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数字化加工技术

数字化加工技术

时间:2023-09-05 16:59:1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数字化加工技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数字化加工技术

第1篇

【关键词】机械加工技术;发展;自动化;精密化;高速化

当前世界机械制造业已经迈入革命性变革时期,诸多国家越来越深入地对新型机械加工技术予以研究,对于机械制造业的生产过程以及产品结构存在巨大影响。传统加工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当前社会发展所需,在机械制造中其技术逐渐趋向于精密化、高速化以及自动化,所生产的机械产品也逐渐变得高效、优质、灵活以及快捷。本文首先阐述了我国现代机械加工技术的类型,而后探讨其具体发展。

1.现代机械加工技术的类型

当前机械加工技术类型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高速加工技术:具有系统、优质、低耗以及高效特点,属于重要手段;

②超精密加工技术:终极目标在于移动原子并对其进行重新组合,在机床、刀具成型运动下使用磨削与切削法生产出超精密零件;

③数控加工技术:主要应用计算机数控系统,且具有开放性,在各种软件平台与风格统一的用户交互环境中均可使用,以便于更好维护和操作;④水喷射加工技术:主要使用超高压水射流与混合磨料对材料予以加工,包括穿孔、切割等,优势在于不会对空气造成污染,且可循环利用水资源;

⑤超高能束加工技术:包括激光束、高压水射流以及离子束等加工技术,主要使用非接触、化学以及物理等加工方法,进行焊接、打孔、切割以及喷漆等;

⑥超自动加工技术:是一种柔性制造系统,主要基于加工中心;

⑦快速成型技术:无需使用刀具,应用增材手段,可对成本予以节约,并对生产时间予以缩短;

⑧成型工艺技术:包括精密锻造、精密下料以及精密铸造等;

⑨干式切削技术:主要包括低温冷风切削与高速干式切削。

2.现代机械加工技术的发展

2.1 逐渐数字化与自动化

对于现代机械加工技术而言自动化是重要内容。机械加工技术发展极其漫长,从单机―生产线―系统,从人机―自动化―无人自动化。在21世纪数字化为主要发展趋势,一方面需在模型、管理、产品以及加工控制等方面对数字化进行定义与重视,另一方面,数字化技术会促进产品流通,逐渐从工业过渡到民用,例如数字通讯产品或者数字电视等。在60年代一些工业发展较快的国家就已经开始了从工业化过渡到信息与电子科技的局面。电子计算机在极大程度上会对机械加工工业产生影响,即机电一体化,例如CAM(计算机辅助制造)、NC(机床数字控制)以及GT(成组技术)等。而后FMS技术问世,并且其应用范围在不断扩大,已经不局限于机床、汽车等工业领域,还用于食品、半导体、化工、药品以及木制产品等领域中。自数字控制技术产生以后其发展速度逐渐加快,从一般数控―计算机数控―多台设备数控―综合加工中心,逐渐将传统模拟控制技术取代,在工业控制上得到广泛使用。该技术具有精度高、可靠以及便于控制的优点,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全数字化工业的发展。

2.2 逐渐高速与超高速

切削加工技术在机械加工技术中经常被使用,而高速与超高速属于切削加工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同样可属于机械加工技术的发展方向。近年来该技术也得到广泛发展,主要包括高速干切削、高速软切以及大进给切削等。为节省加工时间,减少使用成本,切削加工技术逐渐变得高速与超高速,其生产效率获得大幅度提升。

观其发展成就,主要为以下几点:

①CAD/CAM技术逐渐被使用

该技术适合在产品模具加工中使用,主要为单件加工或者小数量产品加工。对于发达国家而言,该技术在其机械领域使用已经极其普遍,由于我国尚且处于发展中,机械加工还需完善,故而该技术还使用较少。

②机械视觉装置逐渐被应用

80年代产生了机械视觉系统,一直在机电一体化中使用。随着科技的逐渐发展,机械视觉系统在软硬件方面性能已经得到大幅度改善。相关学者经研究后发现,未来50%的检验人员与工厂工人都会被机械视觉系统取代。

③激光加工技术被使用

计算机控制激光束加工技术主要使用机械化操作,已经替代了传统手工加工与操作法,国外主要联合机器人操纵与光纤技术的导光系统,以构成激光复合灵活加工系统。

④火电花加工技术被应用

该技术以往多在对难切削材料予以加工时使用,若需加工的冲模外表较复杂则无法使用。在应用该技术时不仅需对加工材料的精度、硬度以及柔韧性予以充分考虑,还需考虑产品曲率半径以及几何形状。

2.3 逐渐精密与超精密

70年代精密与超精密加工技术问世,主要发展于西方工业发达国家,以往该技术多使用于现代武器与尖端技术中。精密加工工艺可促使产品表面质量与加工精度上升到极高标准,一般而言包括精密磨削与切削这两种加工方式。加工精度得到不断提高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机电产品的可靠性、性能以及质量予以提升,使零件互换性更高,可有效提升装配效率。超精密加工具有广泛内容,主要使用金刚石刀具、误差补偿技术、超精密机床设备以及切削加工工艺等,若操作者技术高超则产品表面质量与加工精度也会十分之高。要想实现超精密加工离不开超精密机床,而金刚石刀具在其中也属于关键内容,同时也离不开一个优良的加工环境,因为环境一旦出现细微变化都会影响加工精密度。因此在开展超精密加工时其环境一定要具有稳定性,例如超净、恒温、恒湿以及防震等。精密和超精密可有效提升产品质量、性能,当前的国际竞争中该加工技术已经成为关键指标。截至目前,精密和超精密已经广泛使用于多个行业,例如航天航空、计算机以及通信设备等。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机械加工技术的发展可在极大程度上推动工业的发展,而工业发展又能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故而机械加工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现代机械加工技术已经逐渐变得自动化、高速化以及精密化,若要再促进其发展则要注重对计量与检测水平进行提升,同时还需做好科研开发工作,重视对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并结合绿色环保理念,将市场需求作为主要导向对技术予以开发。

参考文献

[1]张桂文.谈现代机械加工技术的发展[J].科技传播,2011(10) .

[2]唐文华.浅淡现代机械加工技术的发展[J].硅谷,2010(12) .

第2篇

[摘要]数控加工技术是中等职业学校数控专业中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这门课程对于中职数控专业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受客观教学环境的限制,在传统教学方式中有许多教学内容无法全面展现给学生。然而,在现代化的教学环境中,教师可以利用新型数字化资源让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甚至让学生的学习可以超越课堂限制,达到更高效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数字化资源;信息技术;数控加工

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数控加工技术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中等职业学校是培养先进制造领域大国工匠的摇篮,数控加工专业已经成为我国中职学校中一个常见专业,主要为社会输送数控机床编程和加工等方面的人才。近些年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很多学校都将新型的教学方式引入课堂,为数控加工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而我们今天想要科学地引入这些教学方式,就必须做到有针对性的教学改革,让学生真正能够从新的教学方式中有所收获。

一、传统课堂对教学的限制

(一)纯粹理论教学难以引起学生兴趣。数控加工技术教学是有关数控专业理论的重要教学。学生学习这一方面的内容,对其以后专业学习以及日后的工作都有很重要的意义。然而,纯粹的理论教学往往会产生一个问题,那就是理论过于抽象,让学生难以直观地去把握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受挫甚至放弃学习。而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往往会忽视理论的抽象性,在课堂中直接进行理论的讲解。这样的教学方式会加重学生对理论学习的抵触心理。(二)学生的视野不够开阔。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社会的接触是比较有限的,虽然学生的实践课,可以通过进入一些企业进行参观或学习来实现,可是这样的学习是蜻蜓点水式的,不能让学生深入地了解生产中的实际情况。这会造成学生的视野不够开阔,不能看到更多更广阔的企业实际操作情景。如果学生一直以一个狭窄的视野去看待自己未来的职业道路,那么其职业发展也不会走得长远。

