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6 17:07:5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计算机专业学习规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论文摘要:计算机行业的迅速发展,给高校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在校期间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做更加充分的准备,帮助大学生更好地成长成才。学校和学生在思想上都要引起高度重视,通过实践的充分积累,把握好时间节点,科学合理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从而帮助学生完成从学校到社会的无缝衔接,顺利实现满意就业。
中国经济社会正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向着互联网时代迈进。随着计算机产业的迅猛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以及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在毕业时,一方面,面对着就业形势严峻的挑战;另一方面,也面临着从事各种不同类别、不同性质的工作的机遇。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有针对性的整合资源,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做更加充分的准备,对帮助大学生成长成材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思想上高度重视
职业生涯规划,不是一种个人行为,它需要家庭、学校、政府、社会机构以及企业等相关组织的配合与互动。从学生成长的外围环境和我国目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发展的情况来看,高校是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最容易取得实质效果的场所。因此,与职业生涯相关的大学生本人、高校、家庭、社会,在思想上应高度重视,从各个方面予以推进。随着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就业方向的多元化,和岗位要求的进一步专业化,计算机行业在人才培养上,更应该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加以足够的重视,高校和学生本人,都应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高度重视,投入足够的资源,围绕有计算机专业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展开工作和学习。
职业生涯规划,对每一位大学生都有重要的意义。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蓝图规划和职业生涯合理定位,是学生在计算机行业整个职业生涯的重要起步。帮助学生结合个人情况,合理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帮助他们奠定通向成功的基石。由于各行各业自主培养各种层次的计算机应用人才,各学科专业增开计算机课程,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在一些行业内的竞争优势逐渐减弱。计算机专业的许多大学生对就业形势的复杂性和严峻性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他们缺少自己对计算机行业职业发展路径的清楚认识和计算机专业学生职业生涯的明确规划。而计算机行业创业机会相对较多,很多企业都会希望招聘的应届毕业生,在挑起专业技术的担子之余,有较好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成为企业将来的管理人才储备。刚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自身综合能力和企业实际用人需求无法完成很好衔接的情况下,会频繁更换工作甚至转行。因此,高校有责任帮助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在掌握专业技术、提高综合能力的同时,在树立做一名计算机行业领导者的坚定信念。
二、实践中充分积累
1.低年级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
大多数学生在选择计算机专业时处于被动状态,仅仅因为高考分数较高,刚好能够填报某个知名高校的计算机专业,或者是因为家长对计算机行业就业形势的初步判断而不由自主的选择了该专业。学生对计算机专业及计算机行业的发展前景、自己今后如何在学校里学习计算机知识,如何在计算机行业中发展,进而实现自我价值等知之甚少。
大学是人生重要的转折点之一,低年级是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时期。有没有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合理不合理,直接影响到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学习效果,从长远来讲,更加会影响到求职就业甚至是今后在计算机行业发展是否顺利。针对计算机专业的低年级学生,最好由计算机专业的老师来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这些老师对计算机行业的过去、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就业前景都比较了解,知道各类不同的计算机企业的用人标准,在教学中有针对性的将职业生涯规划与具体的计算机行业相结合,方便学生更加科学合理的制定规划并付诸实行。
2.开展计算机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
在学生系统的学习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了解了职业生涯规划的要点和基本流程以后,可举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开展计算机专业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有助于帮助学生加强对自我的进一步认知和对计算机职业的进一步了解,也有利于大学生人际关系、信息渠道、沟通协调能力、应变能力等各方面的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和拓展,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通过指导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可以引导学生在规划自身职业生涯的同时,把体现自身价值与利用计算机专业知识为社会服务相结合,把职业生涯规划方案作为一促进自己成长成材的具体计划,贯穿在整个大学学习生活中,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真正把书面的规划蓝图转化为现实生活中的实际行动,将来在计算机行业中有所建树,努力成长为国家需要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3.邀请计算机业内专家办职业生涯规划讲座
计算机行业内的专家,包括学者、政府官员、企业家等,一般拥有各自领域内丰富的计算机行业从业经验,了解计算机行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熟悉计算机行业的人才需求。计算机院校应该经常邀请这些专家给学生办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专题讲座,帮助学生了解最新的计算机行业情况,引导学生对今后的职业生涯进行思考,找到自己的差距和不足之处,从而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好的为弥补这些差距做好积累和准备。 转贴于
学生实现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需要一定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行业的外部环境和学生的自身素质都会发生变化,计算机行业的更新速度更是快于其他行业。因此,邀请业内专家为学生做职业生涯规划报告,有助于让学生了解子行业环境的动态,并针对这些动态变化,重新对自我进行剖析和评估,对职业生涯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进行及时的修订,从而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路线、合理调整各阶段的具体计划和目标。
三、时间上恰当把握
在学生大学4年的学习生活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不同的时间节点,起着不同的重要作用。学校应该把握好时间节点,抓住几个关键时期对学生开展职业生涯教育,除了低年级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以外,单位实习前后以及大学四年级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都是重中之重。
1.在单位实习中分析思考,合理调整目标
单位实习,可以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对今后可能的就业环境、工作内容、工作性质等方面都有较全面的理解。各级院校一般都会在大二或者大三暑假,要求学生到单位实习。通过实习,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实习中身临其境的体验未来的职业生涯,从而更好的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工作态度,培养吃苦耐劳的意识,以及职业角色的认同感;另一方面,可以缩短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的适应期,尽快形成专业的职业素养,以更好的适应职业发展的需要;此外,实习结束后,学生通过对实习中发现问题的分析和思考,可以对自己原先制定的职业生涯规划做出合理的调整,使职业生涯规划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2.在大学四年级明确差距,及时查漏补缺
经过前期的一系列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大部分学生在大四对自己毕业以后如何发展,都有了大致的理想规划,再通过之前的单位实习锻炼,也了解到了职业生涯规划的现实环境,此时可引导学生对之前的生涯规划准备做一个回顾:首先,审视是否已经确立了清晰明确的职业生涯目标,之前的准备是否足够充分,还存在哪些差距;其次,需要个性化的对学生进行专项指导,如可邀请计算机行业的人力资源方面的专业人士,为学生介绍行业人才需求,让学生有针对性的接受计算机行业的应聘技巧培训,同时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招聘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查漏补缺,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最后,要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了解就业指导中心提供的各种职业测评软件,关注招聘信息,体验模拟面试等,查漏补缺,做毕业前最后的职业生涯规划冲刺。
综上所述,计算机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培养学生的德、智、勤、技等多个方面。针对目前高校培养出来的计算机专业大学生不能很好地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就业形势紧张的现状,大力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对帮助学生完成从学校到社会的无缝衔接,顺利实现满意就业并最终实现大学生成长成才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刘玺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研究与探索.现代教育管理,2009,(7).
[2]游静,卢莹,徐守坤.从就业形势看地方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教育.计算机教育,2009,(8).
[3]辛汉玲,丁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调查分析.现代企业文化,2008,(5).
关键词:中职 计算机专业 学生就业 问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6C-0089-02
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就业压力一 直存在,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 展,高校教育在不断扩招,尤其是一些中职院校,学生人数不断上升,这样导致学 生毕业后行业竞争力上升,就业压力增大。 计算机行业作为新兴行业,它对专业人才的 需求量非常大,但是当前我国该行业却面临 着许多的问题,比如相关企业找不到合适 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同样计算机专业毕业的 学生又找不到自己理想的企业。这样就会造 成人才资源的浪费,影响到中职院校 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状况,进而影响到 我国该专业人才的技能发挥,影响我国计算机 行业的发展水平。
一、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现状
目前的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中国的中等职业学校并不乐观,大学生就业压力逐渐加剧,更不说是中职学生了,主要的原因是中国的教育水平,计算机专业发展起来,提高研究生的竞争压力,最终导致了大学生就业难度上升。据相关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中职 毕业生已经达到2 8 0 余万人,而计算机专业 已经成为难就业的专业之一。除此之外,市 场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许多企业开始裁 员,同时还进行相应的制度改革,对计算机 专业人才的要求更高,使得该专业毕业学生 的就业难度大大上升。当前我国许多中职 院校教学质量较差,计算机专业学生综合素 质不强,计算机的编程能力不高,从而无法 满足社会计算机人才的实际需求,这也是 使得该专业学生就业水平较低的原因。
在中职院校中,大多数学生只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对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认识不足,毕业后没发展自己的职业素养,往往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团队精神和勤奋的工作和责任意识,工作不能严格与企业系统相一致,导致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度的增加。学校部分学生更加注重实践,但理论知识水平较差,这将导致学生创新能力不足,企业会对人才选择保留,使学生失去就业。
二、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对策
(一)提升学生的就业意识,做好职业规划
当前我国许多中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上过于重视理论知识,但是对于学生职 业规划的培养相对比较薄弱,这就使得学生对自己的 职业认识不足,在毕业后不能 够明确自身的就业方向,最终影响到学生的 就业质量。因此,中职学校在教学的 过程中要对学生职业规划内容进行重视, 加大对学生职业教育,将就业意识贯穿到 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保证学 生能够正确认识市场、了解就业,提升职业 规划的有效性及合理性。教师要加大对学 生的职业规划教育,对学生进行职业现状、 职业需求讲解,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到自 身与职业发展需求的差距,设定有针对性、 有时效性的职业能力提升方案,化被动为主 动,让学生成为职业的掌控者。学生要根据 教师讲解内容形成系统职业规划方向,依照 设定基础严格落实各项内容,将自身优势放 大,全面彰显自身价值。中职计算机学 生如果不能对自身特点、优势进行展现,那 么很难得到一份与专业、能力、价值相符合 的职业,导致学生就业难度大大上升。
(二)树立正确培养方向,细化职业教育
能力水平和职业素质是提升中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质量的硬性指 标。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有将两者双管齐下才 能够从根本上提升学生培育效益,为学生 职业发展建造一条康庄大道。中职院 校在进行计算机专业学生教育的过程中要 严格依照用人单位标准对学生实施技能教 育和素质教育,要确保教学目标与职业需求 相匹配,形成人才定向传输。随着职业发展 的不断完善,用人单位对计算机专业学生专 业英语、编程技术、软件设计技术等愈发重 视。因此,学校要严格控制上述课程教学体 系,加大人力和物力资源支持。学校要在单 纯知识教学技术上细化教学内容,设置实 训基地,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除此之外, 学校还要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严把教学 考核,严禁考试抄袭,确保学生真正掌握计 算机专业硬性技术,能力和素质双双达标, 保证学生能够胜任岗位需求。
(三)加强学生就业指导,提高学生就业意识
在当前我国就业压力不断上升的状况 下,中职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树立学生正确的就 业意识,这样可以更好地保证学生的就业 质量。首先要培养学生相应的竞争意识,学 校可以积极开展竞争教育活动,比如开展 模拟招聘会、模拟职场等活动,让学生在这 样的活动中意识到就业的竞争力,并且还要 端正自身的就业态度,为他们以后的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教师需要加强学学 生的专业思想教育。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 生来说,他们对自身专业的知识结构、市场 要求不够了解,在就业时往往处于一种盲 目状态,因此通过专业教育,可以让学生掌 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对本专业有着更深刻的 认识,在学习中能够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 身的优势,进而在就业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工 作。
(四)做好学校与企业合作,及时调整教学 方案
计算机作为一门技术要求较高的专业, 它有着自身的特点,尤其是随着我国市场经 济的完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需要适应 市场发展的需求,这样才能为企业提供更 多合格人才。但是当前我国许多学校与企业 之间的合作交流较少,中职院校培养 出的人才不能够很好地适应企业的实际需 求,这样导致大量人力资源的浪费。因此在 今后的发展中,学校要加强同企业的合作交 流,及时调整课程设置,让自身培养出的人 才能够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提高学校与 企业的接轨程度,促进我国I T 行业的良好 发展。
综上所述,中职院校在进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时,需要结合市场需求来进 行,不仅需要提升学生自身的就业意识,同 时还要建立与企业良好的合作机制,为学 生的就业提供更好保障。
参考文献:
[1]凌小平,周亨炉.中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就 业竞争力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 教育与 职业,2012(27).
