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6 17:07:2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全过程风险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电力营销 全过程 电费风险 管理
作为至关重要的能源,电能一直由国家掌控。而在电力企业供电的过程中,仅靠国家资金是无法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营的,所以需要向用电者进行电费的收缴。但是,在进行电费收取的过程中,总有客户拖欠电费的情况发生,从而导致了电力企业营销的全过程都要承担一定的电费风险。因此,只有采取适当的分析方法找出电费风险的组成要素,并制定相应办法进行电费风险的管理,才能避免电力企业承担过多的风险,进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电力营销全过程的电费风险研究
1.1风险的分析方法
想要进行电力营销全过程的电费风险分析,还要采取适当的风险分析方法。针对复杂的电费风险,目前有很多种分析方法,比如情景分析法、专家打分法、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等等。但是,由于国内的用电客户数量庞大,而不同的客户在不同时期的用电需求也不尽相同,所以很难采用单一的分析方法进行电力营销全过程的电费风险的分析。就目前来看,国内的客户可以大致被分成两种,既普通客户和大型工厂、商场等特殊客户。就实际情况而言,由于普通客户所用的电量相对较小,所以其产生的电费风险并不会对电力企业造成过大的影响。因此,电力企业主要需要对特殊客户的电费风险进行分析,从而进行风险的管理。总之,电力企业要采取不同的措施对不同客户群体的电费风险进行分析,从而更好的进行电费风险的管控。
1.2风险的组成要素
从电费风险的组成要素角度来看,电力营销全过程的电费风险要素主要由业扩管理风险要素、电费安全风险要素、现场服务风险要素和自动化系统风险要素等几种要素构成。其中,业扩管理风险是企业在用电项目审核、资料管理和签订用电合同的过程中需要承担的风险。而这些风险会造成企业的用电成本增高,进而影响企业的运行。而所谓的电费安全风险,其实就是企业在收缴电费的过程中所要承担的风险[1]。而随着信息化的建设发展,此方面的风险逐渐得到了企业的管控。此外,企业还要承担一定的电费管理系统的运行风险,并在为客户服务过程中承担一定的风险。
2电力营销全过程的电费风险管理研究
2.1进行风险控制体系的建立
想要进一步进行企业电费风险的管理,还要进行风险控制体系的建立。具体来讲,就是进行完善的电费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从而进行电力营销全过程的风险管理。而这样一来,就能更加规范和系统的进行电费风险的管理,从而避免企业承担不必要的风险。首先,企业需要进行相应的规章制度的建立,从而使企业的员工得到规范的管理[2]。其次,企业需要将电费风险的管理工作落实到部门和个人,从而使企业全体员工的责任意识得到提升,进而加强对电费风险的管理。此外,企业要进行电费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从而使电费风险的管理工作向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进而使企业的电费风险得到科学的管理。
2.2采取适当的风险管理方法
在进行电费风险管理的过程中,需要采取适当的风险管理方法。作为电费风险管理的核心工作,控制电费风险事故的发生,才能避免企业承担巨大的损失。一方面,企业要通过收集客户用电属性、国家政策和客户生产经营情况等多方面的数据,并做好数据的量化处理,进而做好电费风险的评估。而这样一来,企业就能通过事前控制的管理方法避免电费风险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一旦发生了电费风险事故,企业则要采取有效的事后控制方法进行风险的转移。具体来说,就是企业可以按照区域、客户类别和行业对电费风险的蔓延趋势进行评估。而在得到评估结果后,则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关联客户群体进行电费风险评估,从而做好风险事故的事后控制工作,进而使企业的损失得以有效降低。
2.3完善企业的设备管理
在进行电费收取的过程中,想要避免企业承担系统性的风险,就要进行企业设备管理工作的完善,从而确保营销的顺利进行。而为了达成这一目的,企业则要定期对电力设备进行检修和养护处理,并且不断进行先进的电力设备的引进。而这样一来,电力企业不仅能够正常的开展营销工作,还能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从而降低电费风险的发生率。
2.4完善电费的缴费方式及渠道
为了避免电力企业承担过多的电费风险,电力企业还要进行电费缴费方式及渠道的完善。一方面,企业可以采用分解电费的方式进行电费的收缴。具体来讲,就是将电费回收分解到每月、每个基层单位,从而减轻企业所需承担的季度、年度电费回收的风险[3]。另一方面,企业可以采用多种电费催收方式进行电费的收缴,从而降低企业的电费风险。例如,企业可以通过短信、电话和上门等方式对重点客户进行电费的催收。而针对拥有“不良记录”的客户,则需要将其列入“黑名单”,并优先进行其费用的催收。此外,企业还要为客户提供更多的渠道进行电费的缴纳。就目前来看,银行代扣电费的方式可以有效降低柜台收费的压力,从而使企业所承担的电费风险得以减少。
3结语
总之,从电力营销全过程的电费风险组成要素上来看,导致电力企业承担电费风险的原因较多。所以,电力企业需要做好整个过程的电费风险的管理工作,从而更好的促进企业的发展。而从本文的研究来看,电力企业需要进行风险控制体系的建立,并采取适当的风险管理方法的同时,通过完善企业的设备管理和电费的缴费方式及渠道来进行电费风险的控制。因此,本文对电力营销全过程的电费风险管理问题进行的研究,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清扬.关于电力营销全过程电费风险管控的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34(01):39.
关键词:物流;金融;风险管理;全过程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3-000-01
全球性金融危机使得经济的增长受到影响,中小型企业,尤其是外贸出口型的企业,资金链断裂比较严重,加强银行、物流企业等合作,进行物流金融使得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要使业务持续健康发展,就需要做好物流金融风险的识别、评估以及处理,更好地促进我国物流企业、金融业等的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一、物流金融的风险识别
物流金融领域中,有很多风险因素,有些因素是相对独立的,有一些因素间是相互作用的,要科学的对物流金融风险进行评价,进而明确科学的风险评价标准。
1.融资企业的风险
当前,很多第三方物流企业,他们更喜欢与自己了解的,并且彼此间存在长期合作关系的中小企业合作,将物流资金等服务提供给中小企业,之所以物流企业会这样做,主要是这种做法能够很好的避免物流风险的出现。评价物流企业信用等级时,主要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需要明确企业的运营能力,以此作为定性标准,评价标准主要分为三种,即优、中、差。若融资企业连续运营三年,其信誉等级被评为“优”,如果经营没有满一年,则被评为“差”,若融资企业处于“优”与“差”之间即为“中”。融资企业提供资产回报率,[1]物流企业结合融资企业的物流信息,明确出存货周转率。其次是融资企业的盈利能力,将连续盈利能力作为定性标准,若企业连续三年持续盈利,则评为“优”,若企业连续经营三年中,少于两年盈利,则评为“差”,若连续三年经营中两年盈利,则评为“中”。第三是融资企业的偿还能力。将企业的稳定存货作为定性目标,若最近一年中,第三方物流存货的规模中,融资企业是稳定或者升高时即为“优”,或存货的规模浮动大,即为“差”,二者之间则是“中”。[2]最后是企业的信用。当前我国企业的资信评级体系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第三方物流企业无法通过比较少的成本获得融资企业的信用评定等级,只能将以前的合作记录作为参考,进而统计企业的履约率,将这一标准作为企业执行合同的重要标准。
2.建立物流金融风险指标系统
当前我国的银行政策比较稳定,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为者承担着物流金融风险,影响金融风险的因素主要有融资企业以及抵押物自身两种,因此需要有完善的物流金融风险指标系统作为保障。
3.检查物流金融风险指标体系
尽管人们依据践过程中的相关经验和教训,对模型进行优化,进而形成物流金融风险指标体系,要使这一指标体系能够更具专业性,并且可靠,就需要做好对物流金融风险指标体系的检查检验工作。
二、物流金融的风险评估
物流风险的评估工作,其实就是在物流金融分先识别时,对风险因子完成量子化分析,物流金融风险评估的结果将会直接影响到今后风险的处理。在物流金融风险评估时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1.建立风险评估的模型
对风险评估模型建设时,网络层数、网络拟合度与节点数之间呈现出的是正比关系,要提高拟合度,虽然可以对网络层数进行增加,但是这会使得网络更加复杂,也使训练的时间增加。因此可以使用能够通过拥有一个隐含层的具有三层BP的神经网络,其主要的特点是BP算法,也就是梯度优化方法。[3]一般情况下在修正网络权值和阀值时,需要使用表现函数下降最快的方法进行。
2.获取风险样本数据信息
首先需要做的就是要采集样本数据,建立物流金融风险样本数据收集表,使得物流金融风险评价模型能够顺利实现,并提高模型的可靠性。采集表中的数据徐亚尽可能详细具体,并且需要细致的划分风险样本的高、中、低风险。对于采集到的样本数据需要进行科学的整理,并录入,对风险样本数据进行汇总,从而构成完整的物流金融风险样本数据表。
其次需要对样本进行处理。物流金融风险指标体系中涉及到很多定性以及定量标准,但是这两种标准中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与神经网络的数据输入需要不相适应,所以需要加强训练网络的收敛性。要预处理输入风险评估模型的样本数据,通常使用的方法就是归一化和模糊化处理的方法。
三、物流金融的风险处理
1.回避风险
在物流方案执行过程中,会存在潜在的风险,进而产生不利的后果,因此为了减少影响,需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可以选择风险比较小的方案,进而能够有效的回避风险,结合物流企业的自身实力采取有效的风险回避的方法,尽量将风险损失降低到最小。
2.预防风险
在防范风险时,需要找到潜在的风险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使得风险因素以及出现的几率得以减少,防止出现严重的损失。具体操作时,第三方物流企业需要强化自身的风险管理,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使其更具责任感,进一步优化物流企业的工作制度,避免出现财务风险,使得物流企业能够持续健康发展。
3.承担风险
承担风险也是风险自留,在物流金融实践中,第三方物流一般都是被动的承担风险,业务开展前,物流方能够认识到融资方抵押物的风险,但是不能准确地预估风险,致使预防措施不能有效发挥作用。业务往来中,不管是何种业务都会存在风险,有了风险才会有收益,因此需要有效的承担风险,增加企业收益。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当前物流金融风险不断发展壮大,很多相关部门的研究以及投入水平也逐渐增多,能够更好地对金融危机进行应对处理,使得物流企业能够有很好的盈利能力和水平。相信未来,物流金融将会呈现出新的形态,从而更好地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屈晓娟,张臻.因子分析视角下农产品物流金融运作的风险管理[J].物流技术,2014,05:163-165.
