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会计的行业现状

会计的行业现状

时间:2023-09-05 16:59:5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会计的行业现状,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会计的行业现状

第1篇

【关键词】注册会计师 现状 未来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随着“上海会计师事务所”的成立,我国宣告正式恢复注册会计师制度。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的《注册会计师条例》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的《注册会计师法》的颁布实施,我国的注册会计师行业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不断发展壮大。目前,会计师事务所超过7400家,执业注册会计师超过8.5万人,从业人员近30万人,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起步较晚、基础薄弱等多种原因,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整体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全球会计行业发展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因此,充分认识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的现状及未来尤为重要。

一、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现状

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是不容置疑的,但现阶段其执业水平与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偏离较大,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现状更加严竣。

1、高端的注册会计师等财务人才奇缺。目前市场上财务管理类职位竞争异常激烈,普通和初级财务人员明显供大于求,但高端人才却千金难觅。在一项名为中国未来十年紧缺人才资源的调查中,会计师位居榜首,尤其是通晓专业技术知识和国际事务的会计人才更为抢手,毫无疑问,会计师行业将成为未来人气较高的“金领一族”。 在国内,现在最为紧缺的当属注册会计师,按照现在的经济发展速度,注册会计师人才供不应求的矛盾十分突出。据有关权威方面的统计,中国内地现在需要懂国际惯例、符合国际需求的注册会计师大约35万人,而目前符合要求的只有6万名左右,且大多数得不到国际机构的认证。

2、新准则推行会计师面临挑战。会计业分析人士表示,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对外开放的要求,中国在明后两年也将采用国际会计准则编制会计报表。澳大利亚国家会计师公会(NIA)中国首席代表梁海虎认为,由于中国现行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差距较大,一旦明后年开始推行国际会计准则,很有可能出现中国会计师不会做账的尴尬局面。目前国内会计师队伍特别是注册会计师中还主要是早期考核通过的年龄较大的一批人,而具有较全面的知识结构、熟悉国际会计准则和国际惯例的专业人才则是奇缺。加上国内注册会计师后续教育的机会和渠道少,培训的层次也较低,使得目前的注册会计师获得新知识和提供新服务的能力十分有限。因此,按目前我国的会计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情况,国际会计准则的实施将给国内会计从业人员带来极大的挑战。

3、CPA行业工作流程化、模式化导致专业人员与非专业人员差距缩小。CPA行业审计方法和程序格式化、流程化,基于相同审计目的审计业务,大部分事务所对从业人员的要求是完成工作底稿,认为只要完成了它就完成了审计任务,导致职业判断功能弱化。在风险及业务量相当的审计任务中,出现了专业的审计师不一定能超过专业的计算机专家。

4、现行审计收费成为竞争的杀手锏,影响行业的健康发展。由于审计市场供大于求,导致各事务所之间压价竞争现象普遍化,采取“低价进入式审计定价策略”招揽审计业务,影响审计质量。而低收费与低服务相配比,致使审计程序减少,无法保持应有的职业道德水准,降低了其审计质量,影响行业的健康发展。

5、CPA行业风险与报酬分配体制革新缓慢。利益的悬殊在CPA行业体现得更集中,因为这是个专业型行业,风险与报酬是配比的。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纷繁林立,大部分事务所分配体制仍然沿用80%和20%的财富法则。很多注师只能通过高强度劳动来换取高额收入,工作缺少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有人说这个行业是个“青春”行业, 如果没有持续加班的体能,缺少离家独战的洒脱,可能无法求得高薪。当然,高收入还可能伴有亚健康等“并发症”,而低收入者则在希望与失望中自我抚慰。由于分配制度的弊端,有些事务所时常出现助理人员比注师收入高的情况,这样容易导致助理人员不思进取、安于现状或者注师人才的流失。还可能出现注师为规避风险而选择放弃签字费的情况,这些都不利于行业的发展、壮大。

6、国内事务所的国际竞争力不足。目前国内大部分上市公司、国际跨国公司和国有商业银行的审计业务基本上由四大国际所分享,国内所不能在完全的市场上和国际所竞争,这与一些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规定有很大关系。国内所毕竟起步晚,再加上政策差别,这样的结果只会加速国内所的微弱,不利于公平竞争和健康发展。另一方面,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更多的企业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竞争,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和拓展市场。建设一个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离不开国际可比的财务信息和国际化会计服务,这对我国CPA行业的国际化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注册会计师行业未来发展的几点建议

最近,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财政部《关于加快发展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加快发展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和具体措施,对注册会计师行业未来发展意义重大。根据上述现状,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参加后期继续教育,推广国际注册审计师考试。目前我国获得这类资格的CPA不多,因此有必要大力推广,促使更多的CPA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审计服务。

2、加大国际会计准则、法规资料的学习,使其知识不断得到积累和更新,提高其执业水平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另外,会计师事务所还需积极参与注册会计师行业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加强业务练兵和岗位培训,改革完善人力资料约束机制、考核分配制度及合伙人进入与退出机制,把加快培养中青年管理团队和业务骨干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推动从业人员队伍顺利实现新老交替、平稳过渡。

3、提高准入门槛,加大处罚力度。设立一个事务所门槛很低,只需要2个连续5年执业的CPA。致使小型事务所太多,大量不合格的CPA挤入市场,亮出低价的招牌,瓜分市场,如此便降低了审计质量,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应提高行业准入门槛,会计师事务所之外的其他中介机构和个人不得承办注册会计师审计业务,将素质低的CPA拒之门外,同时加大处罚力度,让其承受不起违规造成的损失而不得不遵守执业准则。

4、制定统一、科学的收费标准。审计收费应当遵循市场化原则,可以借鉴国际惯例,根据公司规模、收入、财务状况、内控能力和所处行业会计处理复杂程度等多种因素,事先预测,根据不同级别人员的每小时收费标准(收费标准可考虑规定审计收费的上下限),来决定审计费用。

5、会计师事务所应建立严格的风险控制制度。作为审计服务的主要承担者,会计师事务所应建立严格的风险控制制度,就审计服务的业务承接、人员配置、项目实施、责任权限、报酬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以能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审计服务,降低审计风险。

人的本能是趋利避害,资本的特性是赚取利润,成本和回报之间,永远都在核算。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社会的进步和繁荣、企业的成长和扩大、监管的多方位渗透和强化、审计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和完善,与国际准则的接轨,整个行业将会由低端的价格竞争和简单重复劳动逐步走向规范化、专业化、效益化、国际化,其发展前景将更加美好。

主要参考文献:

1.财政部.关于加快发展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若干意见.中央政府门户网站省略,2009;10

2.顾雪华.CPA行业现状及思考.中华会计网校省略,2009;10

第2篇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现状;发展方向

前言

会计电算化作为新世纪以来计算机发展的产物,以其方便高效为企业所用,成为会计行业未来的发展潮流之一。在这场速度与效益的变革中,会计电算化从最初的初具雏形,到如今的稳步发展,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显露的问题也愈发明显,本文将对此展开讨论。

1会计电算化概述

1.1会计电算化概念

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现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务的简称,是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实现报账、记账、算账、查账以及部分需由人工完成的对会计信息(数据)的统计、分析、判断乃至提供决策的过程[1]。简单来说,会计电算化就是利用计算机完成原本需要人工完成的工作的自动化系统,是会计史上传统会计与现代化技术相结合带来速度跃迁的大变革。

1.2会计电算化意义

会计电算化的出现给会计行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优势显著。

1.2.1利用计算机现代技术实现会计职能

大大解放了人力,原来需要大量人力才能完成的工作,如今只需要几个人采集数据,计算机会帮助人们完成接下来的大部分工作。

1.2.2提高工作效率,为企业节省了时间与成本

计算机进行的运算具有准确率高、计算速度快的特点,利用计算机比简单利用人力工作效率要高很多倍,这大大节约了花在人工核算上的时间与投入。

1.2.3增加企业的决策水平,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会计电算化的使用让会计活动简单快捷,在短时间内就能提供给企业管理者很大的数据统计结果,极大方便了管理者凭借数据进行科学决策。

2会计电算化现状分析

2.1国外会计电算化发展现状

国外会计电算化发展大致经历四个过程:单项会计核算业务电算化;会计综合数据处理的全部电算化;建立了网络化的、以管理为重心的会计信息系统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了会计或企业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和专家系统[2]。

2.2国内会计电算化发展现状

自20世纪70年代我国出现会计电算化概念起,我国会计电算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展起来,这对传统会计行业意义重大,但暴露出的问题也不容小觑。

2.2.1传统冲击,管理不系统

会计行业新技术——会计电算化的出现给传统的会计行业带来很大的冲突,人们往往在不断探索尝试中展开会计电算化的工作。在新技术的出现与应用过程中,企事业单位并没有形成系统成熟的管理体系,也未针对会计电算化制定相关政策法规。

2.2.2人才缺失,工作不专业

会计电算化解放了核算会计工作人员,却增加了会计软件操作人员,这就要求有大量的专业人才投入到这项工作中去。会计行业从业人员并不能及时做到职能转变,在很多操作上仍显稚嫩,往往因为不专业的表现导致电算化工作漏洞百出。

2.2.3软件易侵,数据不安全

由于会计电算化离不开计算机应用软件的使用,但计算机软件本身有尚未察觉的漏洞或易遭到黑客等入侵原因,存储在会计软件中的数据就显得不那么安全。它们很容易遭到不法分子对数据的查询与修改。

