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学生社团管理办法

学生社团管理办法

时间:2023-09-04 16:55:5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学生社团管理办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学生社团管理办法

第1篇

一、社团部职能

1、社团部负责新成立社团的登记、注册。

2、社团部负责组织和协调学生社团的活动,对学生社团的日常活动进行宏观管理,对社团的工作作原则性指导。

3、社团部负责审核、考评学生社团上一期的工作,布置下一期的活动计划。

4、负责对各类学生社团考核评比,评选优秀学生社团,对违反有关规定的学生社团作出适当处理,并有权解散严重管理不当或有严重违纪、违反章程的社团。

5、负责对各级社团会长、副会长及社团部中干事的工作进行审查和考评。

二、社团部干部职责

(一)社团部部长职责:

1、社团部管理工作。

2、传达团学联精神,审批布置并宏观管理社团财务工作及主题活动。

3、管理并支配社团经费。

4、负责社团内部组织建设。

5、通过考核审查,竞聘,参与社团内部组织建设。

6、参与社团部后备力量的培养与举荐。

(二)社团部助理职责:

1、协助部长做好日常管理工作。

2、做好例会出席情况及会议记录。

3、负责社团整体活动人员调配问题。

4、负责管理社团内部档案及资料。

5、负责社团整体宣传报、校报为主办的宣传刊物。

(三)社团部干事职责:

1、在社团部的领导下,负责社团部职能相对应的各项工作

2、在不干涉各社团日常工作的前提下深入所分管的社团进行详细了解,有关社团负责人进行工作交流,并定时向社团部汇报。

3、负责所分管社团与社团部的工作交流,及时向社团部反应情况并处理简单情况。

三、社团部管理办法

(一)社团部设:部长一名、部长助理两名、干事若干。

(二)社团部公开在全校范围内招聘干事,试用期一个月,试用合格后方可聘用,聘期为一年。干事应当主动团结在社团部周围,在遵守社团部章程的前提下,积极主动、认真负责地完成社团部分配的工作。并参与社团部干事考评,对优秀干事可延长任期,给予一定的奖励,给予各类评优资格;对违反有关规定的干事随时解聘,情节严重者给予适当处分。

(三)社团部于双周五中午召开内部干部例会。

四、社团考核制度

(一)对社团的考评实行学期评比制,凡在社团部注册的社团都有资格参加评比。

(二)对社团的考评采取积分制,以量化其工作成果。社团部评分基准为100分,其中社团主要负责人的工作情况占10分,各社团的工作计划及活动计划占10分;工作总结点10分;活动记录点20分,一次未交扣5分,扣完为止;例会的到会情况占20分,迟到一次扣3分,缺席一次扣5分,扣完为止;另外30分为各社团活动开展情况的评定分,分数依据所开展活动的意义,规模及效果由社团部评定。

第2篇

1、组建全院性或跨系的学生社团,必须向院团总支学生会提出申请,阐明新社团建立的目的、宗旨、必要性及可行性等。由院团总支学生会报院学生工作领导小组审批,并报院学生会存档备案。

2、社团成立程序社团发起负责人首先应准备社团成立申请书、社团全体发起人简历、社团章程草案到社团部申请,社团部对社团成立的条件进行考察,并对章程的制定提出意见。社团部同意后,社团发起负责人将申请书送到院团总支学生会进行审查、批准。

3、申请成立学生社团,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社团发起人或筹备组织成员不得少于5人。

(2)有明确的宗旨和章程(包括名称、宗旨、目的、组织、活动、经费等)。

(3)发起人要成立筹备组专门负责筹建事宜并指定负责人。

(4)有明确的活动内容和形式。

(5)名实相符、结构健全。

4、申请成立或办理注册手续,应提交下列材料:

(1)社团的章程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① 名称。

② 宗旨。

③ 组织机构设置及其职能。

④ 活动内容、范围及活动方式。

⑤ 经费来源及管理办法。

⑥ 社团成员资格的取得和丧失(成员条件、入退手续)。

⑦ 社团成员的权利和义务。

⑧ 负责人的产生程序及职权。

⑨ 章程的修改程序及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⑩ 社团内部奖惩制度。

(2)负责人签署的申请书。

(3)负责人的姓名、年龄、简历、所在院系、班级、联络方式。

(4)拥有符合协会自身性质、特色的协会名称、会标。

(5)成员的数额。

5、社团成立后,由社团发起负责人招收会员,筹备召开成立大会。

成立大会的主要任务是:

(1)选举社团社长(会长),并报院团总支学生会审批。

(2)制订工作计划。

(3)决定其他有关社团重大事宜。

第3篇

关键词:中职社团;发展规划;强化管理

一、中职学校社团活动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社团活动过程管理中缺乏长久的发展规划

由于很多中职学校社团指导老师本身课程工作量就很大,再加上自身能力和管理水平的限制,很多社团就完全由学生自己管理,于是在社团中,社团成员的角色意识、参与意识、管理意识、发展意识普遍不强,社员感觉不是正式组织,社团并没有约束其成员行为的强有力的力量,社团人员流动的情况非常普遍。与此同时,许多社团没有发展愿景,缺乏长期的发展规划,由于在自身建设上,机构不够健全,分工不够明确,活动开展随意、无计划,社团的许多活动往往流于形式,不能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2.社团活动过程管理中缺乏必要的管理制度

学生社团的主管部门是校团委。校团委本身工作较多,加上聘任社团的老师归属于教务处管理,因此,团委对社团的指导只能是宏观管理。团委仅仅成为社团活动的发起和号召部门。由于部分社团欠缺严密的组织纪律和规章制度,导致部分社团组织松散,没有形成长效发展的机制,社团活动成为社团指导老师的自留地。学校在学生社团的管理工作中缺乏总体的规划,没有注意协调,平衡,社团也没有发展愿景,制定长期规划。相关的管理

制度的缺乏和管理措施的执行不力,是阻碍社团发展的根本性

障碍。

3.社团活动管理过程中缺乏应有的条件保障

很多中职学生社团的活动经费主要来源于校团委行政经费、社团会员缴费等方面。由于社团数量较多,校团委拨款微乎其微,自筹经费难以维系,很难稳定。资金匮乏是制约社团发展的一个瓶颈。同时,社团活动场所的限制,必要设施的缺乏导致了社团活动效果难以到位,活动作用难以发挥,就很难再谈学生素质的综合培养。

二、加强中职社团活动过程管理的几点意见

1.加强社团建设,思想教育先行

中职学校要求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社团工作,并将其纳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规划。学校要成立专门机构,全面布置协调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社团的工作。通过理论学习、课内外的讲座、社会实践等多种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拼搏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加强以培养思想素质为目标的思想教育,包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使学生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推动学生社团整体的健康发展。

2.夯实条件基础,落实津贴制度

中职学校应积极完善各项硬件设施,图书馆、实训室、舞蹈室、运动场等活动场所一应俱全。从校领导到普通教师,对于学校社团的建设应该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大力的支持,要形成以能被聘为社团指导教师为荣的风尚,这样才能夯实社团师资基础。学校应该成立社团建设工作小组。工作小组成员参与社团的论证、规划、建设和评价,对社团建设过程中的有关事项提出意见和建议。学校社团工作领导小组对社团老师实行聘用制度,有规范职责,

有课时津贴,有奖励惩罚。学校设立社团建设专项经费,专款专用,对资社团资金的使用进行监控管理,确保社团建设资金的使用发挥最大效益。学校团委针对社团的开展情况专门制定社团指导老师的社团活动津贴方案,并严格按照方案落实指导教师津贴和社团活动成果奖励。

