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平台公司投融资管理制度

平台公司投融资管理制度

时间:2023-09-05 16:58:4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平台公司投融资管理制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平台公司投融资管理制度

第1篇

关键词:国有融资平台资产管理;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F540.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3-000-02

面对国有融资平台公司的资产管理这一课题,我们要建立建全国有资产融资平台,对国有融资平台公司的资产要加强管理。这不但是一课题,更是一难题。对其资产要确保能够实现保值增值,以此来增强政府性的融资能力,同时还能增加国资收入,并对财政压力的减轻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目前,国有融资平台企业在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资产的粗放化管理, 导致严重的流失与损坏

国有融资平台企业的意识不到位,管理部门的理解不深刻,使资产管理制度迟迟不能建立和未能进一步将财产管理制度尽善尽美,导致资产的粗放化的管理, 和严重的流失与损坏。其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是资产处置随意, 国有融资平台企业对资产的管理没有一个规范化、公正化的审批程序。在这一环节中,其普遍存在低价处理与无偿借贷和担保的情形,且处置资产的收入通过职工福利的渠道,把国有资产变更为私有资产,导致大量的资产流失。其二,是资产有效保管的缺失和合理使用的程度过低, 较高比重的国有资产的丢失与损坏,使资产的实际使用寿命降低;同时,日新月异的更新换代速度, 导致国有融资平台公司的资产大量浪费。

(二)低效率的资金使用

国有投融资平台公司因其特殊性,使其忽略了融资能力的可持续性发展的建设。其主要表现在,国有投融资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一般较高,然而净资产的收益率却较低。当债务危机出现时,虽然国家可以对之给予一定的支持,然而所给予的资金毕竟有限,加之政府担保的不可靠性,所以其还款能力的是否具有,最终无法得到全部的保障,进而对银行等金融机构带来严重的影响和巨大的危机,干扰有序进行的金融秩序。同时,居于前列的国有投融资平台型企业资产负债率高于50%的比重很大,但其净资产收益率反而都偏低,不难看出流入地方政府的投融资平台的偏低的资金使用效率。另一方面,从投资角度来看,领先于全国的地方性政府投融资平台企业的投资方向多集中于电力、城市交通、房地产和能源等领域。而这些领域都是资本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的企业,其回报周期长,和对就业吸收能力的有限,因而使之为了刺激经济所增加的信贷投放,当其流入地方政府的投融资平台时,刺激经济的效果就十分有限,资金使用的效率也较低。

(三)不规范的资产会计核算,不齐全的账簿设置,数量巨大的账外资产

在会计核算时,一部分国有融资平台公司将购置的固定资产的费用列支其中,但不计入固定资产;亦或是对无偿调入和捐赠的资产不做会计核算。还有一种现象也很普遍――不完整的账簿设置或没有明细账的账簿设置,导致总账与明细账不符,这一情况极易形成账外资产,使公司的实际资产数目不清,其资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不能够得到准确的验证。或部分资产长期挂账,不能按时进行清理, 形成了呆账、坏账,使资产流失。

(四)国有融资平台常投资于一些难以取得自身平衡性的项目上,具有一定的财务资产风险

因具有公益色彩的项目大多由政府融资平台所承担,项目本身的收益率较低,所以自身运营所带来的收益将还本付息能力的实现大大降低。故行贷款和各类企业债券等多数债务融资平台,都对政府采取了应收账款质押、土地资产质押、第三方担保、项目回购等增信方式。若一部分增信方法与财政收入和支付能力相挂钩的话,则这种财政隐性担保,将金融风险也带入其中,所以说这种风险是多年累积下来的结果。所以,当政府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时,这种方式的缺点立即得到迅速的放大。然而实际上,国有融资平台公司的财务资产还依然存在着较多的连带责任风险。

(五)监管机制的作用难以有效发挥

在形成、使用、处置等方面,国有融资平台的资产都缺少有效的管理机制。在资产的形成上,缺乏统筹性与科学性;在资产的配置上,缺乏公正性与合理性。由于家底数目不清,对资产分布的情形缺乏真实准确的统计,财政预算的约束力发挥的作用难以实现,也无法对之约束。加之,在资金来源的渠道上,公司具有多元化的特性, 所以,在筹集和使用资金的方面,其过低的透明度,极易导致在宽松的资产配置环境中的随意性、不公性与重复性。资产使用效率评价标准与评价方法因其缺失与失效,在资产的使用和利用上无法客观公正的对之进行约束和激励,导致因资产无法正确评估而使用效率低下。管理手段的落后和跟踪管理与统一信息数据资料的不规范, 导致其处于长期无人监管的状态。同时,普遍的帐外资产存在的现象,皆由资产的实物与价值的脱节管理所导致。而在资产处置的环节中的漏洞与缺失,导致处置程序和监督机制表现出了过多的随意性。而且财政同意管理中没有把资产处置的收入一起纳入,而是形成了单位的账外收入或者小金库,使国有资产流失,并为腐败提供了温床。

二、加强国融资平台公司的资产管理的措施

(一) 存量资产进一步优化

国有投融资平台虽然拥有数额庞大的资产,但是多数资产并未能发挥其作用。优化资产的结构,使现有资产得以盘活,进一步深化资本运营,使其能够满足未来资金的需求,这对于提高其盈利的水平具有深远的意义。而公司储备的土地资源,可以进行房地产行业的大规模开发,使储备的土地价值得到兑现,同时利用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对土地资源继续进行储备。其中地段好、价值高的土地,通过成立独立的开发公司对之进行开发;而价值低或开发难度大的土地,则直接转让以快速回笼资金,以用于新的项目的建设。在无法掌控的经营领域上,公司可根据长远的战略发展和实际的投资需求,通过转让股权,积极退出,使资产得到高效利用,并进行新的投资或后期投资,使之得以迅速升值或变现。

(二)对国有融资平台公司资产管理的基础性工作进一步加强

1.开展产权登记工作

对国有融资平台公司资产的产权进行登记工作。通过对国有资产的清查和登记,从而依法确认国家对国有资产的所有权,以及单位对之的占有与使用的法律行为。为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及为使资产的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和保障,故凡占有和使用国有资产的融资平台,都需按照法律法规进行申报、审批和产权登记。

2.统计报告制度的建立

国有资产总账和明细账的建立制度,不但要通过清查和核对资产与产权登记, 而且要对融资平台公司的国有资产账、表、报告和资产档案的管理机制进行进一步的完善。通过定期的盘点,对国有资产的增减和分布情况做出准确的记录,并使公司对资产的占有、使用、购置、变动、处置等做出书面的解释与说明。统一印刷和制定财务报表,向财政部门定期报送,将产权进一步的划分清晰,使其配置科学、使用合理、处置规范、监督公正、真实准确的管理制度建立起, 并成为分配预算资金和评资产绩效的科学、准确、可靠的依据。

3.发展融资平台公司的资产登记制度

不但要核对公司资产,还要对之进行全面的登记造册。做到账卡相符、账实相符、账账相符的要求,并使资产账、卡的制度确立。对于新的资产配置,公司在登记、建卡、设账方面要具有时效性,并且对之要深化和跟踪资产登记制度。

4.资产配置与定额标准进行统一规定

公司资产管理的关键是融资平台公司的国有资产配置定额的标准,同时也是资产管理中的一个难点。根据政府的要求和公司的实际需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使资产配置标准的制定更加合理和科学,确定房产、车辆和办公设备等的定额标准,对之进行统一的管理、调配和购置。其不但能让资产的存量盘活,按照一定的、统一的标准配置办公设施,还能降低行政的运行成本,打压攀比风。

5.资产购置、处置的权限和程序要进一步完善

关于大宗资产的购置,要在预算中列入,由政府的统一采购进行购置;而在处置大宗资产上,则通过统一拍卖的资产管理机构进行处置, 并将其收入统一纳入财政进行管理。

(三)进一步改进国有融资平台公司的资产监管体系

在建立健全国有融资平台公司的资产管理、营运和监督体系上,要遵循以下原则:政资分开、政企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建立现代化企业管理体制,使资产管理与生产经营分开。一是建立资产监管部门,对管理公司资产的使用情况做到监督负责,建立健全公司的管理体系,使运营、考核评价、内外部监管等制度都有依据可循。二是确保融资平台公司的现代化管理制度得到健全和完善,真正发挥董事会、监事会、职代会的监督、决策的作用。

三、总结

总而言之,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对国有融资平台公司的发展、运营起到重要的作用,所以国有融资平台公司的管理者不要只重视本身的融资业务,还要加强公司内部的资产管理,保证公司的资产安全不受到损失,为公司的经营、发展提供良好的后勤保障。

参考文献:

[1]李丽虹.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企业财务风险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10).

[2]康全国.整合国有资产搭建新型政府融资平台[J].现代商业,2011(36).

[3]张世福.当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现代城市研究,2011(12).

