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成本控制相关理论

成本控制相关理论

时间:2023-09-05 16:59:4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成本控制相关理论,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成本控制相关理论

第1篇

关键词:价值链理论 建筑施工企业 成本管理 研究

一、价值链的相关理论概述

最早的价值链的概念是在美国被提出的,它是指企业为客户生产有价值的产品或劳务而发生的一系列创造价值的活动,在价值链上的每一项的价值活动都对于企业整体效益具有重要的影响,而每一个价值活动都是增加企业效益的利益点。价值链发展到今天,已经逐渐成为了一种企业战略性分析的工具,它可以被分解为一个个有价值的活动,也可以整合成一个整体。价值链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和存在性,它存在于任何一个经济活动之中,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既包括企业内部价值活动,也包括一些和外界相关的外部价值链,当然每一个价值链直接都具有一定的联系性和相关性。

自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后,价值链才被应用于工程领域,尽管如此其在工程领域中推广和应用的速度是比较快的,在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成本控制的重要作用后,也开始将企业的价值链理论应用在建筑施工企业。在众多的行业中,建筑施工企业具有其独有的特性,因此建筑施工企业与一般的生产经营企业在价值链上具有差异性,成本控制理论和价值链理论的结合是实现企业成本控制和战略管理的关键,对于推动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中应用价值链理论,可以寻求一条新的降低生产成本的路径,同时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不增值作业,对于影响施工成本的因素进行预防和控制,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二、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成本管理制度和成本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

在对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中,缺乏完善的成本管理制度和成本管理机制是常见的成本管理问题之一,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效果往往不容乐观,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施工的成本、影响施工企业的实际的经济效益。如果从一个完善的项目管理体系的角度来看,成本的管理制度和机制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很多的施工企业由于缺乏正确的管理制度,成本控制的观念还比较落后,使得施工企业的管理体系还存在很大的漏洞。

(二)缺乏完善的责任权利相结合的奖励机制

责任权利的有机统一和结合是提高施工企业工作效率,加强企业管理的重要基础,而为了实现责任权利的统一,建立健全完善的责任权利相结合的奖励机制是非常必要的。在实际的企业管理中,各部门责任不明确、分工混乱、效率低下、权力滥用等现象还时有发生,这和管理层存在管理漏洞、思想错误有着很大的关系,同时也对施工企业的成本控制和管理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另外如果对于各部门或是人员的奖励不公等都会影响到企业员工的生产积极性,不利于提高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在实际的成本管理中都是影响管理效果的潜在因素。

(三)成本管理缺乏长期性和战略性

1、重结果,轻监控成本管理战略

成本管理具有长期性和战略性,在成本管理过程中,应该兼顾过程监控和结果的关系,二者应该并重,而不是重视一方而轻另一方。就目前大多数的建筑施工企业来讲,只是一味的追求成本管理的目标是否实现,而并没有充分考虑管理的过程和环节,并不能对项目成本控制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及时的研究和处理,这只会对结果造成消极影响而并非积极促进作用。

2、重制定,轻执行

施工企业一般都比较重视对于成本管理战略方针的制定,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这是企业既定方针政策的要求,也是符合企业利益的;另一方面是因为科学合理的成本控制战略有利于工程的成本控制,对于下一阶段成本控制起到一定的指导性作用。但是如果过分强调控制战略的作用而忽视了执行和可行性分析,也必将只是一纸空文,无所用处。

3、成本控制方法不科学合理

传统的项目成本管理只注重对施工过程的成本控制,却没有将施工组织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考虑在内,并没有对不同技术方案进行技术经济评估,因此就直接导致工程的施工设计方案缺乏一定的科学性、经济性、合理性。另外受到这种管理模式的影响,成本控制的方法也不尽合理,很多工程施工成本核算流于形式,而且报价经常忽略市场因素的影响,这种成本管理方法和模式并将被新的成本管理方法所取代。

三、基于价值链理论下的建筑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

(一)建筑施工企业外部价值链成本管理

建筑施工企业的外部价值链主要是通过提高对于市场的整合掌控能力来提高企业的效益,施工企业的外部价值链是联系外界的桥梁,通过这个价值链可以将施工企业和供应商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在实现双方共赢的同时还可以实现利益共享。当然建筑施工企业外部价值链成本管理或是创造出更多收益的方法并不是单纯的让供应商和分包商让利,而是更注重通过战略上的合作或是协调,最终达成利益共享,可以通过协作减少中间环节稳定合作方式确定供应品种落实分销数量提高供应品质,从而实现利益共享的目的。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外部价值链下的成本管理首先应该认清当前的竞争形势和环境,充分的社会资源和企业资源,使之相互结合、相互联系、优势互补,实时掌控市场信息,争取从长远着手,加强和供应商的战略合作,以此来提高采购效率的同时还可以降低采购成本,实现双赢和共赢。

第2篇

关键词:环境成本;控制方法;综述

中图分类号:F2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5-0-01

一、国外环境成本控制研究现状

国外环境成本控制的理论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1971年F.A.Bcams撰写的《控制污染的社会成本转换研究》和1973年J.T.Marlin的文章《污染的会计问题》正式揭开了环境成本控制研究的序幕。Alan E.Rimer,PE,Dee,Black和Veatch Llp,Cary,Cary,Nc(2000)通过研究发现,组织和工作流程是公司环境成本驱动的关键因素,数据管理系统能更好地控制企业环境成本。在具体的环境成本控制方法方面,除了作业成本法(ABC)以外,生命周期成本法(LCC)也是一种进行环境系统分析和管理决策的工具,Gordon Lee Ballentine 和Amy Gigna(2008)通过研究表明,在企业的整个生命周期当中有效经营环境清理项目需要一个系统的方法来进行项目控制、执行,测量和评估,可以利用总成本管理框架(TCM)增强不同类型环境成本估算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进入20世纪90年代,许多国家对环境成本控制的研究才在政府的支持下慢慢展开。

日本环境省于2001年了《环境报告书准则――环境报告书制作手册》,规范了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程序。美国是第一个将环境成本的控制进行规范化处理的国家,也是第一个将与环境成本有关的事项写入准则的国家。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CICA)的《环境成本与负债:会计与财务报告问题》、《环境绩效报告》等著作成果为加拿大企业提供了评价环境绩效的指标和处理环境成本方法的指南。荷兰采用了与统计相结合的方法确认环境成本,荷兰统计局明确区分了末端治理活动与过程控制活动,并且特别提出环境成本控制应该是贯穿于企业整个生产经营过程。

二、国内环境成本控制研究现状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研究机构和专家对我国的环境成本控制进行了大量研究,其中较早的有孟凡利(1999)关于环境会计研究的专著《环境会计研究》等。关于环境成本控制研究的著作还有以下几部:

肖序的专著《环境成本论》(2002)提出以产品的生命周期各环节影响治理的环境成本管理方法。张白玲的专著《环境核算体系研究》(2003)将环境成本核算方法与控制方法相结合起来进行研究。郭晓梅的专著《环境管理会计研究――将环境因素纳入管理决策中》(2003)分析了如何运用控制成本法和损害函数法对外部环境成本进行计量。徐玖平、蒋洪强的专著《制造型企业环境成本的核算与控制》(2006)比较系统全面的介绍了目前制造型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现状及现实控制模式,提出了环境成本超前控制的三种模式――产品寿命周期设计、绿色ERP系统设计、绿色供应链管理。

近几年有关“环境成本控制”的文章较多。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以“环境成本控制”为关键词,检索了2009-2013年的论文就有150多篇。通过对近五年关于环境成本控制的研究角度进行总结,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环境成本控制的相关问题探讨

从最近五年研究现状来看,大部分集中在对环境成本控制理论内容进行探讨,包括目前我国环境成本控制的必要性,存在问题,环境成本控制措施等,如杨新东(2010)、蒋永德(2012)、姚靠华、张红艳(2009)等都对环境成本控制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2)环境成本控制在某一行业或地区的运用

张忠华博士(2010)根据煤电化企业环境成本在空间和时间上的不同,把AHP法(层次分析法)在该行业运用,并从环境成本产生前、产生过程中和产生后处理三个层次进行环境成本控制。毕玉波、朱波强(2010)对造纸企业环境成本控制方法进行分析,提出从废纸、废水、固体废弃物进行处理,运用清洁生产,行业内部结构调整等方面实施措施以降低环境成本。

(3)从某一视角研究环境成本控制

常媛、谢林海老师(2009)从内外部价值链视角对环境成本控制进行浅析。吴君民、张允晓(2009)建立全生命周期环境成本控制流程,以生态设计、清洁生产、绿色营销等为主要控制方法,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实施环境成本控制。田生(2013)从微生物技术处理废水、废气、有机固体废弃物三方面做了深入探讨,期望在微生物技术的运用下使环境成本显著降低。邢岚紫、郭敏(2009)从生态经济的范畴探讨了环境成本控制问题,指出基于可持续发展、生态经济理念下的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研究是十分必要的。王晓燕(2009)把循环经济理论运用于环境成本控制中,分析了传统环境成本控制的缺陷,提出循环经济下环境成本控制的新思路。

三、总结

国外学者在对企业环境成本的研究涉及面非常广泛,研究成果对后人有积极的借鉴作用,特别在环境成本控制途径上提供了有价值的研究思路。但是,国外在环境控制方法的研究上偏向宏观的论证,对环境成本控制方法的研究还局限在理论的论证上,而对方法的具体应用还应进一步的研究。

国内学者较为重视企业环境成本的理论研究,且集中于对环境成本控制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对环境成本控制方法的可操作性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研究不够深入。由于外部环境成本内部化以及企业完全成本的要求,企业的完全成本没有全部核算与控制。因此,对外部环境成本控制进行研究迫切而意义重大,其目的是为了更准确地反映企业环境成本的构成,追求环境成本全过程控制的可行性及合理性,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资源的有偿使用提供技术手段。

参考文献:

[1]蒋永德.企业环境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商业会计,2012(17).

