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商业模式底层逻辑

商业模式底层逻辑

时间:2023-09-05 16:58:2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商业模式底层逻辑,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商业模式底层逻辑

第1篇

Abstract:Integrated management of Enterprise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can greatly decline the level of risk in the process of innovation, and promote the success of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ree dimension of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and constructs intergrated risk management in the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process. Moreover, it discusses the evaluation of integrated management level of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taking use of Fuzzy-AHP method.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ime dimension accord with risk dimension on the risk management function in the process of Enterprise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The Enterprise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completely analyzes risk factors in different stages and provides constructive suggestion on improving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Keywords: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Integrated risk management;Fuzzy-AHP;Estimated mode

0 引言

互?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技术迅猛发展带来新技术经济范式,深入地影响着传统的经营理念,为了获取持续竞争优势和实现利润的增长,企业之间的竞争方式逐渐由产品服务竞争转向商业模式创新,促使企业进行商业模式的创新[1, 2]。商业模式创新也获得了政府的政策支持,国家已明确提出:“积极推进商业模式创新,破除限制新商业模式发展的不合理障碍”。创新商业模式成为国家创新战略实施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有效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3]。与此同时,由于商业模式创新环境的复杂性、企业自身资源能力局限性与企业价值网络中利益相关者关联的多元性,使得在商业模式创新过程中的客户价值主张、价值创造和价值获取等环节都面临不同的风险,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成功与否面临极大的不确定性。如何平衡商业模式创新和风险之间的矛盾,对商业模式创新风险进行有效管理,正成为学术界与企业界关注的重点。

通过分析影响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因素,有效地辨识商业模式创新环节中的各种风险及其组成,从集成的视角构建商业模式创新风险集成化管理模型,提出企业实施商业模式创新的风险管控对策。既可丰富商业模式创新的风险管理研究,也可对企业实施商业模式创新提供科学、可操作的建议,有助于降低企业创新风险,促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成功。

1 集成管理视角下商业模式创新风险的“三维”研究框架

1.1 商业模式创新风险研究综述

从企业经营的逻辑角度来认识商业模式,主要涉及顾客价值主张、创造价值和传递/获取价值三个基本方面,并将其看成是一个商业模式概念化模型[4]、商业模式构成的三个基本要素[5]和商业模式创新基本步骤[6]。由此,构成企业经营的价值三角形[7]:① 价值主张不仅要与目标顾客的期望相符,还必须得到价值创造伙伴的认同;② 价值创造是企业通过建立和协调与商业伙伴之间的关系,把各方资源转化为顾客价值的过程。③ 价值传递/获取是企业通过某种方式或渠道将企业创造价值传递给客户,并从创造出的经济价值中取得一定份额的过程。三者间相互关联且彼此影响,价值主张对价值创造、传递与获取的产生重要的影响,价值创造与价值传递、获取高度相关,企业只有为客户创造了价值才有可能获取价值。

商业模式创新是一种组织层面的系统变革,将涉及对原有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内容以及架构进行局部或者大范围的调整和更改[8]。据以上分析,商业模式创新则是对企业价值主张重新定位、价值创造过程优化、价值传递有效性和价值获取能力提升的全面塑造,是一种企业生产经营的新模式。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具有创新性、积极性与承受风险性的特点,风险性是商业模式创新的基本特性[9]。国外关于商业模式创新风险的研究主要分为两类[10]:一类是针对商业模式创新的体系结构、驱动要素等方面的风险分析。对创新体系结构面临的风险进行探究[11];从商业模式组成要素来评价商业模式创新风险[12];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子要素进行的风险分析[13]。另一类是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实施过程和效果的风险评价。如从价值链角度对新商业模式中的制造和销售过程的风险进行了测评[14];从经济计量角度提出年度损失预期的商业模式风险分析法[15]。国内已有的研究中,以当前经济发展为背景,对企业技术创新风险和商业模式创新的研究较多,对于商业模式创新风险,有为数不多的研究,有以互联网经济为背景,结合某个行业的商业模式创新提出风险识别、评估和应对策略的一般性研究[10,21],也有从多个方面对创新效果评估和结合商业模式的协同、创新、风险等特征对设计出的商业模式进行预评[16]。而对商业模式创新风险的研究相对较少,仅有少数从某个角度或层面进行分析。从集成视角对商业模式创新风险管理的研究更显得不足,进行测评的定量分析方法的文献还不多见。

1.2 集成视角下商业模式创新风险管理三维结构

集成是指为了更大程度地提高整体功能,将2个及以上的单元(要素、子系统)集合成一个有机整体系统的过程[17]。风险集成管理是对面临各种风险进行综合分析,运用风险处理的技术,有效整合各类投入风险管理的资源,实现以最小的风险管理成本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的目标。集成理念下的企业商业模式创新风险管理实质上是将集成思想应用于商业模式创新的风险管理活动中。1969年,美国人霍尔提出了系统工程的三维结构,论述系统工程问题的三个维度:时间(阶段)、逻辑(步骤)及所需专业(知识),时间维表示系统工程活动的时间安排;逻辑维表示研究某个问题的步骤,专业维指解决一个系统工程问题,所需要的相应专业知识[18]。本文借鉴霍尔的三维结构和集成管理思想,结合商业模式创新风险的特性,构建商业模式创新风险集成管理的三维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该结构涵盖了商业模式创新风险的过程维、对象(风险源)维和风险管理功能维:

①理论界普遍认同商业模式创新涉及洞察价值提出价值主张、运营模式创造价值、营销模式传递价值、盈利模式获取价值这四个环节[19]。商业模式创新的三个阶段即价值主张、价值创造、价值传递/获取会产生不同的风险,由此构成商业模式创新风险的时间域的三个维度;

②“客户、供应商、合作伙伴、政府等”构成了企业价值网络,在创造网络价值实现“共赢”同时也会产生风险,是风险的主要来源,结合企业自身共同构成了风险的对象域(风险源);

③功能域是实施风险管理的基本逻辑思维,主要包括识别风险、估测风险和处理风险等。该模型既对商业模式创新风险整体水平把控,又对商业创新不同实施阶段的每种风险对象(类型)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行识别、?u价和处理,使时间域、对象域与功能域实现充分耦合,提升商业模式创新的风险管理的整体效率。并以此作为构建商业模式创新风险集成管理评价的理论框架。

2 商业模式创新风险的评价模型的构建

由于各类风险存在于在各个创新阶段中并由各种风险对象所致,商业模式创新风险集成管理需要综合考虑不同风险对象在创新不同阶段所面临的各类风险及其组成。商业模式创新风险集成管理本质是利用系统管理的理论、方法对各阶段的各个风险对象、各类风险进行整合,实施集中管理的过程,即建立基于过程维和对象维集成的商业模式创新风险管理层次模型。由于风险描述的模糊性和商业模式创新风险的复杂性,商业模式创新风险集成管理的评价具有模糊性。本文以上述商业模式创新风险集成的三维模型为理论框架,建立商业模式创新风险集成管理层次评价模型,并提出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进行评价。

2.1 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风险组成

企业外部环境和企业内部因素均对商业模式创新活动带来冲击,商业模式创新风险应由内部及外部风险构成。内部风险指企业自身存在的风险;外部风险指由于市场或其它利益相关者变化而出现的产业环境风险和由政府政策变化引发的宏观环境风险[20]。三种风险按风险产生对象不同组成:①产业环境风险主要包括消费者风险、合作者风险、竞争者风险、供应商风险。消费者需求变化或支付意愿会影响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合作者风险控制能力弱或对新商业模式不认同而产生退出合作的风险;竞争者竞争力及模仿能力会促使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或削弱创新企业的竞争优势;供应商议价能力影响企业成本,导致利润水平波动或下降的风险。②外部宏观环境变化风险指政策风险,主要包括政府监管和支持力度,较大程度上会影响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成本和创新成功率。③企业内部风险包括企业自身的财务风险、技术风险、管理风险、人力资源风险等。其中,财务风险主要指企业的融资能力和盈利能力,影响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是否成功。技术成熟度、技术选择水平等因素易造成企业的技术创新风险[21]。企业自组织能力和企业文化与领导者精神构成管理风险,管理水平与商业模式创新息息相关。管理者和技术人才队伍是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首要资源,人力资源风险包括研发人员素质和管理人员管理水平[22]。具体如表1所示。

2.1.1 顾客价值主张阶段风险组成

价值主张是企业通过其产品和服务向消费者提供的价值,商业模式创新首先向目标顾客展示其新价值主张[23]。从产业环境分析,商业模式创新源于对顾客需求的洞察,企业需要洞察顾客需求的变化,通过发掘顾客潜在需求来吸引新顾客、创建新市场[24-26]。因此,商业模式创新的价值主张来源于不断变化和多样性的顾客需求,价值主张要体现充分满足顾客需求且为顾客创造需求。其次,促使企业实施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因素是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27]。从宏观环境分析,政府对商业模式创新给予鼓励与保护是十分必要的,在商业模式创新实践领先的美国,政府通过授予专利等形式保护商业模式创新。目前,我国正在研究商业模式等新形态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办法。因此,企业价值主张的创新还需关注并积极运用相关政府政策,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来确定新客户价值主张。从企业自身来分析,企业家的洞察市场、挖掘顾客潜在需求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对价值主张创新尤其重要。埃森哲公司的Lindqr和Cantreu(2000)通过对来自不同行业的70家企业CEO的问卷调查显示,企业内部领导者是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主要推动力,企业家精神的本质就是创业精神和创新意识[28]。同时,企业的创新文化也形成创新价值主张的良好氛围。企业融资能力高低会影响价值主张定位,融资能力强的企业相对而言,会对顾客带来更大的价值。

由以上可知,在客户价值主张阶段所面临的风险:宏观环境包括政策风险中的政府监管力度和支持力度;企业自身方面包括财务风险中的融资能力,企业管理风险中的企业文化与领导者因素;产业环境方面的消费者需求变动风险、竞争者的竞争强度风险。

2.1.2 价值创造阶段的风险组成

此阶段是顾客解决方案制定并实施,企业专注于如何以某种方式创造价值来实现客户价值主张,企业及其合作伙伴如何给顾客提供的解决问题或满足需求的产品或服务的过程。实现价值创造的基础和手段有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具有的独特价值性和难于模仿性的关键资源,二是可持续管理和可重复活动特性的关键流程。在此阶段,通过建立独特的资源、资产或具有竞争优势的地位,协调与合作者的关系,运用关键流程转化为顾客价值传递给顾客。在实践中企业运用的新技术或企业投入资金自主研发,嵌入价值创造活动中,生产和提供高附加值的新产品和服务。另外,充分运用各类价值网络资源,强化供应链建设,提高合作者的风险控制水平等,密切关注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开展企业内部的各种职能活动如运营、营销、财务等,为客户创造价值。在此过程中,商业模式创新过程中还会面临外部宏观环境如政府颁布政策、法律法规出台等的影响,有些地方政府还发挥服务中心作用,更好地解决企业资金不足问题,这些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创造价值的效果。

由此可见,在价值创造阶段所面临的主要风险:企业自身会产生如技术风险、财务风险、管理风险和人力风险;产业环境因素如消费者、合作者和竞争者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价值创造。宏观因素如政府管制风险等。

2.1.3 价值传递/获取阶段风险组成

商业模式创新的最终目的是使企业及其利益相关者获取更多利益。盈利模式是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价值传递和获取是实现这一目标关键环节。企业获取价值的关键:一是如何拓展收入来源,二是如何控制成本支出。企业通过产品组合重构改变和优化营销渠道等业务形式,增强客户体验,传递产品价值给顾客,提高其付费意愿,以合理的定价获取收入;成本结构包括商业模式运营所引发的所有成本的构成,主要有融资成本、原材料成本和运营管理成本等,融资成本仍是企业面临的主要成本。借助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企业逐步实现了供货、库存、销售等数据的融合,精准营销提高价值传递效率,企业的学习能力和协调能力全面提升,降低了运营成本。合作者的利益诉求和竞争者的定价水平也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到企业赢利状况。商业模式创新过程中所包含的知识、信息产生的溢出效应,政府政策支持则会进行补偿,从而降低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成本支出,且政府对所支持产业的产品服务的宣传,加速新商业模式价值传递,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由此可见,在这一阶段,企业内部会产生由于融资成本而产生的财务风险、管理风险则包括组织协调能力和学习能力所影响到的营销、库存成本,产业环境风险的消费者付费意愿程度、供应商成本高低、合作者利益诉求和竞争者价格策略等因素,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价值获取。政府政策会影响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成本支出。

