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医疗扶贫救助政策

医疗扶贫救助政策

时间:2023-09-05 16:59:0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医疗扶贫救助政策,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医疗扶贫救助政策

第1篇

1前言

现阶段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比较严重,农村老年人的人口规模越来越大,且大部分老年人贫病交加,对农村医疗保障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我国农村医疗保障服务仍不到位,除了资源分配不合理、服务人员素质有待加强外,农村老年人的经济承受能力偏低也是主要原因。“因贫致病、因病致贫”是我国农村普遍存在的现象,这种恶性循环在加速贫困老年化现象的同时,降低了农村人口的生活质量,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1]。因此,要想完善农村老年人医疗保障政策,就要保障农村老年人的最低收入,采取精准扶贫的措施。精准扶贫就是精确找到扶贫对象,根据不同地域环境、不同贫困程度对农户进行精确的帮扶和管理,将扶贫资金和扶贫资源准确落实到扶贫对象,以达到大面积脱贫的目的,实现共同富裕。

2我国农村老年人医疗保障存在的问题

21政府的资金投入欠缺

资金投入不足是影响农村老年人医疗保障水平的主要原因,现阶段我国农村老年人保障项目的资金来源仍处于比较匮乏的状态。老年人是一个比较特殊的人群,抵抗力低下,患病概率比较高,随着年龄的增长疾病的风险越来越大,医疗花费相应增多,因此成本比较高,让筹资的难度越来越大。随着政府加大对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医疗保障事业的资金虽然有所增加,但个人支出也呈快速增长的趋势,医疗保障基金仍然满足不了实际需求[2]。“投入少,花费多”这种矛盾的现象极大降低了农村老年人医疗保障服务水平,使医疗保障政策得不到准确的落实。

22医疗资源配置不均匀

我国农村医疗资源仍比较匮乏,且普遍存在着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现象。农村的医疗保障服务来自于相应的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比如乡镇卫生院、乡镇医院等,但政府配给的优质医疗资源大部分拨给大城市医院,而农村基本上只占二成,这种医疗资源配置不均匀,甚至城乡倒置的现象,让农村贫病人口数量急剧增长。现阶段政府对医疗保障的总体资金投入不足,大部分农村的乡镇卫生院规模较小,医疗设施陈旧,人才和先进技术的引进工作不能有效实行,让农村医疗保障服务缺乏足够的人力、物力。政府对农村医疗事业的投入主要放在疾病的治疗上,对疾病的预防和保健没有给予过多的重视,导致保障措施没有得到准确落实。除此之外,大部分农村的医疗机构实行的是有偿治疗,对于无偿医疗服务不够重视,这也是让我国农村贫病农民的人口数量激增的原因之一。

23农村医疗服务利用率低,保障制度不完善

大部分农村老年人对自身健康要求不高,甚至对疾病采取放任不管的态度,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缺乏自我保健意识,因此影响了农村医疗服务的利用率。农村老年人大多以务农自给自足为主,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而目前我国医疗服务的费用呈逐渐上涨的趋势,这就导致农村老年人无法支付医疗费用,农村医疗服务机构不能发挥服务职能,农村老年人无法享受到保障。我国对农村人口的医疗保障有医疗救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及商业保险三种,医疗救助的救助面积比较窄,救助对象限定范围小,再加上救助的资金来源无法保证,难以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服务水平和保障能力比较低,报销范围窄,而商业保险则花费比较高,两者都不能解决农村存在的医疗保障问题,这也是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不完善的体现。

3精准扶贫完善农村老年人医疗保障政策的措施31扩大农村贫困地区的医疗救助范围

农村医疗保障水平得不到提高,主要还是因为农民的经济能力太低,因此要我们首先要提升贫困地区的医疗保障水平。首先,在考虑实际保障水平的前提下,扩大精准扶贫的救助范围,比如农村中低收入的贫困老人,患有疾病的老人以及有身体残疾的老人,还有需要支付高额医疗费用的重病老人,以及因支付基本医疗保险、商业保险等各种保险而造成经济生活困难的老人。其次,降低医疗费用的补助标准,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医疗费用报销范围[3]。例如鼓励救助对象在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在支付了基本医疗保险等各种费用之后,对个人负担的费用采取补助措施;对于需要异地转院的救助对象,按规定补助转诊手续费用;在目前医疗补助资金允许的范围内,调整医疗费用范围,减少不必要的诊疗项目等。最后,为急需救助的贫困对象建立精准扶贫对象卡,为重点救助对象提供更多的资金补助。

32整合医疗保障资源,提高贫困地区医疗服务能力

提高贫困地区的医疗服务能力,是完善农村老年人医疗保障政策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首先,我们要对医疗救助的相关程序进行简化,比如扶贫对象在定点医疗机构就诊时,可以在就诊中申请费用补助,不用到收费处先行垫付;在非定点医疗机构就诊时,可以凭借转诊治疗手续中的证明申请医后救助。其次,要选择新农合政策范围内的药品、材料,引导扶贫对象合理选择就诊机构,小病小痛不需要到大医院就诊,以此来有效降低医疗费用[4]。最后,对于长年患病以及患有疑难重症的扶贫对象,最好派遣相关医疗团队到扶贫对象家中看诊,以提高扶贫对象的就诊率。除此之外,医疗保障机构的人员还需要定时向老年人普及健康知识,鼓励老年人自发组织开展保健活动,加强自我保健康复意识,有效预防疾病,从根源上降低医疗费用。

33加强贫困地区医疗设施建设,提高农村老年人医疗保障水平首先,各方面条件比较好的乡镇构建卫生计生精准扶贫示范点,建立一个完整的医疗服务机构,并根据职能进行区分,比如分为观察室、药房、诊疗室以及注射室等,并引进多种基础的医疗设备。其次,为扶贫用户发放绿色就诊卡,凭此卡能够到经过各个医院的绿色通道尽早就诊,也可以得到医疗服务机构的优先就诊权,还可以得到适当的费用补助。最后,在引进专业技术人才的同时,制定各种优待补助政策,鼓励医疗人员到基层从事医疗保障工作。除此之外,加强对农村医疗保障政策的宣传力度,定期开展各种无偿诊疗活动,比如送药义诊、定期进行免费体检等,切实提升农村老年人医疗保障服务水平。

第2篇

***医疗保障局

2019年6月28日

按照会议要求,现将我县医保扶贫冲刺清零筛查自查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靠实工作责任

按照**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义务教育有保障冲刺清零筛查工作方案》等六个筛查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及县委政府主要领导批示精神,我局高度重视冲刺清零筛查工作,研究制定了《**县基本医疗(医保部分)有保障冲刺清零筛查工作方案》,细化了相关部门单位的任务要求,确保了医保扶贫冲刺清零工作的扎实开展。

二、紧盯目标任务,扎实开展筛查

按照全省《基本医疗(医保部分)有保障冲刺清零筛查工作方案》和市医保局关于贯彻落实《基本医疗(医保部分)有保障冲刺清零筛查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积极与县扶贫办、卫健局、人社局、民政局、各镇人民政府及县内医疗机构沟通配合,全力开展清零筛查工作。

(一)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保筛查情况。2019年我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应参保7974人,剔除参军、就学、务工、婚迁、死亡等因素238人,实际参保7736人,应参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参保。

