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6 17:07:3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企业上市财务培训,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新三板上市公司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三板上市公司代表着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其财务制度的规范化和财务风险的防范状况直接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行,从而对国民经济造成影响,因此加强其财务制度的规范化和财务风险的防范有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本文从新三板上市公司的概念及特点、加强财务制度规范的重要性以及存在的问题、财务制度建设的途径、财务风险防范重要性及防范财务风险的途径几个方面展开论述,希望能够帮助新三板上市公司进行财务制度规范和风险防范。
关键词:
新三板;财务制度;风险控制
一、新三板上市公司的概念及特点
“新三板”市场原指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进入代办股份系统进行转让试点,因为挂牌企业均为高科技企业而不同于原转让系统内的退市企业及原STAQ、NET系统挂牌公司,故形象地称为“新三板”。目前的新三板已经成为全国非上市公司进行股权交易的平台,更加侧重于中小企业。新三板有利于对中小企业进行园区和政府补贴,促进政府对中小企业进行资金扶持,为企业融资创造更加良好的条件,有利于中小板企业进行股份转让,从而使得股权流动性增强,促进中小企业在新三板上进行财富的保值和增值,促进中小企业的长足发展。新三板上市公司具有其与主板上市公司不同的特征,一方面,新三板重点将系统定位于创新成长和创业型的小型公司,主板上市公司相对来说竞争力较强,有稳定的盈利模式,而新三板上市公司准入条件相对较低,财务门槛不高,也需要更加健全的公司治理制度,需要更加重视财务制度的规范化,并加强风险控制的意识。另一方面,新三板面对的投资群体主要是机构投资者和大户投资者,这就要求新三板上市公司能够有效规避财务风险,保障投资者利益。
二、加强财务制度规范的重要性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的财务制度是企业进行内部控制、监督和会计核算的基本行为准则和规范,企业建立起适合自身状况且科学、合理、适用的财务制度十分重要。
1.对财务制度的规范有利于促进新三板上市公司健康发展。企业需要针对企业自身生产要素进行整合和合理配置,也需要企业管理者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充分了解,把握全面动态的情况,完善的财务制度有利于促进企业的管理进一步深化和细化,通过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和内容的丰富,有利于完善企业信息披露体制,促进财务流程的完善,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保证企业战略计划和方针的贯彻执行。
2.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有利于加强监管,防止腐败,提升企业生产经营的效率,建立起内部控制体系,使得新三板上市企业能够更加客观地对经营活动的数据进行分析,加强企业监管,促进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二)目前新三板上市公司在财务制度规范化建设上存在的问题
1.财务制度设计仍需科学化
(1)由于很多新三板上市企业都处于创业阶段,企业规模相对较小,对于财务制度以及企业管理缺乏经验,因此在进行财务制度的制定方面缺乏科学性。企业将生产经营放在工作的首位固然无可厚非,但企业对于财务制度的监管功能以及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缺乏重视,因此在进行财务制度的制定时忽略了这些内容。一个科学有效的财务制度需要针对企业的具体情况,企业的规模、主营、盈利状况、企业上下游状况、企业行业的具体特点、组织形式等内容进行综合考虑,最终设计出一套适合企业发展的财务制度,而目前新三板上市企业在对财务的制度设计上没有进行上述全面的考核,设计出的财务制度缺乏良好的运行性和操作性,从而导致财务制度不够完整科学,难以施行财务内控制度,难以发挥财务制度监管和控制的作用。
(2)企业在进行财务制度设计时缺乏有效性。企业只有建立良好的绩效评价体系,才能够有效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企业组织各生产要素的能力和效率,而大部分新三板上市企业并没有建立起与财务制度执行力相关的绩效评价体系,针对不同岗位责任的财务制度执行状况也没有做相应规定。这就使得一旦出现财务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的问题,难以找到相关的责任人,也无法进行相关的奖惩。这样就使得企业的财务制度执行时缺乏相关的监控和责任制度,需要进一步改进。
(3)企业在进行财务制度设计时忽视了企业的无形资产,缺乏整体性和全面性。这样导致员工才能、管理者的才能、技术、团队协作等无形资产难以有效利用和控制,无法充分发挥财务制度的效果。
2.企业的财务核算有待进一步规范
(1)新三板上市企业缺乏明确的财务核算体系。由于对会计核算的重视度不足,绩效体系不够健全,相关的财务基础制度欠缺,导致企业的财务信息质量不高,缺乏准确性,信息的真实性有待核验,监督检查工作也有待加强。
(2)财务监管制度有待进一步推行,目前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和财务监督系统没有建立起来,导致财务监督工作无法实现责任制,没有章法,需要进一步加强,促进企业监督职能的充分发挥。
3.财务管理专业人员相对匮乏在新三板上市企业中,专门进行财务管理的专业人才相对较少,加之现有财务人员业务能力缺乏全面性,很多并没有接受专业化系统培训,甚至还出现了兼职的情况,或者没有从业证书等,财务管理人员的整体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也需要进一步提升。
三、新三板上市公司财务制度建设的途径
(一)建立科学高效的财务制度
新三板上市公司的管理层要充分认识到科学的财务制度对于企业科学发展的重要性,要对财务制度的设计与制度提高重视,在进行制度制定时要充分考虑到企业发展的各个方面,对企业自身的规模、主营业务、盈利状况、企业上下游状况、企业行业的具体特点、组织形式等内容进行调研,充分讨论并结合自身的实际进行制度的建设,使得财务制度的制定更加科学化。并且在财务制度制定好后要加强执行力,要求企业员工遵守企业的财务制度,建立起与财务制度执行力相关的绩效评价体系,针对不同岗位责任的财务制度执行状况做出相关规定,在财务制度的执行时要做到责任明确,这样就可以促进企业在财务制度运行当中做好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管理,有了良好的绩效评价体系就减少了财务制度管理的滞后性,使得管理层能够提前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管。
(二)规范财务核算制度
企业首先应重视会计核算制度的建立,不断完善绩效评价体系,加强财务基础的建设,提高企业的财务信息质量,对财务信息的准确性要进行进一步检验,保证信息真实有效。此外,企业要建立起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和财务监督系统,明确责任,责任到人,使得财务制度的执行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促进企业监督职能的充分发挥。
(三)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
1.要提高对财务管理人员的重视程度,提高财务人员的任命和准入门槛,要求具备相关的资质,优化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注重培养复合型人才。
2.要加强财务人员的培训工作,做好员工的培训计划、会计师考前辅导,并做好从业资格证和会计电算化的培训,使得在岗人员都具有相关资质,提升整体财务人员技术职称水平,注重对学历高人才的引入,同时对现有员工进行职业教育,提升整体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同时,要对培训课程进行创新,采用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等新兴模式,提升培训教育的效率。
四、防范财务风险的重要性及财务风险的特征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进行财务活动中所面临的由于不确定和难以预测等因素所造成的风险,财务风险导致企业的盈利目标低于预期。第一,企业的财务风险具有全面性,风险会贯穿于整个财务管理的全过程,包括企业融资、投资、资金运用、资金的利润分配等多个方面,因此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关系到企业的整个生产活动。第二,企业财务风险具有不可控性,企业对于财务风险的影响具有很大的不可控性,财务风险的爆发也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不可控性。第三,有效控制财务风险有利于企业利润最大化,由于风险与收益是并存的,即高风险高收益,但如果企业能够有效控制财务风险,就能够更好地提升收益比例。第四,财务风险具有不可抗性,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无论企业管理者是否愿意承担,风险都依然存在,必须要接受并以相应的措施有效防范风险。在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各个阶段,有效防范财务风险十分重要,如果新三板上市公司不能有效防范财务风险,导致企业经济利益难以符合预期,从而使得企业风险越来越大,甚至会有破产的风险,因此,新三板上市公司规范财务风险十分重要,关系到企业的长远发展,促进企业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完成企业经营利润目标。
五、新三板上市公司防范财务风险的途径
(一)提高财务决策的稳定性和科学性
新三板上市企业管理层对于财务的决策直接关系到整个公司资金的基本结构,财务决策失误会影响公司的经营状况,在进行财务决策时要充分考虑公司的状况,要进行科学的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运用科学的手段制定出不同的预案,在发生不同情况时应采取不同的措施。尤其是企业在进行融资时,要通过科学手段对资金需求量进行计算和核对,并结合资金的成本以及资金的回报率进行对比,明确各种融资方式对企业财务风险高低的影响,从而选择适合公司的融资方式。既要保证资金的利用率相对较高,又要保证财务风险相对较低。
(二)加强对企业投资风险的控制
投资项目的目的是取得预期收益,但当投资不能达到预期收益时便会出现投资风险。企业投资主要包括生产项目投资、金融投资等,在进行投资时如果出现亏损就会降低企业的偿债能力与盈利能力,因此企业在进行投资时应对投资对象、相应风险以及投资回报率进行详细调研,看是否符合企业的盈利目标,在项目投资期间要做好监管工作,确保企业资金的安全,在进行投资决策时要充分考虑风险报酬比例,以最小的经济损失博取最大的利润收益,企业管理者要综合利润水平、风险程度,在风险收益中取一个平衡的组合进行投资,既能够使得企业获得超额利润,又能够降低风险、促进企业利益最大化。
(三)建立企业风险监控体系
1.要对企业的现金流进行监管,保证现金的流动性,要保证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有充足的现金流,防范企业的财务风险。企业要建立相关短期资金的风险监控机制,通过对现金流分析,全面反映出现金流动情况,当企业生产活动的现金流量小于利润时,监控系统就应提醒企业进行风险监控,重点针对应收和应付款项以及存货进行监控。并通过监控体系对未来现金收支的状况进行预测。
2.企业要对长期财务指标进行监控,杠杆融资是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来源,对企业的总资产报酬率、成本费用、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等指标进行监控,从而科学合理地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经济效益、盈利能力以及发展状况,当指标出现异常时,要利用监控体系向企业的管理者进行预警和提示,促进管理者进行及时监控和管理,做到对企业生产运营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面监管,有效防范财务风险,提升新三板上市公司的资产周转率、盈利能力,从而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总之,新三板上市企业能否做好财务制度规范化建设和加强财务风险防范关系到企业的健康发展,只有建立科学高效的财务制度、规范财务核算制度、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队伍才能有效加强财务制度建设,提高财务决策的稳定性和科学性、建立企业风险监控体系,这样才能加强财务风险的防范,从而促进新三板上市公司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孟迎春.试论加强企业工会财务内部制度建设.中国工会财会,2008.
