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智慧课堂教学研讨

智慧课堂教学研讨

时间:2023-09-05 16:58:3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智慧课堂教学研讨,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智慧课堂教学研讨

第1篇

关键词:教学实践性 教师 提高

教学实践性智慧是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存在于教师的个人经验之中的、有关教学活动的直觉认识,是教师个人所具有的教学理论和教学经验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完美结合。教师实践性智慧是一种非常具有知识和智慧形态,是教师体验教学世界、构建教学结果,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一种瞬时的直觉机智和未加思索的即时性行动品质。它诞生于教师个人实际教学情境这一母体,来源于教师对具体的教学情境和教学事件的关注、体验、感悟、反思和探讨,是教师将感性的、表面化的经验提升并使其内化的实践能力,是老师将自己的教学行为与当时当地的课堂教学情境相契合的知识与能力、素质与理念的综合体现。教师教学实践性智慧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和核心条件,影响着教师对教学理念知识的学习与运用,支配着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从某种单方上可以说,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教学能力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其所具有的教学实践性智慧的多少及其运用情况。因此,实践性智慧是课堂教学中能否成就师生精彩的关键,也是新教师与专家型教师的分水岭。有利于教师生成教学实践性智慧的方法、和途径是很多的,以下策略对教师教学实践性智慧的生成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

首先,教师要全身心地投入教学实践活动的过程之中

教师教学的实践性智慧属于内隐性知识,其形成的过程就是内隐理论的改造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是教师教学实践性智慧生成的重要沃土,离开了课堂教学实践,就没有教师的教学实践性智慧的生成和发展,更谈不上提高了。

实践出智慧。教师要想获得教学实践性智慧,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实践活动的过程之中,必须满腔热情和充满激情地关爱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发展与进步,关注学生学习活动的每一个方面。教师只有在全身心地投入教学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才能更好的培养起自己对所从事的教学实践活动的深厚情感,才能深深地领悟教学活动的本质内涵,并把这种领悟逐步转化为一种高度的人道主义精神、一种责任感、一种对教学工作精益求精的态度,才能形成一种自尊、自信和较为强烈的主体意,促使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提出更高标准的要求,并把这种要求作为对生命意义的一种追求。长此以往,就会使自己进入一种专业状态,不断追求自己的职业理想目标,就会在关爱学生的学习、成长与发展的过程中,很自然地关心自我教学行为、关注教学活动的内容与形式、过程与方法、媒介与手段等每一个方面。这样,教师就不仅会把教学工作当作一种职业,更把它作为一种事业,一个值得把自己的智慧、情感、精力融入其中的生命过程,就会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学会以自己的生命之光启迪学生的心灵,为学生的学习、成长与进步而不断改进和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主动加强新的现代教学理念的学习,也就能使自己的教学行为,主动加强新的现代教学理念的学习,也就能使自己的教学实践性智慧在教学实践活动过程中生成并获得有效的发展。这是教师获得并发展自己教学实践性智慧的基础和前提。

其次,在教学活动中合理化运用与他人合作

教师的教学实践性智慧虽然具有个体性特点,带有深厚的个人色彩,都会深深烙上个人鲜明的性格和气质。这种鲜明的个性特点往往是他们自己不经意地流露出来而他人却无法模仿的,并且在将来会随着他们生命的消逝而消失。在教学活动中,与他人合作是教师生成和发展教学实践的重要有效途径。这种合作以在同行之间进行。在与他人合作的教学活动中,有利于教师形成教学实践的形式很多,如:参与集体共同备课、经常观摩他人的课堂教学并与之研讨、接受教学专家的传帮带等。

经常观摩他人的课堂教学并与之研讨,也是形成教学实践性的重要渠道。对他人的课堂教学进行观摩与研讨,要把他人的课堂教学行为作为重点,要研究他人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动态生成的情景,关注他人是如何将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的。这样就会促使自己对他人和自我教学行为的关注和改进,从而生成和发展教学实践性。

再次,要积极参与主题式考研活动

主题式考研活动,是以教师解决教学实际问题为轴心、以获得教学实践性为根本目的、以课例的分析和研究为载体的有计划、有指导、有经验共享的教学研究活动。这种活动首先由教师个人对自己教学中有典型意义和普遍意义的问题进行梳理、加工,形成自己专业成长的课题。在此基础上,学科考研组集中、整理、形成一定阶段教学研究活动的中心问题,即主题。在这种主题的统领下,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去剖析问题,处理问题,多角度,多层次深入理解。从而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思维得到发展,从而让学生具有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理念。参与主题考研活动,也不乏为教学实践的一个有效途径。

老师对课堂教学行为可以进行反思,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条件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因为老师的思考影响并掌握课堂的所有因素。同时,也可以对他人的教学涉笔成趣逡出客观、准确的判断。在自己的课堂中随时调整自己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水平。在自己与他人的与补中,提升自己。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云智慧课堂;数字化教学;智能终端设备;云课堂教学系统;教学艺术

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迅猛发展的今天,我们的工作对象――学生,思维活跃、获取知识的渠道很多,对信息技术的载体――智能终端设备如电脑、平板、手机很感兴趣,他们对智能终端设备的学习和运用能力很强,如果我们能把这些智能终端设备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来,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很有帮助。

一、教师应用Aischool云课堂教学系统辅助教学的三个步骤

(一)教师首先要学会使用Aisehool云课堂教学系统

Aischool系统的硬件载体由PC电脑、教师平板和学生平板组成,Aischool系统需要网络来连接,实现PC电脑、教师平板和学生平板之间的互联互通,Aischool系统主要有备课和授课两大功能模块,在备课模块,主要有导人课件、导出课件、预习、分组研讨、试卷、游戏练习、思维导图、投票等功能。在授课模块,主要有资源推送、课堂投影、课堂提问和即时统计等功能。教师要明白哪些功能在课堂教学中有积极的辅助作用,并有选择地应用这些功能。这些功能的应用对课堂教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这是应用Aischool云课堂教学系统辅助教学的第一个步骤。

(二)指导学生学会使用Ais-chool云课堂教学系统

应用Aischool云课堂教学系统的第二个步骤是,教会学生正确使用Aischool系统的常用功能,这些常用功能主要有“课前预习”“分组研讨”“思维导图”“练习作业”和“投票”等。同时,教师还须安排并培养好班上平板电脑的管理员,负责平板电脑的充电、课前平板电脑的分发和课后平板电脑的回收。教师在课堂上应用平板电脑上课时,还要制定一套使用规则,以免老师在上课时,学生在下面玩与教学无关的其它内容,保证课堂教学有序进行。

(三)制订数字化教学设计

当教师和学生都掌握了Aischool云课堂教学系统的使用方法之后,教师就可以着手进行数字化教学设计。数字化教学设计和传统的教学设计有所不同,传统的教学设计比较简单、笼统、模糊。相比之下,数字教学设计比较具体、全面和精准,除了基本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及教学过程以外,数字教学设计还包括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教学环节的起止时间、环节目标、环节教学内容、环节学生活动和媒体作用及分析。教学的每个环节设计很科学,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数字化教学设计完成了就可以开展数字化教学了。

二、应用云课堂教学系统辅助教学的反思

(一)数字化教学需要应用的新媒体和新技术及其效果

1.数字化教学应用了智能移动终端平板电脑(PAD),使用了Aischool云课堂教学系统的“资源推送”、“分组研讨”、“试卷”和“投票”等多种功能。例如,我在讲授牛津深圳版三年级上册Unit8 At the fruit shop第一课时,应用Aischool云课堂教学系统进行分组研讨,推送分组研讨任务(Make a Shopping list and decorate your fruit shop),通过拼图,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对所学词汇及其用法有进一步的理解。用PAD拼图完成后,实时投影学生的拼图过程和Shopping list作品,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展示平台,也为课堂的对话内容创造了素材,创设了良好的对语情境,在情境对话中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然后,我通过Aischool云课堂教学系统的“试卷”功能,推送习题,学生在课堂上利用PAD做练习题,完成老师的推送任务,老师在PAD上即时得到每个学生的练习结果反馈,能根据情况即时调整教学,进行及时的巩固,改变传统教学反馈不全面、不及时的局面。通过Aischool云课堂系统的“投票”功能,推送投票任务(What’s your favourite fruit?),通过投票活动,进一步复习、巩固本节课所学的重点单词和拓展词汇。智能移动终端平板电脑和Aischool云课堂系统的应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效果很好。

2.应用了云课堂多媒体计算机,使用了教育云“老师空间”的“互动课堂”功能进行课前在线配音作业展示,激发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为导人新课做准备。

(二)对新媒体和新技术的教学适用性的思考

1.合理应用移动终端平板电脑的Aischool云课堂系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传统教学无法解决的问题,比如,利用Aischool云课堂系统做练习题,可以即时发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策略,这是数字化教学的最大优点。

