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智慧教学反思

智慧教学反思

时间:2023-09-06 17:06:4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智慧教学反思,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智慧教学反思

第1篇

关键词:教学;教学反思;教学智慧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35-0085-03

《教育大辞典》将“教学智慧”定义为:“教师面临复杂教学情境所表现的一种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能力。在诸多对“教学智慧”的界定中反映出其特点是实践性、动态性、独创性和缄默性。[1]教学智慧本身又具有整体性,仅仅靠理性的条分缕析是不能真正把握其内涵的,且这些“教学智慧”还以多种表现形式存在于每个教师的教学活动中。只有当教师自觉地以反思姿态追求个人实践的合理化、理性化时,在他身上才会生成个人理论或实践性知识。所以,教学智慧的生成最需要教师对教学实践的反思。教学反思是一种自身的审视与思考,是对自身教学成果和在教学中存在问题的积极回应,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教师更好地解决教学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升华教学品质,促进教学智慧的生长,获得专业发展。[2]教学反思最关键的是反思学生的“学”、教师的“教”及其行为背后的原因,通过对学生的领悟、对教师教学实践的领悟,进而实现对教育教学理论的领悟与创新,再反过来指导实践,提升教学智慧。

一、反思学生的“学”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对学习的有自己的需要和见解。深入反思学生的“学”,发现学生学习的困难,才能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提供学习的条件,促进有效教学。从而,再反观自己的教学,发现其中的问题,进行批判、探索以改进教学。

1.反思学生的迷思概念

“迷思概念”是指学生在接受正规的教育之前,对于自然界一些现象的已有认识,这是其自行所发展出来的概念,是不同于科学家的科学概念的。如学生学习“重力”概念时,会与生活中所讲的“重”的概念混淆,以为指的是“质量”。而教师往往很纳闷,看似简单的概念,学生怎么就理解不了,就算他们能背出相关的概念,问题情境一变,学生又不知道了。其实,很多情况下,由于学生头脑中存在迷思概念,当学习新概念时发生了认知冲突,但如果没有相关学习条件使其进行转化,学生就很难理解和接受新概念,结果导致死记硬背。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不断反思总结学生出现的或可能出现的迷思概念,如与科学家形象和科学方法的特质有关,与科学知识的本质有关,与科学、社会间的交互作用有关的迷思概念等。[3]在关注反思学生迷思概念情况下,尝试了解学生可能的困难及可能的另有概念,教师才能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思考与概念改变。

2.反思学生科学探究的困难

科学探究是科学的本质特征,让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而且对他们的长远发展有重要意义。但学生往往认为科学知识是已被证实的终极真理,因此,在进行科学探究时会出现困难。在有关儿童假设检验的研究中,人们发现,在把得到的实验结果作为支持或者拒绝假设(理论)的证据时,儿童的思维表现出某些方面的缺陷。即使在儿童进行有效的实验时,他们也常常得出与实验结果不一致、而与他们原有信念相一致的结论。[4]所以,教师要对学生科学探究的各个过程进行反思。如反思学生提出的科学问题,了解学生的关注点;对科学问题进行猜想、假设和设计实验的过程,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及所持的科学信念;在观察、实验及对实验数据的处理中,可以了解学生是否严谨和客观。若学生相信假设,就算实验结果与假设相反,还是会坚持自己原有的信念。所以,教师通过反思,分析学生科学探究的困难,才能更好地引导,培养敢于质疑的精神,提升科学探究的能力。

3.反思学生的科学世界观

关注学生对科学知识理解的同时,也要关注其所持的科学世界观及其发展。有时候学生会问:电子到底是以线性轨道还是云状轨域环绕原子核?磁力线到底存不存在?思考这些问题与平时科学范畴之内的描述、计算、实验不同。但反思学生所提的问题,其实则在问究竟“存不存在”、“科学究竟是什么”等世界观的问题。以建构主义的观点而言,逻辑思考并不等于理解。理解必须经由个体对所学的事物进行诠释,诠释的过程与文化背景(即世界观)有很大的关系。皮亚杰的理论强调,每一个体其所在的世界持有一套个人的知识及思考方式。因此对科学教育而言,不只是了解学生的直觉想法是什么,还要设法了解学生对其所在世界的直觉想法与科学对此世界的解释之间的交互关系,以更进一步了解学生的直觉想法如何介入学生的科学学习。[5]教师应反思学生已有的世界观,使其科学的学习与其已有的世界观产生关系,进入科学世界观。

二、反思自身的“教”

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教和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反思学生的“学”,可以为“怎么教”提供依据。而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面对不断变化的情景所采取的适宜行动则是教学智慧的外在表现。反思再现已经发生的故事,根据学生反馈反思自身的“教”,有助于深刻理解教学事件的深层意义,感悟提升教学智慧。

1.反思自身的知识结构

新课改教学内容的选取凸显知识不是绝对真理,具有发展性这一特点,这就要求科学教师理解科学本质,具有综合思想,所掌握的学科知识呈现系统深入、组织良好的状态。而没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就不能理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并将其融会贯通,以至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刻板的知识传授,而忽视学生的思维状态或抑制不确定性问题的出现,不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所以,教师要不断反思完善知识结构,对所要教的概念有深入的理解,总结自己经历过的“误解”,并推测学生理解概念的情形,这不是量上的填充,而是质的提升。当然,教师自身的良好知识系统对学生来说并不完全适用。所以,要结合对学生“迷思概念”的反思结果,理解知识产生的过程,帮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为促进有效反思,知识结构应围绕各学科的核心概念,分析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使新知识的学习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2.反思所持科学教学观

通过教学实践环节,把专业知识的学习完善与教学技能相结合,才能使知识和技能同步提高。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对教学工作深层的、理性的思考和把握中都充满了教师发挥和增长教学智慧的空间和契机,但如果理性认识是片面的、局限的,所持的教学观念是狭隘的,那么其教学智慧则很难得到提升。通过反思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否努力学会从不同方面丰富自己的经验世界,并逐渐完成对社会共有的科学知识及精神财富具有个性化和创生性的占有,来评判自己的教学观是否合理。教学观是否合理,也要看有没有正确的科学知识观和科学世界观作指导。如在反思分析学生对科学本质的误解、科学探究的困难时,也可反观自身。

很多情况下,教师将科学实验简单地理解为科学理论的试金石,说明教师内心也将科学知识信奉为绝对真理。不容质疑。教师在反思分析学生心理的同时,也有助于反思自己的教学观、知识观、世界观并进行改进。课堂中不仅关注教给学生的知识结论是否正确,更注重知识得出的过程是否符合科学,要时刻关注自己处理不确定性事件的思维方式,反思传递给学生的是否是科学的思维方式。

3.提升教学反思水平

教学智慧的真正提升关键在于教学反思的质量,而教学反思的质量涉及到行为人的反思能力、反思目的、反思结构等因素的影响。教师在成长中、在具体做事的过程中,形成的是教师内心真正信奉的理论,支配着教师的思想和行为,但通常不被教师自己所明确意识,更无法直接用语言表达出来。当教师结合相关教育教学理论来反思学生的“学”和自身的“教”及其行为背后的原因时,反思的水平才能得到了提高。结合教育教学理论进行反思,不单单是对“一个”而是对“一类”问题的反思研究,能够透过教学行为层面来分析行为背后的原因,它往往在教师百思不得其解时拨云见日、指点迷津。这不同于外在教学理论的灌输,而是教师自身实践甚至是批判的行动研究,通过实践反思将教育教学理论纳入自身的“使用理论”中,促进教学智慧的生长。更高层次的反思,是教师从广泛的社会、政治、经济的背景下来审视这些问题,这一水平的教育者对于课堂和学校行为能够做出防御性而非盲目的选择,以开放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对教育实践进行“批判性解释”,对相关理论进行检验和创新,获得高层次的教学智慧。

教师通过反思学生的“学”和自身的“教”,先发现问题所在,找出问题的原因,并制定可能解决问题的措施、方案,然后再开展实践行动,最后通过反馈结果决定是否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应用这种策略。在这种教学实践――反思――实践循环过程中,教师或是验证某种理论假设的可行性,或是直接将自己的新观点转化为教学活动,他们在每天处理大量的实践问题过程中渐渐地形成了许多教学技能和策略,不断地改变着自己的认知图式;同时,尝试着从更大的教育背景下审视相关的教育教学问题,进而实现对教育教学理论的领悟与创新,而教学智慧就是在“试误”中建构、在“探索”中生成的。

参考文献:

[1]仇定荣.论教字实践智慧肋生成策略[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3,(7).

[2]汪冬梅.教学反思对教师教学智慧生成的影响[J].江西科技学院学报,2013,(1).

[3]林淑等.运用那个科学史传达科学本质之教学实务探讨――以简单机械单元为例[J].科学教育月刊,2008,(315).

