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商业模式创新计划

商业模式创新计划

时间:2023-09-05 16:58:0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商业模式创新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商业模式创新计划

第1篇

【关键词】大数据 创新 商业模式 框架

一、引言

商业模式创新是指企业价值创造的基本逻辑的创新变化,它既可以指商业模式构成要素的变化,也可以指要素间关系或者动力机制的变化。通俗地说,商业模式创新就是指企业以新的有效方式赚钱。自从人类步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之后,企业从不同视角进行的商业模式创新以求提升企业的竞争实力,因而出现了一大批像阿里巴巴一样依靠商业模式创新而成功的企业。互联网和物联网、移动计算、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带来了一场以“大数据”为焦点的技术革命,也使得“大数据”成为商业模式创新的基本时代背景。数据已经渗透到每一个行业的每一个业务职能领域,逐渐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 人们对于海量数据的运用将预示着新一轮生产率增长和消费者盈余浪潮的到来(James,Michael,2011)[1]。那么,什么是大数据呢?

有关大数据定义的描述,目前大家比较认可的一种观点是通过描述“大数据”的5V特征来间接地定义和识别“大数据”[2]:(1)海量数据(Volume)。“大数据”的“大”处于一个不断发展的状态,如何存储和处理这些海量数据,从中找到企业本身需要的信息,这将对企业的IT架构和IT 产业的布局提出新的挑战。(2)多来源数据(Variety)。企业内部的经营交易信息,物联网世界中商品、物流信息,互联网世界中人与人之间的交互信息、位置信息等是大数据的三个主要来源[1],包括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多种数据类型。(3)实时处理(Velocity)。这是区别大数据应用和其他传统数据处理技术的本质差别之一。(4)低密度高价值(Value)。“大数据”背后隐含着极高的经济价值,但是,这种价值需要运用信息处理技术来参照、比较、分析多种来源的数据。(5)数据真实性( Veracity)。“大数据”中的内容来源于现实生活中,通过对这些数据的研究提炼出能够解释和预测现实事件的理论。

本文尝试从商业模式创新框架、大数据创造的竞争优势和企业的聚合与无边界等方面,探索分析大数据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以期未来企业在大数据背景下创新商业模式提供借鉴。

二、“大数据”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分析

(一)“大数据”驱动的商业模式创新框架。

“大数据”驱动的顾客界面创新。企业进行营销活动的关键之处在于识别目标客户的需求,在研究顾客心理行为基础上细分客户并提供相应的有针对。企业将CRM系统建立在大数据基础之上,可以实现对消费者消费行为的全面反映,有利于企业建立有效的营销管理平台,真正了解细分客户。大数据的5V特性使数据的收集、整理、反馈等响应可以在瞬间完成,确保企业及时准确把握顾客需求变化来创新价值主张。

“大数据”驱动的内部运营界面创新。在企业的内部运营上,大数据的驱动创新主要表现在关键业务流程的数据化管理和整体结构的优化。在流程数据化方面,是将企业以往采用的ERP管理系统进行了拓展和创新,将更加全面的信息收录在企业系统周围以供使用,从而达到优化业务流程的作用。在整体结构方面,企业应用大数据提炼出自身需要的客户价值主张,并以此为基础调整成本结构、营销结构等结构来适应客户需求。

“大数据”驱动的网络合作界面创新。大数据技术促使平台商业模式日渐兴起,大部分企业现如今都将非核心业务外包,而大数据技术的兴起则为企业解决了如何寻找最佳外包商的问题。现在,像利丰公司这样的平台式企业在商业生态圈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这种商业模式通过“连接”和“聚合”作用来降低平台参与者们的成本,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价值链各个环节的重新组合,以最低的价格发掘企业和客户的最大的价值,充分发挥不同企业、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比较优势,实现企业实施平台商业模式的转型与创新。

(二)“大数据”创造竞争优势。

商业模式一般从运营视角、经济视角和战略视角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基于此,大数据背景下商业模式创新所塑造的竞争优势主要有一下三个方面[3]:

经济视角:大数据创造经济价值。提炼出大数据背后隐藏的有关产品、服务、客户以及企业本身等有价值的信息资源,有助于企业改进生产方式和资源配置方式,提高生产率,创造超额经济价值。从大数据的5V特性我们发现,它所反应的信息无限接近消费者,企业据此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就能够精确的满足消费者的价值主张。众所周知,只有更好的满足顾客需求才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价值。大数据可以精确发现消费者多变的需求,并据此对消费者进行细分,不仅依据不同人的兴趣偏好将细分标准抽象化,甚至将每一位消费者细分成一个市场,在每一个利基市场中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最终为企业带来经济价值。

运营视角:大数据带来低成本竞争。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可以对企业的关键业务和流程进行创新、再造,同时可以帮助企业更加准确的获得原材料和锁定目标客户,这样大大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以大数据技术产生的数据信息流为线索,对外,企业可以精确的定位自己在全球价值网络中的位置,进而嵌入到全球价值链系统中;对内,企业可以立足于消费者需求的角度从新考虑内部整体架构,去除冗余和获利低的流程,寻找最佳外部供应商外包非核心业务,以大数据活动取代传统的业务流程,对核心业务进行补充或再设计,最终改变企业的经营模式。

战略视角:大数据创造差异化竞争。战略决定企业未来发展方向,当公司致力于推出一种新的产品或服务理念时,运用大数据可以提前预测消费者对这种产品或服务的态度,这就是创造需求。创造需求比感知消费者需求之后再生产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或服务更具有经济价值,这是产生差异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公司内部来说,企业通过大数据可以进行管理与决策创新,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更准确的预测和决策,进而依据市场反馈效果进行干预和控制。这种战略上的差异是企业在特定经济情景中所独有的,很难被外界复制和模仿,因而可以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大数据”强化了行业的聚合和无边界趋势。

大数据所包含的绝大部分的非结构化信息包括了不同行业、地域和企业部门之间的交叉性信息,企业要进行某项营销决策时,除了要关注企业本身所具备的产品信息,可能还需要其他相关产品或其他行业有关消费者偏好的调查信息,这样的决策过程彻底颠覆了传统的、线性的、自上而下决策模式,转而向自下而上的、不确定的、非线性的决策模式转变,这种融合的趋势促进了行业的聚合,淡化了企业的边界。聚合对企业来说意义深远,它们可以据此吸引多种类型的顾客,强化顾客体验,增强客户忠诚度;同时,企业的去边界化将给企业带来新的活力,为多元化发展以及破除行业壁垒进行跨界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如乐视视频网站跨界进行乐视电视的销售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三、总结

随着信息技术日趋成熟,大数据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不断深入,针对大数据的研究重点已经有原先的计算机科学领域拓展到大数据应用和实践阶段,大数据背景下的商业模式创新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它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将商业模式的框架进行转型、创新。理解“大数据”如何驱动商业模式创新框架,进而如何创造竞争优势,这是挖掘大数据价值所必须的过程。要分析大数据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应以大数据为线索,对企业本身的商业模式进行审视,重新构造业务流程,根据不同企业所重视的核心业务的不同,从不同视角对商业模式进行转型与创新,发现大数据背景下最适合企业自身的商业模式。企业立足使用大数据对业务进行分析,不但能准确把握顾客需求,而且可以对内部资源进行最有效的配置,一次来创造竞争优势。此外,领导者的“大数据”意识和思维的建立对创新商业模式的作用也是必不可少的[7]。

目前对于大数据技术的研究更侧重于宏观方面,而且理论还不成熟,对某一具体行业或具体企业应该怎样在大数据背景下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的理论较少且不成熟[5]。因此,如何将宏观层面的研究成果应用到具体企业是我们以后需要努力的方向之一;企业自身则应积极应用大数据背景创新商业模式建立起自身的一套竞争优势,这样才能在大数据时代取得成功。

基金项目:自治区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基于“大数据”视角商业模式创新路径研究――以新疆零售业为例”(批准号XJGRI2015116)资助。

参考文献:

[1]James Manyika,Michael Chui. Big Data:The Next Frontier for Innovation, Competition and Productivity [J].McKinsey Quarterly,2011,(5).

[2]李文莲,夏健明.基于“大数据”的商业模式创新[J].中国工业经济,2013,(5):83-95.

[3]荆浩.大数据时代商业模式创新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7):15-19.

[4]方巍,郑玉,徐江.大数据: 概念、技术及应用研究综述[J].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14,(5):405-419.

[4]张清辉,陈昊.大数据背景下商业模式研究回顾与展望[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 (7):159-161.

[5]李艳玲.大数据分析驱动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研究[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1): 55-59

[6]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1:42-43.

第2篇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用户的应用环境越来越复杂,数据变得越来越庞大。如何充分利用大数据给企业带来更大的价值,正成为目前IT业界面临的一个新的挑战和机遇。内存计算能够使得数据计算的速度呈几何级的增长,带来了充满想象的应用。接触过内存计算应用的人普遍表示,借助内存计算,很多以前不可能实现的应用现在都可以实现了。甚至有人认为,内存计算将催生颠覆性的商业模式。

那么,内存计算究竟会给企业应用带来怎样的变化?用户和IT厂商都该如何应对内存计算带来的变化呢?

需求和技术发展的必然

所谓内存计算,是指数据放在内存中直接操作。相对于磁盘,内存的数据读写速度要高出几个数量级,将数据保存在内存中直接读取,比传统的从磁盘上访问可以极大地提高应用的性能。在当今日新月异的商业环境中,这一性能的提升对企业用户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SAP中国区总裁萧洁云分析说,目前商业模式的生命周期正在缩短,以前8~10年创造一个新的商业模式就不错了,而现在,三四年就能产生一个新的商业模式。而商业模式的改变,需要新的应用模式的支持。

戴尔服务(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负责人、毕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王承华认为,在多变的社会中,企业需要在第一时间从海量数据中得到真正的业务上的收益。

某企业已经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建设了四个数据中心。该企业的CIO问思科中国副总裁、无边界网络和数据中心业务负责人冼超舜,下一步他们该怎么做。冼超舜告诉他,首先,应该将数据中心集中起来;其次,让数据用起来更加流畅;最后,将数据变成真正有价值的东西,通过数据分析改进业务。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最大化数据的价值恐怕是很多企业都面临的挑战。而内存计算,在其中能够起到很大的作用。

2010年SAP技术大会上,SAP高调推出了基于内存计算的产品SAP HANA。SAP解决方案和架构部总经理张志琦认为:“SAP HANA是一个革命性的产品。”据了解,SAP HANA是包含内存计算、实时数据交互,甚至硬件的一整套解决方案,能够满足用户对海量数据进行实时分析的需求,为应用创新提供了基础,适用于智能交通管理、快速的商品定价和促销等。

此后,SAP非常高调地推广其内存计算产品和应用。SAP大有后来居上的架势,让很多不明就里的人以为SAP独创了内存计算技术。这让早在2005年就收购了内存数据库厂商TimesTen的Oracle有点诧异。事实上,除了SAP和Oracle拥有内存计算技术之外,与内存计算相关的产品还有sqllite、Altibase、eXtremeDB、fastDB等内存数据库产品。

Oracle系统事业部执行副总裁John fowler指出,内存计算速度要快于磁盘计算速度是一个“公开的技术秘密”。Oracle一直都在关注内存计算技术,并且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开发工作,通过内存计算技术提升性能。他透露,Oracle公司作为全球领先的数据库提供商,可以将内存计算技术广泛地应用到各类企业级应用当中,当前Oracle正在研发的硬件产品集成了比其他产品高出许多的内存容量。

不过张志琦认为,SAP是唯一一家能够提供完整的内存计算解决方案的厂商,SAP提供的不只是数据库,也不只提供数据抽取和数据展示功能,而是完整的应用。

来自SAP的资料称,SAP HANA为构建新一代创新应用提供了坚实基础,使客户能够实时地分析来自几乎任何数据源的大数据量。由于SAP HANA采用了整合的方法和新型编程范式,SAP正在简化现有的计算层次,使应用软件第一次可以直接受益于硬件性能的改进。借助主存储器、处理器技术和应用领域的最新成果,SAP HANA充分发挥内存数据处理的威力,使分析应用软件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效能,并由此开启了一个全新的应用软件类别。

“SAP HANA除了能够作为一个开放的平台给更多的客户和合作伙伴创造更多的价值之外,自身也做了很多研究以保证基于SAP HANA的企业级应用能够得以实现。”张志琦解释说。

引发新的应用

对于HANA的性能,SAP CTO Vishal Sikka告诉记者:“我们把HANA放到客户运营场景中运行的时候,发现报告、分析等功能的运行速度和以前相比提高了几千倍。我们的内存计算技术不光是在速度和性能上有很大的提升,而且能够根本性地改善客户的业务运营。”

提高数据的计算效率从而提升业务处理效率,是内存计算价值体现的第一步。作为中国电信的全资子公司,安徽电信的在线计费系统是国内第一家成功应用Oracle TimesTen内存数据库的计费系统。借助Oracle TimesTen的易封装性,以及对标准SQL语法的支持,系统中的数据完整性和一致性可以得到充分保证,有效地降低了安徽电信OCS(在线计费系统)的在线处理风险,简化了系统维护工作,并为系统未来的升级和扩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安徽电信OCS的数据处理速度增加了150倍。

