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校长培训

校长培训

时间:2022-03-27 12:34:2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校长培训,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校长培训

第1篇

案例培训模式是围绕培训目的,把实际中的真实情境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供校长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提高校长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方法。1986年,美国卡耐基小组在《准备就绪的国家:21世纪的教师》(A Nation Prepared:Teachers for the 21st Century)的报告中就特别强调了案例培训模式在师资培训中的价值和作用。

二、案例培训模式的优点

在校长培训中使用案例培训模式,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

1、案例培训模式适合学校管理学科的教学

学校管理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具有明显的多样性、动态性、综合性与复杂性的特点。如果不把高度规范化、抽象化的理论与原则,借助于案例的手段还原到活生生的现实中,单靠教师或专家对理论的讲解,校长很难理解学校管理理论的实质,更难在将来的工作中灵活运用所学的理论去指导实践。因此,在校长培训中实施案例教学,是学校管理学科教学的需要。校长在模拟的案例情境中不断自问:这样的解决方式是否合适?为什么是这样的方法而不是其他的方法?以后遇到相似的问题我又该如何解决?这样的反思,可以协助校长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弥补实践的不足。

2、案例教学法有利于丰富校长的“实战经验”

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teaching)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之所以在教学中运用案例,是因为:聪明不是经由别人告诉而得来的。教学中所采用的案例。大都是现实学校管理过程中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件。校长面对这些实际问题,在“模拟演练”中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制定对策。这就为校长提供了锻炼其实际管理能力的机会,大大丰富了校长在管理上的“实战”经验,有利于迅速提高校长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有利于提高校长的自信心

案例教学的着眼点不仅仅在提高校长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借助案例讨论,参训的校长不仅可以从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技能和技巧,还可以提高其表达、讨论的技能,增强其面对困难的自信心。同时,这样的交流和讨论还有利于校长个人隐性知识的流动与表达,有利于其人格魅力的展示。在实践中,我们目睹了很多校长从最初的不愿发言,到后来抢着发言的变化。都是一线的管理者,对身边正在发生的事情怎么会没有一点感触和思考呢?校长们带着激情,主动参与讨论与交流,在交流中学会面对新的情形、在思想的碰撞中发现新的处理问题的策略、以开放的心态听取不同的意见,从中汲取合理的营养,这一切不仅仅是案例教学的目标,也是作为一名优秀校长所必须具备的职业素质。

4、改变了校长学习的方式和习惯,变被动为主动

过去,培训形式以讲座为主,教学中缺乏互动,校长们被动地接受着理论灌输。处于被动学习状态的校长。无法有效地激活自己学习的兴奋点。自从在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后,校长们深感要有高质量的发言必须要做高质量的准备。他们主动查找资料、精心准备,用理论、数据、经验、教训从不同侧面论证自己的观点。学习气氛空前热烈。

5、促进培训知识内化

案例教学把培训变成了一种特殊的教研活动。校长们不一定能把所学到的东西用书面的形式一一地罗列出来,但通过讨论,校长们逐渐学会了如何处理众多疑难问题。无论是在教育教学中,还是在学校管理中,“案例”作为沟通现实世界与理论世界的桥梁,实际上也是一种“做中学”的形式。在假想的实践中,校长们有效地对新、旧知识进行着组织和整合,并最终将它们内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案例培训模式的实施过程

1、准备阶段

(1)教师的准备

组织好案例教学的第一步就是教师必须选择一个恰当的案例。

现代校长既是教育教学的行家里手又是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怎样在他们所面对的纷繁复杂的现象中抽取出有代表性的案例。是案例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

我们选择案例,主要通过以下三条途径:一是教师根据当前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情况,结合调研,提炼出普遍关注的、具有共性的热点及难点问题。二是请每位校长结合其任职学校的实际情况及其个人工作中的困惑提出问题,由教师来遴选。遴选的原则是典型性、代表性。三是真实再现学校管理过程中已经发生的事例。通过再现一些已经发生的经典个案,从中汲取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2)校长的准备

拿到教师印制好的案例后,校长要充分地阅读案例,找出其中暗含的问题和观点,在分析和思考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观点,必要时寻找一些依据作为论点的支撑。

2、分组讨论

教师根据校长分管工作和案例内容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划分讨论组。划分讨论分组的原则是: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即同一小组内的学员在性别、年龄、任职时间、能力倾向、来自区域是不一样的,而全班各小组之间的总体实力是大致均衡的。同时。每个小组的人数不宜太多。我们的实践证明,最有效的讨论组的规模是6~8人。小组内部应有分工,各确定1~2名召集人、记录员和汇报人。这些分工一般由校长民主推荐并经常轮换。分组讨论不一定需要严肃的形式,宿舍里、餐桌旁、草坪上都可以。分组讨论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小组成员就案例取得一致意见,而是通过相互交流与讨论,促使每位小组成员进一步思考、调整和深化其对案例的分析和思考。

3、场地布置

案例教学的开放性和互动性的特点使得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培训场地有所不同,需要提前加以布置。在实践中我们的场地布置都符合下面3个条件:(1)学员不需要移动自己的位置不仅可以听到教师的讲解和其他同学的发言,而且可以清楚地看见教师、黑板和投影。(2)教师可以走近任何一位学员进行对话交流。(3)班内每一位学员都可以面对面地交流。

4、全班交流

这一环节是案例教学的,是形成教学结果的重要阶段,是全体学员各抒己见、集思广益、相互启发和共同提高的过程。这一环节通常由教师主持。教师首先请各小组的汇报人代表本小组向全班汇报他们在小组讨论中形成的基本观点,并允许组内其他成员做必要的补充。而后,教师鼓励其他成员以各种形式对任何一个小组的观点和措施进行评价。这是全班交流环节中最需要充分展开的阶段,也是学员交流最深入的阶段。

5、总结评价

总结评价是案例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主要的任务是归纳校长的基本观点、并对这些观点进行评析,还要对在讨论中容易被忽视、遗漏的问题加以挖掘。

结语

第2篇

【中图分类号】 G62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12―0027―01

先进的理念不仅运用于学校发展、教师培训、学生发展的计划与方案之中,更要将具体的操作运用于学校管理和发展的实践活动当中,使之不仅有益于学校师生,更有益于全社会各个家庭,提升本地区教育的均衡发展和人民的幸福指数。 “萤光支教上海行”校长培训,以其先进的理念,管理的策略,厚重的文化,给参与培训的校长以强烈的震撼。现笔者谈谈培训学习过程中的启示。

一、顶层设计,智慧管理

1. 整合课程设计,关注发展需求。将传统礼仪课程《开笔礼》《成童礼》《励志状元礼》与《过我们自己的节日》等系列课程相整合,使课程的设置更加符合学生发展的需求。在课程的开发和运行中,更加重视学生观、听、说、写、画、做等实践性过程所得,凸显学科整合特点,引导学生依据各自特长进行自主展示,让学生在活动中体味成就、感受成功。

2. 强化课程管理,确保教育实效。这里重点强调的是学校管理层面在课程运行中应提升课程落实的执行力。也就是根据办学理念进一步细化和优化课程管理,培养和提升中层管理者在课程执行中对细节的关注,强化精细化管理的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制度的完善以及过程督导的条理性,并切实关注各环节之间的互动与衔接,以确保课程智慧管理的目标达成。

二、队伍建设,细致入微

1. 以“微课程”制作为着力点,感受研修成长的幸福。微课程制作是目前教师培训和发展的最前沿的培训方式。引导老师们在微课程创作和欣赏的过程中,关注“小现象、小故事、小策略”,以自身研究成果的前瞻性、应用广泛性以及对其他教师发展的引领性,激励教师在感受研究过程、获取幸福成果的同时,进一步将研究变为教师自主成长的自觉行为和主动意识。同时,学校也从制度层面进行规划和完善,确保教师培训步入良性发展的轨迹,从而实现教师教科研的“大智慧、大发展、大跨越”。

2. 以教学竞赛为切入点,体味学习发展的幸福。将教学竞赛与日常的阅读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将微学习、微评论、微研究、微应用有机结合起来,使比赛贯之于全年各个时期和全校各项学习、研究、活动、成果之中,将竞赛拓展延伸到各个层面,使教师在各个层面均能感受到学习发展的幸福与成就,形成全员参与,全员分享,全员受益的良好态势,营造学习型氛围,建构学习型教师团队,打造学习型校园。

