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6 17:08:2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会计行业调研,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高职教育 会计专业 需求分析
计专业是各高职院校普遍开设的专业之一,为确保我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符合行业、企业的用人需求,办出特色,2014年4至7月期间,我们组织师生深入企业,结合毕业生跟踪调研,开展了会计专业人才需求状况及预测的调研活动。针对我院毕业生绝大多数在中小企业就业,故此次调查对象以中小企业为主,尤其是乌昌周边中小企业。
一、调研组织情况
(一)调研对象
分三类:一是结合会计专业老师所服务的企业,开展调研;二是面向目前已建立稳定合作关系的“双基地”进行访谈;三是结合历年毕业生就业跟踪调研,发放问卷,开展调研。
本次调研企业共126家,发放问卷130份,收回有效问卷87份,访谈企业17家,访谈人数46人;选取近三年毕业生150人抽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19份,访谈21人。
(二)调研目的与内容
调研目的:了解行业企业一线会计工作的需求,重点了解企业会计、出纳、成本核算、工资核算、收银、仓储管理等财务工作岗位设置及财务人才结构现状,以及具体财务岗位对人才结构类型的要求,对知识、技能、情感和经验的要求,对财务工作相应职业资格要求。同时了解会计行业企业未来5年经营趋势对财务人才需求及人才规格新变化。为修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教育教学模式与方法提供依据。
调研内容:一是新疆会计行业发展现状;二是企业对会计人才需求情况;三是会计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四是毕业生就业情况及对教育教学的反馈。
(三)调研方法
1.问卷调查法:对企业财务人员、历届毕业、双基地企业发放问卷,了解企业对毕业的反馈、对财务人员知识能力素质的需求以及毕业对学校设置的课程及培养的意见与建议。
2.访谈法:分两个层面,一是企业层面,重点选择了万江财务、宏叶税务师事务所、宏昌事务所等五家单位,进行了访谈;二是毕业生层面,重点选择2010届、2011届、2012届已就业的毕业生,根据其工作体会,对本专业课程体系、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进行交流、反馈。
3.专题讨论和资料查询法:在初步整理分析调研资料的基础上,组织相关骨干教师、专业指导委员会专家进行研讨,针对问题,学习相关兄弟院校的经验做法,研讨对策。
二、新疆会计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提出了2014年自治区经济工作总体要求,强调“五化”要同步发展,即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进程、信息化和基础设施现代化。而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均离不开准确的财务信息与合理的财务分析,依赖于高素质的财务人员,为生产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2013年,自治区工商局出台了《关于支持服务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若干意见》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立足工商职能服务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意见》,其中提出的“支持企业做大做强”“放宽公司非货币出资方式”和“放宽市场主体登记住所条件”等意见为全区企业总户数大幅增长创造了条件。截止到2013年底,新疆企业总数已超过14万家,仅2012年,全区新注册登记各类企业2.2万户,同比增长了9.3%。按近五年企业平均每年8%的递增率计算,平均每年新增各类企业1.1万家,至少配备2名财务人员,每年新增财务人员缺口至少2.2万人。从自治区财政厅会计处了解到,截至2013年5月底,新疆拥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人数已达到20.4万人,2008年的人数是16万多人,平均每年增长近8 000人,年需求缺口达1.4万元。根据天山网2013年6月7日信息,2013年全日制学历培养的财会类毕业生总数为3 000人,能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人员比例不到50%。可见,财务人才供不应求,存在近万人的缺口。目前,财务人员结构中,汉族占到85%以上,少数民族不到15%。少数民族财务人员匮乏已成共识,南疆财会类人才需求缺口更大。
从新疆地区企业需求来看,2014年春季人才招聘会上,酒店服务人员位居第一,营销人员位居第二,有经验的会计人员位居第六,同时,根据日常教学实习及外联活动中接触的信息看,企业不断向学校要会计类的毕业生。由于我校实行“2+1”式人才培养模式,最后一学年学生通过财务公司为期2个月的“会计孵化”即可“双向”选择就业。多年来,大三时,学生尚未毕业就已经就业,且供不应求。
综上所述,随着我区“五化”推进和“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小企业赢得了广泛的发展空间,会计类人才需求存在着巨大的缺口。同时,会计职业以其稳定性、重要性和经济发展的同步性,而凸显其职业的优越性。近五年来,会计专业一直备受学生和家长的青睐。根据企业用人的分析,会计类人才的培养,不仅要在业务上突出学生的“专”,更要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拓宽学生知识面,尤其是人际沟通、职业精神等方面的素质。开办高职会计专业,满足我区中小企业增长对出纳、收银、记账会计等岗位人才的大量需求,尤其是加大少数民族高职会计人才培养,对维护南疆社会稳定、长治久安和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分析
通过对17家合作企业、46位财务骨干的访谈,当问到“贵企业对未来毕业生(担任会计工作)的学历要求”时,仅有11%的企业选择高学历,89%的企业对学历没有要求,“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且品德好、责任心强、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即可录用。这一点充分说明大多数中小企业在招聘财会人才时,不再把学历当作录用的唯一标准,更加注重财会人才的职业精神和实践经验。一般要求2年以上“实践”经验,并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当问及“你认为高职会计专业应当采取的人才培养模式”时,所有访谈企业都谈到了应当加强实践经历,至少在毕业前有过半年以上企业财务工作经历,且三年培养中实践不能断线,企业文化和职业精神的培养贯穿始终,尤其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培养,方可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调研显示,企业对会计人才能力需求排在第一位的是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第二位是会计工作经验,然后依次为:财务核算能力、电脑操作能力/掌握信息化技术、沟通能力、税收法律知识、团队精神。大多数企业需要复合人才,随着企业核算规范化,业务的互相渗透,监督控制力度的加大,单纯的人才已经不是社会所需,复合型人才越来越受欢迎。
根据访谈企业用人现状结构分析,高职财会类专业学生主要集中出纳(37.3%)、会计核算岗位(46.3%),少数会在收银岗位(5%),还有部分在审计、营销、仓管等岗位(11.4%)。可见,高职职会计专业应当着重加强学生出纳能力、会计核算能力的培养,同时,关注学生人文素质、职业精神的培养,以适应新疆中小企业快速发展。
四、毕业生就业情况调研分析
(一)毕业生就业岗位调研
通过对近三年150位毕业生跟踪调研,调研方式采取访谈和发放问卷,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19份,其中访谈了21位毕业生。我院会计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岗位为会计(占48.7%)、出纳(占33.6%)。这两个岗位就业的毕业生占到总毕业生人数的80%以上;其次是收银、营销、其他岗位。因此,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应增加对拓展岗位培训的课程,以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拓宽就业面。
(二)毕业生薪酬标准调研(见表1)
我院会计专业毕业生月平均薪酬为2 340元左右,从上表可见月薪1 800元以下的占16%,在1 801―2 500元的占61.3%,在2 501―3 000元的占15.1%,在3 000元以上的占7.6%。这与就业的环境以及学生职位有关,我院培养的学生65.5%就业于乌鲁木齐和昌吉,这两个地区是新疆最发达的地区,竞争压力大,学生多数在会计助理、会计员等初级岗位上,处于单位财务工作的底层。担任财务主管等中级岗位的人员较少。
今后,人才培养方案中应当关注学生技能与职业素养培养,强化课程改革,优化教学效果,努力缩短学生职位升迁的时间。
五、调研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高职会计专业在新疆有着旺盛的市场需求和广阔的就业前景,尤其是对南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为增强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尤其是少数民族学生就业竞争力,必须从人才培养目标、人才规格、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设置上深化改革,凸显高职特色。
(一)明确培养目标
面向新疆工业、农业、商业、建筑、旅游、服务等行业中的微型企业,培养具有良好会计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具有必备文化知识、会计理论知识和较强会计账务处理技能,从事出纳、会计及相关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一线财务人员。
(二)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为提高学生财务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增强就业竞争力,就必须走校企合作之路,开放办学。结合财会专业的特点,依托财务中介公司,基于“会计工作能力需求、会计行业准则要求、学生认识规律、高中职教育规律”,将会计职业技能要求与资格证书标准融入专业课程体系,实施“校内仿真模拟”+“企业实账演练”相结合,以项目化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技能为主线,校企合作共同构建“课证融合、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注重实训与实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加强校企合作,努力培养理论功底扎实、实践能力强、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的一线财务人才。
(三)凝练确定典型工作任务
通过组织校企骨干、职教专家,采取头脑风暴法,针对企业会计岗位设置情况及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就业比较集中的会计、出纳等岗位,研究确定会计专业毕业生从简单到复杂的8个职业发展阶段。针对每一职业发展阶段,再通过头脑风暴法,最终确定每一阶段的具体任务,确定了本专业96项具体职业能力项目,为今后课程开发奠定了坚定的基础。会计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详见表2所示。Z
参考文献:
[1]李国辉.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市场调研与分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01).
[2]刘颖,徐洁.对高职会计专业人才需求的调研分析[J].教育财会研究,2011,(05).
[3]李中衡.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与岗位能力匹配性调查[J].中国证券期货,2011,(06).