第2篇

关键词: 教学反思 教师实践智慧 引领作用

一、教学反思的内涵与特征

反思,是人类对自身行为和思维的再认识。最早将“反思”与“教学”联系在一起的,是美国教育学家杜威,他认为“反思”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它凭借过去经验中观察到的现象作出推理,这些推理经过检验并作为后来进行思维的依据。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教学反思以关键词的身份进入人们关注的视野,被大量地用来作为教师教育、课程开发、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式。

教学反思之所以进入人们关注的视野,是因为这种教学有它的独特性。首先是内隐性,每位教师的教学行为都蕴涵着一定的教学理念,决定了教师教学行为的取向、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教师角色的构建等,教师通过教学反思不仅改进教学行为,而且进一步审视与发展自己的教学理念。其次是顿悟性,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行为进行积极的构建、回顾和关照,对自己教学实践的合理性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反复思考,或受他人言行启示,或受新理论的启迪,使自己进入豁然开朗的境界,产生顿悟。最后是批判性,教学反思强调将自身的教学活动作为考察的对象,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审视和回顾,从而实现更好的自我监控和教学监控,使教学过程更优化。

二、实践智慧:教师实施有效教学的源泉

(一)实践智慧的特征

实践智慧是指一种实践的知识或明智考虑的能力。在新课程改革中,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实践智慧是没有普遍规则可循的应用型教学资源,它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生成的,具有因时、因地、因人而宜的特点,它要求我们在具体的实际情况中去探寻和摸索。因此,我们可以把实践智慧看成是:在教学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有关教学事件的理性的直觉体验。

实践智慧作为教师教学智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动态生成性。教学不存在一成不变、普遍适用的固定模式,任何方法的运用都必须与具体的教学情境相适应。这种千变万化的教学实践活动使得教师的实践智慧永远处于发展生成的过程中。第二,内在缄默性。实践智慧是教师长期内省反思所得隐性知识转化而成的高级思维形式。在复杂的教育情境中,教师面对教学情境瞬时的直觉反应,既包涵理性的成分,又包涵非理性的成分。而这种非理性的成分是建立在教师常期教学反思与总结所形成的实践知识的基础上。第三,个体独特性。教师的实践智慧总是烙有个人的性格、气质等鲜明特征,是教师个人独有,无法转让的。第四,特定情境性。任何教育的过程,都是在特定的情境中发生的。教师不仅是教育情境的参与者,而且是教育情境的调控者。

(二)实践智慧对教学活动的影响

教学的复杂性决定了它不是教师展现知识、演练技艺的场所,而是教师实践智慧的体现过程。就教学过程而言,实践智慧既非纯粹的教学理论又非单纯的教学经验,而是教师优化自身教育教学行为的能力。一方面,实践智慧渗透在教学理论的具体应用之中,从而超越了教学理论的僵硬死板,另一方面,实践智慧将理性原则的普遍性与经验感觉的特殊性有机结合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从而使教学实践活动不断趋于合理和完善。就教师发展而言,实践智慧来自于教师的生命自觉和价值自觉,表现为对自我完善的不懈追求。实践智慧的形成使教师对自身职业的内在价值和自我发展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使教师认识到教学过程是充满创造的过程,教师对知识的运用,对学生心理变化的体察,对教学时机的把握,对教学矛盾和冲突的巧妙化解等会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广泛且深远的影响,这是任何其他力量都不可替代的。

三、教学反思对提升教师实践智慧的引领作用

(一)教学反思有助于唤醒教师的主体意识

教学反思是教师将自己的教学活动和课堂情境作为认知的对象,对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知的过程。通过反思,促使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通过反思,使教师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通过反思,使感性的经验不断地处于被审视、被修正、被否定等思维加工中,从而使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获得理性的力量,并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思维品质;通过反思使教师在复杂的教育情境中,评价自己行为的后果,形成工作的主动性、能动性和自觉性。而教师的主动性、能动性和自觉性又保证了教师反思的深度及反思的效果。教师的这种自觉的反思行为,是教师不断成长获取实践智慧的重要来源。

(二)教学反思有利于丰富教师的缄默知识

缄默知识是获得明确知识的向导和基础,具有非逻辑性、非公共性、非批判性、情景性、文化性、层次性和优先性的特点,它与明确知识构成人类认识的不同维度。斯藤伯格把缄默的知识定义为“有助于达到有价值的目的,但环境一般不予支持其传递的知识”。由此可见,缄默知识是难以形式化和通过他人的直接教学来获得的。又由于教师教学实践活动又具有个体性、复杂性、即时性与情境性的特点,要想顺利地完成教学实践活动,教师需要用丰富的实践知识来指导与调控,这种实践知识就只能由教师本人在特定的教学情境和反复的教学实践经验中去构建。这种由教师有意识的、自主建构的、个性化的、不可言传的知识,即缄默知识,就成为教师实践智慧发展的关键所在。

(三)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实践智慧的养成

教师所具有的实践智慧不是普遍性的,而是情境性的,它不会从书本上直接获得,但也不是说教师不能认识或掌握它,关键要看策略如何。在我看来,教学反思就是一种获取教育真理的好方法。一方面,教学反思不仅能使教师发现教学中已有的问题,而且可以使教师发现在特定情境下出现的新问题,激发教师的求知欲,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另一方面,教学反思要求教师不断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既可以是普遍性的问题,又可以是特定情境下的临时性问题,还可以是部分学生或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要求教师针对具体问题寻找适当的解决方案。由此可见,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实践智慧的养成。

参考文献:

[1]程亮.“实践智慧”视野中的教育实践[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3).

[2]袁强.20世纪70年代以来教师个人实践智慧研究述评[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7,(1).

第3篇

论文摘要:幼儿园新课程建构生成的教育新理念给教师提出了新要求,需要教师具有一种与以往的教学策略不同的智慧——教师的新教学智慧。从幼儿园课程改革下教师的角色变化、幼儿园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教师的新教学智慧的角度可见幼儿园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新教学智慧的必要性。

幼儿园课程正在进行着一场根本性的变革。《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为幼儿园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使我们对幼儿园课程有了新的理解。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人,我们越来越感觉到课程正往综合化、研究化、人文化、多样化的趋势迈进,更注重教育的个性化,因此我们也越来越注重在幼儿园课程重新建构的过程中幼儿园教师的教学智慧。

一、幼儿园课程改革下教师的角色转化

传统教育理念,将教师定位于知识传授者,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权利,强调教师以知识传授为主。而随着幼儿教育的不断深化改革,一方面教师应成为儿童的支持者、引导者、倾听者、合作者;是问题的设置者;儿童疑惑的解答者及自我发展的咨询者。同时,教师要激发儿童主动学习的情感,努力形成儿童积极主动学习的态度。变“教师教”为“幼儿学”;变“重结果”为“重过程”;变“单项信息交流”为“综合信息交流”,充分挖掘儿童内在的泉源,这才是生命之水,才能永恒长流。另一方面从现代的教育特征以及人才需求的实际出发,树立新型教师角色整合新理念。变“知识传播性教师”为“知识助产性教师”;变“知识复制型教师”为“能力创造型”教师;变“知识单科型教师”为“知识通识型教师”。

新课程和新观念在带给幼儿园教师巨大冲击的同时,也给教师带来了极大的困惑,许多教师越来越不知道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怎么开展,面对领域教学与主题教学时不知道怎么融合与联系,许多教师越来越感到自己在幼儿的面前显得那样无奈:当幼儿出现可能引爆他们思维火花的兴趣点时,教师不知道该如何把握;当幼儿的探索四处碰壁、走人“死胡同”时,不知道如何挖掘;当幼儿闪出烟花般灿烂而又短暂的智慧时,却未能及时捕捉……这就需要教师形成新的教学理念,改进以往的教学策略,形成自己新的教学智慧。

二、幼儿园课程改革下的教学活动呼唤教师的新教学智慈

(一)当前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现状需要教师的新教学智慧

教师不仅是课程改革的主体,并且是新课程的实施者和开发者。新课程要求教师作为一个研究者的身份进人课堂教学实践。新课程要求教师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功底,丰富的教育教学理论,更重要的是要具有灵活地解决复杂教学问题的丰富的教学实践智慧。

我国的幼儿园教育经过了20多年持续性的教学改革,特别是经过了近年来新课改的冲击与洗礼,幼儿园教学活动整体面貌已有了较大的改观。反思现在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现状,长期以来幼儿园热衷于将各种理论引人,移植到课堂,并要求教师接受,认知、照搬和实施这些新的东西时,忽视了教师基于自身体验,感悟、反思、实践而形成的教学智慧的作用,甚至压抑了这种作用的发挥。由于这些理论没有内化为教师自身的智慧,因而并没有真正形成对教育实践的内在变化。所以当下的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最缺少的是教学智慧,教师的素质中函待加强的也是教育智慧。

(二)幼儿园课程改革下教师的新教学智慧的生成

幼儿园教师的新教学智慧是指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的内在品质,也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灵活自如地驾驭教学活动进程的能力;或在教学活动过程中面对意外发生的事情,敏感地洞察幼儿的变化,采取新的措施,圆满完成教学活动,达到预期的目的。

幼儿园教师新教学智慧的生成需要通过反思旧教学活动,发现存在的问题,在幼儿园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专家的点拨下,同伴互助和自我反思相结合的综合实践中长期历练,在具体的幼儿园新课程实施中去发现和研究问题,在研究过程中不断预设和生成,将幼儿园新课程理念真正转化为自己的新教学智慧,促进自身的专业化成长。

1.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反思是生成新教学智慧的源泉

反思是促进教师个体教育智慧的生成最基本的力量和最普遍的形式。

幼儿教师在进行教学反思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以人为本,在全方位保护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上反思教师的教学智慧

首先,教学活动要面向全体幼儿。教师的提问要面向全体幼儿,不能由老师和个别优秀幼儿唱“双簧”,不能对幼儿表现出来的哪怕是一点点的学习欲望和热情视而不见、麻木不仁。其次,教师在集体教学活动中要寻找每个幼儿的闪光点。

(2)理论的引领

理性思维就是从日常教学情景中获取价值的第三只眼睛。而这种充满智慧的理性思维的养成,本身就与孜孜不倦的理论学习与勤勉不殆的实践思考密不可分。

(3)要具有问题意识

教学反思的功能之一就在于能够唤起教师对教育生活事件中最真实的问题的关注,是教师走向研究者、走向专业化发展的重要一步。

(4)设置情境,在课堂教学活动的师幼对话中反思教师的教学智慧

对话是课堂教学最基本的方式,也是生成和培养教师智慧最有效的途径,它包括了人与文本的对话、人与人的对话和自我反思对话。

(5)大胆创新,在教学活动后的反思和经验总结中反思教师的教学智慧

教学智慧来自大胆的创造。创造是以探索和求新为特征的,它是个人智慧的最高表现和最高层次,教师要以自身的敢想敢说敢为引领幼儿的创新意识,要善于反思,勇于否定自我,才能适应幼儿的变化,适合幼儿创造力发展的、闪烁着教师智慧的方法策略便会接踵而至。

(6)偶发事件的恰当处理呈现着教师的教育智慧

教学机智是教师巧妙应对变化了的教学活动场景或灵活机智处理教学活动偶发事件的能力。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形成教育机智:1)抓住不同个体的认识矛盾和思维碰撞;2)正视幼儿独特的观察视角和思维流向;3)捕捉幼儿平凡中的发现;;4)运用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在一反常态的问题处置中吸引幼儿视线;5)发掘与教学活动关联的教育因素,在碎不及防的教育情境中巧于化害为利;6)以发现的眼光看待幼儿,在吸收幼儿独具慧眼的教学建议中把教学活动目标渗透;7)关注幼儿的举手投足;a)确立正确的教材、教参观,在对教材的质疑批判中注重创造发现,强化教学艺术。