二、数字化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方式

新型数字化资源的一大特征,就是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阻碍,将许多信息更直观地展现在人们面前。通过应用数字化资源,我们可以将教学的范围扩大,拓展学生的认知疆界。(一)通过虚拟仿真技术让学生接触到实操。在数字化资源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已经创造出许多可以与现实进行交互的软件。这其中就包括虚拟仿真技术所衍生出的软件。传统的课堂教学常常会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割裂开,使得理论与实践被时间和空间阻隔。然而虚拟仿真技术的出现,让学生可以在理论课堂中听取了理论知识后就直接进行相关的实践操作。同时,在这种虚拟仿真技术下,教师还可以将一些由于客观条件限制而不能进入学校的设备加入虚拟仿真软件中,让学生同样也能够进行操作。如图1所示,运用数字化技术模拟数控机床进行实际操作教学。图1数字化模拟数控机床实操教学这样做一方面,我们可以提高学生操作的频率,增加学生实际操作的经验,另一方面还可以杜绝很多客观条件的限制,以及实践操作中会带来的一些危险。(二)利用网络平台拓宽学生的视野。如今我们教学中的电子设备早已接通了网络,这使我们的课堂不再孤立,它可以通过互联网与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进行连线。利用互联网的这一便利,我们可以为学生开拓视野。如图2所示为通过网络技术把工作现场引入课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与一些企业进行联系,每当上课时可以通过互联网直播企业的生产流程,让教师直接通过网络直播来为学生讲解生产流程中的具体内容。当教师遇到一些教学上的难点时,还可以直接邀请企业相关员为学生进行连线讲解。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中,学生的视野将被打开,不会仅限于学校教学小天地,而是将自身的眼光放到整个行业、社会中去。(三)利用数字化资源进行课堂互动。在我们理论教学中,学生的思维活跃度会直接决定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应该在课堂中加强课堂互动。为了丰富课堂互动的内容,加强课堂互动的趣味性,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利用网络查找相关的学习资源。学生在课堂中可以展示自己查找的资料,运用多方面的材料印证自己的观点,在课堂中与其他人进行思想碰撞。这样的学习氛围会使每一个学生都积极投入学习,课堂教学的整体有效性也会得到提高。

综上所述,我们之所以要引入新型数字化资源,是为了能够通过新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运用数字化资源,不仅能够改变我们的教学方式,更能够重构教学过程。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融入我们日常教学中,将提高数控加工技术的教学质量,满足社会上数控加工技术人才的需求。

作者:楼建勇 周贤瑞 单位:浙江工业大学

第3篇

关键词:技术本科 数字化技术 应用能力培养 综合实践

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和造就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实践能力是工科大学生必备的和最重要的基本能力。我校作为技术应用型本科,技术立校应用为本是学校的立校之本,而实践能力培养是学生应用能力培养的很重要一环。本文以我校数字化技术项目综合训练课程为例,用具体装备装置中使用的某一零件为载体,将数字化技术相关课程所对应的能力模块作为子项目,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培养,以满足市场对综合性人才的需求。

一、实施方案

1.数字化技术课程能力分析

数字化技术相关课程主要有有限元分析、CAD、CAM、机械加工工艺、数控加工技术等。数字化技术综合能力培养便是将这些课程,通过实践环节加以综合,使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得到培养。根据专业培养计划与课程教学大纲,数字化技术主要实践能力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技术应用能力包括零件工况分析、有限元分析、三维建模、工程图处理、加工工艺设计及其编程加工等能力。

2.实施方案设计

根据专业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数字化技术综合训练课时安排为四周。通过训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相应的技术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等能力。根据上述讨论,训练可分为六个模块进行,其具体的实施方案如表2所示。

3.关于资料准备的几点思考

(1)实用性与综合性。作为综合训练,最好以一个实际使用的零件为载体。六个模块的能力训练始终围绕一个零件串在一起展开,通过一个适当的零件加以综合,体现训练的整体性、连续性,便于更好地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2)零件的典型性。作为训练使用的零件,要求为使用在某种装备装置中的零件,需包含椭圆面、螺旋面等三维曲面等的相对复杂形面,采用宏程序、CAM编程,使用3、4轴以上数控加工。

(3)特色题图库。该题图库中,含有包含椭圆面、螺旋面等三维曲面等相对复杂的零件。

4.教学资料

基于以上思考,同时根据实践类课程的特点,教学与过程控制资料如表3所示。

二、实施过程

1.实施阶段划分及其资料

为了有效地开展训练,根据实施要求,将训练分为:准备、训练、考核三个阶段。根据每个阶段的特点,分发相应的资料。

(1)准备阶段。训练开始前,向学生发放训练任务书、指导书、安排表、分组表和题图库。配备训练所需的机房电脑及其相应软件、工艺手册、编程手册等,安排数控机床设备及其训练场地。

(2)训练阶段。为有效开展和掌握训练情况,教师应持有:大纲、任务书、考勤表、平时成绩记录单;学生应持有任务书、指导书、各类手册等。

(3)考核阶段。学生最后按书写格式汇总提交一份项目综合训练报告,并学好模块知识问题集,根据安排参加答辩或最终检查。

2.实施过程

按照实施阶段,在训练开始前,指导教师确定训练场所及其软件和设备完好,根据教学大纲和题图库情况,编写训练任务书,并向学生发放训练任务书、指导书、安排表、分组表和题图库,准备工艺手册、编程手册等资料。

训练分组进行,一般以4~6人为一组。在训练时,每组从题库中选择一套题。组员进行任务分工,各自根据任务书和训练指导书完成自己的任务,但组内同学要协作、讨论、共同参与。

为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训练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任务由学生自己完成。任务完成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可以进行引导和根据需要给予学生指导。

在训练过程中,学生遇到问题可以与指导老师讨论,教师要随时观察学生动态和完成情况,跟踪学生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思路,并做好记录,将平时表现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遇到共性问题,教师及时给学生加以讲解和解决疑难问题。

学生按照要求,完成训练报告。

最后安排答辩或最终考核,检查每个学生训练的参与度和项目完成情况。在参加答辩前,学生必须提交训练报告,并制作PPT。

3.实施情况

从2011年至今,已开展五届数字化技术项目综合训练实践,运行情况如表3所示。

三、成效与反思

在本科技术教育过程中,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开展实践环节教学至关重要。多年的实践,有成功,也有反思。

1.遵循技术立校之本,进行综合能力培养。作为技术应用型本科,进行技术本科教育,将所学理论知识上升到实际,进行综合应用能力培养非常重要。本成果从数字化技术能力培养出发,提出一种数字化技术综合能力培养模式,将有限元分析、CAD/CAM、数控加工技术等相关课程以数字化技术综合训练的形式串在一起,体现了训练的综合性,培养和提升了学生课程综合应用能力。

2.建设特色题图库,从实用出发进行实践能力培养。从有限元分析等数字化技术相关课程的特点可知,凭空想象某个零件进行训练难以真正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本课题构建特色零件题图库,从机器设备、装备中选择实际使用的零件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训练,体现了训练的实用性。

3.提高编程技术含量,提升技术层次。本综合训练安排在数控机床编程等相关理论与实践教学环节之后进行,以完成椭圆面、螺旋面等高层次数控编程加工为主,提升了技术教育层次。

4.编写方便实用的训练指导书,有助于保证训练质量,根据训练情况,不断加以完善很有必要。同时,如何保证每个同学都能得到全范围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是实践环节教学的长期且艰巨的任务。

参考文献:

[1]张侃楞,刘德仿.能力为本的技术工作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科教导刊,2011,(5).

[2]张慧春,邢宝君.论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理念和措施[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21(6):114-115.

[3]殷治平.走进美国大学课堂,感受美国大学生能力培养[J].双语学习,2007,(10):141-142.

