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技术性贸易措施

技术性贸易措施

时间:2022-11-12 09:55:56

技术性贸易措施

第1篇

随着关税和其他非关税壁垒日益减弱,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影响变得更加普遍。技术性贸易措施是指一个国家以国家安全、保障人类健康、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欺诈行为以及保护消费者利益为由,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的措施。此外,为保护人类、动植物的生命或健康,各国还制定和实施了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这两方面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与以往关税和其他非关税手段只会限制贸易的性质不同,它们具有以下两方面性质。

(一)技术性贸易措施具有创造贸易和纠正市场失灵的性质

技术性贸易措施具有促进生产技术进步的积极作用,能促进和便利贸易。或者说,技术性措施具有提高公共福利的潜力,对市场失灵具有改正功能,能够创造贸易。为了追求各种公众的福利,为了努力增加贸易和规范贸易,政府制定了法规以及政策措施,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劳动保护,确保卫生健康和产品质量安全。

技术标准是技术性措施的主要成分,它是国际商业语言。标准体系能够提高产业竞争力,促进全球自由贸易体系。没有标准,将难以想象国际贸易的复杂性。它对于一个稳定的国民经济和全球贸易的便利化都是重要的。它有助于消费者选购产品,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为外国消费者提供购物的保险,增加产品贸易。因此,标准是公正自由贸易成功的基础,它是现代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

(二)技术性贸易措施具有限制和扭曲贸易的性质

技术性贸易措施同时又具有阻碍其他国家商品自由进入该国市场的性质。据WTO统计,从1995年至2007年5月31日,各成员通报影响贸易的新规则总量为23897件,其中技术性贸易措施16974件,占总量的71%。据估计,2006年技术标准影响了全球80%的贸易,影响全球贸易额达8万亿美元。

不同于配额、自愿出El限制等其他非关税措施对贸易的显,技术性贸易措施对贸易的障碍具有隐蔽性。有许多技术性措施宣称是增进福利的措施,却打算作为达到其他目的的政策工具正日益变成重要的贸易障碍。在国际认可的合法外衣下制定的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可能在某些措施背后隐藏着战略目的,例如,通过对潜在外国竞争者增加成本保护国内产业,通过对外国进入者制造足够高的障碍以完全有效地排除他们。不同的技术标准能够明显地增加进出口成本或者阻止市场准入,造成对潜在和现有进出口商的额外障碍,对外国企业进行歧视,影响或限制贸易。在出口商品进入国际市场之前,技术性贸易措施迫使潜在出口商做出符合法规或服从检测的产品或工艺改变。无论制定的技术性措施具有歧视性或者仅仅起增加出口商成本的作用,对潜在出口商制造额外的穿越障碍,都可能影响贸易。

二、WTO《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的软约束力

世界贸易组织的所有成员间达成并遵守《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这项协议确保各国采取的技术性措施不对贸易造成不必要的障碍。可是,协议没有界定技术性贸易壁垒概念本身,而是原则性地界定了有关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可接受行为。协议规定技术性措施必须用于非歧视目的,不允许影响贸易的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不鼓励给予国内产品不公平优势的任何方法。

WTO协议承认政府为了人类健康、动植物生命、环境保护和消费者利益可以适当考虑采用标准,不阻止政府采取必要措施确保标准实施,鼓励政府使用适当的国际标准,不要求其改变保护水平。虽然协议制定了避免“不必要”贸易障碍和对进口产品歧视的基本规则,但把技术性贸易壁垒间接地定义为协议框架内可接受行为的失败。协议试图确保法规、标准和认证程序对贸易不造成“不必要的障碍”,并且覆盖生产工艺和方法。可是,协议中“不必要”这个界定太笼统了,在区分合法与非法上不具有明确的硬性约束力。

由于各国在究竟哪些具体管制措施应该是什么上缺乏共同看法,加深了各国具体措施的差异性。在每个国家政治过程之外,各国社会经济条件、需要和对科学技术发现的不同理解水平都是可能导致政府采取不同的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的因素。各国具体技术性措施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所以,WTO对各国技术性贸易措施不可能要求整齐划一。WTO协议允许政策措施多样性,同时鼓励但不要求采用国际标准。

不同于其他扭曲贸易的政策措施,技术性贸易措施具有纠正市场失灵等提高效率和社会福利的性质。因此,世界贸易组织在某些情况下承认这些影响贸易的技术性措施的合法性,允许独特国情的成员所需要的政策差异。虽然协议对技术性措施提供了高度相关和有用的参考框架,但仍然留有足够的理解空间。由于提高效率的可能性,评估这些技术性措施影响贸易的损失比关税及其他非关税壁垒更加复杂。作出一项技术性措施是否充当贸易壁垒的评估难度在于需要更多这些措施对贸易影响的信息和资料以及评估这些资料的分析工具。因此,当~项技术性措施可能对出口到某个市场的企业比对国内制造商具有更大影响时,可能难以结论性地展现这项技术性措施不是保护目标市场上消费者的合法工具,而天生就是歧视性的手段。即使某些技术性措施缺乏合法理由,因而要求取消或修改,但实践中总是悬而未决。总之,世界贸易组织对各国具体的技术性措施最多只有软约束力。这是各国纷纷采用技术性措施进行歧视性保护和伤害对手的重要原因。

三、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机遇

WFO提供了中国与外国协商和解决技术性贸易壁垒争端的机制。随着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的快速发展,中国与其他成员之间发生有关技术性贸易壁垒方面的纠纷和争执案件会逐年增加,所遭受外国技术性壁垒的损失会日益扩大。WTO为中国与其他成员之间解决纠纷提供了一个协商和最终裁决的平台,为中国解决面临的技术性壁垒问题提供了过去所没有的新机制和新机遇。

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知识产权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制定/修订和发展技术标准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西方国家长期以来推动知识产权制度全球化以及世界贸易组织达成《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促进了中国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建立起科学的知识产权制度和战略的步伐。近年来,国家科教兴国战略和知识产权战略推动了国家和产业界的研发投入快速增加;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了科技成果和知识产权数量和质量的大幅度提升。到2020年中国将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自主创新成为推动国家发展的主要动力。目前,中国强调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推动科技兴贸,到了一个全民共识的历史时代。这些都为中国制定/修订技术标准以及参与国际标准化进程提供了坚实的科技基础,迎来了中国技术标准、法规和认证快速发展的新机遇。

发达国家比以往更加重视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加快更新速度,这对发展中国家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发展中国家需要增加研发和教育投入,吸收发达国家的既有技术成就,同时加快自主创新;反过来,又迫使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技术,以发展中国家的自主创新打破发达国家的技术垄断局面。这也为中国完善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准备了物质技术条件。

(二)挑战

1.欧、美、日等贸易保护主义思潮开始抬头。近年来,欧、美、日等新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它们是实施技术性贸易措施的主要国家和地区。它们特定、清晰的政策目标、歧视性的政策取向、广泛的保护对象和体系化的保护措施,使得其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有效地保护了本国市场,为本国企业进入目标市场提供有效技术支持。

欧、美、日等运用技术性壁垒实现贸易保护主义的思潮和行动已经展露,并鲜明地带有以下一些新特点:第一,它们技术性壁垒高、要求严格、覆盖领域广泛、扩散效应明显;第二,其技术性贸易壁垒正逐渐体系化;第三,其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设置既提高政府行为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又充分发挥非政府行为的作用;第四,其TBT体系从单边保护转向多边贸易体系下的合法性保护;第五,其积极将本国或本地区标准制定成国际标准,并向其他国家推行;第六,其积极采取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互认制度,扩大国际市场份额。

2.中国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尽管中国在技术性贸易措施领域已经开展了不少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对技术性贸易措施这一非关税壁垒的制定和实施正在不断强化。而中国产业技术水平不高,缺乏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标准落后,国家技术性贸易措施法规体系不完善,制定程序和管理工作不规范,这些都很难满足进出口贸易发展的要求,致使外贸受到巨大损失和代价,使中国现行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已经远远不能适应近年来对外贸易快速发展的需要。这样的发展趋势对中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3.中国遭遇外国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出口竞争力和市场准入的巨大影响。较高要求的技术性措施能够显著地增加进出口的成本,甚至完全阻止产品市场准入。商务部调查数据显示,2005年,中国大陆有15.13%的出口企业受到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影响;在中国22大类出口产品中,有18类遇困,直接损失达691亿美元,约占当年全年出口额的9.07%;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给中国企业造成的出口贸易机会损失高达1470亿美元,约占2005年全年出口额的19.29%。2006年中国大陆企业为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所增加的生产成本为262亿美元,同比增加20.74%,约占当年全国出口贸易额的2.7%;出口行业遭受直接损失金额达758亿美元,同比增加9.7%;有15.22%的出口企业受到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中国出口规模的日益扩大,外国技术性贸易壁垒会随之继续提高,对中国出口造成的损害将会继续增加。

4.中国遭遇外国技术性贸易壁垒对进口的影响。外国稀缺矿产资源和尖端技术对华输出限制对中国产业发展造成巨大的影响。外国为了保护其本国稀缺矿产资源,采取种种关税及非关税手段限制这些资源对中国的出口。同时,发达国家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技术实力和政治势力对中国一直采取尖端技术封锁、高端产品限制、低档产品倾销的歧视政策。中国进口技术性贸易保护体系很不完善,大量技术标准、技术法规已经严重滞后。技术性贸易壁垒门槛低,进口产品不符合国际标准的问题比较严重。而且环境问题突出,这已经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中国发现和控制外国问题产品的行政能力、技术能力仍然面临巨大挑战。

四、中国制定技术性贸易措施战略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随着关税措施对国际贸易影响的逐步弱化,技术性壁垒已经成为当今国际贸易的主要政策调节工具。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贸易规模的急速扩大,国际贸易摩擦开始频繁出现,且愈演愈烈,潜伏着贸易战的危险。特别是欧、美、日等国通常以维护本国的经济安全、保障本国消费者健康、保护生态环境等为借口,对中国进出口贸易设置越来越多和极为严格甚至苛刻的贸易技术壁垒,目前已成为影响中国对外贸易正常发展的重大而突出的障碍,并且已经对中国经济的长远和整体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为此,国家需要建立、健全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推动中国标准、认证体系的完善。这是提高企业国际竞争能力,促进产品出口和保障人民卫生安全的战略措施。因此,中国现在制定技术性贸易措施战略具有强烈的紧迫性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目前,国家对建立进口技术性贸易措施的重视程度仍显不够,树立国家进出口技术性战略措施的意识不强。中国应对外国TBT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技术标准总体水平不高,合格评定程序不健全,环境、卫生和动植物检验方面措施尚不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及社会中介服务职能缺失。中国建设完善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的任务异常繁重,与发达国家完善程度和管理水平差距很大,面临着巨大的建设压力和紧迫性。因此,中国有必要利用中国市场优势、人才优势和知识产权优势,建立中国独立的标准体系,增强中国外贸竞争力。