摘要:文章根据五年制高职会计现代化专业群建设的需要,深入企业、行业、高校进行调研,分析了行业会计人才的发展状况及企业对会计人才需求及层次,岗位技能与课程的对应关系,提出了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群培养规格及职业面向,并对教学改革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会计专业群 调研报告
一、调研目的、对象及方法
(一)调研目的
为贯彻江苏省教育厅、财政厅《关于推进职业学校现代化专业群建设的通知》(苏教职[2015]38号)要求,结合学院会计专业群建设的任务,充分认识到会计专业群建设的紧迫性,坚持以德育为先、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加强文化基础教育、以提升学生职业技能和培养学生职业精神为主线、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以项目化课程结构为主体的职业教育理念,着眼调结构、促改革,不断提升教育质量、服务能力和现代化水平。深入企业进行实地调研,以了解会计岗位群的设置、岗位群职责、岗位群对会计人员素质、能力结构的需求变化,为会计专业群建设提供可靠依据。
(二)调研对象
1.工业企业、商业企业的财务负责人及会计师事务所、会计服务公司的项目经理。
2.会计专业群的毕业生,进行典型性抽样调查。选取我校毕业生安置率较高的中、小型企业,地区以江苏省居多,毕业生选取2014、2015届学生。
3.同类高职院校,如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苏州旅游与财经分院、南京高职分院、常州刘国钧分院等学校。
(三)调研方法
1.问卷调查法。主要针对会计专业群2014、2015届毕业生,采取发放问卷的形式进行调研,主要了解毕业生从事的行业及具体职业、专业相关度、薪酬待遇、发展空间等,同时关注用人单位的满意度和后续招聘计划。
2.访谈法。主要针对工业企业、商业企业的财务负责人及会计师事务所、会计服务公司的项目经理和同类高职院校财经专业负责人进行,和企业负责人主要探讨校企合作的可行性、学生跟岗顶岗实习安排、企业对会计人员素质的要求、会计行业发展的趋势;和高职院校财经专业负责人主要探讨会计专业群建设的方法、路径,课程改革的方法、校企合作的方法,师资培养及技能大赛、实验室建设等工作。
二、行业、企业人才需求及现状分析
(一)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截至2010年底,江苏省有107万会计人员,其中,具有初级以上职称的大约在35万人左右,大部分会计从业人员只具有从业资格,预计到2020年,会计从业人员总量将达到160万,初级以上职称的将达65万人,为江苏省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会计人才基础。从五年制高职培养的学生来看,主要面向的就是培养初级及以下会计人才,空间很大。
(二)企业人才需求分析
2015年以来,商事改革红利持续放大。据江苏省工商局数据显示,2015年全年,江苏省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含分支机构)106.5万户,同比增长12.8%,增幅迅猛,截至2015年底,江苏省累计实有各类市场主体总数(含分支机构)601.17万户;据徐州市工商部门统计,2015年全市新增市场主体79 834户,截至2015年底,徐州市市场主体总数已达473 064户,每年新增的企业数以万计。有企业产生,就有对会计的需求,从未来会计发展的趋势及用人单位的需求来看,会计人才的需求主要分为三种方向,一是对于广大企事业单位,会计从算账报账逐步发展到内部控制、公司治理、会计信息化等高端管理领域;二是对于小微企业,主要依靠会计服务公司进行记账,于是产生了大量的会计服务公司,公司业务相对比较简单,主要帮助企业记账及申报纳税,侧重于基本税务知识的运用;三是会计师事务所,这类企业主要从事审计、咨询、税务策划服务。根据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学生主要就业的对象为广大企事业单位和会计服务公司。
(三)会计从业人员能力现状分析
从调研情况看,会计职业与其他职业相比,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会计职业岗位属于管理性岗位,是专业知识、技术、能力、素养综合性要求高的非第一线技能岗位,是企业技术管理岗位。(2)会计职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联度密切,国家经济政策、单位经济行为的变化直接导致会计行为的变化,会计职业的知识更新快、专业知识应用能力要求强。(3)会计职业入门资格要求严,由财政部门统一组织考试的会计从业资格证,管理严格,考核标准规范,过关率严格控制,并实行每年继续教育年审制度。(4)会计职业岗位对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管理能力与职业道德要求高,会计岗位是管理层面岗位,工作对象既要核算监督各类经济活动,又要面对企业内外部的复杂人员,要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
(四)会计各核算岗位技能能力分析与课程选择
1.会计收银岗位调查情况分析与课程选择。在商场和超市调研中看到,大多收银人员能够快速、准确地收取货款,严格遵守唱收唱付的原则,并主动、热情地回答顾客。对会计收银岗位的技能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对开具发票的规范要求及对收银机、点钞机、税控机等操作的熟练应用。(2)对假币的快速识别。(3)与顾客沟通的能力、交流、口头表达能力。(4)自觉遵守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本岗位的纪律要求,要做到诚实、信用、操守第一。
主要对应课程为会计基本技能实训、收银岗位实训、会计职业素养等。
2.会计出纳岗位调查情况分析与课程选择。在对企业会计出纳岗位的调研中发现,企业对会计出纳岗位人员的选任十分慎重,企业注重选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的会计人员。会计出纳岗位的技能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1)执行费用开支标准,复核原始报销单,登日记账,做到日清月结。(2)对库存现金确保完整无缺,对于超出库存限额规定的现金,及时解缴银行,如有发生被偷盗等情况,造成的损失,要承担赔偿责任。(3)严格执行现金管理制度,严禁出纳人员白条顶库和坐支,不得套取现金。(4)注重对出纳人员的日常性工作监督,实行严格的内部牵制制度,实行银行预留印鉴与支票分开保管,定期进行岗位轮换,对日记账进行抽查,对现金不定期地抽查盘点等,确保现金的安全、完整,起到事中的监督作用。(5)熟知有关的会计法规和财经纪律等方面知识。
主要对应课程为基础会计实务、财务会计实务(货币资金核算)、初级会计电算化实务等课程。
3.材料核算和仓库保管岗位调查情况分析与课程选择。在企业会计材料核算和仓库保管岗位调研时注意到,材料核算和仓库保管岗位是实施存货管理与核算的重要岗位,是企业培养会计的重要场所,而不仅仅承担保管员的角色,其主要技能体现在四个方面:(1)认真验收入库,实行分类管理,根据物资类别、型号、规格,做好材料账的登账工作。(2)严格按照审批程序,收发货物,执行收发制度,及时反映库存物资的动态信息,编制材料采购计划,委派采购人员组织采购,仓库管理人员验收入库、填写“材料入库单”,质检部门进行质量鉴定,出示质量检验报告,财会部门审核材料发票等有关票据,经主管领导批准,承付货款。(3)库存物资做到物、账、卡、资金四相符,确保安全生产。(4)切实按照规定标准,做好库存物资的保管保养工作。
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学环节,只注重材料收发凭证的填制,材料总分类账和明细账的平行登记以及材料的采购、验收入库的核算,缺乏对材料采购与保管等一系列内部控制制度的讲授,学生也缺乏对材料计划员、采购员、验收员、稽核员和保管员岗位职责的了解,不懂得按程序进行材料收发业务操作。主要τ课程为财务会计实务(存货核算)、财务管理实务等课程。
4.往来业务核算岗位调查情况分析与课程选择。在企业开展会计往来业务核算岗位调研时注意到,企业对往来业务主要技能体现在三个方面:(1)根据销售客户档案建立客户财务信息档案,关注债权类账户和债务账户容易出现的问题,防止企业高估应收款项,低估应付款项。(2)应收账款的检查和监督,对应收账款所附的原始凭证要相互验证核对,验证所发生经济业务的真实性。(3)编制应收账款账龄分析报告,对客户的风险程度进行评估和判断,当应收账款账龄在三年以上的款项较大时,要判断是不是企业为完成产品销售任务、出现盲目的赊销行为,造成大量的款项收不回来。目前,各企业都有比较严格的信用政策,严控赊销行为。
在会计教学中,平时过多地注重债权和债务的核算教学,对债权债务的管理与控制讲解较少。主要对应课程为财务会计实务(往来业务核算岗位)、财务管理实务、会计应用技术实训等课程。
5.固定资产岗位调查情况分析与课程选择。在企业开展固定资产核算岗位调研时注意到,固定资产岗位的技能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固定资产取得重点关注:取得决策和审批程序是否明确、计价是否正确,是否建立固定资产卡片、保证账卡相符。(2)固定资产折旧计提情况:是否按规定计提,计提方法选择是否正确。(3)固定资产修理费用是否控制,核算是否正确。(4)固定资产盘点、清查、盘亏、报废、投资、销售等手续是否齐全,是否符合国家规定,会计核算是否正确。
主要对应课程为财务会计实务(固定资产核算岗位)、初级会计电算化实务、财务管理实务等课程。
6.薪酬核算岗位调查情况分析与课程选择。在企业会计薪酬核算岗位调研时注意到,会计工资核算岗位主要技能体现在四个方面:(1)配合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做好职工薪酬的核算及发放标准的核定工作。(2)审核工资计算表,报请负责人审批工资计算表,会计提工资、发放工资的账务处理及代扣“三险一金”、 个人所得税的账务处理,月末计提“五险一金”、职工福利、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等的账务处理。(3)理解职工的范围,职工薪酬的构成,熟悉薪酬发放的业务程序。
主要对应课程为财务会计实务(薪酬核算岗位)、初级会计电算化实务等课程。
7.资金管理岗位调查情况分析与课程选择。在企业会计资金管理岗位调研时注意到,资金管理岗位主要技能体现在四个方面:(1)参与企业筹资、投资管理、资本运作、税收筹划等具有高素质企业理财能力。(2)拓宽对国家财经法规、税收制度的理解,熟练掌握各种融资工具的应用,为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方案的选择。(3)加强与银行的沟通,能及时办理银行贷款、还款及付息等基本业务,为企业培养出理财、筹资方面的专家。
这部分内容难度较大,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重点加强。主要对应课程为财务会计实务(资金管理核算岗位)、初级会计电算化实务、财务管理实务等课程。
8.总账核算岗位调查情况分析与课程选择。在企业总账核算岗位调研时注意到,总账核算岗位主要技能体现在七个方面:(1)审核记账凭证,登记各类明细账,并根据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汇总、登记总账。(2)指导会计人员做好记账、结账和对账工作。(3)定期对总账与各类明细账进行结账,并进行总账与明细账的对账,保证账账相符。(4)月底负责结转损益类账户,并据以登账。(5)编制财务报表,编写附注,进行财务分析并上报高层管理人员。(6)编制企业财务预算,为管理人员及时提供相关财务数据。(7)办理税务登记,进行纳税申报,为企业税收筹划提供建议。
主要对应课程为财务会计实务、初级会计电算化实务、财务管理实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纳税申报与会计处理,会计岗位项目实训(总账核算岗位)等课程。
9.成本核算岗位调查情况分析。在企业成本核算岗位调研时注意到,成本核算岗位主要技能体现在四个方面:(1)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及时编制各种成本报表,及时提供成本信息。(2)优化成本决策,采取各种降低成本的措施,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3)严格控制成本,促进增产节约,尤其注意不要将各项费用支出、营业外支出控制计入成本。(4)建立并落实成本责任制度,将完成成本降低任务的责任落实到每个部门、层次和责任人,使职工的责、权、利相结合。
主要对应课程为成本会计实务、管理会计、初级会计电算化实务等课程。
三、招生就业与用人规格分析
(一)会计专业是传统热门专业
会计专业具有专业技术性强、适用行业广泛、在职场中收入稳定、工作环境相对较舒适等优势,因此,一直广受考生家长青睐,每年报考人数众多,是传统热门专业。由于长期受到家长和学生欢迎,生源充足、稳定。以我校2015年会计类专业招生为例,徐州市五年制高职专业最低招生分数线为400分,我校会计类专业招生分数线为460分以上,采取了限分限人的措施,从而也保证了该专业的品牌质量。除此以外,招生生源还扩展到江苏省以外的五个省市、自治区(山东、河南、内蒙、安徽、等)。
(二)就业方向中小微企业是首选
会计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方向是各类企事业单位、公司、银行保险证券行业、事务所及会计服务公司。但对于五年制高职的学生来说,中小微企业是首选,一是这类公司对会计知识的要求不是很高;二是这类企业数量众多,对会计需要量大;三是主要从事基础性会计工作,难度较小,对企业管理的参与度不高,但会计人员从事的工作较全面,便于提升自身专业技能。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的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专业对口率保持在80%以上,整体情况较好,但学生收入不高,低层次就业严重。但应该看到,会计行业更加注重经验,持续性较好,这也是会计专业每年招生量大的主要原因。
(三)江苏省中小企业用人要求分析
在学历要求的调查中(见表1),需要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占15.06%,需要本科学历的占30.98%,需要大专学历的占41.16%,这意味着会计专业高职毕业生存在着较广阔的就业市场,学历对大多数中小微企业而言,并不是最重要的因素。除收银岗位外,一般会计岗位都要求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
四、调研结论
经过调研,我们更加全面地认识到,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十分旺盛,财经教育办学的主体非常多,几乎达到了“无校不财”的程度,但如何结合学校的特点,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人才是财经教育改革调整的方向。
(一)人才培养定位及业面向
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群是培养面向中小微企业一线工作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职业技能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型、复合型、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其主要就业岗位有:中小微企业的会计岗位、财务管理岗位、内部审计岗位、人力资源岗位、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助理岗位及会计咨询服务公司记账人员岗位。
(二)人才培养途径
1.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加强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尤其是要培养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守会计职业道德,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职业生涯规划,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加强文化基础教育,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充分发挥文化基础课独特育人优势,把育人教育融入专业课的教学之中,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奠定坚实基础。
3.实现学生职业技能提高和职业精神培养高度融合,构建“会计专业群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的突出特色是将职业技能提高和职业精神培养高度融合,通过徐州鹏程财经职教集团,整合优质企业资源,形成稳定的校企合作基地,校企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学生定期到企业实践,把企业文化、敬业守信、崇尚劳动、创新务实的精神与学生技能的培养有机结合,培养学生脚踏实地、增强本领、服务企业的理念,增强职业责任感,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毕业后直接就业。
(三)教学改革建议
1.构建会计专业群“平台+模块”式课程体系,建立“双证融通”培养机制。所谓会计专业群“平台+模块”课程体系,是指围绕会计岗位群工作领域,在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架构时,由公共课程、专业群基础课程组成的“平台”课程,公共课程严格执行省指导性方案规定的课时,会计专业群基础课程主要满足各专业公共需要的培养,按照从事会计工作的基本能力要求,学生应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因此,最基础的专业群平台课程应包括会计基本技能(录入、点钞、珠算)、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初级会计电算化等四门课程,它实现了各专业底层共享,同时该课程体系将学历课程与职业资格证书课程有机融合,建立“双证融通”培养机制,既能满足其职业岗位对职业技能的要求,也能帮助学生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从而获取从事会计职业的资格。专业群提升平台则是以会计专业为核心和基础,其他都是在会计专业基础上拓展的特色专业,因此首先应该学习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实现底层共享。
“模块”是根据会计专业群中不同的专业方向而设置,由体现专业方向特色的课程组成。每个模块是以工作任务或工作领域为依据,是围绕某一工作领域“必须、够用”的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的综合,充分考虑专业的发展方向,充分体现专业的特色烙印,实现中层分立。同时,会计专业群内的各专业不再是平行的线性结构,而是互联互通的网络结构,相互沟通和支撑,通过会计核心专业的带动及各专业的错位发展,形成内在联系紧密、资源可以共享的专业群体,在实现底层共享、中层分立以后,根据学生升学、就业、考取证书和提高综合素质等方面的需要,开设选修课程,实现高层互选。
2.充分考虑“互联网+”的影响,开发会计专业群数字化教学库,构建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新模式。“互联网+”将倒逼教育改革,首先是教学理念的变化,教育更应以人为本,以知识的应用为本,以工作实际为本,通过搭建平台,开发会计专业群数字化教学库,搜集与开发优质微课资源,用于学生学习,使学生学习突破时空的限制,知识获取的效率大幅提高,教学模式也将发生根本性变化,翻转课堂将成为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但同时也要注意,新型的教学模式并不能替代传统课堂教学,学习时间、学习内容的碎片化会导致学习者养成懒于思考和知识加工的坏习惯,虽然学习的广度有所增加,但深度却大大折扣,不利于学生知识、能力与技能的形成,但它对促进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对促进教育的评价方式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教师应利用互联网,为学生搭建智能化的学习平台,促进学生学习效率和教师教学效果的全面提升。
3.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新思路,打造“云实训”平台,为智慧教学提供平台。“互联网+”新思路建设打造省级高水平财经实训基地,实现软硬件的跨界融合。在智慧校园建设的基础上,实现教师、学生统一用户登录,方便又快捷。教师登陆个人教学空间,学习任务、制作数字化资源、搭建实训及作业平台、构建智能化考核系统、解决学生实时提问;学生通过登陆数字校园个人学习空间,可以学习教师在“云实训”平台上的资源,完成教师布置的实训及作业任务,实现自我检测,实现在“云”上的便捷学习。“云实训”采用先进互联网技术手段,将传统的纸质教材通过PPT课件、动画视频、流程演示等现代化的手段,转化为数字化教学资源,教师布置教学任务并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及时评价、反馈,学生根据学习任务及选用相应的数字资源进行学习,并根据教师的反馈及时修正,最终达成技能教学目标。X
参考文献:
[1]何静.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有效路径――构建“平台+模块”专业群课程体系[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2009,(1):72-74.
