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5 16:59:0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历史学习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初中历史;互动性;教学模式
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教师角色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参与者;由传统的教学支配者、控制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指导者;由传统的静态知识占有者转变为知识的动态研究者。本节课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授课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对学生进行互动教学,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从视听角度刺激学生感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是一节有创新意识的示范课。历史教学不应该只满足于知识的传授,而应该在授课的同时完成“传道”的任务,用现代的话说就是要完成对学生“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1]。
一、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了解学生历史学习的基础是一切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初中生年龄一般在13~16岁左右,现代社会的物质条件和文化条件促成了他们智力的早熟。初中生的智力发展突出表现在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的发展,他们对具有故事情节及具体形象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感兴趣,最容易掌握那些用直观形象作支撑特征的概念,但要对此作全面分析还有一定的困难。同时,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他们从各种媒体获取的信息和知识越来越多,越来越新,自发的探索求知欲已经相当强烈。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是认知的过程,也是满足学习者心理需求的过程。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使他们学会学习,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历史学习基础,应成为初中阶段历史学习的主要任务[2]。初中生不太喜欢历史课,除了明显的历史是“副科”等功利思想影响和教材本身的空洞性,以及课程设置等因素外,部分教师知识储备不足和教学能力低,致使教师上课照本宣科,使学生对历史课兴味索然。这给我们的启示是:教师要加强史学理论功底的修炼和史学知识的储备与更新,着力改变教学方式,营造快乐、活泼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史动机与兴趣,让学生在“有趣”中学习历史,明确历史学习的目的及意义,制订学习计划。
二、初中历史互动性教学模式的实践分析
通过学生的学习活动,学生基本上能了解明清时期加强皇权所采取的措施,对内阁、军机处与丞相制的不同有了一定认识,而且理解了内阁与军机处的设立是皇权强化的表现。学生的学习活动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对不理解或感兴趣的问题还作进一步探究,真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明清的更多问题主动学习、探究。学生搜集、甄别史料和提取信息的技能得到了提高,理解、解释与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在整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在于提供一些参考论题引导、激发学生探究,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协助学生设计研究方案并对其实施过程提出一些建议[3]。因此,教师是引导者,也是共同的探讨者、合作者,还是他们的读者———对学习者的研究成果,以赞赏的眼光享受,同时指出他们存在稚嫩和偏激的地方,紧扣“史由证来”和“论从史出”。首先,要集中注意听。心理学研究表明,“注意”能够帮助学生从周围环境所提供的大量信息中,选择对当前活动最有意义的信息;使心理活动维持在所选择的对象上,还能使心理活动根据当前活动的需要作适当分配和调整。所以,“注意”对于历史学习尤为重要。集中注意、专心致志才能学有所得;心不在焉、心猿意马往往一无所获。其次,要带着问题听课。疑是一切学习的开始。教学导入处于上课起始阶段。导入既能发挥一定的教学组织功能,又具有复习已知和导引新课的功能,是十分重要的一环[4]。学生每天在学校有很多门课程需要修习,脑海中的兴奋点非常多,尤其是初中生比较活泼好动,课间休息时大都会做一些与学习没有关联的事情,学习注意的转移直到上课铃响仍未停止,偶尔还会因一些小意外干扰全班学生进入正常的历史学习状态。教学导入在此时与候课对接,为历史课堂教学进入正轨提供了双重保障。带着问题听历史课,就能使听课有比较明确的目标和重点,增强听课的针对性,提高历史课堂学习效率;带着问题听课,还能促使自己积极动脑,紧跟老师的教学节奏,及时理解和消化教学内容。最后,听课时,要积极踊跃地在历史课堂上回答问题和讨论问题,敢于发表意见。总之,掌握历史学科教学的理论知识,并能够用以指导历史教学及教研活动;通过采用互动性教学模式,能够运用合理的组织形式开展初中历史教学,恰当地运用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完成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曹永芹.论高中历史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意义[J].教育教学论坛,2015,39:269-270.
[2]姚仕怀,秦云生.初中历史教学中高效课堂的探索[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5,09:98.