[2]宋建波.企业内部控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关键词:新准则 上市公司 影响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正式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2007年在上市公司中正式执行,然后再推广到其他企业。综观新准则,很多理念和做法与中国目前的会计规定和实务有相当大的差距 ,因此把握其特点,明晰其影响,顺利渡过适应期是极为重要的。
一、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的影响分析
1.新会计准则带来的机遇
(1)有利于股东财富最大化财务目标的实现。现代企业的目标是股东财富最大化。在原制度下,公司对外披露的信息不够合理和透明,造成了投资者和公司管理层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从公司治理角度看,不利于企业目标的实现。新会计准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新会计准则重新定义了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会计要素的内涵和确认条件,突出强调了资产负债表项目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同时,在坚持历史成本的基础上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不仅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的资产质量,更有利于充分揭示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及正确衡量经营业绩,而且,信息披露的透明又会进一步促进公司治理水平的改善和股东财富最大化财务目标的达成。
(2)有利于国外筹资上市。新企业会计准则给企业的国外筹资活动带来了机会。过去,不少国内企业在海外融资时遇到很大障碍——其财务报表不被认可,因而要成功融资就必须根据国外会计准则花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去编制不同的报表,而新会计准则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企业不用担心报表的“翻译”问题了,这也是新会计准则带来的最大好处,各企业应抓住时机,积极准备在国外上市,通过在国际资本市场的资金运作,进一步增强企业整体实力,使企业走向世界。
(3)有利于推动企业自主创新,优化资产结构,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原会计准则要求企业自行开发新项目的支出全额计入当期费用,这样必然造成企业开发当期利润大幅减少,经营者迫于利润指标的压力,只能顾及眼前利益放弃企业的长远规划。新准则允许开发费用资本化,然后根据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在以后的使用年限内摊销,将大大降低创新投入对当期利润的冲击,减轻管理者在开发阶段的利润指标压力,促使企业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价值水平,增强竞争能力。
2.新会计准则带来的挑战
(1)会计计量方面存在的难题—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引入是新会计准则的一大亮点,受投资者和CFO们的关注,但其目前在上市公司的应用并没有在启用新《企业会计准则》前所想像的那样广泛和深入。从客观环境上看,是因为我国无论是证券市场、产品或要素市场还是人力资本市场都很难达到完善的程度,因此,我国企业如何确认公允价值确实是一个难题;而从主观上看,从早已习惯的、事事确定的成本模式走向充满市场风险、事事不确定的公允价值模式,除了一些绩差公司外,国内大多数上市公司并不十分愿意这么做。
(2)企业经营业绩的波动性明显加剧。首先, 交易性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对汇率、利率和交易价格变动比较敏感,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并将公允价值变动计入损益,导致拥有大量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企业在不同会计期间的经营业绩出现大幅波动。因此, 实施新准则后, 由于经营业绩的波动, 就造成风险的提高,如何通过风险管理来减少企业经营业绩的波动, 将成为拥有大量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企业不得不正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企业应对新准则的措施
1.加强现有会计人员培训,提高其执业水平
各单位要对会计人员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业务培训。会计人员不仅要丰富和更新专业方面的理论和知识结构,同时还要掌握与会计工作相关的经济、贸易、金融、法律、外语、计算机网络等方面的知识,以增强分析判断能力;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道德教育,促使从业人员正确规范自己的行为,做到诚实守信,客观公正,不做假账。
2.积极推进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建设
由于新准则对信息披露的要求更高, 如对金融工具,要求披露详尽的信用风险、利率风险、市场风险、数量信息等, 要求企业风险管理模式必须相应改变, 获取市场数据的能力要更迅速。企业应结合实际, 积极引进统一的财务与业务一体化的管理软件, 逐步实现生产经营全过程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集成和数据共享, 保证企业预算、结算、监控与财务管理工作规范化、高效化。
3.调整财务分析思路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必将导致财务报表的变化,那么,以财务报表为基础的财务分析也会受到重大影响。由于报表的项目及其内涵均发生了一些变化, 原来的一些财务比率可能失去了作用或应重新解释, 相关的数据需要结合附注才能计算, 如销售毛利率、销售净利率、各项资产周转率、现金比率等。也应设计一些新的财务比率, 如资产减值损益/营业利润 (或净利润)、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营业利润(或净利润)、直接计入资本公积的利得或损失/净资产等。
总之,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应尽快切实理解新会计准则的内涵,发挥新会计准则对会计工作的规范作用,引进人才并抓好现有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把握住新会计准则带来的机遇,迎接挑战,顺利实施新会计准则。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年) 经济科学出版社
[2]李卫卫:新准则变革带来的深远影响及对策分析[J].财会研究 2008;5:31~32
1.存在财务指标权重过大、非财务指标权重偏小的评价倾向。例如国有企业效绩评价模型中财务指标占80%的权重;而中国诚信证券评估有限公司与《中国证券报》合作提出的上市公司业绩综合评分模型,选取的指标则全部为财务指标。由于财务指标具有综合性和数据易收集等特点,必然成为效绩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财务指标权重过大所带来的弊端也显而易见。首先,财务指标权重过大,导致企业过分重视短期财务结果,助长管理者急功近利思想和短期行为,使得企业不愿意进行可能会降低当前盈利水平的资本投资,从而影响了公司长期战略目标的实现。其次,由于知识经济时代的特殊性,企业只有投资和关注于顾客、供应商、员工和技术创新等各个方面,才能完成创造未来价值的行为,但财务指标评价体系显然不能实现对这一过程的指导,它评价和描述的是过去的事情,用来指导和评价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显得捉襟见肘。而且,现行的会计制度对企业无形资产的确认和计量做出了很严格的限制,企业的很多无形资产不能在企业的财务报告中体现,使得财务指标在评价企业无形资产方面也显得力不从心,而这恰恰是评价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长期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因此在实际工作中,绩效评价体系中财务指标权重过大,易导致企业重短期业绩评价,轻长期业绩评价,重过去财务成果,轻未来价值创造;重有形资产业绩,轻无形资产业绩等倾向。
2.存在评价内容不具全面性的缺陷。由于财务指标权重过大,上述评价模型涉及企业战略性发展的指标较少,对顾客、员工和内部流程方面的指标涉及较少或几乎没有涉及,不利于企业的战略管理和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例如财政部的绩效评价模型中,其定量分析指标全部是财务指标,没有对企业经营管理和核心竞争力等其他方面指标进行设计。此外,上述评价模型大多是从企业经济利益出发进行评价,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较少考虑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取得的社会效益,对企业社会贡献未作评价。现代社会的企业追求的不仅是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还要考虑其作为社会组成部分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企业应该将企业-社会价值最大化作为其价值导向。但在上述评价模型中,未涉及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评价。
3.评价结果不够准确。上述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由于设计不合理而导致评价结果不够准确的现象。在财政部的绩效评价模型中,整套财务指标体系中的指标,有些是正指标(如存货周转率),有些是逆指标(如不良资产比率),但却同时进行加权平均,影响了评价结果的可靠性。例如基本指标中的资产负债率,修正指标中的不良资产比率、资产损失率等都是适度指标或逆指标。模型对适度指标资产负债率进行了特殊规定,但对逆指标不良资产比率等未做说明,而是与资产负债率一道直接与其他指标进行加权计算,使计算结果缺乏科学性。此外,在中国证券报和亚商企业咨询股份有限公司公布的1999年和2000年“中证亚商中国最具发展潜力上市公司排行榜”上,东方电子连续两年位列排行榜首位,评价结果显示该公司在财务状况、核心业务、经营能力、企业制度、管理层素质和行业环境等方面均有良好的表现,公司具有良好的持续发展能力,但随着东方电子财务造假曝光,评价结果和公司真实情况之间的差异使得该评价体系也开始受到市场的质疑。
中国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模型的价值取向及设计原则
一、中国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模型的价值取向
企业的价值取向是指其经营目标的基本取向。作为经济活动的参与单元,企业经营目标的基本取向是实现收益最大化。追求收益最大化是企业的天性,中国上市公司的价值取向也离不开此。但随着市场形势和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的经营目标和价值取向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经历了利润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和企业—社会价值最大化三个阶段。
1.利润最大化。传统的财务理论认为,利润代表了企业新创造的财富,利润越多则说明企业的财富增长得越多,越接近企业的目标。但是这种观点没有考虑利润取得的时间,承担风险的大小,也没有考虑所获利润和投入资本额的关系,因此,利润最大化不应该是中国上市公司在经营决策时的价值取向。
2.企业价值最大化。由于利润最大化观点存在的种种弊端,企业经营目标和价值导向开始发展为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观点认为,股东创办企业的目的是为了扩大财富,由于他们是企业的所有者,企业价值最大化就是股东财富的最大化。对于已经上市的股份公司而言,其在公开市场上的股票价格代表了企业的价值。在成熟的证券市场上,上市公司股价的高低,代表了投资者对公司价值的客观评价,体现了投资者对企业过去和未来收益、时间性和风险性、股利政策等等综合因素的考虑。但这种股价与企业价值之间的紧密联系有一个依赖的基本前提,即证券市场要达到强式或半强式有效,股价的波动才能衡量企业价值的变化。这也就是说,利用股价来评价公司经营业绩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从属的证券市场的有效性。而在中国新兴的证券市场中,股价受到诸多正常和非正常因素制约,并不能完全代表企业的真实价值,因此,在中国利用股票价格来衡量上市公司的价值往往会出现较大偏差。此外,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观点将企业作为一个孤立的个体看待,没有考虑其与所处社会经济环境中的各个利益相关者协调发展的问题,容易导致企业过分关注经济利益而忽视其所承担的社会责任。
