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智慧教育的趋势

智慧教育的趋势

时间:2023-09-04 16:56:2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智慧教育的趋势,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智慧教育的趋势

第1篇

【关键词】智慧教育;体系架构;关键技术;技术创新

智慧教育对我国教育有着巨大的推进作用,2012年末我国正式启动智慧教育试点工作,国内先进城市明确提出智慧城市理念。教育对一个城市、一个地区、一个国家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更是国之根本。随着我国交通、物流、医疗、能源等各个领域智慧化不断深入,教育领域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革命压力与挑战。诚然,纵观西方发达国家,我国智慧教育发展相对落后,这也是制约我国教育信息化的一大阻碍。如果提高我国教育智慧化发展,构建符合我国教育发展的智慧教育体系框架是我国教育领域需重点面对的问题。

一、智慧教育体系架构

智慧教育主要依托于物联网、大数据、云技术、无线技术等一代信息技术所创造的信息化教育系统,也是实现数字化教育的重要手段,旨在通过当今的数字教育系统来提高智慧教育水平,实现教育与信息技术相融合。智慧教育体系架构主要包含以下几点方面:

(一)智慧云中心

构建智慧云中心是实现智慧教育的核心任务。智慧云中心需要提供统一身份认证、统一门户、统一数据中心、统一接口等服务支持,需要整合现有的软硬件资源,为高校提供网络安全、资源储存、数据计算等服务,进而实现通用教育集中化管理及信息资源合理分配。通过整合现有的教育软件系统,推动教育应用系统的集成与贯通,构建统一数据环境、智能信息平_,为广大教育者、受教育者提供信息化教育服务。构建智慧云中心要有合理的定位、超前的规划,保障教学资源、信息、人力、物力、财力等数据库都能够融入到系统平台中,进而保障系统教育信息应用能够顺利展开。

(二)构建智慧环境

良好的智慧环境是实施智慧教育的保障与基础,需要依托于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技术等,进而完善智慧教育环境。智慧环境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学校的智慧校园和终身学习的智慧城区。其中:①智慧校园:主要包括智慧教室、智慧图书馆、智慧备课室、智慧实验室等。对学校现有的硬件设备进行改造与完善,提高校园网络的性能,以RFID技术和传感技术为基础,建立智慧型教育装备;②智慧城区:主要是通过信息网络技术构建教育平台,进而实现网络远程教育和微教育,进而构建线上智慧学习环境,其中包括(线上)智慧美术馆、智慧博物馆、智慧公园、智慧教育等,为广大群众实现终身学习提供良好条件。

(三)智慧内容库

学习资源是实现智慧教育的基础,也是智慧教育的主体,其主要包含三大层面:①学习资源库:学习资源库是一切线上知识基地,包括教学案例、电子试卷、多媒体课件、研究专题、参考文献等。学习资源库要以实际应用为向导,要紧紧围绕课程内容,通过多方渠道整合优质教育资源,不断丰富学习资源库内容;②开放课程库:开放课程库要坚持开放性理念,建构有效、合理、可行的课程资源分享模式。构建开放性教育平台,提高学习平台的开放性,以便于社会广大人民公开访问,并实现大规模访问在线课程;③管理信息库:管理信息在智慧内容库中有着重要地位,也是保障信息库平稳运行的保障。通过管理信息库能够有效提高管理库中内容,例如更新信息内容、剔除陈旧内容、内容排版等。

二、智慧教育体系关键支撑技术

(一)提高教育环境和教育活动的感知性――物联网

通过物联网技术能够有效为校园学习、课外学习、教育管理提供有力支持,不断优化教育环境、丰富教育资源、创新学习方式、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质量。以智慧教室为例,随着智慧教育不断发展,如今一些国内厂商纷纷研制出了智慧教室优化方案,并且中小学推广使用。物联网技术在现如今发展极为迅猛,是实现线上、线下双重教育的关键性技术。

(二)加强教育管理、校园决策的智慧性――大数据

随着信息化教育不断发展,一些教育数据、科研数据、管理数据会不断堆积。大量的数据沉淀势必会对信息化教育产生一定影响。近些年来,我国一些高校已经逐渐构建立起大数据辅助教学的管理模式。以划动示范大学为例,通过信息系统能够有效观测到学生的餐饮消费数据,如果数据低于警戒值系统就会自动发送短信慰问,询问学生是否经济过于困难。同时,大数据技术还能够为学生、教师提供自由发表言论的空间与机会,特别是当今移动技术高速发展的前提下,通过智能手机中的微信、微博、QQ、论坛等社交工具提供师生交流渠道,并且通过数据平台把握师生群体的探讨动向,并根据师生讨论重点进行深层剖析,明确教育改革方向。同时,教育机构也能够集中布局,调整教育经费,通过全面采集教育分布数据、学生相关数据等,制定科学的评估模型,进而实施下一阶段的教育布局与资源分配。

(三)拓展教育资源与教育服务的共享性――云计算

在教育领域中,云计算相比物联网技术更为成熟。现如今,云计算已经在教育领域广泛普及。2012年12月我国教育资源服务平台已经正式开通线上运行。在智慧教育中,云计算技术的功能主要体现在教育资源共享层面上,能够有效推动我国信息化教育的发展进程,缓解信息孤岛、重复投资现象。与此同时,通过云计算技术能够有效构建云学习环境,学生通过利用PC端、移动端时时刻刻享受线上学习服务。

结束语

智慧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领域发展的一大趋势,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逐渐向教育领域渗透,改变了传统教育领域的运作模式与生态环境。因此,我们必须要面对智慧教育带来的挑战、抓住智慧教育带来的机遇,充分分析智慧教育体系架构与关键技术,扩大智慧教育的应用范围与服务范围,进而保障我国教育领域能够平稳发展。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网络学习空间;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多种教学理念和方式方法得到了广泛应用,智慧教育理念也得到了老师的认可,在对传统教学理念进行改造的同时,也为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带来了新的内容。网络学习空间的利用,能更好地帮助小学数学智慧课堂的有效建立,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一、对于智慧课堂的基本阐述

培养学生对于思维的创造性以及解决问题的自主性是智慧教育的主要内容。智慧教育通过课堂教学的形式开展,智慧课堂因此也就应运而生,智慧课堂更多地加强了技术和教育的交流,必然会成为今后教育发展的趋势。

(一)智慧课堂的基本含义

知识的接受者,其智慧能力可以在智慧教育的基础上得到提升,使得学生的自身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智慧教育的学习环境可以依靠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同时智慧教育也存在一定的规律性,无论是对学生的思维性、学习自主性、学习内容的多元性以及探究性等,借助信息技术,对学生的智慧能力进行综合锻炼。

(二)智慧课堂的创建路线

是否实现了提升学生智慧能力这一目标是判定一个智慧课堂成功与否的关键。智慧教育的实施,需要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快乐,提升自身能力,在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的同时,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创建路线为:将日常教学任务中的问题作为切入点,利用智慧教学的理念,结合智慧课堂的教学目标,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

二、网络学习空间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存在不足

(一)对于教学设计的不足

教师对于利用网络学习空间进行教学设计方面,较为欠缺,更多的只是简单往网络学习空间上传相关教学内容,给学生创造一个类似小图书馆的空间。现阶段传统的教学模式仍然是小学数学的主要教学方式,教学方式没有在网络学习空间的环境下发生较为明显的改变。网络学习空间在提供信息的快捷等方便性方面有明显的优势,但同时也使得师生之间的直接交流一定程度上有所减少。

(二)对于教学实施的不足

对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利用过于形式化,更多的是将教学内容传至网络学习空间,在教学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学活动的开展没有与网络学习空间的特点相结合,对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其他教学工具没有更好地利用,以达到辅助教学的效果,网络资源利用率较低。

(三)反思和评价过程中的不足

在完成教学工作之后,往往需要对教学效果进行一定的评价和反思,教师在第一次上传的基础上,只是增加了一定的习题资料,没有重视网络学习空间的学习记录以及交流等其他功能,对于学生的具体掌握情况没有真正了解,在进一步开展教学活动时,无法做到针对性的教学辅助,智慧课堂中提倡的提升学生智慧能力这一目标,也无法得到真正实现。

三、网络学习空间下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策略

新的教育改革也要求教育要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增强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网络学习空间就是将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紧密结合的良好工具,小学数学智慧课堂的教学策略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向进行探究:

(一)以培养智慧型学习人才为主设定教学目标

能够较为自主性的,利用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创造性的学习,是对于智慧型学习人才的判定标准。网络学习空间因需要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这一特点,为智慧型人才提供了较为良好的学习平台,也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提供更多的方式和渠道,不再受时间以及地域的限制。智慧课堂的教学目标设定需要更多地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以学生能够建立适合自身的学习方式为重要目标。例如在进行《认识时间》这一教学内容时,传统教学方式会将教学内容分成认识钟表,包括对于时针分针的区分以及钟表的基本构成、认识整点时间等。智慧课堂则可以将教学目标优化,对时针、分针以及秒针进行正确认识,三者之间的相互联系、正确的读法等方面。

(二)利用设置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在进行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时,可以利用设置问题或者布置任务,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和表现欲望。需要注意的是,对于问题或者任务的设定,既要在充分拓展学生的思考能力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不能超过小学阶段学生的自身能力,避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打击。在进行问题设置时,需要对问题的趣味性和开放性进行思考,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创造性发散思维,避免学生落入思考能力僵化的窠臼中,使学生在自主积极性的探索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三)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方式

在开展小学数学的智慧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情境创设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以及开展小组合作竞争等多种教学方式,一方面,在提升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的同时,利用小组的合作竞争等,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以及竞争意识。

(四)注重学生在智慧课堂中的情感变化

智慧课堂的建立需要更多考虑学生自身的情感变化,学生之间的知识接受能力存在着差异,在进行智慧课堂的教学时,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和不同需求,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展示更多样化的教学内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结语

网络学习空间对小学数学智慧课堂的建立具有巨大的帮助,增强了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之间的交流,在改变教学方式的同时,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资源,提高了学生的能力。诸多的优势,决定了教师需要对网络学习空间下的智慧课堂教学认真思考。

作者:张翠萍 单位: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梁家墩镇中心学校

参考文献:

[1]唐烨伟,樊雅琴,庞敬文,钟绍春,王伟.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电话教育,2015(7):49-54+65.

[2]许美善.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内蒙古教育,2016(5):62-63.

