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智慧课堂教学成果

智慧课堂教学成果

时间:2023-09-04 16:56:0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智慧课堂教学成果,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智慧课堂教学成果

第1篇

近年来,先后获山东省教学成果、科研成果一等奖2项,山东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山东省教学成果、社科成果三等奖2项,市教学成果、社科成果一等奖7项,市社科成果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其中8项列首位)。主持的3项课题通过省级鉴定,1项课题市级结题;正在主持研究的省级课题2项,参与省级及以上课题研究5项。在全国核心期刊66篇,4篇收录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其中,探索命制的“新课程地理试题”和设计的“初中地理活动设计”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学地理教学参考》上连载29期,与全国地理同行交流,在国内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主编书籍《区域推进校本研究的探索与实践》、《综合素质评价手册》、《初中地理10分钟掌控课堂》等16部,副主编、参编24部。

肥城市自2005年探索集体备课、课例研究及观课议课等方式,逐步形成了“三课两评一反思”的特色课例研究范式,其典型做法收录于《泰安教育年鉴》,先后在刊物与网站上报道,并编入《区域推进校本研究的探索与实践》(华文出版社)一书。

一、“三课两评一反思”课例研究范式解读

课例研究是指围绕课堂教学打磨与水平提升,针对课堂教学中的一个案例,在课前、课中、课后进行的各种研究活动,包括执教教师的备课、上课、反思、改进与提高,研究人员的量表设计、课堂观察与评议,以及活动过程中组内同伴之间、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对话与反思等。通过对课堂个案的研究,探寻课堂教学的普遍性规律,以达到提升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理解和反思能力,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三课”包括四个方面:一是课前、课中、课后,即三个时间段;二是基于个人经验的备课、基于同伴互助的备课、基于实践反思的备课,即三次备课;三是常态课、改进课、提高课,即三次上课;四是常态课、改进课、提高课进行中的三次观课。

“两评”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基于个人经验备课之后的集体评议和课堂实施之后再次备课评议;二是常态课之后的评议与改进课之后的评议。

“一反思”是指在课例研究中反思贯穿这一活动的全过程。

1.课前

第一步,召开课前会议。以教研组或备课组为单位召开会议,对每位成员进行分工,明确执教教师和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即课例研究的主题,确定观察内容,设定观察点,并根据研究者(观察者)的爱好特长进行合理分工。

第二步,执教教师完全凭个人经验备课,即一备,形成初步的教学方案;研究者个人根据所分担的观察点,制作科学易行的观察量表。观察量表的设计要遵循两个标准,即效度标准和实用性标准。效度标准是指所选择的观察指标必须比较全面地揭示我们所要观察的内容;实用性标准是指所选择的观察指标要简洁,便于速记、反思,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设计观察量表还要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扎实深厚的专业知识基础,具有前瞻性的视野,要深入思考各观察点最需要思量的问题、要素,力求特色,突出创新。

第三步,集体评议观察量表。在研究者制作观察量表的基础上,教研组或备课组成员针对量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将自己特色化的想法呈现给老师们,最后达成共识,研究者需要进一步修改完善观察量表。在这活动过程中,教师不断地对比、分析、吸纳、接受,不断地交流、反思、完善、提高。

2.课中

第一步,由执教教师上课,这节课是执教教师完全凭个人的经验或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设计的原始课,称为“常态课”,即一课。研究者根据自己所分担的视角分成若干小组,各自带着课前准备好的观察量表进入课堂观课,并记录观察到的各种课堂现象,即一观。

第二步,研究者根据课堂观察记录,对课堂观察结果做出定性或定量分析,进行课堂现象诊断,写出所观察视角的总体课堂评议。在组内交流的基础上,各观察小组成员与执教教师一起,对备课和课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讨和广泛的交流,即一评。在这个过程中,执教教师与研究者不断地寻找个人经验与团队智慧的差距,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或改进优化课堂的方法,最终达成共识。执教教师进一步修改完善备课,即二备。研究者也根据课堂实际、观察及交流情况继续修订观察量表。

第三步,执教教师根据二次备课情况,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对原来的教学设计进行修改完善,然后选取其他平行班级再次执教同一节课的内容,这节课是广泛吸纳同伴经验与集体智慧之后的加工课,称为“改进课”,即二课。同时,研究者带着新修订的观察量表,按照观察小组分工,突出执教老师的课堂问题,再次进行课堂观察,并如实详尽地记录相关情况,即二观。

第四步,在改进课上,执教教师可能有新的问题出现,也可能是老问题没有得到较好的解决。研究者根据在课堂上观察到的新情况,以观察小组为单位进行归纳汇总,并作出诊断与分析之后进行第二次研讨,即二评。充分发挥团队的智慧和作用,对执教老师的课提出新的改进建议和办法。执教老师根据各成员的建议、课堂上生成的问题及学生的课堂反映对教学设计进行再次修改与完善,即三备。关注教学的改进与生成,力求理念内化与教育效果相统一。同时,研究者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再次修改观察量表。

第五步,执教教师按照第三次备课的教学设计,在不同的班级进行第三次上课,这节课是基于教学实践与再次集体研讨之后的优化课,称为“提高课”,即三课。研究者根据多次修改完善的观察量表,以改进提升课堂效果为目的,再次进行观课,即三观。

第六步,参与课例研究的所有成员从观察者与执教教师等不同的角度,对整个课例研究过程进行回顾与反思,形成课例研究报告。研究报告一般包括观察点选点说明、观察结果分析(对执教教师课堂的总体评价、主要优点、教学建议、课堂细节)、自我反思(对我的启示)等方面。

3.课后

第一步,召开课后评议。执教者进行反思性说课,重点说出本节课的特色做法、存在的问题与自己的困惑。研究者围绕观察点对观察记录的信息进行整理与汇总,对课堂现象进行分析与判断,对现象背后的原因及意义作出合理解释,并进行全面反思,即一个整体反思。关注研究过程,注重实践应用,感悟教育智慧,提升专业水平。最后,教研组或备课组内商议找到问题解决的办法和措施,达成共识。

