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中数学学习计划方法

高中数学学习计划方法

时间:2023-09-06 17:08:1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中数学学习计划方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中数学学习计划方法

第1篇

1.问卷调查。

从教师角度、学生角度采取问卷调查,问卷内容设计;教师问卷本试卷调查问题设置为15题,穿插着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外显行为、认知结构、元认知结构以及对其他影响因素的调查。每题包括三个选项,A、B、C对应的分数为9、6、3分。学生问卷问题设置,共21题同样包含数学学习动机等的非智力因素、学习计划等的外显行为、数学问题解决等认知因素、自身学习反思的元认知因素。

2.结果分析。

调查结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对数学与数学学习认识、数学学习动机、数学学习兴趣、数学学习意志、数学学习计划、数学学习时间、数学学习方式、数学学习习惯、数学知识获取途径、数学问题解决、对自己数学情况的认识、数学学习过程反思调控。并对各项的分数进行了统计,经过分析发现影响学生学习效率低下的因素,按影响严重性分为认知、非智力、外显行为以及元认知因素。主要二级因素除了智力因素、学习状况的认知、学生的认知、学习意志力、获取知识途径以及学习时间几个影响不大的二级因素外,其他的因素,像教学过程反思等都为主要二级因素。

3.改善的对策。

3.1非智力因素的学困生。

其主要表现为学习认识不够、动机被动、缺乏兴趣、遇到难题易放弃。对于此类学生首先要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例如,教师在讲解概率方面的内容时,可以举一些生活上的概率习题“将一颗质地均匀的骰子(它是一种各面上分别标有点数1,2,3,4,5,6的正方体玩具)先后抛掷3次,至少出现一次6点向上的概率是多少?”教师不仅让学生意识到了高中数学知识的真正魅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3.2外显行为学困生。

主要体现为缺乏学习计划、不会安排学习时间、学习习惯没有养成,针对于此类学生首先要知道学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并帮学生制订学习计划目标,引导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时,对于学困生分清主次,有针对性的指导。对于知识掌握强的学生,提出难度大一些的练习题。对于基础知识不牢固的学生的提出难度小的问题,逐渐的引导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3.3认知因素型的学困生。

主要体现在为解题思路不灵活,数学知识不理解,且逻辑思维较差,这就需要教师充分的利用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解题举一反三的能力,活跃学生的思维。

3.4元认知因素的学困生。

第2篇

一、结合数学教学内容,创设趣味教学情境

自学,是一种自律行为的具体表现,这种表现是由人大脑中产生的某一动机所支配的。就像我们平时看到某些人伸手去拿水杯的行为表现一样,其主观上的动机就是口渴我要喝水。因此,高中数学教师要想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激发其潜在的学习动机,那么首先,就需要阅读一些有关教育教学理论和心理学方面的书籍,知晓学生在学习中想要得到什么,然后通过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结合恰当的数学知识,有效开展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如此,方能使学生由被动式接受数学知识,转为自主学习知识,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从而有效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

比如说,教师可以通过创设趣味问题的教学情境,最大限度地满足高中生探索新知的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具体的实施策略:如在教学人教A版必修二中的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时,为了让高中生绘制三视图的过程不再单调、乏味,教师可以以趣味问题的方式加以引导,比如大家可以将我手中黑板擦的三视图绘制出来吗?可以将我手中的粉笔盒绘制出来吗?可以将我本人绘制出来吗?如此,博学生哈哈一笑,可以令高中数学课堂上紧张、压抑的氛围立即消失,变得轻松、活跃,從而激发高中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立体几何的相关知识。

二、教给学生自学策略,日积月累提高能力

自学是讲究方式、方法的,唯有通过科学的学习方法进行自学,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优的学习成果,所谓对症下药就是这个道理。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有很多,主要包括:阅读的方法、记忆的方法、解题的方法、整理的方法等,这些都是学生进行有效自学的必备技能,例如,阅读,是学生自学数学的基础,任何人都应当有良好的阅读能力,此阅读并非是让学生随意地浏览一遍数学教材即可,如此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而是通过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让学生能够从教材中找到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知晓自身学习中的优势和不足,从而在阅读中重点标记,以便课上及时请教教师,教师也可以针对重点问题进行重点讲解。

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教导高中生养成自学的好习惯,本着对学习负责的态度,以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时刻勉励自己,任何能力都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养成,并且熟练应用的。因此,唯有通过不断的积累,方显学生的才高志广。

三、合理制订学习计划,努力完成预定目标

教师教学时有教学方案作为教学计划,从而保证学生不偏离学习的内容和进度。而学生自主学习高中数学,也应当有自己的学习计划,否则,漫无目的地自主学习,只会空耗学生自己的时间,而并不能取得实质性进展,如此开展高中数学自主学习还有何意义。因此,教师应当在考虑到学生现有的学习基础和认知结构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制定出合理的数学学习目标,并且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而及时做出合理的调整。如此,学生就不会在茫茫的学海中迷失方向,进而越学越乐意学,体验到自主学习数学的乐趣。

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计划应当包括:本阶段应当学习哪些数学知识、运用哪些有效的学习方法进行自学以及如何安排好自己的学习时间等等,教师在查看了学生的个人学习计划后,也便于根据学生的学习计划,实时进行检查和督促,进而制定出下一阶段的教学计划。如此,更能凸显高中生在学习数学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