第2篇

虽然目前仍没有官方数据表明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确切状况,但近年来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急剧膨胀确是各方都关注的事实。

近年来,地方政府投资冲动持续膨胀,投融资平台成为地方政府债务形成最主要的渠道。据统计,2008年底,中国各级地方政府控股的各类城市投资公司已达360家,这些投融资公司以兴建基建项目为主,向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举借了大量资金,这些项目由于受各地方政府实际控制,所以其形成的债务自然成为了地方财政的隐形负债。更有甚者,一些地方政府罗列若干项目,依靠投融资平台渠道融资,然后再把这些资金全部或部分的转移,用于其它用途,使得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和风险不断积累。

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的诱导融资行为,使地方政府债规模无限扩张。从目前地方债的构成看,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贷款占较大比重,而据我们的研究,在地方债的形成过程中,存在非常严重的银行诱导融资倾向,部分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对地方政府相关部门机构提出的融资申请,不仅不纳入严格的审贷程序进行处理,反而以各种形式加大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或其他政府融资中介的授信权限,甚至主动要求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或其他政府融资中介加大贷款额度。此外,银行对与地方政府有关的贷款,不论其信用水平和投资可行性,都会以非常简便的方式促成贷款的完成,几乎没有必要的风险控制。

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的法规没有出台,对地方政府债进行管理的机构不明确。从现有的《预算法》角度看,地方政府被禁止进行赤字预算和举借债务,但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与现实法律的冲突,使地方政府以各种名义规避《预算法》的约束,投融资平台等地方融资中介也就是地方政府应对此问题的一种手段。但是,从国际经验看,地方政府拒绝债务有其一定的必要性,特别是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情况下,需要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相关问题从法律层面予以相应的明确,并且出台相应的管理制度和管理细则,明确管理的主体和有关责任,控制地方政府融资欲望。

此外,由于目前对地方政府债务的法律法规的缺失,也使得管理地方债务的政府部门形成了多头管理的形式,债务规模难以抑制。从地方政府层面看,举债项目的规划权利在发改委;举债项目的贷款与审核的相关权利在财政厅(局)、发改委、银监会、人民银行;举债项目的运行管理的人员管理在发改委和国资委;而举债的资金偿还几乎都由财政部门全部承担。这种情况使得地方政府对地方债的规模、结构不能统一监控,也使得资金的偿还、风险的控制存在非常大的不确定性,不同部门因本身利益,将促使债务规模增加。

这种政府负债呈现出的新特点

直接债务增长速度加快,新增债务以投融资平台为主,资金来源主要为金融机构。2006之前,地方负债的主要成分是行政性支出欠账为主,包括拖欠机关和事业单位工资,粮食补贴,社保资金缺口等,2006年之后,则是直接债务的增长速度越来越快,其中最主要的是地方政府的投融资平台通过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借款占比越来越大。

风险结构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目前地方政府债显现的风险结构是‘两头小,中间大’,省一级和乡一级的债务规模较小,地市和县一级风险较大,东部地区的风险比西部地区的风险要小。

举债资金运行管理缺乏科学计划。举借资金对于地方机关事业单位及其所属基础设施企业投资范围过宽,不仅涵盖公共产品领域,还涵盖部分竞争性领域,地方财政相应承担了大量偿债风险。比如部分医院、学校等以大规模举债的方式盲目扩张,缺乏整体规划,加大了政府债务风险。

债务管理游离于预算之外。从全国范围看,各级地方政府绝大部分举债安排的收支没有纳入预算管理,缺少预算审核、政府采购、财政投资评审等基本约束。

第3篇

提升中小企业融资能力,需要大力拓展融资渠道

搭建平台,建立完善的政策融资,债务融资,权益融资平台。一是支持地方性金融体系建设。目前,各大银行亲睐对国有企业、政府性投资、基础设施建设、上市公司支持大企业,确保大企业的信贷,对中小企业不重视,在确保大企业的基础上才加以考虑,造成了对中小企业的信用歧视。各级部门应强化监督、鼓励竞争,加强地方金融机构建设,聚集更多闲散资金,支持地方中小企业的发展。大力推进现有的城市商业银行和城乡信用社的体制改革,在政府适当干预下逐步推行地方金融机构中利率市场化,搞活地方金融机构,提高其竞争能力。二是鼓励中小企业上市直接融资。对比较成熟的中小企业吸收为中小板上市,对高成长型创业企业吸收创业板上市,建立适应创业企业投融资需求和风险管理要求的制度。三是鼓励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融资。运用必要的政策扶持,创造条件重点扶持一批经营业绩突出、制度健全、管理规范的担保机构,加快组建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机构。抓紧提出担保机构风险控制和信用担保资金补偿、奖励机制政策,推动信用担保评估和行业自律制度,引导和规范信用担保行业发展。

提升中小企业融资能力,需要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打铁需要自身硬”,中小企业必须要加强自身发展、制度建设和强化资金管理,注重信用体系建设,良好的信用是赢得融资的必要条件,不仅会获得金融机构低门槛的贷款,而且还能利用信用再担保机构,打造担保机构与金融机构之间的利益共同体。一是改善中小企业的管理制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中小企业自身素质是解决中小企业贷款困难的有效途径。大多中小企业是采用家族式的管理模式,产权不明晰,责任不明确,存在着弊端,需要帮助中小企业培养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理念,按照现代企业的运作要求,完善各项制度,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增强市场竞争力。二是健全中小企业财务制度,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建立健全企业的财务制度,不做假账,真实反映公司财务状况,提高企业财务的透明度和可信度。中小企业通过提供及时、可靠的财务信息,使投资人相信投资能够得到回报,从而获得企业所需的资本;建立企业自身信用制度,获得社会的认同和信任。三是建立企业信息公开制度,不定期公开企业动态信息,让金融机构及时掌握企业发展动态。因此,提升中小企业融资能力,需要从政府措施、金融机构、企业自身建设入手,相互协调、相互促进。

本文作者:刘双富工作单位:湖南望城经济开发区产业发展局

第4篇

1影响城投债发行主体信用风险的因素分析

城司作为城投债的发行主体,通常也被称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所谓信用风险是指证券发行人或交易双方由于种种原因而不如期或如质履行合同,致使投资者或交易双方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和债利息密切的信用风险,其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城司自身体制的约束,投资运作效率低下据统计,近些年来城司的融资成本持续高于其收益率,然而城投债的发行规模不减反增,此种情况并不符合经济学原理,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资产以存货及无形资产为主,经营性资产所占比重较少,因此城投债自身的偿债风险很高;二是城司内部的治理结构并不完善。由于城司都是由地方政府通过注入货币资金、土地使用权以及国有股权、资产等方式包装出一个符合融资标准的公司,其公司员工大多数为政府机关的相关人员,这样的人员安排有利于利用地方政府的优势资源,但也导致了城投企业管理层结构的不完善,经营自受限,难以控制其风险。

1.2城司自身财务报表质量差,隐藏很多财务风险根据调查显示,城司的营业外净收入占利润总额的比重很大,平均值为80%左右,可见,其利润主要依赖于政府补贴,可以说,能否有充足、及时的政府补贴是城司偿债的主要依靠。如媒体曝光“09岳阳城建债”、“09渝水投债”、“09渝地产债”等均有资产注水的嫌疑,这些公司净资产的一半甚至2/3均为评估而来的无形资产。因此城司会在净资产和利润表中刻意美化以达到发债的要求。

2政策建议及改进建议

2.1合理控制城司数量,明确政府融资平台职能根据2011年审计署对31个省、市、自治区及所属市、县三级地方政府债务情况进行审计的结果显示,三级地方政府共设6576个融资平台公司。按照投融资平台从事建设项目的性质,可以把城司所从事项目分为以提供纯公共产品为主和以提供准公共产品为主两个方向,前者主要从事普通道路、环保等项目的投融资活动。后者主要是经营一些有收益的项目,可以收支相抵,政府主要是补贴收支差额。因此,明确投融资平台的职能,进行针对性的投融资活动,精简城司,提高城司的运转效率,而不是机械地增加数量,扩大规模。从政府管理水平和实际需要看,一级政府设立1~2家投融资平台公司足矣。

2.2加强对城司资信披露的监管发债主体的债务信息充分及时地披露是对债券市场进行监管的首要保障,因此应加大对发债主体(城司)的资信披露力度。主要涉及其财务情况、生产经营状况以及可能影响债券自身价格或其偿付本息的重大事件,便于债券市场的参与者做出相应的及时决策;此外还应对募集资金的投入方向及项目的进展情况进行披露,充分发挥金融监管部门的职能。

2.3整合城司自身资源,优化内部治理结构聘请具有相关证券及投融资专业知识和技术经验的员工从事工作,建立自上而下的公司管理制度,和政府机关形成互补需求,而不是互相干扰;拓展公司的主营业务,而不是非主营业务成为利润的主要来源,降低对财政补贴的依赖程度。

2.4完善法律法规监管政策通过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地方政府及其投融资平台必须对其地方财政及其债务方面的真实使用情况,面向大众相关机构和投资者披露。通过专业的分析方法,对债券信用风险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并通过有关的技术手段一一呈现出来,并依靠法律手段,对城投债的发债主体的发债资格、发债方式、资信评级和偿债方式等方面进行严格审查,对相关利用隐瞒、欺骗等手段骗取利润的责任人严惩不贷,并加大对违法企业的惩处力度。

