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建筑智能化概述

建筑智能化概述

时间:2023-09-05 17:00:1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建筑智能化概述,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建筑智能化概述

第1篇

关键词:智能建筑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 现状

一、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概述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实际上就是指利用现代化数字系统、网络技术等来实现建筑楼宇的智能控制。具体而言就是以建筑为平台,利用建筑设备、通信网络系统来实现系统、管理、结构和服务之间的优化组合,并通过建筑、暖通、结构、变配电、照明、空调、电梯、给排水、电视监控、综合布线、楼宇自控等多个系统来形成整体上的有机整体,从而为人们提供一个安全、舒适、便利、高效的建筑环境。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在我国最早出现在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其后的发展十分迅速。由于建筑智能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所涉及到的管理部门和学科众多,因此在建筑智能化系统以外,还需要许多相关的管理和设计给予一定的支撑。我国在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发展上,虽然智能化发展较快,但是在相关的管理和设计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制约了我国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发展。

二、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一)在建筑工程中轻视管理

管理是建筑智能系统工程中的重要部分,实际管理中的优劣不但可以影响到建筑智能化行业能否实现健康有序的发展,同时也会对业者的切身利益以及建筑企业的经营效益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影响。由于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在我国的发展起步较晚,虽然自身发展较快,但是在管理上也存在不少的漏洞和问题,而这里问题最严重的就是施工单位对管理不够重视;业主投资过于盲目;智能化管理由于设计上原因而造成的功能缺陷以及不完善;智能建筑市场队伍中的竞争比较无序等。

(二)计划和设计相脱离

在实际的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往往业主和开发商对智能化施工的计划都做的比较全面,同时目标也比较明确,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这种在计划中的高标准和严要求到了实际阶段就开始出现偏差,具体表现在不根据投入或者是实际需求去选择智能系统方案,而是对先进设备盲目追求,最后完全没法实现计划中所要达到的效果。此外,由于智能化建筑设计本身发展较快,再加上技术一直都智能产品研发和生产中被严格保密的部分,因此在实际施工中运用也较为困难。

(三)对软件开发的重视程度不够

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不仅仅需要依靠管理和技术上的支持,同时由于智能化的自身发展特点,还要重视对多学科应用软件的开发,通过技术人员对软件开发以及后期管理来最终实现人与机器智能之间的完美结合。但是目前我国的智能化系统施工中,往往只是重视硬件上的建设,对于软件的开发和利用存在过于轻视的问题。

三、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的相关建议

(一)加强领导和统一协调

政府和行业协会应遵循智能化产业链运作的基本规律,制定相应的法规和行规,来规范和引导这个市场,使市场朝良性化的方向发展。这个产业链中有以下几个问题急需解决。

1.统一规范行业术语,加速制定相关标准、规范。智能建筑也存在与国际接轨问题,统一规范行业术语,建立健全相关的法规和技术标准是当务之急。在建筑智能化过程中,应该规范、制定一套智能建筑行业术语,明确其内涵与外延,建立全国统一的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和施工标准、规程、规范等,尽快做到有章可循。

2.加强资质动态管理,实行市场准入制度。为规范市场行为,应该对从事智能建筑方面的设计单位、系统集成工程承包商、监理公司等,进行资质认定、明确规定相应等级应达到的各项标准和允许从事的工程范围类别,杜绝无资质等级者从事此类业务,并对具备资质等级的单位加强监督动态管理,严格实行市场准入制度。

(二)提升优化设计水平

1.制定正确的智能化系统工作流程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流程是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必经的过程和步骤,为了保证工程的质量,每一步都是必不可少的。它是系统工程建设经验的总结和再利用,它不仅规定了工作的次序和各步骤的内容,也是进行阶段检查的质量控制的手段。值得说明的是智能建筑的系统工程建筑流程与建筑工程的建设流程是有区别的,前者多了一个系统详细设计和评审的环节,体现了智能建筑是建筑技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起来的特征。

2.设计好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各阶段的任务和目标

在系统需求分析阶段,首先要定义清楚用户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智能化系统在系统规划设计阶段,要根据用户需求书做出系统规划书。系统规划书主要是交待清楚系统的总的要求,如系统的总目标和主要指标,配置的子系统,各子系统的功能要求、指标要求、使用和运行维护目标,整个经费概算、工程进度要求。

3.引入第三方信息系统工程监理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是指依法设立且具备相应资质的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单位,受业主单位委托,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合同,对信息系统工程项目实施的监督管理。正是由于建筑智能化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且愈来愈专业化,在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建设中引入第三方信息系统工程监理,主要是对其中的建筑弱电系统规划、设计、调试以及弱电管道、线槽预留预埋施工过程进行监理,很好地弥补土建监理单位在专业技术、监理方式和管理经验上的不足。

参考文献:

[1]王维平,曾杰,虞金方.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若干典型问题的解析[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07,(01).

第2篇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工程设计;工程招投标管理

中图分类号:TU8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1)15-0097-03

一、概述

在我国建筑设计已经迈入智能化的时代,智能建筑的发展进入了一个蓬勃兴起的阶段。智能建筑是一个综合性的领域,设计多个行业,如通信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以及建筑艺术等。通过各种技术的有机结合以达到自动控制建筑设备的目的,管理建筑内部的信息资源,为使用者提供服务信息,实现设备的自动控制、信息资源的管理和服务的优化结合,使人们的工作环境安全、便捷、合理、高效、灵活、舒适,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加强管理的水平和质量,这才是智能建筑的最终目标,也是监理工作的主要目的。随着现代化建筑的进一步发展,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监理已经成为一种新兴的现代化管理体制,在我国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人员接受业主的委托对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各个阶段进行管理监督、质量控制,保证工程的进度,主要代表业主的利益。同时,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人员还可以以第三方的身份对业主和开发商的关系进行协调,对两方的利益进行公平、公正、公开对待和处理,保证智能化工程项目的圆满完成。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实行监理制的主要依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法律法规和双方合同来进行,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运用科学的理论、系统的方法对工程的全过程进行高效的管理,包括工程的投资决策、计划实施、组织管理、指挥协调、控制评价等。监理工程师属于第三方,主要负责监督、控制、评价建筑智能化建设者的行为。一旦工程建设行为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制止随意性和盲目性的违规行为,保证建设行为科学、合理、合法、经济,并保证合同规定的工程建设的进度、质量、造价等的实现。

二、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的关键环节

我国的建设工程项目在实行过程中有三个重要步骤:项目业主负责制、工程建设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本文主要分析建筑智能化监理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一)用户需求分析阶段

传统的建筑工程一般都按照国家和地方的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从项目规划、工程设计、招投标、施工到验收的所有阶段,其建筑监理是从施工阶段开始实施的。而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跟传统建筑工程相比,二者有很大的差别。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是一个综合性、交叉性的领域,涉及到很多的现代的专业技术,且这些技术的发展都很迅速。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现行标准和规范还有很多不完善之处,而且很多有关建筑智能化的专业人才还很少,大部分人对建筑智能化监理的发展趋势缺乏一定的了解,不清楚智能化系统的功能、设备价格。因此,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工程师必须根据用户的需求来提供服务。早在1997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就对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设计做出了明确规定,明确指出其设计必须针对用户的需求进行分析。然而,据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建筑工程在前期很少进行用户需求分析,有的业主在实施过程中盲目降低投资,从而使建筑不能满足使用要求导致不得不进行改造;还有的开发商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在系统设计时一味提升系统的功能,而在实际应用上根本用不到,浪费了业主投资。监理工程师应该根据业主的投资和具体需求,以“量体裁衣、按需配制”为原则,在保留一定发展空间的基础上提出合理、可行的建筑智能化系统方案。在建筑项目立项时,监理工程师在立项方案中应根据投资具体描述该项目中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内容、拟实现的功能、建设标准,并对能耗进行估算,还有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等。

(二)系统设计阶段

在明确用户需求且立项方案得到有关部门批准的基础上,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进入系统设计阶段。经过批准的立项方案中的建筑智能化功能不能随意撤销、提高或降低标准。监理工程师负责对智能化系统的设计范围、工程进度、工程质量等进行监理,并提供相应的技术咨询。系统设计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智能化设计招标文件的编制。选择设计单位时,智能化系统工程的设计最好采用招标的方式,尤其是那些投资或影响较大的项目更应如此。业主或招标单位在编制招标文件时,监理工程师应该从旁协助。设计招标文件的具体内容应首先描述整个项目工程的概况,详细介绍智能化系统的设计范围、功能以及智能化的建设规模。文件还应该对投标单位的智能化设计专项资质进行具体的要求,包括其以前的智能化设计业绩、设计人员的素质、设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等。

2.设计单位的选择。通过综合考察设计投标单位的资质,监理工程师应该协助业主选择合适的设计单位。所选择的单位必须符合《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勘察和设计单位资质管理规定》、《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市场管理规定》、《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管理暂行规定》、《关于加强勘察设计市场准入管理的补充通知》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持有合法的相应等级的资质证书,证书等级许可的范围包括本工程。建筑智能化系统由于其复杂性、先进性的特点决定其设计工作必须由具有甲级设计资格或专项设计资格的设计机构来承担,设计单位必须对系统开发商的设计工作进行深入的指导。同样,系统开发商和子系统集成商也必须具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发的专项设计证书,才可在规定的业务范围内进行相关的建筑智能化工程设计工作。

3.工程设计合同的签订。工程设计合同的签订是监理过程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合同必须对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概况进行介绍,说明设计依据,详细介绍所采用的标准、智能化系统各子项的名称、规模等,同时还要对投资进行估算。监理工程师在业主与设计单位进行合同谈判和签订时,必须从旁协助和督促,并确定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合同应包含工程概况、设计依据、采用标准、智能化各子项名称、规模、设计文件交付时间及份数、设计费数额及支付方式、双方责任等内容。

