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11 02:20:5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工厂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摘要]在供电系统的运行过程中,由于雷击、操作、短路等原因,产生危及电气设备绝缘的过电压,严重危害供电系统,需要进行电气设备的防雷、接地、防腐蚀。还需要注意静电的防护及防爆和防腐蚀。在供电系统运行时,人们得知道触电后该怎么样做才安全。必须认识电流对人体的危害,人体触电的形式和触电后脱离电源的方法,同时还得了解电后急救的知识。本论文分析了影响工厂供电系统安全、可靠、经济运行的要素,提出了保证安全运行的技术措施。
[关键词]供电系统可靠性运行分析
工厂供电系统是企业的主要组成部分。电力系统一旦中断,后果不堪设想。供电系统安全、可靠、经济运行,是工厂正常生产的基本条件之一,同时对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量等都具有一定的意义。现就工厂供电系统安全、可靠、经济运行的办法分析如下。
一、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供电系统的可靠性
设备是保证供电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要素。供电设备本身的技术含量、整体水平,直接影响供电系统的安全运行。由于企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部分企业出现亏损,无形之中给企业设备更新带来一定的困难,如淘汰设备(SJ型变压器、JO型电机等)在线运行,设备超期服役,导致供电系统的可靠性降低。
1.要保证供电系统的安全运行,必须保证一定数量的技改资金,应正确理解和处理资金投入与供电系统安全运行的关系。
2.应用变频调速、模糊控制技术,对风机、水泵等进行技术改造,降低电耗。
3.油浸电力电缆终端头制作采用热缩技术,制作一个热缩终端头可节约检修时间约20h。我厂已做多个油浸电力电缆热缩式终端头,运行效果良好。
4.应用RTV-1绝缘子防污闪涂料、增爬裙及热缩管,提高变电所、配电站一次设备的绝缘性能。
5.逐步采用微机保护、微机监控、微机录波、微机故障检测装置,实现计量实时检测、线损实时管理,保护准确动作,逐步实现变电站无人值班。
6.更新改造供电系统一次设备,提高设备的技术含量。如采用节能型变压器、节能型电动机、聚乙烯交联电力电缆、氧化锌避雷器、真空断路器(有条件时可采用SF6断路器)等。
7.采用免维护蓄电池,降低维护费用。我厂使用免维护蓄电池已5年,从未发生异常现象。建议逐步淘汰镉镍蓄电池和酸性GF型蓄电池,以提高变电站运行安全可靠性。
8.交、直流电动机大修时,应以提高交、直流电动机的主绝缘为主要内容。如我厂5600kW、8000kW同步电动机更换定子线圈,绝缘等级由B级提到F级;2×3200kW热粗轧电动机更换换补绕组,主极、换向极加强对地主绝缘;送水两台790kW同步电动机更换转子线圈对地主绝缘,以保证主要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
二、预防为主,定期试验
电力生产是高度集中的社会化大生产系统,具有发、供、用密切相关和产、供、销同时完成的特点,电力生产与用户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密切关系。随着高参数大容量机组和超大规模发供电网络的不断发展,随着全社会对电力这一特殊商品依赖程度的不断提高,电力生产事故造成的损失和影响也将会越来越大。由此决定了电力生产必须保证安全。
要使电力生产保持稳定,必须坚持采取以“预防为主”为中心的安全技术措施。生产系统的安全性取决于系统设计阶段的安全功能设计质量、建造阶段的工程质量和运行阶段的管理质量。《安全生产工作规定》第7条规定:“公司系统各企业要做到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考核生产工作的同时,做到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考核安全工作”,即做到“"五同时”,这是贯彻“预防为主”思想的具体体现。
生产系统设计配置水平低、压低单位成本造价、降低设计标准等,都会给日后的生产留下隐患,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这一点可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上马建设的工程中找到答案。如电气设备继电保护配置水平低,将会导致拒动或误动,严重时会造成设备的损坏;又如架空线路的绝缘设计水平低,将会在恶劣的环境中发生事故,严重时会造成系统的瓦解等。因此必须杜绝“先上车、后补票”的错误做法,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贯穿到生产系统设计及建造工作的所有环节中去,在厂址选择、生产设计、设备配置、管理结构设计、生产管理设计、劳动组合、设备选择、安装及调试等诸方面都要研究和解决好有关安全问题,实现人、机、环境三者的优化匹配,防止先天性事故隐患的存在,切实把事故消灭在源头。
通过预防性试验,继电保护校验,及时发现设备隐患、缺陷,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有效地控制一般事故,杜绝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1.电气设备交工时必须符合《电气设备交接和预防性试验标准》,资料齐全。继电保护整定值应匹配,整组试验动作正确可靠。
2.一次电气设备必须按试验标准定期试验,以便及时发现设备隐患、缺陷。
3.采用红外线激光测温仪,对电气设备连结部位不定期测试,及时发现连结部位松动、过热,消除隐患,提高电气设备的运行可靠性。
4.继电保护按标准定期校验,系统参数变化时,其整定值应根据系统的参数重新整定。
5.采用先进的试验仪器,如回路电阻测试仪、电机匝间试验仪、变压器直流电阻快速测试仪、真空度检测仪等,以适应电气设备更新换代的需要,提高测试精度,减轻职工的劳动强度,提高工效率。
6.试验、校验原始数据记录完整、准确,并整理归档。
7.利用绝缘在线监测技术,对运行设备的绝缘参数进行实时监视,及时发现潜伏性、慢性发展的电气设备之缺陷隐患。
三、改善电气设备运行环境
在人防工程内部敷设的电力线路应满足设计、施工规范要求。值得一提的是人防内部无论明敷、暗敷的管材均宜采用钢管,而非其他类型管材。穿越围护结构、防护密闭隔墙、密闭隔墙的电气管线及预留备用管线钢管,应进行防护密闭或密闭处理,管材应选用热镀钢管。进出人防工程的电气线路,为防核爆冲击波,室外应一律采用埋地电缆敷设经防爆波电缆井引入,并应预留备用穿线管。不允许架空敷设。从低压配电室至每个防护单元的战时配电回路,应各自独立,以防止战时一个防护单元被破坏而影响其他防护单元的正常供电。当穿越其他防护单元时,在穿越的防护单元内应有防护措施。安装空气过滤器,减少设备本体的灰尘;改善设备通风条件;根据设备运行条件安装加热器,提高设备运行的环境温度;安装除湿机,减少设备周围的湿度等,均可以有效地改善设备运行环境。将各配电、变电站改为弹簧门,用防火泥堵塞管线口、洞,采用“五防”开关柜等,严防蛇、鼠等动物进入开关柜,并投放药物、鼠夹,防蛇灭鼠;在各配电、变电站种植草坪、树木或栽麦冬,清除杂草,破坏蛇、鼠、野兔的栖身地;同时,美化环境、净化空气,为职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高压开关柜少油断路器相间加装隔板,有条件时,对一次母线进行热缩处理,防止小动物引起的相间短路事故。
四、结论
保证工厂供电系统的安全、可靠、经济运行,应以安全运行为基础,以优质检修为保证,以技术改造为活力;坚持预防为主,定期检修与视情检修相结合;合理调度,根据生产需求改变运行方式,力求最佳;遵章守纪,按章办事,杜绝误操作。
[参考文献]
1工厂供电系统节能的作用
节能技术是指以技术手段为基础,投入合理的资金,以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经济为理念所开展的一系列措施,有效的节能措施,可以很好的控制工厂电能的消耗,从而节约一定的成本,提高用电的质量和用电的效率,真正的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供电系统中采用节能技术,能够减少电网建设的费用,还可以减少整个工业生产中煤炭的消耗,对于煤炭资源的开采和使用中造成的环境问题,都会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对于生产企业来说,最佳的供电方式,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通过实际的调查发现,我国生产企业没有重视用电的管理,使用的设备和技术水平较低,这是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如果进行节能技术的改造,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2工厂供电系统的节能技术应用
