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合伙企业的账务处理

合伙企业的账务处理

时间:2023-09-05 16:58:0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合伙企业的账务处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合伙企业的账务处理

第1篇

关键词:产业基金;运作模式;融资模式

针对我国目前筹集资金难的现状和政府对社会资金投资融资限定的放开政策,产业基金作为地方政府的一种新型融资方式正在快速涌入。

一、产业基金的定义

产业基金是指向被投资企业在初次公开发行前各阶段的权益性投资,并介入其经营管理,以期望所投资的企业发展成熟后通过相应的退出机制来实现投资方的价值最大化。

二、产业基金的基本模式

在特定范围的项目、企业中通过成立有限合伙型基金、公司型基金、契约型基金来实行债权、股权、债股混合投资。有限合伙型基金采取承诺缴付制,合伙人承诺出资总额后按投资需要分期缴纳出资,普通合伙人承担无限连带责任,有限合伙人以出资为限承担责任。公司型基金采用注册资本制,出资方以出资金额为限承担有限责任。契约型基金受托人为信托公司、基金子公司等特定的金融公司,出资人以基金份额为限承担有限责任。

产业基金的资金来源渠道是多样的。有自营资金、银行理财资金、券商资金和保险资金等。

当前,产业基金结束后的退出形式有收益补足、股权回购、受让份额、清偿贷款等。

三、产业基金的优势

(一)在市场大环境下,作槭谐〔斡胝叩恼府将逐步退出,产业基金凭借其本身强劲的资金实力、专业化的研究能力,考察研究产业成长现状,通过完全市场化的经营模式涌入国家提倡的新兴产业,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布局、鞭笞了产业进级,同时填补了政府的功能缺陷。

(二)产业基金方式多种多样,具体可以分为纯粹股权类型、纯粹债权类型以及股权债权混合类型。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

(三)产业基金大多以股权形式入主公司,改善了公司的资本结构。基金自身的运营特点促使其介入公司运营的热情高涨。并且产业基金与被投资公司没有关联方交易和业务上的冲突,公司的经营仍旧能保持独立性。

(四)产业基金投向机动,可以投向债权融资、股权融资、公私合营项目融资等。

(五)无论重组企业、盘活资产、还是改制国企,都需要大量资金作为强有力的支撑。产业基金在进行投资项目挑选时会十分谨慎、独立和专业,项目确定后往往以股权融资的形式对企业进行投资。产业基金的投入对资本结构的保持、资产的盘活、风险的降低都起到积极的作用。

四、产业基金案例分析

产业基金有纯粹股权类型、纯粹债权类型以及股权债权混合类型。截止2016年底,我公司针对上述三种形式分别做了三单产业基金,基金的设立和发起主要由合作银行牵头完成。

(一)纯粹股权类型产业基金,华夏东吴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华夏银行产业基金)。该产业基金由我集团子公司文化旅游有限责任公司具体实施。运作模式:由我集团公司出资5亿元,银河金汇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出资20亿元(有限合伙人),苏州东吴城市建设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出资0.01亿元(普通合伙人)合计25.01亿元成立华夏东吴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然后以有限合伙企业向文化旅游有限责任公司增资,其中2.5亿元入实收资本,其他22.51亿元入资本公积。后期我集团公司逐步回购另两方的股权,直至结束。合作期间2016.4.15-2021.4.15,资金用于深化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综合配套改革。

(二)纯粹债权类型产业基金,兴镇城镇化一号基金(有限合伙)(徽商银行产业基金)。运作模式:安徽国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平安大华汇通财富管理有限公司(代表“平安汇通徽银镇江一号专项资产管理计划”)、我集团公司共同出资设立兴镇城镇化一号基金(有限合伙),我集团再向该有限合伙企业借款。基金规模25亿,合作期间2015.11.12-2020.11.12,按季付息,分期还本,资金用于置换地方政府存量债务。

(三)股权债权混合类型产业基金,中国民生信托有限公司(南京银行产业基金)。该产业基金由我集团子公司公共住房投资建设有限公司具体实施。运作模式:中国民生信托有限公司先以现金方式向公共住房投资建设有限公司增资3亿元,其中,1亿元计入注册资本,剩余增资款项全部计入资本公积。后公共住房投资建设有限公司再向股东中国民生信托有限公司借款7亿元,合作期间2015.12.14-2020.12.14,按季付息,分期还本,资金用于 “太古山片区一期改造项目”及“御带河花园2号地块保障性住房”项目。

五、产业基金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经营决策问题。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好和坏都是相对的。像前面说的入股权的产业基金不增加负债规模,能优化公司的股权结构,与此同时这也正是它的缺点所在。引入了新的股东对公司特别是像我们这样的国有企业来说,对经营决策还是有影响的。比如公共住房这单产业基金,一项业务要签股东会决议的话,以前我集团公司一家单位盖章就行了,现在还要寄到北京中国民生信托有限公司签字盖章,影响了办事效率。

(二)发票问题。各有限合伙企业就是为了各自产业基金的运作而成立的,除此之外没有别的任何业务,每季度的回购价款涉及到的发票目前开具比较困难。

(三)账务处理问题。股权产业基金开始入账是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以后每期回购的时候还要调整所有者权益,这样所有者权益每期都会变动,实收资本也会跟着变动,不仅账务处理起来比较麻烦而且也会影响到营业执照上注册资本金额。

(四)税务问题。纯债型产业基金,例如兴镇城镇化一号基金(有限合伙)(徽商银行产业基金)。我集团公司跟金融机构共同成立的有限合伙企业,这个有限合伙企业的收入主要就是放贷的利息收入,成本几乎可以忽略,这样净利润就比较大。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合伙企业合伙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合伙企业实行“先分配利润后纳税”的原则,对合伙企业本生不征税,只对合伙人征税。那么,作为合伙人一方的我们要按所得并入公司应纳税所得额缴纳百分之二十五的企业所得税,从而增加了一块成本。

(五)合并报表问题。从个别报表角度来看,股权产业基金入账是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从而可以优化资本结构、降低资产负债率。但是如果从集团合并报表的角度来看,股权产业基金本质是假股真贷,那么在做合并报表的时候会将这部分股权还原成债权,而先前的优化资本结构、降低资产负债率的优势也就荡然无存了。

产业基金本质上是一种新型融资媒介,大多以股权形式介入项目公司,明为股权实为债权。产业基金的发展使得广大公司的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

参考文献:

[1]牟毅.浅谈我国产业投资基金的发展前景[DB/OL].金融视线.

[2]刘昕.基金之翼产业投资基金运作理论与实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3]刘德伟.发展产业基金投资的意义、障碍和策略[DB/OL].经济好望角,2016.

[4]李静,陈婧.中国新型投融资方式的探索―产业投资基金[J].济南金融,2005(12).

[5]巴曙松.产业基金兴起的积极意义[N].中国经济时报,2003.4.3.

[6]刘丹栋.产业投资基金-下一个盈利模式[N].中国经济时报,2002.8.21.

第2篇

一、财务会计课程体系目前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1.课程体系结构划分不明确

财务会计学课程一般分为初级会计、中级财务会计和高级财务会计3部分。但对于初级、中级、高级的财务会计学课程应该包含的内容,却没有统一的认识。在实际的课程内容和教材编写上难以把握。例如。对于企业最基本、最简单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程序和方法、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财务会计报告等理论内容。初级会计学阐述过,中级会计学有涉及,高级会计学也有描述,且基本内容差异不大。又如,独资、合伙企业财务会计学知识,本来属于初级财务会计学知识,但却列入高级会计学,造成高级会计学课程内容“忽‘高’忽‘初”.难以形成系统的体系毗又如,非货币易,在企业中也是常见业务,其处理的基本内容应放在中级会计。而不是高级会计。

2课程内容体系条块分散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体系的章节安排基本上是按会计要素内容的不同来分类设置的。一项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往往涉及多个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这必定会造成相同经济业务在不同章节体系中的重复论述以及课程容量的虚增等。例如,现金折扣的总价法、净价法的处理,涉及应收账款、存货、应付账款及主营业务收入等,至少在3个会计要素中重复讲述。又如,非货币易本是一项完整的经济业务,按会计要素顺序来安排,就会造成内容分割,人为增大教学难度。很多会计理论和会计准则的内容是对某一类或全部会计业务的总体描述,在结构上是不宜进行条块拆分的。例如,中级会计学往往将关于资产减值业务的论述分散地放置于各项资产业务处理的条块体系中。实际上,资产减值业务是资产期末计价会计方法的具体应用,其凝练度较高,应该集中加以比较论述,这样既可以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进行系统、直观的对比,也可以帮助学习对象充分了解资产减值业务的实质,有利于专业理论被系统地消化和吸收。

3.专业理论与实务层次级差不够合理

初级、中级、高级会计学的专业理论级差层次存在不合理的现象。具体表现为“两头小、中间大”。初级会计学部分原理、概念描述过多。而实务操作内容简单、数量较少;相对于初级会计课程而言。中级财务会计的内容和难度急剧增加。造成初级会计学起来太容易,中级财务会计又太难。学生难以适应脚。高级会计本应体现专业理论与实务的高度统一.但实际上该部分内容往往是对初级、中级理论与实务内容的重复描述。出现重实务、轻理论的现象,有高级会计实务之嫌。

4.实验教学薄弱

财务会计是实践性很强的的课程,由于种种原因,安排学生到企业中实践越来越难。很多学校都采用手工及电算化模拟实习。电算化模块主要是针对企业实际开发的,与教学实践结合不好。

二、财务会计课程体系模块的划分构想

针对财务会计课程体系的目前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应调整初级会计、中级会计和高级会计的内容体系安排,同时对中级财务会计内容在教学安排和教材编写中做重新划分。并加强实践环节。笔者对财务会计课程体系模块的划分构想如下:

1.初级板块

分为3个子模块:会计原理、会计基础、与中级财务会计的衔接模块。会计原理子模块主要包括:会计基本理论的内容,如会计的涵义、目标、职能,会计要素,会计科目与账户,复式记账原理及其应用等:会计基础子模块主要包括:会计凭证、会计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财务会计报告、会计核算程序等会计核算方法和会计工作组织(会计处理流程);与中级财务会计的衔接模块主要包括:会计核算的基本准则、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企业的资金循环业务流程、银行结算方式及简单的票据业务、税收基本业务等一系列内容,应将货币资金的核算、与货币资金收付直接相关的其他会计要素的初始确认和简单计量、经营成果的简单核算与计量等作为最基本的会计业务处理置于初级会计学部分。

2中级板块

鉴于中级财务会计教学中.长期采用以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来划分教学内容的习惯和以会计要素划分基本教学内容具有的简洁、与会计报表要素具有一致性等优势,对于企业生产经营基本业务内容,如供应、生产、销售、资金筹集、利润形成和分配等仍以会计要素来划分,有利于掌握财务会计的基本业务的核算原则和基本的会计处理方法。但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应考虑业务本身的整体性,会计要素之间重复确认和计量的内容应视情况删减,进行整合。其他仍属于企业常规常见业务,但有一定理论和实践难度的内容。如投资、资产计价、资产减值、借款费用、非货币交易、债务重组等,应以会计原则为导向来安排。注重内容的整体性。划分中级会计内容,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从会计原则高度认识和理解财务会计的要求。新晨

3.高级板块

高级会计学主要是从会计原则的理论高度出发。结合具体会计准则的基本规定和具体要求。阐述财务会计信息在特定条件下的确认和计量。为全面且高质量地输出会计信息而服务口】。高级板块内容应涵盖企业业务中一些常规内容的延伸,属于成长中不太成熟的内容,如商品期货会计、退休金(企业年金)会计、融资租赁会计、中期报告和分部报告以及那些突破甚至否定会计假设的特殊业务。如合并会计报表、分支机构会计、外币报表折算、物价变动会计、衍生金融工具、企业清算、重组、破产、企业合并与分立。

4.实践板块

财务会计的实践教学环节非常重要。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感知度和动手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实践进一步形成初级、中级、高级会计之间的联系。随着对大学本科教育教学目标定位的调整。应更加重视财务会计课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板块内容应包括初级会计实践和中级会计的实践。初级会计实践围绕初级板块内容进行。可将实验室的模拟实习与教学计划中的专业认识实习结合。中级会计实习,既应重视对财务会计核算业务的实习。更应联系企业的生产、营销、人力资源等方面来进行。

参考文献

[1]荆新,孙茂竹,张玉周.财务会计学课程设计的一种新方案[J].会计研究,2002(6):36.

