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医药行业企业文化

医药行业企业文化

时间:2023-09-06 17:08:2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医药行业企业文化,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医药行业企业文化

第1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准职业人;医药行业

职业素养现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难以适应医药行业的发展速度。笔者提出了医药行业技能型“准职业人”的培养模式。并从现代企业与现代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出发,总结了现代医药企业对“准职业人”专业技能水平的要求和职业素养的要求。本文就医药行业“准职业人”对职业素养的养成,分析讨论,提出培养方案和见解。

一、医药行业职业素养与现代职业教育德育范畴和现代医药企业的核心价值理念是相通的

(一)医药行业职业素养是现代医药职业学校德育的延伸

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民主与法制观念的教育、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心理健康是学校德育的主要内容。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学校德育和职业素养都属于行为意识范畴,只是对应的落脚点有所区别。所以,在现代职业教育中,将德育内容渗透到职业素养中,不仅能拓展学校德育的发展平台,而且能更好的养成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二者能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并不牵强。

(二)医药行业职业素养是现代医药企业人才培养的核心价值

医药行业从业人员必须具备高度的医药职业素养,自觉地用职业道德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树立通过本职工作服务于人民,奉献于社会的思想,护佑健康,保护生命。现代职业院校的德育工作更多的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公德、法律意识、心里健康等社会意识范畴。很少有德育工作涉及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职业思想、职业德育修养等职业意识范畴。大多数职业院校仍旧把职业道德教育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公共课,涉及到职业道德教育的也只有“思想道德修养”内容。而对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等课程也是侧重法律法规教育,求职技巧等很少涉及职业素养。很多的校长和老师都认为,职业素养的养成是学生入职之后,在工作岗位、生产实践中靠企业培养出来的,跟学校关系不大。学生是职业素养养成的主体,现代职业教育中,学生同样更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专业技能的掌握,更关注各种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和等级证书的考试,而忽视了职业素养的养成。即使是在德育课程中,由于德育课程的涉及范畴,学生也很少能接触到与医药行业关系密切的职业素养。

二、职业学校对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要素

(一)观念上的改变

医药行业技能型“准职业人”概念的提出,从培养目标的核心价值中,突出了培养目标的“职业性”,“职业性”不只是涵盖了学生对专业技能方面的掌握程度,更包含了塑造和养成学生的医药行业职业素养。以实训基地为平台,实训课堂为载体,在讲授专业知识、训练专业技能的同时,特别是有关制剂工艺流程、岗位操作SOP、制剂生产GMP意识、药品经营GSP意识等,引导学生时刻思考、体会、感悟医药行业管理生产、仓储、检验、物流等一系列药品生命中期中药品质量监管和质量控制中体现的医药行业职业素养。在现代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深入实践中,德育课程会更多的以专业技能课程为载体,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业规范和职业素养,把课程整合,以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为课程发展建设的最终目标。因此,学校、教师、学生都要形成这种观念,一名教师既讲授专业知识、演示实践技能,又潜移默化让学生感受、体会行业规范和职业素养。专业课和德育教学融合,不再完全割裂划分。

(二)现行的实践技能课程更适合学生医药行业职业素养的养成

南京医药中专校实训以模拟药品的生产、质检、物流、零售等药品使用周期设置任务课程。在生产中除了设计专业知识、生产技能、岗位操作SOP、GMP要求规范之外还有这些行业规范中蕴含的安全意识、卫生意识、质量意识、承载健康与生命意识等职业道德的感悟和体验。在质检中养成数据真实、尊重客观事实、为患者的健康肩负起药品入市最重要关卡的意识。在物流、零售中体会感悟当职业素养与经济利益、个人利益有所冲突时,良好的道德品质能否赢的各种利益的博弈。在所以接触药品的环节,始终意识到产品的特殊性,以此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和养成自身的职业素养。

三、结语

医药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在医药专业院校,学生医药行业职业道德素养的养成、行业规范、行为意识的养成比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更重要。走出医药院校的失败者可以是知识、技能水平不高,但绝不能是医德、药德不高。在此次课题的调研实践和实训教学课程实践中,笔者深入了解了企业管理层、企业一线岗位、学校专业教师、学校德育课程教师等几个重要部门和相关教师对于学生职业素养养成的方法讨论研究。整合各种意见,笔者认为学生对身边生活和真实经历过的医药事件中对医药行业职业素养的情感体验和感悟是职业素养养成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谷朝众.加强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对策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9).

[2]邱秋云.加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及有效途径[J].职业教育研究,2012(6).

[3]王瑞,南海.中国现代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文化探微[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2014(12).

[4]王瑞,武秀珍.我国构建现代职业教育的新取向[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

第2篇

在去美国之前,蒋逸飞也想不到自己以后会从事医药行业。

他现在是礼来公司市场部的高级品牌经理,负责复泰奥和易维特两个医药品牌的市场推广。今年是蒋逸飞在礼来特别忙的一年—不同于其他的行业,医药公司在一款新产品上市前后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和推广工作,所以这一年他都在为一款新的骨科用药的面市而忙碌。为此,他上个月有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在出差,而接下来的出差计划也已经排到八月。

在礼来,市场部和销售部共同主导公司的运营,蒋逸飞在市场部的工作就主要是负责产品的推广。一种药品要投入使用,需要国家和各省市的审批,有非常复杂而严格的程序。之后还要与医院建立联系,向医生说明药理和使用方法。蒋逸飞做的最多的是组织一些信息交流会,请国内外的专家作为讲师,分享自己的临床用药经验,推广新的医药产品。所以尽管不是医学出身,蒋逸飞现在也已经具备了一些医药学方面的知识,尤其是自己负责的药品也能讲解得很专业,这些都是在工作中慢慢学习和积累的结果。

从复旦大学一毕业,蒋逸飞选择了去欧莱雅做管理培训生,第一个岗位是做销售。尽管理工科出身,但因为自己喜欢与人打交道,所以选择了快消行业。进入欧莱雅之后,他先后在销售发展部和市场部工作,从不同的维度对于消费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蒋逸飞觉得快消公司是一个很好的平台,让他迅速成长。尤其是“诗人+农民”的欧莱雅文化,他觉得在职场上非常受用:“既要有梦想,又要脚踏实地地去做。”

在欧莱雅的第四年,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的蒋逸飞决定去外面看一看。2008年,他申请了密歇根大学的MBA,也正是这次去美国学习的机会,让蒋逸飞进入了之前完全陌生的医药行业。

在密歇根大学的暑期实习时,蒋逸飞抱着对医药行业的好奇去了礼来美国的总部。“那时候就想去了解一下呗,反正也没什么损失。”在三个月的实习里,他感受到了一种完全不同的企业文化和工作氛围,而这也成了最终吸引他加入礼来的原因。“礼来公司里包括一些级别很高的管理层,都很乐意帮助你,也愿意用自己的经历来教你怎么规划自己的职业路径,这种文化很感染我。”毕业后,蒋逸飞回国选择了礼来中国分公司。这里和美国总部保持了同样的企业文化,他在公司与同事和上司的相处也非常融洽。

在工作中蒋逸飞也会有觉得压力很大的时候。比如在欧莱雅的最后一年,他因为一边工作量很大一边还要申请出国读书,一度因为对未来的不确定而感到非常焦虑,身体健康也受到了影响。“从小学习和工作都一帆风顺的,那时候可能是有点怕输吧。”蒋逸飞后来发现通过大量流汗的运动可以放松心情,这在当时帮了他一个大忙,也一直坚持到现在。

关于未来,蒋逸飞说在礼来,他为自己规划了长远发展,公司有不少转岗的机会,接下来最想尝试的,是销售部门的工作。

第3篇

黄炳明先生出生於一个经商家庭,顺理成章地成为第二代接班人,其父亲黄定中先生更於四十年代以十七之龄在家乡创立事业,经营贸易,开办工厂K常称自己为“动物”,工贸K进。辗转间五十年代来到香港再次创业,经营洋行进出口贸易,K在1960年,已在港澳两地开设工厂,经营化纤、塑胶、机械、绳缆、五金等多方面产业,生意渐具规模。黄炳明先生在家中排行老大,几乎是从小学起,每逢暑假严父都要他到公司帮忙由低做起,跟随着父亲学习经营工商。年少的他,颇有经商天赋,在父亲的支持和提点下领悟得很快。

黄炳明先生回忆说,父亲是一位很具商业头脑的人,也是自己事业道路上的导师,对他的事业发展影响很大。“从小他就跟我说做生意不可单一,要向多元化、企业化发展,因为在市道衰弱期总有一些行业没有受影响的。多元化有利於分散风险互补不足,实现平衡稳步发展。”黄炳明先生牢记在心中,正因为如此,也才有了进军医药行业的尝试。因为不论盛衰期医药都是不可或缺的行业。

源於70年代,黄家的生意已日上轨道,一次,有人问其父亲有没有兴趣做“药”时,抱着“多一行,多一条路”的心态,父子俩决定试一试,从事医药行业。随即,自主品牌“保秀丽”应运而生,成为减肥茶品牌之始祖。敬业乐业的黄炳明先生对医药行业兴趣逐渐浓厚。