2.1管理性节能
由于工厂用电的部分较多,包括照明用电、生产设备用电等,建立完善的用电管理措施,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搭建一个用电管理的平台,对工厂用电的每个部分,进行节能用电责任的划分,将用电管理平台纳入到企业管理系统中,提高企业管理者的节能意识,通过这个平台,让管理者直观的看到节能的效果。还可以在厂部和车间等建立专业的节能管理队伍,帮助普通工人形成节能意识,在实际的生产中,充分的利用各种节能技巧,同时监督生产中的节能,确保工厂供电系统的高校和稳定。为了将供电系统节能的效果最大化,工厂可以定期的组织一些活动,如节能技术的宣传海报等,结合相应的节点奖励制度,将工厂用电控制在最佳的水平。
2.2技术性节能
在实际的工厂供电系统节能改造中,技术性节能是主要的内容,由于我国工厂使用的供电系统,设备大多比较陈旧,在正常运行的状态下,会消耗较大的电能,没有足够的可靠性,在实际的生产中,经常会出现问题,需要不断的进行维修和养护。节能技术的应用,首先要从工厂供电系统的基础设备着手,对低性能的设备进行更新换代,结合工厂的实际需要,选择比较先进的设备,如智能马达和联动装置等,以此来提高工厂用电质量和用电效率,达到供电系统节能的目的。在工厂的实际生产中,风机和水泵是常用的设备,传统的风机和水泵耗电量较低,用电的效率较低,如果能够充分的重视节能技术,用微阻缓闭止回阀来改造低效率的风机,就可以控制风机电能的消耗,从而实现供电系统节能的效果,这样的节能技术还有很多,如以交流变频调速代替直流变频调速等。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节能技术在不断的出现,工厂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充分的了解先进技术的动态,不断的升级节能技术,采取最新的节能措施,提高供电系统的用电效率来达到节能的目的。
3工厂供电系统的节能措施
3.1变频器节能
变频器的使用,可以实现机器设备的软启动,正常情况下,交流电动机的起动电流为工作电流的6倍左右,如果采用变频调速启动,那么就可以将启动电流控制在电动机的额定电流之内。电动机在使用的过程中,为了保证电动机的稳定运行,都会留有一定的冗余,使得电动机的输出功率大于负载,造成了电能的浪费,而变频调速的应用,可以让电动机随着负载的变化,输出功率进行相应的调节,从而节省了冗余部分消耗的电量。相关的统计数据表明,通过变频调速速装置的使用,电能的节省可以达到50%上下,而且电动机输出的功率越低,节能的效果越好,目前我国的一些工厂,都开始使用变频器代替传统的电磁调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在节能电能的同时,还能够简化工艺。
3.2照明系统节能措施
照明系统消耗的电量,在工厂中占用的比例较大,照明系统的节能,需要建立在作业视觉的基础上,不影响照明的质量,最大程度上减少光能的损失,充分的利用电能,在传统的照明系统应用中,白炽灯由于价格较低、安装和维护比较简单,在工厂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其发光率较低,已经开始逐渐的被各种新光源代替。金属卤化物灯的发光率很高,可以利用其代替现有的白炽灯,而在办公室等小空间中,可以利用节能荧光灯,这样取消白炽灯的使用,可以起到节能的效果。镇流器作为照明用灯的附件,其耗电量很高,实际的调查表明,很多镇流器的功率为灯具的20%左右,功率因数只有0.5左右,无用功率的损耗很大,因此在照明系统中,应该尽量采用优质的节能电子镇流器,控制镇流器消耗的电能。现有的工厂照明系统控制器,大多是传统的手动控制器,在不需要使用时,需要人为操作进行开启,为了保证生产的效率,通常会在需要开灯之前,先开灯一段时间,造成了电能的浪费,如果利用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实现智能化的照明控制系统,灵活的设置开关时间,合理采用光控、时空、手控等多种控制方式,最大程度的保证照明系统工作时间时间,达到最佳的节能效果。
4结语
一、研究路线鉴
于卷烟工厂较为普遍地采用质量管理体系(QMS,QualityManagementSystem)和目标管理方法,在引入健康管理理念、风险管理的同时,结合实际工作对卷烟工厂设备管理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思考,面向实际业务过程,明确了目标管理和风险管理并行且密切联系的设备健康管理主线(图1)。设备健康管理主线包含目标管理和风险管理两个闭环,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设备、工艺质量等管理目标。主要是以技术、管理标准和设备检维修资源保障的优化和持续改进为过程,以设备状态、效能、运维数据管理为基础,以设备健康和设备健康管理评价为手段,构成设备技术状态管控能力持续提升的闭环。卷烟工厂设备健康管理过程中,设备管理、技术标准体系建立和完善是关键环节,通过引入风险管理,将与设备管理相关的工艺质量、安全环境等管理目标作为风险管控要求,对设备健康风险进行识别、控制、评价,能够促进多管理体系要求落地(图2)。研究总体思路是以设备健康风险点识别和评价分级为基础,梳理和识别重点设备、部位、风险点;以风险点的有效管控为目标,明确相关要素和管理要求,完善设备技术、管理标准体系;建立设备健康评价指标库和评价方法,评价设备技术状态和工艺质量保障能力;依据评价结果和分析,科学合理安排设备维护、修理活动,维持和恢复设备健康状态。针对技术路径的关键环节,选用适当的工具方法解决相应问题(图3)。包括80/20法则、ABC分类法、AHP层次分析法、矩阵图法、失效模式和影响分析(FMEA)。
二、实践验证
自2012年开始,宝鸡卷烟厂参加了国家烟草专卖局设备健康管理课题研究,展开了这方面的研究探索。1.设备分级管理根据设备对产品质量、生产、成本等方面的影响,确定设备ABC评价指标,利用AHP软件确定指标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确保指标权重科学性。建立设备ABC评价表,即矩阵图,按照机型或设备进行评价。设定评价标准,运用矩阵数据分析法进行评价打分。各生产车间对设备进行评价打分,得出的结果(见表1)。通过设备ABC评价,对设备管理对象进行分级,便于明确管理重点,合理分配资源。2.功能单元划分及风险点识别组织设备维修技术人员,根据选定设备结构复杂程度,将设备分解到子系统、功能单元。建立规则,开展FMEA分析,建立健康风险点清单。对FMEA结果进行整理,得出设备健康风险清单,汇总统计结果见表2。将设备分解至相对独立的功能单元,在此基础上分析功能单元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确定和评价设备健康风险点,是设备健康管理的基础工作。3.设备技术标准体系建立两个方面的标准,一是建立包含设备健康风险点技术参数和失效判定标准的设备维修技术标准,二是建立到操作层面的标准作业程序(SOP)。卷烟工厂设备技术标准体系的总体架构和主要内容见图4。4.设备健康评价按照精细化、可操作性和相关性的原则,从设备健康管理三个维度(设备状态管理、运维管理和效能管理),对行业设备管理绩效评价指标进行细化和拓展,建立定量指标为主、定性指标(量化评价)为辅的设备健康评价指标库,并明确了指标计算公式、指标因子和指标用途等(图5)。设备健康评价标准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单个指标评价标准,二是设备整体健康评价标准。运用雷达图(图6)等工具,从三个维度对照评价标准对单台设备单个指标进行比对,掌握每台设备指标短板,根据指标之间的约束和关联关系,对设备健康状态进行分析,查找影响设备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对同类型设备整体健康状况进行比对,查找设备健康状况相对较差的设备。对同类型设备单个指标进行比对分析,掌握影响设备健康状态的主要因素。评价结果可以应用于以下4个方面:为维修计划制定提供量化数据支撑;为设备技术标准、作业标准、维保时间等优化提供量化依据;为设备大项修、改造等维修决策提供依据;为设备目标管理和对标活动提供量化指标。
三、研究成果
1.卷烟工厂设备健康评价指标库通过专题研究,承接行业设备管理绩效评价工作,对行业设备管理绩效评价指标进行细化和拓展,建立了《工厂设备健康评价指标库》。2.卷烟工厂设备健康管理规范结合卷烟工厂设备管理实际和工作经验,对设备健康管理相关要素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基于策划—控制—改进的运行模式,编制了《卷烟工厂设备健康管理规范》,明确了设备健康管理组织机构、设备健康管理策划、设备运行维护、设备维修管理、设备健康评价、绩效管理、持续改进等方面的要求,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设备健康管理体系。3.卷烟工厂设备健康管理综合评价标准形成《设备健康管理综合评价标准》,评价标准由管理要素、评价标准和评分标准三部分构成。管理要素涵盖了设备健康管理目标、策划、管理过程、健康状态评价、绩效管理等健康管理规范的要求。评价标准给出了明确的评价方式、判定依据和评分方法。4.设备健康管理工具与方法卷烟工厂设备健康管理体系借鉴先进成熟的设备管理理念、方法和工具,通过信息系统数字化化手段,对各个管理要素进行支撑,以“制度规范+信息化工具”的方式形成持久化机制。图7表达了设备健康管理要素、工具与方法的对应,这些工具与方法是卷烟工厂设备健康管理研究智慧的结晶,其推广与应用对于整个卷烟工业设备管理精益化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四、结语