3会计电算化未来展望

3.1标准化

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尚未成熟,对会计软件的开发也是针对公司个体,软件差异性大,接口不统一,数据兼容性差,给不同使用者都造成困扰。因此,会计软件的标准化必是未来发展走向。只有建立统一的标准,开发的软件才有可能兼容,数据交流才能顺畅,软件的升级与替换才能更方便快捷地展开。

3.2专业化

会计电算化行业的蓬勃发展刺激着人才市场的需求,加速了计专业人才的成长。企业为快速发展自身的电算化,必将不断采取措施吸引专业人才的加入,而大量专业人才的注入,会让企业电算化越来越正规化,这必将推动整个会计电算化行业向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并且逐渐走向成熟。

3.3安全化

安全化不仅是会计电算化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更是计算机软件提高的方向。任何行业的成熟的重要标志就是对行业的安全有了更新的理解与完善。只有不断提高电算化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将风险系数降到最低,会计电算化才会有更深刻的现实意义,否则,没有哪个企业是会寄希望于根本不可靠的东西的。需求推动发展,因此,向安全化发展是电算化发展的必经之路。

3.4智能化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未来会计电算化也会涉及到智能的发展。通过各种软件的协同工作,企盼会计电算化能更智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这是我们美好的愿望。电算化向智能化发展,不仅要解决当前所具备的职能——核算、结账、算账等;更能生成科学的管理建议、企业决策建议等等。这些功能的实现都有赖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结束语

诚然,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早已不再局限于起步,而是在不断的探索中稳步前行。抓住科技时代带来的机遇,勇于迎接来自各方的挑战,是我国会计电算化行业决胜发展的关键。会计电算化必将在会计历史的画卷中描绘浓墨重彩的一笔!

引用:

[1]张银端.浅析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方向[J].现代商业.2008.11:213-232

第3篇

【关键词】投资担保会计行业 发展前景 现状分析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当前社会,我国的投资担保会计行业迅速发展,资本实力在不断的增强,由于一些担保会计行业并没有完善的建设体系或者是自身并不具备专业规范的运作管理体制,在投资担保会计行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和担忧。以下就是对我国投资担保会计行业发展前景以及现状的简要的分析。

一、我国投资担保会计行业目前的发展现状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推动下,各种投资担保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这些投资担保公司的迅速发展推动了我们社会效益的激增,以及推动了社会信用机制的健全并且实现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投资担保会计行业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但是,新事物的诞生必然也伴随着社会弊端的出现,在投资担保会计行业在萌芽并且快速成长的过程中也要面对重重的阻碍和困难。目前大多数的投资担保行业都存在着建设体系不完善、不具备一定的专业规范运作管理体制、有关于投资担保会计行业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一些企业的诚信度缺失等这些问题,甚至导致某些投资担保会计行业公司濒临破产。所有的这些问题引起了金融界的广泛关注,所以笔者对于我国目前的投资担保企业的发展前景进行了简要的讨论和思考。

二、目前投资担保会计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完善的建设体系

目前一些投资担保会计行业的从业机构的建设体系并不完善,很多的机构的担保实力不足,很多有关机构的担保资金都不足,这在该机构建立之初都没有得到很大的重视,其建设体系存在很大的问题,另外行业的各个机构分工都不完善,这样使担保资金出现问题的时候得不到有效的解决。除此之外,目前我国的投资担保会计行业需要面对的问题就是各地的财政一次性输入的资金很少,对于一些中小型机构的入股资金也是很有限的,一些社会上的闲散资金量也不大。这样就导致了投资担保行业在建设体系中会存在的不完善问题。另外,一些机构也存在了治理机构不合理的问题,其一是一些担保会计机构缺乏应有的独立性。在政府出资建立的中小型企业融资担保会计机构组织大多数都依附于某一层政府机构或者类似的机构,其内部运作程序复杂繁多,不能够与企业的性质很好的匹配。其二是担保会计机构在进行决策、执行以及监督的业务时三者不能够达到制衡的状态,很多根本就没有设立法律事务部门以及风险监测部门,对担保风险缺乏实现预警措施,很多机构也缺乏对资料信息的收集和整理的机构或者部门。

(二)不具备一定的专业规范运作管理体制

一些投资担保公司的自身运作管理体系很多也是不规范的,由于其行业管理、行业准入以及财务制度等等这些内部重要结构均处于比较混乱的状态,所以使得一些担保公司在缺乏制约的情况下,就容易忽略自身的规范管理和运作。有些机构存在很多不完善的贷前调查、担保审批、资产管理、风险控制、债务追偿制度,很容易造成了员工在进行业务处理是随意性很强,同时,领导在进行审批的时候的主观性很大,这样就很容易埋下安全隐患。

(三)没有有效的资本补偿以及风险防范机制

投资担保会计行业作为银行防范经营风险的一大保障,其经济来运存在着高风险低效益的特点,本来自身就缺乏有效并且可靠地资本补偿以及风险防范的机制,但是大多数的银行却又让担保会计公司承担大部分的企业贷款风险,另外又缺乏担保会计机构,一些中小型的担保会计行业的大战基金还不健全,就会导致一些投资担保会计公司倒闭。

三、投资担保会计行业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具体解决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行业内部组织建设体系

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完善行业内部的组织建设体系,第一步要完善的就是资金体系,一个投资担保会计行业的机构首先要具备的是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在引进资金的同时,也要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这样投资担保会计公司才能够有足够的投资风险担保能力,才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去。另外需要面临的问题就是投资担保会计公司和政府的关系问题,这是投资担保会计机构得意发展的关键。为解决这个问题投资担保会计公司应该坚持选优扶持的政策,防止政府的行政干预,至于在具体的运作模式上,应当始终坚持商业化机制运作的模式来发展。

(二)引进并且培养高素质的担保从业人员和管理人员

投资担保会计行业要想取得长远的发展,必须要对业务人员进行技能的提升以及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业内人员的业务熟练程度,才能够在繁复的业务中应变自如,才能够使在进行业务操作的时候避免错误的发生,这个是投资担保会计行业机构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三)对行业内部的风险管理体制进行完善

要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要对行业内部的风险管理体制进行完善。首先要完善内控机制和业务制衡机制。其要通过集体智慧和廉洁的制度来建立制衡机制,方法就是设置三个业务部门,一是设立担保业务部门作为开拓部门,二是风险管理部门作为业务的合规审查和合同文本审核的部门,其三是综合管理部为章证管理和重要档案管理的部门。这三个部门之间要有明确的职责与任务分工,实现部门之间的相互制衡。其次是要建立科学的担保风险评价体系,其可参考银行的客户评价体系,这样可以减少人为的误差,同时可以结合业务开拓的需求惊醒建立,建立的同事要体现出该机构的经营特色,以此来对申保客户进行风险评估来作为评价的依据。

投资担保会计行业的发展给我国的金融界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因为其是社会发展的新事物,在迅速发展的同事也必然面临着重重的困难和阻遏,笔者认为应该从上述的三个方面来对我国的投资担保会计行业的风险管理机制和建设体系进行完善,这样才能够为其进行发展和企业壮大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保险行业;影响;应对措施

一、新会计准则的实施背景

    2006年2月15日,我国财政部出台了39项会计准则,充分弥补了就会计准则的多处空白,实现了我国会计制度的重大突破,能够更加真实的反映各项财务会计状况,为满足各利益相关者的切实需求提供了有效的制度保障。新会计准则的更改内容中有直接关系到保险行业财务会计工作的,给我国的保险行业会计处理带来了新的影响与变化,保险行业应当积极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应对。

二、新会计准则给我国保险行业带来的影响

    通过分析我国保险公司的运行机制以及新会计准则在保险行业的发展现状,本文认为新会计准则给我国保险行业带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保险行业投资决策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实施前,公司业绩的评价都是以账面价值为基础进行核算的。新会计准则的一个重要改变就是将公允价值的理念引入进来,这样就极易导致公司业绩产生更大的波动。为了实现稳定公司盈利的目的,有的保险公司可能把更多的金融工具划分到“持有至到期的投资”类别中去,或者采用降低某种金融工具短期交易量的方式将它们划分为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上述这些做法都有可能导致保险公司原来投资决策的变化。[1]有些保险公司或者可以考虑在某个特殊时点将所持有的部分金融工具实施套期,从而实现降低利润波动性的目的。新会计准则中明确规定,保险公司资产组成中的大部分金融资产都应当以公允价值的形式来计量。就我国会计准则的未来发展趋势来看,从国际财务会计报告的发展路线来分析,保险负债也可能会采用依照公允价值计量的方式来进行管理。这样一来,保险公司就应当采取更加有效的方式来加强公司的资产负债管理,从而有效降低公司财务报表的中利润的波动性。

(二)对保险行业收入和股本计量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实施前,保险行业执行的是按照不超过2.5%的评估利率标准计提责任准备金。而新会计准则在计提准备金方面做出了新的规定,为了适应这一变化,保险行业应当将自身的准备金核算方式进行重新确定。如此一来,对于那些关系到公司准备金提取比例的假设就会发生经常性的变化,这极易导致公司财务会计报告中准备金项目的稳定性降低。

    保险公司,尤其是人寿保险公司,其财务会计账面上都存在一定的长期负债项目(也就是保险准备金)。市场利率的不断波动也会引起公司长期负债价值的不断波动。但是,与之相反,大多数保险公司在负债的会计处理方面总是将负债一项作不变的处理,最终会导致保险公司财务会计核算与公司实际价值相背离问题的产生。