第3篇

一、了解初高中数学成绩分化的原因

1.初中生在学习上有很强的依赖性,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表现在不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

2.进入高中后思想松懈。有些同学由于初三学习比较辛苦,到高一有松口气的想法,因为离高考毕竟还有三年时间,尤其是初三靠拼命补课突击上来的部分同学,还指望“重温旧梦”,这是很危险的想法。如果高一基础太差,指望高三突击,实践表明多数同学会落空。

3.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骛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结果适得其反。

二、了解初高中数学的差异

1.初中数学教材内容通俗具体,多为常量,题型少而简单,而高中数学内容抽象,多研究变量、字母,不仅注重计算,而且还注重理论分析,这与初中相比增加了难度。

2.与初中数学教材相比,高中数学又一个明显的不同是知识内容的“量”上急剧增加了,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辅助练习、消化的课时相应地减少了。

3.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阶段大不相同。初中学习中习惯于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而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高要求。

三、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习效果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制定学习计划、做好课前自学、上课专心听讲、及时复习、独立完成作业、自觉解决疑难问题、系统进行知识小结、课后要加强巩固。

2.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初中阶段同学们对综合分析法、反证法等有了一些体会。与之相比。高中所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要丰富得多。如:集合思想、函数思想、类比法、数学归纳法、分析法等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渗透于各部分知识中,都需要大家认真体会。了解、掌握、运用数学思想方法。

3.注意知识之间的联系。在日常的学习中要做到:(1)注意思考不同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2)注意例题与习题间的联系;(3)弄清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系统、灵活地掌握高中数学。

四、教师正确引导提高教学质量

1.教师首先要搞好入学教育,提高学生对初高中衔接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消除松懈情绪,其次是摸清学生的学习基础,规划自己的教学和落实教学要求,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2.优化课堂教学环节,首先要立足于大纲和教材,尊重学生实际,实行层次教学。其次要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网络。初高中数学有很多衔接知识点,如函数概念、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相关知识等,到高中,它们有的加深了,有的研究范围扩大了,有些在初中成立的结论到高中可能不成立。因此,在讲授新知识时,我们有意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识,复习和区别旧知识,特别注重对那些易错易混的知识加以分析、比较和区别,这样可达到温故知新、温故而探新的效果。还要重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探索过程,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最后要重视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并且能有效利用专题教学,集中精力攻克难点,强化重点和弥补弱点,系统归纳总结某一类问题的前后知识、应用形式、解决方法和解题规律。并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点,有意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3.要善于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掌握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能有效地增大每一堂课的课容量,减轻教师板书的工作量,使教师能有精力讲深讲透所举例子,提高讲解效率;并且直观性强,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利于对整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小结。

第4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 知识特点 学习方法 学习目的 学习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9-0128-01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很多在初中以数学见长的学生,突然变得不会学数学了;而那些数学成绩本来就不好的学生,更是一头雾水,对老师的讲解是一窍不通。究其原因,除了高中数学在内容和难度上均有所增加外,更主要的是学生没有意识到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根本的差别在哪里。因此,找到数学在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才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于采用正确的学习方法。下面就从这两个角度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知识特点的差异与变化

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不少学生反映,集合、映射等概念难以理解,觉得离生活很远,似乎很难理解.确实,初高中的数学语言有着显著的区别.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触及抽象的集合语言、逻辑运算语言以及以后要学习到的函数语言、空间立体几何等。

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高一学生产生数学学习障碍的另一个原因是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阶段大不相同.初中阶段,很多老师为学生将各种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分别确定了各自的思维套路.因此,初中学习中习惯于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而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正如上节所述,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当然,能力的发展是渐进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种能力要求的突变使很多高一新生感到不适应,故而导致成绩下降.高一新生一定要能从经验型抽象思维向理论型抽象思维过渡,最后还需初步形成辩证形思维。知识内容剧增;初中数学知识少、浅、难度容易、知识面窄.高中数学知识广泛,是对初中的数学知识推广和引伸,也是对初中数学知识的完善。

二、学习方法与学习状态

学习习惯因依赖心理而滞后。初中生在学习上的依赖心理是很明显的.第一,为提高分数,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将各种题型形成套路,学生依赖于教师为其提供套路;第二,父母盼子成材心切,回家后辅导也是常事.升入高中后,教师的教学方法变了,套路没有了,家长辅导的能力跟不上了,由“参与学习”转入“督促学习”.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象以前那样,跟随老师的这指挥棒运转,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表现为无计划,等上课,课前不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深刻理解,课堂忙记笔记,没听到分析,不会巩固所学的知识。

思想松懈。有些同学把初中的那一套搬迁到高中来.他们认为自已在初中时并没有用功学习,只是在中考前努力了几个月就轻而易举地考上了高中,而且有的可能还是尖子班,因而认为读高中也不过如此,初始阶段根本就用不着那么用功,只要等到高考前努力几个月,也一样会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的.存有这种思想的同学是大错而后特错的.因为目前中考题目并不具有很明显的选拨性,同学们都很容易考得高分.但高考就不同了,目前我们国家的优秀大学还十分有限,因此高考的题目具有很强的选拨性,如果心存侥幸,想在高三时再发奋几个月就考上大学,那到头来你会后悔莫及的。同学们不妨打听打听现在的高三,有多少同学就是因为开始时不努力学习,临近高考了,发现自己缺漏了很多知识而焦急得到处请教。