第3篇

摘要: CPS即物理信息系统,是一种对新型的计算方式的描述。在现实生活环境中已经有不少物理信息系统的雏形。根据CPS技

>> 基于合作博弈的CPS通信资源分配算法 例谈中学生物学基于CPS模型的STSE教育 CPS的感悟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校园系统设计 基于网络的智慧校园技术分析 基于android平台的智慧校园应用研究 基于学生能力培养的云平台智慧校园建设 智能电网的CPS混合控制方法 CPS:决胜智能制造的“棋子” 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移动智慧校园”设计与实现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3D智慧校园设计与实现 基于云计算技术的智慧校园总体设计 基于体感技术的智慧校园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J2EE技术构架的校园网核心平台研究与设计 基于虚拟化技术的校园网站群平台设计 基于无线网络的定位技术及校园LBS平台设计研究 基于移动技术的高校数字化校园移动教学实践平台设计 基于云服务的智慧校园设计方案 基于Zigbee的无线智慧校园网设计 基于物联网的校园快递智慧服务系统设计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3] 张永波. RFID技术在“智慧校园”中的应用[J]. 软件导刊,2011,5:132-134.

[4] 张帆.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校园建设方案探索[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2,2:61-65.

[5] 阮旭.物联网络智慧校园[J].信息系统工程,2011,10:144-146.

[6] 黄荣怀,张进宝,胡永斌,杨俊锋. 智慧校园:数字校园发展的必然趋势[J].开放教育研究,2012,4:12-17.

[7] 陈明选,徐. 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校园建设与发展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61-65.

第4篇

关键词:智慧教育;智能教育;智慧校园;电子书包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01-0010-04

一、引言

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教育由信息化向智能化的整体跃升,智慧教育形态已初现端倪。泛在化的学习时空、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智能化的教学管理、一体化的教育资源与技术服务等智慧教育特征日益凸显。智慧教育研究已成为当前教育信息化领域关注的热点,实施智慧教育战略已经成为破解我国当前教育信息化困境的必然选择。

二、智慧教育的概念与特征

1.什么是智慧

在中文语境中,智慧是“能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事物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 在大部分文献中,智慧作为哲学名词而存在。笔者认为哲学层面的智慧内涵有助于我们对智慧进行溯源式的追踪和探讨,但从教育视角来看,智慧与知识紧密相关,若能从知识与智慧的比较分析中明确二者的不同,将具有更为直接的教学指导价值。一般认为:知识表现在信息和信息之间的关系,通常是被公认并经实践检验的是正确的,能指导决策和行动的结构化信息,包括事实、经验、技巧。知识虽然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但其具有静态属性,可以通过识记和传授得以传承。而智慧是富有洞察力的知识,表现为对事物发展的预判并提前进行决策和行动。智慧是基于对知识的有效整合,其核心要件是思维。智慧无法通过识记习得,形成智慧的有效途径是经历和体验。

2.智能教育与智慧教育

从相关文献来看,“智能教育”与“智慧教育”均源自英文“Smart Education”。由于关注的重点不同,国内学者在翻译、引用时略微产生了差异,在大部分文献中二者意思相同或相近,但也有一些文献将“智能教育”译为“Intelligent Education”。对于智能教育,主流的观点主要有三类:一是认为智能教育主要是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教育手段的智能化,该类观点重点关注技术手段,如蒋家付(2011)认为智能教育,就是为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与效率,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教育过程的各种信息进行感知、识别、处理、分析,为教育参与者提供快速决策和反馈评价的教育方式。[2]二是认为SMART是由自主式(Self-directed)、兴趣(Motivated)、能力与水平(Adaptive)、丰富的资料(Resoure enriched),信息技术(Technology embedded)等词汇构成的合成词,认为智能教育是一种基于学习者自身的能力与水平,兼顾兴趣,通过娴熟的运用信息技术,获取丰富的学习资料,开展自助式学习的教育(李洲浩,2012)。[3]该类观点重点关注学习过程与方法。三是认为智能教育是指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着重培养人们智能的教育。该观点直指教育目的,与智慧教育异曲同工。关于智慧教育目前也尚无统一的认识,国际学界鲜有系统深入的研究。以祝智庭(2012)为代表的国内教育信息化权威学者提出了较为完整的智慧教育概念。认为从教育信息化角度来看,智慧教育是指运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网络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构建智慧学习环境(Smart Learning Environments),运用智慧教学法(Smart Pedagogy),促进学习者进行智慧学习(Smart Learning),从而提升成才期望,即培养具有高智能(High-Intelligence)和创造力(Productivity)的人。[4]综合以上观点,笔者认为:智慧教育的手段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全面、深入、综合的应用,智慧教育的重点与前提在于智慧学习环境的构建、智能化系统及产品的研发与应用,智慧教育的直接目的在于大幅度提高教学、科研、管理的效率与水平,其本质目的在于培养学习者的创新能力、批判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高阶思维能力,即发展学习者的智慧。从智能教育与智慧教育的比较来看,前者更为强调技术手段的智能化,后者更为关注技术手段的适宜性,也即智慧地使用技术从而促进学习者形成并发展智慧。

3.智慧教育的特征

(1)智慧教育的技术特征

智慧教育在技术层面是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如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对教育信息进行感知、识别、捕获、汇聚、分析,进而辅助智能化的教育管理与决策。智慧教育的技术特征在宏观层面主要表现为采用面向服务的SOA软件架构体系,实现了各类应用、数据及业务流程的有效整合,大大提高了系统的适应性、扩充性、可维护性和易用性。在微观层面主要表现为对学习环境进行感知和智能调节,对校园环境进行智能化管理,对教与学的过程进行跟踪与记录,对家校互通提供立体化的网络支持。智慧学习环境中部署了传感网,利用各类传感器能捕获并识别各类学习环境中当前的温度、湿度、照度等物理信息,并根据预设,将其调整为最适宜的状态,为师生提供最佳的学习环境;通过传感网技术还可实现对重要设备的位置信息、工作状态进行捕获与跟踪,实现智能安防和校园智能化管理;通过部署在教室和其他学习环境中的智能录播系统,可在不打断正常的教学秩序的情况下,将师生的教学实况自动录制,并实时存储于一体化的资源平台,学生可借此进行巩固复习,老师可借此进行教学反思和教学观摩;智慧环境实现了传感网、有线网、无线网的无缝融合,形成了一体化的网络环境和应用环境,为构建家校互通的绿色学习社区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

(2)智慧教育的资源特征

云计算的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推动了教育资源建设、存储、共享与应用模式的变革。智慧教育视域下的资源建设体现出全新特征。从资源平台的建设理念与技术模式来看,首先,资源平台的建设理念正在从产品层次上升至服务层次,资源平台建设的中心任务正在从技术平台的搭建转向服务体系的构建;第二,平台功能正在从单纯的资源存储与管理转变为容知识获取、存储、共享、应用与创新于一体的知识管理平台;第三,在运作机制上,Web2.0时代的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正在逐步体现,各种有效的社会化驱动和信息聚合机制正在逐步引入,资源平台的建设和应用绩效逐步提升;第四,在技术模式上,正在从传统的数字化向智能化方向转变。从资源的表现形式来看,已从传统的静态、封闭的文本、图像等素材资源转向动态、开放、共享的移动学习资源、微课资源、幕课资源(MOOCS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基于社会化网站(SNN)学习资源建设及电子教材的设计与开发等。

(3)智慧教育的教学特征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开展多种教与学的方式提供了可能,智慧教育视域下的教与学也体现出了崭新的特征。具体表现在:第一,实时、便利的教学资源获取及课堂生成性资源的捕获和存储。智慧的教学可根据实际需求,在不打断原有思路的情况下便捷地获取海量的优质教育资源,实时拓展教学内容,调整教学进度。实现动态、灵活、开放的课堂教学。此外,可将学生的笔记、课堂问答,老师对教学内容进行的标注、修改等生成性信息实时存入资源平台,为学生巩固复习、交流经验,教师专业成长提供资源支持; 第二、对课堂教学状态信息进行跟踪、分析,辅助教学决策。智慧的教学可对学生的学习状态信息进行及时的收集、统计与分析,辅助教师进行教学决策。同时,可基于教学反馈信息的分析,进行分层教学、个性化教学;第三,实现了自然、高效的课堂互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为课堂互动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实现了人与技术、设备、资源、环境的多维度互动,创设了高效、自然的体验环境;第四,自主学习真正成为主要学习方式。智慧环境下,学生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凸显。技术的发展提供了高效便捷的互动交流,协作分享的工具,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提供了有效支持,研究性学习、协作学习、混合学习、竞争性学习将会易于开展;第五,教学将突破明显的时空界限。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成熟、移动终端的普及、移动学习资源及工具的进一步丰富,学生可以通过无线网络,利用电子书包、智能手机等移动学习终端,随时随地进入资源系统点播教学视频,下载学习资源,开展自主学习。同时可随时随地和老师进行互动交流,获取帮助,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于教室空间和课堂时间。

三、智慧教育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从文献梳理来看,目前关于智慧教育的研究主要聚焦在智慧学习环境构建、智能化的教育装备与应用系统开发与应用、学习终端产品的研发与应用等方面,其中以智慧校园建设及其应用研究,电子书包的开发与应用研究尤为突出。

1.智慧校园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关于智慧校园(Smart Campus),在理论研究方面,不同学者从多个角度对智慧校园的内涵进行了解读。黄荣怀等(2012) 从环境构建的角度,认为智慧校园是指一种以面向师生个性化服务为理念,能全面感知物理环境,识别学习者个体特征和学习情景,提供无缝互通的网络通信,有效支持教学过程分析、评价和智能决策的开放教育教学环境和便利舒适的生活环境。因此智慧校园应具有以下特征:环境全面感知;网络无缝互通;海量数据支撑;开放学习环境;师生个。[5] 蒋家傅等(2011)经过长达两年的智慧校园项目实践,从智慧校园与传统校园环境相比较的角度,认为智慧校园应具备九大特征:融合的网络与技术环境;广泛感知的信息终端;智能的管理与决策支持;快速综合的业务处理服务;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泛在的自主学习环境;智慧的课堂;充分共享、灵活配置的教学资源平台;蕴含教育智慧的学习社区。[6]也有研究者强调物联网技术在智慧校园建设中的应用,如严大虎等(2011)认为,智慧校园是把感应器嵌入到教室、图书馆、食堂、供水系统、实验室等各种物体中,并且被普遍连接,形成物联网,然后将物联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教学、生活与校园资源和系统的整合。[7]周彤等(2011)认为,智慧校园是以物联网为基础的智慧化的校园工作、学习和生活一体化环境,这个一体化环境以各种应用服务系统为载体,将教学、科研、管理和校园生活进行充分融合。[8]可见,对智慧校园的解读,其内涵和特征各有不同又趋于一致。总体上认为智慧校园是信息技术高度融合、信息化应用深度整合、信息终端广泛感知的信息化校园。智慧校园系统兼有技术、教育和文化等多重属性。