第3篇

一般纳税人商贸企业,收到维修费增值税专用发票,请问这个维修费是直接作费用处理还是入库?如果直接作费用,那进项税是否可以抵扣?谢谢!(青海省马俊飞)

在线专家:

直接作为费用处理,其进项税是可以抵扣的(如果是修理不动产取得的发票,则不能抵扣)。

租入地皮建设酒店应如何处理

XX公司租入王某一块地皮,用于建设酒店,租入期限10年,每年支付租赁费20万元,XX公司每年支付的租赁费记入什么科目?酒店建设完成后,怎么摊销?王某为个人,租赁费需要开据发票吗?(河北省

刘菲琪)

在线专家:

如果该项租赁符合融资租赁的有关判定条件之一的,则该公司应该将该块地皮确认为无形资产,无论是酒店建造期间还是酒店建造完成后,都应该独立的作为无形资产核算,并按10年进行摊销。

融资租赁的判定标准为:

1.在租赁期届满时,资产的所有权转移给承租人。

2.承租人有购买租赁资产的选择权,所订立的购价预计远低于行使选择权时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因而在租赁开始日就可合理地确定承租人将会行使这种选择权。“远低于”指“小于等于25%”。

3.租赁期占租赁资产使用寿命的大部分。

4.就承租人而言,租赁开始日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几乎相当于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就出租人而言,租赁开始日最低租赁收款额的现值几乎相当于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这里的“几乎相当于”一般是指在90%(含90%)以上。

5.租赁资产性质特殊,如果不作较大修整,只有承租人才能使用。

上述标准,满足其一即属于融资租赁,相关分录为:

借:无形资产(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与公允价值的较低者)

未确认融资费用

贷:长期应付款

后续期间,应逐期摊销融资费用,并逐期支付租金:

借:财务费用[(长期应付款期初余额未确认融资费用期初余额)×折现率]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借:长期应付款

贷:银行存款

如果不满足上述标准中的任何一个,则为经营租赁,这种情况下,每年支付的租赁费用,应当计入管理费用。

酒店建成后,酒店的建造成本应当转入固定资产,并按10年折旧。

持有股票取得的股利应如何处理

我公司持有一家上司公司股票,该上市公司刚宣告发放2012年度利润分配方案:向全体股东每10股送2股,派发现金红利0.5元(含税),转增8股。扣税后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375元。请问老师如何做会计处理?(云南省

李智)

在线专家:

现金股利的会计处理

借:应收股利

(股数×0.5)

贷:投资收益

(股数×0.5)

发放的时候

借:银行存款——实际收到的股利

贷:投资收益

股票股利不做会计处理,做备查登记。

收到免费样品卖给客户的账务处理

我想问一下我公司收到供应商的2件样品,是免费的。但是我公司将这2个样品卖给了客户,给客户开了增值税专用发票。那么卖的时候我该如何做账务处理?谢谢!(广西自治区

何英)

在线专家:

收到时,按接受捐赠处理:

借:库存商品

贷:营业外收入——接受捐赠(按正常的市场价格来确认其价值)

销售时:

借:银行存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房屋毁损及重建应如何处理

我公司有栋房产,已经作价入固定资产,因意外发生火灾,房子毁损,2012年12月将房子残值处置,房子净损失50万,做报废支出处理,同时,在该房子原址新建一栋房产。2013年4月,毁损房屋因投了财产保险而取得保险公司公司赔偿60万。

问题1:固定资产清理科目在年末或月末能否有余额?

问题2:假如2012年12月不知道房子能取得赔偿,已经将房产做了如下会计处理(不考虑其他因素,只考虑报废净损失)(单位:万元):

借:营业外支出

50

贷:固定资产清理

50

那么在2013年4月收到赔款时是否是做如下分录(单位:万元):

借:银行存款

60

贷:营业外收入

60

问题3:假如要新建房屋是否能将原房产的处理损益直接转入新房产的建筑成本。即对房产处理后的净收入做如下分录(单位:万元):

借:在建工程:

10

贷:固定资产清理

-10

(其他分录略)(浙江省王腾)

在线专家:

(1)固定资产清理科目在月末可以有余额,在年末则一般需要结转处理。

(2)2013年4月收到赔款时,应当作为前期差错更正处理(单位:万元):

借:银行存款

6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60

(3)假如要新建房屋,不能将毁损房屋的处置净损益计入新建房产的成本,毁损房产和新建房产是两项业务,应该分别核算。

劳务合约期满赠送设备应如何处理

我公司聘请一个劳务公司清洁,按照合同约定,合同期满后,该劳务公司将赠送我公司合同期间使用的设备一台。

对于该设备,我公司会计上该如何处理,所得税上该如何处理?(江西省杨思)

在线专家:

您公司应作为接受捐赠固定资产处理:

借:固定资产

贷:营业外收入

营业外收入计入应纳税所得额计算所得税,该固定资产的折旧可以在所得税前扣除。

餐饮业购入的酒水饮料及烟如何核算

餐饮业购入的酒水饮料及烟,被客户耗用掉是进主营业务成本吗?涉及消费税吗?(四川省

罗成渝)

在线专家:

购进时,根据取得的发票,办理入库后:

借:原材料

贷:库存现金/银行存款

领用时,根据出库单,计算领用材料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原材料

不涉及消费税,因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委托加工和进口本条例规定的消费品的单位和个人,以及国务院确定的销售本条例规定的消费品的其他单位和个人,为消费税的纳税人,应当依照本条例缴纳消费税。

纳税人生产的应税消费品,于纳税人销售时纳税。纳税人自产自用的应税消费品,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的,不纳税;用于其他方面的,于移送使用时纳税。

委托加工的应税消费品,除受托方为个人外,由受托方在向委托方交货时代收代缴税款。委托加工的应税消费品,委托方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的,所纳税款准予按规定抵扣。

进口的应税消费品,于报关进口时纳税。

新成立企业未开基本户前如何处理

新成立的房地产企业,还没有开基本户时发生了很多费用了,应怎么做账务处理。(吉林省

赵登誉)

在线专家:

这种情况下,可以按照如下思路进行账务处理:

借:管理费用——开办费用等

贷:其他应付款——XXX人垫款

将来开户支付时:

借:其他应付款——XXX人垫款

贷:银行存款

新开业酒店装修费、开办费如何处理

新开业的酒店的装修费、开办费应该如何做账,之后如何摊销?(浙江省

周彬)

在线专家:

酒店如果是以经营方式租入的,则装修费用作为改良支出计入“长期待摊费用——租入固定资产”科目,然后按租赁期与两次装修的间隔期两者中的较短者分期摊销;如果是自有的房屋,装修费用应计入“固定资产——装修费用”科目。

企业的开办费可以在发生的时候一次性计入管理费用。

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相关问题

我企业是小规模纳税人,税务局核定的是最低三万元的收入,也就是交900元的增值税,但如果我公司本月就没有销售的话,账务处理该怎么做呢?(甘肃省

姜凯)

在线专家:

理论上,这种情况是不会发生的,没有收入不会产生增值税额,实务中,税务局核定征收产生的税款应该是冲减收入,如果没有收入,计入营业务支出是可以的,企业承担的税款应该计入损益。

关于经济补偿金个税问题

关于企业支付个人的经济补偿金问题,现咨询问题如下:

1.我公司员工合同到期不续签经济补偿金,是否需要缴纳个税?如需缴纳,应当如何计算个税金额?

2.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是否需要缴纳个税?如需缴纳,应当如何计算?(上海市吴志翔)

在线专家:

1.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因解除劳动合同取得经济补偿金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9]178号)规定:

近接一些地区请示,要求对企业在改组、改制或减员增效过程中解除职工的劳动合同而支付给被解聘职工的一次性经济补偿金征收个人所得税政策问题加以明确。经研究,现规定如下:

一、对于个人因解除劳动合同而取得一次性经济补偿收入,应按“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

二、考虑到个人取得的一次性经济补偿收入数额较大,而且被解聘的人员可能在一段时间内没有固定收入,因此,对于个人取得的一次性经济补偿收入,可视为一次取得数月的工资、薪金收入,允许在一定期限内进行平均。具体平均办法为:以个人取得的一次性经济补偿收入,除以个人在本企业的工作年限数,以其商数作为个人的月工资、薪金收入,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个人在本企业的工作年限数按实际工作年限数计算,超过12年的按12计算。

三、按照上述方法计算的个人一次性经济补偿收入应纳的个人所得税税款,由支付单位在支付时一次性代扣,并于次月7日内缴入国库。

四、个人按国家和地方政府规定比例实际缴纳的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基本养老保险金、失业保险基金在计税时应予以扣除。

五、个人在解除劳动合同后又再次任职、受雇的,对个人已缴纳个人所得税的一次性经济补偿收入,不再与再次任职、受雇的工资、薪金所得合并计算补偿个人所得税。

六、本通知自1999年10月1日起执行,此前规定与本通知规定不一致的,按本通知执行。

2.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征免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01]157号):

为进一步支持企业、事业单位、机关、社会团体等用人单位推进劳动人事制度改革,妥善安置有关人员,维护社会稳定,现对个人因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征免个人所得税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个人因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包括用人单位发放的经济补偿金、生活补助费和其他补助费用),其收入在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3倍数额以内的部分,免征个人所得税;超过的部分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因解除劳动合同取得经济补偿金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9]178号)的有关规定,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

二、个人领取一次性补偿收入时按照国家和地方政府规定的比例实际缴纳的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费、基本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可以在计征其一次性补偿收入的个人所得税时予以扣除。

三、企业依照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宣告破产,企业职工从该破产企业取得的一次性安置费收入,免征个人所得税。

本通知自2001年10月1日起执行。以前规定与本通知规定不符的,一律按本通知规定执行。对于此前已发生而尚未进行税务处理的一次性补偿收入也按本通知规定执行。

无偿赠送房产个税问题

企业无偿赠送房产给投资者本人或家属,是否缴纳个人所得税?(北京市

刘敏)

在线专家: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规范个人投资者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的通知》(财税[2003]158号)第一条规定,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的个人投资者以企业资金为本人、家庭成员及其相关人员支付与企业生产经营无关的消费性支出及购买汽车、住房等财产性支出,视为企业对个人投资者的利润分配,并入投资者个人的生产经营所得,依照“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除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以外的其他企业的个人投资者,以企业资金为本人、家庭成员及其相关人员支付与企业生产经营无关的消费性支出及购买汽车、住房等财产性支出,视为企业对个人投资者的利润分配,依照“利息、股息、红利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企业的上述支出不允许在所得税前扣除。

有关贷款损失准备金税前扣除的规定

金融企业计提的哪类贷款损失准备金可税前扣除,有什么比例限制没有?请老师列出具体法规文号。(广东省

赵明)

在线专家: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金融企业贷款损失准备金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12]5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现就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财务公司、城乡信用社和金融租赁公司等金融企业提取的贷款损失准备金税前扣除政策问题,通知如下:

一、准予税前提取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贷款资产范围包括:

(一)贷款(含抵押、质押、担保等贷款);

