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6 17:08:2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简述税务筹划的方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税收筹划 避税 发展 途径
引言
我国随着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纳税人更应该懂得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政府、税务有关部门需要加强完善税务筹划工作,提高税务筹划工作的实行力度,解决好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为题,提高税收筹划回报的效益。我国税收筹划工作相对于西方国家来说,起步较晚,虽然纳税人的税收筹划意识增强,但是税收筹划理论和实务发展相对落后,如概念区分不清、税收政策体制不完善、筹划方法与途径不适应企业发展的环境、缺乏征管部门的支持与指导等,严重制约了我国税收筹划的深入发展。
一、税收筹划三层次简述
(一)税收筹划的定义与特征
目前对税收筹划的定义虽然表述上存在差异,但是表达的内涵基本一致。从微观上说,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在实行实际纳税义务之前对纳税负担做出的最低选择;从宏观上说,税收筹划指的是经济实体通过合法途径合理筹划经营与财务活动,达到最大限度减轻税收负担的目的行为。
税收筹划具有三个方面的特征:第一,合法性。税收筹划是在税收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内操作的,这是税收筹划与逃税、偷税的本质区别,是税收政策应鼓励的行为。第二,策划性。税收筹划工作是需要纳税人进行积极的事前策划、恰当安排的活动。纳税人和征税对象的差别,所征缴的税款也不同,纳税人需要对税收筹划进行策划。第三,低风险,高收益性。低风险高收益性,是税收筹划工作得以被人重视的重要原因,它不仅体现了立法机构的征税的意图,也反映出纳税人的现实收益。
(二)税收筹划三层次的构建
税收筹划的传统划分方法主要从行业、税种、主体等人们普遍认识的范围出发,主要强调狭义税收筹划即中级税收筹划层面出发。税收筹划的三层次从广义的角度将税收筹划细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税收筹划阶段。这三个阶段是层层递进的关系。
初级筹划是纳税人认识掌握税收体系的过程,它的投入产出性价比最高,征税机构最赞成推崇。中级筹划是纳税人熟知、理解和运用税收法规的过程,也是纳税人自我调节的一个过程,它的收益最大,是税收筹划的关键一环。高级筹划则要求纳税人不仅仅是作为客体的适应,而是要主动参与到税收改革的活动行列中来,探索适合企业和个人的税收体制,操作性最难,一旦成功,风险性最小,收益最大。这三个过程不仅层层递进,还是同时存在的,并没有先后主次的分别,税收筹划三层次的划分为税收筹划提供了基本思路。
二、税收筹划基本途径探析
(一)税收筹划狭义途径探析
从税收的三个层次来说,中级税收筹划即狭义的税收筹划。因此,税收筹划的狭义途径即中级税收筹划途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策略:缩小税基及选用低税率。这两种筹划途径经常一并使用。税基即应缴税额的依据,随计税依据变化而变化,它与产品的生产销售方式密切联系。在税率固定时缩小税基,或税基固定时降低税率,都可实现降低纳税的目的;规避纳税义务及税负转嫁。规避纳税义务是指对纳税义务人、征税对象和征税项目的筹划,具有一定的刚性。纳税人通常使用在不改变原来资产的情况下,将部分资产所有权转为公司的做法,以此降低个人的纳税负担,并增加企业的税后收益。税负转嫁是指纳税人将自己应缴税款,通过相关途径如税负前转、后转,税负消转、碾转等转由他人负担的过程。日常生活中企业通过提高原价转嫁消费税的做法就是典型案例;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延迟纳税。税收政策优惠筹划成本小、操作性强、收益大,有国家的法律法规密切相关,可以通过货币政策,税基、税额、税率式减免实现减免税务的目的。另外可充分利用纳税义务实行的时间差,延迟纳税,节省利息资金,积累财富。
(二)税收筹划广义途径探析
广义的税收筹划是从三个层次对整体出发。针对目前存在的税收筹划概念不清、纳税人复杂的纳税环境、各机构部门纳税意识不统一现象,提出三点建议:第一,树立科学正确的税收筹划观念,加强区分税收筹划、避税、逃漏、漏水等概念和行为,提高税务机关依法治税的水平。纳税人也应当提高自身的税收筹划水平,懂得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第二,完善我国税收法制,使纳税人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开展税收筹划工作。第三,让国家通过政策优惠大力扶持开展税收筹划工作,为更广泛的进行科学的税收筹划工作提供必要的客观环境。
三、结束语
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均收入的增值,使得纳税人群体更需要合法有效的途径维护自己的纳税权利与义务,税收筹划作为政府与企业、个人之间沟通的桥梁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税收筹划三层次理论的发展是我国税收筹划实践历程的印证。从遵守税法、筹划税务行为到改革税制,纳税人、企业、政府都需要树立科学的筹划观念,不断完善税征体制,创造合法支持性强的客观税收筹划大环境,不断开拓与完善税收筹划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白芸.税收筹划的博弈分析[D].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摘要税收筹划在西方发达国家已存在多年,有“皇冠上的明珠”赞誉。伴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和改革开发的深入,近年来我国税收筹划工作取得了可喜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税收筹划。本文从采购、生产、研发和销售环节,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税收筹划工作进行了简述。
