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5 16:59:1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企业财务调查,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企业 财务尽职调查 程序 方法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制度的完善,有竞争力的企业会选择以并购的方式来实现横向或纵向扩张、规避经营风险等目的。但并购活动相对复杂,是一种高度市场化的行为,其本身也存在风险,这就需要企业在进行并购之前组织并实施有效的尽职调查,为企业做出并购决策提供可靠依据。通常来说,企业的尽职调查应该从业务、人力、财务、法律等方面进行,而财务尽职调查是尽职调查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财务尽职调查是指并购企业财务人员通过访谈、考察、报表分析等方式对被并购企业的财务状况及风险事项进行判断的过程,该过程将通过规避并购风险、确定交易对价、设计并购方案等途径来帮助并购企业管理层完成企业并购决策。
(一)规避并购风险
企业并购发生风险的主要原因是并购企业和被并购企业的信息不对称,而科学有效的财务尽职调查可以揭示并规避潜在风险。作为并购交易的对手方,被并购企业出于自身经济利益的考量,往往会对本企业的风险和缺点进行掩盖。比如提交不真实的财务报告,对潜在风险事项进行掩饰。笔者曾在对一家民营建筑公司(以下简称“W公司”)的尽职调查中发现,W公司针对不同的机构分别提供不同的财务报表,有管理层报表、税务报表和审计报表,且报表未全部涵盖由其承建的工程项目,理由是对于部分工程项目,公司仅作为管理平台收取管理费,同时也不保留工程项目的具体资料。在这种核算体系和管理模式下,并购企业无法对被并购企业的历史财务信息做出准确判断,并且无法了解被并购企业承接的工程项目的施工、验收和风险情况。所以,财务尽职调查可以帮助并购企业认清被并购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管理模式,并且有效地规避并购风险。
(二)确定交易对价
企业并购的核心问题之一是交易对价的确定,而交易对价是并购活动给并购企业带来的未来预期收益、可能承受的整合风险和被并购企业资产价值等要素的综合体现。通过财务尽职调查,并购企业可以充分了解交易对价的决定要素。首先,并购企业可以调查被并购企业的经营模式和盈利模式,从而更准确有效地了解其内在价值,判断并购后可能产生的协同效应,估算并购活动可以带来的未来预期收益。其次,并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整合风险。并购后整合失败的案例比比皆是,例如TCL并购阿尔卡特,上汽并购韩国双龙汽车等。并购企业在选择并购标的企业时,要分析可能面临的整合风险以及需要应对风险而产生的成本。最后,被并购企业为了抬高交易价格,在粉饰收入利润水平、虚增资产价值方面有很强的动力。并购企业要结合业务模式和经营情况,通过财务分析来判断被并购企业的实际盈利能力和不良资产及债权债务的实际情况,从而还原出真实准确的财务报表,为估算被并购企业的真实资产价值提供依据。
(三)设计并购方案
通过财务尽职调查,并购企业可以掌握被并购企业经营管理上的不足和潜在的风险,为并购团队设计并购方案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经营管理水平如何提高、潜在的风险是规避还是承受、并购交易对价的确定以及并购后的整合方案等问题,都需要在并购方案中提前考虑周全。财务尽职调查对并购后的财务整合方案尤其重要,财务整合是必须与业务整合相辅相成的,否则就意味着并购失败,德隆系产业整合不利和长短期投资错配导致资金链断裂便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并购方案应该在并购交易达成之前设计完成,尽职调查是设计并购方案的基础性工作,其中财务尽职调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没有尽职调查而设计的并购方案是“空中楼阁”,没有财务尽职调查而设计的并购方案更是“海市蜃楼”。
二、企业财务尽职调查的程序和方法
企业财务尽职调查的整体安排一般分为三个阶段:进场前准备、现场调查和编写财务尽调报告,企业财务人员在各个阶段都可以借鉴会计师事务所的财务报表审计程序和方法。
(一)进场前准备
1.背景调查
并购活动有并购企业和被并购企业,因此背景调查可以分为两个维度。第一个维度是并购企业本身进行尽职调查的背景资料。企业财务人员要了解并购活动的背景情况,知晓尽职调查的原因和意图,才能有的放矢,抓住财务尽职调查的重点,进而明确财务尽职调查需要关注的重点内容。另一个维度是被并购企业的背景调查,财务人员可以通过网络、行业报告等渠道了解被并购企业的主要业务领域和行业信息,确定相关业务流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点。
2.资料清单准备
根据尽调团队的整体时间安排,财务人员应该提前向被并购企业发送财务尽职调查的资料清单,以节约现场审计的时间。资料清单一般包括以下内容:①公司历史经营情况相关资料;②审计报告及管理建议书,通常包括近两到三年的审计报告及管理建议书和最新一期的财务报表;③最近期间的税审报告、评估报告及其他第三方机构出具的报告等;④资产权证、纳税记录等其他资料。
3.制订尽调计划
财务人员在初步了解被并购企业的情况后,应该制订一个可行的财务尽调查计划。根据初步情况的分析和后续现场审计拟完成的工作,财务尽调计划中应该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内容:①财务尽调人员的安排和任务的分配;②编制访谈提纲,确定拟访谈对象和访谈内容;③对被并购企业财务报表审计的工作安排;④财务尽调报告的编写重点和时间安排;⑤对各项工作出现变化的应对预案。
(二)现场调查
1.现场访谈
在开始现场访谈之前,财务人员应该提前编制访谈提纲,根据被并购企业的机构设置和人员结构确定访谈对象和访谈问题。访谈问题要具有指向性,可以包括会计机构基本情况、会计核算政策及方法、会计信息化水平、内部控制是否健全、资产配置和资金周转情况等各方面的信息。现场访谈的主要目的在于对被并购企业在经营状况、会计核算规范性、内部控制程度、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取得初步了解。
在进行现场访谈时切忌按部就班,要根据访谈过程灵活应变,对临时发现的问题和关注点进行深入挖掘,并且通过后期报表分析和调查进行印证。访谈也不可拘泥于财务,可以与其他尽调人员同步进行,交叉访谈,这样能更有效地发现问题。在对W公司财务经理的访谈中,笔者与人力资源尽调人员采用交叉访谈的方式,发现W公司存在为挂靠人员代缴社保的问题,其管理费用――社保费用中列支的缴纳社保人数与实际合同职工人数严重不符。
2.财务报表分析
受限于时间要求和人力成本,财务尽职调查的报表分析不需要对被并购企业重新实施完整的审计程序,只需要在审计报告和管理建议书的基础上,对被并购企业的历年审定财务数据进行分析。财务人员要运用财务分析方法重点比较和分析历年审计报告中的重要科目余额变化情况和财务指标的波动情况,同时结合管理建议书对被并购企业的财务状况做出判断和总结。同时,在必要的时候,运用某些特定的审计程序来对重要或特殊的财务事项进行审定。
对于重要科目和财务指标的分析,可以按照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科目排列按序梳理。下文将结合本人的尽职调查实际案例,选取部分计科目进行举例说明。
(1)货币资金。关注货币资金余额情况和冻结资金现象,从现金收支记录和余额的合理性判断企业管理规范程度。以W公司为例,其各年末现金余额从40万到200万不等,经检查现金账和收支记录,发现W公司大部分资金通过出纳个人账户进行转付,大额的现金收支和库存严重违反现金管理条例,存在较大的管理风险。
(2)往来款项。关注重点供应商与客户的往来款项余额变动情况和账龄结构,核对大额款项的合同和协议,分析收回欠款和发生坏账的可能性以及潜在的大额负债。在对一家工程公司G公司的尽调过程中,发现该公司的往来款项情况极为复杂,不仅对其集团内部和外部公司存在相互关联的大额长账龄挂账,涉及应收应付账款、其他应收应付款和应收应付股利等各个科目,而且由于历史原因一直未能清理,严重影响资产负债的真实性。最终在收购过程中,通过管理层的协调和相关人员的努力,设计出多方抹账的解决方案,优化G公司的资产负债结构,为完成并购清理了障碍。
(3)存货和固定资产。检查存货盘点表和实地盘点结果的相符程度,判断存货实现销售和获取合理毛利的可能性;检查固定资产的权属证明、使用期限,比较设计生产能力和实际生产能力的差异。在对一家机械设备生产公司Z公司的存货盘点中,发现Z公司实物存货与账面存货严重不符,原因是产品完工提供给客户后,由于质量纠纷、客户违约等原因导致迟迟未能结算,导致库存虚高,并且剩余存货很难完成销售,减值情况严重;另外,Z公司的固定资产主要为大型机械生产设备,停产多年,由于设备老化、工艺进步等原因,要重新启动并维持正常生产,需要进行技术更新,投入大量运营资金。这些情况使得Z公司的账面资产价值远高于其实际资产价值,对估值产生很大影响。
(4)收入成本核算。判断收入成本会计核算的合理性和规范性;分析单位售价、成本、毛利率的变化趋势和产品销售结构的变化趋势;关注客户集中度和关联方交易依赖程度。W公司在对工程项目的核算分为两类,一类是挂靠项目,公司确认管理费收入,另一类是自行建造项目,公司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核算收入成本。这种核算方式不符合建造合同准则,财务数据根本无法反应公司实际收入、成本、工程施工、工程结算和工程税金等事项,存在很大的会计核算和税收方面的风险。另外,G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是集团内的一两家业务关联公司,虽然表明其与关联方的业务互补性强,但也从侧面反映出G公司的市场自行开拓能力较差,收入来源单一。
(5)财务指标。通过历年主要财务指标的波动情况,分析公司近些年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运营能力的变化趋势;与同行业各项财务指标的平均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公司在行业内所处的地位和预期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的财务指标有资产负债率、资产周转率、流动比率、应收账款周转天数、销售毛利率、净资产报酬率、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和市场占有率等。在各项财务指标中,应该重点关注经营性净现金流的变动情况,因为目前整体经济处于经济危机后的复苏期,企业更应该秉持“现金为王”的理念,只有能持续获得经营性现金净流入的企业才是值得投资的。
3.编写财务尽职调查报告
企业财务人员应该根据现场访谈和财务报表分析的结果,整理工作底稿并编写财务尽职调查书面报告。财务尽职调查报告可以独立成文,也可以作为企业尽职调查报告的一部分,但一般都应该包括以下内容:工作的范围和基础;财务数据的来源和局限性;被并购企业的会计核算情况、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与财务相关的内控制度建设情况和执行的有效性;财务方面存在的风险和应对建议;或有负债和潜在风险等。
三、总结
成长型中小企业是中小企业的生力军。在经营环境变化不断加快的趋势下,战略管理对于成长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非常重要。而财务管理的综合性等特点决定了财务战略是企业战略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了解、分析成长型中小企业财务战略的现状、特点,可以为成长型中小企业改善财务战略提供建议。然而,现有对中小企业财务战略的研究,仅局限于规范性很强的理论分析,结论基本上是中小企业发展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财务战略。本文通过问卷调查,试图了解成长型中小企业在未来几年总体倾向采取什么样的财务战略,在财务战略管理上存在什么样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
