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5 16:59:3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会计行业前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服务外包,企业管理,技术,成本
引言:外包的兴起:是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从美国开始,逐渐蔓延到日本、欧洲,成为全球企业界的一股潮流。现在的企业为了适应市场的发展都开始从服务外包发展,本文针对市场的动向,首先介绍外包的一些相关知识,再而论文外包的重要性,分析外包在市场上的前景,最后作了个简单的总结。
目前我国已处于高度发展的市场经济时代,但开展财务外包业务的企业在数量上还很少,且多数是外资机构的代表处或合资企业。虽然与国外欣欣向荣的财务外包事业相比,我国的外包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但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外包已成为市场上的主流,外包的目的:通过与企业发展中的各个环节活动的协调,实现最佳业务绩效,从而增强整个公司业务的表现。在金融危机对市场影响下,很多企业更是向着外包的方向发展,国内行业的整合和财务专业化市场经济的发展,财务外包成为了我国企业未来发展趋势。首先让我们了解下外包的一些相关知识,简单的说:外包即是授权一家合作伙伴管理自己的部分业务或服务。具体的说:外包是指企业在充分发展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整合、利用外部最优秀的专业化资源,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增加资金运用效率和增强企业对环境的迅速应变能力的一种经营管理模式。服务外包:依据服务协议,将某项服务的持续管理或开发责任授权给第三者执行。服务外包就是指企业为了将有限资源专注于其核心竞争力,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利用外部专业服务商的知识劳动力,来完成原来由企业内部完成的工作,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升企业对市场环境迅速应变能力并优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种服务模式。服务外包包括IT外包(ITO)和业务流程外包(BPO)。
服务外包的特点和重要性研究
随着经济的突飞猛进,企业家为了提高自己企业的营业额,从不同方面出发,有的注重在成本上的支出,有的注重销售的数量,有的则是看重公司的产品是否适合市场的需要,质量是否过关,还有的就是看重企业服务在市场上的影响……因此,新一轮的方案从外国引进了国内,那就是服务外包。外包的目的:通过与企业发展中的各个环节活动的协调,实现最佳业务绩效,从而增强整个公司业务的表现。企业基于自己的现状,大部分都开始了服务外包的发展,那首先了解下服务外包的特点:
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复杂化和所处市场环境的日益多变,对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财务管理所涵盖的范畴也日趋复杂。现代企业财务管理职能可以分为两个层次:较低层次的非核心财务管理职能和较高层次的核心财务管理职能。较低层次的非核心财务管理职能,主要包括财务管理的程序性职能或可以分离的单个操作性财务事项,如核算和记账、报表、税务等;较高层次的核心财务管理职能是通过分析财务信息为战略决策提供支持服务,同时对企业经营管理提供监测信息。核心财务管理职能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财务管理两个层次的职能定位可以看出,非核心财务管理职能由于比较程序化、相对独立,从而使实施外包成为可能。并且将这一部分外包给专业机构,这样做既规范了公司财务管理,又规避了很多风险,使双方优势互补、打造双赢蓝图。
1、基于企业战略发展的选择:企业选择外包服务更多的是出于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考虑。由于市场的变化和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为了能在市场上占一席位,不得不从自己核心的竞争力考虑服务外包的发展,特别的一些企业就是从高质量的技术出发,把一些相关的技术交给第三者去完成,融合他们的力量,减少自己的经费输出同时也提高产品的质量。
2、属于市场交易行为,双方关系由合同确定;市场上很多东西都需要有一份保障,而企业间的保障就是合同,合同是法律的依据,因为在市场上很多事情都是变得很混乱,特别的近年来,由于市场的告诉发展,信用慢慢的变得越来越谈,当然有的是因为特殊原因,有的是因为自己的利益问题,不管是出自于哪方面的原因,都证明了市场上的信用慢慢的下降,所以在这里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合同来维系企业间的合作关系,通过签订合同,起码可以让两家公司有一份保障,那样可以安心工作,不会又怕,A公司拿了B公司的产品逃了,或者因为什么原因延迟工作。签了合同不但可以加快效率有可以再一定的程度上给予了企业的保证。使市场更稳的发展。
3、履行服务的时间一般比较长;服务外包就是把企业的一些部件交给第二企业完成,服务外包在一定时间内是很难转型的,就是说,如果企业之间通过合同签订了关系,一般都是比较长,因为那样可以给予第二企业了解本部件的组成结构,第一公司再看看怎样才能合并各个企业完成的部件,达到更好的效果,在规划的过程中可能需要大量的时间。特别的服务业的基层是从各个方面的发展。企业业务服务流程的重构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并且获得效益也要很长的时间
4、以IT系统或系统之上的业务流程为外包对象;面对现在网络技术的发展,IT发展超快,IT领域常见的外包大体有系统运营、网络设计/开发和管理、应用系统设计/开发和维护、数据中心托管、安全服务、IT培训、系统集成、信息技术顾问、业务过程管理、用户支持、系统支持/恢复服务及其他(行政管理、人事管理、耗材管理等)。离岸的外包也是服务的一种,现在IT的发展迅速,企业要从新的技术出发,结合实际,从根本上提高服务外包的作用,再而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利益。另外IT技术的发展和网络化时代的临近,是CEO和CFO可能选择财务外包的最重要推动力。企业进行财务外包,可以借助网络平台进行财务信息的传递。比如企业将外包的记账、报销、对账等繁杂的财务数据通过广域网传输给服务商,服务商进行大量的数据处理后再传回总账系统。如果没有网络技术,这些传递只能由人工进行,在路途遥远、信息传递量大而频繁的情况下,人工传递就显得效率低下,成本较高。而且,通过网络这一技术平台,消除了财务外包在地域上的分离,能够有效保证企业决策的及时性。所以,财务外包是网络技术发展之后的必然趋势。
基于服务外包的种种特点,我们先谈谈它的重要性;
第一,集优型,公司要运作不但要靠自己的优势还要集他人的优势,外包业务的迅猛发展,反映出企业提升了经营成本管理的理念,“划分核心业务和非核心业务只是第一个层次;关键在于公司如何进行专业化的发展。”笔者打了个比方,就像十项关键性的技术,一家优秀的企业可能在关键技术上实力较强的只有几项或更少,而剩下相关业务并非关键的技术可能不是很好,但是,当你想生产出号的产品时,可以把非关键剩下的一些交给另外的企业完成,那样合起来的产品才算是一流的产品。
第二,资金型,在目前的商业环境下,每一项业务都要求巨额的投资,这时就面临取舍——要把主要投资对准那关键的几项,视其为安身立命之本,而另外非关键的交给精于这些领域的合作伙伴去做。“这样一来,竞争对手之间就形成了产业链的对决。”那样减少了企业对某一技术上的支出,又可以使合作伙伴达到双赢。
第三,分散型,现在是全球化时代,由于交通的方便,一些企业采取服务外包可以采集到各国的技术,比如说,美国的福特汽车,就是采用了分散型,他们采用的就是集各国的资源,自己搞核心部分,把一些非关键的部件交给别的国家完成,节省了人力物力,又节约了资金,提高了技术含量。
第四,风险型,一些企业如果服务外包一定情况下,可以分散风险,如果什么技术都是自己来搞,一旦出现什么波动可能影响的就是公司全部,但是,如果想、实行了服务外包,一旦出现危机,一方面,可以有一定的资金缓解,另一方面,可能影响的只是一部分。向今天的金融危机,市场变化不断,如果不是一些大的公司很难经营下去,特别的一些公司如果是全包型,可能带来的影响很大,往往是一倒下就翻不起来。
总之,服务外包在一定情况下,对公司的作用是很大的,笔者归纳为以下几点:
1.提高服务质量,提高竞争力;
2.获取先进技术;
3.减低成本;
4.分散风险;
所谓什么都有两面性,现在服务外包的不足:
1.安全性,由于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许多企业认为财务是企业的重要部门,是企业的机密。如果外包出去,很可能会使财务信息泄露出去,从而对企业造成严重影响。因此,中国企业对财务外包有一种排斥心理,有些企业虽有心尝试,但出于种种考虑,迟迟未付诸于行动。另外也有些人员思想道德修养匮乏,不能为企业很好的保守秘密,为了个人利益,损害企业利益。这是很多企业不愿将财务外包的原因。
2.技术性与配合性,我国财务外包市场起步较晚,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在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财务外包市场专业服务机构不健全,有些机构人员专业知识不过硬,缺乏工作经验;另一方面,目前许多企业的外包实践很可能只获得了短期的竞争优势,而丧失了掌握专业技能和积极开展创新以构建未来核心能力的机会。有的企业由于起点低、实力弱,在财务管理理念和手段上还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这制约了其发展。如果将部分财务管理活动外包给外部服务商,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获得专业化、低成本等竞争优势,但同时丧失了提高企业自身财务管理能力的机会。核心管理能力的缺乏必然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3.信任度;就是企业间的信任度不够,虽然签订了合同,但是有的方面的主动性不过,另一方面就是企业间的配合程度不够,一些企业将财务部分外包出去,但当专业机构来了解企业情况时,企业却因重重顾虑将重要信息隐瞒,导致专业机构不能很好地发挥自己的职能,提供高质量的服务,甚至使两者之间的合作难以继续。如果企业因为自身或对方的原因而更换服务机构,导致服务中断,不但不能获得高质量的服务,降低成本,反而会因服务机构的重新选择而使业务处理滞后,增加成本。
目前我国的服务外包还是存在很多问题,在市场上,企业实施财务外包还有许多的不足之处。因此需要我们加强对服务外包进行系统的分析和做出相应的措施。笔者做出了如下分析:
第一,加大法律管理;法律加强了,市场的一些运作就能适时的完成,由于中国的传统影响,很多企业都是采取了保密,这样加大了企业间的配合难度,因为第二企业不清楚你的需求和技术含量。如果极大了法律管理,一些企业就可以放心的把一些技术转告给第二企业,那样企业间的配合程度就可以加大,另外,规范了市场,一些企业的机密又可以防止转告给其他企业。
第二,更新观念,由于市场的变动,如果一些企业还是那样的保守,可能会对另外的企业带来一些错的影响,比如,A企业需要##含量的技术,可是自己给B企业的资料不多,B企业因为得到的资料不多可能会产生一些误解,生产出来的可能是**技术的产品,特别的如果是大规模的产品,可能对两家企业带来不必要的影响,这样不但没有缩短时间和减少资金相反的带来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第三,用战略性的目光;必须从战略的角度看待财务外包,将企业资源集中在效率高、效益好、柔性强、有发展前途的财务业务中;最大限度的利用外包商在专业技能上的长处。同时还要注意自身财务人员的培养。企业将简单的财务业务外包出去,目的就是将自己有限的财务人员用于财务分析及战略的制定上来,所以财务外包之后,对财务人员的培养仍然必不可少。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本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更好地为企业决策服务。
总结:财务外包实际上是社会财务职能分工信息化、专业化、社会化的体现,代表了企业战略管理模式发展的必然趋势。虽然中国市场还是不够成熟,对服务外包的发展还是不完善,但是经济的需求,服务外包已是企业走进市场的趋向。目前国内市场已为财务外包提供了必要的发展条件,而且随着市场环境和管理者素质的提高,中国企业将会越来越认识到财务外包给经营管理带来的利益,财务外包必将在国内迎来发展的春天。
文献:
[1]陈菲.服务外包动因机制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美国服务外包的验证[J]中国工业经济,2005,(06).
