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学校智慧教育建设

学校智慧教育建设

时间:2023-09-04 16:55:2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学校智慧教育建设,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学校智慧教育建设

第1篇

关键词 智慧校园;未来教室;网络学习

中图分类号:TP393.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7-0068-03

1 前言

“智慧校园”的概念自诞生之日起,便备受关注,成为近年来教育信息化工作中一个使用率较高的关键词。在教育信息化报刊中,我们常可看到有关“智慧校园”研讨方面的文章。部分经济发达地区更将建设“智慧校园”工作列入到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中。然而,在中小学校建设“智慧校园”可行吗?“智慧校园”切合现行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吗?人们对此却没有提出过任何质疑。笔者认为必须理性看待中小学校建设“智慧校园”问题。

2 “智慧校园”符合中小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吗

我们先来看看“智慧校园”的原始定义。2010年浙江大学提出了智慧校园的理念是:无处不在的网络学习、融合创新的网络科研、透明高效的校务治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方便周到的校园生活[1]。根据以上“智慧校园”的理念,“智慧校园”有五个特点,分别是:无处不在的网络学习、融合创新的网络科研、透明高效的校务治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方便周到的校园生活。根据上述,笔者认为,“智慧校园”不完全切合目前中小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以下笔者从“智慧校园”定义的五个方面对照现行中小学校的现实情况来具体分析。

“无处不在的网络学习”对于现行中小学生来说现实意义有多大 “网络学习”是中小学校主流的学习方式吗?这是我们要提出来进行探讨的第一个问题。笔者认为,就目前中小学校的现实情况来看,“网络学生”不是中小学校学生学习的主流形式。

1)学生要进行“网络学习”,具有学习终端是先决条件。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小学校难以为学生解决用于“网络学习”的学习终端问题,“电子书包”曾作为学生“网络学习”的终端设备在全国部分地区进行试点,但存争议[2]。

2)由于中小学生缺乏对网络知识进行判别的能力,在浩繁的网络环境中容易误入歧途,因此,现在大部分学校都限制中小学生在校读书时上网浏览网页。

3)书写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每个学段对学生书写都有明确的要求,如第二学段(3~4年级)在“识字与写字”中明确指出:“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因此,中小学生的学习主要还是以传统课堂的学习媒体为主,而“网络学习”只是一种辅助的学习手段。既然“网络学习”不是主流的学习形式,那么,我们在现行中小学校创造“无处不在的网络学习”环境便缺乏其应有的现实意义。

现行的中小学校需要“融合创新的网络科研”吗 对于中小学生来说,“融合创新的网络科研”显然不是学生在学校读书重要的任务,所以,校园“融合创新的网络科研”对于现行的中小学生来说没有任何实际的意义。那么对于现行的中小学教师来说,“融合创新的网络科研”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又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据了解,我国现行中小学校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的教师通常每周要上12节课或以上,平均每天有两节课或以上,上完课后还要备课、做课件、批改作业,有的教师还要兼任班主任,因此,对于中小学校教师来说,每天工作时间主要用于做好这些常规的教学工作上,科研不是中小学校工作的重点。所以,对于现行的中小学校来说,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融合创新的网络科研”总体的需求不大。

现行中小学校对“透明高效的校务治理”有怎样的需求 从校务管理上讲,现行中小学校的“校园一卡通”,集出入证(身份认证)、门禁、学生证、工作证(教师)、停车卡、借书证、校园消费等功能于一卡,大大提高了卡的使用效率,得到广大师生的普遍认可。“透明高效的校务治理”包含其他高深的应用,但从中小学校以学生为主体的层面上讲,中小学校对此的需求不是十分迫切。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不是“智慧校园”的专有特质 “校园文化”是学校办学特色的体现,现行大部分学校从校园的布局、文化氛围的创设到色调的选择等,都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进行设计,为师生员工创设一个特色氛围,达到激发师生开拓进取的精神,培养师生积极向上的情操,促进师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因此,“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是办学过程中形成的,是学校建设的重要内容及所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并非构成“智慧校园”的要件。

“方便周到的校园生活”对中小学校师生有必要吗 显然,“学习生活”是学生“校园生活”主要的内涵。在学校中,学校往往要求学生集中精力于学习生活,与之无关的少做或不做,不要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部分中小学校(特别是小学)不提供住宿或学生午餐,学生放学后便回家,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校园生活”的需求其实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现行中小学校的教师来说,学校要求教师集中精力做好本职工作,因此,从现行学校的现状上讲,“方便周到的校园生活”失去其应有的必要意义。

综上所述,原始定义下的“智慧校园”与现行中小学教学实际有较大的偏差,因此,可以说目前在中小学校广泛建设“智慧校园”不切合现行中小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

3 中小学生生活在假想的“智慧校园”中,状况将会如何

以上从现行中小学校教师与学生的现状说明了所谓“智慧校园”不切合现行中小学校实际的问题。以下设想一下,中小学师生如果生活在“智慧校园”中将会是怎么样?

中小学校能按照“未来教室”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吗 “未来教室”是现行“智慧校园”建设方案中用户首先要考虑做的项目。我们先来看看“未来教室”的定义。“‘未来教室’将彻底颠覆学生、家长对传统教室的想象。在这个教室里,最大的变化是没有黑板,也没有粉笔,更没有教科书,只有一个像超大屏幕的电子白板,老师的手轻轻一指,所有的教程就以图文并茂、声像结合的形式出现在学生的眼前。而学生也不再需要背着几公斤重的书包,只要随手拎一个‘电子书包’即可轻松上课,电子书包里装满了生动有趣的互动教材,能在上面直接做好作业并提交,也能在上面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它就是一个专用的学习PAD。”[3]

以上关于“未来教室”的描述语言人们看后非常受吸引,在这种环境中,学生的学习生活似乎非常轻松愉快,但仔细思考会发现,这种完全以信息化设备为工具的学习环境无论是对于教师还是学生的学习,都将面临极大新的挑战,问题不是专家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回头再看看“未来教室”中关于学生学习的描述:“学生也不再需要背着几公斤重的书包,只要随手拎一个‘电子书包’即可轻松上课,电子书包里装满了生动有趣的互动教材,能在上面直接做好作业并提交”,可见,学生在“未来教室”的学习时,“电子书包”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核心的媒体。笔者认为,“电子书包”可以保存大量的学习资源,但“电子书包”书写功能是无法取代现行用笔在笔记本上书写的功能的。

理论上讲,学生可以利用“专用的学习PAD”进行书写,但“电子书包”的书写功能无法达到现实用笔在练习本上书写的效果。第一,“专用的学习PAD”书写显示的效果是电子模拟形成的效果,并不是人真实书写的效果。第二,用“专用的学习PAD”书写,无法达到用练习本书写的大小规格,其实“专用的学习PAD”设计师们只要用PAD书写完整一张象学生练习用单行本大小的文字的就可以清楚看到这些PAD与现实单行本书写效果的区别。第三,学生用“专用的学习PAD”书写,书写速度无法达到用笔在练习本上书写的速度。第四,学生用练习本书写,不存在会因机器故障而无法保存书写文字的问题,但用“专用的学习PAD”,纵然可以达到非常高的稳定性,但死机或出故障是绝对不可避免的,一旦出现这样的异常,学生辛辛苦苦书写的结果将无法保存,严重影响学习的学习效果。

基于以上的原因,笔者认为,从学生书写上讲,“专用的学习PAD”是无法取代学生用作业本做作业的功能的。

由此可见,这种理想化的“未来教室”描绘的校园未来美好蓝图,与现实需求有很大偏差。在中小学校教学工作中,笔与练习本(作业本)是无法用信息化设备取代的,信息化的学习环境只是辅助的教学手段而已。因此,中小学校难以按照“未来教室”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工作。

“智慧校园”中,教师将要承受应用信息技术极大的工作压力 在现行中小学校中,课件是中小学教师上课当然的工具,但在“未来教室”这种教学环境下,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的批改、辅导等常规教学工作都必须完全网上完成,就是说,教师从进入办公室到下班时间,时刻必须对着电脑开展工作,这显然也是脱离实际的。因此,中小学校师生生活在假想的“智慧校园”中,不可能是人们想象的那么轻松和自在,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学生,将必须付出更大的劳动的代价。

4 现行中小学校“智慧校园”建设现状分析

中小学校建设“智慧校园”试点工作启动已多年,那么,目前国内中小学校建设“智慧校园”的工作状况如何呢?最近笔者曾与部分“智慧校园”试点学校主管“智慧校园”建设工作的人员进行过一些交流,大家都觉得建设“智慧校园”的工作比较迷茫,不知道建设“智慧校园”要做什么具体的项目。究其原因,这是由于教育信息化专家只从理论上对“智慧校园”建设工作进行了充分的探讨,但却没有形成具体“智慧校园”建设标准或建设指导意见导致的。

“智慧校园”中的“智慧”是一个信息化含义高深且包罗万象的概念,要让校园具备“智慧”的功能,不是一个项目可以实现的工程,因此,建设“智慧校园”是一个综合而宏大的工程,这样的工作靠中小学校自己的力量去制订试点建设方案,谈何容易?笔者认为,作为一种新型的描绘着美好前景的“智慧校园”要启动试点工作,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必须在有明确具体的建设标准或建设指导意见的前提下进行,但现实却与此相反,专家提出这个概念之后,将建设的超级难题抛给试点学校去完成,凭中小学校的力量能完成这样的综合工程的设计工作吗?据了解,部分经济发达地区为了抢占建设“智慧校园”制高点,在三年前先行在教育经费中为一些“智慧校园”试点学校安排了“智慧校园”建设经费,然而经费下达后,学校却面临“智慧校园”建设项目究竟要建设什么具体内容的困境。现在中小学校“智慧校园”试点工作便凸现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特点。

根据学界的观点,“智慧校园”是“数字校园”发展的必然趋势[4],现在的问题是,我们还没有经历“数字校园”的阶段,就要一步登天进入“智慧校园”建设时代,是否有操之过急的感觉?笔者认为,对于现行的中小学校来说,回归建设“数字化校园”是较切合目前中小学校实际的做法。

5 结语

由于大学生已具备相当的基础知识的基础,因此,笔者认为在大学中建设“智慧校园”较符合大学的实际,但将适合大学教学实际的“智慧校园”移植到中小学校中,这种做法是有疑问的。“智慧校园”的概念出现后,教育信息化行业刮起了一鼓探索“智慧校园”建设标准的热潮。一些公司乘机介入,制订了一个又一个“智慧校园”解决方案与建设方案,为构建虚拟“智慧校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纵观这些建设方案,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单方面站在信息化应用的角度上大胆想象和创新,但却忽略了建设方案是否符合目前我们中小学校教学的实际。由于校园是学校实施教学工作的重要场所,老师和学生是校园服务的主要对象,所以,任何一个“智慧校园”建设标准和解决方案,都必须先进行是否符合现行学校的使用实际情况论证,在确认其符合学校实际后才启动建设工作。总之,我们必须理性看待中小学校建设“智慧校园”问题,避免盲目投资建设脱离现实的“智慧校园”造成浪费国家教育经费的不良后果出现。

参考文献

[1]陈翠珠,黄宇星.基于网络的智慧校园及其系统构建探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2(1):120-124.