关键词生产经营税收筹划
税收筹划在西方发达国家已存在多年,有“皇冠上的明珠”赞誉。我国的税收筹划工作,因在计划经济时代,国家实行指令性计划,企业基本上不需要进行操作。伴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和改革开发的深入,近年来我国税收筹划工作取得了可喜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税收筹划。税收筹划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其包涵了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学科的内容,要求筹划者须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功底和实务操作经验。
一、税收筹划的概念及内涵
关于税收筹划的概念,目前我们很难从一本词典或教科书找出统一而准确的定义。荷兰国际财政文献局(IBDF)编写的《国际税收词汇》中是这样定义的:“税收筹划(TaxPlanning)是指纳税人通过经营活动或个人事务活动的安排,实现缴纳最低的税收。”
美国南加州大学W.B・梅格斯博士在与别人合著的《会计学》中,对税收筹划作了如下阐述:“人们合理而合法地安排自己的经营活动,使之缴纳可能最低的税收。他们使用的方法可称之为税收筹划……少缴税款和递延纳税是税收筹划的目标所在。”
由此可见,税收筹划实际上要做的是在不违背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合理地少纳税和延迟纳税,同时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合法、节税效益最大化、预先性和统筹兼顾等原则。总之,税收筹划必须在企业战略管理的框架下进行操作,战略管理决定着企业的命运,而税收筹划是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自身规模的壮大,税收筹划工作就会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
二、采购活动中的税收筹划
物资采购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做好物资采购的税收筹划,要求我们必须从确认供应商发票种类和提供的发票时点、交货时间、一般纳税人或小规模纳税人的选择、货款结算方式、运费负担方式及票种等方面进行周全考虑。因为它们最终都将影响企业的经营性现金流或净利润,影响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
例:签订物资采购合同时,一般纳税人的供应商对发运货物的运费有好几种处理方式:
(1)运费由购货方支付;
(2)供应商在物资采购合同中单独一行列示运费金额;
(3)供应商将运费在物资采购合同的每种产品上进行分摊;
(4)其他。
在上述情形中,购货方在签订物资采购合同时最好采用(3)模式,理由是购货方采购人员在填制材料入库单时比较简单,同时增加了企业增值税进项税金的抵扣金额,也避免了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和税务风险。
三、生产活动中的税收筹划
生产活动中的税收筹划,主要涉及企业存货发出的计价方式、国定资产采用的折旧方法、是自行购买还是经营租赁或融资租赁、是大修国定资产继续使用还是提前购买新国定资产、生产过程中的部分环节是委托加工还是自行加工等等。上述几种情形中采取不同的方式,会给企业的现金流和成本费用的账务处理带来变化,给企业进行税收筹划留下了操作空间。
例:甲企业有一台机床,原价100,000元,残值按原价的5%预计,折旧年限为5年,则每年应计提的折旧额为19,000元,5年累计折旧额共95,000元;如果企业将折旧年限延长为8年,则每年应计提的折旧额为11,875元,8年累计折旧额共95,000元。从表面上看,上述两个方案均不影响企业的利润总额,也未多交或少交企业所得税,但是考虑到资金的时间价值,企业第1-5年共提前交纳8,906.25元[(19,000-11,875)*5*25%=7125*5*25%=35,625*25%]企业所得税就显得不划算了。如果企业处于“二免三减半”等税收优惠期间,折旧年限越长对企业越有利。
四、研发活动中的税收筹划
研发活动中的税收筹划,有技术转让免征营业税,且在1个纳税年度内,如果技术转让所得不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免征企业所得税,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另外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等。
做好技术转让和研究开发费用的加计扣除工作,一方面可以节约企业的现金流和减少应纳税所得额,实现研发活动中的税收筹划,另一方面也是为企业申请高新技术企业和软件企业资格的基础。获得高新技术企业和软件企业的认定后,企业的税收筹划工作将会上升到一个新的平台。
五、销售活动中的税收筹划
从某种意义上讲,无论企业在内部控制流程、产品技术和工艺先进性等方面做的如何好,而企业最终无法将产品推广出去,那么企业所做的一切都是徒劳的,所以说市场营销决定企业的生死。销售活动中的税收筹划,主要有混合销售与兼营业务的区分、销售返利、关联方交易定价、捆绑销售、货款结算方式等。
例:A企业拟委托B企业进行一项定制软件开发,且合同内容还涉及采购DELL服务器1套。在此情形下,B企业的税收筹划方案有两种:(1)与A企业签订1份定制软件开发合同,再签订一份DELL服务器销售合同;(2)与A企业签订1份定制软件开发合同,DELL服务器由A企业自行采购。
本例进行税收筹划的目的是,针对软件委托开发合同,可以享受国家的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免税等政策。
总之,税收筹划贯穿于整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过程。我们应及时学习和掌握国家颁布的有关税收方面的法律、法规等文件,加强自身专业知识素养,在企业整体战略管理的框架下,尽最大可能地做好税收筹划工作。
参考文献:
[1]蔡昌.财税名家蔡博士精解税收筹划.中国市场出版社.2010.10.
