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4 16:56:0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电商企业商业模式分析,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全面解读阿里巴巴、腾讯、中国平安、苏宁、电信运营商等企业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作者简介
胡世良,男,安徽当涂人,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硕士,现就职于中国电信上海研究院,总工助理。长期从事电信市场经营分析、商业模式研究、战略规划等工作,对移动互联网有着较深的研究,被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产业网聘为特约专家,思路敏捷,洞察力强,对行业发展、企业运营管理有着独到的见解。现从事电信产品开发相关工作,具有20年的电信行业从业经验。迄今在《通信企业管理》、《中国电信业》、《邮电经济》、《人民邮电》报等报刊杂志发表数百篇论文,著有《赢在创新:产品创新新思路》、《移动互联网:赢在下一个十年的起点》、《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与变革》等书。
内容简介
打造平台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根本,《互联网金融模式与创新》从平台经济的角度,对互联网金融六大模式——第三方支付、P2P网贷、电商金融、众筹模式、直销银行模式和余额宝模式进行深度分析,并系统介绍了阿里巴巴、腾讯、中国平安、苏宁、电信运营商等企业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生动展示互联网金融发展新动态,在此基础上,对互联网金融未来发展趋势、面临的经营风险进行了系统阐述,其中互联网金融向移动互联网金融转变大势所趋,并提出加快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策略和建议,对互联网金融企业、传统金融机构以及政府监管更好地推进互联网金融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互联网金融模式与创新》适合互联网公司、金融机构、电信运营商、政府监管等行业的从业人员阅读学习,也适用于对互联网金融有着浓厚兴趣的投资者、研究人员以及高校的广大师生等相关人士。
目录
第一部分互联网金融本质及特征
第1章互联网金融本质内涵
互联网金融与金融互联网
互联网金融的主要优势和风险
互联网金融是金融服务模式的创新
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现实意义
第2章为什么互联网金融发展迅猛?
互联网金融发展迅猛
我国互联网金融迅猛发展的原因分析
正确看待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发展为大势所趋
互联网金融发展利远大于弊
第3章对互联网金融模式的理解和认识
模式决定互联网金融的命运
互联网金融模式的本质是平台经济
互联网金融平台模式的主要特征
互联网金融平台模式成功的判断标准
第二部分互联网金融六大平台模式
第4章第三方支付平台模式
第三方支付平台模式概述
第三方支付平台模式主要特征
我国第三方支付市场发展现状和问题
第三方支付:支付宝盈利模式分析
支付宝发展迅猛
支付宝多元化的盈利模式
第三方支付: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基石
第5章P2P网贷平台模式
P2P网贷平台模式的内涵
我国P2P平台模式发展现状
P2P网贷平台模式经济分析
P2P网贷企业案例
拍拍贷
宜信网
好贷网
有利网
Lending Club
平台间竞争的三个关键点
第6章电商金融模式
电商金融服务模式发展背景分析
电商金融服务平台模式概述
电商金融模式本质是大数据金融
电商金融模式分类
以阿里小贷为代表的平台模式
以京东为代表的供应链金融模式
电商金融面临的主要挑战
第7章众筹模式
众筹模式概述
什么是众筹模式?
众筹模式的参与主体
众筹融资的运营模式
众筹模式的分类
我国众筹模式发展现状
众筹模式案例——天使汇
对众筹模式的认识
众筹模式关键成功因素
第8章直销银行模式
直销银行模式的内涵及主要特点
直销银行模式的内涵
直销银行模式主要特点
对我国发展直销银行的认识
直销银行模式在我国的发展状况
微信银行商业模式分析
对国内银行开展直销银行的建议
第9章余额宝模式
余额宝引发群雄之战
余额宝模式案例分析
百度百发——创新互联网金融模式
微信理财通——注重打造理财平台
余额宝模式盈利模式分析
正视余额宝模式发展中的几个问题
第三部分互联网金融模式创新案例
第10章阿里金融
阿里金融战略——打造金融平台
布局互联网金融,打造阿里金融帝国
阿里金融成功的关键要素
第11章平安玩转互联网金融
明确的战略定位
以金融切入生活,进行互联网金融布局
壹钱包——移动金融服务平台
壹钱包定位为社交金融
壹钱包与余额宝形成差异化竞争
陆金所——打造网贷平台
陆金所的互联网基因
架构全新商业模式
构筑担保风控机制
第12章腾讯金融布局
腾讯进入互联网金融领域的独特优势
腾讯互联网金融发展历程
腾讯互联网金融发展策略
第13章苏宁进军互联网金融
苏宁“全金融”的互联网金融战略
苏宁互联网金融模式主要特征
苏宁互联网金融发展问题及策略
苏宁互联网金融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苏宁互联网金融发展应对策略
第14章电信运营商互联网金融发展之路
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是电信运营商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
电信运营商进入互联网金融
积极拓展移动支付市场
推出互联网理财产品,角力互联网金融
关注供应链金融
电信运营商互联网金融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电信运营商互联网金融发展对策建议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电信运营商互联网金融发展关键举措
第四部分互联网金融发展和未来
第15章互联网金融未来发展趋势
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是大势所趋
互联网对传统金融业影响将更大
互联网金融向移动互联网金融转变不可逆转
我们正阔步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
移动互联网金融发展迅猛
移动互联网金融活力限
移动互联网金融的主要模式
移动互联网金融发展展望
第16章互联网金融的挑战与出路
互联网金融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
互联网金融商业模式创新不足
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主要风险
加快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策略建议
打造良好的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
实现商业模式差异化创新
加强互联网金融行业有效监管
参考文献
后记:
关键词:阿里巴巴;电子商务;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F724.6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9月24日
一、背景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显然已经成为了一个电子商务交易大国。它应用在众多领域,通过电子信息技术的手段实现商业经济活动的流通,面向对象可以是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消费者之间以及企业与政府之间。它的出现改变了传统商品贸易交易方式,具有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的优势,让用户可以在网上快捷进行交易。对于企业来说,这样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生产和运输成本,利用网上广告宣传提高了自己的影响力,可以扩大产品销售份额,让客户找到自己的需求产品;对于消费者而言,利用网上交易让自己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所需信息,了解企业情况和全面的产品信息,可以直接与企业联系交流。随着电商的发展,更多的企业投入大量资金来建立适合自己的电商模式,电商模式在今天这样一个互联网时代是一个企业发展和壮大的核心,它让企业在整个行业中能够有个准确定位,是如何获得收益的关键。如今的电子商务模式多达几十种,涉及到有关物流、供应链管理、第三方支付等环节。电子商务模式也在不断地改变着,从初期的B2B、B2C到现在新型B2M、M2C等模式,更新换代的速度极其快。在这个互联网时代中,阿里巴巴作为电子商务的领军人物,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让许多中小企业通过其提供的平台获得收益。阿里巴巴1999年在杭州成立,是全球知名的电子商务公司,目前融合了B2B、C2C、搜索引擎和门户,是全球首家拥有百万用户的商业网站,它为来自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提供网上服务,每日提供百万条的商业信息。最初集团由阿里巴巴、淘宝网、支付宝、阿里软件和中国雅虎组成。成立初期,阿里巴巴只涉及信息流,随着支付宝和淘宝旺旺的相继推出,现在的阿里巴巴是集信息流、资金流、通信为一体的电子商务供应平台,专注于中小企业的信息流服务的网络经济模式,作为一个信息交流平台,它提供了一个开放式的社区交流中心,不仅企业与企业之间可以通过资金流、物流、咨询流来进行连接,企业与个人之间也是可以的。
二、供应链模式分析
(一)信息流分析。在企业成立初期,互联网还没有迅速发展,人们对网络交易的需求还很小时,阿里巴巴开始专注于信息流的建立。该模式以企业需求为出发点,向用户和企业提供大量信息,满足各自的需求。公司将成千上万的网站汇集在一起,用户可以在这里快速找到对自己有效的信息,接收到各个行业领先的最新资讯。用户也可以免费申请加入到公司的全库中,这样有利于用户及时掌握市场动态以及寻找贸易伙伴。阿里巴巴网站开设了产品展示、公司库、行业资讯和商人俱乐部等几个板块的内容,普通会员通过登录公司网站注册后,可以企业的相关信息和进行产品展示,从而寻求网络交易和贸易合作的机会,在得到客户的信息反映后,可以直接达成交易。为了能够让企业和企业之间有直接的信息交流,阿里巴巴还开发了信息交流聊天工具“贸易通”。贸易通的实现让企业很快找到客户相关信息,从而加速交易的发生和流动。贸易通可以随时连接用户,让买卖双方交流更加便利,同时这样也可以大大降低交易费用。为了能够让网上交易活动更加规范化,阿里巴巴又推出了“诚信通”会员服务。普通会员可以支付费用获取会员资格,在得到专业人员的技术指导下企业信息,该方式可以实现在线下和线上的双重推广,在得到有关反馈信息后,通过诚信档案的验证就可以达成贸易活动。阿里巴巴充分利用了网上交易的优势,让买卖双方在这里不仅可以进行贸易活动,还可以以商会友,在其提供的社区中心结识更多其他会员,分享企业间的商业经验。
(二)资金流分析。资金流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它作为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枢纽,是电子商务交易活动中的关键环节。资金流分为交易环节和支付结算两个环节。在贷款方面,对于许多中小企业而言,他们想要获得银行的资金是件不容易的事情,银行的限制条件较多,贷款数额较少,而阿里巴巴与建设银行联合推出的新业务向中小企业提供了大量资金,这种贷款与之前的方式相比,具有门槛低、申请简单、贷款利率远低于民间借贷的优点,解决了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该业务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无抵押贷款,这一举措得到了众多企业的青睐。在支付结算环节,阿里巴巴推出了为用户提供交易的中间平台――支付宝。通过支付宝的应用,保证了买家和卖家各自的利益,与银行的密切合作,可以帮助商家在资金方面的供应。支付宝的出现,为买家和卖家提供了安全的第三方担保,使用支付宝的用户也不仅仅是淘宝网的用户,它涵盖了商业服务、数码通讯、虚拟货币等多个行业,显然成为现代支付的一种重要手段。交易简单、同期利率高以及与淘宝网的绑定模式等都是用户选择的原因。依托于阿里巴巴的平台,此种模式的风险也大量降低,为整个资金流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三)物流分析。互联网的出现,使得一部分商品的物流也可以用互联网替代,经营方式主要有四种:自营、第三方物流、物流联盟和物流一体化模式。不同的物流模式有各自的优缺点,相比较传统的物流形式,现代电子商务物流模式可以不受仓库积压存货的种类和数量限制,它将不同分散的物流配置点通过网络信息化得到有效连接。在同一管理下,将提高货物流动速度,又减少了因人为原因造成的不必要的货物延迟发送的问题。在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模式下,配送中心借助网络实现效率最大化、费用最低化。阿里巴巴采用与第三方合作的方式进行配送,为客户提供基本的物流服务,公司的物流网采用的是信息与检索的形式。电子商务物流模式通过利用第三方的力量,可以降低企业的部分成本,集中发挥优势竞争力,缩短交货时间来提高交易效率。但如果过分依赖第三方企业,可能会导致自己受制于别人,将对自己生产经营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京东商城的物流配送形式采用的是自建的模式,顾客在商品出库前可以随时取消订单。京东在全国各个网点设有库房,其构建仓储中心就耗费了大量资金,但这也给京东带来了可观的销售额。
三、商业模式分析
(一)营销模式分析。阿里巴巴之所以在互联网时代能够抓住机遇,与它的营销策略有很大的关系。阿里巴巴明确了自己的战略目标,将自己定位为服务中小企业,成为领先的全球电子商务市场。公司以吸引各行各业的大量客户和公司为目的,集合市场信息,满足不同供需请求进行组合分配,更加合理地利用资源。阿里巴巴拥有大量的会员以及市场供求信息,吸引企业登录B2B平台,从而进一步提升服务用户的数量。单一的信息平台很难盈利,阿里巴巴通过增加服务的内容,使服务用户的忠诚度得以保证,从而逐渐发展成为受到欢迎的网络营销工具。阿里巴巴想要延长服务性产品的生命周期,就要不断增强技术研发能力,将供应链与交易平台进行连接,优化技术技能,提供更方便的服务,这样的技术改进可以提升交易数量。在客户服务方面,阿里巴巴始终坚信客户是对的,尽可能的满足客户的需求。电子商务是进行贸易活动的一个交易工具,它帮助客户将其产品、理念和信息推广到世界的各个角落,同时也能够获取其他客户的信息,因此公司注重与客户的交流和配合,以客户为关注点,为客户提供咨询和帮助。
(二)盈利模式分析。阿里巴巴主要利润来自对供应商收取的会员费、广告竞价、商务搜索等。一个是国际网站的中国供应商,一个是国内网站的诚信通会员。目前,公司已经拥有百万以上的会员,带来了巨大的利润,同时推出了关键词竞价服务。中国供应商服务只要是针对出口型企业,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帮助出口商获得订单。但与此同时,它也面临着安全问题。一旦支付宝被假冒,可能会带来相应的损失;部分使用支付宝的客户参与洗钱、套现等一系列违反国家法律的不良行为,会给支付宝带来较大的金融风险。
(三)管理模式分析。为了实现信息传递的高效性,阿里巴巴在组织结构上明确了各个部门的职责分工,保证了信息流通环节的紧密性。在员工管理方面,阿里巴巴建立了科学的激励机制,让员工有足够的空间去学习和成长。在对网站管理方面,阿里巴巴使用了现代信用管理系统、网络监控管理系统以及身份管理系统,这样保证了用户在网站的交易安全性,让买卖双方在资金流动上得到充分保障。
四、结论
无论是在资本运作还是经营管理上,阿里巴巴无疑是成功的,作为全球领先的B2B商业模式的公司,它带动了一大批中小企业的发展,为中国网络经济发展树立了一面旗帜。首先,阿里巴巴解决了诚信问题,这种方式促成了诚信至上氛围且正在互联网中形成;其次,有效解决了支付问题。除了与银行建立合作关系外,阿里巴巴推出了辅助交易的支付宝系统。还有其他的增值服务。阿里巴巴本着 “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理念,不断改造完善网络平台,网罗了大量的国内外贸易商户,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商务交流社区和网上交易市场。目前,阿里巴巴在商业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三个方面已经做得比较成功,它以其独有的电子商务模式,迅速发展赢得了绝对的市场空间。联合银行提供网络联保贷款服务,也受到市场的欢迎。
主要参考文献:
[1]李永勤.阿里巴巴盈利模式研究[D].天津:南开大学,20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154(2008)10-0031-0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473037);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7EYA017)
作者简介:谢乃明(1981-),男,安徽天长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刘思峰(1955-),男,河南平舆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数量经济学、灰色系统理论研究。
