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农业产业扶贫总结

农业产业扶贫总结

时间:2023-09-04 16:55:3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农业产业扶贫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农业产业扶贫总结

第1篇

一、总体要求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促进贫困群众增收为目标,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在产业扶贫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瞄准城乡居民消费需求,以现代都市型农业和特色高效农业为方向,大力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品牌农业、质量农业,加快推进“一减四增”,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培强特色产业,扩大发展规模,提高质量效益,延伸产业链条,构建带贫防贫机制,不断提升农业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二、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提升扶贫特色产业综合效益

(一)优化调整特色种植业。制定实施特色种植业(含水果)精准扶贫年度工作方案,落实“一减四增”要求,在全区建设一批特色种植和良种繁育基地。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一户一策”要求,对紫山怀小米、博远、秋景、喆兴、现海5个产业扶贫园搞好扶贫带贫示范作用;对32个蔬菜产业扶贫项目149个蔬菜大棚加强技术指导,搞好风险防控预警,实现产销衔接,发挥好效益引领作用;对51个产业扶贫基地加强指导,加大贫困户从业就业示范引导作用;指导各乡镇、村加强现代农业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进一步加强优质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发展蔬菜、中药材、食用菌、特色杂粮、水果等特色高效种植产业,推动规模化、标准化、特色化、精品化和品牌化发展。

(二)做大做强特色养殖业。制定实施特色养殖业精准扶贫年度工作方案,在乡发展肉鸡、肉驴等养殖扶贫项目的基础上,在其他乡镇重点发展家禽、肉牛和肉羊养殖,支持各乡镇、村发展特色养殖。

(三)大力提升农产品加工能力。大力培育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引导各乡镇积极扶持、、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储藏、保鲜、烘干、分级、包装设施,提升产后处理能力,使产品更适宜进入精深加工。

(四)培育壮大农业新业态。指导各乡镇、村依托特色农业、农事景观、人文景观等资源,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康养健身、创意农业、体验农业等多元业态。一是对名关镇南石口食用菌加强技术扶持指导,打造成我区食用菌生产示范基地。二是加强休闲农业品牌创建培育工作,开发广府、王边特色乡村旅游产品,做好宣传推介;三是打造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景点线路,抓好西部以博坤家庭农场、博远智慧农业园区、刘窑核桃基地、永合会万亩油菜花基地和东部以耐思、科瀚、相知农场、垂钓中心等节点为主的两条休闲农业精品线路,提升我区农业生产附加值。

三、加强产业带贫主体培育,提升产业带动能力

(一)培强新型经营主体。立足资源禀赋,围绕全链条需求,聚焦重点领域,以高科技、高质量、高成长性为标准,积极开展农业大招商,主动对接大企业、大集团,积极引进培育能够支持带动扶贫产业发展的农业产业化项目。做好招商项目跟踪指导服务,确保项目早落地、早建设、早投产。

(二)发展高效社会化服务组织。支持协调供销、邮政、农业服务公司、农民合作社等开展农资供应、土地托管、代耕代种、统防统治、烘干收储等农业生产。鼓励中小型服务组织通过发展服务联合体、服务联盟等新型组织形式,加强服务水平和能力建设,逐步扩大市场占有率。引导大型服务组织通过参股控股、特许加盟等形式,与中小型服务组织形成稳定的利益共同体,形成各有分工、互有侧重、共同发展格局。全区社会化服务组织达到30家,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6%。(责任单位:农经科、植保站、农机管理科、农机推广站,各区域站、动检站)

(三)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创新完善扶贫资金、长期订单、股份合作、资产收益、产销衔接、土地流转托管、公益岗位和就业帮扶模式。推行以股份合作为纽带的政府+金融+科研+龙头+合作社+农户“六位一体”新兴合作经营模式,实行企业统一流转土地、基础设施、种养品种、技术指导、品牌打造、加工销售和农户分户经营管理“六统一分”,把大多数贫困户嵌入产业链条,引导带贫主体和贫困户依法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实现贫困户与企业、金融、科技的有效联结。建立完善收益分配机制,优先安排有劳动能力贫困户,通过产业项目和引导就业实现增收。(责任单位:农业科、经作站、农经科、产业化办,各区域站、动检站)

(四)壮大集体经济。巩固完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市试点成果,加快推进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平台建设,逐步增加股份经济合作社的比重,全面提升试点工作质量。巩固“消零”成果,防止反弹。继续实施“消薄”工程,盘活农村集体资产资源,采取股份合作的形式,进行资源开发、产业化经营。盘活政府投资和社会帮扶到村形成的资产,多举措、多形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大力发展农村服务型经济,通过为农户和各类农业经营主体提前产中产后农业生产,以及旅游、商贸流通与市场管理服务,增加服务性收入。(责任单位:农经科,各乡镇农经站)

四、深化农业科技服务,提升创新驱动能力

(一)加快农业创新驿站建设。认真落实《农业创新驿站建设管理办法》,每个驿站辐射带动5个以上具有一定规模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产业发展,帮扶10个以上贫困或普通农户脱贫增收,使驿站成为县域产业发展的动力源和孵化器。深化“十个一”模式,帮助科研教学单位研究制定科技人员参与驿站建设和科技下乡的扶持政策,建立创新驿站长效机制。(责任单位:科教站,各区域站、动检站)

(二)提升农业技术服务水平。落实《省农业产业扶贫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方案》,进一步优化扶贫产业技术服务体系,帮扶重点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全产业链方向转移,组织开展“十项服务”。继续实施《区贫困户产业发展指导员制度实施方案》,建立一支指导到位、服务精准、帮扶全覆盖的产业发展指导员队伍。进一步加大科技扶贫培训力度,培训产业扶贫干部、产业扶贫带头人、实用人才带头人、经营主体负责人和贫困户200人。(责任单位:科教站,人事科,各乡镇)

(三)健全农业科技信息化网络。发展智慧农业,加快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在特色农业中的推广应用。积极参加省市县乡村五级贯通的农技推广云平台,通过配备终端、网络书屋、微信公众号、手机APP、12316等及时指导农民群众科学合理安排农业生产,解答技术咨询、推送科技信息,促进农业科技成果在平台上、展示、交易。(责任单位:科教站,各区域站、动检站)

(四)加强风险防范。做好农业生产防灾减灾工作,抓好重大病虫害防控、制定完善防控预案应对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加强监测预警。依托区级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团队建立农业扶贫产业市场风险预警机制,制定风险防范预案,定期价格、供求信息,指导贫困地区防范市场风险。科学开展产业扶贫风险评估,对扶贫主导产业面临的技术、市场等风险和经营主体生产、经营、带贫能力和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进行评估,制定防范和处置风险应对措施,防止产业项目盲目跟风、一刀切导致失败造成损失。加强扶贫资金、资产资本监督管理,防止出现产业扶贫失败风险。(责任单位:农业科、技术站、科教站、财务科、蔬菜科、植保站,各区域站、动检站、农经站)

五、推动农产品营销,提升农产品质量水平

(一)严格质量标准。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完善县乡村农产品监管追溯体系,做好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平台应用,做到专网专人负责。(责任单位:农产品监管科、科教站,各区域站、动检站)

(二)强化品牌培树。制定特色优质农产品目录,强化品牌设计、品牌提升、品牌宣传,培育1-2个区域公用品牌,集中打造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品牌和特色农产品品牌。支持各乡镇在中央、省市媒体、高铁站平台等进行产品宣传,支持鼓励品牌农产品创新创意设计、讲好区农产品品牌故事,扩大品牌农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责任单位:农业科、蔬菜科、农产品监管科,各区域站、动检站)

(三)强化产销衔接。构建产销对接长效机制,组织参加京津冀蔬菜食用菌产销对接活动和品牌万里行活动。鼓励各乡镇建立营销体系,加强与一线城市农贸企业、批发市场和大型超市对接合作,拓展区品牌农产品展销窗口。组织各乡镇企业和产品,入驻北京新发地优质农产品展销中心。组织实施品牌农产品“六进工程”,开展爱心购买农产品公益行动。支持举办品牌电商促销宣传活动,支持建立农产品电商特色馆,打通线上线下产销对接渠道。(责任单位:农业科、蔬菜科、环保站,各区域站、动检站)

六、抓好定点帮扶工作,确保帮扶政策落实

搞好定点帮扶工作。扎实做好区农业农村局在柳村、榆林东、榆林一、东睢宁、赵刘营、杜屯等6个村精准扶贫帮扶工作,组织局“一帮一”帮扶责任人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及时了解到村到户帮扶措施实施情况。(责任单位:局办公室、局相关科室)

七、强化组织保障,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加强组织领导。继续实行“一全一直一最一中心”工作机制,将农业产业扶贫作为重要任务,摆上突出位置。各科室站所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专项谋划,科室站所负责人要具体抓、深入抓,安排得力人员负责产业扶贫工作。要保持产业扶贫人员队伍的稳定,抽调精干人员充实到产业扶贫专班中来,建立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产业扶贫队伍。(责任单位:局属有关单位,各区域站、动检站)

(二)建立清单台账。要结合国家脱贫攻坚普查工作,按照“一项任务、一个清单、一套措施、一抓到底”的要求,建立健全产业扶贫任务清单,对所有乡村的产业情况,逐村逐项建立产业情况清单。认真落实扶贫产业各项政策措施,以村为单元因地制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户为单元加快落实特色种养扶贫项目。进一步优化完善农业产业项目库,积极参与农业产业扶贫项目的方案制定、组织实施、成果验收等工作,实时了解执行情况,并进行监督和指导。(责任单位:产业扶贫办、局属有关单位,各区域站、动检站)

(三)加强调研督导。在狠抓中央巡视、国家考核、督查巡查和省级、市级考核反馈问题整改的基础上,结合扶贫产业问题困难大排查和产业扶贫“回头看”工作,围绕重点工作,针对薄弱环节,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督导检查和调研指导活动,分析问题与趋向,研究提出前瞻性意见建议,通过强弱项、补短板、促提升,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构建农业扶贫产业长效机制。(责任单位:局属有关单位,各区域站、动检站)