1979年,新明药行成立,黄炳明先生负责前线工作,开始零售、批发中西药品的业务。刚开始为了打开市场,他们曾挨家挨户地去上门推销,做市场调查,收集反馈的意见,最终销路逐渐打开了,K建立起了自己的销售网络。1994年新明药行改组为有限公司,K得到欧洲药厂的委,成为其亚洲区总。

後来,随着事业的发展,为减低成本,提升竞力,他开展药品的包装和生产,实现了产销一条龙服务模式。为增进相关的学识,在1999年更报读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中药管理学课程”及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物分析理论与技术培圳”课程,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

後,中药逐渐得到人们的关注,在黄炳明先生看来,这是一个不错的发展C遇,未来行业也许会出现一个整合期。“每个行业竞都非常激烈,但无论从事哪一行,就像父亲教导我的,诚信是最重要的,特别是药,关M到每个人、每个家庭,所以我们始终要保持自己的品质和信誉,绝对不能弄虚作假。”这是黄炳明先生一直坚守的原则。

一路学习,一路历练,一路收获,他在事业路上越走越宽,越走越好。

一诺千金 推动药行商会发展

因为一次大胆的尝试和兴趣,黄炳明先生选择了医药行业;而因为一句有意的“玩笑”,他信守承诺,为香港药行商会尽心服务,而这一坚持就是差不多十年的光阴。

故事源於十年前的那次聚会,早前就非常欣赏黄炳明先生才能的老理事长S凝鎏先生,故意向他“大吐苦水”,说经营这样一个庞大而历史悠久的商会特别不容易,自己年事已高而s没有人愿意接手,许多人手、租金、管理等各方面的问题处理吃力,若实在不行便只有将商会会所捐赠给慈善机构。K投石问路地询问他的意见。耿直的他悉数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完全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美陷阱”。老理事长心有神会地对他说:“呀!你f得很Γ既若如此,那下一届就由你来负责吧!”就这样在老理事长的再三邀请和勉励之下,黄炳明先生答应了下来,更R上被x任楦崩硎麻L。

香港药行商会自1938年成立至今,已有77年的历史,是香港药界最广义的商会,其会员包含中西药u造商、药行、药房、出入口商等,涵盖了整个操作链和整个产业链,是一行一业的专属商会。在社会经济环境困难的成立初期,商会先贤们便致力赈济拿癜煅А⒖设泳棚、创设诊所、赠医助药,服务病患者不计其数。四十年代末更成功取港府免除成药税,造福全港患者,影响深远。

黄炳明先生担任理事长以来,秉承商会“慈悲济世”的优良传统,时刻谨记自己的承诺和肩上的责任,带领仝人为商会开拓更广阔的天地作出了许多的贡献。

随着科技的发展,早在十几年前,黄炳明先生就意识到,要推广传统的中医药行业必然要借力其他行业,利用到各类资料信息,那麽信息流将会是必备的。他言:“如何利用信息流、IT科技加速行业的发展,让更多人认识、了解中医药文化,刺激中医药行业的消费,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於是,香港中医药信息化中心於2009年在香港药行商会与职业训练局合作下创办,旨在推动和统筹中医药与电子或资讯科技的跨界发展的计有工程学科、资讯科技学科、应用科学学科。它的成立意义重大,一是为同业搭建了一个既可内部互动,又能与全球传统医药的互动大平台;二是通过共享全球一体化信息流,让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医药文化,从而提高中医药的国际地位,让中医药文化发扬光大,正是今天所v的大健康产业。

商会未来的持续健康发展也是黄炳明先生一直在用心考虑的问题。香港的药品一直以其品质享誉海内外,如何利用好这个优势振兴行业发展呢?黄炳明先生将目光投向了广阔的国内市场。“互联网发展迅速,我们也应与时俱进,顺应潮流发展,做出新的尝试。”未来,他计划打造“实体店+电商”的发展新模式。“内地现在开发了许多自贸区,加上‘一带一路’发展战略,这些都是发展的机遇,因此我想将实体店与电商综合起来。”

目前,药行商会申请通过了BUD基金,借力这一点,他希望一方面能提升和促进本地药业及保健食品业防伪技术、以及发展内地市场,他分析说:“品牌是我们的优势,所以我们不只做产品的生意,我们应该向产权迈进。”另一方面是利用该基金为商会赢取一些发展平台,扩大用妗

此外,他还参与了许多书册的主编和出版工作,例如主编《香港药行商会会员名录暨商贸资讯》及生产力促进局之《本地药业及保健食品业]册、检测及内销政策指南》等,为大家提供便捷的指引,最近也筹划出版香港(港派)医药文化史一书。2010年,他负责出版了老师罗集鹏教授编写的《香港中药习用品种》考评与鉴别一书,对中医药界极具参考价值。

一诺千金,黄炳明先生为行业奉献了全部心力,带领香港药行商会一步一步持续向前发展。路漫漫其修远兮,他将继续前行,吸引更多的力量将中国医药文化发扬K传承下去。

薪火相传 培养年轻後续力量

现在,香港药行商会已走过了77个春秋,然而也面临着与香港其它许多社团一样的问题――入行的新人少、会员老龄化。黄炳明先生清楚这是个需要刻不容缓地去解决的问题:“任何一个社团,只有年青人不断加入,才会延续下去。”

医药行业多数是家族式经营,很多老品牌都经过了几代人的传承,正如几十年前黄炳明先生从父亲手中接过接力棒,成为家族生意的第二代传人,如今又由孩子们接力一样。K且商会会员都是商号而不是个人会员,因此如何引导和培养年轻梯队,对品牌、对行业来说都至关重要。於是,他心中有了在香港药行商会成立青年部的想法,K得到了大家的支持。

在黄炳明先生的倡导组织下,香港药行商会青年部於2012年成立。青年部成员由商会年长的一辈提名推荐,既可以是各自公司的人员,亦可以是他们的後辈,由他们组成商会的执行部门,直接向理事会负责,即直接参与理事会的活动。黄炳明先生非常注重对年轻力量的锻炼,给予他们参与各种活动的机会,例如去老人院药、为地^选举提供相关x工服盏鹊取K解释说:“成立青年部,是为了将年轻一代凝聚在一起,让他们多了解、熟悉香港药行商会运作流程,接触到社会的各个层面,也为他们以後进入行业或接手事业做铺垫,让企业文化得以传承,避免断层的现象出现。”

第4篇

当前,大部分现代企业都有各自所坚持的思想与价值理念,这些思想与理念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经过长时间的实践与探索,并结合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所总结出来的。企业文化包含了企业长期以来所坚持的精神、所信奉的理念。对此,规范企业员工思想精神,对企业团队建设进行指导和促进,是现代企业核心灵魂之所在。医药企业也是如此,应不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力度,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保障。

二、医药行业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困惑

(一)流于表面,追求形式化

当前,在许多医药企业的文化建设中,都存在形式化的弊端,没有对企业文化更深次的意义与作用进行挖掘,即使有一些手段,也是留于表面、追求形式化,没有真正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二)将企业文化纯粹作为一种管理手段

企业文化的本质作用并非是管理员工的硬性条例,而是激励员工的软性思想指导,从是一种从本质上激发员工主观能动性的思想途径。而大多企业,将企业文化纯粹作为一种管理手段,偏离了原本的意义。

(三)急功近利

我国包括医药企业在内的所有企业,企业文化的建设都过于功利,认为企业是追求利益的组织,大多把盈利放在首位,而忘记了自身的社会细胞功能。

三、医药行业企业文化建设途径

(一)结合医药企业特征,最大限度整合企业文化

医药企业自身的特征,是构建企业文化的基石。对此,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既要增强企业文化的辐射力与影响力,又要对现代文化、传统文化、别国文化进行最大限度的有机整合,形成一套符合医药企业自身特征,具有操作性、实用性,纳百家之长的企业文化。对于医药企业的企业文化而言,道德应使根基、是根本。道德建设在医药企业中显得尤为重要,绝大多数医药企业能够意识到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对员工遵守医药职业道德控制得尤其严格,把培养员工用药安全、有效质量意识作为首当其冲的事情来抓,使其成为员工岗位必修课之一,使之切实有效的服务于企业发展、员工发展以及社会发展,避免企业文化建设流于表面。

(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增强企业的外在影响力

对于医药企业而言,“形象”是其最直观的一种外在表现,通过塑造和传播良好的企业形象,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企业的外在影响力。良好的企业形象代表企业的综合实力和信用等级,可以转化成为企业的资本,具有融资、筹资的能力,同时还蕴含优秀、独特的企业文化,可以得到社会各界的理解与支持。对此,应重点抓住企业形象的建立,这方面可以从患者满意度、医务人员服务态度、医疗设备入手,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的治疗环境。

(三)构建学习型企业,增强企业文化发展后劲

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大多企业正处于成长阶段,而企业领导层都将绝大部分注意力放到了市场发展上,忽略了自身的学习构建,这或许能在短时间内对企业的发展起到帮助,但是却不利于企业文化的发展,也不能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保障。所以,医药企业应当转变认识,将目光放长远一些,构建血型企业,为企业文化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后劲,这样才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例如:学习优秀企业文化发展的思路和措施;对内不断加强培训;定期反思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策略解决,总之应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促进气压文化发展。