(二)银行卡透支、贴现、信用垫款(含银行承兑汇票垫款、信用证垫款、担保垫款等)、进出口押汇、同业拆出、应收融资租赁款等各项具有贷款特征的风险资产;

(三)由金融企业转贷并承担对外还款责任的国外贷款,包括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外国买方信贷、外国政府贷款、日本国际协力银行不附条件贷款和外国政府混合贷款等资产。

二、金融企业准予当年税前扣除的贷款损失准备金计算公式如下:

准予当年税前扣除的贷款损失准备金一本年末准予提取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贷款资产余额×1%-截至上年末已在税前扣除的贷款损失准备金的余额。

金融企业按上述公式计算的数额如为负数,应当相应调增当年应纳税所得额。

三、金融企业的委托贷款、贷款、国债投资、应收股利、上交央行准备金以及金融企业剥离的债权和股权、应收财政贴息、央行款项等不承担风险和损失的资产,不得提取贷款损失准备金在税前扣除。

四、金融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贷款损失,应先冲减已在税前扣除的贷款损失准备金,不足冲减部分可据实在计算当年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五、金融企业涉农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损失准备金的税前扣除政策,凡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延长金融企业涉农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损失准备金税前扣除政策执行期限的通知》(财税[2011]104号)的规定执行的,不再适用本通知第一条至第四条的规定。

六、本通知自2011年1月1日起至2013年12月31日止执行。

筹建期的确定

今年国税公告2012年15号文,其中说到“企业在筹建期间,发生的与筹办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可按实际发生额的60%计入企业筹办费,并按有关规定在税前扣除……”,这样的话,我们可以利用筹建期多列支一些招待费节税。那么请问,一般企业筹建期到底是从何时开始何时结束呢?我公司是做医药研发的,在外地子公司执照已经领取了,但生产地办公室等并没有弄好呢,是不是看作仍处于筹建期?(北京市

陈晓丽)

在线专家:

筹建期,不是每个企业都发生的,我们看看国家工商局对筹建的规定,《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对的答复》(工商企字[1991]第176号)明确,《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及其施行细则所规定的筹建登记,是指新建企业需要进行基本建设,其筹建期满一年的,应按国务院有关部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专项规定办理筹建登记。对不进行基本建设的“筹建处”不办理筹建登记。但对以“筹建处”名义进行经营活动的,应按《条例》及其施行细则的规定予以处罚。

从上述规定看,企业假如仅仅租房设立公司,不进行基本建设,不需要筹建登记,应该没有筹建期。

上述外地的子公司已经设立、取得执照,筹建期的说法不适用。

耕地占用税

占用草地建设奶牛饲养厂是否要缴纳耕地占用税?(内蒙自治区于志奇)

在线专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第十四条规定,占用林地、牧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以及渔业水域滩涂等其他农用地建房或者从事非农业建设的,比照本条例的规定征收耕地占用税。建设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生产设施占用前款规定的农用地的,不征收耕地占用税。

《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三十条规定,暂行条例第十四条所称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生产设施,指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而建设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具体包括:储存农用机具和种子、苗木、木材等农业产品的仓储设施;培育、生产种子、种苗的设施;畜禽养殖设施;木材集材道、运材道;农业科研、试验、示范基地;野生动植物保护、护林、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木材检疫的设施;专为农业生产服务的灌溉排水、供水、供电、供热、供气、通讯基础设施;农业生产者从事农业生产必需的食宿和管理设施;其他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生产设施。

因此,上述公司建设奶牛饲养厂不缴纳耕地占用税。

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使用税纳税义务截止时点

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建项目土地使用税,在商品房出售前,应根据在建项目使用土地面积缴纳土地使用税,出售后土地使用权应该为购房拥有,房地产开发企业缴纳土地使用税截止时点在全部商品房出售完,还是取得预售许可证后,还是土地增值税清算完毕之日?(海南省

周淼)

在线专家:

换个角度,房地产企业停止缴纳土地使用税的时间,也是购买方开始缴纳的时候(假设需要纳税的情况)。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对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有关政策的通知》(财税[2005]186号)关于有偿取得土地使用权城镇土地使用税纳税义务时间问题的规定,以出让或转让方式有偿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应由受让方从合同约定交付土地的次月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合同未约定交付土地使用时间的,由受让方从合同签订的次月起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江西省地方税务局关于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征收城镇土地使用税问题的批复》(赣地税[2005]197号)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自取得土地使用权之日(政府批文或签订合同之日)起,应按规定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商品房边建边出售或者建成后部分出售、部分未出售,其计税面积的计算,原则上按已出售房屋(以合同签订为准)所占的土地面积进行减除。

因此,按已出售房屋(以合同签订为准)所占的土地面积进行减除。直至将所有房产出售完毕。

以上问答精选于中华会计网校“实务咨询”栏目

何为影子银行?

3月27日,银监会下发《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媒体都报道,这意味着中国监管层将收紧对影子银行的监管,想请老师详细解释一下什么是影子银行?(湖南省

王俊)

专家:

影子银行的概念诞生于2007年的美联储年度会议上。当时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执行董事麦卡利首次提出影子银行系统(The Shadow Banking System)的说法并被广泛采用。

在美国,影子银行包括投资银行、对冲基金、货币市场基金、债券、保险公司、结构性投资工具等非银行金融机构。这些机构的融资来源主要是依靠资产证券化,而不是如传统银行体系那样,融资的来源主要是存款。住房按揭贷款的证券化是美国影子银行的核心所在,它还包括资产支持商业票据、结构化投资工具、拍卖利率优先证券、可选择偿还债券和活期可变利率票据等多样化的金融产品与市场各种各样的信用扩张工具。因其高杠杆、高流动性、低监管、低透明度等特征,影子银行被认为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它的潜在风险逐渐为世人关注,引起了我国监管层的重视并掀起热议。

那么,对影子银行如何界定就是首当其冲的问题。2011年4月,金融稳定理事会(FBS)的《影子银行:内涵与外延》报告。该报告就影子银行体系的内涵、风险成因、监管思路、监管方式等进行了阐述。FBS认为,从广义角度看,影子银行体系是指游离于(正规)传统银行体系之外的信用中介组织和信用中介业务,其期限/流动性转换、有缺陷的信用风险转移和杠杆化特征增加了系统性金融风险或监管套利风险。从狭义看,将影子银行定义为“在正规银行体系之外运行的,包括实体和业务活动在内的信用中介体系。”

2012年10月,时任中国银行行长肖钢在《中国日报》发表署名文章称,中国银行业乃至金融业未来巨大的风险来自于以银行理财产品为代表的影子银行。肖钢在文中甚至称,有些理财产品是“庞氏骗局”,因为某些理财产品根本没有跟具体的投资项目挂钩,其发行仅仅是为了偿付此前发行的理财产品的本息。

该文使得对影子银行探讨再掀波澜,对影子银行的概念如超越边界将引发监管难题的担忧开始强力出现,分歧的焦点集中在对FBS所说的“(正规)传统银行体系”究竟是机构实体还是(借贷)业务形式的理解上。

我们看到,FBS认为,“影子银行由影子银行实体和影子银行业务两部分组成”,这说明影子银行不仅仅是指实体,还可以具体指实体开展的某些业务。FBS还指出,“影子银行实体从事的业务包括:(1)接受存款类资金,(2)到期转移或流动性转移,(3)信用风险转移,(4)直接或间接信用杠杆。”那么,只要主营业务是上述4种业务之一以上的,均具有影子银行的特征。

传统银行的核心业务是——借贷,更广义上说是信用和资金融通业务。影子银行,则有银行业务之实而无其名。从这个角度来说,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典当行等都可归入此类范畴。而从影子银行在美国产生的背景来看,它是通过银行贷款证券化进行信用扩张的一种方式。其核心是把传统的银行信贷关系演变为隐藏在证券化中的信贷关系。这种信贷关系看上去像传统银行但仅行使传统银行的功能而没有传统银行的名义和组织构架,即类似一个影子银行体系存在。这本质上是一种创新,虽然说创新与监管总是一对绕不开的矛盾统一体。中国有没有这样的影子银行?有,但它们的表现形式不是实体而是业务,主要是各种理财产品,包括银行理财、信托、券商理财、投资型保险、阳光私募等。与美国相比,我国的这一类影子银行发展阶段也较低。还有一个较为敏感的部分,就是以地下钱庄为代表的民间借贷。就地下钱庄而言,当前仍然处于非法地带,但它显然构成了中国式影子银行的客观存在。

“价值投资”投资的是什么价值?

请问老师,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究竟投资的是什么价值?(江西省兵人)

专家:

“价值投资”理论最早是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本杰明·格雷厄姆创立,经过了巴菲特的使用和发扬光大,在投资界备受推崇。

“价值”始终是个模糊概念。我们认真思考一下,就会发现股票至少具有三种以上的价值:投资价值、交易价值、融资价值。

“投资价值”,一是指股票后面公司的盈利成长能力和分红能力,特别是指企业创造自由现金流的能力;二是指公司这些能力与股票市场价格的差异,即公司内在价值和市场价格的差异。根据第一层意思,公司成长性越强、竞争优势越突出,股票价值就越大。这种价值含义与公司的基本面紧密联系,而与股票是否流通关系不大。所以巴菲特认为他不在意优秀的公司是否上市,或者股市是否会关闭根据第二层意思,公司内在价值越高,市场价格越低,投资价值就越大。这种价值含义显然涵盖了公司基本面和市场动态两个方面,不能脱离市场来谈价值。投资者必须同时利用公司的优势和市场的错误来获取机会。必须说明的是,这两层意思并不矛盾,成长和便宜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越是成长性强,越是市场价格低迷,投资价值就越大。

“交易价值”就是市场价值、投机价值,是指股票脱离公司母体后在市场上获得的流动性价值。它与投资价值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脱开了公司的基本面,而以价格趋势解释一切。交易价值仅仅与股票的市场波动、起伏、差价紧密联系,与投资人群的心理状态高度相关。体现在操作者的操作上则以看价格走势的图形和线段,打探各种消息,揣摩机构和股民心理,观察成交量以判断资金流进流出动向,最终实现高抛低吸等为特色。说简单了,交易价值就是筹码价值和炒作价值。股票的交易价值是显而易见的,也是不可小看的。否则,我们很难解释为什么技术派和短线操作者总是市场最多的人群,很难解释那些图形软件为什么如此普及,更难解释一家亏损累累的公司股票,为什么还能在市场上被炒得风生水起。

“融资价值”指的是股票在股市和银行等资本市场融资的能力。这是企业所有者眼中最重要的价值。股票是企业所有者在资本市场融资集资的产物,企业所有者在这个领域获得了最为丰厚的回报。上市之后,还可以用股票配股增发、质押典当。由于有上市公司的优势地位,不用抵押也能融到巨额款项,甚至公司破产即将摘牌,股票的投资价值和交易价值均丧失殆尽的时候,押壳卖壳也能融到不少钱。同理,有些机构和个人通过洽购或拍卖买入无法盈利、无法流通的空壳股票,也是因为它还有牌照价值即融资价值。“融资价值”对其它机构和股民,也是融资融券的手段,不少人用股票获得了相应的资金。

价值投资理论认为:股票价格围绕“内在价值”的稳固基点上下波动,而内在价值可以用一定方法测定;股票价格长期来看有向“内在价值”回归的趋势;当股票价格低于内在价值即股票被低估时,就出现了投资机会。这其中提到了市场价格也就是实质价值和内在价值。