[2]徐莉.提升中高职计算机专业网络方向学 生就业能力思考[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 应用,2013(13).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中高职衔接;探讨
为了保证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国家先后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等文件,对中职学生升入高职进一步的去学习和深造做了一系列的安排部署,而相关文件的提出可以说为计算机专业中高职衔接提供了一定的政策性保障。对当前的高校而言,无论大学,还是中高职院校,都开设了计算机课程,包括计算机专业课和公共课,必修课和选修课等,加大了对计算机专业的重视程度。从近年来计算机专业中高职衔接的实际情况看,百分之六七十的生源都是来自中职学校的计算机专业,这说明他们对知识的向往和渴求,且思想也越来越成熟。
首先,做好计算机专业中高职课程体系的衔接,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质量的重要手段。当前,由于中等职业教育本身定位、学制、生源等原因,使得教育的吸引力不强,招生困难,个别地区的中职教育甚至走到招不到生的窘境。因此,对于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而言,招生和就业成为面临的重要问题,高职院校在对中职课程进行衔接时应从大局出发,整体考虑,建立一体化的计算机课程标准体系,建立针对计算机专业学生职业岗位设置的专门化课程,同时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动画加入音频、视频,艺术字等形式,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特长爱好和需要进行选择,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爱上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学习。
其次,在计算机专业中高职对口衔接的基础上,课程设置的形式要更加多样,除了必要的文化基础课外,要增设专业核心课程、图像处理课程、网页设计课程、动漫制作及相关多媒体的制作等,做好高职与中职教育计算机专业对口衔接。计算机课程设置多样化,使得学生不感觉枯燥乏味,同时做好课程之间的衔接,学生可充分利用在中职阶段学习的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知识。在高职计算机专业技能核心课的教学中,要做好与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内容的衔接、深化与提升。高职阶段的计算机课程教学应更加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训练学生独立完成网页设计、动画制作等计算机课程的能力,应与中职阶段的课程有所的区别,并对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取舍。让学生去参加顶岗实习是中高职阶段计算机专业课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学生顶岗实习的反馈情况,教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形式,实现教学与就业岗位之间的有效对接。在侧重点方面,高职阶段应更加注重知识的深化与拓展,增强学生的技能水平,提高学生毕业后参加就业的竞争力。
第三,教师通过调研,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促进计算机专业中高职的衔接。这是保证职业技能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的有效途径。高职院校可以以就业为导向确定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培养目标及课程标准,同时做好设置;关注近年来计算机及其相关专业领域的发展趋势,使教学计划更贴近市场上对计算机专业学生专业水平的用人需求。根据市场导向,确定计算机专业中、高职培养目标,科学地进行课程设置。在学好计算机专业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也就是理论的相关教育,培养学生的诚信和责任意识,有高度的敬业精神。针对中高职院校学生自身的特点,培养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尤其是计算机专业,随着全球化及各国经济和科技实力的不断更新,要督促学生不断努力学习,在学习的同时要学会与人沟通,同时要有一定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就业和创业能力,为将来的就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第四,高职院校要坚持校园与各大相关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让学生除了在校学习外,更要工学结合,参加顶岗实习,多实践的培养模式。建立行企业与学校共同参与的教学机制,并逐步完善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的工学结合的学习制度,形成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和学校共同培养、教育和管理学生的新型教学模式。因此,各高等职业院校要重视学生的实训基地建设,不断加强和改善校内微机室和电脑配置的条件,在满足计算机专业学生日常学习和实训需要的同时,不断加强与相关企业之间的合作,根据计算机技术领域和学生的岗位职责要求,充分利用好企业的资源优势,加强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为学生的校外实习搭建平台。要加大计算机专业实训、实践教学的比重,因为计算机课程在学好理论的同时应更加注重实践。微机操作在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学的如何最主要的在于实际操作,让学生多参加实践,如利用工学交替、到相关企业顶岗实习等,来不断丰富课堂文化,开拓学生的视野。同时为确保计算机专业教育教学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在制订计算机专业中高职衔接的教学计划时,既要考虑中职学生的升学问题,同时也要考虑中职与高职学生的就业问题,正确处理中高职教育之间的教学衔接关系,这是各高职院校做好中高职教育衔接问题的关键。计算机专业的中高职衔接的效果如何直接影响到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教学培养目标的实现。
总之,各大高职高专院校要做好计算机专业的中高职衔接问题,就应本着为学生服务、为社会服务的原则,让学生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学习中去,平时多去相关企业参与实践。同时,各高职高专院校应为学生多提供出去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不断开拓计算机专业新的发展空间,更好的为中高职衔接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学生服务,为计算机专业学科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Z].教职成[2008]8号文件.
[2]张海鹏.计算机专业中职、高职课程衔接的研究[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教育;班主任;实践教学;人才培养;素质教育
0.引言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正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计算机学科作为信息技术变革的前沿,为信息革命的快速推进贡献了重要力量,同时中国的大学本科教育也正在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面对各类转变,作为大学计算机专业的班主任,应该怎样担负起班主任的职责,对学生进行良好的班级管理和专业引导,让他们在大学阶段学有所成、毕业后成为服务企业和社会的实用型、创新型人才,这些都是大学班主任必须面对的棘手问题。在大学教育各阶段,班主任如果能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引导、鞭策和鼓励,将会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重要作用。因此,大学班主任应该怎样引导和培养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让学生成为有较强就业竞争力的大学毕业生,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笔者通过对当前大学班级管理现状进行分析,从班主任的角度探讨了怎样促进大学计算机学科的专业教育。
1.大学阶段的班级管理现状
当前,大学的班级管理普遍比较松散,很多班主任多以兼职身份管理班级,或者一位辅导员需要管理数以百计的学生,对学生的管理和引导往往力不从心。学生处于迷茫期或者专业教育阶段时若不能给予其良好的专业引导和个人发展建议,未能让学生充分挖掘其学习潜力,则不利于让学生更好地成为创新型、实用型人才。例如,低年级学生一般很难快速地从中学阶段的监督式学习转变为大学阶段的自我管理、自主学习模式,此时学生们迫切希望获得大学阶段不同课程的学习方法;而高年级学生则对重点培养哪些实践动手能力和大学后的毕业去向比较迷茫,不知道该为毕业后准备什么样的知识和技能,徘徊于出国、考研、找工作和如何培养专业技能的犹豫中,这些困惑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有严重影响;作为计算机专业的班主任,应该从计算机专业的课程体系结构、课程间的逻辑关系、专业核心课程、不同课程的学习方法、如何学好专业基础课、如何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大学后的职业发展规划等方面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在良好的专业教育氛围下充分挖掘自己的学习潜能,努力成为大学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社会有用人才。
2.班主任在引导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专业教育方面的重要性
从高中阶段的监督学习过渡到大学阶段的自主学习,是学生能否卓有成效地完成大学阶段专业学习并成为优秀学生的关键。在学习方法的转变过程中,班主任最适合担任指导者的角色。在大学低年级的班会上,班主任应该经常强调大学的自我管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积极培育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探讨自主学习的学习方法,懂得有效利用图书馆馆藏资源,强调利用互联网搜索学习资料并自主学习的重要性,讲述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结构、课程间的依赖关系及相关性、不同课程的学习方法,积极在班内营造良好的专业教育学习氛围,为学生答疑解惑并及时做好专业引导,结合学生的职业规划向他们提供合理的大学学业规划建议,这些方法将成为学生课堂专业教育外的重要补充。
计算机专业是一门既需要掌握扎实理论基础又特别重视实践动手能力的学科,在计算机专业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大背景下,培养理论基础扎实与实践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是企业的需要,也是培养大学生成为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因此,在专业教育的过程中,班主任应该在班内积极营造良好的专业教育环境,以提高学生的程序开发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为目标,要求他们以应用型项目开发为指导,培养其程序开发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让学生成为既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又掌握较强实践开发经验的应用型毕业生。
3.班主任在班级内营造专业教育育人环境的一些方法
1)加强专业基础知识培养。
大学阶段开设的课程较多,因专业方向不同,课程选择及课程的重要程度各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课程选择上有较多的自由,但学生们倾向于只重视与专业直接相关的课程,如程序设计、算法设计等课程,而轻视专业基础课,如高等数学、概率论、离散数学、数据库、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等,这些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课程,对这些课程的掌握程度将直接影响其专业发展;同时,培养计算机专业宽口径、通用型人才需要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但学生通常向高年级学长打听各门课程的重要程度并决定是否认真学习这些课程,或者仅从课程名称上看该课程是否与专业相关来决定学习该课程的努力程度,从而造成学生对这些专业基础课掌握不够。由此,班主任应该向学生反复强调专业基础课的重要性,并结合一些实际应用案例进行讲解促使学生努力学习这些专业基础课程并深刻理解其中的原理。
2)引导学生个性化发展。
大学教育阶段是学生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人生职业形成期,学生在此阶段的兴趣爱好将决定其毕业后的职业规划,因此,班主任应该对学生进行职业引导,向学生介绍毕业后去向选择,让他们结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兴趣和个人能力来设计自己的大学学业规划,把学业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联系起来。班主任应该在学生的职业规划中当好向导,例如,在大学低年级的时候,班主任应该介绍大学毕业后有哪些毕业去向,如去国外读研、在国内读研、考录各级公务员、直接就业、参加乡村支教计划、参军、参与大学生村官计划等,简单介绍每种成才途径需提前做哪些准备;在大学高年级时,学生的目标已经比较明确,在此阶段,可以给学生做更具体的引导,如报考国内研究生的学生应该准备哪些专业课,研究生的培养机制是怎样的,研究生的考试方式以及报考学校选择,跨专业报考研究生的注意事项等,如果学生打算出国读研,应该具备怎样的英语能力,参加哪些英语资格考试,怎样选择学校,怎样申请国家公派资助留学,怎样和国外导师联系,怎样申请各机构和学校提供的奖学金等。班主任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所提供的引导将惠及学生一生,也让他们的大学生活因为有明确的奋斗目标而充实、多彩。
3)做好课程间关系和专业核心课程的介绍。
