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旅游业商业模式

旅游业商业模式

时间:2023-09-06 17:07:3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旅游业商业模式,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旅游业商业模式

第1篇

共享经济是指以依托互?网平台整合人们的闲置资源并实现物品使用权暂时转移来获得经济利益并满足市场需求的商业模式。[1]共享经济正在影响着百姓的日常生活,也成为影响全球科技革命的互联网新生力量。共享经济的兴起,主要得益于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方便、快捷、高效运转和移动支付间接提升了用户体验。共享经济具有弱化拥有权、强化使用权的作用,通过将闲置资源实现转移达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配置,为需求方创造使用价值,实现了资源的有效供给和可持续发展,这对于实现社会公平、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优化资源配置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共享经济的出现,催生了新的旅游业态,使得转型中的传统旅游要素能够顺利实现“过渡”和升级,有效扩大了旅游业业务范围和空间结构,当然也为旅游消费和旅游产品和旅游商业模式带来了挑战。

一、共享经济下旅游产业发展机遇

共享经济可以说是商业模式的一种创新和再造,通过聚合社会大量的分散信息、闲置资源,构建平台化、协同化的运作方式,从而实现供需的有效匹配。共享经济的发展,为旅游业的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

(一)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共享经济的重要支撑就是以互联网和大数据为代表的虚拟平台,是闲置资源得以流转的最重要的渠道,实质是通过使用权有偿分享,促进社会资源充分利用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旅游活动是人在空间移动中实现自我需求的一种体验经历,本质上来说就是分享或共享的经济活动。旅游业通过将各种分散资源整合形成产业链,为游客提供分享和体验的服务,本来就已经具备了共享经济的属性。在共享经济的推动下,旅游产品或服务从利益交换转化为体验共享,打破了各旅游部门私有产权的局限性来提高闲置资源的利用率,进而提升旅游业的运行效率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以说,“共享”是效益的助推器。例如在许多旅游景区实行免费门票,降低旅游景区管理部门的“使用权”的门槛,可以让游客根据自己的偏好自由地支配时间参与到旅游活动中去,实现了旅游资源本身的价值。

(二)激活旅游新业态升级

旅游者的多元化需求使得供给也要与之相适应实现多元化。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升、人们可支配时间和资金的闲置状态得以释放,使得旅游向休闲度假、康体理疗等新业态转变,拓展了旅游的功能,使得旅游的内涵得以扩展,一些相关的产业也随之被激活,“旅游+”成为旅游的延伸业态。在共享经济的“共享”推动下,在线旅游提供商(OTA)通过互联网这个虚拟平台来实现资源传达、输送,使得旅游产品的支配权淡化,使用和消费权提升,让旅游者获得更多的共享成果。整体而言,共享经济在旅游活动中的移动化、智能化会持续给旅游业带来新的灵感和变化,通过信息、资源的共享,可以获得更精准的用户分析、更高的执行效率、更好的服务体验,最终转变为快速增长的市场份额,对整个旅游行业的升级和优化提供可能。

(三)优化旅游结构,实现旅游供需平衡

我们通常会看到,在法定节假日,一些热门旅游景点可谓是人满为患,旅游景区、交通线路都是“人山车海”,而一些较偏远的“小景区”或者偏个性化的旅游景点则常常无人问津、门可罗雀。而共享经济恰恰弥补了这样的尴尬境况,依托互联网信息平台和大数据库的催化和弥补,旅游目的地企业或者当地居民闲置的空间、时间、资产、技能、产品等通过网络平台转化为接待能力,可以展现那些潜在的、闲置的旅游资源,通过自媒体信息传播,让旅游者通过信息评估,深入了解旅行中吃、住、行、游、购、娱等各种元素,及时调整需求动向,满足游客的多样化的消费需求,让供给方和需求方实现精准匹配,拓展了旅游在空间和时间上限制,优化了旅游结构,提升了旅游综合承载能力,实现了供需平衡。

二、共享经济下旅游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旅游利益相关者的权益保障问题

旅游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旅游消费者和旅游从业者。共享经济的出现,使得旅游交易“去中间化”,用户端与供给端存在一个虚拟空间,这个虚拟空间必然存在一定的信用和安全隐患,甚至可以说体验本身就虚拟化了。旅游供给端是不是专业的销售人员或者服务人员,这就会形成用户端的心理障碍,其权益能否得到保障,用户端是抱着怀疑态度进行交易和共享的。除非用户端的需求是趋向于刚性的,不然许多用户还是乐观于实体店,诚然,旅游消费者对该产品或服务的需求是否为刚性需求直接决定了消费市场的基数是否能实现进一步巩固并延长其生命周期。从旅游从业者(旅游目的地居民)角度来讲,随着共享理念的深入,旅游地居民可以称为自由职业者、自我雇佣者或非正式就业者,他们将个人闲置的资源、时间、资产、技能以及实物等通过网络这个虚拟平台转化为接待能力,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游客的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但由于共享资源品类的复杂多样,旅游服务供给模式有分散性、非标准性、非专业性等特征,这给从业者在旅游产品质量控制、服务标准化、安全监管、信息统计等方面提出了挑战,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其运转,也没有一个统一的商业模式来提供市场标准的经营体系,这就会造成一定的市场风险,难以保障旅游从业者的权益。

(二)旅游诚信考核面临严峻挑战

共享经济给旅游发展带来了红利的同时,也面临着征信体系、劳动保障和知识产权保护等许多问题。共享经济下的旅游业是以诚信为基本前提的,将闲置资源的使用权或者所有权暂时性地让渡于需求者,这个中间交易环节就是一个诚信交换的过程。旅游供给方没有固定的劳动场所,没有标准的工作内容,也不需要双方签订合同,工作时间灵活多变,属于非常规就业人员,准确的说是兼职人员,他们具有很强的自主性、选择性和创造性,由于没有明确和约束交易双方的权益,并不能形成一定的考核评价体系。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企业为了限制其使用权,强化其所有权,实行缴纳一定的押金来换取其使用权,但是这种从一开始就建立在“互不信任”基础之上的收押金机制,实际上是企业将经营成本转嫁或者强加给消费者的表现,加大了消费者的经济负担。因此,一系列变相考核机制实际上给诚信带来了危机和挑战。

(三)旅游政策监管障碍

在共享经济风靡全球的时候,我国共享经济下的旅游业也面临着管理制度的困境。由于共享经济的发展对传统旅游行业体制机制可能造成一定冲击,在新旧体制的过渡、交融的过程中存在着不适应性,使得共享经济下的旅游产业发展前路阻碍重重。共享经济落实到具体的旅游行业运转上,具有更新快、周期短的显著特征,与共享经济的大规模、快节奏发展相比,旅游的体制机制比较滞后,难以适应旅游层出不穷的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众所周知,共享经济的背后若是没有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和不断的融资组合,是难以延续和支撑的,旅游新业态也同样存在资金泡沫的风险,目前,共享经济只是在宏观上的鼓励和政策约束,对旅游新业态中的细分领域的顶层规划和实施政策仍需加紧落地。

三、共享经济下旅游业发展对策

共享经济对旅游业的推动和影响是必然的、深远的、持久的,共享经济已经开创了旅游消费新时代,改变了人们对物质资源占有的认知方式,改变了旅游企业的商业投资模式,在充分把握共享经济给旅游业带来的机遇的同时,还需要认识共享经济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应该客观看待共享经济对旅游发展的客观规律。

(一)建立完善的旅游信用机制

加强信用管理成为共享经济下摆在旅游业面前的重大课题。共享经济目前在中国还属于新鲜事物,处于野蛮增长的粗放阶段。必须加快互联网交易主体之间的信用记录建设,建立信用信息数据库。对一些不规范的交易主体实行实名注册,加强智能网络技术管理,建立完善的信用机制,通过信用这个“杠杆”,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交易共享平台的秩序,保障了用户信息安全,也可以有效避免恶性竞争带来的资源浪费和闲置资源的低效率流转和应用。信用机制在旅游业管理上具有较强的便利性、时效性和约束力,在参与信用机制、体系建立时,需要互联网旅游企业、旅游消费者和行政管理部门的共同参与。共享经济时代的旅游业发展必须重视企业的诚信建设,加强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只有真正做到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才能建立高度的互信,从而推动共享经济下的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二)把握传统旅游转型的过渡特征,实现平稳转型

传统的大众观光型旅游要实现向休闲度假旅游的要素转化,必然导致许多资源的重新整合和调整,旅游公共服务设施也要做出相应的升级。传统的观光型旅游产品的使用权和拥有权被捆绑在一起,限制了旅游者对所有物的使用范围,而共享经济下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就要求盘活闲置资源,有偿与他人分享,这意味着延长了物品的生命周期,促进旅游发展方式转型和产品升级,从而提升旅游资源的利用效率。但从目前来看,我国旅游业处于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共享经济下并不能彻底转变传统旅游业的存在方式,短期内会对传统行业造成威胁并影响着就业和社会稳定。因此,必须把握旅游转型升级的缓慢性、持久性特征,建立共享信息、资金、技术、资源和制度等供给平台,从小旅游向大旅游的格局出发,打造全产业链的全域旅游模式,通过旅游各要素优化、融合和相互配置,实现传统旅游向新的旅游业态平稳转型。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市场监督体系