卷烟工厂设备健康管理通过对卷烟工厂设备构成、特点和管理重点的系统分析,将设备健康管理理念(PHM)与卷烟工厂设备管理相结合,通过引入风险管理的理念,将人体健康三级预防理念与卷烟工厂设备健康预防相结合,对完善不同类型设备维护保养模型具有指导意义。专题研究主要运用了设备ABC分级、设备功能单元分析、失效模式和影响分析(FMEA)的方法,有效支撑专题研究技术路径,解决专题研究的关键点。通过引入效能、状态和运维三个维度评价设备健康的思路,建立和完善了设备健康评价指标库和评价方法,为卷烟工厂单台、机型设备健康状态提供了思路、工具和方法。通过认真总结,专题研究取得的成果需要进一步验证,通过长时间考验,才能得出更为科学的结论。健康状态评价和维修决策都需要大量的数据统计分析,需要企业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系统作为支撑。
作者:常建宏 郭涛 马杰昱 单位:陕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宝鸡卷烟厂
随着今年全国经济形势的好转、铁路改革的深化和机车车辆产品市场需求的扩大,我厂今年的经营状况有了明显的好转。基本上实现了扭亏的目标。但工厂的资金仍然很紧张,很多技改、大修项目欠帐太多,技术革新和技术攻关活动很难组织。使我们科协工作受到很大限制。尤其是去年九月,工厂为了增加销售额,把我们科协的科技咨询业务全部上收到工厂销售部,使我们技协本来就不高的经济收入更陷入困境。如果没有我们自己的经济实体,我们的工资都成问题。这就迫使我们必须下力量加强实体建设,调整我们内部的核算分配机制,在基本保证我们自己工资的前提下,尽量筹积一部分活动经费,力所能及地开展科协的活动。今年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 、发展经济实体,落实经济责任制,巩固科协经济基础。
今年初,我们对办公室内部机构和作用进行了调整,并相应制定了经济责任制考核办法和职能作用考核办法。打破了过去的统算统分,形成了按经济效益和职能作用独立的考核机制。明确了各部门工作的指标和目标,并实行独立核算。一年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科协自己创办的机械加工厂在去年股份制改造的基础上,实现了经理和骨干的新老交替。使企业在年轻化、产品化、规模化方面有了新的进展。经济效益得到巩固。科技楼自年初施行独立承包以来,充分挖掘内部潜力,不断寻求新得经济增长点,调整资产和人才的合理配置。经营和管理有了很大提高。不但承担起科技楼所有消耗费用和办公室一半在职职工的工资,还自费更新了一部捷达汽车。增加了科协的自有资产。办公室本部在搞好科协活动的同时,注意资金的合理利用和投资收益的回收。有效的保证了科协的经济来源。弥补了失去厂内科技咨询业务收入的损失。为科协的生存和科技活动的开展提供和了有利的保障。
二 、围绕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开展科协活动。
我们对办公室内部机构的调整和独立考核机制的实施,使办公室本部的职能作用突出出来。使我们可以拿出更多的精力,投入科协活动的开展。今年,我们围绕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在科普宣传、科技论文评选、科技讲座、科技培训以及丰富科技人员业余文化生活方面做了一些工作:
5 配合社会形势和工厂中心工作,开展政治与科普宣传教育。今年我们的科普橱窗共出刊八期。(160个版面)
5 春节前,我们与厂报社联合,搞了一期集知识性、科技性、趣味性为一体的科技知识竞赛活动。主要内容是一年来厂报上刊载的工厂科技信息、科技动态以及与铁路机车车辆行业有关的科普知识。全厂职工踊跃参加,共收到答卷846份,由于大家认真查阅有关资料,答卷的正确率很高。有124人获奖。
5 今年三月,我们还组织全厂科技人员参加了中国科协举办的科学知识答题活动。我们作为一个分赛区,把中国科普研究所出的科学知识竞赛题转载在厂报上。还买了80本《当代科学知识》发至各科协分会供大家参考。此次活动得到广泛参与,共收到答卷1860份。(全部报到中国科协科学知识竞赛组委会)经验卷,95分以上的就有951份。我们为随机抽取的120名参赛者发了奖。此次活动获中国科协科学知识竞赛组委会组织奖。
5 今年上半年,我们组织了科技论文评选活动。对征集来自科技一线的40篇科技论文,组成了包括总师、副总师在内的专家评审组进行了认真的评审。最后以打分的办法评出一等论文二篇,(各奖1000元);二等论文四篇,(各奖800元);三等论文六篇,(各奖500元);四等论文八篇,(各奖100元)。并将入选论文编辑成科技论文集印刷1000册,用于厂内外科技交流。我们还从中优选四篇推荐参加第四届**工业企业优秀科技论文评选。其中两篇获三等奖,两篇获鼓励奖。
5 5月16日,协助**市技协在我厂工人文化宫举办了由中国科普研究所所长袁正光教授主讲的科技报告会。各单位参加报告会的有600多人,其中我厂职工有近500人参加。
5 今年9月中旬至11月中旬,我厂科协配合教育处,举办了工厂中层领导干部微机基础知识普及培训班。以适应办公自动化和信息化的要求,提高其掌握、运用微机进行办公的能力。这次参加培训的共有196人,按不同的基础分为A、B、C三个班,每周半天脱产学习,有考核,有考试。大家感到收获很大。
5 在“**科技周”活动中,我们组织科协、技协骨干50多人,参观了中国科技馆、观看了穹幕电影《梦想成真》并游览了居庸关长城。
5 评选厂级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26名,并又科协出资组织他们赴张家界、三峡参观旅游。
5 今年,我们出资两万多元给全厂1400多名科协、技协会员每人购买了一本由我们总公司编辑出版的《铁路机车车辆工业新技术》,做为日常学习的科普资料。也为我们下一步组织科普知识竞赛打下基础。
5 今年我们还在全厂科技人员中,组织了业余飞标比赛。先给各分会配置了120个标盘,让大家练习、选拔,然后进行分组预、决赛。共有近千人兴致勃勃地参加了这项活动。
三、配合厂工会开展“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活动。
今年四月份,厂工会下发文件,决定在全厂职工中开展以“技术比赛”、“创一新”和“征三绝”(绝活、绝技、绝招)为主要内容的“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活动。我们科技协办公室做为组织成员之一,积极配合这项活动的开展。
关键词:专业学位;“学校-基地+工厂”;研究生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3-0125-02
专业学位教育发端于西方,起源于19世纪后期,发展迅速,制度健全,与行业执业资格考试相衔接,具有浓厚的职业教育背景[1,2],例如美国对于专业学位的标准定位是“通过侧重技能和实践分析,为学生从事某一职业做准备”[3]。我国自1991年设立专业学位以来,专业学位教育经历了二十余年的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逐渐成为我国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专业学位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强调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培养在专业和专门技术上受到正规的、高水平训练的高层次人才[4]。
为了适应现代食品加工业对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葡萄与葡萄酒学科与新疆中信国安葡萄酒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开展“学校-基地+工厂”食品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初步形成了专业特色鲜明、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新模式。这一模式的精髓就是以学校的科研能力和教育资源为基础,以公司的基地+工厂为载体,深入产业链条,研究生作为一线技术人员参与葡萄园田间管理、葡萄酒酿造的各个技术环节,在技术示范和生产实践过程中解决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培养了吃苦耐劳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丰富了校企合作的内涵。
一、“学校-基地+工厂”培养新模式