(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享受参保资助筛查情况。2019年我县民政局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低保户等13536名困难群众给予资助或代缴医疗保险费133.49万元。

(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社会保障卡持卡筛查情况。经通过人社局社会保障卡管理系统清查,目前全县共有38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尚未取得社会保障卡,我局及时将人员信息反馈各镇,目前38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社保卡正在办理中。

(四)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疗费用未报销费用筛查情况。目前县卫健局正在进一步筛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疑似就医未报销医疗费用信息。

(五)县乡村定点医疗机构“一站式”即时结报筛查情况。

按照省医保局《关于医疗救助his接口改造的通知》要求,5月中旬对县内8家乡镇卫生院his接口按照省市统一要求进行了接口改造对接,实现信息平台互联互通,结算同步。清零筛查行动以来,我县对县域内定点医疗机构his几口对接情况再次进行了筛查,全县10家定点医疗机构已全面完成医疗救助与医疗机构his接口改造对接,实现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一站式”结报。全县85家村卫生室、23家个体诊所、41家零售药店城乡居民结算系统运行正常。

(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院费用零自付人员筛查情况。经过筛查,我县1-4月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零自付患者2人,存在该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减免起付线、提高报销比例、不能使用自费药品及诊疗项目导致。省市医保政策调整后,患者住院零自付的问题也将彻底解决。

(七)基金运行问题筛查情况。2019年全县应筹集资金9283万元,目前实际到位资金8465.04元,资金到位率91.19%。2019年第一季度城乡居民医保基金支出2890.11万元,占全年基金总额的31.13%,第一季度落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院报销1323人次412.87万元,实际报销比例78.47%;大病保险报销588人次29.65万元;医疗救助350人次36.1万元。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后实际报销比例90.96%。门诊慢病报销1904人次26.5万元,实际报销比例70%。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资金支出超过季均衡进度。第一季度资金支出2890.11万元,占总资金的31.13%,超出季度均衡进度6.13个百分点,资金透支风险较大。二是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疗费用未报销费用筛查工作难度大,尚未按期完成。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加快工作进度,全面完成筛查工作。一是进一步加强与卫健局及各镇的沟通配合,尽快完成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疗费用未报销费用筛查工作;二是进一步收集整理筛查信息台账资料。

第3篇

我县作为全国第一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试点县,认真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为民解困”也是民政工作的宗旨。学习实践科学发观活动开展以来,我们坚持把“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理念贯穿民政工作的始终,坚持把“解决民生、落实民权,维护民利”的职能落到工作的实处。让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为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怀来夯实基础,打造平台。我县在以人为本、为民解困的城乡救助、以及扶贫开发方面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城乡社会救助工作

一是城乡低保工作。城乡低保工作分别于*年、*年开始实施,经历了试点起步,全面推进,规范管理,应保尽保四个发展阶段,目前基本上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且保障人数逐年增加,保障标准和人均月补差水平不断提高。城镇低保保障标准*年为90元、*年为110元、*年为150元,月人均补差*年30元、*年42元、*年158元,保障对象由*年的110余人增加到*年的4442人,占全县非农业人口的4.4%。并实施分类施保。农村低保保障标准由*年年人均收入低于650元提高到*年的700元,月人均补差由*年的15元提高到*年的52元,保障对象由*年的2314人增加到*年的8994人,占全县农业人口的3.7%。

二是城乡医疗救助工作。*年、*年开展医疗救助工作以来,农村医疗救助累计3351人,救助资金132万元;城市医疗救助累计256人,救助资金17万元。每年为农村低保家庭、五保户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每人每年补助资金10元。累计补助资金11万元。

三是五保供养工作。*年开展实施,全县现有五保对象822人,集中供养27人,分散供养795人,集中供养每人每年不低于1500元,分散供养每人每年不低于1200元;集中供养率为3.3%,且供养资金及时到位。

四是慈善工作。自*年10月成立县慈善协会以来,共筹集善款70余万元,救助困难群众1千多人次,累计发放救助资金50余万元。

五是临时救助。县内县外每年零时救助2000余人,发放救助款2万余元。

二、扶贫开发工作

我县是省扶贫开发工作非重点县,但在全县279个行政村中有37个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这些重点村主要分布在地处南北两山经济欠发达的孙庄子、王家楼、存瑞三个乡镇,重点村总人口23989人、占全县总人口的7。09%。帮助这些重点村消除贫困,逐步缩小发展差距,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是积极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年我县启动了第一批12个重点村的扶贫开发工作。至*年,省市扶贫部门为我县安排扶贫发展资金188万元,全县第一批重点村利用扶贫资金打成机井4眼、完成截潜工程2处、修路45公里、建桥2座、硬化街道4000米、完成低产果园改造100亩、建日光温室大棚2100平米、建柴鸡养殖小区1处,从而有效地推动了全县的扶贫开发工作,*年全县已有第一批的8个重点村实现了脱贫。

*年启动了第二批13个重点村的扶贫开发工作。同年,根据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冀扶办发[*]26号文件《关于全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实行分级扶持的通知》精神,非重点县的重点村由相关市参照省对重点县扶贫开发重点村扶持的标准和办法予以扶持,但市以我县属省扩权县为由,未给我县重点村安排扶持资金。我县多次向省有关部门反映此问题,省有关部门意见仍由相关市扶持,市意见由省负责扶持,造成我县重点村的扶持资金至今未得到落实。针对扶贫工作遇到的困难,我县采取县级党政领导干部和县直部门包村及经济党建双强村结对帮扶贫困村的做法,帮扶贫困村。从*年起,共提供帮扶资金155.05万元,其中,县级投入108.15万元、县直部门投入32.4万元、双强村投入14.5万元,有效地推动了扶贫开发工作。

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建议:一是救助面窄。随着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逐步建立,党和国家出台的优惠政策越来越多,那些符合条件却因某些原因导致无本地户口的城乡贫困户和不符合救助条件但因某些突发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的边缘家庭,为能及时纳入救助范围。二是救助水平偏低。主要原因是,县财政还没有更多的资金用于救助困难群众。三是五保集中供养率偏低。主要原因是,新建、改扩建敬老院近年来未能落到实处,但今年以来,县委、政府以下决心,并实施区域性敬老院的建设。目前,东花园区域性敬老院已施工建设。

第4篇

实施“五个一批措施”,“靶向”疗法直指“靶心”――四平的扶贫举措,正被成果印证:攻坚第一年的目标(占全市贫困人口45.3%的49个贫困村将“出列”,30639人将“脱贫”),有望实现。

回望四平扶贫之路,帮出“脱贫动力”、扶出“产业格局”是一大亮点。

产业成链条――发展生产脱贫一批

一排排整齐划一的种植大棚、一个个光伏发电扶贫项目、一个个别具特色的“农家乐”……这是产业扶贫给四平增加的新变化。从产业选择到产业扶持,四平产业扶贫风生水起,有花有果。

截至目前,全市投入产业扶贫项目资金5.6亿元,落实产业脱贫项目298个,带动27390人脱贫,占今年全市计划脱贫人口的89.4%。

“特色种养+扶贫”。梨树县投入资金1.1亿元,成立种养殖合作社147个,吸纳安置近万名贫困人口;伊通县打草村建立大果榛子基地,带动19户25人脱贫,户均实现年收入6000元;辽河垦区实施光伏+养殖项目,形成长效扶贫机制,带动1371户2740人脱贫。目前,全市种植、养殖合作社达到178个,总投资7055万元,带动7596户9336人脱贫。