关键词:铁路运输企业 “营改增” 应对
根据国务院将铁路运输和邮政服务业纳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以下简称“营改增”)试点的决定,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确定自2014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铁路运输和邮政业营改增试点工作。营改增从制度上解决营业税税制下“道道征收,全额征收”的重复征税问题,实现增值税税制下的“环环征收,层层抵扣”,使得税制变得更科学、更合理、更符合国际惯例。
自2014年铁路运输行业纳入“营改增”试点以来,对于铁路运输企业的经营业务管理、税务管理以及票据管理等工作带来了新的变化,对铁路运输企业的内部管理工作要求更是不断提高。在这种形势下,铁路运输企业应该深入研究“营改增”政策的具体内容,并分析对铁路运输企业带来的具体影响,积极谋划制定“营改增”以后的各类税收筹划措施,最大程度减轻铁路运输企业的税务负担,推动铁路企业经营效益的稳步提升。
一、铁路运输企业“营改增”政策内容简述
为适应铁路运输行业体制改革的需要,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对铁路运输企业营改增政策制定了一下相应原则:不增加铁路行业整体税负;对税收征管和铁路运输生产来说,应切合实际和便于操作;妥善处理试点前后增值税与营业税政策的衔接;以铁路运输企业从市场取得的旅客和货主的收入为应计收入计算的基础。
铁路运输企业营改增的实施,主要消除全面推向市场的新型铁路企业重复纳税问题;同时铁路企业购进设备材料、水电消耗和研发创新等可抵扣进项税额,将激发促进铁路运输企业的设备更新,也有利于降低其他行业的税收负担,促进其他行业营业税改革。
“营改增”就是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在营业税的税制背景下,营业税应纳税额=营业收入×税率;而改征增值税以后,增值税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改征增值税以后,由于增值税实行的是税款抵扣计算,因此可以避免重复征税的问题。铁路运输企业“营改增”政策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纳税人的管理
在铁路运输企业“营改增”政策实施以后,纳税主体仍为原来缴纳营业税的纳税主体,也就是从事铁路运输服务的企业,征税的对象由原来的营业收入转变为铁路运输企业提供服务所获得收入中的增值部分。其中,销售额超过500万的企业,应申请认定为一般纳税人,销售额不足500万的纳税人,可以申请一般纳税人的认定,如果不经常提供应税服务,则可以认定为小规模纳税人。
(二)计税方法的调整
对于小规模纳税人,采用简易的计税方法,也就是应纳税额=销售额[计算值为:含税销售额÷(1+税率)]×税率;对于一般纳税人,其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计算值为:销售额×税率)-当期进项税额。
(三)税率的调整
在“营改增”政策推行以后,由营业税税率3%,调整为增值税税率11%;铁路国际联运增值税税率为0。
二、“营改增”政策对铁路运输企业的具体影响分析
(一)“营改增”对企业税负的影响
在“营改增”政策实施以后,由于税率由之前的3%营业税税率调整为11%的增值税税率,税率出现了提升,而且“营改增”以后由于铁路运输企业前期购置的固定资产进项税已经计入资产价值,难以实现抵扣,而当期采购的固定资产进项税抵扣非常少,因此在短期内会造成铁路运输企业税负的增加。同时,在铁路运输企业成本中所占比例相对较大的人力资源成本、固定资产折旧成本等都难以实现进项税的抵扣,因此都会一定程度上造成企业税负的增加。
(二)对铁路运输企业收入的影响
作为以提供铁路运输服务为主营业务的企业而言,收入主要源自于客货运以及服务收入,按照“营改增”相关政策的规定,“营改增”实施以后,假设铁路运输企业的营业收入仍维持原状,按照营改增实施办法,要将营业收入换算为不含税营业收入,也就是营改增之前的含税营业收入/(1+增值税率),因此确认的营业收入会按照增值税率/(1+增值税率)的比例降低,而且增值税的税率越高,企业的营业收入减少的比例也就越大。
(三)对铁路运输企业成本的影响分析
在“营改增”政策实施以后,铁路运输企业的纳税成本为增值税、城建税、教育税附加等,铁路运输企业可以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成本支出将会降低,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铁路运输企业的税负总成本。但与此同时,由于“营改增”以后,铁路运输企业新购置的固定资产中进项税将不继续计算在固定资产的原值内,因此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将会降低,计提折旧也会随之下降,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铁路运输企业的成本以及现金流。