第二步,课例研究活动总结。组内每位成员都要写出本次活动的总结,重点突出问题解决的途径与方法、值得借鉴学习的经验与做法,自己的反思与感悟。教研组或备课组整理汇总所有相关材料,形成一个完整的课例研究过程资料。

“三课两评一反思”的课例研究,基于校本,立足教师,针对课堂真问题,集个人经验备课、同伴互助备课、实践反思备课三次备课于一体,将常态课、改进课、提高课三课递进为一程,把课堂观察、课堂诊断、课堂评价等技术手段融入研究,采取团队合作、协同研究、群体反思、共同提高等有效方式,磨课砺课,研课锻课,全力提升团队课堂教学水平,是一种立体式、全方位、多元性、精致化的课例研究方式。

二、课例研究助推教师专业发展

“三课两评一反思”的课例研究,为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和教师团队的共同发展搭建了新的平台。课例研究的场所在学校,阵地在课堂,是教师最擅长的、基于实践性情境的反思性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可以将科研与教研紧密结合在一起,把发现的有价值的问题确立为科研课题,逐步把教师引向研究的道路上,教师在专业知识和实践知识的碰撞、思辨中互相磨合、优化,最终找到最佳的教学方法,达到改进课堂的目的。成功的课例研究活动可以解决一些具体的教学问题,培养一批教师,带动教研组发展,教师还能养成在教学中研究、研究中教学的良好工作习惯。“三课两评一反思”的课例研究,改变了课堂教学,促进了教研组建设,提升了教师专业素质,带动了学校乃至整个教育的大发展。

一是教师队伍素质不断提升。近年来,先后有20余人获全国优秀教师或教育工作者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被评为正高级教师;1人被评为齐鲁名师;15人被评为山东省特级教师;166人被评为省、市教学能手;110余人获全国优质课或课堂教学创新大赛奖;800余人省、市优质课奖;16人被评为市、县专业技术拔尖人才;80余人被评为泰山功勋教师、泰山名师;156人被评为泰安市学科带头人;90余人获省、市级以上教学成果奖;教师在各级各类专业报刊杂志每年发表文章近3000篇。

第2篇

关键词:教学观念;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新课改要求高中数学课堂改变过去过于强调接受式学习、死记硬背以及机械训练的状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和勤于动手的新型教学环境,同时注意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我们应该树立起智慧型的教学观,用智慧的教学观去改变原有的课堂教学景象。智慧指思考分析、通情达理和寻求真理的能力。它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是不谋而合的,那如何建立智慧型的高中数学课堂呢?笔者认为应该从教学观念、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等方面对高中数学课堂进行改革,教师在课堂上运用智慧,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思考、学会学习、锻炼思维、增长智慧。

一、教学观念上树立智慧型课堂教学意识

当今学生的心理知识与技能、经验与体会、反映与表现有着众多的共性,如信息来源广泛,知识面较宽,思想自由,自主意识增强等,但是他们接受能力和发展能力却是极不平衡的:有的学生自主性强,勤奋好学,效率高;有的学生讨厌学校,厌恶学习,不能吃苦,贪图享乐;还有一部分学生处于两者的中间状态。这就要求课堂教学要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发展机会,要求课堂教学设计充满智慧,不同的命题给不同的学生练习、思考,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要求,按照不同的目标去教学,按照不同的速度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人特长,同时平等对待每个学生,使他们人人都能达标,人人都有所收获。

二、教学目标树立课程目标意识,由以传授知识为中心向能力发展为中心转变

“智”指的是学生对知识技能和能力的掌握,“慧”指的是学生思维的反应速度,“智慧”指的是学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智慧型课堂要求教学目标由以传授知识为中心向以能力发展为中心转变,树立课程目标意识。高中数学除课本知识以外,还有一些隐性知识,如对数学概念、规律的理解,学科知识的思维和方法,知识的系统化,以及解答习题的能力、认知能力等,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目标设计时应关注这些潜在的问题,应由给出知识转向引起活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体验,在态度、毅力和理性精神上得到感受。教学目标不是对课堂情景面面俱到的设定,它只描述课堂大致的轮廓,只明确需要努力实现的各种目标,即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出发设计教学目标,给各种不确定的出现留下足够的空间,让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特别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得到收获。

三、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更易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但没有实践的理论更是苍白无力的,只有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用于实践中,并在实践中得到启发获得新的知识,才能真正使学生通过学习书本知识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概率的定义时,为了让学生理解概率和频率的不同,可以让每个学生准备硬币,亲自动手抛掷硬币10次、20次、50次,甚至100次,并且记录正面向上的结果,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亲身体验了硬币正面向上这个事件频率的变化,也在心里感受着概率这个定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教学方法上,有很多激发学生创造性的方法,例如兴趣激励法、集体讨论法等等,这些方法都能使学生通过学习,增加感性认识,增强创造性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手段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武装

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为教学手段的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数学课堂上粉笔、黑板模型有时候很难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为与具体的初中数学相比,高中数学有些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学习难度较大。比如函数概念,初中讲的是比较具体的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都有具体的解析式和直观的图像,而到高中后,就讲了一般函数的定义以及映射概念,抽象难懂,课堂上比较枯燥乏味,学不好的学生会觉得压抑。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教学后,能通过多种感知方式,更生动、直观、鲜明地传递教学信息,使学生脑海中形成比较直观的印象,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现代多媒体教学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效率,而且有助于巩固教学成果,特别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创新能力方面尤为突出。

以上是创建智慧型课堂的四个方面,经过这样的教学改革,学生对学习不仅产生兴趣,学到了知识,而且可以进行创造性思维,产生智慧。

参考文献:

[1]和学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9.