对伊通县河源镇联合村的90户贫困户来说,“合作社+贫困农户”的“产业模式”,可谓脱贫的好路子。“今年镇里向合作社投入了82.5万元的扶贫资金,年末,贫困户的效益分红将达到5.7万元,完全可以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增收致富目标。”河源联合养殖合作社理事长赵玉阳兴奋地说。不仅如此,这种“产业模式”还带动河源镇大酱村及营城子镇小桥子村的97户贫困户,与“致富”渐行渐近。

“光伏+扶贫”。四平积极组织实施精准光伏扶贫,双辽市组建了金太阳光伏发电有限公司,在贫困村建设村级光伏电站,确保贫困人口永续脱贫,五一村、永加村、望杏村、新兴村等光伏电站已建成,年末将实现并网发电。10月24日,双辽市王奔镇宝山村338千瓦阳光扶贫光伏电站正式并网发电,这是双辽市首个农业光伏精准扶贫示范项目。辽河垦区种羊场五、六分场、孤家子镇团山子村实施了养殖+光伏项目,铁西区平西乡任家村、西村,铁东区叶赫镇、叶赫村实施光伏项目,促进贫困户增收。

“旅游+扶贫”。辽河垦区利用湿地资源,计划投资4400万元,建设“架树台湖湿地公园”项目;双辽市计划投资7.8亿元,打造卧虎湿地综合旅游项目和一马树沙漠欢乐谷项目,已完成投资4500万元,运营后可带动774户1671人脱贫;伊通县在马鞍山镇投资1800万元,建设300栋标准化温室大棚绿色农业旅游观光项目,带动836户1702人脱贫;铁东区发展林下产业,实施以观光、垂钓、采摘为特色的“农家乐”扶贫旅游项目。目前,四平市旅游扶贫项目共有8个,总投资8300万元,将带动1610户3124人脱贫。

8月8日,双辽市卧虎大草原旅游脱贫项目正式揭牌,面向游客开放。刚刚过去的中秋佳节,这里又吸引众多游客休闲游玩。这个总投资2.2亿元的旅游脱贫项目,使沉睡多年的卧虎大草原得以开发,能带动卧虎镇538户贫困户、1268名贫困人口摆脱贫困。项目从立项到建成,仅用了46天!

“电商+扶贫”。双辽市、伊通县作为全国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县,成立了县域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与农村淘宝合作,投资500多万元在贫困村建设电子商务服务站点,带动1410户、2800人脱贫;铁西区西村率先引进电子商务平台,拓宽了贫困户的销售渠道,提高了收入水平。目前,全市有电商扶贫项目50个,总投资2152万元,将带动5623户、11206人脱贫。

治穷须治本――发展教育脱贫一批

治贫先重教,发展教育是减贫脱贫的根本之举。四平市积极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不让贫困家庭的孩子输在“成长起点”。

截至目前,全市共完成改扩建农村公办幼儿园75所,保障贫困地区适龄儿童学前教育需求;招聘250名大学毕业生,充实到贫困地区一线中小学老师队伍,促进师资队伍水平提升;落实《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和国家助学金》政策,中等职业学校农村户籍学生每年享受助学金标准由1500元提高到2000元。

为进一步增强贫困人群脱贫致富能力,四平市深入实施国家扶贫开发“雨露计划”: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帮助贫困青壮年农民转移就业;通过创业培训,使扶贫重点村的干部及骨干成为新农村建设带头人;通过实用技术培训,使每个贫困农户至少有一名劳动力掌握一两项有科技含量的技术。

培训主要围绕当地主导和优势特色产业,以种养大户、农机大户、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带头人和大、中专毕业生为重点对象,以创业理论、创业技巧、创业实践、创业指导和创业服务为主要内容,以增强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能力、营造创业氛围为目标,达到以培训促创业、以创业兴产业、以产业促增收的效果。

截至目前,四平已培训合作社建设、农产品经纪人运营等6个专业共218人,为17个贫困村举办了专场劳务交流会,送去岗位信息3015个,促成743名贫困户劳动力域外就业或就地转移就业。

剑指“看病贵”――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脱贫一批

剑指“看病难”“看病贵”,四平多措并举助脱贫。

加快推进送医下乡,组建城乡“医联体”,持续开展大篷车巡诊活动,为11466名贫困患者免费体检;实施“互联网+医疗”,完善信息网络,推进分级就诊、双向转诊、远程会诊。双辽市永加村、五一村开展智慧远程医疗,村民不出村就能享受三级甲等医院医疗服务。

实行“两免两减”措施。降低贫困人员就医成本,伊通县率先开展卫生扶贫试点工作,印制了《贫困人口专用医疗服务手册》,实行“两免两减”措施。免收门诊诊察费,免收住院新农合报销后的床费和护理费,减收门诊辅助检查费用的20%,减收住院新农合报销后检查费用的20%。

“要不是有这些政策,恐怕孩子都活不到今天了。”家住大孤山镇河南村二队的10岁男孩王航,自去年患了尿毒症后,家里已为他花了50多万元,因病返贫,现在只能靠透析维持生命。还好,赶上了县里实行医疗扶助政策,目前孩子一季度的透析费仅需1000元左右,以前得需要几万元,这是他们怎么也承担不起的。

截至目前,伊通县已有252人次的贫困人员,在两家县级医院享受到“两免两减”措施,减免金额达2.88万元。双辽市卫计局组建21支巡回扶贫医疗队,为25495名贫困人口建立健康档案。同时,落实了村级新农合门诊报销政策,为47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卫生室开通新农合门诊报销通道。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免除门诊费、住院费,在农合保险报销的基础之上再免除15%~20%的医疗费用。

积极开展医疗救助。一是为减轻农村贫困人口医疗负担,对参加新农合的个人缴费部分给予财政补贴,提高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将农村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范围;二是对患大病和慢性病的农村贫困人口进行分类救治;三是实行农村贫困人口在县域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先诊疗后付费;四是确保每个乡(镇)有1所标准化乡镇卫生院、每个贫困村有1个卫生室。2016年以来,四平已发放医疗救助资金1401.23万元,医疗救助4.09万人次。

低保+救助――社会保障兜底一批

社保为扶贫攻坚战兜底。

四平市民政部门开展专项行动,落实农村低保“补差式”救助。农村低保标准由2684元提高到3400元,与国家扶贫标准“两线合一”。预计2016年新增低保户1500户,计划2016年年底前政策兜底脱贫7568人。

建立城乡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出台《四平市城乡低保工作实施细则》,城乡低保标准逐年提高。2016年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按照“不低于上年度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的20%和30%”进行提高。目前,四平城市低保标准已经提高到每月475元。

提高农村五保供养标准。下发《关于提高农村五保对象供养标准的通知》,集中五保对象供养标准由4500元提高到4900元,分散五保对象供养标准由3000元提高到3400元,确保五保对象生活不低于当地村民平均生活水平。