大学阶段的课程比较多,但专业核心课程却是学好本专业的关键。作为班主任,应该在大学低年级时向学生们介绍本专业的课程体系结构及核心课程问的逻辑关系,介绍学好这些课程的学习方法,列出在相关课程学习过程中容易忽视的重要环节。例如,计算机专业不仅需要注重理论教学,也需要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学习算法不仅要理解其思想,也要编写程序实现各算法。同时,班主任要向学生强调专业核心课程的重要性,要用恰当的学习方法学精这些课程,应该扎实训练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努力寻找力所能及的项目并设计开发等。
4)介绍大学专业课程的学习方法。
由于大学阶段的学习方法与高中阶段完全不同,班主任应该向学生强调自我管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图书馆的参考资料,培养学生利用搜索网站高效查找资料的能力。目前,众多高校都大大增加了培养计划中选修课的比重,且一般不为这些选修课统一征订教材,在没有教材的情况下,学生要学好相关课程,高效利用网上的参考资料和视频教程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网络资源易得的环境下,如何高效搜寻网络上的学习资料,怎样有效利用众高校提供的网上精品课程、国外著名高校提供的公开课视频讲座、网易公开课视频讲座和百度文库等各类资料将成为学生学好选修课的重要手段。班主任应该在班内集中学习搜索网站的使用方法、讨论各类资源的有效利用策略、在班内搭建便捷的学习资料共享平台,比如利用QQ群、微博、博客来实时信息,用百度云等大容量网盘提供学习资料共享平台,利用QQ邮件群发功能组建讨论组、提交作业和共享资料,按兴趣组建学习互助团队,相互推荐优质学习资料、共享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成立互帮互助学习小组等。
5)让班委会成为培养学生组织和管理能力的试验田。
班委会是一个班级的重要管理团队,良好的班委组织是一个团结向上班集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班主任的很多管理工作都是通过班委成员来组织和实施的,因此,担任班委成员能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和管理能力。作为班主任,应该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锻炼其组织能力,让班内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加入班委,组织并参与班级事务的组织与管理,锻炼其领导、组织、协作、沟通和交际能力,笔者的办法是依次给每位学生安排组织和管理班级活动的任务,例如,班内举办的各类活动可由全体学生轮流组织和担任主持,每周一次的班会晚讲评也可在班主任到场的情况下由学生轮流主持,由此可让全班学生都有机会锻炼语言组织和陈述表达能力。
6)作好任选课的引导。
当代大学教育要求宽口径的教育模式,因此在学好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同时,班主任应积极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推荐学生较系统地选修另外某一专业的核心课程,或者利用主辅修培养模式为学生辅修双学位提供建议,让他们根据本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或职业兴趣辅修第二专业,并给出辅修专业的核心课程列表,力争让主辅修专业问有可交叉的领域,例如,利用计算机专业的理论去解决辅修专业中的一些应用问题。让学生在学好本专业的同时,能较系统地了解另一专业的基础知识和核心课程,让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也具有更宽广的专业背景。
7)以项目为导向的应用能力培养。
培养专业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是计算机专业学生必须重视的环节。学生不仅要学好理论知以,还要把专业知识应用到各自的工作岗位中。而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另外,企业也迫切希望招聘掌握扎实专业技能的熟练员工而非新手,而这些应用能力及专业技能需要学生在项目开发过程中获得。因此,班主任应该要求学生以项目开发为引导,在完成项目需求分析、设计与开发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应用能力和专业技能,积极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广泛寻找感兴趣的项目并作好需求分析,详细设计项目的各功能模块并认真开发项目直至完美,由此可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班主任也应该积极利用自己的人脉资源,为学生寻找参与项目的机会,推荐学生到企事业单位去实习实训,指导学生申报大学生科研项目,介绍学生参与教师的课题组和科研项目等。
8)跟踪科技潮流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专业知识在快速更新,企业对专业技术人员的技能要求在快速变化,因此,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要紧跟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步伐,瞄准当前信息技术领域的新技术、新应用、新潮流,以此作为切入点来培养实践动手能力。较好的策略是跟踪国内外知名信息技术企业的岗位招聘要求,查阅该类企业的校园招聘网站或者招聘海报,如微软校园招聘、谷歌校园招聘、IBM校园招聘、百度校园招聘、腾讯校园招聘、网易校园招聘等,关注其招聘的众多岗位方向和各岗位所要求的专业技能,以学生感兴趣的岗位及其技能要求作为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和方向,努力掌握岗位所需的技术,…此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另外,这些企业所要求的岗位技能也代表了当前较流行的新技术,也是众信息技术企业要求新员工必须掌握的技能,以此作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的切入点,让学生找出自身专业技能的不足,产生学习新技术的压力与动力,使之感受到只有掌握了这些新技术才能更好地提升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现状;路径
知识经济时代现已到来,社会高速发展使得计算机得到各界广泛应用,社会对中职学生计算机能力要求有所增加,当前中职教育课程改革落实环节中,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力度有所缺失,校内硬件配置相对落后,无法满足学生群体学习需求,也不能给予学生充分实践空间,无法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达成统一、协调。所以我们应该正视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现存问题,之后在此基础上探讨出切实可行策略,以至有效提升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
一、现状要点分析
(一)专业知识掌握程度不深
应该了解到,当前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计算机专业课程知识教学阶段,仅注重理论知识传授,而不能有效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与自主动手能力,部分学生虽然对计算机主板功能内容和计算机处理器效率提升内容有所了解,但计算机硬件组成知识可谓一无所知,不知运用何种方法去进行正规类型的电脑组装。上述内容均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现有教学弊病,课程学习实为基本,但动手能力却远逊于理论知识水平。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知识,浅尝辄止现象尤为严重,无法深度研究与详尽了解专业知识。与此同时,多数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群体一味学习计算机理论知识,有时也会沉迷于电脑游戏中无法自拔,学生与学生之间无法达成优良沟通与积极交流,互相帮助与团队合作更是无从谈起。
(二)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大部分中职技术学校中,因为受到计算机专业课程发展历史短的影响,加之计算机教师并非计算机专业出身,教师团队专业知识系统化能力严重缺失,知识掌握程度较低,所以会呈现出师资力量薄弱态势。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以及计算机专业知识发展速度提升,大多数计算机专业教师知识储备源头均为老旧式计算机理论书籍,所以教师群体自身计算机知识略显陈旧,不能做到与时俱进。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大部分中职院校中,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师知识水平偏低,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对计算机行业内涵的深度了解,仅可在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按照基本书本步骤进行讲解与内容复制,无法做出后续创新式计算机课程教学,教学目标并未得到确定,人才培养计划也未加以明确,不能进行学生整体学习水平提升。
(三)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
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主要由师资力量要素和培养方向要素所决定,部分学校课程设置不合理现象时有发生,有时还会存在因人开课等恶劣现象。作为校方,无法对现代化市场需求做出准确认知与实际调研,任教教师随意开设课程,教学目标缺乏一定教学针对性,学生培养方面也毫无计划可言,计算机课程规划较为混乱,哪门课程好就开设、哪种技术流行就教学,此类状况产生势必使学生学习迷茫,对不同类型学科知识仅有着初步的了解,不能够进行知识深度学习,从而呈现出泛而不精现象。学校课程配置状况不良致使计算机专业教学始终是纸上谈兵,随之便会造成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双向下降。
二、发展路径要点分析
(一)教育目标确立
旨在处理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过程中诸多矛盾与问题,首要一点就是进行正规计算机专业教学目标确立,之后在此基础上校方应当进行教学定位。中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内部应制定明确、正规的人才培养方案与人才培养目标,因为计算机人才群体以社会应用型人才形式产生,期间不能被传统升学率观念和成绩评价人观念所约束。具体计算机教学中应将学生视为教学主体,校方和教师要作出适当教学引领,将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与计算机专业培养目标二者有机融合,深刻落实各项工作条例,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之中。应用型人才培养和综合素质人才培养即为中职教育目的,要让学生在学习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掌握强劲技术操作能力,学习深层次技术与深层次知识,成为社会所需要的顶端人才。
(二)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融合
较为正确的做法是,应以职业为导向,随之进行课程深化改革,确立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将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互融合,深度明确计算机课程培养策略与培养计划,稳步提升师资队伍教学水平,对计算机专业课程内容加以详细设置。不仅如此,还应进行教学计划合理制定与合理安排,从根本上提升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计算机专业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与企业间的有力互动,培养学生成为技术应用型人才,保证学生在进入企业之后能够适应新环境,以便能够消化新知识,通过岗位培训来达成企业、学校双赢局面。
三、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当前大众群体逐渐对中职教育事业的发展重视起来。众所周知,计算机专业教学是当前中职课程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点操作环节,但在具体教学阶段仍旧存在诸多弊端与不足,我们应正视此类现状,从实际角度出发,通过教学目标确立和理论、实践相融来提升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 董海真.浅谈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0(27)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教学适应社会发展
随着计算机应用在各个行业的不断扩展,社会对毕业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它既为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也对中职计算机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职学校培养的是具有一定职业技能的中、初级人才,计算机专业教学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满足日益变化的就业市场对人才的素质要求。
一、因材施教,激发学习兴趣
中职学校大都招生困难,所招学生学习程度不一。中职学校大部分学生基础很差,许多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不高,来学校消磨时间、混日子、混文凭的学生大有人在,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刚人校时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差别较大,来自城市的学生的计算机操作已经十分熟练,但用电脑只是上网游戏,很少用来学习,与之构成鲜明对比的是,农村学生的计算机水平较低。这些学生放在同一班级授课,容易形成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丧失学习积极性,基础差的同学又觉得学习费劲,丧失学习兴趣,影响了整体教学效果。
针对新生入学时计算机基础不同的现状,教学中可采取分层次教学。当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在恰当的材料和进行恰当的教学的同时,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对同一探究任务存在着不同的理解与需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探究,确定不同层次的探究任务。教师要善于为那些低水平的学生创造一个不易失败的情境,把适合的问题和机会留给他们,同时给水平较高的学生提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和活动,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留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以学生为本,培养学习兴趣