    银行业与保险业之间的非对称性越发凸显出来。由于保险行业的利润受益与股本价格具有更大的波动性,这必然会引起银行业发展的波动性,这一问题在一段时间内是必然存在的。[2]但是,这种银行业的波动性是单纯由于会计因素引起的,而与保险行业的各项经济基础要素的发展变化毫无关联。

    由于保险公司的预期收入与股本价值的波动性不断增加,就会导致保险公司的股票价格与资本成本受到影响。为了稳定股价与资本成本,保险行业可能需要加大财务信息的披露力度,从而有效的向利益相关者进行信息沟通,从而赢得更多的支持。

(三)对保险行业风险控制的影响

    保险公司所面临的风险是长期存在、难以避免的,这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受到银行利率、股票市场价格以及人口死亡率等多个因素的影响,需要对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的灵敏性进行分析,对保险公司的财务信息披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是由于对公司期权以及保证产品采用公允价值进行价值评估,倘若分配给参保客户的期权与保证产品所假设的价值评估发生了变化,那么保险公司的财务会计报表就必须要调整负债项目。

    保险公司的经营者应当有效提高参考客户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风险意识,使他们能够意识到风险也是有价值的。因此,保险公司应当增加更多的人力来进行风险报告的调查与编制,其分析重点应当包括关于现金流灵敏度以及财务风险集中度等两个方面的内容。除此之外,有些保险公司还应当加强一些业务与投资方式的开发来稳定收入与股本。

(四)对保险行业偿付水平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关于不同项目的核算基础进行了新的规定,这就导致保险公司的实际偿付水平以及监督管理水平受到较大的影响。其中,最为显而易见的就是由于公允价值计量方式的引进,使得金融资产在进行价值确定时对公司的实际偿付水平产生较大的影响。[3]除此之外,由于保险行业偿付水平相关科目都是以旧会计准则为基础进行设置的,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也会导致保险公司偿付水平信息报表设计准则的变化。

(五)对保险行业股利决策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对保险行业股利决策的影响集中体现在对为实现收益与损失的确认方面。新会计准则明确规定在进行企业利润表的编制时,应当建立在企业可实现的现金流数额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企业利润分配的延续性以及对企业投资者的影响。保险公司的账面利润主要由公司自身的经营水平以及公司所处环境实现的利润两个部分组成的。所以,保险行业的管理者在进行企业股利分配时,首先应当将公司所处内外部环境的各方面影响因素进行充分的考虑,树立公司利润分配是以现金流量额度为基础而不是以账面利润为基础的科学理念。

三、保险行业应对新会计准则影响的对策措施

    针对上述部分关于新会计准则给我国保险行业带来的影响的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措施,以期能够对我国当前保险行业在新会计准则环境下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一点可借鉴之处:

(一)变革保险公司的原有核算体系

    新会计准则在保险行业的实施给保险公司原有的会计核算体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这就需要保险公司 变革原有会计核算体系中的会计科目、核算方式等内容。保险公司原有会计核算体系的变革需要公司财务会计部门、技术支持部门以及经营管理部分等多个方面的协调配合,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新会计准则在保险公司的有效健康实施。

(二)将战略管理会计与风险管理技术有机结合,合理运用

    就我国目前的保险行业发展现状来看,我国的保险行业已经进入到全面风险管理阶段,开展资产与负债的统筹管理是保险行业财务会计工作的发展趋势。现代金融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与创新对保险行业的战略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金融超市的出现以及金融产品多元化趋势的发展,促进保险行业应当将公司的风险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基于这一现状,保险行业的战略管理,应当充分结合公司未来业务的风险管理技术,对现有风险管理的精算技术、利率模型、信用模型、资产负债模型等加强技术完善,从而有效实现公司战略的科学调整。[4]保险行业的战略管理会计应当是对从立项、设计、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进行管理。在保险行业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首先应当加强对市场的动态研究,从而迅速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立足保险行业的未来发展来看,战略管理会计与风险管理技术的有机结合与合理运用将共同促进我国保险行业的快速发展。

(三)积极进行保险产品的多元化开发

由于对保险风险与非保险风险提出了分拆与单独计量的要求,这无疑就导致保费收入的计算口径发生的改变,并逐渐与国际通用做法相接轨,将主要影响非传统寿险产品的设计。针对保险行业收取的万能险、投资连接险中与保费一起收取的投资性质,以及长期寿险保单业务中收取的储蓄性质的金额应当进行负债类会计处理。保险公司在进行这类保单的设计时,为了实现较高的保费增长水平,可能会进行一些技术方面的改变,使该项保单的投资性得到一定的弱化,提高保费的保障部分,或者使投资风险与保险风险难于区分,不能单独计量,以期尽量使其能够计入保费。

(四)明确均衡准则与巨灾准备之间的划分界限

伴随着我国保险市场的不断开放以及保险公司的不断上市,满足社会公众的信息需求是保险行业得以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监管者的信息需求也毋庸置疑。基于这一现状本文认为,必须要将均衡准则与巨灾准备进行分离,我国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不应当以实现某种经济后果为目的,而应当致力于满足使用者的信息需要,[5]监管者可以要求承保人提供与监管相关的信息。

(五)构建科学完备的同业交流平台

为了保证我国新会计准则的成功推行,我国保险行业应当提高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加快相关财务信息系统建设,并在此基础上注重相关数据信息的积累。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不仅关系到公司的财务管理部门,也关系到公司的管理者、信息研发部门以及劳动人事部门等多个领域。基于这一现状,本文认为,保险行业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公司内部多个部门的通力合作。在这一过程中,加强保险行业财务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培养是做好新会计准则推进工作的重要环节。保险行业各公司都应当加大熟悉资本市场、高级计量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储备力度,从而有效适应会计准则国际化的需要。除此之外,保险行业还应当加大信息系统建设的投入,加强相关历史数据信息的积累,为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全面实施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董淑珍,杨晨.新会计准则对保险经营和监管的影响研究[J].华北金融,2009,(03).

[2]王金玲,郭路路,关明宇.新会计准则对保险监管的影响[J].现代经济信息,2009,(08).

[3]郭建维,马广奇.保险公司财务会计与新会计准则的比较分析[J].商业经济,2010,(02).

第5篇

【关键词】会计人员;职业危机;现状;建议

一、前言

随着人工智能的研发不断进行,现在很多单一重复性工作都是由机械操作的,然而在会计基础工作当中一些日常工作比如核算和申报等等也可以渐渐由机械进行操作,这意味着大量的基层会计工作者可能会面临失业的问题,因此必须对会计人员面临职业危机的问题进行探究。

二、职业危机

美国一项权威的调查机构,在对人工智能的发展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又对会计和审计行业中的工作内容进行调查,发现该行业的基层工作人员以后被人工智能取代的几率超过90%。而后沃尔玛的裁员计划也证实了这个观点,沃尔玛对外宣布,将会有超过千人的裁员计划,而且在其中审计与会计的工作人员将占据很大的一部分,这主要是因为目前沃尔玛已经正在研发一个新型会计系统,已经在测试阶段,利用这个新型的会计系统能够尽量减少人员的参与,让企业的审计和会计更加标准化。

不难想象在不久的将来,大型企业都将会渐渐利用人工智能取代原本初级的会计从业人员,因此会计人员面临了很大的职业危机。

三、我国会计人员现状

在我国如果想进入会计行业进行专业的工作,首先要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取得一定的认证才能进入这个行业当中进行工作,然后一般的从业人员为了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就会不断考证升级,有初级、中级和高级,会计从业人员一般按照这样的方式规划自己的深入学习。

对我国目前的会计从业的人员进行一个宏观的统筹调查可以发现,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的人员数量巨大,在市场上是供过于求的,但是从初级开始的工作人员开始大幅度下滑,到了中级和高级的人员则是寥寥无几,很多企业都需要这样的高精尖人才,却找不到,然而具有从业资格认证的人也很难真的进入会计行业。

实际上目前我国在初中级的会计从业人员是比较多的,但是真正能够对会计学习达到融会贯通的高级会计从业人员并不多,然而通过上述的介绍可以看出来,人工智能能够代替的往往是从事比较单一工作的基层会计人员,因此这实际上也是对这些会计人员的警示,应当尽快从基层的会计人员学习和成长为中高级会计从业人员。

四、对会计从业人员的建议

通过上述对目前会计行业的介绍,实际上可以发现未来会计行业的发展趋势,基本上会渐渐朝向无纸化、信息化的方向上发展,人工智能虽然有一定的能力,但是目前的发展让它仍局限于替代一些单一性、循环性的工作上。虽然看起来人工智能将会让很多基层会计人员失去就业的机会,但是也给了人们更多的时间处理那些高级的决策工作,因此,会计从业人员来说虽然这是“危”,但是这也是一个“机”,如何才能真正抓住这个机遇,调整自己的就业方向,并实现自身的价值,是非常重要的。

1.学习进步

在我国的会计行业当中流传着这么一句话:“会计越老越吃香。”但是随着人们对会计行业的发展不断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危机感,这句话也就渐渐成为一句玩笑话了,现在的会计行业与之前的传统的会计已经天差地别,在传统会计的模式下,老会计只要能够熟练操作就可以用这种方式工作一辈子,但是现在市场变化日新月异,很多公司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发现传统的会计核算方式已经渐渐不能满足公司的发展,进而发展处很多有独特性能的核算方式,这些新的核算方式也帮助公司有了更好的发展。目前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国内外的联系也更加紧密,很多新知识正在不断涌现出来,这督促着会计的从业人员应当做到学习与进步。