4.审查和评选设计方案。在该阶段,监理工程师应该根据合同中规定的内容监理设计方案的设计进度,审查设计方案的质量,保证设计方案与合同规定相符,如用户提出的修改意见,监理设计单位进行方案优化。

5.监督管理设计合同的实施。在整个设计过程,监理工程师都应该对方案设计的进度和质量进行监理,并提供相应的咨询服务。方案完成后,还要督促业主按合同规定的内容支付设计费,使业主和设计单位的合法权益都能能到保障。监理工程师还应协调好建筑设计师和智能化系统设计师之间的关系,使建筑技术、建筑艺术和智能化技术之间完美地结合起来,形成统一的、有机的、协调的整体。

6.核查设计概算、预算验收设计文件。监理工程师需在设计阶段核查智能化设计的概算,审核施工图预算,审查价格的准确性,并必要时提出改进措施,审查合格后验收设计文件并归档。

第3篇

一、智能化工程概述

现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明显增快,对建筑的需求增多,再加上房地产市场的升温,建筑行业发展势头良好,智能化工程逐渐被人们熟知[2]。在目前的建筑建设中,智能化工程已非常普遍,比如有线电视系统、火灾自动报警、信息网络系统等。在智能化工程的快速发展下,其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且从事该方面的企业数量明显增多,产品种类越来越多,形成极具规模的专业性市场。在后期发展中,要想确保其朝着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就需要提高建筑智能化工程的施工质量。

二、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

(一)前期准备工作中的问题

在建筑智能化工程的施工中,前期准备工作至关重要,但却存在诸多问题:(1)在选择管材时,没有严格按照施工图纸的设计要求,进而出现一系列问题,比如导管壁厚不够等;(2)在处理钢管时,未能给予接地处理,或是没有考虑其实际大小,直接统一采用6mm的圆钢进行接地,导致无法达到接地效果;(3)在敷设处理中,对于需要暗敷的PCV管,未按照相关标准来施工,导致灰层强度不够,甚至出现裸露情况,如此一来,在穿线过程中出现墙面破损的情况。

(二)安装中的问题

(1)在设备的运输、搬运等过程中,出现随意堆放的情况,且不注重对存储仓的管理,出现温度高、湿度高等问题,影响设备的运行。另外,很多建筑智能化系统属于精密设备,但相关人员没有轻拿轻放,导致其出现内部零件脱落等问题,影响后序安装调试,同时还会影响其使用性能;(2)成品保护不够,当完成设备安装工作后,对成本保护不够,特别是室外设备,未做好相关的防雨、防风措施,导致意外事件的发生。

(三)调试、验收中的问题

通常情况下,当完成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安装后后,为确保其质量,需对其进行单体调试,然后再对整个系统进行调试、验收。但是,在实际的调试、验收中,却存在以下问题:(1)欠缺全局考虑,在调试和验收中,施工人员不能进行全局考虑,一旦出现问题,不能及时给予有效的解决措施。究其原因,主要是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不高,只掌握部分系统;(2)在试运行过程中,施工人员敷衍了事,未经正规试运行就填写相关单子,导致系统的运行周期缩短,给后期安全运行埋下安全隐患。

三、应对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质量问题得策略

针对现阶段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需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从而有效提高其安全性和使用性能等。

(一)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

在建筑智能化工程的施工中,对施工人员的技术要求比较高,即综合性人才[3]。因此,施工单位需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开展相关的培训工作,可以采取讲座、知识竞赛、考试等方式进行培训,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后,对施工人员进行考核,只有通过考核才可以上岗。值得注意的是,在培训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技术培训,而且还要加强责任感的宣传教育,促使施工人员树立良好的质量意识,提高职业道德,严格安装相关标准来施工,避免出现敷衍了事的态度。此外,在实际的施工中,应结合日常表现、培训考核结果等,对施工人员进行奖惩,有效调动施工人员的工作热情。

(二)注重施工的协调管理

建筑智能化工程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包括装饰装修、结构、给排水、建筑电气等[4]。因此,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不论是涉及阶段,还是施工和验收阶段,均要做好协调管理,促使各个部门、行业的工作可以协调好关系,并及时做好相关的交流、反馈等工作,一方面要有条不紊,另一方面,提高建筑智能化施工效率,节约成本,提高其经济效益。

(三)加大过程控制

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需结合不同的阶段,做好全过程质量控制。比如在前期准备阶段,组织施工人员、技术人员等熟悉施工图纸,了解其具体要求,做好电管、电缆敷设等,同时注重质量验收;在施工工艺的选择方面,结合施工工艺要点,做好质量检查表格等;在调试阶段,根据产品说明书,开展单体设备的测试和调试等。

(四)建立健全监督制度

在施工管理中,如果没有规则,就无法形成良好的管理,施工质量也就得不到保障。因此,在实际的施工中,需建立健全相关的监督制度,从而有效规范施工人员的各项施工,确保符合国家质检的要求。

第4篇

【关键词】智能化;建筑;电气设备;建筑电气

一.智能化建筑电气发展概述

电气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是保证建筑电气行业持续发展的前提。电气设备是建筑装饰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电气设备的质量、环保、安全水平是衡量装饰工程舒适度的重要因素。对于电气设备行业来说,产品要以终端智能化为目标。建筑电气产品的节能、安全,需要产品更新换代,需要调整产品结构,因为智能电网大量的用户终端离不开电气产品。当前,我国建筑电气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传统的制造模式和传统的销售方式、以及粗放式的管理,还有能源的浪费比较严重。随着智能化建筑电气系统开始应用于现代建筑,智能化建筑电气系统的相关标准制定也在加快进行。因此,人们对建筑在信息交换、安全性、舒适性、便利性和节能性等诸多方面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必须通过建筑物内置的越来越多的基于高新技术的计算机网络、通信、自动控制等现代化建筑设备来实现,这一切集中反映到建筑观念和建筑实践中,于是建筑中增加了各种智能化系统,智能建筑应运而生。

二.智能建筑电气与传统建筑电气的对比

传统的建筑每个子系统相互独立、强弱电截然分立的建筑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智能化建筑高速发展的要求。传统建筑物中通常存在多套独立的不同的布线系统,如电话系统使用普通平行线对、闭路电视系统使用同轴电缆、计算机局域网一般使用非屏蔽双绞线、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多使用屏蔽双绞线、电视监控系统使用视频线缆等,这些布线系统的线缆、接插件及配线架等设备都各不相同,是不能互换使用的。另外,由于传统的布线过程中要使用不同类型的电缆、电线以及接线设备,因此,这就导致了相互之间技术性能的较大差别,从而难以互通不能兼容的问题时有发生。

在以往进行传统的布线时,如果在布设施工中需要改变终端设备位置和数量时,同时也必须对缆线和其它设备进行重新敷设,而且施工过程中还要面临因更换线缆和设备带来可能发生的临线传送信号中断或质量下降,从而造成增加工程投资以及延时完工的现象,因此,随着传统布线系统的限制,综合布线系统得到飞速发展。综合布线系统采用高质量的材料和标准化部件,能够保证智能化建筑系统的技术性能的优良可靠,以及满足今后可随时进行升级的智能建筑通信需要,虽然综合布线系统初投资较高,但从综合布线系统的整个使用期来看,比传统布线更加经济。

相对于传统建筑,智能建筑具有安全、舒适以及便捷的环境、节能、节省运行维护的人工费用、系统集成等等特点。智能建筑首先要实现和确保人、财、物的高度安全。其次,智能建筑的智能化系统的运行维护和管理目标就是以最少的资源、 最低的成本去确保建筑物内设备维护、运行、更新。换句话说, 智能建筑安全、舒适、便利、节能、节省人工费用等所有这些特点,必须依托集成化的建筑智能化系统才能得以实现。

三.建筑电气与智能建筑系统的应用分析

智能建筑本身就是传统建筑技术与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新兴技术结合的产物,因此,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下“物联网” 等一系列新技术和新应用的产生,智能建筑的功能和智能化的系统性能都将进一步地提升和增强。

随着现代“3C” (即现代通信技术(Communication)、现代计算机技术(Computer)以及现代控制技术(Control)统称为3C技术)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将进一步提高楼宇控制精度以及达到提升建筑节能的效果。未来,智能建筑将会逐渐 成为“信息高速公路”上的站点,先进的信息技术(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为标志)必然会很快在智能建筑中得到应用。

随着高新科技的发展,新的控制理论、控制技术以及新控制系统的不断出现,如非线性控制、智能控制、自适应控制、 模糊控制、分布式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在智能建筑中将越来越多地采用这些现代控制技术,智能建筑电气必须依赖集成化的建筑智能化系统才能够得以实现。

智能建筑的“智能化”主要是依靠以“3C”高新技术和各种建筑设备智能化系统来实现的。当前智能建筑建设中的 “智能”特征,还体现在对于建筑结构设计方案的智能化以及建筑材料的智能化等方面。比如:建筑结构设计的智能化平衡: 以日本地区“竹中建筑公司”在东京市中心修建的一栋6层大楼为例,该栋建筑在模拟的多次强地震试验中,依然能够安然无恙,这栋新建筑之所以能够抗击更高的地震在于其建筑结构采用了液压支架系统,该系统能够减弱和抑制40%以上的震动;另外,该栋建筑在大楼顶层安装了重约9吨的滑板,一旦大楼受到飓风或地震影响产生倾斜,这块大的滑板就会依据计算机指令朝着反方向进行移动。另外,建筑材料的智能化主要体现在提高建筑结构安全方面。比如进行混凝土工程施工时可采用“自修复的智能混凝土”,其原理就是在常规混凝土中掺人一定量的树脂空心纤维, 当建筑结构构件出现超过允许值的裂缝时,从混凝土中溢流出来的树脂就会对裂缝形成自动封闭或者裂缝修复。当前,智能化建筑发展趋势呈现较为明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智能建筑已从以往单一办公写字楼逐渐向各类公共建筑领域扩展,这点从近年来我国的一些建筑都可见端倪。 如:“水立方” “鸟巢”馆、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等。第二,是随着智能建筑建设领域的扩大和建设数量的增加,智能建筑正向宏观系统发展并接轨,比如智能建筑与“智能城市系统” “数字国家”和“数字地球”接轨。

4 结论

智能建筑是传统建筑电气与3C高新技术相结合下的建筑智能电气产物,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物联网在智能建筑中的不断应用和发展,未来智能建筑智能化技术和性能都将不断提升,未来智能建筑的“智能化”特征也将越明显。

参考文献

[1]李世博.基于智能化建筑电气中关键技术的分析[J].现代电子技术,2009 (21) 121-123.