面对公司每天几百万条信息数据的处理量,农夫山泉的CIO胡健深感原有的处理能力有点吃不消。为了能更好地对海量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处理,为决策者提供有价值的数据,胡健参与了SAP HANA联合创新计划。胡健介绍,农夫山泉为SAP提供了超过1亿条的客户记录,将它们加载到SAP HANA中之后,仅仅数秒钟SAP HANA就可以完成对这些记录的梳理。而在此之前,将这些数据从农夫山泉的数据仓库和SAP商务套件中抽取并展现出来就要花费二十几分钟时间。

但是,提高业务运营效率还远远不能体现内存计算的全部价值。通过快速的分析使大规模数据产生价值,是内存计算更深层次的应用。SAP中国区首席技术官张侠表示,一旦应用了基于内存计算的SAP HANA这种高速分析工具,用户甚至可以在事情发生前假设各种场景,然后进行分析,以预测将要发生的事情。

Vishal举例说,博世(Bosch)在应用SAP HANA后,能够基于产品数据和客户数据实时对盈利情况进行预测。而在以前这是很难做到的。

在我国,通过内存计算实现以往不可能实现的案例也已经出现。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6月SAP在美国举办的SAP蓝宝石大会上,来自中国的联想和两个中小企业的代表作为SAP HANA的成功用户在会上做了演讲。

萧洁云举例说,某快消品公司应用了SAP HANA的一个测试版,仅仅用了4秒钟时间就分析了9500万条信息,这是该公司过去三年的销售信息。而在此前,进行这样的分析根本是不可能的。

Vishal认为,内存计算之所以能够改善客户的业务经营,主要源自其带来的三方面价值:第一,其所提供的数据是实时的;第二,这些数据具有充分的细节,而不是基于某种归纳;第三,这种新技术的部署对于客户现有的ERP系统的运行不会带来任何干扰。

内存数据库还有可能在一定领域内取代数据库。有资料称,Oracle TimesTen是一种针对内存进行了优化的关系数据库,而且可以完全当作一个数据库产品来用。如果用户的数据量不是非常大,而且没有一些特别的功能需求的话,完全可以用TimesTen作为后台的数据库,取代传统的数据库。

用内存数据库取代传统数据库的范例已经出现。俄罗斯西伯利亚的一家石油公司把ERP系统通过SAP HANA和终端手持移动设备联系在一起之后,把很多复杂的环节都消除了,其中包括一个原来非常重要的环节――数据仓库。

作为SAP HANA的用户,农夫山泉正对此功能跃跃欲试。在尝到了内存计算的甜头后,胡健称:“下一步我们想要尝试一个更加大胆的想法,通过在HANA数据库中加入触发器建立一个实时更新的数据库系统,直接取代数据仓库、数据挖掘等过去依赖的技术。这种尝试,可能具有非常好的前景。”

Vishal还指出,内存计算不仅可以通过实时连接应用取消数据仓库,未来甚至可以取消很多物理世界中的实体仓库。“现实社会中存在大量的实体仓库是因为供应商和客户不能获取足够的信息。如果他们能实时获取相互的信息,基于这些信息进行即时交付就可以了。也就是说,将来信息的即时交付可能减少一些实体仓库。”Vishal分析说。

作为一个拥有15年咨询服务经验的SAP顾问,IBM GBS大中国区咨询服务总经理王首虎认为,SAP HANA让他很“兴奋”,“这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之所以那么说,是因为王首虎认为,过去数据量太大的时候,由于计算速度受限,应用就会遇到瓶颈,而HANA提供了一个高速的分析平台。但是,王首虎指出,内存计算也为咨询顾问带来了新的挑战――过去SAP顾问只要深入理解SAP产品就可以,但是现在他们则要对用户所在的行业有精深的了解,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强大的创新能力。

“现在(内存计算)的应用只是冰山一角,等待有创新力的顾问去挖掘更多的(应用和业务)转型。”王首虎说,“未来我觉得可以实现两种转型,一种是帮助客户实现SAP应用的转型,另一种是推动客户本身业务运作模式的转型。”

值得一提的是,SAP邀请了一些用户和他们一起利用SAP HANA进行联合业务创新。张志琦介绍,SAP研究院针对SAP HANA的应用成立了HANA Olympics项目组。该项目组收集了超过600个利用SAP HANA来帮助客户实现更多业务价值和业务原型的应用。

已经参与了SAP HANA联合创新计划的喜利得公司首席信息官Martin Petry表示:“我们参与了开发SAP HANA的联合创新计划,并体验到SAP内存计算能如何显著地改进我们的流程。喜利得为SAP提供了超过900万条的客户记录,将它们加载到SAP HANA中之后,仅仅数秒钟SAP HANA就可以完成对这些记录梳理。而在此之前,将这些数据从我们的数据仓库和SAP 商务套件中抽取出来就要花费几天时间。我们期待进一步探索SAP内存计算可能对我们的业务运营方式带来的变革性影响。”

用户充满期待

对于内存计算,用户也充满了期待。来自SAP的消息称,SAP HANA已经成为SAP用户数量增长最快的产品之一。

今年6月曾带队到美国硅谷访问学习的中国医药集团信息化专家组组长、信息部主任雷万云回来后告诉记者,在美国SAP硅谷实验室了解到HANA以后,他希望能更多地关注和进一步了解SAP HANA,并可能在适当的时候采用。“如果下一步(SAP HANA)所描述的能梦想成真,(内存计算)将会颠覆IT行业的数据库和存储设备割据现状,为大数据处理提供实时快速的内存计算,改变IT业态,形成创新的企业管理和商业模式。”雷万云在访问总结上写道。

知名的葡萄酒和烈酒经销商Charmer-Sunbelt集团正在实施HANA。该集团CIO Paul Fipps称,Charmer-Sunbelt已经在应用SAP的技术,但是不包括BI产品。SAP HANA推出时,他们发现他们终于可以对商业交易进行实时分析了。

Charmer-Sunbelt集团在美国有很多仓库,为了及时给客户提品,他们要进行很多夜间作业。SAP HANA帮助Charmer-Sunbelt集团进行管理分析,使其业务运营更加高效。Fipps称,SAP HANA帮助他们解决了诸如哪里需要工人,某地方的工人数量是否合适等问题。Charmer-Sunbelt集团还想将其ERP中的数据拿到SAP HANA上进行深度的盈利分析。

“我们不会有真正的指标”,但是Fipps说,有个已经深入应用SAP HANA的朋友告诉他说,HANA的表现让人“难以置信”。所以Fipps希望每个人都能从该项目中获取大的应用价值。

联想作为HANA的成功用户,在业界已经有了较大的影响。联想应用HANA分析其CRM上的数据,并通过商业智能系统Business Objects呈现给最终用户。联想IT部门的一位负责人在最近的中国SAP用户会议上介绍,SAP HANA给联想带来的最大改变是,用户不再需要等待几个小时才得到最新的报表,而是可以获得实时数据的报表。

作为SAP的合作伙伴,冼超舜透露,思科内部已经有5000个SAP HANA的用户。他介绍,思科每个星期都要追踪、预测销售情况。因为思科的销售数据非常大,所以在此之前,思科一周之后才能得到数据,然后在8天以后才能得到所有的订货数据。因此应用HANA对思科的销售预测的价值非常大。

冼超舜指出,HANA不一定非要在SAP的应用之上分析数据。日本东京的一个出租车公司开发了一个导航系统,思科帮助他们应用HANA分析其导航系统上的实时信息,从而使出租汽车公司能够更高效地实时引导和调度出租车。

来自SAP的资料称,除了上述提到的用户,日本三井公司、柏林夏洛蒂医科大学、德国喜利得、美敦力公司和振锋企业等都已经选择了应用SAP HANA。

而Oracle的资料称,Oracle TimesTen在全球的客户包括有Amdocs、亚斯贝克通信公司、爱立信、JP摩根、NEC、诺基亚、斯普林特、美国航空等。这家公司目前支持的系统包括实时计费系统、股票交易系统、呼叫中心系统、航线运营系统等。

生态系统已经形成

正如王首虎所言,要最大地发挥内存计算的价值,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强大的创新能力。因此,实施和应用就显得非常关键。萧洁云认为,HANA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关键要看合作伙伴的配合,而SAP HANA作为一个开放平台,可以为合作伙伴提供巨大的想象空间。

王首虎认为,目前大家所看到的基于内存计算的应用创新只是冰山一角,合作伙伴还可以进行更多的创新。不过他指出,要做好基于内存计算的应用创新,服务提供商应该具备两方面的能力。其一,具备内存计算的技术能力。比如说,作为HANA的合作伙伴,要了解HANA平台,并基于该平台进行研发。其二,要对行业和客户有着深入的了解。他认为,SAP的产品,如R3是跨行业的,但是HANA所提供的是实时的数据分析,行业化、客户化特点很强,要求服务提供商了解用户所在行业的痛点,以及该如何进行业务转型,才能发挥应用的想象力。

在7月27日举办的SAP HANA合作伙伴媒体见面会,IBM、惠普、富士通、思科、戴尔等硬件系统厂商均表示已经为SAP HANA提供服务器平台支持,并针对SAP HANA的业务发展制定了计划。如此可见,基于内存计算的生态系统已经形成。

早在7月1日,思科与SAP就联合宣布,SAP HANA正式在思科统一计算系统服务器平台上推出,双方将携手为企业、电信运营商和中型市场客户带来已经优化的商务智能解决方案。SAP HANA在思科统一计算系统上实现了显著优化。该系统显著增加了内存容量,并提高了性能和处理能力,能够全面支持要求苛刻的虚拟化和大型数据集工作负载。

作为SAP在中国的最大的合作伙伴,王首虎透露,IBM已经把SAP HANA业务作为其未来5年的重要业务增长点,为客户提供更加高效的客户化的解决方案。为此,IBM将专门为SAP HANA建立一套完善的解决方案。“SAP过去的一系列软件就像一匹奔跑的快马,我认为SAP HANA给这匹马插上了一双翅膀。IBM希望能跟着这匹飞马把这个业务做得更好。”王首虎补充说。王首虎透露,IBM中国将借鉴SAP灯塔计划,帮助客户实现基于SAP HANA进行创新的应用,创新性地打造一些行业的灯塔用户。

王承华表示,戴尔已经为SAP HANA做了充足的准备,能够为SAP HANA提供足够的平台支持。同时,戴尔还将充分利用SAP HANA的开放性、高效性,建立完整的解决方案,为客户创造价值。

第3篇

2013年冬,在一次行业会议上,偶遇北京诺曼姿公司的全翔海先生;我因之前作为演讲嘉宾获邀参加他们公司“22厘米希望”公益活动而与之结缘,更因他们在这次活动上向全国的合作伙伴大量赠送我的专著《公益之痒——商业社会中如何做公益》而对其印象深刻,他们对公益的热情深深感染了我;我也因此始终挂记其活动的进展。

我问他:“这一年做公益,有什么感受?”他答我:“做了这么多年生意,如今真正感到做得有意义,这公益很有价值,比以前只知道做生意有意思多了。”我感受得到他那种发自内心的诚挚和感动。他的回答,也让我在寒冬中感受到一股温暖。虽然所言寥寥,但这股温暖让我总记着当时对话的情形。

近些年来,一直致力在国内倡导公益模式创新,也为企业提供有关公益的顾问工作;在此过程中,遇到很多像全总这样团购《公益之痒》送人以传播公益创新理念的人,也碰到不少自发组织关于该书研讨会的粉丝,更有起而行的年轻人告诉我他们如何将书中理念导入实践;所有这些,不仅大大满足了我这个作者的虚荣心,也更让我进一步深入感受到公益正改变着我们的世界。

也是在2013年的这次行业会议上,伽蓝集团郑春影先生与我在武汉东湖边漫步时谈起他们所开展的一系列公益活动,他说对于伽蓝来说企业社会责任已经成为企业品牌的一个有机部分,他们将持之以恒地在这方面进行创新。

身边越来越多的朋友,将公益作为事业图谱中的重要板块予以推动。娇兰佳人的蔡汝青先生将女儿的百日宴办成了公益慈善晚宴,在这次晚宴上成立了专注于恤孤助学的“爱童行”基金;国货经典品牌百雀羚为了保护民间艺术发起“琥珀”计划,旨在为即将消失的民间艺术提供保护场所,建立民间艺术陈列馆。

或出于一份爱,或出于一份使命,或出于品牌愿景,或兼而有之,如今的企业与企业家已经将公益作为一种重要的人生选择。

自觉或不自觉,善因营销也开始成为众多企业日常经营中的重要考量。

所谓善因营销,是指企业与一个慈善团体或某项公益事业联手,在为自身谋利的同时,还能够针对性地解决某个特定的社会问题。

这已经不是什么新概念、新模式了。

善因模式1983年由位居全球500强前列的美国运通公司开创。当时,该公司提出了一项创新计划来资助修缮被风化的自由女神像。通过将特殊信用卡进行的每笔交易捐出1美分,这个创新计划总共募集了1900万美元,并大幅提高了该公司信用卡的用户和交易数量。