[2]刘启达.深圳推广电子书包引发争议[N].深圳特区报,

2013-07-07(3).

[3]杨玛丽,高洁,余佳敏.两岸合作开花结果 智慧校园落户宁波[EB/OL].http://.cn/system/2012/09/08/

第2篇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智慧校园;数字化校园;小区短信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05-1244-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规划纲要》指出,在整个教育结构和教育布局当中,必须把职业教育摆到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到2020年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而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中等职业教育的信息化建设是实现《纲要》中“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的重要步骤之一。中等职业学校是实施中等职业教育的学校,目前共有三类:1)中等专业学校(简称“中专”);2)技工学校(简称“技校”);3)高级职业中学(简称“职业高中”、“职高”)。

中等职业学校从传统校园到建设并建成数字化校园,已经经过了多个阶段及多个层面的研究,在代替了传统校园的纸笔和电教后,数字化校园也完成了计算机化、信息化、网络化的进程建设。随着传感技术、云计算、虚拟化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智慧校园的建设已掀起一股浪潮,改变以往人们传统的生活与工作方式,改善了人与社会的关系。

1 数字化校园的缘起

数字校园是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以网络为基础,从环境、资源、到活动全部数字化,实现网上办公、网上管理和网上服务。它最早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1990年,美国的格林发起了科研项目“信息化校园计划”。1998年,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发表演讲,明确提出“数字地球”的概念,在此之后全世界普遍接受了数字化概念,并引申出“数字城市”、“ 数字校园”等概念。学校在开展教育、科研和管理及对外通讯工作全过程中运用宽带、交互性和专业性的局域网络实现数字化教学和学校办学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

2 智慧校园的内涵与特征

2008年,IBM公司首次提出了“智慧地球”的理念。在“智慧地球”的概念提出后,国内不少学者提出了“智慧校园”的概念和建设思路,西南大学、成都大学等高校都在筹划、实施智慧校园的建设。浙江大学在信息化“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建设一个“令人激动”的智慧校园,这种智慧校园支持无处不在的网络学习、融合创新的网络科研、透明高效的校务治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方便周到的校园生活(吴颖骏,2010)。

在理论研究方面,国内也有不少学者从多个角度对智慧校园的内涵进行了解读。沈洁等在2011年认为,智慧校园是一种将人、设备、环境、资源以及社会因素,在信息化背景下有机整合的一种独特的校园系统,它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以信息的相关性为核心,通过多平台的信息传递手段提供及时的双向交流平台,简单说,就是更智能更智慧的学校;黄荣怀等在2012年认为,智慧校园能感知物理环境,识别学习者的个体特征,提供无缝互通的网络通信,有效支持教学过程,智能决策的开放教育教学环境和便利舒适的生活环境。智慧校园的发展及应用如图1如示:

智慧校园的发展是数字化校园的高端形态,是数字化校园发展的理想追求,也已成为一种共识。然而智慧校园是一个系统工程,国内的中等职业学校一般来说物力有限,要在两者之间找一个切合实际应用的结合点,既能结合中等职业学校财力物力构建一定规模的智慧校园实践项目,又能将学校的智慧校园建设成为市级领先、省内一流的职业教育信息化高地,因此本文准备以本校数字化校园中已部分建成的智能办公管理系统和教学资源建设为突破口,采用小区短信技术,进行智慧校园建设的实践研究,探索智慧校园在中职学校的实践之路。

3 小区短信技术

3.1 小区短信概念

利用手机用户进出特定范围需与交换机交换位置信息的特性,结合目前短消息平台,实现在特定区域范围、特定时间对特定客户群,发送特定服务短信。其原理利用移动信号的信令监测系统监测信令过程,获得手机用户当前的位置信息。小区短信系统主要由信令采集、信令分析、短信业务应用三部分组成。用户从进入小区到收到短信所经历的流程如图2所示:

3.2 小区短信系统流程

1)用户手机进入热点范围,向基站发送信令消息,产生信令过程;2)基站与基站控制器交互用户信令消息;3)基站控制器与移动服务中心交互用户信令消息;4)小区短信系统的信令采集部分从基站控制器与移动服务中心之间采集到原始信令消息,进行信令分析;5)小区短信系统将预先准备的短信写入短信网关;6)短信网关为手机用户下发短信。

3.3 系统功能

在同一个热区同一用户,可控制对其每天发送的信息条数;同一条信息只发给同一个用户一次;系统可控制发送短信频次(如每天或者第月或每周),可控制发送短信时段(如每日早9晚5之间发送);过滤热区常驻人员屏蔽黑名单发送;系统提供用户拒绝接收功能。应用场景:小区短信从业务使用者来看,主要包括政府公益类、行业信息类。

4 中等职业学校内进行智慧校园建设的实践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也属于传统校园的一种,在传统校园教育教学过程中也经历了从电教到数字化的过程,在当前社会都在进行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的进程中,中等职业学校也走到了将要建设智慧校园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如果落伍将会落后一个时代。只有跟上社会信息化的进程,积极构建“智慧型”的校园环境才有可能真正提升校园的信息化水平。因此,我们认为建设智慧校园应遵循以下原则:

1)智慧校园是数字化校园、信息化校园发展的最高阶段。智慧校园的发展是数字化校园发展的理想追求。

2)智慧校园建设时应遵循顶层设计,既可以先完成数字化校园建设,再扩展成为智慧校园,也可以直接进行智慧校园建设,只要作好长期规划,分步实施都能实现建设目标。

3)可以通过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等多种方式进行智慧校园的实践建设,实施跨越校园地理范围、空间范围层面上的智慧校园项目。

4)智慧校园建设依赖于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电信运营商网络设备生产商家的积极参与也是建设中的关键。

以某中等职业学校为例,在智慧校园的实践中,可以逐步建成以下智能网络平台:

1)网络教学平台(教学资源网络);2)科研支撑平台(教学科研网络);3)校务管理平台(智能办公网络);4)校园服务平台(高效接入网络);5)教学管理平台(远程及在线教学网络)。利用数字化校园中已部分建成的智能办公管理系统和教学资源平台,后期在校园内局部建成物联网络,有效获取人、财、物及产、学、研信息,进行资源整合、服务集成,逐渐实现智慧校园中的规范化管理、科学化决策。

实践项目里的智慧图书馆,有信息采集及信息推送两个过程,采用小区短信技术,通过采集手机信息的范围精准控制,建成一个智慧型的图书馆,能够实现手机短信的无目标推送,让每一个走进校园图书馆的读者,接收到最新一期图书简报、新书信息、会议厅、报告厅讲座信息等。具体流程如下:读者进入图书馆这个小区短信范围,产生信令过程,小区短信系统会从这个信令过程中采集到需要的资料进行信令分析,再将它与短信应用部分进行比对,最后由短信网关向用户发出信息。在此过程中,产生三个层面的数据,全面感知层相当于物理层、可靠传递层相当于网络层、智能处理层想当于应用层。读者进行图书馆的范围,就如同进入一个智慧网络,实时采集信息,推送有关数据,再与图书馆里的物联网相联,实现智能化、自动化。如资金容许,可以试点建设智慧实训工厂,采集走进实训工厂的师生手机信号,推送与实训相关的课程及实训场所使用情况等信息。实现智慧化相互交流和相互感知。推而广之,也就可以建设智慧宿舍、智慧餐厅,进而实现智慧校园,智慧信息无处不在。

参考文献:

[1] 宗平,朱洪波,黄刚,许建真. 智慧校园设计方法的研究[J].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15-19+51.

[2] 严大虎,陈明选. 物联网在智慧校园中的应用[J]. 现代教育技术,2011(6):123-125.

[3] 冀翠萍. 智慧校园信息化运行支撑平台的建设[J]. 现代教育技术,2012(1):49-53.

[4] 沈洁,黄宇星. 智慧校园及其构建初探[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1(6):122-125.

[5] 黄荣怀,张进宝,胡永斌,杨俊锋. 智慧校园:数字校园发展的必然趋势[J]. 开放教育研究,2012(4):12-17.

[6] 任斌. 从数字化校园到智慧校园[J]. 福建电脑,2012(9):57-58.

[7] 汪志宏. 智慧校园的服务与应用的案例分析[J]. 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17):55-56.

第3篇

关键词: 互联网+; 智慧校园; 建设模式; 教育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6)10-22-04

Analysis of smart campus construction mode in background of "Internet plus"

Li Xiumin, Shi Haiyan, Wang Xijie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and Management, Binzhou Medical University, Yantai, Shandong 264003,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intelligent campus. It discussed the construction mode of smart campus from the aspects of campus form,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and campus managemen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 the "Internet plus" background of smart campus, through intelligent teaching management and services and hardware facilities, the campus intelligent management has improved much. It effectively reflects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onization, whereas there are still a lot of problems existed in the data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Internet plus; smart campus; construction mode; educational informationization

0 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以及科学进步,人类思想逐步发生改变,创造性的思维深入人心。“互联网+”与校园相结合,促使教育领域改革、教学模式等发生质的改变,校园信息化建设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智慧校园”是指以物联网为基础的智慧化的校园工作、学习和生活一体化环境,以各种应用服务系统为载体,教学、科研、管理和校园生活完全融合[1]。智慧校园的建设包含多个方面,通过云计算、互联网将校园运行中的所有数据结合起来,有效实现高校智能监控和智能识别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智慧校园有三个核心特征:一是提供个性化服务,实现智能化服务平台及智能感知功能,二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实现信息服务与校园各应用领域相结合,三是在个性化定制服务基础上,为学校与外部世界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和相互感知的接口[2]。智慧校园是高校信息技术的一种较高的形式,将学校的物理空间和数字空间有机的结合起来,为师生建立智能化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实现以人为本的个性化服务[3]。

“互联网+”是指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因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功能,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于经济社会各领域当中,提高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4]。