3.企业—社会价值最大化。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企业开始进入战略经营时期,这一时期的企业经营目标和价值导向开始演变为企业—社会价值最大化,这一概念包括企业价值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和其他相关利益者,诸如员工利益最大化、政府利益最大化、债权人利益最大化等等。系统论认为,系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一个企业对于它下设的各个部门和基层单位来讲,是一个大系统,而对于它所属的城市、地区乃至整个国民经济讲,又仅仅是一个子系统。为此,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不能仅仅从企业本身来考察,还必须从企业所从属的更大社会系统所定的规范和目标来考察。企业要在激励的竞争环境中生存,必须与其周围的环境取得和谐,这包括与政府的关系、与员工的关系和与社区的关系等,因此企业必须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包括解决社会就业、讲求诚信、保护消费者、支持公益事业、环境保护和搞好社区建设等。“企业-社会价值最大化”就是要求企业在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同时,实现与其利益相关者协调发展,形成企业的社会责任和经济效益间的良性循环关系。
企业-社会价值最大化是现代企业追求的基本目标,这一目标兼容了时间性、风险性、可持续发展等重要因素,体现了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也是本文所采纳的企业价值取向观点。在中国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体制下,中国上市公司绝大多数属于国有控股性质的国情下,中国上市公司更应将追求企业-社会价值最大化作为经营目标,并贯彻到经营决策过程中。
二、中国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基本原则
根据知识经济时期中国上市公司所面临的特殊经营环境、战略目标和价值取向,考虑到指标体系的可执行性,中国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应遵守以下原则:
1.一般原则
(1)可操作原则。可操作性主要是指指标体系本身的可行性以及指标项目有关数据收集的可行性。如指标体系过于详细则会导致繁琐,同时如果某项评价指标虽然有用,但为获取该指标数据所花费的成本大于其所能带来的利益时,一般应放弃该项指标转而选取其他可替代的指标。
(2)系统性原则。在确定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指标时,一要注意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的协调,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的协调。财务指标主要反映企业过去的经营成果,非财务指标体现企业的长远发展态势和竞争力;定量指标主要以企业提供的会计报表和统计资料为依据,定性指标则从其他方面反映企业的运作状态,因此需要将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进行有机结合。二是要注意评价内容的协调。上市公司的绩效评价体系是一套综合的绩效评价体系,对能够反映企业综合竞争力的各个方面要全面考虑,关键性指标要互相衔接,并赋予适当的权重。
(3)重要性原则。这里重要性原则是指全面性和重要性相结合的原则。强调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全面性,因为它有助于从不同侧面显示企业的经营业绩。但过于面面俱到的评价指标会使整个评价体系变得模糊不清,不利于围绕核心问题来展开评论。因此在选取指标时,应按照重要性原则的要求,选择影响企业经营绩效的主要方面,而不是每个方面。
2.特殊原则
(1)社会效益原则。根据企业-社会价值最大化的价值取向,特别是在中国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体制下,考虑到中国上市公司大多数是由原国有企业改制而来的国有控股公司,因此在评价中国上市公司的整体绩效时,必须考虑其为社会所做的贡献,即社会效益原则。例如上市公司在提供就业岗位、上缴国家税收、诚信程度、环境保护、对社会公益事业的关注等方面,都是衡量一家上市公司整体绩效的重要因素。
(2)激励性原则。建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作用之一是为中国上市公司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奠定基础,因此对中国上市公司的绩效评价应将评价范围限制在管理者所能控制的范围内,非可控指标要尽量避免出现,否则会引起管理者的抵触。此外,指标水平应是平均先进水平,这对管理者的工作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可以激发其工作潜能。
中国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一、中国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内容
根据系统管理理论,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战略经营目标的实现取决于内外部一系列因素,因此,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既要考虑上市公司内部各种影响战略经营目标实现的重要方面,更要考虑外部环境对上市公司经营具有重要影响的因素,特别是要考虑中国上市公司所处国情特点和环境的特殊性。在设计中国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时要体现以下几个结合: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结合、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的结合、过去业绩评价和未来发展能力评价的结合、内部层面和外部层面的结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结合。只有实现以上几个结合,才能很好地避免中国现有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缺陷。具体来说,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当包括定量指标(评价指标)和定性指标(评议指标),其中定量指标分为基本指标和修正指标,包括五方面:财务层面评价指标、顾客层面评价指标、内部流程层面指标、创新与学习层面指标、社会责任层面指标;定性指标包括公司治理结构、管理者基本素质、产品市场占有能力(服务满意度)、发展创新能力、经营发展战略、基础管理水平、社会综合贡献、信用操守情况等八方面。整个体系完整反映公司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方面,避免评价内容不全的弊病。我们在对财政部颁布的国有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修改、补充完善的基础上,设计了中国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内容详见表1。
表1:中国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表
评价指标
评议指标
指标分类
权数
基本指标
权数
修正指标
权数
评议指标
权数
财务60
财务效益状况
28
净资产收益率
总资产报酬率
18
10
主营业务利润率
盈余现金保障倍数
每股收益
每股股利
每股净资产
6
6
9
5
2
公司治理结构
管理者基本素质
产品市场占有能
力(服务满意度)
发展创新能力
经营发展战略
基础管理水平
社会综合贡献
信用操守情况
18
16
14
12
12
10
10
8
偿债能力状况
15
资产负债率
已获利息倍数
9
6
现金流动负债比率
速动比率
8
7
发展能力状况
17
主营业务增长率
资本扩张率
9
8
三年主营业务平均增长率
三年资本扩张平均增长率
9
8
顾客15
市场占有状况
15
主营业务市场份额
15
顾客满意比率
15
内部流程10
资产管理状况
10
总资产周转率
流动资产周转率
5
5
存货周转率
应收账款周转率
优良资产比率
产品合格率
3
3
2
2
创新与学习10
技术领先状况
10
人均利润
生产工人人均生产设施
5
5
研发投入比率
培训支出比率
员工稳定率
员工人均收入
4
2
2
2
社会责任5
社会效益状况
5
就业岗位比率
上缴税收比率
3
2
社会公益捐赠比率
5
80%
20%
二、中国上市公司绩效评价基本指标体系
基本指标是对企业绩效的主要计量指标,是整个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核心。通过基本指标评价,可以反映出企业的基本效益水平。基本指标包括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资产负债率、已获利息倍数、主营业务增长率、资本扩张率、主营业务市场份额率、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人均利润率、生产工人人均生产设施、就业岗位比率和上缴税收比率。其中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资产负债率、已获利息倍数、主营业务增长率、资本扩张率、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等8个指标的含义和计算方法与财政部《国有企业效绩评价指标体系》中的相关规定相同,其余指标含义及计算公式如下:
1.主营业务市场份额。主营业务市场份额是企业本年营业收入净额占国内该行业营业收入总额比率。其计算公式为:主营业务市场份额=本年营业收入净额/该行业营业收入总额。该指标是衡量企业产品和服务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指标,表明了其在市场中所处的地位。
2.人均利润。人均利润是指企业主营业务利润同员工平均人数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人均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员工平均人数。它从企业人均创造价值的角度,反映了企业的技术领先状况和生产效率状况。
3.生产工人人均生产设施。生产工人人均生产设施是指企业经营用固定资产总额同车间生产工人平均总数的比值。其计算公式为:生产工人人均生产设施=企业经营用固定资产总额/车间生产工人平均总数。该指标从企业固定资产投入的角度考察了企业的技术领先状况。
4.就业岗位比率。就业岗位比率是指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数与平均资产的比值。其计算公式为:就业岗位比率=企业平均人数/平均资产总额。该指标反映了企业每单位资产提供的就业岗位,体现了企业的社会贡献。
5.上缴税收比率。上缴税收比率是指企业上缴的国家税收总额同平均资产总额的比值。其计算公式为:上缴税收比率=企业上缴的国家税收总额/平均资产总额。该指标反映了企业上缴国家税收的情况,从税收角度体现了企业的社会贡献。
三、中国上市公司绩效评价修正指标体系
修正指标的基本功能是对基本指标评价中的不正确和不全面的情况根据客观情况进行修正。通过修正指标评价,可以使企业评价结果更加真实准确。本指标体系中部分修正指标含义及计算公式如下,其余指标的含义和计算方法与财政部《国有企业效绩评价指标体系》中的相关规定相同。
1.顾客满意比率。顾客满意比率是无顾客投诉营业收入与营业收入总额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顾客满意比率=无顾客投诉营业收入/营业收入总额。该指标主要用来衡量顾客对企业提品和服务的满意程度。
2.优良资产比率。优良资产比率是企业年末优良资产总额占年末资产总额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优良资产比率=1-(年末不良资产总额/年末总资产额)*100%。其中企业不良资产包括3年以上应收款项、积压存货、不良投资、待处理资产损失、费用性资产等。该指标用来衡量企业现有资产的营运状况,该指标越高,表明企业可以参加正常生产经营的资产越多,资产利用率越高。
3.产品合格率。产品合格率指企业一定时期内生产出合格产品与全部产品的比值。其计算公式为:产品合格率=合格产品产量/全部产品产量。该指标体现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控制质量的能力。
4.培训支出比率。培训支出比率是指企业当年员工培训支出与当年主营业务收入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培训支出比率=员工培训支出/主营业务收入*100%。该指标是衡量企业在人力资源投资方面的重要指标,体现了企业在未来的竞争能力。
5.员工稳定比率。员工稳定比率是指企业一定时期的稳定员工与员工平均总数的比率。计算公式为:员工稳定比率=1-(年内流动员工比率/员工平均总数*100%)。该指标体现了企业的凝聚力。一般来说,该指标过低反映企业人心涣散,员工士气不足。
6.员工人均收入。员工人均收入是指企业工资性支出与员工平均总数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员工人均收入=企业工资性支出/员工平均总数。该指标体现了企业员工的平均报酬水平,是衡量企业保障员工利益的重要指标。
7.社会公益捐赠比率。社会公益捐赠比率是指企业一定时期的社会公益捐赠总额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社会公益捐赠比率=社会公益捐赠总额/平均资产总额。该指标是衡量企业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的重要指标。
四、中国上市公司绩效评价评议指标体系
评议指标概括了公司治理结构、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社会综合贡献等方面的非计量因素,包括公司治理结构、管理者基本素质、产品市场占有能力(服务满意度)、发展创新能力、经营发展战略、基础管理水平、社会综合贡献和信用操守情况等指标。
1.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结构是指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的设置是否符合监管部门和现代企业制度的有关要求,运作是否规范,是否体现了“权责分明,管理科学”的原则,是否保障了全体股东的权益。