第2篇

今年以来,我们以争创全国创新型农业现代化先行区,全省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县为目标,重点做好 “1236”文章,加大产业扶贫工作力度,现将上半年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是抓好园区建设。园区建设是我县加快推进产业扶贫的重要举措,按张书记指示精神,要把航天科技农业产业园建设成我县产业扶贫、精准扶贫的样板和典型,建设成我县加快创新型农业现代化先行区建设的重要载体,建设成我县加快推进农业综合开发机制创新和探索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试验田,建设成我县“三生三园”的重要园区。园区立足于农业招商招大商,共引进经营主体6家,目前重点引进是青岛昌盛日电光伏农业公司,该公司与6月15日与我县签订合作协议 ,流转土地4000亩建设光伏大棚,农委将积极做好该项目落地的各项服务工作。安农大皖北综合实验站、隆平高科综合服务中心以及中国科技大学苏州功能农业研究院硒谷公司院士工作分站即将在园区开工建设,目前已启动拆迁工作。该园区带动贫困户120户,主要是通过务工带动贫困人口320人。

二是抓好“两带建设”各个项目对接、服务和指导。重点抓好屏山现代农业产业园、长沟徽商光合庄园、墩集草莓示范园、泗城现代农业博览园以及瓦坊张楼、山头惠庙、刘圩张谷等园区建设,设施大棚蔬菜由2015年初的1.2万亩发展到近3万亩,增长60%,带动园区务工3000多人。同时做好山头、大庄、草庙、泗城、大杨设施农业园区帮扶、指导、规划等前期工作,利用省专项扶贫资金500万元建设设施蔬菜大棚,目前5个乡镇全部完成选址规划,大庄镇、山头镇已进入招标程序。

三是支持和服务好经营主体。今年上半年,为22家经营主体进行了设施农业登记颁证,办理抵押贷款1200多万元。由农委牵头开展了“劝耕贷”试点,目前向阳牧业、新联禽业等已通过“劝耕贷”办理贷款1000多万元。经营主体获得融资后通过在贫困村建立生产基地、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等吸纳贫困户入社、流转土地和务工就业,带动脱贫解困。

四是抓好 “双包”工作。上半年共争取各类资金500多万投向结对帮扶村。在黄圩镇东北村、曹场村、王宅村、大路口皇姑村建设玉米、大豆和花生高产创建片,重点推广良种良法、配方施肥、秸秆综合利用等技术,近期拟安排为每个贫困户送2—3袋复合肥,约520户,帮扶复合肥50吨。争取市农委项目资金120万元,在大路口网周村、屏山镇彭鲍村、长沟镇汴河村和邵庄村建设设施蔬菜大棚等。

二、存在不足

(1)、产业发展,还存在认识不高,农委和相关乡镇存在一定程度畏难情结,认为缺乏资金、人才;

(2)、园区缺乏整体规划,标准偏低;

(3)、我们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偏低,2015年我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4年增长10.2%,低于全市10.5%的水平。

三、下半年工作打算

今年时间过半,产业扶贫工作距县委、县政府目标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时间紧任务重。我们倍感压力,下半年农委将切实履行部门职责,和各乡镇及县直相关部门密切配合,按扶贫攻坚工程的时间节点,采取有力措施,加大推进力度,全力以赴投入2016扶贫攻坚加速年建设中。

1、引导农业经营主体适度规模经营。加强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积极推动经营主体开展土地托管和订单农业。如安徽金色家园农业社会化服务有限公司,已托管3000亩;龙宇农业联合社,已托管700亩。我们将对土地托管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实现经营主体和被托管土地的农民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2、瞄准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偏低这块短板,积极组织我们130多名农技人员,到田间地头,指导农民科学种田,降低播量精准施肥,降低成本,适时防治病虫害,增加单位面积效益。积极引导农民有目标外出务工和就地就业,增加收入。加强与农调队及各乡镇协调联动,力争2016年改变我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落后的局面。

第3篇

根据《20__年__县有机产品示范县创建工作目标考核评分办法》(__工质〔20__〕32号)要求,我局高度重视,切实增添措施,推动我县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创建工作,现将20__年工作总结如下。

成立由科知局局长__为组长,副局长__副组长的有机示范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及时召开职工会传达学习相关文件会议精神,切实推进有机示范县创建工作。

制定《__县科技扶贫帮扶方案》着力扶持壮大一批优质农牧业企业和农业合作社,推广“公司+农业合作社+农户”的黑山羊产业发展模式,大力支持黑山羊产业链建设,引导农户

健康有序地参与市场竞争。结合__河村产业发展基础,整合县农业局、县扶贫移民局等部门的项目、资金,充分发挥科技部门优势,将该村建成科技扶贫示范村,并确立5户科技扶贫示范户,挂牌并建立科技扶贫示范户档案。

一是积极参加省、市组织的成果对接会。积极参加“__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工作汇报暨成果对接会”、“__片区农业科技园区产学研对接会”,进一步深化县校、校企合作,通过项目实施,提升农业产业现代化水平。二是加大县校合作基地建设力度,目前猕猴桃病虫害防治基地、天麻有性繁殖技

术基地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三是精心组织,严格项目资金管理高山农业省科技富民强县计划项目“__天麻有性繁殖及规范化种植技术示范与推广”顺利验收。

一是稳步推进县校合作和科学技术培训指导工作。结合“天麻专家大院”、“长毛兔专家大院”等技术合作载体,邀请__农业大学相关专家教授到我县开展现场指导、培训活动10次,集中培训活动5次,指导及培训种养殖户1000人次以上,推动优势农业产业发展。二是落实经费保障,帮助乡镇开展技术培训。向9个天麻种植重点乡镇划拨技术培训补助经费4万余元,由各乡镇组织天麻种植户培训天麻种植技术,提高技术水平。三是扎实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制定《__县科技扶贫帮扶方案》,深入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成功举办第二十届以“科技创新驱动农村发展”为主题的“科技之春”活动和全国“科普日宣传”活动。5月,在新添乡开展以“创新创业,科技惠民”为主题的科技活动周宣传。累计发放各类科普书籍5000余册,宣传资料10000余份,义务就诊400余人,免费发放药品500余盒。

第4篇

【关键词】清远市;农业产业化;问题与对策

农业产业化是研究“三农”问题的一个关键。农业产业化发展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有效形式,是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的措施,以应对经济全球化,提高农民收入,保护农民利益的重要保证。近年来,清远市,虽然农业产业化发展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管理水平不高,专业化和区域生产不够明显[1]。因此,如何正确认识和深入分析清远市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研究对策,成为清远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必须面临的重大课题。

1.农业产业化概述

1.1农业产业化的内涵

农业产业化在我国已成为一门正在蓬勃发展的新型学科。目前,关于农业产业化的内涵还没有规范统一的认识,在学术界存在着较为激烈的争论。现将各种论述归纳如下:

第一种论述:农业产业化就是农业产业一体化。即:农业产业一体化的导向是市场,基础为广大农户,依据为加工企业,手段为科技服务,把农业在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联结起来,如产前、产中和产后环节,通过联结各个环节,使它们成为一个的产业体系,最后实现农工贸一体化地经营。

第二种论述:农业产业化就是农业产业系列化。即: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根据专业市场带领农业龙头企业,而农业龙头企业引领基地,最后基地联接农户的形式,对各种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制,对农业产业系列化的主要产业系列化加工、一体化经营以及社会化服务,逐步形成生产经营体系。

第三种论述:农业产业化就是依靠龙头企业建设起来,或者以区域性经济组织为依托建设。它一个是综合性产业集团,三大产业相辅相成、紧密结合,形成科技和教育、农工贸一体化、企业化经营管理的经济共同体。

综上所述,农业产业化的内涵可以总结为在保障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稳定的前提下,结合本地区实际,围绕本地重点产品,实现该产品的产前、产中、产后的农工贸、产供销一体化生产经营,实现管理企业化、经营市场化、产业区域化、服务社会化的目的,从而使农业走上城乡优势互补、产业相互促进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1.2农业产业化的基本特征和作用

农业产业化在本质上是一种心得经营体制,有如下基本特征:产业一体化、生产专业化、产品商业化、布局区域化、管理企业化。产业一体化是关键,生产专业化是基础,产品商业化是前提,布局区域化是条件,服务社会化是重要特征,管理企业化是成熟标志[2]。

农业产业化的作用是增加产业,减少消耗;农业的自我积累能力提高;促进农业科技进步;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2.清远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2.1清远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成就

2.1.1壮大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

清远市建立完善了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双方形成利益共同体,农民按企业要求进行生产,企业实行保护价收购,确保企业有稳定优质原料来源,农民有稳定经济收入。2009年末,全市有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89个,包括国家扶贫农业龙头企业2个、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9个、省扶贫农业龙头企业8个,比2008年增加14个,其中亿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8个。农业龙头企业销售收入占农业产业化经营总量的76.1%。

2.1.2建成相对稳定的产业基地

清远市继续大力实施现代农业“两大调整”战略和“一乡一品”活动,围绕“特色+绿色”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基地,生产规模不断扩张,种植、养殖和加工基地保持健康发展趋势,建成了相对稳定的产业基地。到2009年底,全市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业产业化组织建立各种农产品生产基地560个,比2008年增加39个,涉及种植面积58.2万亩,养畜量156万头,养禽量3362万只。

2.1.3创建前景看好的知名品牌

清远市积极鼓励和扶持企业打响品牌,创优名牌,对品牌、名牌企业给予奖励,优先安排项目扶持资金,进一步深化农业品牌创建工作。至今年6月止,累计全市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基地167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产品221个;通过有机食品认证产品1个、绿色食品认证产品20个;建立农业标准化示范区34个,其中国家级6个,省级28个,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将于今年起启动;拥有广东省著名商标10件,广东省名牌产品13个。

2.1.4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迅速

清远市积极推进“一村一社”,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引导农户建立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等合作组织,形成合作社引领农户抱团拓展市场的生产经营模式。在去年完成新增注册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237个基础上,今年上半年全市新增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90个,目前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总数达338个(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327个)。

2.1.5农村居民储蓄创历史新高

2009年是农民得到实惠最多的一年,国家增加了四项补贴,提高了粮食的最低收购价,实施了汽车、家电等下乡补贴政策,加大了农村水、电、路、气、房的建设。2009年清远市市农民人均纯收入5509元,增长12.7%,增幅高于全国水平(8.2%)4.5个百分点,高于全省水平(7.9%)4.8个百分点,继2008年以来又一次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速。此外,近三年,农村居民储蓄余额增速创历史新高。2009年末全市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96.6亿元,增长13.7%。其中,城镇居民储蓄余额314.0亿元,增长11.7%;农村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82.6亿元,增长17.4%。

2.2清远市农业产业化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5篇

 

