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商业模式的演变及趋势

商业模式的演变及趋势

时间:2023-09-05 16:59:0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商业模式的演变及趋势,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商业模式的演变及趋势

第1篇

在中国,企业发展的壮大、由产业链低端向中高端延伸的过程中,其每一次升级,无不伴随着商业模式的摸索和创新,而每一次主流模式的更新换代,也推动了行业向更高级别演进。回首2000―2008年,我们截取了房地产、传统制造、门户网站以及网络游戏四大行业的部分信息,试图分析其主流商业模式的变迁,以追踪行业发展的轨迹。

房地产:从土地模式到金融模式

2000―2008年,房地产行业刚好进入一个较长周期的扩张过程,在此过程中,资源不断向大型房地产商集中,而单一住宅开发模式成为催生行业巨头的发动机。

2005年是这一轮扩张期中调整的一个低谷,在此以前,房地产企业的商业模式本质上是粗放型的开发模式,其核心是房地产商统揽土地一融资一规划一施工一销售一物业管理的全部环节,而在这一产业价值链中,土地是房地产商能够进行开发的原始支点,融资只不过是整个开发过程的一个环节而已。本质上而言,这是一种“土地模式”。

作为行业龙头的万科,融合“快速滚动开发”的优良因子,在其良好的资本市场持续融资能力和运营管理能力支撑下,全新打造了快速滚动的单一住宅开发模式。快速滚动的单一住宅开发模式成为房地产行业扩张的最有效模式。碧桂园这家在广东房地产市场脱颖而出的“黑马”,也凭借这一模式获得了规模的快速扩张。

在具体环节的操作上,碧桂园有不同于万科的特点:大量拿地、大量卖房。碧桂园住宅项目的选址均在具有良好交通条件的城市边郊地区,其又惯于一次性购置大面积地块,议价能力较强,所以公司的购地戚本较低,并通过巧妙的财务安排,使公司在香港股市获得较高盈率。仅出让16.87%的股权就募集资金148亿港元,约是其上市之前净资产的10倍。

单一模式面临转型。在行业集中度持续攀升的同时,隐忧渐现。2009年前4月的销售数据显示,万科销量虽居榜首,但增幅仅有两成多,而中海、保利、中海地产的增幅已相当于万科的七成四和六成,从而迅速拉近与万科的距离。

中国地产企业要想实现安全扩张,必须保障长期“融资前现金流”的平衡。要从根本上解决房地产商的负现金流问题,只有弥补单一住宅开发模式的短板。即调整产业结构,稳步提高持有型物业的比重,使其为开发商提供稳定的资本回报,而让住宅提供短期的现金流,提高开发商的抗风险能力,这无疑将是房地产行业的一次商业模式的大升级。

2009年初,大连万达已引进战略投资者建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完成一轮私募融资,并与建银国际签定对赌协议,冲刺香港资本市场。如果大连万达成功上市,则将在“住宅+商业地产”业务模式的基础上,补齐金融模式的短板,从而成为国内首个“住宅+商业地产+金融”商业模式的现实样板。

传统制造业:由重变轻

商业模式由重变轻,是过去十年来中国创业企业表现出来的又一特征。这一特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传统企业将生产环节外包,实现轻资产运营:以IT技术为创业切入点,以“互联网+传统产业”为主题,开创无形产品代替有形产品、虚拟经营代替实体经营的轻资产模式时代。

宏基集团创始人施振荣提出的“微笑曲线”理论,成为众多企业调整业务架构、重塑商业模式的理论依据。根据该理论,微笑曲线分成左、中、右三段,左段为技术、专利;中段为组装、制造;右段为品牌、服务。微笑曲线在中段为获利低位,而在左右两段则为获利高位。为了获取更高的利润,传统制造型企业在掌控微笑曲线左右两段中的一段或两段后将中间环节外包,成为近十年来我国新商业模式演进的一大特点,即商业模式由重变轻。

任何商业模式的演变都与特定时期的商业环境息息相关,商业模式由重变轻的背景在于生产技术的提升和产能的相对过剩。产能过剩越明显的行业,也是轻资产模式推广越充分的领域,服装行业就是其中一例。作为纺织服装大国,中国拥有从产棉到加工制造的完整产业链,一直是世界服装的主要生产基地。

事实上,由于服装领域轻资产模式不断升级,以至于简单地将生产环节外包成为品牌服装企业最通用的一种模式。服装领域的轻资产模式,已经演进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产销环节外包,以美邦服饰为代表。第二层次为资金投入外包,以ITAT为代表。第三层次是精准供应链,以PPG为代表。美邦服饰通过轻资产模式大获成功后,为了加强对渠道的控制及对加盟店的引导,开始投入巨额资金自建销售渠道。

除了服装,传统制造业的其他领域也出现商业模式由重变轻的趋势。主营闪盘的研发、制造和销售的朗科,借助扁平化的管理制度和研发平台,将“技术―专利―产品―利润”的传统利润产生链条缩短为“技术―专利―利润”,构建了轻资产运营的商业模式。相比朗科,雷士照明的业务更为传统,雷士照明在渠道创新基础上,通过外包生产环节,将企业资源向渠道集中,最终实现了10年110倍的跨越式增长。

IT业开创轻资产运营时代

围绕“互联网+传统产业”主题开展创业,也是近年来创业者的首选路径之一。这一方面源于创业成本相对低廉,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避免与传统行业的竞争,开创事业的蓝海。在该主题下,产生了许多新的商业模式,如“互联网+旅游资源”的携程模式、“互联网+健康管理”的爱康模式、“互联网+餐饮”的点评模式、“互联网+钻石销售”的钻石小鸟模式、“互联网+传统电视”的土豆网模式、“互联网+传统婚介”的世纪佳缘模式,等等。

门户网站的四种典型的商业模式

网易游戏支撑的门户网站模

式2002年,网易暂时放弃新闻,主攻短信和网络游戏,从而利用门户网站的开放性、多重性和巨大的发展空间,在上千万的用户群中创造―个虚拟现实的游戏世界,此举体现了创始人丁磊深得互联网精髓的领悟力。《大话西游》是网易在线游戏的第一个尝试,此时,其商业运作已经具备一个良好的整体性,用户可以用“点数卡”的方式为游戏付费,点卡可以在网上、书报摊及便利店买到,并可以用来向网易的任一收费服务项耳付费。

新浪“民间通讯社”第四媒体的广告收入模式新浪凭借大量的免费新闻资讯和服务吸引巨量浏览者,从而形成了以广告为核心的商业模式。目前,新浪在全球范围内的注册用户超过2.8亿,目测览量超过9亿次。2008年财报数据显示,新浪净营收为3.696亿美元,同比增长50%,广告收入2.585亿美元,同比增长53%,占总收入的69.94%。

第2篇

在这其间,PC互联、移动互联、电子商务、大数据技术等新的商业技术及平台,甚至承担着催发消费行为、业务及商业模式深刻变革的角色,正在对我们的商业生态产生着远超我们预期的影响。

而传统渠道的变革,亦在所难免。可是,在未来的几年中,经销商、二批商、终端……这些渠道环节及力量,又将经历怎样的变革与重组呢?

接下来,就让我们来看看李政权在其新书《从趋势到行动:未来十年商业新生态+企业转型与变革之路》(中信出版社,2015.11)中,对传统渠道未来几年演变趋势的预见。

一、经销商渠道演变趋势

1. 终端及消费者更多的通过互联网直接向厂家下订单,传统二传手性质的经销商将会大批消亡

2. 基于移动终端的营销管理系统/技术,将会在日常管理上大行其道

3. 经销商在管理上电商企业化,后台分拣、人车分离销售变得普遍

4. 传统的经销商群体将会大批的转型为线下执行的服务型企业

5. 传统的经销商将更多的和终端门店竞争生意

6. 更多的经销商做起了网络分销的生意,开始了O2O的实践

7. 新技术、新平台,让经销商的玩法改变

二、二批商渠道演变趋势

8. 二批商经销商化

9. 二批将继续被边缘化,向乡、镇、村市场——那些经销商暂时没有能力、以及因为投入产出比原因缺乏意愿覆盖的区域下沉化的趋势明显

10. 二批是不会被厂家“屏蔽死”的,但将会更多的被经销商和新技术打趴

11. 新技术的运用,会让那些坐着倒货、炒货、铲货的二批成为无地可容的对象

12. 这个世界既不需要那么多的经销商,也不需要那么多的二批商了,甚至之于终端门店,也不需要那么多了

三、终端渠道演变趋势

13. 各业态活得冷热不均,分化严重:百货及大中型商超萎靡,便利店迎来春天

14. 未来十年中,电商平台及企业和线下门店之间的线上、线下的并购,将会成为中国零售企业并购整合的新主题性事件

15. 便利小超将会从从电商及O2O商业中获益

16. 终端门店将会更多的在经营商品及服务上跨界多元

17. 线下将会越来越不需要那么多实体门店,与此相对应的事甚至是也不需要那么多传统意义上的终端业务代表了

18. 厂家将具备更多的条件和能力由A\B类终端向C\D类终端开展直营

19. 每一家终端门店都将成为一个多功能平台

四、实体门店自身的变化

20. WIFI会成为几乎每一家实体门店的标配

21. 展示、售卖屏幕化

22. 经验商品“无限化”