3.聘任指导教师,合理设置社团

社团活动的质量与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与指导教师给予的指导有着相当大的关系。中职学校必须特别重视对学生社团指导教师的选拔、聘用和考核,除团委发挥主导作用外,学校教务处、工会、总务后勤等部门联起手来充分调动学生社团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建设一支完备的学生社团指导教师队伍,并落实专项待遇。鼓励校内专业教师、有特长的教师甚至邀请校外知名人士担当学生社团的指导教师。在全校范围内所有办公室、班级印发关于建设社团的通知,对于有意向申报社团指导老师的老师下发学生社团指导老师申报表,一些特色社团的指导老师学校团委可以直接找到其本人,特邀其申报。结合申报情况,团委及教务处根据指导老师的任教能力合理设置多个社团。然后应该召集社团指导老师开社团工作培训会及社团工作布置会,对社团指导老师提要求,下发社团指导老师管理办法及津贴发放方案,并在会上颁发社团指导老师聘书,聘书上说明受聘年限。团委统一规划各社团的活动地点及每周的固定活动时间。

4.强化制度建设,加强社团管理

(1)完成六个制定

各社团制定社团名称、管理章程、管理办法、社员申报办法、纳新计划、成员名册。

(2)执行两个定期

一是团委定期检查各社团管理情况。各社团每学期纳新后,完成全校社团成员的注册,在团委备案。将各社团的学生所属班级,活动时间及地点下发至各班,督促各班主任加强各班参与社团学生的管理。二是规定每个社团每学期定期开展一次精品社团展示活动,即社团“期末考试”,展示各社团一学期来的活动成果。

5.发挥先锋作用,注重干部建设

社团干部是学生社团的骨干力量,在社团成员中享有较高的威信,一个社团活动开展得好不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团干部的表现,校团委可以通过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座谈会等,加强与社团骨干的联系与交流,增进感情,掌握情况,改进工作,完善管理。同时,制定完整的选拔、考核制度,定期对社团干部进行考核,注重社团干部培养的梯度,建立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从而不断提高社团的竞争力,实现其可持续发展。

6.注重社团创新,培育精品社团

各中职学校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集中力量扶持了一批有特色、活动层次高、在校园有较大影响的社团,凝练社团特色以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提高社团建设水平,扩大影响力。同时,积极为学生社团创造与社会联系的机会,利用社会的广阔舞台和丰富资源,充实学生社团的内涵,达到服务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丰富校园文化的目的。此外,学校应积极探索了新形势下职校学生社团发展的新思路。通过积极探索,积极进行社团试点,定期对社团发展进行研讨,有意识地培育几个精品社团,在社团中树典型、立榜样。一方面,既积极鼓励了服务信仰、专业实践类社团向更广阔更深入的领域发展,另一方面又促进文娱体育、人文社会类社团向高层次、高格调发展。

第4篇

按照学校党委部署和要求,校团委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进一步明确意识形态责任主体,明确意识形态工作责任清单,强化意识形态工作考核和责任追究。

一、目前校团委在意识形态领域做了以下四点工作

加强宣传思想阵地管理。对于团委刊物实行三审三校,确保稿件质量的同时强化意识形态管理。

加强网络意识形态管理。成立全媒体中心,接受校党委宣传部指导,由校团委具体负责日常指导和管理工作,实行统一领导、专人负责、学生参与、接受监管的管理体制。

加强各类社团管理。出台《学生校园文化活动管理规定》,明确校园文化活动管理体系为学校、学院二级管理模式,并以“谁组织、谁负责”的原则进行指导、管理、协调、督促。修订《社团管理办法》,要求各社团协会要制定和完善社团章程,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依法依规开展活动。

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团员青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培养造就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意识形态风险点排查

1.网络监管还需进一步强化,尤其是对团属全媒体中心的监管。

2.各类社团开展活动的报批时效性还需进一步强化。

3.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工作方法、手段还需进一步强化。

三、进一步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团委拟开展以下工作

1.校团委要认真负责对微信、微博、广播内容进行审核及监督。并负责制定微信、微博、广播站日常工作计划的制定与安排,设置组织机构,进行人员配置、选拔、培训上岗等工作。微信、微博、广播内容必须以“加强思想政治宣传、弘扬校园主旋律、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为宗旨,要求准确无误、健康向上、生动活泼,体现时代精神,及时反映学校的重大新闻事件、好人好事。

第5篇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 学分制 研究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5.126

1 前言

五年制高职教育是职业教育的一种形式,在我国已有数十年历史。北京农业职业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是以五年制高职教学为主体的办学实体。由于五年制生源质量不佳,如何让学生学有所获、成人成材是本课题研究的着眼点和最终目的。

课题《五年制高职学分制研究与实践》项目是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立项的2011年度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在历时2年的研究周期内,按照课题分工,对五年制高职中实行学分制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在研究学分制理念、实施现状的基础上,根据五年制学生的特点和学生实际,创造性的赋予其新的内涵,使这种教学管理制度在五年制高职实施变得可行。

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理论依据

2.1 研究的目的

2.1.1 因材施教,让学生成人成才

机电工程学院主要从事五年制高职教育,即招收初中毕业生,经过五年的教育,获得高职毕业证书。这一教育形式贯通了中、高职教育,较好地解决了中、高职教育的衔接问题,缩短了修业年限,得到社会、学生家长和学生的认可。但是五年制高职生源质量不佳,差异较大,传统的“一刀切、齐步走”的教学模式,必然导致一部分学生“吃不饱”而一部分学生“吃不了”的结果。如何在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彰显个性,通过学习不但掌握一技之长还要在道德修养,创新方面齐头并进,在成人成材的过程中充满自信地学习和生活,是此课题研究的出发点和着眼点。

2.1.2 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学生毕业后要参与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因此,学生不仅要学知识学技能,还要学做人的规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有较大的学习自和选择权,可以根据就业市场的变化及自己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特长和兴趣,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选择课程,自主安排学习进程,拥有更多的自我设计的权利。使学生在将来的就业岗位能不断自主学习,适应市场需求。

2.1.3 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各门学科相互渗透,新技术、新工艺层出不穷,传统单一的专业培养计划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技术人才多样化和多变性的需求。实行学分制,允许学生按自己的特长、兴趣、知识基础、爱好选择课程,鼓励学生在学完规定的专业必修课外,跨专业选课。这样,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技能水平,增强择业竞争力和工作适应性,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课题研究的目标是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结合培养目标的要求,研究、构建五年制高职学分制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并适时组织实施。

2.2 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2.2.1 建构主义教育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所以五年制高职学分制方案以学生的具体情况为研究的基础,在绩点学分、证书替代等方面赋予学分制新的内涵。

2.2.2 掌握学习教育理论

以人人都能学习这一观点为基础,着眼于现实,以现有条件改变现状。这个理论坚信只要措施得当,学生可以学会学校设定的教学内容。

2.2.3 多元智能教育理论

每个人的智力都是有多种智力有机结合而成的,每个个体都会存在自己的优势智力。在学分制研究中,以此为依据,以绩点学分计入总学分,鼓励学生在优势智力方面发挥特长。

3 课题研究过程及方法

3.1 研究过程

整个课题的研究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1.9―2012.6)主要进行调研学习、收集资料;初步确定学分制的框架结构,收集学分制尤其是职业院校学分制的相关资料,学习领会各种不同学分制的特点;到京内外多所职业院校学习调研,分析比较各校学分制的实施情况,初步形成五年制高职学分制实施方案框架。

第二阶段(2012.7―2013.9)主要在学分制框架的基础上,研讨修订学分制方案,制定了《学分制导师工作管理办法》、《课程学分实施细则》、《五年制学生创新学分实施办法》等文件,撰写论文和研究报告。

3.2 研究方法

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调查研究、比较分析法等。

3.2.1 文献研究

课题组对《中国高校学分制研究》、《五年制高职教育发展及实证研究》、《高等农业院校学分制研究与探索》等近年来学分制的研究成果,为本研究提供大量的理论和数据支撑,通过文献分析出目前学分制尤其是五年制高职院校学分制实施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3.2.2 实地调研