在中职计算机专业教育中,大多以教师傅为中心。教学的整个过程,教师占主导地位,学生不能提出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学生个人的诉求得不到满足。这严重忽视了学牛作为教学的的卡体地位.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教授的知识,缺乏独立的思考和探索,学生自然也就提不起积极性。
新课标明确规定中职阶段是学生思维发展的转折时期,正处于新逻辑思维的起点上,教师要重视对中职生计算机技术兴趣的培养:
(1)操作必趣,是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计算机技术过程的兴趣。这种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计算机技术的动力。
(2)理论必趣,是对计算机的应用和计算机技术问题的兴趣。有这种兴趣的学生思维活跃,热衷于讨论、归纳、分析和争辩等思维活动,甚至会亲自进行一些计算机操作,他们具自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精神,具有浓厚的计算机技术学习必趣。
三、加大资金投入,优化教学环境
受经费制约,相当数量的中职学校达不到基本的实验条件要求。一是大部分中职学校目前计算机的配置还很低,很多新型软件不能安装运行。二是由于后期维修资金不到位,计算机缺乏维护,学校可利用的计算机一天比一天少。
创设良好的实践环境从而对学生进行教育、启发、引导,在资金投入方面,中职学校首先要做的就是对计算机的数量进行科学的计算,确保足够数量计算机的存在。其次,在对软件进行安装时要进行应用软件的分流安装。最后,还要注意的是,应加大开放机房的力度,确保学生能够随时进行学习和练习。
四、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整体规划教学
中职院校专业设置太过笼统,教学内容缺乏实用性、综合性、系统规划性,教材安排也比较随意,没有将专业知识技能培养作为一个整体计划。计算机包括硬件和软件,硬件包括组装、电子电路知识、显示原理、打印原理、扫描仪等多种知识,软件更是包罗万象,既有编程开发又有图像处理、动画制作等多种知识,可谓无穷无尽,而且知识更新快,稍有懈怠就难以跟上最前沿的技术,因此,中职学校应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有针对性地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合理设置教学内容,灵活选择教材,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学生在校期间,要学习的专业内容、要用到的专业教材,应由专业老师共同拟定,细划知识点,做到不脱节、不重复。根据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目标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可以分阶段学习相关内容,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能力目标至少应包含以下方面:能熟练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常用软件的安装、启动和使用;熟练运用字处理、表格处理、图形图像处理软件;检测和防治计算机病毒,软件常见故障的检测和排除;了解计算机网络通信、多媒体技术、文件下载、收发电子邮件等。从就业市场看,计算机网络管理员、计算机形图像、计算机广告设计制作、计算机辅助设计操作等中级计算机技术
人才是非常受欢迎的。
因此,中职计算机专业教育教学应适应社会需求,在打好专业基础的前提下,更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中职计算机教学可确定以下几个培养方向。办公自动化:培养办公自动化管理和操作技术人员;网页制作:设置以Dreamweaver、Flash为主的课程,培养能从事网页设计的人才;计算机网络:以学习网络操作系统为主,培养计算机网络管理员;多媒体技术:培养能从事计算机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电影电视等多媒体制作方面的人才;平面图像处理:培养能从事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广告设计等方面的人才等。
总之,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教育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的过程,应在发展中不断完善,在完善中逐步走向强大。职业中学计算机教育也应针对社会需求,与实际衔接,注重学以致用,问题必能迎刃而解
参考文献
[1]董海真,浅谈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
[2]李淑晓,探究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途径,教学研究,2010
目前,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教学中还存在较多问题,无论是教学方面还是管理方面,都具有滞后性的劣势,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此,教师必须要对自身教学问题加以重视,保证能够制定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方案,进而增强学生的专业素养。
一、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教学问题
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应该将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作为发展中心,以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创新能力为宗旨,使教育教学更加科学、合理,因此,在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对知识的实用性、操作性加以重视。然而,目前部分职业技术计算机专业知识缺乏实用性,不能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与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教学方面。当前,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专业教学方面还存在较多不足之处,无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教学内容滞后,无法满足计算机课程的更新要求,再加上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普及,学生已经通过不同手段学习了传统的计算机教学知识内容,这就导致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内容无法满足学生新知识学习需求。其次,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脱离,教师不能将学生所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到一起,同时,部分职业技术学院中计算机教学硬件设施落后,无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对其创新能力的发展造成较为不利的影响。最后,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教师教学方式落后,不能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教授学生计算机专业知识,并且职业技术学院中的多媒体教师较少,教师只能通过板书的形式向学生传递教学内容,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降低[1]。
第二,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专业学生方面。学生是学校办学主体,如果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积极性较低或是对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不够,就会出现创新能力难以培养的现象,再加上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专业教师不能创新自身教学方式,还在应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无法提高自身计算机专业素质,对其长远发展造成不良影响[2]。
二、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对其日后发展产生决定性影响,因此,计算机专业教师必须要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加以重视,保证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1.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专业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使其不断探索新的计算机技术知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而增强学生的创造能力。例如: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教师在讲解《Photoshop》一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利用PPT为学生演示成功的作品,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图片处理知识,在学生自主学习之后,教师安排学生到计算机教室中对一些图片进行处理,在教师的引导之下,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还能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的积极性,为其发展奠定基础[3]。
2.创新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
目前,虽然我国职业技术学院在快速发展,但是,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仍然会出现教学模式照搬或是模仿高等学校计算机教学模式的现象,对学生创新能力造成不良影响。因此,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教师必须要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阶段性的创新教学模式,为社会培养计算机创新能力较高的人才。高等学院计算机专业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计算机素质,而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教学目的是增强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其创新能力,因此,计算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的实践学习加以重视,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同时,计算机教师要全面考察社会中与计算机相关的职业,充分了解职业需求,然后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进而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创新性人才。例如:职业技术学院与企业相互联合,为学生设置实习基地,并且定期安排学生到实习基地中参与实训,在企业专业人员与计算机教师的共同指导之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创新思维,使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增强[4]。
3.更新计算机专业课程
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专业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对计算机课程进行更新,保证能够在计算机教学期间,选择优质的教学材料,制定完善的教学体系,将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作为教学目标,在优化学生计算机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提高计算机教学效率。同时,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教师还要全面了解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更新情况,以便于对计算机教学内容进行更新,保证能够将新知识传递给学生,使学生能够掌握先进的计算机专业技能,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与探索激情,使其成为创新能力较强的人才[5]。另外,教师在教学期间,可以要求学生设置自身发展规划,保证学生能够清楚的认识到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并根据社会需求提高自身创新能力,自主学习新兴计算机知识与技能,进而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促进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
微课程又称“微课”,它运用在高职教育中主要是以精讲某个知识点为教学目标,因此,微课程教学时间相对较短,且教学内容也较为精炼,整个教学过程是通过多媒体视频来实现的。微课程运用在高职教育中,除了能为传统教学方式带来巨大冲击,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知识点,全面提高教学成效。对教师而言,微课程是一种帮助教师在教学方面实现自我锻炼和学习的方式,由此可见,微课程必定会在未来以其独特的显著优点引来未来教流。
2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现状
为更好地进行高职计算机专业微课程的开发研究,应立足于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现状,以进一步制定高效的微课开发策略,全面提升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目前,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现状主要为:
2.1计算机专业教学内容难度大
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具有较强专业性,要求学生必须掌握扎实数学知识和一定的抽象思维,唯有如此,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内容。但高职学生文化课的基础较为薄弱,计算机专业教学难度又很高,最终导致计算机教学情况不理想,教学任务难以完成。高职学生在学习较难的计算机专业知识时难免会感到挫败,出现一种恐学、厌学的心理,严重降低计算机教学效率。
2.2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落后
教学模式落后,学生的学习兴趣低下自然就不愿意听课,教学成效不理想。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目前也存在教学模式落后的问题,传统的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一般是教师在讲台上讲授知识同时辅以计算机演示教学内容,这样的教学模式难以让学生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而且这样的“满堂灌”教学模式也很难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学生在课堂上长时间观看计算机操作演示,很容易忘记操作步骤,教学成效不高。
2.3计算机专业学生基础薄弱
由于学生在进入高职学院前对计算机的接触程度不同,导致不同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这也平添了计算机教学难度,部分学生对计算机操作较为熟悉就能较好地掌握教学知识,但少数学生计算机基础薄弱,教师就要花费更多时间精力去教授这些学生基本的操作,显然,整个班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必然是难以控制在同一层次的。
3高职计算机专业微课程的教学特点
为有效提高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质量,解决计算机专业教学上的存在问题,越来越多高职计算机教室采用微课程来辅助教学,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高职计算机专业微课程的教学特点主要有:
3.1微课程教学时间短
微课程的教学时间一般维持在5—15分钟,学生在课堂上观看微课内容时,能充分集中学习注意力,有效提升教学成效。此外,微课程所需的教学时间很短,这样就可以充分利用学习的碎片化时间,让学生能够在休息、等车、睡觉前等空余时间来观看微课教学内容,逐步巩固知识要点,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水平。
3.2微课程教学内容精炼
事实上,微课程都是针对某一个知识点而设计的,并以该知识点设置科学的教学目标,通过教学课程的开展进行全面总结,因此,微课程的教学内容十分精炼化。微课程精炼化的教学内容可帮助学生把握学习重点,将重点难点内容简单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难题可以通过观看相关微课来得到解答,提升学生的自学成效。
3.3微课程教学形式多样化
微课程的教学形式多种多样,除了包括教师教学视频的录制,还包括教师课堂上教学案例的展示、多样化教学素材的呈现以及互动性较强的教学结果测试等方式。多样化的微课教学形式,既可以充分吸引学生注意力,又可以生动展示教学内容,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知识,还便于教师对教学效果进行定期测试评价,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4高职计算机专业微课程的开发运用
微课程具有独特的教学特点,要想对高职计算机专业微课程进行研究开发,必须立足于微课特点,以充分发挥微课优势为教学目标,全面提升高职计算机专业微课程的教学成效。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微课程开发运用主要包括四个环节,即微课规划、微课设计、微课运用、微课测评等。
4.1微课程设计
(1)正确选取微课内容微课程设计的关键是选取合理的教学内容,只有保证教学内容选择对了,才能提升教学成效。因此,在选择微课教学内容时,应尽量选择内容较精炼、结构较完整的知识内容来进行微课制作,保证微课教学内容的完整性,确保学生能对微课教学内容充分掌握。其次,
(2)科学设置教学目标作为一种教学活动,微课程也有其教学目标,只有科学设置教学目标,才能推动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在设置计算机专业微课教学目标时,应立足于微课的设计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由于计算机专业教学内容难度较大,因此微课教学目标的设置必须要从实际出发。此外,高职院校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因此,微课教学必须要以全面提升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和综合应用能力为最终目标。
(3)教学过程设计合理微课教学过程要设计紧凑,便于学生在进行微课学习时能充分思考,启发学生思维,保证教学有效性;其次,教学课程设计要富有趣味性,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微课教学要采用多样化素材,包括各种文字性的、声音性、影像性、图片性的教学素材,便于学生通过观看微课从多角度学习微课内容。
4.2微课程制作
1)分析微课应用领域制作计算机专业微课程前,要先综合分析微课的应用领域,以微课为载体建立计算机专业教学网络,将其科学融入到计算机教学的课前、课中及课后环节。
2)确定微课教学形式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微课能为传统教学课堂提供独特的教学场景,因此,微课教学内容应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有机结合,合理确定微课的教学形式,可采用微课视频、知识文档等形式。
3)微课设计与制作①微课制作工具的准备微课程制作的工具主要有PPT资料、带话筒的耳麦、视频录制软件、多媒体设备等,唯有准备好这些工具,并在微课制作前对工具设备进行充分调试,确定工具使用正常,才能开展微课录制。②微课制作素材的搜集制作微课前,要对制作素材进行一定的搜集与整理,合理安排微课素材的展示顺序。③PPT制作PPT是呈现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这也是微课制作的重要工具。④微课录制微课录制前,必须对耳麦进行调试,调整好耳麦的音量,打开视频录制软件,调整好屏幕亮度、角度,一切工作完成后,方可进行微课视频录制。录制视频时,计算机教师要伴随PPT的播放进行教学内容的讲解,语言要生动有趣,避免在录制过程中照读PPT上的内容,让整个教学过程变得枯燥乏味。此外,教师要注意利用微课内容充分启发学生思维,突破传统教学的“满堂灌”局限。视频录制的最后,教师应提出相关问题,或通过类似的练习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及时测试,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
4.3微课程运用
1)新课预习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的知识内容具有系统性的特点,许多抽象的计算机概念对学生来说都较难理解,但高职教学课程又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操作能力,因此,计算机教师应从学生的学习现状出发,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与新知识学习的衔接点进行微课设计,让学生课前先观看微课内容,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个全面了解,为后续的学习打好基础。
2)重点难点解疑在高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会将一些重点难点内容以微课的教学形式呈现出来,如讲到计算机操作系统这些理论性较强的内容时,我会通过微课制作将进程、线程等系统化内容精炼化,再灵活处理进程、线程的状态转换教学,将死锁处理基本方法、分段和分页的区别等内容,便于学生理解抽象的知识内容。
3)实操课讲解计算机专业实操课的关键是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因此,实操课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例如,在讲授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相关内容时,主要的教学内容包括计算机各硬件设备的识别、安装和软件测试,计算机日常维护、故障诊断等,这些课程若是单靠教师课堂的教材讲授,一方面显得太枯燥,另一方面这样按照教材讲课难免与实际情况脱节,而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微课,则能方便学生在线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提升教学成效。
4.4微课程测评
微课程的出现适应了计算机互联网的浪潮,它是传统计算机专业教学方式的升级与发展。对微课程实施效果进行测试评价,是高职计算机专业微课程开发与应用的最后环节,它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帮助教师合理调整微课程教学内容,对微课程后续的开展起到积极作用。我会从微课教学目标评价、教学设计评价、学习成效评价等方面对微课实施效果进行全面评价,并将评价效果进行总结,促进微课的持续改进与进一步完善。
5结束语
关键词: 计算机专业 英语教学 “专业因子”
质量是职业教育的生命。目前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已接近尾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要求通过课程、教材、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的创新,实现人才培养方式转变,提高中职教育的质量。本文的研究就是要面对中职生这一特定教学对象,面向社会中等技能型人才紧缺这一就业环境,弱化传统英语教学的学科性、理论性、系统性,以有利于学生专业职业技能的培养、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其就业需求为引擎,重构当代中职英语教学全新的教学模式与体系,在英语课堂教学范畴中加入专业英语的内容。
一、现阶段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的背景
计算机专业在职业高中的发展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经过高速、快速发展期以后,从原有的火热,到现在的艰难维持,计算机专业似乎已经被很多中职学校介定为“重点、难点”专业,进入该专业的许多学生无心向学、沉迷于电脑游戏,一上计算机专业课程如VB、数据库编程等课程,不是打瞌睡就是像听天书一样昏昏沉沉。
近年来,职业学校录取的学生中考分数较低的情况已经是比较普遍的现象了,很多职高生最基本的文化基础都没有,更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结合学生进校后的实际情况来考察,可以说,中职生特别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对理论学习的理解、接受能力较弱,在学习中大多数学生缺乏学习热情,因中学时代的学习失败而带来的阴影影响了学习的自信。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部分学生学习能力或智力、记忆能力上存在着偏差;有部分学生虽然显得聪明伶俐,但对于课堂、书本为主的灌输知识的教育接受方式不适应或很不适应,学习效果不好。而学生对于自己专业的学习兴趣比较大,学习时间的分配也倾向于专业课,这让英语老师更难有效提高学生们的英语水平。
中职学校在教学方法、内容上,由于历史原因的影响,教材还是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差很远,与专业和职业的结合相适应的教材难以统一编写。教师比较偏重于传统的教学,注重知识的记忆,倚重书本教学,联系实际不够,忽视能力的培养,忽视习惯的培养和形成。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与呈现,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的评价上,还是以传统的普通高中的模式进行。随着高等职业大学招生数的逐年增加,应试教学的影子在较多的学校里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显现,文化课教师与普通高中教师基本是一个教育历年,那就是为升学而准备,存在着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教学成为高考附庸的危险倾向。
二、渗透专业因子教学的目的和意义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这是对职业教育本质的最简约的说明。职业学校培养目标是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
当前,中职课程体系由文化课、专业理论课和专业技能课三大块课程组成。文化课是专业理论课的基础,专业理论课是专业技能课的基础,而技能课是文化课和专业理论课在实践中的应用环节。文化课是基础,专业理论课是核心,专业技能课是关键,三者都是为了教育目标的实现。三大课程的出发点是为了适应社会需求和人的发展,归结点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造就适应社会、促进经济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实际上是统一的。因此,我们在考察中职英语教学的时候,也应当以就业为导向,不能单纯从升学的角度来指导英语课的教学。那么如何结合计算机专业英语的特点,在中职计算机专业英语课堂教学中,以就业为导向,渗透“专业因子”,这就成为了我们进行研究与探索的出发点。
虽然许多学校开始注意到计算机专业英语课堂中渗透“专业因子”,更有些中职学校开始开设计算机英语课堂,还有些学校编写中职计算机英语校本教材,希望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计算机英语,但往往许多学校没有达到目的,使这些教学计划流于形式,甚至刚实施不久因效果不佳而被取消。因此如何有方法、长足而有效地开展“计算机专业英语课堂渗透‘专业因子’的探索”有着重要的意义:有利于计算机专业学生认识到学好计算机英语的重要性,为将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基础,在具体的时间操作中“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有利于英语老师更好地结合计算机英语的特点进行英语教学,渗透计算机“专业因子”,提高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扭转目前英语教学中的劣势局面,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三、初步探索的内容与方向