[2]张忠华.基于AHP法的煤电化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研究[J].会计之友,2010(8).

第3篇

关键词:新形势 石油企业 成本控制 分析探讨

一、新形势下影响石油企业成本的主要因素概述

石油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能源,目前仍是国民经济的主要能源之一,在建设低碳经济的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阶段,影响和制约石油企业成本的因素主要有下面几种,一是国家的能源税收等宏观经济政策,二是石油资源的存有数量和质量状况,三是油田勘探开发所处的阶段,四是科技开发水平所带来的投入产出结构的变化,五是石油价格的变化所带来的财务费用的变化。据一项对于2005-2010年石油企业成本管理实践的调查研究显示,这五个方面的因素占石油产品总成本的87.3%,因此,石油企业的成本控制主要在于对这五个因素的分析、评价、测评和控制,同时调查还显示,在这个五个因素上的1%的投入增加幅度就能带来7.8%以上的经济效益增加值。

二、目前石油企业成本控制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随着我国石油行业的市场化机制的改革以及石油市场价格机制作用的充分发挥,石油企业对于相关生产经营环节的成本控制的关注和投入也得到了逐步提高,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相关调查资料显示,2005-2010年间石油企业对于成本控制的投入以每年平均5.8%的幅度增加,石油企业来自成本控制的经济效益增加值实现了每年13.5%的幅度增长。但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我国石油企业的成本控制问题主要存在下面几个问题。

首先,我国石油企业在成本控制上普遍存在理念落后、理论研究缺乏针对性和实践性导向。具体来说,有相当一部分石油企业将成本控制和管理局限在企业内部甚至是重要的基本生产过程和环节,对供应链上的上下游企业的成本管理缺乏关注和有效手段的采取,另外由于缺乏对于成本管理的理论研究,造成了石油企业成本控制管理整体上方法陈旧;其次,石油企业的成本控制主体定位具有很大的狭隘性,长期以来把成本控制的任务当作财务部门财务人员的事情,而构成石油企业成本中重要组成部分的生产车间和关键技术没有纳入和参与到成本控制中来,造成成本控制和管理的主体覆盖范围过窄,无法实现整体协同效应;再次,石油企业的成本管理信息失真、成本管理环节分工过细导致控制管理成本过高。有一部分企业因偷逃税款、提升业绩或谋取私利等不正当行为而对成本资料任意地认为修改编造,同时分工过细的成本控制环节造成了较高的协调沟通费用,并同时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损失和人力资源的浪费。

三、新形势下石油企业成本控制问题的建议和对策

根据新形势下影响石油企业成本的主要因素的阐述,在分析了我国石油企业成本控制问题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分析的基础上,参考成本管理的相关知识和理论,借鉴国外石油企业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就我国石油企业新形势下的成本控制问题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

第一,石油企业应该更新成本控制和管理理念,综合采用包括目标成本法、成本否决法、档次成本法等在内的先进成本管理和控制方法以实现对于相关生产经营环节成本的精细化科学化管理和控制。目标成本法、成本否决法以及档次成本法等成本控制和管理方法从不同的视角和纬度给石油企业的成本管理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论,都有利于实现石油企业成本管理的全员参与并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二,石油企业应该按照一定的标准和体系对石油企业的成本进行模式识别和细分,根据不同的成本类型及其产生机理采取有区别的方法和手段分类实施控制。具体来说,石油企业可以将石油勘探过程中制造的成本落实到勘探部门,然后由勘探部门再落实到各个作业点和作业岗位;将开发成本和资产折旧落实到油气田企业,由油气田企业牵头再落实到负责开发的部门和环节;将现金流转和操作的成本落实到各个油气加工厂,而将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落实到油田总部的财务管理部门,然后分级进行汇总管理。实践调查表明,这种将成本进行分类和分级管理的模式可以有效地实现石油企业成本控制的目标,其平均贡献率在34.6%的幅度左右。

第三,石油企业在成本控制问题上要尤其重视产品及产品组合的开发和实施策略,以石油产品为核心、向燃气产品范围扩展和延伸,依靠燃气低成本的优势实现成本管理的控制和效益。根据国际著名石油企业的产品开发及产品组合管理实践和经验,石油企业围绕石油核心产品的同时进行相关产品的开发特别是燃气产品的开发,可以大大降低单位产出的成本额度,这主要得益于天然气的开发成本要远远小于石油的开发成本,国外著名石油公司的天然气产量一般占油气总产量的30%,而我国2010年仅为9%左右。

四、总结

本文针对石油企业成本控制所面临的诸多因素以及目前石油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建议和解决方案,一是综合利用包括目标成本法、成本否决法、档次成本法等在内的多种成本控制方法,二是按不同分类标准将石油企业的成本进行细化分解从而采取不同的控制手段和方法,三是调整和优化产品结构,施行油气并举战略。

参考文献

[1]、王涛. 石油工程成本控制模式研究[J]硅谷, 2009,(09) .

[2]、张启正,丁仁才. 降低石油化工装置加工成本的建议和措施[J]工业工程与管理, 2004,(S1) .

[3]、霍江林,赵振智. 油田企业作业动因成本性态分析[J]财会月刊, 2010,(06) .

[4]、赵松,崔益华. 油田企业新型预算管理责任体系设计[J]财会通讯, 2010,(14) .

第4篇

一、化工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化工企业成本控制主要局限在生产环节。化工企业产品多种多样,生产过程呈流水线型,且在生产过程中不断有联产品和副产品生成,人员因素也会导致成本的大幅波动,导致化工企业把成本控制局限在生产环节,忽视了价值链上其他环节成本的控制与节约。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所提供最基本的任务是生产,由国家统筹管理销售,企业只需要进行生产过程的成本控制,因此传统的成本管理只注重各个生产环节的成本控制,而忽视了在研发成本、供应成本和销售成本的控制。受此影响,提到“成本”大多数管理者会很自然地想到生产,并将成本管理限制于生产活动的成本。生产成本控制难。化工行业作为技术特性较强的行业,要想实现高质量和高产量,先进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设备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这样才可以提高产品附加价值并减少单位成本,然而我国众多化工企业的技术和设备仍然落后,生产效率低,单位产品的制造成本、管理成本高,加之企业竞争力不足态势,也成为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

二、化工企业成本控制问题存在的原因

1.成本控制的观念滞后。中国化工行业管理者普遍认为,产品成本主要发生在生产成本,并将管理生产流程作为降低成本的最大目标。其实不然,生产环节的成本控制固然重要,但其他环节的成本控制工作同样不容忽视,化工企业管理人员错误的成本控制理念是产生企业成本控制问题的主要原因。目前化工企业的成本管理仍然以降低成本,减少消耗为成本控制的目的,但在一些情况下,过度的减少成本会造成产品质量和公司效益的下降,这种消极的成本管理是不科学的,公司只通过降低成本是不可能获得竞争优势的。

2.成本控制理论研究不足。我国转向市场经济后,从相对封闭的环境转向全面开放的经济环境,我国传统的会计体制的需求已经不能满足信息主体由单一到多元的转变,考虑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应积极参与会计准则的国际化活动。虽然我国会计界虽表现出极高的热情,但对于成本管理会计的研究兴趣并不高,过去几年的学术性论文中,涉及财会领域的成本会计研究较少,以成本会计为主题的学术会议更是凤毛麟角。某些化工企业成本控制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没有科学的管理制度,在目前系统中成本会计不能灵活的进行成本控制,加之会计理论的研究热情不足,直接导致化工企业成本控制的理论研究不够,进而影响了企业的成本效益,所以在增加我国成本会计研究的同时也要关注针对化工企业的成本控制问题,使化工企业付出的成本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

3.成本控制体系不完善。企业发展的前提是拥有足够多的资源,这种资源积累并不能单纯依靠外部的给予,最重要的途径就是通过获得投入产出之间的正相关来实现,这就要求企业要精打细算,最大限度的降低消耗,提高生产效率,完善企业成本控制体系。进行成本控制并不是在替客户提高价值以满足的过程中偷工减料,而应该通过对企业组织运行流程进行科学的设计,精细化成本控制单位,明确每部分费用投入具体责任,转变由企业老板一人关注减少成本投入,降低费用消耗的局面,使企业每个员工都关注如何减少成本投入,以达到产出不变,投入最小化。

