纳士,为有特长有想法的群众搭建展示平台,鼓励带头创新。2007年,由市文化局牵头,召集人才自行创作编排的大型现代豫剧《好人许东仓》于10月29日在林州剧院向安阳市及本市领导汇报演出取得圆满成功,这是实现群众文化多样性与可持续性的良好开端。此外,可立足于红旗渠精神这一林州人民的精神源泉,将群众文化发展与弘扬地区精神相结合,采取电视剧,诗歌等形式,把伟大的红旗渠精神通过更多的群众传递展现出来,实现提高精神面貌与强健体魄,休闲娱乐两不误。

百万儿女爱太行,群众文化兴林州。红旗渠故乡的儿女会以更加昂扬的面貌,更加饱满的热情发展群众文化,建设更加富强优美,活力四射的新林州!

参考文献:

[1] 冯梦琳,对群众文化在建设过程中常见问题的思考[J].群文天地,2011年16期.

[2] 路选萍.新时期群众文化队伍建设的思考[J].大众文艺,2011年15期.

[3] 王春杰.努力推进群众文化的发展和繁荣[J].中国经济快讯,2002年31期.

[4] 谭玉岐.都市城区群众文化长效发展新论[A].不老的长江――第二届长江沿岸城市群众文化发展论坛论文选[C].2001年.

[5] 吕殿增.基层群众文化干部队伍的建设之我见[A],文化研究论坛[C].2011年.

第11篇

平遥古城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遗成功之后,平遥古城凭借其独特的文化魅力,群众文化活动日益繁荣。如何以平遥古城为例,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对群众文化工作提出了更多、更高、更新的要求。本文主要结合实例对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进行阐述。

关键词:

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创新

群众文化是一种面向群众的文化。在群众文化活动过程中,群众通过主动参与,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自我教育,陶冶情操,获得美的享受。在我国进入新常态的大环境下,如何开展好群众文化活动,是一个大课题。

一、创新群众文化活动的成功范例

平遥古城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11年10月1日,平遥县由县长亲自扮演“县太爷”,领衔主演“古城风韵”迎宾仪式,成为山西2011年群众文化活动的最大热点。回顾平遥古城从1997年申遗成功后的群众文化活动,走过了一个从感性到理性、从单一到丰富的路程。对此,有必要作一番回顾和反思。

1.开始起步: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创立于2001年的平遥国际摄影大展,迄今已连续成功举办了十五届,成为国际最大、国内最为知名的摄影节庆活动。通过摄影大展,平遥古城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的轰动效应,借助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平遥古城的群众文化活动的影响力和带动性日益增强。[1]

2.彰显特色:平遥中国年。平遥中国年是平遥古城继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之后打造的又一大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品牌。这一活动于2006年一经推出,就得到了、中央文明办的高度关注。2009年,中央文明办把平遥中国年活动纳入“我们的节日•春节”主题系列文化活动之中。

3.拓展延伸:梨花旅游节。平遥县从2011年开始,成功策划、举办了襄垣乡梨花旅游节和采摘节,在发展乡村群众文化活动方面进行了成功探索。

4.推陈出新:“晋商神韵”常态化系列文化活动。平遥县于2012年推出了以“晋商神韵”为主题的常态化系列文化活动。这些文化活动通过挖掘、整理具有地域特征的文化元素,让中外游客感受和体验了穿越历史时空的平遥晋商盛景。[2]

二、创新群众文化活动的困难问题

尽管以平遥为代表的一些地方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不少地方的基层文化活动仍存在差距与不足。

1.基层群众文化活动设备设施陈旧。在一些地方,地方政府不重视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不少基层文化站或者文化馆处于闲置状态,很多文化设施长期得不到维护,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有序开展。[3]

2.基层群众文化专业人才队伍缺失。不少地方缺乏专业的群众文化工作人才,很多基层文化部门出现了人才流失现象,导致了基层文化专业人才缺失。

3.部分地区群众文化工作难以开展。在部分经济相对落后的地方,群众文化活动投入不足,阻碍了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

4.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内容过于单一。群众文化片面注重活动的娱乐性和休闲性,忽略了创造性和发展性。

5.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政策引导不够。大多数地方对支持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激励政策研究得不深,领会得不透,指导群众文化活动的能力有待提升。

三、创新群众文化活动的对策措施

开展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活动过程中既需要调动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也需要营造宽松的社会环境,出台鲜明的引导政策,才能让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1.以地域传统文化为特色,着力地方传统文化活动的保护与发展。开展农村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必须根植于地域传统文化这块肥沃的土地,才能确保农村基层群众性文化活动的繁荣发展。