第4篇

关键词:数控加工技术;原理;重要性;应用

在目前的机械加工发展中,数控加工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当下,机械制造业中应用到信息化的数控加工技术越来越多,应该积极利用先进技术的发展机遇,更好的为机械制造业发展服务,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赶上发达国家的技术水平。

1数控技术的原理

数控计算机设备大多都是嵌入式的计算机系统,不仅拥有数控机床所匹配的接口单元功能,还有功能模块的结构,这样就能准确的定位以及调控工作台所运用的是计算机网络的远程操作,可以大大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为了保证编制程序能够正常工作,应该及时的处理固定工件的位置。在使用设备的时候,将各个坐标的移动分量将其传输到所对应的驱动电源之中,机床切削运动保持朝着编制好的路径来进行。在记录这些数据的时候,就得需要依靠装置之内的插补功能。在计算机的数控装置,将数据信号传输到控制装置之中由控制系统来进行一个有效地管理。应用数字化的信息来及时控制机械的加工以及运动的过程就是数控技术的内涵。数控技术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机械设备运作的自动化效率,从而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于现代机械加工。数控技术由四个部分组合而成:传感检测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传统的机械制造技术、光电技术。先要预设编程,然后把事先编辑的程序指令放入对应的设备来加以必要的控制。综合以上的论述,不难发现机械加工机床的发展离不开数控技术,设备的工作效率和机械加工技术的灵活性都随之得到了有效提高。数控技术发展到当下渐已处于现代加工业的核心位置。从发展的程度来看,数控系统的性能得到了有效提高,已经可以很好的应用在机械加工产品的各项需求上。

2数控加工技术

从广义上来说,数控加工技术所指的是利用数字控制技术开展更高效率、更高精度的机械加工;从狭义上说,数控加工技术是指以传统技术(网络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机械加工技术、传感检测技术、光机电技术)和自身特有技术(自动化技术、高效率与高精度加工技术)为出发点,运用数字控制技术,以提高机械加工质量为目的,通过推进机械加工概念和工作方式的变革,实现高效率、高精度的机械加工。综合起来讲,数控加工技术有其他技术所无法比拟的灵活性、操作性,在提高企业加工效率和质量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3数控加工技术在现代机械加工领域的重要性

机械加工技术自动化的发展其实是很多因素共同作用下产生的结果,这其中有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更新,最为关键的因素是应用计算机发展而来的数控加工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加工技术,数控加工技术的重要性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技术支持。数控加工技术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技术,对促进更多新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上有很多积极的贡献,特别是在将那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为产业化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数控加工技术是将高新技术从实验室研发过程中转化为实际应用(也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而面向市场的有效途径,所以数控加工技术的发展是推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关节点,在经济的发展有着基础性的作用。二是数控加工技术是实现国防现代化的重要技术支撑。各国的国防竞争在很多方面都是先进技术之间的竞争。一项先进的国防装备在发明之后,由于在制造技术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大规模的装备很难做到,数控加工技术能够大大改善这种现状,其可以作为装备的批量化制造。值得一提的是,数控加工技术不仅能够提高产品的质量,还可以大量提高国防装备性能和威力。

4数控加工技术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

近些年来,我国的数控加工技术在机械加工的应用速度极为惊人。其有比较明显的高精度、高效率、低成本的优势,一经推广就得到很好的口碑,市场上所占的比例比较大。事实证明,数控加工技术是未来机械加工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向。

4.1在机床设备中的有效应用

在现阶段的加工领域里,机床设备还是各个加工行业最为基本的使用工具,数控加工技术在机床设备中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国家工业的自动化发展水平。数控加工技术在机床设备中实际应用能够实现数字化的机床,不仅使机床加工具能够在可控范围内,有效的工作效率,而且数控加工机床是使用代码代表机床的各个操作步骤,例如:主轴转速与变速、刀具的选择、冷却液的启停等,机床的各个步骤的进行正常运转是依靠数控计算机所发出控制指令来实现的,自动化在此得到实现。

4.2在煤矿机械制造中的有效应用

我国人口众多,所需要的能源资源量是巨大的,煤矿资源是其中的一个,在此大背景下我国采煤机的发展也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因为在煤矿开采的过程中,周遭的环境是比较复杂的,所以在采煤机的使用上也很复杂:品种众多、更新速度快、没有达到批量生产。对于这些问题,传统加工技术根本无法实现。数控加工技术能够很好的将这一问题进行解决。进行批量加工时,数控加工技术只需要将程序进行简单的更改就可实现,而且具有自动加工、质量优良,成本低廉、比较容易操作的优势,并且功能和精度都能够满足要求。

4.3在汽车工业的有效应用

19世纪末汽车工业得以起源,经过几十年才发展起来,究其原因为汽车所需要零部件比较繁多、并且内部结构比较复杂、所需要的精准度又比较高、致使造价上较为昂贵。但是得益于数控加工技术在汽车加工领域的有效应用,汽车零部件的加工技术有了质的飞跃,复杂零件得到了快速制造和批量加工,汽车的加工成本得到了极大的降低。数控加工技术将高速数控机床与加工机床进行了有效融合形成了高速、高柔性、高效率、高质量的生产线,从而打破了汽车生产中的传统加工模式,将多品种、中小批量零件的高效、低成本加工变为了现实,极大地推动了汽车行业的发展,所以数控加工技术是汽车工业高速发展的关键所在。

5结束语

数控加工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机械加工模式,很多时候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和工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准。所以全世界的国家都在进行数控加工技术的研发,我国经过了几年的发展,数据加工技术在机械加工领域得到了全面的应用,正在一步步的减少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距离,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夙愿终将达成。

作者:吕桐桐 单位:东北特钢集团北满特殊钢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程义.数控技术在机械加工技术中的应用研究[J].电子制作,2012,11:187.

[2]谢忠斌.数控加工技术在现代机械加工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2,35:78.

[3]凌桂荣.基于数控技术的机械加工机床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3,11:129-130.

第5篇

关键词 博物馆;数据库;数字化博物馆

中图分类号TP3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83-0176-02

21世纪,是人类全面进入信息化社会的时代,科学技术发展一日千里,21世纪的博物馆也必须适应信息化社会对博物馆提出的新要求。博物馆作为社会信息资源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正面临着数字化时代的挑战。

当下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技术、存储技术、信息技术已经处于比较发达阶段,数据库建设也已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将成为博物馆馆数字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在网络环境下,充分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必须以数据库方式存储,以网络服务方式传播。数据库的发展同时又促进了相关软硬件技术的配套发展,尤其是数据库与高速信息网相结合,为信息服务开辟了新的领域,使信息资源共享成为可能,数据库服务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准,从而推动着科学研究的发展。

1博物馆数字资源建设常用的技术

开发博物馆资源数据库系统就是将专业数据经过科学优化重新组织起来,形成专题馆藏数据库。将浩瀚如烟的的馆藏与学科资源信息,进行加工,组织筛选,并要确保文献信息的质量。因此,在数字资源建设的过程中,需要相关的成熟技术支持。

1.1信息采集技术

按照目前电脑技术,可纳入数据库收录范围的信息主要包括文本信息、图像信息、音频信息和视频信息,这些不同形式的资源纳入到数据库中必须经过符合一定的标准规范的严格的数字化技术处理。常用的信息采集技术有扫描技术、光学字符识别(OCR)、视频音频制作。

1.2信息加工技术

文本、图像、音频、视频信息资源加工技术一般要用到自动标引和人工标引技术、元数据技术。自动标引技术和人工标引技术主要涉及主题标引和分类标引,元数据是描述其他数据的数据,或者说它是关于数据结构化的数据。

1.3信息检索技术

传统信息检索向全文文本、多媒体、多载体、多原理等新型信息检索的发展,在深度上提高管理和组织信息的能力。在博物馆资源数据库建设中本文建议使用的信息检索技术有全文检索技术和异构数据库、分布式数据库的检索技术。

1.4信息技术

传统的WEB信息方式使用的是PULL(拉取)技术,是一种被动信息技术,用户首先发出请求,系统根据请求把相应的信息传送给用户。而作为符合XML标准的应用,RSS技术有一定智能性,可以对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的息进行结构化的描述,能够主动了解、发现用户的兴趣和特定需求,根据事先设定的条件,RSS把WEB形式描述的杂质信息去除,然后把经过筛选、分类、排序把符合条件纯粹信息主动发送给用户,用户不必每次访问网站就可自动获取最新资源。

1.5信息存储技术

传统的信息存储技术有印刷存储、磁存储、半导体存储和光盘存储。现代存储技术向网络化、数字化和海量化发展。随着网络的快速增长,信息的存储已成为网络设计中的一种重要的环节。而网络存储技术也得到了很大发展,新的存储体系结构、互联网技术、通信协议和标准为用户提供了很多可供选择的方案。

2 博物馆数字资源建设

2.1 博物馆数字资源建设内容

1)博物馆的馆藏资源,包括历史文物、革命文物和民俗文物及其相关的图书文献资料在内的总称,同青铜器、陶瓷器、石器、木器、古字画等文物藏品一样,蕴涵着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它与各类馆藏文物的搜集、鉴定、研究、陈列、保管、讲解等工作都是相辅相成的;