4.成本控制执行力度不足。化工企业生产的特点是大批量生产,会产生较多的联副产品。每个步骤既生产半成品,也生产副产品,有些半成品又是下一步骤的加工对象,还有些半成品为几种产品共同耗用。由于这些特点的存在,导致成本核算的及时性较差,各种费用的交互分配比较复杂,成本控制比较被动,进而造成成本控制执行力度不足,成本控制的执行较难进行。成本控制不应仅局限在个别部门、个别员工或者个别生产过程,而应该扩展到企业的各个层级。成本控制执行不足,主要是企业管理层将成本管理简单的视为相关生产部门,以及财务的事情,管理者只关注和生产相关的成本,然而成本控制的执行要求企业关注所有有关活动所产生的成本,要求管理者首先重视企业成本控制的执行情况,要求每个员工都关注成本控制与执行,才能更有效的将成本控制执行好。

三、建立基于价值创造的成本控制模式

1.加强原材料的成本控制。采购成本占化工企业的一大部分,化工行业在原材料采购过程中可采用数据库实时监控附近原材料的市场价格,确定原材料供应源,确保企业买到物美价廉的产品,使企业在采购环节减少不必要的消耗。企业还应建立成本预算体制,首先要明确重点的成本控制环节,加强对原材料价格、运费、存储费的控制,减少不必要的消耗环节,进一步完善企业成本管理。加强员工的价值创造。对员工进行定期的专业培训,对生产管理部门的员工进行重点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成本控制、成本管理的最新理论以及适合该企业发展的成本管理理论等等。另外,要培养员工的成本控制意识,并且将这种意识发展成为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通过日常的培训与谈话,要使员工充分认识到企业的成本管理需要全体员工的参与和努力,从而提高员工的素质,激励他们为企业做出更多的贡献。

2.以顾客需求为导向控制销售成本。化工行业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和不同产品的销量,按季节调整产品的生产时序,按不同产品的销量调整产量的多少,将其他销量较小的产品减产或不生产,调整后使企业销售成本有效降低,使基于顾客需求为导向的成本控制模式取得较好成效。完善成本控制体系。健全成本控制体系,要完善企业组织活动投入的预算和核算制度,以保证企业组织的大小投入都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同时,调动每个员工的积极性,让员工对企业活动的投入负责。完善企业业务流程和工作程序,保证企业组织活动投入费用不断降低,使生产效率达到最优。

作者:张轩刘温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第5篇

摘要:工程项目群成本控制成为理论研究者和实践工作者共同面对的挑战,本研究在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行,结合天津市某大型工程项目群成本控制实践,对项目群成本控制独特性进行了深入分析,包括对项目群成本控制的特点、内容、重点等内容进行了分析,然后研究了项目群成本控制的流程,最后提炼出了工程项目群成本控制的模型,以期为工程项目群成本控制提供借鉴。

关键词:工程项目群;项目群成本;控制模型

0引言

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我国大力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的投资,涌现出许多大型化、集群化、复杂化的工程项目群,如奥运场馆项目群、世博园区项目群、广州大学城项目群等。与一般项目相比,这些项目群投资规模大、动用资源多、影响范围广,而且包含多个子项目、利益相关者众多,管理难度和复杂性骤增,因此,项目群成本控制成为理论研究者和实践工作者共同面临的挑战。

综观已有研究成果,关于工程项目群成本控制的理论研究还不成熟;实践工作也处于探索阶段,而且还存在系统性、操作性等方面的问题。本文结合天津市某大型工程项目群成本控制实践,构建了工程项目群成本控制模型。

1相关理论回顾

项目群(program)又译为项目集。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认为,项目群是经过协调管理,以便获取单独管理这些项目时无法取得的收益和控制的一组相关联的项目。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对项目群进行理解:第一,项目群是项目管理学科中的概念,对项目群的理解要符合项目管理基本常识;第二,项目群是一组相互关联的单项目,即组成项目群的单项目是相对独立的,项目群不是一个大型单项目,同时,单项目之间具有关联性,完全独立或联系不大的项目不能划入同一个项目群;第三,组成项目群是为了获取额外收益和控制,主要途径是协调管理。

本文将建立项目群财务框架、制定项目群财务计划归为一个过程,统称为规划项目群成本管理,如图1所示,与单项目成本管理过程相比,项目群成本管理更加注重规划过程。

图1 项目群成本管理过程

资料来源:作者整理

2 项目群成本控制独特性分析

2.1 项目群成本控制与单项目成本控制比较

项目群成本控制不是大型单项目成本控制,它们之间有本质的区别。通过对项目群成本控制与单项目成本控制的比较研究,可以发现他们之间的差异。

项目群成本控制的主要手段是协调,主要目的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项目群成本控制针对的是单项目之间的问题,协调项目之间的进度安排、资源分配,从项目群全局利益出发,使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提高,从而降低了项目群成本。但项目成本控制则是针对项目内部的问题,通过优化工艺、控制领料、减少浪费等手段降低项目成本。

项目群成本控制的明显特征是对某些项目群工作进行集中统一管理,这是项目群成本控制的最大优势。通过集中统一管理,项目群成本能够得到大幅降低,而增加的管理成本却有限,这正是开展项目群成本控制的意义所在。调研发现,最能降低工程项目群成本的工作包括统一设计、统一报批、统一采购、统一计划、统一标准等,有必要对其如何节约成本、节约了多少成本等问题进行研究。

2.2 项目群成本控制特点

项目群管理的特点体现在项目群成本控制中,使项目群成本控制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主要有三个方面:整体控制、过程控制、层级控制。

项目群成本控制强调整体协调控制,主要包括两层含义:项目群管理知识领域之间的整体协调和项目群各组件之间的整体协调。项目群管理各个知识领域之间是相互作用的,尤其是时间管理、质量管理与成本控制关系最为密切,需要综合控制。

3 项目群成本控制流程

工程建设项目群成本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制定合理的流程来保证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本节参照美国项目群管理协会提出的输入、工具和技术、输出的框架,结合天津市某大型工程项目群成本控制实践,提出了工程项目群成本控制流程,包括:制定项目群成本控制基准、监测项目群成本控制绩效、项目群成本偏差分析、项目群变更控制。

3.1制定项目群成本控制基准

制定成本控制基准是项目群成本控制的基础性工作,为后续工作提供了参照标准和依据。从本质上看,项目群成本控制工作就是将实际成本与控制基准进行比较,预防或减少偏差的发生,保证项目群在既定目标成本范围内获得成功。制定项目群成本控制基准与制定单项目群成本控制基准相比,其工作量、方法、内容等方面均有很大的不同。

制定项目群成本控制基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工作:明确控制目标、落实控制责任。

项目群成本控制责任层级与控制目标层级一致。落实控制责任的依据是项目群成本目标的分解,每一个成本控制目标都要有唯一的主要负责人。落实控制责任的主要工具是组织分解结构(OBS),在这个结构中有组织各个层级的人员配置情况,必须据此来落实控制责任。

3.2监测项目群成本控制绩效

工程项目群在实施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而造成成本偏离预算。这一普遍存在的问题,要求项目群管理者持续、科学地监测成本控制绩效,为项目群成本控制提供动态的、准确的信息。

监测项目群控制状况主要目的是搜集项目群运行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监测项目群运行状况,需要定期监测和不定期监测相结合。定期监测是为了获取常规信息,用于项目群成本控制;不定期监测是为了抽查,防范风险。

工程项目群的体量大、周期长,在建设过程中产生的信息更是不计其数。要准确搜集和处理这些信息,需要采用计算机手段和传统手段相结合的方式。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发展,使广泛全面搜集工程项目群信息成为可能,并且满足了工程项目群对信息分层管理、准确传递的需求,而且许多信息处理可以由计算机自动完成。传统的信息搜集和处理手段也是必要的,例如会议、报表等,因为这种方式能够更加灵活地适应管理需求,抓住重点。

3.3项目群成本偏差分析

项目群成本控制的偏差分析主要做三方面的工作:识别偏差、分析原因、纠正偏差。

识别偏差,是将项目群成本监测结果与控制基准进行对比,明确有无偏差、偏差的归属、偏差的程度等内容,并用偏差分析表进行登记。此外,还应注意可能引起项目群成本超支的潜在风险,将其整理和登记。识别偏差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要持续、及时地进行。一般情况下,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需要每天都上报成本情况,项目部和项目群应每周进行分析。

分析原因,是明确造成偏差的影响因素的过程,确定偏差产生的主要原因。通常情况下会通过专家判断、图表分析等方法进行。对工程项目群整体存在的或者普遍存在的成本偏差,由项目群管理团队进行分析;对个别项目或工程存在的成本偏差,先由项目部进行分析,解决不了的再提交项目群管理团队进行分析。

3.4项目群变更控制

在纠偏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下,就要考虑进行变更。项目群成本控制过程中的变更主要是成本控制基准的变更、项目群范围的变更、时间管理计划的变更、质量管理计划的变更等。工程项目群管理过程中,在各个层次、各个阶段都会受到变更申请,需要建立一套变更控制系统,规范变更行为。工程项目群的变更控制系统相对于单项目而言,要复杂得多,包括变更控制的层次、权限、流程、方式、方法等,是重要的组织过程资产。

