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产业发展考察报告

产业发展考察报告

时间:2023-01-05 20:16:0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产业发展考察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产业发展考察报告

第1篇

一、全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及成效

近年来,全市各级文化主管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中央、省上的方针政策,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市委、市政府“主攻三大目标,建设四大基地,推进六大新跨越”的总体思路,紧紧围绕中心工作,立足于实现和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以建设文化名市为统揽,有力促进了我市文化事业健康、协调、稳步发展,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

文化产业是在文化事业发展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新型产业、朝阳产业,是新的经济增长点。全市文化事业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市委宣传部的协调指导下发展较快,主要以基础设施建设、文艺创作和演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人才队伍建设和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为重点。一是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全市文化基础设施投资3.75亿元,其中:县、乡文化馆(站)建设1.3亿元。新建、改扩建文化“三馆”等设施29个,建成乡镇文化站99个,村级文化室1220个。二是文艺创作精品叠出。近年来,先后创作大型剧本14个,小戏小品42个,歌曲69首,舞蹈47个,书籍30多本,受到观众好评。三是群众文化生活进一步活跃。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文化生活需求,先后举办各类大型演唱会、灯展及大型节会48次,展演196场次。

乡村集会、体育比赛、春节社火、春官赛诗会等活动,全面展示了我市农村文化艺术,为促进农村文化工作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奠定了基础。四是创建达标工作进展顺利,先后创建全国文化模范县、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各一个,全省文化先进县区3个,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个,省级示范性文化站、达标文化站、示范书库31个,市级文化先进乡(镇)、达标文化站、民间艺术之乡、达标村文化室212个,基本建成了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五是重视人才,加大人才培养、引进力度,逐步壮大文化队伍。随着文化事业的发展,全市文化事业从业人员增至937人。六是深入挖掘保护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市上成立了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机构和专家委员会,建立了民族民间文化资源项目名录。争取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7个(华亭县曲子戏、灵台县灯盏头戏、灵台县*针灸术、*春官歌演唱、庄浪县高抬、庄浪县马尾荷包、*剪纸),其中华亭县曲子戏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确定市级重点保护项目45个。总之,通过视察我们认为,全市文化事业在基础薄弱,资金、人才缺乏的情况下,市文化出版局开拓创新、想方设法,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文化事业的发展为文化产业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全市上下在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大胆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20*年底,全市文化经营单位发展到1356家,其中:国营和集体、个体演艺单位30多家,音像业经营单位193家,娱乐业经营单位619家,艺术培训单位39家,网络经营单位93家,印刷(复印)经营单位140家,艺术品经营单位93家。实现总产值12285万元,占全市GDP的1.17%,年上缴税金735万元。文化产业从业人员7780余人。总的来说,全市文化产业的发展成效显著,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市委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市委、市政府对文化产业高度重视,切实做到“思想到位、领导到位、政策到位、措施到位”。特别是2004年省政府《关于加强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甘政发〔2004〕65号)下发后,市上召开会议,研究讨论了贯彻落实意见,提出了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并制定下发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和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使全市文化产业思路更加清晰、方向更加明确,为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突出地域特点,文化支柱产业初步形成。通过挖掘*山、王母宫、紫荆山、龙泉寺、云崖寺、莲花台等景区文化内涵,提升了旅游景区的文化品位。截至10月底,我市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136.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1亿元,均居全省第二位。全市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97.77%、90.72%。网络经营单位发展到91家,年产值达1862万元。出版发行事业快速发展,全市已有出版印刷机构426家,从业人员2900多人,年产值达9194万元。全市书画、文艺演出、艺术培训业及各类歌舞厅、KTV量贩、音乐茶座等娱乐场所年收入达2000多万元。78名民间作者制作的840多件彩灯、木雕、面塑、剪纸等工艺品在2004年首届甘肃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节展出后深受好评。

3、打造文化品牌,极力发展特色文化。我市把打造地域特色产业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通过举办*文化旅游节、成立*武术学院、开发*山主题文化产品、举办中医针灸(国际)学术交流大会及*文化节、建设*陵园、西王母祭祀活动、开发西王母剪纸系列文化产品,维修静宁界石铺纪念馆和*县吴焕先楼,举办胜利纪念大会等一系列庆祝活动,逐步打造和形成了独具地域特色的*文化、*文化、西王母文化、成纪文化。我市纸织画、烙画、剪纸、挂毯、木雕、高抬、皮影等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极富鲜明地方民俗风格的艺术瑰宝,已经成为我市独具特色的文化。

4、文化产业投入逐年加大,经济效益明显增强。十五以来,全市共完成文化建设资金3.76亿元。其中:广播电视局在“村村通”等重点项目建设投资1000多万元,圆满完成了广播电视节目光缆传输。*日报社累计投资130万元,完成了《*日报》彩印工作。投资1??3亿元先后实施了静宁成纪文化城后续工程建设,宝塔博物园环境改造及人民会堂维修改造工程,*市博物馆馆藏文物保存环境标准化建设试点等重大项目。新建“三馆”及其他文化设施16个,改扩建“三馆”13个,使多数县(区)“三馆”建设基本达到了标准要求。旅游业投资2.36亿元,完成景区建设、景点维修工程15项,新修景区道路120多公里,开发旅游新线路5条,进一步提高了我市旅游产品的知名度,全市旅游综合收入和接待人数跃居全省第二位。

总之,全市文化产业的初步形成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的结果,也是市委宣传部协调指导的结果,更是市文化出版局、广电局、旅游局、*日报社和市文联辛勤工作的结果。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我市文化产业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处于起步、培育的初级阶段,在重视程度、管理体制、资金投入和主导产业方面都无法与其它产业相提并论,主要反映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认识上存在差距,文化产业缺乏整体规划。由于重视程度和认识上的问题,很难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上有大的突破。此外,由于缺乏统筹规划,致使当前文化产业发展的主体不明确,重点不突出。

二是文化体制改革相对滞后,产业管理机制不完善。文化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存在政事不分、政企不分,导致文化经营单位、个人不能真正成为市场主体。在管理方面存在部门分割、条块分割、上下分割的现象,使文化资源难以整合、优化。又缺乏扶持民营资本进入文化市场的优惠政策,致使非公经济进入文化产业领域存在一定障碍,严重影响了文化生产力的发展。

三是投资主体单一,产业投入严重不足。目前,市、县、乡文化建设投资基本上靠政府,但财政用于扶持文化建设的资金相对较少,用于文化产业发展的资金更是微乎其微。加之受体制影响,民营文化企业尚处于观望阶段,投入少、规模小,难以形成强势。市场对人才、资金、信息、项目等文化资源配置功能较弱,文化资源得不到有效整合和利用。

四是产业结构不合理,主导产业不明显。文化产业结构不合理,缺乏合作,依然是各自为政,孤立发展。使得文化产业不成体系,不能形成完整的文化产业链,不能形成滚动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还没有建立起占领市场、优势明显、特色突出、带动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

三、主要对策和建议

1、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断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当前影响文化产业发展的最根本的问题还是思想观念问题。我们过去往往习惯于把文化单纯地作为宣传工具,重视其意识形态属性,而忽视其经济属性和产品属性。随着发展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双重属性日益显现出来。必须坚持用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统领文化产业发展,从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深刻认识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感。明确认识抓文化产业就是抓经济建设的思想,不断统一思想,提高发展文化产业的自觉性,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积极贯彻落实省委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省文化体制改革方案和全省“十一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的有关要求,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建议制定出台支持鼓励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从财政、税务、信贷、土地等各个方面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用政策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不断提升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

2、打响四大文化品牌,提升*知名度。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不断推进,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要通过邀请文化界知名人士、专家、学者、教授,召开*、西王母、*、古成纪四大品牌文化研讨会,进一步提高四大文化品牌知名度,提升*城市品位。在大力打造*、西王母、*和古成纪文化内涵的同时,进一步挖掘、宣传公刘文化、秦皇祭祖等文化内涵。

*文化凭借“天下道教第一山”的称誉,依托距今4600多年的轩辕黄帝三临*,问道广成子的历史文化积淀,树立*山道源圣地品牌,抓紧*古镇?问道驿站等项目建设,既展示*文化的博大精深,又能带动以*山为龙头的旅游产业开发步伐。

西王母文化在国内及海外的传播日益广泛,西王母文化既是我市宝贵的文化旅游资源,也是拉动我市经济快速发展重要因素,尤其是西王母文化对祖国统一,实现海峡两岸民间交流的重要桥梁作用日益凸显,对于祖国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实现两岸早日和平统一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抓紧建设王母宫石窟、瑶池等重点项目的同时,加大西王母文化的宣传力度,在投资上能给予重点扶持,结合大云寺博物馆的开发建设,使西王母景区早日建成,成为推动我市经济繁荣发展的一大亮点。

*文化要加大力度开发保护和研究,充分利用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弘扬先进文化。主抓*中医医院、*制药公司及*故里旅游等重点项目,尽快申请国家文物局将*相关遗址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将“*针灸术”列入国家以至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建立*纪念馆,进一步扩大世界历史文化名人*的国际影响力。

3、做强五大文化产业,为发展经济注入新的活力。一是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业。我市旅游业的发展要以生态为基础,文化为灵魂,使演艺业、文化特色产品进入旅游业,用文化精品包装旅游业,提高旅游业的层次。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努力提升旅游产业的文化品位。利用各种媒体,大力宣传四大文化品牌的基础上,每年在“五?一”、“十?一”黄金周开展两次旅游文化活动节,并鼓励全市干部职工、农民群众和各界人士积极参与文化旅游节的活动,凭身份证可在市内各旅游景区(景点)购买半价门票。

二是积极支持现代传媒业发展。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文化传媒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和巨大的消费群体,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积极支持、发展影视业、网络业和创意设计及广告产业,全方位提高信息传递速度,使之更好地为我们的生产生活提供服务、促进社会化、加强社会联系。三是大力发展彩印业、报刊业。我市的印刷业相对比较落后,特别是彩印也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由于受资金、设备、技术等因素的制约发展缓慢,通过鼓励、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彩印市场,依靠先进的设备和科学管理,积极扶持、发展彩印龙头企业,解决市场需求。四是大力培育书画市场。培育书画市场不仅是文化生活的需要,也是一项“树人”需求。要进一步加强交流,聘请名家以书会友、开展学术交流、开办学术讲座,创造文化氛围,提高本地书画爱好者的艺术水平。重点支持纸织画和烙画的发展,主要是扩大生产规模,尽快走向外埠市场。五是发展民间民俗工艺品。我市高抬、皮影、木雕、草编、彩灯、面塑、剪纸等民间民俗工艺独具艺术魅力,市场前景好,值得培育。

4、发展五大特色产品,提升文化城市品味。一是纸织画和烙画。*纸织画做工精细,有隔帘观月,雾里看花的美感,年销售收入100多万元。烙画则以烙铁为笔,高温为墨,其色彩自然天成,画面细腻,赋有极高的艺术表现力,是我市特色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工艺。二是草编。庄浪草编工艺品主要以我市富有的谷草、麦杆为原料,可编制出草篮、草帘、草席、草扇等产品,独具艺术魅力,市场前景好。按照“户户是工厂,人人是工人”的生产模式,实行集中技术培训,分散加工,统一销售,走集约化发展的路子。在深加工上做文章,在延伸产业链上下功夫。三是剪纸和挂毯。剪纸艺术技巧独特,深受广大群众欢迎。静宁挂毯做工精美、图案鲜活,现有从业人员70余人,年产值达100万元。四是木雕。庄浪木雕工艺精美,仿古制作市场前景较好,但规模较小,发展缓慢。五是高抬和皮影。庄浪高抬和皮影历史悠久,远近闻名。宁夏、青海等邻省每逢节庆、集会都来邀请当地艺人制做、演出助兴。可以成立高抬制作和皮影演出公司,通过宣传推介走出去,打开省内外市场。