对于老一辈的会计人员,要意识到时代在发展,会计行业也在进步,不能守旧,要积极学习计算机网络技术,将新型的会计知识尽快做到熟练操作,不被时代所淘汰,而对于年强的会计从业者更是要利用自身的优势,快速吸收知识,让自己能够有更加扎实的基本功,也有更加熟练的技术,并不断向着高级的会计工作进发。

2.积极参加考试

实际上在我国就有很多会计晋升的考试,国际上也有很多,因此会计从业者要想真正实现提升自己的能力,要积极参加这些考试,目前比较热门的有CPA和ACCA等等,因为人本身有一定的惰性,为了能够有效督促自己,让自己在一定时间内有提升,为自己设立一个时间界限并通过考试来验证是比较好的学习方式,而且通过这样的学习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人们完善相关的会计知识,一举两得。

目前在我国的会计竞争当中,这些考试的成绩是非常重要的,很多企业的升职与加薪都和这些考试息息相关。

3.经营业务

会计的工作人员还应当把眼光放得更宽,应当在企业的运营当中发挥更多的作用,让自己站在企业经营者的角度去思考,需要哪些信息,怎么才能做出更加正确的决策,让自己能够更加全面的成长,成为企业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首先应当对企业当中的数据做到一定的掌握,并且学习一些基本的数据分析知识,结合自身的专业知识,在进行分析的时候,观察企业的运转情况,当提前发现一些漏洞的时候,需要提前告知决策者,也就是企业的管理人,做到防患于未然,这样企业的经营者也能够发现会计工作人员的真正作用,不能简单地被智能化机械所替代了。

五、总结

本文首先介绍了会计工作人员目前面临的职业危机,也就是渐渐会被智能化机械所替代,然后介绍了目前中国会计从业的整体现状,主要是高精尖人才缺失,初中级人才比较多,最后介绍了几点建议,希望会计从业人员能够抓住机遇,让自己的职业道路越走越好。

参考文献:

[1]黄燕飞. 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策略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2.

[2]刘珊珊. 制度演化视角下的会计稳健性问题研究[D].南京大学,2013.

[3]夏云峰.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商品化生产论[D].西南财经大学,2005.

第6篇

关键词:会计岗前培训;现状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1-000-01

一、会计队伍现状

目前,人才市场上的会计人员主要来源有两大类,一类是从正规院校毕业会计专业的学生,另一类是在社会各种会计短训班经过短期培训的社会人员。第一类人员,知识积累比较扎实,有会计证或会计初级资格;而第二类人员绝大部分是非会计专业,只是通过短期培训,继而考取会计证,没有系统专业的学习过会计类课程,在专业知识构建上缺陷很大。

(一)会计人员知识结构不够合理

随着经济的需要,会计人员要具备较强的职业判断能力、预测分析能力、纵横协调能力,会计人员不仅要精通本行业的技能知识,还需要具备网络信息、法律、金融、管理等知识。但从会计队伍的实际情况看,大部分会计人员只了解简单的核算知识,会计工作仅局限于记账、算账、报账,会计核算只是服从税法,听从税法的“税务会计”,机械遵循会计准则的“财务会计”。

(二)会计人员学历层次和专业技术职称偏低

目前在岗的会计人员中,相当一部分是通过“师傅带徒弟”方式培养起来的,而且许多还是属于“半路出家”,这部分人员在就业前没有经过正规的专业培训,尽管工作后边学边干,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但系统的财会专业知识比较缺欠。

(三)许多会计人员不求进取,职业意识不强

许多会计人员不注意加强学习,缺乏钻研业务、精益求精的精神,缺乏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在日常工作中默守陈规,业务知识贫乏。从每年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情况看,许多会计人员把继续教育培训看成是为了应付财政部门从业资格的检查。

因此,加强会计人员的教育培训,特别是重视初涉会计工作的新任人员的岗前培训和会计实务操作培训是提高会计队伍整体素质、加快会计人才培训的当务之急。

二、会计培训现状的原因分析

(一)会计队伍的规模扩大迅速,岗前培训缺乏

有相当数量的持证会计人员,手持会计证就工作,工作无人指导,无人监管,随意妄为,财务处理不符合会计法规。

(二)会计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够强,供给较少

1.绝大部分的“新会计”希望得到会计核算实务操作知识培训,但社会给她们提供的真账实学的实务操作培训较少。

2.随着经济发展,涌现出了很多新类型企业,例如电商、信息产业,它们的财务核算和传统教材主讲的工业商业会计有很大不同,没有针对行业特点明确的财务培训。

3.国家税法调整幅度很大,大批在岗会计急需了解和掌握最新税法政策,进行税收筹划。而目前社会上的各类会计培训主要是针对考证培训,专业强的技能培训较少。

(三)教育培训缺乏约束激励机制

我们的会计培训存在培训是“硬任务”,但培训的各项激励约束机制在目前的会计教育培训工作中并没有真正得以落实,会计人员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内动力不足。大部分会计一天到晚工作生活忙忙碌碌,加班加点,抱怨工作压力大,家庭事务多,没有时间“充电”,对于很多会计来说,想学业务没机会。

三、拓展培训思路,创新培训模式,加强会计岗前培训

(一)搭建会计人员信息交流平台

随着经济的发展,财务人员在单位内部管理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各单位需求高素质的财会人才。但现实情况是企业找不到满意的会计,会计找不到满意的企业。因此搭建会计信息平台,构筑会计人才市场,对满足财会人才的需求有着重大意义。

笔者认为财政主管部门可以设立财务人员信息库平台,信息库包括会计人员的职业履历,个人信息和求职意向等情况,有需要的单位可到平台办理申请,有意谋求会计职位的持证人员经过平台认定后可以推荐给单位。

(二)创新会计培训模式

1.开办网上课堂

开发适合会计岗前培训的教学管理软件,建成较为完善的信息化教学管理网络,并制作精良的多媒体课件,实施财会培训教学。还可以选择城城联动,城县联网,通过远程教育实施培训,降低培训成本,提高培训效果。

2.实施课堂实践性教学

会计工作是一项技术性和操作性较强的工作,因此,会计培训中必须加强课堂实践性教学,手把手地指导学员建账、日常核算、成本核算、账项调整、期末结帐和年度决算等业务,形成由简单到复杂、单项到综合的实践性教学体系。

3.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

随着各种财务应用软件的广泛使用,会计电算化成为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必考科目,会计人员要达到“既能手工记账,又能适应和使用各种财务应用软件”的目标。

(三)坚持以需求为导向,做到施教与需求有机结合

1.根据市场需求开设培训课程

在实际培训中,我们经常发现参加会计培训的有不少中小企业业主,他们也想掌握财税知识,便于理财增效,针对这个群体,我们可安排会计相关法律法规、会计报表的分析和利用,企业管理等的培训。对于新上岗或新轮岗的会计人员,则加强会计、税收、成本等实务操作培训;对于未上岗的会计人员,重点进行课堂实践性和会计电算化教学。

2.分行业组织培训

第7篇

关键词高级会计师业绩评价考核现状未来发展

高级会计师职业要求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还需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这样才能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还需要为社会提供较好的服务。就当前的情况来说,我国高级会计师的业绩评价与考核存在一定的問题,对这个行业的发展造成阻碍。因此,需要针对目前的情况进行讨论,强化业绩评价与考核,加快企业的整体发展,实现高级会计师行业的服务性能。

一、我国高级会计师业绩评价与考核现状分析

第一,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脱节。就当前的高级会计师业绩评价情况来看,采用的主要是考试与评审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其中,《高级会计实务》为主要的考试科目,形式大多为开卷。评审方式与大多数行业类似,评审内容包括学历、论文条件、业绩及工作表现等。在评审的过程中,需要对每一项评审内容设置量化的标准,实现评审的公平性。虽然不同省份的高级会计师评审内容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总体上来说,还需要将专业知识水平与实际业务能力相结合,但是这种业绩评价方式还是主要以结果为主,对能力项目的评审较少。在实际评审过程中,理论研究注重高级会计师的实际能力,而实践操作却还是以结果为主要导向,这种评价考核体系使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脱节。在对高级会计师进行考核的过程中,大多是将其素质能力框架作为理论研究的依据,并没有对其实际素质能力进行深度考察和研究。这种无法将素质能力行为化的考核方式使以能力为主要业绩评价体系的方式无法实现,也就无法真正评价高级会计师的实际业务能力,不能以建立模型的方式评判其实际能力。这种方式甚至可能会导致高级会计师的理论研究内容与实践操作能力不成比例,不利于高级会计师实际能力的提升。

第二,激励机制。目前,我国很多企业在对高级会计师进行业绩评级和考核的过程中,都建立了激励机制,这对提高其实际能力有较大的实际意义。激励机制主要表现在企业在实际考核之前会对会计人员采取激励政策,使其做好准备,进入考核状态,在考核过程中保持积极的态度以此发挥较高的水平。在完成考核之后,企业会为表现良好的会计人员提供奖励,对评价成绩优异的员工,可能会提高薪资待遇,或者直接授予更高的会计职称。另外,激励机制还包括无形的精神奖励,就是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专业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对激励机制的实行,部分企业不仅表现在工作技能上,还会在职业道德方面有一定的表现,利用谈话等形式提高会计师的工作积极性,使其开发自己的潜能,以更好地投入工作。