[2]刘继承.企业信息系统与服务外包风险管理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5,(02).
[3]吴怀娟.国际服务外包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
一、大数据技术
大数据技术是一种新型技术,其应用领域比价广泛,并且取得一定的成绩。大数据技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根据各个领域的需要,大数据技术也不断在更新,以适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大数据技术主要用数据挖掘、数据分析领域中,能对数据进行科学整理、处理、提高数据的利用效率,互联网+时代,各个领域工作基本都离不开网络,网络时代数据量增多,如何科学有效的进行数据处理,提高数据的利用效率,这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大数据技术的产生,对数据的处理起到重要作用。
二、大数据技术应用前景
大数据技术是一种新型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尤其在数据分析领域中,对提高数据的利用效率起到重要作用。大数据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应用,对科技的交叉融合发展也有着促进意义。科技交叉融合是现代科技发展的需要,现在很多问题利用一种技术不能实现,需要多种技术结合使用,促进科技水平进一步提升,符合现代科技发展的需要。科技人才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尤其企业发展需要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在互联网+时代,大数据技术方面的人才尤其缺乏,这也是大数据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重要因素。
现在各个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都需要复合型的高级技术人才,大数据技术的实际应用对促进其它行业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大数据技术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对现代实际的应用型思想起到重要作用。大数据技术在其它行业中的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作用,大数据技术对促进其它行业的技术更新与改革起到重要作用,大数据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根据其它行业发展的需要,需要在技术上不断更新,优化环境,完善其职能,为企业行业发展提供技术保障。大数据技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提升,符合大数据技术的发展需要。大数据技术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根据各个领域的需要,大数据技术需要不断完善技术,以适合现代各个行业发展的需要,大数据技术能为其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三、大数据技术在高校非计算机专业中的应用进行
(一)大数据技术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
电子商务在互联网+背景下得到快速发展,为高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和挑战,电子商务专业在大数据技术作用下需要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以适合现代电子商务专业发展的需要,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需要符合现代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需要。在电子商务体系内发挥大数据的优势,能有效建立完整的商务监督体系,企业决策机制以及运作模式也要依托大数据技术的信息处理功能。电子商务产业的职业岗位能力涉及到大数据知识,电子商务专业在课程构建的过程中需要把大数据相关知识纳入课程体系中,能为学生职业岗位能力提升起到保障作用。大数据技术的实际应用对提升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教学模式改革,教学内容整合,教学手段提升等都起到重要保障作用。
(二)大数据技术在会计领域中的应用
大数据技术在会计领域中的应用,对促进会计行业改革,高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都起到重要作用,同时完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提升学生职业技能起到重要作用。会计的职业岗位能力涉及到海量数据,会计信息化时代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对提高会计的工作职能起到重要作用,符合现代大数据技术的应用需要。大数据技术在会计领域中的应用,尤其在会计信息系统建设中的应用,对提高数据挖掘、数据分析、数据处理能力的提升起到重要作用,会计行业涉及到数据很多,数据的种类、数据的形式都是多样化,利用大数据技术处理数据比传统的方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为会计行业的改革起到重要的技术支持作用,符合现代会计领域中的应用需求。总之,大数据技术在非计算机专业中的应用对促进其教学改革起到技术支持作用,大数据技术是一种新型技术,其具有广泛的应用,大数据技术在高校非计算机专业中的应用是专业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高校专业改革提出了新要求。大数据技术尤其在数据挖掘、数据分析、数据处理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适合互联网+时代,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发展的需要。
【计算机硕士论文参考文献】
[1]我国大数据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J].李亭亭,赵英豪.电子商务.2016(06).
[2]探讨大数据技术在疾病防控上的应用[J].黄文莉.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06).
[3]基于CitespaceⅢ的大数据研究的可视化分析[J].姜俊锋,丁香乾,侯瑞春,曲丽君.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16(02).
股票投资分析方法包括基本分析方法和技术分析方法。基本分析方法分为宏观经济分析、行业分析和公司分析,其中公司分析是基础分析的核心。公司分析主要是通过对公司财务报告的分析,找出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俱优且其内在价值低于其现行价格的公司,作为选股和投资决策的依据。由此可以看出,财务报表分析对现有的和潜在的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很重要。但是,缺乏理论指导的财务报表分析可能使股票投资者最终陷入“就报表论报表”的分析误区,因而对其投资决策产生不了任何有价值的影响。这也是目前我国的股票投资者———即使是机构投资者也不太重视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的原因之一。因此要想使投资者学会进行财务报表分析,愿意进行财务报表分析,从而理性的进行投资决策,就应该有一套适合股票投资者需要的财务报表分析理论框架作指导。
一、公司财务分析的哈佛框架
公司财务报表分析并不是有效分析公司经营活动的全部,而只是其中一个较为技术化的组成部分。有效的公司经营活动分析,必须首先了解公司所处的经营环境和经营战略,分析公司经营范围和竞争优势,识别关键成功因素和风险,然后才能进行公司财务报表分析。由于公司管理层拥有公司的完整信息,且财务报表由他们来完成,这样处于信息劣势地位的外部人士、包括股票投资者就很难把正确信息与可能的歪曲或噪声区别开来。通过有效的财务分析,可以从公开或公司提供的财务报表数据中提取管理者的部分内部信息,但由于分析者不能直接或完全得到内部信息,转而只能依靠对公司所在行业及其竞争战略的了解来解释财务报表。一个称职或成功的财务分析者必须像公司管理者一样了解行业经济特征,而且应很好地把握公司的竞争战略。只有这样才能透过报表数字还原经营活动,从而较为全面和客观地掌握公司的财务状况。正是基于如上考虑,哈佛大学的佩普、希利和伯纳德三位教授在其著作《运用财务报表进行公司分析与估价》一书中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公司财务分析框架———哈佛分析框架。哈佛框架的核心是:阅读和分析公司财务报表的基本顺序是:“战略分析会计分析财务分析前景分析。”也就是说,先分析公司的战略及其定位;然后进行会计分析,评估公司财务报表的会计数据及其质量;再进行财务分析,评价公司的经营绩效;最后进行前景分析,诊断公司未来发展前景。可见,哈佛框架完全超越了传统的“报表结构介绍———报表项目分析———财务比率分析”的体例安排,跳出了会计数字的迷宫,以公司经营环境为背景,以战略为导向,立足于公司经营活动,讨论公司经营活动(过程)与公司财务报表(结果)之间的关系,从而构造了公司财务分析的基本框架,展示了公司财务分析的新思维。
二、基于股票投资决策的财务报表分析理论框架
基于股票投资决策的公司财务报表分析是一般性财务分析在股票投资决策领域的具体应用。也就是说,借鉴一般性公司财务分析的理论框架,再紧密结合股票投资的具体目的,就可以形成基于股票投资决策的公司财务报表分析框架。本书借鉴哈佛财务分析框架,结合股票投资决策目的,提出一个基于投资决策的公司财务报表分析框架:131框架。即:1个起点———问题界定3个步骤———财务情况预判、报表结构及指标分析、财务前景预测1个结果———服务于投资决策这一框架可用图1表示。
1.问题界定。这是解决问题的首要一步。在对问题进行界定时,关键是问题本身,而不是问题的表象。如公司收入增长乏力或许是问题,但也可能是行业衰退、经济下行、公司管理落后、职工激励不足的表象。抓错药方的最普遍的原因是没有正确地界定病症。正如有人指出的那样,如果问题表述得准确,就等于问题已经解决了一半。所以问题界定是进行公司财务报表分析的第一步,那基于投资决策目的对公司进行财务分析,要解决的真正问题是什么?是评价公司的财务风险,还是评价公司的盈利能力大小?是评价公司目前的财务实力,还是评价未来的发展潜力?进一步而言,这些是分析的问题本身还是问题表象?目前股票投资者可能倾向于把问题界定为:评价公司的财务风险:评价公司收益的稳定性;评价公司的盈利能力;评价公司目前的财务实力;评价公司未来的发展潜力;评价公司是否能给投资者带来合理的预期收益;评价对该公司投资是否能使投资风险降低。这些都是基于公司财务报表分析的具体目标而言的,若提升一下目标的层次,是否有更本质的发现?本书在此尝试提出一个新的观点:评价公司股票是否具有投资价值。股票投资者无论是进行投资的基本面分析还是技术分析,目的无非是为获得有助于评估股票期望收益和风险的信息,为投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无论投资者个人对风险的态度如何,理性的投资者都希望在一定收益率下,把投资风险降到最低。在股票投资的基本面分析中,对被投资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是核心,由于投资者进行股票投资分析的目的是为了找出具有投资价值的股票,公司是股票的载体,对公司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确定这个公司的股票是否具有投资价值。这才是股票投资者进行公司财务报表分析的根本或问题所在,而评价公司的财务风险或盈利能力等仅仅是表象。