23. 企业产品开始更多争夺被消费者搜索机会的竞争

24. 所有的产品乃至线下的实体门店都将被数据化

25. 线下门店线上化经营,也就是实体店“上网”

26. “零库存化”经营

27. 消费体验“逼格化”

28. 顾客去会员化——所谓“会员”的一些关键属性指标,在未来将会成为所有实体门店的基本事实

29. 实体门店迎来前台化的时代,服务重要性将会极大的加大

30. 全渠道化

第3篇

美国的资本之所以这么多、资本化程度这么高,在于美国发达的股市形成了一套让人们把未来收入流进行证券化的机制,可以把未来的收人流变现。而发达股市带来的好处还包括,引发一套完整的由风险资本、私募股权等构成的股权市场,并改变企业的商业模式。传统的商业模式是靠现金流赚钱,追求现金流的最大化,靠做产品赚钱。有了活跃的股权市场后,新的商业模式是靠卖企业价值赚钱,追求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圆桌论坛之“资金流向研判”

主持人:中信证券研究部执行总经理徐刚

嘉宾:富国基金副总经理陈继武、南方基金投资总监王宏远、中邮创业基金副总姬理王文博

徐刚:目前中国股市投资机会最多

目前中国股市处于投资机会最多的历史时期,而历史性的投资机遇来自于经济结构转型引发的企业盈利结构和增长结构的大转移。经济驱动因素从投资转向消费,行业景气从上游转向下游,这将成为贯穿整个“十一五”期间的重要主题。供给创造需求,消费将成为未来市场的主导力量,其中我们看好地产股和银行股。

陈继武:更看好资源股

银行和地产都是人民币升值下的主题,相较而言,我们更看好资源股的投资价值,因为商业股已经太贵了。我们对后市的看法是;上升空间打开,中间曲折难免,潜力超出想象。

王宏远:过多流动性缮续推动市场价值重估

中国股市经历了从原始泡沫累积,到原始泡沫释放,再到规范化发展的历程,而现在中国股市已进入了长期牛市,持续时间将会比较长。

国内过多流动性推动市场价值重估的趋势仍然没有逆转,但在二季度受政策紧缩、新股发行、国际新兴市场动荡等因素影响,其力度将大大下降。

王文博:向QFII学习把握进入时机

我们要向QFII学习,因为QFII进入亚洲新兴资本市场的时机大都是在各国市场大幅提升前的最低点,即P/E最低的时候。2005年中国上市公司开始进行股改时,股市低迷,而QFII与国内大部分机构相反操作,大举加仓,结果证明它们是对的。这值得国内的机构投资者反思和学习,学习其在全球视野下对市场发展把握的经验和能力,建立对客户诚信和回报的理念,坚持长期投资,即相对长期持有的战略。

圆桌论坛之“宏观调控及热点行业”

主持人:光大证券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高普文

嘉宾: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首席策略分析师陈李、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行业公司部经理康凯、招商证券研发中心商业零售行业高级分析师胡鸿轲

高善文:许多重要周期性公司的盈利将力幅反弹

虽然许多重要的周期性公司盈利仍然处在下降的过程中,但其下降的底部已经清晰可见。从年度数据看,周期性公司盈利下降的底部很可能在2006年出现。而且从现在的数据看,许多重要周期性公司的盈利增长很可能在2007年一季度或2006年四季度有非常大的反弹。

陈李:业绩增长是未来6―12个月牛市的重要动力

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将会大幅增长,而长期牛市的基础来自业绩增长。人民币币值在牛市中的作用还没有显现,推动牛市的最大动力来自业绩增长,而不是“重估”。

制度变革将推动公司业绩跳跃,并成为A股市场未来6-12个月牛市的重要动力,它将和人民币升值一起成为A股的“中国特色”。

康凯:追随趋势

各种权威机构在拐点的预测上都无一例外地显得不权威,如何适当地选择买卖时机,一直是谁都无法破解的难题。因此,在投资或交易策略上,不如等到拐点形成、趋势显现时再顺势操作,其收益率应该比寻找拐点要高。

第4篇

本文分析了移动互联网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基础上,总结出移动互联网产业结构演进的趋势;根据移动互联网的特征,分析研究了移动互联网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 发展趋势 探讨

移动互联网作为一个新兴产业,诞生时间较短,发展速度迅猛。其概念在20世纪末被提出,目前仍处于明确内涵和拓展外延的初期阶段,因此,还没有形成一个比较统一或被广泛认可的定义。结合移动互联网的特点和社会各界的不同观点,本文认为,移动互联网是指用户通过使用手机、PDA或其他无线终端,通过各种无线通信网络,在移动的状态下,随时随地地访问互联网以获取信息、内容和服务。包括移动网络、移动终端以及其上提供的应用和服务。

1 移动互联网产业链

移动互联网产业链是由网络设备制造商、移动终端制造商、软件平台提供商、应用软件提供商、内容提供商、信息服务提供商等环节构成,是集硬件、软件、内容、服务为一体的产业生态体系。如图1所示。

1.1 移动终端制造商

以iPhone为代表的新一代智能终端引爆全球市场,引领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智能终端的快速普及、性能的持续提升和种类的不断丰富,不仅为移动互联网创造了服务载体,更是助力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重要基础保障。随着技术和市场的发展,智能终端的种类呈现多元化趋势。除了目前广泛使用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外,电子阅读器、车载导航、智能电视、智能手表、智能眼镜、游戏机等移动终端被越来越多地开发和使用,在丰富移动互联网发展内容的同时,也扩大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空间。

1.2 运营商

运营商网络的不断提速、使得大量对速率和宽带要求比较高的内容应用得以快速发展。3G、LTE、宽带、wifi等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为移动互联网的价值实现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环境保障。但是,传统通信业务需求日趋饱和,移动互联网和增值服务发展滞后,导致运营商沦为产业链中价值含量最低的管道提供者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因此,运营商必须重新定位自身在移动互联网领域中的角色和位置,完成去电信化改革,才能更有效地推动移动互联网发展。

1.3 软件平台提供商

软件平台是一个相对比较宽泛的概念,包括终端操作系统、浏览器、中间件、应用开发环境和应用商店等。软件平台是移动互联网产业链的核心部分,是产品和服务实现价值的通道。苹果和谷歌正是因为掌握了这个通道,才实现移动互联网产业链的垂直整合,形成全新的产业生态体系,占据移动互联网产业生态位的高端。平台模式的出现,大大拓宽了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内涵和外延。其商业模式的侧重点,已经从桌面互联网的只强调内容,升级为构建终端、内容和应用的商业生态体系。虽然,还没有明确的盈利模式,但可以肯定的是,移动互联网的盈利模式不会再是单一的“前向收费”和“后向收费”,而是向着多元化收费模式演进。

1.4 应用服务商

应用服务是用户与移动互联网接触最直接、最充分的部分,是用户体验移动互联网价值的最重要环节。随着技术的逐渐成熟和用户需求的个性化彰显,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日益丰富。基础应用包括IM、LBS、SNS、WEB浏览、移动搜索、NFC等,内容应用包括视频、音乐、游戏等,生活工作应用包括移动办公、电子商务、医疗保健、教育培训等。

在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不断地给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和娱乐带来便利的同时,传统PC端的内容和应用也再逐步平移和延伸到移动互联网上。

2 移动互联网产业结构演进趋势

我国移动互联网的雏形可以追溯到2000年12月1日,中国移动开始实施的“移动梦网”计划。但是,由于通信网络、终端设备和商业模式等问题,我国的移动互联网产业始终处于萌芽期阶段。直到2009年1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向国内的三大电信运营商颁发了3G牌照后,移动互联网产业才有了质的变化,产业发展不断提速,产业结构演变逐步深入 。

2.1 多参与主体

随着移动互联网产业持续的快速发展,巨大的市场空间将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纷至沓来,移动互联网的产业结构也将被越分越细。除了运营商、终端制造商、服务提供商外,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软件企业、信息服务企业,甚至新媒体、电商等也将不断的涌入移动互联网大潮中。随着参与主体的增多,移动互联网产业结构将会变得更加丰富,也更加复杂,产业链各环节的竞争也会愈来愈激烈。

2.2 跨界融合

传统产业在移动互联网上的延伸拥有巨大潜力,为移动互联网产业链带来更多机会,也为传统企业的发展带来广阔空间。移动互联网业务与传统业务的跨界融合成为必然趋势。在移动互联网发展领域不断拓展、发展路径不断增多、商业模式不断创新和市场竞争不断激烈的新形势下,突破既有领域,主导产业链条的整合与重构,形成基于多领域的资源整合能力,确立科学的多元化发展战略,是移动互联网企业率先确立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

2.3 平台化竞争

运营商、终端制造商和应用服务提供商等充分接入移动互联网产业链的上下游,在价值传递过程中实现自身价值增值的事实已充分显示出移动互联网趋于平台化的趋势。未来,移动互联网企业间的竞争,不仅仅是产品和服务的竞争,更是平台之间的竞争。谁的平台优势明显,谁就能吸引更多的合作伙伴,提供更多、更好的应用和服务。

3 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

3.1 产业链和平台趋于融合

未来移动互联网的产业发展,需要包括电信运营商、终端制造商、互联网企业和应用服务提供商的广泛参与,建立清晰合理的产业链体系。同时,移动互联网产业链与网络平台、应用平台和终端平台等各种平台进一步开放和融合,从而促进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创新。