(四)加强团队建设,促进企业文化建设

每一个优秀的企业都离不开优秀的人才,医药企业也不例外。优秀的管理人员队伍及基层员工队伍更是企业生产经营、发展壮大和企业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股重要力量。优良的企业文化对于加强企业人事管理具有积极作用,优良的企业文化不但可以增加员工的工作热情和满意度,还能增加员工的忠诚度,这一点对于留住技术人才至关重要,对于企业的长效发展有益无害。另一方面,企业对于优秀员工队伍的建立也会反过来进一步促进企业文化建设。除了依靠医药企业文化的熏陶与影响之外,要加强团队建设,还可以通过以下途径:一是加强企业员工的业务素质水平,包括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普通员工的技术水平,为公司发展提供基本的技术保障;二是加强企业员工的职业道德培养和企业文化宣传,提高员工职业道德水平,深入到员工中间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通过多种手段,积极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每一位员工都能圆满的完成上级布置的各种任务,主动为公司着想,解决问题,把企业文化建设的精神理念转化员工的实际行动。

第5篇

入世十年厘清产业格局 大企业领跑小企业抱团

搜狐健康:各位搜狐网友大家好,欢迎关注“入世十年与‘十二五’变化与趋势”访谈。现在到场的嘉宾是北京泽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赵郑先生,首先请赵郑先生跟大家打个招呼。

赵郑:各位网友大家好。

搜狐健康:今天的主题是“入世十年与‘十二五’”。对于整个医药行业来说,入世十年是一个值得我们去思考然后整装待发的阶段。先请赵先生给我们表述一下,在您的眼中入世十年间整个医药行业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您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赵郑:我觉得入市十年医药行业完成了积累,初步理清了格局,形成了第一梯队和第二梯队。过去的十年机遇大于挑战,尽管我们还没有走出去开拓国外市场,但国内市场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想这得益于国家医改补贴费用对市场的拉动,这十年药品的增速迅猛。基药企业虽然叫苦连天,却也获益良多。我经常说一句话,你还没有出局,你挣到钱了,你穿的衣服、吃的东西都比以前好了,大家的待遇都提上去了。

搜狐健康:对于很多行业的同道来说,我们一直在说今年是寒冬,明年是寒冬,实际整个行业都在经历一些变革,也有进步和提升。在“十二五”的开局之年,还是有很多机遇存在的。赵总刚才谈到了在过去十年形成了不同的梯队,对于这个梯队您的思考是怎样的?

赵郑:做的好的,跑在前面的巨头,现在已经是上百亿了,成为领头羊之后自成了一派,他们自己再往前走,离政府指导的1000亿目标也是距离最近的。产品和人脉资源也好,企业实力的准备也好,他们都跑在前面。

而对于中小型企业则应主动接受合作。这种合作可以有几种方式,一个是被收购,一个是参与收购。不管是不是上市公司,要有自己的体量庞大,抗冲击能力才能更强。因为一个企业所掌握的品种和企业文化都不足以支撑企业跑得很远,与其这么劳累,不如合在一块,主动接纳。人们都想收购别人,其实被收购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有核心产品才有合作话语权 小企业难拿到一类新药

搜狐健康:刚刚赵总也谈到整个医药行业在市场环境当中会逐渐呈现出集中的态势,我们国家的医药行业也正在往这个方向发展。对于您自己的企业来说,是比较偏向于生物技术,这也是一个新兴的产业。在“十二五”规划中,生物医药也是我们关注的重点。您对自己的企业有怎样的考虑?

赵郑:对我们企业而言压力比较大,入这个局可能迟了一些。我们走瑞士或美国的一些中小型生物公司的道路可能比较好,就是筛选好药物,有了这些品种,就可以和大的企业合作。

搜狐健康:也就是说,其实我们拿到的核心竞争力是在专业方面,如果在生产方面我们不占优势,不如与一些其他的公司合作。

赵郑:不要说生产,我们连营销的优势都没有。比如一家上百亿的企业,少的有几千人,多的有上万人,遍布祖国各地,而且从一级到四级市场网络非常完善。产品才是企业的核心,一个企业立足的核心不是发展,而是先拥有产品,然后再和这些企业进行合作。

搜狐健康:对于企业发展您现在有没有一些成熟的想法,或者说可靠的产品方向?

赵郑:前一段时间通过与科学院国家队合作的过程中发现,通过体制完全拿到产权是很难的,我们不可能拿到三期临床以前的产品,只能拿到临床研发批件。从前我们是在临床前药物的筛选工作时开始进入,现在我们只有把时间拉得更长,才能进入得更深。目前这个合作不是很理想。

搜狐健康:是受到政策还是体制的影响?

赵郑:都有。一些具备一类新药特征的产品逐步被验证的时候,科研所不愿意放,愿意放出来的都是三类的、六类的不太好的品种。我们刚刚经历了一场耗时近一年的谈判,是中研所的一个产品。因为不是很好的品种,科研所想尽快的推出来,而真正的核心产品他们却不愿放。

搜狐健康:这是不是提示我们在行业里,像我们这种想跟科研院所进行合作的企业还是处于比较弱势地位的?

赵郑:对小公司是,对大公司不一定是。很多大公司自己去建研究院,但搭建这样的平台前期都是烧钱的,对企业来说压力太大。与其去建,还不如直接把科研所买下来。将来科研所也一定会走股份制,为什么不走这条捷径呢。投入上亿、数十亿的资金,后期还要持续的投入,我觉得这条路走的比较弯。 搜狐健康:国外也有很多独立的研究机构,他们是作为一个智力团队来贡献单体化学药品的。

赵郑:目前国内市场前景很广阔,要不然九州通也不会和辉瑞合作,GSK也不可能找到我们国内很多强势的团队合作,因为他们要借我们的势发展中国市场。所以,我觉得企业必须要有产品、有市场。

国内外的生产技术可能有差异,但生产的成本、人力资源的成本、水电费我们要控制的低一些,在这方面加强。

研发本身就是我们的短板,在研发领域,我觉得可以走资本路线,你为什么不可以买来呢,原来是买产品,现在是买研究院。或者我不买,和第三方合作,我们经常说要依赖专业,你为什么自己去做一个你不擅长的事呢,这样做你会分心。

搜狐健康:所以您的建议是说如果擅长某一方面,我们就把这一方面做强,其他的方面再去跟一些强势的团队合作。

赵郑:对,做有效剥离。不单是这个,从研发来说,有很多企业什么都搞“家政王国”,企业什么都做。其实现在企业做加法和减法、多元和单元都不矛盾,重要的是你要集中精力做药,你可以投资房地产和金融,投资做幼儿园、学校、培训学院,甚至有的企业要投资做印刷厂,觉得肥水不落外人田。我举一个例子,有一个厂很大,他的一个车队就有几百辆车。企业自己管理车队更专业,还是交给第三方专业?你管理了以后,要不要向老总做汇报?向老板做汇报,一个做药的老板对做车辆的管理或者印刷厂的管理可能专业吗?就算你专业,你的时间也是极其宝贵的。这完全可以剥离给第三方,你只需要看统计报告,而且你的财务总监就可以把它给完成了。因为做有效的评估就可以办理了,没有必要自己做更多的事。我现在自己的广告公司就是这样的,把人力资源、财务、法律全部外包给专业公司,所以我们的这个小公司在广告领域发展的非常快。一定要和第三方合作。

第6篇

关键词:培养模式;项目化;课程体系;改革

一、背景

医药行业维系国计民生,是培养战略新兴产业的重要领域。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内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保健需求的不断增加,我国医药行业越来越受到公众和政府的关注,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近年来,我国医药生产一直处于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阶段。“十一五”是我国医药工业取得显著成绩的五年。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国家加大医疗保障和医药创新投入,医药工业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规模效益快速增长。此外,由于人口增长,老龄化进程加快,医保体系不断健全,居民支付能力增强,人民群众日益提升的健康需求逐步得到释放,我国已成为全球药品消费增速最快的地区之一,有望在2020年以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药品市场。国家对医药行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增强,政策持续给力。2011年3月1日,中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正式施行,该管理规范是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使企业生产越来越科学规范。2011年5月商务部制定了《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除了提高行业准入标准外,还鼓励药品流通企业兼并重组,提高行业集中度。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驱动下,医药工业也正面临着由原料药生产到制剂生产的产业性结构调整。随着行业快速集聚发展,从业人员的素质成为首要因素,药品生产和经营企业的快速发展需要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来保证。