[2]梁文鑫.大数据时代――课堂教学将迎来真正的变革[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14-16.
[3]张军.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群建设的探索[J].商业会计,2016,(2):120-121.
关键词: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教学改革模式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3)23013601
1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课程设置方面的问题
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体现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虽然人才培养方案每年修订一次,但是大体是换汤不换药。这有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学校开设公共课程占比例较大,挤占了专业课程的课时。例如高职会计专业第一个学期受制于公共课开设门数和学时,只能开始两门专业基础课。第二个学期通常可以开设4门专业课程,同样是受制于公共课安排只能开设三门专业课。第二,开设课程的人情因素。在修改开设课程的时候,一些老师围绕着我能带什么课程,而不是学生该学什么课程,来修改专业课程设置。第三,课程设置虽然有行业和企业人员参与,但是缺乏行业和企业相关调研。
1.2教学内容方面的问题
按照学校要求每门课程都指定了大纲,部分课程还制定了课程标准,但是会计专业的大纲和课程标准是一部分在第一届会计专业招生当年设置,一部分在后续陆续补增。当时实际情况是会计专业教师数量有限,平均一个人制订两到三门课程。而这些课程老师是在没有担任过该课程的前提下制订的。成果质量有待考证。第二,由于大纲和课程标准的制订仓促,导致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大纲和课程标准成为摆设。不同老师担任同一门课程所讲授内容知识也因此不同。
1.3实践教学方面的问题
实践教学的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就业质量。实践教学问题也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硬件和软件不能保障,机房的日常维护影响到了正常实践教学。第二,实践课程设置不能体现就业导向。目前会计专业开设的实训课程为嵌套在某门课程中的,通常为每门课程一个学期开设一到两周的综合实训,实训形式为在教室模拟手工账或者为在机房模拟会计电算化软件。这种形式的弊端是学生不能真正接触到会计工作的各个岗位。
1.4师资队伍方面的问题
师资队伍的建设尽管学校很重视,但是师资队伍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积累。目前师资队伍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会计专业教师大多为高校毕业直接步入讲台,行业企业经验欠缺。第二,年轻化的队伍充满了活力,但是经验不足。
1.5会计电算化方面的问题
随着企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应用会计电算化核算的单位数量越来越多。这就要求学生在就业前掌握相关会计软件。在会计电算化方面的问题主要是受制于经费,通常只购买某一种教学软件,学生就软件学软件。而不能从根本掌握软件设计及操作。另外会计电算化安排课程和课时量也不能保证电算化实践时间。
1.6学生思想认识方面的问题
目前很多院校将会计从业证和毕业证挂钩,出发点固然好。但是一些学生因此认为只有从业证的三门课程《会计基础》、《初级会计电算化》和《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是重要的,其他课程都不重要。导致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程不重视。
2高职会计专业教学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2.1改革课程设置和完善课程体系
在修改人才培养方案,指定课程体系的时候深入行业和企业做深度调研,同时在就业学生中做相关调研。开设与就业密切相关的课程。
2.2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
建议在重新修改大纲和课程标准的时候,以团队的形式进行。该团队应由任课教师,企业行业工作人员,以及其他院校资深专业教师共同制订。
2.3改进实践教学模式
在实践教学方面,可以尝试模块化实训。可根据学生的就业行业及岗位来进行综合实训,比如分商业、工业、金融、税务等。该模式是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根据调研学生毕业后从事收银工作的占一定比例,那么在商业模块实训时,就需要购置收银机,POS机等设备。在校内建立模拟实训基地,模拟连锁店的经营。
2.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在培养高质量,适应社会需求的会计专业毕业生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一是要加快培养青年教师,可以通过暑期培训、挂职锻炼、企业顶岗、学历进修等途径实现。另外可以引进行业企业人员补充师资队伍。
2.5加强会计电算化实践力度
在会计电算化方面,我们要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在现有开设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基础上,可增设Excel在财务方面的课程,让学生明白电算化软件里的设计理论、方法是什么。这样以后工作中在遇到某一个电算化软件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可以自己设计方案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张锐.就业导向的高职会计专业实训模式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2.
[2]姜大源.论高职教育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
一、环境会计文献综述
环境会计又称为绿色会计,是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新的会计课题。1971年比蒙斯发表的《控制污染的社会成本转换研究》和1973年马林发表的《污染的会计问题》,揭开了环境会计理论研究的序幕,1999年孟凡利出版的《环境会计研究》,对环境会计在我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1989年3月的国际会计和报告准则政府间专家工作组第七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了环境信息披露问题。其后,西方国家开始了相关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德福・欧文从西欧绿色报告的历史、未来、发展方向和绿色意识四个方面阐述了信息使用者的需求、绿色报告的内容、作用以及绿色报告系统构建,为后续的绿色报告基本框架研究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罗博・格雷教授与德福・欧文等学者从公司的受托责任角度,系统阐述了公司社会报告与环境报告的原理与理论,为全面了解公司社会报告和环境报告的发展历史和开展进一步的理论研究提供了文献资料。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会计学界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认识和研究都较晚。2001年,我国会计学会成立“环境会计专业委员会”,2002年初举办环境会计研讨会。近几年来,随着科学发展观的确立,环境会计及其信息披露问题逐渐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他们认为,环境会计信息是指企业会计向信息使用者提供的环境影响信息和与环境有关的财务信息,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应当包括环境问题的财务影响和环境绩效两方面内容;环境信息包括基本信息和特定信息两类,特定信息包括对政府环境保护部门、企业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以及环境诉讼发生时提供给司法部门的环境信息(李连华、丁庭选,2001);企业环境报告应包括四方面的内容:企业环境报告的范围;企业的环境影响;企业的环境业绩和企业环境活动的财务影响。环境业绩指标体系包括环境资源耗费、环境排放、“三废”处理、环境收益、环保投资及环保损失等6个方面(,2001)。同时,还对我国上市公司的环境信息披露、环境信息披露制度的建立等问题进行了研究(耿建新、焦若静,2002;刘呈庆等,2003;曲冬梅,2005)。
随着人们对循环经济认识程度的加深,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已引起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但是,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对环境会计及其信息披露的研究历史都不长,理论与实务尚处于创新阶段,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和稳定的结构。目前,理论界对环境会计及其信息披露的实证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而对某一区域内制造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实证研究更是少之又少,理论亟需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二、研究设计及样本选取
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和头脑风暴会的基础上设计调查问卷并进行预调研,根据预调研的情况修正调查表,得到正式的调查问卷。通过深入实地、通讯联系、网络访问的方式进行调研,对收回的有效问卷采用频数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对样本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得出研究结论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问卷内容 问卷内容由基本信息和量表两部分构成。基本信息包括单位所属行业、性质、规模、上市与否、对环境的污染程度、是否进行了环境信息披露以及披露的形式、模式、内容等9个问题。其中,在单位披露的环境信息内容中罗列了诸如公司责任、公司环境政策或原则、环境目标、环境法规遵循情况、环境成本及费用等十个方面,使得接受调研的单位有更多选择。
量表采用里克特式量表(Likert-type scale)的形式,包括单位披露环境信息的原因和未披露环境信息的原因两个量表。“量表A”列出“经营者向委托人说明和报告职责完成情况的责任需要”;“保证内部管理决策者有效管理的需要”;“外部利益相关者对于有用信息的需要”;“出于企业自身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公德和企业自身发展的考虑”等9项表述。“量表B”列出“环境信息生成与披露的成本费用”;“详尽的披露有可能对企业带来负面影响”;“环境会计信息在计量方面存在困难”;“环境会计准则的缺失使信息披露的可操作性差”等相关方面的描述。量表的填答方式采用7点记分法。具体为“非常不重要”记1分;“不重要”记2分;“有些不重要”记3分;“折中”记4分;“有些重要”记5分;“重要”记6分;“非常重要”记7分。
(二)统计分析方法 对问卷中的基本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时,采用频数分析法;对问卷中的量表进行统计分析时,采用因子分析法。使用的统计分析工具是SPSS软件,本次调研在对量表进行分析时所采用的因子分析及生成的报表都由此软件完成。
(三)样本选取 此次调研以湖北省制造业为目标群体,涉及化学医药、造纸、印刷、包装、装订、机械制造业、仪器制造、专用设备制造、塑料制品业等多种行业。共发出问卷150份,回收问卷142份,回收率为95%。经过筛选,删除数据不全的问卷12份,得到有效样本130个。
三、研究内容
(一)披露比率研究 从行业看,接受调查的130家企业中,85家披露了环境信息,披露比率为65.38%。其中,化学医药行业接受调查的企业24家,披露的有17家,披露比率为71%,是披露比率最高的行业。在制造业中,机械制造业的披露比率为69%,造纸、印刷、包装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的披露比率均分别为64%和61%,披露比率最低的是电器设备行业,仅为58%。从污染程度看,无污染的企业披露比率为77%,轻度污染企业披露比率为69%,中度污染企业披露比率为63%,重度污染企业披露比率为57%。
(二)披露模式研究 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看,企业主要采取置环境会计信息于年度财务报告(50%)和在招股说明书、临时报告等文件中(45%)这两种方式披露,而以独立环境报告形式披露的只占被调研单位的5%。
(三)披露表达形式研究 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表达形式
看,采用货币形式的占6%,采用非货币形式的占49%,货币与非货币形式并存的占45%。
(四)披露内容研究 在85家披露环境信息的企业中,披露公司环境法规遵循情况的有61家;披露能源与材料使用、排放物和废气物处理规则的有52家;披露公司环境政策或原则的有48家;披露环境成本及费用的有43家;披露环境负债和环境绩效的分别为19和17家;披露公司环境管理系统和对国际标准做相关说明的各占21家。
(五)披露动因研究 在对环境信息披露的动因进行研究时,采用因子分析法。
首先,对已披露的动因进行研究。通过计算,KMO值为0.623(见表1),大于0.5,介于0.6和0.7之间,表明可以进行因子分析。
将企业披露环境信息的动因分成三个层面,依次为道德理念层面,由量表A的第3、4、5三题构成;企业发展层面,由量表A的第2、7两题构成;产品层面,由量表A的第6、8两题构成。量表A中的第1、9两题,由于因子载荷系数小于0.5,因而被排除。
在分层的基础上,分别计算各个层面的平均数。由于各层面所涵盖的题数不一样,因此不能以层面的平均分比较受试者在各个层面的得分高低,于是将各个层面平均得分再除以层面题数,求出层面中每题的平均分(见表2)再进行比较。
从表2可知,企业发展层面得分为6.18,靠近“重要”程度;产品层面得分为4.23,靠近“折中”程度;企业环境责任的道德理念层面得分最低,仅为2.53分,靠近“有些不重要”程度。也就是说,在目前情况下,内部管理的需要和企业形象的提升是企业披露环境信息的重要原因;非投资者的需要、外部的压力、企业的社会责任对企业环境信息的披露影响较小;而消费者的需要和披露环境信息可以降低环境风险这两个原因,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影响并不显著。
其次,对湖北省制造业未披露环境信息的动因进行研究,同样采用因子分析法。KNO值为0.636(见表3),表明可以进行因子分析。 将企业未披露环境信息6个方面的动因分成两个层面,依次为成本计量和成本费用层面,由量表B的第1、2、3、4题构成;法律法规及专业人才层面,由量表B的第5、6题构成。由于量表B中的六个题因子载荷系数均大于0.5,因而六个题均包含在两个层面中。
在分层的基础上,采用前述类似方法求出层面中每题的平均分(见表4)再进行比较。
从表4可知,法律法规与专业人才层面得分为6.04,靠近“重要”程度;成本计量与成本费用层面得分4.01,接近“折中”程度。也就是说,环境会计准则的缺位、可操作性差和专业人才的缺乏是企业不进行环境信息披露的重要原因;而计量和成本分配方面存在困难、详尽披露有可能对企业产生负面影响以及由此带来的成本费用的增加等影响因素,对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并不显著。