第3篇

摘要:目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尚存在一些缺陷,使得课程的教学质量没有达到理想效果。文章深入剖析了高等院校目前在该课程教学上存在的种种问题及其产生原因,阐述了教学改革的必要性,着重介绍在当前环景下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构建智慧课堂教学平台,对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进行改革的具体方案,以期对高等院校的计算机类课程的教学改革有所助益。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人工智能;智慧课堂

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新兴领域的崛起,推动信息技术全面渗透于人们的生产生活中。信息技术的核心在于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然而,虽然目前各个高校都开设了计算机基础课程,但是其教学却存在着诸多问题,导致该课程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育部在2012年《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其中指明“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的创新与变革”[2]。因此,本文以华中师范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为例,深入阐述了传统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弊端,提出了在当前人工智能如火如荼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应用人工智能相关技术对传统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进行改革的具体方案。该方案以创建网络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为主体,辅以教学观念、知识体系和课程考核方式改革,以期对高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有所裨益。

1传统教学的缺陷

⑴课程的教学地位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一些高校为计算机基础课程分配较少的学时(少于48学时),甚至有的专业将此课程设置为选修课。这种设置降低了该课程在教师和学生心目中的位置,导致了对该课程的忽视。同时,不少老师因为学时不够,时间紧迫,仅仅讲述与考试相关的内容,不考的一概不讲。这导致学生的眼界受限,知识和能力受限,无法培养其全面综合的计算机素质。还有的专业没有将这门课给专业的计算机学院的老师讲授,而是随意安排授课人员。没有经过系统专业训练的教师缺乏足够的知识储备,很难讲好这一门看似简单的课程。⑵课程教学内容的制定与当今时代对于信息化人才的需求脱节一些高校的现状是计算机基础的课程教材知识陈旧[3]、质量堪忧,教材总是无法跟上知识更新的步伐,例如都2019年了还在讲Office2010。有的高校由于缺乏对课程的重视,没有对教材优中选优,而是基于利益的考虑,优先选择自己院系编写的教材。其教材内容是七拼八凑,没有整体性、逻辑性和连贯性,更不用说前瞻性。这样的教材,无疑对学生的学习设置了巨大的屏障。除此以外,一些院校的课程教学知识体系不够明确和完善,教学大纲的制定不够科学。从教学大纲中制定的学时分配来说,常常偏重实用性[4],常用计算机软件操作占据了大部分的课时。这会让教师在授课时轻理论而重操作,如此培养学生,非常不利于其计算思维的形成,对后续其他计算机相关课程的学习也是很大的伤害。⑶教学模式过于传统,信息化水平较低从教学方式上来说,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课堂授课为中心,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5]。在这种模式下,教师仍然主要以填鸭式教学为主[6],无法通过课堂教学发现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另外,虽然计算机基础课程一般都配备了实验课时,但是实验课常常是采用教师布置上机任务、学生做完抽样检查的模式。这对于大课堂来说,教师的任务繁重,无法搜集到每一个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无法清晰地掌握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和薄弱环节。而且,该课程缺乏相应的研讨课时,很难让学生对其所学知识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以增强思辨能力和对课程的学习兴趣。⑷课程考核方式不够公平合理从考核方式上来说,该课程普遍采用“平时成绩”+“期末考试”的加权方式对学生成绩进行评定。平时成绩多由考勤分所得,期末考试多采用机考模式。这种考核方式过于单一化、机械化,无法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很多学生来到教室打考勤,但可能根本没听讲,而是在睡觉或者玩手机。期末机考的公平合理性也是存在着很多的漏洞。例如机考的试题库可以十年不变,分值的分配和难度的掌握都没有经过系统的考量。甚至有的考试系统不够稳定和安全,频频爆出Bug,严重影响了考试结果的真实性。

2新人工智能环境下对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具体方案

2012年开始,在随着卷积神经网络技术在视觉处理方面的应用取得巨大的成功之后,人工智能到达了有史以来的第三个爆发期。目前,深度学习技术在AlphaGo、无人驾驶汽车、机器翻译、智能助理、机器人、推荐系统等领域的发展如火如荼。与此同时,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方面的应用已经兴起。人工智能的教学产品也已有先例,例如基于MOOC平台研发的教学机器人MOOCBuddy等等。基于人工智能的教育是融合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VR、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增强型数字教育[2].在当前人工智能的大时代背景下,针对传统计算机基础的种种弊端,我们提出了如下教学改革方案。⑴改变教学理念,确立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重要地位计算机基础作为高校的一门公共课,实则应当作为各个专业的学生后续的学习、科研的必修之课程。因此,高等学校应从源头上确立该课程的重要地位,将该课程纳入必修课范畴,并给与更充分合理的课时分配。除教学课时、实验课时之外,需要为该课程增加一定的研讨课时。任课老师必须是来自于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同时,定时举办关于该课程的教学培训、教学研讨会和教学比赛,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从源头上给予该课程足够的重视。⑵优化教学内容,重新制定课程的教学知识体系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学生获得系统性知识的主要来源。因此,教材对于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材的选取需要优中择优,必要的时候可以根据自身院校的情况自己编写,力求使用好的教材使教学事半功倍。在选定优质教材的基础上,制定更加合理的教学大纲,优化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知识体系,突出计算机学科入门相关基础理论知识的重要地位。对现有的过时内容进行更新,例如操作系统以Windows10的操作取代Windows7,Office这部分使用Office2019版本取代2010的版本,同时增加关于算法入门知识、程序设计入门知识以及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知识单元的介绍。以华中师范大学为例,我们在图1中给出了该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知识体系结构图。⑶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和人工智能技术,构建智慧课堂,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现代化的教学应当转变以教师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因此,在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和蓬勃发展的情形下,应当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将传统课堂教学和网络课堂教学模式相结合,构建智慧课堂。融合课堂教学身临其境的效果与网络课堂自主性强且方便师生交流的特点,通过师生之间多层次、立体化的互动,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同时,建立功能强大、完善的学生实验平台,基于不同专业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不同需求,进行个性化的作业设置。针对教师布置的实验任务和学生的完成情况,结合在线网络教学系统,通过传感器及网络数据,搜集学生的学习行为数据,并且使用人工智能算法进行智能分析,使教师对当前的学生的学习情况一目了然,并能引导学生对重点、难点的巩固和掌握。研讨课以学生为主体,按照所选课题进行分组调研、分组讨论,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思辨能力。研讨内容最终可以课程论文的形式上交至课程共享平台,由教师和同学共同给出评分。这里,仍以华中师范大学为例,我们将在线教学系统、实验课平台、研讨课共享平台等集成为一个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网络智慧教学综合平台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用户管理、在线教学、课堂互动、作业管理、考试管理、BBS系统、智能分析和平台管理8个模块,其主要功能如图2所示。该系统采用C/S模式,系统的服务器选用Linux服务器,同时开发基于PC机的和手机端的客户端系统,方便学生和教师随时选用、更加灵活。在线教学模块中的智能学习助理功能,能够根据历史用户的学习行为和当前用户的学习行为,自动地识别学习内容中的难点以及当前学生的难点内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点强化。课堂互动模块中,通过可穿戴式传感器搜集学生的学习行为,用于后续智能分析模块中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进行智能分析。在线作业评价模块包括机器评价和教师评价两个功能。机器评价是系统为学生作业(客观题、主观题)自动评分,其中主观题的评分也是使用人工智能技术来实现。教师评分时可以参考机器评分,减少教师工作量。同时,教师评分为机器评分提供机器学习的经验数据,促进机器评分更加智能。智能分析模块能够依据学生的在线课程学习模块、课堂学习模块、作业管理模块等搜集到的学习行为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促使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个性化特点,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并且有助于后续对学生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和成绩评定。所有系统模块中使用到的智能分析技术包括基本的统计分析、以及各类机器学习算法(k-means,NaveBayes,SupportVectorMachine,DeepLearning等等)。⑷改变传统成绩考核的方式在“教学”+“实验”+“研讨课”课程结构以及网络智慧教学综合平台的辅助之下,学生的成绩评定更加全面化、多元化、公平化、自动化[7]。平时成绩中,除了教学综合平台的“课堂签到”次数之外,还增加更多丰富多元化的考察信息,如:学生的课堂讨论、在线课程学习和考核结果、平时作业完成情况,以及智能分析模块中辅助分析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平时成绩预测。期末上机考试系统也是智慧课堂综合平台的一个子模块,是精心设计的稳定、安全、功能强大的子系统,方便教师每一年更新试题库,修改bug。试题库中的每一套试卷都应当经过科学的考卷质量分析,使其难度、覆盖范围在一个均衡、合理的范围。最后,教师通过对各类平时成绩指标以及期末考试成绩加权,给出最终的学习成绩。通过规范、合理、公平、全面的考核体系,获得对学生公平、完善的评价机制,激励学生并刺激教学良性运转。

3结束语

本文中,我们以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为教学改革对象,针对传统课程教学的种种弊端,提出了一套在当前人工智能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的具体方案。其中,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建立辅助网络智慧教学平台,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是方案的重中之重。初步实践表明,通过教学改革,我校学生对于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其计算机综合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

