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6 17:07:3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数字化技术培训,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 中职学校 数字化校园模式 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1数字化校园的模式
从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模式上来看,可以将其功能方面进行讨论。功能模式就是利用信息技术达成目的的功能,包括信息服务、网络以及应用三个方面,它是从宏观上来对数字化校园进行建设的应用实践。从信息服务方面来看,就是根据用户的需要将条理清晰的信息提供给用户。从网络层面来看,其作用比较单一,主要是通过网络及数字化的硬件设施所提供的包括电子邮件、文件的传输以及网络接入等数字信息流通的渠道和平台。从应用层面上来看,其作用主要由软件支撑的数据库和操作系统以及各种应用功能两个部分构成。
2中职学校共建数字化校园的目标
中职校园数字化建设的目标是要以中职教育教学为中心,利用现代化的信息设备和技术,有计划、有步骤的搭建校园信息网络基础平台和应用平台,将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服务、专业建设等都融入到数字化的空间环境中,将为学生和教师的教学服务为核心,不断的提升全校师生的信息化技术素养,进而推动学校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搭建平台,提供服务。
3中职学校共建数字化校园的实践应用
(1)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通过创建教学资源库,能够提升教师课件的设计以及制作的能力,帮助老师可以通过对现代多媒体设施的应用来更好的展现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提升教学的质量,同时也为课后学生进行网上自学提供便利条件。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创建主要有试题库的建设、媒体资源库的建设。
(2)数字化校园软件环境建设
为了是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相一致,中职学校应建设动态化管理的校园网站,创建网络教务管理系统、学生学籍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电子阅览室等等。全校所有办公室、多媒体教室以及网络教室、图书馆、实训教室、模拟教室等等都能够上网进行资料的查阅。同时,利用多种方式来大量的积累教育教学方面的论文、动画、视频、音频等等软件素材,广泛的将与教育教学相关的资料收集起来,对数字化教学资源进行自主研发,拓展教学资源库的内容,为校园数字化建设开拓更为宽广的空间。
(3)数字校园基础设施建设
学校要配备计算机网络教室和多媒体教室、模拟实训室等,所有专用教室全部配备多媒体讲台、投影机及实物展台;所有教室和办公室都设置网络接口,光纤接入,无线网络信号覆盖整个校园,实现班班通。建设校园广播系统、安全监控系统,整个校园没有声音的盲区和视频的盲点。
4中职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思考
4.1重点是对数字资源进行开发
科研信息库、数字图书馆、教学资源库以及各种数据管理系统都是中职数字化校园的资源,应被当作重点项目加以建设。
4.2关键是对师资进行培训
推广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水平,教师的培训是关键,因为教师掌握现代教学手段的能力决定了现代教学手段发挥的效力。为此,中职学校应从下面几个方面有计划地进行建设:
(1)加强学校信息技术骨干教师队伍的建设。要吸收各学科有一定计算机基础的教师,组成学校信息技术骨干教师队伍,负责全校的信息技术设备管理和技术应用的推广。
(2)加强对全体教师进行技术培训。学校应定期举办校本培训的办法加强信息技术培训,制订全员培训制度和考核标准,人人过关,要求所有任课教师都能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辅助教学。
①计算机基础应用的培训
学校应对教师进行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培训,让每一位教师都能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应用,熟悉常用工具软件、Word、Excel等Office办公软件的使用,学会文字处理、制作表格、贮存信息和解决常见软、硬件故障的培训。
②多媒体设备使用的培训
为了让每一位教师掌握现代教学设备的使用方法,要对教师进行多媒体设备使用的培训,组织《视频展台的使用方法》培训,让每一位教师都掌握应用多媒体设备上课的基本操作要领,会熟练使用多媒体教室中相关设备辅助课堂教学。
③资源和网络应用的培训
学校要组织教师,对其进行网上的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的下载、格式转换、裁剪、拼接等处理方法的培训,通过培训,使教师掌握上网浏览、查询、筛选、下载、编辑、制作和发送电子邮件等技术的运用能力。
④课件制作的培训
除了要求教师掌握常用课件制作工具外,中职学校应结合专业发展的实际,和专业教学的需要,进行课件制作的相关培训。并要求教师利用放假期间,结合下学期的教学内容制作课件。
4.3政策配套是相关保障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必然会和学校方方面面的管理相关联,因此,学校在政策上的支持和结构上的重组是其建设的基本保障。
4.4要有稳定资金的投入
要创建数字化校园,需要在硬件以及软件上投入大量的物力和财力,这就需要相关部门以及学校进行稳定的资金方面的投入。为了能够尽快的完成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目标,学校所有部门都应互相配合,努力开拓,在对数字化平台进行研究和应用的基础上,充分的利用信息化发展的机遇,创建现代校园文化,进而更好的促进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步伐,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创新;内容;重要性;存在问题;有效方法
创新是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的源泉,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提高和社会各行各业的繁荣,有着重要的积极推动作用,社会各领域都应该积极创新,进而取得更优异的发展成绩。计划生档案管理工作也不例外,相关的计生档案管理部门必须在计生档案管理实践工作中开展创新,依据时展和社会进步需求对计生档案管理进行数字化建设,从而更好地满足我国的计划生育工作发展需要。
1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创新的重要性及创新内容
计划生育档案管理能够为我国开展计划生育工作提供大量具有实用价值的文件资料,对做好我国的人口控制工作,稳定我国的低生育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计划生育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充分认识到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创新的重要性,同时进一步加强计生档案的管理力度,力求实现计生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是我国实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重要信息基础,通过不断的对计划生育档案信息管理人员进行创新工作宣传和数字化培训,可以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提升计生档案管理的数字化建设程度,提高计生档案的利用率。同时也可以使我国的计生档案管理人员对自己的工作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更积极主动地开展档案管理服务。通常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创新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对计生档案实施规范化、系统化管理;②进一步提升计生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档案管理数字设备的性能。相关计生档案管理部门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必须建立一个规范化、科学化的计生档案数字化管理系统,进而提升计生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增强计生档案管理工作的权威性。同时计生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还应该熟练掌握各种档案管理新技术和现代化信息设备,能定期维护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只有这样才能加强档案管理的规范性,合理有效地利用各种计生档案信息资源。并且这种规范化的管理,还可以逐步加强计生档案信息的真实性,提升我国计划生育档案信息的管理水平。开展计生档案管理创新工作离不开优秀的档案管理人才和先进的计算机软硬件设备。因此计生档案管理部门应该定期的对计生档案管理人员进行档案知识培训和现代信息技术培训,以增强计生档案管理人员的档案业务素质和信息技术专业技能,提高他们的档案信息管理能力。然后,各级政府还必须拨出一定的专项资金供计生档案管理部门购买先进的计算机设备、正规的档案管理技术软件以及各种信息安全防护软件,进一步提升计生档案管理数字化设备的各种软硬件水平,创建起一个科学先进的计生档案数字化管理系统,最终促进我国计生档案管理工作的高效、安全、顺利、有序进行,为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的持续开展保驾护航[1]。