第三,识别考察。识别考察主要是对会计师的会计报表、凭证以及票据等内容进行考察。由于会计师的工作内容对企业的经济发展有重要的作用,需要对其在工作过程中提供的数据和图表等进行详细的辨别,用以检验会计师的专业技能和道德素养。对票据的真假进行辨别,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工作人员做假账,对保证企业的稳定发展有重要作用。识别考察方式对高级会计师的工作考核来说,能够提高其分析能力,杜绝违法事件的发生。同时,在对其进行识别考察时,要求高级会计师具有较强的工作经验,增强其识别能力,为企业的稳步发展提供基础。

第四,职业能力要求。职业能力要求是我国高级会计师业绩评价和考核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其具备基础的法律知识以及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高级会计师需要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和领导能力,与财务人员之间进行财务沟通,带领自己的团队取得较好的发展先机。在这个过程中,高级会计师需要明确企业的发展目标,针对企业的发展决策提供可行性方案,并且提出符合企业要求的政策法案,为企业获取更多的合法利益。

二、高级会计师业绩评价与考核意义

对高级会计师进行业绩评价与考核,对会计师的个人发展与企业的整体发展来说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部分高级会计师认为自己的职称已经足够在岗位上立足,导致其专业知识水平与业务能力一直止步不前,不利于会计师的发展。业绩评价与考核能够使高级会计师一直保持好学、努力、认真的态度,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进行创新,取得更高的成果,发挥其表率作用。业绩评价与考核的开展能够使高级会计师之间形成良性竞争,不断提高专业能力,使其从危机感中不断提升自我,对促进高级会计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也有较大的作用。对现有的高级会计师进行业绩评价与考核,能够为选拔高端会计师提供有效的依据,对促进企业的经济业务水平有较大的实际作用。

三、我国高级会计师的未来发展

第一,统一实践与素质能力。在培养高级会计师的过程中,最主要的就是统一实践与素质能力,这对加强高级会计师的理论与实务同步的能力有较大的作用。虽然部分会计师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很高,但是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却经常出现问题,企业在对其进行业绩评价与考核的过程中可以发现虽然其考评成绩较高,但是业务操作能力一般。因此,在对会计师进行理论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将实践操作纳入其中,这就要求相关院校对学生进行实践培养,开展会计实践课程。企业需要组织高级会计师进行实践训练,并且让实践能力较强的会计师分享自己的实践经验。企业还需要提高对会计师职业资格证书和工作经验的要求,保证其具备过硬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另外,企业还要求会计师加强其识别能力和财务管理能力等,使其能够对账目进行深入分析,了解企业的运营情况,为其未来的全面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第二,促进企业经济效益。企业对高级会计师进行业绩评价与考核的目的就是为企业的经济效益提供良好的条件,因此,企业要选拔优秀的高级会计师,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奠定基础。高级会计师需要具备良好的管理能力,为企业的发展经营提供针对性的方案,使企业的决策更加科学。企业需要将自身的发展与高级会计师的发展联系在一起,做好企业经济账目分析和业务输出,并且根据高级会计师的工作进行投资,整理好账目。高级会计师要做好管理工作,带动企业的发展,提高自身的素质,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为企业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提供服务。

四、结语

虽然高级会计师的业绩评价与考核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企业可以不断完善。在对高级会计师进行业绩评价和考核的过程中,企业需要做好激励工作,将理论与实践统一起来,针对企业的经营发展状况,提高高级会计师准入门槛。国家也需要为高级会计师提供更好的政策与环境,让高级会计师能够为提高企业与国家的整体经济水平服务。

卢小芳(作者单位为江苏苏税迅通税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扬州分公司) 

参考文献 

[1] 薛燕.我国高级会计师业绩评价与考核现状及未来发展[J].现代商业,2013 (03):239-240. 

第8篇

关键词:期货公司;会计核算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2-0-02

成熟的期货市场具有两大功能,风险防范和价格发现。基于此,目前期货价格已经成为世界主要金融产品和大宗商品价格的风向标,成为维护国家金融和经济安全的重要工具。在我国, “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推进期货和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2012年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郭树清主席提出“抓紧建设原油等大宗商品期货市场,逐步增强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定价能力”。外在需求为期货市场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会。

作为期货交易重要通道的期货经纪公司(简称期货公司),在伴随期货行业二十余年的发展后,会计环境是否可以承载期货公司在这一历史机遇跨越式发展需要?笔者试图通过剖析期货公司执行的会计制度,找出制约眼下期货公司会计环境优化的制度障碍,提出适宜的政策建议。

一、期货公司会计制度执行的现状

涉及期货公司会计制度包括财政部1997年《商品期货交易财务管理暂行规定》, 2000年《商品期货业务会计处理暂行规定》,以及证监会2007年《期货公司风险监管指标管理试行办法》,2008年《期货经纪公司年度报告参考内容与格式》。上述规章制度构成了我国目前期货行业的会计制度体系。

眼下金融行业普遍执行的是2001年财政部出台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该制度在第二条明确规定了“本制度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成立的各类金融企业(简称金融企业),包括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期货公司等。”但由于制度修订之初,期货行业所占金融行业市场份额极低,该制度对期货公司针对性不强。并且,由于该制度仅要求在上市的金融企业范围内实施,鼓励其他股份制金融企业实施,对期货公司是否执行并未做强制要求。

二、期货公司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从上述现状分析,迅速发展的期货行业与滞后的行业会计制度显得非常不适应。从某种程度上说,期货行业会计制度的滞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行业的发展。笔者结合行业发展现状,归纳了制约期货行业发展会计制度的主要方面:

(一)会计核算制度不完整

目前期货公司执行的会计制度均是针对商品期货交易。随着近年期货行业蓬勃发展,期货市场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突显,尤其是以股指期货为代表的金融期货平稳推出,证券公司为期货公司提供中间介绍业务、期货投资咨询业务出台,逐渐丰富的期货公司经营业务与狭窄的会计业务指导制度显得不相适应,建立完整的期货公司会计制度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

(二)会计制度指导性不强

上述两项会计制度的拟定均是基于早期期货行业处于清理整顿阶段为前提的。该两项制度为统一期货业务的确认与计量标准,明确费用的归集具有指导意义,尤其是对规范早期我国商品期货交易财务行为,优化期货市场财务环境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期货行业的治理整顿工作早已结束,随着保证金监控中心建立、证监会“五位一体”监管模式有效运行,期货行业逐步走上规范发展的道路。笔者认为,目前单纯以防范风险为目的的期货公司会计核算制度已制约期货行业发展,应尽快修订原制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尽快出台符合期货行业发展现状,对期货公司会计业务针对性强、指导性强的会计制度。

三、修订会计制度的政策建议

(一)建立完整的期货公司会计制度

期货公司已不单单以商品期货交易为唯一业务,不单单以商品期货交易手续费收入为唯一收入来源。完整的期货公司会计制度应规范包括商品期货、金融期货等期货交易类别,也应涵盖期货公司中间介绍业务、期货投资咨询业务等业务类型。建议在广泛征求行业意见,参考其他成熟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的基础上,拟定期货公司会计制度,继而促进期货市场快速发展,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笔者拟以股指期货为例明说明扩充现有制度的重要性。随着2010年4月中金所推出我国第一支金融期货―股指期货,便终结了我国期货市场只有商品期货的时代。从国际市场上看,金融期货合约交易额占期货交易额绝大多数,2011年我国金融期货交易额也已达到期货市场交易额的三分之一。可见,金融期货是期货交易的重要类别。对会计核算而言,由于目前中国金融交易所实施的是有别于其他交易所的分级会员结算制度和结算担保金制度,对于不同级别的会员采取差异化的交易资格管理。因此,在会计核算方面也应该采取有别于商品期货会计核算方法。

(二)规范现有会计制度

在规范现有会计制度方面,笔者将《商品期货交易财务管理暂行规定》、《商品期货业务会计处理暂行规定》两项会计制度与2001年出台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2006年出台的《企业会计准则》进行比对,在收集整理行业意见的基础上,提出如下建议:

1.规范期货会员资格费会计核算。《商品期货交易财务管理暂行规定》第二十二条“期货经纪机构向期货交易所缴纳的会员资格费,作长期投资处理。……在基本交易席位之外增加席位而缴纳的席位占用费,作为其他应收款管理”。第二十三条“……由于期货交易所谓非盈利会员制法人,作为期货交易所会员的期货经纪机构从期货交易所收回的投资,不得超过原缴纳会员资格费的金额。”《期货经纪公司商品期货业务会计处理暂行规定》(七):在“长期股权投资”科目下设置“期货会员资格投资”明细科目,核算为取得会员资格而以交纳会员资格费的形式对交易所的投资。可见,上述文件将期货会员资格费作为一项期货经纪公司的长期投资。那么,《企业会计准则》是怎么规范长期股权投资的呢,经查,《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指出,投资是指“企业为了获得收益或实现资本增值向被投资单位投放资金的经济行为。……长期股权投资准则仅规范长期权益性投资。”

可见,就《企业会计准则》而言,本文所提及“期货会员资格投资”并非长期股权投资,甚至谈不上是一项投资。因此,笔者建议,鉴于期货会员资格投资是期货行业独有行为,为了区分长期股权投资会计科目核算内容,建议在期货经纪公司会计核算制度中,一级会计科目单独设立“期货会员资格投资”,将期货经纪机构向期货交易所缴纳的会员资格费,以及在基本交易席位之外增加席位而缴纳的席位占用费,均纳入其中核算。