学不得法。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还有些同学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重视基础。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好高骛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三、明确的学习目的与科学的学习措施

第5篇

关键词:数学教学;差异;学习状态;策略

数学是一门实用的课程,在学校教育中,数学教学一直被放在重要的位置。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应该教会学生数学知识,还要教会学生数学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能够通过自主的学习获得数学知识。在数学学习过程要让学生做到自我学习、自我分析、自我探究、自我总结。只有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才能够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与需求。

由于初高中数学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的不同,许多学生在进入高中之后不知道应该如何去进行学习,数学成绩呈现下降的趋势。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在进行高中数学教学时首先让学生适应初高中数学的不同,做好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工作,是搞好高中数学教学的第一步。在学生进入高中学习数学的初始阶段,教师就要向学生分析高中数学的特点,让学生明确高中数学学习的目标、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克服数学学习上的困难,做到持之以恒。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教师还要在自身上下功夫,提高自己的数学教学水平、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增强数学课堂教学的吸引力。

高一是高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但是在进入高一之后许多学生就在学习上遇到了障碍,尤其是在数学学习方面,许多初中时期数学成绩的优异者,在进入高中之后数学成绩却没有到达他们所预想的结果,即使在数学学习上付出了努力仍然不能够取得大幅度的进步。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打击,在多次受挫之后,他们可能会失去数学学习的自信、放弃数学学习。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产生,数学教师在高一阶段要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数学学习,做好初高中数学学习的转变。下面笔者从初高中数学学习的不同、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应对策略等方面,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初、高中时期数学知识之间的差异

数学在初、高中时期都是一门基础的学科,但是在不同的学习阶段知识的难易程度、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是不同的。初中数学知识内容少,难度低,在数学教学上也主要是从直观上进行知识的展示,由于初中数学的形象、具体性,学生感到初中数学比较容易。在初中阶段,教师也要大量的时间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督促,经过教师的反复讲解和强化练习,学生在解答数学题时,感到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但是,高中的数学知识和初中数学知识有着明显的差异。高中数学学习的内容不但增加,而且知识的难度加大,更多的需要学生通过抽象思维进行知识的理解。如:在学习“集合、映射”等知识时,学生感到这些知识离我们很遥远,在生活当中没有遇到过,理解起来比较困难。由于高中学习的任务中,在数学课上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增多,学生进行练习的时间减少,教师也没有更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督促学习,这就要求学生自己多下功夫对所学知识进行消化、吸收。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一般是把所学数学知识总结成几种比较固定的模式,告诉学生在遇到每种模式时应该怎样去操作,只要学生掌握了固定的数学教学模式,在遇到习题时进行套用就不会出现什么问题。但是,高中数学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在进行数学题的解答时不能够简单地套用固定的模式,学生的思维能力跟不上,在数学学习上产生了不适应。

二、高中学生的学习状态

在初中时期,教师对学生的督促较紧,家长也能够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辅导。因此,初中生在学习有很大的依赖心理。但是,进入高中之后,学习任务加重、学习时间紧张,教师没有太多的时间进行辅导,一些家长在学生数学知识的辅导上也遇到了困难,学生的依赖心理没有改变,在学习上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导致数学学习受到了影响。

有些学生对高一的学习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有些学生认为,初三的学习紧张,升入高一之后就可以先休息一段时间,在进入高二、高三之后再加把劲就没有问题。由于思想上的错误认识,造成了学生学习的懈怠,在高一没有努力学习,造成成绩下降,对今后的数学学习也带来了困难。

三、让高一新生学好数学的策略

1.教师要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习惯的养成是成功的关键。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多个方面,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制定适合的学习计划,并做到按计划学习。在课前,教师要督促学生进行预习,通过预习对将要讲授的知识先有所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能够专心听课,突破自己的疑难问题。在课下,让学生养成及时复习的好习惯,对知识进行巩固和提高。

2.教师根据学生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是围绕学生进行的,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中心。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合的学习方法。初中时期,教师一般通过形象、直观的教学形式进行数学内容的讲解。进入高中之后,学生对高中数学知识的抽象性难以接受,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情况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时,教师要尽量选择直观的方式进行知识的讲授。例如:把数学知识和学生身边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如在学习《统计》的相关内容时,让学生对周围的事物根据不同的条件进行统计调查。教师还课堂利用多媒体向学生直观展示教学内容。如在学习《立体几何》的知识时,学生的立体感较差,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立体图形,并通过它的旋转、组合、分解等进行知识的讲解。

综上所述,高中阶段是学生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引导,让学生在高一就尽快适应高中的学习和生活,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在高中都有所提升。

第6篇

近几年来,在一些地区的中考中,总有一部分学生以较高的数学成绩进入高中后,学习成绩大幅度下降,少数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甚至害怕学数学。从而影响了整个高中阶段的学习,更无从谈起新课标理念的落实。探究成因,“对症下药”,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障碍,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学生高效学习,真正做到让“每个学生从数学教学中获得收益”。