五、中国的战略措施

(一)采取自主创新和引进吸收国际先进技术两条腿走路

1.通过加强自主创新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商品出口。中国要引导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使中国真正成为拥有大规模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国家。企业需要大力发展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以自主技术和品牌掌握知识产权竞争主导权,以领先的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赢得国际市场,掌握国际贸易的主动权,进而规避外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风险。国家要整合研发、知识产权保护和标准化工作,使标准化过程尊重知识产权所有者的权利,同时确保用户接触标准中所包含的知识产权。

2.花大力气引进、消化和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国家需要继续加大技术设备更新改造的优惠和扶持政策,通过大量高精尖技术以及产品进口,带动与之相关联的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技术的引进,通过消化吸收以及再创新,努力掌握自主知识产权,跨越外国技术性贸易壁垒。

(二)政府和产业界要加快制定/修订、推广和实施技术标准

1.加强标准体系、检验检疫指标体系和认证认可体系建设。提高中国制定/修订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的水平,把中国先进专利技术尽快纳入标准体系,并积极参与制定国际标准,使中国逐步成为国际标准大国。加速推进国际标准化战略进程,扭转中国在“技术标准”方面的被动局面。

2.设立国家推广标准和认证的项目基金,鼓励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国家有必要设立标准推广项目基金,鼓励企业积极实施国家/国际标准,大力推广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0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认证和ISO18000安全标准认证,使出口产品的各项技术“指标”,符合进口国的各项技术规定和标准。

3.放开国家标准市场,扶持中国标准服务产业发展。中国要改革过去政府主导国家标准制定/修订的体制,放开市场,培养和扶持标准服务企业及行业协会组织,形成标准制定、推广、实施咨询、交易、法律服务等完善的产业体系。

(三)重点发展服务出口、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和对外直接投资

1.大力发展服务、劳务出口。调整和转移外经贸工作重心,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和对外劳务及工程承包业务,以先进技术、管理和知识服务国际市场,可以有效避开外国技术性贸易壁垒。

2.鼓励和扶持企业走出去,构建跨国公司。在重视货物出口和服务贸易的同时,要更加鼓励有实力的资源型、耗能污染型企业走出去,开展对外直接投资,把商品输出优势转变为资本输出优势,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扩大中国GNP规模和中国资本在国际市场上的控制力,避开外国技术性贸易壁垒,获取中国的国际经济利益。国家有关部委要协调措施的执行,打破外国对中国输入紧缺资源、尖端技术的控制,鼓励企业走出去获取和利用外国资源和技术,为国内经济建设服务。

(四)形成政府、行业组织与企业的联合互动反应机制

1.建立企业与有关政府机构信息通报渠道。各出口环节管理部门要积极配合,建立灵敏、有效的技术性壁垒防御体系,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相关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预测和传递体系,提供国外技术标准及法规的信息服务。

2.建立咨询和技术服务体系。根据技术性措施技术含量高、知识性强、应对弹性较大的特点,设立多层次的业务咨询窗口,提供公共技术咨询服务,培养相关技术服务行业,完善技术服务体系。

3.大力挖掘行业协会的协调功能。在国际贸易中,行业协会的功能和作用越来越突出,特别是在处理国际贸易争端、维护本国企业的经济利益以及保护本国产业和市场中,发挥着独特的政府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和职能。

(五)建立完善的进口贸易技术性壁垒的保障体系

1.提高进口商品质量安全和卫生检验检疫的门槛。随着国内标准化和认证认可工作的推进,逐步提高中国进口产品技术性贸易措施的门槛,降低外国产品对产业、市场和消费者健康安全造成损害的风险。

2.加强中国进口贸易技术性措施的管理。协调海关、质量检验检疫、环境保护等有关部门的管理,防止工作疏漏、贪图小利损害生态环境和国民长期利益的行为。

3.建立进口环节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机制,形成预警信息的传输网络。

(六)加强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外交和国际合作工作

1.加强与国外政府、行业和企业间的对话与合作。加强与国外政府、行业和企业问的对话与合作,是消除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一个有效途径。

2.加强多边、双边磋商,协商处理阻碍贸易发展的分歧。做好有关国家的政府工作,阻止外国技术法规和标准变成对中国产品或服务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3.积极开展与其他贸易伙伴技术标准与技术法规的互认互换。

(七)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制定适当的技术性贸易措施法律条文

第2篇

关键词:贸易壁垒;技术性贸易壁垒;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F741.2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s).2011.10.14 文章编号:1672-3309(2011)10-55-02

一、我国遭受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特点

1、技术性贸易壁垒数量增速明显

2009年,我国遭受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和绿色贸易壁垒的数量为489起,大幅超过了以往发生最多的反倾销案件,比2008年的429起增加了60起,增幅为14%;2010年,中国出口贸易技术性贸易壁垒和绿色贸易壁垒事件共518起,与2009年相比,增加了29起,增幅为6%。

近几年,美国、欧盟和日本仍是我国产品出口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和绿色贸易壁垒的最主要的国家和地区。其中欧盟在2008―2010年3年间共发起技术性贸易壁垒和绿色贸易壁垒205起、228起和151起。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加拿大的发起数量增速明显,由2008年的2起迅速增为2009年的44起,2010年则高达63起。

2、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高标准、严要求”

随着我国出口的增长,各国针对我国的贸易保护也在增多,针对我国产品所采取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也在增加。各国对我国的出口产品采用“高标准、严要求”的做法,严格细致地将标准进行分类,并且不断地增加和变化。由于各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措施在制定时,手续相对简便,伸缩性较大,所以可以针对不同的进口商品,随时改变标准的要求。如果我国的厂商根据其变化的标准进行更改生产工艺,往往会付出较大代价和生产成本,这样使得我国产品在出口市场的竞争力减弱,利润较小甚至无力可图。有的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原因,按照原来进口国的标准生产,往往会因技术等原因被进口国拒之门外。

3、涵盖范围广泛

我国遭受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所涉及的行业广泛,产品品种较多。无论是常规的贸易品种,还是新开发的贸易品种都不同程度面临着技术贸易壁垒的限制。从行业分析,2009年中国的出口贸易技术性壁垒主要集中在机电产品和其他产品,而2010年则集中在动植物产品和其他产品上,其中动植物产品最多,为138起,占到整体的27%,机电产品、纺织产品和食品次之。总体来说,动植物、纺织品、机电产品和其他产品是受到技术性贸易壁垒与绿色贸易壁垒影响最大的4个行业。一方面,由于我国在这4个行业具有比较优势,出口地区主要集中在欧盟、美国和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地区);另一方面,这些行业生产的产品不是中间环节的投入品,而多为消费品,所以出口国的消费者对于消费品的安全要求较高。在农产品与食品方面,检验检疫制度非常严格,对农产品和食品的加工、保护特定动植物品种方面有着严格的规定与要求。在纺织业方面我国也受到了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纺织品出口每年有近30亿美元受到影响。

4、以绿色、环保为由设置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许多发达国家在产品的包装材料、可回收率、标签制度、条形码等方面有着严格的规定,例如我国出口商品包装落后、不易回收等非环保原因都是最终造成无法出口的原因,部分产品的包装使用大量木材,外观设计缺乏创意,甚至容易含有病虫害,这些都为进口国设置技术壁垒提供了机会。发达国家在标签方面,内容、文字、图形、编码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这些规定是造成我国出口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我国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原因

1、管理监测手段落后

我国在商品技术方面的法规数量较少,涵盖面也相对较窄,缺乏统一的管理部门,而且技术法规也没有形成体系,技术标准水平较低,检测手段缺乏相应的硬件管理。

2、企业对标准重视不够,技术水平较低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的技术、研发水平比较落后,客观上制约了我国企业向发达国家出口符合国际技术标准的产品的能力。加之缺乏一定的宏观指导,企业本身对国际通用的技术标准知之甚少,对主要贸易对象国的技术手段缺乏了解。

3、贸易结构不合理

在我国出口货物中,劳动密集型商品所占比重高,资本、技术密集型的商品出口比重偏低,这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对外贸易中凸显的备受关注的问题。我国劳动、资源密集型产品由于本身技术含量低,很难达到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标准和检测水平,从而更容易遭受技术性贸易壁垒。

三、中国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策略选择

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单凭某一方面的力量是不够的,要建立以企业、政府、行业协会三方力量为一体的模式,三方各自管理,分工明确,取长补短,通力合作,形成三位一体的战略联盟。

1、政府应加强管理,加强对企业的引导

要加强技术保护的宏观管理,建立技术保护的统一协调机制,设立地方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协调机构。另外,政府还要加强对政策的引导与宣传,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建立预警机制,提高我国企业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能力。

2、企业要加强标准化管理,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一方面,企业在重视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消化吸收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科研创新能力,发展自有技术;另一方面,企业还要健全和完善标准化管理,就国际市场竞争而言,只有靠“标准化管理”才能赢得市场。

3、行业协会要继续发挥协调、服务功能,组织制定和执行技术性的贸易措施,代表行业与政府对话,参与解决贸易争端等等。

行业协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政府方面:行业协会要常倾听企业的声音,分析市场动态,将收集到的信息及时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提出进一步改变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合理化建议;二是对企业方面:对企业开展调查,将收集到的本行业的国际市场信息、需求、技术水平等及时传递给企业,组织他们进行技术交流,找出差距,以此提高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提高我国企业的出口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李轩.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理论与实践研究[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宋明顺、杨烨.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理论与实践[M].人民出版社,2007.