作者:李倩鲁超单位:沈阳工业大学经济学院

第5篇

关键词:SWOT分析 P2P 中业兴融公司 昆明

中图分类号:F2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3-0040-01

一、昆明中业兴融公司概况

昆明中业兴融公司成立于2015年2月2日,注册资本5000万,公司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全体员工600多人,迄今,中业兴融累计成交额60亿,平台累计客户73万。现已在昆明成立13家分公司,是一家投融资平台以及投融资信息登记、的平台公司。中业兴融与FICO、易宝支付、新华网、凤凰网、盈科律师事务所等众多优秀的企业合作,为客户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普惠金融与财富管理服务。

二、中业兴融公司SWOT分析

1.优势(Strengths)分析

①风控保障突出。中业兴融拥有自己特有的“六级风控”和“七重保障”,从六个方面对贷款人进行审核,审核贷款人的各项指标,达到标准的才进行贷款;又从七个方面对借款人的资金进行保障,以降低投资者的风险。在此基础上,中业兴融又签约了著名的盈科律师事务所,再一次升级了风控保障。

②投资门槛低。大多数银行的理财产品起投金额较高,中业兴融有些项目的起投金~为100元,投资门槛较低。

③公司形象良好。中业兴融是一家具有爱心的公司,在自己发展壮大的同时也不忘奉献爱心,回报社会。

2.劣势(Weaknesses)分析

①管理存在缺陷。比如,公司内部设有巡检这种职位,用意为防止员工偷懒,对其进行监视,因此,常常引起冲突。再而,内部员工之间感情冷漠,工作氛围不和谐。不利于公司的长期发展。

②客户维护欠缺。中业兴融的客户维护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随意性比较大,挑肥拣瘦。

③部分员工能力不足。

④项目结构不合理。中业兴融每天都会在平台很多投资项目,但是1个月和3个月的项目较少。

3.机遇(Opportunities)分析

①国家政策支持。2015年7月《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指出,互联网金融企业要依法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以满足不同群体的投融资需求。为中业兴融这样的P2P网络借贷平台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会。

②市场开发潜力大。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2014-2020年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P2P网络借贷平台的交易规模将不断上升。可以看出,中国的网贷交易规模不断上升。云南作为新兴的网络平台交易省份,其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开发潜力很大,为许多潜在的投资客户提供了平台和机会。

4.威胁(Threats)分析

①云南市场动荡。云南的互联网金融市场发展不成熟,无论大、小公司都出现过逾期、坏账的情况。

②市场竞争加强。就潜在对手来说,云南的互联网金融公司较前几年的增长速度大大提高,市场虽然还没有完全开发出来,潜在的投资客户还有很多,但是越来越多的P2P借贷平台一直在不断地建立,来分抢潜在的投资客户,那么每个公司的客户总的来说就要相对减少。

三、促进中业兴融公司发展的对策措施

1.优化管理制度

中业兴融高管应该对巡检的权利进行控制,不能任其滥用权利,破环公司的内部管理制度。中业兴融应该设定一个明确的巡检部门考核标准,让巡检真正按照设定的条例办事,并且员工有权利对其进行监督。针对内部员工之间感情冷漠、工作氛围不和谐这个问题,中业兴融应多组织员工活动,促进彼此的交流。

2.做好客户维护

要让客户认可一个公司,就必须做好客户的后期维护工作。中业兴融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第一,从每个客户对应的投资顾问入手。要求每个投资顾问对自己的客户定期拜访,及时了解客户的需求。第二,公司平台的客服部应该定期回访本公司的客户,了解客户的满意程度,并征求他们的意见及建议。第三,公司相关部门可以策划一些相关活动提高他们对公司的认可度。

3.提高员工能力

针对部分员工能力不足这一问题,首先应将这些员工进行分类。然后再从优秀的员工之间选出相应组别中能力较强的代表作为每个组的组长,定期召集组员进行培训。

4.调整项目结构

中业兴融应与贷款方商量,进行分期贷款,在平台多上一些短期项目,如1个月、3个月的项目。当然,也可以将一个大的短期项目融资包拆分成几个小的融资包,这样在短期项目上线时就不会造成太多拥挤,缓解网页操作的负担。此外,公司员工应多跟自己的客户交流,建议进行组合投资,别把资金全部投在一个短期项目上,要分散开来、长短期搭配,这样不仅可以降低风险,还可以提高收益。

5.抓住机会发展

国家出台了多项政策,把互联网金融作为国家重点战略,规范其发展。加之云南市场的开发潜力大,还有好多潜在的客户没有被开发出来。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中业兴融应该紧跟国家政策的脚步,合法合规经营,抓住机会发展,尽快稳定自己在云南的地位,以提高市场占有率。

参考文献:

[1]王梓淇.P2P网络借贷平台探析[J].时代金融,2012(8):38-40.

第6篇

一个地方要加速发展,离不开金融业的大力支持。金融活则经济活,经济发展了,金融业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作为地方政府,只有进一步认清和正确处理好银政之间的这层关系,才能在开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局面中发挥积极作用。近年来,区委、区政府解放思想创新思路,提出“融资促发展”的战略构想,以开发性金融合作为切入点,不断加强政、银、企合作力度,融通大资金、启动大项目、实现大发展,有效加快了打造西安东部新城的步伐。

一、 我区目前政银合作的现状

20…年…月以来,我区同金融机构、企业签订了二十余项贷款、信托等合作协议,协议资金近40亿元,主要涉及城乡基础设施、公共设施、中小企业、民生工程等领域。新机制融通的大资金,加快了我区城市化进程,促进了社会和谐。

1.政策性银行金融合作稳步推进。目前,国家面向基层的政策性银行有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这两家银行对地方政府贷款普遍采用政府信用担保的形式。自2007年6月组建开发性金融合作办公室以来,区基投总公司作为政府指定借款人,采用“人大出具决议、政府承诺”的担保形式在以上银行取得…..亿元贷款。一是在国家开发银行为….等项目取得贷款….亿元,列全省区县之首。二是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为…..项目取得4.5亿元贷款。这些信贷支持极大缓解了我区发展的资金问题,加快了我区城市化进程。

2.商业性银行信贷取得新突破。商业性银行和区县政府合作,在看好地域优势、发展前景的同时,更注重风险防控;在资产抵押、权益质押、政府信用三种担保形式中更看重资产抵押,不是很认可政府信用担保。去年以来,我们积极寻求与商业性银行合作的结合点,在凸现我区优势和潜力、争取部分银行认可政府信用担保的同时,争取市经发集团担保,取得了北京银行、信用联社、浙商银行、西安市商业银行共计4亿元贷款。

二、 我区目前政银合作存在问题和不利因素  

1.融资平台实力不强,融资渠道不够丰富。目前,作为融资平台的区基投总公司的职能定位还没有达到市场化融资主体条件,只是根据行政命令在金融机构融资,对项目实施和资金管理的权责还有待进一步明晰。而且,公司没有足够的自营业务支撑,银行贷款的偿还责任最终还要财政承担,不能很好发挥“造血”作用。公司虽已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设置董事会、监事会,但没有起到实质性作用;还没有形成专业的经营管理队伍,甚至没有专业的财务管理和项目管理人员。从长远看,这样的融资平台不能成为市场主体,也无法成为城建项目的投融资主体,更不能真正实现市场化融资。

2.我区主导产业优势还不明显。近年来,我区以生态经济强区建设为目标,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突出自身资源优势,打破传统模式,在浐灞河综合治理开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道路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招商引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就。但经济总量偏小,主导产业没有完全形成,对资金的吸引力还不够强,依然是我区目前存在的实际问题。

3.金融机构同区县政府合作步伐明显放缓。无论是政策性银行还是商业性银行,对国家宏观货币政策都有着非常敏感的反应。特别是政策性银行,在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变化不定的背景下,对区县级政府信贷审核力度、监督力度不断加大,并将贷款权限上收;20xx年下半年,包括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内的多家金融机构总部已经发文,从项目方向、担保形式、财力分析等方面对区县政府贷款做出了更严格的限定。宏观形势对基层银行开展业务产生了明显影响,不担任何风险的存款额度与贷款额度的差距越拉越大。

4.政府信用担保形式即将被“叫停”。今年2月下旬,财政部牵头着手制定旨在规范地方政府融资的文件,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原则就是:地方政府和人大出具的“担保函”无效。而人大决议、政府信用的担保形式正是我区近年来融资担保的主要形式。这份文件的出台,必将对我区融资工作产生重大影响。

三、进一步加强政银合作的对策

近年来我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为金融业引进、发展和创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广阔的空间。大力推进我区投融资体制建设,不断拓展金融合作渠道和空间,增强金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和服务能力,是我区投融资工作首要任务。

1.加强融资平台建设,提高市场化融资能力。一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完善融资平台。通过治理结构建设完善投融资体制的宏观管理制度,转变政府职能和平台职能;通过法人建设建立高效的公司产权结构和激励约束机制,完善投融资体制的微观运行机制;通过现金流建设将财政性的体制现金流建设成资产负债平衡的经营现金流,逐步减少和取消财政还款补贴;通过信用建设将政府信用经过融资推动,催化和转变为投融资主体的企业信用,满足信贷融资和市场化融资的信用要求。二是建立市场化融资平台评价体系。首先,以流动性平衡作为手段和切入点,把平台公司由收支流量平衡的法人孵化成资产负债表平衡的法人,使其能够履行投资项目管理和财务管理职责,从而具备符合信贷市场要求的融资能力。第二,完善政府主导的城建开发机制,把基础设施建设和周边的土地开发结合起来,以投资收益的形式转化为融资主体的现金流,用于基础设施的再投资,从而提升其财务管理和项目经营能力。第三,推进灞桥基投参股区城建投资公司,提高资产收益率,最终实现资本市场融资。