在实施方面,南京邮电大学联合江苏金智科技于2010年实施了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校园建设方案。南邮智慧校园依托数据平台、身份平台、门户平台、GIS平台,建立公共的信息标准,进行数据融合、服务融合、网络融合,实现了分散、异构的应用和信息资源整合。目前南邮智慧校园已经上线运行(http:///ccs/main/loginIndex.do)。为师生提供管理、教学、科研、生活、感知等五大类服务;浙江大学与中国电信于2011年7月签署了“智慧校园”战略合作协议,计划在未来5年里协助浙大建设“智慧校园”项目。该项目将基于物联网及移动互联网新技术,建设浙江大学统一的移动办公平台、信息平台、校园一卡通平台等智慧校园应用,并凭借感知、智能、挖掘、控制等各种信息化技术,建成安全监控、平安校园网络管理系统建设、自助图书网络管理系统等。此外西南大学、成都大学、同济大学等几十所高校正在筹划、实施智慧校园建设。在基础教育领域,笔者所在的项目团队承担了佛山市禅城区“智慧校园”示范工程建设项目,在国内产生了一定影响。该项目是由佛山市政府于2010年启动的“四化融合,智慧佛山”重点示范项目。该项目面向基础教育,创新性地采用政、产、学、研合作模式,整合多方优势力量,历经两年多的研发、实施,开发了智慧校园教育云资源平台、智能管理系统、智能教学系统、数字化实验系统、移动学习系统、家校通系统、智慧文化系统等智慧校园应用系统;研制了电子书包、电子课桌、智慧讲台等多个教育产品;建立了智慧教室、数字化实验室等多个功能场室;取得了多项专利成果。该项目已于2012年通过政府验收并上线运行(http://),是国内目前较为系统、完整,且已投入使用的智慧校园解决方案。

2.电子书包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台湾地区在2002年就有比较完整的电子书包计划;2003年,香港10 所小学正式推行“电子书包”试验计划,经过一年试验,“电子书包” 计划效果良好, 开始向全港1000 多所中小学推广。在内地,早在2001年,北京伯通科技公司生产的“绿色电子书包”已经通过了教育部的认证,并在北京、上海等4 个城市试推广;2003 年,上海金山区金棠小学已开始试用电子书包代替传统书本教材;2011年11月,作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在上海先行先试的部市合作项目之一,虹口区推广电子书包项目;南京从2012年试点电子书包进课堂,目前全市有21所中小学成为试点学校;2012年,广州四所学校的千余名学生开始试用电子书包;佛山南海南光中英文学校从2009年开始在一年级新生的英语课程中推行电子书包;佛山市禅城区“智慧校园“示范工程的四所示范学校也于2011年开始试用电子书包,目前已经取得较好成效。目前电子书包在全国的中小学校应用遍地开花,除上述城市外,重庆、青岛、宁波、山西、陕西等地都开展了电子书包试点项目。目前关于电子书包的研究和应用主要还是面向基础教育低年级阶段,定位于课堂教学。未来的发展趋势可能会与移动学习相结合,面向高等教育和社会教育。

电子书包虽然广受重视,但实际试用效果却差强人意。电子书包的推广和应用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首先是传统应试教育中“逐分”导向与电子书包的“育人”理念产生冲突,使得电子书包的大面积推广遇到障碍;其次,电子书包的安全、价格等现实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推广;第三,现有电子书包产品,基本上是由IT企业主导研发,一线学校被边缘化,导致现有产品很难满足实际需求;第四,与之配套的优质电子课本学习资源匮乏,使得基于电子的课内外学习难以全面开展;第五,电子书包涉及硬件终端、应用软件、服务平台、数字内容等诸多方面,使其处于多家政府部门的交叉管理范围,此外还需要政府、企业、学校通力配合,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电子书包的大面积使用。

四、智慧教育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国教育信息化正由初步应用融合阶段向着全面融合创新阶段过渡。目前关于智慧教育的研究还处于起始阶段,所存在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如缺乏专门的研究和管理机构,导致系统化的解决方案和应用研究较少,多停留在个别终端产品的开发和应用;缺乏统一的建设标准和技术规范,导致各系统、各产品间的兼容困难,难以真正发挥系统优势,阻碍了智慧教育的发展和应用;缺乏有效的政、产、学、研合作机制,难以整合优势资源,实现优势互补,不利于有关成果的大面积推广和应用;现有产品和技术多为企业在各自已有技术基础上进行的转型应用,缺乏创新和核心成果孵化平台与基地,新技术、新设计难以有效转化为教育服务;完整健康的产业链仍没有形成,难以实现智慧教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筅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新华字典(第11 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652.

[2]蒋家傅,钟勇,王玉龙等.基于教育云的智慧校园系统构建[J].现代教育技术,2013,2(23):109-24.

[3]朴钟鹤.教育的革命:韩国智能教育战略探析[J].教育科学,2012,28(4):87-91.

[4]祝智庭,贺斌.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J].电化教育研究,2012(12):5-13.

[5]黄荣怀,张进宝,胡永斌,杨俊锋.智慧校园:数字校园发展的必然趋势[J].开放教育研究,2012,18(4):12-16.

[6]蒋家傅,钟勇,王玉龙等.基于教育云的智慧校园系统构建[J].现代教育技术,2013,23(2):109-114.

第5篇

个性化教育的老中医――大数据尝试

长久以来,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之间的对应关系并不明确,有的只是一个模糊的轮廓,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海量数据和决策判断的互动日益紧密,凹凸个性化教育开始了自己在智慧教育方面的初步尝试:将老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行为数据化记录,基于开放的和不断更新的全国所有分校标准化数据体系,构建并量化教学行为对孩子学习效果影响的映射关系,建立关于教学问题“病例库”和教学应对模式“处方库”,在此基础上经过测评、模式选择和设计,制定和形成针对每个孩子问题的个性化学习策略和方案。

初中二年级的小军正在接受一个叫做SPPS(学习问题测评系统)工具的测评,它是凹凸教育结合当下学生学业因素、心理发展等相关因素,研发出的学习能力与学习问题分析诊断系统。这个系统像一个认真细致且经验丰富的老中医,能够准确诊断出小军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探究问题背后的原因。

接下来,有着数十年教学经验的付老师开始参与完成针对小军的“考试失误原因评析体系”的测评报告。付老师说:“从事教育―线工作这么多年,以往总是基于自己的教学经验来简单断定学生学习偏好和问题症结,从没像凹凸这样,通过比对学生学习行为记录数据库,全面客观地诊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规律,并在分析参考相关案例之后提出系统性的教学解决方案,真正做到个性化的对症下药。”

拥有大能量的小家伙――智慧系统管理

“区别于传统互联网在线教育产品和‘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学习’类的产品,你看到的不仅仅只是一个平板,而是智慧教育理念在现实中的系统化实现。本质上,它是一个个性化教学领域的智慧系统。”凹凸教育联合创始人高亮手持AotuPad说。

凹凸教育的“智慧系统”是由嵌入AotuPad这一移动终端平台并针对学生、家长、教师、合作伙伴和凹凸总部等不同使用群体的四个相互交叉的功能子系统所组成的:学习助理子系统、沟通媒介子系统、教学工具子系统和经营工具子系统。

其中,在学习助理子系统下学生除了能够对线下课程进行自我管理外,还能实现线上课程学习、作业完成、在线测试和资源共享。沟通媒介子系统主要构建了三个渠道系统:“学生学生”渠道类似于面向学生的社交媒体;“学员教师”渠道主要承担并解决学生与教师之间的问题答疑;“教师家长”渠道通过移动终端的App客户端,可帮助学生家长全程掌握学生在凹凸学习中心的学习情况。教学工具子系统的服务对象是教学中心教师,从学生学习过程行为记录管理到课程管理,再到教学资源管理等方面,都可借由此系统来完成。经营工具子系统主要针对合作伙伴和凹凸总部,合作伙伴可以通过这个子系统来管理和监评教师工作,也可以作为精准目标营销的信息推送平台;对凹凸总部来讲,其最大的价值在于对全国教学中心的跟踪管理和对运营数据的收集。

“总之,AubPad所搭载的这个智慧系统在O2O、客户黏性、社交元素、个性化需求等方面是不乏亮点的,它既适应移动互联时代的教育发展趋势,也在解决个性化教育领域的实际问题。”高亮信心满满。

第6篇

云计算技术具有低成本、个性化、透明化等优势,将云计算技术应用到会计领域可以较好地解决会计信息系统建设时高复杂度、投人大等问题。将云计算技术应用于会计领域形成了云会计;实证调查证实企业对云会计的大量需求与云会计的快速发展密切相关。在云会计环境中,服务提供商通过管理、整合各种资源向用户提供服务,而用户则按需使用各种形式的服务;服务的提供和使用成为核心和关键问题。   

云会计可以定义为构建于互联网上,向组织或个人提供会计核算、管理和决策服务的虚拟会计信息系统。云会计提出后,已有研究探讨了云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与收益、基于云会计的集成和实时会计、将云会计服务提供学生或其他用户学习会计知识、云会计对自身和其他相关领域的影响、与审计的关系、在高校等事业单位的应用、在线财务管理新视角、在物联网和大数据分析平台中的应用、云会计安全、云产品可靠性、在线会计、云会计资源管理、云会计服务建模等问题。为了使研究具体化,考虑到当前智慧教育的背景,本文尝试探讨智慧教育背景下高校云会计实施方法问题。   

二、智慧教育的产生、发展与内涵   

1.智慧教育的产生源于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求。在智慧城市开始崭露头角的今天,智慧教育也逐渐进人我们的视野。智慧教育是依托物联网、云计算、无线通信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所打造的集物联化、智能化、感知化、泛在化于一体的教育信息系统,是当代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境界和教育现代化追求的重要目标。高校的人才素质、技术发展水平和应用创新能力等为智慧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和保障,使得高校成为智慧教育的先行者、倡导者、不范者和引领者。要推行智慧教育就要实现智慧环境、智慧教学、智慧学习、智慧管理、智慧评价、智慧服务等核心要素中信息技术与教育业务的深度融合,进而提高教育利益相关者(学生、教师、家长、管理者、社会公众等)的满意度。智慧教育和云会计有着共同的技术基础(如云计算等)和相同的目标(提升教学效果和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智慧教育服务实施方法可以为高校云会计实施提供借鉴。高校云会计作为智慧教育的一部分,可以从已有智慧教育中调用服务以实施高校云会计。   