本文通过对54家成长型中小企业的董事长或总经理、副总经理的调查,来达到此目的。调查方法是在宁波市经贸委举办的EMBA研修班上发放问卷。该研修班的学员都是中小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或副总经理。这些企业都是被宁波市经贸委认定的成长型中小企业。调查共发放60份调查问卷(每个企业一份),收回有效问卷54份。在被调查的对象中,董事长占65%,总经理占20%,财务副总经理占5%,非财务副总经理占10%。
一、 样本情况
1.样本行业分布情况。被调查的54个企业基本上属于工业企业,其中机械类企业26家(占48%),电子类企业16家(占30%),纺织类企业8家(占 15%),其他类企业4家(占7%)。
2.样本的成长性情况。调查分别从资产规模增长率、销售收入增长率、销售利润增长率等三个方面,来考察被调查企业三年以来的成长性(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80%以上的企业在以上三个方面都处于增长较快或很快的成长区间,说明绝大部分的样本企业三年以来,在规模和效益上,一直都表现出较好的成长性。
表1样本企业的成长性分布
成长性 [②] 一般 较快 很快
销售收入增长率 6家 11% 30家 56% 19家 33%
销售利润增长率 10家 18% 27家 50% 17家 32%
资产规模增长率 8家 15% 24家 45% 22家 40%
二、关于成长型中小企业的经营战略
财务战略是为企业经营战略服务的,为了分析成长型中小企业的财务战略与经营战略的适配性,有必要了解成长型中小企业的经营战略。调查从公司发展规划的制定、公司在未来五年内的战略布局、公司未来的竞争策略三个方面来了解成长型中小企业经营战略。
1.成长型中小企业战略管理意识较强。调查发现,在被调查的54家中小企业中,有45家企业有3年以上比较全面的发展规划,占84%,仍有9家企业还没有3年以上的比较全面的发展规划,占16%。发展规划是战略意识具体化,我们认为,对未来有没有制定比较全面的发展规划,反映企业战略意识的强弱。84%的被调查企业都制订了3年以上比较全面的发展规划,说明总体上成长型中小企业的战略意识比较强烈。当然,在经营环境变化节奏加快的今天,还有16%的成长型中小企业没有制订长期的发展规划,这一状况不容忽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成长较快的企业而言,没有明确的战略意识,未来很可能就会变得被动。
2.专业化经营成为成长型中小企业未来几年的主流经营战略。调查发现,有19家企业,在未来五年选择“专门在一个领域内从事经营”的经营战略,比例为56%;有11家在未来五年选择“逐渐扩展与目前业务相关的领域”,比例为32%;有4家企业选择“在几个不相关的领域扩展”,比例为12%。这说明成长型中小企业坚持的总的发展战略主要还是专业化发展战略,少数成长型中小企业也有多元化发展的冲动。
3.技术能力与质量差异化竞争策略成为多数成长型中小企业的选择。调查发现,对于未来五年企业竞争优势的定位,有28家企业选择“技术能力差异化”,占51%,有13家企业选择“质量差异化”,占24%,有9家企业选择“低成本”,占17%,有4家选择“营销差异化”,占8%。说明基于竞争环境的变化,多数成长型企业的竞争优势取向是提高技术能力。近年来,宁波市的中小企业在民工荒、能源紧的资源约束趋紧的背景下,过分依靠成本优势、营销优势的竞争策略已面临严峻挑战,因此,提高技术、改善产品质量,增加产品附加值,改变一直以来所依赖的低成本优势,这是成长型中小企业在观念和战略上可喜变化。
二、 关于成长型中小企业的投资战略
投资战略是财务战略的核心。调查试图了解,未来几年,成长型中小企业内部资金投向的重点;在外部投资方面,企业将采取何种投资方式;以及企业采取什么样的决策程序来决定重大的内、外部投资。
1. 内涵式投资成为成长型中小企业内部投资的主流。
为了了解成长型中小企业在未来五年的内部投资重点,我们设计了问题:“贵公司在未来五年内,主要在以下哪些方面加大内部投资(限选三项,并按重要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调查结果(见表2)表明,①技术改造是成长型中小企业内部投资的重中之重:67%的企业将技术改造列为第一位的内部投资,30%的企业将其列为第二位的投资。10%的企业将其列为第三位的投资。这与大多数企业将未来的竞争优势定位于技术能力差异化的经营策略是一致的。②健全管理制度也是成长型中小企业内部投资的一个重点:19%的企业将健全管理制度列为第一位的投资,16%的企业将其列为第二位的投资,15%的企业将其列为第三位的投资。通常中小企业在成长阶段初期,往往不太重视管理制度建设,随着企业的成长,管理滞后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径。多数成长型中小企业意识到该问题,在未来打算投入相当比例的资金用于企业内部的制度建设。③对员工培训的投资也是未来几年成长型企业内部投资的重要部分。说明,在产品、技术、服务等被要求不断升级的外在环境的压力下,成长型中小企业意识到员工素质、技能的改善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总之,大部分企业在未来五年内,主要投资于技术改造、健全管理制度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员工培训,这说明以增强企业发展后劲的内涵式投资成为成长型中小企业内部投资的主流。同时,内部投资的这种偏好顺序也体现了中小企业未来对竞争优势的选择:技术能力和质量差异化。
表2:内部投资方向分布:
重要程度
投资
方向 第一 第二 第三
家数 % 家数 % 家数 %
技术改造 36 67 16 30 5 10
健全管理制度 10 19 9 16 8 15
员工培训 3 6 14 25 19 35
引进关键员工 3 6 4 8 11 20
营销 3 6 11 21 11 20
合计 54 100 54 100 54 100
2. 成长型中小企业外部投资战略偏好
①绝大多数的成长型中小企业选择扩张型的投资战略。
我们设计了问题:“贵公司未来五年内是否会加大外部投资?如果加大投资,贵公司未来的外部投资主要采取何种方式?”来了解成长型中小企业未来的投资需求,以及投资方式的战略选择。调查表明,97%以上的企业在未来五年都会加大对外投资。说明成长型中小企业对未来五年的经济发展形势看好,因此,采取了扩张型投资战略。
②成长型中小企业的未来投资方式的选择体现出其与经营战略的一致性。对于投资方式策略的选择,调查结果表明:排在第一位的是“直接通过增加生产线,扩大生产规模”,有39家企业,占72%。 排在第二位的是“通过并购同行业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有10家,占18% 。排在第三位的是“通过参股,投资其他行业”,有6家,占10%。这种结果表明,无论是通过直接扩大规模还是通过并购扩大生产规模,多数中小企业还是坚持“专业化”经营战略。在如何扩大规模上,多数企业选择增加生产线的方式扩大生产规模,而不是通过并购来扩大规模。原因可能在于,并购的投资策略尽管有利于迅速扩大规模,节约现金流,但会带来相应的整合成本。只有当企业的管理控制能力增强时,通过并购,快速扩大生产规模成为成长型企业的理性的选择。总之,调查结果表明,成长型中小企业投资战略在整体上与其经营战略是吻合的:大多数中小企业选择与其专业化经营战略相一致的“直接通过增加生产线,扩大生产规模”或“通过并购同行业企业,扩大生产规模”的投资策略。
3.成长型中小企业投资战略决策程序日趋民主,有助于提高投资战略的科学性、正确性。
投资决策是关乎企业命运的决定性因素。中小企业的产权通常是高度集中在一个人或几个人,这常常导致决策过于集中、独断。因此,决策过程的民主性有助于提高中小企业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准确性。调查发现,有60%的企业(33家)在重大对外投资决策时,采取“董事长提议,董事长办公会集体谈论决定,然后下达执行”的方式。当然,还有20%的企业(11家)采取“直接由董事长决定,下达执行的方式”。采取其他方式决策的占20%。在投资环境日益复杂的情况下,对于重大的投资决策采取个人拍脑袋、独断的决策方式,很难保证决策的科学、准确程度。
二、关于成长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战略
1. 扩大生产规模成为成长型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需求;更新技术(或研发)也成为成长型中小企业的重要融资需求。
我们设计问题,“贵公司有融资需求吗?如果有,希望通过融资来解决哪些问题?(限选三项,并按照其重要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调查结果表明,中小企业目前的融资需求主要是用于扩大生产,63%的企业将扩大生产列为首要的融资需求,30%的企业将扩大生产列为第二大融资需求。这是大多数成长型中小企业实行扩张型投资战略的必然要求。值得注意的是,30%的企业将更新技术(或研发)列为第一大融资需求;65%的企业将更新技术(或研发)列为第二大融资需求。这说明,一方面成长型企业的技术改造(或研发)的动机比较强烈,另一方面还存在缺乏技术改造资金的现实问题。调查结果也进一步说明,成长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体现了它们未来的投资战略。比如,不少企业需要资金用于技术改造(或研发),这是与上述成长型中小企业内部投资重点的战略选择是一致的。
2.向银行借款是成长型中小企业首选的筹资方式。
我们设计问题“贵公司在筹资时,会依次选择哪些筹资方式?”。调查表明,向银行借款是首选的筹资方式;其次是引进外资。56%的企业将向银行借款列为首要的融资方式;26%的企业将引进外资作为首要的融资方式。为了进一步了解其原因,我们设计问题“在需要长期资金时,贵公司是否愿意通过让出一定股份的方式获得?”来了解成长型中小企业让渡企业控制权来获得资金的意愿程度。调查表明,表示“愿意”的只有16家,占31%,“无所谓”是8家,占14%,占“不太愿意的”或“很不愿意”的有30家,占55%。这说明,大多数成长型中小企业的老板因担心采取权益融资的方式会导致控制权的削弱而采取银行借款的筹资方式。此外,调查还显示,绝大部分公司(占80%)在未来五年内还没有到股票市场中小企业板融资的计划。可见,反映成长型中小企业对通过发行股票融资的方式不看好。
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我国的股票市场(特别是其中的中小企业板块)建设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增强其对成长型中小企业的吸引力。
3.绝大部分的企业有意识地安排长期资本结构,财务风险意识较强。相当一部分的成长型企业在筹资风险上选择低风险偏好。
资本结构反映了企业对财务风险的偏好程度。调查表明,绝大部分的公司(有44家,占81%)有意识地使长期负债与公司自由资金的比率保持在一个适当的范围内,说明绝大部分成长型中小企业财务意识较强。没有该意识的有6家,比例是19%。 调查还表明,负债率在20%以下的企业有11家,负债率在20%-50%有7家,负债率在50%-80%有7家。认为自身公司的负债率适当的有15家,过高的有5家,过低有8家。值得注意的是,在负债率低于20%的企业中,有7家选择负债比率合适。这说明,相当一部分的成长型企业偏好低财务风险。
4.缺乏有效担保形式、企业自我积累与发展能力低,是影响中小企业负债融资的主要障碍。我们还调查了成长型中小企业融资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调查发现, 63%的企业反映缺乏有效担保形式是融资的主要障碍;54%的反映企业自我积累与发展能力低是融资的主要障碍。说明,尽管被调查企业都是成长型企业,但是在客观它们的自我积累与发展能力还是较低,又缺乏有效的担保形式,使得融资战略实现困难。
四、 结论与建议
1. 结论
①在经营战略上,成长型中小企业战略管理意识较强;专业化经营成为成长型中小企业未来几年的主流经营战略;技术能力与质量差异化竞争策略成为多数成长型中小企业的选择。