2.完善投融资制度。一是建立严格的投融资项目审查管理体制,项目投融资要服从全区规划,同时建立区公用事业建设计划和资金计划制度。二是建立招投标管理、预算、合同审查等投融资管理和风险控制制度。三是根据公用事业项目投资管理的情况,制订土地收益和收费方面的政策,使全区投资项目建立符合金融市场要求的信用结构,发挥城市建设信用资源的最大效用。

3.发挥规划引导作用,以优势产业吸引资金。整合现有各类资源,依托有关研究机构、金融、规划等单位的技术资源、智力资源,制定完善产业规划。完善我区基础设施和技术改造后备项目资料库,寻找经济发展和金融发展的最佳结合点,吸引区域内外金融机构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重大项目建设和企业经营中,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第7篇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拓宽投融资渠道,促进政府投融资形式多样化;进一步规范政府融资行为,落实偿债责任,建立政府投融资“借得来、用得好、管得住、还得起”的良性循环机制;促进政府投融资平台自我经营、自求平衡、滚动发展;健全考核评价制度,防范财政、金融风险;最终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政企分开,风险可控、良性循环的投融资格局,为我县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撑,实现县域经济和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坚持“资源整合、市场运作、做优做强、滚动发展”的原则;明确县投融资管理中心(以下简称“县投融资中心”)为全县投融资工作管理部门,其下属单位县城建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投资公司”)为县投融资主要平台,按照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运用市场手段,搭建融资平台,建立融资、投资、偿还的运营机制,盘活资产,实现资产效益最大化。

二、整合资源,壮大投融资平台

为实现我县经济快速跨越发展,突破资金制约瓶颈,必须加强投融资平台建设,全力整合资源,做实并壮大投资公司这一骨干投融资平台,开创投融资工作新局面。

(一)整合融资平台,增强融资能力。将全县分散的融资平台及部分国有企业整合为投资公司的子公司,壮大投资公司资产规模,提高融资实力。

(二)实行分类投资建设模式。对全县非经营性建设项目,由县政府与投资公司签订代建协议,或将项目资金拨入县投融资中心,再将资金划入投资公司增加注册资本金,根据项目进度,由投资公司按计划将资金支付到建设单位,增加投资公司现金流。对经营性建设项目实行自建制,由投资公司直接投资实施项目建设,增加投资公司的收支规模;对属于财政和专项资金拨款方式兴建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公益事业建设项目,在项目竣工经资产评估后划入投资公司增加注册资本,由投资公司与使用单位签定租赁协议,壮大投资公司规模。

(三)改革国有土地储备经营方式。完善重点项目与土地收储、运营、开发一体化运营机制,授予投资公司特许经营权,根据县政府规划,由投资公司负责土地的整理、开发和经营。

(四)整合资源性资产。根据县政府授权,投资公司经营城市无形资产,并管理其它优良资产。一是将河沙、水库、林场、矿山、道路广告等资源性资产进行整合包装,适时投资开发;二是将泉林泉群、黄山林场、大云寺林场、圣源湖等旅游资源进行整体包装运作,争取国家文化产业资金扶持。

(五)完善公司经营方式。县直党政部门和街道办事处现有的土地、房产原则上作为投资公司资产。由投资公司与使用单位签订资产租赁协议,其租赁费由财政集中支付,以增加公司营业收入。投资公司将该收入单列科目全部用于支付政府确定的建设项目。

(六)建立预算补偿机制。投资公司将每年国有股权分红转为国有资本金。同时,县财政每年从预算中安排一定数额资金注入投资公司,充实公司资本金,弥补投资公司因政策性、公益性投融资业务而承担的费用。

三、拓展融资渠道,提升融资能力

(一)建立项目储备机制。各单位要十分重视项目包装和储备工作。每年12月底前须将续建项目、新建项目等及时提报县政府,经县政府审核后,移交至县投融资中心。由县投融资中心根据项目性质和规模与银行对接,开展项目融资工作。

(二)银行贷款。加强同国家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合作,形成以银行贷款为基础,其他金融机构为补充的信贷融资格局。

(三)债券融资。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增强公司的自营性经营收入,提高可持续经营能力,降低公司债券融资成本,不断优化资本结构,充分利用债券市场扩大直接融资规模。

(四)与企业合作融资。一是广泛与大企业交流合作,由投资公司向企业拆借资金进行融资;二是为企业融资担保,根据我县企业需要,由投资公司为其贷款担保,支持我县企业发展;三是通过BT(建设-转让)、BOT(建设-运营-转让)等方式进行项目融资;四是灵活运用存放银行的财政性间歇资金,通过财政性存款与银行贷款挂钩,调动商业银行扩大贷款规模。

(五)完善项目平衡机制。对经营性的建设项目,可采取转让产权或特许经营权等方式回收资金;对政策性、公益性项目,可采取政府回购、财政补贴、拨付项目资本金、授予特许经营权等方式,确保回收项目建设资金。

四、加大投资力度,获取经营收益

投资公司要在县政府的指导下,兼顾效益,防范风险,选择优势产业和公益事业进行投资。

(一)投资开发房地产。利用投资公司现有土地资源,做好房地产开发工作,实现经营收益。特别是廉租房、安居工程等公益性项目要优先考虑安排由投资公司组织建设。

(二)服务全县重点项目建设。投资公司所取得的信贷资金、投资收益、经营收益等资金优先用于县委、县政府确定的重点项目和民生工程,支持全县发展大局。

(三)培育上市公司。积极为企业上市融资提供服务,投资参股优势企业,使其具备上市条件,待企业上市后将适时分期出售股权实现盈利。

(四)投资参股金融服务业。一是以国有银行为基础,参股合作银行。二是积极参股投资担保公司,为中小企业贷款提供担保,扩大经营业务范围。三是积极筹备组建县小额贷款公司,拓展业务覆盖面,力争用3-5年时间组建村镇合作银行,为中小企业贷款服务。

五、完善监管机制,控制财务风险

按照《公司法》要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设立董事会、监事会等内部管理机构。建立完善各项以融资、投资、债务风险控制为核心内容的项目评估、运行预警机制。加强风险控制,建立偿债准备金制度,通过增加土地增值收益、项目开发收益、处置变现政府性资产、整合财政专项资金、增加财政还债准备金等方式多渠道筹集偿债资金,实现公司净资产与负债、现金流、投入与产出“三大平衡”,形成“借、用、还”的良性循环机制,真正成为我县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六、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一)加强领导。县政府成立由主要领导任主任,分管副县长任副主任,县监察、发改、财政、国土、建设、交通、环保、人行、审计、水利、国资委、招投标办公室、投融资中心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县投融资管理工作委员会。主要职责是制定政府投融资中长期规划,审批政府投融资年度计划,确定政府建设性资金的投资方向和融资方案;审定政府投融资政策和管理制度,决定政府投融资重大事项,审议政府投资项目的预决算报告。

第8篇

关键词:政府融资;平台公司;风险管理

一、政府融资平台公司风险管理概况

(一)定义

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是指由各级地方政府出资设立,以各级政府名义筹措资金,投融资到各地方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公共事业项目的建设与开发上,并经营管理各项目,项目建成后以取得的经营收入、地方政府财政收入进行还款的企事业法人机构[1]。

(二)特点

(1)以地方政府为主导,贷款大多应用建设地方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政府会提前将一定比例的财政资金投入到融资平台公司,作为其初创的启动资金,再依托政府信用与承诺吸引其它投资主体进行投[2]。

(2)借贷方与资金使用方互相分离。融资平台公司主要职责就是贷款与融资。地方政府各项目建设单位是资金使用方。借贷方与使用方相分离模式导致融资平台公司不直接使用贷款、不直接参与项目建设管理[3]。融资平台公司只是执行借贷资金的媒介与手段。

(3)参与主体众多 贷款担保方式形式多样。融资平台公司贷款方式通常为信用贷款与担保贷款。贷款担保方式呈现多样化态势,如:政府担保、财政担保、政府相关部门担保与非政府担保等。

二、政府融资平台公司面临问题

(一)贷款担保存着法律风险

政府融资平台公司主要职能是向银行贷款,替政府筹措建设资金。为了借助融资平台公司成功获取大量银行贷款,地方政府或者地方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会出具不同形式的“担保函”,承诺当融资平台公司无偿还贷款能力时,地方政府担负还本付息的责任[4]。国家相继出台不少规定,严格限制政府担保行为。从法律角度而言,政府出具的还款承诺函缺少法律依据,无法律上担保效力,属于无效担保。