浙江省是医药大省,近几年医药经济迅猛发展,呈现出数量加速扩张和质量渐进提升的局面,医药经济总量长期居全国前五位。杭州市政府牵头组织成立杭州市“新药港”建设领导小组,落实有关鼓励新药港企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加快推进“新药港”建设。根据《杭州市新药港企业备案试行办法》,到2011年底,共有8批136家医药生产企业成为杭州“新药港”成员。此外,杭州市药品经营企业发展迅猛,药品经营企业已由2002年底的846家激增至2011年底的3400多家,数量居全省首位。据调研资料显示,浙江医药企业对一线生产操作、经营人员需求缺口在万人以上,为本专业培养药物制剂生产与药品营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供了广阔舞台。作为浙江省中职学校示范专业、技工院校品牌专业,药物制剂专业的定位为:立足杭州,面向浙江,辐射长三角,以服务医药企业为宗旨,培养与医药产业结构调整和行业快速集聚相适应,具备本专业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熟练掌握药物制剂生产、药物检验、医药购销、中药调剂等职业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综合职业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二、改革设想

以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为重点,构建“两平台、三结合、四方向”人才培养模式、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工作过程项目化课程体系;以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和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建立基于药物制剂生产与药品营销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群,构建以任务为驱动、职业活动为导向的药物制剂专业项目化课程体系;实现本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新突破。

三、“两平台、三结合、四方向”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在国家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以及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背景下,药物制剂专业积极汲取国内外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成功经验,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基础,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构建“两平台、三结合、四方向”人才培养模式。即依托学校和企业两个平台,根据岗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采取教师与师傅、学生与员工、实训与车间三结合的培养方式,把职业岗位工作过程融入到药物制剂生产、药物检验、医药购销、中药调剂四个技能方向的教学中。

两平台

依托学校和企业两个平台,抓住医药行业的人才需求点,找准校企结合点,与企业开展订单培养;企业派专家指导和参与专业建设,完善药物制剂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方案,派驻技术骨干来学校兼职教学;利用企业平台,加强和推进校外顶岗实习力度,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学校安排专业带头人到企业挂职,组织教师带课题下企业锻炼、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解决技术难题,深入了解企业文化,并在教学活动中开展以诚信和敬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教育实践活动,使企业的文化和制度成为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实现优势互补。利用校企双重文化熏陶,培养学生的服务观和责任感,达到思想道德教育与职业素质教育的合一。

三结合

(1)教师与师傅相结合: 教师作为指引者在学校中完成教学以外,还要深入企业对学生的需求情况进行调查,完成教学-调查-反思-再教学的循环教育。通过每学期选派专业教师到医药企业实践锻炼,真正参与企业工作,实现教师向技师身份的转变。这不仅可以达到充电学习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可以把行业、企业的最新需求带入到教学工作当中,还可以聘请企业专家来校授课。(2)学生与员工相结合:为提高学生职业能力,适应岗位需求,将校内学习与岗位实践相结合。企业为学校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委派人员指导实习,对学生实习提出阶段性考评意见。(3)实训室与车间相结合:在校期间主要的实践场所是实训室,学生的角色是模拟企业员工。任务小组成员结合生产任务确定项目、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检查评估。定期请企业专家来校指导、带学生去企业车间体验生产,使我们的教学实践内容更加切合企业的需求,真正体现学生的在校实践与企业实践的零距离。

四方向

依据就业岗位的人才规格要求,认真梳理课程体系,围绕四大技能方向,即药物制剂生产、药物检验、医药购销、中药调剂,完成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

四、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体系建设

1.工作过程项目化课程体系建设思路

工作过程项目化课程体系的课程内容来源于企业,并可以随着企业技术发展而动态调整,实现了专业培养对接产业发展、人才培养适应企业用人需求。针对工作过程,并结合我校药物制剂专业特点,明确建设思路如图1。

图1 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体系建设思路

2.课程体系架构

根据浙江地区医药行业、企业对本专业相关技术岗位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要求,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确定课程门类,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原则确定课程体系架构,构建“文化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方向化课程+顶岗实习”的课程体系,见表1。

表1 课程体系架构

五、小结

多年来,药物制剂专业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已形成了相对合理的课程体系,但随着社会需求变化及技术进步,现有课程体系已呈现课程结构与工作岗位吻合度不够、课程内容与工作任务对接不够紧密等弊端,需要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两平台、三结合、四方向”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培养药物制剂工、药物检验工、医药商品购销员、中药调剂员等适应社会需求的技术工种。通过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体系建设,使培养学生较好的适应固体制剂生产、液体制剂生产、半固体和其他制剂生产、药物常规理化检测、药品推介、药品验收、药品陈列、中药鉴别、中药调剂等岗位工作要求。

参考文献:

[1] 涂清林. 浅谈专业一体化教学 [J].职业技术教育,2001,6:22-25.

第7篇

关键词:医药企业;财务分析;研究;工作水平

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国家对于医药行业的扶持不断加大,随着医药企业改革的深化,企业竞争也面临着新的环境。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医药行业的年产值增长率已经达到了20%,医药行业呈现出快速增长的状态。但是就目前医药企业的发展来看,在财务分析方面存在的问题,影响了自身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同时也无法满足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对医药企业的发展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1]。这就需要在未来的发展中,必须要不断优化自身的财务分析工作,对财务分析体系进行改进,实现财务管理能力的提升,保障医药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一、企业财务分析工作的意义

(一)提升企业获利能力

在企业考核体系当中,利润指标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能够将企业的获利能力呈现出来。财务分析工作的开展,能够持续关注利润指标的现状,针对不同部门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盈利目标,同时强化经营利润效益以及毛利等指标的改善。在财务分析工作中,可以针对渠道效能、出账收入、资源消耗等进行分析,掌握其中效益水平影响的关键因素,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2]。与此同时,可以针对不同客户群体的实际情况,针对其盈利能力开展研究,持续改善企业的获利能力。

(二)控制企业成本

近年来,随着医药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其所面临的生存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如何有效应对市场竞争,成为了医药企业必须解决的问题。在企业财务分析工作的开展下,可以更好的明确企业各项资源的使用情况,同时强化对以往销售数据的分析,合理的调整产品布局,增加畅销药品的生产销售,避免出现过度的资源浪费,提升企业的成本控制水平[3]。只有不断优化自身的成本控制,才能满足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三)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在开展财务分析工作的过程中,能够针对不同项目、不同经营单元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避免出现资金闲置的情况。在进行评价分析机制构建以后,可以结合资金的使用情况,合理的调配资金的方向,对自身的投资风险进行有效控制,提升资金的使用价值,增强自身的经济效益[4]。在目前经济下行的阶段,资金成为了保障企业稳定运行的重要因素,只有做到合理调配资金,提升资金使用效率,才能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取得优势,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提升绩效评价效果

在企业开展财务分析的过程中,企业管理者借助其提供的各种数据,能够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进行全面清晰的掌握,比如现金使用流量、实际营运能力、负债情况以及盈利能力等指标,为企业绩效评价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依据。与此同时,企业管理者在财务分析的帮助下,能够对企业发展的原因与因素进行客观分析,推动企业改革工作的开展,增强管理能力,适应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要。(五)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压力在不断提升,这就需要制定合理的财务管理目标,为企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在开展财务分析的过程中,能够从大量数据中掌握实际的运行情况,包括企业的利润收益以及成本支出等,从而制定合理的措施,对现有的经营与管理模式进行完善,弥补企业存在的各种短板,提升市场竞争力。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达成更为便利,实现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改善。在这一过程中,企业能够掌握自己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实现资源使用效率的提升,增强企业活力。

二、医药企业财务分析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内外部环境重视

医药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必须要建立在外部宏观环境基础之上,不管是宏观调控政策变动、医疗系统改革,还是税率调整等,都会直接影响医药企业自身的发展。在外部环境因素的作用下,医药企业的经营呈现除杂多变的特点,这就要求其必须紧跟时代,迎接市场带来的挑战。与此同时企业内部的治理结构、科研水平、企业文化以及财务信息系统等,同样会对财务分析工作产生直接影响。但是在现阶段有些医药企业的财务分析工作中,重点放在了财务报表数据,对于内外部环境缺乏重视,并没有紧跟国家政策变动与行业发展趋势,造成其很难开展财务数据的横向对比,影响了企业自身的发展[5]。与此同时,在进行财务分析的过程中,忽视了医药研发与企业经营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使得其所开展的财务分析工作缺乏全面性,阻碍了企业内部的协调。

(二)不符合企业战略决策需求

在企业战略决策当中,财务分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结合不同阶段企业制定的战略规划,企业财务分析工作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保证自身的财务分析报告符合企业战略决策需求。但是在现阶段有些企业的财务分析,关注点仅仅局限在财务报表之上,缺乏对企业长期战略规划的分析,导致其很难实现战略管理与财务分析之间的匹配。在开展财务分析的过程中,部分医院管理者局限在财务数据经济含义层面,忽视了财务分析在战略层面发挥的作用。比如说在进行利润率计算的时候,仅仅从企业销售能力与成本管理水平出发,并没有以此为依据,为企业营销战略制定提供意见。在这种情况下,医药企业开展的财务分析工作无法与企业战略相适应,甚至出现了相悖的情况,很难实现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三)受制于财务报表信息