2计划生育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计划生育档案数字化建设是当前我国计生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它的开展既是顺应当今信息时代社会发展趋势的结果,也是现代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在计划生育工作中大规模应用的必然结果。但是计生部门工作人员仍然应该清醒认识到,我国现阶段在计划生育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相关人员深入研究并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大致可分为四个方面:
2.1没有设定统一的计划生育档案管理机构
现阶段,我国许多的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其岗位属于临时调动,没有统一的计生档案管理机构对其考核管理。大部分计生档案管理人员都没有经过严格的计生档案管理业务培训,就直接上岗了。他们不能充分理解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档案管理意识差,对各项计生档案管理操作规定和业务知识也不太清楚,难以胜任日常的诸如计生档案收集、整合、归类、存档等基本的档案管理工作[2]。
2.2缺乏统一的档案管理工作标准和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
当前我国并没有制定统一的计划生育档案管理标准,多数计生档案管理机构都是自行发展,缺少规范化的档案管理要求和准则。因为我国的计生档案管理人员很多都是临时抽调来的,档案管理专业才能不高,所以他们在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中工作表现不佳,常常在工作过程中丢三落四,存在大量的管理漏洞。同时计生档案管理机构的管理制度也不完善,权责划分不清楚。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数量、档案内容等保密意识不强,一旦出现管理失误和档案泄密事件,很难查找具体的档案管理责任人[3]。
2.3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资金不足
由于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条件还相对落后,所以我国各级政府在计生档案管理工作上的资金投入是非常有限的。资金问题是现阶段我国进行计划生育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的最大制约因素,资金不足严重限制我国计划生育档案信息化管理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因为档案管理经费少,很多计生档案管理部门就难以购置先进的数字化软硬件设施,从而难以建设比较规范和科学的高性能计划生育档案管理数字化网络系统。
2.4数据库建设较为落后
各级计生档案管理部门的数据库建设严重落后,这也是现阶段导致我国计划生育档案数字化建设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虽然我国许多的计生部门依据时展创建起了不同规模的计划生育信息档案数据库,然而因为这些数据库没有与先进的档案管理软件相结合,“信息孤岛”现象严重,所以,它们的利用率不高,在进行一般的计生档案管理时,很多时候仍需人工操作查找,增加了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降低了计划生育档案管理的水平。
3加强计划生育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的有效方法
3.1提高计划生育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因为我国的计划生育档案管理人员很多都不是专业的档案管理人才,所以计生档案管理机构必须加强对这些人员的定期培训,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帮助他们更好地胜任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一般在对这类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时,其培训内容可从三方面着手。①对他们进行职业道德培训,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和信息安全保密意识,并让他们充分认识到计生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工作责任心。②对他们进行档案业务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处理能力。③加强他们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培训,从而提高他们的档案管理设备操作水平[4]。
3.2加大资金投入,购买先进的档案管理软硬件数字设备
在进行计划生育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各类软硬件设备是建设基础和建设工具。因此各级政府都必须加大对计划生育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的经费投入,帮助他们购置先进的档案管理数字软硬设备,为更好地开展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工作提供强大的物质保障。
3.3做好计生档案信息的虚拟化工作
计生档案信息虚拟化,有利于档案管理人员对计算机服务器资源进行集中化管理。①通过创建虚拟的计生档案信息资源,可以增强服务器的管理性能,进而降低档案信息数字化管理运行成本。②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还可以与其它的计划生育档案信息资系统相联合,实现本部门计划生育档案信息的共享,提升计生档案信息的利用率。③在计划生育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创建规范化的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创新档案信息管理方式等,也非常有利于档案数据虚拟化的实现。简而言之,现代计算机设备和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推动计划生育档案管理事业的发展[5]。
3.4加强情报监控加强计划生育档案的情报监控
对于完善各类计划生育档案信息,进行科学的档案信息管理意义巨大。在计划生育档案数字化管理过程中,不断应用新的信息模式,建立新型数据库,能够逐步增强计生档案信息管理的标准性、适用性和安全性。在进行计划生育档案管理时,特别是在信息情报管理过程中,不断进行网络咨询和实时浏览,能够有效控制和迅速更新计划生育档案信息。在具体的计划生育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中,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必须具有较强的职业道德意识,充分借助现代互联网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等方法,对计生档案分类、归整,并最终实现计划生育档案信息的共享,提升计划育档案的利用率,确保计划生育档案管理的实用性、严谨性和真实性。也就是说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互联网的普及极大地方便了计划生育档案管理的信息搜集、信息整合以及信息存储,提高了档案管理人员的资料管理效率,促进了我国计生档案管理事业的进一步发展[6]。
4结语
综上所述,对计划生育档案管理进行创新发展和数字化建设不但有利于进一步促进我国计生档案管理工作的革新,还能促进计生工作的规范有序开展。所以以各级政府必须大力支持和全力配合计生部门档案管理机构进行档案管理创新和数字化建设。虽然当前我国计划生育档案管理数字化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只要计生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积极学习档案管理业务知识和现代信息技术,并配合其它一些针对性的措施,这些问题都是可以有效解决的,并且能有效实现计划生育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吴媛.初中语文随笔训练及作文教学研究[J].课外语文(下),2016,(1):88,92.[1]王建国.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创新及档案管理数字化问题[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19):57~58.
[2]李忠平.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创新及档案管理数字化问题探析[J].科技视界,2013(24):192.
[3]刘海峰.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创新及档案管理数字化问题探析[J].黑龙江史志,2015(9):151.
[4]崔慧.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创新及档案管理数字化问题探讨[J].现代企业文化,2017(6):105.