2)博物馆之间的资源共享以及传递文博类文献资料;

3)光盘检索,包括随书光盘,和光盘数据库资料。

2.2 数据库的文献版权

我国新修订的《著作权法》第10条(5)规定:“复制是指印刷、复印、拓印、录音、录像、翻录、翻拍等方式将作品制作一份或多份的行为”。数字化行为是复制行为,数字资源的版权应归原文献版权所有者所有。需要慎重解决著作权问题,从源头上避免引起版权纠纷。

2.3数据库的信息安全

信息安全问题是博物馆资源数据库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数据库中大量信息的安全问题、敏感数据的防窃取和防篡改问题等都是应该重点关注的。数据库系统是信息的集散地,是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核心部件,其安全性至关重要。因此,如何有效地保证数据库系统的安全,实现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和有效性,也是艺术资源数据库建设中的重要问题之一。

2.4系统的设计

系统设计的主要目标是为了博物馆实现信息资源的数字化、信息传递的网络化、信息利用的共享化和信息系统的虚拟化,方便用户获取信息资源。博物馆资源数据库是一整套面向对象的分布式平台相关的数字化资源的集合,其实质是形成有序的信息空间。主要有信息的获取与创建、访问与查询、动态管理等几个方面。

2.5 硬件系统支撑环境

完善的硬件设施是建设数据库的根本保证和条件。服务器端操作系统可以采用Windows NT 2000、Windows Server 2003等。客户端操作系统采用Windows98、Windows XP、Windows 2000Professional、Windows XP、win7等。

总之,博物馆资源数据库的建设是一项长期工作,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系统工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改善。博物馆数字化是全球博物馆最终发展趋势,因此,博物馆数字化工作宜早不宜迟。虽然在数字化工作中可能会存在一些技术和资金问题,但迟早需要迈出这一步并最终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1]陶丽君.对博物馆馆藏资源数字化的探讨.内蒙古图书馆工作,2011(2).

[2]朱戈.对博物馆数字化建设面临问题的探讨.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5).

[3]赵秀琴.数字化博物馆建设的几点思考.文教资料,2010(26).

第6篇

【关键词】模具工业;制造;数控加工;技术

模具工业是制造业发展的基础工艺装备,是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一个国家工业发展的基石。中国是世界的制造工厂,号称“世界制造大国”。虽然我国制造业发达,但技术含量不高,需要借助经济结构调整的推动力,逐渐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在模具工业转型的过程中,数控加工技术扮演着重要角色,起到重要作用。模具制造工艺水平及科技含量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与产品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决定着一个国家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作为现代制造重要的组成部分,模具制造中运用数控加工技术是未来发展的一种趋势。

近年来,我国模具工业快速发展,模具制造业总体发展态势良好,企业加工水平大大提高,既在国内市场抵挡住境外厂商的排挤,又在国际市场上表现出较强的竞争力,发展之路一步三折。[1]但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规模偏小、技术偏低、涉及领域狭窄等等。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应对挑战,勇于创新,是模具工业当前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数控加工技术成为首选,为模具制造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数控加工技术的基本内涵

一般来说,我们把数控加工技术称之为“数字化和自动化的加工和控制技术”。数控技术是机械加工自动化的基础,是一种核心技术,其水平高低关系到国家战略地位和体现国家综合实力的水平。[2]从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数控加工制造技术是主流。实现数控加工技术在模具制造中的应用是制造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方向。通过对数控加工技术的运用,模具工业更好经营和管理。

二、数控加工技术在模具制造中的重要性

数控技术是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关键技术之一,数控加工是现代制造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产品多样化的要求日益强烈,产品更新换代越来越快,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的比重明显增加,复杂形状的零件越来越多,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另外,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对产品研发生产周期的要求越来越短,传统的加工设备和制造方法已难以适应这种多样化、柔性化与复杂形状零件的高效、高质量加工要求。能有效解决复杂、精密、小批多变零件加工问题的数控加工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和广泛运用,使制造技术发生根本性变化。

三、数控加工技术在模具制造中的发展

(一)健全和完善数字化信息操作系统

现代社会是信息化时代,传统的技术手段已不能满足模具制造工业的发展需求。计算机的运用,为模具工业的发展节省了劳动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利用数字信息操作,采用多种计算机技术,加大精确数字输入完成程序的可行性,进一步提高模具制造的精准度,提高质量水平和工作效率。

(二)多视角关注科技创新,改进数控加工技术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要想数控加工技术在模具制造中长久发展,必须时刻更新技术,不断创新,采用新材料,研发新技术,开发新领域,制造新产品,提高生产效率,扩大市场占有量,满足客户的需求。推陈出新,持续不断地给数控加工技术注入新鲜血液。

(三)优化数控编程程序,提高生产效率

数控编程技术作为数控加工技术的一部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数控加工技术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数控编程程序的技巧。编程工程师编程时要综合考虑生产的质量、数量、时间、效率等方面,这就决定了整个编程并不是机械的加工生产过程。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任务,追求量和质的最大满足,是生产者和使用者都无法回避的问题。

(四)提高数控加工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

数控加工是一项高技术含量的的工作,从业人员必须要具备丰富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清楚了解数控机械的相关原理和理论知识,还要有较强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紧密结合。此外,数控加工技术人员要掌握数控加工语言中的ATL语言和NC语言,能够进行计算机编程,充分发挥工程人员在模具加工中的实际作用。

当今,模具数控加工制造技术已渗透到生产的各个领域,尤其是在家电、轻工、汽车制造、医疗器械、工艺品、儿童玩具等行业更是应用广泛。在国外,先进的模具数控加工制造技术已经为风电、水电、核电、铁路交通和航空航天等领域服务。但我国的模具数控加工制造技术还处于初级阶段,在国家大力倡导自主创新的形势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模具数控加工制造技术一定会快速发展,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服务,促进经济大发展、大繁荣。

参考文献:

[1]吴维锋.模具制造与数控加工技术的探究[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3,05:26.

第7篇

    当下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技术、存储技术、信息技术已经处于比较发达阶段,数据库建设也已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将成为博物馆馆数字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在网络环境下,充分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必须以数据库方式存储,以网络服务方式传播。数据库的发展同时又促进了相关软硬件技术的配套发展,尤其是数据库与高速信息网相结合,为信息服务开辟了新的领域,使信息资源共享成为可能,数据库服务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准,从而推动着科学研究的发展。

    1博物馆数字资源建设常用的技术

    开发博物馆资源数据库系统就是将专业数据经过科学优化重新组织起来,形成专题馆藏数据库。将浩瀚如烟的的馆藏与学科资源信息,进行加工,组织筛选,并要确保文献信息的质量。因此,在数字资源建设的过程中,需要相关的成熟技术支持。

    1.1信息采集技术

    按照目前电脑技术,可纳入数据库收录范围的信息主要包括文本信息、图像信息、音频信息和视频信息,这些不同形式的资源纳入到数据库中必须经过符合一定的标准规范的严格的数字化技术处理。常用的信息采集技术有扫描技术、光学字符识别(OCR)、视频音频制作。

    1.2信息加工技术

    文本、图像、音频、视频信息资源加工技术一般要用到自动标引和人工标引技术、元数据技术。自动标引技术和人工标引技术主要涉及主题标引和分类标引,元数据是描述其他数据的数据,或者说它是关于数据结构化的数据。

    1.3信息检索技术

    传统信息检索向全文文本、多媒体、多载体、多原理等新型信息检索的发展,在深度上提高管理和组织信息的能力。在博物馆资源数据库建设中本文建议使用的信息检索技术有全文检索技术和异构数据库、分布式数据库的检索技术。

    1.4信息技术

    传统的WEB信息方式使用的是PULL(拉取)技术,是一种被动信息技术,用户首先发出请求,系统根据请求把相应的信息传送给用户。而作为符合XML标准的应用,RSS技术有一定智能性,可以对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的息进行结构化的描述,能够主动了解、发现用户的兴趣和特定需求,根据事先设定的条件,RSS把WEB形式描述的杂质信息去除,然后把经过筛选、分类、排序把符合条件纯粹信息主动发送给用户,用户不必每次访问网站就可自动获取最新资源。