(四)对铁路运输企业财务与会计核算的影响
在“营改增”政策以后,要求铁路运输企业必须进一步理顺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以及会计核算,特别是准确分析“营改增”以后对企业各期利润的影响,以及企业的现金流、财务状况等可能出现的变动。同时,“营改增”政策实施以后铁路运输企业需要进一步加强销项税与进项税的计算管理,并需要规范对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控制管理。
三、“营改增”政策实施以后铁路运输企业应对措施研究
(一)优化铁路运输企业的会计核算体系
在“营改增”政策实施以后,铁路运输企业必须进一步完善自身会计核算体系,以适应“营改增”政策变动的实际要求。一方面,铁路运输企业应该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的管理,特别是鉴于铁路运输企业的固定资产种类繁多、价值巨大、采购存放周期长,因此必须及时做好固定资产的清产盘点,寻找进项税的抵扣。另一方面,在企业的会计核算管理中,必须建立更加严格、完善、规范的增值税发票管理制度,对于一些成本要素支出项目,必须严格向供应方索取相应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进项税的抵扣,以尽可能降低企业的税负。
(二)合理进行铁路运输企业的税收筹划
“营改增”政策实质是结构性减税政策,因此对于铁路运输企业而言,避免“营改增”政策实施以后企业税负的增加,应该根据“营改增”的政策原理积极进行税收筹划。在纳税人身份的选择上,特别是对于一些小规模纳税人,必须全面计算确定采用一般纳税人还是小规模纳税人资格认定。同时,对于铁路运输企业现阶段存在的挂靠经营问题,由于一些成本支出都不是企业负责,抵扣减少就会导致税负的增加,因此对于挂靠经营应该尽可能通过产权以及投资结构调整等实现公司化,解决进项税抵扣的问题。
(三)借助“营改增”机遇实施技术升级改造
在“营改增”政策推行以后,铁路运输企业一些支出项目,像设备更新、维护支出以及技术升级等支出项目,都可以作为进项税抵扣,因此铁路运输企业可以借此机会,全面在企业内部开展硬件以及软件技术的升级改造,一方面可以作为进项税的抵扣,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铁路运输企业生产经营效率的提升,提高铁路运输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四)努力增加企业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数量
在“营改增”政策背景下,降低铁路运输企业的税负,最直接有效的措施就是最大程度在经营活动中增加进项税的抵扣金额,也就是增加企业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获得。在具体的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企业进一步深入研究企业的成本结构,寻找新的增值税抵扣项目,特别像燃油费、维修费、客车租赁等,同时还应该对企业的成本结构进行进一步的调整,以扩大增值税的抵扣范围,实现企业税负的降低。
(五)积极利用扶持政策,不断推进运价改革
“营改增”政策实施以后,一些铁路运输企业难以避免会出现税负增加的问题,因此作为铁路运输企业应该积极申请各项财政补贴,逐步地过渡适应“营改增”改革。同时,铁路运输企业应该逐步地推进运价改革,对外做好“营改增”政策的宣传告知,争取客户的支持,确保增值税专用发票开具的增加,同时逐步实现铁路提价,并进一步开展铁路建设计划、吸引民营资本进入、实现铁路市场化运营,稳步提升铁路运输企业的市场盈利能力,减少“营改增”对铁路运输企业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四、结束语
铁路运输行业“营改增”政策的实施,无论是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财务工作还是税务工作,都带来了较大的挑战。
铁路运输企业的财税管理部门应该结合“营改增”相关政策规定要求,重点在会计核算、成本控制、票据管理等方面健全管理措施,更快、更好地适应营改增带来的新变化,规避由于税收政策变动产生的涉税风险,更能从税制改革中获得应有收益,为企业的成长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环境。
参考文献:
[1]张学芳.“营改增”视角下地方财政收入面临的困境及对策[J].会计之友,2014
[2]龚海峰,胡淑云,汪斌.对“营改增”动机、利弊的再思考[J].会计之友,2014
关键词:“营改增” 电信行业 影响分析 对策建议