三、学生发展,系统规划

1. 共性养成,吸纳创新。共性养成方面,可吸纳、创新、拓展、提升先进的理念和方法。一是吸纳,锻炼学生公众演讲和表达能力的小学生大讲堂,不仅从每周一次的学校层面的大讲堂步入班级小讲堂,还设置了家长讲堂,将社区资源有机引入学校课程,汲取各行业最先进的元素为学生成长助力。二是创新,良好习惯养成的晨读、午练、暮省中,将其中的“暮省”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意念放松、冥想放松有机整合,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放松和回顾的习惯。三是拓展提升,将趣味寒、暑假作业以及“书包传递”的绘本阅读与“亲子阅读”等活动有机结合,使活动拓展提升为家庭融洽的切入点和家长孩子共同学习、进步的载体,达成家校共同教育的目标。

2. 关注个体,心语使者。学校成立“心语使者”志愿者联盟,联合校内外的心理专家和优秀的教师资源,与学生开展一对一的心理疏导和常态跟进,使心理健康教育在对全体师生开展的基础上,在有效保障个人隐私的前提下,加强对个体的心理抚慰和引导,帮助心理孩子化解内心矛盾,释放内心压力,形成健康阳光的心理,拥有幸福的童年。

四、注重总结,导向推进

第3篇

一、校长培训体系分类内容

目前,学院为中小学校长开设的专业培训体系可以按照任职时间跨度分为职前培训、新校长培训、在职培训和提高培训4个阶梯式项目。

1.校长职前培训

校长职前培训主要是NPQH项目,即国家校长专业资格(theNationalProfessionalQualificationforHeadteachers)培训项目。在英国,通过校长专业资格培训是获得校长职位的硬性要求,该项目以国家校长标准(NationalStandards for Headteachers)为具体依据,专门为那些有志于成为校长并有强烈动机的申请者而设计。培训时间通常为4~12个月,期间学员可以获得一对一的辅导,可以利用学院的学习资料、在线资源,并可以进入在线社区参与同其他学校领导的专业对话。

整个项目有5个阶段,一是预申请阶段,测试自己的准眢情况。二是申请阶段,通过在线申请,表明自己已经具备《国家校长标准》所规定的专业、经历等6个领域的要求,并提交单位领导出具的介绍信。三是评估阶段,在线申请通过后,申请者首先要完成在线自我评估和全方位自我诊断活动,然后参加为期两天的考评活动,主要测试申请者校长角色的定位以及个人实力和胜任校长所具备的发展领域,完成这两个评估程序,就正式成为NPQH项目的学员。四是4-12个月的专业发展阶段,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个性化发展道路,这个阶段的内容主要包括:在另一单位挂职锻炼5~20天;与其他学员进行同伴学习;回本人单位,在工作中学习;参加全国性、地区性或当地专业发展活动,如会议、论坛和高级讲习班。最后是结业阶段,当学员感觉准备充分时,便可提交自己结业评价的证明材料,评价采用小组答辩的形式进行,一旦通过便可授予全国校长专业资格证书。

整个项目的培训费用将根据不同情况进行收取,对于来自少于100人的小型学校的学员,费用由培训学院承担;对于来自各类直接拨款学校(Maintained sch001)的学员只收取整个培训费用3800英镑的20%,也就是760英镑;对于来自英国以外的学校学员则要收取全部费用。

2.新入职校长培训

承担这一培训任务的项目名称叫“开端计划”(HeadStart),主要为获得国家校长资格的人士和新人职的校长而设计。参加该项目的校长可以获得一位经验丰富的现职校长作为自己的专业伙伴(Professional partner),同时也可以利用学院的高质量、背景丰富的学习资料和本地的各种发展机会。该项目的时间对于刚通过国家校长资格、还未获得校长职位的学员可以一直延长到获得校长职位,然后可以注册参加下一轮培训;对于新人职校长则是职业生涯的前两年。

与校长职前培训相比,新人职校长培训最大的特点是新校长要与自己的专业伙伴密切配合,并在专业伙伴的建议、指导下进行专业学习和实践。作为专业伙伴,需要在新人职校长的前两年里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基于个人需求的支持。具体包括:给新人职校长提供建议、支持和要求;利用基于行动的学习技能鼓励新人职校长反思他们的专业实践;支持新人职校长领导与管理的创新;帮助他们理解地方和国家儿童服务议程内容及其重要性。

这个阶段的培训费用一般由学院从新入职校长培训的国拨经费中为每个专业伙伴的学校提供1000英镑的补助费用,同时,专业伙伴到新人职校长学校指导可以获得每天150英镑的生活补贴。

3.雇职校长培训

承担这一培训任务的项目名称为“在职校长领导项目”(Leadership Programme for Serving Headteaehers),2003年升级被"Head for the Future"项目取代。这一项目主要是针对在一所学校任职领导岗位已3年以上的校长,帮助他们回顾他们在领导学校和学校发展中的作用,并对他们进行侧重于领导者的个人发展、领导风格等方面的研究、诊断与分析。探讨管理层的实践和发展,如面对挑战和机遇,考虑未来的发展和对策。

在项目开始之前,校长和他所在学校的其他成员要完成一个诊断性问卷,分析校长的领导方式、校长特点和学校背景。校长还要为规划和目标设定准备好有关学校成就材料和评估数据,并考虑有关成功和没有解决的例子以在工作坊(Workshop)交流。工作坊为期4天,前两天,参加者会收到对他们的绩效做出的评估反馈,评估会分析从成功校长访谈中得到的信息,并探索领导方式、学校改进背景以及学校绩效之间的必然联系。工作坊的后两天,是在前面工作的基础上让校长联系个人发展目标和学校提高目标制定一个行动计划。期间还向参加者介绍“信息和交流技术”以及“领导方案伙伴”计划。通常而言,每一个工作坊都有12-14位参加者,外加两位资深培训人员。

这个项目的培训费用在当时(1998年)完全由威尔士议会政府承担(Welsh Assembly Government),因此学校和代表不会支付任何费用,不仅如此,政府还支付交通和生活补助。升级为"Head for the Future”项目后,对于小型学校(百人以内)参训校长完全由学院支付,其他学校按照每人750英镑的标准收取。

4.校长提高培训

对于成功的和出色的校长,学院为他们推出了“地方级教育领导”(Local Leaders of Education)和“国家级的教

育领导”(National Leaders of Education)两个提高项目。通过前者培训的成功校长将被地方当局任命为其他校长的导师和职业教练而开展工作,地方级教育领导的产生需要经过学院的预选、正选、培训和持续发展四个阶段。培训出一名地方级教育领导需要为期8-12周,每周四天的时间,之后地方级教育领导们被安排到学校,与地方当局一周进行一天或一天半,连续几个月甚至一年或更长时间的研讨,以此来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管理素养和能力。

国家级教育领导是那些同学校教职工一起,利用他们的教学知识和经验在具有挑战性的环境中表现出非凡的领导能力的杰出校长。许多先前工作在具有挑战性的学校的国家级教育领导都曾有其他学校的工作经历,他们工作的学校即成为国家支持学校(NSS)。国家级教育领导培训项目根据学校改善的情况,一般需要1~3年时间,成为一名国家级教育领导不仅意味着每个儿童获得了高质量的教育,学校和学校员工获得了更多的专业发展机会,而且也意味着其将获得在参与国事活动中、学院未来发展战略建议等方面的发言权。因此国家级教育领导的选拔、培训将更加严格和艰巨。

以上两个培训项目中除了交通和生活费用外,其他费用全部由学院资助,地方级教育领导培训期间,其学校可获得地方当局每日300―500英镑标准的损失补助。而国家级教育领导者的学校,将得到国家大量持续的无偿补助。

二、校长培训体系的主要特点

不断深化的教育改革推动着英国校长培训的蓬勃发展,培训分类明确,注重个性、能力和实践,培训经费充足的培训特点,使英国的校长培训在促进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培训体系健全,培训分类明确

英国中小学校长培训既有为愿做校长的人提供的“校长专业资格”项目培训,也有为新人职中小学校长和在职校长提供的各类人职与在职的资格与发展培训,还有为优秀校长和杰出校长提供的地方级和国家级教育领导项目的培训发展空间,形成了从“校长候选人”到“资深校长”的一套相对完整而又连贯统一的培训体系,具有分类分层培训的明显特点。分类分层培训不仅增强了培训的目的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而且在校长培训与校长角色转换之间建立了密切的关系。

2.培训注重能力和实践锻炼

英国中小学校长培训在内容、方式上充分体现了注重实践、提升能力、促进个性发展的价值取向,这一取向又决定了中小学校长的培训者必须是成功的校长等具有实际经验的人,而不是大学或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例如,在培训中非常注重学员之间、学员与当地专业伙伴以及地方当局的相互学习和交流,以解决自己学校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在培训的方式上,理论面授课时较少,大量的时间是到别的学校挂职锻炼或在自己学校进行实践学习。如“校长职业资格证书”课程的学习,全部面授时间不超过一个星期,但持续的时间长达一年。学员接受面试后,便通过到学校担任领导职务进行实习,参加各种会议、论坛,在单位边工边读等方式进行大量的实践和反思,在行动中加以改进。