2.财务情况预判。这里主要是指股票投资者在对上市公司所处的经营环境和行业背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评价公司的财务报表是否真实的反应了公司的经营情况,识别报表可能存在的重大错误和舞弊,并加以调整,从而尽可能准确的对公司财务情况进行初步的预判。财务情况预判包括两个相互关联的环节:宏观环境分析和会计调整。宏观环境分析是财务情况预判的基础,而会计调整是财务情况预判结果的报表体现。其中宏观环境分析属于定性分析,主要是确定公司的主要利润驱动因素、辨识公司的经营风险,以及定性评估公司的盈利潜力。首先,宏观环境分析能帮助股票投资者更好地、有针对性地找出报表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调整,即使报表没有问题,也可以作为合理评价报表结构和报表指标的基础和依据。例如,确定了主要的利润驱动因素和经营风险后,可以更好地评价公司的会计政策,以及对盈利能力的影响等;对公司行业背景和竞争战略的评估有助于评价公司当前盈利水平的可持续性。其次,宏观环境分析还可以帮助股票投资者在预测公司的未来业绩时,做出合理的假设,从而保证对公司前景进行更为准确的判断。所谓会计调整是在宏观环境分析的基础上对公司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和会计处理进行基本的评价,特别是要对那些存在较大灵活性的环节重点进行关注,评价其会计政策和估计的适宜性。对公司报表可能存在的重大错误和舞弊进行识别,找出公司在会计处理上偏离准则制度、偏离行业惯例、偏离公司既往、不能恰当反映公司经营事实的事项。找到存在的问题之后,重新计算公司财务报表中相应的会计数字,通过数据或报表调整,形成没有重大偏差的会计数据,从而修正原先对会计数据的歪曲。可以说,经过会计调整后的财务报表既是财务情况预判的结果,也是确保下一步报表结构分析和指标分析结论可靠性的必要基础。
3.报表结构分析及指标分析。这里所指的报表结构分析是指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各自的内部结构分析,通过这一分析有助于投资者理解会计报表项目的经济内涵。在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将报表中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就是指标分析。指标分析是财务报表分析的核心,目标是运用会计数据定量地评价公司的当前和过去的业绩,以及公司的财务风险和盈利能力等,并评估其可持续性。进行指标分析必须按照一定的逻辑,形成系统有效的分析体系,从而正确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一般的报表分析指标包括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四大类指标。通过指标分析,投资者还要达到明了公司现状问题的功能。在上述分析中,股票投资者可根据需要使用比较分析、趋势分析、结构分析、比率分析等报表分析方法,对公司做出全面评价,借此形成公司流动性与盈利能力的准确判断,对公司财务风险、财务弹性及其盈利能力做出最佳测算。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分析中一定要运用权衡和变通的理念,灵活使用分析方法和分析指标,使分析结果最终能有助于“评价该公司股票是否具有投资价值”。
4.前景预测。财务报表数据是历史数据,而决策要面向未来。因此,以报表中的历史数据为基础,对未来进行前瞻性预测,是实现财务报表的“投资决策有用性”的关键步骤。故在前述分析步骤基础上,还需要进一步进行恰当的前景分析。前景分析中主要运用财务预测的工具,财务预测基于具体分析目的,可以是报表预测、指标预测,也可采用判别模型进行预测等。前景预测对股票投资者投资决策的重要性不言自明,因为股票投资是要在未来获得投资收益的,是公司的未来而不是现在的盈利能力所决定的。
5.服务于投资决策———回答该公司股票是否具有投资价值。前述分析步骤,准确说只得到了公司财务状况目前怎么样和未来发展可能是什么样的一个结论,要想形成具体的投资决策,必须根据上述分析结论,结合其他情况(如股票市场的风险、政策倾向等)评估该公司股票是否具有投资价值,作为股票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最有价值的依据。值得一提的是,这并不等同于投资决策,股票投资决策是指对股票投资的具体对象、投资的时机、投资的期限等作出选择的过程。应将股票投资的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结合起来,找出期望收益率相同的情况下,投资者愿意接受的最低风险,进行综合考虑才能得出最终的投资方案。
总之,公司是股票的载体,对公司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确定这个公司的股票是否具有投资价值。运用上述理论框架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进行分析,有利于股票投资者找出具有投资价值的股票,是投资者能理性的、有效的进行股票投资决策的基础。
关键词:会计专业;就业前景;就业方向
一、会计专业就业现状分析
会计专业作为职业教育的老牌专业,为会计行业的发展提供各种会计专业人才。据职友集网截至2016年12月8日这一年来对企业会计专业岗位需求调查的数据显示,会计专业近一年来市场需求量总体来说还是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在学生毕业季以及年底前都会有一个大的需求量。
同样,会计相比其他专业就业还算不错,据有关数据调查显示,近30天对129317份样本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目前会计专业就业占管理学类46个专业中就业排名第6位,占所有1094个专业中就业排名第23位,其中上海成为会计人才需求量最大的城市。这份数据表明,会计专业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就业环境。从下图可以看出,目前企业对刚毕I的学生需求量仍然是偏大,那为什么如此多的学生却找不到工作,原因在于,刚毕业的学生由于没有任何工作经验,企业要花更多的成本去培养一名经验丰富的会计人员,所以对于刚毕业的学生工资都在2000元以下,很多学生由于心理原因没有办法接受这种薪酬待遇,所以他们觉得这个工资甚至不如一个服务员或者是流水线工人从而放弃了本专业的就业。
当然,用人单位会根据员工的个人能力和水平给出合理的工资待遇。例如,应届毕业生或者是1~2年工作经验的小出纳一般的工资是在2500元以下,具有2~3年工作经验的出纳薪酬一般在3000~4500元,月,具有3~5年工作经验的会计师薪酬一般在5000~6500元,月,具有5~8年工作经验的财务主管薪酬一般在7000~8000元,月,具有8年以上工作经验的财务总监薪酬一般在8000元以上。这个数据可以看出,会计专业的工资待遇是根据个人的工作经验以及职位、个人能力决定的。那么综合这些数据,按会计专业相关职位薪酬进行统计得出该专业平均每个月的工资是在3500元左右。
二、会计专业就业前景和方向
会计工作是任何一个企业都所必需的一个岗位,无论是专业会计事务所,还是各种类型的企业,甚至是各种非营利性组织机构、政府都离不开会计,所以企业对于会计人才的需求是源源不断的。会计部门绝对是一个企业的核心部门,掌握了一个企业的经济命脉,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企业的每一笔资金来龙去脉会计工作人员都心知肚明,所以会计工作人员在企业中一直处于核心主导地位。同时,会计是一门专业性极强的学科,它是人才的纵向培养,从一个初级会计到中级再到高级财务会计人员,每一步都是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所以从事会计工作年限越久越受企业的青睐,当然薪资待遇也会越高。
对于会计专业就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向,负责国际会计、审计、税务、环境会计、个人财务规划等相关工作的公共会计,这类会计人才一般到大型或者跨国、区域性的会计师事务所工作最为理想,但是,这类人才也属于是会计业的顶尖人才,所需的岗位能力也相对较高。其次,就是普通的企业,这是大多数学生的就业方向,主要负责企业的财务管理、财务报告、内部审计、成本会计、预算分析及税务规划等日常会计工作。再次,面对非营利性组织机构的会计工作人员,如负责医院、学校、各种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财务规划、预算、钞票打理及财务记录等相关工作。再者就是负责政府机关单位所需的审计、财务管理等工作会计专门人才。那么,对于会计人才的培养少不了教师和培训机构等,所以会计专业学生的另外一个就业方向就是各类学校、培训机构以及科研机构等。
现在的会计职业层次分明,低层次的人才供过于求,高层次的人才供不应求,需求缺口较大。对于持有含金量较高证书又具有多年工作经验的老会计很快就被市场一抢而空,那么对于初出茅庐的毕业生就业情况就没有那么乐观,但是只要通过时间的积累以及不断的学习,迟早都会成为该行业的香饽饽。
三、会计人才培养注意事项
关键词:分部报告准则 信息有用性 成本效益原则 竞争不利性
一、美国分部报告准则出台的历史背景
20世纪50、60年代,特别是60年代后期美国和欧洲企业掀起了混合合并的浪潮,这次合并的规模很大,美国在此次兼并浪潮中,资产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大公司共发生兼并711起,属于横向兼并和纵向兼并的共有132家,其余579起属于混合型合并(Mautz.R.K.,1968)。所谓混合合并指经营行业不存在内在联系的企业间发生的合并,混合合并的目的和结果将导致企业多元化的经营,企业在多元化经营时,往往要跨越多个行业,而企业在跨国经营时,往往又要跨越世界多个地区。各行业、各地区由于影响因素不同其获利能力、前景、机会、风险等往往相差很大,但合并财务报表或整个企业的财务报表却隐匿了这些重要的消息,不利于信息用户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因而财务分部报告显得非常必要。
二、美国分部报告准则的历史演进
美国分部报告准则的出台是经过各相关组织共同努力而形成的,是实务因为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其出台和演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具体内容见(表1)。
三、分部报告准则的若干问题研究
(一)信息有用性问题FASB发展概念框架如同APB一样,不再以会计的“基本假设”为起点,而是默认了APB对20世纪60年代初SRSNos.1和3的否认,继承70年代Trueblood report的思路,以目标为制定概念框架的起点,提出了“决策有用观”,其具体含义如下:提供现在和潜在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使用者作出合理投资信贷和类似决策的有用信息;提供有助于现在和潜在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使用者估计企业预期现金净流量的金额、时间安排和不确定性并以此为基础估计他们自己的现金流入;提供有关资源的以及交易、事项和情况对资源变动影响的信息。合并报表或整个企业财务报表配合财务报告分部披露的组合信息系统将比原信息系统提供更为优良的信息,更加符合“决策有用观”。