作者:赵素芬王赛单位:华中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

第4篇

关键词:教学新时空;名师课堂;价值定位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01-0011-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01.003

2012年4月,江苏省教研室自主研发的教学新时空“名师课堂”正式启动,它是一种网络教研现场直播活动,其主要流程为:主持人介绍主讲名师、研讨主题及特邀嘉宾播放名师课堂录像主讲名师按主题说课专家品课在线互动。“名师课堂”开播两年多以来,在省内外反响良好,从中学化学“名师课堂”活动次数的统计来看,“名师课堂”越来越受到大家的欢迎和喜爱;笔者积极参与了“名师课堂”活动,申报和承办了8次活动(笔者也上了1节课),应邀作了7次专家点评,多次引导、组织教师参与观摩学习和现场互动;在学习中研究,在实践中反思,笔者对“名师课堂”的价值定位有深入的思考、理解和认识,现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阐述。

一、 问题研究∶“名师课堂”的切入点

“名师课堂”是一种“主题式”教研活动。“名师课堂”是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研讨主题为线索,以解决师生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为重点。每一次活动都是针对主题而进行的,目标明确,内容充实,过程流畅;每一位执教者在课前要认真准备和精心设计,要勤于思考和善于思考,将问题转化为主题,将问题寓于主题之中,选择和确定1个主题,从教学的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方面来进行较细致的、系统的和深入的研究;点评者在反复观摩、学习和研究的基础上,要针对研讨主题来研究问题,要诊断教学事实,赏析和质疑问题解决的过程和效果,从多角度、多层次和多方式等来品课、评课和议课,尤其是提出新的问题和好的建议;从体验到经验,从问题到方案,研究和研讨的过程成为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成为了反思和创造的过程。

“名师课堂”基于问题,重视研究,走科研兴教之路。“主题式”教研活动具有较好的创造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笔者对三年多来中学化学已有“名师课堂”活动的研讨主题进行了统计与分析,发现有从不同主题对同一课题进行的研究,如4位名师以“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为课题,从学科观念、实验探究、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等角度来研究;又有针对同一主题的不同问题进行的研究,如分别从转化观、分类观和守恒观等方面来研究基于学科观念的化学教学。新课程旨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倡导“观念为本”的教学,引领学生从“知识为本”走向“观念建构”,基于学科观念(如知识类、方法类和情意类等)的化学教学备受大家的青睐,成为了教研的热点课题,由此课题引发了许多主题和问题的研究;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学习化学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方式,目前的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着许多进退两难而又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基于实验(或实验探究)的化学教学得到了大家的重视,但重视程度有待进一步加强;此外,大家对知识教学、学习能力、科学素养、学习方式(如自主、合作、探究)和问题设计等多方面进行了研究。以“问题主题课题”为特点的教研活动,尤其是以“由点到面”、“以小见大”为亮点的问题研究,吸引了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和合作探究,引发了自我反思和行为跟进,有效激发和增强了教师的问题意识、批判精神和创造能力。

二、智慧分享∶“名师课堂”的着重点

“名师课堂”是一种“交互式”教研活动。“名师课堂”依托省教研室教学新时空新型交互式网络教研组织平台,创新了教研的机制,转变了教研的方式,实现了教研与现代技术的有机整合,做到了人与人之间“线上线下”、“即时延时”的交流与互动,在线研讨的教师常有几千人,如笔者上“名师课堂”公开课时,在线观摩、学习、互动和交流的教师达3000多人。基于技术的“交互式”教研,拓展了教研的时空,优化了教研的成果,广大教师既可以参加现场互动、又可以收看在线视频,教研有更多的自由和选择,确保了教师的主动参与和积极思考,从而有效实现了资源的共享、经验的交流、思维的碰撞和情感的共鸣等,有效促进了智慧的生成和分享。

“名师课堂”基于学习,重视自觉,走专业成长之路。实践研究的目的在于实践本身,在于实践者的智慧性行动[1],“名师课堂”为教师创造了许多研究、学习、交流和分享的机会,引领教师在共享资源、分享经验的基础上实现思想和智慧的生成与分享,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创造性地借鉴经验,就是在发展自己的教育思想,也是在形成自己的教育信念。”智慧不是知识、不是经验、不是聪明,它是一种心理素质和运筹能力,是教学的一种境界,智慧似水一般渗透、似光一般普照;实践智慧来源于教师的经验和反思,生发于教师的直觉和顿悟,是教师教学能力和机智的反映;实践智慧是在实践与反思中生成,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在反思中提升经验,在实践和反思中生成实践智慧[2];“倾听与对话”是分享实践智慧的有效途径,专心倾听,积极对话,参与自己的思想,参与自己的情感,实践者、参与者以开放的心态和宽广的胸怀来认识自我、完善和超越自我,智慧在分享中生成,在生成中分享,智慧的生成和分享成为了自主、自觉和自省的行为。如笔者多次观摩和学习了南京金陵中学特级教师江敏老师在“名师课堂”上的2节公开课:一是“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研讨主题是“感知真实的化学”(2012年10月);二是“物质的分离方法”,研讨主题是“为了理解而教”(2013年6月);笔者认为,江老师视野宽、境界高、学问深,对教育、教学、学习、学科和学生等有深度的认识和深刻的理解,有独特的思维和创意,基于“学生立场”的教学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学科的价值和教学的智慧等;听了江老师的课,深受启发,内心充满了敬佩和感谢,笔者认为,“名师课堂”的每一次优质的课例都是教师实践智慧的集中体现,是教师教学机智的充分展现,是教师对知识传授的超越和对自我完善的不懈追求。

三、共赢发展∶“名师课堂”的落脚点

“名师课堂”是一种“合作式”、“开放式”教研活动。合作是社会、时展的特点和要求,教研需要高品位、高质量和高效益的合作。省教研室明晰和满足了教师的教研需求,“名师课堂”的主持人一般由省教研员来担任,执教者要求是中学正高级教师、中学特级教师、特级教师后备人才、大市学科带头人和省评优课一等奖获得者等名师;特邀大学教授、中学教师(特级或正高级)和教研员等作点评,特邀中学校长和年轻教师等参与现场互动,以网络直播和在线视频的形式对外开放。因此,“名师课堂”实现了省、市、县(或区)、校之间的合作,实现了名师、教师、教研员之间的合作,实现了理论专家和实践专家的合作。

“名师课堂”基于自主,重视合作,走共同发展之路。教师是实施和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是课堂教学变革的研究者、实践者、反思者和创造者,是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名师课堂”是以教学研究为重,以教师发展为本,旨在价值引导和专业引领。其一,名师有机会向大家推介教学经验和教研成果,展示人格魅力、学术境界和专业素养等;事实上,名师的课例也成为了大家共同研讨的课题和话题,名师接受了挑战和考验,名师在与他人和自己的“对话”中有效实现了自我反思和自主发展。其二,广大教师有条件学习和研究许多名师,有机会认识许多专家和教师,发现不同的风格和个性、视角和思维、思想和观点,视野更宽广,思路更开阔,经验更丰富,能力有提高,专业有成长;每一个课例,无非是个例子,众说纷纭、百家争鸣,但往往需要“结论待定”;教研之所以有成效,是因为每一位教师针对不同的经验和思想等有主体的参与和理解,博采众长、厚积薄发,从“基于经验”走向“基于实证”的研究,多在实践中尝试、运用、调整和发展,多在自主体验和合作探究中内化吸收自己认为有用的东西,使学习和研究的过程成为了自主建构知识和意义的过程。因此,“名师课堂”是学科教研有力的抓手,是教师专业发展有效的平台;“名师课堂”恰如“导火线”和“引航灯”,引领广大教师在实践中探索,在反思中深化,在合作中探究,在共赢中发展。

创新是教研发展的源泉,顺应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名师课堂”立足于校本教研,着眼于区域教研,致力于网络教研,是新型的、综合的教研方式,体现了教研转型的时代性、规律性和时效性[3];求真务实、开拓进取、追求卓越,“名师课堂”呼唤和期盼更多的教师基于真问题,开展真研究,成为“研究型”、“专家型”和“创新型”的有思想、有个性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洁. 教研员:断层间的行者[J]. 人民教育,2008,(19):46-48

第5篇

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是学校变革的重要力量,是学校主动求发展的最关键、最活跃的因素,而校本研修则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学习研讨、思维互动的平台,同时也成为了教师提升专业素养的有效路径。为此,2005年10月,在常州市教育局、常州市钟楼区文教局的支持下,常州勤业中学和勤业社区内的白云小学、平冈小学、勤业第一小学、勤业第二小学五校联合,与南京师范大学课程中心携手,引进美国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PD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chool,PDS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是美国大学的教育系或教育学院与当地中小学或学区合作成立的一种教师培养和培训学校)的基本思想,打造勤业社区的“教师专业发展学习共同体”。