3.培训经费充足有保障

在加强对校长培训项目组织;管理和指导的同时,英国的中小学校长培训还有有力的经费支持。1995年4月英国正式出台的“校长领导与管理计划”(The Head一teachem’Leademhip and Management Programme)第二部分规定,在1995年4月1日以后新任命的校长均可获得2500英镑的培训资金,这笔培训资金可用于中小学校长上任两年内在任何部门任何时候的培训,从而为校长参加培训提供了经费保证。到2004年增加到4000英镑(学校或校长还相应地支付500英镑用于参加培训)。不仅如此,一旦校长获得地方级或国家级教育领导荣誉,所在学校还会得到来自地方当局和国家不菲的资助。

三、校长培训体系的经验启示

英国中小学校长的专业培训为我们勾勒出一张层次清晰、设计合理的路线图,同时反观我国中小学校长专业培训现实,以下几点值得我们深思。

1.健全规章制度,狠抓校长培训实效

当前,提倡教育家办学已成为中小学校长培训的内在动力和目标追求,全国各地也在纷纷开展诸如“名校长”、“十佳校长”等评选活动。国家从七五开始,连续开展了多轮校长培训,这说明国家已经非常重视校长专业发展及其在提高教育质量方面的巨大作用。但究其质量与实际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以至于一些受训校长私下里对培训这样“总结”:“玩上几天、花掉几千、写上几篇”。国家投入巨大人力、物力和财力,结果却收效甚微,不得不令人深刻反思。与英国校长培训相比,不难发现,我国现行的校长培训规章制度一方面还不够健全,另一方面可操作性不强。英国1995年、1998年分别颁行的《校长领导与管理计划》、《国家校长标准》和《国家校长专业资格》,不久获得英国议会通过,《国家校长标准》随即被确定为校长行动的依据和培训的指南。这样,校长培训工作就纳入了一个系统和正式的轨道,从而使校长进修提高的必要性和重要地位得到了很好地承认。相比之下,我国原国家教委于1991年颁发的《全国中小学校长任职条件和岗位要求(试行)》,以及1999年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校长培训规定》仍然属于部门规章,较之以国家意志确立的《校长标准》(或《校长法》),其立法技术和可操作性都有待进一步加强。因此,我国亟需出台具有法律性质的校长标准,完善现行校长培训法规体系,从制度上对校长专业培训加以约束和规范。

2.施行分类分层培训,在实践中提升校长管理个性和能力

由于国家没有统一的培训模式和要求,各地在校长提高培训中缺乏经验,往往是将为期五年的专题培训内容集中到一年进行,正、副职校长以及中、小学校长也集中在一起不加区分地进行培训,出现参训人员“一锅煮”现象。校长的培训层次不分明,培训内容存在重复现象,培训方式专家化、理论化、满堂灌,缺乏针对性、互动性、个性化,严重脱离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实际和校长本人特点。因此,借鉴英国校长培训经验,我们在校长专业培训中应突出分类分层原则,按照校长不同专业发展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应事先进行调查,做需求分析,征求校长的意见和建议,尊重他们的实际需要。培训教师要多样化,要尽可能多聘请一些经验丰富的优秀中小学校长作为新人职教师的实践导师,对其学校管理与领导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培训的理论学时要缩短,要增加校长的实践培训时数,通过校长之间的交流、挂职锻炼、参观考察以及行动反思等方式,提高校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4篇

校长是学校的领军人物,提升校长的素质,不仅是校长个体的需要,也是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需要,更是实现教育内涵发展的需要。几年来,我们潜心研究,大胆实践,探索出领导干部的培训模式,培养了一支适合我县教育需要的学习型、专家型的校长队伍。

1论坛交流模式

以论坛的形式为校长们搭建互动交流平台,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激活校长内力,发掘校长潜力,整合校长动力。其模式的运行结构为:切中问题(重点、热点、难点)——群体释疑——对话交流——多元分享。我们先后开展了“百题知识竞赛”、“创新教育”主题辩论大赛、领导干部“百人论坛”、校长“网上论坛”等活动。特别是校长“网上论坛”,切中校长工作中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论坛内容全县开放,达到资源共享。通过论坛交流,丰富了校长的理论知识,为校长科学管理学校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梯次研修模式

我们坚持对全县中小学校长按岗位、按需求,分类、分层次、分专题进行培训。其模式运行结构为:专家引领——对比反思——理解内化——躬身实践。我们举办了校长、村小校长、后勤校长、初中教学校长、小学教学校长、教导主任等研修班。先后聘请全国小学教育专家窦桂梅、吉林二实验陈福校长;省学院干训办林森主任等领导和专家进行专题培训,各位校长认真思考,消化理解,运用实践。在梯次研修中,击中问题,内容具体,针对性强,效果颇佳。使领导干部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提升了理念,收获了经验,有效地促进校长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3名校带培模式

“名校带培”就是把学员置身于全国、省内、县内等名校,脱产带培学习,学员以该校一分子的角色,参与其完整的教育教学活动。

全面深入地了解分析、研究该校在教育教学、学校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情况,从而不仅学到大量的显性经验,也会在深层次、隐性方面获得亲身体验、感悟与启迪。达到在短时间内快速度、高效益地提高科学管理学校能力的目标。其运行结构为:确定名校——情境体验——实践反思——交流汇报。几年来,我们先后选送50余名中小学校长、村小校长,分别到山东、四川、北京、浙江金华、东北师大等名校带培学习,学员们在学习中思考感悟,在反思中分析对比,寻求接合点,探求生长点。使他们增长见识,提升素质。带培学员回来后在县内巡回报告,达到资源共享,提高校长管理能力。

4案例教学科研模式

“校长培训案例教学科研模式”其运行结构为:专家讲座——点评案例——师生互动——典型引路——总结提升。2006年我们承担的《提升校长办学理念,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省级重点实验课题取得丰硕的成果。这一培训模式在课题研究中,得到充分运用和完善。通过专家讲座,有效促进了校长对办学理念的内涵、意义、作用、标准以及办学理念的形成过程等理论知识的掌握。通过点评案例,澄清对办学理念的模糊认识,找到了差距。师生互动环节,使我们的校长解除了疑惑,坚定了信心。典型引路环节,深入名校考察来完成,通过学习使校长进一步深刻理解了办学理念的内涵、意义和作用,也明确了提升本校办学理念的方向,增强了紧迫感。第五个环节是校长在本校实际工作中进行自我总结提升。首先是校长实践。校长根据学校办学理念在学校的管理实践中有意识地进行尝试。其次是集体研讨。学校组成由行政领导、教育专家和学生家长代表参加的论证机构,采用问卷调查、座谈、讨论、交流等方式广泛征求意见,逐步修订提升学校的办学理念,使办学理念为学校所有教职工接受和认可。最后是实践落实。经过论证后的办学理念,必须贯彻落实到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用理念规范办学中的一切行为,追求理念要求的高质量办学。案例教学科研模式的运用使点的问题和面的实际有机的结合起来,把今天的管理和明天的发展统一起来。在研究中培训,在培训中探究,在探究中发展。提高校长科研能力。

前苏联教育家波尔特洛夫说:“校长的个性、博学、专业水平、分寸感、精力、组织才能等事实上决定着学校面貌、教师和学生的集体活动。”时代呼唤高素质的校长,作为培训者要善于研究,不断探索出新的培训模式,为校长个人成长增加才气,为学校的发展增加底气,为特色学校建设增加名气。