【关键词】法律风险;风险管理;风险评估
风险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一部分。企业时时处处面临各种风险,法律风险无疑是其最终表现形式。因此,企业风险的管理说到底是法律风险的管理。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濮阳供电公司(以下简称濮阳公司)实行全方位全过程法律风险管理,该模式具体由“三大模块”“六大要素”构成。“三大模块”是指法律风险环境信息辨析、法律风险评估和法律风险应对;“六大要素”是指组织、职能、制度、流程、文化和信息系统。
一、实施法律风险项目化管理
对法律风险分析、控制和评估工作实施项目化管理,根据项目管理原理和方法,成立项目组织机构,包括领导小组、项目组和联合工作组。项目领导组主要负责推进、指导项目开展,调配项目资源,协调解决重大事项,由公司领导任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任成员。项目工作组主要负责整个项目的组织管理和具体实施,由公司法律顾问、外聘律师和咨询顾问人员组成。联合工作组负责开展过程中部门间的信息传递、沟通工作,由各专业骨干和法务联络员组成。
二、明确法律风险环境信息
首先,按照国网公司、省公司对法律工作的要求,制定法律风险评价准则,用以衡量法律风险严重程度,充分反映上级单位、“三全五依”法律目标、经营战略、资源分布和工作计划执行情况。其次,从内部和外部两个维度明确法律风险环境信息,外部法律风险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法律法规的出台和修订,监管机构、用电客户、利益相关方等法律主体对企业的法律行为等因素,内部法律风险环境因素主要包括企业的组织职能、制度流程、风险文化、企业领导者、员工的风险偏好、法律素质与风险意识等。再次,采用管理学上的SWOT分析法(又称动态分析法)进行企业法律风险环境分析,从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四个维度把研究对象调查列举出来,并依照矩阵形式排列,从中得出结论,最终形成企业法律风险环境分析报告,作为评估法律风险的环境参照。
三、开展法律风险评估
第一,首先要做的是进行法律风险辨析。制定法律风险识别指南,构建起完整的企业法律风险识别框架,梳理出各部门的主要管理和业务活动,搜集相关的法律、法规、诉讼案件、投诉材料等,运用法规梳理法、德尔菲法、案例分析法和头脑风暴法等方法逐一判断每项业务或管理活动中存在的法律风险,并确定风险名称及风险行为,征求部门意见并集中会审后,形成企业法律风险清单。
第二,进行法律风险分析。从资源配置、奖惩机制、职责权限、过程监控、部门内法律审查、执行者能力要求、法律风险意识、专业法律审查八个分析维度,对每个风险行为进行分析,制作企业法律风险分析表,并内置相关计算公式,实现风险的可能性、风险水平数值及损失度的自动计算;组织项目组专家团队对企业法律风险分析表中各种风险行为的相关分析维度逐一评估;根据部门和专家意见调整分析结果。
第三,进行法律风险评价。利用K-MEAN聚类法功能软件(SPSS),对全部企业法律风险水平评价数值进行聚类分析,确定法律风险分级标准,划分为五个风险等级;统计风险类型、风险数量、风险等级等基础数据,绘制相关表格;分别从部门维度、外部主体维度、部门和外部主体交叉维度以及经营管理流程维度,利用风险叠加图法、风险等级图法、风险坐标图法等,从风险分布特点、风险趋势、风险成因进行风险评价;进一步对相关风险及风险行为从法律专业角度开展分析,提出法律上的意见建议,纳入公司法律风险清单。
四、进行法律风险应对
首先,选择风险应对策略,根据法律风险类型、风险承受度和风险偏好,选择规避风险、转移风险、降低风险、接受风险之一或组合。其次,对法律风险应对现状开展评估,筛选风险行为及法律风险,制作评估表,由各相关部门对企业法律风险应对现状开展自评,形成最终企业法律风险应对现状评估表,撰写完成企业法律风险应对现状评估报告。再次,制定实施法律风险应对计划,从制度、流程、活动等角度提出控制措施,包括制度流程类、资源配置类、标准规范类、培训类、技术手段类、活动类、信息类等。最后,在风险应对措施的内容调整完成后,确定各项风险应对措施的责任部门、完成标志、配合部门、完成进度等内容,并最终形成整体企业法律风险应对计划。实施过程中把握“用尽可能少的措施控制尽可能多的风险”原则。
五、实行监督检查
论文关键词:电力营销;风险评估;电费风险管控;风险控制
一、电力营销概述
电力营销的基础是为用户提供稳定优质的电力,供电企业要想获得健康持续发展,就必须成功实现电费的回笼,进而取得一定的经济收益。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拖欠电费的现象非常严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这种由于拖欠电费给供电企业所造成的电费风险日益增大。就供电企业而言,虽然近几年日益重视电费风险的控制,但是总体上还没有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就电力企业外部环境来说,虽然我国企业诚信意识普遍提高,然而很多企业将拖欠电费作为其营销的一种有效策略,不诚信的行为普遍存在,尤其是一些高能耗的企业。本研究以电力营销为切入点,探讨电力营销全过程电费风险管控,从一定方面来说具有很强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二、电力营销全过程电费风险分析
1.风险分析方法
总的来说,供电企业电费风险较为单一,然而其风险源比较多。电费损失的多少直接决定着电费风险对供电企业的风险,但同样的电费损失出现在不同的用户上,其影响的程度是有区别的,所以在评估电费风险时,要针对电力营销全过程与整个客户群,而不是将重点放在一个用户所形成的电费风险。一般来说,风险分析的方法主要包括风险图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层次分析法、ISM模型分析法以及情景分析法等。
2.构成电费风险的要素
电力营销全过程电费风险要素一般来说,主要由业扩管理风险要素、电费安全风险要素、现场服务风险要素以及自动化系统风险要素等构成。
业扩管理风险包括用电项目审核、业扩资料管理以及供用电合同签订等风险。对供电企业而言,有责任审核申请用电的项目,对一些手续不合法或者主管部门明令限制的用电项目,供电企业要果断拒绝其申请。然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假如供电企业没有对用户的用电资质进行严格的把关,将会造成无形的电费风险。另外用户所提供的相关资料必须与其申请主体要一致,避免将来出现不必要的电费纠纷。业扩资料管理风险主要是指由于管理用户业扩资料不当,所形成的签订供用电合同、现场勘察及装表接等资料的不完善,假如供电企业与用户发生纠纷,供电企业将会由于原始资料不足而发生电费结算错误,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供用电合同签订风险主要是指供电企业与用户没有签订供用电合同,或者虽然签订供用电合同,但是没有详细的附件,供电企业与用户发生纠纷后所导致的诸如电费回收困难等风险。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供电企业要拒绝与非法企业签订供用电合同,尽可能地将合同中的条款进行具体化,在合同中明确双方的责任,避免纠纷发生所带来的不必要损失。
电费安全风险主要包括抄表风险、核算风险、收费风险、欠费风险以及专业管理风险等。抄表风险主要是指供电企业工作人员在抄表过程中所出现的差错或者系统在倒入数据时所发生的差错,用户以实际用电量和抄表电量不一致为由而拒绝缴纳电费所带来的风险。核算风险是指供电企业没有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及时调整电价,计算的规则与国家相关规定有出入,用户以电费计算有误为理由而拒绝缴纳电费所带来的风险。收费风险是指供电企业由于没有依据法定的程序及时通知缴费或者催收,电费不能及时收回所带来的风险。欠费风险是指由于用电企业由于不可抗因素所导致的破产、重组及关闭,形成支付电费的能力下降,而导致电费欠收,或者因有些企业缴费意识薄弱,故意拖欠电费而造成电费未能及时足额收取所带来的风险。专业管理风险是指供电企业人员在电费计算、坏账处理、电费退补及违约金收取等方面,利用职务之便私自牟利所带来的风险。
现场服务风险主要包括人员管理、装置装拆、装置试验检验及故障处置等风险。自动化系统风险包括系统故障、网络安全、应用程序、应用数据以及运行管理等风险。如今电力企业营销工作基本上实现了信息化与网络化,自动化系统所带来的风险相比传统风险更需要引起供电企业的重视,如果未能及时加强对这一风险的管控,业务数据被纂改或者被删除将会给供电企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三、电力营销全过程电费风险控制
1.电费风险控制的基本策略与风险控制手段
电费风险管理活动的一个关键性环节就是风险控制,风险管理者需要采取有效的风险控制策略将电费风险所带来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首先要努力降低电费风险事故所发生的可能性;其次要努力降低电费风险事故所产生的损失;最后在不能够降低电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与损失条件下,要制定风险转移策略。一般来说,风险控制策略主要包括风险避免、风险转移以及损失控制等策略。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电费风险控制的手段已经呈现多样化。比如电费超比风险采用应用远程抄表系统及集中抄表系统等风险避免策略,采用加强抄表人员业务技能培训、考核及轮换抄表区域等损失控制策略;电费抄表风险控制采用成立抄表公司、分包抄表业务等风险转移策略;自动化风险控制采用应用性能较好的软硬件设备、建立容灾系统等风险避免策略,采用完善人员管理制度、加强监督管理等损失控制策略。
2.构建电力营销全过程电费风险内部控制体系
在电力营销全过程电费风险内部控制体系中,首要的问题是谁来管理风险,在这一体系中人是能动性的因素,在特定的情境下,人的判断与行为活动是非常重要的。其次要保证所收集到信息的准确性与完整性,进而成为风险管理者决策的依据。最后电力营全过程电费风险管控离不开一定的技术与业务运作,怎样将这些先进的网络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和风险管理结合起来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总的来说一个有效的风险控制体系涵盖到员工、技术、业务运作及准确的数据等要素。
(1)构建风险控制组织架构与制定内部风险控制措施。为了最大限度管控电费风险,供电企业应当构建风险防线,将相关职能部门与业务单位作为首要防线,将风险管理职能部门下设的风险管理委员会作为第二道防线,将内部审计部门与审计委员会作为最后一道防线。供电企业的总经理作为高层管理者应当制定风险政策,组建一个能够有效应对电费风险的管理体系,业务管理层应当负责控制每一笔业务的风险,此外在这一管理体系中,注重各部门之间的配合协作。一般来说,电费风险内部控制措施主要包括建立电费内控批准制度与内控报告制度、建立电费内控责任制度与内控审计检查制度、建立电费内控考核评价制度与电费欠费风险预警制度以及建立电费重要岗位权力制衡制度与电费内控岗位授权制度等。
