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财政部固定资产管理办法

财政部固定资产管理办法

时间:2023-09-04 16:55:3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财政部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财政部固定资产管理办法

第1篇

[关键词]医院 固定资产 管理 思考

新形势下,随着政府财政、卫生等各部门相关制度、政策、办法的进一步完善,对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为规范医院固定资产操作流程,加强固定资产实物管理和核算,优化资产配置,提高固定资产运营效率,准确掌握固定资产使用状况,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加强对医院固定资产的全过程管理。

一、确立固定资产管理组织架构

当前,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各相关部门之间分工不够明确,实物管理职位缺位,因此,医院应明确固定资产实行的三维管理组织架构,即由财务部门、实物管理部门、固定资产使用部门组成的覆盖固定资产价值管理、实物管理、资源管理的全方位、立体管理格局。

1.财务部门:负责固定资产综合管理及价值管理,负责账务核算,确保账卡相符。

2.实物管理部门:主要由总务科、设备科、办公室、信息科、科教科负责固定资产的采购、调配、验收、维修及跟踪资产变动情况。

3.资产使用部门:负责固定资产的保管和更新固定资产变更信息。

二、明确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的岗位职责

1.财务部门设立“固定资产会计岗位”,由财务科指定专人负责固定资产账务核算和卡片价值信息的更新,定期与实物管理部门核对固定资产变动信息,确保账卡相符。

2.实物管理部门设立“固定资产管理员岗位”,由总务科、设备科、办公室、信息科、科教科指定专人负责进行固定资产实物管理,全程跟踪固定资产的变动,及时更新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及相关信息。

3.固定资产使用部门设立“固定资产保管员岗位”,由各行政职能科室科主任及病区护士长负责本部门固定资产的保管,并负责更新本部门固定资产变更信息的记录和上报。

三、实行固定资产分类归口管理

1.房屋、建筑物及其各种附属设施,机电设备、锅炉、水暖、电器、家具、被服及有关设备等,归总务科管理。

2.医疗设备、医疗器械、电子仪器、电脑、录像设备及有关医疗、教学、科研、专用设备等归器械设备科管理。

3.图书杂志及重要文献资料,归科教科管理。

4.各种车辆,归办公室管理。

四、强化固定资产流程管理办法

(一)固定资产购置

1.使用部门根据业务开展的实际需要向对应的实物管理部门(总务科、设备科、办公室、信息科、科教科)提出采购申请。

2.实物管理部门组织相关部门的人员进行可行性调查和论证,形成可行性报告提交院长办公会。

3.院长办公会根据职代会通过的年度预算、购置计划及可行性报告进行审批,形成采购计划。

4.财务部门根据采购申请和采购计划筹措资金,并根据政府相关采购制度和规定协助实物管理部门进行采购,并按规定上报卫生主管部门或财政部门。

5.院审计科进行采购过程的跟踪审计。

6.院纪检科进行廉政执行情况的监督。

7.实物管理部门进行采购、验收、办理入出库手续。

8.使用部门按规定办理领用手续。

9.财务部门根据实物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的相关手续资料进行资金结算和账务核算,并登记固定资产卡片信息。

10.信息科根据资产相关信息制作标签,实行条形码管理。

(二)固定资产的使用、维护和管理

1.使用部门领用后根据相关操作规定进行使用,资产保管员协助财务、信息科做好标签、条形码管理手续。

2.实物管理部门负责对所管固定资产进行日常的维护和维修,并与财务、信息科做好维修记录的登记。

3.固定资产发生院内间调拨的,由实物管理部门根据各科室实际使用情况进行调拨,并办理好相关调拨手续。使用部门资产保管员做好调拨记录,财务科、信息科对调拨资产的标签进行更新和维护。

4.财务科组织实物管理部门、审计科等部门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盘点清理,并向固定资产管理领导小组报告盘点情况。

(三)固定资产的报废处置

1.使用部门根据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向实物管理部门提出报废申请。

2.实物管理部门组织人员对该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使用现状及是否达到报废标准等进行评估,提请相关负责人审批(或院长办公会讨论),形成报废处置意见上报财务科。

3.财务科根据相关资产报废处置的管理制度及规定,向卫生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上报报废处置申请,卫生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进行现场评估,出具报废处置审批意见。

4.实物管理部门根据审批意见对报废资产进行处置。

第2篇

由于我中心是差额拔款事业单位,因此固定资产大部分是政府投入购置的,是政府实施公益事业的物质基础。为加强国有资产的管理,2006年财政部《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管理原则、体制和任务。国有资产的管理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在实践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

1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地主要问题

1.1管理职能混乱,政出不一 谁采购谁入账,规章制度不一致,造成管理混乱。在我中心,总务后勤部门负责设备入库后的日常管理,设备招标小组负责仪器设备的采购,财务部门负责监督在政府网指定公司购置设备,等等。由于我中心没有专门的设备科,由各使用部门负责设备的管理,容易形成多部门多账目的管理形式,有时甚至难以达到统一管理,做到账物相符、账实相符。

1.2资产分类不统一,造成信息化管理困难 当前我中心的的固定资产管理尚缺乏一套科学统一的管理办法,固定资产明细分类不清,有按照实物价值进行分类,有按医疗使用和非医疗使用进行分类,固定资产明细分类不清必然造成难以形成全信息化管理。

1.3固定资产清查前清后乱 我中心已经成立50年,固定资产的数量、品种不断增加,虽然每年举行固定资产的盘查清点,但是采取的方式仍然是人工操作,耗时费力误差较大。清点后由于各种原因,实物资产又会出现混乱,成为固定资产清查的难点。

1.4政府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进一步的强化,信息化管理是必然 我中心的资产使用和资源配置目标在"公益化"的指导原则下,通过建立公共卫生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长效机制,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效。原有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必须改变。

2改革创新建立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模式

加强公立体检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必须有改革创新的理念,树立全新的管理理念,引入科学的管理理念,信息化的介入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2.1固定资产管理统一,产权一体化 固定资产管理内容包括:产权统一、登记管理、资产配置、资产统计。理顺产权关系,实现固定资产统一管理,是保证资产安全,资产完整,优化资产配置,提高使用效益,实现固定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制度和方法。为此各有关单位单位必须设立统一管理组织,加强固定资产全程控制。

2.2信息化管理 公立医疗机构固定资产逐年增加,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固定资产进行科学、高效管理已经发展为必然趋势。信息化的固定资产的管理,可以简化流程提高资产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通过信息化的固定资产管理,可以优化固定资产配置和分布,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

信息化系统的开发地基础条件,是对单位全部的固定资产进行统一的分类。分类的依据为国家质检局和国家标准化委员会的《固定资产分类与代码》,对应此代码结合本单位固定资产进行编制固定资产目录,按照类、项、目、节到实物,应用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固定资产目录",建立固定资产数据库。

2.3条形码的应用和动态化管理 条形码技术是在计算机技术与信息化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型技术,条形码可以编码、印刷、识别、数据采集和处理于一体的新型技术,已经在我国各行各业广泛应用。固定资产的条形码技术为每件固定资产提供唯一的编码,应用条形码对固定资产从购入、出库、转移、维修、盘库、报残进行全程管理。

公共卫生单位的固定资产代码与国际代码相对应,便于上级部门的统计与管理。固定资产的清查提高扫描条形码获得资产的流动状态,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的动态管理。

2.4信息化管理的目的 职责明确。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是单位对固定资产的购入、使用、维护等等各个环节进行的管理。财务部门负责固定资产的价值管理,及时反映固定资产的增减、转移的动态情况,督促相关科室办理固定资产的动态情况,从价值角度确保帐物相符。固定资产的管理部门负责资产的技术和动态管理。使用部门负责实物管理。

管理统一。所有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进行统一管理的教育,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采购统一,由采购中心按照相应程序组织采购,入库后进入条形码管理。财务部和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在一个信息化平台上进行固定资产的统一管理,固定资产的条形码的管理下真正实现帐物相符,帐实相符。

绩效评估。固定资产的绩效评估,是目前对于公共卫生单位考评的主要财务指标,通过信息化的条形码技术,可以对固定资产的效率进行评估,很好的对于固定资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评估,有效地防止资金的浪费,更好的发挥固定资产的作用。

总之,公立体检医疗机构的固定资产管理,必须采取改革创新,通过管理体制、管理制度、管理手段的改革创新,建立信息化的管理手段,摆脱传统的粗放式的管理方法,是解决固定资产管理地唯一出路[1,2]。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固定资产;事业单位;管理;固定资产价值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245-01