此外,临时救助进一步发力。2016年以来,已发放临时救助资金85.41万元,救助困难群众965人次。

个案有对策―― 一事一议帮扶脱贫一批

扶贫需精准,也需全面。对上述“四个一批”无法涵盖的贫困人口,或突发因素致贫的个案,经有关机构认定后,四平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帮助脱贫。

伊通县马鞍山镇北岗子村一队的刘桂启,现年58岁,老伴患精神病,孩子腿有残疾,一家三口的生活全靠他一人维持,又不能到外地打工。通过镇里协调,在该镇的伊美果业公司找到了工作。

“每天在这里干点零活,还能照顾老伴和家里的地,有了这份工作,每月能挣1600元,让我的生活改善了不少!”刘桂启很满足。

第5篇

一、对象清

王集镇“十三五”建档立卡低收入户共2901户8802人,其中一般贫困户1189户4706人,低保贫困户1199户3564人,五保贫困户513户532人。已脱贫736户3044人。未脱贫2165户5785人,其中未脱贫一般贫困户453户1162人,其余为政府兜底的低保户和五保户。

王集镇共有4个省定经济薄弱村,分别是古墩村、魏圩村、徐渡村、张坝村。目前古墩村和魏圩村已顺利脱贫,徐渡村和张坝村尚未脱贫。古墩村,2016年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18.85万元,2017年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18.65万元。魏圩村,2017年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18.7万元。

二、思路清

1.在低收入户脱贫方面。通过“一兜”、“两加”、“三送”实现脱贫。“一兜”是指对没有劳动能力的家庭,帮助他们申请低保户和五保户,通过政府兜底实现脱贫。“两加”是指挂钩干部加和“股份+”。挂钩干部+。王集镇所有在编人员每人挂购帮扶1-3户贫困户,帮助贫困户理清发展思路,安排脱贫计划,使得贫困户增收减支;“股份+”。申报整合全镇帮扶资金350万元在我镇工业园区建设扶贫产业园,使得入股的贫困户每年都可以得到10%的分红。截止目前我镇已分红66.7万元。“三送”是指定期开展为贫困户送岗位、送政策、送温暖活动,帮助贫困户通过就业和相关政策救助实现高水平脱贫。

2.在省定经济薄弱村脱贫方面,通过发展产业项目、鼓励土地流转、盘活集体资产、加强”联村共建”、积极争取省委扶贫工作队支持等方式,帮助经济薄弱村脱贫增收。2018年,为支持徐渡村脱贫,主要采取以下措施:1.加大土地流转,持续做大做强王集镇特色油用牡丹项目,并带动周边贫困户共同参与,在实现村居收入增收的同时,带动农户增收致富;2.联系挂钩单位县残联,持续打造徐渡村残疾人之家,新建联村共建项目,促进村居增收;3.利用村级发展引导资金购买门面房出租,实现租金收入;4.积极联系省委扶贫工作队,通过他们带来的帮扶项目促村增收,确保全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18万元。

3.镇三套班领导和扶贫、农经等部门,定期会办和推进扶贫工作开展。即对扶贫资金的使用和管理,结对帮扶走访和“阳光扶贫”工作开展、扶贫项目建设进度,定期和不定期开展推进和督查。

三、政策清

1.在精准到户项目方面,2016年,我镇实施了“股份+”、公益性岗位、电商扶贫和单户发展四个项目,共计资金309.72万元,惠及低收入户1125户4489人;2017年我镇实施了“股份+”公益性岗位、和光伏项目,共计资金317.72万元(结余53.51万元),惠及低收入户875户3437人。2018年我镇计划利用省级到户资金125.52万元并统筹2017年度结余资金53.51万元实施购买门面房项目,让入股的农户都能够享受每年10%的分红。

2.到村资金使用方面,2016年,县拨付我镇88万元用于为古墩村在村中新建1317平方米标准化厂房,现已按合同时间支付57万元。2017年,我镇为魏圩村实施购买门面房项目,目前还在实施中,预计6月底前实施完毕并形成效益。省委驻泗扶贫工作队帮扶资金方面,2016年-2017年,省委驻泗扶贫工作队在我镇共投入资金122万元,在古墩村建成了党群综合服务中心、茭白、珍珠藕、河道整治等帮扶项目,在魏圩村新建了光伏扶贫项目。

3.健康扶贫方面,我镇低收入户新农合参保率100%,低收入农户住院医药费采取保底补偿,总补偿比例超过80%。并且低收入户在县内看病享受“四免”、“两减”政策。“四免”即免收床位费,对贫困人口免收县内救护车接送费,免挂号费、免诊疗费、免专家会诊费。“两减”即即减医药费、仪器检测费等10%优惠

4.教育扶贫方面,低收入户子女从幼儿园到大学,都有补助。标准为:幼儿园1000元/年,小学1500元/年,初中2000元/年,高中3000元/年。2017年,考入省内本科院校的,每生资助2000元;考入省内专科院校的,每生资助1000元;考入省外本科院校的,每生资助7000元,考入省外专科院校的,每生资助4000元。

5.金融扶贫方面,低收入户最多可以做5万扶贫小额贷款,无利息。我镇2016-2017年共计发放小额扶贫贷款超1000万元。

6.低保和五保由政府兜底保障,医疗救助低收入户比一般农户要多一些。低保户标准为420元/人/月。五保户标准为5500元/人/年。

7.临时救助政策救助对象:

(1)急难型困难家庭。包括因突发意外事件造成家庭财产重大损失或主要经济来源中断,导致基本生活暂时出现困难的家庭。(2)支出型困难家庭。包括因家庭成员突发重大疾病等原因,造成医疗费用等支出过大,导致基本生活暂时出现严重困难的家庭;因生活必需支出突然增加超出家庭承受能力,导致基本生活暂时出现严重困难的最低生活保障家庭。(3)因遭遇火灾、交通事故、突发重大疾病或者其他特殊困难,暂时无法得到家庭支持,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个人。

救助政策:对具有本地户籍或持有居住证人员的临时救助标准一般参照低保标准,采取一次性救助的方式,即临时救助标准=(当地月低保标准420元÷30天)×临时救助人口×临时救助时限。临时救助时限最长为180天。

8.大病补充保险政策

扶持对象: 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

相关政策:(1)一般贫困户80元/人/年,该部分费用由政府承担;(2)报销种类以市 “药品目录”和“诊疗服务项目”库为依据;(3)补偿比例为合规医疗费用剩余自付部分的85%。

四、问题清

精准扶贫中发现的问题及具体对策

1.在村中建设的产业项目难以产生效益或效益低下。建议村级发展引导资金建设的产业项目由镇政府统筹实施,实施项目的地理位置要好,便于项目的效益最大化。

2.村集体经济发展产业类项目少,缺乏可持续性收入。建议扶持发展村级经营性资产。做大做强村级产业类项目,确保村集体经济收入可持续增长。

3.扶贫力量较为分散。建议整合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扶贫。出台有效切实可行的激励举措和政策,激励动员有能力、社会责任感强的企业参与扶贫工作,通过大户带动贫困户共同发展实现脱贫。

五、举措清

1.扶贫资金使用方面,我镇严格按照《泗阳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积极与县扶贫办沟通和配合,做好项目申报和资金使用。

2.项目推进方面,镇党政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到项目建设点上推进项目建设,并及时召开党委会议和三套班会议研究项目存在问题并限期整改到位。镇纪委和督查办定期对扶贫工作的开展和项目进展进行督查和考核。