2.规范期货风险准备金会计核算。期货风险准备金也是期货行业独有的会计概念,《商品期货交易财务管理暂行规定》第三章第三十四条规定“期货公司可以按照手续费收入减去应付期货交易所手续费的净收入的5%提取交易损失准备金……,当交易损失准备金达到相当于期货经纪机构注册资本的10倍时,不再提取……,交易损失准备金作为一项长期负债,应单独核算,专门用于弥补期货公司自行承担的因自身管理不严、错单交易等造成的客户交易损失”。

笔者认为,将期货风险准备金列支在长期负债项下,主要基于在制订政策之时,即1997年前后,正是基于期货市场过去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国家有关部门开展期货市场整顿治理的阶段。不难理解制度制订者将期货风险准备金这一用于弥补客户发生穿仓损失的费用作为“预计负债”列支于长期负债项下。经过数年的规范治理,整顿期货市场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证监会“五位一体”的监管体系也促使期货经纪公司有效规避风险,近年来期货公司出现客户穿仓损失事件是少之又少。加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期货公司增加注册资本,风险准备金提取上限必将是极大金额。这样一来,期货风险准备金作为长期负债科目的观念是否应该有所改变,答案应该是肯定的。笔者认为,从实质重于形式的会计观点来看,将风险准备金放在所有者权益项下更显合理。可以将风险准备金的使用范围进行约定,比如风险准备金不能用于转增资本、不能用于弥补亏损,仅专项用于弥补客户穿仓损失支出。

3.规范期货利息收入的会计核算。近年来,随着券商入股、证监会分类评级要求,期货公司纷纷追加注册资本,利息收入已经成为期货经纪公司重要的收入来源。《期货经纪公司商品期货业务会计处理暂行规定》对期货公司利息收入确认没有明确表述,而在该规定会计报表示范格式中,利润表营业收入包括手续费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营业支出包括营业税金及附加、营业费用、财务费用和其他业务支出。可见,该规定将期货公司第二大收入的资金利息收入的处理,列入“财务费用”科目,作为红字冲抵处理。这样以来,不仅金额极小的真正发生的财务费用被“淹没”了,而且利息收入也无法真实体现。笔者建议,参照中国证监会期货公司风险监管报表格式,将利息收入作为营业收入的二级科目,与手续费收入并列。而财务费用会计科目仅仅核算公司发生的财务费用支出。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中国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讲解[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3]葛家澍.财务会计理论方法准则探讨[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4]中国人民共和国财政部.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财会[2001]49号,2001-11-27.

[5]刘玉廷.关于金融企业改革的几个问题[J].上海证券报,2001-6-11.

[6]张主民.我国期货公司会计制度的问题与政策建议[J].期货日报,2005-4-28.

[7]余韬.期货公司财务风险构成及防范[J].财会通讯,2009(09).

第9篇

关键词:能源行业;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现状分析

一、能源行业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现状研究

(一)样本的选取和研究思路

笔者通过选取深沪两市的68家能源行业上市公司作样本,分析研究其在2011年年度报告中会计信息的披露情况。在取样本的过程中,主要遵循以下原则:第一,未经过重大重组事项的。上市公司经过重大的资产重组后一般会更名,因此,在挑选样本时,不包括在2007年6月31日前更名的上市公司。第二,剔除发行S股和B股的上市公司。这两种股票的发行与A股存在很大差异,同时,国内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若将该类股票计入样本,会对统计结果产生影响。第三,剔除PT与ST类上市公司公司。如果将这类公司的股票计入样本研究,会影响对统计结果的可靠性,因为该类公司的股票通常是近几年来的财务情况存在异常波动的。在研究分析以上的各能源类上市公司所披露的2011年年度财务报告,同时对年度财务报告中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相关的年度报告信息进行统计、分析与整理。

(二)能源行业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基本情况

分析样本所选取的68家能源行业上市公司2011年的年度报告,其中54家上市公司对环境会计信息进行了相关披露,14家上市公司未进行相关披露。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具体情况如下表:

其中54家能源行业上市公司披露了环境会计信息,在这些已披露的会计信息中的披露内容、方式和表述形式又分别不同:

(1)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方式。披露会计信息的54家能源行业上市公司的年度报告显示,董事会报告以及会计报表附注是上市公司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主要集中地,反映较少分别是重要事项、财务报告、社会责任报告,专项环境报告为0。

(2)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54家能源行业上市公司2011年年度报告中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详见表3。

环保计划措施或环保拨款与补贴是企业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的主要表述形式。但是,上市公司在披露环境会计信息时,披露会计信息较多的是对其发展有利的信息,而负面的信息则披露较少。在上市公司披露的年度报告中,很多上市公司提到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等,但是却未明确给出具体措施。

(3)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形式。

在上表的能源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形式统计中,很明显货币性内容主要表现在绿化费、环保投资、环保拨款与补贴等项目,主要出现在会计报表附注中。非货币性性的内容的主要特点是难以用量化性的指标来描述,非货币性的内容占能源行业上市公司所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的绝大多数,分别表现在环保认证、环保计划措施、政策影响和环保绩效。环保投资、环保拨款与补贴是非货币与货币相结合的主要信息。

二、能源行业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所存在的问题

(一)和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相关的法律体系不健全

《上市公司治理准则》、《招股说明书――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1号》等是我国当前所制定的一系列与能源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问题披露相关的主要法律、法规体系,这些法律、法规体系在年度报告中的具体规范却很少,而仅仅是针对对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因此,环境会计信息是能源行业上市公司在年度报告中披露较少的。同时,根据以上各表,显然能源行业上市公司披露信息比较零散,并且很少会自愿、主动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

(二)披露比例低,信息价值不高

在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利益相关各方对上市公司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更加注重,然而通过分析表1可以发现,能源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比例偏低。和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对比,我国的能源行业上市公司在总体上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的数量相对较少,另外,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过程中所涉及的行业面相对较窄也是我国能源行业上市公司在进行披露时的一大问题。其根本原因就是中国证监会和中国环保局等机构对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很少有明确的要求,完全由上市公司选择是否披露,除非有强制性、硬性的披露义务。

另外,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够完整而且太过简单,某些上市公司只是在上市公司的年度财务报告中提及简单少量的环境保护相关问题。能源行业上市公司披露的环境信息缺少定量的具体描述,同时对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不够全面、覆盖面较低,信息使用者难以对已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进行科学的决策,能真正被利用的信息很少。

(三)披露缺乏内容可比性,形式不规范

企业对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方面,强制披露的内容较少,多为自愿性披露,这些都对利益相关方(如投资者、监管部门等)在利用披露信息产生某种程度的影响。同时自愿披露信息也导致了披露的形式不规范,披露的内容缺乏对比性;企业侧重于披露对自身发展积极有利的信息,很少披露负面信息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由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有关的法规体系不健全。通过表2的统计数据可以得出,董事会报告或者是财务报告等地方都可以进行环境会计的披露方式。根据表4的数据又可得出,企业既可以通过采用货币形式进行环境会计信息的相关披露,也可以采用非货币或者是货币与非货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环境会计信息的相关披露。由表中数据可知非货币的表述形式依然占据主导地位,这就导致了同样的能源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在“同行业―不同企业”这一平台之间缺乏可比性,这也给信息的使用者(如投资者、监管部门等)带来诸多不便。

(四)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视程度

通过上文的研究可以发现,我国能源行业上市公司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也主要是进行文字性方面的披露,很少在财务报表中单独设置环境会计的科目来进行相关算,很少会有能源行业上市公司将节能减排和保护环境作为主要的社会责任和经营目标来进行报告。和财务会计披露相比,环境会计的披露远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国外的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行业、上市公司以及公众对环境方面的重视远远未达到同一水平,更多的是缺乏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视与关注。

三、针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对策

本文通过对能源行业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状况的相关分析研究可以发现,目前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面存在着诸多不足,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完善:

(一)统一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具体要求与规范,完善相关会计法规

许多发达国家的能源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的信息披露都取得了相当程度的发展,这是因为国外能源行业上市公司越来越地多开始披露上市公司环境会计的相关信息,这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工作以及相关部门对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视是无法割舍的。例如1997年英国环境部颁布了题为“走向良好的实务:财务部门与环境报告”的文件,规范了企业的相关环境会计制度;《财务报告与会计问题:负债与环境成本》是由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颁布的一部推动了加拿大能源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披露报告制度发展的规范。该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环境负债的处理方式、环境成本和环境影响结果的记录以及环境会计报告方式等。

当前,我国政府支持依然是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工作推进的一个主要依靠,而行业、上市公司以及公众的环境意识仍然比较淡薄。我国应将环境会计监督和核算纳入相关法律,同时通过借鉴发达国家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经验,取长补短,并结合我国上市公司发展特点逐步使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形成统一的标准,从而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作用和内容。

(二)提高环境信息的可靠性,强化审计监管的作用

上市公司的本质仍是以营利作为根本目的,另外考虑到上市公司形象和成本问题等,上市公司往往或是故意扭曲真实的企业环境信息,或是会逃避对环境责任履行情况的披露。由于环境资源的稀缺性、特殊性,有关部门更应加强环境保护、信息披露相关的管控力度。同时,对其进行的监管需要国家环保部门和审计部门的双重监督、共同合作,严格制定环境保护、信息披露相关的具体审计准则。