一、1-9月工作开展情况及主要成效

1、深入连江、长乐等县(市)区进行休闲农业一线调研。一是指导市级(及市级以上)休闲农业示范点进行提档升级,与福州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研发中心有关专家一道,跟业主面对面,商讨休闲农场景观的升级、科学改造,进一步突出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何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开发轻资产的亲子休闲项目;如何与异质休闲农场打造休闲农业精品线路,共同深度开发休闲市场;如何与旅行社、亲子平台开发春秋游、亲子游市场,提高非周末营市场业额。二是对新建、在建休闲农场进行辅导、指导,首先及时掌握项目进展情况,其次指导新建项目规划、策划。对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业主共同研究、帮助解决,商讨下一步发展措施。

2、创新机制,辅导连江县开心农场、望江园、和煦阳光、渔家傲以及天竺村等五家休闲农场组建休闲农业产业联盟。共同包装特色农产品伴手礼、协调休闲项目、共同导流、共创营销端对,共同开发休闲农业市场。同时会同县局辅导、策划产业联盟助力精准扶贫,首先,优先招收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在休闲农场就业,其次免费提供种苗给贫困户种植、养殖。成品后、按规格保底收购,第三贫困户贫困扶持资金保底入股分红。

3、结合对台农业合作交流,组织邀请了以台湾南投县观光协会总干事颜峻瑜先生为代表的台湾嘉宾一行8人,甄选了福建新时代农林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神龙谷)、连江开心农场、福清云中部落、连江县望江园、连江县赶海一号等5家福州优秀的生态休闲农业企业,在两岸特色乡镇交流暨生态农业对接会上,签订对接交流协议,其中新时代农业农林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与朝阳休闲农场,连江县休闲农业产业联盟与南投县观光协会在部、省领导及台湾嘉宾共同见证下,上台签约。确立了以两岸休闲生态农业产业联盟为平台,两岸人员互派互访、共同开展特色农产品伴手礼行销等合作交流机制。在新时期两岸机制创新上迈出了第一步。

4、组织申报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与全国美丽休闲乡村。

二、工作亮点

1、创新机制,连江县开心农场、望江园、和煦阳光、渔家傲以及天竺村等五家休闲农场组建休闲农业产业联盟。共同包装特色农产品伴手礼、协调休闲项目、共同导流、共创营销端对,共同开发休闲农业市场。

2、策划休闲农业产业联盟助力精准扶贫,打造“企业+产业联盟+贫困户”模式。首先,优先招收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在休闲农场就业,其次免费提供种苗给贫困户种植、养殖。成品后、按规格保底收购,第三贫困户贫困扶持资金保底入股分红。

3、确立以两岸休闲生态农业产业联盟为平台,两岸人员互派互访、共同开展特色农产品伴手礼行销等合作交流机制。在新时期两岸机制创新上迈出了第一步。

4、新建休闲农业项目神龙谷田园综合体,由福建新时代农林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兴建,总投资达3.25亿元。

三、下阶段工作计划

1、继续做好示范创建

一是积极组织省级最美休闲乡村参加农业部开展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推介活动。二是积极组织市级休闲农业示范点参加福建省休闲农业示范点评选。三是继续组织市级休闲农业示范点创建。四是启动市级农家乐示范点创建工作预计每年评选20家,每家一次性奖励5万元。市级农家乐示范点创建是带动农户发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具体举措,意义重大。

2、继续开展休闲农业节庆活动

在往年工作基础上,继续开展休闲农业节庆活动,启动福州市休闲农业特色农家菜大赛。

3、建设福州市休闲农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力争2017年上半年全面完成福州市休闲农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下半年投入试运行,根据实际补缺补漏,2017年底正式运行。

4、继续规划宣传、推介休闲农业精品线路

继续重点从地理交通、休闲农业示范点特色活动项目、特色餐饮方面调研,召集各点座谈、研究,策划精品线路。策划4条福州休闲农业精品线路。编制、出版《福州休闲农业精品线路(二)》,举办精品线路落地仪式。

5、休闲农业招商推介

2015年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农交会上,我局组织了休闲农业招商推介村,去得了良好实效。时隔两年,各县(市)区又涌现出一批优良的可招商休闲农业项目。为此,我局加大招商引资,拟举办福州市第二届休闲农业招商推介会。

第6篇

根据《“强三业 促增收 助脱贫”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公告》,县农业农村委高度重视,结合实际,成立了种植技术服务、养殖技术服务和集体经济组织培育青年突击队,结合脱贫攻坚和产业扶贫工作,深入各乡镇(街道)开展政策宣传、技术指导等志愿服务活动,现将相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提高认识,增强主题志愿服务思想自觉

利用理论中心组(扩大)学习会议、乡村振兴青年论坛和党员大会等,结合农业产业扶贫巩固提升行动和脱贫攻坚大走访等重点工作,传达《“强三业 促增收 助脱贫”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公告》文件精神,统一思想认识,营造浓厚的志愿服务氛围。

二、精心组织,扎实开展主题志愿服务活动

一是助力涉农企业复工复产,深入涉农企业、产业扶贫基地及种养殖大户家中,指导涉农企业开展疫情防控宣传培训工作,确保每名员工掌握疫情防控知识,构筑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提供最新惠农政策咨询和产业技术指导,推动形成产业发展合力。加强与涉农企业沟通衔接,对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报告,及时稳妥处理和化解问题,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

二是助力春耕生产。组织干部职工战在“疫线”,为群众送去政策信息,普及疫情防控相关知识,抓好春耕生产中的疫情防控工作。向群众传授种植技术,组织开展7次农资市场(农药、兽药、种子)检查,累计检查农资经销店31家,发现问题3起,责令整改3起。

三是落实结对帮扶大走访。主动与高观镇复兴村对接,落实到帮扶村(社区)报到注册,全覆盖开展大走访,扎实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等志愿服务活动。

四是落实城市党建共建工作。县农业农村委团支部联合梧桐社区共同开展“学雷锋 全民爱卫生”的志愿服务活动。对公共地带内的落叶、杂草、垃圾、等进行全面清理打扫,同时,向社区居民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帮助大家增强爱卫生的意识。

第7篇

一、主要工作

(一)认真学习,全面贯彻中央和全省扶贫开发会议精神。及时召开了全市扶贫办主任、专干学习贯彻会议,学习并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

(二)广泛动员,启动“十二五”扶贫开发工作。认真总结了“十一五”扶贫工作经验,表彰了“十一五”扶贫开发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分析了“十二五”扶贫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三)明确责任,建立扶贫工作新机制。明确了全市“十二五”扶贫开发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基本原则和主要措施。建立了一个市领导挂点帮扶、市直单位定点帮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接帮扶的工作新机制,将市直各单位定点帮扶工作情况列入全市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内容。

(四)科学规划,勾画扶贫发展新蓝图。举办了全市“十二五”扶贫开发整村推进规划培训班,共培训人员380人。我市100个扶贫村“十二五”规划总投资56390.5万元,规划拟建设完成基本农田建设及改造3.126万亩,新建通村公路454公里、村内道路修建257公里,危房改造1418户,建设维修学校及幼儿园86个,建设改造卫生室56个,发展种植业6万亩,养殖业103万亩,安全饮用水入户16663户。

二、存在困难与问题

一是需要扶持的贫困群体数量依然庞大,消除贫困难度加大。

二是财政扶贫资金的投入不足,基础建设欠账多。

三是扶贫主导产业的发展不平衡,产业培植难度大。

四是动员组织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和扶贫济困的力度不够。

五是扶贫系统干部的管理机制、业务培训不足。

三、下步打算

(一)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全省扶贫开发会议精神,全面实施“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

(二)督促落实整村推进规划,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做好100个扶贫村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

(三)努力培植发展主导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引导贫困村结合本地特色资源、传统技术、农民意愿和市场需求选定贫困农户有能力参与并能成功的项目,并把扶贫主导产业的发展与产业项目龙头企业的发展联系起来。

(四)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提升农民自我发展能力。认真实施“雨露计划”,加强贫困农民职业技能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同时,做好扶贫系统干部的培训工作。

(五)发挥党员干部帮扶作用。主要是督促市直帮扶单位副科级以上干部与贫困村贫困户“一对一”结对帮扶工作的落实。

(六)完善和落实定点扶贫工作考核制。市直各单位定点帮扶工作情况列入全市年度同标管理考核内容,扎实认真做好年终考核工作。

第8篇

第一章机构管理

第一条市政府成立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农业副市长担任组长,市农业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建规局、市国土局、市交通局、市水利局、市林业局、市扶贫办、市旅游局、中国人民银行分行、市国税局、市地税局等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负责全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组织领导。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园区办),设在市农业局,由市农业局局长担任办公室主任,市农业局、市财政局各确定一名副县级领导任副主任,负责现代农业园区日常管理工作。园区办工作人员从农业系统抽调。

第二条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一)贯彻落实中、省、市关于园区建设管理的有关政策和意见,统筹领导全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管理工作;

(二)研究审定推进园区建设的政策意见;

(三)负责审定园区建设总体规划;

(四)负责审定园区建设专项资金使用计划;

(五)负责协调成员单位,落实市级建设资金;

(六)加强园区建设管理和资金管理,协调解决园区建设和管理中的重大问题。

第三条园区办主要职责

(一)贯彻落实领导小组关于园区建设的意见和决定,提出园区建设的有关意见和建议;

(二)负责组织编制全市园区建设总体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

(三)负责组建园区技术专家组;

(四)负责市级园区的认定;

(五)负责组织园区实施方案审定和批复;

(六)负责园区项目检查、考评、验收;

(七)负责园区信息宣传和工作交流;

(八)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事务工作。

第四条园区技术专家组主要职责

(一)负责制定园区技术工作方案;

(二)负责推荐园区生产主导产品、主推技术建议计划;

(三)负责园区规划、实施方案的审核工作;

(四)负责各级园区技术指导工作;

(五)负责对全市园区生产技术人员的培训和指导;

(六)参与园区的检查、验收和评价工作。

第五条县区政府是现代农业园区创建的责任主体。县区政府应成立相应机构,负责本县区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规划发展和管理工作。

第六条各县区要积极开展县级现代农业园区创建工作,今后申报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应先取得县级农业园区资格,申报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应具有市级农业园区资格。

第二章申报条件

第七条申报条件

(一)园区要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和规模,相对集中连片,平川六县区园区规划面积要达到2000亩以上,山区县要达到1000亩以上;