共享经济下的旅游商业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正在由B2B(Business to Business,即“商家对商家”商业模式)、 B2C(Business to Consumer,即“商家对顾客”商业模式)向C2B(Customer to Business,本质上是一种顾客与商家的要约)、C2C(Customer to Consumer ,即“顾客对顾客”的商业模式)和O2O(Online To Offline,即“线上线下”的商业模式)转变,这种转变必然要有适应互联网新业态发展所需的法律规制,作为市场监督和法规制定者和执行者的政府部门,需要对经营主体平台和服务资质进行定期审查,实施责任考核机制,督促其经营全过程。由于传统的旅游经营模式在短期内难以跟上新的商业模式,因此在此转换过程的过渡期可灵活采取不同的监督管理方法,为共享经济下的旅游新业态和传统旅游行业转型留出空间,避免行业监管“一刀切”现象扼杀行业创新和持续发展。总之,建立强有力的市场监督体系,保护行业创新,激发市场活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是接下来必须实行的重要内容。

第2篇

[关键词]旅游业;商业模式;产业转型升级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12.035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12-00-02

1 研究背景

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技术)是指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高科技手段生成的一种虚拟环境,用户借助特殊的输入输出设备,与虚拟世界中的物体进行自然交互,从而通过得到与真实世界相同的感官体验。2015年,虚拟现实成为科技行业新热点,2016年更是资本大举进入虚拟现实的一年,商业巨头纷纷布局,成为虚拟现实技术的爆发元年。艾媒咨询研究报告预测,2020年中国虚拟现实行业市场规模预计将超过550亿元。VR产品正在逐渐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从VR行业应用投资统计及未来发展走向看,旅游行业是VR在旅游层面最重要的应用方向之一。目前,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酒店集团、网络预订平台纷纷联合各大VR技术供应商参与VR虚拟旅游内容的制作。

VR领域有很多虚拟现实设备的提供商,也有很多承载景区内容的平台,唯独还没有虚拟景区的聚合平台。随着大量优秀VR旅游内容的问世,身处海量旅游信息中的消费者越发迷失。VR旅游体验聚合虚拟景区的资源,填补专业VR旅游线下实体渠道的空白,以其最贴近市场的实体门店形式,兼具科学性、趣味性,极大地提高人气,聚拢更多的顾客到店参观、体验,减少消费者的决策时间,增加订单转化率。

2 VR旅游体验店项目简介

VR旅游体验店项目定位为“虚拟旅游产品整合商线下实体”,其业务范围包括:单项旅游产品(旅游景区、游乐园、主题酒店、特色交通等)和包价旅游产品的宣传、咨询、预体验、预定、销售,以及旅游目的地城市预体验。主要产品有:①VR旅游项目体验;②景区门票 、酒店客房、特色交通预定;③线路规划与定制。涵盖了传统旅行社的基本业务范围,又区别于传统旅行社,更不同于OTA线下实体。

VR旅游体验店,是基于强大VR技术的支持,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旅游企业。他的上游合作对象包括:线上线下旅行社企业;旅游“住、行、游、娱”相关要素的旅游供应商企业;旅游目的地城市政府部门,下游直接面向旅游(在)消费者,是旅游产品终端销售的一种创新业态。VR虚拟场景的新颖独特性能够提高到店率,提升签单率。其营造的沉浸感、临场感,一方面能满足一部分消费者足不出户就能环游世界的求新、猎奇需求;另一方面让有实际出游需求的消费者从浩如烟海的文字、图片,甚至视频信息中解脱出来,身临其境地感受,更为直观地帮助他们制订最优的旅行计划。

3 VR旅游体验店商业模式

VR旅游体验是以传统旅行社和OTA线下实体店的商业模式为蓝本,受苹果体验店形式启发,是专业的旅游咨询和线路制定服务商,是沟通旅游主体和旅游客体的新型媒介,是旅游产业价值链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同时因新技术的引进,又使其成为VR产业链终端的重要阵地。

VR产业分工主要包括VR设备生产商、VR内容的提供者、VR内容的制作商。旅游产业垂直分工主要包含了旅游供应商、旅游批发商、旅游经营商。目前,各大酒店或民宿、旅游景区,甚至一些目的地国家或地区纷纷成为VR内容的提供者,请专业制作团队为其打造高品质的VR实景资源。VR科技与旅游的跨界融合,使有实力的旅游供应商也可以成为VR内容的提供者。VR旅游体验店作为线下平台,整合高品质VR旅游产品,通过正确的营销方式吸引消费者入店体验、咨询、购买相应旅游产。另外,作为VR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企业,体验店还可以成为联结潜在内容提供者与VR内容制作者及设备生产商的中介。VR旅游体验店拓宽了VR技术的应用范围,发展了新的旅游商业模式,如图1所示。

4 VR旅游体验店的盈利方式

结合文中VR体验店商业模式图可看出,VR旅游体验店盈利形式丰富,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那些出于经费、身体状况或者时间不够等原因无法旅游,但又怀抱猎奇心理的人们,只需要进店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戴上头盔,就能“站”在珠穆朗玛峰上,或者“行走”在大峡谷,体验店会对其收取一定的设备使用费用和指导费用;那些有旅游能力和出游意愿,却在众多目的地中犹豫不决的消费者,VR旅游体验店帮助其制订行程计划,从中收取咨询服务费用;针对自助游散客群体进行包括酒店客房、景区门票、交通等单项产品预订,从中收取佣金;对于尚未制作VR内容的景区,体验店更可以起到桥梁的作用,对接VR内容制作商,或设备开发商,按订单额的一定比例收取佣金。盈利点多、经营风险分散,如图2所示。

5 项目的实施

5.1 目标人群定位

VR旅游体验店目标人群定位以“80后”和“90后”年轻消费人群为主,部分愿意尝试新鲜事物、愿意为体验买单的“50后”“60后”和“70后”为辅。VR旅游体验店选址应遵循贴近目标市场、便利客人、位置醒目的原则。

5.2 VR旅游体验店装修及布置

首先,VR旅游体验店整体装修成年轻消费族群偏爱的简约风格,既亲民,又不失时尚、大气,科技感十足。其次,布局合理,体验店分为入口及休息区、接待与咨询服务区、体验区、后勤工作区四个功能分区。入口区能立刻对客人产生强烈的吸引力,接待与咨询区有专业的旅游咨询人员服务于有各类旅游需求的消费者,并引导消费者进入VR旅游体验区,这个区域应该有陈列架,整齐摆放旅游期刊、景区资料、产品单张,以及景区景点视频等其他旅游宣传资料。再次,物品陈列要科学,除了核心体验区外,体验店其他区域内物品陈列要合理,可起到展示产品、刺激销售、美化环境、节约空间、增进信任等作用,正确科学地运用物品配置和陈列技巧,以提高销售额。如,线路产品分类明确、宣传资料伸手可取、陈列架放满、相关产品陈列在一处、宣传张贴新颖等。设备设施上配备VR顶配头戴设备、顶配电脑配置、VR资源、其他外设:电话、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等办公设施、办公用品等。

5.3 具体实施

(1)VR旅游体验店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新店面装修、VR设备的安装、员工招聘与培训。实体店竣工后,准备正式营业。实体店可边装修边进行大幅度的新颖VR旅游的宣传工作,节约时间的同时提前吸引旅游消费者了解VR旅游,让消费者提前对VR旅游有一定的认知,更加了解此产品,产生购买欲望。

(2)VR旅游体验店的宣传。有些新科技产品的出现却没能成功,究其原因是因为过于创新而脱离普通的消费者,导致消费者难以了解,从而不敢尝试。高科技往往让人望而却步的是它的价格和学习难度。因此VR旅游体验店一定要结合最广大消费者的需求和能力进行宣传,用消费者可以接受的方式,让消费者深入了解VR旅游。利用品牌效应和消费者对品牌的依赖性帮助宣传,从而提高产品的知名度,最终达成预期的宣传效果,使旅游者参与进来。

(3)VR旅游体验店试营业。试营业期间可以进行一些体验活动。让旅游消费者真实地感受新技术给旅游带来的方便与乐趣,激发起消费者的好奇心和新鲜感,从而引导他们做出购买行为。

VR旅游是传统旅行社新的变革和发展,有着传统旅游门店不可超越的优势,因此,VR旅游体验店需要借助优势,更多地销售旅游产品,提高产品价值,让旅游者享受到全新的旅游消费新体验。

5.4 预期成果

(1)初期成果(1~3年):抢占市场先机、回收成本、实现盈利。在VR旅游体验店所在区域提高知名度,以良好的信誉、优质的服务,以及全新的技术在这一地区建立和巩固本地旅游市场,实施多方位全新的营销策略,利用令旅游者满意的、放心的优质的服务和先进的技术,不断吸引更多的旅游消费者,并迅速打开市场。利用新颖的宣传手段,将VR旅游进一步进行推广。与各景区酒店、设备提供商等建立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不断保持市场消费人群,并在不断发展中补充新的消费人群,实现在VR旅游体验店所在区域内同企业具有绝对的统治力。

(2)后期成果(3年以后)。在巩固现有地区市场占有率的情况下,进一步向周围地区开拓市场,同时拓展和深化专业业务,赢得和巩固更大的消费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同时也要注意,在营销范围不断扩大的同时,需要调整营销手段和公关手段,争取在全国范围内取得更大规模的消费市场,也要和同市场竞争的企业取得合作,提高门店整体的竞争力,在VR旅游的市场上取得更大的胜利。最后希望在门店的引领示范下,VR技术可以影响旅游业,使VR营销成为旅游业的营销工具主力军。

6 VR旅游体验店实施的保障

旅游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定位为战略性支柱产业,2009年以来,国务院相继出台各相关扶持旅游业发展、促进旅游业投资的政策性文件不胜枚举,显示出我国对旅游业发展的空前重视。在经济缓慢增速的背景下,旅游业拉动内需供暖全球经济的作用尤为凸显。国家旅游局数据显示,2015年共有41.2亿人次国内或出境游,相当于全国人口一年旅游近3次。我国旅游产业对GDP综合贡献达到了10.1%,超过了教育、银行、汽车产业。其中,国内旅游突破40亿人次,旅游收入过40 000亿元,出境旅游1.2亿人次,我国已经进入了全民旅游时代,广阔的旅游市场前景为行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此外,工信部的《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白皮书5.0》中,讲述了当前中国虚拟现实产业的发展状况,提出了相关政策,从国家层面上充分肯定了虚拟现实行业。