在过去的五六年里,“商业模式”(business model)是人们用得最广、听得最多的商业术语之一。商业模式创新成为许多公司成功的关键,戴尔、沃尔玛、海尔等企业的成功都包含着商业模式的创新。企业家们公认的观点:商业模式决定一切,而经营企业的其他要素,如技术、资金、人才等都不是那么重要。无论是企业决策者、新闻媒体还是市场分析人员,对于他们所说的商业模式到底是什么含义,似乎并没有形成一致的观点,商业模式似乎什么都是。可以说,商业模式成了一个大筐,从企业如何获得收入到采取怎样的组织架构,都可以往这个筐里装。什么都是,就成了什么都不是。那么什么是商业模式?商业模式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商业模式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着怎样的互动关系,对于家电流通企业而言,商业模式有怎样的特色之处?家电流通企业在商业模式创新的新环境下应该采用哪些对策?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文献综述与概念界定
对于商业模式的理论解释最早来自奥地利裔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1]。熊彼特指出:“价格和产出的竞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来自新商业、新技术、新供应源和新的公司商业模式的竞争。”迈克尔?汉默则将商业模式称为“运营创新”,并认为这是企业组织的深层次变革[2]。迈克尔?拉帕认为,商业模式的意义就是企业运营的方法,是一个企业赖以生存的模式――能够为企业带来收益的模式,规定了企业在价值链中的位置,并指导企业行为[3]。托马斯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开展业务所涉及的流程、客户、价值链、资源和能力的综合[4]。泰默采用系统方法定义商业模式的结构,将商业模式看作是由产品、服务和信息构成的有机系统,并把商业模式定义为“一个产品、服务和信息流的框架”[5]。威尔等人在泰默定义的基础上引入了市场因素,考虑了市场参与者的角色和关系,他们认为商业模式是对公司的消费者、客户、同盟还有供应商的角色和关系的描述,定义了公司的主要产品流、信息流、现金流以及参与者的主要利益[6]。
近年来,国内学者也加入了商业模式研究的行列,罗珉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商业模式理论体系,他指出商业模式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商业模式必须是各种要素的集合体,是结构化的整体;二是商业模式的各组成要素之间必须存在内在联系,相互有机结合[7],并且从租金理论的角度对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行为进行分析,从理论上解释了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行为的内外驱动力[8]。等人认为商业模式包含三个层面的含义:一是任何商业模式都隐含假设成立的前提条件;二是商业模式是严格整体结构或体系,包括了组织内部结构和外部关系结构,这些结构的组成部分相互作用;三是商业模式本身就是一种战略创新或变革,是使组织能够获得长期有时的制度结构的连续体[9]。曾涛将商业模式创新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联系起来进行研究,他认为商业模式创新是一种更为重要、更为关键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得长期竞争优势的根本保证[10]。钟耕深等从多个不同视角研究揭示了商业模式不同方面的特征和构成要素,对各个视角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整合,探讨了商业模式的本质和目的[11]。田志龙等从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研究了商业模式创新的途径[12]。
我们认为,商业模式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结构化整体,通过各个组成部分的相互作用形成企业特有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方式。商业模式的结构包括三个层次(如图1):一、商业模式结构的中心是企业的核心能力,是促使企业的商业模式能够正常运转并获取利润的动力根源,具体可以是企业技术研发、品牌优势、市场渠道等能力;二、核心能力的外围是企业的业务组合,也就是企业所提供的各种产品和服务;三、商业模式的最外层包括企业的赢利模式、资源结构和运营策略。资源结构是指企业所掌控的人力资源、资本和市场渠道等;运营策略是企业运行过程中的战略规划、市场拓广和管理体系优化等策略,三层结构相互支撑、相互作用形成企业商业模式的整体。
二、家电流通企业商业模式分析
(一)家电流通行业价值链简图
(二)价值链诸角色分析
1.生产商。在目前的家电市场上,制造商云集,供给大于需求,国产品牌之间,国产品牌与国际品牌之间的竞争此起彼伏,这些行业态势的变化,对家电行业的生产制造、营销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国际品牌就其绝对的市场占有量来说,并不占明显的优势,但是这一类品牌的目标客户则是整体市场中最有价值的一部分。其次,国际品牌具有较高的知名度。由于在国际市场多年的经营经验,使它们进入中国市场时,也很容易被中国消费者所接受。另外国际品牌在市场营销和渠道建设上技高一筹,比较注重建设属于自己的流通渠道,一般不对大型流通企业采用独家的政策。国内生产商在生产能力和市场占有率方面占有绝对优势。它们通常采用成本领先战略,靠规模优势取胜,这就使得市场占有率成了它们的生命线,市场一旦出现饱和,价格大战便成了唯一有效的促销法宝。这种内耗式的竞争使得行业的整体利润水平急剧下降,而较低的利润水平则进一步削弱了企业的技术开发能力和进军高端市场的能力。
2.国外流通企业。由于加入WTO后进一步开放市场,跨国流通企业大举进军中国市场,利用国际市场的经验和雄厚的资本,与国内流通企业展开激烈的角逐,通过实施经营本土化战略,跨国企业充分发挥其资金和技术优势,实施大批量采购和商品买断经营,高度重视实时采购和信息技术,销售的产品迅速本土化,并通过优厚薪酬吸引人才,对国内流通企业形成一定的威胁。
3.国内流通企业。从产业变化的情形来看,流通领域经历了体制的转变、规模的扩张和经营模式的再造等几个方面的转变。在初期,占据流通领域的主要是国营的批发和零售渠道。由于独占流通领域,流通企业对制造商形成了很强的谈判能力,这种谈判能力使得流通企业往往可以获得超过商业范畴的额外收益。当民营企业介入之后,由于这些企业具有很强的经营意识,在效率和成本方面都优于国营渠道,因此很快便和制造商建立了紧密的关系。但在这一阶段,民营流通企业的品牌资源尚未得到很好的积累。随着进一步的竞争,小型流通企业在逐渐压缩的利润空间中难以生存而退出市场,发展壮大起来的民营企业不但取得了业务的扩张,同时也完成了企业和品牌的扩张,在竞争优势上全面超过了传统的国有渠道。目前随着传统百货逐步淡出市场,经历一段时间的发展壮大,市场正向少数几个大的流通企业集中,最近国美电器收购永乐成功就是最好的例证,未来中国市场上将进入以国内旗舰式的大集团企业和跨国流通企业共存的状态。
4.消费者。在价值链诸角色中,消费者较为沉默,但是其地位正逐渐上升。为了能够掌握这种沉默背后所隐藏的选择倾向并获得与消费者直接对话的权力,制造商和流通企业都付出了大量的努力。制造商和流通企业对渠道的争夺本质上是对消费者的争夺,亦即由谁来和消费者直接对话和交易。就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而言,只有与消费者所进行的交易才是产品价值的真正实现。随着市场的发展,消费者群体的的变化、消费理念日趋成熟等变化正左右着整个价值链的运动方向。
三、新形势下业态转化及企业核心能力分析
(一)价值链中各角色形态的变化
1.生产商。制造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迫使生产商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资源和能力,并根据自己拥有的资源和能力状况以及行业规则的演变重新界定自己的组织范围。在具体操作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专注于自己的核心专长,改变以往将产业资本向商业领域渗透,与流通企业相互制肘的局面。那些已经建立了相当规模的营销网络的制造企业,也正寻求将该部分资源出租或出售的途径,如转作第三方的网络进行运作等等。由于特定的企业发展战略和资源状况的作用,生产商和流通企业的博弈依然存在,但博弈带来的损耗有所降低。
2.流通企业。流通企业在经历了与生产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的博弈后,终于以自己的实力改变了市场规则。在流通领域中商业资本重新找回自己的地位,在与制造商的博弈中,商业企业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经营模式向制造商证明了通过流通企业的网络来经营对制造业来说是经济的和可靠的,也就是说,通过与流通企业合作,制造商可以有效地降低成本,并把资源集中于优势领域,营造核心优势。另外流通企业通过自身的努力开始参与制订产业规则并进行行业整合,传统百货企业逐步淡出,而杂乱的市场逐步得到整合,形成一定的集中度。
3.消费者。在早期的家电产业中,由于消费者的需求与制造商的供应能力存在很大的缺口,卖方市场的特征十分明显,这一时期,在整个家电行业的价值链中,最宝贵的资源是产品本身,整个价值是由产品驱动的。只要有了产品,就一定能实现与消费者的交易,商业企业就可以获得商业利润,而生产商可以顺利实现工业利润。但随着产业逐步走向成熟,消费者在价值链上的地位迅速提高,在这样的情况下,客户资源成了价值链上最宝贵的资源,能否取得消费者的认可,赢得消费者的选票,是制造商和流通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买方市场提高了消费者的地位,而行业的创新又带动了消费者消费理念的提升。消费者从单纯追求功能到追求享受,从价格主导到讲求服务等。在持续的买方市场的情形下,消费者消费理念的提升反过来又进一步作用于价值链,进而影响商业企业和制造企业,使他们在新的平台上进行创新活动。
(二)新型价值链中流通企业的能力分析
通过对家电行业价值链中诸角色的博弈和位势消涨情况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新的价值链的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这种变化了的价值链中,流通企业赖以生存的资源和能力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从满足价值链要求的角度出发,可以对流通企业在新型价值链中所应具备的能力进行分析。
1.面向生产商的能力。可以以较低的成本满足生产商对营销网络的需求。该成本必须至少要低于制造商自建网络的成本,否则制造商就会自建网络。这是从“自制/外取”决策的角度来看的。尽管生产商在现代运作管理中进行了大量的变革,以使生产运作增加灵活性,但大批量生产仍然是生产商所希望的。这就要求流通企业有能力将市场上对多种产品的、分散的零星需求汇集成为大批量的订单,节约制造成本。尽管生产商追求建立快速反应的运作体系,但不管怎样,对市场的反应总有一定的迟滞,这就要求流通企业在对生产商的市场信息传递方面能有足够的预见性和快速的传递通道,以进一步提高制造的敏捷性,减少库存成本。
2.面向消费者的能力。必须能够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如品种、质量、获得性等。在实际的购买中,消费者不仅注重产品品牌,也相应追求商业企业的品牌,流通企业对此也应加以满足。
3.面向国际竞争者的能力。为了能与跨国企业竞争,流通企业必须具备这样的一些能力:(1)降低成本,提高效率;(2)掌握更多的终端资源;(3)进行垂直整合,提高进入障碍;(4)通过管理系统对网络进行集成,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提高网络的运作效率,节约控制成本。
4.制订行业规则的能力。成熟的、可以反映各角色对价值链贡献的行业规则的形成对于整个行业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行业规则的建设方面,流通企业承担着重要的责任。流通企业应致力于减少和消除导致市场失灵的诸因素,如投机行为、资产专用性、不确定性等。流通企业应该加强对行业的承诺,利用自己的核心资源以赚取长远利润。
四、新形势下流通企业的对策
通过以上分析,新形势下家电流通企业的业态模式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企业必须探索新的途径以适应商业模式创新的大环境,以获得比竞争对手更有优势的销量、收入和利润。对于流通企业而言,商业模式需要加强对销售终端的建设,改变提品服务的途径,提高网络管理的能力,探索新型供应链管理模式,加强电子商务体系和现代物流配送体系的建设。这几个对策可以单独使用,但更多的时候是结合运用,创新企业的沙锅农业模式,可使流通企业更好的为顾客创造价值,保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加强销售终端的建设
生产商和流通企业建设销售终端的目的只有一个:获取直接的客户资源。处于家电产业价值链上的诸角色在销售终端之前的任何环节上所做的努力都不能使他们获得真正有价值的资源,有些生产商也正寻求通过自建网络的形式加强对销售终端的控制,摆脱流通各环节对自己的控制。对流通企业而言,建设终端和生产商的目的是一样的,都是为了加强对销售终端的控制,所不同的是流通企业通过控制销售终端以提高自身与生产商价格谈判的能力,主导销售市场,使得企业处于整个价值链的战略盟主地位。目前,销售终端的建设主要通过自建、合资和特许加盟等方式进行。一般来说,自建网络成本比较高,发展缓慢;合资方式介于自建和加盟之间;特许加盟的方式是加盟企业和企业之间以契约方式建立双方的关系,在契约中明确双方的权力、责任和义务,退出机制也比较灵活,而且加盟方式是一种双赢的策略,将成为流通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
(二)改变服务途径,提高网络管理能力
流通企业将会在全国广大范围内进行业务拓展、建立营销网络,这对流通企业服务的途径和整个营销网络管理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改变服务途径主要是改变分销渠道,分销过程中的流通和服务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企业可以通过增加/压缩渠道的层次和环节,改变与各地分销商的合作形式,或者采用全新的渠道,节省成本,提高分销效率,使顾客更便捷地获得产品和服务,创造更多的顾客价值。随着企业规模的膨胀,营销网络的管理将成为企业扩张的瓶颈,因此体现营销网络的整合优势,流通企业应当采用系统化管理模式,探索普适性的营销模式,通过这种模式在各地的复制,提高管理效率和进行有效控制,发挥企业的整体营销效率。
(三)拓广供应链管理模式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克里斯多夫曾经讲过这样的话:“市场上只有供应链而没有企业”,“真正的竞争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家电行业就是一个典型的供应链,生产商负责生产,流通企业负责物流配送,而销售终端负责销售。在以往的经营过程中,整个供应链更多的是博弈,形成内耗,而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战略联盟,经过价格战的狂热之后,众多生产和流通企业开始理性思考问题,未来整个供应链的整合势在必行,将形成以一个核心企业为中心,形成上游与下游企业的战略联盟,流通企业的发展目标就是要争取在这样的战略联盟中取得盟主地位,主导整个供应链,以实现共赢的商业模式。
(四)建立独特的品牌资源
从家电行业的特性和营销网络的建设来看, 品牌建设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这里所指的品牌包括企业的经营定位、风格、顾客信任度、顾客忠诚度等信息。通过品牌的建设,扩大企业的影响力。在形成企业核心能力的各项资源中,品牌是最具有“路径依赖性”的,由于品牌的培植需要长时间的过程和经营上的一系列相应的努力,所以当品牌优势形成之后,也不容易被竞争者所模仿。因此通过品牌的建设可以加快企业在业务范围和各区域内的扩张,形成集团化经营,提高核心竞争力。
(五)电子商务的建设
电子商务将成为未来流通业的一个发展方向,众多企业建立了信息系统,并积极探索电子商务的发展模式,对于流通企业而言,应该加强企业内外部信息系统的建设以适应电子商务和企业管理的需要。从内部来看,企业应该加强内部业务流程再造,通过对业务流程的梳理和再造,建立一整套能与企业战略相匹配的业务流程体系,并把他们用信息化的语言加以表述,促进内部管理和支撑体系的优化。从外部来讲,应该加强ERP系统的网络扩展,实现网络化的营销体系,对加盟企业实行网络信息共享,优化整个供应链,使得生产商能够及时了解产品在网络中的存量、销售速度、不同品种间的对比状态等信息,从而能够主动安排供货,缩短反应时间。
根据当前各大国际组织对物联网的理解及其行业应用现况,可以定义为:物联网是通过智能感知识别(RFID以及未来可能的射频识别技术)、通信网络(电信网、互联网、广电网)以及智能运算平台(云计算)的相关技术设备,将区域内所有物体连入到统一的全球网络,使其进行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和价值流的传递,共享和存储相关数据,进而对网络每一个节点进行智能感知识别、定位、监测、管理和操控。物联网非为单纯的物物相连,完全是面向应用的,包括行业应用、公共领域的应用、家庭的应用。因此,物联网更多表现为区域性、行业性、领域性特征。