如果成本偏差已经超出了项目群利益相关者的承受范围,而且纠偏、变更等均无法挽回成本失控的局面,则应该考虑中(终)止项目群。中止项目群也可能是为了调整项目群管理目标、开发新的融资渠道、避开成本失控的主要诱因等,这种情况下,项目群还有继续实施的可能。终止项目群则彻底放弃了项目群的管理,可能出售、移交已有的成果,是为了避免损失的扩大。

4项目群成本控制模型

4.1工程项目群成本控制模型的构成部分

项目群成本控制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贯穿于项目群成本管理的全过程。为了更好地研究项目群成本控制模型,本文认为,项目群成本控制主要包括事前控制、过程控制、变更控制、保证措施四部分。

事前控制是为进行项目群成本控制而做的基础性工作,包括制定项目群成本控制基准和开展其他事前控制工作。过程控制主要是对工程实施过程中的成本控制绩效进行监督和测量,定期或不定期地搜集项目群成本绩效信息,并将实际绩效与项目群成本控制基准进行比较,对偏差采取纠偏或变更措施。

项目群管理过程几乎都要发生变更,而且项目群局部的变更可能会对其他部分或者项目群整体产生影响。项目群成本控制也会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更,需要建立一套项目群成本变更控制系统,来规范变更过程。项目群成本变更在一些情况下是必要的,不能惧怕变更。

工程项目群的成本控制非常注重成本失控的预防,除了在事前控制、过程控制中进行大量努力之外,还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保证措施,以使项目群成本始终保持在目标允许的范围内。

4.2工程项目群成本控制模型构建

在项目群成本控制模型中,事前控制、过程控制、变更控制、保证措施这的四个组成部分之间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它们都是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此构建的项目群成本控制模型如图2所示。

图2 项目群成本控制模型

第6篇

概述

企业成本管理主要是指以企业为成本控制对象,企业通过制订一系列的成本控制战略和政策,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进行控制以进行成本的控制,以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企业成本主要包括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固定成本是指在一定业务量范围内保持固定不变的成本,变动成本是指随着业务量增加呈正比例变化的成本,混合成本是指随着业务量增加呈正向变化但非按正比例变化的成本。企业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关系到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并与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能否保持竞争优势息息相关。

我国企业成本管理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企业对于成本管理均较为重视,成本管理水平也取得了较大进步,但是由于种种因素影响,我国企业成本管理水平还不是非常高,仍有许多部分值得提高。

(一)缺乏先进的成本管理理论

我国自上世纪50年代起开始进行成本管理研究,从成本计划理论到投入产出率等理论,均体现了我国成本管理理论水平的提高。但是与国外成本管理理论相比,我国还处于相对落后的状况。截止目前为止,我国已进行了企业成本管理相关理论研究,但是与国外先进成本管理理论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并且在实践中的贯彻程度还有待提高。

(二)成本管理缺乏战略性

大部分企业均能够意识到成本管理较为重要,但是企业在实际的成本管理中,往往仅看到成本管理的某个局部,成本管理不够全面。从企业的长远发展来看,成本管理应与企业战略发展规划相结合。但是部分企业往往更为关注成本管理带来的眼前利益,忽略了企业发展的长远目标。从内容方面来看,企业往往仅仅对企业生产成本加以管理和控制,忽略了产品生命周期管理;从产品生产流程来看,部分企业仅仅注重了生产过程的成本管理,忽略了产品设计阶段和产品营销阶段的成本控制;从业务经营流程方面来看,部分企业仅仅对企业内部价值链成本管理较为关注,忽略了原材料采购及产品售后成本管理;从企业发展战略方面来看,部分企业忽略了成本控制与长期发展战略规划相结合,仅对企业短期效益和眼前成本控制较为关注,忽略了成本控制的战略性。

(三)成本信息不够准确

成本管理需要以准确的成本信息为基础,成本信息的准确性直接影响成本管理和控制的效果。目前,部分企业成本核算方法较为落后,会计成本核算本身不够准确,因此提供的成本信息不准确,对企业成本无法进行准确的核算和计量,导致企业成本信息失真,影响企业成本预测、计划和控制。部分企业成本信息的不准确,直接导致成本管理效果不佳。

加强企业成本管理的措施

(一)提高成本管理理论水平

企业应强化成本管理理论,结合有中国特色的成本管理理论,建立成本控制方法体系。企业成本管理者应结合会计核算特点,以最新会计准则和制度为依据,勇于开拓企业成本管理方法,深入了解企业实际生产经营业务特点,可以结合成本管理案例分析,以理论强化管理,促进管理理论向实际的转化,提高企业生产力,加强企业成本控制和管理效果。并以企业成本管理理论和措施为基础,建立企业成本管理考核和激励机制。

(二)强化成本管理理念

目前,部分企业的领导者认为优化产品流程,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增加市场份额是企业最为重要的事,部分技术人员对设计工艺、制造技术优化对于产品成本降低所起的作用还不甚清楚。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点,而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企业生产经营各项环节、业务活动各项流程均是由人进行和完成的,因此应强化企业员工的成本管理的理念。首先应帮助企业全体员工特别是企业管理者认识到成本管理和控制的概念和意义,将成本管理的范围扩展到企业的所有员工,使他们意识到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并且理解到成本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成本管理是企业首先应考虑的因素,并应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企业应引入和培养成本管理和控制的专业人才,有意识的举办成本管理培训班,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和技能,为企业降低成本提供业务保障。(三)引入战略性成本控制策略

目前,企业面临了较为复杂的外部环境,产品种类多样化,消费者对于产品在时间、质量等方面要求更为严格,现代企业生产流程更为自动化智能化,企业生产也从劳动密集型逐渐转化为技术密集型,企业竞争日益激烈,企业通常根据外部环境和竞争情况制订出企业发展战略。与此相适应,企业必须采用战略性成本控制策略,采用将前瞻性和全面性相结合的新的成本管理和控制模式。这种模式应考虑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研究影响企业成本的全过程,在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选择降低成本的方式。

(四)提高成本管理信息准确度

成本信息和会计核算信息是成本管理和控制的基础,因此,应强化成本管理信息的准确度,规范会计核算基础性工作,提高成本核算水平,为成本管理提供准确的信息。同时,应强化企业信息化水平,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系统整合与成本相关的各方面的数据,例如采购、库存、生产经营、销售等各方面的数据,建立完善的信息数据源。可以建立成本核算管理分析系统,对企业人工成本、材料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和其他成本进行核算,对相应成本进行差异分析和预测分析,一方面可以作为企业成本费用支出的依据,另一方面可以作为企业成本管理情况的重要参考。

(五)强化成本保障体制

成本管理保障措施是为了保证成本管理方法的有效性和成本管理方法的顺利实施而建立的各种规范。它主要通过建立起一系列的业务处理与报告应该遵循的程序和规范,以及通过对组织结构的设定、职能的划分与分工等,来保证组织内的各项活动按照有利于降低成本、有利于进行成本管理的方式进行。另外,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为了及时了解环境、内部条件和竞争对手的变化可能带来的机会与威胁,还应该建立成本预警分析系统,对外部环境、竞争对手及企业自身条件的变化进行长期观察,对可能出现的重大变化、可能面临的机会和威胁作出及时预报,使企业能够有充裕的时间做出反应。

结论

第7篇

关键词:房地产开发企业;成本控制;目标成本法;控制制度

一、成本控制的目的

房地产开发企业在近些年来不断的快速发展,同时也涌现出了不少新兴的房地产企业。其中能够长期保持稳定发展的企业确是少数,因为要保证房地产企业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不仅要依靠企业现有的资金状况,更重要的是企业内部的管理流程和控制体系。只有不断地完善企业的管理控制流程,及时的发现问题,应对危机,才能使企业稳定持续的发展。

最近在不少城市出现了地产投资热,地价持续攀升。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来保障房地产行业的平稳发展,但房地产企业不能依赖于国家来调控房地产行业的稳定发展,还必须建立健全有效的房地产内部管理控制机制来配合外部环境带来的变化。因为房地产项目开发过程是一个开发期限长,资金使用量大,涉及环节复杂的过程。在房地产项目开发前期需要选择一个适合企业自身状况的融资方式,在筹集到资金后企业才能正式开展项目的建设和营销管理,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诸多的不确定因素,如果企业不能及时的发现问题,那么就可能造成资金链的断裂或者企业的破产。

内部控制管理理论已经发展了一段时间,从美国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的提出,到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相关内部控制的基本流程,都在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所以房地产企业要跟上时展的步伐,从内部控制入手,从财务管理控制和成本控制等环节入手,才能实现企业稳步的发展。

二、国内外研究状况

(一)国内研究状况

我国房地产行业起步比国外晚,不过对于内部控制制度的研究也在不断的规范中,国家相继了《内部控制会计控制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关注程度可见一斑。此外,国内也有一些相关理论研究的提出,比如信息化系统建设对内部管理控制的影响,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相结合等理论。