回顾我们一年多来,在“PDS教育行动”中走过的道路,可以归纳出这样一些特点:理论领路,技术搭台,实践创新。

将理论融化到实践过程中

作为一座在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方面有多年经验积累的老校,我们深知: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的内涵不是简单的技术应用,而是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含教师教育、学生发展等多方面),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校本研修必然是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研究的一个新领域,需要我们去实践。

同时,经过新课改三年的洗礼,我们已经学会不再把理论奉若神明,让理论凌驾于实践之上,为理论扭曲实践。而是把理论“请进来”――融会到校本研修实践过程之中,从理论中“走出去”――将理论与传统教研方式中的“四课”结合,形成本地特色的经验,从而形成自己的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实践智慧。

以“开放”与“融合”的观念活用理论,找到教师发展理论与现代教育理论的契合点,用于指导实践,使理论贯穿于行动中,成为行动的灵魂。

用技术支持学习与研究

在我们的实践中,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无时不在,但它与实践自然融合,没有生搬硬套的、“为技术而技术”的现象。其最鲜明的特色是以现代教育技术支持教师的“学”和“研”,支持关于教育实践智慧生成这样的复杂学习,支持教师高级思维水平的发展,支持高阶能力的形成。我们用如上所示框架图来表示教师教育中“用技术学”的新模式。

植根课堂,创新教研方式

新课程呼唤教研方式的创新,将博客用于教研也渐成趋势,但我们要谨慎思考的是,博客在研究中起什么作用?任意贬低与盲目夸大博客的作用,都无益。

我们用实践证明,用博客变革教研方式,其源头在课堂。以课堂为重心,在实践中生成教育实践智慧,是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校本教研的生命之本。然而,仅凭传统的粗放的经验观察课堂,既容易丢失课堂教学中的亮点,也容易忽略课堂教学中的不足。技术的应用,能优化传统教研方式中的长处,更有目的地为教学智慧的生成创设情境;更精细地捕捉课堂中智慧的闪光点,为智慧共建的会话提供资源;更有目的地结构自己的教学实践知识,从而为教学实践智慧的生成积累条件,也能为教育博客提供源头活水。从而使以博客为平台的交流与思辩,起到教育智慧共生催化剂和传播迁移助推器的作用。教师通过博客,分享别人的教育实践智慧,提升自己的教学实践技能,又可反哺课堂,改善课堂的生命活动状态,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因此,我们认为,在“PDS教育行动”的实践中:博客是对课堂教学实践理性思考的工具;是围绕课堂教学实践发表看法的场所;是把实践上升为经验的建构路径。而教研方式的创新,是基于校本的教研与师训系统工程,是理论指导下,综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实践路径。

第6篇

关键词:智慧教学;翻转课堂;微课;个性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22-0029-03

一、智慧教学与翻转课堂的联系

近些年来,很多学校利用智慧教学理念进行指导教学,智慧教学旨在让学生拥有解决问题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造智慧化学习空间,方便学生进行教学和评价。智慧教育在于将学生的创造能力激发,符合当今时代创新的要求,使学习者养成深度思考和学习的习惯。翻转课堂目的在于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课前进行微视频学习,并回答视频中相关问题,在课上老师主要对学生无法自己解决的问题进行解答,并用小组协作学习的方式进行讨论。微课作为翻转课堂的重要环节,它的设计关乎到整个课程能否达到所要求的教学效果。“教学的过程一定是人际互动智慧碰撞……没有思维碰撞,教育就无法完成。”[1]

智慧教学是指用新媒体教学设备,为教师进行高质量的教学提供基础,针对学习者的个人特征和基础,进行个性化教学和学习。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智慧教学旨在培养有出色的价值观、行动力、思辨能力以及拥有优秀潜能的人才。黄荣怀教授指出“智慧教育是一种由学校、区域或国家提供的高学习体验、高内容适配性和高教学效率的教育行为,它能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为学生、教师和家长等提供一系列差异化的支持和按需服务,能全面采集并利用参与者群体的状态数据和教育教学过程数据来促进公平、持续改进绩效并孕育教育的卓越”。[2]智慧学习主要将信息技术与教学相结合,对教学资源进行共享,基于智慧教学理念的翻转课堂教学,提升了教学资源品质、增加了互动交流、优化了教学方法、学习者可以进行实时反馈,提高了学习兴趣和效果。

二、智慧教学翻转课堂教学流程

智慧教学理念中的教学内容、方式以及策略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追求创造理念和智慧理念的教学,重点关注学生的智慧发展。重点在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遵循每个人的个性发展进行教学。在这种理念设计的翻转课堂中学生能发现快乐,并体会到创造的愉悦感。[3]

1.情景导入

学生课前看微课视频自学,对自己的知识框架进行初步建构。学生通过探索新知识的过程,进入教学情境体验。视频结束后,对自我认知能力产生启迪,独立完成在线微课程的任务和测验环节,发现自己学习的疑难所在并进行反馈。

老师导学案,老师通过对课程的建设和开发,找出学生学习知识点的共性问题,确认教学起点进行教学。

个性备课,由于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不同,教师备课的过程必须考虑到学生的个性特征。教师依据学生的个性特征,进行针对性备课。教学时,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组织学生之间进行协作学习,最后教师通过会话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方案。

2.协作与会话

研讨共性问题,在研讨过程中教师随时记录教学过程的情况问题、并向学生展示探究过程和结果。探究过程包括质疑、判断、比较,选择,然后是分析、综合、概括等认知活动。再通过分层教学,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能力选择相应的学习层次,然后评估教学效果并进行纠偏。

学生和教师都是课程的组成内容,应该作为课程创造的主体部分,教学不只是传递,还可以转变整个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应该包含课程的创造和转化。使整个课程内容不断升级,真正做到了把学生和教师作为整个教育过程的主体。整个过程不仅可以找到整个学习内容的难点重点,通过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再次巩固了知识。最后通过分析教学的整个活动过程的内容再作出课堂报告。

3.要素资源

让学生按照兴趣进行学习,教师设计的内容可以进行兴趣引导,帮助学生找到他们的兴趣点。然后在课外让学生利用优质资源进行学习,通过智能推荐功能,当用户浏览完课程内容时,自动为他提供最感兴趣的相关课程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仿真实验内容,使教学内容直观易懂而且富有兴趣,同学也比较容易接受知识和深刻记忆。

老师利用优质资源学习,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并学习优秀的教学案例,例如微格课例、名师微课程,遵循简单、实用、多样、智能的特点进行教学并跨越互动交流。

4.意义建构

对学生个性化学习进行深入思考,包括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活动、学习评价等。学生完成家庭作业,系统进行即时批改,并对一些题目进行讲解,并形成作业报告。不仅可以互动交流,还能够进行个性化辅导。方便家校互动,增进沟通,帮助学生进行反思,开拓创新视野与实践研究,真正实现学生知识框架的意义建构。

三、智慧教学翻转课堂互动系统

祝智庭教授认为“智慧教育的真谛就是通过构建技术融合的学习环境,让教师能够施展高效的教学方法,让学习者能够获得适宜的个性化学习服务和美好的发展体验。”[4]结合智慧教学理念与新媒体设备相结合,设计翻转课堂互动系统。建立一个智能,网络和数字化的互动系统,提供开放的学习环境和师生个,消除课堂困难,优化教学过程,方便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管理。[5]

智慧教学翻转课堂互动系统包括微课中心、个人中心、教学中心、课程中心、活动中心。

1.微课录制中心

制作中心是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并进行录制。传统录制微课比较复杂繁琐,一体式微课制作设备通过简单操作,可以直接进行微课录制。

U-note智写笔,不但可以进行同步记录,还拥有了对比批注,电子板书,回访笔记,投票统计等功能。书写同时将信息传到电脑,根据需要的内容进行课程制作,方便教师教学。

2.个人中心

教师有自己的电子档案袋,里面拥有私有存储云盘,不仅可以存放教师平时积累的素材,也可以将优秀的课程资源分享给老师,方便老师进行学习。学生也有自己的电子档案袋,可以随时回顾自己学习进程,方便学生查漏补缺。

3.教学中心

教师课程管理,班级情况查看,利用教师电子档案袋和学生电子档案袋包含的资源与情况,进行学生个性化的教学设计,为学生提供符合自己基础的内容,也可以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再进行课前导学预习,包括上课中的难点还有教师未涉及到的知识点。对于上课过程中遗留的问题、未讲完的知识点,教师将教学内容进行共享,学生可以利用电子档案袋调取教学资源,方便学生在课后进行总结和巩固知识。

通过教学监控,为学生发放测验题,筹划学习活动并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作业收发,教师可以在线上进行批改作业。通过题库和考试管理系统,方便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随堂测验,期中测验,期末测验等进行实时监控。

4.课程中心

课前预习中教师提供微课教案和课程导学微课视频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在线讨论中包括一些供学生讨论的主题,通过发帖讨论、回帖讨论,学生的发帖情况记入考查成绩中,教师可以随时发起一个新话题进行实时互动。在线作业包括一些课堂测试,学生需要在截止日期前完成,可以采用评分方法为最高分的方式。综合测试包括对该课程的掌握程度,与在线测试相同,也要在规定时间截止前完成。

5.活动中心

新闻讨论区可以使教师与学生通过在线的方式进行有效互动,通过课程社区,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在线答疑,有效的使学生和教师进行互动。在课程社区,学生还可以看到一些名师讲座,也能够方便教师进行远程教学。

四、结语

智慧教学理念的翻转课堂可以帮助学校紧跟国家教育信息化的大趋势,这种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还可以帮助学校积累更多的教学资源。这种教学理念,不仅帮助教师提升了自己的教学设计水平,各种教学资源通过整合也可以高效使用,教师也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质量进行实时监控。对于学生而言,这种教学流程和互动系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因为是学生们期望知道的内容,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和讨论,通过师生互动在线交流,改善了过去互动交流较少的局面,帮助他们提高了学习效率。智慧教学理念的翻转课堂为学习者提供一个智能和个性化教学的学习环境,真正实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促进了学生的认知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玉成;钟启泉:回到常识才能谈点基础教育[J].上海教育,2014(12).