(二)财务报告主要披露形式和辅助分部披露形式的确定问题财务报告分部披露的等量信息披露模式含义如下:针对主要信息项目,财务报告行业分部披露和财务报告地区分部披露所列示的信息量是相等的,并无财务报告主要分部披露形式和辅助分部披露形式的区分。在非等量信息披露模式下,财务报告分部披露的关键环节是如何恰当的确定财务报告主要分部披露形式或主要分部报告形式和财务报告辅助披露形式或辅助分部报告形式,即如何在财务报告行业分部与地区分部之间恰当权衡和选择,以最终决定两者何为财务报告主要分部披露形式,何为财务报告辅助分部披露形式。企业的风险和报酬的来源和性质在行业分部和地区分部的定义中占有重要地位,如果企业主要风险和报酬的来源和性质是行业的差异性,则采用行业分部披露作为财务报告主要分部披露形式;如果此时企业风险和报酬的非主要来源和性质是经营地区的差异性,则采用地区分部披露作为财务报告辅助分部披露形式。
(三)编制成本问题――成本收益原则财务报告分部披露将会产生额外地编制成本,该编制成本有可能会超过分部效益,从而得不偿失,但在实务中,大多数公司出于内部控制和计划目的而需要分解信息,这实际上为财务报告分部披露奠定了基础,同时,由于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及计算机工具的普及,财务报告分部披露的编制成本大为降低。
(四)竞争不利性问题有些人士认为分部信息可能被竞争者或潜在的竞争者所利用,从而对揭示公司造成竞争上的不利影响。这种观点对少数披露公司而言具有一定的真实性,但从整个社会的范围来讲,则有失偏颇。事实上财务报告分部披露在某种程度上减小了少数公司在某个行业、某类地区的垄断性,有利于整个社会的竞争。另外,对在单一行业经营、国内经营的企业来说,其财务报表比多元化经营、跨国经营企业的财务报表更加具有透明度,具有明显的竞争不利性,由于财务报告分部披露将减少多元化经营、跨国经营企业财务报表的隐匿性,因而这将使大多数企业处于公平竞争的水平上,并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
四、分部报告准则对我国的启示
(一)分部报告准则在我国的应用前景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开始了新一轮公司合并的浪潮。并购浪潮的结果产生了一批跨行业、跨国界的集团化公司,而且不同行业间的并购趋势更加明显。跨行业、跨国界的集团化公司,往往横跨几个性质、风险、获利能力迥异的产业和市场,有时还面临着分部所在国的政策风险和政治风险,所以企业集团的发展状况以及多元化经营和跨国经营的走向决定了分部报告准则的应用前景。同时,我国的调查结果表明,93.33%的机构使用者和88.89%的个人使用者需要经营业务分部信息,76.67%的机构使用者和71.11%的个人使用者需要市场区域(国家)分部信息,86.66%的机构使用者和75.55%的个人使用者需要生产区域(国家)分部信息(吴联生,2001),我国企业集团所呈现的发展状况和未来态势决定了分部报告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财政部于2001年11月2日印发了《企业会计准则――分部报告》(征求意见稿),并于2007年1月1日起要求存在多种经营或跨地区经营的上市公司执行分部报告准则。
[摘 要]本文对医药制造业、钢铁业和房地产业3个行业2013-2015年不同资产的减值状况进行了分析。首先,对资产减值的状况进行了对比分析。一方面,对比分析了3个行业间的资产减值状况,以得出资产减值的计提是否能反映出不同行业间经济状况的差别。另一方面,对比分析同一行业内不同资产计提减值的情况,以发现各项资产减值的差异。然后,分析各行业和各项资产计提减值出现不同的原因。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资产减值;医药制造业;钢铁业;房地产业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10.022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10-00-02
0 引 言
伴随着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外部的经营环境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导致企业的经营前景充满了不确定性和风险因素,因此,企业资产的盈利能力也就失去了以往的稳定性,面临的减值风险不断加大。为了更加真实的反映资产的真实价值,为投资者提供与决策相关的会计信息,资产减值会计应运而生。基于此,本文对医药制造业、钢铁业和房地产业3个行业,不同资产的减值状况进行了分析,以期发现其存在的差异和问题。
1 资产减值的研究对象
本文选择了我国有代表性的3个行业:处于朝阳期的医药制造业、处于下降期的黑色金属业(钢铁业)以及热点行业――房地产业,使用2013-2015年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对具体对坏账准备的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资产减值损失的计提进行了比较研究。具体样本选择剔除了以下类型的公司:①2013年―2015年中已经退市的公司,包括医药制造业的1家公司和房地产业的3家公司;②数据不全的公司。最终选取了医药制造业138家公司,钢铁业32家公司、房地产业132家公司,总计302家公司连续3年的变量进行具体的研究分析。
2 3个行业主要资产减值项目数据分析
对医药制造业、钢铁业和房地产业3个行业的主要资产减值项目进行统计分析,如表1所示。对3个行业的坏账准备计提比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2013年3个行业坏账准备计提比例均为3年来最高。医药制造业和房地产业的坏账计提比例在2014年出现急剧下降,房地产行业尤为明显,其可能表明在2014年企业对应收账款的收回情况更显乐观,前景预期较好。钢铁业3年来坏账计提比例较为平稳,且都保持在较高水平,侧面反映了近几年钢铁行业的状况不容乐观。
3个行业的存货跌价准备计提中,医药制造业逐年降低,而钢铁业逐年增加,且钢铁业的计提比例远高于医药制造业,明显体现了两个行业不同状态的差异,反映了行业环境。而房地产业在2014年计提比例明显减少,与坏账准备的计提相互映衬,反映出了行业状态。
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计提比例都相对较小,而医药制造业在3个行业中计提比例最高,反映了医药制造业长期资产的损耗最为严重,是因为医药制造技术更新换代较快,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也很好的反映了这一状况。
综合对医药制造业、钢铁业、房地产行业2013-2015年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和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进行分析可以发现,3个行业存在共性之处,同时行业特征也比较明显。共同之处在于,其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减值准备计提比例较低且波动性较小,而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普遍较高,数额较大且波动性强。不同之处在于,医药制造业和房地产业的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比例较为稳定,这与两个行业自身的经济状况相符,而钢铁业的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数额与比例在2015年出现了急剧上升,也反映了钢铁业目前行业状况下行的趋势。
3 3各行业资产减值出现差异的原因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尽管3个行业的行业状态各有不同,但其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坏账准备计提比例和趋势却呈现趋同性,不能很好的反映行业的真实情况。其原因可能在于以下几个方面。①资产减值准则规定,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减值准备一经计提,不得转回,只允许在资产处置时,再进行会计处理。而通过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冲回是企业进行利润操纵的惯用手段。企业在亏损会计期间通过转回前期所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可以达到减少当期费用,增加当期利润的目的;在盈利会计期间,进行反向操纵,大幅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增加当期费用,降低当期利润,以便以后期间利润下降时再予以转回。资产减值准则的规定使企业在计提这部分资产的减值准备时更加小心,在一定程度上使其变化平稳。②资产减值准则规定,企业合并形成的商誉、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和尚未达到使用状态的无形资产,无论是否存在减值迹象,至少于每年年末进行一次减值测试。而对于固定资产和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资产减值准则规定,只有在其出现减值迹象时才进行资产减值测试。而减值迹象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人为判断,企业可以认定资产并未减值并不进行减值测试,这可能是其出现此种情况的原因。
而对于坏账准备,3个行业的波动情况都较大。在2014年医药制造业和房地产业都出现了急剧下降,而2015年又趋于平稳。其原因可能在于:①《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的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对坏账准备计提比例方面给予了企业较大的自,对其计提比例不进行限制,可能造成企业随意性较大。②坏账准备的计提可以转回,在企业估计客户状况好转时,可以将先前计入资产减值损失的坏账准备转回,进而影响净利润。这种情况的存在可能会造成其波动性较大。
4 结 语
从3个行业的整体看,大部分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能够恰当反应其资产信息,但同时,资产状况波动较大也反映了我国会计准则可能存在的问题。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在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过程中,由规则导向趋于原则导向,倾向于向企业传递财务报告原则而非制定具体细则,在会计准则的选择上也给予了企I很大的自主选择空间。这同时也带来了企业随意选择会计政策,为了企业的业绩目标去变更会计政策,而并不选择与企业实际情况相符的会计政策。因此,我国应当结合具体国情,在向原则导向变更的过程中,适当增强准则的强制性,如强制企业披露更加详细的信息,以反映资产的真实状况,提高报表的有用性。
主要参考文献
[1]步丹璐,叶建明.《资产减值》的经济后果――基于新旧会计准则比较的视角[J].中国会计评论,2009(3).