教育领域所衍生出的智慧校园是校园发展的新模式,“互联网+”的产生将推动智能生活的发展,智慧管理、智慧教学与智慧服务将是现代化校园新的发展方向。利用校园的智慧化管理来分析、研究、解决生活中所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这种创新管理将是未来校园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1 国内外智慧校园研究现状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信息技术飞速发展,高等教育的形态也逐步发生改变,“互联网+”行动计划[4]的提出,更进一步加快了智慧化的建设,拓宽了教育领域对于智慧校园的认识,智慧校园也将是教育领域发展过程中的高级形态,也是高校信息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浙江大学很早就提出了智慧校园建设方案,并开始研究和建设,给出了智慧校园的概念[5]。上海交通大学在云计算基础上创建智慧校园图书馆。江南大学、南京邮电大学采用一卡通管理服务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这些高校都对智慧校园建设作了各种探索。

国内很多学者已经对智慧校园相关的概念等进行了研究。黄怀柔教授认为前期的数字校园思想虽然先进但有很多不足之处,而智慧校园理念恰好弥补了它的缺陷,将为高校提供更高质量的教学和管理服务。陈翠珠教授的观点是智慧校园应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通过整合、分析评价学校教育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充分挖掘这些数据中潜在的利用价值。沈洁认为应该在物联网基础上把人与物理设施相结合,促进教育教学进一步优化[6]。

国外很多大学早已实行校园数字化管理。加利福尼亚大学采用了较为统一、集成化的管理系统,实现核心业务的动态管理。国外一些学者在智慧校园研究领域也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方案。Talal指出在校园里用一张智能卡可实现多种功能服务,真正做到方便快捷[7]。Michael和其他学者提出的ETHOC系统,重点对虚拟和物理的校园环境要素进行整合,用户可在虚拟世界中体验学校生活。

“互联网+校园”是以互联网为基础,利用现在先进的信息技术,优化教育教学的学习模式,将教育、科研、服务以及生活融为一体的智慧化校园模式。

2 基于互联网+的智慧校园建设模式分析

2.1 校园形态智慧化

很多高校已经建立信息化系统,教育教学、科研工作的展开等都可以在这一平台上得以实现。智慧校园中数据是为整个校园提供个性化服务。每个数据对于他人都可能非常重要,这些数据也将在服务过程中挖掘更大的潜力,创造更多的活力。智慧校园的建设将改变前期以各种系统应用为核心而导致错综复杂、数据混乱的现象,以“数据技术”为核心,也将调整人与系统的关系,促使个性化交互的形成,数据也可高效的为使用者所用,形成智慧校园新的数据形态。

高校信息化发展中,信息技术向数据技术的数据形态的转变需要借助先进的技术条件,技术形态的智慧化非常关键。智慧化的数据形态需要“云”、“网”、“端”的共同支持,三者相结合,促使技术形态的成立。例如2016年杭州采荷第一小学教育集团建立基于三校区的物联网基础架构,利用可视化服务等实现各实物间的联通,同时采用多平台管理并且将数据进行整合,利用云计算对于大量数据进行计算及服务。此外,建立基于手机APP端的移动办公服务功能,实现“微互动”、“微办公”以及“微服务”功能。

2.2 教学模式智慧化

智慧型的师生是未来建设与应用的核心,智慧校园的建设过程中要着重培养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打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界限,用创新性的教学方式进一步培养创新型人才。采荷小学率先在学生社团中开展机器人项目活动,开发了机器人校本课程并在课堂教学中实践运用。通过机器人课程的开展,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形成智慧化教学模式。

2.3 基础设施与资源建设智慧化

在全校教学区域以及大部分公共场所逐步实现无线网络的全面覆盖,校园内进一步实行云计算为基础的虚拟化管理。目前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校园借助VLAN等建立了校园网络安全系统、财务专网等各类校园网络服务,极大地满足了校园信息化发展需求。同时,搭建了校园数字资源管理系统,包括教学资源管理系统、精品课程以及数字图书馆系统,实现教学信息资源的管理[8]。常熟理工学院利用物联网技术在有线和无线网络基础上建立RFID环境,自主研发资产管理系统以及教学管理系统,利用RFID技术开发各类校园应用系统,并且进行测试研究,以促进校园内真正实现物联网为基础的资产管理系统,实现智慧校园的建设。

部分学校开发了在线教学模块,实现在线辅导与评价,教师在线答疑、学生在线做作业和在线测试,全面开展智慧化教学[9]。2015年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已经逐步实现教学资源智慧化,实现了自主学习和在线视频教学等。各院校建立相应的专业教学资源库、课外拓展库、虚拟仿真库,实现智慧教学。

2.4 校园管理与服务智慧化

智慧校园的建设支持数据整合,呈现“一站式”新型服务模式[10]。在互联网基础上综合数据管理,实现高度集中的业务数据交换,为教育教学以及科研提供高质量的服务。2016年北京艾威康携“智慧校园一站式平台”亮相于高教仪器设备展览会,该平台实现了一站式服务功能,包括管理、资源、环境以及服务的全方位智慧化管理。这种服务模式整合校园各项业务所产生的数据,达到数据资源共享效果[11]。

智慧校园建设中合理的数据分析和明智的处理措施将有助于校园的管理[12]。以招生为例,大学在招生中信息部门积极配合学校招生工作,提供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整合,比如关注不同生源地学生入学的绩点、入学成绩与毕业成绩以及最后的毕业去向,对这些统计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对学生从入学、在校学习到毕业工作进行跟踪调查,分析数据,及时做出问题反馈,为招生决策提供依据[13]。

2.5 各模式比较分析

“互联网+”背景下智慧校园相对于数字校园在各方面有很大提升,加快了教育信息化发展进度。从杭州采荷小学、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和北京艾威康的经验看,虽然借助现代化技术手段有效促进智慧校园全面建设,但在不同程度上仍存在缺陷。

杭州采荷小学虽然硬件设施建设到位,但缺少一定的数据规范标准,信息资源不够完善,同时存在一定的管理问题,不能适应时展要求。重庆师范学院各类应用系统建设相对较为齐全,但缺少统一规划,系统集成度不高,信息化人才匮乏。艾威康推出一站式平台,虽然能基本满足智慧校园建设中各类应用系统的需要,但在实施等方面可能还缺少一定的指导。目前各校园对于“智慧校园”这一理念认识仍不够深刻,容易导致过分追求硬件建设,无法真正实现校园智慧化管理。因此,智慧校园的发展需要进一步探索研究,结合教育发展对于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处理,促进校园建设模式的合理化。

3 智慧校园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数据规模不足并且形式单一;重硬轻软,缺少标准化研究;管理体制和教育教学不符合时代要求;缺乏理论层面的指导和对于理论的关注;缺少智慧型人才等[14]。为此,智慧校园建设对策有[15]:①组建大数据库。加大对于非结构化数据的采集存储,开展教学科研以及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实现多平台共享,促使大数据库的建设。②探索数据化标准规范。在各个部门间形成互助互利的交流模式,加强数据流动性,充分发挥数据的价值[16]。③进一步完善校园管理改革机制。对于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所产生的管理不当、效率低等问题加以改善,采用高效智能管理,促进教育教学理念的变革,促进智慧校园的进一步发展。④增强智慧校园相关的理论研究。当然智慧校园目前是比较新的理论,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形成智慧校园所独具特色的建设理论以及设计要求。⑤加强智慧型人才的培养。在智慧化管理与服务的系统中,通过知识管理、在线教育等支撑平台,强化智慧型人才培养[17]。

4 结论

在云计算、物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不断崛起的大背景下,如何有效地整合优化教育信息化资源,为学生、学校构建随时随地交流学习的平台,提供便捷安全、多层次的智能化服务是智慧校园发展的建设目标。智慧校园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为适应高等教育生存和发展的现实需求,进一步改造数字网络,优化教育资源,实现技术融合,推进智慧校园建设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蒋家傅等.基于教育云的智慧校园系统构建[J].现代教育技

术,2013.2:45-46

[2] 于长虹,王运武.智慧校园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教学与

管理,2015.6(321):49-51

[3] 蒋东兴.“云端一体化”高校智慧校园畅想[J].中国教育网络,

2014.1:58-62

[4] 唐斯斯,杨现敏,单志广等.智慧教育与大数据[M].科学出版

社,2015.

[5] 浙江大学.信息化建设[EB/OL].[2016-03-16].http://zuits.

/xxhjs/redir.php?catalog_id=187343.

[6] 胡钦太,郑凯,林南晖.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转型:从“数字校园”

到“智慧校园”[J].中国电化教育,2014.1:35-39

[7] 江林升.数字化教学信息资源库共建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

教育,2011.11:133-136

[8] 刘敏斯,陈少波.大数据时代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研究[J].软件

导刊,2015.14(8):6-8

[9] 蒋东兴,付小龙,袁芳.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智慧校园建设探

讨[J].华东师范大学报:自然科学报,2015.S1:119-125,131

[10] IT168信息化频道.智慧校园平台艾威康“一站式”平台引

关注[EB/OL].[2016-04-27].http:///a2016/

0427/2619/000002619084.shtml

[11] 王燕.智慧校园建设总体架构模型及典型应用分析[J].中国

电化教育,2014.332(5):88-99

[12] 杨文,赵洪光.基于网络技术的智慧型校园应用研究[J].信息

化教学,2015.15(9):117-118

[13] 江桂珍.基于“互联网+”的小学智慧校园建设研究[J].现代

中小学教育,2016.32(4):5-6

[14] 尹合栋,陈军.“互联网+”环境下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

信息化建设构想[J].重庆高教研究,2015.3(6):87-94

[15] 豆俊杰,王强.“互联网+教育”:冰火两重天[N].中国教育报,

2015.5.

[16] 赵国庆.“互联网+教育”机遇、挑战与应用[N].光明日报,

2015.6(14).