3.收益分红发放情况,2016年我镇给全镇低收入户分红资金26.7万元。2017年给全镇低收入户分红40.06万元。

4.脱贫对象的确定,通过入户开展收入调查,并根据农户意愿,由村民小组向村委会申报,村委会召开村民大会评议确定并在村公示、同时报镇审核后再次公示。最后上报县扶贫办,开展县级公示。

5.扶贫资金项目方面,精准到户项目,我镇根据县扶贫办提供菜单,通过帮扶人和村组干部与农户商定后,确定发展项目。并开展长期公示。

第6篇

一、提高思想认识

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是易地扶贫搬迁整体工作的重要内容,是确保搬迁群众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的关键环节,要深刻认识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的重要战略意义,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切实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乡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重点已由建设、搬迁入住转为后续扶持,但从全乡“两不愁三保障”回头看大排查成果看,搬迁群众后续脱贫发展方面还存在不少短板,需进一步加大力度持续扶持好、保障好,不断巩固和提升易地扶贫搬迁成效。

二、突出工作重点

始终坚持“搬迁是手段、脱贫是目的”,因地制宜、分类施策,针对不同安置方式,立足不同类型安置区资源禀赋,对帮扶项目实行精准配置、对搬迁对象实行精准扶持。要着力在夯实发展基础、发展壮大产业、拓宽就业渠道和加快社会融入上下功夫,坚持普惠政策和超常措施并举、技能培训提升和兜底保障并重,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力促后续扶持成果最大化,不断提升搬迁群众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要争取项目资金,统筹资源配置,在政策制订、资金安排、项目布局等方面对搬迁群众后续扶持给予重点支持,探索创新机制,补齐薄弱环节,提升扶持效益。要加强宣传引导,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搬迁群众内生动力,营造劳动最光荣、幸福靠奋斗的良好氛围。

三、聚焦重点任务

(一)夯实基础设施。按照乡村振兴要求,对照“五通”(通路、通水、通电、通讯、通网络)、“五化”(硬化、净化、亮化、绿化、美化)标准,结合村乡实际,进一步查漏补缺,配套规划建设园区公路、通水设施、电力保障等基础设施,实现提质扩容,满足群众生产生活和后续发展需求。依托实施土地增减双挂钩项目聚居点建设,完善公共文体设施,提升改造图书室、广播室、健身步道、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等文体设施,满足搬迁群众休闲娱乐需求。[责任机构:乡乡村振兴办公室、乡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乡社会事务办公室]

(二)发展致富产业。将易地扶贫搬迁户后续产业发展纳入各村产业发展及产业扶贫规划,因地制宜加以落实推进,加强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健全与搬迁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让搬迁户分享规模经营增值效益。加强技术培训,实施农业人才振兴工程,把符合条件的搬迁户纳入农村实用人才免费定向培养计划:把符合条件的搬迁户优先纳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帮助搬迁户掌握1-2项实用技术,提高农业实用技术应用水平。2020年按照“一户一策”为每户易地搬迁户规划后续扶持种养殖产业,按照每户不超过3000元给予财政补助。[责任机构: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三)引导就业务工。依托东西部扶贫对口协作机制,结合扶贫车间工程、东西部协作项目和农民工工程等载体,为搬迁群众产业发展和剩余劳动力转移搭建平台和提供信息,引导搬迁户劳动力转移就业。鼓励易地扶贫搬迁贫困群众自主就业,积极为他们提供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等公共就业服务对接企业用工需求。建立用工信息台账,鼓励、引导、支持搬迁群众外出务工和就近就业。通过与企业互访和合作机制的完善,与企业建立长期劳务合作关系,实现优先吸纳适岗贫困劳动力就业。[责任机构:乡社会事务办公室、乡乡村振兴办公室]

(四)推广电商扶贫。推行“互联网+特色农产品”营销模式,支持有意愿的搬迁户开办网上商店,通过线上线下结合,与种养大户、龙头企业等建立直采直供关系,不断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加快县城与乡域间物流配送体系建设,争取邮政、供销合作社、商贸企业等在村乡建立服务网点,建成乡有服务网点、村有服务门店、户有服务门户的电子商务服务体系。[责任机构: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乡文化旅游发展服务中心]

(五)开展技能培训。开展搬迁群众就业摸底调配,准确掌握搬迁人员就业失业和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情况,通过订单式培训、定岗培训、定向培训、农民夜校培训等方式,有针对性地组织易地扶贫搬迁贫困群众参加技能培训,并按规定落实培训补贴和职业技能鉴定补贴政策。积极组织易地扶贫搬迁贫困劳动力参加就业技能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等培训,切实为有培训意愿的所有易地扶贫搬迁贫困群众提供免费技能培训,不断提升他们的整体技能水平。[责任机构:乡社会事务办公室、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六)管好用好公益性岗位。依托现有护林绿化、地质灾害监测、乡村道路维护、水利工程维护、环境卫生等各类公益性岗位,加强岗位建设,注重纪律监管和业务培训,优先安置易地搬迁贫困群众,实行考核与考评相结合的岗位管理制度,对不符合要求或不胜任岗位的,择优调整和更换,管好用好公益性岗位,为乡村建设管理发挥作用。[责任机构: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乡社会事务办公室、乡社会治理服务中心]

(七)代缴养老保险。对建档立卡搬迁人口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政府按标准为其代缴养老保险费,减轻易地扶贫搬迁贫困人员参保缴费负担。鼓励搬迁稳定脱贫后,有经济能力的易地扶贫搬迁群众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加保障水平更高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保障参保群众在两种养老保险制度间合理有序流动,实现利益最大化。[责任机构:乡便民服务中心、乡社会事务办公室]

(八)实施医疗救助。精准掌握易地扶贫搬迁人口基础数据,及时更新台账,对符合条件的搬迁群众纳入医疗救助扶持、公共卫生保障范围。对搬迁群众中罹患大病的贫困人口,实行动态管理和监测,实现大病专项救治工作规范有序。落实基本公共卫生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落实搬迁贫困人口在安置地县域内医疗机构住院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全面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和医疗费用控制政策,全面落实“十免四补助”医疗扶持政策,巩固医保扶持成效。[责任机构:乡便民服务中心、乡社会事务办公室]

(九)落实兜底保障。全面落实低保兜底保障政策,将符合条件的搬迁群众全部纳入农村低保和临时救助范围,实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对遭遇突发事件、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其他社会救助制度暂时无法覆盖或救助之后,基本生活暂时仍有严重困难的易地搬迁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及时给予临时救助。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政策,加强对易地搬迁户中的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宣传力度,对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全部纳入保障范畴,做到“应保尽保”。对持有第二代残疾人证且未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易地扶贫搬迁残疾人,按政策规定核发残疾人扶贫对象生活费补贴。对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残疾人的,要结合其需求实施家庭无障碍改造,为残疾人生活、出行创造便利条件。[责任机构:乡社会事务办公室、乡便民服务中心]