关键词:分部信息披露; S S A P; F A S B ; I A S C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报表使用者需要的是综合或合并的财务报表。然而,这些报表并不能提供使用者所需要的所有信息。近年来,对包括分立或分部财务信息在内的附加信息 的需求不断增加。
一、分部报告的概念
分部报告是指在企业的财务会计中,按照确定的企业内部组成部分(业务分布或地区分布)提供的有关各组成部分收入、资产和负债等信息的报告。换句话就是将企业按照其组成部分或分部进行分解,在这一分立的基础上报告每个分部的财务信息。
二、分部信息的披露的必要性
随着现代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跨行业、跨地区经营已成为一种全球化的发展趋势,集团化、一体化、跨国化、区域化逐渐成为主流。然而,这也给会计披露带来了相应问题:一般来说,同一企业在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业务具有不同的风险和收益;而合并会计报表主要针对企业的整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难以反映出企业各分部的风险大小和收益水平。事实上,单靠合并会计报表已不能满足有关方面了解企业全面信息的需要,这使得分部信息披露越来越有必要。主要的作用有以下几条:
(一)更好地理解企业以往的业绩
一个投资者首先要了解一家公司的情况之一,可能是它过去的业绩是否令人满意,回 答这一问题的方法之一,是比较该公司的业绩与相似公司的业绩。然而,这样的标准对于 多元化经营的公司而言通常是无法取得的,分立数据的提供使得使用者有可能对个体分部 业绩与非多元化经营公司,或与其他多元经营公司的分部进行比较。整个公司成功的理念 是建立在对这些单个分部进行评价的基础之上的。
(二)更好地评估企业的风险和收益
如果充分披露分部信息,使用者将有可能把特定公司信息与外部信息结合起来,这将 有助于他们评估公司的未来前景。例如,关于公司行业销售的情况,可以与有关特定行业发展前途的情况结合起来,以助于更为准确地预测未来的销售情况。类似地.地区在公司经营中相对重要性的情况可以与有关在特定国家经营风险和发展前景的信息相结合。
(三)从整体上对企业作出更有根据的判断
股东一般被视为最重要的使用者群体。股东投资于作为一个整体的公司,因此他们所 关心的是整个公司的经营业绩和前景,而不是单个分部。正因为这样,有人认为分部报告 对于股东没有相关性或有用性,但这是对分部报告含义的误解。一个公司是由各组成部分 构成的,只有当你了解各个部分,你才能了解整个公司。不同行业和国家有不同的盈利潜力、成长机会和不同类型、程度的风险,有不同的投资回报率和不同的资金需求。因此,只有当使用者了解每个经营类型和地区在整个公司经营中的重要性时,才能了解一个公司过去的业绩和它将来的前景。
三、披露规则国际比较
(一)英国
英国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对分部信息披露提出要求的国家,于1965年就要求上市公司按照行业披露分行业的营业额和利润额以及分地区的营业额;1967年公司法首次作出公司应披露分布信息的法律规定;1990年6月,英国当时的会计准则委员会(ASC)综合有关法律规定和股票交易所的要求,了SSAP25《分布报告》,并从1990年7月1日起生效。这也是ASC被新的会计准则委员会(ASB)取代前的最后一份标准会计实务公告,它至今仍然有效,并被ASB以后的任何财务报告准则(FRS)所代替。
1.SSAP25的报告范围
适用于以下报告主体:(1)作为上市公司或有一子公司为上市公司的报告主体;(2)银行、保险公司或集团;(3)超过《1985年公司法》第248节定义的中等规模公司标准10倍的报告主体。
此外,SSAP25还有以下豁免规定:(1)如果信息的披露将严重影响利润,则企业不必披露分部信息;(2)如果法律不要求对企业营业额作出披露,则本准则也不要求披露分部营业额;(3)如果母公司是,但子公司不是上市公司、银行或保险公司,不必按本准则要求披露分部信息。
2.SSAP25的划分和确定
SSAP25要求将财务报表中的分部信息按以下两种主要的方式加以分类:行业分部(class of business)和地区分部(Geographical Segment)。根据SSAP25的名词定义行业分部是指一个企业中可能区分的,提供不同产品或劳务或者不同类别的产品或劳务的各个组成部分;地区分部是指企业经营或提品或劳务的某个国家或一组国家构成的地理区域。 在确定报告分部时,SSAP25要求董事们考虑提供部分信息的总体目的和财务报表使用者需要的关于企业不同经营类别或不同地区的下列信息:(1)由剩余经营能力产生的投资回报;(2)所承受的不同程度的风险;(3)所具有的不同的增长率;(4)所具具有的不同的发展潜力。 SSAP25认为,分部的数量不宜过多,企业只能对重要的信息予以单独报告。
SAP25的第9段的规定,重要分部是指满足以下条件之一者:(1)它对第三方的营业额占企业对第三方营业额的10%或以上;(2)它的分部成果,无论盈利或损失,占所有分部盈利或损失的10%或以上;(3)它的净资产占企业净资产的总额的10%或以上。
3.SSAP25的披露内容及要求
SSAP25要求企业在其财务报表中对财务报告的每一行业分部和地区分部作出定义,并披露营业额、分部成果和分部净资产等有关信息。
(二)美国
迄今为止,美国对分部信息的披露最为详尽。从1969年开始,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 (SEC)就要求上市公司按行业或地理分部来披露分部信息。1976年 12月,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SAB)颁布 SFAS 14——《企业的分部财务报告》;以后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又陆续了第18号准则公告(1977年)、第21号准则公告(1978)年、第24号准则公告(1978年)和第30号准则公告(1979年)等分部报告有关准则,1997 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颁布了 SFAS 131——《企业分部披露和相关信息》以取代 SFAS 14——《企业分部财务报告》。
1.报告范围
第21号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公告,将提供分部信息的范围限定在公众持股的上市公司。第24号准则规定了企业免予编报分部信息的几种情形。
2.划分和确定
SFAS 14——《企业的分部财务报告》,这个准则着重于要求企业按行业、按国外经营、按出口销售收入以及按主要客户披露四个方面的信息。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14号规定,所有可报告分部来自非相关客户的合并营业收入,最低应占所有行业分部相应合并营业收入的75%。 SFAS 131以企业内部管理方式而不是按产业、地理和主要客户来确认可报告分部。要求企业在年度报告里公开报告经营分部信息,明确的将经营分部定义为:一个企业的组成部分:a.它参与经营活动,发生费用并从中获得收入,b.企业的主要经营决策者要定期对其经营成果进行评价,以作出关于对分部的资源分配的决策并评价其业绩,c.对于它而言,可得到个别的财务信息。并要求在给股东的中期报告里报告某些信息,同时它还对产品和劳务、地理区域和主要客户的相关披露作出了规定。
财务报告,也称财务会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文件。财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状况说明书,其中,会计报表是财务报告的主体和核心,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其相关附表。公司财务报告的功能在于以货币形式提供关于企业经济资源、义务以及影响它们经济活动的连续记录。这些项目及其任何变化按照编制报表日公认的财务会计准则加以确认和计量。财务报告的目的是提供关于企业及时、相关、可靠的量化的财务信息。
财务报告关系到高级管理者所关注的许多问题,如公司战略、与股东的关系、公司股价、股利政策及资本结构。由于信息不对称,财务报告使用者很难获得公司全面、准确的内部信息,获得信息的手段和渠道比较缺乏,分析公司财务报告就成为较佳的信息获取手段。
一、注意阅读审计报告
公布公司的财务报告通常会附有一份由审计人员出具的审计报告。审计报告是专业的注册会计师根据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在完成预定的审计程序以后出具的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告表示意见的书面文件。它是对整个财务报告质量高低的总体评价,一般有四种类型: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否定意见;拒绝发表审计意见。这四种意见中,后三种属于不利意见,注册会计师将对其提出不利意见的决定作出必要的说明。与财务报表一起的审计报告必须与报表一起阅读。分析财务报告时,应当特别注意这些不利意见,尽量剔除引发这些不利意见的错误根源所造成的影响,以期获得客观、真实的会计信息。
二、会计政策选择分析
财务会计和披露决策反映了许多基本惯例或概念,它们或多或少地被接受并用于指导选择适当的会计政策。在实务中,会计惯例多是功利主义的,它们之所以被接受源于它们有助于涉及会计数据的决策。会计政策的选择形式上表现为企业会计过程的一种技术规范,但其本质却是经济和政治利益的博弈和制度的安排。公司经理人员被允许作出许多与会计有关的职业判断,因为他们最了解公司的经营和财务情况。公司管理层的财务决策对财务报告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包括影响财务报表数据、分析人员对数据的理解、会计规则的选择、科目调整、格式选择和计量判断等。