为了保证事业单位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国家在2013年颁布了有关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新规定,新的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定义以及核算方法,在很大程度上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固定资产核算的合理性,管理的规范性密切关系着事业单位的效益评价,以及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与否。

固定资产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第一,事业单位的国定资产购置资金,来源于财政的拨款,所以单位领导为了改善设备和扩大单位的规模,向上级申报各种专项,把审批的大量资金用于购置固定资产。固定资产买来以后的管理,以及管理的程序和规范却很少问津,更没有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或者说有些事业单位即使是配备了专门的管理人员,也没有制定相关的工作内容,明确相关的管理规定。国定资产管理的责任模糊不清,管理工作难以有效的实施进行。

第二,没有健全的针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在固定资产采购和使用的过程中,一直到最后的固定资产报废都没有相关的管理办法,导致固定资产发生重复的购置,或者是向外租借的不良行为,固定资产的报废清理,经常不按照规定的固定资产清理程序进行处置,也没有相关责任的明确制度,所以导致一些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无制度可依,毫无章法,固定资产的账面完全不具真实性和完整性。

第三,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不足以反应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比如,事业单位的一台汽车,使用过一定年限后对其进行维修,如果维修花费的费用较高,按照会计核算制度,较高的维修费用要成本化计入汽车的成本,这样就导致汽车的成本增加。由于在以前年度,没有对汽车进行折旧计提,汽车的账面价值依旧是购买时候的原值。随着维修次数的增加,高费用的成本化,汽车越使用价值就越高。笔者所知,在单位固定资产的实际管理中,甚至有维修费用高过实物本身价值的情况发生,这违背了其计价的合理性。

第四,一些配备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单位,由于所配备的人员专业知识不够,导致管理混乱,在国定资产购入的时候,没有按照相关的规定对固定资产设置卡片账,固定资产在增加和减少的时候没有按照规定及时入账,更没有对已经入账的固定资产,进行定期盘点,只停留在账账相符的基础上,所以长此以往账实不符的情况会越来越严重。加上单位各部门之前的责任划分不明确,一些单位甚至出现了固定资产丢失,而随意报损、报废的情况,而相关责任人员不用承担任何处罚。固定资产管理的失职,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和浪费。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策略

在新制度下,国家财政部门对各事业单位的财政支出要进行绩效评价,并且把此项工作作为了财政部门的重要项目。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购置占大部分的财政支出比例,所以事业单位加强对国定资产的管理刻不容缓。针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从以下几个面进行讨论:

第一,强化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转变固定资产的管理观念。首先,事业单位的领导要认识的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和专门固定资产核算人员,在思想和行动上一致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在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和监督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对相关的管理程序和制度给予严格执行。从而达到固定资产管理的效果。

第二,对国定资产的管理制定严格的制度规范。首先,对固定资产购入,购入来源,以及使用直至报废等过程制定严格的执行规定。固定资产的购置要提前进行预算,购置时,要严格执行国家相关的采购制度,按照国家规定的采购程序进行采购,并设相应的采购监督部门给予监督。购入的固定资产要及时入账,并设置固定资产卡片,对固定资产的相关资料进行登记,财务部和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要进行核对,保证账账相符;固定资产进行合理的分配之后才能投入使用。在使用时,领用部门和领用个人要进行签字登记,以后当固定资产调配到其他部门使用时,同样要做好固定资产的变更领用登记手续,明确该资产的使用人员和责任部门,并配合单位资产管理部门做好固定资产的保管和盘点工作;固定资产报废处理时,要上报有关部门,经审批后对固定资产清理。固定资产清理的收益要上缴到财政部门。其次,在使用过程中,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还要建立相关的清查制度,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做到账实相符。同时明确财务部门和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的责任,避免在事情发生的时候,出现互相推卸责任的现象;建立资产部门日常盘点的制度,是对账实相符的有力保证。单位的领导要定时组织清查工作,对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全面清查,一对一的账面核对,盘盈和盘亏的固定资产要及时报批,进行相关的处理,保证单位的每一项固定资产都得到合理的利用。

第三,要求单位上下工作人员,正确使用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管理人人有责,让所有人共同参与。同时通过对事业单位新制度和财务知识进行学习,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以及管理水平,树立其责任心,各个环节协调管理,严格落实。从而使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更加完善。

第四,按照新制度规定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方法,对符合折旧范围的固定资产进行清理,会同财政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确定各种类固定资产的折旧率,据此计提折旧。首先,对执行新制度前购置的固定资产进行折旧的补提,然后对当年度新购买的固定资产,遵循新制度的规定,按时提取折旧。

第4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 固定资产管理 管理措施

2006年,财政部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了资产清查工作,随后,也陆续出台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和处置办法等一系列规定,各单位各部门对资产管理越来越高度重视。其中,固定资产在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它也是事业单位赖以生存和开展业务活动的重要生产生活资料。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对于单位价值虽不足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也同样做为固定资产管理。由于固定资产是衡量一个单位规模大小、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因此,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保证其安全有效地发挥作用,实现资产保值增值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各单位已经逐渐认识到固定资产的重要性,在固定资产管理上采取了很多有效方法和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 管理层对固定资产重要性认识不足。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大部分管理层对固定资产管理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还存在重钱轻物,重购置轻管理的思想。有些单位在管理机构上不健全,没有统一、集中的管理机构。许多单位固定资产都由不熟悉固定资产管理业务的办公室、后勤人员兼管,造成财务只管核算不管管理,不能真实有效控制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情况,只有总值,没有记载资产数量和金额的明细。

2、 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程序不规范,管理使用人员权责不明确。固定资产管理由于没有具体的制度进行约束,在资产配置、领用、调拨、报废等问题上不能按相关规定程序办理手续,在使用过程中没有相关的监督和考核机制,导致资产管理责任不明确,平时资产的流向无人监督,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各种违反规定的行为没有建立一套与之配合的奖罚机制,固定资产管理没有同个人业绩考核结合起来,让人感到管好管坏都是一个样,没有激励体制,造成管理松懈。

3、 固定资产核算方法不完善,账面价值不能完全反映目前的资产价值。事业单位固定资产采用原值计算入账,不计提折旧。而现在使用的很多固定资产,例如计算机等电子产品和医疗设备等,更新淘汰快,由于不计提折旧,按原值反映,造成账面固定资产价值失真。另外,会计核算上也存在不规范的地方,例如有些资产购置年代比较久远,由于各种原因实物早已不存在但仍长期挂账,一些已报废资产已不能使用但未及时进行报废审批仍在挂账,导致账面资产虚增,账实不符,造成会计信息不真实。

4、 管理人员素质和固定资产管理的手段有待提高。有些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的管理人员资产管理经验不足,缺乏有关资产管理的相关知识和培训。随着时代的发展,在管理模式和方法上落后,不实用,无法跟踪资产的使用情况,不能够适应现代管理的要求,造成资产管理形同虚设。

二、 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1、 提高认识,首先通过学习国家有关资产管理的相关规定和制度,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机构,建立固定资产管理网络。强化钱物并重的观念,既重视固定资产的购置,又注重固定资产在使用和价值方面的管理,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的经济效益。

2、 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规范在购置、使用、处置、清查等各方面的程序,建立各项制度。在购置上,要本着合理配置、资源共享、节约增效的原则,做好各项调研工作,对于重要的资产、价值较大的资产购置要写出可行报告,进行分析,建立一套科学的固定资产配置标准,做到资产购置与预算管理相结合,配备有标准可依。在固定资产的使用中,建立分级管理模式,在财务部门中设置固定资产总账,核算固定资产总额,资产管理部门设置固定资产明细账,按部门分类别对固定资产进行数量、金额核算。使用部门以部门为单位,各部门设立兼职资产管理员,能够落实到人的资产落实到每个人。使用部门在办理固定资产领用、调拨、报废等手续时,由资产管理部门进行登记资产增减变更情况。制订固定资产淘汰标准,统一资产的报废标准和办理程序。建立固定资产定期盘点制度,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要密切配合,每年度终了前对固定资产进行一次全面的盘点清查,保证账、卡、物相符,对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要查清原因,分清责任,对已达使用年限需报废或毁损等需处理的资产,按照2006年事业单位资产清查中规定的程序报请上级部门或财政部门批准处理后,调整账目,确保账卡、账实、账账相符,实现对固定资产的动态管理。同时,加强对现存资产的管理,分析存量资产的使用状况和管理情况,对那些不需用或长期闲置不用的资产采取有效措施,在各部门间调配使用,或进行出租出售,盘活存量资产,防止资产的积压闲置,使各项资产在单位中发挥最大效能。对调离本单位的工作人员或者因调整岗位而离职的人员,要对其使用的固定资产进行离职离任检查,由本人到资产管理部门按照规定办理资产的移交手续,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3、 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机制。实行单位负责人、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相互配合,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相互牵制的管理体制,将管理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由部门负责人负主要责任,对由个人管理的资产,落实到具体人员,并且定期检查责任的执行情况。建立行之有效的奖惩机制,将单位每年的年终考核和资产管理工作相结合,在资产管理中做得好,资产发挥了应有效用的给予奖励,对造成资产闲置浪费和人为出现毁坏等情况的予以处罚,做到奖惩分明,责任明确,使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建立资产的监督机制,明确岗位职责、权限,加强内部控制,保证购置计划的编制与审批、固定资产的验收与款项的支付、资产处置申请与审批等不相容职务的分离,加强制约和监督。一方面资产管理部门要加强内部管理,完善各项内部控制制度。例如在固定资产采购上要严格执行资产采购与资产管理分开等有关制度,对于金额较大的资产的购置的研究要集体决策,实行公开招标,平等竞争,对国家规定的需通过政府采购的资产要严格按照国家的规定执行。另一方面的监督重点是固定资产的真实完整和保值增值,对严重违反固定资产管理各项规定并造成固定资产损失浪费的,要追究责任。