一、产生学习障碍的主要原因

1.初、高中教材间衔接不够紧密

现行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初中数学教材的文字叙述通俗易懂,语法结构简单,且公式参量也较少。高中数学语言叙述较为严谨、简练,叙述方式较为抽象、概括,且理论性较强。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方式的要求大大提高和加宽。加之教材从数学的知识体系出发,将最难的部分“函数”放在高一阶段,也就必然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困难,造成障碍。另外,初高中数学在很多知识点方面出现严重脱节。比如,初中教材对二次函数要求较低,学生处于了解水平,但二次函数却是高中贯穿始终的重要内容。配方、求值域、解二次不等式、求闭区间上函数最值等等,是高中数学必须掌握的基本题型与常用方法。

2.高一新生不适应高中数学的教学方法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大多学生反映数学课能听懂但就是不会做题。我们知道初中教师重视直观、形象教学,课堂节奏较慢,学习时间充裕。尤其在九年级,重点题目反复做过多次。而高中教师在授课时更加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注重举一反三,在严格的论证和推理上下功夫。再加上高中的课堂容量十分大,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教师不可能在课堂上留给学生太多时间去练习消化。因此造成初、高中教师教学方法上的巨大差距,中间又缺乏过渡过程,致使高一新生普遍适应不了高中教师的教学方法。

3.高一新生没有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

高一新生在初中三年已形成了固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遇到难题总希望老师讲解整个解题过程,极度缺乏自学、看书的能力。大多数学生为了提高数学成绩在初中时往往通过反复训练等粗放型的方法来学习数学,这样短期内确实能起到一定的效果。而这些方法对于高中数学学习是行不通的。高中数学学习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能够进行独立的思考,严密的逻辑推理论证,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而这些要求对于刚入学的高一新生来说难度很大,因而大多数学生不能很快地适应高中数学学习。

二、对策

1.做好初高中数学衔接的教学工作

高一数学教师应在开学初,通过摸底测验、与学生座谈等方式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学习习惯,摸清初中数学知识体系、学生认知结构;同时要立足于高中教材与新课标,特别要分析相对于初中数学来说高一第一学期内容的特点,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网络。找准初高中数学的衔接点,给足一定量的课时,切实做好“衔接点”教材的处理工作。例如,二次函数不但是初中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考的“龙头”函数。弄清二次函数的有关内容,对以后学习指、对函数及三角函数图像的研究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功效。另一方面,对于学生在初中数学中已经学习过的概念、图形,要做一些整理的工作,使之系统化、条理化。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头脑中已有的概念和形象(衔接点),注重知识的发生发展,增进学生对新知的理解。例如函数的概念,在初中给出了用“变量”描述的经验型的定义,而在高中则从“映射”的高度给出一个理论型的定义。但后者并不摒弃前者,而是把前者作为对比和有待深入认识的对象。

2.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备好教材,还要备好学生、备好教法

首先,课堂教学过程应当是师生相互交流的互动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其次,将“开放式问题”带入课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交流与合作机会,从而促进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了条件,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开放式”的数学思维和开拓进取精神,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第7篇

关键词: 高一学生 心理特点 学习对策 适应期

初中生经过中考的奋力拼搏,信心满满跨入高中,都有要把高中课程学好的愿望,但经过一段时间,他们普遍感觉高中数学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而是太枯燥、乏味、抽象,相当部分学生进入数学学习的“困难期”,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根源还在于初、高中数学教学上的衔接问题。如何让高一新生顺利度过数学“适应期”呢?下面我就对这一问题做分析、总结,希望能与同学们共勉。

一、了解高中数学的考试特点

首先我们要知道,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考试有许多截然不同之处。高中数学考的是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题多一半是生疏的题目,是考生不能依赖模仿加以解决的问题。学生感到什么方法都学过,就是分不清什么时候该用哪一个。打个比方,老师不断地讲解谜语,分析它们的结构,特点,思路,猜法……作为一名学生,你把这一切都背下来,考试时依然没用。考试时,让你猜的一定是新编的谜语,考的是你的能力。

初中学生学数学,靠的是一个字:练!

高中学生学数学,靠的也是一个字:悟!

学好数学的核心就是悟,悟就是理解,为了理解就要看、做、想。看笔记,做作业后的反思,章节的总结,纠错找原因,整理复习资料,在课外读物中开阔眼界……这一系列的活动都是“悟”。不但要与老师积极配合,还要自觉去“悟”,提高主动性,做好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制定好自己的短、中、长期的目标,坚持不懈地作出努力,才能取得期待的成功。

二、了解高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与学习对策

心理学家的研究告诉我们:高中一年级是个转折点,同学们的抽象思维慢慢开始从经验型占主导向理论型占主导转变,并且将迅速进入理论型发展的关键期,这时同学们遇事开始有了“个人的见解”,自主意识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显著增强,感觉自己“真正长大了”。

长期的教学实践使我们获得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发现:一个高中生三年的发展,不论是知识的获得,个性的陶冶,还是能力的提高,都遵循这个规律――“三年发展看高一,高一关键在一(上)”。这就是说,在高中一年级上学期所形成的心理态势、学习方式、思维习惯和知识结构将会对高中三年的发展产生重大的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高一(上)结束时所产生的优秀生、中等生和后进生有相当大的比例将一直持续到高中毕业甚至大学以后,这一发现进一步加强了高一年级特别是高一上学期应该是“关键期中的关键期”这一认识。抓好这个关键期的教育和训练实在是太重要了,可是到底应该怎样抓呢?