第2篇

县委书记温庆锋同志在谈到今后县发展方向时明确指出:“建设实力县、宜居县、生态县、幸福县,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速提质提效,推进发展规模、发展层次和发展水平的新跨越,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工业经济总量考察报告,欢迎大家阅读。

县委书记温庆锋同志在谈到今后县发展方向时明确指出:“建设实力县、宜居县、生态县、幸福县,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速提质提效,推进发展规模、发展层次和发展水平的新跨越,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实力县内涵重点在工业,希望在工业,潜力也在工业。为此笔者认为今后一段时期,工业的发展应以转型发展为主线,以壮大工业经济总量为首要任务,以提高企业和产业竞争力为核心,以工业园区为主要载体,以“内部挖潜、外部招商”为重要途径,以良好环境为根本保证,努力加快工业发展速度,提升工业发展水平,壮大工业综合实力。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打造“实力县”

园区承载强基础。园区是工业经济发展的平台和载体。要紧紧抓住当前的大好时机,积极融入城市“一体化”发展,在整合现有工业园区的基础上,规划和建设红金四期。把四期建设成以铜铝有色金属循环经济产业基地.壮大钨、稀土、铜、铝、食品加工五大优势主导产业。重点选择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实现率先突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加大龙头企业扶持力度,让优惠政策向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的骨干企业倾斜,在用地指标、资金、水电、交通运输、招工等方面,优先满足骨干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加快推动有条件的企业上市,探索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扶持企业做大做强。

项目建设促发展。要紧紧盯住国家投资政策,立足资源优势,依托现有企业大上项目、上大项目、上好项目。确定了三十大工业项目全部建成投产。

龙头引领强带动。龙头企业是产业发展的“引擎”。一是帮助龙头企业进行技术改造,调整优化结构,升级开发产品,使企业运行质量不断提升。二是引导龙头企业实施联合并购,增强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三是鼓励支持县内企业与国企、央企对接和引入战略合作伙伴,通过引资、引智、引制,扩大市场占有率,抢占行业制高点。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县规模企业中年产值在50亿元以上的至少有1家,年产值达20亿元的至少有3家,年产值在10亿元以上的企业至少有5家。

链式突破增效益。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必然形成产业链条,产业链条的完善又会提升产业整体规模和核心竞争力。今后,要以现有的五大产业集群为支点,培育新型建材、和机电产品等新兴产业,不断提高产业质量,扩充产业规模,巩固和延伸产业链条。

集群发展扩规模。产业链的发展会形成产业集群,而集群发展有利于产业配套,降低生产成本,产生集聚效应,有利于在区位、资金、政策、管理服务等方面形成优势,放大“乘数效应”。要通过技术改造、招商引资、规模扩张等手段,壮大提升现有的五大产业集群,培育新型建材、塑料制品和机电产品等潜力产业集群。力争到“十二五”末,工业总产值达到350亿元。

管理创新激活力。管理创新包括目标创新、技术创新、体制机制创新。要引导企业家革新传统管理模式,朝着资本股份化、管理规范化、分工专业化、产销一体化、经营国际化方向发展,不断增强企业综合实力。要积极与对口院校进行人才、技术交流,建立促进技术创新的长效机制,着力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政府要积极帮助企业上市。近期要帮助中瑞新材料,红金稀土等企业的上市工作,“十二五”末力争使符合条件的企业全部上市。

实力县就是要把县打造成工业强县,打造成工业强县是事关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件大事,涉及社会各个方面,必须加强领导、细化责任、强化措施,切实把工夫用在落实上,促进县工业转型跨越发展。一是加强领导。对重点项目实行“一个项目、一个班子、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四个一”工作机制,切实解决工业发展中的问题。

第3篇

为加快发展步伐,将区域经济做大、做强,区委中心组以区长秦敏为团长,副书记、人大主任廖涛为副团长的学习考察团一行30人,于7月6日至12日,赴深圳、中山、珠海、东莞、广州等地考察学习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代物流、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工业园区建设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在重庆驻深圳办事处的精心安排下,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热情接待下,学习考察取得了圆满成功。

珠江三角洲是我国的鱼米之乡,是对外开放的门户。改革开放以来,该地人民用智慧和汗水开启了这个地区崭新的一页,使珠江三角洲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当今,这个地区各项改革不断深入,初步建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形成了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链和产业群;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昔日的边陲小镇、乡村农舍已发展为初具规模的花园式现代化国际城市带。在短短的6天时间里,考察团先后考察了深圳招商物流集团、参观了深圳沃尔玛公司、中山古镇灯具市场、东莞松山湖科技园区、云辅工业园区,与深圳市、中山市、珠海市、东莞市、白云区政府座谈,听取各地产业结构、产权结构、区域经济结构和政府职能调整,以及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招商引资、现代物流发展等方面的经验介绍。

在学习考察期间,既学习了珠江三角洲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建立工业园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展特色经济和加强城市建设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又学习了政府改善投资环境、提高服务意识和工作效率的新举措。通过实地考察与交流讨论相结合的方式,真切感受到了珠江三角洲发展速度快、发展起点高、发展路子新。通过学习考察,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找到了差距,增强了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做好工作的责任感,振兴九龙坡的使命感。在总结会上,区长秦敏要求全体同志将学到的经验与工作实际结合起来,认真思考,找准差距,抓好落实,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二、学习考察的主要体会和收获

(一)更新观念,开拓创新是加快发展的前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问题层出不穷,墨守成规、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珠江三角洲能快速发展,除了地域优势、政策优势外,关键是当地的干部群众思想上不断有新的解放,实践上不断有新的创造。深圳作为我国第一个经济特区,在第一轮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二次创业的口号,以高新技术产业带动传统产业发展,并提出建设国际大都市的战略。中山是一座文明富庶的名城,但中山人民居安思危,查找了与广州、深圳、珠海的差距,到长江三角洲学习后提出发展特色经济的战略,现在已有“中国五金制造业基地”、中国灯饰之都、全国最大的红木家俱生产基地等一大批以镇为单位的特色经济。珠海本是一座现代化的海滨城市,不断引进一大批名校进驻珠海,以浓郁的学府氛围吸引了一大批国际、国内知名高科技企业落户珠海。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珠江三角洲的干部群众在前一轮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又开始了新的探索与创造。

(二)以产业为基础,创造多种经济模式是加快发展的重要方式。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经历了从传统农业到商品农业,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转变。现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已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新技术新产业发达的地区,同时又是电子家电、通讯设备、纺织服装、机电、建材、医药保健,食品饮料等行业最集中的地区。一个门类齐全、科技含量高的工业体系已经形成。以产业为基础、创造多种经济模式才能推动经济快速发展。这是珠江三角洲给我们的启示。它的经济模式虽多,但主要注重发展以下几种:

1、注重发展特色经济。

没有特色就没有竞争力。深圳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工程技术发展迅速,每年都举办“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现在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值已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49%。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深圳动手早、出手快、下手“狠”。深圳市还利用明显的地理区位优势,发展现代物流业,现在已拥有蛇口、盐田港、招商物流集团等完善的物流基础和平台。仅集装箱一项物流业务就给深圳带来直接经济效益约450亿元。中山古镇坚持走“工业立镇”、“工业强镇”的发展道路,以灯饰产业为主,现在拥有灯饰企业1800多家,民用灯具国内市场率达到50%,形成了近1000家灯饰商铺,约7公里的灯饰一条街,成功举办了“99及2002年中国(古镇)灯饰博览会”,成为闻名遐迩的“中国灯饰之都”。

2、注重发展园区经济。

园区经济是经济科技中心,是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的新载体,是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龙头。珠江三角洲非常重视园区经济的发展。在我们参观的每个城市都有规模大、档次高、各具特色的工业园区。深圳有规模宏大的现代物流园区、全国建立最早的高新科技园区;中山有国家级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全国包装印刷基地和国家健康产业基地等大批工业园区;珠海建有大学园区,聚集国内10多所着名院校,还建有10多个工业园区,园区工业产值每年以40%的速度递增;广州白云区有8个工业园区和1个科技研发走廓,2002年园区工业产值接近全区工业总产值的四分之一。东莞的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是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它占地72平方公里,先期拆迁政府拿出了近60亿,规划设计政府又投入1亿多元,投入之巨,力度之大,无与论比。整个园区以圈层式分布。中心圈层为生态核心层区,中间圈层为产业服务、科研、教育区,外圈层为生产活动区。园区光湖面面积就达7平方公里,它将以优美的生态环境,以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和研发机构为主,大力发展科技密集型企业。

考察报告格式 ·民办教育考察报告 ·服装企业考察报告 ·赴外地学习考察报告

3、注重发展龙头经济。

充分发挥国际跨国集团和国内知名企业的优势,以筑巢引凤的诚意,带来百鸟和鸣的效应,促进经济发展,这是珠江三角洲的又一个典型经济模式。珠海市曾以零地价,转让1亿元基础设施,每年财政给2500万元补贴的优惠政策,吸引中山大学到珠海大学城安家落户,由此引来了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央音乐学院等十余所高校到珠海办学,从而使珠海借名校打造高科技成果孵化中心取得成功。中山市的南头镇通过引进国内知名品牌企业tcl、长虹、台湾最大的空调零配件生产企业瞬亿电器、台湾世联集团等大型的企业集团,使南头镇形成以家电为龙头,以空调和彩电为拳头产品的产业格局。东莞通过引进台湾四大电子厂之一的台达电子厂,使一个接一个的it厂商进驻东莞,成为世界最大的it制造业基地。

4、注重发展外向型经济。

珠江三角洲的经济以外向型为主,大部分的资金、原材料和产品销售都离不开国际市场。外资出口一直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出口市场逐步向多元化发展,产品远销五大洲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利用外资的规模不断扩大,档次越来越高,一大批国际知名大企业、跨国公司纷纷前来投资合作。在深圳,近40家全球500强企业在内的大型跨国公司和企业集团纷纷来深,投资兴办高新技术企业。东莞在80年代初,主要承接来自港澳台的服装,鞋帽和玩具等加工业务,现在已成为外商投资中国最密集的地区之一,成为国际性加工制造业基地。2002年低,外商投资企业13800多家,利用外资18.16亿美元,出口总额183.83亿美元。ibm的副总裁说过一句形象的话:如果东莞到深圳的高速公路塞车15分钟,全世界的电脑价格都会产生波动。目前东莞生产的电脑磁头、扫描仪、鼠标、键盘等电脑配件占全球产量的70%以上。2002年世界500强东莞占30家,100强占12家,跨国公司124家,境外上市公司达800家。中山通过优化调整外经贸结构,已形成以轻纺和机电产品为主体,以电子信息类高新技术产品为新增长点的多元化出口商品格局,贸易伙伴遍及世界130多个国家和地区。

5、注重品牌经济。

珠江三角洲人有句口头语:“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好”。因为有了“要做到最好”的目标,今日的珠江三角洲才出现了品牌经济的效应。全国甚至世界的人们都是从认识“品牌产品”开始,再去认识了珠江三角洲。如家电产品,就拥有多个全国驰名商标,格力、美的、科龙、容声等等。还有中山的乐百氏饮料、耶鲁固力门琐、剀达精细化工、华帝燃气具等大批国内知名工业品牌。在品牌经济的发展中,地方政府除为品牌发展提供资金、技术和人才等有形服务外,还注重提供无形服务,如中山市重视营造品牌成长的氛围,每年评选十大品牌,并给国优、省优品牌重奖。