4、 切实提高财会人员和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强岗位培训工作。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各项知识的培训,使管理人员在业务知识和管理能力上与时俱进,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引入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建立一套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网络信息系统。随着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现在有各种固定资产管理软件,运用该项技术能够大大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率和质量,通过计算机的网络管理,能够把各责任中心也就是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审批部门连接起来,信息互通,使用情况一目了然。同时,在固定资产计算机管理的基础上引入条形码管理,对每个固定资产进行扫描,一项资产与一个条形码匹配,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率。

总之,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今后,一定要更新观念,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与方法,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保证生产资料的安全、完整,提高资产利用率,促进单位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建春;《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与改革探计》;

第5篇

一、当前形势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的监管存在不足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国家一笔巨大的财富。它的灵活使用让事业单位的各项工作在资源的配置上有了更多的选择。随着当前事业单位经济体制的改革,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扩大,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无论从制度的约束上,还是从管理制度实施方面,都暴露出各式各样的问题。财政做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监管部门,在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监管人员不足,还有部分工作人员缺乏足够的意识,对国有资产的概念模糊,认为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没有进行监督管理的必要;第二,在进行固定资产监督检查的过程中,工作人员没有去认真的清点,固定资产与账面不符时也没有究其原因,采取相关措施;第三,对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方法,也有着一定的缺陷。目前,财政的资产管理部门仍在使用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办法,但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推进,事业单位与行政单位在管理模式上有了很大的不同,固定资产的管理明显没有跟上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步伐。财政的资产管理部门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流程仍然停留变革前的时代,没有针对新的制度改变原本的管理模式,没有针对事业单位具体情况区别对待,也没有加大控制环节上的监管力度。从这些问题的表现方式可以看出,财政部门对资产管理的科学准确性对于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重要性。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工作。

(二)过于单一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

目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现状还是主要由事业单位财务部门的相关的会计人员完成的。但从实际的工作反馈信息中可以发现,这些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在完成会计核算工作的同时,无法认真进行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他们在对固定资产管理进行具体的管理工作时,或者强于应付,管理过程中频繁地出现各种各样的工作失误,造成数据失实;或者避开对固定资产实物管理这一重要过程,只对账面数据进行管理,仅依赖于会计人员是无法对固定资产实现真实控制。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没有有效的监管,仅靠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对固定资产的管理,造成固定资产损毁或流失情况严重。这些情况的出现,说明事业单位在对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缺少的有效监管机构,管理模式上过于单一,必然会存在各种各样的漏洞。

(三)会计核算人员的专业化能力不足

除了加强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的建设,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很重要的一点还是依靠其财务部门的会计人员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准确的核算。这就客观的决定了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人员必须要有过硬的专业能力、扎实的专业水平。在实际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可以通过自己专业方面的知识快速地解决问题。但是,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取得的实际效果来看,相关的会计人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没能很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通过他们对固定资产管理所做的实际工作中可以发现,除了个别人的态度问题,专业化知识的匮乏才是这些会计人员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专业化知识的不足,使得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最终做出的工作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漏洞,这对事业单位长期的稳定发展是及其不利的。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必须通过专业化的工作方式完成,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专业化能力不足,已成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方面的潜在隐患。

三、事业单位对于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改善财政固定资产管理方法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离不开其财政资产部门的监督检查。在新形势下,财政对事业单位管理方面的改革应该从管理制度与管理程序方面入手。财政管理部门的核心在于监管工作,监管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的整体的工作效率,间接地影响到事业单位各类经济活动的正常开展。固定资产管理是国有资产管理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财政的资产监管部门要适应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带来的变革,完善现有的工作程序,加大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投入,形成一套规范化、制度化、可操作性强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并能在实际工作中可以有效实施。针对不同的事业单位应在管理方式上有所区别,可以考虑市场化或引入中介机构参与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把财政的监管渗透到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量的各个环节,把监管意识与服务意识相结合,简化具体的审批流程,真正意义上的提高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效率,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工作提供可靠的保障。只有财政完善并落实了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办法,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也将取得实质性的飞跃。

(二)改变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模式

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事业单位对于自己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愈加的重视。无论是在相关的制度保障方面,还是从人力物力的投入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变。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不能仅仅依赖于其财务部门的工作。毋庸置疑,会计人员对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把握,以及对会计核算工作的精确计量,是做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的重要一步,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进行的好坏有着直接的影响。但除此之外,还应该加大独立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的建设,形成一个更专业,更系统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形成一套适合本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让固定资产从形成到销毁的整个管理环节中都做到有据可查,有效监管。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不能缺乏相应的会计监督机制。会计监督机制的存在,不仅是督促会计工作者本身对固定资产管理应尽的职责,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者能够更加规范地要求自己,也是完善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监督机制,从根本上可以促进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不断推进。

(三)加强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人员专业化能力的培养

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者应有能力通过自己的专业素养解决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各种问题。在事业单位会计工作者实际的工作效果来看,他们的专业化水平依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不足。固定资产管理对于事业单位生产发展的重要性是长期存在的。要想真正地做好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就必须对其会计工作者的专业化水平提出更高要求。这些会计工作者对于专业方面的工作,应该具备一定的基础。对于无法达到岗位要求的会计人员根本原因在于他们缺乏专业的认知力、系统的课程培养体系以及实际的锻炼机会。事业单位可以定期举办一些专业培训活动,这将会在一定的时间内提升他们的专业化水平。同时,也开展一些主体宣传活动,强化他们的岗位责任意识,能间接地影响他们实际的工作效率。最后,通过在岗位上的不断锻炼,使得会计工作者的经验不断地累积,创造出更大的价值。通过这些方面的结合应用,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者一定会逐步增强他们会计核算的专业化能力,从而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6篇

山西省国资委机关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完整版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省国资委机关固定资产的管理,保障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促进固定资产的合理、有效使用,根据财政部《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和省财政厅有关规定,结合我委实际,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 固定资产单独管理的直属事业单位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固定资产,是指由机关各处室使用的,依法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符合固定资产标准的资产总称(包括由委机关行政经费购置由直属事业单位使用的固定资产)。

第四条 固定资产管理的原则是:

(一)固定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

(二)固定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

(三)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

(四)资产管理与使用维护相分离。

第五条 固定资产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合理配置固定资产,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确保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

第六条 固定资产管理的内容包括: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的范围和分类,固定资产购置、配备、计价、使用、回收及报废处置等。

第七条 固定资产管理机构成员单位包括:委办公室和资产使用部门;委办公室是固定资产的管理部门,负责固定资产的实物和账卡管理、负责固定资产的财务核算管理;各处室为资产使用部门,主要负责固定资产的日常使用和维护等。

第二章 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第八条 固定资产管理,应当建立以下管理制度:

(一)登记制度。委机关财务应当在固定资产总账科目下,按固定资产类别进行核算,建立健全固定资产财务账。

(二)保管制度。委办公室应当安排专人将所管理的各类固定资产的信息(包括资产数量、原值、现值等资料)录入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在此基础上,做好固定资产统计、报告、分析和处置工作,实现固定资产动态管理。

固定资产的相关资料,如说明书、保修单和维修资料等,由资产使用人妥善保管,以备查用。

(三)使用制度。按资产使用人或使用部门建立固定资产领用卡片,做到委机关财务有账,资产使用部门有卡,委办公室资产保管人员有实物账卡,便于清查核对。

(四)固定资产清查核对制度。固定资产的清查核对工作由委办公室统一组织,会同资产使用单位共同开展。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底全面清查核对一次,做到家底清楚、账账相符、账卡相符、账表相符、账实相符。