2.同伴互助,交流合作,激活教师群体的教学智慧

(1)交流对话。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同时,开放自己,形成相互交流经验,相互切磋心得的研究团队。

(2)典型引路。对教师的各种反思记录幼儿园领导要及时进行审阅反馈,对在自我反思中生成的教学智慧进行及时推广。

(3)个案跟踪。幼儿园领导的重视是促使教师认真进行自我反思的重要因素,幼儿园领导可以通过不定期地对每一位教师进行教学活动跟踪,及时发现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途闪现的教学智慧,给予鼓励,同时也指出其不足之处。

3.专家引领,促进教师新教学智慧的可持续发展

(1)借用专家的“脑袋”,帮助教师生成新理念、新智慧,使每位教师从中受到启迪,得到锻炼,提高科研层次。

(2)专家把脉诊断。幼儿园可以不定期地邀请专家进幼儿园为幼儿园教师进行评课,借助专家的教学智慧反思教师教育行为及其背后的教育理念,提出问题的关键所在。专家的评课过程不仅向教师展示了具体的“教育智慧”,同时给教师提供了一种反思的示范。

第4篇

【摘要】幼儿教师的实践智慧是指幼儿教师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基于已有的理论知识、教育经验和职业精神,根据幼儿的表现,主动对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不断进行反思和总结,从而表现出的机智应对和创造性地解决教育实践问题的综合能力及不断超越自我的专业精神追求。文章从一节相对成功的大班语言活动《美丽的梦想》为出发点,阐述有实践智慧教师的特征,并在如何成为有实践智慧的教师这个问题上提出见解,以供探讨交流。

关键词 实践;智慧;幼儿教师

中图分类号:G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4)24-0135-02

一、关于大班语言活动《美丽的梦想》

一次偶然的机会,笔者有幸观摩了兰州陆总幼儿园马艺珊老师的大班语言教学活动《美丽的梦想》。同去观摩的老师和同学都赞口不绝,因为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马老师能轻松地激发幼儿的兴趣,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整堂课气氛活跃,在幼儿与老师自如的互动中圆满结束。有观摩者感叹:真是一名有实践智慧的幼儿老师啊!

幼儿教师的实践智慧是指幼儿教师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基于已有的理论知识、教育经验和职业精神,根据幼儿的表现,主动对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不断进行反思和总结,从而表现出的机智应对和创造性地解决教育实践问题的综合能力及不断超越自我的专业精神追求。幼儿园成功的教学活动,无疑渗透着幼儿教师的教学智慧,马艺珊老师的教学艺术也正在于此,短短的一堂课,无处不彰显她独有的教学智慧。

首先,这节教学活动课堂内容丰富,条理清晰,衔接紧凑。教师将幼儿平时比较熟悉的小动物:兔子、小猪、小羊、蜗牛等一一搬上课堂,并向幼儿分别展现这些小动物平时体现出来的弱点,据此提出它们的梦想,暗示“梦想”是对改变自己弱点的一种渴望,让幼儿体会什么是梦想,为幼儿表达自己的梦想埋下伏笔。整个活动过程紧扣活动目标,步骤衔接紧密,而且所选内容切合幼儿的思维特点,易于让幼儿产生共鸣。

其次,马老师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吸引幼儿与自己互动。教师在讲述故事的时候,用了较多贴切的词语,将兔子、小猪、小羊、蜗牛这些小动物讲得活灵活现,充分体现出了它们的特点,仿佛这些小动物就在幼儿眼前。教师幽默、风趣地把故事讲述得形象逼真,这就带动幼儿与老师一起融入故事,一起思考,并在恰当的时机进行经验迁移,让幼儿畅谈自己的梦想。

最后,马老师能充分操控课堂,把握课堂的节奏。马老师表现得自然、活泼,就像孩子们的大姐姐一样,在整个讲述过程中都是蹲下来被幼儿围在中间,她与幼儿的关系是平等的,这使得活动的气氛更加浓厚。特别是让幼儿们扮演疯狂的小羊一起热舞的环节,缓解了活动中重复、沉闷的感觉,幼儿们也跳得很开心。

二、幼儿教师实践智慧的基本特征

马艺珊老师在整个活动当中所彰显出来的教师实践智慧,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出了幼儿老师实践智慧的一些主要特征。

1.实践智慧的实践性。“拥有实践智慧的人就必须具备实践感知”,顾名思义,实践智慧必须扎根于实践这块土壤中。教师在实践的过程中,只有通过鲜活的师生互动、真切的工作体会和深刻的教学反思,才能激发灵感、培育智慧。同时,实践的过程也是积累经验的过程,就马艺珊老师而言,其实践智慧的形成虽然通过一节课得以反映,但她的教育智慧不可能在一次的教学活动中形成,而是在众多的教学活动中,通过自身敏锐的感受、不断反思,才逐渐形成了教育智慧。

2.实践智慧的生成性。幼儿教师教学实践智慧的生成性指幼儿教师必然要根据幼儿园实际教学活动、特定情境以及幼儿情况的不断变化而有针对性地对教学预设进行相应的调整。一般而言,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教师会预先设定教育活动的计划和方案,并且对活动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案做一个假设。然而,教育实践复杂多变,在真正的教育情境中,往往会有许多预设之外的状况发生,这就需要幼儿教师根据当前教育情境中发生的实际情况做出适当反应,对整个教育活动进行适当的调整。在这个过程中,无疑会体现出幼儿教师已有的实践智慧,而教师也因此会获得新的知识和经验,从而进一步促进其教育实践智慧的生成。

3.实践智慧的个性化。实践智慧与其说是教师群体共同拥有的一种行为模式,不如说是基于教师个体知情意行的认知和行动。教育情境的多样性、教师个性品质的千差万别,再加上老师们各自知识与实践经验的不同,其在一定的情境中所彰显出来的实践智慧也有明显的个性化特征。马老师本身语言表达能力较强,再加上语言幽默、风趣,自然能较好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三、如何做有实践智慧的幼儿教师

通过这节课,笔者更加了解了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其教育实践智慧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不仅关系到教师自身的发展,更关系到幼儿的健康发展。关于该如何做一名有实践智慧的幼儿教师,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

1.全面、科学、适宜的知识学习是幼儿教师提高实践智慧的根本前提。知识发展是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基础之一,丰富、渊博的专业知识是幼儿园教师实践智慧形成的根本前提。幼儿园教师实践智慧是其知识发展的最高境界,也是其知识获得与积累的最终目的。因此,全面、科学的幼儿教育理论知识学习应贯穿在整个实践智慧的形成过程中。

2.丰富多样的教育实践是教师提高实践智慧的主要途径。幼儿园教师只有经过丰富多样的教育实践的历练,才能转识为智。无论是知识学习的结果,还是教师自身的教育感悟,或是同事的经验分享,都需要在教育实践中予以实证与检验。幼儿园教师正是在与工作环境中的人与物的互动中逐渐成长起来的,丰富多样的教育实践更有助于教师形成实践智慧。

3.深层次的自主实践反思是教师提高实践智慧的主要方法。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窄的经验,只有经过反思,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并对后继教学行为产生影响。”反思是促进教师教学智慧形成的基本途径,比如,在实践智慧形成的孕育阶段,职前幼儿园教师或新手教师首先面对的是如何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挑战。随着参与教育教学次数的增加和参与程度的深化,他们开始有意识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理论知识之间的差异,并试图对两者进行整合。这种有意识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幼儿园教师教育智慧生成的过程。反思可有多种形式,如研讨反思、观摩考察反思和教育叙事博客等,其中,写教育叙事博客是近年来幼儿园教师教学智慧形成和发展的新路径之一。

总之,幼儿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一定要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提升自身的教学智慧,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封常秀.浅析幼儿教师实践智慧的生成[J].教育导刊,2012,(12).

[2]邹扬,黄欢.解读教师智慧[J].教师之友,2005,(6).

[3]何叶.教师教学实践智慧的内涵、特征与生成[J].学前教育研究,2012,(5).

[4]陶西平.教师的智慧[J].宁夏教育科研,2005,(3).

[5]徐应萍.智慧教育回归教师智慧[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5).

[6]毛齐明.试论智慧型教师的内涵及其基本素养[J].教育科学,2011,(4).

[7]刘长铭.教育需要教师智慧[J].教书育人,2009,(9).

[8]何叶.幼儿教师教学实践智慧研究[D].西南大学,2012.

[9]封常秀.论幼儿教师实践智慧的生成[D].山东师范大学,2013.

[10]田慧生.时代呼唤教育智慧及智慧型教师[J].教育研究,2005,(2).

第5篇

摘 要:教师是教育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主体。教师智慧是取得教育成功的活的灵魂。本文通过对“教师智慧”的概念、特征等方面的讨论,分析了如何培养教师智慧以及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教师智慧。

关键词:教师智慧;特征;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7-0000-01

教师专业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核心因素。教师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需要在教学中体现智慧。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赢得当代学生的信服,才能够满足学生适合个性发展更广层面、更高层次的学习需求。

一、什么是教师智慧?

所谓“智慧”,是指对事物能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和解决的能力。而“教师智慧”也是一种能力,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实践活动中具备的一种特殊能力。是教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淀而成的、稳定的、共同的追求、理想和信念,它是教师生命力的源泉,是教师的精髓和核心之所在,是教师的灵魂教师智慧滋养着学生的理想与人格,孕育着学生的精神与智慧,以此为学生树立价值坐标,并从根本上引导社会的进步。

二、教师智慧的特征有哪些?