(三)改造城市环境,完善配套设施是加快发展的基础。

珠江三角洲地区重视城市建设,逐步形成了海陆空交通顺畅,通讯联系便捷,水电供应充裕,生活设施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中山市成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城市,珠海成为一座美丽的现代化花园式海滨城市。东莞大打城市牌,成立保安公司和城市结合执法局加强对城市的管理,同时大张旗鼓地开展城市绿化美化工作,努力向现代化的制造业名城迈进。广州努力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进行环境综合整治,全力推进强拆违章建筑工作,使广州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成为最适宜创业、居住的城市。在城市建设中,珠江三角洲地区“三不”政策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即城市规划不惜工本,城市建设不遗余力,城市管理不择“手段”,通过全力建设和打造城市,不断完善城市功能配套,充分发挥了城市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功能。

(四)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是加快发展的保障。

政府职能部门服务的质量,政府工作人员的态度和工作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经济的发展。珠江三角洲各地政府非常重视为企业服务。深圳市政府提出“服务多一些,管理少一点”,专门为大型企业开辟办理手续的“绿色通道”。中山市政府强化亲商意识,改进机关作风,致力建设“服务型”、“开放型”、“效率型”政府,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实行“网上申报”和“网上审批”制度。东莞注重提高办事透明度,公开办事程序和政策;坚持每月用两天时间带领职能部门负责人到企业现场办公;给300家大型企业发放办件绿卡,快速便捷办理各种手续;还建立了特大型企业领导联系制度。政府周到、细致的服务,很好地促进了珠江三角洲经济的发展。

三、下一步工作的建议和意见

(一)增强发展的紧迫感,强化加快发展的意识

近年来,九龙坡区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社会事业有了较大的进步,但是,与发达地区、发展快的地区横向比,我们的发展速度不是快了,而是慢了;与发达地区的距离不是缩小了,而是拉大了。因此,必须跳出九龙坡看九龙坡,对照先进找差距,防止和克服不思进取、小富即安的倾向,始终保持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危机感;强化机遇意识,防止和克服被动等待、消极无为的现象。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应结合在全区各级机关干部中兴起的学习“三个代表”新,联系九龙坡区实际,牢牢把握加快发展这一主题,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总揽全局,积极实施“三大战略”,打牢 “三大基础”,建设“三大经济发展区”,力求实现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跨越式发展。一是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发扬敢闯、敢试、敢冒的精神,把广大干部的思想统一到谋发展、抓落实上。二是增强忧患意识,引导各街镇、各部门对照发达地区从思想解放的程度、抢抓机遇的力度和经济发展的速度上以及观念上、思维方式上找出差距,并不断改进。三是机关干部要做推进九龙坡快速发展的表率,破除居功自傲的思想,树立谦虚谨慎精神;破除贪图安乐思想,树立艰苦奋斗精神;破除安于现状思想,树立开拓进取精神。

第4篇

在中国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等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其领先地位不言而喻。据统计,仅2012年上半年京沪津穗四地就接待地市级以上党政考察团29个(重庆未列入监测)。其中,广州市共接待省级党政考察团3个,地市级党政考察团7个,接待数量排在四个城市的首位。从城市功能比较,四城市的重点被考察项目各有亮点,北京市的最大亮点是科技进步与自主创新、创新社会管理服务、城市综合管理;天津市的最大亮点是城市规划建设、产业转型升级、金融商贸、城乡发展统筹、文化产业发展;上海市的最大亮点是城市规划建设、产业转型升级、行政体制改革、园区开发建设、科技自主创新、社会服务管理;而广州市则在于产业转型升级、城市建设与城区改造、生态建设和城市环境整治、文化建设等领域。

自主创新、社会管理服务看——北京

中关村科技园区——以科技创新提高城市建设管理水平

概况:高校云集、院所汇聚、名企扎堆,中关村集中代表了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目前国内最领先的智力资源密集、创新氛围浓厚的自主创新平台和载体。

评价:中关村的变化日新月异,发展速度超乎想象,不愧为自主创新的示范区、先行区。

——江苏省长李学勇

北京市东城区社会服务管理中心——率先在全国实施网格化管理

概况:该区搭建区、街、社区“三级平台”,区、街、社区、网格“四级管理体系”,在17个街道成立“街道社会服务管理分中心”,205个社区设立“社会管理综合工作站”,每个网格内实名配置网格管理员、网格助理员、网格警员、网格督导员、网格司法员、网格消防员和网格党支部书记等“七种力量”,并将区域化党建、社会保障、计划生育、统战、工会、妇联、残联等工作整合到网格中,同时构建7大类、2043项指标的基础信息数据库,将人、地、物、事、情、组织同一纳入网格管理。

评价:这种网格管理的方法,有利于推动城市管理重心下移,有利于实现数字化、精细化管理。广州各区负责人要进一步加强与东城区的学习对接,把“真经”带回去,在实际工作中积极借鉴,切实提高社会服务管理水平。

——广州市委书记万庆良

城乡发展统筹、金融商贸发展看——天津

华明示范镇——安居乐业有保障的生态宜居新市镇

概况:华明示范镇2009年入选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荣膺“全国十大和谐宜居乡镇”。华明示范镇建设在国家现行政策框架内,坚持承包责任制不变、可耕种土地不减、尊重农民自愿的原则,高水平规划建设生态宜居的新市镇。

评价:华明镇开展的“三改一化”改革,是在我市成功探索以宅基地换房建设示范小城镇,实施示范工业园区、农业产业园区、农民居住社区“三区”联动发展之后,迈出的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的关键一步,是大城市郊区农村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天津市长黄兴国介绍

滨海新区——集五种产业功能、主导产业于一身的城市新区

概况:滨海新区内聚集了国家级开发区、保税区、高新区、临港工业区、空港经济区等多种产业功能区,已形成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汽车及装备制造、石油和海洋化工、现代冶金、生物制造等主导产业,摩托罗拉、空中客车、丰田、三星等12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此投资建厂。

评价:滨海新区开发建设体现了“高大新、快实强”的特点:“高”是滨海新区开发建设高瞻远瞩,高起点谋划、规划,高起点建设;“大”是新区建设体现了大思路、大手笔、大气魄;“新”是新区建设采取了新举措、运用新技术、抢占新高地;“快”是新区开发建设速度快、效率高;“实”是新区领导干部作风务实、真抓实干;“强”是新区实力强。

——昆明市委书记张田欣

城市规划建设、园区开发建设看——上海

虹桥综合交通枢纽——辐射长三角、服务全中国的枢纽节点

概况:虹桥综合交通枢纽是依托虹桥机场和京沪高铁建设的综合性换乘枢纽,内部分为五个部分:虹桥机场西航站楼、东交通广场、磁悬浮站、高铁站和西交通广场,集中航空、高速铁路、城际铁路、磁悬浮列车、高速公路、城市地铁、公交、长途客运、出租车等9大类交通设施,旅客日吞吐量达110万人次。

评价:上海市科学规划设计、成功建设管理虹桥交通枢纽和虹桥商务区这一城市综合体,既科学组织交通方便乘客高效换乘,也极大地提升城市功能,有力促进了高端服务业发展。

——广州市委书记万庆良

上海化学工业区——享有“上海工业腾飞的新翅膀”美誉

概况:上海化学工业区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个以石油和精细化工为主的工业开发区,该工业区的开发建设引进世界级大型化工区的先进理念,创造性地提出了产品项目、公用辅助、物流传输、环境保护、管理服务五个一体化的开发理念,为国内外投资企业提供最佳的投资环境,形成了较完整的上中下游产业链,2011年实现销售收入1000亿元。

评价:园区的规划科学合理和安全环保管理得当,特别是“绿化进园”既构建了生态园区的框架,也为全国化工园区树立了示范。

——岳阳市委书记黄兰香

产业转型升级、城区建设与改造看——广州

广州TIT国际服装创意园——废旧厂房中走出来的创意园区

概况:广州TIT国际服装创意园前身是建于1956年的广州纺织机械厂,依据广州市政府“退二进三”政策,广州纺织工贸集团投巨资进行改造升级。如今创意园以服饰、时尚、创意、文化、艺术为主题;以新产品、时尚设计、信息咨询、专业培训等多功能服务为纽带,集创意、艺术、文化、商业、旅游体验于一体,现已成为集聚服饰创意的高端要素和引领文化时尚的全国知名产业园和国际服装品牌的设计研发基地。

评价:产业升级怎么“升”,腾笼换鸟怎么“换”?在广州TIT国际服装创意园,我们真正是找到了答案。

——浙江省衢州市考察团

猎德村——城中村改造的典范

概况:位于广州市中央商务区珠江新城的猎德村作为“旧村庄”改造的样板,体现了“村民得到实惠、村集体经济得到壮大、城区面貌得到提升、传统文化得到保存和延续”的宗旨,不仅使昔日杂乱无章的村落变成充满活力的发展新区,群众收入也成倍增长。

第5篇

关键词:桑属植物;生物学特性;综合开发

一、自然条件

辽西地区处在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为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地区过渡地带,多年平均降雨量为468.5mm,且多集中在7-9月,年均蒸发量为1974.3mm。全年以干旱为主,日照充足,春夏高温干燥,秋冬寒冷漫长。

二、桑属植物的生态特性及利用优势

辽西地区常见的桑属(Morus)植物为桑科乔木,主要有桑(MorusalbaL.)、鸡桑(Morusaustralis)、蒙桑(MorusmongolicaSchneid.)、山桑[Morusmongolica(Bur.)Schneid.var.diaboli]和垂枝桑(MorusalbaTortuosa)计5种。本属植物喜光,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耐干旱、耐瘠薄、耐水湿等,对土壤的适应性强,喜土层深厚、湿润、肥沃土壤。根系发达,耐修剪,有较强的抗烟尘能力。叶型独特,果期5-8月,果实味美,成熟时鲜红或紫色,含多种微量元素。

(一)适应性强

桑属植物适应辽西地区具有适应性强的特性,适合在辽西这样立地条件瘠薄的沙土、陡坡、沟壑、砂荒等瘠薄的地方生长,土壤深厚、温暖湿润生长更好,如坡耕地等,桑属植物能够成为新植被群落的主导因子和建群种,对区域动植物多样性产生良好影响,并能改善土壤结构,增加有机成分组成。

(二)生态效益高

种植桑属植物,能促进植被群系发育完善,不仅能够加速植被自然演替进程,还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保持水土、水源涵养、防风固沙等多种生态效益,适宜地块补种桑属植物可以保障群落整体生态效益最大化。

(三)具备较高综合开发潜力

桑属植物种类在辽西地区常见的品种虽然不多,但分布广泛,均为原生乡土树种,适应大多自然环境生长,与其他乔灌木、草本植物等一起,保证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群落天然更新稳定,实现向顶级群落的自然演替。桑属生长速度快,可进行桑蚕养殖。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以桑属果实为核心的营养保健品逐渐得到大家认可,桑属植物在促进生态旅游、维护生物多样性、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具有较高开发应用价值。

三、现有胡枝子属植物利用现状

辽西地区大面积坡耕地,始终拘泥于传统的产业发展模式,桑属植物种植利用非常有限,对种植桑属植物的综合效益认识不足,缺乏统一的技术指导,不能对一些乡土树种资源进行高效利用。应在扩大栽植桑属植物的基础上,建立桑蚕养殖示范户,培育桑果营养保健饮品,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四、改进的方法和措施

一是政府相关部门联合,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的同时,发展经济林产业,利用桑属植物具有抗旱性强和易于栽培管理的特点,改善种植结构,发展区域性桑属植被栽植。政府部门积极引导,适当给予政策扶持,逐步形成以种植为基础的种植、养殖及营养保健品开发等多种产业,实现对现有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二是加强技术推广应用,组织农业、林业、畜牧等部门相关技术人员,举办专题技术培训,完善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应用新技术,种植和推广适宜当地生长的新品种,在坡耕地栽植桑属乔灌木,成林郁闭的前三四年,林下套种一些耐阴的中草药、饲草等,如草木犀(MelilotusofficinalisL.)、桔梗(Platycodongrandiflorus)、苍术[AtractylodesLancea(Thunb.)DC.]等,在清除林下杂草的同时提升综合效益。在中草药作物轮作套种、饲草种植加工等方面成立专业合作社,实现规模化生产及产品的精深加工,加强社会化服务,保障桑属植物栽植在短时期内发挥最大的生态和经济效益。三是政府出台优惠政策,扶持林产品企业,研制开发桑树果实营养保健品,延伸产业链,增加林产品附加值,以龙头企业拉动经济林产业良性循环和发展。四是以封山育林为基础自然修复,减缓沙漠化进程,利用桑属植物的生态特性,进行人工干预下的自然修复,改善生态环境。在适宜的立地条件下,引进栽植桑树、小叶白蜡(Fraxinusbungeana)、大果榆(UlmusmacrocarpaHance)等乡土树种,与原有植被合理搭配,达到群系的自然修复,加快原有植物群落自然演替进程。同时,有利于改善群落区域内动植物种群和数量,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罗菊春.辽宁青龙河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报告[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3.