要实践在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中渗透“专业因子”的教学探索,我们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挖掘现有教材的职业元素、专业因子,找准与计算机专业知识相关高度的教学切入点,巧妙地将学生的计算机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训练纳入到英语学习能力培养的轨道,实现与学生专业职业技能培养的有效接驳。
但凡教材都有其通用性、经典性及学科稳定性的一面,中职英语教材也不例外,然而英语教材却又独极鲜明的主观性、多视角性,英语教学的开发空间和改革能量都是巨大的。据此,我们在日常的英语教学实施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专业的属性与学习需要,从迥异的角度去挖掘隐藏于教学内容之中的职业元素、专业因子,只要找准与专业知识学习相关联、与职业能力培养相沟通的教学突破口,完全可以实现英语教学与专业技能学习最大限度的交融。
我们希望这种英语课兼容专业技能训练的教学境界,不仅能彻底瓦解学生“英语课与专业课学习无关、学英语耽误时间”的错误思想,而且能使学生感受到,学好英语能助他们专业学习以一臂之力,犹如拿到了一把开启专业技能学习、打开职业生涯之门的金钥匙,同时,他们的专业特长也在英语课上大有用武之地,英语学习的态度会因此有一个根本性的转变。
2.瞄准人才市场需求及就业结构变化的趋势,补充计算机专业性教学内容,构建中职英语渗透“专业因子”教学的“立交桥”。
再优秀的教材都只能是教学的一个纲领和框架、一种思路和导向,更何况中职英语教学要因教学对象及专业、岗位、工种的不同而施教,所以,要使中职英语教学真正地鲜活、实用、“有血有肉”起来,关键还是依靠教师“对症下药”,把握好职业领域内的专业技能与英语能力的粘和点,补充大量适用、实用的最新专业性教学资料,以英语技能的训练为枢纽,兼顾、辐射至本专业、岗位直至工种,构建中职英语渗透“专业因子”教学的“立交桥”,以便学生日后能顺利踏上自己理想的职业之路。
3.模拟计算机专业与岗位的实况设置情境,进行英语能力专业化、岗位化的仿真训练,凸现中职英语教学的实用性、应用性、岗位性。
实用性、应用性、岗位性是中职英语教学的精髓与极致,但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现场实践性教学很难组织和实施,多数情况下,只能进行模拟仿真教学。教师要粗略知晓计算机专业的实践岗位群、具体工作场合,以及职业环境等要素,并以此为向导,再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的特点,综合权衡,精心策划出仿真度高的工作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进行职业英语能力训练,给学生提供一个“准上岗”的实践培训和就业前的综合演练大舞台,为今后胸有成竹地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4.英语教师和专业教师“结对”,或者联手课堂、联合考评,构建在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中渗透“专业因子”英语教学的有效途径。
英语教师不妨“就地取材”、备课时积极主动地与计算机专业教师进行一对一的沟通、咨询与磋商,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些英语能力和专业技能训练结合度高的课堂,也可以尝试“双师”教学,即英语教师和专业教师共同和谐地执教于课堂,并可实现资源共享。课后作业和考评测试也可以实现英语课与专业课的“联姻”。
5.继续发扬英语学科的传统教育功能,强化学生通用(普适性)职业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基本职业素养。
综合职业能力既包括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职业技能,又包括基本的文化知识与素养、语言交际能力、应用写作能力、沟通合作能力、自立自强能力、再学习能力及实践创新能力等任何专业和岗位都需要的通用性(普适性)职业能力。专业职业技能固然重要,可以使学生毕业即能上岗,上岗即能“顶用”,也满足了社会的“急用”,但是,当今社会的人才观和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都要求我们还必须重视学生通用职业能力的强化训练,因为就业结构始终是个动态的发展性网络,学生也必须具备转岗的能力、再就业能力、继续深造学习的潜质,成为一专多能、全面发展的应用型复合人才。因此,在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中渗透“专业因子”的教学探索中也不应缺少这样一个重要的环节。
以上五个方面的探索,需要组内教师的密切配合,以及学校的鼎力相助才有可能付诸实践。我已就此论题,申请课题研究,希望能由理论转化为实际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国新办就《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公开征求意见工作情况举行会(moe.省略).
[2]娄俊林.计算机英语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
[3]张云.计算机英语教学的困境与对策研究.嘉兴学院学报,2004.5.
[4]杨利.关于高职计算机英语教学若干问题的探讨.科技文汇,2006.7.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教学做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06-0000-02
Vocational Computer Project Teaching Approach and "Teaching Learning Doing"Combination
Zhu Gengshen
(Linhai Secondary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SchooL,Linhai317000,China)
Abstract:One of the famous educator Tao Xingzhi,"Teaching Learning Doing to One"education advocates,as "doing" the lifeline for education.In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in the post implementation of computer course "project teaching approach",not only the concept of "doing as the main line,doing as center,the teachers teaching by doing,students learning by doing",and follow the vocational students Cognitive characteristics and personality development,allowing students to actively take the initiative to build knowledge,trained in professional skills,the growth of professional experience,develop professional ability to innovate.
Therefore,the computer program teaching specialized courses and teaching to do a combination of specialized courses to implement new curriculum in the vocational building effective way.
Keywords:Project teaching approach;Teaching
项目教学法是在建构主义的指导下,以生活中具体的实际项目为对象,先由教师对项目进行分解,并作适当的示范,然后让学生分组围绕各自的项目进行讨论探究学习,最后以共同完成项目的情况来评价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新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法相比,有很大的区别,主要表现在改变了传统的三个中心,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由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际操作经验为中心。在中职专业课运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的时候,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老师起到组织教学和教学辅导的作用。
项目教学法针对中职学生素质普遍不高的情况,通过示范项目让学生掌握最基础的知识,并架起学习新知识的支点,然后学生运用知识迁移、分工协作、学习讨论、思维创新来完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以及对技能的熟练掌握与技能创新。
中职计算机专业课项目教学法中,老师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在项目完成过程中,学生研究筛选和利用最优化的学习资源,其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的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环节中的基本要求。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体验、思考内化中吸收、综合探索中创新,获得完整而具体的知识,形成专业操作技能,并获得自身发展的学习。中职计算机专业课项目教学法实施的过程就是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实践整合的过程,也是专业课教学达到“教学做合一”理想境地的过程。
一、中职计算机专业课项目教学法最突出的特点是“做”,在学生实践动手做的进程中实现教和学
计算机专业课项目教学中,项目的制作完成采用小组分工协作学习方式,通过学生制作某一个特定的“产品”或完成某一项特定的“任务”来实施教和学,一般流程为“项目规划项目细化学生分组搜集资料使用软件工具制作产品展示成果考核评估”。其中无论哪一个环节,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做”,教和学都是通过做来实现的。
(一)计算机专业课教师在指导学生“做”具体的“项目产品”中实现“教”
一个具体的项目任务,都是以做为起点。计算机专业课教师根据现行教材中的知识和学生已有的经验指导学生“做”项目规划,指导学生对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从而教会学生制作项目规划与撰写可行性分析报告的理论与方法;根据项目需要指导学生选择“做”的最佳资料和制作软件,从而教会学生筛选资料和选择正确软件的方法;根据项目个性指导学生“做”接近完美的“产品”,从而教会学生掌握“产品”制作中涉及到的技能技巧;根据完成“产品”的实际状况指导学生“做”出评价,并且在评价中发现问题,进一步反思和探索,在探索中寻求“做”的创新,从而教会学生制订评价方案、实施评价的理论与方法,教会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制作“企业网站”项目中“Flash导航按钮及相应模块内容”时,老师展示已经做好的五个Flash导航按钮及相应内容,同时让学生对这一项目内容进行观察思考,让学生结合已有知识经验找出制作Flash导航按钮所使用的绘图工具,并针对企业网站的导航做出内容规划(对应网站的模块内容);老师根据导航模块与学生个体特性划分学习小组(征询学生意愿);学生自行在小组内部进行分工,并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1.规划企业网站导航标题。
2.上网查找或到企业了解本导航所要的图像及相应导航模块的文本资料。
3.熟悉使用的Flash绘图工具。
4.用研究的方法写出可行性报告;然后各小组动手动脑,分工协作,有序的制作出项目任务中“Flash导航按钮及相应模块内容”的“成品”;最后一个环节,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小组内部与小组之间相互进行考核评价。
在企业网站“Flash导航按钮”整个制作过程中,教师完成了教的任务,教学生观察思考、查找资料、写作规划、探究性学习、互助学习、自我评价的学习方法方式,教学生网页制作、图形图像制作相应的操作技能;同时也教出学生的兴趣、情感、价值观、审美观以及求知欲望和创造精神。可见,教师以项目为载体进行的教,实现了“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的教育思想。
(二)学生在“做”具体特定的项目“产品”过程中完成“学”
“学生拿做来学,乃是真学”是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也是中职计算机专业课项目教学法中关于学生学习知识技能的重要思想内涵。以学生制作完成企业网站项目(计算机专业课《网页设计》)为例:在做项目规划时,学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项目任务内容,考虑项目任务的组成;学会利用网络查找与项目任务相关的资料的方法,学会对资料的筛选;学会针对项目任务进行社会调查以及书写社会调查报告的方法。学生在“Flash导航按钮”具体制作过程中,学会计算机图形图像知识、美工知识、Flash按钮元件知识,同时在具体制作过程中会锻炼形成技能,成长经验。学生在对整个项目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学会制订评价方案、评价表格、实施评价的理论与方法;学会项目测试环境创建与项目测试的具体方法;同时提高自我综合审美能力,享受到合作学习的快乐,领悟到成功的喜悦。所以,学生在“做”具体特定的项目“产品”中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学”。
二、中职计算机项目教学法最为明显的优势是“做”,在做中达到知和行
计算机项目教学法中最为明显的优势就是在具体项目“做”的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主动构建知识,练就技能,成长经验,形成创意。学生为完成项目任务,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和学生自身的多元智能(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空间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中的强势智能,并在互助协作中解决问题,强调培养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生活态度,使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成为学生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具体来说:
(一)计算机项目教学法项目任务以“做”为中心,做懂知识