第4篇

一、“智慧教育”办学特色的实施背景

“智慧教育”是学校顺应教育改革趋势而提出的个性化发展主题。纵观当今国内基础教育,特色学校创建工作已受到广泛认同和高度重视。所谓“特色学校”,即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又具有独特个性的学校, 而“个性化发展”又是其根本。

一方面,“智慧教育”的“个性化发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而创建特色学校恰恰是对这一要求的贯彻和落实。学校在梳理办学传统脉络的基础上,将“智慧”作为发展的主题,意在创办“智慧”的校园,培养“智慧教师”和“智慧家长”,共同携手培育个性化发展的“智慧学生”。

另一方面,“智慧教育”的“个性化发展”是时展的需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民众对个性化教育的需求更加迫切。在教育发展由数量发展转向内涵提高的新阶段,学校要加大个性化、优质化的特色建设力度。正是基于这些思考,昌岗中路小学才选择通过“智慧教育”培育“智慧”人才,以满足社会发展对多层次、多样化人才的需求。

二、“智慧教育”办学特色的内涵诠释

1.“智慧教育”的解读

说文解字中对“智”做如此解释:从白从亏从知,即追求光明,不满不盈,识者觉也;而“慧”字从心,是智慧在心的体现。田慧生教授在其“智慧”理论研究中指出:“智慧是个体在一定的社会文化、心理背景下,在知R、经验习得的基础上,在知性、理性、情感、实践等多个层面上生发,在教育过程和人生历练中形成的应付社会、自然和人生的一种系统的综合能力。”这为学校开展“智慧教育”带来了启发。学校开展的“智慧教育”是一种让学生通过广泛、丰富的学习、体验、感悟活动,促使学生不断内省和改善心智结构,在学习和生活中采取“适时、适地”的方式获得“个性化”发展,并能帮助他人及社会进步的教育。

2.办学理念:智慧育人,育智慧人

所谓“智慧育人,育智慧人”,即学校运用智慧的教育方法和内容培养智慧的学生。其中,“智慧育人”是育人手段和方法,“育智慧人”是育人目标和方向。学校通过激发教师的教育智慧和家长的教育智慧,共同引领学生全面发展,培养智慧的学生。

3.育人特色:慧心、慧眼、慧行

培养学生的“慧心、慧眼、慧行”,是学校围绕“智慧教育”而提出的育人特色。其中,“慧心”表现为“用心感受真善美”,是指向学生的心灵成长和情感的健全;“慧眼”表现为“善于观察天地人”,是指向学生视野的开阔和思维的发展;“慧行”表现为“走好人生每一步”,是指向学生的人生目标和人生态度。“慧心、慧眼、慧行”是培养“智慧”之才的重要元素,三者间由内至外层层递进,缺一不可,互相作用。

三、“智慧教育”办学特色的实践和探索

1.管理追求“睿智”

“智慧教育”的实施,首先领导者要有远见卓识,对学校的办学目标有深入思考。学校确定了“智慧教育”的办学特色,鲜明地提出了“创建智慧校园,创造幸福人生”的办学目标,倡导“智慧育人,育智慧人”的办学理念。学校领导班子围绕“智慧教育”特色文化,秉承“睿智管理”的理念,整体谋划学校发展。

学校构建开放办学的格局,充分挖掘地缘优势,与周边十多个单位建立共建关系,成为学生们“走出去”的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学校与附近的海珠棋院、海珠区少年宫等单位合作,让高水平的师资“走进来”,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同时,学校和社区、家长们建立起紧密的联系,为“智慧教育”的顺利推进保驾护航。

学校领导班子善于把握发展契机,促使学校跨越式发展。为了让两个校区的师生和家长在文化上有一个逐步认同和融合的过程,学校通过多元校本培训,制订了分层培养计划,开展丰富的校园活动;通过完善师德建设和科研培训制度,从师德、师能两方面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实现了教师在工作、文化上的快速融合。

充分调动家长参与办学的积极性是学校管理的一个主要思路。为了培养“智慧家长”,学校努力办好家长学校,组建家长义工会,不断创新家长学校的组织形式和活动内容,使家长们逐步成为“智慧型家长”,成为学校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2.德育重在“慧心”

一是树立科学的大德育观,将德育工作作为培养智慧学生的重要内容。学校提出“慧心德育”理念,对“智慧学生”实行“慧心、慧眼、慧行”的评价标准。“慧心德育”以系列教育活动为载体,以实践体验感悟为途径,以智慧之星争章为手段,培养学生的德性、悟性,不断推动德育工作的创新发展。

学校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与成长规律,立足善心培养。先后与省内外的四所小学开展长期的 “手拉手”活动,为贫困学生捐赠学习和生活用品,为留守儿童和山区学生开展捐献压岁钱活动;逢年过节都去慰问周边社区特困家庭的学生,到敬老院探访老人,用爱心和善良温暖他人。学校组织的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和体育、艺术、科技节,成为学生学习才干、展现才艺的舞台;不断创新读书活动、廉洁修身活动、走进社区实践活动、雏鹰争章活动,鼓励学生做最好的自己。学校编写的《“智慧之星”雏鹰争章手册》,设计有“慧心”“慧眼”和“慧行”三大类别的雏鹰奖章各11枚,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德育组开发了《智慧城寻宝之旅》读书手册,《廉洁修身》校本教材和《走进社区教师指导手册》,使德育活动生动有趣,效果良好。

二是不断拓展社区和家庭教育资源,把社区变为学生体验教育的社会大课堂。每年聘请几十名校外辅导员,还有五百多名家长报名加入义工队伍。这些辅导员和家长义工协助学校组织各种校内重大活动和手拉手活动,为特色小社团担任辅导工作,参与编辑育儿心得“哺育集”,参与学校办学规划的论证和后勤服务单位的招标,成为学校工作的坚强后盾。

3.构建“智慧课程”

特色课程的体系建设是学校打造“智慧教育”特色文化的核心部分,而“智慧课程”的体系建设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慧心、慧眼、慧行”的培养目标。

“慧心”是要培养学生用心感受社会,用心感受自然的真、善、美,培养他们的包容心、同情心、敬畏心和友爱心,与自我、自然和社会友好共处。“慧心”课程主要包括以校本教材《廉洁修身》为主的修身教育、以职业规划为主要内容的立志教育和以心灵成长为主要内容的爱心教育。

“慧眼”是要教会学生善于观察天、地、人,培养他们的好奇心、观察力、思维力和想象力,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生活和工作。“慧眼”课程包括以校外考察为主要内容,提高学生对社会、自然的认知的课程;以科技、艺术体验为主要内容,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课程;以环境熏陶为主要内容,培养学生国际视野的课程。

“慧行”是要教会学生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培养他们把握好人生目标,为自己的人生负责的能力。“慧行”课程包括指向培养学生智慧学习的内容、指向智慧生活的内容和智慧交往的内容。

4.实施“巧智教学”

在“智慧教育”特色文化的引领下,学校在教学中推行“巧智教学”理念,开展“‘巧智教学’的课堂教学评价”研究,促使学生巧学、会学,善于探索和发现,提升学习智慧。

学校提出的“巧智教学”包含人文性、开放性、生成性和发展性。“四性”教学是教师们教学成果的总结和提炼,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智慧”。“人文性”要求教学关注学生的人文体验,用“育智慧人”的高度设计教学,在传授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关注学生品格、德性及情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慧心”。“开放性”要求教学走出课堂,把生活中鲜活的材料引入课堂,把课堂学习的知识运用于生活,做到学以致用添“慧眼”。“生成性”要求教师亦师亦友,其教学时机与学生的精彩发现激发智慧的火花,在课堂上实现“慧行”。“发展性”要求教师着眼未来,把知识的学习和运用结合起来,把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学习能力。

5.建设“慧美校园”

“慧美校园”是指学校智慧地为师生创造的美好环境,它构建了一整套智慧校园系统,即智慧校园管理系统、高清视频监控系统、多媒体录播系统等,为学校现代化管理提供了保障,成为“慧美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5篇

【本刊讯】2015年9月20日,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在英东会堂举行了《2015年中国智慧学习环境白皮书》会。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院长黄荣怀教授代表项目团队了《2015中国智慧学习环境白皮书》:从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的视角全面解读了智慧学习和智慧学习环境,在国内各行政区域采集基础数据信息,监控智慧学习环境领域发展状态、广泛开展产业调查,通过真实的数据反映了中国智慧学习环境的发展水平。

作为研究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黄荣怀教授提出了中国智慧学习环境发展的十个核心观点,即:(1)信息时代的学习将以智慧学习环境为基本依托。(2)“市民宜居体验”与“城市创新活力”作为智慧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双引擎”。(3)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和社会上教育供给的持续增加,家庭学习、社区学习、企业学习的价值日益凸显,并与学校中的学习一起成为人们终身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4)智慧校园作为数字校园的高端形态,将在校园中为学生提供“数字原住民”应有的智慧学习环境。智慧校园建设应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弥补学校信息化与城市信息化的鸿沟。(5)“云+端”将成为智慧校园的主流形态,而支持服务能力与信息安全是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要突破的瓶颈。(6)新型学习空间将拓展教室的物理空间,打破课堂边界。学生的差异性管理与学习活动设计将成为未来课堂教学关注的重点。(7)交互式电子白板、平板电脑等正逐渐进入课堂。教室环境的设计与优化将成为教育装备、信息化和教研等部门共同研究的重要领域。(8)将智慧学习嵌入企业大学或企业人力资源保障系统,是建设现代企业和提升城市创新活力的基础,将有力促进我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9)移动互联技术、智能机器人技术和“互联网+”战略等正催生“智慧学习”产业,可为学校学习、家庭学习、社区学习、企业学习等提品、技术和服务。(10)“智慧学习”应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既是市民终身学习的有力支撑,也是城市系统“自我进化”的关键特征。发展“智慧学习”既能增强市民宜居体验,也能增强城市创新活力,是一个城市的“智慧”品质。

《白皮书》项目由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牵头立项,由网龙华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资助并参与组织,联合来自高校及科研机构相关领域的近30位专家和学者共同完成。会议主持人透露,北京师范大学即将联合美国新媒体联盟一起打造中国版的地平线报告。

(释 然)

第6篇

现实问题 目前,各地方中小学校已经完成了校园骨干网络建设,应用系统建设也已经基本完成。网络和应用系统为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环境,在教育教学中起到了一定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

1)资源问题。主要表现为资源浪费严重,硬件频繁投资更新,但缺少配套的软件,使得硬件资源闲置浪费,虽然软件资源数量不少,但质量不高。资源共享度低,各单位独立进行软硬件建设,都有自己的服务器和软件资源平台,形成一个个信息资源孤岛,原创以及创新性优质资源匮乏。

2)各级应用系统整合难度大。长期以来,教育信息化建设缺乏可供遵循的统一标准,各个应用系统建设时间有早有晚,导致技术标准、设备类型、产品品牌、协议等方面各不相同。从硬件配备到软件平台开发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兼容性的问题,不利于各级应用系统的整合。