第6篇

关键词 木薯酒精;厌氧发酵液;香蕉;水肥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 S668.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4-0253-01

木薯是优良的酒精生产原料,大约7 t鲜木薯即可生产1 t酒精[1]。但是要大力发展木薯酒精产业,就必须首先解决木薯酒精生产废液治理问题,资料显示,每生产1 t木薯酒精可产生7~15 t废液[2-3]。木薯酒精废液目前普遍应用的处理方法为“厌氧+好氧”联合工艺法[4-6]。目前厌氧发酵工艺相对成熟,简单易行,COD(化学需氧量)去除率高,而后续的好氧工艺成本高,治理难度大,是废液治理的难点所在[7-8]。经过厌氧发酵工艺处理后的液体叫厌氧发酵液(以下简称厌氧液),它富含有机质以及氮、磷、钾、钙、镁等农作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成分,是优良的液体肥料。如果把厌氧液经过好氧工艺处理且达标排放后,这些有机质和营养成分会大量损失,造成极大浪费。

香蕉是大水大肥作物,一年内需要多次施肥灌溉,肥料成本高[9-10],而且其主产区分布在木薯种植加工区内。经检测,厌氧液(COD值为600~800 mg/L)中氮、磷、钾、钙、镁的含量排序为K>N>Ca>Mg>P,而香蕉对氮、磷、钾吸收量大小排序为钾>氮>磷[11],厌氧液的养分比例符合香蕉的需肥特性。因此,从资源化利用和循环经济的角度出发,将厌氧液直接作为水肥应用于香蕉种植,既减轻企业治污负担,变废为宝,又降低化肥成本,增加农民收入,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对“木薯―香蕉”循环经济产业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笔者经过多年试验研究,探索出一套厌氧液在香蕉上的水肥一体化应用技术,将厌氧液和化肥按比例混合进行施肥,既满足了香蕉对水肥的大量需求,明显促进香蕉生长发育,提早抽蕾开花,显著提高香蕉产量和果实品质,又能培肥地力,改良土壤,现将该技术总结如下。

1 厌氧液施用浓度

施用浓度以COD 600~800 mg/L为宜,因浓度过高,厌氧液杂质容易堵塞喷灌孔,浓度过低,效果不明显。

2 厌氧液及化肥的用法与用量

2.1 用法

要保证厌氧液经过充分厌氧处理,COD浓度等各项指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施用前利用网式过滤和碟片过滤装置将厌氧液进行120目的三级过滤,使其满足滴灌要求。在溶解池内将水与化肥溶解,为了防止因肥料溶解度低或残渣较多引起管道堵管,应选择水溶性较好的肥料,并安装过滤网进行过滤。然后根据香蕉的水肥需求,将厌氧液和溶解后的化肥在混合池按比例混合,经滴灌系统进行水肥一体化应用。

2.2 用量

厌氧液总体施用原则是少量多次。根据天气状况及香蕉需水肥规律,干旱季节多施,雨季少施,花芽分化期多施,采收前15 d不施。香蕉整个生育期厌氧液用量为600~900 t/hm2、尿素750 kg/hm2、钙镁磷肥1 500 kg/hm2、氯化钾1 950 kg/hm2、硫酸镁750 kg/hm2、硝酸铵钙600 kg/hm2。将厌氧液与化肥过滤后混合,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分24~28次施用。

3 施肥时期和方法

3.1 基肥

以新植蕉为例,定植前在种植穴或种植沟内施生物有机肥3.6 t/hm2(或腐熟农家肥9 t/hm2)、钙镁磷肥1.5 t/hm2作基肥。

3.2 营养生长前期

从香蕉苗定植到之后的60 d内,待其缓苗后长出1张新叶时就可以开始施用厌氧液,总共施用7~8次,每次用量15 t/hm2,期间有4~5次配施0.1%尿素溶液。

3.3 营养生长中后期

从香蕉定植60 d后至植株假茎生长到高约1.5 m期间,淋施厌氧液5~6次,每次用量15~30 t/hm2,同时配施0.2%尿素+0.2%硫酸镁+0.2%氯化钾溶液。

3.4 花芽分化期

香蕉假茎达到1.5 m高后至香蕉开花期间,淋施厌氧液7~8次,每次用量30~45 t/hm2,同时配施0.2%尿素+0.2%硫酸镁+0.1%硝酸铵钙+0.3%氯化钾溶液。另沟施生物有机肥2.4 t/hm2(或腐熟农家肥6 t/hm2)1次。

3.5 果实成熟期

香蕉开花后至果实成熟采收,淋施厌氧液5~6次,每次用量30~45 t/hm2,采收前15 d不施。同时配施0.2%尿素+0.15%硝酸铵钙+0.3%氯化钾溶液。

4 水分管理

4.1 灌溉

香蕉地间应保持一定的土壤湿度,在干旱季节应每隔4 d灌水1次,如果施用厌氧液则本次不用灌水。

4.2 排水

要开挖好种植区的排水沟,保持排水沟整洁干净。多雨季节及时清淤,疏通排灌系统,防止蕉园土壤积水。

5 其他田间管理

其他田间管理与普通香蕉园管理相一致[12]。

6 参考文献

[1] 谢铭,李肖.广西木薯生物燃料乙醇产业发展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0(3):471-474.

[2] 王文泉,叶剑秋,李开绵,等.我国木薯酒精生产现状及其产业发展关键技术:广西、海南木薯考察报告[J].热带农业科学,2006,26(4):44-49.

[3] 程序.发展木薯酒精生产必须重视废液治理问题[J].中国热带农业,2006(5):11.

[4] 浦跃武,赵晓生,刘族安.木薯酒精废水厌氧处理研究[J].现代食品科技,2009,25(1):50-54.

[5] 罗刚,谢丽,周琪,等.木薯酒精废水资源化处理技术现状与进展[J].工业水处理,2008,28(8):1-4.

[6] 杜金宝,黄加军,王国庆,等.木薯酒精废醪液处理工艺研究进展[J].酿酒科技,2012(1):89-92.

[7] 朱倩倩,成小娟,黄凤,等.组合工艺在有机废水处理中的应用[J].化学与生物工程,2010(6):7-9.

[8] 邓良伟,郑平,陈子爱.Anarwia工艺处理猪场废水的技术经济性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4,30(6):628-634.

[9] 臧小平,邓兰生,郑良永,等.不同灌溉施肥方式对香蕉生长和产量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9,15(2):484-487.

[10] 冯磊.海南香蕉栽培与果实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技服务,2008(8):110-111.

第7篇

关键字中药产业物料供应商

中药产业是我国传统的优势产业,是我国对世界文明作出的突出贡献之一,然而这一优势正逐渐被打破,据统计,在如今的国际中药市场上,日本、韩国产品占据的份额高达90%;国内市场上,“洋中药”进口已超过6亿美元。国际市场上每年中药的销售额高达160亿美元左右,而中国中药所占比率不足5%。中药生产的标准化和产业化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根本途径,而由于中药生产原料供应的链条比较长,因此原料供应的问题就显得特别突出。目前由于人们对于中药越来越重视,一方面,中药治疗对病人的副作用比较小,另一方面,中药是天然药物,对当今追求“天然产品”的人们讲,中药治疗肯定是最佳的途径。随着中药产业规模的扩大,中药的原料供应越来越成问题,一方面,天然原料越来越少,另一方面由于人工种植的中药在环保标准上总是不尽如人意,所以中药材的供应成为影响中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

中药生产的特点及对物料供应的要求

中药生产的特点及原料的利用情况

产业链条长,环节众多,每个环节的生产要求都非常高,因此,质量问题显得尤为突出。中药的生产如果从原料供应至产成品到消费者手中,纵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如果按照国际GMP规范生产,可以想象其难度是相当大的。

中药产业其产品对患者的作用机理目前并不是非常清楚,其理论依据多是根据中医的传统理论,而国际市场上对药品的要求必须有产品的成分、作用机理的说明,否则是不能够作为治病的药物出现的,而只能作为普通的保健品,因此中国的中药生产面临相当大的药理知识的障碍,使得中药产品多以保健品的形式出现在国外的超市中。

中药产业其产品多是复合制剂,其原料为许多种中药材,因此其生产过程中多种原料之间的数量的协调和质量的控制都显得非常困难,再加上医药生产本身就特别严格,因此,可以说是难上加难。

中药材生产的特点

中药材的栽培,既有和农作物、果树、蔬菜栽培一致的方面,也存在有别于这些植物栽培的一面。由于种类繁多,生长地区的不同,各种中药材对周围环境的适应力也不同,这就决定了中药材栽培方式的多样性。总的来说,中药材生产应注意以下特点:

中药材生产讲究产量、质量并重的原则。栽培的中药材,最终是用来防病治病。如果产量高,有效成分含量低或者完全没有,就降低或失去了药用价值。而产量过低,又影响了药农的收入。药材的质量主要由有效成分的含量和疗效决定的。此外,药材的形态、大小、色泽,即商品性状(俗称“卖相”)也是质量的一个方面。

中药材栽培有忌连作的特点。很多中药材,特别是一些根茎类药材如白术、、地黄、丹参等都不宜连作。一方面是由于土壤肥力、土壤结构改变的问题,另一方面是病虫害严重。此外,中药材在生长过程中分泌一些有毒物质在土壤中,也使得连作的效果不好。这就使得原料的总供应量受到限制。

中药材栽培技术的多样性。由于不同中药材的药用部位不同,对环境的要求以及栽培年限的不同,形成了中药材栽培技术的多样性。

中药生产企业物料供应商的选择

根据中药生产的现状和中药材的生产特点,结合供应商的选择理论,提出如下的选择方法:

根据ABC法粗选供应商。根据表1所列数据对中药材供应商进行分类,在保证供应方面,对这三类供应商的要求是一致的。但A类供应商,为生产企业提供了重要的物资供应且数量少,对其加强管理是降低采购成本的潜力所在,所以要投入主要精力,进行重点管理。而对于BC类供应商,因其所提供的物资比重小、数量多,他们不是降低采购成本的重点,可以作一般管理。我们通过这种分类方法,将A类供应商作为主要的供应商。