所谓的“营改增”,通俗来讲,就是把产品和服务一并纳入增值税的征收范围,不再对“服务”征收营业税,并且降低增值税税率。“营改增”也是国内在现代化进程中对税制进行变革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并且会对行业的经营产生了重要影响。基于此,本文就“营改增”对的电信行业的主要影响及对策建议进行了分析,相信对有关方面的需要能有一定的帮助。
一、“营改增”相关背景
(一)背景简述
在2014年的4月30日,国家税务总局与财政部门公布了新通知:自6月1日起,对电信行业进行“营改增”的试点工作。这项改革实行之后,邮政电信通信行业的税目立即停止施行。电信行业被收入“营改增”的试点工作之后,税率被分为两种档次,其一是电信基础业务需缴纳11%的税收,其二是电信增值业务需缴纳6%的税收。
(二)“营改增”试点与内涵
在“增改增”试点工作的早期,一些行业因为自身的生产周期与本金结构的原因,采购税额比较少,并且试点工作开展初期规模较小,因而导致了税收负担率增高的情况,但是伴随试点规模的扩增还有税制厘革的持续深入,“营改增”给人们带来的益处也渐渐体现出来。
为了不重复征收税额,提升行业的发展水平,我国决定在十二五规划纲要期间撤销营业税,全面实施“营改增”。增值税的计税方法可以分成普通计税方式和简单计税方式,电信行业的“营改增”计税方法在理论上更适合增值税的普通计税方式。
二、“营改增”对电信行业的影响
电信行业是现代化的服务行业。在实施了“营改增”之后,电信行业需缴纳11%的税收, 对它来说这代表了税收负担增大,并对行业的净利润带来了影响。增值税本身拥有着价外税、差额税、征管形式、以票控税以及形同销售等特点,所以必定会给电信行业带来很多影响,主要的影响如下:
(一)“营改增”给电信行业的税负带来影响
“营改增”致使了电信行业的税率提升。增值税的承受人一般都是最终的消费人,但电信行业无法任意调改价格,如果价格受到限制,那么电信行业就不能利用提高价格将增多的增值税转接给消费者,只好让电信行业承担税额。
(二)“营改增”给电信行业采购、成本以及折旧带来影响
电信行业的成本主要由客服费、维护费、人工费、折旧费、宣传费以及社会通道资金等方面组成。在这之中,有关通讯设施的折旧花费较高,而社会通道资金难以做到折现和进行试点工作,即使展开试点,在进行收取增值税专用的票据上也存在着诸多困难呢。宣传费与客服费都已被归入“营改增”的规模中,对一些采购税额使用增值税票据进行抵扣,进而减少了电信行业的成本。
实施“营改增”之后,电信行业的支撑网设施、传输网设施以及工程物资转移设施都能够进行采购税额的抵扣,进而相对降低了相关设施在资产使用期间的折旧费。
为了减少电信行业的采购本金,常常会采用地区省区企业循环渐进的形式。在实行“营改增”之后,企业统谈统签统付与分付的项目缺少足够的销项税作为抵扣,留抵税款会让整个企业的税负失去平衡。
电信公司经常会进行大型的施工项目,在不同地区、不同种类的工程施工进度不一致,致使了公司年度的采购进项税票据不平衡,可能会导致现金提前流出的状况出现。
电信设施的安装、采购进项税抵扣大部分都是靠合作商的增值税专用票据。所以电信公司要鉴别合作商有没有具备要求,对合作商和供应商的选择会直接关联到电信公司的现金管理和利益的提高。电信公司的发展没办法离开大规模基础设备的投资与建议,随着“营改增”的推广,减少了公司运行的成本,有效提高了公司的运营水平,但也加大了IT体系的改建难点,从而导致公司的管理体系受到干扰。
(三)增值税改变行业的管理模式、经营方式以及业务结构
增值税的采购进项税抵扣必须要严格实施通过发票控制税额,在这样的管理过程中所有专用发票都必须经过有关的税务部门认证,因此给行业的集体化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并且在电信行业中增值税的计算与申报都相当复杂,对增值税进行管理需要全部工作人员都参与进来,在无形之中就增加了公司的管理成本。企业应深入探究“营改增”政策,合理制定价格,并依据增值税的计税模式,采用成本方略,进而有效减少了行业的总成本。行业必须要对经营模式进行整改,以此配合税率与税制的改变。在销项税中,电信行业的用户量庞大,不同类型的客户要开不同类型的票据,因此在鉴别客户的时候有着一定程度的困难。对增值税的监管要比营业税更加严格,不但增多了发票认证的步骤,征管的规则也更多,对应的财务管理危机也随之增多,法律的责任更加重大,因此必须要加入更多的财力、物力以及人力来确保缴纳、申报增值税的合法性[1]。由于增值税的缴纳与计算过程较为繁复,所以对它的监管要更为严格。只是电信行业需要一个过渡期进行适应,因此就对企业的经营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一旦出现了企业内部增值税税负不平衡的情况,就必须对经营、管理模式进行一定的调整。
(四)造成利润与收入的降低
当缴纳行业营业税变成了缴纳行业增值税之后,如若电信行业在转供电费、资产折旧摊销、不动产投资以及员工成本这些方面中获得的增值税发票较少,就会给行业带来更高的税负。当出现了收入减少税负提高的情况之后,电信行业的纯利润便会大量减少,在短时间内给电信行业的经营管理带来了更重的负担。在“营改增”未实行之前,电信企业是根据应税营业收入作为营业税的计税标准,但在“营改增”之后则是不包含税率的营业总收入。通过不含税收入的计算形式能够推算出在实行了“营改增”以后,电信企业的利润会降低。