这是第一个明确提出将公益事业融入品牌营销活动的案例;运通公司也因此开创了一种全新的品牌营销模式:将企业与非赢利机构特别是公益组织相结合,将产品销售与社会问题或公益事业相结合,在为相关事业进行捐赠、资助其发展的同时,达到提高产品销售额、实现企业利润、改善企业社会形象的目的。

今天看来,这是个很了不起的双赢创意:对于品牌而言,这是个低成本、高曝光率的推广手法;对公益事业而言,它能提供持续的资金支持。

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选定有价值的公益事业,借助独具匠心的实施策略,将社会上的非营利性事业与商业结合到一起,将利己主义色彩浓厚的纯商业行为,逐步改变为有魅力的公益之举,最终实现社会与品牌的双赢。

由雅诗兰黛发起、众多知名品牌响应的“粉红丝带乳腺癌防治运动”,所有参与的品牌每年都会推出一些限量纪念版的产品来配合宣传这个活动,而售卖这些产品所得的部分收益也将捐献给乳腺癌基金会。

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的那年,农夫山泉推出“一分钱”广告:“再小的力量也是一种支持。从现在起,你买一瓶农夫山泉,你就为申奥捐出一分钱。”从2001年1月1日至7月31日止,每销售一瓶农夫山泉就提取一分钱,以代表消费者来支持北京申奥事业。

专业保健人士告诉我们,如果能够坚持定期参加体育活动,我们会变得更年轻,感觉更健康,活得更长久。同样,很多人认为参与公益活动也会让企业达到相似的目的。无论在潜在消费者、投资者、财务分析、商业伙伴眼中,抑或是在年度报告、新闻报告中,这样的企业都会有很好的形象。运通、雅诗兰黛便是最有说服力的例证。

企业从事善因营销,要达到“叫好又叫座”的目的并不容易,毕竟公益也是一个“充满竞争”的领域,对专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对于众多中小企业而言,如下5种善因营销是较为常见也切实可行的选择。

1 企业慈善捐赠

企业直接向慈善机构或公益团体进行捐赠,通常采用现金、捐款和实物服务的形式。这大概是所有企业社会活动中最传统的形式,几十年来一直都是企业想到公益活动时的第一反应。

这种公益活动效果越来越弱,但也并非一无是处,其优势是相对简单,若操作得法,能跟品牌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我们曾经策划知名护肤品牌丹姿赞助海洋保护公益项目“蓝丝带”,因其产品海洋源萃系列的概念与所赞助的项目有高度一致性,这种结合能有效地彰显产品的理念。丹姿公司也有效地延续了这一创意,持续赞助这一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将明星代言和品牌宣传有效融合进去,切实地起到了提升品牌价值与形象的效果。

2 发起独立的公益推广活动

企业自行发起和管理推广活动,以达到提升大众对某个社会公益问题、特定公益对象的了解和关注,或支持某项公益事业的筹资、参与或志愿者招募的目的,如美体小铺在欧盟范围内成功推广禁止使用动物作为试验品。

相对而言,从事这一类善因营销活动,难度较高,需要企业有持久的投入和专业的策划。

百雀羚作为一个提倡天然草本的国货品牌,发起琥珀计划,在少数民族地区寻找濒于失传的民间艺术进行保护。这一公益项目有机融入品牌的天然理念,同时与日常产品营销结合,既富有人文关怀精神,在执行上也十分用心,投入感很强,充分体现了国货品牌的内在理念和价值取向。

3 与公益机构互惠互利

企业和某个非营利机构合作,建立互惠互利关系,既能提高产品销售又能为公益机构提供支持。

诺曼姿“22厘米希望”与公益机构海外中国教育基金会、立人乡村图书馆合作,通过整合零售终端的推广活动,在国内所有出售诺曼姿产品的零售店中开展,在社会公众中募集适合孩子们学习和阅读的书籍。消费者将他们自己或者家人、朋友、孩子不需要的儿童读物、图书捐到任何一个出售诺曼姿产品的终端店。企业筛选书籍,捐赠给合作的公益机构,惠及边远贫困地区的孩子。捐赠书籍的消费者将会收到由公益机构寄给他们的感谢信或感谢卡。这一创意性公益方式,既满足了公益组织的需求,也为品牌的营销推广提供了有效的手段,让终端合作伙伴与消费者对企业多了一份认同。

2011年,我们策划深圳柏氏与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合作,启动了“母亲水窖柏氏爱心1+1工程”,并推出柏氏水库精粹系列主题公益套盒——消费者每购买柏氏水库精粹系列主题公益套盒1件,柏氏便捐出1元钱,用于帮助西部干旱缺水地区的妇女儿童,摆脱因缺水造成的贫穷与落后。这一“1+1”公益工程,将产品、促销、公益有机融合,在拉动产品销售的同时,有力地提升了企业及品牌的形象认知。

这种形式的公益合作是最为典型的善因营销,其要素包括企业要推广的一种或多种产品,要支持的公益目标,以及可以从活动中受益的公益团体或基金。对于在大范围内进行销售的消费品企业而言,开发此类活动最为理想。

4 志愿服务社区

企业支持鼓励其员工、零售合作伙伴在当地社区组织与公益活动中提供志愿服务。

知名化妆品连锁店亿莎美程创业之初让员工在大雪天清扫公共区间的积雪,带动整条街上的店铺加入到了清雪除障、还道于民的义务劳动之中。无心插柳柳成荫,亿莎美程公益之举不仅提升了自身在当地社区的影响力,也改善了社区生态,让整条街的生意都开始好了起来。

此类活动可以是独立行为,也可以和非营利组织合作。志愿者活动可通过企业组织或是员工自行选择活动,企业提供额外支持,如提供志愿服务时间,建立志愿者数据库等。

对于那些与社区关系比较紧密的企业,尤其是零售型企业,这类公益是很好的选择。

5 与合作伙伴进行战略性结盟

从1996年开始,在每年的夏、秋季节,宝洁公司都会在全国大中城市携手下游零售商业伙伴,开展一年一度的为希望工程筹集善款的义卖、捐资销售活动。该活动以卖场为公益平台,以方便消费者在购物的同时成为希望工程捐助者。活动期间只要消费者购买宝涪产品,宝洁公司即拿出部分利润代替消费者向希望工程捐赠;只要商业伙伴向希望工程捐款,宝洁公司即提供相应数额的配备资金与其共建希望小学,而且在共建希望小学命名上,宝洁合作伙伴在先;在共建希望小学后续管理上,宝洁积极承担全部管理责任。

一般的公益都是单个企业独自实施,宝洁的这种与合作伙伴进行战略结盟的公益模式可以说对传统模式的一次极大创新,即通过公益创新打通产业链,甚至跨行业合作,与社会各方形成良好互动,宣扬全民公益、社区公益概念,形成人人参与、个个奉献的“公益总动员”,创造了新的公益模式,搭造了一个“大公益平台”。这种强强联手的创新性模式,优势互补,整合资源,强化了公益合作的连锁效应。

这种做法在完善企业的价值主张,建立和维护内部和外部的企业对企业、企业对消费者等多种关系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这方面,作为零售商的娇兰佳人,其“爱童行”活动公益也让上游供应商参与进来,是很有益的尝试。

在近年的善因营销事件中,逐步出现了将公益项目品牌化的思维。在这方面,娇兰佳人“爱童行”是个不错的范例,企业从项目命名开始就将公益活动当作一个独立的品牌工程去运作。将公益项目做成一个能让社会公众参与的品牌,起步就有打持久战的意念,让人知道这不是玩票,公益机构也很乐意与这样的企业合作;对于企业而言,脱离了零散、随意、碎片式的公益实践,走持之以恒的聚焦之路,自然有利于品牌基业长青。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企业的善因营销将因模式创新而越来越丰富;然而要真正做到要将好事做好,并且持续做下去,应该遵循以下两大基本原则:

第一,品牌与公益之间的高度关联性。如果所选择的公益活动与品牌内涵之间缺乏紧密联系,就会成为“鸡肋”,不仅无法持续推动公益,企业的钱也打了水漂,甚至还会损害品牌的形象。精明的企业力求使二者连接得更加紧密和符合逻辑。对品牌而言,有效选择公益项目可以为该品牌创造强大、独特的关联。农夫山泉与奥运的结合,就是利用“健康”的纽带将品牌与公益建立紧密关联。这也告诉人们,除了常规的希望工程之外,更要致力于实践一些具有自身品牌特色的公益活动,这实际上对企业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是一条极为重要的原则,如果不小心违背了这一原则,其后果可想而之。2003年3月,媒体报道了美国儿童牙科医学会与可口可乐基金会结成联盟的消息。生产能造成蛀牙的含糖、碳酸软饮料的公司,试图将自己与倡导牙齿健康的组织捆绑在一起,以此博得认同,这实在是太有讽刺意味了,该项目失败在所难免。

第二,聚焦于公司的主要利益相关者——客户、员工、社区、政府官员、供应商等,才能将商业目标与公益目标有效结合,提升公司品牌形象。例如,雅芳的主要客户群是30岁以上的中年女性,这些女性很清楚乳腺癌对自己以及所有女性的潜在威胁。面对众多企业参与这一领域的“过度竞争”,雅芳公司另辟蹊径,避开当时最热门的研究赞助,而转向那些得不到良好医疗服务的妇女她们最迫切的需求就是定期检查和及时就诊。当其他公司纷纷仿效,致力于提高妇女的意识、进行乳腺检查时,雅芳并没有轻易放弃这一领域,而是继续加大投入,不断推出像“雅芳抗击乳腺癌之旅”这样的创新项目,从而保持了自己的特色。

作为社会、个人、企业一个最重要的沟通平台,品牌在商业时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在公益领域也是如此。传染性极强的创新理念、示范性极强的创新模式,在品牌的平台上将释放出龙卷风般的影响力。

第4篇

对2015年形势的判断

(一)全球新兴产业有望保持良好增长势头,创新型中小企业将承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国际资本市场2015有望继续保持对新兴产业的投资热度。资本市场在推动新兴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一直发挥着至关重要的的作用,美国资本市场在这方面表现的尤为突出。金融危机后,美国之所以能够在计算机、信息技术、先进制造、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获得快速发展,都是通过资本市场发现和推动起来的。美国风险投资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上半年,全美主要风险投资都投向了以计算机和生物技术为主的新兴产业,其中,近一半的风险投资额集中在软件领域,12.9%的风险投资额投向了生物技术,新兴产业的高速发展也为风险投资带来了高收益,美国风险投资指数1年期收益率高达30.51%。综合分析当前国际资本市场投资收益回报率的表现,以及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资金的主要流向来看,新兴产业将会继续获得2015年国际资本的青睐,从而获得持续的资金投入,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

创新型中小企业日益成为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是发达国家长期以来的新兴产业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大多处于初创阶段和成长初期的中小企业,由于在研发、商业模式、市场需求等方面存在大量的不确定性,因此,发达国家特别重视对中小企业在创新领域的扶持政策,逐步建立起了比较完备的政策体系,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比如,德国出台了中小企业创新计划、数字德国2015计划等一系列措施,推动了创新型和研究型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2012年德国大约有3.4万家研究型企业和超过11万家创新型企业,到2020年研究型企业将增至4万家、创新型企业增至14万家,中小企业已经成为德国新兴产业发展的主体力量。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律决定了创新型中小企业在其中发挥的关键性作用,各国不断加大对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扶持力度,也将进一步提升中小企业在未来新兴产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受国内经济转型升级和产业扶持政策密集的双重影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进入稳中提质的新阶段。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2015年总体将继续保持稳中趋缓的增长态势,提质增效成为新兴产业发展的首要目标。从2014年前三个季度的统计数据来看,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同比增长10%左右,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低于2013年增速,由高速增长进入中高速增长区间。2014年前三季度逆转2013年高速增长势头,一方面原因在于受国民经济整体下滑的影响。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国内三期叠加压力不断加大,2014年一至三季度GDP增长7.4%、三季度是7.3%,比上年同期均有所回落;另一方面关键还在于产业增长的内生动力不足,仍未形成可持续拉动新兴产业高速增长的驱动力。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以中高速增长为主要特征的新常态,政府不会再次推出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而是通过改革促进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这就决定了短期内不会有较大幅度的改变。

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体系将进一步健全,政府支持方式发生转变,产业发展模式进入深度调整期。2014年,国务院及相关部委,在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云计算、物联网、新材料等关键领域研究出台了一批重大产业政策,组织实施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试点工作,扩大新兴产业创投基金规模,推动了相关行业标准体系建设,在资本市场研究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板等,新兴产业宏观发展环境日益完善。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谋划“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国家将会进一步加强总体布局,在智能制造、增材制造、机器人等多个领域进行专项规划,进一步完善产业政策体系。同时,政府在推进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方面,也将会呈现出两个比较大的转变趋势:一是从供给端向需求侧转移,重视从市场拓展、需求培育的角度扶持新兴产业;二是从政府直接干预模式向政府规划引导、龙头企业带动、市场配置资源的发展模式转变,注重在研发、应用、推广过程中提供服务支持。