按照上述风险集成管理三维模型的思路,建立评价层次模型,如图2所示。风险集成管理评价模型从下至上,依次分为三级层次:第一层次,对商业模式创新实施不同过程的风险对象分别进行风险评价。首先,确定不同过程中不同风险对象可能导致的各种风险,再建立模糊评价矩阵,对风险进行识别和衡量。商业模式创新风险类型一般分为六种,分别表示为:R1是政策风险,R2是企业技术应用和研发的风险,R3是财务风险,R4是管理风险,R5是人力资源风险,R6是消费者需求和供应的风险因素,R7是竞争强度风险因素,R8是合作者的风险因素,其中,R1是宏观环境风险,R2~R5是企业风险因素,R6~R8是产业环境风险。第二层次,对实施阶段分别进行商业模式创新风险集成管理评价,即对不同实施阶段的风险对象进行集成。第三层次,对不同实施过程中的商业模式创新风险进行综合评价,建立基于过程-对象集成管理的总风险评价,评价的结果按计算的分值确定风险级别。不同层次的风险水平表示如图2所示。图中各层次中的元素用“H”标记出来。

2.2 商业模式创新风险集成管理模糊综合评价[29,30]

2.2.1商业模式创新风险集成各层次权重确定

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层次诸要素的权重,权重确定方法可表示为:构造判断矩阵,表示因素i相对j相对目标重要性),且具有以下性质: ;

; 。相对权重可表示为:

根据企业商业模式方面专家和企业管理人员的打分结果,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权重,各层次的权重分别为:相对商业模式创新风险集成管理整体水平,价值主张、创造和获取阶段的权重分别表示为,对于价值主张阶段的政府、企业和利益相关者三个风险因素的权重分别为,同理,价值创造阶段的三个风险因素的权重分别表示为 ,价值获取阶段的风险因素权重分别为,对风险因素导致的风险事件的权重按风险因素的权重和风险事件的排列序号依次分别表示,如价值主??阶段的宏观因素所导致的风险1,分别表示为 ,依此类推。

2.2.2 模糊一致性判断矩阵构造

根据商业模式创新风险状况,选择若干个评价级组成一个评价集,即:U={安全、较安全、一般、较危险、危险、很危险}。采用专家评分法进行,具体过程是:首先每位专家在综合考虑风险类型所包含的具体风险组成的基础上,对各具体风险组成指标数值实行标准化处理,保持指标同向性,为负向指标。运用已有的研究成果或层次分析法对风险类型包含的具体风险重要性进行确定,即明确各具体风险组成对相应风险类型的影响程度。其次,对不同类型风险程度从五个等级打分,打分范围在区间(0~1)之内,且打分总和为“1”。根据专家的打分,采用清晰集合构造模糊集合法分别确定各风险类型(最底层)的隶属度Rijk,表示第i个商业模式创新过程中的第j个对象的K种风险类型隶属级别的模糊判断矩阵。运用清晰集合构造模糊集合确定隶属度,详细过程参照文献[16]。

2.2.3求各层次的评价矩阵

逐层计算各层次的评价,首先建立同一商业模式创新过程中不同类型风险的单因素评价Bij=Wijk?Rikj,再分别建立商业模式创新同一生产过程中的风险因素的综合评价矩阵Bi=Wij?Rij,并进行归一化处理。

2.2.4建立目标矩阵

建立基于商业模式创新过程的风险集成目标矩阵B=(B1T,B2 T,…,BI T)T,其中“T”表示转置矩阵。

2.2.5 模糊综合评价

进行整体的模糊综合评价,得到模糊综合评价结果集,即权重向量W与模糊矩阵B的合成所得的模糊子集S为:S=W?B

由S=W?B得到商业模式创新风险集成管理水平的评估值,从而可以确定该商业模式创新风险管理水平值,为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管理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2.2.6 商业模式创新风险管理集成水平评估分值

商业模式创新风险评估值可表示为:

在实际中根据评价结果,按隶属度最大原则,确定商业模式创新风险管理整体水平,且可进一步确定,在商业模式创新的三个环节中,每个环节的安全级别,从而由果溯因,从“企业、产业环境、宏观环境”风险对象角度分析,逐一确定,在商业模式创新环节中是哪种风险类型促使某个环节出现风险,形成创新风险的重要原因。根据形成创新风险的重要风险类型,对风险组成内容明确的来源及时采取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因此,在实践中,企业应针对商业模式创新不同的阶段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找准导致企业商业模式创新风险的主要原因,整合企业现有的核心资源,有针对性地对重点风险类型进行管控,降低企业商业模式创新风险,提高企业商业模式创新风险管理水平,为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成功提供保障。

3 结论

3.1 构建了企业商业模式创新风险集成管理的“三维结构”模型

该结构涵盖了客户价值主张、价值创造和价值传递/获取过程所构成的时间域、“政府、企业、产业环境”三方所构成的对象域和风险管理程序的功能域三个维度,实现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时间域和风险对象域在功能域上的充分耦合,实现企业商业模式创新风险管理有效整合,有效地提高企业商业模式创新风险管理的效率。

第2篇

“未来,99%的人属于无用阶级,他们的特性和能力都是多余的;另外1%的人则成为掌控算法、通过生物技术战胜死亡的神人,他们是未来世界的主宰者,是人类未来进化的新物种。”

这是尤瓦尔.赫拉利在其新作《未来简史》中所描绘的未来。

“随着大数据的不断积累以及计算能力的快速发展,未来人类可能会越来越多地将自身的决策权让位给无意识的算法,让算法替自己决定该买什么东西,应该接受什么治疗以及应该和谁结婚。”尤瓦尔.赫拉利在中信出版集团和百分点集团联合举办的首届关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的“XWorld大会”上这样表示。

当然,他的观点并不是每个人都赞同。

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兼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洪小文就认为人工智能并不是万能的,人工智能更类似于软件测试中的黑盒测试,只需得出结论,不深究内部逻辑结构和因果关系,而人类更擅长的是符合逻辑结构和因果关系的白盒认知。此外,人工智能没有创造力,计算机也不会发明新的算法,洪小文认为未来属于人机协同的AI+HI时代。

如果说未来人类进化的方向离我们还很遥远,在新技术的冲击下,未来商业形态的变化却会很快来临。

数据寡头降低作恶成本

不久前发生的顺丰与菜鸟之争引起了人们对数据权的重视,过去寡头们垄断的是生产资料和生产工具,而现在互联网成就的数据经济下,数据垄断造成了新的寡头。这些数据寡头的形成不仅会造成数据垄断和商业模式垄断,高度中心化的商业体系还将大大降低整个商业系统的容错和纠错能力。

这确实值得我们警醒。2017年6月谷歌因为在搜索结果中偏向自家比价购物服务,涉嫌不正当竞争,被欧盟反垄断机构处以24.2亿欧元的天价罚款。而据路透社报道,欧盟反垄断机构最近欲就Android移动操作系统排挤竞争对手再次征求专家组意见,并考虑再次向谷歌开出天价罚单。

商业进化是否也跟人类进化相似,99%的商业组织都会成为附庸或者无用?如果未来进化到中心化商业形态,由此引发的基于数据、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垄断会比过去按照行业和地域划分的垄断对商业社会带来更大的影响。

百分点集团董事长兼CEO苏萌也在会上提出了泛中心化的未来商业,是一个多中心且中心动态均衡化的商业形态,并指出未来商业组织的三点生存之道,即三I理论:独立(Independence),独立代表着企业的数据主导权、以及在充分竞争市场环境中的长尾创新;融合(Integration),指的是生产要素的连接、生产方式的协作、以及业务边界的淡化;智能(Intelligence),数据思维在引爆智能革命,未来的商业都在朝智能化方向在进化,主要体现在决策智能和运营智能上。

他认为未来的社会,数据等于生产资料;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于生产工具;独立场景创新等于商业模式。

向行业场景创新进化

场景化一直是被很多企业强调的创新重点,苏萌对行业应用场景、数据、算法的排序体现了他对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未来进化方向的预期。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真正发挥价值一定要结合到具体的每个行业和领域,虽然互联网巨头们在营销领域取得的成效已经非常显著。但数据科学家们用行业级的产品、工具、解决方案为行业用户提供的复合价值远超过营销层面。我们主要关注的是大数据底层平台和行业级场景应用。在应用方面要找到真正有价值的场景,数据流、应用系统和底层平台的构建都是为了解决场景问题,再将场景和行业紧密结合。”苏萌说。

百分点公司已经连续四年创造了300%的业务增长,其目前的主打行业是制造、金融、传媒、公共事务四个行业。制造业已经逐步从前端营销角度开始向后端供应链管理延伸;金融行业主要帮助客户解决风险控制和精准营销问题;传媒行业帮助传统媒体向数字化进行转型,比如为新华社提供的智能采编系统,将文章利用知识图谱连接起来,实现自动编发,并进行个性化的信息流推送等;在公共事务和公共安全方面,百分点为国家质检总局缺陷管理中心研发了一套系统,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建立的模型帮助专家进行辅助决策。

苏萌表示,学术公开化、鼓励开源和鼓励基于行业的独立创新是独立场景创新的有力助力。此外,缺乏具有丰富行业经验的人才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

第3篇

一年一度的东软解决方案论坛(NSF2014)于11月底在海口再次拉开帷幕,今年大会的主题正是“变革的力量”。东软选择在海口举办今年的大会,或许是想人们在寒冷中感到些许温暖,或许意在对外宣称,东软正在变革中再次转型。这是因为位于海口市西南几十公里的澄迈县,正是东软熙康帮助当地政府推行农村基层医疗健康服务体系的地点之一,东软熙康也被认为是东软转型的最具标志性的案例。

2011年,东软宣布成立东软熙康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利用云计算和互联网技术为消费者提供健康管理等方面的服务。一时间,众说纷纭。用互联网的方式做健康服务,东软能行吗?一个企业级的IT服务提供商把触角伸到消费端,东软为什么要这么做?