利用层次分析法选择供应商。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为:对问题所涉及的因素进行分类,建立指标体系。根据指标体系,构造各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的层次结构模型。构造比较判断矩阵。对同一层次内诸因素,通过两两比较,确定出相对于上一层次各目标的权重。计算组合权重,即得到各方案的相对权重。根据相对权重,选出最优供应商。

集团对物料供应商的管理

建立供应商的竞争机制。根据中药材供应商选择的影响因素,制定响应指标的阈值,供应商们在这个阈值的基础上进行竞争,只有进入ABC法粗选出的供应商才有资格进行有关质量、价格、售后服务、交货期等方面的竞争。这样,一方面使管理工作得到简化,另一方面,又可以使主要的供应商感到有压力,督促他们做好物料供应方面的工作。

做好物料供应的质量审验工作。中药的质量与中药材收购的质量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GMP明确规定:“药品生产所用物料应从符合规定的单位购得,企业应确立定点采购并依规程对供应商进行质量审验的基本原则。

审验的内容。企业对供应商进行质量审验,包括对新选择供应商的质量审验和对已确定供应商的定期、不定期质量审验。对新选择供应商的质量审验内容有:供应商基本材料审核,样品检测、验证,实地考察,结论与信息反馈等;对已确定供应商的定期、不定期质量审验内容有:物料质量状况回顾,对存在问题的整改调查,供应商业绩综合考评等。

审验的程序和方法。对新选择供应商的审验。

成立审验小组。企业以规程形式,明确规定对新选择供应商进行质量审验时,审验小组由供应部门、质量管理部门、物料使用部门、科研技术部门的管理和技术人员组成,其中,质量管理部门的人员必须协同质量审验工作。审验小组成立后,依规程确定一名组长并由其对小组成员的工作内容进行具体部署。

材料审核。对供应商基本倩况的掌握和了解是进行供应商质量审验的第一步,一般通过对其提供的文字材料的审核来进行分析和判断,对供应商材料审核包括两部分,即:对供应商基本情况调查材料的审核和法定材料的审核。

样品检测、验证。质量标准及检测方法的确定:审验小组应明确所采购物料的质量标准,此标准可为法定标准或高于法定标准的药厂内控标准,需注意,有内控标准的必须执行内控标准。

实地考察。审验小组在对供应商所提供物料表示满意后,应安排对供应商的实地考察。有时实地考察可不进行或推后进行,在何种前提下可不进行或推后进行,需提供哪些补替材料等,企业在规程中予以明确规定。

信息反馈及跟踪审验。对供应商所提供样品的检测、验证情况及实地考察情况,审验小组应做好向供应商的反馈工作,对于某些检测指标和结果可能还需同供应商进行进一步的商讨和确定,供应商也可通过所反馈的信息进行改进,使其产品达到要求或提高质量水平。对质量审验存在问题需做整改的,审验小组应进行跟踪审验并随时记录。

起草审验报告,批准审验结论。审验小组在进行以上工作后,应由组长根据审验情况起草审验报告。药厂应规定审验报告的书写内容和格式。审验报告应对所进行的审验活动进行总结性说明并做出质量审验结论,由审验小组成员讨论通过并签名,提交总工批准。

对已确定供应商的定期、不定期审验。

供应商确定后,在其少量供货及长期供货过程中,应对该供应商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审验。审验的周期和内容应依据供应商的不同和所供物料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定期或不定期审验可围绕如下方面进行:物料质量回顾,包括合格率、退货率、存在问题;存在问题的整改情况;供货的及时性;质量保证体系或生产设备、设施。发生重要变化时,定期、不定期审验可成立审验小组,或由质量管理部门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审验应有报告。

质量审验档案。从事质量审验活动的所有材料归入质量审验档案,作为供应商档案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质量审验档案的内容应包括:供应商基本情况调查报告(或调查表);供应商法定材料复印件;供方质量标准及出具的样品检验报告单;本药厂物料采购标准检验操作规程及本厂出具的样品检验报告单;物料正式采购后三批进厂检验报告单复印件;物料均一性验证“评价及结论”复印件;现场考察报告;质量审验报告;定期、不定期审验材料及报告。供应商质量审验档案应由企业规定部门并指定专人负责建立和管理。

建立与供应商的战略联盟关系。正如在前面看到的那样,中药行业的物料供应商与其他行业有明显的不同,其所提供的中药原料质量及价格差别也非常大,究其原因在于:其产业链条太长,供应商就自身的管理和技术水平来看,是非常难以做好的,为此作为生产厂家,中药生产企业采用中药产业化生产的模式,与供应商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以确保物料供应的畅通和安全。

中药产业化发展就是根据中药生产GMP规定,从中药的种植一直到加工、销售,采取规范化操作,在中药种植领域实行GAP规范种植,并在每个生产环节尽量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使中药价值增值,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采取“集团公司+供应商+农户”这样的发展模式。

生产企业主要在市场信息的搜集、资金支持、技术咨询等方面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使供应商有实力能够带动中药基地的建设,通过规范化的基地建设,才能够保证企业有源源不断的原料供应。

对于加强供应商管理的政策建议

由于行业特点,目前中药生产企业的物料供应商大都规模较小、技术水平比较低,大都停留在中药材的收购、批发等业务领域,真正具有规模化供应能力的供应商还比较少,而且,供应的原料质量和数量极不稳定,对生产企业的稳产优产有着重大影响,因此在进行供应商的选择时,应当立足于实际,不能要求太高,应当着眼于未来。

正因为目前供应商存在诸多的问题,因此生产企业应当立足于加强供应商的能力建设,供应商的能力建设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供应商的原料基地建设。目前虽然大多数地区都在进行中药产业化基地建设。但是由于资金、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原因,这些项目往往都中途流产。按照现代医药GMP管理的相关规定,建设一个GAP中药材基地,无论在技术、资金还是管理等方面都要求非常高,实力弱小的供应商想完成这样的项目几乎不可能,因此中药生产企业必须与其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精心培育一两个大型的供应商,按照国家GAP中药材规范化建设的标准,生产合乎产业发展的原料。

供应商的市场反应体系建设。由于传统中医药大都是以野生动植物为原料的,但是现在随着野生动植物的减少,中药产业的原料供应越来越成问题,通过原料供应的影响,市场的波动加大了,因此供应商对市场的反应体系建设成为非常重要的问题。

加强供应商同产学研的结合。正如前面论述的那样,中药产业在新世纪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要想使这些好的机遇变成经济优势,必须用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生物技术,来武装传统的中药产业。在中药的种植行业里,着力用现代的育种技术开发新的医药品种,用现代的栽培技术,人工培育产业化生产所需的大量药材。可以预见,随着人们生态环境意识的加强,人工中药材代替野生药材是必然的,这就需要,栽培技术和育种技术的广泛参与,最终实现原料的安全供应。

参考资料:

1.刘大可,产业链中企业与其供应商的权利关系研究,经济学研究,1994.10-12

2.赵希男等,供应结构与供应商的选择,决策与借鉴,2001.240-43

第8篇

关键词 木薯;废液;香蕉;利用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6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4-0227-01

木薯酒精废液是木薯生产酒精的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生产1 t的木薯酒精可以产生13~15 t的酒精废液[1-2],因没有合理地利用酒精废液,造成了极大的环境污染。据检测,木薯酒精废液中含有丰富的N、P、K等大量元素和Ca、Mg、Zn、B等中微量元素,蛋白质、糖分、氨基酸、有机酸等有机物质,但其有机物生物需氧量(BOD)、化学需氧量(COD)、悬浮物(SS)等均超过国家排放标准,属于无毒有害的有机废水[3-5]。木薯酒精废液经厌氧发酵后,其生物需氧量(BOD)、化学需氧量(COD)、悬浮物(SS)等均达到国家废液排放标准,从根本上减轻了酒精废液对水体和生态环境的严重污染,既节约了治理资金,保护了环境,又可作为一种理想的有机多元复合肥料,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目标。据魏守兴等[6]的调查,广西香蕉主产区的土壤养分状况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土壤N、P、K等大量元素和Ca、B、Mn等含量低,有机质含量低等。木薯酒精废液作为一种理想的有机多元复合肥料,在香蕉生产中利用,既可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基本满足香蕉对营养元素的需求,又有利于香蕉植株的生长,增加香蕉的产量,还能够显著地提高香蕉的品质[3-4,7]。

1 木薯酒精废液施用于香蕉的可行性分析

据研究表明,一株产量为28 kg的香蕉植株,约需施入尿素0.65 kg、过磷酸钙1.3 kg、氯化钾1.17 kg、干牛粪1.0 kg[8]。木薯酒精废液具有来自木薯的各种营养元素和在加工酒精时加入的N、P,是完全的、良好的有机液体肥料资源。经检测,1 t酒精废液含有的营养元素约相当于尿素2 kg、钙镁磷肥0.5 kg、氯化钾2.4 kg、有机质8~14 kg。因此,根据香蕉各生长期对营养元素的需求规律,使用木薯酒精废液配合施用肥料,可以满足优质、高产香蕉植株对大量元素和中微量营养元素的需求。

2 木薯酒精废液滴灌香蕉使用技术

2.1 预处理

将木薯酒精废液经过沉淀后冷却至40 ℃以下,使用滤网等过滤方式,滤除废液中的微小颗粒,避免堵塞滴管出水口。利用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根据香蕉生长的需肥、需水规律,将酒精废液和化学肥料在配肥池中溶解并搅拌均匀,以水为承载体注入滴灌系统,灌溉水的同时也完成了对植株的施肥。

2.2 酒精废液施用方法

(1)少量多次施用。香蕉全生育期滴灌酒精废液225 t/hm2,分20次滴灌完毕。具体操作为:在种植香蕉前,施入钙镁磷肥1 650 kg/hm2和腐熟农家肥7.5 t/hm2于定植穴,并与土壤混合均匀;2―3月,每月滴灌酒精废液2次,滴灌水肥1次;4月滴灌酒精废液1次;5月滴灌酒精废液4次,滴灌水肥3次;6月滴灌酒精废液1次;7月滴灌酒精废液5次,滴灌水肥1次;8月滴灌酒精废液3次,滴灌水肥1次;9月滴灌酒精废液2次,滴灌水肥1次。全部追肥含尿素54.5 kg、氯化钾116 kg,分28次施用。

(2)大量少次施用。香蕉全生育期滴灌酒精废液225 t/hm2,分4次滴灌完毕。具体操作为:在种植香蕉前,施入钙镁磷肥1 650 kg/hm2和腐熟农家肥7.5 t/hm2于定植穴;2月滴灌水肥3次;3月滴灌酒精废液1次,滴灌水肥2次;4月滴灌水肥1次;5月滴灌酒精废液1次,滴灌水肥6次;6月滴灌水肥1次;7月滴灌酒精废液1次,滴灌水肥5次;8月滴灌酒精废液1次,滴灌水肥3次;9月滴灌水肥3次。全部追肥共含有尿素54.5 kg、氯化钾116 kg,将其一共分为28次施用。

3 日常管理

木薯废液香蕉园的日常管理与普通的香蕉园管理技术相一致[9]。

4 参考文献

[1] 王文泉,叶剑秋,李开绵,等.我国木薯酒精生产现状及其产业发展关键技术――广西、海南木薯考察报告[J].热带农业科学,2006,26(4):44-49.

[2] 程序.发展木薯酒精生产必须重视废液治理问题[J].中国热带农业,2006(5):11.

[3] 韦民政,郑虚,李韦柳,等.施用木薯酒精厌氧发酵液对香蕉生长发育及土壤肥力的影响[J].热带作物学报,2013,34(11):2112-2116.

[4] 邓英毅,韦民政,张艺超,等.木薯淀粉厌氧发酵液对香蕉生长和产量效益的影响[J].中国南方果树,2011,40(4):64-66.