课题组成员先后到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无锡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进行了调研。通过座谈、听课、参观等形式对五年制高职学分制实施等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对五年制高职学分管理模式和方案进行初步的设计和构想,对课题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3.2.3 比较分析

将各院校学分制方案和实施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对比,找出差异点和共同点,概括各院校学分制的优缺点,结合我院的生源、教学设施设备、师资情况等,制定出具有一定特色的切实可行的五年制高职学分制方案。

4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通过广泛的调研学习,课题组认为,学分制的实施,对于充分利用学校教育资源,有效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各种复合型人才,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课题组在如下方面进行研究:

4.1 学分的分类

4.1.1 课程学分

分为通识课学分、专业课学分、实践课学分、公共选修课学分。

4.1.2 创新学分

指、各类竞赛、社会实践、社团等所获取的学分。约占总学分的10%。

4.1.3 思想品德学分

指学生在思想品德、组织纪律、行为规范等方面受到表彰而获得的学分。约占总学分的10%。思想品德学分不允许替代。

以上三类学分均达到要求,方能毕业。

4.2 弹性学分制及绩点学分

保证学生的专业基础扎实,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个性发展。学生在籍时间为4-7年。

绩点学分总和达到要求即可毕业。绩点学分还作为评选先进、颁发奖学金、推荐升学和就业等的重要依据。

4.3 证书计入总学分,可替代相关课程

计算机1级,英语口语、英语B级、中级专业技能证书,折算成学分计入课程总学分。鼓励学生考取高级技能证书及专业相关证书。专业资格证书(技能证书)可替代一门相关课程。

4.4 重修、试读、留级及毕业

取消因成绩不及格而开除学生学籍的规定。不及格科目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重修、试读、留级直至毕业,若超出修业年限仍有不及格科目,按结业处理。

4.5 导师制

由专业教师担任导师,引导学生对专业教学计划、各教学环节的关系以及专业的深层次了解,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将来职业的发展和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并和辅导员制度相呼应,避免学生管理和专业教学的脱节。

5 课题成果及特色

5.1 课题成果

课题组成员经过两年的研究,形成了如下成果:

5.1.1 制定学分制系列文件

主要有《五年制高职学分制管理办法》、《创新学分实施办法》、《思想品德学分管理办法》、《导师制工作管理办法》、《学分制收费管理办法》、《课程重修管理办法》、《课程学分实施细则》;

5.1.2 撰写论文

主要有《五年制高职实施学分制的思考》、《五年制高职学分制下学生职业成长引领体系研究》、《五年制高职柔性教学管理体系建设初探》、《五年制高职学分制方案分析与思考》;其中《五年制高职学分制方案分析与思考》一文,分析对比五年制高职学分制的起源发展阶段及实施方案,对其优缺点和我校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分析。论文《五年制高职实施学分制的思考》对学分制实施的必要性,构建思路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了论述,这些成果均为为《五年制高职学分制管理办法》等方案的制定提供了研究依据和基础。

5.2 成果特色

5.2.1 弹性学分制

五年制学生入学时年龄较小,自身的知识、能力、社会经验有限,对知识的内在联系了解不够,对学习缺乏全面规划。学分制方案充分考虑了学生实际和我院办学的实际情况,提出弹性学分制的新内涵。弹性学分制方案中,前两学年以学年学分制为主要特征,开设少量公选课;后三学年开始,在整体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开设专业选修课,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在导师指导下选课。弹性学分制既保证专业课程安排紧密,知识系统性强,使学生的专业基础扎实,有利于集体观念,团体意识的培养和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又使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在合理的知识素质框架下个性发展。

5.2.2 绩点学分制

为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建立学习竞争机制,将绩点学分的概念加以引申,在一般的学分制中,将学分绩点作为衡量学习的质的标志,作为评选先进、颁发奖学金、推荐升学和就业等的重要依据。以绩点学分计入总学分,绩点学分达到基本学分要求即可毕业。以此激发学生在智能的优势方面发挥特长,以长补短。

5.2.3 成人成材教育并举

在学分制总体方案研究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引导,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将科技创新、参加技能竟赛、文体竞赛、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社团活动纳入创新学分的管理范畴,学分的设定体现对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特色。促使学生不仅学知识练技能,还要积极参加技能竞赛、社会实践等多项有益的活动,锻炼全方位的能力,促进全面均衡发展。

在学分制方案中,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把对学生的品德教育渗透到教学、课余活动的各个环节,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在校行为、思想品德、职业道德提出要求,依此规范学生日常行为,促使学生树立守纪守法观念,做一个品行端正的人。使学生先成人再成材既体现普通教育的教学生做人,又体现专业教育的教学生学艺,成人、成材教育并举。

5.2.4 育人为本

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等均差异性较大,对于学生学习困难较大的文化基础课程(如英语、数学),采用分层教学,按不同的层级标准实施教学和考核;学生不及格课程,可以进行补考,重修,试读,留级。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修满设定的学分,即可取得毕业证书。

5.3 成果应用

学分制研究成果中的部分已应用于教学实践,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5.3.1 选修课使学生开阔视野

学院要求五年制高职学生必须修读一定的选修课程,取得4.5学分,并作为毕业的必须条件之一。开设的选修课涵盖人文社会科学、计算机、农学等多个学科,《商务礼仪》、《鉴赏》、《图形图像处理技术》、《现代农业博览》等课程受到了各专业学生的欢迎。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5.3.2 创新学分促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参与学院组织的各类讲座、社团、竞赛和志愿服务,可以取得个性发展(创新)学分。团总支依据相关记录资料(如讲座签到表、社团活动记录、竞赛报名和获奖情况汇总表、志愿服务活动记录等)认定学生个性发展学分,学期末汇总后报教务科。个性发展学分的规定和实施对学生踊跃参与社团、专业竞赛等各项活动起到了很好的引导和激励作用。近几年,学生在技能大赛、科技艺术节等活动中均有出色表现。

5.3.3 证书替代为就业奠定基础

学生取得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和技能证书后,可以替代相应的不及格课程,如取得数控操作工(中级)证书可以替代《数控机床编程与加工》、取得计算机等级证书一级可以替代《计算机基础》等。此项制度鼓励学生积极取得技能证书,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特色,一方面可深化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为就业奠定基础。

6 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第一,学分制的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课题成果的全面应用有待于进一步深入,在条件具备的时候可以选择一个专业或年级进行试点,总结经验修订完善相关文件,再全面实施。

第二,由于学生规模的限制,资源的局限,选课还不能完全进行,只能对有条件的课程进行选师、选课相结合。

参考文献:

[1]周清明.中国高校学分制研究[M].人民出版社,2008.

[2]黄宇.广西高校学分制教学管理研究与实践[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董跃娴,范双喜,杜晓林.高等农业院校学分制研究与探索[M].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4]黄.成人高等教育学分制理论与实践探索[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2007.

[5]钟建明,董绍辉.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试行学业导师制的总结及思考――以云南省玉溪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A].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2009年优秀论文集[C].2009.