2.以农村基层文化阵地活动为重点,着力农村基层文化活动“日常化”。要依托已逐步普及的村级文化场所,投入更大精力把活动经常性地开展起来,这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目的所在。

3.以农村文艺人才培训为抓手,着力农村业余文艺团队建设。要鼓励地方文化馆立足农村基层,以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培训班为载体,积极培养农村基层业余文艺人才,有效缓解文化人才少的困难,促进基层群众性文化活动的普遍开展。

4.以群众文化品牌活动为平台,着力农村基层文化活动“制度化”。要根据各地的特点和优势,积极培育“一乡一品”“一村一品”品牌文化活动,打造属于农民群众自己的文化大餐,让农村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成为常态,形成制度化。做好新常态下的基层群众文化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全社会要不断创新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方法,充分发挥出群众文化活动的功能与作用,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推动我国的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

作者:任云仙 单位:平遥县文化馆

参考文献:

[1]李非忠.中国平遥摄影大展十年纪事[M].太原:山西出版传媒集团、三晋出版社,2010:475-501.

[2]平遥县汇博广播影视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晋商神韵•国画古城大型演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R].2011.

第12篇

一、抓规划,促长远发展。

今年年初,修改完善了《__市文化事业发展规划》。确立了我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发展思路、发展重点、主要任务、保障措施,为我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抓项目,促整体发展。今年以来,市文化局坚持以抓龙头项目带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路,不断加强与各部门的协调配合。通过各方努力、积极筹备,极力促成了市图书馆新馆建设这一重点文化建设项目的实施。

三、抓调研,促深度发展。为深入了解农村文化发展的现实情况,更好地推动和促进我市农村文化发展,今年上半年,市文化馆组织力量对全市农村文化设施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通过调研,进一步掌握了农村文化发展的具体情况。同时,为促进全市文化旅游业的发展,通过参与市委办的课题调研;走访临近县市;形成了5000字的《关于我市文化旅游现状的思考》调研论文。

四、抓合作,促品牌挖掘。

上半年,我局通过市民论坛文化知识课堂这一平台,与电视台合作,重点策划了《孟姜女民俗文化讲座》、《品读__文物》、《车胤文化导读》、《文化旅游在__》四大讲座活动,现已制作出第一期节目。与外侨旅办密切合作,通过深入挖掘地方文化旅游资源,筹备拍摄专题片《文化旅游在__》,为__文化旅游一日行的早日实现服务导向。

五、抓活动,促事业建设。

文化事业的繁荣和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各种文化活动的支撑和推动。上半年,市文化局以节庆日活动为契机,组织开展工作和各类文艺活动。

一是节庆活动多姿多彩。年初,春节系列文化活动拉开节庆活动序幕,20__年党政军民春节文艺晚会、民间龙狮舞拜年表演、灯谜一条街活动,丰富了我市春节期间市民的文艺生活。

二是围绕企事业、机关单位宣传活动(如总工会的5.1演出、城管局的节目调演、职教集团的节目创编等)开展的节目创编或调演活动。4.23日市图书馆开展了世界读书日街头阅活动,5.18世界博物馆日的开馆活动均得到市民好评。

三是实施惠民工程。市民论坛文化知识课堂的组织实施,免费数码电影放映、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97个基层网点的设备配套、15个农家书屋各类图书的计划配送等奉献给了城乡人民丰富的精神食粮。

四是拓宽服务渠道,走市场化路子。市青年艺术团3月份印制了500份精美的宣传册,深入到学校、厂矿、机关、乡镇发放,推介宣传艺术团取得的艺术成果,利用舞台形象宣传各行各业新风新貌。为李家铺乡、职教集团、总工会等单位进行节目创编演出;打造排练精品音乐剧《囊萤照读》参加《沅澧风情》大型演出,为演出市场的定位夯实了基础。

五是整章建制,规范执法。坚持以依法行政为手段,以规范管理为重点,以促进发展为主题,以诚信服务为主线,认真管好管活文化市场,强力查处违规网吧和取缔违规经营户。经初步摸底,全市现拥有正规网吧城区经营户48家,印刷业4家,打字复印店17 家,书刊音像店12家,卡拉ok等歌舞娱乐场所27家,并重新建立台帐,跟踪服务,动员其成立行业协会组织,以协会工作促产业发展。

通过这些举措,使文化市场、文博、图书、电影、演出均得到向前发展,进一步带动了市场的培植和产业氛围逐渐形成。

六、下一步工作打算

1、全力推进我市文化产业项目的整合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