显然,价值投资理论投资的是第一种价值——投资价值。实质价值常规的理解就是收盘价,也就是股票的价格。内在价值在理论上的定义很简单:它是一家企业在其余下的寿命史中可以产生的现金的折现值。内在价值的评估没有明确的计算方法,巴菲特等人提出了一些定性的评估指标,比如,没有公式能计算公司的真正价值,唯一的方法是彻底的了解这家公司;应该去偏爱那些产生现金而非消化现金的公司(不需一再投入大量现金却能持续产生稳定现金流);目标公司就是以一个合理的价格买进一家容易了解且其未来5年10年乃至20年的获利都很稳定的公司;等等。目前定量评估的基本和最主流方法是以企业未来盈利折现为依据的评估方法,具体来说有:股权自由现金流量(FCFE)、公司自由现金流(FCFF)、经济增加值(EVA)、调整现值法(APV)、三阶段股利折现模型(DDM)等。以上估值的基本原理都是基本一致的,即通过一定的处理方法把企业或股权的未来赢利折现,其中公司自由现金流量法(FCFF)模型应用最广,也被认为是目前最合理有效的,而且可操作性很强的估值方法。

分红险

分红险的保障与投资功能哪个更为重要?在投保中有哪些注意事项?(安徽省

郭强)

专家:

分红险其投资功能是从保障功能衍生出来的,并没有像万能险和投连险一样设置有单独的投资账户,其本质上还应以保障为主。不能拿分红险与定期存款、银行理财产品甚至基金、股票等的收益水平相比,保险的优势是保值、安全,不会让资金恶化。分红险只是参与了投资,只是有效地抵御通胀,不是完全抵御通胀。消费者应该明确的是,分红险始终是一种兼具高保障和投资功能的保险产品,既然它还提供保险保障和固定收益,就不能简单比收益。

分红险突出的特点是可以使保户在获得保障的同时保证本金的安全,并享受保险公司的专业投资收益。不论利率处于加息周期,还是降息通道,不论资本市场如何变动,分红险的收益都能保持在一定的水平。分红保险的投资分红险资金的资产配置以固定收益类为主,如存款、国债,企业债等,同时保持适度的权益类资产配置,较为安全稳健。

第4篇

【关键词】 企业合并; 吸收合并; 计税基础; 企业所得税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和国际化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公司通过采取对全资子公司进行吸收合并的方式,以达到优化公司组织结构及资源配置、规范内部管理、减少中间环节和运行成本、提高运作效率和管理效率、提升整体盈利水平的目标。但对于母公司吸收合并全资子公司如何进行账务处理,我国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并未明确规定。对于吸收合并全资子公司的会计处理是否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企业所得税处理是否适用特殊性税务处理,理论界存在不同的观点。在会计实务工作中,如何对吸收合并全资子公司进行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不仅关系到企业的财会信息质量,还关系着企业能否合理降低企业税负、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一、吸收合并全资子公司的会计处理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关于企业合并的定义,企业合并是指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单独的企业合并形成一个报告主体的交易或事项。从企业合并的定义上看,吸收合并全资子公司符合企业合并定义,可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讲解》关于企业合并的说明,是否形成企业合并,关键要看有关交易或事项发生前后是否引起报告主体的变化。报告主体的变化产生于控制权的变化,在交易事项发生以后,一方能够对另一方的生产经营决策实施控制,形成母子公司关系,涉及控制权的转移,从合并财务报告角度形成报告主体的变化;交易事项发生以后,一方能够控制另一方的全部净资产,被合并的企业在合并后失去其法人资格,也涉及控制权及报告主体的变化,形成企业合并。

一种观点认为吸收合并前母公司已将全资子公司纳入合并范围,且能控制子公司的全部净资产,吸收合并后也不引起合并财务报告的变化,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讲解说明,吸收合并全资子公司并不符合企业合并范畴。笔者认为吸收合并全资子公司,子公司法人资格消失,其资产、负债等并入母公司报告主体,也应视为报告主体的变化,即吸收合并全资子公司应符合企业合并范畴,适用企业合并会计准则。

(一)母公司取得子公司资产和负债的会计处理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第六条规定,合并方在企业合并中取得的资产和负债,应当按照合并日被合并方的账面价值计量。

对于被吸收合并的全资子公司,是由母公司新设成立的,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取得,还是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取得,母公司取得子公司的资产和负债是否都按照子公司的账面价值进行会计计量,企业会计准则并没有明确规定。笔者认为母公司取得的资产和负债应以其合并报表层面的列报金额进行会计计量,并可以分以下两种情况进行处理。

1.该全资子公司系新设成立或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取得

若母公司吸收合并的全资子公司系当初新设成立或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取得,母公司取得子公司的资产和负债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合并》第六条规定,以吸收合并日子公司的账面价值进行计量。

2.该全资子公司系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取得

若母公司吸收合并的全资子公司系当初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取得,且当初购买该子公司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不一致,母公司应视同非同一控制下吸收合并进行会计处理,参照《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合并》第十四条规定,对吸收合并日母公司取得的资产和负债,应视同该子公司尚未被吸收合并的情况下,其在合并财务报表的列报金额进行计量。

如果当初购买该子公司时存在商誉,并在合并报表中确认,在吸收合并该子公司时,该项商誉应转至母公司账簿及其个别财务报表确认,同时应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规定,对该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

(二)母公司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

吸收合并全资子公司,母公司取得子公司的资产和负债,对于母公司的初始投资成本,应视同处置收回。吸收合并的全资子公司净资产账面价值与母公司持有该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之间的差额,在母公司层面如何进行确认,目前存在两种观点,一是计入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二是直接计入处置损益。笔者认为应分以下三种情况进行处理。

1.该全资子公司系新设成立

若吸收合并的全资子公司系当初新设成立,一般情况下母公司持有该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等于该子公司的实收资本,对于持有期间形成的留存收益应视同处置损益;对于持有期间提取尚未使用完毕的专项储备(安全生产费用、维简费、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应直接计入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专项储备项目;对于持有期间形成的其他综合收益,比如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计入的资本公积部分,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作为存货的房地产或自用房地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时,转换日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部分计入的资本公积部分,应继续计入母公司所有者权益——资本公积项目。

案例1:甲公司2012年12月31日吸收合并全资子公司——乙公司,乙公司系甲公司2009年12月31日新设成立,甲公司对乙公司长期股权投资成本为3 000万元。2012年12月31日乙公司资产总额6 000万元;负债总额1 500万元;净资产4 500万元,其中实收资本3 000万元,资本公积300万元(系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形成),专项储备200万元,盈余公积100万元,未分配利润900万元。甲公司吸收合并乙公司的会计处理如下:

借:资产 6 000

贷:负债 1 500

长期股权投资 3 000

资本公积 300

专项储备 200

投资收益 1 000

2.该全资子公司系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取得

若吸收合并的全资子公司系当初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取得,吸收合并前后不会对其合并财务报表产生影响。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讲解》关于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合并日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说明,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对于被合并方在企业合并前实现的留存收益(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之和)中归属于合并方的部分,应自合并方的资本公积转入留存收益。笔者认为由于母公司持有该公司长期股权投资成本等于当初合并日该公司净资产账面价值,对留存收益中属于持有期间形成的部分应视同处置损益,留存收益中属于合并日的部分应对应计入母公司留存收益,专项储备应全部计入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专项储备项目,持有期间形成的其他综合收益及其他差额应计入母公司所有者权益——资本公积项目。

案例2:沿用案例1,若乙公司系甲公司2009年12月31日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取得,长期股权投资成本4 000万元。2009年12月31日乙公司资产总额5 000万元;负债1 000万元;净资产4 000万元,其中实收资本3 000万元、资本公积200万元、专项储备100万元、盈余公积70万元、未分配利润630万元。2010年至2012年乙公司未进行利润分配,甲公司吸收合并乙公司会计处理如下:

借:资产 6 000

资本公积 800

贷:负债 1 500

长期股权投资 4 000

资本公积 100(300-200)

专项储备 200

盈余公积 70

未分配利润 630

投资收益 300(100+900-70-630)

3.该全资子公司系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取得

若吸收合并的全资子公司系当初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取得,母公司持有该公司长期股权投资成本为支付对价及为进行企业合并发生的各项直接相关费用之和,持有期间形成的其他综合收益应继续计入母公司所有者权益——资本公积项目,吸收合并日专项储备与购买日的差额应计入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专项储备项目,其他差额应确认为处置损益。

案例3:沿用案例2,若乙公司系甲公司2009年12月31日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取得,2009年12月31日和2012年12月31日乙公司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均与公允价值相同。

借:资产 6 000

贷:负债 1 500

长期股权投资 4 000

资本公积 100(300-200)

专项储备 100(200-100)

投资收益300(100+900-70-630)

(三)吸收合并方相关递延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若母公司吸收合并全资子公司之前存在税法规定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及可以结转以后年度的未弥补亏损,且当时估计未来期间不能取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弥补该亏损,未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吸收合并发生后,如果估计未来期间很可能取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应按照规定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借记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贷记所得税费用科目。

二、吸收合并全资子公司的税务处理

吸收合并全资子公司,母公司取得其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如何认定、子公司如何进行税务清算等税务处理一直困扰着广大财税人员。

(一)企业所得税处理

根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59号,以下简称“59号文”)第一条第(五)项关于合并的定义,合并是指一家或多家企业将其全部资产和负债转让给另一家现存或新设企业,被合并企业股东换取合并企业的股权或非股权支付,实现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的依法合并。笔者认为母公司吸收合并全资子公司符合59号文关于合并的范畴。

根据59号文第六条第(四)项企业合并规定,企业股东在该企业合并发生时取得的股权支付金额不低于其交易支付总额的85%,以及同一控制下且不需要支付对价的企业合并,可以进行特殊性税务处理。笔者认为母公司吸收合并全资子公司应视为同一控制下且不需要支付对价的企业合并,符合特殊性税务处理规定。

根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清算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60号,以下简称“60号文”)第二条规定,下列企业应进行清算的所得税处理:(一)按《公司法》、《企业破产法》等规定需要进行清算的企业;(二)企业重组中需要按清算处理的企业。另根据59号文第四条第(一)项规定,企业由法人转变为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等非法人组织,或将登记注册地转移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包括港澳台地区),应视同企业进行清算、分配,股东重新投资成立新企业。企业的全部资产以及股东投资的计税基础均应以公允价值为基础确定。可见母公司吸收合并全资子公司并不符合60号文关于企业清算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的规定,对于吸收合并全资子公司的相关企业所得税事宜可按照59号文第六条第(四)项规定进行如下处理:

1.合并企业接受被合并企业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以被合并企业的原有计税基础确定。

2.被合并企业合并前的相关所得税事项由合并企业承继。

3.可由合并企业弥补的被合并企业亏损的限额=被合并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截至合并业务发生当年年末国家发行的最长期限的国债利率。

4.被合并企业股东取得合并企业股权的计税基础,以其原持有的被合并企业股权的计税基础确定。

对于吸收合并原新设成立或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取得的全资子公司,母公司取得资产和负债的会计计量与原有计税基础一致,不会产生新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对于吸收合并原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取得的子公司,母公司取得的资产和负债以其在合并财务报表的列报金额进行会计计量,可能与原有计税基础产生暂时性差异,应按规定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

(二)其他税种的处理

1.流转税的处理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纳税人资产重组有关增值税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13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纳税人资产重组有关营业税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51号)规定,纳税人在资产重组过程中,通过合并、分立、出售、置换等方式,将全部或者部分实物资产以及与其相关联的债权、负债和劳动力一并转让给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属于增值税和营业税的征税范围,其中涉及的货物转让,不征收增值税;涉及的不动产、土地使用权转让,不征收营业税。即母公司吸收合并全资子公司涉及的资产转移不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不造成企业流转税增加。

2.契税的处理

根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事业单位改制重组契税政策》(财税〔2012〕4号)第三条规定,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公司,依据法律规定、合同约定,合并为一个公司,且原投资主体存续的,对其合并后的公司承受原合并各方的土地、房屋权属,免征契税。即母公司吸收合并全资子公司取得的房屋和土地使用权,可享受免征契税的优惠政策。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第5篇