    1.5信息存储技术

    传统的信息存储技术有印刷存储、磁存储、半导体存储和光盘存储。现代存储技术向网络化、数字化和海量化发展。随着网络的快速增长,信息的存储已成为网络设计中的一种重要的环节。而网络存储技术也得到了很大发展,新的存储体系结构、互联网技术、通信协议和标准为用户提供了很多可供选择的方案。

    2 博物馆数字资源建设

    2.1 博物馆数字资源建设内容

    1)博物馆的馆藏资源,包括历史文物、革命文物和民俗文物及其相关的图书文献资料在内的总称,同青铜器、陶瓷器、石器、木器、古字画等文物藏品一样,蕴涵着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它与各类馆藏文物的搜集、鉴定、研究、陈列、保管、讲解等工作都是相辅相成的;

    2)博物馆之间的资源共享以及传递文博类文献资料;

    3)光盘检索,包括随书光盘,和光盘数据库资料。

    2.2 数据库的文献版权

    我国新修订的《着作权法》第10条(5)规定:“复制是指印刷、复印、拓印、录音、录像、翻录、翻拍等方式将作品制作一份或多份的行为”。数字化行为是复制行为,数字资源的版权应归原文献版权所有者所有。需要慎重解决着作权问题,从源头上避免引起版权纠纷。

    2.3数据库的信息安全

    信息安全问题是博物馆资源数据库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数据库中大量信息的安全问题、敏感数据的防窃取和防篡改问题等都是应该重点关注的。数据库系统是信息的集散地,是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核心部件,其安全性至关重要。因此,如何有效地保证数据库系统的安全,实现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和有效性,也是艺术资源数据库建设中的重要问题之一。

    2.4系统的设计

    系统设计的主要目标是为了博物馆实现信息资源的数字化、信息传递的网络化、信息利用的共享化和信息系统的虚拟化,方便用户获取信息资源。博物馆资源数据库是一整套面向对象的分布式平台相关的数字化资源的集合,其实质是形成有序的信息空间。主要有信息的获取与创建、访问与查询、动态管理等几个方面。

    2.5 硬件系统支撑环境

    完善的硬件设施是建设数据库的根本保证和条件。服务器端操作系统可以采用Windows NT 2000、Windows Server 2003等。客户端操作系统采用Windows98、Windows XP、Windows 2000Professional、Windows XP、win7等。

    总之,博物馆资源数据库的建设是一项长期工作,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系统工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改善。博物馆数字化是全球博物馆最终发展趋势,因此,博物馆数字化工作宜早不宜迟。虽然在数字化工作中可能会存在一些技术和资金问题,但迟早需要迈出这一步并最终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1]陶丽君.对博物馆馆藏资源数字化的探讨.内蒙古图书馆工作,2011(2).

    [2]朱戈.对博物馆数字化建设面临问题的探讨.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5).

    [3]赵秀琴.数字化博物馆建设的几点思考.文教资料,2010(26).

第8篇

关键词:数控技术;机械制造;应用;发展前景

0引言

在早期的机械加工领域,机器的组装配合是其工作重点,采用物理机械知识完成加工操作,随着近年来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逐步认识到数字化技术在机械加工领域的应用潜力,是对传统机械加工模式的一种补充,数控技术与机械加工的结合也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数字化技术能够对机床的加工过程实时的进行控制。对数控设备以及编程控制装置等系统进行修改操作,高精度的控制机械加工过程,同时也提高了机械加工制造的技术含量。随着上世纪六十年代第一台数控机床的出现,机械制造行业便进入了自动化技术发展阶段,历经多年的发展变革,数控技术面向了新的台阶。目前的机械制造中,通过数字、文字和符号等编译的代码信息指令可以高效的控制机械制造工艺。高精度的数控机床利用数字编程,能够对工件位置、加工角度、加工速度以及机械能量的流向等制造条件进行精确的控制,通过二进制数字运算模式的指导下,以尽可能小的误差开展机械制造工作。数控机床合理的利用了计算机高速运算能力,精度与传统的硬件组装控制相比要高出很多,计算机信息存储和数据处理过程精确高效,也进一步减少了机械加工制造中的误差。

1数控技术在国内机械制造行业的应用情况

随着现代机械制造行业对于制造精度要求的不断提升,数控技术在机械加工制造过程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是一种有效的高精度机械制造技术。从目前国内的数控机床发展情况来看,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水平。无论产品种类、操控性能,还是制造质量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市场目前销售的数控机床超过1500种, 常见于金属材质的切削以及机械部件锻压方面。

1.1数控技术在国家重点工程中的应用

目前国内机械制造行业技术水平和加工精度,对于国家重点工程,尤其是国防军工项目的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近年来快速发展的航天航空事业中也需要更多的运用先进的数字控制技术,以不断提升机械零件制造加工的精确度。SSCKZ80-5型五轴车铣综合性加工体统在航空航天、船舶制造、铁路运输设备制造等领域有着很好的使用效果。数控机械制造具备的高技术、高精度特点,对机发动机主轴和起落架部件的等关键性机械零部件加工制造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此外,类似于超精密球面车床等数控机械设备,推动了照相机镜片、激光加工设备与条形码检测设备等设备精细化与科学化应用,在国防侦查,监测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1.2数控技术在企业生产中的应用机床设备中数控加工技术的应用

在企业日常生产中,机床设备机械制造中必不可少的工具。数字化控制技术也进一步的推动了机床设备向着现代机电一体化方向发展。此外数控机械制造技术的出现从一定程度来说,也改善了机床控制精度与生产效率,让机械制造设备更好的服务于企业的生产,让低成本高效率生产成为可能。以汽车工业为例,数控制造技术的推广直接推动了汽车零部件制造加工精度和生产效率。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打破了制约我国汽车制造行业发展多年的“经济规模论”等传统观念的束缚,同时也实现了产品多样化、小批量部件高精度、高效生产,为汽车制造工业产品更新换代提供有力的支持。

2数控技术在机械制造行业中的发展前景

2.1机械制造中数控技术的发展方向

(1)高精度、快速数控制造技术。生产效率与产品的质量的提高有赖于高精度、快速数控制造技术的发展,缩短生产制造周期,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在汽车制造工业中,数控技术也便于进行多品种汽车部件的加工制造;在航空航天领域,机械零部件制造产品主要为薄壁和薄筋,其材质主要为铝或铝合金等轻质材料,刚度很差,仅在高切削速度或者应力比较小的情况,才可以进行加工。才是数控设备高速、高精度的特点能够发挥出良好的效果。

(2)智能化、网络化将成为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为智能化机械制造不仅能够提升生产效率,也有效的保障了机械制造产品的质量,例如制造自适应控制系统,加工参数自动生成系统等;智能化、网络化的发展,简化了编程与操作过程,自动编程系统与智能化操作界面的不断完善也是智能化发展带来的优势;此外智能故障诊断、联网监控等功能,也是数控技术发展的趋势。

2.2数控技术产业的发展战略分析

(1)发展战略。从国家战略安全的层面来说数控机械制造技术和产业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制造业作为国内从业人数最多行业之一,制造业发展能够有效的改善人民生活质量,缓解国内就业压力,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此外,从国防安全角度上来说,西方发达国家限制高质量的数控产品的出口,将其列为战略物质和政治筹码,对我国长期实施禁运和限制措施。

(2)发展策略。应该结合我国基本国情,从国家战略和国防需求,以及经济市场需求出发,以改善国内数控机械制造水平,优化产业结构为目标,有针对性的开展数控机械制造核心技术、配套技术的研发工作,力争实现数控机械制造行业的跨跃式发展。以终端产品为导向,带动数控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集中解决数控设备和数控系统部件功能的完善,同时保证生产规模。没有可观的生产规模就无法生产出优质低价、竞争力强的数控机械制造产品。

结论

综上所述,数控技术对于我国机械制造水平和精度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也为我国国防军工行业以及生产制造产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变革。目前一方面应该进一步的研究数控技术,另一方面也需要将数控技术发展同机械加工制造行业的需求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李敬伟.数控技术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及分析[J].河南建材,2012(05)

[2]陈友富.论机械制造中的数控技术应用[J].新课程(下),2012(09)

[3]刘思默.机械数控的技术应用实施与探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1(12)

[4]冉振旺.数控技术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与发展前景分析[J].科技资讯,2011(26)