第三章 固定资产范围和分类

第九条 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项价值在1000元以上的,在其使用过程中能保持其实物形态的资产;单价不足1000元,耐用期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设备,也属固定资产范围,按固定资产实行管理。

第十条 固定资产按其性质、用途和品目具体分类如下:

(一)房屋和建筑物类。凡纳入单位管理的可供办公、生活和储备等用途的房屋、建筑物及与房屋不可分割的各种附属设施,如暖气、电梯、锅炉、水塔、蓄水池等。

(二)交通运输工具类。指一切机动和非机动车,如轿车、吉普车、旅行车、卡车、摩托车、三轮车等。

(三)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类。指计算机及其附属设备和网络设备。计算机类包括各种台式计算机、服务器、小型机和便携式计算机等,及其电源设备、打印机和录入机等附属设备;网络设备类包括交换机、路由器和集线器等设备。

(四)计算机软件类。计算机软件类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办公软件和防毒软件等。

(五)家具用品类。指各种办公桌、椅子、资料柜、保险柜、沙发及地毯等。

(六)文体设备类。是指各种文化体育设备,如各种乐器、健身器材、体育用品等。

(七)图书资料类。指单位的图书室、资料室购置的各种中外图书、资料(包括微缩资料)等。

(八)其它设备类。如电视机、录像机、音像设备、发电机、空调器、复印机、照相机、消防设备等。

第四章 固定资产购置、配备与回收

第十一条 省国资委机关固定资产的购置与配备应当遵行以下原则:

(一)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有关规章制度;

(二)与单位履行职能、完成任务的需要相适应;

(三)科学合理、优化资产结构;

(四)勤俭节约,从严控制;

(五)先调剂后购置。

第十二条 固定资产的购置分为自建、购入、调入等。

第十三条 对有规定配备标准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标准进行配备;对没有规定配备标准的资产,应当从实际需要出发,从严控制,合理配备。

第十四条 固定资产购置与配备的具体流程为:

(一)提出购置申请。各资产使用部门提出配备固定资产计划申请,填写《固定资产配备申请报告卡》,详细填列需配备资产的品目、数量,报处室负责人、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审核。

(二)固定资产采购。委办公室根据《固定资产配备申请报告卡》所列购置项目,负责固定资产的采购。

(三)固定资产入库。固定资产采购后,采购人员负责将购置固定资产发票交委机关财务登记入账;固定资产保管人员填写固定资产入库单一式三份,列明固定资产的名称、规格、型号、单价、数量等项目,由采购人员和固定资产保管人员签字确认,第一联交委机关财务做账,第二联交采购人员留存,第三联固定资产保管人员留存。(固定资产入库单见附件1)

(四)固定资产出库。由资产使用部门填写固定资产领用单一式三份,经资产领用人、领用处室负责人、办公室资产管理人签字,第一联交委机关财务留存,第二联交委办公室资产管理人登记固定资产卡片并录入资产信息管理系统,第三联归资产领用人存查。(固定资产领用单见附件2)

第十五条 固定资产使用人如因调动、退休等原因离开委机关时,需交清所领用固定资产,委办公室负责回收。

第五章 固定资产计价

第十六条 固定资产的计价方法:

(一)自建、购入、调入的固定资产分别按造价、购价和调拨价计价。按规定支付的购置车辆附加费计入购价内;购入、调入固定资产的运杂费,不计入固定资产价值。

(二)无偿调入、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按照原值计价,无法查清原价的固定资产,按照评估价值计价。

(三)房屋和建筑物的扩建、改建、装修等增加的价值,按实际开支的费用计价。

(四)固定资产调出、变卖和报废等,按原值注销。

(五)固定资产的核算不计提折旧。

第六章 固定资产使用

第十七条 固定资产的使用按下列原则办理:

(一)房屋及建筑物类。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合理分配使用,并按其结构、面积、价值和使用单位编号登记。

(二)交通运输工具类。交通工具由委办公室负责统一管理,负责维修。使用人负有保养和保证安全的责任。

(三)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类。根据使用单位具体业务情况配置,使用人负责保养维修,确保设备的有效和合理使用。

(四)计算机软件类。由数管中心指定专人负责管理,登记在册,保证软件合理高效的使用。

(五)家具用品类。要求做到定品名、定数量、定位置、定管理人。要求做到物物有账,人人有责。

(六)文体设备类。各种文体设备都应按类别进行分类编号,登记在册,管理人员应定期及时清查检查,保证物品的及时高效使用。

(七)图书资料类。图书管理员对所管图书应当加盖图书管理章,按类别进行编号登记,存放固定位置,设置图书目录。管理人员对图书、杂志要经常清理、检查、催收,重要杂志、刊物年终应装订成册。

(八)其它设备类。管理办法可参照上述有关规定执行。

第七章 固定资产报废处置

第十八条 固定资产的报废处置,应当严格履行审批手续。

第十九条 委办公室统一负责委机关固定资产的报废处置工作,报废处置固定资产时,按照山西省《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20xx年12月1日起施行)相关规定,填写《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申报表》(见附件3),进行报废处置。

第二十条 报废固定资产的使用人或使用部门应当在存查的固定资产领用单第三联备注栏内写明报废的原因,到委机关财务办理注销账卡手续。报废的固定资产由委办公室暂时妥善保管,由省财政厅实物库统一收回。

第八章 附则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由山西省国资委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之日起实施。

国资委机关固定资产的特点1.固定资产的价值一般比较大,使用时间比较长,能长期地、重复地参加生产过程。

2.在生产过程中虽然发生磨损,但是并不改变其本身的实物形态,而是根据其磨损程度,逐步地将其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其价值转移部分回收后形成折旧基金。

固定资金作为固定资产的货币表现,也有以下特点:

1.固定资金的循环期比较长,它不是取决于产品的生产周期,而是取决于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

第7篇

本文作者:张燕芬 单位:常州市兰陵中学

学校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监督体制与责任体制缺失,资源浪费比较严重,对固定资产的管理重购轻管、重钱轻物。相关规定,对使用的固定资产学校需每年至少盘点1次,可实际极少有学校实施,一些学校边清产边核资皆无法实现,库存与在用状况不明。

学校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改进措施

(一)健全落实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制度,是保证有效、合理使用固定资产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是充分发挥其使用效益的重要保证。学校应根据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和有关制度以及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并确保制度的有效实施。

(二)建立固定资产请购制度。学校的资产采购,务必依财政机构所下达的综合预算,没有纳入综合预算的又是急需的,则经审批后方可进行采购,若想采购未纳入政府采购目录的资产,学校需组织相关单位采取竞标模式进行采购,以杜绝发生腐败、降低采购费用。同时,还要加强固定资产的验收保管体制的创设与完善,对固定资产的“清查、报损”进行严查,创设严格的奖惩体制。

(三)改进核算手段。1.对固定资产范围展开严格界定把财务体制内所规定的价值于500元及800元以上的一般设备与专用设备纳入固定资产的范畴,学生用床、课桌等较大批量设备纳入固定资产。金额较小的公用电话机等物资纳入低值易耗品;对于实验、体育用品则纳入专用材料费进行核算。2.在固定资产计价上,采取累计折旧手段,把固定资产损耗价值进行累计折旧计提折旧时采取贷记累计折旧,借记事业支出。如此处于由账面上真实体现学校固定资产真实价值,益于由会计报表上得以“全息、实时及多维”的了解学校固定资产的动态信息。同时在核算手段上,可采取创设固定资产的电子档案及利用专用软件提升固定资产核算等手段。

强化固定资产的监管力度

由学校的财务推行集中核算起,各级在核算学校的固定资产后即随此业务的结报应为“核算中心”了解。即便学校会计没有填写增加的“固定资产”清单,中心工作者亦将及时提醒,要求学校的主办会计进行补办手续。可学校于清理时下浮的固定资产,受条件影响,学校会计不上报,那么核算中心则不能了解。一些学校领导对闲置的“固定资产”,未由成本效益展开考虑,没有进行充分利用,令其不断贬值。为了让监管力度深入加强,需把固定资产管理纳入内控体制,包含固定资产由投资审批引起的所有过程,保障固定资产每个管理环节皆能进行有效的控制。