今年的大会上,东软集团董事长兼CEO刘积仁的公司战略,似乎正好回应了上面的问题。他表示,东软将全面推进BBC(B2B2C)战略。在传统业务方面,东软将通过创新、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变革,为用户提供由传统模式向互联网化转型的全面解决方案,帮助用户实现互联网化转型。在新业务、新技术方面,东软将在大健康、车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应用等领域发力,以新的商业模式和融合创新推动变革。

熙康范本

熙康网上介绍,东软熙康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医生,通过个人健康相关数据的动态收集,以运动、饮食教育、用药指导、娱乐的干预和远程医疗服务来达到健康管理的目的;它还是一个开放的平台,通过将健康管理方法的数字化(Contents、 Apps、 Plans)提供远程、24×7、个性化的O2O健康管理服务。

东软集团高级副总裁、东软熙康董事长兼CEO卢朝霞告诉记者,东软熙康实际上为医疗工作者、健康管理者搭建了一个公共平台,让他们可以在这个平台上为他们的服务对象提供全面的检查。它既是一个为消费者提供健康管理服务的运营中心,也是一个普及健康知识,培养医疗、健康管理工作者的教育中心。

显然,东软看到了中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平均,健康管理相对滞后的现实问题,希望通过东软熙康的平台,为更多人提供更加便捷的医疗、健康服务。涉足这一领域,也源自东软在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领域的长期积累。然而,能够利用云和互联网的模式进行创新尝试,恐怕是东软这样一家企业级软件厂商对自身的又一次变革。

卢朝霞介绍,东软熙康是一个线上和线下结合的O2O平台。线上有熙康云,线下则有熙康健康管理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实体机构和众多终端。通过线下的终端,东软熙康可以把健康档案数据采集到云端,在云端进行大数据分析,从而帮助个人更好地进行健康管理和疾病预防。“东软熙康是一个大健康平台,其中不仅有看得见、摸得着的健康管理和医疗服务基础设施,还有健康大数据的管理平台、医生互动平台、健康管理服务标准化平台。”卢朝霞说。

事实上,东软熙康从健康云的角度切入,将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与实体医疗、健康管理机构结合,正在打造新型的医疗和健康管理模式,让更多的百姓受益。东软熙康也成为了东软转型推进“BBC”战略的最佳范本。

据了解,东软正在帮助宁波市构建“云医院”。宁波市卫生局局长王仁元介绍:“这个虚拟的云医院,通过与线下实体医院的业务联动,实现网上诊疗,将大大方便公众看病。”他预计,今年年底,云医院将完成统一结算平台建设,可全面开展网上预约、健康咨询与管理。具体来讲,宁波云医院就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健康管理设备,让患者可以把血压、血糖等指标直接上传到云端,医生再根据诊疗数据开具处方,对于一些需要定期检查、长期服药的慢病患者而言,节省了去医院排队、挂号的精力和时间。“宁波云医院可以看作是熙康的一个缩影,它充分运用了东软熙康的O2O模式,实现了线下医疗机构与线上的结合。”卢朝霞说。

技术实力

东软集团高级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首席知识官张霞曾对记者说:“现在人们喜欢把企业划分为传统企业和互联网企业,暂且不说这样的划分是否科学。单说如果把东软划为传统企业,我并不认同,比如东软熙康就是充分利用了互联网技术,按照互联网模式构建的。”

例如东软熙康开发了一款名为“瘦瘦”的用于减肥瘦身的移动应用(App),得到了众多手机用户的认可。移动应用分发平台“360手机助手”上显示,该应用的下载量是810万次,下载量排在所有健康医疗应用分类中的第四位,而且比排在第五位的应用下载量足足多了300万次。

张霞告诉记者,无论是“BBC战略”还是企业互联网化,东软提出这样的战略,都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并且很早就开始布局。从技术的层面看,东软从2007年就启动了SaCa云应用平台的研发,2009年推出SaCa v1.0版本,支持面向消费者的垂直互联网服务,支持社交、终端消息推送、应用动态交付。在后续的版本更新中,SaCa陆续开始提供移动应用商店支持、企业的移动应用开发、大数据分析、社交化协作、数据可视化、海量数据快速处理等诸多功能,而这些功能无疑是企业互联网化过程中企业软件必备的。

东软的SaCa平台软件不仅支撑了东软熙康的开发和运营,以及“瘦瘦”这样的移动应用,它同时也为东软的众多客户和合作伙伴提供了企业互联网化的高效开发工具。比如,东软为深圳航空打造的移动App运营系统和软件,同样离不开SaCa的支持。“东软始终为用户提供的是完整的信息化解决方案,很少提到底层的平台软件技术。然而,在企业互联网化的大潮中,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希望进行与互联网、社交网络、移动相关的软件开发时,就必须有很好的平台工具支撑,这是企业互联网化转型的基础,也是支持东软自身向BBC战略转型的技术基础。”张霞告诉记者,相对于逻辑简单,高并发量的互联网应用,企业级应用的业务逻辑非常复杂,其实开发的难度更高。

张霞对东软的技术实力充满信心:“我们做过足够复杂的应用,同时也有足够多的用户验证了东软的技术能力。”显然,东软的转型还需要创新的商业模式。而东软熙康、东软睿道(东软成立的教育行业O2O服务商)、东软云科技公司等诸多独立运营的公司,正是在充分利用互联网模式,进行商业模式的创新和验证。

全面转型

“东软要变得更年轻、更谦虚。面对互联网的冲击、面对变革的时代,东软首先要变革自己,才能变革社会。”刘积仁表示,“不断创新与变革是东软不变的主题,不断地再造生命是成长的密码。”

第4篇

《创业到底是为了什么?价值的创造。但为谁创造价值?价值由谁来定义? 用户。从前,定价权在制造商或者渠道商,互联网诞生后,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被消除,定价权转移到用户。

价值创造的核心在于,如何以用户为中心,识别用户痛点,提供解决方案。硅谷非常有名的VC维诺德・科斯拉说:每一个痛点都是一个机会,痛点越大,机会越大。

精益创业最本质的就是两点:如何定义用户的痛点和解决方案,如何来验证用户的痛点和解决方案。

“火箭式发射”带来的灾难

美国生鲜电商20年前就开始了,却被webvan拖入深渊,火箭式发射为整个行业带来灾难。

硅谷整个创业思维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式,火箭发射式:封闭开发在秘密状态下进行,然后在某一天他会宣布产品,就像火箭发射那一刻的点火。它应用的是如此普遍,以至于这个词变成一个缩略词:“GET BIG FAST”――大干快上。

这种模式在互联网泡沫破灭之前达到了顶峰,尤其以一家当时在互联网行业极负盛名的一家公司为代表,WEBVAN起步于1996年,提出的商业模式是中国在2014年最为火热的一个行业――生鲜电商,线上订单,线下配送。

这家公司的创始团队可以称为梦之队,创始人鲍德斯在美国服务行业是一个传奇人物,最大的投资机构是红杉资本。

这家公司成立之后,花了大概三年的时间,封闭开发。干什么呢?建了一个庞大的仓储系统,系统软件都是专用,软件投入了1600万美元。

当时他的仓储系统,和我们中国的今天相比都不落后。我们可以想象,极为震撼的商业模式,极为震撼的配送系统,它在资本市场是怎么样受追捧的。这家公司1999年IPO,当时营收只有区区的400万美元,但是筹集了4亿美元的资金,市值当时最高点冲到150亿美元。

让我们来看看它的实际的运营的表现。

电商行业的底层逻辑就是流量,最相关的两个变量就是 “客单价”和“定单量”,决定了你的这个大仓能不能达到平衡点。以这家公司当时IPO提出的目标,要达到这个利润率,它的仓库的利用率要达到80%以上。

开业的第一个季度,旧金山大仓的产能利用率小于20%。后来调整之后,还是只有30%,远远没有达到盈亏平衡点。

但是这家公司怎么做的呢? 把他在旧金山的大仓在全美33个城市进行复制。旧金山的这个模式验证成功了吗?没有。而且不是差一点。苦苦支撑两年之后,这家公司在2001年的7月,宣告破产。

这个模式就回到我们所说的火箭发射式。当你的商业模式根本没有得到验证的时候,先去盲目地复制和放大。不但把这家公司背后的投资人拖入了深渊,甚至对整个行业也有着巨大的影响。

美国的生鲜电商虽然1996年就起步了,但是落后于中国。就是因为这个公司,整个美国VC行业十年不敢再去碰这个行业。

WEBVAN联合创始人皮特瑞曼说:今天流行MVP(最小可行化产品),但是当年最流行的是GBF。问题的症结就在于一级市场旧金山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取得成功,而此时我们扩张的其他城市又在用烈火烧钱,今天看来也许我们当时的模式有可能会成功,只是我们都没有等到那一天。模式也许OK,但是没有等到那一天。

而WEBVAN创始人鲍德斯说:我不认为我们做错了什么,就像火箭发射,你不可能等到火箭升空之后,你再去给它添加燃料。我们作为创业者,就是把一切的系统设计好,把所有的燃料在火箭升空之前添加好,一旦火箭升空后,它必须要按照我们预设的轨道前进。

没有任何进步吧?他是一个非常经典的火箭发射式的思维。这个人失败过很多次,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在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创业者的思维非常关键的。

火箭发射式有很大的缺陷,当你按下火箭发射的按钮,会出来几种结果?成功、爆炸。

最大可能性的是第三种结果,就是无论你怎么样拼命地按这个按钮,市场一点反应都没有,70%的商业发射最后是第三种情况。

我们知道创业过程中最大的浪费,是把所有的时间和资源都投入,最后市场上没有任何反馈,甚至连给你学习的机会都没有。

火箭发射本质上是以自我为中心开始创业,天才式的人物加天才式的设想,认为创造环境是高度可控的,认为创业参数是可见的。终点是已知的,路径都是已知的,连赛道都是已知的,你所需要做的就是调研、思考、执行、优化。

但是对绝大多数创业公司来说,我们所面临的从来不是确定的。

亚马逊:不要太“完美”

事实上随着WEBVAN的破灭,硅谷也开始向新的思维模式演进,精益创业。精益创业认为痛点和解决方案,在本质上都是未知的。

如何去逼近这个痛点和解决方案,高速迭代,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积累认知,最终到达彼岸?最终到达的彼岸可能不是最初想象的。

事实上我们今天所讲的精益创业这个框架,整个框架是紧紧围绕着这个认知而来的。当然我也想强调,不同的底层的创新的思维,不同的创业的思维,最终可以导致企业完全不同的命运。

WEBVAN破产6年后,亚马逊谨慎进入生鲜电商,从一个城市切入、不断测试、做减法,至今都未扩张到全美。

2007年,有一家公司非常小心谨慎地进入生鲜电商这个行业,它就是亚马逊。在WEBVAN失败6年之后,亚马逊建立了一个新的部门, Amazon Fresh。我们可以想象,以亚马逊的这个体量,它完全可以模仿WEBVAN,建很多大仓。

但是亚马逊没有这么做,首先它选择一个城市开始――西雅图。为什么选西雅图呢?因为西雅图地区对新技术和新的服务接受度比较高,它选了几个高端小区展开。

这些小区购买力相对较强,居住密度相对较高。它一直对参数进行测试。然后小心谨慎的进行扩张。如果要使用亚马逊这个服务,需要299美元会员费。

精益创业不是做加法,是做减法。以亚马逊的能力,完全能够把人都拉进来,但是它先设置门槛,把不需要的用户过滤掉。而留在里面的用户,都是天使用户。天使用户对痛点如此之痛,以至于他愿意付出代价,来接受一个不完美的解决方案。

第5篇

关键词:云计算;网络;计算机;架构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2)19-4590-02

对目前广泛使用的几种云技术的对比,对云计算的技术结构做了简要的总结。最后对云计算在实际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做了预测分析。

目前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原理以及实际应用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单个计算机的性能的提升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需要研究以及解决的现实问题。用户在使用大量的网络资源的时候,实际上是已经采用了网络的优势取代了以前个人手中资源来实现计算机性能的提升。计算机网络技术将在世界范围内实现资源的共享转换为了现实。由于网格计算的概念主要是面向应用层面的,所以在网格计算的概念被提出以来,计算机性能的提升就面临这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网络的用户需要将其使用的程序转换为网络共享所需要的分布式程序结构,程序员面临这更多的技术问题,技术方面的障碍导致一般的用户在应用网络资源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目前市场上对于高性能的计算具有强烈的需求,面向WEB技术的网络服务也具有重要的地位。自从面向WEB的技术获得成功以后,计算机网络的应用领域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拓展,网络的发展使得其功能已经由简单的信息传输或者信息的转换为信息资源的共享等应用。计算机云计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中应运而生了。尽管云计算技术发展时间不长,但是云计算的思路已经涉及到了诸如分布式系统技术、集群技术、网格计算等多种技术。从这个方面来分析,云计算可以认为是上述技术的综合以及升级。随着云计算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相关理论的不断完善,以如微软的Azure ,Amazon的EC2等云计算平台为代表云计算的商业应用已经成为了现实。

1 云计算的定义

美国的Larry Ellison在华尔街日报上发表了自己对于云计算的见解,他认为计算机云技术中存在这样的现象,也就是说一般需要根据目前已经完成使用的产品来重新定义云计算。Andy Isherwood也在2008年提出,对于云计算的专业研究,几乎所有的研究者所给出的定义都存在着差别。目前对于云计算的定义的业界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议,能够实现云计算的平台也是多种多样。目前对于云计算的定义主要是根据Ian Foster等人的研究以及对于云计算的分析与总结。