2.管理者基本素质。经营者基本素质是指公司现任领导班子的治理素质、品德素质和能力素质等,具体包括知识结构、道德品质、敬业精神、开拓创新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组织能力和科学决策水平等因素。
3.产品市场占有能力(服务满意度)。产品市场占有能力主要用于工业企业,指企业主导产品由于技术含量、质量水平、品牌优势和营销策略等因素而拥有的占有市场的能力。服务满意度是用于服务行业的评议指标,指消费者或服务的质量、种类、速度和方便程度等的心理满足程度。
一、《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征求意见稿)主要内容
本次的《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征求意见稿)包括《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和《企业会计准则解释》两部分,预计征求意见结束后,在9月份最终以财政部文件正式。目前,财政部已制定详细培训方案,在北京、上海、厦门三个国家会计学院集中培训。对新准则的执行,中国证监会要求沪深上市公司在明年一季度按新准则编报披露,并且要求在今年年报结束后,编制新旧报表科目结转对照表,随一季度季报一并披露。对上市公司而言,《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9月定稿后到明年正式执行,仅有3个多月培训时间,任务非常艰巨。对于其它企业,预计自2008年起分批执行,准备时间相对充裕。
《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准则解释部分,对32个准则做出解释,但对《建造合同》、《原保险合同》、《再保险合同》、《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中期财务报告》、《关联方披露》等6个准则未作出解释。准则解释进一步细化了准则原文,对一些重要事项进一步作了明确。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主要根据具体准则中涉及确认和计量的要求,规定了162个会计科目及其主要账务处理,基本涵盖了所有企业的各类交易或事项。改变了原定的分金融和非金融企业分别制定会计科目和报表的做法,统一制定了一套会计科目体系。对科目适用范围进行了说明:通用科目93个、银行专用科目9个、金融共用科目13个、金融专用科目1个、保险专用科目26个、证券专用科目2个、银行和保险共用科目2个、银行和证券共用科目3个、农业专用科目4个、建造承包商专用科目4个、租赁专用科目3个、石油天然气开采专用科目2个。各企业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及其应用指南规定,设置会计科目进行账务处理,在不违反统一规定的前提下,可以根据本企业实际情况自行增设、分拆、合并会计科目。而对财务报告格式及列报内容的规定,则集中反映在准则解释当中。在财务报表列报准则解释中,分一般企业、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格式及其附注作了极为详细的规定与说明。现金流量表格式及其附注、合并财务报表格式及其附注的解释则包含在《现金流量表准则》和《合并财务报表准则》中。相比旧制度,对报告的质量要求提高到较高层次,具体体现在报表附注上。
二、应用指南与原会计制度的主要变化
在概念上首先要廓清的是,会计准则是新体系的核心,是原则性的总纲,而应用指南仅是会计准则的具体说明,是制度向准则过渡期的产物,本身还不能完全代替准则。
变化一:将不同类型企业会计核算统一到一起,会计作为商业语言的作用必将发挥得更加充分。将1992年“两则”、“两制”下13个行业会计制度和10个行业财务制度融为一套体系,增强了不同行业、企业间会计核算与财务报告的可比性。同时由于新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高度趋同,为我国企业实施国际战略消除了制度,节约转换成本。
变化二:涵盖了所有经济事项,信息充分披露成为财务报告的根本理念。吸收了国际会计准则最新成果,像衍生金融工具、资产证券化、股权期权等新业务。在信息披露上,财务报告所做的应是充分披露,对报告信息的甄别使用则交给报告使用者。财务分析作用将更加重要。
变化三:内容实质变化之外,形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从科目名称到报表格式重新进行编排。对外统一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报表,虽然主表格有所简化,但会计报表附注及编表说明内容变得非常庞杂,信息容量大。以商业银行为例,附注几乎包含了对资产负债表所有项目的解释与说明。
变化四: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考虑到我国实情,目前新准则体系还是以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为主,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主要应用于投资性房地产、生物资产、金融资产与负债等,并且有严格的限制。对以历史成本计量的资产或负债,与公允价值有差异的,新准则也规定了相应调整原则,突出了价值公允性。
实施新会计准则是个系统工程,将引发各行各业连锁反应,除了对会计行业本身的变化与影响外,可能需要关注的相关影响主要有:一是对企业的财务内控提出了更高要求。新准则体系对会计信息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对企业而言,要确保顺利实施,达到质量要求,就必须进行包括财会管理模式、内部控制制度、计算机业务处理模式等在内的系统性改进。二是引发监管理念与方式的进一步革新。会计核算与财务报告列报是监管的基础,基础变化必然引发从监管理念到监管方法的一系列革新。三是引发财务税收制度的变革。现行税法体系是1994年左右颁布的,许多方面与经济发展显得不相适应,随着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实施,需要进行修改完善,建立与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相适应的财税体系。四是将给软件业带来无限商机。实施新企业会计准则是继1993年以来又一次会计制度革新,现代会计与计算机网络结合紧密,会计处理的变化使得现行会计软件亟待修改,市场潜力巨大。五是给资产评估业带来发展机遇。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引入,使中国评估协会意识到这是发展评估业的好机会,已开始行动起来。六是教育培训市场潜力巨大。据悉,明年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注册会计师考试、会计职称考试全面采用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内容。教材出版和培训容量巨大,为各类教育培训机构提供巨大商机。
三、应对策略思考
关键词:新三板;上市公司;财务管理
当前阶段,在核算型会计向管理型会计的转变过程中,应该将新三板上市公司中管理型会计的作用全面体现出来,其对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相关人员除了强化会计核算和监督力度之外,还必须树立正确的理念,对新三板上市公司应用准确的会计信息,优化财务战略,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一、新三板的概念和特征
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下文称“新三板”)是经国务院批准,根据证券法设立的继上交所、深交所之后第三家全国性证券交易场所,也是我国第一家公司制运营的证券交易场所。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为新三板的运营机构,于2012 年9 月20 日在原国家工商总局注册,2013 年1 月16 日正式揭牌运营。目前,随着新三板市场的不断发展,我国形成了包含创业板和主板、科创板在内的市场体系。新三板的发展为创新型、创业型、成长型中小微企业提供了股权交易平台,有利于对中小企业加以补贴,为企业投融资提供良好的条件,增强股权的流动性,实现中小微企业财富保值增值的目的,促使其稳定运行。
二、新三板上市公司的财务管理路径
(一)制定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
以新三板上市公司实际经营情况为主,制定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提升管理效率,增强风险抵抗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在新三板上市公司运行期间,应该对投资人的权益加以维护,构建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综合探究各个方面,包括具体涉及的企业业务、规模以及行业特征等,并根据企业现状,将财务管理制度的有效性体现出来。在落实制度期间,财务人员应严格遵循基本要求,提升流程的规范性,在进行绩效考核的基础上保障财务报告的稳定性。第二,明确考核标准。以财务管理要求为主,明确基本的考核标准,将标准落实于企业内部。在管理工作中,设置的考核标准应包含会计考核标准、事前以及事后考核标准,并探究各项目标,使其全面覆盖考核的各个层面。
(二)强化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了新三板上市公司对管理活动的控制和以及组织能力,通过科学合理地配置各项资源,既能够实现经营目标,同时还可以提升资源利用率。在经营活动开展期间,要强化项目全过程的预算管理工作,掌握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的预算管理会计要点,重点考虑资源协调,促使财务工作良好开展。
(三)制定合理的税收方案
在财务管理工作开展期间,税收是一个重要的主题,同时也是新三板上市公司面临的首要问题,这就要求相关人员依照我国法律法规规定主动缴纳税款,防止发生偷税漏税的行为,并根据公司实际运行情况制定合理的税收方案。比如,在财务报表中将盈利情况体现出来,详细规划税收,在规定时间内根据额度缴纳税款等,为企业实现应得的利润。
(四)构建财务风险评估和监控体系
在新三板上市公司运营期间,需要构建风险预警体系,在融资期间判断及探究存在的各项风险,并根据市场融资环境和企业融资水平提升融资的科学性,明晰风险预警目标,建立满足企业要求的风险评估流程,降低风险出现的概率。除此之外,健全的财务风险评估以及监控体系也非常重要,具体可以从以下两点入手。第一,构建财务指标监控制度。在新三板上市公司实施杠杆融资的过程中,要全面控制成本费用、资产负债率以及流动比率等多项指标,科学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盈利情况,当指标出现异常后马上启动预警流程,为企业领导以及管理者提供预警信息。动态性地监督企业运行状态,有利于降低风险出现的概率,提升资金周转率。第二,落实现金流监管制度。要想保持现金的良好流动性,促使各个经营环节稳定开展,新三板上市公司应构建有关的风险监控体系,对现金流进行客观评价,重视现金流动现象,在现金流明显小于利润的情况下,自主形成警示信息,让企业做好准备,并以监控体系为主,预测未来的收支。
(五)对经济活动进行改进
新三板上市公司应该根据项目管控经营成本,对于日常的经济活动利用合理的对策加以改进和创新。企业决策人员应做好经济活动的分析工作,掌握各项环节的经营要点以及成本消耗情况,探究经济活动开展期间存在的不足之处。另外,要结合企业现金流、财务状况等加强经营活动管理,为决策者提供准确的信息,这样才能有助于改进经济活动。
(六)成立专业的财务管理队伍
首先,提升新三板上市公司财务人员的准入门槛。员工应该掌握专业的财务知识,优化知识结构,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其次,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制定合理的培训方案,提升员工的专业水平,培养其职业素养。最后,创新和改进流程,引进高学历人才,培养高素质队伍。
三、新三板上市公司的财务管理向管理型会计转型发展的要点
管理型会计对新三板上市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重视新三板上市公司的成本对象
管理型会计下新三板上市公司的成本对象涉及三方面,分别是决策成本、控制成本和责任成本。第一,新三板上市公司的决策成本。运营期间,新三板上市公司对于运营管理的有关决策应该考虑和估算各项成本。首先是成本的可变性特征,考虑新三板上市公司成本总额内随着业务量总数的变动而变动的部分,关注变动成本。其次是成本的时效性特征。然后是成本的差异性,综合性考虑新三板上市公司不同备选方案下的成本,密切关注差量成本和边际成本。最后是成本的排他性,新三板上市公司运营过程中用于某一方面则不能同时用于另外一方面的成本,并关注机会成本和估算成本。第二,新三板上市公司的控制成本和责任成本。新三板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活动中包括完善的财务预算指标以及标准,明确要求涉及各项经营管理活动的人员在财务预算指标范围内完成各项经营管理活动任务,全面提升新三板上市公司经营管理效率。首先,树立较强的责任意识。在新三板上市公司的成本控制工作开展期间,应该树立正确的成本控制理念,对各项职能部门和责任部门进行明确分工。公司成本除了负责项目质量以及施工技术之外,还需要在减少成本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的提高。其次,在新三板上市公司日常控制期间,应该强化责任体系,依照公司项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分工,建立相应责任部门,明确价格目标,将公司的价值体现出来。然后,在新三板上市公司日常成本控制期间,应根据不同的费用控制成本。在材料采购期间,相关部门要制定合理的采购方案,做到货比三家,比较材料价格与质量,并且运输材料的时候,使用合理的运输方式。同时,在使用材料期间,从材料的投入到施工完成,要控制材料的数量、单价等,避免出现浪费的情况。第三,强化项目实施监管力度。在新三板上市公司的项目开展期间,其具体实施过程决定了整个项目的成本。管理层应该以优化项目实施方案为主,综合性考虑各项实施流程,合理更改,保持项目实施过程的完善性和有效性,尽可能减少项目成本以及项目周期,提升项目经济效益。