(三)部分领域发展潜力进一步释放,优势产业国际化水平和层次不断提升。

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等产业将进入快速增长期。一方面,国家高度重视在消费领域扶持新兴产业发展。近日,国务院要求重点推进六大领域消费,排在前两位分别是信息消费和绿色消费。最新数据显示,在“宽带中国”战略推动下,2014年前三季度,信息消费规模达到1.9万亿元,同比增长18%,2015年信息消费有望取得新突破;另一方面,国家加快在集成电路、智能制造、增材制造、机器人、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产业的布局,通过专项规划、产业基金、兼并重组、政策扶持等措施加快推进产业发展。

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产业将保持平稳发展,新能源产业复苏或迎来转机。生物医药和新材料产业普遍存在投入大、见效慢的特点,因此,推进速度较为缓慢,在2015年将继续保持相对平稳的发展速度。对新能源产业来说,在资金与政策的双驱动下,2015年或迎来复苏转机。国内A股上市公司2014年三季报数据显示,前三季度,20家新能源概念公司实现净利润合计30.42亿元,较上年同期合计亏损3.43亿元大有改观,资本市场对新能源板块的态度,经历了由冷转暖的迅速扭转。同时,随着推动环保和治理雾霾等政策陆续推出,控制煤炭等化石能源的使用,光伏发电、风电和核电等新能源将继续填补能源消费缺口。

轨道交通等优势产业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国际化水平和层次将进一步提升。中国高铁“走出去”的步伐越来越快,并有望实现技术和服务的整体输出。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以来,中国北车和南车签订的涉外高铁、城轨等各类轨道交通项目总额接近300亿元,其中,包括新加坡、南非、澳大利亚、阿根廷、菲律宾、埃塞俄比亚等诸多国家。轨道交通走向全球市场,表明“中国制造”已经开始从低端产品向高端技术装备迈进。可以预见的是,2015年轨道交通、信息通信等优势产业将迎来一波较大的发展机遇。

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政策创新或可有效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为鼓励新兴产业发展,尤其是自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以来,有关部委和地方政府制定出台了很多促进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但现有政策缺乏系统性,影响了政策作用的发挥。

■一是财政资金支持方式有待完善。近年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受到国家层面的高度关注,国内多个省市也都将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未来产业发展重点,纷纷出台扶持政策及补贴措施。但是,国家和地方政府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多以奖励、贴息、补助等直接补贴形式为主,对创投引导资金的关注较少,政府财政资金对社会资金的引导、撬动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利用市场力量支持种子期、初创期、早中期创新型企业的成效仍很有限。

■二是各政策部门间缺乏有效沟通协同机制。战略性新兴产业涉及多个管理部门,且各地纷纷制定出台促进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为产业发展提供了一个更加完善的政策环境,但国家及地方各政策部门条块分割,缺乏系统的宏观布局和有效的协调、决策机制,造成政策分散、调整迟缓,部分行业重复建设、产能过剩问题接连出现,投资浪费现象极为严重。

■三是各产业政策间未能很好衔接。现有产业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存在政策间未能很好衔接的问题,从而导致政策效益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如为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国家、及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等13个省(市)从产业规划、税收减免、资金补贴、推广应用等角度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但由于政策间缺乏有效衔接,充电桩建设滞后成为新能源汽车普及应用的重要瓶颈。

(二)产业高端突破面临重重困难和挑战。

近年来,在良好产业发展环境和潜在市场需求刺激下,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获得长足发展。2014年前三季度全国主要省(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速普遍高于同期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但是,新兴产业整体上仍集中在产业价值链低端,面临向高端突破的困境。

■一是核心技术缺乏。近年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取得新的技术突破,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但整体看,产业发展仍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被锁定在价值链低端环节,价值链高端环节仍严重依赖国外技术或产品。

■二是创新产品进入市场难。近年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环境不断完善,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的《关于开展2014年工业强基专项行动的通知》中也明确提出“促进新型产品技术首次示范应用和推广应用”,但是,创新产品进入市场难的问题仍然是制约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是部分行业低端产能过剩问题依然严峻。不断完善的产业发展环境,引发了多地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一轮投资热潮。但是,部分省市不顾技术积累和区域实际条件,在产业定位方面存在较为严重的产业结构趋同现象,产品同质化与低水平发展现象极为严重,使得细分领域出现较大的产品过剩性累积。

(三)融资难制约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资本市场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国内经济较为发达的省市或园区都加大了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资金支持力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新兴产业的发展。但是,产业发展仍面临较为严重的融资难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新兴产业的发展,并导致阿里巴巴、新浪微博、乐居、途牛、聚美优品、京东商城等多家优质互联网企业相继到境外上市。

■一是金融创新能力不足。现行的金融体系以商业银行为主体,倾向于将资金投放到安全度较高、流动性较好的大型传统产业、房地产等行业。商业银行在产品创新上多属于技术含量低的模仿型创新,原创新和再创新能力不足,与国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扶持政策相比,商业银行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金融创新严重滞后,而证券市场、产业基金、各类金融性中介机构又严重缺乏。

■二是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金融服务明显不足。新兴产业的创新投入、运作方式、盈利模式等都与传统产业有较大区别,但受我国资本市场现有体制机制以及金融系统创新能力不足的制约,缺少针对新兴产业的专业化金融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所需资金较难从金融机构得到满足,这在大量从事新兴产业的创新型中小企业上体现的更为明显。

■三是众筹、互联网金融等新兴金融仍不能满足产业发展需要。近年来,众筹、互联网金融等金融业态不断涌现,对解决处于初创阶段的创新型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如联合光伏发起建立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电站项目,通过众筹成功融资1000万元。但是,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大量的资金缺口相比,新兴金融业态提供的资金可谓是杯水车薪。

应采取的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产业配套政策体系建设。

产业政策的有效作用在于有一系列协调配套的政策体系与之相呼应,单一的政策很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当前,要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根据产业发展的阶段性特点,进一步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体系。在产业起步阶段,要加强前瞻性部署,通过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加大对前沿性、关键性、基础性和共性技术的支持;推动企业、高校、政府共同组建技术联盟,加强产业共性技术研发,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在产业推广阶段,规范行业准入标准,建立行业监管机制,完善产品标准体系和质量控制体系,形成良好的市场秩序。在市场应用阶段,完善软硬件配套设施,加大政府采购力度,探索首台(套)产品的倾斜扶持,适时调整进出口目录,促进新产品推广应用。

(二)优化新兴产业空间布局。

经过近几年的规模扩张之后,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各省、区、市形成了百花齐放、激烈竞争的分布格局。在新一轮产业发展过程中,应更加注重从全局角度引导新兴产业合理布局。一是从宏观层面加强调控。受制于消费习惯、成长周期等因素,在未来一定时期内,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市场容量是有限的,因此要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制订科学合理的新兴产业布局规划,避免重复建设、产能过剩。二是从区域层面要体现比较优势,充分考虑各地区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和科技优势,选择在本地区最有基础、最具优势条件、能够取得率先突破的细分产业优先发展。三是鼓励开展区域合作,以产业链、价值链为纽带,通过上下游配套合作,共建区域性产业集聚区,打造产业特色。

(三)加快促进新技术新产品的产业化推广。

近年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在部分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形成了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核心技术成果。下一步,突破新兴产业技术和产品的产业化瓶颈,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大规模发展成为重要任务。一方面,要加强科技研发与市场需求的紧密结合,选择附加值高、带动性强、在未来能够形成庞大产业规模和应用市场的产业来发展;另一方面,以主导产品为基点,加快发展一批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兴产业链条,延伸和拓展产业链的广度和深度,推动产业向高端、高效、高辐射方向发展。此外,要重视保障机制建设,如加强本土品牌的培育,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以及完善配套设施的建设等。

(四)加强商业模式创新激活市场需求。

商业模式创新有利于促进新产品新服务的不断涌现、应用领域边沿的逐步扩大,进而带动产生新的业态,推进新兴产业迅速成长和扩张。例如在节能环保领域需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现代废旧商品的回收利用等新型模式,以发展商业性的增值服务新业态;新能源发电需要储能等相关设施的配套;物联网产业发展需要组织实施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等示范工程,为新兴产业的产业化、商业化搭建平台。因此,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过程中,要鼓励企业创造符合产业发展规律的商业模式、盈利模式和组织运营模式,以新的方式满足客户需求以及需求结构的变化,积极撬动国内外市场。

第5篇

智能制造的欧美版本

在“中国制造2025”出台以前,智能制造在国际已经有多种版本,其中最主要的是欧美三国的版本,即德国的“工业4.0”、英国的“高值制造”、美国的“先进制造”。

德国的“工业4.0”。“工业4.0”是德国面向2020年的高技术战略,核心内容是智能化生产系统,即在系统或产品的生命周期内,相关信息通过网络化实时传给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随时通过数据优化价值创造流。

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概论》作者乌尔里希·森德勒的观点,理解“工业4.0”有四个要点,即第四次产业革命、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S)、物与服务联网(IOTS)、机器对机器的通信(M2M)。

“工业4.0”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被称为“工业1.0”,其标志是蒸汽机和机械生产设备;第二次工业革命被称为“工业2.0”,其标志是电动机和大规模生产线;第三次工业革命被称为“工业3.0”,其标志是电子、信息技术和高度自动化生产;第四次工业革命被称为“工业4.0”,其标志是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S)和智能化生产。简而言之,“工业1.0”是机械化时代,“工业2.0”是电气化时代,“工业3.0”是信息化时代,“工业4.0”是智能化时代。

信息物理融合系统是互联网发展的新阶段。信息物理融合系统也称之为智能技术系统,它不是独立设备的集合,也不是单纯的互联网,而是由具备物理输入输出功能且可相互作用的元件组成的网络。互联网原来只限于传统意义上的计算机,现在则是具备万维网接口的任意设备。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的基础是数字通信技术,主要包括传感器、执行器以及网络化的智能组件技术。智能工厂就是把若干信息物理融合系统整合起来,形成更大的系统。

物与服务联网是物联网发展的新阶段。物与服务联网,就是所有的产品和服务都配备一个IP地址,通过标准协议彼此联网,同时也和人联网。物与服务的联网,实质是基于数字技术的智能化服务。

机器对机器通信是指终端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机器与机器之间的通信在电缆和传统电器中早就存在,在“工业4.0”中,主要是增加了由无线服务和标准协议所建立的网络。

根据德国《“工业4.0”白皮书》,实现上述内容需要解决五个方面的问题:价值创造网的水平整合,全生命周期内工程学的一致性,垂直整合和网络化的生产体系,新的工作基础设施,跨领域技术。①

英国的“高值制造”。英国政府面向未来的战略是“高值制造”。“高值”是从价值形态上说的,“高值制造”就是高附加值的制造。“高值制造”是一场制造业的革命,它的产业形态是按需制造、分布式制造和产品服务化,它的技术形态是新兴技术群、数据网和智能基础设施。根据英国政府科学办公室前瞻水平扫描中心的定义:“这场革命由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材料驱动,同时伴之以基于三维打印技术的本地化定制生产,走向产品加服务的商业模式——‘产品服务化’。”②

“高值制造”战略的主题是资源效率、制造工艺、材料集成、制造系统、企业模式。在主题之下,又分为若干新兴技术群和产业领域。新技术、新工具、新方法、新材料使制造形态和商业模式发生变革。

数据网是第二次互联网革命的主要内容。互联网是第一步,数据网是第二步。数据网为数据和网络文本添加结构和意义,基于通用互联网协议实现各种数据、物体的互联,同时把互联网分成专属的“网络分区”,从而改变网络的价值。

智能基础设施与互联网革命密切相关。互联网是在现有的基础设施特别是固定电话网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互联网的革命将深刻改变基础设施,不仅是数据传输基础设施,还包括数据处理、数据储存和电力供应,主要是智能电网、传感器网络的推广和应用,以及对现有基础设施的“拆拼再利用”。

美国的“先进制造”。美国面向未来的战略是高端制造。根据美国科技顾问委员会的定义,“先进制造系指一组活动,它们依赖于信息、自动化、计算、软件、传感和网络等的采用与协调,并运用物理学和生物学开发的前沿材料和新兴能力,例如纳米技术、化学和生物学。它既包括以新颖方式来生产已经有的产品,也包括制造基于新兴前沿技术的新产品”。③简言之,“先进制造”是指采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并利用新材料等新兴技术生产新产品的系列活动。

“先进制造”与数字革命相联系。美国工程院认为当前正在发生的数字革命有三个特征:计算能力的持续增长,通信和分析能力快速提高,机器人技术和控制系统的进步。数字革命使高速计算机、先进传感技术和先进材料不断进入生产过程,这必将变革价值创造方式和就业格局,极大地提高生产率。美国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建议支持“数字驱动型创新”,包括数据收集、存储、处理、分析、使用和传播等技术研发。