在进行“营改增”之前,营业税对于电信行业的所得税而言拥有着抵消作用,但在“营改增”之后增值税就成为了价外税,因此失去了抵消作用。由于电信的通信费用基本没变化,因此电信公司就需要从营业额中抽出一部分来抵消增值瑞的销项税,假如要实施11%的增值税,电信公司的营业额就要降低10%,从而导致了一些电信公司出现亏损的境况。此外,在现代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电信公司很难凭靠提高通信资费进行税负转移,因此只能实行价税分离。
(五)“营改增”对税务管理造成的影响
行业需对新型的税收规定进行了解,对相应的管理条例和会计清算规则进行完善,修正会计人员的核算方式,分离成本与费用的价税,对销项税与进项税分开进行清算。
在进行“营改增”之后,增值税的税率出现了变化,并给税金带来了直接的影响。过去只有13%和17%的税率,现今却多增了6%和11%的税率。因为抵减项目受限,如果电信公司根据11%的增值税率进行缴纳就会直接增高了公司的税负,如若根据6%的增值税率进行缴纳就会稍微减少了行业的整体税负。
经过“营改增”后,电信公司的绝大多数收入都要进行纳税,在通信价格不变的环境下,收入的下降比要高于费用、成本的下降比,导致纯利润出现下滑,因为过去投资进项税能够进行抵除,所以折旧可以促进利润的增长。
三、电信行业应对“营改增”的有效策略
电信公司应积极探讨实行“营改增”对公司的影响,并寻找出有效的应对方案,改善公司的经营管理模式,提升行业的竞争能力,对财务数理水平进行优化,提高公司的利润收入。
(一)加强渠道管理
对电信行业成本而言,费用占据了很大的比例,运营商应调整对供应商的准入标准,电信公司在选择商的时候不应选择那些无法提供正式发票的商,舍弃小范围的纳税人或是减少其的交易价格,选择可以开具专用发票的商,优先与普通纳税人合作,适当修改合同中的不合理条约,进而降低了电信行业的资金流出,减少成本,提高利润[2]。鉴别合适的供应商,科学合理的进行投资。
(二)完善结算管理
电信公司要调整网间结算标准,确立级别,使发票类型标准化。电信公司应对发票进行标准化监管,统一命名发票,并和其他地区的电信行业通过商讨让增值税发票得到统一。
(三)加强对收入的管理
电信公司必须要提高资金收入,降低无效收入与还账现象的发生,防止出现那些无谓的销项税额,坚决杜绝虚假成本、虚假收入的核算形式。在“营改增”中,最重要的应对方案即是在工作中收取增值税专用票据抵除销项税。电信公司必须要加强对这方面的监管,有效控制坏账情况的出现。
(四)健全税务管理体系
必须要科学合理的规划税控设施的购买情况,建立健全增值税票据的内部监管体系,科学进行税务规划,对电信行业而言,这样不但有益于行业的合法权益,还有效促进了行业的依法纳税。
(五)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
电信公司需要大量的专业性复合人才,所以公司应积极聘请税务专业人员对公司员工进行关于税率知识的培训,让员工能了解一定的管理理论知识,掌握税务、财务等方面的内容,从而使他们快速适应新型的税务征收标准,掌握能够进行抵消的发票形式,进而从整体上提高了员工的综合能力。
(六)调整行业经营管理模式
电信行业可以对设施固定资产进行进项税抵扣这一策略。在经营管理中,通过结合主体和区域的状况对税负以及利润进行优化。另外还要充分考虑到增值税的适用性,避免造成额外的税额负担。电信行业应加大监管力度,提高经济效益。
(七)加强核算方式和税务管理
电信行业应完善信息体系以及运营模式,设立合适的财务结算形式,进而整改行业的税务管理以及结算形式。在“营增改”早期,电信行业原本的固定资产投资的进项税失去了作用,因此必须要在允许固定资产抵消进项税额的情势下,合理使用更换固定资产的机会,及时对设备进行更新,保持科技上的优势。电信行业通过抵消增值税,相应地减少了固定资产的折旧费。
(八)电信企业要及时变换营销模式
将通信产业与通信服务进行结合,通过话费补贴、打折等方式优化通信套餐。电信行业可以利用开展送话费、送实物等活动形式发展新顾客并维护老客户。赠送实物等形式在营业税下会被当成销售,需缴纳17%的增值税。优化捆绑销售方案,改变赠送业务,此外还要进行对计费体系与会计结算方式的整改。可以将积分赠送的物品和业务调整为电信业务,或改变积分兑换的形式。代收转付业务被当成价外费用,需缴纳增值税,所以可以分类出不适于进行合作分成的业务,至于那些明确的代付项目与代收项目,可以通过合作形式进行代收费。电信公司可以把融合套餐的标准资费和公正价值的分摊规划向税收部门进行备案,也可以重新设计融合套餐。集中受理业务能够持续营业税的差额纳税政策。总而言之,电信公司应最大限度的消减赠送话费、实物以及其他业务的行为,应通过折扣形式推广业务,在同一张发票备注好标价以及折扣额度,进而有效减少公司的税负。
(九)加强投资计划与筹资活动的税务筹划