(二)政企一体,权责不明晰

融资平台公司职能就是为政府融资,待银行贷款成功后,并不直接参与管理与使用资金,而是把所有贷款转入政府财政的账户,以利于项目建设单位方便使用。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的性质是国有独资公司,地方政府控制公司的实际运作与内部管理。融资平台公司的管理人员,是政府相关部门人员,又属于融资平台公司的负责人或业务员。政企混为一体,责任主体不明晰。

三、预防政府融资平台公司风险策略

(一)制定完备法律

修订完善法律法规标准化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制定相关的管理措施、管理制度与管理细则以准确定位融资平台公司。从而,让整个融资活动都在可控范围之内,严格限制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数量与规模,使得相关部门可以遵循相关法律履行监管之责,以推动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可以依据法律法规开展经营活动。

对《预算法》中所例“禁止地方政府发行地方债”的条款进行修订。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各地政府需要大量的资金用于地方经济发展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而各级政府又普遍面临财政困难的尴尬局面。为此,各级政府不得不以政府融资平台公司作为贷款融资的工具与手段,筹集资金,以解决财政困难的问题。需要从国情出发,修改现行的《预算法》,使得各级政府拓宽融资渠道,解决财政困难[5]。

(二)强化经营管理

1、设立信息公开制度,增大信息透明度

地方政府与商业银行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而导致银行评估风险和贷后管理困难的矛盾。设立政府债务信息公开制度,向广大群众公布如下内容:政府财政收支情况、总负债情况、所贷资金投向情况、在建项目收益状况及还款计划。以接受社会监督,增强政府债务信息的透明度。同时,根据所公布的信息,商业银行可全方位掌握政府财政收支状况、总负债情况,正确评价政府财力、融资平台公司信用等级,更好实施贷后管理。

2、构建政府债务风险评估、信用评级机制

目前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有着债务规模大的问题,需要引入风险评估和信用评级制度。设立政府债务风险评估预警指标体系,制定预警指标,全方位、适时动态地监测与评估政府财政收支状况、投融资方式、负债状况及各种风险。依法设立专业的第三方评级机构,定期、客观、独立地评估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的信用等级,及时对外相应的信用评级报告,以便相关监管部门与商业银行作为决策参考依据。

四、案例分析――以H公司为例

(一)构建总体风险层次结构

采用层次分析法指把指标被分割成若干部分(组),每组依据一定层次进行排列,同一层次的元素可以控制其下层元素,同时本身所对应的上层元素对其有着支配作用。同一层次的元素最多不超过9个,以防止两两比较所产生的麻烦。以上文的研究分析为基础,构建H 公司的总体风险层次结构框架,见表1。

设:H1:区域财政收入出现波动,应收款项收回存在风险

H2:持续增加负债,增大投资融资规模,投融资管理存在风险

H3:较差的盈利能力,存在同业竞争的风险

H4:经营性现金流以政府补贴为后盾,补贴政策存在风险

H5:房地产政策对其影响较大,项目经营存在风险

H6:政府决策对其影响较大,业务整合存在风险

(二)建立比较判别矩阵

(1)基本原理

从层次结构模型的第2层做为起点,针对从属于(或影响)上一层每个因素的同一层诸因素,运用成对比较法和1-9比较尺度设立比较判别矩阵[6]。假设要比较n个因子X={X1,…,Xn}对某因素 Z 的所产生的影响,运用对因子进行两两比较的方式设立成对比较矩阵。也就是:即每次取两个因子Xi和Xj,以H ij表示Xi和Xj 对Z的影响大小的比值,所有比较结果都采用矩阵H=(Hij )nxn 进行表示,把H叫做Z-X之间的成对比较判断矩阵(简称判断矩阵)。就能简单求得若X i和X j 对Z的影响比值为Hij ,则 Xi和Xj 对Z的影响比值就为Hji=1/Hij。

定义1 若矩阵H=(Hij )满足

(i)Hji>0,(ii)Hji=1/Hij (i,j=1,2,…n)

关于如何确定Hji值,推荐使用数字1-9及其倒数作为标度。表2列出标度含义。

(2)H公司存在的总体风险判别矩阵

政府相关领导、H公司总经理、财务经理等公司董事会成员及高级管理人员一同开展了实地调研,共同构建H公司存在的总体风险比较判别矩阵。

(三)探寻风险点 强化监控力度

H公司联手政府相关领导、企业总经理、财务经理及一些核心员工进行研究分析,在公司内部寻找风险点。结合实际状况,构建各个关键环节流程及风险控制点。以下为由自营房地产项目所引起的财务风险控制点。

结束语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是政府力量与市场力量紧密结合的中国式创新。作为政府主要融资主体,在推动地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促进产业发展、应对金融危机等方面,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支撑城市化进程的重要载体。(作者单位:苏州市吴中交通投资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段振文.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风险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4,(15_:88-90

[2] 封永鹏.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及对策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4,(12):34-36

[3] 张婉迪.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防控――以H建设公司为例[D].2013,(22):44-46

[4] 王芳.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的风险控制研究――以某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为例[D].2012,(16):55-57

第9篇

关键词:项目贷款;资本金;问题;建议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以及国内经济下滑风险,国家出台了4万亿刺激经济的计划。随着项目纷纷上马,与之相配套的银行项目贷款也出现大规模增长。虽然总体上讲银行机构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贷款资本金管理均较为重视,在项目资本金比例上也严格按照国务院有关政策要求执行,但项目资本金管理中仍存在一些亟待关注的问题。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银行存在超资本金到位比例放款情况

目前,各银行机构对项目资本金到位时间的要求上,一般分为两种:一是资本金到位额度与贷款到位比例保持一致;二是资本金在贷款之前全额到位。但在具体操作中,对“资本金和贷款发放同比例到位”这一要求的把握尺度不一。有的银行要求项目资本金到位比例达到多少,贷款才能按比例投放多少;有的银行则允许贷款可以先行投放,只要确保企业在一定时间内资本金达到相应比例即可,其中比较极端的情况是在项目无资本金的情况下,贷款已全额发放。虽然此类银行均表示,对项目贷款实行专户管理,通过支付审批控制贷款与资本金同比例使用,但是资金账户的使用情况能否有效监控是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二)资本金来源审查难度较大

在资本金来源与到位情况的真实性认定方面,有效信息资源匮乏,信息渠道单一,对有资质中介机构的有效信息无法全面掌握,较难确认资本金出资的真实性。特别是对于大型企业和项目,资本金较大,资金往来频繁,资金来源渠道广且在账户间经常流转,致使在日常的项目审查中很难判断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有多大比例来源于自有资金,股东借款,银行贷款,只能依据企业提供的相关凭证和财务数据加以辅证。部分地方金融机构,对项目贷款管理的经验较少,行业信息的积累不足,专业的项目评估人才还很缺乏,项目贷款的评审水平和风险识别能力不高,在项目资本金来源审查和认定方面难度更大。

(三)地方中小金融机构项目贷款管理水平较差

在项目贷款管理上,大型银行、政策性银行以及股份制银行相对较好,城市商业银行以及农信社管理比较混乱。主要体现在:一是没有制定相关的项目贷款管理制度。对项目贷款管理缺乏认识,对项目资本金比例、项目资本金到位时间、项目资本金来源认定以及项目资本金到位情况真实性认定方面没有明确要求。二是制度执行不力,管理混乱。部分中小银行虽然制定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贷款管理办法,但是没有按此办法执行,在实际操作中将项目贷款视同流动资金贷款管理。三是项目资本金比例标准执行随意性较大。如某地方金融机构发放的公路改造项目,对项目资本金比例按照“省级政府不低于10%,地(市)级不低于15%,县级不低于20%”要求,执行15%的资本金比例。但2009年国务院新调整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中明确要求,公路项目贷款资本金比例要达到25%,因此存在10%的资本金缺口。

(四)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管理难度较大

为贯彻落实中央“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的战略决策,各级政府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引导下,进一步加大了基础设施和社会民生领域的投融资力度,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大量增加。随着固定资产投资的集中实施和进度加快,地方政府配套资金的需求也明显增加。在通过发行政府债券和预算内安排等方式增加资本金出资的情况下,资本金的需求仍存在缺口。因此,对部分银行支持的贷款项目在落实资本金同比例到位相关规定上增加了难度,不仅影响了项目的顺利实施,也不利于银行进行有效的信贷风险管理。同时,政府融资平台公司企业关联方众多,资金裙带关系复杂,财务管理缺乏规范性、透明性,增加了对其授信评估以及贷后管理的难度。大部分政府平台类贷款企业采用多头融资形式,从多家金融机构及多级财政部门进行融资,银行只能对本行发放贷款的专用账户进行监管,项目资本金投入的金额也只能依靠借款企业提供的资金投向单据进行判定,对政府融资平台类贷款的资本金性质确定和管理难度均很大。目前,政府投融资平台贷款占比较大,贷款大都投向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大部分由政府财政担保或融资平台公司互为担保,抵押物多为政府财产、项目用地土地使用权及在建工程,项目本身效益较低,还款来源依赖财政资金程度较高,政府财政偿债能力不容乐观。