②在投资战略上,内涵式投资成为成长型中小企业内部投资的主流;绝大多数的成长型中小企业选择扩张型的投资战略;投资战略决策程序日趋民主。
③在融资战略上,向银行借款是成长型中小企业首选的筹资方式;绝大部分的企业有意识地安排长期资本结构,财务风险意识较强。相当一部分的成长型企业在筹资风险上表现低风险偏好。
④成长型中小企业的财务战略在整体上与其经营战略相吻合,如外部投资方式战略体现专业化经营的经营战略;内部投资战略重点体现了企业对未来竞争优势的选择。
⑤成长型中小企业的财务战略体现了与竞争环境的适应性。调查表明,技术改造、健全管理制度、培训员工的内部投资战略比较正确地反映了现有或未来的经营环境对企业发展的客观要求。筹资战略也体现了投资战略的要求
⑥中小企业在实施财务战略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部分企业的战略意识较弱。部分成长型中小企业的投资决策的民主化程度尚待提高;部分成长型中小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的信心不足。部分成长型中小企业融资战略实现遇到困难。部分成长型中小企业的财务风险意识不足。
2.建议
①加强对成长型中小企业经营者的战略管理与财务战略管理意识与技能的培训。较强的战略意识与战略管理技能是中小企业经营者必备的基本素质,调查表明部分成长型中小企业的战略意识较弱,因此,政府有关部门要积极组织有关对经营者战略意识与战略管理能力的培训活动。
②政府要积极创造有利于成长型中小企业实现融资战略的环境,调查表明,成长型中小企业主观上需要扩大融资增加生产规模,需要技术改造,增强竞争优势,但是,它们还存在融资困难的现实问题,如缺乏有效的担保形式。因此,政府、社会要积极开辟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寻求有效的担保方式,促成成长型中小企业融资战略、投资战略的实现。
主要参考文献:
1.陆正飞.中小企业发展的财务战略.中国工业经济,1997年第1期
2. 阎达五,陆正飞.论财务战略的相对独立性.会计研究,2000年第9期
3.洪 玫,李淑珍.关于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财务战略的思考.生产力研究,2003年第2期.
关键词 中小企业 财务管理 能力评价体系
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动态性、不平衡性以及非线性特征,此外,在财务管理能力和财务绩效产出方面存在滞后性,导致定量标准评价体系不够真实,难以充分发挥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作用。对财务管理能力评价数值核算方法上具备一定的主观性,这也是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能力评价研究中面临的重要课题。因此,笔者将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能力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财务管理能力评价体系方面存在的问题,对于未来企业财务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能力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健全的评价体系
中小企业进行财务管理能力评价过程中,财务指标比重过大,忽视了非财务指标的作用。其次,在中小企业中,内部评价指标过多,而行业内的专业性对标评价指标不够健全。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能力评价体系中,缺少内外各方协调力的评价。
(二)评价范围小
当下,对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能力进行评价的过程中,人力、财力等方面的评价不足。对企业经营管理者进行相应调查,发现企业发展主要依靠无形资本和人力资本,在这一过程中企业投资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1]但在中小企业当中,很难对人力资本进行估量,将企业绩效经济体系排除之后,和企业经营环境不符,对企业生产经营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没有进行充分考虑,易对企业未来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三)评价标准有失科学性
将中小企业和大型企业相比较,具有相对明显的短期化,大多数中小企业没有相对长远的战略和发展目标。中小企业经营性目标短期性对经营范围短期性起到决定性作用,并且缺乏相对完善的经验和计划,达不到国家统一标准以及平均标准。
二、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与问卷
本研究以问卷形式选取某地区中小企业作为收集问卷调研数据样本。正式调研之前,先针对这一地区的16家中小企业预调研,结合调研之后的反馈数据针对问卷做出进一步修改并完善,从而使问卷题项更具合理性。[2]开展正式调研活动是2015年12月~2016年4月,历时4个月,受访问者主要是中小企业当中的高管,针对这一地区160家中小企业发放300份调查问卷,回收238份,问卷回收率为79%,相关学者指出,进行科学调研过程中,对高层管理者实施调查,问卷回收率20%,可以直接被接受,因此本次调查结果较为满意。
(二)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能力评价体系构建
本文将已有理论作为依据,结合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能力发展情况,构建出相应的中小企业管理能力评价模型。从绩效管理能力、风险管理能力、预算管理能力以及信息管理能力等方面,对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能力进行评价。[3]图1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能力的评价模型。
图1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能力的评价模型
针对以上四个维度,对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能力做出了12个测量指标体系的构建,并借助SPSS17.0针对这些指标体系所具备的可行性做出了进一步验证,其结果表明量表存在较高的可信度。
(三)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能力结构分析
对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能力构成要素进行分析,在财务绩效管理能力、财务预算管理能力、财务风险管理能力和财务信息化管理能力等方面,分别拟定了相应的指标。[4]同时,结合多种方式,针对构建的绩效管理能力、预算管理能力、风险管理能力以及信息化管理能力等,不但要从整体上对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能力进行分析,更要站在不同维度,确保财务管理能力评价的科学性、合理性。
三、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策略
(一)科学完善财务资料
1.加强财务资料管理。加强对中小企业财务资料的管理,可以充分提高企业的自我评估、融资水平,以及企业预算和规划等管理水平。此外,企业预算和规划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一定要对决策和信息等进行收集、管理、整理。针对中小企业财务资料而言,要保障其足够完善、准确。建立较为完善的中小企业财务资料,从而对企业管理者提供帮助,进而对企业过去的资金运营的情况和经济效益等进行分析。同时,对中小企业库存控制、现金控制以及应收账款方面的控制等作为企业经营宏观发展目标。
2.推动企业财务资料管理信息化。当下,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科技信息技术对中小企业管理水平具有促进作用,并且能够推动企业管理技术向现代化、信息化方向发展。对中小企业财务资料管理模式做出科学改善,对管理手段进行科学优化,最终提升管理水平。
(二)拓展融资方式
(一)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的内部原因
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的内部形成原因又可以根据其不同的性质分为房地产企业自身的经营原因、房地产企业的内部资金流动原因以及房地产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质量原因等三种类型。首先,房地产企业自身经营原因造成的财务风险主要指的是由于房地产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自身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经营管理理念较为落后、项目投资时过于盲目、缺乏有效的市场调查和分析工作内容、对整体房地产市场的竞争缺乏有效的评估等等,最终造成房地产企业自身经营管理工作水平落后,进而造成经营发展过程中出现财务风险;其次,房地产企业的内部资金流动原因造成的财务风险主要指的是房地产企业在资金流动的过程中,存在着自身资金结构不够合理、外来资金流动量过大的现象,这种情况下一旦外来资金出现波动情况必然导致房地产企业面临着相应的财务风险;最后,房地产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质量问题主要原因是房地产企业在财务管理工作过程中,财务管理工作水平不高,并且经常出现财务管理漏洞,导致自身财务管理工作难以取得有效的成果,部分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甚至存在监守自盗的现象,自然也会造成房地产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的财务风险。
(二)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
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外部原因则主要包括市场原因、国家政策原因以及其他意外因素等等。首先,房地产企业市场原因形成的财务风险主要指的是房地产企业在项目运行过程中,没有完全地把握好市场的变化情况,没有做好市场信息的调查分析工作,没有根据当前阶段市场的实时需求完成项目运行筹划工作,进而导致房地产企业在项目运行工程中出现项目买卖不够顺利,进而出现了房地产企业的财务风险现象;其次,国家政策原因导致的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主要指的是由于国家房地产政策宏观调控过程中造成的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当前国家政策原因事实上是造成房地产企业出现财务风险的本质原因;最后,其他意外因素造成的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主要指的是房地产企业在经营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意外因素的统称,房地产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很有可能遭受到非常多的外界影响因素,例如,项目运作过程中的地震因素、安全因素等等,都会造成房地产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大量资产流失,进而出现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现象。