教师智慧涵盖教师多方面的素质,它融合了教师已有的经验和经历。从大的方面讲,教师智慧是良好教育的一种内在品质,表现为教育的一种自由、和谐、开放和创造的状态。从小的方面讲,表现为真正意义上尊重生命、关注个体、崇尚智慧、追求人生幸福的境界。教师智慧的特征具体包含以下三方面:

(1)具有理性智慧

教师的理性智慧是教师教育理性不断发展,走向成熟和完善的过程中逐渐所形成的智慧,是教师在对教育问题进行理性思考和规律的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它主要表现为对教育本质、目的、方法等有正确而深刻的理性洞察,其中既包含对先进教育理念的吸收,又包含教师个人在教育实践中的独立思考和实践反思。

(2)具有情感智慧

智慧不仅属于认识范畴,同时也是情感范畴的一种体现。对于教师来说,情感智慧就是基于职业感、道德感、人际交往、师爱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智慧。特别是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关怀,不仅是教师情感智慧形成的基础,更是一切教育智慧生发的情感动力。

(3)具有实践智慧

实践智慧是教师基于个体经验的长期积累、实践中的切身感悟、教学中深刻反思而逐步形成的教学智慧。众所周知,课堂中的教育情景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就使得课堂的教育情景很难从属于某种概括性、普遍性的教育规则。充满变化和不确定性的教育实践要求教师能够尽可能的时时刻刻机敏地感知、辨别当下教育情景。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总是充满智慧的,并且总是在瞬间的判断和迅速的决定中自然而然的展现出来机智的行动。

三、如何培养教师智慧?

(1)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新的科技革命带来了知识的飞速增长,也带来了学校教育在内容和组织形式上的急剧变化。因此,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才能够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了解社会的需求。学习是支撑人生发展的主要力量源泉,不断学习、终身学习将是未来学习化社会的重要特征。而教师也唯有通过不断地学习,才能够不断地发展自己的专业,更为有效地改善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

(2)具有不断反思的能力

智慧的人善于反思。反思是对思考的再思考,是更为深邃的思考。反思也是教师智慧的特质之一,同时又能够促进教师智慧的生成,成功的经验在反思中得到固化与提升,失败的教训在反思中得到溯源。反思的过程是教师能力和教育智慧不断提升、成长和发展的过程。教师通过对日常工作保持一种经常思索的习惯,能从自己的教育实践和周围发生的教育现象中发现问题,促使自己获得更深层次的、关于对课堂和学生以及自己教学方法的理解,并由此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提高自己主动适应的能力,将自己教学活动中成功经验或失败的教训加以总结提炼,生成新的思想、观念和方法。善于反思的教师能够快速获得成长,提升教育智慧。

(3)具有开放的、活跃的思维

思维是智慧的核心。优化思维,积极改变不良的思维方式是培养教师智慧的前提和基础。一方面,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教学情境和教学行动进行理性分析和逻辑推理,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给出理由,善于思考是教师教学智慧生成的基本条件;另一方面,教师要保持思维的高度开放性和创造性,即不墨守成规,能打破线性思维的束缚经常多思质疑能根据对象实际和面临的情况敏锐感受、准确判断、把握时机,能及时转化教育矛盾的冲突从新的角度寻找出路,迅速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如果教师能够在尽可能多的环节上表现出创造性,其实践质量必定随之提高。

四、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教师智慧?

教育是一种科学,更是一种艺术,这就要求教师对于一些课堂上变量的处理具有敏感性、灵活性和艺术性,尽最大可能避免教育失误的发生。

(1)善于解决突发问题

课堂是多变的,真实的教学情境更是丰富多样的,它蕴含了无限的可能性与创造性。任凭事先如何周密设计,教师在课堂上总会碰到许多新的、不能预设的教学问题,教师若是对这些问题束手无策或处理不当,课堂教学就会陷入困境或僵局,甚至还会导致师生产生对抗。在教学当中,常常是那些不稳定的、变化不定的时刻需要某种无法计划的机智的行动。这些不稳定的时刻并不是教学中的偶然事件,它们从本质上是教学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富有教学智慧的教师面对偶然性问题和意外的状况,总能迅速地临场应变,把课堂上偶然的不利事件转化为有利的教学因素。要做到这一点,往往需要教师的长期实践和感悟,包括设想各种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以及应对措施。

(2)适时地“幽他一默”

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出现一些知识性的错误是在所难免的。有时老师为了维护自己所谓的“尊严”,认为承认错误就有损形象,怕出丑,丢面子等。通常会用批评或者回避的方式来对付那些挑刺的学生,结果不仅使自己威风扫地,还容易激发师生矛盾。智慧的教师敢于承认错误,尤其会适时地用幽默的话语自我调侃一番,不仅体现了“人非圣贤”的哲学智慧,也让学生从中明白“学无止境”的道理,这样无形中还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五、结语

总之,教育要发现人的价值,发掘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智慧型人才。要培养具有学习能力、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就必须要有具有创造能力和教育机智的智慧型教师。教师智慧是教师取得教育成功的活的灵魂,是教师长期以来全身心投入教育实践,不断反思、探索、创造的结晶。教师要具有教育智慧,最根本一条就是要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与综合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有智慧地成长。

参考文献:

[1] 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0

[2] 田慧生,做一名智慧型教师[J].天津教育,2006(03):1.

第6篇

一、课堂需要有独特“智慧”的教师

1.课堂应该充满语言智慧

语言是人的一种行为活动,语言智慧是人在这种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表达机智、表现艺术以及丰厚的人文素养、人文底蕴。智慧型课堂应讲究教学语言的艺术,教师幽默的教学语言就是教学艺术的一种体现,同时也是教师教学风格的一种彰显。教师幽默的语言往往体现了教师教学的智慧。因为,富有哲理和情趣的幽默,能够缓解甚至克服学生的紧张心理,能够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能够使师生之间的关系更为和谐,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学习动机,从而促进课堂上师生之间心灵与思维的互动。

2.课堂上“尊重”的智慧

以教定学的现象应该取消,学生怎么学着方便就怎么教,也就是尊重学生,以学定教。这要归结于教育的本质:首先,教育是主动的行为;其次,教育的根本动力在于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最后,未来环境的改变促使学习者未来生存必须接受智慧的教育。因而,教育必须注重在实践的过程中、思考的过程中传播智慧。孔凡哲教授在他的一本专著上这样写道:“一般的教师教知识,好的教师教过程,卓越的教师教智慧。”

3.应变能力智慧在课堂上的展示

课堂上有来自各方面的干扰,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有较强的应变能力,以应对各种各样的干扰。信息技术课堂的“意外干扰”主要来自人和物两个方面: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出现“意外”是很自然的事情,尤其是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之后,产生新问题、出现新情况的可能性就更大;课堂上计算机、网络等相关教学设备“罢工”的问题时常出现,如,“死机”、上传或提交作业时网络繁忙等问题。物的因素导致的教学意外事件可以通过加强管理和维护得以尽量减少,人的因素引发的问题则只能借助于教师教学实践智慧的发挥。

二、我们需要充满智慧的课堂

1.从新课标中读出智慧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这样一句新课程口号:“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这个口号是有意义的,但也容易误解。有些教师误解以为,新课程不重视教材,可以随意调整、更换教材。学校允许调整教材,但是,大单元的调整,必须与学校管理者沟通,让学校了解教学进度,便于管理。教师调整教材时必须克服随意性,调整时遵循的是学生的需要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只要做到了这两点,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但是,有些约定俗成的结论还是需要尊重的。学科不同,操作也不一样。

2.课堂上的智慧互动

许多看似错误的答案却包含着正确合理的因素。教师的简单回应,不仅可能遮蔽正确合理之处,还会压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同样道理,对看似正确的答案如果不加以追问,既可能掩盖错误、鼓励机械思维和迎合心态,又会使学生失去深入探究的兴趣,停留于表面的“知道”,所以,无论教师得到的答案看起来是对还是错,都不要忘了追问:“是吗?”“为什么会这样?”“你是怎么想的?”“还有别的解释吗?”追问可以使问题变得清晰和有层次、有条理;追问可以使学生养成追根究底的意识,便于理清自己的思路;追问也可以使学生暴露自己的一知半解和随声附和。总之,追问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积极。

3.设计新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多媒体环境,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创设信息技术课独有的情景,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如,通过让学生体验虚拟现实场景、引入游戏环节的做法,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内在动机。

4.深刻反思,彰显智慧

事实上,一部分教师的情况是,每天上完课后没有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思考,其教学的有效性值得怀疑;一部分教师能主动反思自己的教学,改进自己教学中的问题,其反思层次是教学技术,这两类都是止于“技”。另一部分是教师反思技术层面之上的东西,反思教学行为后面的理论基础,这就是止于“理”。更高层次上的就是止于“德”,是教师从道德伦理的高度去思考教育的价值,进行反思和追问。教师课后的反思,不是简单地将教学方案换一种方式重述,也不是不痛不痒地“自我批评”,更非客套般地“请专家大家多多指正”,而是一种“全程式”“全景式”、有深度的以回溯为基础的理性重建。

三、智慧型信息技术教师的成长之路

1.向书本学习

一方面教师要向书本学习本学科专业知识及拓展性专业知识,学习跨学科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底蕴和学科理论水平,建立起既专又博的完整知识体系。另一方面,教师要认真研读各种教学期刊、研究报告、论著等文献资料,了解学科教学及教育的最新动态和前沿知识,丰富自己的教育信息,提高自己的综合文化素养。

2.向他人学习

一是教师要积极参加教研组等协作团体活动,不仅参加本学科的活动,还应参加相关学科的教研活动,在参加活动中,在与组内其他成员的互动过程中,获得他人的知识、经验,充实自身的教学知识。二是参加各类专家讲座、教学研讨会,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丰富知识。三是通过参观和教学观摩等方式向他人学习,这种方式对获取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教学知识非常重要。四是教师可以通过采访资深的教师、名师、专家学者等相关人员,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

3.向网络学习

互联网是一个巨大的学习空间,它打破了年龄、时间和空间等诸多限制,教师应该积极打造自己的网上学习策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有条件的教师可以建立自己的博客,加入博客群,这样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网上实现与专家学者以及同行的交流与研讨,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4.向案例学习

每一所学校都积累了大量的典型案例,隐藏着丰富的实践性智慧。教师要通过与其他教师一起对案例进行阅读、分析、讨论,学习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获得解决相应的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提升自己的实践智慧。