四、结论及建议
关键词:成本会计 实践 教学改革
一、成本会计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对企业而言,成本会计岗位不仅需要及时并准确核算产品的成本,以便正确计算当期损益,同时应该参与成本管理的各个环节,对成本进行管理和控制。为此,众多开设会计专业的高职院校均把《成本会计课程》列入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课程,但在教学中,成本会计教学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具体表现在:(1)成本核算虽以工业企业为例,但缺乏制造环境的模拟,导致学生对产品的业务流程不清晰,不能理解成本核算的整个流程,且当制造环境发生变化时,不能举一反三。(2)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重成本核算的讲授,但对成本控制和分析讲解不够,在一定程度上与现实相脱离,无法满足会计服务于经济管理的要求。(3)教师讲授了许多成本核算方法,但是学生到实际当中,无法自如选择。(4)大多数院校将成本会计教学分两个阶段,校内理论教学和校外实践。校内理论教学,包括材料费用核算、人工费用核算、辅助生产费用核算、制造费用核算、废品损失费用核算,成本核算基本方法。其中穿插案例教学(或校内模拟实训),但都比较孤立,不成系统,学生不能融会贯通,且业务以文字提示,与实际中的单据不相符,所以学生只识提示,不识单据,很难在实际中开展核算。(5)没有制定专门的实践教学考核办法和标准。(6)成本实训较繁琐,学生又缺乏耐性,久而久之,学生的兴趣大大降低。(7)校内成本实训基本上是手工操作,但实际中需要对数据进行信息化处理。为有效解决成本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温州职业技术学院自2010年开始探索成本会计教改实践,并在教学实践中形成了成本会计课程三段实践阶梯式改革思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二、成本会计课程三段实践阶梯式改革思路
树立熟悉成本形成过程、形成环境,成本的分析、控制、决策与学习掌握成本核算方法并重的教学理念,打破传统的两段式成本教学方法,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校内实践模拟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采用实践―理论+实践―实践三段实践层层递进的阶梯式教学模式,突出满足成本会计课程实践性强、成本会计岗位技能性要求高的学习要求。
第一阶段:在理论教学开始之前,带领学生到校企合作单位参观考察,详细了解企业产品的每道生产工序,整个工艺流程,并加以记录,分析成本的形成过程和形成环境并与成本核算人员交流,询问成本核算方法,成本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企业内部条件、外部环境变化对成本的影响,使学生对成本有一个感性认识。
第二阶段:在学生对企业产品成本有了一定的认识后,结合成本会计理论,模拟一个企业的完整成本业务,对与成本有关的业务用文字加单据的形式提供,在讲完每一成本业务所需相关的理论知识点后,学生开始实际操作。这属于单项模块实践教学。在成本各单项基本业务熟悉的基础上,将成本实训穿插于综合实训,对成本核算再巩固。
第三阶段:把学生的专业课学习与第二课堂的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制定任务目标和要求,布置成本实习内容,要求完成成本课程实习报告。
三、成本会计课程三段实践阶梯式教学改革实施
我们选取了两届会计专业学生进行该实践教学,教学贯穿三个学期(见下页表)。
第一阶段:安排在大一上学期。我们将1个班50个学生分为五支团队,分行业选取五个温州支柱型产业的调研基地(展升眼镜公司、东洋打火机公司、报喜鸟集团(服装业)、康耐集团(鞋业)、长江电子有限公司(机械业),组织学生前往基地调研该企业行业类型、规模、产品品种、产品详细生产过程,企业的生产车间类别、车间成本核算的内容、成本核算的方法、近两年成本的变化趋势。学生可以通过观察、询问、摄像等多种方式初步了解一件产品的成本构成,要求学生完成企业产品流程图的绘制。每支团队调研完毕后要制作PPT在班级、全系作汇报交流,并写出调研报告。
第二阶段: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为单项模块实践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材料费用的归集和分配,人工费用的归集和分配,辅助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产品成本的计算。此教学安排在大二上学期。
我们选取长江电子有限公司的真实成本资料并进行加工作为成本会计课程实践教学的素材。在授课前先讲解成本核算所具备的理论知识点,然后给出相应的成本核算票据,在教会学生识别票据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运用一定的成本核算方法完成相应的成本核算。比如,材料的归集和分配核算。我们提供学生1个月的所有车间领料单、材料购入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及材料入库单。理论讲授:材料费用的归集包括购入材料成本的确定和发出材料成本的确定。通常,购入材料按实际成本计量,要求学生拿出购入材料的单据(发票、入库单)确定成本。对于发出材料成本的计量,按照领用车间归属,能明确归集到车间某一产品的直接计入该车间该产品的成本,如果不能明确归集的,需要先归集到车间再按照一定的方法分配到车间的产品中去;此时,要求学生拿出领料单,将材料的耗费归属相应的产品,编制各车间的材料费用汇总分配表后,教学生如何将成本归入相应的 “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科目。实践操作要求:①正确计算原材料的采购成本。②对不同的车间生产的产品品种所需的材料数量归类,编写材料耗用明细表;③编制各车间的材料费用汇总分配表;④计算原材料的加权平均单价,确定每一车间材料耗用成本;⑤编制记账凭证,登记原材料的数量金额式明细账(为便于学生的实际操作,每张票据均附文字说明)。这一部分的实践要求学生手工操作,其中成本表格的编制、数据的计算可以通过EXCEL编辑。
第二部分为综合实践教学。此教学安排在大二下学期。
在实际中,成本核算并不孤立存在,而是贯穿于整个企业业务中,我们模拟两个公司的全部经济业务,将成本实训贯穿其中。在这一实践环节,我们不仅要求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成本核算方法,正确核算企业成本,而且要求学生结合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的有关知识能对成本进行有效管理。我们将学生分成五人一组,全班分成十个团队,其中五个团队做一账套,其余团队做另一账套。十支团队相互之间可以自由往来,赋予双方采购权、筹资权、投资权,让学生自主决策采购的数量、采购的价格,生产的数量,资金的需要量、筹资的数额、应收账款的赊销期,投资的数额等。这一部分的实践要求学生将手工操作与用友软件相结合,除完成成本的核算外,还需对企业作出财务分析,写出财务分析报告。
第三阶段:安排在大二暑期。对大一上学期分成的十支团队,重返调研企业,重点调研该企业生产的产品、自制半成品、原材料的种类、成本核算项目、设置成本会计科目、开设成本账簿、选择的成本核算方法及原因、采购量的确定、生产量的确定、资金量的确定方法、成本的考核、成本存在的问题等。同时要求学生在校企合作企业开展为期两个月的会计实习,实习结束后,要求完成实习报告。在大三开学初,进行实践公开答辩。
四、实践效果与建议
互联网金融创新不断,汇率和利率市场化逐步实现,我国金融机构正面临不同于以往的金融环境。金融学专业教学如何变革以适应这一趋势正是本课题研究内容。本课题组通过和其他高校进行比较、金融专业人士小型访谈以及对我校金融专业毕业生问卷调查三种方式,研究金融课程体系创新的方向,并提出加强实践环节、突出重要课程、增加新课程等建议。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课程改革;实践能力
金融学在高校招生中备受青睐,录取分数较高,但就业率却排在后面。虽然有金融行业本身招聘过程较长等原因,但是和金融专业本身定位也有着很大关系。金融学专业培养对象仍然偏向于金融业高层次管理人员,而高层次管理人员需求人数较少,所以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我们怎么才能对课程体系进行创新以提高三峡大学毕业生的竞争力,这是亟待研究的问题。目前新一轮金融改革对于我们学校来说是机会也是挑战。随着余额宝出现,各项互联网金融产品不断推出,拓宽了融资渠道,不过也对现有的金融企业形成冲击。2013年央行彻底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存款利率也迎来关键性一步,2015年8月25日放开一年期以上存款利率。我国汇率也在进一步加大市场化步伐,人民币汇率差价幅度也从1%扩大到2%。这些金融变革目前对金融业产生了什么影响,对金融业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有没有变化,金融业课程建设应该如何适应这些变化,这正是本课题组要研究的内容。
一、调研方案及调研对象分析
1.调研方案本课题组首先选择了三峡大学周边三所高校(中南财大、西南财大、中南大学),研究其与三峡大学金融学专业培养方案的差异。然后和金融业人士进行了小型网上访谈,了解现有金融行业变革趋势和他们对金融专业毕业生的素质要求。最后在这个基础上整理问卷,通过问卷星网站对我校金融专业历届毕业生进行抽样调研,最后成功收回42份问卷。2.问卷调研对象所处行业分布本次问卷抽样调研对象包括三峡大学金融专业2006届-2015届毕业生,跨度较广。从调研对象入职年限来看,1年以内占比33.33%,1~3年占比4.76%,3年以上占比61.9%。过去有一种说法,你所读的专业并不一定是你所从事的专业。如果按此说法,大学教育只需要加强通识教育即可,专业教育并不重要。但是从我们的调研结果来看,非金融类工作占比33.33%,金融业工作占比66.67%,即2/3学生仍然留在金融业。既然我们毕业生所从事的职业和金融业密切相关,就需要加强金融学专业课程的教育。具体而言,股份制银行占比第一,达到28.57%,第二是证券公司、期货交易公司等投资类机构,达到14.29%,企业财务、会计师事务所以及咨询业务占比11.9%,而金融监管部门、保险公司、信用合作银行和担保公司从业人员较少。在重新设置金融课程体系时,一定要加强银行、证券和会计类课程,至于金融监管类和宏观调控类课程可以减少。
二、金融改革对金融行业冲击
在小型调研中,多数金融业人士反映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对现有金融机构冲击很大,而利率改革和汇率改革的影响并不是太明显。对历届毕业生的问卷调查也印证了这一观点。关于互联网金融和其他新兴金融机构的冲击,21.43%被调查者表示冲击不大,50%表示同业竞争加大,21.43%表示扩展了本单位业务渠道,7.14%表示公司业务收入降低。说明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有利有弊,一方面扩展了本单位业务渠道,另一方面也导致面临更多的竞争对手。现有的金融机构非常重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我们在课程设置时要考虑这一因素。关于存贷款利率放开的影响,33.33%被调查者表示没什么变化,而其他人认为,冲击主要体现在竞争压力变大,其次是单位不断推出新产品和单位利润收入下降。上述调查显示存贷款利率放开对金融业的影响并不如预期那么明显,不过值得进一步关注。关于汇率改革问题,80.95%被调查者表示单位没有外汇业务,仅19.05%表示有外汇业务。而有外汇业务的单位都表示已有完善的外汇管理体系,所以在课程设置上这一部分内容可以减轻分量。
三、金融业课程设置改革方向
1.现有课程中须巩固的课程三峡大学从事金融学教学十多年,培养方案也多次修改,哪些课程让学生受益并值得我们进一步巩固?针对这一问题,本课题组调查毕业生让自己受益的课程。高居榜首的是会计学和宏观经济学,此外微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证券投资学、商务谈判和礼仪、公司金融、金融企业会计与报表分析也颇受青睐。而统计学、保险学、金融专业英语、商业银行业务管理、金融法规、博弈论、产业经济学和财政学相对而言不太受青睐。
2.需要增加难度的课程多数同学反映,金融专业什么都学,但是都没有学精,所以课程设置中要考虑不仅要让学生了解金融业各种知识,还需要增加一些课程的难度,让学生能学精一些课程。超过60%被调查者认为应该增加会计学课程的难度,超过40%被调查者认为应该增加公司金融课程难度,所以增加这类课程难度迫在眉睫。从实际工作来看,不光是财务工作需要会计相关知识,其实担保公司也需要看懂贷款企业的财务报表,证券公司从业人员也需要能看懂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所以建议会计相关课程应该加强。另外,超过50%被调查者认为投资学课程应该增加难度,毕竟我们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在证券投资机构工作,但是我们的证券投资学过于单薄,可以在现有基础上增加多门进阶课程。
3.需要增加的课程金融学教学必须紧跟金融业变迁步伐,所以很多学校不断推出新课程。有些新课程值得展开,但有些新课程也许只是概念而很难展开,所以在考虑是否增加新课程时必须多参考其他高校的方案,听取金融从业人员的心声。中南财大最新的培养方案有金融风险管理、金融监管学、金融计量软件应用、信用管理、固定收益证券等新课程,西南财经增加了固定收益证券、金融风险管理、农村金融等课程,而中南大学增加了金融史、金融信托与租赁、金融风险管理、金融监管、行为金融学、农村金融等课程。问卷调查显示,2/3被调查者认为应该增加金融风险管理,超过1/3被调查者认为可以增加信托与租赁、金融监管学、信用管理、互联网金融等课程。此外,还有人建议增加会计实操和金融素养和口才等课程。很多人都强调金融专业应该认真学习计量经济学,但是这一课程对于本科学生而言难度较大,所以一直以来对于是否开设该课程都有犹豫。对其他学校调研显示,被调研高校金融学专业基本都开设了计量经济学这门课程,不过一些学校设为选修一些学校设为必修。问卷调查显示,仅有7.14%被调查者认为应该增加计量经济学课程。对于这一课程,建议设为选修,在讲授过程中应更重视应用部分。
四、金融业实践能力培养方案
1.实践的重要性在对金融业人士调研中,被调查者不约而同表示金融业是实战很强的行业,必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针对历届毕业生问卷调查也印证了这一点,33.33%被调查者认为师弟师妹在校期间应更重视课外实践实习经历,仅有4.76%提倡学生加强英语水平。而我们的学生几乎是花了50%精力学英语,而真正投入到实践中的精力大概不到5%。这种投入精力的错配自然会产生产出有效性不足问题,所以需要引导学生去调整时间配置。
2.实践方式比较我们一直在强调实践能力的重要性,但如何提高却一直是教学人员头痛的地方。一方面相关单位没有大批量接纳实习生的能力,所以集中实习很困难。另一方面一些学生去了单位表现不好,迟到早退,甚至不去,影响了实习单位对本校学生的印象,导致下一届实习难以开展。调研显示,调查者基本认同现有实践环节需要修改,但是关于如何修改分歧较大。40.48%被调查者提倡学生按自己的兴趣爱好实习,强扭的瓜不甜,还是应该加强学生自主性部分。而30.95%表示应集中实习,并对学生严格考评。所以本课题组认为应该结合具体课程,一部分课程集中实习,另一部分分散实习。
3.需调整的实践实习课程关于软件类课程分为两类,一类软件和金融业实际所用软件一致,比如SPSS和证券投资模拟,这类课程除了完成报告外,甚至可以增加考试课程,确保学生掌握了相关技能。另一类是模拟软件,仅是实验室设计的能够模拟现实金融业务运行的软件,和实际操作所用软件有较大差距,在教学活动中比较容易开展,但是实际价值不大,不应该是我们学习的重点。从西南财经大学培养方案来看,综合实验仅占了2个学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和中南大学8个学分,而我校软件类实践课程包括ERP实验、SPSS实验、国际结算实务模拟、商业银行业务试验五门课程,稍稍偏多。
五、对金融学课程体系改革相关建议