关键词:医院档案 数字化建设 实践 思考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带来了文档的管理、储存及利用方式的革命。医院档案管理也面临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挑战和机遇,由此,数字化的档案管理模式应运而生。但是,就当前的医院档案数字化建设情况来看,仍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医院档案信息管理的有效性提高。对于此种情况,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加强医院档案数字化建设措施,以促进医院档案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从而更好地满足医院管理需要。
一、医院档案数字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完善的基础建设。在医院的档案管理过程中,医疗档案对于医院工作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代表着医院的原始建档资料,同时还能够为医疗服务提供依据。但是,在当前的众多医疗机构中,对于医疗设备的更新较为重视,而对于档案数字化建设则不够重视,而且投资较少,忽视了对其技术基础建设和技术力量增强的更新,从而导致相关的基础设施配套不够完善,严重影响到了医院对于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实施。
2.数字档案存在安全问题。医院档案的数字化建设主要是以电子文件的形式进行储存,通过计算机网络将已经形成的电子文件收集、储存、整理完善,同时将其转存到光盘或者是磁性记录上面。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电子文件的存储呈现出信息与载体分离的状态,因此可以对载体进行随时更换,从而导致信息无法进行长久的保管。此外,由于电子文件实质上属于一种数字信息,具有较强的不稳定性和流动性,由此导致文件容易出现篡改、丢失或者破坏的情况,从而难实现医院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
3.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较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数字化档案建设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但是其对于医院的工作人员来说仍然具有一定的陌生性,而且懂得此项技术的人还比较少,难以满足医院实行档案数字化建设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医院档案管理水平的提升。因此,对于医院档案的数字化建设,最为关键的是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的提升,以满足医院档案建设的需求,提高医院的档案管理水平。
二、加强医院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策略
1.构建完善的基础设施。对于数字化档案的构建,必须要构建出完善的基础设施。对此,首先要加强医院综合档案室内基础设施的构建,医院应当购置配套的目录柜、档案柜、计算机、放像机、打印机、加温器、复印机等电子设备以及档案数字化管理所需要的各种系统软件,以逐步促使各种传统的档案原件可以转化为电子文件,同时进一步地强化档案系统中处理及存储大量数据的功能。其次,医院要构建出自身的局域网平台,与医院的护理部门、人事部门、质管部门、医务部门等职能科室做好相关的衔接,确保实现动态衔接,同时还可以引导具有相关资源的人们共同进行开发,实现资源共享,以创建出互利性高的数字化档案管理室。
2.构建安全有保障的档案数字化。医院在探索发展档案数字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抓好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安全保护工作。对此,首先要建立相关的保障制度实行有效约束,无论是电子档案的制作,还是电子档案的保管和利用,都应当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以辅助和维护电子档案的安全保护工作。其次,医院还应当建立相关的防火墙、网关、安装杀毒软件等,以有效防止病毒或者黑客对电子档案的破坏及篡改。同时还可以采用数字签名、密钥、数字认证等加密技术保护电子文件。最后,医院还要定期对电子档案的载体实行有效维护和检测,通过实行数据备份制度,以确保当主数据库出现损坏的情况下仍可以运行。
3.不断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素质。医院应当加强对档案工作人员的素质培训,如计算机网络技术培训等,同时让档案管理人员参与到数字化档案建设的工作中,以确保后期运行更加适用。同时还可以采用动态方式,组织档案界和学术界进行学术的研讨和交流。
综上所述,医院档案数字化建设对于医院档案的现代化管理具有重要作用,改变传统档案管理模式,转向现代化档案管理模式已经成为医院管理水平提升的关键。因此,医院应当分析数字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解决措施,以实现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雷霄云.浅谈医院档案数字化建设[J].中国实用医药,2009,2
[2]王榕英.浅议高校档案数字化进程中纸质档案的保护工作[J].兰台世界,2009,12
关键词:成人教育;学生信息素质;培养体系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3-040-02
随着计算机网络、通信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数字化校园优质网络教学资源应用促使成人教育学生必须尽快提高自身信息素养,以适应数字化校园的学习环境。而参加成人教育的主体90%是在职人员;成人教育的学习形式又多样化,如脱产在校学习、夜校、远程教育等,数字化网络教学资源应用尤其适合成人教育的学习形式。为此,成人教育学生不仅仅要学好专业知识、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应学习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并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基本操作技能;同时熟练掌握利用网络搜索信息、获取有效信息资源技术技能。培养与提高成人教育学生自身信息素质已成当务之急。
一、成人教育学生自身信息素质现状
采取随机调查成人教育学生的方法。在2010年9-12月期间,随机调查了常州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学生,了解到70%-80%的成人教育学生仅仅是会使用计算机Windows操作系统、文字处理软件、仅会一些简单的计算机网络操作技能,对计算机网络及信息技术知识几乎空白。
成人教育的每个学生都会使用浏览器浏览网上信息、QQ聊天、玩网络游戏,但要结合自己所学专业与工作搜索、处理信息时往往显得束手无策,并不知道通过远程网络来利用校园网络数字化教学资源主动学习、自主学习。采用问卷方式调查成人教育学生,发现大部分学生在校学习时主要以听教师讲课为主,教材为辅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他们学习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也只是为了通过考试,没有想到要运用这些知识与技能来使用学校的数字化网络教学资源,有的甚至根本不知道学校有什么网络教学资源,如何查找、使用。
在教与学的实践过程中发现,由于成人教育的学生个性化差异较大、学习时间上不整齐划一,利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将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提高成人教学质量。
二、建立成人教育学生信息素质培养体系
“信息素质培养”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不仅仅是指应用信息化工具和信息资源的能力,包括采集信息并加工、处理。更深层次的是以独立自主、主动学习的态度和方法,获取信息,将它们用于工作学习中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进行创造性思维的综合信息处理能力。通过实践研究。从信息意识培养、课堂应用、软硬件环境支撑、到科研工作中的信息技术运用角度出发,构建成人教育学生信息素质培养体系。
1.培养成人教育学生信息意识。每个人都处于信息社会时代,网络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环境,因此,必须有信息意识,学会在学习、工作、生活中采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实际工作中要改进工作流程、方法时,通过积极学习并使用各种信息工具,就能创造性地完成任务。
学校在注重培养成人教育学生的信息素质意识时,要让学生充分使用现代媒体与技术,在网上开设“网络信息技术”通识课程,有意识地让学生通过校园网络自主学习。同时开展各种培训、讲座,在此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教学形式让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的应用,并结合学生实践练习环节采用探索式的实践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地开展各种应用。
2.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从课堂上让成人教育学生掌握扎实的信息技术理论知识与技能,如在课程设置上有大学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信息技术等课程,同时积极开设信息技术通识课程,让成人教育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史及发展趋势。注重实训环节培养,如上机操作、动手实践等,并结合成人教育的特点积极开展远程教育,让学生通过网络自主学习。
3.建立考核机制。信息搜索和处理能力强,使得成人教育学生了解自己为解决实际问题需要获取什么样的信息,能独立制定获取所需信息的策略方法。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考核:一是对信息系统的基本操作技能;二是使用各种软件的能力;三是校园网络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应用能力。最主要的是考核运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和研究各学科知识与技能的能力。考核形式结合所学专业及成人教育的特点,注重实践的应用,如上机操作考核、撰写小论文、调查报告等。