二、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的治理措施
综合上述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的形成原因,房地产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应该结合自身经营发展的特性,采取科学合理的治理措施,提升房地产企业在面临财务风险过程中的抵抗能力,保证房地产企业规模实现健康快速的提升。具体来讲,房地产企业在面临财务风险的过程中应该采取以下治理措施。
(一)提升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质量
房地产企业应该通过提升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质量来达到规避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的目的,首先,房地产企业应该针对员工自身在财务管理工作上的理念进行全面的更新,保证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观念能够有效地契合当前财务管理工作的发展和要求,能够紧紧跟随在国家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政策的指引,从而有效地提升房地产企业上下在财务管理工作上的风险意识,更加有效地做好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其次,房地产企业应该针对自身的财务管理工作制度进行优化和完善,将财务管理制度更加深层次和更加全面的融入到企业的经营发展工作中,通过科学标准的制度来实现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质量以及工作范围的进一步提升,保证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能够取得更加有效的应用成果,帮助房地产企业更好地规避财务风险。
(二)加强房地产企业项目运作流程的优化
房地产企业应该在项目运作的过程中进一步优化项目的运作流程,针对项目运作过程中存在的财务风险进行分解和分析,加强财务管理工作在项目运作过程中各个流程的应用,以便更有效地完成财务管理工作的同时,也能够有效地调整房地产企业的项目运作内容,保证项目运作过程中出现的财务风险得到有效的控制,提升项目运作效益的同时有效的提升房地产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
(三)加强财务管理工作的预算机制应用
房地产企业还应该充分加强预算机制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有效的达到提升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岗工作质量,减少企业财务风险的目的。房地产企业可以将预算管理机制全面的应用在自身的经营管理工作中,包括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管理、行为管理、项目管理等内容,房地产企业可以通过对预算管理的应用来有效地提升其经营发展过程中的控制能力,通过科学统筹的安全以及规范合理的预算制度来有效地降低企业在进行上述工作时面临的财务风险,从而有效地达到控制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的目的。
(四)加强市场调查
房地产企业在经营发展的过程中应该时刻加强对市场情况的分析调查,加强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学习和领悟,通过对上述内容的学习来衡量当前自身在市场竞争的地位,进而更好的做好房地产企业的经营发展工作,也有效的降低房地产企业的财务风险。
三、结语
【关键词】财务管理 职能 信息化 一体化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现代电力企业制度也在悄悄发生着不断的变化,对于现代电力企业而言,传统的电力企业财务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就陕西省电力企业来说,传统财务框架结构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限制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成为阻碍企业深入健全的绊脚石。因此,现代电力企业想要在日益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占有一席之地就务必要改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完成信息化时代下的企业财务转型。
一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不十分健全,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制度而言,当今中国的现代企业制度还有很大的缺陷与不足,处在不断探索和学习的阶段,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和扩大,现代企业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契机,这对于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国来说无疑既是一个很好的机遇,同时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如何在新形势下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是每一个企业都十分关心的问题,同时这也直接关乎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否能够繁荣发展。我国现代企业的发展不能完全照搬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应该打破引进、学习、吸收西方公司理财理论的模式,结合当下国内外经济发展状况,努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掀起了一股研究现代企业财务职能转型的新浪潮,伴随着这样一股改革发展的浪潮,许多国家和地区出现了不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有关企业财务职能转型的研究成果,但是由于实际操作的局限性,大部分研究成果对于企业财务转型的实际应用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在真正的操作过程中,在现代企业财务职能转型的实践层面还没有出现具有重大价值和意义的事实与证据,因此,研究现代企业财务的职能转型的有关专家学者多实行抽样调查或者是访谈的方法对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模式进行样本分析调查,从而总结出适合信息化发展的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模式。
二
构成现代电力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因素有多种多样,传统财务管理内容包括流动资产、内部审计以及投资者关系等十几项内容在内管理内容,体系繁杂而庞大,但是经过英国有关部门一项新的调查显示,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经济的不断转型,这些传统的财务管理内容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超过一半的研究者认为,在众多影响电力企业财务管理的因素当中,战略计划和投资者关系是最为重要的因素,而对企业财务管理职能起到直接作用的财务主管的素质对于企业财务管理来说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注重战略领导的领导力和团队建设的合作力以及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内部要素之间交流沟通的协作力是现代企业制度下每个企业都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在当今的世界经济中,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各个国家和地区对于自己国家的企业管理都有各自不同的认识与理解,例如对于美国这个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来说,其经济发展水平已经达到了绝对发达的程度,因此调查显示,美国对于未来世界内CFO的职业形象问题就与其他国家有不同的认识,美国认为现代企业里,财务总监占有十分重要的领导地位,他是企业进行设计战略和执行战略的主要参与者,与美国看法不同的是,西欧人认为作为企业的财务总监,削减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才是未来经济世界对于CFO的职业形象认定,同样的调查,对于经济处于中下等水平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如何合理管住企业的财产才是一个财务总监最应具备的主要素质。虽然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于财务总监的未来职业形象归化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理解和认定,但是对于现代企业的财务职能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人们的认识基本是一致的,从全球范围来看,人们已经普遍认为财务总监的作用已经决不能仅仅局限于单纯的业务处理和业务控制方面,而是要高屋建瓴,具有远见卓识和远大的全球战略发展目标,同时还要进行企业内部的决策支持,积极参与现代企业内部的战略规划与发展策略,为企业决策作出自己的分析与判断。
从传统电力企业财务职能的作业角度来看,人们已经普遍认为处理交易是企业财务部门的主要作业与任务,但是却很少参与决策支持和财务职能管理,而真正健全的现代企业,其财务职能必须进行重新塑造和构建,应当具备基本的经营顾问、经营分析师以及技术专家等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对于公司的财务来说,财务增值与降本,财务的提效与咨询都是企业经营的重要目标,企业若想在信息时代下站稳脚跟,获得良好效益就必须保持这些战略目标的持续优化与适时变革。企业之间的财务竞争已经不仅仅体现在效益的竞争,而是扩大到基本分析能力和运用技术能力以及人力资源管理能力等多种层面的竞争,这些都为现代企业发展提供了一个清晰的参照,为企业财务职能转型勾画出一个较为明朗的起步框架。而对于信息时代下的公司财务总监的角色扮演,人们已经达成了一个共识,企业财务职能一定要做好公司内部与外部的交流,实现企业财务业务的一体化管理,这对于企业是否能够正常运转能否取得良好效益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这无疑是对传统财务管理人员的一个新的挑战,也为陕西省各电力企业集团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借鉴与范式。