据中国专家的实地调研,美国正在进入“新硬件”时代。“新硬件时代,是以美国强大的软件技术、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为基础,由极客和创客为主要参与群体,以硬件为表现形式的一种新产业形态。这里说的新硬件,不是主板、显示器、键盘这些计算机硬件,而是指一切物理上存在的,在过去的生产和生活中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人造事物。”

上述智能制造的三种版本,“工业4.0”最优。各个版本虽然表述、重点有所不同,但我们由此可以得出三点基本结论:

第一,人类正在发生产业革命,这场革命不是把互联网简单应用到传统产业领域,而是互联网、物联网、传统产业三位一体的革命,智能制造是这场革命的典型表现。

第二,此次产业革命的根本特征是智能化,即原子世界与比特世界全面融合,人与人、人与物、人与服务、物与物、物与服务全面链接,基础设施、生产过程和价值构成重新整合。

第三,数字技术是智能化的使能技术(或关键技术)。数字技术使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新应用、智能工厂、机器人、增材制造和软件设计等众多新技术成为可能,而众多新技术的突破又反过来为进一步数字化提供物理和生物基础。

智能制造与新产业革命

一段时间以来,智能制造成为热词,但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被简单化。很多人以为只要把互联网引入传统产业,智能制造就实现了。这是从传统发展方式理解的智能制造,而不是从新产业革命的意义上理解的智能制造。作为新产业革命的主要部分,智能制造不是偶然的、孤立的,而是与新产业革命的三个要件不可分割的。这三个要件,也可以说是智能制造的三大支柱,就是劳动力知识密集化、劳动工具数字化、劳动对象服务化。

劳动力知识密集化。所谓劳动力知识密集化,是指劳动力不仅接受过专业教育,而且还具有即时学习的能力,从而使专业知识交叉融合、知识与操作交叉融合。

在传统工业化的发展方式中,研发、设计、销售、服务等知识密集环节与制造环节相对分离,学科之间、理论与实操之间线性接续,互不交叉,因而需要的是专业型的员工。智能制造产业链是非线性的、矩阵式的,各个环节平行运行、交互作用、协同优化,生产系统的复杂性增强;由于分布式制造和产品服务化,产业链已不仅限于企业内部,而是跨企业、跨地域的。这就要求劳动力既要具有专业知识,同时又要有跨学科知识;既要有理论知识,又要有实际操作能力。跨学科、跨专业、跨领域的复合型、主动型人才成为主要需求。这种新型的劳动力既是设计者、研发者,又是协调者、操作者;既懂软件和硬件技术,又懂机械和制造技术。与自动化相适应的是专业化的人才,与智能化相适应的是复合型人才和能力型人才。

需要说明的是,智能制造并不取消专业性,而是在专业性的基础上要求全面性,能够融会贯通,理解全局。这种全面性之所以可能,是由于互联网使海量知识资源能够即时共享,只要愿意,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取所需的知识。E学习、APP学习、微信学习、游戏学习等新型学习、教育方式,为劳动力知识密集化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机遇,据《欧洲产业和企业数字转型》报告,E学习市场在未来十年间将增加15倍,占全部教育市场的30%。

劳动力知识密集化在就业结构上体现明显。据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的一份报告,美国高端产业雇佣了全美80%的工程师。美国由“从事科学和工程学、建筑与设计、教育、艺术、音乐和娱乐的人们”构成的“创意阶层人士”,2000年已经占到就业人口的近1/3,欧洲平均也在25%~30%。美国创意产业的薪酬占到全美所有产业薪酬的将近一半,相当于制造业和服务薪酬的总和。⑤2011年,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美国为61%,俄罗斯为54%,日本为41%。可以说,科学家、工程师等专业人员在就业结构中已经居于主导地位。

生产工具数字化。所谓生产工具的数字化,是指数字程序控制的生产工具和生产工具的虚拟化,以及生产工具与虚拟生产工具之间的交互结构。例如,数控机床就是生产工具由数字程序控制;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CAD)就是生产工具的虚拟化。

工业文明的生产工具是大机器,而且是自动化的机器,生产装置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自动运行,从而把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和有害的环境中解放出来。

这种情况在新产业革命中改变了。按照IBM工业研究院哈德·鲍姆的观点,智能制造或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基础是五种技术创新,即移动计算技术、社会化媒体技术、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分析和优化技术。它们相互影响,从根本上改变了增值、商业模式和产业形态,也改变了生产工具的形态。机器装备等劳动工具普遍使用信息技术、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形成信息物理融合系统,包括高端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柔性制造系统等。数字化工具在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和生活的全部过程,实时感知、分析、处理和控制,相互交流并与周围环境交流,自动更改配置并存储信息,分布式地自我组织,提供和执行全流程最优化方案。

生产工具的数字化使软件具有了战略意义,软件的研发成本也占据了重要份额。西门子公司软件研发的支出占了整个集团研发预算的大约40%,达到了40亿欧元。据国外专家估计,当前纯工业软件的世界市场份额已达180亿欧元,预测未来每年还将上升8%;工业型软件在有关物流、安全和能源管理领域的额度已超过1000亿欧元。⑥

生产工具的数字化也使生态文明成为可能。数字化使技术体系能够通过提高单位资源效率的方法来增加产品总量,在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全部经济、社会过程中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对废物进行资源化和再利用,把物质消耗和环境污染维持在自然界自我修复能力的范围以内。

劳动对象服务化。所谓劳动对象的服务化,是指劳动对象特别是劳动产品从物质单体变成从物质单体诞生直至回收的系统,而服务是该系统的主要部分。

工业化发展方式中的劳动对象,从动力上看,是大规模的化石能源特别是石油、天然气和煤炭;从原材料上看,是大规模的钢铁、水泥等矿物质材料;从最终产品上看,是大规模的实物商品,所有产品都是物质实体,从研发、设计开始,在制造终端完成。

而在新产业革命中,产品变成与服务一体化的系统,这个系统包括实体产品,以及围绕实体产品的服务。据陕汽公司提供的数据,目前平均一辆卡车的售价为30万元人民币,但卡车使用以后产生的成本是500万,在卡车整个生命周期内,服务的价值占绝大部分。所谓整个产品生命周期,是指产品系统从产品设计、研发开始,经过制造、售后,直至回收再制造的全过程。

产品系统中的服务,主要包括单体产品服务——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等,以及单体产品衍生服务——服务是主体,单体产品是载体或工具,还包括无产品服务——与单体产品无关、但经济上有关的结构。其中单体产品服务是最核心的服务,产前服务是指产品的研发和设计,这是一个以产品为核心,制造商、供应商、用户、创新者、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参加的设计、研发圈;产中服务主要是厂内和社会的相关生产;产后服务则是从产品诞生直到实体产品消失为止的服务“长尾”。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一份报告,发达经济体制造业服务类投入占到制造业产出的20%~25%,制造业岗位中30%~55%具有服务性职能,若加上外包服务,美国制造业服务类岗位已超过生产类岗位。据笔者实地调研,2014年,中国智能制造走在前列的陕西汽车股份公司,利润的44%来自于产品服务。2005年世界著名传统制造公司利润的50%以上来源于服务活动,全球500强企业中56%的公司从事服务业。而且制造业企业的生产,越来越依靠金融、电信、物流等服务性企业,据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的一份研究报告,美国高端产业每个工人每年从其他商业服务中采购23.6万美元的商品和服务,而其他产业的采购仅为6.7万美元。

智能制造与中国机会

以智能制造为重要内容的产业革命,向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国家都敞开了窗口。同时,向中国敞开的还有另外两个窗口,一个是巨大的经济存量的转型,另一个是工业化和城市化中后期带来的经济增量。如果说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与前期刺激性政策消化期在同一时间重合出现,是老的三期叠加,那么,新产业革命的发生期、新发展方式的形成期、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期同时重合出现,则是新的三期叠加。如果说老三期叠加困难不少,那么新三期叠加则是机遇大于挑战。

新发展方式形成期提供的第二窗口。新发展方式形成期的机遇首先是大规模实体经济提供的载体空间。我国具有世界最大规模的实体经济,面临转变发展方式。物质消耗和环境容量已经走到临界区域;低端外部需求已经接近极限;单纯以廉价劳动力、廉价商品和薄利多销为内容的向下竞争,已经走到尽头,加速形成新的发展方式上升为刚性需求。巨大的经济存量要求经济发展方式必须从以物质资源投入为主转变为以人力和知识资源投入为主,即用无形资本替代有形资本,真正转型为一个知识型、创新型、服务型的经济体,实现智能型增长。

其次是大规模城市化提供的增量空间。2014年我国城市化率已经超过54%。如果按照每年转移1000万农村劳动力的速度计算,10年后还会有1亿人口城市化。城市化必然引起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和经济总量的巨大增长,也必然引起我国消费规模的巨大增长和消费水平的大规模升级,相应地也将对智能制造产生巨大需求。我国的城市化是在发达国家城市化完成以后开始的,又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城市化,有条件不重复、也不应该重复先发国家传统城市化的老路,即先污染后治理、先粗放后集约、先发展后转移的道路,而必须一开始就以智能制造、生态经济支撑。

全面小康社会建成期提供的第三窗口。我国已经度过了温饱阶段,实现了整体小康,正在建设全面小康。2012年的统计公报反映,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都在下降,而且两个数值越来越接近。从经济规律来看,在温饱问题尚未解决的阶段,人们的需求主要集中在生活资料领域,生产和消费水平比较粗放;而在温饱问题解决以后,人们的物质消费不仅有较大的增长,而且会出现重大的升级,同时人们的非物质性消费也大幅度增长、升级。这就为智能制造、高端服务开辟了新的领先市场。

新三期叠加放大了智能制造的机会窗口。有一种观点,认为我国制造业整体水平处于中低端,发展很不平衡,存在大量“工业2.0”产业,因此,中国智能制造只能分两路走。一路是大多数弱势产业,必须循序渐进,从“工业2.0”上升到“工业3.0”,然后到“工业4.0”;另一路,是少数优势产业,有可能直接从“工业3.0”进入“工业4.0”。

除了上述两路大军以外,还有一路大军,他们已经处于智能制造阶段,虽然水平不一定是世界最高的。如华为、中兴、陕汽、海尔,等等,他们是我国智能制造的第一方阵。

处于“工业2.0”阶段的产业,以及城市化形成的增量产业,不一定按部就班地从“工业2.0”到“工业3.0”再到“工业4.0”,虽然也有这种可能性。由于新三期叠加,放大了智能制造的机会窗口,出现了“毕其功于一役”的现实可能性,即三路大军几乎同时进入智能制造阶段。我们既要看到老的三期叠加,同时又要看到新的三期叠加,而且我国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已经处于新的历史起点:整体上已经渡过温饱阶段,进入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中后期,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带来的科技人力资源红利正在显现,只要战略选择得当,经过扎实工作,三路大军完全可以平行实现智能制造。

智能制造的中国战略

新三期叠加的窗口已经打开,必须采取必要的战略,为智能制造准备充分而必要的条件,否则也可能丧失机遇。

人力资源超增长战略。人力资源超增长战略,就是在从2016年到2025年10年左右的时间内,通过投入和优化结构,急速使我国新增劳动人口普及高中阶段教育,55%达到大专及大专以上文化程度。

如果持续使新增劳动人口的55%达到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就要求高等教育入学率,即在校大学生占该年龄段人口的比例,必须达到55%。国际上通常认为,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毛入学率在15%~50%,普及化阶段的毛入学率在50%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50%的国家,全球有54个;⑦经合组织国家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55%。

人力资源超增长战略具有现实可能性。一是由于新增劳动人口的减少,中国劳动适龄人口已经处于一个加速减少的时期。据专家预测,中国劳动适龄人口在2015年达到峰值,此后将开始减少,2020年后减少甚至会加速。实际上,从2012年开始,我国劳动适龄人口已经连续3年减少,分别减少了345万、244万、371万。新增劳动人口的减少是个劣势,但又是个优势,即缩小了受教育人口的基数。二是我国具有适当扩大教育规模的公共财力和社会资本。新增劳动人口的减少和教育规模的适度扩大,使较大幅度提升入学率成为可能。

2013年我国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为86.0%。十一五期间,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平均每年增加近6个百分点,十二五前三年增速放缓,每年增加1个百分点强。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20年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在此基础上,经过努力工作,每年增加2个百分点,到2025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是可以做到的。

2013年,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4.5%,与全球平均水平(2012年为32%)⑧相当。从2014年开始,全国本专科招生总规模已达到当年年满18岁人口的46%。如果全国本专科招生人数每年保持在700万,那么到2020年,全国本专科招生总规模占当年年满18岁人口的比例将超过55%,当年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也将超过50%。十二五前三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平均每年增加近3个百分点。2020年以后,若使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每年增加1个百分点,到2025年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可以达到55%。

人力资源超增长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不仅可以使我国获得自主创新所需的人力和社会基础,而且还能够使这种基础从此长期延续。当新增劳动力资源50%受到大专以上教育以后,即使全社会劳动力走出减少期、再度进入增长期,新增劳动力受教育水平仍将保持在50%以上的高位水平,不会降低。这种社会遗传机制,是人类文明进步规律之一。