提升财务人员的专业素养

随着科技发展,教育现代化持续深入,学校日益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固定资产,以空前的增长速度向前发展,为杜绝国有资产的流失,以实现学校固定资产的增值、保值,财务工作者除了做好日常的核算工作之外,还需要适度、适时地协助学校领导用好、管好固定资产,让固定资产发挥出应有的效益,这无疑对财务队伍的整体素养提出更严格的要求。故此,若想提升固定资产的最大化效能,率先令财务工作者由繁重教学任务里解脱出来,专职进行学校财务管理活动;第二,务必加强对财务工作者的业务培训力度,为学校的财务工作者提供培训学习的机会,以不断提升财务队伍的专业能力,且将培训状况纳入至财务工作者的年度考核,与晋升、物质奖励相挂钩;第三,教育局可带头组织财务工作者的专业大比武活动,将业务水平低等不适合担当财务工作的人员,调离岗位,以推进学校“专业化、规范化、知识化”的固定资产管理队伍建设。

第8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国有资产 处置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指由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依法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称,即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公共)财产,包括国家调拨给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行政事业单位使用国家财政性资金形成的资产,按照国家规定运用国有资产组织收入形成的资产,以及接受捐赠和其他经法律确认为国家所有的资产,其表现形式为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对外投资等。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包括配置、使用及处置,本文主要就处置方面的相关问题做以简单的分析。

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方式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是指行政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的转移及核销,行政单位的国有资产处置包括各类国有资产的无偿转让、出售、置换、报损、报废等;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处置方式包括出售、出让、转让、对外捐赠、报废、报损以及货币性资产损失核销等。

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范围

1、闲置资产;

2、因技术等原因并经过科学论证,确需报废、淘汰的资产;

3、因单位分立、撤销、合并、改制、隶属关系改变等原因发生的产权或者使用权转移的资产;

4、盘亏、呆账及非正常损失的资产;

5、已超过使用年限无法使用的资产;

6、依照国家、地方有关规定需要进行资产处置的其他情形。

三、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处置权限

财政部的35号令、36号令明确指出行政事业单位处置国有资产应当严格履行审批手续,未经批准不得处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应当由行政单位资产管理部门会同财务部门、技术部门审核鉴定,提出意见,按审批权限报送审批。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的审批权限和处置办法,除国家另有规定外,由财政部门根据本办法规定。因此不同省份的国有资产审批权限和处置办法可能不尽相同,比如河南根据财政部的相关文件制定了《河南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省政府令第108号)和《河南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在办法中都对审批权限做了详细的规定,在此不再赘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在网上或者相关书籍中找到准确的答案。

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处置程序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的一般程序为:申报、审核、审批、处理、调账、备案。即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应当由单位资产管理部门会同财务部门、技术部门审核鉴定,提出意见,按审批权限由自己单位或报送主管部门或财政部门审批。

行政事业单位根据需要处置的资产属于哪个处置权限按照不同的审批权限,逐级申报、审核、审批。具体的审批权限一般划分为以下三种:一是属于由行政事业单位自己的审批权限,处置完成后,定期向主管部门及财政部门备案;二是属于由主管部门的审批权限,处置完成后,定期向财政部门备案;三是属于由财政部门的审批权限。不论是属于哪个处置权限,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资产处置报送审批前,单位内部都需要履行以下程序:资产使用部门提出申请;资产使用部门、财务部门、技术部门分别从不同方面提供相关资料;审批,然后按照国有资产处置管理的相关规定提交相应的处置申报材料,遵循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行政事业单位出售、出让、转让、变卖资产数量较多或者价值较高的,应当通过拍卖等市场竞价方式公开处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属于国家所有,应当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五、实际工作中的相关问题

由于制度制定的不够具体,因此实际工作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就以河南为例,河南虽然出台了《河南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省政府令第108号)和《河南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但在实际工作中还是感觉到不够用。

按照国家的有关文件,行政事业的固定资产具体分类为十二大类,分别为:土地、房屋及构筑物、通用设备、专用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电气设备、电子产品及通信设备、仪器仪表计量标准器具及量具衡具、文艺体育设备、图书文物及陈列品、家具用具及其他类、其他疑难分类。具体到处置时可能会按照资产的处置方式结合资产类别进行处置。

1、房屋及构筑物处置方式可能为拆除或出售、出租,尤其是近年来城市改造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牵涉到拆迁问题,拆迁时可以根据市政府的相关文件或者报市政府审批;出租时还要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对外有偿使用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处理;出售或置换时可以按照国有资产的相关规定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评估、拍卖,最后处置收入上缴入国库;但这两年还遇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关于违法占用土地上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其中更是涉及比较敏感的小产权房问题,在实际操作中就不知道该怎么处置。一般像违法占用土地上建筑物和其他设施通常是由国土资源部门移交到财政部门,这样就属于国有资产的处置。翻遍了所有的文件大概都是这样要求的,还是按照国有资产处置的那一套思路评估、拍卖,但实际工作中还牵涉到非法建筑和设施仍被被处罚人非法占用,国土部门移交的非法建筑和设施没有腾空,很难操作。

2、笔者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学校里边的课桌凳、床板的处置。由于课桌凳、床板等在购置时一般是批量购置的,所以一般都按固定资产入了账,但在处置时却遇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大部分的课桌凳都不能按照常规的家具用具那样使用15年,另外由于课桌凳的使用频率高、易损坏,一般在处置时数量都不太够。如果提前报废按照国有资产的相关规定需要提交证明文件,一般实际操作中都是由评估所出具评估报告,但我们都知道课桌凳等到报废时已经几乎没有什么价值,若是再评估也没有多少意义,但若不评估又没有相关的依据可以附在档案里。同样存在这个问题还有很多行政事业单位批量购置的资产。因为按照固定资产的定义:行政事业单位 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一年,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其中,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1500元以上),并且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作为固定资产管理。批量购置的价值超过标准使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也作为固定资产,这在实际工作中就需要自己把握,具体哪些东西可以使用一年以上,多少算批量,没有具体的规定。因此处置时就遇到了问题,它作为固定资产管理,但它又不同于其它的固定资产,而且又入了固定资产账,具体处置时是否需要特殊问题特殊对待,没有相关的文件规定。

3、车辆的处置也是一个问题,车辆处置可以包括报废和出售两种,在这里重点说的是报废时的相关问题,2000年国家经贸委《关于调整汽车报废标准若干规定的通知》(国经贸资源[2000]1202号)中规定了车辆的使用年限,一般是这样的:9座(含9座)以下非营运载客汽车(包括轿车、含越野车)使用15年;9座以上非营运载客汽车使用10年。这是2000年的文件,但在2013年由商务部、发改委、公安部、环境保护部联合的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规定(2012年第12号令)中又不以年限为依据,具体看车况,这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更没有一个标准了,若是按年限还有一个参考指标,若不按年限那全凭自己把握,实际操作中更难处理,若是这样的话只能是车辆不能正常行驶,又无维修价值需要报废时由车管部门出具报废证明,但这又牵涉到费用的问题,一台报废车按照国家报废车管理的有关规定最高也就是一千元左右的残值,若是再出具报废证明,我觉得是一种浪费,但若不出又不具有说服力。另外车辆报废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面包车之类的车,按车辆的使用年限来说,它应该使用15年之后才能报废,但我们都知道面包车跟小轿车是不同的,面包车购置时也就几万元钱,但小轿车购置时一般都是十多万元,它们两个如果按一个标准来处置,显然不太合理。

2012年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颁布之后,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也可以你企业那样计提折旧,但具体按多长时间计提没有相关规定,相信随后财政部就会出台相关的规定。若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后,可否按照这样的思路来处置固定资产,固定资产在折旧未提足之前需要做报废处置时,可以提供固定资产不能使用的证明,像照片之类的;固守资产在提足折旧后若仍能继续使用则继续使用,若不能使用则可以按照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提交相关材料后直接下账。

参考文献:

[1]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

[2]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

第9篇

迁西县农牧局河北唐山064300

摘要院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行政事业单位履行各项职能、维持正常运转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归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行政事业单位对本单位占有、使用的固定资产进行具体的管理。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行政事业单位要优化资产配置,做到物尽其用,发挥资产的最大使用效益,维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保证国家行政机关履行职责和促进各项事业发展。所以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是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上,仍然存在责权不清,违规使用、毁损严重、账实不符等问题。所以行政事业单位如何做好对所占有、使用的固定资产做到物尽其用,发挥其最大使用效益,维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资产流失等管理工作尤为重要。

关键词 院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安全完整;核算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归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行政事业单位对本单位占有、使用的固定资产进行具体的管理。合理有效的管理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行政事业单位履行各项职能、维持正常运转的重要物质基础,所以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非常重要。