二、加强对项目资本金管理的建议

(一)进一步细化法律法规,加强可操作的政策指导

建议相关部门进一步细化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管理制度,对企业自有资金做进一步界定;对通过理财信托、发行债券、大桥贷款等方式筹集的资金,应在制度上明确是否可以作为项目资本金;对各行业、类型项目的资本金比例要求进一步细化;对1996年的《国务院关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试行资本金制度的通知中》的公益性投资项目不实行资本金制度的规定,监管部门应给予进一步明确等,以清除各银行机构在实际操作中的模糊地带。

(二)各银行机构要不断加强项目资本金管理,防范风险

各商业银行要严格执行项目资本金制度,并对资本金进行有效监管。一是要对资本金的来源进行认真、审慎地调查和审验;二是加强对资本金比例的管理,严格执行资本金的最低比例要求,不得随意降低项目资本金的比例;三是加强对资本金落实情况的监督,在信贷资金投放的同时要确保项目资本金与信贷资金同时间同比例的投放到位;四是加强对项目资本金真实性的核实,杜绝以“融资”替代“自有资金”充当项目资本金。特别是各地方金融机构要根据国务院关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制度的规定,以及银监会《项目融资业务指引》和《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制度文件,尽快出台本行项目贷款的操作流程和实施细则,严格对项目贷款以及项目资本金的监督和管理。

(三)加强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项目的风险防控

一是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的评估,建立一套完备的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评估体系,做到真正了解地方政府及其融资平台的对外融资情况,摸清地方融资平台的负债率、治理机制、偿债能力、贷款抵押担保落实问题等。二是建议相关部门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方便各家银行掌握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情况,防止过度授信、多头授信。三是积极推进银团贷款。建议监管部门对银行同业间的银团贷款和联合贷款业务加强指导,加强行业内的信息交流,实现同业间信息共享,优势互补,分担风险。

参考文献:

1、王学发.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贷款风险及其审查[J].中国房地产评估师,2004(5).

2、我国固定资产项目投资资本金制度改革研究[J].新金融,2006(4).

3、肖耿,李金迎,王洋.采取组合措施化解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J].中国金融,2009(20).

第10篇

【关键词】 地方政府地方债务成因制度性分析

地方政府性债务成因一直是公共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主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地方政府债务危机频发,引起了世界经济学家的广泛关注。一般情况,地方债务超规模,其主要因素可能源于经济的下滑、政府对经济的强力干预、政府间的财政支出竞争等所带来的地方财政收支的不匹配以及地方债务管理不力。既有制度外的成因,也有制度内的因素。尽管近期国外的研究也开始在制度因素中探求债务风险的可能来源,如布坎南等提出的公共选择理论、博弈论等,但西方经济学家在考量时则较多从效率和竞争的角度给予关注。如Tabellini和Bordignon,Manasse(2001)从政府效率最大化的角度证实了导致地方政府出现债务预算软约束问题的原因。而Cai和Treisman(2004)的研究表明,地方政府间的竞争会导致地方政府的过度举债等。

由于国情差异,我国学者对于地方债务成因的研究主要侧重于财政体制、地方政府道德风险行为及地方政府举债约束机制缺乏等方面。郭琳、陈春光(2002)认为我国地方债务形成的重要原因是多方面的,即不彻底的财政体制改革、不到位的经济体制转轨、滞后的现行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改革和逐步显现的市场经济风险。时秀红(2005)认为目前我国地方债务形成的可能原因有如下三个方面:第一,不规范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给地方财政带来巨大压力;第二,缺乏硬预算约束的国有金融体系为地方政府过度举债提供便利;第三,政府间存在财政竞争的机会主义倾向。唐云峰(2005)从公共选择理论视角探索了我国地方债务的成因,即中央与地方政府“漠视”财权与事权的分配现状;地方政府追求预算和效用的最大化;地方政府官员的寻租行为的大量存在等。

近年来,鉴于对我国财政体制新一轮改革呼声的日益高涨,国内对地方债务成因的制度性研究主要集中于分税制、政府预算约束等方面。郭建华(2011)在分析地方债务成因时指出:分税制施行后,由于国内缺乏相关法律法规,造成财权上收、事权下放。地方政府的财权与事权不匹配现象突出,使其必须通过大量举债来维持地方财政。类承曜(2011)认为,财政体制原因,即政府间财政关系的不平衡导致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的纵向不平衡是地方债务形成的一个重要制度性原因;地方政府的预算软约束为政府的过度举债提供了可能等。

综上所述,地方债务成因既涉及现行的分税制和财政投融资体制,也与地方债务管理制度有关,同时与政府治理结构关系密切。为进一步全面剖析地方债务成因的制度性因素,本文认为有必要从现行分税制、地方债务管理、政府治理结构的制度激励与约束机制、财政投融资体制等多个方面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

一、分税制

1、政府与市场关系的不合理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存在着生产力水平、市场经济程度、财政能力等多方面的差异。这就决定了我国政府在公共活动领域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不能照搬西方的模式。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我国政府既需承担所有财政职能,又要发展市场,努力创造能为有效经济活动设立激励机制的外部环境,提供促进投资的基础设施和社会保障,统筹兼顾,按照市场性、公共性和发展性的原则,不断调整、完善政府职能。

目前我国政府与市场关系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政府职能没有完全实现与时俱进,“越位”与“缺位”并存,没有很好处理政府的公共服务性和促进经济建设的关系。由于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严重滞后,政府职能的转变跟不上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致使建设型政府大行其道,公共服务型政府难以真正建立。地方政府的大包大揽和对经济生产领域的过多介入、地方政府机构膨胀等主客观因素的存在,既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同时也增大了政府的负担。

2、地方政府事权与财权的不匹配

我国于1994年开始实行的分税制改革是一种财政分权改革。这一改革为明确划分中央和地方的财权与事权奠定了基础。然而我国的分税制改革是不完全的,最主要的特征就是中央政府集中大部分财权,地方政府承担大部分事权,确立了国家税务系统在全国税收征收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却没有给予地方政府设立税种和税率的权利。改革后的近20年,由于我国尚未有明确用于界定各级政府财权与事权的法律法规,使得财权上收、事权下放的趋势较为普遍。有关数据表明,分税制改革后,地方财政收入占整个财政收入的比重不断下降,从1993年的78%跌至2010年的48.88%。由于事权和责任的下放,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承担的基础设施和社会福利的建设有增无减,地方政府需要提供的配套资金量呈上升趋势。这使得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不匹配的矛盾日益突出。而这一矛盾,正是促使地方政府大量举债的重要因素之一。

3、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不够科学

根据财政分权理论的观点,地方政府具备信息优势及低廉的行政成本,能够迎合地方居民的偏好和需求。因此,地方政府就成为了提供与地方居民息息相关的公共物品的主体。事实证明,我国社会公众所享受的基础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均主要由地方政府提供。我国目前采取的转移支付制度,不考虑各地财政收入能力和财政支出需要的差异,采用历史既得利益基数法,且税收返还占据了转移支付的主要地位。基数法不仅不能缓解我国长期以来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反而对这一问题起到了反作用。虽然近年来税收返还的比重不断下降,但仍旧占据很高的比重。因此,这使得经济落后的地区的财政缺口更大。此外,我们所熟知的专项转移支付,也存在着相关的事权依据和标准缺失、客观评审缺乏、资金分配透明度差、随意性高、规范性较差等问题。特别指出的是,专项转移支付更多地体现了中央政府的意图,而其在分税制改革后的比重不断上升,使得地方政府可自由支配的资金越发有限。为了更好地提供地区公共服务,实现地区发展,举债便成为地方政府的不二选择。

二、地方债务管理

1、预算约束不强

预算软约束,主要是指部分经济体预期一些“支持机构”将会帮助弥补自己的赤字,这些经济体包括银行、公司、政府和非营利性组织。这一名词是Kornai(1979)在描述计划经济时代国有经济状况时提出的,由于预期自己将会在财务陷入危机时受到政府救助,因此对自己的预算缺乏刚性约束。地方政府预期自己在陷入财务危机时将受到中央政府的救助,因此其对预算也没有刚性约束,由此形成了地方政府的预算软约束。

地方政府对债务预算管理的软约束,一方面与债务自身存在跨期代际负担转移有关,而且干部的任期制则进一步放大了因为权力与责任的不对称所带来的道德风险;另一方面也与债权人对地方债务风险的评估有关。鉴于地方税收的相对稳定性和中央政府作为事实上的最后的偿还人的客观存在,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债权人对风险的认知。而地方债务存在形式的多样性,则增加了债务管理的复杂性。按世界银行专家哈纳·波拉科瓦(Hana Polackova)对政府债务的分类,政府债务可分为直接债务和或有债务。直接债务无论是显性债务还是隐性债务,是可以根据某些特定的因素来预测和控制的,而或有债务则不是政府能够完全控制,同时也不是最终完全转化为财政负担,而是取决于转化的面和转化的概率。

由于大部分地方政府尚未把地方全部债务纳入本级预算,即便已经纳入预算的地方,也因为预算的过于笼统化,及缺乏选民的广泛参与而使得约束软化,并未能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而大量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的存在,且游离于预算监督之外,则进一步软化了地方政府债务预算管理。