第7篇

关键词:教师;教育智慧;缺失;对策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则小故事:法国女歌唱家玛・迪梅普莱有一个美丽的私人花园。每到周末,总是有人到她的园子里采摘游玩,弄得到处一片狼藉。管家让人在林园四周围上篱笆,并竖起“私人林园,禁止入内”的木牌,但仍无济于事,园子依然不断遭到践踏。于是,管家只得向主人请示。玛・迪梅普莱听了管家的汇报后,就让管家在花园旁立了一块大牌子,上面醒目地写着:“若在园中被毒蛇咬伤,最近的医院距此15公里,驾车半小时可到达。”从此再也没有人闯入她的花园。我不能不佩服这位女歌手的智慧,她仅仅是换了一个说法,一个棘手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很多时候,我们的教育就是缺少这种智慧。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1.时展的需要

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需要智慧型人才。当下,世界日趋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预示着各国的较量不仅仅是在经济上的较量,更多的是人的智慧的较量。智慧不是单纯的指智商,而是一种内在的品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需要智慧型的教师。当今社会,各国综合实力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归根到底还是各国教育的竞争。此时,教育就需要智慧型的教师来培养智慧型的人才。

2.学校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学校的发展呈现出由规模发展向内涵发展、由重点发展向均衡发展、由一般发展向特色发展的趋势。这一系列趋势都要求教师要具备智慧。

3.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

现代社会,人们对生命价值、幸福指数的追求逐渐在增高,不管是在工作,学习还是生活上。教师也一样,从一开始的经验型到研究型,再到现在的智慧型,都是一种追求。

二、教育智慧的含义及特征

1.教育智慧的含义

教育智慧这一概念难以用知性定义确切表达,因为“智慧其实是一种境界,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境界”①。但是,近年来关于教育智慧的研究,还是有不少学者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叶澜将教育智慧归结为解决教育教学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的能力,转化教育矛盾和冲突的机智,及时选择、调节教育行为的魄力,促进学生积极发展和创造魅力等几个方面。②王木丹则从两个层面提出教育智慧的含义,在过程的维度上,表现为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解决教育问题、处理偶发事件、创造生命价值的教育机智;在结果的维度上表现为教师对美好生活及存在意义这一“畅神境界”的执着追求。③我认为,教育智慧就是指教师机智地处理事件,并能够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性、创造性等等。

2.教育智慧的特征

(1)教育智慧是教育认识性、情感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教育智慧的构成是多类型、多层面的。它包括基于整体感知、直觉把握形成的知性智慧,基于理论思考、规律认识形成的理性智慧,基于职业感、道德感、人际交往、师爱形成的情感智慧,也包括了基于个体经验积累、实践感悟、教学反思形成的实践智慧。在教育领域内,这几种智慧的教师个体身上的有机结合,是教师在自我职业领域充分体现主体精神,实现职业价值升华的重要机制。

(2)教育智慧是教育科学和教育艺术的统一

教育科学是人们从抽象的理性上对教育本质的认识和揭示,它有着指导教育实践的普遍性,符合教育实际的科学性。在教育领域不断地反思、研究,生成个人智慧,实现个体精神的自由价值,就是融入科学和艺术合一的意境,也能真正地实现自我价值。

(3)教育智慧是情境生成性和动态发展性的统一

教育智慧体现在教师个体话语方式和行为方式中,传递着一种信息,渗透着一种力量,展现着一种风格。教师的教育智慧就是在个体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的撞击中实现着动态的发展。

三、教师教育智慧缺失的原因

1.传统经典教学体系的束缚

教育教学改革虽然已经在很多方面取得了成就,但迄今为止还没有从根本上突破传统的经典教学体系的大框架,这一体系在理论、实践上仍然顽强地影响着我们的教学现实。这一教学体系在教学认识上强调以知识为本位,以教师为中心,注重教学的知识传承价值,视教学为教师引导学生获取知识的特殊过程。在教学操作上,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化、程序化、规范化和精确化,视教学活动为可精确预设、程序化操作的标准流程。这一体系立足于教,强调教师作用的发挥,注重教学服务、教学过程和环节的操作化设计,因此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可接受性,为教师提供了最大的便利,在实践中深受教师欢迎和认同,并在长期的应用过程中与教师的内在需要和行为习惯融为一体,逐步形成了强大的实践惯性和超强的稳定结构。也因为这样,中小学教学改革虽经历了二十多年的艰苦探索,至今仍未打破传统教学的堡垒。

2.教学改革和教育科研的功利性取向

在现实生活中,急功近利的改革和科研正以各种方式影响和干扰着学校和教师的智慧状况。不少学校为了多出成果,有什么就学什么,不管是什么都只是形式化。对于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并没有真正的进行思考,探索。在繁重的教学任务以及繁忙的改革双重重负下,老师的大脑已经被塞得满满的,加上一些功利性的导向,老师很少有冷静的思考,这样就很难在工作中进行自己的深刻感悟,反思。甚至还有些青年教师只是一味的模仿,刻印,而没有真正把那些东西内化。

3.在传统教学背景下形成的一些习惯工作方式

在现实的教学中,教师长期形成的一些习惯工作方式主要表现为两类。一类是“搬运式”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就是老师只是把书本上的只是按部就班的教给学生,这样老师就很难有创造性。另一类是“捆绑式”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就是老师对学生的思考,解答,整个思维活动进行认为的控制,虽然在课堂上是以启发的方式提问,但是老师会用暗示性的语句将学生的回答引入到事先预设好的所谓“标准”上来。这样的教学不但束缚了教师,而更大程度上是束缚了学生的发展。

四、教师增加教育智慧的对策

1.走出经典教学体系,重新认识教学的意义

教师的教育智慧很多是来自于对教学工作深层的、理性的思考和把握,如果理性是片面的,是有局限的,那么,教师的教育智慧就很难得到提高。经典的教学体系有很大的局限性,对教师智慧形成有很大的阻碍。比如,教学有双重特性,一是标准化、规范化,这在传统的教学体系中已详细讲过,但教学还具有灵活性、多样性、复杂性、开放性等特征,经典教学体系在理论认识上的严重不足直接导致了实践中课堂教学的机械化、僵硬化,因此,在当前反思传统教学弊端,推进教学重建的过程重中,不仅要注重课堂教学的操作体系,更重要的是要重建课堂教学的理论体系,重建它的哲学基础,重新认识教学的意义、价值与特点,要在理论认识上逐步走出经典教学体系的大框架。

2.切实关注教师的实践积累和实践反思

实践是每个老师成长的基石。智慧源自实践,智慧和机智是我们通过教学的实践――不仅仅是教学本身所获得的。通过过去的经验。结合这些经验的反思,我们得以体现机智。真正的智慧来自于实践,真正高水平的理论成果也都来自于实践。当代大的教育家没有哪一个是缺少教育实践的。教师对教育的各种看法、主张和老师所接受的理论、学说,只有在与实践的结合中,特别是反思中才能成为自己的想法,真正内化为自己的东西。离开实践,我们只能说我们掌握了教育知识,而不是自己的思想,上升了一种智慧。

学习是非常的重要的。提高教育智慧水平,与教师的终身学习、终身进修密切相关的。教师的学习不仅包括书本上知识的学习,还包括实践中的实习。教师个体的教育智慧需要在不断的学习中来积累,需要的综合学养全面提高的基础上来提升。另外,只有在学习的同时不断进行反思,才能使教师的学习提高到新的水平,才能不断的生成新的智慧。

参考文献

[1]张海社.《从爱智慧理解教育哲学》,《陕西教育》,2003年第6期

第8篇

1、多看本学科的核心刊物,因为它代表本学科的最高、最先进的学术水平,有利于教师把握本学科的前沿动态。

2、多看一些与本学科相关的刊物,如本学科的教育心理学、文化教育、艺术书籍等等。通过多学科新理论、新技术的移植转换成本学科的教育成果。多看本学科有关的专著、教材,因为这些专著和教材具有指导作用。帮助我们教师把握教学方向,俗语说的好,它山之石也能攻玉。

当我打开了那本乳白色封面的《好教育好人生》,拜读后轻轻合上。然而我的心却不能随书页的合拢而平静,我的脑海中仿佛是一片宽阔的海洋,肖川作者在平静的海面上投入一块石头,击起了层层涟漪,向外扩展久久不能平息。而紧紧抓住我的是那一句朴素而却又有粘合力的话语:“真正的教育只能建立在尊重与信任的基础上,建立在宽容和乐观的期待上。真正的教育存在于人与人心灵距离最短的时刻,存在于无言的感动之中。”

这是一本写给“教育者”的书。它的大部分章节都是从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现象入手,然后分析其弊端,并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即作者理想中教育。他道出了教育成功的前提,也点明了许多人失败的根源。它像一盏明灯,为我的教育导航。从中找到了不断完善自己的金钥匙。

一、不断反思中能积累智慧

人们常说:一个善于思考的人就是一个充满智慧的人。我想,只要我们回过头来用理性的眼光审视自已,我们就可以透过琐屑和繁杂逐步找到事物的本质规律,就能少走弯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指出,人类有一种特殊的智慧叫 “认智策略”,是对内解决问题的智慧。这是一种高级智慧和意识活动,即反思智慧和自我批判意识,这是使人“通向天堂、成为天使”的正确途径。反思就是行为主体对自身既往行为及其相关观念自觉进行异位思考的认识活动。反思不同于一般的回想或回忆。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说,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是肤浅的的知识。

我知道了这样一个道理,成长=经验+反思。所以,在平时的工作中,我都有能进行很好的反思,总结工作中的得失,让反思成为一种习惯。就如肖川教授所说“用真诚的文字,将平淡如水的岁月定格为永恒”,让生命在习惯的累积中愈发凝重与雅致。古人说:“汝果欲写诗,功夫在诗外”。我想,肖川教授的文字及其所承载的思想对我们的影响也远在“教育”之外。

二、联系实际教学中写作能形成智慧

教育的反思缺不了写作,感悟、经验、研究等等让它形成文字,让它形成理论。我在教学中也不断反思,经常思考,在与学生共同的学习之中不断积累并写下一些体会,我觉得就是智慧形成的过程。没有反思、没有写作,就没有积累,那么智慧又从何而来?