第3篇

为了减少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国际贸易的影响,1970年,关贸总协定成立了一个政策工作组,专门研究制定技术标准与质量认证程序方面的问题并负责起草一个防止TBT的协议草案。1974年4月,达成了第一个《贸易技术壁垒协议》(Agreement of 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简称为《TBT协议》,又称《标准守则》)。1979年正式通过了《TBT协议》,1980年生效。1994年3月15日修订成了第二版《TBT协议》的正式文本。同时,还签署了《卫生措施和植物卫生措施协议》(《SPS》协议)。以上构成了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内容。

二、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实施现状 技术性贸易壁垒给国际贸易造成的障碍占关税等各种壁垒总和的比重,已经由原来的20%上升到目前的80%,成为影响国际贸易发展的主要的贸易壁垒形式。

1、使用越来越频繁,已经成为国际贸易壁垒中的主要形式 WTO《TBT协议》和《SPS协议》的基本原则规定,各成员方在制定技术法规、标准和评审程序的时候,必须提前一个适当的时期向TBT委员会和SPS委员会通报,并允许其他成员进行评议。近年来,TBT和SPS的通报数量呈现出较快的上升趋势,特别是SPS,更呈现出稳定快速的逐年增长之势。2000年WTO成员方的TBT和SPS的通报总量是877件,到了2005年已经上升到1701件。其中TBT由2000年的606件增加到2005年的847件,SPS由271件增加到2005年的854件。

2、使用对象的范围扩大,涵盖面广 TBT可分为强制性措施与自愿性措施,既涉及国际或区域性协议、国家法律、指南、准则、程序等,也包括非政府组织等制定的规则。TBT的涵盖范围日趋广泛。从产品形态来看,技术贸易壁垒涉及的产品范围相当广泛,不仅涉及初级产品,而且牵涉到所有的中间产品和工业制成品,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终端产品;从过程来看,从商品贸易流通领域扩大到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从涉及领域来看,已从最初的有形商品领域扩展到包括金融、信息等服务贸易以及投资、知识产权和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

3、名目繁杂、形式多样 技术法规、标准与合格评定程序是最常见的形式。在美国的关税表上,与食品药品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有关的商品编号约有3994个。欧盟共有10多万个技术法规和标准,除技术条文本身外,其苛刻复杂的认证过程和认证措施也常常是国际贸易的障碍。日本也是技术法规繁多的国家,上世纪90年代初期对大米进口只设置了几个农残检验,到了90年代中期增加至47项,现在已经达到123项。除此以外,动植物检验检疫、包装和标签及标志要求、绿色壁垒等也越来越频繁的被使用。 随着电子商务的技术支持--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EDI)在发达国家的应用日趋成熟,一些国家开始强行要求以EDI方式进行交易。

但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相对落后,在计算机硬件设备、通信设施以及法规建设等方面都不健全,很难达到EDI的硬性要求,所以,EDI实际上成为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一种形式。 三、技术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技术性贸易壁垒技术复杂、隐蔽性强、扩散效应大、影响面广,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出口贸易发展的主要障碍。有关调查表明,我国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的出口约占年出口总额的25%左右。

1、增加产品成本,降低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据联合国贸发会议一项研究表明,海关程序和相关活动所需的费用占贸易总额的7%-10% ,对这些程序进行简化和协调可以降低25%的成本,相当于贸易总额的1.75%-2.5%。一些国家制定苛刻的技术标准和繁琐的认证程序增加进口企业的产品成本,达到保护国内相关产业的目的。我国商务部2002年调查中有50%以上的企业认为,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企业最大的影响是标准不断提高导致成本提高。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企业每年造成约200亿美元的损失。

2、提高进入门槛,减少市场进入机会 一些明显带有贸易保护主义色彩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直接导致市场进入门槛提高,将外国产品拒绝于进口国市场之外。 2005年,日本对进口产品检验不合格791件,其中中国为343件,占当年日本进口产品检验不合格总数的43%。遭到"废弃、退货"等处理的产品364件。 2005年,美国FDA拒绝的进口产品19278批次,其中,中国产品达到1937批次,占比10.04%,与往年相比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我国因安全卫生方面达不到有关要求、产品或者企业未按有关标准注册、标签问题、生产加工方法不符合有关要求等原因被拒绝的产品占到总数的90%以上。

3、引发贸易争端 随着全球贸易竞争的加剧,国际贸易争端也日益激烈化。过去由于关税壁垒、行政保护措施等引发的贸易摩擦正逐渐被各种技术性贸易壁垒引发的贸易摩擦所取代,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我国是贸易争端的高发国家,中国已经连续11年位居世界贸易摩擦目标国榜首。

4、影响相关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十分迅速,对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我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随着关税税率的普遍下降,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贸易发展的限制作用甚至比入世以前更加严重。2000年,中国约有66%的出口企业,25%的出口产品受到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限制,造成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约110亿美元。2002年,我国受影响的出口企业占71%,受影响的出口产品为39%,造成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逾170亿美元,相当于年出口总额的5.2%。对我国产品实施各种形式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限制的国家和地区已达到40多个。不仅严重影响到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也影响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商务部分行业调查表明,纺织、轻工、五矿化工、食品土畜、机电、医药保健等行业的外贸出口均受技术壁垒的限制,其中食品土畜、纺织产品,受限制的程度较大。有79%的食品土畜企业、78%的纺织企业受国外技术壁垒的影响,出口额分别减少了17亿美元和18亿美元。

四、对策建议

1、提高产品技术标准,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 我国科技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因此我国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以及质量落后是导致我国出口受到技术性贸易壁垒损害严重的重要原因。随着全球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出口产品面临的技术性门槛将更高。据调查,我国出口企业在应对技术性壁垒时,38%的企业认为最大的困难在于"缺乏可以达到对方指标要求的解决方案",37%的企业则认为"资金短缺阻碍了技术改造和获得国际认证"。所以,加强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提高技术水平,增强自身素质是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根本之策。

2、加强信息收集工作,积极了解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发展动态 技术性贸易壁垒本身存在透明度低、难以掌握的特点,其隐蔽性非常大,我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前,由于缺乏充分、稳定、准确的信息来源,对其它贸易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缺乏必要的信息渠道,造成在面对技术性贸易壁垒时措施乏力。在调查中,36%的企业认为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最大困难在于"信息不灵、不知道对方规定已经改变"。所以,应该加强信息收集工作,增强对国际通用的国际标准和技术管理措施的了解,积极跟踪国际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最新发展动态,提高应对能力。

3、积极推行出口多元化战略,消除我国出口产品单一化和出口市场单一化的限制 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即开始实施出口多元化战略,迄今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产品单一化和市场单一化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完全解决。从产品的角度看,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受到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损害非常严重,有近90%的食品土畜类出口企业受到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限制,损失约90亿美元,轻工、机电类产品受影响也比较严重,损失分别约40亿美元和20亿美元。而在我国的出口商品结构中,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和资本密集型产品仍然占主导地位。主导产品的严重受损对我国出口贸易发展损害将是巨大的。

从国别 和地区角度看,欧、美、日是对我国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国家和地区,其技术壁垒对我出口企业造成的损失占总损失的95%。而在我国的出口市场结构中,美国、日本和欧盟在我国出口市场结构中所占份额最大。据统计,包括经香港的转口贸易在内,我国出口商品有约70%销往这三个地区。所以,要减轻或避免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阻碍,降低出口市场集中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4、运用WTO争端解决机制,维护自身合法利益 WTO争端解决机制是为了维护成员方利益、协调各成员方关系,并处理各种贸易纠纷而建立的一套争端解决运作机制。我国已经是WTO的一员,在双边贸易中因技术性贸易壁垒而发生的各种贸易纠纷,应积极提交WTO争端解决机构,利用其公正、合理的运作程序,保护自身合法利益。 5、依据WTO有关协议,加强反壁垒措施研究 我国应加强对《TBT协议》精神的理解,加强反壁垒措施研究,保护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

第一,《TBT协议》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运用制定了许多限制条件,应加强对协议的研究,同时注重对各种技术性贸易壁垒案例的分析,充分了解协议对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必需条件和适用范围的解释,加强我国的反壁垒措施研究工作;

第4篇

中国进入WTO以来,关税的减让和一般非关税壁垒措施的削弱使得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作用日益重要。技术性贸易措施的特点可以归纳为名义上的合理性、形式上的复杂性、手段上的隐蔽性、内涵上的歧视性和发展上的动态性。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国际市场对中国产品的冲击更为敏感。2008年、2009、2010年中国出口产品遭遇壁垒导致的损失分别是505.42、574.32和582.41亿美元,技术性贸易措施造成我国出口损失额逐年上升,国家质检总局标准法规中心的研究显示,损失额占全年出口总额的比率基本保持在4%左右。从行业上看,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对机电仪器影响最大,化矿金属呈下降趋势,玩具家具则成上升趋势,农食产品相对于其货值受影响很大;从地区上看,广东受影响最大,山东、江苏、浙江、福建等外贸大省也名列前茅,而河南、安徽是内陆省份中受损失比较大的;从出口贸易国上看,美国和欧盟始终占据前两位,日本位居第三而俄罗斯则呈上升趋势。

一、技术性贸易措施对深圳的影响

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是一个外贸型经济发达,正在向高端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转型的城市。

2008年深圳市外贸进出口总额2999.55亿美元,其中出口约1797.1亿美元,同比增长6.6%,约占广东省出口额的44.5%。2008年深圳市高达36.1%的出口企业受到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影响。

2009年深圳市外贸进出口总额2701.55亿美元,其中出口1619.79亿美元,同比下降10.6%,约占广东省出口额的45%。经调查评估,2009年深圳市高达54.9%的出口企业受到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影响,直接经济损失约92亿美元,新增成本约30亿美元。

2010年深圳市外贸进出口总额3467.49亿美元,其中出口2041.84亿美元,同比增长26.06%,约占广东省出口额的45%。经过调查评估,2010年深圳市高达34.1%的出口企业受到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影响,直接经济损失约45亿美元,新增成本约33亿美元。技术性贸易措施成为仅次于汇率因素的第二大企业出口障碍。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深圳受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较大,如何从企业、行业和政府三方着力,有效的降低技术性贸易措施对深圳的影响是本文研究重点。

二、深圳市企业应对技术性贸易措施的经验与建议

企业是应对技术贸易壁垒的主体,应切实做好应对工作。

(1)实行标准化。企业要在国际市场上保持竞争力,必须实施标准化战略。不仅在管理上要积极推行ISO9000等标准体系,在产品制造上也要积极采用国际先进标准,积极产品研发和技术改造,保证产品质量,以质取胜实现出口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2)掌握新信息。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出台都有一个过程,企业要重视同国外合作伙伴的联络,随时了解进口国最新的技术法规和标准的变化,通过各种渠道获取最新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信息,及早做好应对准备。