实施人力资源超增长战略的主要政策包括:

第一,实行中等专业学校义务教育。凡中等专业学校教育一律免费,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实行12年义务教育。

第二,发展多层次应用型大学。除211等高校按研究型大学重点支持外,其他普通高校和大量高职高专院校都应向应用型大学转变。吸引社会资金特别是企业参加兴办多种所有制的高等职业和高等专业技术学校。应用型大学对人才的培养和科研活动经费少部分来自财政拨款,绝大部分是市场化的,根据企业订单培养人才,根据企业合同开展设计、研发等创新服务。

第三,建立全民即时学习平台。依托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整合大学、中学、小学和职业教育优质资源,建立全民素质教育平台,普遍开展学历和非学历的自学教育,随时随地向全体公民开放,三网融合,免费学习,知识共享,最大限度增强科学文化的正外部性,使一切有学习意愿的人,特别是广大农民、工人、战士、老少边穷地区人民、低收入人群能够与条件优越的人群一样拥有优质教育机会。

第四,建立复合型人才教育模式。中学教育废除文理分科,大学教育、科研、实习采取矩阵模式,学生可以跨专业、跨学科选课,也可以跨院系参加科研项目,跨领域参加生产实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大学依托企业建立教学、科研、实习基地,企业依托大学建立人才培养基地。社会教育、职业教育学用结合,以用为主,为制造业源源不断地输送适用人才。

轻资产优先增长战略。轻资产优先增长战略,就是把知识性、技术性资产置于经济发展的首位,优先投资,优先形成生产能力,优先市场准入,使创新型企业在设计、研发、专利、版权、标准、品牌、培训、服务等方面的轻资产投资超过设备、材料等重资产投资。

轻资产优先增长,是国际经济转型的基本趋势。在制造业产业链中,重资产已经下沉到低端,而轻资产则上升到高端,而且以轻资产为核心的无形资产投资占比超过有形资产。据美国《科学与工程指标2014》显示,知识与技术密集型产业占GDP的比例,美国高达40%,欧盟、加拿大、日本和韩国等主要发达经济体为30%左右,而我国仅为20%左右。据英国学者的一份研究报告,2007年,英国私营部门无形资本投资为1330亿英镑,而有形资本投资为950亿英镑,无形资本投资占比58%,物质资本投资占比42%,前者高出16个百分点。2000年至2007年,英国私人部门生产率增长的2/3来源于无形资本投入。

我国具有轻资产优先增长的知识和技术资源。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已经超过7000万,世界第一;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超过13000亿人民币,居世界第二;高等学校2500多个,科研机构3600多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30000多个;2014年受理发明专利申请92.8件,连续4年位居世界首位;PCT专利申请量增长强劲,位居世界第三,占全球总量的11.9%;2004年至2014年(截至2014年9月)我国科技人员共发表国际论文136.98万篇,位居世界第2位。

我国已经具有充裕的公共财力和社会资本。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2014年财政收入11140亿元,外汇储备38430亿美元;24个省市的地方总产值过万亿。此外,还有庞大的民间资本。

实施轻资产优先增长战略的主要政策包括:

第一,发展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的制造业。围绕新产业革命开展国家计划项目、地方计划项目布局,特别是开展科研体系、科技人才和基础设施的布局,引导企业、大学、科研机构和其他社会力量,积极投入轻资产,把科技要素转化为生产性、创新性资产。

在保证研发投入稳定增长的同时,大力激发全社会非研发的创新投入,包括创意设计、技术转移、技术改造、知识服务、人员培训、品牌开发、市场营销等方面的投入。特别是鼓励制造与服务的融合,支持按需制造、分布式制造、产品服务化等方面的技术创新,支持基于知识的管理模式、商业模式创新。

第二,发展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特别是创新服务业。所谓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就是通过服务的科技化和科技的服务化而形成的服务业,包括金融服务业、信息服务业、电子商务服务业等。其中创新服务业是知识最为密集的服务业,包括设计研发服务业、技术转移服务(转移、转化、孵化)业、技术改造服务(节能、环保、信息化等)业、知识服务(云计算、检验检测、质量认证、战略咨询等)业等。

创新服务业无论是内资外资、国有民营,都是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技术、高效益的行业,可以吸收大量的科技人力资源就业,具有强大的辐射带动作用。大量的传统产业、中小企业、本土企业以及落后地区的产业,技术落后、生产粗放,是转变生产方式的短板,而且在这些领域市场往往失灵,特别需要创新服务业提供支持。

第三,以知识和技术密集产业带动城市化。城市化必须注意转变发展方式,避免走产业外延扩张、城市集中建设的老路。城市化每走一步,绿色产业、新兴产业就扩大一步,步步为营,扎实推进。发展以生物资源为原料、生态化生产为特征的绿色产业,包括生态农业、农产品加工业、生物质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包括生产质能、太阳能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生物产业、新材料产业等;发展循环经济,在企业内部各生产单元之间、上下游企业之间、园区关联产业之间建立循环经济产业链;推广使用新能源交通工具,兴建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住宅,推行垃圾分类回收和低碳消费模式,建设绿色社区。大力发展商业、旅游、养老等第三产业,形成持续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

政企合作的创新战略。政企合作的创新战略,或公私合作(PPP)创新战略,就是以企业为主体,发挥政府与企业两个积极性,项目来源于企业用户的有效需求,公开征集、公开招标;招标成功后立项,政府与企业根据项目合同共同投资、共担风险、共享收益,共同完成国家也即企业的具体创新目标。

政企合作之所以是重大创新战略,是由我国的特殊国情决定的。我国的优势是政府动员能力、组织能力、执行能力强大,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其他国家无法做到的;劣势是企业主体能力不强,科技与经济脱节,很多科技成果不能应用。政企合作能够扬长避短,放大我国的优势,克服我国的劣势。在未来的发展中,要反对把政府与市场对立起来的机械论观点,坚持以企业为主体,政府与企业协同创新。

政企合作模式在发达国家的实践已经取得了成功经验。由于政企合作模式提高了公共资金使用效率,有效化解和分散了创新风险,增加了社会对创新的投资,既实现了社会效益最大化,又保证了企业和社会资本有利可图,许多国家称之为公共项目管理的最佳模式。

传统科技计划项目的目标是单维的技术目标,而政企合作项目的目标则是三维的工程目标,涵盖研发、生产、经营整个创新过程,既包括技术目标,也包括产品性能、市场占有和行业能力等经济目标,以及综合目标和总体解决方案。传统的科技计划项目往往是科研导向,而政企合作项目则是企业用户导向,项目则来源于企业用户的具体需求,一开始就在需求中研发,研发完成之日就是技术应用之时,也是国家目标实现之时。传统科技计划项目是政府投入、企业配套,而政企合作项目则是企业投入、政府配套,还有大量社会资本进入,投入结构多元化。传统科技计划项目重立项、轻结果,而政企合作项目则重视商业成功,共同投资、共担风险、共享收益。

实施政企合作创新战略的主要政策包括:

第一,在科技创新类计划项目中实施。除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外,在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基金)、基地和人才专项等各类技术创新计划中,如果项目数额较大,均应采取政企合作模式。

第二,探索多种政企合作创新形式。对于竞争前技术(战略前沿技术),政府与大中型企业合作。由政府根据国家需要征集技术创新项目,在此基础上通过招标、邀标等方式,与某个大型企业,或分别与一些大型企业签订创新项目合同。对于关键共性技术,政府与企业伙伴合作。先由若干企业用户按照共同需求,签定协同创新合同,结成创新伙伴关系。政府根据国家需求向企业伙伴征集技术创新项目,在此基础上通过招标、邀标等方式与这些企业伙伴总体签订项目合同。对于技术转移,政府与转移伙伴合作,先由中小企业与大学或研究机构签定研发、设计、许可等技术转移合同,然后政府向转移伙伴征集技术创新项目,通过入门遴选等方式与转移伙伴签订项目合同。

第6篇

[关键词]贴牌生产(OEM);电子商务;D2S信息化经营模式

[中图分类号]F.5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8)49-0102-03

服装行业几乎是一个永恒的朝阳产业。在全球市场,纺织服装业的销售额仅次于旅游业和信息产业,名列第三位。纺织工业及其产品是人类永久的需求,它不仅满足人们生活中的基本需求,而且是社会文化的时尚代言人和经济兴衰的晴雨表。据统计,在中国从事外贸服装生产的企业中,几乎90%的都是做来料加工,依托相对廉价的劳动力和资源优势,中国的服装加工企业以庞大的数量规模崛起和冲击市场,成为中国在国际市场的主力军。

1 中国服装加工行业的现状

1.1 基本情况和优势

目前,全国的制衣企业超过12万家,贴牌生产(OEM)是我国制衣业普遍选择的商业模式,90%以上的企业是为国际品牌、地方品牌和非品牌的分销商做来料加工。传统的制衣行业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但是近几年来,随着东部地区劳动力成本和原材料供应不稳定性的提高,促使中国制衣行业开始由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转移,竞争变得非常激烈。

与国外的制衣业比较,我国制衣业价格优势明显。逐步取消配额制度后,中国制衣业的价格优势更加明显,另外服装出口进行的人民币补贴和出口退税等制度也是中国制衣业发展的重要竞争优势。

1.2 目前存在的问题

1.2.1 低价竞争的隐患长期存在

现在我们国家服装出口增长的速度和价格是相连的,哪个品类增长速度越快,这个品类的价格紧跟着下降的幅度最大,这种低价竞争形势是很严峻的。现在看我们生产和出口的形势似乎是很好的,但是这种情况,恰恰把我们行业多年存在的很多问题和矛盾正在迅速激化。近年来我们出口超常增长,尤其对美国、墨西哥现在是增幅最大的对外出口的国家。对美纺织出口数量已经占美国出口总量19.3%。所以这种快速的增长其实是一个很危险的信号。中国纺织和服装产品已经开始成为美国、欧洲、加拿大贸易的限制对象,这些国家随时可能利用和我国签订的贸易协定、特别产品保护条款,或者反倾销产品条款对服装进行限制。出口价格持续下降,应该说威胁着我们这个行业今后的生存。

1.2.2 出口市场集中度低

近几年,由于服装纺织行业陆续进行企业改制,致使全国各地中小型服装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我国服装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虽然初见成效,但出口市场的集中度问题依然存在,加之服装产能扩张速度已超过市场需求,部分企业因盲目扩大生产规模,致使某一类产品大量涌入进口国(地区),不仅大大增加了进口国反倾销的几率,同时也导致我国出口服装产品价格无法上扬。

1.2.3 各种贸易摩擦接连不断

商务部公布的调查情况显示,我国出口产品遭受国外技术壁垒限制的损失惨重。以美国为例,2002年在美国海关被扣的中国出口产品有749批次,为各出口国之首,2003年仅到十月份,就有995批次中国出口产品被扣。美国如此。欧盟、日本等地区和国家也不例外。今后,我国服装产品受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限制而产生的贸易摩擦已有愈演愈烈之势。

1.2.4 外部环境变化多端

目前,发达国家借助技术、资金、文化和传统市场的优势,加大了对服装纺织品行业的改造力度,不仅巩固了原有的地位,而且在水平上和发展中国家的差距继续拉大。它们是以高技术、高附加值、时尚性为竞争手段。一种是走“高档次、高价位”的道路,像意大利的呢绒面料,一种是走“高技术、低价格”之路,像韩国的化纤产品。其他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我国周边国家,与我国竞争激烈。它们的劳动力成本比我国更低,产品结构又与我国大体相同,目前有一些粗加工产品的竞争力已经超过了我国。

2 联泰控股(香港)有限公司D2S管理模式的启示

2.1 异军突起的联泰控股D25模式

联泰控股是一家依靠服装加工发展起来的现代制造企业。1998年,联泰控股实施了“反思与革新计划”,针对世界经济结构发生的深刻变革以及全球纺织服装市场的快速演化,联泰控股对自身定位、经营模式和竞争策略进行了深刻反思,并由此诞生了从设计到商铺(Design toStore,简称D2S)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其核心就是实行精益生产,目标是减少浪费和堆积半成品,从而缩短交货周期。

为了实现其“一站式”服务,联泰建立并实现了由下列各项业务流程组成的新型的业务流程体系和相应的业务机构,由此,联泰制衣成功地“从一个成衣制造商转变为世界服装业的供应链服务商”。

2.2 联泰控股D2S模式管理创新成果的经典意义

(1)联泰的D2S供应链管理模式为我国传统产业及产业组织在全球竞争时代如何通过管理理念、模式、策略、技术和系统的创新为改变落后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从而提升自身乃至整个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作出了极好的表率。

(2)联泰的D2S供应链管理模式为现代企业的未来竞争和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模式,改变了企业经营的传统思路,甚至是直接推动了新的企业运作模式的产生。正如联泰控股执行副总裁陈祖龙所讲的,“联泰已经从一个成衣制造商转变为世界服装业的供应链服务商”。