(二)提高新三板上市公司使用管理信息的能力
在新三板上市公司的财务管理过程中,要严格管理会计信息,从中提取关键信息,为新三板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活动提供良好的支持。第一,提高新三板上市公司使用和管理会计信息能力,为新三板上市公司管理决策提供良好的根据,将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中,实现新三板上市公司的目标。第二,提高新三板上市公司使用和管理会计信息的能力,降低问题出现的概率。当经营管理活动期间发生偏差的时候,需要制定完善的纠正策略。
(三)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和效率
结合新三板上市公司经营管理活动中的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以及信息分析管理等多项内容,在各项经营管理活动中使用会计信息和提供会计信息,进一步增强新三板上市公司提供会计信息的能力。新三板上市公司管理型会计明确要求结合经营管理现状,依照标准的核算流程处理会计信息,而提高新三板上市公司处理会计信息的能力是稳定开展经营活动的关键。
四、结语
新三板上市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和企业后期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实施财务管理工作,比如制定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成立专业性的财务管理队伍,落实财务风险评估和监控体系,提升新三板上市公司风险防范水平等,在维护投资人权益的基础上促进新三板上市公司的良好运营。
参考文献
[1]李岚.文化产业园的人才资源战略[J].教育与人才,2019 ,(14 ):189 ,191 .
舞弊就是被审计单位的领导层、第三方或者职员运用欺骗方式获取非法或者不当利益的一种行为。财务舞弊的主体是企业或者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具有故意性、信息失真性、欺骗性、目的性及危害性,结合舞弊审计实践,财务舞弊又呈现动态性、隐蔽性和复杂性的新特点;上市公司或企业的财务报告是财务舞弊的对象;财务信息失真是由财务舞弊导致的,从而将影响决策者的决策。
2新会计准则
新会计准则是用来规范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会计信息生产以及传输的权威标准,对于增强我国会计核算规则的顺应性,提高财务信息的透明化程度,有着重要的意义。“实质性趋同”是新时期颁布的新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惯例实现的。
3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主要危害
在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孕育而生的新会计准则,较好地实现了准则的特点———趋同性。但是,任何准则的完善都是有弊端和缺陷的,不可能是尽善尽美的。对于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情况,新会计准则在一定程度上有抑制作用,但是这也会给财务舞弊提供机会,扩展了一些新的舞弊空间。
3.1限制上市公司的发展财务舞弊在管理层方面会导致相关管理事务不能被正确决策,在财务信息方面则是破坏了它的准确性,而且公司的运营风险也随之增大。同时,财务舞弊通过所获得的短期利润会助长管理层的惰性,在一定程度上使管理层丧失工作斗志,相关员工没有工作的热情,上市公司内部的激励体制也直接受到了影响。
3.2降低了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证券市场就是资金融通的重要场所之一。在资本市场上,评定投资的回报率以及安全性需要投资者通过上市公司披露的财务信息情况而定。可见,作为证券市场运行的关键因素之一,财务报告是至关重要的。证券市场规则的破坏是由财务舞弊所生成的财务报告引发的,会导致市场的波动,促使其应有价值与股价之间出现不合理的偏离。长此以往,证券市场该有的资源配置功能必将弱化,将危及证券市场的有序进行、正常发展。
3.3降低了会计行业的整体信用会计从业人员公正的形象会被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现象削弱,会计信息的公信力会被损害,会计行业的健康发展则会被其影响。如果在上市公司内部有财务舞弊,将会被看作短视行为,是不顾会计人员职业操守的行为。短期提高经济效益则是运用非正常手段,一方面上市公司长期健康发展会受到影响,另一方面社会一定会对会计行业产生信任危机。可见,会计行业的大忌是财务舞弊。
4审计上市公司财务预防舞弊的基本对策和措施
4.1优化上市公司高级管理层评价机制,建立上市公司管理层期权激励体系上市公司之所以出现财务舞弊大多与业绩评价有直接相关,特别是高级管理层的个人切身利益与业绩高低呈现高度的正相关,一些高级管理人员为了实现个人利益,做出关联交易、虚假投资、虚构业务等舞弊类事件也就成为一种必然。在新会计准则中,对上市公司高级管理层评价做出了定性的规范,指明了评价机制的优化和完善方向———要尽可能对高级管理层进行多种层次和多个角度的评价,要在评价机制中添加非财务的考核指标,要倡导高级管理层的利益与上市公司的长远发展做到良好契合,这样才能更为准确地对高级管理层进行全面而真实的评价,制止个别高级管理人员为了短期利益而进行财务舞弊的行为,将上市公司财务工作纳入到新会计准则的有效调节之下。市场经济鼓励个人通过自身高附加值、专业性的劳动来实现自身利益和收益的提升,管理层是上市公司的中枢和核心,上市公司管理层绩效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上市公司的现实运行与长久发展,作为上市公司应该建立起针对管理层的激励体系,以收入的增加、福利的提高来确保上市公司管理层的积极性和绩效。上市公司可以利用股票这一手段对管理层进行激励,当前较为常见的做法是对上市公司管理层进行股票类的期权激励方法,即上市公司对管理层做出股票期权的承诺,这样上市公司管理层可以通过对期权股票的获得来取得自身的利益,而上市公司可以在管理层更为出色的工作下得到快速发展。由于这种激励体系的关键在期权,这就会大大降低上市公司管理层的短时行为,同时也可以对上市公司管理层的财务舞弊现象起到根本上的遏制作用,这一做法不但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同时也能够实现上市公司和管理层的共赢。
4.2加大对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处罚力度规范和处罚是保证上市公司财务工作正常开展的两个重要途径,规范是从日常的角度对上市公司财务进行控制,而处罚则是对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必要的处理,处罚具有惩戒的作用。在新会计准则条件下,更应该加大对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处罚力度,要在整个社会范围内形成对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高压态势,利用经济制裁、刑事处罚和资格取缔等措施,让舞弊者付出惨痛的代价,以强制的手段制止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的产生。应该根据新会计准则的精神,加大对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处罚金额,可以利用《会计法》中对处罚的规定,采用按比例处罚的方法,增加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违法成本,这有利于实现对舞弊的警示作用。同时,可以根据《会计法》的精神对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人员处以相关资格和资质的降低和取消处理,这对于上市公司财务人员和管理人员来讲无疑具有重大的震慑作用。此外,要建立起整个社会对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正确舆论环境,通过舆论监督和环境诱导帮助上市公司财务人员建立起自觉抵制舞弊的思想,从内在与外部两个环境建设中,做到对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防范。
4.3加强对上市公司财务相关人员素质培训无论是上市公司财务的实际工作,还是新会计准则的执行都需要上市公司财务和管理人员具有专业的能力和素质,要根据会计工作的实际需要、实际情况,在结合上市公司财务工作特点的基础上,对上市公司财务相关人员展开教育与培训,建立固定的教育结构和特定的教育模式,聘请专业的讲师,不光培训专业的能力,更要培训专业的财务素质和职业道德,建立考察机制,严格筛选,强化上市公司财务和管理人员的素质。从建立规范的制度开始,打好基石,使财务人员风气清廉,为杜绝财务舞弊现象打下坚实的基础。特别对于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高发人群要做好职业道德和诚信思维的建设,以牢固的职业道德底线和过硬的财务专项素质来预防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发生。
5结语
摘要: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披露的会计信息存在的失真现象越来越严重,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为了自己的利益,滥用盈余管理,笔者针对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作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公司治理
一、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现状
在我国,由于筹资资格是有关上市公司的根本利益的关键,所以因为筹资而进行盈余管理的表现得最为明显。主要有上市动机、配股动机、避免停牌、退市动机等。为了避免退市、提高盈利、提升自己企业的品牌,上市公司开始滥用盈余管理,主要手段主要有:(1)采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进行盈余管理,某些企业为了使自己的利润提升,或是使自己的企业免于退市的风险,从而利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的方式进行盈余管理,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采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具体方法有很多种,譬如变更会计核算和会计估计方法,通过更改折旧策略,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实现盈余管理。还可以利用潜亏的时间差或是利用收益性支出资本化,先行确认收入等等各种方法,造成大量的虚拟资本、虚增利润。(2)利用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很多上市公司事先采取了协议定价的原则,进行关联交易,定价的高低完全取决于上市公司的需要,从而实现利润在关联方之间的转移。由于我国上市公司多为国企改制而来,所以母公司与子公司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利用上述的关联交易方式可以进行盈余管理,对自己有利。
二、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不良影响
虽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财务造假是不同的,但是滥用盈余管理则是对我们公司乃至国家社会产生不良的影响,(1)盈余管理的滥用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资源的优化配置受到影响。公司披露的信息是公司想要呈现给观众的信息而非真正真实的信息,公司通过“内部人”对会计信息加工装饰,这样披露的信息则一定会失去真实性,从而市场信息会遭到扭曲,投资者也会被这些信息所误导,如此下去,不仅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而且将会严重影响了资本市场的资源优化配置。 (2)损害上市公司的长远利益。 虽然盈余管理在短期内可能给公司带来一些益处,但它存在着较大的风险,投资者一旦发现企业对其进行着不利的盈余管理,他们就会对企业的道德和能力失去信任,对公司的决策产生怀疑,影响公司的声誉,给公司今后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
三、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治理建议
(一)加强公司内部治理。要想使盈余管理不再被滥用,公司必须加强完善自己的治理结构,规范自己的内部约束机制。我国大部分的企业都是因为公司内部治理不健全,从而才使有些人有了可乘之机,因此,盈余管理治理的对策首先就应立足于治理结构方面的考虑。同时,我们要加强独立董事制度,使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治理更加健全。
(二)加强投资人的培训提升市场参与者的能力,会计信息主要是供投资者和债权人使用的,如果投资者和债权人具备了良好的财会素质,能辨析财务报告及其附注的能力,业就会因为忌惮外部使用者从而不会肆无忌惮地进行盈余管理。政府可以通过适当的宣传培训,提升投资者对盈余管理的关注度,提升识别风险的能力,不要盲目进行投资,使企业被信息外部使用者监督着运行。
(三)进一步完善立法。我国关于盈余管理的法律目前还不是很健全,有关会计信息披露和会计政策等相关制度还有待完善和实施,针对我国如今普遍存在的盈余管理现象,我国应加大法律力度,努力完善并实施相关法律,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景刚,郝春临. 浅谈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问题[J]. 经济研究导刊,2013,04:77-78.