(二)国外研究状况

国外经历了安然、世通等事件后,出台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提出了对公司内部审计和控制的强化要求。国外的一些研究主要是从针对控制体系的建立出发。在英国如果投资主体是政府部门,那么需要按照标准的造价成本来运作;如果是非政府性质企业,成本控制方法没有强制要求。同时英国具有一套完善的成本控制体系,贯穿到项目开发建设的全过程,并且责任落实到具体的每一个人。在美国,开发企业通常会委托专业的咨询公司来进行成本控制。在德国,不同于英国,所有的房地产开发项目都需要遵循国家制定的控制标准,而且更多的是对开发成本的事前规范控制,对前期开发人员的要求也很高。

三、成本控制的内容

(一)内容的构成

房地产项目的成本控制是对整个房地产开发周期中所有环节的成本控制。包括土地成本、前期费用、建安成本、基础配套设施成本、管理费用、营销费用、财务费用、各项税金等。

其中土地成本通常占整个项目开发成本的30%左右,随着目前土地拍卖价格的不断提高,土地成本所占比例同时也可能提升到50%。土地成本也是核算楼面价,预估销售价格的重要依据;前期费用主要是项目开发之前的规划设计、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等费用,这些工作往往需要专业的测绘和统计人员去完成;建安成本主要是对项目施工整体的费用,包括土建、内装、外装等工程,占整个项目的比重约50%左右;基础配套设施费用主要是水电、燃气、绿化环境等费用;开发间接费用主要是指管理人员的工资以及营销人员的考核奖金等,是制定企业考核机制的重要因素;税费是指企业在房地产项目开发销售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按照国家规定依法缴纳的费用,也是企业进行税收筹划的依据;财务费用主要是指房地产开发项目所产生的融资成本,也是决定企业能否实现目标利润的关键因素之一。由此可见,每个环节的成本费用都是项目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这些成本对应的是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不同阶段,如前期阶段的规划设计,土地取得、中期阶段的建设开发、后期阶段的销售管理等。因此在每个阶段都应该加强对企业的成本管理控制。

(二)成本控制的理论

成本控制的理论方法主要有:标准成本法、作业成本法、目标成本法。

标准成本法顾名思义,就是在既定的直接材料、人工和制造费用条件下,计算产品的标准成本,通过比较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的差异,再具体分析固定成本差异和变动成本差异。

作业成本法是把产品的成本资源分配到具体的作业当中,再根据不同作业的工作量计算最终的产品成本。作业成本法较传统的成本法有一定的进步,能合理的分配计算成本,为管理层提供更精确的决策依据。

目标成本法是为达到既定的目标利润,在整个开发过程中包括规划设计、项目建造、营销管理的全部环节,同时不断的完善当前成本的一种理论方法。包括前期的可研成本和后期的建造成本。在项目规划设计阶段,通过比较可研预计成本和实际成本的差异,以可研成本为导向,逐步降低项目开发成本,为房地产项目的预计售价提供有效依据;在项目开发建设阶段,通过重新调整过的预计成本,并以之为导向,降低企业实际的建造成本,从而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有利于企业目标利润的实现。

由于房地产开发企业本身的特殊性,对开发过程中每一个阶段的成本控制就显得都很重要。目标成本法更侧重事前的控制,可以结合企业的战略管理目标,更适用于房地产项目的开发流程。

(三)成本控制制度

在目标成本法的理论指导下,还需要制定一套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来规范具体的成本发生行为。从公司财务的角度来说,要在企业实际开发运营之前,制定具体的规章制度,比如管理费用和营销费用的开支,在房地产项目竣工验收前这些开发间接费用都会影响到开发项目的最终成本。其中占比较大的应该是营销费用,包括支付的佣金,销售人员的奖金等。这就需要企业通过既定的目标利润,来计算一个合理的费用支出比例,制定严格的考核管理制度来实现这一目标。另外,企业还可以通过设计财务控制指标来辅助考核过程的顺利实施。

四、总结

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成本控制过程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工作。成本控制工作的有效执行,将会影响到房地产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和目标利润的实现。尽管目前我国的房地产行业发展水平低于国外发达国家,但只要我们能吸收利用国内外的房地产相关理论,结合自身的实际状况,认真的去完成这项工作,那么对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也会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在制定目标成本时,不能由于工期紧急而草草了事,那么这样的目标成本是毫无意义的。在开展成本控制工作时,房地产企业的管理层首先要树立这是项不容疏忽工作的态度,再建立健全相关控制制度和考核机制,推动企业全体员工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只有把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和人员上去,才能有效的实现房地产企业成本控制的目标,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于妍妍.房地产开发企业如何进行成本控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8).

[2]肖子伟.房地产开发项目成本控制与管理[J].住宅与房地产,2016,(3).

[3]杨玉洪.管窥房地产开发各阶段的成本控制[J].财经界,2016,(5).

第8篇

(总参警卫局管理处,北京 100017)

摘要: 建筑工程其整个系统具备复杂性与多变性,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着建筑工程整体效益的实现。加强建筑工程成本控制,实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将造价管理行为渗入到建筑工程的整个生命周期之中,切实有效推进造价管理机制,是实现建筑工程成本控制,确保建筑工程质量、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实现的重要举措。以工程造价内涵为导入,探究当前成本控制与造价管理中存在的现实性问题,提出其发展路径。

关键词 : 建筑工程;成本控制;造价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24-0008-03

作者简介:黄卫东(1975-),男,湖南湘阴人,工程师,研究方向为营房工程。

0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为实现建筑企业稳健发展,要求采取措施有效控制建筑施工成本,实施造价管理。以成本控制与造价管理为切入点,探究建筑工程成本控制与造价管理实现的具体路径,以保障建筑项目工程综合效益。

当前,项目成本控制与造价管理仍存在着一定问题,难以切实有效实现成本控制,导致项目经济性偏低。为此,结合本公司一项目工程,提出具备操作性可行性的成本控制与造价管理路径。

1 建筑工程造价及管理内涵

建筑工程造价指的是在整个建筑项目实施与实现过程中所投入的所有资源的价值,包括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新价值。即建筑工程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通过投入一定的固定资产进行再生产,生产活动所消耗的所有资金费用的总称。强化建筑成本控制与造价管理,是实现建筑工程经济效益的重要举措。

在工程项目中,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举措进行工程造价控制,将其控制在科学范围之内。造价管理要求对项目工程实施的技术活动与经济活动进行有效控制。在确保建筑工程质量与功能实现的基础上,切实关注工程项目成本管理,进行造价科学控制,争取以最小的工程造价成本实现最大的项目经济效益。

2 当前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与造价管理中存在的困境问题

2.1 管理理念缺失与管理经验不足

当前,在我国一些建筑工程中,其多缺乏成本控制与造价管理经验,没有将造价管理理念融入到建筑项目的每个环节,如项目决策、项目设计、项目招投标、项目实施等环节之中,管理理念的缺失与管理经验的不足,导致一些项目在没有深入调查市场环境与发展的基础上便进入到决策与设计阶段,缺乏招投标规范性操作,在设计方案中缺乏经济性与技术性对比,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缺乏有效举措进行项目控制,导致项目工程成本无法有效进行控制,严重影响了项目整体效益。

2.2 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

随着建筑市场的快速发展,为满足建筑市场发展要求,规范建筑市场发展,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建筑市场相关的法律规章制度。然而从当期发展实际来看,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仍处于发展阶段,其存在不完善性。建筑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其人员成本、材料成本及设备成本等随着市场变化而不断波动,市场波动性的存在让建筑工程其成本控制与造价管理面临着重大挑战,为其管理工作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如建筑企业在管理行为中采取传统的成本控制方法与造价管理举措,则其在工程招投标过程中只能进行承包商提供基本造价的对比与选择,缺乏对工程项目实施的具体判断与分析,无法实现施工企业工程性价比的科学分析,从而导致工程在造价管理过程中存在着一定漏洞问题。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是限制建筑项目成本控制与造价管理有效实现的重要因素。

2.3 管理理论基础薄弱性突出

在我国建筑工程领域,其成本控制与造价管理多存在着理论基础薄弱的特征,在相对较多的建筑工程企业之中,其虽然引入了成本控制理念与造价管理理念,但在具体实践工作中却鲜有将其具体落实,尤其是缺乏对造价管理与成本控制等具体内容的认知,缺乏对实践工作的指导性,在整个工程之中采取成本控制与造价管理多处于盲目阶段,其工作成效十分低,难以实现预期的管控目标。在建筑工程企业招投标过程中,缺乏对施工单位具体情况的深入调查,缺乏对市场环境的充分认识,只是依据不同单位所提供的工程报价进行承包商选择缺乏合理性,且难以做到深层次的项目技术交流与技术对比,难以从质量、安全与经济上确保项目目标实现,进行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的难度较大。

3 建筑工程项目造价管理优化与成本控制的实现路径研究

在建筑工程中,为切实实现建筑项目成本控制与造价管理,需要从多层次出发,切实将造价管理与成本控制融入到建筑工程的整个生命周期之中,采取动态性管控手段,为实现项目整体效益提供支撑。