1.加强实践环节要注意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相结合。认知实习仍需界定为集中实习,但不要用集中上课的模式,而是分批进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而假期实习应采取分散实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找金融单位实习,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如果学生无法找到合适单位,任课老师可和我校校外实践基地联系,进行安排。不过不管是分散实习还是集中实习,一定要做好过程管理,在学生提交单位名单后,任课老师需要和所在单位及时做好沟通,严格考勤,如果学生不认真完成实习任务,经过任课老师和实习单位沟通后,可以不给学分。精简软件实验课程。SPSS和证券投资模拟应该继续保持,其他实验课可以删减,或者改变现有上课模式,可以考虑将实验室模拟和金融单位实战相结合,不能为做实验而做实验。
2.突出重要课程完善财务课程体系建设,要培养能读懂财务报表的金融人。会计科目可以改为64课时,加入16学时会计实操。公司金融课程仍坚持原有财务管理的内容,不过要更重视实践。金融企业会计报表分析应改为必修课,主要从证券投资的角度去解读会计报表。有必要的话可以增加一门中级会计选修课。扩大证券投资学课程体系建设。证券投资学课程要保持,并在现有基础上加入现资理论。加入金融市场学课程,主要是从实战角度去研究现有各项金融市场存在的机会,重点讲授期货与期权市场。投资银行学对于我们毕业生能用到的较少,建议改为选修。另外增加固定收益证券这门选修课,毕竟固定收益证券已经成为重要的投资渠道之一。
3.与时俱进,加入新课程在开设新课程时,一定要精心选择合适的课程,否则年年上新课,年年没收获。根据我院教学资源实际情况,强烈建议增加金融风险管理课程,特别是利率改革和汇率改革进一步推行,企业将面临更多市场风险,所以非常有必要开设金融风险管理,教授风险管理的思路和方法。也可加入固定收入证券、金融监管学、信托与租赁、计量经济学、互联网金融等选修课程。一旦确定后,要将该课稳定下来。教师有上新课的意愿,但在实际上课时会遇到很多困难。新课程很多知识体系并不成熟,很难形成一个完美的体系,增加教师备课难度,很难形成对称的收益。所以需要在制度上鼓励教师去教授新课程,可以从分配方案上向新课倾斜。
4.将会计证和证券从业证书纳入硬性要求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我校金融专业的毕业生主要仍是在金融和财务类岗位工作,而这些岗位都有硬性上岗证书要求,所以我们可在培养方案中引导学生去考相关证书,比如可在课外学分置换上加入相关规定。往届毕业生有通过CPA的例子,但是近年来通过者非常少,甚至有勇气去考的都很少。所以应该通过各种手段鼓励学生去参与这些更具有含金量的证书考试。
参考文献:
[1]范亚莉.新一轮金融改革对金融专业大学生就业的影响[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S2).
[2]金玲玲,朱元倩,巴曙松.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影响的国际经验及启示[J].农村金融研究,2012(1).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成本会计实训;校企合作;开发研究
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是两个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不同阶段和层次。中高职的衔接包括多方面.大到宏观的学制,小到微观的课程;不仅有有形的教学模式.还有无形的培养目标等。本文通过研究中高职衔接背景下、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研究开发成本会计实训课程,带领当前高职教育走出困境,从高职教育专业角度出发,开发出更贴近现代职业教育要求的教材,为培养出同时具有科学文化基本素养和高度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为高职学生毕业后掌握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实现"零距离"就业创造机会,并为学生日后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一、校企合作开发成本会计实训课程的总体目标
成本会计校企合作实训课程的开发就是通过对和学校有专业合作的企业、企业相关专业就业岗位的需求等进行科学细致的评估,从职业院校自身具有的性质、特点和条件出发,在分析和利用企业和学校资源的基础上,确定校企合作实训课程的目标,组织编写成本会计实训项目的内容,确定相关实施方案,创新实训课程评价方式,将成本会计实训教学课程内容与实际岗位的需求内容相融合的一种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既可以满足职业教育的要求,又可以满足企业对成本核算岗位能力的人才需求,同时提高了学生专业技能操作水平。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是实现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的关键,从课程的开发理念、开发方式、逐渐倾向于学校和企业合作开发,使校企合作开发出来的实训课程能真正成为体现现代职业教育特色的知识载体和教学工具。
(一)以市场导向为原则,制定有行业专家参与的会计实训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的制定是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必须面对的核心问题。必须充分调研相关专业行业职业能力需要,总体把握校企合作开发出来的课程目标具有:整体性、阶段性、持续性、层次性和递进性等特点。使制定出来的课程标准能充分适合并能体现现代职业教育的特点。课程标准的制定要求必须有行业专家的参与,也必须要能够围绕职业教育所代表的各项职业技能标准,同时要考虑国家相关的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导向内容。在上述基础上,统一整合要开发的课程的资源如:设计理念、课程教学目标、教学条件、教学方案、课程实施建议、学生评价考核要求等。更重要的是要将对应专业需求的证书融入到要开发的实训课程的教学标准当中,以促进毕业生的就业率的提高。
(二)依据岗位需求原则,将岗位需要的职业技能与实训课程进行有机融合
将岗位需要的职业技能与实训课程相关环节进行有机融合。 在设置课程时应充分考虑并发挥注重学生“实际应用”的优势:将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与对应的职业资格考证内容结合起来。强调实际应用能力与岗位技能需求的匹配,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水平。同时也为纯理论教学和实际工作需求拉近距离。 在教学设计中通过动态开放反馈的方式进一步整合课程实训和实践教学内容。
(三)依据素质提高原则,实现人才规格的企业化培养目标
以成本会计实训课程校企合作为例,开发过程中充分体现:“以就业为主导 、以能力为本位、 以技能为核心、以职业岗位为标准”的教学改革思路。在课程开发和人才培养过程中,以现实高素质、高技能型的经济管理类人才培养为目标,有效植入企业文化基因,力求使学校人才培养的“规格”与企业需求的“口径”相一致。
二、会计实训课程校企合作开发的步骤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专业技能为本位,确定课程标准,并根据社会需要、行业要求、岗位工作过程,注重岗位的针对性与综合性,突出以“知识”为基础、以“技能”为中心,以“能力”为目标的专业特点,将教学内容、教学培养过程及学生的就业岗位需求和工作过程有机融为一体,使新开发的课程真正体现出“教学做一体化”的深刻内涵。实现校企双方的深度合作,具体课程开发的步骤如下:
(一)确定进行课程定位
成本会计实训是一门专业主干课程,为B类课程、必修课,学时64课时。主要培养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的成本核算等专业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工作责任心、职业道德等综合素质,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起主要支撑作用,它以《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等为前导课程,以《税务会计》、《财务管理》为后续课程。
(二)设计思想及开发思路
遵循现代职教理念,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职业标准为依据,以任务和项目为载体,做好课程开发的项层设计。推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化课程开发思路,发路径为:市场调研校企共同论证培养目标核心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行动领域归纳梳理整合能力要素学习领域转换课程学习情境设计学习单元。
(三)具体的开发内容与任务
本课程是依据会计电算化专业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而设置的,遵循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专业教学标准框架要求,严格按照学院项目化课程标准的开发体例优化设计。在制订中坚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突出工作任务中心,强化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融入职业资格证书要求,按照职业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序化课程内容,提高课程实施的科学性与可行性。
1.课程结构的模块化处理
通过企业岗位工作过程的导向性,将课程内容进行相关工作任务模块的转换,使工作体系转化为课程内容体系,实现课程“重构”后的模块化,明显以项目或任务为框架,以技术应用为主线,将知识、能力要素整合优化,形成生产费用归集、生产费用分配、产品成本核算、成本报表编制与分析等四个主要学习模块。
2.课程内容组织与设计
按照职业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序化课程内容,设计基于工作任务的学习情景或项目,具体可分为:成本要素、辅助生产费用、制造费用、生产损失、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品种法、成本报表的编制和分析等七个项目来组织教学。不能忽视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一致性,采取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案例教学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要有针对性。创新课堂教学形式,以真实的工作项目、工作案例、工作流程和职业规范优化教学设计。从课程理念、课程目标、组织与实施,方法与手段等多方面入手使之得到系统设计。
3.多种教学手段及评价体系的综合结合使用
将案例分析、情景设置、角色扮演、探究学习、启发引导、分组讨论等教学方法穿插灵活应用,真正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积极引导学生深度思考与实践,加强师生互动,积极采用现代教育技术与模拟仿真技术,提高教学效果。积极进行考核评价体系改革,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进行考核,关注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评价。加强课证融通,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
4.重视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
开发与建立成本会计实训课程相关的网络学习空间,CAI课件、习题、教学资料、微课、慕课、电子教材等,满足课程开发总体需要。
三、校企合作开发成本会计实训课程的有效途径
科学评估合作企业就业岗位的需求,结合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在充分整合企业和学校资源的基础上确定要合作的课程信息,具体包括:目标、课程内容、实施方案、课程评价方式的创新,使课程更贴近和符合经管类行业的实际需要,课程安排更具实用性。具体对策和建议如下:
(一)通过调研行业实际,遵循市场导向,确定合适的实训教学载体
高职院校决不能闭门造车,课程开发必须经过严谨的调查研究,成本会计实训课程开发的关键点一是要充分遵循“市场导向”的原则,二是企业人员必须亲自参与到课程体系开发的整个过程,并能将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介绍到课程中来。从而确定合适的实训教学载体,将具体的岗位需求转化成人才培养目标,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受到就业单位的欢迎。
(二)坚持高职教育理论够用原则,突出成本会计实训课程开发特色
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能力标准为依据,围绕实际应用能力这个培养重点,将开发的实训课程与岗位职业技能需求相结合,在理论教育和技能知识上进行有效衔接,力争达到新时期的会计职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将专业相关的课程内容进行深加工,使其能够真正反映财会行业最前沿的技能。成本会计实训课程开发过程中,可以充分借助高新区的企业资源优势,形成一个“既保证理论适度―又突出课程特色”的开放、动态和反馈式的校企合作实训课程开发理念。
(三)以职业能力为出发点,课程开发过程中确保学生知识体系的自我构建
在搭建校企合作实训课程开发框架时,应以职业能力为出发点,确保学生的知识体系的自我构建。从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三个维度出发,将职业核心职能和关键能力融入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将会计专业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等结合起来,使新开发的课程能满足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特别是在横向上,使课程能适应职业调整与岗位任务的变化,与理论课有机适度结合;在纵向上,能将会计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综合应用技能训练、顶岗实习四个部分贯穿起来,并确保与职业资格证书的有效衔接。
(四)在开发过程中要努力体现创新的时念
创新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实训课程。开展行业调研,进行岗位分析,参照职业资格获取标准,实现以就业为导向,将会计专业知识运用能力、成本会计岗位技能和行业通用能力有机结合,体现新开发课程的职业性、开放性和反馈实践性。课程设置以单项技能、基本技能操作为主,尤其是在技能操作的基础上,应特别强调专业知识、企业岗位技能需求的结合,同时强调企业综合业务实训能力,使学生能够融会贯通地运用知识和技能来处理会计综合业务的能力得到切实提高。
四、结语
在课程开发过程中是始终按照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实行多样化的实际教学手段的应用,将专业认知实践、课程实践、模拟或仿真综合实训、校内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形成一个循环模式。呈现出一种开放的课程开发模式,由教师与行业专家共同协作制定职业能力训练项目以适应社会需求的新变化和实际工作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
参考文献:
[1]刘婷.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实训课程校企合作模式的探讨与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5(16).