(三)逐步改善、改进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方法

如果未来的会计信息披露方式采用以网上披露为主,证券监督管理部门即可通过一定的广域网(如Semantic Web、Internet)来建立环境保护相关的专门监管网站,管理服务于信息披露的网上资源,设置专门的披露主页。监管部门可以在披露主页上,用可扩展业务报告语言(XBRL)披露中报和年报等财务信息,通过使用网络平台等方式供上市公司注册、从而进行规范化、合规化管理操作。

1.证券监管部门应该鼓励和规范新的财务信息披露方式,同时宜出台一些管理指南以及规范,尤其是当披露方式被一定程度地试用并积累一定的经验之后。例如,当网上披露方式已被绝大多数上市公司所承认时,应该通过制定具体会计准则来规范能源行业上市公司披露会计信息的产生,并最终在《证券法》、《公司法》以及相关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法规中确认这一披露方式的重要地位。

2.使用财务软件的开发与更新,使新的会计信息披露方式成为现实。充分利用当前现有网络技术成果,鼓励支持在当前技术条件下开发财务软件,鼓励支持能源行业上市公司尝试一些新的披露方式,并将这些新的披露方式作为主流披露方式的辅助。

3.构建网上信息披露框架,勇于探索环境会计信息网上披露方式。由计算机领域、证券领域和财务、会计领域等的专家学者共同开发一个网络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框架,同时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并依据我国当前国情、结合现有的信息技术条件,制定相关规范和技术以及最新披露动态,例如研究开发XBRL在财务报告和信息披露中的应用。

(四)加强公众、上市公司以及整个能源行业的环保意识

对能源行业上市公司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积极性产生最直接影响的是公众、上市公司以及整个能源行业有关环境保护意识的强弱。如今,我国公众、上市公司以及整个能源行业的节能减排意识和环境保护正在一步步增强,一方面环境保护相关方――投资者会逐步关心企业的履行环境责任和环境质量的情况;另一方面可以迫使企业进行绿色生产,因为投资者会选择状况较好的股票进行投资,这也会给上市公司带来一定压力。能源行业上市公司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如需有效进行,就要加强上市公司员工,尤其是上市公司管理人员的环保宣传。同时对于能源行业上市公司的环境相关会计工作人员,还要有针对其进行环境会计方面的专业技术能力相关培训,为环境会计信息体系的建设打好基础,以便适应企业环境会计的需求。(作者单位:东南大学)

参考文献:

[1]刘江燕.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J].审计与理财,2011,(02).

[2]赵丽萍,张欣,丁鹏艳.我国重污染行业环境信息披露的现状与思考――以 2007 年沪市 A 股 166 家上市公司为例[J].环境保护,2008,(08).

第10篇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发展现状;主要问题

会计电算化是指基于电子信息技术对于原有的会计信息进行数据传输和处理的整个过程。财政部制定的《会计改革与发展纲要》中指出:“在会计工作中应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会计电算化,是提高会计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的重要途径,也是建立会计信息中心,实现宏观经济管理现代化的基础”。

毋庸置疑,会计电算化已经成为会计信息技术的核心内容。从整体发展形势来看,从最初的手工会计模式到如今的电子会计结算模式,电算化会计技术发展速度日新月异。技术手段的进步带来的是操作工具的巨大变革,会计工作中常用的会计核算软件从最初的简单分离功能到如今的大型集成式信息管理软件,软件从开发、应用市场再到升级换代,整个环节融入了高技术、高科技和新的会计思维。

分析会计电算化的整个发展现状,我们可以看到这既有会计信息化进程中本身的技术层面的脱节,也有会计管理工作中的疏忽,因而我们将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对会计电算化现状的讨论:

一、会计电算化“技术”层面的不足

1.会计电算化覆盖面有限,会计核算手段混乱

虽然会计电算化在会计行业内获得了一致认可,但是高额的信息化建设代价让许多的企业和单位仍然施行的是会计结算双轨化,也就是会计电算化与人工操作并行的操作模式。这样的处理方案虽然可以让企业不必要建立完整的电算化信息平台,节省了硬件成本。但是双轨制带来的问题是会计资料中电子资料和文本资料的流通局限性,不仅大大压缩了电算化处理的使用范围和使用效果,而且由于两种操作模式之间数据资料的巨大差异,使得两者之间的信息共享存在极大的难度,无形中起到了事倍功半的效果,这也大大降低了会计核算工作的效率。

2.会计专业软件质量参差不齐,各个功能模块难以衔接

会计核算软件是会计活动实际进行的操作平台。常见的会计软件多为人机交互式操作界面。出于简化操作的考虑,各个主要的会计软件都是尽量将会计核算活动中的各项技术流程按照日常会计活动的习惯方式进行编排,以实现软件操作。然而现行的会计软件在安全性和保密性上,还缺乏足够的重视。对操作人员、操作时间和操作内容没有具体操作日志记录,出现问题时不便于追究责任。同时,对于会计资料数据库缺乏足够专业的保密加密措施,数据安全存在隐患。对于会计资料中极其重要的总账、工资和固定资产等数据模块之间的数据集成和数据共享开发不够,难以全方位的实现自动查询、实时处理等功能。

3.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匮乏,会计电算化规范化不够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行业融入电子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产物,因而会计电算化的从业人员也就需要同时具备会计和计算机的双重知识背景。对于注重从业经验的会计行业来说,大部分的资深员工都是较晚接触计算机,因此,现在的会计电算化操作人员的工作现状就是会会计的人不会操作,操作稔熟的人会计经验尚浅。如何在保障规范的会计电算化操作的基础上,快速对职员进行专业的会计电算化培训,严把招聘关,打造一支专业的会计电算化操作团队,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二、会计电算化“管理”层面的不足

1.对会计电算化的重视不够

传统的会计工作以手工操作为主,是延续了数代人的心血经验的高技巧含量的经验型行业。会计工作由于其本身的复杂性、精密性和数据关联性,使得会计工作对从业者的业务水平具有极高的要求。这也造成当前的会计工作展开模式仍然以手工操作的培训模式为主,在引入会计电算化之后,尽管电子信息化技术突显出它在会计核算效率和精度上的巨大优势,但仍然难以撼动这一传统操作模式的主导地位。具体表现在实际会计活动中可以看到:会计从业人员难以适应新型的操作平台,习惯于传统的手工结算模式;部分会计单位采用的是双轨制核算,数据衔接难度极大;电算化管理人才缺失,导致电算化的实际效果大打折扣。如此种种都反映出会计电算化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2.会计电算化管理基础薄弱

会计电算化是一项系统管理工程,它需要分工明确的管理团队来保障信息化系统的正常运行。从系统运行、维护到升级换代,需要建立一支功能全面的专业化管理团队。然而,现如今的会计电算化企业多是采用直接引进全套的电算化结算系统,忽略了对于管理团队的建设,导致不能物尽其用。

3.缺乏相关的会计电算化法律法规,监督考核机制不足

针对电算化会计操作中出现的新问题,相关的法律法规亟需出台,以规范行业操作标准,细化会计商业软件的评审规定,杜绝非法软件、非法功能集成。同时,现行的会计电算化管理中缺乏对于会计核算各个流程、会计核算人员和会计软件的监督考核,难以准确落实责任,这对于会计电算化的安全开展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三、总结

会计电算化的快速发展需要在技术层面和管理层面对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有针对性的完善和改进,只有建立健全会计电算化系统,辅之以专业化的管理团队,在严格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监督之下,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会计电算化在会计核算中的巨大作用。

参考文献:

[1]王 储:会计电算化与会计工作[M]. 北京: 财会出版社, 2003.

第11篇

关键字:审计失信;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

一、注册会计师审计失信现状分析

1.注册会计师审计失信现状

近年来,随着注册会计师行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日渐凸显,虚假审计案件频频发生,这无形中使得审计行业陷入了信任危机的泥潭:2016年11月德勤巴会计师事务所2010年为一家巴西航空公司出具重大虚假审计报告,且注册会计师提供虚假证词而被重罚;而同年8月美国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作为金融危机期间破产公司的审计机构,被破产受托人告上了法庭,面临史上最大的审计诉讼索赔55亿美元,其相关的注册会计师将面临刑事、经济与名誉上的损失更是难以估计的。而与此相对应地是社会各界对独立审计行业的看法越来越不乐观:一方面,社会大众对独立审计行业的看法不够全面和客观,片面地只看到其具有很高的收入和社会地位,而忽视了注册会计师承担的相关义务和责任;另一方面,在独立审计行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凸显的今天,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失信案件却频频发生,这使得社会大众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信任程度大大降低,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饱受诟病,长此以往,不但不利于行业内良好职业道德风气的传播,还会对我国独立审计业务的发展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