2.智慧校园的建设是智慧教育发展的基础。智慧校园包括融合的网络与技术环境、智能的管理与决策支持、灵活配置的教学资源平台等九大特征。智慧校园是把感应器等设备眠人到教室、图书馆、食堂等各种实物、场地、设备中,并且将其连接成物联网,然后将物联网与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教学、生活与校园资源和系统的整合。在智慧校园的基础上,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应用于教育,并对教学、科研、管理和校园生活进行充分融合就形成了智慧教育。智慧教育的目标在于实现各类应用、数据及、业务流程的有效整合。物联网等技术为发展智慧教育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3.智慧教育的内涵。最早提出智慧教育概念的I13M公司指出智慧教育的内涵是:①以学生为中心;②多样化的互动式体验;③实时统计与分析:对教学、教育资源的科学分配、集中管理、实时监测;支持利益相关者等多视角多层次的统计分析;④集成管理:对教学过程和管理过程的集成化操作和处理,对教学设备的智能化管理,对个人和群体教育信息的完整性记录和管理;⑤高度集成的资源共享,随时随地可得的优质资源。   

三、智慧教育服务的实施思路   

智慧教育的实施是当前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智慧教育是通过智慧教育云平台系统,对外界需求进行智能处理,为教育管理提供资源配置、数据集成、信息管理、运行状态监控、教育质量监测等业务支持,实现教育智能决策、可视化管控、安全预警和远程督导,提升教育管理智慧化水平的过程。   

1.智慧教育服务的基础智慧教育服务的基础是智慧教育百平台系统;智慧教育百平台系统是基于教育资源基础数据库(数据从智慧校园中采集或其他渠道获取)的应用系统平台,它可以成为教育数据存储、数据运算、网络管理服务、应用服务等服务的中心和枢纽。我国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就提出了“形成百基础平台、百资源平台和百教育管理服务平台的层级架构”。在智慧教育百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实现数据挖掘、数据分析等数据智能服务。例如,查看教育资源配置状况,查看学校的实时运行状况(教学、管理、安全等),查看所有设备及资产的运行状况,科学评估教育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更加直观地查看学校的数字教学资源建设、应用与共享状况。从技术视角来看,要实现智慧教育服务还要实现功能智能服务。功能智能服务体现在:①智能控制。②智能诊断。③智能调节。④智能分析:智能分析关注微观层面数据处理方法,例如通过数据统i}一、横向对比、趋势分析等技术方法将数据转化为知识,为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持。数据智能服务关注宏观层面数据结果报告,例如教育资源管理的可视化。⑤智能调度:基于智能诊断、智能分析的结果,科学调度教育资源、分配教育经费等。   

2.智慧教育服务的技术支撑和环境支持如图1智慧教育服务不意图所不,物联网、百计算、大数据等技术为智慧教育服务提供了技术支撑,服务提供商利用它们构建、提供相关的服务。其中,物联网通过二维码、全球定位等技术,将各种教育实物、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百计算技术可以实现数据的统一采集与集中存储,实现业务流程的统一运行与监控,提升管理效率。另外,大数据技术可以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科学分析与处理,可以为教育管理决策提供支持,实现管理智能化。近年来,一些高校已经开始应用大数据技术辅助教育管理工作。例如,华东师范大学利用预警系统跟踪学生餐饮消费数据,发现低于警戒值就发出短信慰问,询问学生是否需要经济上的帮助。再如,浙江大学通过对资产归纳、整理,最终}}i成权威、全面的资产数据,少十基于资产数据提供分析服务。   

如图1所不,除支撑技术之外,智慧校园还提供了其他服务支持,其中,智慧校园是教育的实时统11一与分析、集成管理、高度集成资源共享的基础。数据智能服务既可以作为提供给用户的独立服务,也可以作为功能智能服务的基础。而功能智能服务既可以是建立在智慧教育百基础上的服务,也可以是建立在数据智能服基础上的智能服务。软件即服务(智能服务)可用于实现教育的智能决策、可视化管控、安全预见和远程督导。要想实现图1所不的智慧教育服务,参考软件开发的生命周期,需要进行分析、设计、实现、测试和维护等工作。   

四、智慧教育背景下高校云会计的实施思路   

第7篇

为推动我国幼儿教育行业进一步发展、与国际间达成贸易合作,日前,2016第九届中国(北京)国际幼教装备及用品展览会(以下简称北京幼教设备展)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办。

本次展会由中国教育部和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支持,由中国同源有限公司主办,为期3天。参展内容包括幼教信息化、早教加盟、儿童图书、幼教用品、幼儿园配套设施、益智玩具等。展出面积为2万平方米,展会吸引了百余家展商集中展示了幼儿教育领域的新模式、新产品、新科技,以迎合急速增长的中国幼教装备市场。

寓教于乐的幼教产品备受关注

据了解,目前与幼教相关的移动信息市场规模约有25-30亿元,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家园互动的方式也更加多样,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互联网时代碎片化的潮流到来,使即时性和互动性更强的APP客户端应用渐渐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记者在现场看到,参展的众多展商推出了全新的幼教产品,颠覆传统的枯燥学习模式,营造将游戏与学习融为一体的学习环境。

在奇幻斑斑绘本展台,记者看到许多家长被公司新上市的AR奇幻斑斑动物欢乐岛绘本吸引。奇幻斑斑市场部经理表示,动物欢乐岛绘本是一套专为3岁以上儿童打造,具有融合学习、娱乐、艺术创造为一体的AR英语早教绘本。奇幻斑斑结合AR技术,将孩子的绘画作品变活,有声有色还原孩子作品还能及时互动。从试、听、说、触、想全方位完美启发孩子天份和创造力,配合游戏、连线勾画轮廓,动手剪纸,纯正美式英语发音,给孩子打造一个理想的寓教于乐学习环境。

ROOBO展出的布丁儿童成长陪伴智能机器人、DOMGY达萌宠物机器人,为观众带来了一抹新的欢乐色彩。在展会现场,不少童心未泯的成人观众与机器人智能趣味地互动交流。机器人呆萌的外表很容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布丁属于儿童成长陪伴智能机器人,专为儿童打造,集教育、陪伴、娱乐等功能为一体,拥有业内独创的R-KIDS儿童交互对话系统,配合人工智能、海量知识。除了陪伴孩子之外,它还兼顾家庭安全,随时自动抓拍宝宝动态,让不在家的家长能够了解宝宝在镜头前的一切动作。手机绑定布丁机器人后,布丁会向主人了解家中宝宝基本信息,以便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宝宝沟通和进行人性化的设计。在家长外出的时候,启动看家模式后,布丁内置的监控摄像头即刻启动移动侦测模式,并适时地向用户推送报警信息,可以时刻了解孩子的安全状况。

ROOBO将智能硬件、人机交互和人工智能结合在一起,在本次展会上充分展示了其在人工智能机器人系统的行业领先趋势,以儿童智能机器人作为核心的网络入口,把整个家庭网络搭建起来,为家庭生活提供各种便捷、智能的服务和功能,颠覆传统的枯燥学习模式。

家园共育是幼教发展的主流趋势

随着“互联网+”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国的互联网产业已经进入产业互联网时代,众多传统实体产业逐渐被互联网改造和升级。信息和智能终端的普及,幼教也进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众多幼教APP和自媒体应运而生。

记者看到,在智慧树展区咨询、交流的人络绎不绝,现场氛围十分热烈。造型可爱的智慧树聪明逗得到了许多女性朋友的喜爱,智慧树APP、新型考勤机和园所直播摄像头更是得到了广大园所领导、幼教工作者及合作伙伴的高度认可。

智慧树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智慧树不断洞察园长、教师和家长的需求和反馈,通过大数据的方式发掘分析用户的刚性需求和潜在痛点,为不同的孩子定制个性化教育方案,同时深度整合全国的优质教育内容和行业资源,以海量的优质资源及垂直社交吸引更多的幼教专家、幼教工作者及家长加入,构建“家园互动+幼教资源传播分享”平台生态,帮助园长与老师实现智能管理、高效教学,帮助家长跨时空掌握幼儿动态,让孩子更好地成长。

教育模式创新的“互联网+传统教育”模式已成为幼儿教育发展新趋势。北京泛亚力豆文创图书有限公司推出的“中国少儿数字学习馆”就是这样一个新时代教育前沿的多媒体学习平台。

据记者了解,作为一种学习媒介,“中国少儿数学学习馆”是基于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进行开发的,具有形象、直观、生动的特点,能更快速、更准确地传递知识信息,与幼儿的认识水平和思维方式相适应,能吸引孩子学习的兴趣,以寓教于乐的游戏方式进行潜移默化的知识传递。

由于“中国少儿数字学习馆”是安装在智能装置上的APP平台,所以可以把它和幼儿园教学匹配的APP一起安装在家长的智能装置上,让家长也能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同步进行儿童教育,达到亲子交流和增进情感的目的。

第8篇

关键词:智慧校园;创新应用;模式;实践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5)19-0091-04

学校在迈向集团办学过程中,由于时空差异和物理距离等因素,造成多校区管理费时耗力;各校区之间在管理水平、课堂执行力、师资水平和教研能力上存在差异;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不够等问题,这些都制约着学校的发展。为此,从2012年开始,学校开始探索“鱼洞二小智慧校园”管理新模式,解决校区之间在管理、资源配置、教育教学质量、师生发展等方面的差距,促进优质教育均衡发展。下面笔者就学校的具体实施过程进行分享。

智慧校园管理模式构建

目前我校共五个校区,对智慧校园的应用与探索重点聚焦于解决学校在多校区管理上存在的诸多问题。其主要操作流程为:①在核心校区(主校区)的资源统一配置、管理下,各校区相对独立、各有特色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②借助智慧校园云计算服务平台的管理功能,将环境、资源、信息及管理活动全部数字化,并通过物联网传感器实现对物理校园的全面感知,利用云计算对感知的信息进行智能处理与分析,实现校园内任何人、任何物、任何信息载体、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互联互通,完成校园的信息传递和服务,从而实现多校区的智能化管理,突破管理的时空局限,提高管理效率。