过去的传统教育观念片面注重灌输为主,死记硬背,教师为教而教,学生为学而学,教和学都脱离了“做”。因此,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提出必须“教学做合一”,他说“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如今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要求专业课实施应用项目教学法,利用项目任务实践课程的开设,把传统教学中的以书本为中心,以文化知识为中心转移到以实践为中心、以做为中心上来,从根本上克服了传统教育中重教不重学,重知不重行,重教师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主体地位,以及教与学脱节、学与做分离的弊端。
计算机专业课项目教学法其起点便是亲自动手“做”。学生把准备做的项目任务弄个清楚明白,把源于书本上的知识、教师教的知识结合自己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等等,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可行的适合于本项目的具体内容,然后在动手做的过程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例如,企业网站项目中为实现管理员对网站前台与后台操作所设计的“数据库”,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弄懂了“为什么要这样设计?这样设计的好处是什么?”等问题;在项目规划阶段,学生知道了有关“企业新闻资料分析、会员资料分析、留言资料分析、企业产品资料分析”所涉及到的知识与方法;在做项目的过程中,学会了有关“数据库设计、网页设计美工、网页前后台制作、服务器设置、网络设置、安全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在最后评价考核阶段,掌握了“功能测试、网络测试、安全测试、数据库响应速度测试”所涉及到的方法技巧。……
所以,学生实践动手做的过程就是学生自身构建知识的过程。
(二)计算机专业课项目教学法突出以“做”为主线,做出能力,提升能力
中职计算机专业课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实施“项目教学法”,遵循了中职学生的认知特点,密切联系了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不仅如此,计算机专业课项目教学法以做为主线,在系列的做的过程中,做出了能力,提升了能力,保证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企业网站设计”项目为例:
首先,学生为了完成项目任务(解决实际问题),在可行性分析环节中,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筛选资料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撰写分析报告的能力;在项目分组环节中,培养了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分工协作能力;在项目任务制作环节中,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展示评估环节中,培养学生相互学习的能力、多角度进行观察反思的能力。
其次,在项目任务完成过程中,小组成员自我激励、自我引导调控、自主进行项目活动,将已有的知识技能应用于复杂问题的解决,必将养成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小组协作中,他们彼此鼓励,相互支持帮助,分享经验成果,培养起小组间竞赛意识和团队精神,最终培养提高分工协作能力。在计算机专业课项目教学法中,学生充分发挥个体多元智能,将知识、技术、技巧运用其中,完成项目任务,最终形成真正有用的知识和专业技能。
(三)计算机专业课项目教学法以“做”为归宿,做出体验。
所谓体验,是指“由身体性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情和意识”。对学生体验的重视,其实就是将学生的内心世界以及生活世界纳入到学生的学习当中来,发挥它们对学习的促进作用,引导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成长。在体验性学习中,学生学习的不仅仅是认知方面的知识,而且还有情感、态度、价值及实践方面的知识。
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是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的做法。学生的以被动学习为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忽视,主动求知的精神和创造欲望也受到严重压抑,所以,教学过程中几乎没有较多的情感体验。而中职计算机专业课项目教学法中以“做”为中心,以做为主线,也是以做为归宿,即做出体验来。因为,专业课项目教学法中的做,在时间上是自由的,空间上是无限的,在师生的关系上是平等民主的,在小组成员之间是合作开放的,在操作上是自主探究的,在结果上是成功的完成特定的“项目产品”。学生在做的过程中体验到现实生活中对项目任务的责任感,体验项目价值,体验到小组成员及师生之间的彼此接纳和尊重,体验成功与自豪,赢得自信与信任,让学生乐于挑战和创造等等。
(四)专业课项目教学法以“做”为生命,做出创新
项目教学法中以“做”为生命,把学生的学习时空进行应有的扩展,把项目的完成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享有“自主协作、探究创新”学习方式,充分利用自己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创造性的完成特定的项目产品。学生在制作“企业网站”过程中,自行设计的小项目“每月之星”就是一例,显示了学生对企业调查之后的创新之作。
总之,中职计算机专业课项目教学法实施的过程是一个动态“做”的过程,教师在做中完成教,学生在做中完成学,从而使学生个体获得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构建终身难忘与实用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形成在实践中创新的意识和精神。因此,中职计算机专业课项目教学法与教学做的结合是实施中职专业课新课程建设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肖胜阳.项目教学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计算机教学的新模式[J].广东职业与成人教育,2002,8
[2]饶绪黎.项目教学法在《网站策划与建设》课程中的应用[J].福建电脑,2007,5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专业课;思想政治教育;思考
高校教育教学活动中,主要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新的发展时期,多元文化的发展,高职生信息接收渠道越来越多,因此,必须重视做好高职生的思政教育工作。单纯依靠思政课程无法满足当前思政教育工作的要求,针对性不强,教学效果不佳,因此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教学过程中,也是当前思政教育需要思考的问题。
1计算机专业课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必要性分析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主要是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单纯地传授计算机相关原理和知识,学生即使掌握了全部计算机知识,也不能代表其符合当前计算机行业的发展需求。当前信息科技的高速发展,计算机技术为信息的传播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同时一些不良信息等也随着计算机技术入侵到计算机系统中,而学生社会经历相对较少,对信息的甄别能力相对较差,无法识别哪些是有用信息哪些是不良信息,因此,计算机知识的传播应该与思想政治教育同步进行。计算机专业课学习中,教师除了讲授计算机相关的理论知识,更需要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专业课程结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最终更好地满足时展的需求。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来讲,当前高校主要是通过开设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是单纯的思政课程因课时较少,内容较笼统缺乏针对性,最终时效性差强人意,影响到学生思政课程的学习兴趣,将思政教育与计算机专业课结合,在提升学生计算机专业课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加强学生的思政教育,因此必须将社会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融入到计算机课程教学中。
2计算机专业课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策略探讨
2.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新的发展阶段,经济建设高速发展,对外文化交流不断增多,给高职院校教育也提出了新的挑战,高职学生要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必须重视自身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提升,对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讲,要掌握好计算机基本技能,才能更好地满足未来工作的需求,同时,社会对人才的职业素养和道德品质也有了新的要求,教师要给学生传输更多正能量,让学生多了解计算机行业的优秀楷模,了解其品质和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励学生将自身理想和学习结合,引导学生树立为国建设的思想意识。
2.2培养高职生的爱国精神
计算机专业课教学中,思政教育和计算机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教师要结合当前计算机的发展状况,结合时展特点,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让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的同时,了解时政内容,在丰富自身知识积累的同时,也能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最终提升学习效果。
2.3要提升学生的公民意识
高职生处于人生发展和个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计算机专业教学中,也要重视学生的个人道德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在计算机结构等讲解中,帮助学生引导正确的学习习惯,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求实的作风,要求学生学习中严格要求自己,脚踏实地,按照社会规范约束自己,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树立良好的习惯。
2.4发挥课堂的教育作用
当前高职院校发展中,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中已经成为院校重点教学发展的方向,除了思政课程教学外,要积极找到计算机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点,可以将与计算机领域相关的新闻热点,如信息诈骗等作为案例,或者是在具体的技术教学中采用联想、启发式教学方法,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加深对思政教育的理解,发挥课堂的作用。
2.5开展特色教育活动
计算机专业课教学中,教师可以选取一些专业领域类知名学者的案例,引导学生做好自身的职业发展规划,并集合思想政治教育,定期开展教育活动,结合专业特色,结合当前信息媒体发展的现状,积极开展思政教育,并借助互联网平台,加强对学生的思政教育。
2.6建立专门的思政建设科研小组
在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一方面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思政教育渗透,还要重视校园环境的影响,要落实思政宣传教育工作,高职院校要定期开展思政教育方面的讲座,以班级或者为单位进行思政教育的学习讨论,或者是思政教育主题的演讲比赛,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3高职计算机课与思政教育结合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方面,教师要明确高校专业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学生要掌握相关的计算机技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建设和发展;同时,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的课题,要有针对性的开展,不同学习阶段,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也要有所变化,根据计算机专业课的特点,更好地融入思政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的目的。最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要适量,不能顾此失彼,要有选择性地进行思想政治教学,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
关键词: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策略;教学研究
1 计算思维
2006年3月,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周以真教授定义了计算思维:计算思维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进行问题求解、系统设计以及人类行为理解等涵盖计算机科学之广度的一系列思维活动。它的提出引起了国内外学者和教育界人士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并从学术研究和教学研究层次上进行研讨和不断探索,分析了计算思维的基本涵义和基本特征,指明了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思路和教学改革的方向。2008年6月,美国计算机科学技术教师学会在网上了得到美国微软公司支持的《计算思维:一个所有课堂问题解决的工具》(Computational Thinking:AProblem-Solving Tool or Every Classroom)报告,对计算思维的基本涵义的理解进行了总结。英国计算机协会(British Computer Society,BCS)组织了欧洲的专家学者对计算思维进行研究并提出了欧洲行动纲领。中国科学院李国杰院士主持撰写的《中国至2050年信息科技发展路线图》认为计算思维是克服“狭义工具论”的有效途径,是解决其他信息科学技术难题的基础。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与控制学院董荣胜教授对计算思维在学术层面上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国良教授提出了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新思路和新模式。