4.提高成人教学质量积极开展科研工作。由于成人教育的主体一般都是在职人员,在结合自身专业与实际工作开展科学研究时,需要通过In-ternet获取海量信息。布置相关研究课题通过实际应用,让学生学会文献检索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同时对自己所学专业与从事的工作相关专业信息知识有更多、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对提高成人教育学生文化与专业知识水平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实践中培养和提高成人教育学生的信息素质。
5.建立成人教育的信息化评价标准。提高成人教育的质量,积极开展评估工作。目前,成人教育学生所学的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基础课程较少。考核标准单一,仅仅以通过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省统考作为衡量成人教育学生计算机信息素质的标准。为此在建立评价标准时,要考虑成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软硬件配置、开展多种形式的远程教育、教师课堂上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形式、校园网络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等。建立合理的、科学的评价标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完善。
三、引导成人教育学生用好数字化网络教学资源
有资源可用是应用工作的前提和保证,也是引导成人教育学生积极参与应用的关键。建设数字化网络教学资源需要大投入(资金、技术、人力)。需要建设“三网”(即远程教育接收网、互联网、校园网)、“三室”(即电子备课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在确保应用所需硬件的基础上,不断强化措施,并抓好资源库建设。以常州大学为例,从2003年开始建设数字化校园,将拥有的传统教学资源经过数字化加工处理,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及校园网络环境下运行数字化网络教学资源。其特点概括为多样性、共享性、扩展性、工具性。学校积极开展多种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如数字化幻灯、数字化投影、数字化音频、数字化视频、数字化网上教学资源库等,至今已初具规模。构建了基于一卡通中心的网上教学平台、网络课堂、精品课程、外语网络教学平台、毕业论文评审、教务教学管理等系统、学生基本信息管理数据库、网络自助服务系统,等等。
而成人教育新生入校后面对全新的、陌生的学习环境和新的教学方式;以及丰富的数字化网络教学资源,怎样才能引导他们尽快适应学校学习生活工作环境、熟悉数字化校园网络教学资源显得尤其重要。
成人教育学生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和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决定因素。资源能应用到什么水平,取决于人的水平。为了让成人教育学生乐于、善于应用数字化网络教学资源,坚持以培训为手段。
立足长远,制订符合实际的成人教育学生现代远程教育信息技术培训计划。在培训时,抓住三个重点:首先,在内容选择上突出实用性,强调实用价值。其次,充分考虑成人教育学生的差异性。信息技术培训是全员性的培训,成人教育学生的年龄、性别、接受能力各不相同。最后,分阶段、分层次,由浅到深由易到难,层层推进。每个阶段建立相应的教学内容及相关考核与激励机制,并将具有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衡量成人教育学生信息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不断提高成人教育学生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四、结论
现代信息社会成人教育信息化已成为发展趋势,培养和提高成人教育学生信息素质是提高成人教育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成人教育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只有注重培养成人教育学生的信息素质,才能促使他们结合自己的工作、专业利用网络数字化网络教学资源开展自主学习,全面提高成人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7-151-01
一、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内涵
中小学数字化校园首先是指一种依托现实校园而存在的,以网络为基础的教育平台;其次,这一平台通过信息化环境支撑,实现了从环境、资源到活动的信息化,辅助完成校园活动的全部过程;第三,数字化校园并不只是简单地把传统学校活动数字化照搬到网络上,而是在这一过程中重新整理、设计和构造学校活动,优化并提高学校工作质量,以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
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包括两个方面:
1、基础设施建设:校园网络系统,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校园安全监控系统,校园广播系统,校园闭路电视系统和实验室数字化辅助设备。
2、业务应用系统建设:教学管理系统,一卡通系统,教学支撑系统,学习交流系统和资源应用系统。
二、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与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与管理的现状
据统计彭水县有代表性的中小学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与管理中主要取得了以下成绩:
(1)初步建成了百兆或千兆校园网,并接入Internet: 有38.3%(如下表)的学校
已完成学校 二期在建学校 总计(中学+中心校+完小)
12 24 94
已完成或正在进行二期工程建设,将教室、办公室、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微机室、图书馆、教工宿舍联成了一个网络,实现校园内部资源的共享,为学校管理、教学、科研的数字化提供了物质基础,师生可以通过校园内计算机访问Internet,查找资料,浏览新闻,了解时事和各种教育教学的信息,还可以进行校外交流。
(2)调查的学校基本都建成了校园一卡通系统,主要实现了食堂收费管理、机房收费管理、教师考勤管理等,有的学校正考虑拓展其功能。
(3)调查的学校中75%以上的学校都有大于120 G以上的教学资源,一些学校有200G以上的资源,一般通过自制、购买、下载、教学资源点接收等多种途径收集各种教学资源,并逐步系统化,以便更好地应用到教学中去。
(4)设立了网络信息中心,负责校园网络的管理和维护:该机构属于技术性的部门,主要负责学校网络安全的管理、设备的维护以及信息的等。
(5)制定了各种使用、管理和奖励制度:使得在管理的过程中有章可循,大家各司其职,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赏罚分明,激发大家的积极性。比如,电教人员工作职责、校园网络使用规则、微机室准则等。
二、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在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与管理中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1)领导重视不够,经费投入不足:近60%的学校没做好长远规划,在数字化这方面学校每年没有进行经费预算,而是有资金就建设,使教育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
(2)重视技术应用,忽视理念转变:在目前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只重视技术应用,忽视教育理念转变的现象;
(3)重视内部资源的建设,忽视外部资源的利用:有很多学校在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过程中,比较重视校内的教学资源建设,缺乏对校外的资源进行收集和整理;
(4)教师信息素养整体偏低,信息技术培训有待加强:调查中了解到,70%的学校只是偶尔组织教师进行培训,很多时候都是靠教师自学的;
(5)重视硬件建设,忽视管理制度的完善: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硬件只是基础,管理才是保障。
三、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与管理的实施策略
在数字化校园建设和管理中要讲究策略,以避免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发挥数字化校园的优势,将学校信息化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
1、领导重视,保障有力:学校领导应借数字化校园构建的契机,重新梳理学校办学思路,可以到一些数字化建设示范学校参观、考察,学习借鉴别人的经验,结合自己学校的情况,发挥自己的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
2、总体规划,逐步完善:从调查结果看,近58%的中学校长对学校信息化建设有详细的规划,并列入重点发展项目,19%的按上级要求去做,更有23%的觉得很难规划。
3、内外结合,资源共享:调查发现,50%的学校对软件的建设,特别是数字化校园建设比较成功的学校,很重要一条经验是:引进与开发相结合,优化利用资源,合理使用资金,避免低水平的重复性开发和造成人力物力的大量浪费。
4、健全制度,加强管理: 要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和设立专门机构进行安全管理与维护,认真履行职责和落实制度,确保各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展示数字校园的魅力。
5、加强培训,建设队伍:数字化校园中设施建设是基础,而加强师生的培训和教育,树立正确的信息化意识,是数字化校园发展的基础。通过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对学生的教育,提高信息素养,增强信息能力。
6、应用主导,以用促建: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来自教师需求的应用才是真正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孔繁之等.数字化校园构建之理论基础探讨[J].计算机辅助医学教育,2004,17(7):392~393.