(2)准确收集风险管理原始数据与建立电费风险控制信息系统。电力营销全过程电费风险管控需要不断地收集和风险管理相关的内外部原始信息,且将这一原始信息的收集落实到各职能部门。建立风险信息报表制度是一个管理电费风险原始数据收集的有力的手段,准确收集且强化原始风险数据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目前电费风险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没有历史数据的支撑,难以制定风险管理目标与改进措施,没有历史数据的支撑,难以做到对人员与运营资金有的放矢,以及没有历史数据支撑难以找到风险源与其相互关系等问题。电费风险控制信息系统应当覆盖内部控制系统与风险管理基本流程的每一个环节,能够对各种风险进行有效定量与计量分析,进而实现信息在各业务单位、各职业部门之间的共享,满足风险管理的综合要求。
(3)电费风险控制的评价。建立电费风险控制评价报告制度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检验风险管控的效果,通常情况下,电费风险控制评价报告应当包括风险控制目标、风险控制目标完成情况与分析以及风险因素变化趋势及风险控制改进措施等。电费风险控制评价结果的有效程度一般取决于风险识别的全面性与风险的量化、风险控制目标的科学性与风险历史数据的完善程度以及风险信息点和风险目标的关联程度等。
建筑工程风险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进行项目风险管理必须坚持一定的原则。建筑工程风险管理的原则主要包括:
1.1整体性原则
在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工可阶段)、工程招投标阶段,项目负责人制定项目风险管理策略时,应系统地看待项目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预期回报水平,内外环境等因素,综合判断目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内的风险状况,制定系统的风险管理策略。
1.2主动、及时、全过程原则
对于建筑工程质量安全风险管理,应遵循主动控制、事先控制的管理思想,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环境条件和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采取应对措施,调整管理方案、并将这一原则贯彻项目实施全过程,才能充分体现风险管理的特点和优势。虽然有些风险对全局影响不大,但在项目风险控制的总体设计时,仍然必须从项目的全过程考虑,预先设置相应的风险控制机制。
1.3综合、系统、全方位原则
风险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极强的工作,不仅其产生的原因复杂,而且后果影响面广,所需处理措施综合性强。对项目风险来说,不确定性不仅贯穿项目的全过程,而且涉及到项目的各个方面,项目由各子项目构成,项目的目标是多目标性的,包括投资、进度、质量、安全、合同变更和索赔、生产成本、利税等目标。要全面、彻底的降低乃至消除风险因素的影响,必须采取综合治理原则、动员各方力量,科学分配风险责任,建立风险利益的共同体和项目全方位风险管理体系,才能将风险管理的工作落到实处。如果项目某一方面的风险没有有效的控制,有可能演变为整个项目的风险,所以应对项目风险的各个方面,设置相应的风险管理环节,按照专业、规范、安全和高效的要求,实行对项目风险的全方位控制。
1.4可行、适用、有效性原则
在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中,环境复杂多变,所以项目所面临的风险也随时间、空间的变化而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管理方案首先应针对己识别的风险源,制定具有可操作的管理措施,有效的管理措施能大大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效果。项目的风险管理势必消耗有限的资源,因此在选择项目风险管理策略和方案时,应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应该使项目风险管理的费用小于风险发生时对项目参与方造成的损失,否则项目风险管理就失去了实践意义。
1.5经济、合理、先进性原则
项目风险管理方案涉及多项工作和措施,应力求管理成本的节约,管理信息流畅、方式简捷、提高项目风险的管理水平。
2建筑工程风险管理的流程
风险管理的流程是一个确定和度量项目风险,并制定、选择和管理风险处理方案的过程,由风险辨识、风险估计、风险评价、风险控制等几个步骤组成。在风险管理中,上述步骤是不断重复进行的,不断的反复使得项目的风险管理达到最优化。
2.1风险辨识
风险辨识是通过某一种途径或几种途径的相互结合,对尚未发生的、潜在的、即将发生的各种风险加以系统地识别、归类、整理和评估,并据此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计划方案和措施,付诸实施。从工程风险识别的定义可知,工程风险识别的两个环节包括:一是查找风险源;二是找出风险因素向风险事故转化的条件。
要对项目的风险完整、确定的识别是非常困难的,西方发达国家由于对风险的研究起步早,在实践中己经形成了风险识别的一整套的技术手段和方法。美国的管理学会向所有的企业和经理人员提供“潜在损失一览表”,并且附有指南。一些发达国家的保险协会和风险管理协会也定期提供风险研究报告,其中包括新的潜在风险与风险识别的新的理论与方法。一些大型企业和专业的保险经纪人公司或项目咨询公司还制订有自己的风险管理手册,这一切均为做好风险辨识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工程风险领域的风险辨识方法很多,这些方法可以分成定性和定量两类:
2.1.1定性的分析方法包括:资料法、询问法、实地观察法、情景分析法、安全检查表法、专家调查法。专家调查法是最常用的风险识别方法,是指通过对多位相关专家的反复咨询、反馈,确定影响项目投资的主要风险因素,然后制成项目风险因素估计调查表,然后再由专家和相关工作人员对各风险因素在项目建设期内出现的可能性以及风险因素出现后对项目投资的影响程度进行定性估计,最后通过对调查表的统计整理和量化处理获得各风险因素的概率分布和对项目投资可能的影响结果。专家调查法主要包括德尔菲法和头脑风暴法。
2.1.2定量的分析方法包括:综合集成法、AHP法、WBS—RBS法和CIM法。
2.2风险估计
在风险管理中,若要客观合理地提出风险处置方案,仅凭借风险辨识的结果是不充分的,还必须弄清楚风险发生的机率、风险期望损失等。风险估计是指运用各种风险分析方法,用定性、定量或两者相结合的方式处理不确定性的过程,以分析风险发生的机率及风险一旦发生对项目造成的损害程度。风险估计是一个将项目风险的不确定性量化,用概率来评价风险潜在影响的过程。对工程项目来说,险估计是指对建设过程中将会出现的各种不确定性及其可能造成的各种影响和影响过程进行恰如其分的分析。这个过程不仅是项目实施阶段风险管理对策选择的重要依据,而且也是项目决策的重要依据。
工程风险估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对风险损失发生概率的估计,而概率估计的理论基础是大数定律。大数定律阐述了大量随机现象的平均结果呈现出稳定性的规律。只要被观察的风险单位足够多,就可以估测损失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的严重程度。
【关键词】:电力施工企业 全面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 X820.4 文献标识码: A
所谓全面风险管理就是对电力施工企业的所有产品、服务、经营等各种活动中有可能出现的所有风险因素进行识别、辨识、评价和预控,采取一定的预控措施,预防或削弱风险因素的影响,把这些风险的影响程度降低到可容许或可接受的程度,保证电力施工项目的正常进行,预防安全事故和质量的发生,防止施工成本的额外增加。通俗的说就是对电力施工企业进行全方位和全过程的风险控制,而通过对全体人员的控制和全活动过程的控制,是实现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最直接的方法。
全员控制。
包括企业全体成员参与企业的风险控制和控制全体成员在日常工作活动中的风险控制两个方面,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的途径实现。
建立公司级和工程项目级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公司级的风险管理体系组长由企业主要负责人担任,副组长应有主管副总经理担任,其它班子成员协助支持,下设监察审计部为日常办公室,各职能部门和专业公司的主管领导班子成员为本单位(部门)风险管理专责,特别是工程项目部,要设专职的项目班子成员作为风险管控专责,并且实现动态化管理。对于工程项目的风险管控体系要逐级细化到管理部门和专业工地,甚至细化到作业班组。
制定相应的管理及责任制度。主要是要明确各级风险管控人员的职责和责任分工,明确所要完成的工作内容和任务,定期或适时填报相关数据报表,特别是在项目招投标前或施工开工前的风险因素相关数据的采集、识别以及辨识,为决策层提供真实的基础资料,便于决策层采取相应有针对性的响应措施,做到有的放矢。同时还应有配套的激励奖惩机制和措施,用经济杠杆提高风险管控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对发现重大风险因素并通过辨识和响应采取有效预控和削减措施,避免事故发生的行为要实行奖励,对思想松懈、麻痹大意对工作不作为造成严重后果者要采取严厉处罚措施。
加强全面风险管理意识和知识教育。对全体人员特别是管理体系中的主要成员,进行全面风险管控意识教育,主要讲解风险可能带来的危害以及严重时造成的后果,明确稍有不慎将直接影响到人身设备安全或经济损失,与我们的生产经营息息相关,增强防范意识。同时还要普及全面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如风险的分类方法及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风险的识别、辨识、响应和预控的方法及措施等,做到心中有数。
二、全过程控制。
全过程控制包括公司日常工作的全面风险管理和主营业务(工程项目施工)的全面风险管理,可以通过建立全面风险控制平台(或数据库)来实现,该平台(或数据库)涵盖公司流程组织即各部门职能职责活动行为过程的风险预控,以及主营业务即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实施过程的风险预控,也就是说通过对人的行为的预控和项目实施过程中风险因素的控制来实现全过程控制。