1)云计算中的每一朵云都是目前计算机并行分布式系统中一种,是由一些了网络化以及虚拟化的计算机提供的同意的服务层。同事会可以对计算资源进行同步。

2)网络中用户不是基于较长的时间间隔来进行基础设施的规划使用,目前可以实现分钟级甚至是秒级来实现基础设施的规划,这样应用的好处就是避免了网络资源的浪费或者是网络资源的过载。

3) 云计算不是孤立的,云计算是一个涉及多个方面的综合概念。一般认为云计算是软件技术发展的下一个逻辑阶段。对于用户而言,最能够被理解以及接受的所谓云计算其实就是在因特网层面上的集成软件。本定义中强调了云计算网络服务的基本属性。其他一些定义则注重了网络中基础设施的虚拟化,从本质上而言这些都是对于云计算概念不同层面的阐述。

根据以上的研究分析,云计算可以定义为:云算是通过网络进行常用的服务形式,其中所有涉及到的软件系统以及硬件系统的总称。与云计算相关的概念主要包括集成技术、网络计算、超级计算机等相互之间存在着相互区分但是又存在着相互联系的基本概念。云计算中主要是以其服务形式对网络中的用户提供必要的计算机网络资源,因为这个平台可以获得比传统的集群系统具有更为广泛的优势以及规模,所以基于云计算的计算机平平所能够提供的计算机性能就很有课程超过目前使用的超级计算机。另外在灵活性以及规模等方面,云计算技术的优越性更为明显。

2 云计算发展背景

云计算的出现以及迅速发展与网络的应用紧密相连。随着Web2.0相关理论的成熟以及相关技术的现实应用,云计算已经由商量的实验性网站逐步发展到目前广泛使用的校园内网以及多种应用方面。网络的商业模式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以一般运行的商业化网站为例,对一个可以获得较大商业利润的大型网站继续宁维护,所涉及的方面很多。主要包含了对系统硬件的维护以及对于市场调研的分析。这样就需要一个涉及等多方面的工作团队,同时对于网站所涉及的软件系统、硬件系统要负全面的责任。网站最终的获利只是这个超大规模团队的顶端的一小部分。这种极为不平衡的特点阻碍了网站的进一步发展。目前传统的计算模型主要存在一下的困难。

1)目前服务支持平台的规模缺乏可伸缩性,无法满足用户需求的变化。当服务业务的需求规模发生变化的时候,传统的计算模型无法作出适应性的及时调整。

2)目前建立大型的底层基础设施的成本较大。一般企业或者商业组织要在短期筹备相应的运行资本也存在着一定的难度。但是商业机遇总是争分夺秒的,快速岂不的能力对于网络运营商极为重要。

3)服务商对于提供的定型服务需要进行长期的维护,因此就没有办法集中有限的资源进行新业务的开发。云计算平台具有较高的灵活性以及可靠性,网络用户可以根据目前现有的服务快速建立起许啊哦的系统。同时可以将基础设施的维护任务由计算机提供商操作。因此用户可以集中各项资源进行业务方面的操作。云计算的还具有可伸缩性,这样就可以根据业务量大小的变化进行实时的调整并降低服务成本。

第6篇

做好一张地图,需要地图和移动互联网这两个行业的能力和跨界。首先是地图专业,涉及到定位、导航、数据等一系列专业事情;此外,互联网作为技术和工具,需要在大数据、云计算等一系列的互联网业务能力上有很强的功底。 俞永福这样解释过高德“AMAP”。 从2014年下半年正式执掌高德、负责将高德整合到阿里体系,至今一年多的时间,俞永福和高德团队希望能够整合包括借用阿里体系的资源,以做到“AMAP”的能力匹配。

在这个思路下,就不难理解:2015年10月,作为阿里巴巴移动事业群总裁兼高德集团总裁的俞永福对外表态,将推动“一个高德(AMAP)”计划,一云多屏、研发一体化引擎,打通手机和车机业务。稍后的11月,“高德汽车”业务板块正式浮出水面,并作为高德下一步的重要业务板块。

从一张“互联网地图”的角度来看,一方面高德现在做的是2C的业务,“上面有人(用户)”,超过4亿的用户每天在帮助高德把它的导航、位置服务、车联网做得更好;另一方面高德的商业模式是2C2B,不管是作为平台开放接口给商家企业的020,还是未来的三维导航、躲避拥堵服务,以及更有想象力的自动驾驶的基础业务一一高精度地图,智能机器人服务的标配一一室内导航等,对高德来说,下一步最有挑战也是最有空间的地方是,如何用互联网思维来改造传统地图行业沿袭已久的产品模式和商业模式。

手机&车机

传统的地图公司,大部分的地理位置信息以自采为主,无论是人工采集还是车采。而一张“互联网地图”在基础数据的采集或者更新上,一是像高德、被腾讯入股的四维图新,有采集资质、用人力去做底层数据采集,二是像百度那样,直接购买自四维图新、灵图等地图数据提供商。

互联网公司做地图业务不同的是,因与C端用户更加贴近且用户基数大,不缺乏用户反馈,用户是其地图底层数据天然的校正者,而且互联网公司的产品特质一一反应速度快、版本更新快、对用户需求的嗅觉更加灵敏,使得“互联网地图”更活、更新鲜、更准确。

理论上,在路面上行驶的汽车是地理位置信息生产、采集、校正的最佳工具,但受制于车联网发展中各种技术的、利益因素的束缚,“车机”这个终端一直没有大发展。甚至在互联网地图业务发展初期,因为手机导航深度入侵汽车导航市场,承载车联网梦想的那块屏迅速被手机导航取代,而且是“加速沦陷”。

在手机导航市场上,目前高德“Topl”的市场规模如有争议,Top2(注:高德地图、百度地图)的说法应该毫无异义。而且,高德正在更多纬度拓展“手机导航”的应用场景,比如2014年末推出“公交导航”,2015年末将要上线的“景点导游”,已经在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上预热抢镜。这些产品一是尽可能地丰富高德地图手机端用户的应用场景,另外也为高德地图LBS开放平台进一步提升价值感,吸引更多的商户、开发者入驻在蓄积势能。

汽车导航这个市场,曾经是高德的主场,为家用轿车提供导航数据曾一度占据高德软件(高德前身)一半以上的收入。之后的状况,一是中国汽车在2010年结束了连续多年增长30%的速度、汽车市场持续不景气,另外像四维图新这样的同样拥有基础数据采集资质的对手,开始抢食其汽车导航市场的份额,开始以移动互联网的方式获取路况信息(比如与重点城市的出租车公司建立深度合作、采集路况信息),开始在车联网上积累技术,并进行商业化尝试。

汽车导航市场的竞争才刚刚开始。

在高德汽车事业部总裁韦东看来,车主转而使用手机导航为汽车导航实属不得已,核心原因就是传统车载导航联网能力的缺失,“数据不新、不全、不鲜(实时)、不准,最终导致了传统车载导航定位飘移、地图精度差、交通路况不实时、引导不准确等一系列产品问题”。他介绍,高德汽车现阶段和未来已有的产品布局均是围绕“导航互联网化”展开,比如如何让车联网,如何用更新、更好的技术让车载屏导航的操纵体验更好。

在这个方向上,高德汽车的产品也在不断迭代:A-LINK算是过渡性产品,把手机当作联网的工具,先把车机联上网:下一个阶段,基于联网的功能,尽快实现车上的导航和信息服务要面向云端,本地的能力和互联网云端的能力要进行有机整合。

韦东进一步介绍,高德第一代联网车载导航产品AMAP AUTO应用服务,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能够利用车机硬件在联网环境下,在操作系统、大屏的发展驱使下,让驾驶导航体验更好,包括支持地图实时更新,实时交通路况,云端算路,云端搜索:整个操控体验完全是根据车机的使用习惯,操控能力也更多取决于车机。比如说定位能力,除了GPS之外,还有很多来自于车机本身的,像方向盘、加速仪、行车的脉冲等等,保证定位的精度更好。

与本田合作的“HONDA CONNECT'’项目,以及与长安、吉利战略合作的联网车载导航产品,都是高德汽车第一代联网车载导航产品AMAPAUTO的呈现。韦东介绍,与本田合作的新车型已经有上市,与长安和吉利合作的、配备高德第一代联网车载导航产品的新车型预计在2016年一季度将会上市。

在韦东他们看来,联网的车机能够“非常快,非常准”地通过云端计算导航路径,并且车机“所有的地理位置数据,从软件到地图,都可以进行更新”,这是高德汽车互联网车载导航AMAPAUTO“一个重大的变化”。一体化引擎和商业化

“互联网地图”的军备竞赛进入深水区,尤以BAT(百度、阿里、腾讯)为代表的互联网大公司,都希冀延续自己的优势,给自己的“互联网地图”嫁接更多的资源,以期长板更长。背靠阿里“大树”的高德也不例外。

互联网巨头本身就有很多数据,比如一些地图POI(地图的点状信息数据)的更新和核实,可以通过互联网公司旗下其他产品对其反哺,例如腾讯地图(原“搜搜地图”)可以直接上腾讯微博抓取用户数据进行挖掘。再比如,百度可以通过搜索引擎为地图产品带来流量,将“框计算”这种一站式思路平移到地图平台上,因为在“地图平台”上,查询即搜索,而搜索如何变现是百度极其擅长的。

高德如何借用及化用阿里体系的资源?这应该是俞永福作为阿里移动事业群总裁兼高德集团总裁最需要思考的问题。

2015年11月初“高德汽车”业务板块正式亮相前后,俞永福曾对外表态,“高德是国内唯一在手机和车机领域都有丰富经验的专业公司”,公司将“加大对下一代高德一体化引擎的研发投入一一这是公司历史上投入最大的研发项目”,这个战略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拉通手机、车机业务。除了技术研发的投入之外,他还透露阿里巴巴也将大力支持高德发展汽车业务,旗下多种产品将根据各自业务和资源属性,组成联动体系,拓展面向合作伙伴的整合服务。

韦东进一步阐释,“一体化的引擎”一是能力的整合,包括如何将高德地图手机导航的联网、和云端的互动(比如搜索、算法)等产品、运营的能力,与汽车导航打通;另一方面,在面向用户时,高德在出行和信息服务上提供的是一套完整的体系,使得用户的服务体验和场景一体化;接下来是一体化引擎的研发工作,客户端下一代引擎的研发已经接近于实用阶段,同时在云端把面向车的服务和面向手机的服务进行整合。

在这个过程中,阿里体系对高德“AMAP”战略已经有了实质性的支持。韦东介绍,首先在大数据层面,高德在云端服务上已经接入了阿里云,大数据的计算能力,包括数据的存储、计算的效率质量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同时阿里巴巴整个电商体系和高德之间的业务整合,比如在 POI数据的采集和准确度方面。

他进一步解释,淘宝和天猫电商平台每天大概有三四千万个包裹,这些送货地址背后的地图数据支撑都是高德做的,送货的物流公司会对这些POI点进行验证,每天进行三到四千万次验证,使得高德的POI数据在搜索精准度上提升非常大。此外,阿里巴巴智能物流“菜乌”系统的很多合作单位的物流车辆,也使用了高德的路况采集设备,采集的实时交通数据在覆盖的面、城市的数量、道路的准确度上,无疑对高德的数据能力形成强有力的支撑。

此外,基于阿里妈妈的大数据营销,未来对高德的用户服务及商业化将提供相应的支撑。

当然,在高德“一体化引擎”推进、落地的过程中,在“互联网地图”的商业化征途中,仍有很多待解的难题。

比如高德的“互联网地图”一体化引擎作为应用层,首先需要跨越不同整车厂商(硬件)、不同的车机操作系统之间的鸿沟;而且要进入到车l企的终端数据,涉及到与车企的深度合作,比如研发层面的“软硬一体化”,在产品开发之初高德就需要深度介入、进行紧密的合作研发。

韦东介绍,这次一体化引擎的开发,在软件设计架构上的第一个出发点就是跨平台。高通第一代联网车载导航产品是跨iOS和安卓平台,云OS的产品则会有更深层次的交互;此外,面对车载导航硬件会选择不同芯片商的现状,高德也对高通、联发科等主流芯片厂商做了相应的研究。

地理位置、出行信息的数据快速更新,软件快速迭代升级,这是互联网地图的魅力所在,也是这张“地图”要突围的诸多传统地图业务的障碍。

韦东他们认为,互联网地图服务作为互联网最基本的服务能力,车机端应该像手机端一样能够联网下载更新,不能像过去纯离线状态,而且未来在基础地理信息服务方面,高德会免费下去。

那么,车机端的数据软件通过什么方式实现更新?由此产生的流量支出由谁来负担?更深入的问题是,如果“基础地理信息服务”免费,互联网地图服务商如何与汽车导航业务关联的上下游,一起来构建新的产品模式和商业模式?