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是现代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促进企业规范化经营,提高企业效益的一个重要方面,懂得如何有效地将企业的财务及业务具体规范化管理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企业管理水平的标准,但是对于中国绝大多数企业来说,长期以来都实行的是具有浓重“人治色彩”的管理制度,企业领导的决策能力往往决定了该企业的业务走向与收益水平,听从领导安排,服从领导指示早已成为一种潜在的企业管理模式,虽然企业内部有相关的制度与规定,但是一旦这些死的规定与活的人的要求相冲突,这些制度就几乎流为形式成为摆设,而陕西省电力企业也不例外,多年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已经累积了许多问题。所以,建立标准化和固定化的制度规定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企业进行财务业务一体化转型所首要完成的任务,如果没有严格遵守的制度守则,那么企业财务业务的转型就很难成功。信息化时代追求高效率与高标准,在实行财务业务一体化的过程当中,一体化标准对企业的财务工作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财务信息的整合与分析,企业经营风险管理等要求一直是传统企业财务管理的软肋,对于传统企业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对于正在处于起步阶段的企业财会人员来说,这也是一个学习、充实和发展的机会,在信息化迅猛发展的今天,提高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已经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不断更新财会人员的知识,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管理水平不仅有利于企业自身的壮大与发展,同时也为提升我国人才资源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持与智力保障。
三
针对陕西省电力企业来说,实现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不仅仅是有效地发挥了企业的传统职能与作用,更为深刻的是,财务业务一体化使得财务管理的作用得到了巨大的发挥与拓展,经过一体化的过程,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系统中发挥了更为深刻的作用,有了更高更广层次的提高。所以不管是出于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利益考虑,还是企业的整体利益而言,企业财务业务的一体化都为企业的利益最大化发挥了最大作用。从长远来看,现代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对财务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要掌握财务管理方面的具体管理方法与知识技能,同时还要有全局意识,有能够从整体驾驭统筹企业业务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能力,同时还要具备规避风险、促使企业健康有序发展的能力,总体来看,信息化时代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趋势是财务业务一体化,这是一个要求高素质人才的趋势。从目前中国企业综合发展情况来看,企业之间以及企业各部门内部之间都存在着矛盾与恶性竞争,因此,深入研究中国企业财务业务管理能够为我国现代企业发展提供一个准确的方向,也为当代我国企业整改与转型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与指导,这将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婧,梅芳.探析财务业务一体化会计信息系统中业务流程的构建[J].对外经贸, 2012,(01).
[2]王丽红.企业会计信息化研究[J].现代商业,2011,(08).
一、在财务会计中运用公允价值的分析与解读
对于企业而言,其经营的最终目标就是要以现有的资产和资源来获得最大的经济利润,从公允价值的计量方式来看,采用公允价值财务会计计量方法对企业的效益也会产生一定的作用和影响。一方面,采用公允财务价值计量方法,能够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的评估能力,从而有利于有效规避企业经营风险,确保企业投入资金的正确性,促使企业利益得到回收。而且,企业销售的主体对象是公众,而公允价值就是公认的价值产品,在这种视角下,企业的日常经营就能够获得公众的认可和接受,帮助企业对产品价值进行正确定位,为企业产品扩大市场占有份额奠定基础,能够有效实现企业获益目标。另一方面,采用这种财务会计方法也能够帮助企业认清未来发展形势和发展空间,为企业做好下一阶段的发展规划提供可靠依据,从而推动企业健康科学发展。公允价值财务计量方法对企业发展如此重要,那么本文就如何在企业财务会计工作中运用公允价值进行探讨。
1.创设良好的企业财务公允价值计量运用环境。在我国现有的企业体系中,中小企业和民营私企居多,尤其是近些年来经济活动电子化和网络化的发展,更加壮大了我国中小企业队伍,对于这些竞争资源实力不强的公司,其财务会计活动要想更好的运用公允价值管理理念。企业要创设一个良好的应用环境,也就是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确保企业经营产品的价值能够随着时间的变动而合理变动,使得企业产品能够维持或扩大其市场份额。对此,企业可以对市场同种产品的所有信息进行调查归类,确保企业产品评估机构能够准确把握产品价位,这样才有利于企业产品有效获益,并实现企业产品经营目标。
2.提高企业财务会计人员能力。对于企业而言,其经营活动和财务管理活动都是依赖于工作人员来进行的,因此企业财务会计人员的工作能力和素养也能够影响企业公允价值计量方法的有效实施和深入,尤其是对一些企业产品价格的评估和确认更是如此。因此,企业要特别注重提升审计人员和评估人员的工作能力,企业可以通过开展培训实习活动、引进优秀人才、定时进行审核考察等方式,全方位提升财务工作人员业务水平。
3.构建科学、全面的公允价值应用体系和制度。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财务管理方法,其前期调查工作较多,且难度也比传统财务管理难度大,因此,构建一个科学的、全面的、规范的财务公允价值管理运用体系和制度成为了企业的首要任务。目前市场上也有相应的管理模式,企业可以根据其自身经营性质和财务管理内容,并结合其发展规划和目标来制定相应的应用机制,依据企业财务会计内容和财务活动,来明确每部分财务内容价值的确认、财务报告的分析等等运行步骤和流程,这样就能够全方位、科学、合理的实施公允价值管理制度。这项工作是需要财务工作人员和其他部门的长期配合和努力的,对此企业领导也要加强所有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构建相应的责任奖惩机制,这样有利于发挥财务工作人员的潜能。
4.强化财务会计公允价值资产损益管理。根据公允价值的概念和定义可以得出,一件产品的公允价值会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改变,因此也就产生了公允价值资产的变动和损益。也就是说某种产品的公允价值在市场上同种产品的多少,公众需求量的变动、产品材料成本的变动以及国家政策的宏观变动也会有一定的改变,从而导致企业产品效益也会随之产生变动。要想提高企业产品的利益,就必须要强化企业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管理,要在产品经营销售的不同阶段对市场环境信息做好调查工作,使得企业能够随时掌控企业产品的公允价值,才有利于企业随时调整产品销售计划,从而使得企业能够及时调整其发展策略,也就说企业要充分调查产品公允价值计量信息,有效利用市场产品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状况来从中获益,这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二、结语
总而言之,社会经济发展趋势不同,企业经营环境和经营理念也不同,而企业采用的财务会计管理方法和模式也要随之改变。从我国社会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形势和发展背景来看,现代企业财务会计工作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管理的模式和理念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然途径。虽然现阶段大家对企业财务会计中的公允价值管理理念认识不足,应用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但是相信在市场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企业也会充分结合其自身财务管理优势和特点,来科学合理利用公允价值计量财务管理方法。
作者:渠阳 单位:商丘银行
目前,我国企业在内部投资管理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不高的,企业还缺乏科学合理的内部投资管理政策,因此在进行内部项目评定的时候是不利的,而且企业也没有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没有找到有效的管理方法进行企业内部投资管理,增大了企业内部的投资风险。另外,企业没有积极主动的进行财务预算和财务审计,企业的内部监管力度是非常弱的,所获取的财务信息也是不准确的,因此降低了内部风险的控制能力,无法对企业内部环境进行优化。
二、企业财务内控管理的优化措施
(一)加大资金管理力度,强化内部采购工作
要想保证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必须加大资金管理力度,要保证企业内部资金充足性,加大资金存量,保持企业内部收支平衡,便于各种业务的正常开展,因此,要在保证企业内部资金存量充足性的基础上避免闲置资金无法增值等问题出现,提高企业的潜在效益。企业要建立健全内部资金管理制度,规范企业内部资金收支活动,加大企业内部存款和现金等管理力度,相关人员要定期进行现金盘点,一旦发现账面和实际资金量不等同的问题,就要及时找到原因,严厉处罚相关责任人。另外,还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物资采购方案,及时填写物资采购单,做好合同保管工作,避免不必要损失。
(二)优化企业财务内控管理环境
在企业财务内控管理中,只有优化企业财务内控管理环境,为管理人员创造出良好的工作环境,才能提高内控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企业的内控管理环境主要包括企业的经营管理、企业的权利管理和企业的组织管理等,要想增强管理人员的内控信念,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促进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必须强化企业的财务内控管理环境。
(三)增强内部财务审计
在企业内部经营中,只有增强内部财务审计,才能有效落实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工作。企业内部审计人员要做好审计和监督工作,要不断完善企业内部的财务审计制度,审计人员要根据企业内部的实际情况制定审计计划,企业要建立起完善的内部审计机制,提高企业审计机构的独立性,要规范内部审计的工作流程,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企业内部经营活动规范化。
(四)降低企业财务内控管理风险