第5篇

6 月19 日—30 日,我参加了市教育局组织的挂职校长 培训。培训期间,挂职校长全面参与学校的各项管理活动,内容涉及办学思路的形成与学校定位,学校管理创新与学校发展,教师队伍建设与校本教研,学校德育工作和德育队伍建设,学校特色教育,学生活动的开发与组织等。通过在**小学的培训,确实使我们农村小学的 校长开阔了视野,更加端正了办学思想,增强了改革意识,开阔了办学思路,提高了校长全面抓好素质教育和执行教育政策法规的自觉性,提高了教育教学指导能力,下面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小学的办学思路非常清晰。打造省会一流名校是他们不懈的追求。学校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确立了“以育人为灵魂,以科研为先导,以提高师生素质为重点,以创造八个一流为目标(一流的创新管理,一流的教育教学质量,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办学条件,一流的生活待遇,一流的社会声誉,一流的校园风气,一流的工作业绩),以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以培养创新人才为根本”的办学理念,逐步形成了“进取、果敢、求实、创新”的校风,“严谨、敬业、爱生、争先”的教风和“博学、善思、乐群、守纪”的学风。** 小学的校园绿树掩映,四季常青,鲜花盛开,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学校建有科技楼、活动楼、办公楼、教学楼、公寓楼等,开辟了语音室、微机室、监控室、播音室、报告厅、体育厅、舞蹈厅等48 个专用功能教室,实现了高标准的电视直播系统、电子管理系统、教学监控系统、微机网络系统、校园文化传播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六大系统,学校办学条件全部实现了现代化、信息化和数字化。教学楼内文化氛围布置独具匠心,处处体现出育人的本质,对我感触最深的是学校的阅览室,整个阅览室分为四个版块:教师阅览区、低年级阅览区、中年级阅览区、高年级阅览区。每个版块有适合各类人群阅读的书籍和适合各年龄段高低不同的桌凳,桌子上摆放着学生们参加读书活动的作品,并装订成册。从这些作品的水平看,与我们农村的学生是无法相比的,以后我们要想方设法改善办学条件,并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学习最后一天的上午,我们还参观了 **外国语学校,从校园风貌、教学设施、教育教学、音体美教学、国际交流五个方面来看,外国语学校的站位更高,给我们的触动更大。

二、通过参加周一上午的校长办公会和周一下午的全体教师例会,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小学的管理极具科学性。学校内部分工很细,每项举措都有具体人抓,不用领导督促,教师们都自己给自己加压。上午9 点,我们准时在校长室列席了班子例会,首先袁校长对上周工作进行了总结,对本周工作进行了布置,在总结中注意从具体工作中找差距,指明了努力地方向。接下来分别由主管教学和教育的副 校长也分别对上周所分管的工作进行总结,对本周的工作进行安排。最后由各主任分别汇报,会议结束时形成周安排,下午例会时发给每个教研组,整个会议内容充实,大家充分发表个人意见,气氛激烈又不失融洽。下午5 时30 分,我们又列席了全体教师例会,会议由主管教育的马校长主持。首先马校长对在学校鼓乐队和扇子舞活动中付出心血和汗水的几位老师进行了表扬,说到激动处马校长的声音有些哽咽,教师的敬业精神感染了全体教师,也深深地感染了我们几位挂职 校长,因为我们亲眼目睹了音乐教师刘冬梅每天早晨7 点准时到校组织学生训练四百人的扇子舞和鼓号队,下午一直训练到7 点以后。教师的在校时间达到了12 个小时,这是一种多么崇高的精神境界。其他也有很多不知名的教师都加班到天黑,尤其是几位班主任经常走得很晚,非常值得我们学习,马校长还为教师颁了奖。接下来主管教学的李校长布置了教学方面的几项工作,每项工作都提出了严格要求。第三项由刘灿老师为大家讲座。她讲授了《走进现代,感受经典》,利用文字和图片声情并茂地讲解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特点,要多读、多磨、多写,在教学实践上下功夫,读懂学生也就是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教学,教师就进行什么样的教学,没有个性,一刀切的教学是不会成功的,马思洪教授总结了十七条成功定律,对教师的教学具有很大地启发性,最后她总结出教师要启迪智慧,感化生命,教育是以理想为目标的希望之旅,这是**小学“走出去,带回来”的成果。讲座结束后教师们都谈了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另外学校每位领导分包一个年级的做法,极大地调动了每位领导的积极性,他们时常深入到所需班级与他们共成长。学校的各种制度非常齐全,对教师的约束力较大。

第6篇

彩烛工程校长培训心得

北京之行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来首都北京学习更是一种奢望。这次在黔江区教委曾科长的带领下有幸来到首都北京师范大学,参加由国家开发银行赞助的"彩烛工程"的校长培训,与大家聚在一起学习、交流,真的是我一生的幸运和幸福。

在这里,我首先要感谢国家开发银行的张局长,因为她让我实现了我北京旅游和学习的梦想。虽然已入冬,但在北京的日子依然阳光灿烂,特别是在学习期间,各位领导、胡老师、田老师、丽丽、周师老师、还有工作组的程军老师等相关工作人员随时面带微笑,很热心的为我们服务,帮助我们,为我们介绍学校、找教室,带我们每天学习,我们要外出又忙着为我们找砹斯宾队的车,真的让我们非常感动,也让我在这个入冬的季节感到无比温暖。非常的感谢他们。

有人说,要前世三千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擦肩而过,更何况我们45位学员来自不同地方、不同学校,有缘聚在一起学习、交流,相互认识并成为朋友,这是我一生最宝贵的财富。所以我也非常感谢我亲爱的学友们。

这次培训分成聆听专家、教授的讲座、实地考查学习,小组汇报交流总结几个程序展开,精彩纷呈。

聆听专家教授的讲座让我为之震撼。曾在几年前,聆听了丁榕老师的讲座,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教育需要爱,但要做到严中有情,情中有爱。于是这种观念决定了我班主任工作的方法,让我受益匪浅, 时至今日,再次聆听了丁榕老师的讲座,更让我怦然心动的是她说,"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今天,教育需要发展型的爱。"要做到按需施爱,因为每一个孩子成长的背后都有许多真实感人的故事。

聆听《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讲座,深刻地感受到我们的课堂提问存在着许多问题,课堂提问是一门精深的学问和艺术,更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研究。

淼奖笔Ω揭恍。亲近课堂和孩子,实地考察和学习,更是让我大开眼界,北师附一校的快乐教育真的让我感受到了学校的大教育----是一切为了孩子的快乐成长。张校长的理念先进,管理得法,引领着这所学校持续的发展,老师的讲课语言亲和,把课堂真正的还给孩子,老师一步步的引导真的是一种无痕的渗透。这位老师的课堂教学真的也让我深刻地感受到:课堂------孩子生命成长的地方。

为了增进学员间的相互了解,老师们还组织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提供平台让学员们一起相互交流,深刻地感受到汲取和分享的快乐。

闲暇之余, 我们还领略了汇聚天安门人山人海的庄严隆重神圣的升旗仪式,欣赏了博大精深的北京故宫博物馆,游览了蜿蜒盘旋的八达岭长城,感受了颐和园的皇家园林文化的独特魅力;品尝了味道鲜美的北京大董烤鸭;特别让我感受最深的是京师学堂的育人力量,感受到了名校的文化和专家教授、名师的风彩。一言一行,一草一木,真的无不让我感受到这座千年古都的深厚文化底蕴。

第7篇

关键词:“微培训”;背景;内涵;意义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02-0062-03

一、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实践的不断深入以及教育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小学教师和校长培训步伐不断提速,中小学教师和校长对培训模式改革创新的呼声也不断提高。一种新型培训模式――“微培训”,以其鲜明的模式特征和在一定范域应用实践取得的成效,引起了学界的关注。笔者试从“微培训”的缘起背景、基本内涵和实践意义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为促进学界对该模式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二、“微培训”的缘起背景

分析“微培训”产生的背景,首先要对“微格教学”“微型学习”“微型课程”有个基本认识,才能够全面把握“微培训”的历史发展性。

20世纪60年代,美国兴起了教育改革运动。斯坦福大学的德瓦埃特・爱伦(Dwight Allen)等人在对“角色扮演”教学方法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摄录像设备录制受训者的教学行为并分析评价,以期让受训者在短期内掌握一定的教学技能,后来逐步完善形成了“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也称“微型教学”),并被推广应用到师资培训和教师的教学实践中去。

“微型学习”(Microlearning)是知识经济社会环境(微型内容、媒介生态微型化交融的环境)下学习媒介生态变化的产物。“微型学习这一概念于2004年提出”[1],奥地利学习研究专家马丁・林德纳(Martin Lindner)将“微型学习”表述为一种指向存在于新媒介生态系统中,基于微型内容和微型媒介的新型学习。[2]这一提法不仅得到学习者的广泛认可,也在社会相关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微型课程”简称“微课程”,“在国外,早已有了‘微课程’(Microlecture)这个概念,它最早是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于2008年秋首创的。”“戴维・彭罗斯把微课程称为‘知识脉冲’(Knowledge Burst)”,“因为这样的微课程让学生有了更大的自和拥有感,微课程的开放性及后续补充与开发的潜力也为教学应用带来了巨大的灵活性。”[3]由于“微课程”具备满足现代社会学习者个性化需求的独特优势,受到广大学习者的认可和好评。

随着信息技术和移动互联网的深入发展,尤其是智能手机时代的APP广泛应用,加之APP+微博+微信等技术手段的深度融合,一种新型自主培训学习模式――“微培训”(Micro training)应运而生。“微培训”在继承了“微格教学”“微型学习”“微型课程”的“微”的实效基础上,充分借助APP、微博、微信、QQ等新型媒介,使自身更具社会化和移动性。“微培训”因其更能适应现代社会学习者的需求而被应用于各类培训中去。