目前,全球移动互联网巨头企业纷纷进行产业链的垂直整合,不断瞄准移动互联网的应用与内容领域,频频拓展业务领域和并购产业链上下游企业。

3.2 移动应用向多元化发展

随着移动互联网相关技术的日趋成熟,移动应用的创新和淘汰的速度将不断提速。即时通讯、移动浏览器、移动支付、位置服务、移动应用商店、移动安全服务、移动搜索、移动社交网络、移动视频、移动办公、移动医疗、移动教育、移动交通、移动游戏等娱乐服务、移动广告,以及还有很多现在无法想象或者技术尚未成熟的各种应用服务都将陆续出现在移动互联网上,并呈现多元的发展趋势。

目前,移动应用的主要发展趋势有:一是随着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NFC)、射频识别技术(RFID)在智能移动终端上的应用,移动支付成为应用企业、用户共同关注的发展方向;二是移动社交网站通过开放API的形式进一步加强与第三方移动应用开发商开展深入合作;三是移动安全企业将提供包括杀毒、防恶意软件和网络安全软件等的移动安全应用,以及包括安全信息、设备监控和防盗等相关服务。四是移动应用商店领域将随着腾讯、百度、360等传统的互联网龙头企业的加入,市场竞争更为激烈。五是未来用户的许多活动都将基于位置服务展开,如购物、就餐和娱乐都可以在生活和工作的附近进行。

3.3 商业模式不断创新

随着移动互联网发展进入实质阶段,技术、网络、终端、用户等方面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基础,盈利的商业模式呼之欲出。以苹果为代表的“终端+服务”的商业模式是目前较为成功的商业模式之一,它改变了传统游戏规则中终端制造企业只能通过制造环节来获取利润的固定模式,通过构建面向双边市场的应用平台将互联网体验完美移植至移动终端。此外,搜索业务将随着智能语音和穿戴式设备发展,逐步成为移动互联网的盈利支点;随着移动智能终端屏幕的变大和流量资费的降低,移动广告的效果和接受度将大幅提高;移动游戏与社交网络服务有机结合,越来越吸引用户的兴趣和时间,用户的付费意愿加强;移动支付国家标准已经出台,技术环境成熟,促进移动电子商务快速发展,未来潜力巨大;移动视频可以很好的移植PC端的广告植入模式等都将陆续的成为移动互联网的新的商业模式。

3.4 与传统行业加速融合

近年来,移动互联网凭借系统建设运营成本低、附加值高、产业拉动力强等特点,促进了企业信息化、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方面的发展,并逐渐渗透到每个行业中,推动了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打造出更具活力的移动互联网经济。

移动互联网融入企业应用管理,移动互联网改变传统行业的运营模式。此外,利用GPS和LBS位置服务预约出租车;在旅游或出差途中利用手机预约机票和宾馆,查询景点信息和当地天气等;以移动智能终端为信息采集设备,进行远程医疗、教育等;在手机等移动终端办理金融业务等。

参考文献

[1]祁晓清,付忠.运营商的移动互联网应对之策[J].通信企业管理,2014(1).

[2]余晓辉.移动互联网发展与展望[J].现代电信科技,2013(12).

[3]李伟忠.全业务背景下中国电信运营商的移动互联网发展策略探究[J]现代商业,2013(33).

[4]石伟.移动互联网成功的关键:生态系统[J].通信世界,2013(31).

第5篇

软件产业全新的变化带给我们跨界思维。

先哲曾经说过,这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软件产业亦是如此。在技术变革、用户需求和产业环境的不断变化过程中,软件的商业模式也在与时俱进,不断演变。

从纯软件到软硬一体

从软件跨界到硬件,软硬一体化趋势越来越明显。随着IT应用的不断深入,以及云计算、社交网络、大数据和移动应用等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如何简化数据中心配置和管理的复杂性,更好地支撑IT系统的运行,成为企业IT部门所面临的新的挑战。他们迫切需要从包括各种应用软件、数据库、操作系统、服务器、存储和网络等在内的复杂IT环境中解脱出来。而软硬件一体机能够将IT的复杂性尽可能地封装起来,正好满足了IT部门的这一需求。

为了迎合用户的这种需求,软件供应商开始加快垂直整合,从软件领域跨入硬件领域。甲骨文公司在完成了对Sun、BEA等的一系列收购后,推出软硬件一体机Exadata数据库一体机,IBM收购了Netezza推出Pure系列一体机,微软联合惠普、戴尔推出数据库一体机,SAP与多家硬件厂商合作推出SAP HANA一体机……

从表面上看,软硬件一体机并没有变革性的技术创新,而主要是商业模式的转变。这种新的商业模式让软硬件一体机之所以能够快速推广起来,并且对整个产业产生较大的影响,是因为对企业用户来说,软硬件一体机带来的价值是显而易见的。

第一, 简化IT环境。软硬件一体机通过集成设计,将IT的复杂性封装起来,使得一台软硬件一体机,就代替包括数据库、中间件、操作系统、服务器、存储和网络等在内的复杂的IT环境。用户无论是在选型、部署还是运维过程中,都可以变得轻松多了。

第二, 获取更高性价比。软硬件一体机的供应商往往采用集成设计策略,投入大量研发力量进行调优。采用同样的配置,一体机的性能可以提升数倍甚至更多。比如说,甲骨文公司宣称其一体机具有10倍性能提升。

第三,实现快速部署。软硬件一体机内的软硬件都已预先完成安装、测试,因而用户可以省却这些安装、测试过程,而只需要将机柜接入自身的应用环境中,再设定环境参数,即可将应用程序与系统部署到产品中。

第四,简化维护服务。软硬一体机是由单一供应商提供的,因而可以避免过去不同供应商分别负责数据库、中间件、操作系统、服务器、存储和网络等产品的维护所带来的维护责任不明确等种种问题。

从卖许可证到SaaS服务

从传统软件跨入在线服务,软件本身的商业模式正在从传统的License(许可证)模式向SaaS(软件即服务)转变。License模式是软件产业传统的盈利模式,也是目前主流的盈利模式。在该模式下,厂商向用户出售安装许可证,授权用户安装和拥有软件。License模式下,用户“完全拥有”软件产品,但是产品安装较复杂,价格较高。为了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厂商往往将产品的功能做得非常完备。而对特定用户而言,它仅需要其中的一部分功能,但由于是采用许可证模式,用户不得不为自己不需要的功能买单。

于是,更经济适用的SaaS模式日渐风行。在SaaS模式下,用户根据自己的需要,到服务器上租用不同的功能模块,部署方便,价格便宜。尤其是在云计算日益成熟的当下,SaaS模式正在走向主流:从Salesforce 在线客户关系管理到Google Docs、ZoHo、微软Office 365在线办公,再到各种在线CRM/ERP,SAP、甲骨文等纷纷推进其SaaS产品及服务,甚至连PLM厂商达索系统在今年8月份正式推出的V6 Release 2014版本的SaaS解决方案也涵盖了机械工程概念创新、设计、仿真和项目管理的各个方面。

互联网思维 免费软件也赚钱

互联网思维让软件免费也赚钱,正在走出更多的商业模式。基于互联网应用,以搜索引擎为手段,通过向用户免费提供软件产品服务,带来流量的增加,进而获得广告收入的模式就是其中一种。

还有像高德软件那样,其最新的地图(5.1.2版)就融入了嘀嘀打车、团800、大众点评、携程、丁丁优惠、订餐小秘书等诸多第三方合作伙伴的应用,与传统数字地图相比,不限于查找位置和路线,还可以帮助你订出租车、订餐馆、订酒店等,对终端用户免费,而是转向赚商户的钱。这也是一种模式。

免费软件在获得大量用户的前提下,如何将这笔“财富”变现,是整个IT业界一直在探讨的问题。金山WPS移动版采取了的是“个人免费,企业收费”的模式。这个模式来源于WPS PC版,通过对用户的研究,个人用户和企业用户对办公软件的需求有较大差异,因此免费的个人版作为优质廉价的产品广告进入用户桌面,通过企业版完成收入。此外WPS移动版还推出了个人用户的增值服务,这也值得其他免费软件供应商借鉴。对于个人用户,多个设备同时使用带来诸多不便,必然会产生基于云的服务需求,因此云服务是可能产生出增值服务的。考虑到国内移动用户还是以娱乐为主的初级应用形态,WPS的增值服务会优先在海外运营。

在IT消费化的大趋势下,企业级与消费级的界限越来越模糊,SAP都正在从B2B软件公司向B2B2C软件公司转型,而同时更多APP应用软件也正在跨越从个人到企业,从工作到生活的各个领域。

第6篇

接触了众多的企业领导与高管,对“战略价值”认识不够是普遍现象,缺乏战略管理专业人才,战略决策随意性大,导致企业“决策品质”不高,总结来看,中国多数企业战略缺失,战略管理整体水平低下。

第三部分:企业战略抉择与战略逻辑

中国市场是营销的天堂 ――

目前,中国市场的庞大性,在多个行业,在多个领域都还没有建立起消费者认知的第一品牌,这就是我们众多企业的机会。

中国市场是营销的天堂,众多行业面临着绝佳的崛起机会,混乱与不规则下的高速发展也正是中国市场最大的魅力所在。很多行业和领域我们都可以获得突破并成就某行业或某领域的翘楚。

中国市场,全面竞争才刚刚开始,品牌营销才进入浅表式的初级阶段,品牌竞争与争夺在诸多领域才刚刚开始,谁略高一筹,谁就是第一!目前的市场是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同时更是一个充满机会的市场。

新环境下的企业战略抉择

这是一个中国与世界融为一体,竞争激烈并向市场经济全面转型的时代!