现代葡萄酒产业要求专业从业人员应通晓葡萄种植和葡萄酒加工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了解现代葡萄酒生产企业管理。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学科与合作单位联合成立专业学位指导小组,由学科内部实践经验丰富的老师统一负责学生的实践培养环节;实践基地单位配备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负责人作为校外指导教师,具体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专业学位研究生论文选题则基于实践单位实际情况及需要,同时学科购置配套田间仪器设备并委托实践单位负责研究生的日常管理,要求学生撰写工作日志,及时总结实践进展情况,明确各阶段的工作目标和相关技术环节。每一届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工作,均由一名实践经验比较丰富的博士研究生带队,在整个实践过程中,学生需全程参与葡萄园管理、葡萄酒酿造或葡萄干加工的全过程。5~7个月的专业实践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并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专业兴趣及实践能力。
1.基础理论及基本技能的系统学习。为了使学生对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试验技能有一定的认识和提高,一方面,学科在学生入学前即组织学生到实验基地参与葡萄园田间管理工作,了解葡萄生产过程,加强对所学专业的感性认识,为今后开展科研和技术示范工作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学生在葡萄园也可以向农技人员和农民学习实践知识,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丰富和积累实践经验。同时,由校内导师安排一些简单的田间试验,如葡萄果穗套袋、坐果率调查等,并结合实验室分析技术的学习。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鼓励学生自己设计田间试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现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为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和研究阶段的选题奠定基础。
2.参加学科组织的葡萄园暑期及课余的生产实践活动。暑期是葡萄园管理的关键时期,学生通过这一环节的实践,能够较全面地了解葡萄园田间管理内容和关键技术,同时开展葡萄果实发育阶段的一些小型田间试验,熟悉使用光合仪、叶面积、移动式小型气象站、折光仪等仪器设备。学科每年均有针对性地组织国内外专家讲授葡萄园田间管理和葡萄酒发酵过程管理方面的关键技术环节。通过从葡萄原料由田间生长到成品酒生产过程的全程学习和实践,使学生的专业素养、技术水平和实践能力大大提高。
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指导教师有意识让学生阅读与葡萄酒质量控制密切相关的专业文献,了解国内外优质酿酒葡萄原料生产新技术和葡萄酒酿造新技术,遵循“从实践中来,到生产中去”的原则,根据自己的专业背景、个人的职业规划和学科的统筹安排,确定学位研究方向和研究题目,使同学们的选题既有科学研究价值,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很好地契合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
3.论文研究与实习实践紧密结合。研究生在完成课程学习、大量而广泛地文献阅读的基础上,制定实践研究计划,由校内指导教师和基地导师及相关技术人员对实践内容和研究方案进行最后确定,并确认需要由工厂配合的内容。在实习实践过程中,研究生必须参与工厂的田间技术服务,按培养计划参加工厂的轮岗轮训,将自己的理论知识灵活贯穿于生产实践活动,遇有专业技术难题,与带队博士研究生以及实践指导教师讨论研究解决;完成专业实践返校前,由实践基地单位组织研究生进行实践活动阶段性工作汇报,并根据学生的实践工作质量从实践内容完成情况、参与工厂生产活动情况、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提高情况、综合素质提高情况,如组织和领导能力、团队合作精神、适应能力、沟通能力等方面予以评价。
二、“学校-基地+工厂”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成效
1.培养了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新疆中信国安葡萄酒业有限公司位于祖国的西部边陲,条件艰苦,实践实习期间既有炎炎烈日,也有冬季供暖前的低温;在发酵期间,夜间气温很低,学生们要与工厂职工一样,实行24小时三班倒工作制。在实践期间,同学们不但团结协作,很好地完成了研究课题,还积极参加工厂组织的各项集体活动,如每年一度的“玛纳斯葡萄节”,外宾接待工作,翻译相关技术资料,调试进口仪器设备等,全方位地展现了我校学子的精神风貌。这种人才培养方式得到了企业的认可。
2.加深了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进一步认识和实践能力的提高。通过实践实习,学生进一步了解了葡萄原料质量对葡萄酒质量的重要性,也为未来的工作和科学研究找到了切入点,并完善了知识结构,加深了对于葡萄品种识别、整形修剪、负载量的调整、穗选和粒选、冷浸渍等专业认知,提升了实践能力。
3.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实践环节,同学们学到了许多在书本上、实验室里学不到的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素养,夯实了科研功底,使其对研究对象的感性认识进一步加深,如在发酵期间,研究生们亲身参与了葡萄除梗前后的穗选和粒选过程,一般企业是不具备这些工艺的。
4.深化了校企合作的内涵和学校科研成果的转化。在本学科食品工程专业学位硕士培养过程中,加深了学校和企业间的相互了解,学校了解了企业的技术需求,企业了解了学校的技术所长。自2010年学科在新疆中信国安葡萄酒业有限公司建立校外实践基地以来,学科承担了企业检测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及技术交流工作;而学生在实践期间,在开发检测方法、培训技术人员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企业在承担学校学生实习任务的同时,不仅得益于学生的知识,更得益于学校和学院的整体研发水平,这是一种双赢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学校-基地+工厂”模式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体会
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对学生的知识面、某一领域知识的认知深度和整体意识的要求较高,要求从业者具备植物生理、农业生态学、微生物学等扎实的基础学科理论知识背景,掌握葡萄栽培及酿造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全面了解和掌握葡萄从田间到葡萄酒上市、消费整个产业链条的关键技术,同时在某一环节有所专长,而企业也需要具备上述各方面素质的人才。学科在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在注重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非常重视实践教学环节,为实习实践及论文研究积累经验奠定基础。在实践内容选择及论文研究方面,学科紧密结合校内导师承担的各类实践研究项目内容,并紧密围绕实践单位的技术需求,解决企业在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在通过学院遴选的基础上,聘请企业一线技术骨干作为校外实践指导教师,双导师制的实行,使学生在基础理论学习、综合实践前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学习、毕业论文写作以及实践内容落实和研究课题的实施等方面得到了保障。
专业学位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学术性与职业性紧密结合,职业背景特征明显,充分的、高质量的实习实践环节是专业学位研究生质量的重要保障[5],在“学校-基地+工厂”培养模式下,学生的书本知识得到了巩固和转化,知识结构趋于完整,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学校实现了科研成果的转化,实践研究的针对性更强;企业也可充分有效地利用学校的科研和人才资源;从而实现了学校、企业和学生三赢局面。
参考文献:
[1]陈雪琴.国外专业教育的经验与启示[J].时代教育,2013,(2):181-182.