2 商业模式的定义及系统体系
业界对商业模式的研究百花齐放,分为盈利模式、价值派和体系派。结合一些领域的核心观点以及理论进展,可以认为:商业模式是在一定的外部政策、技术、市场需求下,在行业不同发展周期体现出的类似于生态系统的体系,涵盖系统中各主体定位及其自身价值活动,各主体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传递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价值流这“四流”的状况。
商业模式系统主要由三大要素组成:
2.1 外部环境
这主要指商业模式在横向角度呈现的特征,是维持其生存和发展的外部因素。主要包括:
(1)政策管制:包括商业模式所在的区域政治环境,相关的政策法规和监管措施,市场竞争体系和格局,企业生存空间,自由度和开放性等内容。
(2)技术创新:包括相关技术发展历史、现状和趋势,核心应用技术内容,辅助技术内容,技术创新的促进和阻碍因素等。
(3)产业需求:包括行业整体资源、产品特点,用户群体分类和主要特征,消费习惯特征,需求发展历史、现状和趋势,主要和潜在目标客户,产业推动力等。
2.2 内部系统
这是商业模式的核心内容,主要体现在系统内部节点分布、自身运转以及交互机制等。主要包括:
(1)静态节点:包括商业模式包含的企业或者个体类型,各自特点,分布位置,整体价值链等。
(2)自身运转:主要包括个体自身的战略定位,核心竞争力,经营范围运营机制,实现模式,成本定价机制,营销模式,盈利模式,收入分配模式和关联活动等。
(3)交互机制:主要包括个体间的竞合博弈关系,价值流、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的流动作用形式等。
2.3 协同发展
这主要体现在系统的内外互动和纵向层面的产业周期发展上。主要包括:
(1)系统内外部互动:外部环境对系统的影响机制和效果,内部系统对于外部环境的适应等。
(2)产业周期发展:整体系统演化动力,内部系统演化模式,持久性,产业发展周期等内容。
商业模式的体系可以通过图1来体现。
3 物联网商业模式的主体性特征
物联网作为互联网、通信网、传感器等一系列新技术融合形成的产业类型,在继承通信网和互联网行业的部分特征的同时,通过信息的深度获取和应用扩展了应用渠道。网络作为信息承载和传递的基础,在物联网发展各阶段都会起到重要作用,而网络所有者的运营商,自然也应承起产业发展的核心角色。
网络是物联网的重要组成环节,只有电信运营商才能做到全方位覆盖,因此是推动物联网应用的主导。它们扮演的不仅仅是“管道商”,还是“信息提供商”。运营商要根据行业发展特点,以自身网络有效整合系统其他个体和相关服务体系,有效传递相关信息和资金,最终实现对市场需求的价值覆盖,使商业模式系统健康运行。
随着三网融合进程的加快,网络融合趋势不可逆转,物联网的网络平台很有能与广电网络和互联网融合,可能会出现其它负责网络的运营商,甚至可能会有独立的物联网运营商出现。
除了网络运营商,物联网商业模式系统的其它重要个体还应包括系统内部的传感设备制造商、硬件制造商、软件制造商、系统集成商、服务提供商、内容提供商、广告商、用户、物体,系统外部环境的政府等公共事业机构、高校和科研院所等科研机构,各类主体将借助其核心竞争力发挥不同作用,通过多种竞争合作关系推动商业模式系统的进化,保持系统活力。
4 电信运营商主体的物联网商业模式分析
根据上述商业模式概念所囊括的市场体系,可以设计出以运营商为主体的物联网商业模式。具体形式如图2所示。
4.1 外部环境
(1)对业务发展的有效把握,以及相关企业的优惠和管制。主要指国家有关部门对物联网发展阶段以及可能开展业务的有效定位和把握,再据此完成的行业优惠和管制政策。
(2)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网络环境的改善。传感器、技术标准、芯片、中间件、无线网络和云计算等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决定了这一商业模式的阶段分割,而不同种类的网络发展和融合是业务推广的重要标尺。
(3)物联网应用的不断发掘和市场推广。不同阶段物联网的可能应用点需要系统个体进行发掘,同时需要通过合理的市场推广,替代和改进之。物联网发展初期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各类投资方也是重要的驱动主体。
4.2 内部系统
(1)企业战略定位。运营商是整个商业模式系统的核心,设备制造商为底层,硬件和软件制造商为中层,系统集成商为中高层,服务提供商和内容提供商为高层。但中高层的个体也都有面向用户的界面,可以参与到整个生态系统的竞争中来。
(2)个体特点。除了设备制造商,其它个体都承担了一定的复合型角色,除了自身的强项之外,面对市场也都能体现出各自的优势来。内容提供商是系统的主要寄生者,对于平台有绝对性的依赖。系统集成商是系统的次级核心,是提升效率的重要节点。
(3)核心竞争力。个体的核心竞争力与其负责的功能紧密结合,但都还有附带的竞争力因素交叉从而形成竞争,网络关系体现得较为明显。
(4)价值链模式。该类商业模式的价值链模式主要为物体――设备制造商――硬件/软件制造商――系统集成商――运营商――服务提供商――用户。体现出的是一种信息感知、识别、收集、汇总、转换和发送的过程。但由于每个个体存在着多种价值作用和增值潜力点,因此体现出比较明显的价值网模型形式。
(5)竞合关系。合作竞争是最主要的竞合模式,除了设备制造商,不同层次的个体之间都存在着竞争和合作的双重关系,系统活力较强,个体之间的集成趋势明显,而内容提供商则集中体现出寄生模式的特点。
(6)经营模式。运营商和服务提供商是主要的服务销售商,硬件制造商是终端经营者,软件制造商可以提供平台上附加的应用,用户的费用流向这几方,除了各自独立产品外,主要由运营商负责收入分配。
(7)成本与盈利。制造商的成本体现为人力成本、材料成本和知识成本:运营商的成本为集成产品成本、网络维护成本和服务成本:服务提供商主要为服务成本,内容提供商为信息制造成本;系统集成商为功能集成成本。主要盈利来源是终端购买和服务付费,服务付费以功能费和信息费为主要类型,应用的单独收费为特 色模式,运营商、服务提供商,内容提供商,软件制造商和硬件制造商均能体现出一定的广告平台效应。
(8)收入分配模式。此类商业模式为非对称信息下的收入分配模式,运营商是系统的的主导,在承担主要风险的情况下,通过上述收入分配模型的条件进行收入分配。总体看来,运营商占到初次收入份额的70%左右,服务提供商份额一般为20%,内容提供商为1 O%,运营商此后对于盈利进行二次分配。
(9)营销模式。此类商业模式的营销活动主要是运营商总体负责捆绑产品的B2B营销,主要面对企业用户,广告平台效应有一定体现。案例营销是易被接受的模式。
(10)“四流”模式
物流模式中,主要的流动者是具有信息感知、识别和传输的功能模块的硬件安装和集成。
资金流模式中,主要是用户的购买和付费资金,其中付费资金存在着多次分配,同时也会有广告和投资等第三方资金的涌入。
信息流模式中,主要是感知到的物体状态信息在不同个体之间的转换、传输和发送过程,信息的源头除了物体,也可以来自内容提供商。
价值流模式中,价值的产生主要是由各类制造商的技术、设备和应用、运营商的网络环境、用户基础、终端覆盖,服务提供商的服务能力、内容提供商的附加内容提供和系统集成商的集成能力形成的资源互补。由于合作竞争是此商业模式的主流形式,竞争所体现的信息交换以及个体之间为赢得竞争而展开的自身素质提升,都是价值产生的主要源泉。价值传播的多向性使用户有一定的选择空间,对其也有明确的评估标准,各方的共赢体现在对需求的合理把握和自身的准确认知,并最终体现在各自的经营模式和收入分配上。同时,由于寄生关系的存在,资源交换成为另一种价值产生的源泉,平台资源交换到内容提供商后,可以发挥出更大的效应。
4.3 协同发展
(1)外在影响。外在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政策的引领和导向作用。技术进步带来的功能提升与拓展,可以扩展应用行业范围,激发更多市场需求,同时吸引更多外来投资。
(2)内部适应
对政策的有效解读和利用使企业少走弯路。对技术进步进行有效挖掘和利用,拓展应用模式,开拓更多增量市场,并通过第三方资金迅速扩大企业规模,提升竞争力。
以运营商为主体的物联网商业模式是行业的主流应用模式,其中运营商是核心,是技术进步的主要接收和应用者,同时也需要集成软硬件,并针对市场提供服务。该类模式的合作竞争现象比较普遍,系统效率可以达到最大值,其他个体对运营商业务的所谓竞争和替代,也是一种提升服务能力、通过价值交换提高附加值的手段。
该类商业模式可以覆盖物联网所有可能的业务和行业模式,从当前商用情况看,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物流、环保监控、数字医疗等行业可以作为首要的行业突破口。运营商的主体性体现于通过与传感器和传感网的对接,实现对感知信息的获取、转换和传递,并通过合作开发的多类移动终端对所需信息进行接收和分析处理。运营商在利用自身网络的同时,也需要与其他个体合作,提供一套覆盖信息感知、传递、接收、分析乃至未来进行控制的系统解决方案,以覆盖各行业对物联网应用的全方位需求。
5 电信运营商主体的物联网商业模式策略
物联网应用广泛,潜在市场巨大,同一时段多行业推广成本较高,收益体现较慢,运营商需要在技术、服务、商业模式等方面加大创新力度,找出适合的业务进行推广,实现关键性的物联网应用,拓展可以迅速形成规模的行业和市场。
运营商需重点关注几个维度:一,是否更加了解用户需求,应用是否更加接近用户:二,是否最大限度地利用自身资源,体现资源优势;三,是否可以满足用户不断增长的需求:四,是否在提升公司价值和品牌形象的同时,实现社会效益和民生效益。
并应在以下几方面完善商业模式的系统推进:
(1)大力发展移动通信网络。首先应通过资费模式创新和终端的低价推广来降低使用门槛,促使更多物联网应用加入到网络中:根据物联网的稀疏数据、群组接收和高安全要求等特点,进行相关的网络优化。
(2)积极建立合作共赢关系。物联网商业模式系统庞大,个体数量多,关系复杂,运营商与多个主体存在竞争关系。应在保证自身效益的同时,通过合理的盈利模式和收入分配机制,开放和创新商业模式,与各方积极建设合作关系,实现整体共赢。
(3)着力推进先导应用。电信运营商应选择具有重大经济社会效益和示范效应、技术产业带动作用强、关联性高的重点领域开展物联网先导应用示范,推动商业模式和体制机制的创新突破。这些领域包括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物流、环境监控、公共安全、数字医疗、智能家居等。
(4)促进终端融合。运营商要同硬件制造商和传感器商进行合作,推进已有移动终端对于物联网功能模块的有效集成,以行业应用带动终端研发和销售,并通过不同类型网络融合的方式,扩大终端应用范围,加快其市场推广。
(5)建立运营支撑平台。运营商应该在自身网络基础上,搭建一个集成系统各个体核心竞争力的竞争平台,通过信息的全方位处理和相关辅助功能的实现,提升物联网运营的专业性,并通过对平台不断升级改造,完善服务质量,提升用户体验,提高效率的同时也体现绿色环保。
物联网的发展,尤其在技术、产品、服务体系和用户发掘等方向,促使电信运营商从原有的信息传输和信息服务、以用户为主体,开始转向信息感知、信息转换传输和服务、以物体和用户为双向主体的模式,也迎来应用领域、用户规模、战略地位、资源利用、设计创新和企业价值提升等多方面机遇。
论文摘要:横店影视城被誉为“东方好莱坞”,它是我国影视拍摄基地和影视旅游经营单位中的一朵奇葩,其商业模式对影视城行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本文以哈默尔的商业模式组成要素理论为基础,从核心战略、价值网络、战略资源、客户界面四个方面分析了横店影视城的商业模式,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改进横店影视城商业模式的措施。
一、哈默尔商业模式组成要素理论
学者们普遍认为商业模式是一个系统,一个企业通过对产品、价格、信息、资金等生产要素的合理安排,为客户、股东、员工创造价值。在商业模式研究领域较有影响力的学者盖伊·哈默尔认为商业模式是一种应用于实践的、简单的商业观念。他识别了四种主要的商业模式,包括客户界面、核心战略、战略资源、价值网络四大要素。而这些因素两两之间都形成一个界面,这些界面将四个要素紧密地连成一个协调运作的整体。此外,模式还要达到效率、独特性、一致性,并在利润助推因素的作用下才能充分发挥效力。
二、横店影视城商业模式分析
自1996年以来,经过了十多年发展的横店影视集团,主要形成了旅游休闲、旅游开发、酒店服务、影视管理服务这几个业务。从哈默尔商业模式的组成要素理论角度来分析,横店影视城的商业模式组成要素主要有以下特点:①核心战略,2001年,在对影视城的资源特色、优势劣势分析之后,经营者提出了“影视为表、旅游为里、文化为魂”的经营理念,明确了影视是基础性资源,要利用影视宣传企业,利用影视为旅游产品开发提供题材、手段等元素,使影视、旅游、文化三位一体,互相融合。②价值网络,政府的支持是横店影视城得到快速发展强有力的保障。浙江省委领导明确表态,要举全省之力,把浙江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建好,使之成为中国影视产业的要素平台。横店发展影视产业,不仅能够享受国务院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有关优惠政策,还有浙江省人民政府和东阳市人民政府的多项优惠措施。旅游商是横店影视城扩大市场的利器。横店影视城始终坚持“三赢理念”,让商、公司及游客三者共赢的市场开发思路,通过反利大会及活动奖励,达成与各商的诚信合作。横店影视城还在人才储备、培训和教育上狠下功夫,主动与高校合作,如浙江传媒学院、浙江大学、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等省内外高校,共同创办了横店影视科技学院,培养影视表演、影视工程技术及影视制作现场管理等应用人才。③战略资源,横店影视城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影视资源为基础,开发与影视结合的梦幻、快乐的旅游产品,形成了具有“中国的、影视的、原创的、高科技的、充满魅力的、轻松愉悦的”产品特色。清明上河图,一派繁华媚俗的大宋市井图;秦王宫,气势恢弘;广州街·香港街,可让游客感受粤港风情;明清宫苑,再现堂皇的京都风貌。梦幻谷,堪称国内规模第一的大型夜间影视体验主题公园,其中有《暴雨山洪》、火山实景演出《梦幻太极》。为了维护影视基地良好的环境和旅游秩序,横店影视城制订了详细的《影视拍摄管理规定》,针对影视拍摄的各个环节,从制度上规范了管理和服务行为,健全了事前审批、事中监督、事后控制制度,使横店的影视拍摄与旅游走上了规范、良性循环的发展之路。④客户界面,横店影视城的客户有两大类,一类是影视摄制组,另一类是大众游客。为了更好地维护客户,横店影视城在客户界面主要有以下亮点:拍摄免场租。从2000年开始对所有前来拍摄的剧组免收场租。这一政策降低了影视剧组的成本,提高了他们前来横店影视城拍摄的积极性。“一城一策”。“一城一策”就是要分析不同的市场客源地的人的经济水平、旅游意识、旅游习惯和适时发展,结合横店影视城的资源特点,提出不同的旅游概念,进行不同的旅游策划,组合不同的线路,制订不同的旅游价格,提高客源地对横店影视城的认知,激起人们的旅游兴趣。 三、横店影视城商业模式提升对策
①实现横店影视城的国际化,要有全球化的意识,把握经济和政治的宏观形势,在影视发展上准确把握全球最新的影视文化动向、影视技术发展方向。主动与全球上先进的影视城合作,借鉴他人的先进管理经验。寻求国际合作,与国际上影视巨头合作,为他们来横店影视城拍摄提供优惠条件,通过更多国际化影片的制作,达到让国外影视界认识横店的宣传效果。加强海外营销,吸引更多海外游客来横店旅游,体验中国特有的影视文化。②延长产业链,增加创收点,“影视+旅游+文化”依然作为横店影视城的核心战略,但为了增加创收点,使横店影视产业集聚效应加强,实现影视城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要在延长产业链上狠下功夫,将多个产业链环节当中的交易费用转化公司的利润。在产业链的上游,集中影视策划与创作的优秀人才,编写高质量的影视作品;完善影视制作的统筹安排服务。在产业链的下游,加强影视后期制作和发行宣传,与更多的网上在线影院和大中小城市的电影院加强合作,在新电影作品的发行上分享到利润。纵向一体化不仅增加创收点,也使影视城拥有更多的影视核心技术,减少对产业中其他合作伙伴的依赖,提升影视城的竞争力。③持续不断地进行影视旅游产品创新,任何一项旅游产品都有其生命周期,从生产,成长,成熟再到衰退,短则一个月之内,长则数十年。横店影视城的小型影视旅游产品基本依托于经典的影视片段,如的《英雄比剑》、《秦军剑雨》,但随着观众对电影热情的消退,此类影视旅游产品难以再引起他们的兴趣。横店旅游产品开发部门要根据最新的、火爆的电影,开发出经典的影视旅游产品,不断对影视旅游产品进行创新。④丰富旅游产品文化内涵,横店影视店所展现的中华历史文化,如秦王宫的秦文化,明清宫苑的明清文化,清明上河图的宋文化以及大智禅寺的佛教文化、屏岩洞府的道家文化,但大都以建筑为依托,少有重现历史生活原态,更是缺少浙江当地文化、越文化的挖掘与开发。因此有必要深入挖掘浙江的古越文化,以“建筑+演艺”的形式表达出来,使游客不仅在横店可以感受影视文化,还可以感受浙江本土文化。⑤提高旅游产品的游客参与度,横店的影视旅游产品都以静态为主,游客只能从视觉和听觉来感受节目的精彩,身心上的共鸣有限,有必要开发一些能让群众充当主角的影视片段表演节目;在影视旅游中运用高科技的声、光、电手段,充分调动游客的感观;将表演中使用的道具以记念品的形式送给游客等等。⑥注重网络营销。网络营销就是以国际互联网络为基础,利用数字化的信息和网络媒体的交互性来辅助营销目标实现的一种新型的市场营销方式。随着国家信息建设的发展,网民已成数量级增长,运用信息化技术,加强网络营销将是营销的利器。网上营销还要借助其它网络平台,如携程、驴妈妈、途牛网等,与它们合作,利用它们的渠道向更大的受众提供横店的信息,共享营销收益。
参考文献:
[1]HamelG.Leading the revolution.Boston,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2000.