中国经济正在跨入一个全新的环境,中国企业还将经受更大规模市场商战的洗礼。中国企业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变革时代,经营环境和竞争方式的变化,已经远远超过通常的产品,技术,价格,营销等所能操作的范畴,更不是传统思维所能解决的。曾经的成功经验与模式已经不能帮助企业实现持续的增长,我们会发现,曾经的竞争优势正在渐渐消失……

全球竞争的激化,工业技术的进步,信息技术的飞跃,消费者生活方式的变迁,营销传播方式的进化演变,高成本,过度竞争,全球一体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转型,这些已经大大改变了各行业的商业游戏规则。面对现时经济环境的变化和企业所处的困境,对于正处于转型期的中国企业来说,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中国企业亟需战略转型和商业模式的创新。

当然:凡事不能一概而论,有些企业可以不需要战略,比如:如果想做好一个“赚钱型”的企业,你可以不需要考虑未来的行业地位,没有什么大的胸怀和梦想,也就不怎么需要战略的力量,只要把握企业生存的一些基本要素即可,如产品质量,成本价格,强化营销推广,勤奋拼搏,就可能会盈利。

当然: 创业期企业走“复制和嫁接”的战略路线,的确也是稳妥的,不失为阶段性发展的权宜之计,但是,如果一家企业只懂得复制,只会跟风模仿,事实上是对企业追求创新,追求自我提升的放弃。这样的企业又能做多久?能做多大?能做多快?

所以我们会看到:中国近三十年的市场化进程中,一大批本土企业迅速崛起,在许多行业领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一些优秀的企业成就了行业的标杆和领导者,成为某个领域的领秀,但是更多的企业还在默默拼搏的路上,还有大部分企业在随波逐流,甚至有些企业还没有进入一个良性的成长轨道,生存与发展的压力依然巨大,成长缓慢,步履蹒跚,误解并缺失着企业战略。

在未来,除非一些新兴行业或新技术行业,在若干年内具备技术垄断优势,这样的企业或许会生存的很好,否则没有科学系统的企业战略的企业,将很快被行业整合或全球价值链调整的进程所淹没。而未来,中国企业需要从产业链,行业价值链,行业集中化趋势等角度认识行业与市场的发展,准确找到自己企业的定位和发展模式。

中小企业,不能再做埋头拉车,不看前路的马车夫,要必须看到所在行业的发展趋势,预先制定企业定位与发展战略;不仅要关注行业集中度趋势,速度与驱动力,还要关注企业在产业价值链包括国际产业价值链中的位置,这是中国的企业都必须认真面对的问题。

比如:格兰仕的成功,看似依靠简单价格战取得成功,好象是比较简单的营销手段,但事实证明,格兰仕的成功是在战略思维高度下制定的“杀手级”战术手段。

战略能预见并选择未来,因为格兰仕看到了OEM与中国制造成本优势下的商机,所以以OEM的方式,大规模吸收国外产能,主动抓住西方产业转移的机会,以低成本,高品质的优势,完成国际微波炉产能的转移。 同时,格兰仕积极自创品牌,建立渠道,猛攻国内消费市场,并以低价催生了中国家庭的“电磁化”消费习惯,引领微波产品市场的主导权,从而击退了来自日本,韩国等国际品牌的高,中,低多路进攻。最终掌握了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主导权。

格兰仕的胜利,首先取决于企业战略的胜利。当然企业战略取胜的例子不胜枚举。

当然有人会说:成功的企业毕竟是少数,那中小企业该怎么办?难道只能坐以待毙吗?答案很简单:中小企业面对竞争和挑战的威胁更大,所以更加需要企业战略来更好的生存,更好的崛起,中国市场给我们企业提供了那么多成长和突破的机遇,有那么多可以占领的阵地,如果我们的中小企业现在还没有意识到战略的重要性,依然缺失着科学系统的战略,也没有开始建立品牌,那么现在就需要认真去做了。

企业战略,就是破局――

战略是种抉择,是创新,是远见,是聚焦,是差异性取舍,

面对竞争,需要突破,战略就是为企业竞争优势来定位,来确定核心能量,来储蓄并积累资源,有效创造,放大,整合,并维护执行企业的竞争优势。

“集中才能放大,聚焦才能突破”,分散便不能形成合力,资金,产品,资源,市场,渠道,人员,传播等方面都要实现聚合。

差异化重的不是形式而是内容,战略的差异,决定商业模式的差异,品牌与价值输出同样有差异,其核心在于能为行业,能为市场和客户,能为消费者提供怎样的价值。

企业战略,就是破局,破局便是向着成功去挑战,其中的过程充满智慧,思想,科学,高效运作,成功规划的实施过程。

确实上帝给每个企业的机会是一样的,像一扇圆形的旋转门,只是看我们进入的角度,看我们何时进入,怎样进入!

战略:预见未来,决胜未来,整合升级,战略逻辑要素简述如下:

一:关注企业所在的行业集中度,趋势,速度及驱动力。

二:关注企业在行业价值链中的位置是否安全。

三:明确企业的核心优势,以及与之匹配的商业模式。

四:精细规划增长的驱动力体系。

五:在新的竞争形势和市场环境下,实现战略转型转变企业的发展方式。

六: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商业模式的整合创新。

七:突破竞争的瓶颈和环境的困局。

第7篇

2004年,中国电信提出了由传统的固网运营商向现代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变,开始全面推行精确化管理,这些都是围绕企业的发展目标和内在规律逐步改善管理的一些行之有效的举措,并且取得了一些成效。经历几年的发展和资本市场的考验,中国电信开始发生了一些好的变化。但是,放眼企业未来,中国电信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还有待提高,企业的运营战略、市扬培育和拓展,资源优化、管理模式等方面还存在滞后与不足。

分析起来,原因固然有很多,但是,市场意识淡薄,客户意识差,缺少现代市场经济的商业思维特别是企业商业模式研究是根本原因。由于整个企业缺少对企业商业模式的思考,研究商业模式的意识差,导致商业模式不清晰,管理创新上显得盲目。出现高层一些正确的管理思想在基层无法落地,一些好的工作思路基层不能够很好地执行或执行走样,导致在竞争中无法发挥自身的优势。结果必然是南辕北辙或事倍功半。

商业模式的变化基于产业价值链的演变。在传统的电信价值链中,价值创造主体只有设备提供商、网络运营商和最终用户,电信运营商建网、放号、收费的商业模式就能适应电信产业的发展。新型的电信产业价值链是一个庞大的网络,各个价值参与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构成了复杂的价值创造环节,任何环节的稍微改变,要求商业模式也要相应创新,适应产业价值链的发展。

对于中国电信而言,商业模式创新要求企业根据自身的资源状况、竞争实力在整个电信产业价值链中合理定位,明确自身在复杂、多元化的电信价值网络中的地位和对整个价值链的控制力,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个能够充分地掌控市场并且具有长远发展活力和机制的产品、价格、渠道和服务的运营体系。

中国电信在收入与用户规模上在三家中处于次席,但是中国电信的固网资源和宽带互联网业务的优势十分明显,在获得3G移动业务经营牌照后,依托现有资源,靠固网与移动业务的深度融合形成优势,创造一个全新的商业运营模式,实现差异化的市场战略成为一种现实的可能。但是,在这个优势的集聚和形成之中,中国电信需要正确地认识和把握好商业模式创新的几个重要的环节。

在产业价值链中找到自身合理的定位

长期以来,中国电信在价值链的定位上形成很重的路径依赖,经营意识中根深蒂固地意识到无需考虑其他内容和应用提供商的利益分成,独享有业务的全部收入。随着中国电信从基础电信运营商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已逐步形成运营商提供网络资源并主导产业价值链、搭建平台,CP/SP提供用户所需内容的共生、竞合、多赢的价值链关系。电信运营商在整个电信价值链中处于核心地位而不是领导地位,这就要求中国电信必须和其他市场主体紧密联系,通力合作。通过和其他众多的合作伙伴共享电信基础网络、客户资源和营销渠道,而众多的合作伙伴则提供先进的服务理念、丰富应用和内容,体现了各取所长、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原则。

因此,对中国电信而言,首要的是要考虑在价值链中选择合理的位置,发挥与其他价值创造主体的协同效应,形成共同为顾客提供价值的网络。

转换思维,推进盈利模式创新

在传统的语音通信时代,运营商仅仅依靠其铺设的网络线路,就能获得持久的利润,而且没有其他企业能够从中套利。电信运营商完全凭借其垄断权盈利,其盈利模式也比较简单。

目前,运营商向综合信息提供商转型,电信业务的“盈利模式”,不仅是电信运营商如何获利的问题,同时也是整个产业链各成员如何获利、如何分成的问题,通过谈判和协商使得分配机制在契约中体现。电信运营商与价值链上服务提供商、内容提供商等在业务上的深度合作,使得电信运营商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提供多元化的综合信息,扩大收入来源。盈利模式的创新在于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模式,包括分成比例的确定、分配方法的创新。