流程组织的风险预控平台(数据库)。
主要是指公司的所有职能部门、事业部、分公司、项目部、专业公司和其它二级单位,应针对自己的职能职责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和辨识,找出主要的、对本岗位的职能活动可能造成危害后果的因素。并对上述因素进行分类和归类,按照识别辨识响应控制的步骤进行消除或削减,防止或减弱风险因素的危害,最大程度的减少损失,并在控制平台中(数据库)得以体现。如监察审计部的结算审计工作,应从学习公司相关经营制度和审计制度入手,了解办理工程结算流程和手续的要求、熟悉套用定额子目和取费标准的相关规定,然后结合以往审批过的审计结算资料,找出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如结算手续是否齐备?结算签字是否齐全?工作量统计计算是否真实?套用定额是否合理?取费标准是否合规等。对于出现的上述问题进分析归类即辨识,制定针对性的纠偏措施即响应,最后采取行之有效的控制措施进行消除或削减即控制。最后将上述过程的内容整理归纳成数据表格,即为控制平台(数据库)。
2、主营业务的风险预控平台(数据库)。
关键词:火力发电厂;风险;安全管理
0 引言
安全就是效益、安全就是信誉、安全就是竞争力已成为电力行业的普遍共识,传统安全管理都是被动式管理和事后管理,安全管理不科学、不系统、不全面。
安全风险管理力求做到全面、系统,提前预判、事前管理、规避风险,并能够实现持续改进,是火力发电厂有效的安全管理方法。
1 安全风险管理概念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是指识别危险与有害因素,并确定其存在性质的过程。
风险评价,是指评价风险程度,确定其是否在可承受范围的过程。
风险控制,是指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等情况,确定风险优先控制顺序,采取必要的措施减灭风险,将风险控制至可接受的程度,预防事故的发生。
安全风险管理就是指通过上述危险有害因素识别、风险评价、风险控制,全过程预防事故的发生。
2 火力发电厂主要安全风险
火力发电厂主要危险和有害物质有:煤、燃油、氢气、透平油、盐酸、氢氧化钠、次氯酸钠、氨、联氨、六氟化硫、高温高压蒸汽、抗燃油、电气设备。
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2009),火力发电厂危险和有害因素涵盖以下主要因素:
管理因素,包括组织机构不健全,责任制未落实,规章制度不完善,安全投入不足,管理不完善,其他管理缺陷。
环境因素,包括室内外作业场所环境不良,地下作业环境不良以及其他作业环境不良。
物的因素,包括生产全过程设备、设施的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人的因素,包括生理与心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以及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1986),火力发电厂危险和有害因素分为:机械伤害、起重伤害、高处坠落、坍塌、触电、淹溺、物体打击、灼烫、火灾、车辆伤害、放炮、中毒、物理化学性爆炸、人机工程危害、作业环境危害、设备事故等伤害。
3 当前火力发电厂安全风险管理现状
3.1 人身伤害风险
企业安全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各级人员安全责任制不到位;安全投入不足,安全技术落后;安全管理手段单一,安全监督管理存在薄弱环节;安全法制淡薄,员工教育培训缺乏系统性、规范性、针对性;脱硫、脱硝等切入式化学工艺系统大量投入后,危险有害因素和系统工艺危害掌握不够;工程承包单位安全设施、劳动保护投入严重不足;建设项目参建单位人员和设备投入不足,安全管理松懈;承包商人员安全生产技能不高,安全生产知识与技能培训严重不足,“三违”现象普遍;建设工程监理人员习惯于以“三控”为中心,没有把安全监理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加以监控。
3.2 设备事故风险
新投产设备在设计、制造、运输、安装、调试、试运等环节的隐患直接带入生产过程;大量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应用,大容量、高参数机组的投运,运行维护水平不能满足需要;超临界、超超临界高参数机组在带来热效率提高的同时,也带来了因材料、工艺引起的受热面氧化皮脱落、汽轮发电机组轴系增长及超临界机组的轴系稳定性问题,高参数燃汽轮机的叶片寿命问题;脱硫、脱硝系统对烟道、烟囱腐蚀严重;脱硝系统带来的液氨这一重大危险源;高压变频器广泛运用产生了新的故障点;因成本压力燃用低于设计煤种劣质煤炭造成锅炉灭火、超温、磨损;特高压、长距离输电系统投入带来次同步谐振及系统稳定性问题。
3.3 火灾事故风险
燃油库区、控制室、继电器楼、电控楼、通讯机房、计算机房、资料档案室、锅炉燃油及制粉系统、汽机房、氢气系统及贮氢站、变压器、电缆间及隧道、蓄电池室、开关室、输煤系统、脱硫吸收塔、氨区、危险化学品库等防火重点区域等级划分不明确,人员对防火重点区域不了解、不使用动火作业措施票、防火安全措施不落实;自动消防系统、消防设施和器材定期运行维护不到位。
3.4 环境污染事故风险
部分脱硫、脱硝设备设计制造的质量不过关,运行不稳定,脱硫脱硝效果达不到环保排放要求;燃煤含硫量超过设计值,二氧化硫可能超标排放;没有使用氨水而采用液氨作为还原剂,运输、接卸、储存、使用等环节增加了发电厂营运风险;灰、渣、石膏综合利用率受地域位置制约偏低,储存、堆放在库区,周边环境污染事件易诱发,台风、暴雨极端气候叠加,灰场溃坝溃堤带来不确定性;电力基建工程的土方开挖、放炮、护坡等对植被及环境造成影响。
4 建立基于风险的安全管理
安全风险管理是对设计、建设、调试、生产、经营各个环节中有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辨识和处理,是预防安全事故的有效手段,体现安全生产事前管理、主动管理的理念。建立安全风险管理,就要从设计阶段、建设施工阶段、调试、生产经营阶段全过程进行管理,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风险管理体系。
4.1 项目设计阶段安全风险管理
项目设计阶段主要对项目选址、总体布局、工艺流程、设备材料、安全设施、职业健康等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是从源头控制实现本质安全的理念。项目设计阶段的安全风险管理主要靠设计单位和评价机构评估。
4.2 建设施工阶段安全风险管理
建设施工阶段主要对设备、设施、材料质量、施工质量、人员作业安全等方面进行管理,也是从源头控制和过程控制的实现本质安全的理念,为生产过程打好基础。建设施工阶段的安全风险要靠施工单位、企业和监理单位共同控制,是防止物的不安全状态的重要措施,同时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
4.2.1 设备、设施、材料质量安全风险管理
主要是对设备、设施和材料质量进行管理,从材质、质量、技术性、可靠性进行安全和技术分析,严格落实设计要求,建立设备、设施、材料质量评价记录档案,杜绝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
4.2.2 施工质量安全风险管理
根据设计规范,对工艺设计、质量设计和安全设施及施工全过程进行检查、分析与控制、纠正,建立记录档案,为生产营运期的安全管理提供风险评价依据。
4.2.3 人员作业安全风险管理
主要是对施工单位安全资质、施工组织、人员素质、劳动保护、安全设备设施、安全保障投入、安全措施方案落实、人员作业行为进行监督管理,确保作业安全。
4.3 生产运营阶段安全风险管理
生产营运阶段安全风险管理主要是对管理缺陷、人的失误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进行安全风险管理。
管理缺陷主要是指管理者对安全管理的错误认识、错误行为而造成的安全隐患,防止管理缺陷就是要提升管理者意识,落实安全责任,强化制度执行和约束。
人的失误常发生于操作控制、运行维护、消缺、检修等过程中,通过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获取安全生产知识,提升安全生产意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积累安全生产经验,转化为自觉的安全生产行为。
物的不安全状态主要由于设计、制造、安装、运行等造成设备、设施、材料等的缺陷与故障,在运行过程中不能实现预期安全功能,通过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加强设备运行维护消缺,夯实安全生产基础。
4.3.1 材料安全风险管理
主要是对材料的质量进行安全风险评价,控制不符合设计要求、质量不合格、不安全的备品备件、材料进入生产过程带来的风险。对供应商定期进行评价,建立供应商黑名单制度,取消不合格供应商资格。
4.3.2 设备检修维护作业安全风险管理
主要是从设备本身、检修维护项目、作业流程、周围环境等,从作业准备、作业实施、作业评价全过程分析与查找有害因素,制定针对性的控制措施,预防和控制作业风险。
4.3.3 特种设备安全风险管理
主要是对特种设备的安装、保养、使用、维护、检测等全过程进行管理,建立设备档案,动态跟踪设备状态,提出控制预防措施。
4.3.4 设备设施维护、保养安全风险管理
主要是根据引发设备事故的设备、设施在设计、制造、运输、安装时的缺陷,操作使用不规范,运行过程中出现老化、腐蚀,维修保养不当等原因和故障发生的规律开展危险有害因素分析,评价其危险特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4.3.5 关键岗位安全风险管理
分析生产系统的工序,建立作业危害分析数据库,明确事故可能性大、危害后果严重的关键工序,对参与该工序人员的意识、知识、能力,岗位设备、设施,控制要求与流程进行重点的风险管理。
4.3.6 操作控制安全风险管理
主要对工艺流程、物料特性、设备、设施条件、控制策略等进行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对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安全知识、操作技能、事故处理能力及操作习惯进行评价,加强培训、教育,提高操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4.3.7 变更风险管理
就是要全面分析设备设施、工艺流程和人员的变更对生产操作和运行维护的影响,制定预防措施。
4.3.8 安全生产意识、知识技能安全风险管理
加强人员安全教育培训,规范作业行为,提高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生产技能,营造良好安全氛围,固化良好的安全习惯。
4.3.9 重大危险源安全风险管理