作者简介:王琳静(1961-),女,河北定州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教学管理,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北京 102208

刘艳君,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北京 102208

第6篇

【关键词】激励理论 高等院校 学生社团管理 具体方法

在高等院校中,由大学生自发组织并成立,将在某方面具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学生集中在一起,并为实现成员的共同愿望而开展活动的一种学生组织,我们将这种组织称为学生社团。这是大学生进行自我管理、教育和服务的一种有效方式,在高等院校管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社团有助于在校园内营造出良好的学习风气,促进校园的文化建设,同时还能够发挥凝聚、团结的作用。而且它还是加强学生、学校和社会之间相互交流,增进彼此了解的重要纽带[1]。目前,高等院校内的学生社团已经逐渐发展成为颇具影响力的群体,并成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之一,在高校的第二课堂中占有重要地位。正是因为高等院校学生社团在教育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所以其管理也应该引起高等院校的高度重视。下面,我们将围绕激励理论,对高校学生社团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具体解决方法展开了讨论。

一、高等院校学生社团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从当前高校学生社团管理的现状来看,其中存在的问题集中表现为以下三点:第一,缺乏完善的激励制度。高校学生社团的外部激励和内部激励均明显不足,既没有充分认识到社团的教育功能,也没有对社团成员进行精神教育,过分强调社团成员和活动开展的数量,忽略了社团活动本身的教育意义。第二,社团规范化管理水平较低。这一问题主要表现在,社团的管理制度尚不健全,经费管理缺乏规范性,社团的章程制度缺乏人文关怀,社团发展的后劲不足。第三,社团发展不平衡。有些学生社团自身建设比较完善、规模比较大、活动很有吸引力、影响较大。而有些学生社团在成立的时候,大家比较积极,经过一段时间或者组织几个活动之后,便处于停滞的状态,影响了学生社团的整体形象和整体水平的发挥。同时,艺术体育类学生社团居多,加入的同学较多,而思想政治类、科普服务类、社会实践等类型的学生社团偏少[2]。

二、以激励理论为基础增强高等院校学生社团管理的具体方法

(一)努力在校园内营造良好的激励环境

采取这一措施有助于在高等院校中形成一个高度重视学生社团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具体措施如下:第一,在学生社团中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高等院校的校团委和党委就应该将对学生社团的管理纳入自身工作的范畴,并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学生社团的成立申请以及活动审批等工作。同时,建立健全的社团管理规程和社团活动章程等制度。第二,对社团的发展方向进行积极引导。高等院校要大力支持学生社团开展宣传和传递正能量的积极活动,例如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培养科学研究精神等活动,可进行积极宣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3]。第三,准确把握学生社团的发展规律。高等院校的相关管理部门需要完善管理制度,积极建设学生社团的骨干队伍,促进学生社团的科学、健康发展。

(二)完善外部激励制度

高等院校学生社团的发展离不开外部激励,所以形成并完善其外部激励制度也是促进其发展的重要措施,主要内容包括:第一,增强高校学生社团联合会的职能。高校要对其进行有效管理,可以在校团委的领导下,形成高校学生社团管理体系。第二,不断完善社团的管理制度。这是学生社团发展的理论基础。因此,要制定并完善社团的管理办法,主要有以下策略:①严格社团的准入制度;②建立相关的社团培训制度;③积极探索有效的评价考核机制;④建立并完善社团的例会制度。第三,通过竞聘选出合适的指导教师。高等院校可以根据学生社团的不同类型,选派对应专业的教师对社团活动进行指导。同时,高档院校要充分重视社团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有意识的挑选专业素质扎实,对学生活动充满热情,肯深入研究社团活动的青年骨干教会,参与到学生社团的管理活动中去。

(三)完善内部激励制度

首先,选出一批具备高素质的学生社团骨干。学生社团自身的活力以及活动开展的丰富性、趣味性等都离不开社团的负责人和骨干力量。因此,高等院校要建立并完善社团骨干的考评制度,对表现突出的社团骨干予以一定的精神和物质激励;对于表现一般的社团骨干,则加强指导;对于表现较差者,应予以严厉批评。其次,增强社团成员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学生社团存在的基础就是社团成员,这也是社团工作的重心。成员加入社团时都具有一定的目标和需求,这就需要学生社团的负责人对其需求引起高度重视,探索凝聚点,多开展一些社团成员兴趣度高,且符合社团发展要求的活动。 再次,凝练社团精神。建设社团文化建设的关键性因素就是社团精神。尽管不同的社团文化存在较大的差异,但也具有共性特征,即把学生社团建设成为每个学生社团成员都喜爱并且愿意为之努力的团体。最后,促进社团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合作。闭门造车和埋头苦干并不是学生社团发展的良策还要主动出击,主动联系,主动与校内的、兄弟学校的同类社团多接触、多沟通,寻找结合点。

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生社团在高等院校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高校学生社团的管理水平,本文在激励理论的基础上,从缺乏完善的激励制度、社团规范化管理水平较低和社团发展不平衡等三点对高校学生社团管理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进行了概括性阐述,然后详细讨论了增强其管理的具体方法,营造良好的激励环境、完善外部激励制度和完善内部激励制度等,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尹霞.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新理念[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08(19):191-192.

第7篇

【关键词】学生社团 高校 社会管理 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026-01

1.学生社团与高校和社会管理的关系

对于高校来说是学生社团就是学生自由发展的新平台。社团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拉进学生们的距离,将有着相同兴趣爱好的学生组织维系在一起,最大程度的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充实和丰富学生的课外时间,促进校园文化、优秀传统的发展。

对于社会来说学生社团就是学生和社会的纽带。社会化是指个体从自然人通过社会实践向社会人转变的过程。学生社团的发展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谐校园的建设、社会有效良好的运转是不可少的,它们和高校和社会的关系密切,相辅相成。

2.学生社团在高校和社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学生社团在高校和社会管理中得到的重视程度不够

很多高校对于学生社团的重视程度不高,认为学生社团只是学生课余生活的点缀。有些高校纯粹抓学术教育,不重视学生自身综合发展。

2.2 学生社团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落后

很多高校虽然都制定了社团的相关管理办法,但是还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和制度,对于学生社团的监督、管理和指导都不到位。学生社团内部结构松散,管理制度落后不够完善,管理制度和规范流于形式,没有按照制度实施。

2.3 学生社团可以被利用的资源有限

资金不足是现在高校面临的普遍问题,这让社团的发展和壮大受到了限制。此外困扰学生社团的就是活动创办没有固定的场所,这就给学生社团举办活动造成了一定的困难。资金不足让社团活动的质量得不到提高,学生社团的发展得到限制。

3.学生社团在高校和社会管理中的作用和改进措施

3.1 学生社团对于高校的作用和相关管理措施

3.1.1有利于高校管理工作的开展

学生社团是我国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大学生社团对于整个校园工作管理过程中起着调解和谐的作用。学生社团作为学生与学校的连接者,可以帮助学校在学生工作管理中发挥着辅助协调作用,有利于高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此外,学生社团应该积极改进高校管理工作落后的状态,引进高效科学的管理流程,增进沟通协调机制,提高管理效率与管理效果。

3.1.2有利于学生思想引导及素质提高

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形成与培养了学生团结、民主、协作的思维与能力。从开展活动的方式到思维方式,从不独立依赖变为有主见自立,在这样的氛围与活动中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社交、独立思考、语言表达和自我控制的能力,充分体现了高校学生的参与意识、主体意识、竞争意识,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3.1.3有利于促进学生社会化

参与社团活动,能从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适应社会角色变迁的思维,更有利于社会化管理。大学生通过主动参加社团活动,可从社团活动中获取必要的组织管理能力、工作经验、人际交往能力等社会实践能力,将有助于他们今后顺利地从学校走向社会。社团学生通过彼此间思想的碰撞,能逐步改变他们许多不符合现实、比较幼稚的的看法与观点。

3.1.4 有利于和谐校园建设

精彩纷呈的社团活动,给多种类型的学生提供一个坚实宽广的舞台来展现自我。比如学生社团之一科技类社团举办的的作品展示和潜心实验,技能类社团的及时演讲与台上辩论,文体类社团的文艺晚会与舞台表演,文化类社团的书画创作、展览等。这对传承发扬学校的优秀传统、促进帮助校园文化深层次、多渠道、高质量的发展起到了正面的推动作用。

3.2 学生社团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和改进措施

3.2.1多元沟通协调作用

学生社团给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供了条件和机会,让他们在社团中发挥长处,弥补不足。学生通过积极参加和组织各类学生社团活动可以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有效拓展综合素质,有利于社会管理。这就要求学生社团在培养学生多元沟通协调作用上增强学生的多方面的素质能力,促进学生多远沟通协调能力取得长足进步。学生社团应该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团活动,通过社团活动来开拓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增强学生的多元沟通协调能力。