[2]洪荭,胡华夏,郭春飞. 基于GONE理论的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识别研究[J]. 会计研究,2012,08:84-90+97.
[3]刘明辉,韩小芳. 财务舞弊公司董事会变更及其对审计师变更的影响——基于面板数据Logit模型的研究[J]. 会计研究,2011,03:81-88+95.
为改善融资环境,拓宽融资渠道,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和乡镇企业加快进入资本市场,促进通过创业板和中小版上市融资,农业部乡镇企业局(农产品加工局)联合深圳证券交易所于6月22日~ 6月24日在长春举办了农产品加工企业(乡镇企业)证券融资培训班。出席本次培训班的领导有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副局长王秀忠、吉林省农业委员会副巡视员吴国良、吉林省农产品加工局局长马成武等领导和深圳证券交易所高级经理李学等6位专家,我省各市(州)农产品加工业(乡镇企业)行政主管部门相关领导也参加了培训班。培训班由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规划统计处李增杰处长主持。
本次培训的主要对象是辽宁省、黑龙江省、、浙江省和我省有上市意愿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乡镇企业)董事长、总经理、董事会秘书、财务总监以及管理部门相关人员,共160余人参加了培训。参加培训企业主营业务突出,年主营业务收入1000万元以上,净利润200万元以上。
王秀忠副局长在开班仪式上做了重要讲话,指出:伴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乡镇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重要,近年来已成为经济总量最大、发展最快、与“三农”关联度最高的产业之一。对调整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就业和收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农产品加工企业和乡镇企业做大做强的过程中,面临资金等要素制约,贷款难、融资难始终是影响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目前,大多数成长性企业主要还是依靠银行和自我积累解决企业发展资金短缺问题,根据发达国家和地区企业的发展经历和成功经验,利用资本市场规模大、范围广的特点,充分发挥上市公司融资平台作用,是解决企业发展资金瓶颈的重要途径。我们这次培训班将对成长性农产品加工企业(乡镇企业)管理人员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系统培训,为农产品加工企业(乡镇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奠定良好的基础。希望农产品加工企业(乡镇企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抓住机遇,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积极为企业打造融资新平台,为推进农产品加工业(乡镇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
吴国良副巡视员在开班仪式上首先代表吉林省农委对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企业家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各位专家的辅导讲座表示衷心感谢。他指出:吉林省是农业大省,农产品加工业(乡镇企业)近几年发展较快,已经成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去年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实现2550亿元,今年将达到3000亿元,增长18%,到“十二五”期末将达到5000亿元,在去年的基础上翻一番;乡镇企业去年实现增加值1315亿元,今年增加值将突破1500亿元,增长15%以上,到“十二五”期末将实现3000亿元,也将在去年的基础上翻一番,这将为全省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这次农产品加工业(乡镇企业)证卷融资培训班,对我省农产品加工业(乡镇企业)首发上市,上市后备企业培训体系打造和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以及创业板和境外交易所上市等方面,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并取得重要进展和新的突破。当前,国内外金融市场形势复杂,存在很多变数,对企业上市工作影响较大。我们要深入分析,正确认识,统筹考虑。我省目前农产品加工业(乡镇企业)融资主要靠企业自筹、银行贷款和国家投入等传统方式,迫切需要加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加快推进企业上市工作,减轻企业发展对银行间接融资的过度依赖,切实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同时,充分发挥上市公司融资平台作用,推进上市公司再融资,积极促进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充分利用上市公司宝贵的壳资源。推进股权投资基金与企业上市联动发展,全力搞好场外股权交易市场建设。
我省将借这次培训班的机会,把企业上市工作作为促进农产品加工业(乡镇企业)发展的大事来抓,加强组织领导,省里和各市州主管部门要成立企业上市工作推进组,落实好我省出台的扶持企业上市的系列政策,制定相应的配套扶持政策,搞好政策衔接,确保各项政策的延续和落实,充分释放政策效应,提高认识,加强宣传,加大培训,优化环境,在全省范围内营造良好的企业上市氛围。
培训班上,深圳证券交易所高级经理李学、招商证券投资部执行董事保荐代表人江荣华、北京市中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郭克军、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徐继凯、深圳市架桥投资有限公司高级投资经理梁洁和河南雏鹰农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候建芳等专家分别从资本市场最新发展与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农产品加工企业上市程序及农业加工企业首次公开发行上市相关法律问题,农业企业上市的几个财务会计问题,创业投资如何选择农业企业和已上市农业企业经验介绍等6个方面对学员进行了系统的培训。培训结束前,几位授课专家针对企业提出的问题现场做出解答,并且对拟上市的重点企业进行了具体的指导。(省农委乡企局供稿)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 影响 问题 建议
一、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一)多项新准则影响企业利润
新准则规定,以现金或非现金资产转股等方式偿还债务,其原债务的账面价值与实际支付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所得,计入当期损益;对于存货的计账方法,新准则也做了调整,后进先出法被取消,企业一律应采用先进先出法。因此,对于原本采用后进先出法的企业而言,存货记账方法的改变,可能会引起毛利率的波动。
(二)压缩会计估计和会计政策的选择空间
新会计准则取消了存货的后进先出法,并规定资产减值准备不得转回,类似的这些规定较多地压缩了会计估计和会计政策的选择项目,限定了企业利润调节的空间范围,规范和控制了企业对利润的人为操纵和粉饰,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
(三)借款费用能更如实反映资金成本
对于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生产活动才能达到可销售状态的存货,新准则规定,其所占用的借款资金的相应借款费用可以资本化。另外,可以予以资本化的借款费用,不再限定于由专门借款产生的,一般借款如用于购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的,其借款费用也应当资本化。这样更能反映交易的经济实质,也能恰当地反映各个期间的经营结果。
(四)抑制关联方操纵
关联方操纵是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手段之一,新会计准则对关联方操纵的抑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加大对关联交易的披露。新准则不仅加大了关联交易披露的范围和内容,而且还增强了关联交易的透明度。二是遵循实质性原则,扩大合并报表范围,使合并报表能更加真实、客观地反映包括母公司、子公司在内的企业集团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
二、新准则在实施中的问题
(一)实际执行与准则规定存在偏差
实践和理论的偏差主要体现在以下3点:
1.少数公司财务报表格式随意性较大。新准则明确规定了通用的财务报表格式,上市公司应当严格按照规定编制财务报表。但仍有部分上市公司自行对有关报表项目进行调整,影响了上市公司报表信息的可比性。
2.部分公司报表附注披露的信息不够充分。新准则要求对所有重大的交易或事项和重要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进行充分披露。但仍有部分公司披露的信息不全面、不完整、不详细,这大大降低了会计信息质量,影响了会计信息的有用性。
3.实际中,不少企业未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资产减值准则的执行效果。
(二)会计职业判断不准确导致会计信息不够公允
新准则的顺利、正确执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而这需要会计人员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但在实际执行中,一些会计人员本身业务能力不够高,导致职业判断力不准确,从而使会计信息不够公允、客观,不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做出决策。
(三)未准确理解准则实质,导致会计处理存在偏差
主要体现为以下两点,一是金融资产分类有误。有的公司将其持有的对上市公司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限售股权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新准则规定应当作为长期股权投资处理。有的公司将本应归属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金融资产分类为贷款和应收款项;二是抵债资产初始计量有误。新准则要求金融机构的抵债资产在初始确认时应按公允价值计量,但年报分析结果表明,有的公司在抵债资产初始确认时按相关贷款及垫款账面价值与抵债资产扣除出售成本后的净额两者孰低进行计量。
(四)违背会计准则操纵利润
新准则规定企业应当以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但仍有公司操纵利润,致使会计处理结果不能反映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主要体现为:违背会计准则规定转回以前年度确认的长期资产减值损失;通过关联方豁免上市公司债务方式达到扭亏为盈、避免停牌的目的;母公司向上市公司大额捐赠。
三、提高会计准则实施效果的建议
(一)高度重视,积极推进新准则的实施
新准则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的支持和配合,而上市公司作为实施新准则的最前沿阵地,更要深刻认识新准则实施给公司带来的影响和挑战,高度重视,积极规划,认真实施。各执行主体要结合新准则,调整相关会计核算系统、内部控制制度及公司治理架构,充分估计新准则执行中可能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新准则的全面实施提供有益的意见和建议。
(二)加强培训,努力提高从业人员的执业素质与专业水平