(二)产业集中度高,重点产业占比达到60%以上;

(三)实现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利用,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以上,农产品生产环境达到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要求,主导农产品达到无公害要求;

(四)生产组织方式先进,形成“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等形式的现代农业产业化格局;

(五)支撑服务体系健全,技术服务、金融服务、农资供应、产品销售网络配套、功能到位;

(六)产业体系较为完善,具有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服务网络;

(七)园区建设主题明确,必须是以生产、加工、销售或技术服务为主要功能的农业产业化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市场经营主体。

第八条评审和认定程序

(一)园区办负责组织有关专家对各县区上报的规划方案进行初审,通过专家评审、质询论证、量化考核、公示认定,依据结果提出园区认定建设名单,申请领导小组会议审定后下达认定文件,并以市政府名义授予“市现代农业园区”称号;

(二)已认定的园区按照要求编制实施方案;

(三)园区办组织相关单位和专家对园区建设实施方案进行评审和批复。

第三章建设标准

第九条总体目标:通过集聚土地、资金、技术、人才要求,促进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推进农业发展方式、经营方式转变,把现代农业园区率先建设成为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现代农业的样板区,理念超前、装备完善、科技先进、经营创新的现代农业发展的先行区,为全市现代农业建设探索新思路、新模式和新经验,辐射建设区域特色鲜明、物质装备先进、科技支撑有力、经济效益显著、园区环境优美的现代农业区域板块,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第十条建设标准

(一)园区内水、电、路、绿化、通信等基础设施配套齐全,产业服务体系配套完善,组织生产方式科学先进;

(二)实现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利用。畜禽粪便无害化达到一定要求,无污染,环境优美;

(三)加快土地流转实现园区土地规模经营,农业产业化利益联结机制比较完善,实现生产与市场对接,农产品生产与精深加工配套;

(四)进入园区的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按照现代企业的运营方式、营销理念来进行运营管理,年销售额达到2000万元以上,主导产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对区域经济带动能力强;

(五)园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高于当地农民平均水平。

第四章资金监管

第十一条园区建设资金来源

(一)市政府安排的园区建设专项资金;

(二)市级有关部门安排的园区建设资金;

(三)各县区财政配套和整合用于园区建设的资金;

(四)入园企业及农户自筹资金;

(五)其他资金。

第十二条市级专项资金重点扶持设施农业建设,新型农业产业培育,农业发展先进典型模式推广提升,种、养业两种体系建设,现代农业物质装备,现代农业支撑产业体系建设等。

第十三条利用中央和省级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建设的项目,按照中央和省上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四条园区建设单位要建立健全资金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务管理的规定,专账管理,专款专用,任何单位、组织和个人不得挤占、挪用、截留和滞留。各级农业、财政部门要加强资金监管,积极推行和完善项目资金报账制度。

第十五条园区经市级认定后,先拨付80%的专项资金,市级验收合格后再拨付20%专项资金。项目完成后,要对建设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

第十六条市级部门整合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按照所属行业资金管理办法进行管理。

第五章优惠政策

第十七条现代农业园区内企业建设产业基地,可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采取租赁、转包、入股、互换等形式流转土地、林地。各县区要建立不少于500万元的土地、林地流转风险基金,并制定其管理使用办法。

第十八条对企业在园区的农产品加工用地、批发和专业市场用地等,在审批上优先安排,对不搞永久性建筑,不改变土地权属的,均视为农业用地,免办农用地转用手续,免交新增建设用地有价使用费、耕地开垦费和耕地占用税。

第十九条进入园区的企业享受“三优先”政策,即优先享受国家强农惠农政策,优先享受市级农业产业化扶持资金,优先申报中省农业项目。

第二十条市级财政每年预算安排2000万元专项资金,对认定的市级现代农业园区给予支持。

第二十一条在县级平面上,要统筹捆绑农业综合开发、交通、水利、林业、扶贫开发、财政支农、农业产业化等项目资金,集中安排用于现代农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

第二十二条积极帮助农业园区企业申报中、省、市级龙头企业,争取专项资金扶持。

第二十三条金融部门重点支持农业园区企业发展,放宽担保、抵押条件,降低门槛,贷款利率按基准利率执行,符合扶贫贷款条件的企业积极发放扶贫贷款。

第二十四条对在农业园区新建产业基地或一次性固定资产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的生产性项目,享受信贷资金贴息政策,贴息资金从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专项资金和县级配套资金中安排。

第二十五条凡进入园区企业获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的,每个分别一次性奖励5万元。奖励资金从市、县现代农业园区专项资金中安排。

第六章考核验收

第二十六条经市级认定的现代农业园区,必须进行定期考核与验收,市园区办依据实施方案对全市园区的建设实行年度考核,园区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后,园区办组织专家组进行验收,考核验收采取书面考核与现场考评相结合的方式。具体程序为:

(一)各园区每半年向县级农业、财政部门提交园区建设情况报告,年终上报年度工作总结;

(二)县级农业、财政部门对各园区上报的年度总结材料进行考评。每年末将本县区园区建设情况及考评结果上报市园区办;

(三)市园区办在县区考核的基础上,组织专家对园区进行重点抽查和综合考评,确定各园区年度考评结果,并定期全市园区建设情况通报。

第二十七条考核验收的主要内容为园区建设任务完成情况,资金使用情况、档案管理情况、运行管理情况和效益情况。

第二十八条园区建设验收工作按照自下而上的原则进行。先由园区建设单位自验,合格后报县级管理部门初验,初验合格后报市级验收。省上认定和命名的省级现代农业园区检查、考核、验收按照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有关规定执行。

第9篇

关键词 小额信贷扶贫 信用风险 信贷资金总额

中图分类号:F323.89

文献标识码:A

一、 小额信贷扶贫

为解决我国落后地区人口的贫苦地区人口的贫困问题和弥补信贷扶贫政策的缺陷,我国自20世纪90年底初开始引进并推广农村小额信贷扶贫模式。政府实施的小额信贷扶贫,是借鉴国际经验又结合我国实际加以改造而形成的一种资金和服务同时到户的扶贫方式,具有短期小额、整借零还、连续借贷、滚动发展、小组联保、不要抵押、经社并重、妇女为主的特点。小额信贷扶贫能够使贫困户实行自由组合联户担保,不需要抵押担保,容易获得资金,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和农村产业化的形成,增加农民的收入,加速农民脱贫,从而导致小额信贷扶贫资金到户率高,还贷率高和项目成功率高的“三高”特点,提高了资金的扶贫效益和经济效益,使这种扶贫方式受到了广泛的称赞和肯定。但小额信贷扶贫在理论上和实践上还有不少关键性的问题尚未解决,影响着小额信贷的健康发展。

二、 小额信贷扶贫实施中的问题

纵观1995年我国实施信贷扶贫政策以来的情况,小额信贷扶贫在操作过程中还存在着以下的问题。

(一)组织机构不健全、不完善,小额信贷成本相对较高。

由于我国的小额信贷扶贫是一种政府行为, 其牵涉的单位众多, 主要有政府扶贫办、财政、计委、农发行、妇联、共青团等, 机构人员都是临时从这些单位抽调出来的, 造成信贷扶贫机构人员组成复杂、水平参差不齐、机构涣散、职能模糊。在小额信贷扶贫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地方政府基层机构提出项目并组织实施,而这些政府机构并不承担贷款使用所带来的风险,使小额贷款扶贫项目带有强烈的行政色彩或个人主观意志,为行政官员树立形象的工具。

由于农村银行、农发行业务向县城收缩,支持农民小额信贷的业务主要就落在农村信用社的肩上,但由于小额信贷具有涉及面广、操作成本高的特点,信贷扶贫对象散布在偏远的旮旮旯旯,贷款额度小, 贷款的程序多而繁杂,面对广大的农户都要建立详细的信用档案,并掌握一手诚信动态情况,这就大大增加了信贷员的工作难度,所需要的小额信贷工作人员数量要增加,相应的成本也会提高。

(二)面临严重的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主要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贷款人无力偿还贷款,即投资失败,投有其他资金可偿还。第二类是贷款人道德品格决定的主观不愿意还款。小额信贷原则上不需要抵押担保.有的则是多户联保或可采取灵活多样的抵押担保形式,其担保作用与一般金融机构的商业贷款担保相比也是微乎其微。特别是农村的征信体系和保障机制还没有完善。我国的小额信贷主要以偏远地区的贫嗣农民为扶贫对象,加之贫困地区的农业大部分没有实现集约化、产业化经营,所以农民在从事传统的农业生产时,不可避免地被置于农业风险中,靠天吃饭,如果天有不测的话,农业生产必然受影响,信贷安全便难以保证;农业生产具有周期长的特点.以季节为周期的农作物还占农业生产的绝太多数,这决定了贷款的回收期受季节影响。农民除了劳动力和土地的使用权外,几乎没有其他财产,违约后的惩罚措施对其无计可施便无法及时还贷,其授信额度因此下降.对提供小额信贷服务的机构造成冲击。同时由于信息不对称,扶贫组织对于信贷资金的使用无法进行有效监督,也使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增加。

(三)农村小额信贷资金总量不足。

政府主导型的小额信贷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的扶贫信贷资金,这部分资金是由农行管理的,而农行先自筹资金,再由财政贴息。为完成国家下达的任务,如在本地无法通过吸储解决,就有下级农行向上级拆借。贫困地区的贫困县吸储量很小而常规贷款还尚不够,扶贫贴息贷款就需要拆借,而拆借利息为3.75%的月息,发放给农户的利率为年息3%,农行的借贷利息倒挂,再加上运作小额贷款的高成本,农行发的越多就会亏的越大,所以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都不愿意直接对农户发放贷款,而将业务重点转向获利高的行业,这样会导致农村小额信贷供应渠道狭窄、总量不足。而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广大农民越来越多地参与市场竞争,迫切需要资金支持。农户强烈的资金需求,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解决,支农资金在总量上难以满足农户所需。

(四)小额信贷期限短制约了贫困户的经济行为。

小额信贷实行的是整贷零还的方式, 其期限一般为一年左右。而贫困户用于投资的种养项目一般生产周期较长, 为遵守还款制度树立良好信用声誉, 不得不留出相当部分贷款用于首期或二期还款。贷款数额本来就小, 再扣去首还款, 最后真正能用之于生产的贷款额所剩无几, 剩下的贷款额也只能上些短平快的小项目, 这只能暂时缓解农户的贫困, 而不能从根本上真正解决。