[2]张婷婷.校企合作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困境及突破[J].山东英才学院学报,2013,(9):1-14.
[3]潜睿睿,王晓蓬.美国专业学位等级与行业执业资格考试的衔接[J].教育评论,2013,(2):153-154.
1构建完备的工程设计内容体系
在人才培养中,遵循工程“实践、集成与创新”的特征,将工程设计贯穿整个大学四年,其内容包括:产品设计、工艺设计、单元设计、设备设计、工厂设计,即要实现从分子到产品,从烧杯到工厂的整个过程。其中产品设计是工程设计的源头,处于产品链的顶端;工艺设计是工程设计的灵魂,是产品竞争力的源泉;单元设计、设备设计是工程设计的基石,是生产实现的重要保障;工厂设计是工程设计的最终体现,是所有设计的系统集成。
2构建完善的工程设计课程体系
以强化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为核心,重新修订教学大纲,整合相关课程,对应工程设计内容体系,构建完善的工程设计课程体系。大一为工程设计启蒙阶段,以激发兴趣为主,课程为生物工程(化学工程)概论;大二为单元设计和工程设计技能培训阶段,包含: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化工制图、化工仪表自动化;大三为产品设计、工艺设计和设备设计阶段,包含:生物工程(化学工程)设备、分离工程、化工设计与模拟、工艺学课程(化工工艺学、发酵工程、制药工艺学、酿酒工艺学等);大四为工厂设计和综合实训阶段,主要进行生物工程(化学工程)工厂设计和毕业设计。为适应行业的需求和时展,在各课程教学中突出工程思维和工程方法学的同时,着力介绍行业规范、标准以及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并将计算机辅助制图、计算机仿真模拟、计算机辅助设计作为主要技能进行培养。
3构建完整的工程设计实践环节
工程设计是面向对象的综合性实践活动,只有突出实践环节才能让学生锻炼能力、积累经验、有所感悟。整个工程实践环节包括化工AutoCAD制图、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化工设计Aspen仿真模拟、生物工程(制药工程)创新综合性大实验、湖北省化工设计大赛、全国“三井杯”化工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制药工程设计竞赛、生产实习、工厂设计项目、毕业设计。工程设计以校企组合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如尿素仿真实训平台、啤酒发酵实训基地、药物制剂实训平台)和校外企业实习基地(如安琪酵母生物工程专业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为依托,注重选题的针对性(面向地方企业)、设计的规范性(符合行业标准)、操作的可行性(绿色、经济与安全),并将化工设计竞赛、制药工程设计竞赛融入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中,大力提高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效性。
4构建合适的工程设计评价体系和管理模式
工程设计的系统性、协作性较强,因此在工厂设计和毕业设计中采用小组制、导师制、课题制进行管理、操作和评价,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即每小组5~7名学生和1~2名指导老师,每个学生完成每组设计项目下的一项子课题,最后采用学生答辩与互评、教师评价、企业专家点评等构成综合评价体系。另外,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考虑给予竞赛获奖和设计达优秀等级的学生相应的创新实践学分,代替相关选修课的学分,以此激发更多的学生参与工程设计的学习。
5结语
面向生物与化学工程产业人才的工程设计能力培养,是以“工程设计”为突破口,以“产品设计、工艺设计、单元设计、设备设计、工厂设计”为主线,以工厂设计、专业设计大赛、实习实训和毕业设计为主要训练平台,重点提升学生综合工程应用能力。通过“工程设计”为核心的工程教育培养模式的改革,学生参与设计类课题的积极性大为提高,工程素质明显提升,参加并获得湖北省化工设计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制药工程设计竞赛二等奖,毕业设计论文近三年连续获得湖北省优秀学士论文,相关教改项目“校企一体化•四共同培养生物类应用型人才的研究与实践”获得2013年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另一方面,学生在工程设计训练中不仅掌握了各项技能,而且对行业的现状、规范、需求以及发展前景有了深入的了解,接了地气。学生进入企业后很快成为技术骨干,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学校2014年也跻身进入“全国就业50强高校”。
作者:罗华军龚美珍胡滨龚大春邹坤单位:三峡大学生物与制药学院
英文名称:Foundry Equipment and Techology
主管单位:太原科技大学(原太原重型机械学院)
主办单位:太原重型机械学院;全国(高校)铸造设备教学研究委员会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山西省太原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4-6178
国内刊号:14-1352/TG
邮发代号:22-154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79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关键词:功率因数,并联移相电容,谐波,电网,力率调整金额,浪涌电流
0.引言:
并联移相电容提高功率因数在工厂中广泛使用,往往结合谐波治理,实现提高功率因数及电能质量,节能;保证力率调整金额为负数。实现电网安全,经济运行。
1.影响我厂功率因数,产生谐波主要因素及对策:
1.1 电力变压器对功率因数的影响:
电力变压器的变压过程是由电磁感应来完成,是由无功来建立和维持磁场进行能量转换的,变压器消耗无功的主要成分是空载无功,与负载大小无关,为提高变压器功率因数,应避免变压器空载运行或长期处理低负载运行状态。
1.2 异步电动机对功率因数的影响:
工厂内大部分动力负荷都是异步电动机,异步电动机转子和定子气隙是决定异步电动机需要较多无功的主要因素,而异步电机所耗用的无功同空载无功和一定负载下无功增加值两部分组成,因此提高异步电机功率因数应从两方面着手:
1.2.1儘量避免电机空载运行;
1.2.2提高负载率。
我们在选购异步电机时,既要注意其机械性能,又要考虑其电气指标,合理选择异步电机的型号、规格和容量,使其处理经济运行状态。还有要提高异步电机检修质量,因为异步电机定子绕组匝数变动和定子,转子间气隙变动时都会影响异步电机无功大小。
1.3直流调速电机对功率因数的影响及谐波治理:
橡胶行业大量使用密炼机,主要是直流调速电机,其负荷波动大,变化迅速,也是一个典型的谐波源,採用普通的接触器投切电容补偿柜,容易产生过被及欠补,补偿效果差,谐波污染严重,电容柜元件容易损坏,必须採用动态补偿装置,在密炼机出线处加装叁相叁线有源滤波器(德国IN-POWER产品),效果好。
2.提高功率因数及治理谐波的主要措施:
2.1 提高自然功率因数:
提高自然功率因数主要靠提高变压器,电动机负载率,优化负荷分配,对负荷比较低的变压器,一般採取“撤、换、并、停”等方法,使负载率达到最佳值;提动电动机检修质量,使功率因数达到最佳;
2.2并联移相电容器提高功率因数:
2.2.1补偿方式的选择:
根据电容柜安装位置,分为“低压集中补偿”和“低压就地补偿”两种电容补偿方案。
1)低压集中补偿:就是将电容补偿装设在低压配电房的低压母线上,这种补偿方式可以补偿母线前的电力变压器和厂内高压配电线及前面电力系统无功,补偿范围大,安装在低压配电房内,运行维护方便。
2)低压就地补偿:又称个别补偿,将电容柜安装在大型用电设备附近,这种补偿方式能够补偿安装部位前的所有高、低压线路和主变压器的无功,它的补偿范围最大,效果也较好,但设备投资大,补偿柜随同用电设备工作,利用率较低。免费论文参考网。
根据我厂实际情况,我们选择低压集中补偿和低压就地补偿相结合的电容补偿方式,在低压配电房集中装设电容柜,重点消耗无功机台就地补偿。
2.2.2补偿容量的确定:
对於低压配电房,安装的容性无功量应等於母线上负载按提高功率因数所需补偿的容性无功和变压器所需补偿的容性无功之和:
1)负载所需的容性无功(Kvar千乏)按下式计算:
QC1=P(tanφ1- tanφ2)
QC1→负载所需补偿的容性无功(Kvar)
P→平均有功(KW)
φ1→补偿前的功率因数角
φ2→补偿后的功率因数角
2)变压器所需补偿的容性无功按下式计算:
QC2=(UK%/100+I0%/100)Se
QC2→变压器所需补偿的容性无功(Kvar)
UK%→变压器阻抗电压百分数
I0%→变压器阻抗电流百分数
Se→变压器额定容量(KVA)
3.谐波治理方案:
根据实测数据,低压配电房配电系统主要以5次谐波为主,採用在电容补偿柜中加装电抗係数为5.5%的电抗器串联电容器组成无源滤波器治理谐波。在主谐波源密炼机出线处加装叁相叁线有源滤波器,来治理谐波。有源滤波器为德国原装进口IN-POWER产品,谐波抑制与消除效果达98%以上。免费论文参考网。