[2]余燕.校企合作开设高职实训课程方式探讨*――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23).
今年暑假学校组织去各大企业调研,我们经管系去浙江宁波。宁波是浙江省的重镇,是一个美丽的港口城市,也是我国第一批对外开放的城市之一,因而它的非公有制经济起步早,发展迅速,规模大,再加上当地政府在政策上的引导和支持,使得宁波市的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远远超过了公有制企业的发展规模,并创下了高额利润。
我们一共参观了三个企业:**集团、**集团和**建材总公司。这三个企业的经营管理各有其特点。**集团的前身是乡镇企业,后由个人承包,九十年代初抓住机遇,发展经济,由原来的生产配件发展到电表行业的龙头企业,生产规模在同行业中遥遥领先,成为亚洲第一,企业领导不满足现状,又向集团化发展,利用资源优势,看准市场,进军空调行业,同时拓宽产品渠道,发展多元化经济。融资方式多样:集资入股、发行股票、银行借款等等,并且正在筹备上市,进行资本运营,为企业带来更多的资金支持和利润,纵观企业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一、领导者具有超前意识。引入营销先进理念,看准市场,根据市场需求发展企业;
二、企业以人为本,尊重人才,培养人才,给真正有用的人才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三、加强内部管理,降低内耗,真正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制定了严格细致的内控制度,从集团到各个下属企业、部门都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在这里主要说明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
集团实行统一领导,各下属企业独立核算,生产企业同销售公司分离开来,资金由集团筹集,统一管理,各下属企业实行用款定额制,各部门或个人承包,定期考核,如生产企业内部应付账款管理、原材料的库存管理等就采用定额制,制定合理库存,减少存货的积压,确定经济采购量,降低采购成本;销售部负责产成品的管理和应收账款的收回,确定产成品的库存定额,根据市场销路调整产量,减少积压,同时加大资金的回收力度,保证资金周转;融资成本承包给融资部,广开筹资渠道,确定合理的筹资结构,降低筹资成本;管理部门的办公用品、水电费等等也由使用部门包干,减少浪费,节约奖励,超支罚款,使得企业人人都负起责任,杜绝浪费,使企业的经营成本降到最低,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企业对财务会计人才的需求情况:
一、高级管理人才
精通财务知识,懂管理,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掌握融资、筹资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熟悉资本运作程序,要求高学历以及相关的工作经验。
二、外贸会计人才
英语好,计算机熟练,熟悉外贸手续,如报关、退税等,业务知识扎实。
三、一般会计人员
熟悉掌握会计电算化,财务软件的使用,责任心强,认真仔细,业务知识熟练,掌握会计相关业务,如报税、开发票等,工作经验两年以上,大专以上学历,懂得行业生产经营特点。
四、车间记账员、保管员等
关键词:课程改革;高职教材开发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G3198(2016)04G0202G02
1构建高职会计专业教材体系的指导思想
教学模式是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的反映,是一定理论指导下围绕着教学活动的某种主题,形成相对稳定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教学行为规范.国内的教学模式一般包含指导思想、教学活动进行的线索、教学程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课程设计方法及教学评价几个要素.“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是我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论中的教学论.它的含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事怎么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么教.教与学这两个活动都要以“做”为中心来展开.会计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会计课程的教学宜采用做中学、做中教、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需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如:任务驱动法、小组合作法、顶岗操作法、五步教学法、分组导生制等.实施这一模式,要坚持以“做”为中心,系统设计教学做合一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开发教学做合一系列教材,按教学做合一模式组织课程教学和考核,从而实现以做求学,以学定教,以行获知.理论研究和开发实践表明,“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高职教材开发体系的构建有助于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这种以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开发的教材我们称之为教学做合一教材.
2教学做合一教材开发实践与探索
“教学做合一”教材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做过程中所使用的教、学、做的材料.“教学做合一会计系列教材”是体现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思想和教学做合一理论的特色教材,是我们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结晶.为了研制这套教材,我们付出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心血,现将教材编写过程总结如下.
2.1教材编写步骤
设置和开发会计专业“教学做合一”教材基本思路为:(1)根据会计行业需求设置课程体系.设置课程体系的第一步就是进行市场调研.由院校专家、专业教师、行业专家及企业专家组成调研组,对会计岗位供求关系、人才需求特点、会计人才能力要求及职业岗位(群)进行深入调查分析.通过调研,确定会计专业职业岗位(群),对职业岗位(群)进行细分,直到不能再细化为止.我院对会计电算化专业进行了调研,确定了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岗位有会计、基层财务管理、统计及审计等岗位.对会计岗位进一步细分,分为薪酬核算会计、往来结算会计、材料核算会计、财产物资会计、成本核算会计及总账会计.以会计岗位为标准,以调研结果为依据,确定了会计电算化专业拟开设的课程体系.(2)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设置专业课程.课程设置的关键是工作岗位任务分析.以细化后的会计工作岗位为单位,对各工作岗位进行分析,详细列示出各工作岗位的主要职责及工作任务.对工作任务清单剖析,提炼出会计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及学习能力等.根据会计职业能力要求,整合形成会计电算化专业学习领域.(3)基于学习领域设置课程内容.依据工作岗位任务分析中提炼出的知识能力和技能能力要求,结合教学的需求及特点,将学习领域转换成课程.(4)设计“做”事项.“做”的事项是典型的工作任务的具体表现形式,学习领域课程的主要内容,按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原理将课程内容分为一个个的学习单元.每一个学习单元包括三个部分:要求做什么、根据什么做、应该怎么做.这三个部分由工作逻辑、职业能力、知识建构转化而成.要求做什么就是提出工作任务,创设学习的情境,使学生清楚学习的目的;根据什么做给出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材料,包括相关资料、工具及设备等,指导学生顺利完成工作任务;应该怎么样做给出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理论知识,以做促学.(5)结合教学特点,系统开发教材.“教学做合一”的教材不应以知识的框架进行设计,而是根据会计工作流程的特点,设计教的内容,设计做的事项.该教材要突出工作过程与教学过程的统一、工作目标与教学目标的统一、工作内容与教学内容的统一.编写教材时需结合教学的目标、学生学习的特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的发展规律,并注重学习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培养.
2.2教材编写体系及内容
我院组织骨干教师编写了“教学做合一会计系列教材”一套16本,包括:基础会计、基础会计同步操作、财务会计、财务会计同步操作、成本会计、成本会计同步操作、企业涉税会计、企业涉税会计同步操作、金碟财务软件操作、金碟财务软件操作同步训练、用友财务软件操作、用友财务软件操作同步训练、财务管理、财务管理同步操作、会计仿真实训、会计分岗实操等.“教学做合一会计系列教材”每个工作任务都包括三个内容.第一个内容是以文字的方式提出工作任务.工作任务包括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师生教学做”,由教师带领学生来完成;另一个部分是“学生独立做”,由学生独立完成.第二个内容是完成该工作任务所需的相关理论知识.第三个内容是操作指南,帮助学生完成指定工作任务.每本教材配套一本同步操作,给出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材料及工具.同步操作配有标准化的练习,帮助学生再次提炼理论知识.
2.3教材特色
这套教学做合一会计系列教材的特色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材内容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做合一会计系列教材”以“做”为出发点,符合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它改变了传统教材的学科知识体系,以“做”为前提,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有效结合,形成教、学、做的统一体.在学科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的学习上,以实践操作技能为引领,以行获知.理论知识打破传统的学科逻辑排序,按实践操作所需要为度,确定理论知识的多少及其深度.(2)教材体系工作任务过程化.“教学做合一会计系列教材”是按照会计岗位(群)职业能力构建的教材体系.针对会计职业岗位(群)主要职责、工作任务、劳动组织形式等要素的进行分析,提炼出了完成工作岗位所需的知识与技能;然后对知识与技能进行归纳、整合,确定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以此构建教材体系及教材内容.教材按工作过程的逻辑关系进行分工,由若干个典型工作任务组成,通常按照“要求做什么”、“根据什么做”、“应该怎样做”来组织与编排.(3)教材有利于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做合一会计系列教材”以做事为切入点,以工作过程为轨道,通过完成工作任务,将教与学有机的统一起来.教学做合一教材有利于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充分实现教学做合一;有利于让学生在做中学知识,在做中长智慧,在做中练技能,在做中悟道理,在做中升素质.
3高职会计专业教材建设的改进思路
3.1组建教材建设团队,加强教材编写队伍建设
只有系列开发教学做合一教材才能达到预期教学效果,这就要求组建校企行三方联动,名师专家高度融合的教材建设团队.在教材开前,应通过行业专家解读国家的政策文件精神,把握会计职业标准;到企业调研,分析企业对会计人员的能力要求;以这些为标准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教学进度计划,并确定课程标准.教材的编写离不开教师,教师的职业素质是教学做合一教材编写成功的关键.教学做合一教材的编写人员既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还应有具备实际教学经验,只有这种双师素质型教师才能整合会计专业系统教材内容,为教材建设设计做的事项、编排做的内容、提供信息技术平台服务等方面的保障.院校要支持教师深入企业锻炼,为教师提供参加学术会议的机会,积极开展研讨活动及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同时完善教材建设机制,调动教师参与教材建设的积极性.建立教材评价制度,吸收更多的双师型、学习型、研究型教师和会计行业专家、企业行家参与教材的审议.加强与行业企业一线岗位的联系,促进一线岗位的技术、管理、操作人员参与到教材评价中.建立教材建设的长效机制,如出现会计法律修改等问题,教材编写人员要及时调整教材内容,并联系出版社进行再版.
3.2开发课程体系,确定课程教学内容
教材建设小组应深入行业、企业调查研究会计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群),并对职业岗位(群)进行细分,列出各岗位主要职责及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工作任务清单,再结合高职教育教学特点及会计职业能力要求,构建课程体系.确定了课程体系后,教材编写人员根据完成会计职业岗位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与技能确定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做的事项,并研究完成教学内容所需的其他教学材料,确定课程教材内容、教材呈现形式.
3.3建立高度现代化的数字化教材服务机制
只有纸质教材无法真实再现会计工作的全过程,影响学生会计操作技能的学习.如会计业务处理流程、工作岗位职责划分、原始凭证的填制、账证表编制、银行结算方式应用、财务核算软件应用、纳税申报与税务管理,以及会计凭证装订等.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会计职业能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与纸质教材配套的数字教学资料是很有必要的.如精品课程、PPT教学课件、单项操作视频、银行结算业务处理视频、产品生产过程、法规宣传视频等.数字材料的建设可与专业技术人员联合,专门制作、配套立体化教学资源,建立高度现代化的数字化教材服务机制,以方便更好地与纸质教材配套使用,提高服务效率.
参考文献
[1]凌世寿,石勤.“教学做一体化”的高职会计类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究[J].高教论坛,2014,24(3):54G57.
[2]王忠孝.对会计类课程“教学一体化”教学过程的研究[J].集体经济培训教育,2010,(17).
[3]赵国强.高职高专财会专业教材建设思考[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2011,(4).
[4]余浩,陈友年,周源.教学做合一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2).
[5]陆晓艳.基于工作过程谈高职会计教材改革[J].考试周刊,2011,(69).