由于新准则的实施将导致上市公司的会计核算发生重要变化,涉及很多新的会计概念和计量方法,这对财务人员的执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直接影响着新准则实施的效果和财务信息质量。因此,笔者认为当前应主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持续做好新准则的宣传和培训,为广大财会人员学习和研究新准则提供平台;在宣传培训中,要重点结合新准则执行中的具体操作性问题,针对上市公司复杂的会计业务提出具体操作方法。并能归纳出新旧会计准则中规定的差异,提高新准则的可操作性。二是财务人员要积极参加培训,自觉地学好准则,对准则和指南做到全面系统地把握。三是公司应做好内部资源调整,以适应新准则的要求。例如,重新设置和调整会计科目、财务系统和财务报表编制系统、确定公允价值计量方法和系统等。
(三)充分发挥中介机构的市场鉴证作用,共同推进新准则的实施进程
中介机构及注册会计师行为的规范、监管仍是保证会计准则有效执行、提升财务信息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中介机构,特别是会计师事务所熟悉证券市场情况、专业能力强,对新准则有较多研究,公司要抓住实施新准则这个机会,加强与中介机构的沟通、交流和学习,多听取专业人士的意见,在年度报告审计中要积极配合中介机构,做好新旧会计准则的比较和学习,熟悉信息披露相关工作,确保执行新准则后的财务会计信息披露质量。
(四)完善公司治理,不断提升公司规范化运作水平
按照《公司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完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制度,形成各司其职、有效制衡、科学决策、协调运作的法人治理结构;设立并完善以独立董事为主体的审计委员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切实保障独立董事履行职责,避免内部人控制。财政部、证监会、国资委等部委要加强对上市公司高管进行会计准则和内部控制的培训,为企业顺利实施新会计准则创造内部环境。
(五)规范内部控制,营造和谐的内部环境
近期,财政部等五部委颁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上市公司管理层须以此为契机,切实规范内部控制,实行管理流程再造,建立健全会计准则涉及的公允价值计量、建造合同、资产减值、金融工具分类和风险管理等内部控制和相关决策体系,对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合理性及其实施的有效性进行定期检查和自我评估,同时要对外部审计进行核实评价。通过自查和外部审计,及时发现内部控制制度的薄弱环节,堵塞漏洞,有效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司.关于我国上市公司2007年执行新会计准则情况的分析报告[J].会计之友,2008(7).
[2]苟于泉.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的影响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7.11.
一、建立信用档案,筑牢诚信“防火墙”
(一)建立企业社会信用信息综合数据库。由县人民银行和县金融办牵头建立企业社会信用信息综合数据库,对县域范围内的企业资产、员工人数、平均工资、新上项目投资额度、预期收益、纳税情况、贷款记录等信息进行收集。同时,从法院、检察院、公安局、监察局、发改局、工商局、质监局、国税局、地税局、财政局、住建局、房管局、工信局、商务局、法制办、综治办、中小企业局等单位依法征集企业信用补充相关信息。数据库由人民银行信用工程建设办公室专人负责管理,单机运行,不入互联网,只有企业本身及金融单位才可授权进行信息查询,建立诚信网。
(二)成立打击逃废金融债务办公室。为防止一些恶意逃债行为,和影响我县发展的金融逃废债务,成立打击逃废金融债务领导小组,由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张有红任组长,副县长副组长,县人民银行、县农发行、县工行、县农行、县中行、县建行、县交行、县农合行、县邮储行、组织部、宣传部、综治办、局、法院、检察院、公安、监察局、发改局、工商局、质监局、国税局、地税局、财政局、住建局、房管局、工信局、商务局、金融办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任成员,下设办公室于县金融办,负责日常事务,大力整顿和规范我县金融市场经济秩序,建立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
(三)开展信用镇、村和诚信企业评选活动。按照政府推动、部门联动、各银行具体操作推的方式,由县人民银行、县金融办和县委宣传部联合开展一年一度信用村、信用乡镇、诚信企业评选活动。评选结果及时在报纸、电视和政府网站等媒体进行公布。
(四)组建诚信协会。由县工商联牵头,联合各行各业的企业家,组建诚信协会,营造良好的社会诚信环境。
二、壮大担保机构,积极服务中小企业
(五)多措并举,增强担保实力。全县目前现有的中小企业担保中心、小城镇担保公司和省担保公司分宜分公司三家,努力形成竞争格局,促进企业发展,齐头并进服务企业。一是必须多方筹集资金。坚持政府投资,引导民营资本、社会投入的原则,向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和个人融资等多方筹集资金,尽可能提高资本实力。二是建立风险分散机制。建立担保机构与贷款银行共担风险机制,银行承担20%—30%的风险责任,担保机构承担80%—70%;设置灵活的反担保措施增强企业还贷意识。三是健全规范的内控机制。担保机构必须建立完善、客观和公证的审批制度和风险内控机制。
(六)建立风险补偿机制。县财政每年按担保机构为企业提供贷款担保在保责任余额的0.5%给予风险补偿,单个担保机构风险补偿金最高不超过100万元。担保机构所获补偿资金全部转化为一般风险补偿金,用于弥补担保损失。
三、多管齐下,促进有效信贷投放
(七)充分发挥好金融办多项专业服务作用。一是负责筹建银企双向信息通报制度,把每年全县的大项目、好项目、成长型项目汇总,编制“企业融资需求表”,组织“金融服务进企业”和“银企对接洽谈会”,增强融资针对性,减少盲目性;二是多向企业宣传和推介金融衍生产品,如集合票据、金融租赁、信托、保理、福费廷等业务,深化金融服务;三是加强与异地银行对接,特别是已在新余开展业务的异地银行,多沟通、多交流,推动其开拓县域内信贷投放工作。
(八)发挥财政杠杆调节作用,促进有效信贷投放。在政策允许范围内,政府性存款与银行信贷投放挂钩,以积极鼓励全县各金融机构加大对政府性项目和重点项目的贷款投放力度。
(九)加大对金融机构贷款投放的奖励力度。以年末各项贷款余额为基数,对完成县政府下达的贷款目标任务的金融机构,按新增贷款余额的万分之三给予奖励,同时对于支持分宜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金融机构创新表内、表外金融产品和服务行为给予相同比例奖励;银企对接资金落实率不足90%或完成贷款任务低于90%的金融机构不予奖励。县人民银行按县各金融机构的平均数执行。异地银行也参照执行,鼓励更多异地银行来县内开展业务。
(十)鼓励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和开展咨询服务。驻县金融机构开展银行进园区活动,由工业园区提供固定办公场所,安排县域内各家银行派1-2人轮流值班两天,为园区提供企业信贷业务咨询和企业理财服务,通过活动与企业保持面对面交流,更好服务于企业。
四、加强培训指导,规范企业财务管理
(十一)加强财会人员智库基地建设。工业园区要坚持立足于园区,服务于园区的原则,吸引优秀财会人才入园,做好与企业对接工作,推动企业财务规范,打造企业快速发展的“专业智库基地”。
(十二)强化财务管理知识培训。县工信局要组织为新办企业提供财务会计服务,分期分批举办企业管理人员培训班,特别是组织开展针对新办企业、规模以上企业和重点培育成长型微笑企业的财务会计知识培训,规范企业财务管理,使企业的财务会计资料合法、合规、完整,为企业提高融资能力创造条件。
五、推进企业上市,提高资本市场融资能力
(十三)支持和引导企业上市。县金融办对恩达家纺等10家拟上市企业,督促其通过并购、重组、私募等方式规范改制,通过直接IPO、借壳、买壳等多种渠道上市,夯实发展基础,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尽快实现上市目标,县财政根据中小企业板、创业板市场上市规则,参照市里政策给予奖励。
一、新会计准则实施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影响
(一)债务重组处理方法变化产生的影响债务重组又被称为债务重整,指的是债权人在债务人处于财务困难的时候,债权人根据和债务人所达成的协议或者法院的裁定做出让步的事项。这也就是说,对原定债务偿还条件进行了修改,即债务重组时确定的债务偿还条件与原协议不同的,均作为债务重组。按照新会计准则的规定,如果对上市公司进行新的债务重组也就意味着只要债权人做出了让步,那么该上市公司由于债务重组所获得的收益将会算作当期损益,并且最后进入企业利润表。对于那些无力偿还债务的公司而言,如果能够获得债务全部或者部分豁免,那么这部分收益将会进入当期的利润表中,有可能会使每股收益水平进行大幅度的提高,也就等于给了这些公司蓄意包装利润的机会。也就是说,债务重组使得很多公司对正常的经济状况不能进行真实的反映,会导致投资者判断失误,所以监管部门必须加大对债务重组公司的审核和监督,从而对信息的准确披露进行确保。
(二)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变化带来的影响资产减值指的是资产的可收回金额比其账面价值要低。资产的公允价值将处置费用减去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中较高者确定可收回金额。新会计准则中规定不得转回计提的减值准备,只能对相关资产进行处置后,最后再进行会计处理,这也是新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有差异的实质性因素之一。《资产减值》准则中规定不能转回资产减值损失的范围主要包括无形资产、固定资产和对子公司、合营公司和联营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等该准则适用的资产范围,而能否转回其他资产还需要根据与之相关的其他具体准则的规定。新资产减值准则的颁布对上市公司调增利润的一大途径进行的截断。新会计准则要求在附注表中披露与资产减值准备有关的信息,这能够使会计信息使用者能够对上市公司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情况进行更好的了解,能够帮助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进行有效分析,从而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
二、上市公司应对策略建议
(一)更新会计观念新会计准则颁布以及在上市公司实行之后,上市公司应该尽快将会计思维进行转变。作为以生产和提供精神产品为主要活动的文化产业应该把新会计准则颁布作为深化企业改革的契机,并积极的在企业内部推行新的会计准则。利用新会计准则对风险监控进行强化,根据市场环境以及客户喜好的改变对公司的资产与负债及时地进行动态调整。除此之外,还需要将新会计准则和文化产业单位规模及特点进行有机结合,这样能够对会计信息质量进行提高并对公司会计信息管理水平进行提高。同时,新会计准则对企业会计信息的披露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这能够不断提高文化产业上市公司的治理水平,促使其治理模式国际趋同。
(二)加强相关人员业务培训在生产力迅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文化等精神方面需求越来越大,对文化产业财务管理的质量水平也要求越来越高。而文化产业中相关人员对新准则的掌握程度将会对新准则的实施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上市公司是新会计准则执行的主体,首先应该对人员培训进行准备,使财务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能够对新会计准则进行全面的了解,并将其与旧会计准则的区别进行掌握;然后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准备好新会计准则中要求披露的以前从未披露的财务信息。