第9篇

关键词:大型企业;数字化车间;系统集成技术

DOI:10.16640/ki.37-1222/t.2016.21.143

0 前言

数字化车间系统集成技术是当前十分重要且先进的技术之一,有效提升了各个国家的经济竞争实力。通过数字化技术以及集成技术在车间的运用,工作人员能够实现对车间运行中所有数据的实时收集以及自动处理分析,大大提升了企业生产效率,节省了人力资源,并提高了企业产品质量。这也使很多大型企业加强了数字化车间的建设,并加大了相关集成技术的研究。

1 系统集成技术概述

系统集成技术,实质上就是通过计算机与相关系统的运用,实现车间中各个设备、信息的连接,并集成在统一的系统之中,形成资源的共享以及集中处理,有效解决了传统车间管理中资源无法共享的问题。系统集成技术中包含软件界面集成、功能集成等多方面内容,在实际运用中,通过这些内容的实现,能够使不同系统之间进行交互,最终达成集成目标。系统集成技术具有学科交叉性、独特性、软件与硬件技术相结合、复杂性高、人员素质要求高等特点,在实际运用中,企业应充分考虑其特点,优化数字化车间,以充分发挥技术价值。

2 大型企业数字化车间系统集成技术的应用

2.1 数字化车间集成系统运行环境构建

集成系统的运行环境主要包括服务其运行环境、浏览器环境以及客户端运行环境[1]。以某大型企业数字化车间系统集成技术运用实践为例,其在服务其运行环境的构建中,主要使用了Windows XP系统,jdk以及Tomcat版本分别为jdk1.6以及Tomcat5.0,采用TCP/IP协议。其数据库平台主要为Microsoft SQL Server2000软件,并运用ODBC/JDBC方式配置。在浏览器环境的构建中,主要运用了Firefox浏览器。而其客户端运行环境的构建中,则同样运用了Windows XP作为操作系统,运用TCP/IP协议。

2.2 大型企业数字化车间集成系统的实际运行

某大型企业数字化车间集成系统主要由ERP、质量管理系统以及车间所构成[1]。在实际系统运行中,主要遵循数据录入、执行计划、计划下达、安排生产、生产反馈、加工、装配等步骤,从而实现计划的完成。所有加工完成的产品都需要通过质量管理系统的检验,并通过系统的集成,实现信息共享,从而提升各个系统工作效率以及产品质量。

第一,数据输入。在系统运行的最初阶段,工作人员需要在集成系统中输入基础数据,包含厂计划、人员信息、工艺信息、设备信息等,系统能够实现对这些数据的集成、交互、共享,从而为车间管理提供良好依据。其中,厂计划是基础数据中十分重要的内容,按照时间不同,可以划分为年度、季度、月份的厂计划,而每一种计划还可以细分成正式计划、追加计划、滚动计划等。企业根据产品订单以及市场情况预测,制定相应的厂计划,工作人员则在系统中选中“厂计划处理”选项,将相应的数据添加在系统中。

第二,EPR与车间的集成。在车间生产计划的制定和下达中,工作人员会对厂计划进行汇总,由生产部计划主管审核,并由生产部长进行审批,再经企业副总经理审核后,将厂计划分配到各个分厂进行落实。在这一过程中,生产部计调员,需要先将厂计划录入系统,随后,选中系统中的“厂计划汇总提交”,对厂计划进行汇总。随后,再输入计划月份以及类型,便能够对所建立厂计划进行核查[2]。集成系统中具有计划追踪功能,生产部计调员能够随时对计划完成情况进行查看。在汇总后,计划主管会对计划进行审查,审查后,若是进行“批准通过”操作,则审批完成,若是进行“审批退回”操作,系统则会直接将计划退回至生产部计调员处。生产部长及副总经理审批流程与以上审批相同。在厂计划制定完成后,各个分厂能够通过接口程序,实现计划接收。从而实现EPR与车间计划功能模块的集成,提高了车间生产流程的规范性。

第三,质量管理系统与车间的集成。车间质检人员首先需要对完成加工的部件进行检验,并填写质检信息卡[3]。随后将获取的信息录入集成系统,并经由系统进行统计分析。质量管理系统能够通过集成系统结构程序,获取各个车间的质量数据,并形成月质量合格率饼状图、柱状图等。集成系统中的生产日报中会显示生产异常信息。生产部计调员会对这些异常信息进行直接处理,若是不能处理,则需提交为生产部长处理,若是仍然难度过大,则需提交给副总经理进行处理。

第四,大型企业数字化车间系统集成技术应用效果。通过某大型企业数字化车间集成系统的运行结果,能够发现,各车间、质量管理系统以及ERP系统的集成,有效实现了企业产品数据的共享性、一致性以及安全性,有效解决了各个部门及车间信息沟通不良的问题,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3 结论

大型企业数字化车间系统集成系统,能够实现计划自动分配,实时监控生产过程,增强了各个车间的业务交流以及数据共享,实现异常问题的及时传输及处理。同时,ERP系统与车间管理系统的集成,也使物料信息得以共享,从而避免了重复建库,大大降低了管理人员及生产人员的工作压力,实现了企业生产效率及质量的提升,有效推动了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戚宝运,许自力,毛勤俭.数字化车间MES系统构建[J].指挥信息系统与技术,2013,1(01):25-29

第10篇

(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苏州 215104)

【摘要】在信息化时代下数字博物馆具有强大的功能。本文以苏扇数字博物馆建设为例,从数据采集加工管理到内容架构,视觉设计到文化渲染等技术艺术手段,将传统文化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陈展于网络,为社会公众提供苏扇相关信息的渠道。

关键词 数字博物馆;苏扇非遗;苏州

苏州非遗数字博物馆极大发挥了数字化网络化的优势,本文以苏州非遗传统手工技艺项目“苏州制扇技艺”(以下称为苏扇)为案例开展了虚拟展馆的设计实践研究。本项目依托校企合作平台以及专业学科优势,收集整理资料,深入苏扇制作工厂,访谈苏扇名家学者,将苏扇虚拟展馆的建设工作做到实处。苏扇虚拟展馆整个展厅的导航条目分为七大主题栏目,涵盖了科普、展示、教育、交流等各个方面。本馆充分利用数字化手段,突破地域障碍,拉近了公众与非遗的距离,满足了当代人们对苏扇文化的向往,将苏扇生动形象地展示在世人面前。

1 苏扇数字博物馆数据库建设

1.1 苏扇数据采集:是苏扇虚拟展馆数字资源的来源

采集内容涉及图文声像四个主要素材,严格信息采集的技术规范要求,按照虚拟展馆的结构模式、栏目要求进行分类保存。采集主要以苏扇非遗责任单位和传承人为基础,以高职校非遗研究专业师资为主干,以政府非遗专项资金为保障的条件下开展苏扇数字化信息的采集。

1.2 苏扇数据加工

数据采集的数字化信息进一步加工,按规范的元数据定义整理、加工、组织,形成有序的数字资源库。将原始图文声像等数据通过PS、AI、CORLDRAW、JAVA、flash等技术手段再加工再编写再组合,精细加工并艺术技术处理,适当的开发动画、静态画面艺术设计等网页系统的前期工作。

1.3 苏扇数据管理

一是对信息的管理,建立独立的办公包,将原始数据和加工数据按照虚拟展厅的栏目要求进程存储、分类。实时更新。二是对人的管理,对虚拟展厅涉及的各个部门和负责人进行实时跟进,构建良好的工作团队和执行工作能力。

2 苏扇数字博物馆内容构架

苏扇数字博物馆的主要内容包括了“苏扇概述”、“历史沿革”、“艺术价值”、“苏扇精英”、“精品鉴赏”、“教学科研”、“社区论坛”等七大部分。对苏扇艺术进行了全方位的展示,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将苏扇文化精彩呈现。“苏扇概述”、“历史沿革”、“艺术价值”、“苏扇精英”、“精品鉴赏”、“教学科研”、“社区论坛”等中包括了苏扇中的折扇、檀香扇、绢宫扇三种基本扇制;分布地域以及苏扇的形制。“历史沿革”将苏扇的发展历史划分为初步期、发展期、兴盛期、保护期四个主要的时期。“艺术价值”包括了苏扇工艺流程工具材料以及四花技艺等。“苏扇精英”主要包括了苏扇民间大师以及非遗项目的传承人,主要作品以及获得的奖项。“精品鉴赏”主要包括了成品扇、扇头造型、扇骨装饰、名家刻骨等。“教学科研”包括电子书阅读、传承教育基地、科普视频、名家讲坛等。“社区论坛”包括了行业动态、苏扇行情、苏扇论坛等。