[2]胡盛强.商业模式的结构探索与创新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东南大学,2007.
[3]曾毓琳.横店传奇——横店影视城发展的探索[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4]许永安.打造横店影视产业链的成功尝试[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5,(3):24-25.
在互联网出现之前的传统商业模式中,“用户模式”往往不在考虑范畴之内。传统的商业更多从“盈利模式”开始考虑,所谓无利不起早,一定是有利可图、想清楚了盈利模式才会去做这个生意。但在互联网业务,企业首先要集中精力考虑用户模式,首先考虑怎么发展客户,怎样以某种方式获得客户,以某种方式获得很好的用户体验,进而形成一定规模的客户平台,等到形成了一定的用户规模和用户忠诚度(或称黏性)之后,再来考虑如何开发这些用户资源来赚钱。比如YouTube,在网站开办之后很长的时间内并没有确定的盈利模式,但它的网络视频给了用户全新的体验,用户规模迅速扩大,成功地创造了自己的用户模式,而为相应的盈利模式创造了坚实的基础。
移动互联网的“双模模型”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可以同时考虑用户、客户发展和盈利模式,但是应该明确两者要分开考虑,并考虑好它们之间的时间发展顺序——先建立“用户模式”,通过聚集人气、黏住客户,形成巨大的用户空间;然后建立“盈利模式”,即在这个已经形成的用户空间里寻找合适的商业价值,来达到商业目标。
用虚拟空间映射实体世界
移动互联网是一个虚拟的空间,是一个由众多个人组成的社会化网络空间,根据消费者在这个社会化网络空间中的商业消费行为的两大类,我们可以把社会化网络中的这个虚拟空间分成两个子空间:数字消费空间和实体生活映射空间。
先来看数字消费空间。这个空间里的产品是纯数字化的消费品,听音乐、读书都是可以数字化消费的。传统的书籍和唱片,那些有形的东西其实都只是载体,我们真正消费的是音乐本身和文字所带来的信息,而不是光盘和纸张。所有这些信息产品现在都已经数字化,所有这些信息化产品的生产和传播都可以在网上实现,不再需要建立任何一个有形的载体。
再来看实体生活映射空间。我们现实生活的许多消费行为,比如吃饭喝酒,没有办法放到虚拟空间去进行,还必须让我们的真身到实地去消费,但即使是餐饮、娱乐、旅行这些实体生活中发生的事情,也是可以通过信息映射到网络空间,我们把这个空间称为做实体生活映射空间。我们通过映射到这个虚拟空间的信息,去驱动和影响我们在实体世界中的行为。比如电子商务、网上购物,都是通过网上信息去驱动的一个个消费行为。
当我们寻找移动互联网业务机会的时候,应该清楚移动互联网究竟给我们带来什么。本质上,移动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是一个虚拟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我们尽最大的努力去真实地、完整地映射我们的实体世界。
在移动互联网的生态环境中寻找新定位
在整个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生态中,大家没有必要一窝蜂地都去追App store这个热潮。应该看到,苹果的App Store只是苹果自己这个半封闭的生态中的一个部分。但这个部分是最值得仿效的最重要部分吗?我们认为,在开放的移动互联网生态中,最重要的是形成网上社区。在这个网上社区中,用户能够把用户个人为中心的社会关系、社会活动、行为、偏好等都真实而完整地映射出来,创造出全新的数字化生活,从而为增值业务带来巨大的创新机会。
移动互联网给运营商、给服务提供商(SP)/内容供应商(CP)等行业参与者的机会和挑战在哪里?无论是对个人移动互联网还是对于企业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机会,我们都需要研究移动互联网的生态图,只有理解了整个生态环境,我们才能找到机会和定位。
在个人移动互联网生态系统中,其价值链主要是四个环节:内容生产、内容聚集、内容发送、内容接收。内容生产部分包括音乐、电影、新闻、体育、电视节目、网络视频等各种内容形态,其提供者主要是各种电视节目、电影视频及音乐等制作方和发行方;内容聚合部分包括内容管理、内容编排、内容转码、内容呈现、标准变换等,其典型参与者有YouTube、优酷网、土豆网、Facebook,微博等互联网企业;内容发送部分则是把聚合后的数字化内容分发到移动终端的网络,包括有线/IPTV/卫星,下一代无线网(4G,LTE),无线电,平面等,这其中包括中国电信(微博)、东方有线、Comcost和AT&T等运营商。最后是内容接收部分是各种移动终端,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PDA等,其典型参与者,包括苹果、诺基亚、索爱等终端制造商。需要说明的是,有些企业只参与价值链其中的一个环节,而有些企业则参与了价值链的多个环节。如索尼公司,在内容生产和内容接收环节都有参与。
以上便是由不同的层次所形成的整个个人移动互联网的生态环境,其中各个层面,从终端、应用、开发社区到运营商的能力开放,都有非常多的商业机会,原本完全不同领域的不同角色在新的价值链中努力寻找自己的定位。
移动互联网应用在企业信息化领域,正在产生一个全新的ITC(IT and Communications -信息通信)生态,这将会给整个IT和通信行业带来新一轮创新机会。在这个新的生态中,个人或者中小型公司的创新力量会得到更好的价值体现。中小规模的SP、CP或AP(Service Provider,Content provider, Application Provider)公司,只要在新的生态系统中找到自己能强有力发挥作用的位置,都会找到很好的商业机会,获得巨大的市场回报。以前做SP和CP的,都是将面对个人消费者的服务产品放到运营商的平台上运行,然后跟运营商分成,现在简单产品放进去不会再有那么好的收益。如果从企业信息化移动应用当中找到服务企业所擅长的应用,哪怕是简单的应用,只要在某一方面能发挥创意,把移动性和创造性很好地利用起来,企业都会得到很多很好的机会。在企业移动信息化方面,中小型企业乃至个人相信都会有潜在的巨大的机会。
移动互联网是用户为王的时代
上个世纪90年代,对于商业模式的研究悄然兴起,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商业模式进行了研究。2000年前后,越来越多的人逐渐形成共识:商业模式的核心在于如何在变化的环境中创造价值。目前从整体上看,价值链(网)研究成为商业模式研究的一个主流。基于前人研究基础,本研究从价值链、价值网相关理论入手,以全球视野,对商业模式进行系统梳理和比较,形成价值链下的聚焦型、一体化型、协调型、核心型,价值网下的由主导企业构建的价值网络、由对等企业共建的价值网络、由平台企业参与的价值网络等7种大的商业模式乃至10余种细分商业模式,对相关模式进行解释同时并匹配实践案例,以期给企业领导者以启发。
聚焦型商业模式
聚焦型商业模式是指企业将自身的经营业务定位于原有产业价值链的某一个或几个价值创造环节上,或者通过价值链创新,在原有的产业价值链上增加了一个或几个新的价值创造环节并将企业自身定位于此。
如图1所示,A、B、C组成的是一条完整的价值链,分别代表价值链上的某一环节,企业将自身的资源和业务集中于价值链的某一环节上,并为此价值链进行价值输入和价值创造。
而D和E是新增加的价值创造环节,企业在原有价值链的基础上,通过创新价值创造环节而进入原有价值链,并将自身资源和能力集中于D或E。D和E的介入会改变原有价值的流动方式,并且能够增加价值链最终创造的总价值的数量,其作用是促进原有价值链的良性运转,或加快价值链上的价值流动,但并不改变价值的最终流动方向和最终实现形式或者状态。
聚焦型最佳服务模式案例:苏宁电器
苏宁电器连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江苏苏宁家电有限公司,2001年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并于2004年7月7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苏宁集团主要从事综合电器的销售和服务,致力于在全国发展专业连锁,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充足的选择和专业的服务。
中国家电行业一度实行产品的“研发制造”与产品的“营销渠道”相结合的一体化商业模式,但是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专业化分工的加强以及流通商业产业的结构优化调整,以往支撑家电行业的自营渠道因为成本的原因全面撤退,国内家电生产厂家大多退出销售终端环节,并把营销渠道的建设交由大型的家电经销商来完成。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苏宁集团通过转让股权,退出和放弃了其在在家电行业的非销售环节的活动和业务,将自己定位于连锁家电经销商,聚焦于家电销售/营销环节,并通过价格和服务上的优势,实现了迅速崛起,与国美等大型家电经销商一起,彻底改变了传统家电价值链不同环节的位势,导致了产业链之间的价值转移。苏宁从诞生开始,就一直实行其“最佳服务战略”,将“服务”定位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之道。在苏宁创立初期,尽管资金十分短缺,苏宁还是投资成立了300人的专业队伍,从事空调的售后服务。多年来,苏宁始终坚持“阳光服务”,服务是苏宁唯一的产品和核心竞争力。
正是通过聚焦型最佳服务战略,并将自己聚焦于家电销售环节,苏宁打造了自己的连锁家电王国。
聚焦型需求模式案例:北京链家
北京链家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是以地产中介业务为核心全国化发展的房地产综合服务体,体系内囊括地产、金融和商业三个部分,业务范围涉及房屋全程、房屋租赁、房屋买卖、豪宅租售、“央产房”上市交易、权证办理、按揭贷款、房地产投资咨询、商铺租售、写字楼租售及商品房、空置房、企业债权房销售等。
与传统的销售制度模式不同,链家不是站在生产厂家的立场上,以生产者为中心,销售厂家制造的产品;而是站在用户的立场上,以顾客为中心,用户寻找房屋信息。链家作为信息中介,通过搜集顾客的需求和喜好信息,汇总分析建立数据库,为消费者和商人牵线搭桥,并为他们提供支持性的管理活动和服务,方便双方快速准确地找到自己理想的交易伙伴并完成交易活动。链家还通过出售其关于顾客需求,厂商商品等信息来获取利润。
链家自身对房地产的介入分羹,改变了房地产价值链原有的价值流动方式,是房地产价值链上新增加的一环,提升了价值链最终创造的总价值的数量。其作用更多地体现在促进原有价值链的良性运转,或加快价值链上的价值流动上。同时,这种改变又是建立在不影响价值的最终流动方向和最终实现形式或者状态的基础之上的。
一体化型的商业模式
一体化商业模式是指企业从事的经营业务覆盖了整条产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如图2。一个完整的产业价值链由ABCDE五个价值创造环节构成,企业所开展的经营业务包含这五个环节,实现对整条产业价值链的全覆盖。
采用一体化型商业模式的企业面对的竞争环境最为激烈,从事该产业价值链中任何一个价值创造环节经营业务的任何一个企业都是它的直接竞争对手,支撑其竞争优势的是在实现该产业一个完整的价值创造活动中拥有较之竞争对手数量更多、质量更好、互补性更强的战略性资产。
一体化型最佳产品或服务专控模式案例:中石化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是1998年7月在原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基础上重组成立的特大型石油石化企业集团,是国家独资设立的国有公司,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国家控股公司。中石化在《财富》2012年度全球500强企业排名第五位。
中石化主营业务范围包括: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采、储运(含管道运输)、销售和综合利用;石油炼制;汽油、煤油、柴油的批发;石油化工及其他化工产品的生产、销售、储存和运输;石油石化工程的勘探设计、施工、建筑安装;石油石化设备检修维修;机电设备制造;技术及信息、替代能源产品的研究、开发、运用、咨询服务等。中石化的主营业务覆盖了石化产业的全价值链,是典型的一体化商业模式。
作为我国最大的炼油企业和化工产品生产商,中石化上游油气勘探生产板块实力较弱。中石化在2009年以前近80%的加工原油来自进口,随着国际油价的走高,加强上游板块成为中石化战略调整的一个方向。因此,在2009年6月24日,中石化与瑞士Addax公司成功签署了收购协议(Addax公司是一家跨国油气勘探开发公司,在西非和中东拥有油气资产,是西非最大的独立油气开采商,拥有25个勘探开发区块,其中勘探15个,开发10个;海上17个,陆上8个)。在收购Addax后,中石化提高了自己在价值链上游的资产配置,改善了资源结构,实现了勘探开发的跨越式发展,提高了资源的控制性,提高了其原油供应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使得其价值链上游板块更加具有竞争力,从而提高了全价值链上的竞争力。
协调型商业模式
协调型商业模式是指企业将自身的经营业务定位于数条产业价值链上的不同价值创造环节,价值链之间有所联系又有所区别的。如图3所示,企业C所开展的经营业务覆盖A1-E1、A2-E2、A3-E3这三条产业价值链,并且分别定位于不同产业价值链上的某一环节。
采用协调型商业模式的企业所经营的业务跨越了单个产业的范围,可以实现其内部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开发,用以支持各项经营业务的有效展开,充分地利用和开发了企业所拥有的资源的能力。
在协调型商业模式中,企业是一个复杂的个体存在,它拥有多个“化身”,即在不同的价值链当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其中,最为典型的利润乘数模型,是指企业利用已经广为市场认同的形象或概念进行包装生产,产生增值效益,表现在从某一形象和商标中重复收获利润,本质上是凭借核心产品概念来扩展盈利空间。
协调型利润乘数模式案例:广东原创动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广东原创动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影视制作、卡通动漫创作于一体的专业影视制作公司。初始建立于2001年。公司已推出《喜羊羊与灰太狼》、《小宋当家》、《七色战记》、《宋代足球小将》、《宝贝女儿好妈妈》共五部动画作品,其中《喜羊羊与灰太狼》已于2009年正式开始制作贺岁电影版,目前已有5部。公司目前拥有一支活跃的本地创作团队,在创作、设计、制作、发行优秀动漫作品等方面具有强大实力。在2006年,“原创动力”获中国动画学会年会评选全国动画企业五强之一;2006年获“国家动画产业基地”称号,是中国最大的动画制作机构之一,动画年产量接近5000分钟。