3.1 以项目决策为视角的造价管理与成本控制分析

在建筑工程决策环节,需要依据工程功能要求及质量标准进行现场调查,确保工程施工方案科学合理,在施工方案编制过程中融入造价管理理念与成本控制理念,对施工方案的技术性与经济性进行综合分析。确定施工方案后,需要依据工程造价,对其相关技术措施的选择进行科学确定,通过明确技术标准与规范对项目成本进行控制。如在施工方案设计过程中,除了要综合考虑工程造价成本与进度计划实现等问题,还应切实关注工程质量与工程安全等问题,切实保障项目工程顺利推进,避免因项目决策与方案设计所引起的施工问题,为成本控制与造价管理实现提供基础。在本工程项目中,控制好其在决策阶段进行的项目施工预算造价划分,对成本进行有效控制。

3.2 以招投标阶段为视角的造价管理与成本控制分析

在建筑项目招投标阶段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成本控制与造价管理,不仅可以有效实现建筑工程投资量的控制,还可以为项目施工质量与施工进度提供一定保障。在招投标阶段,要求造价管理与成本控制负责人员,遵循公开公正原则,进行施工企业资质深入审查,确保企业资质满足项目施工的实际要求,切实确保招标文件编制科学合理,要求造价管理工作人员进行项目信息的收集、整理与分析,明确项目招标技术规范与具体的要求内容,并对项目实施的费用条款进行科学的预测与判断。

针对项目中标标准进行科学规范,确保建筑企业在施工质量与施工进度上能够有效掌握,依托中标标准,采取科学合理低价措施,选择出最终中标单位。中标后,建设方与施工企业之间应依据项目情况签订合同,合同签订内容应明确各种责任与相应处理规范,规范承包单位与投资方之间的法律关系,并在合同内容之中弥明确工期长短与项目价款的结算方式,针对违约行为应采取的具体措施也应在合同内容中进行体现。投资单位如针对施工单位采取过分制约,施工单位则可以依据相关法律规范进行自身利益维护,切实维护双方利益。

3.3 以设计阶段与施工阶段为视角的造价管理与成本控制

建筑工程项目设计主要包括三大内容,即方案提出、方案初步设计与最终方案确定。在建筑工程设计过程中,因缺乏造价管理理念,其设计缺乏一定的经济性控制,导致建筑成本增加。为此,在建筑项目设计过程中,业主应与设计师及造价师之间有效沟通与配合,明确建筑工程功能需要与重要程度,针对其特殊性进行说明,在标准化设计的过程中引入限额设计,发挥限额设计优势,优化设计方案,最终获取经济效益好与功能完善的设计方案,从技术角度与经济角度对设计方案进行综合分析与对比,遴选出最佳设计方案。

此外,在方案评估作业与方案初步设计概算环节或施工图编制及审查过程中,均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项目工程造价干预及控制,从各个层次上进行成本控制以降低整体工程项目投资总额。

在建筑项目施工阶段,建设单位其在造价控制中发挥着主导地位,其可以发挥主动性,加强建筑施工成本控制。从建筑施工材料采购方面、施工方案、项目变更、生产计划等各个环节采取成本控制措施,严格控制项目变更,加强项目工程实施进度与具体信息的收集与分析,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与控制技术,发现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解决,避免带来更大经济损失。在施工过程中如出现必须的施工方案变更问题,造价管理人员则需要依据合同内容,针对项目变更、延误工期等方面条款进行相关索赔,确保自身合法权益获得有效保障。

3.4 以竣工验收为视角的造价管理与成本控制分析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其项目结算属于项目成本控制与造价管理的最后环节,其在整个造价控制与管理环节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竣工结算书十分重要,其属于整个项目工程造价科学确定的现实性依据。在实践过程中发现,一般建筑项目完工后其工程结算实际较之编制的工程结算结果存在着较大冲突,两者之间的价款多存在着10%左右的差值,最高可以超出20%的差值。为此,项目造价管理与成本控制人员应切实做好管控工作,依据合同内容进行项目竣工结算,选择具备较好实力与信誉的中介机构对项目施工方所编制的项目竣工决算书进行科学审核,进行工程量重新审查,依据相关签证费等内容进行落实,切实确保审核结算与工程造价一致。

3.5 以动态控制为理念的项目造价管理与成本控制分析

在项目工程竣工核算时多会存在造价偏差问题,即应得值与实际值相比存在的差值。在项目工程开展过程中,多存在着一定的质量偏差与工程进度偏差问题,但其偏差量一般较小,在其不对整体项目质量与工期影响的情况下可以不采取相应的管理与纠正措施。为此,在工程造价预测中,多不考虑细微的进度偏差因素。但工程施工进度或质量存在较大偏差问题时,特别是因项目业主自身原因所导致其问题时,业主应该进行纠偏处理,同时承包商则会对其赶工及相关施工费用要求补偿,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工程造价。项目工程推进过程中,其各个环节均会产生一定的成本问题,其工程费用消耗量存在着较大差异性,受工程项目开展的进度与时间等因素影响,项目工程造价存在着较为显著的动态性。

引入项目全过程动态造价管理方式,明确其管理路径,具体如图1所示。

影响工程造价的现实性因素较多,如工人成本、材料费用与政策变化等。影响因素存在着波动,为此,在进行项目成本控制与造价管理行为中,需要采取积极措施,引入动态化管理控制措施,实现造价控制的有效性。动态管理,即要求管理人员综合管理对象与外界环境等因素及时进行管理手段的改变,切实适应项目开展与落实,为实现管理目标提供支持。该项目工程依据工程实际,科学采取成本控制与造价管理措施,切实有效降低了工程成本,为实现项目整体效益发挥重要作用。

4 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应用

4.1 工程概况

本公司承担一项目工程为高层居住建筑项目,其建筑设计采取框剪结构,建筑层高为25层,建筑高度74.5m,总面积为24240m2。因该项目工程量较大,投资资金消耗较多,为切实实现项目经济效益与整体效益,引入成本控制与造价管理理念,综合探究在项目工程中成本控制与造价管理的社会实践路径,以为项目发展及效益实现提供指导。

4.2 工程预算造价

根据工程设计要求,本工程预算造价6200万元,具体造价如表1所示。

以工程施工预算参数表分析,土建工程和措施项目费、安全生产措施费及专业分包配合服务费等,占总造价比重较高,因此,项目决策阶段、工程设计阶段及招标阶段等作为本项目成本控制的重点,而且,项目方案经过几次优化,逐项控制,最终各项实际成本均在预算控制之内。

5 结语

建筑工程因其系统性、专业性、投资量大、施工时间长等特征,其成本控制与造价管理所面临的现实性困难较多。在分析当前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与造价管理中存在的困境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以项目决策、招投标、设计阶段、施工阶段与竣工结算阶段为视角的成本控制与造价管理,引入动态控制理念,针对整个项目工程,采取动态化管控,切实实现项目成本控制,降低成本,实现造价控制目标。实践证明,采取有效的成本控制与造价管理行为,能够在保障项目整体质量的基础上,实现项目进度、项目安全与项目效益的综合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斌保.探讨建筑工程的造价管理和成本控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18):119.

[2]郭巧玲.探讨建筑工程的造价管理和成本控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24).

[3]韦雪斌.建筑工程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与造价管理探究[J].房地产导刊,2015(12):311.

[4]刘燕坤.探讨建筑工程的造价管理和成本控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6).

[5]付敏娥.基于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成本控制策略分析[J].房地产导刊,2013(19):228.

[6]韩立宁,谢云娥.探讨建筑工程的造价管理和成本控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8).

第9篇

我国的管理会计理论在市场经济当中与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下,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和应用,由于每个企业的经营方法都各不相同,为了更好的与企业管理会计在每一个步骤上都和企业的管理方式上形成很好的匹配,必须将管理会计划分成“规划会计”与“控制会计”两大部分,所以,管理会计可以将复杂的经济行为利用先进的方法进行深入的分析,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来设定符合实际情况的发展思路和方案,在降低企业的综合风险的同时,提升企业的综合利益,并推动企业的稳定发展,

一、常见的管理会计方法

(一)成本性态分析法把成本表述成为产量的函数,并分析其两者间的依存关系,然后按照成本对产量的依存性,将全部成本区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大类。

(二)本-量—利分析法将成本、产量、利润这几个方面变动所形成的差量相互联系起来进行分析。税前利润=单价×销量-单位变动成本×销量-固定成本总额其核心部分是确定“盈亏临界点”,从动态上掌握有关因素变动对企业盈亏消长的规律性的联系。

(三)边际分析法边际分析可用来确定生产经营最优化的目标——成本最低和利润最高的,其可以使电力企业管理部门具体的掌握生产经营中有关变量关系与变化的基本的规律性,要有预见的采用有效的措施,运用企业的人力和物力及财力,从而实现各有关的因素的最优的组合,并最大限度的提升企业的生产经营经济效益,除此之外,还存在众多的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包括价值链的管理、管理会计报告及作业成本法。