但是很多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上,仍然存在责权不清,使用违规、毁损严重、账实不符问题,使固定资产的各项管理制度形同虚设,那么如何管理好固定资产,使其更好地发挥使用效益,笔者结合多年工实践,特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 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单位要设置一名领导负责本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国有资产管理的规定,制定本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并且使各项制度具体细化,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人,并增强有关责任人的法律意识。固定资产应严格执行政府采购程序,资产的配置、处置、出租、出借等事项都要有明确的规定,落实资产的管理责任,采购、验收、维修和保养等日常管理工作都要有专人负责,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2 加强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工作

单位的财务部门应设置固定资产专职岗位,指定专人对固定资产的购入、毁损、调出等业务进行正确核算,根据核算结果,及时对固定资产分类和明细账进行登记。财务部门应定期与各资产使用部门对账,随时了解资产的使用状况,有问题及时发现,对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使用部门与财务部门应加强沟通,资产使用出现问题及时告知,需要进行账务处理的按规定及时处理。

3 实行固定资产数据化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应使用固定资产信息管理软件,对固定资产实行信息化管理。首先对其所拥有的全部固定资产进行一次全面彻底清查,将固定资产信息录入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然后根据清查结果,对盘盈、盘亏、毁损的固定资产,根据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有关规定,依法依规进行处置。并建立固定资产管理信息数据库和资产数据台账,实现本单位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从而全面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的效率与水平,使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变得轻松、准确,全面。

4 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内控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应在资产的购置、保管、使用、毁损等方面建立内部监督和控制机制。单位要根据需要合理制定资产购置计划,严格履行资产采购及付款等环节的审批手续,并建立严格的采购验收制度,发现问题及时报告,查明原因并及时处理。在资产的保管、使用方面要采取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的措施。固定资产毁损严格按规定制度审批,任何人不得随意减少固定资产账面数额,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单位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和财务监督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作用,抽调专人对内控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发现问题,严格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5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监管

监管部门与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网络系统,及时发现单位的固定资产的使用状态,监管部门应采取定期或不定期方式深入到各单位、各部门实际调查了解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处置情况,根据所查实际情况,对未按资产管理办法使用,私自买卖、或出租、出借他人的行为予与公开通报,其所得应当上缴的上缴,应当追回的资产追回,该行政处罚的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切实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情况的发生。

6 加强固定资产的盘点及处置工作

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切实可行的盘点、处置制度,定期对所占有使用的固定资产进行盘点,对发现的账实不符、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及时严格按规定进行处置和会计记账处理,做到账、实物相符。政府的财政部门也应建立固定资产的盘点和处置制度的监督机制,对要处置的资产进行金额、数量上的把关和审批,并定期对预算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清查。

7 加强财会人员业务培训袁提高财会人员业务素质

根据工作需要,行政事业单位应定期组织财会人员参加业务、法规等方面的培训学习,及时更新财务会计业务、法规等方面知识,严格按《会计法》要求规范核算。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应积极参加电脑操作的培训学习,提高电脑技术操作水平,以适应新时期单位财务管理和国有资产网络信息化管理的需求。同时,各单位应当把好人员入口关,将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胜任能力作为选拔和任用人员标准,确保固定资产管理岗位的工作人员具备胜任工作的资格和能力。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有利于保护国有资产的完整安全保值,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正常运转并提高工作效率,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第10篇

Abstract: Internal control of hospital is an important way to ensure legal economic operation of the hospital, assets safety, complete financial reports and related information, improve operational efficiency and effectiveness,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hospital. Fixed asset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property of hospital, which ensures examination and treatment service. The safe, complete and effectively used fixed assets would directly influence the operation of hospital.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key control points of fixed assets investment, acceptance, registration, operation and disposition about the fixed assets and professional equipment, for promoting the management of fixed assets, ensuring the safe and complete state-owned assets, and improving investment and service efficiency.

关键词: 公立医院;固定资产;内部控制

Key words: public hospital;fixed asset;internal control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3-0127-03

0 引言

固定资产在医院资产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很大,在实际管理中,医院也都制定了与此相关的内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主要以保障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现代医院管理对资产的内部控制从如何防范资产被盗、非法占有等安全性问题上逐步拓展到重点关注资产效能,充分发挥资产资源的物质基础作用上。因此,医院管理中对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也必须从保障资产安全为重点扩大到资产安全和效益提升并重上来。

1 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的特殊性

1.1 固定资产的权属 公立医院是国家政府举办的医院,属于政府预算单位,其资产所有权属于国家所有,资产管理归政府财政部门管理。从公立医院的单位性质上看,公立医院目前属于财政差额预算拨款的事业单位。因此,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必须遵照国家财政部颁布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36号)实施。

1.2 固定资产的分类 公立医院固定资产分为四大类,即:房屋及建筑物、专业设备、一般设备、其他固定资产。其中房屋主要是指医院用于提供医疗服务的医疗业务用房;专业设备是指医院为提供医疗服务而直接使用的设备,包括各类检查、治疗仪器设备;一般设备主要包括医院的行政办公、后勤保障等设备;其他固定资产主要包括仪器仪表、量具等资产。

1.3 固定资产的价值转移 一般而言,固定资产在生产过程中可以长期发挥作用,长期保持原有的实物形态,其价值则通过折旧的方式随着生产经营活动而逐渐地转移到产品成本中去,并构成产品价值的一个组成部分。公立医院的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也会出现磨损,也应出现价值转移。但是由于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其医疗服务收费价格并不实行按成本收费,而是由政府定价。因此,公立医院固定资产折旧并不完全转移到其为病人提供的医疗服务产品中去。这也将对医院固定资产的投资回报期和投资收益率产生较大的影响。

1.4 固定资产的重点管理类别 从固定资产的金额构成来看,房屋及建筑物、专业设备所占比重最大。简单运用帕累托分析法对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固定资产中除房屋建筑物(流动性最差)外的其他三类资产进行分析:

由上表分析可知,专业设备在医院固定资产中属于“A”类管理对象。在医院运行中,专业设备作为直接服务于病人的固定资产同时也是直接产生使用效益,弥补医疗服务成本的直接劳动工具。因此,专业设备是医院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重点类别。

2 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常见的风险

公立医院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从流程上讲分为:固定资产取得、资产登记、资产运行维护、资产清查、资产处置等。各环节常见的风险主要有:

①固定资产取得未经过详细的可行性论证,导致资产取得后使用效率、效益低下;新增固定验收程序不规范,导致资产质量不符合要求,影响资产运行。

②固定资产登记内容不完整,导致资产流失、资产信息失真、账实不符。

③固定资产操作不当、失修或维护过剩,造成资产使用效率低或浪费资源。

④固定资产丢失、毁损、调拨不清等造成账实不符,不查明原因和不追究责任造成资产不完整。

⑤固定资产处置方式不当造成的医院经济损失。

3 公立医院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要点

3.1 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原则 公立医院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是以专业设备为重点,覆盖全面固定资产管理流程各个环节的管控,其应遵循的原则有:应遵循全面性原则,即涵盖该项固定资产管理业务过程中的各环节;重要性原则,即关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重点资产、重点环节;制衡性原则,即固定资产管理中的权责分配等方面的相互制约。

3.2 投资方案的财务可行性论证 详实的财务可行性论证,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固定资产购置中的不理,从而降低因资产使用效率低下而产生的投资风险。

在公立医院现有的专业设备购置过程中,财务可行性论证是被忽略和简单化的一部分,常常只是购置部门凭主观认识填列原始购置额、年预计服务人次、年预计收入及投资回收期等项目,其出具的论证结果往往都是短期收回投资,而实际情况并不完全如此。

在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中应特别注意财务可行性论证,对于医疗设备购置的可行性论证,申请购置部门除提供年预计服务人次外,其余应由专业财务人员完成。财务可行性论证需要包含的主要财务指标包括:盈亏平衡点(BEP),投资回收期(Payback period),投资收益率(ROI),安全边际率等。在计算过程中,应以物价部门核定的与该设备相关的收费标准作为单位收入标准,以设备投入后检查项目中使用的耗材(包括化学试剂及卫生材料)作为单位变动成本的主要计算基础。

在实际工作中,专业设备尤其是化验设备在购置时常常附有与设备配套使用的化学试剂。此时,在可行性论证中除了关注设备本身的购置价格外,还应特别关注耗材的价格及“医疗收入卫生材料比例”指标,即该设备投入后单次耗材价格与单次收费标准之比,计算此指标是否超出常值,这往往是在内部控制中容易疏忽的地方。