[6]王云江.论高等职业院校自编教材的建设与管理[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5,(7).
【关键词】财务舞弊,舞弊审计失败,舞弊审计方法
一、背景介绍
财务舞弊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尽管各国监管机构多次出台各种政策法规,然而,财务舞弊现象仍屡禁不止。从我国来看,自1 9 9 3 年的中国第一例上市公司――原野股份欺诈案到轰动一时的琼民源案件,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案件及审计失败案例频频发生,上市公司的舞弊行为严重打击了公众对注册会计师的信任。随着 2006 年新会计准则的,对传统财务舞弊进行遏制的同时,又催生了许多新的舞弊手段,这使得对舞弊审计方法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二、企业财务舞弊特征
财务舞弊是指行为人为了获取不正当经济利益或者非经济利益,而故意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和规章规范,并且实施有计划和有目的的故意行为,最终直接或间接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行为。利益驱动人们守法经营, 取得合法的利益, 也会促使一些人铤而走险, 利用虚假的会计信息,攫取非法的利益。
(一)利用会计政策、会计方法变更舞弊。由于部分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在实际运用中具有灵活性。一些企业便将其变成利润操纵的手段和借口。随意变更存货计价方法、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都是常见的舞弊手法。这不仅影响到企业当期会计利润,对企业未来的收益也会造成极大影响。
(二)利用关联方交易舞弊。关联方交易舞弊是指管理当局利用关联方交易掩饰亏损,虚构利润,并且未在报表及附注中按规定做恰当、充分的披露,由此生成的信息将会对报表使用者产生极大误导的一种舞弊方法。由于关联方可以在管理层的力量下促成交易,在确定价格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弹性,从而有可能使交易的价格、方式等在非竞争的条件下出现不公正情况,形成对投资者,尤其是中小股东利益的侵犯。
(三)虚构经济业务舞弊。虚构经济业务舞弊是指用以编制财务报表所依据的经济交易是伪造、虚假的,导致财务报表所反映的数据和披露的内容与客观事实不符,甚至严重背离和弯曲。主要包括虚构交易,虚增销售收入、其他收益等。虚构销售业务是性质最为严重也最难以审查的舞弊方法之一。如以银广夏为代表的企业为了虚构销售业务往往从原始的销售合同开始就全套造假;黎明股份通过与关联企业或非关联企业对开增值税发票的形式,虚构购销业务,在回避增值税的情况下虚增收入和利润。
三、舞弊审计失败原因
从目前审计案例来看,财务舞弊审计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注册会计师这个角度来看,其舞弊审计执行方法上存在不足。
(一)对客户的业务经营状况了解不深。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对客户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以鉴证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是否进行了公允反映。如果注册会计师对客户所处的经营环境没能掌握、对其所处产业结构认识不够、对客户的产品、制造过程及制造设备了解不够、对管理层的陈述及声明给予过分的信赖等,都有可能发表错误的审计意见,从而导致审计失败。
(二)注册会计师在舞弊审计中未能依法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注册会计师能够发表正确的审计意见的基础是必须遵循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搜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但很多注册会计师由于受审计范围的限制,未充分运用分析性复核程序、未认真履行三级复核制度、未取得高质量的审计证据等,从而导致审计失败。
(三)专业胜任能力不足,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下,要求注册会计师具有判断企业是否具有生存能力和合理的经营计划的能力。注册会计师不仅要熟练掌握会计、审计知识,也要掌握管理知识、行业知识和法律知识等。目前,我国大多数的事务所从业人员缺乏经济、法律等多元化的专业背景。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有些会计师事务所在没有高超的审计专业水平及舞弊侦查能力,尤其是没有行业审计专长的情况下,承接专业胜任能力不足的业务,从而导致审计失败。
四、舞弊审计方法透视
(一)深入了解被审单位的经营状况。深入了解被审单位的经营状况能够使注册会计师洞察管理层的心思,从宏观层面把握财务报表存在的重大错报风险。评估客户的经营状况,注册会计师既要了解客户自身的经营管理情况、也要了解整个行业的运行状况。一般来说,财务舞弊总是会显示出比当前行业状况更好,或比公司自身历史水平更好的业绩。因此,只有对客户整体经营情况有深入了解后,审计人员才有可能发现其潜在的舞弊动机,从而把握审计重点。
(二)审查和评价内部控制系统。舞弊的存在与发生,很大程度上说明被审计单位组织管理上存在漏洞,内部控制存在薄弱环节。注册会计师在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分析评价时,可以利用现在世界范围内流行的《COSO 内部制框架》来审查和评估被审单位内控系统的健全性和有效性,确定在内部控制薄弱的领域扩展审计程序,制定实质性审计方案。
(三)加大现场调研工作。现场审计环节,为节约审计时间,很多审计人员经常忽视现场调研工作,使审计工作流于形式。但报表上的数字并不能完全代表全面、客观、真实的企业信息。因此,注册会计师应加大现场的调研工作的力度,特别应当加大执行存货、固定资产的监盘力度,巧妙使用询问程序,从而对企业经营情况有更直观、深刻的认识。
(四)加强分析性复核力度。分析性复核的内涵在于对被审计单位重要的财务比率或趋势进行的分析,以发现存在的不合理因素,并以此确定审计重点。当审计进入以风险导向为基础的审计阶段,分析性复核成了最主要的审计方法和程序之一。一套完善的分析性复核体系不仅包括对企业财务数据的会计分析、财务分析,还包括对非财务信息的高效利用。在现代审计中,分析性复核将以其不可忽视的地位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黄凯生.财务报告舞弊问题及审计对策[J].财会通讯,2010,(7)
关键词:中职;会计专业;专业建设陈登职业技术学校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乐从镇,学校立足乐从“商贸立镇”的区域经济特点,确立以财经类专业为骨干专业,加以大力发展。会计专业在学校“百分百成才”的职教理念指导下,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指导思想,围绕师资队伍培养、实训场室建设、专业课程改革、校企合作、中高职衔接等方面开展了系列卓有成效的专业建设实践,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一、加强师资培养,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一支高素质、双师型的专业师资队伍,是专业建设的关键。学校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师资培养,致力打造敬业爱岗、团结务实、力争上游的专业教师团队。
1.学习提升,建立学习型组织
学校采用“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促进专业教师学习提升。每年有计划地派送教师下企业锻炼,组织教师走访企业,进行社会调研,加强专业教师与行业企业的联系。组织教师到知名职校参观交流,邀请专家到校指导,及时更新专业知识和职教理念,鼓励教师考取行业职称。近三年,学校派送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进修、学习达60多人次,开阔了专业教师视野,提升了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双师型”教师比例达80%。
2.科研引领,提高教科研能力
专业教师参与了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职业学校课程设置改革与校本教材开发》、广东省教育厅教改项目《高职教育会计类专业标准与课程标准的建设与实践》、佛山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职业教育专项课题《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模式研究》、中央电教馆重点课题《基于跨省联盟的职校会计专业课程资源库建设与应用研究》等多个课题的研究,不断学习、提高教科研能力。专业教师主持佛山市中职学校网络精品课程《财务会计》《基础会计》《推销实务》的开发。通过精品课程的建设,带动了专业课程改革,同时促进了教师能力的提升。专业教师结合会计岗位工作内容,开发了《会计综合培训》《会计电算化实训》《财经四合一实训》《贸易企业会计真账实操》等10余种校本教材,参编公开出版教材3本,已投入使用,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同行的称赞。
3.以赛促教,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学校每学年组织教师专业技能竞赛,组织校级、镇级及区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教师的评选,通过各种渠道方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近几年,专业教师在专业能力、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等方面提升迅速,2人次被评为佛山市优秀教师,3人次被评为顺德区骨干教师,10人次被评为国家、省赛优秀辅导教师和区金牌教练,专业教师参加各级各类论文、教学设计、教学案例、课件评比,累计获市以上奖励100多人次。
二、建设实训基地,创建优良的实训环境
功能完善的专业实训场室是教师开展实践性教学的基本条件,是专业建设的基础和保障。
1.加大投入,改善实训教学条件
学校不断投入资金,加强实训场室建设,建成了配套设施较为完善的财经实训教学中心,总面积达1255平方米,实训工位536个,专业教学设备总值约324万元。现有会计电算化室、财经综合实训大厅、模拟证券交易大厅、企业经营实训室等功能场室,配备了用友U8财务软件、畅捷通T3财务软件、网中网会计教学软件、福思特会计教学软件、模拟证券交易等教学平台,为实训教学保驾护航。
2.资源共享,专业教学辐射同行
学校于2005年被顺德区教育局确立为区中职学校财经类专业的综合培训考核鉴定点,完成了区内勒流、陈村、北、龙江、李伟强、容桂、胡锦超等多所职校5000多名学生的毕业前综合培训与考核鉴定,学生技能合格率为100%,受到了送培学校师生的高度赞赏。学校多次承担佛山市和顺德区财经类学生技能竞赛及广东省赛选拨赛的赛场服务工作,起到了骨干专业在区域内的示范与辐射作用。
三、践行课程改革,培养技能型财经人才
职业教育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宗旨,大力开展课程改革,培养技能型人才,是专业建设的方向。
1.开展社会调研,明确培养目标
专业教师深入企业,开展社会调研,了解企业对财经人才的需求状况。调研结果显示,该地区现代商贸和物流业兴旺发达,家具、钢材、塑料三大专业市场享誉全球,注册的各类工商企业有20000多家,社会对财经专业人才的需求量相当庞大。有被访企业家表示,商务英语专业人才需求急不可待;市场营销和会计人才需求经久不衰;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是新兴专业,未来人才需求前景可观。 立足调研结果,我校及时调整专业培养目标,使其更符合企业的用人需求。
2.访谈行业专家,分析专业能力
为制订会计专业教学标准,学校召开了会计专业职业能力标准分析行业专家研讨会,乐从供销集团、祥和税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金鼎财会咨询有限公司等10家知名企业的代表应邀参加。能力分析会由省内教育专家主持,对会计、出纳、仓管、文员四个岗位的工作项目、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进行了认真的分析与提炼,使岗位职业能力分析的脉络更为清晰,内容更加丰富,并与实际工作内容接轨,会议的研讨成果是会计专业职业能力分析表,后续将进行会计专业教学标准的制订、课程结构的分析、课程标准的撰写、教材的开发及实施教学。
3.围绕培养目标,改革课程设置
课程改革遵循“以能力为本位”的指导思想,构建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配合学分制改革,专业课程设置采用“宽基础,活模块”的课程结构模式,突出职业技能训练,强化职业岗位能力培养,实践教学时数占总教学时数30%以上。每学年根据实际情况滚动修订各专业的实施性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与时俱进,既注重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又保证学生可持续发展所需的文化基础和综合素质培养。
4.加强实践教学,培养技能型人才
结合中职生思维比较活跃,动手能力比较强、精力旺盛等特点,在专业教学中淡化理论,强化实践,积极创新实践教学的方式方法,吸引学生把精力放在学习、实践锻炼上,为就业、创业打下基础。
(1)注重实训教学,加强教法研讨。根据教育部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的要求,开足专业实训教学课时,《基础会计》、《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等主干课程每学期均有为期1周的校内实训教学,第五学期有为期1个月的综合实训,实践教学课时充足,实训内容接近就业岗位要求,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做中教,实操效果良好。专业教师学习并探讨了项目教学法、五步循环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等教学法的应用,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教学效率。
(2)创新实践方式,搭建锻炼平台。学校创设条件,搭建平台,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开始了创业及企业经营的实战演练。建立营销实训中心,指导学生参与进货、理货、售货、盘点、记账等实质性的经营管理活动。开辟校内创业园,创建“小老板创业街”。创业街的商铺以班为单位集资成立股份制公司,学生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结合相关课程内容,指导学生进行店面装修、商品采购、推销策划、财务管理等工作,理论结合实践,让学生在实际经营中体验、感悟所学的专业知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3)举办技能节,营造学习氛围。学校每学年组织财经技能节,开发了会计书法、点钞、计算器翻打传票、会计知识竞赛、手工做账、会计电算化、创业实践、顶尖推销员、商务礼仪、企业经营(沙盘模拟)等多个技能竞赛项目,并进行技能汇演,让学生在交流、展示中提高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营造学生学技能、练技能、赛技能的专业学习氛围。
四、开展校企合作,实现校企共赢
培养适销对路的会计专业人才,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是专业办学的出路,开展校企合作、实现校企共赢是专业建设的有力支撑。
1.建立实习基地,开展顶岗实习
学校与本地区的家具、钢铁、塑料等专业协会紧密合作,先后与广东进发钢铁有限公司、顺德区日龙贸易有限公司、乐从顺客隆商场等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共建实习基地。企业为学生提供营销、仓管、财务及店面管理等实习岗位。学校根据师资、场室、设备等资源,为企业提供员工培训,实现校企互助双赢。
针对会计专业学生对口实习困难的现状,学校与乐从中介行业协会签订了校企联盟合作协议。在乐从中介行业协会的统筹下,会计学生专业对口实习实现了重大突破,从以往的零散型实习走向了规范集中型实习,从友好式合作走向了制度化合作。日后将逐步扩大校企合作的范围,在学生实习、产学合作、教师实习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校企共同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师资培养、开发教材、实施质量评价等。
2.紧密联系税局,实行税宣互动
顺德区国税局、地税局为学校开通了“小税通”第二课堂,由税务部门的业务骨干不定期地送税法进校园,为师生及时更新税收知识。学校成立了顺德区校园税收宣传志愿者总队,组织学生协助开展税宣活动,培养学生诚信纳税意识,渗透职业素养教育。
3.成立指委会,聘请客座讲师
根据专业发展需要,学校成立了财经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定期召开专业人才培养研讨会,请企业行家为专业建设出谋划策。聘请知名企业家担任客座讲师,有计划地邀请客座讲师回校举办专题讲座,为师生带来最新的行业信息,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4.承接专业培训,服务社会需要
学校承担了校内外《会计从业资格证》、《会计电算化证》、《统计人员上岗证》等证书的考试培训工作,历年的考证通过率在全区领先。学校还承担了会计和统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创业教育等,历年来共培训学员20000多人次,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五、中高职衔接,搭建人才培养立交桥
提高学生的培养层次,适应社会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是专业建设、打造品牌的发展之路。学校会计专业是广东省“中高职三二分段”的试点专业,与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对接,此项举措打通了我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直升通道,提高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档次,增加了专业吸引力。
学校与顺职院共同研讨中高职衔接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标准与课程标准,初步构建了会计专业“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确定了《会计实务》《会计电算化》《成本核算》《纳税基础》四门课程为中高职衔接课程。初步设计了中高职衔接三二分段“4231”的模式,即第1-4学期学习基础性课程,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第5-6学期学习中高职衔接课程,为转段作准备,完成中职学段学习任务;第7-期学习职业能力提升课程,考取初级会计职称;第10学期为顶岗实习,完成高职学段学习任务。
六、结语
经过多年的专业建设和改革实践,会计专业办学成果显著,在顺德区内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专业影响力辐射省内外,会计专业于2011年通过评估,被评为广东省重点建设专业。
会计专业学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就业渠道顺畅,学生多在家具、钢材、塑料、房地产等专业市场就业,主要从事会计、出纳、仓管、文员、业务、跟单、部门助理等工作,近两年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均达100%,其中更有一批优秀毕业生已经走上家具、钢铁、塑料等行业企业的财务主管岗位或自主创立企业已初具规模,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学校坚持科研引路,继续加强专业建设,拓展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和校企合作伙伴,紧贴当地人才市场需求,制订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方案,研讨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创新模式,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打造品牌专业,致力培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财经专业人才,服务地方经济。
(作者单位:佛山市顺德区陈登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刘庆.对职校会计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职业,2012(32).