公司为扩大经营范围进行并购或是内部投资等方面都需要花费巨大的资金,因此要求了企业必须制定相应政策进行税务策划,进而获取经济效益。电信行业可以通过采购固定资产的优惠政策进行事先规划,达到降低公司纳税成本的目的。电信行业必须要先进行周祥的税务计划之后再进行并购工作,并要选择与电信业务有关的公司作为并购的目标,有效利用它的资源获取利益。电信公司应结合实际情况开展筹资活动,寻找恰当的筹资形式。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营改增”是国家现代化发展中的最为重要的税制改革措施,其将给电信行业的发展、经营、管理带来重大影响。所以,电信公司必须要对其给予高度关注,并对通信业务、工作流程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调整与改革。只有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营改增”带给电信行业的不良影响,使电信公司积极应对“营改增”引发的挑战和冲击。
参考文献:
【关键词】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公司治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企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民营企业的规模日益扩大,产业日渐升级,对经营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我国现有民企的所有者整体文化素质偏低、经营管理水平低下。为了企业的健康发展,企业所有者将企业委托给经营能力高强的职业经理人经营,实行两权分离制度便成为一种必然。让有丰富的经济知识和营销能力的职业经理人负责管理经营企业,以实现资源、人力的最优化配置,在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两权分离的情况下,如何准确评价经营者的业绩,防范经营者利用其经营管理有关资产的有利地位谋取私利,保证股东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便成了企业所有者关心的重大问题。而内部审计在两权分离的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中,将发挥重大作用。
一、内部审计在民营企业公司中的作用简述
公司的有效运行,有赖于建立一套科学的,符合公司实际的决策机制、激励机制、监督机制、人才选拔和考核机制。与此相对应,内部审计也将在公司治理中发挥五大作用。
1.经济卫士。良好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是公司治理有效运行的基础。内部审计作为实现内部控制的关键要素和监督部门,理所当然地承担了对经营者的监督责任,通过内部审计,约束经营者的行为,监督经营者认真履行职责,确保资产保值增值,从而保护、维护企业及股东的合法利益,在这里,内部审计便扮演了“经济卫士”的角色。
2.绩效裁判。经营者向股东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是否真实完整,是否正确反映了经营者履行经营管理责任的情况,需要依靠内部审计进行鉴证,通过内部审计,查证企业的各项财务绩效指标是否真实准确,是否存在瞒报或漏报的情况,出具专业报告,发挥内部审计的绩效裁判作用。
3.理财顾问。公司治理的根本目的是不断增加企业价值。股东投资企业的主要目的是获取投资收益,即分配剩余收益。企业的经营收益不仅取决于经营者的经营管理水平,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理财能力。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要求其应当及时掌握国家的各项财税政策、行业政策。在审计过程中,内部审计人员在客观分析和评价企业经营状况的基础上,根据企业实际,可以提出税务筹划、风险防范、资金运用等方面的专业建议,发挥其理财顾问的作用。
4.人事帮办。现代经济是人才经济,选好、用好企业高级管理人才对企业能否长期得到可持续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审计人员通过经济责任审计的形式,对企业财务和经营信息进行核实和鉴证,向人力资源部门提供真实、可靠的考核数据,鉴证经营都的决策是否正确,考核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和素质,考查经营者是否廉洁奉公,有无的行为,为企业选人、用人及管人提供相关依据。
5.决策高参。企业的决策机制是否科学,经营决策能否符合企业的发展状况,是公司治理的最重要的目标之一。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可以发现企业管理中一些带全局性的、行业性的重大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改进工作的建议,作为企业建立健全相关制度的参考资料,以利于更好地规范经营管理行为,尽量减少决策失误。
二、内部审计如何在公司治理中发挥作用