1.正视“转折点”,引导学生自觉地实现“转轨”。

弄清高中数学的特点,激励他们要与时俱进,认真地学习、领悟数学学习的科学理念与以理论型抽象思维水平主导的数学学习方法,自觉地、尽快地按照“数学学习的基本结构”高质量地完成从初中学习到高中学习的转轨,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与方法。

2.珍惜宝贵的“关键期”,力争思维水平有更好的发展。

关键期也是发展的最佳期,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抓好关键期,使自己的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否则“时过而后学,虽勤劳而难成”。这是因为人的各种器官和能力的发展都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具体地说,高一年级的数学内容中理论成分所占比重较大,这就为理论型抽象思维水平的发展提供了契机,教育学生应当在每一次的理论(定义、定理、公式、法则)教学的全过程(试验猜测论证分析例题应用)中,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力争做到独立解决问题,促进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探寻高一学生如何顺利度过数学“适应期”

随着学习的深入,数学成绩的分化是必然的,如果新高一同学在学习数学过程中有困难,应怎样顺利度过这个“适应期”呢?我认为最关键的还是要弄清成绩落后的原因。

原因一: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难度提高。因此会有少部分新高一生一时无法适应。表现在上课都听懂,作业不会做;或即使做出来,老师批改后才知道有多处错误,这种现象被戏称为“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

应对方法:要透彻理解书本上和课堂上老师补充的内容,有时要反复思考、再三研究,要能在理解的基础上举一反三,并在勤学的基础上好问。

原因二:初、高中不同学习阶段对数学的不同要求所致。高中考试平均分一般要求在85-95分左右。如果一个班有50名学生,通常会有10个以下不及格,120分以上人数较少。有些同学和家长不了解这些情况,他们对初三时的成绩接近满分到高一开始时的拼及格这个落差感到不可思议,重点中学的学生及其家长压力更大。

应对方法:看学生的成绩不能仅看分数值,关键要看在班级或年级的相对位置,同时还要看学生所在学校在全市所处的位置,综合考虑就会心理平衡,不必要的负担也就随之而去。

原因三:学习方法的不适应。高中数学与初中相比,内容多、进度快、题目难,课堂听懂作业却常常磕磕绊绊,由于各科信息量都较大,如果不能有效复习,前学后忘的现象就会比较严重。

应对方法:课堂上不仅要听懂,还要把老师补充的内容适当地记下来,课后最好把所学的内容消化后再做作业,不要一边做题一边看笔记或看公式。课后尽可能再选择一些相关问题来练习,以便做到触类旁通。

第8篇

下面笔者由反思性学习与计划性学习策略方面入手,具体分析如何指导学生有效学习.

一、高中数学反思性学习策略

1.由复习整理入手,展开反思学习

首先,基础知识是学好数学的基石.在高考试题中,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占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即便开放题也是以基础知识为载体进行灵活变通.在高中数学复习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由基础知识入手,进行反思性学习,学会总结与归类,善于发现知识点、题型间的联系,从而构建知识系统.

例如,在学习函数知识时,主要学习了幂函数、对数函数、指数函数等.在复习时,学生可由函数性质与图象、表达式、函数值域与定义域、函数的对称性、单调性、奇偶性出发,将这些知识加以对比,并以表格形式来显示它们的异同点,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解题过程中,需注意结合函数图象与表达式,以提高解题效率.

其次,学生可由基本技能入手,展开反思学习.在数学学习中,基本技能就是学生能够依据一定的步骤与程序展开运算、处理数据、图表绘制等.在考试过程中,不但注重知识的考查,也重视能力的考查.因此,在复习整理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数学技能继续反思.如通过导数来求解某函数最值,借助定义来判断函数单调性等,这些都是学生在复习反思中需要熟练把握的.

2.由解题能力入手,展开反思学习

在反思性学习中,教师可引导学生由解题能力入手,反思解题过程和解题方法.

第一,反思解题过程.(1)审题.这是解题的前提.当弄清题意后,才能想出正确的解题思路,从而准确、快速解题.在解题时,学生要认真观察,敢于联想,提高审题能力,学会转化问题.(2)找出突破点.认真分析已知条件与问题的特点,发掘其隐含关系,并将其作为解题切入点,逐步解决问题.

第二,反思解题严谨性.在解题时,学生需全面思考问题,须有理有据.

第三,反思一题多解.这样可以训练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地思考问题,找出多种解题方法,从而发散与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其灵活运用知识,学会知识串联,学会举一反三.同时,在一题多解中,学生学会对比,并找出最优解题方法.

二、高中数学计划性学习策略

1. 引导学生自我分析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若能够从自身实际出发,客观地分析自我,评价自我,则能找准学习方向,为制定学习计划作好铺垫.在高中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展开自我分析:

首先,分析自身的学习情况.这主要可由横向与纵向对比来分析自己的学习状况.其中,横向对比,就是学生把自己的学习现状和班级学习情况加以对比,从而客观地了解自己在全班学习中的位置;而纵向对比,则是学生将其当前的学习情况与原先学习状况加以对比,从而了解自己的发展趋势与学习潜力.这样,通过纵、横对比分析,学生能够较为全面地认识自身的学习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学习.