财务报告分析的目的就是对交易和事项加以确认、评价公司会计数据反映经济现实的程度以及执行会计政策的正确性。分析公司运用会计政策灵活性的性质和程度,确定是否调整财务报告的会计数据,以消除由于采用了不恰当的会计方法而造成的扭曲。
一般来说,分析一个单位选择会计政策、估计的程序是:1.辨明关键的会计政策;2.评价会计灵活性;3.评价会计战略;4.评价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5.辨明潜在亏损;6.消除会计扭曲。
三、全面分析财务报告
财务报告的主体和核心是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股东权益变动表及其相关附表。表与表之间都有紧密的联系,单独分析某个报表是不可能对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发展趋势了解全面的。因此,将报表与报表分裂开来分析是得不到全面、可靠的信息的,甚至会得出错误的结论。正确地分析应是全面和系统的,如在分析销售收入时,单看利润表上的销售收入是没有太大意义的,因为有些收入可能是通过赊销方式取得的,并不是所有在利润表中的收入都已变成“真金白银”,这时分析销售收入就要结合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账款项目、现金流量表中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栏目中的数字进行分析,如果结合会计报表附注中的有关情况说明则更佳。在分析财务报告时寻找报告中的关键数字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分析报告时的重要技巧,不可轻视和忽略。一拿到报告就从头到尾、逐字逐句地阅读和分析是不明智的,这样做没有方向,没有重点,前看后忘,得到的信息只能是片面和零乱的。一般来说,拿到报告后,先审阅如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利润、现金流量等几个反映总体方面的关键性的数字,对企业的经营规模、经济效益、财务状况有一个大体的印象。然后再根据自己的需求进一步分析,如债权人更关心收益质量和资产的安全性,而投资人则更关心成长性方面的数据。将上述数字与本企业上年指标相比,与同行业平均水平相比等,寻找其中正常的或可能异常的迹象,便于在具体分析时能够把握大局,抓住重点,使具体分析更具针对性,提高分析效率,增强分析的准确性。在作财务报告分析时,一定要重视对报表附注的分析,因为许多在报表中未能反映的信息往往通过附注予以披露,如公司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账户余额详细说明、表外负债及风险、或有负债等信息。在分析会计数字之前必须先阅读附注。
四、合理运用财务比率分析
财务比率是解释财务报表的一种基本分析工具,它通过一些数学方法把财务报表中的某些项目联系起来。财务比率是对财务报告信息进行重新组织的结果。比率分析旨在评价公司当前和过去的业绩,并判断其业绩是否能够保持。财务比率分析应根据公司和公司所属行业的特点进行具体分析,从中找到一些对分析公司及其所属行业有用的线索。包括:将公司与同一行业内的比率对比;将公司在各个年度或各个会计期间的比率对比。财务比率分为四类:一是流动性比率;二是偿债能力比率;三是资金管理能力比率;四是盈利能力比率。就具体目的而言,不同财务比率的作用大小是不一样的。在开始分析时,应就自己分析的目的来选择相应的比率类型,然后计算那些最能达到目的的比率。在分析时,要将一定时段内的某一比率与标准进行对比,深入分析它们之间的主要差异和原因,最好从多角度来对多种比率进行比较,加深对财务报表的理解。
但要注意,财务比率分析有很大的局限性,这是因为:一是财务数据可能会受到管理层的重大影响。二是比率分析只反映数量性的信息,对诸如管理层道德观、能力等质量性因素未考虑。三是因为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不同,公司间比率的比较可能有误导性。四是孤立的一项比率没有太大意义。五是根据财务报表计算出来的比率反映的是公司过去的情况。所以,运用财务比率分析时,不要被其误导,只有灵活使用,才能使之成为一种有用的分析工具。
五、重视收益质量与成长率分析
在为一个公司的股票进行定价时,投资者一般会通过研究公司财务报表所反映的收益水平和收益变动情况,结合公司目前和未来经济价值创造能力来作出评价,这项研究和评价称之为收益质量分析。收益质量分析着重进行两项评价:一是公司收益质量的绝对水平;二是公司收益质量的相对变化。绝对收益质量评价影响到公司的价格收益倍数;收益质量变化体现了公司经济价值的正面或负面的变动,这个变动是由营业环境或财务环境的变化或者前景变化引起的。
通常收益质量评价可以做如下解释:高质量收益指标较好地反映了公司目前的状况和未来前景,同时表明管理层对公司经济现状的评价较为客观;反之,低质量收益指标表明管理层可能夸大了公司真实的经济价值,对公司状况进行了粉饰,或者表明管理层没有客观地反映公司目前的状况和未来前景。收益质量上升表明管理层的决策越来越客观地反映了公司环境,同时也表明了公司增加经济价值不是依赖于降低收益的质量,而是提高了创造能力;反之,收益质量下降表明相对于过去,公司目前状况和前景正在恶化,管理层通过降低收益质量来增加收益,企图向外界传达比公司实际状态要好的经济状态信息。可见,收益质量分析突出了公司目前和未来的替换价值创造,因而可称之为实质性分析。要分析收益质量应特别注意识别“会计红旗”。会计红旗表示公司收益下降或对收益不利的影响因素,如审计报告有异常的言词;公布日期比正常的日期晚;应收账款的增长与过去的经验不一致等等。“会计红旗”可能暗示,公司特征正在发生变化,公司的会计数据具有潜在误导性,或者在分析报表过程中需要格外注意。
成长率分析对公司的定价具有重要的意义。公司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司销售收入、收益及股利的预期成长率。一般来说,成长特点和成长分析主要包括三个步骤:1.对成长率的各个变量进行数量计量;2.说明各种成长来源,包括成长来源的数量性分析,也包括质量性分析,重点是各种来源之间的相互关系、公司经营特点和财务特点、研究会计期间的外部环境及其变化趋势;3.预测未来的成长水平和预测分析可能的财务效率和经营成果。
无论是收益质量分析或成长率分析,都要着重对现金流量表进行仔细地分析。分析现金流量表,我们可以得到许多很有价值的信息,可以看出资产和负债之间关系的变化,特别是收益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之间的关系,是收益质量分析非常有价值的信息。如虽然收益增加了,但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减少了,这表明收益增长可能是通过非经营活动取得的;股利低于收益但高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这意味着目前的股利水平可能是不可持续的。
六、参考其他重要的信息
一、战略分析
企业的盈利能力不仅受到行业环境中消费者、供应商和竞争者的影响,同时也会受到本公司所制定的战略的影响。战略是与企业的使命相联系的目标,是企业做出的关系企业生产与发展的重大经营决策,是企业为实现其宗旨和目标而确定的组织行动方向和资源配置纲要。企业实施战略管理的目标在于使企业获得并保持竞争优势。因此,基于企业价值的财务分析应当在对企业战略的了解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战略分析包括对企业资源、能力、内部条件和社会责任等的分析。通过对这些条件的分析,企业才可以制定出具有自身独特优势、区别于其他企业的、能够保持企业持久竞争力的战略。这对于企业的未来盈利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企业的战略规定了组织的行动方向,使组织上下都朝着一个方向努力,减少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由于缺乏明确的组织目标而使企业的决策出现偏差,增强企业的风险。企业的价值取决于企业合理高效地运用资本以获取超出资本成本的收益的能力,而战略分析的目的就在于充分发掘企业的这种能力,以确定企业驱动利润的主要因素以及经营过程中面临的风险,从而评估公司的盈利发展能力。
二、会计分析
会计分析主要是对财务报表信息质量的认定。财务分析的质量主要取决于会计报表的信息质量,因此在财务分析前进行会计分析是确保财务分析有效性的关键所在。会计信息质量的两个关键是相关性和可靠性。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在会计报表中反映的数据能够帮助企业的管理层和经营决策者作出正确的经济决策。可靠性要求企业记录的会计信息应当与实际的经济业务或事项是一致的。通过对这两者的具体分析,初步识别企业的会计信息对其资产状况和经营成果反映的准确度和企业选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适用性,发现偏差并指导企业做出相应改正。
三、财务分析