对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以制度规范建立重大危险源评价常态化管理,制定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应急预案、加强重大危险源日常监控和检查。
4.3.10 解除应急连锁保护安全风险管理
对于事故停机系统、火灾信息报警系统、自动联锁装置、工业电视系统等要加强运行维护,规范保护解除与强制审批流程,不得随意解除联锁保护,确保运行可靠性。
5 结论
火力发电厂在传统安全管理方式方法基础上,采用安全风险管理,将会对现有的安全管理体系进行有效整合、继承和发展,使安全管理更加科学、更加系统、更加全面。
参考文献:
[关键词] 税收征管;税收风险;管理完善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01. 075
[中图分类号] F812.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01- 0133- 03
0 引 言
从2002年开始提出税收风险概念以来,我国各级税务机关在税收风险管理方面积极探索,努力创新,在风险管理程序、风险识别、风险指标等方面展开实践。但由于基础薄弱等各种原因,没有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实施效果并不理想。税收风险管理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1 当前税收风险管理存的主要问题
1.1 税收风险管理工作没有真正树立风险管理理念
税收风险管理是通过制定战略目标、税收风险识别、税收风险评价分析、税收风险管理应对,绩效考核等过程实施对税收征管的过程,目标是有效合理配置征管资源,最大限度促进纳税人遵从税法,减少税收流失,从而提高税收征管效率。税收风险管理不仅是工作方法,更是一种现代管理理念,一种机制。由于相关法律法规也没有税收风险管理流程和内容的规定。部分税务机关在开展税收风险管理活动中,虽然建立了风险管理部门,在形式上开展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分析,风险应对等工作过程。但很多税务人员对风险管理的内涵、作用认识不足,没有真正树立风险管理理念。基层税务机关职能科室只认为税收风险管理是风险管理部门的职责,与自身岗位业务工作关系不深,在风险管理活动中只从部门职责出发,沿用老思路老办法,使风险管理部门未能有效指导和统筹各部门工作。一些税收管理员对部分税收业务还是按照传统户管制方式进行操作,认为只有全部检查和管控,才能有效管理税源,没有有效利用“数据管税”“信息管税”。风险管理工作“穿新鞋,走老路”,流于表面形式,没有发挥风险管理的有效利用资源,防止税收流失的功能。
1.2 税收风险管理存在第三方信息、外部信息获取应用难
当前,伴随着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基于位置的服务、社交网络等为代表的新型信息方式的不断涌现,以及云技术、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兴起,互联网数据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不断地增长和累积。但税务机关没有建立相应的机制和使用数据管理技术获取外部有用的数据和信息,造成税务部门获取涉税信息的渠道比较窄。与工商、公安、银行之间的协作配合只局限于信息的传递,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实时共享,导致流失了大量有价值的第三方信息,信息量还远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税收风险管理的要求。对于外部各种大数据信息,几乎无法运用相关的技术和手段进行收集、分析和采集。一般只采用人工由税务人员通过阅读与分析报刊、杂志、网络媒体及政府网站公开信息,再根据工作经验与知识储备,进行判断和查找可能与纳税人征收管理有关的信息。并行手工下载、复制、整理数据。这获取方式获取外部数据的工作模式,耗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数据不完整,数据缺乏依然是税收风险管理工作的主要短板。
1.3 税收风险管理运用方法和手段没有与时俱进
税务机关在税收风险识别分析所的运用方法和分析技术单一,风险识别程度不高。在风险识别方法上,多使用单一指标分析,指标没有整体统一性,造成评价指标重复,指向分散,说明的风险不明确,对纳税人的生产经营纳税情况没有整体的评价。对指标分析的方法简单,通常只使指标比较的方法进行数据对比。指标预警值设置也缺乏合理科学的依据,主观因素比较大,对纳税人的风险评价的技术运用遇到瓶颈。并没有在拥有大量数据基础上,运用税收来源于经济的关系,以多种方法建立相应的经济税收指标模型,对纳税人纳税行为进行归类和预测。从而建立税收风险评价模型。因没有新的方法和手段,随着税务机关存储的数据越来越多,数据拥有者与利用者不能匹配,利用率不高。大量数据信息没有在税收风险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此外各种业务数据质量仍待提高。
1.4 忽视税收风险管理活动的事中的监管
只重视对税收风险管理的绩效进行评价,只关注发现了多少纳税人存在的风险,不注重对税收风险管理过程事中的监管,造成税收风险管理结果不理想。现阶段对事中监控的运行制度和机制不完善,特别是事中监控制度的滞后和监管手段的落后。首先对事中监控的作用认识不足,部分税务部门认为绩效考核是结果,更重要,而对于事中过程,只要结果好,就可以忽略。其次,对于事中监控,没有相应的职责部门进行监控,缺乏实施主体。再次,对于事中监控,因其具有较强的时效性,且频繁性高,各部门在风险管理过程中存在业务的差异性,工作量大,如果没有现代化信息技术支撑,很难实施事中监控。最后,实现事中监控存在数据信息来源的复杂性。没有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大量非结构性数据的存在使得对其的处理异常困难,在实现事中监控方面有一定的难度。
2 税收风险管理完善改进的基础
2.1 税收风险管理完善改进需要丰富的信息数据
税收风险管理需要有足够量的数据,无法获取足够量所需数据造成的税收风险管理效果不理想,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税务机关对税收风险管理作用的认识。随着信息化水平提提,税务机关获取数据的能力越来越高。2015年,国税综合征管数据集中与处理涉及到综合征管软件(国税CTAIS1.1、CTAIS2.0)、综合征管软件(上海、版本)、全国集中版核心征管三个系统的数据。税综合征管数据处理平均每个月加载约6000多个过程,处理约1000多张基础表与事实表,共计集中约9800多张表。平均每个月集中数据量约占1.5T,平均每月集中大约60亿条数据,处理范围已基本包含以上各系统的税务登记类、发票管理类、税收会计类、稽查管理类、申报征收类、文书审批类、信息采集类、代码类、税收保全类、行政复议类、核定应纳税额类、强制执行类、认定管理类、违法违章类、行政应诉类、证件管理类、一般执行类等信息。只有数据的不断丰富和完善,才能为税收风险管理提供了较好的分析识别评价的数据支持,缓解税收风险管理无米可炊的局面。
2.2 需要多种风险识别分析的方法和技术
单一的分析方法使税收风险识别效果有限。随着税务机关获取数据范围越广泛,管理数据的能力越强,税务风险识别分析需要更多的方法和技术提升风险识别能力。数据的广泛,如果能覆盖全部纳税范围注重,就可以开展整体数据分析,对全部纳税人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风险扫描,不再依赖于随机采样。对纳税人风险状况进行趋势分析时,需要确认风险因素的相关关系,这样,税务机关需要采用多种数据挖掘方法,对整体数据运用多种算法建立多维税收数据挖掘算法模型,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潜在有用税收风险信息和知识。通过相关分析,趋势分析,从多角度,运用多方法在税收征收管理活动中快速识别纳税人存在的税收风险点,提升税收风险管理的效率。
2.3 需要税收风险管理工作思路的转变
税收风险管理必须拓展风险管理领域,参与到治理决策和战略管理等全过程之中,即对本身活动的监控。税收风险管理实施部门可以利用其自身的应对活动的专业性,对数据进行调查分析,获取全方位的信息,通过参与到战略制定和决策过程中,提出最客观、有力的建议,以增强决策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通过对风险管理全过程的数据进行实时有效分析,使管理者掌握整个风险管理活动状况,对每一起风险任务所处在的情况可以实时了解,通过分析税收风险管理运行环境,运行状态,及时发现、调整、改正税收风险管理中的错误和风险,减少时间、资源的浪费,促进税收风险管理的合理化,效率化。
3 税收风险管理的完善改进
3.1 对税收风险管理活动实施全过程管理
税收风险管理包括了风险计划的制定,税收风险的识别、税收风险的分析和评价,风险任务的推送、风险应对等环节,构成了一个管理流程。各环节各阶段有自身的工作内容和时间耗费,同时也影响着下一环节的工作内容和时间耗费。要保证税收风险管理活动顺利运转,充分发挥其综合效能,需要合理、规范的税收风险管理运行机制。要树立大数据思维,充分利用风险管理活动产生的各种数据信息,对风险管理活动本身实施全过程管理,在事中,及时可以识别、评价、 控制、监督岗位风险,采取提醒,催办等措施,可以避免相关人员在在资料传递、工作交接过程中而可能出现的中断和失误。
3.2 提高税收数据采集和分析能力
建立互联网数据采集、第三方信息交换平台和机制,收集与纳税有关的数据信息,规范数据标准,促进税收数据的整合,使核心征管业务信息系统外部信息数据的综合管理,形成支撑税收风险识别分析的数据仓库。基础数据质量的高低决定了税收风险管理中识别、分析评价的准确性,全程监控的及时性、有效性。要提高税收基础数据质量,通过应用系统数据入口的校验逻辑和业务规则检测,对数据进入系统进行严格的检查和控制。建立数据质量管理制度,制定详细的数据质量岗位职责操作规范;明确岗位职责,构建数据管理的保障体系。税收风险管理的价值开发高度依赖于深度数据分析能力。从运用多种数据挖掘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帮助识别纳税人税收风险,也可以监控税收风险管理活动本身进展情况。
3.3 完善过程运行机制,健全岗责管理制度
分析税收风险管理相关环节和内容,找出税收风险管理的特点和重点环节,有依据、有目的地完善组织体系,明确各岗位职责分工,强化数据、基础管理,建立起跨层级、跨部门、跨岗位的税收风险管理全过程管理的运行机制,形成清晰规范的管理途径和制度,以满足风险全程管控的要求。完善税收风险管理工作流程。在明确内容及路径,并针对常规性的风险管理工作基础上,制定具体的引导操作模板。促进业务处理规范化,做到监控工作有序进行。
3.4 加强岗位专业培训,提高风险管理工作技能和职业素养