[2]郑强.实施高中新课程前沿论坛[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5.

[3]赵祥鳞,王承绪.杜威教育论著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

第3篇

关键词 语文课堂 教学智慧 类型 实践

把教学智慧引入小学课堂的教学中,有利于改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较低、教学成果不太突出的现状,同时这也正是新课标精神的要求和体现。

一、小学语文教学智慧类型归纳

1.联系实际运用教学智慧。教学智慧是知性智慧和理性智慧的结合。一个人的阅历源自于生活,因此,从生活中联想课堂知识是最容易与作者产生共鸣的。教学智慧其中一种就是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教学智慧体验现实生活场景,模拟想象当时的现象,体验作者的感受。

在学习古诗《黄鹤楼送别》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李白与好朋友孟浩然之间那种依依惜别之情,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自己与亲人或者朋友离别时的感受。随后,教师再渲染情境:李白独自伫立在江边,回顾着这么多年来与孟浩然之间的点点滴滴,过往的一切历历在目。而如今交通不便,天各一方,相见无期。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学习经历得到丰富与升华。

2.运用教育智慧,提升感官视觉能力。教育智慧不能单纯以知识的教授来实现,而是以教育思想火花的碰撞、相互的理解等一系列途径来实现。例如,利用图画最为直观地展示了情境,使学生能够直接地感受作者的喜怒哀乐,有利于学生由直观形象思维升华至抽象思维,感受作者内在的真实情感。直观的图画迎合了小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极好地帮助了小学生理解所学内容。

二、小学语文教学智慧策略的实践探索

1.对学生个体兴趣方向的关注。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值学习基础知识的关键阶段,也是个人兴趣形成和发展的初步时期,教师应多关注学生的兴趣方向和能力水平,向学生展示有利于其兴趣形成和发展的课堂教学内容。如利用多媒体动画激发其对课内和课外知识的兴趣的方法在小学语文中被广泛使用。教师利用图画、音乐、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将教学内容与多媒体材料的具体情感相结合,使学生通过这些途径感知教学内容,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其个体能力,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2.通过提问,发展学生的个人思考能力。学生的个人能力在小学阶段已经初步发展了。通过创设问题,可以提高学生对问题思考的能力,开启学生的心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创设问题来发展学生的个人思考能力,这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改善教学效果的主要途径之一。

学习《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时,在导入新课之前,教师引用飞上太空的宇航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过的话:“我觉得大家应该同心协力维护这个微小、美丽而脆弱的星球。”由此,教师提出问题:“宇航员为什么说地球是微小的、美丽的,同时又是脆弱的呢?”由此通过问题来导入新课。通过这种巧设问题的方法,能锻炼学生善于思考的学习能力,能充分地勾起学生的好奇心。同时在新课一开始时便提出问题,有利于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巧妙的问题能够开创一个让学生探求知识的契机。

3.加强师生的互动性,创设游戏教学情境。小学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充满互动和活力的,寓教于乐是体现教学智慧的最佳教学方式,也是学生最乐意接受的教学方式。教师通过设计与教学内容相结合的游戏,提高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在潜意识中将学生在游戏中的状态带入学习之中,更好地增强了学生的记忆和领会。

教学《狐狸和乌鸦》这课时,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将学生带进童话故事情节中。教师也可扮演故事中的角色,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游戏中使学生思考各种角色的内心世界,同时也拉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做到游戏与学习有机结合,寓学于乐。此外,在课堂上可以设计开展各种不同形式的游戏,在师生的互动中建立互信的关系,能够很好地活跃课堂,提高小学生的参与度。

4.巧用情境教学,营造智慧型课堂教学。情境教学强调知、情、意、行合一。情境教学通过联系生活、语言描绘、实物演绎、角色扮演、艺术渲染、直观地再现情境,可以使学生:①整体感知,把握内容;②品味语言,再造想象;③揣摩意蕴,审美判断;④力求交融,产生共鸣。通过对意境的体会,形成一定的目标,从而知道自己的行动,实现知、情、意、行的相互交融。

第4篇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反思;课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27-0008-03

一、课堂教学是成就专家型教师的基础

对于一个教师而言,最基础、最主要的实践阵地就是课堂,缺失了课堂教学的实践环节,一切都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对于课堂教学,我们追求的是特具生命力的教学效果。而对于课堂教学生命力的所在,福建师范大学余文森教授给出了明确的答案:一节课的生命力不在预设,而在生成 。但特具生命力的生成不是常有的,一学期能出现一两个,对我们来说就是难得的机遇。我们力求预设下的“生成”,但更应关注常态“生成”。余文森教授还给出了“我们公开课应该听什么?”的答案:一听设计,二听生成。所以,对于课堂教学,笔者建议:一要精心设计导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导课上,要尽可能采用各种手段,创设情境,生成教学问题。生成的问题越有效,教学就越有针对性,教学效果就会越好。二要善于激疑引导——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生成教学问题后,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个体思维,让个性化的方案充分展示,这时就可能产生教学预设不到的情形——有效生成!这也是学生智慧的有机展示。三要明确目标任务——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在确定了解决问题的方案之后,教师可根据方案的个数将学生进行有效分组,明确每个小组要完成探究问题的方案,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四要搭建交流平台——实现智慧资源共享。在小组合作探究完成任务后,让每个小组将本组的合作探究经历及成果充分展示,其他小组成员做评委并进行质疑,以期达到相互交流、学习之目的。五要适时点评——促使学生的合作学习深入进行。教师点评引导体现在方案的归纳与简析上,体现在小组汇报交流中,在学生成功之处或者疑惑之处,给予肯定、鼓励或者点拨。对于超出预设的问题,教师要慎重对待,不能当即解决的,要给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如网络查询、图书室查阅相关资料或者实验室验证等,不可凭经验贸然得出错或对的结论。

对于不同类型的课,教师要灵活选用教学方法,但激趣设疑点拨引导将会为课堂教学增色添彩,也将成为新课程下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有效手段。

总之,教师只要真正思考并认真实施课堂教学,就会拥有鲜活、丰富的第一手实践资料,为教学研究、撰写文章、总结教学成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反思是成就专家型教师的关键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对于课堂教学,我们也要坚持学思并重,避免简单机械的教学重复,反思总结成功的教学经验和做法,不断在反思中提高自身教学业务能力。教师只要把握好了教学反思这个环节,不想成为专家型教师也难!