可见,从“微格教学”到“微型学习”,再到“微课程”和“微培训”,“微”字当头,步步发展,既体现了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也体现了人类对知识学习的不懈追求。

三、“微培训”的基本内涵

1.概念

从“微培训”产生的背景来看,“微培训”在我国属于一个新事物,国内关于“微培训”概念研究较少,笔者整理了相关文献资料,其中,汪志广认为:“微培训是指在中小学校长培训中,借助新媒体(E-mail、QQ、飞信、飞鸽、微博、微信等),以学员微讲座、微论坛、现场体验、活动观摩、快乐聊吧等形式,建构学员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新型培训方式;它是微目标、微时间、微活动、微内容、微规模、形式灵活多样的培训,是由培训教师引领并参与活动,由学员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培训的一种新型辅培训形式。”[4]严以华认为:“‘微培训’就是用短、平、快的方式开展培训,节省时间,提高实效。”[5]张志兵认为:“对于微培训,现在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其进行理解:微知识微表达,即对于一些细节性的知识要把握好讲解的时间,简单地一带而过;小故事讲解大道理;重视细节处理,即对学生的一些不良实验习惯或者学习方法耐心地提点,讲清楚道理,然后鼓励他们改正;小语录成规矩,即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一两句简单明了的话语对如何学习,或者正确的学习方法进行提及,突出语句的短小精悍,并且富有哲理。”[6]牛麟认为:“微培训以学习者为核心,以‘微’为主要表现形式,构建微环境,传播‘微知识’‘微技能’,能利用网络方便地进行交流互动,实现全新的混合式学习模式。”[7]从上述“微培训”概念来看,“微培训”是在网络环境状态下进行的,是一种微型化的培训形式、教学方式、学习模式,在中小学教师和校长培训场域下应用性较强,由此,我们可以简要定义“微培训”:“微培训”是基于网络环境状态下的微型化培训模式。当然,“微培训”具有动态性特质,其概念也会不断变化发展。

2.特征

关于“微培训”的特征,汪志广认为,“培训活动微型化、培训管理自主化、培训效果持久化”。[4]严以华认为,“主题精练,目标明确;时间短,每次培训时间大约为5~10分钟;针对性强,能解决困扰教师们的普遍性问题;内容新,操作性强”。[5]张志兵认为,“小、准、精、常和专”。[6]

结合我们对“微培训”的简要定义,我们可将“微培训”的特征概括如下:

(1)培训环境微型化。“微培训”是在微型网络环境下开展的,这是相对于面授培训而言的,这种微型网络环境具有充分的人性化和自主性,这对学习者自主培训学习的自律性提出了较高要求。

(2)培训形式微型化。“微培训”的形式是微型化的,可以借助QQ、微信、微博等多种现代网络传播媒介进行学习研讨和交流互动,而媒介选择的多样性可以锻炼学习者的发散性思维。

(3)培训内容微型化。“微培训”内容讲求“精简”且“美妙”,来自于教育实践的精华内容,既能激发学习者喜爱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学有所动,又可以让学习者体验到培训学习的乐趣,学有所获,达到学乐交融的境界。

(4)培训目标是促进学习者发展。“微培训”的目标十分明确,就是通过满足学习者的培训学习需求和情感需求,来促进学习者发展,培训目标贯穿于“微培训”始终,打破时空局限,具有显著的发展性,这也是“微培训”的一个鲜明特征。同时,“微培训”在培训时间设置上更具有灵活性,学习者可以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来培训学习。

四、开展“微培训”的实践意义

任何一种培训模式都是建立在一定理论基础之上的,并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得到检验和改变。“微培训”是建立在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技术学等理论基础上的,是教育改革发展实践的产物,是适应和满足现代社会学习者需求的一种新型培训模式,对于推动我国中小学教师和校长培训模式改革创新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1.为转变学习者的培训思维提供了可能

微型化是“微培训”最显著的特征,这有效克服了目前中小学教师和校长培训存在的培训内容繁多、培训时间有限、自主选择性较弱、“被培训”等弊端,真正做到“以学习者为中心”。“微培训”让学习者在遵循“信息输入-信息存储-信息提取-信息加工-信息输出”的信息获取一般过程条件下,对自我进行反思,形成深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的培训思维品质,这种思维品质在“培训启动-培训实施-培训结束”三个阶段中通过学习者的学习体验和阶段性学习成果得以体现,“灌输式”的培训思维也将逐渐消除,主动学习、有效学习、持续学习的学习理念也会在“微培训”中得到强化和落实。

2.改进完善了原有的培训模式

当前我国实施的“国培计划”“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校长国培计划”等国家级培训项目所应用的培训模式,主要有面授培训、网络培训、面授+网络三种,三种培训模式各有利弊。就面授培训而言,尽管面授培训可以实现近距离的直观接触,交流研讨互动性较强,培训者的体验感较好,但是,也存在诸如培训费用高、影响正常教学工作、存在交通安全隐患、实施效果不理想等突出问题。“微培训”不仅克服了面授培训的突出问题,而且创新发展了网络培训的优势,强化发挥其微型化优势,并在中小学教师和校长培训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如江苏省高邮市中小学教师培训、北京市海淀区中小学校长培训、福建省厦门市中小学教师培训等都应用“微培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微培训项目丰富,涉及电脑基础、办公软件使用、课件制作、电子白板交互操作等,使广大教师的信息化能力得到普遍提升,并能熟练使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8]“中小学校长在微培训中逐渐养成科研意识和培训习惯,将研究纳入微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将培训作为推进工作的重要手段,从而加速实现由‘经验型’校长向‘研究型’、‘专家型’校长的转变。”[4]

“微培训”除了被应用于中小学教师和校长培训以外,还被推广应用于企业培训中。如有人探讨了“微培训”应用于企业培训的问题,“由于‘微培训’时间和方式灵活,内容针对性强,可作为集中式培训的有效补充,对提升企业培训质量必然会发挥重要作用。”[9]“微培训完全顺应了互联网时代的信息传播特点,迎合了员工学习习惯的改变,随着社会化媒体软件功能的不断开发和技术升级,微培训必将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完善空间”。[10]可见,“微培训”在企业培训中也是大有作为的。

五、结束语

深刻认识“微培训”缘起背景、基本内涵与实践意义是进行“微培训”研究的前提。在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下,如何增强中小学教师和校长培训针对性、精选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强化培训自主性、营造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等问题也是学界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将“微培训”这种新型培训模式应用于中小学教师和校长培训过程中,不断改进完善,有助于促进教育培训模式改革,提高培训质量。

参考文献:

[1]TheoHug,MartinLindner,PeterA.Bruck.Microlearning:EmergingConcepts,Practices and technologies after e-Learning-Proceedings of Microlearning2005[M].Innsbruck:Innsbruck University Press,2005.8.

[2]MartinLindner,PeterA.Bruck.Micromdia and Corporate Learning:Proceedings of the 3rd International Microlearning2007Conference[M].Innsbruck:Innsbruck University Press,2007.8.

[3]关中客.微课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17):14.

[4]汪志广.在中小学校长培训中开展微培训的研究[J].中小学校长,2013(5):4-5.

[5]严以华.用“微培训”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6):16.

[6]张志兵.加强“微培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J].教书育人,2014(1):33.

[7]牛麟.微培训下的中小学教师混合培训模式[J].成人教育,2014(8):89-90.

[8]肖东等.高邮:微培训给力教师专业成长[N].江苏教育报,2013-05-15001.