[2]黄荣怀;智慧教育的三重境界:从环境、模式到体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6).

[3]吴晓静,傅岩;智慧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J].教育探索,2009(9).

第7篇

一、确立鲜明的主题,围绕主题展开研讨。

日常教学中,我们往往会遇到一些共同的课题或者普遍性的困惑,面对同样的课题或困惑,单凭个人的能力也许难以解决,“众人拾柴火焰高”,依靠群体的智慧和力量,堡垒也较易攻克。例如,新课程较注重课堂教学的生成,为了帮助大家搞清“生成”的内涵,明晰“生成”的策略,我们就可以确定“课堂教学的生成”这一主题进行课例研讨。又如,作文教学是一个困扰大家的难题,语文组就可以围绕“如何提高作文教学的趣味性”这一主题组织课例研讨;数学概念的教学往往比较抽象、不易操作,数学教研组就不妨选定“如何搞好概念教学”这一主题进行课例研讨。

二、选取典型的个案,结合具体的案例进行研讨。

一粒沙里可能藏着一个世界,一朵野花也许包蕴着整个春天,研讨个案的价值在于,我们不仅能够发现它自身独特的个性,还能发现它隐含着同类事物的共性。课例研讨的优势在于:①克服了以往课例研究的盲目性。以主题为中心,围绕课题进行研讨。②课例研讨为教研活动提供了一个展示研讨过程的平台,教师共同探讨,交流分享,得到大量的信息,共同感受成功与困惑,整个过程就是教师积极参与的一种互助互学过程。收益是多方面的:参与者不仅可以依葫芦画瓢地把它移植于自己的课堂,还可以依凭它作为发散的原点,延伸出复习课的创新教法,甚至类推开去,演绎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更为宏观的话题。研讨过程中,同一备课组的教师呼唤角色质疑问难,形成信息的双向交流,使说与研紧密结合,以实现教师群体智慧的共享。之后,主讲教师根据自己的新思考和新认识,采纳其他教师的合理意见,重新构建授课方案。

三、在教师群体中采取“同课异构”的方式进行研讨

课例研讨的最大特点就是基于问题、基于教师,如果说基于问题而展开的主题型和个案型的课例研讨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那么,基于教师而展开的课例研讨也许显得更为重要。同课异构就是不同的老师做同一节课,课例研讨时大家分别从自己不同的视角就相关具体问题进行精彩的阐释,不同角色的人员针对同一课题进行深层次的交流,这样的交流是勇敢的,也是坦诚的。同中求异,异中求同。

众所周知,当前恰逢教师队伍新老交替的高峰期,大量的新教师源源不断地走上讲台,使得新教师培训成为学校管理的一项重大课题。面对众多亟待培训的新教师,选择同样的课题,让不同的老师进行各自的教学设计,然后再相互听课观摩,说长论短,研讨切磋,让参与者既能明晰自我教学设计、实践中的优点,以便扬长而为,又能清楚自我教学设计、实践中的弊端。

四、针对特定的教师,采用一人同课多轮的方式进行研讨。

所谓“一人同课多轮”,就是指一个教师面对同样的课题进行多轮的教学设计和实践,后一轮是在前一轮的反思基础上的修改和完善,在如此精雕细琢、层递累进的研讨中,执行者就可能在课程观念、教学理念、教材处理、教学艺术等方面逐步地改进提高,从而快速实现自我的专业成长。

2008年11月,保定市教育教学评估检查组到我校进行为期一天的课堂教学和课例主题研讨活动跟踪。在教学调研过程中,任教四年级的张老师执教了《雪姑娘》这一课。课后, 保定教研室专家霍老师和我校部分语文教师就这节课的课堂预设与生成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大家认为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教师创设情境和指导朗读等方面做得不错,但课堂气氛稍显沉闷,课堂小结不够深入,还需要进一步改进。教研员霍老师引领大家一起查找原因、研讨对策,并对语文教学的预设与生成问题做了耐心的指导,大家争相发言,妙语连珠。为了深入把握课堂教学预设的科学性,大家商定第二天再次对这位教师执教的《雪姑娘》课例进行跟进,围绕“课堂教学预设的科学性”进行专题研讨。张老师第二次做课的时候把课例研讨时大家达成的共识及时吸纳了进去,对教学设计做了及时的修正,并在总结的环节安排上让学生续编童话故事,学生用自己真挚的情感一致呼唤雪姑娘的归来,老师在黑板上顺势写下了一个大大的“爱”字,把学生从伤感氛围中解脱了出来,学生们用真情呼唤着爱的回归,带着爱的温馨离开了课堂。使文章主题得到了进一步升华,体现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一人同课多轮的研讨模式既可以采取单兵作战的方式,通过个体的自我反思促进个体的自我成长;也可以采取同伴互助的方式,有相同利益需求的老师可以结成联盟,大家坦言诚谏、直说利弊,集思广益、兼容并包,群策群力、同成共长。当然,如果条件成熟,学校或个体还可以组织或邀请学识较高、经验丰富的中老年教师参与其中,予以分析诊断、指导引领,应该说,这种方式不仅有利于青年教师的成长,也有利于中老年教师开阔视野、更新观念,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第8篇

一、抓读书,打造教师的专业底气

(一)读书意义大

教师专业底气首先应来源于广博的读书学习。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教师只有专注于读书,才能获得精神的丰盈及专业的成长。优秀教师和一般教师之间的区别在于文化底蕴,也就是在于是否会读书,读什么书,读书的效果如何。读书应该成为教师的一种习惯、一种情怀、一种追求,无论是年轻教师,还是老教师,一旦读书成了自觉行动,也就向优秀教师的目标靠近了一步,这就意味着教育教学已经或者正在走向成功。教师如果不注重读书学习,不注重获取新的东西来充实自己,那他的教学只能是凭经验运作,所谓的成长似折断理想的翅膀,失去智慧的光环。书籍的引领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加速器,新教育新课程改革以来,转变教师行走方式的路径是从读书学习开始的,课程改革摸索出“学习培训――实验实践――总结提升”的反思型教师工作生活方式,把读书学习作为教师的生命与法宝。

(二)读书机制好

苏霍姆林斯基说:“有书的学校是真正的学校,读书的师生是发展的师生。”尤其是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需要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能力,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为了促进教师读书,使教师真正超凡脱俗、气质高雅,学校应成立读书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教师读书制度,积极构建“学习型”学校。

1.以观念促读书。让教师确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使学习成为师生员工校园生活的基本需求,让教师把学习、生活和工作结合起来。做到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学习生活化、生活学习化,把工作、生活的过程看作是学习的过程,明确教师既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宽阔的人文情怀,还要有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

2.以氛围促读书。建立有效的学习机制,积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购买大量教育教学用书,建立班级图书角,设立图书专柜,把图书搬进班级,充分发挥图书的作用,创立宽松的且有利于教师交流、沟通、讨论的学习环境。

3.以活动促读书。制定“读书活动计划”,学校可统一印制读书笔记,让教师撰写读书随笔,采取个人读书和集体学习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教师学习《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赏识你的学生》等教育书刊,要求教师摘录重要片段,记录教育随想,抒发教育体会。积极开展读书会、读写征文、新课程知识问答、“好书伴我行”等活动,采取“推(推荐100本好书)、读(10本好书)、写(10篇读后感)、讲(读书心得)、评(评选表彰)、赠(书)”等具体措施,掀起一股股读书热潮,让“书香满校园”的读书氛围蔚然成风,让“师生潜移默化地享受美丽的书香人生”。

(三)读书境界美

书读得多了,看得多了,经验积累得多了,遇到教学上或班级管理中的棘手问题,就不再像从前那样不知所措了,让教师深深体会到在课堂上“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的无限魅力,体会到读书长教育智慧,给学生以知识的传播和心智的启迪。先进的教育理论往往能让教师感觉到“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使教学进入新的境界,没有深厚的理论素养和丰富的知识储存,是不能达到左右逢源、游刃有余、信手拈来的教学境界的。读书学习使教师的人生超越一般意义上的价值追求,不再是为庸碌的日常工作生活而“活着”,而是把现实世界和理想世界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不断地寻求心中的理想境界,对现实社会意义与自身的生命价值有了更多的理解和感悟。