医药企业在开展财务分析的过程中,其目的是为了通过对所收集到的各种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尽可能的得出准确的结论,服务企业的管理决策。这就造成财务分析的结果会受制于财务报表的信息,如果无法保障信息的可靠、真实、完整,则很难获得预期的分析效果,一旦出现信息错误,则会造成财务分析产生错误结论,进而使得企业产生错误决策。从现阶段所开展的财务分析工作来看,通常局限在财务报表信息方面,但是其中所包含的信息比较有限,更多的体现在货币数据变动与规模方面,但是针对企业管理效率以及销售渠道等信息,缺乏完善披露,造成财务信息的不完整。在财务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医药企业所开展的财务分析工作无法将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呈现出来,对企业财务分析体系的优化产生了严重制约。

(四)财务分析方法滞后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压力在不断提升,为了更好的提升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企业必须要转变传统财务管理理念,积极的引入先进的管理技术与设备,发挥财务分析工作的作用。从实际情况来看,尽管我国推行会计电算化已经多年,大多数企业已经实现了信息技术与财务管理工作的融合,发挥出了十分明显的作用。但是针对一些中小企业或者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企业来说,其自身的财务分析依旧停留在传统手段方面,这就造成其在财务分析全面性与准确性方面存在不足。特别是在目前经济环境不断变化的情况下,企业所面临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财务分析结果对于企业发展产生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不能采用先进的财务分析方法,则很难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财务分析指标问题

通常来说,企业在进行财务分析指标构建的时候,需要以财务报表的数据信息作为依据,在进行大量计算以后,获得最终的数据,但是并没有与质量因素形成融合,造成其所制定的财务分析指标无法将其自身的真实财务状况呈现出来。在财务指标当中,许多比较工作仅仅从横向上进行比较,这就造成管理者无法掌握实际财务情况。在现阶段的财务分析工作当中,行业划分存在许多不明确的情况,这就造成其缺乏统一的标准,代表性不足。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企业所面临的生产经营环境出现了许多改变,如果仅仅采用单一的财务指标,无法对复杂经济活动开展准确全面的分析,影响了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三、医药企业财务分析工作水平提升措施

(一)强化环境分析

医药企业在开展财务分析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要建立在内外部环境基础之上,从而保证自身财务分析内容的全面性。在部分医药企业的财务分析中,并没有对宏观环境进行分析,造成其自身的结论不适应环境需求。这就需要在进行财务分析的过程中,必须要从内外部环境变化的角度出发,借助PEST模型,针对医药企业所面临的外部宏观环境进行分析,包括经济环境、社会环境以及技术环境等多方面的内容,为医药企业的发展奠定坚持基础。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国家对于医药行业的发展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这就需要密切关注国家的政策变动情况,及时调整自身的经营战略,保证自身发展与国家政策相适应。与此同时,必须要强化内部环境的分析工作,不仅需要对财务数据进行计算,同时需要掌握企业自身的管理现状以及内部组织结构等,强化内部环境掌控,做到内外结合,提升核心竞争力。

(二)坚持战略导向原则

在现阶段医药行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从自身的产业优势出发,明确战略目标,提升核心竞争力。对于医药企业来说,其自身表现出经营周期长、科技能力强以及投入多的特点,这就要求其在进行战略目标制定的过程中,应该从自身的不同发展阶段出发,提升战略目标的可执行性。在这种情况下,医药企业财务分析工作的开展,需要建立在战略导向原则的基础之上,财务报表数据指标的分析工作必须做到全面、准确,不仅需要对其中所呈现的利润成本联系进行考察,同时需要对财务数据的变动趋势与预期进行分析,保证企业现阶段的经营状况符合战略目标。只有实现财务分析与战略目标之间的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出财务分析的作用,满足行业发展需求,提升医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优化信息质量识别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发现,企业财务分析工作水平受到了财务信息质量的影响,这就需要在开展财务分析工作中,必须要实现自身信息质量甄别能力的提升。首先,医药企业需要从自身的经营特点出发,在掌握货币资金项目的同时,强化应收账款、存货以及固定资产项目的分析,同时分清主次,重点分析一些关键项目,保证关键信息能够纳入到企业财务分析系统中。其次,在开展财务分析的过程中,不仅需要针对自身的财务信息进行处理,同时需要增强自身的信息获取能力,开展横向比较,衡量自身在行业内的位置,此外需要结合历史数据,开展纵向比较,掌握企业的经营现状。最后,对指标分析层次进行优化,在对现有数据进行分析的同时,探究企业的风险性、盈利性以及增长性,对数据背后的价值进行深入挖掘,准确把握自身的经营现状,提升财务分析工作水平。

(四)引入先进财务分析方法

在医药企业开展财务分析工作中,必须要引入先进的财务分析方法,弥补以往财务分析工作中存在的不足。首先,在财务分析中,需要将以往滞后的财务分析方法剔除,为财务分析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实现财务分析结果质量提升。在开展财务分析中,需要开展本行业同规模企业的横向比较,明确自身存在的差距,确立正确的奋斗目标。其次,将分析指标的作用充分展现出来,借助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的手段,积极的应用比率分析与比较分析,实现不同指标之间的互补,保障财务分析工作的高效、精准。最后,积极的应用现代先进科学技术,实现财务分析可靠性与准确性的提升,弥补传统财务分析方法中存在的弊端,实现财务分析质量与效率的提升。

(五)强化财务分析人员素质建设

医药企业在开展财务分析工作中,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与专业能力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必须要不断提升其自身的素质建设工作。首先,强化财务人员专业素质培养。客观来说,财务分析工作的难度相对较大,必须要合理的运用各种学科知识,包括经济学、会计学、管理学以及统计学等,这就需要强化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开展专业知识培训以及再教育工作,在实现自身专业能力提升的基础上,增强判断能力与分析能力。其次,积极的应用先进信息技术与设备。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信息技术的应用更为广泛,在便捷的财务软件与工具支撑下,实现了财务分析效率的提升,同时也为企业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准确的信息支撑。最后,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工作。财务分析工作的开展需要保持足够的职业道德修养,医药企业必须要强化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工作,在实现道德品行提升的基础上,开展自我约束,保证财务分析工作的数你开展。

(六)提升财务分析重视程度

在现代医药企业发展中,从管理层角度出发,必须要提升财务分析的重视程度,将其作为自己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开展积极的部门沟通与协调工作,实现财务信息收集与分析效率的提升。在财务分析中,各个部门必须要开展积极的配合,尊重财务分析人员的劳动成果,发挥出财务分析结果的作用,提升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此外,财务人员需要对财务分析工作的重要价值形成正确认知,积极的投身到财务分析工作中,实现财务分析工作质量与效率的提升,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更为准确的财务分析结果,改善企业经济效益。

四、结束语

随着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医药企业所面临的生存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财务分析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在推动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提升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就目前医药企业的财务分析工作来看,还存在许多的不足,忽视了内外部环境的重要性,没有与企业的战略需求相契合,影响了自身财务分析工作的开展。因此,必须要不断优化财务分析体系,加强对内外环境的分析,从企业战略需求角度出发,识别优质的财务信息,发挥出财务分析工作的关键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晓燕.提高企业风险管控水平的路径研究—基于企业财务分析[J].财会学习,2019(25):2.

[2]杜俊波,王斐菲.哈佛框架下中医药行业财务分析——以D公司为例[J].北方经贸,2019(9):88-89.

[3]诸业霞.制药行业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以千金药业为例[J].经贸实践,2019(1):55.

[4]呼妙炫,王辉龙,都晓春.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我国中药行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评价研究[J].中国现代中药,2020(4):628-635.

第8篇

哈药直销如何

主持:本刊记者 邹尧

讨论嘉宾:行业资深研究人士 悟生

行业资深职业经理人 天雕

行业资深职业经理人 晁龙

近日旅适鹏城,观瞻城市风情之余,深圳当地友人谈及为了应对金融风暴,深圳市长提出了作为改革开放的领头羊,深圳必须在产业升级、更换新的带动城市区域经济发展引擎等方面走在广东乃至全国的前面,话间市长形象地提出了“腾笼换鸟”的比喻,也就是说:地还是这块地,但必须通过实施产业升级换代和新的发展思想观念的引入,再创深圳奇迹。由此,联想到08年底至今年初,虽然国内民族企业获直销牌照的速率加快,但却仍以哈药为代表的,皆面临进退维谷的困局;还有近两年的海王、万基、绿谷等的直销沉浮,种种事件皆表明:民企直销正经历脱胎换骨的阵痛。

一个企业的沉浮,是偶然的经营行为;一群企业的乱象,则或许呈现了我们国内民族企业在伴随改革开放三十年间完成原始积累,逐步长大过程中,仍未能摆脱的原罪,在哈药身上也正可窥其一斑。

有心跟踪哈药成长的研究者,不难在普通媒体、网络,甚或MBA商业模式的教案中,找到有关药企的分析文章;有学者提出,国内不乏这样的药企,主导产品的综合制造成本极低,低到可以在经营成本中忽略不计,销售回款的每一分钱都可以算作利润,于是,企业便敢于大量投入品牌广告,不惜角逐央视广告标王;甚至有学者指出,有些药企投入的广告还要大于企业总的销售利润,企业盈利完全靠广告对品牌的支撑,从而在股票市场上推高企业股价,企业通过股票买卖套利,而获取企业每年的预期收益。

跟踪研究有迹象表明,国内有些知名药企正是在此类游戏的角逐中乐此不疲,产品依从低成本原则,从一个换成另一个,广告也越拍越精彩;然而,企业核心的竞争力:新药品的开发能力却几乎完全丧失――这也就是国内医药行业的基本现状。和国外知名药企相比,我们的药企几乎没有或很少有新药的发明专利,大都靠仿制或侵犯别人专利来开发产品,更低级的便制造和销售膳食补充剂、投放大量广告维持生存。试想,如果是此类知名药企拿到了直销牌照,他们又能有怎样的竞争力?又能有多大的市场选择空间?如果放在以前,粗旷式、掠夺型的双轨模式正适合他们;然而今天在盛名之下,又有《条例》约束,却不得不脱去拖鞋、穿上西装学做绅士,学做儒商,手足无措、进退维谷是必然的结果。

如果,国内药企不能赎清自己的原罪,再知名的企业拿到牌照对民族直销业也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就像对中国医药行业和资本市场稍具了解的投资者,决不会将振兴国药的历史责任与深陷原罪的上述企业联系起来一样!