第5篇

建筑智能化在不断发展完善,高新技术不断推出,智能控制水平越来越高。建筑智能化其实质是信息产业的综合应用和体现,其建设过程涉及多个专业领域,是综合的系统工程。在建筑智能化建设中,前期的设计过程,显得十分重要。

智能化系统作为建筑物的“电脑”,设计原则应当是具有设备的先进性,配置的合理性,安全的可靠性和费用的经济性。为了适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呈现的影响,我们应该对以往认真总结回顾,尽可能地化解各种不利因素,规范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管理。笔者仅以微不足道的工作体会,针对建筑智能化设计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从管理角度谈些非常肤浅的认识和对策。

2、建筑智能化设计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2.1主观设计倾向在本文的参考文献(1)中,作者归纳出四种值得我们注意的主观设计倾向:

第一种是简单化。

例如:设计楼宇自动化系统保证恒湿,没有采用湿度调整设备;

第二种是概念化。

突出表现在综合布线设计上,水平线缆不问情由地一律采用超五类UTP(非屏蔽双绞线),甚至对所有的语音点都采用6类线缆也非常舍得;

第三种是形式化。

在设计中不分条件,只管堆砌技术形式,结果沦落成摆设。

第四种是理想化。

所谓理想化设计就是把运行状态静态化,忽视大环境条件和系统运行的动态特性。

2.2重广告轻标准

由于建筑智能化技术覆盖面广,涉及的行业多,所以在工程建设中需要遵循规范,便于业主、设计师、工程师、承包商、供应商,在各阶段用统一的语言交流和运作。

可是时常看到有些技术方案,在不同程度上轻视标准。例如,在设计依据中罗列了不少标准文件名,设计内容却不符合标准,或者依据的仍是旧标准。

许多方案设计者热衷于厂家的广告,很重视广告跟踪。给出的设计方案富有广告性,大量的篇幅是在为厂家做广告宣传,甚至就是厂家广告宣传的翻版。

2.3缺乏整体把握犹如设备“堆积”

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建筑智能化的规划与设计应当是面向功能,为功能的实现而合理配置,并且尽量优化组合。然而有的设计者可能是设备集成商兼商,为了得到更多的经济利益,把“最好”、“最先进”的设备都“堆积”到设计中;或许有的设计者是只从局部考虑,而没有考虑到能否和被设计的的建筑、环境相配合的问题,缺乏从整体上把握“智能化”;有的设计者还以“备份”为由,加大设备数量,实际上所增设备却从来是备而无用。

3、设计过程中存在不足的原因

设计者都希望自己的设计,对建筑物日后的运作起到一定的智能化作用。之所以存在如上所述的不足,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

3.1很难全面掌握建筑智能化技术和设计方法

不同建筑物,基于用户档次,应用环境等因素,对设备配置以及运行的要求,皆有不同的需要。必须既要量体裁衣式设计,防止与现实脱节,又要照顾到日后的发展,有冗余地设计,做到恰到好处,切忌“高不成,低不就”。不要盲目追求与国际接轨,向亮点工程看齐,而一味的参考国外,参考高档工程。

设计人员因为很难全面掌握建筑智能化技术和设计方法,或者由于业主往往期望在本系统、本地区等范围内成为亮点,提出过高的需求,而不能正确地进行设计,合理地配置。有时候,设计者对于供应商供货的要求,硬件方面的技术指标没有具体说明,或者重视述说了硬件方面的要求,而疏忽了对其软件方面的要求,致使设计时在总体思路上,或者对于系统日常运作细节的考虑,可能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3.2没有及时跟进科技进步

建筑智能化技术是个有始无终的科技进步过程,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随着应用的提高,不断有新技术加入,也会不断地有新的问题产生。设计人员由于工作的忙碌,没有及时跟进,在设计中仍然沿用着过去不知那年那月的培训。

3.3各子系统设计缺少协调

子系统的设计,通常是在建筑设计院主设计完成后开始的,往往留给各子系统的设计空间相当有限,进而给每个子系统对其他子系统的设计要求和建议带来不便,或者总体设计师没有注意在各子系统设计时对智能化系统的指导,设计上缺少协调。

4、把好设计关的对策

4.1启用建筑智能化顾问公司

如何在当前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进行优化,取得最大效果是智能化建筑设计的核心。应选择对建筑智能化技术有经验的建筑设计单位,负责施行以总体设计师为核心的、包含建筑师、各所需专业的一体化和优化设计。应在设计阶段的一开始就启用建筑智能化顾问公司,配合、协调以总体设计师为核心的主设计,协助用户做需求调研并形成报告;向用户介绍智能化系统各专业的设计方案;提供招标需要的技术文件;完善主设计的设计建议书,并且要说明各专业对其他专业的设计建议和特殊要求,形成专业设计之间的衔接。招标文件不应由参加投标的集成商、工程商提供,以利于公平竞争;招标文件不应设置“陷阱”。

4.2技术评审至关重要

工程前期做好对初步设计、详细设计的技术评审,对以后的建设过程至关重要,因

为很多事情在工程设计确定之后,要改变就比较复杂。与其在建设过程中要花数倍的精力来修正,倒不如在前期把好设计关,给施工以及竣工验收创造良好的开端,促进工程的良性运作。技术评审要审查设计是否满足技术要求,是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技术评审不仅要考虑与设计有关的技术工作,而且还要考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其它方面。技术评审意味着一种“关卡”,这种“关卡”用来确定进入下一阶段的准备就绪状态。

5、技术评审

国内外建筑业采用的工程发包模式有多种,其设计阶段都有初步设计和施工设计之分,有的将施工设计放在招投标之前进行,有的将施工设计放在招投标之后进行。

5.1基本的技术评审

初步设计评审:该评审是在初步设计完成后进行,评审合格表示可以进入招投标阶段,或进入施工设计。初步设计评审不应与评标合并进行,因为投标者有多家,如果不能安排充分的时间,搞突击,就会走马观花。初步设计评审要为每个子系统及其功能上的相关组合进行评审,要对初步设计方案在全系统级的优化进行评审,要研究系统的可靠性、可维性、可用性、安全性和可实施性等等,为进入施工设计尽量提供更多的建议和分析。

施工设计评审:审定施工设计是否符合初步设计和招标书的要求。如果符合,业主和中标施工承包商则可以签署合同,便可以由中标者开始各种所需要的准备工作,为采购和施工作好过渡;如果不符或由于招标后设备选型改变、采纳了优化建议等,中标施工承包商应对施工设计作出修正和深化设计,直至全部相符。

施工设计评审认可的施工设计是具体施工的依据,时间要恰当,评审之后不要过多的变动,对采购和施工准备有不利的影响;进行地过晚,则可能推迟施工进度,整个工程期将拖延。在具体施工之前,应进行施工交底。

5.2技术评审的过程及注意事项

5.2.1评审的准备

评审的准备工作,应由业主技术负责人组织,恰当挑选设计者、专家,以最少的成员组成一个精干的评审小组;评审组的成员应充分地掌握被评审的专业,能胜任被评审专业的评审,以便参审者之间不用在交换意见上花费过多的时间;业主在评审前应准备好议事日程安排、评审项目和成套资料,以免到了评审会上措手不及;成套资料不能过多,如果超过了被评审的范围,不仅导致不必要的资料费用,而且有限的评审时间,也会导致评审质量的损失。

5.2.2评审的进行

应当保证评审组充分地审查所有的项目,并提供协调过的评论和指导;应当鼓励所有参审者采取坦率、公正和客观的态度,参审者之间应当通力协作;通过对问题正当地提出疑问,来找出设计的缺陷。

5.2.3评审的结束

应公布技术评审备忘录,备忘录应确认技术评审的记录汇编及更改项目,认可技术评审已完成。备忘录应包括会议中提出的重要评论、结论、决策和建议的概述及理由。

5.2.4评审的注意事项

要从“关卡”出发确定评审方针、议事日程、参加人员等各种评审活动;

应由总设计师负责制定技术评审计划概要和评审进度,并由业主认可;

应当给子系统设计者提供参加评审的机会,便于对各子系统进行正确的评审;

要有施工保障方面的职能部门(例如,基建处、供应处)参与评审;

物业管理部门,也应参加系统的设计审核,看看是否符合使用需要;

只要有可能,在技术评审中应当采用计算机辅助分析方法;不能企图采用简易方法完成优良的技术评审,充足的时间、合适的评审范围、高素质的参审人员,对评审工作的成功起重大作用。并且,最好要指定每个项目的负责人。