1.价值链管理价值链的管理是指通过改变作业管理的策略,将电力企业单位的战略目标变得更加的科学合理,并符合实际的情况,价值链管理是以满足于超越客户的期望与需求为最终目标,这样不仅提升顾客的满意度并且还降低了成本,这将大幅度的提升了市场中的竞争力,也增长了企业在市场中的份额。

2.管理会计报告在电力企业单位中原本是财务报告为其提供财务相关的数据分析,但是,其含有的信息量小的特征限制了其发展,管理会计报告在实质上是基于管理会计的财务报告,但是其不仅能够像管理人员提供做决策的相关信息,还能够进一步的改善企业管理,并创造更多的价值。

3.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是为管理人员提供的准确的科学数据的技术支持,并以此完成资源的充分合理的调配,以科学合理的数据为相关依据,对成本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

二、管理会计在企业成本控制中的优势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成本控制方法随着管理会计的出现于应用发生着变化,之前的成本控制的方法已经不能与当前的市场经济相匹配,相应的成本管理应运而生,从而具有新的优势与特征,管理会计将成为进行成本控制的有效的方法。

(一)管理会计是面向未来的,充分应用了现代化的数学方法来进行定量计算分析,为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提供了相关的依据,其不仅反映出数据有可以为企业未来的经营决策提供了真实可靠的理论依据,并有效的控制企业的成本。

(二)管理会计方法多样,不同的形式对会计财务信息与其他的资料进行有效的加工,对不同的经营方案进行评估对比并得出最有利企业的发展经营方式,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完成企业的发展目标。

(三)管理会计实现了局部和整体的统一。相对于财务会计将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并提供会计资料与信息,管理会计兼顾了企业的经济环境与生产经营的细节,这样才能更好的为企业服务,从而实现企业的利润目标。

三、提高管理会计在成本控制中的应用水平

企业管理在经营的过程中,应充分重视会计、优化企业内部的基础设施,制造良好的应用环境。建立一个完整的系统的组织体系。典型的案例研究,加强基础理论,为管理会计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规范管理会计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以适应企业经营机制和成本控制的需要。同时促进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强度的相关应用软件研发、管理会计人员可以很容易地得到关于企业的信息情况下,企业内部和外部资源的融合,提高决策的正确性,降低成本。当前要促进企业的体制改革,并推进企业文化在企业内部的传播,规范管理会计的机制,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与文化氛围,不断加强管理会计在成本管理的运用效果。从根本上提高高层管理意识,找到符合企业管理会计理念基础。企业高层人员对提高管理会计重视度决定了会计人员预测,规划等作用发挥的程度,在面对重大决策,管理会计提供的会计信息能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要培训和选拔合格的会计人才,不仅要掌握会计的基本知识,并结合本企业的特点,有一个长远的眼光和开放的思维,现代管理会计的应用实践。在企业当中,始终要“以人为本”的领导方针,按时对企业会计进行培训,并改善管理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提会计人员工作的任真度与积极性,从而保证管理会计在实际当中能够发挥良好的作用,有效的利用人力的资源,提升管理会计的应用水平。

四、结束语

总体上来讲,随着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企业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加强管理会计的工作与在企业中的应用都具有非常关键的意义,在管理层需要的是重视管理会计在成本中的控制作用,并增强企业的信息化,还要建立一支有素质的管理会计的队伍,管理会计的推广和应用是一项较为复杂的一个过程,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特别是在当前的管理会计在企业的成本控制的应用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的地方,所以,要结合之前的管理会计的实践,应该取长补短,发挥管理会计在成本控制当中的作用,并采取管理会计多种的科学合理的方法,增强企业在市场当中的竞争力,提升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丽.企业会计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5(09).

第10篇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 住建委办事处 成本控制

一、精细化管理是成本控制实施的保证

住建委办事处要想成功运用成本控制,提高并保持自身的竞争优势,就必须进行严格的成本精细化管理。成本控制是关键环节,只有做好成本的精细化管理,解决成本精细化管理中的难点,住建委办事处的成本控制才能得到顺利实施。内部会计控制作为一个体系,它包括货币资金控制,实物资产控制,对外投资控制等共九个方面的内容。成本费用控制是精细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构成完整的精细化管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成本费用精细化管理的基本目标与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目标具有一致性。住建委办事处精细化管理的目标是为了保证资产的安全性、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和法律法规的遵循性三个方面,而具体到成本费用精细化管理的目标是为降低成本费用,防范财务风险,确保资产安全完整,二者协同起来,对于降低消耗,增加收入,提高住建委办事处的经济效益具有重大影响。精细化管理是成本控制实施的保证,精细化管理做不好,成本控制很难顺利推行。

二、精细化管理应充分运用成本控制理论

在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经济社会中,如何把成本理论有效应用到现代住建委办事处制度和精细化管理中来,是精细化管理者十分关注的焦点。成本控制理论是新近发展起来的,符合社会发展状况和经济环境的成本理论,它是集计划、核算、分析、考核于一体的完整的运转过程,更是综合考虑了住建委办事处内外环境,行业相关信息以后,从全局和整体出发作出的以获得成本优势为目的的成本控制与控制体系。成本控制是在既定的住建委办事处方针下,在成本控制方面进行的战略性选择与设计,它是一个决策过程;成本控制是指具体操作,应如何去控制住建委办事处成本无效率的升高,是一个执行过程。二者只有结合起来,成本控制才能在住建委办事处得到更好的应用。因此,住建委办事处应把成本控制理论应用到现代住建委办事处制度中,应用到精细化管理中,更好地促进住建委办事处发展。

三、加强精细化管理,促进成本控制的应用策略

(一)正确制定成本费用的控制标准

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传统的成本费用的标准已经不再适用。现在的经济是建立在开放式、竞争性的市场上的,更加注重科技成果的创新和产业化。建设局办事处应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将目标成本、计划成本指标与技术经济定额结合起来,综合运用参照法、因素分析法、目标利润法等制定成本费用控制标准,最终形成一套完整的成本费用控制标准,并使该标准切实可行。

(二)加强对相关人员的管理控制

人的因素是决定成本费用精细化管理能否落实的关键因素,因此加强对人的管理至关重要。建设岗位分工主要解决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问题。所谓不相容职务是指那些由一个人担任,既可能发生错误和弊端又可掩盖其错误和弊端的职务。换言之,对不相容职务,如果不实行相互分离的措施,就容易发生舞弊等行为。住建委办事处在建立、设计精细化管理制度时,应首先明确哪些岗位和职务是不相容的,在此基础上明确规定各个机构的岗位职责权限,使不相容岗位和职务之间能够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形成有效的制约机制。

(三)基于价值链管理的成本控制

1.消除无增值作业,增加增值作业的效率,不断进行作业改进

不增值作业对价值没有贡献,消除它们不会影响顾客对的满意程度,因此其存在是生产中的一种浪费,要尽可能消除。对于增值作业,尽可能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资源消耗。一旦住建委办事处确定了价值链并判断出活动的成本动因,住建委办事处就能比竞争对手更好地控制成本。重新设计价值链,去掉一些不必要的非增值活动或重新对有联系的活动排序和组合等,往往能从根本上改变住建委办事处的成本构成或改变住建委办事处重要的成本驱动因素,使住建委办事处获得竞争优势。

2.实行全面质量管理

价值链上各项活动之间都有密切联系。因此,某一环节的缺陷将使生产混乱,并引起连锁反应,使适时生产系统崩溃,其损失无法估量。所以,住建委办事处应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即发动全体员工积极参加,通过相关人员的自我控制,实现缺陷的全部消灭,确保服务质量的“零缺陷”。

四、结论

精细化管理对成本控制的作用随着住建委办事处的财务指标、住建委办事处战略等的变化,住建委办事处的控制体系必须随之而改变和调整以适应新的状况。对于现代住建委办事处而言,要了解精细化管理对成本控制的作用,必须先明确自己的发展战略和竞争战略,以及住建委办事处的具体处境,再利用一定的流程和体系合理设计出一套自己的能随着住建委办事处状况而自动更新的成本控制体系。

参考文献:

[1]陈敬全.优化项目资源配置,精细化管理和控制项目成本.现代商业, 2010.32

第11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过程管理;成本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23-0044-01

1 建筑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概述

1.1 建筑工程传统成本控制方法

建筑工程传统的成本控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工程成本法。该法指分析现有项目成本,寻找成本节约或超支的原因,从而改进管理工作,提高工程效益。工程成本法包括综合分析法和具体分析法,本文不加赘述。②责任成本法。该法是按照项目的经济责任制要求,在系统内部的各责任层面,进行项目分解,形成责任性预算。同时它不但区分了项目成本的各种经济责任,同时计量、记录责任预算的执行情况并定期汇报。③偏差控制法。首先它要制定出计划成本,进而寻找计划与实际成本之间的偏差,分析原因及其变化发展趋势,最后选择必要的相应措施减少偏差。该法包括实际偏差、计划偏差和目标偏差三种。④净值分析法。该法对工程项目成本、进度和监控进行了有效的控制。它能全面客观衡量项目进度和成本状况,它取代了工作量采用货币形式估计项目的进度,并用转化的资金成果来衡量,是具有系统性的工程项目监控指标和方法。