[2]崔晓婷.中职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分析[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0(5).
关键词:会计信息系统 优化分析 需求分析 模K分析 流程分析
一、引言
根据国家最新相关数据统计,国民生产总值的60%来源于中小企业,这就说明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来源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中小企业面临的竞争也将日趋激烈。中小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要取得优势并占据重要的地位,关键的并非业绩,而是其管理水平。
如何提高中小企业的管理水平,这将成为中小企业管理者所关心的核心问题。在信息时代,现代企业管理决策最主要的依据是各种信息,在中小企业经营决策依靠的信息中有90%来源于企业的会计信息。传统的手工会计或是落后的会计信息系统,无法满足中小企业管理决策的需要。中小企业管理者需要利用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借助于先进的管理方法,不断优化现有的会计信息系统,才能不断提升中小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使中小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中小企业管理者需要得到及时准确的会计信息,有效为企业决策及管理服务,将先进的会计信息系统融入到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之中,是中小企业管理者急需解决的问题。一个适合中小企业需要的会计信息系统将是中小企业管理必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能促使其各方面管理者更好地规划和管理好企业的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等,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加强企业的竞争力。
国外关于会计信息系统的研究方向主要在于智能化的发展,其会计信息系统的核心部分主要是关系型数据库,这种数据库的使用使会计信息系统更加专业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因此,会计信息系统的优化问题主要在于数据库系统的优化。
我国的会计信息系统经过30多年的发展,从个别试点到慢慢的普及和现在的普遍应用发展阶段,会计信息系统已广泛应用于各大、中、小型企业。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模式也在不断提升,B/S的三层模式已经成为了会计信息系统的主流。国内关于关系型数据库在财务管理系统中的应用主要是初略地介绍了会计信息系统中所涉及的数据库的说明,对于其中应用到的数据库设计等描述很少,对于其中数据库迁移、数据库设计和数据库的优化等更是很少详细地说明。
二、中小企业会计信息系统运用的现状
在对中小企业会计信息系统优化设计前,首先对广东珠三角地区的中小企业进行了初步调研,以便更好地了解中小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现状及对会计信息系统的需求;然后对用友、金蝶等软件公司进行了调研,了解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及结构,为其系统优化设计打下基础。
通过对中小企业的调研情况可知,目前大部分中小企业已使用了会计信息系统,但只是对会计信息系统进行简单运用,其会计信息系统的作用主要是用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的过程,还没有完全解决会计信息化问题,未能很好地发挥会计信息系统应有的功能。还有少数中小企业使用手工会计操作,工作效率较低。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是中小企业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在会计信息技术运用过程中,其人才、技术、资金等方面相对落后,尤其是企业领导者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与使用未引起高度重视,没有在会计信息系统的建设上投入资金,只有简单的几台计算机,只是用于一些如工资核算、账务处理、材料核算等,未能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来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同时,中小企业领导者也没有引进会计信息化人才,会计人员不能较好地对会计信息系统需求提出合理化需求,导致会计信息系统不能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中小企业应结合其自身的特点与实际情况,寻求自身的发展之路,建立完善有效的会计信息系统。
通过对用友、金蝶等软件公司的调研情况可知,企业一般使用的会计信息系统的物理结构有单机分散结构、联机多用户结构和网络结构。会计信息系统的物理结构一般受系统的目标、功能、数据量及系统数据的处理方式的影响。由于中小企业相对于大型企业来说,规模较小,业务量相对较小,因此,目前大多数已使用会计信息系统的中小企业一般采用单机分散系统,也就是单机单用户结构。所谓单机分散系统是指整个系统只配置一台或者几台计算机,为了单独运行一种功能模块或多个功能模块,每台计算机系统中安装有会计信息系统的某一个或者某一部分功能模块。所有的功能模块是互不联系的,其财务信息只能通过传统的输入方式来实现数据交换。其优点是系统之间相互独立,数据安全性好,系统稳定,成本低,系统安装调试比较方便简单。其缺点是数据共享性差,整体工作效率较低。因此,为了提高中小企业的运作效率,较好地实现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的统一,有必要在现有的会计信息系统基础上进行优化,更好地为中小企业服务。
三、中小企业会计信息系统优化分析
对中小企业会计信息系统进行优化设计之前,先要对整个系统进行总体规划,总体规划主要包括系统优化分析与系统优化设计两个重要的方面。其中,系统优化分析是指对系统进行什么样的优化,其主要任务是根据调研情况,结合中小企业和软件公司的实际情况,对系统优化提出需求。系统优化设计是指对系统如何优化,其主要任务是以系统优化分析结果为基础,从中小企业需求出发,对系统中的相关技术手段进行优化设计。本文将主要针对中小企业会计信息系统进行优化分析。主要包括系统功能需求分析、功能模块分析、系统流程分析、系统安全分析四个方面。
(一)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中小企业会计信息系统需主要实现以下的基本功能:
1.用户登陆功能。在会计信息系统中,由系统管理员根据中小企业管理的需要,对企业中不同层次的操作人员,设置相应的权限,并设置初始密码。用户根据需要修改密码后即可登录系统。为了安全起见,在设置密码与权限中,需强制修改初始密码,否则无法登录系统。
2.导入功能。会计信息系统可以根据不同的行业需求导入到相应的会计科目,同时也可以导入账套等数据。为了减少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系统还可以实现批量导入或修改功能。同时,在导入过程中,对于不符合要求的数据有报错功能,系统拒绝接受。这就要求系统优化过程中,预置不同行业的会计科目。
3.记录查询功能。要求会计信息系统将用户的所有操作都已进行了相应的记录并提供用户的查询功能。用户通过查询,既可以了解企业所有历史财务数据,又可以根据不同的查询条件查询到所需的账簿及报表文件。
4.报表功能。会计信息系统将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既可以自动使用模板自动生成报表,也可以自定x报表。
5.打印功能。会计信息系统将根据用户的需求提供相应的打印功能。
6.数据备份与恢复功能。系统可根据用户的需求,提供数据进行备份和恢复功能。
(二)功能模块分析
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功能模块应当由会计核算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和财务决策支持系统组成,如图1所示。其中会计核算系统是基本会计业务操作层,主要是以账务处理为核心,为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财务管理系统是企业管理控制层,主要使用会计信息,进行财务分析、资金使用分析等;财务决策支持系统是计划决策层,主要通过建立资源数据库和企业决策模型,利用会计数据,帮助管理者进行量化分析和论证,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做出计划与科学合理的决策。
1.会计核算系统中小企业会计核算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包括:系统管理、账务处理、报表处理、往来核算、进销存核算、工资核算、固定资产核算等模块。各模块又可有某些下级的功能模块,形成一个完整的功能模块体系,如图2所示。
2.财务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的功能包括资金管理、成本管理和利润管理。如图3所示。
3.财务决策支持系统。包括投资决策、筹资决策和财务计划。如图4所示。
(三)系统流程分析
在中小企业会计信息系统中,系统的流程分析主要包括业务流程、数据流程。
1.系统的业务流程。会计信息系统的业务流程主要包括系统处理环节中的各种信息来源、处理方法、信息提供、信息流向等内容。本系统的业务流程如图5所示。
2.系统的数据流程。系统的数据流程是指财务数据在整个系统中的传递流程情况,即财务数据在系统中的输入、传递、处理等流程,如图6所示。
3.安全分析。作为中小企业会计信息系统,企业内部重要的财务信息是不能对外泄露的。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在系统优化设计中,必须考虑系统的数据安全性。影响会计信息系统的因素有硬件、软件、网络及人员等方面,因此其安全管理可以从如下方面进行设计,包括用户管理、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安全等。
(1)用户管理。由系统管理员为进入到系统的操作人员分配账号、初始密码及操作权限,然后操作人员首次登录时需修改密码。为防止密码被盗,要求密码设置时必须包含大小写字母与数字。
(2)操作系统。对于操作系统的安全要求,主要通过如下途径进行:由专人进行系统维护;设置与控制版本员的权限;安装防病毒软件。
(3)数据库管理系统。为防止数据库管理系统中的数据遭到有意或无意的破坏,需从如下几方面加强防范:由专人进行数据库系统的管理;系统升级与维护人员、系统操作人员进行职责分离。
4.网络安全。为了防止本地网络信息的非法访问、存取,防止病毒、黑客的攻击,需加强局域网的安全管理。
四、结论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中小企业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同时也加快了中小企业之间的竞争。中小企业要在竞争中处于优势,需要企业内部及时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和数据,并对其做出快速反应,只有这样才能在行业中取得主动权,在竞争中取胜。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的流程已经难以满足中小企业复杂多样的资金流,难以改变企业的业务流程等。这就要求中小企业不断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优化现有的会计信息系统。
通过对中小企业进行调研,可以了解到中小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使用情况,然后对相关软件公司进行调研,了解目前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和使用情况,从软件开发者的角度对会计信息系统提出需求。在此基础上,根据中小企业的特点对会计信息系统进行需求分析、功能模块分析、流程分析及安全分析,为会计信息系统的优化设计打下基础。通过对中小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优化,可以促使中小企业加快会计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大资金投入,引入优秀会计人才,为企业管理者的决策提供服务,从而及时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率。
参考文献:
[1]贺雪荣.中小型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系统的构建与实现[D].湖南大学,2011.
[2]王慧瑜.中小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统计与咨询,2012,(6).
[3]唐录洁.关于会计信息系统中的数据库安全分析[J].信息与电脑,2013,(4).
[4]李昕.互联网环境下中小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存在的安全问题及解决方法[J].电子测试,2013,(6).
[5]朱心满.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J].商业会计,2008,(21).
[6]王金玲,李江霞,刘晓红.关于加快秦皇岛市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研究[J].商业会计,20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