1.多校区常规管理模式

要实现多校区智慧管理,需要常规管理方式作为支撑。认真做好、研究好常规管理,搞好这个顶层设计,是实施智慧校园管理的必要条件。目前,我校多校区内部常规管理分为三大管理团队,从上至下,既垂直又交叉,既统一又分散,体现了统筹集中与分散管理相结合的多校区管理方式。但在常规管理模式的实施过程中,还是存在不少问题:由于人力的分散,各个校区的优势和特色打造变难;资源分配、优质资源共享等远不如单校区容易实施;在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要经常奔走于各个校区,浪费了很多的人力、物力资源等。因此,要突破现有的管理瓶颈,我们可以借助多校区智慧校园管理的优势,来实现多校区的高效管理。

2.多校区数字化校园管理

智慧校园是数字校园发展的高端形态,因此对数字校园的分析建构是实施智慧校园建设的基本保障。多校区数字化校园管理是由人、环境、机制三个基本元素组成。人、环境、机制三者是有机的统一体,它们相互影响:环境是基础,是先决条件;机制是管理应用的保障,是必要条件;人是应用者和实施者,是主体;三者缺一不可,必须同时存在并有机协调,才能发挥多校区数字化校园管理的有效性与高效性。

3.智慧校园管理模式构建

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学校逐步形成了智慧校园管理模式,即借助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将学校常规管理方式与数字化、智能化结合,形成了鱼洞二小智慧校园七层管理结构模型(Seven Layer Management Model,简称SLMM),通过七层管理结构的实施,实现多校区的高效便捷管理。其结构图如图1所示。

结构图共七层,自上而下,中间部分有交叉,形成管理逻辑结构图,简称七层管理模型图,每层的具体功能及应用阐述如下:

第一层:校长是首席执行官,具有最高管理权限,是管理体系的决策人。

第二层:信息部是管理CEO,直接为校长提供管理思路及策略,负责信息化管理的统筹规划,并分别与课程部、德育部、服务部、幼教部衔接与沟通,深入了解课程、德育、服务、幼教的应用需求,制定相应的应用及管理策略,是管理机制与保障机制的起草者。

第三层:在多校区常规管理模式中,管理团队是校长的智囊团,是学校课程、德育、服务的顶层设计者,在虚拟的数字化环境下,管理团队给信息部提供应用需求分析,为顶层设计提供建议和策略,同时为下层管理部门提供理论指导,督促与检查部门应用情况,实时回传并统计数据。

第四层:管理部门是具体应用执行机构,对下层的应用模块进行具体操作,总结好的应用措施提供给上层分析。管理部门与管理团队是管理的中间层,也是管理应用的核心层,两者既交叉又并列,可直接作用于应用模块和应用对象,对上提供应用思路及决策,对下进行应用检查、督促管理。

第五层:应用模块部分直接面向应用对象,是多校区智慧校园管理探索的重点,含办公、教学、教务、德育、学习、教研、科研、资源建设、评价、后勤等10个管理模块,涵盖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怎样把这10个管理模块用好,真正发挥它们的实效,才是实施智慧校园的关键。

第六层:应用对象是虚拟数字化管理终端应用的执行者与作用者,师生及家长会在这个虚拟的管理环境中受益,同时也会促进这个虚拟环境中各大管理平台的应用。

第七层:基础环境是智慧校园基本架构,是底层建筑,要实施多校区智慧校园管理,只有上层建筑是无法完成的,必须要有基础设施支撑,即智慧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及管理平台的支撑。

在上述SLMM结构图中,第一、二、三、四、六层应用主体都是“人”,第五层是应用服务的管理平台,第七层是应用及实施的环境,每层既相互关联,又相互影响,管理实施的内在关联是管理机制和保障机制。

智慧校园环境支持

结构图中的第七层是基础环境,是实施多校区智慧校园管理的基本保障,包含基础设施建设和基础服务。

1.后台环境

后台环境包括云计算服务器、分布式文件服务器、非关系数据库服务器等;智慧校园云服务平台包括综合数字校园管理系统、智慧课堂教学系统(优课、易教)、智慧课堂备课系统、作业管理系统、网络辅导与自主学习系统、互动教学数据分析系统、电子书包等。

云计算服务平台的搭建是智慧校园的重要支撑,是智慧校园“智慧”的体现。云计算平台是支撑智慧校园的高集成、高效率、高智能的网络数据平台。[1]环境支持结构由信息服务层、应用服务层、基础服务层、数据层、基础设施五层组成(如下页图2),其中第五层基础设施是实施多校区智慧校园管理的基础保障。

2.硬件环境

硬件环境包括传输系统、感知系统、终端设备。物联网技术为智慧校园提供了一个开放、互动、协作的智能化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使师生全面地感知教学资源,有效地采集信息,获得智慧化的学习、教学、管理和生活服务。物联网的感知系统,是利用传感器、采集器、RFID、二维码、高清视频监控等感知技术和设备,实现校园环境的数字化管理和全天候监控,使校园管理科学化、智能化、人性化和智慧化。[2]

智慧校园具体应用

1.智慧办公

通过智慧办公系统(hppt://),教师只要利用移动终端就可以在校园任何位置实现无线办公。智慧办公系统主要包括个人事务、工作流程、行政办公、人事资源等模块,模块可根据管理需要动态增减,其中个人事务包括邮件、手机短信、公告、通知、新闻、考勤、工作安排等项。智慧办公基本涵盖了常规办公管理,能实施真正意义的数字化办公。

2.可视化应用

借助五个校区的阶梯教室、会议室、礼堂的高清摄像头、无线话筒、音箱、投影机等多媒体设备,依托五校区的网络基础、感知系统、可视化会议管理系统及云计算服务平台,能够实现多校区的可视化会议和互动教学教研。视频会议有效地解决了目前学校多个校区开会、培训、研究等难于集中进行的问题,提高了多校区管理的有效性、统一性。

3.智慧科研

全面实施科研管理数字化,主要应用为科研档案管理,校本教研、校级课题、区级课题、市级课题、国家级课题等全面数字化、系统化,并进行数字化归档等。数字化归档包括音频、视频、图片、文档类及Flas等,并实现分级、分层、分类或按关键词进行查询;同时包含在研课题研究,管理平台提供后台分权限实施动态管理。智慧科研管理,能使研究成果“活”起来,让更多的人能够受益于我们的研究成果,而不是让研究成果“长眠”于档案室。

4.智慧服务

一是通过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移动终端,随时共享教学、生活和服务信息,和接收任务。二是借助移动终端支付、远程无线抄表等方式,方便地完成校园各项费用的支付。三是利用移动终端的短信、彩信等功能享受校园和公众的各项服务。四是实验设备智能检修提醒、自习教室照明设施智能感应操控、门禁安全智能防范等。五是利用数字化的视频监控、无线定位、空气检测、红外感应等技术,实现对校园及周边环境的全天候监控检测,预防犯罪。

这种基于角色的智慧校园个性化服务,除以上应用外,目前学校还有智慧学习、智慧课堂、智慧德育、智慧评价、资源建设等模块正在建设及探索,这些也是智慧校园创新应用的重点,能为学校的多校区管理提供实时的智能化管理。

实践反思

对智慧校园创新应用的探索是针对我校逐年扩大办学规模,形成集团化办学后带来的管理瓶颈所提出的,目的是解决跨校区管理存在的问题,以促进多校区协调发展,使我们的管理更有效、更高效、更便捷。目前智慧校园的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所以在探索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困惑。

1.标准规范问题

智慧校园的建设过程中既要有宏观的建设标准规范,也要有细节的标准规范。[3]一是国家在推进智慧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务必重视相关保障机制,如资金、队伍、制度、组织机构等的建立与有效运行。[4]二是地方教育机构在进行智慧教育规划设计时,务必重视相关标准,如环境、资源、管理、服务、评价等方面标准的制定。只有这样,智慧校园才有实施的肥沃土壤。

2.安全性、可靠性问题

智慧校园建设涉及基础设施、系统运行及信息数据的安全性、可靠性等问题,尤其是信息数据的安全性问题。[5]如将资源存储在云端,这些资源就涉及第三方,且对第三方是完全透明的。同时,在智慧校园中全面感知数据的处理过程有很多环节,服务系统的成熟度以及对无线通信的广泛使用,都增大了信息泄露的可能。

3.系统整合问题

智慧校园是在数字校园的基础上建立的,因此在智慧校园的建设中要考虑与原有基础设施的兼容问题,避免对数字资源的重复开发和浪费。

4.经费保障问题

智慧校园建设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工程,每年用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上的费用相当可观,加之信息化技术发展和变化日新月异,设施设备和技术的更新需要大量资金,所以智慧校园建设必须要有大量的资金支持。

5.教师应用问题

“建”是基础,“用”是关键,一线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意识相差很大,学校需要加大师生对智慧校园的应用力度。

总之,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既对传统教育模式、管理体制及业务流程有巨大的冲击,又面临着来自管理机制、成本控制、信息安全等方面的诸多问题与挑战[6],学校领导要清醒地认识到技术推动学校改革的根本趋势,对智慧校园的建设与发展进行顶层设计,不盲目跟风,要因地制宜,探索适合本校的最佳应用模式。

参考文献:

[1]许晓冯.浅谈云计算及其应用[J].信息化研究,2010(11):5.

[2]冀翠萍.智慧校园信息化运行支撑平台的建设[J].现代教育技术,2012(1).

[3]曹春梅.云计算、物联网及其在智慧校园建设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12).