3.3 固定资产的交付验收 严格的固定资产交付验收将保证医院所购置的固定资产质量,从而降低因质量不符带来的资产质量风险。

医院应当根据设备购置合同、供货商发货单等对固定资产的品种、规格、数量、质量、技术要求等内容进行验收,出具验收单。

在实际工作中,常有以设备开箱单替代验收单的情况。这样的做法比较简单,只是对设备的外观、数量、规格等进行了确认,对质量和技术要求无法进行确认。因此,医院设备固定资产的验收交付必须组织供应商、固定资产购置部门、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共同参加。开箱时,对品种、规格、数量进行签字确认;设备安装完成运行一周(或一月)内,资产使用部门应根据设备招标文书中的技术内容对设备进行使用,并确认质量及技术要求,至此完成新购设备固定资产的交付验收程序。

3.4 固定资产的登记造册 固定资产的登记造册管控,应全面登记所取得的固定资产的全部情况,从而保证固定资产的真实反映,避免国有资产流失。

在实际工作中,医院在办理固定资产入库时,都会按要求编制入库单登记填列资产名称、数量、金额等主要要素。但是,有很多设备尤其是大型医疗设备,如CT、MR、检验流水线等,其供应商所提供的不仅仅是数量上的一台设备,而是一个包括了若干硬件(如设备配套操作使用的专用计算机、打印机、照相摄像设备等)、软件(该设备运行需用的专业软件等)的设备系统。此时,仅填列“××设备一台”不仅不足以反映资产全貌,而且容易形成账外资产,在资产管理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上存在风险。因此对于由若干软硬件组成的成套医疗设备,必须按照设备配置清单,将各组成部分在入库单附件中加以注明名称和数量,以将该设备的配套装备全部纳入管理。

3.5 固定资产卡片的登记 固定资产卡片是每一项固定资产的全部档案记录,因此,固定资产从进入使用开始到退出的整个生命周期所发生的全部情况,都要在卡片上予以记载。

在实际工作中,医院固定资产多而杂,大部分医院虽然固定资产的核算已采用了计算机形式,但是在使用部门端,仍是采用手工的形式,因此,纸质的固定资产卡片名存实亡,仅用于资产清查时的对账,而失去了卡片存在的真正意义。

对固定资产卡片登记的内部控制应从加强资产的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入手,实行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资产使用部门的计算机联网,通过联网的计算机内固定资产卡片详细记录各项固定资产的来源、验收、使用地点、责任部门、责任人、运转、维修、盘点、处置、残值等信息,通过规范登记权限、明确登记责任,使计算机中生成的资产卡片得以充分利用,替代手工卡片。从而避免固定资产的异常流失,确保完整、安全。

3.6 固定资产的运行维护 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对固定资产的运行维护起主要作用,对于各类专业设备的日常维护的流程应制度化、程序化、标准化,定期检查、及时消除风险,从而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管理人员数量及业务能力等限制,医院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往往是接到使用部门的保修信息后才对固定资产实施维修工作,定期的检查保养等有所缺失。而对于大型设备在购买了年度保修后,医院内部管理人员几乎不再主动维护,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设备的使用效率。

医院的资产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固定资产卡片建立起固定资产运行管理档案,并据以制定合理的日常维修保养计划,并对维护和使用人员进行考核,考核指标可涉及设备完好率、开机率、收入维保费率等。同时对于高、精、尖设备的维保费,也应该根据设备的使用年限和开机状况等合理评估后订立合同,而不是长年一致,避免在设备使用各个时期的资源浪费。

3.7 固定资产的处置 按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房屋建筑物、土地和车辆的处置,货币性资产损失的核销,以及单位价值或者批量价值在规定限额以上的资产的处置,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规定限额以下的资产的处置报主管部门审批,主管部门将审批结果定期报同级财政部门备案。”因此,对于公立医院固定资产处置的内部控制首先在于处置程序是否符合规定。

在实际工作中常出现固定资产使用期短、报废早、原因简单的情况,因此,公立医院资产处置内控的第二个方面应区分使用期满、正常报废的固定资产和使用期限未满、非正常报废的固定资产。对于前者,由使用部门填制报损单,经资产管理部门确认及医院授权人签字批准后按类别上报。对于后者,医院应参照《医院固定资产折旧年限表》的时间辅助确认,由使用部门提出报废申请,详细说明报废理由及原因,资产管理部门应组织进行技术鉴定、建议处理方式、评估可回收残值后,按规定程序处理,对于重大资产的处置,应采取集体审议制度。

第三,关注固定资产残值的处理。公立医院报废固定资产,经过主管部门及财政审核后,部分可变现回收残值。在实际工作中,医院对于已报废固定资产管理有所忽略,主要表现在回收方式及残值登记的缺失,以废旧物资的形式变卖。其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有:已报废资产去向不明、已报废资产残值不入账。因此,对于已核准报废的设备,医院一方面要在固定资产卡片上做好记录,另一方面要建立已报废资产备查账,登记报废资产的名称、规格、数量、原值、净值、报废后处理方式及去向、入账残值金额及时间等内容,以实现报废资产的可追溯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由于资产处置不当造成的经济风险。

3.8 固定资产的抵押 《合同法》中明确: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和其他社会公益设施不得用于抵押。因此,在医院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中应当明确,公立医院的固定资产不得用于抵押。

固定资产是医院开展医疗服务、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反映医院经济实力、规模大小和医疗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有效实施对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可以使公立医院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执行程序、落实细节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和管控,从而保证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有效使用。

参考文献:

[1]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8号――资产管理[EB/OL]. http:///stock/roll/20100604/2276608.shtml,2010-06-04.

第11篇

关键词:行政;固定资产;资产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9-0-01

长期以来,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在保证行政事业单位正常运转,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近年来财政部门国库集中支付、公务卡等制度改革,行政预算单位由到会计核算中心集中报账制变为各单位建账核算,在这一转换过程中,部分行政单位弱化了资产管理,不断出现管理漏洞,使得资产浪费、流失,甚至牟取私利现象严重。笔者根据实际工作中发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思考和分析,并提出了若干建议。

一、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分析成因

(一)资产登记不细化,导致资产管理存在漏洞。有些单位在固定资产入账时,只在固定资产入账单和固定资产实物账中只登记产品名称、品牌、单价、使用部门等信息,未将资产登记信息细化至型号、配置情况等情况,极易出现同品牌资产进行替换的漏洞,如笔记本电脑只登记为联想笔记本电脑,固定资产实物盘查时,发现实物为旧型号电脑而非新型号电脑。有的拆除、替换台式计算机主机中主板、内存条等据为己有。

(二)资产后续维护中,增值部分疏忽管理。某些行政单位在车辆、专用设备维护中,通过维修、更换产品部件以达到优化、延长设备使用的目的,如车辆在更换发动机后性能提升,但这些维修大多以维修款直接列支,不对更新部分进行登记管理,极易促使一些人频繁维修、更换设备内部部件,从中牟利。

(三)公务卡监管缺失,形成套取资金漏洞。为提高预算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行政成本,规范财政资金管理,促进非现金支付工具使用,减少现金流通,行政单位工作人员可使用公务卡用于差旅费、会议费、招待费和零星购买支出等费用的支出。有的工作人员购置办公用品报销后退货,如购置普通U盘,达不到固定资产入账标准,报销时只需直接列支即可,如果工作人员和商家联合做手脚,可以通过多开发票、虚假发票以及退货方式套取现金,财务部门无法查证。

(四)资产登记不全面,形成账外资产。一是某些单位接受到外单位捐赠、奖励资产、上级单位统一配发的资产通常以无原始凭证为由不登记资产入账,形成账外资产。

(五)资产公允价值不真实。行政单位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资源价值的变化情况无法得以真实的反映。现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在购置固定资产时,将全部支出列入当期支出,同时反映其原始价值,不计提折旧。这种规定使得账面上所反映的固定资产价值无法体现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不能真实揭示单位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无法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提供客观评价依据。更无法为固定资产的转让或清理提供准确评估信息,不利于固定资产的日常控制。

二、加强和完善资产管理的建议

(一)强化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要把行政单位资产的保值增值指标列入单位主要领导的任期目标,并作为干部离任审计的一项重要内容。以强化各机关部门领导的管理意识,使他们切实承担起资产使用者、管理者的责任。

(二)加强和完善资产管理制度建设。制定完善和操作性强的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产权登记制度、定期清查盘点制度、资产增减动态管理制度以及统计报告制度等。各单位特别要注重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采购、出入库、使用以及会计核算应有不同的人来担任。规模较大的行政单位还应在各内设科室部门建立相应的资产保管领用制度,把责任落到具体岗位具体人。要组织专门人员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清查。要依据清查中出现的问题,不断修改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的各项内控制度。这样,以制度来约束行为,以规章来防治腐败。