[5] 岳君容,甘亮,刘慧霞,等.超滤处理木薯淀粉酒精废液及净化液回用研究[J].酿酒科技,2007(4):55-57.

[6] 魏守兴,谢子四,李志阳,等.广西主要蕉园土壤肥力调查及评价[J].热带作物学报,2012,33(8):1371-1377.

[7] 邓英毅,潘介春,郑虚,等.施用木薯淀粉厌氧液对香蕉果实性状和品质的影响[J].中国南方果树,2013,42(3):62-64.

第9篇

关键词:生物质能政策措施配额制度固定电价

生物质能指利用具有能源价值的植物和有机废弃物等生物质作为原料生产出各种形式的能源。随着现代生物质能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质能将在未来的可持续能源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世界不少国家都在大力发展生物质能。

一、国外发展生物质能的政策措施

为了促进生物质能的发展,各国结合自身实际采取了积极务实的鼓励政策,主要有配额制度、固定电价、减免税费、财政补贴、重视研发等。

1.配额制度

配额制度是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逐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制度,主要是对电力生产商或电力供应商规定在其电力生产中或电力供应中必须有一定比例的电量来自可再生能源发电,并通过建立“绿色电力证书”和“绿色电力证书交易制度”来实现。绿色电力证书是政府为了促进发展清洁电力而颁发给生产清洁电力企业的证书,该证书还可以进入市场交易。电力生产商或电力供应商如果自己没有可再生能源发电量或达不到政府规定的配额要求,可以通过购买其他可再生能源企业的“绿色电力证书”来实现,同时,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通过卖出“绿色电力证书”可以得到额外的收益,激发出企业发展清洁电力的动力,从而促进了可再生能源发电(包括生物质能发电)的发展。目前,欧盟的许多国家都在推行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度。 固定电价

固定电价就是根据各种可再生能源的技术特点,制定合理的可再生能源上网电价,通过立法的方式要求电网企业按确定的电价全额收购。按照不同的电价水平进行收购,从而保证了各种可再生能源技术都能获得比较合理的投资收益,为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创造了更加优越的政策环境。对于处于成长初期的生物质能发电产业,固定电价制度无疑有利于促进其发展。欧盟通过立法方式,规定电网企业必须高价收购可再生能源发电,特别的是生物质能发电。 税收优惠

税收优惠也是各国促进生物质能发展的重要鼓励政策。从1982年至今,巴西对酒精汽车减征5%的工业产品税。2002年,美国参议院提出了包括生物柴油在内的能源减税计划,生物柴油享受与乙醇燃料同样的减税政策。德国对可再生能源实行低税率的优惠政策,如对乙醇、植物油燃料免税,对生物柴油每升仅征收9欧分的税费(而汽油则每升征收45欧分)。 财政补贴

由于生物质能产业市场尚未成熟,企业投入较大,所以需要政府强有力的扶持。对此,各国纷纷出台补贴政策以推动生物质能产业的发展。如瑞典从1975年开始,每年从政府预算中支出3600万欧元,用于生物质燃烧和转换技术研发及商业化前期技术的示范项目补贴。丹麦从1981年起,制定了每年给予生物质能生产企业400万欧元的补贴计划,这一计划使目前丹麦生物质能发电的上网电价相当于每千瓦时8欧分。意大利从1991到1995年,对生物质利用项目提供了30%~40%投资补贴。 重视研发

生物能源技术研发的巨大投入促进了各国生物质能的发展。英国环境食品和农村事务部在“生物能源作物研发项目”投资90万英镑,研究能源作物的基因改良和农村环境保护。生物能源研发的巨大投入促进了英国生物质发电和生物燃料生产的快速发展。巴西经过30多年对酒精燃料的研发和应用,培养了一大批专业高科技人才,掌握了成熟的酒精生产和提炼技术,以及酒精汽车制造技术,建立了强劲的酒精动力机械体系和完善的酒精运输、分销网络。

二、我国发展生物质能的政策措施及完善建议

我国生物质能资源非常丰富,大力发展生物质能对于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能源系统,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重大意义。我国政府运用了相关政策措施推进生物质能产业发展。但由于我国生物质能开发利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出台的相关政策措施还不健全,与国外生物质能发展较好的国家相比,存在不够完备、落实不到位等问题。不妨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与先进做法,在原有政策措施框架的基础上,完善不足之处并推行新制度,从而更好地保障我国生物质能的发展。

1.配额制度

在国外推行配额制度并取得良好效果的大环境下,我国也决定引进并实施这一新的政策模式。在我国探索和实践这一政策模式的过程中不妨借鉴发达国家绿色电力配额制度的成功经验和做法,结合我国电力市场的不断完善,加快建立我国的“绿色电力证书”和“绿色电力证书交易制度”,通过合理的配额制度,扩大生物质能发电的市场空间,提升生物质发电项目的盈利能力,增强生物质能生产厂商的生产信心,从而最终达到加快生物质能发展的政策目的。应注意的是,我国推行配额制度不能一蹴而就,而必须分步骤有序进行,可以分准备、建立、完善三阶段来实施。 2.固定电价

我国在《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中规定,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实行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两种形式,其中生物质发电项目上网电价实行政府定价,电价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2005年脱硫燃煤机组标杆上网电价加每千瓦时0.25元补贴电价组成。可见,我国已认识到固定电价制度的优势并加以运用。借鉴国外经验,我国在推行固定电价制度时,应该明确在产业发展初期要保持政策的持续性,减少电力生产商和供应商的市场风险,但绝不能完全脱离市场,应随着产业的逐渐成熟而适当调节价格额度直至最终融入市场,依靠市场机制来配置资源。 税收优惠

目前,我国制定了一些税收优惠政策,以促进生物质能产业的发展,如对生物质能技术的产品进口采用低税率;对人工沼气的增值税按13%计征等。这些政策倾斜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生物质能产业的发展,但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可以借鉴生物质能产业发展较好的国家的经验,在一些环节上加以改进并做出新的尝试。如可以对生物质能生产企业实行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的鼓励政策及其他减免税支持和鼓励性税收补偿。对于科研单位和企业研制开发出来的新的技术成果及产品的转让销售所得收入,在一定时期可以给予减免营业税和所得税照顾。

4.财政补贴

我国对生物质能项目提供财政补贴。2006年6月和8月,国家财政部和环保总局分别下发了《中央环境保护专项资金项目申报指南》和《国家先进污染治理技术示范名录(第一批)》,将生物质直燃发电技术作为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的一种方式,纳入补贴范畴。除出台政策文件外,我国还开展了单位试点工作,较有影响的是对黑龙江华润酒精有限公司等四家试点单位生产的燃料乙醇给予财政补助。这些明文规定和试点实践让我们看到政府的努力,但基于财力有限这一现实,我国在推行财政补贴政策时应做出选择:将技术先进、意义重大的项目作为扶持主体,推进重点产业的发展。 重视研发

我国政府一直支持生物质能技术的研究开发。自“六五”开始,国家通过科技攻关计划、“863计划”、“973计划”等安排了一定数量的资金,支持生物质能技术的研究开发,有力地促进了生物质能的发展。虽然有政策上的重视和支持,但在我国在技术研发方面还是面临着诸多现实困难。其中缺乏以专业机构为依托的研究平台,成为我国生物质能研发的制约因素。我们不妨参照国外,结合自身特点,建立生物质能研究中心、专业实验室等,并以这些专业机构为载体构筑出较为完备的研究平台,为专业人员参与研发活动提供良好的软硬件环境。

参考文献

沈顾孟迪:欧洲绿色证书交易机制及对我国的启示[J].环境保护,2007(9):70~73

汪瑞清杨国正等:中巴发展生物质能源的比较研究[J].世界农业,2007(1):19~22

朱增勇李思经:美国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的经验和启示[J].世界农业,2007(6):52~54

钱能志尹国平陈卓梅:欧洲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现状和经验[J].中外能源,2007(3):10~14

倪慎军:加强生物质能开发利用 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关于德国瑞典和丹麦生物质能开发和利用的考察报告[J].河南农业,2006(11):12~14

张永宁陈磊:英国发展生物能源的政策及启示[J].化学工业,2007(6):12~15

第10篇

关键词:ECFA 台湾 文化旅游 产业 趋势

一、文化旅游产业的涵义

旅游业,国际上称为旅游产业,是凭借旅游资源和设施,专门或者主要从事招徕、接待游客、为其提供交通、游览、住宿、餐饮、购物、文娱等六个环节的综合性行业。文化旅游,是最近几年才出现并流行的一个名词,它的出现与游客需求的转变密切相关。所谓文化旅游,关键在文化,旅游只是形式,以旅游经营者创造的观赏对象和休闲娱乐方式为消费内容,使旅游者获得富有文化内涵和深度参与旅游体验。本文中的文化旅游,是指通过旅游实现感知、了解、体察人类文化具体内容之目的的行为过程,主要是以鉴赏异国异地传统文化、追寻文化名人遗踪或参加当地举办的各种文化活动为目的的旅游。综合起来,文化旅游产业就是指通过以鉴赏异国异地传统文化、追寻文化名人遗踪或参加当地举办的各种文化活动为目的的旅游,从而形成的增进国民经济发展的一种行业。文化旅游产业是一种特殊的综合性产业,因其关联度高、涉及面广、辐射力强、带动性大而成为新世纪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

二、台湾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及特点

1、台湾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

台湾的旅游业是从1956年起有计划地发展起来的。半个世纪以来,依次经历了外国人来台观光、民众出岛观光和民众岛内观光三个重点发展阶段,现已实现入境旅游(“境”特指关境,下同)、出境旅游和岛内旅游“三位一体”的发展格局。1979年台湾当局开放岛内民众出境观光,并于1980年开放台湾人民赴大陆观光,当地旅行社迅速成长起来,数量激增,业务经营范围更加扩大。20世纪70年代末,苗栗县大湖草莓园的开辟,开启了旅游业和农业产业相结合的新模式,农业观光区已成为台湾旅游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此,文化旅游产业成为旅游业新的发展方向,台湾日渐重视将旅游业同文化、体育、农业等多种行业结合,多方位全面发展。台湾文化旅游产业的重要转折点是20世纪80年代初,台湾当局首次把旅游业列入九项“施政重点”,标志着文化旅游业被正式认定为一项产业,正式提出产业东移政策。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成为产业东移政策的核心,成为开发台湾东部的重要产业。

进入21世纪,台湾实施“21世纪发展观光新战略”,力图打造“观光之岛”,争取一跃成为亚洲主要旅游目的地之一,文化旅游产业方兴未艾。于2001年通过“旅游业发展方案”,次年出台的“六年‘国家’发展计划”,将文化旅游产业列为台湾重点发展的四大产业之一,希望能使入岛游的游客数量大幅度增长。近年来由于网络的快速发展,网络旅行社成为岛内旅游市场重要的新兴力量。2007年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台湾文化旅游产业受到严重影响,导致2006~2008年赴台游客增长缓慢。2008年末开始的金融海啸加上2009年初H1N1流感疫情重创台湾旅行社,直至2008年7月,开放大陆游客赴台旅游,全面开放中国观光客赴台旅游始见成效,2009年,游客总数迅速提升,激增了14.30。至2010年11月实现当年大陆赴台人数突破百万。

2、台湾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特点

(1)自然景观独特,生物资源丰富。台湾岛多山,高山和丘陵面积占全部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全岛森林覆盖率58.53,其中62维持自然状态。台湾具有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条件与潜力,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尤以自然旅游资源最为突出,