【摘要】纳税筹划是指纳税人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企业生产经营等活动的统筹策划,达到降低税负目的的经济行为。本文通过对税收筹划的具体案例展开分析论述对税收筹划的认识和运用。

【关键词】纳税筹划案例分析

对“税收筹划”概念的定义,目前尚难以从词典和教科书中找出很权威或者很全面的解释,但我们可以从专家学者们的论述中加以概括为:纳税筹划是指纳税人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企业生产经营等活动的统筹策划,达到降低税负目的的经济行为。

一、纳税筹划存在的原因

1.税收政策的差异

如:个人独资或合伙企业与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的所得税政策不同;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税收政策不同。

如:现行政策规定,小规模纳税人按工业和商业两类分别适用6%和4%的征收率;一般纳税人税率为17%,另规定一档低税率为13%。自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负责人11日表示,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统一降低至3%。

2.税法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中

1994年税制改革之后,我国的税种由37个缩减到目前的22个其中,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和筵席税已经停征,关税和船舶吨税由海关征收。目前税务部门征收的税种只有18个。2008年将是改革至关重要的一年。国务院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将全面实施新的企业所得税法、改革资源税费制度、研究制定增值税转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方案等重大税制改革列入2008年改革日程。

随着改革触角进一步向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我国最大的两个税种延伸,我国新一轮税制改革正在步入实质操作阶段。在这一轮改革浪潮中,资源税、个人所得税、消费税、物业税等税种改革也将在2008年进一步推进。

现行税法主要有法律、行政规章、规范性文件及其他地方性规范文件构成,正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过程中,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税收基本法。

3.税收优惠政策

税收优惠指国家运用税收政策在税收法律、行政法规中规定对某一部分特定纳税人和课税对象给予减轻或免除税收负担的一种措施。税法草案规定的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方式包括免税、减税、加计扣除、加速折旧、减计收入、税额抵免等。

如:2008年1月1日实施的新《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将旧税法以区域优惠和外资优惠为主的格局,转为以产业优惠为主、区域优惠为辅、兼顾社会进步的新优惠格局,对原税收优惠政策进行整合,实施过渡性优惠政策等,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为25%,企业设立时则可以考虑税收优惠政策差异,合理设立。

4.边际税率的运用

某些税种按不同档次的税率征收,如:个人所得税中的工资薪金所得减除一定的费用标准后,按九级超额累进税率征收个人所得税。

由于以上原因的存在为纳税人合理纳税筹划提供了政策空间,纳税人可以通过合理、合法的筹划达到不纳税、少纳税、延迟纳税获得资金时间价值的节税目的。

二、案例分析

我们通过一个非常有启发性的失败的税务筹划案例,来分析对税收筹划的认识和运用。

1.案例背景

某物资企业主要负责为某铸造厂采购生铁并负责运输。策划的筹划方案:将为铸造厂的生铁采购改为代购生铁。由物资公司每月为铸造厂负责联系4000吨的生铁采购业务,向其收取每吨10元的中介手续费用,并将生铁从钢铁厂提出运送到铸造厂,每吨收取运费40元。通过该方案节省了因近亿元销售额产生的税收及附加,对于手续费和运输费只缴纳营业税而不是增值税。

年末,国税稽查分局在对该物资企业的年度纳税情况进行检查时发现,该公司当年生铁销售额较上年同期显著减少;而“其他业务收入”比上年大幅增加,且每月有固定的4万元手续费收入和16万元运输收入。经询问记账人员,并到银行查询该公司资金往来,证实该企业经常收到铸造厂的结算汇款,也有汇给生铁供应商某钢厂的货款,但未观察到两者间存在直接的对应关系。因此,检查人员认为该企业代购生铁业务不成立,属涉嫌偷税,要求该物资企业补交了近千万元的增值税。

2.相关政策法规

财税[1994]26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增值税、营业税若干政策规定的通知》规定代购货物行为,凡同时具备以下条件的,不征收增值税,只对手续费和运输费缴纳营业税;不同时具备以下条件的,无论会计制度规定如何核算,均征收增值税。(一)受托方不垫付资金;(二)销货方将发票开具给委托方,并由受托方将该项发票转交给委托方;(三)受托方按销售方实际收取的销售额和增值税额(如系进口货物则为海关代征的增值税额)与委托方结算货款,并另外收取手续费。《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5条第1款规定:一项销售行为如果既涉及货物又涉及非应税劳务,为混合销售行为。从事货物的生产、批发或零售的企业、企业性单位及个体经营者的混合销售行为,视为销售货物,应当征收增值税。

3.案例分析

该企业的账务处理不能清晰地反映其与铸铁厂、钢厂三方之间的资金往来关系,使得税务人员有理由认为上述业务违背了“受托方不垫付资金”的规定,从而不被认可是代购货物业务,其收取的手续费、运输费应作为价外费用征收增值税。

4.案例启示

(1)会计核算要规范。误区:会计处理模糊是应付税务检查的好办法。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本案例就是由于该公司对代购业务没有规范的会计记录,没有可靠的资金往来记录以证明物资公司没有垫付资金,税务检查人员不认可代购业务,从而使得一个很好的筹划方案失败。

(2)科目设置要符合实际需要。在本案例中,该物资公司可以自行设置“代购商品款”核算代购业务的经济业务,方便税收检查人员检查。

(3)形式要件要合规。本案例的败因在于“受托方不垫付资金”这个形式要件不符合规定。不垫付资金并不代表不做业务,在本案例中,只要在会计记录中做到在未收到铸造厂资金的前提下不支付钢铁厂货款就符合了“受托方不垫付资金”这个形式要件,同时还要和铸造厂签订代购合同以证明代购业务的存在,在设计税收筹划方案时要十分注意形式要件的合法性。

三、企业纳税筹划应注意的问题

通过以上案例分析总结企业纳税筹划应注意的问题:

1.具有合法性。税收筹划是对税款的合法节省;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是区别纳税筹划与偷逃税款行为的本质和关键所在。

2.考虑成本效益。着眼于企业整体税负的降低;重视分析对纳税人有重大影响的政治利益、环境利益、规模经济利益、比较经济利益和广告经济利益等非税利益;充分考虑到对未来的税负的长远影响。

3.具有可行性。是事先的科学规划与安排。税收筹划的实施必须在纳税义务发生之前进行,它是税收筹划的具体要求和体现。

4.综合衡量与周密部署。税收筹划不仅是会计人员做账的事情,也与经营有关,是通过对投资、经营、理财活动的事先筹划和安排,进行纳税方案的优化选择,从而最大限度地节约税收成本,取得最大的税后效益。切忌简单地模仿,必须注意地区差异、行业差异、企业规模差异与性质差异、经营环节差异收入来源与征收方式差异等。

5.形式要件要合规。相关会计记录的形式要件必须符合相关税收法律法规规定。

6.规避税收风险。税收筹划是建立在合法基础上的对税收法规的利用,税法在不断发展完善之中,不断的堵塞漏洞和处于反避税的当中。一不小心落入税收筹划误区,将会产生重大的税收损失。

第6篇

2007年注册会计师考试《会计》科目考试用教材发生重大变化,教材体现了2006年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相关内容。对于今年教材的新变化,考生应以新准则对主要经济业务处理影响较大的新增内容和近几年计算题和综合题主要考点为复习重点。

一、教材基本结构及其变化分析

(一)教材基本结构 具体如下:

第一部分:总论(第1章),涉及会计准则的基本准则。

第二部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会计要素(第2~13章),相关的会计准则包括: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存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资产减值、职工薪酬、金融工具列报、收入、建造合同。

第三部分:财务会计报告编制与列报,包括第14、23、24、26、27、28章的个别报表、合并报表以及第23、24章等有关报表的调整的相关内容。涉及的会计准则包括:财务报表列报、现金流量表、中期财务报告、分部报告、关联方披露、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企业合并、合并财务报表、每股收益、金融工具列报。

第四部分:特殊会计业务,包括第15章、第16~22章、第25章。涉及的会计准则包括:或有事项、债务重组、政府补助、借款费用、股份支付、所得税、外币折算、租赁。

(二)教材主要变化 具体如下:

原来是24章,现在变为28章。《会计》教材新增内容有“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长期股权投资”、“资产减值”、“财务报告”、“政府补助”、“股份支付”、“所得税”、“企业合并”、“每股收益”、“金融工具列报”;变化较大的内容有“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负债”、“收入、费用和利润”、“债务重组”、“借款费用”;内容变化较小的内容有“总论”、“货币资金”、“存货”、“所有者权益”、“或有事项”、“外币折算”、“租赁”、“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合并财务报表”。

二、命题趋势预测及复习方法

(一)《会计》试题特点具体如下:一是覆盖面宽,考核全面,综合性强。考题的综合性越来越强,考试内容涵盖所有重点内容,几乎章章有题。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收入确认等章直接分数不多,但却是计算、综合题的基础内容。二是注重热点,突出重点,体现知识更新。会计科目考试内容特别体现与注册会计师职业联系的紧密性。例如投资的核算;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与会计差错更正;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所得税会计;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等,都是历年考试经常出现的题目,作为考试的热点出现过多次,但是它们依然是重点,是每年必考的内容。会计科目考试内容特别体现知识更新。例如2000年将“或有事项”准则作为最重点的考题;2001年将“借款费用”、“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易”结合起来;2002年将“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与会计差错更正”等准则结合起来作为最重点的考题;2003年教材当中的“补丁”更是多处涉及考题,如“经营租赁方式租人的管理用固定资产进行改良”的核算等等,都体现了以新准则、新业务作为考试重点的思路。2006年教材增加了股权分置会计处理的规定,体现了满足实务需要的特点。2007年教材发生重大变化,2006年新的39个会计准则,在会计科目考试教材中涉及32个会计准则,更体现出会计科目考试的知识更新的特征。

(二)针对性复习方法 具体如下:

一是以新增内容为主,重点内容为辅。考生应重点掌握新增内容,但新增内容不一定是重点内容,历年考题涉及到的内容仍然是重点内容,如合并财务报表、会计报表调整问题、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等。从今年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可以看出,涉及会计准则共32个,覆盖面较宽,因此,不能象往年一样只复习重点章节,而应以经济业务处理群组为组合进行融会贯通地复习。比如:涉及资产的业务包括第2章至第10章,金融资产涉及第3、10、28章;涉及财务报告编制和调整问题包括第14、20、23、24、26章;涉及与投资、合并有关的第5、25、26章;特殊业务的处理包括第8、15、21、22、27、28章。另外,也可以相同或相似的会计处理原则作为线索加以梳理,如将以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总结,以实际利率法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串通。考生在复习中运用这些方法时,应注意总结规律,将各章业务相似或相近的处理方法进行比较后加以记忆,可以提高复习效率。

二是熟练掌握教材的例题,反复阅读,强化记忆。今年教材的最大特点是列举了大量计算题和账务处理题,这些例题全部体现了新准则的特点,就是对新准则的讲解,考生一定要引起重视。在较短的时间内复习会计科目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熟练掌握教材上的例题。不要盲目地选择教材以外的各种习题,耽误时间又得不偿失。考题极有可能就来自于教材的例题。

三是制定复习计划,提高复习效率,增强信心。虽然,今年教材发生了很大变化,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都增加了,但是对任何人来说新准则都是全新的内容,所有考生都在同一起跑线上,一定要增强信心。并且制定好复习计划,合理安排好时间,一定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攻克注册会计师考试会计科目。

(文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李 刚)