[4]唐斯斯,杨现民,单志广,代书成.智慧教育与大数据[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

第9篇

关键词 智慧校园;未来教室;网络学习

中图分类号:TP393.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7-0068-03

1 前言

“智慧校园”的概念自诞生之日起,便备受关注,成为近年来教育信息化工作中一个使用率较高的关键词。在教育信息化报刊中,我们常可看到有关“智慧校园”研讨方面的文章。部分经济发达地区更将建设“智慧校园”工作列入到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中。然而,在中小学校建设“智慧校园”可行吗?“智慧校园”切合现行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吗?人们对此却没有提出过任何质疑。笔者认为必须理性看待中小学校建设“智慧校园”问题。

2 “智慧校园”符合中小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吗

我们先来看看“智慧校园”的原始定义。2010年浙江大学提出了智慧校园的理念是:无处不在的网络学习、融合创新的网络科研、透明高效的校务治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方便周到的校园生活[1]。根据以上“智慧校园”的理念,“智慧校园”有五个特点,分别是:无处不在的网络学习、融合创新的网络科研、透明高效的校务治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方便周到的校园生活。根据上述,笔者认为,“智慧校园”不完全切合目前中小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以下笔者从“智慧校园”定义的五个方面对照现行中小学校的现实情况来具体分析。

“无处不在的网络学习”对于现行中小学生来说现实意义有多大 “网络学习”是中小学校主流的学习方式吗?这是我们要提出来进行探讨的第一个问题。笔者认为,就目前中小学校的现实情况来看,“网络学生”不是中小学校学生学习的主流形式。

1)学生要进行“网络学习”,具有学习终端是先决条件。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小学校难以为学生解决用于“网络学习”的学习终端问题,“电子书包”曾作为学生“网络学习”的终端设备在全国部分地区进行试点,但存争议[2]。

2)由于中小学生缺乏对网络知识进行判别的能力,在浩繁的网络环境中容易误入歧途,因此,现在大部分学校都限制中小学生在校读书时上网浏览网页。

3)书写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每个学段对学生书写都有明确的要求,如第二学段(3~4年级)在“识字与写字”中明确指出:“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因此,中小学生的学习主要还是以传统课堂的学习媒体为主,而“网络学习”只是一种辅助的学习手段。既然“网络学习”不是主流的学习形式,那么,我们在现行中小学校创造“无处不在的网络学习”环境便缺乏其应有的现实意义。

现行的中小学校需要“融合创新的网络科研”吗 对于中小学生来说,“融合创新的网络科研”显然不是学生在学校读书重要的任务,所以,校园“融合创新的网络科研”对于现行的中小学生来说没有任何实际的意义。那么对于现行的中小学教师来说,“融合创新的网络科研”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又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据了解,我国现行中小学校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的教师通常每周要上12节课或以上,平均每天有两节课或以上,上完课后还要备课、做课件、批改作业,有的教师还要兼任班主任,因此,对于中小学校教师来说,每天工作时间主要用于做好这些常规的教学工作上,科研不是中小学校工作的重点。所以,对于现行的中小学校来说,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融合创新的网络科研”总体的需求不大。

现行中小学校对“透明高效的校务治理”有怎样的需求 从校务管理上讲,现行中小学校的“校园一卡通”,集出入证(身份认证)、门禁、学生证、工作证(教师)、停车卡、借书证、校园消费等功能于一卡,大大提高了卡的使用效率,得到广大师生的普遍认可。“透明高效的校务治理”包含其他高深的应用,但从中小学校以学生为主体的层面上讲,中小学校对此的需求不是十分迫切。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不是“智慧校园”的专有特质 “校园文化”是学校办学特色的体现,现行大部分学校从校园的布局、文化氛围的创设到色调的选择等,都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进行设计,为师生员工创设一个特色氛围,达到激发师生开拓进取的精神,培养师生积极向上的情操,促进师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因此,“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是办学过程中形成的,是学校建设的重要内容及所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并非构成“智慧校园”的要件。

“方便周到的校园生活”对中小学校师生有必要吗 显然,“学习生活”是学生“校园生活”主要的内涵。在学校中,学校往往要求学生集中精力于学习生活,与之无关的少做或不做,不要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部分中小学校(特别是小学)不提供住宿或学生午餐,学生放学后便回家,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校园生活”的需求其实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现行中小学校的教师来说,学校要求教师集中精力做好本职工作,因此,从现行学校的现状上讲,“方便周到的校园生活”失去其应有的必要意义。

综上所述,原始定义下的“智慧校园”与现行中小学教学实际有较大的偏差,因此,可以说目前在中小学校广泛建设“智慧校园”不切合现行中小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

3 中小学生生活在假想的“智慧校园”中,状况将会如何

以上从现行中小学校教师与学生的现状说明了所谓“智慧校园”不切合现行中小学校实际的问题。以下设想一下,中小学师生如果生活在“智慧校园”中将会是怎么样?

中小学校能按照“未来教室”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吗 “未来教室”是现行“智慧校园”建设方案中用户首先要考虑做的项目。我们先来看看“未来教室”的定义。“‘未来教室’将彻底颠覆学生、家长对传统教室的想象。在这个教室里,最大的变化是没有黑板,也没有粉笔,更没有教科书,只有一个像超大屏幕的电子白板,老师的手轻轻一指,所有的教程就以图文并茂、声像结合的形式出现在学生的眼前。而学生也不再需要背着几公斤重的书包,只要随手拎一个‘电子书包’即可轻松上课,电子书包里装满了生动有趣的互动教材,能在上面直接做好作业并提交,也能在上面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它就是一个专用的学习PAD。”[3]

以上关于“未来教室”的描述语言人们看后非常受吸引,在这种环境中,学生的学习生活似乎非常轻松愉快,但仔细思考会发现,这种完全以信息化设备为工具的学习环境无论是对于教师还是学生的学习,都将面临极大新的挑战,问题不是专家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回头再看看“未来教室”中关于学生学习的描述:“学生也不再需要背着几公斤重的书包,只要随手拎一个‘电子书包’即可轻松上课,电子书包里装满了生动有趣的互动教材,能在上面直接做好作业并提交”,可见,学生在“未来教室”的学习时,“电子书包”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核心的媒体。笔者认为,“电子书包”可以保存大量的学习资源,但“电子书包”书写功能是无法取代现行用笔在笔记本上书写的功能的。

理论上讲,学生可以利用“专用的学习PAD”进行书写,但“电子书包”的书写功能无法达到现实用笔在练习本上书写的效果。第一,“专用的学习PAD”书写显示的效果是电子模拟形成的效果,并不是人真实书写的效果。第二,用“专用的学习PAD”书写,无法达到用练习本书写的大小规格,其实“专用的学习PAD”设计师们只要用PAD书写完整一张象学生练习用单行本大小的文字的就可以清楚看到这些PAD与现实单行本书写效果的区别。第三,学生用“专用的学习PAD”书写,书写速度无法达到用笔在练习本上书写的速度。第四,学生用练习本书写,不存在会因机器故障而无法保存书写文字的问题,但用“专用的学习PAD”,纵然可以达到非常高的稳定性,但死机或出故障是绝对不可避免的,一旦出现这样的异常,学生辛辛苦苦书写的结果将无法保存,严重影响学习的学习效果。

基于以上的原因,笔者认为,从学生书写上讲,“专用的学习PAD”是无法取代学生用作业本做作业的功能的。

由此可见,这种理想化的“未来教室”描绘的校园未来美好蓝图,与现实需求有很大偏差。在中小学校教学工作中,笔与练习本(作业本)是无法用信息化设备取代的,信息化的学习环境只是辅助的教学手段而已。因此,中小学校难以按照“未来教室”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工作。

“智慧校园”中,教师将要承受应用信息技术极大的工作压力 在现行中小学校中,课件是中小学教师上课当然的工具,但在“未来教室”这种教学环境下,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的批改、辅导等常规教学工作都必须完全网上完成,就是说,教师从进入办公室到下班时间,时刻必须对着电脑开展工作,这显然也是脱离实际的。因此,中小学校师生生活在假想的“智慧校园”中,不可能是人们想象的那么轻松和自在,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学生,将必须付出更大的劳动的代价。

4 现行中小学校“智慧校园”建设现状分析

中小学校建设“智慧校园”试点工作启动已多年,那么,目前国内中小学校建设“智慧校园”的工作状况如何呢?最近笔者曾与部分“智慧校园”试点学校主管“智慧校园”建设工作的人员进行过一些交流,大家都觉得建设“智慧校园”的工作比较迷茫,不知道建设“智慧校园”要做什么具体的项目。究其原因,这是由于教育信息化专家只从理论上对“智慧校园”建设工作进行了充分的探讨,但却没有形成具体“智慧校园”建设标准或建设指导意见导致的。

“智慧校园”中的“智慧”是一个信息化含义高深且包罗万象的概念,要让校园具备“智慧”的功能,不是一个项目可以实现的工程,因此,建设“智慧校园”是一个综合而宏大的工程,这样的工作靠中小学校自己的力量去制订试点建设方案,谈何容易?笔者认为,作为一种新型的描绘着美好前景的“智慧校园”要启动试点工作,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必须在有明确具体的建设标准或建设指导意见的前提下进行,但现实却与此相反,专家提出这个概念之后,将建设的超级难题抛给试点学校去完成,凭中小学校的力量能完成这样的综合工程的设计工作吗?据了解,部分经济发达地区为了抢占建设“智慧校园”制高点,在三年前先行在教育经费中为一些“智慧校园”试点学校安排了“智慧校园”建设经费,然而经费下达后,学校却面临“智慧校园”建设项目究竟要建设什么具体内容的困境。现在中小学校“智慧校园”试点工作便凸现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特点。

根据学界的观点,“智慧校园”是“数字校园”发展的必然趋势[4],现在的问题是,我们还没有经历“数字校园”的阶段,就要一步登天进入“智慧校园”建设时代,是否有操之过急的感觉?笔者认为,对于现行的中小学校来说,回归建设“数字化校园”是较切合目前中小学校实际的做法。

5 结语

由于大学生已具备相当的基础知识的基础,因此,笔者认为在大学中建设“智慧校园”较符合大学的实际,但将适合大学教学实际的“智慧校园”移植到中小学校中,这种做法是有疑问的。“智慧校园”的概念出现后,教育信息化行业刮起了一鼓探索“智慧校园”建设标准的热潮。一些公司乘机介入,制订了一个又一个“智慧校园”解决方案与建设方案,为构建虚拟“智慧校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纵观这些建设方案,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单方面站在信息化应用的角度上大胆想象和创新,但却忽略了建设方案是否符合目前我们中小学校教学的实际。由于校园是学校实施教学工作的重要场所,老师和学生是校园服务的主要对象,所以,任何一个“智慧校园”建设标准和解决方案,都必须先进行是否符合现行学校的使用实际情况论证,在确认其符合学校实际后才启动建设工作。总之,我们必须理性看待中小学校建设“智慧校园”问题,避免盲目投资建设脱离现实的“智慧校园”造成浪费国家教育经费的不良后果出现。

参考文献

[1]陈翠珠,黄宇星.基于网络的智慧校园及其系统构建探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2(1):120-124.

[2]刘启达.深圳推广电子书包引发争议[N].深圳特区报,

2013-07-07(3).