二、抓教学,打造教师的教学才气

教师除了丰富的学识外,还要在教学实践中摸爬滚打,历经磨炼,才能成才成器。教师做好教学常规工作是打造教师专业技能,增长业务才干的根本。

(一)狠抓教学常规,提高教师技能

一方面教师要有自觉履行岗位职责的精神意识,做好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平时加强自我修炼,用心用情三尺讲台,熟练掌握教学技能。另一方面学校要面向全体师生狠抓教学常规管理,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教学常规管理意见及学校的常规管理办法,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加强教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作业、辅导、考查、考试、评价、教研等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的动态管理,制定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质量监控、检测制度与实施办法,定期与不定期开展自查教学常规管理工作。学校要重视教师技能竞赛,凸显专业才气。结合教学实际,积极开展师德演讲、教学论文、课堂教学、案例评析、教师技能比赛等活动,通过各种教育教学竞赛活动,教师的才能得到体现,素质得到提升,成功感得到表现,教师履行岗位职责意识得到加强,教学常规工作得到规范。

(二)加强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学校要立足课堂教学主阵地,采用“备课、上课、听课、说课、评课”的教学教研模式,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1.随机“常态课”。学校要经常抽调骨干教师深入课堂随机听课、评课,为一线教师解除教学困惑,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2.定期“观摩课”。学校可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上2节公开研讨观摩课,根据实际有序安排各年段的教学开放时间,让任课教师在规定时间内自报开课时间,学校组织备课组教师进行听课、评课(先由执教者说课、反思再评课),研讨教学设计,修正教学方案。

3.评选“优质课”。为进一步深化新课程环境下学校课堂教学研究,提高每一节课的教学质量,学校可举行“关注过程,提高实效”课堂教学评优活动。

4.专题“讲座课”。为进一步促进各学科课程的均衡发展和有效研讨,学校举行课程研讨暨专题讲座活动。

5.达标“展示课”。课堂教学目标定位准确,能围绕“有效”,突出“三维”,扎实“双基”,教师驾驭新课程课堂能力强,善于引导学生,学生质疑探究能力强,教学效果好,就是一堂值得借鉴的达标课。

三、抓教研,打造教师的教育灵气

有灵气的智慧型教师和一般教师之间的区别不仅在于文化底蕴,还在于教研反思能力。教研反思是教师增长教学智慧和教育灵气的成功之路。

(一)校本教研,增长智慧

学校扎实推进校本教研工作,创新校本教研形式,构建多种互动平台,拓宽网络教研领域,完善资源共享机制,保证教研活动时间,突出教学问题研究,提高校本教研实效。

1.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校本教研要符合教师实际,紧扣教学问题,依托课堂教学,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学校要积极开展教学案例研究、同上一节课、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展示、典型课例教法比较、学科教学“三杯”系列竞赛、优秀教师与专家合作论坛、教师教学沙龙、校长课改讲坛、常态课教学研讨、骨干教师与一般教师对话、教学设计评点、教学论文评选、教学技能竞赛、教学反思交流、教师专业成长展示等活动。

2.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学校加大主课题和《小学生自主学习有效策略的研究》的研究力度,认真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做好中期目标总结及远期研讨计划。继续探索“先学后教,先做后学”的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深化尝试创新,有效课堂的研究。积极把新基础教育理论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加强生本教育,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二)自我反思,盈动灵气

自我反思是教学过程的一个必要环节,是充盈教师教学灵气的重要途径,是教师积累教学经验的有效方法。许多教师都会有这样的教学体验:教案初成,往往难以发现毛病,下课结束,教学设计的疏漏之处显而易见。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可以获得宝贵的经验、教训,及时发现新问题,激发教师把教学实践提升到新的高度,实现教师的自我超越。教师在理论学习中自我反思,自觉地运用理论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自我反思,总结成功经验,查找失败原因,善于观察和捕捉学生的反馈信息,把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普遍存在的问题记录下来,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拓宽教学思路,促进教学相长,使教学日臻完善,走向创新,走向成熟,让智慧的灵光在课堂上闪耀。

第9篇

主要内容

薛城区龙潭实验学校是一所崭新的学校。2016年建校,2017年启用,到今年刚刚成立四年。建校四年来学校教职员工积极践行“龙韵·品慧”核心理念,秉承“绘生命底色承龙之风华”的办学宗旨,发扬“同舟共济行健不息”的学校精神,不忘初心,厚德修身,团结协作,奋发有为,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优异成绩,走在了全区的前列。

四年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学校成立之初,教师来自薛城区各个学校以及考编的新教师,来源较为复杂,教师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新教师不会上课,老教师用原来学校的教学模式上课,虽然经过了多个轮次的课改,他们拿着新教材走进课堂,依然讲得多、灌得多。一时间学校课堂“百花齐放”,但给学校教研和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新教师更是不知师从谁家,成长之路充满迷茫疑惑,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限于不同课堂模式而无法集中发力,校本培训成本增加,实效不佳。因此,打造龙潭实验学校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势在必行。同时作为一所市驻地的学校,想要向高品位、高水平发展,必须要有自己教学经验和教学特色,建构自己学校的具有代表性的课堂教学模式。

学校领导班子通过一个学期的课堂诊断,达成一致共识:构建课堂教学模式,可以让年轻教师手中有一块石头,摸着这块石头从不会教学到轻车熟路地驾驭课堂教学,让教学有章可循。同时课堂教学模式也能让教师不断成长,教师在学习和运用先进的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也是在不断的学习教育理论、更新教育理念,落实国家课改精神,转变教学方式,实现教师自身专业化发展,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学校借鉴薛城区“三为主、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和办学追求逐步研制和完善,形成了龙潭实验学校“品慧课堂”3431教学模式。

一、慧启课堂写新篇——教学模式的解读

(一)“品慧课堂”3431教学模式基本内涵

“3”是指我们的课堂教学观要体现“三个基本点”,即“以学生为主体,以学情为主导,教师做助推”。

“4”是指我们的课堂教学流程要呈现“四个基本环节”,即“明标导学—质疑探究—拓展提升—当堂达标”。“四环节”集中体现在新的教学观指导下教学行为的新变化:

1.明标导学——展教师智慧

就是教师要有明确的目标意识,“让每堂课都从目标开始”,教师要把明确具体可测的教学目标作为每堂课教学的出发点,学生学习的起点,使学与教有的放矢。

2.质疑探究——立学生之品

就是教师依据目标和教学设计,做好引领和助推,让每个学生课堂上都有独立思维的时空,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生生间、师生间相互交流所学、所悟、所得,分享学习成果,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拓展提升——展学生智慧

就是教师依据学情和设计,引领、点拨和提升,让学生梳理知识,自主建构,使之内化为自己知识体系的一部分,进而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应用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当堂达标——师生共享品慧共生

就是通过当堂达标测试,检验课堂效果和教学达标情况,诊断学情,及时评价,让学生知识和品德、习惯获得提升,共同享受成功的快乐。

“31”是指我们的课堂教学要实现师生活动的“3:1”分配,即将课堂的主体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学、合作、探究、表达、研讨、交流、展示、应用、检测等活动合计用时不少于30分钟。教师要助推学生不断深入学习,让有效的“导思、导学、导议、导练”在学生各种活动中发挥真正有意义的作用,合计用时不超过10分钟。

(二)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

(1)明标导学——显教师智慧。

教师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和灵活多样的方式导入新课,屏幕展示学习目标,师生共同明确,用以统领整节课的学习,做到有的放矢。要求: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目标明确,指导学生学习。

(2)质疑探究——立学生之品。

可分为三个层面的活动,不同的学科和课型可有不同的侧重。

第一层面,自主学习

学生根据发现、提出的问题进行自学思考,或依据导学提纲阅读文本,自学深思,勾画圈点,分析归纳,完成导学提纲,解决问题。遇到不会的疑难问题做好标记,为小组合作探究打下基础。

要求:认真阅读文本,独立解决问题,不讨论,不交流。

第二层面,合作探究。

学生根据问题情境或导学提纲,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程序:先通:组长分工,每人负责一个知识点,统一答案,解决基础知识和问题,将不会的疑难问题做好标记。再议:各人提出自己刚才没有解决的疑难问题或有争议的问题,小组内讨论,发挥集体智慧解决问题。后援: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做好标记,等待向老师请教或其他小组汇报时解决。

要求:分工明确,程序清楚,全员参与,有序交流,解决疑难,全部过关。

第三层面,质疑点拨

学生按照规则激情展示,教师鼓励学生主动展示、讲解、质疑、挑战、纠错、补充。展示形式灵活,追求实效。教师根据学生展示情况进行精讲,对重点和疑难问题进行适当点拨。这是最能体现教师功夫和水平的环节。

要求:立正站,脱口讲,规范做,会表达,及时评,精当讲。还舞台给学生,教师只讲最关键的,做好学法指导,体现一个“精”字!