高德已经在手机导航上用免费模式培养了足够规模的用户,正在试错商业化的产品模式和盈利模式。可以臆测,高德的LBS开放平台正在通过诸如“景点导游”等产品进行商业化尝试,高德与旗下拥有乌镇、古北水镇南北两个著名水镇景区的乌镇旅游正在尝试打造一个商业合作的样本。

第7篇

移动互联网大潮来袭,健身亦被裹挟在其中,各种健身App层出不穷,有的下载量达到了几千万,并仍以极快的速度增长,这也反映出运动健身类App应用软件的市场需求量大。一款好的健身App才能更吸引健身爱好者有动力去坚持锻炼。这也使一大波创新模式应运而生。它们在商业模式的切入点上还是很不同,比如,有的App从课程的设计角度出发,而有的App以对接线下健身房资源为主……

玩健身的定位,坚持健身

笔者最近采访了一支具有“肌情”的初创团队,几位从微软出来的精英以技术为突破口,利用世纪互联运营的Microsoft Azure云服务,打造了全新的健身云平台,掀起了一股玩健身的热潮。

玩健身创始团队由三位健身爱好者和一位资深教练组成, 目标是帮助健身用户坚持健身。App上线(2月22日)至今,已经新增活跃用户3000多名。目前App产品包含四大模块:训练计划、挑战内容、社区和个人历程。

“玩健身作为初创企业,从最初设计产品就决定从擅长的技术出发,可以快速实现产品的很多特性,尤其在产品的架构上明确选择依托云服务的方向。”玩健身 CEO张力介绍。

玩健身与Azure云服务的结合

创业企业考虑用云服务,因为云服务相对于传统的方式,具有简单易用、按需付费、高度弹性的特点。

“对玩健身来说,一是节省成本,IT费用支出比较少;二是考虑在用户爆发增长的情况下方便扩容,能够响应对大量用户的涌入。在比较数家云服务提供商后,我们认为由世纪互联运营的Microsoft Azure云服务是我们的最佳选择。”玩健身 CTO谢宾表示。

据了解,玩健身App的整套解决方案和所有的服务端全部都使用的是Azure云服务,具体包括:SQL Azure、Azure Storage (Blob / Table / Queue)、 Azure Mobile Service、Azure CDN、Service Bus (Push Notification)、Web App。目前所有服务运行稳定,玩健身创始团队对Azure充满了信心!

谢宾进一步介绍,玩健身全部基于Azure,选择Azure,取决于它跟其他的云平台有不一样的地方:比如,与其他云服务相比,Azure最强的是PaaS( Platform as a Service),像App后台是XQS,用户上传的图片和视频,就放在Azure Blob上面,就是Azure Storage的PaaS。API(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的交互使用的是Azure Mobile Service,从服务器的数据库来讲,使用了SQL Azure、 Azure Table、 Queue。谢宾认为:“面对产品的‘全栈式’开发,公司开发人员比较少,没有专门的前台团队和后台团队持续维护,选择Azure的好处在于使用了Azure的底层架构PaaS之后,所有的问题统统不用考虑”。

谢宾介绍,他们也对比了国内某家知名云服务商。使用这家云服务的话,可能需要自己去搭一台服务器,LAMP的架构需搭起来,Linux、MySQL都要去调优,虽然价钱便宜一些,但是它目前还没有像Azure的Mobile Service的针对移动App的API层级,App后台的开发比较麻烦。这种云服务还是有点类似传统机房的感觉,只是这个机房放在云端罢了,用户除了要自己去搭建Linux、PHP、MySQL,出了问题还得去考虑内存是不是不够了,带宽是不是有问题,这需要有一个团队去维护后台,包括后台开发。从这一点来看,使用Azure就轻松许多,以上这些问题都迎刃而解。玩健身App可以做到很快开发,快速上线,用比较小的技术团队就能够把一套解决方案全部做完,这是目前国内其他云服务没有办法相比的。

谢宾总结,Azure对开发者来说最大的优点,一是后台开发非常省心省力;二是日常维护零投入,玩健身目前的状态,每个月大概节省4万元;三是从业务逻辑的匹配程度和可扩展性来讲,Azure提供更多的功能供选择,不仅仅局限于现在使用的,以后要扩展的话,也有很多可选择性。

以前主攻信息安全的玩健身 COO程凌,从安全的角度进行补充:“玩健身会保存很多用户数据,数据的安全性至关重要。如果自己来维护,一方面要增加安全防护上的成本,另一方面,也很难做到全方位的数据保护,经常提心吊胆。使用基于Azure的PaaS服务,可以完全信任基于微软技术由世纪互联运营的已经经过全球大量用户检验的可靠云服务。玩健身只要专注于应用层的安全就可以了。因此,在享受了便利的同时,又减少了额外的支出。”

世纪互联蓝云事业部技术运维总经理汤涛表示,由世纪互联运营的Microsoft Azure 为移动应用的开发提供了丰富而易用的PaaS服务。诸如Web应用、移动服务、通知中心、服务总线、CDN等服务,旨在为开发者缩短部署时间,提供基于Azure强大基础设施的资源缩放和负载平衡,快速构建支撑移动应用程序运行的后端服务,并大幅提升移动应用的用户访问体验。Azure浑然一体的PaaS和IaaS服务使移动互联网的创业者可以快速构建其移动业务,而无需在后端系统和运行环境方面花费过多的精力。

技术带动商业模式的变化

以后在开发新功能上,比如,视频直播,还可以用到Azure Media Service。在谢宾看来,无论玩健身的产品、架构如何演化,他都相信Azure有合适的服务来提供支持。

张力认为,在未来,技术的成长一定会带动商业模式的变化、服务的变化。Azure的优势和独特服务将助力 玩健身实现从技术突破到商业模式的突破,将打造出中国的健身云。比如,用户的数据量越来越多的时候,可以通过对用户数据的挖掘,做机器学习分析,做出更好的调整和算法,这也是公司看准的一个方向。目前通过机器学习,玩健身已经把合伙人安迪教练的16年经验,放在App里面,以虚拟私教的方式来提供服务。另外,今年大热的VR和AR,可以结合玩健身App的3D训练视频,效果会更好。

第8篇

不满足已有的小本买卖,想把产品更大规模地销售出去,从而赚取更大的利润,却不承想,一旦如此就会又一次陷入传统电商大规模、标准化的产销竞争逻辑当中,跟社群电商的个性化、服务化是大大背离的。

微商,原本一个大势所趋的商业形态,为什么会身陷道德排斥的泥潭?除了营销模式上的“洗脑”宣传,还有商业模式上的层级,其深层次原因究竟是什么?作为一个新生商业形态,为什么说微商的结局会是自生自灭?

门口总有野蛮人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得厘清微商究竟是如何产生的。

最初的微商生态是高度契合社群生态的。某画家,业余时间画了不少画作,通过朋友圈的展示,吸引了一部分微友的注意力,非要进行购买;某IT男回乡,发现家乡的山核桃熟了,在朋友圈分享,很多朋友要求购买;某美女,经常在朋友圈分享自己的美容心得,有不少人会注意到她所使用的面膜和护肤品。

最初的微商应该是这样的:基于某个对稀缺产品有生产能力或深刻认知能力的达人,借助自己的魅力人格所制造的信任和情感基础,和一群有稳固生活圈关系的熟人之间产生的商品交易行为。

这种微商生态是健康的、有序的、可以长期良性运转的,也为未来社群电商生态的普及,拉开了一个完美的序幕,并描绘了一个美好的未来。

然而,好景不长,一群野蛮人带着贪婪的生意经闯进来了。

他们不满足已有社交平台的关系圈,用大批量加好友的方式,扩大自己的潜在影响受众,却无奈冲破了熟人关系圈的范围,也自然稀释了社交平台固有的信任和情感关系。

他们不满足已有的小本买卖,想把产品更大规模地销售出去,从而赚取更大的利润,却不承想,一旦如此就会又一次陷入传统电商大规模、标准化的产销竞争逻辑当中,跟社群电商的个性化、服务化是大大背离的。

他们不满足已有靠生活圈场景刺激、靠口碑分享潜移默化影响的小而慢的生意模式,而在赚快钱的利欲熏心下,采用金字塔式的层级,仓库转移,下线压货,全然不顾产品有没有销售到客户手中。这就把产品和消费者的关系转变成商人和商人的关系,本质上已经出离社群电商本身了,是一种病态的生意经。

所以,现在的微商生态才会和社群电商大大背离,一些传统电商生态中才会有的虚假产品、恶性竞争、透支诚信的肿瘤也就长出来了,把社群电商的好基因完全给异化了。

从这个角度来看,现在的微商还只是走传统电商的老路,只不过是抓住了社交平台提供的一个新渠道而已,离未来的社群电商生态还相去甚远。

网上有人呼吁,千万别让微商倒在“春天里”,那些纯粹为发财梦而赶来做微商的人,自然不会顾及社群电商的生态特性,一味地满足利益,放大矛盾,迟早要走上一条自生自灭的不归路。

微商小则强

社群生态是以人为中心而产生的局域辐射影响。之所以定义微商是小则强,是因为:首先以“小人物”为中心。这里的小人物并非一个一股脑儿想赚钱的大学生,而是能充分认识到微商本质,有一定专业技能、富有魅力人格的群体。比如:KOL,在某个专业领域有专业特长和认知的一批人,能够影响到一批粉丝的消费决策。那些以为微商是零门槛,社会底层人员只要刷屏就可以赚大钱的人,洗洗睡吧。

其次,以“稀缺产品”为核心。一定要明白,并不是每款产品都适合做微商,而只有那些和人关系密切,可产生附加值,同时可以有溢价的产品才适合。比如:面膜,如果一个人在朋友圈贴面膜、晒皮肤,能直接刺激其他人进行消费,人给了产品附加值,以至于可以忽略去关心面膜到底成本价是多少,而用比较高的溢价去消费。所以要纠正一个错误观点,客单价高、利润率高、使用频次强,并非是适合微商的产品特性,而是因为这些产品和人的关系产生了附加值,有了溢价和持续信任。

最后,以“体验过程”为关键。微商本质上卖的不是产品而是一个服务体验过程,我在朋友圈买了你的面膜,其实是买了我对你的信任和你的消费习惯。这就意味着,买只是一个开始,后续的观察、互动、反馈都是微商必须具备的个性化体验。

之所以说微商是小则强,就是要认识到,微商是个性化、服务化体验式产品,有一定边界和系统,不可能做太大。社群生态正是由一个个分散的兴趣组构成的,小而精,小而成系统,小而自我供养。

微商大则亡

因为个性所以会产生情感,因为情感所以会产生供养,社群电商生态其实是一个个小的密闭的关系圈。如果一味贪大的话,会产生以下两个误区,潜伏着危机。

微商非大众创业。因为基于社交软件,每个人都可以无障碍使用,好像微商就是大众的创业趋势,这其实是错的。微商是低成本的创业没错,但并不一定适用于每个人,很多社会底层做微商的人会比较盲目,容易被洗脑,容易误入歧途,就说明了这点。