[3]陈都山.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5,01:112.
关键词: 高中历史教学 合作学习 学习主体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中所倡导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与传统的学习方式相比,合作学习更能够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学生的知识所得、能力提高都是在自己积极的主导下实现的,相较于被动接受,主动获取显然更有利于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历史学科作为一门历史悠久的传统学科,其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非常深远,在历史教学中,传统的讲授—接受式教学模式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这就使得历史教学常常陷入灌输式教学的泥沼。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我们要尝试采用合作学习方式,打破传统历史教学模式的束缚,打造属于学生的历史课堂。
一、选择恰当的合作学习内容
现如今,一些教师往往把合作学习同新课程理念、素质教育直接画上等号,认为只有采取这种新颖的合作学习方式才能体现新课程理念,才能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在一些公开课、示范课上,合作学习基本上成了“必上菜”,无论内容合适与否,教师都要让学生在一起合作、探究。事实上,在历史学科中,有些内容并不适合采用合作学习方式进行教学活动。那么什么样的内容才适合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开展呢?对于那些简单、确定的知识,或者一些教材中就有现成答案的问题,我们无需大张旗鼓地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内容要具有一定的探究性、创新性、挑战性,这样才有探究的价值。例如,在学习“”的内容时,其中涉及“失败的原因和评价”,这部分内容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之一,又带有很强的探索性。笔者在讲到这部分内容时就组织学生一起探讨了“失败的原因及其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这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非常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迸发出了思维火花。在合作与探究中,学生不但全面深刻地理解了,而且让其他方面的能力,如分析能力、总结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获得了有效的锻炼。
二、做好充分的准备
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合作学习的开展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对于教师来说,合作学习充满更多的变数,把握起来具有相当大的难度,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唱主角,肚子里必须有点“货”,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因此,在开展合作学习之前,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教师要制订详细的教学计划,并且与传统的教案相比,合作学习计划一定要注意动态性的特点,在保证教学活动按计划开展的同时,还要给学生留下一定的发挥空间;学生在上课之前,认真预习是最基本的要求。通过预习活动,学生要清楚地了解本节课的基本内容,把握本节课的知识脉络,在预习过程中要进行认真的思考并提出问题。这样,在合作学习时,肚里有“货”的学生才能避免过于被动,而更加积极地开展合作与探究。
三、合理分配合作小组
在合作学习中,合理分组是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很多教师在开展合作学习时都曾经遇到这样的状况:有些小组非常热闹,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得不亦乐乎,而有些小组却非常安静,大家你看我我看你,不知道该从何论起,还有的小组干脆趁着热闹的课堂氛围开起了小差,互相嬉闹。这些现象的出现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做到合理分配小组。教师在分配学习小组时要遵循“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合理分组。例如,把男生和女生分配到同一个小组,把学习成绩较好和成绩较差的学生分到一组,把活泼外向的学生和性格内向的学生分到一个小组,等等。这样分配的目的是希望同一个小组成员能够形成优势互补,不同小组的合作学习能力相当,这样才能让合作学习在班级中顺利开展。
四、教师要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虽然把更多的发挥空间留给学生,但并不意味着教师的地位下降,相反,在合作学习中,没有了教师的有效引导,就会直接影响合作学习目标的完成。因此,教师在学生进行合作的过程中要给予积极引导,这样,学生的合作学习才能一步步深入,逐渐实现学习目标。例如,笔者在给学生讲到“运动”时,该部分的重点内容是《》、《》,为了突出重点,在这部分,笔者组织学生开展了合作学习。然而,如果直接让学生讨论,学生就会把课本上关于《》、《》的内容直接复制下来,这样,合作学习就无法深入开展,合作学习也就失去了意义。为了引导学生对这两个文献作深入探讨,笔者先给学生展示了相关材料,分别是《》、《》的内容节选,让学生对这两个文献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接下来,笔者又接连提出了几个问题:归纳材料的观点;比较两个文献的性质及对私有制的态度;如何评价这两个文件?围绕这几个问题,学生开始进行了探究,从而为全面而深刻地理解该问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教师的积极引导,可以避免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偏离主题、流于形式,是保证合作学习科学有效的必要条件。
总之,相较于传统的讲授式的教学方式,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合作学习模式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更加符合新课改关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这种新的合作学习模式在经验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我们都要勇往直前,努力在不断地探索实践中摸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合作学习方式,在有效的合作学习中实现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胥子明.合作学习下的初中历史教学[J].新课程(中学),2010(03).