在实践中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对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不断进行重组,形成在研究状态下的职业生活方式,才能适应新的变革,从容面对新的挑战,实现从经验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的转变。总结成功经验,无疑有一个共自觉的、主动的、坚持不懈的写教育随笔。

智慧的形成是一个大量读书、不断反思、不断积累的过程,在领略肖川教授的《好教育好人生》魅力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对照自己的教育智慧与真情进行一番锤炼与升华。当我在与学生一道探究的时候,我们的教育才能在坚守与创造中向着理想的彼岸始终不断走向前去。尤其在我的教学之中更是这样的!

第9篇

《韩非子・和氏》中记载:“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璞”,在这里就是指蕴玉之石或者包在石中而尚未雕琢之玉。璞玉即蕴藏有玉的石头。“宝”,即美玉。

如果说,教师的每一次教学过程是一块璞玉。那么,做好每一次教学反思,就如同玉匠对璞玉的一次次磨砺。日积月累,长此以往,璞玉总有一天会变成一块价值连城的美玉!

只有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才能不断地提高教学水平、完善教学艺术、增强专业素养。有人说,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正因为留有遗憾才要不断进行有效的反思,也正因为进行了有效的反思才会觉得前一节课留有遗憾,也正因为进行了有效的反思,下一节课才会比前一节课少一点遗憾、多一点进步,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完善自己的教学艺术和增强自己的专业素养。

教学反思的过程就是进行寻找的过程,寻找教师的教学期待与学生的课堂反应是否相符,寻找相符之处与差异之处。寻找相符的地方,以便总结成功的经验;寻找产生差异的原因,是为了吸取失败的教训,从而不断完善和提高,使教师的教学期待与学生的课堂反应达到最好的契合。只有契合度高,课堂效率才高,才符合现在所要求和提倡的高效课堂的要求,才能使教师和学生都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和空间内取得最大的收获!

教学反思就是进行记录,记录师生在课堂互动中产生的“智慧的火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常常会在思维的碰撞及情感的交流中产生“智慧的火花”,而这些火花又常常会稍纵即逝。如果不能及时进行记录就如同昙花一现,徒留遗憾!当然,如果能够及时进行反思记录,那么就如同科学家捕捉到的珍贵的罕见的极光摄影,可以反复欣赏!把及时反思的记录的“智慧的火花”运用到教学中去,可以丰富教学的智慧,增添课堂的灵动!这些火花越多,课堂越能够呈现出五彩斑斓的色彩!以记录促反思,以记录促教学,长期积累,必定能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教学反思可以是纵向反思,也可以是横向反思。

纵向反思是在时间的纵坐标上,贯穿一个教师自身的整个教学生涯。它可以是一节课的总结性思考,写一写该节课的教学日记;也可以是对自己一周或一月的教学活动的梳理性思考,写一写该阶段的教学心得;也可以是一学期、一学年的全面思考,写一写该学期或学年的教学总结;或者对自己的某一个类别的系列课进行系统思考,写一写该专题的教学论文,等等。荀子在《劝学》中说道,“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善于学习的智者不仅广泛地涉猎知识,还要每天检验反省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够聪明机智,行为不会有过错。可见反思反省自己的重要性。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横向反思是在时间的横剖面上,观摩学习榜样教师的示范课,进行交流对比。“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不可闭门造车、夜郎自大!牛顿说过,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肩上的缘故。因此,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听课,学习他人精湛的教学艺术,突出的教学优点,聆听他人闪光的教学智慧,撷取他人个性化的教学思维,临摹他人独特的教学风格,观摩他人崭新的教学理念等等,从而对比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博采众长,兼容并包,让自己的教学优点呈现得更多,教学智慧更丰富,教学思维更灵活、鲜活,教学风格更变化多样,教学理念更紧跟时代脉搏,进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完善自己的教学艺术和增强自己的专业素养。

荀子在《劝学》中又说道:“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君子的资质禀性跟一般人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这里的“借助外物”当然包括向他人学习,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是故,“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教学反思必须通过笔记来呈现,如果没有笔记,反思的效果就十分有限。

做好教学反思,让我们记下教学中每一次的点滴成功,每一次的点滴缺憾!记下成功以激励推陈出新“临绝顶”,记下遗憾以警醒吸取教训“更上一层楼”!

做好教学反思,让我们写下教师的智慧,也写下学生的灵动!写下教师的智慧以提高教学的艺术水平,写下学生的灵感以拓展智慧的思维空间!

做好教学反思,让我们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写起,从每一节课细微的感悟感想写起,点燃思考的火苗,开启智慧的大门!

第10篇

一、个体钻研是集体智慧产生的前提

每个人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认识是不一样的,对教材的理解、把握、加工处理也不尽相同。因此在进行集体研讨前,每个教师必须拥有自己精心准备好的教案,确保集体备课资源丰富,气氛活跃,为集体智慧的产生奠定基础。个人教案的形成,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吃透全部教材,把握教材的层次脉络,按新课程标准制定教学的三维目标。针对教学目标、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教师要提出合理而有探究性的问题,抓住要点,攻克重点和突破难点;切合本班学生实际,选择最贴近学情的教学策略;运用多种丰富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提炼和推敲课堂板书、研究课堂检测和课后作业;补充教材未有但学生又必须掌握或了解的内容;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计划和安排好课后探究活动,让课堂学习向课外延伸。

教师有了以上精心准备的教学个案,有了充分的思考和酝酿,集体研讨时,就能主动参与,畅所欲言,提出自己的观点、体会、困惑与疑虑,与其他教师共同探讨,最终实现蕴涵自己个人见解和风格的集体智慧。如果教师授课前没有潜心研究教材,对自己的教学内容没有个人的独创见解,甚至连自己的个案都没有,对他人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案盲目拷贝,并原封不动地“粘贴”到教学中去,那么教师就会完全迷失方向、失去自我、失去学生,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也就荡然无存。久而久之容易形成一种惰性,教师的专业成长也会变得缓慢,即便每次都参加集体备课研讨,也是人到心未到,毫无收获,更谈不上与他人的智慧碰撞擦出火花。

二、集体研讨是群体智慧的碰撞

有了融注个人思想和风格的个案,集体研讨就有了活力,这种活力催人亢奋,唤起团队每一位成员的求知欲和表达欲,是激发教师的智慧碰撞必不可少的因素。必须一提的是,集体备课不是教师轮流备课,不是分摊备课,不是个人“独唱”,不是案,不是“教案之和”,也不是“网上资料的拼盘”,应该是的集体思维指向,是备课组全体同仁智慧的结晶,是教师教学个性张扬的有力保证,是教学生命的根基。集体备课是在和谐民主、团结友好、协作互动的气氛中进行的,每个教师都享有话语权,都是主人翁,都应积极主动参与其中。针对教材的特点,从各自的角度充分挖掘其内涵,发表各自不同的观点和意见。集体备课不是名师、专家或领导的“一言堂”,而是教师群体思想的大交汇,是集体智慧的大碰撞。教师只有畅所欲言,敢于评头论足,才会取长补短、互利共赢、共同提升,才能领略和享受集体研讨中的乐趣和研讨中的成就,从内心深处欣赏他人教学的艺术和独特的教学风格。

如果集体备课搞“一言堂”,参与者只听不说,或相互奉承,对着平庸唱赞歌,不碰撞,碰撞后没有火花,在思想上就不会得到真正的交锋,这样的集体备课就不是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是对集体备课本质的歪曲。所以要想达到课程标准理想的集体备课,获取最大收益,每个教师不但要会虚心接受别人正确的观点,采纳别人合理的建议,而且还要敢于坚持有自己个性的正确观点,敢于对别人存在的问题提出批评甚至批判,敢于挑战专家权威,打破个人崇拜。集体备课可以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但又不能过分拘泥于形式,我们可以利用课间休息、茶余饭后或批改作业时进行交流:切磋教材内容、研究教学技艺、排解教学疑点、分享瞬间灵感、探寻纠错技巧,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这样的形散神聚式交流方式,有利于互相启迪,相互借鉴,既可以博采众长,开阔眼界,吸取集体智慧,又可以各抒己见,百家争鸣,在相互启迪和探讨中,取得1+1>2的效果。只有思维碰撞思维的质疑、灵感叠加灵感的觉悟、智慧点燃智慧的探究、情感渲染情感的交流的集体备课,才有生存的价值和旺盛的生命力。如今是信息化的时代,集体备课也可以鼓励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参与其中,因为学生也拥有和教师同样甚至更多的信息资源,他们具有不同于成人的独特视角,他们思维活跃、点子多。一旦让他们参与进来,集体智慧碰撞的火花一定会更加耀眼夺目。

三、二次备课是个性的张扬

在集体交流研讨后,往往会形成较为完善的教学共案,这个共案还不能直接拿到课堂中去,这是因为不同班级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学习习惯、认知能力、道德水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等方面千差万别。每一位教师自己的成长经历、个性气质、学识水平、经验积累、教学能力、教学风格不同,他们对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理解的深浅度有差异,他们使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也不完全一致。因此在教学实践前,执教者还需要对集体研讨的共案加以推敲、完善和再创造,形成符合本班学情的融注自己个性特色的个案,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二次备课。二次备课的过程是教师本人对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和教学流程进行再消化吸收、再整理提炼和再完善提升的过程,是团队每位成员必不可少的经历。别人的东西永远是别人的,只有通过内化整理才能成为自己的。我们常常有这样的感受,当你拿别人的教案讲课时,即便你课前已通读得很熟,但总觉得有一种无形的东西在牵制着你,阻碍着你,使你不得不去翻阅教案,偷瞄教案,导致你所讲的课连贯性差,你的情感和内心世界得不到畅爽的表达,你不会激情飞扬,学生不会与你产生共鸣,效果自然也就不会达到理想的境界。只有先认真研究教材,仔细品味集体备课定夺的教案,再完善成有自己风格的教案,那样课堂教学才能前后贯通,激情四溢,一气呵成,教师甚至可以抛开教案。教学充满着激情和鲜明的个,百人有百性,个性不能替代,也不能复制,一个教师就是一本充满人格魅力的教科书。教学对象的不同,教学方法也应有所区别,只有通过二次备课,反复打磨,在集体的智慧里揉进自己独特的风格,才能使课堂教学更好地适应本班学情,满足本班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整堂课充满生机与活力,才能更好地张扬教师的教学个性,升华集体的智慧,最终有效促进学生发展。