3.2.2资源配置整合作用

学生社团在资源配置整合方面也有突出表现。在整个学校的资源配置方面,学生社团在学生自愿配置方面起到了积极的合理分配作用。学生社团在资源配置整合作用方面的一个体现就是在学生奖助学金的分配上,可以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生活上合理分配着学生的奖助学金名额。这不仅可以帮助到实际生活贫困的学生,还对于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方面起着促进作用。

3.2.3社会矛盾缓冲作用

学生社团在促进社会和谐,缓冲社会矛盾上具有独特的作用。学生社团在学生思想工作上发挥了自律规范作用,在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上也起到了促进作用,在培养学生全方位素质上更是起到了亦可替代的作用。学生社团可以积极协调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矛盾,以直接介入以及潜移默化的形式进行教育工作。在学生与教师之间,可以传达学生心声,可以宣传教师的良苦用心,起到双方相互理解的作用,很好的解决了这两者之间的矛盾。所以学生社团是社会矛盾的一个重要的缓冲器。

3.2.4 自律规范教化作用

要求学生社团在学生的自律规范教化上应该继续深入研究先进的思想理论,用这些先进的理论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同时将这些理论具体实践化。以直接教育与潜移默化等方式培养学生高素质的自律规范教化,创新教育宣传方式,改进方式上的不足,学生社团在大学生道德层面上的自律自强的培养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4.总结

学生社团作为校园建设中一个重要的参与因素,不仅仅对于高校管理有着正面积极的作用,还对于未来社团成员走上社会,扮演社会角色上具有帮助,这有利于社会化管理。在今后社团建设中要充分发挥社团对于高校管理与社会管理的积极作用,不断研究分析当今高校社团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与方案,促进社团建设高效有水平适应国际化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管淑红,王雅丽,石初军.论社团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6,23(3):139.

第8篇

一、要更新观念,重视学生社团的地位和作用,建立健全管理机制

在应对目前中考、高考的复杂环境下,学校要转变单纯以分数论英雄的观念,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国家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

学校要树立促进社团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重视社团在思想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充分认识到社团在学生发展中所起的积极作用,把加强和改进学生社团工作作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纳入学校教育、教学的整体规划中,为学生社团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学校团委要在校党委、校长室的领导下,切实承担起对学生社团的指导和日常工作,鼓励学生自主开展社团活动,拓展和丰富学生社团活动的内容;学校德育处、教务处、后勤处及全体教师要结合工作职能,为学生社团的建设给予支持、帮助、指导,全校上下齐抓共管,形成“多一个健康发展的学生社团,就多一块教育的阵地,多一个展示的舞台,多一个创新的堡垒,多一批受益的学生”①的局面。

二、要完善社团管理各项规章制度

首先要制定合理、规范、完整的管理制度。学校社团负责部门――主要是团委、德育处,应认真研究本校学生社团发展的特点,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结合本校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制定出一系列切实有效的《中学生社团管理办法》。制定规章制度的首要原则应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提倡学生自主发展,在加强制度管理的同时,着重注意制度的引导作用。

社团的设立、活动要在法律法规、校规校纪的约束下进行,在此基础上,学校对社团的成立审批、社团干部的选聘、重大社团活动的审批程序、社团活动经费等管理制度作出明确规定。“明确各社团的章程、宗旨、定位及合理的组织结构,防止社团组织结构混乱、活动无目的性等问题的出现”,“严格社团申请注册制度,明确社团申请成立的方法、程序”,“加强社团财务管理,在经费的来源、开支等方面作出明确的规定,并定期公布各社团的财务状况,接受全体社团成员的监督”。②

其次要建立社团指导教师的选聘和评价机制。学校应通过多种途径,选聘一批热心学生工作、具有专业特长的本校教师或校外的专业人士担任学生社团的指导教师,为社团的管理提供有力的人力支持。指导教师的选聘工作应纳入到学校整体的聘用工作中,团委、德育处等管理机构在每学期放假之前,布置各社团提出申请,然后根据各社团的特点,决定聘用任何类指导教师(包括校内、校外),与学生共同选择具备基本的敬业精神及与社团性质相关的专业特长的指导教师。要将社团指导教师的工作纳入学校正常教学工作,与班主任一样,为社团指导教师制定合理的工作量,享受一定的津贴。同时制定对指导教师的考核机制,奖勤罚懒,根据社团开展的情况,每学期或学年考核一次,与班主任工作考核同时进行,评选出优秀社团指导教师,在评优评先、评聘职称方面给予优先考虑,激励更多的教师加入到社团建设中。对选聘的学生社团校外指导教师,除给予部分津贴外,着重在精神方面给予鼓励,如授予优秀指导教师、荣誉教师等称号。

再次要建立社团评价和激励机制,打造品牌社团,促使社团持续发展。学校要制定公正、合理的评价体系,将激励机制引入社团建设中,把社团成员的活动情况纳入中学生综合素质考评中,在评选优秀学生或优秀学生干部时,社团干部可与团干部、学生会干部、班干部一样被列入学生干部序列,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同时,学校应加强社团骨干队伍建设,不仅要重视学生社团负责人的选拔,更重要的是要注重社团干部的培养,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努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的组织管理能力,形成政治思想过硬、责任心强、富有创造精神的社团干部群体,使他们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完善自己、发展自己,促进学生社团内聚力的不断加强,形成团结奋进、务实创新的团队,促使社团保持旺盛的活力,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社团建设、活动质量不断提高,形成一批具有自己特色的品牌社团,增强社团的凝聚力、吸引力和影响力,促进社团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要加大对学生社团组织的扶持力度。学校要重视对学生社团经费的投入和硬件设施的配备及改善。作为一个组织的学生社团没有经费保障是现实的,学校应给予适当的财力支持,解除社团的后顾之忧。调查显示学生认为社团的经费主要应由学校筹集,故学校在社团建设中要根据社团发展要求,适当拨付资金,并在使用过程中加强监管,使其真正发挥促进社团发展的作用。

中学生社团活动主要在校内进行,学校的各种设施就成为学生社团活动的主要场所,故学校在提供学生活动场所和设施之外,还要注意对活动场馆及设施的维护和增加,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学生社团活动的需求。

注释:

第9篇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社团;大学生群体活动;现代企业管理;学生管理

有效开展学生群体活动,是对大学生第二课堂的必要补充,对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大学生社团组织内部管理混乱,所组织的活动缺乏计划性和新意。因此,笔者认为将现代企业的管理方法融入到大学生社团管理中,将社团成员和社团活动进行整合和包装,既为社团成员提供了一个模拟社会工作的平台,又使学生获得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和锻炼,同时又有力的保障了学生群体活动的开展。

一、大学生社团和大学生群体活动开展现状

目前大学生社团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院校学生会和青年志愿者协会,此类社团一般有较为完整的组织结构,与学校的学生管理部门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另一类为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成立的社团,如书画协会、摄影协会、舞蹈协会、篮球协会等,此类社团一般没有完善的组织结构,由某方面特长较为突出的学生领导,管理松散。

大学生群体活动一般为文体活动,多以比赛的方式进行,如歌唱比赛、硬笔书法比赛、摄影大赛、篮球比赛、羽毛球比赛等,活动的组织由各社团独立主持,活动经费有限、活动效果一般。

二、现代企业管理方法概述

从管理方式的角度,可以将企业管理方法划分为:刚性管理方法和柔性管理方法。刚性管理方法是一种集权的命令式管理,其主要特征有以下三点:一是实行严密的组织管理;二是用严格的规章制度约束员工;三是采用大规模的生产方式。柔性管理是一种灵活机动的人性化管理,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是在尊重人的人格独立和个人尊严的前提下,在提高广大员工对企业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归属感的基础上,所实行的分权化管理。