4.电容补偿设备的选择:
选择电容补偿设备,应充分考虑安全性、可靠性、实用性,从工程实际出发,实现最优化。免费论文参考网。
4.1採用微电脑控制,循环投切电容器,延长电容使用寿命;
4.2移相电容器的选择:
我厂选用BSMJ0.45-20-3型自愈式移相电容器。该电容器额定工作电压450V,容量20Kvar,叁相叁角形接法,具有自放电功能,可承受工频1.1倍额定电压,和1.3倍额定电流。
电容容量的确定要考虑以下因素:开关,接触器容量,补偿梯度大小对电气设备影响及维修成本,以及工厂实际使用经验数据,我厂大都採用20 Kvar电容,补偿梯度较合理,设备费效较高。
4.3接触器的选择:
电容器接通时产生瞬态充电过程,出现狠大合闸涌流,因此投切电容器应用选用专用的接触器,如ABB公司的B25C,B275C系列,使合闸涌流抑制20倍额定电流之下,接触器及开关应按电容器1.5倍额定电流选型。如果电网电压波动大,可考虑接触器线圈由专用稳压器供电,防止接触器吸合不良,出现抖动,影响接触器工作寿命。
5.实施效果
通过对全实施综合电容补偿,使公司功率因数提高到0.95以上,上交供电局的力率调整金额每月由原来的加2000元以上,转为每月减1500元以上,效果明显,通过治理谐波降低了电子设备维修率,节省了电容柜检修,维护成本,改善了电能质量,减轻了电机发热和设备机械损耗,间接经济效益也十分可观。
6.结束语
本文根据橡胶行业的特点,从我厂实际出发,介绍了影响我厂功率因数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相应解决办法,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谐波治理方案。希望能对广大橡胶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 靳龙章,丁毓山.电网无功补偿实用技术[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4
[2] 谢运祥.谐波与无功补偿技术现状[J].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
高档喷墨打印纸涂布种颜料的使用
阳离子聚合物对树脂沉积的控制作用
回用白水用作纸机喷淋水可降低能耗
瑞典开发出新型草酸降解酶
竹浆和稻草浆的黑液除硅技术
优化工艺降低纸机真空度需求
美国纤维素乙醇转化技术的现状及发展
关于征集中国造纸学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的通知
美国生物质燃料产业的机遇和挑战
2011年中国造纸工业10项要闻评选及读者竞猜即将揭晓
欧洲木质纤维素生物质乙醇的生产、使用现状及展望
2011中国国际造纸和装备博览会暨全国纸张订货交易会在桂林召开
ArboraNano利用木材生物质材料开发高性能产品
废热回收——清洁技术的新浪潮
加拿大林产工业显示复苏迹象
福伊特造纸在中国的发展
2020年中东地区的纸张消费量将达到2900万t
'2011(第六届)中国国际造纸化学品展览会在上海隆重举行
《中国造纸》2011年度“玖龙纸业杯”优秀论文评选活动正在进行
带臭氧漂段的TCF漂白技术
细菌在纸厂废水净化生物硫循环中的作用
心材比例对亮果桉硫酸盐浆性能的影响
运用生物酶和白腐菌的针叶木生物机械法制浆
氧脱木素过程中添加剂对提高木素去除率的影响
酶处理对漂白硫酸盐蓝桉浆打浆性能的影响
改性无机粒子用作脱墨助剂
2010年中国造纸工业10项要闻评选读者竞猜活动通知
日本造纸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理
王子制纸富冈工厂N1纸机的操作经验
美国造纸工业及其能源结构概况
日本特种纸概况
加拿大造纸工业有望在2011年扭亏为盈
Heimbach公司新增靴式压榨带系列产品
Rottneros公司将退出南非纸厂项目
加拿大Kadant公司收购筛筒供应商和相关脱水设备生产线
Technidyne公司获得FPInnovations大胶黏物测定技术授权
泰国SCG纸业宣布投资22亿泰铢对Phoenix工厂进行生产改造
关键词:工业4.0;内涵;现状;本质
一、工业4.0的概念
工业4.0是德国政府提出的一个高科技战略计划。该项目由德国联邦教育及研究部和联邦经济技术部联合资助,投资预计达2亿欧元。旨在提升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建立具有适应性、资源效率及人因工程学的智慧工厂,在商业流程及价值流程中整合客户及商业伙伴。其技术基础是网络实体系统及物联网。德国所谓的工业四代(Industry4.0)是指利用物联信息系统(Cyber―PhysicalSystem简称CPS)将生产中的供应,制造,销售信息数据化、智慧化,最后达到快速,有效,个人化的产品供应。
二、工业4.0的内涵
“工业4.0”概念包含了由集中式控制向分散式增强型控制的基本模式转变,目标是建立一个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产品与服务的生产模式。在这种模式中,传统的行业界限将消失,并会产生各种新的活动领域和合作形式。创造新价值的过程正在发生改变,产业链分工将被重组。德国学术界和产业界认为,“工业4.0”概念即是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或革命性的生产方法。该战略旨在通过充分利用信息通讯技术和网络空间虚拟系统―信息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相结合的手段,将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工业4.0”项目主要分为三大主题:一是“智能工厂”,重点研究智能化生产系统及过程,以及网络化分布式生产设施的实现;二是“智能生产”,主要涉及整个企业的生产物流管理、人机互动以及3D技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等。该计划将特别注重吸引中小企业参与,力图使中小企业成为新一代智能化生产技术的使用者和受益者,同时也成为先进工业生产技术的创造者和供应者;三是“智能物流”,主要通过互联网、物联网、物流网,整合物流资源,充分发挥现有物流资源供应方的效率,而需求方,则能够快速获得服务匹配,得到物流支持。
三、工业4.0的发展现状
工业自动化是德国得以启动工业4.0的重要前提之一,主要是在机械制造和电气工程领域。目前在德国和国际制造业中广泛采用的“嵌入式系统”,正是将机械或电气部件完全嵌入到受控器件内部,是一种特定应用设计的专用计算机系统。数据显示,这种“嵌入式系统”每年获得的市场效益高达200亿欧元,而这个数字到2020年将提升至400亿欧元。有专家预计,不断推广的工业4.0将为德国的西门子、ABB、通快(Trumpf)等机械和电气设备生产商,以及菲尼克斯电气(Phoenix Contact)、浩亭(Harting)以及魏德米勒(Weidmuller)等中小企业带来大量订单。德国联邦贸易与投资署专家Jerome Hull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工业4.0是运用智能去创建更灵活的生产程序、支持制造业的革新以及更好地服务消费者,它代表着集中生产模式的转变。Jerome Hull介绍:所谓的系统应用、智能生产工艺和工业制造,并不是简单的一种生产过程,而是产品和机器的沟通交流,产品来告诉机器该怎么做。生产智能化在未来是可行的, 将工厂、产品和智能服务通联起来,将是全球在新的制造业时代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工业4.0是涉及诸多不同企业、部门和领域,以不同速度发展的渐进性过程,跨行业、跨部门的协作成为必然。同样是在2013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由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联合会(VDMA)、德国电气和电子工业联合会(ZVEI)以及德国信息技术、通讯、新媒体协会(BITKOM)三个专业协会共同建立的工业4.0平台正式成立
四、工业4.0的本质分析
1.本质是基于“信息物理系统”实现“智能工厂“
第一次工业革命始于18世纪后半期由蒸汽机实现工厂的机械化;第二次工业革命始于19世纪后半期用电力来实现大规模化批量生产;第三次工业革命始于20世纪后半期通过电气和信息技术实现制造业的自动化。第四次工业革命――工业4.0,其实就是实现“智能工厂”。工业4.0将在前三次工业革命的基础上进一步进化,基于信息物理系统(Cyber Physical System)实现新的制造方式。信息物理系统是指通过传感网紧密连接现实世界,将网络空间的高级计算能力有效运用于现实世界中,从而在生产制造过程中,与设计、开发、生产有关的所有数据将通过传感器采集并进行分析,形成可自律操作的智能生产系统。
2.核心是动态配置的生产方式
工业4.0报告中描述的动态配置的生产方式主要是指从事作业的机器人(工作站)能够通过网络实时访问所有有关信息,并根据信息内容,自主切换生产方式以及更换生产材料,从而调整成为最匹配模式的生产作业。动态配置的生产方式能够实现为每个客户、每个产品进行不同的设计、零部件构成、产品订单、生产计划、生产制造、物流配送,杜绝整个链条中的浪费环节。与传统生产方式不同,动态配置的生产方式在生产之前或者生产过程中,都能够随时变更最初的设计方案。
3.首要目标是工厂标准化