3)网络教学创新模式构建难度大。学校资源孤岛的形成致使网络教学环境封闭,优质的教育信息不能互通,远程的优质课程资源不能共享,难以构建创新的教学环境。大部分软件平台处于封闭状态,无法进行二次开发,使得资源优化整合难度大,人机互动条件不足,让创新学习环境难以构建。

4)办公自动化管理期待加快进程。推进办公自动化,改变以往复杂、低效的手工办公管理方式,创建方便高效节约型办公模式,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迫切需要。

需求分析 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需要稳定高速的网络来支撑,而搭建学生、老师、家长和学校四方信息沟通的平台则是优化教育管理的迫切需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上级资源部门加强宏观统筹与调控,长远规划,建设一套完整、科学、统一的标准体系,然后通过信息门户,为全体师生提供一站式教学业务的整合服务,同时建立规范的数据共享机制,实现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智慧化的校园应该是一个开放性的平台,能够适应学校未来需求变化及使用中进行持续改进,系统维护更加方便。

2 基于“教育云”的智慧校园的建设实施

智慧校园的建设实施遵从统筹规划,统一标准,弹性部署,科学管理,分工合作,共建共享,持续发展,开拓创新的原则。当期业务与长远发展相结合,实现基础网络和信息化服务的平滑升级与扩展。实行“三通两平台,一点一基地”的”3211”建设计划。“三通工程”,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两个平台”即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一点一基地”是确定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区域和学校)和教育信息化师资人员培养培训基地。

设计思路 基于“教育云”服务的智慧校园建设原则是标准、兼容、安全可靠、容易扩展和方便适用,同时做到以人为本、面向服务、信息互通、数据共享。为了满足跨部门的业务管理和信息服务,需要将以管理为核心的传统应用系统,转变为以前端服务为核心,同时以信息资源整合为重点,升级和更新校园局域网,统一管理学校各种信息资源,建立可靠的容灾备份体系,建立基于网络的、开放的、内容丰富的教学媒体资源中心,如图1所示。

实施中遇到的问题

1)缺乏全局统筹规划。一些学校和部门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内涵和意义缺乏足够的认识,建设中只考虑眼前利益,解决当时的、局部的需求,而忽略了长远考虑。应用系统开发平台、数据库和运行环境缺乏统一的长远的整体规划。在实施过程中急功近利思想较严重,“业绩工程”“重建设、轻应用”“重管理、轻服务”倾向仍有存在,使硬件方面重复投资。当产生新的需求时,不能在原有系统上扩展开发,而是需要重新开发,导致软件系统重复建设。

2)技术标准不统一。不同学校,不同业务部门组织定制的标准不同,缺乏有效的系统集成和完整的、统一的校园信息化标准体系。信息数据交换困难,不能共享,不能发挥综合效应,在应用上很难在更高的层次上进行信息处理,形成了信息孤岛。同时,标准的问题导致基础网络在优化及升级方面存在很大的压力。

3)用户权限各自独立。现有的各个应用系统独立管理用户,各系统间用户权限不一致,致使不能单点登录。

4)网络带宽不够。据统计,中小学校出口带宽大多为100兆到校,每天的带宽占有率都接近90%。

5)技术力量薄弱。各学校网络节点、应用系统和服务器数量都有所增长,致使工作量迅速上升,但专职的管理人员没有增加,所以不能满足现有工作任务的需要。

6)信息化应用管理机制不健全。相当一部分学校分管教育信息化的领导不明确,行政职能科室没有落实到位,没有制定相应的信息化应用管理制度,即使制度也难以落实,流于空谈和形式。

顶层设计(图2)

1)信息资源规划。信息资源规划首先要研究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研究并整理学校各部门的职责和主要业务,产生全域业务模型,划分职能域;其次对每个职能域逐一进行业务分析,产生本职能域的用户模型、功能模型和数据模型;最后分析用户行为与管理模式,产生全域用户与权限模型,如图3所示。

2)技术架构规划。技术架构规划要参照本校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制定技术架构实施规划,包括数据库选型、软件架构、操作系统选型以及其他关键技术选型。总体框架包括信息门户层和统一数据层、基础数据层、业务支撑平台层以及业务平台层。

3)环境保障规划。环境保障规划要依据资源规划和技术方案,提出基础环境即网络、存储备份、服务器架构、机房设计、信息安全等保障规划。

建设的主要内容

1)信息标准建设。学校数据总体的规划和组织要依据教育部颁发的《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进行设计,从实际要求出发,制定出《教育信息化数据标准》,作为数据编码的依据和标准,为信息交换、资源共享提供基础规范依据,如图4所示。

2)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一套统一标准的智慧校园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建设模式,分批、分块、分期建设,降低建设初期的一次性投入。有利于解决智慧校园建设中出现的设计不规范、应用不充分、扩展难实现等问题。

3)共享数据中心平台建设。共享数据中心平台不仅是统一的数据资源共享平台,也是各类应用系统间进行数据交换的平台。以《学校信息化数据标准》为依据,建立学校的数据中心平台,实现各个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和共享;确定业务系统与数据中心平台接口的标准规范,以保证业务应用系统在与数据中心平台交换数据时不产生分散数据,如图5所示。

4)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建设。建立电子身份认证系统,实现用户的统一管理与权限控制。身份认证系统通过遵从指定的认证技术规范,将各应用系统中分散的用户信息和权限资源进行统一管理。为用户提供分级权限管理和统一的身份确认。帮助实现智慧校园用户身份的统一认证和单点登录,简化用户访问个应用系统的过程。提高智慧校园应用系统的安全性。

5)教育云服务建设。建立以教师为中心的系列应用系统,实现一站式的教学工作信息化(表1);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能够远程异地学习,实现学生学习的网络信息化系统(表2);建立管理服务公共服务平台。

管理服务公共服务平台,包括系统平台,校园平台,办公平台和门户网站。系统平台负责初始化平台信息,是管理智慧校园的组织机构。校园平台包括新生入学、在校生管理、学生毕业、学生考核、教职工档案、教务管理、成绩管理、库存管理、图书管理、课题管理等,可对不同的模块进行统计分析。办公管理能有效简化办公流程,包括公文发送、会议管理、办公资产管理、办公用户管理、办公费用管理、车辆管理等。门户网站是为方便了解最新校园信息的智慧校园门户。

3 方案优势

数据共享,有效整合 通过数据整合中间件,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实现学校信息有效整合,快速地进行信息整合后,能够及时的通过信息门户,让用户感受到智慧校园的建设成果。

1)共享数据中心数据维护遵循了“一数一源”,“谁产生,谁维护”的原则。

2)各业务系统独立运行,互不影响,某一业务系统故障不会造成对其它系统的影响。

3)通过统一的中间件平台实现数据交换集成,不需要复杂的逐一编写接口,实现简单、容易管理和维护。

4)技术上削弱对各业务系统厂家的技术支持依赖性,可以最大限度的保障各业务部门对新建业务系统厂家的选择权利。业务主管部门有权利选择其相应业务领域最擅长的厂家或自行设计开发,避免因“技术”而产生排他性或垄断。

标准接口,任意接入 通过标准的开发平台和工具,让所有教育教学人员参与到智慧校园建设中来。不断丰富和扩展智慧校园平台的应用,贴近用户需求,满足学校信息化的持续发展。

共享数据中心平台,提供开放接口,支持网页服务等通用标准接口,提高平台的可扩展性;通过后台配置,将应用系统与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对接。使得第三方业务系统的接入不完全依赖于网络环境,为已经没有开发商技术支持的应用系统接入提供解决方案。

资源共享,均衡发展 “教育云”不但能为学校建立覆盖面广泛、层次较深的、资源类型较多的开放教育资源体系,有效化解教育资源信息孤岛难点,还实现了资源整合,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和利用率,使得优质教育资源能够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实现共享。学生在家里就可以进入名师课堂,有效实现教育公平,推动教育教学均衡发展。

及时交流,家校共育 通过智慧校园,家长、老师可以交流教育方法、教学经验,及时发现解决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实现家校共育。

4 预期效果

智慧校园能为各级教育部门管理者随时提供统计信息和管理平台,为教师提供教学信息共享平台,为学生提供下载服务,如图6所示。

管理层效果 基于“教育云”服务的智慧校园打破了目前数字化校园的信息孤岛,为管理者提供了教学、管理等全方位的信息一体化、流程化和智能化服务,可以直接获取教师、学生、班级、年级以及全校的个人或综合管理监测信息。

第7篇

文化是一所学校最值得品味的东西。没有优秀的学校文化,便不会有卓越的学校。现代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最高层面的建设,它引领着学校的各项建设,赋予学校各项建设的文化内涵,提升其品位。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今天,学校的发展,不仅体现在高质量的教育教学上,更体现在富有特色和个性的学校文化建设上。

一、文化引领营造智趣校园

文化引领,以特色强校转变教育发展方式就要让充满智趣、健康优美的学校文化既能给师生创造一个有形而庄重的心理“磁场”,又能在无形中统摄师生的灵魂,具有“润物细无声”的教育魅力。我校一直践行校园是墨香校园,是书香校园,是文化校园,更是创造乐园,在为学生打造一方净土,营造一片天空,提供一块乐园的基础上,努力让校园成为师生生命栖息的家园和放飞生命智慧的乐园。当你踏进中山市实验小学,浓烈的“智趣”气息便扑面而来:学校精心打造校园文化,通过一方石、一处景、一条廊、一块碑的精雕细琢,特色鲜明又富有时代气息的校园已初具规模。当师生徜徉其间,不仅可以净化心灵、醇厚涵养、陶冶情操,还可以拓展视野、启迪智慧、萌动灵感、激发创意。“师生修身长廊”、“生态长廊”、“理想励志长廊”、“科技长廊”等显性文化的创建,昭示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完美结合的无穷魅力;现代化的电脑室、电子阅览室、图书馆和音乐、美术等专业教室都以实用化、个性化、特色化为原则,为学生量身打造,处处体现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如今,浓郁的民族文化、蓬勃的现代气息,洋溢在校园的每个角落,时刻激励着师生静于寻根朔源,勇于挑战未来。

二、文化引领创造智趣课堂

文化引领,以特色强校转变教育发展方式就得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智趣教育,追求的是丰富的课堂情趣生活、灵动的课堂智慧生活。它着力于唤起学生沉睡的情趣,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它关注课堂的动态生成,关注学生智慧与情趣的同生共长,最终达到“轻负高效”的目的。