[3]杨玛丽,高洁,余佳敏.两岸合作开花结果 智慧校园落户宁波[EB/OL].http://.cn/system/2012/09/08/

第10篇

关键词 云计算;物联网;智慧校园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12-0050-03

智慧校园是数字校园发展的必然产物和阶段形态,而云计算(Cloud Computing)和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IOT)这两个当前学术界、技术界的热点技术是相互联系、互为支撑的,二者对构建智慧校园发挥着重要作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跨越发展。

1 云计算

狭义的云计算是指IT基础设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资源;广义的云计算是指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服务[1]。它是对并行计算、网格计算、分布式计算、效用计算、网络存储、虚拟化及负载均衡等技术的继承和发展。云计算的主要特征是虚拟化及对IaaS/PaaS/SaaS服务模式的创新。除此之外,云计算还有超大规模、高可靠性、通用性、可扩展性、按需服务等特征。其中提供资源的网络被称为“云”。随着云计算模式的逐渐发展和普及,学校、教育机构和个人的信息处理会逐渐迁移到云上,这将对校园网络应用带来积极的影响[2]。

2 物联网

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在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上的《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并重新定义了“物联网”的概念,人们对物联网的认识也随着技术的发展不断完善。简而言之,“物联网”即物物相连的互联网。目前国内较为多见的定义为:物联网是指利用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装置、红外传感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等种种装置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一个巨大网络,其目的就是使所有物品都与网络连接在一起,使得识别和管理更加方便[3]。物联网通过传感技术、RFID、二维码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等信息感知技术将人与人之间的互联扩大到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的连通,成为今后“人、物、事”管理和流通的重要载体。

一般而言,物联网的体系架构包含3个层次:全面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其中,感知层利用各种可用的感知手段实现物体动态的即时采集;网络层通过各种信息网络与互联网的融合将感知的信息实时、准确可靠地传递出去;应用层利用云计算等智能计算技术对海量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对物体实施智能化控制,做出正确的决策,实现设备与人之间的交互[4]。物联网技术的核心特征是泛在的感知、互联互通与共享以及智能的服务[5]。

物联网以互联网为基础,其终端可以是任何物品。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校园的信息化建设,可以有效提高其可视化程度、管理效能及安全防卫水平等[6] ,推进智慧校园的进程。

3 云计算、物联网在智慧校园建设中的应用

3.1 智慧校园

2008年,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首次提出“智慧地球”这一理念。2009年,奥巴马对该理念进行了积极的导向,使“智慧地球”这一概念得到高度关注。许多学者积极地将智慧地球引申到智慧校园,不仅在理论研究方面多角度解读智慧校园的内涵,而且在实践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1)理论层面。综合学者对智慧校园的解读,可以认为智慧校园应具有以下特征:环境全面感知、网络无缝互通、海量数据支撑、开放学习环境、师生个[7]。

2)实践层面以浙江大学和南京邮电大学为高校代表。浙江大学信息化“十二五”规划,提出建设一个“令人激动”的智慧校园,这种智慧校园支持无处不在的网络学习、融合创新的网络科研、透明高效的校务治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方便周到的校园生活[8]。南京邮电大学完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智慧校园规划,认为智慧校园的核心特征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全面的智能感知环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提供基于角色的个性化定制服务;二是将基于计算机网络的信息服务融入学校的各个应用与服务领域,实现互联和协作;三是通过智能感知环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学校与外部世界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和相互感知的接口[5]。

智慧校园作为数字校园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高端形态,云计算、物联网技术将智慧校园的建设落到实处,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3.2 云计算、物联网在智慧校园建设中的应用

“智慧校园”的建设要以服务学校、服务教学、服务社会为方向,以深化应用、优化服务为核心,以业务协同、资源整合、信息共享为主线,以打造统一、高效、智能的管理服务平台和信息服务平台为重点,在前期数字校园的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上,以物联网和云计算平台为依托,全而提升校园信息化应用与服务水平[4]。

云计算服务平台的搭建是智慧校园的重要支撑,是智慧校园“智慧”的体现。云计算平台是支撑智慧校园的高集成、高效率、高智能的网络数据平台,是结合虚拟化技术,以借助网络为载体提供基础架构、平台、软件等服务为形式,整合大规模可扩展的计算、存储、数据、应用等分布式计算资源进行协同工作的超级计算模式[9]。在智慧校园的云计算模式中,用户的数据存储和应用软件的运行都是在互联网的大规模服务器集群即“云”上,并由云计算的服务提供商负责管理和维护这些数据的安全和程序的正常运行,用户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访问、存储和读取数据、使用软件等。云计算作为具有革命意义的第五代计算范式,它以分布式计算与服务架构为基础,将大量用网络连接的计算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构成一个计算资源池向用户提供按需服务。因此,利用云计算技术并综合统一标准规范搭建云计算服务平台实现数据的集成与共享,是消除“信息孤岛”并避免形成新的新的“信息孤岛”的有效形式。

物联网技术为智慧校园提供了一个开放、互动、协作的智能化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使师生全面地感知教学资源,有效地采集信息,获得智慧化的学习、教学、管理和生活服务,将学校打造成感知的、服务性的、环保节能的、安全稳定的智慧型校园[10]。将物联网应用到智慧校园的建设中,实现校园中物理对象的互联互通,使真实空间与虚拟空间有机融合,这样不仅能增强学习环境的真实性,而且拓展学习空间。这种多领域跨区域的资源整合能提供一种泛在的智慧学习服务,大大缩短空间距离,充分利用以及共享资源。并且通过传感器获得对校园环境的全面感知,实时对物体进行控制并反馈相关的信息,增加互联的深度和广度,使校园管理科学化、智能化、人性化和智慧化。当然,学校、教育机构和个人的信息处理都将迁移到云上,而云计算服务平台则通过对海量的感知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使智慧成为可能。

总之,智慧校园通过物联网来实现智慧化的校园服务和管理,它通过物联网实现校园内任何人、任何物、任何信息载体、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互联互通,海量信息在物联网平台聚合而产生新的信息,从而给广大师生提供智慧化的业务和服务模式[11]。

4 对智慧校园的思考

智慧校园的建设应该是分阶段、分步骤有前瞻性地进行,既要避免盲目推进,又要规避认为技术等不成熟而停滞不前的倾向。智慧校园是数字校园发展的必然形态,要理性对待云计算、物联网在智慧校园建设中的应用。目前智慧校园的建设尚处于探索阶段,因此也面临很多问题。

1)标准规范问题,既有宏观的智慧校园建设标准规范,也有细节的标准规范,如标准不同的传感器及电子标签作为感知手段所感知的信息数据格式是不同的,这就导致兼容性的问题,给管理和控制带来难题。因此要制定统一规范的数据格式标准,实现跨平台统一管理。

2)安全性、可靠性问题,智慧校园建设涉及基础设施、系统运行及信息数据的安全性、可靠性,尤其是信息数据的安全性问题。将资源存储在云端,这些资源就涉及第三方并对第三方是完全透明的,而且在智慧校园中通过全面感知的数据的处理过程有很多环节,服务系统的成熟度以及对无线通信的广泛使用,都增大了信息泄漏的可能。因此,在智慧校园的建设中要建立完善的安全保密系统。

3)系统整合问题。智慧校园是在数字校园的基础上建立的,因此在智慧校园的建设中要考虑与原有基础设施兼容的问题,避免对数字资源的重复开发和浪费。

智慧校园作为一种“新生事物”,目前还处于摸索阶段,但它代表着未来校园的建设理念,其前景是广阔的。

参考文献

[1]赵佩华.基于云计算的“智慧校园”探析[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8-10.

[2]王鹏.云计算的关键技术与应用实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3]宁焕生,徐群玉.全球物联网发展及中国物联网建设若干思考[J].电子学报,2010(11):2590-2599.

[4]陈明选,徐旸.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校园建设与发展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61-62.

[5]宗平,朱洪波,黄刚,等.智慧校园设计方法的研究[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0(4):15-19.

[6]杜晓静,姚高峰,何秋燕.物联网在智慧校园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1(10):9-10.

[7]黄荣怀,张进宝,胡永斌,等.智慧校园:数字校园发展的必然趋势[J].开放教育研究,2012(4):12-17.

[8]吴颖俊.浙江大学:基于“云”的智慧校园[J].中国教育网络,2010(11).

[9]许晓冯.浅谈云计算及其应用[J].信息化研究,2010(11):5.

第11篇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开放教育;智慧课堂;个性化学习;教学有效性

1概述

随着移动互联网、互联网、物联网以及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现如今,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通讯设备侵入高校课堂已成为日常现象,低头族的普遍化给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带来了巨大的困难[1],但是强硬的制止学生使用手机从现实角度上来看也不具有可行性;另一方面,由于开放教育的特殊性,开放教育学员难以进行长时间的整体化学习。因此,如何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的开放性、资源共享性、交互性以移动性等特点实现碎片化、移动化学习,将智能手机、Ipad等移动设备融入到教学活动中,使其成为教学工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时间分配最优化,帮助开放教学学员打破时空的界限,实现随时随地的学习成为了开放教育构建智慧课堂所必须尽快解决的问题。基于此,综合现今国内各在线教育平台、教学管理微信公众号的实践经验,笔者对基于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开放教育智慧课堂构建进行了充分的研究,以期为提高开放教育教学有效性提供新的思路。

2相关理论研究

1)开放教育

开放教育是一种新兴的人才培养模式,其基于远程教育方式实现“人人、处处、时时可学可考”终身教育价值理念[2]。区别于传统的普通和成人高等教育,开放教育对于学生的学历、年龄、职业、学习能力等方面没有特别的限制,只要你想学、愿意学、用心学,在通过入学水平测试后就可以注册获取学籍,通过互联网登录电大远程在线教学平台进行相应专业课的学习,在线与师生之间进行交流互动,解决学习过程中碰到的各种难题。同时,开放教育学员还需定期的到学校参加课堂教学活动或参加小组教学。在修满既定的学分之后,开放教育学员就可以获得国家认证的本专科学历证书,其中,对于达到学位条件的学生还将为其授予学士学位证书。

2)智慧课堂

智慧课堂是指在如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支持下,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过程将信息技术融合在课堂教学中,以构建智能化、个性化、多媒体化的教学课堂,从而有效培养、开发学生智慧能力学习的新型课堂[3]。智慧课堂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教学资源的丰富性和共享性,基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开放性,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在网络上获取丰富的教学资源;二是协作交流互动,智慧课堂中的教学活动强调学生之间的协作,而良好的协作要以良好的交流沟通为基础,有助于加强学生的交流协作能力;三是个性化内容推送,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推送教学内容,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3基于移动互联网构建开放教育智慧课堂必要性研究