财务分析的目的在于运用财务报表的数据计算财务比率和相关指标评估企业的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现有盈利能力的分析,也就是通过企业的财务报表看企业是否每年会有正的净利润,产生的利润与收入、费用、资产以及权益的比值是否能使企业在同行业中保持优势,进一步发现该企业是否能够根据企业内外部的环境变化不断创造盈利机会的能力,是否持续盈利能力。在传统的财务报表分析中,衡量盈利能力的指标主要包括收入盈利能力、资产盈利能力和净资产盈利能力三大类指标,且其中的每一大类指标又是由若干明细指标组成,这些明细指标可以从不同方面对企业的盈利能力予以反映。如今,随着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目标越来余越得到企业和社会的关注,相关利益者不仅关注企业的利润指标,更关注企业保持现有能力并持续发展创造更多价值的能力。企业只要经营,必伴随着相关的风险,而风险水平分析就是分析企业持续盈利能力的程度。风险相对于企业而言实质上就是企业预期收益无法实现的可能性。风险的发生通常是由不确定的因素影响的,其中既有企业外部方面的因素,通常为国家整体的经济、政策、文化和社会环境,以及相关的行业环境,如国家在金融、税收方面的经济政策、市场竞争程度以及市场壁垒等因素,又有企业内部方面的,如管理水平效率低、决策失误等因素。收益一样的两家企业,风险小的价值大,风险大的价值小。
四、前景分析
前景分析是对企业的未来发展能力进行分析。所谓未来发展能力,从企业价值的角度来讲,是企业在未来持续获取正的现金流的过程,现金流量又具体包括企业在经营、投资和筹资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收入和支出,是对企业在现有的管理模式、经营水平以及资金运用效率的基础上对企业未来的优势作出的评估,虽然具有一些不确定的因素比如折现率等,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体现企业价值。在所有以上的分析步骤中,行业分析和战略分析既可以使会计分析和财务分析更加合理,还有助于评估企业竞争优势的可能变化及其对企业未来资产收益率和增长率的影响;会计分析着重于保证财务报表所提供信息质量的准确性;财务分析有助于更深一步了解企业当前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从以上分析来看,尽管企业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未来,但是根据前企业资产的账面价值分析出企业未来可能实现的资产收益率和增长率,进一步分析企业价值是可行和比较简便的方法。
作者:丁杉杉 单位:山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一、审前调查的主要内容
1.了解被审计单位所处的经济环境,如宏观经济形势对被审计单位产生的影响,政策因素对被审计单位产生的影响,政府对被审计单位限制性要求等;主要考虑到宏观经济形势对该单位的影响,如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对某些行业进行扶持,对税收等政策的优惠等。
2.了解被审计单位所处行业的情况,如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行业的主要经济指标和统计数据,行业适应的法规,特定的会计惯例等;主要了解该行业是新兴产业还是老牌产业,其前景状况如何,是属于资源枯竭的能源水泵型,还是前景可观的节能效益型;国家对该行业的各种经济技术指标、衡量标准等。
3.了解行业自身的情况。
(1)基本情况,如财政财务隶属关系、机构设置及人员编制、业务经营范围、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内部控制状况等;执行何种会计制度、其核算方法如何、采用会计原则与方法以及变更情况等。
(2)以前年度接受审计情况,如以前年度发现的问题,以前年度审计的审计意见和审计决定落实情况等;对审计建议的采纳及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等。
4.了解与审计事项有关的法规、规章、政策和其他文件资料;比如被审计单位采用的会计制度、会计原则和会计方法、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存货发出计价方法、长期待摊费用摊销方法,以及国家对此行业的特殊规定等。
5.根据被审计业务经营的特点,选择并掌握适当的审计方法,为实现审计提前做好技术准备;如对存货、固定资产采取何种方式检查,对货币资金、有价证券的检查盘点,外币的折算方法,对应收、应付账款的测试及函证等,投资、资产减值准备的提取等,以便确定检查的重点内容,是采取全面审计还是抽样审计,对于某些审计人员不太熟悉的领域考虑聘请专家等,以便打好有把握之仗。
二、审前调查的方法
1.审计人员可以走访被审计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和财政、税务、银行等专门机构,收集有关资料;通过走访上级主管部门了解其行业考核目标完成情况;通过走访财政部门了解财政注入资金(国家投入资本金)及该企业上缴利税和国有资产收益情况;通过走访税务部门了解其执行税收政策和完成情况,在税务稽查中是否发现有偷漏税现象,以及税收优惠和减免等情况;通过走访其开户银行,了解其银行贷款和资产抵押情况,以及执行银行、票据政策情况。
2.调阅以前年度的审计档案等途径获取所需要的资料,了解以前年度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如果是初次审计的单位,可比照同类或同行业审计情况,制定内控制度测试和审计抽样,以确定下一步采取何种策略。
三、审前调查的意义
1.通过审前调查总体把握和可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大致情况,为制定好审计实施方案,做到心中有数。通过与被审计单位领导和财会人员谈话中可以知道一些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
2.根据审前调查的确定的内容和重点,发现薄弱环节,针对薄弱环节确定该单位制定内控制度测试表,为符合性测试打好基础。
3.通过走访税务、银行、财政等监督部门了解该单位遵守财经、银行法规制度、纳税及抵押状况;审计人员可以通过走访被审计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和财政、税务、银行等专门机构,收集有关资料;为进行实质性测试确定此次审计工作的重点、范围、内容等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审前调查已经成为审计准备阶段的重要内容。加强审前对于确定审计的重点、范围和内容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发现存在的问题,为制定审计方案和制定内控制度符合性测试,打好基础,能够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事实证明:开展审前调查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县级审计机关审前调查的取与舍
合并会计报表又称合并财务报表,它是以母公司(控股公司)为核心将整体企业集团视为一个经济实体,以组成企业集团的母公司和子公司(被控股公司)的个别会计报表为基础编制的,综合反映集团经营成果、财务状况以及现金流量情况的会计报表。它包括合并资产负债表、合并损益表、合并现金流量表以及合并利润分配表,这些合并会计报表分别从不同方面反映企业集团这一会计主体的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构成一个完整的合并会计报表体系。相对于个别会计报表而言,合并会计报表的特点是:
1.合并会计报表反映的对象是企业集团,即由母公司和子公司所组成的企业集团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会计报表,这种企业集团是经济意义上的会计实体而不是法律意义上的会计主体。
2.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依据是以个别会计报表为基础,在编制过程中除了对投资、债权和债务、所有者权益项目进行相应的调整外,对其余大部分项目进行直接相加,这使得合并会计报表的正确性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为一种编制中的逻辑关系的清晰,而失去了一般的可验证性。
3.合并会计报表在编制过程中,母公司对于合并范围、合并方法以及一些项目的选择都具有很大的选择性,这使得合并会计报表呈现一种弹性化的特征,并且由于母子公司所处行业的跨度很大、所处的法律环境不同、历史惯例的差异等等这都大大影响合并会计报表的可用性。
二、合并会计报表合并范围比较
合并会计报表的合并范围是指可纳入合并报表编报的子公司的范围。我国子公司的范围包括母公司直接或通过子公司间接拥有被投资单位半数以上的表决权,表明母公司能够控制被投资单位,应当将该投资单位认定为子公司,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但是,有证据表明母公司不能控制被投资单位的除外。另外,若母公司拥有被投资单位半数或以下的表决权,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视为母公司能够控制被投资单位,应当将该被投资单位认定为子公司,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但是,有证据表明母公司不能控制被投资单位的除外:
1.通过与被投资单位其他投资者之间的协议,拥有被投资单位半数以上的表决权。
2.根据公司章程或协议,有权决定被投资单位的财务和经营政策。
3.有权任免被投资单位的董事会等类似机构的多数成员。
4.在被投资单位的董事会或类似机构占多数表决权。
三、我国合并会计报表编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子公司盈余公积的抵消及冲回
在合并会计报表的抵消分录中,母公司对子公司权益性资本投资与子公司股东权益相抵以后还必须将已抵消的子公司盈余公积金予以冲回。这种做法符合我国法律规定,按我国公司法,盈余公积是按单个企业的净利润计提的。因此,合并报表应反映母公司的提取数和子公司提取数中属于母公司所享有的那一部分数额,但从理论上合并利润分配表主要是反映母公司自身的利润分配情况,子公司的利润分配在合并会计报表中不予体现。合并利润分配表中提取的盈余公积金数额应以合并净利润为基础进行计算,而不是将母子公司提取的盈余公积金相加。子公司提取的盈余公积金虽为子公司本身的积累,但母公司并不能直接支配。如果已抵消的盈余公积予以冲回,就会过低地反映母公司可供分配的利润。