培养和建立具有税收风险管理相关专业技能的人才队伍是推进税收风险管理的前提。税收风险管理需要掌握税收政策、财务知识、数据信息管理、风险识别分析、风险应对、全程监控等内容的知识。建立对风险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制度,树立其风险管理念,培养其进行风险识别分析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技术,提高其风险识别技能,从而提高人机结合的水平。
主要参考文献
关键词:电力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现存问题;创新方法
中图分类号:X77 文献标识码:A
1 电力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概述
1.1 电力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概念
电力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是指对电力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风险的控制。具体来讲,是指电力工程项目管理人员针对项目中不确定因素进行识、分析、评估以及进行有效的控制管理活动,它是一种具有明确目标的管理活动,其最终目标是为了使电力工程项目竣工效益稳定,使项目获得成功。通过风险管理为项目创造安全的建设环境,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工程的费用,使项目建设和实施处于健康有序的受控状态,并且有效的减少内部或者环境对项目的干扰,从而保证电力工程项目的质量和建设水平。
1.2 电力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特点
首先是电力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具有目的性,旨在保证电力工程项目的效益稳定;其次是风险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多样性;风险对电力工程项目的影响不是某一方面或某一时间段的,它的影响贯穿于整个项目的建设的全过程,其影响力具有全局性;电力工程项目风险不仅仅发生在实施阶段,而是在存在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
1.3 电力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意义
电力工程项目风险管理通过风险识别和评估,能够妥善的、合理的、有效的处理风险事件但对工程建设造成的不利因素和不良影响,能够有效的监测电力工程项目的建设的具体情况和进展程度,对工程项目建设中出现的风险进行及时的控制和处理,保证电力工程项目的安全性,提高工程项目建设质量。
2 电力工程项目风险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研究现状
目前,我国对风险管理的研究主要从三个方面,首先是对风险管理的技术研究;其次是对企业资源计划的风险控制的研究;还有就是对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的研究。通过相关科研结构与学者的研究和开发,风险管理技术在我国有许多大型工程项目都得到了有效的运用,在三峡工程、京九铁路、大亚湾核电站以及黄河小浪底工程建设项目中,有效的运用了项目风险管理,使项目建设和实施处于健康有序的受控状态,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工程项目建设的质量和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但是,由于风险管理研究的涉及覆盖面很广,因此,我国对风险管理的研究还缺乏一定的科学性、规范性、专业性和完整性。
2.2 存在的问题
风险管理在电力工程项目中虽然得到具体应用,并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但是,在电力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在电力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中,一些与风险有关的参数,还需要经过人工的识别、鉴定,没有实现风险管理的自动化,需要人工操作,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使风险识别、应对的时间的延长,不利于控制电力工程项目中发展变化较快的风险,从而无法从根本上保障工程项目建设的安全;其次是IT信息系统已经开始运行在电力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中的部分内容,但是IT系统的功能少、通用性较差,并且不能够重复使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还有就是电力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中对于风险识别、分析的具有诸多软件,但是各个软件不能相互导用及共享,缺乏兼容性,因此,电力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技术的软件缺乏统一性和完整性,不能在工程中个项目之间共同使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风险管理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此外,由于风险管理是新学科,因此在电力工程项目中的运用经验并不丰富,对风险管理的技术和控制手段的运用还不够成熟,电力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研究还缺乏一定的专业性和完整性。
3 电力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完善与创新
3.1 在电力工程项目中要全过程、多角度的运用风险管理
电力工程主要分为两大项目,即电力系统的运行和电力工程的建设。电能与其他能源的不同之处主要是电能无法实现大规模的储存,电力的发电、配电、输电、用电等均是在瞬间完成的,因此,在电力工程项目建设中必须随时刻保持发电和用电的供需平衡,以有效实现电力供需的安全性和连续性。因此,在电力工程中项目立项、图纸设计、施工过程、竣工投运等各个阶段都应该做好风险控制于管理,全过程、多角度的运用风险管理,以确保电力工程项目建设的环境安全,能够及时的识别项目风险并且采取应对措施,有效的控制和消除工程项目建设的风险,从而促使电力工程项目建设的效益最大化。
3.2 实现电力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自动化、智能化发展
在对电力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进行完善和创新时,要着力于风险管理专家系统(RMES)的建设和完善,从而实现对电力工程项目进行全生命周期的风险控制。风险管理专家系统的构成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风险管理专家系统的知识库是由信息库、数据库、历史资料库等组成的一个知识库群,信息量较为丰富;其次是风险管理专家系统的推理机也是由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MonleCarlo法等组成的推理机群;此外,风险管理专家系统具有自学功能;风险管理专家系统还可以根据工程项目建设的实际需求,设置在线或者离线。风险管理专家系统的功能也具有多样性:首先,它能够贯穿电力工程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在工程项目设计、施工及竣工后等不同阶段,风险管理专家系统针对不同阶段具有相应的知识库和推理机,在各个建设阶段均可使用;其次是对不同规模但同种容量的电力工程项目,均可使用风险管理专家系统,从而能够有效的节省时间、人力和物力,从而增加工程项目效益。因此,风险专家管理系统能够实现“一机多能”,是实现电力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自动化、智能化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电力工程项目建设安全的重要保证。
结语
目前,风险管理作为一项新的科学,其应用和发展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电力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在电力工程立项、设计、施工、竣工、验收、投入使用等各个阶段均有使用并且发挥着重要作用,风险管理已经成为电力工程项目建设中重要内容之一,不仅是保证电力工程项目建设安全、健康、有序的根本措施,同时也是实现电力工程项目经济价值和效益最大化的有效途径。
我国电力工程项目建设中风险管理体系还不够成熟和完善,因此,要全面加强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实现风险管理的科学性、专业性和完整性,使其更好的为我国的工程建设做出重要贡献。
[关键词]内部审计;内部控制;战略审计;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44-0077-02
1 内部审计的发展历程
1.1 国际内部审计的发展历程
1978年,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协会(IIA)正式颁布了《内部审计实务准则》,认为“内部审计是建立在以检查、评价为基础上的独立评价活动,并为组织提供服务”。这个定义强调了内部审计为组织提供服务,并且强调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在1993年颁布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中提出,“内部审计的目的是协助该组织的管理成员有效地履行他们的职责”。这个定义仍然强调了内部审计对组织管理的服务职能。
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在2001年出版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中规定:“内部审计是一种旨在增加组织价值和改善组织价值及经营状况的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它通过引入系统化的方法来评价并改进组织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效率,以帮助组织实现目标。”这个定义引入了“风险管理”一词,内部审计的目标是为组织管理提供服务,但此时它的视角更广了。