第6篇

【关键词】建筑;弱电智能化;信息传输;线路;防雷

一、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概述

建筑施工是我国建设和发展过程的重要环节,提高建设水平和建设建筑的智能化是当今建筑业的发展方向。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是随着我国电子辅助设备技术的发展,引入到建筑设备中的智能化技术增多。

在我国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中,主要的技术包括:计算机网络系统、综合布线系统、监控报警系统、有线电视系统、多媒体会议系统、防雷接地系统、楼宇自控系统、电力巡更系统、不间断电源系统、家居智能化系统等方面。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所涉及的因素较多,施工中技术路线、材料质量和施工设备状况都影响着工程质量。我国相关人员进行了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技术的研究,阐述了我国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发展历程,并从管理、设计和施工等方

面,提出了诸多提高建设施工水平改善措施。

二、建筑弱电智能化的影响因素

(一)计算机技术

计算机技术影响着未来弱电技术发展,采用更加复杂的计算机网络化控制,实现复杂的智能化操作都必须计算机技术保证。计算机及信息网络技术管理着弱电系统,其工作水平和可靠性都决定了弱点系统的服务质量。因此,计算机技术在弱电工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弱电智能化发展程度。

(二)信息传输技术

通信技术主要影响了智能建筑弱电技术信息传导,是智能控制中的传输环节。现代的信息传输技术包括宽带、无线信号、多媒体通信技术和ATM通信技术,这些在建筑弱电工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信息传输技术朝着数字化、高速化和稳定化方向发展,建筑弱电智能化的信息传输也将获得进一步的提升。此外,信息传输技术能够为弱电技术提供信息平台,保证系统内部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

(三)施工工程管理技术

由于弱电工程所涉及的专业技术要多,需要工种广泛,有效地工程管理技术能够保证弱电工程正常实施,帮助工程采取最合理的施工工序。根据建筑施工知识我们指导,工程管理技术是一项工程最为核心的环节,要想提高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建设水平,就必须结合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特点,提出合理的工程管理方案,保证弱电工程规范施工。

(四)施工技术管理技术

技术管理是指在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中指导进行施工的技术方案。弱电工程必须根据合同和技术设计的要求,实施过程中的技术管理能够保证所进行工程的规范,工程在正式使用中能正常工作。技术管理要制定详细可执行的规范文件,保证施工工人能够完成工程操作。有效地技术管理技术是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质量保证,决定了系统工程的可靠度。

三、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应用要点

(一)施工设计要点

1、注重结构设计

在硬性的施工设计中结构上的设计是它的核心因素。普遍来讲,因为智能化的系统工程往往会受到技术、时间以及经济各种因素的影响,所以研究工作人员要根据建筑物所具有的专业性以及需求性将它的结构进行合理设计,进而有效提高建筑设计的系统集成程度。

2、引用先进技术

若要提高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的效果,引用先进的技术是必不可少的。所以研究工作人员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清楚产业技术和智能化技术新的发展方向,并且要在这些知识基础之上不断提高工程施工的设计水平。

此外,对智能化的建筑进行施工设计需要注意的是,在工程现场没有反复变动以及进行多次试验的条件,它的设计需要一次性完成。并且智能化系统的弱电施工要受到工程进度以及周期的限制,那么在投资方面的约束便会更加显著。

3、合理选择机器设备

建筑的智能化弱电系统施工水平的核心便是在机器设备的合理选择上。不管是哪种机器设备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性质和使用范围,并且这些设备在不同的施工情况下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所以,在智能化的弱电系统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要注意选择合理的机器设备,进而为施工能够顺利进行建立良好基础。

5、采用合理的弱电线路设计

对弱电线路进行合理的设计可以有效提高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可靠性。研究工作人员在对弱电线路进行设计时,要注意施工的现场因素和产品的质量问题,因为这两点因素往往会限制线路的设计。工作人员对线路中的电缆以及导线的密度要十分明确,进而使设计出的弱电线路能够合理可靠。

6、有效防雷击技术

这影响着整体智能化建筑施工的安全性。在运用防雷击技术时,要求研究工作人员要对微电脑设备和电子器件的防护有充分的重视。因为这些机器设备最易受雷电的影响并且有着较高价值,理所当然地成为在防雷工作中的重点保护对象。这便要求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要重视电位的均衡,有效屏蔽隔离,同时采取对过电压和过电流的保护措施,进而达到防雷击效果。

7、模块的连接线路

这是智能化弱电施工管理方面中的主要环节,同时也是建筑中常用的连接方式。所以,研究工作人员在对建筑进行智能化系统施工过程中,要对不同种类的模块和其中的功能以及线路连接的方式有明确的认识,而且要保持不同种类的模块信息能够及时有效地传送到控制中心,进而使控制中心在调节系统和执行机构方面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二)施工管理的要点

1、提高设计规范,加强智能化设计水平

设计阶段主要包括功能设计和施工方案设计,在此阶段决定了建筑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总体方案。为了保证所设计工程的质量,必须保证所设计功能、使用设备和设计方法符合施工合同要求,从用户的角度客观评价智能化水平。在所设计的弱点工程中,要结合设计设备的具体功能制定相应的施工内容。所提供的智能化设计内容要积极结合当前电子设备技术发展,不断地引进新的智能化设计方案。此外,要保证所设计工程的系统功能、信号匹配、施工工序合理性,严格审核施工总体方案,从而保证智能化工程设计规范性。

2、管线预埋的隐蔽性方面

这是提高建筑智能化系统弱电管理的核心因素。在建筑弱电工程中,管线预

埋同以往传统意义上的电气工程有着很大程度的不同。除了这一点,在提高管线预埋的隐蔽性时,要重视施工的现场对埋设管线路线进行修正和调整,进而能够有效地对出现的混凝土空洞的现象进行遏制。

3、施工建筑材料质量控制

智能化建筑在施工过程中所选择的机器设备和建筑材料的质量问题对整个工程质量方面的影响是不可估计的。材料是建筑工程进行施工的前提和基础,所以,研究工作人员要对采用的设备和材料做好严格的把关工作。主要表现在要了解所选材料的信息,此外,还要对供货的厂家进行优选,进而合理地对材料的供应进行重组以保障建筑工程能如期顺利施工。

4、做好验收检验,保证实施建筑的可靠度

施工过程不可避免的存在失误,通过验收工作能够有效地控制工程质量,为用户提供最规范的智能化弱电设备。建筑弱电由于受到环境温度、湿度和清洁程度的影响,因此在施工过程中的不规范施工很可能是弱电设备使用寿命缩减,通过设备的使用说明,分别验证弱电设备的工作状态。在验收过程中若发现设备存在信号、电压、电流不稳定情况,应立即组织技术和管理人员进行分析,分析出现不稳定状况的原因,进行返工或者技术维护。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建筑;建筑电气;智能化

1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建筑发展概述

随着我国房地产业的飞速发展,国内大型现代化建筑和高层居民建筑拔地而起,建筑电气行业迎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同时,在国家倡导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下,对于建筑电气系统节能、安全、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建筑电气系统与智能化建筑的发展得到业界的关注。

电气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是保证建筑电气行业持续发展的前提。电气设备是建筑装饰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电气设备的质量、环保、安全水平是衡量装饰工程舒适度的重要因素。对于电气设备行业来说,产品要以终端智能化为目标。建筑电气产品的节能、安全,需要产品更新换代,需要调整产品结构,因为智能电网大量的用户终端离不开电气产品。当前,我国建筑电气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传统的制造模式和传统的销售方式、以及粗放式的管理,还有能源的浪费比较严重。

随着智能化建筑电气系统开始应用于现代建筑,智能化建筑电气系统的相关标准制定也在加快进行。因此,人们对建筑在信息交换、安全性、舒适性、便利性和节能性等诸多方面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必须通过建筑物内置的越来越多的基于高新技术的计算机网络、通信、自动控制等现代化建筑设备来实现,这一切集中反映到建筑观念和建筑实践中,于是建筑中增加了各种智能化系统,智能建筑应运而生。

2 传统建筑电气与智能建筑的特点

2.1传统自动控制系统的分析

传统的建筑每个子系统相互独立、强弱电截然分立的建筑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智能化建筑高速发展的要求。传统建筑物中通常存在多套独立的不同的布线系统,如电话系统使用普通平行线对、闭路电视系统使用同轴电缆、计算机局域网一般使用非屏蔽双绞线、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多使用屏蔽双绞线、电视监控系统使用视频线缆等,这些布线系统的线缆、接插件及配线架等设备都各不相同,是不能互换使用的。另外,由于传统的布线过程中要使用不同类型的电缆、电线以及接线设备,因此,这就导致了相互之间技术性能的较大差别,从而难以互通不能兼容的问题时有发生。

在以往进行传统的布线时,如果在布设施工中需要改变终端设备位置和数量时,同时也必须对缆线和其它设备进行重新敷设,而且施工过程中还要面临因更换线缆和设备带来可能发生的临线传送信号中断或质量下降,从而造成增加工程投资以及延时完工的现象,因此,随着传统布线系统的限制,综合布线系统得到飞速发展。综合布线系统采用高质量的材料和标准化部件,能够保证智能化建筑系统的技术性能的优良可靠,以及满足今后可随时进行升级的智能建筑通信需要,虽然综合布线系统初投资较高,但从综合布线系统的整个使用期来看,比传统布线更加经济。