近几年,互联网技术发展衍生的一批OTA(在线旅行社)引发了旅游业传统运作模式的重大变革。一方面,OTA严重冲击了传统旅行社的发展,传统旅行社尤其是线下门店的升级换代成为大势所趋;另一方面,以携程为代表的在线旅行社纷纷从线上走到线下,布局实体门店,线上揽客、线下服务成为旅游网站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VR旅游体验店贴近市场,重视实体店面体验环境的营造,同时兼顾科学性、趣味性、信息的丰富性,可以成楦鞔舐糜尉营者和旅游供应商争相进行VR旅游产品投放的对象。与传统线下门店轮番交战后,线上线下企业的相互渗透和整合已是行业共识。

VR旅游体验店实施的保障是:政策支持为基,市场需求为本,行业趋势为先导。因此,VR旅游体验店应成为创业、投资领域的首选。

主要参考文献

第3篇

分界洲岛旅游区是一个集海底、海上、空中为一体的立体型、多资源旅游景区,位于陵水县东北部海面上,距东线高速公路牛岭隧道约8海里,岛上有众多珍稀植物和动物。2002年4月开始营业,从开业起岛上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为游客提供海上游乐项目、海钓、海底潜艇观光以及欣赏海豚表演等娱乐项目,还开设了具有海南特色且经济实惠的饭店,以及能够夜宿的纯海景别墅木屋,慢慢从单一的观光景区发展成多样化的景区。2009年分界洲岛晋升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13年成为中国首个海岛型国家5A级旅游景区,从当年无人知晓的小岛,成为了如今旅游的热门景点。

二、分界洲岛旅游区发展阶段中的不同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的概念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逐渐流行,任何一个商业模式都是一个由客户价值、企业资源和能力、赢利方式构成的三维立体模式。海南省分界洲岛旅游区从发展初期开始不断摸索,改进自身的发展战略,到如今成为国家5A级景区,可见该旅游区采取的商业模式是成功的。

(一)旅游区发展初期主要采用低成本战略和绿色商业模式

(二)旅游区发展中期至今主要采用多元化战略、品牌战略、差异化战略

在采用多元战略的同时分界洲岛还采用品牌战略。品牌战略能够帮助企业实现快速的发展,品牌是目标消费者及公众对于某一特定事物心理的?p生理的?p综合性的肯定性感受和评价的结晶物。2013年1月16日,分界洲岛旅游区通过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评定,被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评定标准之一的接待量要求:5A级旅游区每年接待海内外旅游者需达到60万人次以上,其中海外旅游者5万人次以上。同时,游客抽样调查的满意率要求也很高。由此可知,分界洲岛旅游区已经位居国内旅游景点的前沿。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后知名度也进一步提高。知名度有利于消除游客对该景区的陌生感,相当于对游客的承诺,能引发游客对景区积极的联想。

三、分界洲岛旅游区商业模式的理论分析

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已变得更为重要,而企业如何利用自身优势,确保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得到持续的提升,是在经济转型期内每个企业都必须要面临的重大发展问题之一。“厘清商业模式:这个概念的起源、现状和未来”一文中提出:“商业模式是一种包含了一系列要素及其关系的概念性工具,用以阐明某个特定实体的商业逻辑。它描述了公司所能为客户提供的价值以及公司的内部结构、合作伙伴网络和关系资本等用以实现(创造、营销和交付)这一价值并产生可持续、可赢利性收入的要素”。

四、分界洲岛旅游区的发展建议

(一)建立健全的奖惩制度,培养个人责任感

(二)建立健全的监督制度,加强企业的内部监督

(三)提高企业知名度

分界洲岛旅游区虽然已经是国家5A级景区,但该旅游区的知名度还有待提高。分界洲岛旅游区知名度的提高很大程度上靠的是游客的口碑,到该旅游区旅游的顾客中,收入基本处于中上水平,社会人士之间的信息传递就是对旅游区很有效的宣传。但这还远远不够,企业应该加大对旅游区的宣传力度,可以通过电视媒体进行宣传,除了拍摄宣传片,还可通过旅游节目来介绍旅游区,以及邀请出外景的电视节目到旅游区拍摄等。提高知名度是让企业更上一层楼的有效途径,也是为往后企业的上市发展奠定基础。

(四)建立完善企业的旅游网站

旅游也和网络密切相关,团购门票,订酒店等都能上网解决。尽管该旅游区已经和各大旅游网站合作,方便了游客。例如湖南卫视研发出了“芒果TV”后,就开始走垄断路线,许多该卫视播出的节目都只能在这款APP里才能观看,如此一来,既保证了视频的资源独有性又推动了APP的使用量。此外,推出自己的门户网站,也是对顾客的另一种承诺,也能够间接地提高企业的知名度。

(五)把握时机,创新中求发展

随着旅游市场的不断壮大,同类企业的竞争愈发激烈,想要成为其中突出的一个,就要不断创新。创新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方法,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海南国际旅游岛成立以来,海南省的旅游业蒸蒸日上,分界洲岛旅游区应该把握发展的时机,在完善自身设施的同时,敢于创新,不管是从服务上,还是从娱乐项目上。不断的创新,就是不断赋予企业新的生命。鲜活的生命才能不断吸引消费者的关注力和不断地发展壮大。

五、关于分界洲岛旅游区的商业模式的启发

第4篇

关键词:后网络时代;旅游电子商务;发展趋势

后网络时代是一种以网络泛在、网络主题生活化、网络群体社区化为特点的网络社会发展阶段,以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基础,以互联网内容和服务为媒介,促进社会形态和社会组织结构的变革。在后网络时代,国内的旅游电子商务发展将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

一、国内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旅游电子商务是指以通信网络为载体,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旅游信息为基础,以旅游商务活动为对象,运用电子化手段运作旅游业及其分销系统的商务体系。它集合了客户心理学、消费者行为与心理学、商户心理学、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等多门学科,展现和提升了网络和旅游的价值,具有营运成本低、用户范围广、无时空限制以及能与客户直接交流等特点,为客户提供了更加个性化、人性化的服务。相对其他行业电子商务而言,旅游电子商务可用“三个元素”和“两个优势”来简单描述。“三个元素”指旅游电子商务系统由互相作用的三个方面组成:电子商务应用软硬件平台及其供应商(平台供应商)、旅游企业对旅游企业的在线电子商务模式(B2B)服务商、旅游企业对网上游客的在线电子商务模式(B2C)服务商。“两个优势”指旅游电子商务相对于其他行业电子商务具有两个优势。首先,作为服务领域的旅游行业较少涉及实物运输,因此旅游电子商务基本上不用处理复杂且成本高的物流配送问题;其次,通过网上支付实现资金流转,免去了旅游者携款办理各种手续的麻烦。

我国旅游电子商务的建设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目前尚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从信息技术的应用来看,计算机技术真正应用于我国旅游企业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此之后,航空公司的网络订票系统、旅游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等计算机系统在旅游企业开始得到逐步推广,然而能实现全球预订的网络还是极少。从旅游信息的提供来看,还存在着信息渠道不畅和失真的现象,更不用说获取信息的迅速与便捷。

基于我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我国旅游电子商务正处于发展上升的加速期,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目前我国已经成功实现了由旅游资源大国向世界旅游大国的跨越。2008年,我国旅游业虽然连续遭受金融危机和各种突发事件、不利因素的冲击,但是面对严峻的旅游市场形势,全国旅游行业克服困难,总体上保持了平稳发展,旅游业总收入为1.16万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5.8 %。旅游经济大环境的蓬勃发展为旅游电子商务创造了良好的氛围,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预测,5年之内旅游电子商务将占全球所有旅游交易的25 %,其在电子商务中的比重将达到20%-25% 。

由于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以及整个经济的高速发展,近年来旅游互联网站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全国各种规模的旅游网站和旅游频道已发展到50000多个,成为旅游业内发展最快、资本最密集、科技含量最高的新兴产业群。这些旅游网可分为六大类:

(1)全国性的旅游网;(2)一些以订房、订票、订团为主的旅游网站,如信天游(http://)等;(3)地区性、区域性的旅游网,如中国北方旅游网(http:///);(4)一些综合性门户网站的旅游频道,如新浪网、搜狐网、网易等的旅游频道;(5)旅游机构和企业为宣传自身形象而制作的网页,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网站(http://)、等;(6)一些专题性个人旅游网站。然而由于国内各地区和行业的发展程度参差不齐,电子商务模式尚在探索中,尽管市场发展潜力巨大,但欲发展成熟还需要较长的时间。目前全国性旅游网站基本集中在北京、上海和广东等较发达地区,多数省份只有少数的旅游电子商务网站。

此外,我国的旅游交通和旅游区的电子商务程度总体不高。交通业中的民航正在建立全球预订系统。车船运输的电子商务应用水平也很低,部分原因是旅游车船企业尚未形成全国性的网络企业,运输服务的销售基本集中在本地市场,而且以旅行社和团体为主要服务对象,在目前的市场运作条件下,还没有直接广泛向社会消费者销售服务的环境,发展电子商务的紧迫性不强。