合作共赢的盈利模式是未来电信企业的发展趋势。电信运营商在电视娱乐节目的成功运作中,通过提供信息交流平台,获得了巨大的利润空间。这种短信盈利模式具有成本低、准确度高、节省时间等优点,运营商可以将其应用在更多的行业合作中。不仅是短信,其他数值增值业务的行业应用市场潜力也很大。

实施产品及营销模式创新

在传统的业务中,电信运营商只向客户提供同质的语音产品,采取推销的方式使客户被动接受,客户没有选择的权利。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客户的需求日益多样化、个性化,传统的推销模式已经逐步被淘汰。根据市场营销的4P理论模型,电信运营商应在市场调研、市场细分的基础上,从产品和服务、价格、渠道和促销四个方面进行营销模式的创新。

在产品和服务创新方面,电信运营商应为客户提供更为丰富的数据业务,并注重产品的异质性,实施品牌策略,提高顾客的品牌忠诚度。价格创新要求电信企业确定合理的定价方式,让渡顾客更多的价值。当前,中国电信的价格创新应考虑产品特性、运营企业的成本、ARPU值与定价的关系等多种因素,从未来的电信发展趋势来看,中国电信对自身的产品应有一个明确的战略,天翼移动终端的应用和基于固网宽带的互联网信息应用应是中国电信产品创新的重要着力点,尤其是要准确地认识移动终端产品的价值贡献,不宜过度地强调电信产品的融合而忽视移动单产品的价值,未来的电信信息应用和移动化势不可挡,是一个方向。渠道创新要求电信企业对消费群体的需求和习惯进行研究,从而设计出以客户为中心的渠道体系。促销创新主要体现在促销手段的新颖上,并应注重体验式营销,增强客户对业务的感知度和认知度,实施捆绑营销,通过一个平台为顾客提供更多服务。中国电信作为综合信息提供商,需要将目标客户按照不同的年龄层次、收入水平、需求偏好、地理位置等因素进行细分,有针对性地提供个性化、人性化的服务。在竞争严重的中高端的政企客户市场,需要特别重视协同攻坚,在固话、移动、宽带、电路产品的基础上,加快发展融合业务和行业应用,抓住信息化和3G发展有利契机,多种方式切入,攻破竞争对手已建虚拟网的壁垒。集中资源,以融合的行业应用突破业务发展,抢占市场竞争制高点,同时加强全网协同营销,发挥跨域优势,提升竞争优势。

引入“网络经营”的创新思维

网络经营的核心思想就是把网络视为企业的重要资源进行经营,在保障网络质量、安全的基础上,提高运维服务水平,提高网络运维效益。网络经营是企业集约化管理、精细化管理的体现,使“网络经营”和“业务经营”在企业层面融为一体,最大限度开发和有效利用企业资源,力求企业经营效益的最大化。网络经营的本质,就是紧密结合“服务性”和“效益性”的根本要求,通过整合客户资源和网络资源,发挥网络服务、信息化服务和运营分析的优势,通过网络服务创造效益,同时提升对市场营销、企业经营决策的贡献度。网络经营要求网络运维部门树立市场观、服务观和效益观,以市场为导向,深化网络分析,主动支撑市场,提升网络营销能力,提高科学决策水平;以客户为中心,提升各类网络服务能力,创造客户价值;以效益为标准,整合网络软硬件资源,提升网络综合效益,发挥网络最大价值。不断创新,提高公司整合营销能力和综合应对市场的能力与精细化管理水平。

第8篇

通过技术革新实现网络、业务和终端的融合,并且面向大规模用户市场提供高效、稳定的产品和服务,需要一个长期实践的复杂过程。用户规模变化、产业链整合、业务模式转型、技术演进发展、应用服务创新、新竞争者进入和成本压力风险等诸多因素增加了移动互联网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市场规模:2009年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达147.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5.8%

研究发现,2008年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达117.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9.2%。艾瑞咨询预测,在电信运营商和互联网企业共同推动以及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增长等因素驱动下,2009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将达到147.8亿。

电信运营商针对中高端用户开展移动互联网业务营销效果逐步显现,是移动互联网用户消费能力提升的主要原因。此外,手机搜索、手机游戏等移动互联网业务也取得了良好的市场业绩表现。

用户规模:2009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将达到19600万,同比增长66.7%

艾瑞咨询研究发现,2009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将达到19600万,同比增长66.7%。移动互联网用户快速增长主要取决于两方面因素:一方面,电信运营商大幅下调手机上网资费和实施积极市场营销策略,增强了用户手机上网的意愿,提高了手机上网用户的活跃度和使用黏性;另一方面,手机应用服务快速发展更好地满足用户多元化和个性化服务需求,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用户体验。

艾瑞咨询预计,短期内移动互联网用户结构还将以青年群体为主体,但用户群体的学历层次、年龄层次和消费能力等方面将呈现向上延伸的趋势。移动互联网带宽增加、上网资费下调、智能手机价格下降和应用服务多样化,都将促进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稳步增长。

商业模式:门户模式在移动互联网领域成功实践

研究发现,在商业化早期阶段,互联网受到了有限带宽资源、单一内容应用、终端渗透率较低等制约因素的影响。技术发展和竞争压力促使互联网企业不断探索和创新经营模式。经过市场实践和验证,门户模式是最佳的互联网商业模式之一。雅虎、新浪、搜狐等互联网企业均凭借门户模式取得了卓越业绩,成为互联网行业的领先企业。

分析认为,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历程具有相似性,门户模式同样适用致力于发展移动互联网业务的企业。目前移动互联网处于市场进入阶段,其三种商业模式都源自于门户模式的成功实践:一是电信运营商主导的“平台+服务”模式,定位于价值链控制力;二是终端厂商主导的“终端+应用”模式,定位于用户需求整体解决方案;三是信息服务提供商主导的“软件+门户”模式,定位于最佳产品服务。不同业务领域的企业,基于自身业务体系和竞争优势构建具有主导权的商业模式。网络融合的趋势增加了移动互联网的不确定性和竞争性,门户模式成为电信运营商、终端厂商、信息服务提供商的战略选择。

竞争现状:竞合关系驱动移动互联网生态系统发展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演进,移动互联网的价值链不断演变发展。过去,电信运营商占据了整个移动通信产业的价值链系统。进入2G时代,基于移动带宽提高和终端功能增强,移动增值业务带动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3G到来为用户提供了更加丰富的移动互联网服务,移动互联网产业链正朝着细分市场、差异化竞争和个性化服务的方向发展。内容服务提供商、软件服务提供商、芯片厂商等更多的新进入者,分割了原本电信运营商垄断的价值链系统。

面对移动通信和互联网融合产生的巨大价值空间,诺基亚、苹果、微软、谷歌、腾讯等终端厂商和信息服务提供商,进军移动互联网的战略部署和市场布局早已开始。这些非传统电信行业的竞争者对电信运营商的传统核心地位形成有力挑战。

分析认为,过去电信产业的高速发展得益于运电信营商对整个产业价值链的绝对控制力。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的融合趋势,迫使电信运营商必须为了应对价值链各个环节的激烈竞争做好准备。经过在各自领域的快速成长,新的竞争者已经发展成为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领先企业。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庞大的用户规模、高效的产品研发能力、重视用户体验并且了解用户需求增强了新竞争者的竞争实力。

电信运营商、终端厂商和信息服务提供商三大博弈力量形成了移动互联网三向竞合格局。电信运营商一方面应对包括网络、终端和业务在内的全领域竞争,另一方面在应用服务、渠道拓展等方面展开广泛的产业合作。

未来趋势:移动互联网触发产业变革

基于产业发展的长期观察和深入研究,艾瑞咨询展望未来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

趋势一:以用户为中心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方向

艾瑞咨询研究发现,电信行业经历IP化变革是互联网冲击和通信技术演进相互作用的结果。建立可管理的IP网络和形成对产业价值链的核心控制力,是电信运营商长期以来实践的方向。面对市场竞争加剧,电信运营商实施由语音业务向数据业务的战略转型,决定了移动互联网成为电信运营商竞争的焦点。移动互联网正在经历一个由封闭走向开放的过程,未来移动互联网将发展成为可以同时提供语音、数据和多媒体等服务的开放式网络。在这个变化的过程中,电信运营商认识到不仅仅提供接入服务,更重要的是满足用户随需服务的诉求和不断为用户创造价值。这种以用户需求和体验为核心的驱动力,改变了电信运营商重运营轻服务的旧有模式,重塑了电信运营商的经营理念和价值观念。

面对移动互联网潜在的巨大价值空间,终端厂商和信息服务提供商开始积极布局移动互联网。精准把握用户需求和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创新,是促进终端厂商和信息服务提供商快速成长的关键因素。与终端厂商和信息服务提供商相比,电信运营商具有为用户提供一体化服务的优势,包括定制终端、语音和数据服务、计费等集成服务,从而满足用户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开放式的发展理念和有效整合的一体化服务,决定了电信运营商在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方面的表现力。

趋势二:移动互联网用户意识形成

艾瑞咨询研究发现,随着移动带宽增加和终端功能增强,用户逐渐形成了通过无线接入方式和便携终端,获取移动互联网信息服务的意识。这种不断增强的用户意识逐步影响和改变了用户习惯。在分隔的网络环境中,用户主动寻求信息,而在融合的网络环境中,信息主动寻找用户。这种变化增加了用户获取信息服务的控制和选择。