2.2智能建筑控制系统的特征

相对于传统建筑,智能建筑具有安全、舒适以及便捷的环境、节能、节省运行维护的人工费用、系统集成等等特点。智能建筑首先要实现和确保人、财、物的高度安全。其次,智能建筑的智能化系统的运行维护和管理目标就是以最少的资源、最低的成本去确保建筑物内设备维护、运行、更新。换句话说,智能建筑安全、舒适、便利、节能、节省人工费用等所有这些特点,必须依托集成化的建筑智能化系统才能得以实现。

3 建筑电气与智能建筑系统的应用分析

3.1基于智能化建筑系统的设计

智能建筑本身就是传统建筑技术与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新兴技术结合的产物,因此,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下“物联网”等一系列新技术和新应用的产生,智能建筑的功能和智能化的系统性能都将进一步地提升和增强。

随着现代“3C”(即现代通信技术(Communication)、现代计算机技术(Computer)以及现代控制技术(Control)统称为3C技术)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将进一步提高楼宇控制精度以及达到提升建筑节能的效果。未来,智能建筑将会逐渐成为“信息高速公路”上的站点,先进的信息技术(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为标志)必然会很快在智能建筑中得到应用。

随着高新科技的发展,新的控制理论、控制技术以及新控制系统的不断出现,如非线性控制、智能控制、自适应控制、模糊控制、分布式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在智能建筑中将越来越多地采用这些现代控制技术,智能建筑电气必须依赖集成化的建筑智能化系统才能够得以实现。

3.2当前智能化建筑电气的“智能”体现

智能建筑的“智能化”主要是依靠以“3C”高新技术和各种建筑设备智能化系统来实现的。当前智能建筑建设中的 “智能”特征,还体现在对于建筑结构设计方案的智能化以及建筑材料的智能化等方面。比如:建筑结构设计的智能化平衡:以日本地区“竹中建筑公司”在东京市中心修建的一栋6层大楼为例,该栋建筑在模拟的多次强地震试验中,依然能够安然无恙,这栋新建筑之所以能够抗击更高的地震在于其建筑结构采用了液压支架系统,该系统能够减弱和抑制40%以上的震动;另外,该栋建筑在大楼顶层安装了重约9吨的滑板,一旦大楼受到飓风或地震影响产生倾斜,这块大的滑板就会依据计算机指令朝着反方向进行移动。

另外,建筑材料的智能化主要体现在提高建筑结构安全方面。比如进行混凝土工程施工时可采用“自修复的智能混凝土”,其原理就是在常规混凝土中掺入一定量的树脂空心纤维,当建筑结构构件出现超过允许值的裂缝时,从混凝土中溢流出来的树脂就会对裂缝形成自动封闭或者裂缝修复。

当前,智能化建筑发展趋势呈现较为明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智能建筑已从以往单一办公写字楼逐渐向各类公共建筑领域扩展,这点从近年来我国的一些建筑都可见端倪。如:“水立方”、“鸟巢”馆、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等。第二是随着智能建筑建设领域的扩大和建设数量的增加,智能建筑正向宏观系统发展并接轨,比如智能建筑与“智能城市系统”、“数字国家”和“数字地球”接轨。

4结论

智能建筑是传统建筑电气与3C高新技术相结合下的建筑智能电气产物,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物联网在智能建筑中的不断应用和发展,未来智能建筑智能化技术和性能都将不断提升,未来智能建筑的“智能化”特征也将越明显。

参考文献:

[1]耿霄.现代智能化建筑与建筑电气之间的关系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22).

第8篇

随着经济全球化及信息化高速发展时代的到来,人们对居住、生活、办公、生产、 能源等众多生活元素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同时对小区、办公楼、工厂等场所的智能化程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了需求就有了市场,当然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及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为实现建筑智能化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

本文提出了一种用OPC技术实现智能建筑信息集成的方法并给出了 OPC服务器和 OPC客户端的具体实现方法,可以更加有效的对大厦内的各类事件进行全局管理,既节 省了人力,节约了能源,提高了大厦的舒适性,也提高了大厦对突发事件的响应能力,一方面根据管理者的事先设定采取一些必要的联动反应,另一方面集成的一体化界面便于主管人员迅速做出决策,以减少某些事故带来的危害和损失。

关键词:智能建筑;智能化系统;系统集成;OPC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1 概述

1.1背景

智能建筑的智能化系统集成技术是智能建筑发展最重要的技术之一,在考虑智能建 筑的智能化系统集成问题时,如何根据目前我国技术现状,决定满足工程的实际功能需求的集成方案和模式是值得我们注意的.建筑物管理系统(Buliding Management System, BMS),是一种以实现楼宇设备自动化系统集成为重点,广泛涉及安全防范系统、火灾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和门禁系统的智能化系统工程集成系统。

智能建筑应体现“人”与现代技术的结合,以“人”为核心,以科技为动力,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节约能源,不断创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使人们生活的更加舒适、安全与方便。因此智能建筑应当是:通过对建筑物的4个基本要素,即结构、系统、 服务和管理,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最优化的设计,提供一个投资合理又拥有高效率的幽雅舒适、便利快捷、高度安全的环境空间。智能化建筑直接利用信息网络技术、 控制网络技术、智能卡技术、可视化技术、流动办公技术、家庭智能化技术、无线局域 网技术(含Bluetooth技术)、数据卫星通讯技术、双向电视传输技术等等,将工作、居住、休息、交通、通讯、管理、公共服务、文化等各种复杂的要求在时间空间中结合起来。

建筑智能化结构是由三大系统组成:楼宇自动化系统(BAS)、办公自动化系统(0AS) 和通信自动化系统(CAS)。智能化建筑设计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筑物是最后是否能到达预期智能化目标是和建设过程的设计、实际测试和运行管理等每个环节都 密切相关的。建筑的智能化主要是指通过建筑的各个功能子系统分布在前端的众多不同功能分工的传感元器件收集信息,分析单元收到采集的信息后进行分析和处理,通过执行单元完成预先编制好的或者是随机调整的特定程序来实现最终目标。

图1.1智能化系统控制原理图

集成方式主要研究以下内容:

1)系统集成的构成模式;

2)OPC集成方式的研究;

3)OPC方式的实现。

1.2相关技术

1.2.1智能建筑系统的集成

系统集成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最底层是分子系统内部的集成;中间层为广义BAS 的集成监管系统(BMS)和集成的0A管理系统;顶层为整个智能建筑系统一体化集成。

通常智能建筑为了满足多种不同功能和管理需要,建立若干个不同结构模式和功能 的计算机系统。如运用于建筑内各种机电设备、安保、消防、停车场等实时要求的监控 与管理系统BAS;由于建筑内各类数值化信息共享和处理的办公自动化系统OAS;以及 实施建筑内通讯方式、网络管理的通讯与网络管理系统CAS,称为3S系统。而每一个S 系统,又由若干个子系统组成。3S系统的集成应能满足如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1)系统的中央管理层用并行处理的分布式计算机系统结构模式;

(2)各S系统应该运行在同一个高速网络环境中;

(3)各S系统应采用统一的监控与管理软件界面;

(4)各S系统监控的硬件和软件采用模块化结构,并且是通用的、可替换的。

智能建筑的功能集成是建立在系统集成基础上,即以3S系统集成及各相应子系统的集成来实现的智能建筑总体功能。智能建筑的功能集成,主要分为两个集成层次,第 一集成层次为中央管理层的功能集成,第二集成层次为各S系统及相应子系统的监控与 服务层的功能集成。下图为智能建筑3S系统功能集成示意图:

智能建筑3S系统功能集成示意图

智能建筑系统集成,其最终目标是将各子系统集成在同一个计算机平台上,在统一 界面环境下进行运行和操作。智能建筑中的各个子系统在计算机模式上有很大的区别。楼宇设备自控系统(BAS)是一个实时多任务多用户系统,而办公自动化系统(OAS)则是一个高速信息共享的分时多任务系统,与它们相关的子系统都可采用不同的计算机平台、 操作系统和窗口界面。为了达到智能建筑系统集成的目标,就要做到系统在软件界面上的集成。

2、0PC技术在智能建筑系统集成中的应用

2.1 0PC技术

IBMS系统对建筑智能化系统起调度和控制作用,IBMS通过各个智能化系统的中央系统执行工作, 知晓受控设备的状态,控制任何需要控制的设备,如何方便、灵活地接入各种差异极大的子系统,是IBMS系统软件设计和实现的一个重要问题。于是产生了 OPC (OLE for Process Control)技术。当集成各系统的所有自动化部件均以公认的0PC标准技术制造,符合公认的0PC标准结构,不同厂家的产品可以互相 替代,实现互相操作。在智能建筑里,通信技术是系统应用的基础。0PC技术的提出为全面解决各种不同厂家的各种型号的设备和系统实现集成提供了完整的方案。

0PC重点解决应用软件与过程控制设备之间的数据读取和写入的标准化及数据传输等功能。它沿袭Client/Server的模式,将数据采集端视为OPC Server,其他的访问端视为 OPC Client。OPC提供信息管理域应用软件与实时控制域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提供应用软件访问过程控制设备数据的方法,解决应用软件与过程控制设备之间通信的标准问题。在统一的0PC环境下,各应用程序可以直接读取现场设备的 数据,不需要一个一个地编制专用的接口程序,各现场设备也可以直接与不同应用之间互联。下图为采用OPC的软硬件结构图:

采用OPC的软硬件结构图

集成管理平台(OPC Client)与各个子系统(OPC Servers)之间必须有0PC 接口。0PC规范提供了两套标准接口:定制标准接口(Custom Interface)和OLE自动化 标准接口(Automation Interface)。OPC Servers必须实现定制接口,以C++语言开发, 适用于C++客户应用程序。OLE自动化标准接口是可选接口,它提供的是一个自动配置