“智趣课堂”追求的是充满生命活力、人文关怀、问题探究、知识魅力、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智趣课堂”紧紧扣住智慧、智能、智略、生趣、情趣、理趣这六个核心目标与理念,采取凸显前置学习,准确把握学习起点;加强合作探究,切实转变学习方式;倡导实践体验,真切感受学习情趣;注重深度思维,有效发展学习智能;弥漫文化气息,努力提升学习素养这五大操作策略,着眼于开发学生智力、生成学生智慧,情趣与理趣相互交融的课堂;是以智启智,以趣激趣的课堂;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的课堂。智趣课堂是生成智慧的课堂。在智趣课堂的教学情境中,要求富有教育智慧的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流程,增强教与学的互动生成,引领学生认识、辨别、顿悟,不断规整、发现、创新,逐步成长为智慧型的少年。智趣课堂是充盈情趣的课堂。教师要以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为基础,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为目标,激发学生阅读、认知、理解、探索的兴趣,进而碰撞情感和思维的火花,努力创造和谐、民主、主动的教学效果。智趣课堂是充满理趣的课堂。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通过情境创设、思辨研讨等活动,让学生强烈感受到充溢于教材中的审美之趣,促进学生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协同发展。

三、文化引领铸造智趣教师

为了让处在不同阶段的教师都有长足的进步,我校采取“分层培训”。新教师以“为美好的职业生涯奠基”为目的,立足本校、本岗,从工作的第一年起就努力进入一种研究的状态,构建“岗位研修,名师帮带,协同研训,制度管理”的研训模式;青年骨干教师以“向远大的教育理想启航”为目的,构建“定向培养,任务驱动,名师导学,目标管理”的研训模式;名教师培养对象以“向教育家的巅峰迈进”为目的,着力于探索名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的个性化培养方式,构建“学研结合,课题驱动,优势发展,整体提升”的研训模式,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优化、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为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工作绩效,促进学校管理进一步走向科学化、民主化。为教师提供相对规范的工作标准,引导教师进一步规范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学校还制定了《教师绩效综合评价方案》,通过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为分配制度改革提供依据,进一步优化学校管理,推动学校管理科学化、民主化进程。

第8篇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从“上学难”变成了“上好学难”,究其原因,一是社会对教育的期望值更高了;二是优质资源有限且分布不均;三是学校发展千校一面,培养目标千人一面,没有自己的特色和自己的风格,不能给学生多样化的课程选择,制约了学生个体个性化的发展。品牌化,是学校建设新基点,引领每一所学校都办成优质特色学校,为每个孩子的充分发展提供选择,是基础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困局的破题之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品牌化:学校建设新基点”专题所收集的一组文章,由操作性智慧视角切入,既有理性智慧,又有实践案例,深入探讨了“品牌化学校建设”这一现代教育发展主题。

《学校品牌建设的操作性智慧》把教育理论、品牌理论有机融合在一起,提出了学校品牌建设的愿景创意、要素建构及流程设计三大策略体系,为学校品牌建设提供了很好的操作指引。作者依托教育科研专家工作室这个平台,致力于区域推进学校品牌建设,发挥了科研专家工作室的组织、引领、带动和培养功能,体现了主持人较厚实的研究功底,较高的服务基层学校的能力。

六所学校的品牌建设案例展示,从学校品牌核心理念创意、学校品牌愿景创意以用学校品牌建设实践创意。体现了校长们的教育智慧和使命意识,可以说是各成体系。各具特色。概括起来,其三大共性指向值得我们思考:

一是核心办学理念的独特性和合适性。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品牌化学校建设,就要根据实际情况、师生意愿,提出自己的核心力学理念。如布吉高中“扬长教育”,扬人之长引人成功;六约学校“幸福教育”。幸福理念引领一生:新生小学“善本教育”。善使人心灵更纯净,开启人生新生之旅;振新小学“仁爱教育”,以仁润心,用爱化人,以儒学文化之精华,培养具有仁爱之心的仁爱之人,立己达人;德兴小学“和善教育”,和善兴德,德兴和善,和而不同,止于至善;阳光小学“阳光教育”,教育让生命更阳光等,办出了显著特色,体现了各自独特目合适的办学智慧。

二是品牌建设项目的支柱性和体系性。学校品牌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科学创意、规划和设计,学校要围绕培养目标不断开展系列活动,形成自己学校品牌建设的重要支撑架构。如布吉高中形成了德育、科技、艺术、体育四大特色项目;六约学校形成了幸福德育、幸福管理、幸福课堂、幸福文化四大支柱:新生小学日行一善、周记一善、月述一善、季献一善系列活动,形成了三册善本教育实验教材:阳光小学七大举措推进阳光教育品牌建设,等等。

三是品牌建设成效的可达性和促进性。在品牌建设过程中,这几所学校都很好地统一了学校办学思想,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合力。校风、教风、学风优良,实现了学校的内涵发展、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越来越高,形象口碑、社会影响越来越好。

这几所学校品牌建设的成功案例,还带来了—个重大昭示:那就是没有地域优势、没有师资优势、没有生源优势、没有经费优势的学校,同样可以通过学校品牌建设,引领学校实现特色发展、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打造学校独特的教育发展方式。引领师生践行一种有荣誉感、自豪感和归属感的学校生活方式。

品牌化,既是学校发展的新基点,也是学校发展的新视点。学校品牌建设,办好每一所学校,让每一所学校都发展成为特色品牌学校,是社会转型背景下的一种新的学校发展方式。不仅有利于实现教育起点公平,更是实现机会公平和过程公平的重大变革。学校品牌建设需要顶层设计,需要系统建构,需要多学科理论支持,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多方力量的配合,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也是一种组织创新、组合创新、机制创新。是一种新的话语体系。

希望我们的学校都采取品牌发展战略,发挥创意,立志创新,办出各自的特色。为教育实现领跑使命,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承担应有的责任,贡献自己的智慧。

(作者系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第9篇

一、“艺・慧”教育的内涵意蕴

“艺・慧”的“艺”,是对“花草树木”般的学生的精心呵护,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精湛技能,是富于激情与想象力的创造性“树人”实践,是独特而又美丽的智慧教育艺术;“艺・慧”的“慧”,指智慧教育文化背景下,在知性、理性、情感、实践等层面生发的机智与智慧,包括智慧教育、智慧德育、智慧学校、智慧校园、智慧课程、智慧课堂、智慧教学、智慧教研、智慧教师、智慧学生、智慧图书馆等元素。

整而合之,“艺・慧”教育,即致力达到艺术境界的智慧教育,是一种富于知性之美与智慧之美的教育。学校创建“艺・慧”教育品牌,企望全面贯彻“艺・慧”教育理念,使每位教职员工将其内潜于心、外显于表、落实于行,运用独特、美丽、富于想象力、饱含创造性的“艺・慧”教育思想、理念、机制、策略、方式、方法等,创办一所溢满艺术气息与智慧因子的学校,使每个学生逐渐变得优雅、智慧与幸福。

二、“艺・慧”教育的运行机制

创建“艺・慧”教育品牌,学校需结合区域文化与自身文化特色,立足学生个性发展、多元发展、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逐步推进领导机制、文化机制、研究机制、培训机制、考评机制、奖励机制改革,才能确保进入良性发展、持续发展与跨越式发展,使学生在文化陶冶中逐渐优雅、智慧与幸福。

1.领导机制

建立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领导机制,是学校创建“艺・慧”教育品牌的可靠保障。创新领导组织机制,确保责任主体到位;健全督查考评机制,确保责任落实到位;完善奖优罚劣机制,确保工作推进到位。这样,核心领导,统揽全局,议事决策,协调沟通;集体讨论,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科学分工,细化目标,各尽其能,效率提升;各司其职,认真落实,分工合作,步调协同;制度完善,秩序井然,“艺・慧”教育,运作轻松。

2.文化机制

教育因文化而内涵丰富,文化因教育而提升价值。凡是进入教育的文化,都会被认定为优秀的、精粹的、适合的文化。在“艺・慧”教育理念引领下,学校应自觉引入适合发展需要的文化机制。如,建立统一标识的形象设计机制,从理念标识、行为标识到视觉标识,体现出鲜明的文化内涵与办学特色;建立教育素养提升机制,组织广大教职员工学习新思想、新理念、新模式、新方法、新技能、新知识,生成特色文化素养。

3.研究机制

学校需建立“艺・慧”教育、教学、管理研究机制,形成一套日趋成熟、行之有效的教科研体系,打造一支智慧办学、智慧教育、智慧教学、智慧管理、智慧研究的教科研队伍,通过申报省总课题、市大课题、镇小课题、校微课题,科学研究、开发、建设、实施系列特色课程,创造性地解决品牌建设中遇到的问题,致力营建突显文化、艺术、生态、智慧、数字特色的校园,创办以“生”为本、以“学”为根的文化型、艺术型、智慧型学校,生成办学之美、教育之美、教学之美、管理之美、校园之美、教室之美、n堂之美、学生之美、学习之美等。

4.培训机制

实施“艺・慧”教育,需建立规范完善的培训机制,通过校本培训、外出参观、专家引领、学历进修等方式,引领组建一支理念先进、技能精湛、结构合理、合作精诚的教科研团队,脱颖而出一批智慧教育、教学、教研、管理人才,在实践中探索“艺・慧”教育思想与理念、策略与方法,研究与之相匹配的智慧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促进特色教育文化的逐步形成,继而创建智慧学校、构建智慧校园、塑造智慧教师、培育智慧人才。

5.考评机制

践行“艺・慧”教育,学校需树立“凭实绩用干部,从实绩看教师,以实绩论奖惩”的考评理念,把“想工作”“能工作”“会工作”“多工作”“工作好”“工作强”“工作优”作为考核的标准,创建张弛有度、刚柔相济、显潜结合、长远兼顾的考评机制,构建一套体现“艺・慧”教育理念的综合考评体系,做到考评与干部调整、教师奖惩、年度考核一一挂钩,使其真正成为办学的“指挥棒”与“风向标”,引领广大教职员工不断地纯正师表形象、丰富专业素养、激发智慧潜能、焕发工作活力、提升教育品位。

6.奖励机制

创建“艺・慧”教育品牌,学校需做到“褒有根”“贬有据”“制度在先”“奖惩分明”,增强考核的导向与激励功能,使广大教职员工,会工作的有舞台、想工作的有动力、工作强的有地位、工作好的有荣誉、工作差的有压力、不工作的有危机,从而都能以阳光的心态,投入到品牌创建中去,创造出自强不息、生气勃勃、百舸争流、开拓创新的美好局面,创建一所富于文化、艺术、生态、智慧、数字特色的学校,一个弥散着文化氛围、艺术气息与智慧因子的校园。