(3)加强产品定位。产品定位是进入市场的基础工作,直接关联着产品如海关税率、适用、标准等问题,出口产品定位太宽容易导致更多的检测和承担更多责任。只有注重市场调研合理定位产品,才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检测从而避免不必要的TBT。

(4)第三方认证。第三方认证,可以保证产品测试的时效性、准确性及专业性,这是产品认证的必然发展轨迹。第三方认证模式不仅不会增加企业成本,反而可以降低企业在检测方面的人力物力投入,同时也避免了产品检测过程中存在的风险。

(5)培养经贸人才。拓展出口市场关键在于人。一批具备商业知识和熟悉出口国情况,特别是对出口国经贸政策、法规条例熟知的专业人才,才能在国内外经贸政策法规条例不断变化完善的条件下,为出口企业的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6)增强行业意识。行业是由众多企业组成的,个别企业的不良行为往往会造成整个行业的重大损失。企业作为行业的组成体,要树立行业意识,自律自爱。同时企业可以依靠行业团结力量,共同应对行业内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7)参与标准制定。技术标准是科技成果的结晶,通过参与标准制定有机会掌握核心技术和最新信息,使企业有成为产业的领头羊。同时企业也可以努力将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转为全球通用的标准,一旦标准被世界所认同,就会引领整个产业的发展潮流。

(8)参与通报评议。通报评议,可使我国在WTO其他成员制定技术性贸易措施的早期阶段,及时反映我国的意见,从而有机会延缓、降低乃至消除这些技术性贸易措施对我国外贸造成的损失,最大限度的保护我国经济利益和企业利益。对于企业来说,积极参与TBT通报评议是企业维护自身利益、表达意见建议、改变国际市场不利地位的重要途径。

(9)出口多元化。我国出口的机电产品品种比较单一,基本都是些大众商品,缺少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企业应该积极开展自主创新,加大研发投入,细化市场,以多元化产品来提升产品的国家市场竞争力,从而提升企业抗风险能力。

三、深圳市行业协会应对技术性贸易措施的经验与建议

2008年到2010年深圳被调查企业的行业损失上看,受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最大的是对机电仪器、玩具钟表和纺织鞋帽行业。而机电仪器一直是深圳出口贸易的重点行业,近年来国际上关于能效法规的修订对深圳市机电行业出口影响很大。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行业协会还比较年轻,但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行业协会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在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方面,行业协会可以做以下工作:

(1)跟踪行业动向。行业协会可以通过和国外行业组织的交流或向政府有关部门了解,掌握行业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最新动向,及时向有关部门和企业提供最新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信息,为行业中的企业抢得先机。

(2)做好桥梁作用。行业协会应该积极承担对企业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预警和培训工作,将政府有关部门的信息和要求及时通报给相关企业;同时将企业的应对问题及时反馈给有关部门,做好企业和政府之间的桥梁作用。

(3)组织应对工作。加入WTO后,技术性贸易壁垒应对工作必须要遵循规定,政府作为应对主体往往会受到限制。而行业协会可以利用对本行业和企业熟悉的有利条件,切实承担起组织企业的应对工作,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争取有利的应对结果。

(4)参与标准制定。行业协会要充分利用对行业了解的优势,积极参与标准的制定,主动向有关部门和组织提出制定、相对标准的建议和意见,使标准充分反映我国行业的意见和利益,为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争取主动权。

(5)加强行业自律。行业内企业的无序低价竞争扰乱了正常的进口国市场,使得我国许多出口产品受到国外的阻击。行业协会应利用在行业中的影响力,做好行业的自律工作,加强对企业出口产品价格的协调工作,帮助企业进行技术革新,建立规范的出口秩序。

四、深圳市政府应对技术性贸易措施的经验与建议

(1)加强部门协调配合。深圳市在2010年,联合国家质检总局标法中心、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世贸组织事务中心签署了《关于技术性贸易措施上作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研究TBT/SPS通报评议和国际化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合作。

(2)加强经费保障和政策支持。政府应该从经费和政策上支持提高技术件贸易措施专业研究水平,积极部署新兴产业和低碳技术性贸易措施专项研究。2010年深圳成立了6个技术性贸易措施专项研究。

(3)强化通报评议工作。支持企业参加国际贸易规则制修订工作以及多边或双边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事务谈判。如针对“美国锂电池包装运输”等数十项对深圳产业有较大影响的WTO/TBT通报,2010年深圳检验检疫局、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世贸组织事务中心等积极承办和参加了国家评议活动。

(4)开展具针对性的研究。结合技术性贸易措施热点难点和发展趋势和企业实际需求,重点加强技术壁垒损失严重行业的应对工作,帮助行业企业降低技术壁垒的损失和风险。

(5)加强专业培训。政府应该稳定专业队伍,培养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人才,提高技术性贸易措施专业研究水平,强化公益服务,开展产业调研并为企业提供深度咨询。2010年政府部门及其专业机构举办了约40场应对技术壁垒各类专题培训活动。

第5篇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范围的不断扩大,采用技术性贸易措施来维护本国利益的国家越来越多,这不仅对全球贸易体系造成极大的损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因此,我们在具体分析技术性贸易措施给我国带来诸多影响的同时,也要制定我国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技术性贸易壁垒;经济;竞争力;对策

随着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降低关税趋势日益明显,虽然非关税措施逐渐的受到约束和限制,但是以技术标准和技术法规等作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已经逐渐发展成为最普遍且难以应付的贸易壁垒,并且作为世界各国促进对外贸易发展和保护本土产业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出口贸易逐渐的增多,受到的技术壁垒也在不断的增加。据调查显示,我国的出口贸易受国外所设置的技术性贸易措施间接和直接的影响超过450亿美元,在我国全年的出口额中,所占比例在25%以上。因此,加快研究和分析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脚步,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对技术壁垒的突破和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内涵和特征

所谓技术性贸易壁垒(TBT)指的是一国为了维护国家安全,保护环境、保护人类、动植物生命及健康、保证产品质量为目的,采取一些强制性或者是非强制性的技术性措施,比如产品检疫、技术标准、信息技术壁垒、产品包装等,这些措施成为其他国家的商品自由进入该国市场的一大障碍。它具有形式上的合法性、内容上的广泛性、保护方式的隐蔽性等特征。

2 技术性贸易措施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2.1 制约出口

2003年,据我国商务部的调查显示,我国的商品出口受国际性贸易壁垒的影响日趋严重。2002年,在国际性贸易壁垒的阻碍下,在不同程度上我国有71%的企业受到限制,受到影响的产品占39%,造成170亿美元的损失。同年,我国对日本出口的农产品并没有明显的上升幅度,并且出口比重从2001年的35%下降到32%,牲畜产品也下降 了4.1%,对欧盟出口的产品也下降到46.2%,由于贸易出口受到影响,在就业方面也有105万人受到影响,而这并不是技术性贸易壁垒给我国带来的全部影响,仅仅是对我国出口制约的一个方面。

2.2 影响市场准入

在对外贸易方面,欧盟、日本和美国是我国主要的贸易对象,而技术性贸易壁垒恰巧发源于此。根据我国的海关调查统计显示,我国出口产品所受到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绝大部分都来自于这三大经济实体的国家和地区,为了限制我国的产品出口,他们采取不断提高技术标准和制定诸多的技术法规、产品合格评定程序以及产品质量认证制度等措施。在技术标准方面,美国所制定的政府采购细则和技术法规等有5万多个,行业协会、私营机构等所制定的标准也在4万个以上。据不完全统计,针对于各种产品的进口,欧盟所制定的具体技术标准也在10万个以上,从各个层面来限制外国商品的准入。不仅美国和欧盟如此,日本也制定了诸多的技术标准和法规,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外国商品的准入。

2.3 影响价格竞争力

为了产品能够达到国外市场的准入门槛,我国的企业必须要加大企业的生产投入,包括人才的培训、购买先进设备、改进包装和引进专利等,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从而在国际市场上降低了我国出口产品的价格竞争力。

3 针对技术性贸易措施限制的应对之策

3.1 建立和完善我国的技术法规体系

我国应该积极的采用国际标准,对认证制度的建立健全和完善,从而推动国内技术贸易壁垒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一方面可以提高我国企业对于技术贸易壁垒的认知,为了适应国际的质量认证和标准来对自身的产品进行改善,主动的对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壁垒进行攻破;另一方面可以利用我国加入WTO这一优势条件,将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引入我国,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建立一套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国内技术贸易壁垒体系,从而发展壮大我国的经济体系,有利于其他国家对歧视性技术规定的减少。

3.2 统一技术标准,加快与国际接轨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进出口贸易的增加,我国正在走向经济国际化,因此,对于国际的经济技术法规,我国在积极靠拢的同时,对于国际标准的制定,我国也应该积极的参与进来。此外,当前我国还应该建立一个在国际上具有公正性和权威性的认证体系来引导我国企业的认证,从而让我国的认证在国际上也具有有效性和真实性,减少因出口商品送检而增加的成本。

3.3 企业要提高产品质量

在我国出口商品的产品结构中,低附加值、粗加工的产品仍然占有相对较大的比例,对于进口国所制定的产品环境标准,有很大一部分的工业品和农副产品是达不到的。因此,对于我国的外贸企业而言,应该采取提高产品卫生标准、技术标准、环保标准和安全标准的手段,来增加我国出口商品的附加值。同时,还应该对企业进行整顿和治理,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从而达到优化贸易商品结构的目的。除此之外,为了鼓励和支持环保产品的发展,政府还应该制定税收、财政等优惠政策,将环保产业的培育作为调整出口产业结构的重点以及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并且从长远的发展来看,国际贸易中所采取的贸易壁垒不会完全消失,在形式越来越隐蔽的同时,数量也会越来越多,因此,对于企业而言,只有将提升自身产品质量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采用以质量取胜的策略,才会最终冲破壁垒,在国际贸易市场上,牢牢的占有一席之地。

4 结束语

随着世界经济竞争的愈演愈烈,对于我国的对外贸易而言,只有在积极应对国外技术壁垒的同时,也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符合我国国情的技术壁垒体系,提高我国对外贸易的竞争力,才能开拓一条有利于我国对外贸易的道路,推动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寿康.技术性贸易壁垒透析及对策[A].哈尔滨大学学报,2002.