规范化运作的现代企业管理包括九个方面:组织管理、计划管理、流程管理、制度管理、运营管理、奖惩管理、文化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此九个方面管理覆盖了企业内部的人、财、物、事四个方面,贯穿于企业的运营过程之中。

规范化运作的现代企业大多以刚性管理为主,使员工形成统一的行为工作规范,以保证生产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主要体现在组织管理、计划管理、流程管理、制度管理、运营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以柔性管理为辅,使员工对企业忠诚,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主要体现在奖惩管理、文化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

三、现代企业管理方法与学生社团管理的结合

学生会因其组织结构较为完整可作为学生社团和学生群体活动的“管理单位”,将其他社团作为学生群体活动的“生产单位”,纳入学生会的统一管理。把学生群体活动作为“产品”在学期末由学生会将各社团提供的活动进行筛选,制定下一学期的活动计划表和学期活动策划书,由学生会外联部统一组织招标工作,从而实现学生社团人员和学生群体活动的有效整合。将现代企业管理方法融入到以上过程中,实现现代企业管理方法与学生社团管理的结合,促进大学生群体活动的有效开展。

1.选好人、用好人,为学生群体活动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组建一支优秀的社团管理人员队伍是有效开展学生社团活动的基础,那么如何才能组建好这支队伍?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四个环节入手。

(1)严把新成员招募这一环节,确保将那些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组织管理能力、宣传策划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的学生吸纳到社团管理人员的队伍中来。在这一环节中应当注意社团管理人员的人才储备问题和社团管理人员档案的建立问题。

应招人员应当首先填写个人简历和新成员入社申请表,并填写入社问卷。负责招募新成员的社团管理人员根据新成员招募管理办法对简历和问卷进行初审,初审通过的新生会被通知参加面试,面试将以演讲、现场提问和场景小品即兴表演的形式进行,主要考察新成员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宣传策划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心理素质。

(2)通过岗前和上岗后的培训,不断提高社团管理人员的素质,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质。培训由社团内负责招募新成员的学生和社团内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负责,培训内容为:社团内各项管理制度、工作流程、以往活动的案例等。培训后将组织考试,考试成绩将记入社团管理人员档案,作为新成员定岗的依据。

(3)通过执行活动方案和计划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再好的方案,如果不付诸实施也不会取得成功,在方案实施的过程中,社团成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社团工作与学习之间的矛盾,社团成员之间、社团内各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问题,与陌生人接触时的心理问题等,解决以上问题,既是对社团成员能力的考验,又是提升社团成员综合能力的机会。

(4)通过必要的绩效考核制度实现人员的优化配置,使合适的人在适合的岗位上发挥其最大作用,并能够保证团队的先进性。

随着绩效考核制度的全面深入开展,那些工作态度不认真、工作能力差的社团成员将被淘汰,那些有一定工作能力但是在现有岗位难以施展的社团成员将被安排到能够发挥其能力的岗位上。与此同时,学生社团需要不断寻找那些品德好、有能力的学生加入到学生社团的队伍中来。以此来实现人员的优化配置和团队的先进性。

2.健全学生社团组织机构,规范学生社团的内部运作流程,为学生群体活动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大家都知道,那么如何避免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尴尬局面,健全的组织机构设施和规范化的内部运作流程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1)建立健全学生社团组织机构设施,建立社团内部门职责范围和各岗位职责,明确部门与部门间,岗位与岗位间的权利与义务。 转贴于

(2)规范活动策划和实施流程,按照目标、计划、审批、实施和存档的流程开展活动策划工作。

第一,目标的确立。通过对学生需求、学生整体状态和以往活动情况的了解,根据学生群体活动开展指导方针的要求,经过分析讨论的过程而确定。目标的设定既要科学合理又要切合实际。

第二,计划的组织以活动目标为依据,具体分为:筹备阶段工作计划、活动实施方案和应急预案三大部分。

第三,活动审批由校、院学生处负责,审批工作需对学生社团提交的活动计划进行全面审查,审查内容包括:活动意义、活动时间、活动规模、活动安全性和可实施性。审查结束需对活动计划作书面批复,对所审查内容逐项进行说明,并给予必要的建议和指导。

第四,活动的实施。活动获得批复后应严格按照工作计划组织实施,在规定时间完成规定任务,如某一环节确实无法完成,需对活动计划进行调整,计划调整情况应报学生处备案。

第五,活动存档。由学生处负责将学生社团组织的群体活动的文字资料和影像资料加以分类存档,以备日后查阅、人员培训和校园文化展示之用。其中活动的文字资料包括:活动计划、活动计划变更、活动批复、活动会议纪要和活动总结等;活动的影像资料包括:图片资料和录像资料等。

3.规范学生社团内部管理制度,为有效开展学生群体活动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没有纪律的部队是打不了胜仗的,没有制度的组织是完成不了任务的,只有通过完善的学生社团内部管理制度才能保障社团的人才和组织发挥其最大作用

(1)出勤问题。由于学生是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开展学生活动的,所以不能像企业职工那样有固定的工作时间,所以大多数学生社团的出勤情况不是很理想,但是活动的组织要求社团成员用固定的时间完成一定的工作任务,所以根据社团内部成员的课程安排情况制定出一个出勤标准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最低出勤标准为每人每周6个小时。每个学生社团工作人员在开始工作和结束工作前,到社团办公地点填写出勤登记表,社团将安排专人负责监督和统计社团成员的出勤情况,对不符合标准的社团成员根据绩效考核办法之规定给予相应处理。

(2)例会问题。工作布置后需要及时检查,一个阶段的工作完成后还要布置下一阶段的工作,如何保证上述工作的完成,建立一套例会制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

各类会议均应有会议纪要,会议纪要的内容包括:会议时间,该时间记入考勤时间;会议类型,根据例会周期间隔可将例会分为周例会、月例会和年会;会议主持人;会议书记员;与会人名单和会议内容。

例会会议内容一般为前次会议工作的总结、所出现的问题和下次会议前的工作安排。会议纪要应在会后有书记员进行整理,备份后将复印件发放给与会人员参照执行。

(3)绩效评定问题。有的人做了很多工作却没人知道,有的人只做了很少的工作但是却给人留下了踏实肯干的印象,长此以往做工作的人就会越来越少,社团的工作效率也越来越低。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社团绩效考核制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考核制度的制定应当以出勤情况、工作完成情况和团队贡献情况为考核依据,可以通过口头表扬、书面嘉奖、岗位晋升等作为奖励手段,以口头批评、书面批评、降职、除名等作为惩戒手段。

4.学校在学生社团和学生群体活动管理中的作用

学校应当制订一些鼓励学生社团发展的有力政策,监督学生社团各项工作情况,引导学生社团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如定期评选十佳社团,对学生社团进行评级管理等。

第10篇

【关键词】高校社团;作用;建设

高校社团是志趣相近的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目标和满足个人兴致爱好需求、自行组成的学生组织。适应教育发展及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学生活动,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是高校社团的基本任务。学生根据自己的个人爱好、兴趣及所学专业自愿参加的各种社团活动,能较好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自我管理的功能,有利于大学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一、高校社团的作用

(一)有助于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

学生社团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开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高校中社团可谓五花八门,有篮球协会、动漫社、摄影协会、伯牙艺术团、轮滑协会、青年志愿者、大学生创业实践协会、会计学会、ERP沙盘协会、等等,分别包含了专业型的、艺术型的、文体型的、还有志愿型的等其他类型社团。通过加入这些社团的学习与交流可以让学生的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都得到有效的提高。

(二)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社交能力

学生社团是由有思想、爱好、志趣等相近的学生组成。在不同专业的社团中,可以接触不同的学生、与不同的人共同处事,增进了学生的社交范围;在社团的发展过程中,还要涉及场地、费用、人员等一系列问题,会逐渐锻炼学生的社交能力。