二、后网络时代的在线旅游服务与营销

(一)后网络时代的在线旅游服务模式

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旅游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进入了以散客旅游和自助旅游为特征的大众旅游时期,同时也发育了最具活力、增长最快的在线旅行服务市场。在线旅行服务的兴起与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旅游业的发展曲线、旅游企业的操作方式及业务流程,影响了旅游业与旅游企业的营销方式、销售渠道、盈利模式、相关利益群体的关系等多个方面。在线旅行服务商业模式,即是基于网络环境和信息技术的一种新型的旅游企业运作方式,是在线旅行服务企业进行价值创造的内在机制,是在内外部资源和条件明确的前提下实现企业经营运作的结构体系,是在整合多方资源的情况下为顾客提供增值产品和服务从而获取超额利润的战略创新。当今的在线旅行服务市场,已经不是以机票、酒店为主流的单一商业模式,而是多种模式百花齐放,根据消费者需求提供不同的产品与服务。在线旅行服务商业模式分类如下。

1.基于产生条件的分类

在线旅行服务起步较晚,是在旅游业发展相对成熟的阶段产生的,有的与传统的旅游业相结合,有的直接产生于新兴的互联网业。由于产生的条件多种多样,因而出现了不同的模式。主要有传统旅行社自有的在线旅行网站、传统旅行社所有的自主经营的在线旅行网站、门户网站的旅游频道、由市场需求推动的新兴在线旅行服务商。

2.基于业态的分类

旅游业的综合性决定了旅游业涵盖了多个行业,主要包括食、住、行、游、娱、购。为了满足不同业态消费者的需求,出现了以业态划分为基础的在线旅行服务。(1)酒店类在线旅行服务;(2)旅行社类在线旅行服务;(3)景区类在线旅行服务;(4)票务类在线旅行服务。除了以上业态之外的其他旅行服务网站,如旅游购物网、大众点评网等。

3.基于服务内容的分类

不同的在线旅行服务商其市场细分与目标顾客不同,因而其提供的产品与服务也有所差异。主要有(1)综合性的“一站式”服务;(2)垂直搜索服务;(3)旅游社区服务;(4)旅行衍生品服务。

4.基于经营模式的分类

不同类型的在线旅行服务商有不同的价值提供范围,也有不同的运作方式和价值实现方式。主要有(1)在线旅行商;(2)在线旅行供应商;(3)在线旅行服务销售平台;(4)在线旅行服务搜索比价;(5)社会媒体。

(二)后网络时代的旅游网络营销模式

旅游网络营销是现代营销理念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的绿色营销方式,是企业整体营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旅游电子商务的主要模式。我国旅行社开展网络营销的主要模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资产+业务”模式

以中旅为典型代表。在借助品牌优势和资金实力完成对国内重点区域“中旅系”旅行社的控股、重组和改制后,基本形成以区域总部为中心、以资本为纽带、辐射全国的国内旅行社经营网络。

2.“资产+直营连锁”模式

以中青旅为典型代表。中青旅上市后,凭借资金和品牌实力,着手对原有青旅系统旅行社经营网络进行再造,通过收购、兼并等方式加强了对网络环节中处于重要地位的地方青旅的控制,以资产纽带代替以前的行政纽带,形成了更加紧密的国内旅行社经营网络。

3.“控股与参股”模式

以中国康辉为典型代表。中国康辉旅游集团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经营网络建设步伐,主要采取的是以品牌为基础的低成本扩张策略,合作对象是那些想发展壮大的中小旅行社。

4.“旅行社联合体”模式

以中国金桥为典型代表。中国金桥旅游公司在全国旅行社中算不上大型旅行社,而且网络化起步也比较晚,2003年采取的是在产权关系上比较松散的联合体形式。由于联合体并不是以资产为纽带的紧密联系,因而容易解散。

5.“IT系统+全资子公司”模式

以上海春秋为典型代表。上海春秋旅行社非常敏锐地认识到信息技术对旅行社的重要作用,这种作用对传统旅行社而言并非颠覆,而是互补性极强的融合,是在融合基础上的补充与促进。

6.“特许经营”模式

以广之旅为典型代表。广之旅通过品牌人股、特许经营方式,走出了地方旅行社通过品牌扩张实施网络化经营的新路。

7.“IT系统+加盟连锁”模式

以宝中旅游为典型代表。宝中旅游凭借独家开发的电脑软件管理系统和“宝中旅游”品牌,通过品牌加盟实施网络化经营,并不断创新经营模式。

三、后网络时代的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策略

旅游电子商务已成为我国未来旅游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在目前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旅游产业要正视与国外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的差距,在发展中要有一种紧迫感。同时,要结合我国旅游电子商务的实际状况,采取相应措施,推动我国旅游产业整体电子商务的发展水平,从根本上提高旅游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一)国家政策的扶持和引导

近10年来,我国旅游业以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取得了很大成就,旅游电子商务要取得长远发展,政府主导和政策扶持必不可少。政府主管部门应成为全国旅游电子商务应用方面的组织者,制定旅游信息化发展的全局性和长远性总体规划和一系列旅游电子商务规范体系,加强对电子商务发展的宏观指导,在旅游信息网建设、旅游信息开放、旅游信息网络上的电子商务等各个方面提供相应的法律和政策保障。

(二)加快旅游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

旅游电子商务涉及电子商务、旅游业、信息网络、市场营销等多方面的知识,在发展旅游电子商务的过程中需要既精通电子商务又熟悉旅游管理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目前我国传统的教育体制培养的这方面的人才还很少,制约了旅游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大力培养旅游电子商务人才,为我国旅游电子商务的长远发展提供人才储备,是一项长久的系统工程。

(三)培养广大消费者的网上消费观念

旅游网络营销离不开消费者的参与,消费者对网络营销的认识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网络营销的进程。虽然这些年我国网络的普及率和网民的数量飞速增长,但是真正体验网上消费的比例还很小,这阻碍了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因此,要发展电子商务,必须调动消费者广泛参与的积极性,政府和企业应当运用舆论工具引导和培养人们的新观念,来推动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晓秋.论后网络时代新闻舆论引导的偏差[D].广西大学,2003.

[2]杜文才主编.旅游电子商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朱若男,辛江,刘娜编著.旅游电子商务[M].北京市:中国旅游出版社,2008.

[4]司马晓雯,周欣瑞.论80后的后网络时代经验[J].文艺评论,2009(3)

[5]孔少华.后网络时代的信息行为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3(1)

[6]江金波,梁方方.旅游电子商务成熟度对在线旅游预订意向的影响:以携程旅行网为例[J].旅游学刊,2014(2)

[7]马亮.后网络时代的品牌建设[J].中国纤检,2014(3)

第5篇

关键词:产业集群 旅游经济 商业管理

产业集群化商业模式的发展优势

一般来说,集群化商业模式优势在六个互相联系的方面得到体现,具体来说:

从产品流通价值角度来看,区域性集群化商业模式的开展可以降低很大一部分的商品和服务物流成本,产品价值实现效率较高,地区竞争力得以整合发挥(朱小斌,2010)。企业的集群化发展使得内部生产剔除了重复性过程,产品生产效率提高,而企业受益于集群化条件也会在信息渠道的拓展方面更加从容,能够灵活应对市场变化。从产业专业化分工角度来看,集群商业模式将产业内部部门进行有机分割,各部门能够自主实现商业人脉拓展,通过交流学习而使得创新协作力加强,推动区域经济增长。产业集群化商业模式可以实现规模经济优势,依靠集群经济实力、科学管理方式以及高新技术支持来改革和创新市场体制,发挥市场经济效应(李伟清,2013)。集群化商业模式对于经济资源要素具有加速整合作用,产业群落内信息、资金、人才等要素充分流动,群落内部和外部兼并整合业务加强,集群规模实现有限幅度的扩大。从集群化的内外交流来看,一方面,产业集群具有优势外溢效应,促进国家和地区间经济的交流提升,另一方面,集群化使得经济发展具有内吸作用,外部资金和资源不断涌进,为产业集群提供持续发展动力。

我国旅游产业引入集群化商业发展模式是深化地区经济合作和实现内外经济资源互补战略的必要步骤,集群化旅游模式一方面可以用群体利益性来约束和聚集以分散化为主要特征的小型旅游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另一方面也可以以信任为基础,搭建旅游企业公平、互补以及审慎化的行业发展平台,从长远发展角度来看,我国旅游企业进行集群化商业模式的探索创新是必然趋势,通过产业聚集效应达成的综合竞争力提升效果也为旅游产业继续奠定第三产业主导地位提供了发展基础。

旅游集群商业模式条件下内在利益合理性证明

包含旅游行业在内的任何商业集聚发展合作都以利益的合理分配为核心维持条件,产业集群内的每个企业都渴望建立并遵循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制度,是因为单个企业在经营规模、信息不对称地位以及利益期望等因素方面的差异而有所区别对待,遵循合理的群体利益分配规则是集群得以坚实存在并发展的必要条件。集群化商业模式的优势体现一般与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体系密切相关,为了求证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内在利益合理性,通过基于SHAPLEY数值的单项求解过程可以作为辅助参考条件(赵文潇,2013),具体如下:

建立旅游企业商业集群数集M={1,2,3…N},其中数集内旅游企业可以建立N≥2的子数集组织,以特征函数S(T)表示,子数集可以通过均衡产业集群内微观经济主体的经营能力来对样本企业进行协调,从而获得子集群最大收益S(T)。此外,以S(M)表示N个旅游企业合作与竞争的指令提供,集群企业的利润回报以ζ(S)表示,因此,旅游企业集群商业模式的利益分配就可以归纳如下:

ζ(S)={ζ1(S);ζ2(S)…ζn(S)} (1)

以上利益分配公式旨在寻找多个解决方案中的最佳方案,假设T为S博弈随机抽取的旅游企业子数集,且T数集内不存在全部样本参与数集组织活动情况,则子数集既得利益分配额无限趋近于零,得出:

(2)

假设集群内旅游企业参与群体性活动并得到利益分配,则其与标记M不具有显性相关性;假设集群内存在利益对立企业α和β,则可表示为:

ψ1(α=β)=ψ1(α)+ψ1(β) (3)

以上公式(1)、(2)和(3)同时满足的情况下就代表集群内利益由N≥2个独立企业协作完成,满足三个公理N维向量博弈S的SHAPLEY数值有且只有一个,如表1所示。

假设在产业群落内存在旅游企业1、2和3,提供有差异化的旅游服务产品,三家企业通过协作方式进行上下游业务开展,由于存在规模经济效应,企业联合利润留存相对较多,集群后成本形成表1,而单独旅游企业1的经营成本利润情况如表2所示。

与单独开展业务相比,在集群化商业模式下,旅游企业1留存利益增加值为20-109/6=11/6;旅游企业2留存利益增加值为21(计算方法同1);旅游企业3留存利益增加值为68/3(计算方法同1)。因此,通过产业群落内部微观经济主体的贡献作用来分配集体利益可以体现出集群商业模式的公平及合理特性,利用SHAPLEY数值分配规则具有促进集群稳定性的作用,并且在此基础上使得旅游商业联盟不断吸引新资源,通过集团化运作来让组织成员感受个体价值,并且受到越来越多的群落成员推崇(张鸿敏,2012)。

集群化旅游商业模式的建立原则

(一)注重集群内企业责任感的发挥

从经济学视角分析,基于“古诺-纳什均衡”的集群组织建立要遵循这样一种规则,即组织内企业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恰好不违背组织利益最大化准则,因此,旅游企业集群化发展要以灵活激励作为发展理念,使得组织内成员有动力参与集群活动和商业创新,认可合作大于竞争模式,通过建立“Y值激励法”来发挥最高水平(饶品样,2010)。

在“Y值激励法中”,Y=,即使得激励程度得以量化,当Y>1时,组织内成员对于组织发展具有积极配合性,协作成本少,而协作利润较高;当Y1的频率出现。旅游产业集群化可以通过按不同比例配比正、负激励的方式来对冲完全正激励或完全负激励风险,落实到实践便是“有奖有罚”,对积极配合产业集群发展的企业实施奖励,对消极懈怠的企业则施加一定的惩罚性措施,直到消极配合企业开始转向积极协作,从而达到群落内每家企业都能规范化发展的目的,提升旅游集群优势及合作的有效性(饶品样,2010)。

(二)旅游产业集群模式下的内部监督原则

成功且具有指导意义的产业经济组织理论依靠科学统筹而不是纸上谈兵,企业间的竞争必然会导致弱势企业出局而强势企业发展壮大,但这一过程不是封闭的线性系统,而是具有循环性质的开放式环形系统,即今天成功的群落式旅游企业在未来也会面临被市场淘汰的风险,如何将这种风险降至最低达到可控水平就至关重要。因此,要规避这种潜在的市场淘汰风险,就要在集群产业内部建立科学的规章制度和企业信用水平评估机制,将企业家个人主观作用力降低,提升旅游企业在人力、物力方面对集群的偏离成本,通过这样一系列的内部监督机制来维持集群的主导力,将群体经济分离风险控制在合理的保证区间,以始终具有良好的群体工作状态和效益稳定性。

(三)旅游产业集群发展商业模式的因地适宜原则

第一,企业间彼此信任的合作基础的建立,产业集群内部成员只有在乐于协作和群体互助的基础上才能够尽个体最大努力来维持并发展规模经济,实现产业集群内成员的“同荣辱、共进退”,避免个人利益原因而导致的对集体利益、集体规则的背叛(王兆丰,2012)。

第二,营建旅游企业集群化发展的轻松友好环境,将合作氛围由竞争建设为和谐共处,消除恶性竞争条件下的企业间由于争夺利益而发生的互相诘难、仇视和报复现象。

第三,处理个体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使之互相称为具有正向促进作用的联动利益函数,防止个体利益违背集体利益、集群化发展反而拖累独立自主发展现象的出现,实现组织内经济主体的动态利益均衡。

结论和建议

我国未来旅游业发展必定向集中、整合、获取核心竞争力的方向趋近,旅游集群化商业模式在规模经济、管理创新以及服务贸易领域都开始展露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单一企业过于弱小和不具备可持续发展特性的弱点,旅游行业的集群化经营需要政府、企业以及企业家共同推动,具体的操作建议可以分为五个方面:

一是建立旅游集群公司,使之成为旅游企业集群中的主导者,带领群落内全部旅游企业共同发展。旅游集群公司以内部化经营为基础,将专业化分工落实到互有联系的不同环节,通过公司来主导核心关键环节,这些关键环节可以包括购物、餐饮、住宿、娱乐等,其余环节则尽量实现外包经营。

二是创新旅游集群公司运作模式,将“大锅饭”模式转换为“利益联盟”模式。通过联盟化发展,不仅可以实现步骤1中的非关键环节外包经营,而且还可以集中精力做好集群核心竞争力提升工作,最大程度地发挥群体性优势,明确群体目标,减少群体维持成本消耗。

三是组建集群企业影响力品牌,推动市场品牌建设。旅游产业集群的内部成员要共同努力推广产业集群品牌,扩大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和市场影响力,通过内部和外部经济主体、不同行业间、不同利益方互相销售的方式来提升顾客附加消费值,例如实行积分制、优惠券制。

四是加强集群企业协会形式的监督管理工作,确定协会成员公平、公开、公正的参与群体性意见发表,确保母公司对集群成员的较高凝聚力和执行力,避免一盘散沙和各自为政现象的出现(赵春梅,2011)。

五是积极发挥政府性指导监察作用,以局部计划经济模式来消除旅游产业集群的发展障碍。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尽管多数产业经济理论强调政府力量的放开,但是对于旅游服务行业等集中性发展依然不能离开政策的多方面指导,政府要从经济发展大局出发,完善政策制定,加强旅游行业的发展精神指导,保持旅游第三产业的科学布局和合理增速。

参考文献:

1.李伟清.长三角旅游产业的集群显著性及绩效水平评价[J].商业时代,2013(7)

2.朱小斌.中小企业集群竞争优势来源的演化差异[J].管理世界,2010(7)

3.张鸿敏.旅游集群风险与风险传导[J].经济导刊,2012(5)

4.饶品样.旅游产业集群企业共享性资源及动态演化机制[J].旅游科学,2010(9)

5.赵文潇.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的演变及新趋势[J].金融经济,2013(10)

第6篇

前言

作为“购物天堂”的香港自由贸易港,购物中心成为了其零售业的载体,在这里聚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货品,上至国际顶尖级奢侈品牌,下至特色精致小商品,都被囊括于其中。而香港特别行政区又实行低税率的政策,进而很多商品都不需要纳税,这就促使世界各地尤其是内地的消费者纷纷踏至香港购取所需。香港购物中心的折扣也很具吸引力,加上服务人员都经过专业的培训,一站式的服务使香港成为了当前旅游购物的首选。

一、香港购物中心的成功之道

(一)营销的“攻心”策略极佳

香港购物中心整体营销策略的制定是基于消费者消费行为模式为基础的,最终实现有效的营销决策,即从消费者的认知需求阶段到消费者决定购买这一过程,香港购物中心将每一细节考虑在其中,进而制定了符合消费者需求的营销决策。具体表现在如下两方面:首先,香港购物中心的“包罗万物”能够使消费者明确消费对象。在香港购物中心,可谓是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买不到的,商品的类型繁多、品牌全,消费者总会锁定自己所需的目标,而餐饮休闲娱乐设施完善,购物加休闲的模式可谓是惬意之极,进而直攻消费者内心,解决消费者认识需求。其次,香港购物中心分布在各区,规模极大,因此,能够使消费者接收到更多的信息,帮助消费者作出购买决策。香港购物中心虽大但是布局合理,将各种影响因素都考虑在内,因而半个世纪以来已形成成熟的商业圈。

(二)服务体系极其完善

销售行业的发展需要服务体系的支持,香港购物中心之所以有着今天的辉煌,也有赖于其更早的实现了服务体系的完善构建。首先,在交通上,香港购物中心大多都将商业区布局于交通枢纽位置,通常是地铁、巴士、火车站等出口地带等,从而博得消费者眼球,激发消费者的购物欲望。其次,香港购物中心整体的购物环境可谓是幽雅怡人,虽然商品种类繁多,但都是通过商家的精心摆放、搭配;虽然人群聚集,但是不论是地面还是橱窗从来都是一尘不染。所有的一切都为消费者营造了一个舒适的消费环境。在商家的服务中,一直本着顾客至上的宗旨,从来都是以和气生财为生意经,因此,总会给消费者带来“宾至如归”的感受。

二、香港购物中心所面临的挑战

(一)传统购物渠道的不断丰富致使竞争压力与日俱增

当前,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的旅游业在此背景下发展迅猛,因而各地商品买卖交易都十分发达,2013年上海自由贸易区的成立成为了香港购物中心的一大竞争对手。当前,我国一线大都市商品交易都很发达,按照这样的发展趋势,会有越来越多的自由贸易区成立,这就意味着香港购物中心的竞争压力只会与日俱增。与此同时,当前出境游也成为了旅游业发展的一大趋势,这也进一步拓展了购物渠道,进而给香港购物中心带来了严重的“打击”。

(二)电子商务的新趋势

当前,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商务从在我国诞生之日起就以迅猛的姿态发展起来,当前的淘宝、聚美、京东等都以电子商务为平台,实现了网上交易,且交易规模逐年上升,网络购物消费已经成为了当前购物发展的主流趋势。马云的成功典范促使当前国内的电商都认识到了抓住电子商务就是抓住了“财路”,在电子商务发展的潮流中,香港购物中心所面临的严峻考验可想而知。