打造硬件基础 发展数字化运行能力
2011年,我校在完成校舍加固改造后,克服资金困难,加大投入,先后建成多媒体录课室、多媒体科学教室,改造了校园网、学生机房、安防系统,并为全体教职工配备了笔记本电脑,为每个教学班配备了新式电子白板。
为了保证学校办公平台的正常使用和《数字化资源平台建设与应用研究》课题的深入开展,我们更换了千兆路由核心交换机、四台专业服务器,更为一年级的每个班配备了集电脑、白板、正投、电视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电子触摸屏,给其他教学班也都配备了短焦投影机。在教学管理平台上,建立了本校教学资源库,成立了学校名师工作室,及时展示校内名师的研究成果。
这些软硬件的建设,充分满足了学校教育教学主管部门、教师、学生、家长的需求,提升了我校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
优化教师队伍 提升数字化运行水平
只有加强培训与管理,让教师不断更新观念和技能,掌握数字化教学的本领,数字校园才能真正发挥实效。因此,我们开展了多种类型的相关培训。
比如,在互动白板技术培训中,我们采用了多种做法:全员参与——让全体任课教师能够运用活动挂图进行简单的课件制作、使用;专家引领——聘请专家结合学校实际定期进行讲座;骨干先行——在先进技术的使用上,要求市、区骨干教师不仅走在全体教师的前面,而且要出成果;交流学习——尽可能给大家提供“走出去、请进来”的学习机会,同时注重开展校内交流学习,把我们的研究成果进行多方位地推广,使更多的教师收益;重点培养——对积极致力于研究与应用的教师,学校不惜花费物力、财力,针对他们在研究中遇到的亟待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专门聘请技术顾问和教科研专家进行专项指导,使这些教师迅速成长为学校的业务骨干;搭设平台——给教师们搭设各种平台,在平台中教师不仅提高了实用技术、技巧,更提高了教学的研究能力。
注重研究与实践 增强数字化运行实效
“十二五”期间,我校在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的研究中,申请了《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实效的研究》子课题,并参与了中央电化教育馆的国家级重点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中利用互动反馈技术提高教学成效的研究》《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混合式学习研究》的子课题研究。通过这些课题研究,我们探索了在数字化条件下如何进行教与学的实践。
利用互动反馈技术,提高教学实效的研究。在《信息技术环境中利用互动反馈技术提高教学成效》的课题研究中,我们充分利用互动反馈技术,让每个学生都可利用手中的遥控器与教师进行实时的信息交互;让教师根据信息反馈的情况,及时对课堂教学进行调整,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依托交互电子白板,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混合式学习》的课题研究中,我们充分利用电子交互白板的功能优点,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由地拖拽、移动、拼摆,更改、充实教师原先的课件内容,充分体现交互、参与的新课程理念。
【关键词】 教学改革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自主学习
“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它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一定的交叉性、继承性、综合性,并具有相对独立特点的教学类型。它的实施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了良好的基础,使学校教育朝着自主的、有特色的课程教学方向发展。美国教育技术首席执行官论坛第4年度(2001)的报告指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指的是一种将技术、连通、数字内容、人力资源整合为一体的教育途径,也就是数字化学习。正确的整合能够创设独特的、动态特征的数字内容,营造高效的、引人入胜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培养学生具有21世纪的能力素质”。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全面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系统的应用水平”。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是当前中小学学科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学生、教师利用信息技术的情况以及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情况等角度,探讨了当前中学英语教学改革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若干现实问题。
一、整合需要特别关注英语教学实践层面的问题
第一,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使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获得有效的认知,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因此,创设英语自主学习的校园环境必不可少。学校要有计算机硬件设备、备有丰富而高质量的英语学习资源的自主学习中心,向学生开放。真正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特点,制定个性化英语学习计划,在方便的时间从“语言资源中心”自由地选择适合的英语学习资源,按照自己的方式和速度进行学习。
第二,英语教师的作用决定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的程度。实行以教师为中心的英语教学活动,数字内容只能作为英语教学的补充;只有当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起指导作用时,才是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的开始;全面整合英语教学,必须实行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教学活动。英语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信息技术则用来进行研究、规划、展示、模拟和交流。因此,训练有素的英语教师是创设动态数字化英语学习环境的关键。学校要重视英语专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必要的资源,让英语教师学会使用信息技术,更重要的是让英语教师学会将信息技术整合到英语课程中,实现中学英语教学的目标。
第三,中学英语教学改革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英语教学环境中的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管理等诸多因素,不可能一蹴而就。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的认知工具,推动英语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需要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和不懈追求。
二、对中学英语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过程中的问题
2.1 缺乏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提升。现有的中学英语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往往偏重于某项技术的培训,而忽视了对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不仅仅是教学手段的丰富,更是整个教学观念的创新。教师重新考虑如何开展教学活动,如何安排教学程序,如何给学生以必要的帮助。仅仅依靠在技术和操作上的培训不能保证受训教师把他们所学的东西用之于教学实践中。培训中重视应用软件技术,而忽视软件的自身特点以及其与教学过程要求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此培训之后,虽然教师大多掌握了软件的基本操作,仍不能把所学软件整合到中学英语教学中,发挥它们的优点,使教学更充分,更完善,评价更准确。
2.2 培训的技术内容滞后。由于信息技术更新周期短,发展快,先进技术的运用和转化必然会适合学生发展和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因此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应跟上信息技术发展的脚步。但现有的中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由于培训系统的不完善,造成内容数年不变的现象。培训远远落后于技术的发展,失去了很多的教育机会。
三、对中学英语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的建议
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建立新的教学观念。信息技术作为现代教辅手段,它的优势是和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分不开的。培训中要引导教师思考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时教师和学生的关系、知识与能力的关系、信息技术辅助和学生认知水平的关系。这样才能以新颖和独特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自主性,强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在对中学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的过程中,不但要讲授软件应用和技术方面的问题,联系教学实践,强化信息技术的整合功能。利用信息技术来分析数据,分析评价整个教学过程。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培训应立足于为受训教师继续学习信息技术提供支持,培养研究能力,解决他们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中出现的问题。