其次,分析自己的学习特点.由于学生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对不同学生而言,其学习习惯与方法则有所不同,于是形成了自己的学习特点.因此,在制定学习计划之前,教师应引导学生回顾自身的学习状况,认识到自身的学习特点.如有些善于想象,有些记忆力好等,然后依据特点来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

2.明确学习计划

首先,明确学习目标,这又分为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如课时目标、阶段目标、总目标等.其中,课时目标,即每堂课需完成的学习要求,如把握基本知识与技能,理解重难点.

例如,在学习“直线的方程”时,学生需完成的课时目标:理解直线方程的概念,斜率意义;把握由一点与斜率导出直线方程的方法;把握直线方程的两点式、点斜式与直线方程的一般式,依据条件求出直线方程;认识直线方程不同形式间的关系;把握直线方程各形式的互化等.而阶段目标,即依据学习阶段任务而设计的,如开学阶段、期中与期末阶段.总目标是学生经过长期学习而逐步实现的目标.这样,根据不同目标完成学习任务,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其次,科学安排时间.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有效安排学习时间与学习计划,从而增强课后时间利用率.如早晨与晚上,可进行知识记忆.当心情愉悦,能够集中注意力,且时间充足时,则可探究一些数学难题.

第9篇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教学衔接;教材内容;教学方法

初高中教材跨度大,高中数学教材难度、广度和深度都大幅度提高。这种巨大的差异使学生一下难以适应,导致一些初中数学优秀的学生面对高一数学时焦虑、恐惧,甚至失去学习兴趣,从而成绩一落千丈。

一、新课改后衔接问题分析

1.新课改后初高中数学教材内容的衔接问题分析

新课标在义务教育阶段就删减了很多内容,而这些内容在高中阶段却有着重要作用。例如,乘法公式没有立方和与立方差公式;多项式相乘仅指一次式相乘;因式分解,淡化了十字相乘法(只了解二次项系数为1的)。另外,初中教材坡度较缓,而且都比较直观,有充足的例题和习题来消化吸收与之相对应的概念;而高中数学不论是从深度还是广度上都有所加强。这些都是新课改后初高中数学教材热莸南谓游侍庾钪苯拥姆从Α

2.初高中学生学习习惯、思维能力的衔接问题分析

初中学生不论是在数学知识的理解吸收方面,还是在学习自觉性方面相对来说都比较被动,更需要一些外界强制性的力量;而高中数学的学习则更多的是通过设问、引导、启发、探究等一些比较积极自主的方式来进行,注重学生的自我创新和主动思考能力的培养。

3.初高中学生身心发展衔接问题分析

进入高中学习的学生都是通过中考,通过一定的考试选拔才被录取的。这些学生从各个不同地方的初中学校来,他们可能在自己原来的学校里都是比较出类拔萃的佼佼者,但当众多学校的优秀学生都汇聚到高中时,原来的优秀在众多的优秀中已显得微不足道,落差使他们的失落感油然而生,就好似原来受宠的孩子失宠了一般。学习竞争使压力增大,压力无形中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当压力变为动力时,无疑会让学生产生积极良好的学习情绪,使学生增加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而压力的副作用,也很可能会使学生数学成绩下跌,使学生的自信心受到打击,从而丧失学习兴趣。

二、初高中数学衔接的方法与策略

1.搞好入学教育,为衔接打好基础

军训是学生融入新环境的一个初始阶段,我们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军训过程,从一开始就让学生认识到高中学习的紧迫性,认识到数学在高中阶段中的重要性。特别是要使学生明白学好数学,特别是学好高一数学,会对自己整个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产生很大的影响。此外,如果条件允许的话也可以请同校高年级的学生为高一新生谈自己曾经刚入校时的体会和感受,拉近学生彼此间的距离。这样不仅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更多的学习捷径,尽快适应高中学习,而且可以使学生对学校和老师产生亲近感,使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搞好初高中数学知识衔接教学

(1)立足于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实行低起点,高要求教学

在高一数学的起始阶段,教师要适度地放慢教学进度。数学相对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学习科目,也比较枯燥,所以对数学新知识进行导入时,要多用学生熟悉的、或具体可感知的实例来引入。对于所学的数学知识,要一步步落实到位。先将课本“吃”透,然后再进一步将知识进行延伸和活用。

(2)重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主动思考并主动解决问题,逐步改变学生在初中时养成的依赖心理,指导学生列出自己的学习计划、学习方法,科学合理地安排学习过程和学习流程,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

(3)重视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在教学中,抓住时机积极培养。在单元结束时,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章节小结,在解题后,积极引导学生反思:思考解题思路和步骤,思考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思考解题方法和解题规律的总结。由此培养学生善于进行自我反思的习惯,扩大知识和方法的应用范围,提高学习效率。

三、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高中数学的重要因素。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制订计划的习惯,合理安排时间,从盲目的学习中解放出来;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可布置一些思考题和预习作业,保证听课时有针对性。

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师要着力于培养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注意创设新颖有趣、难易适度的问题情境,把学生导入“似懂非全懂”“似会非全会”“想知而未全知”的情境,避免让学生简单重复已经学过的东西,或者学习过分困难的东西,让学生学有所得,发现自己的学习成效,体会探究知识的乐趣,增强学习的信心。