三、建议与对策

(一)加强对小额信贷的风险控制。

具体措施有:(1)小额信贷机构应引入现代企业管理体制;(2)建立健全扶贫资金监控体系;(3)运用合适的财政政策以降低小额信贷的风险,改革国家财政支持小额信贷的方式, 将目前的贴息贷款转变为共同财政担保基金。担保基金主要用于补贴经营机构因办理小额贷款而产生的合理亏损以及为扶贫到户、提高还款率、减少亏损做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的少部分奖励;(4)加快农村诚信体系的建设; (5)建立农业重大自然灾害风险补偿机制;(6)培养有偿还能力的贷款者,要求政府加大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如道路、教育等方面的投资。加强贫困地区的市场化建设, 促进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 可以为贫困地区的人民提供更多赚钱的机会, 有利于贫困人口获得的商业化信贷资金实现最大化的价值增值。另一方面,也要采取措施积极加强培训, 提高贫困者发现盈利机会的能力。

(二)扩大信贷来源渠道,提高小额信贷效率。

具体措施有:(1)扩大小额信用贷款发放额度,发展高效农业、农产品加工业、流通和畜牧养殖业,为他们提供额度较大的农户信用贷款。(2)延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期限,要与借款者的生产经营周期一致起来。该长则长该短则短,对有恰当理由无风险隐患且确有延期要求的也应给予延期。(3)建立发展小额信贷专项资,建议由政府划出一定量的扶贫资金作为发展小额信贷的专项资金。由小额信贷实施机构提出申请.经扶贫机构和资金管理部门审批同意后,用于补贴小额信贷工作经费或周转用于小额信贷的资本金。(4)改变部分金融机构“抽血”的角色,为了强化对农村小额信贷的支持,可规定在农村吸收存款的金融机构,要把所吸收存款的一定比例用于农村小额信贷的投放,从而减少农村资金外流。(5)央行适当增加“专项小额支农再贷款”,以增加小额信贷实施机构的资金来源。(6)使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小额贷款公司逐步深入农村地区提供服务(7)不断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

(三)加强监管,使信贷扶贫资金落到实处。

具体措施:(1)要经常检查信贷资金的真实用途, 保证在扶贫项目的申请、审核、贷前调查等方面切实把握好扶贫贷款, 要集中投向国家贫困县以及贫困乡、村、户, 以改善其基本生产条件和发展种养业。坚持扶贫贷款落实到户、扶贫项目到户的方针, 以防止扶贫贷款的挪用、挤占。(2)要有效地建立联户担保机制, 相互牵制, 共同激励, 共同脱贫。(3)减少由于造成的无谓浪费,减少各级政府和行政管理部门对扶贫资金的挪用、拖延、故意克扣等行为。

(四)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目前, 我国还没有专门针对农村小额信贷机构的金融政策和法律制度, 这一方面使得许多小额信贷机构在执行扶贫任务时身份暧昧, 处于合理不合法的尴尬境地; 另一方面也增大了金融风险, 所以完善对小额信贷的法律规范迫在眉睫:

(1)要尽快修改《人民银行法》, 补充有关小额信贷的法律条文, 规范小额信贷组织的性质和审批条件, 在法律上赋予小额信贷组织独立的主体地位;

(2)要允许小额信贷组织享有按照其资金成本在一定范围内利率浮动的权力, 使其可以近似市场利率的水平进行信贷服务, 增强其可持续性。

(3)开通小额信贷组织从金融市场上融资的渠道, 允许它同其他金融机构通过各种方式开展有意义的存款、贷款、拆借等业务往来。

(五)坚持持续借款原则和以农业产业化为核心的原则。

小额信贷扶贫资金为贫困户摆脱贫困提供持续服务。贫困户真正完全脱贫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不可能一蹴而就, 如孟加拉乡村银行在连续三年的信贷扶贫中仍然有30%—40%的人没有脱贫。因此, 要真正落实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 必须坚持持续借款原则, 对还贷信誉好、资金利用率高、效果不错的贫困户增加其后续贷款,把贫困户彻底完全地从贫困的苦海中解救出来。农业产业化是目前中外农业发展的理想产业模式,信贷扶贫理也应顺应这一潮流, 着重扶持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 使之连结成为卓有成效的农业产业链整体。

小额信贷扶贫是一种全新的扶贫模式,在今后的扶贫实践中也会出现一些系列的新问题,这就需要广大扶贫工作人员、小额信贷员及时发现,及时总结经验,真正让小额信贷为贫困地区脱贫发挥应有的作用。

(作者:华中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忠明.小额信贷的风险控制.杜晓山.中国小额信贷十年.社会科学文化出版社, 2005

第10篇

一、全乡概况

××乡地处金沙江畔,位于××县城西北部,距县城108公里,乡域国土面积168平方公里,东邻万德乡和发窝乡,南接田心乡和高桥镇,西与环州乡接壤,北与元谋县姜驿乡隔江(金沙江)相望,是××目前唯一的民族乡。境内居住着汉、傣、彝、苗、傈僳、拉祜、白等7种民族,少数民族约占总人口的81%。境内地形地貌复杂,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勐果河、沙拉河、环州河三河南北纵贯全境,形成四山夹三河的低热河谷地形。立体气候明显,最低海拔950米(甲利),最高海拔2240米(大荞地)。年平均气温25—28℃,年平均降雨量580—650毫米,气候炎热,常年无霜,宜广泛种植香蕉、香巴蕉、花生、番茄、洋葱、玫瑰茄、芒果、人生果、酸角、冬早包谷、冬早蔬菜等各类多种经济林果及热区作物。2008年,全乡辖8个村民委员会,60个自然村,75个村民小组。有4003户,14389人。其中,农业户3659户,农业人口14032人,占总人口的95.7%。现有耕地面积14845亩,其中水田5335亩,旱地9510亩,人均1.05亩。粮食总产量598万千克,人均有粮353千克,工农业总产值517万元,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9‰,全乡经济总收入为307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44元。由于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农业农村发展后劲不足,经济社会发展速度缓慢,乡级财政收支困难重重等诸多原因,故是一个集贫困、山区、民族、宗教为一体的典型的民族贫困乡。

二、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乡以优质香蕉、优质稻、冬玉米等为代表的农业产业化取得了较大进展。通过认真总结我乡近十多年来冬农开发和热坝作物栽培经验,细化发展目标,狠抓措施落实,优化区域布局,发挥河谷优势。在“优质化、市场化、产业化”上狠下功夫,在“优质率、商品率、增加值”上大做文章,突出重点,狠抓优质香蕉、优质水稻、优质菜豆、冬早玉米、热区水果基地建设,培育拳头产业,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区域特色农业,取得了显著成效。

1、种植业内部结构明显优化

按照“注重特色,突出重点,规模经营”的发展思路,坚持稳水稻,保香蕉,增定单,重冬季农业,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大力调整主要粮经作物的作物结构、品种结构。到2008年优质稻面积达到3640亩,产量205.5万公斤,产值308.25万元;优质香蕉面积4020亩,产值350万元;冬玉米面积由1200亩,产值112万元,优质菜豆面积1000亩,产值161万元,花生1280亩,产值62.5万元。我乡已经发展为全县最大的香蕉生产基地,粮经作物品种结构、品质结构明显优化。

2、科技措施、良种良法在农业产业化发展应用上成效显著

一是加大了科技培训力度,做好新型农民培训。2008年共组织各种培训350场(包括专题培训及以会代训)、黑板报48期,合计受训群众7600多人次,大大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种植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意识。二是水稻良种桂朝系列、楚粳系列面积达4000亩,多蘖壮秧、扣种稀薄、单行条栽、双龙出海等措施的应用率达98%以上。三是做好特产农业、订单农业的引导和指导服务工作。配合县农广校完成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共培训24场次,培训农户215人,合计150人毕业获得“绿色证书”。

3、特色、优势产业框架基本构建

经过近十年的探索,特色产业、优势产业框架基本形成。依托低冬季热河谷光温水资源,注重冬季农业开发,形成了河谷冬玉米、冬番茄、优质菜豆为主的特色农业种植带,2008年发展种植了1100亩冬玉米,1000亩优质菜豆,350亩冬番茄。利用夏季光热资源,在河谷两岸发展优质花生1200亩,玫瑰茄450亩,优质柑桔300亩,龙眼150亩,大青枣450亩,石榴450亩,形成了河谷热区水果种植带。

三、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我乡农业产业化经过近十年的探索和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诸多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大。表现为优势产业少且规模小,缺乏具有示范和品牌效应的基地典型,产业竞争力弱。种植上依然以分散的小规模农户家庭经营为主体,种植品种散而且规模小,制约了生产效率。个体经济实力弱,难以抗拒自然和市场所带来的双重风险,导致收入增长困难。

二是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后续发展力量不足。近几年,我乡发展产业规模小,在引进龙头企业开发产品加工方面非常困难,尤其是缺少跨行业、跨地区的规模大、知名度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在我乡投资带动,导致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发展后劲不足。产品在产、供、销等环节上不能很好地衔接。

三是基础设施薄弱,制约农业产业发展。我乡农村水、路等基础设施滞后,造成“有水不能用,产品运不出”,旱季河水从谷底流过,半坡农地缺水严重;雨季时常断路,造成农产品滞压,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

四是劳动者素质偏低。表现为由于农户分散种植,缺乏必要的栽培管理技术和市场导向,优质高效农业意思淡薄,种植品种杂、乱,管理水平低,造成农业产出率低,农产品质量差,严重影响了群众生产积极性,制约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

这些问题的存在极大地制约了我乡农业产业化进程,我们必须认真对待,深入研究,落实措施,挖掘潜力,破解发展难题。

四、今后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农业产业化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中一件带有全局性、方向性的大事,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主要目标。当前,我乡的农业产业化正处于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牢牢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生态环境建设、扩大内需、移民搬迁扶持等机遇,紧紧围绕农业结构调整战略和“十一五”发展规划,以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以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为目标,突出特色和重点,狠抓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环节,采取切实有效的对策和措施,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