三、“艺・慧”教育的实施策略

创建“艺・慧”教育品牌,需要完善学校管理体系、创建校园文化体系、重构课程教学体系、升级教研科研体系、健全教师发展体系、更新学生培养体系,致力建设“艺・慧”校园,全方位地引领学生追求优雅、智慧、幸福。

1.完善“艺・慧”学校管理体系

完善“艺・慧”学校管理体系,需用科学化、人文化、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把建章立制的“硬”管理,与人文情怀的“软”管理相结合,不断地凝聚全校师生,提升执行力,使学校的目标计划体系、质量管理体系、业绩考核体系日趋科学规范,教育教学管理的动力系统、实施系统、检查系统、修正系统逐渐高效运转,不断地优化办学理念、办学目标、管理模式、队伍建设、课程结构、育人环境,推动学校良性发展。

2.创建“艺・慧”校园文化体系

创建“艺・慧”校园文化体系,需构建理念系统,围绕核心理念,设计校徽,谱写校歌,拟定校训,制定校风、教风、学风等;构建主题系统,围绕办学主题,设计双语节日文化、课程文化、课堂文化、德育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年级文化、班级文化;构建环境系统,整体规划校园环境,重新命名建筑物、大楼、道路,设计课室、功能室、办公室、阅览室等;构建形象系统,设计文化长廊、艺术长廊、文化名人雕像画像,做好电子屏幕、书籍、画册、卡片、网站、广播站宣传工作等。

3.重构“艺・慧”课程教学体系

学校需成立课程研发小组,从目标、结构、内容、实施、评价等方面,构建与“艺・慧”品牌相适配的课程教学体系。在有效实施基础型课程的同时,全面开展拓展型、综合型、实践型课程。如,设置学科延伸类课程,通过研究、交流、合作、探索、发现、实践、创造,培养学科兴趣生、特长生;设置人文类课程,整合人文学科教师资源,通过中华经典诵读、世界名著导读、人文礼仪讲座、演讲辩论活动等,提升学生人文素养;设置艺体类课程,通过书画创作、音乐欣赏、阳光体育、形体训练等,增强学生身心健康与美的鉴赏能力;设置综合类课程,整合“线”“纸”“泥”等资源,借助“社团”,设计系列“慧心”“慧眼”“慧齿”“慧指”活动等。

4.升级“艺・慧”教研科研体系

学校需升级教科研管理体系,构建多层次、多主体参与的课题研究体系,不断优化研究机制、思路与队伍,积极引领、激励、指导教职员工管理研究、课程开发、教育研究、教学研究、评价研究、教师培训等,增强教科研文化意识,提高教育实践能力与学术研究水平,促进专业发展,从宏观高度到微观层面,贯彻落实“艺・慧”办学理念,为发展提供持续不断的动力与保障,助推品牌打造,形成品牌文化。

5.健全“艺・慧”教师发展体系

健全教师发展体系,学校需通过理念引领、平台推动、制度保障、机制激励、文化提升等方式,使“艺・慧”教育理念深入人心,不断优化工作方式与方法,提升专业发展、教育教学、反思感悟、学习借鉴、教育科研能力。通过打造“教师书屋”,优化学习环境,丰富阅读资源,汲取前沿内容。借助“三名”工程,分层培养提升,发挥辐射作用,促进教师成名。完善奖惩机制,增强激励功能,相关获奖发表,不遗余力庆功。这样,就会逐渐出现“人人科学规划发展,个个描绘美好蓝图”的教育改革局面。

6.更新“艺・慧”学生培养体系

学校应利用创建教育品牌的契机,从目标、理念、内容、方式等方面,着手更新以学生为主体的培养体系,使每一个学生渐渐成为“艺・慧”型孩子。学校可重点进行教育培养机制的创新与发展,凭借德育课程、课堂、社团等教育渠道,依托悦读节、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等系列活动,实现教育体系的连续性、互动性、交叉性、补充性、整合性,创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全方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与行为,使其生命涌动、心灵自由、身心和谐、品性美丽、追求卓越、蓬勃向上、智慧l展、阳光起航。

四、“艺・慧”教育的课程设置

设置“艺・慧”教育课程,需关注课程资源的丰富性、课程体系的开放性、课程结构的整合性、课程设置的灵活性,坚守以“必修课程为主,选修课程为辅”,以“实践课程为体,综合课程为翼”的原则。基础性课程,凸显融合的思想,丰富课程内涵;拓展性课程,注重“综合”与“实践”,关注探索、发现与创新能力。以学科实践活动、专业技能训练、社团兴趣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性、探究性、发现性、综合性学习。

在“艺・慧”教育理念引领下,学校在智慧地实施基础性课程的同时,可围绕学生的语言――言语、逻辑――数理、视觉――空间、身体――动觉、音乐――节奏、交往――交流智、自知――自省、自然――观察等智能,积极构建拓展性课程体系,用特色校本课程串起儿童的七彩生活,激发兴趣与爱好,开发潜能与特长,在文化陶冶中逐渐优雅、智慧、幸福。

五、“艺・慧”教育的课堂特色

“艺・慧”课堂,彰显着教学之美与学习之美,教师用知识、智慧与机智科学地整合课堂,切实有效地引领学生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合作交流、积极发现、开拓创新;“艺・慧”课堂,富于参与性、体验性、合作性、探究性、实践性、整合性、生成性、人文性、审美性、艺术性、思辨性、智慧性;“艺・慧”课堂,学生训练思维、交流语言、发掘潜能、生发智慧。

音乐课,想唱就唱、想奏就奏、想跳就跳;美术课,手工作坊、绘画长廊、整合主题、艺术展墙;体育课,体音整合、体舞整合、体艺整合、体卫整合;电脑课,自主学习、勇于探索、学科整合、小组合作;科学课,教室即展览馆、活动馆、创客室、制作室;语文课,微电影进课堂;英语课,微戏剧展风采;品德课,微表演进社区;综合课,微主题显能力……

一节节“艺・慧”课,以艺启智、以慧健体、以艺养性、以慧树人。广大学生,以艺修身,以慧养心,在文化陶冶中渐渐变得优雅、智慧与幸福。

第10篇

教师队伍建设:智慧与爱的融入

“智爱教育”要求教师研精毕智、潜心以爱。研精毕智,即深钻精研,全力思考;潜心以爱,即全心全意,以爱育人。同时,研精毕智、潜心以爱作为我校教师的教学风尚,是智慧与爱的融入,是教师用“智爱”诠释、实践教育,也是造就一支高水平教师队伍的保障。所以,学校倡导人人做“智爱型”教师,不断创新教育智慧,且具备“四爱”,即爱的情感、爱的行为、爱的能力、爱的艺术。

学校为提升教师团队凝聚力,成立“晒晒我的周幸福”版块;为提升干部队伍引领力,启动“北家讲坛“项目;为给青年教师搭建学习展示的平台,成立青年委员会。学校在团队中深化落实办学理念,强调“智爱精神”,已初步完成“智爱教师团队”建设,并对优秀“智爱团队”予以表彰。

课程建设规划:智慧与爱的体现

体现智慧与爱,形成课程文化,是“智爱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智爱教育”的课程设计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基础上,依据地域特点和教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多学科、有针对性的课程。依据课程规划,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各项学习活动,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并对学科间内容进行整合,使课堂教学高效优化;通过以“数字化校园”为依托的课程――特色电视台,学校将获奖节目、特色节目进行汇编,成为“智爱教育”育人的特色课程。学校还制作了《渔阳探秘》,记录地域文化。

“智爱教育”课程引领课堂继承实验二小“三段式”教学模式,即课前参与―课中研讨―课后延伸,体现开放性,体现大教学观,体现大教育观,并在教学过程中落实实验二小课堂文化――生本、对话、求真、累加,进一步涵养总校办学思想,追求教学工作的精神气象,体会动态发展。

校园文化熏陶:智慧与爱的浸润

“智爱教育”理念着力营建校园文化,通过环境润泽,将每一名师生培育成为兼具怀柔情、首善心的世界人。从国学经典的铃声诵读,到三幢楼名的设计――励耘、文慧、健翔,从一花一木的栽植,到班级书香、教室文化与现代阅览室的建构,处处都是智慧与爱的浸润。

“智爱教育”理念下的校园文化,无论是一条标语、一块雕塑,或者是一面浮雕、一幅图案,均体现智慧的思考、亲切的关怀。尤其在文慧楼分层设计的活动区――“英语角”,别致新颖;“阅读区”,智慧飞扬;“才艺天地”,异彩纷呈;“心灵花园”则是休憩、畅谈的最佳场所。校园文化因智慧与爱的浸润而丰厚,校园文化让学校成为学生向往的地方,成为教师实现人生梦想的地方。

学生全面发展:智慧与爱的培育

我们依据“智爱教育”办学理念,以乐学、向学为准则,以减轻学生过重负担为前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目前,“智爱教育”理念下的学校减负工作已在全市成为典型。我们以“英语嘉年华”“社团节目汇演”等形式进行个人才艺汇报。汇报中,英语情景剧、英文演唱、书法、篆刻等令参观者对学生赞叹不已。

第11篇

上海智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中国专业的教育信息化服务提供商,中国智慧校园的倡导者。通过持之以恒地提升自身能力,不断满足用户需求和提升服务质量,上海智隆在实现与客户的共同成长和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也发展成为中国智慧校园领域技术服务的领航者。

上海智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智隆),是中国专业的教育信息化服务提供商,中国智慧校园的倡导者。

智隆信息是注册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的高新技术企业,注册资本1000万元。上海智隆的整个团队伴随高教行业发展7年,持续专注于教育信息化领域,致力于通过信息技术帮助学校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帮助学校降低运营成本,提升核心竞争力,通过信息化帮助高校由“管理型大学”向“服务型大学”转变。

自成立以来,上海智隆一直秉承“打造教育行业的劳斯莱斯品牌”的经营理念,“尊重客户、尊重员工”的企业文化,坚信自有产品可以为教育行业信息化的提升创造价值。通过持之以恒地提升自身能力,不断满足用户需求和提升服务质量,上海智隆在实现与客户的共同成长和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也发展成为中国智慧校园领域技术服务的领航者。

借鉴国内外大学信息化建设的成功经验,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团队需要精通学校业务,且要持续稳定,才能为高校打造“量身定制”的最佳解决方案,并在实施后取得最佳效果。智隆信息一直高度重视每位客户的价值,积极倡导并推行“适合的,才是有价值的”信息化建设理念,力争为用户建设精品项目,充分满足客户的期望,并在不断完善项目工程。客户满意,才是智隆人的追求。