典型的OPC体系结构

通过OPC接口,客户端应用程序可以从服务器读取数据,发送控制命令等。客户端 应用程序访问0PC服务器通过调用数据存取服务器所提供的方法、属性和事件实现。在 实现过程中,首先要必须获取0PC服务器中的OPC Server对象,OPC Server是客户应 用程序访问0PC服务器的唯一入口和实例化点[15]。其次,用OPC Group类的ADDGroup 方法创建Group类对象。继而,创建Item对象。获取Item对象后,就可以进行各种读 写操作了。在整个过程中,客户应用程序不需要立即进行0PC数据访问服务器的内部设 计,只需按照0PC服务器所需要的格式调用方法、属性和事件来实现。

2.20PC在智能建筑系统集成中的应用模型

将0PC技术应用到智能建筑的系统集成中,应用模型框图如下所示:

在上述模型中,集成平台负责收集这个系统的数据,处理与各个子系统间的通信,提供集中的决策和控制。这些功能由集成平台的各个对象完成,其概念模型主要分为三层:

1)数据通信层:由BAS客户端接口、CAS客户端接口和0AS客户端接口等组成, 使用标准的0PC接口与各子系统的对象交互,完成集各子系统状态、日志、开关信号等;

2)分析控制层:分为数据库管理对象、日志管理对象、系统管理对象、系统状态管理对象等,对数据通信层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和过滤,生成报表、日志和控 制信号;

3)辅助决策层:由联动管理对象、用户接口对象和辅助决策对象组成,可以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提供辅助决策能力。

第9篇

【关键词】物联网智能建筑应用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G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物联网能将无处不在的末端设备和设施,通过各种无线、有线的或长或短距离的通讯网络实现互联互通。在内网(Intranet)、专网(Extranet)或互联网(Inte rnet)环境下,采用适当的信息安全保障机制,提供安全可控乃至个性化的实时在线监测、定位追溯、报警联动、调度指挥、预案管理、远程控制、安全防范、远程维保、在线升级、统计报表、决策支持等管理和服务功能,实现对“万物”的“高效、节能、安全、环保”的“管、控、营”一体化。

融现代建筑技术与通信网络技术等高科技于一体的智能建筑悄然兴起,智能大厦、智能小区已经遍布世界各地,其发展势头十分迅猛。而目前方兴未艾的物联网技术因其各种特性,引入到智能建筑中,必将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一、物联网概述

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件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服务,曾称“传感网”。实现智能化设备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等功能的一种网络.使物理基础设施和IT基础设施融为一体的网络。

1、从技术架构上来看,物联网可分为三层: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感知层由各种传感器以及传感器网关构成,包括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二维码标签、RFID标签和读写器、摄像头、GPS等感知终端。感知层的作用相当于人的眼耳鼻喉和皮肤等神经末梢,它是物联网识别物体、采集信息的来源,其主要功能是识别物体,采集信息。

2、网络层由各种私有网络、互联网、有线和无线通信网、网络管理系统和云计算平台等组成,相当于人的神经中枢和大脑,负责传递和处理感知层获取的信息。

3、应用层是物联网和用户(包括人、组织和其他系统)的接口。它与行业需求结合,实现物联网的智能应用。物联网的行业特性主要体现在其应用领域内,目前绿色农业、工业监控、公共安全、城市管理、远程医疗、智能家居、智能交通和环境监测等各个行业均有物联网应用的尝试,某些行业已经积累一些成功的案例。

二、物联网对智能建筑发展的影响

物联网对智能建筑技术影响无处不在。设备经过传感器联网技术遍及大部分子系统。可以说:很多子系统已经是准物联弼形态或已经是物联网形态。什么叫物联网形态。有三个方面内容,一部分是传感器联网,一部分是互联网的协议栈,一部分是设备网站。现在很多子系统可以说已经是物联网形态。例如智能家居、建筑设备监控、安防、一卡通、电子配线架、远传抄表、专业应用等系统。智能建筑设备传感器联网方式有以下几种:单向,双向,单路,多路等,设备间无直接互动,直接互动。智能建筑中的家居网连接了家电、安防、窗帘、远传抄表。这个通信网络可以是无线,可以是电力载波,也可以是以太网等等。整个家居里面必须要有智能家居控制器来控制这些设备的联网。每个家里面有一个智能家居控制器以后,到小区里可以通过以太网跟住户连接起来,住户也可以反馈自己家里一些情况。要么就是移动通信网,要么就是以太网。

三、智能建筑具备的条件以及发展

智能建筑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一是一套先进的楼宇设备控制系统,以营造一种温馨、回归大自然的生活环境。二是一套结构化布线系统,将整座大楼或整个小区的数据通信、语音通信、多媒体通信融为一体。三是一个现代化的通讯系统,以满足现代信息社会高效率的工作需求。四是一个对大楼的强电设备和弱电系统进行统一监视和管理的系统集成平台,为住户提供良好的物业管理和一流服务。

我国智能建筑的起步较晚,但近几年来,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相继建起了具有相当水平的智能建筑。智能建筑是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科技水平的具体体现之一,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加大力度发展智能建筑,中国也把智能建筑的建设纳入了重要的议程。权威专家认为,网络技术、视频技术、通信技术等新技术的发展,使未来智能建筑正朝着集约化、系统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绿色、环保、节能是智能建筑发展的主流方向,另外,在智能建筑的建设中,应避免重技术、轻管理。重硬轻软的情况,创造出以人为中心的数字化的高效家居及办公环境。

智能建筑与物联网的融合

1、智能建筑应该是一个信息采集基站。无论人类的生活形态如何发展变化,建筑总是实物装、运、卸、存的基本平台。实物大多数的产生、变化也发生在建筑空间中。因此,采集实物数据是智能建筑必需具备的功能。虽然还无法预料今后的传感技术和数据交互会如何发展,但是,基本的有线连接和无线通信模式是不会变的。因此,在智能建筑的综合布线、组网设计中,应该在所有实物可能停留、通过、变化的位置预留有线或者无线的信息接入端点。此外,在采集的同时还必须保证监控数据与实物的一致性,并对实物所有可能存放、通过的空间和出入口无盲点地进行视频监视。通过全面的视频监控系统,对数据采集过程和实物流通过程进行监视与记录,验证和保证实物与数据之间的一致性。

2、智能建筑应该是物联网信息交互枢纽。智能建筑中应该保障无线网络与有线网络的交互畅通。无论无线网或者有线网都包含了建筑物内自身的局域网与建筑外的广域网两部分。除了一般的信息交互功能外,更需要保证信息管理网络、地理信息系统与实时监控网络这些不同网络、数据库之间的集成交互。

五、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

1、系统的架构:建筑节能综合服务平台从管理架构分为两层,节能服务中心平台以及部署在各个建筑的节能管理系统,相互之间以网络技术连接。

主要功能是完成本建筑的分项能耗数据采集、公示,同时监视暖通空洞、照明、电梯、等耗能系统的运行状况,既可以独立运行,也可以向上级节能服务平台传递实时能耗数据。

六、在应用领域的未来

在建筑智能化领域,物联网的技术将会对其产生变革性的深远影响,将改变现有建筑智能化技术和产品的基本架构,且使建筑智能化实现系统大融合。

在可预见的2—3年内,现有建筑智能化以“5A”

智能建筑物联网网络平台在传统以太网技术简单、易于部署和成本低廉的基础上,加入了可靠性、可管理等元素,使得其适应于智能建筑物联网部署和应用。其能较好地解决智能建筑物联网平台建筑过程中低成本和高效率的困难,是一项十分有前途的技术。

参考文献:

[1] 夏道藏.未来的智能大厦[J]. 经济与信息. 1999(03)

[2] 张叶.智能建筑物管理系统的探索[J]. 建筑经济. 2003(12)

[3] 智能家居能否成为房产弱市新卖点[J]. 数字社区&智能家居. 2008(09)

[4] 周军.品牌深度合作 抢占新兴市场高地——专访海汇天创科技集团总裁 叶青[J]. 数字社区&智能家居. 2009(10)

第10篇

关键词:大型建筑;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

1.概述

中国的商业地产项目建设正在蓬勃发展,随着项目的体量越来越大,机电设备数量也随之增加,要合理有效的对这些机电设备进行管理,原有的各系统分散式管理已经无法满足。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的重要性体现的越来越明显。基于项目建设的需求,本分析报告对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对系统的设计和建设有针对性的分析。

1.1系统集成的基本概念

系统集成,是指根据应用的需要,将硬件平台、网络设备、系统软件、工具软件及相应的应用软件等集成为具有优良性能价格比的适应开发环境与资源共享的大型或巨型信息系统的全过程,使用户能得到一体化的解决方案。

系统集成的本质就是达到资源的共享,就是要实现最优化的统筹设计。系统集成的全过程不只为用户提供一些具体设备和产品的简单组合,而是通过这些设备和产品向用户提供其应用的一种方案或一种设想,来满足用户对功能的要求,体现出系统集成后的附加值。

1.2系统集成的设计要求

按国家规范(GB/T50314-2006)的要求,智能化集成系统的功能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以满足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为目标,确保对各类系统监控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优化管理。

(2)应以建筑物的建设规模、业务性质和物业管理模式等为依据,建立实用、可靠和高效的信息化应用系统,以实施综合管理功能。

智能化集成系统的构成宜包括智能化系统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和信息化应用功能实施。

智能化集成系统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具有对各智能化系统进行数据通信、信息采集和综合处理的能力。