对于教学反思,教师们大多都认为是课后反思,其实教学反思包括三个方面:课前反思、课中反思和课后反思 。课前反思是针对将要进行的教学对过去的经验教训进行反思,包括课程内容的难度、教学材料的呈现方式、学生的现有水平、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教育技术的运用等。课中反思是针对当前的教学过程本身进行的反思,包括教学内容呈现的顺序、难易程度、学生的接受状况、课堂管理等。课后反思是针对已完成的教学,对教学经验和教学结果进行反思,包括对学生的表现和发展进行评价、对教学的成功和失败进行分析等。

也就是说,教学反思贯穿于教学的始终,教师要在各个不同的阶段进行不同的反思,要在不断反思中改进和提升教学水平。

三、教学研究是成就专家型教师的必由之路

没有教学研究,教师的智慧就会显得很单薄,教育思想也就缺失了深刻性。所以,教学研究为教师提炼思想、凝聚精华搭建了平台,提供了场所,丰富了资源。

对于教学研究,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都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对此,笔者稍做改变,就成了“如果我想让自己的劳动能够给自己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我就应当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道路”。也就把教研引导的作用变成了教师自己的努力和追求,这也是我们教研、教育要实现和达到的目标。

教学研究对教师来讲就是要研究教学目标、教学设计、问题生成,研究如何将学生有效分组、如何实施分组讨论、如何有效展示小组成果,研究一节课内如何有效实现教学目标,研究学生作业的布置和批阅等,真正要研究解决教师课堂上实实在在存在的问题,这也是校本教研的着眼点。我想最简单、最有效的研究方式就是学科组教师之间随时随地的交流,这些交流为教师做好课堂教学和教学反思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借鉴。

四、撰写文章是成就专家型教师的前提

无论是多好的经验,教师若不能将其形成文字进行交流,其教学活动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然而撰写文章对教师来讲却是一个非常困难的话题,教师往往由于缺乏撰写文章的经验和知识,感觉无从说起,所以认为撰写文章是教研人员的职责和任务,对教师要求太高。笔者也是教师出身,在此结合自身实际谈一些撰写文章的体会。

1.选题。文章的题目直接揭示着文章主题,因此,题目一定要简洁、明了、新颖,对教师来讲,要尽可能选择大家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来思考、研究并提出解决对策,对策要有操作性。

第5篇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与深入,小学一线语文教师都在积极研究和探索高效课堂的适用方法,并取得了一系列喜人的教学成果。课堂教学中,我们针对语文人文性和工具性合一的特点,应该以什么样的教学理念,诠选怎样的教学方法,才能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第一课题。因此,笔者从多年的一线语文教学实践出发,遴选两点提升语文课堂质量的心得体会,现陈于此。

一、发掘文本资源,开发学生潜能

语文教材必须具备“工具性”与“人文性”:教材的基本属性是工具性,而人文性是我们运用教材的最高升华,当然,语文学习不能凭空而来,它无法脱离文本基础。笔者每每针对文本提前备课时,总会先反复通读文本,从中找出理解比较困难的词句,并预设和推演如何指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查询来理解和认知这些词语,指导学生掌握联系上下文理解未知词语的技巧。

例如,笔者在学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时,为了充分挖掘文本资源,让学生充分获取教材承载的信息,于是对教学要求进行了合理取舍与科学重组。先让学生掌握文本中提到的14个生字,然后紧抓典型语言信息,找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连接点,适时渗透人文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抓住父母对巴迪的诗大相径庭的看法为线索,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走进文本,体味成长过程中我们为什么需要两种爱的声音,最终解读文本。语文教师只有注重开发资源,充分挖掘文本内容,才能使教学重点、难点了然于胸,才能保证课堂教学顺利、高效地完成。

二、放开课堂束缚,探索思维渊源

古人云:学贵有思,思贵有疑。在教学实践中,只要学生能通过自主探索学习知识,教师都应该引导他们去探索和实践;只要是能体现学生智慧火花的地方,教师就应鼓励他们抓住表现的机会。如此才能帮助学生构建语文知识架构,为他们树立学好语文的信心。

譬如,笔者在《难忘的启蒙》一文时,就鼓励学生思考和探索,给予他们彰显个性的机会。大家在了解课文的背景和情感后,可发散思维猜想:这位启蒙老师让我懂得了什么,并以此为题结合自己的理解,谈一谈自己启蒙的开始?如此设计从教材切入、开放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发散思维,牵引他们自主探究问题,这为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上文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两点心得体会。语文教学首先要尊重学生,其次要注意开发文本资源。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让学生在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充分发掘自己的潜能,发散思维,探索问题,以期培养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达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 河北省邢台市广宗县件只中心小学东魏完小)

第6篇

搭建无处不在的网络学习平台

教育信息化发展硬件是前提,资源是基础,教师是关键,体现在课堂。打造先进的教育信息化平台,教师的素质提升必须走在第一步。

以提升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为目标,以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重点的新一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全员培训已经全面铺开,学校参加培训的教师正通过集中学习、网络研修、校本研修等途径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转变学习方式,支持教师专业发展这三个方面认真学习,积极探索。作为担负集中现场实践性培训任务的基地校,德雅中学还在日常的教学管理中强化信息技术手段在课堂中的融合,要求教结合学科案例借助信息技术更新教学设计。