生产成本降低为智能手机、上网本、笔记本等移动终端走向大众市场创造了条件。移动终端普及化促进了多终端用户数量的增长。在不同需求场景中,多终端用户会根据需求选择适用与有效的接入方式和终端。

艾瑞咨询分析认为,实现固网和移动网的业务整合,是电信运营商为用户提供价值和服务的基础。精准把握用户体验,创新符合用户需求的产品业务,是电信运营商、终端厂商、信息服务提供商等产业链企业,创造移动互联网价值的重要驱动力。

趋势三:移动互联网业务呈现多元化、差异化和个性化趋势

技术能力和市场需求共同推动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从文本格式、铃声图片、WAP上网、个性化定制服务到多媒体信息服务。早期以短信服务为代表的移动增值服务扮演了移动互联网发展进程中的重要角色。目前移动宽带和智能手机成为服务内容的创新和发展的主要动力。手机搜索、手机即时通讯、手机SNS、位置服务LBS和手机游戏受到越来越多用户的欢迎。经过终端融合发展的历程,手机终端发展趋向于更加贴近用户并且以满足个人需求为主。手机终端高度个人化的特征决定了移动互联网业务多元化、差异化和个性化的必要性。

移动互联网发展的长期目标是面向个人和企业用户提供无缝的移动信息服务,促使移动互联网成为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核心。无论在办公室、家庭还是在生产流通,在不同的需求场景下,个人和企业用户都可以高效、便捷和低成本地获取信息服务。卫星导航、移动定位和机器识别等移动互联网特色服务具有巨大的社会和商业价值,未来将形成改变人们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推动力量。在市场需求的驱动下,多样化、差异化和个性化的服务必将主导未来移动互联网的业务发展方向。

趋势四:移动互联网走向开放、协作和分享

第9篇

从作品到产品:新闻制作方式的变革

从新闻作品转向新闻产品,意味着需要从作品创作思维向产品制作思维转变。其中,创意性、综合性和多元性是三个显著的特点。

1.创意性

作品是一个具有个性化、情感化、知识化的概念,更强调创作的价值;产品是一个工业化的概念,讲求功能、讲求实效,在销售时还讲求性价比,更强调制作的价值,包括全过程中的产品研发、设计、加工、销售、服务。

就新闻生产而言,作品化导向与产品化导向有着极其明显和重要的差别。作品化导向是以创作者为主的,完成创作是重要的目的;产品化导向则是以客户为主的,满足客户需求是最重要的目标。作品的创作过程也需要创意,但这种创意带有很浓的创作者个人色彩,个人思维能力往往会决定作品的创意水平;产品的制作过程所需要的创意,则更多的是一种团队创意或组织创意,集体思维的能力决定产品的创意水平。

当“规模化”、“模块化”、“系统化”这样的概念成为新闻产品生产的常规思路时,创意性便需要由个人思维转化为团队思维。一个名记者对于媒体的作用,将会被一个团队的作用所取代。他只是制作链条上的一环,而不再是全部。

2综合性

新闻作为产品,就需要注重形态,注重品质,注重包装,注重营销,还需要注重必要的售后服务。在媒体融合的大潮下,借助于重大事件(如两会报道),一些媒体推出了新闻的融合产品,有的逐步形成了稳定、成熟的模式。在这种融合产品的模式下,单一作品式的传统的新闻呈现方式已不存在,每个单一的作品都是新闻产品车间或“中央厨房”中的一个配件,只有进入组装线,通过整体的组合、加工、包装成为一盘色香味俱全的“大餐”,才会适应阅读者的口味,才会受到关注。每一个新闻产品的制作过程,都是整合各种新闻要素、新闻手段、新闻技术、新闻人才的过程,既有纵向的链条整合,也有横向的元素整合。这不是随意的堆砌,而是有主题、有框架、有逻辑甚至是照着“菜谱”来制作的。整个过程更强调分工、协作,强调综合性、一致性。

3.多元性

新闻产品的多元性体现为三种产品形态融合的趋势,也就是内容产品、技术产品和资本产品。

内容产品是新闻产品的根本,内容过去是、现代是、将来也依然是媒体竞争的重要法宝。不过,当下的内容是一种组合式内容,同样的新闻内容因为组合方式的变化,其价值容量及价值呈现都与以往有所不同。

技术产品是新闻产品的重要支撑,在融合新闻的模式下,对于新闻制作、与阅读技术的选择与应用,不仅为内容的呈现提供支持,其本身就是新闻作品的构成要素,而且因为技术而形成和实现的系统化、持续化、动态化、即时化的受众参与,也与媒体人一起丰富着新闻产品。

资本产品则是媒体强化与受众关系的重要黏合剂,尽管目前来看,新闻产品中的资本产品还不突出,但从趋势上说,在未来的融合新闻产品中,资本的元素会越来越受到重视,不管是付费还是免费。我们都需要重视资本对于新闻产品制作的影响。

获益与分享:新闻产品消费的两个关键点

从作品到产品的转向,从传播与接受的角度来讲,一个重要的变化就是从受众到客户的转向。

我们先来看看从受众到客户转向的现实背景。

互联网为这种转向提供了技术背景。借助于互联网平台,人们从过去单纯的媒体接受者变成了与媒体互动者,甚至是媒体传播的参与者,每个人本身就成为媒体的一部分,或者就是一个媒体。这种“被解放了”的感觉,会导致一些人失去关注媒体时的理性。正是冈为这样,当下的媒体传播中有很多非理性的因素。一方面,人们借助网络的隐匿性很多非理性的传播内容;另一方面,网络上的一些内容被近似疯狂地传播,社交媒体上的传播就是如此。

媒体消费行为中的非理性,源于媒体依赖的消费心理。在媒体化生存的状况下,人的一切都变得与媒体相关。从消费的角度讲,不仅精神文化消费可以通过媒体来实现,比如图书的阅读、影视的欣赏等,物质消费也可以通过媒体来实现,比如打出租车、网上购物等。还有更多的交往,也可以通过媒体来实现,从点对点的聊天到点对面的聊天,一切都可以在媒体搭建起的各类平台上实现。媒体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离开媒体,现代人就失去了生活的能力。这种依赖成为一种常态化的生活方式。

不仅如此,在媒体世界中,人很容易失去自己的判断力,有时会变得隋性十足,不愿意思考,理性判断力因此会越米越差。时间久了,人就会失去自我,成为媒体化的人,立场也变得媒体化了;媒体技术、工具所带来的便利,让人们不再需要创造力就可以完成很多工作,知识创造也变得媒体化了。这样,也就从媒体依赖变成了媒体崇拜。媒体崇拜不再只是一种个体行为,而是演变成一种社会化的群体行为。而且,这种崇拜具有极强的相互感染性,对一个媒体的某一个产品产生崇拜,就很容易延伸到对整个媒体的崇拜;因为自己身边人对某个媒体的崇拜,自己也很容易产生崇拜。

从媒体依赖到媒体崇拜,实际上一种媒体病。我们小去说这种现象是否正确,需婴说的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新闻产品在适应和满足客户消费需求上需要做什么。有两点非常重要,一个是获益,一个是分享。

1.获益

荻益是新闻产品满足消费客户需求的重要一点。媒体消费不同于一般性的物质消费,满足的不只是使用功能,更需要的是心理的愉悦感。媒体对于消费者的一个意义在于:媒体在构建社会文化时,并不是媒体自身构建的,而是媒体与消费者共同完成的。现代人们在消赀媒体的同时,也借助于媒体来传达自己,也希望通过与媒体的交流,通过对媒体的消费,来构建自己的文化体系和意义系统。而这种构建,又往往是在媒体文化的框架之中完成的,其实也是由大众媒体来策划、引导、操纵、纠正、体现的。冈此,媒体在进行新闻产品制作与时,就需要以产品客户能够阅读和接受的方式,为他们构建一个能够让他们从中获益的“意义场”。这个“意义”不只是媒体自己的,也是客户的。有效创造客户价值,是其中重要的体现。

2.分享

分享是新闻产品对于消费客户应当实现的另一种功能。在媒体化环境下,一个重要的逻辑是:只有通过大众媒体,个体才能印证自己消费行为的社会意义和价值。媒体所倡导的价值体系,成为个体所崇拜的最具有权威和代表性的价值体系,其对于个体消费者的影响已超过同事、邻里等的评价。所以,在进行媒体消费的同时,人们就已经把自己的消费价值托付于媒体,也把自己作为社会个体的意义托付给了媒体。

而且,对于媒体消费种类的选择和区别,也会影响和决定消费者的文化层次和文化圈层,甚至社会公众形象。所以,媒体在进行新闻产品制作时,从开始就为客户在消费时的价值分享进行设汁,并将这种分享置于产品的伞流程之中。通过这样的分享,让客户的消费行为能够社会化、公众化,在社会系统中获取价值感。

产品导向下的产业成长

从新闻作品到新闻产品的转向,其意义并不只在于新闻制作过程的变革,也不只在于从受众满足到客户满足,还在于产品导向下产业成长模式的创新。

1.每一个新闻产品的诞生,都是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完成的

用产品的视角看媒体融合,就小只是一个内容制作的融合。传统媒体需要做的,不是以传统的方式评价自己的新闻制作,定义自己的新闻制作,按传统的标准和流程来制作新闻。然后选择一种多元的渠道传播出去――这并不是融合的思维,而是一种希望将价值转移的思维。而事实上,在互联网世界中,传统的新闻价值、标准等都已经发生了改变,人们接受新闻的内容、方式也发生了变化。融合不是转移,不是简单地从一种渠道变为多种渠道,也小是简单地从一种接受变为多种接受,而是需要以产品化的思维,重新确立新闻制作的标准,以适合客户的方式来制作新闻产品。技术的因素、观念的冈素、行为的因素,体现为一种相互作用又递进的关系。需要改变的不只是形式,更重要的足思维与观念。其中,重要的落脚点就是客户思维。