广东原创动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就是采用了利润乘数这一模型。公司较早着力发展文化产业,围绕影视动画创作制作、衍生产品创新开发销售取得一系列骄人的成绩,在中国国产原创动画电视电影的创作制作、发行、销售及相关知识产权产业化开发方面,形成完整产业链,企业综合实力位居国内前列。例如其旗下的“喜洋洋与灰太狼”的动画形象,应用在不同的价值链上产生运营盈利:最基础的电视动画的播出,加上动画电影产业的放映,动画周边产品的销售,形象广告的代言,《喜羊羊与灰太狼》同名杂志等等,都为企业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在单一的形象上实现了利润的几何式增长。
核心型商业模式
核心型商业模式是指企业在由数条产业价值链构成的价值网络中增加了一个新的价值创造环节,所增加的这个价值环节不仅对整个价值网络来说是一个新的增值环节,而且对于价值网络中的任何一条产业价值链来说也是一个新的增值环节。如图4所示,价值创造环节B是价值网络中最核心的环节,它是保证整个价值网络价值顺畅流动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也是每条产业价值链顺畅流动必不可少的环节。
核心型产品/服务专控模式:中煤集团
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管理的大型能源企业,前身是1982年成立的中国煤炭进出口总公司,主营业务包括煤炭生产及贸易、煤化工、坑口发电、煤矿建设、煤机制造、煤层气开发,以及相关工程技术服务。
国有煤炭企业可以利用以下方式实现多元化经营:
1 煤-电模式。此模式较为广泛和成功。
2 煤-电-铝模式。主要是国有地方煤矿通常采用的一种模式。
3 煤-电-铝-化-建模式。是一种产业链很长、目前来说比较合理的模式。它是循环经济在煤炭企业中应用很具代表性的一种模式。它既提高了煤炭产品的附加值,又使生产环境得到了改善,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如粉煤灰、煤矸石得以加工利用,实现了变废为宝。
4 煤-电-化模式。它能以煤为原料生产高出煤炭价格数倍的化工产品,使企业的经济煤炭企业的多元化经营模式分析
5 煤-焦-化。这种模式适用生产冶金用煤的企业,现在煤炭企业通过对原有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和更新,并对炼焦副产品油焦油进行深加工,形成了另一条产业链。
每一种多元化经营的方式都代表了一条新的价值链,且在每一条价值链中煤炭行业都“有利可图”。中煤集团以其相对单一的形象和角色在多条价值链上实现了多个角色形象的增值活动,这正是核心型商业模式最好的体现。
核心型产品/服务顾客锁定模式:腾讯公司
在长期研究小盘成长股的过程中,成功的企业往往具有很多相似点,而失败的企业则各有各的失败。企业成长的基因具有能够跨越国家、行业疆界而存在的普适性。
跨越国家的普适性。成长的基本逻辑在不同国家的市场都可以兑现,以中美为例,虽然中美的国情和发展阶段不尽相同,但两国在许多领域诞生了类似的成长奇迹。美国有Google,中国有百度;美国有Ebay,中国有淘宝;美国有Priceline,中国有携程;美国有circuitCity、Besthuy,中国有苏宁、国美;美国有TimeWarner,中国有华谊兄弟,等等。这一现象是本报告的基本前提,作为运转时间最长、体系最成熟的小盘股市场,美国NASDAQ成长股的经验对分析A股小盘成长股有显著的借鉴意义。
跨越行业的普适性。行业的腾飞可以带来板块性的成长机会,然而成长股的诞生与行业的属性并不构成简单的线性关系。通过对350只NASDAQ收益率最高股票的梳理,发现成长股广泛存在于机械制造、软件服务、金融服务、媒体、医疗、生物制药、大众消费、商业零售、能源、采矿等各行各业,并且同样的成长动因往往适用于好几个不同的行业,这是从行业之外的视角探讨成长本质的基本前提。
寻找成长股的共同基因
NASDAQ成长股表现:高增长率、高盈利水平、轻资产化趋势
方法:通过统计分析NASDAQ的近3000只股票,分7个时间区间段,按股价(后复权)的变化率进行排序,然后每个时间段内选择市值增长最快的50只股票,统计计算其股价变化倍率、业务和行业属性、成长指标(收入复合增长率,EBITDA复合增长率)、盈利水平(ROE、ROC)、估值水平(P/E、P/B),以及资产结构(重资产或轻资产)。
从统计结果来看,80%以上的成长股有业绩支撑,且具有高回报率、高盈利水平的特征,其财务表现和市场表现如下:(参见表1)
由上表得知,NASDAQ各时间段的成长股平均业绩增速和盈利水平均很可观,在近5年这一区间段的收入和EBITDA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了42.4%和66.3%。成长股的平均ROE在巧%以上,远高于NASDAQ全市场的平均值-33.14(全市场平均ROE高于10%的公司仅为18.71%);平均ROC在10%以上,远高于NASDAQ全市场的平均值一6.62(全市场平均ROC高于10%的公司仅为23.49%)。观察不同时间段内成长股的资产结构,我们发现成长股的平均流动资产与总资产比逐年提升,反映出近年来的成长股往往出自新兴行业,具有轻资产化的趋势。
NASDAQ成长股成长的秘诀何在?它们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共性?中信证券通过仔细分析研究了350只成长股样本的发展史,试解成长股是怎样炼成的。
基因一:时势造英雄,快速成长行业是诞生成长股的最大源泉
NASDAQ成长股的行业轮动
虽然NASDAQ成长股诞生于各行各业,然而观察样本中各时间段的成长股,我们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成长股的爆发呈现出较为明显的行业轮动趋势。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美国经济处于滞涨阶段,私有部门生产率增长缓慢,崛起的小盘成长股多见于投资品行业(矿产开采、油气开采)和公共事业行业。在八十年代,美国政府干预经济的信条由凯恩斯主义转向促进生产力发展,里根政府大幅调减税负、鼓励私人投资、削减公共支出、促进贸易和消费,这一时期的消费品行业、工业制造行业、金融服务行业应声而起。而九十年代以来,美国大力发展以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主导、以知识为基础、以生产率增长和结构转换为特征的新经济,推动着美国市场的技术发展和消费增长,带动起软件服务、生物制药、医疗器械及服务、商业零售等行业的快速成长(参见表2)。
值得注意的是,快速成长的行业和大市场是截然不同的概念。我们认为,“小公司”+“大市场”共“高增长”。只有行业的高速成长才能直接带动其中的企业成长。如果行业没有增长,即使面对的市场有很大容量,也可能已是一片完全竞争的红海。在这种环境下,企业只有靠商业模式创新等其他方式才能持续提升市场渗透率,实现超越行业的增长。
新兴产业将成为经济转型期A股市场的成长股蓄水池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二十多年的繁荣增长。目前中国经济的发展阶段已由外需拉动逐渐转向内需支撑,国内经济转型蓄势待发。在中国经济转型期间,成长股的诞生将会伴随着新兴产业的崛起和国民消费的升级。我们建议沿着“十二五”规划寻找下一个成长股的投资机会,建议关注以下四个投资主题:
农业机械化。粮食生产问题是历届政府工作重点,在近年自然灾害频繁、通胀压力渐长的背景下,保障粮食增产显得尤为重要,政府对大型农业生产基地的扶持力度有望加大,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程度将得到有力推进。
节能环保。“十二五”期间节能环保产业将繁荣成长,跟据中信策略观点,预计“十二五”末节能环保领域总产值将达4.5万亿(2008年1.41万亿),其中节能产业1.6万亿(2008年2700亿),环保产业1.1万亿(2008年6600亿),资源循环利用产业1.8万亿。固废规划和水规划成为今年两会期间的重要议题,其中固废规划及水处理领域预计将会受益。
高端制造。作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受到很大关注,高铁、大飞机、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上天入地”的大项目纷纷上马。
创新消费。我们着眼于传统制造企业通过商业模式转型带来的创新消费机会。我们建议从深化营销、布局连锁渠道、塑造品牌形象、创造市场需求四个方面挖掘有潜力的成长消费股。
基因二:想象空间大,孵化期概念股也能成为成长股
成长模式分析
我们的统计分析显示,在近5年的NASDAQ的成长股样本中,有16%的个股并没有盈利支撑,但是它们股价的平均涨幅却达到12.72倍。也就是说,即使是纯粹的概念股也有机会成为名副其实的成长股。
这一结论似乎有悖于市场一直倡导的基本面价值投资理念,但却实实在在地普遍存在于全球各个股票市场之中,值得成长股投资者重视。为什么这样的情形会持续发生?我们认为,投资股票就是投资一家上市公司的未来。如果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能在资本市场得到提前认可,则孵化期的概念股有可能成为成长股。这一效应通常发生在以下几类行业:
信息技术产业。新兴产业代表着经济发展的新方向,然而部分新兴产业的盈利模式还在摸索阶段,如电子商务平台、社交网络、在线视频等行业。它们庞大市值的支撑点,不是坚实的当前盈利,而是投资者对其未来盈利能力的期许。由于这些行业的领头羊都在相应领域占据了绝对垄断的地位、投资者对其掌控着的庞大用户群拥有坚定的信心,相信假以时日和投资,这些领头羊终将实现丰厚的盈利。美国BZC电子交易网站亚马逊、视屏网站Hulu在盈利之前就已有投资者热钱的持续投入,从事实上验证了这一观点。
生物医药、新能源等行业。由于投入高、研发周期长的特征,生物医药、新能源企业在产品实现量产前通常要经历较为漫长的亏损期。然而一旦实现量产,这些企业往往具备较高的壁垒和较长的盈利周期,给予投资者巨大的想象空间。在NASDAQ的成长股排行榜中,此类公司比比皆是,在五年间,开发核能源的Lightbridge公司股价涨了28.26倍,生化国防公司SICATechnologies股价涨了14.07倍,生产抗艾滋、抗癌药物的生物科技公司ArdeaBiosciences股价涨了6倍,而它们的业绩释放或许还要经历不短的周期。
需要注意的是,孵化期的股票未来业绩的不确定性较大,投资风险较大,其成长性往往比成长期的股票更难判断。出于谨慎性的考虑,我们建议关注业绩初步释放的孵化期股票,或者当前主业有支撑、未来赢利点想象空间大的股票。
基因三:创新贵坚持,持续创新才能支撑可持续成长
成长模式分析
某项技术、产品、服务的成功可以使得企业红极一时,然而持续的成长则要靠持续的创新。我们把以技术、产品、服务取胜的企业粗略分为两类,一类通过创新不断升级产品,一类通过创新提供更多元化的产品和服务。
在高端制造、化工原材料、医药等行业,不少企业在某些细分子行业拥有垄断的生产技术,在专利权的保护下,这些技术使他们占据了巨大的市场份额,企业可在专利期内获得稳定的增长。然而要维持持续的增长,企业需要不断地进行技术升级,以工艺更高的产品满足更高端的需求。成立于1963年的材料公司UFPTechnologieS通过自主研发以及外延并购,不断对其产品材质和切割精度进行升级,使得其产品的应用从简单的塑料包装升级至高端的汽车塑料组件,其股价在过去的5年中上涨超过4倍。
对于大众消费品及服务行业,一款成功的产品、服务可以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成功,然而随着消费者偏好的转变,曾经畅销的产品、服务可能风光不再。这一点在电子行业体现得尤为彻底,从传统手机到智能手机、从上网本到平板电脑,最受欢迎电子产品排行榜上的名单几易其主,带动着电子厂商的利润上下沉浮。要在大众消费品及服务行业成为常青树,需要不断挖掘消费者的需求,不断开发新产品及服务,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不断创新。创新的典范苹果公司和长盛不衰的玩具商孩之宝都是个中翘楚。
基因四:实现正反馈,平台效应带来规模非线性扩展
成长模式分析
不论是新兴产业还是成熟产业,成长股都可以凭借领先的商业模式获得成功,这些商业模式赋予它们难以复制的竞争优势,使得它们能够以超越行业平均的速度成长。其中平台效应就是使得企业从辉煌走向更加辉煌的最主要商业模式之一。
平台效应是这样一种模式,它能够为买卖双方提供交易平台,在此平台上任何交易方群体的扩大都将自主吸引另一方群体的扩大,从而使得该平台的规模扩张带来交易双方群体的非线性扩展。因此一旦有足够的资金支撑平台的扩张,提供平台的企业就能获得持续的成长。这一正反馈效应使得首先搭建好一定规模平台的企业具有强大的先发优势,构筑抵御后来者的强势壁垒(参见图1)。
平台效应在电子商务、社交网络等新兴产业的魅力非常显著。美国的Ebay和中国的淘宝网就是平台优势的典范。由于Ebay和淘宝在各自的市场上较早地推出服务完善的电子交易平台,在有实力的竞争者还未入场时就已吸引了大量的商家和消费者,在它们提供的平台上交易的商家越多,吸引的消费者越多,反之,使用它们的消费者越多,吸引入场的商家也就越多。Facebook、人人网、腾讯QQ等社交网络也具有独特而强势的平台优势,由于个人会倾向于加入熟人圈使用率最高的社交网络,最早提供较为完善的社交网络的平台很自然地占据了发展先机,豁住越来越多的用户。
平台效应不仅在新兴产业发挥作用,它对具备一定特征的成熟行业也能产生影响。我们认为,在成熟行业里,平台效应的形成需要具备以下条件:
卖方产业竞争激烈,可选品牌多元,产能宽裕,依靠经销商铺开渠道,议价能力不强。这一条件保证了平台提供方的利润空间。产能宽裕且竞争激烈的业态使得卖方依赖平台提供商打开渠道,因此有能力批量提货的平台提供商可以拿到较低的产品价格,获得较为丰厚的盈利。而卖方品牌多元给买方提供了选择的空间,买方对“货比三家”的需求使得平台提供商与专营经销商相比具备了显著的比较优势。
买方为终端用户,较为分散,且买方客户使用卖方产品的转移成本低。这一条件是平台存在的价值。平台对于买方最大的吸引力就是在同一个场地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而对多样化选择的需求源自于终端用户偏好的多样性,多样化的偏好源自于分散的用户,较低的转移成本则保证了多样化选择的可行性。如果买方是集中度较高的中间生产商,多量少款带来的成本规模效应将压过少量多款带来的良好消费体验,平台的价值无从体现。卖方产品的高昂转移成本同样会抑制消费者对多元选择的需求,从而弱化平台的作用。
资金能迅速回笼。平台效应的本质在于平台规模快速扩展带来的竞争对手挤出效应。资金的迅速回笼有助于平台快速扩展规模,从而强化平台效应,快速占领市场。如果平台提供方需向卖方垫资,或买方拖延付款,可能导致资金链紧张,无法快速铺开新店扩展规模,弱化平台效应的优势。