3 苏扇数字博物馆网页设计

网页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苏扇虚拟展厅网页设计的工作过程包括:苏扇信息源、确定用户群、组织信息单元、链接和导航、网页制作、网站管理等基本步骤。信息源主要是指数据的采集,以图文声像的数据形式记录苏扇的原生态以及高超技艺等。确定用户群主要是从用户的需求出发确定信息的收集范围,建立内容分类的准则。组织单元是将序化后的信息进行组合与标识,并对分类链接类目进行设计,以多媒体方式生动多样的展示。链接和导航特别要注意导航图文的设计、标识标识等视觉语言的运用,将对应的网页进行链接和集成。网页制作中对图文声像的素材设计成与用户交互的界面,页面的视觉设计体现出扇文化的特色。网站建成后需要对网站信息构建进行管理和维护,不断提高网站的可用性。

4 苏扇数字博物馆建设特色

(1)展现丰厚的文化底蕴。注重从苏州原生态的手工技艺的文化背景,从人文角度来审视苏扇的历史沿革,从视觉艺术审美角度表现了人文气息。

(2)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从多学科的角度来介入,进行深入浅出的介绍和分析讲解,普及了苏扇制作工艺的繁复而精湛的技艺,对苏扇优劣的审视要求均有介绍讲解,无论是对资深专家学者还是对院校学生或是一般旅游者,都是极具科普价值的。

(3)精湛的网页设计。从苏州非遗数字博物馆的logo 设计到苏扇虚拟展厅的网页,其构图、色彩、版式、动画等视觉设计都是经过反复斟酌和推敲的,体现了现代艺术设计理念在网页设计上的具体的表现。艺术设计的网页画面更是体现出苏扇的“雅、精、细”的主题。

(4)丰富的传承教育。从苏扇传承基地到苏扇院校课程体系的建立,从苏扇名家的讲课到苏扇教材的编写,从苏扇优劣的鉴别到苏扇精品的鉴赏,无不渗透着苏扇传承的各个模式和各种方法。把苏扇传承教育的优质资源通过数字博物馆的平台为更多的人共享,推动苏扇的可持续发展。

5 苏扇文化研究和数字博物馆的互动

苏扇虚拟展厅的建设没有完成时,这是因为苏扇作为一种传统技艺时刻都处在变革之中,随时代审美、传承人技艺变化、设计者创新变革等动态之中。因此,苏扇虚拟展厅中的日常维护、资源更新等需要及时跟进,实现苏扇文化研究良好的互动,真正的推动苏扇的保护和传承。

(1)做好苏扇虚拟展厅的日常维护工作。苏扇作为具有百年历史的传统技艺项目,有辉煌也有落寞,有传承的精髓也有变革的需要,作为一个日益受到重视的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文化推广、科学普及、社会意义,不断的补充和更新内容是非常有必要的。

(2)加大教育力度,扩大受众,普及苏扇文化。苏扇作为苏州非遗数字博物馆的一员,需要符合苏州整体形象地非遗面貌,也需要个人的独特面孔。所以苏扇推广要在各个领域中积极参与和频繁出镜。尤其在传承教育方面,扩大苏扇的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是普及苏扇的一个有效途径。将科研机构和教育机构的宝贵传承教学的资料网络共享,普及苏扇文化。

(3)增加互动平台和互动频率,打造苏扇学术交流平台。苏扇研究是一个发展的过程,联合社会各个领域的力量打造苏扇学术交流的平台。苏扇虚拟展馆中的留言板或交流论坛,为苏扇民众、专家学者及时沟通研究信息,发表各自观点,发表科学研究成果,实现与网民的互动与沟通。

6 总结

苏扇虚拟展厅是在现代信息社会下弘扬非遗的又一有效途径。网站系统采用先进的内容管理理念和网站技术,在功能上以网站内容的组织、管理和为主,实现了网站建设中信息采集、加工、管理、的完整流程。虚拟展厅尽可能的做到老少皆宜,多角度全方位的展示苏扇的艺术魅力。网站页面特点时文化创意和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完美结合,要在设计上突破传统,传达扇意境和扇文化,体现吴文化的精髓,体现网站建设 “以人为本,服务大众”的宗旨。

参考文献

[1]严建强.计算机网络时代博物馆展示的传播与体验[J].中国博物馆,2004(1).

第11篇

宣纸印刷存在的问题

宣纸艺术品一直受到中国人的喜爱,但宣纸的特点使得宣纸艺术品并不容易被复制。首先宣纸柔软、轻薄、不耐受压力,而传统印刷机都需要程度不等的压力才可以实现上墨。其次,宣纸通透,这使得采用气动输纸的单张纸印刷机无法在其上实现印刷。第三,宣纸润墨的特性,使得宣纸印刷必须使用水墨,而这易造成“晕墨”或“糊版”,不易再现宣纸艺术品的水墨韵味效果,且宣纸呈中性或弱碱性,而树脂油墨含不饱和脂肪酸,在空气中氧化易产生酸性物质,不利于宣纸印刷品的长久保存。由于以上三个原因,宣纸一直无法实现理想的机械化印刷。

目前,市面上也有采用机械化印刷方式生产的宣纸艺术品,通常采取以下解决方式:①拉郎硬配,即对胶印机的压印滚筒进行调整,减小压力,使其适应宣纸的弱耐压性;②倒行逆施,即拆除飞达等气动输纸装置,改用人工续纸、收纸、堆叠,也就是将自动化的胶印机变成半人工的胶印机;③削足适履,即对宣纸进行托裱、边缘覆胶,改变宣纸局部的透气性,为的是应用采用气动输纸机构的印刷机;④本末倒置,即在宣纸表面涂布水性树脂和铝、硅化物等材料,使宣纸失去通透性以适应气动输纸机构和树脂油墨,然而这实际上改变了宣纸的特质,使其变成了胶版纸。以上各种方式,往好里说是“改良”,客观地说只能是“过渡”,往坏里说就是“自毁”,败坏了宣纸艺术品的独特神韵,将宣纸印刷品低劣化,不但与革命性的技术革新不沾边,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宣纸印刷机械化的问题。因此,宣纸印刷必须另辟蹊径,放弃“改良”,进行“革命”!

宣纸数字水印全流程技术

震旦映画尽六年之心力,开发出了宣纸数字水印全流程技术,结束了宣纸书籍生产被排除于现代工业生产之外的历史,带领宣纸书籍的生产迈过了“铅与火”,超越了“光与电”,直接跨入数字印刷时代,一举站到了数字印刷时代的前沿。宣纸数字水印全流程技术是宣纸书籍的全数字化工业生产流程,主要包含宣纸工业化生产技术、文本数字化采集与处理技术、宣纸数字水墨印刷技术以及宣纸书籍印后加工技术。

1.宣纸工业化生产技术

通常,我们所见到的宣纸都是抄纸师傅用竹帘在浆池中抄捞出来的,因此都是单张的。而宣纸高速喷墨印刷机要求纸张必须是卷筒纸,这就要有卷筒宣纸,要求我们必须先研发出宣纸机械化制造技术,该技术从配方到工艺再到理化指标都必须完全符合手工宣纸的全部特性,如采用水浆、竹帘抄捞等。

为此,我们与潍坊杰高长纤维制品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经过2年多的努力,取得了宣纸工业化生产技术的突破,研发出了宣纸造纸机,在抄纸方式上,将以前机械宣纸(俗称“仿宣”)采用的“喷浆”方式改为模仿手工宣纸的“水捞”方式,并在现有造纸生产设备的圆网前端增加了一个竹帘长网来完成抄纸过程。该技术将宣纸手工生产工艺与现代造纸机械完美结合,实现了宣纸的工业化生产。卷筒宣纸不但具备手工宣纸“纸寿千年、柔若丝帛、墨呈五色”等特点,而且还有手工宣纸不具备的良好的水墨适印性,宣纸生产由此进入了工业生产时代。