(3)拓展提升——展学生之慧。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反思本节课所学内容,回顾要点,归纳联结,整合知识,建构体系,形成网络。

根据所学内容和相关目标,精心设计习题,密切联系生活,侧重学生能力训练。适当选用部分拔高题目供学有余力的同学使用,避免他们“吃不饱”。

要求:总结归纳,梳理建构,反思得失,学以致用,习题有层次,练习有梯度。

(4)当堂达标——享品慧共生。

进行当堂达标测试。

要求:题量适中,难易适度,层次明显,当堂完成,反馈纠错,人人过关。

二、行健不息同舟济——教学模式推进

学校不断组织对“品慧课堂”3431教学模式的研讨和完善,群策群力,同舟共济,逐步完成课堂建模用模的预期目标。

(一)以制度为保障,推动建模进程

1.建立培训指导与学习制度

理论指导行为。只有思想到位,认识到位,理论到位,才能行动到位,实践到位,效果到位。

每学期开学前校本培训期间,组织全员进行课堂建模培训指导。教导处安排主任带领教师对相关理论理念和操作要求学习,让老师们了解模式的框架,树立使用模式的意识。每周教研组织学习模式的相关理论,如建构主义、多元智能等理论、学科书籍。

2.建立管理制度

学校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出台一系列管理规定,用制度、方案保障建模活动有序开展。课堂教学评价制度、业务理论考试制度、常规检查制度、推门听课制度等

3.建立评价制度

我们出台了《课堂教学效能评价表》,评价教师的上课的状态、教学效果等。将课堂教学活动开展情况与优秀教研组评选和个人评优树先挂钩,积极研究、扎实推进教学模式的教师,才有资格评选先进个人。

4.建立考试制度

为了促进理念的内化。每学期都要明确模式研究的侧重点,并据此推出学习主题,印发学习材料,利用学科教研时间研讨交流,并在期末组织专项性考试。

(二)强化教学研究,提升用模能力

学问始于疑,解决终于思。

1.强化备课研究,由重设计“教”到重设计“学”,实现课堂模式在备课中的生根

内容:备课标、备教材、备学情、备教学设计

举措:学校备课体例的设计——从“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三个方面,引导老师备课时想着模式,想着解决以学定教问题

活动:组织教案设计比武,检验与促进模式在常态备课的落实;组织说课比赛,检阅模式精神领会效果;预约听课、跟踪听课、推门听课等检查监控课前备课准备情况与备课在课上实施情况,杜绝了备课上课两张皮的现象。

2.强化集体教研,由重“研教”为重“研学“,实现课堂模式在教研中落地:

内容:研模式,研问题,研方法

举措:我校的集体教研活动,坚持做到“一研二议三改”,即上课前的一次集体研讨,两次讲课前后的评议,三次的教学设计的修订,学校领导全程参与、指导,让集体教研真正成为一个教师共同研讨、共同进步的平台。

(三)强化课堂实践,推动模式全面应用

课堂建模的核心阵地是课堂,每个学期我们都立足课堂,开展活动,推动建模活动稳步开展。今年更是和市区新课堂达标活动做好了结合文章。

1.立标示范。

(1)选标:选择对课堂建模富有热情,理解到位,有创新意识,课堂组织能力强的骨干教师做立标人,进行示范引领,帮助备课、研课,进而推课展示。

(2)磨标。利用教研时间进行全校磨课,由立标人展示课件和教学设计,同组老师共同提出不同的建议,达成共识后,再进行试讲,经过反复的打磨,一节课型的课模才逐步成形。

(3)示标:全体老师进行观摩听课,听后要进行座谈,谈感触,谈收获、谈不足。讲课人要进行说课,说设计的意图及达成的效果。内化立标效果,寻求突破方法与策略,为课堂教学模式推进“升温”,辐射全员。

2.全员练标。通过学标,教师主动磨课,反思,研讨,改进,全员用模。为提升练标实效,我们启动了“领导包干”、“青蓝结对”、“同伴互助”、“骨干带动”等措施,让每位教师对模式的使用烂熟于心,固化模式操作。

3.达标验标。要求人人过关,人人达标。学科主任与教师约定时间逐一听课,进行评价,对于不过关者,要进行二次或者三次达标,直到达标为止。

4.模式优质课。标验收过程中,发现优秀的教师作为优质课的候选人,全校举行建模优质课,优质课由上课——说课——评课三个方面完成本教研组模式优质课的成绩。

三、真积力久结硕果——教学模式成效

推行“品慧课堂”3431教学模式以来,我们的教学常规和课堂教学发生很大变化:

1.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笃学砺品,精思养慧”的学风基本形成,“学生敢于提问题了”,“学生发言积极了”,“课堂难驾驭了”,是我校很多老师的共同感觉。

2.学生创新与创造性得到了提升。“学生的头脑不是灌输的容器而是待点燃的火把”。目前,我校学生个人见解多了,思辨的色彩浓了,更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形成了紧扣学习目标质疑问难的能力。

3.理念从口头走向了实践。“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是为了不教”“学习有价值的知识”等新理念,已经渗透到我们的课堂,评价,成为学校的主流思维。在不同层面的座谈会,老师们认为,“课堂建模,让我们理解了教学理念,也验证了教学理念”。自主课堂、个性课堂已成为骨干教师的追求和个人价值的体现。

4.教师教学个性彰显,教学品质提高。教师“潜修润品,善诱启慧”的教风已经深入人心。课堂建模,让很多老师教学创造性得到了展示:张敏老师在”我的模式我的课”荣获特等奖;在校级优质课上殷允会、高丽等老师模式运用熟练,深入人心。都在一定意义上展露出基于模式、跳出模式、形成个性的教学追求。

第10篇

关键词:课堂;预设;生成;智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2-242-01

课堂学习,是一个个生命个体共同徜徉在知识园地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的课堂教学应是努力让生命个体灵动起来丰富起来。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教师们更注重以生为本,关爱学生的个性发展。于是,为了上好一堂课,精心预设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孰不知,课堂应是最崇尚自然的,千万莫让细致化的教学预设压抑了课堂的灵性。有时候,课堂上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往往是那些无法预设的生成,这就需要教师富有教育智慧和随机应变的能力。

叶谰老师曾说:“教师的教育智慧表现在教学实践中,具有敏锐感受、准确判断生成和变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形势和新问题的能力;……”那么,当课堂上出现预设外的情况时,如何冷静应对、如何让学生真正回归到课堂、回归到语文的本真呢?

一、化弊为利,因势利导

课堂上,有一些特殊生生,会在你毫无防备之时来个小意外,这时候,教师要冷静,让自己的脑子急速思考,设法让眼前的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以便更好地继续教学。

有一次我上《阿里山的云雾》,正讲阿里山的风光时,班上的一个男生(外号“小歌王”)小声哼哼起“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啊……”旁边的同学听到了,偷偷嬉笑。没想到小歌王听到同学的笑声,竟大声唱起了“当幸福恋人寄来红色分享喜悦……”这下,全班哄笑起来了,我恼羞成怒。但转念一想,小歌王是非常聪明的孩子,数学成绩很好,就是对语文不大感兴趣,如果这时再批评他,只能加深他对语文的厌恶。如何正确引导,让他爱上语文,我冷静下来,灵机一动,想出了个好办法。请看当时的课堂情境:

师:噢,这是《寂寞沙洲冷》,我听过,很美的一首歌。大家掌声有请小歌王把这首歌完整地唱一段好吗?

生:(齐)好!

小歌王:(有板有眼地常了起来,还一手做着握麦克风的姿势,一脚在地上打着节拍。整个人一抖一抖地,煞有介事的模样,有点滑稽)

师:这首歌有几句很美的歌词(在黑板上写出歌词:当记忆的线缠绕过往支离破碎是黄昏占据了心扉……),听到这儿,我们眼前仿佛会出现那些画面,感受作词者的心境。没有这么富有真情的词,哪来如此美好的歌。谢谢小歌王能把这首歌唱得这么好。

师:大家知道周杰伦吧?

生:(齐呼)当然知道

小歌王:他是我的偶像!

师:你们知道他唱过哪些歌吗?