在NASDAQ成长股案例中,平台效应广泛出现在了满足上述条件各种行业,如在线旅游服务公司Priceline(5年股价涨幅为17.34倍)和携程为(5年股价涨幅为4.72倍)、典当公司EZCORP(10年股价涨幅88.31倍)、皮具批发连锁TandyLeather(20年股价涨幅为5499倍)、饮料公司绿山咖啡(10年股价涨倍)、农用机械连锁TractorSupply(10年股价涨幅为43.09倍),结合我国相关政策及国情,我们认为A股小盘股中具有平台效应的成长股最有可能出现在专业化经销、电子商务、社交网络等行业。
基因五:越大越经济,凭借规模优势占领盈利高地
成长模式分析
规模效应也能构成难以被复制的竞争优势,帮助企业快速成长。通过对不同案例的总结,我们发现规模扩大主要从三个层面实现规模经济,一是生产规模经济,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单位产品分摊的固定成本降低,从而提高企业的利润率;二是渠道规模经济,随着企业渠道的铺开,单位成本的运营所带来的收入提高,从而提高企业的利润率;三是风险分摊效应,随着企业投资规模的扩大,单一投资的风险对企业运营的影响减小,从而提高企业盈利的期望值(参见图2)。
生产规模效应适用于固定成本比重较高的制造行业,如汽车、机械、光电及家电配件等行业。当生产能够上规模,这些固定资产在总资产40%以上的配件生产企业将比小规模竞争对手拥有更低的平均总成产成本,从而获得更高的盈利水平,而更多的回笼资金又可以进一步改善生产工艺、扩大生产规模,在行业的发展中占据先机。凭借生产规模优势,生产甜菜收割机的美国农机公司Art'sWay在五年间股价上涨3.4倍。
渠道规模效应适用于产品技术壁垒不高、下游(或上游)较为分散的行业,如食品饮料、洗涤用品等快速消费行业,纺织服装、光电、家电等耐用消费行业,废旧物品回收、物流等服务行业。消费行业具有对消费便利性要求高、产品视觉化、品牌选择众多等特征,上规模的渠道与高密度的广告宣传能够帮助消费品企业增强品牌辨识度,加强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可,从而促进企业扩大市场份额;对于废旧用品回收、物流等服务行业,在同一线路上增加停靠点的可变成本几乎可忽略不计,每条路线上更多的停靠点意味着更高的线路盈利能力,庞大、密集的配送网络从而带来更高的利润。由于渠道建设的时间和资金成本昂贵,现有的大规模渠道为企业未来发展构建了牢固的壁垒。经典案例是美国的功能性饮料公司Hansen(10年涨幅为104.45倍)、终端广告公司InsigniaSystems(5年涨幅为8.28倍)、金属垃圾回收处理公司IndustrialservicesorAmerica(5年涨幅为4.87倍)等。
风险分摊效应适用于原始投资巨大、风险巨大的行业,如矿石开采、油气开采等行业。矿石和油气开采项目在开采前需要进行勘探,勘探成本动辄上亿,且据专家统计,全球矿产的找矿成功率仅有1%左右,油气预探井的成功率仅维持在20%一30%左右,油气开采私有化程度较高的美国更是仅为15%一20%。巨大的勘探风险使得此类行业中的私营公司难以为继,一个项目的成败就可能决定一家小公司的命运,而大规模的项目开采则能够分担这一风险。这一因素导致目前大部分国家的矿石、油气开采都是国有控股,然而西方国家有几家私人公司(矿石开采企业王室黄金、FrancoNevada、BullionMonarch、SilVerWheaton,油气企业Isramco、ApcoOilandGas、PetroleumDevelopmentCorporation)以项目融资的模式实现规模扩张,分担风险,实现了长期盈利。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规模效应是一个相对概念而不是绝对概念。只要一个企业相对于它的竞争对手而言在生产、渠道或风险分摊上有规模优势,那么这个企业就具备了规模优势。因此,在一个大行业拥有庞大的绝对规模不一定具备规模优势,同理,在许多细分行业中,龙头企业的绝对经营规模并不算大,但在相应的行业中已经具备前述的规模效应之一,那么该企业就可能凭借规模优势而快速成长。
基因六:锁定老客户,高昂转换成本打造行业先发优势
成长模式分析
成长股另一种行之有效的商业模式是打造高昂的转换成本,企业可依靠客户豁性保持行业地位,具有很强的先发优势。转换成本通常派生于客户出于安全风险、时间成本、经济成本的考虑。安全风险指的是新产品在安全性、可靠性方面带来的不确定性;时间成本指的是适应新产品所需要花费的时间、精力;经济成本指的是放弃老产品所来带的沉没成本(参见图3)。
带来高昂转换成本的产品常见于以下行业:
安全风险。更换对安全性、稳定性要求较高的产品将带来安全风险,这一成本常见于工程机械、农业机械、医疗器械等行业,这些设备的采购关系到使用者的生命安全和企业的长期运营,采购者对其安全性、稳定性的要求高于对其小幅价差的关心。安全风险还存在于提供信息、数据存储的软件行业,各供应商提供的软件产品在功能上各有不同,产品之间可能存在兼容性的偏差,如果贸然更换产品,可能导致历史信息的损失,因此只要产品能够满足企业的基本功用,企业一般没有动力更换为其他产品。操作系统提供商微软(20年股价涨幅为犯.43倍)、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思科(20年股价涨幅为139.51倍)等都因此受益。
时间成本。更换需要一定熟悉时间的产品将带来时间成本,这一成本常见于软件行业、医疗服务行业和金融服务行业。一旦更换企业系统平台,企业员工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熟悉新系统,这将影响企业的运营,因此企业通常不轻易更换系统软件;更换银行卡通常需要填写大量表格、重新链接各种账单的自动支付、重新设置工资账户与银行卡的衔接,因此居民通常不轻易更换储蓄卡;更换私人医生、常去的诊所需要时间精力让新的医生了解病史,因此医疗服务行业的客户留存率通常较高。美国的CommerceBancshares银行(35年涨幅为140.38倍)、CenterBancorp银行(35年涨幅为75.05倍)等都因此受益。
经济成本。更换高价设备将带来较高沉没成本,这一成本常见于产品差异化较大的工程机械、农业机械、医疗器械等行业。由于设备总价较高,当某些设备元件出现故障时,客户不会更换整体设备,而会采购配套元件进行修补。美国生产油气钻探设备及其元器件的公司BucyrusIntemational就因此具备明显的转换成本壁垒,其股价在5年间涨幅达4.巧倍。
高转换成本的成功企业常常崛起在行业的起步期和转型期,在相对空白的市场上豁住潜在客户,建立阻碍新进入者的壁垒。
封二:谁是最具潜质的成长股?
成长股选股逻辑
任何企业的发展都存在生命周期,成长股对应的公司也不例外。萌芽期和成长期是企业业绩增长最为迅猛的阶段,也是资本回报率最高的阶段。能在萌芽期就锁定成长股固然能够带来最丰厚的回报,但其面对的不确定性也相应最高,有较大投资风险。出于谨慎性的考虑,我们定位于挖掘已处于成长期的企业或者当前主业增长明确、未来业绩增长点想象空间大的股票。
中信证券认为,在此定位下要求潜在标的已有一定业绩支撑,留有足够安全边际。因此在从A股小盘股市场选股时,首先对公司历史业绩的成长指标(收入复合增长率、经营利润复合增长率)、盈利水平(ROE、ROIC)等定量指标进行筛选,选择出业绩已经释放、进入成长周期的股票池;然后根据报告提取出的成长基因对股票池进行针对性分析,筛选出具备长期成长潜质的标的。
成长股的共同基因小结
本文得出的六个细分结论可追溯至三个层面:(l)市场;(2)技术/产品/服务;(3)商业模式。
从市场的层面分析,挖掘成长股首先要关注容量扩充较快的市场,因为足够大的市场才能支撑企业较长时期的持续成长。许多小细分市场的龙头企业之所以难以保持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就是市场的天花板过低。此后要判断这个市场的行业周期,如果是萌芽期的行业,需要关注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是否有把握兑现,从而决定企业的未来的价值是否值得提前认可;如果是快速成长期的行业,需要关注企业是否是行业中的主流,从而判断企业是将伴随着行业的成长而发展,还是在行业整合的过程中被更优质的企业挤出市场;如果是成熟期的行业,需要观察企业是否具有独特的商业模式,从而判断企业能否在一片红海中逐渐提升市场渗透率,实现超越行业的增速。
从技术、产品、服务的层面分析,对于高新科技行业,需要观察企业能否不断进行技术升级,从而保住技术的领先地位,维持企业的长期成长;对于大众消费品及服务行业,需要观察企业能否敏锐地感受到消费者需求的转变,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不断开发新产品与服务,从而维持、扩大市场占有率,获得持续的业绩增长。
从商业模式的层面分析,最有效率的三大商业模式是平台效应,规模优势,和高转换成本。对于具备平台优势潜质的企业要观察其现金流是否宽裕,宽裕的现金流才能支撑快速的业务扩张。规模优势主要以生产规模效应、渠道规模效应、风险分摊效应三种方式存在,判断企业的规模优势要与同业竞争对手对比,相对规模才是衡量规模大小的标尺。
从NASDAQ成长股的经验来看,这些基因可以独立或组合式地为企业打造了成长的护城河,使得企业的成功难以被竞争对手复制,维持长期成长。
根据成长基因选股的操作说明
报告中提取的成长基因多为定性因素,难以进行量化考量。如何判断行业轮动趋势?如何界定企业的创新能力?多大的规模能够释放平台效应和规模优势?转换成本多高能够形成客户豁性?由于各行各业面对的行业格局千差万别,我们认为将各项成长基因量化为具体指标不具可行性。但通过逻辑推理,我们拆解分析了各项成长基因的效应发挥路径、适用行业和判断要点。(参见表3)
在选股过程中,我们首先通过历史业绩选择业绩开始释放、进入成长周期的股票池;随后判断成长基因是否已在公司体现,选出潜在成长股;最终将公司落到具体细分行业,结合对具体行业的理解量化测算其成长基因的强度,预测公司的成长空间和未来业绩。
【关键词】 创新 体制 阿里巴巴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为各国的经济带来新的活力,特别是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在不断创新中逐渐成为21世纪的主导产业,这也侧面催生了电子商务的繁荣。目前各国的电子商务企业都在不断创新,完善自己的机构组成、资金融通、人才补给等机制。阿里从思维创新开始,逐步将每一个创新点具体化,由此创立一个从制度、到文化,从战略制定,到技术产品革新,每一点每一步,都小心筹划,整体布局。
一、制度创新引来赞扬与非议
最初,为了在享有公司股份只有10%左右的情况下,能保持马云团队的公司的控制,而不被大股东日本软银和美国雅虎架空控制权,马云及其团队创新出了这种新的合伙人制度。合伙人的权利由公司章程规定,而不受合伙人所持股份多少影响,合伙人制度不会被轻易修改或者废除,这样就能永久保持合伙人的实际控制权对于公司经营这一方面。
1.合伙人制度让阿里能够形成一个稳定的、制度化的人才补给机制,使得公司有能力、有信念的年轻人有一个制度的晋升机制,也使阿里巴巴集团一直充满活力、动力、创新力。
2.马云曾公开表示过,希望日后上市的地方能有一种包容的文化来面对阿里的创新。只有在这种创新的灵魂下,才能创造出阿里合伙人这种新型的治理机制。这也是此次马云想在香港上市却不得成功的主要原因吧,香港证交会对于此种制度创新仍持谨慎的意见。再加上,此前马云针对国内特殊的政策环境,将阿里旗下核心资产“支付宝”在未经公开讨论同意的情况下,转到了另一家公司的名下,香港证交会对马云此举表现了极大的不满,认为其公然挑战现行法律底线。
虽然褒贬不一,但是马云及阿里集团的创新精神不容置疑,阿里的制度创新无疑为国内股权制度僵化的现状打开了一个缺口,为推动类似于合伙人制度的双层股权制度改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持久的思维文化创新才能体现创新本质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精神内涵,是一个企业无法被复制的无形资产,是当企业遇到逆境时,全体员工可以感受到的共存感。持久创新是马云对阿里人的要求,也是他对自己的要求。为了维持这个庞大的电子商务系统的创新动力,阿里巴巴建立了阿里学院,为集团源源不断的提供新的人才动力。马云缔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阿里巴巴商业模式,这本就是一大创新之举,而支撑这一商业大厦的就是无数次创新的结果。这一切都离不开阿里的企业文化,只有一个真正平等、透明、公正的企业内,在共同的信念、使命下,创新才会源源不断供养企业的成长、繁荣。
三、战略创新不断拓展国内国际市场
阿里的目的更是为了构建一个辐射全球市场的将人民的生活、购物、休闲、娱乐整合在一起的电商平台生态圈。围绕这一平台阿里将建立一个覆盖用户家庭生活工作娱乐的生态圈,将阿里的电商、游戏(云游戏)、即时通讯与社交(来往)以及资讯获取的语音遥控等家庭互联网全面打通。拿高德地图来说明,据易观国际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第一季度,高德地图占据中国手机客户端市场29.8%的份额,位居第一。高德地图作为阿里移动端战略的重要一环,将为阿里成功占领移动端市场提供重要支撑。
1.诚信为本,创新先行
从淘宝网成立之初被投诉的事件就屡见不鲜,低门槛带来了诸多问题,比如商品重复陈列、卖家质量参差不齐、假货横行。随着网购市场逐渐走向成熟,消费者在商品品质,服务品质方面有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天猫应运而生。这是阿里巴巴集团的又一大创新之举,利用平台优势,吸引品牌商或者经销商进驻天猫,让天猫分流淘宝的用户,但是又重新建立了一个完全不同于淘宝淘便宜模式的淘品质的新模式。虽未从根本上解决淘宝的假货问题,但是阿里也不断的创新,除了天猫,后又退出聚划算等,力图转型以减轻信用危机的危害程度。
2.创新资源整合模式
阿里在2014年就有近30项投资,设计电影娱乐、交友通讯、地图软件、视频网站、游戏等多个行业,但是阿里似乎在收购后并没有对这些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我们没有看到这些资源整合起来达到1+1>2的效果。就如当年收购雅虎中国,就因为没有做好资源的整合,而仅仅停滞在资金的运作上,雅虎中国变成了一个完全不能给阿里带来利润的鸡肋。在这方面,阿里应该多借鉴国内的互联网企业如腾讯和百度,尤其是百度对于91助手、糯米、pps等收购案都成功实现了业务方面的整合,而不仅仅是资金的运作。
3.政策为创新道路扫清障碍
创新不能单靠企业,政府的力量不能忽视。美国的创新立于世界前列,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其政策的自由,文化的创新。在一个自由的环境中,企业将拥有更多的自治力,也更加有利于创新观念的贯彻实施。中国经济发展的方向,是培育更多阿里式创新型企业,有效提升增长的“质”。而民间创新力量更加需要国家制度政策予以支持,帮助。
参考文献:
[1]阿里巴巴网络有限公司商业模式变革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
[2]郑国洪.阿里巴巴的战略与经营模式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战略研究,2010(02).