1、优化农业区域布局。遵循“面向市场、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发挥优势”的原则,围绕农业结构调整战略,结合××乡农业产业化发展五大基地建设(即优质稻、优质香蕉、冬玉米、优质菜豆、优质河谷水果基地),整体推进,重点突破,优化农业区域布局。依托我乡低热河谷资源,重点发展优质香蕉、优质稻、无公害菜豆、双低油菜、中药材、热区水果等特色主导产业,按照基地化、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生产要求,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2、培育主导产业。一是发展优质香蕉。在所所卡、××、东甸、白马口、庄房发展优质香蕉3500亩。二是发展优质水稻。在所所卡、××、东甸、白马口、庄房、达卧6个村委会夏季发展高档优质稻4000亩。三是发展冬玉米。9月中旬在所所卡、××、庄房3个村委会利用秋热发展地膜冬玉米1000亩。四是发展无公害菜豆。利用秋季光热资源在东甸、白马口发展无公害菜豆1000亩。五是发展玫瑰茄。在白马口、以赤叨、东甸发展优质玫瑰茄1000亩。

3、发展特色产业。按照农业结构调整战略和“十一五”发展规划,把农业产业化战略与农业结构调整、扶贫开发、移民后期扶持等有机结合起来,根据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打破行政区域界限,统一规划,统一品种,优化农业区域化布局。在达卧、××、发展优质柑桔300亩,石榴300亩。在××、所所卡、东甸、白马口发展优质芒果200亩,大青枣350亩。

第11篇

今天召开的**区2009年农村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以及自治区和呼市相关会议精神;总结2008年我区农村工作,表彰2008年度农村工作成绩突出的集体和个人;围绕区委、区政府确定的中心任务,安排部署2009年我区农村工作。

2008年全区农村工作的简要回顾

一、特色优势产业初具规模,产业化步伐明显加快

立足我区农村实际,以发展避灾、节水、高效、设施农业为主要方向,不断深化农业结构调整,积极推进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

一是立足城郊优势,适应市场需求,大力发展绿色、有机蔬菜种植业。按照集中连片、规模发展的原则,以香岛、绿丰苑、绿丰达等企业为龙头,通过整合政府、企业、农户各方资金,共投资3000多万元,在讨思浩、古路板、野马图等村新建温室大棚350栋,新增蔬菜保护地320亩,新增蔬菜产量3100吨。其中,香岛生态农庄投资1500万元,完善了基础设施;绿丰苑农业产业化示范园,100亩蔬菜基地和17个蔬菜品种通过了国家有机农产品质量体系认证。全区蔬菜种植业初步形成了规模化、标准化的良好发展格局。

二、生态建设稳步推进,经济林开发初见成效

次),有效地制止了林区内散牧行为。全区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nextpage]三、农业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农村道路建设成效显著

四、旅游业开发力度不断加大,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按照加快大青山“一带三线”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对全区旅游业发展规划进行了重新修订,编制了保合少旅游集镇和盘龙山旅游景区规划。加快了旅游项目建设进度,巨华葡萄酒庄园酒厂开工建设;奥淳原生态酒庄园酒厂峻工投产,并新建了酒道馆;投入200余万元,启动了面铺窑农家乐旅游项目,建成农家四合院6套;尚水居画院主体工程基本完工;蒙锡玏马术俱乐部完成了项目规划和征地工作。华盛休闲体检中心等旅游项目正在加紧办理相关手续。**区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增加了配套设施。小井沟生态园、绿野山村被市旅游局评为“**市农家乐旅游点”。成功举办首届**区冰雪旅游节暨冰雪趣味运动会。旅游业从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的步伐明显加快,对全区经济发展的带动力和影响力开始逐步显现。

五、各项惠农政策全面落实,新农村建设步伐不断加快

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全区发放粮食种植补贴50万元、农业生产资料综合直补349万元、农机补贴8.3万元。扎实开展扶贫工作,修订了《**区2008—2012年扶贫规划》;实施了生盖营、恼包、大窑、面铺窑整村推进扶贫项目和野马图、甲兰板产业扶贫项目;争取到了扶贫贴息贷款等新的扶贫项目;加大了社会扶贫力度,筹集资金410万元,切实帮助贫困村解决了一些生产生活实际问题,涌现出了以区委组织部为代表的一批社会扶贫先进集体,扶贫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第12篇

根据《关于印发市扶贫专项2020年实施方案的通知》、《县2020年19个扶贫专项实施方案》和《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开展16个扶贫专项2020年工作总结的通知》文件精神,现将我县扶贫专项2020年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组织领导

(一)专题研究分析。继续坚持每月召开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会、每周召开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席)会议,专题研究扶贫专项工作,听取工作推进情况汇报,确保各扶贫专项工作实现周周有成效、月月有变化、季季有突破。各牵头部门定期专题研究各专项相关工作,确保工作顺利推进。

(二)持续深入指导。各扶贫专项牵头部门积极组织人员对农业产业、新村建设、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健康、交通、水利、电力、通信、财政、金融、司法等扶贫专项工作进行调研、指导、检查,确保工作落实落地,全年指导督导共计8132人次。

二、目标完成情况

(一)资金完成情况。各专项计划投入资金合计69743.57万元,实际投入(到位、拨付)资金82607.32万元,完成率118%,其中:中央资金16166.41万元、省级资金29434.04、市县资金21796.76、社会资金210.1万元、债券资金1.5亿元。

(二)项目完成情况。全年计划实施项目(到村项目)903个,已完成项目669个,完成率74%。

(三)开展培训情况。全年开展农业技术培训、企业贫困人口职业技能培训、林业工作培训、社会保障业务培训、住房建设、住房安全有保障核验、教育扶贫业务类培训、健康扶贫业务培训、交通项目管理培训、金融支持政策培训、对通讯公司指导督导班、供电质量排查培训、司法扶贫政策培训等各类培训共计9349人次。

三、取得工作成效

(一)抓实扶贫专项工作

1.抓实农业产业扶贫专项

新建和改造提灌站18座;粮油绿色高产高效创建面积5万亩;壮大新型经营主体,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0个,创建市级以上示范社6个,新增家庭农场8个,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10人;新建新型基层供销社6个、社有网点15个;开展农业技术扶贫,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50户;培训一村一名农技员370人次,培训指导贫困人口4695人次;发展特色小微产业园,组织全县29个乡镇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脱贫人口1292人发展特色种养业,建成特色产业园2158个,建设和提升扶贫产业园20个,通过公司(园区)+小农户发展模式计划带动贫困人口2427人。

2.抓实工业产业扶贫专项

一是持续推进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升级改造力度,扩大企业规模。二是积极向上为农产品加工企业争取工业发展资金,今年以来争取工业发展资金2685万元。三是鼓励企业加大农产品收购力度并与农户建立联结机制。以雄健实业、年丰食品、万风粮油、等龙头企业为代表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本地收购力度进一步增强,大大的增加了农户的种植信心,为农户增收创造了有利条件。四是通过项目实现土地流转增值。我县农产品加工企业利用项目与农户签订土地流转协议,并聘用当地农户进行种植,使农户能够就近就业。

3.抓实贫困家庭技能培训和就业促进专项

一是摸清家底,精准识别。对贫困家庭及人员进行逐一摸排,准确掌握贫困家庭及人员的基本情况、流动去向以及就业创业情况,建立“一户一册”“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台账”。二是精准送岗、促进转移就业。通过“春风行动”“就业扶贫日”累计推送岗位7.3万余个。疫情期间“点对点、一站式”专车服务,引导组织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和本地转移就业。加快落实政策,鼓励企业及农合社开发适合贫困劳动力的岗位并积极吸纳就业。成功申报市级就业扶贫示范基地37个,累计吸纳就业954人;申报市级就业扶贫示范村45个。共计发放奖励资金454万元。三是支持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宣传创业政策,支持贫困户创业。提供“第一书记全程跟踪,专家结对线上指导”的帮扶服务,助力成功创业,截至目前,已有6人提交申报资料,5人完成审核并兑现4.5万元创业补贴。四是兜底就业、安置公益性岗位。对贫困人口提供精准就业援助,大力开发道路维护、乡村保洁、疫情防控、病毒消杀等公益岗位实现兜底就业8331人、兑现岗位补贴3025.51万元。五是务工奖补,鼓励外出就业。通过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帮扶干部、人社基层服务平台等多途径、多渠道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鼓励贫困劳动者通过转移就业实现增收。截至目前,已完成30个乡镇的务工奖补申报、审核、资金发放工作,共为22156名贫困劳动力发放1788.35万元。

4.抓实文化扶贫专项

一是扎实推进广播电视脱贫攻坚,充分利用乡镇的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网点,为广播电视不达标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及时提供日常的维修维护服务。今年以来,已为213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维修维护服务,为2021户建档率贫困户安装了广播电视信号接收设备。二是实施农村广播“村村响”工程升级改造工程,确保广播“村村响”、“长期响”。完善升级全县30个乡镇436个村的应急广播“村村响”联网工程,为确保广播“村村响”、“长期响”,累计为全县各乡镇提供配送换修广播传输专用设备室内258台次,室外557台次,广播终端维护材料被覆线324公里、线圈变压器1271只、喇叭854支、音圈720支等。

5.抓实生态扶贫专项

一是集体公益林管护项目。全年完成管护集体公益林13.89万亩,兑付补偿资金218.74万元,惠及公益林农户67847户,其中贫困户6130户。二是退耕还林生态林管护项目。完成管护退耕还林生态林4.18671万亩,完成兑付补助资金83.74万元,惠及退耕还林农户35426户,其中贫困户2361户。三是林业产业扶贫项目。栽植优质经果林4498亩,惠及1000余户贫困户,完成拨付项目资金201万元。

6.抓实社会保障扶贫专项

一是疫情防控期间,对新申请农村低保的,优化简化审核审批程序,不再开展入户调查和民主评议;对已经纳入低保的困难家庭,暂停开展复查复核动态管理工作,新增农村低保5556户716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新增3017户4493人)。现有农村低保对象34500户41233人,其中建档立卡对象16731户21858人,累计发放资金8964.57万元。二是贫困残疾人扶助。2020年按照100元每人每月的标准对持有第二代《残疾人证》的低保对象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现有补贴对象13154人,发放资金1114.74万元。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按照一级80元每人每月,二级50元每人每月的标准发放,现有补贴对象10275人,发放资金542.52万元。残疾人扶贫对象生活费补贴按季度实行补差,为1180名补贴对象发放资金126.47万元。三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为1.96万名困难群众代缴基本养老保险。四是3157名建档立卡对象纳入特困人员供养,发放资金1563.5万元。