2、相关法律制度不完善

目前,我国尚未建立全国层面的管理与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的法律,如《公债法》。而许多已制定了地方性债务的管理办法和相关制度的省市,在实际落实和实施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债务的计划编制不完整、缺乏严格的债务审批程序、相关管理不完善。此外,许多地方政府还未建立债务管理、风险和预警制度,风险关注度不够,且相关的针对政府债务的追责机制有待建立。

三、政府治理结构

1、地方政府的约束机制不完善

从政府治理的角度看,政府是公民的机构,公民则是委托人。公民与政府的关系是多层次委托的关系,这种关系很容易产生人的道德风险。因此,为了规避道德风险,一般需要设计合理的制度和机制进行有效的约束和激励。

在西方社会,对政府行为的约束和激励主要来自于四个方面,即公民选票、多党执政、法律规范和舆论监督。由于政府目标的特殊性,即主要提供公共物品,且具有目标的多样化等特点,选票实际上承载着选民对政府行为偏好的显示;而多党执政的政治制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政府的效率;相对完善的法律制度则成为政府行为的制度性约束;再加上强势的舆论监督的无处不在。而在我国,下级政府所受的主要约束基本来源于上级政府,上级政府掌握着下级政府主要官员的任免权,因此下级政府官员对上级政府负责而非对公民负责。由于我国地方政府的行政职责基本是由上级政府安排,在行政集权、财政分权的情况下,就容易出现财权上移,事权下移的现象。为了更好地实现地方政府的目标,上级政府会默许下级政府“创收”,即举债的行为发生。加上目前我国地方政府所受的其他约束有限,法律和部分制度有待完善,舆论力量不够,就造成了制度约束的薄弱。

2、条块分割的政府管理体制

在我国政府管理体制中,以部委垂直管理为主的条和以地方政府管理为主的块长期并存,形成了错综复杂的政府权力架构。以部委垂直管理为主的权力系统,在有力地强化了中央各部委的部门管理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地方政府对相关领域的行政管理与控制。从改革开放30多年的行政管理体制变迁来看,条块权力的上收和下放时常发生。而条块分割在债务领域,则表现为由于各自分属于不同权力系统,且多变,统计与管理起来难度加大。

四、财政投融资机制

按井手文雄的解释,所谓财政投融资是指“以特定的财政资金,对指定的特别会计、政府关系机关和各种特殊法人进行投资和借贷,以促进社会资本的形成”。它以信用原则运营来体现政府的政策取向。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初步建立了财政投融资体制,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改革开放的进程,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但由于受《预算法》和《担保法》的制约及《公债法》的缺失的影响,除中央政府可自行发行国债外,地方政府尚不能独立自主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地方政府正规融资渠道严重缺乏,财政投融资功能严重弱化。尽管近几年来我国也在少数地方省市进行地方债券委托发行试点,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燃眉之急。为解决地方建设与发展中的资金需要问题,地方政府纷纷通过以注入土地、土地质押等方式,成立了各种融资平台以吸引金融机构贷款。由于缺乏对融资平台事前的有效监管,致使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正快速集聚,已成为经济与社会发展重要的风险源。

五、结论

综上分析,造成我国地方债务膨胀的制度性原因主要有:不合理的分税制现状、有待加强的地方债务管理模式、不完善的政府治理结构和有待健全的财政投融资体制等。而要逐步缓解地方债务过重的问题,必须在正确界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努力实现政府职能与时俱进的同时,按照财权与事权的一致性原则,不断调整现行的分税制;以实现社会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均等化为目标,建立科学合理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和办法,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尽快建立并完善相关地方政府的债务管理的法律条例,强化财政预算约束和建立地方债务管理预警体系等来加强地方债务的风险管理;完善政府治理结构、地方政府官员的考核制度和任免制度,设立合理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提高公民和社会舆论的监督;改革现行财政投融资体制,要尽快修改《预算法》,设立《公债法》,建立健全地方政府融资体系,积极探索多渠道、高效益、更负责的投融资模式等。当然,要解决地方债务过量的问题不仅需要从制度层面入手,还要从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角度入手。

【参考文献】

[1] 类承曜: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增长的原因:制度性解释框架[J].经济研究参考,2011(38).

[2] 郭琳、陈春光:论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四大成因[J].山东大学学报,2002(1).

[3] 时红秀: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的形成机制与化解对策[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5(1).

[4] 唐云峰:公共选择理论视角下地方债务的成因分析[J].财政论丛,2005(1).

第11篇

摘要:知识产权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来源,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有效手段,也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不可缺少的基础性条件。中小企业能够敏锐捕捉市场变化,及时调整生产结构,是最具活力的市场经济主体。加强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建设,无论对中小企业自身发展还是对建设创新型国家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保护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2-00-01

2011年,我国受理的三种专利申请量为163.3万件,同比增长33.6%。其中,发明专利申请52.6万件,同比增长 34.5%,占到全球总量的1/4。实用新型专利申请58.5万件,外观设计专利申请52.2万件;三种专利授权量共96.1万件,同比增长17.9%,其中,发明专利授权 17.2万件,同比增长27.4%,实用新型专利授权40.8万件,外观设计专利授权38.1万件。然而,绝大部分中小企业利用知识产权制度的状况仍存在很多问题。其一,在知识产权创造方面,很多中小企业受制于资金和资源条件,知识产权研发和创造能力低下,致使核心竞争力缺乏;过多的“贴牌生产”限制了企业发明专利和自主品牌的开发。其二,在知识产权运用方面,科技合作中存在的产权不清阻碍了中小企业对知识产权(成果)的有效利用,中小企业知 识产权的实施比率和商品化程度不高。其三,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不少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被侵权现象时有发生;一些中小企业不尊重别人的知识产 权,“拿来主义”盛行。其四,在知识产权管理方面,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没有设立专门管理机构和专职管理人员,缺乏规范、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中小企业若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依靠知识产权制度。下面就中小企业存在的上述问题,做一些初步的研讨。

一是中小企业应强化知识产权意识和创新意识,培育知识产权文化。建立人才培养机制,积极培训和引进知识产权人才,将知识产权工作纳入企业常规战略管理。中小企业应重点抓好专利和商标工作,特别是在专利及其产品化方面下功夫,牢牢把握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努力打造具有市场影响力的知名商标,充分发挥在知识产权建设方面的主体作用。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在社会分工日益细化的今天,即使建立了知识产权管理制度,配备了相应的知识产权负责人员,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知识产权事务时,仍会显得力不从心,这就需要委托专业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进行处理。专门从事知识产权服务的机构拥有合理的人员构成,长期从事知识产权领域的研究与实务工作,积累了丰富经验,能够为中小企业提供知识产权方面的从战略构想、制度设计、运行监控到人员培训、权利保护等的体系化服务,这对中小企业来说无疑是省时省力的一条捷径。当然,由于我国目前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的水平良莠不齐,因此选择适合的服务机构非常重要。这就要求企业自身要配备知识产权负责人员,对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进行甄别,选择能够促进本企业知识产权发展的服务机构作为合作伙伴。

二是拓展知识产权投融资方式。完善知识产权投融资政策,支持知识产权质押、出资入股、融资担保。探索与知识产权相关的股权债权融资方式,支持社会资本通过市场化方式设立以知识产权投资基金、集合信托基金、融资担保基金等为基础的投融资平台和工具。鼓励开展与知识产权有关的金融产品创新,探索建立知识产权融资机构,支持中小企业快速成长。相较于大企业维权的烦恼,小微企业更多是被专利知识产权转化卡壳。近年来,小微企业在河南省专利申请上唱主角,但应用和转化率却低于10%。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近两年河南省的知识产权专利质押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实现专利质押近4亿元,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列入全国7个中小企业专利质押融资重点推广区之一。今年上半年,河南科信电缆股份公司获得周口农村信用联社单笔1.9亿元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创下全国单笔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数额之最。 2012年,河南省多措并举,“专利运用促进产业化”工作取得了成绩。在搭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平台方面,重点开展了科技型中小企业专利权质押贷款需求 调查分析,共征集到500多个项目,初步建立项目数据库;联合银行、评估、、保险等中介机构搭建知识产权投融资服务平台,筛选优秀项目与银行对接,成功实现质押融资贷款发放,同时设立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专项资金,用于质押融资企业贷款贴息和评估补贴。全国约2000家小微企业享受了公益性的托管服务,诞生了一批如大唐电信、神华集团等专利优势企业。

三是构建政府推动机制。以中央政府为主导,理顺国家和省(市)两级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建设管理体制,加快建立县区级企业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机构。完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将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建设纳入法制化轨道。加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着眼于解决制约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建设的资金短缺、管理不善、技术落后、信息闭塞和人才匮乏等问题,出台促进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建设的政策措施,提高企业知识产权开发、运营、保护和管理能力。此外,还应培育和发展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市场;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引导并支持中介机构加强对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建设工作的服务;引导并支持产学研合作,为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建设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撑,引导相关要素向中小企业聚集。一年来,我国积极推行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实施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工程,稳步推进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托管工程;推动建立重大经济科技活动知识产权 评议机制,全面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推动建立产业专利联盟;围绕国家重点发展政策加强专利审查服务,积极推动专利分析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本篇文章来源于