(3)联泰的D2S管理理念、模式、策略、技术和系统成为多个世界著名商学院的经典案例,为供应链管理理论研究以及信息化管理学科建设以及教研工作的有效进行提供了最佳实践。

(4)联泰D2S管理模式所提出的许多的管理理念、概念、模型不仅有效地指导了联泰的产业实践,还丰富和完善了供应链管理及相关学科的理论体系建设,同时,也为上述学科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具有实战意义的理论基础和创新源泉。

3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服装加工企业创新之路

3.1 从单纯加工企业到信息化的营销管理

以供应链一体化为基础的信息化营销不是等待产品生产出来之后才开始寻找顾客,进行推销,而是以关键顾客和合适顾客的需要为起点,以顾客需求满足过程中的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全方位全流程的互动活动。供应链已经成为一条规模庞大、设备精良的现代化生产线,有效地缩短了生产线的长度,使顾客定制化成为现实。

在现代竞争环境下,信息化的营销应从产品的构思开

始。一种全新产品的诞生往往源于顾客的建议。信息化的物流管理的精髓是以信息代替库存,以供应链作为库房,实现物流的敏捷配送。以信息代替库存,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提高顾客价值。

3.2 现代信息技术是提高顾客价值的一个重要内容

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建立起来的高效的专业化供应链能够使企业通过电话、网络、顾客关系管理系统以及面对面的接触和顾客建立了良好的沟通和服务支持渠道,同时也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上游的零件供应商能够及时准确地知道公司所需零件的数量、时间,从而大大减少了存货,避免了库存风险,降低了产品价格,使顾客得到实惠。

3.3 在信息化环境下重新考虑企业的业务流程

面对信息化管理这一新生事物,企业的决策者不仅要深刻理解其本身的实质内涵,而且还要研究实施基于供应链管理的正确运作模式,这样才能把信息化管理的潜在效益发挥出来,企业才能真正获得收益,整个供应链才有可能获得较大的竞争力。许多行之有效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因为要改变某些人的工作习惯,或触动其既得利益而受到抵制,反过来还指责这些新的东西“不符合”国情和厂情。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作为企业来说,要想提高自身竞争力,应该吸取信息化管理和企业流程重构等理论的精华,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具体对策如下:

3.3.1 转变思想观念

企业要认清当前的形势。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入中国的外国企业会越来越多,不出国门就已参与了国际竞争。如何应对外来企业的挑战已是每个企业必须认真面对的现实。企业要进一步认识到,市场经济体制,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市场决定一切,它要求企业的生产经营思想活动要围绕市场去进行。那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养成的思维方式必须彻底改变。

3.3.2 系统分析企业现行管理模式

新模式不是盲目打破一切。为了有效实施供应链管理和进行企业流程重构,首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分析企业现行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原则之一是“需求牵引”,具体用于信息化管理模式时,就是找出当前的管理模式与业务流程存在哪些问题,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第7篇

甘肃张掖,距离省会兰州约500公里,是个不折不扣的西北三四线城市。在西部一个相对封闭的区域,在经济环境不佳,全国连锁超市都被电商冲击得苟延残喘之时,新乐超市的销售额与盈利水平却一直在逆势增长,让外来者不敢涉足。

区域王者

张掖人逛超市都不叫“逛超市”,叫“去新乐”。在当地,新乐超市无人不知。

一家本土的连锁超市独占张掖超过70%的市场份额,让沃尔玛、家乐福等国际巨头望而却步,国内大型连锁超市也不敢越雷池一步。

4240平方公里的面积,126万的人口。从冰川到草原,从丹霞到湿地……几乎汇集了地球上除海洋以外的所有景观,每年来张掖旅游的人不计其数。张掖自古就是丝绸之路上的必经之地,是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上最具价值的投资之地。

新乐超市固守着这块阵地,让外来者无法插足。

目前新乐已经形成了以连锁超市经营为主,兼营现代物流、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金融业,拥有5家分公司、36家连锁超市、2个服装商场、2个专业市场,营业面积60000多平方米,从业人员2500多人,经营30000多种商品的跨区域、跨行业的民营企业,走上了连锁化、规模化、信息化、集团化的发展道路。

在过去几年,新乐超市一直以20%以上的幅度高速增长,即便在实体零售颓废的2015年,新乐超市仍实现了近7个亿的销售额,保持着同期可比销售两位数的增长态势。

新乐超市目前已经成为张掖连锁企业中当之无愧的NO.1,那么新乐肯定不会甘居一偶,不思进军更大的市场。

新乐超市的董事长李玲,这位放弃国企副总职位毅然下海经商,从最初创办的200多平方米副食店,经过18年的艰辛努力,成为张掖地区零售王者的女企业家,在接受《中国连锁》记者采访时说,“我们的发展战略是‘立足区域,面向全省,走向全国’,现在我们正在为了这个目标打基础。”

商品最适合百姓

在张掖,家家户户和各个单位的办公桌上,用来接待客人的纸杯都是一模一样的。这是新乐的自有品牌。纸杯很厚,不用杯托就能端起来,质量有口皆碑。

由于成本较高,这种纸杯一开始就是赔本经营,但随着销量的增加,银行、移动公司等机构开始与新乐合作,在纸杯上印上他们的logo,20%的利润就此产生了。

新乐自有品牌商品大约在30个左右,包括米面粮油、纸品等,自有品牌比普通产品高出15%的毛利率。

对于一家区域超市来讲,规模不够大,订单小,没有价格优势,并不利于做自有品牌。

很多零售商靠自有商品打低价。新乐对此并不认同,“我们不能卖没有质量保证的商品。”新乐做自有商品一定要做这一类商品中品质最好的。李玲说,“这需要不断推广和长时间运营,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才会慢慢养成,如果抱着做低价的想法是行不通的。”

自有商品自然不是新乐的主打商品,但从这个小事上不难看出,新乐在商品品类选择上的态度。

过去,新乐也恨不得将所有的产品都放进自己的卖场,但新乐逐渐意识到品类管理,调整商品结构的重要性。

最初做精品超市,看别人都在做进口商品,新乐也糊里糊涂采购了很多进口商品,但消费者并不认同。

新乐通过每三个月的消费者恳谈会和平时的交流了解消费者需求。新产品引入前,必须通过员工和消费者试用环节,将商品选择权交给消费者。

为此,新乐门店清掉了一部分货架和商品,将消费者喜欢的商品均匀而又美观地陈列出来,并将大量的空间让消费者互动和休闲。在生活馆中,新乐拿出150平方米做休闲区,书吧、乐吧、即食区等,最大限度地留住消费者。

目前,新乐又有了新计划,“我们将开发一种新业态,不讲究门店装修,商品品类也不多,将商品价格做到极致,商品毛利率低至5%~10%,以销量取胜。”李玲认为,针对目前国内经济下行,需求不旺,消费者捂紧钱袋子的情况,这样的低价超市更加符合市场需求。

营造家文化

李玲说:“我从来也没有把员工当成是给我打工的。一家企业的成败,不在于创业者个人,而是需要所有员工以企业为家。”

在新乐,员工们都是自发来加班。有的员工积攒了十几天的假,可是没过三天就来上班了。问他们为什么?回答是“在家待不住,上班快乐。”

新乐的宗旨是“开心工作,快乐生活”。

有些员工不适应工作或者与店长、同事搞不好关系,李玲就帮他换一个岗位。有一个员工已经换了11个岗位了,“我们就是不放弃他。”

即便在快速发展,每年都招新员工的情况下,新乐员工的平均工龄还是达到了7.8年,可见员工队伍的稳定性。

让员工开心工作,需要有相应的制度保证。近三年以来,新乐超市针对每一个岗位都进行了流程的再造,其目的就是优化流程、减少内耗、进一步解放生产力。

从店长、业务部门,甚至到行政、人力、财务等后勤单位都成为创收单元,并且可以参与利润分成。

比如出纳一般都是拿死工资,按照自己的节奏工作。打款不积极,让采购人员叫苦不迭。经过调整,将出纳人员的工资与打款额挂钩,出纳人员工作效率和工作态度有了极大提升。

再比如,行政部门在门店开业促销庆典、营销活动策划等方面提供服务,可以向门店收取费用;人力资源为门店提供培训创收,并且为门店招聘员工获得提成;财务部门,利用超市现金流进行小规模理财……

新乐薪酬改革的核心是内部的市场化,增加员工的经营意识和成本控制意识。后勤部门加班加点也不要求招人;门店店长主动压缩店员。考虑到员工过于辛苦,要求门店必须增加人员,店长却千方百计找来不开工资的厂家促销员……

能者上,愚者下,在新乐,员工月工资达到一两万的大有人在,竞聘上岗的店长,最高的收入一年有40多万。

流程再造是个大难题,新乐之前也请过不少专业咨询机构,但方案都难以落地。于是李玲开始发挥基层的主观能动性,让员工提出问题、自下而上找解决方案,员工们群策群力。

以超市中常见的价签与商品零售价不符为例,在促销结束、门店关门之后,新乐专门设立了一道统一更换价签的流程。这个超市业老大难问题,就这样轻易解决了。

“看上去很高大上的流程再造,其实就是一些微小细节的改进,看似平常,但对企业帮助巨大。”李玲说。

创新的合伙人制度

新乐新开的门店,采取了当下比较流行的合伙人制度。

与很多业内同行推出的合伙人制度相比,新乐的机制转变更早,影响更加深远,涉及到每一个岗位。

新乐超市在新开门店时让以店长为代表的员工掏钱入股,让他们从内心深处有当家做主的感觉。这与业界比较常见的员工只参与分红、不持有股份的合伙人制度不同,

在股权设置和分红机制上,新乐超市也动了一番心思。开一个新店,公司是发起人占60%的股份,店长和员工占40%股份;但在分红机制上是倒着来的,公司分红40%,员工分红60%。李玲介绍说,一年到两年如果没有盈利,则由公司负责亏损。

从实施的效果来看,合伙人制度极大地释放员工积极性。一家按照合伙人制度开设的新乐超市,最初不是24小时营业的超市,但这一制度推出后,店长为了能够赚更多钱,就将其改造成24小时营业。按业绩估算,这家店参与投资的店员在正常拿工资的基础上,平均每个人年底能多分红两万元。这在张掖这个边远城市来说,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新乐正在酝酿采取众筹方式新开店,公司占40%,员工20%,剩余40%用来众筹。每个参与众筹的人只能投1万元,由新乐连锁做担保,如果超市投资是100万元的话,那么每个众筹者至少有10%的收益。

目前,新乐消费者俱乐部有2000多消费者。“消费者都给我们投钱了。”李玲说。投资的消费者会成为忠实客户,同时也会成为新乐的推销员。

线上线下并进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乐也与时俱进地开辟了新的经营模式。

2014年5月,新乐启动了“新乐购”本地生活服务电商平台建设项目,该项目的最终目标是整合区域内优势资源形成异业联盟,通过互联网线上选择订购商品、线下依托网络实体店送货的方式,为张掖城乡消费者提供日常消费品网购平台和生活服务平台。

虽然新乐购目前还没有盈利,但李玲认为,作为区域行业老大,有能力也有义务顺应时展做好电商平台,“今后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这个市场。”

“新乐购虽然增加了很多物流成本,但是给消费者带来很大的便利性。”李玲说。

新乐还开启微信号,推出“小菜一碟”栏目,把新乐的App与食谱作为链接,将门店特价信息传出去,把消费者引导到实体店铺,重新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

目前,新乐已有数千商品在微信销售,拥有10多万粉丝,每天在微信上接待顾客3000人次。

新乐在接受、适应并启动电商平台的同时,并没有完全向电商转型,而是让实体店向电商发起了反击。

首先在价格上,新乐超市用现款与厂家直接进货,拥有比网上更低的价格,而且现金采购的款式都是最新的。

新乐主推的社区便利店,比网购更方便。

新乐的实体店完善优质的服务、美好的环境,再加上合理的价格,拉回了很多消费者。正如李玲说的那样,“只有做扎实基本功,才能更好地直面竞争。”

为扩张做准备

从2003年开始,新乐就在商业模式、经营管理方式上大胆探索创新,力争管理标准化,流程细致化。编写了《新乐连锁超市标准作业流程》、《企业文化手册》、《新乐连锁超市VI识别系统》、《新乐连锁超市SOP达标细则和扣分标准》和10多项管理制度,建立了自己独特的、便于落地的标准化管理体系。

为了保证面点、熟食、净菜的加工质量和卫生安全,新乐投资4300万元,新建放心食品生产配送项目,占地面积4000多平方米,建设2000平方米的二次防尘、防污染封闭式生产加工车间、1500立方米的冷库和食品检测中心,购置国内先进的蒸煮类、油炸烘焙类两套生产线和冷藏配送车辆。

2015年4月,投资2000多万元的新乐商学院建设项目破土动工,将常年开展新员工岗前培训、在职员工技能提升培训、员工星级晋升培训、储备干部系统培训、专题讲座等不同层次的培训。有计划、有步骤、系统性地提升全体员工综合素质,畅通员工成长晋升渠道。