(2)集成的通信协议和接口应符合相关的技术标准。

(3)应实现对各智能化系统进行综合管理。

(4)应支撑工作业务系统及物业管理系统。

(5)应具有可靠性、容错性、易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智能化集成系统应根据建筑功能、智能化系统配置、用户的使用情况、管理需求等来确定具体的集成内容。

1.3系统集成的内容

系统集成的内容可简单地分为以下几种:

(1)从信息的角度看系统集成

从信息的角度看,系统集成应涉及信息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

(a)信息的收集、加工、处理、存储;

(b)信息通过各种途径的传递与传输;

(c)信息的使用与消费。

(2)从技术的角度看系统集成

因为信息的生命周期分三个阶段,信息源又分为多种不同类型,所以系统集成所涉及的技术是相当广泛的。

系统集成一般应涉及以下技术:

(a)数据处理技术 - 信息的多样性要求采用不同的技术,使它们“数据化”。各种文字、图形、图像、语音等,要分别采用键盘输入、图形扫描、语言识别、文字识别、图形与图像的处理与识别等技术。有许多数据的获得还要采用传感器和数据采集技术。

(b)计算机硬件及软件平台,包括数据库 - 数据的多媒体化也对数据技术的发展提出新的要求。系统集成商不必自己去开发计算机硬件、系统软件及数据库,但必须对这一领域的技术发展了如指掌。

(c)多媒体的传输技术,局域网与广域网 - 网域的结构化、高速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使局域网从以服务器为中心的传统共享介质式,向以HUB为中心的交换式发展。通信技术更是发展迅速,为信息的传递提供了强而有力的手段。

(d)信息还原技术、数据输出 - 包括语言、文字、图形、图像的输出、拷贝、存储等。

2.方案简介

建议智能化系统集成把楼宇自控系统(BAS)及其他机电系统集成于一系统作统一管理,成为智能楼宇控制和管理系统(IBMS),系统用无主系统及完全智能分散作为基本设计及通讯概念。再结合于各层面的直接数字式控制器及通信接口以对项目各机电系统全面监控。

各分站的控制器为直接数字控制,备有足够内存、通讯软硬件及独立运作功能。当操作站、其它分站或通讯网络发生故障时,分站应不受影响,继续独立运行。分站透过通讯网络,便能与操作站进行联系及互传资料。

从智能楼宇控制和管理系统(IBMS)的实际情况出发,按需求是体现在“技术层、管理层、营运层”三个层面。

2.1技术层

从技术层面上,IBMS 应用当今先进且成熟的系统及技术,为建筑物的运行提供高效的监控及管理平台,同时亦应为项目的营运与发展提供服务。

技术层应满足以下要求:

・基于TCP/IP以及开放式协议的IBMS系统架构:

要求管理层网络支持TCP/IP协议,中央站可以通过网络把信息传送到任何指定的数据通信分站。现场控制网络要求用符合通信协议的网络,同时现场控制器可以独立于网络完成控制功能。

・先进完备的系统数据库及其应用,提供企业级的数据库交互平台。

・基于WEB技术的、人性化的、便捷的且灵活的操作管理软件平台。

・软件系统嵌入式且配置灵活的现场控制器及其I/O模块可靠耐用的现场监控组件。

2.2管理层

所有系统用的技术都是为建筑运行服务的,在技术层面的需求满足的情况下,针对建筑本身的功能特点而设计的系统控制、运行及管理模式,是确保建筑高效、低耗且节能运行的关键。

具体体现为:

・空调系统运行工况的控制

根据室外气象条件的变化,对空调系统运行工况的控制及调整,在满足室内人体舒适度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优化整个空调系统的运行效率。

・针对建筑内不同的功能区域

在空调系统运行工况控制基础上,实现对不同功能区域的区域化特定控制模式,以满足不同功能区域对室内空气参数的特定需求。

・给排水系统监察

给排水系统的分散控制与集中监视管理,给排水系统设备比较分散,相对控制比较独立,集中监视管理所有水箱、水池、水坑的液位状态及报警。

・照明系统监控

考虑公共照明的个性化控制,优化照明控制模式,在满足照明功能需求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优化控制模式实现照明系统节能运行。

・中央管理平台

基于企业通用数据库、IE以及WEB技术的中央管理监控平台,提供个性化的管理运行模式以及开放式的应用接口及工具,实现完备的分散控制、集中管理的运行模式,为建筑的运行提供整体的管理运行服务。

楼宇控制和管理系统的软件可监控下列机电系统:

提供哪些系统的监控需根据各项目情况选择。

2.3营运层

先进的楼宇控制和管理系统技术是为建筑物的运行管理服务的,完备的建筑运行管理又是为其服务的企业营运发展服务的,同时又直接关系到物业管理企业的营运绩效,因此集成系统运行管理模式亦应体现为企业营运服务的层面上。

具体体现为:

・系统上纳入项目整体管理体系

通过标准的数据库及网络技术融入项目整体资产管理体系,实现对其资产的整体管理。

・提高建筑营运环境的舒适度

采用了楼宇控制和管理系统,能够直观、方便的对环境指标进行监视,通过楼宇控制和管理系统营运的分析,对空调、送排风等设备进行控制,保证环境的舒适度。

・节能以及能源管理

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及优化的控制管理模式,实现对建筑耗能的监测、数据集、能源绩效分析,利用最优能源策略实现能源使用效率持续改进。楼宇可以实现用电负荷的最优控制,有效节省电能,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节省人力

通过楼宇控制和管理系统先进的管理监控平台,在投入使用后可以大量减少运行操作人员和设备维护维修人员,并能及时处理设备出现的问题,提高人员的工作效率。

・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在建筑内配置楼宇控制和管理系统之后,设备的运行状态始终处于系统的监视之下,楼宇控制和管理系统可提供设备运行的完整记录,同时可以定期打印通知单,能及时发现和处理设备的故障及故障隐患,因此可以使设备的运行寿命加长,也就是降低了建筑的运行费用。

系统架构建议如图:

3.总结

智能化集成系统将智能建筑内各子系统相互独立的设备、资源、服务、管理功能集成到一个相互关联、统一协调的系统之中,节省能源和人力,降低建筑物的管理成本,通过自动检测、优化控制、信息共享,实现安全、环保、高效,提高管理水平。设计以信息融合、资源共享为核心,以优化管理为目的,不局限于子系统内部或子系统之间有限集成,智能化集成系统设立统一的数据库系统,根据具体配置、具体管理需求,将各个智能化子系统的数据有选择地获取、处理,并以统一的格式保存在集成系统数据库,同时具备开放的软件架构和标准化的第三方软件接口,为进一步实现以建筑为单位的综合管理、节能管理、应急指挥提供标准化的数据服务。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电气节能;问题;措施

一、前言

在当前建筑中,智能化控制是必然的趋势,这就需要对相关电气设备进行调整,避免智能化带来不必要的浪费。要想对智能建筑电气实现节能,就要对电气控制环节进行节能设计或采用更加节能的能源进行代替,减少能源的浪费。

二、智能化建筑电气节能概述

智能建筑的技术基础主要涉及建筑技术、电脑技术、通讯技术和控制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现代化楼宇,智能建筑通过对建筑物的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这四个基本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最优化的电气设计,为使用者提供一个投资合理又拥有高效率的幽雅舒适、便利快捷、高度安全的环境空间,使智能建筑物能够帮助楼宇业主,在诸如费用开支、生活舒适、商务活动和人身安全等方面得到最大利益的回报。显然智能建筑对智能控制提出了较高要求,而智能控制的根本取决于智能化建筑电气如何实现高效智能化节能,也取决于如何通过电气节能技术的革新来降低智能化建筑的电气耗能。

三、建筑电气节能技术原则分析

建筑电气节能是实现建筑节能的主要途径。建筑电气的节能首先要保证建筑正常的运转,不能影响到建筑的各项功能。同时也不能过多的增加建筑项目的成本。因此在建筑电气节能中首先要注重节能的适用性、建筑电气的安装和使用要满足照明的需求,保证建筑各个方向上的通道畅通、对于特殊要求的场所要进行重点设计和重点施工。例如儿童的游乐设施和其他特殊需求用电、电气设备既要适用,同时能够提供各项活动充足的电能,对于电气设备设施要进行优化设计。保证能源的充分利用、建筑电气节能技术也要满足实际条件。建筑电气的节能应当注重节能的实际效益、应当在不过多的增加建设项目资金的前提下,开展相应的建筑电气节能措施,同时建筑电气的节能技术应当注重电气的节能性,充分对建筑电气能量的消耗进行调研分析,找出对于建筑运转没有意义的能量消耗,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建筑电气能量的损耗。

四、智能建筑电气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综合布线系统

智能建筑主要的命脉系统便是综合布线系统。该系统主要负责传输数据和连接其他的各式终端,而在电气设计中如何将这些复杂错节的线路都安排整齐,并且达到高效化和经济性,需要认真研究每条线路的具体走向。线路的走向主要分为两种,即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水平方向的走线比较容易,布置的空间也比较大,而垂直方向走线布置于各个层间的设备小间内。智能建筑内部的设备小间主要布置网络设备和跳线架,因此需要在设计时注意在层面上留一些剩余空间,为垂直方向走线做准备。

2、层高设计

如今,智能建筑的层数逐步的增加,而为了让高层用户使用到优良的电气设施,在电气设计时需要格外注重布置管线的情况。由于智能建筑的生活功能较多,因此布置的管线也比传统建筑多,除了有一些普通的空间风管、强弱电电缆、电视天线、消防线路之外,还有一些布线的桥架和数据线。这些线路都需占据一些空间,因此,智能建筑的楼层也高于一般的建筑。在布置高层线路时,要注意线路的连接性和互扰性。