(2)人文资源荟萃。台湾岛是中国的第一大岛,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扼西太平洋航道的中心,是中国与太平洋地区各国海上联系的重要交通枢纽。由于历史的原因,台湾文化呈现多元性,大陆文化与海洋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都在这里交融,使这里的人文面貌充满融合的创意与奇趣,凸显其独特的魅力。

(3)重视旅游资源和环境保护。台湾在开发旅游资源的同时,较为重视旅游资源的保护问题,如推行“生态保育、环境永续”理念,制定并实施了“观光资源永续发展策略”,引导旅游业界推广生态旅游,建立观光资源退场与养息机制、观光环境监测机制等,收到较好的效果。

(4)台湾当局对旅游资源开发的经验丰富,注重规划和宣传。2003年以来,台湾观光管理部门,注重规划,打造友善、人性化的观光旅游环境,“以顾客导向为思维、套装旅游为模式、目标管理为方法”全方位推动各项基础设施、软件服务、旅游网络、国际宣传以及旅游产品配套包装。

(5)受政治因素影响大,文化旅游产业长期逆差。一方面,台湾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存在地区不平衡性,北部和南部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较快,中部次之,东部较慢。另一方面,国际旅游业远较岛内旅游业发展的快,国际旅游业中出岛旅游业远较入岛旅游接待业发展得快。

(6)文化旅游产业投资成本问题。台湾文化旅游企业的设备经营及人事成本过高,降低了业者对产业的投资意愿。

(7)日本大地震及核辐射危机的冲击。2011年日本大地震及核泄漏危机,对台湾文化旅游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三、ECFA的签订给台湾文化旅游产业带来的机遇

1、ECFA的签订,为台湾文化旅游产业注入新的生机。ECFA生效后,为两岸人民带来更多实惠,通过深化文化旅游产业合作,直接带动吃住行游购娱等,有效推动当地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增加居民经济收入。还能有效化解两岸民众因长期隔阂造成的文化习俗和价值观念的差异,促进相互了解、融合。

(1)推动两岸文化旅游货物贸易自由化方面。ECFA推进两岸货物贸易自由化,两岸将相互减免关税进口对方生产的产品。因此文化旅游产品相应地也能实现贸易自由化。

(2)推动文化旅游服务贸易自由化方面。ECFA推进两岸服务贸易自由化,两岸将互相开放、放宽对方服务业进入的领域,并降低进入门槛。服务业是文化旅游产业的重要部分,服务业发展的水平直接影响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水平。因此ECFA能够很好地推进服务业的交流与合作,为台湾服务业进入大陆市场、大陆服务业布局台湾市场提供机会与条件。

(3)推动两岸文化旅游投资自由化方面。ECFA推进两岸投资自由化与便利化,两岸将逐步减少双方互相投资的限制,并建立投资保障机制,提高投资相关规定的透明度,促进投资便利化。这将有力地刺激两岸空闲资本投资对方的优势文化旅游产业,使文化旅游产业合作进一步深化,从而逐步一体化。

2、距离台湾最近的福建,将成为台湾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最好的合作伙伴。

(1)文化优势。福建是台湾同胞主要祖籍地,台湾闽南人与客家人的祖籍地多在福建,福建各县市在台湾也有众多的亲友,具备祖籍地文化优势,具有强烈的吸引力。闽台两地语言相通,习俗相近,血缘相亲。台湾的文化与中华民族文化中的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自然文化等一脉相承。台湾的语言主要来自福建。台湾的民情风俗与福建极为相似。台湾的民间信仰多数是从福建直接传入,与移民东渡及民间信仰传播相伴随的是福建的戏曲艺术的传入。台湾教育深受福建影响,清代台湾的各级教职几乎都是来自福建。

(2)地理优势。福建省是距离台湾岛最近的大陆省份,位于台湾海峡西岸,与台湾一水之隔,交通便捷,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可以实现运输成本以及相关的交易成本可以最小化,旅游产品能够快速流通,在全国具有独一无二的优势。

(3)经济优势。台湾与福建的文化旅游产业各具比较优势,互补性明显。台湾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较早,具有相对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福建的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广大的客源市场。如果海峡两岸的经济发展水平相距太大,福建省的基础条件太差,较为发达的台湾地区与相对落后的福建地区对接的积极性就不高。福建省的经济发展迅速,条件不断改善。经济发展使得居民收入和闲暇时间的增多,文化水平提高,对文化消费产生的积极影响,文化消费在总量上有望较快增长,质量上有可能较大提高。

(4)政策优势。福建是大陆最早对外开放的省份之一,有台商投资区、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扩及全省、沿海突出部数十个台轮停泊点与台胞接待站、对台试点货物直航口岸等,具有独特的政策优势。“小三通”、“大三通”的实现,闽台“两门、两马”之间率先签订地方交流协议,2008年7月,大陆正式全面开放居民赴台旅游,打开两岸同胞互访之大门。2010年《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的签订,对台湾文化旅游产业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为闽台文化旅游产业对接奠定了基础。《福建省对台湾地区旅游外汇管理暂行办法》、福建与台湾先后签订两山两水景区对接合作、《海峡旅游区域协作备忘录》、《共同打造“小三通”黄金旅游通道合作协议》、《闽台旅游品质保障合作协议》等开始实施,构建了良好的文化旅游产业合作机制。此外,福建旅游业界与相关部门已累积正确处理涉台旅游突发性事件及化解危机的丰富经验。

四、ECFA签订后台湾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趋势

ECFA首先是建立架构,再充实其中的内容。虽然ECFA已经签署并生效,但全面落实还有个较长的过程。ECFA的后续协商将逐步推进,什么可以做,必须深入地探讨。台湾文化旅游产业也面临着新挑战,如旅游接待能力、游客入台手续简化、深度旅游产品开发、旅游质量投诉、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等,这些问题需要两岸联手合作,共同推进。

1、台湾应加快制定更加开放的文化旅游产业政策。台湾当局应减少政治因素对文化旅游产业的负面影响,进一步开放政策,简化入台审查程序,积极筹划开放大陆游客自由行。台湾已向大陆提出开放陆客自由行每日上限500人,停留时间15天的要求。此提案若获大陆同意,将使得大陆每日来台观光人数总额升至4,500人。在第三届海峡论坛大会上,将大陆居民赴台自由行定于2011年6月28日正式启动,首批试点城市是北京、上海和厦门。两岸双方同意开放福建居民赴金门、马祖、澎湖地区个人旅游,具体实施时间及相关安排,两岸双方将再行商定。

2、台湾应完善文化旅游产业的安全预警防范机制。随着大陆游客赴台旅游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各种旅游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要尽快建立健全文化旅游产业安全预警机制。台湾旅游部门要与大陆加强沟通,密切与旅行社、景区的联系,实现信息互动。建立信息收集、预警评估机制,为游客提供必要的安全警示。应依托旅游部门开展旅游安全警示教育及安全知识培训,增强游客安全自我防护意识。除了为游客购买合适的保险之外,还应进一步规范旅行社的发展行为。旅游主管部门要加大对旅行社行业整顿力度,规范行业行为,一旦因旅行社的原因给游客造成损失,游客有权向相关部门投诉和提出赔偿。

3、台湾应尽快提升文化旅游产业接待和服务能力。随着两岸旅游合作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大陆游客会选择入台旅游,入台游人数激增。由于台湾人多地少,文化旅游市场的接待能力相对有限。因此台湾要加强与大陆的信息沟通,共同协商解决文化旅游市场的接待和服务问题,推进入岛手续便利化等,分散游客。台湾还要进行文化旅游市场的开拓、营销,逐步有序扩大入台湾旅游市场。

4、台湾应进一步开发深度文化旅游项目。自台湾开放大陆游客入台观光以来,大批大陆游客进入宝岛旅游,经过两年多的发展后,大陆游客更加渴望多元化、个性化的深度旅游。在两岸互设旅游办事处后,台湾要加强文化旅游市场研究,倡导、推动深度文化旅游产品发展,实现文化旅游市场向广度、深度发展。如结合地方土特产、工艺品、美食小吃、休闲购物等,开展专项营销,吸引更多游客参与体验。培育度假旅游、体验式旅游和各类主题旅游活动项目,增加旅游中的民俗文化吸引力等。

5、台湾应加强与福建文化旅游产业的交流与合作。台湾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应充分发挥优势,抓住闽台文化旅游产业合作的机遇。闽台文化旅游产业合作目前实施条件较为成熟,不论对于福建还是对于台湾,都是互利双赢的,不仅能使区域景区有机衔接,还能促进文化旅游企业的跨区域发展与旅游企业管理的合作,促进闽台两地作为一个区域性的旅游集合体的发展,促进闽台成为一体的经济文化圈,还能借此为执政当局营造两岸进一步交流与互动的条件。

参考文献:

(1)《文化与旅游结合 福建加快旅游业转型升级》,《福建日报》2010-9-14;

(2)吴声怡、郑淼茜,《福建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研究》,《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6期;

(3)《台湾旅游业考察报告》,;

(4)陈萍,《台湾旅游业发展透视》,《海峡科技与产业》2007年02期;

(5)路透社2011年 3月18日《台湾观光业焦点》,cn.省略/article/companyNews/idCNnCT037122620110318;

(6)喻学才,《近七年旅游文化研究综述》,《旅游经济》,1997年第2期;

第11篇

去年底,上海市物业管理协会组织部分会员单位赴台湾考察,考察团一行10人走访了台北、高雄、台中、台东、花莲等城市,与台湾物业管理协会、台湾物业管理经理人协会等同行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并召开了两岸物业管理研讨会。台湾物业管理经理人协会、高雄物业管理协会、太平洋管理公司、安朝管理公司、台业管理公司的同行们对我们的考察非常热情,作了认真充分的准备,给考察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们的学习和考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学习考察,我们对台湾现行的物业管理模式和体制有了一定的了解。

一、台湾物业管理的现状

随着先进国家的物业管理逐渐对台湾产生影响,尤其是日本物业管理的成功经验和为社会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对台湾产生了很大影响,同时台湾的房产商也要求对不动产进行维护,1987年当局终于准予开放登记物业管理维护营业项目。从事物业管理的企业叫做公寓大厦管理维护公司。1995年,台湾颁布了第一个物业管理法规,即《公寓大厦管理条例》,1997年又颁布《公寓大厦管理服务人管理办法》,1998年6月台湾建筑物管理维护经理人协会(简称bma)成立,同年9月开放组织同业公会,设有台北市、高雄市、台中市、桃园县公寓大厦管理维护商业同业公会,并由台湾建筑物管理维护经理人协会整合业者,致力“建构法制环境,推广专业技能、提升业界形象”,积极参与政府法规制定与修改,建筑物管理维护经理人协会以发展建筑物管理维护知识技术,提升建筑物管理维护服务质量为目标,多年来不断办理研讨会、观摩考察,并与(台湾、上海、香港)及日本、英国交流,积极参与国际协会活动,包括世界不动产协会和世界建筑物服务厂商联盟。目前台湾公寓大厦管理维护公司参与公会者近100家,加入bma的有50余家,这些公司的市场占有率在80%以上。但公司名称并未统一规定。,台湾又成立了中华物业管理协会。

目前台湾物业管理服务业中,公寓大厦管理维护公司约有450家,从业人员约5万,清洁服务公司约7400家,从业人员约15万人,合计约为20万人,年产值约500亿元(新台币,约125亿人民币)。保全公司有452家,从业人员3.6万人,其中驻卫保全年产值约有150亿元(新台币,约37亿人民币)。

台湾物业管理服务业依其服务项目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为建筑物与环境的使用管理与维护,提供建筑物与环境管理维护、清洁、保全、公共安全检查、消防安全设备及附属设施设备检修等服务;第二类为生活与商业支援服务,提供物业代办及咨询行业、事务管理、物业生活服务、社区网路、照顾服务、保姆、宅配物流、生活产品(衣、食、住、行、育、乐)及商业支援服务;第三类为资产管理,提供不动产经营顾问、开发租赁及投资管理等服务。