电子商务之所以具备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与良好的发展前景,究其原因可总结为如下三点:第一,电子商务平台的建立能够使商家节约可观的成本投入,且不需要一层层的中间环节,买卖双方直接交易,进而效益可观。第二,与传统商业模式相较而言,电子商务平台下的网络交易更加的便捷,消费者足不出户就可以货比三家,实现商品的购买,这种购物体验已成为当前年轻人所推崇的最佳购物方式。第三,对于商家来说,网络信息的涵盖量十分巨大,更容易实现信息的搜集整理,从而也就轻松的了解消费者的需求,进而实现有效的决策。基于电子商务发展形势下这一商业平台所具备的的诸多优势,都使得香港购物中心所面临的压力与挑战更为严峻。在传统商业模式与电子商务平台的对抗中,不难发现电子商务将会成为未来商业发展的主流模式,所有的传统商业模式都会在这一冲击下实现创新与改革,从而才能在适应当前经济与市场发展形势的基础上,获得生存与发展的机会。

总结

第7篇

由中国产业集群研究院、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经济战略专业委员会联合成立的“现代服务业竞争力指标评价课题组”对全国以服务经济为主区县进行研究测评,浙江省上虞市荣膺“中国现代服务业投资环境十佳区县”之一。上虞市以打造“浙东新商都”作为发展城市经济的一大品牌,不断提升第三产业的比重,实现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结出了丰硕成果。

打响“浙东新商都”品牌

上虞素以照明、机电、精细化工等制造业发达出名,工业立市始终是上虞的战略选择。而在商业领域,零售百货业一直是上虞为之自傲的产业。随着时代的变迁,上海等一些大城市新型商业模式和业态的蓬勃然兴起。为上虞开启商业新时代提供了借鉴。单纯的商业模式必将被全新的如一站式、综合体的商业模式所替代,购物、休闲、养生、观光、娱乐等于一体的现代服务业在上虞悄然兴起。

上虞市委副书记、市长丁如兴认为,上虞市经济发展到了从依靠投资拉动到投资、出口、消费协同拉动发展的新阶段,发展现代服务业正当其时。于是,打造“浙东新商都”成为上虞实现商贸服务转型升级的一大战略品牌。

除此之外,上虞市的地理优势也是得天独厚。该市地处杭甬线中间,京杭大运河从境内穿过。是水路和铁路的交通枢纽。素有“九县通衢”之称。绍嘉大桥一经建成通车,上虞到上海、苏州、南京等长三角发达地区均只在二个小时的车程之内,可谓水陆空交通便利。“2003年城北新区规划之后立刻启动三通一平等基础设施建设,当时我市就及时把商业、零售业、服务业的规划布局考虑进去,对一些商业重点网点着手建设。2006年城北新区建成后,服务业领域中的大型商场、大型市场、五星级酒店、企业总部楼宇等重点项目陆续展开。”上虞市副市长吕军介绍说。上虞交通的便利。也为周边消费者、投资者短途进驻上虞提供了可能。

万和城、大通购物中心、时代百货、石狮市场、雷迪森酒店、国际大酒店等大型商场、五星级酒店的陆续开业,使得周边的消费者云集上虞,观光、旅游、商场消费,每逢上虞“商战”,周边县市的消费者更是蜂拥而入,上虞俨然成了吸附周边县市购买力的商业中心。据不完全统计,在上虞的消费业绩单上,20%的消费份额靠余姚、慈溪等周边县市消费者拉动。

“一个月的时间,销售额达3.81亿多元,同比增长48%。”对于去年首届上虞购物节所取得的效果,远超吕军当初的预想。因而对于第二届上虞购物节,他信心十足,“这次,我们有了经验,所以把时间延长为两个月,活动增加到了17项。”今年的购物节活动于9月28日至11月28日举办,将围绕“缤纷购物、绿色时尚”这一主题,通过购物兑奖、家居展销、房产汽车博览交易会、美食节等一系列活动,营造“魅力商都、购物天堂、欢乐海洋”的浓厚氛围,掀起包括黄金周在内的消费热潮。

打造“区域性商贸流通中心”

“浙东新商都”成为上虞城市品牌后,支撑这一品牌的则是一系列实质性举措,使得该市服务产业从量的堆积向质的提升转变。

上虞全力以赴抓服务业,先后出台10多份直接指向商业发展的政策、意见,涉及百货、超市、旅游、房地产、企业总部楼宇、物流等商业的10多个领域,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政策体系。由市领导挂钩服务业重点项目,一对一全过程跟踪服务。设立了每年3000万元的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并对投资2亿元以上的重大商贸项目实施规费减免、投入贴息等,以政策撬动商贸业的发展。去年,上虞市又出台了对当地工业企业主辅分离、城区企业“退二进三”的相关政策文件,重点将研发设计、物流、营销等环节剥离出来。

为全力推进服务业集聚发展,该市依托现有实际,结合发展需要,规划了城北中央商务区、城东专业市场集聚区、开发区滨江商务区、城南休闲旅游区、杭甬运河物流作业区和杭州湾国际物流园区等六个服务业集聚区。其中城北现代商务区经过几年建设,已集聚两家五星级酒店、两家大型商场和一家大型超市,共三十余万平方米商业面积和四十万平方米办公楼宇,规模效应日趋明显,辐射作用不断增强。

上虞商贸服务领域大品牌一展雄姿:华润万家、大润发、沃尔玛、麦德龙等流通巨头纷至沓来;汽车机电广场、国际家居广场等100万平方米的专业市场已经峻工完成;总建筑面积超过35万平方米的上百万和城、大通购物中心、国际时代广场三大购物中心拔地而起,先后落成开放;总面积88万平方米,集建材、家居、服饰、机电沧储物流等于一体的石狮商贸城,已成为仅次于中国小商品城、中国轻纺城的浙江第三大市场;50层207米高的上虞建筑企业总部大厦也即将封顶……百货零售、住宿餐饮、休闲娱乐等行业规模迅速做大,区域性商贸流通中心的地位日益凸现。

构建“休闲旅游目的地”

作为“绿色经济”的旅游业,就业率高、关联度大、拉动力强,而吃、住、行、游、购、娱,是支撑其产业链的六要素。对此,上虞市推出了一产三产融合发展的战略举措。

去年以来,上虞市专门推出了商贸旅游互动发展的奖励政策。对市内几家大的商贸企业,采取与景区一样的游客接待奖励政策;鼓励商贸企业向高级化、旅游化、外向化发展。

针对以绍兴为核心的周边县市和以上海、杭州、宁波等大中城市市场,分别推出不同的旅游线路。同时,鼓励将崧厦伞、阳光节能灯等特色工业产品,崧厦霉千张、白马湖鱼干等特色农副产品开发成旅游商品,引入大通、万和城等大型综合商城开辟旅游购物专区;石狮商贸城在做大专业市场的同时,将市场按照旅游景区标准进行优化建设,构建“浙东旅游集散中心”,使其成为杭甬旅游线路上购物旅游的重要节点。

上虞旅游资源相对缺乏,但一年四季鲜果飘香。上虞市将这些分散在各地的水果,用旅游将其“串”了起来,推出了“四季仙果之旅”。草莓、樱桃、桑椹、杨梅、葡萄、桃子、梨子、猕猴桃、柿子,这些产自上虞当地的水果,现在正与上虞商业版图勾连起来。上海、杭州等大城市的游客走进上虞乡村,品尝上虞水果,从而带动了农产品销售、农家乐兴旺,城市消费繁荣。

今年上半年,上虞市推出覆卮山生态旅游节,水果采摘游与当地漂流、攀浪等诸多活动串联,引爆了上虞三产,实现了旅游收入与农产品销售双丰收。而城里星级饭店更是出现了“一房难求”的现象,全市7家三星级以上酒店入住率均达到100%。据上虞市服务业发展局统计:今年杨梅节期间,仅大通商城股份有限公司销售额就达7949万元同比增长29.9%。

第8篇

关键词:旅行社 旅行服务 未来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在“困境与出路:2014旅行社发展西湖论剑”上发表主题演讲“旅行服务的经典价值与旅行社产业的未来”。戴斌先生的演讲稿由三部分组成,他首先还原了旅行社行业的发展历史。从我国入手,再放眼世界。我国旅行社业的产生与发展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放眼世界,没有1841年托马斯・库克先生组织的那一次火车禁酒之旅,我们很难想象过去只是由权贵队层和探险家体验的旅游活动竟然会成长为大众普遍参与的生活方式。旅行社的今天是武术的前辈们用他们毕生的努力换来的,没有他们就没有旅行社的今天,他们是值得我们后来的旅行社行业人深深敬佩的。

其次他向我们展示了旅行社行业充满希望的未来。国民大众的需求,商业模式的演化,资本的战略介入,特别是现在年轻人的激情创业创新,都暗示我们要对旅行社这样一个传统而现代、经典而时尚的行业和企业家群体充满信心。

最后戴斌先生o我们指出了旅行社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回顾和把握旅行社的经典价值的基础上,将相待的科学技术和商业模式运用到传统旅行社的改造进程中。在旅游市场已经进入散客化、多元化的今天,我们不能在一味执着于包价、购物这种传统的商业模式,国民大众更广义的旅行服务需求摆在面前,我们要学会珍惜。旅行是无国界的,没有任何力量能阻止人们在全球范围内流动。我国的旅行社应加强同国际同行间的对话,在全球旅行服务产业中发挥作用。