(三)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感

大学社团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是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重要场所,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特别是有利于大学生广泛参与社会实践锻炼,增强社会责任感。责任心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足,获得成功最关键的、最重要的一种工作品质。作为社员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作为社团干部不仅要明确自己的职责,而且要对自己行为产生的后果负责,是一种为社团踏踏实实的工作精神。这种既享受权利又承担一定的责任,可以帮助大学生建立良好的责任感。

二、社团的管理

大学社团的生命力怎么样,取决于社团的活动是否有创新性,是否有育人的意义,取决于社团的团队建设也取决于是否有良好的机制和管理。如果社团活动每次都只注重表面,虎头蛇尾,再加上社团自身管理不到位的话,最终只会昙花一现,社团的生命力是很难得以延续的。

(一)丰富活动的形势与内容

社团活动是社团的灵魂,所以一个高校社团想要长盛不衰的发展下去,那么社团开展的活动形式就要多样化,活动内容需要推陈出新且具有一定创新性。很多社团夭折的原因不是活动内容过于单一,就是形式过于老套。所以为了符合新时期大学生的需求,又要吸引他们的眼球,就需要更创新的内容和更丰富的内容。根据自己社团的特色,内容上可以从单一的理论学习到讨论一些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或者参加一些社会实践,从形式上可以从知识竞赛到辩论赛或者以主题晚会的形式呈现,把学习和娱乐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更好的融入到社团活动中去。比如讲座、参观、访问、创新制作、表演、社区服务、沙龙、演讲、竞赛等。

(二)加强管理社团骨干队伍建设

好的活动需要有能力的团队去运行。“铁打的银盘流水的兵”社团的骨干往往是一届一换,所以如果没有优秀的接班人来接管,社团的发展会受到抑制,甚至出现滑坡。所以在社团招新的时候,就有必要选拔一些储备干部,并对他们进行一些只对性的训练,比如撰写活动策划;参加社团内部以社会热点为题目的辩论会;举办社团主题晚会;拉赞助等等。让他们的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都得到有效的提高,以便在换届时顺利地接管社团工作,让社团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三)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和管理办法

首先明确社团属团委领导,并服从社联的管理。社团在团委的统一管理下,形成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并定时对社团进行总体的评价和反馈。此外,团委应该为社团提供足够的活动场所和活动经费,有了固定的活动阵地和经费来源,社团活动就能有序的开展下去。由于有些社团专业性很强,靠社联专派的老师对社团发展的前瞻性和活动的创新性难以把握,这样社团不能得到有效的引导和发展,所以要聘请一些即有专业背景的又有责任心的教师或专家,对社团进行指导和建设。通过他们专业优势帮助社团提炼特色,打造经典,建立长效的运行机制,让社团的生命之花长久绽放。与此同时,高校应重点扶持一些举办比较成功的社团,并设立激励机制,对社团工作表现突出的个人和团队应予以奖励。

三、结语

如今社团已经成为高校不可或缺的部分,是学生实现自我、展现自我的重要载体,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塑造人格体系的平台。在丰富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学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爱国情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践表明,加强社团的建设和管理对培养新世纪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第11篇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书香校园是学校文化的集中显现,师生沉浸其中不仅能领略到文化的魅力,而且能感受到浓浓的人文气息。为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师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培养师生浓厚的读书兴趣,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营造人人热爱读书,善于读书的氛围,把读书活动、营造书香校园活动推向更广阔的领域,更高的层次。根据县教育局的有关精神,开展此项活动。

二、创建目标

与好书做伴,与文明同行。

三、创建口号

与经典同行,打好人生底色;同名著为伴,塑造美好心灵。

四、具体措施

1、加强学生的朗读能力的训练与培养,每天晨读课校园内要有朗朗的读书声。

2、各班选好威信高、负责任、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的读书组织委员,组织班级晨读、晨背和午间阅读。

3、各班读书组织委员作好借书、分书等准备工作,阅读要求学生静心、投入,充分体现自主、自觉的学习风气。

4、读书时间为:晨读、午间阅读、每周一节读书课、双休日、放假时间,提倡并鼓励学生每天在家自觉读书不少于半小时。

5、语文教师上好课外阅读指导课。

(1)围绕每月阅读主题,备好课,上好指导课:①激发兴趣②读物介绍③阅读方法指导等。

要求学生做到:低年级——学生读后把书名、标题记录下来并摘抄精美词句,由家长签字证明;中、高年级——做好读书笔记(内容可以是摘抄精美词句、内容摘要,也可以适当写些自己的读书体会。)

要求教师做到:①和作业布置结合起来,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②有布置有检查,每周至少批阅学生读书笔记一次。

(2)反馈交流课,组织学生展示汇报自己近期的阅读收获:①开展不同形式的美文诵读比赛,不断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和水平。②开展演讲、讲故事比赛、读书报告、古诗擂台赛、读书笔记展评等趣味性较强的读书活动,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③开展不同形式的写作比赛,用自己的笔写自己的生活:记叙文、读(观)后感、想象作文、童话等竞赛,检验读书、积累的成果。④三~六年级学生每个月每人编辑一份读书手抄报,丰富课余生活。

(3)及时检查评价阅读的成绩。

6、组织参加学校语文组、少先队大队部开展的“读书节”系列活动。活动有低年级讲故事、朗读比赛,中、高年级征文、手抄报、演讲、知识竞赛等。

7、发挥红领巾广播站的作用,播送学生的读书作品,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自我展示的平台。

8、学校图书室每周定期做好各班借书登记工作。

9、教师、学生、家长共读书,一同打造书香校园。

(1)学生读书系列活动

①各班开展“每周一诗”诵读活动。

②各班学生结合每个月的读书主题办好读书手抄报(三至六年级学生每人4份手抄报)。

③继续开展好每学期一次的校级优秀诗文背诵活动。

④各班鼓励学生去图书室借书,并开展借书评比活动。

⑤各年段每学期举行一次“书籍告诉我”读书知识竞赛。

⑥开展文学社团活动。建立年段、班级文学社团,使其成为宣传学校的一支生力军。

⑦开展好每学期一届的“书香校园读书节”活动。(建议:每年的4月23日世界读书日为春季的读书节;每年孔子诞辰日9月28日为秋季的读书节)。

⑧开展“每月一星”推荐、表彰活动。原则上每班每月推荐一人,在升旗仪式上通报表彰,并请一名学生进行事迹介绍。要求学生作好“读书笔记”,并作为评选“每月一星”和上“书香荣誉榜”的依据之一。

⑨各年段每期开展一次“书香班级”或“书香中队”评选活动,并为选上的班级或中队挂牌。

(2)家庭读书系列活动

①印发《打造书香校园行动告家长书》,进行宣传发动。

②开展“亲子读书活动”。

通过亲子阅读卡,架设家校沟通的桥梁,营造浓郁的家庭读书氛围。父母督促孩子每天阅读课外书(不少于30分钟),并在《亲子读书手册》上签字。参考学校推荐书目,为孩子购买书籍,订阅报刊。校园读书节时,邀请家长参加。

③建议有条件的家庭要经常带孩子到图书馆、书店等文化场所,积极开展读书活动。

④开展“亲子读书――书香家庭”评选活动。

五、具体安排

2011年:搞好基础建设,形成精神合力,营造书香氛围

教师:进行主题研究,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知识积累;

学生:博览群书,知书识礼,积淀人文传统。

2011年:开展丰富的读书活动,师生在阅读中成长。

2012年:总结与提炼,形成书香校园、书香班级、书香家庭。

2、2011年创建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11年6月为发动、准备阶段。

主要任务是:制定公布方案、计划,少先队、各班级利用各种机会、各个平台向全校师生、学生家长发出倡议,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1)“打造书香校园”行动启动仪式。