微商不是做生意。很多人以为微商是做生意,其实不然,传统的生意是求出货量,求利润率,求低成本的,而微商本质上是在做关系,只求关系稳定,有黏性,能良性运转即可。这就决定了微商不求大富大贵,饿不死即可,是一种新型的稳定的持续性的生意形态。如果你抱着赚大钱的目的,以为微商就是一门生意经,然后刷量、压货,不走入歧途才怪。

第9篇

【关键词】物联网;电子商务智能物流;综合性平台;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

本论文是参加云计算物联网应用服务项目的阶段总结,该论文介绍了物联网、物联网中智能物流服务平台及电子商务服务平台,通过参加项目更好的运用到实际工作和教学过程中,顺利地达到预定目标。

1.背景简述

物联网现已成为当前世界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之一,发展物联网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我国物联网发展与全球同处于起步阶段,初步具备了一定的技术、产业和应用基础,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2.市场分析

2.1 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

2011中国国际物联网大会委托新华社《2010~2011年中国物联网发展年度报告》,预计2011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到2300亿元,安防、交通和医疗3大领域有望在物联网发展中率先受益,成为物联网产业市场容量大、增长最为显著的领域。新华社副社长周锡生在该报告时认为,未来5年,全球物联网产业市场将呈现快速增长态势,2015年将接近350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接近25%。保守预计,到2015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将实现5000多亿元的规模,年均增长率达11%左右。

2.2 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1)应用引领产业发展

中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是以应用为先导,存在着从公共管理和服务市场、到企业、行业应用市场、再到个人家庭市场逐步发展成熟的细分市场递进趋势。目前,物联网产业在中国还是处于前期的概念导入期和产业链逐步形成阶段,没有成熟的技术标准和完善的技术体系,整体产业处于酝酿阶段。此前,RFID市场一直期望在物流、零售等领域取得突破,但是由于涉及的产业链过长,产业组织过于复杂,交易成本过高,产业规模有限成本难于降低等问题,使得整体市场成长较为缓慢。

物联网概念提出以后,面向具有迫切需求的公共管理和服务领域,以政府应用示范项目带动物联网市场的启动将是必要之举。进而随着公共管理和服务市场应用解决方案的不断成熟、企业集聚、技术的不断整合和提升,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物联网产业链,从而将可以带动各行业、大型企业的应用市场。待各个行业的应用逐渐成熟后,带动各项服务的完善、流程的改进,个人应用市场才会随之发展起来。

(2)标准体系逐渐成熟

物联网标准体系是一个渐进发展成熟的过程。物联网概念涵盖众多技术、众多行业、众多领域,试图制定一套普适性的统一标准几乎是不可能的。物联网产业的标准将是一个涵盖面很广的标准体系,将随着市场的逐渐发展而发展和成熟。

(3)综合性平台即将出现

随着行业应用的逐渐成熟,新的通用性强的物联网技术平台将出现。物联网的创新是应用集成性的创新,一个单独的企业是无法完全独立完成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的。一个技术成熟、服务完善、产品类型众多、应用界面友好的应用,将是由设备提供商、技术方案商、运营商、服务商协同合作的结果。随着产业的成熟,支持不同设备接口、不同互联协议,可集成多种服务的共性技术平台将是物联网产业发展成熟的结果。

物联网时代,移动设备、嵌入式设备、互联网服务平台将成为主流。随着行业应用的逐渐成熟,将会有大的公共平台、共性技术平台出现。无论终端生产商、网络运营商、软件制造商、系统集成商、应用服务商,都需要在新的一轮竞争中寻找各自的重新定位。

(4)有效商业模式逐步形成

针对物联网领域的商业模式创新将是把技术与人的行为模式充分结合的结果。物联网将机器、人、社会的行动都互联在一起。新的商业模式出现将是把物联网相关技术与人的行为模式充分结合的结果。

物联网的应用也从小环境开始面向大环境,原有的商业模式需要更新升级来适应规模化、快速化、跨领域化的应用。而更关键的是要真正建立一个多方共赢的商业模式,这才是推动物联网能够长远有效发展的核心动力。要实现多方共赢,就必须让物联网真正成为一种商业的驱动力,而不是一种行政的强制力。让产业链所有参与物联网建设的各个环节都能从中获益,获取相应的商业回报,才能够使物联网得以持续快速地发展。

3.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技术是指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将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技术叫做物联网技术。我国也把物联网称之为“传感网”。

物联网系统平台架构技术是一种面向物联网系统设计理念和架构技术,它将各类物联网对象之间的交互抽象到一个统一的层面,注重独立实现各个物联网联网对象的系统功能,通过简单、统一的接口进行信息交互和沟通,利用物联网联网对象之间的松耦合特点,保证物联网网络的开放性和规模可扩展性。

云计算物联网应用服务项目包括:智能物流服务平台、企业诚信体系服务平台、企业内训服务平台、云计算呼叫服务中心、电子商务服务平台、物联网行业服务中心、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节能减排和安全生产服务平台、消费信息综合服务平台、网络安全服务平台、技术创新服务平台

下面就物联网服务项目新建研发的上述应用领域中的智能物流服务物联网及电子商务物联网进行简单阐述。

4.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物流服务平台

4.1 智能物流服务平台概述

目前,国内制造企业物流信息化水平普遍不高,大都采用“人工+条形码”的方式,该方式效率低、人力成本高,已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制造行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需求。智能物流服务平台针对这一问题,研究基于RFID的物流跟踪管理核心技术,设计并开发一个面向制造业的基于RFID的物流跟踪管理系统,该系统充分利用RFID自动识别技术、JIT及MES的先进管理理念与基本方法,通过车间生产物流信息的实时反馈进行物流数据分析和监控,加强车间物流控制,实现生产节拍、物流、信息流的同步,以改进企业生产效率、降低企业物流管理成本,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

4.2 智能物流服务平台建设内容

(1)基于企业业务管理层、生产车间管理层和现场数据管理层的三层体系架构的设计与实现。

(2)基于移动(Mobile Agent)的数据访问统一接口的设计与实现。

(3)RFID中间件(RFID Middleware)的统一设计与实现,从而实现对底层设备的精确控制,实时采集原始数据,对数据进行过滤,并在其中封装典型的应用逻辑,使物流管理系统接口简单透明,从而达到整个系统的协调、可靠。

(4)基于模糊控制理论的RFID功率自调节控制算法的设计与实现。

(5)各功能子模块(包括登录模块、生产计划管理模块、装箱模块、出入库监控模块、跟踪查询模块等)的设计与实现。

5.电子商务服务平台

5.1 电子商务服务平台概述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刷卡、转账消费逐渐成为国人支付的重要方式。到90年代末,电脑、网络走进了千家万户,以淘宝、易趣为代表的电子商务茁壮成长,支付宝等虚拟货币支付方式走上了历史的舞台。

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将物联网技术与移动通信技术、互联网完善地结合,嵌入电子商务库存、物流、支付、产品质量管理等整体流程,在提升移动电子商务的整体水平的同时,可以随时随地利用RFID射频芯片手机、PDA及掌上电脑等无线终端自如开展衣食住行、购物娱乐和商务谈判。

5.2 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建设内容

(1)应用物联网技术通过对库存物品信息的实时感知,形成自动化库存,达到整个网上零售营销体系实现共享的目的。

(2)实现多样化的手机支付业务,网上零售商可加强与电信运营商之间的合作,探索比较合理的新商业模式,借助电信运营商分布极广的充值渠道,增加支付操作的便捷性,降低用户的使用门槛。

(3)应用物联网和GPS技术结合的方式,将配送包裹模块化,实现消费者、网上零售商户和物流公司三方实时获悉货物的路线,利用无线视频系统,看到货物运输车辆的现场状态。

(4)建立产品溯源系统。通过物联技术实现产品唯一的识别标志,使用户有效地辨别商品,清楚地了解商品的具体来源,降低用户被骗的风险,提高用户消费的积极性。

6.阶段性结论

第10篇

最初了解荆涛,是因去年本刊杂志曾对其做过一次采访报道。彼时的荆涛,因为主讲销售技巧和打造销售团队而小有名气,还出版过一本《企业大学》的书。

再次接触,是看到荆涛出版的一张个人专辑,叫做《兄弟情深》,副标题为《为奋斗中的企业家写的歌》,封面上的荆涛帅气年轻。当时心里很是震惊,荆涛不是讲师吗,怎么还出专辑?

终于,此次接到了采访荆涛的任务,但他的主讲课程却是《财富之道》,看名字似乎与销售无关。记者内心很是期待,不知道这位出了专辑的讲师究竟是位怎样的人?他现在讲的这堂课又有怎样不一样的内容?

让最会赚钱的人教你赚钱

“商业模式的两个核心,一是不出钱,二是不干活。”课堂上,荆涛类似玩笑的一句话引得全场为他叫好。实际上,这句话是他研究了迪士尼游乐园的经营策略之后得出来的结论。他举例说,香港迪士尼乐园是由华特迪士尼公司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合伙成立香港国际主题公园有限公司,其中华特迪士尼公司和香港政府分别拥有43%和57%的股份。香港政府投入90%的资金,只拿到了57%的股权,而迪士尼只投了10%的资金,就拿到了43%的股份。所以即使香港迪士尼营业以来整体上是亏损的,但迪士尼总部却是从香港迪士尼挣钱的。因为除去43%的股份,华特迪士尼还要向香港政府另收迪士尼的运营管理费和特许权费。同样的,上海迪士尼乐园亦是如此。迪士尼是著名的世界500强企业之一,2013年排名为第248名。

在荆涛的新课《财富之道》中,类似此类的案例分析比比皆是,这堂课其实就是通过对世界500强企业的分析,提炼出其中的宝贵经验或者教训,让前来学习的企业家们少走弯路。听了不到半个小时,记者就感到此次课程完全颠覆了之前对荆涛销售培训的印象,而是一次全新的改版升级。尽管课程中仍然有部分内容涉及营销策略,但更多的是站在商业模式的角度,通过500强企业的分析,自成一套全新的逻辑体系。

据荆涛介绍,这种升级主要得益于其近两年与上市公司的接触以及对世界500强案例的分析。此前,荆涛除了讲销售外,还讲有关商业模式的课程,对于商业模式的研究已经有了六七年的时间,在此基础上,他又开始研究世界500强。到现在为止,进驻世界500强中国企业并不多,10%都不到。这也就意味着中国企业与世界企业有很大的差距。为什么会有这种差距?他决定通过分析和研究这些企业案例来得出答案。“我们把所有全球上过《财富》排行榜的世界500强企业整理了出来,一共有995家;把这995家当中的能源类、资源类、金融类、垄断类等中小企业难借鉴的去掉,剩下268家。这268家就是我们研究的对象,我们就从每一家开始分析,把他们的案例展示出来。” 荆涛说,他想用真正懂得赚钱的人,来教别人怎么赚钱。

但是来参加培训的学员大部分都是中小企业家,规模偏小,这种授课内容接受起来会不会有些困难?在课程现场,记者看到荆涛提了一个问题,但站起来回答问题的企业家们似乎都没理解问题的含义,大部分答非所问。当记者把这个顾虑告诉荆涛时,他表示,正是因为有差距,才更需要学习。“现在的中小企业比较急功近利,但真正把它做大是需要长久考虑的,从人性到工作,到技巧,到它的每个动作背后的考虑,这才是核心。”

荆涛将课程内容设计为以世界500强企业的案例,并非没有考虑到中小企业的发展水平。他是希望中小企业家们彻底明白全球500强企业是怎么赚钱的,让他们知道这些大企业其实离企业家们并不遥远,企业家可以学习、借鉴甚至超越他们。“换句话来说,你要让顶级的教练教出顶级的学员。我们的教练不是某一个人,是全球最会赚钱的企业。他们有哪些模式?哪些优点?哪些缺点?哪些过失?用这些来指导我们的进展,给我们提供一种可参考的内容。企业家们把这些东西梳理转化成自己可以用的方式,用到自己企业里去实践,把实践的问题反馈出来再修正,这就是我现在在做的事情。”