2.基于审计失信现状的原因分析

通过上述对于审计失信现状的阐述不难看出,注册会计师审计失信原因是多方面的。(1)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漏洞给审计失信行为以可乘之机。结合国内外实际案例不难看出,事务所的质量控制机制的完善程度跟审计失信行为的能否发生有很大联系。美国监管部门就曾调查发现,安然公司的许多高层管理人员为安达信的前雇员,他们之间的密切关系至少有损安达信形式上的独立性。更重要的是,安达信在已觉察安然公司会计问题的情况下,未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安达信审计质量控制方面的重大缺陷,最终导致了它在独立审计行业的消失。在会计师事务所的质量控制机制出现漏洞时,就会使其对审计失信行为的约束力大大下降。可以说,是会计师事务所本身存在的质量控制漏洞为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失信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2)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不足迫使注册会计师作出不实审计之举。同时从另一个角度考虑,可能会计师事务所的质量控制不足也迫使注册会计师出于某种不得已的原因而做出失实的审计行为。最典型的安然会计造假事件中,安达信为了获得咨询费用,没有能够起到监督安然的作用,反而纵容了安然采取不合理手段,为自己获得不正当利益。安达信的这种默认行为,使其所在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往往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不得不做出失真的审计行为。站在会计事务所的角度,以盈利最大化作为经营最终目标的机构,其自然十分看重每笔业务的收入,而业务收入往往与注册会计师所出具的审计意见类型有关,有些被审计单位为了得到注册会计师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会刻意将支付的审计费用与审计类型挂钩,对于非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被审计单位很有可能会拒绝或不完全支付所协定的审计费用,这会导致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收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注册会计师所出具的审计意见。同时,会计师事务所内又出现注册会计师本人收入与业务收入直接挂钩这一“不成文规定”,在某种程度上会迫使注册会计师不堪于会计师事务的压力和保证自身经济收入的想法,而不得不出具失真的审计意见,造成审计失信事件的发生。

二、注册会计师审计失信与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的关系

由于本文选用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的特定视角,对注册会计师审计失信的原因与对策进行研究,因此必须要将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颁布的《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第5101号――业务质量控制》与实际案例相结合,探索注册会计师审计失信与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的相互作用关系。一方面,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不实审计事件是否能够发生。而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机制一旦存在缺陷及相关的监管机制缺失,就会给审计失信事件以可乘之机。从法规约束的角度来说,事务所的质量控制制度越完善、越合理,其所内注册会计师能做出审计失信行为的机会就会减少。因此,会计师事务所内注册会计师出现审计失信行为,这至少说明会计师事务所的质量控制制度本身就存在很大漏洞。由此可见,要杜绝注册会计师审计失信行为的发生,对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制度的把控不可忽视。另一方面,注册会计师审计失信对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机制也有着不容忽视的反作用力,不过其影响程度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部监管状况的强度。上面笔者提到,若会计师事务所的质量控制机制有效,其对所内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失信行为有着很大约束性,反之,一旦所内注册会计师出现审计失信行为,对会计师事务所的质量控制也有着很大影响,只是其影响分为两种情况,而这两种不同结果的出现,主要是取决于会计师事务所外部监管力度和各方关注度。若出现会计师事务所内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失信行为,不但不会促使事务所完善相关质量控制机制,还会使现存的质量控制制度的约束效用进一步削弱,长此以往,不但会使所内审计失信行为猖獗,对会计师事务所的信誉和盈利造成影响,甚至会导致业内注册会计师执业不良风气的蔓延,从而对整个独立审计行业造成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

三、基于提高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水平的审计失信防范对策

1.加强会计师事务所外部的监管机制

(1)健全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结合现行法律法规与行业实际,我国关于会计师事务所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够完善,即使有关部门已经出台了以《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第5101号――业务质量控制》为代表的一系列准则,但大多是强调会计师事务所内部的自我监管,很少提及来自会计师事务所外部的机构或部门,对其质量控制采取有效的督查,因此国家的有关部门应制定相关法律、规范,来加强会计师事务所外部的有效监管,使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质量得到保证。如通过立法,专门设置监管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的机构或部门,并制定监管制度,在完成例行核查任务的基础上,增加监管行为实施的随机性,以确保监管更加有力和有效;同时建立一系列奖惩规定,根据会计师事务所业务质量的高低,对会计师事务所施以明确的奖赏或惩罚。(2)进一步扩大事务所外部监督主体。提到对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的监督,大多数人将其归为有关部门和会计师事务所内部自己的责任,但结合近些年来审计失信案件发生的具体情况可以看出,公共部门与会计师事务所内部的监督尚存在很大不足,仅靠这两方面的监管并不能有效杜绝审计失信行为。因此,在加强和完善上述两方面监管的同时,也要积极倡导和鼓励社会其他阶层对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进行监督,尤其是那些独立于会计师事务所之外的且具备一定专业素养的学者和注册会计师们,他们的信息渠道较多,且具有高水平的专业素养和业务经验,对于审计失信行为更加敏感,更容易发现该类不法行为,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2.完善会计师事务所内部质量控制制度

(1)提高所内从业人员执业素质。从业人员作为实施审计工作的主体,其执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项目质量的好坏,因此会计师事务所应格外注重所内从业人员的执业素质。而对从业人员素质进行有效控制,要从招聘和在岗培训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在进行审计人员招聘时,除了对专业知识的全面考察,更要对其个人人品和素质进行考察,确保招聘的每一个人对相关道德规范和准则都有深刻的认识,以避免出现从业人员对相关规范不熟悉或不重视而做出审计失信行为;另一方面,在审计人员到岗之后,会计师事务所也要注重对员工进行必要的在岗培训,关注对员工的专业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并强调员工专业知识的实时性,及时更新相关专业知识,这不仅丰富了所内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储备,更避免了其由于专业知识落后对审计质量造成影响。(2)规范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收费制度,加强相关收费监管。上文曾提到过,类似于业务收入等经济利益对审计人员的影响,可能迫使其做出审计不实行为,因此会计师事务所对涉及经济利益的审计收费问题要做严格规定。会计师事务所不仅要保证审计业务的效益,更要鼓励执业人员提出建议,而根据实际需要对审计收费方面做出明确规定,将收费对审计结果的影响降到最低,使注册会计师能够出具适当的审计意见,以保证会计师事务所项目质量。同时建立配套的监管机制,确保制定的收费制度能够得到有效实施,对于违反规定的行为及时制止,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此外,要严格执行三层审计复核,对审计过程的质量进行严密关注,识别和控制可能面临的各类审计风险,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

四、结论

总而言之,独立审计行业内的审计失信现状令人堪忧,而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存在严重漏洞是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社会各界在关注审计信用问题的同时,要将其与会计师事务所的质量控制联系起来,而提高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水平更是杜绝审计失信行为发生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只有进一步完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加强内外部监管,才能更有效地约束不实审计之举。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2.吴昊旻,吴春贤,兴全.惩戒风险、事务所规模与审计质量中国审计市场的经验证据.审计研究,2015(1).

3.程之议.浅析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9).

第12篇

1、小微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小微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研究

3、小微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4、市场实力、产品差异化与公司盈余管理

5、市场实力、产品差异化与企业社会责任

6、文化差异、财务背景与公司盈余管理

7、会计人员终身学习能力研究

8、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识别和披露问题研究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以下限选6题

9、低碳经济视角下环境会计的研究

10、我国增值税会计问题研究

11、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

12、碳排放权及其交易会计问题研究

13、可持续发展战略背景下建立我国绿色会计体系的研究

14、资产减值准备对会计谨慎性影响的研究

15、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会计问题研究

16、智力资本会计的研究与分析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以下限选6题

17、××行业上市公司获利能力比较分析

18、XXX(存货、应收账款等)审计程序研究

19、公允价值计量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

20、关于其他综合收益列报与披露的探讨

21、环境会计的XXXX问题研究

22、基于新修订的长期股权投资核算变化对企业的财务影响

23、新合并财务报表准则解读与准则经济后果分析

24、职工薪酬会计准则的变化及对企业的影响分析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以下限选6题

25、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及建议

26、内部控制审计——基于XX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

27、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几点思考

28、新三板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29、浅析新三板的现状及发展

30、关于我国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思考

31、关于我国上市公司审计风险的研究

32、试论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以下限选5题

33、北京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34、北京市高校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35、企业首次执行《会计准则》的调整事项以及工作流程研究;

36、新闻出版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工作流程研究;

37、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实施状况调查分析;

38、企业会计制度体系构成以及应用分析研究;

39、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后企业所得税调整事项以及筹划对策研究;

40、北京市进出口行业外资企业税收构成以及筹划对策研究;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以下限选6题

41、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探讨

42、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探讨

43、企业内部审计的增值性的探讨

44、不同企业主要财务指标的分析探讨

45、财务共享服务的探讨

46、创业板上市前后盈利能力差异探讨

47、上市公司**行业盈余管理的分析

48、非营利组织会计改革的探讨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以下限选4题

49、工业企业资金收支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50、某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51、集团公司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52、工业企业作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53、工业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以下限选6题

54、上市公司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55、我国券商类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研究

56、企业竞争力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57、我国输变电设备制造业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研究

58、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手段的研究

59、上市公司资产减值计提问题研究

60、关于或有事项相关问题的研究

61、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应用问题分析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以下限选6题

62、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手段分析

63、小微企业财务风险分析及其防范

64、企业现金流与利润协调增长的方式探析

65、关于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

66、我国银行业上市公司财务能力的分析

67、我国乳业上市公司财务能力的分析

68、浅谈企业产品成本计算法中的思想方法

69、企业产品的全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的比较分析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以下限选6题

70、企业并购重组的财务分析

71、新版COSO报告的解析与启示

72、公允价值与其他计量属性的关系研究

73、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路径选择研究

74、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研究

75、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施效果研究

76、上市公司年报评比与评级的思考与建议

77、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现状与启示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以下限选6题

78、中小企业筹资方式的比较与选择

79、 企业资产管理效率分析

80、中小企业财务杠杆应用状况分析

81、 财务管理目标与资本结构优化实证研究

82、EVA最大化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83、民间非营利企业的财务管理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