总之,高中与初中的数学衔接应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接收能力出发,选择与高中知识联系较密切的初中知识,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平缓过渡、自然衔接,使学生的思维逐步打开,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创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理解题意的习惯,认真探究、用心学习。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培养是长期的过程,只要领会了新课程理念的本质,大胆地破旧立新,在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学生的成绩才会大幅提升。

参考文献:

第10篇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数学教学;合作学习模式;应用

高中数学学习对帮助学生认识世界、认识生活,提高社会生活适应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数学价值的开发,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理性思维,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数学素质也是现代中国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从数学的影响度来说,它在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如何上好高中数学课,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是数学教师要积极思考的问题。

一、创设情境

创设有效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本次课程的内容,根据实际需求解决实际问题,设置有关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学生可以通过课堂情境增加生活实践能力,找出问题关键,发挥想象,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并养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习惯。

二、明确任务

为了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进行,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制订学习计划和任务,这些学习内容除了要有合作价值外,还可以,让小组中每个成员都参与进行,互相沟通,互相学习,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任务,就能摆脱小组学习的盲目性,找准目标,快速解决问题。

三、自主探索

作为数学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用自己的能力去认识、质疑和思考,端正学习态度,主动解决问题,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归纳能力和自学能力。最后,学生也将亲身体验自然内化为稳固的知识系统,学会灵活运用知识。

四、合作交流

合作学习的过程不仅要学会如何倾听和吸收,还要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同时了解、尊重别人的想法,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心理情绪,促进理性认识的形成,养成互利合作的良好习惯。

五、有效及时的管理和评价

合作教学的开展,最重要的还在于教师对学生客观、中肯的评价,作为教师,要运用正确的评价方法,及时进行有效的评价,对每个小组的合作情况和总体目标的实现情况进行评估,并指导学生进行互评。

第11篇

【关键词】 高中数学 自主学习 能力培养

素质教育以提高人的素质为宗旨,着力弘扬人的主体性。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也倡导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不断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只局限于概念、结论和技能的记忆、模仿和接受,造成数学教学效率不高,是学生数学学习失败的主因之一。针对这种现状,新课标要求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使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丰富的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其中数学自主学习能力起着关键作用。一个学生自主学习水平的高低不仅影响其学业成绩,而且对其毕生发展也产生深远的影响。研究表明,我国高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总体发展水平还不高,不同学生之间自主学习能力发展不平衡。因此,在高中生中开展自主学习教育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就目前来看,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仍然是课堂教学。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一个教师要思考与研究的重要课题。

1 传授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兴趣只是一种诱因,一种动力,要使学生真正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关键还在于教给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在各种实践活动中使学生养成学习习惯。如果学生能够在长期的、自主的数学实践中,渐渐领悟、习得,积累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养成一些好的学习习惯,甚至学会运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数学,学生就真的有自主学习的能力了。对数学课程而言,常用的学习方法、应养成的学习习惯有以下这些:

1.1 质疑。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质疑的过程是积极思维的过程,质疑可使学生改变学习中的被动地位,使他们变得积极主动,能以较高的效率全面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根据教材特点运用各种激疑方法,努力创设问题情境,消除学生质疑的心理障碍,提供质疑的契机,教给质疑的方法。从自主学习方式来看,这是指学生参与合作学习、参与讨论的能力。具体包括:敢于积极主动地发言,惯于认真思考后发言,善于清楚明白地表达,乐于吸取同伴的有益观点提高自己的认识。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中的讨论,参与文本、教师、学习同伴间的对话,是一个重要的自主学习的方法和习惯。很难想象,课堂上听不到激情的话语,看不到兴奋的小脸的孩子,会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教师要创造性地想一些方法,面对全体学生,调动所有孩子参与讨论,做学习的主人的积极性。

1.2 制定学习计划。会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按学习计划去实现学习目标,是学生有无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对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也特别重要。传统的接受学习,学生是不需要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的,因为一切的学习活动都在教师的掌控之中,学生只是被动地完成教师制定的学习任务。在从接受学习向自主学习转变时,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制定学习计划的指导。一是制定哪些学习计划。常见的如,每单元的学习计划,期中期末复习的计划,包括学习内容、时间安排、实施措施、完成情况、自我总结评价等。二是计划制定好后,教师要经常提醒督促,并发动家长一起来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习计划。

1.3 会利用各种学习资源,特别是电脑网络。生活是数学学习的外延,数学课程的学习资源是非常丰富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耳听八方、眼观六路”的习惯,要培养学生根据学习主题利用学习资源搜集有用信息的能力。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会利用电脑网络这一“地球人”共享资源显得特别重要。教师可经常带学生进电脑房,登陆有益的学习网站,教会学生“网上冲浪”的本领。有条件的,教师还可自己或与学生一起制作一些专题的学习网页,让学生共享。

2 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的水平对自主学习能产生很大影响。去年刚开学时,笔者对所教的七年级两个班级共118学生做了调查,喜欢数学的同学只有40%左右。主要原因有:①数学太难学,小学就没有学好。②不知什么原因,就是没兴趣。③每天都有大量的作业,太烦了。④每天就是作业,再作业,订正,再订正,太单调了,等等。当笔者摸清学生的心理状态后,感受到这些学生需要从学习兴趣入手,同时笔者把教学内容也做了相应调整,让他们从误区中走出来。