不仅如此,学校还将组织了以“信息技术与课堂应用”为主题的青年教师教学比武,教师网络研修个人空间评优,信息技术应用优秀课改评选等活动,以此激发教师参与信息技术提升,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专业学习,开展网络教研的热情。

推进透明高效的校务管理

学校自2013年开始利用添冀平台推进透明高效的校务管理。这个来源于第三方的应用平台给学校的日常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便捷,这个平台能及时完成学生、教师、学校资产及办学条件等基础数据的采集与更新,具备日常信息、课程管理、考勤管理、财务维护与保修、教育资源上传与共享等多种功能;通过学校门户网站进入,支持“家校通”平台,针对师生和社会公众提供不同的教育信息服务,能实现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的常态互动对话交流,推进了阳光教育服务和无纸化电子政务建设。如何利用学校现有的软硬件系统进行教师培训与网络教研,建立符合学校实际的电子备课系统阅卷系统,建立网络学生素质成长管理和教师专业成长管理系统,怎样利用云空间进行资源整合与组织,如何进行微课,校本资源,教学APP等的开发应用都是摆在学校面前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实施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

网络的发展拓展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新渠道和新手段,互联网所承载的校园文化在教育人、影响人方面的作业不可小视,尤其对于有“网络原住民”之称的“00后”们,网络传播手段更易让他们接受与认可。学校应借助校园网站、博客、微信,论坛等占领网络新阵地,充分利用网络载体,宣传主流意识,开展思想政治教学,增强其时效性和实效性。

德雅中学建校之初就开设了学校网站,每年都有近三百篇的图文更新,随着学校影响日益扩大,网络点击率关注度也日渐提升。学校教学处的班级管理信息也通过博客平台实时更新。学校还在校园文化硬件建设中注重了网络媒体的运用,在“中华名人广场”的名人柱上印上了二维码,用手机扫一扫就能查到该名人百度百科里的全部信息。学校将依托互联网、网络直播室举办网上读书活动,网站直播节目,网站知识大赛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上网不仅是聊天灌水打游戏,把德育活动、社团活动与校园网络有机结合,创设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

构建以人为本的智慧校园

“大数据”是什么?它不仅是信息爆炸时代产生的海量数据,更是这些海量信息资源及数据的整理选取和运用。如今学习不再是一个单一的概念,全民教育,优质教育,个性化学习和终身学习也成为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教育技术学专家黄荣怀教授认为,智慧校园应具有以下五个特征:环境全民感知;网络无缝互通;海量数据支撑;开放学习环境;师生个。

智慧校园的建设需要融合网络与技术环境,借助网络、移动学习终端和教育资源平台实现任何时间地点的在线学习及辅导答疑;依托互联网构建综合性的教育业务处理平台,能对教学教研教育管理的各种信息、数据进行快速处理与服务;充分共享、灵活配置数学资源平台,能依托这个平台实现自主探究、互动教学、协同学习等多种教学模式。

第7篇

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必然会对师生产生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但要求教师积极转变角色、提高素质,而且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以及学生的学习行为都产生相应的变化,并根据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和不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反思,以期达到“双赢”的教学目的。

一、 教师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师德

这里的信念不仅包含了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也包含了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与把握。无论教学实践过程中出现怎样的困难,教师都应该始终坚信课改方向,并积极查找、分析问题的原因,克服困难,积极推进课改的进程。高尚的师德就是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能够做到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既要无微不至的关怀学生,真诚的爱护学生,与学生彼此信赖,培养深厚的情感,又要严格要求学生,认真对待他们的缺点和错误,因势利导,利用情感教育燃起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教师的素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班的精神面貌和学习状态,深刻地影响着每个学生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的发展。因此,高素质的教师能协调好各方面对学生的要求与影响,能够有计划的组织好教学活动,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使每个学生各方面素质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 教师应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教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英语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它不仅仅是一种交流的工具,更重要的是它也在映射着世界的潮流,社会前进的节奏。因此英语教师不但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思维,尽快领悟新课改的精华,还要时刻保持敏锐的洞察力,不断了解并吸收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做学科教学的带头人。所有的这些与教师自身知识体系的充实提高是密不可分的。有了充足的知识储备,才有可能进行创新,才有勇气在实际工作中以新课改的各项要求改进实践。

三、教师要善于不断总结、反思,在经验教训中取得进步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成果的客观评定,离不开教师的反思。所谓教学反思,其实就是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思考与总结。教师反思,不是空谈理论,空喊口号,更不是不切教学实际的盲目争辩,而是为了让反思的成果成为一种经验,一种智慧,以求更好地指导和改进今后的教学工作。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为教师队伍的反思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理论支持。

新课程改革是一项伟大而又艰巨的任务。这项改革的顺利推进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尽管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课程理念与课堂实践的融合过程中会出现很多新的问题,但也会给新课改背景下英语课堂教学带来新机遇。

第8篇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学前5班拼音,数学,写字教学任务。班级人数36人,男孩19人,女孩17人。这群孩子就像一颗颗嫩芽,生机勃勃,活泼可爱,是他们最大的特点。他们聪慧,机智,善良。他们的智慧常常给我带来惊喜。但也有个别孩子接受能力弱,理解能力差,内向,需要老师耐心地引导。

    一:备课方面

    本学期我是写字教案的主备老师,写字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孩子的养成教育,养成正确的握笔,端正的写字姿势,严格按照汉字的笔顺书写。拼音,数学教案由老教师提供,我借鉴,参考他人的经验,加上自己的思想与创意,塑造自我风格。

    一节好课,70%在于备课。认真备课,先备学生,然后备教材备教法,因为孩子小还得备学法。每节课,我都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情况去设计教学思路,每个教学方法的出发点都是想给孩子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并对教学成果与成功教学过程都做了反思与总结。