2004年,IIA颁布《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标准》,规定“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组织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它通过引入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目标。”这个定义在2001年定义的基础上,强调采用系统化的方法,也使得内部审计更加科学,反映了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和客观要求。更重要的是,这个定义强调了内部审计的职能由管理职能向治理职能的转变。此时,内部审计的目标可以分为两类:一是要实现组织价值的增值,改善组织的经营状况;二是要提供与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程序相关的确认和咨询服务。
1.2 国内内部审计的发展历程
我国于1984年在部门、单位内部成立了审计机构,实行内部审计监督。
1985年我国了《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若干规定》,提出“内部审计是部门、单位加强财政、财务监督的重要手段,是国家审计体系的组成部分”。这个定义强调了内部审计主要行使监督职能。
2003年,审计署在《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中指出:“内部审计是独立监督和评价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的活动”,这个定义增加了内部审计的评价职能。
2003年,中国内部审计协会颁布的《中国内部审计准则》规定: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这个定义强调了监督和评价职能并重,而且关注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主要是为组织管理服务。
通过国内外对内部审计定义的比较,可以发现,内部审计的发展大致上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内部审计的主要目标是防止组织内部的舞弊行为和检查组织内部的财务差错,这是一种比较初级的审计;第二个阶段,内部审计的主要目标是加强控制、改善经营,内部审计的职能有所加强;第三个阶段,内部审计的主要目标是风险防范和价值增值。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也成为了内部审计关注的重点。
2 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
《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规定:每份年度报告的文件中都应该包含一份内部控制报告,同时公司管理层在年度报告之日前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过评估。2006年7月15日,中国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成立,标志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正式提上日程。由此可见,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企业管理思想的不断完善,内部控制也越来越受到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的关注。那么,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中又发挥着什么样的重要作用呢?
现代内部审计之父Lawrence Sawyer(2005)认为,控制评价是内部审计人员的“执业秘诀”,内部审计人员要通过评价内部控制制度和指出需要加强的内部控制的弱点,成为有力的管理工具。这反映出了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中的评价职能,而且,是内部控制评估的主力。王光远教授(2005)指出内部审计准则的最核心概念有两个,即内部控制和风险。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要素之一,而内部控制又是内部审计的直接对象。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中的职能包括:评价内部控制;参与重大控制程序的制度与修订;监督内部控制的运行;提供管理咨询等。
3 基于内部控制下的内部审计的新发展
3.1 由基础审计向高层次审计的发展
内部控制强调全过程控制,同样,内部审计也应该是“全过程审计”。按照内部审计进行的时间,又可以把审计分为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事后审计是我国传统内部审计的方式,侧重于事后的监督和评价,起到一个查漏补缺的作用;事中审计实时跟踪审计内部控制制度建立的执行情况;事前审计是一种“防范于未然”的审计方式,它强调在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和执行前就进行风险评估。这样的内部审计贯穿于战略审计、经营审计和作业审计的全过程。
企业内部控制从控制主体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以董事会等高层管理者为主体的战略控制;二是以经营者为主体的经营控制;三是以员工为主体的作业控制。这三个层次对应的内部审计分别为战略审计、经营审计和作业审计,它们的审计流程、重点与评价内容不同,但三者是紧密相关,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
战略审计是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对各层次的战略管理活动及战略管理的全过程所作的分析、评价和监督。战略审计是公司制定战略前必须完成的工作,主要包括:企业内外部经营环境分析、对已实施的战略效果进行评估、对现行战略的适当性和战略执行的有效性进行评价,这些是事前审计;此外,还要对战略的执行过程进行监督,监督有关责任人认真履行与战略管理有关的受托责任,这些属于事中审计;最后,要对企业的管理绩效进行评估、对战略的执行结果进行总结评估和反思,这就属于事后审计。
经营审计是内审部门对经营循环的全过程,包括投入、运作、产出、分配等各个环节的效率和效果进行评价、确认和监督。经营审计主要审查经营者是否努力改善和充分利用了企业的物质条件和技术条件,审查利用生产力各要素的具体方式方法的有效性。如审查经营决策的科学性是事前审计;而对决策的落实和执行情况进行审查是事中审计;最后,对决策执行所带来的结果进行评估总结,形成书面报告则是事后审计。
作业审计是内审部门对内部控制的业务层面和工作环节进行监督检查,并提交相应的检查报告、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作业审计主要包括对作业控制的评价、确认和监督。在作业审计中,如评估具体业务层次上的可接受风险水平、评价员工的专业胜任能力、为管理层提供实行风险回避还是风险分担的咨询建议等这些就属于事前审计;而监督员工在开展业务活动中没有非法使用企业资产牟取不当利益、监督员工没有单独或者串通舞弊给企业造成损失,则属于事中审计;对各部门和员工当期业绩进行考核和评价等属于事后审计。
在我国,目前大多数企业的内部审计仍然停留在作业审计和经营审计的阶段,内部审计也往往只是在事后进行,这样的内部审计工作往往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内部审计由基础审计向高层次审计发展,由作业审计和经营审计向战略审计发展,由事后审计向全过程的审计发展,是内部审计的必然趋势,也是企业加强经营管理的内在要求。
3.2 内部审计职能由监督向风险管理的转变
IIA在1999年对内部审计的重新定义也提到了,内部审计是用来增加企业组织价值和改善组织运营的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它以系统的、专业的方法对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过程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和改善,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企业开始注重风险管理,同样,内部审计的重心也应向风险审计转移,是企业进行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前文所提到的事前审计也正是出于对企业进行风险管理的需要。
根据IIA的定义,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审计有两个目标――增加组织的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营运状况。内部审计人员要根据对企业风险管理过程的审查,评价其适当性和有效性,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企业的风险管理,最终才能实现两个基本目标。
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审计的内容既包括企业风险管理的设计,也包括企业风险管理的实施。首先,内部审计部门要根据企业的行业特征、生产经营的性质、企业规模、企业管理水平和企业文化特征设计出适合企业的规范化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通过风险管理的制度建设,让企业的每个部门和员工明确风险管理中的权责关系,使企业的风险管理既分工明确,又是一个有机整体。其次,内部审计部门要明确企业的战略和目标,并且保证其具有合理性。企业的战略可以分为公司战略、业务单位战略和职能战略,内部审计部门要审查企业的各个层次的战略是否明确并且合理。只有在明确而合理的战略指导下,企业的风险管理才能行之有效。最后,内部审计部门要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全面跟踪审计,做到事前预测风险,事中控制风险,事后对风险管理的过程进行总结,提出更好的改进方案。
关键词:现代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管理;作用
一、前言