1.2 传统成本控制方法的问题

传统成本控制方法主要存在的问题:

(1)责权制度不完善。现行的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体制,没有很好地结合责权利,缺少有权有承担责任能力的成本管理部门。

(2)项目管理意识普遍不强,成本控制人员素质较低。对成本控制重视度不够,缺少高效的成本控制措施,成本管理意识薄弱,缺乏责任合同观念。这些人员往往无法跟上时代的发展,少数具有资质证书的项目经理对于如何运用项目管理、怎么样实现效益最大化等重大问题,还处于茫茫然的状态。

(3)材料管理制度混乱且浪费严重,成本控制流于形式。

(4)在成本控制上缺少系统管理,缺少对项目各阶段成本支出的系统控制,同时忽视了对质量成本的管理和控制。

2 建筑工程过程成本控制

为克服上述的问题,建筑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应渗透到工程的每一个过程中,通过过程管理来研究建筑工程的成本控制,研究每个分项过程,并找出其中主导因素,建立有效的绩效评价模型。

2.1 过程管理

过程管理是追求卓越过程的管理,寻求消耗最小化即效益最大化。它是基于传统的劳动分工理论的企业体系,充分吸收了各种管理思想精华如过程再造、全面质量管理、标杆定位和改善管理等,形成的一种新型工程管理方法。通过对工程所包括的过程,进行设计、改进、监控、评估、控制和维护等,实现过程为中心的管理,它的步骤包括过程描述、过程诊断、过程设计、过程实施和过程维护。

2.2 过程成本控制

建筑工程成本控制有以下原则:

(1)经济性原则。该原则指在保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在正常进度内,项目成本的最小化。

(2)责权利协调统一原则。

(3)全面控制原则。该原则包括全员控制原则和全过程控制原则两种。前者是指充分调动每个部门、每个职工主动积极的控制关心成本。后者则是从准备工作开始延续到项目竣工移交的控制活动,例如施工准备阶段制订的施工方案应按照规范要求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高效施工,减少成本,确保质量,避免工程返工等。

(4)目标控制原则。成本管理应形成PDCA循环,以成本目标作为控制和指导经济活动的准绳,按照相关管理理论,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成本。

建筑工程项目的过程包括: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和竣工结算阶段。下面对于每个阶段的成本控制简要阐述。

(1)决策阶段的成本控制。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建设标准水平、项目区域状况、建设规模概况、工艺及设备等。该阶段的成本控制着重体现在建立配套的监督机制,将全过程的资金使用情况和偿还责任情况落实到个人;降低投资风险,客观科学地分析市场需求,为了让投资估算更准确,应加强当地水文地质、水利水电、交通及环保等外部条件,并进行同类比较,对建筑功能和设计方案进行比较和选择,在相应的经济技术确保下,选择技术、功能、经济相协调统一的建设方案。

(2)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这是经济和技术层面对工程的拟建,应做到按照限额设计、按照标准设计,并设计招标和奖惩措施,并合理科学规划工程建设。

(3)招投标阶段的成本控制。合理确定投标方案和标价,首先要做好标前成本预测,进而计算合理的投标价格,因为投标工作会产生很多如标书、公差、招待等费用,故重点仍在提高中标率、节约投标支出。投标费用应联系总额控制并落实责任个人。

(4)施工准备阶段的成本控制。依据设计图纸及相关技术资料,分析研究施工程序、方法、组织形式、技术组织措施、机械设备类型等,从而制订出经济、合理、科学的施工方案。同时应确保准确收集资料,包括工程概况、项目中各个工程的主要参数、单项工程造价资料、单项工程计算数据、主要设备的价格、生产周期及其适用范围和可靠程度等。

(5)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主要有:①加强管理施工任务单和限额领料单。积极验收每一个分项工程,核对实耗人力和物力资源,以保证清单资料的准确性。②核对这类清单资料的结算,并计算预算与实际成本的差异,分析原因并制定相应有效的措施。③定期检查各责任部门包括责任者的成本控制情况,检查成本控制,检查落实相关的责、权、利。

(6)竣工结算阶段的成本控制。应及时办理工程结算,并适时归纳整理相关资料,严格控制核定各节点的工程计量、签证、变更及索赔,并应力求可转化为价款责任的合同约定内容在竣工后以货币形式体现。

3 改善成本控制的措施

总的来说,改善成本控制的手段主要从组织、技术和经济三个方面出发。

(1)组织措施。明确责权制度,以项目的层次制定一套高效的管理制度,组织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全面协调组织各部门。

(2)技术措施。实施性组织设计和施工设计应力求科学、合理、经济协调统一;更要在施工过程中降能降耗,尽可能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规范施工也很关键,抓质量抓进度的同时缩短监理验收签证时间,节约费用。

(3)经济措施。主要是严格控制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间接及其他直接费用等,本文不加赘述。

第12篇

1.原则一:全面控制

成本控制中最为重要的原则之一就是全面控制,包括全过程控制与全体成员控制两大方面,全过程控制是指成本控制工作要贯穿于整个施工项目的始终,即完整周期,不仅包括项目的施工过程,还包括前期的招标、方案设计以及后期的竣工。劝其成员控制主要是指项目所有职工都需要对成本控制有一定的了解,并对成本控制有所关心与重视,并积极配合。成本控制与施工单位所有部门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对整个施工项目基于经济效益与施工质量等的综合指标的有效考核,需要每个成员都树立起责任意识,能够自觉主动地配合成本控制的实施,肩负起相关责任。

2.原则二:目标化管理与节约的原则

目标管理是实现成本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终有通过目标管理,才能使整个工程建设具有向心力与凝聚力,通过对人力资源、财力资源以及物力资源等的合理调配,达到成本控制的目标。而在具体的节约原则上,需要从以下方面入手:首先是要强化科学管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重视科学管理对于施工效率与方案优化的重要作用;其次是对于既定的财务制度要严格遵守,包括开支费用的标准、开支成本的范围以及其他相关财务制度等,而在具体的费用支出过程中,一定要做好严格的监督,并进行一定的强有力的限制;最后是制定出防止成本失控风险的应对措施,从而能够随时掌控建设成本,防止浪费。

二、当前交通公路运输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成本控制的制度与体系建设不健全、不完善成本控制在公路建设中的应用首先需要基于健全完善的制度体系与丰富高效的控制方式,从而能够为项目建设过程中成本控制工作的展开提供科学基础与依据。但是当前,我国应用于公路建设工程的成本控制制度并不完善,首要因素在于法律制度的不健全不完善,这就使得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出现问题,无法可依,对于违法行为也起不到一定的震慑与制裁作用。除此之外,相关管理指导措施的缺失,也使得整个公路工程建设的效率与质量深受影响。而在措施实施过程中缺乏强有力的施工秩序维护,导致工人工作热情较低,建设项目效率低下,进度拖延。而建设过程中的随意性与盲目性也阻碍了成本控制的实施与完成。

2.成本控制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有待提升

作为工程建设项目,员工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也是最灵活的影响因素,所以要求相关施工人员具备完善的专业知识,从事成本控制工作的人员要具备专业的成本控制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才能够保障整个控制措施的有效实施。当前,我国公路建设项目中从事成本控制的工作人员,一方面是整体数量较少,另一方面是专业素养有待提升。主要原因在于国内公路建设项目中的成本控制应用时间有限,也是近些年来才得到施工单位的重视,所以专业人才的缺乏是必然。一名合格的成本控制工作人员除需要具备完善的理论知识与实战经验,还要有良好的责任意识。

3.成本控制过程中“重成本,轻质量”

在实际的公路项目实施过程中,常会出现因过度重视成本控制,单纯地为了建设资金的减少而忽视工程质量的问题,即“重成本,轻质量”,而这种现象与我们所提倡的陈本控制的核心理念是有明显的背离的。因为在实际过程中,遇到的情况与问题要复杂得多。成本控制的主体是财力、人力以及物力资源,但这并不意味着为了追求低成本就可以偷工减料、做残次工程。所以公路建设项目的人员一定要对成本控制有一个全面的科学的了解和认识,才能够达到成本控制的真正内核,不会出现工程质量问题以及工程施工进度的延误。

三、推进交通公路运输工程成本控制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1.建立起完善的公路建设成本控制的体系与制度

在开展成本控制工作之前,就需要建立起完善的健全的控制体系与制度,对于控制的具体内容与方面进行明确的规范,从而能够为项目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制度支撑,同时要注重员工之间的相互协调,并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与责任感,为项目的建设打造强有力的制度基础与人员基础。

2.注重对成本控制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的培养

只有基于成本控制工作人员专业素养的提升,才能促进整个工程的建设。施工单位一方面可以提高成本控制人员的准入门槛,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内部培训建设,定期组织关于内部控制与管理的培训来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而培训的内容除了基本的成本控制知识之外,还需要强化措施与方法的落实,真正在施工过程中实现成本降低与质量提升。3.强化对项目的质量监管工作建设施工单位要树立起重成本也重质量的理念,协调好成本控制与质量监管,实现工作之间的互通。质量监管需要项目管理者能够提供强有力的监督工作,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时刻保障工程建设的质量。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