在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当中,外部投资控制和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外部投资控制和管理当中要严格按照安全管理原则、互利原则和合法性原则进行管理,要防止外部资金流失,降低管理风险。在外部投资之前要详细了解对应方的信誉度和经济运营情况,调查结束之后要制定出调查报告,让企业董事会讨论分析对应投资方的实际情况,确定是否应当投资。要聘请一些专业风险评估人员仔细分析该投资的具体内容,评估投资风险,要在审议结束之后发表意见,降低企业外部投资风险。企业要注意观察核查投资内容,一旦发现问题,制定出异常报告交给董事会,要把那些有潜在风险的资料整理好,认真核对各项投资信息。在签订投资合同的时候,要检查合同审批和签订程序的合法性,在确定投资之后,要认真调研对应方的财务状况,制定出最新的财务报告,评估出对应方的债务偿还能力。
三、结束语
1.企业内部财务制度的特性和内容。企业内部财务制度是指企业管理部门根据国家和政府有关法规的规定、企业自身经营管理的特点和要求制定的,用来规范和优化企业内部财务行为、处理内部财务关系的具体规则,是整个财务制度体系中的操作性、基础性财务制度。与其他层次的财务制度不同,它具有以下内涵特性:其一,具体界定内部财务主体的范围,即明确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级次、企业内部各经营单位之间及其与企业财务部门的关系,以及企业与联营单位、投资与被投资单位、内部承包单位的财务管理关系;其二,具体划定内部财务管理的岗位,明确相应责任;其三,具体择定企业的财务战略与财务政策,明确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方法;其四,具体确定财务管理与内部责任单位的相互衔接关系,包括责任中心的划分、责任核算、责任控制和责任奖惩等;其五,具体规定财务规划与财务评价的方法和程序。
企业内部财务制度是一个系统,其内容是多方面的。按笔者的认识,可按管理的职能、对象、环节等标准划分为不同的制度体系:(1)按管理的职能分为内部委托受托责任制度、内部决策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结算制度;(2)按管理的对象可分为财务管理体制、资本金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成本费用管理制度、收入利润管理制度、财务报告与评价制度;(3)按管理的环节分为财务结算与计划制度、财务控制与分析制度、财务考核与评价制度、财务监督与检查制度。
2.科学设计企业内部财务制度的必要性。企业内部财务制度设计是指以国家相关的财税法规为依据,用系统控制的技术和方法,将企业内部理财活动的组织机构、财务战略与政策、业务流程、内部控制等规范化、文件化,进而据以指导和处理理财工作的过程。它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财务工作的新任务,企业只有科学地设计内部财务制度,才能实现自主理财、科学理财,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也才能合法理财,使政府的宏观调控落到实处。
(1)科学设计内部财务制度是发挥其作用与功能的前提条件。企业内部财务制度是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的,是现代企业制度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作为约束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规则,财务制度具有以下功能:一是降低费用,即降低财务管理行为中的交易成本,使经济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产生合理稳定的预期,降低市场活动的不确定性,抑制腐败行为;二是保障合作,即为实现合作创造条件,保障合作的顺利进行。内部财务制度能够给人们提供有关行为约束的信息,规范理财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三是提供激励,即提高激励约束机构的兼容程度,形成持续性的、制度化的激励机制,内部财务制度可以把个人的经济努力不断引向一种社会性劳动,使经济行为人所付出的成本与所得到的收益有机联系起来,最大限度地对各项活动的创新者给予激励和奖惩,并防止别人“搭便车”。
(2)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以及财务制度的格局变化为企业设计内部财务制度奠定了基础。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政府正将微观经济管理权限作为企业经营管理自归还企业。相应地,企业财务制度建设应与所处的经济环境相适应,我国企业财务制度改革的格局只能是:国家制定《公司法》、《税法》以及《企业财务通则》等相关财税法律、法规,对企业财务实施强制性的粗线条约束;企业在法律、法规规定的可选择范围内,自主选择财务管理的目标、战略、政策和方法,并设计制定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形成自主性的理财行动指南和规则。在这里,一个必须正视的现实和趋势是,企业内部财务制度作为在国家有关财务法规指导下的基层财务行为规范的地位得以确立,并取代国家统一的财务制度成为企业财务制度体系的重点。
(3)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加大了当前企业科学设计内部财务制度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入世”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它标志着我国市场将与国际市场融为一体,企业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从财务角度看,我国企业的理财环境变得更加复杂,不确定性因素增加,财务管理的目标、内容、范围、方式方法都将发生深刻变化。这就要求企业夯实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建立起科学的内部财务制度,规范和优化财务制度行为,以提高财务管理的水平和效果。
二、企业内部财务制度设计的目标、依据与原则
1.企业内部财务制度设计的目标。企业内部财务制度设计的目标是企业设计内部财务制度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它对于整个设计工作具有导向作用。企业内部财务制度设计的目标受制于内部财务制度目标。从实质上看,内部财务制度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中主观愿望与客观规律、内部条件与外部环境、现实与未来、管理者与所有者和债权人、内部各部门之间、内部员工之间等一系列矛盾相互作用的综合体现;而内部财务制度设计的目标就是将这些矛盾相互统一、均衡的结果在观念上的一种创造性表现。企业内部财务制度设计的一般目标可简单归结为:设计适应企业自身特点和管理要求的内部财务制度,用以规范内部财务行为、处理内部财务关系。
企业内部财务制度设计的种类不同,其具体目标也不同。按照设计的范围和内容,可将内部财务制度设计的类型分为全面性设计、局部性设计和修订性设计三种。全面性设计的目标是要构建企业财务制度的基本框架,产生一套完整的企业财务制度体系;局部性设计主要是对原有财务制度中不具有的部分规范进行具体设计;修订性设计则是对原有财务制度加以修改而进行设计,以更改部分内容。
内部财务制度设计的基本要求是要兼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能够保证企业财务预期的实现。为此应当做到:(1)整体协调性。即财务制度设计的各个方面应当相互协调,具有合力,并保证财务制度能够服从企业整体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2)多样性与多层次性。企业内部财务制度涉及财务活动的方方面面和企业理财的各个环境,并都有着特定目标,这些目标有着不同的性质、层次、期限,因此制度设计的目标也应体现多样性、多层次性以及阶段性;(3)定量性。就是指在制定财务制度目标时,要努力把所要达到的目标数量化,以尽量消除定性判断所带来的主观随意性,使制度设计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之上。
2.企业内部财务制度的依据。科学有效的制度从根本上说都是理论与实践活动的产物,因此企业内部财务制度设计的依据,从一般意义上讲应包括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两个方面。就理论依据而言,除包括现代财务理论,还包括哲学以及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的现论和技术等,它们能够为制度设计提供理论和一般方法指导,确保制度设计正确、有效,充分体现科学化、民主化要求。实践依据主要是体现客观条件的要求:(1)国家财税法规以及经济发展状况(包括国家经济体制和宏观经济形势),是企业设计内部财务制度的基本依据;(2)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是财务制度设计的前提和基础;(3)企业的根本利益和财务管理目标,是财务制度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4)企业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财务管理的技术手段,是财务制度设计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5)系统的调查研究和科学分析,是财务制度设计的中心环节。
3.企业内部财务制度设计的原则。为了保证企业内部财务制度设计的质量,设计时必须以一定的原则作指导。这些原则除了包括符合国家法规、适应企业特点和管理要求、切合财务管理的技术水平、与企业的其他管理制度相协调、以及具有系统性等基本原则外,还应遵循下列原则:权责利相结合原则;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原则;稳定性与连续性相结合原则;效益性原则。即要求进行财务制度设计时要考虑设计和运行的成本与效益的关系,实现成本与效益的最佳结合。
三、企业内部财务制度设计的方式、程序及方法
1.企业内部财务制度设计的方式。企业应根据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知识水平以及制度设计的范围内容、难易程度等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设计方式。企业内部财务制度设计可选择的方式有自行设计、委托设计、联合设计等。其中,自行设计是指由企业自己的财务人员组织和独立进行制度设计;委托设计是指企业委托社会上的财务咨询服务机构或其他人士为企业设计制度;联合设计是指以企业的财务人员为基础,同时聘请有关专家进行指导,共同设计内部财务制度。
2.企业内部财务制度设计的程序。企业内部财务制度设计无论采用何种具体方式,一般都应按以下程序进行设计:准备。准备阶段的主要工作是确定设计的内容,落实、培训设计人员,安排设计的进度,确定调查对象并收集、整理资料;设计。设计阶段的主要工作是确定设计方案和进行初步设计;试行。试行阶段的主要工作是进行试行和局部修订;定稿。该阶段的主要工作就是正式定稿,并准备施行。
3.企业内部财务制度设计的方法。企业内部财务制度设计需要借助于文字说明、表格和流程图等具体形式来反映制度内容,但更重要的是要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调查和分析。由于财务制度所要解决的问题具有不同性质和范围,制度设计的条件、方式和要求多有不同,因此,方法选择应当因地、因时、因事、因人而异。一般说来,内部财务制度设计可采用以下技术方法:
(1)实地调查方法。实地调查是设计准备阶段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实地调查的方法很多,设计人员可以通过实地观察、岗位访问、开座谈会、问卷测试、请求有关人员提供书面材料等方法获得财务制度设计所需的有关资料、信息。需要注意的是,各种方法的应用都必须把握要领,而且所收集、掌握的材料应包括批评性意见和建设性意见两类。
【关键词】信息时代财务会计工作创新管理
一、前言