1.建立独立、权威、完善、高效的审计体系。审计体系建设包括审计机构设置和审计制度建设。在机构设置方面,内部审计应向集团公司董事会负责,在董事会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或在董事会设置审计委员会,负责管理、指导内部审计工作,并设置由各相关专业人士组成的结构合理、功能齐全的审计工作机构,以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在制度建设方面,要建立由公司内部审计章程、审计程序规范、质量控制规范、内部考核规范和业务操作指南等构成的制度框架体系。通过制度对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合理授权,包括调查取证权、处理处罚权、对正在实施违纪违规舞弊行为的制止权、对优秀管理人才的推荐权、对任用关键管理人员的建议权等,保证内部审计能够有效发挥作用。
2.树立先进的审计理念。要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首先必须使每个审计人员树立先进的审计理念,这些理念包括:(1)审计为公司治理服务的理念。审计的职责主要是经济监督,而监督的目的则在于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2)树立三个有利于的评价理念。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集团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有利于提高经营者和广大职工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企业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3)树立风险理念。风险理念包含风险审计和审计风险,风险审计是指在审计过程中要始终关注企业风险,包括决策风险、舞弊风险和管理风险,将风险意识贯彻到一切审计过程;审计风险要求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要始终坚持重要性原则,重视对重大问题的审计与披露。
3.采用灵活多样的审计方式。民营企业审计任务和审计力量不相配比是普遍现象,因此,如何克服人员不足的困难,又能够认真履行审计职责,充分发挥审计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作用是民营企业审计人员面临的一大难题。解决的方法是要把握中心,突出重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重点审计带有倾向性的、影响全局的重点问题和管理薄弱、经济效益差以及有经济问题举报的重点单位。内部审计还可利用现代ERP等电子信息管理系统,变阶段性审计为经常性审计,变全面审计为系统化的专题审计。
4.内部审计与企业其他职能部门相结合。企业应该有效利用内部审计的成果,每一项审计任务完成后,内部审计部门与企业其他职能部门包括财务部、人力资源部门等召开联席会议,就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重大问题、具有共性的问题进行充分沟通,探讨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督促各职能部门尽早完善相关管理制度。
5.组建、培养一支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有高度责任感的审计队伍。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还必须依赖高素质的审计队伍。专业能力强,是指对审计、财务和公司主要业务内容有较系统的理论认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综合素质高,要求知识面宽,对问题的判断能力、分析处理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沟通协调能力要强。高度责任感属审计职业道德范畴,其基于对审计事业的热爱、对所服务的行业和单位的热爱和强烈的正义感、责任心。
6.建立科学的审计质量评价体系和激励措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是民营企业内部的监督部门,是公司治理结构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一个责任主体,也需要责、权、利的合理配比。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责任应该是最大限度地发挥在公司治理中的各项作用,而这些作用是否能得到充分、有效地发挥,则不仅取决于制度保证和方法科学,还需要对审计人员行使职责设定一套科学、合理、可行的质量评价体系,并与审计人员的考核、收入、晋升等相配套。
参考文献
[1]张中民.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环境下内部审计研究[J].河北财会.2007(1)