(2)做好整体规划,成立“书香校园组织委员会”。

(3)设计行动标识、行动口号、阅读宣言。

(4)做好以突出书香特色的环境布置,添置图书,可采用学生志愿捐书等形式充实班级图书架。

(5)各班级出一期以读书为主题的黑板报,并在黑板报中设立班级“书香荣誉榜”。

第12篇

我院x届学生社团联合会成立以来,在学院党总支领导、分团委具体指导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11年我们将坚持自主,放活,务实,突破的大方针继续开展工作。

(一)主要工作思路

11年我院学生社团联合会(以下简称院社联或社联)将坚持自主,放活,务实,突破的大方针开展工作。

自主即增强各学会、协会等(以下统称社团)工作自主性、主动性,当然,这里自主是相对的,即在社团管理上要谨防社联包办,抛开社联两种不良倾向;放活,包括院社联放权和各社团发挥主观能动性展示自身活力、特色,当前社团发展的主要矛盾在于统(即管理)得过死,只有社联把权利放下去各社团才能活起来;务实是本届社团成立以来一直提倡的工作原则,即要让参与社团工作和活动的同学确确实实能学到东西,能共同进步,决不搞形式主义,不作虚假宣传;突破即要敢于打破常规思路、不受思维定势约束,包括从制度层面上突破。

虽然上述方针没有具体提出创新,但却包含了创新。其中自主、放活是创新的基础,务实是创新的前提和根本,突破是创新的路径和结果。

除该方针外,我们将继续坚持本届社联成立以来的主要工作思路。

1.明确学生社团定位与目标。我们认为,高校学生社团是青年大学生以共同的兴趣爱好为基础自发组建成立的、自主开展活动的群众性组织。我们可以从中提取出兴趣爱好和自主两个关键词。显然兴趣爱好是社团存在的基础,失去了这个基础,真正意义的社团将不复存在,也只有具备了这个基础社团才能够存在和发展下去。当然这种兴趣爱好可以是长久性的,抑或暂时的;可以是理想信念性的,也可以是一般性的、娱乐性的;可以是主流的,也可以是非主流的自主涉及两个层面:一是自由空间问题,我们既然认定社团是群众性组织,就应该承认其地位的相对独立性,应该给予社团自主开展活动的空间。只要不是法律禁止的,只要是不损害集体正当利益的,只要是不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我们就不应该采取措施予以干涉。这是以第二个层面为前提的,即社团和学生能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进步。我们相信但并不盲目过度自信地认为大学生具有、并且应该具有这种自我管理的能力。

这里的社团不仅包括各个社团,还有社团联合会本身。社团联合会作为社团的联合机构,承担着统筹、监督的职能。这种统筹和监督应该是不以违背一般意义上的社团的固有存在价值为前提的,也唯有如此,社团联合会对于社团的发展才能发挥正面效应,才能够社团的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进而提高我院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为同学们的自我发展与进步创造良好的氛围。

只有明确定位,认清自身存在的价值,看到未来的愿景,社团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作用,成为校园文化的主力军。

2.坚持规范化与灵活性相统一的原则。任何组织要想获得长足的发展都要有自己的文化,我院作为学校较为年轻的学院之一,社团也相对比较年轻,无论是社联,还是各社团都还没有走出自己的路子来,因此很多东西还不是很规范。虽然学院里有相关规范,但这是远远不够的。我们的制度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不仅要有大方向的规划,也要有细节方面的指导;不仅社联要有统一的制度,各个社团也要有自己的规范。在规范化、制度化建设的同时,我们必须注意,社团的性质决定了其活的特质,把社团搞活很重要,我们不能为了制度建设而限制社团自主发展的空间,甚至使社团畸形发展,而应充分调动各个社团的积极性,使其自觉的以自身发展带动整个社团和校园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3.品牌化、精品化与小型化、平民化社团相结合。树品牌,出精品,是我院社团发展的当务之急,我们将在保持各个社团发展的基础上,重点培养、支持精英管理者协会和等有特色、有实力的社团,使其发展成为在校内外有影响力的品牌化社团。同时,我们应该降低社团准入门槛,完善社团注册、注销机制,允许并支持小型社团、流星社团的存在和发展,鼓励大广大同学自发组建社团,自该制度实施以来,已有锐志践行社、翔翼羽毛球协会、兰馨文学社先后加入我院社团大家庭。这些举措将为实现超强并存,以超带强,以强促超,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社团新格局奠定了基础。

4.务实性与宣传性工作统筹协调开展。务实性主要是就社团本职性工作而言,社团作为超级兴趣小组,应该把更多的精力用到其内部成员的发展,尤其是专业性、理论学术性社团更应该注重这一点。我们将加大对、精英管理者协会等专业性、理论学术性社团的指导,着力提高广大青年学生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同时我们认为,宣传性工作也必不可少,这对于社团自身发展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宣传工作做好了,才能吸引更多志趣相同之人加入到这一集体中,进而促进集体和个人的发展,也为各项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创造良好的氛围。

综上,自主,放活,务实,突破的方针既是对上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针的概括,也是其补充和完善。

(二)重点工作

在明确工作方针和工作思路的前提下,我院社联将本着抓大方下的原则,在社团整体工作进步的同时,把主要精力放到以下三个重点工作方面:

1.探索社团管理机制,完善社团制度建设。规章制度的存在应该具有规范性、积极性,应该是促进社团发展的,如果制度成为我们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就要修订抑或取消,因此我们要敢于从制度层面上去突破,去创新,否则谈不上发展进步。

从社团管理机制方面来讲,当前有几个关系需要理顺,一个是团组织与社团的关系,一个是社联与各社团的关系,再有就是校院两级社联、社团的关系,这些问题将在校级社团依托到各学院后充分暴露出来。

事实上,我校在社团管理上已经有比较好的制度规范,例如依据《聊城大学大学生社团管理办法》(聊大团发[XX] 16号)第二十四条规定大学生社团主要负责人是指社团理事长及副理事长,由本社团成员通过会员大会选举通过,经大学生社团联合会审查后产生。然而,这项制度并没有得到很好落实,尤其在学院这一层面上。因此,制度落实是一大问题。

同时,现有制度在很大层面上有待突破。目前中山大学等高校学生会实行了主席直选制,虽然实施过程中也会出现各种问题,但该制度理顺了学生干部与学生组织、学生组织与其指导(领导)机构的关系,对我们有一定启发意义,如社联干部是不是可以在社团范围内实行直选等。

社团负责人直选将更大激发其工作积极性,更多的要对所属社团负责,这有利于社团的长远发展。因此,在学校现有制度下,我院将探讨、并试点社团理事长直选制,将理事长选举方式由社联主席团选举改为在学院分团委指导下的社团内部民主选举。当然,具体实施办法有待进一步探讨。

总之,社团制度建设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只有制度授权下的行为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才能让好的经验得以延续和推广。

2.集中力量,重点扶持专业社团发展。在保证各社团工作均有进步的基础上,我们将集中力量,重点扶持专业社团发展。一是经费支持,建立社团发展基金,在基金使用分配过程中向、精英管理者协会等方面倾斜;二是专业支持,帮助上述社团配备专业指导教师;三是加强指导力度,帮助其搞好内部建设。通过以上措施促成超强并存,以超带强,以强促超,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社团发展新格局,促进校园文化大繁荣。

3.推进大文学社团发展,加强书香学院建设。

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品位,自XX年初,我院开始打造书香学院,目前取得了好的成果。11年社团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支持再读轩书友会、兰馨文学社等开展了读书活动月、优秀读书笔记评选活动、书香宿舍评比、读书笔记漂流等活动,努力营造好读书、多读书、读好书的学习氛围。指导再读轩书友会、兰馨文学社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在保持其各自特色和独立自主开展活动的前提下,探索大文学社团模式,推进大文学社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