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创新管理,一方面能够帮助企业资源的稳定增长,另一方面能够帮助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企业的财务会计是当下企业当中的比较关键的基础性工作,在维护企业经济健康增长方面具有较为积极的意义。在社会经济激烈的背景下,创新管理企业财务会计工作势在必行。
二、财务会计管理现状
纵观企业财务会计管理现状,能够发现大部分的企业中财务会计管理方法落后,相应的管理方式不规范,导致现行的财务会计管理缺乏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一)财务会计管理落后目前,在很多企业中,会计人员素质较低,对于会计核算的内容比较单一,不能发挥出会计核算的真正作用。由于会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缺乏调查,使得企业的发展能力分析报告粗略,形式单一。如,企业的多项发展部门的经济收入、营业增长额以及各个产品的经济增长额等内容并没有在报表中体现出来[1]。(二)财务管理方式不规范,缺乏信息化经过大量的数据调查表明,有很多企业由于会计入账不及时,临时应付上级单位检查工作,其会计核算工作不能依照实际的项目业绩为依据进行记录,出现很多费用列支随意性大、少列费用、虚列费用等问题。基于企业财务系统这样的背景,账户设置不能按照规定设置,登记账簿不规范,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到了企业会计资料的真实性。
三、信息时代下财务会计工作的创新管理对策
新时期,多种财务会计系统被研发,创新财务会计管理,首先需要在传统的会计管理基础上,强化其内审功能。其次,实现电子联机实时报告系统的应用,提升财务会计管理的智能化;最后,在ERP的启发下,促进财务会计工作的电算化改革,促进会计管理工作的开展[2]。
(一)强化内审功能
财务会计管理的内审功能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监督审查的作用,如果一个企业缺乏了相应的内部审计功能,将会导致企业财务疏于监督,导致企业有可能出现财务漏洞。因此,创新与优化企业财务会计管理,需要强化财务会计在企业中的内审功能。如,在企业内部建立比较完善的审查机制,建立健全的内部审查制度,并且配备专职的内部审查人员。对于财务人员的管理方面,需要不断强化对其的政治规矩、财会政策和业务能力的培训。同时,内部审查人员在财务会计管理中,需要对于事业单位中财务重点岗位工作进行监督与审查,切实保障财务会计工作的规范化[3]。
(二)电子联机实时报告系统的应用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会计信息系统的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传统的企业财务会计管理过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新时期,实现财务会计管理的创新,一种新型的财务报告形式产生,产生该种类型报告的系统为电子联机实时报告系统。近年来,该系统自投入以来备受关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实时财务报告系统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支持下,实现系统管理的实时性,能够将企业的交易信息和财务事项反映网络财务报告中,并且将数据信息加密之后存储在数据仓库中。基于这样的财务信息管理具有较轻的时效性,并且保障数据信息的安全性。电子联机实时报告系统能改变传统的财务报告的实际生成方式,在财务会计理论应用的基础上,优化现有的财务会计管理[4]。电子联机实时报告系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第一,当企业有财务交易发生时,会计信息系统能够作为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子系统,应用ERP软件读取销售数据和采购数据,在经过系统的分析下,生产企业所需要的财务报告;第二,企业在互联网上设置信息站点,向外部信息使用者和企业内部各个部门提供更新的财务信息;第三,用户为了作出较为准确的决策,通过访问网站的形式随时查找到个人所需要的财务信息。
(三)ERP与会计电算化
ERP企业资源计划建立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以系统管理的思想,针对企业工作人员、工作系统、工作部门等进行科学的管理。ERP逐渐成为了现行企业比较关键的运行模式之一,其先进模式的应用对于企业财务会计的管理带来启发,在提升企业经济效益方面具有较为积极的作用。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信息化,扩展了企业质量管理、工作流程管理、运输管理等功能。将ERP应用到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中,能够有效地实现财务会计管理的创新,首先,ERP促进了当今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实现电算化[5]。而引入会计电算化的企业财务部门,能够针对企业财务现状进行更加全面且准确的数据分析,与人工分析方式相比不仅简便,而且能够保证数据信息的安全。会计电算化大大改善了企业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方式,使得企业财务管理发生很多变化:第一,企业财务数据审计窗口方面有所增加。这样的方式,一方面能够对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规范化处理,为企业财务部门提供很多科学、及时以及准确的数据信息,使得电算会计工作模式能够更加的安全可靠。第二,企业财务部门内部的会计信息,在电算化的系统下更加容易分析与评价。而内部测试系统在企业内部财务中的应用,能够对企业的内部审计制度建立是否完善进行判断,判断审查流程是否符合规定。
四、结论
综上,纵观企业财务会计管理现状,能够发现大部分的企业中财务会计管理方法落后,相应的管理方式不规范,导致现行的财务会计管理缺乏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新时期,多种财务会计系统被研发,创新财务会计管理,首先需要在传统的会计管理基础上,强化其内审功能。其次,实现电子联机实时报告系统的应用,提升财务会计管理的智能化;最后,在ERP的启发下,促进财务会计工作的电算化改革,促进会计管理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赵欣.信息时代下财务会计工作的创新管理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4,28:191.
[2]高嵩.探究信息时代下加强财务会计工作创新的途径[J].中国商贸,2015,02:170-172.
[3]郭丽娟.信息时代加强财务会计工作创新管理的必要性分析[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2,08:151.
[4]陈文.浅谈在信息时代下财务会计工作创新管理[J].经营管理者,2012,17:54+35.
一、我国企业财务信用缺失的现状
1.企业财务报表信息失真。我国企业在信息披露方面很不规范,违法违规问题十分严重。例如,粉饰或隐瞒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巧用”会计准则,随意改变或调整会计核算方法、确认标准及计量方法等。
2.企业间的合同欺诈及违约现象严重。据统计,目前我国每年订立合同有40亿份左右,真正履约的却只有20亿份,50%的合同带有欺诈性,且合同交易只占整个经济交易量的30%,合同的履约率明显有待提高。
3.逃债、逃税、骗税、恶意透支现象严重。困扰着经济发展的除了企业之间、企业与银行之间及企业与百姓之间的资金拖欠和三角债之外,还有企业的逃债、逃税、骗税和恶意透支。大批逃债、恶意透支的企业使银行吃足了苦头。
二、我国企业财务信用缺失的成因
1.企业的财务信用意识淡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开始建立企业以其自身的资产承担风险的体制。这就要求企业以其自身的财务信用参与市场的竞争,在市场上运行。然而,在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体制转换过程中,由于对重建财务信用制度、树立财务信用观念缺乏应有的经验,因而企业财务信用出现了混乱。
2.产权不明晰,信息不对称。企业的产权制度是影响企业信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产权是财务信用的基础。在国有产权制度下,决策者的利益与他所做决策的企业的财务信用之间没有长远的关系,那么他肯定只追求或更注重追求眼前利益,不会很注重企业诚信。此外,信息不对称是造成信用风险发生的必要条件。从目前看,在我国的信用问题当中,由于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信用风险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
3.法律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的失信惩戒机制。在立法方面,我国已颁布的《民法通则》、《合同法》、《担保法》、《票据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中虽都有诚实守信的法律原则,但总体上与信用制度相关的立法严重欠缺。另一方面信用监控机制不完善,我国至今尚未建立起作为发达市场经济中信用体系基础的信用记录、征信组织和监督制度。信用激励和惩罚机制尚未形成,尚未达到刑事犯罪程度的失信行为得不到相应的惩罚。
4.企业内部缺乏有效的财务信用管理制度。企业财务信用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我国企业内部普遍缺乏规范的财务信用管理制度,很少有企业设立专门进行内部财务信用管理的部门、机构或人员。因此,因授信不当导致合约不能履行,以及授信企业对履约计划缺乏管理而违约的现象频繁发生,因对合作客户的信用状况缺乏了解也使许多企业受骗上当,导致经济纠纷大量出现。
三、企业财务信用缺失的治理对策
为了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必须大力整治企业财务信用缺失现状的力度,加强对企业财务信用的管理,并逐步建立有效的企业财务信用管理体制。从目前来看,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明确体制转换期政府在财务信用管理体系建设中的职能,加快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政府应健全法律和道德的约束机制,结合我国国情,进一步完善《公司法》、《破产法》、《合同法》、《担保法》等法律的有关条款,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出企业信用管理方面的具体的条例和实施细则,改变目前的建立社会信用体系过程中无法可依的状况。还应通过法律程序明确政府或有关部门行使信用惩罚的权力,以及行使权力的界限,对失信行为的界定和惩罚应准确、适当,引入处罚时效机制,以利于营造惩恶扬善的社会氛围。
此外,我国还应通过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产权制度改革,真正地做到政企分开和产权关系明晰,确立企业法人财产权,建立所有者对企业和银行经营的监督约束机制,使信用交易的授信方有清晰的产权边界,能够独立地承担相应的责任。
2.建立与企业自身相适应的信用文化,增强经营者的信用观念和信用意识。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精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信用是企业价值观最为重要的部分。构筑企业诚信文化就是要在企业里树立起“信用是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的意识,每个企业都要依靠自己对其他企业对社会交往规则的遵守来获得社会的尊重和信任。