生:台、青花瓷……

师:你们知道吗,他唱的这些歌,都是自己作词并谱曲的。就《台》一首歌词里,就借用了《红楼梦》、《诗经》中的句子,还有苏轼、李商隐等名家的诗句。假如他没有深厚的文学功底,是写不出这么好的歌词。所以说,音乐和语文是密不可分的。

小歌王:(露出羡慕的神情)老师,我也会学好语文的。

师:老师相信你。那么,现在就让我们继续走进阿里山,去感受那美好的风光吧。

接下来的课堂,就顺畅多了。学生沉浸在如歌的文字里尽情感受和想象……

二、直面尴尬,理性引导

语文教材中,有些文章会涉及一些情感因素和生理知识,教师应把握有度,既不能过分渲染,又不能避而不谈。要以科学的态度教育学生。记得有一次上《海豚救人》一课,我为了让学生更形象地感知海豚的外型特征,很用心地在黑板上画出了海豚的简笔画。可是,对于海豚的嘴部感觉有点不满意,所以就一边画一边对学生说:“海豚的嘴部不大好画,我再改改”。话音刚落,一个不和谐的声音响起了:“老师,那不叫嘴,应该叫海豚的吻!”一时间,学生哗然,好多女生偷抿嘴笑。大家敏感的一词是“吻”这个字。我有点恼,可又无可奈何。大声喊的那个学生是我们班的“智多星”,名叫庄严。他说的没错,我不能反驳。怎么办呢?只有直面问题了。想了想,便对学生说:“我没想到庄严同学知识面这么广。这样吧,我们请他来把海豚的吻画一画好吗?”当庄严在黑板上形象地画好海豚的吻后,我问学生:“你们知道海豚的嘴部为什么称为吻吗?等大家读完课文,就不难理解其中的答案了。”学生读完全文后,我利用文章中海豚救人的事例和原理向学生进行小结性联系:海豚母亲就是用它们的吻照料和救护小海豚的,充满了亲昵和关爱。所以,吻,是生命最初的呵护与关爱,是圣洁美好的,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学生听完这些话马上显得认真而庄重,不再窃窃私语,不再抿嘴偷笑了。

第11篇

关键词:智慧教学法;教学设计;课堂资源

一、智慧教学的内涵特征

所谓智慧教学,就是使学生获得终身发展智慧的教学,包括认知智慧、情感智慧、道德智慧、生活智慧和创新智慧。它一改过去教师成为课堂主宰,将学生变成了知识的容器等“重教轻学”的现状,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新、学会修身、学会生活,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让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享受快乐与幸福之旅,既为学生的现实负责,又为学生的未来奠基,真可谓是走出了一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全新之路。

智慧教学的特征,教学一体,多维合作,自主建构,动态生成,情智交融,智慧共享。如:预设合作研讨的问题,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利于学生深入思考的角度出发,根据学生预习中碰到的疑难问题梳理,来设计“一石激起千层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具有引领作用的大问题。以问题为学生提升的阶梯,层层深入、步步引导,帮助学生“跳一跳”来“摘到果子”。

二、智慧教学法在中职语文课堂中的运用

1.丰富的教学设计内涵

智慧教学的策略是:学案导学,小组合作,头脑风暴,激励赏识,自主建构。如:新授课学案设计重在全程导学。我所任教的班级中学生在利用学案预习过程中感觉比较吃力,这说明我在学案设计上还比较粗糙,没有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所以在学案设计时,在摸准学生学情的前提下,要在导学激励上下工夫。为了达到教学目的,我设计学案的想法是:低起点、重基础、强化重点、适度拓展。学案的第一模块是智慧启航,学校的导学方式是“前滚后翻,做好铺垫”,即把重点知识进行复习回顾,然后再把预习旧知识和衔接新知识相联系。在预习新知这一部分内容时,我做到重视教材,强调基础。针对教材例习题稍做改动就可作为学案的一部分,不要变化太大,否则提高了难度,会影响多数学生的预习质量,这样也降低了学生预习的起点和知识的难度。在学案设计最后一环节,智慧珠峰这一模块,学校设计的习题是拓展题,前面的基础部分是中等生发挥的舞台,那么这部分则是优等生展示才华的天地。

2.利用课堂资源合理诱导

一堂好的语文课能够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灵魂得到升华,能够使学生坚定信念,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在很多时候,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能够为学生塑造一系列美的意境,并用优美的语言引导学生去感受这种美。比如,泰山的雄峻峭拔、荷塘月色的恬静幽美以及康河的迤逦婉约。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所需要承担的任务是如何使学生思维与教材作品描绘的意境产生共鸣,使学生能够真切地感受到自然的美。例如,在进行《我的空中楼阁》教学时,文章中有着很多优美的语言,如:“小屋却像小鸟一样,像蝶一样,憩于枝头”“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这些语句都描绘出小屋的多姿多彩,教师需要构造一幅幅优美的画卷,使学生思维能够沉浸在美的世界里。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错误,因此,需要对这些课堂衍生的资源进行合理的诱导。学生的错误为教师的教学赢得了契机,当学生出现错误时,老师首先做的并不是批评,教师的耐心对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需要教师利用学生的错误作为资源,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轨道,这是智慧教学的一种表现。

3.幽默语言活跃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是语文教学,幽默的语言会引起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使课堂变得活跃。在语文教学中如果只是照着书本进行教学,会使教学氛围显得僵硬。只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努力组织幽默的语言,才能使课堂氛围变得灵活轻松。在教学过程中,幽默的语言能够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能够使得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变得简单轻松,这样在教学中教师更加容易对学生进行引导,学生也能够在轻松活跃的环境中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和美。在课堂上,学生有时会因为没关手机出现铃声干扰课堂的现象,这时候会打断教师和学生的思维,教师这时候需要做的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可以趁机讲“暴发户相亲”故事,并告诉学生要在一些场合注意到自己的一些行为,在重大场合情况下,手机震动是很流行的,你们看老师是不是很时髦。这种带有教育意义的幽默语言能够打破僵局,使紧张的气氛变得轻松,使学生的注意力又集中到课堂上,这就是教师教学的智慧,能够有效地增进教师与学生交流的距离,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教育凝聚着智慧,但要把智慧直接转化为学生的习得,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然而,遵循教育规律的教学,必须从一般教学走向智慧教学。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堂教学需要的是灵活、轻松、高效,只需要教师利用其智慧来实现。智慧教学法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去感悟和积累,并在实践过程中总结进步。

参考文献:

[1]徐金梅.职高语文教学应注重快乐教学法的运用[J].语数外学习:高考语文,2012(1).

第12篇

建设全市小学教学联合体,加强了各校之间的开放合作,实现了市内名校之间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了全市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和办学效益的高位整体推进。建湖实小教育集团以此为契机,坚持“名校引领,同伴联动,共建共促”战略,深化课程改革,创新管理机制,努力促进内涵水平的再提升。

一、互融互通,丰厚办学内涵,为学校发展增添新活力

1.思想形成共识。教学联合体的成立,搭建了一个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支持的平台。建湖实小秉持“涵养化育 自然天成”的办学理念,着力培养“有敬、有执、有容”的阳光少年。我们将加强与兄弟学校交流合作的力度与广度,开阔教育视野,形成共进活力,促进办学层次和品位的提升。

2.文化实现交融。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和动力,我们要积极参与联合体成员校校长主题交流活动,分享学校办学成果和特质文化,借鉴成功经验,厚积校园底蕴。深入走进成员校,实地考察校园文化建设,不断学习、完善自我,立足“四生”文化,努力打造生态校园、文明校园、智慧校园、活力校园。

3.管理密切互通。我们要充分发挥联合体的效能,并能以“问题解决”为桥梁,共谋发展思路,共商管理策略。通过“互联网+”等平台,交流先进管理经验,完善管理机制,实现管理文化共享、管理模式互通、管理水平共进,推进我校师表形象美化、核心素养活化、特色品牌亮化、生态环境优化的“四化”工程。我们还将强化质量意识,与成员校建立质量监测和分析体系,力求做到“调研共同进行、问题共同分析、措施共同研讨、质量共同提高”。

二、互访互研,提升科研水平,为学校发展注入新动力

1.集中主题研讨。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改革试验与研究,认真组织优秀青年教师参加骨干校组织的“课堂教学观摩”“学科主题沙龙”等活动,将前沿的教育理念、与方法带给每位教师,落实到每个课堂。

2.互访交流研讨。定期邀请成员校专家及名师团队来校进行讲学,提升教师的理论支撑和实际操作能力。组织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团队,走出校门进行校际间研讨活动,做到主题突出,目标明确,共同探讨,一并提高。

3.网络常态研讨。充分发挥智慧校园网络平台,建立学科研讨群、读书群等,正常开展研讨、读书交流活动,增进两校教师友谊,提升交流研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利用录播教室,正常开展现场视频教研互动,打破跨校教研的地域局限和瓶颈。

三、互跟互进,提高工作实效,为学校发展提供新保障

1.开展“一日实践体验”。认真组织中层管理人员走进成员校校园、走进对口处室、走进课堂,围绕部门管理进行“一日管理”体验。让管理人员在体验中提升自身管理能力。根据学科和学情,组织教师扎实开展校际间“一日教学”体验。参与班级管理、开展课堂教学,实现互帮互学,互动互促。

2.实施“一周跟岗学习”。定期将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同骨干校及成员校骨干教师进行贴身培训、跟岗培训,实施结对帮扶,使其先成为骨干的“影子”,然后再做学校的“种子”。努力使部分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带动学校师资水平整体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