2.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
从我国已规定的要求看,也基本接近合并报表编制的购买法,但与国际上通行的购买法相比还有一定的区别或不足。我国合并会计报表没有考虑把被收购企业的盈余分为收购日止的盈余和收购日后的盈余,以区别于两者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是否归宿,因为在购买法下,购买日止的盈余构成购买日子公司可变为主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一部分,投资后子公司的盈余才构成合并收益的部分。由于我国合并报表没有考虑收购日时的商誉,把子公司的全部盈余作为母公司长期投资的抵减项目。
3.合并会计报表的通用性较差
根据会计准则的要求,会计报表应该同时满足不同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然而作为合并会计报表,其服务对象却仅仅局限于集团母公司管理层和母公司的股东,而对于外部的报表使用者、甚至于各子公司的报表使用者却意义不大。例如母公司的长期债权人,主要是根据母公司的盈利能力及资产的流动性来评估母公司的偿债能力,而现行合并会计报表提供的却是整个集团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高度综合性信息,这样即使母公司的财务状况不好,也可能在合并中通过其他财务状况好的子公司所抵消。对于少数股东而言,合并报表不能详细表述各子公司的资产、权益、收入和费用,要获得这些资料,还得利用各子公司的报表。
四、我国合并会计报表编制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改进建议
1.提倡使用国际通用的购买法
我国母公司一般是以现金和其他非现金资产来换取子公司的控制权的,因此应该提倡使用购买法。母公司购买子公司所支付的价格通常不等于子公司净资产的账面价值,资产升值及由此形成的商誉是客观存在的。使用购买法不但符合合并报表的国际趋势,而且可以防止企业滥用权益结合法。当然,随着股东交换业务的出现,对权益结合法的讨论也应纳入会计准则的范围,并严格限定使用条件。
2.对合并会计报表编制抵消分录的改革
一是改革母公司权益性投资与子公司股东权益的抵消方法。这一业务的抵消,应采用国际通用的做法,分为两步:第一步,编制当年母公司权益性投资与其投资收益的抵消分录,如有应付股利,应将投资收益与权益性投资和应付股利两个项目相对应;第二步,当年年初母公司权益性投资与其拥有子公司股东权益数额相抵消。在编制第一步抵消分录时,如有合并价差应按规定摊销。采用上述方法可以使合并报表中的有关项目数额与母公司个别会计报表中对应的项目相衔接。
二是取消子公司提取的盈余公积金冲回的抵消分录。企业集团的盈余公积金应按合并利润分配表中净利润的一定比例计算列示,与母公司个别利润分配表一致。当然,这种做法不否定子公司的应按净利润一定比例对盈余公积金的提取。
3.提供分部报告
关键词:集团企业财务报表数据处理雪花型模型
一、引言
近年来,行业财务报表的信息化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所谓行业财务报表的信息化,是指采取某种方法、某种技术手段,来实现对本企业所处行业内财务报表数据进行高效收集,并对历史数据进行集成与分析,以便进一步把握本集团企业在整个行业中所处的位置、经营状况与管理状况,发现本企业在经营与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于此同时,实现合理预测企业发展前景的目的。为本集团企业所处行业的财务报表数据构建一个雪花型逻辑的数据仓库,就能够实现对行业数据的多维度观察与分析,本文将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二、雪花型逻辑模型的整体设计
与单一一个企业所不同的是,行业组织构架是十分复杂的,笔者将建立一个雪花型逻辑的新模型。与以往很多学者所采用的星型模型相比,雪花型模型能够根据不同企业在统一行业中的重要程度,以其在雪花型模型中所处的位次,实现对各个企业关系的清晰表达。本文所构建的雪花型逻辑模型属于一种关系模型,可谓具有独特的优势。
雪花型逻辑模型是一种由事实表(Fact Table)与维表(Dimension Table)所共同组成的多维数据关系。事实表与维表的关系为:构成事实表主键的每个元素均为构成维表的外表的主键,具体而言,在雪花型模型中,每个维表的主键均由一个维构成,而事实(Fact)则是由这些所有的维共同构成。所谓事实,是指事实表的非主键属性,它们表现为数值或者数据的形式,且一般是可以进行运算的;与事实所不同的是,维大都表现为文字,即便是数据也通常为时间属性等,不可进行运算。
三、事实表设计
作为雪花型逻辑模型结构的核心,事实表由键与数值指标两部分所共同构成,其中,键部分包括主键与外键两部分,数值指标部分是用户作为关心的部分。由于囊括了大量的基本业务详细数据,事实表成为雪花型逻辑模型的最大表。在设计事实表时,需要特别要注意的一点是,应将事实表设计的尽可能地小,原因在于:如果事实表过于庞大,在对表进行备份、处理、恢复、以及访问过程中均会耗费大量的时间。为达成压缩事实表的目标,可以通过将历史数据归档到单独的事实表中、压缩每一列的大小、减少列的数量等多种途径来实现。
对于本文的集团企业会计报表雪花型逻辑模型,笔者之所以采用了多事实表设计,是由于集团企业会计报表复杂性的特点。所谓多事实表,即笔者同时设计出损益表事实表、资产负债表事实表等。同时,笔者考虑到,为增强本文所设计模型的完整性,必须实现各个事实表彼此间的关联,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均采用统一的内部行业编码。可以说,对事实表进行这样的设计,将大大增强该模型的实用性。
四、维度表设计
在确定了事实表后,还需要对维度表进行设计。不同时间、企业、指标类别等均是可以影响到决策的大因子,因此,决策会受到维度表因子的影响。
(一)时间维
时间维模型作为多种数据仓库模型最常用到的维度之一,与其他类型的维表模型相比,在设计方式上具有很大差别。时间维模型。由于相对于其他应用的数据仓库,大多数企业集团财务报表的时间因素均与单一企业有所不同,不能按一般的方法处理。企业集团中的非上市公司,其财务报表一般包括年报、季报与月报;而其中的上市公司,则需要想外披露年报与半年报。因此,在对维度表的时间维进行具体设计时,必须根据企业集团的具体情况作出机动的调整。时间维的字属性列可设计为:月、季度、半年度、年度等。
(二)企业维
企业对于企业集团雪花型逻辑数据仓库模型的设计至关重要,这是由于,对于一个企业集团而言,企业无疑是其基本元素。企业维的字属性列应当包括:企业名称、企业性质等单个企业的基本信息。值得注意的是,行业维应当将行业名称与行业编号囊括其中。
(三)指标维
指标维这一维表,将以下五个事实表囊括其中,即:损益表事实表、资产负债表事实表、股东权益表事实表、现金流量表事实表、以及财务分析指标事实表。指标维度表实现了对上述五种事实表指标的统一设计。指标维的字属性列主要包括:指标名称、指标类别、指标描述、以及指标类型等。
五、粒度划分
为建立一个完整的雪花型逻辑模型,还需进行粒度划分。为此,首先应明确粒度的涵义,即保存在数据仓库的数据单位中数据的所精确的级别。其级别的大小可以用以下方法来简单地衡量:综合程度越低,细化程度越高,粒度级就越小;与之对应的,综合程度越高,细化程度越低,粒度级就越大。雪花型数据逻辑模型仓库中所包含的数据量和信息访问速度,以及以此进行更进一步的数据挖掘与OLAP,其实施的效果均受到的效果粒度划分合理性的直接影响。如:当信息量以及数据量均较少时,则一般对主题数据分析细化程度的要求较低,此时往往会采用采用单一粒度的形式。
鉴于企业集团财务报表系统的复杂性,在集团企业会计报表雪花型逻辑模型数据仓库设计中,根据现实需求,笔者采用了多重粒度划分的方法,用细化到月的低粒度数据来在模型中保存近期的会计报表及财务分析指标数据,而对于时间较久远的财务报表数据则仅仅采取细化到年的较大粒度划分。这种多重粒度划分的方法,并且能够实现对集团企业近期的财务状况进行细致分析,而且利用较大力度或分数据能够对集团企业的长期财务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六、结束语
本文根据集团企业财务报表数据多维性、复杂性的特点,构建了一个雪花型逻辑的数据模型,用以对集团企业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对比,并通过分析的结果进行进一步的决策。相对于传统的星型模型,雪花型逻辑模型实现了与集团企业财务报表元素以及组织架构的高度契合。该结构设计能够直接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对集团企业的财务报表各元素进行迅速的汇总、分析与研究,为打破传统财务报表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提供了技术支撑,在今后必将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及应用。
参考文献:
[1]胡玉明.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新思维[J].财务与会计,2006,23:62-64
[2]范玉英.浅析企业合并报表相关新准则对集团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J].煤炭经济研究,2007,09: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