当然,就像直销理论和创新实践在国内一直没有停止,甚至走在国际前列一样,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实践也证明,中国一定会走出世界级的直销企业;正在面临转型阵痛的企业决策者们,应该将管理团队带到深圳去,认认真真地面对和思考深圳现象,而且必须做好“腾笼换鸟”的思想准备――即使自己就是那只鸟!只有拿出脱胎换骨的勇气,从经营理念、企业文化的根上着手,打造百年企业的根基,做好一砖一瓦建起深圳的艰苦创业的准备,直销转型才能成功。

第9篇

抓住新版GMP洗牌机遇

新版GMP认证已落下第一道帷幕,有数百家药企由于未能通过认证,全部被要求暂停生产。医药行业洗牌已经来临,仍然存在侥幸心理企图蒙混过关的药企,或将成为被兼并的对象,未来的医药市场格局将因此改写,虽然形势严峻,但也不乏有洗牌后的机遇。

由于本轮的GMP认证淘汰的力度更大,按照目前通过认证的药企数据来看,四成制药企业面临停产、被兼并,甚至其中不乏上市公司的身影。虽然国家在推进新版GMP认证势在必行,然而,事实是残酷的,国家食药监总局坚持认证标准不降低,期限不放松的原则,药企受限于自身发展、实力不济,使得每家企业对新版GMP认证态度不一,部分医药企业仍抱有法不责众的侥幸心理,此时不得不进入“生死危局”。同时,新版GMP认证规则对产品的生产、运输、临床使用提出更高的要求,而且针对新修订GMP要求,企业必将投巨资进行新建厂房,或对原有药品生产厂房及空调系统进行改造,所需费用也比较高。

新修订药品GMP为医药企业优胜劣汰、兼并重组提供了历史机遇。部分规模小、效益差、产品无市场、质量管理水平落后的企业,将逐步被淘汰出局。针对我国药品监管动真格,一些制药企业若想继续生产,就必须靠升级改造方能获得认证。虽然目前药企面临多重压力,困境丛生,但显然医药行业整体仍是处于“黄金十年”,这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任何行业的盛宴都不是行业内所有企业的盛宴,必然是属于有准备,有能力的“强者”。而洗牌改造也是对药品生产企业自身经济实力及融资能力的考验。中小医药企业没有钱进行改造,但是如果产品有一定的市场,这也会吸引有资本实力的大药企进行收购或者合作。”

提升产品的掌控能力

医药企业越来越意识到,没有大产品就没有大企业的硬道理。作为经典4P理论的核心元素和根本元素,产品掌控能力的比拼也将是企业未来在竞争加剧和行业不断集中大环境下生存的关键。如果企业没有超过几亿或十几亿的重磅产品,无论是产品品牌、企业品牌、盈利能力、竞争能力都将会遇到发展瓶颈,面临巨大压力。关键是大产品如何挖掘,如何运营,有没有培育大产品的战略目标和培养信心。医药企业想生存下来,跳出同质化竞争的红海,就必须大幅度提升自己的产品掌控能力。无论对于医药工业和商业,产品掌控力更多的是体现在你手里掌握的产品资源是否可以满足以下条件:

1、销量大:产品有较大的市场销量,虽然可能会出现竞争激烈的问题,但是保证了在中国这么大的市场环境下可以销售的机会更多,不至于没有市场而被饿死。当然,对于政策有明确限定的市场,比如基本药物,尽管有些产品的销量可能很大,但是还是要慎重考虑市场进入资格的问题,不能盲目。

2、竞争小:这类产品的方向可以定位于治疗领域、也可以定位于生产厂家数量、还可以定位于产品剂型、销售渠道等。总之,掌握这类竞争较小的产品,更容易让企业存活乃至发展起来。

3、独占性:这个层面对于医药生产企业而言更多的是比拼企业的开发、研制、创新能力,对于医药商业企业及终端来说比拼的则是建立在自身渠道掌控硬实力之上的产品所有权获得能力。

从政府出台的医改政策以及各种规划、制度等内容里面不难发现,政府一直在鼓励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这其中的一切都是建立在以产品为核心的基础上。

捕获消费者心智资源

目前中国的医药行业已经从单纯的产品竞争向资源竞争过度,任何国内制药企业都面临自身资源和外部资源整合能力差的问题。加之制药企业的营销体系复杂、团队庞大,稍有规模的制药企业都会有千人以上的营销团队,管理着经销商、商、医院及终端药店,营销费用不仅庞大,日常营销管理也具有一定的难度。而随着消费者自我药疗意识不断增强,消费者在药品零售终端购买OTC药品的需求大幅度增加。70、80、90后已经成为消费主体,这一群体具有高度的自我药疗意识,消费更加理性,简单的大广告、人海战、炒作营销,对这些消费者的吸引力已经降低,一些炒作手法还会引起他们的反感。大健康概念深入人心,营养保健产品持续高速增长,全民健康养生热带动了中医药产品的常态化销售,这将使得药企的管理理念面临着改变。

就生产药企而言,OTC企业品牌和品类之争将会成为未来竞争的主旋律,只想靠给终端药房高毛利的经营思路的企业面临产品无人问津的尴尬境地,由于药房终端多元化的经营方向,会催生药企去抢夺创新保健产品和药妆产品的新的品类机会和明星产品,原来的蓝海市场随着竞争亦将逐渐白热化。由于面临消费者对品牌产品的需求增加现状,迫使品牌操作的高成本投入,换回市场回报不成比例的利润预期困局,中小企业将面临举步维艰的生存空间。大型药企面临增长乏力,低端市场占有率面临中小企业竞争挑战挖角流失,老产品生命周期到成熟期,新的产品品类接济不上,替代品的市场挑战等诸多现状。

如何打造营销创新、品牌树立、产品定位、品类升级、资源整合、资本注入、多元化经营的转型举措,仍然是未来发展的主题,而如何面对最终客户消费者心智资源的占有和抢夺,经营思维的树立和转变,是药企管理者需要思考和面对解决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唯一选择。

核心战略管理是关键

对于已经在国内外医药企业中盛行多年且极为推崇的以战略规划到执行为管理要点的管理模式,对于很多制药企业来说更是形同鸡肋,一来是战略的制定由于缺乏直观的整合数据和专业的市场反馈,更由于机构体系的过于庞大,无法执行到位而流产。医药行业产品同质化、市场环境同质化、营销手段同质化已是公认的实事,也是医药企业家不得不面临的挑战。红海之中的医药企业同质化日趋严重,难逃竞争旋涡。差异化缺失的环境下是创新和突破的局限,和原有成功模式的逐渐失灵。目前,无论是推广手段、营销模式、招商直供模式都需要企业家深刻思考,致力于模式创新和变革。

第10篇

前茅,居全省医药行业“十强企业”第五位,并首次跻身于全国中药工业企业销售收入排行榜41位。2005年,集团销售收入有望突破10亿元,上交税收有望突破5000万。××集团已成为我市土生土长最大的民营制造企业,成为全省发展最快的医药企业,成为全国医药行业异军突起的生力军。

大凡企业的发展都有“天时、地利、人和”诸多原因。“天时、地利”是企业发展的外部条件,“人和”则是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集团的发展也不例外。××集团强劲的发展动力形成于企业的“人和”优势,企业的“人和”优势又根源于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集团企业文化之灵魂就是××集团创始人×ד仁本和贵”的企业家精神。

“仁”曾是中国古代儒家文化中一个含义极为广泛的道德范畴。孔子言“仁”包括恭、宽、信、敏、智、勇、忠、恕、孝、悌等内容。××集团创始人企业家××秉承传统儒家文化中“仁”学之精华,融贯当今市场经济时代之特征,形成了以“××”为特征的企业家精神,这种精神激发企业家去奋斗,引领企业员工去努力,推动××集团快速发展。