1.现阶段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成果。完成新校区网线布局、搭建、联网建设,校内的办公室全部联网,校园内无线网络连接覆盖了部分办公室和重点室外场所;完成数据中心的建设,实现数据的集中存储;完成网络安全系统的建设,配备有网络管理员用来提供网络管理和信息安全服务;提高带宽、增加网速,满足办公和教学的应用需求;根据教学需要,数字化校园建设期间内增加多媒体教室数量。
2.数字资源建设。建成数字图书馆;建成数字档案室;建设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各学科的课件、视频、动画、测验、试题等);建成录播室,实现远程教学和网络教学。
3.数字化管理平台建设。完善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功能,实现统一登录、认证、权限管理。扩展一卡通功能,加强对学生出入校门、校内消费需求的管理等;完善教学监督系统流程,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授课和考试纪律;建设网络教学平台,用来加快传统课堂教学和资源库教学整合。数字化管理平台建设主要是在我校现有数字化管理平台功能基础上,调试出符合我校办学模式和办公需求的管理系统,使其能够实现综合教务管理、综合办公、学生综合管理、资源下载、邮件、通知等多个功能,实现并推行无纸化办公。
4.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我校在创建示范校期间建成录播教室,在录播教室自带功能的基础上搭建网络教学平台,实现了网上教学和学术讲座网络直播功能,该平台实现资源贡献并推出新型评价模式,扩大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流的平台。
5.数字信息化人才培养。打造一支专业的信息化建设团队,加强对信息化人才的培训。培训后的信息化管理人员应具有较高的数据管理、网络维修、网络监管能力。每隔一段时间信息化建设人员应外出培训并对校内教师进行信息化技术培训,提高我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和办公能力。到数字化校园建设截止时应完成基础设施、数据资源共享、办公平台建设,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和应用水平要达到全市中职学校的中上等水平。基础设施应用能够实现视频、声音、图像等多媒体资源传输,教学共享资源能在教学中普遍使用,校内实现无纸化办公。
二、中职示范校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建设应用
1.数字化管理平台的搭建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核心内容。我校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是在原有数字化资源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包括对教师的教学、科研的管理,对校园信息的、处理、存储、下载的管理。实现从数字化校园硬件环境、软件资源到OA办公系统的应用全部数字化,将传统教学、教研与办公建设成为一个高效的、整洁的数字空间,最终实现教育和管理过程的全面信息化,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办公效率。OA综合管理平台,是结合学校在教育管理过程中的实际需求设计开发的一套管理系统软件。系统以学生的学和教师对学生的管理为主体,可用来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学生信息数据库可对学生的学籍、成绩等信息进行查询和管理。教师通过管理平台能够更方便地浏览信息和传送文件,及时了解行内其他教师的教学、科研进展情况,有效促进教师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系统还提供了排课、选课考务等教务管理功能、办公事务管理等应用模块,学校目前已经建立了一个覆盖范围广、实用性强的管理平台,为今后的校内管理测评提供了良好的依据。
2.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提高教师的数字化办公水平。随着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建成后的推广与使用,传统的教育思想、方式、体制、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改变,这种改变对教师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提出了更高要求。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建成后及时开展对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与办公的培训,增强教师现代化教学和办公水平,为学校今后的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和远程教学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有关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建设的几点回顾
1.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应重视总体规划。我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我校已有的数字化资源功能与应用基础之上,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建设应综合学校各个行政科室与管理部门的意见,确定符合我校的具体建设目标和实施方案。
2.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应统一标准、规范接口。学校内部要制定一个统一的管理标准,但标准化问题并不局限于学校内部,更要关注其他示范校的数字化资源与本校教学资源能不能对接,教育部门就“资源共享”已经批准学校和学校之间可以使用共建共享平台,以长远的眼光看问题,数字化校园中的教育资源这一部分可以考虑部分资料的开源管理。
关键词: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问题及原因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教育信息化时代教师必备的专业能力。为了解中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现状水平,以兰州市N校教师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发现:N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中尚存的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
一、N校信息化工作环境创设情况及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调查
(一)学校信息化工作环境创设情况。学校为了创设信息化工作环境,该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硬件和软件设备配置齐全,如给每个教室都配备了电子白板和配套的软件,配备了高端数字化地理实验室,数字化生物实验室,建设了录播教室、校园广播系统,拥有先进的图书管理信息系统,所有教师配备了电脑,搭建了高速的校园网络环境。
(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调查问卷设计。调查问卷是以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网站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自评工具中的题目为依据,考虑了学校教育信息化开展情况,进行了问卷设计,使得问卷调查更能反映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问卷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教师基本情况,第二部分关于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调查。
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数字化资源使用不熟练。调查发现,一是90%以上的教师用到了数字化资源,也意识到数字化资源和技术非常重要,但实际上,有超过50%的教师不能在教学活动中有效运用信息技术。二是本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强、水平不够高。70%的教师由于信息技术应用知识和技能较低。三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较低。“不了解”内涵的超过40%,需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案例及相关指导的超过60%。
(二)信息有效呈现的能力有限。学校完全实现了多媒体教学,每个教室都安装了互动电子白板。大约63%的教师对于白板的基本功能比较了解,并能在教学中适当应用;35.8%的教师仅将其作为一般多媒体投影设备,没有完全发挥出电子白板应有的作用,只有不到2%的教师掌握了白板的特有功能。
(三)教师信息技术评价能力不足。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信息技术评价能力不足。一是没有掌握电子档案袋、网络教学互动平台等信息技术使用方法,难以实行过程性评价。二是没有利用信息技术关注学生个性差异,难以实现评价角度的多元化。三是没有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自评和他评,忽略参与互动,难以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培训不足。各级教育部门也相继对教师开展了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但在以往的培训中出现了好多问题,培训效果不是很好。这些问题有:教师不明确参加信息技术培训的动机;培训内容缺乏实用性和时效性;培训对象层次参差不齐;培训方式过于传统单一;培训结果缺乏健全的评价机制。
三、造成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教师的特征差异。教师的工作年龄因素,教师的工作年限与使用信息技术的比例呈负相关,教师的工作年限越长,使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的热情、水平就越低。任教学科因素,由于每个教师任教学科的不同,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教学的内容也不同。教师学历因素,学历高的教师相应的掌握技术的知识多一些,信息技术方面的教学理念也丰富一些,更乐于将所的知识应用到教师中去,学历低的教师本身已有的技术相应少一些,学习新的信息技术知识需要花费多一些时间,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内容的时间也长一些。