    二:教学方面

    1.上课

    激情导入,“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我通过一些故事导入,谜语导入,小律动导入,课堂小游戏导入等课堂教学方法,这些方法和手段能激起孩子们兴趣,激发孩子们的情感,引发孩子们对知识欲望。我的出发点是调动课堂气氛,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中也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是一个过程,老师是帮助学生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的目的是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让孩子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让孩子感受到获得知识的赞同感,成就感。所以我的教学设计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我的教学灵感来自孩子。我的课堂有孩子们喜欢的游戏,我的课堂有孩子们展示的空间,我的课堂有孩子们获胜的喜悦感,我的课堂给足孩子们自信心,让他感受到获得知识的成就感。

    2.知识掌握

    数学方面;从1到9,这9个数字书写规范,孩子们学会了10以内数的分解,10以内数的加减。刚开始的时候孩子运算总喜欢掰手指,依赖手指来运算。到最后喜欢上了抢答,反应快,答案准确。

    拼音方面;掌握了6个单韵母,23个声母,能认,能读,能背。掌握了拼音字母的书写格式,拼音字母的儿歌,小口令和拼音字母的书写笔顺,音节的拼读。

    写字方面;从握笔开始。一个孩子一个孩子引导,到汉字的基本笔画名称,到简单汉字的书写。孩子们手小握笔无力,刚开始的书字其实就是画字形。先让孩子们熟悉汉字的基本笔划,笔划是汉字书写的基础,同时还要让他们养成正确的书写姿势,保护好眼睛和身体。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堂上遵守纪律,认真听讲,课堂中要开动脑筋,发散自己的思维,积极举手回答问题,踊跃参加课堂活动,勤于动手,勤于动口。发问前先举手,别人发言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3.听课方面

    领导说过:“跟高人学习你会成长更快,跟高人学习你会节约成本。”

    一个思想可能来自别人的课堂,一个醒悟可能来自别人的错误。走进别人的课堂,积极参加组内教研,诚心向新老教师学习。本学期共听课37节以组内老师为主。在她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也体会到了很多。

第9篇

关键词:激发;课堂参与;学生主体;教学氛围;教学方式;课堂评价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作为教师能够用己之长,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不断提高其课堂参与程度是十分重要的。教学是教师思维与学生思维相契合,积极有效沟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充满了师生之间的“教”与“学”的交流和信息转换,双主(教师与学生)并行,活化课堂教学。

一、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

传统教学以教师讲为主,是教师的“一言堂”,唱独角戏,教学效果并不好。现在,教师应该更新观念,把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采取积极而且科学的方式方法,不断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自主求新求变,让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发表见解。教师不能越俎代庖,要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动嘴,自己解决问题,能够学以致用,把教材中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去。比如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注重调动学生主动探究准确使用物理用语,恰当理解教材、试题的含义,在教学中应该善于启发、引导学生去感悟有关物理科学原理、定律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规律,才能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这样,教师就会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兴趣,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就会提高。物理教学是很重视实验教学的,改革实验教学的迫切性更显突出,开放、创新,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做试验,提高学生的课堂教学参与度,教学成果就会显著。

二、营造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

俗语说:“亲其师,信其道”。因而,优秀的教师总会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以自己的亲和力、学识水平感染每一位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进入课堂学习就如沐春风,喜欢老师,喜欢老师的课,从而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比如,有一次听一位女性英语教师的课,她笑容甜美,语音悦耳,而且能够积极调动学生进行课堂教学活动,并且教师自己也参加到学生的英语会话表演中来,所以学生整节课都处于兴奋中,课堂参与面广,对所学知识运用积极,理解深刻。更重要的是教师时而用欧美世界里的幽默进行英语教学,引发学生会心的笑声和自愿的鼓掌多次。英语教学包括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的过程,也包括人的思维过程,教师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是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学习的一种教学艺术。教师以其独有的教学智慧和课堂教学调控能力营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学生的学习效果当然会事半功倍。

三、改变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

创新教学是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首要任务,无论哪一学科的教学都需要教师通过改变学习方式,唤醒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新课程理念中,积极倡导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提倡教学应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像科学家、艺术家那样通过创造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为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深入追寻探索。在这一过程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最终解决问题、提升文化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而且在自主学习的同时,学生还要学会与人合作学习,合作共赢,分享学习成果,取得学业进步。其实,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多方位、多角度的思考、探究教材的知识规律及本质,深入挖掘教材的思想内容,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创新能力。比如高效的物理课堂教学活动方法和内容就应富有变化,要更多地变换学习方式,如分析、合作、讨论、交流、展示、运用课件、图片、巩固练习等等。只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物理堂,才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教师多给学生创造一些思考的情境,多留一些思考的时间,多一些活动实践的余地,多一些展示的机会和平台,让学生获得更多成功的体验。在文科教学中也不应忽视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交替运用,以激活学生的思维,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比如,在教读鲁迅名篇《孔乙己》时,引导学生朗读文中写到的十四次“笑”的句子,然后思考这些“笑”的不同内涵和相同的悲剧色彩,最后深挖小说主题,这就综合运用了多种教学方式。

四、科学进行课堂评价,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

心理学研究证明,一个人的自信心与其成功成正比,自信心越强,成功机会越多;反之,成功机会越多,其自信心也就会越增强,二者相辅相成。教师应当积极创设民主氛围,让学生在民主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探究,学生的学习热情才会高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才会提高,而这有赖于教师的激励性评价。教师在课堂教学评价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学科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是课堂气氛的调节者,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营造学生自主发展的课堂氛围,教师应以平等的态度去热爱、信任、尊重每一个学生,满足学生的表现欲,积极评价其表现。鼓励学生探索,培养创新精神。积极评价不仅针对学生的成绩和分数,也对学生的每一次进步和课堂表现。比如:声情并茂的朗读课文,字迹工整的书写作业或练习,正确回答老师的提问,大胆地提出科学假设并积极的动手实验,圆满的完成一次训练,对学习中的问题提出有价值的解决方案等,教师都要及时准确地给予激励评价。即便学生的课堂参与出现问题或错误,教师也要从正面鼓励,然后在帮助学生找出问题所在,共同解决问题。微小的进步也会促使学生有更大的探索欲和学习的积极性,会提高学生的课堂的参与度。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的学习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做教育教学的有心人,引导学生愿学、乐学自己教学的学科。从而,为学生提供充裕的探索、思考、实践的实践和空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的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师和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第10篇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它是推动中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合作学习的开展不仅有利于学生合作意识与竞争精神的培养,而且还可以使每个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的学生都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那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开展合作学习呢?