著名教育家孙云晓在其著作《习惯培养六步走》中总结了培养学习习惯的五条:一心向学的习惯:专心致志的习惯;严格执行学习计划的习惯;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讲究学习环境的习惯。那么我们要如何结合时代特点具体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呢?
一、表扬是学生萌芽状态中学习习惯的助长器
大多数教师都知道,为了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会采用“当头棒喝”的方法。其实单一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形成习惯,反而会引起本年龄段的逆反心理。我们都知道水到渠成的道理,也应该知道疏导的作用,除了要告诉学生什么学习习惯是不好的,还要通过表扬作为标准让学生知道什么样的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直接批评不一定能达到警示的作用,也可以在教学中体现表扬的优越作用。
例如在历史课程教学中我们学习到很多的历史人物,让学生在扮演历史角色时,选择岳飞和秦桧,大多数学生都会选择岳飞。辨析一下“为什么大家都要扮演岳飞呢?”教师首先要表扬学生们都有正义感,然后再通过岳母刺字,讲明岳飞一生选择的道路是受到初期教育的结果,那个“精忠报国”不仅仅是在岳飞的身上,其实也在他的心里;同时可以开玩笑似地的说:“大家说我是把‘好好学习’刻在同学们的身上呢?还是把它留在你们心中更好?”。这样既形成了知识的系统性,又强调了学习需要说到做到、坚定不移和持之以恒的特性,激励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示范作用是形成学习习惯的金钥匙
初中历史是一门融合了历史、地理等人文学科的综合课程,在“以人为本”,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关注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也就是在关注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无论是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还是学习习惯的培养,都具有独特的学科性影响。因此,在历史学科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看重学生的表率作用,而且也可以是教师的示范作用,或是历史人物的标尺作用。
例如,及时复习的习惯是学生学习习惯的重要组成成分。“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显示:人的遗忘有先快后慢的特点。学生在识记后的两三天内,遗忘速度最陕,然后逐渐缓慢下来。因此,教师培养学生形成定期复习的习惯,学习过程中会在学习历史课程之后的一周内进行反馈练习,学生就会形成一定的复习习惯。“及时复习的优点在于可加深和巩固对学习内容的理解,防止通常在学习后发生的急速遗忘”。
再如,在讲到王羲之时,提到书成换鹅的故事,教师可提出:“那么我们应该学习王羲之的那些优点呢?”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思考,并且强调反复练习而不是盲目练习的重要性。每次练习后要作必要的回顾和思考,寻找出产生错误的原因,然后再进行反复的锤炼。通过学习某个历史人物,让学生认识到名人成功,也有其反复练习的过程,说明学习需要坚强的毅力和锲而不舍的精神,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持之以恒。然后,教师自信地说:“我相信大家都有学习王羲之的决心!”一旦学生手握打开学习之门的金钥匙,学生才会真正了解学习习惯形成的重要性。学生对形成习惯有了认识之后,需要的是更好的激励,有时激励不仅仅是表扬,还可以是相信。
三、发现兴趣是形成学习习惯的开山石
著名教育家曼恩曾经说过:“习惯仿佛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要形成牢不可破的学习习惯,学生就必须对自己进行充分的认识。但是,要想主动地形成学习习惯,兴趣和发现兴趣是一个关键。
历史学科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在学习历史史实时,不仅仅是历史事件的本身,还要包括深层次的探讨,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背景和影响等;另外,某个史实也包括史籍、图片、实物、遗迹等。所以,让历史课变得生动有趣是很容易的,关键是让学习形成兴趣习惯有一定的难度。这就决定了教师在尊重学生独立人格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在互动式的对话平台上展现自我,就学习的最近区引发学生更深入的思考和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