2.媒体商业模式再造

在新闻产品的模式下,媒体产业传统的“N次销售”的商业模式不再存在。在新闻融合产品的平台上,已经不再有读者、观众与广告商之间的差别与区分,新闻阅读者本身就是客户。所以,赢利方式需要重新设计。在未来的模式中,横向客户的快速积累比纵向客户的深度挖掘更加重要。而新的商业模式的再造,不是新闻产品做出来之后再去设计一个商业模式或销售模式,而是从开始的产品设计、创意到之后的销售,都需要全链条式的产品导向思维,都需要从客户到客户的逻辑思路。这样的一种观念,将使媒体产业原有的商业模式与工业化产品的商业模式接轨。

第10篇

【关键词】 集装箱;航运市场;班轮公司;运力规模;合理运价;商业模式创新;航运需求

2012年,集装箱航运市场出现回升态势,运价上调使班轮公司业绩趋好。但在航运业仍处于低谷的大背景下,面对集装箱航运市场的转暖,班轮公司更应该保持冷静理智,维护合理运价。而避免价格竞争、不断创新服务才是实现集装箱航运市场持续复苏乃至繁荣的可靠路径。

1 需求的派生性是运价波动的根本驱动因素

集装箱航运市场的需求是派生需求,其需求增长有赖于全球经济发展、国际贸易增长以及贸易格局的变化。全球经济增长受到多重因素影响,在投资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下,全球经济不可避免地存在周期性波动。经济全球化又使得微小的经济波动迅速演变为全球性经济海啸,并且在相当长时间内难以恢复到原有水平,从而影响全球贸易,并传导到承载国际贸易运输任务的航运业。而经济萧条又会造成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使得航运需求雪上加霜。

近年来,美国和欧盟为应对危机纷纷出台措施限制中国产品出口,欧盟连同美国酝酿并发起涉及我国华为、中兴等电信设备领域企业的调查。2012年10月,欧盟委员会正式提出“新工业革命”,希望提高欧盟地区国家的工业化率,以此进一步提高对我国汽车、化学品、玩具、服装等多个领域产品进口的门槛。这些措施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中欧及中美贸易,从而影响远东至欧洲和美洲地区的集装箱货运需求量。而航运业只能被动承受国际贸易带来的影响,无法改变需求状况。

2 船舶所有人自觉控制运力规模是合理运价的重要可控力量

市场价格受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因素影响,在需求不景气并无力干预的状况下,市场价格的维持只能依赖供给的调节。与航运需求相比,控制运力供给是航运业自身能够把握的手段。短期内,控制运力依靠降低航速、闲置船舶、拆解旧船等方式来实现;从长期看,运力控制则要依靠减少新船订造和加速旧船拆解来实现。

2008年前三季度(金融危机爆发前),航运市场为极度繁荣时期,集装箱新船订造量相当于当年船队规模的70%,而当年集装箱船拆解量不到20万载重吨。由于新造船投入市场运营具有一定的时滞性,这虽然给二手船交易带来巨大空间,但也造成了市场的不确定性。当2008年订造的集装箱船在3年后投入市场时,正面临2011年航运需求的巨大下滑,此时航运供给不可逆转地增加进一步加剧了集装箱航运价格下降。因此,准确判断市场发展趋势、理智控制新造船数量是班轮公司把握市场主动权之所在。

3 合理的运价是船舶所有人和货方的共同利益

在运价低迷、班轮公司普遍面临困境的时候,理性控制运力是比较容易实现的。控制运力最难的时期是当运价开始企稳回升、部分班轮公司开始出现赢利的时期。这一时期,一方面班轮公司对市场预期开始出现分歧,另一方面是利益驱使所致的非理性决策。而这个时期也正是市场面临的关键转折期。

19831984年,干散货航运市场在持续低迷后出现复苏迹象,日本、希腊和挪威的船舶所有人便逆周期造船,使航运企业重食价格竞争的苦果,造成干散货航运市场复苏推迟近5年。而现今的集装箱航运市场正处于相同的关键时期,如果班轮公司能够理性控制运力,联合客户共同维护合理的运价,同时保证可靠的服务质量,市场便有望实现全面复苏;若船舶所有人冲动投入运力,降价竞争,则有可能前功尽弃,拖延行业复苏的步伐,不利于行业的良性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航运公司良好的服务水平需要合理的运价才能保障。如果收入不能弥补成本,从长远看,必将损害船公司的准班率、中转时间、船况等服务品质,最终损害货主的利益。而合理的运价则可以维系航运公司正常的经营管理运作,为客户提供符合标准的满意服务,如开辟更多的航线,挂靠更多的港口,提供更优化的干支线服务网络,投入更多的信息技术支持,加快中转运输服务,为客户提供更加及时便捷的货物跟踪、信息查询服务等。

4 商业模式创新是合理运价可持续的保障

第11篇

不久前,东煤交易北京公司的会议室里坐满了前来观摩东煤短长协月度交易会的煤炭企业和各路媒体。这已经是东煤交易的第三个短长协交易月,而北京则和南京、秦皇岛一起,成为大连之外的分会场。

东煤短长协月度交易会自上线以来,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煤炭企业到各个会场观摩和尝试,申购的成交量也在不断扩大,同时,东煤在煤炭交易模式上的创新也引起了很多媒体的关注。因此,东煤交易特地在北京组织了一场煤炭交易体验会。受邀参与体验会的企业包括神华集团、中煤集团、同煤集团和重庆大江,与会记者则来自新浪财经、网易财经、中国煤炭报、《能源》杂志、《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等十多家媒体。

此次体验会是东煤交易第一次集中正式向媒体和同行“秀肌肉”,与此同时,当月东煤交易短长协月度交易会的交易量和交易额也大幅提升,给足了主办方面子。在观摩及交流的整个过程中,东煤交易不断公布成交数据,最终当天的成交额接近2亿元,而参与发售的企业共有16家,发售产品共38个,其中在一个半小时内售罄的产品就有7个。

在和煤炭企业及媒体的交流过程中,李洪国侃侃而谈,显然是做足了准备。本期我们将沟通的主要内容进行了精编,以飨读者。

共建煤炭流通生态圈

《新智囊》:东煤这几年发展的速度挺快的,但外界对于煤炭电商还不够了解,您能否介绍一下东煤的商业模式?

李洪国:四年前东煤交易才挂牌,此前它的母公司泰德煤网探索了十多年,东煤交易立志于做煤炭交易平台,我们过去几年一直在尝试,主要关注的是中小客户,或者说是长尾市场,并和大家一起构建煤炭流通的生态圈。生态圈的概念是符合互联网的发展环境的,当然像神华、中煤也有自己的生态圈,但又和我们要做的生态圈不同。如同江湖中有“东邪西毒”和“南帝北丐”,我们做的是类似丐帮的生态圈。有大量的中小客户在里头,然后每月大家一起做一次集中交易;另一方面,我们替中煤、神华做了一次长尾的汇聚,帮助它们释放自己的产能。

未来的煤炭生态圈不存在竞争

《新智囊》:现在煤炭电商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很多煤炭企业也在试水电子化交易,但有的是自己做线上交易,像神华,有的是做第三方平台,如东煤交易,那么,随着东煤交易的交易平台越做越大,它会和其他煤炭企业形成竞争吗?

李洪国:竞争是工业时代的语言,那个时代拼的是资源,现在看的是商业模式或者说生态圈的建设。在互联网时代讲的是链接,链接得越好,释放的潜能就越大。另外,原来大家处在红海,现在大家都到创新的蓝海了,蓝海是没有竞争的,大家在煤炭流通的生态圈里会有各自的价值和位置。

将短长协模式应用到更多产品上

《新智囊》:东煤短长协月度交易会是东煤交易做的一种交易模式创新,从连续几期的表现来看,参与发售和申购的企业及交易量都在迅速增长,那么,东煤短长协以后还会在哪些方面进行改善?

李洪国:短长协把煤炭交易原来的一对一变成了多对多,现在每个月的交易量都会翻一番,可以说是进行了一个有力而准确的执行期。下一步,我们会用东煤短长协月度交易会的模式推广东煤交易的所有产品,现在已经初步形成了交易模式,包括东煤超市、东煤商铺、东煤短长协、金融、物流、商务园区、技术服务以及为各地提供现成的交易模型。如果某个地方有交易模式,我们就激活它;如果没有,我们提供运营和技术支持,形成集结能力,把平台做大。

引入外部资本,加快完善第三方平台

《新智囊》:我们知道,互联网企业建平台要花费巨大的成本,通常来说要烧风投的钱,现在东煤交易也在完善第三方交易平台,那么东煤是否也引入了外部投资呢?