第7篇

一、城乡社会救助工作

一是城乡低保工作。城乡低保工作分别于1997年、20*年开始实施,经历了试点起步,全面推进,规范管理,应保尽保四个发展阶段,目前基本上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且保障人数逐年增加,保障标准和人均月补差水平不断提高。城镇低保保障标准1997年为90元、20*年为110元、20*年为150元,月人均补差1997年30元、20*年42元、20*年158元,保障对象由1997年的110余人增加到20*年的4442人,占全县非农业人口的4.4%。并实施分类施保。农村低保保障标准由20*年年人均收入低于650元提高到20*年的700元,月人均补差由20*年的15元提高到20*年的52元,保障对象由20*年的2314人增加到20*年的8994人,占全县农业人口的3.7%。

二是城乡医疗救助工作。20*年、20*年开展医疗救助工作以来,农村医疗救助累计3351人,救助资金132万元;城市医疗救助累计256人,救助资金17万元。每年为农村低保家庭、五保户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每人每年补助资金10元。累计补助资金11万元。

三是五保供养工作。20*年开展实施,全县现有五保对象822人,集中供养27人,分散供养795人,集中供养每人每年不低于1500元,分散供养每人每年不低于1200元;集中供养率为3.3%,且供养资金及时到位。

四是慈善工作。自20*年10月成立县慈善协会以来,共筹集善款70余万元,救助困难群众1千多人次,累计发放救助资金50余万元。

五是临时救助。县内县外每年零时救助2000余人,发放救助款2万余元。

二、扶贫开发工作

我县是省扶贫开发工作非重点县,但在全县279个行政村中有37个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这些重点村主要分布在地处南北两山经济欠发达的孙庄子、王家楼、存瑞三个乡镇,重点村总人口23989人、占全县总人口的7。09%。帮助这些重点村消除贫困,逐步缩小发展差距,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是积极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20*年我县启动了第一批12个重点村的扶贫开发工作。至20*年,省市扶贫部门为我县安排扶贫发展资金188万元,全县第一批重点村利用扶贫资金打成机井4眼、完成截潜工程2处、修路45公里、建桥2座、硬化街道4000米、完成低产果园改造100亩、建日光温室大棚2100平米、建柴鸡养殖小区1处,从而有效地推动了全县的扶贫开发工作,20*年全县已有第一批的8个重点村实现了脱贫。

20*年启动了第二批13个重点村的扶贫开发工作。同年,根据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冀扶办发[20*]26号文件《关于全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实行分级扶持的通知》精神,非重点县的重点村由相关市参照省对重点县扶贫开发重点村扶持的标准和办法予以扶持,但市以我县属省扩权县为由,未给我县重点村安排扶持资金。我县多次向省有关部门反映此问题,省有关部门意见仍由相关市扶持,市意见由省负责扶持,造成我县重点村的扶持资金至今未得到落实。针对扶贫工作遇到的困难,我县采取县级党政领导干部和县直部门包村及经济党建双强村结对帮扶贫困村的做法,帮扶贫困村。从20*年起,共提供帮扶资金155.*万元,其中,县级投入1*.15万元、县直部门投入32.4万元、双强村投入14.5万元,有效地推动了扶贫开发工作。

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建议:一是救助面窄。随着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逐步建立,党和国家出台的优惠政策越来越多,那些符合条件却因某些原因导致无本地户口的城乡贫困户和不符合救助条件但因某些突发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的边缘家庭,为能及时纳入救助范围。二是救助水平偏低。主要原因是,县财政还没有更多的资金用于救助困难群众。三是五保集中供养率偏低。主要原因是,新建、改扩建敬老院近年来未能落到实处,但今年以来,县委、政府以下决心,并实施区域性敬老院的建设。目前,东花园区域性敬老院已施工建设。

第8篇

2020年是打赢脱贫攻坚巩固成果脱贫收官的重要时期,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胜利,街道作为帮扶配合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全市脱贫攻坚工作总体部署,全力配合科技局开展扶贫攻坚工作。

一、基本情况

街道脱贫攻坚小组现有帮扶责任人19人,共帮扶贫困户原有贫困户52户97人,现有贫困户50户94人(去世3人)其中,一般贫困户为38户,低保贫困户为12户;2020年已全部脱贫。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街道方面

1.加强环境整治。按照年初制定的帮扶计划,将村道两旁种上树苗,共栽种花苗1200余株,村道两旁形成了1100余米的绿化带。调动包保干部每月帮助居民共同打扫室内外环境,提高了水南村的美化程度和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2.提高群众满意度。群众满意度一直作为扶贫成效重中之重入的考量标准。2020年上半年街道继续把提高包保居民的满意度做为包保干部的重要任务。一是按照脱贫攻坚指挥部要求开展入户走访工作,在走访中不断了解贫困户动态变化,解读贫困户内心需求,不断巩固提升贫困户的生活质量,提高群重的满意度。二是持续宣传各项扶贫政策,群众对政策的知晓低、期望高,是限制满意度提高的重要障碍,街道包保干部放下架子、俯下身子,在田间地头、院子屋场,促膝围坐听民意、解民意,用农民群众能接受愿意听的方式持续政策宣传工作。

3.解决贫困户困难。今年以来,累计出动1200余人次定期入户走访、宣传政策,了解贫困户家庭情况、健康状况、经济来源、生活开支情况及目前家庭存在的困难后,帮扶责任人主动帮忙解决贫困户急需解决的困难,用倾情投入、用真情帮扶,进一步夯实了贫困户满意度100%。街道单位食堂需要消耗大量的农产品,街道食堂将采购地点定为包保村,预计年采纳大米1200斤;土豆,白菜,萝卜等1000余斤,进一步深化了六小工程项目。2020年切实帮助贫困户解决春耕、防火、秸秆犁田等难题12件。

(二)配合科技局方面

1.实施社会保障工程。严格按照我市扶贫各项优惠政策配合科技局实施健康扶贫“三个一批”行动计划,不断完善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大病兜底、“一事一议”等大病兜底综合保障机制。不断完善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慈善救助、养老服务等工作机制,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充分发挥民政兜底职能作用。

2.实施农民增收工程。根据贫困户的不同生产需求和就业创业愿望,全力配合科技局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生产技术和劳动技能培训,街道包保干部积极宣传,引领带动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掌握一门以上的农业生产技术或就业创业技能,依靠生产技术发展种养产业或依靠职业技能务工就业实现增收脱贫。

3.实施思想扶贫工程。通过走访入户积极宣传,利用正能量的思想、、道德、法律、感恩教育,弘扬自尊、自爱、自强精神,不断加强贫困户的认知和自强意识;积极参与、调动贫困户参加科技局组织开展的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利用“乡村美读会”阅读平台,入户带动村民阅读学习,实现全民阅读新发展,从根本上实现思想脱贫。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让观望者奋起,让畏惧者前行。

通过对贫困户思想帮扶和精神帮扶,改变贫困群众思想观念上的落后,要坚持扶贫同扶智、扶志相结合,注重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在活力,注重提高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教育和引导贫困群众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脱贫致富。同时,还要从政策措施上求变化,从干部身上想办法,扶贫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扶贫观”,摒弃“速效”思想,找准病根对症下药,既不落下一户、不落下一人,又要用好政策,稳扎稳打,实现真脱贫。要切实走群众路线,与贫困户交朋友,真心实意去扶贫,促使其思想转变、认识提升。思想上的问题解决了,精神上的包袱放下了,奔向富裕幸福的道路才会更通畅。