(三)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因为文化产业的特殊性,文化产业公司内部控制机制还不够完善,在新会计准则实施的大环境下,文化产业上市公司首先要做的就是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机制,这有利于内部会计监督机制的形成,能够对新会计准则的合理运用和有效实施进行有效的确保,不仅能够保证文化产业的长期健康稳定发展,还能不断提高我国会计职业界的透明度和执行水准。
三、结束语
从以上分析能够看出,新会计准则对包括文化产业在内的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均有很大的影响。新会计准则的颁布是我国经济发展以及我国经济和国际接轨的必然结果。本文对重点分析了新会计标准中以上几项重大变化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影响,并就此给广大投资者应对新会计准则提出了几点建议。
作者:胡钟楷 单位:山东省财政厅
在当今社会市场竞争激烈的形势影响下,上市公司面对各种复杂的状况,在财务预算管理方面,需要更加健全完善的管理体制进行约束规范,以保证企业持久的综合竞争力。在任何企业中,财务管理工作都是所有部门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因为它关系着公司财政状况是否良好,公司的资金周转是否正常。在现代企业的管理体系中,预算管理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已经对企业的整体工作部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企业未来的发展离不开先进的管理体系,做好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对于企业的长远目标实现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就预算管理的一些存在问题展开详细论述。
关键词:
企业 预算管理 战略部署 战略意义
现代企业的管理体系中强调了预算管理对于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一个上市公司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它是否具有成熟的管理体系,是否在成熟管理体系的约束下发挥出企业潜在的优势。任何企业的成功,需要优秀的员工和具有战略眼光的领导,在财务管理制度的约束下不断进行自我素质的提高,从而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体制中脱颖而出,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是保障企业在任何困境中都能有足够充分的准备去坦然面对各种挑战,促使各项工作都能顺利进行。同时,财务预算管理是新形势下企业自身体制不断完善的可靠保证,是关系企业未来发展方向的主要基础。因此,主动寻找到企业财务预算方面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制定出相应措施,是企业应该做到的基本工作。
一、加强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必要性
财务预算管理的相关理论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有了一套相对成熟的体系。在最初发展阶段,主要是一些西方国家提出并完善,慢慢形成具有科学性的管理制度。而我国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财务预算管理理论系统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经济体制深化过程中,社会竞争力正在不断地加大,上市公司开始对自身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重新审视。为了提高投资者的投资热情,上市公司顺势而为,不断调整自身的战略目标,从而达到满足投资者需求的最终目的。而在这一过程中,上市企业首先开始对自身的财务预算管理作为首要的经营理念。通过财务预算管理的作用,可以将内部的人事调动、工资绩效的考核、业务活动的战略调整有效结合起来,这就极大地提高了企业各部门间的工作效率,避免了企业内部一些资源的浪费。通过财务管理制度,可以使企业的工作部署做出科学的安排,使得企业在面对实际工作中的各种突出问题时,可以有了更多的解决方法,这对企业自身综合实力的提升,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经过财务管理制度的辅助,上市企业在对自己各项工作业绩的评估上,慢慢的形成了一套自己的行业标准。这样使得企业内部整体的管理上效率得到了很大提高,也间接调动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最终使得企业的整体效益不断变好。财务管理制度的合理科学性经过无数上市企业多年的亲自实践应用,已经得到了很好的验证。因此,企业只有不断加强自身的财务管理制度,才能使自己在任何方面都具备一定的优势。上市公司的市场规模离不开科学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在这种制度的影响下,企业一定会在同行的竞争中具有更大的竞争优势。
二、现代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一)管理人员的思想认识不够,缺乏责任感
上市企业实际的财务管理工作机制中,部分管理人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出现各种不同的问题。这些问题可大可小,但是对企业整体的发展受到了不良的影响。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关系着许多员工的切身利益,需要财务预算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做到认真负责,真正将员工的切身利益放在首位,设身处地为他们的工作着想。但是,部分财务管理人员在做具体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时,由于自己的思想认识不高、办事随意不负责,没有真正地深入到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实际中去,导致最终结果出现许多的错误。因此,上市企业应该努力通过各种不同的措施,提高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人员的意识,并通过一些规章制度来加强他们的责任感,使他们以后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能够减少工作失误,体现出企业财务管理预算制度的优越性。
(二)缺乏统一的财务预算管理标准
在一些上市公司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财务预算管理制度无法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这与企业自身在制度的制定健全方面存在的缺陷有关。财务预算管理制度的失效,直接导致的后果是:上市企业在进行一些重大项目的预算评估上,没有经过科学合理的预算体系去评估,也没有结合市场的实际需求去制定相应的对策,然后就开始预算最终的结果。这种盲目的、随意的预算方式,造成了实际结果与预算结果的严重不符。而预算的监督体制,也没有发挥自身的作用,使得预算的最终结果造成了企业成本费用的增加。
(三)缺乏有效地监管机制,信息沟通不及时
在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方面,需要科学有效的监管机制去监督,这样从根本保证了上市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目标的最终实现。上市公司不同于普通企业,他们面对的市场竞争形势严峻复杂,各种不确定的因素都随时威胁着企业的财务安全。在这些不利因素的客观存在条件下,上市公司的财务预算管理机制依然无法形成统一的标准,发挥其巨大的优势作用,对于上市企业是一个必须彻底解决的问题。
三、加强上市公司财务预算管理的一些建议
(一)提升预算管理方面的理论水平
上市公司财务预算管理的提高从根本上需要相关的财务管理人员提升自己在预算管理方面的理论水平。扎实的理论知识,对于财务管理者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最有效方式。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方面出现的问题,有些就是因为管理人员自身的理论知识水平不够,对于一些专业方面的知识无法理解。因此,只有经过系统的理论知识培训,才能提高管理人员对于预算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慢慢形成主动去理解预算管理的意识,最终达到认真执行的效果。因此,提升管理人员的预算理论水平,对于上市公司,显得更加重要。
(二)结合实际的行业形势,保证预算管理的效果
上市公司面对的环境形势复杂多变,瞬间的变化都可能使上市公司的前期准备付诸东流。上市公司的财务预算管理部门,在执行自己的工作计划时,需要认真结合自己本行业总体的发展形势,深入市场主动调研,从根本上将自己的预算管理方案与实际的行业形势结合起来,才能使预算的结果达到预先的目标。上市公司需要的就是信息的及时、准确性,这就客观要求公司的财务管理部门在实际预算中必须结合市场最新的动态变化,获取有效的信息,及时送达到上市公司的高层决策者,使他们对形势做出正确的判断。
(三)引进专业化的优秀财务预算管理人员
在市场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下,上市公司遇到的挑战前所未有。它既要对自己的财务预算管理部门做出正确科学的指导,又要想出正确的对策,防止各种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而优秀的人才对于企业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它可以为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力,也可以为企业的各项工作带来更多先进的理念。上市公司通过不断引进专业化的预算管理人才,通过他们的专业水平、市场判断等方面的能力,有效保障上市公司的财务安全,促使财务预算管理部门发挥更大的职能作用。
(四)完善财务预算管理体制
任何企业的成功,都离不开相关体制的约束。上市公司本身的规模已经足够庞大,它自身的财务预算管理部门也承受着很大的心理压力。上市公司的很多资产都是无形的,这就需要相关财务管理人员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对待自己的工作,保证上市公司的经济效益不受侵害。但是,目前的上市公司中,很多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机制还不健全,使得实际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上市公司必须尽快完善财务预算管理机制,使预算管理工作得到更好的开展。
(五)全员预算的管理意识
财务预算管理,不仅是财务部门的预算管理,和企业其他部门紧密联系,只是最后集中反映在财务部门的预算管理,上市公司应从决策层、领导层给予相应的重视和予以适当的授权。同时财务部门做好和相关事业部、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调,保障财务预算的日常实施与考核,达到财务预算管理的最终目的。
四、结束语
上市公司在面对市场竞争时,必须要对自己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做好足够充分的准备,保证自己在市场的竞争中始终处于领先地位。针对目前上市公司的财务管理存在的各种问题,本文通过详细的分析论证,找到了一些解决上市公司预算管理问题的方法。通过这些方法的灵活应用,上市公司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无形资产。同时,上市公司所处环境的特殊性,也客观地决定了在不同的形势下上市公司应该找到最合理的解决方式对待预算管理方面的问题。
作者:杜宝国 单位:TCL电器销售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罗琼芳.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