(二)教师的信息素养。N校教师信息素养结果分析,发现在信息意识方面,教师对待信息技术普遍持积极欢迎态度,但对教育政策资讯、新兴信息技术沟通工具和继续学习信息技术软件的敏锐程度不强。在信息知识方面,对图形操作、音频操作、视频较难操作较生疏。在信息能力方面,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不断提高,但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理解不够全面。
(三)教师的心理方面。教师的焦虑和教学效能感是影响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重要因素。面对一些新的技术教师感到既陌生又恐惧,新技术的出现必然带来新的学习方式的改变,教师又要参加各种各样的信息技术培训,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负担。这种恐惧和各种外部原因相互作用很容易导致教师心里产生惰性。教师的焦虑越高教师越不愿在课堂上使用信息技术教学。
(四)教师工作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主要包括领导及同事使用信息技术的氛围及支持力度,推动信息化教学激励机制的创设等因素。一般地,领导越重视,教师对信息技术融入教学的重视程度也就越高,周围同事对信息技术的态度和使用信息技术的程度也会影响教师使用信息技术。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N校详实的调查数据分析,得出了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出现的问题及原因,为今后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我国行政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在相关技术的支持下,学校等单位的行政管理工作都产生了自动化与数字化的变革,而中小学档案管理工作也在整个行政管理工作的变革中普遍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探讨计算机技术在中小学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有利于相关管理人员认识到计算机技术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1.1有利于档案的收集录入
传统的档案收集管理工作往往是采用人工录入、纸质管理的模式,其工作量非常大而且错误率比较高,同时由于时间的推进,档案的积累会占用大量的空间,使得管理工作难度越来越大。而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如果能够为中小学建立合理有效的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实现档案管理工作数字化,能够为其信息录入、档案校对、档案存储等环节的工作都带来极大的便利,并且整个档案都由数据系统库存储,占用空间小,管理方便。而对于必要的纸质档案,在计算机技术的帮助下,管理者可以建立电子目录,一方面使档案的归类管理更加便捷,另一方面也规范了档案的目录形式。
1.2有利于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
由于中小学涉及的日常事务多,工作节奏快,档案管理的工作内容一直非常多,因此很多时候档案管理工作很难与日常工作的开展完全同步。而如果采用计算机技术支持档案管理工作,则在日常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也可以同步开展档案的管理工作。一方面档案管理人员可以初步的编译档案的大纲或者模型,在后期进行常规的读写或者修改,并在工作结束后进行校对存档。与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工作相比,其便捷化录入方式和修改方式可以大幅度提高整个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另一方面,在日常工作的开展中,有了电子档案目录或者档案管理系统的支持,可以大幅度缩短整个档案查询、调取工作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1.3有利于减轻档案管理的工作量节省人力成本
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中小学通过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可以实现档案录入、采集、存档、查阅等工作的便捷化,因此,原本需要多人进行汇总的档案现在只需要一位工作人员加上计算机的支持就可以完成。从这方面看,计算机技术同时又促进了中小学档案管理工作量的减化以及人力成本的节约。
2计算机技术在中小学档案管理中的实际运用
计算机技术与中小学档案管理工作的结合改革了档案管理的内容,提高了档案管理的效率,使整个校园的档案管理工作获得了进一步的完善。因此,针对计算机技术对于中小学档案管理工作的作用,在此着重探讨计算机技术在中小学档案管理中的实际运用,以探索计算机技术在实际工作中运用的可行性。
2.1对档案管理工作内容开展数字化模式变革
由于中小学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普遍会涉及非常多的纸质文件,因此开展档案管理工作时往往会忽视数字化档案的建立工作。而随着现代化管理模式的开展,日常管理工作中产生的很多档案都可以采用数字化模式规范、整洁的保存下来,例如学校发展历史的记录、学生管理工作的记录、教师科研成果、学生学习成果等等。同时档案管理的目录也可以在计算机技术的帮助下由原来的纸质目录变革为电子目录,或者由客户端直接进行管理。完成这些工作的跟进才能使中小学档案管理工作真正实现现代化、信息化。
2.2自动化管理系统的引入
计算机技术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支持,是通过相关管理软件的使用获得的。因此,要想在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中发挥好计算机技术的作用,中小学管理部门必须根据自己的需求,聘请专业的团队为自己设计合理的信息管理系统,来保障档案管理工作获得软件方面的支持。虽然自动化管理系统的引入会造成学校管理成本暂时性的提高,但是数字化工作开展后,人力成本长期性的节约以及工作效率长期性的提高都会给学校带来巨大的补偿。
2.3规范计算机技术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每一步内容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可以融入整个档案管理工作,因此在资料搜集、档案录入、档案修改与存档、档案查阅等工作中,学校都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便捷化的操作。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学校要注意技术使用的规范以及相关权限的设置。由于计算机技术的便捷化,档案管理相关人员在数据录入等工作过程中,往往为了简便,省略了部分内容或者忽视了格式的设置。因此,办公系统中要设置相关的系统规则,规范电子档案数据的录入。同时在数字化的技术支持下,档案修改与查阅工作更加便捷化,学校要明确各方面的权利,通过客户端的管理将实际的权限设置于电子化的管理中,保持档案管理工作的严肃性和规范性。
2.4定期开展技术培训与系统维护
计算机技术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性,但是在实际的档案管理操作中,很多工作都需要特殊的技术来支持。因此在引进计算机技术的同时,学校应加强对于档案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尤其是在信息系统操作方面的技术指导。由于传统档案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和枯燥性,很多档案管理工作都是由年纪偏大的人员负责,或者由部分教师兼职。在开展技术培训时,往往由于部分人员没有计算机基础,造成整个培训工作很难顺利开展。因此,学校要适时调整工作人员的岗位,为现代化的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人力资源和技术支持。学校也应当高度重视软件的维护与更新。档案管理工作不同于日常的行政管理工作,关系到学校历史的记录以及相关工作证据的保存,因此档案数据库以及操作系统的维护工作至关重要。学校要与相关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企业的技术支持定期对整个电子档案管理系统进行维护,保障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3结语
制定万州区“数字校园”建设规划和方案
校园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包含校园网络中心、校园网络系统、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功能教室、“班班通”设备、校园电视系统、校园广播系统、校园安全监控系统等建设内容;应用系统建设包括办公自动化系统、网络教学系统、校园数字化图书馆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网络远程教育系统以及用于学校管理的学生、教务、科研、人事、财务、档案等管理系统的建设。
万州区共有学校134所,其中职中5所,中小学(含九年一贯制学校)122所、幼儿园7所。城区和农村信息化基础差异较大,城区中小学和农村中小学信息化建设基础不同,在“数字校园”建设内容上也有很大差异。要建好万州区“数字校园”,必须从实际出发,统筹考虑,首先制定一份科学的切合万州实际的“数字校园”建设规划和方案。
组建“数字校园”建设工作专家组
由区教育信息技术中心组织,组建了万州区“数字校园”建设工作专家组,由专家组负责规划和方案的制定工作,同时组织专家组成员走出去,到“数字校园”建设和应用已经取得明显成效的地区或学校开展实地考察学习,从中汲取成功经验;另一方面组织专家组深入万州区各级各类学校调查研究万州区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现状,为制定万州区“数字校园”建设规划和方案提供准确依据。
抓好建设规划和方案的实施工作
建立健全了“数字校园”建设领导小组、专家组等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和万州区“数字校园”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年度实施规划、工作措施、经费保障机制等,建立了不同类别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评估指标体系。
规划和方案重在落实。区教育信息技术中心严格按照规划和方案推进万州区“数字校园”建设工作,确保“数字校园”建设保障经费逐年到位,按年度顺利完成“数字校园”的建设目标,同时加强对已建“数字校园”学校在“数字校园”设施设备管理和应用方面的指导。