第9篇

一、主要做了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想方设法促进残疾人就业。

就业是残疾人持续赖以自立生存的基础。近年来,我们采取多种形式、多渠道安排残疾人就业。在实施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方面,对未安排残疾人就业的单位,依法收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保障金主要用于残疾人的职业培训、有偿扶持残疾人集体从业和个体经营、残疾人就业等;在推行集中就业、个体就业,扶持农村残疾人从事生产劳动方面,每年都要组织有就业愿望的残疾人和用人单位对接会,每年都要组织有就业愿望的残疾人参加各种职业技能培训,在有产业带动的乡镇及村建立残疾人扶贫基地,引导残疾人学科学,学技术,稳定残疾人就业,促进残疾人脱贫。涌现出一大批像王学成一样自立自强并带动残疾人脱贫的的先进典型。今年,我们出台了区就业扶贫基地评定标准,对照标准,评出首批区就业扶贫基地。分别是章广獭兔基地、乌衣水产基地、大王养猪基地、龙蟠盲人按摩基地。加大对贫困残疾人的就业扶持力度。每年实施“千元就业”工程,扶持了一大批农村残疾人种植、养殖户。靠自己的劳动养活自己。

(二)、重视和做好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工作。

“十一五”期间,我区完成了140户的危房改造任务。今年,我们已经做了摸底调查,计划明年再改造70户。把改善残疾人居住环境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多方筹集资金帮助残疾人在规划范围内,在出行方便和利于生产劳动的地方建房,使他们安居乐业。

(三)、建立了有利于残疾人的新农合和新农保制度。

我区出台的贫困重度残疾人救助方案中明确:贫困重度残疾人住院治疗的,免交门槛费、报销比例提高10%。新农合个人交费部分从区医疗基金解决;今年,我区出台了新农保方案中明确:符合省、市救助的,由区财政按最低标准代为交纳;今年,还出台了关于贫困精神残疾人医疗管理办法,对精神残疾人的医疗出台了优惠政策。

(四)、加大政策救助和临时救助力度。

政府除了民生工程救助外,加大了对特困残疾人的医疗康复进行救助,政府每年安排10万元,对突发重病住院、重度精神病人长期住院治疗、子女就读大、中专学校给予助学等帮助。政府每年安排8万元,对因自然灾害受到损失的贫困残疾人进行临时救助。

(五)、动员社会各界扶残助残献爱心,对特困残疾人进行扶助。

残疾人是一个特殊而困难的群体,要大力加强教育和实

用技术培训,政府从资金、技术和物资上给予资助,增强残疾人的“造血”功能,为残疾人融入社会打下基础。每年安排“万人就业”工程资金12万元,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职业介绍资金20万元。动员社会各界要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人人都伸出友爱之手,多渠道、全方位地把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的温暖送到残疾人的心田。每年通过残联点对点扶持残疾人资金达10万元。

(六)、加强基层残疾人康复服务网络建设,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

今年,我们在各村、社区开展康复社区建设,充分利用场地、康复器械等为残疾人提供优质便利的服务,使广大残疾人及时得到康复治疗,恢复和补偿劳动能力。

二、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近年来,党委和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残疾人的好政策,深受群众的欢迎。残疾人的生存状况有了明显改善。为了更好地做好残疾人的教育就业扶贫工作,结合我区实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加大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工作力度。

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项目的资金为5500/户,现已经不能满足需要,建议提高到1万元左右。

2、强化残联职能,加大保障金征收执法力度。

残联是党委和政府联系残疾人的桥梁和纽带。残联在服务残疾人和维护残疾人方面职能还不强,手段还不多。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是要进一步强化职能。

3、不断提高残疾人各类救助标准。

随着经济的发展,物价也在不断提高,保障残疾人的各类救助水平也应该随着提高。

4、加大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建设的扶持力度。

对于有市场潜力、能形成一区一品、产业化的基地,要加大扶持力度,更好地形成辐射、带动能力。

第10篇

一、进一步落实残疾人医疗保障政策、完善扶贫机制

我们将努力让家庭特别困难的残疾人住院可享受大病医疗救助。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适合残疾人特点的扶贫方式,把帮助和解决贫困残疾人的基本生活和生产需要作为扶贫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多渠道的残疾人扶贫资金投入方式,落实残疾人扶贫开发的各项优惠政策和扶贫措施,建立残疾人扶贫基地1处以上。

积极开展贫困残疾人的技能、实用技术培训。结合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一系列改革举措,将符合条件的贫困残疾人纳入各项保障领域;动员社会力量,深入开展帮、包、带、扶活动,建立社会帮扶机制;对无劳动能力、无法定抚养人、无生活来源的残疾人,积极配合民政部门帮助落实“低保”“五保”等社会救济措施,解决他们的温饱问题。

同时,对重度残疾人、一户多残、大病医疗难、子女入学难等残疾人家庭实行临时救助。使城乡特困残疾人的基本生活保障得以落实。

二、进一步落实康复救助项目,促使残疾人康复

按照省、市残联康复任务的要求,围绕残疾人“康复一人,幸福全家,奉献社会”的目标,建立“泰祥社区残疾人康复指导中心”和“残疾人康复指导站”,委托康复中心对脑瘫、智残儿童进行康复训练。开展争创白内障无障碍区活动,为社区所有白内障患者免费手术。大力推动社区康复工作,做好基层康复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推动“康复进社区、服务到家庭”,抓住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及医疗救助制度的契机,研究农村贫困残疾人医疗保障和康复救助问题的解决办法,积极促使符合条件的贫困残疾人纳入医疗救助范围。使我社区的部分贫困精神病患者得到医疗救助;继续开展肢体康复训练、低视力助配、聋儿语训康复、用品用具供应和麻风病治疗等工作;用品用具服务应进一步增加服务项目,扩大服务范围,为有需求的残疾人提供用品用具供应服务。加强残疾预防和康复知识的宣传,提高社会残疾预防意识。

三、做好残疾人教育和文体工作,促进残疾人全面参与社会生活

继续配合教育部门进一步巩固残疾儿童少年九年义务教育,完善特殊教育,使残疾适龄儿童入学率稳步提高。建立健全贫困残疾学生助学制度,为激励残疾学生努力学习,自强不息,帮助贫困失学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组织协调新闻媒体力量,围绕发展残疾人事业这个主题,针对残疾人就业、康复、教育和生活保障等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宣传报道,培育残疾人事业发展文明进步的社会环境;组织好“全国助残日”活动;做好“两刊”征订宣传工作。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残疾人文化、体育活动,丰富残疾人的文体生活。做好优秀残疾人运动员的训练和推荐工作。

四、加强社区残联规范化建设,增强为残疾人服务能力

切实加强残联干部队伍的思想和作风建设,搞好干部培训,提高残联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按照省、市要求,力争使我们泰祥社区残联建设达到有“健全的组织机构,适应的工作队伍,完善的规章制度,高效的运行机制,必要的办公条件和经费保障,良好的社会形象”的目标。充分发挥基础设施作用,开展康复训练、就业服务、用品用具服务及文体娱乐活动,重视和发挥专门协会作用,使残疾人工作有人负责,把残疾人工作延伸到每家每户。进一步加强社区残疾人帮扶工作,规范管理,增强服务能力。重视残联信息网络建设,做好残疾人事业对外交流和统计工作。