1 企业财务管理能力的定义
关于财务管理能力的定义有很多[1-2],其比较有代表性的定义是在企业中长期运转过程中,在企业内部,企业知识与经营相结合独特的形成一种无形资源。企业长期形成的独特财务管理能力是企业管理人员利用适合其自身的运营环境和财务资源创造的,其它的企业根本无法照搬的财务管理方法,企业通过将其管理方法不断的融合和优化,从而凝练为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
2 企业财务管理能力评价的意义
一个企业要提升其财务管理能力,必须理清财务管理能力的各方面,还需制定适合企业自身的财务管理能力的评价体系,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其财务管理能力,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3]:第一提高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能力。财务管理风险的防控,涉及到很多方面,尤其面对企业突发状况时,考验企业的综合实力时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是企业在应对市场风险时的重要力量。第二提升企业的社会认可度。目前的企业有很多,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也参差不齐,投资者很难选择财务管理能力好的企业进行投资,此时企业通过财务管理能力评价体系进行相应评价,能让投资者放心投资,提升企业的社会认可度。第三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通过构建企业财务管理能力评价体系,然后对其评价体系进行实施,最后将其结果与国内外先进企业进行查缺补漏,从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3 企业财务管理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
3.1 企业财务管理能力评价体系构建原则
为了保证企业财务管理能力评价体系具有实用性、可比性及系统性等,能更好地提升企业财务管理能力,本文所构建企业财务管理能力评价体系具有以下原则[4-5]:①具有可操作性。在构建企业财务管理能力评价体系时指标的选取要有代表性,要简洁明了,指标信息的获取要具有可行性,这样才能充分保证财务管理能力评价体系具有可操作性。本文所构建评价体系的信息是企业财务报表或财务对外公布的信息,评价结果透明、公开,这样让投资者很轻松地获取相关信息,可以更正确地对企业财务管理能力做出评价。②具有动态性。企业一般对外公开的财务信息是月报、季报和年报,而本文所构建的财务管理能力评价体系实现动态及时更新,可及时反映现在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也可选取过去及预测未来企业财务的管理能力等信息。 ③具有可比性。本文所构建的财务管理能力评价体系采用了同一计量方法、计量范围和计量值,从而保证了其具有横向、纵向可比性。从而能更好地为企业财务管理查缺补漏,提升企业财务管理能力。④具有系统性。本文所构建的财务管理能力评价体系从指标的选取、指标体系的内容、指标的等级及相应的结果分析都具有完整性,企业管理人员及财务工作者可各取所需,财务管理能力各部分有机融合,完整有效地映射了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⑤具有科学性。本文所构建的财务管理能力评价体系中各指标真实有效,指标清晰,各指标具有唯一性,指标间没有相互冲突并有机结合在一起,指标体系构建具有科学性,能很好反映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规范了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评价结果。
3.2 企业管理能力评价体系的内容
通过对所在企业的问卷调查并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本文从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财力人员能力、财务管理效果、财务风险管控能力、产融结合能力及全面预算管理水平六方面来构建企业管理能力评价体系,具体见表1。
3.3 企?I财务管理能力评价体系评价方法
企业财务管理能力评价体系内容确定后,评价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目前,评价指标模型的方法比较有代表性的主要是数值计算与模拟安全评价法、最优权综合评价法及模糊综合评价法等[6],本文采用了模糊综合评价法,它是基于模糊数学的一种综合评标方法。该综合评价法根据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把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
为了使企业财务管理能力的评价结果定量化,本文将其评价结果由定性转化为定量,即将定性化指标的5个等级相应的赋予了5个定量的值。(如Hij表示第i类中第j个定性化指标的值,Kij为第i类第j个指标的原始定性评价。)
由此可见,该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的级别总体为“较强”。根据专家评分分数等级隶属度来看在7个一级指标的得分率中,财务风险管控能力、产融结合能力这两个方面的得分优秀率都有为零的,说明该企业在财务风险管控能力和产融结合能力两个方面都还应该加强,争取有更大的突破。
近几十年来,我国的经济迅猛发展,城市化进程的速度也越来越快,这就带动了对交通建设的需求。交通建设行业逐渐成为了我国发展经济的基础产业,在我国,交通建设行业是我国的国有行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具有了一定的规模,并且具备了一定的竞争优势。但是,交通投资企业的发展不同于一般的企业,其主要经营的国家的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在项目投资初期一般资金投入数额巨大,而资金的回收期较长,回收速度慢。并且交通投资企业的建设资金的来源主要是依靠政府的财政投入,这远远不能够满足基础设施建设巨额资金投入的要求,因此,交通投资企业在政府的法律政策的支持下,正在寻找新的融资方式和新的投资回报渠道。在新的渠道的寻找中还是会伴随着财务风险。
1.企业所处的投资环境的多变性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无论是宏观环境还是微观环境都是多变的,这就使得交通投资企业面临的环境也具有复杂性,而且各种环境因素对企业的投资项目影响的方向和程度都是不同的。当企业处于一个较差的环境当中,比如2008年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的出现,就会使企业的投资收益达不到理想的效果,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
2.项目风险。由于交通投资企业主要经营对象是各种交通线路和交通方式的开发和建设。项目风险主要是指当企业正在施行的项目可能由于客观或者主管的因素发生而无法执行、项目进度可能发生变化、正在施行的项目成本发生超支、项目的规格达不到要求等等。
3.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是由于参与投资项目的各级员工、项目建设过程、基础设施或者技术对项目运作产生影响的因素的失误是企业受到损失的风险。由于交通投资建设一般是新的交通运输方式的建设,对管理层和施工员工的技术要求非常高。对于管理层而言,在项目投资之前需要作出科学准确的决策,作为财务管理活动的一个核心,正确的财务决策能够对企业财务预测结果进行恰当的分析和选择,它需要做出财务决策的管理层有非常丰富的历史经验和综合分析对比的能力,如果判断失误就会产生财务风险;对于普通员工,技术性要求是一个主要的问题,如果由于施工员工的技术出现了问题,导致项目的建设不能正常进行下去,就有可能使项目中断甚至停止,这都是会产生财务风险。
二、交通投资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
1.投资环境分析。投资的相关环境是指与特定投资项目有关的一系列因素。主要包括:相关市场因素、相关资源、相关科学技术水平、相关地理环境、相关基础设施、相关政策等。分析投资环境的法因各个行业的不同也不一样,对于交通投资企业来说,投资环境分析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调查分析法。这是一种定性的方法,是借助交通投资行业有关专业人员的知识技能、实践经验和综合分析能力。其中,调查又分为直接调查(全面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和抽样调查)和间接调查(资料、书籍、财务报表、调查报告等)。在调查得到资料后就进行信息的加工、整理、筛选和汇总。在剔除了虚假信息和偶然性因素之后,根据这些高质量的信息对投资环境的好坏进行判断。(2)加权平均法。是先对影响投资环境的一系列因素进行评分,然后进行加权平均,得出综合分数的一种预测方法。在采用这种方法计算结果进行预测,以一定的分数为标准,分数高的说明投资环境好;分数低的就说明投资环境一般或者投资环境差。
2.利用财务杠杆效应进行定量分析。对企业财务风险影响最大的是债权融资方式的运用。债券融资对企业的影响是双方面的,一方面,在财务杠杆作用下,负债融资能够为企业带来节税作用,当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好的时候,负债比例提高能够使企业的收益率提高;另一方面吗,负债融资对企业的财务带来的损失也是不可估量的。当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不不利的时候,收益增加同时财务风险也相应的增加。因此,由财务杠杆的作用我们可以得出,控制企业财务风险就需要确定企业最佳的资本结构,适合的资本结构能够使企业的资本成本降到最低,并且这种最佳资本结构能够使企业的价值实现最大化,实现企业的财务管理的目标,给企业的所有利益相关者带来最大的收益。因此,合理的融资方式、合理的筹资结构可以最大的发挥财务杠杆的调节作用,使企业的自有资金收益率最大。具体方法就是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某资产的必要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风险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该资产系统风险系数×(市场组合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R=Rf+β×(Rm—Rf)。这个模型主要又来分析企业的风险收益率的决定因素和度量的方法。
3.企业建立一个全面的预算管理机制。全面预算管理机制是对投资项目实施的全过程进行预算管理的一种方法。主要针对工程的进程完成情况进行预算分析、工程的成本费用的使用请鲁昂进行分析、工程的收入和财务收益分析、企业的期末的财务状况和企业会计期间的现金流的分析。这种财务风险控制的方法是企业通过建立专门的机构定期对企业工程进行预算,通过事前预测、事中监督、事后评价全方面控制。
4.在企业内部建立财务风险管理制度。企业的财务风险的控制必须有一套健全完善的财务风险控制制度来保障。首先,企业财务部门应该设由一名总会计师,由总会计师和企业的财务人员共同对企业的财务风险工作进行管理;并且建立风险管理机构,专门针对企业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进行统筹管理。其次,建立企业财务风险文化,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