首先,教师为学生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①设疑,激发学生好奇心理;②巧设悬念,激发学生探知的迫切欲望;③创设情境,使学生自然产生求知的心理冲动。如,教“负数”时一看温度计,二算12-30=?三讲发现“负数”的史话。引出“负数”的课题。让学生通过体验、解疑、听史话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其次,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改变上课的味道。经过一段时间教学,发现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了,情绪高涨了,部分学生还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自主学习相关的知识,并且广泛地涉猎与之有关的知识,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在今年五月的一次调查中,喜欢数学的同学已达到90%以上。

第12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 复习 计划

高中数学一直是高中课程的一个难点,如何学好高中数学一直是所有老师和学生们积极探索的一个热门话题。鉴于学生个体差异性,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难以兼顾到每一个学生,因此,在数学学习方法上向来是要靠学生自己各显神通,各自探索适合各自的制胜法宝,但凡是可以有助于自己数学学习,有助于数学思维的培养,有助于解题技能的提高,有助于提高数学成绩的方法,都可放手一试。因此,各种学习方法层出不穷,每个学生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一点点积累适合于自己的方法。

平时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可以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学习的方法经验也可以相互借鉴,相互分享,但是到了复习的时候,每个学生的薄弱知识点或者知识漏洞都不一样,那时候就只能各人自扫门前雪了。因此,我把主要的突破点放在对数学复习方案的研究上,摸索出了以下需要注意的地方:

一、首先要整理大致的知识脉络

高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思考问题的方式都逐步走向成熟,他们已经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来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并能够独立的整理归纳自己学习过的知识点以及例题的分类。高中数学的学习具有阶段性,因此每隔一段时间就要让学生养成画知识脉络图总结新学的知识点的习惯。可以把新学的知识点归类到从前总结的几个主要的大模块中,新学的所有知识点都可以逐一进行归纳总结。对高中学生而言,归纳总结能力也是相对比较重要的一项学习能力。在考前复习之初,进行归纳总结,整理大致的知识脉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巩固归纳知识点,分清重点难点。

高中数学到了复习阶段,整理大致的知识脉络,一方面可以从整体出发,让学生对自己的数学学习水平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另一方面在整理过后,大致的知识脉络跃然纸上,其脉络结构能使学生一目了然地看到所有的知识点,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理清复习的思路,明确自己的复习重点,找出自己的知识薄弱点加以复习巩固,防止出现遗漏的知识点和没有复习到的情况的发生。

二、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

学生们由于自身的智力因素和理解能力差异,对待同样的题目时表现出难易程度的差异,因此,复习计划的制定不能盲目跟风,人云亦云。复习计划的制定要视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而定,在已经制定知识脉络结构的基础上,分析自己的知识结构,找出知识漏洞,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制定详细而完善且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复习计划。例如智力水平偏高,理解能力稍好一点的同学,在查漏补缺的基础上,可以自己再找些难度稍微大一点的题型或者是自己没有把握做对的题型加强巩固练习;而智力和理解能力水平居中的同学就可以把重点放在常规题型的演练上,毕竟常规题目占大多数,如果能在一场考试中把所有自己会的题目都做对了,不失分,那一定也是非常不错的成绩;理解水平稍微差一点的学生则需要把稍微难一点的题目都放在一边,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查漏补缺上,毕竟每一个知识漏洞都意味着风险,能够多弄懂一道题目,考试的风险就降低了一点,这一次没有考到的东西,下一次考试未必就不考,弄明白了才是王道。

俗话说“临阵磨枪,不利也光”,让学生在考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既可以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优势所在,又可以有效的查漏补缺,做到扬长避短,避免在知识漏洞上大量失分而导致考试失败。

三、常规训练不能放松

无论是什么时候,都不能忽略了平时训练。有不少学生认为快要考试了,就不用做题了,可以把做题的时间空下来查漏补缺,温故知新。这样的看法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是要是长时间没有好好练习,做题的时候就会手生,找不到思路,出现暂时性的大脑短路,考试的时候遇到自己明明很熟悉的题目,却没有思路想必是很难受的一件事情:犹如鸡肋,放弃了实在是不甘心,不放弃的话,在一道没有思路的题目上浪费太多的时间又不是明智之举。因此,制定复习计划的同时,还要注意每天都要抽空做几道常规的题目练练手。

四、看错题集

高中学生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基本上都自备有改错本或者是错题集,还有平时作业以及以前每次考试的试卷。在复习的时候,第一手资料就是这些平时知识点薄弱的地方。从前没有做对的题目,或是思路不对,或者是方法不对,后来纵然是老师已经讲解过,当时也听懂了的,但未必就记得。因此,复习的时候要重点翻看错题集和以前试卷上的错题等,将正确的思路和答案用草稿纸遮住,然后重新审题,重新再做一遍,看是否已经牢固掌握了。有时候光看看不出来问题,一定要亲自动手再次验证,如果已经掌握了固然是件好事,万一没有掌握,那就又是一个知识漏洞。

五、尝试把握考试时间,限时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