在高教行业,所谓“标准”的产品很难适应学校的日常管理和业务应用。产品只是基础,各个高校都会有自己的管理方式和使用习惯。作为一家专业的信息化服务企业,上海智隆会根据学校的业务需求及管理模式,为学校专门定制符合实际业务的应用系统。上海智隆深刻理解学校的业务和实际需求,能够为学校提出合理的信息化建议并提供配套服务。

上海智隆不仅提供智慧校园整体解决方案,还为智慧校园建设提供咨询服务。

上海智隆智慧校园的核心基础平台包括智隆统一门户平台、智隆统一身份认证平台、智隆公共数据平台、智隆数据交换平台、智隆校园移动门户。

智隆学生工作综合管理平台包括招生管理系统、数字迎新管理与服务系统、学生工作管理系统、宿舍管理系统、团委管理系统、就业管理与服务系统、离校管理与服务系统、校友服务系统等。

基于这两大平台,上海智隆还开发了智隆综合人事管理系统、智隆综合资产管理平台、智隆后勤管理与服务系统、智隆综合教学管理系统、智隆科研管理系统、智隆继续教育管理综合管理系统、智隆网站群管理系统、智隆模拟实训系统、智隆信息资源综合服务平台,以及智隆校园通、智隆统一支付平台、智隆能效管理平台、智隆校园移动消息平台、智隆城域卡管理服务等智慧应用和智慧教育云。

第12篇

关键词:小学教师;实践智慧;生成路径;生成模式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2)12-0019-03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越来越多的人士认识到教育应该回归实践。唯有教师的实践智慧才能将理念转化为行动,转变当前教育方式,改善教学行为,从而推进课程改革的真正落实。

实践智慧相对于理论智慧而言,是解决实践问题所需要的智慧,体现在教师对个人专业发展的调适,对教育合理性的追求,对当下教育教学情景的感知、辨别与顿悟以及对教育道德品行的彰显,一般表现为在实践经验中形成的才能和谋略,具有实践性、独特性、生成性、缄默性等特点。我们认为:实践智慧既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品质。从教师自我发展上看,实践智慧表现为对自我完善的不懈追求,是教师对美好教育生活执着追求的一种职业生存方式。从教育教学过程而言,实践智慧表现为对知识传授的超越,教师是用自己对人生的体验、对世事的洞见,用激情、灵魂去影响学生。从教育教学方法上看,实践智慧表现为一种教育教学机智,教师面对一些突发的教学事件,恰当的把握教育时机,实施有效教育教学行为。

一、小学教师实践智慧生成的路径

小学教师的发展应该有一条可资借鉴的路径,重视路径、研究路径,无疑对教师智慧生成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倡导学校的行动研究,探索教师实践智慧的生成路径。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校园,为教师实践智慧生成营造环境

校园文化对教师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优秀的校园文化一旦形成,便成为全校教师共有的精神力量和共同遵守的规约,能够促进教师实践智慧的生成。

近几年,我们更加注重内涵发展,挖掘学校传统文化资源,努力构建和谐校园,促进教师形成研究意识,为教师实践智慧的生成营造了良好的环境。首先,我们做到让校园环境熏陶教师。我们重组了学校办学理念,精心构思设计了校园十景,开辟了丰富多彩的班级中队角,努力把文化的触角伸向每一个师生的心灵深处,让师生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滋养教育智慧。其次,我们做到让办学成果感召教师。我们开辟了学校荣誉室、文明单位成果创建室和学生成果展览室,作为对全校师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要阵地,感召每一个马小人。再次,我们做到让学校精神鼓舞教师。我校非常注重精神文明建设,连续十二次蝉联江苏省文明单位和先进集体,在长期教育实践中形成“马小五种精神”,鼓舞全校师生,形成优良的学风、教风和校风,让教师在教育科研中享受成功与幸福,让学生在读书中获得进步与快乐。“智慧带来希望,和谐赢得发展”这句话深深地刻印在每一个马小人心中。

校园文化的打造、校园精神的塑造和全员研究意识的形成已成为我校教师的内在成长动力,不仅把全校教师凝聚在一起,形成一个团结和谐的团队,更重要的是唤醒所有教师潜能,发挥创造力,开发智慧,最终提升理念,进而转化为行动。只有在这样的校园文化氛围中,教师实践智慧才能够得以真正释放。

2.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完善教师专业人格,是教师实践智慧生成的核心

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决定教师为人师表,更应该有道德,更应该具备完善的专业人格。师德是教师身为人师的一种重要专业素养,是教师实践智慧生成的核心。一个教师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份工作,就应该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完善的专业人格,纳悦教师职业,用满腔热情、无私奉献、真诚热爱来从事教育事业,并潜心于教育研究和实践。否则,教师实践智慧的生成也就无从谈起。

近几年来,我们在课题研究中通过梳理师德师风失范行为,组织教师签订《师德师风承诺书》,组织学生及家长测评教师等系列活动,大力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把完善教师专业人格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教师的师德一旦得到学生及家长的认可,人格一旦得到领导及同行的推崇,必将激发其自我发展的内驱力,促进其在工作中不断生成实践智慧。

3.加强教育理论自学,构建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为教师实践智慧生成提供源泉

教育教学理论是教师实践的行动指南。教师要实现由普通教师向教育智者的转变,必须坚持不懈学习教育理论,形成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获取教育的精神营养和能量,才能促进实践智慧的生成。离开了理论的指导,实践智慧生成也就缺乏目标,会变得盲目。

我校地处农村集镇,地理位置相对偏僻,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所以,我们组织课题组教师自己学习教育理论,鼓励教师自学、自研、自我反思和提高,让教师想学、愿学,积极营造学习氛围。为了得到专家和名师的指点,我们除邀请部分专家学者到校指导外,还鼓励教师向校外的教科研专家学者登门拜师,寻求理论指导。学校建立了青年教师研究组,开展“相约周三”校本研修,通过串门沙龙、即兴演讲、网上写作、博客论坛等活动,促进相互交流切磋,引领反思,提高教育理论水平,促进智慧生成。

浓郁的教师自主学习研究氛围催生了教师实践智慧的生成,浸入到教师的思想意识与实践行为中,继而内化为教师的思想和观念,最后呈现出来的就是一种新生的文化力量——克服自身惰性,促使他们参与教育教学实践的热情由消极被动转向积极主动。

4.加强教学研究,探索智慧课堂,是教师实践智慧生成的主战场

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尝试、反思,才能不断地生成教师的实践智慧,教学实践智慧的积淀、升华,才有可能成就智慧型的教师。而课堂作为教师教学的主渠道,理应成为教师实践智慧生成的主战场。

我们结合课题研究,重点组织教师深入课堂教学,积极开展智慧课堂教学研究,不断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我们认为,智慧课堂应是致力于建构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教师用智慧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启迪和唤醒学生的智慧,发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力,引领他们主动探究,在合作中探究,在探究中放飞思想,彰显个性,由培养知识人走向培养智慧者。

通过四年的实践和研究,我们探索了智慧课堂的基本流程:导学定向,点燃智慧;自主探究,生成智慧;合作对话,共享智慧;总结提升,发展智慧。我们要求教师用自己的机智幽默,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通过自己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和课堂调控策略,促进师生情感交流畅通,师生课堂智慧共生。另外,我们在开设传统研究课的基础上,还重点研究整合课、综合实践活动课、录音常态课,自我解剖教学语言,将智慧课堂教学研究落到实处。

5.加强自我反思,催生教育教学机智,是教师实践智慧生成的集中展现

智慧的本性是批判的,而反思是获得实践智慧的领悟形式。加强自我反思,才能养成对问题质疑的习惯,训练思维反应品质,提高教育现场的观察力和调整教育行为的有效性,准确判断教育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况,从而把握教育时机,催生教师教育教学机智,促进教师实践智慧的生成。

二、小学教师实践智慧生成的模式

教师实践智慧的生成虽然没有固定不变的程式,但也是有规律可循的,一旦稳定化、系统化和理论化,就成了我们所认为的生成模式。

1.问题解决模式:发现问题——反思自己——注重实践

教师在实践中找出自身发展的不足和教育行为存在的不合理性,研究自己、批判自己,然后自行设计发展规划,通过一段时间的教育教学实践,最后达成自身成长的目标。问题解决模式需要教师个体的问题意识,关键在于引导教师自我反思,积极参与实践。

实践智慧生成的问题解决模式不仅适用于教师个体,还适用于教师群体的发展,学校办学特色的打造。例如,前几年,由于我校骨干教师大批外流,新教师整体素质不高,我校面临师资队伍断层状态,我们就果断决定将30周岁以内的教师组织起来,成立了青年教师研究组,利用每周三晚上两个小时进行校本培训,并以此为突破口,促进了青年教师业务能力的提升,形成了“以新促老”教师队伍建设管理经验。

2.理论引领模式:学习理论——实践验证——获得成功

教师自学教育教学管理理论或得到教育专家的理论指导,必会从中深受启发,然后,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教育教学实践,不断尝试,验证理论的可行性,最终带来教学的变化,获得教育的成功,赢得管理的效益。这是一种理论智慧与实践经验的完美结合,是实践智慧生成的典型模式。

3.同伴借鉴模式:学习借鉴——模仿实践——取得效果

成功的教师必然有着丰富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学校可以有组织地引导其他教师分享同伴的实践经验,或是让其他教师自发学习借鉴,然后在自己的工作中进行模仿实践,最后取得良好的效果。

4.经验梳理模式:尝试总结——概括提炼——形成经验

教师有着丰富的教育教学及管理经验,教师把这些经验反复深入思考,认真梳理,甚至邀请专家把脉和寻求集体诊断,进行概括提炼,必定找到规律,形成思想,生成个性化的经验成果,写成具有学术价值的经验论文。这是一种基于实践基础上总结经验的反复概括提炼,是教师实践智慧的生成重要模式。

例如,提起我们学校的教育科研,是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办学特色。但我们总觉得这些经验和做法比较零散,操作层面居多,缺乏主心骨。后来,校长在一次又一次的办学经验介绍中,不断地思考总结和提炼,最终选准从文化层面来统整教育科研经验,形成了“立足农村,自主研修,集团作战”的教育科研文化特色,并由此征集了校训,更新了校风、教风和学风,提出办学理念和办学思路,赢得了同行的广泛认可,反响非常好。科研文化的形成又为教师实践智慧的生成提供了土壤。

Path and Mode of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Practical Intelligence Generation

CAO Ai-dong

(Matang Primary School, Rudong 226401,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