[2]杭争.技术性贸易壁垒及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及对策[A].国际贸易问题,2003.

[3]李志军.怎样打造“技术壁垒”的矛与盾[A].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2.

[4]冯宗宪.柯大纲.开放经济下的国际贸易壁垒[A].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

姓名:杨苗苗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81年8月15日

籍贯:山东烟台

民族:汉族

职称:讲师

学历:研究生

第6篇

关键词:技术性贸易措施;技术贸易壁垒;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F7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进出口食品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及其应对措施

收录日期:2013年11月15日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贸易自由化的深化发展,技术性贸易壁垒在国际贸易中的影响日益明显。食品安全方面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直接表现为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凭借其技术、科研、设备设施方面的绝对优势,制定的适用于本国食品安全的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合格评定程序、卫生检疫规定、包装标签要求等,以较为严格的市场准入条件,限制或阻止从发展中国家进口食品。在食品安全方面出现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成为国际食品贸易的障碍。

一、主要发达国家食品贸易壁垒现状

(一)美国。美国食品技术法规主要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美国农业部(USDA)等机构颁布,主要有《食品、药品、化妆品法》、《婴儿配方食品法》、《营养标签与教育法》、《美国食品标准法》、《食品质量保护法》等。美国关于食品化学品标准主要是由美国国家科学院药品研究院下属的食品与营养委员会制定的《美国食品化学品法典》(FCC),该法典是FDA以及许多国际食品检验检疫机构用于鉴定食品化学品标准的综合性集成。此外,美国还不断颁布新的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例如从1995年到2001年之间,美国先后在水产品、肉类制品、乳制品、果蔬汁中引入HACCP体系,禁止进口未实施HACCP管理的上述食品。近年来,美国在加强本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同时,还开始有意识地对其标准战略进行调整,以期打破欧盟和日本等国家的TBT限制。2000年下半年,美国国家标准协会等出台了《国家标准战略》,明确提出要利用美国标准体系的优势,整合各方面资源,大力推进美国标准的国际化,此举旨在进一步控制国际市场,同时达到突破他国壁垒的目的。

(二)欧盟。欧盟委员会于2000年了《食品安全白皮书》,确立了欧盟食品安全法规体系的基本原则,对欧盟食品安全法规体系进行了完整的规划,形成了“从农场到餐桌”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2004年欧盟又了4个补充性法规,涵盖了HACCP、可追溯性、饲料和食品控制、动物健康和动物福利以及从第二国进口食品的官方控制等内容。此外,欧盟分别在食品卫生、动物副产品、残留和污染、食品标签、食品添加剂、食品接触材料、转基因食品等方面制定了具体要求。欧盟食品技术标准体系逐渐形成了上层为具有法律强制力的欧盟指令,下层为包含具体技术内容、厂商可自愿选择的技术标准组成的两层结构标准体系。该体系的建立有效消除了欧盟内部市场的贸易障碍,但对欧盟以外的国家,常常构成贸易障碍。

(三)日本。日本保障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体系由基本法律和一系列专业、专门法律法规组成,食品卫生法和食品安全基本法是两大基本法律。另外,日本于2006年5月起正式实施《食品中农业化学品残留的肯定列表制度》,主要是为了加强食品中农业化学品残留管理而制定,在该制度下,日本对所有农业化学品(个别豁免物质除外)在所有食品中的残留均制定了严格的限量要求,对于该国认为有科学依据的则制定限量要求,对无科学依据的则采用0.01mg/kg的统一标准。据有关部门统计,日本认为有科学依据的具体限量指标,共有67,140条,其中现行标准10,118条,暂定标准56,752条,其他标准270条。“肯定列表制度”的实施无限放大了需要检测和使用苛刻限量标准的化学品种类,全面提高了输日食品、农产品的技术门槛。

二、发达国家技术性贸易措施对我国出口食品的影响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实施从技术标准上限制了我国食品的出口,严格苛刻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使得一些在我国已经达到合格标准的食品无法通过检验而丧失出口的机会从而使我国食品失去了优势,限制了我国食品出口。据统计,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美国FDA共扣留中国出口食品(包括食品接触产品)共计7,045次,欧盟食品饲料快速预警系统(RASFF)共通报中国出口食品(包括食品接触产品)1,448次,日本扣留中国出口食品(包括食品接触产品)共计937批次,扣留和通报的原因主要是药物残留超标、微生物超标、添加剂滥用、重金属超标、转基因食品及抗生素滥用等。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实施增加了我国食品出口的成本,我国食品企业为了顺利进入发达国家市场,需对采购、生产、仓储、物流等各个环节加大投入进行质量控制,并支付较高的注册认证等费用。此外,技术标准的经常变动,使我国出口企业必须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去适应不断更新的标准和法规,更改工艺流程、更新设备仪器、培训员工等都会增加企业的成本,影响出口企业的经营效益。

因为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歧视性、隐蔽性原因很容易造成我国与其他发达国家发生贸易摩擦。2000年12月日本政府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大葱、鲜菇、蔺草席等实施设限调查拉开了两国贸易战的序幕,2001年4月日本单方面对上述三项农产品启动了紧急限制进口措施,而我国政府不得不采取应对措施,对日本产的汽车、手机、空调实施了征收100%特别关税,其结果,日本损失8亿美元,我国损失1亿美元。另外,日本还对我国产的鳗鱼、海裙带、鲣鱼、冻肉等设限调查,并宣布停止从中国进口。

三、应对进出口食品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

(一)加快食品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我国食品技术标准总体水平偏低,存在以下突出问题:标准限量与国际水平相比有明显偏低,标准界限值混乱,指标规定缺乏科学依据;国标行标相重复,甚至相矛盾,缺乏统一性。这就增加了我们出口食品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可能性。针对目前中国食品安全标准的现状,应当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在制定标准时尽量等同或等效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及时跟踪国际标准的变化。另外,还要保持与国际标准的同步与协调,发挥市场机制,以防止因残留超标和不当使用而出口受阻情况的再度发生。

(二)建立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和应急反应机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技术性贸易壁垒具有多样性、灵活性、广泛性、合法性、隐蔽性等特点。为有效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我国必须建立食品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预警机制和长效应急、快速反应机制,针对性地加强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研究,提高应对技术贸易壁垒的能力和水平。

(三)加强国内监管,严把出口关,保证我国食品安全。对出口食品的把关,不应只局限于对成品的把关,对于生产原料的合格评定,生产中间环节的监管也至关重要。积极推行出口企业和产品的分类管理,在分类管理的基础上根据出口产品特性、出口国家地区敏感性、贸易方式等的风险程度加强检验监管,增强检验检疫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主要参考文献:

[1]董红燕.出口食品贸易中的技术壁垒及应对措施[D].暨南大学,2009.

[2]夏学超.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食品贸易的影响及其对策[D].中国海洋大学,2007.

[3]马衍泉.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食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8.7.

第7篇

[关键词]技术性贸易壁垒;出口贸易标准化;绿色壁垒

[中图分类号] F752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095-3283(2013)09-0026-02

[作者简介]徐骁容(1990-),女,江苏盐城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保险学;倪明(1990-),男,江苏盐城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货币银行学。

一、导言

近年来,由于多边贸易体制的加强,市场进入的条件大大改善,关税壁垒在各国贸易保护方面的作用大大减弱,进口限额制、进口许可证制等对进口产品数量进行直接限制的非关税贸易壁垒也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在此情况下,各国为保护本国贸易和国内产业的利益,纷纷采取名义上更为合法、保护形式更为隐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作为进口限制的主要手段。

从整体上看,技术性贸易壁垒导致我国出口贸易的损失呈持续上升趋势。根据国家质检总局的统计,2012年我国出口贸易受外国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的直接损失约为685亿美元,比2011年增加624亿美元,超过二成的出口企业遭受了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约束限制。

二、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1推动了技术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行业标准,为中国出口商品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打好基础;2加速技术和产品质量的提高。引进国外的先进设备和高新科技,推动出口产品的升级换代,加大和丰富商品科技含量;3推动了评审制度的开展。2006年3月31日,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成立,统一负责对认证机构、实验室、检查机构等的认可工作;4推动我国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与防护体系的建立。为使出口企业及时了解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最新动态,政府部门通过多种渠道,积极公布有关国家贸易保护措施的发展情况。

(二)消极影响

1技术性贸易壁垒覆盖的范围增大,不但包括具体产品,甚至是产品的生产经营过程都受到了TBT的限制。不仅是我国传统出口的初级产品、农产品,而且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的整个周期都在TBT的约束之下;2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标准不断提高,发达国家利用技术、经济层次上的差异,制定超出发展中国家能力水平的严苛标准规定,直接导致我国的出口产品无法进入世界市场;更有甚者,发达国家还经常对技术法规和标准进行修订和补充,在信息渠道不畅的情况下,即时更新的技术标准直接挡住了出口产品的去路;3技术性贸易壁垒会在产品、行业、国家之间发生连锁反应,保护范围不断扩张,不利于我国出口市场的正常发展。

三、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思考

(一)从政府角度

1积极转变指导思想,制定可持续的出口发展战略

近年来,绿色经济日渐发展,环境保护也随之成为发达国家技术性贸易壁垒实施的重点。对此,首先要树立节能环保、低碳经济的意识,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对绿色产业的重视程度,实现结构上的优化;加大自身对高新技术的研发,对国外先进技术积极予以引进,在技术层面上对传统的粗放增长的产业进行转变,推动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国家也应在政策上对绿色产品的开发和出口予以鼓励和优惠,提高企业生产过程中节能减排的积极性,实现可持续发展。

2建立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管理、预警和反应机制

目前我国对技术性贸易的管理呈现多头管理的现象,效率较低,需建立专门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管理机构,在统一的管理体系下对国外最新的技术性壁垒发展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及时了解国际最新发展动向,从而能够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避免在国际贸易中处于被动。此外,也应加强各地方、各部门之间的横向信息交流,信息共享、有机联动,从而对贸易竞争中做出快速反应。

3制定相关技术法规,使标准化体系与国际接轨

我国面临的一个严峻现状是技术标准体系建设严重落后,许多行业存在多重标准,本身就缺乏统一的标准体系,且标准过低,与国际技术标准严重脱轨,这也是我国出口产品经常受制于国外技术壁垒的重要原因。因此,有必要建立健全我国的标准体系,参考各项国际法规和发达国家的技术标准,建立一套统一的、符合我国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的标准体系。特别的,由于在我国目前所面临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中,绿色贸易壁垒占到相当比重,因此制定严格的环境保护标准、卫生安全标准是十分必要的。