[2]本篇文章来源于http:///dfzz/neimenggu/xwdt/wbdt/201211/t20121129_775628.htm

第12篇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投融资;创新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1-0144-02

一、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

十提出,城镇化是转变中国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国内需求的战略发展重点,也是支撑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大潜力和持久增长动力。中国城市化率从1978年的17.92%到2012年的52.57%[1],2013年还将预期达到53.37%,平均以每年百分之一的速度递增,快速的城镇化成为中国发展的重要标志。

未来十到二十年将是中国城镇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推进新型城镇化是中国新一届政府主要推动的一项经济政策,建设必然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与以摊大饼、高能耗、城市要素供给不可持续为特征的“外延式扩张”的旧型城镇化相比,新型城镇化要走“内聚式发展”的道路,其核心是人的市民化,当前尤其要解决的是已经长期在城市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然而农民市民化是一项高成本的改革,进城农民平等享受城市居民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这五方面的基本权利保障和公共服务,需要大量公共投入。据国研中心测算,城镇化率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就意味着有超过1 000万的农村人口进城,而每增加一个城市人口需要投资9万元,即城镇化率每提高一个点相关的投资就可能超过1万亿元[2]。据《中心城市绿皮书》推测,到2030年中国城镇化率将达到65%左右,这意味着有3亿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工作和生活,将产生巨大的资金需求,预计社会保障和市政公共设施支出共计将超过30万亿元[3]。

过去的十几年,在中国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政府投融资模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近年来,除预算内收入之外,各地财政收入可投入到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日益不足,城市土地出让金不断减少,地方债务投融资平台风险逐渐显现,中国城镇化建设的资金缺口进一步加大。如何有效筹措资金,如何对中国城镇化建设投融资机制加以改革与创新,成为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一个关键问题。

二、当前城镇化建设投融资存在的问题

(一)城镇化建设资金不足

一直以来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就是基层政府本已十分有限的财政资金,各地地方财政收入扣除教育、医疗、卫生等民生事业支出后,可直接用于城镇化建设的资金非常有限。根据审计署公告,全国2 000多个县级市中,仅54个县级政府没有举债,至2010年底,有99个县级政府有偿还责任债务的债务率高于200%[3]。近些年,许多省市为了带动城镇化的发展,都在大力开展试点中心镇建设。但很多中心镇原有基础设施落后,要建设就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目前采取的基本上是“以奖代补”的形式,中心镇只有上马建设项目才会得到中央以及省市财政的一定资金支持,但如果城镇自己不配套资金就拿不到相应的补助资金。每个上马的项目都要投入配套资金,本就困难的基层财政更加捉襟见肘,使得一些急需建设的基础设施资金难以落实,制约了城镇化的建设。

(二)旧型城镇化融资模式必须变革

旧型城市化道路走的是以土地融资、土地财政、土地扩张为核心的发展模式。这种旧模式以土地财政和土地金融为主导的投融资模式存在很大的弊端,主要是地方政府、开发商以及少部分近郊农民从中获利。正如经济学家吴敬琏在一次讲话中所指出的:“中国旧型城镇化是由赚取土地差价推动的。”地方政府一方面低价出让工业用地,另一方面高价出让商、住用地。土地成为很多地方政府向融资平台注入的主要资产,地方政府对融资平台债务的担保或抵押,也依赖土地这种优质抵押品的升值所带来的土地出让收入。这种投融资模式过度依赖房地产市场,城镇化基础建设投资资金主要依靠以土地财政为基础的预算外资金支撑,风险会随着时间积聚,一旦房地产出现泡沫,地方债务问题将非常突出。

(三)城镇化投融资平台存在风险,投融资机制不够健全

城镇化发展涉及公共服务供给、基础设施建设等大量需要资金投入的任务,而依靠土地出让金和财政税收难以满足政府推进城镇化建设所需资金。为了有效缓解城镇化建设的资金困境,近年来,各地方政府通过建立地方商业银行、成立城司和城建公司等途径搭建地方投融资平台,以调动当地社会资金和银行贷款。然而当前运行的城镇化投融资平台存在着不少风险,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巨额融资极易形成巨大规模的政府债务。第二,融资平台内的公司运作不够规范,公司治理结构不够合理。第三,融资平台缺乏外在约束机制。第四,各地城投、开投、交投等公司目前资产负债率都较高,也都面临资金周转难、融资压力大的困境。因此,需要进一步创新融资模式、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健全投融资的长效机制。

(四)支持城镇化建设的聚财理念和理财方式不尽合理

当前,地方政府在融资管理方面,由于受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制约和传统金融理论的影响,调整预算内资金及分配范围成为财政的长期工作。近年来虽然各地加强了对预算外资金的管理,但财政能调控的资金仍然十分有限。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比例上看,市政债券、股票融资所占比重偏低,财政资金和银行贷款占有绝对比重,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建设靠财政、经营靠政府”的状况。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大背景下,政府亟需转变聚财观念,改变理财方式,从全社会资金的运筹和调节着眼,拓宽融资渠道,增强融资能力,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城镇建设。

三、新型城镇化建设投融资机制的创新

(一)政策创新,促进城镇化建设投融资主体多元化

创新有利于新型城镇化建设投融资的财税政策、金融政策与产业政策,通过政策导向,引导全社会的资金向城镇化建设倾斜。在城镇化建设中,让公益性项目能容易获得政府信用担保支持,准经营性项目在资本市场得到投资,经营性项目能获取各类产业基金、民间资本的青睐。政策创新就要充分考虑城乡之间的要求,在公共服务供给和收支上进行灵活安排。要尽量引导城镇化投资主体多元化、城镇化融资方式多样化,适当加大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规模,探索基础设施建设与具有收益的项目周边物业开发特许经营挂钩的投资建设和运营模式,组建重点功能区和重大项目封闭运作的项目公司。有效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关键在于控制高速增长的债务总量,在微观层面上加速现金流动,确保偿还债务的资金来源,形成地方经济增长与债务的良性循环。为了解决城镇化建设内涵多样、规模巨大的投资需求,政府财政在融资过程中应强调引导和杠杆作用,引导民营资本和外资共同参与城镇化建设,充分发挥民营资本和外资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二)平台创新,拓宽城镇化建设融资渠道

传统的地方平台主导、依托政府信用和债务增长的融资模式,有一个最突出的弊端,就是容易导致地方政府债台高筑。这种政府主导的投融资模式往往就把项目和资金分割执行,比如说水利项目、垃圾处理项目、公路项目等都是彼此割裂的,不符合现在新型城镇化需要的集聚效应,易造成城镇化失去集聚优势。应充分发挥政府对规划资源和土地一级市场资源调控的职能,创新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大幅提升政府性资源的开发效率。

(三)机制创新,建立地方财力稳定增长机制

地方政府应积极争取国家给予大力支持,主要是强化地方的主体税种,增强地方政府财政保障能力。各地政府应合理确定县、镇之间的税收分配比例,理顺财税关系,改革财务预算、决算制度,使小城镇财政独立,有自己的预算权。国家要在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的同时,筹建城镇一级国库,要求小城镇基于本地建设特色安排财政支出,要建立和完善小城镇之间的转移支付制度,在财政级次“扁平化”的过程中,进一步理顺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从而保证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型城镇化的长远发展。

(四)金融创新,充分发挥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作用

金融创新就是要构建多层次金融体系,多渠道满足城镇化融资需求。一要创新信贷管理制度,扩大对城镇化的信贷供给。受益于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商业银行信贷投放的重点转向城镇产业基础的壮大、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以及进城人口的消费需求将成为可能。商业银行要努力配合各级政府做好资金筹措计划,通过时间和期限的合理安排,创新并不断丰富融资工具,积极支持符合各地城镇资源禀赋、具有发展前景的优势行业和企业。二要发展农地金融,让农地流转收益成为农民工创业置业的资本,解决农民工草根创业的融资需求。土地一方面有生存保障的功能,另一方面有致富资本的功能。城镇化中“钱从哪儿来”,关键要靠金融改革,唤醒农民土地这项“沉睡的资本”[4]。农地金融是城乡一体化过程中一项非常重要的金融创新。如今大量的农民工返乡创业需要资金支持。广泛开展农地金融,把农村土地使用权作为抵押贷款融资,可以解决农民工创业的资金需求。中国农地质押贷款发展比较缓慢,要探索土地流转收益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的方式,把土地的级差收入和长期增值收入真正归还给农民。三要发展民营银行和其他民营金融机构,用草根金融来支持草根经济和草根创业。城乡一体化需要草根金融,草根金融是基层的微型金融机构,适应草根经济的小、散、弱、多,缺少抵质押物,几乎没有正规财务报表等特点,拥有专业的队伍、独特的流程和考核激励机制,深植基层,服务于草根经济。当前要放松对各类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限制,促进城市社区中小银行等民营金融机构的建立,形成多元适度竞争的草根金融体系。

总之,只要各地政府根据本地区城镇化建设需要,对投融资政策与机制进行改革创新,中国城镇化建设投融资问题是能在当前经济发展水平下合理解决的。

参考文献:

[1] 刘文韬.破解城镇化投资难题[N].湖南日报,2013-03-10.

[2] 龚维松.多渠道构建城镇化投融资体系[N].上海证券报,2013-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