3、合理安设接线插座

目前,在智能建筑中,安设电气的接线插座有安放表面插座、配电系统墙这些方式。其中,安放表面插座适合墙置不变更的住宅,因此要根据建筑的类型合理选择。配电系统墙是一种固定的墙体,能够为设定配电设备而设置的局部墙体,可以保证智能建筑电气接线插座系统条理而利于控制。总之,在智能建筑电气设计时,要根据建筑的类型合理选择接线插座的类型。同时,在建筑物的洗手间、厨房等位置应使用安全插座,保证设计的安全性和实用性。

五、建筑智能化过程中电气节能的措施

1、供配电系统的节能

现如今高层建筑的用电量非常的大,如果在能够确定变电所位置的情况下,能尽量使高压深入负荷中心,这样对提高供电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就供配电系统的节能提出如下建议。提高系统的功率因数:提高功率因数的意义在供配电系统中的用电设备如电动机、变压器、灯具的镇流器以及很多家用电器等都具有电感性会产生滞后的无功电流。它要从系统中经过高低压线路传输到用电设备末端增加了线路的功率损耗、采用合理的无功补偿可以提高功率因数减低电能损耗,改善电压质量。变压器的节能:变压器的节能是为了减少变压器的有功损耗,应尽量在变压器设备的选择上考虑,在用电负荷的电源配置上,尽量使三相电源的负载平衡,以减少变压器及其他电所设施的损耗。

2、照明系统的节能

想要提高电气节能,就必须考虑照明节能。目前,国家大力提倡开展绿色照明工程,就是为了让照明系统即安全又高效,还能达到保护环境的作用。选择高效节能的光源、在满足照度和显色性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选用发光效率高、污染低的电光源,提高照明质量,保护视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能源的有效利用率,从而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选择有效的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按照每天的供电需求、供电用途、供电范围来进行自动照明、科学合理的照明方案,不仅能节能降耗,还能够提高使用效率。按活动目的不同分区控制,需要的时候就打开,不要的时候就关闭,比如在卫生间、走廊里,可以安装声控装置,需要的时候只需要发出点声音就可以,不需要的时候就自动关闭了。在活动集中的地方可以局部照明,这样不仅能满足照明需求,还可以节约能源。

六、建筑电气节能技术

1、充分利用天然光源

对于建筑工程的照明节能部分,我们需要重点分析如何充分利用太阳能这一重大节能技术。随着社会对于节能能源的广泛使用和关注,使得许多建筑商们开始思考如何使用太阳能在电气节能设计之中,而且太阳能属于典型的可再生资料,它具有无污染、无损耗的特点及优势。所以,建筑商在进行照明节能施工过程中,一定要将太阳能这一典型节能能源运用到淋漓尽致。在白天的时候,尽可能地利用太阳能,因此,就需要在建筑物中建立一个稳定的光照条件。同时,将太阳能引进室内,对于照明的节能降耗也能起到显著效果,而且也有利于提高室内的温度。太阳能的低消耗、无污染特点成就了建筑行业对于节能的客观需求。

2、高效的照明控制系统设计

照明设计中的照明控制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也是照明设计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建筑电气工程中实施节能技术设计师不可缺少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能营造良好的光环境

通过控制光环境来划分空间,相同的空间可以创造出不同的氛围,从而反映出照明环境的舒适度。

(二)可节能

用户在对照明系统进行使用的时候,一定要坚持用时才开灯的原则,尽可能的减少不需要的开灯损耗,从而进一步的节约照明所消耗的能源。当然了,我国政府没有明确的提出一些照明标准相关规定,也没有具体的照明控制内容,这也是政府没有重视其这一块的内容,但是,设计师在进行设计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它的重要性。

3、科学合理地利用太阳能照明技术与产品

首先,对于太阳能技术而言,其存在着别的能源不可比拟的优势和特点,它属于可再生资源,而且对于环境没有丝毫的污染,能够充分满足节能需求,从而对于地球的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起到了促进作用。所以,如果能够合理的选择和使用太阳能技术,将其应用到电气设计之中,是完全能够满足当今对于环境保护和节能需求的。其次,对于太阳能转换为电能的技术而言,建筑施工商一般会采用光伏发电系统,这种系统可以完全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从而实现节能降耗的目的。

结束语

在智能建筑中我们要采取新能源、新措施、新工艺相关措施降低电气能源的消耗,减少资源的浪费。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楼宇智能化;创新;网络应用

中图分类号:TP27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6-0000-01

Analysis of Computer Network Application in Building Intelligent Construction

Gu Qinfeng

(Jiangsu Suzhou Institute of Construction and Communcation,Suzhou215000,China)

Abstract:The concept of modern building construction is obviously different with the past,digital information and intelligence is the key to building construction,intelligent building is the architectural forefront of research.Intelligent building to building room to narrow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infinite,not only to make people communicate more easily,in a safe and more timely protection on puter network in the intelligent building construction,technology plays a central role,and how to strengthen the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in the application of intelligent building construction,intelligent building construction is to raise the level of the key.

Keywords:Computer;Network;Building intelligent;Innovation;Network applications

一、楼宇智能化概述

国际智能建筑物研究机构对楼宇智能化的定义为“通过对建筑物的构造、系统、服务和管理方面的提升,加紧其内在联系,以最优化的设计,提供一个投资合理又拥有办公高效、优雅舒适、快捷便利、高度安全的空间。”

由于现代社会对信息的需求,信息传递需要高速高效。传统设计的建筑物中对网络信息系统的要求低,网络建设原始。如今,建筑物的高度越来越高,办公楼的房间数越来越多,单凭电话连接很难满足管理高层楼宇的要求。近年来,电子技术和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使信息化的社会程度越来越高,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建筑技术相结合,于是产生了“楼宇智能化”。楼宇智能化是采用计算机技术对建筑物内的设备进行自动控制,对信息资源进行管理,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它体现了建筑技术在现代社会科技含量与信息化程度的高低。

最早的楼宇智能化出现在1984年的美国,当时的美国联合科技公司在哈伏特市将一座金融大厦进行技术改造,主要是将大楼中增添了计算机设备、通信线路、远程控制交换机等设备,为住户提供通信、文字处理、电子函件、资料信息检索、股市行情查询等服务。同时,公司还对大楼的所有照明、空调、给排水、供配、防火、安保设备由计算机进行数字化控制,实现综合管理自动化,使大楼的用户获得了既经济舒适又高效安全的办公环境,使大厦功能发生质的飞跃。自此以后,各个大公司纷纷效仿,世界上楼宇智能化建设从此走上了高速发展轨道。

二、计算机网络在楼宇智能化中的应用

研究计算机网络在智能楼宇中得应用首先要掌握智能楼宇都有哪些系统。

第一,综合布线系统(PDS)。智能楼宇采用超5类双绞线和光纤系统。垂直主干采用大对数5类线和光纤。有特殊需要的地点要放光纤点到桌面,以满足今后信息、图像高速传输的要求。

第二,楼宇自动化系统(BAS)。二十一世纪后,随着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对建筑物的结构、系统、服务与管理的最优化组合的要求越来越高。系统控制的方式由过去的中央集中监控,进化为由高处理能力的现场控制器控制系统,由中央计算机控制报表和应变处理为主,现场控制器传导有关参数与命令控制照明、空调等相关设备。

第三,安全防范系统(SAS)。安全防范系统是为了加强大楼安全防范,确保员工与财产安全,以及维护审判工作的顺利进行,建立了以监控为主,可以及时应对突发事件的系统,通常由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出入口监控系统、巡更系统、防盗报警系统。

主要的楼宇智能化系统就是以上的三种,其中还可以细分一些系统,例如同声传译系统,大屏幕显示系统,故障报修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等。

计算机网络在这些系统中扮演着最关键的角色,计算机网络不仅仅是大楼管理与交流的媒介,也是大楼与外界联系的纽带。

计算机网络覆盖所有楼宇,主交换机安装在计算机中心,分组交换机位于各个综合布线配线间。计算机网络可支持数字、语音、图形图像等多媒体信息,以及综合信息的传输和处理,支持多种网络协议。计算机网络系统主要考虑其成熟性和先进性,网络主干采用千兆光纤主干,水平干线为百兆速率交换。配线间交换机设备利用堆叠方式或级联方式联接成一体。整个网络可划分为多个虚拟子网,可以有效控制网络流量。

三、计算机网络在楼宇智能化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数据网络系统是楼宇中各个子系统的核心。除了承载各个子系统外,要对楼宇的用户提供数据通信服务。目前各个楼宇在建设网络系统的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刚开始没有考虑完善,后期再增加和扩建,带来重复施工,影响整个建筑的品质。比如,当用户入住时,可能要重新布线,影响整个建筑的舒适度;最终提供的服务参差不齐;存在大量不同种类的工程人员,管理很复杂,成本很高。

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在大厦的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业主对整个网络服务的要求,事先进行详细规划。首先,可以通过网络的交流提高业主的满意度;其次可以通过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来创造更多的价值。网络化建筑应该突出移动办公的能力,透过网络化的建筑为大厦中的用户提供范围大,交流方便的网络连接。当用户在路途或家中,可以通过思科提供的网络服务随时接入自己的大厦网络。思科可以提供无处不在的网络接入解决方案。在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上要以安全实用为出发点。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后续的开发商也有很大拓展空间,所以楼宇智能化的建设主要在网络的开发上,一个优秀的计算机网络,必将带来一个高度智能化自动化的大楼。

参考文献:

[1]刘慧明.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现状与发展[J].INDUSTRY DISCUSSION,2005,6

[2]陈平泉.网络化建筑让建筑更聪明[J].技术平台,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