[3]黄琦.阿里巴巴:价值观是企业的“金字塔”.特别策划.2014(7).
[4]朱运清,王文娟,卞丹.阿里巴巴电子商务的竞争战略分析.产经透视.2011(18)9.
关键词:O2O;电子商务;交易模式;线下实体店面;在线支付
1 O2O产生背景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模式除了原有的B2B,B2C,C2C商业模式之外,近来一种新型的消费模式O2O已快速在市场上发展起来。为什么这种模式能够悄然的产生?对于B2B,B2C商业模式下,买家在线拍下商品,卖家打包商品,找物流企业把订单发出,由物流快递人员把商品派送到买家手上,完成整个交易过程。这种消费模式已经发展很成熟,也被人们普遍接受,但是在美国这种电子商务非常发达的国家,在线消费交易比较缺只占8%,线下消费比例达到92%。正是由于消费者大部分的消费仍然是在实体店中实现,把线上的消费者吸引到线下实体店进行消费,这个部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所以有商家开始了这种消费模式。
2 O2O电子商务模式的概述
O2O电子商务模式,是Online To Offline的简称,是一种全面的融合线上虚拟经济与线下实体店面经营的商业模式。简单的说,是供应商通过互联网平台,以打折、提供服务等方式,把实体店面的服务产品等信息推送给网上用户,消费者就通过网络选择服务并进行了支付行为,从而将互联网的购买群体转换为供应商实体店的线下客户;线下是指消费者凭着各种形式的支付凭据,去线下供应商的实体店面,完成消费。
可以这样说,O2O将线上的价格优势与线上的服务优势集于一身,它充分利用互联网上用户众多,信息传递速度快的优势,此外,还利用了网络在线支付的功能,可以将线上参观信息的潜在用户转换为实际支付消费者,只有这样线下实体店才能统计在网络上的销售业绩,从而合理规划服务或产品的生产。通过这种方式销售的产品是网上没有办法直接使用或消费的,必须要在实体店里亲临获取商品或消费服务。实质上是供应商把互联网作为一种线上营销方式,在线上完成购买行为,从而带动线下实体店的经营和线上的消费,这样互联网就成为线下实体交易的网络前台或者销售窗口。
3 B2C、C2C、团购与O2O模式的比较
他们的相同在于:各种交易模式都是以互联网作为平台,他们的消费者都是网络用户,在线预付作为交易认定的凭证。
O2O与B2C、C2C的区别:B2C、C2C模式中消费者在线下单支付后,商家把商品打包装箱,通过物流公司派送到顾客手中。而O2O模式下,消费购买的是线下商品及服务,消费者必须亲临本地指定的线下实体店去获取商品,享受服务。
团购与o2O模式的区别:O2O是线下服务聚集集结的网上商城,而团购是低折扣的临时性促销。
O2O模式并不是因为团购火了后才出现的,它只是对之前已存在模式的深入挖掘和完善。O2O模式最初的实践者,是作为在线旅游代表的携程、艺龙、去哪儿等,它们提供各类路线、票券等服务的展示或预订,还不能称为O2O模式,原因在于在线旅游网站提供的这些服务,只完成在线预订,而没有在线支付,实际采用面付形式,只实现交易的中信息转移,不能实现交易的认定。O2O模式就是对这种模式的完善,提供了在线支付的功能,真正完成交易的认定,才能把线上客户转移为实际的线下客户,而且交易额的数据准确,有利于线下供应商提前进行经营部署。
4 O2O电子商务模式的优势
O2O电子商务模式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⑴对于实体供应商而言:以互联网为媒介,利用其传输速度快,用户众多的特性,通过在线营销,增加了实体商家宣传的形式与机会,为线下实体店面降低了营销成本,大大提高营销的效率,而且减少它对店面地理位置的依赖性;同时,实体店面增加了争取客源的渠道,有利于实体店面经营优化,提高自身的竞争。在线预付的方式,方便实体商家直接统计在线推广效果及销售额,有利于实体商家合理规划经营。
⑵对于用户而言:不用出门,可以在线便捷的了解商家的信息及所提供服务的全面介绍,还有已消费客户的评价可以借鉴;能够通过网络直接在线咨询交流,减少客户的销售成本;还有在线购买服务,客户能获得比线下消费更便宜的价格。
⑶对于O2O电子商务网站经营者而言:一方面利用网络快速、便捷的特性,而且能为用户带日常生活实际所需的优惠信息,因此可以快速聚集大量的线上用户;能为商家提供有效的宣传效应,以及可以定量统计的营销效果,因而可以吸引大量线下实体商家,巨大的广告收入及规模经济为网站运营商带来更多盈利模式。
结语:O2O模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仍然不能忽视,尤其在实体供应商服务质量的控制方面,要与当地工商监督部门进行合作,加强对实体商家的经营资质和经营行为的审核;还有就是O2O电子商城应该建立完善的诚信机制,这样才能与实体供应商长期合作,同时得到线上消费者的高度忠诚;此外,还应考虑电子商务未来的发展特点,建立创新性的模式,进行差异化竞争。如何有效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加强O2O网站管理,保障服务质量前提下,提供创新性的服务模式,这将是O2O竞争中取得胜利的关键。
[参考文献]
【关键词】O2O;电子商务;移动电商
一、引言
2012年淘宝的“双十一”购物狂欢节,创造了单日销售额191亿的销售奇迹,这让我们深刻认识到电子商务已经深入人们的生活。B2B、B2C、C2C的电子商务模式,已经被演释得精彩纷呈,并且逐步趋于成熟和稳定。但是,不难发现,B2B、B2C、C2C这些模式都是在互联网上完成的。线上交易的方式尽管快捷,但是却忽略了线下的用户体验。与O2O模式相比而言,B2B、B2C、C2C这些传统的电子商务显得单调的多,因为这些模式仅仅是通过一次性在线完成付款就能达成交易。而O2O模式则将电子商务的主要效力引入到线下,充分发挥线下实体的资源,使顾客对商品和服务的体验在线下的得到完成。这样的模式打通了电子商务中线上与线下服务之间的渠道,才能够使得线上的虚拟经济和线下的实体经济融为一体。O2O将把电子商务带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二、O2O模式的概述
“你如果不知道O2O,至少知道团购。但团购只是冰山一角,只是第一步。”著名学者李开复的这句话说明了O2O模式将会在电子商务行业爆发出巨大的能量。
O2O即OnlineToOffline,广义上讲,包括利用线上宣传带动线下销售;也包括利用互联网渠道来扩展实体销售渠道,用网络数据为传统业务服务。狭义上讲,就是利用互联网商品或服务的相关信息,把线下实体店的消息以网络的方式推送给线上用户,用户在获得相关信息之后可以根据相关的线上流程去线下的实体店体验相关的商品或者服务。
(一)O2O模式的特征
1、在线支付是核心
O2O商业模式的核心在于在线支付。从表面上来看,O2O的主要功能应该是宣传功能。互联网大众传播的功能可以将商家的信息以最快的速度、最广泛的程度、最庞大的数量呈现在大众的面前,也就可以在瞬间聚集强大的潜在的消费力量。但实则不然,O2O与传统的电子商务一样,其核心依旧在于在线支付,倘若O2O模式没有了在线支付功能作为其核心,那么O2O也就与铺天漫地的网络广告没有什么区别。团购作为O2O模式的初步创新成果,以此为例,如果团购网站没有提供在线支付这一功能,那么团购网站与商家如何结算将成为难题。若团购网站仅凭用户网购的统计结果向商家收取一定的费用,那么双方将就网购人数与实体消费的人数无法达成精确的统一而陷入纠纷。更重要的是,如果没有在线支付的功能,那么消费者、实体店、团购网站它们之间的消息的传递将会中断,它们之间的利益链也会中断。对团购而言,只有用户在线上完成支付,团购网站才会从中获益,才会把消费需求信息准确的传递给实体店,实体店才能更好的为用户服务,用户体验过后会将信息传递给团购网站,以此形成一个信息链,一个利益链。在线支付不仅是支付本身的完成,也是消费数据可靠的考核标准。传统电子商务中的B2B、B2C、C2C等模式的成功都是实现在在线支付的基础上的。对于以提供线下商品和服务消费为主的O2O模式而言,在线支付更是举足轻重。
2、一定要有实体店落地在于线下能力
在资本的推波助澜下,O2O的市场规模被急剧放大。O2O让所有觊觎者欢呼和期待。但不是谁都可以做O2O,也不是谁都能够做成O2O。因为需要贯通线上与线下,对资源整合能力要求颇高。团购之所以红火一番后很快沉寂,就是由于线下服务体系欠缺伤害了用户体验。做好O2O的要义在于,必须通过互联网方式,把用户资源带到线下去体验。在O2O模式的实践中,最大限度决定O2O能否成功落地的,正是线下服务能力。
从试水O2O的企业看,生活服务类构成相当大的比例。人们吃饭、住店、美容之类的消费必须在线下实现,注定了O2O天然和生活服务直接相连。其实早已在本地生活消费平台构筑起坚固壁垒的大众点评网便是最好的例证。近年来,生活服务领域又涌现出一些后起之秀,将O2O模式做得有声有色。餐饮类O2O哗啦啦就是此中代表。哗啦啦网站是国内首创的餐饮O2O电子商务平台。该网站为消费者提供在线预订、点菜、支付一站式便捷服务,消费者可以通过电脑、手机、Pad随时随地选择服务,大大方便了消费者的用餐需求;同时,加盟哗啦啦网站的网络餐厅也为餐饮企业创造了价值,延伸了餐厅的服务时间与空间,提升餐厅的服务效率。此外,网站还开发了基于生活消费体验分享的社交平台功能。用户可以通过网络来分享消费的经历与体验。然而,易到用车是租车领域中的O2O的典型代表,在没有车也没有驾驶员的情况下,却可以做到只要用户拨打电话即可下单的专业服务。易到用车通过自主搭建网站平台,将用户需求导入上游的大型租车公司,通过线上的信息整合之后,易到用车用自身核心技术从后台调配车源,即通过呼叫方式或APP为用户提供专乘约租车服务,做到约租车随叫随到,并且线上终端直接对线下服务负责,全程监管。易到用车用O2O的理念创造了租车行业的新模式。这些企业之所以能够成功的成为的O2O模式的代表,最大的因素莫过于找到了与自身相匹配的运营模式,也就是实现了线上虚拟与线下实体相融合的状态。
(二)O2O模式的作用
O2O模式的作用,按照对象来分,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消费者,一是商家,还有一是O2O平台。对于消费者而言:消费者可以获得海量购物的信息;更加方便进行在线咨询和预订;获得相比线下直接消费较为便宜的价格;相比B2B、B2C而言的消费可信度更高。对于商家而言:能够获得更多的宣传、展示机会,吸引更多新老客户到店消费;推广的效果可以追查,每笔交易的数据可掌控,有利于维系客户关系;利用在线有效预定等方式,重构供应链,降低经营成本;降低线下实体店对黄金地段旺铺的依赖,大大减少租金支出。对于O2O平台本身而言:O2O平台所提供的服务与用户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可以吸引并培养大量高黏性用户;互联网的推广效果和的庞大用户群可吸引大量线下实体生活服务类商家的加入;用户群产生的流量将产生可观的广告收入,平台的发展也会创造出更多的盈利模式。
三、O2O模式的分析
(一)O2O模式的先行军——团购
虽然团购仅仅是O2O模式的“冰山一角”,但是前几年如火如荼的团购确实加速了O2O模式的演进,使O2O模式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传统的电子商务模式应该是“线上下单+线下物流”的模式,然而以团购为代表的O2O电子商务模式采用的则是“线上下单+到店体验”的模式,即消费者在网上下单并完成支付,获得相应的订单消费凭证,然后到实体店消费。这种模式比较适合本地生活服务类的消费。以团购为代表的O2O模式的电子商务将消费的方式与客流的引导相结合,使得网络推广的效果可视化,交易数据的可控化,这就是O2O模式的最大优势。
团购网站可以说是O2O模式的经典案例,然而它在国内的发展并不如预期的那么好。中国的团购网站在2010年到2011这一年之间经历“”式的发展。“千团大战”让中国的O2O企业痛定思痛。团购网站的混乱的“赔本赚吆喝”的运营模式,线下实体店商家的诚信与服务理念,消费者对于团购网站认可的态度都反映出我国团购的行业还处于初级阶段。作为电子商务O2O模式的先行军,团购的发展虽然出现一些问题,但是其发展前景还是毋庸置疑的,除了团购,O2O还有更为广阔的发展方向,其背后拥有一片巨大的蓝海市场。
(二)O2O模式的主力军——本地生活服务消费
团购网站在2010、2011年经历了大爆炸的发展,团购也逐渐被人们所熟知。从CNNIC的《2011年团购行业报告》中,不难发现,生活服务类商品或服务(餐饮美食、休闲娱乐、美容健身、酒店旅行等)在团购上更容易吸引消费者,事实上这种在线支付购买线下消费的模式也更容易被接受。传统的电子商务中,消费者更多的是在网上购买商品,然后由商家通过物流公司把商品送到消费者面前。然而类似餐馆、电影院、酒吧、KTV、宾馆等服务不能将其打包送到我们面前,我们必须到线下实体店体验消费。即使是在电子商务最发达的美国,线下实体经济的消费依旧占整个消费的92%。这就说明本地生活服务消费占据了人们绝大部分的日常消费,这就给O2O模式的创造了巨大的商机。
在2010年之前,中国O2O模式中的本地生活服务类的在线用户规模和市场规模都处在萌芽期,随着2010年兴起的团购的推动,在线购买本地生活服务的用户数大幅增加,市场规模也随之迅速扩大起来。艾瑞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本地生活服务O2O市场规模为361.1亿,比2010年增长134.9%;2012年市场规模达到755.6亿,增幅为109.2%,预计到2015年中国本地生活服务O2O在线市场规模将超过2700亿。从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中国本地生活服务O2O市场的规模正在迅速扩大,在未来几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电商企业与实体商户的通力合作,以及居民网购消费习惯进一步养成,中国本地生活服务O2O市场的爆发将真正到来。
(三)O2O模式的未来——移动电商
毋庸置疑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移动设备的的普及,与传统的依托于PC互联网的电子商务相比,移动互联网具有更庞大用户群、更加便利的市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电商和实体商户能以最低廉的成本和最便捷的方式接触和吸引到更多客户。因此,移动电子商务更适合O2O商业模式的应用,也是推动O2O模式融入更广泛的商业生活的主导力量。在未来,移动电子商务将成为电子商务的核心力量,将引发强大的商业价值链的迁移。移动互联网正在冲击着传统的商业模式和推动着产业链的利益重构。O2O商业模式将线上虚拟经济与线下实体经济相贯通融合,也是移动互联网与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方向。
根据艾媒咨询的《2012中国手机应用市场年度报告》显示,截止2012年底,中国手机网民规模已达到4.5亿人;中国智能手机用户数达到3.8亿人;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产值达到了712.5亿元,较上一年增长82.8%。由此可见,巨大的市场容量已经形成,并且蕴含着前所未有的商机。在未来,相信随着居民网购消费习惯的养成,移动支付技术的成熟,电商与实体商家营销意识的增强,O2O模式会日趋成熟。届时,O2O模式将推动着整个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发展,而移动互联网也将成为O2O模式发展的重要助推剂。
(四)O2O模式的风险与挑战
移动电商已经是未来发展的主流,但关键问题是,O2O模式如何在移动终端上“落地生根”?让业内焦躁而又期待的移动支付问题如何破解?