所谓企业风险管理是对企业内可能产生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衡量、分析、评价,并适时采取及时有效的方法进行防范和控制,用最经济合理的方法来综合处理风险,以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企业风险是指由于企业内外环境的不确定性、生产经营活动的复杂性和企业能力的有限性而导致企业的实际收益达不到预期收益,甚至导致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失败的可能性。所谓内部审计,它是一项独立、客观的鉴证和咨询服务,其目标在于增加价值并改进组织的经营。它通过一套系统、规范的方法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以帮助组织达到目标。
二、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的关系
(一)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扮演重要角色
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监督与控制的关键环节,可以协助公司辨别及评估重大风险的披露,对改善风险管理及控制制度做出重要贡献。
(二)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风险管理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对风险的防范和控制需要从整体出发。而内部审计机构在企业中不从事具体业务活动,独立于业务管理部门,使其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因此,在进行风险管理的过程中,能够客观地、从全局的角度管理风险,正确地识别和评估风险。
(三)风险管理是进行内部审计工作有效的工具
风险管理是企业管理层的职责所在。内部审计可以通过制定正式的行为规范,经常检查公司风险管理流程是否健全等措施有效地降低企业风险。风险管理作为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工具,很多企业和部门已将其应用于机构的持续性、财务管理、资产管理和舞弊等各项风险管理中。
总之,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审计属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联动发展的紧密关系。
三、内部审计在现代企业风险管理的作用
(一)内部审计有利于从战略高度来调控企业风险管理
现代企业要求建立隶属于董事会的审计委员会,内部审计在现代企业中的这一特殊的地位,董事会审计委员会负责审查本行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对其有效性和执行情况进行全面评价,能够从战略的高度来调控企业风险管理体系。审计委员会作为现代企业董事会的二级机构,是对董事会负责的监督监督者的部门,主要在公司治理的高度对企业的内部审计监控体系进行全面规划和评价。
(二)内部审计有利于完善企业风险管理系统
内部审计不直接从事生产、经营业务活动,独立于各业务职能部门,这使得他们可以从全局出发、从客观的角度对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价,及时建议管理部门采取措施控制风险,减少风险损失。
一方面可以对内部控制系统的健全性、科学性和执行情况进行测试评价。在公司领导下,成立内控制度测评小组,通过访谈,内控制度完整性评价等方法,对公司进行整体内部控制设计有效性评估并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制定纠正计划并实施,然后再测试评价,作出结论;另一方面还能评价风险管理主要目标的完成情况和管理层选择的风险管理方式的适当性。如检查公司的经营战略,了解公司能够接受的风险水平,评价公司以及同行业的发展情况和趋势,确定是否可能存在影响企业发展的风险,与相关管理层讨论部门的目标、存在的风险,评价其有效性,评价管理层对风险的分析是否全面,为防止风险而采取的措施是否完善,建议是否有效等。
(三)内部审计有利于全过程控制和管理企业的风险
现代企业风险存在于管理的各个环节,风险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而内部审计自身的发展变化使之具备了事前介入、事中监控、事后评价全程的条件和参与企业风险审查的能力,从而能够全过程的控制和管理企业风险。
1、事前风险介入:内部审计部门从参与设计和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入手,审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科学性,审查所选择风险管理方式的适当性,在采购、生产、销售、计划财务、人力资源管理等各个领域查找管理的漏洞,识别并防范风险,对企业各项业务的执行作出事前风险管理的统筹安排;
2、事中的风险监控:内部审计对投资过程的实际操作情况进行监控;首先对招标过程是否符合的规定,以“公开、公平、公正”原则选择中标单位进行程序检查,对发现的程序错误及时依照投标法予以修正;其次检查合同的签定是否合乎法律法规的要求,具体做法是检查合同是否经法律顾问审核,对未经法律顾问审核的合同跟踪调查,查出多项合同条款不完善,要求相关部门修改,为公司避免了可能发生的合同损失;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时刻关注预算与实际发生情况的差异,查明差异发生的原因,向投资部门反馈风险警示。
3、事后的风险评估:在项目完成后,内部审计部门开展项目决算审计,因为采取的是项目实时跟踪审计,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已对其进行了初审,再通过对各类决算资料的汇总并在内部审计部门再次审定。通过内部审计对项目的事后评估,最终形成投资项目的修正方案及投资风险的模型,进而修正风险参数和风险指标,反馈给投资决策部门,作为今后决策的参考。
四、结语
综上所述,内部审计能够从战略高度来调控企业风险管理体系,能够客观的评价企业风险管理系统,并提出改进的措施,能够做到事前介入、事中监控、事后评价,对企业的风险进行全方位的全过程的监控与管理。因此,内部审计不仅能参与企业风险管理,而且可以有效地促进和帮助管理企业的风险管理。
参考文献:
[1]卓继民.现代企业风险管理审计[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1电力营销全过程电费风险控制
通常情况下,电力企业在进行电力营销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性,特别是在电费管理方面,很容易造成电力企业重大的经济损失。因此,电力企业必须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手段,对电力营销的全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管,以此来降低电力营销中电费风险的发生。以下笔者也具体归纳了几点有效的控制措施。
1.1创建风险控制架构想要真正防范电费风险的发生,电力企业领导者必须切实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来制定出完善的电力营销觉决策,架构合理的风险控制结构,对每一项工作进行严格的把关。首先是对业务部门和相关职能部门的管理,由于这两个部门是直接参与到电费的管理工作中。直接对电费进行收取,也是非常容易发生风险的环节,因此一定要加强对这一环节的风险控制,坚决不可以存在拖欠电费不缴的情况,更不允许相关人员为了获取自己的经济利益而。其次,是对风险管理委员会的监管,由于该组织是对电线风险管理的主要负责部门,所以必须配备专业人员进行管理。最后,要对电力企业内部的审计部门进行管理,这也是整个电费风险控制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其可以对前两点进行有效的审计监督,一旦发现问题,就是立即进行处理,从而避免电力企业遭受损失。与此同时,电力企业领导者在对风险放线进行设定的同时,也需要制定出相对应的风险政策,无论是上级管理层,还是下级基础人员,都需要贯彻执行。其中,业务部门要高度重视对每一项风险业务的控制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减少风险的产生,促进电力企业持续壮大的发展。
1.2建立风险信息控制系统实际上,对电费风险进行全过程控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够将不同的信息进行及时的采集、归纳和整理,通过这些信息来决定最终的风险控制计划方案,为后续的电费管理工作提供更科学的依据。并且,随着当前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力企业应该将更多先进的信息技术引用到实际的电费管理中,逐步提供工作效率和质量。其次,加强建立完善的风险信息控制系统,作为风险信息主要的储备数据库,同时对不同类型的信息进行分类管理,将一些典型的案例作为参考,制定出风险数据报表,由电力人员填写原始的电费信息,放到专门的保管室进行保存。可以说,原始电费数据信息对于电费风险控制有着关键性的影响,这是因为原始的电费数据信息不仅是风险管理的必要条件,更有利于帮助电力企业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另外,当电力企业年终结算时,也会根据原始数据具体分析出哪一方面存在着缺陷,并加以改进。最后,电力企业还需要也特别注意的一点问题就是,要真正实现企业内部信息资源的共享,充分发挥风险信息控制系统的重要作用与应用价值。
1.3建立电费风险控制评价标准想要达到理想的电费风险控制效果,确保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建立相关健全的评价标准体系,尽量保证评价标准的量化,确立明确的控制目标,这也是风险控制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其次,电力企业还要加强对其他项目的设置,对风险控制中容易发生的问题进行预估分析,事先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措施,确保将电费风险控制在源头。
2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电力企业营销中,进行全过程电费风险管理非常必要,因为这种管理方式能够将收取电费的各个环节囊括其中,并且收集到原始数据,为电力企业做下一步计划提供依据,要想这一模式要想真正的发挥价值,电力企业需要建立电费风险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中的信息要能够实现共享,这样才能将信息具体的价值最大化,将电力企业电费风险降到最低。
作者:张雷单位:国家电网公司哈尔滨供电公司营业及电费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