新乐商学院将为公司储备大批连锁经营人才。经过1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的不断修炼内功,开拓创新,李玲认为是时候大步前进了。

成长最快的是社区便利店,新乐计划利用3年时间,在全市居住人口1万人的社区内全部建有新乐社区便利店。每个店都设有餐饮休闲区、生鲜区、百货区、妇幼区、便民服务区和老年人服务区。便民服务还提供代缴电费、电话费、煤气费、代收快递、干洗衣服等服务。

第8篇

该公司的蜜糖肉桂卷“像脸庞那么大”,热量超过了800卡路里,随着消费者的健康意识越来越强,Cinnabon的领导层担心,人们可能不再屈服于诱惑。所以,他们开始考虑怎么把肉桂卷的热量减少到刚好低于600卡路里的那个神奇数字。

但科尔枪毙了这个项目。

“为追求这个创新目标,公司已经投入了很多钱,那个目标已经成了工作的焦点,而不是提出这样的问题:‘这个项目会取得我们寻求的成果吗?’”科尔谈到。“第二个问题是,要把这种产品的热量从880卡路里减少到599卡路里,我们必须拿掉天然(原料),并添加合成(原料)。”

为了复兴这个经典品牌,Cinnabon――其他经典品牌也一样――的领导层必须弄清人们看重的到底是品牌的什么东西,之后,必须改变与消费者的对话,以突出他们看中的那些东西,同时,对话方式还要能吸引令人垂涎的千禧世代消费者群体。

于是,在纽约举办的“零售和消费品峰会”(Retail and Consumer Goods Summit)的小组讨论中,科尔与金宝汤公司(Campbell Soup)和费雪公司(Fisher-Price)的高管,讨论了如何在一个已进入停滞状态的市场中寻找增长的机会,以及如何再次点燃自己品牌的“酷要素”(cool factor)等问题。

放纵万岁

Cinnabon是个30年前推出的品牌,在最近10年的中期,该品牌陷入了“麻烦的境地”,部分原因可归咎为经济大衰退(Great Recession)。“我们在全球的核心特许经营店面都设在购物中心和机场。”科尔谈到。“当人们没有多少可随意支配的收入时,他们就不会外出旅行,也不会大手大脚花钱了。”

虽然该品牌依然有很多有利条件――在这个市场领域中,该品牌没有竞争对手,因为店面设在人员流动非常频繁的地方,所以,品牌的可见度很高――但面对销售额年复一年两位数的下降,授权连锁店对商业模式渐渐丧失了信心,科尔谈到。她曾任职Cinnabon董事长4年,现在负责运营该公司的母公司FOCUS Brands,母公司旗下品牌包括安缇安(Auntie Anne)如意卷、凯雪(Carvel)冰淇淋和Moe’s、McAlister’s以及Schlotzky’s连锁餐厅。

“如果你的业务量很小,”就像很多授权连锁店那样,“那么,你从中就赚不到多少钱。”她补充谈到。

为此,科尔及其团队把599卡路里项目搁置一边,并准备回答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到底有什么?我们是拥有肉桂卷呢,还是拥有肉桂?如果我们拥有肉桂,那么,我们就应该把肉桂放到所有的东西里。”科尔谈到。“我们拥有的东西是糖霜吗?如果是,那么,我们就应该让糖霜进入所有的纸杯蛋糕连锁店,进入每一家甜甜圈连锁店。”

结果表明,对以上各个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得到的全都是否定的答案。“我们意识到,尽管我们的肉桂、糖霜和布丁是我们独有的东西,而且非常特别,可当我们询问消费者‘如果我说到Cinnabon,你接着往下说会说些什么呢?’时,他们直到说第10词的时候才会提到我们的原料。”科尔谈到。

在提到原料之前,他们说到的是“芳香”、“柔软”、“湿润”和“敞开胃口大吃”等词汇,这让科尔及其团队得出了这样的结论:Cinnabon拥有的是消费者“不可抗拒的敞开胃口大吃”的欲望。据此,公司实施了几个至关重要的行动。

其中包括:在产品推出22年的历史中,公司首次要求所有授权连锁店推出Minibon(迷你肉桂卷),每个Minibon的热量只有80到90卡路里。公司有些人担心,推出更小的产品――更重要的是,也是更便宜的产品――会导致利润进一步下降。

“他们的短期担忧会阻碍长期的发展。”科尔谈到。“是的,有5%到10%的消费者会转而购买更小的产品。但因为价格更低了,所以,他们现在可能多点一杯饮料,或者会更多地与他人分享,还可能会吸引一些至今从来没考虑过我们产品的消费者。”

在品牌的发展过程中,科尔常常谈到自己的童年故事。她9岁那年,她妈妈说,她们要离开她的酒鬼父亲。“我没有哭,也没有伤心。我说:‘你为什么忍受了这么长时间呢?’”她回忆说。“在3年的时间里,情况一直很糟,可我母亲没有搬出去的自信。发展一家企业和一个团队也是如此。我们的消费者和一线员工比我们更早知道企业应该做什么。”

回归新鲜

对金宝汤公司来说,面临的挑战之一是改变这个拥有146年历史的品牌的文化,该品牌在很多年里一直尽享“没有竞争威胁的”成功,公司研发高级副总裁卡洛斯・巴罗索(Carlos Barroso)谈到。“现实已经变了,人们喝的汤越来越少,事实是,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我们花了很长时间才完全理解了这个变化。”

公司面临一个主要问题是:金宝汤公司的核心消费者群体年龄越来越大――作为一个消费群体,他们与公司试图吸引的千禧世代购物者有很大差异。“消费者人口特点发生了一场‘地震’。”巴罗索谈到。“他们和我们这代消费者不一样,和我们父母那代消费者当然也不一样。”

前所未见的是,今天的消费者越来越多地从超市的周边柜台购买新鲜食品,而不是从陈列着金宝汤公司产品的中央货架上挑选食品,巴罗索谈到。此外,消费者还想知道自己的食品里都有些什么东西――以及为什么要用那些东西。

“我们有个很大的误区,以为如果我们推出口味更好的产品,消费者自然就会到来。”巴罗索谈到。“可是,我们需要警惕的是,如果把食品放在罐头里,并不是所有人都会购买的。”

虽然该公司拥有博尔豪斯农场(Bolthouse Farms),虽然金宝汤公司是美国领先的胡萝卜生产商之一,而且大部分超市都销售该公司的鲜榨果蔬汁,但大部分消费者并没有将这些购物体验与该公司联系起来。

“我们很清楚,我们必须大力改革这个品牌。”巴罗索谈到。“但是,你不能无视这么一个具有标志性的品牌的沿革推倒重来。人们是不会在一夜之间改变自己的偏好的。”

为了启动变革,金宝汤公司审视了三个类别的产品。第一种是公司的核心产品,这些产品在2014财年的销售额为45亿美元。

“针对这些产品的工作是通过组织和管理保持轻微增长和利润提升――但这种策略不会让我们达到增长目标。”巴罗索谈到。不过他接着补充谈到,在这些产品上,我们依然有创新的机会,举例来说,金宝汤公司最近推出了一个调味酱系列产品,产品的设计宗旨是让消费者用慢炖锅烹饪菜肴时只需用很短的时间做准备。

第二个产品类别是小吃,其中包括培珀莉农场(Pepperidge Farm)系列产品和大量地方品牌产品。第三类产品是新鲜包装产品,其中包括博尔豪斯农场系列鲜汤产品,这个类别的产品在2014财年的销售额只有10亿美元,“但也是我们希望获得最快增长率的产品”,巴罗索谈到。

他补充谈到,在食品行业,“口味为王。金宝汤公司是经历过惨痛的教训才认识到这一点的,有段时间,我们就像被低钠施了魔咒;当时看来,我们的做法是恰当的,但在很多年里,它成了研发工作的唯一焦点。那是个巨大的错误,因为我们为此牺牲了口味。为此,我们遭到了重创,而竞争对手通用磨坊公司旗下的品牌浦氏(Progresso)的市场份额则提高了4%到5%,在一个增长陷入停滞的产品类别中,这是个颇为庞大的数字。”

不会停摆的吊饰

费雪是个拥有85年历史、价值达30亿美元的品牌,它的重要改革是回到该品牌的本源,该公司的执行副总裁杰夫・沃克(Geoff Walker)谈到。

“(公司的共同创始人)赫尔曼・费雪(Herman Fisher)的母亲是位老师。他在大学有位学儿童心理学专业的室友。费雪想开发能以独特的方式促进孩子成长的玩具和产品。”沃克谈到。

然而,近年来,公司的这个使命已经消失了,公司考虑的是作为一家玩具制造商,怎么“为满足孩子们的需求制造范围广泛的产品”,沃克谈到。“我们要回到公司本源――一家帮助孩子成长的公司。”

2013年,当沃克从母公司美泰(Mattel)来到费雪公司时,领导层“依然在讨论X世代(Generation Xers)的问题。我们还在做电视(广告)。为什么坚持那么做呢?要知道,那并不是千禧世代关注的平台。”

随后,公司开始将营销策略调整为专注于社交媒体,并推出了千禧世代认同的父母的照片。对纽约州东奥罗拉(East Aurora)总部的某些高管来说,很难接受以带有纹身的母亲为主角的广告――“但千禧世代认可这样的广告。”沃克谈到。

此外,他还遭到了其他抨击,因为广告中的那位母亲没有戴结婚戒指。“可50%的妈妈都是单身母亲。”沃克谈到。“围绕我们确定的消费者群体,我们改变了这个品牌的内涵,之后,以不同以往的方式与他们展开交流。”

费雪公司试图吸引的妈妈们认可该品牌的营销策略还不是唯一重要的事情――他们还必须得到孩子们的认同。“我们以前的销售指南中的图片简直太枯燥无味了。孩子们看起来并不快乐,画面一点儿都不酷。”他谈到。“现在,我们会让孩子们与产品更多地互动,(图片显示)他们在看着镜头,他们在微笑。这并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事情,不过确实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

另外,费雪公司还让设计师转换对本公司产品的设计视角,将公司经典的木琴玩具设计成流线型,并将笨重的玩具笔记本电脑设计成像孩子父母在办公室使用的电脑那么轻便的外形。沃克谈到,感谢iPhone和iPad这样的设备,它们将人们的注意力转向了消费者期待的审美体验。

“妈妈们希望买到会起室内装饰品作用的产品。”他一边展示一个婴儿座椅“之前和之后”的图片一边谈到。“她们希望玩具与自己的家庭装饰风格完美契合。所以,我们将玩具从动物――狮子、老虎和熊――的形象转变成了好看的几何形状。”

除此以外,费雪公司还寻求与非儿童产品的设计师展开合作,并通过众包平台Quirky征求产品的新创意。该品牌并不是只将移动技术用于产品设计――公司还推出了可与消费者的智能手机联通的婴儿秋千和秋千悬挂的吊饰,人们只需划一下手机屏幕,秋千和吊饰就可以再次动起来。

“自2007年以来,我们一直没有增长,我们必须要改变了。”沃克谈到。“我们给人们展示千禧世代的某些数据时,有些人感到非常不舒服。但随后,他们坦承,他们并不属于千禧世代群体。所以,你必须回到数据中来――我们20亿美元的业务量正在显著下降。”

伏特加和咖啡

Cinnabon的科尔谈到,除了公司启动的新计划之外,他们还通过与Pinnacle伏特加、绿山咖啡(Green Mountain Coffee)和Pillsbury的合作伙伴关系,将该品牌的产品扩展到了其他消费产品领域。现在,公司超过10亿美元的产品销售额都来自与包装消费品品牌的合作。Cinnabon并不生产其中的任何一种产品,但与伙伴的合作关系可确保他们的每种口味和每种香味都能给他们带来收益。

“我们会倾听粉丝的声音。”科尔谈到。“他们希望Cinnabon的风味也能伴随他们喜欢的其他产品出现。”另外,消费者还看到了肉桂卷和咖啡之间的清晰关系。

“在我们与绿山咖啡的合作中,我们推出了17种口味的创新产品。”科尔谈到。“因为我们与众不同,所以,人们对Cinnabon的期望值非常高……我们很清楚,在这么多的合作关系中,我们只是个小家伙,但我们了解自己的品牌。我们希望和单杯咖啡结合到一起。”

现在,科尔及其团队正在努力将同样的计划引入FOCUS的其他品牌。不过他们面临的一个挑战是,其他品牌还缺乏肉桂卷连锁店在经济衰退期间面临的紧迫感。

“我们有个品牌是常胜将军,它就是安缇安。一年又一年,它一直在快速增长,从没有过糟糕的年景。所以,让利润丰厚的连锁店和舒服自在的店主认识到创新的必要性更加困难。”科尔谈到。她接着谈到,他们喜欢的策略可以归结为重要的三点:“第一是,如果我们不行动,竞争对手就会行动起来。说实话,这可是让我们非常害怕的事情。第二是,只是因为我们能做,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应该做。这种策略就像保龄球道的保险杆一样,它们可以让你避免浪费资源、偏离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