如果把集体备课的方案作为终极教案,原封不动地搬进自己的教室,就会在不同的班级出现“克隆”:一样的过度,一样的腔;一样的设计,一样的框;叙述过程,全部都一个样。有位专家曾这样说过:“一份整洁干净的教案未必是一份好教案,一份涂涂改改、增增删删的教案则肯定是一份对于你来说更完美的教案。”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份好的教案应该是经过深入的推敲,反复斟酌形成的,原有的共案并非是放之各班而皆准。因此我们一定要在共案上圈圈画画打上自己的烙印:在重要内容、关键步骤、代表性强且易错的问题上画下着重号,用不同的彩笔勾画出情境创设、内容过度、板书设计、学法指导,根据具体情况扩大自己认为学生应掌握或了解的知识,丰富原教案中过简的环节。对关键点或难点进行旁注或脚注,切合实际修改或删除原教案中不符合本班学情的教学内容以及过繁的教学环节。根据需要也可适当调整共案中环节呈现的先后顺序,教学实施后,记下实施过程中的启发、灵感、困惑和成败等,这样的教案才算得上是相对完善的教案。当然备课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如果我们教师将二次备课一直长期坚持下去,不断积淀自己的教育教学机智,自己的教学个性就一定能得到充分的张扬。

四、教后反思是集体智慧的完善

教后反思是集体备课中不可缺少的另一个重要环节。它是二次备课的补充、延伸和升华,是集体智慧的完善。如果忽视这一环节,集体备课永远是遗憾的,是残缺不完整的,教师教学水平永远难以提高。波思指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地总结经验,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才能少走弯路,多出成果,自己专业发展的道路才会越走越宽广。教学反思要“短、平、快”,有感而发,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没有格式和字数的限制,其内容也应该是多方面的:反思教学的成功和失败、自己的喜悦和忧愁、课堂的活跃和沉闷、学生的领悟和困惑;反思教学理念是否正确、教学目标定位是否准确、教学内容是否适量;反思教学设计、整个教学框架以及课堂板书是否紧扣主题;反思课堂教学是否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问题解决的办法和反馈矫正的措施是否得当;反思学法指导的策略、难点的突破、问题的反馈、作业的设置、习题的分析是否合理等。

第11篇

关键词:智慧教师 ;生命课堂;前提;熔炉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深刻转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向纵深发展,对教师和课堂提出了新要求。新课程中教师必须转变自己的角色,就像叶澜教授提出的:“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因此,中小学教师应把“争做智慧教师,构建生命课堂”作为努力的方向。

一、智慧教师和生命课堂的内涵

(一)智慧教师具有的五种基本品质

1.从思想品质角度说,智慧教师应该有崇高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师德在构成教师素质的元素中,居于核心位置。叶澜教授精辟地指出,教育在本质上是生命与生命的交流。而教师的生命价值,在本质上,通过千万个学生的生命,甚至可以说通过民族的生命得以延续和发展。因此智慧教师应建立在教师职业道德信念的基础上。

2.从情感品质角度说,智慧教师应该有职业认同感和幸福感

职业认同感是指一个人对所从事的职业从内心上认为它有价值、有意义,并能够从中找到乐趣。职业幸福感是指主体在从事某一职业时基于需要得到满足、潜能得到发挥、力量得以增长所获得的持续快乐体验。申继亮教授认为,职业认同感正在成为教师能否实现自我成长的内在动力。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是职业幸福感的基础。

3.从文化品质角度说,智慧教师应该有博专的学科知识和文化素养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教师所知道的东西,就应当比他在课堂上要讲的东西多十倍。”的确,作为一名教师,如果视野不宽,就会知识贫乏,不善举例、比喻和联想,不能把知识扩展和深化,教不活、化不开;如果底蕴不厚,就会智慧疲软,欠缺深度和厚度;如果修养不足,就会育人乏术,责任心虽强,艺术性却差,貌似很优秀,其实问题多;如果情趣不多,就会生活乏味,类似套中人,难与学生沟通。还何谈智慧教师?

4.从意志品质角度说,智慧教师应该勇于实践和不断创新

叶澜教授说:“教师是使人类和自己都变得更美好的职业……生命的本质就是创造,内在的魅力就是创造的魅力,也就是生命的魅力……”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只有丰富和积累经验、总结和提升能力、提炼和形成智慧,同时要求教师不断地去创新,才可能逐步由一般教师成长为智慧教师。

5.从行为品质角度说,智慧教师应该善于思考和经常总结

肖川博士在《教育探索:从自我反思开始》中说道:许多的教育探索并不需要高精尖的仪器与设备,它只需要一颗忠诚、明锐的心,只需要我们对那些习以为常的事物进行批判性审视,只需要我们不断咀嚼那些理所当然的常规说辞,只需要我们试图去改变那些貌似合理的想法与做法,哪怕一点点。

(二)生命课堂的主要标志

1.生命课堂是教育教学目标全面明晰的课堂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三维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新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分别立足于让学生学会、会学和乐学。任何割裂 “三维目标”的教学都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生命课堂是学生喜欢的课堂

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说明了兴趣和态度的重要性。教学内容生动有趣,教学形式灵活多样;教师风采纷呈、魅力无限;学生情趣被激发、智慧被开启、创造力得到发挥,主体地位凸显。这些无疑是生命课堂的重要特征。

3.生命课堂是激情澎湃、生动活泼、和谐发展的课堂

课堂教学应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活的最基本构成部分;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职业生活的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基于此,生命课堂对于参与者具有个体生命价值,应该激情澎湃、生动活泼、和谐发展。

4.生命课堂是教学预设巧妙、生成精彩的课堂

新课程倡导在互动中,教师、学生的思想和教学文本交汇碰撞,火花不断迸发。新的信息、新的问题不断产生,通过讨论、辩论,认识不断提高,体验不断加深,情感不断升华,这就是生成性的课堂。叶澜教授曾说过,教师只要思想上真正顾及了学生多方面成长,顾及了生命活动的多面性和师生共同活动中多种组合和发展方式的可能性,就能发现课堂教学具有生成性的特征。

二、智慧教师与生命课堂的关系

智慧教师是构建生命课堂的前提,生命课堂是锤炼智慧教师的熔炉。教师是在课堂中“学会教学”的,是和学生一起在教室里成长进步的,课堂是教育思想生长和实践的土壤,这是教师成长和发展的规律。

三、争做智慧教师,构建生命课堂

(1)不断学习。古诗有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习是教师维持其职业生命连续性的重要手段。

(2)不断实践。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学习只是培养智慧教师的前提,教育实践才是教师成为智慧教师的不竭动力和源泉。

(3)不断反思。教师的反思,主要是指教师对其教育教学及其管理实践的过程和结果,不断进行自我诊断与修正的过程。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根思想的芦苇。”教师应该是个思想者。

成为智慧教师是教师一生的追求,只要不断地学习、实践和反思,最终会成为一名智慧教师。

四、智慧教师构建生命课堂的主要策略

策略之一:在学习目标确定的基础上,应基于学情设计教学过程、环节。在“教”与“学”的活动中,教师应从“独奏者”向“伴奏者”的角色转变。

策略之二:根据学习内容,巧妙设计师生、生生交谈以及辩论内容,牵一发而动全身,激活学生思维。

策略之三:设法把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增强教学中的实践活动,引入情境教学。

策略之四:借助传媒、肢体语言等手段,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兴趣。

策略之五:尊重基于个体差异的学习方式、方法。

综上所述,伴随着新课改向纵深发展,争做智慧教师,构建生命课堂,应该成为广大中小学教师追求的目标,成为教育人的共同理想。

参考文献:

[1]叶 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J].教育研究,1997(9).

[2]王 鉴.教学智慧内涵、特点与类型[J].课程・教材・教法,2006(6).

[3]高江海,高瑞娟.教师专业成长的三境界[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18).

[4]刘良华.成为有教学智慧的教师[N].中国教育报,2007-4-29.

第12篇

关键词:智慧课堂;云+端;学习策略;探析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6)13/14-0123-04

引言

智慧课堂是随着新课改、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变革而提出的新型课堂模式。东北师范大学的唐烨伟博士等学者研究认为,智慧课堂的构建应以主动、轻松愉快、高质高效和提升智慧为根本目标,智慧的培养应贯穿于整个智慧课堂中。他们将智慧课堂定义为[1]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通过变革教学方式方法,将技术融入课堂教学中,构建个性化、智能化、数字化的课堂学习环境,从而有效促进智慧能力培养的新型课堂。目前关于智慧课堂的概念主要有基于物联网技术应用的智能课堂[2]、基于电子书包的智慧课堂系统[3]、基于云计算和网络技术应用的智慧课堂[4]等。结合我们的研究,这里将智慧课堂定义为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利用“互联网+”的思维方式和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的智能、高效的课堂。其实质是基于动态学习数据分析和“云+端”的运用,实现教学决策数据化、评价反馈即时化、交流互动立体化、资源推送智能化,创设有利于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的、富有智慧的学习环境,通过智慧的教与学,促进全体学生实现符合个性化成长规律的智慧发展。

智慧课堂学习方式是指在智慧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基于智慧课堂“云+端”信息化平台的新型信息化学习方式。智慧课堂信息化平台为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构建了理想的学习环境。在此环境中,学生可以利用各种工具和信息资源,采取基于智慧课堂信息化平台的学习方式方法来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完成知识意义建构的过程。在教学实践中,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游戏学习是智慧课堂教学中比较典型的学习方式。这三种学习方式穿插于智慧课堂的课前、课中及课后三个教学环节,课前和课后学习环节以自主学习方式为主,课中学习环节以协作学习方式为主,游戏学习方式在各个学习环节中均可以使用。

基于智慧课堂的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相对独立的情况下,将自己的学习行为作为自我监控对象,进行自我设计、自我实施、自我修正,充分发挥主体性的学习活动。[5]基于智慧课堂的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智慧课堂“云+端”平台支持下,自主完成课前、课后及课中等环节学习活动的学习方式。它是智慧课堂教学中最重要、最常用的学习方式。