1、“仁者”创业。发展是社会的主题,而创业又是发展之基础。××有句名言:“企业任何时候都是创业阶段”,创业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精神”的最大的闪光点就是以“崇尚创造,勇于创业,坚韧不拔,永不满足”为基本内涵的创业精神,这种精神成为××集团成长壮大的第一推动力。 万事开头难。××集团短短10年时间实现三大跨越,并非一帆风顺,曾面临数不清的困难和挑战。作为企业家的××其过人之处就在于知难而进、坚韧不拔。在创业初期,产品销售不畅,资金周转缓慢,企业限入了困境,与××一道创业的同仁甚至打起退堂鼓。但××没有被困难吓倒,他想方设法,调整策略,努力创新,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更为可贵之处是永不满足,他从不为现有成就所陶醉,而是一步步提升自己的创业目标。他要把××集团发展为一个效益一流、贡献一流、员工收入待遇一流的新型民营企业集团,让传统中药走出国门,响誉世界。

2、“仁者”善为。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成功属于有勇有谋的人。“××精神”不仅体现为敢于创业的勇气和胆识,而且闪烁着善于创业的谋略与智慧。近几年来,随着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和施实,民营企业迎来了大发展的春天,而××则清醒地认识到“民营企业不仅要敢有作为,更要善有作为”。他十分注重学习和运用现代市场竞争策略,抢抓机遇,加快发展。 大,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3、“仁者”爱人。万事人为本,企业健康持续发展起决于高素质的员工队伍。××着力培育“人为本、和为贵”的企业价值,营造“仁爱亲和、精诚团结”的企业氛围。集团设立了面向全体员工的“总经理信箱”,员工经常通过电子邮件和信函,直接与总经理交流思想,反映意见,提出合理化建议。集团组建了员工业余文工团,建立了图书馆、阅览室,经常举办各种形式的文娱、体育、演讲等活动。不仅丰富了员工业余生活,而且陶冶了情操,增强了员工“以企业为家,以企业为荣”的归属感、凝聚力和团队精神。集团先后建立了“营销市场薪金”、“提成加利润分成”、“三年制总裁特别奖”、“员工工龄股份配送”和“超任务特别奖”等到一系列激励机制,使企业成为员工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厂兴我荣、厂衰我耻”成为员工的内在动力。集团还特别重视骨干人才的培养,先后送派9名管理人员到北京、南昌等地高校攻读mba,已有5名学成归来。2003年月11月,集团又成立了专门培养企业中层管理干部的“××干校”,为企业可持续发展不断注入新活力。以人为本,关心人、依靠人、发展人的“爱人精神”,充分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形成了促进企业发展的强大合力。正如××所说:“××集团由小变大,得益于××集团有一支特别能吃苦、能战斗的员工队伍。” 通过对××集团的调查分析,我们得出以下几点启示:

1、企业家是最为宝贵的社会资源。俗话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市场竞争是没有硝烟的战争,企业家是这场战争的将帅,决定着战场的胜负,作用至关重要。现实生活中,人人都可能向往企业家,但真正能成为企业家的人毕竟是少数。因为,在现代社会,企业家是最具风险、最具挑战性的职业,需要相应的特殊素质。“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关键是“能人创企业”。没有能人创企业,经济得不到发展,没有百姓创家业,就缺乏坚实的基础,没有干部创事业,就缺乏应有的保障。

2、企业家精神是时代精神之精华。社会发展依赖于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起决于企业的发展,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文化,而企业文化集中体现为企业家精神,“××精神”就是范例。在推进和谐创业、富民兴市的今天,要特别注重培育和弘扬优秀的创业文化、企业文化和企业家精神,使之成为时代最强音,激励更多的人去创业、去奋斗,引导更多的企业健康发展、持续发展。

3、加快和谐创业、富民兴市进程。一是要在全社会形成一种氛围、机制和导向,让更多的优秀人才向往创业、向往企业家。对在市场竞争中成长起来的企业家要倍加珍惜,热情关心、大力支持、积极引导,使他们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业之中,并得到健康发展。二是要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坚决落实兑现业已出台的各项优惠政策、鼓励措施以及各部门相应配套政策措施和办事承诺,坚决清除影响发展环境、影响和谐创业的各种障碍,为企业和创业者提供公开透明、便捷高效、公正廉洁的服务。三是要开辟领导层与企业家相互沟通的便捷渠道。企业家有什么想法、要求和建议,有什么问题和困难,能及时反映到领导层;领导层有什么规划设想、有什么政策和举措也能及时传递到企业家。通过双方的沟通互动,推动和谐创业,促进经济发展。四是建立起创业服务中心。这种服务中心不是一般的审批办证服务,而是能及时为企业家提供宏观方面的政策形势、市场信息和发展动态,能为企业家的决策提供咨询参谋作用,能为企业的发展牵线搭桥,抢抓商机。五是建立企业家培训基地,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满足企业家学习知识、提高素质的要求。

第11篇

我国医药企业并购现状及原因

我国医药企业的并购从1997年开始至今,已经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和繁荣的阶段。在历年来的全国并购事件中,并购双方有一方或两方为医药企业,这样的案例越来越多,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见图1)

我国医药行业近年来之所以呈现出迅猛的并购势头,其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两个方面:

应对入世带来的挑战

我国医药行业多年来以“小、散、乱”为特征,集中表现在医药企业数目多、规模小,研发能力弱,市场占有率低等方面。加入WTO后,国外医药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以其雄厚的资金规模和先进的管理经验,明显处于竞争的强势地位。(见表2、3)

由表2和表3可以看出,我国医药上市公司总股本前5位的公司的总资产和股东权益只占国外大企业的1%,销售收入和净利润只占7.5‰和2.8‰,在规模与赢利能力方面与国外大企业相距甚远。因此,我国医药企业要应对日益国际化的竞争,必须增强自身实力,而单纯依靠内部成长来获得规模的壮大已时不我待,并购就成了我国医药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

资本意志的表达

资本总是从投资回报率低的行业流向投资回报率高的行业。我国医药工业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发展速度,1991年至2000年的十年间,医药工业总产值的年均增长率为22.21%,1997年最低,但也达到了11.91%,高于同期全国工业增长速度。据专家预测,未来的3-5年,我国医药工业仍将保持12%以上的增长速度。正是看好医药行业良好的发展前景和预期收益,大量资本从其它行业流向医药行业,因此使得医药类并购显得十分活跃。如依靠纺织、贸易起家的华源集团控股上海医药,原先在高新技术领域发展的东盛科技则通过收购多家医药企业成功进入了医药行业。

并购的基本目的是利用并购所带来的协同效应,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盈利水平,也是评价并购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准。默塞尔管理咨询公司对过去10年里200家大型公司的合并作了调查,发现合并后的三年里有57%的合并企业的盈利落到了同行后面,而从长期来看,失败的比例更高一些。1992年,永道会计与咨询公司对英国公司的并购活动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方式是对英国最大的100家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进行了深入访谈。调查结果显示,接受调查的总裁约有54%认为并购是失败的。因此,我国医药企业应当了解国外企业并购高失败率背后的原因,规避并购中的风险,增加并购成功的几率。

医药企业并购中的风险

并购动机

并购的合理动机是追求企业利润和股东收益的最大化。然而并购发生时的动机并非总是合乎理性的。现代企业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导致了经营者与所有者利益上的分歧,经营者在作出并购决策时就有可能仅仅是从个人利益出发。如人报酬理论就指出经理人的报酬与公司规模成正比,因此,为了获得更高的年薪,经理人有可能发起并购,扩大公司规模。此外,并购后经理人声誉和社会地位提高,或者仅仅是为了展现他们在管理上的天分,都可能触发一项并购的发生。而在这样的动机驱使下发起的并购,其合理性与经济性将很难保证,股东的权益自然受到威胁。

并购类型

并购可以分为三类: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和混合并购。

横向并购是指生产和销售同类产品或生产工艺相近的具有竞争关系的企业之间的并购行为。例如哈药集团收购哈尔滨制药二厂,新华制药与鲁抗医药的联合。

纵向并购是指生产过程或经营环节相互联系的企业之间,或者具有纵向协作关系的专业化企业之间发生的并购行为。如华源集团近年来通过一系列的并购重组,已经拥有了包括具有生物技术、生物材料科研优势的华源生命科技公司、以大输液为主的华源长富药业以及以药品批发和零售为主的上海华源药业,力图形成一条较为完整的产业链。而近期华源集团又将以并购大型医院为重点,这都是在产业链上的纵向整合。

混合并购是指在彼此没有相关市场或生产过程的公司之间进行的并购行为。例如沈阳北泰方向集团,是集科、工、贸于一体的高科技、跨行业的综合性民营企业集团,拥有一家上市公司方向光电股份公司,去年11月重组了山东东方药业集团,开始涉足医药领域。

无论何种类型的并购,其目的都是为了实现1+1>2的协同效应或组合效应。然而,企业规模增加到一定程度,超出了企业管理能力的范围时,协同效应将无法继续得以发挥,特别是纵向并购和混合并购,对企业管理不同领域资源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美国管理学专家罗伯特・库恩有一句名言:“大的并不一定总是好的。有时无限制地扩大企业规模,反而会限制企业的效益。”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中,韩国第企业集团起亚集团、第十二大企业汉拿集团、排名第十四的韩宝集团、第十九的真露集团、第二十六的三美集团先后破产,而第二大企业集团大宇集团和第十大企业东亚集团也在金融风暴之后不久宣布解体。企业所处的行业不同,性质不同,可以实现的最优规模也不同,医药企业应当衡量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经营规模。此外,横向并购会加强市场的集中程度,弱化市场竞争,在法律上会受到一定程度限制,也是要加以考虑的。