第8篇

一、 专题性理论讲授培训模式

专题性理论讲授培训模式是长期运用于中小学校长培训的一种主要模式。它以短期集中培训为主,主要用于对中小学校长进行政治素质和教育管理素质等理论方面的培训,在短时间内较系统地传授知识,提高校长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教育理论水平,具有“低投入,高产出”的特点。这种培训模式在“理论至上,知识本位,学科中心”的价值观指导下,在提升中小学校长的教育理论水平和管理理论水平、拓宽知识结构、把握基础教育改革脉搏、启发办学思路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培训效果。

这种培训模式的过程结构一般为:从提高校长专业知识素养的需要出发,确立校长培训的目标,根据培训目标选择核心培训课程,聘请优秀的培训师资和管理人员,实施培训活动[1]。但这种培训模式过于以培训机构和专家为中心,偏重知识传授和理论灌输;培训目标要求整齐划一;多数课程设计自上而下,课程内容重理论、轻实践,脱离学校实际,对校长的实际工作能力培养不足[2]。

二、 案例教学培训模式

案例教学培训模式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指导性。它是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范例教学思想在教学中的应用和发展。它通过模拟或者重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让学生把自己纳入案例情境,通过讨论或者研讨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把案例教学用于校长培训中,是指围绕一定的培训目标,选取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实践中的真实事例,加以典型化处理而形成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案例,以供培训的校长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思考,经充分讨论并作出各自判断的一种教学培训模式。在这种培训模式中,校长在充分交流的过程中研究、总结各种各样的成功的和失败的管理经验,从中抽象出某些一般性的管理结论或管理原理,使经验升华为理性认识。也可以使校长通过自己的思考或者他人的思考来拓宽自己的视野,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

这种培训模式的过程结构一般为:组织专家编写和精选教学案例,在教学过程中呈现这些案例,现场组织分析研讨充分交流,教师归纳总结并得出结论;其次是要培养善于组织案例教学且又具有实践智慧的培训教师,这需要很长的时间;第三是这种培训模式还容易忽视系统的教育理论和管理理论的学习,导致经验型管理定势。

三、 以问题为中心的培训模式

以问题为中心,又称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是近年来受到广泛重视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体现了建构主义的教学理念。这种教学模式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小组讨论为形式,在教师的参与下围绕问题进行研究的学习过程和知识建构过程。它于上世纪90年代从医学教学引入到校长培训中,它要求校长理解并运用知识解决管理实践中的问题,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校长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来解决问题,从而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发展高层次的思维技能,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3]。这种教学模式的精髓在于发挥问题对学习过程的指导作用,关注能力培养和参与性教学,非常适合于中小学校长培训[4]。

这种培训模式,强调先问题后学习,以问题为导向。校长和教师都参与问题的选择与培训内容的确定,这就能更好地做到按需施教。问题确定以后,培训者把问题呈现给校长,校长面对不确定问题的解决过程有着极大的思维和尝试空间,这就能促使校长把学习理论与总结经验、研究问题、改进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校长在研讨中各抒己见,相互启发,形成共识,甚至能在培训中形成探究的氛围,演变为课题开展研究活动。校长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发展,因此,这种模式在校长培训中大多演化为以问题为中心的研修一体化模式。

这种培训模式的过程结构一般为:确立培训目标,依据学校办学和教育管理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来选择培训内容;根据培训目标与校长需求来安排讲座的内容和研讨的主题,培训教师设计巧妙的问题情境,组织校长开展主题研讨活动,校长围绕问题探索解决的方法,启发新思想。这种培训模式要求培训机构有丰富的培训资源和强大的教师队伍,否则会使培训效果大打折扣。这种培训耗时费力,成本较高,很多培训机构望而却步。这种培训模式为用而学,容易陷入实践至上,使培训缺乏系统性和前瞻性。

四、 教育会诊培训模式

教育会诊培训模式是一种以实践为导向的培训模式,是让校长通过学习解决工作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在提高学校办学水平的过程中提升校长的专业素养。这种培训模式的提出主要是因为以前的校长培训都局限于专家讲校长听的课堂,内容深奥,方式简单,理论严重脱离实际。教育会诊培训模式将校长组织在一起,大家集体致力于解决一个共同的问题,使校长有效地将其他学校的成功经验与自己本校的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

这种培训模式的过程结构一般为:理论学习研讨阶段,校长自己设计学习活动,进行个别学习,专家引领提升理论素养;参观考察学习阶段,校长认真听取所在学校情况介绍,深入教育教学实际亲身体验与观察,学习了解他人经验;集体教育会诊阶段,校长围绕会诊学校的一个或多个问题,各抒己见,根据所学理论对考察学校进行集体会诊,会诊时出现的各种观点无需统一,可请教育专家进行点评,以使参与者的知识和能力得到提高。但教育会诊培训模式的培训效果对专家工作的依赖性较大,加之每个学校的实际差异,所得结论在推广使用时有很大的难度。

第9篇

各直属单位、局机关各科室,各有关教师培训机构:

为保障全市教育重点工作项目的落实,切实发挥培训工作的导向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校长(园长)教师专业发展,经研究决定,自年起实行新的校长(园长)教师培训工作运行机制。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实行严格的培训责任制。全市中小学校长(园长)、教师培训工作实行分工负责制。由教师教育科统筹管理,各业务科室具体组织。办公室负责中小学校长(园长)、教育干部信息宣传舆情与新闻应急培训、局机关公文培训;组织人事科负责中小学校长、教育管理干部培训;规划财务科负责教育财务、学生资助、校舍安全管理骨干培训;基础教育科负责中小学班主任,德育、心理、实验基地、特殊教育骨干教师培训;学前教育科负责幼儿园园长、骨干教师培训;职教科负责职业学校校长培训;民办教育科负责民办学校校长、骨干教师培训;体卫艺科负责中小学音、体、美、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督导室负责督学培训;安全科负责安全教育课骨干教师培训;市仪器站负责中小学实验骨干教师培训;市教科院负责中小学学科骨干教师;市电教馆负责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培训、信息教育与学科整合培训;市职教室负责职业学校骨干教师培训。根据分工,上述科室(单位)负责培训的规划、对象、内容等确定。任何科室、直属单位未经批准,不得组织面向校长(园长)、教师的办班、外出考察、论坛等活动。

二、实行项目管理。各科室(单位)根据事业发展需要,统筹规划全年的培训工作,并形成项目论证报告,主要包括培训人员、时间、内容和方式以及培训所需经费,每年在12月30日前完成,下年1月研究。由教师教育科组织专家委员会进行论证,下达培训通知书。原则上未经专家论证通过的项目,不能组织培训和不进行经费支持。市级培训机构通过市场化运作自行组织培训,需异地考察参观的,必须报市教育局审批。

三、规范工作流程。中小学校长(园长)、教师培训应遵循以下流程:责任科室(单位)提出培训项目—教师教育科汇总—专家组审核—局常务会议研究—下达培训通知书—责任科室协调培训中心具体组织培训—教师教育科、规划财务科(或委托中介组织)对培训质量、效益进行监督考核、提出补助经费数额—经常务会议同意后拨付经费。

四、加强培训工作领导。各直属单位、机关各科室主要负责同志要切实转变工作理念,把抓好培训工作作为推动事业发展的根本措施来抓,项目论证实施要全程参与。培训的内容要紧紧围绕局中心工作而进行,突出重点,形式多样,基于问题,注重实效。市教育局成立校长、班主任、教师专业发展指导委员会,提高培训的决策水平。

第10篇

一、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划,深入推进中小学教师学历提升培训工程,积极利用网络开展学历提升和研究生课程班进修。

二、继续完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建设,重新修订《*市中小学继续教育管理办法》和《*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办法》,出台《*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建设管理办法》和《*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开发指南》,加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设置与评审专家库建设。

三、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教师培训机构建设,建立培训机构、培训基地年度工作报告制度。

四、提高中小学校长队伍的整体素质,全面实施“*市中小学优秀校长培养工程”,并举办中等职业学校校长提高班,促进校长的专业成长,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校长队伍。

五、建立和完善多层次、多元化的骨干教师培养、培训的一体化机制,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营造拔尖人才脱颖而出的氛围。继续开展市级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举办市、区两级教师培训机构骨干培训者提高班和市级特殊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班,继续组织我市英语骨干教师赴英国培训。

六、继续建立和完善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设立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专项经费,启动师范生实习支教置换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深入推进教师继续教育的校际联盟工作。

七、贯彻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实施计划,做好教育部“教育技术培训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试验区的验收、总结工作。

八、认真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训,充分利用市级中职教师培训基地的专业建设优势,开展复合型骨干教师培训和重点专业技能培训。

九、推进中小学校本培训的优质化建设,开展基于网络环境下校本培训优质化课题的实践研究。

十、继续做好教育系统专业技术人员公共必修课《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培训的宣传发动和组织实施工作,今年年底前完成培训任务。

第11篇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一段时间的工作已经结束了,回顾这段时间的工作,理论知识和业务水平都得到了很大提高,制定一份工作总结吧。好的工作总结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这里小编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校长培训学习工作总结范文大全,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校长培训学习工作总结范文1

带着对事业的追求、对工作中的困惑、对教育未来的美好憧憬,我参加了有幸参加了县教育局组织的第九期小学校长培训班的学习。在培训中,通过“理念、管理技能、视野”等方面的专题培训,我从众多的权威、同行那里汲取了中国教育当前最先进、科学、实效的思想与信息,使自己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角度、分析问题的思路得到了拓宽,深刻领悟了“思想与思想的交流过程”就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过程”、“智慧与智慧的碰撞过程”就是“一个心门开启另一个心门的过程”的深刻含义,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着幸福与洗礼,在洗礼中体验着收获与快乐。我的成绩与收获颇多,简单总结如下:

1、学习期间,我们结识了一些有修养、学识造诣很深的学者和老师:杨铁钢书记、程春英所长、付红霞老师、单松涛老师、肖杰老师,李淑文、徐凤霞等知名校长,班长、学委、生活委员等我们的好同学……在感叹他们学术造诣高的同时,自己收获着思想与理念,学习中逐渐感受到对知识的渴望,他们的讲座高屋建瓴、博大精深又深入浅出,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发人深省。他们具有的执着不屈的办学精神、兼容并包的办学思想、锐意创新的办学态度,足以让我们受用终生。

2、学习期间,让我们看到了一些名校的办学底蕴和文化氛围:机关一小的校园文化,东胡二小、湖滨学校的课堂教学,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觉得每次学习参观都是不虚此行。通过参观机关一小的校园文化建设,使我进一步明确了校园文化建设,是凸显学校特色,提升学校竞争力的基本途径,并不是“做”花瓶,而是提升内涵。它是个系统工程,需要整体安排全面考虑,需要从细处入手,通过细节求实效。通过听湖滨学校和东胡二小的4节课,使我深刻地感受到学校办学底蕴的积淀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它需要一定时间的历练,正如教师的课程改革理念一样,需要长久不间断的培训打磨才能入心入脑,教师的基本功更是需要周而复始的锤炼才能坚实。

3、学习期间,让我们感受了异地培训参观学习的异样效果和无穷魅力。08年11月我们21位培训学员在班主任付老师的带领下,前往课程改革的前沿山东济南青岛孔子故里曲阜。10天的学习,我学得开心愉快!济南市长清区实验小学潘校长所做的《实施精细管理,打造品牌学校》,泰安师范附属小学周校长所做的《走内涵发展之路,办优质特色学校》,曲阜实验小学马校长的《文化发展学校,特色铸就品牌》以及青岛洮南路小学薛校长的《扬科研风帆,创学校特色》等专题报告,围绕学校的办学思想和治校理念,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展示了学校的亮点和特色。给我们每个学习者很大的体会,引发了我们结合本校工作进行了深入思考,进一步体会到“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至理名言总结的精妙之处。异地的先进经验和办学思想拓宽了我们的视野,通过沟通交流,南北方思维火花的碰撞,定能绽放出耀眼的焰火。

培训班即将结束了,但我们有太多的不舍,我们多想再在一起交流学习、我们多想再在一起沟通了解,这种集中授课和外出考察学习的方式,是联系实际研讨、参观、考察借鉴,实践总结提高的模式,是十分符合校长们的特点和需求的方式。本次培训内容的设计和选定注重突出专题性、针对性、时代性和前瞻性,使校长们真正学习到了最先进的教育理念、最新的教育信息、最有价值的教育改革和管理经验,真可谓取到了“真经”。

通过培训参观学习,我深深感到自己作为教学校长的责任,一定要努力工作,在本校教师队伍建设下功夫,做到以下几点:

1、“量体裁衣”促进教师教师主动发展。将根据教师不同特点、需要,帮助他们制定、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径。通过帮助使学校每位教师们找准位置,发挥好个人才能,享受到育人快乐,体验事业成功。

2、指导、服务到位,帮助教师快速发展。教师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不同问题,因此我将协助校长为教师寻找专家,适时地给予教师理论、实践等多方面的指导,对于教师中好的经验、方法及时要鼓励总结推广,对于存在的问题帮助分析解决,还要给教师创造机会、提供舞台展示才华,体验成功的喜悦。

3、加强团队建设,深化教师发展。创造努力工作的氛围,敬业的氛围。使教师在互相帮助中进步、在互相激励中前行。

4、强化教师培训,推动教师跨越发展。要想教师跨越发展,你、必须解决教师的教育教学观,进一步转化教师的观念。而观念的转变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时间和反复磨合,需要要有一个逐步认识和接纳的过程。任何一项工作或事业的成功,无一不是重在落实,贵在坚持,因此我将定期组织教师培训,提升素质促进转变。

培训即将结束了,但我所学所思所感将延续到工作中去,并将在我今后的工作中化作源源不竭的动力,“理想犹如天上的星星,我们犹如水手,虽不能达到天上,但是我们的航程可凭借它指引”。我们期盼着,未来的优质教育行列里,有你,有我,我们一起携手同行。

校长培训学习工作总结范文2

为期一年的化工专业培训已顺利结束一年来在安监总局的精心安排下、在化工大学专家教授的悉心辅导下,自己能够克服年龄偏大、家庭现实问题多等不利因素,自觉遵守学习班的各项规定,潜心学习、广泛交流、深入研究,圆满完成了化学类、化工类、设备与控制类、管理类等四个大类,20多门课程、1600多个学时的学习任务,三次深入工厂进行实习。

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使自己的化工专业基础知识得到了强化、视野得到了拓宽、利用专业知识分析安全生产问题的能力有了新的提高,为今后的安全监管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收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现将主要情况交流如下:

一、学习基本情况

一是系统地学习无机化学、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和安全化学等化学类基础课程。通过学习对无机物、有机物和高分子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结构、反应类型、合成及制备,对它们有了全面的了解,掌握了结构决定性质这一基本原理,从而能够从微观的分子、原子结构来分析物质的危险性;掌握了物质的化学稳定性,一是看物质是否容易分解,二是看与它接触环境中的物质是否发生反应。从宏观热力学的稳定性来看就是看一个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如果是放热反应,就存在不安全因素;而动力学的稳定性主要表现在反应的速率,如果一个反应速度过快,就存在不稳定因素。这些知识为危险化学品的监管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矗。

二是系统学习了化工单元操作(流体流动、传热、传质)、无机工艺、有机工艺、化学反应工程、聚合物反应工艺等化工类基础课程。通过学习掌握了化工生产中流体流动、传热、传质过程的基本原理,典型设备的构造和性能,能够简单地利用自然科学的原理解释和分析工程实际问题;了解了“三酸”、“两碱”、合成氨和甲醇等典型无机化学品的生产过程,对原料制备、反应过程及产品、典型设备、工艺控制条件和主要危险部位都有了全面了解;掌握了乙烯、丙烯、苯乙烯等典型的有机危险化学品生产工艺及其过程的危险性分析,对乙二醇、聚乙烯、聚丙烯等聚合物生产有了初步的了解;学习了化工过程中主要反应器类型、基本原理、主要结构,能够结合相应的工艺过程,对反应过程中的安全隐患进行初步分析。

三是完成化工机械基储流体机械与过程装备、压力容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安全系统工程与安全评价、设备失效分析等设备与控制类课程。通过学习对化工设备的材料选择,设备的受力分析、刚度、强度要求、设备疲劳裂纹萌生机理与规律、应力疲劳与应变疲劳、疲劳裂纹扩展规律、现代抗疲劳设计方法等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掌握了风险的定义、识别,风险的后果和严重程度,风险分析的主要方法,能够较简洁的从全流程角度分析系统存在的隐患。

四是参加了三次化工企业实习。学习期间,我们先后到燕山石化炼油厂,湖北宜化合成氨厂、氯碱厂、电石厂,巴陵石化顺丁橡胶厂、己内酰胺厂,兖矿集团国宏化工、国泰化工和鲁南化肥厂,日照港、青岛海晶集团,烟台万华集团等企业进行了生产实习,了解了国内典型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主要的生产设备和工艺流程,做到了理论学习与实践的结合,促进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把握,并对化工生产企业的安全监管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五是听取了十多场专题讲座。学习期间,总局危化司、中石化研究院、化工大学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就危险化学品监管、《指导意见》、安全生产许可、易制毒化学品监管、石化企业安全设计、厂址选择、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制药企业安全生产等内容进行了专题讲座,使自己对国内外危险化学品监管形势、未来发展趋势和重点有了更深的了解,拓宽了思路、开阔了视野,为今后的安全监管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矗。

二、主要收获

(一)潜心学习理论、注重实践锻炼、化工专业知识得到强化。一年来,自己系统地学习化学、化工、设备和管理等相关内容,并能利用进厂实习的机会对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检验,并在实践中深化理论,更好的指导工作,通过这种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不断反复,每一次的反复都会得到深化和强化,为今后工作奠定了化工专业基矗。

(二)广泛开展交流、深入进行思考、安全监管经验得到积累。这次培训的34名人员来自22个盛直辖市,既有总局、省直机关的,也有地、市机关的,既有机关处室的,也有一线的执法人员。自己在抓好课堂学习的同时,能够利用课余时间与兄弟单位的同志广泛开展执法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并能结合自身实际进行理性思考,积攒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三)全面收集资料、注重归纳分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一年的脱产学习,对自己来说是个难得的机会,学校有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有老师、有专家、有网络、有图书馆,还有全国各地的安全系统的同行,自己能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全面收集与本职工作相关的书籍、资料,认真加以归纳分类,结合工作实际进行分析,使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显著提高。