德国工业影响力的一个侧面就是“标准化”。PLC编程语言的国际标准IEC61131-3(PLCopen)主要是来自德国企业;通信领域普及的CAN、Profibus以及EtherCAT也全都诞生于德国。工业4.0工作组认为,推行工业4.0需要在8个关键领域采取行动。其中第一个领域就是“标准化和参考架构”。标准化工作主要围绕智能工厂生态链上各个环节制定合作机制,确定哪些信息可被用来交换。为此,工业4.0将制定一揽子共同标准,使合作机制成为可能,并通过一系列标准(如成本、可用性和资源消耗)对生产流程进行优化。以往,我们听到的大多是“产品的标准化”,而德国工业4.0将推广“工厂的标准化”,借助智能工厂的标准化将制造业生产模式推广到国际市场,以标准化提高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的市场化效率,继续保持德国工业的世界领先地位。
总的来看,工业4.0战略的核心就是通过CPS网络实现人、设备与产品的实时连通、相互识别和有效交流,从而构建一个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智能制造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生产由集中向分散转变,规模效应不再是工业生产的关键因素;产品由趋同向个性转变,未来产品都将完全按照个人意愿进行生产,极端情况下将成为自动化、个性化的单件制造;用户由部分参与向全程参与转变,用户不仅出现在生产流程的两端,而且广泛、实时参与生产和价值创造的全过程。
参考文献:
[1]程晓蕾.工业4.0架构下的工业大数据的需求、环境及服务化[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8)
[2]孟书云、李宏胜、周伯荣、陈桂、汤玉东.机器人学与机械基础课程融合教学探索[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5(04)
关键词:中职 市场营销 教学工厂建设 对策方法
目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中,市场营销专业教育与企业实际发展相脱离,在人才培养方面满足不了现代企业对职业人才的需求。归根究底,是中职市场营销专业教育过分强调理论教学,在实训教学环节重视不够、教学不力,培养的学生不了解企业实际运作情况,缺乏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之一就在于:中职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工厂建设落后,教学实训条件和校内外实训基地不具备或不完善,教学环节缺乏必备的软硬件设施和教学手段。因此,要提升中职市场营销专业教学质量必须根据中职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的一般规律,明确实践教学培养目标,加强中职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工厂”建设。
一、中职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工厂”的内涵与外延
“教学工厂”的概念最初是为满足企业对学生很快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学校在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情况下提出的一个先进办学理念。它是以学校为本位,在现有的教学系统中,包括专业理论课、专业技能课的基础上设立的,全方位营造项目引导、工厂实践环境的办学理念。
从中职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工厂”的内涵来看,它其实就是根据“工作过程导向系统化”的现代职教理念,在合理分析企业社会对市场营销学生需求和中职学生素质特点的基础上,改革原有课程构架,开发基于实施模块式一体化、项目化教学形式的适合于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训教学场所和内容。
从外延来看,中职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工厂”应根据学生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培养目标的不同层次划分不同类型:
第一类是用于培养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营销以及企业管理理念为主的专业实验室。
第二类是用于培养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营销实践能力为主的模拟或实体校内实训场所。
第三类是借助社会和企业力量,在“校企”深度合作基础上建立的用于培养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营销实战能力的校外实训基地。
二、中职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工厂”建设的对策与方法
从以上中职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工厂”内涵与外延的界定来看,要建设好这样的中职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工厂”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整合与市场营销专业相关或相近的其他经管专业实训资源条件,建立和完善营销大类专业实验室
与一般的工科类实验室相比,市场营销专业实验室应该由多媒体中控系统、网络服务器、教学投影机、教学电脑等一般教学硬件以及与市场营销教学相关的软件平台共同构成。根据学校规模和条件,在考虑实验室建成后利用率的基础上这些仪器设备等硬件条件可以与财会、物流等经管类相关或相近专业的实验室整合利用,即相同的硬件基础上配不同专业适用的软件平台。
以南京世格有限责任公司研发的“SimMarketing市场营销专业模拟实验教学软件”为例,该教学软件平台可以为学生构造了一个虚拟的营销商业环境,学生可以集中演练他们所学习的营销理论和技能,充分体验企业从市场调查、竞争企业分析、营销战略制订到具体的营销战术的决策组织的全部过程。教师也可以在学生认知实习、专业实习的阶段,利用该软件组织学生进行集中的模拟训练增强他们的实务感性认识,提高他们的实践应用能力、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
此外,作为市场营销专业实验室也应包括近几年在中职学校兴起的ERP沙盘模拟实验室。与一般传统的实验室不同,ERP沙盘实验室是采用一种体验式项目化引导来开展教学的实验室。实验课程以手工沙盘和电子沙盘为教具,通过模拟制造生产型企业的实际经营运作,在团队协作中把握企业战略规划、市场开拓、产品研发、物资采购、生产组织、财务核算和管理等一系列企业活动,理解企业实际运作中各个部门和管理人员的协调并对企业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有初步的认识。因此,此实验室不仅适用于营销专业学生,也适用于财会、物流等所有经管类学生,是整合后的中职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工厂”之一。
2.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建立一批由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日常经营管理的校内模拟甚至实体经营企业
中职学校在建设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工厂”的过程中,最大的困难就在于此类“教学工厂”的模式不固定,无法像工科类教学工厂一样,只要有固定场所、有固定的几十台仪器设备就可以创建。但也正因为这一点,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工厂”的形式就可以实现多元化,建设主体也不必完全是学校。可以在充分利用校内学生创业资源的基础上,建立完善一批由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日常经营管理的模拟甚至实体经营企业,成为中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校内实训的场所和“教学工厂”的一部分。
实际上,作为学生创业的企业,它们投资可以不多,规模可以不大,经营范围也可以很有限,甚至经营买卖也可以是模拟的,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中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可以通过在这些校内模拟或实体企业的自主经营管理,充分发挥其所学之长,从而在体验市场营销经营实践乐趣的过程中,提高对营销管理知识的认识,锻炼营销管理的技能。