要想把握国民大众日益增加的广义的旅行服务需求带来的机遇,就必须了解旅行服务的经典价值所在。从国内旅行社业发展进程来看,中旅、国旅、中青旅这些最初以政治外事接待为目成立的事业单位,都因大众旅游需求的增加而转型成为以为大众旅行服务为目的的市场化运作的旅行社,后来的春秋、众信、凯撒等民营旅行社也是抓住了高速增长的国民大众旅游需求的战略机遇,在没有非常好的政策支持下,从无名小卒走进了上深证券交易所。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出门在外难免缺乏安全感,总担心被欺骗,毕竟卖的总比买的精。旅行社的那一面旗帜,代表的正式那份安全感,那种家人一样的温暖的感觉。由此,旅行社的经典价值就在于始终为人们的异地生活方式提供安全的保障,提高旅行的效率,提供品质的分享了。[1]在我看来,旅行服务的经典价值和旅行社的经典价值是相同的,即为人们的异地生活提供安全、有效、高品质的服务。

回顾和把握旅行服务的经典价值是旅行社发展的基础,迎合大众广义的旅行服务需求是手段。因此,旅行社的首要发展趋势就是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模式。旅行服务的核心价值与互联网思维的“用户体验至上”天然契合。[3] 众所周知,旅行社产品的核心价值是带给游客安全感、成本效益及愉悦,真正的旅行服务不再只是说说而已的理念,而是在旅游服务中,游客与导游和目的地居民的接触过程中,让游客体会到人性化、个性化的服务。有触手可及的温暖,这才是旅行社真正的价值体现。曾经呆板匆忙的行程设计、零负团费等负面新闻让旅行社商业形象和导游的社会声誉跌到谷底。虽然旅游业内人士对《旅游法》爱恨交织,但真正的企业家应该知道这是国家在用法律手段挽救整个旅行社行业,逼着旅行社回归原本的价值原点上,而不是一味在价格战的旋涡中无法自拔。旅行社须借《旅游法》洗牌的契机,聚焦游客的核心诉求,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发展模式。

第二是要重视信息网络技术在旅行社中的运用。[5]旅游业相对于电子商务中的其他行业而言,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主要是因为网络最为显著的功能就是对信息的汇集和再分散,而旅游业的很多环节所从事的工作其实正是对信息的汇集和传递。因此在旅行社的未来发展中,信息网络技术会发挥非常大的作用。例如传统旅行社创办自己的官方网站,在线旅游服务平台的建立,都是信息技术在旅游业发展当中的广泛应用。

第三是要注重散客旅游产品的开发。旅游发展的进程正由百分之百团体走向团散比例趋近的趋势,游客对游程规划的自主性相对提高。近年来,从国际旅游形势来看,随着人们旅行次数的增多,经验日渐丰富,旅游档次也随之提高,旅游的类型已从简单的观光旅游,逐步变化为有目的的参与型旅游。散客、组合式旅游、家庭式旅游必将快速发展。[4]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个人收入和自由支配时间的增加,散客旅行同样会有很快的发展。[4]散客旅行作为一种新的旅行方式,时间可自由支配,不受任何约束,深受游客的欢迎。目前,散客市场正日益扩大,在华的合资、外资企业员工也为旅游业提供了潜在散客客源,这种趋势将促使旅游产品进一步细分化、多样化。特别是在客源激烈的旅行社行业,开展形式多样的散客旅游产品迫在眉睫。 同时,散客旅游业务开展得成功与否,对旅行社业务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好坏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四是小成本多尝试。很多传统企业家做决策的时候,仍然停留在工业经济时代的思维模式,不喜变化,按照既定的目标刻舟求剑地古板的执行,其实变化才是永恒不变的,特别是在网络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更加讲究的是便捷、简单,谁的体验更好,谁的价格更优,谁就能快速赢得市场。传统旅行社在电子商务化的路上可以说举步维艰,当大部分旅行社还在犹豫自建网站还是开网店的时候,在线旅游商已经开始抢占手机客户端。在旅游互联网企业混战的今天,多尝试各类网站产品,并精心维护,通过一段时间的对比,发现最适合自己的网络产品形式,快速跟进,线下旅行社赚到钱才是王道。

第五当然就是口碑的良性循环了。[3]对于旅行社来说,无论是何种形式、何种渠道,其目的都是要招揽游客,互联网让口碑相传变得成本极低,通过游客带游客的方式进行口碑推广是旅行社电子商务化最好的表现形式,良好的用户体验反馈又能帮助旅行社产品进行更好的改进。旅行社的优质服务可以让游客对你充分信任并进行网络口碑传播。当然好的推广人员要在社交网络上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向现有客户分享他们近期的旅游发现、收到的客户正面反馈以及促销服务,来维持现有的客户关系,要知道发展新客户永远比维系现有客户和掏空他们的钱包难得多。

总之,中国旅行社业拥有中国这个广阔的市场和多年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教训,但也面临市场不断开放、网络技术冲击等多方面的挑战。如何正确应对挑战加速发展,是摆在中国旅行社行业面前的问题,但只要抓住了市场机遇,选择好迎合市场需求的发展方向,前途还是很光明的。

参考文献:

[1]戴斌.旅行服务的经典价值与旅行社产业的未来.困境与出路:2014旅行社发展西湖论剑。

[2]李宏,杜江.旅行社经营与管理第二版[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1年3月。

第9篇

讯:记者:继微博营销之后,微信营销近来在旅游界大热,不少旅游局、景区、航空公司、酒店等纷纷开辟微信,对此您怎么看?

刘思敏:旅游业是典型的注意力经济,营销是旅游业的重中之重。在国外发达国家的旅游局,基本上只有一个功能――促销和营销,对于景区、酒店、航空公司来说,营销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如今科技进步,各种新兴营销手段的出现必然会受到旅游业的关注,况且这是显现创意、多重营销的手段,旅游业对微信营销的关注是在情理之中的,可以说是一种进步,但其中也可能是被动而为。总之,旅游业对营销手段是敏感的,可能有些旅游业界开微信是为了跟风,并不确定能否达到预期效果,但肯定首先会去追赶潮流,这是旅游业的本性。

郑泽国:微信是与智能手机相伴而生的。如果说QQ是PC互联网时代的标准沟通工具,那么微信就是手机互联网时代的标准沟通工具。微信只用了两年时间,用户就近4亿,超越世界上任何同类产品的发展速度。所以,从旅游营销角度看,任何旅游企业和组织都不能无视它的存在,因为它标志着网络营销已快速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继续忽略或无视微信这一新兴营销渠道,是一种落后的行为,甚至在未来的旅游业中这是很危险的。

记者:目前有称微信的用户群达4亿,基于如此数量的用户群,您认为微信的营销效果如何?目前旅游业开的微信,其效果、互动性如何?

郑泽国:微信目前商业模式尚不清晰,微信营销还处于起步阶段,所以评价其营销效果为时过早,仍需观察以后的发展情况。但跟微博相比,微信的商业前景更广阔,营销传播价值更大。微信与智能手机绑定,重在与亲朋好友交流和分享。所以,旅游行业的微信应该更加注重人与人之间想要沟通这一想法。从信息传播的可信度和有效性来看,人们更愿意相信和乐于接受亲朋好友的推荐,而不是微博上的所谓公知和娱乐明星。

刘思敏:在分析微信之前,先分析率先火起来的微博,无论是旅游微博还是微信用不用心经营差别很大。目前总结在微博上主要有两类话题比较容易引起关注――政治和花边新闻,但旅游不可能每天有很新的旅游信息,更不可能每天去炒作八卦,微信是同样道理。毕竟旅游需要有较强的计划性,不可能看到微博或微信促销就立刻能去出游,即使是周边的旅游信息,最快也只能等到周末假期才能去。比起微博,微信还有一个特殊性,就是微信是朋友圈以及公众微信之间的联系,即微信使用者对于旅游企业形象已经有先期的认定,了解它的名称和形象才会加微信,因此通过微信的技术手段,再宣传旅游形象意义不大。此外,传统的营销方式给旅游业带来的增量不是那么明显,自然会尝试新的营销方式,可是新的未必比旧的好。旅游营销不能绝对简单地跟风,应该是组合拳,各种营销媒体都有它的优势劣势,如果只是陷入追求这一新鲜技术,微信的宣传不一定好。

记者:据说微信还能够实现预订机票、酒店等功能,今后还可能开发更多适合运用的功能,您觉得在旅游界微信的前景如何,还有哪些种类的运用比较适合旅游营销?