3.1顺应时展趋势,提高教学趣味性

随着时代的变迁、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移动互联网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改变着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其中,以智能手机以及平板电脑为代表的移动通讯设备也不断入侵着我们的生活、学习以及工作[4]。根据网络相关数据统计表明,截至2016年,全球移动互联网用户将达到20亿,其中,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占有率达34.5%,中国智能手机使用率高达74%。现今,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一个场面:教师在讲台上面声情并茂的讲课,学生在课桌下小心翼翼的玩手机,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犹如教师个人的“独角戏”一般。而为了制约这种现象,教师采取了各种措施但往往效果并不大,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教师没有把握好时代变化以及教学改革发展的趋势,与其一味的压制、制止学生玩手机,还不如正确的引导学生利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开展移动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的交互性、开放性、便捷性、资源丰富性、移动性来构建智慧课堂,提高教学趣味性。

3.2基于移动互联网构建智慧课堂是开放教育人才培养的现实需要

1)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相较于传统的普通和成人高等教育,开放教育参与群体不管是在年龄、学历、学习能力还是职业等方面都更为综合化、复杂化,因此他们对于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学习层次等需求也不统一。以专业课教学为例,部分学生专业课与其职业是直接对口的,因此本身对于专业课基础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而其他学生由于从事的不是与专业课相关的职业,学习水平较低,若采用集体教学模式,显然不能兼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而基于移动互联网构建智慧课堂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一方面的问题,最大程度上的因材施教。教师通过将教学内容分解为碎片化的知识点,收集相关教学资源,制成微视频、PPT等教学课件上传至移动教学平台上以供学生学习。而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学习水平选择相对应的教学课件进行学习,有助于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快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2)完善教师团队建设的需求

传统的开放教育是以远程网络教学和课堂面授相结合为主的教学方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不仅仅是教学组织者、引导者,还需要设计网络教学课程,身兼数职。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教师虽然想要兼顾教学的方方面面,但往往连最基础的工作都没有做好,心有余而力不足。而基于移动互联网构建智慧课堂有助于重构教师角色定位,以利用微信公众号开展微课教学为例,教师之间分工明确,由微信公众号责任教师将教学内容制成微课程上传至微信公众号以供学生进行移动在线学习,由辅导教师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指导,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惑,角色定位清晰,减轻教师所承担的职责,减少重复性工作,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有助于集中各种教师资源使学生能获取最为优质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有效性。

4基于移动互联网构建开放教育智慧课堂设计

基于移动互联网构建智慧课堂大多以翻转课堂、微课、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以及基于微信公众号的微课教学模式来创新开放教育教学模式,笔者在结合相关学者对开放教育智慧课堂相关研究以及自身教学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开放教育教学特点,构建了一种基于微课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开放教育智慧课堂的构建由课前—课堂—课后三个部分组成。在课前预习阶段,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设计者,教师首先要熟练掌握教学内容,并针对教学目标将教学内容分解为碎片化、零散化的知识点,同时收集相关教学资源,如图片、多媒体音频、动画等媒介资源制成包括微视频、微教案、微习题等在内的微课程,并上传到微信公众平台上以供学生的移动学习。对于开放教育学员来说,他们中大部分都是有职业的人,无法像全日制大学生那样全天、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时间成为了他们学习的最大问题。而教学微视频大多控制在5-10分钟,其短小精悍、目标明确的特点十分适合开放教育学员的需求,他们可以在上班途中的地铁上、公交车上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登录到微信公众平台,选取符合自身学习需求的微视频进行学习,抑或是在休息期间,完成相应的微习题以清晰了解自身对所学知识点的掌握状况,从而实现时间分配的最优化,最大化满足不同开放教育学院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在课堂教学部分,由于开放教育的特殊性,学生大多很久才能与教师进行一次课堂面授教学;另外,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开放教育智慧课堂知识的学习和传授过程发生在课外,课堂教学主要目的是深化学生对于教学知识点的理解,实现知识的内化过程。因此,课堂教学是教学与学生之间面对面交流互动的一次好机会,课堂伊始,教师首先要对学生在线移动学习过程中所积压的问题进行充分的讲解以消除学生的疑虑。同时为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师开展小组协作活动。对于相同的问题,不同学生的见解也不尽相同,小组协作有助于学生之间进行思想的沟通,心灵的碰撞,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深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课堂教学结束并不代表教学活动的完结,课堂教学之后,教学还应为学生分配下一次的学习任务,使学生根据自主学习任务单有序的完成教学任务。同时,根据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反馈的问题教师还应对相应的微课程进行优化补充,方便学生的课后在线移动学习。基于移动互联网构建开放教育智慧课堂创新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去学习,能够更为清晰的了解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实现了开放教育学院个性化。移动化的学习需求。

5结束语

在人类教育发展历史中,社会形态的更替和媒介技术的发展一直是推动教育产生变革的根本性力量[5]。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大背景下,移动互联网正不断地创新着开放教育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活动以及教学环境,使教学课堂由传统的知识课堂走向智慧课堂,极大程度地调动了开放教育学院的学习自主性,满足了开放教育学员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不能止步于当前的成功,还需不断向前探索,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探究如何构建教学资源云平台、建设基于学习动态数据分析信息化平台,以进一步完善开放教育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蒋翀,费洪晓,凌睿轩.基于移动互联的大学智慧课堂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1):74-76.

[2]张卫平,周丹,薛瑞璇,等.“互联网+教育”的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质量保障研究[J].云南开放大学学报,2016(1):1-4+10..

[3]刘士芳,谢俐.基于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高职院校智慧课堂构建研究[J].中国市场,2016(51):227-228.

[4]杨海平,陈剑.基于移动互联网平台下高职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6(9):38-40

第12篇

【关键词】职业院校 智慧校园

智慧校园是以校园网为基础,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校园的各项资源数字化,构建一个集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为一体的新型数字化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智慧校园一般由安全管理系统、校园OA系统、网络安全体系和一卡通系统组成,这些系统需满足不同用户的各种个性化服务需求,这就要求职业院校智慧校园必须要从硬件和软件上加以建设,从而打破信息壁垒,真正实现数据资源共享,提高职业院校工作效率和办学水平。

一、什么是智慧校园

所谓“智慧校园”是指以网络为基础,通过利用云计算、虚拟化和物联网等新技术实现从环境、资源到活动的全部数字化、智能化的整个教育过程。在传统校园的基A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将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与校园资源和应用系统进行整合,从而实现资源的共享,扩展传统校园的功能,提高应用交互的明确性、灵活性和响应速度,从而提高学校的办事效率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达到智慧化服务和管理的校园模式。

二、职业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意义

职业院校智慧校园的建设是当今信息技术创新应用趋势,是实现无纸化办公的必要前提。网络技术的发展,打破信息壁垒提高现代教育技术水平,实现学校各项工作、教师和学生工作完全信息化,不仅提高了工作和学习效率,同时促进了职业院校办学水平的提高,加快了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

(1)智慧校园的建设有利于实现数据共享,避免信息孤岛。智慧校园的建设目标之一就是利用互联网络平台建立一整套校园信息管理系统,全面实现网上办公、网上管理、网上教学、网上服务、数据资源共享等功能,确保学校各部门信息共享,保证学校各项数据的准确性和统一性,同时也为学校领导的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2)智慧校园的建立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信息化应用水平。构建智慧校园应用系统打破了传统的工作方式,部门与部门之间实现内部数据、资料、文件共享,使学校办公更加高效、透明,不仅提高了教师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同时节约了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

(3)智慧校园的建立有利于推进教育改革,提升教学质量。智慧校园的建立不仅推动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工具的变革,运用多媒体教学、虚拟实训室、网络远程教学,将图片、视频、声音等有机结合起来,加之模拟真实的操作平台实训界面,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4)智慧校园的建立有利于提升学校形象,增强综合竞争力和影响力。智慧校园的建设是职业院校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和经常性的工作,是学校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水平是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学校形象和地位的重要标志。

三、职业院校智慧校园平台搭建

智慧校园的三个核心的特征:一是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全面的智能感知环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从而提供基于角色的个性化定制服务;二是将基于计算机网络的信息服务融入学校的各个应用于服务领域,全面实现互联和协作;三是通过智能感知环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学校与外界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和相互感知的接口。

(一)网络平台建设

网络平台建设是实现智慧校园各项功能的基础。整个硬件网络系统,为智慧校园提供稳定的硬件支撑。全面实现校园有线、无线网络全覆盖,让广大师生真正体会到优质资源“班班享”,信息化教学“人人用”。那么信息标准建设是网络平台建设的重要内容,合理规范的信息标准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优化管理和资源共享,从而为提供日常运行维护,是保障智慧校园系统规范、可靠运行的基础。

(二)学校门户平台建设

学校门户平台是领导、教师、学生、家长了解学校及完成各项工作的窗口,是处于智慧校园体系结构的最上层,该平台集成各应用系统的应用服务功能,如校务管理、教务管理、校园OA办公、教师管理、学生管理等提供切入口,形成一个完善的网络服务平台,满足不同身份的个性化服务需求。该平台的建设不仅让社会各界全面认识学校的各项工作,充分展现了学校办学实力和水平,同时也为学校师生提供一个统一的信息服务平台,从而提高教师和学生的教学与学习效率。

(三)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建设

身份识别是实现智慧校园建设的重要前提。不同身份的人员需要完成不同的操作,那么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建设就为各主要应用系统提供集中的身份认证与授权服务,通过使用集中认证技术规范,提供统一的应用系统用户管理接口,最终实现所有用户的统一认证与管理。用户可以通过学校门户平台不同服务入口点击登录后,从而实现所要完成的操作。如学生可以通过门户平台的学生管理系统登录后台,实现成绩的查询、缴费情况、班级管理情况等等。只有身份的唯一性、真实性才能保证智慧校园各应用系统的安全性。

(四)共享数据平台建设

共享数据平台的硬件基础是数据中心,它是智慧校园各平台、各应用系统运行的支撑。在校园内搭建一个面向应用、操作方便、安全可靠、技术先进、规范统一、灵活可扩展的统一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通过数据交换工具进行数据的过滤、清洗和双向传递,实现各应用系统与数据中心平台之间的数据交换与共享,为学校各个部门提供统一、规范、准确、实时的权威数据。如教师通过身份识别进入教务管理系统,可以获得教师任课情况、授课班级人员、班级成绩、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等数据资源,使得教师的教学工作更加方便灵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