7.抓实新村建设扶贫专项

通过实施贫困户住房建设977户、聚居点配套基础设施建设32个及两建三改6258户,一是住房安全得到了保障,改善了贫困群众人居条件;二是农村面貌有所改善,危旧房实施拆旧建新,美化了农村环境,提高了农村生活水平;三是贫困群众能更好的享受公共基础配套设施,增强了贫困户建设美好家园的信心,加快了脱贫奔康步伐。

8.抓实易地搬迁扶贫专项

一是促进搬迁户生产生活条件改善。通过易地扶贫搬迁的实施,我县完成12090人的搬迁工作,新建搬迁户住房5924套,使搬迁户的住房和居住环境得到极大改善,解决了贫困户安全出行和安全饮用水。同时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新建聚居点距离场镇较近或交通条件更好,方便搬迁户就医和上学。二是促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结合易地扶贫搬迁,对搬迁户的土地进行整理和集中流转,引进业主发展规模化生产,建设优质粮油、中药材、蚕桑、食用菌、水果、水产等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促进了特色产业发展,为搬迁户稳定增收打下基础。三是促进乡村治理和精神文明建设。通过易地扶贫搬迁聚居点和配套设施建设,形成了一批配套设施完善、环境整洁、产业发展的新村,促进了搬迁群众从传统农民向新型农民转变,从农民向市民转变。大力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感恩教育、家庭美德教育,引导搬迁户逐步改变陈规陋习,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9.抓实教育扶贫专项

一是认真开展建档立卡学生就学信息摸底工作,通过学校、乡镇政府、县教育局和扶贫局多次比对核实,切实摸清我县建档立卡学生就学基本情况。二是扎实开展控辍保学,在校园内外多渠道、多形式的进行宣传、普及,使义务教育法的重要意义和基本内容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强化在校学生巩固。针对重点防控对象,精准施策,确保建档立卡适龄儿童完成义务教育学业。对送教上门儿童,完善人头档案,并制定个别化送教教学方案,做到“一生一案”。三是根据国家、省、市学生资助政策,结合我县实际情况,梳理并制定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职)中教育、大学教育等学段的教育帮扶政策清单。根据贫困学生档案,对照“教育帮扶政策清单”,2020年,将贫困户家庭学生全部纳入相应的资助政策内进行资助,确保建档立卡学生应助尽助,精准资助。政策落实后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发放受助告知书,明确其享受政策并进行感恩励志教育。

10.抓实健康扶贫专项

一是全面推行财政代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本医保和补充医保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出资2755万余元,确保贫困人口100%参保。二是实行县域内住院“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统筹使用各类医疗保障政策和卫生扶贫救助基金减轻医疗负担,贫困人口县域内住院个人支付比例控制在10%以内。三是强化贫困人口慢性病门诊维持治疗保障,累计2.3万余人次通过慢性病鉴定,在县域内公立医院门诊维持治疗个人支付比例控制在10%以内。四是全面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应签尽签”。五是持续推进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免费体检,在册贫困人口实现“应检尽检”。

11.抓实交通扶贫专项

一是以推进村社联网路建设为主题,持续提升道路通行能力,促进了农村产业经济发展,让农村群众得到了实惠,为全县决战脱贫攻坚战略提供了有力支撑和保障。二是持续深入推进村社道新(改)建工程,切实解决贫困地区群众出行难问题,2020年分两批下达各乡镇新(改)建村社道项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35.76公里,目前已全面完工,其中包括扶贫专项建设任务新建村社道路20.63公里。三是通过实施村社道路建设,为全县150个美丽宜居乡村的创建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12.水利建设扶贫专项

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项目为乡村饮水安全提供了有力了保障,进一步解决和巩固饮水安全问题,为社会经济发展和地方稳定提供条件。一是根据全县农村饮水安全达标复核情况,立足于饮水安全达标,6月底,已全面完成173户386人饮水安全问题整改工作;二是2020年农村饮水安全饮水工程总投资7000余万元,新建集中供水3处,改扩建工程19处,管网延伸19处,分散打井81处。解决7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其中贫困户0.64万人。

13.抓实社会扶贫专项

一是做好社会扶贫基金相关工作。2020年1-11月县社会扶贫基金收到捐赠资金共计2048万元。截止2020年6月,定向资金共计拨付5319115元,2018-2019年度非定向资金共计拨付1717700元。二是做好十二项重点工作,目前“三支一扶”计划、“童伴计划”项目、“阳光同行·温暖她心”、“让爱回家”关爱母婴大型公益活动、“助残日”系列活动、我要上大学—希望工程助困入学关爱行动计划、“贫困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残疾人金秋助学资助、“科技助力精准扶贫”项目、“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雨露计划、“扶贫保”项目,均已完成。三是扶贫日系列活动,开展脱贫攻坚系列文艺活动,举办戏剧专场演出14场,积极组织社会各界开展自愿捐赠活动,开展脱贫攻坚奖评选表扬活动,在市民中心举办“流光溢彩的祖国·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公益晚会”等,营造良好的社会扶贫氛围。四是进一步推广社会扶贫网相关工作。

14.抓实财政扶贫专项

一是资金项目完成情况。2020年计划投入20535万元,其中:中央省级资金9646万元、市级资金5949万元、县本级资金4940万元。实际完成投入资金32691万元,完成率159.19%,其中:中央省级资金20622万元、市级资金5949万元、县本级资金6120万元。目前资金实际支付31519.03万元,支付率达到96.42%。2020年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计划实施项目14个,实际完成项目20个,完成率142.86%。

15.抓实信息通信建设扶贫专项

一是基站建设方面。电信公司今年累计完成投资1715万元,完成新建基站60个、优化基站43个。移动公司完成投资4078万元,完成建设开通FDD基站129个。联通公司完成投资260万元,完成通讯基站39个。提前完成年初目标。二是网络端口建设方面。电信公司投资400万,完成光纤互联网宽端口建设5104个,宽带宽口已达到26.8万个。移动公司完成投资1200万元,完成光纤互联网宽端口建设11456个,宽带端口已达到近30万个。提前完成14000个端口任务。

16.抓实电力建设扶贫专项

一是2020年农网升级改造项目完成情况。2020年初安排资金4503.01万元,通过积极争取省电力公司计划资金目前已完已完成9658万元,完成率214%。二是完成2020年2829户预脱贫户安全用电入户检查工作,发现整改隐患87处,提前完成了贫困户安全用电检查工作,确保了贫困户安全用电。三是192个低电压台区治理完成情况。按照《台区低电压治理三年行动方案》,2020年计划完成192个台区低电压整治工作,已完成192个配变台区低电压治理。四是土坯房改造涉电迁建完成情况。根据政府土坯房拆除进度,完成土坯房改造涉电迁建357户,移表1011只,撤除低压线路4.08公里,新建低压线路7.72公里,新建接户线4.95公里。五是积极落实兑现农村“低保、五保”贫困户免费用电基数(15度)的优惠政策,2020年1到10月已为“低保、五保”落实两保免费用电基数优惠金额优惠240.26万元。

17.抓实金融扶贫专项

一是持续规范推进扶贫小额信贷。持续挖掘建档立卡贫困户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对有发展生产意愿又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继续实行应贷尽贷。二是积极采取措施对集中到期扶贫小额信贷分类进行处置措施。经多方努力,6月末收回全部“户贷企用”贷款,化解了存量“户贷企用”扶贫小额信贷风险。已两次申请使用扶贫小额信贷分险基金处置不良扶贫小额信贷风险,成功处置不良扶贫小额信贷金额15.52万元。三是金融精准扶贫贷款持续增长。9月末,全县金融精准扶贫贷款余额17.14亿元,同比增长8.18%,增幅位列全市第二。四是产业精准扶贫贷款快速增长。9月末,全县产业精准扶贫贷款余额余额9.74亿元,同比增长20.63%。五是个人精准扶贫贷款稳步增长。9月末,全县个人精准扶贫贷款余额1.82亿元,同比增长4.82%。

18.抓实商务和消费扶贫专项

一是加强“扶贫”标识推广使用,增强扶贫产品的影响力。协助指导年丰、雄健、万凤、神龙等31家本地企业55个产品取得了“扶贫”集体商标标识,鼓励扶贫标识产品进商超。二是大力拓展产品销售市场,组织96家次企业参加了市消费扶贫暨“扶贫”产品迎春年货大集分会场等9场展销会,累计带动销售额达4300余万元。三是积极开展扶贫产品上平台,引导雄健、万凤、年丰等10家企业通过京东、淘宝、天猫、阿里巴巴等线上开店销售“扶贫”集体商标产品。四是持续开展消费扶贫,动员集中区办公区、县检察院、悦来镇等13家县乡机关食堂采购米面油菜等扶贫产品12.0574万元;洋洋百货、阳光盛源、四海制衣等14家企业在南华、凯江、富兴、兴隆等地采取“以购代扶”方式购买贫困村或贫困户产品共计350万元;全县218个行政(事业)单位参与“以购代扶”活动,先后采购种植类、养殖类农副产品20余种,累计购买总额达1282.3万元(包含“832扶贫采购网”购买扶贫产品489万元)。

19.抓实司法扶贫专项

一是宣传讲解建四德。将子女赡养到户项目奖补工作与脱贫攻坚工作有机结合,依托基层司法所、村社法律顾问、帮扶干部等工作力量,全面拓展宣传阵地,围绕子女赡养到户项目奖补工作开展宣传讲解,明确了在脱贫攻坚期内只能享受一次的规范指南,在全县全面弘扬了爱老“爱德”、护老“仁德”、敬老“美德”、养老“孝德”。二是法律顾问夯法治。严格落实“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机制,根据村级建制调整工作,在全县436个村、86个社区及时调整法律专业人才资源,统筹部署法律顾问共计79人到村开展法治宣传、化解纠纷等法律服务工作。目前法律顾问到村开展工作2200场次,举办法治宣传讲座201次,发放法律宣传资料6900余份,参与解决矛盾纠纷95件,修订村规民约5条,起草协议26份,办理诉讼案件4件。

(二)特色亮点

1.特色产业到户奖补项目

通过实施2020年建档立卡贫困户特色产业到户奖补项目,摸清了各乡镇2020年建档立卡预脱贫户特色产业发展情况、特色产业到户奖补项目的实施情况,一方面锁定了2020年预脱贫户收入,为实现稳定脱贫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极大地激发了贫困户积极参与产业发展激情,并增强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信心,消除贫困户“等”“靠”“要”思想。2020年建档立卡贫困户特色产业奖补到户项目受益农户852户、1086人,发展蔬菜、水果、养殖等特色小微产业园1821个,兑付奖补资金66.44万元。