郑泽国:实际上,微信在旅游预订方面的强大功能已经初步显现,如同程网去年下半年以来门票预订有10%的增量来自于微信。这是值得关注的市场信号,说明旅游网络营销的发展方向已经出现重大拐点。城市和景区的微信营销,无论品牌传播还是产品促销,主要还是应深刻领会并把握住微信对用户的价值,即优质的活动内容。

刘思敏:微信营销要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可以利用微信的功能来吸引一些不确定的用户。比如在旅游接待中心、火车站、机场等地,利用摇一摇或是其他更多功能,向这些不确定对象推送目的地景区、酒店等实用信息,利用微信精准宣传的特性,这样推送广告才有意义。我认为周边游的话可能利用微信的可能更大,因为周边度假休闲游本身是重复性的消费,有定期的优惠措施可以发送给周边城市的游客,吸引消费的功能才会更显著。(来源:网易科技)

第10篇

柳州市旅游业拥有悠久的历史,自2005年以来,柳州市政府就致力发展旅游业,大力打造就有古色古香 “风情柳州”,加快建设以三江、融水为代表的民族风情旅游品牌;积极推进柳州―桂林旅游一体化建设,使旅游业取得突破性的发展。

2. 数据的选取

这里主要有四个变量:一是柳州市国际旅游收入(IR)衡量柳州市旅游业的入境旅游发展水平;二是柳州市国内旅游收入(CR),衡量柳州市旅游业在国内的发展水平;三是柳州市旅游业总收入(TR),分析柳州市旅游业的总体发展水平;四是经济增长(GDP),可以衡量柳州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和消费能力。由于数据的统计方法很多,以及数据的相关性和处理分析的准确性,这里只采用《广西统计年鉴》中关于柳州市2006-2015年中的统计数据。

3. 变量时间序列的单位根检验

进行科学判断的时候,需要用到统计量进行统计检验,在统计检验中普遍应用的一种检验方法是单位根检验,在此主要运用ADF检验。通过检验LNGDP、LNCR、LNIR、LNTR均为二阶单整,可以进行协整分析。

3.1 建立协整回归方程

本文运用EG检验方法,在变量是同阶单整的基础上,运用OLS建立如下模型:

Yt=β0+β1Xt+β2Zt+β3Ut+εt (1)

如果et为平稳序列,则可以认为变量之间是(1,1)阶协整,如果et为一阶单整,则认为变量之间是(2,1)阶协整。在对et进行检验时,先对其所在的模型进行ADF检验,在对et进行平稳性检验,是对模型(1)进行检验的结果,检验结果的表达形式为:

LNGDP=4.882239-1.693803LNTR+2.148962LNCR+0.102764LNIR

T (7.592719) (-2.462391) (2.548846) 0.191943

R2=0.970692 DW=0.670440

由回归结果和检验结果表达式可以看出,柳州市的旅游总收入CR、国际旅游收入IR、国内旅游收入CR和经济增长GDP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经济增长GDP增加1个百分点,旅游总收入减少1.69个百分点,国内旅游收入CR会增加2.15个百分点,国际旅游收入IR会增加0.10个百分点。

3.2 建立误差修正模型

柳州市2006-2015年旅游收入和经济增长的回归结果图可以看出,LNIR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因此去掉此序列,重新对其余三个变量进行回归,得到的表达式为:

LNGDP=4.811805+2.266021LNCR-1.727802LNTR+ET(-1)

T (116.2927) (49.67387) (-33.17331) (31.25921

R2=0.999820 DW=1.787509

此方程中的回归系数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在表达式中的误差修正系数为负,也符合了长期的反向修正机制,反映出各个变量之间的长期关系和短期关系。

检验结果表明:长期均衡的经济增长模型的短期波动对其影响比较小,当经济变化超过均衡水平时,短期波动将会促使其向长期的均衡水平趋近,其调整幅度为1%。而且经济量的变化会受到滞后1期的国内旅游收入CR和旅游总收入TR的影响,即柳州市国内旅游收入CR的增长也会导致经济的增长,增长比例大约为2.67%;柳州市旅游总收入TR的增长也会带动经济的增长,带动的比例大约为1.73%。其中,拟合优度系数为0.999820,说明被模型解释的部分就越大,而且模型对样本的拟合程度也很好。

4.结论

由上文计量模型可以得出:柳州市的国内旅游收入CR、旅游总收入TR以及经济增长GDP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

4.1 从政府角度

柳州市旅游业总收入在经济增长GDP中占比颇高,这也是政府的政策支持和鼓励所带来的效益。柳州市政府应该在旅游市场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出台相关鼓励旅游创业创新的政策,支持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的商业模式和管理创新模式,加大柳州市旅游业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宣传力度;提高知名度。

4.2 从社会企业角度

社会和企业作为大众消费娱乐的场所和供给者,因此柳州市的社会企业需要大力满足旅游消费者丰富多彩的消费需求。社会企业应当瞄准旅游市场的市场需求,拓展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通过对旅游市场的把握和研究,在系统化的分析和准确把握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旅游的消费新热点,加强旅游投资和消费的分类指导。

4.3 从公民角度

第11篇

我们有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但却缺乏吸引注意力的创意。

争夺眼球的战斗是旅游企业的生死保卫战,因为眼球将引起行动,有行动才有市场,“心动不如行动”是商家们最深情的呼唤。

当旅游成为时尚生活的又一注释后,现代旅游被赋予了更为复杂的内涵。时尚的特点是变化,是不断翻新,时尚轻视沉淀和积累,有人甚至将时尚比喻像“”似的多变。

问题是有什么样的文化环境,就会有什么样的旅游情结,才会有什么样的旅游市场。

每一个社会都有反映其独特文化的“梦想情节”,新移民的美国梦,开发西部的淘金传奇,使美国人热衷于乡村旅游,连总统也对农庄牧场情有独钟。

法国大革命确立的自由平等的普世价值观,使得巴黎女人、巴黎香水、巴黎时装和埃菲尔铁塔、巴黎圣母院一道,赋予法国旅游业以鲜活的吸引力。

那么我们的文化是什么?我们的旅游是什么?我们的旅游如何通过文化吸引市场?

在转型中的中国,社会阶层变动频繁,就业压力沉重,社会保障的安全系数较低,旅游业在具体操作中不可能脱离宏观经济环境的制约,但是如果旅游业的发展思路始终局限在“温饱”的延伸曲线中,那么其供给是非常有限的。

现在是旅游业应该认真反思旅游除了吃、住、行的内容之外还应有那些文化内涵的时候了,否则我们只会像刘姥姥大观园几日游一样感叹古希腊的城市广场、威尼斯的水路、纽约的摩天大楼、巴黎的凡尔赛宫、悉尼的歌剧院而单纯到不懂得体验巴黎的浪漫,纽约的自由,伦敦的绅士风度,更不懂北京的四合院,成都的院坝,上海的里弄所独有的魅力,甚至还有可能当成负担。

在这种大背景下,利用传统节日和传统方式开展旅游逐渐失去了吸引力,仅能在“旅游搭台,经济唱戏”的构思中表明其存在的意义。然而,这种文化内涵的被迫(或无意识)的淡化,又会给他人将我们的传统节日占为己有以时机。这迫使我们反思传统文化为什么会失去激发人们参与热情的动力。

近年来外来的“洋节”在国内大行其道,不仅争夺了大量的注意力,也抢夺到了更多的商机。尽管圣诞节、情人节看起来更像是商人们的节日,但是这些与物质生产无关的人文节日之所以能够抢占市场,并不是仅仅是因为营销手段,而在于其背后依靠的某种与传统文化完全不同的精神价值。

这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也是一个需要想象力的时代,急需构造让人们减缓现时压力的精神按摩和精神渲泻的平台。外来的“洋节”恰恰是以具有这样的文化内涵和包容能量,而得以迅速传播。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少有国外狂欢节式的及时行乐,多是精神平和的自然和谐。那么,对传统文化我们又挖掘出多少?有没有真正体悟它的内涵,宣传它的精神,让商业模式为其所用?

第12篇

欧洲的财政部长们正在为解决本国的债务危机而挣扎,而香港现在还能实施一系列减免税政策。尽管大派红包,香港下一年度财政赤字估计不过34亿港元。

香港财政司司长曾俊华2月1日发表了新一年度的财政预算案。他在演讲别提出中国的“十二五”规划专门为香港和澳门开辟了一个章节,说明了香港在国家战略中的定位。他也指出,大陆经济持续开放,促进港台两岸合作,与东盟乃至金砖国家加强沟通,吸引更多的母公司来香港运作,都将为香港发展带来巨大的商机。我也特别赞赏他对发展社会资本、推动城市重建、聚焦四大传统支柱产业(贸易及物流业、金融业、工商及专业服务业、旅游业)和六个优势产业(文化及创意产业、医疗产业、教育产业、创新及科技产业、环保产业、检测及认证产业)的战略分析。

不过,在曾俊华关于财政预算案的演讲中,我没有找到关于香港如何在当前全球博弈中定位的讨论。目前,人们都可以察觉到经济力量在从西方向东方逐步转移,香港应当如何顺应变化,争取主动,而不至于出现巨大的冲突和波动?

亚洲的新兴市场国家都在寻找不同的发展模式,未来的竞争不再仅仅发生在国家之间,更是发生在城市之间。原因非常简单,全球55%的人口居住在亚洲,其中大部分又住在农村地区,发展路径就是城市化。

据联合国估计,到2025年,亚洲的城市化率将超过50%;到2050年,这一比率将进一步提高到三分之二的水平。来自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研究数字表明,发达国家的380个城市创造了当今世界50%的GDP。中国和印度正处于快速的城市化过程中,而所有的大型城市目前也都在寻求解决就业、环境污染、交通拥堵、教育、医疗、社会福利等问题的有效方案。

没有人会质疑,香港即使不是世界,也是亚洲最成功的城市之一。单单这一形象就可以帮助香港和其他城市之间建立新型合作伙伴关系,为双方带来互利共赢的经济机遇。

拜因霍克(Eric Beinhocker)在《财富的起源》一书中指出,财富是通过商业模式、物理技术和社会技术这三股力量的互动而创造出来的。借用他的分析框架,我认为,香港的竞争优势不在于物理技术,而在于富有活力的商业模式和社会技术。香港的商业模式非常灵活,在全球层面都有竞争力;就通过某些特殊方式和制度设计来组织人们追求某种目标的社会技术而言,香港同样独具特色。

换言之,香港没有太强的硬实力,但拥有强大的软实力。虽然其硬件基础设施处于全球领先水平,但是未来的竞争和创新将越来越远离硬件竞争,而是取决于软件竞争,包括人才、技能、经验,以及如何将各类人才在商业和政府等层面有效组织起来的社会技术。

有一种基于物理技术的创新思路曾经非常流行,亦即通过支持那些在车库中创业的年轻人,由此创造出下一个微软,或者通过支持大型研发实验室或者科技园区,由此找到一国财富增长的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