更主要的是,加强这些模拟或实体经营企业的建设,把它们作为中职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工厂”的一部分规划进来,教师就可以把《营业员技能实训》、《营销员技能实训》等实践课程的教学从传统课堂“搬进”这些模拟或实体企业,充分合理利用企业中的货物、道具、场地等一切资源,采用情景式体验式教学方法,把更多的营销知识与技能传授给学生。这不仅建设中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校内实训场所和“教学工厂”的初衷,更是提高中职市场营销专业教学质量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方法。
3.充分发挥“双元制模式”优势,加强校企合作,建设一批学生校外实习基地
要进一步建设好中职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工厂”,绝不可以关起门来“闭门造车”。利用“双元制模式”的平台,深化校企合作不仅是现代职教的理念,也是把“教学工厂”建设从校内引向校外的捷径。
中职学校在建设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工厂”过程中,可以加强与各类相关企业合作,采取订单培养、中间实习、顶岗实习等各种形式的合作,与企业挂钩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把“教学工厂”从传统的校内引向校外,利用校外企业资源让学生可以在实习中更多的获得实际上岗操作机会,使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本企业和产品的情况,包括产品知识、企业概况、行业环境、岗位职责、业务规范等,培养学生在市场营销方面的产品鉴别能力、市场调查能力、推销能力、谈判能力、与人共事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并为学生未来的就业和成才开拓现实途径。
当然,校外实习基地是校企合作的桥梁,是师生接触营销管理实践的载体。实习基地建设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过程,学校要关注基地企业的营销与管理发展,多派遣专业教师积极开展业务交流与合作,善于从理论视角为企业把脉、为企业解决营销难题。只有这样才能更加进一步完善学生校外实习基地,巩固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工厂”的外延。
三、结语
当前,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出台,国家对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越来越重视和扶持。中职市场营销专业的发展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我们只有紧紧抓住这一发展机遇期,解放思想,依据企业社会对市场营销人员的要求,不断加强中职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工厂”建设,提升中职市场营销专业教学的质量,中职市场营销专业的教育教学才可以变得充满吸引力和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胡志勇.市场营销学[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9
[2]姚丹,鲍丽娜.市场营销实训教程[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3]王新玲等.ERP沙盘模拟学习指导书[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4]王卫东.浅谈中职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35)
关键词:毕业设计 参考资料 六步法 三维软件
众所周知,高职院校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等院校,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力求学生毕业后很快地适应工厂的实际工作。学生在校期间的最后一项任务是毕业设计,检验在校期间知识、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
毕业设计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对知识的要求很高,由于现在的高职院校的特点,学生在校的学习时间一般为2~2.5年,以我们机电一体化专业为例,本专业的核心是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学生要应用这短短的2~2.5年时间学习到的知识独立完成毕业设计课题,其难度可想而知。那么,如何让学生在毕业设计这一环节中应用学到的知识顺利地完成毕业设计,并且有质的提高?本人运用高职教育项目化的“六步法”作了如下尝试:
提供图纸作为参考
提供给学生工厂实际应用的数控机床或其他机床的二维工程图作为参考,要求学生读懂图纸,并把各零部件部件原理及其在机床中的作用理解透彻。
本专业毕业生要求非常熟练地读工程二维图纸,这一环节再一次加强了学生识读CAD工程图的训练。
实际上,本环节是项目化教学“六步法”的“咨询”阶段,学生在这一阶段获取必要是信息,即二维图纸信息,还有到图书馆或者网络等渠道获得的与课题有关的资料等,为后面的设计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将二维工程图转换成三维图
这一环节要求学生根据提供的工程二维图,用学过的三维软件(如:SolidWorks、UG或Pro-E等)把二维图转换成三维图,并进行装配以及用软件进行结构受力分析等。
本环节主要训练了学生三维软件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技能。现在有不少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就要求学生能熟练应用一种三维工程软件,甚至指定软件的种类(目前,机械制造业常用SolidWorks和Pro-E,模具制造业常用UG和CATIA),因此,在毕业设计中加入这一环节很有必要。
这一环节,就是项目化教学“六步法”的“计划―决策―实施”阶段。学生根据二维图和查询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列出设计的具体方案,同一组是学生进行讨论、分析,选择设计方案,并按方案实施具体的三维设计,在这过程中会有可能出现对设计方案进行修改的反复过程,在这过程中,老师进行引导和协助,帮助学生、有学生自行解决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一个问题的解决也许会经过多次修改,直至满意为止。
实施阶段除了要用到已有的知识、技能和学习与项目相关的新知识、新技能外,更重要的是通过“工作过程”学习“过程性”知识,同时检验决策的正确性。学生根据课题承担不同的内容,学生在实施方案时记录所遇到的问题、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最终的结果等,遇到不可解决的问题时,向教师或向同组成员或其他组成员讨论,根据实施过程对方案中不合理、不完善的地方进行修订、补充,最终达成项目目标。
实施阶段的主体是学生,教师作为陪伴者,不直接参与解决问题。
撰写论文
这一环节是毕业设计的关键环节。
撰写论文的要求是:阐述机床(或某个部件)的设计过程。包括零件设计材料的选择、热处理的应用、工艺方法的选择等等,要求说明选择的理由,是否有替代方案,为什么等等。在完成设计过程的阐述后,另外还要求学生选择一个或两个典型零件进行全面的具体分析。
本环节可以说用到了大学期间所学的所有专业理论知识,另外还用到了许多在校期间没有碰到的理论或实践知识,这就要求指导老师进行进一步的辅导。
本环节是项目化教学“六步法”的“检查―评价”阶段。学生通过前一阶段的设计过程的训练,不同程度地对“机械设计”设计有了了解,通过论文的撰写,老师可以阶段性地进行检查、提问、抽检等等,从而对每一个学生有效地进行评价。这阶段的检查分为三种形式,即自查、互查和老师检查,自查和互查以简单的报告形式递交,集中交流,相互间打分,结合老师的评分,最终得到综合评分。
本毕业设计的主要目标跟本专业的核心目标一致,通过毕业设计可以使学生更进一步地了解和理解数控机床或其他一些机械内部结构原理,以方便在机床出现故障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快速有效地排除故障。
应用该方式毕业设计的优势:因材施教。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跟本科院校相比,理论基础知识相对比较薄弱,如果采用常规的毕业设计手段,根据机床的应用要求直接进行“无”中生“有”的方式进行机床设计,显然难度会很大,并且真正的毕业设计效果也不会很理想;现在采用这种“参考”的方式,根据现有资料进行分析、把现有的设计转换成自己的设计,在这设计过程中把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综合、整理、吸收,同时进一步学习没有学过的、工厂的实际知识来提高自己,补充自己不足的知识面,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