一、营造宽松的合作环境。

教师要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积极地参与活动。同时,教师也应平等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并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及时地进行鼓励、引导和帮助,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操作、探究、讨论、交流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相互补充、更正、辩论的时间,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发挥。在合作学习之前,还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因为只有当学生在解决某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成效。

二、合理搭配合作小组。

小组搭配要科学合理,使小组顺利地开展合作学习。合作人数一般以4―6人为宜,并能建立长期的合作小组。各小组成员,尽量让小组之间实力相当,争取小组间实现实力零差距。这样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合作态度,保障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小组分工要科学合理,使小组每个成员都能参与。小组长可根据自己小组各组员情况,分配任务时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让每个人都能为小组做点事,并可以在小组内学习较好学生与学习较差生结成1对1互帮小组,进行兵教兵活动,使学习后进生也能跟上来。教师在分组设计时,要全面衡量学生的情况,将学生较合理地分组,不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随意分组。这样会导致学生不愿意相互交流。

三、选择有效的合作内容。

开展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的目的在于,通过合作学习让每个学生都尽可能的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成为课堂教学计划的主体,获得应有的课堂教学成果。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多创造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保证每个学生都能从实践活动中得到充足的体验,有效的解决了理论知识枯燥乏味又难懂的尴尬局面,生动的实验和充满乐趣的动手体验使高中物理不再乏味和难学。如在教学平抛运动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现提出假设,假设一个物体有没有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平抛的物体在下落的时候是一边加速运动,另一方面是有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再让学生组队做实验,讨论平抛运动的情况,最后各组推选一个代表来解释答案。通过这样的合作体验,让学生在小组间进行讨论,并对比实验结果,共同得出实验结论。

合作学习给学生创造了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利于学生创新思想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团队精神。因此,在新物理课程改革下尝试开展合作学习,必将给新课程的实施带来活力。

第11篇

关键词:趣味课堂;趣味老师;趣味方法;趣味细节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4-382-01

从事教育工作以来,课堂教学中的一些现象匪夷所思:教学环境优越了,教学资源丰富了,教师素质提高了,教学手段先进了,可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了,能力欠缺了,创新探究精神丧失了,学习主动性不见了。在多年的教研工作中,我听过不少语文课,也多次走近优秀教师课堂,对比不难发现,我们的课堂竟少了个“趣”字。 “教”“学”都没有“趣”,教学效果很不理想。那如何创设有趣味的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找到提高课堂教学致胜的法宝呢?笔者在听课学习中有些体会,要使学生乐于学习和探究,在课堂上“玩游戏”,教师不妨在以下几个方面作些尝试。

一、创建趣味课堂,用兴趣点燃学生思维

课堂,是诞生教学成果的主要阵地,能否以一种积极健康的心态、高昂的兴趣投入学习,课堂是否有趣至关重要。我们知道,课程的质不同,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也会各有差异,但无论哪门课程,都各具情态饶有趣味。教师要想方设法根据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打造趣味盎然课堂,方能激发学生思维,开启学生的智慧。歌德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显然,课堂没有兴趣,那样就没有有效的学习和记忆。

这是一节综合实践课《桥》,教学时,教师不仅教学“物质”的桥,还引导学生走进无形的桥:问候桥、沟通桥、关爱桥、思念桥、诉说桥、微笑桥……课后与学生交流,学生对这样的课堂非常感兴趣,原来“桥”的概念竟如此宽泛:有形的、无形的,客观的、意念的,心灵的、情感的。教师巧妙的设计,别具一格的教法,把课堂打造得趣味横生,既激活学生思维,又点燃学生智慧。

二、争做趣味老师,用情感感染学生灵魂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都当过学生,都有类似的经历,教师具有独特的魅力,拥有超越的本领,学生便喜欢这类老师,这是一种“爱屋及乌”的效应。因此,教师要使出浑身解数,亮出绝活,让学生倾心于你的人格魅力,醉心于你的教学技能,全身心投入到你的引导点拨中,思想上信任你,情感上依赖你,最终亲其师,信其道。在教学中,教师要扬长避短,展示与众不同的智慧,亮出“杀手锏”:机智幽默的谈吐、风流倜傥的教态、睿智灵动的思维、优雅漂亮的板书等,赢得学生默许和青睐,让学生觉得你是个有趣的人。

一位教师在教学生字词时,采用机智幽默的激励性语言刺激学生思维:“我就知道你比我强”、“你帮我解决了这个问题,我非常荣幸”、“英雄往往站在大多数人的前面”、“我认为你的编辑能力已大大超过在座的每一个人”、“谁是最棒的?肯定是第一个上来的人”、“光凭这一点,你就可以做我的老师”……这些有趣的语言,激起师生情感交流,学生百般喜爱,因此对教学内容有了情感,所学知识就不会轻易忘记。