审计:教材内容变化大

一、《审计》教材大纲变化

与2006年相比,2007年《审计》教材大纲从16章增加到22章,内容变化特别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突出了风险导向审计理念。新设了“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两章,阐述风险导向审计的理念和运用要求,要求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牢固树立这一理念,把审计流程理解为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的过程。(2)体现了新审计准则体系的要求。新大纲用了专门一章介绍新审计准则体系建设的背景、框架及内容。此外,在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原则、注册会计师的责任设定、风险的评估和应对、审计证据的收集和评价、审计的结论和报告等方面,都按照新审计准则的要求,进行了更新。(3)体现了国际职业道德规范方面的最新发展。根据国际会计师职业道德准则的最新稿,对2006年教材中“职业道德准则”部分进行了更新。(4)更加重视注册会计师对舞弊的责任。增加了专门一章阐述注册会计师对发现和报告舞弊的责任,同时为注册会计师更好地履行这一职责提供更详细的指引。(5)注重前后贯通。把有关审计流程的基本概念和思路,贯穿到各业务循环内部控制的了解和测试中,贯穿到各账户余额的实质性程序中,避免基本概念和思路在各循环之间运用不一致和前后两张皮的现象。为此,重新梳理了各业务循环内部的章节结构。同时,对财务报表项目重新进行归类,置入更恰当的业务循环中。(6)强化了审计抽样。增加了审计

抽样与其他选择测试项目方法之间关系的阐述,更为全面地讲解审计抽样中的基本概念和思路,增加了实质性程序中常用的“概率比例规模抽样法(PPS)”。(7)内容更加完整。增加了鉴证业务基本框架和比较数据的内容,使教材的内容更加完整。(8)体现新会计准则的要求。按照新会计准则的要求,统一财务报表项目的名称,并按照确认和计量的新特点,设计相应的审计重点。(9)扩充了其他鉴证业务的内容。增加了财务报表审阅业务的内容;同时,把盈利预测审核的内容扩大为“预测性财务信息的审核”。(10)增加了相关服务的内容。包括对财务信息执行商定程序和代编财务信息。

二、《审计》教材内容变化

与2006年审计教材相比,今年的教材主要变化内容如下:

第一章的第二节增加了“审计的方法”。

第二章按照2006年新的《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以下简称“新审计准则”)中的框架结构对原教材第二节“注册会计师业务范围”进行重新归类。第三节删除了“会计师事务所的设立与审批”。

第三章是由2006年教材第三章第三节“职业道德准则”独立出来的。根据《国际会计师职业道德准则》的最新稿,对2006年教材中“职业道德准则”部分进行了重新编写,体现了国际职业道德规范方面的最新发展。

第四章对应于2006年教材第三章,但有较大差异,主要表现在:按照新审计准则的要求重新编写,并增加了“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建设情况”、“中国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基本准则”和“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三部分内容。

第五章与2006年教材第四章相对应,框架结构做了一些调整,内容进行重新编写。

第六章对应于2006年教材第五章,增加了第二节“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和治理层的责任以及注册会计师的责任”和第三节“财务报表循环”,删除了2006年教材第四章“审计业务约定书与审计范围”的内容。对循环的划分更为科学,同时按照新审计准则的要求重新编写。

第七章对应于2006年教材第六章,按照新审计准则的要求重新编写。

第八章对应于2006年教材第七章,按照新审计准则的要求重新编写。

第九、十章集中体现了新准则风险导向审计的思想,新设了“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两章,阐述风险导向审计的理念和运用要求,要求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牢固树立这一理念,把审计流程理解为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的过程。

第十一章更加重视注册会计师对舞弊的责任,专门阐述注册会计师对发现和报告舞弊的责任,同时为注册会计师更好地履行这一职责提供更详细的指引。

第十二章对应于2006年教材第九章。增加了审计抽样与其他选择测试项目方法之间关系的阐述,更为全面地讲解审计抽样中的基本概念和思路,增加了实质性程序中常用的“概率比例规模抽样法(PPS)”。

第十三章对应于2006年教材第十章,按照新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对内容进行重新编写。注重前后贯通。把有关审计流程的基本概念和思路,贯穿到各业务循环内部控制的了解和测试中,贯穿到各账户余额的实质性程序中,避免基本概念和思路在各循环之间运用不一致和前后两张皮的现象。重新梳理了各业务循环内部的章节结构。同时,对财务报表项目重新进行归类,放入更恰当的业务循环中。

第十四章对应于2006年教材第十一章,按照新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对内容进行重新编写。注重前后贯通。把有关审计流程的基本概念和思路,贯穿到各业务循环内部控制的了解和测试中,贯穿到各账户余额的实质性程序中,避免基本概念和思路在各循环之间运用不一致和前后两张皮的现象。重新梳理了各业务循环内部的章节结构。同时,对财务报表项目重新进行归类,放入更恰当的业务循环中。

第十五章对应于2006年教材第十二章,将循环名称由“生产循环”改为“存货与仓储循环”,按照新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对内容进行重新编写。注重前后贯通。把有关审计流程的基本概念和思路,贯穿到各业务循环内部控制的了解和测试中,贯穿到各账户余额的实质性程序中,避免基本概念和思路在各循环之间运用不一致和前后两张皮的现象。重新梳理了各业务循环内部的章节结构。同时,对财务报表项目重新进行归类,放入更恰当的业务循环中。

第十六章对应于2006年教材第十三章,按照新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对内容进行重新编写。注重前后贯通。把有关审计流程的基本概念和思路,贯穿到各业务循环内部控制的了解和测试中,贯穿到各账户余额的实质性程序中,避免基本概念和思路在各循环之间运用不一致和前后两张皮的现象。重新梳理了各业务循环内部的章节结构。同时,对财务报表项目重新进行归类,放入更恰当的业务循环中。

第十七、十八章对应于2006年教材第十四章。将2006年教材第十四章第六节中“期初余额的审计”、第八节“或有事项的审计”、第十节“持续经营假设的审计”移至2007年教材第十九章,按照新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对内容进行重新编写。

第十九章对应于2006年教材第十五章,增加了从2006年教材第十四章移入的“期初余额审计”、“或有事项审计”和“持续经营审计”。并将2006年教材第十五章的审计报告部分独立为第十九章和第二十章第一节,按照新审计准则对内容进行重新编写。第十九章由2006年教材第十五章的审计报告部分独立出来并做出调整,增加了比较数据的内容,按照新审计准则对内容进行重新编写。

第二十章第一节对应于2006年教材第十五章第七节,第二节则对应于2006年教材第十六章第一节,按照新审计准则对内容进行重新编写。

第二十一章是根据新审计准则的框架独立出来的一章;内容对应于2006年第十六章第二、三、四节,增加了财务报表审阅业务的内容;同时,把盈利预测审核的内容扩大为“预测性财务信息的审核”,并按照新审计准则对内容进行重新编写。

第二十二章是根据新准则框架增加的一章。

三、命题趋势预测

学习教材可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一般章节。一般章节主要是指配合教材结构的完整性而设计的内容,如第一章、第二章和第二十一章的第四节,在历年考试中所占分值较低。2007年考试大纲知识要求中“第二十章特殊审计领域”、“第二十一章审阅业务和其他鉴证业务”、“第二十二章相关服务业务”仅做一般了解要求,这三章在2007年的考试中也仅做一般了解。

第二层次,比较重要的章节。比较重要的章节是指整个学科中涉及基础知识的章节,但在考试中通常以独立题目出现,难度不大的部分。如第三章、第五章、第六章和第七章,在历年考试中多以客观题或简答题形式出现。

第三层次,重要章节。重要章节是指理解上有一定难度的章节,是审计学科的精华所在,在考试中多以综合的形式出现在客观题和主观题中。如第四章、第七章、第八章。

第四层次,非常重要的章节。非常重要的章节主要是指在考试

中几乎每年都要涉及的部分,且多以简答题和综合题出现。如第九章至第十九章(前3节)。

总结历年命题情况,根据2007年教材以及政策和实务的变化,预测2007年命题的侧重点分布在:

(1)风险评估与风险应对方面。可以独立出题,也可以结合实务和报告部分出题,如结合实务从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内部控制中识别是否存在重大错报风险,根据识别出来的重大错报风险制定审计方案,设计总体应对措施,并具体设计出相应的控制测试、实质性测试。

(2)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考虑。可以独立出题,也可以结合实务和报告部分出题,如给出公司财务报表中存在舞弊的种种表现,让考生分析舞弊“三角”、分析治理层、管理层和注册会计师对舞弊的责任,并针对不同的舞弊设计出进一步的审计测试,进而做出审计调整分录,并考虑出具审计报告。在实务中舞弊的种种迹象可能表现在审计收入确认上,资产减值准备处理上、投资以及成本、费用等方面。

(3)重要性确认、审计抽样的运用方面。这是审计基础技术,历年考试都会涉及,如重要性确认以及如何根据确认的重要性判断审计报告类型;审计抽样中固定样本量抽样、概率比例规模抽样法等的运用,这些技术方法都可能与实务程序和报告形成综合题。

(4)四大循环涉及的会计科目的具体审计。实务中的四大循环中涉及的具体活动与审计目的、审计证据、审计工作底稿以及控制测试、实质性测试和报告联系起来,形成大小综合题(单选多选都可能变成小综合题,因为它们会综合不同知识点)。

(5)审计目标、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它们之间对应关系可以联系到财务报表中的实务循环,也可以联系到函证、监盘与分析程序,如何获取证据以及如何形成审计工作底稿,又可能与控制测试、实质性测试以及项目质量控制、沟通等联系起来。

(6)完成审计工作。历年的综合题都会联系到完成审计工作。完成审计工作中期后事项、期初余额、持续经营等关注可能与审计程序、审计报告联系起来。

(7)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和法律责任。2007年的教材中关于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和法律责任部分逻辑清晰起来,内容也充实了,可能预示着该部分的考题已经很成熟了。

(8)审计质量控制、沟通与项目组讨论。新审计准则凸显的审计质量控制、沟通以及项目讨论分散2007年教材的不同章节,但有可能成为简答题或综合题中的一小问,也可能独立命题。

(文 中国会计视野 李晓慧)

经济法:合伙企业法变化大

2007年《经济法》考试大纲与上一年相比有一些变化,教材内容也相应做了调整,特别是集中在第二章的合伙企业法,第六章企业破产法和第七章证券法。此外,除第一章只做了体例上的调整以外,其他各章均有不同程度的修改。

一、《经济法》教材的主要变化

根据2007年《经济法》考试大纲的变化,并结合立法实践,对本年度注册会计师考试《经济法》一科的情况分析如下:

第一章经济法基础知识,内容与结构基本没有变化。尽管本章在试题中所占分值可能不大,但是由于本章与其他章节的结合点较多,是全书的基础,所以仍应重点理解、掌握。

第二章企业法,其中合伙企业法的内容进行了较大变动,为本章的重点。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部分,无论是实践中还是考试中其地位都已不突出。

第三章国有资产管理法律制度,2007年教材变化不大,增加了个别问题。

第四章公司法,在2006年进行了较大修改的基础上,今年基本没有变化,只是个别地方进行了修改。

第五章外商投资企业法,今年就本章第一节中的第六个问题,即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内容,结合去年新颁布的有关规定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增加了一些新内容,这将是2007年考试的重点之一,注意与证券法的联系。

第六章企业破产法,结合去年新修订的《企业破产法》进行了较大的变动,是2007年教材中变化最大的一章,应当也是今年应试的重点章。

第七章证券法,在2006年进行了较大变动后,今年本章充实了很多新内容。具体包括:在第二节证券的发行中,增加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上市公司增发新股、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的问题;第四节上市公司收购增加了一致行动人、权益披露、豁免申请、财务顾问等内容。本章是今年教材变化较多的一章,是应试的重点章。注意本章内容与公司法内容的结合。

第八章合同法(总则),2007年本章的变化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本章体例的变化;二是第五节合同担保的问题,结合新通过的《物权法》进行了修改。本章仍然是全书的重点章之一。