并购目标的选择

医药企业确定并购目标之前应当进行一系列客观科学的分析,而不是管理层的主观判断或仅仅是应对竞争对手的跟进。这些分析包括:优势企业的自我评估、目标公司基本情况分析、并购依据分析、并购可能性分析、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评估等。在分析目标公司的基本情况时需要考虑到的有目标公司的业务前景、盈利状况、规模、产业领域、市场地位等。分析目标公司的财务报表和股价是分析目标公司状况的重要途径,但其中也存在着较大的信息风险,因为财务报表编制的静态特点,股价波动的非业绩因素都会使这些信息无法真实全面地反映目标公司的情况。此外,一些亏损严重,急于被购买的企业可能会一些虚假的有利信息以引起优势企业的关注。因此,医药企业应当最大限度地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搜集并购目标信息,对信息进行公正客观的评价,然后作出慎重的决定。

在确定并购目标时还要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目标公司与优势企业的发展战略、资本结构是否相符。在有政府参与的并购活动中,拉郎配的现象并不少见,在发展目标上毫无共同之处的两个企业在并购之后只能是貌合神离,并购从一开始就是失败的。在医药企业并购中积累了不少经验的华源集团、东盛科技、健康元药业在选择目标公司时都有自己的理由。如华源集团重在产业链上的整合,把形成纵向一体化的医药产业集团作为企业战略目标;东盛科技注重的是目标公司是否拥有自己的核心产品和技术,在行业中是否具有垄断地位,如其下的青海制药和潜江制药,一个是国家基地,一个是国家眼药基地;健康元药业的并购涉足范围较广,既有处方药生产企业,又有非处方药和保健品生产企业,但仍然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这些企业的品牌价值都比较高,如丽珠在处方药市场的地位,东风制药的名牌产品新肤螨灵霜和环丙沙星,以及在保健品市场具品牌优势的喜悦和鹰牌。

并购方案

并购方案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并购价格的确定。一家合适的目标公司通常会有多家企业参与竞标,竞争导致并购价格抬高,即使成功收购,也可能因为收购成本过高而使得并购的预期收益无法实现。如在丽珠集团与东盛科技对潜江制药的争夺中,丽珠集团就称其退出的原因就是并购价格已经超出了他们事先的估计。再如近期发生的法国两大制药企业赛诺菲与安万特之间的收购与反收购战中,安万特采取的策略就是要引入第三方来参与并购竞争,通过抬高股价来迫使赛诺菲放弃收购。一旦安万特找到了实力相当的第三方,即使背后有石油巨头道达尔和化妆品行业翘楚欧莱雅的强大支持,赛诺菲的此次敌意收购行为也将付出不小的代价。此外,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十分复杂,同一公司的不同股权被分割在几个不同市场之中,不仅有流通的A股,还有不流通的国家股、法人股和转配股以及外资股B股,不同股权在流通性上的差别使其价格也相去甚远,这就给并购定价带来了较大困难。目前我国企业之间的并购以协议转让方式进行的较多,缺乏市场机制的调节,定价的非理性因素影响更大。

选择何种支付方式对并购的效果也会产生影响。现金支付虽然简单易行,但可能使企业的正常经营发生资金周转困难,减少投资机会;股权交换使企业的股权结构发生改变,控制力被分散,股东收益被摊薄;资产置换需要对双方资产进行评估,费时费力,并购的成本增加;而为并购发行债券,在国外被称为垃圾债券,无论是对投资者还是企业,都具有较大的风险。如健康元药业在去年买进了一个制药厂和一个保健品企业后,就不得不于年末卖出了两个经营状况尚好的研发公司和销售公司,以缓解资金周转上出现的问题。目前我国政府对并购给予了较多的政策扶持,如上海就推出了“收购兼并企业专项贷款”,但贷款也会改变企业的资本结构,影响企业的信用评级,增加进一步融资的难度。

在国有企业的并购重组中,政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并购方案中,政府从社会福利的角度考虑大多会要求优势企业承担被并购企业的债务和员工,但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优势企业的负担,使并购后的整合难以开展。华润集团并购东阿阿胶的过程中聊城市政府就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提出的并购条件中有一条就是要保持东阿阿胶集团现有管理层的相对稳定,这就使得华润集团在并购后的人力资源整合中难以有所作为。

并购整合

科尔尼顾问公司通过对1998~1999年间全球范围内115个巨型并购案例进行调研,分析失败的原因,认为在并购的整个流程中处处充满了风险,而并购整合构成了并购过程中的最大风险(图4)。

第12篇

关键词 中药专业;课程体系;实践实训;中职;本科;贯通

培养;教学设施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19―0089―03

1前言

2015年,山东省教育厅批准曲阜中医药学校和济宁医学院开展中药专业“3+4”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本科教育,首批招生45人。两所学校严格按照省厅文件要求,按照七年一体化培养原则,整体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贯通培养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标准,构建文化课、通识课、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课程衔接贯通的教学体系、课程体系,为中医药行业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根据国家政策、专业特点、社会需求和行业调研及贯通培养要求,准确定位贯通培养人才培养目标,形成以典型工作项目为主体的模块化新型课程体系,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2前期调研

针对行业、企业需求,开展“3+4”中药专业对口贯通分段培养调研 曲阜中医药学校同济宁医学院药学院联合成立调研小组,对省内外开设中药专业的学校和中药生产销售企业,通过问卷调查、专题会议、走访座谈、参观考察、电话访谈、文献查询等直接和间接调研相结合的方式,对中药专业发展现状、中药岗位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情况、企业对员工的职业素养与能力要求、资格证书等进行调研。

通过调研,分析中药专业岗位能力与任务

1)岗位需求分析。中等职业学校中药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的岗位有中药调剂员、药品购销员、药品营业员三类岗位,基本定位于零售药店。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除上述岗位外,另有部分走向生产一线车间,担任企业技术骨干。而本科生的工作岗位主要在研发企业骨干人员、负责人员及营销人员方面。

2)中药企业对员工的能力与综合素养要求分析。通用能力方面基本要求主要是执行力、沟通能力、适应能力等,个人能力要求主要表现为沟通与合作能力、实践与操作能力、学习与创新能力等,企业对中药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要求最重要的是工作责任心,其次是团队协作、法律意识、诚信方面,还需要有一定的敬业精神。

3)人才培养模式分析。经调查发现,当前无论是中等职业学校还是高等学校,在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师资、实习实训条件等方面,与企业的实际要求存在一定差距。大多数中药企业目前所需要的就是从事技术岗位工作的人才,中药产业的发展既需要高学历的尖子人才,又需要有一定专业基础的知识丰富、实践能力强的技术技能人才。

4)现有课程分析。在核心课程设置上,毕业生反映认可度高,但是满足从业需求方面不足;理论课的学习较多,实践课程学时分配偏少。

根据企业、学校调研和岗位能力分析,确定“3+4”中药专业对口贯通培养目标及人才培养规格 两校一致认为,“3+4”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有利于专业人才综合素养和专业技能水平的提升。通过将本科高校的理论、科研和综合教育优势与中职学校的实践实训、校企合作优势有机地结合,师资队伍、教学设施、校园文化等优势互补,实现高素质中药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3+4”中药专业贯通培养的目标以学生技能培养和全面发展为根本,面向中药岗位需要,遵循“定位专业面向的岗位、任务、职业能力”的原则进行定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培养具有较强的就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掌握中药学专业基本知识,具有一定的技术操作、优化与改造、设计、管理能力,并具有新技术研发能力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

3形成以典型工作项目为主体的模块化新型课程体系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在完成中职阶段必备的文化课程基础上,融入理想信念、职业道德、业生涯规划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确定与专业相结合的教学内容,突出知识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服务专业发展,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对学生进行文化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有机结合的培养教育。

根据岗位特点和岗位要求,适当增加选修类课程 讲授内容可以涉及心理健康、沟通与礼仪、中医药文化、医药商品知识、就业指导等内容。

围绕专业技能课和专业核心课积极构建新型课程体系专业技能课程按照对应的知识和技能,确定开设课程及内容,构建以典型工作项目为主体的模块化新型课程体系。专业核心课以能力为基础,注重培养岗位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增强实践素养的养成。活动设计符合学生的能力水平和教学需要,给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空间,培养学生的中医、中药思维方式,引导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定期邀请中药行业或校企合作单位专家和技术人员到学校讲座 授课内容可以涉及行业最新发展动态、安全生产、企业文化以及GAP、GSP、GMP实施技术和实践案例。

开展和完善实践教学活动制度,增加现场教学课程鼓励学校组织或学生自发到中药行业企业参观学习,鼓励学生寒暑假期到药店打工、参加企业文化培训等。

4根据对口贯通分段培养要求,重构“3+4”中药专业课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