三、选择趣味方法,用技巧激发学生欲望

学生是活生生的个体,是有血有肉的灵魂,选择有趣味的教学方法很有必要。悬念法、刺激法、激将法、糊涂法、情感教育法等都是一些较好的方法。

“悬念法”通过设置“悬念”,引起学生的注意。“刺激法”则有效抓住学生学习的兴奋点或弱点,用巧妙的语言刺激学生进入紧张的学习状态。“激将法”中教师抓住学生心理特点,用“逆反”、“打赌”式的语言,“激怒”学生,让其进入预设的“圈套”。“糊涂法”更有趣,教师装糊涂,故意卖关子,巧设问题,适时解决。“情感教育法”的趣味性体现在“以情煽人”上,即教师要以情育人,以情感人,以情悟人,达到“浓情熏人人自悟”。教师要善于抓住教学内容,挖掘文本情感教育的点,拽住学生思维给予适时的情感教育。如《背影》中给我无尽关怀的“父亲”;《社戏》中给予我无限关爱的少年伙伴;《我的母亲》中给我影响深远的“母亲”;《我的叔叔于勒》中饱经忧患的“叔叔”等都是极好运用情感教育的例子。教师可借题发挥,通过情感气氛的烘托,用鲜活事例对学生进行教导、感化和“煽情”,达到激励、鞭策、鼓舞学生的作用,最终达到“浓情熏人人自悟”的境界。

有一位老师在教学《泪珠与珍珠》时,凭借过硬的语言功底、丰富的情意表达让在座的师生真切体会文章“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 的主题,学生严肃凝重的表情,嘶哑生涩的朗读,动情高昂的歌唱彰显了教师“煽情”的效果,那节课,几乎让所有人“情到深处泪自溢。

四、掌握趣味细节,用效果征服学生疑问

第12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分层教学;实践;探索

分层教学法可以帮助初中物理教师解决班内教学效率与质量低下的困境,并有效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水平,为每一个学习层次的学生设定相应的教学方案,在因材施教的原则下实现各类学生的

规划性与针对性学习,保障了物理教学质量。

一、分层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1.对不同层级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

在初中物理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具有认真观察了解学生的能力与智慧,能够综合根据班上每一位学生的资质、成绩水平以及学习兴趣等因素对其进行准确的层级划分,层级划分关系到学生公平合理受教育的权利,对学生群体进行准确的层级划分是实现物理分层教学的基本前提。

2.针对每一层级学生的物理学习特点制订科学适用的教学

方式

对分层后的各个层级进行具体考察,具体分析每一层级学生

的基本教学需求,采用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为每一层级的学生制订针对性的教学计划与教学实施方案。在教学计划方案制订时必须综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征得学生家长的同意。注意教学方式的科学适用性,认真处理所有层级学生的教学计划交集处,在保证分类别教学成果的同时,也应照顾到公共学习部分的教学成果。

二、分层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具体实践措施

1.对班级内学生的物理学习情况进行调查研究,进行层次划分

物理教师在进行班级内学生物理学习情况考查时首先要做好一定的准备工作,即制订科学有效的学生学习情况评定表,评定表内包括学生的各项基本信息、物理学习成绩、物理学习兴趣与天赋资质等。综合考虑各类因素后将学生划分为甲、乙、丙三个基本分层,甲组为优等生、乙组为中等生、丙组为差等生。确立好名单后,物理教师不在班级内公布名单,而是私下里与每一位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讲明分层教学的目的,获得学生的理解与支持。

2.制订相应的教学目标,对每一个层级的学生进行分类要求

物理教师在为每一层级的学生制订相应教学目标时应当一切从实际出发,面向全班学生,综合研究学生的心理性格特点以及物理知识掌握的能力和物理实验操作能力。对每一层级学生学习目标的制订要从思维方式、知识能力与教学情感三个方面出发,在具体的物理课堂教学中,物理教师尽量将教学活动大致分为三个层

面,照顾到每一个层级的学生的学习。在课上实验操作时也可将同一层级的学生划分到一个小组中,促进合作学习。

3.采用分层教学措施,确保学生共同进步

在课堂上实行分层教学时,物理教师应牢记每一个层级每一个学生的姓名以及基本特点。对不同层级的学生采取差别教学的措施,但总的目的是促进全班学生的共同进步,教师不能偏袒任何一方。对于优等组的学生应积极鼓励他们独立思考与大胆质疑与实践,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对于中等组的学生应当重点给予适当的点拨和启发,逐渐提升科学思维方法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差等组的学生要引导他们努力掌握教材知识,不懂就问,不断提升自己的物理学习成绩。

4.采用相同的课内作业,对课外作业进行详细分类

虽然实行了分层级学习的策略,但在课堂教学中仍需保留共同教学的部分,主要应当在课内作业的布置上保持一致,并实行一样的作业成果评判标准,保持物理教学的适当共性。为了区分不同层级的学生教学的不同策略,可在课外作业及课外拓展方面做出差别对待。对优等组的学生安排一些难度较大的课外作业,对差等组的学生进行一些基本的物理知识点作业安排,对于具有特殊物理天赋的学生物理教师应该重点培养,给予适当的物理知识课外拓展。

5.辅导分类,分别提高不同层级学生的能力

物理学习的辅导工作可作为一种补充性质的教学,在保证学生完成每个阶段学习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物理知识运用能力。在辅导方面也需要进行层级间差别对待,鼓励优等组学生积极进行思考探索,激发中等组学生的钻研能力,提高差等组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与运用能力。

6.分层级考核物理学习成绩,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

不同形式的物理教学措施需要由不同的物理学习考核制度进行考评,旨在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优等组学生重点考察实践创新能力,中等组学生主要考察理论知识的开放性运用,差等组的学生主要考查基础知识的掌握与初步发散理解。

总而言之,分层教学法是一种在班级授课制的前提下,实现个别化教学的常用且有效的手段;是因材施教教学原则的具体体现;是既能促进全体学生共同进步又能适应学生个别差异以及促进学生良好发展的教学对策。初中物理教师应积极探索分层教学法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措施,实现物理课堂教学的创新,不断提升物理课堂学习的效率与质量,保障学生的学习成果。

参考文献:

[1]韩晓华.分层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