三、几点体会

(一)政府安全监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推动企业落实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一年的学习和到典型企业的实习经历,使自己感到,只有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真正落到实处,才能实现安全形势的根本好转,作为政府安监部门就是要加强法律、法规和政策标准的研究和制定,以法规和制度建设着力推动企业落实安全生产的主题责任。

校长培训学习工作总结范文3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作为学校发展的核心人物,校长角色的重要性已被广泛认同。为了进一步提高全县中小学校长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以推动全县教育教学稳步持续健康发展,,我校3名校长付校长进行了以、、为主要内容的培训。由于认识明确,组织严密,措施得力,追求效益,至目前已较好的完成了培训工作。返校后,我们将这些先进理念和做法进行交流了学习,促进了对我校管理工作。

现将具体培训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主要表现

培训期间,严格按照有关要求,遵守纪律,按时出勤,认真听讲,坚持记有效率的笔记。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了、等书籍,认真记录了读书笔记。结合学习所得,积极撰写了研讨论文——,并在培训班结业式上与全体学员进行了交流。参与考察了三所特色鲜明、成绩突出的初中学校,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另外,我还积极向培训班的投稿。两篇文稿获得采用:一则简讯对参训校长严格要求等作法进行了宣传报道;二是撰写了一文,与大家分享学习感悟,指出参与培训要学思并重、学而时习,得到大家的认可。

二、培训所得

实话实说,我们对此次培训期望值很高,也告诫自己要珍惜机会,潜心学习。经过20天的努力,我觉得自己在多方面都有收获,尤其是对校长角色的标准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综合起来,我觉得有这么四点:

1. 校长应该是个多面手。一看到培训班的课程安排,我就产生了这种强烈的感受。从传统教育理论到新课改的最新理念,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到国际局势,从国内教育现状到国际教育的基本情况,从基本的政治理论到具体的教育原理……校长应该了解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不了解,便茫然;不了解,便盲目。不求样样精通,但绝不能一窍不通。

2. 校长应该是个细心人。学校工作包罗万象,校长要尽量做一个有心人,细心人,善于从微小的现象看问题、找原因;善于从细小的工作入手聚民力、聚人心……

3. 校长应该是个学习者。这是一个永恒的命题,要做好任何一项工作都要不断地学习,校长岗位亦是如此。多看看,多想想,一些灵感不期而遇,工作局面就此打开。没有学习,就没有可持续发展——个人发展如此,学校发展也如此。

第12篇

怀着一颗教育人永不停歇、执着追求的初心,2019年11月20—26日,我有幸参加了济宁市第四届名校长赴厦门大学培训。时间虽然短暂,但对于整日忙碌的自己很是宝贵,能够在美丽的厦门大学,静一静,想一想,感悟着专家的育人情怀,名师名校长的成长魅力,呼吸着名校教育新理念、新思维,我像小草吸纳雨露阳光一般,悄悄地在研学中体会成长变化。

一、学研结合,体验理论在实践中的开花结果

本次培训,课程丰富,实用性强,而且采取了理论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的有效模式,既补充了校长们理论高度不够的短板,又亲身体会了南部发达地区学校教育的新思想新理念,很受感触。

任勇教授的《师者:做更好的自己——专家型校长的思考》,让每一位学员很快意识到自身的差距有多大。任勇,全国名校长,特级教师,他像一面镜子照出我们自身努力的方向:名校长到底“名”在哪里?我们和专家型校长的距离有多远?一个个问题,让我们久久沉思,我们是该把自己人生目标在聚焦一下!邹开煌教授《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方向与思维》,让我们对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再梳理,再认识。徐琪教授的《一带一路与中俄关系》,拓宽了我们的知识视野,而对于开设俄语课程的我校又增添了新的指导平台。课余时间,我添加了徐院长的微信,把我们学校俄语教学的做法推介给了厦门大学外语学院,徐琪副院长非常惊讶,赞扬我们县级中学的国际视野超乎了她的想象。傅兴春教授的《人工智能时代与教育教学形态展望》,让各位校长非常感兴趣,科技创新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动力,接受新科技是校长的必备能力。章立军教授的《关于校长的专业发展与学校发展的若干问题》,理论与实例高度融合,讲授有激情,给每位学员注入自信的力量。

专家们的授课,让我再一次认识到,学无止境,向书本学,向身边榜样学,向专家学者学,学中有反思,反思就有进步。反思过去的自己,寻找未来的方向也是一种自我革新,催促自己不断成长。我们是教育人,心中有着对教育的深深情怀,一周学习成果,将在这份情怀的营养下在教育的土壤中不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二、学习生态好是厦门教师专业成长的法宝

还要继续谈到任勇校长。任勇校长是厦门一中的原校长,他讲课中一次次地强调厦门教师的学习生态好,他的成长经历更能让我们感受到了这一点。课堂上,他分享了自己的“育己”之道:天天学习,天天进步;终身学习,终身受益;自主学习,自我发展。他的成长之路走的极为踏实,从普通教师到骨干教师,到名师,到校长到名校长,到教育局长,直至今天成长为知名学者,在他的成长之路上,值得我们敬畏的是他对知识的执著追求,他的满屋书香,他的渊博才识,他的勤奋耕耘……他在国家级省以上刊物发表各类文章690余篇,68篇论文或省级以上学术奖励,出版专著102本,他的每一步都提醒我们人生之路要追求卓越,每一步都要踩得扎实。他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作为老师,重要的是要有一颗开放、细腻和敏感的心,善于去捕捉教育生活中那些有意味的现象和事例,并用心品味。任勇校长说校长要成为“首席学习者”,校长学习的程度决定着学校发展的高度,高学习力的校长是学校发展的时代要求;校长应该是读书人,校长不读书,学校就会平庸。

任勇校长谈到的学习生态,我们在一周的学习和参观中得到了深深的体会:在所考察的学校内我们没有直接接触到任何一位学校校长(这一点和北方有所不同),但所到之处,我们从中层干部的举止言谈中深深地感受到校长的管理思想所在,无论是校园环境还是课程的开设,无论是课堂上的师生表现还是课下的交流切磋,都体现了教育新理念的细微渗透:以人为本,以生为本,学无止境!

三、优秀校长要拥有浓厚的教育家情怀

身处厦门大学,心灵在鸟语花香、绿树成荫、碧波荡漾的美景中顿悟。陈嘉庚先生的爱国情怀,让厦门大学拥有伟大醇厚的丰富内涵;厦门的集美学村、厦门一中都是一部部教育家的爱国史集,让每一位学习者驻足沉思。有人说:“校长是家不是官,校长是家不是匠,校长是家不是神,校长是家不是商。”校长只有把自己定位在教育家这个目标上,才能办本真的教育,才能脱离官气,不做教书匠,不被神话,远离商气。校长怎样才能拥有教育家的情怀?有人用“和”说,人格和美,管理和顺,教育和雅,校园和谐;有人用“八字”说,博学、大爱、悟性、独立;有人用“四要”说,要有哲学根基,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要有专业水准,要有独立的人格魅力;还有人用“四做”说,做拥有教育智慧的博学者,做把握教育规律的研究者,做创造卓越成就的实践者,做养成办学理念的思想者。只有一个将博学者、研究者、实践者和思想者合而为一的校长,才是最容易成为具有教育家情怀的人。专家校长的先进经验让我们认识到做“教育家型”校长必须要在“学思研行著”中攀登,在攀登中感悟教育的真谛,在攀登中践行智慧的教育,在攀登中找到理想与现实的突破点,在攀登中逐步成“型”。

四、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一周的培训,每一天都收获着成长,和全市的名校长相互学习交流是学习培训又一目的。大家虽然在不同的学校,但都有着优秀的品质素养,都有着丰富的办学经验。一周的学习培训,无论是到高中初中还是到小学进行实地考察,都能体会到名校的办学特色,体会到与北方学校迥然不同的创新的思维,开放的灵活的办学机制。特别是课程的多元化系统化以及社会资源的结合利用,更让我们来学习的所有学校的校长们感到了差距所在:为每个学生心中种下一颗爱的种子,在厦门一中的选修课程中真正得到了创分体现,比如体育选修课的球类课就有篮球,羽毛球,乒乓球,高尔夫球等多个类别,另外还有游泳课、手工技能课、科技创新课、艺术类选修课、校园收藏类选修课等等,学生在特色化的课程中体验生命的魅力,培养学习的兴趣。而特色化选修课程的小学、初中、高中一体化统筹规划,更是促进了学生“合格+特长+文化”全面发展的综合素养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