4充分利用国际规则,保护自身的权益不受侵害

《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本身就包含对发展中国家提供特殊和更优惠待遇的规定,其第12条第三款规定:“各成员在制定和实施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时,应考虑各发展中国家成员特殊的发展、财政和贸易需要,以保证此类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不对发展中国家成员的出口造成不必要的障碍。”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面对贸易纠纷时,可以充分利用国际条约中的“特殊”规定,对发达国家违反非歧视性原则的行为提出抗辩,通过磋商、谈判的方式解决贸易纠纷,这对国际间的贸易往来也是有利的。

(二)从企业角度

1深入研究国外技术标准,提高我国出口产品标准水平

首先应对自己主要出口市场的技术标准和法规有充分的认识与了解,如此才能对自身的产品标准进行有针对性地改进与提高,避免商品出口时遇到不必要的障碍。追根究底,贸易壁垒的产生还是由于出口产品达不到进口国的技术标准,因此企业应努力提高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尽力缩小与国际标准水平之间的差距,同时紧跟国际标准变化的趋势,依据国际标准的走向及时调整,把重点放到提升产品自身内在品质上来。

2加大企业科技创新投入

技术差异是技术性贸易壁垒存在的基础,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最佳途径是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也就是说,对应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最根本途径还是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提高产品科技品质。企业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时,要注意取其精华自主创新;建立企业自己的技术开发中心,加强自身研发能力,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从而不再处处受限于国外标准,真正在贸易竞争中掌握主动。

3推进绿色管理和绿色营销

从长远来看,节能环保的低碳经济已然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能源、环境保护方面的TBT也日渐成为各国实施贸易壁垒的重点,因此树立清洁生产观念,建立清洁生产机制显得尤为重要。对此,我国企业应在推进绿色生产营销的同时,加强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和节能环保领域,降低能源消耗,提高治污排污标准,实现从劳动密集型到新兴战略型的结构转变。

(三)从行业协会角度

在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过程中,行业协会作为政府和企业间的桥梁,应积极发挥沟通协调、咨询服务的职能:积极搜集市场信息,密切关注行业的发展动向和变化,分析本行业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演变规律,并及时反馈到企业,协助企业快速有效地做出反应;加强与政府部门、企业之间的联系,建筑“政府——行业协会——企业”三位一体的预警机制,不仅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决策依据,也为政府处理贸易纠纷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程鉴冰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经济分析及对策[D]浙江大学,2003

[2]谷祖莎贸易技术壁垒中的技术标准研究[J]技术经济,2004(12):53—55

[3]刘崇仪,丁任重WTO 与中国经济[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4]杭争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及对策[J]国际贸易问题,2003(2)

[5]王征技术性贸易壁垒——理论与实证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6

第8篇

[关键词]农业标准化战略;技术性贸易壁垒;农产品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产品出口一直是我国出口创汇的主要来源之一。然而,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的几年来,国际贸易中的传统关税壁垒作用逐渐弱化,以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合格评定程序、产品检疫检验制度和措施、包装和标签要求、信息技术壁垒、绿色壁垒、社会条款等为主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日益盛行,我国出口农产品面临越来越多的来自发达国家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挑战。技术性贸易壁垒已成为制约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第一大非关税壁垒。我国农产品出口如何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限制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非政府组织和农产品出口企业三方的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成效。本文从政府角度提出了农产品出口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应对措施。从宏观角度来看,政府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第一,实施农业标准化战略。农业标准化是以农业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为基础,以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及产后的管理服务为对象,运用标准化原理和方法,为使一定的农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从发达国家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来看,农业标准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在国际农产品贸易中的保护水平。

从长远来看,构建完善的、与国际接轨的农产品技术标准和法规体系,是减少农产品国际贸易摩擦、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扩大农产品出口的根本途径和最佳方法。然而,国际上目前采用的标准、制度、要求等绝大多数是由发达国家制定的标准、制度、要求等直接衍化而来的,代表了其自身的根本利益,这对于发展中国家是极为不利的。因此,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国政府应组织专门的人力、物力,认真研究和积极推广国际标准或发达国家技术标准,主动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这不仅会使我们能够实时跟踪国际标准的变化动态,而且还能最终使国际标准反映我们自己的利益。这对于我国农产品出口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限制是非常有利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未来的农产品贸易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第二,健全技术标准认证和检测体系。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的消费成为当今主导国际农产品贸易的潮流。面对严峻形势,必须加快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技术标准、认证和检测体系。目前中国许多农产品的品种已经落后,我们应适应绿色消费的发展趋势,采取可行的发展战略,发展生态农业,及时调整农产品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大力开发有益于环境和人民身体健康的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发展绿色产业、有机产业,并提升农业产业的科学技术水平。

第三,建立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机制。就我国出口产品目前遭遇技术壁垒的情况来看,基本停留在“埋单”阶段,之所以陷入这种被动的境地,主要是因为目前我国缺乏相应的预警机制。由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复杂性和动态性,单个企业难以全面掌握所有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因此政府各部门应积极参与进来,相互配合,分工协作,充分利用世界贸易组织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和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议,要求成员国公布其技术标准、技术法规等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内容,解答利益当事国提出的问题,确保其技术标准、技术法规等的透明度,各国间应相互提供必需的咨询、资料乃至援助的原则,各成员方在WTO/TBT协议下提供有关技术标准、法规的国家级咨询点。我国政府应建立专门的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信息中心、数据库及咨询机构,为相关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及时收集、整理、跟踪、发布国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最新动态,并将信息及时反馈到农业政府部门、农产品生产加工部门、经营单位和出口企业等相关机构,使我国农产品适应和满足国际标准和进口国的技术性要求,避免遭受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限制,赢得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动权。 转贴于

此外,由于WTO/TBT协议要求各缔约方应定期其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并且建立专门的咨询机构向各缔约方提供资料,接受不定期咨询,我国也应当将所制定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及时地介绍给其他国家和地区。同时,应当加强对进口产品的监控检验,当进口方贸然提出限制我国农产品出口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时,应及时提出相应的反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

第四,完善自身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我国政府应在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和参照采用与国际接轨的技术法规、标准及合格评定程序等的基础上,适时构筑我国自己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特别是要尽快将我们自己的技术优势嵌入标准体系之中,以更好地保护我们的自身利益。建立我国技术性贸易壁垒保护体系的关键是建立和完善技术法规与认证体系,使保护体系有法可依。由此以来,一方面可以保护国内的贸易环境和生态环境,保证进口商品的质量并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另一方面也可以使进口国慑于被报复的可能,尽量减少歧视性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只有这样,我国农产品出口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第五,参与双边或多边区域合作和协调机制。中国政府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与在战略性领域和我国技术性贸易摩擦频繁的国家和地区进行贸易谈判,建立双边或多边的技术磋商与调解机制,强化同国外权威认证机构尤其是现有的国际互认机构间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争取签署互认协议,建立产品认证、体系认证与实验室认可的相互认证机制,帮助农产品出口企业跨越国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第六,利用WTO绿箱补贴和黄箱补贴保护农业产业。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对农产品给予各种补贴(也称为国内支持,Domestic Support),这也是造成农产品贸易扭曲的一个重要因素。世界贸易组织农业协定(Agreement on Agriculture)原则上把补贴分为两大类:绿箱补贴和黄箱补贴。前者包括政府公共服务,诸如农业科学研究、农业技术推广、病虫害控制、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生态投入、自然灾害救济补贴、农业结构调整投资补贴、农业环境保护补贴、粮食安全等12项等不刺激生产的对农民的直接支付内容。后者包括政府对农产品的直接价格干预和补贴、面积补助、牲畜数量补贴、种子肥料、灌溉等投入补贴及农产品营销贷款贴息等内容。协定对绿箱补贴,并没有一概加以限制。

第七,研究利用WTO/TBT协议中的特殊条款。深入研究和充分利用WTO/TBT协议中的多边贸易体系谈判机制、争端解决机制、合理对抗机制、报复措施、贸易救济措施及对发展中国家实行特殊和差别待遇,以维护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合法权益。

第9篇

关键词:技术性贸易壁垒;农产品出口;影响

现阶段,技术性的贸易壁垒是国际现象,已经变成各国贸易利益调整关键性手段,影响力渐渐扩大。经过分析能够得知,技术贸易的壁垒包含技术标准、技术法规与合格的评定程序等。从我国加入WTO后,技术贸易的壁垒逐渐变成国内对外贸易的发展障碍,这就需要相关人员深入分析解决对策,降低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于农产品的出口影响。

1.国内农产品遭受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特点

1.1有着明显歧视性

部分国家在应用贸易壁垒的措施时,经常会比国际标准高,一些国家甚至专门根据中国产品来制定贸易壁垒。如:日本实行农产品的标准有着明显歧视性,很多进口的农产品药物都比国内标准高,尤其进口菠菜所用残留的农药标准为0.01ppm、大米是0.1ppm、大豆是0.5ppm、大葱是0.01ppm等,从这些数据中不难看出,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措施主要是针对中国制定的,其比国际组织、美国与欧盟的标准更加严格[1]。

1.2频率较高与实施的速度快

大多数经济发达的国家都找借口暂时实施禁令,导致出口企业丧失市场,即便经过出口方努力以后愿意将市场开放,但是在不久以后会寻找新理由将市场再次关闭,进而导致出口企业彻底失去国外的市场。而技术性的贸易壁垒属于外源性贸易的限制措施之一,逐渐变成很多国家保护本国产业、限制中国农产品出口的一种有力武器,相关调查中显示,现阶段,把增加检测的项目与提升检疫的标准作为方法的技术贸易壁垒,对于我国的农产品出口限制性越来越强。

1.3壁垒不断增加并且涉及范围比较广

部分国家为将我国的农产品竞争力削弱,会将技术壁垒指标设得越来越高。例如:在2001年美国药物和食品管理局出台相关法规,强制对水产品、乳制品与肉类实施HACCP管理,后来拓展到果汁出口,甚至涉及到蔬菜汁以及其他的制品。