第九章合同法(分则),今年本章主要进行了体例上的调整,使原有内容更有条理。

第十章外汇管理法律制度,结合新的规定,2007年经济法教材结合外汇管理制度的改革,对本章的部分内容进行了修改。主要有:对境内机构限额保留外汇部分进行了修改;对个人外汇管理的有关内容进行了修改。

第十一章支付结算法律制度,今年本章整体变化不大。在支付方式中增加了有关电子支付方式的规定,银行结算账户中增加了QFII专用账户的内容。注意与票据法的结合,特别是在法律责任方面。

第十二章票据法,今年本章整体变化也不大。除了体例上的调整外,增加了有关签发空头支票的行政责任的规定。本章仍然是全书的重点章之一。

第十三章知识产权法,本章内容结合司法解释的有关规定,适当增加了一些内容,但整体变化不大。

第十四章会计法,该章内容今年基本没有变化。

二、题型及考试重点预测

经济法试题的题型在2000年重新做了调整,取消了简答题,确立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及综合题四种基本类型,以后几年一直沿用上述四种题型,客观题与综合题各占50%,这一比例仍有可能沿袭,只是在每一类客观题的题目数量及分值方面会做一些小的调整。

根据各章内容所占篇幅、注册会计师实务操作方面的应用性、今年考试大纲的变化以及历年考试规律分析预测,本年度经济法试题的主要内容将分布在法律基础知识突出,内容多,实用性强的各章节。大致分布情况应当与往年相同,有关重点章、相对重点章和一般章的划分,在前面已经做了分析,故在此不再赘述,特别提醒考生注意今年各章中新增加或修改的内容,对于新增加的内容一般在试题中反映比较明显,但是通常难度不大,所以考生应注意掌握基本的法律规定。 纵观近几年经济法试题的命题特点,今年的试题仍将沿袭实用性、灵活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基于上述特点,一些小案例、计算题在客观题中将占一定比例。综合题仍将出现一题多问、一题多章的情况,即题目所涉问题将会较广、较散,一道题中包含几节甚至几章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适当出现一些较偏的题目,如涉及法律责任的问题和具有一定深度即隐蔽性较强的题目,以此增加整个试卷的

难度。为此,考生在复习中注重理解,加强训练。正确理解是记忆和运用法律规定的前提,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加强训练是考生备战考试自我检测的重要方法,达到强化记忆,增加复习的针对性。

(文 东奥会计在线 王 燕)

财务成本管理:教材内容变化不大

一、教材内容变化

第一章:内容没有实质变化,只是将原有教材中不严谨的个别文字作了修改,主要针对机会成本的含义、营业现金净流量的确定公式进行修改。

第二章:主要是将教材第二节和第三节作了修订,补充了一些基本财务比率,另外删除原有第三节中沃尔比重评分法和上市公司财务比率分析的有关内容,补充了改进的财务分析体系。

第三章:一是修改了销售百分比法,强调利用经过调整的用于管理的财务报表数据预计外部融资需要量;二是修改了资金增长与外部融资增长的关系公式;三是将弹性预算一节移至本章。

第四章:内容没有变化,只是对原有教材个别文字作了规范性修改。

第五章:增加了估算项目系统风险时所利用的类比法的基本步骤。

第六章:内容没有变化。

第七章:主要增加了融资租赁一节的内容。

第八章:主要是对股票股利发放对每股收益和每股市价影响的前提作了补充。

第九章:一是删除了考虑偿债基金后每股收益无差别点的确定内容;二是对最佳资本结构确定中股票市场价值的计算公式界定了前提。

第十章:内容无实质变化,只是对个别概念的称谓有所改变,以保持与第二章调整后的财务报表的相关称谓一致。具体来说包括将经营流动资产改为经营营运资本,将投资资本也称为净经营资产或净资本,将原有息税前利润改为税前经营利润,将息前税后利润改为税后经营利润。此外不再区分自由现金流量和非营业现金流量。

第十一章:本章属于2007年的教材新增内容。

第十二章:本章内容基本不变,只是把原有第三节内容拆分为三节。

第十三章:一是增加了成本性态分析的内容,二是增加了混合成本分解的内容;三是增加了变动成本计算的内容。

第十四章:一是将原有弹性预算一节内容调整到第三章,二是增加了一节作业成本计算。

第十五章:本章与2006年的教材内容相比基本不变。

二、考试大纲的基本要求

为证明考生具有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考生需能够:(1)了解财务管理的内容、目标和环境,正确理解和运用财务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则;(2)利用财务报表分析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获取对决策有用的信息;(3)进行财务预测与计划,编制企业预算;(4)理解货币的时间价值与投资的风险价值原理,正确运用证券估价的基本方法;(5)理解投资决策的原理,正确计算和使用投资评价的各项指标;(6)掌握现金、应收账款和存货的决策分析方法和营运资本管理政策;(7)掌握各种长期筹资工具的特征和使用方法;(8)掌握资本结构管理的基本原理和股利政策的类型;(9)掌握期权估价原理和主要的实物期权估价方法;(10)用多种方法对企业价值进行评估;(11)正确计算企业产品或服务的成本;(12)掌握成本性态分析、成本一数量一利润分析的方法,了解变动成本法的特点;(13)运用标准成本法对企业成本进行控制,了解作业成本法的特点;(14)对各责任中心进行业绩评价。

三、命题趋势预测

(1)题型、题量预测。题型、题量将保持稳定,题型仍为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计算题及综合题五种。题量将在40题左右。客观题占40%左右,主观题占60%左右,其中,计算题应在5题左右,综合题在2题左右。客观性试题是指单选、多选和判断,其答案需要用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因此,要准备好2B铅笔、塑胶橡皮;计算和综合为主观试题需用钢笔、圆珠笔等写在答题卷上,且大多需借助计算器。因此考生在参加财务管理考试时,除带好2B铅笔、塑胶橡皮、钢笔或圆珠笔等外,一定要准备好计算器,最好在考前复习时就准备好,熟悉计算器的功能,不要进考场前临时借用。

(2)试题难度预测。财务管理考试历年试题难度比较平稳,预计总体不会有较大变化。

第7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 会计学专业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4-132-04

我国会计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多类型、多层次、多样化的培养体系,目前会计教育基本上可以分为博士、硕士、学士以及专科、中专和职业技术教育五个层次,不同层次的会计教育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表述不完全相同,但均将“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作为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独立学院作为我国高校教育大众化、高校办学类型多元化的产物,如何办好会计学专业,应认真分析自己在会计教育体系中的位置,依据国家会计学院对会计人员职业能力认定标准,明确自己学生的培养目标,才能找准位置,有的放矢,为社会培养真正有用的合格人才。

一、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生源质量

1.独立学院在我国高校教育体系中的位置。改革开放30年来,会计教育的快速发展为社会提供了大批合格的会计人才,极大地满足了市场对于会计人才的需求。1995年我国设置会计本科专业的普通高等学校为219所,在校会计专业本科生为45967人,到了2000年分别增加到262所与96232人,在2005年又快速增加到475所与208145人,规模扩大之迅速令人注目。截止2007年,全国共有1089所高校,有508所高校招收会计本科学生,占46%。

然而,每年如此众多的会计学专业毕业生走向社会,而用人单位的反应却是“会计专业毕业生不能适应实际用人单位的要求”。分析原因,主要是高校财会教育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比如我国传统高等会计教育的目标定位在培养能够胜任会计实务、会计教学和会计科研等工作的高级会计专门人才。换言之,就是立足于培养“社会精英”,将学生当成“天之骄子”,结果重理论轻实践,重精英教育轻大众教育,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出现严重的高分低能现象自然也就不奇怪了。另外,教育方法与手段缺乏足够的创新性。

目前,高校教育基本还是重于传授和吸收知识,而忽视知识的应用,重理论轻实践,有些内容陈旧过时,学制长、课时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几乎大部分时间都在课堂上,学得不深不透;有些课程重复,有些急需的课程开不出来;过分强调课堂教学环节,忽视了其他教学环节;“重教有余、重学不足;灌输有余、启发不足;复制有余、创新不足”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显然不能与目前会计教育的环境相适应。

教育部于2004年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2.4%的教师认为本类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主流认识是应用复合型人才,有超过一半的用人单位认为会计专业学生最应该加强的是“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从现实情况来看,本科生毕业后除继续深造外,基本上都将从事实务工作。就连硕士研究生大部分也都从事实务工作。用人单位非常看重学生的动手能力,这给我们高等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重新定位培养目标,会计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必须定位于培养应用型人才。

2.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学学生生源质量分析。根据山西省招生考试管理中心对全省2006-2008年三年招生录取情况的统计分析,近四年全省三本线低于二本线,分别是:2006年文科78分、理科95分;2007年文科74分、理科100分,2008年文科65分、理科93分,2009年文科70分、理科95分。

在这个分数段的学生一些是高考失常的学生但又不想复读,选三本是为了读研做准备,多数是经过复读上二本也无望且家庭经济状况相对较好的学生,一少部分家庭经济状况较差。面对如此的生源质量需要我们认真考虑独立学院学生的培养目标能否与一、二本学校的目标一致。

二、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

教育目标是由特定的社会领域和特点的社会层次需要所决定的,会计教育也应不例外,应与会计所处的社会、经济、科技及会计本身的技术手段和方法相一致,并取决于社会发展对会计人才的需求。由于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是有层次和差异的,因此,会计教育目标应有一定的层次性。

独立学院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产物,从本世纪初开始到目前已形成一定的规模,2009年纳入招生计划的独立学院有245所,开设会计学专业的院校有113所,约占46%。

本课题组2009年初主要针对山西省大、中、小型企业的财务人员需求状况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形式,共发放问卷120份,收回113份,其中有效问卷105份,有效率达87.5%。

1.调查对象。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分别从企业的性质、类型、行业等各方面做了分类,根据收回的问卷分析,被调查企业涉及到:

制造业占16.83%,建筑、运输和仓储业占11.88%,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占17.82%,批发零售业占19.80%,金融业占4.95%,其它行业占28.72%。

国有企业占40.43%,私营企业占57.45%,外商投资企业占2.12%。

国有独资企业占14.14%,有限责任公司占58.59%,股份公司占20.2%,合伙企业占7.07%。

特大型企业占3.77%,大型企业占16.04%,中型企业占40.57%,小型企业占39.62%。

其中,有64.21%的企业使用会计电算化软件,12.63%的企业使用其他系统软件,23.16%的企业没有使用任何软件。

以上数据显示,被调查的企业基本涉及到社会各个方面,但从企业规模看,特大型企业较少,这与我省的经济状况是比较吻合的。

2.企业对会计不同岗位人员学历、学位、职称等的要求。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将会计岗位设置为:财务总监、财务主管、主管会计、会计和出纳等,各岗位又分别针对学历、学位、职称、专业和工作经历等五个方面做了详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

(1)67.14%的企业认为,财务总监应具备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高级会计职称和企业管理专业知识;32.86%的企业认为,财务总监应具备本科学历、学士学位、会计师职称、会计学或财务管理专业知识。100%的企业认为财务总监应具备一定的相关工作经历。且大多数企业均将学历、职称、专业和工作经历排在靠前的位置。

(2)83.33%的企业认为,财务主管应具备本科学历、学士学位、会计师职称和会计学专业知识,且认为这几项都很重要;100%的企业认为,财务主管应具备一定的工作经历。

(3)71.43%的企业认为,主管会计应具备本科学历、学士学位和会计师职称;85.71%的企业认为应具备会计学专业知识;100%的企业认为应具有相关工作经历,且在五项中工作经历和专业要求排名靠前。