李洪国:对于纯粹的互联网企业而言,它要建立平台必须烧投资人的钱,但传统企业已经有几十年的积累,有一定的基础,就不需要烧钱。我们建立东煤交易有特殊的背景,因为早期大家对于煤炭电商的认识不太统一,所以为了保证既定战略的实施,我们用自己的营收来做创新,步子是比较慢的,但现在大家都明白了互联网是发展趋势,我们反而要加快创新的步伐,这时引入外部资本就是有必要的。

《新智囊》:在生活资料领域,淘宝是向商户收取一定费用的,现在的东煤交易向在短长协的平台上交易的双方收费吗?

李洪国:东煤交易的产品还处在试错阶段,既然是试错,就不能收费,这就像国外的新药在正式上市前会有测试阶段。因为文化的缘故,我们比较适合做创新,我们愿意做大家创新的孵化器。

全面推进煤炭交易市场交易体系建设

《新智囊》:东北亚煤炭交易会已经连续举办过四届,我们注意到今年大会的名称变成了“2014夏季全国煤炭交易会暨东北亚煤炭交易会”,这里面可以看出来对前面几届的继承,又包含了创新,请您解读一下。

李洪国:这次大会将在服务及创新模式上全面升级,届时将增加创新煤炭电子交易模式的交易会,现场将有超过200 家煤炭供应链企业利用电子交易模式进行交易及提供服务。

除了继续举办战略圆桌会和市场圆桌会外,我们还将举办煤炭交易市场体系建设座谈会。煤炭交易市场体系建设座谈会将邀请现有全国各煤炭交易中心、交易市场领导以及计划组建和有意向筹建煤炭交易中心、交易市场的企业单位领导以及对市场体系建设有兴趣的企业或机构,共同探讨如何建设全国标准化煤炭交易市场体系等相关核心问题。

为全面推进煤炭交易市场交易体系建设,与业界及煤炭供应链相关产业,共建开放、透明、高效、分享的煤炭商业生态圈,本届交易会还将开设全国煤炭交易市场合作组织专项交易会,设立创新模式展示平台,集中展示煤炭行业最新的创意、模式和解决方案。

【 记者手记 】

李洪国的蜕变:从实践者到布道者

在实施转型,投身市场化浪潮的行业序列中,煤炭行业几乎是步伐最慢的那批。充满计划经济色彩的煤炭订货会、重点煤合同、煤炭生产和经营的许可证,等等,都在近几年迅速被废除。而笃信市场化是大势的李洪国,则迎来了他新的机会。

在成立东煤交易之前,李洪国带着泰德煤网的队伍摸爬滚打,像其他煤炭贸易商一样,在煤炭流通领域攻城略地,不同的是,他在早年岁月里,一直酝酿着煤炭供应链管理的创新和商业模式的突破。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给了李洪国启示,他认为,深刻改变生活资料交易方式的电子商务,一定会重塑生产资料交易的格局。

2010年,东煤交易正式揭牌。当年召开的首届东北亚煤炭交易会,主题正是“煤炭交易新模式的创建与发展”,时任辽宁省省长陈政高对此评价道:“东北亚煤炭交易会隆重召开,是中国煤炭交易市场建设进程中一件大事,是对新型煤炭流通市场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相融合的全新探索。”在接下来的几届交易会上,李洪国和煤炭企业、研究机构、行业协会、金融企业、物流企业等利益相关者及合作伙伴一起,分别探讨了“推动煤炭价值链市场化”“共建煤炭电子商务社区”及“创新与市场突破”等议题。而东煤交易所开发的产品也次第上线,并分别在煤炭交易的细分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在东煤超市、东煤商铺、东煤创新园区之后,东煤短长协月度交易会和东煤供应链金融及物流服务又被推向市场,其中,尤以已经举办三期的东煤短长协月度交易会最为引人注目。虽然接近2亿元的单日交易额并不算高,但在煤炭行业结构性产能过剩和进口煤的冲击之下,煤炭企业已经开始大量地接触和参与线上交易。而这,也正是李洪国所希望看到的。

身处传统行业,李洪国却更像一个互联网创业者。他关于东煤交易商业模式的最新表述是:“东煤交易就是通过对各种资源和能力最直接的连接,高效解决煤炭价值链上的各种需求和‘痛点’,并实现多方利益共建分享的互联网煤炭生态圈。”初建东煤交易时,因为煤炭市场化的方向没有完全明朗,加之担心外部资本会影响他的战略布局,李洪国宁可自己慢慢摸索,而今,“市场将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行业巨头也都开始探索线上交易模式,李洪国不失时机地站出来,表示要做大家“创新的孵化器”。

第12篇

【关键词】媒介融合 新媒体 传媒梦工厂

一、媒介融合已成发展趋势

媒介融合的概念,国际上很早就讨论过。最早定义“媒介融合”这个概念的是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的伊契尔·索勒·普尔提,其本意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此后,人们开始从融合的角度来探索媒介传播的发展。

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互联网逐步兴起,作为“第四”、“第五”媒体的网络、手机等新的媒体形态在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应运而生。到了20世纪九十年代,报刊杂志开始与网络进行融合。二十一世纪以后,计算机数字技术依托互联网呈现高速发展趋势。直播卫星和无线通信层出不穷的传播新技术的应用,数字化和多媒体的传播态势变得势不可挡。

我国传统主流媒体在与新媒体的融合中已由被动转为主动,全媒体这一概念已被广泛接受。历史从没像今天一样,拥有如此纷繁复杂的媒体形态,异军突起的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以电台电视为代表)努力争先,特别是以党报为代表的传统主流纸质媒的体生存空间受到了严重的挤压。因此,只有主动出击,顺应时展的趋势,利用新媒体技术,优势互补,融合发展,才可能化危为机,开拓生存的空间,媒介融合态势日趋成熟。

2011年5月5日,美国纽交所门口飘着巨幅的蓝白色“人人”标语,“人人网”当日在美国成功上市,这个依靠社区图谱为成长模式的网站的成功给国内的互联网创业人带来不小的震动。而在1999年初,“人人网”只是陈一舟和他的两个朋友商业计划书上的设想。

对于当下很多年轻人来说,“豆瓣网”已成为他们买书、看电影、听音乐和社交的最佳平台,而在2005年初,这个打着“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的小网站只有杨勃一个人,一台电脑和一杯咖啡。谁也没有预料到,当初那个定位小众的网站如今俨然成了兼具商业模式的大社区。

互动、分众、社会化传播,使得过去的传播学理论,大众传媒的运行模式遇到了重大挑战,但同时也开启了新的传播模式和新的媒体形式。随信息革命而来的是信息交互成本的降低,电脑、手机、阅读器等便捷的传播媒介使人们不再依赖于油墨。电子商务的兴起,社会化配送体系的完善,以兴趣图谱为核心的商业模式的成熟,使得基于信息革命的文化创新注定不仅仅是小众群体的自娱自乐,更是有巨大潜力的产业。

来自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5.13亿,其中手机网民达3.56亿,同比增长了17.5%。每天,数亿个连接设备都会产生和上传海量的信息和数据,这也直接诞生更加个性化、聚合化满足用户的新需求。在移动已是大势所趋的新格局下,社会图谱、兴趣图谱、云、社会化、数据库这些关键词会勾勒出怎样的新媒体图景?当2012年初,跨国集团纷纷手拿巨额支票将目光投向新兴媒体,未来的传媒格局又会展开怎样的演变?这些都是留给新媒体创业者的想象空间。

二、浙报集团倾力打造“传媒梦工厂”

影响媒介发展与产业变化的因素有许多。其中,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就是媒介之间能够出现相互共存的多元化模式。媒介融合形式有很多,它包括区域之间相互融合,媒体形式之间的相互融合,甚至有的融合出现在非媒介产业中,其他行业与媒介行业的融合。媒介的逐步融合,不论是媒介传播的具体过程还是传播的方式,都使得媒体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以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的“传媒梦工场”(Media Dream Works)为例,它正是媒介融合的态势下一个新兴的产物。“传媒梦工厂”是由全国首家将经营性资产整体上市的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于2011年10月31日创设的媒体创业孵化基地品牌,以“传媒梦工场,文化新硅谷”为目标,欲打造一个全国一流、具有标杆意义的新型媒体内容与技术应用孵化基地。

去年10月31日,浙报集团组建“传媒梦工场”,正式启动为期5年的以新媒体为核心的全媒体战略行动计划,内部发展转型、外部联合扩张和积极孵化未来三方面并举,以各种融资方法投入20亿元,实施集团的全媒体转型,并打造中国首个致力服务于媒体创业创新的“传媒梦工场”。正如外界所见,浙报集团“传媒控制资本、资本壮大传媒”的发展理念促成了“传媒梦工场”的出现,而其“传媒+资本”的理念无疑给众多在文化产业发展热潮中苦觅出路的传媒人打了一剂强心针。它昭示着传统媒体的产业变革号角已然吹响,新媒体创新创业的蓝图正在展开,这将开启互联网浪潮下媒体与资本共舞的新格局。

传媒梦工厂以新媒体为核心,以“采编运营全媒体化,产业布局全国化”为路径,通过内部发展转型,外部联合扩张,和积极孵化未来三者并存,推动集团在全媒体方向实现战略转型,打造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终端服务平台,全国首家经营性资产整体上市的省级党报集团,内部发展转型,外部联合扩张,以“传媒控制资本,资本壮大传媒”积极孵化未来,更注重科技与人文合翼,致力寻找信息革命浪潮下的人文力量,通过解放人文及传媒领域的创新机制,释放传媒人的创业热情,将互联网创业文化延伸到媒体内容领域,打造传媒业创新的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