荆涛说,他现在从事的这件事让自己有使命感,因为很少有哪一个机构或者个人,这么深刻地去研究世界500强的案例并应用到中小企业上,总结、提炼出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东西。“如果我们一辈子能把这件事儿做成,我觉得人生就很有意义。”荆涛介绍,他的目标是课程内容每半年会更新30%,他也拿出了很大的研发成本专门负责课程内容的研发。这种做法也受到了企业家们的支持和认可。他说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努力把每堂课讲到最好,事实上,荆涛现在找到的这种使命感和人生的意义,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他所选择从事的培训这项事业。

从“赠品”到讲师

课堂上,荆涛提到了世界五百强企业惠普的前中华区总裁孙振耀对惠普事业所做的贡献以及他那篇著名的《退休感言》(详见本刊2013年第一期《美丽新世界―让文化落地》)。采访中,当记者提到孙振耀先生目前也已经投入到教育培训行业时,荆涛眼中难掩兴奋之情,他说培训界需要这样的人加入其中。荆涛说,培训改变了很多人,他自己就是其中一个。

2004年之前,荆涛还是个化妆品推销员,偶尔也会弹弹吉他。若不是那次偶然接触的培训课程,他接下来的人生也许就会如此平淡地渡过。但2004年的那一场培训课,改变了他人生的轨迹。

2004年的偶然机会,荆涛报名参加了一场培训课程。他记得很清楚,那是易发久老师在讲课。听完课后,他就产生了要追随易发久先生,成为一名讲师的冲动。但无奈的是,当时易发久不愿意带他,他只好进入影响力集团,从零底薪的业务员做起。尽管他当讲师的欲望很强烈,但当时根本没人听他讲课,他就拜托其他业务员在卖学习卡时,把自己的课当做赠品赠送给客户;同时,他也寻找机会为一些需要卖课的讲师推课,以此锻炼自己的口才。

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和刻苦的自学,荆涛的课就讲得越来越好,当想要听他讲课的学员达到一定量时,他开始成为讲台上的主角。荆涛也在这个过程中认识到了培训带给他的价值和意义。“最开始的时候觉得做讲师挺好的,是羡慕很多讲师一天可以赚2000块钱。但是后来觉得其实是很有意义的,可以进行传道、授业、解惑。而且真正的成就感,是看到很多学员用了你的知识,回去把公司变大了,赚到钱了,他回来找你的那种欣喜。”也许正是这样一种成就感,让荆涛在讲师的路上一直走到现在;也正是基于这种成就感背后的责任感,让他能够不断地精进和提升自己。

在纷杂的培训课题中,荆涛偏向于围绕市场讲,销售和商业模式都是属于市场领域的东西,因此荆涛的课程注重实战性。荆涛用“我们是干开源系统的”来形容自己擅长的领域。由他编著的《企业大学》一书,围绕企业战略培训系统的建立展开,也是一部很实用的工具书,很多企业培训负责人、人力资源管理者或者企业大学负责人都将其作为必备的案头书,荆涛注重实战的特征由此可见一斑。回顾近十年的培训生涯,荆涛认为如今的培训越来越注重实战性,“十年前的学员喜欢听道理,现在大家不想听了,老板更想让你告诉他该怎么干。老板更实际了,讲师也越来越专业了。”这一点,也正是荆涛的优势所在。

从当初的羡慕到后来的“赠品”再到如今成长为一位成熟的讲师,荆涛说他最感谢三个人,分为是影响力的易发久先生、学习型中国杂志社的王富荣社长,以及巨思特教育集团的李强先生。“我觉得易发久老师是我比较敬仰的一位老师,是我的引路人。我还要感谢学习型中国的王富荣,他在很多地方推荐了我,在我还没有名气的时候,他就把我当做知名老师推荐,这个人是我的贵人。李强老师是大哥,我每次跟他见面的时候他总是很鼓励我,我们以兄弟相称。因为我是晚辈嘛,他对我的鼓励其实是很重要的。”

工作之余,荆涛还出了一张唱片专辑,歌都是由他自己作词演唱的,这在培训行业里大概无人能出其右。年轻时的荆涛也曾经是玩音乐的票友,会弹吉他、钢琴,也会拉小提琴。但今天荆涛出的专辑,更多的是为老板代言。“我把我的生活记录成歌了,把和很多老板的聊天变成歌了。他们有困惑,他们也有不满,我想把他们的心情唱出来是歌,记录这个时代。这个事情不是为了赚钱,只是借助这种方式反映了当代很多老板的心声。”继第一张专辑《兄弟情深》后,他即将推出第二张专辑,并计划连续出五张。

荆涛的助理、现任未来派公司总经理的吴薛尧说,荆涛是个非常勤奋的人,一年的时间几乎天天在外头讲课,最多的时候曾经一天去过四个城市;但他过年的那几天还在钻研课程内容。这位出生于1988年的年轻人,坦言自己在荆涛身边两年学到的东西,在别的地方也许要四五年才能学到。同时,记者又能从荆涛身上感受到一种轻松、积极的力量,包括他身边的很多人都表示几乎从来没有看见过“老大”为哪件事发过愁。他们都能熟练地说出来荆涛的那句口头禅:“如果事情能够解决,那你还愁什么呢?如果事情不能解决,那你愁有什么用呢?”与荆涛聊天的时间久了,非常容易被他这种心态感染。

为了更好地与企业家站在一起,做他们所做,想他们所想,荆涛创办了自己的公司,与他众多的学员企业家们有了感同身受的感觉。

做中小企业的民间智库

2013年3月,荆涛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未来派(FPI),专注研究财富系统,以缔造中国企业财富梦想为己任,开展财富系统、商业模式、营销、销售团队打造及销售技巧等方面的培训,“关注未来的事,让梦想成为可能”。在百度词条里,“未来派”是指意大利年轻的艺术家们发起的一次改革运动,在未来派组织的宣言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们的诗的本质的元素将是勇敢、大胆和反抗”。一个世纪后的今天,一位年轻的讲师和一群年轻人成立的这家同名公司,似乎也包含着类似的基因。

其实,这并非荆涛第一次创业。2009年,他曾与六位讲师以平均的股份成立了一家公司,但最后以失败告终,“这个事情对我的影响很大,浪费了我们很长的时间。但是对我也是一件好事,通过开公司这件事,我知道开公司远不像想象那么简单,讲师不能光站到讲台上,讲师应该到企业里去。”。这次失败,让荆涛懂得了宽容,懂得了建立规则的重要性,也让他开始去研究真正优秀公司的系统,“学习最好的方法,锻炼今天最好的自己”。

在自己的公司里,他把大量的精力和成本都投入到课程研发当中,研发团队是公司员工的一半以上。目前未来派成立仅半年,他就已经开始培养讲师团队,做好传承的准备;在公司里,他通过合理的分配机制,把公司完全交给员工管理,“在公司没签过一次字,没盖过一次章”。从底层成长起来的荆涛,也尽力为员工营造一个快乐的氛围。他尊重每一个人,也非常有亲和力,与公司的很多人都成为兄弟。在未来派,有一面贴满员工梦想的“梦想墙”,荆涛就想办法帮助大家实现各自的梦想。他说,其实员工的梦想都是比较实际的,帮助每一个人实现梦想,就能更好的留住人,“人才是公司能否成功的关键”。

他把自己讲的关于企业传承、分配机制、资源整合以及销售团队的打造都用在了公司经营上。“我就怎么做怎么讲,做错了改。如果我们是用了500强的方法干到未来,哪怕干不大,也无怨无悔了。”荆涛说。

未来派的核心竞争力,就是用最好的案例和方法交企业如何赚钱。荆涛说,商业模式有一个核心,就是如何赚钱。“在法律允许范围之内,在客户满意的情况之下,怎么样把公司的模式运用的更好,怎么赚钱?赚到钱,而且很稳定,这就是商业模式的核心。”注重实战的未来派,其核心竞争力就是帮助企业在合法的范围之内,如何用更多更好的方法和策略,实现业绩提升、利润倍增。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光靠一个人的力量远远不够,光靠对世界500强的案例分析也还不够。因此,在荆涛的规划中,未来派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使命,就是做一个开放性的案例系统,成为中国中小企业的民间智库。

在这种规划中,未来派的研发团队对世界五百强的成功经验进行分析和提炼后,做成案例库,这个案例库如同安卓系统一样,是开放性的,任何人都可以往里边添“柴火”,“他想看别人案例的时候他得放过案例,如果他没放过案例,我就不让他看别的案例。所以未来案例越来越多”。当学员把他们在案例中学到的东西应用到公司以后,再将反馈和意见再放到案例中去,完善这套系统。目前,这套系统的手机和网络客户端已经初步完成,参加过课程学习的学员在登陆后,可通过学员之间互评的方式获得积分,并以积分为基础下载案例资料。

“如果我们持续5年干这个事情,我们把500强所有赚钱的东西都拎出来编成框架,那么这家公司的竞争力跟以前是完全不一样的,因为它不属于我一个人,属于所有人。”这样一个开放的系统中,企业家们既是学习者、受益者,又是奉献者、参与者。吴薛尧告诉记者,他们的课程研发已经有很多的企业家参与进来,把自己的经营精华贡献给案例库,“他们自己拿路费来参与研发,然后再自己花钱上课。因为一个企业家贡献的东西可能只是1%,但这1%他心里很清楚是自己经营的精华部分,而剩下99%的其他公司的精华他肯定也想要学习”。可以预见的是,假以时日,这个系统将成为中小企业家们首选的参考物,因为这里既有世界上最厉害的经营策略,也有前人留下的可借鉴的经验教训。在某种意义上而言,未来派将成为中国中小企业的民间智库。可以说,未来派是荆涛作为一个讲师的责任与使命的载体。

第11篇

【关键词】下一代网络 ;NGN 网络安全;应对措施

1. 前言

(1)随着我国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已经逐渐成为主导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当今,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应对信息化的挑战和机遇,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正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一场新的技术、产业和革命。大力发展信息化,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信息安全问题,它不仅仅是一个IT网络安全的问题,从大的方面来说,信息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

(2)下一代网络(NGN)是一个建立在IP技术基础上的新型公共电信网络,能够容纳各种形式的信息,在统一的管理平台下,实现音频、视频、数据信号的传输和管理,提供各种宽带应用和传统电信业务,是一个真正实现宽带窄带一体化、有线无线一体化、有源无源一体化、传输接入一体化的综合业务网络。 

2. 下一代网络的构成

与传统的PSTN网络不同,NGN以在统一的网络架构上解决各种综合业务的灵活提供能力为出发点,提供诸如业务逻辑、业务的接入和传送手段、业务的资源提供能力和业务的认证管理等服务。为此,在NGN中,以执行各种业务逻辑的软交换(Softswitch)设备为核心进行网络的构架建设。除此之外,业务逻辑可在应用服务器(AS)上统一完成,并可向用户提供开放的业务应用编程接口(API)。而对于媒体流的传送和接入层面,NGN将通过各种接入手段将接入的业务流集中到统一的分组网络平台上传送。 

3. NGN的安全隐患

NGN网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无论是网络硬件开发、协议设计、还是网络应用软件开发,都不可避免地会存在有不完善的地方,对于NGN系统来说,其安全隐患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物理设备层面的隐患:

设备故障;

电磁辐射;

线路窃听;

天灾人祸。

3.2 操作系统层面的隐患。

操作系统是网络应用的软件基础,负责掌控硬件的运行与应用软件的调度,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目前网络上应用比较普遍的操作系统有Linux、Unix、Windows、以及嵌入式Vxworks等。没有任何一种操作系统是完全安全的,正如Windows操作系统存在的大量安全漏洞造成了目前互联网安全问题的现状一样,操作系统的隐患也将使得网络系统本身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3.3 应用软件层面的隐患。

应用软件在使用过程中,往往被用户有意或无意删除,造成其完整性受到破坏。此外,不同应用软件之间也可能出现相互冲突。有些应用软件,在安装时存在文件互相覆盖或改写,从而引起一些不安全的因素。

3.4 数据库层面的安全隐患。

数据库是存放数据的软件系统,其安全隐患主要有:

数据的安全;

数据库系统被非法用户侵入;

数据加密不安全性。

3.5 协议层面的安全隐患。

协议的安全隐患主要体现在网络中互相通信的协议本身存在安全方面的不健全,以及协议实现中存在的漏洞问题。协议在本质上也是一种软件系统,因此在设计上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些失误。比如:互联网的基础协议TCP/IP的设计就是仅仅建立在研究和试验的基础上,没有考虑到安全性。黑客可以通过专用软件工具对网络扫描以掌握有用的信息,探测出网络的缺口,从而进行攻击。另外,IP地址也可以人为地用软件设置,造成虚假IP地址,从而无法保证来源的真实性。

4. NGN面对的安全威胁

目前,大部分的NGN网络都是基于IP进行通信的,因此,根据IP协议层次的不同,NGN安全威胁可以分为来自底层协议的攻击和来自高层协议的攻击。

4.1 底层协议攻击。

底层协议攻击主要是指第一层到第四层的网络攻击,比如,针对TCP、UDP或SCTP协议的攻击。来自底层协议的攻击是非常普遍的,对于网络中的大量设备会产生相同的影响,所以,对这些攻击的防范是与整个网络密切相关的,且与上面运行什么协议无关。

4.2 高层协议攻击。

高层协议攻击主要是针对NGN协议的攻击,比如SIP、H.323、MEGACO、COPS等协议。由于来自高层协议的攻击一般都是针对特定目标协议的,因此一般的防护方法是:或针对特定的协议,或使用安全的隧道机制。

4.3 NGN中存在的其他攻击:

拒绝服务(DOS)攻击;

偷听;

伪装;

修改信息。

5. 提高NGN安全的应对措施

要避免NGN未来可能遭遇的安全威胁,应全面着手,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 

(1)首先,安全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安全威胁永远存在。安全不是一种稳定的状态,永远不能认为采用了怎样的安全措施就能实现安全状态。付出金钱、管理代价可以增强安全性,但是无论付出多少代价也不能实现永远、绝对安全。

(2)其次,安全是一个不稳定的状态,随着新技术的出现以及时间的推移,原本相对安全的措施和技术也会变得相对不安全。

(3)再者,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是有针对性、有范围的,通常只对已知或所假想的安全威胁有效,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措施不能对未知或未预想的安全威胁生效。 

(4)安全应作为基础研究,需要长期的努力。NGN安全研究范围设计广泛,涉及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管理措施、网络规划、网络设计、设备可靠性、业务特性、商业模式、缆线埋放、加密强度、加密算法、有害信息定义等大量领域。因此安全研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努力。安全投入本身不能产生直接效益,只能防止和减少因不安全因素而造成的损失。此外通信安全越来越重要,不但影响公众生活,还直接影响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因此安全研究应当作为基础研究,应由国家和运营商共同进行。 

(5)安全隐患有大有小,有轻重缓急之分。当前NGN上存在大量安全隐患,例如光纤、电缆可能遭破坏或窃听,网络设备可能被攻击,用户通信可能被非法窃听,网络业务可能被恶意滥用,网络服务可能被分布式拒绝攻击,网络协议可能存在漏洞,加密算法可能强度不够,基础设施过于集中等。对于众多的安全隐患,应当视可能造成的危害以及需要付出的成本,按顺序加以解决。一般来说可能大面积影响网络业务提供的安全隐患应当优先解决,对于不影响业务正常开展,或者只影响少量用户之类的安全隐患则可以延后解决。 

(6)安全不仅是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管理。绝大多数安全隐患

第12篇

[关键词]:商业巨舰展贸综合体设计价值

中图分类号: F71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商业建筑做为建筑类型中的一个重要门类,其发展与社会经济、生活水平、交通状况、科学技术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展贸型商业模式作为新兴的第四代商业模式,正逐渐在各个大中型城市不断涌现并走向成熟。

第四代展贸商业模式主要的核心是强调体验式消费,与第三代MALL相比,第四代购物不再是重要的功能,更加突出休闲娱乐的功能,表现出城市生活时尚的概念,满足大众日益增加的文化需求。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民的消费观念发生显著变化,向着时尚化、个性化和体验化转型。构成元素主要有金融、贸易、服务、文化、娱乐、电子商务、餐饮、交通、停车场等现代商业提倡的“一站式”购物中心应运而起。

本文介绍的广州国际商品展贸城项目,正是有着诸多新型商业建筑综合体特点的巨型商业建筑项目。本项目分为交易、会展、仓储物流、商务、酒店、休闲娱乐、客运中心及社区服务等8大功能,其定位为:依托珠三角产业集群,借助广州会展业优势,打造完整会展产业链的、配套齐全、功能完善的一站式综合魅力体验区,是以常年展贸为主,集会议会展、商务商业、信息、财务结算、物流配送等多种配套功能为一体的窗口区域,力求成为立足华南、面向全国、影响全球的国际采购中心和商品集散中心。

该项目中的一期工程作为首期建设与运营,目标为建成广州光谷,是展贸综合体项目在广州运作的先行者,起着极其重要的探索与尝试的作用。

一、项目概况

广州国际商品展贸城项目地块位于位于广州番禺片区东北部化龙镇内,广州二环线以内,地理上接近广州经济开发区和黄埔码头;位于大学城、广州新城、萝岗中心区三个重点发展区域的几何中心,在东部创新产业发展区内,区域地理位置优越。规划区地处珠三角核心地带辐射整个珠三角,海、陆、空三网配套完善,有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

项目总用地面积27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37万平方米。项目将包含商品交易区、一体化商务中心、国际会展中心、物流中心,配套建设有:社区功能服务区(含:公安、超市、医疗卫生、停车场等)、客运中心、美食休闲中心、公寓等。其中一期工程规划总用地为141738平方米,基地内4栋建筑共同形成一个围合空间, 包括3栋展贸交易馆和1栋办公楼,总建筑面积达269210平方米。

二、设计理念

建筑应具有多重复合的美,包括形式美[包括视觉思维,形式美元素和形式美法则以及反形式美思维],功能美[包括使用功能和结构逻辑,材料工艺]和艺术美[包括抽象,隐喻,转喻,象征,倾注观念等],展贸城项目一期工程作为大型商业展贸建筑群,从空间布局到建筑符号,从设计理念到功能形式均崇尚建筑美学的具体表达,注重形式,技术,艺术的综合运用。

格局:以传统风水自然观与现代生态理论相结合,创造带有风水学中吸纳、聚气特点的格局,设计建筑呈半围合空间,在意象上形成回环的气场,结合南广场聚气凝神,形成“阴阳互补,相互交融”的规划特色,营造出展贸城一期工程的独特氛围。办公楼作为一期工程的核心,与三栋展贸馆一起,形成 “坐北朝南,左青龙,右白虎,后玄武”的风水格局。

轴线:强调中国传统特色的中轴线式布局,以一期工程为始,展馆与办公楼成中轴对称布局,贯穿一条有始有终、张弛有度、起承转合的主轴线。

庭院:四栋建筑围合,刻意营造中心内庭院,叠水相依,静中有动,曲水通幽,南面景观广场叠水相依,在环境空间上打破了建筑规则布局的呆板,同时也象征了统一和谐的境象。

共享:商业建筑追求流线的顺畅共享,均好可达,围绕建筑群的骑楼设计以及展贸馆内垂直交通,结合展贸建筑群的屋面停车体系,人流和车流均成功营造各自的共享空间。强化围合北广场与南广场之间的景观联系,创造外部景观相互交融的开放共享式展贸建筑群。

三、一期工程规划与建筑方案

1、规划结构

一期工程规划总用地为141738.1平方米,基地内的4栋建筑共同形成一个围合空间,展览交易A3馆位于地块的最北边,展览交易A1、A2馆分列地块的东西两侧,办公楼位于地块的最南边。

2、空间形态

通过起、承、转、合的空间变化与序列性来共同营造展贸城多样性空间品质,达到理性与浪漫情怀的交替交融。办公楼核心坐镇,3栋展贸馆环绕其间,各展馆间以旋转车道作为立面形态的制高点,保证空间形态的主次分明、对称严谨。

3、交通系统

基地的主入口设计在基地的东西两侧,结合基地内每栋建筑的交通流线因素,深入研究本项目的交通设计,在建筑物周边均设有环形消防通道,交通系统简洁,利于消防疏散。每栋建筑内部及相互之间的交通流线明晰,尽量做到人车分流,避免相互交叉。用地南面景观广场东西两侧各设2个机动车行入口,连接四栋建筑内部的环形道路,达到人车分流的效果。

4、景观系统

方案借鉴了岭南传统园林多种设计手法,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的丰富多变的整体景观。在建筑形成的一系列的围合与半围合的绿化庭院和大型景观广场中,借鉴岭南传统园林造景手法,局部挖池堆土,小桥流水,亭台小品等,通过借景、组景、分景、添景等,共同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展馆建筑绿化景观。

四栋建筑围合的内部空间形成地块内部的景观花园,能为人们提供丰富的休闲绿化空间。各栋建筑的电梯厅、中庭、休闲活动平台,一系列开敞空间的布置,活跃了建筑内部空间,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5、建筑与立面设计

整个建筑群体量单纯,立面风格简洁、大方。

办公楼作为整个展贸城的形象代表,其整体造型及立面的标志性塑造对彰显整个展贸城个性化、国际化的商业氛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办公楼体量设计方正、对称,其外立面设计强调竖向肌理,在建筑顶部周边适当布置横向广告牌,外墙材料以银灰色铝板为主,部分采用灰色面砖、铝合金百叶、透明玻璃幕墙。办公楼整个立面设计简洁、整体,标志性强。

展览交易馆A1、A2、A3,外墙采用浅灰色面砖,局部白色面砖,主入口采用透明玻璃幕墙,造型简洁,标识明显。

通过分析广州地区的气候,从节能角度考虑;结合平面及造型特点,除了保证正常的自然通风和满足采光要求外,分别采用了连廊、挑檐、凸窗台、装饰墙遮光百叶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元素,在起到遮阳作用的同时又为创造室内外空间相互融合的地域性建筑做了有特色的标识。

展览馆采取平层停车和屋面停车,平层停车和屋面停车均为开敞式,尽量利用自然光和自然通风,节省能耗。

四、设计特色

设计价值:商业设施的总体布局、建筑商业元素的设计、商业氛围的营造,商业化市场功能的完善程度是衡量商品展贸市场是否具有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也是商品展贸市场现代化程度的一个重要体现。

功能探索:一站式购物运营体系,仓储式物流以及购物体系,大型屋面停车体系,双首层的商业开发模式,在歌剧院和活动中心中间设计了高五米的架空平台,立体围合绿化核心区,底层停车,形成立体化景观的市民广场。

共融共生:强调一期工程对整个广州国际商品展贸城项目先行者的作用,以景观广场为龙头,首期严谨而富于商业化的建筑群,做为后期开发的指引,展贸区整体景观和环境的塑造,强化建筑绿化与周边环境绿化的“共融共生”,营造展贸区内建筑与自然的融洽,体现出有效的凝聚力的同时保持其视觉张力,营造有浓烈商业氛围和时代特征的展贸中心区环境。

结束语

商业建筑是市场的产物,是社会的综合,商业设施是一种地标式的城市名片,它不但承载着精神物质文化和商业文化,对于每一个享受它的人来说更代表着一种生活质量,商业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途径。

城市展贸综合体不同于一般的城市商业建筑,是城市中集中体现、宣传和发展商业的重要场所,是城市人民商业活动的集散地,在城市中具有特殊的地位,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符合行业发展规划,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化的需求。不同的商业形态也决定了不同商业建筑的形态,需根据商业项目情况不断完善项目设计,利用各种空间组合形成的商业流线,构筑商业地产价值链,打造符合需求的最优设计作品。

参考文献:

《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

《广州市番禺片区发展规划(2001—2010)》

《广州市番禺区化龙镇总体规划(2003—2020)》

武扬;;购物者心理与行为在商业建筑设计中的体现[J];建筑学报;2007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