计算思维是信息科学高度发展的产物,是新的概念。董荣胜教授等专家从学术研究角度针对计算思维进行了深入研究,清晰地阐述了计算思维的内涵,明确了计算思维的基本特征。那么,如何通俗、简单地理解计算思维,进而更广泛地推广,使其能被更广泛地接受和认可呢?文献给出了一个比较贴近生活且通俗的定义:计算思维是指受过良好训练的计算机科学工作者面对问题习惯采用的思维方法。面对同样的问题,具有良好数学思维者会习惯于考虑量之间的关系,建立数学模型(函数)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具有良好计算思维者习惯于设计流程图,借助计算机来分析和解决问题。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核心是要转变教育观念,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与手段上将计算思维有意识地融入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构建基本的计算机文化素养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
2 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现状
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在长期、系统地学习中积累而成,并不能通过一门课程在短时间内形成。高校计算机专业设置了成体系的、有助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课程,而非计算机专业并没有为此开设成体系的课程,往往只是在第一学年开设一或两门计算基础课程,这就对计算思维能力培养提出了挑战。陈国良院士、李廉教授等专家学者认为,计算机基础课程是训练计算思维的最重要且最好的课程。这样,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重任就落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上。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有限的课程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就成了一个在计算思维能力培养教学研究中亟需解决的问题。当前,我国大多数高校中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在计算思维能力培养方面还是无意识的,甚至是缺失的,没有重视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提高,片面和过度地强调计算机应用技能的提高。学习过程就是学生机械模仿教师操作步骤的过程,教学中没有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和领会计算机科学的精髓。在这种情况下,课堂上的教学内容主要就是将计算机当作一种工具向学生介绍并讲解其应用方法,学生会因为枯燥的演示及简单操作而轻视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失去学习兴趣,导致最终的学习效果与预期落差较大。
计算思维能力培养最终还是要以课堂教学为着力点,在教学活动中实现计算思维能力的逐步提高。笔者从教学研究角度探讨如何在有限时间内通过有限的课程培养学生初步的计算思维能力。
3 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计算思维能力涵盖了基于计算机科学基本概念、方法和思想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不仅要能够应用计算机科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思想去分析和解决问题,还要能够运用其去自主学习和开拓性地研究。对于非计算机专业,在教学中不仅要突出计算机科学基本概念、方法和思想的理解,更要教会学生运用已学的概念、方法和思想去开展后续的学习。学生掌握了这些知识并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在后续的学习和实践中体会计算思维的本质,并将其内化于思维中进而逐步形成计算思维。在课堂教学方面,采用什么样的策略来促进学生有效地形成计算思维是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焦点。
3.1 突出计算机科学基本概念、方法及思想的理解
计算思维的本质是抽象和自动化。只有掌握了计算机科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思想这些抽象的内容,才能理解计算思维的本质,才能在实际应用中习惯性的运用其解决问题。非计算机专业开设的计算机课程较少,要想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科学基本概念、方法和思想自主学习的能力。因为受到课时和教学内容的限制,很多内容需要学生自主学习,具备自主学习能力才能学习和掌握到更丰富、充实的知识,从而构建完整的计算机科学的知识体系。在完整的计算机科学知识体系基础上,从全局高度理解计算机科学的精髓,更有利于计算思维能力的形成。
在教学中突出计算机科学基本概念、方法及思想的理解,相当于将计算机科学的一般规则传授给学生。学生掌握了这些一般规则后能更容易地去解决实际应用中的复杂问题。相反,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将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去灌输,学生的视野也将局限于应用计算机去实现某些具体的任务,从而对来自交叉学科的复杂问题望而却步,更谈不上在自主学习能力基础上形成计算思维能力。
在计算机科学基本概念中,变量是最基本的概念。对变量概念的理解是学习计算机科学最基本的要求,否则学生无法开展后续自主的学习,更谈不上更深层次地理解计算机科学的精髓。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时感到困惑,换句话讲,就是没有入门。学生自己的认知与课本内容不一致,往往强迫自己去认同课本上观点或者死记硬背知识点,造成虽然也很努力地学习但总感觉“飘”在课本上的现象。长期这样的累积造成学生学习负担很重,失去学习兴趣。究其原因就是基本的概念没有掌握,很多学生刚开始学习计算机科学时总是拿数学思维来套用,造成理解上的偏差并形成困惑。例如,在变量的理解上,总是习惯地运用数学思维从数学角度去理解和认知变量,而忽略了计算机变量的本质。变量的定义是:“在程序运行过程中可以改变值的量。”理解变量时不仅要理解变量名、变量值及变量地址的含义,还应理解变量表达式与数学等式的区别。变量表达式代表计算机执行的某个行为,数学等式代表一种状态(某个量与其他量是相等的)。例如,数学等式f(x)=ax2+bx+c,表示f(x)与ax2+bx+c是相等的;计算机科学的表达式:
t=a;/*第1步:变量a的值赋给中间变量t(备份变量a的值);*/
a=b;/*第2步:变量b的值赋给变量a,变量a原来的值被覆盖;*/
b=t;/*第3步:中间变量t的值(变量a的原始值)赋给变量b*/
功能是实现变量a、b值的交换,执行过程见图1。理解诸如这样的基本概念能帮助学生跳出惯性思维,养成计算思维习惯。
3.2 基本技能掌握与计算思维能力培养有机结合
当前,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基本指导思想是:以实践性和实用性为原则,突出应用、强化技能。在教学过程中将计算机作为一种实用工具,重点讲解计算机软、硬件的使用方法或操作步骤。这种将计算机作为工具的教学思想,过度强调计算机本身的技术应用,很少将计算思维融入教学中,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缺失。因此,学生的学习任务就是机械地模仿教师演示的过程,即使掌握了这些具体的操作过程,在遇到实际问题时却无法灵活应用。一个典型的实例:一些学生学习过网络技术基础和浏览器的使用方法,却不知道如何在网络上准确地查询资料或有效地寻求帮助。
计算机基本技能是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基础,是以培养计算思维能力为核心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的一个环节。因此,我们应从全局角度审视计算机基本技能在整个计算思维能力培养过程中的地位,过度强调基本技能会造成学生缺乏自主探索和思考,忽略了基本技能的掌握,导致学生无法很好地在实践操作进一步认知和领会计算机科学的核心思想。在教学过程中,将基本技能的掌握和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意识地将计算思维融入基本技能的训练中,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探索,逐步培养计算思维能力,是培养计算思维能力的科学途径。学生在学习计算机基本技能过程中加深了基本概念的理解,同时,在掌握基本技能基础上能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和想象力,并促进计算思维能力的形成。
3.3 重视实践教学环节设计
在非计算机专业中,特别是文科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比较薄弱,在计算机基本概念的理解、方法的应用及思想的领悟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且由于课时和教学内容的限制,基本概念、方法和思想无法系统地、详细地讲授,更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习的难度。为有效地提升学生学习效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实践环节的设计,学生通过科学的实践操作训练能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方法及思想。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不仅包括实验内容的安排,还应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和习惯,规划实验流程和形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这就要求教师更认真地分析学生的特点,全面把握知识体系,科学规划实验内容,恰当选择案例,生动设计实验形式,打造能够训练基本技能、启发学生思考的实践教学平台。
《不插电的计算机科学》是一本面向青少年的信息科学普及教材,通过一些既有趣又容易的活动来达到学习计算机科学的目的。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计算机实用教程,该教材着眼于计算机科学基本概念、方法及思想,生动地展示计算机工作原理和流程,让学习者理解新技术原理,开发学习者的计算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关键是该书不必用到实体计算机就能让学习者理解和掌握计算机基本概念、方法及思想。该教材中的实践教学理念、实践教学环节设计及案例选择等方面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4 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实践
要将以重技能培养的教学转变为以培养计算思维能力为核心的教学,首先要更新教学理念。更新教学理念包括教和学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师要切实为提高学生计算思维能力而开展教学活动,构建基于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另一方面,学生要重视教学内容的学习,认真思考,积极探索,这就要求教师付出更多的劳动去思考和设计能促进计算思维能力形成和提高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也要求学生放弃简单、机械模仿的学习习惯,高度认识计算思维能力的重要性。教与学相互配合,相辅相成,共同提高教学效果,从而促进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在有限时间内较快地形成计算思维。
其次,要全面梳理和优化教学内容,做到详略得当。非计算机专业和计算机专业在课程设计上有很大区别,相比较而言,非计算机专业开设的课程很少且不成体系,课堂教学时间也十分有限,对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提出了重大挑战。因此,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内容安排就不能像计算机专业那样全面和系统地讲授,必须在继承现有教学内容基础上全面、科学地进行优化。基于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理念,重新审视教学重点内容,突出能体现计算机科学核心思想内容的讲解,删减工具软件的演示教学。因此理论课堂上重点讲授计算机科学的重点概念、方法和思想,突出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少讲甚至不讲工具软件的使用方法;实践课堂上,以经典案例作为学习任务驱动学生思考和探索。
最后,要构建完整的教学平台,提供开放学习机会。文献提出了构建计算机文化教学平台的基本框架,主要包括计算机认知学习平台、硬件环境平台及多元化软件平台,为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指出了明确的思路。许昌学院已经初步构建了这3种平台。在实验室内外合适的位置设置一系列的计算机文化宣传板,构建了完整的实验室网络环境,不断充实网络学习平台。笔者重点探讨多元化软件平台的建设问题。当前,网络学习平台解决了学习时间和地点限制的问题,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学习,但这些学习平台却没有很好地解决好网络平台的学习内容问题。要真正提高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必须完善网络学习平台的学习内容,不但要让学生学习到课堂上的教学内容,还能为学生在学习平台上进行更多的探索学习提供更多机会。基于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网络平台上提供了计算机科学最基本、最核心的概念、算法及思路,学生不仅可以完成课堂上的学习任务,还可以在网络平台上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拓展性的二次开发。这样的学习平台能够满足学生学习的基本要求,也能满足学生学习的更高要求,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成就感,激发学习积极性和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