加强信息技术人才培养
“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要求有一支与之相匹配的技术队伍,对教师的信息素养和应用能力也提出了相应要求。
“数字校园”建成后,由于校园网络管理的涉及面大,范围广,技术要求高,要发挥校园网络的巨大功能,学校首先必须要有能够熟练掌握网络技术的专业人员,负责网络的系统、信息管理及网站建设维护等,确保网络的畅通安全运行及各项应用功能的正常使用。万州区一方面通过面向高校或社会公开招聘,加快引进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对现有网络管理人员以及有一定网络技术基础人员加强知识和技能的系统培训,提高现有网络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解决技能人才的缺口问题,保障数字校园系统的运行和应用。
“数字校园”最主要的应用是教学应用,数字化校园背景下要求教师具备三个层次的信息素养:一是熟悉计算机的概念和基本操作,二是能够运用各种应用软件,三是运用信息技术支持教育教学。为了达到上述要求,区教委制定了关于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和应用能力培训的规划,逐年对全区教师分批进行信息技术培训。在培训层级上,建立市、区、校三级培训网络,对于市、区级骨干教师,派送参加国家级或省(市)级信息技术专项技能培训;区级培训由区教师进修校和教育信息技术中心共同承担,对全区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普及和提高培训,校级培训由学校举办,由本校市、区级骨干教师担任主讲,对全校教师每年至少开展一次信息技术专项培训。通过分层培训,推动了技术人员队伍建设,促进了教师信息素养和技能提升。
大力建设万州区教育资源库
万州区在制定“数字校园”建设规划时,站在战略的高度,克服“重硬件、轻软件,重网络、轻资源”的观念,同步规划并建设本地教育资源库,保障“数字校园”网络充分发挥效用。
万州区教委作为本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充分发挥领导、组织、协调作用,发动区教育系统各部门单位人员的力量,齐心协力共建资源库。充分发挥一线教师的作用,动员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建设,提供资源,成为资源库资源开发、应用的主力;教育信息技术中心积极开发搭建维护功能强大、使用方便快捷的万州区教育资源库系统平台。教育科学研究所发挥教学研究的示范带头作用,带领学科教师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组织开展各种说课、上课、教案评比及论文竞赛等活动,把教师优秀的研究成果上传到本地教育资源库交流、共享,不断丰富资源库资源,提高资源库的应用价值。教师进修校将教师每年上传优秀教育教学资源到万州区教育资源库的情况纳入当年继续教育分数,促进教育资源库资源的不断更新。
建设教育资源库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了方便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应用,教育资源库资源以学科为中心根据学科知识特点进行建设和科学分类管理、上传资源。区教育信息技术中心、教科所、进修校围绕教育资源库的建设、管理和应用有计划、有目标地开展研讨、竞赛活动,不断丰富教育资源库应用价值。
加强“数字校园”应用研究
数字化的校园环境为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带来了全新的教育管理及教育教学思想、观念和方式方法,产生了众多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区教育信息技术中心与具备良好研究条件的学校共同积极申报国家级或市级“数字校园”专项课题,同时,以本中心承担课题为总课题,深入学校调查研究学校在“数字校园”建设、管理和应用中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并对这些具体问题进行分类梳理,设立涵盖“数字校园”建设、管理和应用的全方位的区级“数字校园”研究子课题,建议学校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申报,有的放矢地开展研究,从而形成完善的“数字校园”建设和应用研究课题体系,解决“数字校园”建设、管理和应用方面遇到的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概况
2010年6月,宜春市全面开展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全市一个市级公司和十个县级公司,统一部署,统一行动,走靠大联强之路,加盟江西欣荣农村数字院线公司,有数字电影放映机147套(其中国家资助29套,欣荣院线公司配置103套,各市县区公司自购15套),数字电影放映队147个,放映人员250人(其中经省市培训并取得省数字电影放映资格证的有160人,其余跟机学习),仅2010年7月份至年底就放映数字电影18832场(全年放映农村电影36135场),实现了农村电影节目更多更丰富、放映质量更高更稳定、服务水平更好更优,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升的目标。
决策
随着全国农村数字电影的不断普及、数字电影技术的不断进步,推广普及数字电影是电影业的发展方向,是时代进步和农村电影事业的必然选择,有利于提高农村电影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有利于提高农村电影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宜春市农村电影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一是通过几年来农村电影工程的实施,农民群众对电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是全国、全省数字电影迅猛发展,全国放映场次的50%,全省放映场次的60%都已实现数字化放映,数字电影优势全面显现。三是胶片向数字转型的过渡期,胶片节目数量少,质量差,交易环节不畅,难以满足市场需要。农村电影何处去?唯有改革和创新,实施数字电影放映。宜春市广电局领导带领市公司的同志,一道向省局汇报,向欣荣院线了解情况,实地考察已经实行了数字电影放映的兄弟设区市公司和放映单位,掌握实施数字电影放映的第一手资料。根据群众的呼声、市场的需要,于2010年初召开全市电影公司经理会,就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工作共同谋划,共商举措,共同探讨,形成共识,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宜早不宜晚,宜主动不宜被动,宜争取不宜等待。上争中影新农村公司和欣荣院线支持,下联县市公司和放映队互动,向电影行政主管部门呈报了“关于全市农村电影实施数字化放映的请示”,主管局立即呈报市政府和省广电局,获得市政府和电影行政主管部门重视和支持,全市实施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作正式启动。
实施
强化组织领导。按照项目化、责任人、时间表的要求进行实施,宜春市广电局党组专门召开会议听取市电影公司关于实施数字化放映工作的情况汇报,就数字电影行文向市人民政府请示,确立项目为全市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工程,责任人为市广电局分管领导和市电影公司领导,全面启动数字化放映工作,协调数字电影节目站(基站)建设,争取国家数字电影放映设备,组织放映人员培训,2010年元月启动,2010年7月全面实现数字化放映。
多渠道解决数字电影放映设备,建设节目供应站。宜春市采取“国家资助一点,自己筹资买一点,院线配一点”的方法解决数字机147套。根据国家支持和鼓励数字电影发展的政策,市局领导高度重视,专程专电请求省局支持,最终搭上了国家资助数字电影机的末班车,落实国家资助数字机29套,数字电影放映车一辆。按照市场化方式,各县市区公司筹资30多万元购置电影数字机15套,走靠大联强之路,全市11个电影公司筹资22万元入股加盟江西欣荣院线公司,由院线公司配置数字电影机103套,基本达到国家规定每15个行政村一套数字机的标准。市财政拨付专款5万元用于节目站(基站)建设。
加强培训,提升素质。针对数字电影的新技术新特点,为更好地发挥数字电影的技术优势,提高数字电影的放映质量和服务质量,市电影公司进行组织协调,欣荣院线派出专业技术人员于2010年1月和5月,在六个县市设立培训点,组织培训工作。全市共有250余人参加培训,经考试考核,160人获省数字电影放映资格证。同时全市选派20位技术骨干参加全省数字电影骨干技术学习班。
问题
放映队伍水平有待提高。数字电影是科技革命与科技创新的产物,是数字技术应用于电影的结晶,对放映人员的要求大大提高。而宜春市放映人员普遍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仅仅是扳开关,能放映而已,对于节目下载、授权等操作程序,什么是数字电影和数字电影的特点,以及设备的保养维护等都是一知半解,很难发挥设备的全部效能。
培训工作有待加强。宜春市实施数字化放映起步较晚,但从启动到实施的完成时间却较短。一是培训时间短,很多放映员实践操作只轮上一两回;二是数字电影机型号不一,生产厂家不同,操作方法的差异给培训带来难度;三是培训资料短缺。
发挥广告传媒平台作用有待加强。数字电影院线制的运作方式,赋予数字电影广告传媒平台极大的发展空间。但是,数字电影放映网络普及,点多面广,放映场次多,群众喜闻乐见、观众聚集等优势未能宣传推广,厂家商家缺少了解,缺少战略合作伙伴。该平台仅仅是强档影片本身贴片广告和院线投放部分广告,总量小,费用小,效益低,基层公司和放映单位缺乏广告市场开拓营销策划能力。
数字电影设备质量和售后服务水平有待提高。设备质量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决定放映质量的高低。目前宜春市配置的数字电影机服务器故障频发,据统计,半年来返修40台次,返修率高达30%;院线维修量大,技术不足,生产厂家和经销商售后服务严重不到位;缺乏维修网点,返厂维修时间长,部分设备维修甚至达数个月之久,严重地影响农村电影正常放映,挫伤了放映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建议
农村电影实施数字化放映后,放映质量和服务质量全面提升,农民群众对电影的选择权、知情权和自进一步提高。要把农村电影这一民心工程做好做实,许多工作仍值得探索。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探索农村数字电影公益性放映和市场化放映相结合的新途径。在人口相对集中,经济较发达的乡村、集镇、郊区乡村,村民人均发放公益电影券4-6张,券到农户。放映单位利用集镇、村组礼堂或文化活动室,设立固定售票放映点,实行定时定点售票放映。公益电影券也可随到随看,每200张公益券折算一场公益电影,领取政府补贴。这样做好处有三:一是改善农村观映条件,做到从室外到室内,从站着看到坐着看;二是促进电影队及时引进高质量的商业大片放映,提高农村电影效益,解决大片进农村难的问题;三是培育农村电影市场,有利于社会资本进入农村电影市场,为农村电影长远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