就像智能手机最终必将取代功能手机一样,移动电子商务的也是未来的必然趋势。但就目前来说,与那些资本雄厚、规模稳定的B2B、B2C、C2C等传统传统电商企业相比,移动电子商务还有待发展。
首先,移动电子商务的技术发展不够成熟。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中国传统PC端的电商体系已经基本成熟。然而在移动电子商务方面,就移动设备方面来看,比如智能手机,虽然现在的智能手机屏幕越来越大,功能越来越多,可以逐步满足用户的购物需求,但在硬件配置、网速、安全、支付等技术问题上任然存在问题,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完全承载成熟的PC电商体系。其次,大部分用户对移动端尚未有需求。目前,大部分网民依然习惯使用PC购物,移动电商的普及还需要一段时间,各大电商还需耐心培养用户在移动端上的消费习惯。第三,在线支付是电子商务的核心,移动支付必然也是移动电子商务的核心。但是,目前的移动支付存在的安全问题让多数消费者很不放心,安全问题必将成为移动电商发展的瓶颈。手机木马病毒、资金欺诈等相关安全性事件的发生,对移动支付的推广造成了很大的威胁。相关调查显示,近70%的手机支付用户最关注的问题就是安全性问题,同时有50.5%的被调查者对手机支付的安全性表示怀疑。总之,前景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只有了解并在不断的探寻中逐步解决以上这些问题,中国移动电商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
四、结论
《2012年度中国O2O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2年中国O2O市场规模达到986.8亿,环比增长75.5%未来几年将持续增长,预计2015年中国O2O市场规模将达到4188.5亿元。从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出,这样的规模和增长速度已足以让我们对O2O模式充满信心,也足以让那些传统的电子商务的从业者们刮目相看。在O2O模式下,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线下商务的机会与线上服务结合在一起,线上虚拟经济与线下实体经济想贯通。随着O2O模式的深入发展,更多的电子商务模式将会被发掘出来,电商企业或许会告别今天的同质化严重、大打价格战的现象,向个性化产品和专业化服务回归。
参考文献:
[1]焦汉明.O2O商业模式——电子商务进入一个新阶段[J].信息与电脑,2012,9:35-36.
[2]朱丽.O2O改变商业的力量[J].中外管理,2013,2:70-75.
[3]苏涛.O2O电子商务商业新模式分析[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2,3:34-35.
[4]陈锦标.O2O在中国未来发展趋势[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11:95-96.
[5]姜奇平.O2O商业模式剖析[J].互联网周刊,2011,19:18-23.
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和发展,无形中加速推动了先前各种产业间的融合。尤其是以WiFi技术的普及为标志,将移动电子商务推向了更高的发展。本文试图从WiFi环境的应用现状等方面来论述和探讨移动互联网可以借以发展的商业模式。
关键词 :WiFi;O2O;商业模式
1、WiFi:无线上网带来的巨大商机
这是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为迎合这样的时代,通信网络技术也一日千里。有线宽带接入已经不能满足人们与世界时刻密切联系的需求,于是无线局域网(WLAN)日益普及,在中国乃至全球,“让无线网络信号覆盖到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的诉求呼声越来越高。
WiFi是wireless-Fldelity的缩写,它是一种以无线方式将PC或手持设备(如手机、平板)等电子终端相互连接起来的技术。简单的说,就是利用一个无线路由器,在其电波覆盖范围之内使用WiFi进行联网。随着该项技术的日趋成熟,目前许多公共场合都使用了这一技术,公众接入WLAN服务(亦可称热点WLAN)是当下之大势所趋。
WiFi的应用十分广泛。大至医院、学校、商场,小到家庭、办公室、零售门店等等,几乎你所能想到的任何人员出没场所,都能搜到WiFi网络。这对用户来说,无疑是巨大的便利,当他们想要浏览网页、刷微博、发朋友圈时,只要有一部内置无线网卡的笔记本电脑,或一部智能手机,就能随时随地上网冲浪。最重要的是,这些都是免费的!目前大多数公共访问场所,都免费提供无线上网服务。因为在商家眼里,这些“免费”看似无钱可赚,实际蕴含着巨大商机。
电子商务发展到今天,没有人还会认为那只是虚拟行业的事,传统行业若想取得长足发展,必须与电商联姻。而传统商家如何在线上商家的打压下冲出重围,本文认为,可以在基于WiFi环境下,利用移动终端,探索出一种革新的商业模式,在此,不妨借鉴O2O模式。
2、O2O模式:在WiFi覆盖之下,充分借助移动智能终端
O2O这个概念最早源自于美国,是Onlie To Offline 的简写。online是线上,offline是线下,O2O模式就是结合互联网,将线上的商机带到线下的交易平台上来。从广义上讲,只要其产业链中的任何一环既涉及线上,又涉及线下,就可将其理解为O2O模式。
O 2O模式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团购。现在一般认为,网络团购的起源是美国的Groupon,而在中国,前几年团购网站如同雨后春笋般大批涌现。从2010年至今,国内网络团购史已4年有余。网络团购的出现,颠覆了传统的消费习惯,在这种方式下,人们不是先搜索店铺,再搜索产品,而是先定位产品,再选择店铺。这种方式,直接拉动了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用手机搜索附近的团购,如餐饮、电影等,然后即时线上支付,再到线下接受服务。这大大增加了消费者对无线上网的需求,如果消费者所在的地方覆盖WiFi,那么其附近商家的机会也自然会大大增加。
广州移盟传媒旗下的钱库网, 为Wi F i环境下的O2O模式提供了一种思路,不妨拿来分析参考。钱库是一个数字化互动精准营销平台,其商业模式可以概括为“线上网络,线下终端机”模式。目前钱库网已在广州、深圳两大一线重点城市的CBD、地铁等场所完成铺设,它正是利用了这些商业核心入口中的无线网络和移动端优势,打通线上品牌传播和线下渠道销售的核心环节,为用户提供精明的消费指引和便利的电子化生活服务。
如今,移动电商正在想方设法把PC端的流量引向移动端,抢占WiFi用户是极其关键的一步。根据《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研究报告》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已经达到了4.2亿人,市场规模为575.9亿元。2013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7.22亿台,其中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94亿台,预计这个数字到2015年势必会超过4亿。与此同时,从移动互联网各细分行业结构占比上看,移动购物占比近年来呈不断扩大的趋势。这些数据都向我们展示了基于WiFi环境下的移动电商形势一片大好。对此笔者认为,钱库在占据线下场所一席之地之际,却没能好好利用商区提供的免费WiFi针对现场消费者进行引流,不免有些可惜。
其实商家们大可乐观的设想,只要为用户提供免费WiFi,便可与用户建立后续联系,打造一个互通的平台。这样,商家就可以利用客流量统计、分析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收集到客户的消费习惯、偏好等数据,从而进行客户关系管理和维护,有针对性的根据不同客户推送个性化信息,增加用户粘性。这种借力WiFi的新型O2O模式,毫无疑问,将会直接对线下实体商家和传统行业带来深远的影响。
3、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思考
现在钱库优惠券平台累计发行了上万种商品的优惠券,消费者通过钱库网络已经打印了近千万张优惠券。截止至2010年12月,其户外自助终端网点总数超过600个,用户规模突破530万;商业客户数量超过5000家,月均优惠券打印数量超过200万张。这些动人的数据让我们感受到O2O模式的市场魅力。当然,电子优惠券之所以能够得以迅猛发展在极大程度上依赖了移动互联网。
据Informa Telecoms&Media统计,世界商用热点WLAN在2003年是9.1万个,到2007年增加到了20.3万个;2012年全球WLAN公共热点已达210万个,预计到2015年将有580万个。这是不容小觑的数字,因此几大互联网巨头都纷纷投身到这片战场,因为他们都清楚,争取到商家接入他们自身的WiFi系统,就相当于掌握了线下O2O的入口。移动互联网让人们上网时间日益碎片化和全天候,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进行探索:
1)营销
目前,WLAN运营已有三种较好的合作模式,一是如星巴克那样的咖啡厅合作运营模式,二是建设无线校园,三是机场合作。另外,从O2O的角度出发,最适用的场所还应加上CBD(中央商务区)。
在做网络营销的时候,最注重精准投放,笔者认为要保证精准投放,掌握两大要点最为重要:大数据和LBS(位置服务)。
以CBD模式应用为例,当人们连接商场WiFi时,常会弹出欢迎页面或者登陆页面,页面上同时显示的广告是营销的第一步。在这里,首次登陆WiFi时用户需输入手机号或者其他通讯账号,商家由此获得真实用户(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成本非常低),同时用户的位置信息是可以被追踪到的。这样,商家既可以根据用户靠近哪些门店来针对性地推送相关营销信息,也可以让用户自己用手机搜索附近门店的优惠信息,甚至可以收集到用户的行走路线和在每个店面的逗留时间等数据。这样,一方面实现了广告主的针对性投放需求,另一方面消费者亦直接受益。
总之,利用好WiFi环境下的大数据分析和LBS,整合物理位置跟踪与虚拟定位数据库,这种营销模式很能吸引商家尤其是生活消费类的商家进驻。
2)消费体验
用户通过WiFi搜索到目标门店的优惠信息后,进入该门店,下一步的关键就是消费体验了。除了产品使用、表演性消费等这些实体店都应具备的基本要求,商家还应充分利用基于WiFi环境下的消费环境,提升用户消费体验。
我们设想将线上线下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模式——在实体店摆放这样一台机器——通过大显示屏,用户进店即可看到店内的实时优惠、新品推荐等。显示屏还应有这样的功能设计——只要轻触屏幕,做几道简单的选择题,屏幕上就会弹出自动为用户匹配可能喜欢的产品。最后,用还可以将这些购物体验和信息即时一键分享到微博、微信等社交营销渠道上。
除了上述消费过程,还有一个步骤对用户体验的影响至关重要,这就是支付。从营销到购买,只有当商品交付和付款完成,整个交易才算真正结束。而支付作为交易过程中的最后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如果在这一步横生枝节,支付失败意味着前面的一切功亏一篑。在移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今天,移动支付势必会成为未来的一项重要支付手段。像人们所熟知的支付宝,在用户体验上做得比较完善,其手机客户端不仅支持“请人代付”,还开发了一个“当面付”的功能,虽不是常用功能,却也是对用户体验一个十分讨巧的补充。
3)售前售后
实体店WiFi可以利用各种移动端营销促进销售,但WiFi环境不仅对售中有益,对售前和售后同样大有裨益。
店员在WiFi下随时刷新系统同步追踪库存,在售前阶段可以轻松实现数字化库存管理。另外,收集上一月的销售量、人流量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能更精准的把握进货量,严格控制库存,做好充分的售前准备。
售后方面就更简单了。只要让客服用WiFi连接店里的后台客户服务系统,随时监控用户反馈,当有用户投诉或提出疑问时,系统会自动匹配预先设置好的常见问题解答。出现系统无法回答的疑问时,还可转到人工服务进行解答。
4、结束语
近年来随着电子移动终端的广泛普及,中国庞大的手机用户群和其持续高速增长势头都表明了这个市场的无限潜力,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已经来临,掌上商业究竟怎么玩?随着WiFi无线接入技术的不断提高,移动电子商务模式的不断成熟完善,基于WiFi环境下的O2O商业模式能够全方位的满足客户需求,从售前到售后,从营销、消费体验到最后的交易完成,WiFi已经具备渗透到每一个环节当中的能力。
虽然WiFi网络目前在安全性、网间漫游、管理、便捷性等方面的问题还稍有欠缺,尚无法完全替代有线局域网。但我们应对移动互联网的前景抱有信心,坚信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解决上述这些技术障碍只是时间问题,只要探索出优秀的商业模式,该领域就一定会有大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 黄芷辛2012无线城市中多运营商WiFi网络的部署[J]. 中国新通信(14)
[2] 马战凯,俞东慧. 2008WiFi商业模式创新:广告模式[J]. 电信科学,24(5)
[3] 2014百度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报告[R]
[4] 盛峰,姜文博,李明明. 2012共建共享 开启WiFi绿色发展模式[J]. 上海信息化(8)
[5] 王洁,买文莉2011移动电子商务应用模式分析[D].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