第11篇

一、领导组织协调,完善工作机制

为进一步完善基层便民服务体系,方便群众申办医保报销和医疗救助业务,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根据《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合肥市医保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经县政府同意,决定在各乡镇(开发园区)为民服务中心设立医保服务窗口。 以下为具体工作制度:

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全民医保政策规定及各项规章制度,具体负责接收各类医疗报销材料。

2、积极配合上级医保部门工作,及时提供与医疗保险有关的数据;反馈参保、参合人员意见,协调处理好与各级医保经办机构、医保审核机构、参保、参合人员的关系。

3、主动向参合人员宣传基本医疗保险有关政策规定,热情接待各类城乡医保病人,解释政策为病人排忧解难;及时处理参保、参合病人投诉,落实整改措施并予以反馈。

4、负责制定并落实城乡医保政策培训规划,组织全镇及各村干部进行城乡医保政策、制度的学习与培训。 

5、组织接待全省各级医保经办机构有关医疗保险工作的指导、监督和检查。

6、做好城乡医保政策的调整和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工作,调整服务方式,优质服务城乡医保病人。确保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做到应保尽保。

二、积极开展工作,确保政策落实

1、全面落实居民报销政策,继续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保障水平。一是做好医保征缴工作。2020年度居民医保参保缴费采用网上缴费与银行缴费结合的形式,极大地方便参保居民;2020年度共完成参保缴费XXX人,占上年参保比例超过百分之九十六。二是落实医保报销政策。在工作日准备好:发票、出院小结、费用清单、身份证复印件、存折等材料,随时可以申请医疗报销;2020年1—11月未在医院直报到本镇报销达XXX余人次,基金补偿费用为XXX元。三是认真做好慢性病卡办理工作以及慢性病卡申办的宣传和解释工作。在每周的工作日准备好:1寸照片、身份证复印件、出院小结即可申请慢性病卡,我们将定时前往县医保局办理,并做好登记以及与国元保险公司的对接,提高慢病办理的效率;2020年1—11月共受理慢性病材料XXX份,更换新卡XXX张。

2、认真落实医疗救助政策。贫困户、低保、五保等特殊人群未在医院享受过民政救助政策的群众均可申请救助,低收入家庭个人支付超过15000元也可上交申请材料;全年共受理医疗救助材料XX份,打卡金额XXX元。

3、认真落实健康扶贫政策。为我镇建档立卡扶贫人口按每人250元代缴2020年度代缴医疗保险费用,保障了贫困人口的看病需求,认真落实贫困户“351”、“180”、大病保险、民政救助、商业补充补偿保险及相关政策的资金发放工作,并X次排查贫困户慢性病卡办理情况,向贫困户发放慢性病病种告知书。对于提交了材料但是不符合办理条件的贫困户发放鉴定告知书并做好解释工作,积极与扶贫、民政、计生等部门对接,实行贫困人口动态管理,及时更新参保数据,做好贫困人口的应保尽保工作。加大医保扶贫宣传力度,上半年共从县医保中心领取医保扶贫政策明白纸XXX余份,安排专人逐一张贴到贫困户和医疗救助人员家中。

4、深入开展“打击欺诈骗保、维护基金安全”集中宣传月活动。今年5月我县正式启动了为期1个月的“打击欺诈骗保,维护基金安全”集中宣传活动,我镇在宣传月期间举行了相关培训会,在四个主要集市悬挂“打击欺诈骗保,维护基金安全”的横幅并上街发放相关宣传折页。

5、加大医保电子凭证推广与应用。根据县医保中心全面推进医保电子凭证的工作部署,进一步覆盖参保群众,让更多参保群众享受到“医保码”的便利。XX镇医保部门首先召开专题布置会,明确目标和任务。其次广泛开展“线上”、“线下”宣传,营造良好的宣传推广氛围。三是动员镇政府工作人员作表率,发挥良好示范作用。制定简单易懂、方便操作的指南,发放激活流程宣传折页,积极动员辖区镇直各单位干部及工作人员积极激活医保电子凭证。并安排镇医保办工作人员逐一走访各个社区了解工作进度,解决社区在推广电子凭证工作中的疑难杂症。对于不熟悉具体操作的社区工作者进行培训指导。安排社区工作者下村入户,帮助一些看不懂流程和无智能机的老人进行激活申领。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回顾这一年的工作,我镇的医保工作取的成绩有目共睹,得到了干部及群众的认可与肯定但与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和广大干部群众的期望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宣传不够到位。干群对医保工作程序及优惠条件理解不深,如医保电子凭证的申领流程、办理报销的流程、办理慢性病卡所需材料、县外看病需到县医院开转诊证明等政策知晓率低。二是工作服务机制还不够完善,不同程度的存在看病难、报销难的问题。三是业务人员学习相关政策文件不够透彻,在向群众解释政策时不能举一反三,通俗易懂。

第12篇

一、工作进展情况

1、农村低保提标提补工作。

农村低保已在今年6月份按省政府民生工程考核指标提标提补到位,保障标准由220元/人、月提高到240元/人、月,月人均补差由145元提高到165元,1---3季度共发放农村低保金2443万元。

2、开展农村贫困家庭摸底调查工作。

各乡镇民政所对县扶贫办认定的2737户8661人蓝卡户进行了摸底调查,初步统计符合条件2125户6680人,基本符合条件485户1547人,不符合条件127户434人。有244户244人分散五保未列入蓝卡户。

3、敬老院建设管理工作。

一是对10个敬老院基础条件较好的,拟上报省级评定三星级敬老院;二是对XX乡敬老院进行新建,目前已完成土地征用工作。XX、XX、XX敬老院正在改造,才丰敬老院正在公开招投标。石桥敬老院正在设计;三是完成6名敬老院会计公开招聘工作,现已正式聘任上班。

4、提高困难群众医疗救助比例。

2015年已资助876户876人农村五保、8605户15696人农村低保对象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对于相关救助比例的提高,鉴于省民政厅统筹全省情况,正在起草医疗救助新文件,目前已完成了征求意见,正式文件即将印发,我局将根据省民政厅新文件精神,修改我县医疗救助政策,适当提高救助比例。

5、推进“就急难”临时救助工作。

5月份县政府转发了《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健全临时救助制度的通知》,民政局财政局拟联合印发临时救助具体工作方案,目前已完成文件起草、征求意见,正式文件即将印发。第一批临时求助资金大约100万元。

二、存在问题

1、保障资金困难。农村低保按照下拨资金兜底,全县低保人数保障最多平均约16600人(动态管理),根据扶贫办上报蓝卡户人数测算约增加600万元。若加上1-2级重度残疾人全部保障,测算需资金约700万元,就此两项就需1300万元,现有要求农村低保配套资金838万元就未到位;

2、医疗救助若按文件比例提高,年均增加100万元以上,若放宽边缘户医疗救助起付线1万元以上,年均增加300万以上;

3、由于信息不对称,难以认定贫困户具体资产情况(银行存款以及房产、小车等信息);

4、现有条件农村低保动态管理难度大,尤其是清退压力大。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1、目前,已拟定《关于进一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通知》,多是从完善程序上进行规范,已送县人大审核,适时,以县政府名义下发;

2、已与财政局拟定《关于进一步完善临时救助制度的通知》,力争八月底前送交县领导审定下发。并下拨第一批救助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