2.“百企帮百村”精准帮扶,企业培育带动就业

一是“百企帮百村”精准帮扶。大力组织、引导工业企业对贫困村和贫困户进行产业帮扶、就业帮扶、医疗健康帮扶、助学帮扶、生活困难帮扶,德凯纤维、宏发电声、凯达门业、雄健实业、年丰粮油、万凤粮油等20余家企业通过现金收购农户农产品、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二是企业培育带动就业成效显著。引导和扶持工业企业面向贫困户招工,解决贫困户就业人数共计171人。涉农工业企业通过在贫困村建立生产基地,建立“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带动贫困群众就业,新增中小微企业79户。

3.开展“进企业、送政策、解难”活动

通过“进企业、送政策、解难”活动,走访县内147家企业,宣传各项政策,了解企业需求。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在宏发电声等企业开展线上职业技能提升培训班3期共计培训310人。通过“送教下乡”模式,在龙台镇、白果乡等多个乡镇开展特色农旅“2+2”产业发展扶贫专班、“1+N”创业意识加农村实用技术专班,共计培训贫困劳动力2842人、兑现生活补贴118.69万元。

4.强化协调,为贫困户改造提供便利

组织镇、村主动上门服务,最大限度地降低农户提交申请材料和改造前、改造中、改造后照相等程序环节的难度,并明确不得向补助对象收取包括照相、挂牌等在内的任何管理费用。在建材大幅涨价的不利形势下,组织乡镇主动协调主要建材的采购与运输,以降低贫困户建房成本,同时组织乡镇、村出面,协调施工方或建筑工匠,采取垫资建设或政府统一组织实施加固改造等方式,帮助无启动资金的贫困户改造危房,最大程度维护贫困群众的利益。

5.实施“两建三改”,改善贫困户人居环境

为加速全县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步伐,积极组织乡镇大力实施两建三改,贫困户可在住房安全有保障的前提下,根据人居环境现状,按照缺啥补啥的原则,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确保不断改善贫困户人居环境,实现贫困户住房安全功能配套、环境卫生、出行方便。

6.开展文化惠民,助力攻坚

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一是组织了“送春联下乡”活动,覆盖了30个乡镇的45个场镇;二是组织了“文艺小分队到基层”文艺演出8场次、春节庙会系列活动10余场次、“科技之春”三下乡文艺演出1场次、庙会川剧演出50场次;三是组织流动图书车走进乡镇、学校50余次,送去图书6000余册;四是加快推进农村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向市体育局申请争取新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210个,农村体育中心户17个,新建全民健身路径15条。

7.从点到面,从户到片,全面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

一是着手困难村—老牛坡。把双河口水厂作为水源,在老牛坡村修建供水站并进行管网延伸。项目总投资150万元,于2019年11月25日开工,通过各方努力,历经5个月的建设,目前,老百姓都喝上了“幸福水”,有效解决了老牛坡村贫困户30户、52人饮水问题。二是巩固困难乡—白果乡。白果乡实施的响滩子水厂管网延伸工程计划总投资7046万元,该项目已向白果4个村700余用水户全面供水,项目完工后,沿途将提升白果、继光、广福4万余名老百姓的用水标准。三是解决困难片—仓山片。仓山片区季节性缺水、地下水位下沉、苦咸水等问题尤为突出,为解决饮水安全问题,巩固提升饮水质量,对仓山水厂进行改扩建。工程计划投资1.7亿,2020年底进行试水,2021年完成建设任务。项目完成后能有效提升仓山片近8万人群众(贫困户3022户、8011人)用水标准。

8.积极开展“阳光同行·温暖她心”活动

结合“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活动契机,县妇联积极组织动员爱心企业参与到脱贫攻坚工作,切实加强对贫困妇女健康的关心和关怀,进一步提升贫困妇女健康知识,防治大病返贫现象产生。3月,积极争取到中国人寿保险支行对“关爱女性健康保障金”2000万元(保额)用于对2000名贫困妇女的安康关爱。4月,积极对接市妇联,争取到市“情系健康送保障·关爱女性助脱贫”活动,为我县1755名建档立卡贫困妇女捐赠“关爱女性健康保障金”3510万元,为县市级贫困村120名驻村工作队女干部捐赠“关爱女性健康保障金”240万元。

9.切实强化扶贫小额信贷风险防控

一是采取金融机构“分片包干、整村推进”责任制,对辖区全部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了评级授信,截至9月末,评级比例100%,授信比例100%。二是全部收回“户贷企用”贷款,化解了存量“户贷企用”扶贫小额信贷风险。三是按月监测,发挥协调机制和部门合力,切实防范化解扶贫小额信贷风险,已两次申请使用扶贫小额信贷分险基金处置不良扶贫小额信贷风险,成功处置不良扶贫小额信贷金额15.52万元。

(三)创新工作

1.农业产业扶贫专班

农业农村局成立了了局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股室负责人任成员的产业扶贫专班工作机构,其职责是推进我县农业产业扶贫,规范高效使用产业扶持基金、易地搬迁扶贫结余资金、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及其它渠道产业扶贫资金,发展扶贫产业项目,构建扶贫产业项目(园区)与贫困人口的利益联结机制,使全县贫困人口受益率达到60%以上,从而稳定增加我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收入。专班每周二召开例会,反映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实行任务清单制管理,专班会上形成的意见决议、下达的任务、要求等由专班综合协调组当天以任务清单的方式向相关小组或站股反馈,相关小组或站股抓好落实,并及时反馈回专班,以便及时销号。其他重要工作会议随时召开。

2.以涉农项目助推脱贫攻坚

重点实施雄健实业有限公司“挂面产业示范工程”和市年丰食品有限公司“有机植物油加工博览产业园建设”两个涉农项目,项目竣工投产后能够全面带动农户对小麦、油菜种植的积极性,畅通了销售渠道,为贫困户增收提供了有利条件。

3.聚居点规划布点科学,强化引导统规自建

结合乡村振兴,以“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的方式,鼓励引导贫困户在聚居点进行建房,并注重聚居点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新建供排水体系、道路、路灯、绿化和文体休闲等公共配套设施,实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听得见鸟鸣、留得住乡愁”的美丽幸福家园。

4.建立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拨付“绿色通道”

实行“一站式服务”。为加快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拨付,报账单位只需要将报账资料交到县财政局农业农村股,县财政即安排专人负责资料审核、信息录入、请示领导审批、打印支票到银行拨付资金等工作,报账单位只需要通知收款单位或个人核实收款信息。实行“一站式服务”后,极大地提高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拨付效率。

5.开通法律援助绿色通道护正义

开通绿色通道,对申请法律援助的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落实“能源则援、应援尽援”机制,免于经济困难审查,降低法律援助门槛,做到当天受理、专人专办,有效预防和降低因重大合法权益受损导致贫困和返贫风险。截至目前,为贫困户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2件,提供法律咨询300余人次;为贫困户办理公证15件,免收公证费3200余元。

四、存在问题

(一)农业产业分散,利益联结尚未全覆盖

产业基地布局零星分散,没有形成区域发展、规模发展,产业集中度不高,对扶贫开发、农民增收贡献度低。利益联结没有全覆盖,很多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还未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或者有利益联结机制还不完善,并没有真正与农民实现合作共赢,带动贫困户发展能力较弱。

(二)工业产业基础薄弱,发展制约因素多

虽然我县工业产业扶贫取得一定进展,但依然存在一定困难和问题。一是基础薄弱,产业规模小,带动力明显不足;二是产业发展资金缺乏,两个扶贫项目建设进度缓慢;三是扶贫对象在产业发展中存在较多制约因素,比如:地方工资收入水平低、就业技能技术欠缺、产业发展基础不均衡等。为持续推进工业产业扶贫专项,下一步我们将采取以下举措:一是加快推进工业扶贫项目。加快推进两个涉农扶贫项目,鼓励企业加大对本地农产品的收购力度,增强农户的种植信心。二是继续强化工业企业吸纳贫困人员就业能力。重点抓好以凯洲新城、高新区为核心的园区建设,为园区承载产业搭好平台,利用承接成都产业转移契机,加大项目推介和招引力度,把园区建成为促进就业、脱贫致富、开放合作的重要平台。

(三)林业产业整合资金难,带动增收效益不明显

一是林业产业脱贫资金整合困难。在我县林业产业发展过程中,示范园的建设、新品种的引进推广方面,政府投入不足,力度不大,林业部门资金整合困难,是制约我县林业产业提质增效的重要因素。我局计划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林果产业,辐射带动周边群众致富。由于缺乏资金,致使林业产业难于做大做强。二是在带动农户增产增收方面效益不明显。我县竹产业和经果林产业等特色林业产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生产规模较小,尚未实现产业规模化、基地建设标准化,科技培训及推广方面发展滞后,致使我县林业产业市场竞争力不强。

五、意见建议

(一)加强项目整合,建设现代农业体系

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园区,加强项目整合,建设现代农业体系。整合项目和资金,集中投向产业带、现代农业园区和扶贫产业园区,推动扶贫产业发展。以县政府“2+2”+N产业导向为引领,建设各类农业园区和扶贫产业园区,实现贫困人口流转土地收租金、入股分红获股金和务工就业挣薪金,促进村集体和贫困人口增收。建议政府投入扶贫资金的项目,应该明确业主和村集体按一定的比例签订分红协议,分配时重点向贫困人口倾斜。

(二)加大对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工业企业的政策支持和宣传表彰

一是建议对积极参与扶贫的工业企业在项目安排和产业扶持上给予支持。为支持企业发展,鼓励其吸纳更多贫困劳动力,在企业(项目)符合县级工业发展基金支持方向和条件的前提下,予以重点支持。二是给予参与工业产业扶贫的企业宣传表彰。宣传部门组织有关新闻媒体,对参与扶贫开发做出成绩的工业企业进行跟踪报道,宣传他们的经验和先进事迹,以提升企业的形象和社会知名度;为表彰企业参与农村扶贫开发所作出的贡献,建议每年评选扶贫开发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由县上给予表彰,在电视台上向社会公告;对积极参与扶贫优秀工业企业及其个人颁发荣誉证书或奖牌。

(三)科学规划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加快推进农村供水“十四五”发展规划,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向上争取专项资金,减轻财政压力。深入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提升自来水普及率,实现农村群众享受与城市居民“同质、同网、同服务”的供水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