2.文本数字化采集与处理技术

文本数字化采集与处理技术融合了北大方正、丹麦飞思、意大利麦特斯等公司的世界顶尖的文字排版、图像采集、图像处理和数据存储技术,形成了一整套针对宣纸数字水墨印刷技术的印前文本处理技术,在此不详细讲述。

3.宣纸数字水墨印刷技术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高速喷墨印刷技术越来越成熟。高速喷墨印刷无须制版、采用水墨进行印刷、非气动输纸等的特性使得其非常适合于宣纸印刷。经过多方考虑,我们与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方正”)合作,在方正P系列高速喷墨印刷机技术基础上研发了宣纸高速喷墨印刷机。我们将该技术命名为震旦雅卓宣纸数字水墨印刷技术,意为中国的典雅而卓越的宣纸数字印刷解决方案。

(1)墨水研发

由于宣纸印刷需要采用水墨,而目前市场上的水墨在研发过程中并没有考虑宣纸印刷的“墨韵”要求,而是致力于克服“晕墨”的问题。于是,我们又和墨水厂商进行沟通,让他们充分理解宣纸印刷需要的墨水特性,进而和我们一起研发出了符合宣纸印刷“墨韵”要求的墨水。

(2)高速喷墨印刷机改进

我们并不是简单地对方正P系列高速喷墨印刷机进行改造,而是重构。由于方正P系列高速喷墨印刷机是针对胶版纸印刷设计的,比如拉力参数、即时纠偏、防褶去皱等,而宣纸与胶版纸的特性完全不同,因此,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宣纸的特点对该高速喷墨印刷机进行改造,解决以下问题:①褶皱问题,宣纸柔软通透的特点,使得其在放卷、走纸、印刷、收卷的各个环节都容易出现褶皱,这就需要对纸张传动的所有环节进行重新设计;②纸毛问题,胶版纸在制造过程中掺入了大量的矿粉和胶质,在印刷过程中容易产生粉尘,堵塞喷墨头,而宣纸不会产生粉尘,但是会产生粉毛,即宣纸植物纤维碎屑,这就要求用于宣纸印刷的高速喷墨印刷机不必具有除尘功能,而应具有除毛功能;③干燥问题,宣纸印刷和胶版纸印刷的干燥方式不同,其在高速喷墨印刷前后的物理性质变化很大,远红外干燥后又常出现不可逆褶痕,因此,也需要对高速喷墨印刷机的干燥装置进行改进。我公司还联合方正,研发出了柔性张力可变数据控制系统、宣纸褶皱实时监测去除系统、墨量控制软件等,从而可在宣纸上控制墨水的渗透程度,实现良好的墨韵效果。

4.宣纸书籍印后加工技术

印后加工是实现印品增值的重要环节。宣纸由于具有柔软、轻薄、透气等的特点,在印后加工过程中易起皱、易损坏且传递困难,因此除裁切外,其他印后加工工序完全靠手工完成,如线装书的装订、书画的装裱等。如果宣纸印刷的印后加工工序不能实现机械化,那么采用高速喷墨印刷机印刷宣纸的意义也不大。为此,我公司联合MBO公司,针对宣纸和中国线装书的特点,开发出宣纸书籍印后加工技术,包括宣纸放卷、裁切、折页、去边、齐栏、堆叠、定位、打孔、装订等流程,独立研发出自动书根钤印系统,从而结束了宣纸线装书的印后加工完全依靠手工的历史,实现了宣纸线装书生产的全流程自动化;在书画装裱方面,为与裱褙纸配套,发明纯浆糊涂层裱褙纸代替手工涂浆,研发自动微渗施水装裱机和自动运用远红外干燥技术,实现了裱件不上墙、装裱流水线化,产品品质达到手工浆糊装裱的水平。

宣纸印刷市场前景展望

2011年,震旦映画在山东日照设立生产基地,主营业务包括宣纸生产、艺术微喷和装帧加工等,投资已逾4000万元。目前,震旦映画的宣纸印刷业务以“代加工”的性质居多,即便还在试生产阶段,其业务量已经大大超出我们的想象。例如,在震旦映画日照生产基地12个月筹建期内,分客户类型统计产值,企业客户(商务礼品)产值约110万元,政府机关(政务礼品)产值约75万元,文化机构(图书博物馆等)产值约42万元,出版发行机构(线装书代工)产值约200万元,个人(书画家)产值约30万元,掮客(经纪人)产值约50万元,销售公司产值约5万元,其他产值约100万元,合计产值超600万元。

第12篇

[关键词]城建档案;数字化

一、新形势下城建档案数字化工作出现的问题

(1)全面收录的问题。城建档案管理部门收录数字化信息的程度,是下一步工作的基础。就目前的收录状况而言,存在着很大的不足,收录的城建档案数字化程度很低,大部分还停留在纸张的阶段。这就为数字化的著录工作设置了很大的障碍,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

(2)有效利用问题。城建档案全面数字化工作的终极目的就是使人们充分地利用这方面的信息,从而更好地为城市建设服务。随着工程建筑的大量增加,新形势下这个问题表现得更为明显,总体而言,城建档案的利用效率一直是偏低的,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宣传力度不够是其重要的原因之一。

(3)计算机网络传播技术应用与发展为全面数字化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开展城建档案全面数字化是新时期城建档案管理部门面临的一个全新的课题,计算机网络的应用与发展不仅给原有的工作带来新的影响,而且还将使某些旧的观念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二、新形势下城建档案管理全面数字化的必要性

(1)城建档案管理全面数字化是信息时展的必然走向。信息经济时代的来临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信息产业正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城建档案馆运用现代数字技术,增加科技含量并结合本身的优势,保证工程竣工档案的完整、准确、及时归档,丰富馆藏量、丰富原始信息,在市场条件下,把城建档案工作作为信息产业来管理、开发和经营,走上科技强档之路。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科技设备和手段,建立档案信息,方便对各地用户随时对档案目录、数据进行查询,消除时间、区域的限制,实现资源共享,使其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发挥重要价值。

(2)城建档案管理全面数字化是档案异地备份的前提条件。城建档案对于应对突发事件、保障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十分重的意义,一旦遇到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或者遇到煤气泄漏等应急事件后,城建档案资料的完整可以为实施营救、制定对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鉴于我国一些地区自然灾害发生频繁,国家建设部提出城建档案异地备份的思路,即有计划地将本地区的城建档案进行全面数字化加工以后,与相隔较远的另一区域相互备份,具体的是采取省与省、城市与城市之间相互一一映射,比如说黑龙江省对应的是河南省,哈尔滨对应郑州,齐齐哈尔对应开封,牡丹江对应洛阳等。因而,城建档案全面数字化势在必行。

(3)城建档案管理全面数字化是高效提供利用的必然要求。城建档案数字化是对传统档案管理方式的发展,使传统的档案由本册式档案变为蕴藏丰富的现代化信息资料,使档案内容变得广泛和多样,给档案信息赋予新的内涵。数字化技术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城市经济建设给档案工作带来了无限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对城建信息管理提出新的要求。社会各阶层对城市建设信息的利用日益频繁,社会理念由封闭变为开放,城建档案的现代数字化管理可以为各企事业单位、各机构以及广大市民最高效率地提供准确的档案资料,有利于最大限度地避免重复建设,减少经济损失。

三、新形势下城建档案管理全面数字化的实施策略

(1)思想上重视。城建档案主管部门要把档案管理与城市建设工作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一同谋划、一同部署、一同推进,在开展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各项活动中,应将城建档案管理内容纳入城市建设管理序列,把是否具备完整的技术档案资料、档案管理部门是否验收合格,作为能否进行工程竣工验收的必要条件之一,为工程档案的接收把好关。另外,还要及时对采集的数据、收集的文件采用自动化的电子扫瞄等方法,进行输入、校对、管理,对能形成档案的资料进行严格梳理,层层检查,保证原始材料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实效性,为档案管理工作全面转向数字化奠定基础。

(2)资金上投入。资金是加强城建档案管理的基本保障,在具体运作过程中,财政部门要充分考虑新形势下城建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在资金上加大投入力度,不断更新现代化设备,为档案的数字化提供硬件上的保障。同时,要避免长期一成不变,应该建立年度递增机制,随着政府财政收入的增长和城建档案管理的实际要求,每年递增财政投入,确保设备的更新与时代信息技术发展同步。当然,也要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避免出现重复购置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