(4)83.33%的企业认为,会计人员应具备本科学历和学士学位;66.67%的企业认为会计人员应具备助理会计师职称,16.67%的企业认为应具备会计师职称;89.36%的企业认为会计人员应具有相关工作经历。其中,学历、职称和专业要求排名靠前。

(5)71.42%的企业认为出纳人员应具备本科学历、学士学位、和助理会计师职称;86.17%的企业认为应具备会计学专业知识;73.58%的企业认为应具有相关工作经历。其中,学历、职称和专业要求排名靠前。

从上述调查结果可以得出,企业对处在管理岗位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相对较高,对出纳和普通会计人员的学历和职称要求相对较低,但同样希望有一定的相关工作经历。这就对我们的会计教育提出了要求。

3.对不同岗位财务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在调查表中,我们共设置了19项素质要求,针对我们的研究课题,我们主要对主管会计、会计和出纳人员的综合素质做了统计分析,根据打分情况,排序如下:

(1)对主管会计:排在前三位的素质要求分别是:第一位,职业道德水平;第二位,业务能力、领导能力和获取新知识能力;第三位,敬业精神、专业知识水平、团队精神、心理素质和社会责任。

(2)对会计人员:排在第一位的是敬业精神;第二位的是职业道德水平;第三位的是业务能力、竞争能力、社会责任、专业知识水平和沟通协调能力。

(3)对出纳人员:排在第一位的是敬业精神;第二位的是职业道德水平;第三位的是业务能力、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

素质要求排名后三位的是语言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和外语水平,这也与全省的经济现状:“开放程度较低,大型、特大型企业相对较少、对财务人员的要求不太高,尤其是外资企业较少,内资企业的对外业务较少,对财务人员的外语水平要求较低”相吻合。

4.对不同岗位人员知识范围的要求。调查表中,根据工作要求共设置了十种知识类型,被调查单位认为各岗位人员应具备的知识前三位的排序如下:

(1)主管会计应具备的知识排在第一位的是会计知识;排在第二位的是战略管理知识和统计学知识;排在第三位的是审计学知识、经济学知识、公司理财知识和公司治理知识。

(2)会计人员应具备的知识排在第一位的是会计知识;排在第二位的是税法知识、经济法知识和审计学知识;排在第三位的是统计学知识、公司理财知识和战略管理知识。

(3)出纳人员应具备的知识排在第一位的是会计知识;排在第二位的是税法知识;第三位的是统计学和审计学知识。

从上述调查分析可以看出,专业知识是会计从业人员的基本知识,是完成本职工作的必备知识。

根据调查分析,结合学生素质,以及独立学院的办学定位――服务于地方经济,培养应用型综合人才,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应定位在“培养具有坚实专业知识,熟练的专业基本技能,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同时要培养学生具有很强学习能力和不断创新的精神,以适应社会不断发展和自身不断提高的要求”。应与其他地方院校“错位竞争”。

在明确了办学定位或培养目标的情况下,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要想在同类院校中站稳脚跟,必须针对社会需求培养人才,要办出自己的特色,要培养出社会抢手的学生,就要找到办学的关键,解决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从而提高就业率,增强学校的竞争力,确保学院长远发展。

三、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据统计,一个人所需知识的5%~10%来自于学校,另外的90%~95%是通过工作和继续教育获得的。现代科技和信息的日益发展与会计人员接受信息的时间限度之间存在矛盾;知识更新周期的不断缩短与会计人员受教育时间不断延长之间同样存在矛盾。要解决这些矛盾,就必须树立终身教育思想,“一次教育,终身受用”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必将被“传授知识”转变为“传授学习方法”的终身教育所取代。因此,优秀的会计人才必须是终身的学习者。

在目前我国会计学专业知识结构体系基本稳定的大前提下,如何办出自己的特色,培养出社会抢手的人才,培养出“有一定的工作经历的”会计人才,实践教学环节就是一个突破口,如何让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就能够具有会计工作岗位要求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独立学院急需解决的问题,根据多年的教学工作经验结合社会需求调查,我们认为在传授给在校生专业知识的同时,抓好校内外实践教学,注重学生专业实践技能的培训、职业素质的培养、职业判断能力的引导等诸多环节。

1.构建能力型课程体系。传统的会计课程大都是知识驱动型,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讲授会计的各专业课程,课程及其内容关心的是专业考试和获得正确答案,学生所受的教育是记忆性的,而不是能力培养。构建能力型课程体系,强调在会计教育中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这一课程体系应该能够回答以下几个问题:知识面:即学生学完这门课程必须掌握哪些知识,会解决什么问题?动手能力:学生会不会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工作问题?工作环境:即让学生明确其在什么环境下应用所学的知识?考核评价:即如何评价学生通过学习已经具备的会计实际工作能力,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2.能力型课程体系的设置。能力型课程体系应该是在满足学生基本知识面需求的基础上,重点突出学生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初步的职业判断能力。一般应包括:

(1)基础教育课程(公共基础课程),这类课程的主要目标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具有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和应用数据的能力、语言文字书写和表达能力、以及必要的社会人文素质。

(2)一般商业课程(专业基础课程),这类课程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财政、金融、市场、经营管理、组织行为等一系列课程,使学生了解企业、政府机构和非盈利组织的活动及部门设置特点,理解企业如何整合和应用这些知识。

(3)专业核心课程,这类课程的核心应该体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具体内容和有效途径上。而职业能力的具体内容表现在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形成专业能力的有效途径就是实践教学环节。

3.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为了使学生在毕业时即成为有一定工作经历的人,要求在学校教育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对学生动手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对会计工作的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有较充分的准备,以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为此,对会计学专业的实践教学进行分析和研究,积极探索实践教学的新思路,改进实践教学方法,规范实践教学管理,从而构建理论联系实际、由浅入深、形成学生在校四年不断线、具有一定前瞻性的完善的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1)经济业务认知实习。学生在学习专业课之前,为了对本专业有所了解而进行必要的企业参观性实习,让学生观摩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了解不同企业经济业务的循环过程,明确经济业务发生的标志――原始凭证的取得、填制、审核、记录等。认知实习主要是增加感性知识,是为学习理论课服务的,不强调培养操作技能。(此项实习一般安排在大一的第二学期)。

(2)会计岗位认知实习。在完成基础课和部分专业课后,让学生利用假期到校外实习基地或企业进行随岗或顶岗实际操作。学生亲身到企业财务部门参与企业具体的业务处理(或观摩企业财务人员的实际操作),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增强感性认识,还可把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检验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或通过感性的认识,分析实践与理论的区别或差异,以便灵活掌握所学知识,活学活用。更加熟悉企业经营活动的来龙去脉以及工作内容和岗位职责,增强学生会计业务的实际操作技能。(此项实习安排在大二的第二学期)转贴于中。

(3)企业会计业务模拟实训。在学生完成中级财务会计学和成本会计学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在校内组织企业财务会计的模拟实训,模拟实训的内容应包括企业财务岗位设置及要求、企业财务制度、企业会计核算流程、模拟企业经济业务,模拟企业经济业务应相对突出出纳岗位、往来结算、存货收发及其管理、职工薪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成本核算及其管理、对外投资、销售收入、销售成本、期间费用、纳税申报、利润形成及其结转、财务报告的形成等各个方面。通过模拟实训使学生对企业财务会计有一个比较完整的、全面的、感性的认识和把握。这里特别强调提出,在设置模拟企业经济业务时,应当有意识地设置一些不确定(或需要在了解经济业务实际发生情况后方可确定)的经济业务,或出一些错误的经济业务,给学生一些判断的空间,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加以判断,或参阅国家财经法规、税收制度加以判断,培养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允许学生作出不同的判断,不要形成标准的财务结果,否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并且与企业、社会现实也不符,还容易使学生养成依赖老师给出标准答案的习惯。

(4)企业具体业务实践。在完成学生校内学习任务的基础上,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到企业参与企业会计实习,或引导学生到企业、金融机构、财务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税务事务所等机构进行专业实践,以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积累工作经验,增强岗位工作能力,为走出校门参加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5)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的完成。学生在学完全部课程后,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缩短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的适应期,在毕业前进行的最后一次也是最重要的综合性实习,即毕业实习。通过毕业实习,可以巩固、发展学生已获得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财务工作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地位,掌握正确处理经济业务的能力和技巧,并为做好毕业论文进行必要的准备,如开展调研工作、资料收集等。同时也为学生就业提供选择的机会,使学生提前对就业形势、就业要求做到心中有数,真正实现学生就业的零适应期。

毕业论文的完成是大学本科毕业生的必修环节,是对学生四年所学知识的综合检验。但是独立学院学生的综合素质相对于二本以上学院的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在毕业论文的选题、要求等各个方面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要把考察学生的侧重点放在学生实际工作能力、解决基本的经济业务问题的能力,处理中小企业财务、税务等业务能力上。要求学生必须深入到企事业组织,解决自己了解到的企事业组织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务实地理解和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真正通过毕业论文的完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能力型教学方法初探。要培养对社会有用的复合型应用人才,就必须改变已有的教学观念,要“开门”办学,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要放手让学生去接触社会,掌握生存规则,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免疫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为此我们要改变教学方法,要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从“传授知识”转变为“培养能力”,让学生逐渐养成自我学习与不断更新知识的习惯和能力。

(1)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实行启发式教学。传统的系统知识讲授法、演示法等,对学生掌握会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有一定的成效,但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分析思维能力收效甚微;为弥补这些教学手段的不足,会计实践教学中,应采用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在于启迪学生的心智,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启发式教学是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进行的,并在自学之后对自学成果进行检验,使每个学生都在发表见解中得到锻炼。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实际应用时,教师根据模拟企业的情况,针对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以及国家企业会计准则、财经法规和税收制度的要求结合涉及到的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引导学生分析业务的性质,明确确认、计量的属性和价值,在准则、制度允许的范围内,可以有不同的处理结果。例如,企业发生的审计人员“差旅费”该如何入账?这一问题就需要告诉学生要结合企业自身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可以计入“管理费用”,也可以计入“销售费用”(商品流通企业)。

(2)精心设计财务处理程序图,采用图解直观教学。会计图解教学方法是教师在会计教学过程中,通过分析与归纳,将会计处理程序、会计凭证传递以及会计账簿之间的关系抽象概括为图表形式,在此基础上向学生讲解会计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该方法的最大特点就是利用图解进行会计教学直观形象。会计账务处理程序图解是会计教学的主要内容。它是由两个以上“T型”账户、表示账户对应关系的符号、金额以及简要文字说明所组成,是反映某项经济业务会计处理程序的图解。针对《企业财务会计》课程中相关的工业企业主要经济业务核算内容,把采购储备、生产过程、产成品入库及销售过程的资金运动,采用实账、实表的方式,把对供、产、销进行核算的整个过程制作成模拟实际运行的程序图,使之具有模型化、直观化、操作化的特点,让学生手眼脑并用,对会计核算过程取得深刻而直观的印象,轻松掌握会计的内容和方法。

(3)积极采用现代化的教(下转第142页)(上接第134页)学手段,进行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应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把企业会计实际操作过程直观地表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充分利用投影、幻灯、录像、多媒体等电化教学手段和相关财会软件,灵活选择操作练习、个别辅导、对话、模拟、游戏、问题求解等教学形式,直观、形象化地组织教学。会计的基本技能训练也可由计算机模拟来实现。

总之,实践教学体系是指实践教学的内容体系。即在制定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时,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课程设置和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配置而建立起来的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的内容体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实验教学、实训教学、实习教学和社会实践。只有从客观实际出发,加强实践教学管理,构建完善的财会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才能真正提高财会类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更好地为独立学院的教学服务,培养出实用型的财会高级应用型人才。

[本文系山西大学商务学院科研基金资助项目《独立学院会计学特色专业建设探讨》(编号2008003)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杨怀珠.山西省高考志愿填报方法与技巧.山西出版集团山西经济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