一般地,自主学习方式在课前预习环节和课后复习巩固环节尤显突出,在课中的探究、练习测试等环节也需要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利用智慧课堂“云+端”平台,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促进其自主学习的有效完成。

1.独立学习研讨学习资源

依托智慧课堂“云+端”平台,学生独立学习和研讨教师推送的学习资源,并找出问题。学习资源可以是微视频、富媒体资源和各类测试题等。学生在学习教师推送的学习资源时,要养成记笔记的习惯,这是自主学习必不可少的手段。学生可以在学习完成后通过回忆完成笔记,也可以一边学习一边记录。在信息化条件下,笔记样式可以是电子表格的形式,其基本内容如下表所示。

2.独立思考探究问题

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进行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对于发现的问题,学生先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储备,给出初步的结论,然后通过教师推送的学习资料,或自己上网查询,或在智慧课堂信息化平台上与同学、教师讨论交流,探寻求证的依据。也许在探寻过程中,会发现自己初步的判断存在偏颇或缺陷。

3.自主行动与反思

自主行动与反思是将自主学习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转化为实际的行动,并反思行动结果。其主要作用是:①学以致用;②增强学习兴趣;③激发创新意识;④检验自己学习的效果,反思行动结果与学习目标、行动问题的关系,以调整、完善自主学习活动,提高自主学习的有效性。自主行动与反思可以借助信息化平台或上网获得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基于智慧课堂的合作学习

智慧课堂的合作学习是指基于“云+端”平台开展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它不仅具有合作学习的基本特征,更体现出智慧课堂信息化平台对促进合作学习的有效实现所起到的强大作用。智慧课堂合作学习在课前、课中及课后均可以实施,就一节智慧课堂教学而言,合作学习主要体现在课中阶段。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智慧课堂信息化平台开展合作学习时,要重点做好分组、实施和评价三个方面的工作。

1.如何分组

由于智慧课堂信息化平台中存有每位学生的特征档案和学习档案,因此,在分组时,只要在“分组类型”选择栏内选择需要的类型,以及每组的人数,便可将学生分成多个合作学习小组。智慧课堂信息化平台支持的“分组类型”有:完全随机分组、志趣分组、成绩分组、特长搭配分组、异质分组等。

①完全随机分组:平台依据学号,按小组要求的人数,随机组合形成合作学习小组。其优势是充分体现了公平性,不足之处是小组内可能会出现成员都是实力强或实力弱的情况,不能形成能力方面的互补。

②志趣分组:平台在学生档案的同一志趣类中,进行随机分组,将志趣相投的学生分在同一小组中。其优势是相同的兴趣爱好可以增进小组成员间积极的相互依赖,促进互动,不足之处是在遇到不感兴趣的内容时,大家都不愿意做,不利于完成学习任务。

③成绩分组:平台将学生按该课程学习成绩的好坏分成好、中、差三个组,再从这三个组中随机地选取学生,使每个合作学习小组内都包含这三种类型的学生。其优势是通过交流探讨、协作互助,满足了每位学生“影响力”和“归属”方面的情感需求,不足之处是小组成员间存在的学习差异,可能会影响小组合作学习的进度。

④特长搭配分组:系统将学生按其特长分成若干个组,再从这些组中随机地选取学生,使每个合作学习小组内都包含不同特长的学生。其优势是可以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特长,实现优势互补,有条不紊地进行协作学习,不足之处是学生得不到全面的锻炼。

⑤异质分组:系统在对学生进行分组时,会考虑到他们的学习能力、文化背景、知识背景、性别等多方面的差异,使每个小组的成员形成多元化。其优点是小组成员能够接触到尽可能多的不同观点,扩大知识面,不足之处是小组内能力强的学生容易控制小组的局面,而懒惰的学生在小组内不出力,却享受小组共同的成果。

2.如何合作学习

①熟练操作信息化平台,把精力用于合作研究、探讨活动上。合作学习需要搜集资料、归类整理,需要记录讨论过程,需要数据的计算对比等,但这些都不是合作学习的主要内容,如果将这些工作集中交给小组中的某个专人负责,势必会影响到这位学生参与学习内容的研究、探索、讨论、决策等认知活动。因此,小组中的每位学生都必须扮演多重角色,既是合作学习的主体,又是“资料整理员”“数据分析员”“记录员”等。另外,每位学生还需要熟练掌握智慧课堂信息化平台的操作,以及搜索引擎、Word、Excel的使用,PPT的制作等。

②充分利用信息化环境,各司其责同时展开。可以把学习内容分成几个模块,小组成员合理分工,每人负责其中一个模块,同时展开资料搜集、归类整理的工作,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或想法。由于每人负责其中一个模块的学习内容,所以在接下来的讨论中,该学生便可以担任该模块内容的主持者,既能锻炼自己的组织能力,又增强了小组合作意识。

③资源共享利于探讨,提高合作学习效益。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小组成员可以将其在学习探索过程中发现的资源信息、学习材料,与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共享,甚至可以同其他组或全班同学共享。小组成员可以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观点形成文字,在小组讨论栏内,在讨论过程中,成员可以展示自己搜集到的论据材料,便于其他小组成员发表意见;当遇到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时,可以在信息化平台中查找新的资料,或利用平台寻求其他组或教师的帮助,直至小组形成统一的观点。最后将合作学习成果汇总上传。

3.如何评价合作学习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交往能力、竞争意识、主动学习品质及创新精神等。因此,对合作学习的评价,要将重心放在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助合作上,要重合作过程的协同程度,轻学习结果和个人表现。例如,小组分工的合理性,集体研究活动的形式、频次、效度,小组成员的参与度,达成小组研究结果的方式等,属于协同程度评价的指标;个人对分担任务的态度、执行及完成情况,个人达成研究结果的方式以及对合作学习结果的贡献等,则属于个人表现的指标。

在智慧课堂信息化平台中,我们预留了合作学习评价模块,教师可以自己填入评价指标及评价等级,对每个小组的各项指标进行评判,系统便会按照相应的权重自动生成综合评价结果。然后教师根据这一评价结果,对小组合作学习情况进行诊断分析,提出指导意见,帮助学生改进提高。

基于智慧课堂的游戏化学习

1.如何界定智慧课堂游戏化学习

基于智慧课堂的游戏化学习,是指在智慧课堂信息环境下,学生使用数字化游戏进行的学习活动。在智慧课堂信息化平台上,教师可以根据学习内容、游戏软件特点及学生的年龄特征,选择、推送适当的游戏学习软件,用于学生课前、课中及课后的学习。为了探索和应用合适的游戏化学习方式,必须了解和熟悉与游戏学习相关的游戏概念及关系。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概念:

①严肃游戏。严肃游戏是不以娱乐为主要目的的游戏,其特点是远远超越传统游戏市场的互动科技应用,包括人员训练、政策探讨、分析、视觉化、模拟、教育以及健康与医疗;能够解决其他方面的问题,如训练军人适应异国的文化,让人们在工作时发挥团队精神,教导儿童理解科学原理等。

②教育游戏。教育游戏是指满足特定教育目的的游戏活动,具有教育性和娱乐性的特点。游戏化教育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有激情和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增进彼此之间的团结协作、共同探讨。

③数字化教育游戏。从参与教育游戏活动的要素来看,当参与教育游戏活动的要素除了人之外,还需要利用数字技术或借助数字化平台设备时,我们把这种活动称为数字化教育游戏。电脑游戏、网络游戏、电视游戏、模拟游戏、街机游戏及手机游戏等均采用以信息运算为基础的数字化技术,因此都属于数字化游戏。智慧课堂教学中用于游戏化学习的游戏,均为数字化教育游戏。

可见,教育游戏、数字化教育游戏是严肃游戏的一个分支。在智慧课堂教学中,用于游戏学习的数字化教育游戏是依据学科教育目标、课程标准和教学目的开发研制的,要考虑智慧课堂信息化平台环境的技术和要求。

2.如何挑选游戏化学习软件

智慧课堂数字化教育游戏按照使用对象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用于学生自学的游戏学习软件,另一种是用于教师教学的游戏教学软件。也有一些教育游戏软件既可用于学生学习,也可用于教师教学。由于不是所有的知识都适合用数字化游戏的方式教学、学习,再加上目前的教育游戏是一个正在兴起的新兴行业,很多配套的教学、学习游戏还在研发中,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科教学的需要,从众多的游戏软件中挑选合适的游戏推送给学生自学或复习巩固。

挑选教育游戏要把握三个要求:一是目标明确。游戏要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切不可哗众取宠。二是有针对性。课前用于学生预习的游戏要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课中要选择可以互动的游戏,课后要推送用于复习巩固或深入研究的游戏。三是有挑战性。游戏难度既要符合学习者的年龄特征及其接受能力,也要有一定的超越,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能力。

3.如何高效地实现游戏化学习

①关注学生自主游戏学习过程。好的教育游戏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如果学生沉迷于游戏,那既不利于其身体健康,也不利于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因此,教师要跟踪、监督、控制好学生的游戏学习行为。在课前、课后布置游戏学习任务时,可以定时推送学习游戏,并定时关闭学习游戏链接,还可以将学生在游戏中的闯关情况作为成绩记录下来,同时让学生填写游戏学习反思电子表格,通过学习反思提高认知或思维能力。

②灵活应用游戏促进互动学习。如果学习游戏的设计能与教学紧密结合,那将是非常美妙的事情。但现有的游戏学习软件,往往不能完全满足教师的教学、学习设计的个性要求,这便需要教师创造性地设计和利用游戏学习软件,将其有机地融入课堂的互动环节中,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唐烨伟,等.信息技术环境下智慧课堂构建方法及案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11).

[2]王盛之,毛沛勇.基于数字化教学案的智慧课堂互动教学系统实践研究[J].教学月刊(教学管理)中学版,2014(4).

[3]林利尧.中小学智慧课堂建设与应用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3(10).

[4]邓光强.“智慧课堂”中的学生个性化学习[J].教育信息技术,2013(12).

[5]李芒,蒋科蔚,李师.信息化学习方式案例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