目前物业管理公司已跳出传统观念,服务的范围也不仅限于安全等事项,而是从大楼的管理到生活便利性的提供,物业管理公司所规划的服务项目,已涵盖了生活的各个层面。一些大型专业物业管理公司除了以上各项外,还提供生活服务、社区总体营造、租售服务及不动产营运规划等服务,物业管理呈现多样化及多元化。

1、社区治安管理必须有保全公司承担

台湾物业管理的业务因法令限制而被割裂分别存在于许多行业,包括公寓大厦管理维护业、保全业、清洁业、房屋中介业等,在《公寓大厦管理条例》及《公寓大厦管理服务人管理办法》公布前,有各种不同的公司形态,普遍的是建筑物管理维护公司,其他也有大楼管理顾问公司、清洁公司、机电工程公司等,也提供一些单项或多项的物业管理服务。特别有意思的是,在台湾,物业管理公司与保全公司经常无法有效区分,其主要原因是因为物业管理中有关安全管理项目在台湾的《保全业法》中规定属于保全公司营业项目,物业管理公司不得承揽保全业务。但是在实际的商业营运中,保全公司常涉足物业管理的营运模式,物业管理公司也往往会“入侵”保全公司的营业领域,表现形式就是一家公司两块牌照。这与国内保安公司(相当于台湾的保全公司)以驻卫保安工作为主,物业管理公司(相当于台湾的公寓大厦管理维护公司)也可雇用保安员从事驻卫保安工作的方式不尽相同。

2、社会比较重视物业管理

建筑管理维护公司在台湾普遍成立也不过10几年的历史,近,台湾房地产业发展很快,维护公司数量也不断增加。但是台湾对从事建筑物管理维护的要求很严格,企业的准入“门槛”很高。根据《公寓大厦管理服务人管理办法》第九条规定,公寓大厦管理维护公司资本额要在新台币1000万元以上。并要有4名取得公寓大厦事务管理认可证的 职员和4名以上持有各类公寓大厦不同技术服务认可证的职员。没有相当的实力,是无法进入这一行业的。这样既实现了物业管理企业的总量和质量控制,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行业之间的恶意竞争现象。

近年来,台湾当局也十分重视物业管理行业的建设,在大学内开设了相关专业的学科,并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物业管理以及公寓大厦维护管理的条例和规定,在政策上,也对物业管理产业给予了支持,如台中市政府规定,物业管理企业录用一名45岁以上劳动者,政府奖励企业5000元新台币。全市人口约98万,其中从事物业管理的将近1万人。

同时,为提升居住和管理品质,台湾也积极举办各类物业管理创优活动,如优良公寓大厦管理维护公司评比等,台北市还开展了守望相助评比及各县市政府举办的优良社区评比、环境清洁评比、社区活动评比等。

但是由于整个物业管理行业在台湾还处于成长阶段,所以行业内的企业管理和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差异很大,在《公寓大厦管理条例》未出台之前,许多公司对本身应有的服务工作项目都不太清楚,目前较有经验或有规模的公司已经十分重视与改善服务品质,所以台湾公寓大厦的物业管理现有的服务与前比较可说是突飞猛进,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3、自主经营管理较为普遍

除了专业物业管理外,台湾地区许多楼宇也有实行业主自营式的物业管理,所谓业主自营式物业管理,就是社区的物业管理,既不由房地产开发公司负责,也不聘请专门的物业管理公司负责,而是由楼宇业主自行打理,这种方式在台湾的城市中比较普遍。

5、依约管理、居民法律素质较高

由于市场化程度较高,所以广大业主的法律素养也较高。目前台湾规范物业管理的相关法规主要有《公寓大厦管理条例》、《公寓大厦管理条例细则》、《公寓大厦管理组织申请报备处理原则》、《公寓大厦管理服务人管理办法》等。虽然条款并不多,但在执行法规方面以及在法律法规的公平、公正性方面,业主和物业管理企业较好地贯彻了对等与公平的原则。

在管理过程中双方依照合约规定的内容。公寓大厦管委会可以通过法规赋予业主自主管理的权力,实行对物业公司的监督。对于不称职的物业公司进行解雇;另外一方面,优秀的物业公司通过提升服务品质和市场竞争脱颖而出。对于业主的权利和义务也规定得非常明确,而且执行起来非常严格。对欠缴管理费经过催告仍然不付者,管理负责人或管理委员会会诉请法院命其给付应交之金额及延迟利息,情节严重者可诉请法院强制迁离。如该住户系业主时可诉请法院令其出让所有权应有部分,如其于判决后三个月内不能自行出让并完成登记手续者,管理公司或管理委员会可申请法院拍卖其房产。因此在台湾管理费收缴不是问题。如台北地区的收缴率在98%以上,台中、高雄地区也在95%以上。

6、重视物业管理职业培训

第12篇

关键词:桂北地区;文化立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图分类号:G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9-0267-01

一、桂林文化创意产业现状分析

现对桂林地区相关文化事件进行大概回顾。2010年4月,广西自治区主席马飚考察湖南长沙文化产业建设时曾提到,“加快建设南宁动漫城,以及桂林、柳州、北海动漫基地建设”。2010年10月中旬,在桂林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第二届中国・桂林创新创意文化节暨桂林国际动漫节”,该次活动主题为“聚合创意要素,发展创意产业,传播创新文化”。可见政府文化部门对于文化创意产业偏向于“求新”与“创造”。桂林与之其它东西部大城市相比较,显然在这方面缺少一定的经济与文化土壤。1992年11月,首届中国桂林山水旅游节开幕,曾成为广西三大重要文化节庆之一,但其后却一度中断长达八年之久。

2008年11月,成功在桂林举办 “首届中国山水画艺术双年展”。这也曾很是一件文化盛事,最后效果评估如何,是否达到应有的文化推广与宣传?北京、广州、上海和成都等地的艺术双年展对于其城市品牌与形象发展起到了促进的作用。以双年展的展览形式移植到传统山水画创作,这是值得推究的。这样一些潮流前卫的理念引入固然是好事,但对于目前桂林山水画创作的大环境而言,多少有些突兀。

2010年恰逢举办第二届双年展,推动举办的主要为政府部门,官方的政治性十足,而艺术本真却大打折扣。随着新桂林城的建设,政府在临桂已经开工“两馆一院”(桂林博物馆、桂林图书馆和桂林歌剧院),此外还有桂林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艺术品展示、桂林国际杂技城等文化事业与产业项目基地。如此这般,举全市乃至广西的力量投入建设,对于其精神与干劲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对于科学合理规划合理性仍旧值得探讨。

在桂林预备建设国际旅游文化名城方面,除了新兴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该地区是否还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民族地域艺术存在?显然,桂林内在最大旅游特点,可归结有三点,第一是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第二则是历代文人墨客遗留的文化遗产;第三点则应当归结为桂北地区少数民族与原住居民创造的,具有鲜活特色的民间艺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漓江,发展临桂,再造一个新桂林”这是近年桂林各大小媒体曝光率较高的口号,其中涉及到“建设新区、疏解老城,组团发展、重点向西,优化布局、完善功能…目标为建设一座现代化的山水宜居城市和国际旅游城市。”张秀隆市长曾提及到的“现代化”,对其理解和追求以强调科学科技移植的思路。如何继承传统文化,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一个适合的契合点,政府文化部门还未明确具体定位,尚且处于酝酿或摸索状态中。

范周认为,对桂林地区大型实景的成功演出已取得模范先锋的意义,这种模式的发展可以作为一个方面深入下去。事实上,桂北地区的文化发展还可再传统民间文化上走得更远。当前,无论是桂北地区还是全国范围内,传统民族民间文化的艺术生态链是极其脆弱,甚至不堪现代文化一击,假如桂林能在全国率先走出这种困境,不言而喻,对于自身的国际旅游文化品牌树立,有着独特而深远的作用。

二、桂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现状

首先,对于桂林市文化遗产发展与保护状况的相关事件做一个简要的罗列与分析。2004年11月25日,南国早报记者报道《11年桂林两度“申遗”未果 揭开桂林“申遗”五大悬念》。2007年6月28日,新浪网报道由云南石林、贵州荔波、重庆武隆共同组成的“中国南方喀斯特(岩溶地貌)”通过表决,于新西兰当地时间27日成为该届世遗大会诞生的第二项世界遗产、中国的第34项世界遗产。2010年8月1日,在巴西利亚举行的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中国丹霞”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申报的地区分别是福建泰宁、广东丹霞山、江西龙虎山、浙江郎山、湖南~山、贵州赤水。桂林申报世界遗产的梦想不断夭折,看似已经到了山穷水尽之时。

桂林市在申遗问题上一直遭遇打击,这与当前国内盲目“申遗”热有关,更加与政府对申遗地直接经济投入建设的基础设施有关。尽管在国内的老百姓已经熟识“桂林山水甲天下”,政府文化部门更需要一张“世界遗产”的名片使其名正言顺,但事实证明失败了。既然现实如此残酷,桂林谋求发展与努力的方向又该以何定位?

首先,分析与把握好桂林地区的自身文化根基是问题的关键。对于“申遗”需要保持一颗清醒审慎的头脑,目前国内对于“申遗”有着最直接与功利化的想法,依托“世界文化遗产”将其利益最大化以实现,但另一方面却导致在持续发展上存在的短暂性,缺乏长远发展的眼光。以泰山为例,由于其索道的扩建引发舆论媒体广泛的争论,险遇被除名。2010年,互联网上闹得沸沸扬扬的湖南~山,所在地贫困政府为申遗成功而投入4个多亿,再次成为社会各界讨论的焦点。对于尚未被列入遗产的桂北八角寨景区,是否因为没有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的监督,而大兴土木搞所谓的商业区?显然,政府文化职能部门更应该坚持文化保护的自觉性。

三、在现代与传统之间谋求统一

如何在桂林地区的传统与现代文化之间找到统一,前文已提到一些实景演出项目,诸如大型山水实景演出的《印象刘三姐》、剧场实景艺术《龙脊》等。

在桂北地区的民间,有着丰富多样、形态各异的民族民间文化。这儿有壮、瑶、苗、侗、回族等主要五个世居少数民族,此外还有两个少数民族自治县与十五个民族乡,少数民族总人口达75万人之多,占总人口比例的15.6%。基于这样的背景,以少数民族文化作为打造对象,并深入挖掘。

首先,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开发应当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如何将开发的度准确把握准,这需要一个科学周密的筹划。在传统少数民族地区考虑如何将现代的生活理念结合,如何做到有针对性的选择,找到发展的侧重点。例如在每一年的桂林山水旅游节活动中,适时的推出一次民族民俗节日盛会、民族服装展演大赛,甚至民族饮食文化大赛等。通过大型的文化活动举办,大胆的将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与传统节日介绍给游客,从而形成一定的知名度,甚至品牌的初步形成。其中,桂北地区二月初的“农具节”,可将传统编制技法结合旅游纪念品进行推广。

其次,将当前的文化旅游活动与传统民族民俗文化结合,强调政府文化职能的主导作用。近年来,得益于桂林市文化职能部门的努力,提倡主办的“读书月”活动举办得有声有色。是否可以考虑将“走读桂林文化”与桂海碑林结合。由此看来,除了与历史文化结合,还可以提出与少数民族结合的主题,例如“走读桂北少数民族建筑”或“桂北服装秀”等。通过官方的主导作用,促社会对交通或信息较为闭塞的少数民族给以重视关注与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