(三)是要加强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基础工作。一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会计制度要求,将应该纳入核算、记录的固定资产纳入核算管理,如“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是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作为固定资产管理”。二要确保各类资产不仅要有总账,还要设立明细账,对其分布和使用状况还必须设置相关台账,做到账实相符,确保资产的真实性。三是不论是资产发放单位、还是接收单位都要做好相关原始凭单提供、使用工作,确保资产的完整性。

(四)为提高资产管理效率,建议引入资产信息化管理,建立行政单位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不仅要将固定资产纳入其中,还要将无形资产、流动资产等纳入,不仅对资产的价值属性进行管理还要对实物属性进行管理,例如对固定资产详细信息进行录入的同时,可附加照片等其他附属信息,或者扫描产品条形码即可实现产品信息录入管理,以及日常维修记录更新等,实现资产的完整准确记录。通过软件设定的功能对固定资产进行虚拟计提折旧,实现资产配置和使用状态(年限、维修次数)的预警功能,为领导决算提供依据,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与资产的利用效率。

(五)完善公务卡管理制度以及监控措施。首先制定完善的科学和易于操作的公务卡制度。建立公务卡支付范围和相关目录,明确报销项目,指导和监督公务卡实施。其次,与签约银行共同加强公务卡的网络监控功能,加强公务卡的使用和监督。一是做好日常在线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二是建立公务卡支出日报制度,每天向主要领导汇总报告公务卡支出的详细信息。三是通过支付数据的对比分析,查找问题,分析原因,提出解决方案,确保公务卡结算方式、制度到位、执行到位、监督到位。

行政单位资产管理不同于企业资产管理,其重点在于做好资产真实性、完整性、安全性管理,面对各种新事物、新情况的变革,我们只有做到细致入微,强化管理,才能堵住不该存在的漏洞。

参考文献:

[1]《行政单位财务规则》(财政部令第71号).

第12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 固定资产管理 问题 对策

近年来,国家财政不断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及重视力度加大,但目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相对薄弱,如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或者虽然建有制度,却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等许多问题的凸显,将不利于国家财政资产管理政策的贯彻执行。有感于事业单位实际工作中的不足,希望能引起事业单位的重视,更好的推动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更好的衔接于国家财政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新要求。

一、固定资产概述

(一)固定资产定义

事业单位为了履行职能,更好地提供社会服务,通过财政核拨资金和预算外资金购建、无偿调入等形成并占有,使用的期限在一年以上的有形资产。

(二)固定资产管理的原则

1、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原则

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有助于减少资产管理工作的盲目性、无效性。事业单位要根据工作需要,结合存量资产,确确实实将年度预算落在实处,真正发挥预算管理应有的作用,合理配置资源,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进一步提升奠定好前期基础。

2、规范性与标准性原则

首先要完善规章制度建设,包括事业单位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等相关内容的具体管理办法,其次在实施上要严格按照制度并比照标准,实行规范化资产管理,杜绝资产管理的随意性、不负责任的态度。

3、实施全过程管理原则

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从配置、使用、处置、到上报资产管理信息,不能只重视其中某一个或几个环节,而忽视其他环节。各环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因此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要自始至终,立足于全面管理的角度去分析处理问题。

4、效率性原则

任何工作都要考虑效率性,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更是如此。固定资产在事业单位占用了大量资金,如何有效地配置、使用部门资产,提高单位资产的利用效率,提高投入产出比率,成为一个突出的重要问题。

5、信息化管理原则

摒弃传统固定资产管理的弊端,不断创新、不断努力的改进工作,提高资产管理工作的效率性。尽快适应财政部、国家事务管理局组织开发的固定资产管理软件的要求,保证国家财政实现系统资源共享,以及实现财政经济数据的集中存储和统一管理。

二、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一)领导不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单位领导只重视本单位的业务,而忽视了固定资产管理这类支持性工作。单位领导认为做好业务,所需资金向国家申请,其实这样的理解很狭隘。国家的财政资金是有限的,而国家要支撑的社会公共设施项目建设是无限的,如果不去考虑资金的使用效率,仅从本单位的利益出发,如果全国所有的需要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都如此考虑,单位的业务又能走多远呢,这将是对社会公众的不负责任。

(二)不相容职责未分离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活动薄弱。请购与审批、询价与订价、采购与验收,职责不加划分。单位在购置资产上始终由一人负责询价、定价、采购与验收。在内部控制活动中,这属于不相容职责,是应当加以分离。对固定资产采购、购置,缺乏风险意识,导致采购、验收由一人全程办理。显而易见,在这种情况下,舞弊当然是不可避免的。

(三)配置固定资产时不是以资源共享为出发点

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资金来源有充分保障,它不像企业购置资产要算经济账。设备购置价款、耗材、维修将是一个巨大的数字。虽然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并不要求计算成本,但是一个事业单位在配置办公设备时,面对着巨大的数字,是不是也应该考虑产出与成本的配比呢,事业单位向全社会公众所提供的服务和自身的耗费不应当产生悬殊的关系。另外为各部门重复配置相同的资产导致负面影响,易造成固定资产的闲置,使得资产的利用效率低下,致使资产浪费。

(四)固定资产处置残值随意估计

固定资产报废时,固定资产残值未经专门的评估机构鉴定,致使资产价值被人为低估,国有资产遭受损失。归结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事先没有制定相应的固定资产报废政策和程序,或者虽然有相关的政策和程序,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

(五)不重视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培训教育

事业单位普遍的会忽视对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培训。这样会产生一种结果,就是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会觉得单位并不重视这项工作,个人也不会在本职工作中有什麽发展空间。于是工作人员便产生了惰性,继而破坏了工作中的积极性,加大操作风险几率,导致管理工作在原地踏步,造成既无效率也无效果

再加上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相继出台的监管机构信息管理平台融合了越来越多的功能,但有一部份未充分利用起来,管理人员对计算机知识欠缺。

三、完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一)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事业单位管理层要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配置相应的部门和人员,定期对资产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积极听取资产管理人员的建议,对资产管理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加以解决,使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得以健康的发展。

(二)关于固定资产配置问题

关于固定资产的配置,要做到资产配置的科学化。事业单位对于通用固定资产要实行部门之间的集中管理、资源共享、调剂余缺的管理模式。像一个事业单位内部划分有七八个部门,工作人员集中在同一地点办公,同属一个单位管辖,为什麽在配置资产时要分部门,分中层,分单位领导呢。资产对于各个部门、领导来说,具备很高的通用性,像这种资产完全可以在单位内部设置一公共区域安置资产,以供所有工作人员使用。这样可以避免资产的重复购置,做到节约资源,提高资源的有效使用。

(三)完善并切实履行制度建设

要建立一整套科学、规范的制度体系,包括配备相关的管理部门和人员,部门相互间的制衡制度,以及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的要求。

有了制度,就奠定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基础,管理工作就不会盲目,就会有章可循,出错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

1、请购与审批

具有请购权的部门应当严格按照预算执行进度办理请购手续。审批亦应在审批权限范围内,严禁越权审批。

2、购置与验收

不相容职责分离控制要求资产的采购与验收必须由不同的部门、人员来完成,以起到相互牵制,防止舞弊现象发生。

3、领用与借用

完善领用与借用手续,对固定资产实行卡片管理,有领用人与借用人签字,明确使用人的责任。不能架空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导致固定资产去向不明,无人负责,致使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被动管理,工作没有成效。

4、盘点与清查

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固定资产清查制度,至少每年进行全面清查,平时要不定期清查。固定资产清查不能敷衍、不能走过场,要组织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财务人员、监盘等相关人员到实物现场认真核实,对固定资产清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当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5、报废

事业单位要建立健全固定资产一整套报废制度。资产的残值是需要经过国家认可的专门资产评估机构进行评估鉴定的,而且要出具相应的资产评估报告,这样才能使国有资产不遭受损失。其二,对于经上级领导批准以作报废处理的固定资产,要及时做帐户处理,避免实物管理与固定资产总账的脱节管理。

(四)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知识培训

现实中经常有财务人员进行各种培训,而专门针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培训几乎没有。社会在进步,知识在更新,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知识也面临着落后。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搞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就必须不断地对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工作的要求,最终将会不断提升工作的效果。

四、结束语

以上是针对目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领导不重视,不相容职责未分离,人员缺乏培训等突出问题提出的一些针对性的意见,包括阐明固定资产管理的原则和具体的解决对策,如完善制度建设,加强人员培训等措施。总之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事业单位管理层要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加强各项固定资产管理,全面梳理固定资产管理流程,及时发现固定资产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不断提高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努力把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做到效用最大化。

参考文献:

[1]何艳.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优化对策分析[J].新财经,2011(6):291-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