2.技术性的贸易壁垒对于国内农产品的出口影响

2.1技术性的贸易壁垒对于农产品出口正面的影响

随着技术贸易的壁垒不断发生,在某种程度上将国内农产品质量问题暴露出来,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国内农产品的生产量逐渐增加,很多人侧重于数量,对于农产品的质量问题不够重视,农产品的评价体系、农业的标准系统没有和国家标准接轨,并且农业监测的系统建设比较落后,导致农产品的质量跟不上发达国家。

2.2技术性的贸易壁垒对于农产品出口负面的影响

在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中期,欧盟、日本与美国等国家都普遍应用技术贸易的壁垒,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增加国内农产品遭受技术贸易壁垒次数,导致国内农产品出口受到严重影响,因为技术性贸易壁垒导致出口的损失国内同期所有农产品的出口额中占比将近52%,可见技术性的贸易壁垒严重影响了国内农产品的出口。

2.2.1技术贸易壁垒对于国内农产品的出口额影响

国内农产品的出口市场集中于北美洲、亚洲与欧洲地区,近几年,上述国家逐渐对我国的出口农产品设置技术贸易的壁垒,这严重影响了国内农产品的出口。按照商务部的调查显示,由于受到发达国家技术贸易壁垒的影响,国内每年农产品的出口额损失将近90亿美金,严重阻碍了农产品的出口。

2.2.2技术贸易壁垒对于国内农产品的竞争优势影响

技术贸易壁垒的派生费用,会导致国内农产品的出口成本增加,其一,认证的费用:大多数国家对于进口农产品均要进行质量认证,这会加大农产品出口的成本。其二,适应性的成本:因为很多国家对于农产品的规定技术标准存在差异,这就会导致出口企业对工艺流程进行更改,继而加大员工培训的费用。其三,销售的成本:很多国家对于农产品的标签与包装规定比较苛刻,导致包装成本增加[3]。

3.技术性的贸易壁垒对于国内农产品的出口影响解决建议

3.1进行技术的创新,提升国内农产品出口技术的含量

需要突破传统落后农业生产的方式,尽可能发展有机、绿色食品的产业,提升国内农产品质量。相关部门需要加大农业科研与生产力度,必要时可以颁布强制农产品的质量标准与规范,进行安全、绿色农产品的基底构建,并引导农民生产无公害农产品,从根本上解决农产品安全问题。

3.2加大谈判力度,使技术壁垒的运用趋于合理化

农产品生产企业需要不断和进口国的政府进行沟通、联系与交流,国家商务部、农业部门以及监督检验部门等,需要强化农产品的生产安全与质量管理,同时积极和欧盟食品的管理局、欧盟委员会的农业总司进行沟通,并和美国药品、食品的管理局交流与联系,构建良好合作的关系,对相关人员实时技术培训,进而提升国内政府部门技术的水平。

3.3从企业着手,有效规避技术性贸易的壁垒

其一,农产品生产企业需要充分理解和认识对外贸易的国际法则,并将农产品生产企业自身维权意识提高,在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时候,应尽可能获得政府支持,同时合理应用WTO争端处理的机制与贸易规则实施处理。其二,需要将农产品生产企业的自身创新步伐加快,不断应用于更新各种生产设备、生产技术,推动农产品生产方式改变,同时提高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其三,需要在科学理解高质量的生产标准基础上,严格控制农产品各个环节生产于操作,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其四,对农产品的检测方式进行创新,保证农产品可以获得准入权利。其五,需要适当引进投资,发挥出自身的优势,拓宽农产品知名度,有效规避技术性贸易的壁垒。

3.4由国家的角度着手,促进国内农产品的出口

如果技g性的贸易壁垒造成不利影响,不可以进行逃避与排斥,需要根据时展,寻找应对的方式,保证不损坏到企业与国家利益。政府需要对执政理念进行创新,科学应用市场的宏观调控方式进行调控;政府需要制定相关检测机制和处理方案进行处理。政府需要及时对贸易的动态信息进行更新,引导生产企业深入研究国际的技术标准,同时提供指导与咨询,并提供技术资金的支持。此外,政府可以应用WTO透明度的原则,不断参与国际的协定,构建技术贸易的壁垒信息体系,使得企业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尽可能符合进口国要求。政府需要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相关人员沟通协商的能力,进而促进农产品的出口。

4.结语

总之,技术性的贸易壁垒人为性比较强,会影响到国内农产品的贸易,所以在面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时候,需要不断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对生产方式进行改革,不断提高我国农产品的质量。同时农产品生产企业需要充分了解国际贸易新变化,不断和国际贸易进行合作,使得国内农产品的贸易能够顺利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焦晓松,曹颖琦,卢秀茹.低碳贸易壁垒下河北农产品出口的现状及对策[J].贵州农业科学,2014,21(09):269-272.

第10篇

 

一、探讨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给出口贸易造成的影响

 

事实上,和传统的贸易措施相比较,全新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中所牵连到的技术都非常之复杂,且具有非常强烈的隐蔽性和扩散效应,带给社会发展很大的冲击力和影响。多数的国家随着技术性措施的规定及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的法律约束以及标准的技术依据性等等方面,对我国出口贸易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所以,在面对不同的舆论压力时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立场,保持头脑清晰,将我国贸易在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背景下受到的影响全面了解。首先,我国出口贸易在技术性贸易影响下出现了大面积增加的现象。多数企业出口都受到了来自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影响,和汇率的影响不相上下;其次,由于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形成导致我国出口企业在名誉及形象上都受到了损坏,同时对我国整体的经济带去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促使国家整体形象受到严重的损害。当前形势下,多个经济发展快速的国家之间肯定会在经贸领域发生重大的贸易博弈。

 

二、基于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规划有效的应对策略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变革,当前我国经济的发展方式呈现不断转变的趋势,而且由于国内外市场的一体化发展,让我国更加清楚的认识到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合理性,在发展中应大力借鉴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有效促使国家出口企业及各个领域产业在技术感和水平上的完善和提升;此外,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多国外不合理的要求进行改进,保证不会带给我国出口贸易严重的影响,不管是在战略战术还是方法方式上都要针对我国实际情况制定系统性的解决措施。

 

(一)结合国际规则标准规划及强化双边与区域合作交流

 

随着国际化贸易的深入发展,为了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我国要充分结合技术性贸易措施中合理的国际规则及标准制订,保证在符合国际规则的同时,将国际规则的制定融入其中,保证国家利益受到强有力保护的同时,各项规则及标准也合情合理,这样才能推进我国经济有条不紊的发展。但是需要我们做到以下几点:其一,要将国际规则及标准制定要求融入到我国发展中,保证国家利益得到保证,这之中包括了国际组织制定的活动。其二,加强与国际之间的合作与沟通,在国际上彰显我国良好的形象,保证国家贸易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协调关系,彼此之间加强了解和协作,将与技术性贸易措施相关的贸易冲突妥善解决。此外,可以创建双边技术磋商与调节体系,让两者之间不管是在技术标准还是合格评定程度方便都保持良好的沟通,以此让更多的技术标准得到认可。

 

(二)不断健全我国技术性贸易措施机制,加大对标准战略的实施

 

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全球贸易发展中国际标准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实际上,国际标准是国家与国家之间开展贸易交往的最基础且关键的依据。在全球贸易中掌握了国际标准的国家就相当于将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权收入囊中。我国要在国际标准制定的过程中积极参与,这样才能够将我国企业及产业发展中所累积的技术融入到国际标准中,为我国产品向着国际市场迈进铺好道路。为了使我国出口贸易在国际上站稳脚跟,应不断促进国家标准化战略整体思路向着以我国为中心制定国际标准的方向转变。

 

(三)强化自身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应对能力及意识

 

结合我国实际的贸易发展情况,政府相关部门需要不断强化自身工作,具体总结为以下几点:第一,借助部际联席会议机制的作用实现能力及意识的强化。首先要加大对技术性贸易措施部际联席会议机制的建设,只有借助这一机制的作用,才能够协调部委之间的关系,使我国技术性贸易措施机制得到全面完善,从而具备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应对的能力;第二,要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变化情况随之掌控,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各种培训活动的开展,发布针对性的预警信息,组成评议,为我国企业的发展提供真实、可靠、全面的信息资源,从而使我国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能力及意识得到增强;第三,我国政府部门应积极参与到技术性贸易措施工作中,将自身的作用全面发挥出来,这样才能为我国企业的发展提供更有利的帮助;第四,应加大对各项技术支撑能力的建设力度,促进我国科研成果的快速发展,加快相关公共检测平台的建设速度,对检测实验室进行有力的国际认证,保证我国企业的公共检测服务更加科学、准确、可靠。

 

站在企业的层面来讲,在国家市场经济活动开展中,企业占据着主体位置,同时在标准化工作中也是最基础的单元,更是应对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基础保障,所以要不断强化各个方面的工作,首先要想办法提升科技水平。为了能够从从技术层面将技术性贸易壁垒中的限制彻底突破,这就需要对自身的创新意识及科研能力不断提升,为生产处更优质量和技术水平的产品奠定基础,从而顺利完成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突破;其次要全面调整出口产品的结构。将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摒弃,以一种全新的技术、绿色产业为发展中心,保证我国资源集约使用及生态环境之间动态的平衡;最后要促进出口市场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要让国家在与部分发达国家实施贸易交往以外,还应该加大与其他发达国家及地区市场的交流,不断将我国市场进行大规模扩展。

 

(四)重视质量安全管理,促进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增强

 

产品质量的好坏是证明我国实力的最直接、有效的途径,如果能够保证质量及安全性,我国在国际贸易上的影响力将逐步提升。首先要对质量发展纲要全方位落实,不断完善和创新质量安全发展体系,规范质量安全监管措施,重视对进出口产品的检测,避免出现各种违法乱纪的行为,确保我国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能够符合国际要求。另外,要推动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将其推向一个更高的发展层面,即向着制造业强国方向发展。而想要达成这一目标需要对我国各类型产品的质量及安全性进行重点监督,避免各种突发事件的发生。

 

三、结语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变革,现如今在新形势下社会各个领域都加大了对技术性贸易措施工作的重视度,为了能够更好的适用于全新的发展趋势及格局,需要创建完善且有效的应对技术性贸易措施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我国进出口贸易水平的提升,将我国推向一个国际化的发展方向,实现我国伟大的中国梦。

第11篇

关键词:技术性贸易壁垒发展特点趋势

当前,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进程加快发展,对外贸易中关税逐渐降低,非关税措施日益受到限制和约束,但是以技术法规、技术标准等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性贸易措施成为最普遍、最难以对付的贸易壁垒,成为各国保护产业和促进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我国出口产品受到的技术壁垒不断增加,研究表明,国外设置的技术壁垒对我国出口的直接和间接影响超过450亿美元,占全年出口总额的25%以上,因此,加强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研究,采取相应的对策,对突破技术壁垒,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产生

技术性贸易壁垒(TechnicalBarrierstoTrade)简称TBT,指一国或一个区域组织因维护国家或区域安全、保障人类健康和安全、保护动植物健康和安全、保护环境、防止欺诈行为、保证产品质量等原因而采取的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等措施,是强制性或自愿性的技术性措施。这些措施对其他国家或区域组织的商品、服务和投资进入该国或区域产生影响,它是非关税壁垒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成为发达国家限制市场准入的重要手段。

技术性贸易壁垒由来已久,于1980年代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兴起,1990年代以来上升为主导性的国际贸易壁垒。WTO各成员国之间经常因卫生措施和技术性贸易壁垒发生争端,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1.从主观方面来看,有关成员的贸易保护主义思想依然存在,它们出于保护国内产业的考虑,总是希望通过各种手段限制货物的进口。

2.从客观方面来看,WTO贸易规则原则上禁止配额,许可证和高关税等传统的贸易保护措施,但WTO并不禁止各成员国为了保护人类,动植物的生命和健康,或为了保护环境而对进口货物规定原则上已禁止的配额高关税等传统贸易保护措施,而对进口货物规定必要的卫生和技术要求,正因如此,有关成员为了达到贸易保护的目的,必然会更加关注卫生措施和技术性贸易壁垒。

二、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发展特点

现在学术界和贸易管理部门通常将之称为“技术性贸易措施”,技术性贸易壁垒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1.广泛性。技术性贸易壁垒涵盖范围日趋广泛,无处不在。从产品形态看,它不仅涉及初级产品,而且牵涉到所有的中间产品和制成品;从产品生命周期看,涵盖了研究、生产、加工、包装、运输、销售和消费以及处置等各个环节;从涉及领域看,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产生是从生产领域开始的,逐渐扩张至贸易领域;当前已从有形商品扩张到金融、信息等服务以及投资、知识产权等各个领域。

2.二重性。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理解问题关键在于判断措施的合理性,合理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对贸易也是有积极作用的,保证了合格产品的市场准入机制,确保了不同国家合格产品之间的公平竞争,充分维护了消费者的权益。不合理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则背离维护国家安全、防止欺诈、保护人类健康、保护动植物生命健康、保护环境等五大合理目标,背离《TBT协定》的最小贸易限制原则、基于科学和国际标准的原则和非歧视原则等WTO成员制定其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基本原则,对贸易造成限制作用。

3.形式上的合法性,贸易壁垒大多以国内国际公开立法的形式存在。由于国际上目前还没有关于技术壁垒的统一立法,对进口商品的技术要求大多由国内立法规定,这些法规是要求进口商强制遵守,这样外国厂商被合法地排除在外。

4.保护方式的隐蔽性,发达国家设置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并以高科技手段进行检验,使科技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难以适应。这种方式表面上是对所有国家一视同仁,不直接体现歧视性,但发展中国家厂商为了获得市场准入资格,不得不改进生产技术,调整原材料,增加了生产成本,降低了产品的竞争力。

三、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发展趋势

技术性贸易壁垒作为一种既具有合理性又具有歧视性和隐蔽性的强大的非关税壁垒,已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为了及时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所带来的影响,我们还要了解其发展趋势。随着经济的发展,技术性贸易壁垒也不断呈现新的发展动向。1.从自愿性向强制性技术法规转化。如ISO9000、ISO14000、各种环境标志认证、有机食品认证等,近年来这些自愿性措施正与强制性措施结合,并有向强制性法规方向转化的趋势。如进入美国的机电产品须获UL认证、药品须获FDA认证,进入加拿大的大部分商品须获CSA认证,进入日本的很多商品须获G标志、SG标志或ST标志,进入欧盟的产品要通过CE、CS等产品质量认证。

2.全球环保意识的增强。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对环保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如WEEE和RoHS两项环保指令,就将10大类102种产品纳入有害物质的限制管理和报废回收管理,对我国三分之二的机电出口产品造成重大影响。

3.与知识产权保护高度集成。发达国家一方面设立技术壁垒,要求进口国企业的产品要达到其设定的技术水平或技术标准;另一方面却把该标准水平下的技术申请了专利。实施的技术壁垒越来越多地以知识产权为支撑,或直接以知识产权构筑技术壁垒,特别在高新技术领域,如DVD、彩电、电池、手机、数码相机等遇到的问题均反映了这种趋势,每类产品、每项标准、每种技术壁垒措施背后,知识产权都成为其重要支撑。

第12篇

关键词: 技术贸易 壁垒 出口贸易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贸易的自由化趋势,在传统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藩篱不断拆除的同时,西方发达国家纷纷采取隐蔽性更强、透明度更低、更不易监督和预测的保护性措施——技术性贸易壁垒(Technical Barrier to Trade -TBT),以阻止发展中国家的产品进入本国市场。因此,研究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实施技术壁垒的状况,对我国出口贸易及企业的生产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及特点

技术壁垒的可分为狭义和广义,狭义的技术性壁垒指世界贸易组织《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WTO/TBT),即国家对本国市场流通的商品进行管理时,由于其技术法规、技术标准以及为证明商品和企业符合法规和标准要求而建立的合格评定程序,即认证制度、认可制度、检验制度与其他国家不一样,形成影响自由贸易的壁垒。广义技术壁垒是指所有的影响贸易的技术性措施,除了含有WTO/TBT的内容之外,还包括世界贸易组织《实施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的协议》,WTO知识产权协议、服务贸易协议中的“绿色条款”等内容,还涉及WTO之外,由国际社会签署的与环境和资源等问题有关的国际条约中与贸易有关的内容。具体地说,包括以下内容:繁琐的技术标准、技术法规、商品的包装、标签和标识的规定、质量认证、认可制度、检验程序和检验手续、商品的品种、规格、花色、款式和其它外观要求、计量单位制、物品编码标志系统、实施动植物检疫的法律、规定、程序等、环境和生态要求、国家和地区不同的风俗习惯、其他TBT措施的兴起有其客观必然性。究其根源,首先是由于日益严峻的全球环境问题使人们对环境和贸易关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战后50年多年来,国际贸易逐渐呈现日益全球化的趋势,各国在享受国际贸易给人们带来的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在承受着越来越沉重的环境压力。人们已经认识到贸易对环境的破坏,如加剧了资源的开采、增加了污染物的排放量、扩大了有害物质和病菌的传播范围等。因此许多国家纷纷要求对国际贸易加以必要的限制,以达到保护环境,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其次,在GATT/WTO的推动下,各国之间的关税壁垒已大幅削减,大量非关税壁垒措施被取消,TBT措施由于其形式上的合法性和内涵上的合理性,在运用中有不断增加的趋势。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目的是限制进口,其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扩大对外贸易的影响是严重、深远的,这是因为贸易技术壁垒较之其它壁垒而言,具有它独有的特性:

1.广泛性。从产品角度看,不仅涉及资源环境与人类健康有关的初级产品,而且涉及所有的中间产品和工业制成品,产品的加工程度和技术水平越高,所受的制约和影响也越显著;从过程角度来看,包括研究开发、生产、加工、包装、运输、销售和消费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从领域来看,已从有形商品扩展到金融、信息等服务贸易、投资、知识产权及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技术贸易壁垒措施的表现形式也涉及到法律、法令、规定、要求、程序、强制性或自愿性措施等各个方面。

2.隐蔽性和灵活性。技术性贸易壁垒与其他非关税壁垒(如进口配额、许可证等)相比,不仅隐蔽地回避了分配不合理、歧视性分歧,而且各种技术标准极为复杂,往往使出口国难以应付和适应,技术贸易壁垒措施没有限制在那个国家,一视同仁,不存在配额问题,而且技术贸易壁垒措施是以高科技基础上的技术标准为基础,科技水平不高的发展中国家难以做出判断。他们的技术标准具有不确定性,而且面又很广,很难全面顾及。更何况把贸易保护的实现转移到人类健康保护上,有更大的隐蔽性和欺骗性。由于技术贸易壁垒措施具有不确定性和可塑性,因此,在具体实施和操作时很容易被发达国家用来对外国产品制定针对性的技术标准,可以对进口产品随心所欲的刁难和抵制,从而具备了实施灵活性的特点。

3.合理性。设立技术法规、标准及检验程序,主要是为了保护国家安全及消费者利益,因而有其合理的一面。WTO的有关技术贸易壁垒协议并不否认各国技术壁垒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只是要求技术壁垒不应妨碍正常的国际贸易,不得具有歧视性。

4.复杂性。技术壁垒因其涉及的技术和适用范围的广泛性,使其比配额、许可证等其他非关税壁垒形式更为复杂,而WTO允许各国根据自身特点,如地理及消费习惯等制定与别人不同的技术标准,因此 ,要证明技术标准是否妨碍正常的国际贸易并不容易。

5.双重性。实行技术贸易壁垒有其合理性,即真正为了实现规定的合法目标是可以采取合适的壁垒措施的。正常的技术贸易壁垒是指合法合理地采取技术性措施以达到合理保护人类健康和安全及生态环境的目的,如禁止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可以保护进口国的生态环境,强制规定产品的安全标准可以保护消费者的健康甚至生命等;另一方面,一些国家,特别是美、日、欧等凭借其自身的技术、经济优势,制定比国际标准更为苛刻的技术标准、技术法规和技术认证制度等,以技术贸易壁垒之名,行贸易保护主义之实。

6.争议性。各国采取的技术壁垒措施经常变化,且各国差异较大,使发展中国家的出口难以适应。比如法国规定纯毛服装含毛率只需达到85%以上,就算作纯毛服装了;而比利时的规定含毛率必须达到97%;德国则要求更高,含毛率必须达到99%时,才能称为纯毛服装。由于技术贸易壁垒涉及面非常广泛,有些还相当复杂,加上其形式上的合法性和实施过程中的隐蔽性,结果不同国家从不同角度有不同的评定标准,难以形成统一的衡量标准,因此,国与国之间较难相互协调,容易引起争议,并且解决争议的时滞较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